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给您带来最全最新各类数据研究报告
5G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5G标准“从地方语言”到“通用语言”
在通信技术早期,各国各自进行通信标准的制定,因此在那个时期通信技术标准繁多。但是不同的通信标准使得设备和服务难以通用。为了实现跨行业、跨国别的通信交互,联合国建立了下属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发布。ITU的成立使得之前各国孤岛般的“地方语言”逐渐整合成为了全球通信行业及相关垂直领域的“通用语言”。
1G-5G的场景变迁
纵览通信技术发展历程,1G实现了模拟语音业务;2G完成了从模拟制式向数字制式的转变;3G实现了对移动多媒体业务的支持;4G则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网络能力有了飞跃发展,5G技术也将渗透至各个行业,并开启物联网时代。
5G三大应用方向:eMBB、mMTC、URLLC
5G网络主要有三大优点,极高的速率,极大的容量,极低的时延。根据这些优点,国际通信标准组织为5G应用场景定义了三大方向: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物联网(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5G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移动物联网领域,服务对象从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5G将全面影响各个经济部门
作为新兴通用目的技术,5G技术的商用化将引发新一轮投资高潮,促进5G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扩散渗透,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右图中,颜色越深则表示5G对行业的影响程度越高。按5G的应用方向来看,“增强移动宽带方向” 的应用场景在各行业中的影响最为广泛;从行业的角度来看,5G在信息和通信行业的影响程度最高。
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
3G时代,中国商用化进程晚了8年;4G时代,中国商用化进程晚了3年;至5G时代,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全球通信产业从由欧洲主导的3G时代到由美国主导的4G时代,再到现在由中美两国共同主导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探索历程。
中、美、韩三国抢跑5G
目前,全球5G商用进程中,中国、美国、韩国三国处于5G发展的前列。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国家等国。从5G的战略意图来看,中国、德国侧重5G应用;美国、英国意在维持通信技术领先者地位;日本侧重于在机器人/AR/VR等领域的应用、韩国意在通过5G实现“创新经济”。
三大运营商5G战略规划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广电成为了除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外,又一个获得5G商用牌照的企业。截至2019年7月,全球共计发布28张5G商用牌照和94款终端产品。
手机行业市场格局演变
20世纪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足鼎立
1998 年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接近于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作为当时中国手机市场的三大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 80%以上,中国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
1998年:中国牌照制度的倾斜让国产手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98年12月,为了保护国内手机市场,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该条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国内手机产业严格生产审批制度的开始。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信息产业部一共发出49张牌照,拥有手机牌照的企业数量为38家。
2003年:国产手机的小巅峰
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 国内手机厂商经过几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开始发起向外资手机的冲击。据数据统计,1999 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仅5%;而至2003年底,中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国外品牌,占有率达55%。其中,波导、夏新、TCL等品牌进入销量前10名之列。
2007年:国产手机打回原形
2004年底,信息产业部将手机核准权移交给国家发改委后,发改委将其变身为核准制。2007年10月,国务院宣布取消实行了两年多的“手机生产核准制”。伴随着政府监管体制的持续深化开放,潜在竞争者不断涌入手机行业,国产手机发展低迷,外资手机重新占领了市场大头。
据赛迪顾问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LG五家外资手机厂商合计占比高达68.5%。而同期国产手机中,市场表现最好的联想,其市占率也不到6%。
2008年:山寨机达到鼎盛
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一方面让国产手机再次陷入困境,而另一方面也使得被长时间关注的“黑手机”终于“合法化”成为了“山寨机”。2008年,山寨机达到鼎盛。此时,在华强北聚集的三千多家山寨机公司每年往世界各地销售2亿台山寨机。值得注意的是,同年,乔布斯发布的iphone3G火遍了整个美国。iphone3G的流行宣告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
2010年小米成立
2010年小米成立,并在短时间内依靠互联网模式迅速获得市场突破。随着小米的成功,魅族、酷派、联想、中兴等品牌也加入了互联网卖手机潮流中。国产手机重新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
2012年:“百花齐放”
2012年,被誉为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元年。这一年,各路手机厂商都推出了智能手机,此时三星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以22.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此外 “中华酷联”依靠运营商渠道也在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
2015年:“百机大战”
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暗潮涌动,传统厂商与新品牌之间展开角逐,共同促成了2015新旧交替的手机市场格局。这段时期,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梯队,其中三星、华为、苹果三家手机厂商处于市场的第一梯队,苹果在这一梯队略显弱势。
2015年:手机行业酝酿新格局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这一市场竞争状态的改变,一方面使得国内具有一定实力的手机厂商开始谋求向高端市场发展,以拓宽利润空间;而另一方面则使得过去靠低价打市场的山寨手机厂商加速灭亡。
与此同时,国内电商渠道的崛起,使得中国手机市场渠道结构发生巨变。以手机专卖店、手机连锁店、家电卖场、运营商营业厅为代表的传统销售渠道增长乏力,而线上渠道却在快速发展。手机行业在这一年开始酝酿新的竞争格局。(关注公众号“三个皮匠”,获取最新行业报告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