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30ms

互联网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76页).pdf

    (2022024 4 年年)全球全球数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5年1月No.202421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更名声明更名声明原“集智”白皮书更名为“集智”蓝皮书。“集智”蓝皮书将继续秉承原有的编撰理念和高质量标准,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原“集智”白皮书更名为“集智”蓝皮书。“集智”蓝皮书将继续秉承原有的编撰理念和高质量标准,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前言前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投资、ICT 产品贸易等各领域发展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各国转型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球数字经济战略体系正积极构建和完善。主要国家通过完善数字经济顶层战略、发布行动指南和路线图、优化组织架构等方式,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深化发展。在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数字安全等领域,各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兼顾发展和安全,持续优化政策布局,突出本国发展特色,不断筑牢发展基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向深发展。二是数字投资和 ICT 产品贸易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数字资本有效支撑全球经济复苏,拉动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关联度持续增强,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对于加速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应用深化的新阶段,数字投资和 ICT 产品贸易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全球数字经济在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固定宽带速率和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提升,5G 发展和商业部署加速推进,数据中心提供重要算力支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5G 融合应用生态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力度加大,数字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释放巨大发展潜力。数字化转型支出持续上涨,大模型赋能产业转型成为新的趋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发展新蓝海。全球数据量持续增长、数据空间建设提速,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壮大,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全球数字合作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协同铸就数字新篇章。本报告中数字经济相关数据为测算数据,仅代表我院作为科研单位的学术研究成果,属纯学术研究范畴,均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政府官方数据口径。目录目录一、政策篇:全球数字经济战略体系日趋完善.3(一)数字经济发展由顶层设计与战略落地协同推进.3(二)数字技术系统性优化为主要战略方向.5(三)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与前沿创新并进.7(四)全球数据要素战略安全与发展并重.10(五)数字安全政策更加关注全局系统性安全.11(六)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组织架构优化完善.13二、需求篇:数字资本和贸易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15(一)数字资本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15(二)ICT 产品贸易提供国家间合作共赢新机遇.24三、供给篇:全球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33(一)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提速,构建融合创新新生态.33(二)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40(三)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重塑经济格局新动力.47(四)数据发展根基持续强化,挖掘全球价值潜能.53(五)数字化治理加速推进,协同铸就数字新篇章.55四、展望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58(一)强化数字技术革新,铸就复苏核心驱动.58(二)深化数字基建布局,奠定经济发展基石.60(三)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62(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构筑保障坚固防线.64(五)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铺就发展必由之路.65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1图 2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增长来源分解数字资本贡献比较.16图 3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17图 4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增长贡献比值.18图 5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笔数前十国.19图 6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前五国行业分布.20图 7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前五国经济活动分布.22图 8 20192023 年投资总回报率全球排名前 30 的企业.23图 9 ICT 产品贸易占总产品贸易比重.25图 10 核心 ICT 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亿美元).26图 11 2023 年 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前 10 国家间贸易流向.27图 12 201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28图 13 202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29图 14 201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组团三极格局.30图 15 202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组团三极格局.31图 16 DEPA 成员国 ICT 产品出口贸易增速.33图 17 2016-2023 年全球固定宽带用户数增速.35图 18 全球移动网络代际更迭情况.36图 19 2021-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预计数量.38图 20 全球已开展的各类行业应用占比.45图 21 全球支出规模及构成(万亿美元).48图 22 全球与中国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万亿美元).49图 23 全球数据规模预测(单位:ZB).54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 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全球经济格局出现深刻变革,经济复苏势头显露。世界经济实现 3 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24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2.6%,随着货币政策限制性减弱和全球贸易增长,大多数地区呈现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通货紧缩过程中,全球经济保持强劲韧性,预计 2024 年和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速为 3.2%。世界贸易发展出现走强趋势。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继 2023 年表现疲软之后,今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 2.3%,预计 2024 年全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将增长 2.7%,世界出口预计增长 2.9%,2025 年也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世界投资呈现温和增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数据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之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升级,2023 年全球范围的外国直接投资降至 1.3 万亿美元,较 2022 年降低2%。在经历连续两年下降后,2024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小幅增长,带来趋势性的改变。新兴经济体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 2024 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 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24 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 4.2%。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方面,世界银行预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 2024 年经济增速均低于 1.5%,分别为 1.4%和 1.2%。而同期,中国、东亚、南亚预计增速均超过 4.5%,分别为 4.7%、4.6%、5.2%,成为经济复苏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贸易出口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出口额将增长 7.4%,远超其他地区,出口增量约占全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总增量的 45%,进口增量约占全球总增量的 81%。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经济体推动下,亚洲地区今年上半年出口强劲反弹。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愈发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在为全球经济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加速成为各国增强经济韧性、实现经济复苏、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力量,主要国家相关布局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各领域均取得显著发展成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一、政策篇:全球数字经济战略体系日趋完善(一)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落地协同推进(一)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落地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层级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已跃升为国家战略的核心焦点,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统筹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激活经济潜力、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主要国家不断细化和升级数字经济综合顶层战略,通过发布详尽的规划、战略及蓝图,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英国 2024 年 3 月正式出台2024-2030 年数字发展战略,重点关注网络连接、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投资、数字民主、网络安全及绿色数字等关键领域,旨在全方位提升国家的数字化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澳大利亚 2023 年 12 月发布数据与数字政府战略,勾勒出至 2030年的数据与数字技术应用管理蓝图,明确战略方向、细化具体实施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步骤,确保国家层面能够精准施策,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德国更新数字战略,以“共同创造数字价值”为核心理念,构建社会、经济和科学所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总体框架,推动数字化进程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渗透。2023 年 1 月,欧盟2030 年数字十年政策方案正式生效,确立数字技能、数字基础设施、商业和公共服务数字化领域等方面数字目标,建立目标进展监测机制和年度合作机制,旨在 2030 年实现欧盟数字化转型。系列举措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落地。为了将数字经济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各国纷纷出台具体行动指南与路线图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清晰路径规划。一方面,行动指南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实操性指导和明确的方向,确定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推动政策落地。如,2024 年 9 月,美国发布AI 全球研究议程(Global AI Research Agenda)和AI 全球发展行动指南(AIin Global Development Playbook),其中,AI 全球发展行动指南围绕 8 大重点领域制定系列关键行动,旨在全球范围内培育一个负责任、可持续的 AI 生态系统,促进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英国修订数据国际传输协议指南,增加数据传输风险评估章节,创建新的数据传输风险评估工具,为数据跨境流动提供适当级别保护。2023 年 10 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联合发布联合指南 转变网络安全风险的平衡:安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Shifting theBalanceofCybersecurityRisk:PrinciplesandApproachesforSecurity-by-Design and-Default),提供通过设计和默认安全原则增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强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路线图描绘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愿景和阶段性目标,提供清晰发展路径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有效衔接。2023 年 11 月,韩国以任务为导向的国家战略技术战略路线图针对二次电池、半导体和显示器、前沿移动工具等 3 个领域的 16 项重点技术提出任务与政策方向。2024 年 4月,欧盟向后量子密码迁移的协同实施路线图建议明确发展目标、关键里程碑和时间线,确保不同成员国及公共部门之间向后量子密码的协调和同步迁移。同年 7 月,美国发布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CET)国家标准战略实施路线图(U.S.Government NationalStandardsStrategyForCriticalAndEmergingTechnologiesImplementation Roadmap),提出增加对 CET 研发和标准化的投资、扩大 CET 标准参与、培养 CET 标准化工作人才、确保标准制定的完整性和包容性的四个主要目标,制定增强跨政府机构协调、改善公私部门沟通、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实施行动计划,以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领导地位和经济竞争力。(二)数字技术系统性优化为主要战略方向(二)数字技术系统性优化为主要战略方向当前,全球数字技术产业政策战略布局以关注技术突破和融合发展、围绕未来创新升级重大方向布局为主,呈现重视基础理论创新、体系架构突破以及面向应用需求深度优化的主要趋势。关注技术突破和融合发展。注重技术升级和研发能力提升。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技术升级与迭代,以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对摩尔定律逐渐逼近极限、信道容量趋于饱和、二维显示技术面临瓶颈等挑战。如,2022 年 1 月,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目标,加速前沿数字技术的升级布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 年 7 月,欧盟通过 欧洲芯片法案,聚焦尖端和下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提升欧洲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力;2024 年 4 月,美国提出2024 年人工智能创新未来法案强调推动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注重提高技术供给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飞速增长、数据量爆炸式增加以及互联终端数量激增,各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供给提升,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如,美国通过2022 芯片与科学法案,加强半导体技术研发和生产,提升技术供给能力;韩国通过 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计划,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供给提供有力支撑。注重促进技术跨界融合深化。2024 年 6 月,日本通过 统合创新战略 2024,强调整合核聚变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领域,形成协同效应,激发新的创新点,推动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围绕未来创新升级的重大方向展开布局。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围绕未来创新升级的重大方向展开战略布局,旨在通过理论性基础性创新、突破既有技术体系瓶颈,以及面向主要应用方向的深度优化,推动科技进展和产业升级。理论性基础性创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7并将其视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石。英国研究与创新战略强调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跨学科合作,以激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日本统合创新战略 2023中提出了构建新型研究系统的目标,旨在推动开放科学和数据驱动的尖端技术研究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突破既有技术体系瓶颈、填补技术空白。2023 年 11 月,美国发布国家频谱战略,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频谱创新、使用和管理”作为重要战略方向,把无线电频谱作为最重要的国家资源之一,旨在实现现代化的频谱政策和高效利用极为重要的频谱资源,为美国先进无线技术的创新、竞争和安全制定蓝图。2024 年 8 月,韩国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基本规划,选定 12 大国家战略技术和 50 个关键技术,填补先进机器人及制造业、氢、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部分研发空白。面向主要应用方向深度优化。如,针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的专用芯片、端到端系统,探索建立专用计算与专用系统,推动算力与网络深度融合,建立流量到算力感知网络等。(三)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与前沿创新并进(三)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与前沿创新并进主要国家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战略政策,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普及推广、智能化试点探索,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走向深层次、全价值链系统性优化。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批次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全面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8国政府宣布拨款 7200 万美元,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欧盟设置疫情复苏基金,按年度为成员国中小企业提供研发、商业化等多维度的补贴支持,助力企业在逆境中寻机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布2023-2024 年数字欧洲工作计划,提出数字技术的推广及最佳使用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及公共部门,助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日本持续加大扶持力度,2023 年继续发放机器人导入与数字化导入补贴,旨在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中小企业向智能化迈进。高度重视智能化创新发展。2023 年 8 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围绕制造业典型产品的关键技术、物料清单、重点生产企业等技术供给线,以及研发设计工具、生产制造装备、标准、质量、管理服务、关键软件等技术支撑线,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以促进美国生产创新技术,通过支持投资尖端技术来支持美国制造。欧盟计划 2023 年到2025 年每年提供约 7000 万欧元资助,推动智能机器人工业应用。日本发布2022 财年制造业技术振兴措施,强调重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各环节的应用;2024 年 6 月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指南,帮助企业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和引入制定规划和概念设计,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能力。促进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于 2023年 8 月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绿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9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美国 2023 年 7 月启动 200 亿美元“绿色银行”计划,促进全国清洁能源投资,以应对气候变化。欧洲战略技术平台(STEP)计划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电池和储能、热泵和地热能源、氢能、碳捕获和储存等相关绿色技术,以及微电子、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器人、5G 和先进网络、虚拟现实等深科技(Deep tech)和数字技术作为重点投资方向。日本计划在未来 15 年内投资 15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850 亿元)供应氢能源,在政府主导下完善去碳化环境。推动全环节和全产业链升级。中国国家能源局 2023 年 4 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煤炭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全链条和各环节覆盖应用。欧盟2024 年数字欧洲计划强调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流程、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全面赋能传统产业各环节。日本 2023 年 11 月发布产业和技术强化行动方案,强化产业和技术供应链的韧性,巩固技术优势。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提出低成本改造生产过程、优化解决方案供给、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四大重点任务,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0(四)全球数据要素战略安全与发展并重(四)全球数据要素战略安全与发展并重全球数据要素战略安全与发展并重。各国围绕数据要素强化战略布局,颁布多项法律、政策、规划等,统筹数据发展与安全。数据发展相关制度持续完善。为了促进数据价值的有效释放,各国纷纷加强数据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加速推动数据应用和开放共享,并发布系列行动计划,以推动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如,2023 年 12 月,中国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 12 个行业和领域,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2024 年 12 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加快数据技术创新、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数据流通交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八个发展方向。同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了到 2029 年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愿景。日本“统合创新战略 2023”强调了数字技术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等措施。俄罗斯 2024 年 5 月公布关于收集和存储工业数据的法案草案,规定收集、存储和使用工业数据的程序,以及数据的合法交换及其流通的条件,以保护具有战略重要性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1的数据。数据隐私和安全技术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据治理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近年来,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数据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数据的安全、合规、高效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2021-2023 年,中国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构建了以“安全评估”为核心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明确了数据出境具体的安全评估程序和要求,提高了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美国则从联邦层面推动分散的隐私立法走向统一,2023 年 3 月发布促进数据共享与分析中的隐私保护国家战略等,以期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价值释放。欧盟形成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些数据相关制度的完善,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还为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提供了法律基础,促进了数据价值的有效释放。印度尼西亚个人数据保护法案于 2022 年正式生效,拟设立数据保护机构,负责制定数据保护指南、监督个人数据保护法案实施、制定相关政策、评估跨境数据传输以及与其他国家数据保护机构协调等工作。(五)数字安全政策更加关注全局系统性安全(五)数字安全政策更加关注全局系统性安全全球数字安全政策由面向网络安全和数字安全本身的“小安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2向关注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的“大安全”方向转变。提升网络安全数字安全防御能力。网络空间对抗升级促进多国战略提升防御能力。随着网络空间对抗的不断升级,各国纷纷调整其战略布局,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置于国家安全议程的核心位置。如,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明确指出,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威胁是五大战略支柱之首,彰显其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高度重视;欧盟 2023 年 3 月通过经济安全战略,强调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物理与网络安全风险的全面评估与审查,力求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布局前沿技术安全抢占新赛道。面对未来技术的前沿发展,各国纷纷布局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安全防线,以期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加强量子密码等技术研发打造数据安全之“盾”,2023 年,多国相继出台相关战略,如,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将网络安全研究重点聚焦于量子密码等技术变革上,保障数据安全;英国国家量子战略重点关注量子安全密码学和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强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能力促进发展提速,如,欧盟经济安全战略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美国网络安全战略重点投资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研究项目提升 AI 安全能力。强调防范数字经济相关的多维度、广范畴风险问题。强化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布局。美国供应链安全战略提出建立全面应对供应链安全挑战的体系架构,加强与可靠供应商合作,增强系统、流程、基础设施和人员弹性,保障全球供应链弹性。强调数字经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3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支持量子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发展,促进与确保国家安全有关的经济措施;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包含对数字经济和半导体产业的支持措施,旨在通过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关注数字经济市场公平竞争问题。欧盟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案旨在规范单一数字市场的功能,规范在欧盟提供核心平台服务的大型公司,解决企业和消费者在数字平台上的纠纷,建立安全、可预测的数字环境。(六)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组织架构优化完善(六)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组织架构优化完善数字经济主管部门接连组建,强化数字经济统筹管理。主管部门建设落地,数字经济发展管理机制更加清晰。如,中国成立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日本成立数字厅,负责统筹推进国家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包括数字经济的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澳大利亚成立数字化转型局,提供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政策领导、投资咨询与监督,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速形成,助推数字经济政策目标执行落地。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快建立,加速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政策协同与一致性。如,中国建立由 20 个部门组成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间协同,协调制定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统筹数字经济发展;越南组建国家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在信息和通信部设立跨部门和机构的工作组协助委员会工作,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战略、机制、计划和项目的实施。数字经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4济工作组加速成立,强化研究、合作与咨询。主要国家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工作组、咨询中心等工作、咨询机制,助推数字经济项目实施推进,维护跨部门协作机制。如,美国成立数字经济咨询委员会,负责针对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就业、数字平台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组织深入探讨数字经济的专题研讨,为政府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决策提供战略咨询和支持等。英国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和数字经济咨询组,将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商业和贸易部,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等多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数字经济关键企业、科研单位等都纳入咨询组范畴,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再如,韩国成立国家数据政策委员会,负责审议与国家总体数据政策有关事项,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国家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等事项。总体上,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布局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关键领域布局加速。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关键芯片、先进制造、数据要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成为战略焦点。其中,发达国家凭借先发技术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其在上述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发挥资源、区位、市场、制度等方面比较优势,强化关键技术应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综合保障力度加大。各国基本形成以战略规划为牵引,以产业推进政策为手段,以发展路线图制定、配套资金投入、组织机构协调等相结合为落地举措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如,建立多部门参与、政产学研协同的跨行业、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推进 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数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5字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国家级数字技能战略、数字技能培育政策等数字红利共享举措。二、需求篇:数字资本和贸易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一)数字资本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一)数字资本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在经济分析中,资本是生产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需求,分析“数字资本”对理解数字经济的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的提出者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早期著作中指出,“数字资本”是数字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是用于开发数字经济新服务与产品的各种资源。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数字资本界定逐渐呈现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数字资本定位于多要素集合性概念,指用于推动经济、企业或个人发展的一切数字资产、资源和技能,如,知识、数据和数字技术。狭义数字资本定位于 ICT 相关资本,即涵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 ICT 行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其他行业的 ICT 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行业长期性数字化投入等。本节内容基于谨慎性原则,所涉数字资本采取狭义数字资本口径,反映数字资本宏观增长贡献、中观产业投资及微观企业数字资本回报情况。1.数字资本成主要数字大国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全球主要国家呈现数字资本密集趋势,数字资本推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法国与日本是世界数字经济占比较高、增量较大的主要国家,也是数字资本最为密集,对经济发展贡献最高的国家。其中,中、美两国近十年数字资本推动经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6发展成果最为显著,日、德、法、英紧随其后。2014 年至 2023 年,在中、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中,源于数字资本的增长率分别为 0.71%与 0.18%,同期,日本、德国的数字资本贡献度均为 0.05%左右,而法国、英国两国分别为 0.04%与 0.03%。后疫情时代,中、美持续强化人工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与升级,率先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开启各自增长“第二曲线”。数据来源:世界银行、OECD、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2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增长来源分解数字资本贡献比较从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看,十年间,美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持续强化,中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其他主要国家发展较为平稳。具体看,数字资本“强韧性”作用显著增强。美国受人工智能投资、高端制造业回流等政策驱动,数字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7本增长贡献逐步强化。十年间,美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为5.81%,在六国中排名第二。2014年至2019年间,贡献百分比为5.12%,2020 年疫情后至今为 6.86%,数字资本贡献度在后疫情时代显著增强。若不考虑疫情影响,2021 年以后,美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均值为 10.20%,在六国中排名第一。中国十年间稳中有升,数字资本显著扩张,经济贡献不断增强。2014 年至今,平均贡献百分比为 9.98%,疫情后均值为 10.00%。其他国家平稳发展,交替领先。2018 年以前,日本是除中国和美国外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最高的国家,2023 年,法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同时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家。数据来源:世界银行、OECD、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3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数字资本增长贡献百分比从资本贡献结构看,主要国家资本贡献结构呈现较为明显数字化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8趋势。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贡献比值越低,表明在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部分,数字资本贡献更为强劲。总体看,2014 年以来,六国1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贡献比值波动下降,资本贡献呈现明显数字化趋势。具体看,有传统制造业优势的欧美国家“资本数字化”程度较高,中日等亚洲国家非数字资本增长贡献仍占绝对优势。近年来,美国、德国的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贡献比值更低,2023 年前者为 1.27,后者为 4.05,数字资本贡献较强。同期,中、英、日、法的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贡献比值分别为 5.98、6.86、6.99 与 7.18,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虽仍以传统非数字资本强化驱动为主,但资本贡献结构的数字化演进趋势较为明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OECD、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4 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非数字资本与数字资本增长贡献比值1指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法国与日本。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192.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是赋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是数字资本的重要构成,指投资人在投资人所属国以外,为获取持续利益围绕数字产业企业进行的投资。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笔数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美国、阿联酋、德国和英国,投资笔数分别达到 444、429、342、319与 257 笔。数据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fDi Markets 数据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5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笔数前十国从行业分布看,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呈现明显“重软”特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排名前五位国家吸纳投资的最主要行业,印度、美国、阿联酋、德国、英国的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占比分别为 73.4%、61.3%、79.2%、52.7%、72%。通信业是印度、阿联酋与英国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占比排名第二的行业,占总投资比重分别为 11.0%、10.2%与 14.4%;而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0国和德国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占比排名第二的行业则为电子元器件产业,占总投资比重分别为 22.6%与 27.9%。在五个国家的数字投资分布中,占比最低的行业集中于消费电子产品与半导体,消费电子投资占比最低的国家包含印度、美国和德国,半导体投资占比最低的国家包含阿联酋和英国。数据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fDi Markets 数据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6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前五国行业分布从经济活动分布看,“销售、营销和支持”是主要国家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的主要集中领域。具体看,美国、阿联酋、德国和英国的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销售、营销和支持活动,占比分别为 45.7%、52.0%、50.5%和 46.3%;印度则主要集中于研究与开发领域,占比达 46.4%。印度、阿联酋、德国和英国的投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1占比排名第二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占比分别为 21.6%、30.7%、21.9%和 19.8%;而美国投资占比排名第二的经济活动则为工业生产制造,占比为 14.9%。此外,投资较为集中的经济活动还有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总部经济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2数据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fDi Markets 数据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7 2023 年外国数字产业直接投资前五国经济活动分布3.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是提升资本回报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2以其高回报率深受国际资本青睐。相关数据表明,20192023 年间,5 年投资总回报率全球排名前 30的企业中,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占比达 86.7%,前 50 占比达 82.0%,主要以数字产业与金融业企业为主。2本报告中“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是指处于用于固定资本形成中数字化投入水平较高行业的企业,具体体现为作为资本的 ICT 软硬件投入较高。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3数据来源:波士顿咨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8 20192023 年投资总回报率全球排名前 30 的企业从行业分布看,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投资回报率远超其他企业。在总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前 10 位的企业中,数字产业企业有 8 家,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有 1 家,电子商务企业有 1 家。在 8 家数字产业企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有 5 家,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有 3 家。其中,数字产业中的半导体行业投资回报率最高,英伟达为全球 20192023 年间股东总回报率最高的企业,达 71.7%,超威(AMD)、科磊(KLA)、东京电子等半导体企业位居前 5。此外,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4特斯拉、拼多多、黑石集团代表受数字资本改造最深的业态,智能汽车、在线零售与数字金融深度改变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形态,以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推高其投资回报率。从国别分布看,美国、中国、日本、瑞士为头部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主要分布国家。全球前 50 的数字资本密集型企业共有 41家,其中美国有 25 家,中国 4 家,日本、瑞士均有 2 家,阿根廷、丹麦、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沙特与印度各有 1 家。美国 25家企业 5 年总投资平均回报率为 33.4%,且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数字产业占比最高(达 64.0%)。中国 4 家企业 5 年总投资平均回报率为 34.5%,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新能源汽车有 2 家,电子商务与半导体行业各有 1 家。日本 2 家分别为半导体企业与金融业企业。瑞士 2 家分别为金融业企业与电气行业企业。(二)(二)ICT 产品贸易提供国家间合作共赢新机遇产品贸易提供国家间合作共赢新机遇本节内容主要基于 ICT 产品贸易出口数据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数字产品视角的全球贸易发展情况、国家间贸易网络及组团,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全球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1.全球 ICT 产品贸易实现较快发展,主要国家间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全球 ICT 产品贸易加速发展,占全球贸易总量的比重波动提升。根据 UNCTAD 发布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贸易统计: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2022 年更新版)所限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贸易类别,划定 ICT 产品贸易范畴进行计算。2023 年,全球已公布贸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5易数据的 142 个国家3ICT 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共计 2.4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出口贸易额的 11.1%,较上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较 10 年前(2014 年)提升 2.8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集成电路的 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占比最高,占 ICT 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超三成,随后是电话机(包含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占此类别比重超 95%)、通信设备(不包括电话机或基站)、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零部件等。数据来源:UN 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9 ICT 产品贸易占总产品贸易比重3包含:安道尔、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鲁巴、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巴巴多斯、比利时、伯利兹、贝宁、玻利维亚(多民族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巴西、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佛得角、柬埔寨、加拿大、中非共和国、智利、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科特迪瓦、丹麦、吉布提、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爱沙尼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斐济、芬兰、法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其顿、挪威、阿曼、其他亚洲国家、巴基斯坦、巴拉圭、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摩尔多瓦共和国、罗马尼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舌尔、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里南、瑞典、瑞士、泰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拉圭、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6数据来源:UN 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0 核心 ICT 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亿美元)ICT 产品贸易呈现“大国贸易多”“近邻贸易多”的特点。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贸易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在技术、市场、地理、文化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全球经济大国来往密切、区位临近贸易频繁的趋势愈发明显。空间邻近的贸易大国之间贸易联系较强。地理邻近性带来的贸易便利性和文化相似性促进了ICT 产品的贸易往来。2023 年,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的 ICT 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均超过 150 亿美元,显示出北美地区内部 ICT 产品市场的紧密融合;中国与印度、越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 ICT 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均超过 200 亿美元,荷兰、德国等与欧洲国家往来更为密切。世界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联系相对较强。例如,中国与美国、日本、荷兰的贸易规模均超过 300 亿美元,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7中,中美 ICT 产品贸易总额达 1237 亿美元。由于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生产和出口大量的 ICT 产品。同时,大国也是数字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对高质量、创新性的数字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1 2023 年 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前 10 国家间贸易流向ICT 产品贸易推动全球国家间关联度显著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延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这种紧密联系在 ICT 产品贸易中表现较为明显。网络密度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国家间联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网络中最关键的特征,其变化直接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网络内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8关联关系描述网络中节点(在此处指国家)之间实际存在的连接数与网络理论上最大可容纳的连接数之比,比值越高,说明网络内的关联关系越丰富,节点间的联结越紧密,网络的整体连通性也就越好。根据对 60 个国家的贸易网络分析,202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的网络密度从 2013 年的 0.708 提升至 0.767,在过去几年里,全球ICT 产品贸易网络得到较好发展,网络体系连通性良好,贸易国家间整体关联度得到加强。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2 201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9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3 202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2.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呈现“中-美-欧”三极格局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三极格局显著,协同推进全球贸易发展。从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看,全球呈现 3 个贸易高值集聚组团,分别为北美地区、亚洲地区、欧洲地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综合作用下,3 个贸易组团总体呈现出明显空间连续性。亚洲地区为最大组团,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节点的单核心网络结构,包括 22 个国家和地区4。该组团中,无论是从贸易规模还是贸易联系看,中国均是贸易网络的重要核心节点;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是次重要节点,贸易规模较大且与组团内国家及地区贸易联系较紧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在组团内也占有相当贸易规模,4中国香港地区数据并入中国计算。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0属较重要的贸易节点。美洲地区为第二组团,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节点的单核心网络结构,包括 7 个国家和地区。该组团中,无论贸易联系还是贸易规模,美国均为核心节点;墨西哥贸易规模较大,但除美国外与组团内其他国家贸易联系较弱,其贸易网络节点的作用较薄弱。欧洲地区为第三组团,不存在核心贸易节点,包括 31 个国家和地区。该组团内,各国之间贸易规模和贸易联系差距较另外两个组团略小,贸易核心节点不突出,贸易规模较大的节点包括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该组团贸易网络集中度相对较低,网络拓扑关系较复杂。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4 201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组团三极格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1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5 2023 年全球 ICT 产品贸易网络组团三极格局3.ICT 产品贸易、数字贸易协定推动全球贸易发展成效显著引力模型的思想和概念源自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之间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它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的相同结果。由于贸易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成为国际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ICT 产品贸易、区域贸易协定等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关键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2力。报告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将 52 个国家5全球出口贸易额作为因变量,选取出口国 GDP、目标国 GDP、两国 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两国贸易距离、两国是否接壤、两国语言距离和区域贸易协定情况作为自变量,通过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面板回归模型。考虑到在面板回归中,变量可能存在横截面依赖性,因此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本文使用 Pesaran Test 进行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横截面依赖性检验在 1%显著性水平上强烈拒绝了零假设。回归结果显示,区域贸易协定、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经济发展水平等均显著影响全球贸易出口额(P0.001),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ICT产品出口贸易总额每增加 1%,全球出口贸易额增加 0.33%;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会使全球出口贸易额增加 0.23%。数字贸易协定推动数字领域贸易便利化发展,短期内极大提升协定国间贸易往来密切度。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DEPA”)成员国间 ICT 产品出口贸易为例,按时间分区看,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等三个成员国在 2020 年 6 月 DEPA 签订后,ICT 产品出口贸易额出现大幅提升,2020-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较 2016-2019 年提升 8.2个百分点。未来,随着数字经济领域区域性协定的增加、协定参与成员国的持续加入,ICT 产品出口贸易有望进一步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国家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力量。5国家包含: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巴西、文莱、加拿大、瑞士、中国、塞浦路斯、捷克、德国、丹麦、西班牙、爱沙尼亚、芬兰、斐济、法国、英国、希腊、中国香港、克罗地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印度、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斯里兰卡、立陶宛、卢森堡、拉脱维亚、马尔代夫、墨西哥、马耳他、马来西亚、荷兰、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泰国、土耳其、美国。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3数据来源:UNComtrad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6 DEPA 成员国 ICT 产品出口贸易增速三、供给篇:全球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一)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提速,构建融合创新新生态(一)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提速,构建融合创新新生态1.网络建设部署加快,实现更大范围红利共享宽带网络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固定宽带网速实现快速提升。Ooklas Net Index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全球固定宽带网络下载和上传速度的中位数分别为 94.53Mbps 和 50.26Mbps,网络延迟约为 9 毫秒,上传和下载速度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9.22Mbps 和 11.1Mbps,均实现较大提升。新加坡、阿联酋、中国香港地区、智利、美国、法国、泰国、丹麦、冰岛、罗马尼亚分别位列固定宽带最快国家和地区的前 10 位,下载速度均处于 220Mbps以上,分别为 316.99、300.54、296.97、279.14、253.34、247.35、236.12、230.41、224.58 和 220.66Mbps,前 10 名门槛较上年提升 40Mbps。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4另一方面,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随着各国宽带网络体系化部署日益完善,2015-2023 年,全球固定宽带用户数由 8.3 亿人提升至 15.0亿人,九年间用户数翻了将近一番,年均复合增长 7.5%。按国家收入水平分组看,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缩小。高收入国家固定宽带用户数基本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3 年增速为 3.2%,2015-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 3.2%;中低收入国家实现高速增长,2023 年增速达 11.2%,2015-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远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达到 12.6%;低收入水平与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年均复合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 7.6%和 9.9%。但总体看,性别、年龄、城乡数字鸿沟仍有较大弥合空间。ITU 数据显示,2023 年,不同收入分组国家中,男性互联网覆盖率均高于女性互联网覆盖率,全球平均、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分类下,男性互联网覆盖率较女性分别高 5.4、14.1、8.5、1.7 和 1.2 个百分点。此外,2023 年全球 15-24 岁的年轻人中有 78.5%使用互联网,其他年龄段为 65.4%,相差 13.1 个百分点;城市互联网用户比例为 81%,是农村地区的 1.6 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5数据来源:ITU图 17 2016-2023 年全球固定宽带用户数增速移动网络代际演进持续提速。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3G、4G 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 5G 将移动互联网扩展到了移动物联网领域,服务对象从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而引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2014年至 2023 年,在各国持续推动下,全球移动连接数已从 69.7 亿增长到 85.9 亿,年均复合增长 2.4%,2024 年 11 月达到 88.6 亿,连接数据持续提升。其中,2G 占全球移动网络连接比重由 2014 年的 59.9%下降到 2024 年的 5.6%,4G 占全球移动网络连接比重由 2014 年的7.3%大幅提升至 2024 年的 58.3%。各国发展 5G 技术的意愿更加迫切,5G 技术发展和商业部署加快。信通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 10 月,全球 120 个国家/地区的 315 家运营商提供了 5G 业务,同期,5G 网络连接占比由 2019 年的 0.2%提升至 23.9%,6 年间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6100 多倍。GSMA 数据显示,移动行业对全球 GDP 的贡献价值将从2022 年的 5.2 万亿美元到 2025 年的近 6 万亿美元,到 2030 年则将增至 6.4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5G 将为全球经济带来超过 9300亿美元的收益,约占移动整体经济影响的 15%。数据来源:GSMA图 18 全球移动网络代际更迭情况2.算力需求持续提升,数据中心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随着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AIGC、大模型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全球算力需求高涨,数据中心作为高性能算力的核心载体,产业赋能价值逐步凸显。全球各国积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绿色低碳发展态势显著。全球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大型数据中心仍是未来建设重点。2018 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数量连续 5 年持续缩减,从 2018 年超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746 万个的水平下降至 2023 年 42 万个,2023 年较上年同比下降 2.2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年提升 0.4 个百分点。预计 2023 年至 2027 年期间,微型数据中心数量将持续小幅下滑,小型、中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均保持正增长。其中,大型数据中心增速最快,将从 2023 年的 1760个增至 2027 年的 1955 个。大型数据中心快速发展。中、美、欧加快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2023 年底,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达到 992 个,在 2024 年初突破 1000 个。每年新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约 120-130 个。按各区域 IT 负载来看,美国继续保持全球数据中心容量中第一的位置,占比为 51%,欧洲占比 17%,中国占比为 16%,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近四年总容量实现翻番。随着数字化转型、终端数字化消费等多样化算力需求的场景持续增多,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对计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未来六年,新增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平均容量将达到现有规模的两倍以上,大型数据中心发展潜力巨大。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8数据来源:Gartner图 19 2021-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预计数量数据中心加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变。数据显示,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在 ICT 行业占比超 80%,主要国际组织与经济体均发布相关政策,以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如,美国通过 DCOI 数据中心优化倡议,将新建数据中心 PUE 限制在 1.4以下,老旧改造数据中心 PUE 限制在 1.5 以下。欧洲数据中心运营商和行业协会在欧洲的气候中和数据中心公约中宣布,预计到2030 年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中国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等,促进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到 2025 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体上架率不低于 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 1.5 以下,可再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9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 10%,平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显著提高。随着各国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和技术的持续发展,节能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数据中心领域,预计到 2030 年,PUE 将进入 1.0 x 时代。人工智能深刻改变数据中心的形态与运作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如 GPT 系列、BERT 等)的兴起,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处理核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模型以其数以亿计甚至更多的参数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边界拓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运维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与机遇。计算方面,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不仅要求进行大规模的矩阵乘法和加法运算,还涉及高度复杂的梯度下降、参数微调等过程,每一次迭代都可能涉及比传统模型多出数千乃至数万倍的计算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数据中心不得不部署由大量高性能计算芯片(如 GPU、TPU)构成的超级计算集群,通过并行处理技术来加速训练过程,缩短模型“从摇篮到成熟”的时间周期。数据存储方面,大模型无论是训练数据还是模型参数的存储规模都在持续膨胀,对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提出严峻考验。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集横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数据量庞大。加之模型本身参数众多,一些顶尖的语言模型参数规模已突破百亿乃至千亿级别,其存储需求远超传统模型,为满足计算和存储需求,数据中心需要不断扩展存储容量,采用更为高效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结合数据压缩、去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0重等先进技术,以有限的物理空间承载无限的数据增长。网络通信方面,大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机制对网络带宽提出极高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各个计算节点间需要频繁同步模型参数、交换梯度信息,确保训练的一致性和效率。网络带宽的瓶颈将直接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影响训练速度,甚至可能导致模型训练无法有效收敛。因此,数据中心必须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引入高速网络技术,如 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等,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低延迟传输,为大模型的分布式训练保驾护航。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正引领数据中心迈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未来。(二)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二)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1.全球数字技术产业创新突破趋势显著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全球数字技术呈现明显的群体性突破趋势。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群体性加快突破并不断成熟和普及,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 5G 技术为例,其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随着 5G 网络建设和普及,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同样显著,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多数围绕着 AI 的系列新兴技术预计将在未来 2-5 年内达到成熟阶段,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1术的群体性突破也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构建高效、稳定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处理数据资源,从而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前沿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广泛赋能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刻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在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业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客服、语音识别等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市场主体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也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云计算通过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了企业 IT 成本,提高业务灵活性。物联网通过连接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控制,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区块链技术则以其去中心化、透明度高、安全性强等特点,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2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技术融合创新不断加速,成为未来技术发展主流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等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创新已成常态,在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加速了新技术的落地应用,还催生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 5G技术融合为例,在 5G 技术推动下,5G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度、低延迟、大连接等特性,为 IT、CT、OT 和 DT 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融合创新尤为显著。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 技术与 OT 技术的结合,使得工厂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以及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5G 技术还促进了 IT 与 DT 的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2.5G 应用落地稳步推进,下一代通信技术路径清晰5G 商用基本遍布全球,并持续向欠发达国家地区推进。信通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中,全球 120 个国家/地区的 315家运营商提供 5G 业务(含移动和固定无线服务),其中欧洲 116家,亚洲 87 家,美洲 59 家,非洲 40 家,大洋洲 13 家,5G 技术已进入全球普及阶段。2024 年以来,全球 5G 商用国家/地区累计新增14 个,其中 4 个位于非洲、3 个位于美洲;5G 商用网络累计新增 26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3个,非洲、美洲均新增 8 个。分国家/地区看,中国、美国、韩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截至9 月底,中国5G 基站总数达408.9 万个,美国、日本5G 基站数未超过50 万个,韩国每万人基站数最高,达到66.8 个,是中国的两倍多、美国的8 倍多。5G 升级稳步推进,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路径愈发清晰。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 5G 的继承者,将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耦合,与卫星、高空平台、无人飞行器等空间网络相互融合,从而构建全球广域覆盖、“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支持催生新的现象级应用。当前,主要国家均瞄准 6G 研发布局,引导“政产学研用”多主体积极参与 6G 研发,“抱团式”推动 6G 标准话语权争夺,以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抢占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如,美国联合盟友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建立美国主导的 6G 生态圈。联邦通信委员会率先开放 95GHz 至3THz 6G 试验频谱,Keysight 获得首个 6G 试验牌照,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边缘网络,核心政策:保护美国的 6G 未来,对加强美国未来 6G 竞争力提出相应建议等。此外,2024 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芬兰、法国、日本、韩国、瑞典和英国 10 个国家发布关于支持 6G 安全、开放、韧性设计原则的联合声明,通过合作共同推动 6G 网络标准化发展。再如,芬兰、德国、英国发挥科研机构力量,着力推动 6G 研发和突破。又如,日本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加强人才培养、加快牌照发放等方式推动 6G 技术开发。全球 5G 轻量化正式商用,并步入 5G-A(5G-Advanced)元年。截至 2024 年 6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4月,全球已有 15 个国家的移动运营商投资(包括试验、正在部署和商用)5G 轻量化(RedCap),试验和部署侧重于视频监控、5G FWA、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等多个用例。其中,七个国家地区位于亚洲,中国、美国和阿联酋已部署了 5G 轻量化网络。Omdia 预测,到2030年,5G RedCap有望达到9.635亿个连接,年复合增长率66%。同时,全球多家运营商已经开始推出 5G-A 商用服务,共迎 5G-A 商用元年。2024 年 6 月,5G-A 第一个标准版本 3GPP Rel-18 正式冻结,标志着 2024 年成为 5G-A 商用元年。5G-A 除在频谱利用效率、网络速度、时延、连接数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外,还引入了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技术,能够更好地匹配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车联网、新能源、低空感知飞行在内的新型数字化场景,正在成为 5G-A 的重要应用领域。此外,“通信-感知-计算”融合也是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同一网络中同时融合物理-数字空间感知、泛在智能通信与计算能力,将极大拓宽智能化应用的边界。如,在车联网中,未来车辆将成为系统中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节点,连同道路周边广域覆盖的通感算一体化基站,对周围的交通环境进行感知识别和判定,同时在交通网络内进行数据的传输,实现通信、定位和计算等多功能的集成。全球 5G 行业应用部署和落地有所加速,带来巨大商业机遇。2023 年以来,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对 5G 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力求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传输、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5慧医疗、公共安全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军事专网等领域成为 5G 技术融合应用的热点。以 AR/VR 为例,5G 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用户可以在几乎无感知的延迟下享受沉浸式的虚拟体验,提高娱乐、教育和远程协作效率。在超高清视频传输方面,5G 技术使得 4K、8K 甚至更高分辨率的视频内容能够流畅传输,为影视、广告、在线教育等行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信通院监测的全球 263 个 5G 应用案例集中,确定已经落地和正在开展的应用共计 172 个。远程控制、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设备定位等 5G 在行业中的典型应用满足行业共性刚需,已在矿山、港口、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GSMA预测,服务业和制造业将从 5G 技术中受益最大,未来十年,在智能工厂、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等应用的推动下,预计服务业将实现 46%的收益,制造业将实现 33%的收益。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20 全球已开展的各类行业应用占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63.多模态大模型取得突破,人工智能迎来快速发展大模型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速。企业分布看,“中美主导”格局仍然显著。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3万家,其中,美国企业超 1 万家,全球占比达 34%,中国占全球的15%,位居全球第二位。2023 年至 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 AI 独角兽 242 家,其中,美国 AI 独角兽 124 家,中国 71 家,其他国家独角兽企业均为个位数。从赋能领域看,全球 AI 独角兽广泛赋能多个领域,以商业智能、大模型、医疗领域为主。其中,全球 AI 大模型独角兽数量为 33 家,约占全部 AI 独角兽的 14%。美国大模型独角兽最多,有 16 家,中国位列第二,有 11 家。美国大模型独角兽估值更高,全球 AI 独角兽估值前三位均为美国企业,分别为:大模型独角兽 Open AI(860 亿美元)、AI 平台独角兽 Databricks(430 亿美元)、大模型独角兽 xAI(240 亿美元),估值遥遥领先于其他AI 独角兽。大模型掀起时代浪潮。高性能多模态大模型取得技术突破。2022年 11 月,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出现,大部分随后发布的模型都以大语言模型为主。2023 年下半年,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图片输入文本输出。如 GPT4 和谷歌的 Gemini,可以处理图像和音频输入,生成流畅连贯的散文。2024 年 2 月,OpenAI发布其首款视频生成模型 Sora,用户仅需输入一段文字即可生成长达一分钟的高清视频,在场景切换、画面细节、情感表达等方面均较 2023 年的视频生成技术实现质的提升,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极大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7展。同年 5 月,OpenAI 发布 GPT-4o 多模态大模型,实现了同一模型对文本、视频、图像、声音这四种不同模态数据的统一处理,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要飞跃。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推动 AI 助手、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发展。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对 AI 助手、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发展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大模型能够捕捉和学习丰富的语言、视觉以及其他模态的信息,提升了感知、决策和交互能力。机器人方面,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处理和融合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包括视觉、语音、触觉等,增强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例如 DeepMind 的 RT-2 模型,由于大模型的快速发展,RT-2 拥有显著的泛化能力,对现实世界和指令的理解能力显著增强。AI 助手方面,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新一代 AI 助手可实时处理文字、声音、视频的输入,并且数据处理速度基本达到与人类实时对话的程度。(三)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重塑经济格局新动力(三)产业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重塑经济格局新动力当前,以数字技术的变革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为主要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席卷全球,工业乃至实体经济各个产业将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转型。IDC 预测,到 2026 年,数字产品、服务和体验将为全球企业 2000 强增加超过 40%的总收入。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客户体验,全面重塑技术发展、商业模式、组织结构乃至思维方式,催生出系列新兴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1.数字化转型投资步伐持续提速数字化转型支出爆发增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随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8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与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驱动着各行各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重塑商业模式的同时,极大激发了企业数字化支出意愿。近年来,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23 年,总数字化转型支出超过 2.1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比重超过 52%,预计 2028 年达到 4.4 万亿美元,2023-2028 年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4%。成为驱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深厚的科技积累,展现出强劲的数字化转型动力。2023 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约为 3850亿美元,2022-2026 年复合增长率达 17.9%。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持续发展阶段,促使全球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持续推进。数据来源:IDC图 21 全球支出规模及构成(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9数据来源:IDC图 22 全球与中国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万亿美元)分行业看,效率提升和服务优化是企业数字化支出的重要焦点。金融服务领域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 20.5%,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索赔处理、实时金融建议和数字银行体验等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数据密集型场景增长最快,增速远超平均水平。离散制造业位居 2024 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首位,预计支出近5 万亿美元,到 2027 年,预计增至超过 7000 亿美元,全方位体验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该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此外,支持 AI 的客户服务和自助服务场景成为应用较为普及的场景,通过提供策划相关文章、根据回复推荐新文章以及吸引多种语言客户的能力,成为全球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2024 年该场景支出预计达到 167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02.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农业大模型以“单点突破”助力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农业企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业大模型往往可聚焦精准场景发力,通过在特定环节或领域率先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快速验证技术可行性,降低转型风险,有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在作物育种领域,农业大模型通过分析海量的遗传数据和生长数据,帮助科学家和育种专家进行更准确的品种选育,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这种聚焦单一领域的策略,使得农业大模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信心。如,IBM 的“Watson Decision Platformfor Agriculture”利用 IBM 预测后端的强大功能,突出显示土壤温度、湿度水平、作物压力、害虫和病害等可能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佳的灌溉、种植、施肥和工人安全操作规范,帮助大型农业企业预测收获可能发生的时间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预期收益。如,2024 年 2 月,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聚焦生产安全,开发“中粮边缘一体化大模型平台”,以实现生产安全数据的全天候监测、安全精准预警与智能安全管理决策。再如,2023 年 5 月,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聚焦降本环节,开发一年的“原奶自研模型”已成功将原奶调配成本降低 13.5%。同年 10 月,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部署养猪大模型,现已实现通过声音识别智能算法辨别生猪健康,并已进行三次产业化迭代。工业大模型以“链端渗透”提高工业企业数字化效能。工业场景较为复杂,生产中间环节差异性大,大模型渗透难度高,生产链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1条两端的生产管理与产品服务环节共性较多,成为全球大模型工业企业应用的主要场景。在生产管理端,提升信息管理与生产控制效能是大模型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形式。信息管理方面,2023 年 12 月,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制造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环保法规等显示面板领域知识构建大模型,实现知识快速检索和知识库积累。2023 年 12 月,中国水泥网利用水泥技术知识构建ChatCEM 大模型,实现水泥行业知识查询问答。生产控制方面,2024年 6 月,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面向化工、钢铁、建材的时序大模型,可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故障预测或流程优化。特斯拉在其电动汽车生产中广泛应用工业大模型技术,特别是在 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上,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驾驶数据,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算法,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产品服务端,智能化产品与运维是大模型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形式。消费产品方面,利用大模型连接用户语言与自身控制指令,使智能产品“能听懂、能交流、能执行”。如,亚马逊的 Alexa 智能音箱内置大模型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并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浏览行为和偏好设置等,智能推荐商品、播放用户喜爱的音乐、设置提醒等。终端运维方面,2024 年 4 月,国家能源集团基于自建人工智能底座,创新打造国内首个可覆盖煤炭、化工、电力等行业专用和通用设备的综合诊断运维 AI 大模型,实现“云端训练、边端应用、持续更新”,提升全链条设备诊断准确率。安全管理方面,通用电气(GE)的 Predix 平台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2利用大模型技术对工业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预测设备故障、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在风力发电领域,Predix 平台通过分析风机的运行数据,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风险,为运维团队提供及时的维修建议,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服务业大模型以“全景赋能”覆盖服务企业多元化场景。服务业人机交互程度较高、数字化积累深厚,应用场景共性较大,是当前企业应用大模型的主战场。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焦大模型人机协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有效促进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大模型对其数字化转型聚焦多元场景,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金融企业基于大模型打造“数字劳动力”。高盛自 2023 年 3 月开始在内部引入 Github Copilot 编码助手,利用大模型技术辅助开发人员自动生成代码行,截至 2024 年 6 月,这一工具已面向高盛内部数千名开发者使用,显著提高编码效率约 20%,通过智能代码生成和优化建议,开发团队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降低错误率,提升整体服务质量。2023 年 9 月,蚂蚁集团发布金融大模型,该模型基于其自研基础大模型进一步定制,为理财顾问、保险代理、投研、金融营销、保险理赔等金融从业专家打造全链条的 AI 业务助手。物流企业利用大模型优化服务。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开发消息响应自动化项目(MeRA),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在试点测试期间,MeRA 帮助 UPS 降低了一半的电子邮件回应反馈时间。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利用大模型提升全流程服务能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3生产性服务业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大模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用户体验提升。旅游大模型提升全流程用户决策效率。迪士尼乐园利用大模型技术,开发智能客服系统,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多语言的在线咨询服务,例如,当游客询问游乐项目的排队时间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预测并告知游客最短的排队时间。此外,系统还能根据游客的偏好和行程安排,推荐最适合的游乐项目和餐饮选择,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网约车大模型实现服务全环节安全赋能。2023 年 9 月,高德地图发布出行大模型,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实时防护、常态治理等全流程进行安全治理,每日完成道路安全预警超 1000 万次,驾驶员超速率下降18.4%,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四)数据发展根基持续强化,挖掘全球价值潜能(四)数据发展根基持续强化,挖掘全球价值潜能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其价值正在被逐步释放。数据量持续增长,为释放数据价值打牢坚实基础。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其价值的释放首先得益于数据量的持续增长。IDC 数据显示,预计 2024 年,全球将生成 159.2ZB(Zettabyte,十万亿亿字节)数据,2028 年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 384.6ZB,复合增长率为 24.4%,伴随人工智能进一步与各领域和技术融合,智能监控、智能助理以及 AI 支持的商业工具和工业自动化等将共同推动数据量的稳步增长。海量和多样性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系统训练和优化提供可靠基础,数据量的持续增长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4的发展提供充足数据样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为进一步打破数据应用壁垒,全球数据空间建设提速,国外数据空间建设加快、成熟度提升。欧洲形成 160 个数据空间实例,较2023 年同比增长 60%,其中公共、行业和应用案例分别为 19 个、63 个、77 个。2024 年,日本启动 Ouranos 计划,在新兴产业创新、城市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金融交易四大领域开展建设。中国多元建设路径与技术路线展现创新潜力,行业空间、公共空间、城市空间、交易空间等助力打通不同领域数字化转型数据堵点。数据来源:IDC图 23 全球数据规模预测(单位:ZB)数据交易市场实现发展壮大。数据交易市场作为数据资源流通和利用的重要平台,为数据价值的释放提供了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数据交易平台,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5数据资源的流通和交易。例如,中国多地政府出台了数据交易与管理规范,旨在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加快培育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美国则通过数据经纪人和数据代理商等中介机构,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交易。欧盟则通过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还激发了数据创新和创业活力,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各国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数据隐私和安全技术水平。近年来,数据隐私增强技术(PETs)、区块链、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先进技术在数据隐私和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通过加密、匿名化、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数据在传输、处理和存储中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泄露。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促进数据价值的释放。数据隐私和安全技术的提升,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为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数据价值的有效释放。(五)数字化治理加速推进,协同铸就数字新篇章(五)数字化治理加速推进,协同铸就数字新篇章以搭建合作框架、强化多双边合作为路径推动国家间往来。全球数字合作框架不断推进。2024 年 9 月,联合国通过全球数字契约,明确了一系列共享原则,涵盖人权、数据治理、网络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全球数字治理搭建基本框架,为各国开展数字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与行动指南。同年 11 月,中国发布全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6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鼓励数据跨境传输,推动建立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数据流通使用环境,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组织发挥推动全球数字合作的关键作用。2024 年12 月召开的第 19 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围绕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安全、数字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各国政府、企业、民间社会等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有力地促进全球数字合作的理念传播与实践探索。各地区积极探索数字合作模式。如,欧盟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数字合作对话,推动全球数字规则的协调统一。亚洲地区国家共同推进 5G 网络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项目,提升区域整体的数字竞争力等。以技术应用与治理同步推进数字技术治理发展。当前,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完善和强化数字技术监管框架。以人工智能为例,全球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展开广泛对话和实践探索,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算法监管政策,关注算法透明度、可问责性和可解释性,以应对算法偏见、隐私泄露等问题。同时,为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抓紧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确保发展和治理同步推进,如,欧盟发布人工智能道德准则,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符合伦理标准;英国推出数字伦理框架,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伦理指导;日本则发布了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7工智能伦理指南,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解释性。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结合。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推动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沙盒或创新试验区,允许在受控环境下测试新技术,并评估其社会影响和法律合规性。如,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的监管沙盒支持金融科技公司测试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或人工智能驱动的投资建议服务等创新产品,确保这些服务符合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的要求。又如,中国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的同时,研究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治理问题,为全国范围内的技术应用提供示范和经验。以具体领域协同合作为重要举措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决议在第78 届联合国大会获协商一致通过,143 个国家参与联署。决议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主题,鼓励开展政策交流、知识共享、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研究等相关合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弥合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通过技术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提升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如,思科网院项目在全球 190 个国家设立 11800个学习中心,为数百万人提供 IT 课程和培训。企业跨国合作方面,跨国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和援助项目,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数字化水平。如,谷歌、微软等公司在非洲等地区推出多项数字技术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8应用项目,促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四、展望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2024 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已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复苏、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动能,各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共识日益增强。各国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构建繁荣、可持续的数字世界,为全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强化数字技术革新,铸就复苏核心驱动(一)强化数字技术革新,铸就复苏核心驱动数字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重塑经济格局,助力推动经济复苏、增强发展韧性。从生产端看,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优化生产流程、预测需求和管理供应链。例如,在制造业中,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降低故障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仅增强企业在面对内部生产波动时的稳定性,也提升应对外部冲击(如原材料供应中断或需求突然变化)的能力。从消费端看,数字技术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体验,拓展了经济的多元性。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的发展,让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商品和服务,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9激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即使在经济下行或面临危机时,这些数字化消费渠道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经济流通,增强了经济系统的弹性。此外,数字技术创新推动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等新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下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转,减少了因外部冲击导致的经济停滞风险。未来,全球数字技术创新将呈现更加迅猛的发展态势。量子计算技术有望突破传统计算能力的限制,为复杂的科学研究、金融风险分析和加密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助力开启新的创新领域,吸引大量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边缘计算将与云计算相辅相成,使数据处理更靠近数据源,降低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加速赋能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及相关产业成熟和普及加速。同时,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新的焦点。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有望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快速开发和精准疾病预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不仅仅局限于娱乐领域,在建筑设计、产品展示、虚拟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改变传统的工作和业务开展方式,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大数字技术相关科研和教育投入,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一是支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提升数字经济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助于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应加大对前沿数字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0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和发展。二是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互动。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和创新中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科研基金、税收优惠和建立科技园区等方式,吸引创新型企业和人才聚集。三是加强国家间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与协调。在数字技术创新的全球竞争中,明确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激励创新的关键。各国应共同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纠纷解决机制,避免因知识产权问题导致的创新阻碍和贸易摩擦。四是重视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引导技术朝着符合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人工智能决策算法中确保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防止因技术滥用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加剧或其他负面影响。五是推动技术普惠和社会包容性。加强对低收入群体、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数字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参与并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受益,增强数字经济的社会包容性。(二)深化数字基建布局,奠定经济发展基石(二)深化数字基建布局,奠定经济发展基石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提供关键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 5G 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这些基础设施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能够推动新技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1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如,在国际贸易中,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保障跨境电商平台的稳定运行,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未来,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朝着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6G 通信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已经启动,预计将提供比 5G 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广泛的连接性。这将为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实现万物智联的愿景。数据中心将不断升级优化,采用更先进的冷却技术和能源管理系统,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卫星互联网也将成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覆盖,特别是为偏远地区、海洋和航空等通信困难区域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这将进一步拓展全球经济的边界,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更合理配置。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加大建设力度。一是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提高建设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加快 5G 网络和下一代网络技术、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加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通过共建跨境光缆、数据中心等设施,提升全球数字经济的整体效能。三是注重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公平性。通过国际组织设立专项基金、发达国家提供政府援助和技术支持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2方式,支持新兴市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鼓励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技术转移与合作,通过共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新兴市场快速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能力,推动全球经济共同繁荣。四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韧性。提高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确保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五是鼓励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明确的绿色发展战略,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理念融入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加强在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提升。(三)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三)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提升全球发展能力的重要力量。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的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而数字经济,则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全球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从而增强全球经济复苏能力。因此,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将呈现跨领域、深层次的特点。制造业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融合将在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3造等领域创造新的增长点。例如,3D 打印技术与生物材料的结合可实现个性化医疗植入物的制造。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影视、游戏、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将创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将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边界将更加模糊,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多措并举加速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生态环境。一是制定全球性实数融合发展战略。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全球主要国家应共同建立一个国际合作机制,明确实数深度融合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并设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协调各国在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实践;制定统一标准,推动制定全球统一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交换、技术接口、安全规范等,以降低跨国合作的壁垒。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上的投入,加快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创新;支持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益化,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支持形成跨国培养的高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强国际教育与培训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数字经济人才,促进人才的全球化发展;建立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各国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4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人才跨国流动提供项目合作机会,加大人才跨国流动,为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制定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实数深度融合提供法治保障;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构筑保障坚固防线(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构筑保障坚固防线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合理的监管和治理措施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产业主体提供健康发展环境。为经济韧性构建稳定基石,当市场竞争充分且健康时,经济体系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在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分散化的竞争格局可避免因少数垄断企业受损而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如,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在面临如数据泄露危机等冲击时,良好的监管体系能降低消费者恐慌情绪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跨境数字业务的监管协调,可以避免因不同国家监管差异导致的贸易摩擦,保障国际数字贸易的顺畅,增强全球经济在数字领域的稳定性。未来,数字经济监管与治理将朝着更加精细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创新,建立适应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沙盒机制,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同时鼓励创新。此外,全球将出台更明确的人工智能和算法决策的监管规定,要求企业提高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防止算法歧视和不合理决策破坏社会公平和经济秩序。在国际层面,预计将形成更广泛的多边数字经济监管协调框架,各国将在数据主权、跨境监管执法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5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以应对跨国数字企业带来的监管挑战。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创新。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构建全球统一的数据治理框架。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其流动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经济韧性,随着数据流动性不断增加,各国对数据隐私与安全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将对企业和用户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为此,应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确保数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可以安全、合规地流动,保障数字经济的稳定性。二是加强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复杂和严重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威胁的跨国性质日益明显。各国应通过多边合作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共享网络安全情报、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网络攻击的威胁,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全球经济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保护全球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稳定。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数字税收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税收体系提出了挑战,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间的税收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各国应通过国际组织合作,探索制定公平合理的数字税收机制,避免国家间的税基侵蚀和不公平竞争,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五)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铺就发展必由之路(五)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铺就发展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作用不可替代。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数字技术、资源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在技术研发方面,跨国合作能够集中各国的科研力量和资金,加速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6关键数字技术的突破。例如,国家间在人工智能伦理和监管方面的合作研究,可以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定统一的规范,避免因不同国家规则差异导致的市场分割和技术发展障碍。此外,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增强全球经济的整体平衡性和韧性。未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协定将不断涌现,如亚太地区、欧洲和非洲等地区国家之间可能会达成更多涉及数字贸易规则、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内容的合作协议。这些协定将为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区域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全球多边数字经济合作机制也将逐步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将在数字经济规则制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协调各国在数字贸易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问题上的分歧。同时,全球数字经济论坛、峰会等活动将更加频繁,为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国家间在数字技术标准制定、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强化协同合作共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一是积极推动国际多双边合作。加强国家间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挑战,探索合作机会,积极推动多边和双边数字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谈判等国际论坛,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各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测的国际环境;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标准,促进技术互操作性和市场开放性。二是鼓励企业抓住国际合作机遇。搭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7国际合作平台,组织企业参与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增进与国外企业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降低企业开展跨境数字业务的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标准的制定,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推动企业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前沿领域,通过资本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加速国际化进程。三是发挥国际组织积极协调作用,为各国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政策咨询和纠纷调解等服务。设立专门的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或论坛,邀请各国政府、企业、学术界代表参与,定期举办政策对话、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活动,为各国提供政策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推动形成共识,解决合作中的分歧和问题,确保数字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8附件一:参考文献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YEARBOOK(2018).(2018-10-24).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Policy Pivot,Rising Threats.(2024-10-22).3 UN Trade and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TRADE IN ICTSERVICES AND ICT-ENABLED SERVICES.(2015-10).4 Arnold,Jens Matthias,et al.Services reform and manufacturing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ndia.The Economic Journal 126.590(2016):1-39.(2014-10).5 UN Trade and Development.Trade in ICT goods statistics:Impactsof the 2022 update to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Coding System.(2023-10-27)6 UN Trade and Development.Manu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atisticson the Digital Economy(2020 Revised Edition).(2020-04).7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Change: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nual Report 2024.(2024-09)8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Resiliency Compass:NavigatingGlobal Value Chain Disruption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2021-0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R.(2024-09).10 屈小娥,马黄龙.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及其靶向路径J.学术论坛,2023,46(6):12-20.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911 刘景卿,车维汉,夏方杰.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分析与国际风险传导应对J.管理科学学报,2021,24(3):17.DOI:10.19920/ki.jmsc.2021.03.001.12 宋周莺,车姝韵,杨宇.“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及其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关系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8,v.28(09):54-67.DOI:CNKI:SUN:ZGDE.0.2018-09-004.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70

    发布时间2025-01-17 7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威胁猎人:2024年互联网黑灰产趋势年度总结(81页).pdf

    1黑产大数据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趋势年度总结2关于威胁猎人威胁猎人 Threat Hunter(深圳永安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以黑灰产情报能力和反欺诈技术为核心,专注于及时、精准、有效的业务欺诈风险的发现和响应。公司围绕不同行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业务欺诈、数据泄露、钓鱼仿冒、API 攻击等风险场景,提供成熟多样的产品与服务,并多次入选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IDC 威胁情报领域代表厂商。公司总部在深圳,在北京、上海、重庆、新加坡等地设有分公司,并在深圳和重庆两地建立数字风险应急响应中心(DRRC),为客户提供 7*24 小时全天候数字风险应急响应和及时、优质的服务支持。截至目前,公司已为金融、政务、物流、互联网、科技、零售等行业的 300 多家客户提供安全服务,覆盖 85%头部互联网企业,每年帮助客户减少数十亿资金损失。3前言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依旧严峻。不管是在黑灰产团伙规模,还是攻击资源、攻击技术的应用以及攻击场景的演变,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攻击资源方面,2024 年威胁猎人捕获全球新增作恶手机号 1600 多万例,日活跃作恶 IP1170万例,较 2023 年大幅提升。为躲避风控监测,黑灰产不断升级技术寻找更加隐蔽的攻击资源,如通过在正常用户设备植入木马将其 IP 作为攻击资源、“商户洗钱”产业链快速发展等。在攻击技术方面,2024 年黑产团伙对通用技术的应用也有新的发展,如滥用“子母机”绕过身份认证、利用“NFC 远程传输软件”进行境外洗钱、定制化云手机系统提升攻击效率等等。在攻击场景方面,线上业务欺诈、金融贷款欺诈、品牌广告欺诈、API 攻击、钓鱼仿冒、数据泄露、电信网络诈骗等场景热度持续高涨。线上业务欺诈已进入深水区,全行业、全业务环节无差别攻击;“王星事件”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度。威胁猎人发布2024 年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研究报告,基于对 2024 年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的深入研究,从 2024 年黑灰产攻击资源、攻击技术、攻击场景等维度进行分析,客观呈现 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的整体发展态势,旨在从情报维度帮助各行各业企业提升对黑灰产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完善风控策略。4目 录关于威胁猎人.2前言.3一、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资源分析.61.1 2024 年作恶手机号资源分析.61.2 2024 年作恶 IP 资源分析.161.3 2024 年网络洗钱资源分析.221.4 2024 年风险邮箱资源分析.32二、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通用型攻击技术分析.342.1 身份绕过技术演化:黑产利用“子母机”绕过认证,无资质人员也可平台接单.342.2 黑产利用“NFC”远程传输软件进行境外洗钱,达到转移违法资金的目的.362.3 定制化云手机系统,进一步提升黑产攻击效率.38三、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场景分析.413.1 线上业务欺诈场景.413.2 金融贷款欺诈场景.513.3品牌广告欺诈场景.603.4 API 攻击场景.633.5 钓鱼仿冒场景.663.6 数据泄露场景.693.7 电信网络诈骗场景.76写在最后.80501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资源分析6一、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资源分析1.1 2024 年作恶手机号资源分析1.1.1 2024 国内作恶手机号新增数量超 800 万,较 2023 年提升 30%据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作恶手机号数量持续上涨,2024 年新增量级超 800 万,较 2023 年增长 30%。作恶手机号资源中,“猫池卡”和“拦截卡”占比最高,下文 1.1.2 和 1.1.3 将重点分析 2024 年“猫池卡”和“拦截卡”资源的变化情况。1.1.2 2024 年猫池卡资源分析(1)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 615 万,较 2023 年增加 4.86%7据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 615 万个,较 2023 年上升 4.86%。猫池卡:指通过“猫池”网络通信硬件实现同时多个号码通话、群发短信等功能的作恶手机卡。从 2024 年国内猫池卡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2 月、6 月到 9 月期间,新增国内猫池手机卡数量呈现下滑趋势。经威胁猎人情报专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2 月因春节期间黑产交易放缓,攻击者活跃度降低导致数量显著下降,节后恢复稳步上涨趋势;2、6-9 月期间,由于监管机构加强打击,多个发卡平台被关停,部分卡商被捕,造成供应减少,导致新增猫池卡数量下降。(2)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归属省份 TOP3:上海、北京、辽宁8威胁猎人情报数据统计显示,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归属地省份(含直辖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和辽宁省。其中,归属地在上海的猫池卡数量同比 2023 年增长了 87.86%。威胁猎人关注到,今年上海的猫池卡在全年各月均保持较高数量,活跃在发卡平台的头部卡商今年也持续提供上海猫池卡。通过对上海今年新增的猫池卡来源渠道分析,发现来自发卡平台的猫池卡数量占比超过一半:9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归属地 TOP10 对比 2023 年变化情况如下:【关注】2024 年归属地为中国香港的作恶手机号持续增长,全年捕获 78.25 万例值得关注的是,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3 月起,归属地为中国香港的风险手机卡交易数量大幅增长,9 月份达到峰值。由于下游诈骗黑产需求旺盛,中国香港手机号因可注册国内外应用、成本低、可用时间长等特点,仍被黑产大量需求。10对比其他境内手机卡,中国香港手机卡具备如下特点:1、注册范围广:香港手机卡注册范围广,可注册 Telegram、WhatsApp 等海内外应用;2、在线使用时间长:香港手机卡接码服务的在线使用时间相对其他境内卡更长,一般可保证一个月重复使用,而其他境内手机卡一般为数日;3、价格较低:香港手机卡的价格相对其他境内卡接码价格更低;4、支持多种接码形式:香港卡支持多种接码形式,目前威胁猎人在接码平台、发卡网站、私域接码均发现了香港相关手机卡的作恶记录。(3)2024 年国内新增猫池卡归属为三大运营商的占比为 76.42%,比去年提升 14.51%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新增猫池卡的归属运营商主要为基础运营商,占比高达 76.42%,相比去年提升了 14.51%。威胁猎人情报人员通过调研发现,今年三大运营商占比提升,主要是很多企业进一步提升对虚拟运营商手机卡的风险控制,导致黑产对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资源需求增加。11(4)【关注】2024 年猫池卡发卡平台数量增加了 39.37%,但平台生存周期缩短威胁猎人持续监控黑灰产作恶资源来源渠道变化趋势,发现作为猫池卡主要贡献渠道的发卡平台在 2024 年数量大幅增加,但生存周期缩短:2024 年新出现了 171 个猫池卡发卡平台,同步 2023 年增长 39.37%,但其中有 24%的猫池卡发卡平台运营时间不足一周。威胁猎人进一步调研发现,今年发卡平台遭受了较强的监管压力,多个发卡平台以及活跃的猫池卡卡商因遭受监管打击而停止运营或活跃。此外,威胁猎人对目前还存活的猫池卡相关发卡平台进行测试发现,一些黑灰产为了防止被监管打击,会采取一些较高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周期性订单删除、使用加密货币支付、频繁修改接码地址、限制异常访问和支付等。121.1.3 2024 年拦截卡资源分析(1)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 196 万例,较 2023 年增长 405.50%据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大幅增加,共有 196.64 万例,较 2023 年增长 405.50%。威胁猎人研究发现,一月份拦截卡数量大幅提升是因为去年年底新出现的一个拦截卡渠道,投放了大量拦截卡资源,2024 年该渠道贡献拦截卡数量近百万余例,占今年整体数量的 48.82%。但该渠道在 2024 年 6 月到 7 月期间暂停活跃,最终在 2024 年 12 月停止运营。(2)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归属省份 TOP3:广东、山东、四川威胁猎人情报数据统计显示,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归属地省份(含直辖市)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和四川。13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归属地 TOP10 对比 2023 年变化情况:(3)2024 年国内新增拦截卡归属为三大运营商的占比为 98.99%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新增拦截卡的归属运营商 98.99%为基础运营商,归属其他运营商的占比 1.01%。14(4)【关注】“群接码”模式简化黑产使用拦截卡的流程,并使拦截卡真实平台更隐蔽威胁猎人研究发现,拦截卡的接码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拦截卡平台接码模式转变为“群接码”模式。这种模式下,拦截卡卡商隐藏真实号码,仅展示打码号码,只有黑卡购买者可获取完整号码完成接码作恶。传统的拦截卡平台接码样例:“拦截卡”的群接码模式接码样例15相比传统拦截卡平台使用专属接码工具接码,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使用更便利,卡商只需提供号码和接码链接,无需为下游代理或黑卡使用者开设账户或配置权限;2、更高隐蔽性,卡商可通过“群接码”模式隐蔽真实的平台信息,不将平台的敏感信息暴露于使用者。目前,通过“群接码”渠道日均捕获作恶短信记录 1269 例,作恶记录最高峰为 11 月,捕获作恶短信记录近 6 万例:161.2 2024 年作恶 IP 资源分析1.2.1 2024 年日活跃作恶 IP 有 1178 万,较 2023 年提升 95.68%据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活跃作恶 IP 数量持续上升,2024 年日活跃作恶 IP 数量达到1178 万,较 2023 年增长 95.68%1.2.2 2024 年国内作恶 IP 资源分析(1)2024 年国内作恶 IP 有 7794 万个,同比 2023 年增长 31.96 24 年,威胁猎人共捕获国内作恶 IP7794 万个,同比 2023 年增长 31.96%。威胁猎人研究发现,2024 年国内作恶 IP 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劫持共用代理 IP 数量急剧增长导致。2024 年,国内劫持共用代理平台发展迅速,威胁猎人捕获劫持共用代理 IP 数量超 4000 万,占比从去年 14.91%提升至今年的 51.47%,且超过普通代理 IP 的占比。17劫持共用代理 IP:指被黑产恶意劫持的正常用户 IP 资源。黑产通过在正常用户设备中植入木马,通过木马在正常用户网络上建立代理通道,且每次使用时间很短,因此普通用户难以感知到自己的 IP 被盗用。威胁猎人在 2024 年 1 月已把这类 IP 标记为“劫持共用代理 IP”风险标签(2)2024 年国内作恶 IP 归属省份 TOP3:江苏、广东、河南威胁猎人情报数据统计显示,2024 年国内活跃的作恶 IP 归属省份(含直辖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和河南省。其中,河南省量级提升最大,提升了 54.45%,排名也从 23 年的第六到了第三。18(3)【关注】黑产 IP 资源获取技术升级,利用正常用户的 IP 资源规避风控检测随着网络安全监管及企业风控策略的增强,为规避风控检测和追踪,黑产也在升级技术尝试挖掘更加隐蔽的 IP 攻击资源。近年来,威胁猎人陆续发现正常用户与不法分子混合使用的作恶 IP 类型,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于 2024 年推出劫持共用代理 IP、云服务 IP、云手机 IP等风险标签。1.2024 年劫持共用代理 IP 占比过半,成为攻击者主要使用的攻击资源劫持共用代理 IP 是指被黑产恶意劫持的正常用户 IP 资源。威胁猎人发现,黑产通过在正常用户设备中植入木马,通过木马在正常用户网络上建立代理通道,且每次使用时间很短,因此普通用户难以感知到自己的 IP 被盗用。劫持共用 IP 大部分时间是正常用户的常规行为,仅少数时间被黑产劫持用于短暂恶意行为,因此平台风控会直接将其视为正常用户,忽视其短暂作恶行为,这就使得黑产使用劫持共用 IP 的成功率往往高于普通代理 IP,导致越来越多的平台转向劫持共用代理 IP 资源。这类劫持共用代理 IP 在 2023 年底出现,2024 年快速发展、数量急剧增加,2024 年威胁猎人捕获劫持共用代理 IP 超 4000 万,同比增长 341.81%,且超过了普通代理 IP 的数量。192.黑产滥用云技术:云函数与云手机群控技术成黑产 IP 作恶新手段云服务技术为各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被黑产滥用。一些黑产将云技术成果转为作恶工具,如借助云服务搭建代理 IP 资源池、利用云手机的群控设置向企业发起攻击等。威胁猎人发现,一些攻击者为了掩盖真实源 IP,会利用云计算平台的云函数 IP 搭建代理 IP 池执行攻击,或者利用云手机的群控配置执行批量攻击,威胁猎人将这两种方式产生的 IP 定义为云服务 IP、云手机 IP。不管是云服务 IP 还是云手机 IP,都是广泛服务众多正常用户,因此平台风控一般会直接将其视为正常用户,忽视了它们的作恶行为。201.2.3 2024 年国外作恶 IP 资源分析(1)2024 年捕获国外作恶 IP 4479 万个,同比 2023 年增长 102.14 24 年,威胁猎人加强对海外作恶 IP 进行的监测,2024 年共捕获海外作恶 IP4479 万个,相比2023 年提升了 102.14%。21(2)2024 年国外作恶 IP 归属国家 TOP3:巴西、美国、印度(3)国内外作恶 IP 类型占比存在差异,国外移动网络占比远超国内威胁猎人情报人员对国内和国外作恶 IP 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差异:国内作恶 IP 主要以家庭宽带 IP 为主,占比将近 90%,国内作恶代理 IP、秒拨 IP 和劫持共用代理IP 都与家庭宽带密切相关;国外作恶 IP 虽然家庭宽带占比也是最大,但移动网络占比也比较高,超过 40%,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 IP 主要来自流量卡,通过频繁切换飞行模式来实现 IP 变化。221.3 2024 年网络洗钱资源分析1.3.1 2024 年涉及洗钱的银行卡资源分析(1)2024 年参与洗钱的银行卡中涉诈卡占比最多,占比 42.03%威胁猎人对捕获到的 33.6 万张参与洗钱的银行卡进行分析,主要分为涉赌卡、跑分卡和涉诈卡三种类型,其中涉诈卡占比最大,达到 42.03%。涉赌卡:活跃在赌博平台中,为赌博平台内收款使用的银行卡,常被用于赌博平台内进行充值收款行为,关联的资产涉及到赌博洗钱行为。威胁猎人通过人工和自动化结合的方式,从各类赌博平台中采集用于收款行为的银行卡账号信息。跑分卡:活跃在跑分平台,为跑分份子使用的银行卡,常被用于各种非法来源资金的流通交易。威胁猎人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从跑分平台 APP 中获取到跑分订单中的银行卡账号信息。涉诈卡:在各类匿名社交黑产群聊中,被诈骗团伙购买用于洗钱的银行卡,常用于诈骗类黑资金转移。威胁猎人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从各大匿名社交黑产群聊中发送的记录中,提取出诈骗团伙所使用的银行卡账号信息。23(2)2024 年参与洗钱的银行卡归属银行分布:六大国有银行占比最高威胁猎人通过对三类洗钱卡的监测数据发现,归属为六大国有银行的洗钱卡占比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其覆盖范围广、客户基数大,因此也更容易被黑产利用作为洗钱工具。这主要是因为其覆盖范围广、客户基数大,因此也更容易被黑产利用作为洗钱工具。*其他银行包括:民营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3)2024 年参与洗钱的银行卡归属地区分布:广东省数量最多威胁猎人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洗钱银行卡归属地区分布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相同点:三种类型的洗钱银行卡归属省份 TOP10(排名有先后)都是广东、广西、江苏、湖北、山西、河南、重庆、四川、山东、云南,且 TOP1 都是广东省;三种类型的洗钱银行卡归属城市 TOP10(排名有先后)都是深圳、广州、重庆、东莞、上海、武汉、晋城、郑州、成都;且 TOP3(排名有先后)都是深圳、广州、重庆。24差异点:河南、山西、四川、云南和山东等地的涉诈卡数量均高于跑分卡和涉赌卡;重庆的涉诈卡和涉赌卡最多,深圳和广州的跑分卡最多。(4)参与洗钱的银行卡超过 50%活跃周期不到 1 天25威胁猎人研究发现,2024 年参与洗钱的银行卡,超过 50%的卡只在 1 天内活跃,其中涉诈卡在1 天内活跃的占比达到 84.03%,高于跑分卡的 66.33%,和涉赌卡的 52.58%。这也说明,洗钱场景下,黑产更倾向于快速完成交易,具有明显的短期、高频操作特点,尤其是在诈骗洗钱场景下更明显。1.3.2 2024 年对公洗钱账户资源变化分析洗钱对公账户:对公账户指以公司名义在银行开立的账户,洗钱对公账户指被黑产用于非法资金清洗的银行对公账户,因对公账户具有收款额度大、转账次数多等特点,使得“对公账户”常常作为黑钱转账的集中点及发散点。(1)2024 年新增参与洗钱的对公账户 8059 个,较 2023 年上涨 58.05 24 年,威胁猎人持续监测黑产在洗钱过程中所使用的银行对公账户资源,根据威胁猎人情报监测洗钱对公账户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洗钱对公账户数量大幅上涨,同比2023年增长了58.05%。26(2)2024 年涉及洗钱的对公账户所属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排行第一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参与洗钱的对公账户归属银行类型分布中,城市商业银行排行第一,占比 30.63%。进一步分析发现,今年城商行对公账户数量较 2023 年上升 8.13%,农信社和农商行的对公数量较比 2023 年分别上升 5.48%和 3.48%,而六大国有占比下降 11.21%。按照此趋势,黑产利用对公账户洗钱的过程中可能开始转向地方性银行,威胁猎人将保持关注。(3)2024 年涉及洗钱的对公账户归属省份 TOP3: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27(4)2024 年监测到涉及洗钱对公账户归属地区最多的三个城市: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1.3.3 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资源变化分析威胁猎人研究发现,洗钱团伙除了使用个人银行卡、对公账号等进行洗钱外,也会利用“商户账号”进行洗钱。“商户”通常指具有合法营业资格的商户商家及商户账号。近年来,诈骗或洗钱团伙开始利用商户账户收取“黑钱”来洗钱,使用商家资质开通的收款账户基本没有收款额度限制,可支持花呗、信用卡等多种付款方式,相比传统洗钱方式会更隐蔽和高效。28威胁猎人在 2024 年针对“商户洗钱”产业链进行重点研究,发现目前已出现了“商户代收”(商家码)、“扫街码”、“商户反扫”、“商户代付”(核销码)等多种商户洗钱方式。(1)“商户洗钱”成上升趋势,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及黑产团伙持续增多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数量持续增多,下半年相比上半年增长了141.42%。2024 年下半年,活跃的洗钱黑产团伙数量显著增加,同比上半年增长 81.91%。29(2)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归属地 TOP3 省份: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3)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归属地 TOP3 城市:深圳市、成都市、广州市30(4)2024 年参与洗钱的商户所属行业分布 TOP3: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威胁猎人情报人员对参与洗钱的商户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商户涉及 80 多个行业,其中零售业商户占比最多,超过了 40%,其次是批发业、餐饮业。这类行业具备资金流动频率高、交易对象多、资金结算快等特征,这些特征正符合黑产洗钱的要求,黑产利用此类商户洗钱更不容易触发风控。(5)【关注】2024 年金融行业收单机构洗钱风险排名威胁猎人研究发现,在“商户洗钱”产业链中,有一个核心的角色收单机构。收单机构既有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收单机构,也有银行自身作为收单机构角色。在威胁猎人监控的 300 多家涉及商户洗钱风险的收单机构中,银行自身作为收单机构的占比最多,达到 84.17%。31威胁猎人按照洗钱交易次数排名,将 2024 年涉及洗钱的收单机构整理输出 TOP50 排名:321.4 2024 年风险邮箱资源分析2024 年捕获高风险邮箱(临时邮箱)域名数量 9334 个,占总量 4.57%。从 2024 年不同类型邮箱数量来看,2024 年捕获邮箱 20.41 万个,其中低风险企业邮箱占总量76.58%,高风险邮箱(临时邮箱)占比 4.57%,今年新增邮箱主要集中在企业邮箱。3302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通用型攻击技术分析34二、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通用型攻击技术分析威胁猎人研究发现,由于各企业拥有不同的业务环境和风险控制措施,黑产组织针对这些企业所采用的恶意工具、攻击服务也呈现出多样性,但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工具的底层技术特征,我们可以将攻击服务划分为“过身份”、“多身份”、“批量化”三大模块,其中每个模块涉及到多种底层攻击技术,这些技术是实现各类具体攻击行为的关键所在。2.1 身份绕过技术演化:黑产利用“子母机”绕过认证,无资质人员也可平台接单威胁猎人研究发现,2024 年黑灰产利用“子母机”技术,可使两台手机同时登录同一平台账号,利用这一技术,黑产可实现两个人同时共用一个平台账户完成平台相关操作。35“子母机”的应用逻辑是:黑产先用母手机登录账号完成身份认证,在通过代码劫持获取账号的Cookie、设备环境等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复制到子设备上,替换其原始文件,并让子设备读取新信息。目前,出行、外卖等行业已出现此类工具的售卖,可能导致未经培训或资质不符的司机/外卖员违规上岗,不仅影响平台的服务质量,还可能危及平台用户的人身安全,给平台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名誉受损。【出行平台“子母机”示例】以出行行业某 APP 为例:首先,在 A 手机上登录并认证完成了 A 师傅的平台账号;然后,通过劫持等方式把 A 手机上的 cookie 和设备环境信息等,复制到 B 手机上;B 手机此时掌握在 B 师傅上,但 B 手机上的信息,是 A 师傅的账号信息;36 每次人脸认证时,只需要在 A 手机上进行认证,即可在两台手机上都生效,A、B 师傅都可继续使用账号进行业务操作。具体流程如下:2.2 黑产利用“NFC”远程传输软件进行境外洗钱,达到转移违法资金的目的威胁猎人研究发现,2024 年有黑灰产利用“NFC 技术”实现远程洗钱活动。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效距离通常在 10cm 以内,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如 Apple Pay、Google Pay)、门禁卡、数据交换等领域。37所谓 NFC 远程传输,指的是先通过 NFC 技术读取设备信息,再借由网络远程传输这些信息。例如,设备 A 读取 IC 卡信息后,通过特定应用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或设备 B,设备 B 即可模拟该 IC卡使用。黑灰产正是利用这一技术,实现 IC 卡信息的远程读取与复原。即使手机设备 B 与 IC 卡物理上分离,也能执行如 POS 机支付等操作。最典型的攻击案例便是洗钱:黑产将国内信用卡信息远程传输至国外设备,利用这些信息进行 POS机消费,购买奢侈品、珠宝等,从而绕过信用卡交易的地理限制,完成洗钱行为。以威胁猎人发现的某款传输 APP 为例:该软件介绍“不受时间及国界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完成交易”、“可实体,可虚拟,支持所有钱包”:国内(传卡方)、国外(接收方)两部手机都下载这个软件;使用国内的手机,去碰实体银行卡,此时会将银行卡的信息传到了国内的手机上;国内手机接收到到银行卡信息后,会通过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把银行卡信息传输到国外的手机上;国外手机通过软件接收到银行卡信息后,即可正常刷卡使用。38图 A:国内手机(传卡方)去碰银行卡图 B:国内/国外手机都收到了银行卡信息图 C:国外手机进行支付了操作具体流程如下:2.3定制化云手机系统,进一步提升黑产攻击效率威胁猎人在 2023 年发布的互联网黑灰产研究年度报告中指出,云手机平台的配套服务日益丰富,黑产技术呈现出集成化、服务化的特点。2024 年,我们继续跟踪观察发现,云手机平台不仅集成化、服务化趋势愈发明显,定制化趋势也愈发成熟。39服务化主要提供完善的基础攻击工具,让用户基于这些工具实施攻击。而定制化则是云手机平台针对特定 app 进行风控绕过、开发对应的作恶脚本,并集成到云手机系统中,供用户直接使用。以某社交 app 为例:黑产为其定制开发的云手机系统涵盖了注册、养号、引流变现等完整攻击流程的自动化实现。这不仅降低了攻击者的准入门槛,使新手也能进行傻瓜式操作,还让攻击者无需关注风控层面的对抗,从而极大提升了攻击效率。4003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场景分析41三、2024 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场景分析3.1 线上业务欺诈场景本报告中的线上业务欺诈场景不局限于传统营销活动欺诈攻击,只要是所有干扰业务正常运营,从正常的业务开展中牟利的恶意行为,都被称之为“业务欺诈攻击”,如营销欺诈、恶意引流、刷量欺诈、认证绕过等。3.1.1 2024 年线上业务欺诈风险热度不减,相关攻击情报量近 3 亿2024 年,威胁猎人共捕获业务欺诈攻击相关情报 2.72 亿条,监测业务欺诈作恶群组 12 万个,涉及作恶账号 223 万个。2024 年 12 月业务欺诈相关情报出现暴涨现象,威胁猎人情报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12 月增长量中超过一半源自匿名群聊上的情报信息,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大型赌博黑产团伙线上赌博活动频繁,以及跑分洗钱团伙通过多账号进行广告“招商”和暴力引流所导致。422024 年,威胁猎人捕获业务欺诈活跃作恶群组数月均 3.2 万:2024 年,威胁猎人捕获业务欺诈活跃作恶网站/论坛(暗网除外)月均 163 个,全年作恶帖子总量 926 万例:2024 年,威胁猎人捕获业务欺诈活跃作恶账号数月均 32 万:433.1.2 2024 年预警业务欺诈事件达 4158 起,涉及全行业、全业务威胁猎人风险情报平台为客户提供风险情报挖掘和事件预警服务,支持将黑灰产原始线索深入分析并结构化为有效的攻击事件。在 2024 年,该平台已为合作客户预警了 4158 起明确的攻击事件,平均每月约 346 起。通过对这些攻击事件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业务欺诈攻击已经渗透到多个行业、多个业务。也就是说,线上业务欺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环节呈现“无差别攻击”,任何有利可图的地方都是黑灰产的攻击目标。通过对攻击事件进行热词提取,我们发现当前业务欺诈攻击不局限于过去专攻注册登录、领券抢单等业务,内容发布、商品管理、订单交易、支付交易、售后支付、企业数据传输等各个环节均可能被黑产攻击获利。443.1.3 业务欺诈已进入深水区,真人作弊愈发定制化、角色边界更加模糊随着业务风控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典型的机器作弊行为已被有效识别。尽管一些高端黑产仍在使用定制化技术进行对抗,但越来越多的黑灰产开始转向真人众包作弊方式进行攻击。从威胁猎人捕获到的情报信息来看,2024 年,真人作弊行为变得更加定制化,角色多样化,且界限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统的任务型众包平台,即以“发布任务”和“领取任务”为主的模式,无论是平台数量还是任务数量,都在持续增长。2024 年以来,威胁猎人共捕获到 889 万个众包任务,月均超过 63 万个,高峰时期甚至达到 100万个。45(2)黑灰产采取了更加隐蔽的众包组织形式,如通过众包私域群聊、开发专项 APP 来招募真人执行特定任务,这种模式类似于刷单真人群,很难被风控系统识别。这些专项任务可能包括变相刷单、浏览酒店页面以增加浏览量、或使用真人账号挂机爬取平台商品数据等。案例 1:以“酒店截图”众包项目为例,黑产开发了一款名为“指尖 xx”的 APP,通过该 APP组织兼职人员完成酒店截图任务。参与者按照 APP 提供的教程,针对指定的入住平台、日期、地区和酒店名称,截取酒店页面的价格信息并上传。APP 会自动通过 OCR 技术识别并提取价格信息,参与者随后可以领取相应的佣金。46案例 2:黑灰产以兼职名义创建群组,组织、招募真人使用其账号对指定电商平台商品链接进行访问,按要求获取商品对应件数、对应活动条件的到手价格上传表格。这就是一种“真人爬虫”行为。(3)欺诈角色边界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真人用户通过研究和利用平台业务的“正当”规则进行恶意牟利。近几年,各平台层出不穷的多倍赔付、仅退款教程、价保退款攻略,更多反映了在黑灰产“引导”下,以平台真人用户为主的欺诈趋势。47案例:威胁猎人捕获了一起羊毛用户利用平台保价政策结合支付券识别漏洞,“0 撸”或低价购买平台商品,该类攻击短时间内对平台和开通价保的商家造成了大额的损失和退款。羊毛党发现某平台某类商品可领取满减优惠券和支付券(合作银行或平台品类),但二者只能选择其一使用;羊毛党通过支付券购买了这款商品,然后利用商家的保价政策规则申请店铺满减优惠券保价金额(商家看不到用户使用了支付券,因为是不同平台),最终达到 0 撸或低价购入。威胁猎人情报人员针对这类型漏洞攻击进行分析,发现羊毛党主要利用了两个方面的漏洞:首先,他们利用了保价政策中对店铺优惠券的补偿机制,该机制原本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对用户发放补偿;其次,他们利用了保价政策无法识别已使用支付券优惠的漏洞。这使得黑产分子能够同时“享受”两种优惠券的优惠。这种行为在短时间内对平台和开通价保的商家造成了大额的损失和退款。483.1.4 黑产交易市场更加活跃,月均售卖商品 101 万,涉及会员权益、教程工具、代下类服务黑灰产业链能够持续不断地高效运作离不开上游资源交易和下游套利变现,上游黑产通过特定渠道采购账号、工具、手机号等攻击资源,下游黑产通过各种渠道(发卡网站和二手闲置交易平台等),将持有的上游攻击资源以及攻击所得的优惠券、现金券、会员权益、实体商品等进行变现。自 2024 年 7 月正式上线黑灰产交易市场以来,累积捕获到黑灰产交易商品 610 万起,月均 101万,大量活跃交易商品和丰富品类表明黑灰产攻击活动仍处上升期、持续运转。商品交易市场的流动,实则破坏了平台用户和玩家的平等权益,缩减、损害了业务方的预期收益。基于 7 月份以来捕获的黑灰产交易商品数据,交易热度 TOP 的商品类别分别为:会员权益类、教程工具类和代下单服务类型,分别占交易商品总量的 22.16%、17.63%和 13.94%。49各商品大类下存在多个细分丰富商品,如会员权益类包含合作平台联合权益的会员转卖、等级 vip权益;优惠券类包含平台红包、优惠券、折扣券转卖;教程工具类则是包含了一体机、绕过人脸验证、改定位、抢购、抢单等自动化、批量化作弊工具、搬砖项目教程等;代下单服务类型包含了收取使用费,使用业务方折扣账号、会员权益、补贴名额进行代下单和抢单等;代理服务类型与代注册、资质绕过相关,其中有大量商品触及违规。教程工具类商品:网约车子母机,受众为资质未通过审核、欲多账号接单扩大收益的作弊司机群体。代理服务商品:违规绕过服务,如利用信息差和内部渠道等手段,为申请资质不合规的商家店铺、司机等,直接入驻平台运营。代下单服务商品:各类低价卡券代下和自助下单商品,通过代下服务和上游搭建的自助对接下单系统,黑产将回收的券出售套利,羊毛党低于原价获取商品。503.1.5 业务欺诈攻击黑产逐渐向更隐秘的渠道转移,监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威胁猎人关注到,相比过去主要在普通社交平台发布,现在更多业务欺诈黑产逐渐转向更隐秘的渠道,如在 Telegram 等匿名群聊渠道上建立大量与业务欺诈相关的讨论频道。2024 年,威胁猎人监测到围绕业务欺诈风险的讨论量在匿名渠道上达到了 46 万起,且每月呈现增长趋势。对匿名渠道内中活跃的频道发布信息进一步了解,信息涉及攻击业务方活动的活动脚本、羊毛讨论、恶意赔付教程、抢单工具等相关,下半年比上半年增加 91.43%。51涉及案例包含但不限于打假项目、活动自动薅取、出行行业抢单工具交易频道:3.2 金融贷款欺诈场景威胁猎人研究发现,金融贷款欺诈已经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利益瓜分的成熟产业链。以“职业背债”为例,其上游操作方、中间黑产、下游中介以及背债人等角色各司其职,通过严密的协作机制组织骗贷活动。这种黑产的存在不仅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523.2.1 2024 年贷款欺诈风险依旧严峻,欺诈热度持续上涨2024 年,威胁猎人共捕获贷款欺诈攻击情报 414 万条,监控活跃的作恶社交群组 34697 个,作恶黑产 11.5 万名;不管是欺诈情报热度,还是作恶群组数、作恶黑产数(包括恶意贷款中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1)2024 年捕获恶意贷款欺诈情报 414 万条,每月持续上涨(2)2024 年监控活跃的作恶社交群组 34697 个,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 30%。(3)2024 年捕获贷款欺诈作恶黑产 11.5 万名,下半年作恶黑产数比上半年增长 51%。53(4)2024 年贷款欺诈恶意中介 4.3 万名,下半年恶意贷款中介数比上半年增长 50%3.2.2 2024 年贷款欺诈产品类型热度 TOP3:企业贷、信用贷、房抵贷从贷款产品类型来看,2024 年信贷欺诈热度 TOP5 的贷款产品类型分别是:企业贷、信用贷、房抵贷、车抵贷、和公积金贷。543.2.3 2024 年贷款欺诈地区热度 TOP3:广东、重庆、山东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24 年信贷欺诈地区热度排在 TOP5 的地区是:广东、重庆、山东、浙江、四川。3.2.4职业背债:“卖征信换钱”现象加剧,黑产瞄准高信用、高资质客户55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消费文化的转变,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崇尚“卖征信换钱”,“背债”热度持续上涨。(1)2024 年“背债”热度持续上升,下半年相关情报数量比上半年增长 56 24 年,威胁猎人捕获“背债”相关攻击情报呈上升趋势,背债热度上升,并在 9 月达到峰值,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 56%。(2)2024 年背债地区热度 TOP3 省份:广东、四川、重庆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背债”相关的贷款欺诈,活跃热度 TOP3 的省份(含直辖市)是广东、四川、重庆。56(3)2024 年背债地区热度 TOP3 城市:重庆、深圳、长沙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背债”相关的贷款欺诈,活跃热度 TOP3 的城市(含直辖市)是重庆、深圳、长沙。(4)黑产更倾向于选择征信条件好、资质好、外貌条件好的客户威胁猎人研究发现,黑产在选择背债人选的时候,逐渐更偏向于选择征信条件好、资质好、外貌条件好的客户。很多金融机构现有的反欺诈模型、评分卡等很难识别这类优质的高风险客户,自动化审批通过的背债人占比也越来越高。2024 年黑产对背债人属性的选择性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情况:57以下是背债黑产招募的一些广告信息:3.2.5 融车欺诈:车贷欺诈热度持续上涨,“买车套现”日益猖狂近年来,汽车金融市场持续扩大,汽车贷款欺诈也日益猖狂。威胁猎人调研发现,不法黑产打着“融车”、“0 首付购车”、“买车套现”的旗号,召集一些无法通过正常贷款融资但有资金需求的人群,如征信为白户、花户、黑户等,通过身份包装后进行“假购车、真套现”的合同诈骗、贷款诈骗。(1)2024 年融车相关攻击情报呈上升趋势,下半年融车风险舆情比上半年增长 62%。58(2)2024 年融车欺诈情报热度 TOP3 城市:深圳、重庆、保定(3)融车欺诈手法和表现方式威胁猎人研究发现,黑产通过召集一些自身无贷款资质但有资金需求的人群,在黑产链的组织、垫资、包装及客户配合下,一人可以办理多笔车贷、一辆汽车也可以办理多家金融机构贷款。汽车贷款欺诈更多详情可查看:【黑产大数据】汽车贷款欺诈产业链解构593.2.6 非标贷款:材料包装借贷欺诈盛行威胁猎人研究发现,有些人因资质不符、缺乏条件等问题无法正常申请贷款,会通过虚假工作信息、虚假流水等“假数据”来达到借贷目的。(1)2024 年材料包装欺诈热度呈上升趋势,下半年热度比上半年增加 148%(2)材料包装欺诈类型和方式603.3品牌广告欺诈场景3.3.1 遭受欺诈的品牌广告主中,食品饮料类成为遭受广告欺诈占比最大的广告主威胁猎人基于广告暗刷流量监测捕获到大量广告欺诈数据,涉及到多个行业,涉及到食品饮料、电子消费品等多个行业,食品饮料行业依旧是遭受欺诈占比最大的广告主。遭到广告欺诈的广告主品牌排名如下:613.3.2 从欺诈广告形式来看,100%播完欺诈广告占比达到 70.02%从捕获数据中的欺诈广告形式来看,欺诈广告中以 15 秒的视频广告为主,这类广告占捕获欺诈广告总量的 99%以上。从欺诈广告的播放情况来看,设备暗刷伪造并上报的广告中,大部分都是完整播放完毕的,100%播完的占比达到 70.02%,这一数据明显不符合正常用户的行为,现实情况下有耐心将广告看完的用户并不多。视频广告包括开始播放、播放中、完成播放等阶段,不同阶段都会进行广告追踪,并将流量上报至广告监测平台,实际上这些广告并未播放,仅仅是通过设备暗刷伪造了虚假的广告播放情况,并将虚假追踪情况上报。3.3.3 品牌广告伪造的终端以移动端为主在广告欺诈刷量的作弊链路中,上报的作弊广告流量往往会包含动态变化的伪造设备参数信息,模拟真实的设备信息及其展现广告的数据情况,以欺骗广告主。威胁猎人针对伪造的广告播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伪造并上报的虚假广告数据里,覆盖了三大类终端:移动端、OTT 端、PC 端。62进一步分析发现,广告伪造的移动端中包含了手机及平板,其中以手机为主,覆盖多个手机品牌。广告伪造的 OTT 终端中,包含了智能电视、电视盒子、智慧屏、智能音箱(带屏)、唱歌机、投影仪等,覆盖多个 OTT 终端品牌。633.4 API 攻击场景数字化与线上化趋势下,API 接口作为应用连接、数据传输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大规模增长。API应用的增速与其安全发展的不平衡,使其成为恶意攻击的首选目标,围绕 API 安全的攻防较量愈演愈烈。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遭受攻击的 API 数量超过了 250 万,涉及音视频、软件应用、汽车、电商、政务等多个行业。3.4.1 2024 年平均每月遭受攻击的 API 数量超 21 万威胁猎人情报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平均每月遭受攻击的 API 数量超过 21 万。3.4.2 2024 年 API 攻击行业分布主要分布在音视频、政务机构、互联网软件应用64从 2024 年 API 攻击的行业分布数据来看,音视频行业受攻击热度最高。黑产利用音视频平台有安全缺陷的 API 非法爬取内容、用户信息等数据,通过贩卖音视频内容或用户信息获取高额利益,如非法分发、转售、侵犯版权,以及利用用户信息进行钓鱼攻击、诈骗等。3.4.3 2024 年值得关注典型 API 攻击典型事件(1)营销欺诈:某互联网平台登录 API 存在安全隐患,企业营销产品被薅羊毛2024 年 9 月,威胁猎人风险情报平台监测到攻击者对国内某互联网平台发起批量登陆攻击,使用历史版本的登录 API 接口获取用户凭证,再访问“当前版本应用”利用积分免费兑换商品业务,给企业带来损失。从威胁猎人蜜罐捕获的攻击流量发现,从 2024 年 9 月至 11 月,攻击者使用代理 IP,对该历史版本的登录 API 发起攻击超 13 万次,超 10W 左右的账号使用积分兑换商品。如下图所示,该登录 API 接口中账号密码参数并未进行加密,均为明文传输,且缺失简单的人机验证方式,导致成为了黑产发起批量登录攻击的主要对象。(2)数据爬取:某银行线上业务遭受黑灰产扫号攻击,大量用户信息被泄露652024 年 6 月,威胁猎人风险情报平台监测到攻击者对国内某银行发起扫号攻击。经过流量分析与复现,发现该银行资产接口存在“错误提示不合理漏洞”,黑产可大量验证手机号信息是否为平台注册用户,导致有效账号暴露,用户隐私泄露,威胁系统安全。从威胁猎人蜜罐捕获的攻击流量发现,在 2024 年 6 月,攻击者在一周内,对该银行资产接口发起攻击超 24 万次,导致大量有效账号暴露。如下图所示,黑产对请求体进行构造,使用不同的手机号,而其他鉴权参数信息特征保持不变,如验证码 id、操作记录变量等,如果手机号码为无效账号,回显“账号不存在,请注册后登陆”,如果手机号码为有效账号,平台回显“没有找到对应短信验证码信息”,黑产可通过回显来判断手机号是否为有效账号。(3)黄牛抢号:医院线上挂号业务被黄牛抢号,医疗资源被抢占2024 年 10 月,威胁猎人风险情报平台监测到攻击者对某大型医院进行批量注册,注册后访问医生挂号信息并进行抢号,抢占医疗资源。66通过对威胁猎人蜜罐捕获的流量进行分析,发现攻击者使用大量的黑卡进行批量注册,并伪装为正常病人,后续使用注册的账号进行登录,登录后开始不断访问医生挂号信息并进行预约抢号。如下图所示,由于挂号接口没有限制访问频率,攻击者可以不断的获取医生挂号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抢号。3.5 钓鱼仿冒场景3.5.1 2024 年全年年监测钓鱼仿冒风险事件超 4 万,波及数百家企业2024 年,威胁猎人共监测到钓鱼仿冒风险事件 44640 例,涉及 671 家企业,较 2023 年监测总量增长 150%,整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相较去年,威胁猎人今年进一步加强对仿冒社媒的监控力度,新增了多个主流平台,从渠道多样性、监测深度和覆盖面等角度全面提升监控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风险防护支持。673.5.2 电商平台沦为钓鱼仿冒重灾区,事件量占比 46.41%从 2024 年钓鱼仿冒事件的行业分布数据来看,钓鱼仿冒行业占比 TOP3 的行业为电商、证券行业和消费金融行业,其中电商行业成为钓鱼仿冒最为严重的行业,电商行业仿冒相关的风险案例占总量的 46.41%。3.5.3“海外商城盘”诈骗频发,“仿冒电商平台”是主要推手68随着跨境贸易的火热,海外电商平台为吸引新手卖家推出低门槛政策,导致大量缺乏经验的卖家涌入,成为骗子的目标。“海外商城盘”就是其中一种以“开网店创业”为幌子的骗局,诈骗者冒用知名海外电商平台身份,以“零成本开店”和“高收益分销”吸引受害者注册仿冒电商平台进行诈骗,这种行为不仅给商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电商平台品牌资产;破坏了平台的商家准入机制,影响品牌公信力。“海外商城盘”主要流程及角色分工如下:打粉获客阶段:骗子通过交友软件等途径接触目标人群,与受害者建立信任。仿冒平台引流阶段:骗子通过分享网店创业经验、用“零成本开店”和“高收益分销”为诱饵,让受害者注册仿冒电商平台。诱导开店运营阶段:在受害者注册后,诈骗者引导开设店铺并通过虚拟订单和伪造盈利截图,营造生意兴隆的假象,诱导受害者不断充值垫资发货,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杀鱼诈骗阶段:当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者以延迟物流、冻结账户等为借口,进一步要求缴纳违约金或保证金,直到受害者资金被完全掏空。整个骗局伪装成合法创业,利用受害者对快速赚钱的渴望逐步完成诈骗闭环。693.6 数据泄露场景3.6.1 2024 年监测数据泄露事件 37575 起,涉及金融、电商、快递等行业 2598 家企业威胁猎人数据泄露风险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至 12 月全网监测了 3.03 亿条关于数据泄露的情报,基于威胁猎人真实性验证引擎以及 DRRC 专业人工分析验证出有效的数据泄露事件共计 37575 起,涉及金融、电商、快递等行业 2598 家企业。703.6.2 银行业数据泄露风险连续两年排行第一,本地生活首次进入前十从行业分布来看,2024 年 1 月至 12 月数据泄露事件中涉及 88 个行业,前五行业分别是银行、电商、消费金融、保险以及快递。其中银行行业数据泄露事件数量高达 6333 起,连续两年为数据泄露事件数最多的行业。此外,今年本地生活行业数据泄露事件行业排名相比 2023 年有所上升,从之前的 Top14 上升至Top10。数据显示,2024 年本地生活行业共发现 700 多起数据泄露事件,较 2023 年大幅上涨7.22 倍。71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生活数据泄露大幅上涨的原因是新型泄露类型“强登”导致。强登:指通过技术手段强制登录用户账号,获取用户账号中的隐私信息。本地生活:主要指提供外卖、餐饮、电影票、买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平台。3.6.3 新型数据泄露类型“强登”出现,涉及电商、外卖、快递等行业头部平台威胁猎人在 2024 年发现了一种新的查档类型“强登”,泄露信息主要涉及用户的网购订单、外卖配送订单、出行打车订单、快递订单信息等,涵盖了电商、快递、本地生活服务(主要是外卖行业)和出行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头部平台。自 2024 年 6 月起,通过“强登”获取数据的方式开始出现,到 12 月底已累计超过 6600 起。最初主要集中在电商头部平台,随后逐渐蔓延至外卖和快递等多个平台。强登:指黑灰产通过多种复杂手法强行登录用户的平台账号,获取账号下的具体订单等敏感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下游数据购买者,在中游数据售卖时售卖广告会标注【强登】。72那么,“强登”数据是怎么来的呢?威胁猎人情报人员对“强登”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游团伙针对“强登”的主要作案手法如下:信息获取:首先,攻击者通过手机号在其他渠道(如查档或社工库等)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和证件照等信息。绕过验证:接着,利用获取到的证件照生成 AI 视频或模拟人脸,以此绕过平台的视频验证环节。强行登录:最后,通过平台的忘记密码或找回密码等接口,绕过平台的校验机制,强行登录用户的账号,从而获取账号中的订单内容等敏感信息。上游团伙通过“强登”方式获取到电商、外卖、快递、出行服务等行业订单信息后,再由中游团伙在各种匿名群聊、社交媒体等发布售卖广告,吸引更多下游需求人群。733.6.4 物流行业“解密”服务兴起,近一年相关数据泄露事件逐渐增多近年来,“隐私面单”技术不断发展,通过隐藏用户真实手机号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过去一年,在物流行业监管加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隐私面单的推广有效减少了快递面单泄露事件,整体治理效果明显(见下图)。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024 年黑产推出了新的查档服务“解密”来破解隐私面单,最近一年,“解密”相关数据泄露事件逐渐增多。74订单解密主要是通过“快递单号 虚拟号码(或前三后四打码的手机号)”进行解密,获取完整手机号。3.6.5“IOS”字段相关风险事件下半年共发现 496 起,较上半年下降59.90%威胁猎人研究发现,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至 2024 年第一季度,泄露的数据字段中,“IOS”字段增多。从数贩卖黑产团伙与下游数据购买者的聊天记录来看,下游数据购买者对于数据的复购75要求中多次提及“IOS”设备数据的筛选要求。但从 4 月份开始,“IOS”字段相关的风险事件呈下降趋势,2024 年下半年相比上半年下降了59.90%威胁猎人情报人员针对下半年下降现象进一步分析原因,下半年“IOS”相关数据下降主要是因为苹果官方针对 Facetime 诈骗出台相关打击措施导致的。2024 年 3 月,苹果官方升级 iOS 系统至 iOS17.4.1 版,推出对陌生 Facetime 号码来电拒接的功能,并在 5 月推送 IOS 17.5 版本,增强了 Facetime 通话功能。威胁猎人情报人员测试后确认,该功能已实现对陌生来电的拒接。76(黑产在匿名群聊中发布苹果官方关于 Facetime 陌生号码拒绝来电的通知)3.7 电信网络诈骗场景3.7.12024 年诈骗形势依旧严峻,活跃作恶群组超 10000 个2024 年,威胁猎人风险情报平台共监测到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情报 77 万条,活跃作恶社交群组10032 个。773.7.2 电诈团伙紧密协作,依托精密剧本布局多样诈骗陷阱(1)电诈团伙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团伙内部紧密分工合作电信网络诈骗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电诈团伙内部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成员之间紧密配合,共同开展诈骗活动:信息获取:诈骗团伙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取到各种人员资料,资料越详细,诈骗成功率越高。技术搭建:诈骗团队伪造仿冒网站、开发仿冒软件、伪造交易记录等,用于后续诈骗使用。78目标筛选:筛选容易受骗的目标客群,如老年人、投资者、求职者等,并制定相应的诈骗策略(剧本)。推手引流:“推手”指那些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或支持的人员或团体,虽然不直接参与诈骗行为,但通过与受害者联系,将受害者引流至微信、QQ 等社交渠道供其他诈骗人员进行诈骗,即“推手引流”。高薪引诱:发布高薪职位,承诺丰厚的报酬或表示能赚到巨额资金,诱使受害人对职位产生兴趣。人口绑架:将受害人诱骗至目的地,并绑至电诈园区,强迫受害人从事诈骗工作。(2)形形色色的骗局均离不开黑产进行设计的“剧本”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王星事件”前期就是诈骗团伙在微信群发布名为颜十六选角导演的试戏通知,利用泰国著名娱乐公司的名义向王星发出试戏邀请,精心设计了一个为王星“量体裁衣”的诈骗剧本(可见前期诈骗团伙对王星的信息,特别是职业及工作经历掌握非常细致),以泰国拍戏的工作机会为诱饵,诱使王星前往泰国。除了“王星事件”外,威胁猎人还监控到多种类型的剧本,分别利用不同人群的特定心理活动,精心制作匹配人物特性和心理的诈骗剧本,具体案例如下:7980写在最后近年来,互联网黑灰产通过不断提升攻击技术、挖掘隐蔽性更强的攻击资源等确保攻击的成功率,这使得企业在感知和防御上面临更大压力和滞后性。对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与外部黑产的对抗是动态、持续的,及时依托基于全网多渠道监测的黑灰产情报数据,从黑产攻击准备阶段就开始溯源追踪,知道攻击者正准备利用什么资源或工具,这些资源或工具有什么特征、攻击者会采用什么手段来攻击企业先于攻击方达到被攻击方的防御前沿,让攻防对抗达到“敌方未攻我先控”的局面。这就是情报的价值所在,也是威胁猎人的价值所在。说明:本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威胁猎人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外部情报数据采集、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统计分析领域中的任何数据来源和技术方法均存在局限性,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81公司官网:合作邮箱:M

    发布时间2025-01-17 8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巨量引擎&TT观潮(BusinessTrendTalk):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44页).pdf

    12从市场看,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手机、电脑是核心贡献并稳定增长;可穿戴设备、数码配件等增速潜力巨大。针对不同类目下,如何利用多元场景推动消费扩容,以及如何分析用户的消费路径找到适配商家的营销方法,本次手机数码白皮书都有对应的解答;同时对于人群趋势、货品趋势洞察也会给到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商家提高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黄嘉豪黄嘉豪巨量引擎大众业务手机数码行业负责人2024年手机数码行业迎来复苏,消费者对于手机数码的使用场景不断延伸,更加精细、个性化的需求受到用户期待,传统手机数码在原有基础需求上,逐渐向新功能、新形态等方向进阶;同时科技进步也为数码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通过AI智能科技的融合,全新的数码产品进入消费者视野,通过简易的操作、智能交互方式、丰富的功能为消费者创造出全新的使用体验;有了优质货品,高效的平台营销已成下一步制胜关键,本次手机数码白皮书基于行业宏观发展研究、人群特征分析、优质货品归纳、潜力赛道洞察为行业商家提供有力的经营方向参考。孙维怿孙维怿巨量引擎大众业务手机数码行业运营负责人李梦月李梦月巨量引擎大众业务美妆数码行业运营负责人25年手机数码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货品趋势也更加细分且丰富;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成为集时尚、科技与个性于一体的生活必需品,除了新机期传递品牌价值,日常对用户品牌好感度的打造也愈加重要,而生活化、多元立体化的营销方式更能打动消费者,包括演唱会、总裁高管互动、明星营销等;数码行业持续涌现新的蓝海赛道,抖音多元的热点内容和五感化的场景体验,助力数码新赛道更快爆发。本次报告发布,希望能协同商家抓紧市场潜力赛道及增长趋势,以更高效营销方式为生意赋能。常青常青巨量引擎大众业务美妆数码行业总经理在这个数码产品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时代,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表达个性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市场复苏激发了丰富多样的消费者需求,从前沿技术的追逐到旅途中美的捕捉,从潮流设计的青睐到性价比的精打细算,每位用户都以独特的方式定义着数码产品的价值,推动市场的活跃与创新。当多元化的场景遇见多样化的商品形态,定制化需求满足了每一个独特的个人偏好。AI智能科技的进步为生活增添了便利和乐趣,使每一次使用都能成为一种享受,让科技与美学并重。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一个更加繁荣的手机数码市场。我们将不断探索,致力于为手机数码商家提供更优质的平台产品及营销策略。颜杰华颜杰华商业评论创始人在科技浪潮的涌流中冲浪,需要时刻把握潮流的方向,方能挺立潮头。这本白皮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以及深入开展消费者调研,解读了手机数码行业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了消费人群特征、消费观念演变、消费行为变化等关键议题,对营销策略升级、品类创新趋势、货品特性等进行了详尽解析。我们相信,这份报告能够帮助各位厂商朋友在市场中抓住机遇,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战略,在竞争中赢得领先优势。手机数码行业宏观发展手机数码行业宏观发展1.1 市场概览:供需双轮驱动,多品类全面增长1.2 消费路径:内容电商掀起营销新潮,生服合作未来可期1.3 消费场景:场景化需求引领手机数码产品新趋势0101手机行业趋势解读手机行业趋势解读2.1 人群趋势:五大用户特征,呈现差异化内容种草偏好2.2 货品趋势:品质升级多元内容打法,礼赠场景日常化0202数码行业趋势解读数码行业趋势解读3.1 四大品类趋势分类3.2 品类解读及趋势货品特征0303手机数码营销策略手机数码营销策略4.1 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策略4.2 巨量引擎手机数码优秀营销案例0404手机数码行业宏观发展手机数码行业宏观发展消费电子市场呈现复苏增长态势,可穿戴设备和数码配件等呈现增长潜力。多元场景有力推动消费扩容,旅游、游戏和运动热潮催生大量数码新需求。同时,用户的内容种草粘性愈发强劲,时事热点和短剧备受关注,抖音顺势成为数码种草的关键阵地。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5 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增长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增长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带动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上扬。2024年中国科技消费品市场规模较去年同期继续增长,预计增幅将达到4-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外部资料整理各地政策同步刺激消费各地政策同步刺激消费,中国消费电子出货量紧跟需求增长中国消费电子出货量紧跟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各大厂商积极布局电子产品的产能优化与技术革新,中国地区的手机数码产品出货量也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以跟进消费者的需求步伐。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升级,近期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各项刺激数码产品消费的政策和消费措施,从供给和需求共同拉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峰。数据来源:IDC,TT观潮自主绘制2023-至今中国电子产品出货量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2024-2025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同比增速2019202020212022202320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速20202021202220232024E中国科技消费品市场规模同比变化-10%-5%0%5 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2024Q3出货量出货量增速商务部等七部门进一步细化政策,明确了资金框架等细节2024.8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3北京等地自8月20日起开始实施以旧换新活动2024.8地方多政策刺激数码产品消费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复苏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复苏,供需双向拉动行业增长供需双向拉动行业增长注*:电子产品包含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6多元品类发展引领线上消费增长多元品类发展引领线上消费增长近两年抖音电商各数码品类的消费趋势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20242024年线下电子零售显著回升年线下电子零售显著回升,抖音引领线上渠道扩张抖音引领线上渠道扩张2024年线下渠道电子零售额高景气回升,线上渠道仍有渗透空间。其中,抖音渠道贡献核心的增长动力,凭借短视频、直播等创新内容模式,为行业销售注入强大动力。抖音各电子品类涨势强劲抖音各电子品类涨势强劲,键鼠键鼠、可穿戴可穿戴、数码相机展现增长潜力数码相机展现增长潜力数码相机、键盘、鼠标当前在抖音平台的成交规模迅速扩张,键鼠键鼠线上竞争优势凸显,商家入局有极大拓展空间。可穿戴设可穿戴设备备、壳膜线壳膜线增速卓越,手机手机、电脑电脑贡献核心生意并稳定增长。手机电脑耳机智能手表壳膜线电移动电源数码相机键盘鼠标2023年12月-2024年11月抖音成交金额成交同比增速核心贡献趋势蓝海主要增长气泡大小:抖音在线上全渠道的成交份额202220232024E线下渠道线上渠道抖音货架电商1货架电商220222022-2024E 2024E 中国电子产品行业中国电子产品行业线上线下消费份额变化线上线下消费份额变化近两年线上电子产品行业各平台的成交金额增速近两年线上电子产品行业各平台的成交金额增速 4x% 4x% 1x% 1x%00表示显著偏好)电子产品主要触点的用户选择偏好(%)内容电商代表触点代表触点线上渠道内容社区问答社区综合电商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官方账号线下门店品牌活动亲朋推荐线下渠道触达种草兴趣购买内容电商平台更深层地链接品牌与消费者内容电商平台更深层地链接品牌与消费者,推动内容高效传播推动内容高效传播更多元的呈现形式更多元的呈现形式、更有趣的内容更有趣的内容、高互动性环境是抖音电子数码种草的显著标签高互动性环境是抖音电子数码种草的显著标签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8围绕层出不穷的内容和热点围绕层出不穷的内容和热点,抖音融合时事打造趋势话题抖音融合时事打造趋势话题,成为成为数码潮流传播的前沿阵地数码潮流传播的前沿阵地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20用户踊跃追逐时事热点用户踊跃追逐时事热点,抖音成为互动主场抖音成为互动主场依托于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形式的创新,全球各地的实时热点从早期单一的信息推送模式发展成为动态化地呈现到用户眼前。用户本身对于热点存在积极的探索欲,网络形式的多样化也让他们养成了全方位、多角度追踪热点的习惯。2024下半年,抖音在全网范围内的热点互动量占比超七成,成为用户关注热点的主场。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20热门话题引发用户对相关数码产品关注热门话题引发用户对相关数码产品关注#奥运同款三星Z Flip6播放量3.8亿亿 通过热门明星代言、线下活动对数码产品宣发,吸引消费者对手机热点的关注借助巴黎奥运赛事的热度,奥运联名款手机成功出圈,推动相关热门话题热度增长#千年非遗一拍入戏播放量2亿亿 #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播放量16亿亿 以非遗文化为品牌故事诉说主题,通过线上非遗精品内容,引发用户对影像、非遗和舞台的讨论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20242024年下半年全网热门话题播放量趋势年下半年全网热门话题播放量趋势7-8月 奥运时事话题 巴黎超前线 王楚钦 和伊利一起为中国加油11月影视剧综话题 永夜星河 小巷人家用户偏好关注的内容形式用户偏好关注的内容形式您会通过哪些方式来关注热点进程?影视剧综类更新当日看、精彩花絮切片、实时热搜注*:抖音统计播放量,小红书统计浏览量,微博统计帖子数6月 影视剧综话题 歌手2024 墨雨云间10月 双十一大促话题 双11在抖音商场买什么 天猫双11抄省清单 1年1度购物狂欢大促消费类达人攻略、官方资讯2时事热点类实时热搜、集锦回看、直播、达人解读、好友分享3占比710242024下半年抖音平台下半年抖音平台热门话题互动量全网热门话题互动量全网抖音热门话题(左图展示话题)互动量全网占比=抖音热门话题互动量/全网热门话题互动总量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9短剧成为碎片化时代最火热的内容形式短剧成为碎片化时代最火热的内容形式,紧凑剧情和新颖元素使紧凑剧情和新颖元素使产品植入更自然产品植入更自然观众逐渐养成碎片化的观看内容形式习惯观众逐渐养成碎片化的观看内容形式习惯,短剧向大众用户快速渗透短剧向大众用户快速渗透在当下的网络影音领域,观众的观剧方式逐渐碎片化,精短的影视内容成为尝鲜新选择,用户对短剧和极速版长剧的观看粘性增强。2024年,短剧内容的活跃用户规模迅速崛起,从小众向大众逐步渗透。短剧情节紧凑有新鲜感短剧情节紧凑有新鲜感,广告植入的接受度随之提升广告植入的接受度随之提升短剧的剧情紧凑接地气,并且可以随时观看放松解压,这成为观众喜爱短剧的主要原因。同时,短剧自带趣味性和观赏性,这使得短剧内的广告内容更易获得用户好感,用户对短剧广告植入的接受度也随之提升。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720 数据来源:QuestMobile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720短剧中营销电子产品的用户接受度短剧中营销电子产品的用户接受度口播或转场中插广告融入剧情不能接受遂划走单纯想看完剧,遂等待评论区友好吐槽,对产品没有印象下次看到这个产品就会想到这部短剧没见过这种奇特的植入,尝试了解05000100001500020000短剧短剧/长剧极速版长剧极速版 更吸引用户的特点更吸引用户的特点耗时短,不用追更节省时间又能看到重点摸鱼的时候看正好不用动脑子,很放松解说帮我提炼重点很方便题材大部分比较接地气,狗血但是好上头短剧一下子就能看到剧情结果,不拖拖拉拉剧情融入培养用户好感度抖音短剧小程序整体月活用户规模抖音短剧小程序整体月活用户规模近半年用户观看不同时长影视剧综的频次变化(近半年用户观看不同时长影视剧综的频次变化(vs.过去)过去)同比增长91%“符合碎片化休息时间题材接地气/剧情紧凑/放松解压长连续剧短连续剧单元剧长剧极速版短连续剧频次更高、观看更久频次降低或没有变化长剧极速版长剧极速版微短剧微短剧长连续剧(超过20集,且单集时长30分钟以上的连续剧);微短剧(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集数无限制);长剧极速版(单集时长10-30分钟左右,且不超过20集);短连续剧(单集时长30分钟以上,在10-20集左右的连续剧);单元剧(单集时长30分钟以上,不超过10集的单元剧)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0OO2 2OO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服合作市场机会显现生服合作市场机会显现O2O整体市场规模(亿元)整体市场规模(亿元)数据来源:2023年凯度O2O白皮书OO2 2OO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零售市场机会显现零售市场机会显现O2O市场持续扩张,本地商家借助平台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客流,进一步助力生意增长,同时“线上 线下”联动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日常购买体验。抖音本地生活相关内容热度高增,激发用户兴趣并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即时零售作为新的增量赛道为本地消费带来强劲增长空间。电子产品衍生电子产品衍生“线上线上 线下线下”联动消费习惯联动消费习惯,促进用户平台种草后转至线下体验促进用户平台种草后转至线下体验近年来,用户愈发青睐“线上下单 线下拿货”的购买方式。对于电子产品而言,通过这种购买方式,消费者能即时体验产品,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售后,因此线上 线下联动的模式占比近五成。同时,官方直播及自主搜索下单是目前的主要入口。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720,外部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外部资料整理抖音本地生活内容生态表现抖音本地生活内容生态表现12,43017,77523,81826,27833,1604310853,88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172017-2023E CARG2023E CARG: 28% 28 172017-2023E 2023E CARGCARG: 28% 28%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到家20172017-2023E 2023E CARGCARG: 14% 14%线上支付,线下到店体验短视频发布数量同比 139%搜索服务日均同比 157%合作商家数量450万万 生活服务GMV同比 256%抖音即时零售近半年增长表现抖音即时零售近半年增长表现 88.4 88.4倍倍抖音即时零售月支付订单量 12.6 12.6倍倍抖音即零售月支付GMV86EEHH%快递送达同城直送线下取货14!07Ifg%达人口播引导达人橱窗/小黄车达人直播间平台首页推荐商家主页/商家橱窗主动搜索品牌官方直播用户选择“同城直送/线下取货”的原因8家数码品牌入驻抖音小时达家数码品牌入驻抖音小时达OPPO、联想、惠普、戴尔、品胜、倍思、迪信通等8家品牌正式入驻抖音电商即时零售。抖音抖音iphone16新品小时达新品小时达抖音小时达上线 4000 余家 Apple 授权专营店,为消费者提供小时级送达服务。近一年用户线上下单电子产品后近一年用户线上下单电子产品后的收货方式(的收货方式(%)线上线下联购电子线上线下联购电子产品时产品时常用的下单路径常用的下单路径2024年电子产品抖音即时零售案例年电子产品抖音即时零售案例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场景推动消费扩容场景推动消费扩容,旅游旅游、游戏与运动热潮点燃数码新需求游戏与运动热潮点燃数码新需求当下消费者在选购电子产品时,使用场景被更多地代入决策,受到重视。旅游度假、游戏娱乐和运动健身等场景是近期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时考虑最多的趋势场景。11产品故事服务态度使用场景外观特点品牌口碑产品价格定位功能亮点认知-兴趣兴趣-购买TGI=兴趣-购买占比/认知-兴趣占比*100,TGI越高表示XX因子对兴趣-购买影响越深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注*:声量指2023年12月-2024年11月期间社媒平台发布的内容数量抖音声量为短视频数量,小红书声量为笔记数消费者对电子产品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从“认知从“认知-兴趣兴趣-购买”购买”的决策因子(的决策因子(%)电子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社媒声量及增速使用场景成为消费决策的趋势因子旅游旅游出差出差游戏娱乐游戏娱乐兴趣学习运动健身运动健身声量同比增速趋势场景下的电子产品品类偏好及使用关注点游戏娱乐游戏娱乐高偏好电子产品品类客制化键盘线上成交增长76%抖音成交增长 1677%资料来源:TT观潮洞察占比=27%TGI=167键鼠占比=60%TGI=147电脑/笔记本使用关注点:个性化/手感无线游戏鼠标线上成交增长18%抖音成交增长 1400%旅游出差旅游出差高偏好电子产品品类#耳机复古穿搭话题浏览量80008000万万占比=34%TGI=239充电类使用关注点:便捷/时尚度占比=33%TGI=165智能手表占比=63%TGI=132耳机#AI旅拍神器话题浏览量13001300万万#出差必备数码好物话题浏览量560560万万运动健身运动健身高偏好电子产品品类防掉挂耳耳机线上成交增长79%抖音成交增长 1522%占比=43%TGI=215智能手表占比=54%TGI=113耳机使用关注点:高精度监测/舒适专业跑步手表线上成交增长50%抖音成交增长 200 0%TGITGI10490817613413412174手机行业趋势解读手机行业趋势解读用户的用机习惯更迭,抖音聚类出五类手机特征人群,他们呈现出差异化的种草路径偏好。于手机产品而言,性能与外观的品质升级成必然走向,礼赠场景的日常化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同时,创新玩法助力内容发酵,使产品传播更具活力。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3手机人群趋势:手机人群趋势:双机使用群体逐渐庞大双机使用群体逐渐庞大,使用场景差异化日益凸显使用场景差异化日益凸显不同年龄段偏好(颜色越深表示越偏好)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双机党泛化双机党泛化,2525-3434岁轻熟龄职场人是主要群体岁轻熟龄职场人是主要群体当下为了兼顾不同的使用场景,近68%的用户从单机转变为多机持有。并且,不同年龄群体表现出差异化的手机持有数量及价格偏好,其中,25-34岁群体的多机持有表现尤为突出。多机使用场景各有侧重多机使用场景各有侧重,以满足社会角色切换和劲爽娱乐等生活要求以满足社会角色切换和劲爽娱乐等生活要求多机使用场景的背后,使用目的各有侧重。重职场的群体出于生活与工作频繁切换的原因会持有专注工作商务的备用机;重兴趣体验人群单纯为了尝试不同产品的性能优势,因而多频购买,各取所“好”;也有理性人群希望减轻主用机的性能压力,将游戏、存储等高耗需求用于备用机,以提高主用机的使用寿命。多机持有者不同手机的使用场景6b2%3部及以上2部手机仅1部手机用户说拥有手机数量拥有手机数量1818-2424岁岁偏单机持有的入门级手机拥有3000元以下不同品牌2525-2929岁岁偏多机持有的多品尝鲜爱好3000-6000元不同品牌不同系统更低价位3030-3434岁岁偏多机持有的品牌忠诚爱好5000-8000元相同品牌相近系统相似价位3535-3939岁岁偏单机持有的质价比拥有4000-7000元更高价位喜欢就买4040岁岁 偏单机持有的入门级手机拥有3000元以下相同品牌主用机的价格段偏好再购时的决策偏好(vs.主用机)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1,00053CB&)608125%兴趣社交 生活记录 影音娱乐 商务办公游戏阅读资料存储 投资理财主用机次用机随身带着好几部手机,一部工作,一部生活,一部隐私,一部外网,没5、6个微信都不好意思出门工作与生活角色切换工作与生活角色切换用户说我出门可以不带充电宝,但必须带两个手机。一个重度使用,一个当备用,这样我才有安全感,不怕哪个突然没信号,用不了。减轻主用机的性能压力减轻主用机的性能压力用户说我又用苹果又用安卓,用苹果单纯觉得太丝滑了,手机壳也好看;用安卓是因为太方便了,实在太方便了。多部手机各取所“好”多部手机各取所“好”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4手机人群趋势:手机人群趋势:3 3-5 5年换机周期为主流年换机周期为主流,部分中高消费者因追求新技术或颜值展部分中高消费者因追求新技术或颜值展现出提前换机趋势现出提前换机趋势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换手机周期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中高消费群体引领换机周期趋短中高消费群体引领换机周期趋短消费者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平均在3-4年,普通消费者的换机节奏与过去大体持平,而高消费水平群体的换机周期有显著缩短的趋势,他们追求除基础损耗外的更多元的换机需求。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换机原因多样换机原因多样,从刚需损耗向技术或设计尝鲜延展从刚需损耗向技术或设计尝鲜延展消费者的换机需求转变,主要为追求更前沿的科技体验或是更潮流的时尚满足。其中,追求技术革新而换机的人数比例达41%,高于因刚需损耗而替换的人群比例。1年以内1-2年3-4年5年及以上看心情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中低数码消费(刚需)一般数码消费(性价比)较高数码消费(品质/发烧友)不同消费水平群体更换手机的周期变化缩短不变延长28(DD22FF55%性别366%的消费者因原手机重度损耗/丢失等不可抗因素更换手机年龄中低消费 20%TGI=197消费水平刚需损耗替换刚需损耗替换性别41A%的消费者因市面上出现新功能技术/忠爱的品牌出新款而更换手机年龄较高消费 46%TGI=124消费水平科技科技/品牌追随品牌追随女性 69%TGI=103性别21!%的消费者因市面上出现新机型/高颜值款更换手机25-39岁 86%TGI=129年龄较高消费 57%TGI=161消费水平外观潮流兴趣外观潮流兴趣男性 34%TGI=10130岁 55%TGI=109男性 36%TGI=10818-24岁 33%TGI=153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5手机人群趋势:手机人群趋势:“货比三家货比三家”成常态成常态,用户对多点触达信息接受度趋高用户对多点触达信息接受度趋高大环境驱动消费者理性消费习惯大环境驱动消费者理性消费习惯,“货比三家货比三家”拉长消费决策周期拉长消费决策周期消费者决策周期拉长的主要原因来自“货比三家”的习惯,当前手机市场的选择空间十分丰富,用户理性追求最优性价比,从而延长比较时间。但也有23%的用户充分享受“先享”原则,用线上渠道解决试用诉求,决策周期缩短但试用周期变长。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消费者喜爱多频消费者喜爱多频、广泛的信息获取方式广泛的信息获取方式,如剧综植入如剧综植入x x品牌直播品牌直播,达人种草达人种草x x带货直播等带货直播等当决策周期拉长,对于品牌而言则有了更多触达用户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用户被广告多次触达后的喜好度和反感度呈相对变化,平均触达3次左右会对品牌产生深刻的印象,但超过5次甚至更多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触达的形式,“多内容形式”优于“同内容的多平台触达”,当前,影视联动和短直联动在用户当中的接受度最高。被同一品牌/产品广告多频触达下的好感/反感度变化信息来源;专家访谈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决策周期变化因素TOP3(从认知-兴趣-购买经历的时间变化)被同一品牌/产品广告多频触达的方式偏好1W%2%2%1%1%1次2次3次4次5次6次7次8次9次 记住它抵触它平台A平台B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变得理性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还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习惯对耐消产品延长评估周期,以确保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自身需求且有较高性价比。刘兴亮 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主席专家观点:消费者的数码购买决策将持续“理性”同价位的产品非常多,想货比三家,多花时间观望下其他产品32%看中之后先买到手,与其看视频做攻略,不如直接上手试试,不合适再退23%手机要用很久,需要花更多时间深入了解产品的优缺点18%多形式 x 多平台影视综露出 x 品牌直播300%TOP1多形式 x 单平台达人短视频 x 达人直播29)%TOP2单形式 x 多平台达人种草 x 达人种草25%TOP3多种内容形式触达多个平台触达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6基于消费行为基于消费行为,抖音衍生出五类手机行业特征人群抖音衍生出五类手机行业特征人群在人群消费趋势及手机使用习惯变化的驱动下,抖音基于手机行业人群基础属性、产品特征、成交偏好、内容偏好和购买偏好五大维度对手机行业消费群体再分层,同时洞察不同人群的消费及内容等偏好,助力商家完成数字化时代的人群营销升级。爱直播下单,决策周期短消费特征性能务实派30-40岁,会综合考虑手机的各项内外指标,关注产品硬件性能和科技前沿内容,追求性能与价格的平衡,喜欢在直播间下单。关注性价比、实用/促销消费偏好生活情感类、科普类内容偏好理性知足,决策周期长消费特征理性慧选族40岁以上的手机刚需群体,消费力较低,对性能和外观的需求集中在日常社交和单一的兴趣场景,关注日常生活、娱乐剧情等内容。看得多买得少,关注性价比消费偏好生活随拍、生活新闻、搞笑剧情类内容偏好爱看爱分享,决策周期短消费特征潮流美学家18-23岁,高线城市,明星动态、二次元圈层追随者,偏好数字/游戏手机,乐于探索潮流新品。追潮享乐,乐于探索消费偏好明星动态、游戏解说、角色cos类内容偏好决策周期较长消费特征时尚旅拍家24-40岁,具有较高生活水平,关注手机日常使用场景,会为影像性能、颜值买单,关注当下潮流风尚,追求旅行拍照、时尚穿搭等悦己生活。关注流行趋势,追求悦己生活消费偏好旅游、悦己生活、时尚穿搭类内容偏好爱逛爱搜,决策周期短消费特征科技先锋派18-30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数码高消费水平的游戏/科技发烧友,关注前沿科技、游戏动态,偏爱高端旗舰系列手机,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关注品质,追求质价比消费偏好职场类、科普类内容偏好STEP1.核心特征基础属性年龄、地域.类目特色材质、功能.成交偏好达/自播订单.内容偏好直播、短视频.购买偏好客单、新品.手机行业人群特征输入手机行业人群特征输入STEP2.Kmeans 算法聚类聚类中心(固定数值)聚类中心(固定数值)STEP3.人群还原洞察聚类特征画像特点商品倾向场域偏好内容偏好手机行业人群描摹手机行业人群描摹抖音手机行业五大特征人群注:手机行业心智人群已上线云图后台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7手机货品趋势:手机货品趋势:性能升级需求带动价格带上扬性能升级需求带动价格带上扬,高客单用户侧重个性化满足高客单用户侧重个性化满足不同价位段手机用户换机时期待的产品关注点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换机价格向上拓展换机价格向上拓展,5 5k k-7 7k k元间成为核心升级区元间成为核心升级区用户换机时的价格接受度呈现上扬趋势,当前5000元-7000元高端机区间成为关键升级地带。大部分消费者换机时,越发注重高端品质与进阶功能,促使手机凭借卓越性能吸引众多用户升级置换。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性能升级仍是核心关注点性能升级仍是核心关注点,高端机主更期待外观的个性化满足高端机主更期待外观的个性化满足手机产品随着价位的攀升对应带来的品质化性能升级是必然,也是大部分手机用户的核心诉求。而高客单用户手持高性能手机已满足功能需求,他们会更多地聚焦外观个性化。独特材质、新颖配色和定制设计等个性化元素彰显独特品味与风格,这也成为他们愿意付高价买单的关键。换机前 vs.换机后 的产品价格带变化(人数占比%)上一部手机当前使用手机4k元以下(旧机)4k-6k元(旧机)6k元以上(旧机)新机平均价格旧机平均价格31iv%产品服务加持外观造型升级功能革新硬件升级4k元以下4k-6k元6k元以上102 102 100 94 102 102 99 93 90 111 111 116 116 98 109 109 91 关注点偏好(关注点偏好(TGI 100 表示显著偏好)表示显著偏好)不同价位段手机用户换机价格变化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1,000约增加235元( 3%)约增加1,020元( 37%)约增加1,012元( 21%)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8高颜值背壳和联名礼盒满足高客单用户需求高颜值背壳和联名礼盒满足高客单用户需求愿为外观升级的高客单用户关注点偏好(TGI 100 表示显著偏好)高客单用户外观升级需求高客单用户外观升级需求 显著偏好显著偏好#独一无二独一无二、#IP#IP联名联名、#一体化一体化和普通换机用户相比,高客单用户的外观需求更趋向于个性化的表达、品质身份的象征。因此,对#前沿的产品配色、#圈层兴趣融合、#一体化高端设计 的偏好尤其显著。针对外观升级的手机趋势货品,可聚焦于天然材质的引用、IP手机壳礼盒等方向打造。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20外观革新搭配平台内容传播外观革新搭配平台内容传播,以补贴以补贴、话题发酵话题发酵、跨界礼盒驱动兴趣及转化跨界礼盒驱动兴趣及转化代表商品:华为Pocket2营销话题:#珍珠宝盒大溪地灰话题播放量1.4亿次P6012%MATE602%Pocket216%材质更有品质,手感佳TGI=104更小巧衬手TGI=70更轻便好带不勒衣服TGI=60屏幕更大,看得更全TGI=130更一体化,减少黑边/隐藏摄像头TGI=150体现我的圈子兴趣,如特殊IP元素TGI=170更前沿的色彩,且独一无二TGI=180加入天然材质手工制作,因而每一部手机背壳纹理不尽相同,具备“盲盒”属性。3D纹理背壳纹理背壳24年核心机型中色年核心机型中色彩讨论度提升彩讨论度提升内容发酵分享手机穿搭攻略强调潮流属性经验分享独一无二的手机映射独一无二的自我代表商品:荣耀Magic V Flip营销话题:#荣耀巨幕小折叠话题播放量3.0亿次与奢品、潮牌合作,发布高定版本礼盒,除附赠主题手机配件外,主机在配色和材质方面均为特制。高定款联名礼盒高定款联名礼盒礼盒内容丰富,含高定版手机,另含Jimmy Choo香水、mini包同期响应平台618补贴翻倍活动,叠加大额补贴、以旧换新,强调早购先享内容发酵时尚和数码双行业达人共同测评礼盒开箱,不同角度呈现高定品质影视名场面出发创意视频推送时尚关注者高定款测评开局强调美观时尚度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19性能升级向轻量化性能升级向轻量化、全面全面AIAI和可玩性发展和可玩性发展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专家访谈功能与硬件升级的品质化思路功能与硬件升级的品质化思路 更轻更轻、更智能更智能、模块拓展模块拓展手机性能升级的脚步不会停止,结合当前市场上对新材料、新智能、新设计的关注,未来升级的思路将往“更轻更持续、更集成的智能、模块化拓展”三个方向推进。专业性能升级结合蓝专业性能升级结合蓝V V舆情舆情、场景化演绎场景化演绎,在普通群体当中可迅速扩大认知在普通群体当中可迅速扩大认知抖音手机抖音手机各类功能各类功能/硬件属性的讨论热度趋势硬件属性的讨论热度趋势电池护眼省电耐摔防水轻量拍照存储容量信号强弱拍照效果NFC搭载系统游戏机办公机安全智能硬件升级功能升级互动量增速热门关注属性互动量贡献(转发 评论 点赞)当前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各家都在努力实现性能方面的差异化。硬件层面将会融合更多前沿的科技成果,并且能够确保给消费者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提效。消费者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提效。此外,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早已跳脱出基础功能的层面,其角色定位正向情绪价值转变,正向情绪价值转变,期待看到更多交互性的、可玩性的革新出现。刘兴亮 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主席专家观点:手机性能竞争常在。未来将往高科技、多样可玩性方向发展内容发酵#青海湖电池青海湖电池更薄更轻、性能不减趋近“卡片式”的体积,容量不减支持长续航。品牌为电池赋予nickname,将专业硬件作为泛化传播。代表商品:荣耀代表商品:荣耀 x 青海湖电池,青海湖电池,小米小米 x 金沙江电池金沙江电池近一年互动量4400万万#金沙江电池金沙江电池近3月互动量40万万给手机品牌取名成常态直观展示电池“卡片”体积户外场景演绎强调减轻不减性能内容发酵#原生鸿蒙日日新原生鸿蒙日日新全面AI,系统集成将AI能力下沉至系统,如AI隔空、AI识别、AI拍照等多种功能兼备。近一年播放量1.1亿次亿次手机模块化拓展在手机上开放接口与其他数码产品接口适配,实现物理对接,形成一个新的数码整体。代表商品:代表商品:小米小米 MIX Flip 随身拍随身拍套组套组轻办公场景演绎强调AI系统助力商务代表商品:代表商品:华为华为 x 鸿鸿蒙蒙 next休闲、亲子场景演绎展现AI系统的全方位便捷应用特殊听障人士场景演绎展示AI声音修复功能,科技改变生活跳舞运动场景演绎展示AI运动轨迹的趣味捕捉内容发酵#雷军没想到小米随身拍能卖断货雷军没想到小米随身拍能卖断货近一年播放量4700万次万次蓝V关联话题发酵场景化、圈层化演绎凸显快速出片、便捷高效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0手机礼赠日常化手机礼赠日常化,父母与伴侣为主要对象父母与伴侣为主要对象为他人购买手机的使用对象分布(%)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16除了自用以外,手机的强实用性和仪式感也使得礼赠场景逐渐日常化,2024年全网礼赠场景下的手机讨论声量提升120% ,父母和伴侣成为核心受赠对象。手机较其他礼赠用品更具备实用性与高价值,送礼节点更集中于情人节、母亲节等特殊节点爆发。25-39岁的职场群体经济独立,感恩之心愈发浓烈,成为孝敬父母的核心群体;高线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偏好借情人节等特殊节日表达情感、享受甜蜜时光,也是伴侣送礼的核心群体之一。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手机礼赠需求增长手机礼赠需求增长,父母与伴侣是核心送礼对象父母与伴侣是核心送礼对象2024年手机礼赠场景的社媒互动节奏年手机礼赠场景的社媒互动节奏2%3%42b%同事领导客户朋友孩子/家中小辈伴侣父母/家中长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为父母购买为伴侣购买18-24岁95 42 25-29岁10579 30-34岁106127 35-39岁105130 40岁 85 118 一线城市94 111 二线城市104 97 三线城市94 92 购买者基础属性分布(TGI100表示显著集中)增长87 242024年全网“手机”年全网“手机”相关讨论声量相关讨论声量增长123 242024年全网“手机”年全网“手机”礼赠场景礼赠场景下的讨论下的讨论声量增长声量增长手机代表贵重含义手机代表贵重含义,集中于感恩佳节集中于感恩佳节、情人节节点爆发情人节节点爆发互动量指各平台的转发 评论 点赞总数#母亲节礼物近一年互动量同比 41%#520礼物近一年互动量同比 11%#七夕礼物近一年互动量同比 20 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1礼赠场景下的产品包装及服务有精细化诉求礼赠场景下的产品包装及服务有精细化诉求当代新银发族的手机使用场景日益多元,不再局限于简单通讯,而是在短视频、电商购物等领域时长均有增长。此时,传统老人机已难以满足需求,儿女们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多购买大品牌的入门级智能机作为礼赠主选。在为伴侣甄选手机时,消费者皆以对象需求为导向。且性别差异带来关注点分化:男生多聚焦手机外观,并且新品优先;女生则侧重性能,同时也考量售后和物流速度,保证商品能准时到达;同理,在选购路径和礼盒配置方面,双方也有各自精细化的诉求。新款大牌入门手机偏好大牌智能机偏好大牌智能机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716手机产品关注点手机产品关注点333%旧款大牌入门手机21!%仅支持通讯、少数APP使用的老年手机外观设计 高颜值时尚外观时尚外观 新品优先新品优先占比 52R%TGI=121发布时间 近期占比 11%TGI=154产品性能性能为重性能为重 服务也重要服务也重要占比 67g%TGI=105售后服务占比 21!%TGI=112送长辈男送女女送男自行到网上搜索筛选合适的产品主动搜索种草主动搜索种草种草方式偏好种草方式偏好占比 50P%TGI=104看到手机测评贴觉得适合长辈遂入占比 49I%TGI=102自行到网上搜索筛选合适的产品平台推荐种草平台推荐种草占比 56V%TGI=116平台的活动推荐感兴趣会深入研究占比 49I%TGI=107地推、APP开屏广告等吸引品牌内容投放种草品牌内容投放种草占比 27%TGI=108刷视频看到博主、明星用的手机不错占比 311%TGI=106丰富赠品配件一步到位配件一步到位赠礼关注点赠礼关注点占比 62b%TGI=114精美主题礼盒贺卡礼盒不能少贺卡礼盒不能少返利优于实体赠品返利优于实体赠品占比 40%TGI=108DIY服务(刻字、个性化壳)赠品与服务也是核心因素赠品与服务也是核心因素占比 29)%TGI=107快速发货占比 19%TGI=106相对偏好:即买即送壳膜线精美主题礼盒占比 53S%TGI=141相对偏好:即买即送壳膜线丰富赠品占比 56V%TGI=102相对偏好:售后福利/生活用品/数码配件等实体单品8%8%数码行业趋势解读数码行业趋势解读科技进步和消费者多元且细分的需求,撬动数码行业四大趋势:场景多元化、功能与颜值升级、客制化、智能科技融合。细分趋势下存量赛道向品质化、个性化快速发展,同时用户兴趣和科技赋能共同助力数码产品的跨品类延伸。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3高需求与消费升级高需求与消费升级,撬动数码行业四大趋势撬动数码行业四大趋势线上全渠道各数码品类消费驱动因子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数码产品的基本功能,近一年,各数码品类的成交均价及销量双双增长,对高端、高体验感的需求不断上升。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关注点集中于舒适性和多功能,键鼠的需求关注点侧重个性化的使用体验,壳膜线电也逐渐脱离手机“附件”的印象,形成独立的时尚与实用性发展路线。此外,AI技术对数码品类也有所辐射,不仅对产品本身性能增长提供驱动力,也为数码行业带来跨领域的赛道机会。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20耳机壳膜线智能手表键盘鼠标移动电源销量增速均价增速气泡大小:线上全渠道成交规模各品类的产品选购TOP关注点舒适,不感到负担防水防汗等防护力强舒适,不感到负担心率、压力等监测能力多场景兼具,如跑步、游泳可用手感佳符合我的使用习惯操作便捷,运行流畅手感佳符合我的使用习惯时尚好看耐用耐造手机壳耐用耐造高效好贴手机膜高效充电多功能兼具手机充电线高效充电耐用耐造多功能兼具智能手表耳机鼠标键盘移动电源壳膜线黑科技加持,如ai数码四大品类趋势场景多元化场景多元化客制化客制化#耳机#智能手表#键盘#鼠标趋势解读趋势解读每个人在使用鼠标、键盘时的习惯和需求不同,客制化的鼠标、键盘可以根据个人的打字习惯、手型、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定制,从而提供更加贴合个人需求的使用体验。贴合个人需求的使用体验。趋势特点趋势特点#独韵专属#私享悦感功能与颜值升级功能与颜值升级#手机壳趋势解读趋势解读随着手机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跃迁,手机配件也逐渐脱离“附属”印象,用户对其产生了独立的外观及功能上的升级诉求,独立的外观及功能上的升级诉求,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便捷性、美观度。趋势特点趋势特点#童趣回归#多元智融#充电设备智能科技融合智能科技融合#耳机#键鼠趋势解读趋势解读智能科技持续辐射数码行业革新,一方面助力数码品类性能突破,另一方面,传统品类的智能化升级也为数码商家带来跨赛道机会。趋势特点趋势特点趋势解读趋势解读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舒适度及功能性的满足,会随着场景的不同舒适度及功能性的满足,会随着场景的不同分化出精细化的诉求。分化出精细化的诉求。商家从产品形态、性能精度等多角度优化,以实现与场景无缝衔接的体验满足。趋势特点趋势特点#智驭专享#潮颜趣玩#乐器#住宅家居#运动装备#智能音箱#智愈心灵#悦享体验#智趣乐享#智动装备#智宅新界#智控科技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4数码产品应用场景多元化数码产品应用场景多元化,运动运动、健康场景受关注健康场景受关注运动运动、健康场景下数码产品的应用受消费者期待健康场景下数码产品的应用受消费者期待数码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进阶,使用场景边界被不断拓宽,消费者更期待数码产品在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场景下有更丰富全面的应用。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750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手环手环、耳机成用户耳机成用户运动首选运动首选智能手表/手环、耳机是消费者运动健身时常用的佩戴类数码产品,兼具便利性和运动时所需的专业功能,在消费趋势上,耳机市场规模更大,智能手表消费金额保持高速增长。运动健身场景下常用的数码产品数据来源:消费者调研,N=750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期待数码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细分场景下数码产品抖音热门话题MAT24抖音运动场景数码产品市场消费金额及增速59FD1) %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影音娱乐打游戏日常社交商务办公交通通勤旅游度假耳机智能手表消费金额同比增速88ra%#%智能手表/手环耳机手机智能音箱充电类设备电脑/笔记本鼠标键盘运动健身运动健身#运动蓝牙耳机播放量:6.286.28亿亿 #智能手表测血氧播放量:62316231万万 #智能运动手表播放量:10711071万万 #血压手表播放量:34483448万万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休闲竞技马拉松越野潜水游泳冲浪漂流跑步水上声量同比增速25运动场景运动场景|运动场景细分运动场景细分,智能手表向专业功能进阶智能手表向专业功能进阶MAT24智能手表细分运动场景社媒内容声量趋势智能手表在跑步智能手表在跑步、水上及健身运动时需求高增水上及健身运动时需求高增,专业运动下产品热度更高专业运动下产品热度更高跑步及水上运动是智能手表的高增使用场景,其中马拉松、越野跑、潜水及冲浪专业度更高的场景更受消费者关注,对手表的专业功能有着更高的诉求,同时日常健身场景下使用智能手表,可以帮助用户制定更高效科学的训练计划和饮食管理方案。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运动场景下智能手表趋势赛道同比增速跑步健身水上骑行球类登山气泡大小:声量声量占比MAT24智能手表跑步&水上细分场景社媒内容声量及增速专业竞技超轻专业竞技超轻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适用场景:适用场景:马拉松、越野跑、登山等核心功能:核心功能:轻薄机身,佩戴无感 双频GPS高精度定位 专业运动水平科学评估高颜值科学高颜值科学减脂减脂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适用场景:适用场景:健身减脂、休闲跑步、骑行等核心功能:核心功能:高颜值外观及UI设计 搭配减脂塑形app,科学饮食管理与日常训练多潜水模式长续多潜水模式长续航智能手表航智能手表适用场景:适用场景:潜水、冲浪、游泳等核心功能:核心功能:多种潜水模式,满足休闲、专业等各种需求 太阳能科技,更长续航 潜水实时预警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运动场景运动场景|耳机向高颜值和舒适无痛进阶耳机向高颜值和舒适无痛进阶MAT24运动耳机细分形态全网消费趋势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高颜值耳夹耳机和舒适挂耳耳机高颜值耳夹耳机和舒适挂耳耳机增势强劲增势强劲耳夹式耳机突破式增长,挂耳耳机在抖音平台备受欢迎,两类耳机分别向高颜值和高舒适度进阶。无痛、不闷不堵的挂耳式耳机具备更高的舒适体验,而耳夹耳机因同时具备装饰性和功能性受到时尚潮流者的欢迎。26MAT24运动耳夹vs挂耳式耳机的抖音互动表现半入耳式耳夹式耳夹式骨传导挂耳式挂耳式颈挂式入耳式头戴式消费金额占比同比增速气泡大小:消费金额抖音电商同比增速TOP1舒适颜值音质材质舒适颜值音质材质耳夹式耳夹式挂耳式挂耳式运动耳夹vs挂耳式耳机的抖音互动热点运动耳机关注点(抖音互动量占比)耳夹vs挂耳式关注点差异(抖音互动量TGI)挂耳式挂耳式#不痛 119%#不闷不堵 110%#小耳朵的神 418%“戴上嘎嘎稳,戴一天也不痛,带上耳朵不闷不堵,舒适度满分,开放式耳机就是小耳朵的神”耳夹式耳夹式#颜值在线 135%#耳骨装饰品 276%“现在蓝牙耳机都高级成这样子了吗?秋冬戴上跟金属耳饰一样,超贵气的!”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7运动场景运动场景|流光金属和珍珠焕彩耳夹式耳机提升时尚感流光金属和珍珠焕彩耳夹式耳机提升时尚感,挂耳式带挂耳式带来舒适无感体验来舒适无感体验耳夹式耳机的时尚元素纷繁耳夹式耳机的时尚元素纷繁,迎合多种迎合多种大众审美大众审美耳夹式耳机在耳机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时尚属性,凭借多种时尚设计迎合大众多元审美。金属质感原色最受欢迎,如流光紫、金属黑等,其次,随着珍珠耳饰的流行,有珍珠焕彩元素的耳夹耳机增速飞快。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耳挂可调节耳挂可调节、硅胶材质的挂耳式耳机为硅胶材质的挂耳式耳机为舒适度加码舒适度加码在舒适体验上,可调节的耳挂能够适应不同耳廓,贴合耳道的同时更加稳固;硅胶材质柔软亲肤,可以减少对耳朵的压迫感,同时提供更好的佩戴体验。MAT24挂耳式耳机抖音舒适性相关内容声量及增速MAT24耳夹式耳机抖音颜值相关内容声量及增速声量同比增速声量同比增速金属流光感耳夹式耳机金属流光感耳夹式耳机前卫的金属流光感,自带装饰属性,凸显梦幻潮流感。珍珠元素装饰耳夹式耳机珍珠元素装饰耳夹式耳机模拟珍珠圆润形状和炫彩光泽,添加云母粉,可随光线变焕出绚丽色彩。可调节挂耳式耳机可调节挂耳式耳机独特的可调节旋转夹角设计,能适应不同耳廓,不闷不堵耳,长时间佩戴显著减轻不适感。硅胶材质挂耳式耳机硅胶材质挂耳式耳机挂耳式耳机通常采用柔软、亲肤的硅胶材质,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和排汗性能,全面提升舒适性。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28健康场景健康场景|智能手表新形态涌现智能手表新形态涌现,智能戒指功能及舒适性受关注智能戒指功能及舒适性受关注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智能手表是用户健康管理的首选产品智能手表是用户健康管理的首选产品,智能戒指需求智能戒指需求高增高增超八成用户会使用智能手表/手环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其中智能手表功能更丰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戒指作为新形态的智能穿戴装备,体积更小更便捷,在健康管理场景下市场增速明显,社媒上相关功能及舒适性受用户关注。智能戒指聚焦睡眠监测功能智能戒指聚焦睡眠监测功能,轻量设计带来无感佩戴体验轻量设计带来无感佩戴体验智能戒指作为智能穿戴新形态产品,体积更为小巧,佩戴更舒适,同时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在专业的健康监测功能中,睡眠监测功能受消费者青睐。健康管理场景下用户常用的数码产品MAT24健康管理场景抖音数码产品市场消费金额及增速MAT24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社媒关注点82YH9! %智能手表/手环手机耳机智能运动器械充电类设备电脑/笔记本销售金额同比增速智能戒指智能戒指是一种新型穿戴设备,体积小巧功能强大。功能50%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相关相关内容讨论声量内容讨论声量增长增长功能700%智能戒指智能戒指相相关内容讨论关内容讨论声量增长声量增长舒适600%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MAT24抖音智能戒指细分健康功能消费金额占比无感睡眠监测戒指通过内置高精度传感器,可监测睡眠期间活动、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数据,通过 AI 分析提供个性化睡眠建议睡眠监测心率监测血氧监测情绪健康血糖监测血压监测“戒指很轻,戴上没有异物感异物感,可以自动监测睡监测睡眠质量,眠质量,主要晚上睡觉可以佩戴入睡,不用取下了”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我一天800个情绪播放量:3.63.6亿亿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放松减压的正确方式播放量:1.91.9亿亿 播放量:1.31.3亿亿 29健康场景健康场景|手表健康功能多元化手表健康功能多元化,情绪健康需求凸显情绪健康需求凸显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智能手表心电智能手表心电、血糖及体温监测功能受关注血糖及体温监测功能受关注,情绪健康需求突出情绪健康需求突出随着用户对自身健康管理日益精细化,智能手表健康相关功能更加多元,心电、血糖、体温监测是核心功能,同时社媒上情绪健康相关话题讨论热度突出,针对情绪健康的数码产品功能需求增加明显,通过监测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提前预知情绪问题,进行管理与调节。情绪监测智能手表帮助改善和管理情绪MAT24抖音智能手表细分健康监测功能消费趋势心电心率血氧血糖睡眠体温情绪同比增速气泡大小:消费金额消费金额占比“情绪健康”抖音热门话题情绪监测智能手表情绪监测智能手表情绪追踪与建议情绪追踪与建议基于用户体征监测数据,分析用户情绪状态,辅助用户进行情绪记录,并提供专业运动课程,帮助用户进行情绪管理与调节。追踪到情绪不佳时,提供专业课程帮助调节情绪分析情绪状态趋势,引导用户改善生活习惯用户说用户说“情绪表盘很有意思,可以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小熊猫非常可爱治愈”“情绪检测功能特别实用,能够迅速捕捉到我的情绪变化,提供的建议也非常适合我”增长200 24年社媒数码产品相关年社媒数码产品相关“情绪健康”讨论声量“情绪健康”讨论声量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0数码客制化需求高增数码客制化需求高增,颜值颜值、功能两手抓功能两手抓,定制个性体验定制个性体验MAT24不同平台“3C数码客制化”内容声量及同比增速数码客制化盛行数码客制化盛行,科技进步与个性化需求共同驱动科技进步与个性化需求共同驱动各大平台关于“3C数码客制化”的内容层出不穷,小红书和抖音平台是发声主阵地,且在抖音平台的热度大幅攀升。科技进步使得3C数码的功能日益丰富,性能不断提升,为客制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客制化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客制化新风尚:颜值与体验并重客制化新风尚:颜值与体验并重,多场景切换自如多场景切换自如随着消费者愈加注重个性和效率,消费者对于3C数码产品的需求早已超越了基本的功能性,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颜值与操作体验,并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客制化改造。游戏场景是客制化主要场景,且增长潜力较大;消费者对于办公室客制化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MAT24抖音3C数码客制化诉求内容声量及同比增速MAT24抖音3C数码客制化使用场景声量及同比增速小红书抖音B站内容声量同比增速什么是“客制化”?什么是“客制化”?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客制化(customize),也称为定制化,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别的定制,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在3C数码领域,客制化服务通常涉及对产品进行改变、用新的部件替换标准的部件、或是在一个标准产品中加入特殊的功能,以提供客户一个更完整、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组合。个性化个性化灵活性灵活性高品质高品质声量声量同比增速同比增速#颜值3.6万 147%#操作体验1.7万 72%#高效操作1.3万 103%声量声量同比增速同比增速游戏7.7万 160%办公室7.7K 111%日常7.3K 46%写文5.7K 30%“夏天给键盘换上了绿色的皮肤,满眼清新,看着心情都会变好”“平常爱做美甲贴美甲片,按快捷键特别狼狈。买了一个小键盘,感觉特别方便,操作体验拉满!“#游戏全家桶#工位神器#解压键盘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联名鼠标联名鼠标31鼠标客制化鼠标客制化|关注个性化外观改造与自定义手感关注个性化外观改造与自定义手感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键盘客制化已成主流键盘客制化已成主流,鼠标紧跟其后鼠标紧跟其后3C数码客制化涵盖多个品类,键盘占据市场7成 份额,且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鼠标客制化相比键盘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增长势头迅猛;手写笔、固定硬盘、音响等目前客制化规模较小。消费者对鼠标客制化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仅限于基本的功能和外观,更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愿意为颜值消费,会选择特定外壳、喜欢的IP和贴纸进行客制化;同时也非常关注手感,会选择可自定义调整重量和平衡点、替换微动开关的鼠标。键盘鼠标音响/音箱手写笔固态硬盘MAT24抖音平台3C数码客制化品类消费趋势消费金额同比增速TOP1选择特定的外壳材质47%TOP2喜欢自己喜欢的联名IP系列44%TOP3贴上个性化的贴纸42%TOP4调整鼠标的重量与平衡点35%TOP5添加自定义的RGB灯光效果33%TOP6可替换鼠标微动开关24%消费者对于鼠标客制化的需求联名鼠标指鼠标与不同类型的IP进行联合发售,联合独特设计尽显联名魅力,充分感受潮流与品质的完美碰撞。DIYDIY贴纸鼠标贴纸鼠标热插拔鼠标热插拔鼠标可调节重量和平衡可调节重量和平衡其独特魅力在于丰富的个性化定制,能够粘多种元素,不同风格的贴纸轻松打造个人专属鼠标。其独特的热插拔微动设计,方便玩家随时更换微动,实现个性化体验;配备高性能传感器,精准度高,响应迅速,是追求高性能和个性化玩家的理想选择。专为追求极致体验设计,具有可调节重量和平衡功能;配备多个可拆卸配重块,实现精准操控,畅享高效与舒适并存的使用体验。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2键盘客制化键盘客制化|自定义体验盛行自定义体验盛行,联名款受青睐联名款受青睐定制轴体受青睐定制轴体受青睐,不同场景随意切换不同场景随意切换多模连接款是键盘客制化消费主流,一种设备包含多种连接方式,方便消费者轻松适配各种设备;定制轴体允许用户根据个人偏好调整按键触感和声音,其中灰木轴、金粉轴、冰静轴等轴体受青睐,消费者可根据不同的适用场景和习惯偏好,轻松实现键盘的多样化定制。动漫动漫IPIP和游戏和游戏IPIP受追捧受追捧,宝可梦宝可梦、诡秘之主诡秘之主为热门为热门IPIP消费者对于联名款键盘需求高增,动漫卡通IP、游戏IP和影视IP是消费者偏好的TOP3 IP。宝可梦、三丽鸥、诡秘之主为大热IP,受到键盘用户的青睐;同时对于高达、三丽鸥联名款消费热情高涨。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MAT24抖音客制化键盘分类型消费趋势年轻人轴体搜索热度消费金额同比增速消费者喜欢的键盘IP类型动漫卡通游戏影视小说MAT24抖音平台键盘不同IP分布多模连接热插拔定制轴体灯光小尺寸键帽联名 IP主题消费金额同比增速热门轴体热门轴体消费者热评消费者热评快银轴提前触发,适合游戏党灰木轴综合性价比更高,游戏和日常码字兼顾金粉轴轻压力标杆,肌无力体质必备冰静轴声控必备,声音治愈,适合宿舍党办公党,轻音不扰民宝可梦联名键盘宝可梦联名键盘永劫无间联名键盘永劫无间联名键盘动漫卡通IPTOP1游戏IPTOP2影视小说IPTOP3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手机配件随着智能手机的跃迁迈向功能化与个性化手机配件随着智能手机的跃迁迈向功能化与个性化随着手机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跃迁,手机壳、手机保护膜以及充电宝等相关配件也经历了迭代与升级,从最初的基础防护逐步迈向了更好看的外观、更高的性能和更为全面的功能演变。33移动电源在配件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满足了人们在出行、办公及日常生活中对移动设备续航的迫切需求,但增长力不足。相比之下,随着智能手机型号的不断更新换代,消费者对个性化装饰、防护以及高效数据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手机壳、手机贴膜、手机线展现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潜力。功能手机盛行,主要具备基本的通讯和娱乐功能基本的通讯和娱乐功能智能手机开始涌现,增加增加短信、彩信等功能,小型短信、彩信等功能,小型化化明显。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软件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具备触摸屏、丰富的应用程序等功能屏幕、摄像头、处理器等硬件配置不断升级硬件配置不断升级,折叠屏、曲面屏、超广角拍摄等功能逐渐普及;风格、款式多样以基础防护为主材质、形状、设计呈现多多元化元化趋势;无线充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极薄手机壳极薄手机壳的发展品牌化品牌化趋势明显,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往升级防护升级防护方向发展,追求多功能多功能和裸感裸感以基础防护为主更耐刮的钢化膜开始普及手机壳材质更加多元材质更加多元,出现水凝膜、软边钢化膜等加入防窥、防蓝光等多样化、个性化功能容量小,体积大,充电慢容量大幅提升,支持快充技术功能更为多元功能更为多元,支持多接口兼容、自带线功能集合多种功能集合多种功能,如快充、无线充电、自带线支架等功能;外观更加小巧小巧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阶段(功能、颜值升级)手机壳手机贴膜充电宝手机充电宝市场规模大充电宝市场规模大,壳膜线成新增长点壳膜线成新增长点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MAT24抖音平台3C数码配件品类消费趋势充电宝手机壳手机贴膜数据线充电器手机支架自拍杆车载配件散热器同比增速配件革新潮配件革新潮,紧跟手机跃迁的脚步走向功能化及个性化紧跟手机跃迁的脚步走向功能化及个性化消费金额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4充电设备充电设备|迷你迷你、多形态多形态、一品多用一品多用,满足个性需求满足个性需求大容量和快充是充电宝主流需求大容量和快充是充电宝主流需求,追求迷你化的同时对颜值和多功能也很关注追求迷你化的同时对颜值和多功能也很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愈加追求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体验,大容量、智能快充技术已成为充电宝市场的主流需求。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小巧轻便的充电宝愈受青睐,消费者也希望充电宝具备高颜值和多功能。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高颜值充电宝向多形态高颜值充电宝向多形态、个性图案发展个性图案发展,多功能注重多效合一多功能注重多效合一高颜值充电宝消费者对于充电宝的主要需求MAT24抖音迷你充电宝VS整体充电宝消费金额增速迷你充电宝整体充电宝大容量,续航长72%充电速度快59%小尺寸,可便携44%多接口,多设备齐充38%多合一 包含充电宝 充电器25%“充电宝颜值很高,全身镶钻高级感满满,小巧可爱,出门在外很方便”“五合一充电宝太方便了,充电宝 充电器 数据线 无线充 支架设计,且小巧不占空间,太省心了”迷你且好看诉求迷你且好看诉求迷你且多功能诉求迷你且多功能诉求多功能充电宝口红充电宝粉底液充电宝卷尺充电宝磁带充电宝联名充电宝个性图案充电宝多合一充电宝功能强大,多具有快充、自带线、磁吸充电、自充插头、自带支架等特点,是出行充电的绝佳选择。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5手机壳手机壳|颜值即正义颜值即正义,功能多样和裸机手感受关注功能多样和裸机手感受关注消费者对于手机壳的关注度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调研,N=650散热散热、挂绳款受大众青睐挂绳款受大众青睐,摇摇乐摇摇乐、裸感及磁吸款潜力较大裸感及磁吸款潜力较大颜值即正义,颜值是手机壳的首要吸引力,各类款式如挂绳、摇摇乐等愈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功能多样也是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散热、磁吸充电、支架等满足消费者的多功能需求;裸机手感也是消费者的重要关注因素。摇摇乐手机壳成为社交和解压神器摇摇乐手机壳成为社交和解压神器社媒“摇摇乐手机壳”声量消费金额同比增速散热挂绳立体插卡毛绒裸感摇摇乐防摔磁吸支架偶像家人卡通宠物朋友MAT24抖音平台手机膜分类型消费趋势颜值TOP1功能TOP2手感TOP3小红书1.31.3万万 条YOY 2300% 2300% 抖音7k 7k 条YOY 170% 170% “谁没把好朋友、好朋友、idol放手机壳啊!每天摇她们超解压超解压”“俺滴小猫小猫也有摇摇乐啦!太有爱了吧!”“雪松树摇摇乐,还有线条小狗线条小狗,太好看太好玩啦”散热手机壳通常采用高导热材料(如石墨烯)、设计散热孔或风道或者内置相变材料等方式帮助手机散热。磁吸充电手机壳磁吸充电手机壳内置强力磁铁,可以与磁吸配件精准吸附,实现无线充电,既便捷又高效。裸感手机壳裸感手机壳手感丝滑亲肤且防滑耐磨,厚度仅有数毫米,紧密贴合手机机身,能带来裸机般的舒适握持感。挂绳手机壳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信息来源;专家访谈AI与传统产品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功能的自动化,还能辅助完成更多未曾尝试的新领域任务,同时AI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未来仍有广阔的创新与探索方向。刘兴亮 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主席专家观点:传统品类传统品类 AI AI智能智能技术,帮助传统品类成功转型36智能科技推动数码品类扩张智能科技推动数码品类扩张,易上手易上手、自动化的智能乐器受青睐自动化的智能乐器受青睐智能科技融合智能科技融合,“传统传统 智能智能”数码品类机会显现数码品类机会显现在智能AI技术的加持下,传统品类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便捷、智能化的体验,尤其是在影音乐器、住宅家居、运动装备传统品类下,全新的数码品类需求增加,市场机会显现。影音乐器:低学习门槛的无弦吉他及智能钢琴受零基础影音乐器:低学习门槛的无弦吉他及智能钢琴受零基础、初学者用户青睐初学者用户青睐无弦吉他及智能钢琴是智能乐器市场的核心产品,通过自动伴奏、app乐库、弹唱软件等丰富功能,无需演奏经验即可快速上手,满足零基础及初学者对于乐器低学习成本的需求。MAT24抖音智能乐器细分品类市场消费趋势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MAT24抖音智能科技新品类市场消费趋势智能伴奏无弦吉他自动挡智能钢琴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影音乐器住宅家居运动装备厨具用品个护用具销售金额同比增速“对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学习门槛低,其自动和弦自动和弦伴奏伴奏功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app可以快速学曲,弹唱弹唱软件软件也可以跟着小红灯唱歌,实现全自动全自动快速上手,非常喜欢”无弦吉他智能钢琴电子吹管电子鼓销售金额同比增速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7智能科技加持住宅家居和运动装备实现功能新突破智能科技加持住宅家居和运动装备实现功能新突破住宅家居:智能控制沙发及床垫市场需求突出住宅家居:智能控制沙发及床垫市场需求突出智能沙发及智能床垫在家居产品中增长突出,通过语音控制沙发自动调整角度、播放音乐等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体验,而智能床垫的自动除螨加热功能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舒适及健康睡眠的需求。运动装备:具备智能交互功能的拳击机及健腹器受消费者青睐运动装备:具备智能交互功能的拳击机及健腹器受消费者青睐智能健腹器及智能拳击机成为消费者对于科学运动、娱乐运动需求下的高增产品,智能健腹器通过运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科学指导运动健身;智能音乐拳击机将音乐体验融入至拳击机中,带来了更有趣味性的新交互体验。MAT24抖音运动装备细分品类市场消费趋势智能音乐拳击机智能互连健腹器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和机器完美匹配,越打越上瘾,机器自带音响效果杠杠的”“用了感觉太心动了,用手手机小程序机小程序记录次数时间,材料质量也不错,性价比高”销售金额同比增速MAT24抖音住宅家居细分品类市场消费趋势智能除螨加热床垫语音控制智能沙发“非常适合现在这个还没有供暖的季节。通过APP智能加热除螨智能加热除螨操作,舒适又健康”“沙发还可以语音控制,手语音控制,手机机APPAPP控制,控制,记忆座椅功能让沙发每次都能停到我舒服的角度”沙发床柜床垫桌椅凳销售金额同比增速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38智能科技助力数码产品功能再升级智能科技助力数码产品功能再升级,品类市场机会显现品类市场机会显现智能科技赋能数码产品智能科技赋能数码产品,用户用户体验升级体验升级随着物联网技术、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产品的功能更加智能,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具备AI功能的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数码产品使用边界进一步拓宽,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人性化使用体验。耳机耳机、键盘键盘、音箱音箱、鼠标成为智能技术加持下的趋势品类鼠标成为智能技术加持下的趋势品类智能科技加持下,智能耳机、智能键盘是数码产品趋势品类,消费规模及增速均表现突出;智能音箱是高增品类,智能鼠标全网增速突出,在抖音具备一定渗透空间。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MAT24抖音智能科技数码品类市场销售趋势在AI的加持下,数码产品日益注重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紧密贴合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需求,例如,耳机已实现实实时语音翻译时语音翻译,语音助手功能,游戏娱乐的沉浸体验,运运动健身的实时追踪动健身的实时追踪,未来或将具备情绪感知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每一处细节都旨在提升用户的日常体验提升用户的日常体验,使科技更加贴心、易用,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刘兴亮 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主席专家观点:AI智能让数码产品更人性化人性化,优化使用体验智能数码产品抖音相关热门话题#智能音箱播放量:8.868.86亿亿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智能语音鼠标播放量:1.021.02亿亿 #科大讯飞AI智能键盘d1播放量:21402140万万 #讯飞会议耳机播放量:4.484.48亿亿 智能鼠标智能键盘智能耳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视频监控消费金额占比同比增速气泡大小:消费金额全网增速较快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智能耳机智能鼠标39用户需求进阶用户需求进阶,智能耳机智能耳机、键鼠键鼠、音箱实现效率提升和创新功能音箱实现效率提升和创新功能升级升级智能科技数码细分功能趋势赛道数据来源:TT观潮洞察消费者需求更多元细分消费者需求更多元细分,智能语音智能语音、智能互联成数码产品核心关注点智能互联成数码产品核心关注点趋势数码品类下,消费者对智能耳机、键盘及鼠标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个人创作及日常办公场景下,如实时翻译、语音对话及会议记录等功能;家庭生活及娱乐是智能音箱主要应用场景。消费者对智能数码产品的核心诉求能够一键生成ppt以及做思维导图,语音功能竟然也很厉害,这样做会议记录完全没问题数码产品数码产品主要功能需求主要功能需求智能耳机智能降噪、实时翻译、智能会议、英语陪练智能键盘智能对话、创作助手、语音打字、会议记录智能音箱个性化生活方案、智能家居终端、APP远程控制、知识学习助手智能鼠标智能对话、语音打字、AI绘图主要看中耳机的翻译功能,随着深入使用,通话录音,会议纪要自动生成,同声传译等都很实用智能助手功能也特别强大,语音识别灵敏,基本上不用重复说话,还能轻松控制智能家居设备AI翻译耳机AI翻译耳机支持实时语音翻译,将对话转换为用户熟悉的语言,适合旅行、商务和跨语言交流。智能语音键盘智能语音键盘支持语音输入、指令操作和多语言识别,提升输入效率,适合办公、学习及多任务处理。智能语音音箱集成智能语音助手,支持语音控制音乐及家电,同时支持智能设备互联,适合家庭娱乐和生活辅助场景。智能语音鼠标智能语音鼠标内置AI大模型,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和快捷按键,快速进行语言对话、识别和内容创作,提高办公效率。AI鼠标成功解放双手,语音输入功能对打工人来说太实用了,颜值在线,功能齐全消费者评论原声智能键盘智能音响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40数码行业趋势赛道版图数码行业趋势赛道版图客制化客制化功能颜值功能颜值升级升级智能科技智能科技融合融合智驭专享智驭专享独韵专属独韵专属专业竞技超轻智能手表多潜水模式长续航智能手表高颜值科学减脂智能手表金属流光感耳夹式耳机珍珠元素装饰耳夹式耳机可调节挂耳式耳机硅胶材质挂耳式耳机潮颜趣玩潮颜趣玩悦享体验悦享体验智愈心灵智愈心灵无感睡眠监测戒指情绪监测智能手表联名鼠标联名键盘定制轴体私享悦感私享悦感热插拔鼠标可调节重量鼠标童趣回归童趣回归个性图案充电宝迷你个性形态充电宝摇摇乐手机壳多元智融多元智融多功能充电宝磁吸充电手机壳散热手机壳挂绳手机壳智趣乐享智趣乐享智能伴奏无弦吉他自动挡智能钢琴智宅新界智宅新界智能除螨加热床垫语音控制智能沙发智动装备智动装备智能音乐拳击机智能互联健腹器智控科技智控科技AI翻译耳机智能语音音箱智能语音键盘智能语音鼠标场景场景多元化多元化裸感手机壳手机数码营销策略伴随着手机数码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者的决策从需求延伸向兴趣体验驱动,而精细化的内容营销将有效助力商家带来消费者流量及品牌知名度。在此趋势下,巨量引擎以抖音生态的丰富内容及科学化的经营和营销工具赋能商家,为商家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营销策略。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42线上渠道手机数码营销策略线上渠道手机数码营销策略数码行业商家当前正面临产品同质化的挑战,尽管他们的产品可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或功能,但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理解这些技术的真正价值。营销的意义,一方面自然是帮助有换机意愿的群体决策,实现生意的增长;另一方面,数码产品从认知到转化需循序渐进,内容营销将承担更为重要的桥接角色,即打通产业侧与消费侧间的认知壁垒,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激发无换机用户兴趣,培养品牌心智,为长远的潜客转化打下基础。刘兴亮 中关村数字产业联盟主席专家观点:营销不仅是为了实现最后一步的生意增长,更是打通产业和消费者之间差距的桥接传统货架电商数码传统货架电商数码新策略新策略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策略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策略效果先行 以加强成交为目的商品x内容x渠道三大方向升级 探索行业新玩法商品商品挖掘孵化挖掘孵化存量赛道新趋势,全新赛道机会挖掘好内容循序渗透,拿捏用户喜爱,培育品牌忠诚内容内容培育忠诚培育忠诚热点内容创新广告矩阵化短剧 剧推搜直链路触达品牌故事 热点IP优质内容复用全域推广多渠道布局,降本提规模多渠道多渠道心智布局心智布局做提效做提效商品全域多品x多号联动提规模提规模百万 直播间流量 生意齐增提利润提利润短直双交付全程投流增产出新增量新增量抖音生活服务红利盘商城达播自播线下存量赛道存量赛道进阶,解锁“新”趋势AIAI智能智能进阶-新功能升级潮流时尚潮流时尚-新形态升级跨界跨界圈层-新内容升级新赛道新赛道弯道超车挖掘新品类新品类蓝海挖掘新卖点新卖点方案挖掘新场景需求新场景需求优化素材创意生产链路全面提效机会机会认知认知兴趣兴趣转化转化提升自然流量转化提升自然流量转化新品场景、明星代言场景、爆品场景“超级”品牌专区从单一橱窗向多场景定制升级人群追投强转化人群追投强转化人货场全域经营策略站内工具对人群的追投及个性化投放 加强站内和站外的流量联动“千人千面”AI智能创意广告 实时追投品牌推广人群 AIGCAIGC工具工具认识认识好感好感偏爱偏爱选择选择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千川内容重场景 原生感43抖音手机数码优秀营销抖音手机数码优秀营销 案例案例OPPO自2004年成立以来,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ColorOS实现系统应用全覆盖,为6亿的全球用户创造自在无边界的使用体验。OPPO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行业与社会进步,让每一位用户在前行路上有伙伴、有力量;时刻心向光明,微笑前行。EXCELLENT CASEOPPO Find X8OPPO Find X8好营销 好商品 好直播,激发流量增长,实现新机声量与生意双突破好营销好营销边牧贝拉抢占听泉赏宝3C首个合作,内容场x直播场做声量爆发,高光片段做二创,内容热推放大营销裂变传播铁豆赖益烨叶巨李现ing腾格尔听泉赏宝品牌声量 276% 276%拉新人群资产 212% 212%搜索指数 185% 185%自然发酵抖音种草榜#OPPO Find X8沉浸式开箱营销期内达人IPX明星打造精品内容 共创发布 内容热推做大流量达人共创明星共创星图内容直播间福袋 经销商连线展示新机营销号二传好商品好商品好直播好直播商品点击率 39% 39%商品D-O率 37% 37%直播间CTR 47% 47%观看GPM 188% 188%品牌新品 X 更优机制打 造 价 值 感打 造 价 值 感新机全网同价4199元 抖音赠品机制更优 19.9抢定制炫彩蓝牙音箱产品功能 X 大众生活态度打 造 体 验 感打 造 体 验 感抓拍抓拍尽兴尽兴氛围感氛围感爱宠爱宠#抓拍此刻氛围感李现OPPO产品经理搭建户外场景萌宠出击发布会现场直播间明星/嘉宾进播 户外场景 萌宠抓拍 即时直播玩机千川回捞A3/看播/搜索/明星粉丝人群百万 直播间叠叠乐,打造直播间大事件,直播加热 feedslive引流,吸引全民关注10.24现场发布10.26嘉宾进播李现/徐志胜/腾格尔粉丝人群看播/机型词搜索/竞品持机2年 官方直播间开创无弦吉他新赛道发售9个月,GMV破2 2亿,市占亿,市占NO.1NO.1,为行业大盘献增量LiberLive于2016年成立,作为新生代音乐科技品牌,致力于用科技与创意革新音乐体验。倡导“当音乐找到心的出口,这一次,将表达的主动权重归自我,没有条条框框,只有纯粹热爱,音乐声响,就是你的自由现场”。截至2024年,全球线上流媒体热度超过30亿,被大众音乐爱好者以及专业音乐人广泛使用。未来LiberLive将致力于在音乐领域探索更多的可能。从人群痛点入手,用专利做护城河,降价做大促手痛识谱和弦无弦不痛手呼吸灯提示按压不看乐谱也可成曲手指按压实时生成和弦3大痛点品牌x达人x明星内容齐发,做产品可视化提调性做场景描绘产品用途原生感弹唱热门歌30s卖氛围达人内容 破人群 累A3明星内容做背书2025巨量引擎手机数码营销白皮书声明声明平台支持人员平台支持人员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本报告由巨量引擎大众业务团队出品,TT观潮(Business TrendTalk)制作。所有内容,受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除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及其他公开信息,报告所有权归巨量引擎大众业务团队所有。报告制作方对报告中所引用的第三方数据、第三方工具及其他解决方案或公开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供读者参考。未经允许,不得对报告进行加工和改造。如有转载或引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注明出处。巨量引擎大众业务手机数码行业运营经理:陈桂芳、黎宝仪巨量引擎大众业务手机数码行业销售总监:刘嘉勉外部资料、TT观潮(Business TrendTalk)及授权品牌、生态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2025-01-16 4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OTA行业及重点公司研究框架:一超多强国内+出境+入境三重机遇-250110(60页).pdf

    分析师分析师郝艳辉郝艳辉登记编号:S1220524050002李珍妮李珍妮登记编号:S1220523080002一超多强,国内 出境 入境三重机遇OTA行业及重点公司研究框架互 联 网 传 媒 团 队互 联 网 传 媒 团 队 行 业 深 度 报 告行 业 深 度 报 告证券研究报告|旅游综合|2025年01月10日 OTA赛道值得重点关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赛道值得重点关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需求端看体验性消费复苏强劲体验性消费复苏强劲,OTA行业经历过疫后压抑性爆发需求后,当前依然维持高速增长,在宏观经济较弱的背景下表现了较强的口红效应;竞争格局缓和竞争格局缓和,携程、美团酒旅、同程和抖音头部平台纷纷摒弃过往烧钱策略,步入稳健运营期,表现在财报上的数据就是takerate的提升;国内OTA出海出海如火如荼,带来增量。从底层商业内模式看,商业模型稳健且可持续性强,产业链话语权处于优势地位。本篇报告的核心架构是什么本篇报告的核心架构是什么?本篇报告是我们恒生科技系列深度报告之一,从基础的研究框架聊起。希望能通过对OTA行业分析,以及携程集团、同程旅行底层商业模式拆解、各块业务的拆分、历史复盘,以及业绩与估值研究,对携程集团和同程旅行究竟是怎样的公司有整体的认知。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风险;平台经济政策风险;OTA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报告报告摘要摘要2hYbWhXvWmUmNtRaQ8Q7NsQnNmOnQiNrRpOlOmNqOaQmMvMMYsOqNvPrRoN目录目录3目录目录OTAOTA行业分析行业分析携程集团分析携程集团分析同程旅行分析同程旅行分析国内游人次国内游人次:2020年后年后,国内游人次稳健恢复国内游人次稳健恢复。根据文旅部数据,24年劳动节出行人次达2.95亿,相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28.2%,24年端午节出行人次达1.1亿,相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19.9%,24年国庆节出行人次达7.65亿,相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10.2%。疫情期间旅游需求被压抑,疫情之后旅游需求被逐步释放,国内游人次恢复至19年水平。国内游消费:国内游消费:2020年至今年至今,国内游景气度逐步回升国内游景气度逐步回升,人次恢复人次恢复良好良好。根据文旅部数据,24年劳动节国内出游总消费达1668.9亿元,相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13.5%,人均消费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24年端午节国内出游总消费达403.5亿元,相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2.5%,人均消费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4.5%。国庆国内出游总消费达7008.1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7.9%,人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国内游人次恢复情况良好,但总消费额恢复稍弱,而且人均消费恢复情况反应整体旅游消费水平下降人均消费恢复情况反应整体旅游消费水平下降,呈现量增价弱呈现量增价弱倾向倾向。1.1 1.1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国内游景气度逐步复苏国内游景气度逐步复苏资料来源: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节假日旅游出行人次情况图表:节假日旅游出行人次情况图表:节假日旅游出行消费情况图表:节假日旅游出行消费情况40 00023456789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中秋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20 20 20 20 20 21 21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3 23 24 24 24 24 24 24 24国内游出行人次(亿)较2019年同期恢复0 00%0 00%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中秋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20 20 20 20 20 21 21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3 23 24 24 24 24 24 24 2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较2019年同期恢复人均旅游消费较2019年同期恢复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Trading Economics,航班管家,方正证券研究所;注:出境游渗透率=当年出境人次/总人口 从规模看从规模看,出境游市场处于疫后复苏阶段出境游市场处于疫后复苏阶段。2023 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8700万,同比增长190%,恢复至2019年的56%。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4年的出境游将达1.3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4%。需求端主要由免签政策驱动,多国签证政策放宽,出境旅游更加便捷。供给端则由航空运力支撑,与2019年同期比较,2023年民航国际客运航班量从年初的10%分位提升至年末的56%,2024年9月恢复至79%。我们认为供需双驱动正形成飞轮效应,加速疫后复苏。签证政策和航班运力直接影响出境需求,而出游需求增长反过来推动运力投放,带动价格回落,进一步对出游需求形成正向循环。从结构看从结构看,国内居民出境游需求仍有待挖掘国内居民出境游需求仍有待挖掘。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中国出境游达到1.55亿人次,渗透率约11%,对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签证便利化、以及航班网络的扩展,出境游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1.1 1.1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渗透空间广阔待挖掘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渗透空间广阔待挖掘图表:中国出境游人次图表:中国出境游人次图表: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班量逐步恢复图表: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班量逐步恢复50 0Pp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23年1月2023年2月2023年3月2023年4月2023年5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3年9月2023年10月2023年11月2023年12月2024年1月2024年2月2024年3月2024年4月2024年5月2024年6月2024年7月2024年8月2024年9月中国民航国际客运执行航班量(架次,左轴)相比2019年同期(%,右轴)11s9%2UR%0 0000%中国法国英国印度日本韩国泰国美国201720182019图表:各国出境游渗透率图表:各国出境游渗透率1.171.221.30511.51.60.20.30.30.871.3-150%-100%-50%0P00 0%000.20.40.60.811.21.41.61.8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出境旅游人次(亿)yoy免签政策或成入境游边际增量免签政策或成入境游边际增量,成效显著成效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我国海外入境游客达13.8百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43%。这主要得益于通关程序恢复和免签政策优化。通关程序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2023年我国逐步简化入境手续,并于11月1日取消入境旅客的健康申明卡申报要求,至此,入境流程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常态。免签政策方面,在恢复入境签证的基础上,我国扩大了72/144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国家范围,至2024年10月,已覆盖54国;互免签证国家增至24个,单方面免签国家达16个。12月17日,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放宽,符合条件的54国人员可在24个省(区、市)60个口岸入境并停留最多240小时(10天),允许跨省域通行。截至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1.1 1.1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免签政策助力入境游显著复苏免签政策助力入境游显著复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新华网,中国旅游报,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海外入境游客人数图表:海外入境游客人数图表:图表:20232023年我国入境通关程序逐步常态化年我国入境通关程序逐步常态化62424年年1212月月1717日日72/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增加适用口岸、扩大活动范围-40%-30%-20%-10%0 0P%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32024H1海外游客入境人数(百万人次,左轴)yoy20232023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旨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智慧旅游推动科技创新和智慧旅游、促进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入境旅游恢复,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角度观察,2023年以来国家对于文旅行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文旅日益成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2023年政府颁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发挥总体指导与规划作用,2024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单独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连续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2024年度“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形成覆盖整个文旅产业的政策体系。法定节假日延长法定节假日延长,出行需求端进一步扩容出行需求端进一步扩容。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12日也向社会发布。根据通知,2025年,春节放假8天,劳动节放假5天,国庆节、中秋节放假8天。法定节假日延长将有助于居民出行需求进一步释放,促进文旅全产业链发展。1.1 1.1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览:政策驱动,文旅迎振兴变革与机遇政策驱动,文旅迎振兴变革与机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新华网,中国旅游报,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划刺激旅游行业发展图表: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划刺激旅游行业发展72022年1月20日“十四五”旅游“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旅游业将提升质量,丰富供给,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强化基础设施和应急服务,确保高质量发展。2023年3月28日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保障旅游者权益,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强调安全、协调、创新,并促进智慧旅游和数字化转型。2023年3月29日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旨在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地、绿色旅游引领地、边境旅游创新地和区域一体化实践地。2023年9月29日关于释放旅游消费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消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13日国内旅游提升计划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消费,计划到2025年实现市场规模和品质提升。2024年5月14日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目标到2027年扩大智慧旅游经济规模,提升服务和体验。2024年5月17日领导人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领导人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旅游业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统筹多方面关系,建设旅游强国,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2024年8月6日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在3到5年内建立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行业定位:行业定位:在线旅游行业处于旅游产业链中游,是对接上游旅游资源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线上渠道端。驱动因素:驱动因素:行业成长性受到旅游行业高成长旅游行业高成长和互联网技术升互联网技术升级级、消费者线上习惯强化消费者线上习惯强化下行业在线渗透率在线渗透率(主要是低线)提升双重推动。疫情长期压抑旅游需求后,目前我国旅游业我国旅游业整体处于休闲度假游需求反弹的恢复期整体处于休闲度假游需求反弹的恢复期,规模落后于欧美规模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互联网消费方面,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支付普及率已处于世界前列。在消费者线上习惯方面,疫情扰动强化消费者线上预订的习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未来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未来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存在新增需求的标准化和升级需求的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存在新增需求的标准化和升级需求的品质化两个方向品质化两个方向。资料来源:Analysys,方正证券研究所1.2 OTA1.2 OTA产业框架:对接上游旅游资源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线上渠道端产业框架:对接上游旅游资源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线上渠道端图表:图表:20202323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恢复至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恢复至1 1,1112.61112.6亿元亿元8-60%-40%-20%0 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22023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亿)同比增长YoY %图表:图表:在线旅游行业处于旅游产业链中游在线旅游行业处于旅游产业链中游1.3 1.3 OTAOTA发展阶段:格局优化,步入疫情影响与恢复阶段发展阶段:格局优化,步入疫情影响与恢复阶段总结总结:在线旅游经历了百花齐放众多APP后,到互联网巨头为首的混战期(巨头能做的就做出来,不能做的就参股),再到精细化运营的综合化阶段,受疫情冲击,正处于量增价弱的恢复期量增价弱的恢复期。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 90年代末全球互联网投资潮 国内的互联网社交和电子商务普及率上升 互联网巨头入局,资本市场积极拥抱 消费全领域线上化,互联网巨头生态化发展 疫情冲击,行业规模下滑,疫情后相继复苏 1999年艺龙和携程成立,典型模式为线下发卡揽客,呼叫中心集中处理订单 2004年同程和穷游成立,2005年去哪儿成立,2006年马蜂窝成立 2010年阿里推出淘宝旅游,2011年百度投资去哪儿,腾讯投资艺龙,2012年OTA行业价格战,2014年美团酒店事业部成立,2015年携程收购去哪儿 2017年底同程和艺龙合并,2018年美团酒店间夜量首次超过携程,2019年底携程加码内容战略,2020年抖音进入本地生活赛道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2022年底疫情结束。2021年携程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战略,港股二次上市。2021年同程提出五大核心战略,2022年以来收购同程国旅、同程旅业。通过呼叫中心整合高度分散的酒店和航线资源,赚取信息不对称的差价 交易载体从呼叫中心到电脑PC端到手机移动端 互联网流量红利阶段,价格战结束后龙头企业对下游话语权提升佣金率出现短期上升。总结为资本混战阶段。总结为资本混战阶段。在线旅游在整体线上化率继续提升的同时,进入多元发展和竞争格局稳健阶段,交易和内容综合化趋势明显。比拼生态和运营。比拼生态和运营。疫情冲击旅游业,在线旅游在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坚持提升线上化率,着力营销,优化业务布局,逐步逐步发力海外市场发力海外市场。时代时代背景背景行业行业大事大事盈利盈利动力动力第一阶段:标准化第一阶段:标准化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线上化线上化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流量流量争夺争夺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综合化综合化1999199920042004201020102017201720202020第五阶段:恢复期第五阶段:恢复期9图表:图表: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历程图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历程图1.3 1.3 OTAOTA发展阶段:竞争国内流量发展阶段:竞争国内流量,发力海外市场发力海外市场资料来源:Analysys,方正证券研究所疫情影响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规模急剧缩减规模急剧缩减。相比于2019年1.09万亿元的OTA交易额,2020年几近腰斩,仅0.57万亿元,下降近五成。企业应对企业应对:国内流量国内流量 海外市场海外市场。2021年携程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旅游营销枢纽”战略战略,该战略通过聚合流量、内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块,叠加丰富的旅行场景,进行内容转化和营销赋能,打造强大开放的营销生态循环系统。同年携程港股二次上市港股二次上市,发力海外市场。2021年同程旅行提出五大核心战略五大核心战略,包括品牌化战略品牌化战略、下沉市场战略下沉市场战略、产业链赋能战略产业链赋能战略、酒店高增长战略和目的地战略酒店高增长战略和目的地战略。2022年同程旅行收购同程国旅,2023年同程旅行收购同程旅业。行业恢复行业恢复:在国内龙头OTA企业的带动下,2023年中国OTA交易额达1.1万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2.26%,在线旅游逐渐恢复。携程携程同程同程2021年“旅游营销枢纽”战略,该战略通过聚合流量、内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块,叠加丰富的旅行场景,进行内容转化和营销赋能,打造强大开放的营销生态循环系统。五大核心战略,包括品牌化战略、下沉市场战略、产业链赋能战略、酒店高增长战略和目的地战略。重点内容营销,流量转化下沉市场10图表:图表:20232023年中国年中国OTAOTA交易额为交易额为1.11.1万亿元万亿元-60%-40%-20%0 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22023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亿)同比增长YoY %图表:图表:疫情后疫情后OTAOTA平台进一步角逐国内市场平台进一步角逐国内市场1.4 1.4 OTAOTA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11图表:图表:OTAOTA行业商业模式图行业商业模式图商业模式:国内商业模式:国内OTAOTA企业主要为代理模式企业主要为代理模式。OTA企业解决了线下大量零散化旅游资源的信息整合和服务组合需求,集中度低的细分市场是OTA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商业模型的本质是解决动态不平衡的匹配价值,轻资产运营模式。收入结构分析:收入结构分析:OTA平台的核心业务一般是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其中核心收入来源为住宿和交通。虽然在线交通板块的交易额占整体在线旅游行业的比例约占70%左右,酒店预定的交易额占整体在线旅游行业的比例约占20%左右,但以携程为例,交通票务为OTA企业的收入贡献占比约45%,住宿预定为OTA企业的收入贡献占比约40%。交易额和营收贡献的差异主要来自上游行业集中度。上游旅游资源端行业集中度越低,OTA企业的佣金率空间越大。携程一直是“交通引流、住宿变现”。但是2022年和2023年,携程交通票务对收入的贡献率反超住宿业务。1.4 1.4 OTAOTA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资料来源:Analysys,携程年报,方正证券研究所12图表:图表:在线交通板块在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中占比约七成在线交通板块在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中占比约七成图表:图表:携程收入拆分表携程收入拆分表0 0Pp0 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3在线交通在线住宿在线旅游度假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2024E住宿预订旅游度假交通票务商旅管理交通交通:铁路线上化率和直销率高铁路线上化率和直销率高,民航线上化率高民航线上化率高,直销率低直销率低,OTAOTA佣金率低佣金率低,为引流产品为引流产品:2024年,民航线上化率达88%,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其他客运方式线上化率达70%。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建成了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通过实施互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彻底结束人民群众长时间排队购票、凭纸质车票乘车的历史。1230612306的存在提高了铁路的存在提高了铁路的直销率的直销率。航司方面,民航的售票方式仍以OTA平台为主,所以直销率相对较低。住宿住宿:OTA渠道占比提升速度放缓占比提升速度放缓,头部酒店集团和头部酒店集团和OTAOTA竞争趋向激烈竞争趋向激烈。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和STR Global数据,2023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4040.9595%(当前当前OTAOTA渗透率是渗透率是3535%),未来随着酒店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随着酒店行业集中度提升,OTAOTA渠道占比增速将放缓渠道占比增速将放缓。为了摆脱对于为了摆脱对于OTAOTA的的依赖依赖,头部酒店集团加强了头部酒店集团加强了CRSCRS的建设的建设。数据显示,2023年华住、亚朵线上CRS占比达到62.6%和63.4%;东呈集团2022年CRS占比达到36.5%,较2020年提升了8.5%。对于中型连锁或者单体酒店而言,OTA仍是其重要的引流渠道。参照美国成熟市场,OTA的渠道份额并不会被酒店直销完全取代,交通 酒店 休闲度假的一站式服务和交叉销售对于OTA重要性越来越重要。1.4 1.4 OTAOTA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商业模型分析:上游集中度低、资源分散的细分市场中更有话语权资料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方正证券研究所13图表:图表:20242024年民航线上化率年民航线上化率88%,直销率,直销率333%图表:图表:20242024年年地表地表交通线交通线上化率上化率70p%,直销率,直销率66f%图表:图表:20242024年住宿线上化率年住宿线上化率77.5w.5%,直销率,直销率355%0 0Pp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地表交通市场规模(百万)线上化率线上直销率0 0Pp0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飞机市场规模(百万)线上化率线上直销率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2024线下线上直销线上代理 中国近年来酒店行业连锁化率和直销率持续攀升中国近年来酒店行业连锁化率和直销率持续攀升。其中酒店连锁化率从18年19%增长到23年41%,线上直销率从19年19%增长到23年26%。同时大型酒店集团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年至23年国内十大酒店集团市占率由35%提升至65%,特别是华住、锦江、首旅等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显著增强。与此同时,这些酒店集团也在积极构建自身的直销渠道,以减少对外部平台的依赖,截至2023年底,华住/锦江/首旅中央预订比例分别达到63%/30%左右/54%(19年40%/20%左右/44%)。对于中型连锁酒店和单体酒店而言对于中型连锁酒店和单体酒店而言,OTAOTA是不可忽视重要分销渠道是不可忽视重要分销渠道,OTAOTA占全渠道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占全渠道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截至23年末,中国酒店连锁化率约为40.95%,酒店非连锁化率约占59.05%。按档次分,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中档(三星级)/高档(四星级)/豪华(五星级及以上)非连锁化率68%/45%/57%/42%。按规模分,客房规模在70间以下的中小型酒店数占比79%,客房数占比48%。中型连锁酒店和单体酒店高度依赖OTA平台来吸引顾客,支付的佣金通常比连锁酒店高出5%到8%。即使对于头部连锁酒店集团,OTA依然是获取额外客源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在非工作日期间,能够帮助酒店平衡商旅市场的淡旺季波动。1.5 上游酒店集中度提高对于OTA行业的影响判断140 0Pp0%经济型中档高档豪华连锁客房占比非连锁客房占比图表:中国酒店数和客房数(按规模分)图表:中国酒店数和客房数(按规模分)资料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中国饭店协会,方正证券研究所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5-29间30-69间70-149间150间及以上酒店数(左轴)客房数(右轴)图表:中国酒店业连锁化率(按档次分)图表:中国酒店业连锁化率(按档次分)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2024前十大酒店市占率其他酒店市占率图表:中国酒店数和客房数(按规模分)图表:中国酒店数和客房数(按规模分)长期参照美国当前逻辑长期参照美国当前逻辑,个性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提升高端化需求提升。参照美国情况:美国酒店连锁化率虽然在提升,但OTA占在线酒店渠道比例也在提升。背后原因是美国休闲度假旅游业和入境游行业逐渐发展有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一站式旅游服务的需求使得OTA占比稳中有升。OTA占酒店渠道的比例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并不能说明连锁化提升就导致OTA在在线酒店渠道的销售的份额就下降,主要是发展阶段的影响。中美OTA占酒店全销售渠道的比例都在上升,但中国酒店自有线上销售渠道发展更快。主要是因为国内首旅、华住、锦江等以有限服务为主的酒店集团发展会员体系和线上渠道(这些酒店商旅客户占比超过50%,高消费频次带来强会员粘性),连锁化提升背景下对OTA渠道造成分流。中国OTA销售额占酒店线上渠道比例有所降低,并在近三年稳定在63%附近。在连锁化率同样迅速提升的背景下,2019至今OTA占酒店线上渠道比稳定住的原因在于:下沉市场、中小单体酒店增速高于连锁化率。总结:从中国酒店销售渠道的长期发展趋势看,线上化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确定,OTA占全渠道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短期下沉市场、中小单体酒店的线上化提升是OTA的红利机会。长期看中国正处于从观光度假向休闲度假旅游过度的时期,国内连锁品牌在高端、奢华等休闲游相关领域的布局仍处早期。长期参照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即使供给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定制化、一站式休闲旅游消费者对OTA渠道仍有需求,决定了OTA基本盘。在商旅、高频、标准化服务的住宿消费场景,酒店集团直销渠道或形成分流。1.5 1.5 上游酒店集中度提高对于上游酒店集中度提高对于OTAOTA行业的影响判断行业的影响判断150 0Pp0902022美国连锁酒店美国独立酒店图表:图表:20222022年美国酒店连锁化率达到年美国酒店连锁化率达到72r%资料来源:Statista,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方正证券研究所0 0Pp0 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美国酒店线上直销美国酒店线上代理美国酒店线下图表:美国酒店线上代理比例持续提升图表:美国酒店线上代理比例持续提升1.6 1.6 竞争格局:格局优化竞争格局:格局优化,携程先发携程先发,同程错位竞争同程错位竞争图表:携程集团酒店收入第一,同程旅行位列第三图表:携程集团酒店收入第一,同程旅行位列第三携程集团携程集团(OTAOTA占比占比5050% )同程同程 (OTAOTA占比占比1010% )美团酒店美团酒店 (OTA(OTA占比占比1515% ) )飞猪飞猪(OTA(OTA占比占比6 6% ) )成立成立/上市时间上市时间 1999/2003年 1999/2018年 2015年/-2014年/-第一第一/二大股东二大股东 百度/CAPITALWORLD INVESTORS腾讯/携程网 美团旗下 阿里巴巴旗下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FYFY1919/2323)356.66/445.1亿人民币(恢复122%)74.01/119.04亿人民币(恢复160.8%)222/410亿元(到店及酒旅)-酒店酒店GMV(GMV(亿元亿元)/)/间夜量间夜量*单价单价(FYFY1919)1039/2.5亿*424元278/1.1*265元755/3.9亿*193元143/0.5亿*315元(根据市占率估计)酒店收入酒店收入(亿元亿元)/变变现率现率(FYFY2323)173/7.69/16.5%-主要供应渠道主要供应渠道 上游供货商、旅游代理商、BOOKING集团 上游供货商、携程系内、旅游代理商 上游供货商、旅游代理商、BOOKING集团 上游供货商、旅游代理商 月活用户数月活用户数19年2亿(国内1.1亿)21年2.57亿-主要流量来源主要流量来源 先发积累、百度搜索 腾讯平台(80.7%的平均月活用户来自微信小程序)美团LBS平台 阿里生态系统 月活(FY23)23Q2 1.46 亿23H1 2.8 亿-单用户获客成本(FY19)34.0元12.6元4.7元-竞争优势竞争优势 中高端酒店资源先发 高粘性商旅用户群;最大的呼叫中心,最早开拓海外市场;机、酒均列行业之首,综合性优势突出 腾讯流量入口 携程住宿资源支持;技术能力领先,OTA向ITA转型;机、酒均位列行业前三,交叉销售优势凸显 美团系流量支持,低星住宿资源丰富;迎合年轻人需求和本地化趋势;地推团队低线城市作战力强 阿里系流量支持,平台模式赋能商家;迎合年轻人需求和出境游趋势;支付宝、阿里云等直接支持 阶段问题阶段问题海外市场需求波动,低线城市渗透不足对腾讯的流量依赖、携程的资源供应依赖 高星酒店资源不足,交通资源尚不丰富 酒店预订发展不足,阿里导流效应减弱 未来战略未来战略 拓展服务产品,提高内容提供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投资技术,推进全球化加强低线城市渗透,强化腾讯渠道高效获客,投资技术拓展高星酒店业务,发展门票及旅游套餐等业务 打造“新旅行联盟”概念,推进平台化模式注:携程网、美团酒店、飞猪自19年起无公开酒店GMV、供应商资源、月活用户数、主要流量来源、间夜量、年交易用户数信息;同程艺龙字19年起不再公开间夜量、年交易用户数信息;美团酒店、飞猪自19年起无公开酒店收入信息。资料来源:公司财报,方正证券研究所1.6 1.6 竞争格局:格局优化竞争格局:格局优化,携程先发携程先发,同程错位竞争同程错位竞争来源:公司财报,大家资管携程携程美团美团飞猪飞猪同程同程股东百度系美团阿里腾讯系 携程系核心优势深耕旅游行业多年的垂类龙头,供应链和客源稳定,双边网络效应,发力中高端竞争,出海优势明显流量成本优势,长尾下沉市场,酒店周边业务的协同效应阿里引流,基于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做旅游,market place模式为供应商打造私域流量池旅行心智标签;专注低线城市运营。腾讯介入后,目前核心流量来源微信小程序,酒店方面部分共享携程库存用户标签高学历高学历、高收入高收入、商务人士:商务人士: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年龄结构较为均衡,中高、高消费水平用户为主小镇青年小镇青年、学生学生、年年轻白领轻白领:二线及以下,30岁年轻人为主,中等中高消费用户为主消费能力较强的年消费能力较强的年轻用户轻用户: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25-35岁用户为主,中高、高消费水平用户为主下沉用户下沉用户:二线及以下商业模式一站式旅游交易服务平台,重视客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高频向低频导流,重视算法带来的低出错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电商平台模式,供应商旗舰店和飞猪会员体系互通,由商家自己提供客服抽佣,撮合产品侧重全品类中低端酒店和周边游定制游、出境游、自由行交通领域优势,下沉市场有差异化优势战略方向推出“星球号”聚合流量、内容、商品三大板块。打造营销生态循环系统:国际化布局拓展高星酒店资源,提升线下流量转化率,助力酒店深度线上化运营旗舰店模式微信流量系高频流量,公司侧重下沉流量挖潜17图表:在线旅游行业主要平台股权关系图表:在线旅游行业主要平台股权关系图表:在线旅游行业主要平台特征图表:在线旅游行业主要平台特征18内容平台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抖音和小红书正由“导流”向交易环节拓展。内容平台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抖音和小红书正由“导流”向交易环节拓展。内容平台进军OTA的优势在于利用多媒体内容和达人资源提升产品曝光及差异化设计,促进流量到交易的转化。抖音:抖音:2018年充当导流角色,与第三方OTA企业合作,通过嵌在平台中的小程序实现闭环交易。2019年增加消费入口,开始在商家主页中增加“门票预订”和“酒店预订”功能。2023年5月,推出“日历房”功能,支持用户即时预订,进一步提升抖音的流量效率。根据迈点网,截至2023年9月,抖音上共有1.4万个景区、超10万家酒店开设官方账号。另据交银国际的预测,2023年抖音酒旅业务GMV达600亿元,2024年或增至900亿元。小红书:小红书:自2019年起迅速布局文旅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短途和周边游内容大受欢迎,旅游相关笔记发布量在2020年同比增长超90%。2021年,小红书与小猪短租合作,实现300多家民宿的入驻,并直连酒店管理系统“订单来了”,推动交易闭环的打通。根据QuestMobile,小红书2024年1-4月与典型OTA平台合作的达人商业内容投放量为7592条,同比增长超过50倍。快手:快手:2020年与同程艺龙达成战略合作,将酒店、景点门票等产品接入快手平台。根据商学院杂志,2023年7月,与快手合作的某景区的GMV达到827万元,其中88%由内容转化,直播占比65%,短视频占比23%。截至2023年10月,旅游品类已进入平台内容搜索前十。1.6 1.6 竞争格局竞争格局:“抖快书”入局,由“导流”扩展至交易环节“抖快书”入局,由“导流”扩展至交易环节资料来源:商学院杂志,迈点网,环球旅讯,QuestMobile,,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小红书、抖音与图表:小红书、抖音与OTAOTA平台的达人商业内容合作数量平台的达人商业内容合作数量(单位:条单位:条)图表:图表:20242024年年1 1-4 4月月OTAOTA企业广告投放费用占比企业广告投放费用占比TOP5TOP5媒介媒介14%8%2%0.2A%4%0%5 %05E%抖音-APP腾讯视频-APP百度-APP微信(朋友圈)-APP小红书-APP2023年1-4月2024年1-4月40112146759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23年1-4月2024年1-4月抖音小红书1.6 1.6 竞争格局竞争格局:为什么内容平台在短期内无法颠覆为什么内容平台在短期内无法颠覆OTAOTA格局?格局?资料来源:新浪科技,商学院杂志,迈点网,方正证券研究所我们认为内容平台主要在前链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无法在后链路解决市场交易效率的问题,目前内容平台难以颠覆我们认为内容平台主要在前链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无法在后链路解决市场交易效率的问题,目前内容平台难以颠覆OTAOTA市场市场格局。格局。1 1)消费场景的差异决定了内容平台较低的转化率。)消费场景的差异决定了内容平台较低的转化率。内容平台通过种草效应激发用户的非计划性需求,消费场景较为被动,用户多为冲动消费。而 OTA 平台则通过搜索满足用户的计划性需求,消费行为更为主动。由于酒旅订单核销周期较长,冲动消费往往导致核销率低、退货率高的问题,内容平台的交易链路在终端面临较大挑战。2 2)OTAOTA平台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提供全方位平台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提供全方位服务。服务。文旅产品具有“非标品”特性,供应链的管理和整合更为复杂。OTA平台凭借其先发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多样化和一站式服务,在后链路服务中具有显著优势,无论是体验、便利性还是个性化方面,均超越内容平台。我们认为消费场景的差异决定了内容平台在酒旅领域的重投入可能性较小,而OTA平台凭借供应链优势具备更强的流量转化能力,预计未来内容平台仍将更多定位为 OTA 的分销渠道,而非主导平台。图表:图表:OTAOTA交易链路交易链路19需求触发与搜需求触发与搜索索预定与下单支付与订单确认订单处理与供应商对接服务提供订单核销售后服务“抖快书”等内容平台前链路前链路传统OTA平台后链路后链路 在线旅游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出境游的逐步恢复,OTA平台的业务增速超越了行业平均水平,各平台由于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策略,盈利能力也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OTA平台的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竞争格局方面在竞争格局方面,携程凭借其在高线城市和中高端市场的强势地位占据主导携程凭借其在高线城市和中高端市场的强势地位占据主导,而美团而美团、同程则通过深耕低线城市市场同程则通过深耕低线城市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竞争。尽管OTA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固,但抖音等新兴平台的崛起,正在对传统OTA构成一定的挑战。然而,OTA平台的竞争壁垒庞大的用户基础、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确保其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预计中长期,OTA与直销平台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在6:4的比例,OTA仍将是旅游预订的主要渠道。具体到主要参与者,携程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地位携程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地位。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复苏,携程通过加强内容营销能力、布局旅游大模型等措施,将进一步巩固其供应链优势,从而促进订单和交易额的增长。对于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它们的影响力预计将首先在度假产品的预订上体现出来,这部分市场更注重体验和个性化服务,与OTA的传统优势形成互补。预计到预计到20242024年年,抖音在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将达到抖音在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将达到4 4%,中长期有望提升至高个位数水平中长期有望提升至高个位数水平。1.6 1.6 竞争格局:行业未来格局判断竞争格局:行业未来格局判断200 0Pp0 24E2023E20222019携程同程美团飞猪抖音 其他图表:图表:OTAOTA行业竞争格局预测行业竞争格局预测资料来源:巨潮WAVE,方正证券研究所 出行市场线上化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出行市场线上化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线上线上出出行行市场市场2323-2727年复合增速有望超年复合增速有望超2020%。根据欧睿数据,我们预计国内交通出行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9373亿元增长到2027年超20000亿元,分出行方式分析,航班出行市场线上渗透率稳步提升,线上市场规模预计从23年3611亿元提升至27年7646亿元,23-27年cagr为21%,而其他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汽车、轨道、轮渡等地表交通方式)出行市场线上化程度持续提升,预计线上市场规模从23年5762亿元提升至27年13935亿元,23-27年cagr为25%。1.7 1.7 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资料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方正证券研究所21图表:宏观视角交通出行在线市场空间测算图表:宏观视角交通出行在线市场空间测算指标指标2019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2023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7E2027E国内交通出行市场规模(百万)1615728.4916891.1967144600197.21291507.41618846.61971661.22326067.32657481.8yoy-43%5%-385%国内出行线上规模(百万)国内出行线上规模(百万)993231993231570638.2570638.2619551.3619551.3409212409212937273.9937273.91230342.31230342.31534505.51534505.51850646.61850646.62158086.62158086.6yoy-43%9%-3491%!%线上渗透率61bdhsvx%飞机飞机国内市场规模(百万)488450.5224570.2243035168340.4419262.9532242.5646846.9751776.7843252.7yoy-54%8%-319%国内线上规模(百万)国内线上规模(百万)395107.6395107.6183316.7183316.7201305.9201305.9142281.3142281.3361069.2361069.2466350.9466350.9573882.6573882.6674494.1674494.1764577.2764577.2yoy-54%-294)#%线上渗透率81%其他交通方式其他交通方式国内市场规模(百万)1127277.9692320.9724109431856.8872244.51086604.11324814.31574290.61814229.1yoy-39%5%-402%国内线上规模(百万)国内线上规模(百万)598123.4598123.4387321.5387321.5418245.4418245.4266930.7266930.7576204.7576204.7763991.4763991.4960622.9960622.91176152.51176152.51393509.41393509.4yoy-35%8%-3663&%线上渗透率53VXbfpsuw%1.7 1.7 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资料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驿镜数据,方正证券研究所 根据驿镜数据,我们估算2024年酒店客房收入规模达8890亿元,线上住宿收入规模达6890亿元。我们预计中长期行业Occ和ADR逐步企稳,线上渗透率提升至82%,线上规模接近万亿元量级,主要受益于 OTA 平台用户心智强化、酒店自有平台稳步推进。22指标指标2019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2023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7E2027E酒店数量(万家)3428252856 71 82 90 97 同比-17%-101&%8%酒店客房数量(百万间)1815131418 20 21 22 23 同比-13%-12%62%7%6%5%5%平均入住率(Occ,%)60DGBaaa%平均客房价(ADR,元/间夜)206183196186213207203 205 209 同比-11%7%-5%-3%-2%1%2%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元/间夜)124819278132124 122 125 127 同比-35%-15i%-6%-2%3%2%客房收入规模(百万)812,052440,847437,109399,193874,981889,015930,5361,003,2811,074,514同比-46%-1%-99%2%5%8%7%线上住宿收入规模线上住宿收入规模(百万百万)440944 440944 267153 267153 278876 278876 270653 270653 641361 641361 688986 688986 736985 736985 812658 812658 883250 883250 渗透率54adhsxy%同比-39%4%-37%7%7%9%图表:线上住宿预订市场空间测算图表:线上住宿预订市场空间测算1.7 1.7 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境内旅游行业研究:从宏观行业规模视角梳理行业规模空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文旅部,CNNIC,艾瑞咨询,方正证券研究所 自上而下估算主要从旅游人次、单次花费估算国内旅游大盘规模,再从在线旅游用户网民渗透率、平均出行次数、单次花费计算在线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24年在线旅行规模为1.4万亿元。预计到 2027年,网民中线上出行渗透率提升至50%,平均出行次数提升至 4.9次,平均花费逐步企稳回升,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3 万亿元。23指标指标2019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2023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7E2027E总人口(百万)141014121413141214101410140914101408旅游人次(百万)600628793246253048915380 5864 6333 6840 同比-52%-22%9%8%8%平均出行次数(次)4.322.31.83.5 3.8 4.2 4.5 4.9 同比-53%-22%9%8%8%平均单次花费(元/次)9537748998081002907 1007 1147 1275 同比-19%-10$%-9%-3%2%5%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十亿元十亿元)57255725222922292919291920442044406840684882 4882 5907 5907 7265 7265 8718 8718 同比-611%-30 !# %网民(百万)9049891032106710921096121112231267在线旅游网民渗透率4159GHHIP%在线旅游用户(百万)373342397423509526 581 599 634 同比-8%6 %3%3%6%在线旅游收入在线旅游收入(十亿元十亿元)18071807987987133113318758751111 1111 1422 1422 1849 1849 2330 2330 2796 2796 同比-455%-34(0& %线上渗透率32DFC)122%图表:宏观视角在线旅游市场空间测算图表:宏观视角在线旅游市场空间测算目录目录24目录目录OTAOTA行业分析行业分析携程集团分析携程集团分析同程旅行分析同程旅行分析【核心结论】【公司介绍】携程集团成立于1999年,最初以旅游呼叫中心起家,200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经过25年的发展,携程从PC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扩张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通过多次资本运作和战略调整,成功稳固了其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导地位。携程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通过收购Skyscanner和T等举措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军企业。【投资逻辑】1.全球化战略:携程通过一系列海外收购和战略合作,如Skyscanner、T等,成功拓展了国际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国际OTA平台T的营收同比增长80%和70%,对集团收入贡献显著。未来,出入境游将成为携程新的增长引擎,特别是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恢复的背景下,携程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下沉市场拓展:携程通过线下门店的扩张和与同程旅行的合作,积极渗透低线城市市场。截至2023年,携程旗下品牌门店数量已达到6500家,2023年游客在携程线下门店购买国内旅游产品的人均花费较2019年增长近40%,海外产品人均花费增长16%。下沉市场战略不仅优化了用户结构,还抓住了市场潜力巨大的增量空间。携程集团:核心结论携程集团:核心结论25 携程是中国在线旅游服务的领军携程是中国在线旅游服务的领军平台平台。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旅游呼叫中心起家,200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携程历经25年发展,从PC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扩张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通过多次资本运作和战略调整,成功稳固了其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导地位。携程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通过收购Skyscanner和T等举措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和高质量的用户群体,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保持了较高的用户黏性和市场竞争力。根据Fastdata数据,按照交易额口径,2021年携程(携程 去哪儿)占中国在线旅游市场50.2%的市场份额。2023年,携程集团实现了1.1万亿元的GMV,位居全球同行业首位。2023年全年营收为445.1亿元,同比增长122.1%,non-GAAP净利润为130.7亿元,同比增长910.1%。携程总览:中国在线旅游服务行业垂类龙头携程总览:中国在线旅游服务行业垂类龙头2636.3 .6.8.9%7.3%7.1%携程美团同程去哪儿飞猪其他图表:图表:20212021年在线旅游行业市场格局年在线旅游行业市场格局图表:图表:2020151520232023年携程收入情况(单位百万元)年携程收入情况(单位百万元)资料来源:Fastdata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报告,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100%-50%0P00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其他总收入yoy-400%-200%0 000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Non-GAAP净利润(百万元)Non-GAAP净利润率Non-GAAP净利润yoy图表:图表:2012015 520232023年携程经调整净利润情况年携程经调整净利润情况 携程目前主要商业模式为一站式旅游预订平台携程目前主要商业模式为一站式旅游预订平台,以交易抽佣为主以交易抽佣为主、广告和附加服务销售为辅广告和附加服务销售为辅。由于机票“提直降代”以及火车票禁止分销,携程的机票、火车票等交通票务交通票务预定需求量大但货币化率较低(预估2%3%),为引流服务引流服务。住住宿预订宿预订业务由于对接行业竞争度不高的酒店行业,其货币化率高(8%),是现金牛业务现金牛业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等业务目前收入占比较小但行业空间大增速快,成长性较好。携程商业模式: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从交易向内容拓展携程商业模式: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从交易向内容拓展27图表:携程商业模式梳理图表:携程定位一站式旅游平台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公司公告,招股书,方正证券研究所0 0Pp 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毛利率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其他收入拆分:收入拆分:携程的营收结构主要由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四大部分组成。2023年携程的住宿预订业务收入173亿元(39%);交通票务收入184亿元(41%);旅游度假收入31亿元(7%);商旅管理业务收入为22.5亿元(5%)。比较疫情前后,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始终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相对稳定。旅游度假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主因疫情对出境跟团游影响尚未完全修复。我们判断中长期,航司直销比例的上升及票务预订市场线上渗透率较高,交通票务占比或略有下降。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需求的增加将推动旅游度假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毛利率:由于公司生意本质为中间交易商抽佣,成本较低,因此毛利率长年维持在75%以上。疫情初期对公司业务造成冲击,导致成本上升,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携程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发力海外业务,以及在高附加值业务如商旅管理和定制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加高利润率广告和金融服务等其他业务,毛利率逐步回升。费用端:费用端:公司员工数量影响灵活度较高,对费用端影响大(特别是销售费用率),由于员工数量趋于稳定,常态化下费用率趋于稳定降低。公司在疫情后优化了营销策略,减少不必要市场推广支出,并通过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等高性价比方式提升用户转化率,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到20.3%。研发和管理费用率在经历疫情期间的上升后均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携程收入拆分和成本费用拆分携程收入拆分和成本费用拆分28图表:携程营收结构图表:携程营收结构 图表:携程毛利率和费用率情况图表:携程毛利率和费用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 如何理解携程各项业务成长性如何理解携程各项业务成长性?根据彭博一致预期,分业务看,23年积压需求爆发式复苏,形成机酒价格高基数,24年机酒供求逐步恢复平衡,预计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收入增速将有所回落,未来3年cagr为19%/12%,旅游度假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及携程国际市场的拓展和内容战略的实施,预期收入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未来3年cagr26%,商旅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未来3年cagr11%。预计携程未来三年整体收入和NON-GAAP净利润复合增速均高于15%。如何理解携程各项业务成长性29资料来源:Bloomberg,方正证券研究所;此处收入为包含销售税及附加费的合计收入图表:携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图表:携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2021A2021A2022A2022A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323-26 CAGR26 CAGR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0,029 20,029 20,055 20,055 44,562 44,562 52,957 52,957 61,223 61,223 69,937 69,937 16%同比增长02%住宿预订服务收入8,1487,40017,25721,50225,11628,79319%同比增长-93%交通票务服务收入6,9058,25318,44320,15822,77825,64312%同比增长203%9%旅游度假服务收入1,1057973,1404,2835,2506,34226%同比增长-28)46#!%商旅服务收入1,3471,0792,2542,4502,7273,05411%同比增长-209%9%其他业务收入2,5242,5263,4684,5635,3526,10521%同比增长072%毛利润15,42515,52636,38943,15349,84556,88616%GPM77w%NON-GAAP营业利润2701,27613,15816,45419,51422,53820%NON-GAAP OPM1%60122%NON-GAAP净利润2,9101,29413,07117,54118,93721,84719%NON-GAAP NPM15%6)311%携程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携程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百度仍为携程第一大股东百度仍为携程第一大股东。截至2023年,百度仍持有携程约9.4%的股份,Capital WorldInvestors持有6.3%的股份。高管持股较为分散,公司持股比例大于 1%的高管分别为梁建章(持股 5.0%)、范敏(持股 1.0%)、孙洁(持股 1.9%)。此外根据Wind,百度在2024年9月25日将其在携程集团的持股比例从2023年9月11日的9.41%削减至7.11%。整体来看,携程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没有单一控股股东,这有助于公司治理的透明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资本支持和市场信任。携程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百度为第一大股东携程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百度为第一大股东30百度集团Capital World Investors梁建章孙洁范敏其他高管携程集团9.4%6.3%5.0%1.9%1.0%1.5%图表:携程集团股权结构图表:携程集团股权结构20242024年年2 2月月2929日日0%5 % 16/3/312017/3/312018/3/312019/3/312020/3/312021/3/312022/3/312023/3/31百度持股比例图表:携程大股东百度持股历程梳理图表:携程大股东百度持股历程梳理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携程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携程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背景多元背景多元,在旅游和科技行业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在旅游和科技行业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核心高管包括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总裁范敏,以及首席执行官孙洁。梁建章在携程的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不仅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还曾短暂离开公司,并在公司面临竞争压力时回归,帮助公司重回正轨。范敏在携程的早期发展中负责销售和管理,后担任总裁,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孙洁则担任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执行。核心高管紧密合作,为携程长期发展和市场领先地位提供保障。核心高管:经验丰富,背景多元,梁建章乃灵魂人物31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才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建章梁建章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董事会执行主席董事会执行主席携程创始人携程创始人,同程联席董事长同程联席董事长、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梁先生先后担任过首旅酒店、新浪公司以及MakeMyTrip Ltd.的董事。梁先生之前服务于途牛旅游网、前程无忧股份有限公司、世纪佳缘国际有限公司及如家酒店集团的董事会。梁先生自携程成立以来担任董事会成员,且自2003年8月起担任董事会主席;自2000年至2006年及自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担任首席执行官。梁先生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信息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沈南鹏沈南鹏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联合创始人之一,自成立以来担任携程董事,且自2008年10月起担任独立董事。沈先生于2003年8月-2005年10月担任携程总裁,且2000年-2005年10月任首席财务官。沈先生参与创办如家酒店集团,并担任非执行联席主席。目前,沈先生亦担任首旅酒店集团、美团、拼多多控股公司、诺亚控股有限公司、九号公司等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范敏范敏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董事会副主席兼总裁董事会副主席兼总裁携程创始人之一携程创始人之一。范先生自2000年起先后担任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总裁,2013年3月起担任董事会副主席。范先生于2009年及2016年当选为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副会长;自2014年4月起担任乐居控股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担任华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范先生分别于1990年1月及1987年7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孙洁孙洁执行董事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负责业务战略的实施及日常业务营运。孙女士自2016年11月起担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孙女士于1992年8月获得了佛罗里达大学费舍会计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于2010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王肖璠王肖璠首席财务官首席财务官、执行副总裁执行副总裁负责整体财务管理。王肖璠自2013年11月起担任本公司首席财务官,自2016年5月起担任执行副总裁。王女士于201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及于1997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王女士为注册会计师。熊星熊星首席运营官首席运营官负责机票、住宿、差旅、技术、国际业务和其他运营等方面。熊先生于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东北大学计算科学硕士学位。季琦季琦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联合创始人之一,自成立以来担任携程董事,且自2008年起担任独立董事。季先生自1999年至2001年担任携程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季先生创办华住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董事、董事会执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季先生参与创办如家酒店集团,并于2002年-2005年1月担任首席执行官。李基培李基培董事会副主席董事会副主席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李先生自2000年3月起曾多次于携程董事会任职。自2003年8月起担任董事会副主席,及自2003年10月起担任独立董事。甘剑平甘剑平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甘先生自2002年4月起担任本公司董事,自2005年7月起任独立董事。甘先生于1999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于1994年5月获得爱荷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何俊杰何俊杰董事董事何先生自2022年7月起担任携程董事。自2021年3月起,何先生还担任爱奇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且目前担任其董事会主席。何先生于2019年6月加入百度股份有限公司,现任百度高级副总裁。图表:携程高管及董事会成员介绍图表:携程高管及董事会成员介绍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 携程历经携程历经2525年的发展年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和并购建立坚实的供应链优势壁垒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和并购建立坚实的供应链优势壁垒。从发展历程看,携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999-2009年的业务模式探索期,2009-2014年的产业链深入布局期,2014-2020年的全球化战略期,以及2020年至今的疫后复苏期。公司通过持续的投资和并购,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了产业链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产品矩阵的不断完善,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携程发展历史:历经携程发展历史:历经2525年,通过投资和并购建立供应链优势壁垒年,通过投资和并购建立供应链优势壁垒321999-2009业务模式探索期业务模式探索期2009-2014产业链深入布局期产业链深入布局期2014-2020全球化战略期全球化战略期1999 携程旅行网成立,采用呼叫中心模式2002 推出中央机票预订系统2004 推出360度假超市开辟休闲度假新市场2006 进军商旅管理市场2009 推出“自由机 酒”系列产品开拓自由行市场2009-2014 深入布局上游资源端,投资酒店集团、旅行社、线旅游网站和运维平台2015 整合OTA行业,与百度换股合并去哪儿,战略投资艺龙和途牛,收购Travelfusion2016 加速海外布局,投资MakeMyTrip,收购旅游百事通和Skyscanner,与三家美国华人旅社达成合作2017 收购T2019 换股成为MakeMyTrip最大股东,战略投资TripAdvisor2020 收购Travix,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部分携程投资企业:产业链资源产业链资源壁垒高壁垒高:投资、收购和战略合作产品矩阵完产品矩阵完善善:全球120多万种住宿服务、480多家航司和3万 其他合作伙伴2020-疫后复苏期疫后复苏期2021 港股二次上市2021 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助力旅游业疫后复苏2021 加大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力度2023 深化国际布局,推出多项创新服务资料来源:携程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发展历程图图表:携程发展历程图 携程通过投资携程通过投资、收购和战略合作收购和战略合作,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建立了显著的资源壁垒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建立了显著的资源壁垒。在旅游资源端,携程对酒店、航司、地面交通和旅行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具体而言:酒店领域:酒店领域:携程持有包括首旅(12%)、华住(6%)等酒店股份,并于2018年推出自有高端酒店品牌丽呈酒店,以轻资产模式进入酒店管理,增强在高端酒店市场的话语权。根据月狐数据,携程基本覆盖国内全部酒店资源,23年携程酒店套餐覆盖高星酒店数量超过8000家。航司和地面交通:航司和地面交通:携程持有东航2%的股份,并投资了一嗨租车23%,加强了在航空和地面交通领域的资源控制。旅行社:旅行社:携程控股永安旅游90%,进一步巩固了在传统旅行社领域的地位。在OTA行业内,携程通过并购去哪儿网和战略投资同程艺龙,实现了酒店库存共享,显著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此外,携程通过收购国外旅游交易平台和旅行社,迅速扩展了境外业务,完善了其产品矩阵。据BT财经,截至2020年底,携程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有超过120万种全球住宿服务,与480多家航空公司合作,同时有超过31万项全球目的地活动,超过3万个其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携程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携程壁垒携程壁垒1 1:高品质供应链:高品质供应链 服务吸引忠诚用户,构成双边网络效应服务吸引忠诚用户,构成双边网络效应33图表:携程持股酒店、航司、出行等梳理图表:携程持股酒店、航司、出行等梳理行业行业标的标的股份股份OTAMakeMyTrp30.73%OTA同程旅行20%酒店华住集团6%酒店首旅酒店12%酒店如家酒店15%酒店亚朵生活17%酒店开元酒店21%出行中国东航2%出行一嗨租车23%线下零售永安国际62%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艾瑞咨询,方正证券研究所 携程从呼叫中心服务模式起步携程从呼叫中心服务模式起步,多年来始终坚持自营客服呼叫中心多年来始终坚持自营客服呼叫中心,其在客户服务上的高额投入为品牌奠定了高品质其在客户服务上的高额投入为品牌奠定了高品质的形象的形象。据客服大数据报告,19年携程已拥有近1.5万人组成的庞大客服体系,遍及全球4大洲16个国家。20年处理73亿次呼入电话。通过这一强大的客服网络,携程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支持、快速退改签服务和多语言客服,确保用户在各个环节都能获得满意的体验。此外,携程通过会员体系和积分奖励机制,增强了用户黏性和忠诚度。通过高品质供应链和服务通过高品质供应链和服务,携程吸引了庞大的用户规模和稳定的高质客群携程吸引了庞大的用户规模和稳定的高质客群。携程最早聚焦核心城市的商旅客群,这些用户消费能力强,对品牌忠诚度高,为携程提供了稳定的客流和收入来源。通过高品质供应链和服务抓住出行消费中相对高频和优质的客群,携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领先地位。根据久谦中台数据,2024年携程MAU已达到11000万水平,去哪儿MAU接近4000万水平,处于OTA行业TOP2位置,先发优势明显。此外,根据月狐iAPP数据,携程用户的消费水平和高线城市用户占比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半携程用户为高消费群体。携程壁垒携程壁垒1 1:高品质供应链:高品质供应链 服务吸引忠诚用户,构成双边网络效应服务吸引忠诚用户,构成双边网络效应3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202305202307202309202311202401202403202405202407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飞猪旅行途牛旅游同程旅行艺龙旅行马蜂窝旅游图表:携程拥有行业领先的用户规模图表:携程拥有行业领先的用户规模水平水平(单位万人)(单位万人)资料来源:久谦中台,月狐iAPP,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用户消费水平和高线城市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图表:携程用户消费水平和高线城市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携程在技术和创新方面持续投入构成重要壁垒携程在技术和创新方面持续投入构成重要壁垒,2023年携程产品研发费用高达121亿元, 45%yoy,约占营收近3成,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在技术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能力。其中,携程的机票预订系统经过多年沉淀,拥有高竞争壁垒,据腾讯云开发者,20年系统日均流量达20亿,其中28%来自国际客户,63%为中文客户,能够满足海量用户的不同需求。此外,携程设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支持,帮助低星酒店提高获客和运营能力,并通过投资和收购一系列PMS公司,如中软好泰、慧评网、佳驰软件等,形成了强大的PMS系统,覆盖酒店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协助酒店商家高效管理,与酒店业务深度绑定,根据携程黑板报,2021年以来携程新增直连酒店覆盖超过9万家,较2019年增长38%。在AI领域,据另镜,2023年7月携程推出问道大模型,通过AI技术在多种场景下应用,提高用户体验同时,日均节约10000 小时客服工作时间,解放超过1000名客服人力。据携程黑板报,目前携程售后服务自动化率超过七成,95%的需求在20秒内极速响应。平台咨询80%问题可以由AI解决。携程壁垒携程壁垒2 2:技术投入与创新构筑重要核心竞争壁垒:技术投入与创新构筑重要核心竞争壁垒35-0.4-0.200.20.40.60.811.21.41.602040608010012014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研发费用(亿元)yoy研发费用率图表:携程持续在研发领域大额投入图表:携程持续在研发领域大额投入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通过问道大模型提高用户体验图表:携程通过问道大模型提高用户体验全球化战略与资源整合全球化战略与资源整合,并购整合提升硬实力并购整合提升硬实力。携程通过一系列投资和并购,实现对中国境外、亚太、美洲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携程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携程通过收购和战略投资,形成多个品牌协同发展局面。其16年收购英国机票搜索引擎Skyscanner,17年收购美国在线旅游平台T,并与Naspers换股成为印度最大OTA平台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20年携程收购了荷兰最大的OTA平台Travix。诸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补,增强携程市场竞争力。此外,携程通过投资和并购,与全球多家酒店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据巨潮Wave,当前携程在全球已覆盖170 万家酒店、600多家航司,建立起全球超90000个旅行社、景区、汽车租赁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在内的旅游生态。本地化运营和服务构筑软实力本地化运营和服务构筑软实力。携程在各个市场推行本地化运营策略,通过本地化的服务和产品,提升用户体验。Skyscanner作为元搜索平台,持续向T导流,而T作为典型的OTA平台,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显著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转化率。携程平台支持多种语言,据酒店观察网,23年携程已实现全球29种语言,79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覆盖。此外,据携程黑板报,携程在全球拥有18个客服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母语呼叫及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携程壁垒携程壁垒3 3:全球化战略与资源整合:全球化战略与资源整合 本地化运营与服务本地化运营与服务36时间大事件2012携程推出海外酒店预订新平台,正式出征海外。2015收购英国在线廉价航空机票信息集成和直连预订平台Travelfusion2016携程宣布以17.4 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在线旅游网站Skyscanner,后者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航空旅游在线预定平台之一。2017携程以将近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社交旅游网站T。2019携程和TripAdviso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换股成为MakeMyTrip最大股东。2020携程收购了荷兰在线旅行社Travix,继续扩张海外市场。图表:携程国际化过程重大事件图表:携程国际化过程重大事件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全球化关键数据图表:携程全球化关键数据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202020212022202323Q1 23Q2 24Q1 24Q2 24Q3出境业务收入(亿元)国际业务收入(亿元)480%5%7%携程旅行飞猪旅行同程旅行美团其他出入境游已成为携程的重要开拓点出入境游已成为携程的重要开拓点,为公司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为公司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据公司业绩交流会,24Q1/Q2携程国际OTA平台T营收 80%/70%yoy,对集团当季度收入贡献达到10%/10-15%。24Q3Trip机票和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亚太地区的预订量增长了70%以上。出境:出境:24Q1携程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增长超过100%,24Q2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并且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到30%。劳动节假期,搜索量超19年120%,端午节期间超110%。24Q3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恢复到120%,超过同行业标准40%。据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国庆出境游日均订单量均超越19年,创历史新高。入境:入境:在“72/144小时过境免签”等系列便利外籍人士来华的政策推动下,24Q1/H1携程入境游机酒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2倍,入境游对T业务贡献达20%/25% 。24Q3平台上的入境酒店预订量增长约100%。据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携程入境游日均人次增速近80%,超50%的外国旅客在中国停留超过7天。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2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测24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3亿人次,24年出境游仍是推动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伴随免签“朋友圈”扩容效应显现,外国人来华数量持续增加,据中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上半年初步估算来华外国游客约1100万人次。得益于先人一步的全球化布局,携程成为国人出境和外国游客来华重要数字枢纽,看好出入境游成为携程增长第二曲线看好出入境游成为携程增长第二曲线,同时更高变现率推动盈利能力提升同时更高变现率推动盈利能力提升。携程长期看点携程长期看点1 1:出入境游成为携程新增长引擎:出入境游成为携程新增长引擎37资料来源:Fastdata,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出入境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图表:携程出入境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图表:图表:2424年年7 7月中国月中国OTAOTA出境市场份额出境市场份额 三四线城市和低线酒店等下沉市场成为携程另一大增量池三四线城市和低线酒店等下沉市场成为携程另一大增量池。携程和去哪儿平台主要面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但据Fastdata数据,三线及以下城市实际占据超过4成OTA用户量。为了进一步覆盖更低线、消费水平偏低的用户,携程通过线下门店的扩张,与同程旅行共享酒店库存,丰富了低线市场的旅游产品供应,不断渗透低线城市。携程的线下门店不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还提供换汇租车、免费打印、照片冲洗等本地服务,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进店率和品牌知名度。据酒店观察网,18年携程旗下的携程、去哪儿、旅游百事通线下门店数量超过7000家,线下门店对跟团旅游业务GMV贡献率达到40%左右。20年因疫情关闭部分门店,21年底携程门店数达到5000家。疫情后,据闻旅引用携程旅游渠道事业部的数据,截至截至2323年携程旗下品牌门店数量已重新回到年携程旗下品牌门店数量已重新回到65006500家的规模家的规模,2023年,游客在携程线下门店购买国内旅游产品人均花费1426元,较2019年增长近40%;海外产品人均花费5269元,较2019年增长16%。其中通过门店报名的定制游产品订单量占比同比增长92%。通过下沉市场战略携程不仅优化了用户结构,还抓住了市场潜力巨大的增量空间,为携程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携程长期看点携程长期看点2 2:线下门店:线下门店 同程合作,拓展低线城市新客源同程合作,拓展低线城市新客源380 0Pp0 19.032020.032021.032022.032023.03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图表:中国在线旅游用户城市等级分布图表:中国在线旅游用户城市等级分布资料来源:Fastdata,携程Trip门店加盟公众号,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线下门店类型图表:携程线下门店类型携程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在近年来保持在较高水平携程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在近年来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源于公司通过主要源于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收购和投资一系列战略性收购和投资,如收购去哪儿如收购去哪儿、SkyscannerSkyscanner等等,形成了庞形成了庞大的旅游生态系统大的旅游生态系统,携程在收购后并没有发生过商誉或无形资产减值携程在收购后并没有发生过商誉或无形资产减值。截至2023年末,公司商誉和无形资产分别为594亿元和126亿元,合计占总资产33%,其中2015年收购去哪儿增加商誉/无形资产436/99亿元,2016年收购Skyscanner增加商誉/无形资产95/31亿元。考虑去哪儿、Skyscanner等标的疫情前表现良好,目前伴随国内和海外旅游出行行业目前伴随国内和海外旅游出行行业复苏复苏,标的业务均有明显恢复标的业务均有明显恢复,我们认为携程未来商誉和无形资产减我们认为携程未来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风险较可控值风险较可控。携程商誉和无形资产:金额较高,但未来减值风险较小携程商誉和无形资产:金额较高,但未来减值风险较小39标的标的时间时间持股方式持股方式支付对价(亿元)支付对价(亿元)公允价值(亿元)公允价值(亿元)无形资产(亿元)无形资产(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亿元)商誉(亿元)商誉(亿元)Travix2020年4月收购7.7-3.040.70.210.0捕娱网2020年9月收购4.20.63.20.81.2某线上旅行社2019年11月获得控制权2.63.9某线下旅行社2018年5月收购12.0-2.12.70.712.0Skycanner2016年12月收购120.03.331.06.295.0去哪儿2015年12月收购325.0-6.399.025.0435.6Travelfusion2015年1月收购7.20.43.50.76.9图表:图表:20142014年以后携程重要收购事件及其带来的商誉和无形资产金额年以后携程重要收购事件及其带来的商誉和无形资产金额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0%5 %05E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商誉(百万元)无形资产(百万元)商誉/总资产无形资产/总资产图表:图表:20152015年以来携程商誉和无形资产情况年以来携程商誉和无形资产情况 携程核心业务及财务数据盈利预测:携程核心业务及财务数据盈利预测:我们预计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收入增速将有所回落,未来3年cagr为20%/12%,旅游度假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及携程国际市场的拓展和内容战略的实施,预期收入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未来3年cagr24%,商旅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未来3年cagr9%。预计携程未来三年整体收入和NON-GAAP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7%/21%。携程盈利预测携程盈利预测40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此处收入为包含销售税及附加费的合计收入图表:携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图表:携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2021A2021A2022A2022A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323-26 CAGR26 CAGR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0,02920,02920,05520,05544,56244,56252,92852,92861,67061,67070,99870,99817%同比增长02%住宿预订服务收入8,1487,40017,25721,48825,35629,66720%同比增长-93%交通票务服务收入6,9058,25318,44320,18123,04726,04312%同比增长203%9%旅游度假服务收入1,1057973,1404,2475,0975,93824%同比增长-28)45 %商旅服务收入1,3471,0792,2542,4342,6772,9189%同比增长-209%8%9%其他业务收入2,5242,5263,4684,5775,4936,43223%同比增长072 %毛利润15,42515,52636,38943,10050,18557,77617%GPM77w%NON-GAAP营业利润2701,27613,15816,09121,24425,52125%NON-GAAP OPM1%60046%NON-GAAP净利润2,9101,29413,07117,53819,52523,01021%NON-GAAP NPM15%6)322%市值复盘:股价伴随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和携程市场份额扩大一路走高市值复盘:股价伴随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和携程市场份额扩大一路走高。复盘携程股价可分为四阶段,在高速成长阶段(1999-2011),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和快速市场扩张积累大量商旅用户,市占率独占鳌头,股价攀升。在激烈竞争阶段(2012-2017),公司面临价格战和资本整合,但最终通过投资入股其他头部公司结束内战,股价大幅提升。稳健增长阶段(2018-2022),国内业务面临跨界竞争,行业线上渗透率放缓,以及疫情冲击挑战,股价有所回落。2023年疫后时期,公司强势复苏,股价重回高位,展现出公司稳健增长的潜力。携程市值和估值复盘携程市值和估值复盘010203040506070802003/12/92004/12/92005/12/92006/12/92007/12/92008/12/92009/12/92010/12/92011/12/92012/12/92013/12/92014/12/92015/12/92016/12/92017/12/92018/12/92019/12/92020/12/92021/12/92022/12/92023/12/941资料来源:Bloomberg,搜狐网,投资界,公司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集团股价走势图(单位图表:携程集团股价走势图(单位:美元)美元)2003年12月,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2016年12月,携程全资收购欧洲旅游搜索比价平台Skyscanner2017年11月,携程全资收购美国在线旅游平台T,并将其作为海外OTA平台主体2019年4月,携程收购印度最大OTA MakeMyTrip 42.5%的股权,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2020年4月,携程收购荷兰在线旅游集团Travix2020年8月,京东集团与携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4月,携程赴港二次上市2024年9月,荷兰互联网投资巨头Prosus宣布清仓其在携程的全部股份,套现达16亿美元2019年10月,携程升级为T Group,同时宣布“G2战略”2015年5月,收购艺龙37.6%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2010年2月初,携程旅行网通过其全资子公司C-Travel国际有限公司收购了中国香港永安旅游业务2007年5月,携程与中航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7月,宣布投入5亿美元与艺龙网对攻价格战2014年9月,携程下架了在去哪儿的酒店产品,并指出去哪儿丧失搜索平台公正性2015年10月,携程与百度进行股权置换,拥有去哪儿45%的股份,正式将去哪儿纳入携程系版图2023年8月,日本大型旅行社JTB宣布将与中国携程集团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4月,宣布战略投资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上线移动应用“携程无线”2004年11月,携程开始提供在线预订,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机票在线预订平台之一2022年12月,携程正式推出“2023旅游振兴A计划”携程估值复盘:携程估值复盘:复盘携程估值,排除由于低EPS所导致的异常值,携程PE估值总体处于15x-50 x分位,在OTA行业伴随线上渗透率提升高速增长阶段,携程估值水平更多取决于行业增长、竞争格局变化以及自身业绩增长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国内OTA行业增长已进入相对稳健成长阶段,竞争格局逐步稳固,携程后续估值将更多取决于自身携程后续估值将更多取决于自身EPSEPS水平水平,同时由于同时由于在海外酒旅供应链提前布局在海外酒旅供应链提前布局,出海是另一大焦点出海是另一大焦点,国人出境和外国人入境规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出海业务逐步扩张,有望为携程估值提升打开空间。携程市值和估值复盘携程市值和估值复盘42资料来源:Bloomberg,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携程集团历史图表:携程集团历史PE估值估值水平水平(动态)(动态)05010015020025030022/1/200422/1/200522/1/200622/1/200722/1/200822/1/200922/1/201022/1/201122/1/201222/1/201322/1/201422/1/201522/1/201622/1/201722/1/201822/1/201922/1/202022/1/202122/1/202222/1/202322/1/2024P/E目录目录43目录目录OTAOTA行业分析行业分析携程集团分析携程集团分析同程旅行分析同程旅行分析【核心结论】【公司介绍】同程旅行由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两家知名公司同程网络和艺龙合并而成,成立于2018年。公司专注于满足下沉市场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小镇青年”的出行需求。同程旅行背靠腾讯和携程两大股东,享有强大的流量支持和丰富的供应链资源。通过All in小程序战略,利用微信等平台的流量优势,同程旅行快速渗透至低线城市,成为下沉市场在线旅游服务的领先平台。【投资逻辑】1.下沉市场优势:同程旅行在下沉市场拥有显著的用户基础和市场渗透率。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同程旅行的注册用户中87%以上来自非一线城市,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70%来自非一线城市。公司通过线下交通枢纽设立服务点、汽车站铺设自动售票机等多元化获客渠道,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下沉市场的领先地位。2.腾讯和携程的持续赋能:腾讯通过微信小程序为同程旅行提供了大量低成本流量,帮助公司高效触达下沉市场用户。携程则为同程旅行提供了丰富的酒店和交通票务资源,节省了自有地推团队的成本。此外,携程的高管参与同程旅行的董事会,为公司提供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上的支持。3.多元化业务和国际拓展:同程旅行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加强酒店管理和度假业务布局,推出“考试房”、“宠物房”、“电竞房”等特色住宿产品,满足年轻用户和“小镇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公司还积极构建国际供应链,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合作,上线各类旅游产品。2023年,同程旅行的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330%,显示出强大的国际拓展能力。同程旅行:核心结论同程旅行:核心结论-100%-50%0P00 0%00000100015002000250020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经调整净利润(百万元)yoy-40%-20%0 00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GMV(百万元)yoy 同程旅行同程旅行,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拼多多拼多多”。同程是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先企业,由同程网络和艺龙合并而成,专注于满足下沉市场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小镇青年”的出行需求。公司背靠腾讯和携程两大股东,享有强大的流量支持和丰富的供应链资源,通过All in小程序战略,利用微信等平台的流量优势,快速渗透至低线城市。公司不仅在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方面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还在不断探索度假、酒管等新兴业务,积极向智能出行管家(ITA)转型,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同程旅行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巩固了其在下沉市场的领先地位。据Fastdata数据,按照交易额口径,同程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携程和美团。据公司公告,同程旅行在2023年实现交易额2415亿元, 97%yoy,营收119亿元, 81%,经调整净利润22亿元, 240%yoy。同程旅行总览:中国下沉市场在线旅游服务行业领先平台同程旅行总览:中国下沉市场在线旅游服务行业领先平台45图表:图表:20192019-20232023年同程旅行交易额年同程旅行交易额图表:图表:20192019-20232023年同程旅行营收年同程旅行营收(单位百万元单位百万元)图表:图表:20192019-20232023年同程旅行经调整净利润年同程旅行经调整净利润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40%-20%0 0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住宿预订服务交通票务服务其他度假总收入yoy 收入分析:收入分析:不考虑收购同程旅业后新增度假业务,核心OTA业务中,营收3成住宿,6成来自交通,住宿交通受价格基数影响,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低双位数增长。23Q4新增度假业务后,预计同程未来营收中度假业务接近20%,核心OTA业务超80%,度假业务预计增速将和集团处在相同水平。毛利率分析:毛利率分析:轻资产运营毛利较高,2019-2023经调毛利率分别为69%/72%/75%/73%/74%,毛利率相较疫情前逐步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流程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服务开发及管理费带来的规模效应。24H1由于整合旅游业务影响,毛利率出现同比下滑,但预计随着新业务的成熟和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费用率分析:费用率分析:销售费用率占比最大且提升明显,主要系疫情以来公司营销投入不断加大。公司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合作、新消费品牌异业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吸引Z世代年轻用户群体,整体是维持高投放、份额扩张的逻辑。若投放降低,盈利能力可随时提升很多。随着公司逐步优化营销策略和提高用户获取效率,2023年的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同程收入拆分和成本费用拆分同程收入拆分和成本费用拆分46图表:同程营收结构图表:同程营收结构图表:同程分业务分季营收增速图表:同程分业务分季营收增速图表:同程毛利率及期间费用率图表:同程毛利率及期间费用率(经调整经调整)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住宿预订服务交通票务服务其他度假-100%-50%0P00 0%住宿预订服务交通票务服务其他0 0Pp 19202020212022202324Q124Q224Q3毛利率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20042004同程网成立20142014推出网站“”;携程携程以2亿美元收购同程旅游少数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其第二大股东成为微信钱包及手机QQ钱包“火车“火车票、机票”票、机票”入口的独家运营商2016201610月,同程旅游完成10亿元的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万达集团、携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腾讯201520157月,万达文化集团出资35.8亿元人民币领投同程旅游19991999艺龙成立20042004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上市20112011腾讯腾讯以8440万美元战略投资艺龙,持股艺龙16%,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二大股东201520155月,携程联手铂涛集团收购Expedia所有62.4%的艺龙控股权,完成后携程成为携程成为艺龙第一大股东艺龙第一大股东20162016艺龙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私有化交易,从纳斯达克退市退市成为微信钱包及手机QQ钱包“酒店”“酒店”入口的独家运营商20182018同程与艺龙合并同程与艺龙合并成为同程艺龙成为同程艺龙;11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192019收购同程文化旅游20202020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和MSCI全球标准指数20212021更名为同程旅行,并更换Logo;获评阿拉丁“上半年最佳小程序”大奖20222022保持MSCI的“AA”ESG评级20232023收购同程旅业,同程旅业,其有500 线下门店微信钱包微信钱包发展历程:同程携手艺龙发展历程:同程携手艺龙,双强合并后赴港上市双强合并后赴港上市。同程艺龙是中国第三大综合性OTA企业、港股OTA第一股。同程网络和艺龙于18年3月合并并于18年11月登陆港股市场。同程网络票务业务见长,艺龙主营酒店业务,同程艺龙于15-18年在中国OTA市场的交通票务及住宿预订交易额中保持了最快增长。同程通过与艺龙合并同程通过与艺龙合并,整合了双方在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领域的优势资源整合了双方在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领域的优势资源,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合并后的新公司依托腾讯和携程的流量及供应链支持,不仅在下沉市场中占据了有利位置,还通过一系列创新营销策略和产品优化,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品牌认知度。此外,同程还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如度假和酒管业务,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在线旅游市场竞争力,成功跻身OTA行业前三位置。发展历程:通过并购艺龙成为发展历程:通过并购艺龙成为OTAOTA行业老三行业老三47资料来源:公司官网,环球旅讯,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同程旅行发展历程图表:同程旅行发展历程 腾讯和携程分别为同程艺龙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腾讯和携程分别为同程艺龙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腾讯作为第一大股东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小程序的独家入口,还以超级app的生态环境,为公司提供大数据营销支持。携程作为目前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OTA,与公司有着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携程作为资源充足的平台向同程艺龙提供酒店机票等产品,同程艺龙作为分销平台为携程消化其平台上自有库存或者携平台供应商的库存。两大股东,腾讯基于用户端为公司提供流量入口,携程基于供应端为公司提供丰富的产品,而股权结构为这种合作关系带来了一定的确定性。股东结构:港股股东结构:港股OTAOTA第一股,具备腾讯与携程两股东加持第一股,具备腾讯与携程两股东加持48携程腾讯TCH Sapphire意象架构其他股东同程旅行24.10 .48.37%6.815.24%图表:同程旅行股权结构(截至图表:同程旅行股权结构(截至24.6.3024.6.30)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 同程旅行的董事会成员由同程系同程旅行的董事会成员由同程系、携程系及腾讯系的代表共同构成携程系及腾讯系的代表共同构成。同程系代表包括联席董事长吴志祥和执行董事兼CEO马和平,他们在公司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发挥核心作用。携程系的代表如联席董事长梁建章,为公司带来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支持。腾讯系代表则通过其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为公司提供强大的流量和技术支持。核心高管:董事会成员由同程系、携程系及腾讯系构成核心高管:董事会成员由同程系、携程系及腾讯系构成49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执行董事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志祥吴志祥联席董事长、执行董事联席董事长、执行董事主要职责是为本集团提供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阿里巴巴出身。于于20042004年年3 3月创办同程网络月创办同程网络,并于2008年4月起出任同程网络董事长。吴先生于1998年6月获得中国苏州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自2018年3月起,吴先生担任苏州程艺董事兼总经理。马和平马和平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负责业务战略的实施及日常业务营运。同程创始人。同程创始人。马先生亦担任同程网络马先生亦担任同程网络总经理兼董事。总经理兼董事。马先生于1998年6月获得中国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维护文凭。徐建中徐建中集团高级副总裁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本集团出行业务。生于二零一零年七月至今,先后担任同程网络度假产品经理,机票事业群产品经理、总监、高级总监、副总裁,出行事业群负责人。于二零零九年六月获得桂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并于二零二二年一月获得中国复旦大学EMBA学位。Brent RichardBrent RichardIrvin Irvin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于2010年1月加入腾讯集团,现为腾讯集团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于2005年8月至2009年11月在Wilson SonsiniGoodrich&Rosati任职律师,专注于科技公司。范磊范磊首席财务官首席财务官负责整体财务管理。于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出任艺龙开曼的财务规划及分析部门总监及高级总监。范先生现在本集团多家子公司出任监事加入本集团前,于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出任财务经理及高级财务经理。于2004年在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亦于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江浩江浩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于2018年3月至4月,江先生与马和平先生一同出任联合首席执行官。自2015年7月起出任艺龙开曼的首席执行官。谢晴华谢晴华非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于2003年12月加入腾讯,现任腾讯副总裁。谢先生自2022年4月起担任易鑫集团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起担任虎牙直播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亦自2023年5月起担任阅文集团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杨嘉宏杨嘉宏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9月起擔任億航控股首席財務官。自2007年至2023年,擔任多個首席財務官,包括途牛國際旅行社、當當網和航美傳媒。楊先生目前還擔任天境生物、愛奇藝、向上融科和怪獸充電的獨立董事。梁建梁建章章联席董事长、非执行联席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董事携程创始人。梁先生先后担任过首旅酒店、新浪公司以及MakeMyTrip Ltd.的董事。梁先生之前服务于途牛旅游网、前程无忧股份有限公司、世纪佳缘国际有限公司及如家酒店集团的董事会。韩玉灵韩玉灵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亦担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戴小京戴小京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1998年12月至2016年4月,戴先生出任财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戴先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彼为证券市场周刊编委会委员。白志伟白志伟集团副总裁集团副总裁负责营销及业务发展营销及业务发展。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担任艺龙开曼的副总裁。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艺龙开曼的销售支援部门出任高级总监及业务发展副总裁。于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出任区域高级总监,负责艺龙开曼的战略客户。于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于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余沛余沛集团副总裁集团副总裁负责整体研发活动负责整体研发活动。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先后担任艺龙开曼的结构设计负责人、结构总监及技术总监。现担任艺龙北京WFOE及深圳市捷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董事。王凯王凯副总裁副总裁负责本集团度假产品运营与管理负责本集团度假产品运营与管理于二零一零年四月至今,先后担任同程网络酒店业务销售高级经理、文旅事业部负责人、目的地事业部负责人,度假产品中心负责人。图表:同程旅行高管及董事会成员介绍图表:同程旅行高管及董事会成员介绍 商业模式拆解:商业模式拆解:核心OTA业务收入中约3成来自住宿预订,约6成来自交通票务,其余1成来自批发买断收入及其它广告收入。我们估算,交通票务的takerate在3%(主要来自卖保险和抢票费),住宿预订的takerate在8%(主要来自卖保险和抢票费),takerate高低的背后逻辑是供给端越分散,平台takerate话语权越高。未来广告和增值服务变现可持续提升。收入结构逻辑:公司以交通票务为引流入口,加大交叉销售比例,加强住宿业务收入变现,住宿业务变现率和毛利率更高,是OTA利润最丰厚的领域,但其需求相对后端,需要引流入口支持。流量数据:流量数据:MAUMAU及及MPUMPU不断提升不断提升,截至23Q2末,同程MAU达2.79亿,截至24Q3末,我们预估MAU已达到3亿水平,根据公告,月付费用户数达4640万, 5%yoy,长期看月活用户数有望达4-5亿、付费率有望逐步提升。腾讯微信流量贡献:截至24Q3末,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注册用户总数的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注册用户总数的8787%以上以上,2424Q Q3 3微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7 71 1%来自中国非来自中国非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当前对腾讯的流量渗透率20%,未来预计可达30%以上,流量端未来空间较大。同程旅行商业模式:面向下沉市场的旅游产品及服务一站式平台同程旅行商业模式:面向下沉市场的旅游产品及服务一站式平台50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同程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持续增长图表:同程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持续增长图表:非一线城市用户占据主导位置图表:非一线城市用户占据主导位置0%2%4%6%80100150200250300350MAU(百万人)MPU(百万人)转化率0 0Pp0%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占比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占比如何理解同程各项业务成长性如何理解同程各项业务成长性?根据彭博一致预期,住宿预订业务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随着大众出游意愿增强,酒店预订保持自然增长势头,预计住宿预订收入未来3年cagr为16%,交通票务业务更多受机票价格波动影响,航空市场供给增加、机票价格下滑,以及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等因素共同作用,预计交通票务收入未来3年cagr为16%,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广告服务、酒店管理服务、商务旅游服务与配套增值用户服务等,预计其他业务未来3年保持高增速,cagr为20%。新增度假业务预计稳态下增速处于15%左右。预计同程未来3年营业收入cagr为24%,经调整净利润未来3年cagr为19%。如何理解同程旅行各项业务成长性51资料来源:Bloomberg,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同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图表:同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2021A2021A2022A2022A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323-26 CAGR26 CAGR营业收入营业收入7,5386,58511,89617,17719,86022,65824$%同比增长-13D%住宿预订服务收入2,4092,4153,9004,6365,3656,07116%同比增长0a%交通票务服务收入4,4583,3796,0307,2428,3149,43616%同比增长-24x %其他业务收入6717911,9672,3802,8733,37220%同比增长189!%度假2092,9183,3093,779163%同比增长1297%毛利润5,6484,7788,73811,07213,05914,97820%GPM75ssdff%NONNON-GAAPGAAP净利润净利润1,2961,2966466462,1992,1992,7322,7323,1483,1483,6933,69319%NONNON-GAAP NPMGAAP NPM17%腾讯主要在流量获取端赋能:腾讯主要在流量获取端赋能:流量支持:流量支持:腾讯通过微信小程序为同程旅行提供了大量低成本流量(大股东协议提供的微信钱包机票火车票/酒店入口使用权、24年7月重签协议持续保障流量来源)。微信小程序作为同程旅行的主要流量入口,帮助公司高效触达下沉市场用户。同时公司在微信生态系统中探索并拓宽了各种场景的布局,增强流量来源。品牌曝光和用户触达:品牌曝光和用户触达:腾讯多个平台,如QQ浏览器、QQ音乐、腾讯视频等,都为同程旅行提供了多渠道的流量支持。此外,尤其是在低线城市的市场渗透上,腾讯的广告和营销推广服务也帮助同程旅行在品牌曝光和用户触达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技术支持:技术支持:腾讯的技术资源和大数据能力为同程旅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通过技术合作,同程旅行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同程旅行壁垒:两大股东持续赋能,卡位同程旅行壁垒:两大股东持续赋能,卡位OTAOTA下沉市场下沉市场52图表:同程拥有微信钱包机票火车票图表:同程拥有微信钱包机票火车票/酒店入口使用权酒店入口使用权图表:同程拓宽微信生态场景布局图表:同程拓宽微信生态场景布局资料来源:微盟营销公众号,招股书,方正证券研究所朋友圈视频号 携程主要在供应链资源端赋能:携程主要在供应链资源端赋能:供应链资源:供应链资源:携程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旅游平台,为同程旅行提供了丰富的酒店和交通票务资源。同程旅行的大部分酒店库存来自携程,节省了自有地推团队,针对C端多采取智能客服及轻度介入、节省了自有呼叫中心人员,由此同程由此同程在其交通占比在其交通占比6 6成而携程交通占比成而携程交通占比4 4成成、且其住宿且其住宿ADRADR远低于携程情况下远低于携程情况下,较携程毛利率差距维持在较携程毛利率差距维持在9 9-1010个点个点,而其较携而其较携程服务开发费用率低程服务开发费用率低7 7-9 9个点个点。且高性价比产品与长尾用户的轻度服务诉求,对于公司重度服务要求本身不高。业务协同:业务协同:同程和携程优势客群互补,二者合作收益大于竞争。携程主要聚焦高端市场,而同程旅行则深耕下沉市场和中低端市场。这种错位竞争使得双方能够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拓展市场。其酒店资源基本上来自携程,而携程享受更大的集采优势及维持对美团的制衡。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携程的高管如梁建章等在董事会中的参与,为同程旅行提供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上的支持。此外,携程的行业资源也为同程旅行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上提供有力支持。同程旅行壁垒:两大股东持续赋能,卡位同程旅行壁垒:两大股东持续赋能,卡位OTAOTA下沉市场下沉市场530510152025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同程向携程收取金额(亿元)同程向携程支付金额(亿元)图表:图表:20182018-20232023同程与携程交易金额同程与携程交易金额资料来源:Analysys,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0 0Pp0%携程去哪儿飞猪美团同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图表:同程和携程用户结构互补图表:同程和携程用户结构互补 深耕下沉市场深耕下沉市场,充分攫取下沉市场红利充分攫取下沉市场红利。一线城市OTA线上化率50%以上,基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线上预订平台,但低线城市目前仅在20%以上,长期看下沉市场OTA在线化提升空间更大。同程旅行注册用户非一线城市比例持续处于高位并不断提升,2024Q3达到87%以上。此外,2020年低线城市APP安装覆盖率不足30%,二线及以下城市在线旅游用户约2.3亿,参照高线城市情况仍有一倍以上提升空间。多重策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多重策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除持续优化与腾讯的合作,利用微信小程序这一高效流量入口,不断吸引下沉市场的用户,与携程共享酒店资源外,同程旅行还将积极开发多元化的获客渠道(线下交通枢纽设立服务点、汽车站铺设自动售票机等),加强本地化营销,通过线下活动和品牌营销提升在下沉市场影响力。在产品层面,公司将更加关注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推出更多符合其消费习惯的旅游产品,如本地游、短途游等,满足“小镇青年”个性化需求。同程旅行长期看点同程旅行长期看点1 1:把握先发优势,充分发掘下沉市场红利:把握先发优势,充分发掘下沉市场红利540 0P%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0%5 %0%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及以下城市在线旅行用户互联网用户图表:图表:2020 2020 年年 12 12 月手机用户在线旅游月手机用户在线旅游 APP APP 安装覆盖率安装覆盖率图表: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图表: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 44D%资料来源:Fastdata,2023 年度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简报,方正证券研究所多维度策略确保业务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多维度策略确保业务多元化和可持续增长。同程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加强酒店管理和度假业务布局。2023年同程收购同程旅业和呀诺达景区(前者是由多家区域旅行社组成的集团,而后者则专注于热带森林公园运营),完善度假板块,并通过并购PMS公司为低线城市酒店提供SaaS解决方案,扩大客户资源。此外,同程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针对年轻用户和“小镇青年”,推出“考试房”、“宠物房”、“电竞房”等特色住宿产品和“短途旅行IP 48小时”活动,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在业务模式上,同程旅行推动从OTA向ITA转型,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提供个性化旅行建议。2023年启动线下门店加盟计划,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链路。同时,与汽车票运营商合作,投放自动售票机,覆盖全国40多万条汽车线路,提升地面交通预订便捷性。构建全球网络构建全球网络,拓展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同程积极构建国际供应链,拓宽全球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2023年9月启动“目的地全球计划”,与韩国、新加坡、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合作,上线各类旅游产品。此外,与马来西亚、葡萄牙、塞尔维亚等国家政府在旅游平台建设和市场营销领域展开合作。同时同程旅行在国际酒店市场取得显著进展。据电商报,23年底,同程拥有超150家国际住宿市场的核心供应商,国际酒店预订服务覆盖海外超过1万个城市,向用户提供全球约250万家酒店民宿的在线预订服务,2023年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330%。据每经网,23Q4国际酒店间夜量也已完全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同程旅行长期看点同程旅行长期看点2 2:新业务多元发展:新业务多元发展 国际市场开发布局国际市场开发布局55图表:同程旅业旅行社全国布局分布图表:同程旅业旅行社全国布局分布资料来源:同程旅业官网,同程旅行发言人公众号,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同程旅行启动“目的地全球计划”图表:同程旅行启动“目的地全球计划”同程核心业务及财务数据盈利预测:同程核心业务及财务数据盈利预测:公司为国内一梯队OTA平台,具备低成本获客优势,而长尾流量变现力持续增强,低频出行市场占优,有望深度分享行业红利。我们预计同程GMV未来3年cagr为13%,公司变现率持续提升,住宿预订收入未来3年cagr为17%,交通票务收入未来3年cagr为19%,其他业务未来3年保持高增速,cagr为21%。新增度假业务预计稳态下增速处于15%左右。预计同程未来3年营业收入cagr为26%,经调整净利润未来3年cagr为22%。同程旅行盈利预测56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图表:同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图表:同程盈利预测表(百万元)2021A2021A2022A2022A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 23 3-26 26 CAGRCAGRGMVGMV150,200150,200122,700122,700241,500241,500259,489259,489308,176308,176349,472349,47213%同比增长-18%7%变现率变现率5.0%5.0%5.4%5.4%4.9%4.9%6.6%6.6%6.5%6.5%6.8%6.8%营业收入营业收入7,5387,5386,5856,58511,89611,89617,13117,13120,04420,04423,80723,80726&%同比增长-13D%住宿预订服务收入2,4092,4153,9004,6125,3506,20617%同比增长0a%交通票务服务收入4,4583,3796,0307,2448,51210,04419%同比增长-24x %其他业务收入6717911,9672,3142,7773,47121%同比增长189 %度假2092,9613,4054,086169%同比增长1317 %毛利润5,6484,7788,73811,03412,94815,40321%GPM75ssdee%NONNON-GAAPGAAP净利润净利润1,2961,2966466462,1992,1992,7372,7373,3303,3303,9903,99022%NONNON-GAAP NPMGAAP NPM17%市值复盘:整体保持上行趋势市值复盘:整体保持上行趋势。自2018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呈现波动上行态势。2020年疫情期间公司股价受到较大冲击,但凭借其在下沉市场的强大优势和灵活的运营策略,迅速恢复并实现盈利。2021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回暖,同程旅行的股价逐渐回升。进入2022年,全球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影响着旅游业,股价表现波动较大。2023年,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股价受到业绩复苏的积极影响迅速攀升。24年受宏观环境影响有所波动。同程旅行市值和估值复盘同程旅行市值和估值复盘05101520252018/11/262019/5/262019/11/262020/5/262020/11/262021/5/262021/11/262022/5/262022/11/262023/5/262023/11/262024/5/2657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图表:同程旅行股价走势图(单位图表:同程旅行股价走势图(单位:港元)港元)2018年11月,同程艺龙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同程艺龙的股价高开10 20年12月,同程艺龙宣布五大核心战略,分别是“品牌化战略”、“下沉市场战略”、“产业链赋能战略”、“酒店高增长”和“目的地战略”2023年5月,推出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打造线上 线下全场景营销活动2021年7月,腾讯与同程续签了为期3 3年的腾讯战略合作与营销推广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合作关系2023年3月,推出内蒙古包机团产品,不到10天已全部售罄2020年4月,同程集团宣布启动航空与旅行社两大业务板块的整合,成立同程航空旅游服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2月,推出启动“同程千村计划”。旨在以“千村千面”的发展理念,从人才、技术、流量和资金等多个维度,帮助更多乡村打造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2022年,同程旅行通过举办“同程杯”电竞赛事、音乐节,推出黑鲸学生卡,发布数字藏品等,吸引了更多年轻化用户群体2024年9月,宣布将与完美世界旗下人气游戏梦幻新诛仙开展跨界整合营销2021年3月,发起成立了“红色旅游数字联盟”,旨在以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3月,首次上线“机票目地盲盒”活动,引爆社群传播2021年4月,对外发布了两大系列多个品牌构成的酒店品牌矩阵,目的为其进一步在全国酒店市场进行轻资产化扩张2021年9月,宣布架构调整,成立住宿及本地消费事业群、出行事业群、内容及度假平台事业群三个事业群2023年9月,与快手本地生活达成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旅行内容和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2023年10月,宣布收购同程旅业100%股权2023年11月,同程旅行黑鲸会员体系迎来全面升级 同程旅行估值复盘:同程旅行估值复盘:排除特殊时期造成的估值异常,同程旅行历史估值基本处于15-25xPE,其估值既取决于公司业绩增长水平(EPS)和市场流动性,同时会受行业发展阶段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影响。目前公司国内受益于下沉市场在线渗透提升,多元布局产业链,核心业绩增长稳健,国际也进入快速扩张周期,从EPS角度同程依然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中少有的具有较高成长性平台。在旅游行业受益于政策红利 下沉市场出行需求提升当下,同程旅行作为下沉市场线上出行龙头,估值水平有望迎来重估。同程旅行市值和估值复盘同程旅行市值和估值复盘58图表:同程旅行历史图表:同程旅行历史PE估值估值水平水平(动态)(动态)资料来源:Bloomberg,方正证券研究所-100%-50%0P00 0%000020304050607080905/12/20185/1/20195/2/20195/3/20195/4/20195/5/20195/6/20195/7/20195/8/20195/9/20195/10/20195/11/20195/12/20195/1/20205/2/20205/3/20205/4/20205/5/20205/6/20205/7/20205/8/20205/9/20205/10/20205/11/20205/12/20205/1/20215/2/20215/3/20215/4/20215/5/20215/6/20215/7/20215/8/20215/9/20215/10/20215/11/20215/12/20215/1/20225/2/20225/3/20225/4/20225/5/20225/6/20225/7/20225/8/20225/9/20225/10/20225/11/20225/12/20225/1/20235/2/20235/3/20235/4/20235/5/20235/6/20235/7/20235/8/20235/9/20235/10/20235/11/20235/12/20235/1/20245/2/20245/3/20245/4/20245/5/20245/6/20245/7/20245/8/20245/9/20245/10/20245/11/20245/12/20245/1/2025P/E(倍,左轴)当年收入增速(%,右轴)当年Non-GaaP净利润增速(%,右轴)分析师声明与免责声明59评级说明60

    发布时间2025-01-16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安协数安委:2025中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白皮书(39页).pdf

    中国安防行业中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 白皮书白皮书 2025 年 1 月 摘 要 本次白皮书,共发放并回收安防企业调研问卷 100 份,其中,76%的调研对象为 200 人以下中小企业。47%安防企业年营收规模在 2000 万元以下,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共占比 22%。16%的受访企业已在海外拓展业务,9%的受访企业在未来 3 年内有望拓展海外业务。从主营业务来看,主营安防产品平台建设业务的安防企业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安防系统集成服务,主营企业占比为40%,主营安防产品硬件制造的企业占比为 22%。安防企业服务客户主要行业分布依次是:公安、事业单位、教育、交通和居民社区。14%的安防企业早在 10 年之前,就已经全面启动了关键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工作。但也仍有 38%的安防企业尚未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人事、财务等办公相关的业务系统,数字化转型率最高。特别的,调研还发现,有 38%的安防企业存在跨地区联网办公和跨地区联网生产的情况。从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角度看,国内安防产品的平均联网工作率约为 56%,72%的安防企业计划或已经将 AI 技术用于安防产品或安防系统。在 AI 模型的技术路线选择方面,选择传统 AI 技术的安防企业占比达 45%,高于选择通用大模型技术的 43%,而且有 22%的安防企业认为,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会比通用大模型更适合安防行业。从运营的数据规模来看,21%的安防企业仅能达到 GB 级,不足 1TB;17%的安防企业达到了 TB 级,即在 1TB1PB 之间;而 运营和处理数据规模超过 1PB 的安防企业仅有两家,占比 2%,其中一家运营和处理数据的规模超过了 50PB。仅有 20%的安防企业会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部门或团队,团队规模平均为 45 人。有 16%的安防企业,单位一把手(董事长、总裁)就是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另有 9%的安防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副总裁以上级别。安防行业企业每年用于网络安全的平均预算投入水平约为8590 万元。对于自家产品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62%的安防企业都会主动为客户提供免费上门漏洞修复服务,这表明,绝大多数安防企业都能够对自家产品负起安全责任。安防企业最为关注的政策法规依次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安防企业最为担心的网络攻击者依次是:竞争对手、个人黑客和黑产团伙;最为担心的网络攻击影响依次是:数据泄露、声誉受损和行政处罚;最担心数据泄露的数据类型依次是:办公系统数据、客户服务数据和商业机密文件。当前国内安防行业的数字安全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内生安全是安防企业普遍共识、历史包袱问题制约安防企业发展、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亟待全面提升、安防行业客户普遍忽视网络安全、安防企业普遍期待行业指导标准、安防企业走出去面临多重安全挑战。关键词:关键词:安防行业、视频监控、数字化转型、数字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目 录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1 1 第一章第一章 安防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安防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3 3 一、企业规模.3 二、业务范围.4 三、短期发展.7 第二章第二章 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9 9 一、生产数字化.9 二、产品数字化.12 三、运营数字化.15 第三章第三章 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分析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分析 .1919 一、组织建设.19 二、预算与服务.21 三、安全意识.23 四、安全威胁.24 第四章第四章 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展望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展望 .2727 一、内生安全是安防企业普遍共识.27 二、历史包袱问题制约安防企业发展.29 三、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亟待全面提升.30 四、安防行业客户普遍忽视网络安全.32 五、安防企业普遍期待行业指导标准.33 六、安防企业走出去面临多重安全挑战.33 1 研究背景 2024 年 6 月 21 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数字安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安协数安委)在北京成立。中安协数安委立足于数字安全发展全局,旨在推动包括安防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内的所有数字安全领域的发展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体系建设、产业咨询、合作交流、人才输出等多方面的综合机制。中安协数安委是由全国从事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物联网安全、工控安全、隐私保护、密码技术、数字安防、数字安全法规政策、网络犯罪防范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与数字安全相关前沿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教培机构、数字化专业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专家,以及有志于数字安全专业发展的人士自愿组成,是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为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公安部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部署,促进全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安防企业数字安全体系建设,中安协数安委特别组织进行了本次“中国安防产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情况调研”,并联合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共同编撰和发布本次白皮书。本次调研,重点关注安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情况和数字安全建设水平。2024 年 9 月,中安协数安委共向全国各地安防企业发放并回收调研问卷 100 份。9 月 24 日25 日,中安协数安委又与浙江 2 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了十余家国内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共同赴杭州展开“推进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发展调研会”,深入走访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等安防行业领军企业,并与 25家当地安防行业龙头企业举行座谈交流。本次白皮书给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均来自上述调研问卷和调研会研讨成果。希望能够对国内广大安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安全建设有所参考和帮助。3 第一章 安防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本次调研涉及的 100 家安防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范围,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安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与数字安全建设目标。一、企业规模 本次调研的 100 家安防企业中,员工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小型安防企业占比 55%,50200 人的中小企业占比 21%,员工人数2002000 人的中等规模企业占比 12%。此外,员工人数超过 5000人的大型安防企业 2 家。总体而言,76%的调研对象为 200 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从营收规模来看,本次调研的 100 家安防企业中,47%安防企业年营收规模在 2000 万元以下,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共占比 22%。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安防企业的营收并不足以支撑过高的网络安全预算。4 二、业务范围 想要更好的支持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全面了解安防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生产方式。本次调研,特别针对安防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生产产品类型、运营系统类型及服务客户的行业分布进行了全面调研。从主营业务来看,主营安防产品平台建设(包括开发平台、软件平台、系统平台等)业务的安防企业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安防系统集成服务,主营此类业务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40%;主营安防产品硬件制造的企业占比为 22%,主营安防系统运营服务的企业占比为 15%。可见,安防产品及服务的平台化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5 从产出类目来看,45%的调研企业对象,至少制造或生产 1 款安防产品或系统平台。生产视频监控类产品或系统平台的企业最多,占比为 33%。其次是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占比均为 24%。此外,实体防护占比 14%,安检防爆占比 12%,智慧家居占比 9%,生产其他各类安防产品的企业占比 17%。特别说明,同一家安防企业可能同时生产多种安防产品。除了直接生产安防产品或系统平台外,还有 81%的安防企业会参与安防系统的集成和运营服务。而集成运营的安防系统,与 6 社会民生、社会安全紧密相关,正是当前亟需加强数字安全建设的重要领域。调研显示,77%的安防企业参与过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运营;其次是出入口控制系统,占比 64%;联网报警系统排第三,占比 58%。此外,实体防护系统、智慧家居系统、安检防爆系统、防伪系统等也都是安防企业参与集成运营较多的类型。从安防企业服务主要客户的行业分布来看,59%的安防企业为公安部门提供安防产品及服务,还有超过半数的安防企业为事业单位、教育行业、交通行业和居民社区提供安防产品及服务。安防企业服务主要客户行业类型分布如下图所示。7 三、短期发展 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空间,安防企业有哪些预期呢。本次调研,特别针对年度增长预期和海外扩展预期两个方向,对安防企业展开了调研。下图给出了安防企业对于本企业年度营收增长情况的预期(2024 年与 2023 年相比)。其中,18%的调研对象企业做出了悲观的营收下降预期,其中,3%的安防企业预期年度营收会下降50%以上。而预期 2024 年能够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企业,总占比为40%,其中,6%的企业预期年度增收超过 20%。另有 30%的企业预期年度营收将与 2023 年持平,12%的企业表示无法预测。总体来看,看涨企业多于看跌企业。走出去,是国内安防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某些头部安防企业,甚至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海外。那么其他安防企业对于“走出去”持何种态度呢。本次调研显示,75%的调研对象企业暂无任何拓展海外业务的计划,9%的企业在未来 3 年内有望拓展海外业务,目前仅有 16%的安防企业已经在海外开展业务。8 下图给出了目前已经“走出去”的安防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东盟及东南亚地区、中亚和西亚地区,是国内安防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分别有 13%和 12%的安防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业务。其次是东欧和非洲,各有 6%的国内安防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业务。9 第二章 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对于数字安全建设的需求也越高。了解安防企业目前已经进行或计划进行哪些数字化建设,是制定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一、生产数字化 生产活动的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调研显示,14%的安防企业早在 10 年之前,即 2014 年及 2014 年以前,就已经全面启动了关键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工作。20152019 年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企业占比为 25%。而最近 5年间,即 2020 年2024 年的疫情及后疫情时期才开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占比为 2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 38%的安防企业尚未启动关键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仍在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安防企业具体在哪些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呢?调研显示,88%的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办公和生 10 产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数字化转型率最高的是人事、财务等办公相关的业务系统,数字化转型率达 61%。其次是企业办公网络的安全隔离,43%的安防企业建立了与互联网相互独立的、隔离的办公网络。此外,39%的安防企业实现了采购过程的数字化管理、36%的安防企业实现了销售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不过,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监控和生产过程管理数字化的安防企业,仅有 17%和 16%,实现 PDM 产品数字化管理的安防企业仅为 1%。这表明,对于中小型安防企业(本次调对象的主体构成)来说,数字化生产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由于很多大中型安防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和办公园区,这些园区可能在同一个城市、但也可能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在不同的国家,由此就会形成“跨地区”联网办公、联网生产的问题。需要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实现真正的生产安全。调研显示,尽管在本次调研中,76%的调研对象均为中小安防企业,但仍有 38%的安防企业,存在跨地区联网办公和跨地区 11 联网生产的情况。其中,存在同城多地联网办公、生产情况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15%;存在同一省内多个城市联网办公、生产情况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12%;在全国多地拥有办公和生产园区,需要网络相互联通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18%;仅有约 3%的安防企业存在跨国联网生产和办公的情况。对于“跨地区”联网办公的情况,企业不仅需要做好每个园区自身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还必须在正常业务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做好网络安全的区域化隔离,以防止攻击者在成功入侵某个园区网络后,便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其他园区的网络。从实践来看,大型企业由于园区之间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隔离措施,导致全国、甚至全球多个生产园区同时中招,并造成巨大损失的网络安全事故,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不得不防。特别的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走出去”的头部安防企业,面对的网络安全风险是极其复杂的。首先,国外的网络环境,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网络环境,远远没有国内安全,企业有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网络安全建设,以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法规要求。12 此外,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特别是数据的跨境流动问题。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安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断的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不乏敏感的商业机密数据和敏感的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在跨国流动过程中,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还存在诸多合规问题:数据出境需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而数据入境也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产品数字化 安防产品本身的数字化,是安防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防产品是否需要联网工作,是安防产品数字化的重要参考指标。调研显示,国内各类安防产品的平均联网工作率约为 56%,即市面上可见的各类安防产品,有 56%都是需要或可以联网工作的。有 16%的安防产品制造企业只生产联网工作的安防产品,而产品联网工作率不足 50%的安防产品制造企业,占比仍有 45%。13 当然,从产品使用环境来看,并非所有的安防产品都一定需要联网。但联网运行,把防范和监控融合起来,无疑是安防产品制造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产品一旦联网,如果不能做好产品内生的安全措施,那么产品就极易遭到黑客的攻击,进而被操控或造成数据泄露。随着大模型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入,AI 技术已经向各行各业深度普及。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计划把 AI 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安防产品之中。调研显示,72%的安防企业计划或已经将 AI 技术用于安防产品或安防系统。其中,希望应用 AI 技术但尚未起步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25%;已经起步,正在积极探索的企业占比 27%;已在研发,即将投入使用的企业占比 6%;已经投入应用,但不足3 年的占比 3%;而已经投入应用 3 年以上的企业占比为 11%。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AI 技术在安防企业应用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头部企业遥遥领先(投入应用已超 3 年),但其他企业还没有跟上的情况,从而使一批头部企业在 AI 技术应用方面与其他企业形成“技术代差”。14 对于如何将 AI 技术应用于安防产品,实现安防产品的智能化,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调研显示,在 AI 模型的技术路线选择方面,更加倾向于选择传统 AI 技术的安防企业占比达 45%,高于选择通用大模型技术的 43%,而且有 22%的安防企业认为,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会比通用大模型技术更适合安防行业。同时,在研发技术路线选择上,只有 12%的安防行业领军企业会选择从基础开始完全自研 AI 技术;19%的企业选择在开源模型基础上进行自研。当然,更多的中小安防企业会选择加盟或直接采购“大厂”打造的 AI 生态平台,不过,优先选择国内领军企业打造的 AI 生态平台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25%,远高于选择国外领军企业 AI 生态平台的的 6%。这表明,绝大多数国内安防企业对于国内领军品牌在 AI 方面的技术能力更有信心。15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已经投入使用且应用了 AI 技术的安防产品来说,AI 技术或大模型本身的安全问题就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包括漏洞利用、模式欺骗、样本投毒、大模型越狱等网络攻击手段,已经对大量 AI 应用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三、运营数字化 生产数字化和产品数字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生产数据和产品运营数据的持续积累。调研显示,21%的安防企业,运营和处理的数据规模为 GB 级,不足 1TB;17%的安防企业,运营和处理的数据规模为 TB 级,即在 1TB1PB 之间;而运营和处理数据规模超过 1PB 的安防企业仅有两家,占比 2%,其中一家运营和处理数据的规模超过了 50PB。详见下图。1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调研中,有36%的安防企业表示,并不清楚自家企业运营的数据规模。这一点十分令人担忧。因为“不清楚”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尚未开展有效的数据安全与数字安全建设,缺乏对需要进行安全管理的数据规模的基本认识。此外,还有 24%的安防企业,完全没有任何与“数据运营和处理”相关的业务。对于办公文档、设计资料、解决方案书、投标资料、合同等重要的数字化文档资料进行保管,也是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显示,仅有 22%的安防企业,能够通过专用文档系统集中管理数字化文档。还有29%的安防企业是通过文件服务器,以文件夹的形式对数字化文档进行集中管理。虽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数字化方案,但由于方式过于“老旧”和“传统”,很难实现“细粒度”的“权限管理”,所以是一种低效且不安全的文档管理方式。17 此外,有 28%的安防企业仍在使用纸质文档方式进行内部文档的集中管理,更有 21%的安防企业,完全没有采取任何集中管理措施,各类文档资料全部分散在部门和员工个人手中。这就为企业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难免内部数据不会从员工电脑中被泄露出去。2024 年 1 月 1 日,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规定首次提出“数据资产入表”的概念。对于数据资产入表问题本次白皮书也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目前仅有约 5%的安防企业已经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正在展开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9%。其他的绝大多数安防企业选择了“暂不考虑资产入表工作”。18 对于如何顺利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安防企业最需要得到哪些支持、指导帮助的问题,调研显示,安防企业最关注的是政策法规的学习,其次是数据安全的指导,会计人员培训排在第三。详见下图。19 第三章 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分析 数字安全建设,是安防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本次调研,从组织建设、预算投入、安全意识、安全风险等方面,对安防企业的数字安全建设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一、组织建设 在一家企业中,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行政级别,是这家企业对于网络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志。调研显示,有16%的安防企业,单位一把手(董事长、总裁)就是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足见这些企业对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是副总裁以上级别(不含董事长、总裁)的企业,占比为 9%;中层领导(处级、总监等)主管网络安全工作的占比最高,为 40%;基层领导(科级、部门经理等)主管网络安全工作的比例是 26%;而完全由普通员工主管网络安全工作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9%。从各行各业的实践经验来看,大中型企业,由副总裁以上级 20 别的领导主管网络安全工作并担当第一责任人,对于企业的网络安全、数字安全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负责人的级别足够高,才能确保充分且必要的网络安全投入,确保当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安全团队有能力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方资源,实现快速应急,并最终将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网络安全部门,是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的主要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小微企业一版不会有独立的网络安全部门,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通常也不会设置网络安全部门。但对于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设立专业、独立的网络安全部门是很有必要的。调研显示,仅有 20%的安防企业会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团队主管网络安全工作;另有 20%的安防企业,网络安全工作是由信息化部门监管的;此外,还有 40%的安防企业只是设立了专人负责公司的网络安全工作,但没有成立网络安全相关的部门。还有20%的安防企业,完全没有任何人为网络安全工作负责,这种情况令人担忧。21 调研显示,安防企业网络安全团队工作人员的平均人数为45 人。其中,有 11%的安防企业,没有为网络安全工作设立任何的专门编制,而编制仅 1 人的安防企业占比为 11%。编制为 23人的情况最为常见,占比为 37%。而网络安全团队超过 20 人的安防企业,占比仅为 5%。二、预算与服务 年度预算水平,同样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网络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调研显示,安防行业企业每年用于网络安全的平均预算投入水平约为 8590 万元。其中,至少有 10%的安防企业,完全没有任何网络安全预算。网络安全预算在 1 万元以下的,占比也高达 22%。预算在 15 万元的企业最多,占比为 30%。而年度网络安全预算超过 100 万元的安防企业,占比总和约为 7%。其中有 2%的安防企业,年度网络安全预算会超过 1000 万元。这表明,尽管很多中小型安防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预算投入十分有限,但头部企业还是十分舍得在网络安全工作中“重金投入”的。22 对于已经出售的安防产品,一旦出现重大安全漏洞,企业是否能够主动出击,帮助客户解决安全问题,也是考验企业数字安全建设水平和建设意愿的重要标志。调研显示,62%的安防企业都会主动为客户提供免费上门漏洞修复服务,这表明,绝大多数安防企业都能够对自家产品负起安全责任。还有 24%的安防企业会为客户提供收费的上门漏洞修复服务,21%的安防企业会通过云端服务直接给客户的设备打补丁。23 三、安全意识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维护数字安全,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调研显示,最受安防企业关注的、对安防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政策法规文件依次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关注度分别高达 74%、57%和 43%。下表给出了安防企业最关注的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排行。表 1 安防企业最关注的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排行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关注关注度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57%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4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41%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31%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26%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19%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17%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1%人,往往是网络安全工作中最大的漏洞,经常对普通员工及信息化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被问及是否有必要每年组织至少 1 次以上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时,7%的安防企业认为完全没有必要;41%的安防企业认为,仅对部分专业 24 岗位有必要,没有必要对多数员工或全体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认为有必要对多数员工,甚至全部员工进行定期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的企业,占比为 52%,刚刚过半。总体而言,仍有相当数量的安防企业,对于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非常不重视。四、安全威胁 从生产到运营,安防企业面临诸多的网络安全威胁。调研显示,在被问及“贵单位及贵单位生产的安防产品、系统,最有可能被哪些类型的网络攻击者盯上”时,尽管有多达 38%的企业选择了个人黑客,28%的企业选择了黑产团伙,24%的企业选择了勒索组织,但却有高达 40%的安防企业选择了“竞争对手”。也就是说,至少有四成安防企业最担心的网络威胁,其实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过来窃取商业机密。此外,还有 19%的企业选择了内部人员(内鬼)、16%的企业选择了 APT 组织(网络战组织)。不过,也有 13%的企业表示,完全不担心自家的产品或运营的系统遭到网络攻击。25 那么,网络安全威胁最有可能给安防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和损失呢?调研显示,最让安防企业担心的是“数据泄露”,78%的企业担心网络安全事件会造成企业商业机密数据或用户数据的泄露。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声誉受损和舆论谴责”,后者占比是 3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调研会中,一些头部安防企业表示,其重金投入网络安全建设的首要原因,其实就是担忧网络安全问题引发负面舆论,从而对其声誉造成持续性的影响。此外,行政处罚、停工停产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都是安防企业比较担心的问题。详见下图。26 既然数据泄露问题是安防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那么,安防企业最担心被泄露,也是认为最需要保护的数据是什么呢?调研显示,47%的安防企业选择了办公系统数据,44%的安防企业选择了客户服务数据,32%的企业选择了商业机密文件。这三类数据被最多的安防企业选中。关于安防企业认为最需要保护的数据的类型排行,详见下图。27 第四章 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展望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 2024 年 9 月 24 日25 日,中安协数安委与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推进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发展调研会”研讨成果的总结。一、内生安全是安防企业普遍共识 所谓内生安全,就是指信息化系统自身具备的、内在的安全能力,是以自身产品或系统业务特点为基础建立的安全机制,而非单纯的通过外部安全措施来保障产品或系统的安全。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安防企业都高度认可内生安全的技术理念,并且已经在生产和运营实践中有了大量成功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开发 很多安防企业表示,其近几年生产的新一代安防产品,普遍是从设计之初就全面的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首先是设计架构的安全性,即在产品代码的设计架构中,就包含了大量加密、鉴权、认证等安全机制,为产品或系统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第二是开发过程的安全性,即通过严格的安全开发流程管理和安全编程技术要求,确保程序从开发之初就是高效且安全的;第三是源代码的审计,不论是使用自研代码还是开源组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代码缺陷审计;第四是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测试,由专业白帽子协助共同检测产品的安全性。调研显示:设计架构的安全性、开发过程的安全性、源代码的审计和上市前的安全测试,在头部安防企业中已经普遍得到了 28 系统性的实施,其他安防企业也正在逐步跟上。2.2.产品升级与运维产品升级与运维 安防产品的固件升级和漏洞修复,一直是很多安防行业的“心头之痛”。同时,随着产品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很多新的安全需求也在不断产生,而老款产品无法满足新生安全需求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调研显示:很多安防企业,特别是头部安防企业,已经开始为自家产品提供简易、高效的固件升级方案或安全管控平台,以方便客户监控产品运行状况,及时、快速且安全的给产品升级、打补丁。此外,一些监控设备制造企业还提出了“功能管控盒子”与监控设备级联使用的解决方案,对于新的功能要求、新的安全管控要求,只需要对“功能管控盒子”进行升级,就可以使监控设备完成系统要求的各项新功能。此外,还有部分安防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 SRC(安全响应中心),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自家产品的安全漏洞并予以一定程度的奖励。这对于提升安防产品的网络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3.3.数据数据的的采集采集与与应用应用 除了安防产品自身的安全问题外,由安防产品互联组成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这种业务系统整体的安全性问题,不是加装安全软件或安全设备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在业务实现的过程中,将网络安全需求内置其中。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云端存储、综合应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全面、充分的考虑安全性问题,全 29 面部署加密、鉴权、认证、防泄露等安全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调研显示,目前已经有不少安防企业在业务系统的内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历史包袱问题制约安防企业发展 谈到“历史包袱”问题,很多安防企业都是大吐苦水。这实际上是一个由于“质量太好”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一方面,受到当时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早期生产的安防产品普遍没有深入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因此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漏洞且不易修复。另一方面,很多已经使用了 10 年、甚至是 20 年以上的安防产品,由于质量过硬,仅从功能角度看仍然能够正常使用,因此被很多用户持续使用;但由于这些产品早已停产,且早已超过了厂商的维保期限,厂商也已无力对其进行升级和维护。这也就造成了大量“超期服役”(超出设计使用预期年限后仍在被继续使用)的安防产品在市面上仍被广泛使用的客观现实。实际上,“历史包袱”、“超期服役”等问题,是几乎所有物联网设备和工业控制系统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不过由于安防行业自身的“敏感”特性而更受社会关注。从消费者或政企客户的角度看,在设备还能“正常使用”的时候,就将设备全部做报废处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从生产企业的角度看,也不太可能对一款产品承诺永久的安全维护,其研发投入和运维成本通常来说是不可承受的。某些大型安防企业生产过的安防产品,可能有数千款甚至上万款之多,对如此之多的产品进行长期持续的安全维护,其成本是难以想象的。尽管理论上说,安防企业可以对“历史包袱”选择不闻不问,30 可一旦“超期服役”的安防产品因网络安全漏洞而引发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安防企业通常仍然会被问责,并产生负面舆情。因此,很多安防企业在调研中都表示,希望安防产品也能如汽车一样,有法定的强制报废期,从而减轻安防企业的“历史包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安防企业其实早已开始着手解决新一代安防产品的运维升级问题。一方面,安防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要从框架层面预留出固件的升级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安防产品与“功能管控盒子”级联的方式,用盒子保护安防设备,并为安防设备提供更大的升级扩展空间。不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历史包袱”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历史包袱”。因为固件升级是与硬件驱动相结合的,随着硬件技术的升级换代,老旧硬件被逐步淘汰后,与之相配的固件系统停止升级,也是必然的。仅仅从生产企业的角度看,“历史包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当然,如果客户愿意支付费用,专门邀请网络安全团队帮其运营升级老旧的安防设备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如果这只是个别客户的孤立行为,其成本之高仍然是难以想象的。谁会愿意为了修一个旧电器,花上足够买一件新电器的费用呢?三、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亟待全面提升 调研显示,数据安全问题,是安防企业最为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不过,从行业整体实践来看,包括很多头部企业在内,普遍仍在单纯的采用传统安全技术方法解决数据安全问题,而没有采用新型的、专用的数据安全方法体系。31 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方法来看,部分安防企业,特别是部分头部安防企业,可以说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已经部署和运营了非常系统、非常全面的网络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的采用当然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但从数据安全的角度看,这些传统方法并不能解决:企业有哪些数据、企业有哪些接口、数据都传给了谁、数据都传到了哪等数据安全基本问题,从而使数据安全保护缺少着力点。传统网络安全方法,更多的是用来保障设备、系统或网络不被入侵、破坏和非法使用。但数据安全方法则是以具体的数据为保护对象,在数据大范围流转的前提假设之下,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越权访问、不被超范围获取、不被窃取、篡改或破坏。传统网络安全方法主要防范的对象是黑客和内鬼;而数据安全方法防范的对象则是所有不合规的数据访问者。而这些不合规的数据访问者,可能是一个用户,也可能是一个应用,或者仅仅是一个接口。这些访问者在访问某些数据的某些字段时,可能是合规的;而当它们访问另外一些数据的另外一些字段时,可能就是不合规的。现代数据安全方法会通过流量检测来监控数据、特别是敏感数据的流动状况和潜在的网络攻击;通过 API 接口的监测与保护,来实现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安全管控;通过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来跟踪敏感数据的流转和使用情况,确保数据被合规的使用。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数据安全问题将成为所有安防企业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未来 35 年内,能否实现从传统网络安全方法向数据安全方法的升级改造,将是安防企业能否实现数字经济时代健康发展的关键。32 四、安防行业客户普遍忽视网络安全 调研显示,孤立存在的安防产品,通常不会引发重的大网络安全事故。真正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的,通常是那些正在实际运行和使用中的安防系统。但是,绝大多数安防系统的运营和使用方,也就是各类政企单位,对于网络安全工作普遍存在轻视和忽视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图便宜,拒绝在安防系统中集成网络安全方案图便宜,拒绝在安防系统中集成网络安全方案 很多安防企业都为客户设计了集成网络安全方案的安防系统设计方案,但这些方案的推广非常困难,绝大多数政企单位都拒绝为此买单,不愿意采购网络安全方案和网络安全运行服务。2 2.轻运营,网络安全设备与系统轻运营,网络安全设备与系统往往往往形同虚设形同虚设 即便某些大型政企单位在安防系统中集成采购了网络安全方案,也仍有很多单位不愿意投入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运维,网络安全设备不进行任何规则配置,网络安全系统也没有进行持续的有效运营。3 3.无意识,运营人员无意识,运营人员消极对待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消极对待网络安全意识培训 很多头部安防企业,都为客户设计了网络安全意识培训课程,甚至有时会强制要求客户运营人员进行学习,内容即包括安防设备本身的安全运营要求,也包括系统使用过程中运营人员需要提升的网络安全意识。但这些培训的效果往往也非常有限,客户单位还是频频发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足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故。总体而言,安防系统的集成和运营单位,普遍缺少有效的强力监管,运营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淡漠,“只要不出事,就不在意网络安全”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33 五、安防企业普遍期待行业指导标准 很多安防企业在调研中表示:现有的、通用的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安防行业生产、经营和运营的实际需求。网络安全企业推出的各类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也很难直接有效的应用于安防行业的生产和安防系统的运行,无法提供符合安防行业技术和业务特点的内生安全保障。多数参与研讨会的代表均表示:由安防企业代表和网络安全企业专家,组成联合小组,共同研发和制定一套适合安防行业的,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控安全、物联网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指南,对于促进安防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安防企业数字安全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很有必要。六、安防企业走出去面临多重安全挑战 如前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已经有 16%的受访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9%的受访企业在未来 3 年内有望拓展海外业务。部分安防企业的海外业务营收,甚至已经超过国内。总体而言,“走出去”将是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不过,由于国外网络环境、政策环境都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走出去的安防企业迫切需要海外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但考虑到要符合各国当地的政策法规要求,很多走出去的安防企业,会在海外优先选择与当地或国际大牌网络安全企业合作,这是对国内的网络安全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从需求来看,“走出去”的安防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网络安全建设与服务需求:1.合规建设。生产经营活动即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也 34 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2.能够在海外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组网和基本的网络安全运行。3.能够对来自敌对势力的网络战攻击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防御,避免企业技术机密外泄。4.能够为当地员工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对于国内的网络安全企业来说,如何才能服务好“走出去”的国内安防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25-01-14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IDC行业深度:市场现状、发展展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50110(33页).pdf

    1/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慧博智能投研IDC行业深度:市场现状、发展展望、产业行业深度:市场现状、发展展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正在 AI 的强势发展势头下,产生行业巨变。一方面,传统数据中心机柜已无法满足 AI 服务器的功率需求,按照英伟达官方给的 A100 服务器的功率参数,行业正逐渐从低功率机柜往高功率机柜升级,单机柜单月租金提升明显。另一方面,AI 还为数据中心行业催生出两大变化:在算力需求暴涨、数据和模型资源稀缺、AI 技术广泛落地背景下,智算中心成为地区 AI 新基建;算力租赁模式也应运而生,有效降低大模型研发门槛。因此,市场相关人士认为对绑定互联网头部大客户&拥有高功率机柜交付能力&抢滩算力市场的头部 IDC 厂商或将在本轮 AI 浪潮中获得先发优势。今天我们将聚焦 IDC 行业,对 IDC 行业所涉及的行业发展现状及后续发展走向进行梳理。首先,我们将从行业概况、市场现状的基本面视角,对 IDC 行业做基本概述;其次,我们将从产业链、行业格局、市场关注主线、相关公司的视角,对 IDC 行业所涉及的市场外延及公司布局展开梳理;最后我们将归结于后续市场发展走向的角度,对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分析展望,以期帮助大家加深对该行业的了解,对行业当前和后续发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目录目录一、行业概况.1二、市场现状.6三、产业链分析.12四、行业格局.19五、市场关注主线.20六、相关公司.21七、发展展望.26八、参考研报.32一、一、行业概况行业概况1、IDC 概念、内部结构概念、内部结构及及分类分类(1)IDC 用于数据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用于数据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 IDC),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的服务平台,能够持续供电、保证计算、存储网络设备正常运行,以机房与服务器的形式对于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计算、交换)。数据中心主要由主设备与配套设备两大部分组成。主设备包含数据中心主要由主设备与配套设备两大部分组成。主设备包含 ITIT 算力设备、通信设备算力设备、通信设备;配套设备包含供配电设备、散热制冷设备与管理系统:2/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机柜是承载主设备与配套设备的重要载体数据中心机柜是承载主设备与配套设备的重要载体。机柜一般指以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系统性地解决了计算机应用中的高密度散热、大量线缆附设和管理、大容量配电及不同厂商机架式设备全面兼容的难题,从而使数据中心能够在高稳定性的环境下运行。根据 CDCC数据,2021 年我国全行业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密度中 4-8kW 占比达 83%,占据主流地位,2022 年4-8kW 机柜占比同比下降 23pct,8kW 以上机柜占比同比增长 14pct。数据中心中最为基础的主设备为服务器,内部包含数据中心中最为基础的主设备为服务器,内部包含 CPUCPU、内存、主板、硬盘、内存、主板、硬盘、GPUGPU、电源等,服务器放、电源等,服务器放置于机柜上置于机柜上。在一个标准 42U 机柜中,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需要预留出 1U 的高度,方便服务器运行时进行散热。在合理配置状况下,一个 42U 标准机柜中可以放置 16-20 台 1U 规格服务器/12 台 2U 规格服务器/7 台 4U规格服务器(4U 必须是标准规格服务器,宽度不能超过 45cm)。机柜顶部交换机(TOR 交换机)为数据中心最底层的网络交换设备,负责连接本机柜内部的服务器,及与上层的交换机进行相连,一般 1 个机柜配置 1 个 TOR 交换机;组网架构方面,当前最为主流的数据中心组网架构为叶脊网络(Spine-Leaf);rWqZoXNBoPsQnOaQdNaQoMnNpNsPlOpPmNlOnMsRbRpPyRwMrQmNwMqNnQ3/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同时,当前数据中心为了高带宽传输数据,普遍采用光纤代替网线,从而使得光纤、光模块和光通信设备(OTN 等),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IDC 分类分类数据中心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一方面,可按规模或级别对数据中心进行分类数据中心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一方面,可按规模或级别对数据中心进行分类。按照标准机架数量,可将数据中心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小型数据中心与微型数据中心(机房)。同时也可按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将数据中心分为 A 级、B 级与 C 级。另一方面,按照算力类型划分,数据中心又可以分为通用算力数据中心、超算数据中心、智算数据中心另一方面,按照算力类型划分,数据中心又可以分为通用算力数据中心、超算数据中心、智算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4/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此外,按照时延要求可以将按照时延要求可以将 IDCIDC 分为三类,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分为三类,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场景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场景:如网络游戏、付费结算等,时延要求一般在 10ms 以内,可选择在骨干直联点城市或周边 200km 范围内进行部署;网络时延要求中等的场景网络时延要求中等的场景:如网页浏览、视频播放等,时延要求一般在 50ms 以内,可以选择在骨干直联点城市或省级节点周边 400km 范围内进行部署;网络时延要求较低的场景网络时延要求较低的场景:如数据备份存储、大数据运算处理等,可以选择在骨干直联点城市或省级节点周边 1000km 范围内进行部署。2、IDC 服务类型划分及相关应用场景服务类型划分及相关应用场景(1)数据中心商业模式:数据中心商业模式:IDC 服务服务 增值服务增值服务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包括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包括 IDCIDC 服务及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服务及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IDC 服务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是指公司通过自建或租用标准化电信级专业机房、互联网带宽、IP 地址等电信资源,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为客户服务器搭建稳定、高速、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网络接入、数据同步、网络数据分析、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安全防护、智能 DNS、数据存储和备份等专业服务以及向客户销售服务器等设备。具体来看,具体来看,IDCIDC 服务方面服务方面:机柜租用及代理运维机柜租用及代理运维:机柜租用是指客户将自有或租用的公司服务器置于公司机房,利用公司的机房设施和网络环境,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带宽租用带宽租用:按服务质量保证程度划分,公司为客户提供独享带宽租用以及共享带宽租用两种模式。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方面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方面:数据同步服务数据同步服务:指 IDC 企业为客户提供传输线路以供客户进行跨机房数据同步。网络接入服务网络接入服务:指 IDC 企业为客户提供光纤互联网专线接入服务,通过向多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租赁互联网出口,建立自有互联网接入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稳定、安全的定制化互联网接入服务。网络安全防护服务网络安全防护服务:涉及网络入侵检测与防火墙防护,保障系统免受内外部攻击。5/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数据中心租赁方式:)数据中心租赁方式:批发型批发型 VS 零售型零售型根据客户规模与需求的差异,数据中心租赁方式模式划分为批发型与零售型两种根据客户规模与需求的差异,数据中心租赁方式模式划分为批发型与零售型两种。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为面向大型互联网公司或电信运营商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器托管服务,通常不提供网络带宽服务,其销售单位为按机房模块起租,从启用到满租时间一般为 1 年;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为面向中小互联网公司、一般企业等客户,提供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器托管服务及网络带宽服务,销售单位为单机柜起租,从启用到满租时间一般为 2-4 年,由此可以看出,批发型数据中心的上电速度将明显快于零售型数据中心。根据资源与运营模式的差异,数据中心行业的主要参与方可分为电信运营商、专业 IDC 服务商和云服务商及其他互联网厂商三类,三类厂商在从事 IDC 业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劣势差异:目前国内典型的零售数据中心租赁服务商包括世纪互联世纪互联、光环新网光环新网、网宿科技网宿科技、鹏博士鹏博士等,其数据中心租赁服务主要针对中小客户;典型的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包括世纪互联世纪互联、数据港数据港、万国数据万国数据、宝宝信软件信软件等,业务以服务大客户为主;提供增值服务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主要包括世纪互联世纪互联、万国数万国数据据、数据港数据港、鹏博士鹏博士、光环新网光环新网等,其增值服务业务范围较为广泛。下游互联网企业仍为下游互联网企业仍为 IDCIDC 行业主要客户群体,不同客户之间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行业主要客户群体,不同客户之间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 年 IDC 数据中心主要终端客户有互联网、云厂商、金融行业客户、制造行业客户、政府机构等,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仍为 IDC 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占 60%左右的份额。互联网企业数据量与终端用户规模庞大,对于机房规模、设备等级、选址集中、低时延方面指标要求较高。大型金融行业客户一般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外采作为自身的备用机房,政府机构、制造业数据中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且政务类一般有默认的“数据不出省、不出市”规则,数据中心在当地建设。6/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二、二、市场现状市场现状IDC 本质是在专用土地、设施下用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式为 IT 设备供电,即能源要素向数据要素转换。历史上业务增长逻辑均为自上而下驱动,数据托管/存储/计算等下游需求带动历史几轮 IDC 供需周期。IDC 行业当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变革前夜。该部分将主要梳理 IDC 行业历史沿革及当前智算中心供需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承载 AI 训推应用的智算中心,体现出“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特征(即有效供给不足);硬件投资的景气传导,AI 需求将推动 IDC 行业迈入新一轮成长周期。1、行业复盘:行业复盘:IDC 行业历经三次产业变革行业历经三次产业变革从“机房”“数据中心”再到“智算中心”,IDC 行业发展以来,历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 三次产业变革。“机房机房”时期(时期(20082008 年前):行业的年前):行业的“童年期童年期”,主要为满足主机托管等服务的零散中小机房,运营,主要为满足主机托管等服务的零散中小机房,运营商主导商主导。移动互联网爆发前,需求来自网站数量激增下,设备如服务器、主机、出口带宽等和资源的集中放置和维护,包含主机托管、网站托管等业务类型。市场基本由三大电信运营商主导,部分第三方IDC 企业开始进入,服务形态以北上广深核心网络节点的零散中小型机房为主。“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时期(时期(2009-20202009-2020):数据):数据/流量为王,模式逐步形成;流量红利下,互联网厂商话语权显流量为王,模式逐步形成;流量红利下,互联网厂商话语权显著提升著提升。3G-4G-5G,文本-图像-视频,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断扩大接入流量需求,带动 IDC 行业高速发展。其中尤以 16-20 年规模增速最快,原因在于技术层面云服务逐渐成熟并取代主机托管、政府 14年开放 IDC 牌照加强引导、流量端 4G 普及且短视频手游高速渗透三大背景下,头部互联网厂商大规模建设、投资数据中心及相关产业链,推动 IDC 产业充分受益。7/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这一阶段中,BAT 等头部互联网厂商在 IDC 产业中话语权显著提升,新增机柜大量用于互联网厂商云承载。据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统计,BAT 用于云承载的新增机柜占比达 60%-80%,且主要集中在核心热点区域。与 BAT 等互联网厂商深度合作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在 15-20 年收入显著增长。调整期(调整期(2021-20232021-2023):流量增速放缓,能耗约束趋严,部分供需错配):流量增速放缓,能耗约束趋严,部分供需错配。流量红利期进入尾声,增速放缓,同时政策端监管收紧,导致移动互联网流量动能推动的 IDC 需求有所下降。调整期内新增需求主要来自字节字节、美团美团等处于成长期的泛互联网行业企业、政务行业、以及金融、物流等数据密集的传统行业头部企业。同时,IDC 建设周期较长,从开工到交付、从产能爬坡到形成稳定现金流均需历经数年,此前流量红利末期产业投资惯性叠加 2020 年“新基建”背景的催化,部分地区、部分规格数据中心供给总规模仍在增加,但供需错配现象较为显著。供需错配下,量价均向下调整;运营数据来看,供需错配下,量价均向下调整;运营数据来看,2424 年边际改善年边际改善。上述背景下,行业整体量、价均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向下调整。从运营数据来看,24 年行业边际上有所改善:世纪互联世纪互联城市型(零售型)IDC机柜运营数量稳定在约 52000 架,上架率稳定在 63-64%;单机柜租金自 23 年大幅下降以来,24 年逐步企稳并在三季度小幅回升。万国数据万国数据自 18 年以来,国内 IDC 机房单位面积月租金即处于下降趋势,但24 年以来,降幅缩窄,价格趋于稳定。基于以上信号,相关人士认为传统 IDC 的存量消纳已步入中后期,零售型以及规模较小的批发型数据中心上架率以及现金流将趋于稳定。8/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智算中心智算中心”(20232023 至今):拨云见日,至今):拨云见日,AIAI 推动新红利传导推动新红利传导。AI 技术跨越式发展产生大量来自各类大模型的智算业务需求,且伴随大模型参数量与规模指数级增长,对算力的需求水涨船高。AI 浪潮下,承载大规模算力集群的智算中心(AIDC)将是核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确定性高。伴随 IDC 向 AIDC 换代升级,更大规模算力集群、更高功率密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数据中心新建与改造等需求将推动 IDC 市场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2、当前现状当前现状:三方厂商份额不断提升,:三方厂商份额不断提升,AI 或将重塑或将重塑 IDC 竞争格局竞争格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 AIAI 等技术应用发展,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等技术应用发展,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约为 822 亿美元(同比 10.04%),预计 2024 年规模将达 904 亿美元。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受益于 AI、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市场规模连续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数据中心的重要建设基地。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约为 2407 亿元(同比 26.68%),预计 2024 年规模将达 3048 亿元。国内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达到国内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达到 760760 万台,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万台,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从机架规模来看从机架规模来看,近年来,伴随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等国家政策相继落地,IDC 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 2023 年 8 月,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760 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 1.97 万亿亿次浮点运算,已位居全球第二。未来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持续带动下,IDC 产业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上架率看从上架率看,根据沙利文研究统计,2022 年,中国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约 58%。分区域看,根据 CDCC 统计,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大地区上架率均高于 65%,显著高于东北、华中、西北等其他地区。9/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3、如何看待当前智算中心供需?如何看待当前智算中心供需?市场和产业对以算力为代表的资源供给是否“过剩”分歧较大,尤其是在传统上架率指标的视角下;而在这一部分,相关人士通过测算认为,伴随传统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演进,行业供需开始出现缺口,“有效供给”的稀缺性较强,行业发展面临分化。(1)三大视角看待智算中心需求现状:三大视角看待智算中心需求现状:云厂商视角,核心公司资本开支回暖为云厂商视角,核心公司资本开支回暖为 IDCIDC 需求侧景气度反转重要信号需求侧景气度反转重要信号。机房/IDC/智算中心的每一轮周期都遵循自上而下的传导逻辑。资本开支来看,北美四大云厂商 24 年三季度总资本开支同比增长59.11%,据公司指引,未来仍要在 AI、云基础设施领域加码资本开支。国内 BAT24 年三季度加总资本开支同比增长 128.48%,自 2023Q1 起显著回暖,且同样重点投资 GPU、AI 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设备。国内 AI 模型与应用发展空间巨大,下游 Agent 产品、AI 应用终端等远未达到最终形态,算力需求具有长期持续性;因此,类比海外云厂商,预计国内互联网厂商将持续加大算力投资,扩大智算中心建设。运营商视角,算网转型,运营商视角,算网转型,AIAI 时代积极参与智算中心投建时代积极参与智算中心投建。一方面,21 年众多因素导致互联网厂商数据中心自建模式放缓,头部 CSP 更多考虑与运营商或第三方 IDC 厂商形成合作。另一方面,运营商逐步加大算网建设投入且作为推动“东数西算”主力军,已逐渐提升数据中心建设主导权。据公司公告,中国中国移动移动 24 年上半年通算规模达 8.2EFLOPS(FP32),智算规模达 19.6EFLOPS(FP16),智算规模提前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体现其算网建设积极性。此外,上半年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智算规模达到 21EFLOPS(FP16),并推动数据中心全面向 AIDC 升级。10/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上游硬件产业链视角,上游硬件产业链视角,AIAI 服务器出货持续提升亦体现智算中心旺盛需求服务器出货持续提升亦体现智算中心旺盛需求。智算中心主要承载带 GPU、可实现并行计算的 AI 服务器。据 IDC 数据,2024Q2 国内 GPU 服务器规模达 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8%,占所有服务器规模的 31%,占比同比提升 3.29pcts,市场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出货量视角,2024Q2 国内GPU 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 58%,全球 GPU 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 12%,国内增速较快。GPU 服务器旺盛市场需求亦反映对应智算中心需求。(2)智算中心供给侧:智算中心供给侧:第三方第三方 IDCIDC 厂商交付节奏迎来转折点厂商交付节奏迎来转折点。在建 IDC 楼栋转固可一定程度上体现 IDC 交付情况;同时由于未来需求以可承载 AI 算力集群的大规模批发型数据中心为主,进一步重资产的约束下 IDC 厂商基本按需、按客户定产,因此 IDC 厂商在建工程转固情况亦可体现预期需求落地情况。此前由于短期供需失衡,核心第三方 IDC 厂商普遍放慢新增楼栋交付节奏;24 年前三季度,绝大多数主流第三方 IDC 厂商转固同比增速均回升,体现市场整体供需关系转好,当下或为重要转折点。11/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基于能耗、架构等因素,AI 算力集群的数据中心需求分化,一个重要方向是“新建、超大规模”。此前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提升,云服务需求逐步向头部互联网厂商聚拢,这类企业对规模及运行效率要求更高,同时在扩容、运维、区域组网等多因素影响下,市场已初步从零售型数据中心逐步向批发型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演进。当前 AI 推理/训练 Scaling Law 不同形式延续、以及单 GPU 性能局限的现状下,万、十万甚至百万卡集群对智算中心的规模与运营稳定性要求更高,绝大多数存量机房无法满足 AI 算力的规模、架构与能耗等需求,改造亦受限于功率、线缆距离等因素;因此智算中心新建、超大规模的需求,正在主导行业格局变化。“算力尽头是电力算力尽头是电力”,能耗跟踪是,能耗跟踪是 IDCIDC 行业景气变化的重要线索行业景气变化的重要线索。IDC/AIDC 作为高耗能行业,算力与电力匹配是现实需求。不同于传统 IDC,由于 AI 训练/推理的高负载特性,包括 AIGPU 在内的 AI 硬件运行功率通常接近其热设计功率(TDP)。因此,自下而上来看,由于 GPU 芯片功耗不断提升,单台 AI 服务器以及单机柜功率持续提高。另据 Vertiv(维谛)预测,以能耗为单位,2023-2029 年全球新增智算中心总负载将达 100GW,每年新增约 13-20GW。12/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能耗视角,承载能耗视角,承载 GPU/AIGPU/AI 服务器的智算中心新增有效供给,仍然供不应求服务器的智算中心新增有效供给,仍然供不应求。基于华为、Nvidia(英伟达)等文件以及 IDC 数据,测算得到 2023 年以及 24 年上半年承载算力集群的 AI 服务器对应智算中心所需总负载约为 2GW;同时基于主流第三方厂商资本开支(由于智算中心建设预计以超大规模为主,马太效应凸显,主要考虑 7 家核心第三方 IDC 厂商)以及每 MW 容量智算中心建设对应资本投入,得出 23 年 24 年上半年实际供给的总 IT 负载不到 1GW,供应缺口较大。即便考虑运营商与 CSP 自建,由于算力规模爆发与智算中心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且场景差异化较大,短期内整体格局实际供不应求。综上,多视角来看,承载 AI 训练/推理算力的智算中心需求,是区别于传统移动互联网需求的 IDC 行业新增长极,将带动行业新一轮成长;新需求下智算中心有效供给仍较为短缺。同时,拉长时间维度,当前以 AI 为技术锚点的产业红利传导逻辑,与上一代移动互联网时期是相似的;时间关系对应来看,AI带来的行业新周期仍在前期上行阶段;下游应用/终端等进一步催化后,行业或将进入类似 16-20 年的高速增长周期。三、三、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析1、IDC 是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成长性突显是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成长性突显IDCIDC 是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IDC 即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Center),其建筑一般包括 ICT 设备、电力电气系统、冷却散热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安防系统、装修装饰工程等基础设施,俗称“风火水电网”。13/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IDC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土建方、设备商、软件商,土建方负责建筑的建设,设备商提供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光模块、机柜在内的 ICT 设备与包括线缆、电源在内的电气设备,软件商提供 IDC 管理监控、安全防护等软件产品。中游主要为 IDC 服务商,其中涉及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在骨干网络与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资源方面具有垄断优势,电信运营商向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与行业客户提供互联网带宽与机房资源,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为客户提供机柜租用、带宽租用、服务器代理运维等服务,机房属性有自有机房与租用机房两种,前者主要面向大型客户群体,在自有产权的基础上独立或外包完成选址设计、施工配套,要求 IDC 服务商拥有较强的资金运转能力以应对前期拿地与建设的高额支出,后者则对中小型客户群体覆盖较广,通过租赁现有机房或租赁厂房进行改造,一般是与运营商或工业园区签署长期租赁合同,该模式下 IDC 服务商仅需完成改造建设、机电安装等即可。下游直接客户包括云服务商、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政企单位等,IDC 服务商通过采购上游制冷、配电、网络等设备,为下游客户的 IT 设备提供环境稳定的场所、全天候运维服务、安全防护、增值服务。数字经济时代,IDC 与数据的关系就好比公路与汽车,国内 IDC 约有 50%接入骨干网,40%接入城域网,大量数据从城市、基站汇聚至 IDC 进行处理、存储与传送。2、上游上游(1)供配电与温控系统是低供配电与温控系统是低 PUE 关键关键供配电系统构成数据中心主要建设成本,供配电系统构成数据中心主要建设成本,UPSUPS 电源为重点电源为重点。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中,配电柜、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等供配电相关系统占比过半。其中,不间断电源(UPS)在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中占比约 8%,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电源系统,可在市电停电时切换内部储能装置供电,避免突然停电带来的数据丢失、设备损坏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政府、电信、银行、互联网等领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为 UPS 市场带来新增长点,行业规模稳步提升。UPSUPS 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 PUEPUE,大功率化、智能化成主流趋势,大功率化、智能化成主流趋势。提升供电系统的效率可以有效降低 PUE,以 10MVA 的数据中心为例,UPS 每提升 1%效率,可降低 PUE 约 0.01。随着数据中心向高密化、高算力方向发展,UPS 向中大型功率、模块化、智能化等方向不断演化,当前华为华为、易事特易事特等国内 UPS 厂商在此14/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类高端产品方面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UPS 与 AI 技术结合,以准确区分电网故障、负载故障等不同干扰,提升数据中心供电质量成主流趋势。ITIT 设备散热需求高,温控系统亦是数据中心重要基础设施设备散热需求高,温控系统亦是数据中心重要基础设施。数据中心 IT 设备在运行时会持续发热,超出额定的温度范围会导致服务器宕机及对寿命、稳定性的潜在危害;且设备中的元器件对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等有较高要求,需要温控系统进行设备散热控制以及温湿度、洁净度的控制调节以保证数据中心内部环境的稳定。随着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高密度、超大规模等发展趋势,散热制冷逐渐成为数据中心关键技术领域。传统的机房温控方案以风冷式空调为主,氟泵系统空调、冷冻水型制冷系统等应用比例逐步提高传统的机房温控方案以风冷式空调为主,氟泵系统空调、冷冻水型制冷系统等应用比例逐步提高。机房空调市场整体平稳增长,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佳力图佳力图、艾特网能艾特网能、英维克英维克、依米康依米康等厂商占据重要份额。随着数据中心大型化、绿色化转型,机房空调等传统风冷系统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自然冷源制冷、新型氟泵系统等冷却方案应用逐步深入。但是这类方案整体仍属于房间级制冷系统,制冷效率、性能等依然受到一定限制。液冷成为数据中心降低液冷成为数据中心降低 PUEPUE 的重要技术路径的重要技术路径。液冷利用液体流动将 IT 设备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设备外。根据冷却液与发热器件的接触方式不同,液冷可以分为间接和直接液冷:间接液冷以冷板式液冷技术为主,直接液冷包括浸没式和喷淋式液冷技术;当前,冷板式和浸没式为液冷的主要形式。较于风冷,液冷利用液体的高导热、高热容特性替代空气作为散热介质,且可以在缩短传热路径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因而具备低能耗、高散热等优势。15/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液冷技术可适合液冷技术可适合 AIAI 训练、超算等高密高算力应用场景训练、超算等高密高算力应用场景。根据绿色节能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液冷数据中心利用液冷技术取代了传统数据中心的大部分空调系统、风扇等高耗电设备,冷却设备能耗占比可由 50%降至 9%,实现 PUE 小于 1.2 的极佳节能效果。根据中兴通讯中兴通讯等测算,以规模为 2MW 的数据中心为例,传统风冷系统的每年冷却电费超 800 万元,而液冷数据中心则可降至 200 万元以下。这也意味着,在同样外电容量、运营成本条件下,液冷方式允许配置更多的服务器,进而最大化提高数据中心的运算效率。(2)服务器与光模块国产化替代加速服务器与光模块国产化替代加速ITIT 设备是数据中心业务的关键,以服务器、网络设备、光模快等为核心设备是数据中心业务的关键,以服务器、网络设备、光模快等为核心。算力需求高增为 IT 硬件设备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信创大背景下,IT 设备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成为主流趋势。16/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基础硬件设备之一,算力需求旺盛拉动服务器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基础硬件设备之一,算力需求旺盛拉动服务器市场规模快速提升。作为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相当于数据中心的“心脏”、算力的物理承载,在网络中为电脑、手机等其它客户机提供计算、存储及应用服务,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 70%左右。得益于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服务器市场快速扩容。根据 IDC 等相关数据,我国服务器市场规模由 2019 年的 182 亿美元增长至 2022年的 273.4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14.5%;赛迪顾问预计 2023-2025 年国内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以13.5%的增速持续增长。AIAI 服务器需求高增,服务器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提速服务器需求高增,服务器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提速。服务器由 CPU、GPU、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PCB 主板等部分组成,其中 CPU、GPU、DRAM 三个模块的芯片成本在基础服务器中占比约 30%,在 AI 服务器等高性能服务器中占比高达 50%-80%。当前,浪潮信息浪潮信息居国内服务器厂商第一名,华为华为、中中科曙光科曙光等致力于研制搭载国产芯片的服务器。在 AI 芯片进口受限、国内政策支持“信创”产业发展大背景下,CPU、GPU 等服务器核心硬件及配套操作系统国产化进程提速,国产服务器全产业链空间广阔。网络设备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物理设施层,数据流量高增推动网络设备市场扩容网络设备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物理设施层,数据流量高增推动网络设备市场扩容。网络设备是指构建整个网络所需的各种数据传输、路由、交换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和光缆等,其中又以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主。在数据中心 IT 硬件设备成本中,网络设备占比约 10%。根据 IDC 数据统计,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推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6 年 444.9 亿美元,以年均复合增长率 4.03%增长至2021 年 542.1 亿美元。其中,2021 年交换机、路由器市场规模分别为 307.30 亿美元、158.60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 10.80%、6.50%。AIAI 快速发展驱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行业迎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快速发展驱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行业迎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国内政策积极支持数据中心建设对网络设备行业形成重要支撑,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国内主要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合计约 116.5 亿美元,有望以年均 8.7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至 2026 年达 170.56 亿美元。AI 快速发展衍生出海量数据快速传输需求,国内主流的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速率正在向 100G 以上升级,高速交换机等更新需求广阔,具备高端数据中心交换机研发生产能力的厂商有望受益。17/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光模块是用于数据中心互联的重要光模块是用于数据中心互联的重要 ITIT 基础设备,未来前景广阔基础设备,未来前景广阔。光模块主要完成光电信号互转,按照传输速率分类,可以分为 10G、100G、400G、800G 等不同类型,主要应用于电信通信、数据中心通讯互联等;在数通领域,光模块主要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等之间的连接。随着全球数据流量的持续性增长,光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迅速。根据 Yole 相关数据,2025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达121 亿美元,2019-2025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0%。Lightcounting 预计 2028 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达 35 亿美元。高速率光模块成主流趋势,国内厂商在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光芯片等全产业链国产替代提速高速率光模块成主流趋势,国内厂商在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光芯片等全产业链国产替代提速。数据中心的代际更迭使其核心网络从目前主流的 100G 向 800G 升级,以满足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等发展带来数据流量激增的诉求,高速率光模块需求不断增长,成为发展热点。随着国际上主要的光通信模块生产商将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国内企业的光模块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占主导地位。根据 Lightcounting 相关数据,2021 年国内企业中际旭创中际旭创(Innolight)和 II-VI 并列全球第一光模块厂商。但是高速率光芯片等光模块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光芯片与光模块全产业链国产替代有望提速。3、中游:中游: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服务商并存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服务商并存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数据中心建设运维,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清晰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数据中心建设运维,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清晰。近年来,政策引导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发挥各自优势,目前数据中心建设者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运营商、云计算厂商及 IT 外包服务商等。其中,电信运营商具备数据中心建设的客户、网络、土地等资源和先发优势,在国内数据中心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方服务商则凭借高效的管理运维能力及领先的云网整合技术能力,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数据中心服务,成为行业的重要补充。云计算厂商则属于一类特殊参与者云计算厂商则属于一类特殊参与者,原为数据中心的下游使用者,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对大规模数据中心承载提出更高需求,而纷纷开始自建数据中心。但是如亚马逊亚马逊、阿里云阿里云、腾讯云腾讯云等大型云服务商往往更专注于自身的云产品,其自建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等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IT 外包服务商应运而生。不同于第三方 IDC 服务商,IT 外包服务商一般不参与 IDC 的建设、不采购算力设备等硬件。得益于差异化服务,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份额逐年提升得益于差异化服务,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份额逐年提升。近几年,电信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力推进 5G 基站建设和技术发展,建设数据中心的速度有所放缓。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则凭借资本实力,以及产品种类丰富、服务灵活性高等专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根据 IDC、中国信通院等统计,2022 年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电信运营商,达到 51.68%,已处于领先地位。18/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东数西算东数西算”战略及东部土地、能耗资源紧张,利好第三方服务商模式战略及东部土地、能耗资源紧张,利好第三方服务商模式。在当前东部一线商圈土地、电力资源紧缺背景下,此前已在东部核心区域布局大量机柜的头部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逐渐构筑起行业壁垒。此外,第三方服务商多具备数据中心设计、建设、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能力,运维技术和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当前能耗监管日趋严格大背景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秦淮数据秦淮数据、万国数据万国数据、奥飞数奥飞数据据等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已积极退出碳中和计划,探索低能耗数据中心技术;紧跟“东数西算”战略,在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建设数据中心。4、下游:云计算厂商与数据中心深入互动下游:云计算厂商与数据中心深入互动数据中心的下游使用者分布广泛,互联网行业为数据中心需求基本盘数据中心的下游使用者分布广泛,互联网行业为数据中心需求基本盘。数据中心产业链的下游为各行业应用客户,包括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政务机构、其他企业等,其中互联网企业(含云计算厂商)作为海量数据的载体,数据中心需求旺盛,奠定基本盘。金融行业对于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且随着金融业务数据的大量沉淀、数字化转型,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数字政府建设以提升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拉动政务机构用户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云计算厂商与数据中心行业深入互动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云计算厂商与数据中心行业深入互动。一方面,云计算快速发展,数据量高增提升了对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如阿里云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对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内则承载巨量的业务体系内 IT 资源需求,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庞大且多元。另一方面,云计算厂商开始自建数据中心,对原有数据中心中游建设者形成一定竞争关系;此外,云计算本质也是算力租赁服务,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部分原有中小型客户开始从租用数据中心机柜转向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对冲了部分数据中心需求。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与云计算厂商深入合作,成为行业主流趋势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与云计算厂商深入合作,成为行业主流趋势。由于大型云服务商往往更专注于自身的云产品,或难以满足租用云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客户在运维管理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且客户上云的发展趋势使 IT 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面临云计算厂商的竞争,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一方面绑定于云计算厂商,满足其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开始加强与云服务商的深入合作,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 云计算”服务成为主流趋势。19/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四、四、行业格局行业格局全球第三方全球第三方 IDCIDC 服务商常年主导,国内运营商机遇良多服务商常年主导,国内运营商机遇良多。全球 IDC 市场中美国第三方 IDC 服务商Equinix 与 Digital Realty 是龙头,市占率分别为 13%与 11%,日本最大运营商 NTT 位居第三,国内三大运营商分列 4-6 位,合计拥有 13%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 IDC 企业在市场中表现强劲,主要系 IDC 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地产相近,机房的地理位置与其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承担的经营成本密切相关,该种区位敏感性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商业地产属性,而美国对 IDC 普遍采取 REITs 化运作,契合度较高。国内 IDC 市场,三大运营商凭借其带宽资源方面的垄断优势先发制人占据半壁江山,第三方 IDC 服务商格局相对分散,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纪互联世纪互联、万国数据万国数据份额也未超过 5%,鹏博士鹏博士、数据港数据港、宝信宝信软件软件、光环新网光环新网等企业均有不俗实力。随着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企业对 IDC 的成本投资与运维难度逐步加大,外包该服务的倾向与动力不断增强,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IDC 主要用以支持其带宽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不足 3%,且运营商 IDC 的 CAPEX 来源于每年集团总公司制定的投资预算,普遍采用自主获取土地、集中自建建筑与 IDC 基础设施的长周期模式,存在响应速度滞后、规划与需求不匹配等客观情况,而第三方 IDC 服务商可以突破单个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界限,提供均衡且迅捷的网络连接,运维管理与增值服务也更具吸引力。IDCIDC 核心壁垒:土地、资金、能耗、网络、运维核心壁垒:土地、资金、能耗、网络、运维。土地,目前国 IDC 下游客户需求中云计算厂商与互联网企业合计占比超 60%,然后是政府机关与金融机构的 19%与 12%,而上述客户大多集中于一线城市,且业务开展中“热数据”、“温数据”频繁出现,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土地资源自然成为 IDC 建设的进入门槛,当然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的需求纵深,环一线区域也是 IDC 的较佳布局点;资金,以 5,000 个单机柜功耗为 8KW 的 IDC 项目为例,初始投入资金动辄便超 10 亿,这对企业资金实力无疑是巨大考验,且 IDC 企业经常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银行信贷久期偏短的问题,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为项目提供 60%-80%的机电设备投入资金,杠杆比率 1:3 或 1:4,使 IDC 企业能以较少的自有资金,撬动大规模的 IDC 项目,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资金成本,融资租赁利率多在 8%-10%的区间,远高于银行信贷,因此充沛的自有资金更显稀缺性;能耗,IDC 属于高能耗行业,IDC 的能耗主要来源于 ICT 设备、电力电气系统与冷却散热系统,其中ICT 设备会将 99%以上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在 IDC 能耗中占据大头。2023 年国内 IDC 整体用电量约3,000 亿千瓦时,近年来增速始终维持在 10%以上,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3.3%,随着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国内 IDC 整体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将提升至 5%,到 2030 年国内 IDC整体用电量将接近 4,000 亿千瓦时,这也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对 IDC 采取集约化管理,严控高能耗 IDC 的20/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建设,PUE 值(IDC 总能耗/ICT 设备能耗)标准一提再提。即使是在普通城市或地区,IDC 建设初期也必须与当地电网协商,看能否提供电力接入及变电站保障,高级别 IDC 需接入双线甚至三线市电,实力欠缺、背景单薄的企业很难入场;网络,能否多线接入是客户托管或租用服务器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多线接入通过智能 DNS 解析及路由指向解决三网互联互通问题,当某一运营商的线路中断,仍可通过其他线路中转网络实现稳定运行。此外,网络时延也常被纳入考量,尤其是云计算厂商与互联网企业,IDC 服务商可使用高端路由器、WDM 等设备,或靠近骨干直连点减少跳转路由节点数量,以降低路由时延与传输时延;运维,首先可靠性与安全性是所有客户都会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 IDC 服务商需要将因电力供应、网络故障等因素所引发的服务中断频次降至最低,尤其是当下使用 GPU 芯片的 AI 服务器比例大幅抬升,大规模训练或推理的并行计算耗时较长,为提高存储效率,一般只保留结果不保留过程,若计算过程中出现服务中断,便只能从头再来,大概率会给客户或终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部分 IDC 服务商甚至不惜与专业的数据安全公司合作也要为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驾护航。其次优秀的节能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客户粘性,主要涉及算力设备、存储设备与温控设备,算力设备方面可以改善服务器架构或采用整机柜、模块化机柜等技术,存储设备方面可以采用大容量存储、磁光电融合等技术,温控设备方面可使用效率更高的冷水机组与空调系统以及选址时尽量利用自然冷源,其中温控设备节能的可操作空间较大,是各大 IDC 服务商的必争之地。五、五、市场关注主线市场关注主线1、提前布局算力租赁厂商提前布局算力租赁厂商算力租赁指的是企业或个人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从拥有大量计算资源的服务提供商那里租用所需的计算能力,尤其对于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但又不希望或无法承担高昂前期投资成本的用户来说,算力租赁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其主要商业模式是由出租方通过向租户提供 GPU 或其他类型的算力资源,以租金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21/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绑定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绑定头部互联网公司的 IDC 厂商厂商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回升趋势明显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回升趋势明显。国内三大头部互联网厂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腾讯腾讯、百度百度合计资本开支自 2023Q1 触底后回升趋势明显,其中阿里巴巴 24Q1 合计投入 14.1 亿美元,同比 285%;腾讯为 21.12亿美元,同比 226%;百度为 2.82 亿美元,同比 49%,可见各个大厂对 AI 服务器和芯片投入并没有削减。参照海外科技巨头之间的演进趋势,国内巨头大概率会在今年持续加紧大模型的更新迭代,资本开支有望持续稳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以 BBAT 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核心 IDC 供应商受益显著,对IDC 机柜需求有望边际提升。3、数据中心产品、设备供应商数据中心产品、设备供应商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进智算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运营商、企业等主导方有望加大对数据中心产品采购。另一方面,AI 对数据中心带来的一定技术发展,可包括:AI 芯片的高密度,一些算力大用户要求数据中心设计必须考虑兼容液冷;除了散热,高功率密度导致末端配电的挑战,高密度意味着更大的配电电流,高密度机架对末端配电要求更高,比如 PDU 产品。因此数据中心配套产品,包括温控、UPS 环节等相关产品厂商有望从中受益。六、六、相关公司相关公司1、世纪互联世纪互联22/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世纪互联是中国数据中心老牌龙头,公司深耕数据中心市场超过 20 年,以高性能设施和网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的 IDC 业务以零售模式起家,2020 年,公司正式开启双引擎战略,批发型业务逐步起量。公司批发业务专注于超大型 IDC 数据中心及互连服务,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需要大量空间和功率以支持大规模扩展的客户,如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腾讯腾讯等;在零售业务领域,公司致力于在垂直市场领域提供零售托管和全栈服务,满足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全方位的行业生态系统,还能够提供多种增值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整体价值。根据公司公告,1Q24,公司约 68%的营业收入来自 IDC 服务,其中批发业务收入占总收入 19%,同比增长 59%,批发业务上量,同时维持高速增长。截至 1Q24,公司批发业务在运营 332MW,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环京区域,上架率达到 71%;根据公司指引,在建 139MW(预签约率 74.5%)将于 2024 年投入运营,此外公司还持有 557MW 的待开发容量;零售业务规模为 52,068 个机柜,上架率达到 64%。2、润泽科技润泽科技高效成长的高效成长的 IDCIDC 新晋领军新晋领军。2009 年成立至今,公司专注投建大规模园区级数据中心,逐步自河北廊坊延伸至长三角、大湾区等多处核心节点,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中心体系”框架布局。截止 2024 年 6 月,公司已投产机柜约 7.6 万架,全国合计规划约 61 栋智算中心、32 万架机柜,成长势能充足。公司兼具高增速与强盈利能力:2018-2023 年营收 CAGR 达 47.25%,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4.10 亿元,同比增长 139.11%,增速显著优于可比公司。基于电价优势、规模效应以及高效运维,公司 IDC 业务毛利率亦稳定优于可比公司。23/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公司公司 IDCIDC 优势优势:稀缺资源稀缺资源 园区路线园区路线 优质客户,共筑深厚护城河优质客户,共筑深厚护城河。润泽科技已前瞻锁定优质土地资源、能耗资源,确保成本优势且新需求下供给能力无虞。同时,公司坚持自建、自投、自持、自运维大规模园区级数据中心,形成规模效应并获得市场长期信赖。此外,公司与运营商合作运营、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字节跳动字节跳动、华为华为等优质客户,有力保障规模与上架率。这三者共同筑成公司在 IDC 行业的深厚护城河。前瞻布局前瞻布局 液冷储备液冷储备 设备引流,占据市场先机设备引流,占据市场先机。集群组网能力、能耗管理能力、整体交付能力,叠加布局的前瞻性,是 AI 智算中心竞争的胜负手。在既有的充足土地、能耗要素基础上,一方面公司较早积累液冷技术,已具备整栋纯液冷数据中心交付能力,温控方案领先;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使用算力模组“引流”,先发制人推动 AI 核心厂商将算力部署在公司智算中心内,锁定更多未来增量市场份额,为后续通过大规模智算中心运维实现营收/利润双增打下坚实基础。3、奥飞数据奥飞数据前三季度营收延续高速增长,净利润由于多因素短期承压前三季度营收延续高速增长,净利润由于多因素短期承压。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5.81 亿元(yoy 52.17%),主要系部分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带来的收入增加及算力相关业务快速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yoy-13.63%),主要系前三季度新增数据中心投产带来的水电、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新建数据中心转固后费用化及公司 21 年可转债项目部分利息费用影响(21 年可转债存续至 27 年12 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yoy-3.43%),主要系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中旭未来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整所致。实现 EBITDA6.03 亿元(yoy 38.94%),整体与营收增长相匹配。24/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单季度来看单季度来看,24Q3 实现营收 5.20 亿元(yoy 39.86%)、归母净利润 0.30 亿元(yoy-38.5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2 亿元(yoy-33.18%)、EBITDA2.09 亿元(yoy 24.62%)。受益于 AI 等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需求增长与公司廊坊固安、广州南沙数据中心项目陆续交付带来的收入增量释放,24Q3 公司 IDC 服务主业收入同、环比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手与储备资源丰富,在手与储备资源丰富,24H224H2 将大力推进在建项目交付并提升已投产项目上架水平将大力推进在建项目交付并提升已投产项目上架水平。截至 24H1,公司在手自营机柜总数超 3.9 万个(yoy 52.94%),并在廊坊固安仍有 6 栋数据中心储备(24H2 再交付 1 栋)、广州南沙 2 栋数据中心储备(24H2 再交付 1 栋)、天津武清项目(合计 8,000 个高电机柜,24H2 开启交付)、河北怀来 1.5 万个机柜(24H1 推进土建工作)及深圳地区第二个数据中心储备。后续,公司对于在建项目将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提早交付,对于已投产项目将不断提升上架水平,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全面夯实算力底座能力,签订全面夯实算力底座能力,签订 IDCIDC 合同彰显长期经营能力合同彰显长期经营能力。算力底座方面算力底座方面:一方面,24H1 公司结合资源优势,从确定性更高的设备销售、网络架构搭建、运维等方面切入算力服务领域,加强下游算力客户积累;另一方面,公司 24H1 收购四川华拓,当前其 800G 光模块已满足生产销售条件,实现对于客户的小批量交付使用,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算力全产业链布局。长期长期 IDCIDC 合同方面合同方面:24 年 8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北奥飞智算与某客户签署机房协议,公司为其提供数据中心建设与 IDC 服务,合同总额 10.89亿元,合作期 20 年,彰显公司长期 IDC 运营能力的同时在机房生命周期内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与利润支持。销售与管理费用管控良好,销售与管理费用管控良好,24Q324Q3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速转正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速转正。费用方面:前三季度公司四项费用率为18.01%(yoy 2.8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1.19%(yoy-0.29pct)、管理费用率 2.81%(yoy-0.23pct),整体管控良好。财务费用率达 10.85%(yoy 2.62pct),主要系新建数据中心转固费用化及公司 21 年可转债项目部分利息费用所致。现金流方面:24Q3 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2.38 亿元(yoy 5.35%,24Q1/Q2yoy-209.58%/-8.41%),同比增速自 24Q1/Q2 以来转正。4、云赛智联云赛智联打造城市数智化业务底座,营收规模稳定增长打造城市数智化业务底座,营收规模稳定增长。云赛智联是一家以云服务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智能化产品三大板块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公司。公司通过“做优数据中心、做强云服务、做深大数据、布局行业应用”的战略路径,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服务能力,强化面向客户的伴随式服务能力。基于公司当前正逐步打造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垂类模型应用以及大数据运营能力,公司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在城市各领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持续深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筑牢坚实的基础。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12 亿元,同比增长 8.25%;实现归母净利润 1.58 亿元,同比增长 1.22%;扣非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长 39.45%。第三季度单季,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28.9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23.46%,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子公司转让所持上海松下微波炉有限公司 40%股权获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所致。布局智算布局智算 IDCIDC,参股上海智能算力科技公司,参股上海智能算力科技公司。公司围绕 AI 发展主线,从智算中心 IDC 建设、算力平台服务、垂类模型应用等层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将加快完成松江大数据中心(二期)智算中心的建设及配套运营,建成支撑大规模智能算力集群的优质智算中心;大力支持参股企业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打造自主智能算力产业生态;垂类模型应用方面,将专注于政务服务和大型国企为主的垂直领域,为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25/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公司拥有宝山云计算中心、宝山大数据中心、松江大数据中心等机柜资源。2023 年初,松江大数据中心一期全面投入运营;同年 5 月,松江大数据计算中心二期顺利通过拟建数据中心符合性评估和专家评审,取得数据中心建设能耗指标;7 月,松江大数据中心二期建设项目作为上海市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松江新城,并入选 2024 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2024 年上半年,松江大数据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公司完成了上海算力服务平台在宝山大数据中心的宝山节点构建,松江和宝山两大数据中心之间建立了大容量 OTN 链路。公共数据开发提速,公司卡位上海数据运营平台公共数据开发提速,公司卡位上海数据运营平台。10 月 9 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重点行业、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公共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初步显现。早在 2021 年,上海就率先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提出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2023 年底,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审议通过浦东新区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方案,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此外,在上海市数据局的支持下,上海数据集团于 2022 年 9 月 29 日正式揭牌成立。上海数据集团及下属企业依据上海市数据条例及市政府授权开展本市公共数据运营业务。公司作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资源平台总集成商和运维商、数据运营平台总运营商,承接了多个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和数个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有望受益于上海地区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5、万国数据万国数据国内及东南亚地区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及服务商,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内及东南亚地区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及服务商,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公司系国内及东南亚地区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和服务商,资源布局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华中、西南地区及香港、东南亚多地,卡位主要经济中心,满足客户广泛的需求。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00 亿元,同比增长 6.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64 亿元,同比增长 11.51%。单季度来看,2023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19 亿元,同比增长 6.4%,实现调整后的 EBITDA11.26 亿元,同比增长5.6%,调整后的 EBITDA 率达 44.7%,业绩稳步增长。截至截至 20232023 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在全球自建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在全球自建 104104 个数据中心(国内个数据中心(国内 9898 个、海外个、海外 6 6 个),累计投产机柜数个),累计投产机柜数达达 221,684221,684 架,在建机柜数达架,在建机柜数达 75,83475,834 架,整体机柜资源数达架,整体机柜资源数达 297,518297,518 架架。根据公司推介材料,截至2023 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在全球自建 104 个数据中心,累计投产机柜数达 221,684 架,在建机柜数达26/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75,834 架,整体机柜资源数达 297,518 架,2023Q3 公司上架率达 71.9%,同比增长 1.4pct。各行业客户签约占比方面,2023Q3 公司共与 853 名客户签约,其中云服务提供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及其他行业大型企业客户占比分别为 58.0%、28.8%与 13.2%。20232023 年以来,公司接连获得多笔超大规模订单,国际业务需求不断增长年以来,公司接连获得多笔超大规模订单,国际业务需求不断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接连获得北京、廊坊、上海、马来西亚柔佛州四地多笔大型客户超大规模订单,国内业务方面,2023Q2/Q3 公司新增廊坊数据中心已获 100%签约,预计 2023Q4 国内新增 4,000 个机柜,也已获 100%签约。国际业务方面,2023Q3 公司香港地区首座自建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实现近 100%签约;公司马来西亚柔佛州努沙再也科技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一期)正式开园,总 IT 容量约 70MW 已经被全部预定,其中一座数据中心全部用于满足客户的 AI 算力需求,再次显示出公司国际业务的需求高涨。数据中心运营能力卓越,与壁仞科技共建算力共享平台,充分满足数据中心运营能力卓越,与壁仞科技共建算力共享平台,充分满足 AIAI 时代算力需求时代算力需求。提前布局核心枢纽及环一线城市资源,承接算力需求增长。公司已在廊坊、常熟、惠东、韶关、乌兰察布等地布局大量优质数据中心资源,可用于满足 AIGC 时代推理与训练的算力需求。2023 年 2 月,公司韶关算力集群项目正式开工,将有望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并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不同场景及不同单体容量数据中心运营经验丰富,可实现 AIDC 敏捷交付与批量复制。多年来,万国数据积累了在不同场景下适配不同数据中心单体容量的丰富经验,可实现 32kW 高密风冷机柜近端风墙模块、可变容量(20-50MW)DC 解决方案、分布式氟泵空调、单 DC 最大 70%液冷比例灵活兼容等实践应用,满足客户对于 AIDC 的部署要求,并可实现敏捷交付与批量复制。与壁仞科技壁仞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算力共享平台。2022 年 8 月,万国数据与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壁仞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万国数据浦江数据中心集群内,利用壁仞科技 BR100 系列 GPU 芯片打造算力共享平台,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企业提供 GPU 算力和加速服务,满足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的多场景算力需求。七、七、发展展望发展展望1、政策推动政策推动 IDC 产业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产业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和和“东数西算东数西算”等政策共同规范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等政策共同规范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内容,国家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东数西算政策通过引导各类算力向国家规定的 8 大算力枢纽聚集,以协调东西部算力资源平衡。27/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能耗政策推动能耗政策推动 IDCIDC 厂商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厂商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能耗政策通过对低效数据中心成本端加码,规范 IDC 厂商降低 PUE、提高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促进 IDC 厂商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北京、上海等城市对于数据中心建设的 PUE 值提出要求,例如北京市政府根据数据中心 PUE 值设定数据中心电价,单位电耗超过限额标准,每度电加价 0.5 元;上海市政府对 2025 年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目标,要求 PUE 下降至 1.25 以内。2、AI 算力需求助力大规模智算中心份额提升算力需求助力大规模智算中心份额提升运营商加快算力基础建设,布局大规模智算中心运营商加快算力基础建设,布局大规模智算中心。根据中国电信中国电信 2023 年业绩宣传材料,公司 2024 年预计在产业数字化投资 370 亿元,同比增长 4.11%。2024 年 5 月公司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规模全液冷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发布暨数字韶关框架协议签约。该算力中心是韶关集群内最早启动、进度最快、最先投产的项目,最大可承载 4 万卡国产化智能算力。28/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国移动中国移动 2024 年预计在算力网络领域投资 475 亿元,同比增长 21.48%。根据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公司对外可用 IDC 机架 47.8 万架,净增 1.1 万架,累计投产算力服务器超 80.4 万台,净增超 9.1 万台。2024 年 5 月 24 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表示中国移动正加快完善算网基础设施体系,年内将投产 3 个近两万张 GPU 卡的超大规模单体智算中心和 12 个区域智算中心。供需错配增强供需错配增强 IDCIDC 行业马太效应行业马太效应。IDC 行业供给仍然处于过剩的状态,难以满足智算需求。AI 服务器具有功耗高,发热量大的特点。只有满足配备高功率机柜、具有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才能满足智算需求。在算力需求的带动下,IDC 产业有望实现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凸显。根据 IDC 咨询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2022 年)跟踪,在一线城市能耗指标审批趋严的形势下,头部数据中心服务商在一线城市的前瞻性布局提高了资源稀缺性优势;头部数据中心服务商通过资本并购、老旧数据中心改造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数据中心上架功率提升,单客户价值不断增强。29/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3、AI 智算设备的存放和运维对智算设备的存放和运维对 IDC 行业提出新技术需求行业提出新技术需求生成式生成式 AIAI 助推智算需求增长助推智算需求增长。AI 大模型发展带动算力需求不断增长,根据2023-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计 2027 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到 117EFLOPS,2024-2027 年 CAGR 为 18%;2027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1117EFLOPS,2024-2027 年 CAGR 为 31%。IDCIDC 行业处于算力中心阶段,需求向行业处于算力中心阶段,需求向“集群化数据中心集群化数据中心”转变转变。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数据中心依次经历四个阶段:网络中心阶段(2000 年以前)、IT 中心阶段(2000-2010 年)、云中心阶段(2011-2020 年)和算力中心阶段(2021 年至今)。在算力中心阶段,需求呈现向“超大型 IDC 智能计算数据中心”转变。智能算力需求带动处理器功耗管理需求上升智能算力需求带动处理器功耗管理需求上升。在大模型客户对于智能算力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AI 处理器的功耗较传统处理器有大幅度提升。AI 服务器多采用异构架构,既包括 CPU 处理器又包括 GPU 处理器。GPU 处理器的功耗显著高于 CPU 处理器,传统的 CPU 功耗往往小于 300W,英伟达 H100 处理器的功耗为 700W。AIAI 服务器功耗上升,对数据中心功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服务器功耗上升,对数据中心功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数据中心主要为客户服务器提供机柜物理空间,为服务器供电、互联互通提供了结构通道等。随着服务器处理器功耗不断提升、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同步配套升级,服务器整体功耗有了显著的提升。华为 Atlas800AI 服务器最大功耗为 5.6kW,Atlas900PoD最大功耗为 46kW;2024 年英伟达在 GTC 大会上发布的 NVL72 服务器功耗预计达到 120kW。30/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液冷技术发展确定性不断增强液冷技术发展确定性不断增强。华为2024 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白皮书指出,相较于通用服务器,智能算力需要庞大的推演算法,其内置的智能计算芯片导致其功率密度普遍较高,需要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华为 Atlas800 服务器已完成液冷设计及配置,搭配 8 块液冷散热器,能够有效保证 AI 服务器的操作温度。液冷技术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液冷技术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根据 IDC 数据,2023 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 16 亿美元,预计2028 年将达到 102 亿美元,5 年 CAGR 为 46%。互联网行业占整体液冷服务器采购市场份额为 46.30%,是 2023 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最大买方。4、智算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提出新要求,能力突出的企业份额有望智算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提出新要求,能力突出的企业份额有望提升提升智算时代来临,数据中心内部架构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对其运维、设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具体体现智算时代来临,数据中心内部架构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对其运维、设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31/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机柜密度较之前明显提升机柜密度较之前明显提升。由于 AI 服务器比传统服务器能耗更高,相应带动数据中心机柜向更高密度演进,根据 DLR 统计,现在其数据中心机房中,用于 AI 训练的机柜密度普遍在 35-100KW,用于 AI 推理的机柜密度普遍分布在 15-25KW,在 AI 系统中用户“数据湖”存储的机柜密度普遍分布在 5-15KW 之间。除 AI 带来的变化外,机柜密度提升也是整个行业近年来的大趋势之一,据 CDCC 统计,2022 年国内高功率的数据中心机柜占比正在显著提升,据华为 2023 年 3 月发布的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单 IT 机柜功率密度将从当前的 6-8KW 向 12-15KW 演进。在在 选选 址址 方方 面面,是是 否否 有有 充充 足足 的的“能能 源源”供供 应应 逐逐 步步 成成 为为 首首 要要 考考 量量 因因 素素。根据 DatacenterHawk,2023 年,北美主要市场数据中心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因 AI 及云计算带动下数据中心需求增长较快,而电力供给无法迅速扩张,限制了数据中心供给的增长速度。根据北美电力设备供应商伊顿最新一期财报,公司对 2024 年在手订单及收入情况展望乐观,来自数据中心的需求是其收入增长的核心来源,公司预计 2022-2025 年数据中心市场复合增速达到 16%。在此背景下,是否拥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成为北美大型数据中心选址的首要考量因素,北美大型云厂商的数据中心选址向能源丰富、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绿色化的地带倾斜。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选择自建现场发电设备,例如,微微软软耗资 1 亿欧元在爱尔兰都柏林建造一座 170MW 的天然气发电厂,一旦天然气厂发生故障,微软还获得当地政府批准,可在现场运行 150 多台柴油发电机。智算对数据中心布线、末端配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算对数据中心布线、末端配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罗格朗数据中心生态总监 2023 年 12 月在数据中心未来科技大会上的介绍,传统数据中心上线运行后,负载情况相对平稳,而智算中心项目负载波峰和谷底的波动相对较大,相应对配电、制冷方案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据 IDCC2023 大会上长芯盛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布线技术总监王珩介绍,布线方面,智算中心也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更低的时延,需使用空芯光纤等新型光纤来满足需求;更短的时间差,需通过新的综合布线方案来解决问题;更高的机柜密度也会使得综合布线芯数更多,需使用新技术缩小线缆体积等。部分第三方部分第三方 IDCIDC 厂商长期深度绑定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较为优质的运维、设计能力,有望受益于厂商长期深度绑定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较为优质的运维、设计能力,有望受益于AIGCAIGC 建设浪潮建设浪潮。2014 年以来,国内 IDC 行业跟随云计算产业实现高速的规模扩张和发展,相应的,部分第三方 IDC 厂商也跟随 BATBAT、字节跳动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逐步成长起来,拥有较为优质、更适应前沿应用的运维能力,有望快速适应 AIGC 带来的产业变化,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例如润泽科技润泽科技努力打造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的 AIDC,率先实现纯液冷绿色智算中心的交付运营;奥飞数据奥飞数据是百度智能云虚拟云商合作伙伴之一,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大模型、AI 原生应用解决方案和算力服务等。5、全球全球 IDC 市场达市场达 800 亿美元,我国亿美元,我国 IDC 市场规模在市场规模在 2,500 亿元左右亿元左右2022 年 2 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了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大幕。随着 8 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逐步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止2021 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 520 万架,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为 420 万架(按2.5Kw 标准机架统计),预计至 2025 年“十四五”规划期末,拟实现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至 1400 万架,规模总量翻两倍,总增量投资约 7000 亿元。32/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从全球市场来看,全球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在 2022 年达到 1308 亿美元,2019-2022 年 CAGR 约 20%。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国家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21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1500 亿元,近五年 CAGR 达到 29.96%。随着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3 年市场规模在 2500 亿元左右。八、参考研报八、参考研报1.国投证券-电子行业周报:闪极发布国内首款量产 AI 拍摄眼镜,支持数十家 AI 大模型接入2.招商证券-通信行业 AI 算力网络系列报告 16:IDC 供需格局边际好转,AI 打开全新增长空间3.申万宏源-润泽科技-300442-高度景气的 AIDC 成长先锋4.长江证券-电信服务行业:AI 对 IDC 行业发展影响,风起云涌,巨变时代5.申万宏源-通信行业周专题:IDC 产业链中报复盘,重视智算需求及产业链延伸机会!33/332025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6.国联证券-润泽科技-300442-聚力 AIDC,有望长期成长7.中金公司-电信服务行业共话 AIDC:大浪淘沙,历久弥坚8.国金证券-计算机行业算力深度报告一:算力研究框架产业链全梳理9.民生证券-转债行业研究系列:数据中心产业链转债,一文全览10.申万宏源-润泽科技-300442-高度景气的 AIDC 成长先锋11.招商证券-奥飞数据-300738-营收延续高增,Q3IDC 主业增长提速12.中邮证券-云赛智联-600602-卡位上海数智化,AI 智算 数据要素双轮驱动13.华泰证券-润泽科技-300442-园区级数据中心龙头,扬帆智算时代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1-13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德勤:2024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报告(第4版)(35页).pdf

    增强网络安全韧性增强网络安全韧性提升变革价值提升变革价值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前景的前景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报告 第4版2精准理解并预测网络安全未来趋势是一项长期战略要务,它不仅可以让我们通过前瞻性思维敏锐地洞察和识别新兴风险,同时也将深度挖掘其中蕴藏的无限价值潜力。德勤第四版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报告正式发布,为我们勾绘了一幅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网络安全蓝图。调研显示,网络安全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联持续增强。在推动技术驱动项目和实现业务成果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扮演着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随着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包括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内C级高管的角色正发生转变,他们的影响力和职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本次调研的主要发现,并邀您一同探究相关成果。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结合德勤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为您呈现一系列由数据驱动的专业洞察。此外,报告还梳理了受访者的直接反馈和观点,旨在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视角。诚邀您阅览本报告,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Emily Mossburg德勤全球网络安全服务主管合伙人筑牢筑牢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打造价值引擎打造价值引擎网络安全需求瞬息万变。新兴网络安全威胁、前沿技网络安全需求瞬息万变。新兴网络安全威胁、前沿技术以及业务需求的不断演进,正持续重塑各行各业组术以及业务需求的不断演进,正持续重塑各行各业组织的战略优先级和可能性。织的战略优先级和可能性。31高层视角高层视角网络安全战略转型的新时代42调研方法调研方法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些见解的8报告内容概览报告内容概览3关键发现关键发现网络安全影响战略价值9 网络安全在战略商业价值中的作用10 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领导层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6 网络安全与技术驱动的转型的融合19 网络安全成熟度、信心和收益之间的联系254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洞悉网络安全未来315迈向新征程迈向新征程未来已至 制胜有方33高层视角高层视角4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战略转型转型的新时代的新时代专注于商业价值和韧性专注于商业价值和韧性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在面对持续的业务复杂性和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在面对持续的业务复杂性和变化,以及各种新兴威胁和风险的同时,网络变化,以及各种新兴威胁和风险的同时,网络安全与商业价值的紧密联系始终如一。对于各安全与商业价值的紧密联系始终如一。对于各行各业的组织而言,网络安全始终是其持续实行各业的组织而言,网络安全始终是其持续实现其所期望成果的核心所在。现其所期望成果的核心所在。德勤发布的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第四版,对近1,200位全球各行业领导者进行了深度访谈,聚焦于他们对网络安全威胁、企业活动及未来趋势的看法。受访者包括企业高管及IT、安全、风险和业务领域的其他高层管理者。报告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与企业影响的紧密关联。5高层视角高层视角在具有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预期商业价值将取得积极成果的受访者数量几乎是其同行的两倍两倍。52%受访者对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在充分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对商业价值导向的聚焦日益增强对商业价值导向的聚焦日益增强在我们先前的报告,即第三版调查中,德勤深在我们先前的报告,即第三版调查中,德勤深刻洞察到网络安全正逐步演变为企业的独立功刻洞察到网络安全正逐步演变为企业的独立功能领域,能领域,它超越了传统的IT范畴,成为推动实现业务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本次的第四版调查中,我们观察到,网络安全战略不仅对于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至关重要,而且网络安全实践已深度融入技术转型实践。同时,网络安全领导层的声音,尤其是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对网络安全有深入洞察的企业高层也越来越多。尽管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但仅有约半数(52%)的受访者对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驾驭能力充满信心,认为他们能够妥善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尤其在那些关注网络安全的企业高层(C-suite)受访者中,仅有34%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这暗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持有较低的自信度,甚至低于外界的预期。然而,当我们聚焦于网络安全成熟度分类为高(以德勤标准)的组织时,我们发现了两个关键点:网络安全在高层得到了认可,且组织的网络安全成熟度与其在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时的信心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实际上,在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对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在网络安全领域驾驭能力的信心跃升至82%,相比之下,网络安全成熟度为中和低的组织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2%和39%。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而言,86%的受访者正在中等或大规模地采取行动,以增强网络安全策略和行动,将网络安全视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平均而言,85%的受访者预计能够中等或大规模地实现其期望的业务成果。这凸显了网络安全在推动实施成功的策略中,起到核心作用,但并非所有组织都能同样地从中获益。组织的网络安全成熟度越高,其潜在影响越大。调查发现,在具有较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预期业务将取得积极成果的受访者数量几乎是其同行的两倍。这些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如何看待网络安全,以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其他寻求提升自身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提供了借鉴和潜在路径。6高层视角高层视角更高的网络安全成熟度并不能使组织完全免受威胁,但它能增强组织在威胁发生时的韧性韧性,从而确保关键业务的持续运行。网络安全成熟型组织准备更加充分且更具韧性网络安全成熟型组织准备更加充分且更具韧性在本期的调查中,德勤基于多个因素识别了具有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与上一期调查一样,我们评估了这些组织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水平、特定的网络安全活动,以及董事会层面的网络安全参与度。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发现,在这些网络安全成熟度更高的组织中,网络安全在支持和塑造技术驱动项目中的影响力增长了三个百分点。然而,鉴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组织正面临更加复杂的攻击。与此同时,投资AI驱动的工具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机会也应运而生。因此,我们更新了德勤的网络安全成熟度指数,以纳入受访者在网络安全计划中使用AI能力的程度(见第25页的“网络安全成熟度”)。在这些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和其他网络安全领导者作为专家受到邀请,帮助指导针对云驱动的业务计划、AI赋能活动、企业资源规划(ERP)现代化以及其他数字转型优先事项的投资。换句话说,网络安全在帮助企业获得技术能力方面的资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意味着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更多地参与了与数字转型相关的战略对话。这些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基础的网络安全行动,如制定战略和运行计划、监控网络风险等,最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在遭受网络攻击后能够迅速恢复的能力。更高的网络安全成熟度并不能使这些组织完全免受威胁,但它使它们在威胁发生时更具韧性,从而确保关键业务的连续性。与总体调查受访者相比,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预计平均能多实现27个百分点的业务成果。尽管他们报告在过去一年中遭受了11次或更多的网络攻击(比总体受访者高出8个百分点),并也承担了负面后果(平均比总体受访者高出7个百分点),但他们仍保持了这些预期。这可能是因为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更善于识别到网络攻击,因此报告的攻击次数更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遭受的攻击就更多。7高层视角高层视角组织痛点所在:组织痛点所在:(图1)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正给调查受访者带来以下主要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正给调查受访者带来以下主要的负面影响。由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引发的负面后果由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引发的负面后果第三版第三版(排名)(排名)第三版第三版(占比)(占比)第四版第四版(排名)(排名)第四版第四版(占比)(占比)对技术完整性的信心丧失对技术完整性的信心丧失6556%运营中断运营中断(包括供应链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158&6%声誉损失声誉损失45565%人才招聘人才招聘/留用的负面影响留用的负面影响754F4%收入损失收入损失256V4%客户信任丧失客户信任丧失/品牌负面影响品牌负面影响356f3%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知识产权受到侵害854v3%监管罚款监管罚款10523%股价下跌股价下跌9523%战略计划的资金削减战略计划的资金削减55563%我们的威胁面正在迅速扩大。随着我们使用新我们的威胁面正在迅速扩大。随着我们使用新技术连接工厂,新的风险也随之出现。一旦我技术连接工厂,新的风险也随之出现。一旦我们将供应商的机器人与制造商的维护服务连接们将供应商的机器人与制造商的维护服务连接起来,或者向生产线组件推送软件包,情况就起来,或者向生产线组件推送软件包,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得多。”会变得复杂得多。”Kevin Tierney,通用汽车首席网络安全官,通用汽车首席网络安全官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领导者们深刻认识到,关键在于为不可避免的网络攻击做好响应与恢复准备,确保业务迅速恢复运行,持续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组织韧性增强,组织准备应对或希望避免的挑战有哪些变化?与上一版调查相比,对技术完整性(即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用性)丧失信心,已跃升至网络安全事件或数据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之首,这在组织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运营中断,包括供应链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中断,依然高居列表第二位,凸显了在合作伙伴和基础设施中保持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性。然而,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因为在上一版调查中,这是首要的担忧。声誉损失则上升至第三位(图1)。组织今天采取的措施应聚焦于如何通过网络安全投资优化、保存、保护和创造组织价值。这包括通过确保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和完整性,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坚实的网络安全实践基础。这一基础还应融入具备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以促进未来的增长和业务韧性。本版调查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网络安全计划和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所有这些价值流中通过更加集成的技术转型策略获得更大的战略影响力,尤其是在最成熟的网络安全组织中。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应当不局限于传统的事件响应,而应深入探讨企业如何将网络风险、安全与信任融入其整体战略的核心。采取全面且以业务为导向的视角,使你能够将更广泛的业务目标与运营需求相连接。这种方法确保网络安全不仅是被动的应对措施,而是成为组织战略、技术和运营框架中主动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德勤的研究表明,市场上最成熟的网络安全组织正通过类似以业务为导向的方法获得显著价值。8调研方法调研方法我们是我们是如何得出如何得出这些见解这些见解的的研究背后研究背后德勤根据当今商业与技术环境的复杂性,设计德勤根据当今商业与技术环境的复杂性,设计了了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报告的第四版,报告的第四版,重点关注那些已经认识到网络安全重要性,但重点关注那些已经认识到网络安全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却不知如何发挥其价值的企业领导者在实际中却不知如何发挥其价值的企业领导者的需求。的需求。德勤的这项研究基于对近1,200名网络安全决策者的调查,这些决策者至少在董事级别,包括企业高层(C-suite)及其直级下属,涵盖了不同的业务和IT职能。调查反映的数据来自43个国家和六个行业,且拥有至少1,000名员工和每年5亿美元收入的组织。德勤还对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高级网络安全决策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洞察,并帮助验证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的研究方法涵盖了与网络安全未来相关的每一个方面,从战略到战术,从文化到技术实施。本次研究的核心,我们致力于探索自上一份报告发布以来,网络安全领域发生的变化,同时采用前瞻性的视角,以期更清晰地描绘出网络安全的未来图景。我们还力求更深入地了解当今企业高层(C-suite)对网络安全的敏锐度。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力求揭示洞察,以更好地理解企业正在经历的与网络安全相关活动给企业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影响,以及领先企业为增加价值而采取的特别行动。我们所调查的各组织的总部所在地美洲美洲北美、南美30%EMEA欧洲/中东/非洲41%APAC亚太地区29%9关键发现关键发现1网络安全影响网络安全影响战略价值战略价值努力扩大业务影响努力扩大业务影响展望网络安全的未来,通往网络安全成熟度的展望网络安全的未来,通往网络安全成熟度的路径正变得日益清晰。那些沿着这条路径前行路径正变得日益清晰。那些沿着这条路径前行的组织,将网络安全风险策略、安全实践和信的组织,将网络安全风险策略、安全实践和信任构建措施深度融入其业务与技术转型中,这任构建措施深度融入其业务与技术转型中,这一切得益于具备高度网络安全意识的企业高层一切得益于具备高度网络安全意识的企业高层(C-suite)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首席信息安全)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首席信息安全官(官(CISO)的支持和推动。这些组织预期会取)的支持和推动。这些组织预期会取得显著的成功,从而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环境中,得显著的成功,从而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环境中,更有效地推动业务转型。更有效地推动业务转型。随着组织不断的提升网络安全成熟度,它们可以在业务活动、技术运营中优先考虑网络安全事项并与得到管理层支持,从而与同行拉开差距。通过优先考虑这些网络安全与业务活动和技术运营的关联度,它们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我们在上一版调查中看到的优先战略成果。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它们的网络韧性,还确保了网络安全工作与整体业务目标的协调一致,确保它们能够以安全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基于调查数据、网络安全成熟度指数以及全球领导者们的见解,深入探讨高阶洞察。我们将展示那些表现卓越的组织是如何在网络安全领域脱颖而出的,并为全球的网络安全从业人士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其工作的网络安全的成熟度。我们将探讨如何做到我们将探讨如何做到.网络安全仍然是战略业务价值的关键要素,而且关注度正在加强。2随着企业高层(C-suite)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3网络安全与技术驱动的项目和数字化业务转型深度融合。4具有更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对其网络安全实践和投资更有信心,并从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10关键发现关键发现网络安全仍然是战略业务价网络安全仍然是战略业务价值的关键要素值的关键要素且关注度且关注度正在加强正在加强在当今深度互联的数字环境中,网络安全的基在当今深度互联的数字环境中,网络安全的基础重要性毋庸置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础重要性毋庸置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行行动和战略手段来加强网络安全的准备程度,从动和战略手段来加强网络安全的准备程度,从而提高业务价值。而提高业务价值。采取行动仅为第一步采取行动仅为第一步大多数受访者都认真审视网络安全行动的必要性,其中86%的受访者在中等或较大程度上实施了具体活动/行动,以提高网络安全。这种水平的行动表明,绝大多数组织都了解开展这些活动和实施强有力的网络安全计划的必要性。这也表明,随着他们需要开展的网络安全活动清单不断增加,他们正在保持网络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这些受访者正在集中精力开展各种网络安全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降低风险、加强网络安全控制、改进事件响应、提高员工意识以及有策略的实施网络安全计划。当我们从网络成熟度的角度对这些活动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与网络成熟度较低的组织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织采取这些行动的程度更高(图2,另见网络成熟度,第25页)。网络安全活动及其与成熟度的关系网络安全活动及其与成熟度的关系(图2)与网络成熟度较低的组织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织参与这些关键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度更高。与网络成熟度较低的组织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织参与这些关键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度更高。(百分比)86%受访者报告在中等或较大程度上开展了具体活动/行动,以加强网络安全。这实际上是关于做好基础工作,并持续提升这这实际上是关于做好基础工作,并持续提升这些基础工作的成熟度,每天都保持卓越,持之些基础工作的成熟度,每天都保持卓越,持之以恒。比如基础控制、资产管理、漏洞管理等。以恒。比如基础控制、资产管理、漏洞管理等。在这些方面,你必须达到几乎无需思考就能做在这些方面,你必须达到几乎无需思考就能做好的程度,它们必须自然而然地发生。”好的程度,它们必须自然而然地发生。”来自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组织的某位来自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组织的某位CISO293228282828272425292627234845484545444444454041424280757474777574746669747173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共计共计(n=1,196)网络安全战略计划,包括组织的未来愿景和如何实现目标的操作计划每年对所有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每年更新和测试网络安全事件响应计划全面计划,评估我们如何在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保护数据维护软件组件(如应用程序接口)清单加强控制和措施,保护客户/消费者身份、访问权限并减少身份欺诈行为保持完整并最新的资产和关键性清单在公司高层进行网络安全演习,对响应计划、通信和恢复战略进行压力测试维护基本安全控制的行动计划(例如,IT资产清单、数据分类、补丁和漏洞管理)购买网络安全保险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监控和跟踪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安全状况不断听取客户意见,了解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偏好我们的网络安全实践以行业特定标准和实践为指导3940404041414243434344444511关键发现关键发现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计划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计划(图3)受访者表示正在采取的加强和改善网络安全的具体战略措施。受访者表示正在采取的加强和改善网络安全的具体战略措施。在战略指导下,网络安全的执行在整个业务中在战略指导下,网络安全的执行在整个业务中更加一体化更加一体化绝大多数组织还在采取一系列战略性网络安全行动,包括:制定基准和衡量标准、与可信赖的供应商合作、加入信息共享联盟以及建立由高级业务和IT领导人组成的管理机构,以监督网络安全能力和投资。总体而言,83%的受访者同意或完全同意这些措施是其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这种共识的程度表明,网络安全战略将继续融入业务中。83%受访者总体上同意这些措施是其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1123233334121215151515131645464443434548454139393938373634我们有一个由高级业务和IT领导人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网络安全能力和投资。我们与可信赖的供应商合作,提供特定的网络安全成果或运营关键的网络安全能力。我们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来衡量网络安全投资的回报。我们使用网络安全成熟度评估来指导我们的网络安全投资决策。我们采用风险量化工具来衡量网络安全投资的回报。我们的网络安全活动以其他行业领先者为基准。我们将我们的网络安全支出与一组确定的同行进行对比。我们加入了信息共享联盟。(n=1,196)注: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相加可能不等于100%。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完全同意12关键发现关键发现2468536433336386253615657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加大网络安全投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加大网络安全投资,资,全球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7%)预计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增加其网络安全预算。同时,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期开始将网络安全支出与其它项目的预算进行整合,例如数字化转型计划、IT项目和云投资。这种投资水平和预算整合凸显了网络安全活动与企业运营日益交织的特性。这也强调了一个现实,即网络安全资金往往被视为零和游戏,在转型项目中,网络安全常常被忽视,以在零和环境中节省成本。持续优先考虑网络安全,并在业务和技术运营以及领导层之间建立网络安全连接能力,对于组织脱颖而出并成功实现战略成果至关重要。一个网络安全成熟的组织明白,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业务成功的关键所在,需要在组织的所有职能和层级中进行整合。通过培养这种强大的网络安全连接能力,组织可以增强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协作、信息共享和决策制定。这种方法使领导者能够根据业务目标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并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最终,那些优先考虑网络安全并构建强大网络安全连接能力的组织,即将网络安全纳入组织职能和领导角色的组织,能够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更好地保护其资产、声誉和整体韧性。支出在增加支出在增加(图4)57%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12-24个月内增加网络安全预算。个月内增加网络安全预算。(单位:美元和百分比)5亿至亿至10亿美元亿美元(n=314)10亿至亿至50亿美元亿美元(n=378)50亿至亿至100亿美元亿美元(n=253)超过超过100亿美元亿美元(n=251)所有受访者所有受访者(n=1,196)减少保持不变增加57%受访者预计在未来12-24个月内增加网络安全预算。我们发现,平均而言,受访者每年在IT方面的总体支出在1.47亿美元到2.66亿美元之间。其中,19%(3,900万美元)用于网络安全相关活动,而受访者预计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这一比例将增加3%。由于公司的规模、拥有的数据类型、在线业务和供应链实践等因素各不相同,由于公司的规模、拥有的数据类型、在线业务和供应链实践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威胁特征也各不相同。每家公司都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威胁情报战略,因此它们的威胁特征也各不相同。每家公司都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威胁情报战略,包括了解谁在关注他们、为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运作的。了解潜在攻击者的包括了解谁在关注他们、为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运作的。了解潜在攻击者的动机和策略对于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动机和策略对于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Gary Harbison,强生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强生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13关键发现关键发现15610111516or moreNone32224661112742141827241813131187634282117攻击现实日益严峻,包括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攻击现实日益严峻,包括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相关的新威胁和网络风险)相关的新威胁和网络风险随着各组织所面临的网络威胁日益增多且多样化,预计投资也将随之增加。与上一期调查类似,网络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是最主要的威胁行为者。42%的受访者表示,上述威胁行为者中,他们最关注的是黑客活动分子(旨在发表与政治或社会事业有关的声明的威胁行为者)、网络罪犯分子(为牟取经济利益而实施恶意活动)和内部人员(个人恩怨和利益相关)。在网络攻击者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方面,钓鱼攻击、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的组合被34%的受访者报告为最主要的威胁来源。这一比例比上一次调查下降了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与数据丢失相关的威胁报告却大幅上升,从上次调查的14%上升到本次调查的28%。同时,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公开报告了六到十起网络安全事件,这一比例相比上一次调查增加了两个百分点。攻击事件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不令人惊讶。对威胁行为者来说,可利用的攻击面很大,并且还在持续扩大。调查还追踪了受访者如何应对因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出现而产生的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显示,与不太成熟的组织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织对这些风险的认识更为明显。在网络安全成熟度最高的组织中,受访者认为会影响其网络安全战略的四大GenAI相关风险如下:GenAI输出的可解释性(82%)GenAI算法带来信息完整性风险(81%)为GenAI和人类协同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81%)数据投毒(例如,通过破坏训练数据集来影响GenAI输出)(80%)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与供应商和其他第三方共享数据,新的安全漏洞也随之出现。这些日益复杂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攻击机会。正在突破防御的威胁正在突破防御的威胁(图5)网络安全漏洞的来源,以及有多少组织正在遭遇这些漏洞。网络安全漏洞的来源,以及有多少组织正在遭遇这些漏洞。(百分比,第三版Vs第四版)40%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公开报告了六至十起网络安全漏洞事件。攻击者攻击者/来源来源工具工具/技术技术漏洞事件次数漏洞事件次数42%网络安全犯罪网络安全恐怖分子员工善意的非故意行为导致的负面事件可信第三方恶意员工有组织犯罪黑客分子国家一切事物和每个人都如此紧密相连,风险正在一切事物和每个人都如此紧密相连,风险正在成倍增加。考虑我们整个供应链网络。考虑所成倍增加。考虑我们整个供应链网络。考虑所有公司安全能力的全面差异。我们对自己公司有公司安全能力的全面差异。我们对自己公司内部和员工的安全措施感到相当自信。但问题内部和员工的安全措施感到相当自信。但问题是,我们如何确保与我们网络接触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如何确保与我们网络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具备同等的安全防范和控制能力呢?”都具备同等的安全防范和控制能力呢?”Patrick Milligan,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3638143934401529钓鱼/恶意软件/勒索软件数据丢失相关威胁APTs(高级持续性威胁)DoS(拒绝服务攻击)第3版(n=1,110)第4版(n=1,196人)14关键发现关键发现5655525258545455555664636363666364656663收益损失取消一项战略举措的资金股价下跌监管罚款运营中断生态系统,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对人才招聘/留用产生负面影响声誉损失对技术完整性丧失信心失去客户信任/负面品牌影响因为人们对网络安全计划所带来的效益期望越因为人们对网络安全计划所带来的效益期望越来越高,技术完整性是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来越高,技术完整性是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网络威胁下,企业正在经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对财务、运营和品牌三个领域的影响(图6)。总体而言,在所有这三个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对技术完整性丧失信心和运营中断(图1,第7页)。这种持续的关注强调了制定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战略计划的重要性,该计划能够维护关键技术和运营,并增强组织的韧性。受访者经历的所有负面影响比前一版报告中的程度更高。在第三版报告中,平均56%的受访者在中等和较大程度上经历了所有这些后果,而在第四版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64%。这一增长表明了两个潜在的现实。首先,组织可能更全面地报告了网络攻击的影响,这表明了意识的增强。其次,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出现,攻击面和频率已经增加,这凸显了网络安全在未来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采取行动,制定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战略计划。通过三个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通过三个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图6)受访者认为在财务、运营和品牌领域,网络安全事件影响最大的方面。受访者认为在财务、运营和品牌领域,网络安全事件影响最大的方面。(百分比)财务财务运营运营品牌品牌第3版(n=1,110)第4版(n=1,196)15关键发现关键发现1212221223221121213121112151315141213144142424344444344434346454546444443434241414040404040提高客户忠诚度,实现业务价值和增长为试验和创新提供信心确保韧性(组织、供应链等)增加收入避免监管罚款实现我们的使命/目标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品牌信任度和声誉加强对技术/数据完整性的信心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提高效率和敏捷性提高威胁检测和响应能力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的这些负面影响,与组织期望通过其网络安全举措实现的效益(积极的业务成果)形成了鲜明对比。调查显示,网络安全举措预期的三大成果是:(1)保护知识产权;(2)提升威胁检测与响应能力;(3)提高效率和敏捷性(图7)。这些预期效益表明,许多受访者从网络安全投资中看到了运营韧性的增强,但各行业之间存在一定这些预期效益表明,许多受访者从网络安全投资中看到了运营韧性的增强,但各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差异:网络安全的预期成果网络安全的预期成果(图7)受访者预期从网络安全举措中获得的益处,以及他们期望这些益处实现的程度。受访者预期从网络安全举措中获得的益处,以及他们期望这些益处实现的程度。(百分比)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期望显然非常高。作为网络安全职能的主要负责人,这些期望主要指向了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他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即管理并实现业务的预期。对于任何组织而言,网络安全事件和数据泄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网络安全的承诺在于最小化风险和负面影响,并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终目标是使组织更加安全、更具韧性,并利用可信数据推动业务增长。完全没有在很小程度上中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n=1,196)消费者消费者增强对技术增强对技术/数数据完整性的信心据完整性的信心能源、资源能源、资源与工业与工业(ER&I)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FSI)政府与公服务政府与公服务(GPS)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医疗与医疗(LSHC)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和客户留存率科技、传媒科技、传媒和电信和电信(TMT)提高效率和提高效率和敏捷性敏捷性改进威胁检测和改进威胁检测和响应,同时保护响应,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效率和提高效率和敏捷性敏捷性16关键发现关键发现1111212313334334253665181818202322212423242426274544454241424544414439374034343433333230292928292827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在领的在领导层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导层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的组织中,首席信息安全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的组织中,首席信息安全官(官(CISO)往往对我们调查中询问的大多数网)往往对我们调查中询问的大多数网络安全活动负主要责任,首席信息官(络安全活动负主要责任,首席信息官(CIO)也)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CISO通常向首席信息官通常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或首席技术官(CTO)汇报工作。但调查显示,)汇报工作。但调查显示,约有五分之一的约有五分之一的CISO直接向首席执行官(直接向首席执行官(CEO)汇报工作。这是业务一致性的一个重要信号,汇报工作。这是业务一致性的一个重要信号,以及在企业高层(以及在企业高层(C-suite)和执行领导层中的)和执行领导层中的影响力。影响力。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似乎也在增长。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或同等职位的领导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有关技术能力的战略性业务对话中,这反映出技术能力在推动业务价值方面日益重要。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参与不再是可有可)的参与不再是可有可无。无。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以下技术能力相关的战略对话中的参与度显著提高: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计算、GenAI、数据分析、5G以及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图8)。将首席信息安全官(将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纳入战略对话)纳入战略对话(图8)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参与讨论的业务关键型技术能力领域,以及他们参与的程度。)参与讨论的业务关键型技术能力领域,以及他们参与的程度。(百分比)物理机器人元宇宙区块链/加密货币物联网量子计算企业资源规划(ERP)计划运营技术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IAM)5G数据分析生成式AI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云计算(n=1,196)参与度明显降低减少无变化增加参与度大幅提高17关键发现关键发现2720181187222111524341随着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在领导层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及组织努力提升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预计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负责向董事会和企业高层(C-suite)提供关于安全漏洞、风险场景以及提升韧性的必要措施的指导和教育。未来,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不仅要领导组织的整体网络安全战略,还要提供战略指导,与其它企业高层(C-suite)紧密协作,确保安全措施与业务目标相协调。在关注网络安全的企业高层(C-suite)高管中,只有34%非常有信心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能够充分驾驭网络安全。这一比例比所有受访者的平均信心水平低18个百分点(图9)分析表明,网络安全成熟型组织明白,首席信息安全官重要的职责就是让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参与进来,也是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风险的关键。他们认识到,通过扮演更具影响力的角色,首席信息安全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指导,并确保网络安全作为需要持续关注和投资的战略性业务问题而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资源。德勤认为,鉴于网络威胁、技术能力以及网络安全与业务整合的不断发展,CISO角色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提升,但我们建议各组织加快行动,提升CISO的角色重要性。尽管大多数人认为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角色正在演变,且他们已经在企业高层(C-Suite)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仍缺乏对企业高层能够自信地驾驭当前复杂网络环境的信心。这种较低的信心水平可能表明,随着CISO有效地向企业高层沟通提示有关的风险/威胁以及组织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高层对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也可能反映出受访者整体上对组织的网络安全成熟度和韧性存在过度自信,即他们可能高估了组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准备程度和恢复能力。企业高层(企业高层(C-suite)的网络安全意识及首席信息安全官()的网络安全意识及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报告的一致性)报告的一致性(图9)了解领导者对企业高层(了解领导者对企业高层(C-suite)的信任程度,并总体概述首席信息安全官()的信任程度,并总体概述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汇报对象。)的汇报对象。(百分比)对我们来说,最大的转变是在构建解决方案之对我们来说,最大的转变是在构建解决方案之前,而不是之后,引入安全讨论。我们希望真前,而不是之后,引入安全讨论。我们希望真正实现“设计中的安全”,而不是经常发生的正实现“设计中的安全”,而不是经常发生的“评估中的安全”。前者往往要求安全成为企“评估中的安全”。前者往往要求安全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中更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业整体战略中更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来自某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网络和来自某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网络和IT安全总监安全总监首席技术官(CTO)首席执行官(CEO)首席信息官(CIO)董事会首席战略官(CSO)首席安全官(CS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数据官(CDO)首席风险官(CRO)业务信息安全官(BISO)首席合规官(n=1,196)对企业高层(对企业高层(C-suite)和董事会在网络安)和董事会在网络安全领域有效应对的信心全领域有效应对的信心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网络安全负责网络安全负责人向以下领导汇报工作人向以下领导汇报工作(n=1,196)非常有信心有一点信心保持中立有点不自信18关键发现关键发现虽然网络安全是大多数组织董事会议程上的常规话题,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董事会每季度甚至更频繁地讨论与网络相关的问题,但显然还需要加强意识教育,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需就战略风险和相应措施方面提供建议。在这一点上,德勤的Tech-Forward Boardroom报告建议,为了提升董事会的讨论水平,技术领导者可以将技术术语转化为业务需求,与首席财务官(CFO)更紧密地合作以阐明业务影响,持续进行结构化报告和基准测试,共同向董事会汇报,通过深入的技术研讨会进行研讨,创建反馈循环,并在小型董事会会议中推广这些活动。尽管大多数人认为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角色正在转变,且已具有一定话语权,但对于企业高层(C-suite)能否驾驭当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仍然缺乏信心缺乏信心88%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董事会每季度甚至更频繁地讨论与网络相关的问题我们每季度都会向董事会汇报标准的最新情况,我们每季度都会向董事会汇报标准的最新情况,而这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我认为,不仅仅是而这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我认为,不仅仅是讨论的频率,讨论也更有深度了。我们对董事讨论的频率,讨论也更有深度了。我们对董事会现在有疑问的关键议题进行了更多的深入探会现在有疑问的关键议题进行了更多的深入探讨。我们最终会安排更多时间进行深入探讨。”讨。我们最终会安排更多时间进行深入探讨。”某金融服务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某金融服务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19关键发现关键发现网络安全已与技术驱动型项网络安全已与技术驱动型项目和数字化业务转型深度融目和数字化业务转型深度融合。合。网络安全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就像数字化转网络安全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就像数字化转型的界限一样。随着组织与合作伙伴和其他第型的界限一样。随着组织与合作伙伴和其他第三方共享数据和系统访问权限,安全和隐私问三方共享数据和系统访问权限,安全和隐私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最终,业务、客户、数据和题变得至关重要。最终,业务、客户、数据和数字信任的增长都取决于网络安全。因此,许数字信任的增长都取决于网络安全。因此,许多组织正在将网络安全整合到业务和技术职能多组织正在将网络安全整合到业务和技术职能中(图中(图10)。)。将网络安全整合到整个业务中将网络安全整合到整个业务中各组织不仅在加强和保护其技术能力,而且还在改变创造新产品的方式。例如,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将隐私元素融入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这有助于保护客户数据并提高数字信任度。这些考虑因素表明,DevSecOps流程的成熟度正在达到一个新水平,网络安全领导者已成功融合进产品设计和开发团队(图10)。优先考虑隐私、信任和道德优先考虑隐私、信任和道德(图10)大多数受访者正在采取措施将网络安全与产品开发、保护客户数据等关键领域的需求进行整合。大多数受访者正在采取措施将网络安全与产品开发、保护客户数据等关键领域的需求进行整合。(百分比)我一直将网络安全视为一种助推器。如果你想我一直将网络安全视为一种助推器。如果你想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你需要确保你有保险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你需要确保你有保险杠和制动器,而且你知道你的车有很多部件都杠和制动器,而且你知道你的车有很多部件都在正常工作,否则你将无法在路上行驶。网络在正常工作,否则你将无法在路上行驶。网络安全可以充当这些保险杠或制动器,为汽车提安全可以充当这些保险杠或制动器,为汽车提供支撑(以便您能以正常速度行驶)。”供支撑(以便您能以正常速度行驶)。”Vivek Khindria,Loblaw网络安全、网络和技术网络安全、网络和技术风险高级副总裁风险高级副总裁11323233239141415161513141743444443454747384039393837373633在产品或服务开发的初始阶段就考虑隐私问题。保持有效执行网络安全战略所需的人才和技能。努力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无缝体验的同时保护客户/消费者数据,并利用这些知识释放业务价值和实现增长。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系统中的漏洞。将道德因素(如公平性、透明度、问责制、包容性)作为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的前三大优先事项。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增加了对数字信任的关注,作为网络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去年实施了新的流程,以改进我们在收集个人数据前征求用户同意的方式。感到难以应对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需求。(n=1,196)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完全同意20关键发现关键发现将网络安全融入业务的更多方面也体现在支出方面。如前所述,大多数受访者(58%)预计,网络安全支出将开始与数字化转型、IT计划和云投资等其他计划预算进行整合。与此同时,大多数受访者(55%)也认为网络安全支出将保持独立(图11)。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在被问及网络安全支出的未来时,25%的受访者选择了两个选项既包括整合支出,也包括独立支出。这种双重性反映了德勤在各组织中的观察结果,即网络安全支出通常来自专门的网络安全预算以及IT、数字化转型、业务领域和产品的预算。换句话说,网络安全支出的规模涉及许多优先事项,这就要求领导者探索不同的、往往是并行的模式来为其提供资金。58%受访者预计网络安全支出将与其他预算相结合。网络安全支出与数字化转型的交叉点网络安全支出与数字化转型的交叉点(图11)您认为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环境会如何影响贵组织的网络安全支出?请选择所有适用选项。您认为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环境会如何影响贵组织的网络安全支出?请选择所有适用选项。(百分比)58553718支出将开始与其他预算(如数字化转型、IT、云投资)相结合支出将保持独立,并与其他预算(如数字化转型、IT、云投资)分开支出将成为优先事项,并首次拥有自己的专项预算预算所有权将从单一所有者(如CISO、CIO)转变为多个所有者(如IT和风险等)(n=1,196)注: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相加可能不等于100%。约25%的受访者同时选择了这两个选项,即在某些领域整合支出,而在另一些领域保持独立。25!关键发现关键发现物理机器人元宇宙区块链/加密货币量子计算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IAM)物联网5G数据分析生成式AI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云计算运营技术网络安全预算整合的趋势与另一个新现象紧密相关:网络安全是推动业务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安全在确保组织对技术能力的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云计算(48%)、GenAI(41%)和数据分析(41%)等优先领域(图12)。网络安全在保障技术投资中的作用网络安全在保障技术投资中的作用(图12)网络安全如何影响技术能力预算决策。网络安全如何影响技术能力预算决策。(百分比)对于我们这家在全球运营的集团来说,加强安全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我们建对于我们这家在全球运营的集团来说,加强安全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我们建立了一个名为立了一个名为JFE-安全整合与响应团队的内部组织,分配预算和人员等资源,并在人力、技术安全整合与响应团队的内部组织,分配预算和人员等资源,并在人力、技术和物理方面实施了必要的措施。我们的目标是在各种业务活动中增强网络安全措施,包括产品、系和物理方面实施了必要的措施。我们的目标是在各种业务活动中增强网络安全措施,包括产品、系统和服务的开发、设计、制造和提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仅加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网络安全,并统和服务的开发、设计、制造和提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仅加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网络安全,并最终为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提高社会的网络安全做出贡献。”最终为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提高社会的网络安全做出贡献。”Akira Nitta,JFE Steel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243334433811109131615161517151318171817203739404142404145433937404048414139393939393634323130(n=1,196)注: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相加可能不等于100%。完全没有作用小作用中等作用大作用22关键发现关键发现为降低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为降低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图13)您的组织正在采取哪些网络安全措施来减少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您的组织正在采取哪些网络安全措施来减少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百分比)在云技术方面,网络安全作为推动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还能简化组织的整体云环境。为降低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受访者采取的首要网络安全措施包括: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44%)、实施一致的安全政策和程序(45%),以及在多方/多个解决方案中使用云生态系统监控技术(46%)(图13)。46%受访者表示在多方/多个解决方案中采用了云生态系统监控技术。4645444343403634在生态系统内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实施统一的安全政策和程序跨多方/多个解决方案采用云生态系统监控技术部署身份和访问管理控制建立明确的协议和治理措施利用自动化工具执行安全任务实施零信任安全模式与他人共享威胁情报(n=1,196)23关键发现关键发现关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关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鉴于人工智能在当今的重要性,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将其纳入了网络成熟度指数。各组织关注的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网络安全能力的主要方式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监控、高级模拟和自动化安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使攻击者能够以更低的时间投入定制内容的创建。目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浪潮正以企业为目标,通过冒充可信来源来利用漏洞。这一问题正在迅速加剧。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浪潮时无能为力。领先企业正在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来源:Deloitte 2024 Tech Trends:Defending reality:Truth in an age of synthetic media)。随着人工智能在未来不断发展,网络安全的未来也在演变。两者正在共同进化,因为组织正在利用新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减轻网络安全负担。在受访者中,平均有39%的人正在其网络安全项目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功能。同时,受访者也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表示需要更新网络安全战略,以跟上技术不断创新的步伐(图14)。39%受访者表示正在其网络安全项目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功能。人工智能能力成为关注焦点人工智能能力成为关注焦点(图14)受访者处于何种阶段处以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其网络安全计划中成为一种工具。受访者处于何种阶段处以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其网络安全计划中成为一种工具。(百分比)当然,重点是防止恶意入侵。但我们还必须关当然,重点是防止恶意入侵。但我们还必须关注这些新技术(如注这些新技术(如AI)的影响,以及它们将如)的影响,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我们如何确保以安全可靠何改变我们的环境。我们如何确保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应用和使用的方式应用和使用AI,并利用,并利用AI在我们的网络在我们的网络安全框架中更好地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框架中更好地提供安全保障?”GPS机构,网络和信息技术安全总监机构,网络和信息技术安全总监12221222131414121415141544444547464546454240393939383838部署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持续监控组织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成高级网络安全模拟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网络监控、异常检测和威胁响应等安全流程的自动化加快对潜在安全威胁的响应速度实时分析网络安全数据,了解复杂关系并识别新型攻击载体启用自动安全响应打造动态防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历史数据,识别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n=1,196)完全没有在较小程度内中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24关键发现关键发现量子计算量子计算(图15)各组织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时代以及量子网络安全就绪的必要性。各组织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时代以及量子网络安全就绪的必要性。(百分比)迎接下一波新兴技术浪潮迎接下一波新兴技术浪潮随着组织继续应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其他颠覆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稳步迈向广泛应用。随着量子计算逐渐成为现实(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主流),并为网络攻击者破解密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量子计算网络安全准备工作正成为许多组织更加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近83%的受访者正在评估与量子计算有关的风险或采取某种行动,无论是制定战略、实施试点解决方案,还是大规模实施解决方案。虽然大多数受访者(52%)仍在评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与量子计算相关的风险战略,但其他受访者(30%)正在采取果断行动,作为早期采用者实施解决方案。这些数据表明,这一问题的发展势头非常明显,领导者可以通过了解潜在风险、审查数据和系统管理、优先处理与业务运营相关的漏洞以及制定加密算法、更新路线图来应对挑战。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在往往需要多年时间的计划中抢占先机,并在更广泛的企业转型过程中以及通过更新合同机制有序地引入新算法。30%受访者正在采取果断行动,作为早期采用者实施解决方案。41327251812目前不关注与量子计算有关的风险意识到量子计算威胁,但尚未采取行动评估我们面临的与量子计算有关的风险制定应对量子计算相关风险的战略实施测试版解决方案,减轻/避免与量子计算有关的风险大规模实施解决方案,应对与量子计算有关的风险(n=1,196)30%关键发现关键发现网络成熟度较高的组织更有网络成熟度较高的组织更有信心,并能从其网络安全实信心,并能从其网络安全实践和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践和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网络成熟度指数网络成熟度指数德勤借鉴了我们与全球数千家组织合作的经验,德勤借鉴了我们与全球数千家组织合作的经验,将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与低网络安全成熟将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与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的同行区分开来。度的同行区分开来。为了识别这一独特的网络安全领导阶层,并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安全对企业成功和价值的支持程度,我们采用了四套领先实践来对组织进行评级或指数化:健全的网络安全计划,包括防御和应对网络威胁的战略、运营和战术计划(规划战略的完整清单,见图3,第11页)。关键的网络安全活动,例如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行业基准测试和事件响应情景规划(网络安全活动的完整清单,请参见图2,第10页)。董事会的有效参与,例如组织的董事会定期处理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在网络安全计划中部署人工智能能力,重点关注那些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八项网络人工智能相关行动中至少五项行动的组织(完整的行动清单请参见图14,第23页)。本次调查新增了最后一项标准人工智能能力,旨在反映技术和业务的演变,以及对于变得网络成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仅使用前三个标准(与上一版相同的指数)时,我们会发现网络成熟型组织增加了三个百分点从21%的组织增加到24%这是一个可观的增长。不过,通过将人工智能因素纳入本版的网络成熟度指数,我们可以定义出更精英的组织群体,这些组织处于塑造网络安全未来前沿。在本次调查中,高网络成熟度组织占调查对象的14%。与中和低网络成熟度组织相比,高网络成熟度组织是如何对待网络安全问题的,这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了重要经验,可用于提升组织的网络和业务价值。德勤借鉴了我们与全球全球数千家组织合作的经验,将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与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的同行区分开来。14%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等(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35网络成熟度分类网络成熟度分类(百分比)5126关键发现关键发现对网络安全职能寄予厚望对网络安全职能寄予厚望高网络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高度关注网络安全措施可能带来的潜在效益。平均而言,高网络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期望其网络安全措施带来积极成果的可能性是低网络成熟度组织受访者的2.4倍(是中网络成熟度组织受访者的1.6倍)(图16)。这些积极成果包括:确保组织韧性(76%)、改进威胁检测和响应(74%)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地位(74%)在这些方面,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的期望与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这种情况反映了网络的挑战和前景。最具有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在所有指标上的期望值都显著更高。虽然他们认识到网络安全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这种认识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各项工作。网络安全驱动成果网络安全驱动成果(图16)组织期望从其网络安全工作中获得的收益。组织期望从其网络安全工作中获得的收益。(显示所有三个网络成熟度组别的百分比)高成熟度和低成熟度部分之间的差异高成熟度和低成熟度部分之间的差异302932312628302730272725294847454347464242414339434074746970696169696663766867共计共计(n=1,196)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等(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效率和敏捷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加强对技术/数据完整性的信心提高品牌信任度和声誉提高信息透明度实现我们的使命/目标避免监管罚款增加收入确保韧性(组织的、供应链的)为试验和创新提供信心提高客户忠诚度,实现业务价值和增长提高威胁检测和响应能力40404040414141424343444445%百分点 44%百分点 45%百分点 37%百分点 39%百分点 43%百分点 33%百分点 39%百分点 42%百分点 36%百分点 36%百分点 49%百分点 43%百分点 3827关键发现关键发现272323222322222119173331313230302827272834373533303437373633共计共计(n=1,196)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等(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声誉损失对技术完整性丧失信心收益损失失去客户信任/负面品牌影响对人才招聘/留用产生负面影响取消一项战略举措的资金知识产权受到侵害股价下跌监管罚款运营中断生态系统,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生态系统31威胁检测和响应方法不断发展威胁检测和响应方法不断发展任何组织都无法避免网络安全数据泄露和网络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即使是那些在网络安全方面成熟度较高的组织也不例外。平均而言,我们的分析表明,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在检测网络威胁和遵守相关报告要求方面的能力更强。例如,25%的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报告称,在过去一年中发生了11次或更多的网络安全事件,这一比例比总体受访者高出8个百分点。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负面因素,但或许是因为这些组织可能拥有更强的威胁检测能力,使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威胁。除了对网络攻击和事件有更高的认知外,这些组织还了解与漏洞和事件相关的真实成本。平均而言,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比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更有可能承认财务、运营和品牌影响的严重性,这一比例高出13个百分点。这种更深入的理解反映了一个“良性循环”,为网络安全在整个业务和技术领域的持续整合提供了潜在的催化剂。它还有助于提升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角色,以保护和维护未来的价值,提高运营效率和韧性,并支持创新和收入增长目标。按成熟度分组的预期负面后果按成熟度分组的预期负面后果(图17)网络成熟度高的受访者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更多,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威胁检测能力更强。网络成熟度高的受访者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更多,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威胁检测能力更强。(百分比)29292828282725272628关键发现关键发现265239144252001882共计共计(n=1,196)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等(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有点不自信有点信心非常自信中等自信144352建立高管层对网络安全驾驭能力的信心建立高管层对网络安全驾驭能力的信心在网络安全成熟度高的组织中,企业高层(C-suite)驾驭网络安全的信心越高。高管层和董事会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需求的能力表示非常有信心的比例,是网络安全成熟度低的组织中受访者的两倍(图18)。信心达到最高水平信心达到最高水平(图18)高管层和董事会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有多大的信心。高管层和董事会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有多大的信心。(显示的是所有三个网络成熟度组别的百分比)29关键发现关键发现332727242625272526242020235042444241424136403531343380727067676665636353525048共计共计(n=1,196)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云计算生成式AI人工智能/认知计算运营技术物联网5G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IAM)量子计算物理机器人区块链/加密货币元宇宙数据分析48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似乎更擅长利用网络安全来为技术能力获取投资,也更善于让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参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对话。平均而言,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表示网络安全在为其技术能力获取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能性,比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组织的受访者高出2.5倍。他们获取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云计算、数据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运营技术(例如,工业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图19)。更高的成熟度意味着网络安全在技术驱动的能力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高的成熟度意味着网络安全在技术驱动的能力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图19)与其他组别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别认为网络安全在确保技术能力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组别相比,网络成熟度高的组别认为网络安全在确保技术能力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的是所有三个网络成熟度组别的百分比)41413939393936383430323230关键发现关键发现242319242422192323231921193636283534343135293031283256555554545250494945444439共计共计(n=1,196)网络成熟度低(n=421)网络成熟度中(n=612)网络成熟度高(n=163)云计算物联网生成式AI数据分析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IAM)量子计算5G运营技术企业资源规划(ERP)区块链/加密货币物理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在关于技术能力的战略讨论中,与低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相比,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CISO或网络安全领导者的参与显著增加的可能性要高出2.3倍。在高网络安全成熟度的组织中,CISO参与最多的领域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物联网(IoT)、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和数据分析(图20)。随着网络安全成熟度的提高,首席信息安全官(随着网络安全成熟度的提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更多地参与战略讨论)更多地参与战略讨论(图20)网络成熟度高的组别,其首席信息安全官更频繁地参与所有领域的对话。网络成熟度高的组别,其首席信息安全官更频繁地参与所有领域的对话。(百分比)首席信息安全官(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的角色正在演变。他们需要引入正确的策略,积极引导公司做出数据驱动)的角色正在演变。他们需要引入正确的策略,积极引导公司做出数据驱动型决策。由于这需要与高层领导更多地互动,型决策。由于这需要与高层领导更多地互动,CISO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方面的专长,还应具备高管级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方面的专长,还应具备高管级别的思维和商业敏锐度,以展示网络安全策略将如何影响业务。”别的思维和商业敏锐度,以展示网络安全策略将如何影响业务。”Gary Harbison,强生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强生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34342834333229333029282728展望未来展望未来31洞悉洞悉网络安全未来网络安全未来全方位构筑企业网络安全防线全方位构筑企业网络安全防线为顺应未来网络安全新格局,企业必须深入理为顺应未来网络安全新格局,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网络安全领域的新兴趋势。更为解和精准把握网络安全领域的新兴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当付诸实际行动,创造巨大重要的是,企业应当付诸实际行动,创造巨大的商业成效。通过聚焦以下关键要素和可行措的商业成效。通过聚焦以下关键要素和可行措施,企业可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成熟度,打造施,企业可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成熟度,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差异化竞争优势。夯实网络安全基石,打通合作渠道,提高抗风夯实网络安全基石,打通合作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险能力随着网络安全的战略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企业管理层需认识到,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个IT问题,更是贯穿于企业各个部门和层级,需要全面协调融合的核心业务问题。它要求企业不断推进网络安全功能在商业与技术领域的融合,并将其列为重中之重。随着管理层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不断加深,以及网络安全功能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愈发明显,企业日益聚焦网络安全带来的业务价值,旨在全面提升其团队协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水平。这将有助于企业高层深刻洞察实际业务情况,并据此制定战略决策,确保各项决策和行动与业务目标紧密契合,且能有效防范网络风险。企业应将网络安全视为核心要务,深化网络安全在各领域的融合,更好地保护关键资产和品牌声誉,全面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在日益高涨的数字化浪潮下领航前行。32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曾经被视为企业IT的首席安全卫士,首席信息安全首席信息安全官(官(CISO)的角色)的角色正在演变,现在不仅帮助保护整个企业,从核心业务运营到品牌声誉,还支持创新和业务的未来。提高领导层的参与度和敏锐度,从首席信息安提高领导层的参与度和敏锐度,从首席信息安全官(全官(CISO)到其他企业高层()到其他企业高层(C-suite)和董)和董事会事会网络的未来网络明确指出了一个当务之急:确保CISO积极参与有关技术能力和业务的战略对话。CISO不再仅仅是企业IT的安全守护者,而是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负责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运营、品牌声誉,同时支持创新和业务的未来发展。并且,CISO应与其他具备网络安全知识的高层领导一起参与。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并将其置于业务目标的背景下,需要整个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定期参与网络安全对话。由于网络安全是组织面临的首要风险,高层领导必须在其管理和监督中保持高度参与。通过CISO的积极参与并为董事会和组织提供宝贵的见解和指导,网络安全可以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资源作为一个需要持续投资的战略性业务问题。以战略和治理为基础,主动驱动整合预算以战略和治理为基础,主动驱动整合预算这表明网络安全正在得到应有的认可,也表明更多的部门可能会将网络安全纳入其未来的资金计划中。这种整合方法可以为整体安全带来更全面的战略和更好的结果。通过建立一个支持更广泛的议题并定义网络安全目标的明确治理框架,组织可以朝着其业务目标迈出关键步骤。这种方法意味着组织中的每个人都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投入适当的资源,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理,组织可以确保网络安全计划与其他重要的业务优先事项保持一致,但这种整合转型投资可能存在一些缺点。如果预算中没有明确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细列项目,那么网络安全可能会被削弱,因为此时它往往就会被视为成本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增值投资。在制定战略时,我们正逐渐成熟的一个方面是体现在开始以结果导向。所以,我们总是思考未来在制定战略时,我们正逐渐成熟的一个方面是体现在开始以结果导向。所以,我们总是思考未来数年后我们希望处于什么位置。我相信,在安全领域制定超过两年的战略会有很多变化,因为威数年后我们希望处于什么位置。我相信,在安全领域制定超过两年的战略会有很多变化,因为威胁会变化,技术也会变化,等等胁会变化,技术也会变化,等等因此,我们基于结果来构建战略,这一点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基于结果来构建战略,这一点非常关键。”某生命科学与医疗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某生命科学与医疗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33迈向新征程迈向新征程未来已至未来已至制胜有方制胜有方未来已至。当前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书写着网络安全的未来。未来已至。当前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书写着网络安全的未来。新兴网络安全威胁、前沿技术以及商业决策正不断演变,懂得新兴网络安全威胁、前沿技术以及商业决策正不断演变,懂得未雨绸缪、谋定而动,方能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成熟度,向着更未雨绸缪、谋定而动,方能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成熟度,向着更加长远的未来不断迈进。加长远的未来不断迈进。随着企业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日益加深,管理层也愈发积极地参与关于网络安全的战略讨论。网络安全逐步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一个崭新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未来已来,您将如何书写非凡篇章?又将如何推动企业迈向卓越?蓄势待发蓄势待发联系我们,获取更多关于德勤第四期全球网络安全前瞻调研的专业洞见,了解具备成熟网络安全体系的企业如何提升业务价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致谢致谢感谢Saurabh Bansode、Criss Bradbury、Deborah Elder、John Gelinne、Tanneasha Gordon、Matt Holt、Pratik Joshi、Diana Kearns-Manolatos、Isaac Kohn、Daphne Lucas、Mike Morris、Kelly Nelson、Iram Parveen、Sean Peasley、Abdul Rahman、Colin Soutar、Jan Vanhaecht、Marius von Spreti对本报告的支持和贡献。34德勤中国网络安全服务主要联系人德勤中国网络安全服务主要联系人薛梓源薛梓源德勤中国网络安全事业群德勤中国网络安全事业群主管合伙人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网络安全德勤中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防御韧性及企业安全服务网络安全防御韧性及企业安全服务主管合伙人主管合伙人电话: 86 10 8520 7315电邮:冯晔冯晔德勤中国网络安全德勤中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战略转型及数字隐私信任服务网络安全战略转型及数字隐私信任服务主管合伙人主管合伙人电话: 86 21 6141 1575电邮:Phill Everson德勤中国网络安全德勤中国网络安全香港香港主管合伙人主管合伙人电话: 85 22 852 1222电邮:.hk德勤中国网络安全德勤中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防御韧性及企业安全服务网络安全防御韧性及企业安全服务内地内地香港香港张震电话: 86 21 6141 1505电邮:肖腾飞电话: 86 10 8512 5858电邮:肖康电话: 86 10 8534 2488电邮:杨天电话: 86 20 8715 8566电邮:马红杰电话: 86 21 3313 8528电邮:金洁电话: 86 21 2316 6315电邮:刘征电话: 86 10 8512 4009电邮:王凱民电话: 85 22 238 7908电邮:.hk吴俊伟电话: 85 22 852 6318电邮:.hkPramod Potharaju电话: 85 22 852 6616电邮:.hk崔汶俊电话: 85 22 238 7946电邮:.hk莫嘉豪电话: 85 22 740 8829电邮:.hk德勤中国网络安全德勤中国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战略转型及数字隐私信任服务网络安全战略转型及数字隐私信任服务内地内地香港香港阎光电话: 86 21 2316 6282电邮:邓娜电话: 86 75 53353 8151电邮:江玮电话: 86 21 2312 7088电邮:何微电话: 86 75 53353 8697电邮:林松祥电话: 86 10 8512 4888电邮:何晓明电话: 86 10 8512 5312电邮:林普毅电话: 85 22 109 5353电邮:.hk鄭若琳电话: 85 22 238 7119电邮:.hk蕭凱婷电话: 85 22 852 5898电邮:.hk林道勛电话: 85 22 531 1488电邮:.hk关于德勤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共同拥有,始终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我们的办公室遍布中国31个城市,现有超过2万名专业人才,向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全球领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我们诚信为本,坚守质量,勇于创新,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智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称“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业,业精于勤”。德勤全球专业网络的成员机构遍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为宗旨,为资本市场增强公众信任,为客户转型升级赋能,为人才激活迎接未来的能力,为更繁荣的经济、更公平的社会和可持续的世界开拓前行。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员所网络和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德勤有限公司(又称“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相互之间不因第三方而承担任何责任或约束对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仅对自身行为承担责任,而对相互的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户提供服务。请参阅 Creative Services.RITM1965157

    发布时间2025-01-11 3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创数经:2024迎接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浪潮推动出版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44页).pdf

    未找到bdjson迎接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浪潮推动出版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创数经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目录CONTENT 概述 背景介绍 数字化转型现状 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现状 出版行业重组并购状况 重组并购推动数字化转型 出版行业并购重组方式 案例分析并购行动 未来展望概述01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体系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已覆盖82%,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属于产业数字化公司,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覆盖率达到100%。数字出版发展中国上市公司总数5305家,总市值80万亿左右,而出版行业上市公司仅有28家,总市值2083亿,占比较低,平均市值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数,显示出出版业在整体市场中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出版业市值低概述背景介绍02图书零售同比下降2024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52%。2024年实洋同比下降2.69%,降幅大于码洋同比增长率,其中隐含的是折扣的进一步下降。出版业数字转型全球数字科技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AIGC)推动的数字经济对出版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新闻出版业营收中国A股新闻和出版业上市公司共28家,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升4.30%,净利润合计升13.85%。出版业数字化进程与实体市场短视频电商崛起2023年短视频渠道超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短视频电商依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70.1%。实体店渠道衰退实体店渠道依然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18.24%,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电商分别下降了3.68%和10.08%。短视频电商成图书销售新动力AIGC进展2023年海外GPT、Gemini、Sora等模型实现AIGC突破,多模态大模型在多场景提供智能服务,应用场景和价值不断提升。折扣变化影响图书零售市场AI大模型涌现国内方面,自研AI大模型不断突破,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通用大模型产品陆续推出,教育垂类大模型也加速涌现。教育领域AI应用星火大模型、子曰教育垂类模型、数学大模型等在智能批改、学情分析、智慧校园等领域机会显著,有利于教育领域加快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精准化教学。全球数字科技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AIGC)推动的数字经济对出版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科技变革出版业按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公司属于新闻和出版业,据融量科技数据,A股新闻和出版业上市公司共28家。出版业数字转型2024年实洋同比下降2.69%,降幅大于码洋同比增长率,其中隐含的是折扣的进一步下降。图书零售下降折扣变化影响图书零售市场教育领域AI机遇科大讯飞等教育公司引入AIGC,在智能批改、学情分析等场景机会显著,有利于教育领域加快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精准化教学。短视频赋能图书销售2023年短视频渠道超垂直及其他电商,成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短视频电商高速增长70.1%,带动零售市场。AIGC拓展应用2023年海外GPT等模型实现AIGC突破,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提升,应用场景和价值正在不断扩展和提升。国内AI模型涌现国内自研AI大模型不断突破,百度“文心一言”等通用大模型及教育垂类模型涌现,为国内企业带来技术补充机会。折扣变化影响图书零售市场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现状03AIGC颠覆传统出版数字化始于2023年,AIGC引领数字科技至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阶段,颠覆传统出版、传媒,不拥抱数字经济已无法生存。出版行业转型紧迫数字化转型对出版行业重要且紧迫,AIGC推动数字科技革新,传统出版需转型,否则难以适应并生存。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力度虽有进步,但与数字化要求相比,转型程度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转型力度需加强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进展总体上与数字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转型力度虽有进步但程度不够。数字化进展待加速转型现状中信出版致力于打造头部出版集团与数字化文化机构,深化“细分头部策略”,加大版权保护,推进重点出版工程,优化出版流程,强化数字版权布局。DVI观点:作为传统出版行业的著名市场化品牌企业,中信出版在内容和生产方式上已经将数字化作为转型的常态。世纪天鸿紧跟教育数字化政策,布局AI校对与漫画产业大模型,同时出版“价值和美”图书,实现“出版 互联网”良性循环。DVI观点:世纪天鸿数字化特征体现在教辅教材行业业态数字化需求带来上市公司数字化变革。果麦文化投身AI赛道,投资星图比特和爱漫阁,开发“AI校对王”,推动文明。同时,发布互联网图书产品,实现“出版 互联网”交互驱动。DVI观点:自带互联网出版发行基因,是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代表之一。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新华文轩探索教育传媒内容及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启动传统门店、上海书城APP及长宁裸眼3D广告屏的数字化升级与建设项目。新华传媒山东出版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项目完工,推动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开发学情诊断项目,获批试点。转型实体书店经营模式,优化互联网渠道布局,构建全国阅读服务网络,但数字化进程仅体现在产品输出终端,资本运营未与企业结合。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数字化DVI观点:新华文轩在数字化进程方面依然没有作为企业战略,体现在产品输出终端上采用了最常规的网络渠道。DVI观点:新华传媒在数字化大潮驱动下,拉开了全面数字化转型三年计划的大幕。DVI观点:山东出版已经在上一年提出数字化战略之后,终于向数字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中文传媒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出版融合,计划实现内容和管理数字化,产业化的数字内容。以新媒体、新技术为增长点,构建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业务体系。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浙版传媒构建数字出版体系,发力融合出版,通过双循环发展格局和产业化项目,推动公司治理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读客文化推进信息化系统开发,提升市场敏感度和选题质量,向下游进行精准的数据管理,控制物流费用、降低备货风险、提升周转效率。DVI观点:中文传媒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给行业带来的变革和方向,但是如何行动,还未披露具体方案。DVI观点:在数字化非常发达的地区,坐拥浙江省在数字科技领域的优良环境,这是浙版传媒的天然优势。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长江传媒内蒙新华皖新传媒DVI观点:公司在其他经营业务中对数字化有这样的呈现,数字化本身目前为旗下子公司的业务内容。DVI观点:一年时间在数字化进程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已开启全面数字化的大门。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凤凰传媒强化新技术赋能传统业务转型,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体系,推进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营收规模。天舟文化紧跟AI、VR等前沿技术趋势,推进新技术与文化教育产业融合应用,投资布局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人、虚拟社交等赛道。荣信文化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科大讯飞等合作,发布协同出版系统,探索AI与点读笔结合,发布阅读服务平台。DVI观点:作为国内出版传媒市场化发展领头羊,凤凰传媒无疑已经完全进入数字化时代。DVI观点:天舟文化从传统出版向游戏行业的延申已经比较稳定成型,能否把游戏技术和创新与传统出版结合,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内容。DVI观点:荣信文化是一家难得的在数字化进程中重视数据资源和数字资产的出版企业。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01以马栏山数字出版基地为契机,制定转型总体规划,加强技术应用和新媒体运营,建好红网党网平台。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搭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投资数据交易中心。加速内容资源数字化进程。构建全媒体传播的知识服务体系。发布AI大模型“中文逍遥”,领跑长文本生成;深耕AI内容市场与柔性供应链。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布局数字内容版权分发与IP衍生开发。0203中南传媒中原传媒中文在线DVI观点:从内容到技术再到平台和生态的打造都注入了数字科技的多方面内容。DVI观点:中文在线还是让我们非常激动。已经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中文在线和其他上市公司之间的代差越来越远,全面超越。龙版传媒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多项资质,融合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于一体。推动数字产品开发、知识服务提供、数字平台建设。探索“技术 教育”服务模式。01.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读者传媒加快建设读者融媒体板块。促进电商直播发展。推进数字出版融合。文溯阁四库全书等数字化工程取得进展。自主研发古籍文创产品。02.时代出版入选多项出版物奖。编制多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应用新技术赋能出版。探索AI、VR等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项目。03.DVI观点:循序渐进数字化。DVI观点:时代出版也是数字化进程中为数不多的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模态业务中应用的出版社。01南方传媒探索AI 教育。聚焦数字教育、营销、媒体融合发展。加大数字营销力度。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媒体专业度和影响力。新经典涉足数字内容业务包括电子书、有声书、广播剧的策划、制作和授权推广,应对亚马逊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影响。拓展合作实现营业收入2178万元。城市传媒深入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业态快速发展组建AIGC实验室与科大讯飞合作推进AI技术应用升级数字文博等项目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0203DVI观点:位于大湾区,具有通过数字化发展智能传媒的优势,旗下多家财经媒体也具有打造高水平财经传媒数字化平台的优势。DVI观点:青岛的时代传媒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在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中也属于不多的企业之一。不仅是概念上,更是采用和数字科技专业人才和机构的合作才体现了真正的专业性。中国科传围绕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目标优化数字业务机构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平台建设深化融合发展创新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出版传媒精选优质IP开发融媒体产品实现内容资源多次转化有声书播放量高有声IP大宋提刑官等经典作品播放量达500余万次展现数字教育转型成果。中国出版根植内容禀赋加强特色资源数据化开发数字出版销售大幅增长品牌IP促进资源价值转化同时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企业推动数字资源要素共享共通。掌阅科技阅读数字化分为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两层含义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等优点公司主营互联网数字阅读平台服务、衍生业务、版权产品等业务。2024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回顾DVI观点:作为一家非常具有数据优势的企业,中国科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数据优势,对数字经济的理解也是高质量的。DVI观点:是中国出版传媒的国家队,应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出版行业方面成为中国出版传媒的领头羊。DVI观点:掌阅科技这样的出生就是数字化基因的数字出版企业和传统出版行业企业数字化有着天壤之别,数字化本身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现状04政策助力并购浪潮9.24政策释放资金、降低成本、引导长期投资、放宽并购监管,全面拉动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第三次并购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自9.24日央行、金监局、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开始的一系列金融、财政、行政政策,全面拉动中国经济。中国掀起资本市场第三次并购浪潮国务院2024年4月20日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国九条助力资本市场严格控制发行新股,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应退尽退;同时,积极引导长期资本入市,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控新股加强监管新国九条核心内容并购六条提升效率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鼓励产业整合与跨行业并购,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交易效率,灵活交易结构与支付方式,强化中介服务,依法加强监管。审核通道便捷高效并购六条与审核通道优化并购重组审核流程,采用更为灵活的交易结构和支付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加强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依法进行监管。0102支持聚焦做优做强主业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鼓励开展吸收合并,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提升公司竞争力和价值。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严把入口关,确保新股发行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硬科技”企业上市。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调整高价剔除比例,完善市值配售安排,并提高网下投资者持有科创板股票市值要求,确保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科创板八条与市场机制优化丰富支付工具在并购重组中丰富支付工具,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推动优质科技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开展并购重组业务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科创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快速发展,增强市场活力。加强监管加强监管力度,落实监管责任,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正义。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通过政策“组合拳”提高审核效率,增强市场信心与活力。上交所修订重组审核规则,新设简易审核程序,简化流程。科创板八条与市场机制优化提升监管与打击市场乱象提高上市门槛控制IPO速度并购浪潮的酝酿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产业整合多于资本运营,但并购融资通道不畅的问题仍需解决。并购浪潮的丰富性中国并购浪潮在内容上极为丰富,涵盖了全球并购史上的各种形式,如横向、纵向、混合并购等。第三次浪潮的时间周期第三次并购浪潮始于2024年,旨在重塑上市公司价值,体现了产业整合多于资本运营的趋势。第三次并购浪潮的特点第三次并购浪潮的特点包括并购需求旺盛、战略并购为主、跨行业并购促进转型、并购非盈利公司、支付手段丰富等。推动科技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出版行业重组并购状况05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截至12月9日,共48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平均每月20家,数量激增300%,涵盖跨界并购、非盈利资产收购等特征。并购重组浪潮来袭令人意外的是,出版行业28家上市公司在此浪潮中保持冷静,未有一家参与其中,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独特的市场策略与定位。出版行业并购冷静出版行业重组并购状况重组并购推动数字化转型06并购重组与转型关联探讨并购重组如何促进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并购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并购数字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大数据公司等方式实现数字化转。重组并购推动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利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式07出版行业利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式科技企业并购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可并购与出版相关的科技企业,或并购集团内部尚未上市的数字科技企业,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资源整合,实现出版流程的全面数字化。上市公司并购方式出版行业非上市数字化公司可通过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参与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科技公司也可选择并购出版行业上市公司,以实现数字科技与出版的深度融合。并购实现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数字科技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并进一步并购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自媒体、融媒体企业,以推动智能出版和融媒体拓展。030201案例分析并购行动08中文传媒并购江教传媒中文传媒为了获取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渠道资源,发行股份与现金并购控股公司江教传媒、高校出版社股份。龙版传媒收购大庆书店龙版传媒通过子公司现金收购控股公司持有的大庆书店100%股权,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拓展。案例分析并购行动未来展望09通过并购解决数字科技缺陷,利用数字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填补出版行业在数字化方面的不足,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购解决数字科技缺陷通过并购解决跨媒体障碍,将不同媒体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媒体格局,提升出版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购可解跨媒体障碍通过并购整合母公司资源,将母公司的资源优势与上市公司的市场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效益。并购整合母公司资源未来展望通过并购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以并购为手段,推动出版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开创行业发展新篇章。并购实现全面转型建议中宣部和出版协会组织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数字化与并购培训,掌握第三次并购浪潮的机遇,通过并购模式实现变革性、颠覆性转型。培训掌握并购机遇未来展望数据来源本报告依据公开信息来源,力求清晰、准确反应研究成果,不与报告中的出现的任何机构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免责声明本报告的研究成果名单,不分先后。本报告的信息是中创数经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评价研究成果,本着尽责的态度,独立、客观的完成报告。本报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意见,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投资者使用前请予核实,风险自负。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保证已做最新变更,请以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为准。投资者应当自主进行投资决策,对投资者因依赖本报告中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不承担法律责任。未经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中的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THANKS中创数经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村路231号汇博中心302

    发布时间2025-01-10 4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英特尔中国:2024公有云和互联网创新实践报告(39页).pdf

    1英特尔中国公有云和互联网创新实践2Large Language Model(LLM)大语言模型Traditional Deep Learning 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篇:英特尔 AI 产品组合英特尔 AI 实战视频课程英特尔中国 AI 实战资源库基于英特尔 架构的 AI 软件工具组合031015303637CONTENT目录Large Language Model(LLM)大语言模型34阿里云引入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实现 ECS g8i 算力再升级,为大模型 AI 推理加速添新解,更易得、更易用、可扩展性强,满足从小模型到超大模型的各类需求。使用处理器内置的 AI 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 和英特尔 AVX-512,提升并行计算和浮点运算能力;受益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显著提升的内存带宽和三级缓存共享容量,化解 AI 大模型吞吐性能挑战;利用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内置的英特尔 SGX 和英特尔 TDX 安全引擎,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全流程保护。CPU 也能玩转 AI-为 AI 提速,给安全加码挑战解决方案云服务器升级解决方案企业云服务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具备更强通用计算和 AI 加速能力阿里云 ECS g8i 集群可支撑 72B 参数级别的大语言模型分布式推理文生图创意辅助工具AI 生成代码虚拟助手1.2.3 数据来源于阿里云未公开的内部测试,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阿里云:https:/英特尔并不控制或审计第三方数据。请您审查该内容,咨询其他来源,并确认提及数据是否准确。算力需求激增:视频、数据库等场景算力需求激增智能化应用普及:大模型推理需求爆炸式增长数据安全挑战:数据隐私及安全需求增强85%整机性能提升高达17倍AI 推理性能提升高达250%中小参数模型起建成本降低3为 AI 加速而生的处理器 以针对工作负载优化的性能实现业务增长和飞跃 以高效节能的计算助力降低成本与碳排放 值得信赖的优质解决方案和安全功能 21%整体性能提升42%推理性能提升2.7 倍三级缓存提升10 倍每瓦性能提升16%内存速度提升用友的测试数据如图 4 所示,相较于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在 NLP(YonMaster Dialogue Bot)工作负载中实现了 1.2 倍的代际吞吐性能提升6。00.20.40.60.811.21.4英特尔 至强 铂金 8480 处理器英特尔 至强 铂金 8592 处理器以 8480 处理器的性能结果为基准用友 NLP(YonMaster Dialogue Bot)工作负载性能比较(越高越好)收益 提升 NLP 应用的性能,显著化解 NLP 中频繁的向量化操作所带来的吞吐性能挑战,从而助力上层的智友对话机器人、智能大搜等应用的高效运行。提升了服务器的单位性能密度,在同等性能的水平下,降低了服务器规模的扩展需求,有助于降低 TCO。该应用实践为用友 YonBIP 用户的硬件选型提供参考,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性能需求,选择更适用的硬件配置。72B最大可支持参数规模eRDMA 集群batchsize32内存资源丰富eRDMA 集群化部署g8ig8ig8ig8ig8ig8i5千帆大模型平台利用百度智能云平台中丰富的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资源,加速 LLM 模型推理,满足 LLM 模型实际部署需求。基于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不断提升的算力和内存带宽,有效支持 LLM 实现端到端加速;采用第四代/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内置的 AI 加速引擎 英特尔 AMX,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资源,显著增加 AI 应用程序的每时钟指令数(IPC);利用大模型推理软件解决方案 xFasterTransformer(xFT),进一步加速 LLM 推理。让更加可及、经济的 AI 算力资源,在千行百业扬“千帆”挑战解决方案大模型推理优化解决方案AI 服务平台2.32倍相较于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 Llama-2-7b 模型输出 Token 吞吐提升达175%相较于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 Llama-2-7b 模型首 Token 时延降低达利用充足的 CPU 资源,降低 LLM 推理服务 TCO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可支持广泛的英特尔 CPU 选择扫码获取全文英特尔 AMX 可以更高效地实现 AI 加速85 int8 ops/cycle/corewith 2 FMA256 int8 ops/cycle/corewith 2 FMAs2048 int8 ops/cycle/coreMulti-fold MACs in one instructionLLM 推理中大量矩阵及向量矩阵乘法对硬件的较高需求满足行业离线 LLM 应用需求,并支持用户快速部署 LLM解决 30B 等规模的 LLM 使用高端 GPU 成本较高等问题Intel AVX-512vpmaddubswvpmaddwdvpadddClock cycle 1Clock cycle 2Clock cycle 316-bitconstant16-bitconstant16-bitoutput32-bitacc output32-bitacc output8-bitinput8-bitinputIntel AVX-512(VNNI)Intel AMX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out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vp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input8-bit new instructiontdpbusd8-bitinput8-bitinput32-bitacc input32-bitacc outputFP32 s8 bit exp 23 bit mantissaBF16s8 bit exp7 bit mantissaFP16s5 bit exp10 bit mantissaINT16 s15 bit mantissaINT8s7 bit mantissa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模型广场我的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第三方大模型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 CPU模型管理数据管理模型精调模型评估&优化推理服务部署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下一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模型评估模型压缩Post-pretrainSFT-全量更新RLHFSFT-LoRA增量训练自动评估人工评估快速体验推理加速多算力规格潮汐调度实时监控数据构建数据回流数据标注分析增强清洗预置 Prompt 模板自制 Prompt 模板Prompt 评估Prompt 优化1.2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CPU 打造智行云网大脑,网络大模型直面算力拦路虎挑战大模型推理优化解决方案网络大模型40%与主流 GPU 相比,CPU 平台方案可节省算力资源池建设成本3基于 CPU 平台的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推理算力方案架构扫码获取全文面向边缘/用户现场的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推理部署网络大模型在执行云网运营等应用时,需承受巨大的并发推理压力和性能要求GPU 算力方案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和能耗,且不利于 LLM 大规模应用网络大模型运行过程对内存容量有较大需求,而 GPU 方案往往缺乏足够的内存容量解决方案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方案引入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借助其内置的多种 AI 加速引擎,结合英特尔开源的 xFT 分布式推理框架,有效平衡大模型推理的性能和成本。采用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作为方案的算力核心,利用其更多的内核数量、更强的单核性能和更大的三级缓存容量等,为大模型提供强劲算力支持;利用英特尔 AMX 对 INT8 和 BF16 低精度数据类型的支持,在矩阵运算中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并减少存储空间占用,更充分地利用计算资源,大幅提升网络大模型推理效能;采用英特尔 AI 软件工具(如 xFasterTransformer)提升推理性能、降低部署成本并便捷地迁移模型。1.2.3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2024 年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解决方案:基于第五代至强 的 CPU 算力方案为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提供高效能推理CPU 在传统上被视为更适于 AI 负载中的通用计算,例如大模型应用的前期数据准备、知识库的存储和处理等工作。随着更多 AI 加速技术嵌入 CPU,以及围绕 CPU 平台的 AI 生态逐步完善,CPU 平台所具备的多项优势使其能在满足大模型推理性能的同时,又可兼具成本、绿色节能等方面的优势。使用 CPU 构建大模型推理方案的优势 CPU 作为通用计算资源更易获取;无需引入异构硬件平台的设计或有关人才;更易获得技术支持和维护;基于既有的 x86 架构设计的开发和部署方案更高效且稳定;可复用既有平台的空闲算力,避免额外投资;可便捷地将 GPU 训练好的模型在 CPU 上推理,无需额外迁移成本;CPU 有着更完备的能耗管理,更利于绿色节能。基于这些优势,中国电信联合英特尔,将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引入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的基础算力平台,积极探索基于 CPU 平台的大模型推理方案,化解大模型推理能力下沉到省公司的挑战,并为满足各行各业对大模型推理算力的迫切需求探索新路。如图一所示,方案使用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作为算力核心。通过其内置的英特尔 AMX、英特尔 AVX-512 等AI 引擎提供的加速能力,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能通过分类预测、知识生成、方案撰写、根因分析等能力向上打造智行云网大脑。大脑以故障推理、业务逻辑以及智能交互等多个引擎为驱动力,在流量预测、异常检测、故障管理等云网场景中实现隐患自动发现与维护、故障自动隔离以及云网事件自动处置等网络运营智能化能力。各级运维人员接入后,可以通过知识问答、信息筛选和总结等交互方式,直接使用大模型的推理结果。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实现高效的大模型推理的技术关键要素面对高强度、高并发的大模型推理需求,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不仅具有更多的内核数量、更强的单核性能和更大的三级缓存(LLC)容量,还可凭借增强的内存子系统,以及全面的 AI 加速环境来为大模型提供强劲的推理算力支持。隐患自动发现与维护故障推理引擎英特尔 深度学习加速(英特尔 DL Boost)英特尔高级矢量扩展512(英特尔 AVX-512)英特尔 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 AMX)英特尔 软件防护扩展(英特尔 SGX)流量预测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异常检测故障管理智能交互智能调度故障自动隔离业务逻辑引擎云网事件自动处理智能交互引擎知识推理可信决策场景编排能力解耦多轮交互人机对话分类预测、知识生成、方案撰写、根因分析、回复润色、RPA指令自动生成、语义质检图 1 基于 CPU 平台的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推理算力方案架构白皮书|中国电信携英特尔积极探索基于至强 CPU 平台的网络大模型推理算力方案5进行即时/近即时处理。为了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并提升使用体验,中国电信选用了符合 OTII 标准的边缘服务器。网络大模型训练网络大模型推理网络大模型推理知识库数字平台数字平台GPU训练资源池至强 CPU 推理资源池至强 CPU推理资源池标准/液冷服务器标准服务器OTII 服务器集团省公司大模型平滑迁移大模型性能优化边缘/用户现场图 4 面向边缘/用户现场的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推理部署边缘部署的环境复杂性通常比数据中心更高,有时甚至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部署。这意味着边缘服务器需要在功耗、体积、耐用性等方面符合特定要求,能在极端高低温、灰尘、腐蚀、震动冲击、电磁干扰等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得益于在配置规格、物理形态、供电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设计,符合 OTII 标准的边缘服务器能够让中国电信根据工作负载精细地调整基础设施功能,无需改造大量的边缘机房即可支持边缘侧的大模型推理,实现性能和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等方面的均衡。此外,由于 CPU 的运行功耗低于 GPU,可以显著降低网络大模型运营所需的能耗。以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为例,得益于多种创新技术和功能的加入,以及工艺制程与封装技术的不断升级,功耗获得持续优化,相比前一代产品的开箱即用能耗比提升高达 34%2,并可通过启用平台 BIOS 中经优化的电源模式,为特定工作负载进一步提高能效和节省成本,从而帮助中国电信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贴近绿色算力的发展目标。成果验证与应用成效:全方位赋能网络运营,提升客户体验 为验证大模型推理在 CPU 上的部署可行性,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英特尔在 ETSI ENI 行业规范工作组中,开展了至强 CPU 支持大模型推理的验证工作,推动业界一起关注为解决大模型算力需求的创新型解决方案。该 PoC 项目情况及验证结果由 ETSI 公开发布,详见 ETSI 网站3。同时,2024 年 6 月,中国电信携手英特尔,通过在标准服务器/OTII 服务器上配置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并使用 xFT 框架,分别部署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13B 参数)和开源 Qwen 大模型(参数量 14B),由中国权威测试机构实验室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4。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的验证测试如表一所示,涵盖了规章制度、维护要求、维护问题等多个场景。场景 1监控排障场景-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场景 2隐患发现场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场景 3网络及业务质量优化场景-宽带网络性能场景 4网络及业务质量优化场景-接入网性能场景 5割接维护场景-全光网网络故障场景 6故障自识别率场景-网络感知场景 7服务编排场景-网络配置场景 8故障预测场景-安全风险场景 9运维优化场景 5G 网络优化场景 10感知提升场景-云计算业务优化表 1 电信运营商场景推理测试用例测试总结如图五和表二所示,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在吞吐量、首字符时延和生成时延方面都与规模相当的开源大模型性能表现一致,在 CPU 平台上的生成时延均小于 100 毫秒5,符合业务响应时间要求,可以满足电信网络运营维护等多场景推理应用需求。同时,中国电信网络大模型的生成内容也符合预期,性能精度达到了设计需要。测试结果也表明,基于现有 x86 架构的算力平台,可以满足运营商推理应用需求,有利于降低运营商在大模型算力领域的成本及资源需求。白皮书|中国电信携英特尔积极探索基于至强 CPU 平台的网络大模型推理算力方案7京东云推出搭载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新一代云服务器,以处理器内置 AI 引擎显著加速多种云上大模型推理,有效支撑 11.11 促销运行高峰。利用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及其内置的 AI 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在提升算力的同时,高效处理大量矩阵乘法运算,提升 AI 推理性能;使用英特尔 oneDNN 对 CPU、GPU 或两者使用相同的 API,抽象出指令集的其他复杂的性能优化,实现深度学习构建块的高度优化。看如何用 CPU 加速的 AI 大模型构建数智化供应链挑战解决方案云服务器升级解决方案大模型推理调优4.19倍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通过英特尔 AMX 将模型转化为 BF16,JD SE-ResNext-50推理性能提升高达1 51% 京东与英特尔联合定制优化的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 处理器较上一代的推理性能(Token 生成速度)提升了2避免采购专用硬件 加速器的高昂支出Llama2-13B 推理性能测试数据3 扫码获取全文英特尔 AMX 架构1.2.3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AI 服务器带来的灵活性挑战每核可存储更大的数据块可在单次运算中计算更大矩阵的指令TILE2D 寄存器文件平铺矩阵乘法(TMUL)2 9 01 3 52 4 78 1 5英特尔 AMX11.5100.20.40.60.811.21.41.6 8438C AMX,BF16)8538C AMX,BF16)以 8438C Llama2-13B 推理性能(越高越好)8火山引擎第三代弹性计算云服务器实例 g3i 引入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进行全新升级,通用性能与应用场景性能均大幅提升,可有力胜任高达 80 亿参数的模型推理,并兼顾速度与成本。基于火山引擎最新自研 DPU2.0 架构和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显著提升的代际性能、更高的 CPU 核心数、更快的内存以及更大的末级缓存容量,显著提升 g3i 算力性能,实现内存扩容,有效为 LLM 与更多场景提供支撑;利用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及其内置的 AI 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在提升算力的同时,高效处理大量矩阵乘法运算,提升 AI 推理性能,胜任 80 亿参数模型推理,降低中小模型推理成本。中小模型推理新选择!算力 性能倍增,实例全新升级挑战解决方案云实例算力升级解决方案云服务/弹性计算122%火山引擎 g3i 整机算力提升175%火山引擎 g3i 内存带宽提升23.43倍在 1,024*1,024 分辨率下,使用英特尔 AMX 将数据 转换为 BF16,SDXL-Turbo 文生图推理可实现加速比3提供更加稳定可靠、弹性灵活、性能优越的云实例不断拉升云实例算力性能,满足变化迅速的业务需求支持内置 AI 加速的算力需求,兼顾速度与成本SDXL-Turbo 文生图推理性能4火山引擎 g3i 可胜任 80 亿参数的模型推理5LIama-3-8B首包时延0.75s吞吐性能22 Token/s201510501024*1024512*512图片像素3.43 倍加速比3.57 倍加速比单次平均耗时FP32BF161.2.3.4.5 数据来源于火山引擎未公开的内部测试,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火山引擎:https:/英特尔并不控制或审计第三方数据。请您审查该内容,咨询其他来源,并确认提及数据是否准确。9金山云推出搭载第四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新一代云服务器,以针对性调优的模型镜像,充分利用原生 AI 加速能力,有效提升云上大模型推理性能。利用第四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提供的强劲底层算力支撑,及内置 AI 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以矩阵运算显著提升 AI 推理性能;基于英特尔 MKL 及英特尔 oneDNN 搭建大模型镜像,在满足计算准确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模型 性能。实现云端“算力 模型”一站式部署挑战解决方案云服务器升级解决方案大模型推理调优3.97-4.96倍采用 IPEX 2.0 BF16 优化后,Stable Diffusion 模型推理性能提升达12.52-2.62倍在 LLaMa2-AMX 和 ChatGLM2-AMX 性能测试中,经英特尔 Super-Fuse 优化后,LLM 推理性能提升达2灵活满足各种应用负载所需Stable-Diffusion 模型优化前后性能对比3扫码获取全文大语言模型优化前后性能对比4051015202530Stock PyTorch v2.0 FP32Super-Fuse LLM Sol.LLaMa2-7BChatGLM2-6BLLM(BS=1,Prompt Seq Length=34/59,Maxout=100)在 SPR8458P 48vcore 上推理性能(PyTorch FP32 vs.Super-Fuse LLM Solution,9.4724.822.62 倍加速比22.338.852.52 倍加速比1.2.3.4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512 w/50 steps50.20 65.39148.7614.4112.653.97 倍加速比4.54 倍加速比768 w/20 steps7s720p w/20 steps在上推理性能(PyTorch FP32 vs.IPEX BF16,越低越好)Stock PyTorch v2.0 FP32IPEX v2.0 BF1629.984.96 倍加速比采用高性能、高经济性的模型推理算力基础利用创新的 AI 硬件加速策略,提升模型推理灵活性以经过调优的模型镜像,充分调用硬件加速能力10Traditional Deep Learning传统深度学习1011阿里妈妈引入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作为算力核心,并借助处理器内置的英特尔 AMX 及软件方案,为新方案提供面向 AI 推理的优化加速,为平台带来更优的推荐效果。利用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更大的末级缓存容量等为推荐系统提供强劲的算力支持;英特尔 AMX 可提供矩阵类型的运算且同时支持 INT8 和 BF16 数据类型,助力阿里妈妈推荐系统在保证精度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加速推理过程;借助英特尔 oneDNN、算子融合等软件方案,加速矩阵运算,提升内存访问效率。激发硬件 AI 加速潜能,让每一份推荐都“算数”挑战解决方案AI 模型推理加速案例研究智能推荐系统典型的阿里妈妈推荐系统架构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带来的吞吐性能提升21.2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AI 加速1.52倍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广告推荐模型,经过英特尔 AMX 和英特尔 AVX-512 优化后,相较上一代吞吐性能提升达1提升智能推荐系统 准确性和效率更精准的商品匹配和信息推荐推荐内 容列表召回粗排精排重排容集合 0.00.51.01.52.0 1.52X扫码获取全文12阿里云携手英特尔合作改进 DDR5 内存可靠性,联合开发了面向 DDR5 的内存故障预测和预防解决方案,帮助提升服务器的可靠性和业务的正常运行。方案在 BMC 中集成英特尔 MRT 技术提供 AI 辅助的实时预测和内存故障分析,其利用多维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在微观层面检测内存故障,使得数据中心提前预警和主动预测潜在的内存故障风险;在平台中引入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助力阿里云数据中心为不同工作负载提供更加强劲的算力支持。AI 辅助提升 DDR5 内存可靠性,让数据中心一直“在线”挑战解决方案AI 辅助故障分析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内存故障1.2.3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可扩展处理器,方案经过迭代优化后,预期能够预测的不可纠正错误(UE)达174%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方案经过迭代优化后,预期能够预测的可纠正错误(CE)达2快速且全面的硬件监控服务DDR5 引入了新的架构和信号传输方式,需要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和优化DDR5 内存模块容量更大,增加了故障的风险In-DRAM 纠错码(ECC)导致主机错误观察不够明确 解决方案架构图高效的 UE 和 CE 风暴预测3扫码获取全文ProcessorMemoryControllerDDR5BMCAlibabaCloudCruiserSystem IntelMRTBIOSOSColumnRowBankDRAM RankColumnRowBankFailureFault0 0Pp%UE CE 高效的 UE 和 CE(越高越好)57t%Micro-level memoryerror data13AI 游戏,让消消乐玩法 更多样,体验更顺畅挑战AI 模型推理优化案例研究游戏开发与运营开心消消乐新春扫龙字活动模型测试数据31.2.3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更多AI 扩展应用英特尔 AMX 架构乐元素引入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新一代腾讯云实例 S8,并采用处理器内置的 AI 加速引擎,软硬结合加速 AI 推理,提升开发效率和游戏体验。利用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腾讯云实例 S8 获得平衡、稳定的计算、内存和网络资源;采用处理器内置 AI 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高效处理矩阵乘法运算,加速基于 CPU 的 AI 推理,避免使用独立加速器带来的成本和复杂性;借助英特尔 oneDNN 这一开源、跨平台的库,开发人员可对 CPU、GPU 使用相同的 API,从而抽象出指令集和其他复杂的性能优化,显著降低编程难度。3.44倍相较于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平台,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平台 英特尔 AMX 将模型转化为 BF16,推理性能提升达1 5.19倍基于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 AMX,新春扫龙字活动模型推理性能提升达2每核可存储更大的数据块可在单次运算中计算更大矩阵的指令TILE2D 寄存器文件平铺矩阵乘法(TMUL)2 9 01 3 52 4 78 1 5英特尔 AMX以 S6 性能结果为基准开心消消乐新春扫龙字活动模型推理吞吐性能(越高越好)S6(FP32,AVX512)6543210S8(FP32,AVX512) 1.19X 5.19XS8(BF16,AMX)14ERNIE Tiny 用“芯”瘦身 加速 NLP 应用商业落地挑战模型量化解决方案自然语言处理2.66倍采用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 ERNIE-Tiny 吞吐量提升达1减半ERNIE Tiny Medium 版与基础版 ERNIE 3.0 相比,其网络层数2与英特尔 AVX-512 相比,英特尔 AMX 可带来 8 倍以上的效率提升4ERNIE-Tiny 对外能力输出1.2.3.4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AI 推理运算时间和更少的算力需求在既有 CPU 平台上高效率完成推理任务,减少对昂贵的专用 AI 算力设备的需求,降低 TCO扫码获取全文百度 ERNIE-Tiny 使用内置英特尔 AMX 的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配合多项优化措施,充分利用处理器带来的性能加速“红利”,大幅提升推理效率。采用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作为 ERNIE Tiny 推理工作的算力输出引擎,为高强度工作负载提供更可靠的全局加速;以第四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内置的 AI 加速技术-英特尔 AMX,大幅提升 ERNIE-Tiny 推理性能;利用英特尔 oneDNN 实现对英特尔 AMX 的调用,有效助力用户提升 AI 应用及框架性能。解决方案2,048 次INT8 运算1,024 次BF16 运算英特尔 AMX 每个物理核在每个时钟周期可实现35量操作时间。优化方案则是将矩阵乘法与元素的运算及激活融合在一起,即把连续的操作合并为一个大操作,可使内存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方案中针对多线程的优化也被证明可助力 ERNIE 3.0 提升推理计算性能,与上一版本相比,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多线程的效率,并提升了多核的扩展性。优化方案验证: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可大幅提升 ERNIE-Tiny 性能表现为了验证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与上述多项优化方案对 ERNIE-Tiny 性能提升的实际作用,英特尔协助 百度推进了性能对比测试。测试在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平台与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平台之间展开。后者使用 英特尔 AVX-512_VNNI 对模型进行了 INT8 量化提速,而前者则启用英特尔 AMX 技术进行加速。测试结果如图四所示,ERNIE-Tiny 的性能(测试采用吞吐量(Throughput)作为测评指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对比上一代 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平台,其吞吐量提升到了它的 2.66 倍9。测试配置 1测试配置 2吞吐量(越高越好)2.66X150001000050000551314675图四 ERNIE-Tiny 在不同处理器平台上的性能对比10 如图五所示,目前,各个 ERNIE-Tiny 不仅已部署在零门槛 AI开发平台 EasyDL、全功能 AI 开发平台 BML 和 ERNIEKit (旗舰版)产品中,它们也将与平台和产品的其它能力一起协同,在基于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基础设施上,为使用者提供文本分类、关系抽取、文本生成以及问答等能力。同时,它们也将作为百度飞桨 PaddleNLP 自然语言处理开发库的核心模型,搭配训练-压缩-推理端到端全流程应用与丰富的产业实践范例,全力加速 NLP 技术产业落地。(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构建的基础设施EasyDLBMLERNIEKitPaddleNLP图五 ERNIE-Tiny 对外能力输出未来展望百度与英特尔本次协作优化的成功,再一次证明各个行业用户在通用的 CPU 平台上也能同样方便地部署高效能的 ERNIE-Tiny,用以应对越来越多的 NLP 应用需求。使用这一方案,用户不必额外采购昂贵的专用 AI 算力设备,这将大幅降低企业借助 NLP 能力提升业务效率的门槛,并加速更多 NLP 技术与应用的商业落地过程。面向未来,英特尔还将与百度一起在 NLP 领域开展更多也更为深入的技术合作,让新一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及其内置的更强 AI 加速技术为更多 AI 应用的落地与实践提供更多助力。白皮书|验证至强内置全新 AI 加速技术:AMX 助百度 ERNIE-Tiny 性能提升达 2.66 倍Floating Point10246416XFaster2048IntegerOps/Cycle per core 100%utilization2568XFasterAVX-512(2xFMA)FP32AMX(TMUL)BF16AVX-512(2xFMA)INT8AMX(TMUL)INT8r is BetterteHigh15技术篇:英特尔 AI 产品组合开放式软件环境深度学习加速通用加速通用计算AI 视觉推理、VDI、媒体分析并行计算、科学计算、面向科学计算的 AI、数据中心实时,中等吞吐量,低时延和稀疏推理边缘和网络AI 推理中小型训练和微调终端推理专用于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加速1516数据预处理AI 模型训练和微调英特尔数据科学工作站机器学习训练,间歇性深度学习训练,迁移学习低时间敏感度训练现有的数据预处理基础设施大规模专项 AI 训练或高时间敏感度训练机器学习和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深度学习训练通过编码/解码实现可视化推理集成 NPU针对大规模时延敏感型 AI 推理工作负载,如大语言模型科学计算和大中型 AI 模型训练工作负载的混合详见注解数据中心终端/边缘AI 推理注:不限于以上所示典型的部署路径,所有计算平台均适用英特尔 XPU 平台:满足 AI 之旅各阶段需求17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家族通用平台基础和共享软件堆栈内核密度工作负载和使用情况内核性能E-coreP-core计算密集型和AI 工作负载通用工作负载高密度和横向扩展工作负载精心优化实现更高性能 满足计算密集型 和 AI 工作负载需求精心优化实现更优能效 满足高密度和横向扩展工作负载需求18每颗 CPU 集成多达 128 个性能核更大三级共享缓存高达 504 MB 多达 96 条通道 PCIe 5.0R1S:支持 136 条通道 PCIe 5.0 Compute Express Link 2.0(CXL 2.0)多达 64 条通道支持 Type 3“Flat”内存模式 英特尔 UPI 2.0高达 6 UPI 2.0高达 24 GT/s更高内存带宽多达 12 个通道 DDR5(高达 6400MT/s)采用 MRDIMM 内存(高达 8800MT/s)支持单路到八路设计(高端 6900P 系列最多支持双路)内置 AI 与科学计算加速引擎英特尔 AMX(增加对 FP16 数据格式的支持)英特尔 AVX-512 其它内置加速引擎英特尔 QAT/英特尔 IAA英特尔 DSA/英特尔 DLB 硬件增强型安全特性英特尔 SGX/英特尔 TDX 英特尔 Scalable Vector Search(SVS)可调用英特尔 AMX 加速能力优化大模型应用的好搭档向量数据库的性能表现 计算单元(Compute Die)基于英特尔 3 制程工艺 英特尔 至强 6 性能核处理器19英特尔 至强 6 能效核处理器多达 288 个内核1(每个处理器)AI 和科学计算英特尔 高级矢量扩展 2(VNNI/INT8)英特尔 数据流加速器(英特尔 DSA)安全性英特尔 软件防护扩展(英特尔 SGX)英特尔 信任域扩展(英特尔 TDX)英特尔 密码操作硬件加速存储和分析英特尔 数据流加速器(英特尔 DSA)英特尔 存内分析加速器(英特尔 IAA)英特尔 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 QAT)网络英特尔 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 QAT)英特尔 动态负载均衡器(英特尔 DLB)更大三级缓存(L3):高达 216 MB更多内存通道:多达 12 条 英特尔 UPI 2.0 速度:高达 24 GT/s多达 188 条 PCle 5.0 通道(双路服务器)Compute Express Link(CXL)2.0 通道Type 3 内存支持1 已推出的 6700E 系列每个 CPU 拥有多达 144 个内核,25 年 1Q 发布的 6900E 系列最高达 288 个内核 Web 和微服务数据库数据分析存储媒体AI 推理网络边缘20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多达 64 个内核(每个处理器)英特尔 AMX更高的 AMX 频率,全新许可水平每个内核均内置 AI 加速器集成 IP 加速器英特尔 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 QAT)英特尔 存内分析加速器(英特尔 IAA)英特尔 数据流加速器(英特尔 DSA)英特尔 动态负载均衡器(英特尔 DLB)更高的能效内置加速器提供高效计算/更高的每瓦性能经优化的电源模式 2.0/针对工作负载优化的 SKU无缝固件升级缩短停机时间更全面的机密计算产品组合英特尔 SGX英特尔 TDX英特尔 Trust Authority 更高内存带宽:高达 5,600 MT/s 更大三级缓存(LLC):高达 3 倍1(PCIe 5)UPI 2.0 速度:高达 20 GT/sCompute Express Link(CXL)1.1*Type 3 内存支持无需更改代码即可直接兼容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1 详情请见以下网址的 G11: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结果可能不同。2.3 详情请见以下网址的 G1,A16: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结果可能不同。4 基于英特尔 2023 年12 月进行的内部建模。详情请见以下网址的A1,A2,A16: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结果可能不同。与第四代至强 相比平均性能提升221%与第四代至强 相比,AI 推理性能提升3 42%运行参数量在 200 亿以下的 LLM 时,词元处理时延低于4100ms21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1.2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Express Link(CXL)1.1 8 通道 DDR5传输速率高达 4,800 MT/s(1DPC)传输速率高达 4,400 MT/s(2DPC)每路 16 个 DIMM全新 RAS 功能(增强型ECC、ECS)高带宽内存(HBM)(64GB/每路)经优化的电源模式80 条 PCIe 5.0 通道支持 1 至 8 路配置英特尔 UPI 2.0(高达 16 GT/s)更高的单核性能每路多达 60 个内核英特尔 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 AMX)英特尔 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 QAT)创新、设计和交付均坚持工作负载优先CPU 内置多种加速器更出色的性能与能效,更好满足客户所需更全面的机密计算产品组合英特尔 存内分析加速器(英特尔 IAA)英特尔 安全引擎英特尔 SGX英特尔 TDX英特尔 数据流加速器(英特尔 DSA)面向 vRAN 的英特尔 高级矢量扩展英特尔 动态负载均衡器(英特尔 DLB)英特尔 至强 CPU Max 系列(配备 HBM)高达1.53 倍平均性能增益1(与上一代产品比较)高达10 倍PyTorch 实时推理和训练性能提升2启动英特尔 AMX(BF16)时与上一代产品(FP32)的比较结果22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内置七大加速器英特尔 动态负载均衡器(英特尔 DLB)提升与网络处理相关的性能英特尔 至强 CPU Max 系列集成高内存带宽,为科学计算与 AI 工作负载大幅提升数据吞吐量英特尔 存内分析加速器(英特尔 IAA)优化内存占用和查询吞吐量英特尔 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 AMX)加速深度学习推理与训练英特尔 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 QAT)加速加密与压缩操作英特尔 数据流加速器(英特尔 DSA)优化数据流的传输和转换英特尔 安全技术(英特尔 Security)帮助保护数据机密性与代码完整性23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内置 AI 加速能力的演进内置 AI 加速能力的数据中心级 CPU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英特尔 DL Boost(AVX-512_VNNI)和英特尔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英特尔 SGX),支持领先 AI 应用,如联邦学习第四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Sapphire Rapids)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Emerald Rapids)英特尔 Advanced Matrix Extensions(AMX)进一步 扩展了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上的内置 AI 加速功能第二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Cascade Lake)英特尔 DL Boost(AVX-512_VNNI)全新内存存储层次结构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 (Cooper Lake)英特尔 DL Boost(AVX-512_BF16)VPMADDUBSWVPMADDWDVPADDD VPDPBUSD(8-bit new instruction)英特尔 AVX-512第一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更高效的推理加速第二代和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将三条指令合而为一,可最大限度地 利用计算资源,提高缓存利用率 相比英特尔 AVX-512,英特尔 AMX 可提供超过 8x operations/clock/core英特尔 DL Boost(VNNI)领先性能1.74x推理表现速度提升1(BERT,第三代 vs 第二代)2048IntegerHighter is BetterOps/Cycle per core 100%utilizationFloating PointAVX-512(2xFMA)FP32AMX(TMUL)BF16AVX-512(2xFMA)INT8AMX(TMUL)INT810242566416XFaster8XFasterIntel AMXStore bigger chunks of DATA in each coreTiles2D Register FilesTMULTile Matrix MultiplyINSTRUCTIONS that compute larger matrices in a single operation1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 AMX)每核可存储更大的数据块可在单次运算中计算更大矩阵的指令TILE2D 寄存器文件平铺矩阵乘法(TMUL)2 9 01 3 52 4 78 1 5英特尔 AMX 提供广泛的软硬件优化,提升 AI 加速能力 同时支持 INT8 和 BF16 数据类型 图像识别、推荐系统、机器/语言翻译、自然语言处理(NLP)、媒体处理和分发 市场上的主流框架、工具套件和库(PyTorch、Ten-sorFlow),英特尔 oneAPI 深度神经网络库(英特尔 oneDNN)为 AI/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工作负载带来显著性能提升 通过硬件加速使常见应用更快交付功能用例软件支持商业价值高达 10 倍与第三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 相比,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 处理器可使推理工作负载 性能提升1高达 1.23-1.35倍实时推理性能提升2高达 1.2-1.38 倍实时推理每瓦性能提升3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内置英特尔 AMX 的第五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 1.2.3 有关性能和基准测试结果的更完整信息,请访问:https:/ 深度学习加速英特尔 AVX-512(Instruction 1)VPMADDUBSW英特尔 AVX-512(VNNI)VPDPBUSD(8-Bit New Instruction)英特尔 AVX-512(Instruction 3)VPADDD英特尔 AVX-512(Instruction 2)VPMADDWDCycle 1Cycle 1Cycle 2Cycle 3CompleteComplete方案验证与未来展望为验证集成英特尔 Neural Compressor 后的 TACO Kit 在不同AI 模型推理工作负载中的性能加速情况,英特尔与腾讯云一起选取了多种被广泛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中,各个深度学习模型在通过 TACO Kit 进行优化后,进而使用英特尔 Neural Compressor 进行了 INT8 量化以及性能调优。推理性能加速结果如图五所示2,在保持精度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各个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性能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从 55%到 139%不等。在其中的 bert-base-uncased-mrpc 场景中,推理性能达到了基准值的 2.39 倍,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白皮书|集成英特尔 Neural Compressor,腾讯云 TACO Kit 为 AI 应用带来高效异构加速服务矢量神经网络指令(VNNI)扩展英特尔 AVX-512 以加速 CPU 平台上的 AI/深度学习推理Input8-bitInput8-bitInput8-bitInput8-bitAccumulator Output32-bitConstant16-bitOutput16-bitConstant16-bitAccumulator Output32-bitAccumulator Output32-bitAccumulator Input32-bit图四 英特尔 DL Boost(AVX-512_VNNI)技术英特尔AVX-512英特尔VNNI1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借助增强型英特尔 深度学习加速技术实现(基于面向单路和双路的第三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相较于上一代)26英特尔 深度学习加速依据表示数字的比特位数,FP32 可提供更高的精度bfloat16 支持基于相同指数域的相同范围的数字,但精度略低许多 AI 功能并不需要 FP32 提供的精度水平从 FP32 转换到 bfloat16 比转换到 FP16 更简单与 FP32 相比,使用 bfloat16 可实现每周期两倍的吞吐量示例:Number:0.56580972671508789062596As FP32:0.56580972671508789062532 Bits16 BitsFP32bfloat16FP16BF16 到 FP32 的简单转换Bfloat16 具有相同数量的指数位,因此可以表示和 FP32 一样大的数字,但由于其用于存储实际数字的位数较少,因此精度略低。FP16 可以提供比 bfloat16 更高的精度,但用于表示指数位的比特位较少,不能支持相同的数字范围。符号 表示正数或负数分数/尾数 用于存储“数字”的比特位数 指数 表示小数点在分数/尾数中的位置0000000111001001000011100010011111011100001111100001101100011100脑浮点数(bfloat16)27英特尔 Trust Domain Extensions(英特尔 TDX)VMM英特尔 至强(TDX)应用应用应用客户操作系统TD(信任域)信任域虚拟机级 TEE为传统应用提供实现出色的安全性、合规性与控制的直接途径建立数据主权和控制将数据和知识产权隔离在保密的虚拟机中,并将受保护数据的访问权限限制在获得明确许可的软件或管理员范围内;保护数据 和知识产权通过在 VM 内的 TEE 对机密数据进行硬件增强隔离,帮助减少攻击面并降低外部实体破坏、篡改或窃取数据的风险;简化监管合规英特尔 TDX、英特尔 SGX 等可以帮助受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约束的组织通过加密和安全区来满足合规标准;在可信环境中 部署 AI英特尔 TDX 凭借强大的隔离、完整性和保密功能,帮助保护应用程序、数据和 AI 模型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简化将现有应用程序移植和迁移到机密计算环境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更改应用程序代码,即可激活虚拟机内由英特尔 TDX 支持的可信域。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2s SiteParty 4s SiteParty 1s SiteParty 3s Site英特尔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英特尔 SGX)采用英特尔 SGX 的机密人工智能应用,保护使用中的数据和代码隔离保护敏感数据和代码,不受所有其他软件、云租户或管理员的影响,即使是恶意的访问鉴证加密验证 TEE 是否真实、配置正确且仅运行预期的软件负载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SGX123加密敏感数据加密或匿名的结果模型模型(未加密的数据处理)ModelModelModelGovernor&Master ModelModel未加密的 数据和结果已验证的应用 或模型代码集中式多方示例:多家医院汇集受监管的患者数据,以进行诊断模型训练联邦学习示例:银行合作进行反洗钱,但数据太大且敏感,无法移动受监管的数据示例:智慧城市摄像头捕获的受严格数据处理法规约束的个人身份信息(PII)符合规定加密的数据存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9面向智能视觉云的 GPU 解决方案,支持基于标准的开放式软件堆栈,针对密度和质量进行了优化,具有关键的服务器功能,可实现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有助于减少数据中心使用不同解决方案并管理异构或专有环境的需求,支持的工作负载包括:AI 视觉推理媒体处理和交付云游戏虚拟桌面基础设施AV1 编解码ECC内存高达256TOPS(INT8)架构基于硬件的 SR-IOV英特尔 Xe 矩阵扩展多达4 个 Xe 媒体引擎英特尔 数据中心 GPU Flex 系列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 PCIe16光线追踪单元32光线追踪单元全高 PCIe75W16 Xe内核32 Xe内核150WFlex140Flex170基于英特尔 架构的 AI 软件工具组合工程数据优化&部署模型创建注:堆栈中每一层的组件均基于预期的 AI 使用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层的目标组件进行优化,但并非每个组件都被最右列的解决方案所使用。本列表包括面向英特尔硬件进行优化的主流开源框架。大规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框架,优化和部署工具适用于 CPU、GPU 和其他加速器的开放式、多架构编程模型英特尔 oneAPI Deep Neural Network Library英特尔 oneAPI Math Kernel Library英特尔 oneAPI Collective Communications Library英特尔 oneAPI Data Analytics LibrarySigOptAutoMLN Ne eu ur ra all C Co ommp pr re es ss so or rWebAssemblyWebGPUWebNNDirectML云&企业终端&工作站边缘端到端加速数据科学和 AI 应用英特尔 Developer Cloud and 英特尔 Developer Catalog 体验最新的英特尔工具和硬件,使用经优化的 AI 模型全栈式机器学习操作系统英特尔 Geti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及优化的平台英特尔的优化和微调指南,经优化的推理模型和模型服务3031英特尔 oneAPI AI Analytics 工具套件深度学习示例及端到端工作负载点击或通过如下链接获取工具包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 TensorFlowIntel InstallerDockerApt,YumCondaIntel DevCloud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 ModinXGBoostScikit-learnDaal-4PyNumPySciPyPandasHEAVY.AI Backend(formerly OmniSci)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 PyTorch英特尔 低精度优化工具(英特尔 LPOT)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 Model Zoo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利用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库加速端到端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管道显著优势 利用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提升训练和推理性能 使用计算密集型 Python 包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工作流提供落地加速加速数据库 硬件支持因个别工具而异。架构支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CPUGPU支持的硬件架构面向英特尔 架构优化的 Python性能加速提高生产力简化端到端 工作流程加快开发了解更多: 工具套件-由 oneAPI 提供支持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部署简化开发、易于使用一次编写、随处部署1.BUILD2.OPTIMIZE3.DEPLOYOpen Model Zoo100 open sourced and optimized pre-trained models;80 supported public modelsTrained ModelModel OptimizerConverts and optimizes trained model using a supported frameworkInference EngineCommon API that abstracts low-level programming for each hardwareIntermediateRepresentation(.xml,.bin)Read,Load,InferIR DataPost-Training Optimization ToolDeep Learning StreamerCode Samples&Demos(e.g.Benchmark app,Accuracy Checker,Model Downloader)OpenCVCPU PluginGPU PluginGNA PluginMyriad Plugin For intel NCS2&NCSHDDL PluginFGPA PluginOpenCLTMDeep Learning WorkbenchDeployment Manager旨在使用高性能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推理实现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实际结果,部署在从边缘到云的、基于英特尔 XPU 架构(CPU、GPU、FPGA、VPU)的生产环境中了解更多: 33BigDL*: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和 AI 平台计算环境模型和算法(内置模型和算法)机器学习工作流(自动构建端到端管道)端到端流水线(将 AI 模型无缝扩展到分布式大数据平台)推荐LaptopDL Frameworks(TF/PyTorch/BigDL/OpenVINOTM/)Distributed Analytics (Spark/Flink/Ray/)Python Libraries (Numpy/Pandas/sklearn/)K8s ClusterHadoop ClusterCloudAutoMLDistributed TensorFlow&PyTorch on SparkSpark Dataframes&ML Pipelines for DLRayOnSparkInferenceModelAutomatic Cluster Serving时间序列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由英特尔 oneAPI 工具套件提供支持了解更多:https:/ BigDL 2.0 已包含 BigDL 和 Analytics Zoo。34xFaster Transformer(xFT)为大语言模型推理加速代码以 Apache 许可证开源在https:/ Max其它工具EthernetxFasterTransformer用户应用程序模型训练模型转换(model converter)推理引擎权重和配置 释放至强 和至强 Max 系列处理器的 DRAM 和 HBM 带宽潜能更高性能 支持跨 Socket、跨节点分布式推理 支持高达 70B LLM 模型(Qwen-72B)更好扩展性 内存容量需求低 通过精细的内存规划进行优化,以支持更大模型更好 TCO 支持多种 LLM 模型,如 LlaMA 1/2,ChatGLM 1/2/3,Baichuan,OPT,Qwen 支持不同规模 LLM 模型,如6B,7B,13B,30B 等 支持 BF16、FP16、INT8、W8A8、INT4 等 兼容 Faster Transformer 模型格式 兼容 Hugging Face 与 PyTorch更强兼容性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端到端流水线大数据流水线从笔记本电脑无缝扩展到分布式大数据平台使用样本数据在笔记本电脑上制作原型 轻松构建将 AI 模型与大数据融合对接的端到端流水线原型 从笔记本电脑到分布式集群的“零”代码更改 可在生产环境中的 Hadoop/K8s 集群上无缝部署 实现从机器学习到大数据应用的流程自动化在承载历史数据的集群上进行试验 使用分布式数据流水线进行生产部署 35英特尔 AI 实战视频课程 至强 AI 实战课 CCF 联合专场 英特尔 至强 RAS 为 AI 服务器护航 英特尔 至强 CPU 让 AI 部署无处不在 大模型时代的云服务安全利器 从 OCR 起步推进企业 AI 应用落地扫码观看课程3637英特尔中国 AI 实战资源库英特尔中国制造与能源行业AI 实战手册英特尔中国物流与交通行业AI 实战手册英特尔中国金融行业AI 实战手册英特尔中国 AI 应用案例集锦英特尔中国医疗健康行业AI 实战手册英特尔中国互联网行业AI 加速实践手册英特尔中国教育行业AI 实战手册英特尔中国最“in”大模型专栏1英特尔中国AI 应用案例集锦#全栈算力 加速行业 AI 落地3738法律声明英特尔并不控制或审计第三方数据。请您审查该内容,咨询其他来源,并确认提及数据是否准确。在特定系统的特殊测试中测试组件性能。硬件、软件或配置的差异将影响实际性能。当您考虑采购时,请查阅其他信息来源评估性能。关于性能和基准测试程序结果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英特尔编译器针对英特尔微处理器的优化程度可能与针对非英特尔微处理器的优化程度不同。这些优化包括 SSE2、SSE3 和 SSSE3 指令集和其他优化。对于非英特尔微处理器上的任何优化是否存在、其功能或效力,英特尔不做任何保证。本产品中取决于微处理器的优化是针对英特尔微处理器。不具体针对英特尔微架构的特定优化为英特尔微处理器保留。请参考适用的产品用户与参考指南,获取有关本声明中具体指令集的更多信息。声明版本:#20110804没有任何产品或组件是绝对安全的。描述的成本降低情景均旨在在特定情况和配置中举例说明特定英特尔产品如何影响未来成本并提供成本节约。情况均不同。英特尔不保证任何成本或成本降低。此处提供的所有信息可在不通知的情况下随时发生变更。关于英特尔最新的产品规格和路线图,请联系您的英特尔代表。39加速 AI 实践,请访问:英特尔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英特尔商用会员中心小程序英特尔官网英特尔惊喜福利官企业微信号英特尔、英特尔标识以及其他英特尔商标是英特尔公司或其子公司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的商标。英特尔公司版权所有

    发布时间2025-01-10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治研究报告(2024)(58页).pdf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2024年12月互联网互联网法治研究报告法治研究报告(20242024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

    发布时间2025-01-09 5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奇安信:2025中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情况白皮书(37页).pdf

    中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 建设与发展情况白皮书 2025 年 1 月 摘 要 本次白皮书,共发放并回收安防企业调研问卷 100 份,其中,76%的调研对象为 200 人以下中小企业。47%安防企业年营收.

    发布时间2025-01-09 3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5年数字经济&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AI、国产替代、智驾多重奏奏响计算机黄金篇章-250106(67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计算机计算机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5-01-06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优于.

    发布时间2025-01-08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三节课:2025年三节课数字化学习趋势与技能洞察报告(31页).pdf

    2025年三节课数字化学习趋势与技能洞察前沿技能学习推动业务快速成长目录1数字化学习新趋势1.1 数字化学习推动企业降本增效1.2 员工更偏爱问题导向的学习2前沿技能正在改变企业发展2.1 AIGC重.

    发布时间2025-01-07 3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环球律师事务所:TMT监管合规洞察:2024数字经济与网络数据安全报告(278页).pdf

    2024 数字经济与网络数据安全年终总结文章汇总数字经济与网络数据安全年终总结文章汇总 目录目录 我国电信监管与合规我国电信监管与合规.1 1.开放怀抱的电信市场: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启动.

    发布时间2025-01-07 27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晋阳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2024太原市数字经济标杆企业案例集(126页).pdf

    版权申明本案例集版权属于晋阳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晋阳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 言.

    发布时间2025-01-06 1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互联网行业海外市场专题: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撬动电商平台GMV增长-250104(26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20252025年年0101月月0404日日以旧换新政策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撬动电商平台持续撬动电商平台GMVGMV增长增长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海外市场专题海外市.

    发布时间2025-01-06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4334条  共217
前往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关闭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9**14... 升级为至尊VIP 139**2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87... 升级为至尊VIP

139**14... 升级为高级VIP 枔丶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11... 升级为至尊VIP 150**98... 升级为高级VIP

139**63...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艾**... 升级为至尊VIP 185**18... 升级为至尊VIP

155**56... 升级为高级VIP 155**56... 升级为标准VIP

137**5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人**...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8**27... 升级为高级VIP

159**20...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8**62...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gu**i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8**8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9**17... 升级为高级VIP 152**0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3**0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9**3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76**14...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储伟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1**97...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rac**ll... 升级为高级VIP 186**21... 升级为至尊VIP

J**e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78**48... 升级为高级VIP

139**5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97... 升级为标准VIP

维维**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1**0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8**47... 升级为标准VIP 150**75... 升级为标准VIP

范** 升级为至尊VIP 156**1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1**12... 升级为标准VIP

186**14...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KY**ZY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院**... 升级为至尊VIP 老**...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7**80... 升级为至尊VIP

158**15...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