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3P.06P.11P.11P.12P.20P.22P.28P.07P.01P.01P.01P.04一、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发展方兴未艾(一)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必然选择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同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选取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的序幕。当前我国大力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以下简称“全咨服务”)既是顺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对,也是工程咨询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选择。培育全咨服务12促进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变革打破过去“碎片化”咨询服务,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保障工程建设质量3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发展企业需顺应行业转型升级要求,促进资源集聚和模式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响应一体化集成化市场需求业主需求从单一的专业服务逐渐转向集成化的综合服务转变,要求咨询方推动全过程管理图1:培育全咨服务的重要意义(二)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已经步入到全面实施阶段从2017年起步至今,我国全咨服务经历了概念提出、试点推广到现在全面实施三个阶段。当前各省市都已发布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方案,及其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体系。市场规模逐渐扩张,项目数量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8月,项目数量从2017年只有27个累积到14079个。01022017年2018-2020年2021年至今1.概念首次提出2.纳入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3.住建部公布8省(市)、40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01 概念提出阶段1.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多部委相继发布指导性文件2.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陆续出台指导意见、及其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体系02 试点推广阶段截至2024年8月底:1.31个省市几乎都出台全咨配套政策2.全国累计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14000余个03 全面实施阶段图 2:中国全咨服务发展历程表 1:近年来国家层面全过程工程咨询政策政策主要内容2017.0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2017.05住建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八个省市,40家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2019.03发改委、住建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鼓励发展多种形式全过程工程咨询、重点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04中国建设标协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作为技术参考,明确投资决策综合咨询、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的内容、程序以及成果2021.04中咨协工程咨询行业2021-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进一步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支撑作用。2021.04中国建设标协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各个环节咨询与管理标准2023.08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程完成基本模式定义、给出服务内容清单和成果清单,为合同签订奠定基础,提供工作目标、基本任务和交付成果等各阶段咨询服务操作大纲资料来源:根据政策整理形成(三)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突出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全咨服务通常采用“1 N”服务模式。核心“1”即为项目管理能力,与投资咨询、勘察设计、招标采购、造价咨询和工程监理等一项或多项服务融合开展,为业主提供跨专业、一体化的综合性咨询服务。得益于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工程监理企业以及项目管理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在全咨项目方面表现更为优异。03表 2:2023年全国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中标100强前10名示例排名企业名称企业属地中标项目数量1晨越建设项目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832和天(湖南)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湖南713友谊国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694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655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浙江586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湖南487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448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429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4110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广东37总计558项资料来源:鲁班乐标发布的2023年全国全过程工程咨询中标100强服务内容多是集中在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以及项目管理三个模块。根据天强产业研究院TDi对1200余个全咨项目样本信息梳理,目前全咨服务涉及到造价咨询服务比例最高,达到78.1%,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分别有57.9%和45.6%。基于这三类服务内容衍生出多种服务组合,呈现清单式、模块化服务,既有两两组合,也有三者兼而有之。资料来源:天强产业研究院TDi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探索专项报告5.0.2E.6W.9x.1%9.2.4%投资策划设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勘察测绘招标代理0.0.0 .00.0.0P.0.0p.0.0.0%图 3:全咨项目各块服务内容分布情况04(四)数字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正当时1.“BIM 全咨”服务模式逐渐兴起随着BIM技术不断演进以及不断应用,自2022年以来开始逐步有项目探索尝试以BIM技术与全咨融合模式推进,根据天强产业研究院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探索专项报告,以“BIM 全咨”服务模式开展的项目占比大概在5%左右,这类项目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全过程服务需求清晰。超八成以上的“BIM 全咨”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在4项目以上,更有26.7%的项目服务内容在6项以上,除常规勘察、设计之外,还包括投资策划、绿建咨询等,充分表明业主对于全过程集成管理的意愿强烈。联合体中标较为常见。六成左右的“BIM 全咨”项目都是以联合体形式中标,BIM咨询模块通常都是联合体牵头单位负责,这对其BIM技术应用以及统筹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BIM技术赋能创造更高价值。通过比较不同全咨项目发现,含BIM咨询全咨项目整体费用率略高于不含BIM咨询的项目,在其他服务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增加BIM咨询服务将带来全咨项目费用率增长,但幅度基本控制在1%左右。资料来源:天强产业研究院TDi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探索专项报告表 3:全咨项目中BIM咨询对费用率的影响情况11由于当前含BIM咨询的项目样本量有限,只能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模块进行比较分析。服务内容(除BIM咨询之外)增加BIM咨询带来平均费用率变化项目管理 工程监理0.29%工程监理 造价管理0.99%项目管理 工程监理 造价咨询1.20%2.头部企业大力布局数字化全咨服务部分头部企业为持续巩固市场地位,打造差异化发展优势,已经在深入探索数字化全咨服务。这些企业结合自身战略明确数字化全咨业务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策略,打造专业化服务产品。不同企业结合各自资源禀赋不断强化服务支撑,在数字技术应用,底层架构搭建、服务模式探索、组织架构调整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各有侧重。05图 4:部分企业数字化全咨服务业务定位建设咨询服务(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商以工程造价为核心能力基因,将其首倡的“工程造价 ”作为发展战略开展政府投资决策与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顾问服务。打造客户首选,为项目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一流工程咨询公司以“领域知识 数字技术”为核心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了覆盖项目建造、交付及运维全过程的“轻链”、“轻检”、“轻呈”等平台产品数智化工程咨询服务平台、全过程工程咨询集约服务商专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心、BIM中心,整合公司各类资源支撑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开展。工程项目全生命期数智化服务首选集成商在全国率先提出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创新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系列平台,提供涵盖多专业、全阶段、强融合的数智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绿色低碳、数字化与智能化领域一流技术集成服务商以“科技创新 技术创优”为战略发展双轮驱动,以“全过程咨询 工程建设管理 双碳新能源 城市更新 数字科技”五大板块为支撑。以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产品顾问工程公司自主研发“数智全咨”“数智监理”“数智运维”“数字大脑”等产品,切实赋能提升全咨服务水平1.智能建造背景下数字技术与全咨服务融合更为紧密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13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在建造全过程加大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极大促进了基于BIM技术的全咨服务推广应用。在智能建造的背景之下,未来全咨服务将与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交互与监管,例如未来随着建造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施工现场,将做到工程项目的“零距离”管控,真正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2.建筑工业化发展提速,数字全咨服务有望进一步向生产运营端延伸近年来我国也在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按照“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仍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这有助于数字化全咨服务进一步向运营端延伸。一方面拓展供应链管理,基于预制构件的采购、生产和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全覆盖,提升整体供应链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充分采集搜集市场需求、生产运营以及产品质量等信息,为产品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工业化生产咨询提供针对性服务。3.基于双碳发展要求数字化全咨服务将与绿建生态技术实现有效集成在“双碳”目标之下,建筑业作为重要碳排放领域陆续发布了碳排放行动方案等重点政策以及相关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目前,围绕低碳的全咨项目更多的是体现在设计阶段,未来为了真正践行降碳减排要求,需要将低碳技术与工程全过程管理进行集成,形成“数字化 绿色化”全过程咨询服务,比如以BIM技术推动设计协同促进绿色技术应用以及并提供绿色建材参考建议;依托可视化协同进行施工指导,确保材料高效利用;搭建建筑能耗管理平台,跟踪能耗运行情况,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五)数字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面临巨大发展潜力06从2017年至今,虽然全咨服务已经进入到市场化推广阶段,但仍然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当前企业推进全咨业务规模化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有待进一步升级(一)市场需求响应不到位07当前虽然全过程工程咨询的“1 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收费导则、标准体系也陆续出台。但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全咨服务仍然是以政府投资项目为主,市场化推广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1.业主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咨服务推广更多是“自上而下”展开,部分业主对全咨服务认知理解不够深刻,简单看做是“传统的分段式咨询模式的叠加”,个别项目是基于项目包装和品牌推广需要开展,没有充分认识到全咨服务在降本增效方面的综合优势。2.咨询方服务能力受到质疑全咨服务内容涉及工程建设周期多个环节,过程中包含不同主体之间沟通协同、制约监督等一系列复杂工作,而全咨服务主体通常是由设计企业、造价企业或者监理企业等一家或者多家单位联合承担,是对咨询方原有话语权的重新认知与挑战。3.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全咨项目的服务范围仍然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造价管理等环节,难以真正体现全咨服务价值。尤其是随着建筑业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与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融合,才能发挥咨询服务价值。(二)碎片化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全咨服务需要我国长期分段监管模式下,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涉及业主、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和造价单位等不同市场主体,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全咨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1.服务链条没有完全打通无论是设计企业、造价企业还是监理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单模块服务方式,普遍缺乏全流程服务能力,往往需要整合不同环节企业共同开展,增加沟通成本和管理难度。再有,不同的市场主体关注重点各有侧重,比如设计企业关注前期策划以及设计优化,而监理企业更为关注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很难真正从业主视角去统筹考虑整个项目。2.数据信息呈现碎片化全咨服务涉及多环节、多主体,信息数据多,整体呈现零散状、碎片化的特征,一方面各市场主体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机制,容易导致重要信息丢失或者延迟传达,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被闲置,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撑,不利于对业主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精细化管理。3.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我国工程咨询人员长期以来侧重于工程专项业务或单一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知识面过于单一,缺少对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全局把控、跨阶段整合和多专业工程协调的能力和经验,难以满足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发展的需要。08(三)项目管理缺乏精细度全咨服务通常采用的是“1 X”的服务模式,其中的“1”代表项目管理,是全咨服务的关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图 5:项目管理缺乏精细09前期设计方案不明确:缺少设计标准数据用于支撑对外展示和成本概算。成果管理混乱:缺少成果归档管理,存在各方主体作业和核对工作量所用版本不一致的情况。图纸评审管理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管理,问题核查、销项管理都依赖人员主动推进。设计管控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设计管控任务组织管理难:缺少统一标准,不同阶段、主体的计划内容难以整合,穿插调整难度大多主体协调困难:普遍存在工程界面细分复杂,协调会议多等情况,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实际核验难度大:针对现场完成进度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复核确认未形成闭环管理:依赖人员主动管控,问题闭环不及时,容易挤压造成问题。隐蔽工程检控难度大:没有形成规范的记录和验收体系,事后无法追溯。项目复盘不及时:工地现场点位乱,统计困难,无法掌握整体情况用于经验总结。项目管理缺乏精细度(四)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够成熟“BIM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服务正在逐步推广,数字技术与全咨服务结合呈现出蓬勃生命力,但要实现全面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1.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市面上BIM技术软件五花八门,在适应范围、颗粒度、兼容性等方面各有差异,适用的对象也各有侧重,很难实现在一个项目上不同市场主体所掌握的数据打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壁垒,不仅限制了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效率,还可能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2.实际操作应用繁琐数字技术的价值发挥需要能够真正为实际项目运作人员带来便捷,但当前数字化全咨服务平台普遍存在操作繁琐的情况,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直观,流程设置复杂,数据导入过于繁琐以及平台兼容性不足等,这都将导致项目人员不得不改变思维习惯来熟悉平台操作,增加大量人员学习成本。3.数据安全与隐私性受到质疑各种黑客攻击手段层出不穷,比如钓鱼攻击、恶意软件、零日漏洞利用等,严重威胁到数据安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效加密数据并严格控制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技术难题。此外,在全咨服务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外部平台的介入,与第三方应用程序和服务集成时可能引入额外的安全风险。1010数字化全咨服务是指专业的建筑咨询机构或咨询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从项目规划、可研、勘察、设计、招采、施工到运维阶段的全过程项目建设咨询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全面监控、信息共享协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数据实时真实等价值,带来全新科技型的全咨服务模式。11三、应对策略:全过程工程咨询数智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我国推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开展数字化全咨服务将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工程咨询企业谋篇布局的重要突破口。(一)数字化全咨服务是以数字化平台构建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咨询服务需求端: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打通工程建设领域各个环节堵点,提供系统性、综合性解决方案供给端: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系统性推进,覆盖业务流程优化、技术选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集成化解决方案借助数字化平台搭建数据交互渠道,助力决策分析、共享交流持续积累项目经验,将经验转化为数据,挖掘后续价值数据要素驱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给予客户模块化选择,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整合外部企业实现资源快速转化灵活定制化服务图 6:数字化全咨服务的特征(二)数字化全咨服务的构建是整体工作方式的变革12提升管理计划性和精细度,强化动态管理,有效推动项目进度跟踪、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控,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效率顺应发展趋势整合多层次资源,以多环节集成化服务满足业主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探索数据要素资产价值,以大数据基础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服务模式借助数字技术直观呈现项目建成效果以及运行情况,让业主全方位了解全咨成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加客户粘性。提升业主体验推动项目知识管理标准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同时提升项目运作的便捷性。沉淀项目经验图 7:数字化全咨服务的价值数字化全咨服务的核心在于以专业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价值理念为目标,通过数字化技术工具来扩大和实现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自身价值。要实现数字化全咨服务能力,不仅仅只是将传统咨询服务动作在线化,更是要从整体工作模式上进行优化变革,将过去阶段应用思维方式上升到项目全局化的应用。1.整体数字化全咨策划数字化全咨规划设计是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重新打造一套科技型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产品,要结合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业务范围、技术产品、未来规划等因素进行整合设计。建构逻辑通常都是从需求点入手,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差异,比如规划阶段重在业主可视化体验,投资决策把控等,设计阶段关注设计协同、成本管理等,结合企业现有数字化系统基础进行技术选型,然后完成对业务流程以及核心功能设计,技术选型和业务、功能实现度是数字化全咨服务产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关系着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以及体现企业全咨服务技术能力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图 8:数字化全咨服务实施步骤思路2.规划阶段实现业主需求的可视化,推进计划管理着眼于规划阶段,数字化全咨服务旨在实现业主建设工程的功能性需求和投资控制。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利用项目历史数据指标经验对业主提供功能需求及对应的投资成本参考,随时可通过调整关键参数进行更新,适时调整数据结果,大大加快决策效率和准确度。13明确需求技术选型业务设计与功能实现落地实施提升运作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创新业务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安全的架构微服务架构业务模块可解耦灵活性拓展性项目管理业务协作与沟通分析与决策高度集成功能可视化展示PC、移动端结合业务设计功能设计培训实践标准规范编制绩效考核机制图 9:规划阶段数字化全咨服务构建思路一旦规划方案通过,下一步则是对根据规划成果进行后续工作切分以及任务策划。通过任务看板、流程图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并且能够实时更新项目动态,实现从“盯人”到“钉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14图 10:项目的全景计划管理3.设计阶段统筹多重管理诉求,强化协同管理设计阶段的全咨管理重点则是对项目的时间要求、范围划分、设计质量控制、设计变更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借助数字化技术工具,满足可量化的设计任务在分配、跟进、提醒、协同以及评审等各种场景下的管理需求,帮助业主进行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图 11:设计阶段数字化全咨服务构建思路15传统设计管理过程中普遍面临设计进度管控难、成果管理混乱、问题销项管理被动等问题,对此,设计阶段数字化全咨服务不仅限于服务内容的管理,还应该发挥管理主动性,针对潜在的问题场景强化正向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推进设计阶段各方主体工作的有序推进。图 12:设计任务自动化跟进场景一:设计质量管控:通过深度的BIM技术应用实现各专业的设计协同,通过将设计审核、问题跟进、销项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块嵌入系统中,形成可见、可管、可控的设计管理数字化系统单元。图 13:轻量化设计协同应用16场景二:设计变更管理:通过BIM模型版本对比,精细化统计变更范围及对应的成本变化数据,并结合自身的业务经验为业主提供准确的变更决策依据。图 14:通过BIM版本对比形成变更成本数据的设计变更管理模式4.成本管理基于BIM数据唯一性实现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管控成本管理在项目全咨服务应用中占比高,也是最为核心的服务内容。传统造价咨询服务只能做到单一的成本核算,无法主动推进设计、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数字化全咨服务下采用的是“主动式”成本管理,在前期可研策划阶段随着方案完成同步形成目标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后续成本管控。图 15:基于BIM的项目动态成本监控管理17成本管理能力的一大重要体现在于能够将工程经验和BIM技术融合快速同步测算成本,可以研究融入设计BIM模型测算工程量清单的技术反向和管理办法,制定建模标准,开发工程量清单成本数据与模型的映射功能,最终希望能够实现设计成果与成本测算无缝衔接。图 16:设计模型工程量清单成本计算当合同签订后,随着招标清单价格写入到对应的模型构件中,施工阶段动态成本管控机制也将生成。如何将数据统计与项目的进度、质量、变更等业务联动起来,是数字化全咨服务系统建设要攻克的技术关键难题。计量结果写入属性计量申请流程明细计量管理台账质量验收部位模型定位平台自动校验是否真实完工发起中间计量申请流程审批复核可定位反查归档闭环属性写入锁定业务图 17:质量验收后驱动计量支付业务,工程量自动推送进行报审185.施工管理以“数字孪生 智慧工地 智能建造 智能数据采集”全方位提升建设管理施工阶段的全咨服务在于帮助业主做好项目建设期间的全面管理,降低业主的风险和成本。具体到业务层面,即通过数字化技术保障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管理等高效运行。在构建施工阶段数字化管理技术应用上,平台的集成和扩展能力十分重要,不仅要构建本身的管理内容,还要能集成智慧工地、智能建造、人工智能、智慧运维等技术的结合,最好能从业务管理链上打通业务逻辑,避免形成数据孤岛,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实现降本增效保品质的施工阶段管理。图 18:基于BIM的项目施工管理构建思路图 19:可集成各项先进技术的数字化系统19施工阶段的管理难点在于大量的管理信息和突发事件需要在尽可能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及时响应处理。采用数字化全咨服务则可以将传统依赖人为审核的工作通过数字化平台解决,充分发挥结构化业务功能、智能化推送、多维度统计、自动化报警监管等特点,巧妙设置业务管理之间的数据联动关系,让管理信息更加智能、高效,减少人为数据填入的工作负担。6.运维管理以终为始实现建养一体化运维体系在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之下,数字化技术让全咨服务向运维阶段延伸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当前针对构件的运维管理具有较大市场需求,为此,需要形成以终为始的发展导向,将运维管理目标前置到设计、施工阶段。通过数字化平台融合自身专业经验、资源商经验为业主提供完善的运维管理建议,同时基于BIM模型打通建设阶段到竣工交付的全业务数据,通过过滤运维阶段有用的建筑数据构件运维管理平台,将建设阶段管理的内容转化为运维管理,实现无缝衔接。图 20:利用结构化字段和智能化业务数据联动提升管理效率图 21:运维管理项目案例示意图20图 22:以运维管理为目标的建养一体化运维数字化全咨服务构建1.综合咨询能力全咨服务强调的是多阶段集成化服务,而非多阶段业务的简单叠加,各阶段各专业之间存在一定技术壁垒,某一专业部门或专业企业难以凭一己之力牵头完成全咨服务,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去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打造综合咨询服务能力。对此,企业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资质升级、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专业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既能协调内部各个专业或者业务单元协同推进,同时还能整合外部资源补短板,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相适宜的产品或服务。2.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是是指企业内部通过系统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整合技术、资源和流程,实现从项目启动到交付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首先,提升项目管理的计划性,明确全咨服务各个模块的任务与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及考核要求;其次,加强过程监控与评估,实时跟踪反馈项目运行情况,并对不符合预期目标的情况进行及时纠偏;再有,强化信息的共享互通,协调各方资源、打破各个环节的信息壁垒,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基于竣工阶段的LOD500BIM模型为核心的多模块协同应用,所有管理数据、信息资料均可以模型为载体管理任意定制化的人员管理、供应商管理、设备管理、空间管理、车位管理、租赁管理、广告位管理等管理模块第三方监测系统对接,温感、湿感、监控、FM等多系统集成123大数据分析、多项目多层级多岗位项目数据驾驶舱,根据管理人员需求定制关心的数据图表安全巡检、设备维护、楼宇设施管理信息化,二维码扫码定位模型查看及工作内容录入查看各模块管理数据联动,形成大数据分析基础,任意维度数据统计,支撑楼宇群运维管理水平456设计、施工阶段平台系统数据传承0BIM模型竣工资料施工记录监测记录设备信息竣工图纸数字化平台(三)数字化全咨服务需要打造复合性的能力体系213.数智化能力数智化能力的核心是通过数据智能工具、平台来赋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挥数据的价值。数智化能力一方面体现在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成效,包括流程线上转化情况,操作便捷性,系统兼容性,可视化呈现效果等;另一方面相应人员与技术保障体系,包括BIM技术专业人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管理与安全。因此数智化能力的构建不仅要关注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更是考验技术与管理的融合能力。22“天强咨芯”是由天强公司与毕埃慕公司联合开发TACTER全咨数智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企业业务转型赋能,涵盖3个“1”服务内容。一套顶层设计深入分析企业的现状与市场趋势,为企业量身制定契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全咨业务战略。包括:全咨业务定位、全咨业务商业模式、全咨业务服务场景、全咨业务目标体系、全咨业务核心策略、全咨业务发展路径与举措。一套软件平台“天强咨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平台的技术整合,使全体项目参与方集成在系统中进行协同管理,共享数据,利用信息化数据进行交互,全面搭建智能化管理场景。平台将结合客户需求灵活配置模块,并具有多维数据分析能力,每月快速迭代功能,可为企业快速定制契合服务场景的全咨数智一体化产品。一套保障体系针对企业在全咨领域的能力短板,通过专业培训、专业技术引入、团队培养和实践指导等多元方式,系统化提升企业全咨业务水准,并协助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展业务领域和合作渠道,实现企业转型与业务增长的良性生态。“天强咨芯”全过程工程咨询数智一体化解决方案“1 1 1”服务体系23数字化管理平台“天强咨芯”管理平台是一款基于BIM模型及其属性库为核心,涵盖规划、设计、招采、施工、监理、竣工档案、运维等项目建设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平台,通过WEB端和移动端结合的方式可实现访问。平台支持业主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的内部管控和外部项目协同管理,自身具备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块,帮助企业从无到有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同时具备GIS、AI、IOT、ERP、智慧工地等系统的丰富接口,为已经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企业升级扩展。24项目五方主体组织化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项目管理全流程集成Data collection第三方系统便捷集成Merging other systems移动端打通微信,企微,钉钉Mobile Device System公有云/私有云任选Private Cloud ServerOEM定制化配置Customized service基于BIM模型协同BIM model cooperation结构化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天强咨芯”最大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发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从BIM模型创建前的规划设计阶段管理开始进行应用,再到产生初版BIM模型,基于BIM模型进行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再到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再到竣工验收结算、移交运维阶段管理。驾驶舱数据展示规划、设计、招采、施工、竣工、运维设计/BIM咨询BIM模型创建变更招标清单招标清单编制合同管理录入中标单位合同信息设计变更基于BIM模型发起施工进度计划4D进度计划、工序、检验批质量验评工序报审计量/支付/造价变更基于BIM模型实物量结算移动端数据采集审批驾驶舱查看编码映射更新合同数据继承读取变更信息完成验评读取变更信息各计划信息数据各实际信息数据工期调整BDIP轻量化发布BIM模型协同设计审核/任务BIM模型规范化审核BDIP系统建设阶段管理思路25“天强咨芯”聚焦数字化全咨服务的关键环节,提供一系列特定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多维度可视化的规划解决方案集成化解决方案项目前期过程整体跟踪服务于前期规划决策阶段的内容成果过管理,同时与全景计划联动,实时进行状态更新项目可视化展示结合轻量化开发进行待建项目规划展示;关联各类数据、成本信息,全方位支撑后续设计管理工作GIS与BIM拟合辅助决策依托数字技术进行真实取景,集成BIM GIS进行更直观的方案决策全链协同的智能化设计解决方案协同轻量化管理流程化设计智能化智能协同设计实时分享模型分享构件分享 视点分享共享交流轻量化技术数模分离数据无损多格式兼容设计管理设计成果发布碰撞检查设计交底方案比选图纸会审全链协同业务协同资料协同 建数据协同智能分析装配率得分计算 智能变更对比分析智能设计审图规范引用批量赋值 建模规则自动核查自动编码26基于BIM云平台的造价集成管理解决方案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报审分包招标采购计划供应商信息录入大型物资招标采购计划表招标管理统计图合同价导入合同标段维护合同清单对比合同台账管理投资预算分析成本总控驾驶舱计量项智能推送中间计量申请进度款支付计量台账管理支付台账管理费用变更申请BIM模型自动对比变更清单自动统计变更台账管理现场签证管理无模型清单维护映射规则维护BIM工程量映射第三方工程量同步BIM构件明细表外部清单导入BIM数据库维护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费用变更管理计量支付管理BIM 工程量正常BIM出量BIM清单编码映射工程量BIM构件实体量逆向BIM出量第三方BIM插件工程量传统算量软件工程量一模到底 一模多算的BIM成本管理模式其他数据质量数据成本数据安全数据进度数据两管一协调四控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现场管理施工实时业务数据全链协全数据实时 BIM 集成数据以 BIM 为核心数据抓手,驱动业务实时流转BDIP集成平台数据驱动施工管理业务流实时驱动业务流转的数字化施工管控解决方案27基于AI技术应用的全过程管理解决方案基于点云模型的端对端数字化解决方案28全过程工程咨询数智一体化项目案例案例一:顺丰鄂州花湖机场项目案例1.项目概况顺丰鄂州花湖机场(含园区)是湖北省打造国际货运大通道的重要举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规划用地75平方公里,年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245万吨、765.2万吨。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响应国家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业主方经过整体管理策划和对市场当前技术情况调研,明确了以1 4 2 X理念的BIM全过程协同建设管理需求,即:1-BIM模型轻量化,4-质量、进度、变更、造价管理,2-PC端、移动端应用,X-安全、文档、流程、数字工地、系统集成其应用范围从项目设计管理开始,通过BIM正向设计出图、BIM招标清单编制、BIM质量验评和计量支付管理等重要应用进行项目全过程数智一体化应用。2.项目运作基于本项目的重要意义,业主方提出1 4 2 X的理念要求市场各BIM平台供应商进行合作。经过多次沟通比对,我司BDIP系统最为符合接近甲方的系统需求,提出了在标准化产品中的定制化方案。通过业务调研、形成开发产品方案、开发测试和迭代,逐步形成了预期概念设计目标,并投入现场建设中实现了数智化管理价值。其中实现了6个行业创新点:扫码观看案例详细介绍29基于BIM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创新建立BIM模型建模标准,结合清单映射功能实现工程量招标清单编制,并支持后续合同价格导入实现成本动态管理基础。工程量在线招标创新基于BIM模型生成的招标清单进行价格填写,直接形成投标报价,在线评标。基于BIM进行计量支付创新完工计量和支付申请基于BIM模型已验评的构件自动汇总工程量,在线化流程审批计量和支付业务。基于BIM模型质量验评创新根据GB50300-2013和湖北省验收规范用表建立无纸化在线验收管理,实现验收数据实人、实地、实测、实景、实时的多业务联动验收体系。在线资金监管银企直联创新根据BIM合同总价和生产计划进行资金计划管理,将总包、分包、劳务人员信息入库,通过流程化管理批复资金计划,银企直联直接支付工资和费用工程进度智能联动验评时间创新工程进度计划在线化更新,实际进度时间与质量验评管理联动,自动读取验收合格时间形成动态实际进度,驱动模型进度变色,智能分析进度态势。3.项目总结该项目的成果实施,对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探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尤其对于机场建设领域起到了标准带头效应,全国各地的机场建设均以本项目的经验进行参考和创新,不仅为国家战略方向的转型加快了进程,也为企业自身的先进性、可持续性带来了巨大的价值。3030311.项目概况海南生态软件园总体规划面积15.58平方公里,是海南自贸港政策早期收获的重点园区之一。十四年时间从一片放牛的荒地出发,发展成为海南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就是走工业互联网的道路,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再该背景下,如何利用基于BIM的建筑数据集成平台打造出符合建设愿景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成为了一个重点。案例二:海南生态软件园项目案例在该背景下,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任务,组织内部规划了平台建设应用设计,最终确定通过目标成本管理为依据,实现限额设计目标,并基于BIM模型计算编制招标清单,打通建设过程的全业务数据,集成招采应用、无纸化BIM建设过程管理、可视化交房验收管理、幕墙石材数字化管理等几个大方面进行全面应用。扫码观看案例详细介绍322.项目运作(1)目标成本管理成本部门利用BIM建筑数据集成平台编制目标成本,通过将企业成本科目字段化、结构化处理,形成企业今后的标准化目标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将历史成本科目数据重新进行数据整理后导入平台,形成了经验历史数据库。在编制海南生态软件园项目成本科目时,通过平台选择项目的各种管理参数,如建设面积、建筑类型、层数、专业、功能类型等,平台自动根据历史数据列出基本科目框架和概算,再经过人工调整,经过各部门在线化协审,形成最终的目标控制成本数据。(2)在线化BIM协同设计管理设计管理部门根据目标限额成本对各区块的设计负责单位进行在线化管理。建立数字化设计体系、构建标准化正向设计工作流程、建立正向设计标准、以BIM建模软件为载体研发快速建模工具等几方面进行管理规划。审核通过平台的轻量化浏览引擎进行协同,支持图纸和BIM模型的在线化浏览。通过图纸合并和模型合并功能,可将各专业集中在一起进行问题排查。当出现设计碰撞问题时,随时可通过视点标记功能进行涂鸦标记,并保存成视点,再通过问题报告协同流程反馈给各专业设计进行调整。专业设计师调整完成后重新上传最新版本成果,可通过平台的自动化数据继承功能将前一版本标记的问题位置继承至当前版本,方便审核人员直接查看上一版问题位置,对照这一版整改后的位置进行闭环。33(3)BIM工程量清单编制紧接设计管理的最终BIM模型成果,成本管理部门利用设计管理模型进行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并测算施工图BIM模型的实际成本。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中,可以保证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更精细化和标准化,降低工程量清单出现误差的概率。通过晨曦算量软件对BIM模型进行国标工程量清单计算,并进行组价,将数据通过建筑数据集成平台进行导入和应用。该阶段的应用难点在于设计模型建模时,不能仅以设计运用角度进行建模。实际上海南软件园集团在项目早期规划应用时,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基于BIM模型进行全过程应用的方针,通过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各自管理应用的需求,取并集,制定了海南软件园项目的全过程应用建模标准。其中对模型的项目划分、界面划分、颗粒度要求、命名要求、建模细节、属性设置等都进行了统一要求,打好了项目全过程应用的根基。在平台中,由于模块之间数据可以互相引用,因此编制的招标清单不仅只用于后续招采阶段管理应用,还可以对比前期目标成本偏差分析和后续的中标价分析,形成了一个成本分析数据指标,为后续成本管理多算对比提供了数据支持。(4)招采管理应用海南BIM建筑数据集成平台中还集成了招采管理模块,通过招标规划对整个海南软件园项目的分包进行管理,然后再由设计、成本等部门针对招标计划顺序进行各自业务的生产和管理。完成的成果自动关联到招采管理模块进行线上招标应用。外部投标单位可通过平台二维码扫码登记企业入库,授权后即可开通账号进行投标操作。投标单位基于平台授权范围可查看设计BIM模型和图纸,并下载基于BIM模型生成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填写再导入平台中形成合价。评标专家通过平台自动比对分析得出的排名进行商务标定标,并可自动分析各家报价偏差分析。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后,签订合同单价导入平台,形成后续全过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数据依据。(5)BIM GIS IOT AI PM的建设管理在施工阶段,总包单位基于平台上传施工进度计划,并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形成可视化计划任务。同时根据每月、每周进行更详细的施工规划,通过平台对模型进行检验批任务划分。由于模型在早期规划时对命名规则和建模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总包单位在进行模型检验批创建时通过过滤器功能快速高效的完成了创建工作,并由监理进行确认审批,保证任务规划的合理性,把控关键施工任务的进度。343.项目总结海南生态软件园公司实现BIM建筑数据集成平台成功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把手重抓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革。(2)部门协同沟通,以全公司应用为目标,将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的弊端通过业务流串联,进行管理业务流梳理,去除重复的,冗余的业务内容。(3)基于BIM模型和集成平台进行管理,打通全过程业务流,并集成企业内部各种辅助子系统,形成一套大系统的运用思路进行平台建设。(4)将管理核心步骤充分融入平台,如绩效、验收、计量、请款等业务,必须通过平台进行管理,才能有效驱动平台的应用和落地。(5)易用性,针对管理操作进行顶层设计,统一和简化管理过程,能自动填报的绝不打字输入,才能使管理平台真正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分级白皮书(2022024 4 年)年)发布单位:中移智库发布单位:中移智库编制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编制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前前言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织的背景下,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接触日益增多,数字鸿沟的“接入沟”正在逐步弥合。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及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自身数字使用技能欠缺等多重因素,在融入数字社会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技术更新迅速所带来的高使用门槛、智能设备操作复杂、界面设计不够友好等问题,不能平等、安全、便捷地获取数字服务。如何提升数字服务的适老化水平,推动老年人更加深度地参与数字生活、共享数字红利,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与改进,也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关怀与责任的体现。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加速数字服务的适老化进程,本白皮书梳理了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介绍了数字服务的适老化人机交互的概念、重要性和现状,阐述了适老化交互面临的问题;针对目前适老化程度仍需加深的现象提出了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概念,阐述了分级的依据及意义,提出了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的分级标准,期望凝聚共识,不断推进各类服务的适老化等级的提高;最后对适老化人机交互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本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文之部分或全部内容。本白皮书不包含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计划等敏感信息。不包含涉密项目的背景、研制目标、路线和过程,敏感领域资源、数据,关键技术诀窍、参数和工艺信息。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目录前言.11 适老化人机交互的重要性.11.1 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数字服务进一步向老年人渗透.11.2 老年人特征及需求.11.3 数字服务的适老化人机交互概念及重要性.42 适老化人机交互发展现状.52.1 政策: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被高度重视.52.2 应用:各类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进程不断推进.62.3 挑战: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仍面临诸多难题.73 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83.1 分级必要性.83.2 分级方法及建议标准.94 未来展望.17缩略语列表.19参考文献.20编写单位和作者.22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1适老化人机交互适老化人机交互的重要性的重要性1.11.1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数字服务进一步向老年人渗透,数字服务进一步向老年人渗透2024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末,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9697 万人,占 21.1%,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21676 万人,占 15.4%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2。国内数字服务和应用的老年用户数量巨大,比例不断增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5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92亿,5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 32.5%;60 岁及以上群体占比显著提升,达到 15.6%,即 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 1.70 亿,数字服务进一步向老年人渗透3。1.21.2老年人特征及需求老年人特征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4界定,我国把 60 周岁以上的公民统称为老年人。相比于普通用户,老年人有其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身特殊的需求、偏好,这些都是适老化人机交互必须考量的根本要素。1 1.2.2.1 1 老年人的特征老年人的特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随着年纪增长不断改变,数字服务应该最大限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是实现适老化人机交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一一)生理生理特征特征方面方面,老年人的肢体、听觉、视觉、触觉等都开始变化,主要有以下表现。(1)骨骼及肌肉力量逐渐退化,手部灵活度降低,身体协调及神经反应能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2力减退,精确操作(如点击、滑动到指定位置)受限,对小尺寸按钮的识别-点击的准确性降低,难以进行细微动作的手势表达。(2)听力逐渐下降,表现为对高频声音不敏感、间歇性失聪、分辨信息的能力下降,用户接收的信息受损,容易忽略内容细节56,难以听到谈话中音调较高的辅音,以及在有背景噪声时难以理解声音7。(3)色彩感受能力和敏感度开始下降,识别分辨能力开始减弱,视觉阈值变高,无法快速辨清物体的造型、文字的大小、粗细等,同时其视野范围缩小,寻找目标物能力及景深感觉减弱567。(4)从 50 岁开始,触觉的敏感程度会开始下降7,由于表皮传感细胞活性降低且神经系统衰退,触觉感知力明显降低,对于压力、粗糙度都不再敏锐,对操作对象控制感减弱,其会加强点击、按、划动等操作的力度以获得反馈56。(5)出现痛感减弱、温感不灵敏,味觉、嗅觉和协调能力也会逐渐减弱、灵敏性降低5。(二(二)心理特征方面心理特征方面,老年人能够逐渐感知到自身的衰老,生活中易出现负面情绪,会希望得到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平等对待,也更需要他人耐心的帮助。感知方面,老年人视觉、听觉、触力觉、本体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退化造成感知负担,主要有以下表现。(1)不易接受和理解繁琐的视觉信息。难以辨识和判断不熟悉的图形或符号。视觉兼顾性差,视觉感知过程中扫视幅度缩减,单次扫视覆盖范围降低、获取信息减少、注视点的扫动频率提高56。(2)对尺寸的感知能力减弱,对空间和体量的感知力也会弱化6。(3)难以在嘈杂环境中快速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6。(4)听觉注意力会受语音的音量和语速的显著影响,在声音单调重复的情况下容易疲劳。(5)其听觉和视觉更容易相互干扰,听觉注意力会受到视觉图形,尤其是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3动态图像的干扰6。认知方面,老年人在思维、注意力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变化,主要有以下表现。(1)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变慢,需要多次重复刺激后才能对信息进行认知处理,也易出现认知错误5。(2)在概念定义、逻辑判断、思维灵活度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变弱。更难对那些需要做出新推论的语言加以理解并采取行动7。(3)对感知信息抽象性总结及推断的能力减弱,难以获悉事物全貌及事物之间的共性与联系56。(4)视觉注意力下降明显,视觉注意力中心容易被干扰,造成注意力的转移6。(5)记忆力衰退,逻辑、指向、广度等短时记忆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机械记忆困难,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减退缓慢,对包含意义和情感的回忆的记忆效果较好,次级记忆减退明显,对需要学习以形成长期储存的记忆的能力更弱56。1 1.2.2.2 2 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生活方式及人生阶段等特征,以及自身数字使用技能多重因素,对数字服务领域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一)基础功能性需求基础功能性需求,需要数字服务适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易于使用和可访问的,确保能用、可用。确保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服务时能够规避风险,避免因不良操作而造成重大损失,提供安全、透明、可控的交互过程和结果,以增强老年人对数字服务的信任。(二)社交和身份认同需求社交和身份认同需求,老年人在退休前后往往要跨越不同的身份角色和社交网络,他们需要数字服务保障他们的社交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对话体系,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参与社交活动,重建自我,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服务,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倾听他人,参与到各种社交活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4动中。(三)情感和情感和个性化个性化需求需求,通过数字服务减少老年人的抑郁和挫败感,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认同和尊重。即使受到生理退化的限制,老年人依然有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设计具有年轻化、时尚化特点的数字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多种多样的数字服务,将有利于老年人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高品质生活8。1.31.3数字服务的适老化数字服务的适老化人机交互概念及重要性人机交互概念及重要性数字服务的适老化人机交互(HCI)是指在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过程中,激发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契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以及偏好等,使数字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形成的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方式。数字服务的适老化人机交互将能够服务老年群体、提升老年群体数字服务水平、提高总体消费水平:(1)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减缓或弥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水平上的衰减,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以让老年人方便、快捷、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2)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将持续提升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的意愿,提升数字服务的用户量和使用量,反哺于人机交互适老化优秀的产品和企业。(3)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将进一步填补我国民生领域的短板,提高数字服务的总体消费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需要提升数字服务的适老化程度,为老年人用户服务。人机交互是用户与数字服务接触的触点、通道和界面,亟待不断地进行适老化提升。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52适老化人机交互发展现状适老化人机交互发展现状2.12.1政策: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被高度重视政策: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被高度重视2 2.1 1.1 1 党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全国适老化工作全国适老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将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推进数字适老化作为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 11 月 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购物、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9。2021年 11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要求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适老化改造、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全面提升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0。2024 年 1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推进适老化改造,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11。2 2.1 1.2 2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发布政策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布政策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各行业主管部门先后印发多项政策文件,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数字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 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助力老年人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数字服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6务12131415,2021 年开始大规模适老化改造,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16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17。此外,经济、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行业主管部门也对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作出具体部署要求。2.22.2应用:各类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进程不断推进应用:各类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进程不断推进2020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优先推动 115 家网站、43 个 APP 进行改造13。同时,国内的主流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也开始进行大量的适老化改造,通过用户研究和反馈,改进产品设计和界面交互,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到 2024 年 1 月 19日,2577 家网站和 APP 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一键呼入人工客服”服务老年人用户超 3 亿人次18;到 2023 年 10 月 20 日,超 1.4 亿台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完成适老化改造升级,长辈模式、语音文字转换等功能初步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问题19。2 2.2.2.1 1 用户友好性的提升用户友好性的提升数字服务产品越来越注重用户友好性的设计,通过直观的界面、大字体、明确的操作指引等方式,使老年人能够轻松上手使用。此外,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也被广泛考虑,以优化产品功能和体验。2 2.2.2.2 2 语音识别和控制的语音识别和控制的应用应用为了方便老年人与设备的交互,语音识别技术在数字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操作,无需复杂的手势或键盘输入。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关产品的人机交互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72 2.2.2.3 3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运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运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娱乐方式。这些技术可以使老年人参与虚拟旅游、远程社交、认知训练等活动,提供更多与外界互动的机会。2.32.3挑战: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仍面临诸多难题挑战: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仍面临诸多难题2.3.12.3.1 适老化改造很多停留在字体、图标层面,架构和功能改造有待深入适老化改造很多停留在字体、图标层面,架构和功能改造有待深入适老化改造很多还停留在改变字体、图标大小,适老模式感知度较低且入口不便于发现,适老化模式切换不便。功能精简过度,核心功能缺失。我国 APP适老化改造的过程需要避“虚”就“实”。适老化 APP 在满足老年人“看得清”和“点得到”基本使用需求后,还要逐步向老年人“愿意用”“可以用”和“经常用”的方向去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 APP 适老化改造进程中,不仅进行内嵌式改造,还进行基础架构改造和适老化功能开发20。2.3.22.3.2 适老化改造不彻底,没有覆盖全部页面适老化改造不彻底,没有覆盖全部页面适老化改造不彻底,会出现一级菜单“适老化”,二级菜单却“回归自我”的现象20。部分 APP 首页字体经过调整后适宜老年人阅读,但点进二级界面后,界面的布置、字体与正常版一样21。2.3.32.3.3 对对老年人老年人享受数字服务过程享受数字服务过程的数字安全的数字安全保护及防范不足保护及防范不足安全问题和诈骗风险是阻碍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数字服务中的安全问题和诈骗风险使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伴随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还会造成老年人的重大经济、精神损失。在交互过程中,如何防止和杜绝这些风险就变得极其重要。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82.3.42.3.4 自动化、主动交互、情感交互水平亟需提升自动化、主动交互、情感交互水平亟需提升需要正视老年人情感需求,助力其更好融入数字生活22。数字服务的自动化能够减少老年人的非必要操作,降低使用门槛;高水平的主动交互、情感交互能够减少老年人的压力和孤独感,对老年人的认知和幸福感都有积极影响,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和活跃。目前的数字服务的自动化、主动交互、情感交互在产品中体现较少,甚至“太繁琐、语音输入也缺失”23,亟需提升。2.3.52.3.5 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字服务适老化交互不足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字服务适老化交互不足肢体失能是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的重要因素,肢体的健康状态对老年生活有重大影响。目前适老化人机交互多是停留在语音的增强、字体的增大,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帮助有限。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缺乏各类辅助手段,如智能装置和技术。3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3.1 分级分级必要性必要性为应对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面临的基础架构和产品功能改造有待深入、适老化改造不彻底覆盖不全面、数字安全保护及防范不足、自动化交互主动交互情感交互水平亟需提升、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字服务适老化交互不足这些诸多难题,需要业内关注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同时这些问题的优化以及整体的适老化改造在实现难度和对老年群体的实际影响上具备差异。据此,我们倡导建立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体系,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适老化,提升老年人的使用率和满意度。通过建立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体系界定数字服务的适老化程度,引导各类数字技术服务提供商逐级提升自身服务,逐步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减少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9失能半失能状态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提升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参与程度,对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2 分级分级方法及方法及建议标准建议标准主要依照对于老年人的价值从低到高,辅以定制化程度从浅到深、实现难度从小到大进行分级,分为从 L0 到 L5,共 6 个等级:图 1 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标准3 3.3 3.1 1 L0L0 无适老化改造无适老化改造L0 无适老化改造:没有做任何面向老年人使用的改进。标准及评价参考:通用的界面设置和功能设计,未针对老年人进行优化。3 3.3 3.2 2 L1L1 皮肤适配皮肤适配L1 皮肤适配: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调整字体、图标、配色、配图等。1)子等级细分建议标准:表 1 L1 级细分等级标准1.1 级仅有不到 30%的页面实现了 L1 级的改造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0注 1:本着边界清晰的原则,子等级的比例是为了建立一个量化标准(下同)注 2:本着就高从严原则,百分数的个位数使用去尾法进行计算(下同)注 3:如果没有页面或功能进行了对应等级的改造,则不能计入对应等级的评定(下同)2)评价参考:1视觉风格、层次及元素视觉风格以简洁、大气为主,具备整体一致性和层次性,且相同层次的风格保持一致性,避免过多的界面元素,突出重点。将老年人熟悉的元素运用到界面的设计中。2文本设置合适的文字大小和字体粗细。至少提供一种 18dp/pt 及以上的大字体16。界面中使用无衬线字体。在文本区域,长篇幅适合使用有衬线字体,短篇幅适合使用无衬线字体。文字和背景的对比要突出。用户能调节文字颜色、大小,防止视觉疲劳。3图标要提升图标的易识别性。图标风格需要符合用户认知习惯。图标需要文字辅助以更清楚地表达功能的含义。按钮图标的尺寸要便于老年人点击操作,单独的适老版 APP 中首页主要组件可点击焦点区域尺寸不小于 4848dp/pt,其他页面下的主要组件可点击焦点区域尺寸不小于 4444dp/pt17。4色彩色彩优先选择暖色调。色彩使用应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经验。选用色相差异大的颜色组合,增强图形色与底色的对比,提高老年用户的识1.2 级30%-59%的页面实现了 L1 级的改造1.3 级60%-79%的页面实现了 L1 级的改造1.4 级80%-99%的页面实现了 L1 级的改造1.5 级全部页面实现了 L1 级的改造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1别率2425。老年人色彩敏感度降低,应选用高彩度且纯度适中的色彩,避免长期使用高纯度色彩给用户带来不适。5图案图形使用要符合用户习惯,图形色与背景色之间的对比要明显。减少动态图形,如动态图标、轮播图、闪烁的图文、镜头频繁切换的视频。3 3.3 3.3 3 L2L2 布局调整布局调整L2 布局调整:在 L1 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调整菜单内容和顺序、调整界面布局。1)子等级细分建议标准:表 2 L2 级细分等级标准2)评价参考:1清晰合理的信息层级让老年用户轻松找到设置老年模式的入口和方法。建立更加扁平的信息结构(IA),优化交互路径,尽量减少信息结构的深度,减少层级感。层级要清晰,去除不必要的功能及操作步骤,简化流程,用户能便利的知道当前所处界面的位置,不要迷路,清晰的知道“从哪儿来,能到哪儿去,怎么去”。2界面要突出重要信息,移除不必要的界面元素核心功能、关键功能不能被隐藏在较深的信息层级中,要易于查找,分布在2.1 级仅有不到 30%的页面实现了 L2 级的改造2.2 级30%-59%的页面实现了 L2 级的改造2.3 级60%-79%的页面实现了 L2 级的改造2.4 级80%-99%的页面实现了 L2 级的改造2.5 级全部页面实现了 L2 级的改造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2更容易操作、交互效率高的区域。考虑老年人视野可能受限的问题,一次不要展示过多交互,将最重要的交互放在最显著的位置。按功能优先级排序,突出核心功能。交互界面设计时,移除不必要的界面元素,使界面精简,从而引导老年人更好地聚焦到必要界面元素。3保持界面风格和操作逻辑的一致性方便用户建立功能结构认知地图,减轻用户记忆负担。做到分类方式、功能形式等的一致性。4布局重要的内容和元素放在左上角。左右布局要优于上下布局。相似功能的按钮放到一起。将功能相关联的界面元素视觉上聚类到一起56,方便老年人查找相关界面元素。5符合用户的过往经验和认知习惯符合用户过往的经验,提供给用户习惯的位置和习惯的信息布局。需要适当地提供多种操作路径,便于使用其习惯的操作路径,能在期望的位置找到想要的功能。交互流程的文字描述尽量符合老年人的认知习惯,避免生僻难懂的专业术语。6提供合适的辅助和帮助根据任务链分析,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在用户进行完一个任务后,及时给与其下一个任务的提示。避免老年人遗忘,提供更多的提醒功能。出错时,提供智能辅助,帮助老年人安心自信地从错误中恢复24。3 3.3 3.4 4 L3L3 功能优化功能优化L3 功能优化:在 L2 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使用偏好和习惯进行功能上的优化,提升老年人使用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多重手段屏蔽老年人使用过程的风险,保障其使用安全。1)子等级细分建议标准: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3表 3 L3 级细分等级标准注:如果没有图形页面,则使用功能进行评定,有图形页面,则同时进行功能和页面进行评定,以两者的最低达成比例计算(下同)2)评价参考:1需求契合服务和产品的功能要切实针对老年人及各个老年细分群体的特征和需求,面向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场景、高频场景,如日常消费、交通出行、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25等,实现数字助老、智慧养老。2安全性数字服务内部应有针对老年人的独立安全机制。数字服务内部应有针对老年人的独立安全机制。这个机制可以包括更详细的身份验证,以确保用户信息不会被盗取或泄露,更好地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和安全。允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隐私选项,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充分发挥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在重点场景,如退出删除场景、购物场景、支付场景、跳转外部链接场景、隐私信息相关场景等要有实时的界面保护,为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行为及结果给予及时的提示,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对“钓鱼”信息、木马病毒、诱导性信息要给予及时的警告,对系统分析出的危害性行为要给予及时中断。系统应对一些敏感词、禁忌词、侮辱性词汇进行屏蔽,在输入和发送相关词汇的时候,有及时、醒目的提示,使老人充分知晓后果。出现误触时,要在页面中给以明确的提示、告警和显著的撤回图标,并引导老年人正确操作。3.1 级仅有不到 30%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3 级的改造3.2 级30%-5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3 级的改造3.3 级60%-7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3 级的改造3.4 级80%-9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3 级的改造3.5 级全部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3 级的改造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43免打扰避免广告弹窗等对老年用户的打扰,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1617。4功能流程去掉不必要的操作步骤,简化操作流程。5反馈给用户有效的反馈,反馈要及时、恰当,不要过度反馈从而给用户造成压力,在异常情况下要避免无反馈引起用户焦虑。考虑老年人的使用情绪,给老年人更多的肯定和激励。加载过程要给用户明确的提示,不要让用户焦急和误解。加载成功后的页面要符合用户的预期。加载失败要告知可能原因及操作建议。空数据或无结果情况下对于系统可能的无匹配项、无结果、错误26、延时等,要考虑各种情况,给予用户充分及时的反馈。正确状态情况下,对于重要操作给与肯定和激励,以及对后续操作进行及时适当的提示。错误状态情况下需要非常明确的告知用户并辅以相关的解释,引导用户解决问题、完成当前的任务。6增加语音、图形和文字、触觉等多模态融合交互获取信息和输入信息增加多模态融合,弥补老年人在某些感官方面的不足,降低单独使用某一个感官带来的负荷。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多种方式能够更加便利老年人的输入,提升输入的容错性,比如方言、口音、连笔、简化字、草书等,兼容口语化语音指令,使老年用户更易表达且有亲切感。语音的时长、音量和语速要考虑老年人的听力阈值和认知负荷。对于语音中的重要信息,要提升音量和改变语调,提醒用户注意。老年人容易忘记设定好的唤醒方式和唤醒词,使用模糊匹配等方式提升健壮性。提供实时读屏的功能,方便用户通过语音获取信息。在有听觉任务的时候,减少视觉的动态干扰。增加触觉反馈可以减轻老年用户的视听觉负担,提升交互的自然性。7提升老年人精细操作的便利性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5手写、拼音操作、列表点击等精细输入方式会让老年用户耗时更长、出错率更高。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界面布局、操作对象的尺寸以及触觉反馈。手部的交互行为要尽量简单,确保老年人可以轻松完成17。手势力求简单易用,便于老年人操作。8兼容性适老化版本应兼容各主流操作系统和各主流浏览器、盲用读屏等各种辅助软件,以及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的访问和操作1617。9内容使用符合老年人习惯的语言和词汇,重要功能需要老年用户测试。使用老年人熟知的公认的通用名称或功能标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专业术语”27。如需使用,提供符合老人认知的解释辅助其理解,避免误解。3 3.3 3.5 5 L4L4 情感适老情感适老L4 情感适老:在 L3 的基础上,实现面向老年人的自动化、主动化、情感化适老交互。从以应用、任务为中心,到以老年人的意图、目的为中心,让老年人感觉自然亲切。1)子等级细分建议标准:表 4 L4 级细分等级标准2)评价参考:1自动化4.1 级仅有不到 30%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4 级的改造4.2 级30%-5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4 级的改造4.3 级60%-7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4 级的改造4.4 级80%-99%的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4 级的改造4.5 级全部页面或功能实现了 L4 级的改造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6减少信息输入,尽量让系统辅助操作,进行自动感知、自动执行,重要确认步骤和潜在风险告知和提醒用户,提升老年人的使用便利性、使用安全性等。如自动获取位置、手机号等信息,用选择代替输入,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结合场景和任务给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选项。2主动化提供主动化交互,数字服务能够主动识别用户意图和目的,主动提供服务。3情感化提供情感化交互,让老年人有亲近感、亲切感,能起到陪伴和依靠的作用。3 3.3 3.6 6 L5L5 全面适老全面适老L5 全面适老:在 L4 的基础上,软硬件的全面优化,面向失能和半失能状态的用户提供服务,成为老年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支持,减少失能带来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1)子等级细分建议标准:L5 没有子等级评定,达到 L5,即为在数字服务的适老化方面已经完备。2)评价参考:1软硬件全面优化在软硬件方面都做到了全面的适老化优化,已经达到了同类产品中的适老化最高水准。2生理、心理全面增强全面的增强生理、心理能力,已经成为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延伸,减少失能半失能影响,满足老年人在家居、出行、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3 3.3 3.6 6 多级子等级判定建议方法及示例多级子等级判定建议方法及示例1)多级子等级判定意义为了推动各数字服务适老水平在各个等级上不断突破和提升,且能够更细致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7的判定某具体数字服务的各个维度适老化程度,需要进行多级子等级的判定。2)多级子等级判定方法:1没有图形页面的数字服务,根据功能进行评定,可以从 L3 进行评定。2可以在未达到 X.5 的状态下评定 X 1.Y 的级别,但需满足特定条件,若已评定 X.m 级,则 X 1.n 级的评定必须满足 n 小于等于 m。如可以在已评定 1.2的基础上评定 2.1 或 2.2。3可以在未达到 X.5 的状态下评定 X 1.Y 的级别,但对 X 1 等级的判定需要在已经达到 X 等级的页面和功能中进行,方为有效评定。如,某 App,共有 1000个页面,在 L1 等级下,共有 400 个页面达标,那进行 L2 等级评定时,需要在已经达到 L1 等级的 400 个页面中进行评定,和其余 600 个无关,如这 400 个页面中有 350 个达到 L2,则达标页面的比例为 35%,评定为 L2.2。4达到 L5 表示已经达到前述所有等级的要求。3)多级子等级判定示例:1数字服务 A:L1.3-L2.2-L3.2(可以)2数字服务 B:L3.3-L4.2(可以),说明:没有图形界面的数字服务可以从 L3 开始。3数字服务 C:L2.2-L3.2(不可以),说明:评级从 L1 级或 L3 级开始。4数字服务 D:L1.3-L2.4(不可以)说明:L2 级的子等级不能高于 L1级的子等级。5数字服务 D:L1.5-L2.4-L3.4-L4.4-L5(不可以)说明:达到 L5,表明前面的四个等级的子等级已经全部达到 X.5 级。4未来展望未来展望目前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服务供给仍然不足,适老化人机交互目前仍面对巨大挑战,数字服务的适老化大多仍处于皮肤适配、布局调整的初级阶段。数字服务亟需不断地提升适老化等级,在重大命题、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持续关注数字中国移动研究院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分级白皮书18时代下老年人需求,产出更多深受老年人喜爱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全方位的满足老年群体需求、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数字服务的适老化等级,从 L0 发展到 L5,需要全社会全产业的共同努力,未来必将在适老化交互理论研究、技术水平、产品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建成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28。数字服务全行业也必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努力。随着适老化等级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用户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他们在数字服务方面的消费能力也将得到显著增强。中国移动已逐步开展适老化人机交互研究,愿同产业界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数字服务适老化人机交互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推进产业发展。19缩略语列表缩略语列表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IAInformation Architect信息架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2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萍萍:人口总量有所下降 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国家统计局,2024.2中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社会 专家:发展银发经济需抓住“两大引擎”,环球时报,2024.3第 5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3.5Arthur D Fisk.,Sara J.Czaja,Wendy A.Rogers,Neil Charness,andJoseph Sharit.Designing for older adults:Principles and creative humanfactors approaches.CRC press,2020.6 Jeff Johnson,and Kate Finn.Designing user interfaces for an agingpopulation:Towards universal design.Morgan Kaufmann,2017.7银发营销 老龄友好型社会的商业机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24.8 Sara J.Czaja,Neil Charness,Arthur D.Fisk,Christopher Hertzog,Sankaran N.Nair,Wendy A.Rogers,and Joseph Sharit.Factors predictingthe use of technology:findings from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on Aging and Technology Enhancement(CREATE).Psychology and aging21,no.2(2006):333.9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2020.10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2021.11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24.12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0.13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14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15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16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17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21182577 家网站和 APP 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中国政府网,2024.19加快智能应用适老化改造,这些举措便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新华社新媒体,2023.20APP 适老化改造:仍有五大难题待解,新华网,2022.21手机 APP 适老“走形不走心”,银发网名跨越“数字鸿沟”还面临诸多问题,新华社 田中全 邓楠,2022.22正视老年群体情感需求,助力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光明网,2023.23记者亲测十余款 App 适老模式:不好找,也不好使,北京日报,2023.24Xiaofu Jin,Xiaozhu Hu,Xiaoying Wei,and Mingming Fan.Synapse:Interactive Guidance by Demonstration with Trial-and-Error Support forOlderAdultstoUseSmartphoneApps.ProceedingsoftheACMonInteractive,Mobile,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IMWUT)6,no.3(2022):1-24.25数字治理助力养老服务的困境与策略,行政管理改革 尹艳红,2023.26无障碍原则,W3C,2019.27 MingmingFan,andKhaiN.Truong.Guidelinesforcreatingsenior-friendly product instructions.ACM Transactions on AccessibleComputing(TACCESS)11,no.2(2018):1-35.28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务院,2021.22编写单位和作者编写单位和作者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刘阳、宋华婷、蒋玉娜、高源、黄志勇、吴淑燕、林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韩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范明明
价值至上,打造 新一代数字体验超越项目规划,专注创造价值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简报特刊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从优秀到卓越许多公司正在转型为软件公司,通过开发新的数字产品来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1 这种转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人员预计,到 2026 年,全球 2000 强企业的总收入中有 40%将来自数字产品、服务和体验。2 从家具制造到处入配药,目前已有 50%的企业和 70%的卓越类企业正在使用内部开发的软件应用来建立差异化优势。3这种转型也产生了巨大的回报。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开展的一项全球调研,受访组织表示在新数字产品增强和现有数字产品增强方面的投资回报率分别高达 46%和 75%(见图 1)。4图 1数字产品和增强功能是收入和投资回报率的关键驱动力。5注:调研数据来自 2023 年。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2图 2价值引领者与项目规划者:两类组织都表现出众,但只有价值引领者有望取得长期成功注:数据均由受访者自行提交。价值引领者项目规划者18%速度快实现投资回报目标的14%领先223%领先44%领先3 年内的投资回报率实现出众的客户满意度实现出众的成本节省33)&yU239鉴于数字产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针对 300 家美国组织开展了一项调研,旨在了解这些组织的数字产品开发方法。在表现最好的绩优型组织中,我们注意到优秀与卓越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绩优型组织分为两类:第一类组织将产品思维定义为一系列任务或工作结构,第二类组织则是采用真正的产品思维,在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客户创造整体体验。我们将第一类组织称为“项目规划者”,并将第二类组织称为“价值引领者”。令人惊讶的是,这两类组织在短期内都取得了出色的业务成效,但价值引领者显然更有能力取得长期成功(见图 2)。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3项目规划者完全依赖于“任务序列”的方法。此类组织坚持以项目思维为导向,专注于可交付成果、时间表、活动和完成日期,但可能会因此而忽视实际创造的价值。尽管眼光较为短浅,但项目规划者在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现仍然相当出色。不过,这些成果可能只是短暂的,因为此类组织在客户满意度和创新方面的表现明显欠佳,这必然不利于长期发展。相比之下,价值引领者则具备强大的产品思维,采用系统化方法来收集客户、业务和产品需求,确保每一次产品发布均以价值为核心(见图 3)通过成功平衡客户价值、业务价值与产品价值,价值引领者实现投资回报目标所需的时间要比项目规划者少七周(速度快 18%)。此外,近八成(79%)的价值引领者表示在成本节省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图 3价值至上:价值引领者的核心客户 价值业务 价值产品 价值系统化地评估并大规模交付价值 使用标准化、系统化的流程来评估各项功能的价值,再进行优先级排序。积极接受反馈,并坚信持续客户反馈有助于降低产品策略风险。持续反馈推动成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每次产品发布之前开展用户研究。验证成功并衡量成效投入与构建产品同样多的精力来开展产品发布后经验总结。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4价值引领者还展示了目标驱动型文化如何在整个企业中建立强大凝聚力,通过专注的愿景和团队合作提升 IT 和业务团队的员工士气及满意度。这也是成功组织普遍采用的理念 研究表明,更高比例的绩优型组织 CEO 认为目标感对于员工敬业度至关重要,其比例要比表现欠佳的组织高出 53%。6为 什 么 要 采 用 价 值 至 上 的 方法?如果客户和员工满意度等价值还不具有信服力,请继续查看以下数据。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表明,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不仅可让广大客户受益,同时也是一项符合业务效益的举措。84%的价值引领者表示实现了超越竞争对手的客户满意度,而项目规划者的这一比例只有 26%。89%的价值引领者还表示,在 2022 年,其组织的产品提高了客户保留率。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价值引领者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此类组织会系统化地评估后续任务的价值,以便迅速根据市场变化和组织需求做出调整,因机而变。而大多数项目规划者尚未建立这样的系统化方法。尽管此类组织已实现当前的财务目标,但如果不注重持续创新、客户反馈和整体价值,就可能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与项目规划者相比,价值引领者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客户和业务变化,从而取得长期成功。您的组织如何才能成为价值引领者?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三项独特的策略,可帮助组织超越其他项目规划者,而且几乎任何组织都可以效仿这些策略。请继续阅读,了解具体方法。图 4成果才是最重要的74%的价值引领者在衡量成功时侧重于业务成效和客户成效,而不是开发工作55%而项目规划者的 这一比例为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51.通过持续、基于价值的迭代来提升当前和未来的业务成效频繁的产品发布或者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敏捷冲刺或团队绩效计划的里程碑。但这些产品发布究竟实现了什么样的成效?项目规划者往往选择忽视这一关键细节。此类组织采用迭代式产品发布,即根据预定的时间表来部署功能,而不是基于价值和相关反馈进行战略发布。项目规划者缺少一项重要环节,即在进行优先级排序之前,通过明确的系统化方法来确定客户价值、业务价值和产品价值(请参见“观点:平衡之道”)。事实上,超过一半(53%)的项目规划者在对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之前,完全没有相应的系统来评估功能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项目管理中最常见的成功标准是按时、按预算、按质量完成交付。但好像少了什么?没错,缺少价值环节,即专注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基于价值的成效。7 对于任何按时、按预算交付的高质量项目,如果无法满足客户和业务需求,或无法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调整,那么实际上就不会增加任何价值。遵守预定计划固然很好,但并非所有产品发布都是同等的。价值引领者选择与组织目标一致、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发布策略,而不仅仅是部署新代码。其产品发布战略以客户价值、业务价值和产品价值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速度、成本或可行性。为确保产品发布取得成功,价值引领者会系统化地吸收客户和组织反馈、评估价值并进行相应的优先级排序。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悖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严格遵守时间表的项目规划者在行动速度上要快于价值引领者。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价值引领者每 12 周发布一次新功能,比项目规划者快三周(18%)。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价值引领者还实现了有利于未来增长的财务指标。我们的研究表明,价值引领者的数字产品平均投资回报率将在三年内增长 33%,并且预计 2020 年至 2025 年的投资回报率将增长 76%。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6客户价值 某个项目、产品或功能是否能解决尚未满足的需求或痛点?客户价值是指客户在使用产品时所实现的可衡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客户价值,团队会通过研究来识别客户痛点并发现解决这些痛点的机会。产品价值 某个项目或功能带来的效益是否会提高产品参与度,并超过所花费的资源?产品价值的关键是在产品“粘性”(高用户参与度)与合理的资源投入之间找到平衡。为此,团队需要研究以前的成功经验,并将持续学习经验应用到产品改 进中。观点平衡之道:追踪三个价值维度8 您的组织是否衡量所有这三种类型的价值?6业务价值 某个项目、产品或功能是否能带来可衡量的业务价值?业务价值可确保产品成效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相一致。为了确定业务价值,需要与领导层共同定义 KPI 并持续衡量产品成效。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72.实施与客户和业务需求同步发展的系统 三位一体的客户价值、业务价值和产品价值衡量方法非常强大。但价值引领者何以成功跟上不断变化的需求?项目规划者又为何会落后?首先,价值引领者对其客户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与变化同步发展。当前客户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后呢?价值引领者大力投资于持续客户学习与经验总结,而项目规划者则比较茫然 在监测、分析和跟上客户需求方面,他们都存在致命的弱点。项目规划者只能猜测当下的客户需求,而无法预见未来的客户需求。令人惊讶的是,41%的项目规划者缺乏标准化的方法来收集产品发布后的客户反馈。项目规划者确实会进行用户研究,但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形式主义。只有 51%的项目规划者认为其数字产品是一项长期、持续迭代的计划,而价值引领者的这一比例为 89%。换句话说,许多项目规划者只是将产品视为一个项目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这种策略绝非明智之举。图 5价值引领者坚持长期主义将数字产品视为一项长期、持续 迭代的计划。75%更高比例的价值引领者其比例要高出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8此外,价值引领者还采用系统化方法对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客户价值是一个关键要素 但如何在客户价值、业务价值与实际产品改进之间找到平衡呢?又如何进行监控呢?在企业层面衡量价值需要系统化地追踪整个价值周期,从而培育高价值机会,并放弃低价值、耗费资源的项目。价值引领者已经掌握了在运营中创造和协同价值的艺术。价值协同的关键在于响应能力和流动性。通过专注于这四个逻辑步骤,组织可以同时保持快速响应和高效行动。组织可以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通过快速改进和持续迭代,开发出能创造切实价值的解决方案。生成式 AI 可以进一步简化价值协同带来的响应能力。这项技术可以进行训练以重点呈现出最契合业务战略的反馈和想法,并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不相关的内容。(参见第 9 页的“观点:生成式 AI”)。事实上,62%的全球受访高管预计生成式 AI 将成为未来颠覆其组织的体验设计方式的首要趋势。10 与战略成果对齐确定当前项目在提供切实价值和加速成效方面的能力差距识别和拆分价值根据数据评估所有决策,确立业务目标、用户需求和预期价值之间的关系根据价值与工作量对应关系来进行优先级排序将侧重点从大型工作计划或多年交付计划转移到较小、合理且可衡量的工作上衡量和报告增量价值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跟踪价值,以便动态满足用户需求并管理业务期望81234首先,请考虑以下四个步骤来实现大规模价值:9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9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85%的受访高管表示,生成式 AI 将在未来两年内直接与客户互动。但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体将能够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系,从而产生新的洞察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这就需要利用不断进步的技术来承担并驾驭风险。实际上,生成式 AI 是一种研究工具,可用于收集和分析每次客户服务交互的基于情感的指标,从而快速分析海量反馈并进行优先级排序。生成式 AI 不仅有助于促进和分析互动与参与,还可以推动创新。组织可以运用生成式 AI 来挖掘新的客户合作机会,并跟踪客户服务成效,以了解应用如何影响销售和客户忠诚度。简而言之,生成式 AI 可以帮助组织负责任地听取反馈、执行测试和采取行动。观点生成式 AI 获取、收集和解读客户反馈119的受访高管表示,生成式 AI 将在未来两年内直接与客户互动。85%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03.让 IT 和业务组织坚定不移地推动成效,而不仅仅关注产出。对于价值引领者来说,实验、创造力和“从失败中走向成功”都推动着一项共同的使命 致力于为客户及其企业带来出色的体验、成效和价值。这项使命打造了一个团结、目标驱动的企业,其组织对齐度要比项目规划者高出近 67%,员工满意度要高出 79%(见图 6)。价值驱动的使命可以让 IT 和业务组织迅速成为密切的伙伴和忠实的盟友。事实上,与项目规划者相比,更高比例的价值引领者在产品管理、IT 和业务利益相关方之间实现了更紧密的协作,其比例要高出 130%。图 6统一、目标驱动的企业价值引领者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1IT 和业务组织的成功均依赖于创造力和创新 但在充满恐惧、缺乏自由思考的环境中,创造力和创新就会消亡。事实上,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在技术采用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不惩罚失败的文化可以带来 10%的收入增长。12 在这一方面,与项目规划者相比,更高比例的价值引领者支持实验、失败和学习的文化,其比例要高出 53%。价值引领者不仅重视客户需求,还积极为员工提供支持。从本质上说,价值引领者建立的组织具有与项目规划者完全不同的 DNA。其文化既富有创造力又合乎逻辑 三分之二(66%)的价值引领者致力先探索客户问题,然后再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有道理的,对吧?然而,只有 26%的项目规划者具备这项特质 这不足为奇,因为项目规划者在系统化地获取客户需求方面存在弱点(见图 7)。价值引领者还具备另一项优势 超过一半(55%)的价值引领者将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视为未来两年的首要任务。价值引领者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其产品,将其产品视为一项持续任务。价值引领者不会自动追逐下一个新趋势,除非这样能为客户和业务带来切实价值。图 7深度探索66%价值引领者致力于探索 客户问题26%的项目规划者 具备这项特质只有价值引领者不仅重视客户需求,还积极为员工提供支持。2.5倍 领先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2历史上,这家全球汽车制造商拥有 100%集中 化的 IT 组织,作为跨业务领域的共享服务来 控制成本,因为汽车行业历来就利润较低。然而,在新兴数字化企业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已开始迅速多元化。因此,这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需要推动全面变革,以获取新的、利润更高的收入来源。案例研究全球汽车制造商13对齐 IT 基础架构与业务需求这家汽车制造商决定开发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数字产品,例如导航、紧急道路服务、自动驾驶和娱乐套餐。但很快就遇到了障碍 现有的集中式 IT 结构缓慢、僵化、成本受控,整体上并不适合敏捷软件产品开发。为了解决此问题,该汽车制造商从其 IT 组织中分拆出一个专门负责数字产品的业务部门。新的架构按产品线划分,每个产品线都有四个职能:业务、产品、技术和体验。然而,转型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诸多挑战。该汽车制造商很快意识到,制造和交付面向客户的产品所需的基础能力存在欠缺、分散化或过时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基础问题,该汽车制造商选择让 IBM 来帮助其推动核心 B2C 能力转型。这项计划有一系列目标,包括实现更稳定的客户体验、更可靠的客户互动、更快的发布周期和更顺畅的交易等。最终,该组织将依靠这些新功能,在未来五年内推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增长超过 20 倍。12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不过,该公司根据精准的数字业务需求来重组和分配资源,在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3取得长期成功尽管项目规划者与价值引领者之间存在微妙差异,但这些差异将对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表明,项目规划者可以取得短暂的成功,而价值引领者则能够在企业层面取得长期成功(见图 8)。在短期内,项目规划者可以凭借“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实现出色成效。项目规划者可能意识到自己需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局思维。但是,如果未结合三位一体的客户价值、业务价值和产品价值来推动战略要务,也没有系统化的方法来实施以成效而非产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项目规划者就可能会在市场变化时失去发展动力,甚至陷入停滞。价值引领者可以大规模持续迭代,通过更频繁地发布符合客户、业务和产品需求的产品,在未来取得超越项目规划者的长期成功。价值引领者认识到交付产品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接力赛,整个组织需要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在冲刺到每一个终点线后,继续确定下一个战略 目标。价值引领者深知,若只是将达成目标当作终点,就注定会止步不前。图 8长期成功的基础130%价值引领者在产品管理、IT 和利益相关方之间实现了更紧密的协作,其比例要高出 130%表示其产品 提高了客户 保留率18%产品发布速度 比项目规划者 快 183%三年内数字产品 投资回报率增长 33v%预计 2020 年至 2025 年投资回报率增长 76%价值引领者注:数据均由受访者自行提交。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4Dixie Adams数字产品工程管理合伙人,IBM C 热衷于探索商业与技术的交汇点。她在 IT 战略、系统和技术部署以及数字化转型领域拥有超过 25 年的经验。Dixie 与客户密切合作,帮助客户制定与其业务目标和关键任务相一致的技术战略。Scott HarperDialexa 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相信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专注于战略、创意、设计、用户体验、架构、开发以及打造出色的团队。Scott 具备强大的产品纪律、成功的客户交付经验以及创新与协作的理念,致力于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关于作者Nisha Kohli全球研究负责人,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顾问以及数字产品设计与工程领域的思想领袖。她在体验战略领域拥有超过 8 年的经验,并曾负责领导许多复杂的端到端用户体验转型,涵盖消费品、旅游和交通和医药零售等行业。她最知名的身份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顾问,致力于帮助组织为整个生态系统(涵盖客户、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设计和提供有意义的数字体验,从而推动业务转型。价值至上,打造新一代数字体验15备注和参考资料 1 Gnanasambandam,Chandra,Janaki Palaniappan,and Jeremy Schneider.“Every company is a software company:Six must dos to succeed.”McKinsey Quarterly.December 13,2022.https:/ 2 Carosella,Giulia et al.IDC FutureScape:Worldwide Digital Business Strategies 2023 Predictions.IDC.October 2022.https:/ as cited in“Qualtrics Announces General Availability of Customer Journey Optimizer,Helping Companies Identify and Eliminate Points of Friction for Customers.”Businesswire.June 1,2023.https:/ Gnanasambandam,Chandra,Janaki Palaniappan,and Jeremy Schneider.“Every company is a software company:Six must dos to succeed.”McKinsey Quarterly.December 13,2022.https:/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unpublished research.5 Carosella,Giulia et al.IDC FutureScape:Worldwide Digital Business Strategies 2023 Predictions.IDC.October 2022.https:/ as cited in“Qualtrics Announces General Availability of Customer Journey Optimizer,Helping Companies Identify and Eliminate Points of Friction for Customers.”Businesswire.June 1,2023.https:/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unpublished research.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IBV)成立二十年来,凭借 IBM 在商业、技术和社会交叉领域的独特地位,每年都会针对成千上万高管、消费者和专家展开调研、访谈和互动,将他们的观点综合成可信赖的、振奋人心和切实可行的洞察。需要 IBV 最新研究成果,请在 上注册以接收 IBV 的电子邮件通讯。您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IBMIBV,或通过 https:/ibm.co/ibv-linkedin 在 LinkedIn 上联系我们。访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官网,免费下载研究报告:https:/ Copyright IBM Corporation 2024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金和东路 20 号院 3 号楼 正大中心南塔 12 层 邮编:100020美国出品|2024 年 8 月IBM、IBM 徽标、 和 Watson 是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在世界各地司法辖区的注册商标。其他产品和服务名称可能是 IBM 或其他公司的商标。以下 Web 站点上的“Copyright and trademark information”部分中包含了 IBM 商标的最新列表: 可能随时对其进行更改。IBM 并不一定在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或地区提供所有产品或服务。本文档内的信息“按现状”提供,不附有任何种类的(无论是明示的还是默示的)保证,包括不附有关于适销性、适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任何保证以及非侵权的任何保证或条件。IBM 产品根据其提供时所依据的协议条款和条件获得保证。本报告的目的仅为提供通用指南。它并不旨在代替详尽的研究或专业判断依据。由于使用本出版物对任何企业或个人所造成的损失,IBM 概不负责。本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可能源自第三方,IBM 并未对其进行独立核实、验证或审查。此类数据的使用结果均为“按现状”提供,IBM 不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X8MERBEW-ZHCN-026 Find your essential:How to thrive in a post-pandemic reality.Global C-suite Series.The 2021 CEO Study.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February 2021.https:/ 7 Kelly,Allan.Project Myopia:Why Projects Damage Software.Leanpub:September 19,2018.8 Based on internal IBM information.9 Based on internal IBM information.10 The CEOs guide to generative AI:Customer service.From cost center to value creator.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2023.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material.https:/ 11 The CEOs guide to generative AI:Customer service.From cost center to value creator.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2023.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material.https:/ 12 Payraudeau,Jean-Stphane,Anthony Marshall,and Jacob Dencik.Extending Digital Acceleration:Unleashing the business value of technology investments.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October 2021.https:/ibm.co/extending-digital-acceleration as cited in Seven Bets.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May 2023.https:/ibm.co/seven-bets13 Based on internal IBM client information.
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地址: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文景路51-3号映月湖科技园B2栋帆软软件有限公司商务咨询电话:400-811-8890转微信公众号帆软官方小程序CONTENTS001前言如何打开这本企业数字化人才实践研究报告02时代背景030405企业数字人才建设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44制造企业 Case:某汽车制造业企业58金融企业 Case: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附录72参考文献73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1目录04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06国家及各地区密集出台厚育数字人才政策企业数字人才现状解读08数字人才缺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关键原因09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数字化人才建设体系14数字化人才定义16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框架PREFACE01前言*所有案例节选自“2024 年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欢迎扫码查看完整案例,以及咨询帆软数字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变革趋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当下数字化转型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已有的数字化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需要数字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其数字化的思维来分析业务。然而,很多企业内的数字人才供给都存在着缺口,而这样的缺口往往会影响企业重金打造的数字化建设的业务应用。未来,数字人才将是企业引发质变的关键。企业如何建设并管理好自身的数字人才团队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依据 2024 年 4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的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中重点提到的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以及走访调研 500 企业客户收集到的实践经验,发布企业数字化人才实践研究报告、提出“规划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保留人才”的数字人才建设框架。如何打开这本企业数字化人才实践研究报告本篇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目前国家及各地区密集出台了哪些数字化人才相关政策?当下数字人才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别的人才?企业如何规划(plan)自身的数字化人才?岗位及重点能力画像包括哪些?企业如何培育(construct)数字化人才?方法论是什么?企业为什么要善用(employ)数字化人才?如何用好数字人才?企业如何保留住(retain)数字化人才?需要关注什么?“规划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保留人才”都有哪些优秀案例可以学习?企业优秀数字人才建设实践完整案例1234567801 前言02前言扫码查看完整案例 扫码咨询帆软数字人才服务当下中国已进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新质生产力是其中重要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使命的升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是科技创新,而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的建设核心,新的经济增量又产生新的科技发展需求,形成正向循环。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资源不断整合和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壤。近几年密集出台的政策逐渐拼出数字经济相关版图,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未来可期。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图:国家层面出台的数据相关政策03时代背景04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02BACKGROUND时代背景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国家及各地区密集出台厚育数字人才政策从本质上来看,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数字生产力是指在“数据 算力 算法”构筑的数字平台或数字世界中,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开发利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发挥数据的乘数效应,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高质量地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新能力。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只有懂数字技术、会用数据工具的数字人才是形成数字生产力的核心因素。懂数字技术的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让数据成为生产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财政部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来源:政府官网国家及各地区密集出台厚育数字人才政策05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图:数字生产力概念&八大存储形式06国家及各地区密集出台厚育数字人才政策注:以上政策汇总非完整数字生产力经济学视角企业视角管控体系(控制力)新质生产力X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劳动者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利用数据传统四大生产要素数字世界算法算力数据土地技术劳动资本信息数据安全、IT 架构规划设计、数字化流程、数据管理等,确保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数字化考核体系数据建设、数据应用、数据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参与数据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支撑体系统一集成的数据服务平台来支撑以上七大体系的协同与管控明确的数字化战略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数据建设策略,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计划,确保清晰的方向,公司内部达成共识数字文化体系鼓励数据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最佳实践、数据驱动,培育业务、数据、管理复合型人才观数字化生态合作体系数字化能力体系内外部数据生态合作伙伴体系、专家顾问体系的资源体系数字化能力矩阵构建大数据BI、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安全、运维等各类技术数字化人才体系数字化能力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支撑体系数字化生态合作体系数字化考核体系数字文化体系数字化管控体系数字化战略建议:三至五年以内可规划完成的数字生产力的八大储存形式数字化人才体系围绕数据能力体系目标的数据技能与知识的人才体系建设数据管理/应用分析人才等国家层面2024 年 4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用3 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2024 年 7 月,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 年):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着力培养数字战略科学家、数字领军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2024 年 7 月,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 年):探索举办北京市数字工程师创新创业大赛等数字领域人才比赛,对大赛表现突出的人员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2024 年 7 月,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 年):将高层次数字人才纳入地方高级专家库,通过国情研修、休假疗养,开展咨询服务、走访慰问等方式,体现对数字人才的关心关爱。2023 年 7 月,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打造数据领域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和数据素养的复合型人才。2022 年 6 月,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用好应届毕业生和留学生进沪就业以及外籍人才 永 久 居 留 等 相 关 便 利 服 务 政策,加大力度引进数字经济领军和青年人才。2024 年 6 月,虹口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对数字经济领域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及业务骨干,经综合评估,最高可给予安家费补贴 20 万元、购房补贴(含安家费)50 万元,或租房补贴每月最高 3000 元。2024 年 6 月,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 年):每年开展不少于 3 期,3 年不少于 10 期高层次数字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和学术技术交流活动。2024 年 6 月,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 年):将实施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引进、组织和支持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回国服务和创新创业。2024 年 6 月,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 年):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数字人才到企业兼职或创业待遇的有关政策,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2023 年 7 月,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从 2023 年到 2027 年末,培育数字经济技术技能人才 1 万人、数字经济工程师 5000 人、数字经济高级工程师 1000 人。2022 年 8 月,安徽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积极吸引国内知名数字经济研究机构、优秀服务商来皖落地、合作,引入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2023 年 7 月,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放江淮优才卡,并提供子女入学、医疗服务、安居保障、出行便利、金融支持等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保障数字人才相关政策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政府官网08数字人才缺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关键原因03ANALYSIS企业数字人才现状解读数字人才缺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关键原因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让数据成为生产力07 企业数字人才现状解读数字人才基础薄弱是导致许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内部已有人才储备数字技能不足、IT部门难推广数字应用,业务部门仍然处于观望、高层参与度低等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解决的难点。以民营企业为代表,根据 2022 年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对大陆地区民营企业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转型投入及支撑保障来看,目前 68%左右的民营企业数字化主要痛点是资金紧张、人才缺失,制约了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数字人才缺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关键原因43.50h.30h.30C.506.97.29.873.62.58%7.99%0.996.97.29.873.62.58%7.99%0.99%信息渠道少产品服务甄别能力弱内部组织架构、激励体系和企业文化支撑度不足应用场景匮乏,找不到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应用结合点业务板块割裂,不易打通和协同数据共享度不足,数据分析能力弱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过分追求短期财务业绩不愿承担失败风险其他资金紧张人才缺失投入能力有限图: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问题来源:2022 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在大部分企业内部,IT 部门都是推动数字化发展的主力军,为企业构建数字化技术底座。但是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的成功,不能仅靠 IT 部门,更需要业务的多方协同。从数字化三阶段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处于业务追随和业务协同阶段,IT 需要用业务视角去思考问题,需要深度参与业务,业务部门深度配合 IT,实现业务型 IT 和 IT 型业务。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09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10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一些企业可能尚未制定明确的数字化战略,或者对数字化转型的益处和影响缺乏深刻的认识。1高昂的成本和复杂性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数字人才可能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投资,包括培训、招聘、薪酬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2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数字化领域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市场上高素质的数字人才却相对匮乏。3文化和组织变革的挑战培养和引进数字人才可能需要企业进行组织架构和文化上的调整,这可能会面临内部的阻力和挑战。在我们调研客户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听见这样的困惑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数字业务人才的培养是否有必要?公司内部已经有 IT 部门,是否还需要数字化业务人才?4企业数字化最终形态应该是:业务引领,IT深度参与业务,业务深度配合IT?业务模式增长瓶颈新技术、新场景驱动变革局部化的业务引领、多点驱动业务型IT、IT型业务IT业务视角思考问题IT深度参与业务,业务深度配合IT业务是业务、IT是IT业务的发生和成长早于IT业务为主导、业务提出目标和要求IT信息化意识、数字化意识逐步加强由浅入深的数字化(业务与数字的协同、应用价值模式的创新、体系化的组织保障)特征IT部门自己懂短期规划、被动响应业务配套规划短期规划、被动响应信息化配套规划业务流程线上化、数据线上化存在断点仅支持到部分主要业务流程缺乏业务价值链的指导没有深入暂无数字化应用暂无业务价值创新暂无商业模式创新基础的IT组织与运维支撑外部资源的推动业务部门个人懂中长期规划、主动协同业务规划的同时提前介入、并行参与中长期规划、主动协同信息化规划的同时提前介入、并行参与实现主要、核心业务流程全面线上化数据与分析体系的线上化全贯通基于业务价值链的指导深入到部分业务场景数字资产管理、有一些初步的数据服务对内提供数字应用核心业务价值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信息支撑体系化的IT组织架构、产品、技术、业务、安全、运维业务组织大家懂在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相对成熟的创新技术(平衡考虑)在业务协同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相对成熟的创新技术(平衡考虑)深度挖掘业务价值链(内外部)业务价值链导向的业务和数据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业务价值链的纵向拓展全面的数据资产管理与服务体系打通对内外提供数字应用全面的、可持续的业务价值创新可持续的打造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深度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发展的IT组织体系驱动业务、管理协调发展的体系IT 业务信息化规划IT 数据信息化规划业务横向关联业务纵向深度数字化应用业务价值创新支撑商业模式创新支撑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阶段一:业务追随阶段二:业务协同阶段三:业务引领图:数字化的三个阶段来源:帆软、赛迪顾问11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12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人才建设现状:踌躇观望对应数字化三阶段,企业数字化应用需要做到从“IT部门自己懂”,到“业务部门个人懂”,最终到“业务组织大家懂”,意味着IT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角色从之前的“唯一关键责任人”,到“关键责任部门”,最终是和业务一起作为“协同责任部门”。从业务的角度来说,业务部门需要从“无关责任人,到“关键责任部门”,最终是和IT部门一起作为“协同责任部门”。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角色三步演变”主要是靠数字化人才实现,因为数字化人才不仅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更擅长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来推动业务增长和创新。数字化人才具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这些技术来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战略指导。而IT人才主要专注于维护和管理公司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安装、配置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等。以上问题表象都是数据的问题,包括是否建立统一的数据视角,是否标准化被观察的数据定义和口径等。深入去想这些问题其实和下一个阶段信息化方向有关,比如业务流程数据是否在系统中沉淀,是否在信息化系统中体现等。再继续深究下去,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业务流程是否跑通的问题,例如是否可以进行业务或者管理流程的循环。业务流程是否能够跑通,关键在于员工是否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应用搭建,是否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治理、数据分析的能力,将数据结果反哺业务,指导业务,形成“业务-数据-管理”正循环。可以看出来当某个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思考方式可以是遵循“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人才流”的层层寻因,但是大多数的问题其实最终都归结于企业人才是否成功拥有数字技能、具备数字思维的问题。数字化人才和传统 IT 部门人才并不能一概而论帆软在调研客户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以下问题:1、数据不能及时获取,数据没有底层系统支撑2、就算有系统支撑,数据质量差,数据没有人使用3、员工不知道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数据没有用4、指标定义不明确、指标取数口径不一致、指标计算口径不一致等大多数数字化建设过程发现的问题,最可能的真正深层次原因是数字化人才建设是否完善IT 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主要是靠数字化人才实现“角色三步演变”图:“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人才流”数据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视角(维度)标准化的被观察的数据定义与口径(指标)逆向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的完善数据不能及时获取的问题数据没有底层系统支撑的问题有系统支撑,但是没人使用的问题不知道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数据没有用的问题指标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指标取数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指标计算口径阶段性调整的问题有系统,但是数据质量差的问题表象都是数据的问题表象信息流业务或管理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业务流程结果数据在系统中的沉淀业务档案信息在多系统中的一致性其实是下一个阶段的信息化方向问题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应该找到问题的“归属”,从“数据”、“信息化”、“业务与管理”、“人才建设”四个维度进行问题定位并予以解决理解真实的原因业务流业务或管理流程的循环业务或管理逻辑的定义业务或管理体系的标准程度更是业务流程是否跑通的问题有可能真正深层次的原因人才流自主搭建应用流程的能力数据挖掘&治理&分析的能力数字化项目管理能力最终是数字化人才建设是否完善的问题最可能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来源:帆软、赛迪顾问传统数字人才定义:从技能域角度出发04DIGITAL TALENT CONSTRUCTION数字化人才建设体系数字化人才定义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框架让数据成为生产力13数字化人才建设体系14数字化人才定义2018年左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中心研究团队提出“ICT人才”,基于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将能力域划分为ICT普通技能、ICT专业技能、ICT补充技能;并从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供应端的数字化转型角度出发,将数字人才分为六大类: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职能分类对应于数字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供应端的各个环节,通常包含战略制定、研发、制造、运营和营销五个基本环节。随着各种数字化工具、AI大模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加速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持续推动自身业务、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领导者需要适应和引领不断变化的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业务部门也针对自身的具体的业务场景,提出更多的精细的数字化需求。为了有效地解决业务需求,目前企业采用的方式是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承担的方式,各个业务部门也开始孵化出一部分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兼职型”数字人才。这种新型数字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数字技能,还能深入了解业务场景,以“用户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连接业务和技术的重要桥梁。因此,数字人才的定义也正在从按照单一技能域分类,向兼具跨界能力的“全栈型”发展,按照岗位胜任情况定义分类。数字化人才定义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相关岗位和技能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单纯的学历或专业背景已经难以全面满足企业的数字人才需求,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的岗位胜任力定义来识别和培养数字人才。企业更多考虑和关注数字化人才在实际岗位上的应用和贡献价值,来评估数字人才是否能够推动数字化创新和转型,因此,我们将从岗位胜任出发来定义数字人才:目前主流的数字人才定义:从岗位胜任角度出发结合2024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重点提到的“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动作,以及走访调研500 企业客户的实际经验积累,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于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提出“规划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保留人才”框架。规划人才阶段可以根据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制定全面的人才需求计划和引进渠道,这样可以确保公司拥有合适的数字化人才储备,为后续的培养和应用奠定基础。培育人才阶段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数字化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这不仅包括数字专业技能,还包括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善用人才阶段需要用好“种子”人才的推广效应,并复制和延伸业务应用场景。另外,数字人才的流失会对数字化转型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重视人才的稳定性,在保留人才阶段可以通过完善的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等,提高数字化人才的忠诚度和粘性。15数字化人才定义16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框架L-数字化领导人才具备数字化思维,在组织内可以自上而下持续、坚定推进数字化变革的高管团队,首先应当具备数字化领导能力,继而兼具敏捷性和适应性主要人员:董事长、CEO 等A-数字化应用人才利用数字化工具工作可以基于不同业务场景、借助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部门,关注数字化技术如何与相关业务模式融合以创造新的价值主要部门:营销、运营、销售、市场、供应链、财务、人力、法务 T-数字化技术人才掌握数字化专业技术,能够做数字规划的人才,包括传统 ICT 专业人才和新职业中的数字化人才主要部门:IT 部门、数字化转型部门等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框架图:数字化时代 vs 信息化时代图:数字化人才建设框架内外筛选岗位盘点人才画像培养规划资源建设生态协同种子推广场景扩容组织协同岗位评估SUCCESS人才激励职业发展数字人才建设框架(Digital Talent Construction Framework)Plan 规划人才Construct 培育人才Employ 善用人才Retain 保留人才数字人才传统型ICT人才基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ICT(信息通信技术)ICT普通技能使用计算机打字、使用常见的软件、浏览网页查找信息等基础数字技能开发ICT产品和服务所需要数字技能利用特定的数字技能或平台辅助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ICT专业技能ICT补充技能岗位技能要求综合化基础数字技能全员化业务创新需求加速化数字化转型趋势化数字人才“三角模型”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商业模型战略引导者数字化解决方案规划师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数字化商业模型战略引导者数字化解决方案规划师数字战略顾问工业4.0实践专家先进制造工程师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数字化运营数字产品运营人员质量检测/保证专员数字技术支持数字营销营销自动化专家社交媒体营销专员电子商务营销专员产品经理系统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视觉设计师软件开发人员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信息化时代(技术消费)董事长、CEO、CIO、CDO、CTO等营销、运营、销售、市场、供应链、财务、人力、法务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AI开发/测试工程师等首席架构师、数据部门负责人等高级:可以基于不同业务场景、借助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业务骨干,关注数字化技术如何与相关业务模式融合以创新的价值初级:掌握数字化专业技术的人才,负责数据体系和 AI 体系的具体工作高级:负责数智/AI 规划统筹,作为落地主要负责人,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骨干具备数字化思维,在组织内可以自上而下持续、坚定推进数字化,变革的高管团队,首先应当具备数字化领导能力,继而兼具敏捷性和适应性初级:利用数字化工具工作,具有数字化仪式,了解数据治理和运营,适应数字化工作方法L-数字化领导人才A-数字化应用人才T-数字化技术人才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数字化人才规划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基于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可落地的建设规划是第一步:判断企业需要的数字化人才是哪些,当前存量如何,对比标杆企业确定企业数字化人才定位,建立人才标准,制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补足差距。(1)人才规划准备: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需求研判,对标标杆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建设现状,结合自身资源现状,找出数字化人才差距,并规划所需要的数字化人才岗位和胜任力。(2)内部筛选or 外部引进人才:结合自身企业培育数字化人才的成本和数字化人才能够带来的业务/管理等效益,决定获取数字化人才的方式。(3)关键岗位盘点:按照企业现状,结合短期和长期视角盘点出岗位,看短期内岗位能够带来的数字化业务价值,以及看长期内岗位是否符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4)能力画像:企业可以按照普适性的数字化人才的种类-数字化领导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以及数字化技术人才的能力域对照已经规划好的岗位,结合企业自身现状,细化胜任力要求。PLAN 规划人才17PLAN 规划人才18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图:数字化领导人才能力域图:规划人才结构图-plan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Leadership talent-数字化领导人才能力定义:具备数字化思维,在组织内可以自上而下持续、坚定推进数字化变革的高管团队,首先应当具备数字化领导能力,继而兼具敏捷性和适应性。主要核心人员:董事长、CEO、CIO 等1.0 时代的企业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最佳组织形态是股东价值形态,成功要素是老板,组织能力是股东的个人能力。而 2.0 时代的企业股权相对集中,最佳组织形态转变为精英价值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企业的成功要素是精英,组织能力是精英的领导力。这两种形态中所呈现的领导力扮演的是控制角色:1、高度集权,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2、注重效率和稳定,要求员工服从和执行命令。3.0 时代的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最佳组织形态转变为客户价值形态,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各类创新型团队开始崛起。企业的成功要素是团队,组织能力是团队的创新力。在这种形态下,领导力扮演的是服务角色:1、重视员工需求和发展,以谦逊的态度为员工提供支持和服务;2、相信员工有内在动力和创造力,鼓励参与决策。数字化领导人才能力域Digital Leadership创新性 Innovative战略眼光:能够平衡新的和现有的业务领域,善于将趋势和过去的传统进行整合和创新创新思维:具有数字化等创新思维敏捷作风: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行动团队管理:能够迅速组建和管理团队,吸引新数字人才加入数字技术:对数字技术和数字转坚有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支持性 Supportive数字偶像: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导和榜样以员工为中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注员工的福祉鼓舞人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鼓励员工引领变革赋能组织驱动业务工业 1.0 时代&2.0 时代&3.0 时代组织结构:直线型职能型流程型长期视角:数字化转型战略价值基础岗位基础岗位优待化岗位高潜岗位重要基础岗位基础岗位核心岗位高潜岗位基础岗位短期视角:数字化业务价值高高中中低低胜任能力画像赋能组织驱动业务(1)需求研判-数字化转型战略(3)资源盘点-自身现状人才差距分析规划数字岗位和技能Plan内筛or外引Make-or-buy内筛Make decision外引buy decision初步盘点员工First assess监控数字化能力分析劳动力市场Analyze labor market深度评估数字潜力In-depth reassess深度评估数字潜力In-depth reassess完成人才“内筛”完成人才“外引”成本效益成本效益衡量用人成本和效益(2)标杆企业对标岗位盘点岗位盘点能力画像能力画像能力画像数字化领导人才能力域创新性 Innovative战略眼光:能够平衡新的和现有的业务领域,善于将趋势和过去的传统、创新和整合创新思维:具有数字化等创新思维敏捷作风: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生动地行动团队管理:能够迅速组建和管理团队,吸引新数字人才加入数字技术:对数字技术和数字转坚有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支持性 Supportive数字化应用人才能力域沟通能力业务影响能力数据体系 业务管理架构管理数据思维 业务认知基础架构数据管理 调研分析流程搭建数据分析及展示数据产品设计敏捷转型数据指标梳理业务决策变革创新初级能力域数据体系AI体系通用体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数据分析AI开发架构设计数智化&AI应用规范团队建设数据质量AI测试测试数据分析业务影响数据架构 算法工程运维数据治理系统思维数据安全 算法科学 项目管理数据运营项目管理数据开发数据产品模型训练数据产品复杂业务洞察高级能力域数字化技术人才能力域数字偶像: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导和榜样以员工为中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注员工的福祉鼓舞人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鼓励员工关键岗位盘点引领变革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帆软、赛迪顾问图:数字化时代领导者面临巨大挑战19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20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企业的股权高度分散,以维护和体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为主要原则,组织内部所有个体都成为创造主要价值的力量。企业的成功要素是组织人格,组织能力是组织人格力。和工业 4.0 及以前的时代不同,数字经济时代拥有“VUCA”特质:因此,在这种组织形态下,面对“VUCA”挑战,领导力需要扮演的是驱动角色:1、注重前瞻性洞见,整合资源,赋能员工2、鼓励跨界协作和开放创新,以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化能力为导向数字经济时代-工业 4.0 组织结构:网络型图:领导力跃迁的底层逻辑:组织结构的演变领导力跃迁的底层逻辑:组织结构的演变Uncertainty(企业经营环境面临高度不确定性)Complexity(创业战略定位高度复杂性)Ambiguity(信息的模棱两可)Volatility(市场竞争炽热化)MIT研究团队在调研了全球4300多位高管中发现,企业当前非常需要具备强大数字领导力的领导者。其中,68%的受访者表示组织确实需要新的领导力才能拥有更大竞争力。同时,处于不同成熟度类别企业之间受访高管的回答的差异非常小:早期阶段公司的 77%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需要新的领导者,同样,成熟阶段公司的 55%的受访高管也表示如此。总的来说,超过一半的数字化成熟企业仍表示缺乏强大的领导力。企业急需数字化领导力,超半数高管认同亟需培养新型领导者图:数字化成熟度同意或非常同意此观点的受访者比例我的组织需要新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制胜数字时代我的组织正有效地培养具备数字时代发展领导能力的人才起步阶段10 0#45678910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领导力差异MIT研究团队经过调研,发现26%的受访高管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数字化战略视野;18%的受访高管认为领导者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够为员工提供数字化创新环境。同样,受访高管也认为数字化时代领导者还应该需要有跨组织协作能力,要鼓励员工进行数字化创新等。值得一提的是,受访高管都表示数字化领导者需要了解数字技术,但专业的数字技能本身并不是成功的数字化领导力的先决条件,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更需要具数字化领导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先决条件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数字化战略视野工业1.0工业2.0工业3.0时代信息化,竞争优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数字资产,竞争优势的充要条件工业4.0时代直线型组织架构职能型组织架构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企业传承传统企业控制式领导力服务式领导力注重员工需求和发展为员工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员工参与决策高度集权强调权威和控制注重效率和稳定流程型组织架构客户价值形态传统企业转型驱动式领导力注重前瞻性洞见整合资源,赋能员工鼓励协作,开放创新培养数字思维及能力与员工共同同行网络型组织架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数字经济时代最佳形态未 来企业的成功要素是老板,组织能力是股东的个人能力企业的成功要素是精英,组织能力是精英领导力企业的成功要素是团队,组织能力是团队创新力企业的成功要素是组织人格,组织能力是组织人格力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MIT Common Traits of the Best Digital Leaders来源:杨壮 新时代创新领导者的五力模型Application talent-数字化应用人才初级能力定义:具备数字化意识,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与报告能力,了解数据治理和运营,适应数字化工作方法;能够了解基础的技术信息以进行问题反馈,执行数字化转型项目,推动落地与推广应用。主要核心人员:基础员工(营销、运营、销售、市场、供应链、财务、人力、法务等)高级能力定义:可以基于不同业务场景、借助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业务骨干,关注数字化技术如何与相关业务模式融合以创造新的价值;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具备端到端的流程思想,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和业绩管理。主要核心人员:高潜、部门主管等(营销、运营、销售、市场、供应链、财务、人力、法务等部门)01 业务视角:数据是“业务循环的重要载体”通过收集、分析、应用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行为,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预警和预测,最终回归起点,指导业务,实现降本增效。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底层数据互联到数据中台建设的各个环节,所需的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而业务人才的参与相对较少。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即使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应用工具,仍然存在人员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业务人员尤为明显。2024 年 4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提出“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将大数据列为数字领域新职业的首位,并强调数据赋能为培育人才关键。重要显性能力:体系化的数据应用能力指导力:提供发展愿景和目标创新力:为实验创造条件执行力:鼓励不同看法协作力:允许跨界合作激励型领导力:吸引员工追随业务决断力:陷入僵局时果断决策人才培养:支持长期个人提升影响力:说服及影响利益相关人员不清楚/不确定26%8%7%5%1%数字化应用人才能力域沟通能力业务影响数据体系业务管理架构管理数据思维业务分析基础架构数据管理流程架构敏捷转型数据分析及展示业务决策变革创新数据指标梳理数据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图:数字化应用人才能力域图:业务视角分析准备统计&分析回归业务事前、事中、事后接入&存储Management预警、预测数据离线/实时更新数据整合数据管理数据洞察业务、管理优化lntegrationAnalysis业务洞察&管理洞察组织&合成优化和改善业务流程数据资产与服务管理离线/实时数据应用提升管理决策质量自动化标准化服务化协作化行动力Action信息共享与协同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够让业务和IT部门基于同一事实基础做出判断。数据分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使得业务决策更加科学和精准,同时 IT 部门也能根据数据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102 战略视角:数据是“业务 IT 一体化融合”重要落地点备全新的视野和能力,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中,引领组织实现明确的变革和发展目标。21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22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MIT Common Traits of the Best Digital Leaders决策科学化提升数据分析能力,高效挖掘数据价值,支撑公司科学经营战略层战略研究战略规划战略实施经营层用户洞察、市场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产销协同、费用与成本研发营销供应链职能产品SKU管控产品UE分析产品上市表现(销量、毛利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评审通过率、立项及时率广告投放、用户转化任务达成、排名账期与回款、风险预警产品维修率、用户满意度大宗原材料价格趋势降本目标、达成呆滞物料处理、库存周转计划达成率、准确率单台费用成本生产效率人、财、物费用管理资源成本人才画像、人才培养预算管控、利润分析安全管理、风险预警数据分析模式变革业务IT一体化融合支撑固化自助,被动主动数据体系 人才体系 流程体系意识转变、知识互通、数据驱动业务业务层数字化技术人才和 ICT 人才的区别图:战略视角实时监控与反馈业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监控市场和运营情况,而 IT 部门则可以通过数据来监控系统和技术的运行状态。这种实时的反馈机制同样确保了业务和 IT 之间的快速响应和协同。3效率提升业务部门人员能够自主做基础的数据管理、分析等,基于本身对 IT 部门有更深的业务理解的优势,能够更快、更准确解决业务痛点,实现降本增效。IT 部门可以专注数字化统筹,有针对性地对复杂的数据问题进行改进,将部分基础数据工作转移,减少压力。2图:数字化技术人才能力域图:ICT 人才 vs 数字化技术人才Technology talent-数字化技术人才能力定义:掌握数字化专业技术,包括传统 ICT 专业人才和新职业中的数字化人才。初级主要核心岗位:大数据开发工程师、AL 开发/测试工程师、数据安全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高级主要核心人员:数字化规划师、首席数据官、数据项目经理、首席架构师等初级能力域数据体系AI体系通用体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数据分析AI开发架构设计数智化&AI应用规范团队建设数据质量AI测试测试数据分析业务影响数据架构算法工程运维数据治理系统思维数据安全算法科学项目管理数据运营项目管理数据开发数据产品模型训练数据产品复杂业务洞察高级能力域数字化技术人才-强调技术创造Technology CreatorICT人才-强调技术消费Technology Consumer基于ICT技术使用ICT探索技术消费基于ICT技术创造未来解决方案企业创新设计思维设计及技术技术创造算法思维交互影响数据技术生产系统思考数字技术项目管理系统使用ICT交互利用ICT创造管理操作ICT23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24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Sam McNeill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CT CAPABILITY&DIGITAL TECHNOLOGIES?在做好数字化人才规划之后,企业需要进一步进行数字人才培育和技能训练,通过培养和训练,可以快速补充数字化人才,缩小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确保关键岗位和角色能够顺利到位。70-20-10 规则,也称为 70-20-10 模型或原则,是广泛认可的用于构建学习和发展计划的框架。这一模型强调了将学习扩展到课堂和课程之外的必要性。它还为改进和扩展传统培训和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场所提供了一个框架,其中:1.“70”代表“项目实践学习”:主要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经验学习,形式包括真实业务实践、企业大赛、项目开发等。2.“20”代表“社交学习”:主要是向他人学习,包括向讲师专家、同事,形式包括企业内训、大会研讨、人才交流,以及走进灯塔企业等。3.“10”代表“结构化学习”:主要是补充数字化相关的知识领域,形式例如线上、线下课堂、书籍阅读,主要是提供基础知识和概念。CONSTRUCT 培育人才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化转型的直接负责人或组织关键节点的中高级管理者,负责制定数字化战略和推动其实施。数字技术人才: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关键技术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通常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熟悉各种数字工具和平台。1.业务平台建设初期,为企业选型应用平台工具、构建平台环境,启动业务平台建设项目;2.业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业务部门开展技术赋能和技术支撑,协助业务部门应用落地;3.业务平台建设后期,为平台建设制定应用建设标准流程和数字管理规范,实现业务平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以此保证业务平台科学的长久运行。业务开发人才:这类人才指的是那些不仅具备数字化思维,而且拥有数字平台应用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型技术人才。他们不仅熟练掌握简道云平台的基础功能和高级功能,同时需具备出色的业务理解能力,能将业务需求转化为低代码平台上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开发中,还需拥有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能与各方有效沟通,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创新思维,能不断创新应用设计方案,以适应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和变化。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案例 1: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数字人才培养牵引数字应用建设图:培育数字化人才方式26CONSTRUCT 培育人才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培训体系培训方式课堂学习企业内训大会研讨真实业务实践企业大赛走进灯塔企业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领导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数字化战略规划数字化领导力数字化思维行业发展趋势前沿政策解读灯塔企业案例解析.数字化思维数据分析实践数据资产建设数据产品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行业数字技术趋势数据仓库人工智能数据治理区块链技术系统架构.培训内容平台人才库资源建设E-learning平台知识管理平台项目共享平台企业大学讲师库专家库打造数字人才培育框架:按照 70-20-10 模型应用方向平台建设项目规划人员培养与管理机制平台建设管理规范数字人才结构数字管理人才业务开发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应用开发应用管理应用创新战略规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技术理解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低代码平台技术应用能力业务理解与分析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数据建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平台对接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应用平台管理低代码应用技术业务理解能力培养路径底层思维数字认知培养基础技能培训数据思维|业务思维|创新思维高阶技能培训业务分析培训应用实战培训25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盘点&画像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同时,企业仅内部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力不足,需要协同外部资源来完善企业的“培育人才体系”:1.外部专家合作:邀请行业内知名的数字化转型专家、咨询顾问等提供培训 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合作,引入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案例分享2.外部培训体系: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建立系统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 参与行业协会或专业联盟的培训活动,学习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图:70-20-10 数字化培训方法27CONSTRUCT 培育人才为正确高效地培养数字化人才,赛力斯汽车对于整体培养方案提出“能力三角 X 培养六步”培养模型,其中能力三角从数据能力、数据思维、数据环境三方面入手,培养六步指分六阶段进行数智人才培养,以“学 实践 比赛”的复合方式进行,将能力三角融合进六大培养阶段中,打造全方位数字化复合人才。企业培育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案例 1:赛力斯汽车-价值驱动数智人才自主培养,助力数字化转型成功参与度数字化人才规模外部资源运营团队业务团队BI平台搭建BI工具培训数据底座搭建BI工具内部学习&场景验证BI推广准备提供场景给运营团队运营团队内部验证BI工具培训数据底座迭代优化组织常态化BI培训,筛选种子用户进行针对性能力提升数据底座迭代优化常态化BI培训BI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开发&使用规范BI工具能力提升业务需求承接&报表规范开发BI工具培训翻转课堂FCA认证常态化BI培训报表资产管理工具&制度建设FCA初级认证组织BI工具认证完成数据思维、分析等能力提升资产驱动数据开发常态化BI培训积分运营制度建立FCP中级认证组织数字能力认证提升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价值驱动数据开发BI工具培训 比赛举办FCP认证持续支撑常态化BI培训ECS高级认证组织AI能力规划建设完备的数字化人才梯队AI赋能的数字化团队流程数字化监控能力50人规模了解BI20人规模熟练使用BI百人规模了解BI50人规模熟练使用BI百人规模熟练使用BI50人规模通过FCA认证百人规模通过FCA认证30人规模通过FCP认证50人规模通过FCP认证10人规模通过ECS认证阶段一阶段二阶段六阶段五阶段四阶段三BI工具培训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外部资源BI工具学习&实战应用运营团队运营团队运营团队运营团队运营团队业务团队业务团队业务团队业务团队业务团队28CONSTRUCT 培育人才运用 70:20:10 模式培养优秀员工队伍“几乎所有新的东西似乎都来自于工程师们预计用于副项目的那 20%的时间。”埃里克 施密特(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谷歌最成功的部分产品,如谷歌新闻、谷歌本地,都是由员工发起的与其核心无关的项目!遵循 70:20:10 模式的成功案例70:20:10在企业中的应用可口可乐在其旨在到 2020 年将可乐消费量翻一番的新内容营销策略方面非常成功学习与发展管理创新由摩根 麦考尔和他的同事罗伯特 W 艾兴格开发商业资源管理模型以及迈克尔 L 隆巴科在创新领导力中心由埃里克 施密特开创从 2005 年在谷歌实行强调员工分配工作时间的比例大量关于成功管理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数字人才培养真实业务实践企业大赛内部专家项目开发外部智库成果推广企业内训大会研讨内部讲师人才交流走进灯塔企业外部讲师外部讲师企业大学初阶课程高阶课程课堂练习案例演练书籍阅读知识答疑真正的“学习”是70%来自艰难的任务职场学习20%来自他人(通常是上司)社会学习(来自领导的的反馈和指导)10%来自课程和阅读结构化学习(居家/外包/在线学习)时间分配70%公司核心任务20%与核心任务相关的事项10%与核心任务无关的事项702010需要将学习扩展到课堂和课程规范之外表示需要重新定义业务资源管理的(传统的)前景提供一个用于改进的框架,并将传统到培训和学习延伸到工作场所鼓励组织内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实验性,从而促成他们的个人成功来源:The 70:20:10 L&D Model for Developing a High-Performing Workforce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案例 2:东亚银行“数赢”杯赛-数据驱动银行服务 数赢人才引领未来案例 3:东风柳汽-业务人员搭建应用,引领数智未来邀请帆软的智库专家,针对各大区的销售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骨干人员进行,旨在进一步提升参训人员的领导力技能,采取为期两天的“理论 实战”领导力提升培训课程,营造高效和谐的团队氛围。培训内容涵盖两个主题:销售员工管理(方法论 案例研讨),数字化决策(方法论 案例探讨)。该课程注重实战性,通过讲解丰富的销售管理案例和数字化决策案例,并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设计了多种实务模拟场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学员在模拟中深入体验。案例 4:某医疗企业-数字化领导力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数字人才体系的配套支持,搭建良好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持续的人才力量是必要条件。东亚银行秉承“数字发展,人才先行”的理念,牵头打造首家外资银行数字人才培养品牌“数赢”,通过开展面向全行的数据分析大赛,帮助行内员工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全行上下的数字化意识,为银行持续输送具备数字化背景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数赢”杯赛文化推广2022 年,首届“数赢”杯赛启动。本次大赛有来自 32 个组织和 19 个业务条线的 208 人参加,全行 900 人关注并跟随大赛进行学习。大赛历时 5 个月,共 52 个方案入选数字化方案的案例集,其中 2 个方案开发落地。首届“数赢”杯赛的圆满举行在全行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让各条线的广大员工在杯赛参与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深度洞察业务,良好的效果坚定了管理层持续投入数字化转型的决心。2023 年,第二届“数赢”杯赛顺利开展。本次大赛历时 150 余天,全行 1150 人关注学习,252 人共 61 个专业团队参与,共有 90 个 Use Case 真实落地。本届比赛涌现出一批直击业务痛点、满足客户需求、综合价值突出的业务和流程优化探索者,打造了东亚中国的数字化 KOL。(1)成立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室人事部、公司团委、流程与 IT部联合开展开创的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室,目标按阶段推广各类数字化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零代码工具、RPA,任何对公司有效益的数字化工具),并以课题设计的模式实现工具运用的种子人才孵化,种子人才进行复制传播,逐步覆盖全员掌握数字化技能。初期业务人员带课题进入工作室,课题结题发布可获得人事部数字化人才认证,进入公司数字化人才库管理。(2)建立内部培养体系培训计划: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结合,基于员工培训参与情况,每两个月开展一期线上基础功能培训营,每半年开展一期线下专题性功能培养课程(如系统架构思维、自建插件、接口等);短期做到能取代excel、word、纸质协同工具,长期计划开发的规范性和拓展性。实践驱动:成立专门的数字化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组建课题小组开发业务应用、竞赛评比、论坛分享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CONSTRUCT 培育人才30CONSTRUCT 培育人才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31EMPLOY 善用人才32EMPLOY 善用人才EMPLOY 善用人才为什么要用好数字人才:“运营时代”企业更关注价值实现,数字人才助力投入产出最优化运营时代,企业的关注点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向资产价值的实现。在过去的大基建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建设强大的数据平台为核心,企业的 IT 负责人过去思考的更多是自身平台是否完善、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但这样的思路逐渐行不通了,因为随着宏观经济趋势的变化,高歌猛进的基建时代结束了。如今企业更加关注如何运营好已有的数字基建,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和系统的资产价值。换言之,在当下的“运营时代”,各企业更加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都在关注成本的控制和已有投资的价值实现,努力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实现更大的效益。企业需要用好数字人才,因为数字人才是企业连通技术与业务的桥梁,是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的杠杆支点。企业过往数字基建投资的效益和产出体现在具体的业务表现上: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否带来了业务收入上的增长、是否导致了业务成本上的减少,这些问题是企业目前最为关注的。然而大部分企业的 IT 和业务部门之间天然存在着隔阂,这种隔阂带来了 IT 和业务之间的互相不了解,进而阻碍了价值从数字基建到业务的传导。为了消除隔阂,打通价值的传递路径,企业需要培养并利用好一批数字人才,让这些数字人才将先进的技术、工具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推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最大化现有基建资产的价值,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图:数字人才的价值基建时代数字基建投入业务产出运营时代数字人才基建时代,企业持续投入数字基建忽视业务产出运营时代,企业利用数字人才撬动现有投入产出比最优化数字人才IT部门业务部门数字基建投入业务产出IT部门业务部门用好数字人才的要求:让数字人才充分融入业务场景,赋能业务如前文所述,企业用好数字人才的目的是去连通技术和业务,实现数字基建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因此,用好数字人才的一个关键要求即是让他们充分融入业务场景,赋能业务。企业需要打破IT和业务间的传统界限,让数字人才深入一线业务场景,理解业务需求,找到技术解决方案与业务痛点的最佳契合点,成为“比业务人员更懂业务的人”。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为数字人才深入业务场景做好准备:图:赛力斯汽车的跨部门协作让数字人才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前提是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团队。传统企业里数字技能专家通常集中在IT部门,与业务部门间存在沟通壁垒。为了鼓励数字人才更贴近实际的一线业务、了解业务情况,实现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需求的精准对接,企业首先需要建立IT、业务间的跨部门协作团队。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团队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为例,公司组建了由业务专家和数据专家两类角色构成的运营协作团队:业务专家由业务、数字复合型人才组成,负责统筹BI平台的推广、业务与数据分析、数字化应用与规划相关工作;数据专家由数据开发资深人才组成,负责企业数据底座的建设。在业务专家下,赛力斯还设置了涵盖不同细分业务域的专家,后续将通过兼岗的虚拟组织方式陆续选拔人才作为团队成员。企业用好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案例 1:赛力斯汽车-建立由业务专家和数据专家组成的运营协作团队部门owner职责:统筹数字化建设,落地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业务专家数据专家职责:能力要求:销售域业务专家交付域业务专家服务域业务专家职责:参与业务数字化项目建设,负责推进所在业务域相关数字化建设专项归口收集所在业务域的业务需求,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落地相关业务需求运营部实体组织协助运营管理部建设数字人才培养体系能力要求:运营部虚拟组织具备所在业务域业务对接能力 具备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数据能力 至少通过FCP-FineBI认证.职责:参与数字化转型战略任务拆解及实施步骤制定解读业务需求并规划落地技术方案建立并落地数字人才培养体系能力要求:具备汽车行业全业务域业务对接能力具备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数据能力具备数据库、数据开发等技术能力搭建数据仓库、教据集市将业务需求的技术方案进行开发落地搭建数据分析的公共数据具备数仓建设能力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成立了数据分析CoE专项小组,从业务部门和IT部门抽调专家,人员包括业务专家、数据分析专家、建模专家、可视化专家等。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京东方的数据分析标准与体系。此外,CoE专项小组还充当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分析。案例 2: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分析 CoE 专项小组图:京东方的跨部门协作业务专家提供业务知识,将业务需求与分析相结合,确保数据分析看板能够实现最大的业务价值,为分析发现的异常提供业务解释销售组织数据建模人才使用数据建模技术 (回归、自举、树、聚类分析、生存分析等)生成帮助业务利益相关者所需的分析解决方案制造数据分析人才与业务部门合作进行情景规划和分析,并解释趋势和差异,通过报告和演示向领导层传达并使用跨职能见解和分析结果财务数据可视化人才制定可视化方案,与领先的数据可视化实践保持同步并共享,确保组织自有分析项目的可视化一致性.华夏银行搭建并运营了企业微信群、论坛专栏等多种知识交流共享的平台,各分行的数据赋能官会每月在平台上进行优秀数据应用场景案例的分享。例如,在平台举办的第六期赋能官大会中,华夏银行济南分行的赋能官就从论坛帖子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业务需求。通过主动与业务人员的交流,济南分行的数据赋能官洞察出了贷款客户还款差额的问题。后续数据赋能官基于FineBI开发数据分析看板,实现了及时、准确地捕捉和反映客户的还款动态,显著提升了贷款管理部门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响应速度,降低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综上,华夏银行的知识共享平台就是一个加速数字人才深度融合业务的优秀实践案例:分行内的数字人才通过共享平台捕捉到了业务领域的痛点,并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业务团队解决了痛点,进而带动了业务团队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应用。案例 3:华夏银行-建立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用好数字人才的方法:从1到N,让一位数字人才孵化出一个数字团队,让一个业务场景演进成一个业务体系让数字人才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加速剂是构建共享的知识平台。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集数据分析、业务案例、最佳实践等为一体的知识共享平台,数字人才能够迅速获取业务领域的最新信息和洞见,同时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分享给其他业务团队。这种双向的知识流动不仅加深了数字人才对业务的理解,也推动了更多业务团队对数字技术的接纳和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才与业务的融合。构建共享的知识平台企业培育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企业内的数字人才可以作为一粒粒“种子”,在跨部门的协作团队中发挥孵化效应,培养出更多的数字人才,最终孕育出一个庞大的数字人才团队。企业可以为“种子”数字人才设定经验分享的职责,确保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还能通过分享和经验传授来带动其他员工的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组织内部的讲座和分享会,由“种子”数字人才担任主讲,分享他们的技能和业务实践。其次,企业可以设立“数字导师”的制度,将“种子”数字人才作为导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其他有潜力成为未来数字人才的员工。用好“种子”数字人才的孵化效应33EMPLOY 善用人才34EMPLOY 善用人才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图:数字人才的孵化和业务场景实践的复制、延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江工厂充分利用了部门“种子”数字人才的孵化效应。两江工厂从全体员工中按业务部门分类,每部门抽调 2-3 人作为“种子”选手纳入人才库,并让他们统一参与工厂级的培训,深度学习数字化技术。后续这些“种子”人才作为导师,重点负责本部门整体业务系统的搭建以及其余人员的培养。经过数月的内部传播,这些“种子”人才也不负所托,在各自的部门生根发芽,最终共培育出了 90多位数字人才,在工厂内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数字人才团队。案例 4: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种子人才库的选拔与转训企业培育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伴随着“种子”数字人才在企业内各部门间的生根发芽,与之同步发生的是业务场景实践的复制、延伸,直至最终演进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业务体系。如前文所述,数字人才必须融入业务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优秀的“种子”数字人才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积累了技术 业务的最佳实践,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会在他们推广自己的理念时,传递给企业内其他的数字新人,成为这些新人的业务实践模板。例如,零售行业中某个地区的门店店长利用可视化分析技能高效地管理着自己门店的库存情况,当他作为“种子”店长给其他地区的店长推广经验时,他的库存管理看板也会作为宝贵的素材被其他人借鉴和使用,这样一来,某个特定业务场景下的技术实践就实现了从1人应用到N人应用的复制过程。业务场景实践在复制的同时,也会延伸向不同的方向,裂变出多个新业务场景下的新实践。例如,其他地区的门店店长在应用了“种子”店长的库存管理看板后,认为可视化分析技能还可以被运用在顾客管理、商品利润分析、营销推广等多个业务场景下,因此自发地通过所掌握的技术开发了新业务场景下的管理看板。如此,业务场景的实践就完成了从1个场景(库存管理)到N个场景(顾客管理、商品利润分析、营销推广等)的延伸过程。最终,多业务场景下的管理看板组合演进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区门店管理驾驶舱,涵盖库存、商品利润、顾客关系、营销等业务流程的全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业务体系。“种子”数字人才的孵化效应带来业务场景实践的复制和延伸效应“种子”数字人才部门B数字人才孵化孵化孵化延伸复制部门C数字人才部门A数字人才数字人才团队业务体系B业务场景实践A业务场景实践延伸A业务场景实践C业务场景实践图: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的“种子”数字人才选拔及传播两江工厂种子人才库 (各单位提供2至3人)年度培训评价认证人员提供内部转训制造运营处物流处技术处安全环保处制造人力处综合处设备工程处制造工艺处冲压一车间焊接一车间涂装一车间总装一车间冲压二车间冲压三车间焊接二车间焊接三车间涂装二车间涂装三车间总装二车间总装三车间35EMPLOY 善用人才36EMPLOY 善用人才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案例 6: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场景实践在总行和分支机构的复制延伸华润啤酒的数字人才培养过程伴随着业务场景的复制和延伸。在华润啤酒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公司选择了销财这个具体的业务线去做“种子”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具体业务场景的样板打造,并在打造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套适合全公司推广的方法论。销财部门的“种子”数字人才们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推出了针对销财业务下一些经典场景的数字技能应用指南销财BI自主分析平台入门手册。他们希望以这本手册为基点,扩展BI分析平台在销财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广泛应用,并最终推广到公司其他业务线下的不同场景。案例 5:华润啤酒-销财业务场景的样板打造与复制推广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熟农商银行)总行的业务场景实践,通过“种子”数字人才的不懈推广,在分支机构复制和延伸出了大量新的场景实践。常熟农商银行的BI自助分析平台建设推广初期正值业务旺季来临之前,总行的“种子”数字人才通过主动联系、登门拜访、OA发文的方式,结合BI-融合层联合培训的方式完成了对运营管理部、小微金融总部、普惠金融部、网络金融部等10个总行部门以及村镇银行的快速推广,并且对接如无锡分行、昆山支行等分支机构,基于其需求做BI平台的异地试点场景建设,为多家分支机构后续的业务场景定制做技术准备。“种子”人才们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度合作,实现了诸如优质收单商户、机构全优商户、零售客户营销等总行业务场景下的实践,助推了旺季业务;通过与分支机构的联动,BI平台被推广至26家一级机构、44家二级机构,并延伸至江苏、湖北、河南、云南、海南、广东地区的19家村镇银行机构,实现了全行开放覆盖BI系统。经过常熟农商银行总行“种子”数字人才的长期推广,BI自助分析平台在总行14个部门复制和延伸出了超过120个业务场景实践,并在分支机构进一步服务了超200个业务场景。企业培育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38RETAIN 保留人才图:国内数字人才诉求图:企业数字人才留存模型RETAIN 保留人才了解数字人才的诉求:不只是薪酬企业为了实现数字人才的更高留存率,首先应该树立“以人才为中心”的思想,像关注客户一样去关注人才,充分理解人才的诉求。通过对多位客户企业的调研,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发现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着部分数字人才的去留决策。具体而言,对于在职场已有一些工作年限的数字人才前辈而言,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是影响他们择业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分别是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标准、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工作内容的价值等。对于职场经历不丰富(工作年限小于等于3年)的数字人才新人而言,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是他们首要考虑的择业因素,其次分别是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标准、个人技能提升、工作内容的价值等。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为了提升数字人才的留存率,必须首先搭建一个适合数字人才的评估体系,并以该评估体系为基座,建立包含人才薪酬激励和表彰激励在内的激励机制,以及包含管理序列和专家序列在内的双序列职业发展通道。了解数字人才的诉求1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2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3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标准4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5工作内容的价值来源: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调研自制1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2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3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标准4个人技能提升5工作内容的价值数字人才前辈数字人才新人企业数字人才留存模型个评估基座1种激励机制2条职业通道2数字人才评估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序列的职业通道专家序列的职业通道表彰机制薪酬及财务激励机制37EMPLOY 善用人才来源:帆软、赛迪顾问来源:帆软、赛迪顾问39RETAIN 保留人才40RETAIN 保留人才财务共享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多维度的数字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可根据人才分数判断一个人数据应用能力的强弱,根据人才类型判断一个人与岗位的适配程度,提高识人辨人的精准度。关于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将评估指标细化到了多个层级:一级指标包括技能类和业务实践类。二级指标包括数据加工与处理能力、数据可视化能力、数据治理能力、数据综合能力、数据应用能力,若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五种能力,则称他为全能型数字人才。截至2023年,财务共享中心已有409人通过数字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完成评价认证,约占共享中心全体员工的50%。该体系为共享中心后续对数字人才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能力培训、职级晋升等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企业保留数字人才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保留数字人才:建立数字人才评估体系基座企业的数字人才不同于传统的业务人才和IT人才,他们融合了技术与业务,传统的人才评估体系缺乏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因此无法准确地衡量数字人才的能力提升和绩效表现,导致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涵盖业务实践和数字技能等多维度的科学的数字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以满足后续人才激励及职级晋升的评判需求。图:财务共享中心的数字人才综合评价体系薪酬激励仍然是影响国内数字人才择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当为关键数字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并通过其他财务相关的激励,特别是项目制分红的方式来留住他们。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中国)秉承着“数字发展,人才先行”的理念,牵头打造了首家外资银行数字人才培养品牌“数赢”项目,并对人才激励机制进行了创新。东亚中国对数字人才的市场平均待遇进行了全面调研,为他们提供市场化的薪资。同时东亚中国还通过引入项目制的分红激励模式设置了差异化的薪酬结构,保证关键数字人才的高留存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及其他财务激励保留数字人才:建立数字人才激励机制案例 2: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为数字人才提供市场化的薪资案例 1: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多维度的数字人才评价体系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案例 5: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设置以能力高低为核心评价维度的专家序列我们发现,企业通过投资数字人才的职业发展机会,有可能以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方式预防他们的流失。相比之下,仅仅增加数字人才的薪酬只能暂时延缓他们的离职,并且这一发现在数字人才新人中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为了更好地留住数字人才,应该为他们设置两条平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包括传统的管理序列职业通道和非传统的以专业技术认证为考量的专家序列职业通道,并鼓励这两种序列间的相互流转。传统管保留数字人才:建立数字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除了薪酬福利待遇,数字人才也非常重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这种对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追寻是数字人才内驱的关键,也是影响他们去留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该设计一些正向的公开表彰机制,通过表彰让数字人才感受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被尊重和认可,让他们寻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所在,进而主动愿意留在企业内。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突出贡献奖评选机制,对于为公司数字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和物质奖励。2023年公司授予3人创新能手的称号,授予6人优秀工作者的称号,鼓励他们继续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大贡献。建立对数字人才的表彰机制案例 3: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突出贡献奖评选机制海发宝诚会定期举办“璀璨星海”年度评优表彰会。公司搭建人尽其才的舞台,通过一年一度的公司年度评优表彰会,表彰数字人才的突出贡献,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案例 4:海发宝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举办年度评优表彰会东亚中国在数字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上有创新性的尝试。东亚中国基于“搭建行内专业认证体系,培养可持续数字人才”的理念,构建了全新的以数字人才专业能力高低为核心评价维度的专家职级体系,包括“数据分析DA、数字化产品经理DP、数据工程DS、数据治理DG”这四大专业序列,并下设初阶、进阶、高阶三个阶段,包含帆软FCA/FCP认证在内的“数赢”资格认证。东亚中国的专家职级序列设计突破了传统银行业的职级和岗位限制,对数字化专业团队的职业发展空间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理序列下人员的晋升是线性的,例如从员工到经理、部门主管、CXO等,每一级的晋升都带来了更高的头衔和更多的管理责任。除了传统的管理序列的职业路径,企业可以打破职业发展和数字人才管理责任之间的传统联系,为他们单独设立一条平行的专家序列的职业路径,专家序列的职级晋升伴随着专业技术认证的获得,这种双序列的职业路径能帮助企业留住数字人才。企业设立专家序列并不是为了让数字人才埋头于自己的技术研究,恰恰相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参与到企业更多的关键项目中去,影响到更多的同事,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对企业的增长赋能而非对上下级的汇报和监管。图:东亚中国的数字人才认证序列设计41RETAIN 保留人才42RETAIN 保留人才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05企业数字人才建设案例数据生产力大赛节选制造企业 Case:某汽车制造业企业金融企业 Case: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让数据成为生产力43企业数字人才建设案例44数字人才建设案例培养数字化菁英人才,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2020年,某汽车公司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配合业务部门在质量、研发和销售板块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应用探索,数据开始成为业务价值创造的驱动力。同年,基于数据湖平台规划,公司启动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数据智能应用,支持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建立覆盖全业务的数据生态,充分利用数据创造业务价值。为加快集团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集团数据运营能力,2021年建立集团统一的运营分析可视化平台,搭建企业级指标体系,以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为核心,构建决策分析平台,建设集团本部各部门及子公司的管理驾驶舱。公司2022年工作纲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管控体系,释放改革活力,增强发展动能”的要求,结合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为进一步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步伐。另外集团和集团各部门对数据共享、数据应用与服务的需求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数据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集团数据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多个数据分析的试点应用也在公司范围内进一步掀起了数据分析热潮,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困难和挑战也接踵而至:制造企业 Case:某汽车制造业企业管理需求和挑战数据文化意识薄弱数据分析只在一些经营管理单位,其他一些生产单位及业务人员根本不了解数据,也不知如何做数据分析,也不清楚数据分析能带来哪些好处,运用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的意识不强。1缺乏数据治理和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不完善,数据标准、数据架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共享等领域如何实现业务和3数据分析人才匮乏信息技术部目前以项目建设为主,未设置专门的数据分析岗位,业务部门数据需求难以响应,团队数据分析人才匮乏;业务单位数据分析人员也仅仅基于 Excel 在线线下做一些传统重复的数据分析,缺少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思维和方法。245数字人才建设案例46数字人才建设案例为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落地实施,在全公司范围营造数据探索的良好氛围,传播丰富、扎实的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和数据治理知识,培养数据分析菁英,打造企业数字化团队,使得“沉默的数据”活跃在业务分析之中,有效解决数据分析人员“没数据”、“没工具”的窘境,满足管理层通过数据反映真实业务运营、辅助业务决策的需求。同时逐步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良好秩序,做好数据资产的积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力,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公司业务创新,提升客户满意度与产业竞争力”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建设目标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集团到子公司,全面培养公司的数字化人才,让企业每个人都能掌握数据分析技能,提升数据分析思维,更好的让数据发挥其真正价值,做好数据资产积累。建设原则因此,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提升企业IT人员数据管理和应用支持能力、业务人员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为企业培养一支具备数字化思维、掌握数字化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数字人才建设方案公司信息技术部目前有113人,共设立9个科室。部门始终坚持“持续学习、追求卓越、拥抱前沿、驱动变革”的IT价值观,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为IT使命,为企业各单位做好技术服务。自2019年起,为满足公司生产运营中的数据应用需求,基于企业整体数字化推进思路,信息技术部先后开展了大数据平台、质量大数据、数字化运营平台等技术平台和基础应用建设,同时对公司数据管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目前大数据领域分为三个板块,即数据治理、数据开发和数据应用分析工作,因此部门亟需培养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和数据治理人才。第一步:点状开展,培养专业信息化数字化人才育人环节数据运营能力弱,价值释放不显著4.对于数据资产怎样运营缺乏思考,数据深度分析能力弱,在公司的战略决策、经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以及品牌打造上支撑能力不足。同时,数据未被充分利用,无法为业务创造实际价值,数据应用场景有限,未能实现预期效果。4技术协同成为棘手问题。另外,数据治理组织不健全,责任矩阵建立不起来,权责利不明晰。因此,业务对于数据应用的优先级如何权衡,数据质量问题由谁负责,跨域数据应用怎么裁决,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严重影响了数据价值的高效发挥。参与度业务产出自主应用阶段:会结合,能应用数字化人才能力可视化能力工具能力业务理解能力思维意识能力业务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推广应用能力几十人规模全能型数字化人才千人规模IT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人才业务数据分析人才百人规模项目管理和数据治理人才业务数据分析人才和数据管理专员阶段1阶段2阶段3内部IT团队为主,业务为辅外部资源外部资源(数据分析&应用开发)业务人员和内部IT团队相互配合(数据分析&应用开发)深化业务阶段:有价值,促业务以业务团队为主,内部IT团队负责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数字化系统统筹)业务创新阶段:重点项目公司层面数据资产积累具体整体实施思路如下:目前公司2022-2023年的数字人才建设工作覆盖了阶段1和阶段2,未来将持续向阶段3发力。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47数字人才建设案例48数字人才建设案例作为数据分析需求的核心负责人,部门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于2022年3月精心策划了“全民分析师挑战赛”。此次活动不仅是我们公司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起点,更是迈向更高层次数据能力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次活动旨在以“精简高效、聚焦实效”为原则,深入挖掘和培养部门内部的数据分析精英,构建一支专业且高效的数据分析团队。我们的目标是加速员工数据分析技能的提升,快速响应不同部门的数据分析需求,共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此次活动面向信息技术部全体员工,整个流程分为“选题上报、专业培训、成果评审”三个阶段。在技术应用与开发室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特邀帆软老师作人才画像主要职责关键能力技能要求个人素质职业发展方向人才分类数据分析人才收集、整理、清洗和分析数据,以揭示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业务增长和优化。构建数据模型和可视化展示,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向非技术人员展示数据分析成果。与团队成员和业务部门合作,理解业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方案。熟练掌掘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等。了解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FineBI、Tableau、Power BI 等)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编写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脚本和程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业务部门有效合作。对数据分析充满热情,对数据驱动的业务决策有浓厚的兴趣。数据分析师:在数据团队中负责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数据科学家:深入研究数据,运用高级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为业务提供深入的数据洞察和预测分析。业务分析师:结合业务需求和数据分析结果,为业务提供具体的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数据产品经理:负责数据产品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推动数据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数据分析能力业务理解能力技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数据治理人才设计、实施和维护数据治理策略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安全性和合规性。与业务部门、IT 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数据需求,解决数据问题。监控数据质量,识别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推动数据文化的建设,提升整个组织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熟练掌握数据治理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建模工具、数据质量管理工具等。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能力,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展示给利益相关者。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数据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数据治理工作充满热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效合作。数据治理专家:成为数据治理领域的专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治理咨询和服务。数据治理经理/主管:负责团队的数据治理工作,带领团队完成数据治理项目,推动数据治理策略的实施和改进。数据治理总监/首席数据官:负责整个组织的数据治理工作,制定组织级的数据治理战略和规划,推动数据驱动的文化和转型。数据治理策略制定能力数据质量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为技术顾问提供全程支持。活动吸引了59名来自8个科室的员工参与,他们围绕研、产、供、销、管五大业务板块,共同开展了14个课题的研究。在培训阶段,我们强调了对“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数据开发-应用开发”全流程的深入理解与实践。通过详细解读数据需求,我们帮助学员们掌握需求拆分与理解的方法。同时,我们还教授了Axure工具的使用技巧,助力学员们更好地展示需求内容。在数据开发环节,我们以LeapHD为工具,详细介绍了数据开发流程和组件功能。而在应用开发阶段,我们以fineBI工具为主,辅以fineReport,全面培养了学员们的BI工具使用能力。整个培训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员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并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此外,我们还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认证考试,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终,多名学员成功通过了初级和高级认证,充分证明了本次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紧接着通过作品制作,将本次培训的内容加以应用。由技术部领导、专家和帆软专家团队共同成立评审团,对14个作品进行了评审,最终产生了8个优秀作品。同年8月,信息技术部组织开展了“人才培养菁英计划”活动,以“项目经理训练营”和“需求分析实战营”为主要培养方向。该活动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使得建设运雏与开发更加高效协同、同时弥补IT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能力短板,快速提升IT项目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因核心人才流失、人才无备份的问题,建立起人才梯队,优化人才配置,更好的为企业做好服务。项目经理训练营由IT项目管理专家-导师和IT项目经理-学员组成,导师组共4人,学员组共20人,通过学员自我项目介绍 导师翻牌形式确认每个导师的学员,成立团队。本次活动共分为项目管理制度精讲、项目管理知识自习馆、我的项目我来讲“海选组队”、项目管理主题分享和“项目管理一起学“翻讲PK五个阶段,每阶段会记录学员的得分情况。“需求分析实战营”以“学习 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和原型图设计三个阶段,每阶段均有输出物,通过课程学习情况、输出物质量和讲解情况综合得分。本次人才培养活动形式有讲师授课、自主学习、学员分享、辩论赛、实操练习,形式多样,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本次培训让员工熟悉和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了项目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能力,了解敏捷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提高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通过跨部门项目实践,提升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及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步伐,使得“沉默的数据”活跃在业务分析之中,有效解决业务人员通过数据反映真实业务运营、辅助业务决策的需求,2022年6月,公司劳竞委决定按照“夯基础、重落地、见实效”的总体思路,由集团信息技术部牵头,联合工会、运营管理部开启了以“开启数据分析之旅,践行业务增值之诺”为主题的数据技能提升劳动竞赛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全公司营造数据探索的良好氛围,传播丰富、扎实的数据统计分析知识,使得各单位及权属子公司数据分析岗职工掌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业务场景呈现的技能,提升全员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能力,营造数据分析文化氛围,加强数据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最懂公司业务的数据人才队伍,同时能聚焦业务实际问题,采用真实业务场景,结合管理需求,绘制业务解决方案并落地应用,将成果落实于实际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展现数据价值。本次活动面向集团各单位,计划为期三年,总体思路三个阶段:第二步:集团牵头,为各业务单位培养数字化菁英人才49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0数字人才建设案例第一阶段 夯基础夯实基础,技能突破。通过学习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理论掌握数据分析工具技能。第三阶段 见实效业务改善,价值量化。通过数据分析利用,制定解决措施,驱动业务改善和双效提升。第二阶段 重落地注重落地,探索价值。通过自身所学,利用真实数据呈现真实业务场景,让业务单位用户真正依靠数据发现和并解决业务实际问题。每届数据分析活动为期六个月,精心划分为四个阶段:培训、课题上报与评审、作品制作、以及初评与终评。活动采用“理论导入 动手实践 结合业务 组团攻坚”的形式,旨在避免抽象概念的遗忘,确保学员能够高效学习并充分掌握技能。在作品制作阶段,已通过认证的信息技术部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前期所学,协助业务单位的学员解决数据问题和工具日常使用中的难题。同时,帆软老师也积极介入,从专业的角度为学员们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顺利推进项目。评审阶段更是严谨而专业。我们邀请了公司各板块的领导、专家以及帆软的高级专家组成评审团队,从业务和技术两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细致评审,给出专业意见和得分。这不仅是对学员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技能的锤炼和提升。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数据分析活动。第一届活动实现了大规模的数据应用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而第二届活动则进一步推动了大家利用数据工具深化业务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两届活动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数据文化建设和业务发展。通过系统的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数据分析工具的基础操作,还深入学习了数据分析方法、流程以及思维。他们不仅汲取了其他企业数据分析的成功经验,还将其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结合具体业务场景与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共同完成了多个规划分析场景,有效挖掘了数据的潜在价值,并制作出了一系列指导业务提升的数据分析看板。两届活动下来,学员们普遍反馈,BI工具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准确性也大幅提高。此外,培训还促进了业务人员特别是团队队长在团队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许多普通员工因此晋升为单位管理人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两届活动的成功举办,共有来自40家单位的近700名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了数据分析培训。在此期间,他们共完成了七天打卡营、理论培训、基础功能培训、实操培训共计5830学时的课程学习,其中160人成功通过初级认证,更有2人脱颖而出,获得了高级认证。值得注意的是,BI设计人员的队伍也实现了显著增长,从原先的几十人迅速扩展至现在的上千人规模。各单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BI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频率也大幅增加。此次活动中,各单位共提交了111个参赛课题,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选,最终产生了42个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覆盖了企业研产供销服等各个关键业务板块。这些成果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持续助力库存管理、销售分析、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台等多项重要业务,预计可为企业整体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随着公司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入应用,各业务部门逐步认识到企业数据的价值,对主价值链及核心业务数据的挖掘与利用提出更广泛、深入的应用需求。而目前公司数据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难溯源、数据难整合、数据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安全等),导致数据应用受阻,业务无法快速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因此,进行企业数据综合治理已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必须面临的紧要任务。同时,近年集团各子公司数据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大、类型多、存储分散,因缺乏统筹管理和协调的数据管理组织和沟通机制,无法有效将各子公司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汇聚、加工、应用,无法发挥数据对集团销售、生产、经营的有效支撑,影响对集团产业的横向协同赋能。因此,公司层面有一个专项的数据资产管理组织尤为重要,能面向公司,组织协调改善各类数据业务、流程的执行效率。另按照信息技术部整体人才培养规划,成立数据治理组织,培养数据治理人才迫在眉睫。2022年6月公司成立数据资产管理管理委员会,同时将数据资产管理的实体组织设立在信息技术部,成立“数据治理室”。第三步:问题导向,IT 与业务结合,推进全能型数字化人才建设51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2数字人才建设案例数据战略组数据标准组数据架构组数据质量组数据安全组数据应用组数据平台组决策层总体把控协调调度执行层对接执行集团数据资产管理委员会公司本部及子公司数据管理专员运营管理部组织人事部技术管理部战略发展部运营管理部财务会计部集团管理部法律事务部技术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部生产制造部物资采供中心质量管理部安技环保部销售公司各生产分厂xx商用车xx大同xx控股.领导小组指导集团数据治理方向,解决数据管理争端,推进协同工作,调度协调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办公室负责数据治理的具体执行落地工作,根据领导小组相关方向与决策,落实数据治理管理办法、相关标准执行,信息系统改造,数据质量稽核。管理专员负责各部门、各生产厂相关数据问题的对接执行处理,包括数据需求、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标准等。协助各数据管理组完成专业管理域的工作。形成向上需求驱动和向下管理驱动的运营型组织模式各数据治理小组隶属数据治理科室,负责认责数据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监督和执行。负责牵头各数据管理域专业问题的处理,数据战略、数据标准的修订,数据架构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应用管理及数据平台的技术选型及维护。管理层日常管控具体落地数据资产管理办公室(信息技术部)组织成立后,数据资产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各种内外部培训,组织内部专家或专业人士开展培训课程,涵盖数据治理的基本理论、标准、流程和实践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IT人员和数据管理专员对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视度、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另外公司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数据治理培训课程、研讨会或行业峰会,增加数据治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截止目前公司已有7人通过数据治理CDGA认证考试。与此同时,2023年9月份开启了数据治理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组团队中既有数据资产管理办公室人员,也有IT人员和业务单位的数据管理专员,本次项目通过开展营销域和采供域的数据资源梳理,建立各域的数据资产目录,建立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级和质量规则。通过开展数据治理项目,让IT人员和各单位数据管理专员深入参与到项目中,提高数据治理人才的数据治理理解和意识,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进而推动提升数据质量,更好的推动企业数据资产的运营。在集团层面成功举办数据分析劳动竞赛后,其深远影响迅速辐射至集团内的各单位和子公司。这些单位纷纷意识到数字化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它们纷纷在本单位内部积极组织开展了二级劳动竞赛。此次二级竞赛共吸引了约500名员工的积极参与,并诞生了50多个优质的数据分析作品。这次广泛的推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各单位、子公司员工对数据分析的认知度和学习热情,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据分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锤炼,各单位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集团的整体数字化人才培养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步:推广应用,各单位打造自己的数字化菁英人才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一、背景及目标随着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车身厂的主导和鼓励下推进数字涂装建设,改善因生产工序长、组织刚性强、成本消耗高、管理难度大的现状。通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识别影响生产组织的瓶颈问题,深挖影响生产节拍损失的原因,为生产信息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使生产信息传递更加高效、透明和准确,智能化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53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4数字人才建设案例经过为期两年的精心数字化人才培育,各单位的数据分析团队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先进的BI工具,成功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他们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精心设计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场景方案。在深入分析后,这些团队基于数据洞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策略,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也提升了业务效率和决策质量,从而实现了显著的价值转化。以下将展示基于数字化人才培育,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一些杰出作品案例,它们充分证明了数字化人才培训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用人环节场景一:涂装生产过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设备管理系统:为了降低设备故障以及维修成本;解决工艺瓶颈;减少返工及浪费等。系统可导入预防检修计划和设备巡点检标准,与绩效激励机制相结合,开展预防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同时建立面漆设备综合效率在线采集,围绕设备、人员、工艺、质量等方面实施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能源管理系统:基于生产管理系统实际,通过核定单位时间内水、电、燃气消耗,实时对比生产与能源消耗和月度单车能源、同时对非生产时段能源和电泳烘房燃气消耗损失时间监控、实现了面漆线生产与车间能源消耗同步管控。基于生产过程主要目标:建立基于涂装生产过程的数据统计分析机制 实现业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面漆线平均综合节拍稳定在18JPH以上 单车能源消耗较2022年同期降低5%二、建设成果生产管理系统:通过驾驶室在线喷涂时间、数量、车型、颜色的识别统计,累计实时计算生产节拍、成本投入、准确识别生产过程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产组织的有效性,给出AI建议。生产管理结合运行数据,确定了调整、迂回、联动、限制等生产迂回方式,切实使涂装生产做到实时管理。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55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6数字人才建设案例场景二:民品未售资源问题诊断及建模分析一、背景及目标运营管理部作为整车未售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需不定时分析库存发现异常,提出产销存协同目标精准施策,但现有的分析主要依靠各营销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或信息部门配合,被动等待过程长,不能做到实时分析,且库存分析维度较多,线下逐一分析费时费力,需要一套批量分析模型和工具。目前在线下分析过程中暴露出主以下问题:三、效果与价值通过本次分析,我们分析结论或暴露出影响涂装生产节拍稳定的外部因素:1)受总装节拍和装焊节拍的影响较大;2)计划内小颜色的数量和颜色切换时换色拉线的频次;3)生产过程设备故障以及机器人保养时间。通过本次分析,在线采集驾驶室设备时间、数量、车型、颜色的数据,累计实时计算生产节拍、能源消耗、准确识别生产过程影响因素,与标准数据进行比对,综合评价生产组织的有效性,深挖生产过程节拍损失时间,使涂装生产组织做到实时优化调整,使得平均面漆综合节拍较2023年增长1.63JP,机器人清洗由25分钟/次降至15分钟/次,可每小时多生产1.6辆车,每日节约能源1.05万元,生产效率提升10%。设备综合效率(OEE)从63%上升至67%,单车能源成本降低100.74元/辆,降幅17.8%,每年节约能源成本819.2万元。三、效果与价值通过本次分析,实现了整车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各类数据分析和管控要点的线上集成,形成了一套集表象分析、应急救火到根本解决方案建议的“总-分-总”式资源管理分析模板,使现有数据资产的价值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建模沉淀业务实用经验:经销商库存健康度模型可以评估经销商的库存健康度,提出资源管控和接单建议,降低风险和投入;资源保障能力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有效资源对未来30天内销售的支撑程度;额外政策投入测算模型可以测算滞留车消化额外投入的政策,便于精准把握消化时机,加快资源周转。通过资源管控可减少近40万/辆的资金占用并节省利息以及消化积压车需额外投入的资源。另外,民品未售资源管控模式及分析看板可推广至进出口和商用车的资源管理,促进多板块管理协同。二、建设成果 买断未售资源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 经销商的库存健康度度不知如何评价 未售资源有多少能够有效支持销售无数据支撑 滞留车消化的额外政策投入产出不能精准估算 车辆运营周期分段效率无法评价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资源总览:经销商分析:订单运营周期分析:思考感悟公司举才树伍,数字新局未来可期!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公司数字化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建立,并且已经为企业在销售、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各板块的提质增效和降本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提升,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公司的数字化人才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虽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还需继续完善,将继续朝着第三阶段,围绕业务创新,数据资产积累等方面建设数字人才,实现“强变革、抓机遇、谋进位”的发展目标,未来的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其中,信息技术部作为企业的IT服务部门,将会继续围绕公司人才培养战略,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和前期经验,顺应时代技术改革和技术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和策略,提升数据价值,让数据真正赋能业务,让数字化人才队伍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也成为公司继续引领中国重卡行业发展的保障。我们期待看到员工在数字化思维、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我们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字人才培养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01 做规划:为响应国家号召,华夏银行制定华夏银行20232028年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指出三项重数字人才赋能:华夏银行企业级数据服务共享平台(1)从宏观背景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正面临升级转型。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数字人才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相继涌现,相关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2)从行业角度来看,传统银行业面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设立以客户为中心,以交易为基础的目标,通过整合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实现更精准的客户营销和风险管理,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3)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政策鼓励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监管政策要求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和数据安全保护。监管部门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和数据安全等。银行需要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加强数字化建设和管理。(4)从我行现状来看,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与应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要求同时带来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我行还需打造一支专业的具备数字化技能和思维的专业团队,以解决业务人员数据获取困难、数据理解困难、数据使用困难等问题。金融企业 Case: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需求和挑战数字应用建设方案行动方案:四、总结与感悟经过连续两届数据分析竞赛活动,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了FineBI工具,能够将原本冰凉的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等给赋予其生命,原先独立的业务板块和各类数据也合理地得到串联,更加直观、准确、高效的展示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面前,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协同创作及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增强了团队的协同攻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为后续拓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力资源。57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8数字人才建设案例59数字人才建设案例60数字人才建设案例03 做推广:依托该平台2023年7月启动数据分析师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既有工作中的实用技能,又有数据分析思维培养,还加入了业务场景实操课程,秉承“学中练”、“练中干”、“以赛促学”、“资质认定”的方法让学员们掌握数据分析技能和使用行内数据的方法,提升了各业务人员对数据的掌控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全行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点工作,一是构建企业级数字化能力图谱,分层分类建立数字化人才标准和标签体系,依托数字人力系统实现人才标签化管理。二是构建支撑万人规模的培训认证体系,组建数字化内训师团队,研发数字化课程,优化沉淀我行数字化教培资源。三是启动全行业务人员、数字化转型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和认证,探索推行上岗考试认证。02 搭平台:在总行引领下,我行已搭建企业级数据服务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该平台是全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以满足华夏银行全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服务运营与管理能力提升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数据服务价值,为全行业务人员提供数据展示、数据加工及报表、报告制作等功能。通过内外部数据融合,构建精准营销、智能风控、智慧经营和监管合规四大数据应用主题,提高了全行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服务与运营的统一管理,构筑一体化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走华夏银行特色的数据服务发展道路。平台提出了敏捷、协同和一体化管理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业务 技术 数据”的团队优势,实现开发、管理、运营协同,进一步提升数据服务效率。并在2023年对原有平台进行了全新的重构和升级,从平台功能和数据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平台各项功能赋能业务,更高效地提升数据价值与应用价值,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业务的成果转化。平台的核心特色之一是集成了帆软BI,这种集成不仅为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功能扩展,更为全行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打造了一个全面、高效、便捷的数据分析环境。首先,帆软BI为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帆软BI,平台能够轻松接入并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同时,帆软BI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平台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满足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其次,帆软BI为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展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平台跳转到帆软BI工具。科技人员可以利用帆软BI提供的分析工具,结合SQL查询,构建自定义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报表。业务人员则无需掌握复杂的SQL语法,即可通过直观界面,使用帆软BI提供的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最后,平台进一步集成了帆软BI的自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将制作好的报表自主发布到平台上,方便通过平台进行电脑端和手机端的样式调整,也提高了报表的共享性和传播效率,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使用这些报表。综上所述,帆软BI与平台之间形成了紧密而高效的合作关系。帆软BI为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展示能力,而平台则为帆软BI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场景和便捷的使用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公司数据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平台的部分功能展示如下: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61数字人才建设案例62数字人才建设案例对标同业最优实践及我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我行定义三类数据化人才,分别是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和数字化技术人才,每类人才分不同的培养方向和等级,平台组织的培训纳入全行数字化应用人才(数据分析方向)初级及中级培训课程,面向全行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设置不同维度的能力标准:培训分为FineBI培训和FineReport培训两大部分。FineBI培训,面向各部门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各部门报名人数建议不少于本部门人数的5%,不设上限,通过FCA-FineBI认证率不低于3%;FineReport培训,主要面向科技人员和各部门对数据分析兴趣强烈的业务人员,科技人员各部门报名人数建议不少于本部门人数的2%,不设上限,通过FCA-FineReport认证率不低于1%。具体推广方案-育人培养对象平台是全行数据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数字人才数据分析师培养计划以满足华夏银行全行数据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服务运营与管理能力提升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数据服务价值,为全行业务人员提供数据展示、数据加工及报表、报告制作能力,实现数据分析自服务能力,构筑一体化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平台集成了FineBI、FineReport等数据分析工具,是我行员工自主、自助分析和使用数据的渠道。通过对平台相关数据分析工具的体系化培训,培养员工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据分析水平和数据可视化开发能力,让数据流动起来发挥价值,为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我行将数据分析人才分为三个层级,数字新人、数字赋能官、数字运营官。各层级数字化人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及角色定位。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大数据“春潮行动”的通知要求,2023年,全行实现数据分析师学员不少于1700名,通过认证学员不少于1000名的目标。培养目标平台协同总行19个部门、40家分行,总分协作、业技融合,通过体系化的培养解决“查数难、取数难、用数难”的痛点,助力“表哥表姐”升级为“数哥数姐”,提高全行数据认知和应用能力,培养过程如下:第一步:通过导师授课的方式进行FineBI初级培训。FineBI培训报名人员,必须完成此阶段全部课程的学习。包括自助数据分析全流程、仪表板开发、数据处理与函数等的培训。培训结束后需登陆帆软网站(https:/ 各种功能,能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制作出全面的 BI 看板能深度参与本条线或者本分行数字化转型规划具备数字化管理的思想大赛推广&评奖带队参赛&输出业务案例标杆实战骨干,落地业务课题分析案例引导并教学同事在日常业务中使用 BI参加讲座&了解使用 BI 对日常业务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使用BI,根据数据分析洞察业务痛点专业讲师,沙龙讲座分享BI如何赋能业务行内数据氛围建设熟悉行业数字化变革进程,能借助新技术指导企业数字化变革能从数据中提炼信息根据数据分析业务情况熟悉所在部门/分行的数字化业务赋能现状及未来方向有借助数据解决业务问题的意识对数字化变革及新技术有了解能 在 业 务 中 使 用 基 础 的Excel 功能能使用 FineBI 查看业务数据和看板角色分层角色能力业务应用能力数据思维能力场景全行数据分析大赛数据分析工作坊翻转课堂日常业务业务沙盘&翻转课堂日常业务游学沙龙日常管理定位角色定位逐步储备行内数字运营官数字运营官数字赋能官数字新人全行内数字化推广大使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行内数字专家行内数字新人培训现场照片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第三步:取得中阶培训考核FCP-FineBI认证的学员参加FineBI高级培训。通过线下手把手教学模式,现场体验工作中数据分析场景落地。第四步:组织数据分析大赛获得FCA-FineBI认证的员工,可参与本年度数据平台FineBI大赛。“魔方杯”数据分析大赛现场照片:竞赛内容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在数据平台中对系统已有数据或个人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后提交数据分析作品。经过评委打分后确定是否获得复赛参与资格。复赛阶段:根据评分及投票结果,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复赛。进入复赛的团队需要对自己的数据分析作品进行优化提升,在决赛当天进行路演,评委现场进行评分。1竞赛相关要求各部门将通知传达至全体员工,并请各部门联系人积极组织培训、资质认证和竞赛各阶段的推进工作,具体参训方法报名完成后由联系人负责通知。参训人员要严格按照培训时间参加学习、资质认证,无法按时参加应及时向培训组织人员请假。本年度 FineBI 为 6.0 版本的培训,报名前已取得 FCA-FineBI 认证的员工自愿参训。3竞赛方式鼓励跨条线、总分联动自由组队,各分行至少组建 1 支队伍参赛。参赛各队基于 FineBI 工具,输出一份数据分析作品。2“魔方杯”数据分析大赛参赛队伍照片:培训现场照片63数字人才建设案例64数字人才建设案例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65数字人才建设案例66数字人才建设案例南宁分行案例:第五步:组织分行赋能官大会为了更好的把控数据分析工作进度和及时解决工作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平台组织分行进行赋能官的报名,并对各分行数据赋能官进行培训,搭建并运营企业微信群、论坛专栏等各种交流共享互动的平台,各分行数据赋能官负责对本分行主要业务部门、支行骨干进行培训,每月进行优秀数据应用场景案例的分享。如,在平台第六期赋能官大会中,济南分行赋能官从新世界的帖子里捕捉到需求,主动与业务人员交流,挖掘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一个是贷款客户还款差额、拖欠、冻结实时监测,实现了实时、准确地捕捉和反映客户的还款动态,显著提升了贷款管理部门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响应速度,进一步降低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另一个是关于运营管理条线的包括关键业务指标,通过这系列报表,运管部门得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业务运营状况。北京分行文创管理部的业务人员,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业务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分行赋能官的悉心指导下,成功自主制作并发布了文创管理部日报表,该日报表成功票选为在当月分行优秀场景。第六步:数字文化交流推广生态化运营,实现数据应用平民化、民主化、生态化、社交化。数据服务需要从被动式数据满足转变为主导创新式数据引领。为实现此目标,平台将数据、服务、平台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构建数据生态,增强业务人员、科技人员、系统运维人员间的互动,引入行为分析、技术交流、技术分享、在线答疑等互联网内容管理经验,提升了平台访问流量。数字生态保障需要经验、体系、氛围三者紧密结合。经验是决定数据分析的成果成立的关键。经验来自业务人员的学习、实践、总结积累。体系是基础和保障,依靠平台的不断运营、优化和创新。氛围来自领导支持、组织建设、宣传推广和培训活动。实现数字生态的成功运营。在数字文化交流推广中,我行组织知识星球直播分享活动。2023年8月17日邀请常州分行资深数据分析师分享数字化应用人才培养内容,直播主题为“一起谈谈不断进步的数据力量”。老师分享了他如何运用现代技术的力量来赋能银行业务,从一些具体的案例出发,为我们展示了数据如何推动银行业务的改进和发展。此外,老师还分享了他的分析师之路的核心技能的掌握,以及他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总的来说,本次直播分享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数据的力量,以及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赋能银行业务。2024年8月24日邀请西宁分行资深数据分析师分享数字化管理内容,直播主题为“打造分行数据分析师团队”。老师在直播中提出,“业务部门不擅长数据,科技部门不了解业务,管理部门提不出策略,这是分行现在的痛点”。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也由传统的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01 发现问题:个人业务部同事发现当前的报表存的问题:一是平台多报表散;二是报表多为明细报表,涉及客户信息或业务信息,例如身份证件号、房产坐落地址、手机号等客户经理无法查询;三是数据统计要求高,报表查询员需具备基本EXCEL操作经验,明细报表下载后需重复去重、合并、汇总、筛选等工作;四是明细报表一查查全部,无法事先脱敏敏感信息,这些痛点让信息保护落实难上加难。02 解决过程:个人业务部同事通过参加平台组织的数据分析师人才的培训(包括FineBI初阶培训和FineBI中级培训),培训完成后秉承“各有所长,各尽其长”进行人员分工组织进行自助分析和开发统一看板(个人线下贷款大看典型成果-用人场景一:华夏银行个人线下贷款大看台第五步:组织分行赋能官大会为了更好的把控数据分析工作进度和及时解决工作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平台组织分行进行赋能官的报名,并对各分行数据赋能官进行培训,搭建并运营企业微信群、论坛专栏等各种交流共享互动的平台,各分行数据赋能官负责对本分行主要业务部门、支行骨干进行培训,每月进行优秀数据应用场景案例的分享。如,在平台第六期赋能官大会中,济南分行赋能官从新世界的帖子里捕捉到需求,主动与业务人员交流,挖掘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一个是贷款客户还款差额、拖欠、冻结实时监测,实现了实时、准确地捕捉和反映客户的还款动态,显著提升了贷款管理部门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响应速度,进一步降低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另一个是关于运营管理条线的包括关键业务指标,通过这系列报表,运管部门得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业务运营状况。北京分行文创管理部的业务人员,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业务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分行赋能官的悉心指导下,成功自主制作并发布了文创管理部日报表,该日报表成功票选为在当月分行优秀场景。第六步:数字文化交流推广生态化运营,实现数据应用平民化、民主化、生态化、社交化。数据服务需要从被动式数据满足转变为主导创新式数据引领。为实现此目标,平台将数据、服务、平台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构建数据生态,增强业务人员、科技人员、系统运维人员间的互动,引入行为分析、技术交流、技术分享、在线答疑等互联网内容管理经验,提升了平台访问流量。数字生态保障需要经验、体系、氛围三者紧密结合。经验是决定数据分析的成果成立的关键。经验来自业务人员的学习、实践、总结积累。体系是基础和保障,依靠平台的不断运营、优化和创新。氛围来自领导支持、组织建设、宣传推广和培训活动。实现数字生态的成功运营。在数字文化交流推广中,我行组织知识星球直播分享活动。2023年8月17日邀请常州分行资深数据分析师分享数字化应用人才培养内容,直播主题为“一起谈谈不断进步的数据力量”。老师分享了他如何运用现代技术的力量来赋能银行业务,从一些具体的案例出发,为我们展示了数据如何推动银行业务的改进和发展。此外,老师还分享了他的分析师之路的核心技能的掌握,以及他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总的来说,本次直播分享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数据的力量,以及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赋能银行业务。2024年8月24日邀请西宁分行资深数据分析师分享数字化管理内容,直播主题为“打造分行数据分析师团队”。老师在直播中提出,“业务部门不擅长数据,科技部门不了解业务,管理部门提不出策略,这是分行现在的痛点”。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也由传统的经验式、案例式的决策方式,向更加科学的数据型决策方式转变。伴随着这种决策方式的变化,分行业务部门出现了大量的数据需求,这也使得分行科技部门压力骤增,同时因为业务对数据结构不了解,科技对业务实质不清晰,越来越多的配合问题浮出水面,最终业务的需求未满足,反而开发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化解这一局面,立足“业技融合”打造分行分析师矩阵、提升沟通效率实现数据需求快速精准落地、健全培训机制,让业务用户用数成为可能,打造分行数据分析师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台)。分工过程:常作报表的知道报表需要如何过滤无关数据、如何汇总、制图、制表,知道报表各口径的具体含义,并向科技部门提出数据需求;常写报告的知道报告需要哪些数据、数据以何种形式展示比较美观,进行展示样式的指导;常作营销推动的知道哪些数据有利于分行推动营销,哪些数据有利于支行推动营销,进行专业指导;常作贷后管理的知道哪些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最终在科技部门只提供明细数据和数据赋权流程支持的情况下,个人业务部业务人员基于BI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图表选择、模块设计、展示设计自助完成了看板的开发。在总行、分行、支行、客户经理4个级别进行数据统计和展示解决了上述发现的问题。案例部分看板展示如下:67数字人才建设案例68数字人才建设案例取得成效组织全行BI培训,平台经过总、分行联动运营,平台整体使用率都得到了较高的增长。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年共发布数据产品2348个,比年初翻了5倍,其中分行发布1782个,占比近76%。活跃用户由年初的427人增长至9131人,增长超过20倍,全行月活人数占比28.5%。组织数据分析大赛,89支队伍入围“华夏杯”数据分析大赛,业务部门和分行一线深度参与,15支队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参赛者们用智慧和激情点亮了数据的未来,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力,挖掘出了数据的巨大价值。组织召开9次分行平台赋能官大会,赋能官与各分行用户双向奔赴,全年分行落地838个应用场景,各分行每月至少落地了1个应用场景。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69数字人才建设案例70数字人才建设案例03 场景价值:一是减少人工大量重复查询、重复统计的的时间和精力,一个看板满足全行各级人员使用需求;二是业务人员根据业务使用思维进行可视化展示,界面美观,内容清晰;三是按照传统开发模式需要经过立项、需求评审、技术开发、测试、验收、投 产等环节预计1个月才能完成的需求,业务人员1周即完成看板的开发和投产,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促进全行降本增效。01 发现问题:在2019年人民银行取消对公账户开户许可后,要求商业银行对账户管理做到“两个加强、两个不减”,并开展账户分级分类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近两年,电信网络诈骗形势愈加严峻,随着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正式实施,对商业银行在账户管理中应履行的权利义务列入法条,对不尽职的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运营管理部在进行对公账户分析时发现的问题:一是账户分级分类如何一目了然?目前需要柜员在分行账户监测系统中逐户查询,或者逐户翻阅账户资料、查询流水、与管户客户经理了解;二是每个账户风险点到底有哪些?对于账户的风险点不能统一展示,仍需要逐项查询且展示不全;三是账户网银限额设置合理吗?开户时依据上门尽调和资料审核,后续账户使用时无法动态判断;四是账户管理措施有数据支撑吗?支行判断账户风险情况时依据零星的、散落的数据判断,不全面,不精准。02 解决过程:参加平台组织的数据分析师人才培训的运营管理部同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两个层面数据分析,三组人员使用数据”的思路通过BI工具进行自助看板的制作。管理层面:一目了然展示全行对公账户整体情况、异常变化信息,有利于对风险账户的靶向定位,开展分层管理,提高全行账户管理水平。支行层面:可展示支行全部账户和每一个具体账户的信息和数据分析情况,提高账户判断的精准度,降低人工成本等。案例部分看板展示如下:03 场景价值:一是解决了账户管理只提要求,不提供管理手段的困难,让管理要求落地可视化;二是解决了账户管理工作中因人员风险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导致相同事件不同人员判断出不同结果的问题,分行统一判断风险指标的严重程度,通过参数化将指标转换为风险分值,再由系统根据不同账户触发的风险值个数和频次为每个账户计算出账户风险值,实现全行账户管理统一标准;三是解决了账户管理点多面广、数据分散的问题,将关注信息和数据整合展示,实现集约式管理;四是解决了柜面在对账户管理做判断时不再是凭借主观想法,例如账户网银权限设置是否合理(不再由人工进行判断),而是通过平台进行数据提取,准确判断,成为账户管理的有力工具。场景二:华夏银行对公账户风控雷达来源: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案例节选思考感悟71数字人才建设案例72附录:参考文献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级数据服务共享平台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创新,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数据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企业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业务的发展和增长。同时,数字人才项目将加大对“数字 科技 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员工的数字化应用能力。通过科学组织和制定培训工作安排,企业能够培养更多的数据分析和数字化转型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体的数据素养和创新能力。最后,数字人才项目将全面构建推广运营体系,营造数据分析的良好氛围。通过竞赛和积分激励等方式,企业能够激发员工的数据分析热情和创新能力,推动业务的发展和增长。以前,数据分析往往是个别团队或个人的工作,而现在,通过推广运营体系的建立,数据分析将成为全企业的共识和行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业务价值。总结与展望:华夏数韵,人才赋能!参考文献1.数字化时代企业人才进阶在即,数字化人才培训市场进入发展黄金期,http:/ Sommer,2023,THE DIGITAL TALENT TRAP IN THE SME SECTOR:MAKE OR BUY SOLUTION APPROACH,https:/ van Vulpen,2024,How To Create a Talent Management Strategy in 2024,https:/ww- Traits of the Best Digital Leaders,https:/sloanreview.mit.edu/article/com-mon-traits-of-the-best-digital-leaders/8.Atif:Bykbese,T.;Dikbas,T.;Klein,M.&Batuk Unl,S.(2022).A Study on digital leadership scale(DLS)development.Kahramanmaras St Imam Universitesi Sosyal Bilimler Dergisi,19(2),740-760.Doi:10.33437/ksusbd.11355409.Sam McNeill,2017,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CT CAPABILITY&DIGITAL TECHNOLO-GIES?,https:/ 70:20:10 L&D Model for Developing a High-Performing Workforce,https:/elearningin- 编 辑:袁华杰 梅 杰责任编辑:鲍 敏 张云扬
更多信息请访问 或使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腾讯云官方公众号腾讯云智慧传媒公众号融媒新质生产力,建运一体双引擎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领域,首当其冲的接纳、坚持、寻求自身行业的转型与突破,从纸质媒体到数字阅读,从模拟信号到超高清信号,从线下多样化活动到线上多元化直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重塑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当前,媒体深度融合进入发展新阶段,传媒数智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等多个环节的创新提效,已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内容推荐系统能够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提高内容生产的针对性和效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运用,为用户带来了沉浸式的阅读、观影体验;而社交媒体的兴起,则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然而,尽管数字化、智能化为文化传媒行业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避免信息过载;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技术滥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等,都是媒体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腾讯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传媒行业,腾讯云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创新性提供全方位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到上层的应用服务,从人工智能应用到内容数据安全,腾讯云的技术和服务正在帮助传媒企业实现业务创新和价值增长。腾讯云凭借“互联网 媒体”的行业经验深耕,以及“战略规划到场景落地”的全栈数字化优势,助力媒体客户解决内容生产、平台建设、系统流程、商业运营等数字化难题。目前已服务30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单位,包括央视总台在内的各级媒体集团、融媒机构、电视台、报业出版单位、有线网络公司、数字文化企业等。本白皮书面向传媒行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技术专家以及对传媒行业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媒体人士,希望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为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启示。在数智化的道路上,腾讯云愿与传媒行业同仁一道,共同探索和实践,推动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本白皮书的分享和交流,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为传媒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腾讯云将继续关注传媒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不断完善和优化解决方案,为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助力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深化媒体融合新格局。希望通过本白皮书,能够激发业界同仁更多的思考和讨论,共同推动文化传媒行业的数智化进程,迎接一个更加繁荣和多元的未来。腾讯云品牌介绍TENCENT CLOUD BRAND BRIEFTENCENT CLOUD BRAND BRIEF腾讯云品牌介绍P0201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DIVERSIFIED SOLUTIONS腾讯云智慧传媒多领域方案04P15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PRODUCT MATRIX腾讯云智慧传媒优势产品矩阵P5605TREND ANALYSIS AND OPPORTUNITY POINTS INSIGHT02产业数智化趋势及机会点洞察P07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CAPABILITY MAP03腾讯云智慧传媒能力全景图P12-02让更多的人与组织因云端科技发展而受益腾讯云值得信赖的产业数字化助手腾讯云,是中国领先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集团旗下的云计算品牌,面向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产品与服务。腾讯云以卓越的技术能力打造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构建开放共赢的云端生态,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可用区58物理地区21海外合作基础设施已开放区域亚太东南(新加坡)达拉斯南美北美中部北美北部北美西部金奈阿姆斯特丹伦敦欧洲中部亚太东南(新加坡)亚太南部亚太东南(曼谷)亚太东南(雅加达)中国香港西南华北华南亚太东北(首尔)亚太东北(东京)华东悉尼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03-04支持多个业务场景全栈式解决方案目前,腾讯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覆盖了多个业务场景。其中,在数字政府、医疗、教育、交通、出行、金融、传媒、工业、能源、消费电子、文旅、农业、建筑、互联网、运营商、零售等30多个行业已有诸多实践沉淀。品牌优势技术坚实产品易用理解行业客户信赖伙伴生态开放共赢 专业服务贴心支持 全球布局连接用户荣誉与实力整合内外部生态,配合独特的云端能力,领跑全国云计算全球最顶尖安全专家团队及攻防实力400 国内外专业认证,Gartner、Forrester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可提供性能强大、安全、稳定的云产品联合11000 合作伙伴,提供全面而专业的企业服务自研技术助力,核心系统迁移助力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携手全球客户创新应用生态深入业务场景,加速智能升级携手本土企业,探寻海外新机助力入华企业,实现本土合规从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领域,腾讯云构筑了丰富的云产品,以自研高性能,灵活易部署、开放富组件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腾讯云联合互联网领军企业及优质合作资源,携手11000 合作伙伴,提供全面而专业的企业服务。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05-06产业数智化趋势及机会点洞察TREND ANALYSIS AND OPPORTUNITY POINTS INSIGHT在文化科技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文化科技引领的传媒产业数字化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传媒产业深度融合,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媒产业的数字化水平的持续升级,发展路径快速改变:从内容制作流程的化繁为简,到视听体验的丰富多维;从传播分发的个性化、精准化,到用户连接的智能化、情感化,文化科技在传媒行业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不断产生,传媒产业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阵地。2024年,文化科技助推传媒产业数字化“再提速”。一方面,政策鼓励、业态革新、重大主题报道、广电节目创新全面凸显媒体融合成效,构建起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另一方面,文化科技大放异彩,传媒产业的创作流程与和效率迎来质的飞跃,大量基于传统文化的舞台表演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创造性表达,传媒产业成为文化科技的重要的“孵化器”与“试炼场”。腾讯研究院文化科技引领传媒产业数字化“再提速”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07-081、政策鼓励加速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显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推动媒体融合做出重要讲话,2019年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重要文章,此外在视察中央级媒体和多次给中央级媒体贺信中,也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突出强调,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办国办、中宣部多次印发关于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等支持政策。广电总局也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等政策,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广电播出机构做强做优、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新闻出版总署于2021启动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实施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和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示范样本,有力发挥了对出版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了新的格局,成绩斐然。首先,通过成立融媒体中心、“工作室制”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起新型主流媒体长效发展机制。其次,各级媒体建设多元传播渠道,打造多种平台终端,发展多样传播形态,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立体快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时电视节目在节目策划、创意创作、运营管理阶段兼顾新媒体需求和特性,网络同播跟播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新常态,网络剧、网络首播电视剧和网络综艺欣欣向荣。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比十年前增长423%。同时出版机构也积极建立融媒体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实现图书出版情况的快速分享和推广,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较早涉足直播平台,在短视频平台积累了超过60万粉丝,打通了作品传播渠道,建立了以文学为底色的短视频品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媒体融合的成效,并带动了主流新闻媒体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以央视频和咪咕视频为例,两家App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在冬奥开幕式当天(2月4日)分别增长至900万和800万人,较前一天(2月3日)分别增长约3.5倍和1.5倍。同时,赛事报道运用多种“黑科技”,极大地创新了赛事报道和评论的体验,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2、技术再造业务流程与效能,传媒产业迈向工业化时代近年来,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效能提升,突出表现为内容工业化的趋势快速升级。工业时代流水线的特点是专业分工、批量生产,而传媒产业主要通过文化科技增强创作分发等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可控性,探索一种高效、稳定、低成本的优质内容产出模式,推动工业化进程。一是借助AI技术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减少人力依赖。传媒产业和AI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普遍,AI已经渗透到内容生成、内容分发、内容审核、运营管理、优化用户体验等方方面面,在生产层面,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成为提升内容生产效能的重要手段,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成立人工智能编辑部,开展智能化、云端化的新闻采编,机器生成新闻、数字人主播等成为传统新闻报道的有力补充;内容分发方面,算法推荐逐渐占据信息流分发的主导地位,实现内容聚合和精准推荐、快速匹配信息与人。针对媒体对于AI技术的需求,腾讯云推出的“智媒体AI中台”依托腾讯内部诸多优秀团队的AI技术与最佳实践,为媒体全业务流程打造应用服务,能够提供智能编目、智能拆条、智能标签、人脸集锦和智能超分等九大AI应用,定向构建和优化的底层AI算法能力超过54项,为传媒行业量身打造了AI解决方案。从2024年开始,文生图、文生视频技术突飞猛进,也开始在传媒领域掀起了巨大的变革。这些技术能够根据文字描述自动生成相应的图像和视频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传媒产品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传媒内容包括三个类型:知识、资讯和故事。除了资讯要求绝对真实外,知识要求准确客观,但可以基于事实和基础知识逻辑进行合理推演;而故事,则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想象力演绎。所以我们看到,AIGC技术已经开始快速用于影视创作等领域,腾讯也和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合作了AI视频短片。二是利用数据科学能力提升传媒产业内容报道的精确性、可控性。大数据技术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重要的报道工具,也助力传媒产业进一步迈向数据化时代:不断强化对于报道数据和用户数据的理解、形成持续出品高质量内容的能力,已经成为各家平台竞争的一大重点。央视网上线了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通过与辖区内90%的群众家庭建立移动互联网端的直接联系,彻底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米”,为基层社会治理、小微权力监督、全民群防群控、本地舆情监测、民生数据采集、党务村务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等多方面工作提供强力支持,对于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腾讯云基于融媒数据中心和媒体AI能力,帮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了媒体数据中心,建设了集团的新闻信息智慧服务平台等,为深化媒体融合提供放大问题的“显微镜”和眺望风险的“望远镜”。3.用户需求促进内容质量升级,不断优化视听消费体验当前用户希望在文化消费中持续获得更高清的体验、更强的参与感、更多的主动权,在这一趋势下,文化科技整体呈现出连接性、交互性、沉浸感等特征,不断通过视听体验升级,满足个性化、精细化的用户消费诉求。2022年,传媒产业向着高清感、交互感、沉浸感进一步迈进,以更优质、更震撼的内容消费形式进一步推动视听体验升级。音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传媒产业实现了更高的内容品质。近年来,音视频技术和5G、VR/AR 等技术相互融合,带动传媒产业的技术与服务升级,使人与数字空间的连接从“在线”转向“在场”。例如,慢直播成传媒产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实践,2022年中央级媒体和地方媒体纷纷加入“慢直播”探索中,2022年8月“韵味杭州”及杭州日报官方抖音号策划的“街头冰柜慢直播”吸引了超过6000万网友的观看,观众通过镜头“围观”一个“爱心冰柜”引发的市民反应,传递了暖心的社会氛围;2022北京冬奥会的信号制作全面实现了超高清化,实现了全球首次规模化使用8K技术直播体育赛事活动,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的赛事活动,不少观众直观感受到,本届冬奥会的电视转播的视觉效果更清晰、“现场感”更强,数字化互动十分丰富,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我国音视频技术和超高清视频产业的一次全面呈现。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反馈也贯穿各传媒领域,频繁创造新兴文化热点。2022年,虚拟演唱会、VR演唱会等全面升级传统演出的表现手段,激发文化消费活力,2022年4月1日,由腾讯云多媒体实验室领先算法团队修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云、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等多个团队联合呈现的“张国荣2000年热情演唱会超清修复版”全球首播,以更清晰、更真切的声画效果为线上观众带来了真正的沉浸式体验;2022年,河南电视台、央视等广电媒体创新策划唐宫夜宴牛起来等“AR舞蹈节目”,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巧妙结合,引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成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09-104、新型终端设备和内容双驱动,孵化新业态创造新表达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传媒生态系统如终端、内容等方面也将不断演进、变化,并孵化出新的业态,创造新的体验。从电视、电脑、手机,到VR/AR设备、新型终端不断推动新型媒体形式。2022年,VR/AR、数字人等新兴技术手段在传媒行业的应用更加成熟,真正引领传媒产业走向“全程、全息、全效”的行业新阶段。VR等新型的显示终端,将成为用户观看的重要渠道并孵化新的内容形式。例如在北京2022冬奥会上,使用“VR看冬奥”产品,用户可以在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中,观赏六项热门运动,包括冰球、单板滑雪、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短道速滑,以及开幕式和闭幕式。融合沉浸式实时3D场景渲染,用户输入与反馈交互,8K冬奥VR赛事直播、视频实时编解码播放等先进技术并配合高品质的VR头戴设备,给用户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观赛体验。根据根据IDC全球AR/VR头显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已经突破年出货量一千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VR/AR将进入良性循环。未来,伴随VR设备的普及,在泛娱乐直播、体育赛事和演唱会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伴随基于AI的多模态交互技术、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人作为新型的内容形式,在媒体中运用场景在不断丰富。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首次明确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冬奥会期间央视频AI手语主播“聆语”,首先通过健听人语言与听障者手语的机器翻译能力,将比赛解说内容低延迟生成高准确率的手语语言表征,再通过多模态端到端生成模型,进行联合建模及预测生成高准确率的动作、表情、唇动等序列,实现自然专业、易懂度高的手语效果。“聆语”的外观,3D光照扫描还原、面部肌肉驱动、表情肢体手势捕捉等技术,形象高度还原真人发肤,动作也更加自然生动;在信息准确率方面,“聆语”可以快速学习时下的新词热词,还可以快速完成各种行业、业务场景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翻译准确性。未来数字人在将广泛应用于主播、数字艺人等场景,为媒体生产强势赋能,赋予用户新的体验。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腾讯云智慧传媒能力全景图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CAPABILITY MAP11-12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传媒行业的数智化进程明显加速,媒体机构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技术引领、开放共享,将新技术转化为其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传播渠道、内容、技术上的广泛融合的同时,组织形态、人才机制、经营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最终目标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互融共通的融媒生态圈。腾讯云智慧传媒以其技术创新能力搭建“新基座”,为传媒机构的全面升级提供新型基础设施。以“新基座”之力,高效赋能新业务、新组织、新连接。新业务的布局,将大大丰富媒体传播内容,通过在多样的媒体传播载体上呈现,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数字化生活体验。同时,创造智慧传媒产业新供给,推动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促使高新视频、全场景视听、广电5G融合服务等新业态在政用、民用、商用应用场景里得以不断拓展深化。新业务、新业态、新供给,将成为媒体新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集聚社会力量全力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发展,形成政产学研用结合、区域协作、行业协同、系统内外优势互补的跨界融合创新生态。腾讯云智慧传媒解决方案,夯实产业发展数智“新基座”腾讯云智慧传媒全新解决方案以新基座作为核心底层,自底向上,融合服务引擎,服务三大域,实现业务全面升级,覆盖4大新业务场景,助推行业纵深化发展。以全域数字新基座为核心,助推行业数字化改革建设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新传播新型传媒集团新基座新连接新业务融合媒体融合出版智慧广电数字文化新组织融合组织重塑流程创新文化复合人才媒体运营社交互动智能营销私域流量新内容内容传播新范式4K/8K超清XR视频数字文创互动视频网络视听虚拟IP新载体社交娱乐新载体机顶盒移动端车载穿戴式设备IOT智能电视新体验数字生活新体验智能交互沉浸体验超高清云游戏多屏联动虚拟现实新产业新供给科技赋能智慧传媒产业新供给高新视频微短剧视频直播乡村振兴内容电商数字出版新业态创新融合拓展智慧传媒新业态智慧家庭数字文娱内容消费生活服务政府智库企业服务新生态行业协同跨界融合共创新生态工业医疗教育文旅出行政务新计算多云协同公有云分布云国产信创私有云信创云新网络广电专网广电5G网络文化专网多网协同有线电视网移动网络卫星网络新智能AI智能智能体精调模型数据智能通用模型数据应用数据湖新引擎应用连接场景连接数据连接业务连接身份连接应用管理流程编排新安全基础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终端安全内容安全播控安全覆盖四大场景融合媒体业务域融合出版智慧广电数字文化服务三大域融合服务引擎全域数智基座智能体助手、智能媒资远程制作、云端播出、超清投屏新计算高性能、一云多芯分布式云、信创云、云原生新网络智算网络、文化专网5G网络、有线电视网、卫星新存储并行、向量、分布式存储区块链新安全内容、数据、模型、应用平台、网络、终端新基座融合、弹性、智能、安全、可控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混元、精调大模型AI标注、训练、开发平台云端制作与播出实时音视频、智能编解码、媒体传输、分发内容运营与管理内容标准化、智能创作、版权管理、视频指纹超级应用与工具小程序开发框架、媒体连接器、AIGC平台内容货币商业化用户分析、会员管理、互动营销、智能推荐数据科学与分析数据聚合、数据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办公域移动办公、数字化运营HR、文档、即时通讯、OA、业务审批营销域用户增长、商业变现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私域运营将技术作为转型的驱动力量,搭建融合、弹性、智能、安全、可控的核心数智新基座,结合公有云(含专属云)和私有云的资源优势,多网协同、为服务引擎提供新计算、新网络、新储存、新安全的支撑服务。构建全域数智新基座腾讯拥有十多年敏捷研发和实践经验,深度洞察的行业用户痛点,为业务推进提供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云端制作与播出、内容运营与管理、超级应用与工具、内容货币商业化、数据科学与分析等业务场景提供前沿技术能力服务,推动服务三大域建设。创新融合服务新引擎传媒业务边界划分为业务域、办公域及营销域。业务域,通过应用连接器打造媒体应用生态;办公域,通过企业微信底座,打造媒体移动办公的统一入口,实现办公数字化运营;营销域,通过精细化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帮助媒体实现用户增长、管理及商业变现。产业三大域齐驱动,打破生态协同边界,重塑媒体机构的协同流程,从根源上为行业用户降本增效,优化媒体机构经营能力。三大域并进共创新生态13-14超级应用与工具腾讯云智慧传媒多领域方案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DIVERSIFIED SOLUTIONS1.超级应用-融媒体超级APP-2024企业融媒客户端建设广电智慧车机客户端建设客户端“媒体 ”升级超高清体验、大小屏互动沉浸式视频创新应用融媒体旗舰移动端建设适用场景方案说明腾讯基于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链路媒体生态,围绕“内容 用户”双核心,打造融媒体超级APP 解决方案,基于小程序容器,可以让融媒体APP上建设和微信小程序一样的运行能力,融合更多媒体 服务,打造一款属于媒体 的超级APP生态。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区域服务枢纽。首先做好传媒本位,结合运营数字化工具,从内容质量、呈现形式等方面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闻传播,树立良好的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扮演好舆论宣传阵地角色,做好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输出和引导。充分结合当前信息传播特点,拓展高清视频、短视频、互动新闻等新形势,将“内容增长”作为媒体横向延伸的发展方向。横向创新,打造更有传播力引导力的“旗舰内容产品”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15-16方案优势强化用户意识,增强传媒机构的粘性和吸引力,需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层面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运营工具与手段,建立自有私域,结合政务资源、服务资源与商务资源,面向不同用户群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发挥媒体互联网平台的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更多“媒体 ”业务模式,打造真正服务大众的公共空间、公共文化事业、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平台。纵向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旗舰用户平台”基于腾讯云轻舟移动端开发平台的云原生架构,提供面向Android/iOS/鸿蒙原生App、小程序、H5、智能车机OS、VR一体机的移动优先组件,同时整合内容开放生态Media Content IO、设计生态、运营生态,全面提升客户端质量与用户体验,让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掌上便利”。坚实技术底座,打造高品质移动端应用凝聚腾讯多年的产品运营理念和用户增长经验,帮助融媒体客户建设以内容为中心,围绕用户拉新-活跃-留存的运营增长路径,构建完善可扩展的数据指标体系;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挖掘更多用户价值转化路径,打造智能运营体系,构建运营的健康生态。成功经验萃取输出,构造健康运营生态源自腾讯小程序技术框架,完全遵循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规范与标准。腾讯云小程序平台致力于为媒体机构打造超级APP,助力自研业务“走出去”,拓展更广阔的传媒 用户版图;同时将外部优质的服务“迎进来”,实现安全、迅速且高效的业务整合,从而帮助媒体机构抓住不断变化的动态市场机遇,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腾讯同源小程序平台,助力“媒体 ”业务生态落地腾讯领先业界的AI能力,AIGC工具门户提供丰富的智能体应用,为融媒体业务全流程提供服务。通过智能化的内容生成技术,降低内容创作的成本;运用智能化的内容编辑和优化,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通过与运营产品、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运营业务的趣味性、沉浸感和互动性,助力融媒体实现传播裂变,有效地推动融媒体平台实现用户拉新增长、提升用户活跃度以及品牌传播等核心运营目标。AIGC能力加持,降本增效,场景创新整合内外部生态,为传媒机构提供一站式数字营销增长平台,为媒体提供流量分发与变现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快速流量变现。结合腾讯生态优势,加速“产品 ”增值变现腾讯视频同款播放器,支持8K超高清内容播放的视音频移动端技术,为用户提供臻彩视听及杜比环绕音效的视听新享受。同时支持高效稳定的超高清投屏能力,完美融合大屏幕的震撼视觉与小屏幕的便捷互动,为用户献上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体验。大小屏融合联运模式也催生了媒体融合传播的新范式,创造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内容与业务场景,拓展创新更为丰富的融合业务。超高清大小屏融合联运,用户视听新体验,融合传播新模式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业务应用直播点播广播电视报业出版专题报道媒体号社交圈子搜索运营7*24小时热榜声音复刻新闻资讯云直播云点播小程序平台AIGC平台数智人平台智能推荐智能推送用户激励线上商城健康科普智能助手游戏互动活动互动乡村振兴服务应用业务支撑、多渠道、多终端呈现热点分析热点预测热点榜单线索管理选题策划内容策划内容汇聚全媒体内容管理直播信源管理智能创作工具集广播电视内容生产APP运营网站运营社交媒体账号运营推荐运营审核发布内容发布运营账号管理创作引导内容创作发布粉丝管理商业化服务账号运营会员运营活动运营社交运营应用运营电商运营互动运营绩效统计用户分析行为分析增强分析咨询服务数据运营客户端(Android、iOS、鸿蒙)小程序(微信、客户自建App、第三方平台)官网(PC、H5)连接器Medialink账号连接器数据连接器场景连接器能力中台AI中台数据中台视频中台内容中台运营中台研发中台公有云底座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容器服务数据服务测试服务安全管理17-182.超级应用-传媒AIGC智能体平台-2024一站式:端到端的传媒AIGC应用平台大模型能力调度编排开发框架传媒AI智能体应用创新传媒大模型动态知识应用构建传媒AIGC一站式应用平台建设适用场景深耕传媒行业需求,提供端到端的AIGC智能体应用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整合了智能体对话、AIGC内容广场、AI图片创作、AI 视频创作几大核心模块。并有效整合对接智能体引擎,为传媒行业构建AIGC工作室及衍生的智能体创新服务提供便捷的业务支撑,让大模型AIGC应用简单易用的同时,实现应用层与模型层的解耦,全面赋能业务创新。多应用:多种大模型AIGC能力与工具应用接入可积累:传媒企业动态知识库与数据集构建依托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对接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大模型图像创作引擎、大模型视频创作引擎。提供应用平台完整的管理能力,实现各类AI工具应用的接入,并串联智能体工作流,为各系统模块集成AI能力提供便利支撑。围绕企业数据集构建管理,提供用于模型精调的数据集管理能力,以及基于RAG(检索增强式生成)的知识管理能力。从而协助传媒企业更好的构建专属数据集和企业内部知识库,为传媒行业逐步搭建专属AI大模型的训练、精调、推理平台构建数据基础。为融媒体客户对内提供动态大模型知识服务,提供动态更新的规范与应用服务。方案优势提供用户可直接完成AIGC交互的B/S应用平台,实现AIGC从创意到产出的便捷工具与管理能力,实现文字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的全流程服务,通过智能体串联覆盖传媒行业的各个环节。一站式服务大幅降低了AIGC平台搭建的技术门槛和操作复杂性,能够快速助力传媒客户落地实现内容创新和业务拓展。一站式搭建:端到端的传媒AIGC应用创新平台平台完整接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服务,同时开放了模型层接入能力。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接入本地开源大模型服务,或者其他第三方商用大模型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AI能力选择。通过智能体、工作流编排、插件等方式,可以灵活组合AIGC业务,应对不同需求和复杂度的应用场景。多模型接入:完整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态,支持多模型接入通过融合腾讯的元器智能体生态,平台构建了一个传媒企业专属的AI智能体库。这些智能体可以很好的支撑传媒企业公共业务,以及AIGC流程业务。智能体生态的构建,不仅提升了平台的服务能力,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智能体生态:融合腾讯元器智能体生态,搭建公域私域兼容的AIGC智能体平台平台采用了开放性的架构设计,支持基于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最佳实践,提供丰富的OPEN-API接口。同时支持第三方工具以插件方式接入平台,方便智能体调用。在开放性的框架理念下,传媒行业技术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应用层开发,而不用过渡关注底层大模型推理资源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调度。这些开放性,也为传媒现有数字化系统提供了简单接入大模型AI服务的便利,现有系统可以以API或SDK方式把AIGC智能体能力集成到现有系统中,从而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开放性框架:先进的大模型应用开发架构,开放API赋能创新与原业务再造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腾讯云传媒AIGC智能体应用平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体及工作流创新范式,面向传媒行业的AIGC能力平台搭建,提供一站式的多种大模型调度、AI智能体创建管理、AI工作流编排,实现模型层、应用层、工具界面层有效规划分离的范式,为传媒行业开放性运用生成式AI和大模型进行行业应用创新提供先进、全面的技术支撑。解决方案AIGC智能体应用平台一站式应用平台多引擎层多模型层数据存储及算力层大模型编排调度引擎小程序端AppJS SDK插件Web端(SaaS)智能体对话模块智能体创建编排模块智能体探索模块AI图片生成模块AI视频生成模块AIGC作品展示模块APIAgent API平台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服务管理调度管理文件管理设计资产管理ToolAPIService-API数据集PROMPT提示词查询输入输出数据ETL提示词编辑器插件、工具箱大模型能力运维LLMs大模型编排调度引擎调节系统缓存系统AI-Agent DSLAgentaaSApp BuilderRAG pipeline存储向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通用大模型开源大模型MAAS行业大模型上下文数据提示词与示例查询响应输出腾讯大模型知识引擎腾讯大模型图像创作引擎腾讯大模型视频创作引擎更多腾讯混元大模型开源大模型训练、推理、微调腾讯云向量数据库腾讯云TI算力平台腾讯云对象存储服务腾讯云数据万象CI腾讯智能媒资托管传媒AIGC智能体解决方案架构图多模型:大模型智能体编排调度引擎提供健全的AI大应用模版和智能体编排框架,从而实现快速构建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应用,将创意变为现实。解耦模型层、应用层,轻松实现全球大模型服务的接入。支持私有化部署在企业内部环境,并按需扩容,调度大模型服务。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19-20人工智能与大模型2024专业设计场景广告场景在广告业务中,通过腾讯混元“文生图”,可以高效创作广告素材,让创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在提供更多创意素材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我们还推出一站式AI广告创意平台“妙思”,提供AI多模态生成能力,提升营销内容创作工作效率,助力提升广告生产及投放效率,其中图生图平均点击通过率提升15%。显著提升素材创作生产效率。当前腾讯内部各类设计需求中,90%的角色、场景、地图等原画创作都可由腾讯混元辅助生成。同时,基于腾讯混元的能力,超过99%的logo可以通过AI设计。适用场景1.混元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是由腾讯全链路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具备中文创作、逻辑推理、多任务执行以及多模态生成能力,并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复杂问题处理等方面表现突出。自2023年9月发布以来,腾讯混元大模型通过一年多的持续迭代和演进,已经由千亿参数的稠密模型,进化为万亿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已经在腾讯内部600多个应用中得到了成功的实践与落地,包括腾讯广告、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微信读书、微信搜一搜等多个应用场景,目前内部日调用混元大模型的次数已经达到2亿次。同时,混元也服务公司外部零售、教育、金融、医疗、传媒、交通、政务等多个行业客户。混元大模型目前提供有生文、生图、生视频、生3D等多个不同能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场景。混元大模型使用了相当于全国图书馆藏书量的训练语料,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信息,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它能够准确理解用户意图,提供复杂语境中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提供精准且流畅的对话体验;在文本创作方面,冷启动的中文原生算法,让它具备极强的中文创作能力;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凭借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实现了高精度的目标检测和分类;在推荐系统中,则通过深度挖掘用户兴趣,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服务。会议场景文档场景可提供文档创作、PPT生成、文本润色、文本校阅、表格公式及图表生成等能力,提高创作效率,提升创作体验。可提供会中问答、会议总结、会议待办项整理等能力(部分能力较GPT3.5领先9%-18%)。过去四个月,腾讯会议AI小助手的日调用量增长了20倍。阅读场景客服场景微信读书基于混元大模型推出了AI问书、AI大纲等新功能。智能对话的意图理解准确性和多轮问答流畅性大幅提升,基于混元大模型打造的人工客服助手已在游戏客服等场景应用,日均用户请求量达到150万次。在落地到传媒产业的具体服务领域,腾讯推出传媒行业大模型为传媒客户提供涵盖模型预训练、模型精调、智能应用开发等一站式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以高浓度的行业数据,加强模型对行业专业知识的理解;结合搜索增强与实时查询能力,提升模型解决产业问题的实时性、准确度、安全性等能力。目前已与20多个行业结合,提供超50个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覆盖零售、教育、金融、医疗、传媒、交通、政务等主要行业,已在智能问答、内容创作、数据分析、代码助手等多个场景开展应用。例如,腾讯云医学行业大模型,已经达到大模型 SOTA(最优效果)的水平。6B的小模型就能支持好“问医问药”,也能辅助医生撰写专业文书,比如电子病历、出院小结等。目前,这个模型已经在上海瑞金医院超过10个头部临床科室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导辅诊、随访建议、生成电子病历等能力。以体检报告生成为例,平均每5秒即可自动生成一份总结报告,每天自动生成超过500份,报告采纳率达到96%以上。除了强大的基础大模型,低门槛的开发工具也让大模型更“好上手”。针对知识管理场景,以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架构为基础,整合了OCR文档解析、向量检索、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腾讯推出大模型知识引擎,让AI不仅懂“产业”,更懂“企业”和“产品”。例如,在人才培训场景,知识引擎可以结合腾讯乐享知识学习平台,把员工的智慧聚集成企业知识库,促进内部知识分享和传播;再如,在客服场景,知识引擎可以融入到客服系统,让客服人员更准确、更高效率地解答客户的问题。模型精调方案优势混元大模型从底层的架构到训练全部独立完成,每一行代码均从头写起。其中,混元所依托的腾讯Angel机器学习平台被中国电子学会授予2023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面对海量数据和超大规模模型训练需求,腾讯混元机器学习平台通过高性能RDMA网络、自研TCCL集合通信库、GPU拓扑感知等软硬件技术协同,实现GPU利用率MFU达62%(超过行业万卡集群GPU利用率50%水平),支持单集群10万卡组网规模,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至主流开源框架的2.6倍,千亿级大模型训练可节省 50%算力成本。全链路技术自研预训练语料7万亿tokens,参数规模超万亿;并在国内率先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整体性能较此前的Dense(稠密模型)版本提升超过50%。模型参数规模大基础模型使用了中文与外文、自然语言与代码、文科与理科等知识,具备强大的中文创作能力。特别是采用MoE架构后,部分中文能力已超越GPT-4,在“时新”问题的回答,以及数学相关推理等能力上均有大幅提升。知识均衡性强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1-22预训练模型在公开评测集上评测的效果,领先于其他主流开源模型。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大模型测评中,模型开发、模型能力两个重要模块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中项评分较高。在国际权威机构沙利文发布的2024中国大模型能力测评报告中,腾讯混元属于国内第一梯队。测评效果好采用了格式化思维链技术、“探针”算法和搜索增强技术,降低了长链条推理过程中的幻觉问题,增强了知识的实时性、真实性。回答真实性较高通过位置编码及优化,提高了超长文本的处理效果和性能,在长文档的阅读理解和大规模数据分析方面展现了强大性能。超长文本的处理效果好2.内容理解适用场景检索查询内容管理应用于媒资素材的入库存储场景,可通过智能标签/智能编目建立细分的内容框架结构,实现媒资素材的智能归类存储,供后续素材的查询和使用。应用于编辑记者等人员进行素材检索查询场景,支持通过标签在海量素材库中快速定位相关素材,并支持定位到具体视频中标签出现的时间段,方便进行素材级的内容定位和资源再利用。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根据素材的事件标签和人物标签,可实现热点话题、热门人物的专题内容板块的快速搭建,降低专题活动的素材汇总成本,提高内容运营的效率和质量。结合智能推荐技术,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根据用户关注、用户观看记录等用户行为实现用户个性化推荐,打造“千人千面”的用户运营系统。腾讯云内容理解不是通过单一原子能力实现单一业务,而是综合使用大模型内容理解、跨模态内容理解与专业模型多维度内容识别,通过结合音视图文及多维度算法实现智能处理流程编排,进而建立多级数据处理、分析及结果输出,从而实现多维度、体系化和结构化标签结果输出,并针对传媒行业应用特点从语境/语义,到标签实用性实现多重优化及专项算法能力的建立。解决方案方案优势提供与用户人工标注相媲美的标注项,大大提升内容标注效率,降本增效面向内容运营、内容检索、内容发布不同场景的标签维度,在内容管理之外助力内容运营和内容发布,同时为内容版权价值挖掘提供坚实基础。提供基于自然语言描述的内容检索能力,用户可以在完全不了解标注体系的情况下,实现全库精确到帧的内容理解。提供基于人物、事件等的内容聚合,助力快速提取相关内容服务内容生产,如人物专区、扶贫攻坚工作回顾等。腾讯云智能内容理解解决方案,对输入音视图文多模态文件进行向量化识别和标识,同时输出标签结果,在腾讯混元大模型、跨模态识别引擎和 20多项专业AI能力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电视台、报社、融媒体中心等传媒机构的应用需求,形成贴合传媒行业新闻、融媒体、综艺、体育、影视剧、专题等多类型AI能力及算法细分建立与媒体化优化,从而提升标签标注效率,保证标签结果应用有效性。沙利文2024年中国大模型能力评测:大模型综合竞争力气泡图15个参评大模型均分Gemini 1.0 GPT4中国大模型均线 =国际大模型均线 = GPT3.5 Claude 2 第一梯队第二梯队通用基础能力第三梯队国际大模型均线中国大模型均线专业应用能力强弱弱强竞争梯队腾讯混元大模型综合评测结果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3-243.知识引擎传媒行业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数据,例如电视台、报社里诸多的成品新闻、专题稿件,在出版里各家垂类的文献、书籍、政策、课程知识、历史资料等,这些知识数据,既是内容生产、运营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对外提供知识服务的数据基石。尽管通用的大模型能提供广泛的知识,但对比于行业内积累的数据,在深度、时效性、以及内容质量上都存在局限。例如,对于特定政策的税务问题,通用模型可能无法提供有效可靠的答案。而模型精调通过企业知识训练来扩展模型知识,但部分场景需要快速、低成本做知识更新,并且有可靠的参考来源,在业务应用中也需要考虑信息数据隔离等问题。因此,利用腾讯大模型知识引擎,可以结合知识库、语料库等特有的业务数据,快速搭建低成本、一站式的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媒体报道助手媒体内容助手支持对海量新闻、文章、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快速解析及检索,结合行业大模型生成深入、准确的解读和评论,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媒体内容服务。支持对大量新闻报道、文章、社交媒体内容等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检索与整合,结合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高质量、个性化的媒体报道。媒体智能问答系统政策问答系统借助RAG技术,媒体机构可以构建智能问答系统,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提问来获取新闻、事件、人物等相关信息,系统能够利用检索到的内容生成准确、简洁的回答。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减轻了人工客服的工作压力。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政策信息,包括政府公告、政策文件、专业解读等,形成全面、权威的知识库。大模型知识引擎可以理解用户的问题,并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答案,有助于提高政策信息的获取效率,提升政策执行的效果,推动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业务语音助手支持图文混排等复杂汽车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的快速解析及检索,结合行业大模型生成拟人化答案,实现更加拟人化、个性化的如车内的人机交互。智能客服企业知识库问答助手基于腾讯云行业大模型,通过知识引擎,提供垂直领域的专业化智能客服能力,助力企业及开发者打造场景丰富、功能完善的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实现知识生产效率、问题覆盖率、回答准确率跨越式提升。支持企业级知识库搜索和智能问答,对知识库多模态知识,进行高效处理、分析、检索、问答,助力企业及开发者实现企业级知识库数智化服务升级。适用场景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基于LLM RAG框架,将知识解析、知识切分、知识检索、内容理解和答案生成建立成一个端到端的应用,面向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应用构建平台,结合企业专属数据,提供知识问答等应用范式,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大模型应用的构建。在产品平台层,业务方可进入知识引擎页面配置端,上传语料库,实现文档上传与安全检测、文档解析、知识切片等能力。在产品问答端,用户输入query后,知识引擎会针对query进行改写优化与意图判定,以确定输入问题,需要调用知识库中的语料数据获取答案,或者是需要调用外部搜索引擎来解答。在检索到相关片段后,知识引擎会进一步重排序,确定最佳召回内容,传递至大模型做内容理解与问答。解决方案知识引擎产品架构图升级: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应用构建平台开放对接层配置层模型层合作伙伴应用共创腾讯内部产品合作泛政传媒金融汽车零售能源地产一网通办问答助手政策解读代理人辅助汽车助手电子说明书员工服务物业管家数智人智能客服安灯乐享产品定义2.0: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应用构建平台,提供知识问答、知识总结等应用类型(Patterm)及原子能力(API)服务产品定位2.0:助力客户重构企业级知识服务主打特点:专业(擅长多模态知识处理、打通落地的最后几公里)、易用(接入门槛低、配置工具完善)开箱即用的应用类型(应用中心)知识库问答文档问答搜索增强应用配置混元大模型、多行业大模型知识库管理应用评测审核发布数据看板运营调优灵活定制的接口服务(原子能力中心)文档解析向量检索多轮改写知识引擎核心功能知识引擎问答处理流程示意图意图理解改写复杂知识导入用户query知识处理(RAG)阋读理解LLM生成(行业大模型)rerankPromptOCR解析MLLM(图片理解)向量检索及综合检索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5-26在模型层,知识引擎可让业务方按需选择开箱即用的大模型,来实现问答的内容理解和总结。包括知识精调大模型,模型针对企业级知识问答场景做过精调训练,擅长多模态知识问答,适合对图文关键输出,数学计算,逻辑推理,表格问答等复杂场景有需求的场景。此外也提供金融、医疗相关的行业大模型,提升在金融、医疗领域内的知识问答、数值计算、逻辑推理等能力。从技术方案上看,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具备如下产品优势:从业务使用上看,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基于自研模块化RAG的技术,可以带来如下优势:方案优势外部知识库可实时调整,使得信息更新变得简单快捷。高时效性确保了结果的来源可靠,便于追溯。可追溯性通过使用外部验证信息,有助于减少语言模型产生的错误或虚构信息。减少幻觉无需复杂训练,直接使用端到端大模型问答应用。成本效益支持网页、图、文、表混排复杂文档解析,可对图文、表格等做问答。文档解析优拥有多轮理解及多轮问题改写能力,大幅提升对话体验,支持图片、文档上传问答,多模态理解能力强。问答理解强配备经过知识问答精调后的大模型,也可以对接混元或第三方的通用大模型,或者金融、医疗等行业专属模型。模型选择多可批量测试大模型问答效果、针对文档自动生成问答对并校验,可与用户标签绑定检索,实现一问多答的效果,配有角色、拒答、人工调优等功能。运营工具全整体提供API对接能力之外,对于query改写、多轮问答、文档解析等强原子能力,也可基于API进行对接。能力开放4.模型精调在实际的产业场景里,通用大模型无法解决100%的业务需求,存在落地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如下:所以大模型的打造只是起点,针对产业落地需要结合场景和业务目标,选择一个基底通用大模型,在其基础上结合业务数据进一步做精调,打造一个合适的精调模型,来解决特定的任务。模型精调是对大模型定制优化和成本投入的折中选择,算力和数据等投入比从头建一个大模型要低很多。领域数据稀缺:通用大模型通常基于广泛的公开文献和网络信息训练,缺乏许多专业知识和行业数据的积累,而且这些数据大部分是属于企业自有资产,因此在行业针对性和精准度方面存在不足。知识专业不够:通用大模型的数据集没有很专业、细分,这使得它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细节上可能不够深入。特定业务领域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模型来理解和处理特定类型的数据和任务。业务匹配度不够:不同的业务场景可能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通用大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特定业务流程的需求。知识引擎产品界面示意图知识库问答应用:应用配置-知识管理-测试发布一站式流程点击新建应用按钮,输入应用名称与描述,即可快速创建应用第一步:新建应用应用配置知识管理测试及发布体验1根据需求配置应用的参数第二步:配置应用2对应用进行测试,达到效果后即可发布并调用第三步:测试与发布3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7-28新闻push生产模型风格化写稿模型不同媒体单位,都有自身的内容写作属性和风格,结合业务侧专业编辑老师的成品稿,以及参考的素材稿,构建几千条的高质量写作数据对,就可以做大模型精调,建设媒体人自己的写作模型,快速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新闻生产对时效性要求很高,不仅仅是快速生成一篇稿件,如何快速推送至用户侧,确保第一时间获取重要信息,也是媒体传播业务中的重点考虑。新闻push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入口之一,利用精调技术,让模型具备专业编辑理解超长文本的稿件内容能力,结合内容特定,生成概括性高、完整度好、内容点题的push,可以提升新闻分发、推荐的效率。多元化内容精调模型多模态特色内容生成模型随着AI技术与业务的越来越深的融合,未来的内容生产和消费也会更加趋于性化、互动化。例如在国际传播业务中,面向不同语种的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文章、音视频内容;能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背景、文化等因素,生成特有的内容时评文章等;根据用户偏好、行为习惯等,提供个性化内容并实时交互等。利用好模型精调技术,可以助力内容消费更加多元化。结合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3D的大模型技术,AIGC内容逐渐增多,促进了创意内容的快速生产。不同媒体单位都有各自的特色数据,例如本地自然风光、文物历史、特产美食、非遗文化素材等,利用这些数据,结合文生系列基底模型精调,可进一步打造特有的媒体内容。,带动本地文化、服务、经济等方面的宣传与消费。适用场景腾讯云 TI 平台(TencentCloud TI Platform)是基于腾讯先进 AI 能力和多年技术经验,面向开发者、政企提供的全栈式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从数据接入、模型训练、模型管理到模型服务的全流程开发支持,最快仅需5步就可以完成大模型精调落地。TI-ONE 支持多种训练方式和算法框架,满足不同 AI 应用场景的需求。主要产品特性:一站式服务:与腾讯云存储、计算能力无缝对接,一站式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挖掘。全流程管理:集数据处理、模型训练、预测、部署功能于一体,帮助不同业务场景的AI开发者完成全流程模型构建。性能强大:搭载万兆网卡的大量CPU/GPU 实体机,为TB级数据的模型训练提供坚实基础。框架全面:支持 Tensorflow、Torch、PySpark等主流训练框架,并支持一机多卡、多机多卡模式的GPU分布式计算。计算加速:内置自研TI-ACC加速服务,显著提高模型训练推理效率,降低成本。操作简便:Notebook、SDK操作模式符合高阶客户使用习惯,灵活敏捷;自动学习通过向导式方式构建模型,界面友好易用。方案优势具备丰富高质的基底大模型,包括自研混元和行业大模型、第三方模型。基底模型丰富平台提供完善的平台工具,最快仅需5步即可完成精调落地。模型训练简单多重保障机制,快速解决节点、网络、磁盘等突发故障;保证大规模训练的稳定性。大规模训练稳定自研Agnel三重优化,在异步调度、显存、计算的优化上,加速比更高。自研加速方案提供大模型开发全生命周期新创支持。国产化服务提供标注-训练-评估-测试-部署的全套工具,同时具备强大的多机多卡训练加速能力;客户可快速在TI-ONE平台上进行一站式的大模型精调。全面的配套服务模型精调的前提是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或业务需求来准备自己的数据集。具体就是要规范需求中所期望的问题和答案。然后围绕这样的需求,大批量准备训练数据。一般来说,针对某一种特定的任务场景,准备几千条高质量精调数据即可让大模型学会这项能力,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解决方案精调过程示意图Adapter layers精调Fine-tuning有监督SFT低秩调整LORA适配器层测试评估Evaluation部署使用Deployment选择大模型Select LM准备数据集DatasetOptimization模型性能优化LM大模型模型选型训练共建部署应用应用场景训练数据准备模型评测模型管理服务发布性能评测效果评测模型注册模型发布推理框架加速推理服务部署模型训练资源采购数据评估脱敏合规应用联调需要客户深度参与内容安全知识挖掘 增强数据清洗 切块向量库建设 维护训练平台搭建无监督训练有监督训练人工反馈强化学习训练框架加速资源评估环境搭建服务开通交付方案项目排期业务形态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9-30内容货币商业化传媒行业拥有优质的内容资源、专业的服务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为内容生产、业务创新、用户服务、运营推广、战略决策等提供支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前融媒体运营体系的建设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是运营理念的转变和运营团队的组建:我们如何从传统的以宣传为主的运营理念,向以数据为基础、用户为核心的多场景的融合媒体运营理念去转变;依据核心的战略目标,利用好现有的组织架构,来组建优秀的匹配业务发展的运营团队;其次是缺乏运营产品和工具,多业态数据存在孤岛,数据分散,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我们要先理解运营的方法,利用成熟的、契合的产品和工具,将多业态、多终端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和体系,为数据洞察探索、运营打下基础;最后是数据依据不足,运营效果反馈慢,在这里我们要理解,产品本身是工具,运营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我们如何利用好数据,培养数字化运营的思维,去了解用户对内容的接受度、产品板块效果、识别用户画像、分析用户行为路径等等,进行及时的数据反馈、分析和运营策略调整,才能将运营效果最大化。1.融媒体场景适用场景腾讯云智慧传媒以数据运营为基础、内容运营为抓手、用户运营为核心、活动运营为增长触点、版权IP运营为价值、协同运营为连接,多维度助力传媒数字化运营转型。基于企点产品“四朵云”解决方案,基于营销云产品实现营销数据和营销应用的联动,为业务增长赋能;基于服务云产品实现智能客服,为产业链交易提供标准服务能力;基于交易云产品助力媒体实现产业链的链接和交易,如数字会展,内容电商,私域电商等业务形态;基于分析云产品让媒体数字化转型具备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能力,更清楚的看清用户行为路径和用户消费数据,帮助业务基于数据做好数据洞察和数据决策。企点解决方案将连通线上线下,形成引流拉新、种草促活、用户留存、价值转化、商业经营、裂变营销的运营商业化闭环。提供运营 培训服务,输出腾讯专业的运营方法论,提升融媒体品牌影响力,促进经营效益高效转化,实现共创共赢。解决方案构建内部运营流程,实现智能、协作、开放、高效、低成本全渠道数据获取、数字化营销、通过效率和体验突破传统模式红海内部运营循环1市场营销循环2运营支撑快速响应s对内平台赋能由外而内数字驱动组织协作流程可视对外数字化服务交易闭环用户画像开放竞争B端赋能数据变现精准营销提升市场数据质量和时效,通过运营平台提升对市场经营/洞察能力,然后反哺到后端业务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 数字驱动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提升营销体验,平台服务最终吸引参与者,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场占有用户体验 数字驱动业务场景产品 服务双轮驱动同城生活全域覆盖:微信生态 三方平台 线下场景文旅融合内容电商健康养生教育服务空间运营更多全触点数据咨询服务运营增长服务平台赋能服务搜索广告视频网站信息流媒体购物平台公域AI助手powered by LLMAPP电话 小程序 门店官网QQ企微微信私域分析云数据资产化 业务数据化营 销云决策科学化、营销数智化腾讯生态(腾讯云、腾讯生态资源、腾讯生态伙伴)营销应用营销数据企点客服企点电话数据分析企点私域运营客户通企点营销运营MA客户数据平台CDP企点会员Loyalty企点活动营销数字藏品门店通/正品通智能推荐REC画像分析PA企点产品四朵云营销云1行为分析BA会话分析CA增强分析AAAB实验线索分析LA智能出价RTA企点数据驱动咨询运营服务营销转型咨询服务北极星指标规划服务数据洞察策略服务数字化运营策略服务产业链转型咨询服务在线客服含视频客服/微信客服电话客服文本机器人语音机器人数字人工单管理共享服务中心SSC质检管理人工客服智能客服扩展应用产业链连接产业链交易企点数字会展企点商通企点B2B产业交易平台企点BBC/B2C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云2交易云3分析云4全通路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31-32优势卖点发挥腾讯在社交、社交、资讯、泛娱、广告、游戏等场景上的生态优势,帮助融媒体借力腾讯生态和触点,扩大运营效果。发挥多场景生态优势,有效扩大运营效果借助腾讯在大数据 AI的技术优势,为传媒机构提供海量数据的采集集成、数据开发治理、数据智能分析、用户画像分群洞察、热点分析挖掘等服务,以智能化数据赋能运营策略,走上数字化运营轨道。大数据和AI技术支撑,有力驱动数字化运营汇集腾讯自身验证并使用的通用运营工具和能力,结合传媒行业特性,打造专属运营产品,前台、中台、后台一体化打通,帮助传媒机构迅速拥有高效优质的运营产品和工具,助力传媒机构的快速转型。多维度产品赋能,打造专属运营工具以内容作为切入口,促进“内容电商 全民营销”销售链路的建设,基于媒体 政务 商务 服务,开拓更多的业务场景,打造融合营销新模式。提供版权、IP资产一站式全链路解决方案,从管理、保护,到增值、赋能,提升IP资产文化属性、商业价值。快速建设多维度营销产品矩阵,通过公域 私域完成营销链路和全链路营销能力,助力传媒行业价值增长。全链路营销能力输出,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腾讯拥有各类面向C端用户的丰富运营经验和产品经验,为传媒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 运营培训,使其快速融合互联网运营理念,形成有领域特色,能促进传媒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体系。成功经验培训服务,构建良性运营体系腾讯云智慧传媒以数据、热点运营为指导、内容运营为基础、用户运营为核心、活动运营为增长触点、版权、出版运营为价值、协同运营为连接,多维度赋能传媒出版数字化运营转型。此解决方案连通线上线下,形成引流拉新、种草促活、用户留存、价值转化、商业经营、裂变营销的运营商业化闭环。提供运营 培训服务,输出腾讯专业的运营方法论,提升传媒出版机构的品牌影响力,促进经营效益高效转化,实现共创共赢。2.融合出版大会员场景适用场景腾讯云智慧传媒出版行业解决方案,聚焦于出版客户的线上电商场景运营,线下场域书店所面临的提升流量瓶颈、提升GMV、实现用户精准转化等关键问题。在产品搭建能力方面,能够快速构建适应不同需求的电商平台架构,实现流畅的用户体验、用户会员忠诚度培养体系及营销推广服务。通过个性化的会员制度和专属福利,增强用户的黏性和回购率。通过私域运营、营销活动等手段,协助用户达成线上线下的场域联动效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转化。解决方案优势卖点腾讯作为唯一一家泛微信生态公私域运营增效覆盖了强社交用户触点,包括微信小程序、企微、视频号、公众号,全渠道。腾讯云与腾讯旗下的微信小程序、企微、视频号、公众号等腾讯生态平台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可以实现小程序 企微SCRM,底层数据的天然产品融合,与社交、娱乐等平台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加用户粘性。企点营销分析客户数据平台,作为腾讯唯一用户数智化增长平台,为腾讯的泛微信生态提供从腾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营销自动化到分析洞察的全模块产品能力,打造完整的数字化营销闭环。围绕用户生命周期,实现从拉新、促活、转化、复购、忠诚到召回的全场景营销能力,助力业务提升。后续业务延展后,可以灵活拓展产品线,产品矩阵完整。跨平台整合产品优势1小程序公众号智能推送智能短信轻应用平台企业微信内容发布平台直播内容生产工具集短视频商品选品PUGCAIGC平台数字空间制作社群圈子店铺管理商城管理订单管理履约管理会员管理营销管理商品管理售后管理分销管理引流获客咨询接待客户管理营销转化导购分销数据统计触点管理AB实验活动管理过程洞察分析营销自动化智能营销视频号社交媒体线下门店流量转换公域触点公有云专属云(CDZ/CDC)私有云(TCE/TCS)直播 电商触达服务数据采集集成数据管理数据开发治理用户管理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行为路径分析分布分析多终端数据看板业务看板多渠道推送展示开放式报表组件群体画像洞察智能数据问答标签洞察分析A/B实验模型A/B实验分析数据增长引擎客户运营(CDP)商品推荐内容推荐商品搜索全站搜索智能推荐投放策略广告投放数据分析腾讯广告广告投放短视频 电商内容运营电商运营私域运营(客服 SCRM)营销运营(OP)图文 电商IP 电商营销活动 电商KOL 电商品牌商城私域分销私域触点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聊朋友圈内容合作内容增值营销服务ASO/SEO优化社群投放咨询策划持续学习公域裂变私域裂变品牌服务用户OneID体系用户标签用户分群用户画像用户路径跟踪数据洞察智能推荐出版行业解决方案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33-34产品结构技术优势2基于云原生技术架构,自研框架元数据框架体系,独特的技术中台,具备高度可配置、可定制、可扩展能力,可快速实现新业务逻辑,以快速响应业务同时充分考虑到接入层、服务层和数据层的特性,分别制定高可用和动态所扩容方案,从而确保系统平稳运转,大规模客户并发应用经验。传输安全,采用HTTPS加密,对称/非对称加密;接入安全,Web应用防护、DDoS攻击防护等防护手段;4A统一安全,内容安全,营销风控等。支持开放平台调试、oauth2鉴权登陆、API集成等各种集成模式,具有强大的开放能力。内容编辑与管理-2024通过腾讯云智能媒体内容中台打造底座服务,构建传媒大模型 TI平台 行业专家模型 30 智能应用服务 内容应用服务的多级技术支撑体系。上层应用层面,通过Giga视频超级工厂的全智能工业化生产线的方式,实现短视频量产,突破对生产能力和成本的限制,助力用户更智慧地生产、传递和运营短视频内容。解决方案适用场景围绕内容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的腾讯云智媒体内容中台解决方案,具有智能的、高效的内容组织能力、海量内容的扁平化管理能力、多元化的智能内容加工能力,能够提供内容统一纳管、标准化处理、跨模态检索、智能流程编排、一站式智能生成等服务,连接从生产到运营的全业务场景,从而打造面向运营的内容供应链体系。内容价值再挖掘,帮助客户解决短视频供给侧不足和社交媒体覆盖问题助力提升内容结构化管理及自然语言检索能力实现跨系统资源汇聚及标准化管理,打造面向内容运营的全域资源管理基座通过连接器支撑多异构应用的快速连接高效支撑协同生产1.内容编辑与管理腾讯云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出版电商小程序平台联动腾讯企微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优化用户体验、提升销售效果。垂直文旅行业整体一站式解决方案,数据能力的天然集成,融合数据应用能力、大数据经验丰富。数据共享与分析腾讯云与腾讯旗下的广告平台、社交平台等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出版行业小程序电商提供营销推广支持,帮助出版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腾讯广告营销推广支持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35-36独有的小样本训练模式,适用于人物、地标、Logo、旗帜等多种图像场景下的快速的增量自训练。该方法支持正负样本快速修正误识别和漏识别的情况,只需要数张到数十张图片样本及分钟级的训练耗时,极少量的GPU资源消耗,即能完成参数训练,并快速作用于库存内容。小样本训练提供更丰富的检索手段、更精准的检索结果、更优秀的检索体验和排序策略,使内容查找更容易,提升媒体内容使用率。跨模态检索升级后的AI内容理解能力,除多维度智能扁平化标签输出外,通过场景、语音和人脸识别算法建立视频切分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类型内容的片段拆解及关键信息的内容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媒体内容智能化生产效能,降低人工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投入,为业务生产流程持续提供新动能。全智能内容结构化理解能力优势3优势卖点底座优势1搭载AI能力编排管理基座。能够提供从AI数据采集、AI算法训练、AI模型部署、智能业务编排、到AI应用业务落地的全链路支撑,使得AI能力的引入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也提供了更好的低算力成本的小样本模型训练方案,能更好跟随AI技术快速发展趋势和业务需求。技术优势2AI能力层集合腾讯自研的50余 各类AI引擎,相较于开源算法有了更专精、安全可控且可持续的数据集积累和应用;同时背靠大厂每年百万客户的需求牵引,对AI引擎不计成本的持续迭代,在长跑路上能够保持持续领先。公有调用私有自建业务系统融合媒体平台智能媒资视频制作能力汇聚平台视频工厂知识服务内容服务AI服务模型层TI 平台内容标准化内容簇/聚合统一检索OnelD人物专家模型地标专家模型旗帜专家模型Logo专家模型其他专家模型版权注册存证内容外流追溯知识服务文档导入向量管理画面识别多模标签核心标签 智能摘要智能封面片段理解四层编目智能标题智能拆分拍摄方式内容理解传媒大语言模型(LLM)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构建多模态大模型(MLLM)跨模态检索大模型(WECLIP)智能体&提示词仓库模型调度专家模型小样本自训练服务传媒行业大模型行业专家模型视频重构评论视频文生图/视频 采访提纲分镜头脚本赛事/高光集锦视频翻译电子报视频电商文案音乐生成图文转视频2.0视频扩充广告图生成多角色评论.内容生成精确关键词检索意图理解检索图片特征检索模糊语义检索音频音乐检索内容检索知识切片向量存储问答理解向量匹配问答合成知识引擎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37-38数据科学与分析-20241.媒体数据资产一体化平台适用场景媒体集团的全业务系统数据资产统管媒体业务场景的全流程数据应用为媒体大模型沉淀专业领域的数据基础在总体设计中,技术支撑和治理体系是两个重要手段。技术支撑为实现数据汇聚统一提供了手段,通过数据采集、整合、处理、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形成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资源库。治理体系则关注于规范数据管理流程,数据标准体系。完善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保准、数据资产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在实现数据汇聚统一的基础上,建设融媒数据体系成为下一步的关键任务。融媒数据体系旨在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在核心关注点上行程用户数据体系和内容数据体系。这个系统可以服务数据的共享、交互和可视化,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媒体数据资产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台媒体业务的数据汇聚、数据处理、数据开发、数据治理、资产管理和数据服务。汇聚全台新闻制播、综合制作、广播播控、媒资管理、新媒体生产运营各个系统的数据,同时埋点采集到包括收视行为、互动行为、视频质量等终端用户的行为数据,实现上述指标的综合处理计算,实现全台业务流程、运营数据、传播数据的集中管控。基于媒体数据资产一体化平台,构建涵盖广电频道大屏和新媒体App小屏的全台融合数据治理体系,建立活跃用户数、活跃率、视频播放时长、人均播放时长等各类数据指标,搭建包含频道、栏目、用户、内容以及市县媒体在内的数据主题仓库,形成标准的数据资产,为全域媒体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媒体数据资产一体化平台定义内容画像的标签和用户画像的标签以及全台业务考核指标,通过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的方式对用户画像的标签和内容画像的标签进行赋值。有了业务指标和画像,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方式可以全方面的理解业务、了解用户,指导业务决策和考核,推动业务发展。方案说明方案优势腾讯的数据计算与分析类产品,深植于开源技术土壤,与众多知名开源项目技术同源,共享全球智慧。这一策略不仅使腾讯能够迅速吸收和融合国际前沿的开源技术成果,还为其产品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腾讯充分利用开源社区的丰富实践资源。开源社区作为全球技术爱好者的聚集地,有海量的技术讨论、问题解决和最佳实践分享。腾讯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自身产品的独特优势。此外,开源技术栈还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力资源,便于快速组建技术团队,推动数据需求的转化与实现。技术同源,资源丰富服务于国内最大传媒集团,深耕行业多年,从一线数据需求开始积累,沉淀出符合行业需要的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真正解决数据的汇、管、用、营整体生态。深耕行业,贴近需求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内容推荐分析决策.媒体数据资产标准媒体指标体系标准数据质量标准元数据标准 集成规范(时间、方式、)埋点规范(内容、格式、)数据治理体系融媒数据体系埋点上报业务系统同步数据服务应用数据集成(行为数据、业务数据、维度数据、公共数据)用户画像用户标签用户行为用户指标用户维度基础属性用户数据体系内容画像内容标签互动行为内容指标内容维度基础属性内容数据体系app客户端(PC)Web小程序H5CMSUMS媒资其他数据共享服务数据资产管理指标管理数据控掘开发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多源数据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高并发采集(SDK、ODK、)技术支撑架构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39-40构建文化云平台2.广电数字文化大数据解决方案适用场景构建文化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腾讯云智慧传媒从用户运营和传统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中国广电文化大数据建运一体的产品解决方案。此方案由基础设施层、能力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组成,拓展有线网络机构在线上线下的新业务、新业态,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体验。方案说明 基础设施层:以云计算、大数据、AI、文化专网等作为基础底座,为能力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基础支撑。能力支撑层:为业务应用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的处理能力,同时提供身份认证、流程引擎、支付业务等业务支持,并对区块链设备与服务进行内容版权支持。业务应用层:提供文化数据服务、文化交易、文化商城、虚拟展馆、数字藏品等应用服务,通过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通过数字文化技术在线上进行呈现,打造领先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让国、内外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方案优势立足“科技 文化”核心战略,腾讯云智慧传媒聚合腾讯内外丰富的技术产品生态资源,打造中国广电文化大数据建运一体的产品解决方案,探寻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数字科技助力文化遗产实现社会价值。文化大数据建运一体,共探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腾讯一直坚持投入和布局数字文化生态,涵盖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电竞等众多业务,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地位。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打通传统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堵点与难点,促成高效畅通、安全有效、供需适配的文化供给体系,进而文化强化建设。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电视大屏APPH5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元宇宙数字化用户层线上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线下业务应用层能力支撑层虚拟展馆美育课堂云上展厅文化商城活动发布文化主题AI互动玩法客服/咨询资讯发布NFT数字藏品文物IP衍生品内容电商游览助手票务预约2D/3D展示定位打卡业务前台数字资产管理营销管理活动展会管理数据可视化客情分析舆情分析直播管理.运营管理云渲染虚拟现实数字人VR/AR2D/3DAI能力数字身份能力数字消费能力数字文化能力数字营销能力数据支撑(数据采集治理/共享交换/主题库)业务支撑(身份认证/流程引擎/支付服务)内容版权支持(区块链设施/区块链服务)A中台智能审核文字转语音.OCR识别语音转义智能标签运营中台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直播运营活动运营用户中台身份治理统-认证配置管理.数据中台样本库素材库基因库.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视频中台合成渲染转码计算服务存储服务文化专网安全服务数据库GPU其他基础设施层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41-42云端制作与播出-20241.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适用场景跨地域现场节目制作活动、赛事EFP云端制播演播室竖屏制播改造腾讯云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依托腾讯公有云及音视频处理能力,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演播室现场云制作能力,将工程管理、信号监看、视频切换、音频调音等功能通过微服务组件化方式,结合软件定义提供轻量化快速部署云端制作系统,基于云计算的可扩展性,算力底座可扩展、制作功能可扩展、业务数量可扩展,提供高质量、低延时的云端制作,信号层面广泛支持NDI、SRT、RTC、UDP等多种流媒体协议,有效降低运营维护难度,提升架构安全性。腾讯云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聚焦高质量现场制作轻量化、便捷性,通过微服务化组件方式将信号输入输出、多画面分割、导播切换台、调音、字幕、连线、实景抠像虚拟等能力组件化,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现场制作“云、边、端”全链路建设。方案说明 云端制作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虚机资源、组件资源、人员授权、工程创建、工程蓝图创建,提供基于图形化、拖拽式的工程蓝图绘制,基于微服务组件按直播需求灵活搭建系统、快速配置信号流路由、直观配置多画面分割显示布局,并按工种、角色下发工位登录权限。可轻松组织起不同规模的直播任务,适应多种节目制作。云导播协同模块提供拍摄直播功能、嘉宾连线功能、通话功能,为外场摄像员提供符合广电制作流程的拍摄、通话、TALLY、返送监看等功能。切换制作模块提供导播切换台、音频调音台等相关功能。可提供8路/24路输入。支持音频跟随视频、音频受推子控制等灵活的调音模式。支持信号源90度、270度旋转,提供原生竖屏制作能力。图文包装模块用于提供字幕包装功能,支持按“层”叠加的字幕场景制作模式,支持输出带Alpha通道的NDI包装信号。工作人员终端模块用于创建出多种不同的角色工位,包括视频切换员、音频调音员、录像放像员等。管理系统为每个工位分配一个独立的角色ID,并可以在工程蓝图中对角色ID进行查询和复制。方案优势腾讯云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具备4K 高清信号输入输出、多画面分割器、导播切换台、调音、字幕、连线、实景抠像虚拟等能力,符合广播级现场制作导切、操控、管理体系,适合电视台、融媒体机构进行赛事直播、活动直播、峰会EFP等多类型现场制播场景。高质量现场制作体系适应多场景腾讯云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结合TRTC实时视音频技术能力建立现场团队协同制作能力,覆盖导控团队、摄像团队、主持嘉宾团队及相关工作人员团队,便捷提供协同通话、TALLY、返送监看功能,基于腾讯云遍布全球26个地域70个可用区资源覆盖与加速能力,实现跨地域协同能力,提升团队协同能力及节目制作效率。跨地域制作协同提高制作效率腾讯云演播室云制播解决方案支持横屏及竖屏现场制作,配合现有演播室制作系统在云端快速组建竖屏制作系统,具备轻量化、扩展性强、复用性高的优势。竖屏演播室制作云复用提高应用价值SDI2110SDI2110SRTSRTNDINDINDINDINDINDISRTSRTSDI2110SDI2110SRTRTCNDINDINDISRTSRTSRT云切换操作端云调音操作端编码器编码器编码器CS.8XLARGE64云切换操作端云调音操作端PTZ摄像机4K/HD摄像机4K/HD摄像机手机云收录操作端云协同操作端云连线操作端编码器演播室系统云直播云录制COS输出组件多画面分割器8路/24路切换台/调音台输入组件协同组件字幕组件GNV4v.7XLARGE116GNV4v.7XLARGE116SS.6XLARGE96 TRTC实时视音频C5.8XLARGE64GN7vw.5XLARGE80直播管理协同信号调度嘉宾连线管理分组通话矩阵APP导播角色分组通话以NDI /SDI对接新媒体/传统导播系统摄像师远程手机采集RTCTally/返送通话RTCRTCSRTTally/返送通话Tally返送返送NDI/SDI通话RTC通话Tally/返送通话Tally/返送通话Tally/返送通话摄像机采集手机编码传输第三方编码器传输连线嘉宾接入工作人员TRTC实时视音频协同控制台协同客户端互联网责编导播助理工位音视频监看调度控制指令导播工位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43-442.云播出解决方案适用场景灵活部署高效运维为目标建立超高清备播频道以运营为目标快速建立兴趣、事件、活动频道基于SCTE-35建立Fats Channel拓展频道播出新商业模式腾讯云播出解决方案为超高清新时代IP化播出系统提供坚实的云原生底座支撑及音视频处理能力,通过云原生技术架构、IP化音视频处理及调度能力、微服务化组件方式,快捷且弹性建立播出频道、云上云下可靠控制、信号汇聚调度、多渠道播发及应急处置能力,是未来播出系统建设提供丰富信号承载能力、弹性频道拓展力以及有效的性价比控制。方案优势腾讯云播出解决方案基于腾讯云原生技术结构,结合公有云、TCE/TCS私有云部署方式,为IP化云播出提供灵活部署、高稳定性及高可靠性支撑。基于云原生架构承载IP化播出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腾讯云播出解决方案过微服务化方式将信号输入输出、播出控制、多画面分割、播出切换、图文包装虚拟等能力组件化,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IP化播出系统快捷搭建、高效运维,提供高性价比的建设选择。微服务组件化提升频道播出腾讯云播出解决方案依托腾讯领先的音视频处理技术,近三年MSU视频转码大赛持续全项第一,为IP化播出提供优质的4K超高清编解码支撑,支撑4K超高清文件备播及直播编解码,并具备承载SCTE-35 PES负载传递,为Fast Channel建立动态广告插播提供能力支撑。领先的4K超高清音视频处理技术腾讯云播出解决方案超高清时代播出系统IP化、轻量化、可靠性,通过微服务化方式将信号输入输出、播出控制、多画面分割、播出切换、图文包装虚拟等能力组件化,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IP化播出系统基于云原生平台建设。方案说明节目单编排节目单导入广告单编排广告单导入总编室编单信号输入组件计算存储播出切换组件数据库视音频服务AI云安全信号输出组件多画面分割组件视频流调度组件图文包装组件视频服务器组件频道收录组件垫片组件技术监看组件节目上传节目审核备播管理频道收录内容管理总控管理信号调度信号接收传输分发总控管理频道播出控制频道播出监看频道图文包装应急处置播出控制网络云硬盘COSGPU弹性仲缩弹性公网IPTDSQL MongoDBRedisTRTCLVBMPSOCR共享带宽包负载均衡NAT网关内容分发网络CVM文件存储FRAIT业务安全终端安全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45 -46在腾讯云的技术支持、运营指导下,圆满完成央视频一期项目上线工作。“央视频”客户端得到了广泛关注,全方位均达到一线平台水平,得到市场的认可。在突发疫情下,对医疗工作开启的慢直播,促使央视频的用户急剧增长,高度体现云产品的价值,以更清晰的画面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实时场景。客户评价超3亿线上用户运营搭建“国家级主流媒体5G新旗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案例一案例简介央视频作为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以数据驱动业务的新媒体平台,采用了“大中台 小前台”理念,构建了先进的混合云基础底座、能力中台、业务前台和客户端的架构体系。腾讯云基于多年海量数据处理经验,为“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提供可靠、安全、易用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个枢纽、一座中台、一套规范、一幅地图、一扇窗口”的五个一目标。在AI能力方面,充分探索人工智能在内容汇聚、采编、管存、发布方面的应用场景,建立先进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在视音频处理方面,通过对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等各类形态的音视频内容的编转码处理与分发,提升用户访问体验,并在央视频客户端上统一呈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级新媒体内容新旗舰平台,为全球上亿用户提供有品质的视频内容以及极速超清的视听交互体验,得到了客户与用户的高度认可。央视频标杆客户案例及应用成果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媒体融合新旗舰央视频超级APP以分布式云、大数据平台、腾讯云智能AI中台、腾讯云音视频等能力,助力央视总台打造首个国家级5G综合性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为全球上亿用户提供有品质的视频内容以及极速超清的视听交互体验。内容供应新模式国家版本馆|内容&供应链腾讯云媒体内容中台内置集成丰富的AI识别、AI标签等诸多能力,为客户分散在全国多地的内容分布式管理,同时提供了高效、统一的数字化内容标注、检索、存储等能力,以及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等服务。中国日报 I AI智能体依托腾讯云在云计算、AI大模型方向上的技术积累与传媒领域的产业实践,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智能体的构建与流程编排,在传媒业务领域实现自动化任务执行,为中国日报的多种业务流程和角色提供了智能服务与决策支持,书写新时代的国际传播新篇章。云南广播电视台内容&供应链统一内容中台,跨模态内容检索,融合AIGC/数字人/知识引擎,通过数据连接器串联,协助云南台构筑面向用户可运营的七彩融媒生态数据平台,提升内容生产效力,内容运营水平。融媒运营新体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运营&商业化借助腾讯企点产品,将江苏台多业态数据整合,有效连接数据孤岛,构建完善的数据指标体系,以数据驱动运营;同是用户归一,形成完整用户画像,采用智能推荐 自动化营销,实现多流量入口 多场景融合运营,助力提升商业化价值。数据要素新价值中图集团数据&大模型基于腾讯云TCE平台构建的中图云,客户将海量的论文文献分析,文献服务等业务,一站式部署在云平台上,更加便捷有效地管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提高集团业务效率,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北京广播电视台运营&商业化利用腾讯云人工智能技术 小程序平台技术,为24年北京春晚推出AI视频互动小程序,通过用户上传照片生成个性化的“元宇宙”形象,增强节目互动传播效果,开创了北京台春晚品牌商业化变现新模式。四川文化大数据数据&大模型腾讯云私有云TCE、大数据平台TBDS、混元大模型、训练平台Ti等一系列能力,协助用户构筑集“省域数据交换中心,数据治理能力中心和数字文化服务中心”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平台。47-48中国日报与腾讯云合作,共同探索国际传播智能体应用,是生成式AI技术在传媒领域应用落地的引领性创新实践。中国日报国际传播智能体平台,融合通用主流多模态大模型能力和增强检索生成、智能体开发、流程编排等技术,具备动态感知与深度学习能力,可有效赋能国际传播业务。客户评价案例简介中国日报作为中央主要媒体、国家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力军,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坚持守正创新,把新技术融入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构筑新质传播力的全过程,书写国际传播新篇章。当前,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应用正逐渐成为各行业创新的核心引擎。中国日报把握时机,率先开展探索,根据报社工作和服务大外宣需要,将智能体广泛应用于策、采、编、审、发以及运营、评估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开辟技术赋能的新路径。腾讯云依托在云计算、大数据、AI大模型方向上的技术积累与传媒领域的产业实践,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智能体的构建与流程编排,在传媒业务领域实现自动化任务执行,为中国日报的多种业务流程提供了智能服务与决策支持。同时,依托腾讯云丰富的全球节点资源,在云计算、智能处理等方面,为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处理能力与访问体验。AI大模型助力国际传播 探索媒体智能体应用中国日报(AI智能体)案例二中国日报国家版本馆主要负责中华文化优质内容的版本数据馆藏,内容涵盖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和相关数字出版物等90余类的数字资源,需要一套完善完整的数字管理体系,腾讯云提供的AI服务能力,能够有效提升版本内容的管存编用效率,支撑各类版本内容应用场景。客户评价案例简介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服务等职责,是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国家出版信息服务中心,担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借助腾讯云媒体内容中台,搭建了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的资源管理平台,内置集成丰富的AI识别、AI标签等诸多能力,为客户分散在全国多地的内容分布式管理,同时提供了高效、统一的数字化内容标注、检索、存储等能力,以及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等服务。AI赋能内容供应新模式 全面支撑多版本典藏资源管理国家版本馆(智能数字资源系统)案例三国家版本馆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49-50云南广播电视台腾讯云对内容体系的构建及运营具有丰富的经验,借助腾讯云的内容中台、媒体AI中台及媒体连接器等平台,协助云南广播电视台构筑面向用户可运营的七彩融媒生态数据平台,大大提升了内容运营水平及内容生产效率。客户评价案例简介云南广播电视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充分借鉴互联网媒体管理的先进经验,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广泛的运用于内容标注、内容审核、内容检索等多个业务环节,实现从单一的内容管理向运营转变。依托腾讯云的内容中台、媒体连接器、AI中台、版权管理等服务,助力云南广播电视台构筑面向用户可运营的七彩融媒生态数据平台,实现内容标准化处理,为内容运营提供元数据支撑,借助跨模态检索,提高内容检索效果的精确性及效率,利用媒体连接器快速对接各业务系统,打造云南台媒体工具生态,实现按需使用不同服务商的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完善媒体内容资源体系助力云南广播电视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云南广播电视台案例四腾讯运营平台通过数据整合、指标搭建、运营陪跑等方式,和总台一起构建了新一代融媒生产体系,实现了业务运营全流程洞察、用户数据全链路跟踪、内容产品全平台推广,智能营销全自动触达等效果,带来了更好的商业转化与价值提升。客户评价案例简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生产多类型优质节目内容,面向互联网多平台、多渠道进行融媒体应用产品推广,始终关注内容传播效果与产品影响力,关注用户是谁、用户在那里、用户需要什么,希望通过一套全媒体大数据运营平台,整合重要业务的用户数据、全网传播数据、内容生产运营数据,充分挖掘内容与用户数据蕴含的价值。借助腾讯企点产品,有效的将江苏台多业态数据整合,连接数据孤岛,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数据指标体系,以数据驱动运营,实现用户归一,建立完整用户画像,通过智能推荐 自动化营销,实现多流量入口 多场景融合运营,助力提升商业化价值。构建全媒体大数据运营平台建立全新融媒数据指标体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运营平台)案例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51-52腾讯云在云架构、视音频平台、媒体智能处理方面有着非常前沿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为我台建设的 “京8”8K超高清移动端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以“开放、连接”为目标,提供多种类型的连接器,非常契合北京台新一代融媒总线平台的建设思路,建设的融媒发布系统可以良好解决台内外应用工具的协同生产诉求,提升了内容生产与分发效率。客户评价案例简介北京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进技术方向,借助北京2022冬奥会契机,推出8K频道,并借助腾讯云先进的视音频能力与媒体融合平台建设经验,孵化了新一代融媒交换平台,通过专属云底座、应用连接器,串接多类型内容库与丰富的融媒工具集,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效果,同时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结合5G产业发展,推出了全国首个支持8K内容播放的超高清视频移动端,充分体现了北京台“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最高美学需求与卓越的技术规划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商业化应用场景,在2024年北京春晚期间,利用腾讯云人工智能技术 小程序平台技术,推出AI视频互动小程序,通过用户上传照片生成个性化形象视频,增强节目互动传播效果,开创了北京台春晚品牌商业化变现新模式。打造全国首个8K超高清移动端新一代融媒交换平台促业务高效开展北京广播电视台(媒体应用生态&运营生态)案例六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图书进出口在中图“新五型”发展战略中,我们始终要重视科技与创新,做好数据与应用能力的构建,并面向国际文化传播做好延伸,在数据底座的选型上,腾讯专有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云原生能力与开放兼容的生态体系,有效支撑了集团和下属各个子公司的业务运行与开展。客户评价案例简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报刊、图书、文献、音像制品等文化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内容数据管理上,有着明确的要求,需要一套功能完善、兼容性好、安全可靠的专有云基座,完成自身数据系统的构建。腾讯专有云TCE平台助力中图建设了一套先进、开放的“智慧中图云”数字化体系,客户将海量的论文文献分析,文献服务等业务,一站式部署在云平台上,更加便捷有效地管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提高集团业务效率,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了集团资源需求的标准开放、能力共享的行业生态环境,实现了集团内核心业务统一上云,统一管理要求。能力完善的专有云基座助力海量数据内容管存业务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智慧云平台)案例七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53-54在四川文化大数据的项目建设中,腾讯云承建了基础云底座、数据服务、内容中台、非遗文化大模型等平台,顶层规划设计理念先进,平台安全、稳定、可靠,在建设及运营层面全面助力四川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拓展“文化 ”新生态。客户评价案例简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数字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肩负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相应的职能职责,负责建设运营四川省文化大数据中心,推动全省文化大数据体系三级贯通及数字文化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构筑一个数智基座,建设一个文化大数据体系,拓展文化商业变现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目标。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数字基座基于腾讯云专有云平台建设省域交换中心,采用双Region架构,可更好地支持业务的扩展及保障文化业务的连续性,为公众、地市、省直机关的三层服务平台提供支撑;通过腾讯“数据工坊”标注平台,完成对文化资产的信息标注,建立文化大数据标签体系,结合腾讯云大数据平台、内容中台对文化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管理形成文化核心资产库,构建数据服务平台;基于腾讯云大模型结合四川省文化资产数据,构建四川非遗文化行业精调大模型,对文化内容进行理解,结合数智人完成对文化知识的问答,创新文化体验。基于数智基座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助力四川文化大数据打造“文化 ”生态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案例八四川省文化大数据腾讯云智慧传媒优势产品矩阵TENCENT CLOUD SMART MEDIAPRODUCT MATRIX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55-56腾讯云智慧传媒核心解决方案Media&Entertainment腾讯混元媒体处理&极速高清实时流切换&调度实时音视频媒体传输臻彩云境XR虚实融合云连线云桌面快直播/慢直播云端制作与播出 LIVE Producer&Broadcast数据科学与分析Data Science&Analytics媒体数据中台大数据处理套件大数据研发套件腾讯云 BI/ChatBI大数据可视化弹性 MapReduce数据湖计算内容编辑与管理Edit&supply chain媒体内容中台智能创作云智绘版权管理/追踪智眸采编识审隐形水印智能在线视频应用传媒云原生移动开发平台广电融媒体平台传媒AIGC智能体平台轻联人工智能与大模型AI&LLM混元大模型大模型知识引擎大模型视频创作引擎大模型图像创作引擎跨模态检索大模型AI开发服务平台多模态理解大模型腾讯云智能数智人客户数据平台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画像分析广告分析会话分析实验分析营销自动化社群营销会员管理智能推荐腾讯数字会展腾讯企点客服超级应用与工具Super Apps&AIGC内容货币商业化M&E Monetization2024年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数智化白皮书57-58
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前言2018 年,埃森哲首次发布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当时报告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高质发展。七年过去,我们所处的市场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企业经历了“挤压式转型”,在不同维度的压力之下,自强不息,坚韧发展。埃森哲一直关注全球各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我们通过全球颠覆指数来评估外部环境的波动。过去一年间,全球颠覆指数同比增长 33%,其中,技术维度变化最大,同比增长高达88%。毫无疑问,技术是当今国力竞争的重点。它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转型和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关注技术和创新,更关注企业如何利用技术和创新实现转型,行稳致远,实现长青。在众多新兴技术中,人工智能(AI)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它正在重塑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人们的工作方式。我们连续七年开展的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不仅是对中国企业在变局时代坚韧转型的一种记录,也是对转型通途的一种探索。当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新的预期和定义就会产生。2023 年,我们对指数进行升级,首次提出“企业重塑”战略,埃森哲认为转型的要义已从“业务求新”进化到“全面重塑”。今年,通过进一步对“企业重塑”战略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重心已经回归增长与创新,这也是企业发展中最本质的问题。过去几年,我和很多企业 CEO 进行过交流,数字化转型早已获得普遍的认知,但不同企业理解和执行程度并不相同。我们一直主张,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部门的工作,而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从全局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成功。全面重塑应该从认知开始。埃森哲认为,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不仅没有过时,还有待更深、更广的探索和实践。当数字化转型处于“浅水区”阶段时,企业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搭建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以实现降本增效。这些工作虽然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通常局限于单一部门或业务流程的优化。随着近几年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从“浅水区”逐步迈向“深水区”,转型的战略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显著增加。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整合,还需要在顶层设计、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业务模式上进行根本性的重塑这样才能真正触及企业战略和运营的核心。转型步入“深水区”,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否进行全局性的整合创新,企业领导层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坚定的决心以及高水平的决策能力。不确定性是常态,我们不可能总是等到确定的时刻才做出决策。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那些敢于创新、持续重塑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迈向增长新前沿,实现可持续发展。朱虹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目录全球变化加剧,中国企业重塑进程承压 重塑焦点回归创新与增长,企业借力 AI 加速突破 AI 愿景实现面临三大挑战 四个关键点解锁 AI 困境,驱动增长 以价值为导向 构建新型数字核心 重塑人才和工作 打造负责任的 AI 研究方法 04101721 2228364245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全球变化加剧,中国企业重塑进程承压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5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一年来,全球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继续增加。具体而言,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新冠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叠加通胀压力,多国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严峻,极端天气频发,给多个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因素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较强负面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长率从 2022 年的 3.4%下降至2023 年的 3.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兴起,唤醒了全球对技术变革潜力的期待。Gartner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 IT 支出 4.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3%,预计 2024 年将增长 7.5%,达到 5.26 万亿美元。1 埃森哲全球颠覆指数也反映了以上变化。过去一年间,全球颠覆指数同比增长 33%,经济、消费者和社会、地缘政治、环境、人才及技术等六大维度均有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其中,技术颠覆指数增长 88%,增幅超过了其他五个维度,成为 2023 年企业变革的首要原因(见图 1)。图 1:埃森哲全球颠覆指数(20192023 年)总分经济消费者和社会地缘政治环境人才技术注:该分析基于六大评分维度,每一个子维度有多个评估指标,分值越高,变化程度及波动性越高。数据来源:埃森哲 2024 年全球颠覆指数分析。全球变化程度加剧,重塑者优势扩大 88 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2019年2023年 13% 33% 20% 17% 34% 41 23年,埃森哲提出全球企业面临“挤压式转型”,重塑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的要义已经从“业务求新”进化到“全面重塑”。埃森哲定义的重塑者是这样的一群企业,他们目光远大,不局限于今日最佳,而是以开创明日竞争新前沿为目标;他们行动有力,依托强大的数字核心优化运营、加速增长;并化多元挑战为多方价值,关注可持续增长和人才力量等360 价值。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6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在充满巨变的环境中,重塑者的财务及非财务表现全面领先,且优势正在扩大。埃森哲研究发现,重塑者 2019 年至 2022 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比其他企业高出 15 个百分点,利润率比其他企业高 5.6 个百分点。建模结果显示,预计到 2026 年,重塑者与其他企业的营收增长差距将扩大 2.4 倍,达到 37 个百分点,且每年的利润率将比其他企业高出 2.9 个百分点。重塑者实现的价值也是全方位的,除了财务表现之外,重塑者在可持续性、体验、人才、创新、包容与多样性方面的表现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未来差距还将扩大。预计到 2026 年,重塑者在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将比同行高出 37%,在体验方面的表现将比同行高出 35%,在人才方面得分高出 16%,在创新方面得分高出 17%,在包容与多样性方面得分高出 11%(见图 2)。财务指标差距营收增长(2019 年数据为 100)a非财务指标差距非财务绩效指标(指数化数据,0100)c图 2:重塑者的财务及非财务表现全面领先,优势正在扩大注:a)20192022 年数据为基于实际的复合年增长率。20232026 年数据为企业自评的预期,并基于分析师预测测试了数据的一致性。b)平均利润率(EBITDA/收入)计算基于 20192022 年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重塑时长(从受访者报告采用其重塑战略的年份开始)与 EBITDA 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为行业,地理位置和企业规模。分析中不包含金融服务企业。c)2021 年以 TER 1.0 研究为基础。20232026 为企业自评的期望值。可持续性维度为 Capital IQ 的 ESG 数据。体验维度为 S&P Global 和 FactSet Supply Chain 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流失情况。人才、包容与多样性维度测量为 Glassdoor、ESG Book 和 S&P Global 的理想状态(Net Better Off)指数。创新为有形和无形支出的效率。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2 年 11 月(N=1516)和 2023 年 1011 月(N=1500)。100120140160180200220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年2026 15pp 37pp到 2022 年,营收增长与所有其他企业的差距重塑者其他企业营收增长差距预期差距扩大2.4 倍到 2026 年,营收增长与所有其他企业的差距财务指标差距利润率(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营收)b20192022 年,重塑者的利润率比其他企业高出5.6pp2.9pp采用重塑战略后,每年的利润率比其他企业高出1002021年2026年 32% 37 21年2026年 11% 17 21年2026年 31% 35 21年2026年 11% 16 21年2026年 7% 110100100100可持续性创新体验包容与多样性人才(理想状态)(理想状态)重塑者其他企业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7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然而,全球企业的重塑进程并不一致,北美和欧洲企业暂时领先。基于 2024 年初埃森哲开展的新一轮全球重塑调研,全球重塑者占比为 9%,比去年增长 1 个百分点。其中,北美和欧洲的重塑者占比分别上升了2 个及 5 个百分点,提升至 10%和 11%,高于全球平均;亚太地区的重塑者占比下降 4 个百分点至 5%(见图 3)。图 3:埃森哲 2024 年全球重塑调研重塑者占比 2024 年 vs.2023 年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 年 1011 月(全球 N=1500)。2023 年,中国 GDP 增速 5.2%,相比去年有所回升,但仍不及疫情前水平。2在消费端,国内居民消费总体虽有恢复,但并不稳固。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但自同年 11 月到 2024 年 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下滑。3在生产端,工业复苏缓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7.7 万亿元,比上年下降 2.3%。4 进入 2024 年之后,工业利润总额才恢复同比增加态势。在全球需求不振、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2023 年出口同比下降。5中国企业已经敏锐感知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埃森哲调研显示,有近 4 成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其所在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数据远高于全球水平的 12%(见图 4)。这种感知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市场动态的敏感性,也侧面反映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更加显著。中国企业高管感知外部环境变化更为剧烈,但应对准备不足10%( 2pp)11%( 5pp)9%( 1pp)5%(-4pp)全球北美欧洲亚太12t9I%全球中国前所未有的变化中等程度的变化轻微变化图 4:中国企业中,认为外部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变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全球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高管调研,2023 年 11 月(全球 N=3450,中国 N=260)。2024 年2023 年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8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34GIEDSSD01DH%面对经济的不确定性、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环境问题、人才挑战以及技术浪潮,大多数中国企业认为自身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埃森哲全球高管调研显示,面对地缘政治、环境、经济方面的变化,仅有三成左右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低于全球 10 个百分点以上。面对技术浪潮,中国企业的准备程度最高,有 48%的企业认为已经准备就绪,但依然低于全球 5 个百分点(见图 5)。图 5:相比全球企业,中国企业应对外部变化的准备不足(数据为做好充分准备的企业占比)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高管调研,2023 年 11 月(全球 N=3450,中国 N=260)。经济全球 中国消费者和社会地缘政治环境人才技术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9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不只是中国企业,全球企业都面临“挤压式转型”挑战:转型时间窗口更短、应对挑战更多、增长曲线更加波折。如果企业依旧按照传统渐进的转型规划与路径行进,很有可能丧失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基于此,埃森哲提出“企业重塑”战略,认为转型的要义已经从“业务求新”进化到“全面重塑”。重塑者目光远大,不局限于今日最佳,而是以开创明日竞争新前沿为目标;他们行动有力,依托强大的数字核心优化运营、加速增长;并化多元挑战为多方价值,关注可持续增长和人才力量等360 价值。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指数框架升级,跳出“业务”视角,将数字核心、人才力量、可持续这三个方面显性化,并将企业是否具备“开创竞争新前沿”的雄心伟愿作为评估标准之一。新的指数体系共有三级,包含 5 大维度,18 个二级指标,48 个三级指标,分值为 0 100。数据由下至上逐级加总平均,最终得到数字化转型指数总分。100 分代表当前所能预见的最先进状态的数字企业。该指数评估企业全面重塑的进程,描绘各行业在数字能力构建历程中所处的位置。转型进入新阶段,数字化转型指数升级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重塑版)开创竞争新前沿全局性拉通释放人才力量融入可持续打造数字核心加速增长优化运营01 开创竞争新前沿设定面向未来的目标,定义未来能力02 全局性拉通02-a 加速增长 通过孵化和并购持续优化业务组合 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和互动连接 持续实现敏捷的产品与服务创新02-b 优化运营 打造无障碍的生态化组织 建设智能生产和柔性供应链 重塑流程,实现业务数据驱动的自主决策和响应03 打造数字核心 以云为先构建基础设施,对所有云平台进行管理和优化 为大模型构建现代化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式 AI 工具 技术平台可扩展,应用可组合,在整个技术架构中实现无缝连接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应对不断增加的风险和威胁04 融入可持续 可持续的战略与愿景 可持续的业务与产品 可持续的企业运营05 释放人才力量 掌舵未来的转型领导团队 技术赋能和技能升级打造未来员工团队 拥抱变化的文化和变革管理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9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0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重塑焦点回归创新与增长,企业借力 AI 加速突破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12022 年,受外部压力影响,大多数企业致力于运营优化,在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方面投入呈下降趋势,数字化转型指数得分首次下降。2023 年是数字化转型指数框架升级的第一年。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优化运营”方面能力突出,聚焦业务与财务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踪反馈等,但在其他维度表现平平,数字核心和人才是两大薄弱环节。2024 年,中国企业中,重塑者占比从 2%上升到 4%(见图 6),虽有进步,但依然低于亚太区平均(5%)和全球平均(9%)。图 6:中国企业中重塑者占比略微提升重塑者占比2024 年 vs.2023 年企业整体的聚焦点已由运营优化重回创新与增长4%( 2pp)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 年 1011 月(全球 N=1500,中国 N=110)。2024 年2023 年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2尽管 2024 年总分略有上升,数字核心及人才力量仍是短板,是中国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在瓶颈。图 7:20232024 年,中国企业重塑能力的建设专注于创新、增长数据来源: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2024 年 34 月(N=450)。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0100)2023 年 vs.2024 年 9 45243444641455857444539403937总分开创竞争新前沿加速增长优化运营融入可持续打造数字核心释放人才力量2023 年2024 年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得分从 44 分上升到 46 分,开创竞争新前沿和加速增长两个维度提升明显,分别增长 8 分和 4 分;优化运营维度得分基本持平,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维度;打造数字核心和释放人才力量依旧是两大短板。得分反映出,应对外部变局,中国企业重塑的重心再次发生了变化在维持卓越运营的同时,中国企业以发展思维应对经营挑战,重新聚焦于创新与增长(见图 7)。开创竞争新前沿: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中国企业意识到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寻找新赛道、持续培育竞争力的重要性。打造数字核心:云和数据能力小幅提升,但技术平台扩展组合的灵活性差、数据安全弱。加速增长:在强化主营业务、增强敏捷性上发力,一方面聚焦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增强业务灵活性。释放人才力量:企业高管并未做好充分准备,企业利用新技术变革工作方式的进程缓慢,技术投入并未显著提升员工生产力。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3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3%3D8$ 23年2024年59S%图 8:六成中国企业计划提高数字化投入,相比 2023 年增加 6 个百分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资意愿 2024 年 vs.2023 年问题:未来一年,贵公司在数字化转型项目上的总投入将如何变化?(单选)数据来源: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2024 年 34 月(N=450)。过去一年,生成式 AI 的技术突破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使企业看到了应用 AI 技术重塑业务的潜力,还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六成企业计划提高数字化投入,相比去年增加6 个百分点(见图 8)。展望未来,企业计划加大数字化投资,尤其聚焦以 AI 加速重塑减少无明显变化增加 15%及以内增加 15%(含)增加 25%以上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4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485E8B6%57$6(32)!%由于制造、财务和供应链是企业运营的核心领域,重塑这些流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因此更多中国企业倾向于在这些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和职能重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IT 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 IT 部门来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相比 2023 年,想要重塑 IT 职能的企业大幅提升,从 5%上升到40%(见图 9)。图 9:计划通过应用以 AI 为代表的先进技术重塑职能的企业占比大幅上升问题:未来一年,贵公司计划通过应用以 AI 为代表的新技术对哪些职能的流程及能力进行重塑?(多选,2023 年数据中没有法务、可持续选项)数据来源: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2024 年 34 月(N=450)。2024 年制造财务 供应链(含采购、物流和仓储)信息技术(IT)研发与工程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HR)客户服务可持续现场运营(含门店运营、资产维护等)法务 战略与并购2023 年未来一年,计划应用以 AI 为代表的先进技术重塑职能的企业占比2024 年 vs.2023 年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5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除了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生成内容,提升工作效率,这项技术的更大价值在于它降低了 AI 技术的使用门槛,使更多企业能够轻松集成和应用 AI 技术。微软、Adobe、钉钉、腾讯会议等工具中都嵌入了生成式 AI 功能,能够在多种业务场景中发挥作用,如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内容生成等。这些工具的广泛可用性和易用性,使企业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部署 AI 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 AI 在各职能领域的应用。埃森哲调研显示,全球 77%的企业高管相信生成式 AI 能给企业的营收增长或效率提升带来机遇。中国企业更加乐观,90%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 AI 视为企业机遇,其中 46%的企业认为它为企业营收增长提供了新的机会,44%的企业认为它能助力企业提升效率(见图 10)。图 10:大部分中国企业将生成式 AI 技术视为机遇 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 年 1011 月(全球N=1500,中国 N=110)。生成式 AI 的发展给企业重塑和增长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90FDw7%生成式 AI 为营收增长提供了重大机遇生成式 AI 为效率提升提供了重大机遇全球中国生成式AI对企业的影响(同意这一说法的企业占比)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6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图 11:在过去一年间企业积极探索 AI 用例,AI 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渗透率呈分化趋势注:横轴渗透率指某行业内有已确定 AI/生成式 AI 应用案例的企业占比;纵轴多样性指行业内 AI/生成式 AI 应用种类/总的类别的比例;气泡大小代表行业渗透率在 2023 年 4 月 1 日2024 年 4 月 1 日间的增辐。数据来源:Moody s News Edge Data,2023年第一季度2024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基于中国G3000数据利用生成式AI分析。埃森哲分析了入围全球 3000 强(G3000)的中国企业从 2023 年到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AI 用例披露情况,基于 AI 应用在行业的渗透率以及 AI 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两大维度,可以看出 AI 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呈分化趋势。按不同象限,各行业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先锋、聚焦、探索和观望(见图11)。先锋:生成式 AI 能够模拟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快速产生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创意。这使得生成式 AI 在客户运营,如内容生成、个性化营销和智能客服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并吸引了一些科技属性强、数字基础较好且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率先展开应用,如软件与平台、通讯与媒体、高科技制造、新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无论在 AI 用例的渗透率还是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上,都领先于其他行业。聚焦:汽车、制药等行业的 AI 用例部署集中在产品研发、产品智能化等方面。头部的药企在生成式 AI 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加速新药研发效率。在汽车行业,AI 和生成式 AI 的两大应用核心领域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这些领域进行战略性投入。探索:虽然行业内有披露 AI 用例的企业占比较低,但 AI 用例在价值链的前端和后端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用例多样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行业包括工程机械、保险、银行等。例如,宁德时代正积极在新电池材料研发、缺陷检查等智能制造领域部署生成式 AI 技术。6在银行业,一些大型银行已经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知识问答、营销客服、投研和风险管理等场景。观望:面向企业端客户的重资产行业,如资源、能源、化工行业等,对于 AI 的应用相对比较滞后。企业更关注制造和供应链效率,因为受安全生产和合规约束,这些行业对 AI 的应用相对谨慎,用例的披露也相对最少。软件与平台高科技制造通讯与媒体工程机械新零售公用事业保险旅游化工自然资源银行能源消费品资本市场汽车500P0%AI用例在行业的渗透率生命科学0%探索观望先锋聚焦AI 用例在行业的多样性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7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AI 愿景实现面临三大挑战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8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调研显示,中国企业目前还处于局部试点阶段,未能从全局视角为 AI 部署与规模化拓展做好准备。35%的企业正在评估论证可能性,23%的企业开始梳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然而,开始对员工进行 AI 技能培训的企业不足 20%,仅有15%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预算,仅有 12%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风险委员会(见图 12)。AI 不是普通的技术变革,它能够推动所有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重塑整个价值链。如果仅仅局限于单个用例,缺乏整体规划,AI 的价值就会大大受限,导致以下问题:潜力受限。局部使用的 AI 系统只能应用有限的数据,导致 AI 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受限,限制AI 的潜力和应用范围。例如,某大型零售公司,仅在库存管理中应用 AI,而销售、客户关系各自使用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互通,AI 无法充分利用跨部门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导致预测准确性下降。资源浪费。重复开发和维护多个孤立的AI系统,一方面会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这些系统之间因缺乏协同,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最优的配置。资源浪费不仅体现在财务成本上,还体现在 AI人力资源的低效利用上。安全合规风险上升。分散的 AI 系统意味着数据在多个位置存储和处理,可能增加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同时,分散的系统也使得统一监管和确保合规变得更加困难。挑战一:AI 整体战略当完善图 12:中国企业还处于局部试点探索阶段,尚未从全局视角为 AI 部署做好准备问题:关于 AI 技术,贵企业已经采取了哪些步骤?(多选)数据来源: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2024 年 34 月(N=450)。35#%正在评估选项,论证可能性、用例与价值开始梳理企业内部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开始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成立了 AI 相关团队,有相关战略和预算基于开源框架和企业内部资源来自建模型或应用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委员会,监督和控制技术应用的安全风险关于 AI 技术,企业已经采取的步骤(企业占比)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19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AI 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数字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据、基础设施和安全三个方面。首先,AI 模型的训练和优化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企业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系统中,企业还需要构建一个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流通机制。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集成,还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流程的调整,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其次,企业上云的紧迫性提升。大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尚处于早期,自建模型和工具会显著提高企业搭建基础设施与运维的时间成本,而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人才极度稀缺,培养周期长。想要快速实现最新模型的规模化应用及能力扩展,上云成为了必选项。据 IDC 预测,到 2025 年,70%的企业将与云供应商在生成式 AI 平台、开发者工具和基础架构方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7最后,AI 系统对安全措施和隐私保护的要求更高。随着 AI 系统的广泛应用,保护系统的数据和模型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变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防护,以加强系统的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然而,从近两年数字化技术部署成果来看,仅有41%的中国企业打通了业务及流程间的数据壁垒,这意味着 AI 模型无法基于跨部门数据进行训练;仅有 32%的中国企业建立了基于云的基础设施,没有上云的企业占大多数,IT 部门需要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管理、维护现有的系统上,无法聚焦大模型的选择及业务创新;只有 30%的中国企业在 IT 领域采取了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他们在应用外部AI 工具时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见图 13)。挑战二:数字技术基础待增强图 13:中国企业亟需在关键数字技术方面补课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数字化部署,在技术领域,贵公司实现了以下哪些成果?(多选)数据来源: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2024 年 34 月(N=450)。53A220%技术领域部署成果(企业占比)部署了企业级的应用程序,如 ERP、CRM 等各业务、流程的数据壁垒已打通,企业内信息高效流通应用程序、技术、业务流程和基础架构之间的集成程度高基于云技术构建了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可扩展,系统和应用设置灵活,可以基于业务场景组合在 IT 领域采取了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至少应用了一个 AI 工具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0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随着 AI 的能力不断接近人类水平,并应用于各类生活及工作场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工作方式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埃森哲模型显示,中国的零售、生命科学、高科技、能源行业有机会被生成式 AI 优化或自动化的工作时长占比超过 40%,8其中数字技能较弱、工作经验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员工受到冲击的可能性更大,数字鸿沟加剧的风险上升。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高管尚未做好认知及行动上的准备。对生成式 AI 的价值,中国高管与全球高管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仅有 30%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生成式 AI 将使工作更充实、更有意义,40%认为该技术将为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远低于全球占比(45%和 47%)。关于生成式 AI 对组织的影响,41%和 47%的全球高管意识到,要想充分利用生成式 AI,其组织流程和人才队伍需要发生巨大变革,持相同观点的中国高管仅占 26%和 39%。9这就不难理解,正在重新设计工作岗位,以融入生成式 AI 等新兴技术的中国企业仅有 32%,低于全球的 46%(见图 14)。挑战三:变革能力需升级图 14:对生成式 AI 的价值、影响及所需应对举措,中国高管与全球高管的认知存在差异关于生成式 AI 的影响及所需的应对举措,强烈认同的企业占比问题:1)考虑生成式 AI 对技能的影响,您在多大程度上赞同或反对以下陈述?2)在您的组织中使用生成式 AI 时,是否需要在以下领域进行变革或采取行动?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 年 1011 月(全球 N=1500,中国 N=110)。450GGF9A&2%全球中国生成式 AI 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充实、更有意义生成式 AI 将为我们的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要想充分利用生成式 AI,人才队伍需要发生巨大变革要想充分利用生成式 AI,组织流程需要巨大变革我们尝试重新设计现有的工作岗位,以融入生成式 AI 等新兴技术价值影响举措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1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四个关键点解锁 AI 困境,驱动增长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2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经验表明,重塑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而AI 将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这一价值。过去一年,许多组织都在尝试使用生成式 AI,并尝试了一系列独立的用例,但这些用例尚未对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对 AI 技术的定位过于局限,只把它当作提升效率的工具,而且缺乏高管参与的评估业务价值机制,这不仅限制了 AI 价值的实现,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安全合规风险上升。释放 AI 价值的第一步,企业需要打破过往经验的局限,超越当今的行业标杆,以新的竞争前沿为目标,深入探究价值链重塑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无人区进行探索,对基本流程、工作方式和决策逻辑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明确哪些任务可全面实现自动化、哪些任务能用 AI 赋能增强、又有哪些任务必须依赖人类员工,进而重新设计工作。只有把这些重新设计的工作交织起来,重组作业流程,企业才能从根本上颠覆固有的工作模式。同时,企业需要采用全局视角。AI 可以在多个维度创造价值,如自动化、共享服务、新的工作方式、多元劳动力模型(如外包)、资源优化等,我们把这些称为价值杠杆。埃森哲发现,62%的全球重塑者在推动重塑时采用了全局视角,并利用多个价值杠杆。10由于部门之间孤立的运营会阻碍进展、产生摩擦,从而影响决策和生产力,要想获得全局视角,必须打破职能和部门壁垒。81%的全球重塑者表示,他们采用一种综合的、以成果为基础的方式开展工作,打破职能和部门之间的隔阂。统一的数据架构和跨职能团队可以帮助企业重新定位组织,构建端到端业务和决策能力,进而发现价值链中的机会并开辟新的价值池。11另外,企业需要加注战略型 AI 投资。AI(包括生成式 AI)有两种投资模式:一种是效果立竿见影,投入就能为企业带来生产率提升的“保守型投资”(no regret);另一种是“战略型投资”(strategic bet),即从长远来看能为企业带来全新竞争优势的投资。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保守型投资”,专注于已被验证的生成式 AI 应用,在 IT、营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职能部门取得了早期的成果。这些领域的用例包括支持代码编写、内容创建、自动化财务报告、知识检索、提高客服的效率等等。重塑者起步更早、走得更远。他们不仅快速上线成熟的应用,还在供应链、研发等价值链中更复杂和核心的领域进行战略型投资,让 AI 技术服务于建立差异化且无法被竞争对手轻易获得的价值创造能力。尽管在企业内大规模部署 AI 的成本很高,但相比之下,观望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可能更加昂贵。在决定将生成式 AI 部署到何处时,企业需要采取以价值为主导的方法,充分考虑成本和回报在哪些领域的应用能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综合考虑供应商成本及人工监督成本之后,技术应用的单位经济效益如何?会造成多大程度的变革?相关风险是否可控?在 AI 规模化应用的大背景下进行企业重塑,企业需要更为系统地考虑和推进该事项。从业务目标、技术架构、数据应用、组织变革、人才培养等各个维度出发,系统性地评估和推进 AI 在整个价值链带来的影响。对企业来说,在时间维度上,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重塑不是一个仅仅持续几年的变革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以价值为导向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3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2024 年是联想集团第五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联想集团践行全新公司使命的第一年。面对生成式AI 带来的巨大变革,联想集团制定了“AI for all”的战略愿景,以“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为崭新使命,不断开拓竞争新前沿:不仅要通过生成式 AI全面升级产品,还将通过“端边云网智”为企业客户赋能,打造真正的 AI Native(AI 原生)体验。为了更加有力地支撑集团 AI for all 的战略,联想的数字化转型历程也将从 1.0 进入 2.0 时代,其核心是实现 AI Native 的智能运营并孵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转型 2.0:AI 原生智能化运营成为联想集团战略转型和业务增长的核心能力从最早进行传统的信息化工作到成立数字化转型团队,联想集团开启数字化转型 1.0 时代,大力建设集团数字化基础:在补齐 3S(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智慧方案服务)业务流程能力、数据和流程标准化,统一数据源,推进智能化运营管理体系做了大量工作。联想要在今年进一步夯实 1.0 基础,快速迈向 2.0 阶段。步入 2.0 阶段,联想集团数字化转型团队提出AI 将推进集团数字化能力再跨上一个台阶,让 AI 原生真正成为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增长的核心能力,并设置了转型三大新前沿。打造极致个性化、无缝、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包括外部客户、合作伙伴、内部用户等。对外部客户,通过用户的千人千面数字画像,践行 One Lenovo(同一个联想)原则,为其提供联想的个性化、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无缝体验;提升外部伙伴的全方位体验,包括业务伙伴、供应商和生态合作伙伴的全方位体验;同时也更好地提高集团内部员工的智能化体验。AI 辅助的运营和决策,极大提升公司生产力。通过 AI 赋能的智能驾驶模式,最大程度地释放员工生产力,赋能员工专注于创新和价值创造。孵化新型数字化业务,释放新价值。数字化能力将成为联想集团新的业务模式和数字业务的孵化器和增长引擎,为公司提供新的收入来源。这其中包含两类:通过业务模式的升级,实现更大比例的数字业务和数字商业模式,如直达客户的业务,从传统的一次性购买转变为订阅式服务等。挖掘新数字经济下的新价值点,如构建高效数据治理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挖掘服务等。三大战略举措升级全体系变革管理。转型常常是一个系统变革问题,而不是单一的 IT 系统建设问题。因此,数字化转型项目就绝不能以传统 IT 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因为在后者的模式下,通常是“业务提出需求,IT 给予应答”的单向沟通方式,而一旦系统性变革的需求被忽略,就难以达到转型预期效果。联想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强调端到端的变革管理,要求数字化转型团队和业务部门合作推动全体系变革,提升数字化建设的投资回报率(ROI)。变革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数字化转型团队根据业务部门的提议,共同讨论具体的业务目标与规划。其次,引入专业管理工具,对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和成本进行分析,明确到底是 IT 系统的问题,还是需要对流程、业务模式等进行改变,亦或是需要对组织架构做出调整。最后,项目完成后需要接受三类指标的考核,包括价值实现、使用率、以及用户满意度。联想集团:AI for all,开启数字化转型 2.0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4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AI 落地发展,内生外化。数字化转型 2.0 的另一战略举措则是为联想集团全价值链的 AI 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落地应用。顶层设计包括计算资源、AI应用整体架构、相关组织架构,以及合规管理体系,为联想集团全价值链的 AI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引和支撑。在顶层设计推出后,数字化转型团队将推动AI 应用的探索和落地,按月对各地区各部门提交的AI 用例进行评估和迭代,持续推进,目标是在年内产生双位数的用例。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联想将加速 AI 在集团内部的应用,打造出 AI 驱动的数字化决策方案样板,并总结出系统性方法论,未来将以此作为服务对外输出,服务客户。强化数字化基因,推动持续重塑。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一部门的任务,也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整个公司的数字化基因打造、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培养对于公司的持续重塑、不断拓新至关重要。为此,联想集团专门设计了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加大面向全员的数字化 AI 变革的培训力度,计划到 2024 财年末将人均参与数字化变革培训的时长提高一倍。另一方面,HR 部门也正在考虑把公司各层级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最新的数字化能力进行刷新。此外,公司还开展各种数字化竞赛,鼓励员工提出更多的创新想法并进行尝试,让员工真正参与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中来。打破痛点:全局规划,端到端打通小修小补的数字化项目难以带来企业预期的转型效果,但如何打通业务或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端到端的打通,一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难点。对于联想集团来说,无论是以前做 IT 建设,还是现在做数字化建设,从第一天起就强调要全局考虑,全球化统一设计。首先,联想由集团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团队来进行统一的架构设计和预算管理。其次,数字化转型要根据集团蓝图统一规划:各业务部门可以提出需求,但必须按照蓝图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将公司的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公司整体基础架构的统一建设中。通过蓝图、预算、项目管理,确保了公司是从整体层面去考虑,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局部的单点建设。最后,如果要实现公司内部整体回报的最大化,数字化就一定要进行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拉通。自两年前起,联想集团数字化转型部门的一大战略重点就是做跨业务、跨职能的数据拉通。以跨业务拉通而言,无论是商业客户还是消费客户,其购买和服务体验都基于集团打通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用户画像。而对于端到端的跨部门拉通,联想集团已推动跨部门的整体规划(connected business planning),而不是各部门做各自的规划。AI 创新更需全局规划在 AI 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如何将点状创新快速规模化,在企业层面提质增效?联想集团对此也有深刻的思考。在过去一年中,集团各部门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尝试,但集团也逐渐意识到局部尝试在规模化的过程中会在合规、计算资源需求等方面遇到问题,因而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基于集团对AI最新发展及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企业在局部自发式地开展创新后,一旦有成功案例并得到高层的关注和重视,就可以统一规划,组织推进,迭代发展。为此,联想集团成立了人工智能推进治理委员会,并从一开始就纳入对“负责任的AI”的考量。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了首席技术官(CTO)、战略负责人、法务、数据安全等公司主要高管,统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5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联想集团作为一家成立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无论是在早期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在当前的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我们始终从全局视角出发,采用全球统一的设计理念。联想集团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推进治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我们通过跨部门统一的决策流程,来实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联想集团首席数字化转型官 李欣筹 AI 的总体规划、架构、管控和投资,从集团层面统一进行整体决策。迎接 AI 原生智能化之旅始于今日重塑联想集团认为,未来十年是AI蓬勃发展的十年。AI 有望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生产、消费等带来变革式的提升。因此,无论是未来员工岗位的设计,还是未来的公司流程,甚至商业模式,企业都要有尽早拥抱 AI 原生的思想。AI 原生时代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这既有赖于 AI 技术的发展,也有赖于企业对自身流程的重塑和组织的重塑。企业重塑,从现在开始。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6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安踏创立于 1991 年,在群雄逐鹿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历经 31 年,于 2022 年坐上了行业的头号交椅。2023 年,安踏集团全年营收超六百亿元,同比增长 16.2%,创历史新高,其中 DTC(直接面向消费者)业务占比 56.1%,线上业务占比 32.8%。12 除了深耕中国市场,安踏还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高水平竞争。2023年,安踏成立东南亚国际业务部,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核心商圈开展直营零售业务。2024 年 2 月 1 日,安踏集团旗下的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在纽交所上市,标志着安踏的全球化征程进入了新阶段。这一天距离安踏收购亚玛芬,仅仅五年时间。如果说,安踏的雄心源自创始人丁世忠的愿景初心“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那么以战略为指引,结果为导向,十多年来通过 DTC 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积累的“品牌 零售”核心竞争力,则给了安踏在世界舞台上面对未知的信心。命运的召唤,安踏向零售转型时间拉回 2009 年 9 月,安踏集团收购了斐乐(FILA)在中国的经营权,开启多品牌之路。13隔年,行业爆发库存危机,安踏得以反思经销商模式存在的问题:库存积压时,不得不打折清货,导致品牌价值崩坏。于是,安踏决定采用直营模式经营所有的 FILA 门店,开展了 DTC 转型。直营模式下,安踏拥有 FILA 门店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从消费者洞察、商品开发、企划、运营到营销各个环节形成闭环,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将商品及品牌形象直接呈现到消费者面前。2009 年至 2012 年间,FILA 品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高端运动时尚,完成了第一批商品的研发。自 2014 年起,FILA 品牌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实现百亿销售,142021 年超两百亿。15FILA 门店数量从 2009 年的 50 家增加到 2023 年的 1972 家,聚焦一二线城市。16,172023年,FILA实现251亿元营收,撑起了安踏集团的半壁江山。18成功经营 FILA 品牌的过程,不仅让安踏积累了DTC 转型的经验,而且证明了安踏在中国运营国际化品牌的能力,坚定了安踏对“单聚焦、多品牌”战略的信心。2015 至 2018 年期间,安踏通过合资公司或收购的方式获得了迪桑特(DESCENTE)、可隆(KOLON)等细分运动行业知名品牌的经营权,并成功提高了品牌的运营效率,创造了独特的多品牌协同价值。配合 DTC,数字化战略升级2020 年,疫情冲击之下,除了加速开拓线上渠道,安踏还同时开启了两个持续至今的重要转型,一是推动安踏主品牌的 DTC 转型,斥资 20 亿回购门店经营权;二是配合 DTC,推动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19安踏再次化危为机,抓住了线上线下格局重构的新渠道机会。DTC 模式下,安踏能够直接管控门店的运营标准、货品体系、服务体系。但是,没有了经销商作为缓冲,公司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库存压力上升,仓储、人工、租金等运营费用增加,对企业精细化运营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安踏对数字化战略进行了升级,“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业务逻辑出发,重塑人、货、场。人:通过完善会员制度,积累消费者数据资产,安踏得以深入研究用户的消费心理及产品需求,开展社群运营,同时辅助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等环节决策,帮助安踏创造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安踏:超越自我,做世界的安踏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7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货:为实现全渠道“一盘货”,安踏打造了全渠道货通项目,将线上线下所有渠道的库存流转打通,以最少的货实现最大的销售。同时,整合物流环节,降低物流仓储及作业成本,减少无效调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场:为提升门店管理水平,安踏推出了“安诊无忧”系统,帮助门店基于数据发现问题,开展归因分析、形成解决方案,后续跟踪形成闭环。比如,店效同比下降,是因为客流,还是因为客单价?如果客流没有变化,而是连带销售下降导致客单价下降,就可以继续往下拆解:是货品匹配问题,还是运营方面的问题?从而让门店有的放矢,提高绩效。基于这个系统,集团对门店的管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总览所有门店的运营情况,获得全局视野,有助于最佳实践的提炼和扩散。在推行会员管理、供应链整合、门店数字化等项目的过程中,安踏逐渐完成了数字核心能力的建设,实现了从集团到门店的精细化运营。到 2030 年,力争全球领先2021 年,安踏将十年战略调整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作为一家坚持“高标准对标”的公司,安踏对于“全球领先”的定义是高标准、多维度、可量化的。除了市场份额要远超对手之外,品牌价值、科技创新、员工发展、社会责任,都要实现全球领先。而且,这些目标被拆解成具体的战略和阶段性行动计划,有详细的时间表和可衡量指标。以科技创新为例,安踏累计申请专利超过 4400件,有效专利 2500 件,位居国内体育品牌首位。20 2023 年,安踏研发投入超过 16 亿元。21到 2030 年,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 200 亿元。22为了支持安踏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安踏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直面消费者的业务模式,更加明确人、货、场三大战场的六大抓手。通过数据驱动打通全人群、全渠道和全价值链,最终目标是实现管理效率和消费体验的大幅度提升,甚至业务模式的重塑。为加速设计流程,安踏试点了最新的生成式 AI技术。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设计师能够迅速生成多种设计原型,并即时收集消费者反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确保新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安踏,永不止步回顾安踏的成功要素,我们看到一个与之品牌愿景高度吻合的企业形象:不仅有不断超越自我的雄心壮志,还有冷静的战略头脑,日复一日坚持出发,锻炼出极强的执行力,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未来的挑战和变化。“我们相信,国家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未来会越来越开放。未来中国领先的企业一定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安踏集团首席运营官 陈科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8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二、构建新型数字核心埃森哲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力是企业快速领先对手并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如通过云计算提升敏捷性和创新能力,利用数据和 AI 实现差异化,借助应用和平台加速增长、改善用户体验并优化运营。埃森哲把这种数字技术能力定义为“数字核心”,它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源泉和转型的动力。不同领域的企业,其数字核心构成各异,但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能促使企业以全新视角运用技术。然而,打造数字核心非一日之功,企业需确保各项技术要素有效整合与激活。否则,过时的 IT 架构反而可能成为转型绊脚石。企业需要持续升级和灵活调整 IT 基础,确保企业能不断重塑(见图 15)。图 15:新型数字核心注:统一系统的管理控制层(continuum control plane)、可组合集成(composable integration)。资料来源:Reinventing with a Digital Core,埃森哲。数字化平台数据与 AI 核心支撑数据AI数字化底座以云优先的基础设施统一系统的管理控制层安全可组合集成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29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生成式 AI 的出现给企业的数字核心带来了全新要求,包括对新型数据的需求、模型的选择以及计算成本的增加。结合前文所述,中国企业数字技术基础不牢,数据流通程度、上云比例不高,IT 安全部署不足。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速布局数字核心的建设,同时平衡好创新投入和技术债。首先,在构建数字核心之前,企业必须对现有数字核心的成熟度进行全面评估。这有助于确保企业在技术升级、扩展或转型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其数字化转型策略是切实可行的。其次,数字核心要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组织需要从自身业务出发,确保技术投资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用定制化方法构建数字核心。考虑到多数中国企业尚未完全实现物理服务器、虚拟环境和云计算之间的集成,采取灵活且可扩展的架构来设计和管理数字核心,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能力。最后,技术债务是企业为了维持 IT 系统的现代化和满足业务需求而不得不承担的成本。这包括财务支出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技术债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如使用过时的编程语言、陈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等。虽然 AI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但它也已经成为仅次于软件的技术债务的主要来源之一。相比全球其他企业,中国企业在偿还技术债务方面的投入更为显著。据调查,46%的中国企业将 30%以上的 IT 预算用于偿还技术债。这有可能限制企业在创新技术方面的投入,造成未来技术债的进一步提升(见图 16)。平衡技术债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对现有技术债务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及预防新的技术债务的产生。中国企业应该致力于实现信息技术的“持续更新”。这包括利用生成式 AI 等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并确保技术栈保持最新状态。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哪些技术债务是可以接受的,并探索如何避免不可逆的损失。通过实施自动化测试和优化工作流程,企业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技术债务进一步积累。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超过 70%的企业高管已经在 2024 年将强化数字核心能力作为其投资的优先事项。23 中国企业在创新投资方面已经展现出全球领先的增长速度,88%的受访企业表示,与过去相比(20202022 年),他们在 20232024 年增加了在创新方面的投入。24 从时间的支配上来看,中国企业在业务支持、创新以及基于设计思维的问题解决上的专注度显著增加,这表明中国企业正在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创新需求和技术进步。图 16:中国企业用于偿还技术债的 IT 预算占比显著高于全球未来 12 年,企业 IT 预算中用于偿还技术债的比例(全球 vs.中国)题目:在 20232024 年,您预计 IT 预算中有多少比例用于偿还技术债务?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核心全球调研(全球 N=1500,中国N=80)。23F0!01P%大于50%8 W &(%的中国企业将30%以上的 IT预算用于偿还技术债全球中国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0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作为 TCL 旗下两大集团之一,TCL 实业聚焦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带来前瞻性的科技体验和智慧健康生活。自 1999 年在越南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以来,TCL 的全球化已有 25 年,TCL 实业的海外业务占比约六成。25当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但 TCL坚定走全球化战略,同时升级自身能力,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从全球产品制造到全球品牌经营,将在中国积累的制造优势拓展到海外,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全球领先”的愿景驱动之下,TCL 正加速推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全球覆盖,不仅要提升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善消费者体验,提升品牌认知,在全球业务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愿景驱动变革,一个故事讲到底过去,TCL 实业的各个业务部门独立运作,多年来积累了超过 200 套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彼此孤立,数据和流程难以整合,影响了市场响应速度。26 例如,消费者下单购买了多个家电商品之后,由于不同产品分属不同 BU(业务部门),TCL 内部需拆成多个订单交付,导致消费者无法一次性收到商品,严重影响体验。为了面向消费者提供智能终端产品,TCL 实业需要管理三条端到端的价值链:第一条是价值创造,从市场洞察、产品需求到最后的产品研发、上市、退市;第二条是价值传递,从开始获取订单到最后订单交付,以及交付后的售后服务体系;第三条则是与消费者共创,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反推生产,实现围绕用户生命周期的管理。TCL 于 2021 年提出“数字化 6 1 战略”,“6”指的是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大数据、共享这六大领域,“1”指的是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6 1战略”的目标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敏捷高效的数字化平台及产品体系,助力TCL实业成为数据驱动、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KPI 是结果,不是目标“6 1 战略”第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六大领域核心系统的建设。通过自研的方式,在 TCL 实业层面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支持各业务部门在流程、数据、系统上的拉通和个性化应用,部分非核心周边系统保留原系统、进行迭代升级。TCL 实业:数字化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数字化有两波红利,第一波红利来自流程在线,利用计算机算力取代人类的重复劳动。第二波红利来自业务变革,从数据里找到可优化的空间,推动流程优化。第一波红利见效快,但短暂,系统上线收益即达到峰值,第二次红利见效虽然慢,但却可以永久收益。依靠过去的 200 多套系统,TCL 吃到了第一波红利,但问题在于,不拉通数据,无法通过数据来驱动变革,就永远无法享受到第二波红利。”TCL 实业副总裁,流程数字化转型中心总经理 施卫国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1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以供应链计划为例。TCL 的供应链层次多且复杂,生产周期长,刚性强,要应对动态的需求,协同非常重要。新上线的系统有需求、供应、协同三个模块,从销售公司下内部订单开始,到生产部门生产,直至出货,能够实现订单状态的实时跟踪。不仅如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TCL 还加入了以提升消费者体验为目标的业务变革。比如,为了提升货物的可得性,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握手点要尽量靠近消费者。过去,生产部门出货的节点被定义为“离开工厂”,而在新的系统中,这一节点被重新定义为“到达销售公司”,从而更靠近消费者。2021 年到 2023 年,TCL 投入了约 20 亿人民币,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了一个业务活动的镜像,通过镜像把数据沉淀下来。系统自研率达 70%,主流业务支撑率超 80%。两年间,TCL 实业智能终端营业收入增长 17.2%。获益于效率的提升,存货周转天数下降 15%,上市公司人效提升 33.9%,净利润增长491%。同时,衡量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净推荐值(NPS)提高了 25.3%,“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已初见成效。27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施卫国却说,“营收、利润的提升,存货周转的下降,人效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的 KPI,但在我心目当中,它们只是结果,不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改变公司的运作机制,以数字化的思维方式来经营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业务变革2024 年,TCL 开启“6 1 战略”的第二阶段,数据驱动运营和体验改善成为新的建设重点。“未来的收益一定是来自整个价值链的碎片化收益,要通过不停的业务变革、流程优化来实现。”这一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推动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一个传统制造企业中,管理层和员工对新系统和新流程可能持保守态度,担心变革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让员工不满意,比让他们满意更难。”施卫国说,“数字化转型是靠愿景驱动的,而不是员工痛点驱动,自带管理属性,需要对抗人的惰性和习惯。”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施卫国认为制度和组织的保障至关重要,否则一定会造成运动员少、裁判员多的情况,导致转型无疾而终。制度保障:数转中心的 KPI,超过半数是业务类指标,确保以业务驱动转型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数转中心和业务侧各自指派一名项目经理,分工不同,但共担责任,同奖同罚。组织保障:流程数字化转型中心不仅包含了流程、数据人员,还包括架构师及产品经理等角色。同时,作为数字化转型齿轮组的组长,施卫国推动数转中心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重点项目参与人数高达五百多人,其中业务三百多人,数转中心两百多人。两年间,数转中心的员工人数从 2020 年的约300人增加到2024年的约600人,年轻化趋势明显,性别比例也在变化。数转中心36%的管理层是女性,善于从业务中挖掘改善机会、推动跨部门协作。同时,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增设资深专家级别的职位,TCL 提高了对复杂项目和战略任务的管理与执行能力。28四十多年来,TCL始终坚持对数字化的长期投资。“6 1 战略”开启以来,TCL 凝聚集团军的力量,重建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展现出非凡的意志力和决心。全球市场上,天地更加广阔,竞争也更加激烈。鹰是 TCL 的文化象征,自我变革是TCL 的文化底色。变革的脚步不停,数字化之路就永远不会结束。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2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罗氏集团成立于 1896 年,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医疗解决方案改善人类健康。作为全球生物技术与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罗氏扎根中国 30 年,始终践行对中国病患的长期承诺。罗氏在中国推出的 28 款产品覆盖了抗肿瘤、神经科学、眼科等多个关键治疗领域,显著提升了中国患者的医疗质量。2023 年,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落成,目标是加强本地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前沿成果的转化。生成式 AI:革新医药研发的颠覆性力量罗氏所在的医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研发和创新的高投入、长周期和不确定的回报率。研发新药通常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并经历多年的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过程。尽管成功的新药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但失败的风险同样巨大,这使得许多医药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面临巨大压力。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生成式 AI 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展现出颠覆性的潜力,医药公司在研发和创新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生成式 AI 能够从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中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治疗靶点。这种能力不仅加快了初期的药物发现过程,还能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通过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效果和安全性,减少实际试验的时间和成本。此外,生成式 AI 还能预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潜在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开发的成功率。罗氏:三大支柱助力生成式 AI 落地罗氏深刻认同生成式 AI 在医药行业中的颠覆作用,并将其探索重点放在药物研发领域。通过生成式 AI 的应用,罗氏致力于加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秉持着挽救生命、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初衷,罗氏期望通过生成式 AI的力量,尽早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因此,罗氏集团制定了生成式AI战略,包含训练、开发和应用三大支柱。训练支柱是指基于丰富的内部数据,罗氏预训练和微调新的大语言模型(LLM),为开发和应用支柱提供基础性的模型支持工作。作为一家超过 100年的医药企业,罗氏坐拥海量的高度敏感和高度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实验数据、研发数据、分析数据、科研数据,但是没有员工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的历史、实验项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成本数据、临床试验和真实病人反馈等信息。利用上述海量数据,公司能更好地让各大厂商的 LLM“为我所用”。开发支柱的目标是将训练支柱调优后的 LLM 整合到罗氏自己开发的算法中来解决新的问题。比如,将 LLM 与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结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应用支柱,也称作“伽利略计划”,旨在实施和部署 LLM 到日常工作中,通过进一步微调现有LLM(基于训练支柱的产出模型)应用于特定任务,以提升研发和运营效率。“伽利略计划”有三层,底层是数据和云基础设施,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底层之上是管理层,通过自研的“伽利略管理系统”来管理各大供应商的模型、负责任 AI 的相关事宜、日常使用的授权和管控及检索增强的生成引擎。最上层为应用层,针对公司流程和业务创新,开发相关应用程序。罗氏中国也通过其在本地积累的丰富数据和独特的市场洞察,与全球团队紧密合作。罗氏中国不仅参与了 LLMs 的预训练和微调工作,并且结合中文语言和语境开展了一系列创新项目,探索生成式 AI 在实际研发中的潜力和应用场景。同时,罗氏中国还适时寻找本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生成式 AI 的本地应用,主要关注伙伴的模型能力、方案的适用性以及潜在风险,例如,数据的敏感性和跨境关联性风险。罗氏:秉持初心,生成式 AI 助力药物研发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3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罗氏中国:打造数字核心罗氏中国为何能有信心迅速并坚定地开展生成式 AI 在研发领域的探索,这归功于罗氏多年来持续打造坚实的数字核心。数据是生成式 AI 的基础,罗氏中国已完成了下一代数据中台的建设,过去四五年的数据和应用全部分别基于数据湖和原生云架构,并采用了最新的集成方式与现有系统对接。全云化的数据平台使得罗氏能够迅速、全面地获取和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无论是临床试验数据、患者反馈数据,还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被快速收集、存储和处理。全云化的架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和存储容量。这意味着在生成式 AI 模型的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罗氏中国可以灵活应对数据量的变化和计算需求的波动。此外,全云化的架构可以通过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合规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这不仅保护了敏感的医疗数据,还确保了生成式 AI 应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全云化的数据和应用还大幅增强了业务支持力度,促进了罗氏制药和诊断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共享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云架构,各部门可以更紧密地合作,推动跨领域的创新应用。例如,全云化的架构能够轻松应对新药上市时客户需求的激增、新品牌的推出以及新疾病领域和医院科室扩展所带来的大量数据流。它不仅能够快速记录这些海量数据,还能确保严格的监管合规,整个流程实现全数字化管理,提升维护效率,同时控制成本。罗氏中国 2030 的愿景是,以全面的数字化诊疗方案,引领健康管理生态系统。面对生成式 AI 技术的崛起,罗氏积极构建自有大语言模型,开展生成式 AI 的应用实践。秉持治病救人的初心,罗氏重点探索生成式 AI 如何助力药物研发。公司迅速并坚定地开展这一系列举措,信心来源于多年打造的坚实数字核心。展望未来,罗氏中国将继续扩大和深化生成式 AI 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最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就像人一样,企业必须了解自身的数字核心所在,并掌控它。这样,企业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才能知晓从哪里开始着手。”罗氏中国首席信息官 施涪军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4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钉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级服务平台,自推出以来始终坚持开放生态的发展战略。基于这一战略,钉钉持续强化其 AI 能力,通过智能化底座AI PaaS 和 AI 助理,积极探索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从低代码到 AI 的创新逻辑过去几年,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钉钉观察到许多企业面临精细化运营和管理的压力,转型意愿很强,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性人才,转型难以有效实施和深化。企业开始认识到利用软件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性。软件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思想,对软件的个性化应用过程也就是将企业管理思想落地的过程。为破解这一难题,钉钉推出了低代码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以简化的方式快速部署自定义应用,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或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从而降低了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和门槛。在低代码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钉钉进一步扩展其创新逻辑至 AI 领域将复杂的 AI 系统解构为更小、更易管理和操作的模块,并巧妙地将这些模块集成在钉钉的生态系统中,使企业无需历经长时间的培训和复杂的配置过程,可以更轻松、更便捷地应用 AI 技术。企业自建 AI 能力面临多重挑战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在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客户体验和创新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迫切希望整合这一技术到其运营中以保持市场竞争力。然而,企业自建 AI 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充足的资源,涉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挑战。资金:企业需要进行巨额的初期投资和持续的运营投入,这不仅包括购买和维护高性能计算资源的费用,还有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相关成本。技术:企业必须在数据收集、模型开发、训练等多个技术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将 AI 技术与现有的 IT 系统和业务流程无缝整合。这一过程不仅实施难度极高,且需要持续的更新与维护。人才:高质量的AI专业人才在市场中极度稀缺,企业在招募和保留这些专家方面挑战极大。同时,对现有员工进行AI技术培训和提升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为了加速 AI 在企业的应用,构建技术生态系统至关重要。通过与科技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学术机构合作,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企业可以加速解决技术难题,降低研发风险,在AI领域保持持续动力,实现长期发展和创新。智能化底座:降低 AI 应用门槛数据是 AI 能力建设的基础。通过钉钉的数据资产平台 dPaaS,企业可以整合数据,优化数据结构,确保数据易于被 AI 处理,从而释放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在钉钉的智能化底座 AI PaaS 上,有模型调度、模型训练和插件开发三大平台,企业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 AI 应用。众多独立软件开发商也汇聚于此,利用钉钉的数据资源和AI能力,开发企业级智能应用,涵盖 CRM、ERP、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丰富了企业在钉钉平台上的应用选择。钉钉:集生态之力,加速 AI 应用进程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5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钉钉还整合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与国内其他顶尖的模型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一站式完成协作和业务流程。AI 助理:企业的数字“新员工”除了借助钉钉智能化底座加速 AI 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还能通过钉钉的 AI 助理市场(AI Agent Store)打造个性化的 AI 助理。这些 AI 助理拥有拟人属性,能够记忆员工的偏好,跨系统进行调度,并通过数据指标了解各种业务事件,成为企业的“数字员工”。未来,每个企业员工都可能拥有一个“数字分身”,以提高工作效率。以西部机场集团 AI 助理“小西”为例。这是国内民航机场的首个 AI 助理,基于钉钉平台的知识库和大模型打造,能够调取西部机场集团积累的企业知识数据,帮助提升办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024年 4 月 25 日正式上线后,“小西办公”“小西问答”及“小西问数”等应用已经开始在行政办公、知识问答和智能数据查询等多个业务场景中发挥作用。29,30通过构建智能化底座、推出 AI 助理,钉钉助力企业以低门槛的方式获取 AI 能力,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展望未来,钉钉计划持续扩大其生态合作伙伴网络,进一步增强平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推动更多智能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应用 AI 技术,从而推动业务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大模型是个引擎,而不是一台车,大模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要用技术产 品 契 合 工 程(Technology Product Engineering)的方式实现落地,包括对大模型的调校。”钉钉副总裁、钉钉开放平台总经理 王铭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6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图 17:相比激进情景,企业通过负责任的、以人为本的方法部署生成式 AI,到 2038 年可为中国额外释放 2.86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数据来源:三种情景下的 GDP 增长预测来自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基线 GDP 预测来自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持续变化,技术迭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对组织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技术实施有章可循,推动文化的变革才是最大的难点,是决定企业能否转型的关键之一。然而两年来,中国企业在“释放人才力量”这一维度表现不佳,今年的得分比去年还下降了 2 分。AI 时代,这一维度的优势和劣势都将被快速放大,因为生成式 AI 有望重塑所有工作流程,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将对工作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企业该如何应用生成式 AI 技术,最大程度上释放价值?埃森哲通过建模,评估了三种应用方式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一是谨慎情景,以风险规避为核心,缓步运用生成式 AI。如果企业持保守观望的态度,对这一问题避而不谈,有可能引起员工的疑虑和担忧。同时,企业有可能错失技术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造成竞争力下降。二是激进情景,以削减成本为核心,快速运用生成式AI。如果企业直接利用新技术替代现有员工,并且减少员工数量,短期内或许能节约运营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如人才流失、创新受阻、企业信誉受损等。长期来看,效益最明显的是以人为本情景,以员工和创新为核心,负责任地大规模运用生成式 AI。帮助员工充分了解生成式 AI 对其工作及职业发展的影响,重新设计岗位,提供必要的转岗培训,不但可以消除员工与数字技术的冲突,还能促进他们积极利用 AI 技术创造更多价值。相比激进情景,到 2038 年,以人为本情景有望为中国额外创造 2.86 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见图 17)。三、重塑人才和工作17000190002100023000250002700029000310003300035000较基线 4.25较基线 1.39以人为本情景:企业以员工和创新为核心应用生成式激进情景:企业以成本削减为核心,快速运用生成式AI基线情景:没有采用生成式AI的预期增长较基线 3.52谨慎情景:企业以风险规避为核心,缓步运用生成式AI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2031年 2032年 2033年 2034年 2035年 2036年 2037年 2038年额外释放2.86 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到 2038 年,GDP 增加值(万亿美元)单位:十亿美元三种生成式 AI 应用情景下中国 20232038 年 GDP 增长预测以人为本情景:企业以员工和创新为核心应用生成式 AI谨慎情景:企业以风险规避为核心,缓步运用生成式 AI激进情景:企业以成本削减为核心,快速运用生成式 AI基线情景:没有采用生成式 AI 的预期增长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7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具体而言,企业首先需要将人才置于变革的中心,更新人才战略。组织和人才是企业重塑的关键一环,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愿景,组织能力的调整才有清晰的方向。因此,企业需要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识别工作的未来变化,评估这些变化对职位的影响及未来需要的技能,构建与技术路线图一样精确的人才发展路线图。其次,领导层需要提升技能。埃森哲调研数据显示,仅有 30%的中国企业领导层具备技术专长,31 这有可能令企业低估技术的价值和影响,导致反应滞后,错失利用技术加速发展的机遇。在 AI 时代推动组织的变革,领导团队一方面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实时更新对技术的认知,同时,还要提升变革管理能力,使用新技术进行决策与管理,并以负责任的方式实现组织及工作方式的重塑。全球范围内,员工对生成式 AI 充满担忧,约六成(全球及中国比例一致)担心生成式 AI 会增加工作压力和倦怠感,但只有 25%的中国高管意识到这一点,远低于全球高管的 37%。32领导层的榜样作用能加强员工的信任感,促进员工参与变革。正如沃尔玛首席人事官唐娜莫里斯所言,“我们(企业领导)很容易低估成功部署生成式 AI 所需的基础。为确保最终结果符合预期,领导者需要学习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用技术赋能。要想获得全体员工的支持,领导层需要身先士卒、勇于使用新工具。”33 最后,为了应对企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HR)的能力也需要全方面升级。相比全球企业,中国企业在识别未来所需技能、设计人才路线图、采用灵活的人才招聘策略三个方面,都还有改进空间(见图18)。虽然AI技术的发展对企业HR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企业不仅能利用生成式AI识别人才缺口,在培训管理和技能发展方面,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角色开发和技能分析,预测未来所需的技能,进而为员工创建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结合以体验为导向的变革方法,企业还能提升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变革的热情和信心。比如,在设计新的角色和活动时,与员工充分互动,确保员工能够直接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好处;打破信息孤岛,确保员工可以自由地访问数据,通过增加透明度来建立信任。图 18:中国企业的 HR 能力需升级企业高管对其 HR 能力的评估选择“强”及 非常强”的占比(全球 vs.中国)全球中国采用灵活的人才招聘策略,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64C%有明确的人才路线,以建立末来三年所需的劳动力和技能64U%充分理解企业未来三年所需的劳动力和技能67V%问题:您如何评价您的公司在以下每个方面的表现?数据来源: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 年 1011 月,(全球 N=1500,中国 N=110)。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8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中电集团:数字化点亮能源行业未来中电集团(中电)于 1901 年在香港成立,是亚太区规模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之一,业务覆盖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时为澳大利亚、印度等亚太市场客户提供服务。作为公用事业的领军企业,中电致力于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能源服务,不仅对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懈追求,并在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引领行业。视净零转型为战略性机遇中电将减碳视为集团的首要重点。正如中电数码总裁贝柏安所说,“净零转型影响深远,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在中电看来,减碳不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个引领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性机遇。中电在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和核能领域已经深耕多年。得益于电动车行业的飞速发展、AI 驱动下对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的需求上升,以及全球企业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策略的关注,市场对于低碳能源的需求稳步提升。中电是中国内地能源行业最大的境外投资者之一,于 1979 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投资总额超过500 亿港元。34目前中电专注发展低碳能源,在内地的零碳能源业务占比已近七成。35数字化转型是中电的另一重点。运用数字技术,中电能够更好地提升运营表现,推动创新,让员工更高效地工作,进而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助力其做出更明智的能源选择。例如,中电利用不断积累的物联网数据来管理发电厂等大型资产,以确保这些设施可靠并高效地运营。与此同时,中电利用实时的用电数据,配合预测性分析,帮助客户管理能耗,覆盖的空间包括住宅、商业楼宇、产业园区和工业设施。通过数字技术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电的数字战略中,智能电表和实时数据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香港地区高度城市化、人口密集,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中电为约八成香港市民供电,因此,确保电力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截至2024 年 3 月,中电已为香港的客户接驳了 233 万个智能电表。36根据智能电表的实时用电数据,结合天气预测信息,中电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高峰用电需求。同时,中电采取一系列用电需求管理措施,包括与客户更紧密沟通,加强节能减碳意识,并让住宅及商业客户了解其家居或业务场所的用电状况,从而找出节能空间。通过中电 APP,客户可以查阅过往 14 个月内的用电记录,以及每小时用电情况,还能预测下期账单的金额,客户能通过APP设定提醒,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源消耗,节约用电、节省电费。中电会在夏天推出奖励计划,鼓励客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减低用电需求,以降低香港整体的高峰用电需求及碳排放。而且,用电需求管理计划还有助电力公司延迟投资兴建新供电设备。在 2023 年盛夏的一天,超过 75 万名企业和住宅客户参与了用电需求管理计划,帮助中电减少了超过 180 兆瓦的高峰用电需求,成为全球同类需求管理计划中能源节约规模最大的活动之一。37实现新的工作方式除了在用户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变革,中电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信息技术,简化集团内部运营,提升业务效率。由于传统的 ERP 技术是本地运行的架构,在引入新功能和创新方面较为滞后,而且每次升级耗时长,对运营干扰大。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39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相比之下,基于云原生技术和多租户架构的 ERP平台则不同,能够持续更新。技术供应商能够快速收集用户反馈,改进产品,每几个月都会推出新版本让客户不断简化及改进业务流程。中电正在向云端 ERP 平台迁移。更快的更新频率能让中电及时获得新技术和能力,比如,将生成式 AI 能力融入到财务、采购和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流程。贝柏安说:“这种持续更新的模式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这是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将改变我们所有的职能。”应用创新思维电力行业对运营管理要求极高,公用事业企业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方式以实现最佳的业务可靠性,安全性及运营表现。当下,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减碳及数字化变革,公用事业企业在确保业务持续卓越运营的同时,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变化。贝柏安认为新技术的采用是员工学习和应用创新思维的绝佳平台。为促进创新,中电邀请员工参与创新竞赛,鼓励员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探索新的可能性。生成式 AI 被认为是一项特别有前景的技术,有潜力改变客户服务和内部运营的各个方面。员工可以提出他们设想的应用场景,胜出的员工可以获得试用生成式 AI 工具的机会。同时,中电成立了一个跨职能委员会,管理这些创新试验,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并与中电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贝柏安说:“这项技术有潜力,但就像任何技术一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试用和确定其价值。”照亮美好明天“照亮美好明天”是中电的宗旨,数字化战略对集团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探索生成式AI技术,还是采用更加先进的企业信息软件,都是为了帮助中电建立更加可持续的业务,为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我们不是为了新技术而采用新技术,而是为了改进工作方式,实现更好的业务成果。这样不仅能让客户更满意,也能使员工感到更有动力。”中电集团数码总裁 贝柏安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0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2015 年成立的理想汽车(理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要代表之一。凭借增程式技术和对家庭用车需求特点的精准定位,理想在 8 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 2023 年首家营收突破千亿并最快实现年度盈利的国内新势力车企。38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理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152021 年是从 0 到 1 的创业期。从 2018年发布首款产品理想 ONE,到 2021 年底年交付量超过9万辆,39在家庭中大型 SUV细分市场排名第一,理想在激烈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随着品牌在细分市场的产品力和商业模式得到验证,理想在 2022 年进入从 1 到 10 的新成长阶段,企业战略重心从生存转向扩大产品矩阵和规模增长。面对未来千亿甚至万亿的企业规模,理想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一方面,他们需要保持在产品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如 AI和智能驾驶方面建立优势。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保持良好的造血能力,以投资于下一代产品和技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创业期迈入新成长阶段,理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高效的组织,来支持新的增长。为此,在管理层带领下,理想开启了企业重塑的变革之旅。根植于使命,成为自己理想将“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定义为自身使命,通过产品、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产品与服务。这一使命是理想用户思维的体现,也指引着理想不断变革,不断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理想的企业变革有两个核心坚持。首先,所有的组织变革必须服务于业务战略,理想同步制定了变革战略和业务战略。其次,数字化战略和规划必须服务于组织变革,与企业的管理体系变革保持一致。这两个坚持至关重要,能够避免企业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或为了追求新技术而进行零散低效的投资。理想的业务战略根植于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这从顶层设计上保证了组织变革和数字化战略能不受行业标杆或实践所束缚,企业所有的变革最终都会回归到用户价值创造。两个抓手:组织变革和数字化并行理想这次企业变革的定位是服务规模增长,即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组织也不会变得臃肿,能够高效、高质地做出决策并落地实施。这意味着,企业要有一个高效决策的组织架构、一套体系化的管理体系以及能够支撑这套体系的数字化能力。抓手一:七大领域同步推进组织变革理想决定进行大规模组织变革的契机始于 2021年底,公司产品组合面临从单一车型理想 ONE 扩展到多车型组合。在进行一系列试点之后,理想意识到小规模试点项目虽有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务战略、产品组合和商业运作之间的无缝连接需求,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所提供的支撑能力也还需大幅提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理想认为应该从长期主义出发,选择做正确的事,而不是选择做容易的事。在 2022 年底至 2023 年初,理想引进矩阵型组织,并推出了七大领域的管理变革,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流程优化、人才培养、绩效考核、信息技术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全面调整。2024 年 4月,理想又开启了矩阵型组织 2.0 升级,同时推动多个部门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根据市场环境、业务发展节奏及组织运营需要,企业变革也需要不断迭代和调整。理想汽车:变革,成为更好的自己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1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抓手二:前置性规划和体系化建设数字能力理想组织变革的核心是构建具有高质量经营能力、有韧性的矩阵型组织,而这种经营能力的实现需要一套相对标准和体系化的管理治理架构。这套管理体系的流程必须是线上的,并且各项业务和运营数据必须是打通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有效执行和持续优化。为此,理想从两个维度确定了数字能力建设的核心领域。第一个是平台化能力,企业需要夯实包括底层数据在内的数字基建和基础能力。第二个是与组织变革对应的业务和职能领域,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以及商业、财务和组织领域等。这个体系性框架确保了数字化的规划和解决方案能力,以及端到端的系统开发实施的能力,能够支撑整个流程体系和变革的成功。在数字化变革的实施层面,理想在 IT 团队、端到端能力、未来技术等方面也都有战略性部署。前置 IT 团队理想要求各领域所有的变革都必须与 IT 团队深度绑定,各变革项目组内都配备有 IT 团队成员,并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 IT 支持的扩展组。将 IT 前置到变革规划中,能够保证 IT 变革并与组织变革能够高度融合。此外,理想还拥有强大的 IT 团队,他们以敏捷迭代的方式工作,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灵活的端到端能力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需要能够快速感知和迅速响应用户需求及反馈,并反映给销售、研发、供应等领域。要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支持必不可少。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数字系统依然需要提供端到端的支持。理想虽然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也存在历史包袱。单点改造有时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可能会形成壁垒或孤岛。对于创业期建立的不少IT 系统,理想基于业务和变革需求决定这些系统是否需要重构和重建。例如,理想放弃了在创业期建立的自有采购系统,转而采用了新的Ariba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是企业级战略电动化和智能化是车企技术竞争的核心,并且都离不开 AI 赋能,也正因如此,理想的愿景是在“203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应组织变革,理想在七大领域都在做 AI 能力提升的探索,并由管理层直接牵头推进。2024 年,理想还成立了 AI 委员会,负责 AI 中长期的目标规划和项目立项,以及整体技术地图和架构的确立。采用集中式的顶层管理架构,企业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更好地整合各项资源。对于生成式 AI,理想在多个应用领域均有投入并持续推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走在最前面,营销和客服紧随其后,汽车研发、制造和维保等各领域也都在探索。理想在 2023 年就将 MindGPT 大模型引入车舱,整合成多模态的超级语音助手。在 2024年 7 月 5 日,理想公布了无图 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导航辅助驾驶)与端到端 NOA 的智能驾驶方案,并于 7 月 15 日全量推送无图 NOA,宣布在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推送端到端 NOA。40理想还在整车研发领域应用生成式 AI,包括车辆造型的创意设计、建模等领域均有探索。例如,他们借助大模型,可以节约文本、实验报告和工艺参数的校核时间。价值驱动的顶层设计、组织变革和数字能力这两大抓手同步推进,使得理想能够持续推进企业重塑。这样的转型充满挑战,但也能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建立强大的组织和数字化底座,并构筑端到端的全价值链竞争优势。在风云变幻、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机遇永远伴随着挑战,企业唯有保持清晰的方向,并持续革新,才能不断定义新的增长前沿。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2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图 19:企业应合理制定并执行负责任的 AI 治理原则资料来源:Reinvention in the age of Generative AI,埃森哲研究。自 AI 技术问世以来,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商业界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热点话题。未经充分规范的 AI 应用可能引发哪些风险或问题?AI,尤其是生成式 AI,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海量数据,很容易产生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如果输入数据带有偏见,训练出的 AI 模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快速扩大偏见的影响范围,输出的内容可能误导企业做出错误决策。AI 模型的训练和使用也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如果大规模应用,未来 AI 很有可能与人类抢夺有限的能源。而随着 AI 对效率的巨大提升,在创造新的商业机遇的同时,也会对旧的职业和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颠覆。因此,负责任的 AI 是所有企业必须慎重对待的课题,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理念,更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要求企业在开发和应用 AI 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和方式设计、部署和使用AI,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建立信任。埃森哲调研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企业(96%)支持对 AI 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和约束,41但只有 2%的企业表示在整个组织中完全实施了负责任的 AI。42对所有想要规模化应用 AI 的企业来说,建立一个负责任的AI框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企业应建立明确负责任的 AI 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相应的 AI 治理框架,以确保 AI 模型的设计、部署和使用过程符合伦理标准和社会责任。负责任 AI 的治理原则主要考量 AI 架构的七个方面,包括以人为本,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及准确度,安全性,权责明晰,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以及可持续性(见图 19)。四、打造负责任的 AI公平性风险评估定性以人为本公平性可持续性数据合规及隐私保护安全性透明度、可解释性及准确度权责明晰定量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3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AI 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与隐患,企业需要做好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控制防范机制,确保合法合规。随着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AI,风险管理的责任也随之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已逐步建立 AI 的监管法规。例如,欧盟官员已经就世界上首部全面监管 AI 使用的法律达成了临时协议,对不遵守规则的组织,违反 AI 相应法律法规的罚款可能高达其全球年度营业额的7%。43我国也在2023年7月颁布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专门对生成式 AI 的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44将负责任的 AI 原则整合到决策工具和工作流程中,有助于确保整个组织的一致性。企业应当确保AI 模型的透明度,清楚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式。在建设和使用 AI 模型时,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技术手段,增强 AI 模型的准确性、稳健性、安全性,并提高其可解释度。此外,企业也要对 AI 的训练和使用做好合理的规划和流程控制,避免无效或过度使用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碳排增加。企业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和能力培训将抽象的原则具象化。负责任的 AI 不仅仅要依靠技术的实施和应用,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建设基于负责任 AI 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在 AI 技能和负责任使用 AI 的认知方面的培训,确保员工在掌握与 AI 合作的技能的同时,也能学会负责任地应用 AI。未来企业将开展各种类型的 AI 项目,为了确保负责任的AI原则能落到实处,企业需要战略、管理、运营三个层面的紧密协作。在战略层面上,企业高管需要负责设计和制定 AI 的整体战略。高层间需要达成共识,明确企业价值观在 AI 架构中的体现,并识别可能的潜在风险。在管理层面上,企业应明确 AI项目的权责,有效管理和监督项目,确保负责任的AI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实现,达到预期效果。在运营层面上,企业应确保员工执行风险管理措施,并要求他们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把负责任的 AI 真正付诸实践。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4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结语:变化常在,持续重塑在过去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中,企业或许还能每隔几年通过一次大规模的转型来应对挑战。而在外部颠覆加剧、多重挑战叠加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重塑,并将这种持续重塑的能力融入企业基因中,未雨绸缪,应对永恒的变化。过去一年,以生成式 AI 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推动企业重塑加速进行,一方面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对企业驾驭技术力量、创新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高管需洞察全局,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积极管理变革,灵活调整转型策略、投资优先级、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增强组织的灵活性,迅速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这一切不仅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更需要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激发组织和人才的最大潜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每一家企业都会在某个时间点遇到转型增长的困境,唯有持续重塑,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4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5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方法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创建颠覆指数,用来评估外部业务环境的波动和变化水平。该指数基于六大维度评分的平均值计算,每个维度上汇总一系列指标的指数得分。对六个维度的评分进行平均,得到颠覆指数总分。技术(Technology):基于 IT 支出和新兴技术的风险投资额等指标,以衡量生成式 AI 等技术被采用和实施的进程和规模。人才(Talent):基于衡量劳动力短缺风险、员工敬业度、工资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衡量整体人才环境。经济(Economic):基于宏观经济、金融和商业指标,反映整体经济震荡、金融波动和商业前景。地缘政治(Geopolitical):基于衡量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制裁数量和网络攻击数量的指标,反映战争和冲突、贸易紧张局势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变化。气候(Climate):基于气候相关灾害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评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风险以及气候相关法规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消费者与社会(Consumer&Social):包括评估社会动荡和家庭储蓄的指标,反映整体社会氛围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为了评估变化的速度和性质,该指数利用 AI 数据建模,涵盖 2019 年至 2023 年 11 月的 40 个专有和公共数据集。这些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等领先机构。通过比较2022 年至 2023 年六大维度的增长幅度,该指数量化了全球商业面临的变化程度,并确定其排名顺序。该方法可以识别出对 2023 年全球商业变化速度影响最显著的特定因素。01 埃森哲全球颠覆指数消费者与社会地缘政治全球颠覆指数气候技术经济人才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6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本研究是埃森哲连续第七年开展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本研究分为两大主体,高管调研和企业评估,旨在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更加深入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覆盖八大行业,包括高科技制造、汽车与工程机械、医疗医药、消费品、传统零售业、化工建材、自然资源、公用事业。问卷填写时间为 2024 年 3 月至 2024 年 4 月,共 450 家企业提交有效问卷。02 问卷调研行业分布13%汽车及工程机械13%医疗医药13%自然资源13%化工建材13%高科技制造12%消费品11%公用事业13%传统零售问卷调研样本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7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参考资料1.Gartner预计2024年全球IT支出将同比增长7.5%,Gartner,2024年7月。2.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中国政府网,2024年1月。3.国家统计局。4.国家统计局。5.中国12月出口连增两个月,2023年全年下降4.6%,华尔街日报,2024年1月6.实探宁德时代“灯塔工厂”:AI赋能“极限制造”|宁德时代_新浪财经_新浪网()7.IDC电子书,AI-Ready基础架构,公有AI、私有AI或两者兼得?2024年。8.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基于中国统计局和O*Net数据分析,2024年。9.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年1011月(全球N=1500,中国N=110)。10.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年1011月(全球N=1500,中国N=110)。11.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年1011月(全球N=1500,中国N=110)。12.安踏2023年年报,2024年4月。13.完成收购FULL PROSPECT LIMITED之85%已发行股本及FILA MARKETING(HONG KONG)LIMITED之全部已发行股本及持续关连交易,安踏公司公告,2009年9月。14.安踏2018年年报,2019年3月。15.安踏2021年年报,2022年3月。16.安踏2009年年报,2010年3月。17.安踏2023年年报,2024年4月。18.安踏2023年年报,2024年4月。19.自愿性公告 安踏品牌业务在中国若干地区的直面消费者(Direct to Consumer)新业务模式,安踏公司公告,2020年8月。20.安踏有效专利持有量超2500件,晋江经济报,2024年5月。21.安踏2023年年报,2024年4月。22.各地民营企业 积极作为谋发展,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12月。23.埃森哲全球高管调研,2024年23月(全球N=2800,中国N=225)。24.埃森哲数字核心全球调研,2023年11月(全球N=1500,中国N=80),调研对象为技术领导者如CIO(首席信息官),CTO(首席技术官),CDTO(首席数字技术官)等。25.TCL实业2023年年报,2024年5月。26.基于访谈。27.基于访谈。28.基于访谈。29.全国首个民航机场AI助理“小西”明日在西部机场集团上线,西部网,2024年4月。30.阿里云微信公众号,2024年4月。31.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 2023年1011月,全球N=1500,中国N=110。32.埃森哲全球重塑调研,2023年1011月(全球N=1500,中国N=110)。33.生成式AI时代的工作模式、工作组织、工作者 埃森哲,2024年。34.中电集团官网。35.中电集团官网,2023年10月36.中电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2月37.中电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年2月38.理想汽车2023年年报,2024年4月。39.理想汽车|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媒体中心()。40.理想汽车微信公众号,2024年7月。41.埃森哲全球高管调研,2023年11月(全球N=3450,中国N=260)。42.埃森哲AI CEO调研,2023年8月9月。43.人工智能法案,欧盟,2023年12月9日。4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2023年7月。重塑生产力,增长新前沿 482024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项目总指导朱 虹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研究团队邓 玲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宋 涵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前沿思想研究员邱 静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大中华区院长郁亚萍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研究经理童 华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客户研究经理于 雅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技术研究经理何 珊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软件与平台行业研究员杨越非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金融业研究总监姜婧涵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数据科学研究员项目统筹陈 双 埃森哲大中华区市场营销部经理鸣谢(按照姓名字母顺序)曹捷、曹蕾、陈瑾、陈旭宇、戴虹、杜得扬、范华、哈亿辉、韩必立、Francis Hintermann、华明胜、Corbin Lazier、李琳、李艳敏、李智勇、梁栋、卢珊、Ignacio Mamone、Mike Moore、邵玮、宋广宇、宋曦宁、Rebecca Tan、Meredith Trimble、汪璐、王纲、王怡隽、吴津、姚大为、叶晨佳、余鸿彪、俞毅、岳彬、张磊、张逊、郑子霆研究团队和致谢埃森哲注册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致力于帮助全球领先企业、政府和各界组织构建数字核心、优化运营成本、加速营收增长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快速且规模化的价值创造。埃森哲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约75万名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以卓越人才和创新引领为核心,引领全球技术变革。凭借在云、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深厚的行业经验、独特的专业技能、强大的生态协作网络以及翘楚全球的一体化交付中心,我们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服务、智能运营、工业X和Accenture Song等全方位服务。基于卓越的服务能力、共享成功的企业文化,以及创造360价值的承诺,我们帮助客户实现企业全面重塑,并建立长久互信的合作关系。同时,埃森哲以360价值衡量自身,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创造美好未来。埃森哲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37年,运营和办公地点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深圳、杭州、香港和台北等多个城市。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商业和技术生态建设,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企业和组织把握数字化机遇,通过战略制定、流程优化、技术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埃森哲商业研究院针对全球企业组织面临的重大问题,洞悉发展趋势,提供基于数据的深入见解。我们的研究团队包括近300名研究员和分析师,分布于全球20个国家,并与MIT、哈佛大学等世界领先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创新的研究方法与工具与对客户行业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我们每年发布数以百计的拥有详实的数据支持报告、文章和观点,解构行业与市场趋势,洞察创新方向。敬请访问埃森哲商业研究院主页 埃森哲版权所有。
-1-附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前言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强调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22 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要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作出了重要部署安排。2021 年 9 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双-2-化协同行动计划,围绕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等 3 个方面,部署了 18 项重点行动,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等 10 个地区开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建设。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探索双化协同模式,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但总体来看,各地双化协同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面临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双化协同程度不高等挑战。为确保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落地,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好地指导各地区、各行业深入推进双化协同工作。指南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四川、西藏等地方网信办,张家口市、大连市、齐齐哈尔市、盐城市、湖州市、济南市、深圳市、重庆高新区、成都市、拉萨市等十个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地区,以及有关院士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给予了大力支持。欢迎更多研究机构、地方有关部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今后指南的更新迭代工作。-3-目录一、总则.1(一)适用对象.1(二)发展原则.1(三)总体框架.2二、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3(一)绿色数据中心.3(二)绿色基站.8(三)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11(四)数字科技企业低碳发展.14三、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17(一)电力行业.17(二)采矿行业.22(三)冶金行业.25(四)石化行业.28(五)交通物流.31(六)建筑行业.36(七)绿色智慧城市.39(八)现代农业.44(九)生态环境治理.48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52(一)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能力.52(二)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54(三)数字化绿色化融合产业体系.60附录:双化协同领域国家标准参考目录.67-1-一、总则(一)适用对象(一)适用对象本指南主要面向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不同主体要依据本指南相关内容,部署和开展各项双化协同工作。省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据本指南,制定和部署本地区、本行业相关政策,统筹推进工作开展。地市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实际工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依据本指南,推动行业积极开展双化协同,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攻关与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相关行业企业,依据本指南,明确双化协同技术创新需求、产业投入和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技术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切实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二)(二)发展发展原则原则创新引领创新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在双化协同中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全方位融合,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同推进协同推进。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作配合,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政策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产学研用多方协作,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分工落实,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开放合作。开放合作。以多双边开放合作促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2-享,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化、绿色化合作环境,持续加强双化协同政策、标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互认,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务求实效务求实效。立足数字产业绿色发展和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强化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充分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积极开拓地区特色双化协同发展路径。(三)总体框架(三)总体框架指南在创新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务实性原则指引下,按照“323”总体框架总体框架进行布局,如下图所示:明确双化协同三类实施主体三类实施主体:由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抓统筹落实,由行业协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推动行业转型和创新研发,由企业作为双化协同转型发展核心主体。-3-指明双化协同两大发力方向两大发力方向:一是一是要加快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电子信息产品等关键领域的绿色化转型。二是二是要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创新作用,促进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农业、生态等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提出双化协同融合创新三三方面布局方面布局:在全面推进双化协同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布局双化双化协同协同基础能力基础能力、融合技术体融合技术体系系、融合产业体系融合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双化协同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创新驱动作用,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二、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各省要加强统筹、市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策略,支持引导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等数字科技企业升级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基站等设施建设,提升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水平,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促进能源转型和传统行业赋能方面的带动作用。(一)绿色数据中心(一)绿色数据中心通过基础设施降碳,优化新能源供给方式,加快推进应用侧节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动态化精准管理等手段,共同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强化数据中心强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降碳降碳降低数据中心建设环节能耗降低数据中心建设环节能耗。鼓励开展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缩短送风距离,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鼓励推广标准化、规-4-模化预制模块建设数据中心模式,缩短建设周期,提高部署效率。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加强高密度集成等高效 IT 设备、冷热通道密封、盲板密封、直流变频、间接蒸发冷却、液冷、AI 算法等提升制冷系统能效的研究。创新研发高压直流供电、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集成式电力模块等高效供电技术和产品,减少电能转换环节,提高系统能效碳效及资源利用率。加快软件层面节能创新,以算法和模型优化降低软硬件能耗,推动数据中心算效水平提升。发展高能效液冷服务器集群发展高能效液冷服务器集群。支持发展液冷服务器集群,降低液冷技术的使用成本。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开展液冷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形成产业建设共识,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加强液冷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政策支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软环境。2.优化数据中心优化数据中心新能源新能源供给方式供给方式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布局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布局。统筹数据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科学整合源荷储资源,开展算力、电力基础设施协同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整合调节资源,提升算力与电力协同运行水平,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降低电网保障容量需求。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联营的绿电稳定供应模式。推进数据中心新能源设备应用推进数据中心新能源设备应用。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微电网建设,支持数据中心自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系统,-5-逐步推动模块化氢电池、光热发电等在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应用,探索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应用。支持数据中心以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进行削峰填谷用能,避免与用电高峰重叠。3.增强数据中心应用侧节能增强数据中心应用侧节能优化数据中心梯次化布局优化数据中心梯次化布局。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打造高速互联、数据流通、优势互补的数据中心集群,强化省级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布局。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积极推动东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视频渲染、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向西部迁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鼓励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承接城市外溢需求,建设热数据聚集区。引导承载冷数据的数据中心优先向气候适宜、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部署。加强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合理设计和智能调度加强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合理设计和智能调度。明确数据中心管理责任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范,筑牢数据安全屏障。鼓励相关企业梳理不同场景下的计算需求,量化跨区域调用算力资源所需的网络带宽及相关指标,保障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智能调度。加强提能效加强提能效、降能耗行为优化和管理降能耗行为优化和管理。加快服务器、存储等算力主设备能效标准制定,引导节能型设备生产。加强数据中心服务器上架率、负载率监测管理,引导数据中心企业提高上架率和负载率水平,减少能源资源浪费。加强数据中心实际运行 PUE(电能利用效率)值动态监测和管理,推-6-动数据中心用电价格纳入差别电价政策执行范围,按实际运行 PUE 值执行阶梯化用电价格。4.实施数据中心动态化精准实施数据中心动态化精准管理管理构建数据中心关键能效指标监测体系构建数据中心关键能效指标监测体系。建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碳利用效率等关键能效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监测体系,推动提升数据中心算力碳效水平,建立绿色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评价机制。积极落实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科学合理设定各区域、各类型数据中心能源效率限额。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 PUE值降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PUE值力争降到1.25以下。推进数据中心精准能碳监测系统建设推进数据中心精准能碳监测系统建设。鼓励数据中心积极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建立高效的能碳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水、电、气等各类能源监测管理,识别高耗能设备和过度能源消耗的环节,确保在稳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科学合理确定各区域数据中心能耗绩效考核指标,制定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时间表,出台鼓励企业尽早实现碳减排的奖励办法,对数据中心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碳计量审查。推进能耗监控向碳核算、碳计量、碳目标管控方向拓展,实现数据中心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能力的升级。创新数据中心服务模式创新数据中心服务模式。结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将数据中心纳入碳排放配额管控的可行性。优化公共算力服务能力,鼓励推出算力共享、算力错峰等新业务模式,进一步降低公共算力成本。加快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算-7-力应用体系,推动业务模式、计费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本案例从绿色技术、绿色运营、绿色用能等角度综合介绍了某企业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典型实践。该企业以“高性能、绿色低碳、数字智能”为原则,打造低碳、绿色、高质量的数据中心。通过自主研发高效供电设备和单相浸没液冷技术,构建云边端一体化监管控生态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增加绿电比重从而优化数据中心用能结构。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绿色技术:架构设计实行统一技术标准,采用标准化建设和运维,交付周期可缩短至 12 个月。充分利用自然冷却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供电设备,提升系统效率。中国最大规模单相浸没液冷集群于 2020 年 9月开服,实现 100%无机械制冷。(二)绿色运营:数字化平台高效资源利用建立数据中心监控运维平台,形成云边端一体化监管控生态体系,覆盖全球 100 多个主站机房,1000 多个告警策略实时在线分析,告警准确率达到 98%。建立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运维的数据中心,运维效率提升 10 倍。能源与碳管理平台实时联动,推动能源与碳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某地数据中心园区可供热余热负荷 100 余 MW,年减少碳排放约 14 万吨。某地数据中心园区利用海绵城市的节水新技术,设计年雨水回收量共约 3 万吨。(三)绿色用能:优化用能结构积极开展自建基地内新能源项目开发。与高校合作,实现全球范围内首次数据中心和电力系统间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的协同调度。-8-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积极推动自身及行业节能减碳,单相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和智能化管理平台已在科教研、制造业、汽车自动驾驶、运营商等领域推广应用,整体能耗下降 34.6%,助力低碳绿色数据中心构建。全球 100 个主站机房实现 100%PUE 数据分析可视化,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持续优化,实现数据中心人效、能效双提升。己开放 9 项数据中心低碳发明专利,积极进行绿电和零碳清洁能源交易,促进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二)绿色基站(二)绿色基站通过开展基站设备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基站网络集约化建设运维,提高基站可再生能源使用,提升基站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基站绿色低碳发展进程。1.开展基站设备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基站设备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基站设备节能技术研发推动基站设备节能技术研发。鼓励基站采用设计更精密、集成度更高的高制程芯片,采用更高效的氮化镓功放,应用新型材质滤波器、新技术供电电源。支持引入自然冷源等新型散热技术。优化功放算法,加强智能符号静默、通道静默等软件节能技术研究。推动基站推动基站设施设施节能技术应用节能技术应用。发展一体化无机房极简基站的技术研发应用,通过“以柜替房、以杆替站”,关空调、去机房、减天面等方式实现基站设备和配套简化,降低对空调和备电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基站能耗。引导产业各方深度融合,提高基站设备的能效水平,推进节能产品落地应用。2.加强基站网络集约化建设与运维加强基站网络集约化建设与运维推进杆塔类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杆塔类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整合各类杆塔资源,建-9-设智慧杆塔及配套设施,加载照明、通信、传输、视频、报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推进“一杆多用”“一塔多用”。深入分析杆塔类设施挂载设备使用年限和未来挂载功能,适度预留外设位置和接口,使其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尽量避免重新改造。支持基站网络共享与智能化运维支持基站网络共享与智能化运维。提高资源共享率,支持建设基站集中入网系统,实现入网验收任务接收、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回传、验证结果报告一键查询等功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智能业务预测算法,提高针对每个小区、不同时间点的预测准确度,从而精细化制定相应的节能策略,形成“节能智能大脑”,做到“一站一策、一时一策”。3.提高提高基站可再生能源使用基站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发展风光互补基站供电系统,提升清洁能源供电力度。鼓励研发氢燃料电池不间断供电系统,拓展站点绿色电力供给方式。鼓励发展智能管控的蓄电池储能应用,将光伏板、风力发电所产生的绿色能源接入蓄电池,结合传统电网供电,实现基站混合能源智能调配与柔性利用。鼓励建设智慧绿站,根据基站业务状态及新能源供能水平,实现基站新能源用能一体化管理。4.提升基站提升基站智能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推进推进基站用能监测基站用能监测与评估与评估。以基站用能监测平台建设为抓手,对基站设备和基站总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和分析。完善基站设备能效评估体系,探索制定主设备、供电设备等不同层级基站设备能效评估方法,适时组织开展基站-10-能效评估测试。基站智能硬关断节能实践案例一一、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全国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信企业设备运行的耗电量已经成为不断增加的重要成本。在众多的用电成本中,基站用电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基站智能硬关断项目可实现远程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管理,进一步节约能耗成本。二二、主要做法主要做法面对无线网络流量的潮汐效应,导致闲时期间电量浪费的现状。通过引入智能硬关断节能技术应用,重点对 5G 及 3G/4G 的宏站及室分等场景设备,采用智能开关进行闲时自动关断节能,包括5G 的 AAU/RRU 模块及 3G、4G 的设备实施能源管控服务,实现基站降低能耗。(一)搭建硬件设施智能硬关断的硬件配置是由控制器、智能直流/智能交流断路器及 4G CAT1 物联网通信模组组成。控制器汇总各项数据,通过 4G无线信号完成上下行传输,能够控制、管理智能断路器,实现配电数据及用电计量数据监测、远程控制、安全保护功能。智能硬关断可根据现场情况按需配置智能断路器个数,串入交/直流设备电源线,控制交/直流设备的电源关断及导通。通过 4G 无线信号接入智能管理平台,对各分路智能断路器实现精细化管理。(二)部署功能应用“硬关断动作 软关断指令 AI 智能算法(协同管理)=节电能力最大化”思路,部署功能应用。硬关断:利用外部硬件智能开关,在指定时间段,如整夜、凌晨、淡季、白天低峰期等,实现 5G 基站 AAU 的自动下电。采用智能断路器或控制器替换原有 AAU/RRU 供电开关,标配 RS485 接口,通过网关扩展无线远传功能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AAU 开关。-11-软关断:可以实时监控 5G 基站的电压、电流、用电情况,并完成 AAU/RRU 的用电量分析、电费统计、节能对比,实现基站能耗数据的精细化管理。AI 节能平台:使用 AI 规则,智能判断小区的节能时段,并生成节能指令。基站设备执行节能策略,并确保任务完成后,小区恢复正常。AI 节能可对基站进行软关断,也可通过电源智能监控系统进行硬关断。基于智能算法及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基站场景提出针对性的夜间硬关断节能建议。综上,根据基站连接用户数、PRB(空口资源利用率)的实时参数,利用南向接口向 5G 基站下发休眠/唤醒等指令。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根据不同场景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前提下,制定供电控制策略,实施远程或本地控制,提高负载供电精细化管理程度。基站智能硬关断项目降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1194.5tce(当量值)、2721.6tce(等价值),年节约电费成本约 660.9 万元,为地区减少碳排放做出重要贡献。(三)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三)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通过在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推广应用绿色化技术,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向低功耗、智能化、循环化方向转型升级。1.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推进产品绿色设计推进产品绿色设计。通过数字孪生等仿真模拟手段,开展轻量化和减量化设计、电路设计与优化、材料选择模拟和测试,减少有害物质源头使用,降低工艺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大力支持更高集成度、更高性能、更高能效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不断提升芯片、整机、终端等电子信息产品-12-的低功耗设计水平。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认证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认证。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产品能效、碳足迹核算核查、低碳评价、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推行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评估认证和标识制度,推广产品的碳信息披露,加大绿色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2.发展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电子信息产品绿色生产生产深入推进生产环节智慧化低碳化应用深入推进生产环节智慧化低碳化应用。构建数字化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推广具备能源利用高效化、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等功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利用屋顶、空地等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等基础设施,加速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用能方式转变。全面贯通绿色供应链管理全面贯通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相关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引导企业将绿色低碳作为合格供应商评定及采购的重要指标。鼓励链主企业在有害物质管控、绿色低碳评价、降碳管理运营、产品绿色营销等环节发挥带头作用,并及时披露绿色低碳信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低碳水平和稳定性。推行绿色包装材料推行绿色包装材料。完善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包装标准,逐步推行绿色包装材料,积极采用微细瓦楞纸等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利用材料。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推行集约化包装,避免消费过程中过度包装。3.健全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循环体系健全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循环体系促进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循环利用电子信息产品循环利用。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13-制度,强化电子信息产品从生产环节向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产品全流程可追溯系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涵盖以旧换新、售后回收、竞拍、分级分类应用等多种途径的电子信息产品循环利用场景。推动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再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再制造。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完善产品再制造评价方式、机制和流程,探索开展产品再制造认定。加快增材制造、无损检测等关键再制造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废弃电子信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平台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本案例中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平台是某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电子产品绿色设计与评价平台。通过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碳足迹计算、环保合规管理等服务,实现科学有效地评估产品碳排放、水体污染等综合环境负荷。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平台以 FMD(全物质信息披露)和 LCA(生命周期评价)的管理模式为基础解决方案,通过 FMD 数据以及产品在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废弃回收等各生命周期阶段信息的收集与评估,综合分析产品环境负荷,智能管控供应链环保风险。实施情况如下:自 2013 年以来,该企业率先开展供应链 FMD 管理,变革产品环保合规管理模式,至今已有 450 家上下游企业参与,积累了 10万多条 FMD 数据。2020 年该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对全物-14-质披露、生命周期各阶段源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了源头预防管理模式的创新。平台设置了较完整的数据管理流程,形成了实时可查的环保数据流,实现了过程化管理。此外,该平台还能科学识别合规风险,精准锁定问题,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精准度。平台将在全球供应链范围内逐步使用,涉及原材料、组件、部件层以及整机制造,逐步构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大数据平台。多层级的供应链数据管理,可有效调动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带动整个行业提升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能力。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该平台目前已在 6 大主要业务群推广,涉及 24 个产品大类的数百万台设备,惠及 60 多家供应商和数百家用户。平台通过源头预防、过程管理,降低企业合规风险。通过替代传统的检测、认证手段,节约企业环保管理成本并提升管理效率。同时,更高效满足各国环保要求,促进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四)数字科技企业低碳发展(四)数字科技企业低碳发展通过率先打造绿色数字企业标杆,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服务传统行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在双化协同实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1.打造打造绿色绿色数字企业标杆数字企业标杆数字科技企业自身全流程绿色化数字科技企业自身全流程绿色化。鼓励企业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建设绿色工厂,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办公、节能改造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生产、运输、办公、服务等全流程的绿色化设计、包装、交付和运营。建立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开展绿色数字企业评价,发布企业年度绿色发展报告。-15-提升设备建设运营绿色化水平提升设备建设运营绿色化水平。鼓励数字科技企业优先采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 年版)中的节能技术产品,加快业务平台和信息技术系统云化,建设完善数字化运营平台,提升各类设施能耗精准化、智能化管控水平。鼓励企业完善高能耗、低能效网络设备管理,重点针对技术相对落后、能耗较高的老旧网络设备和效率低的电源、电池、空调等基础设施产品,有序开展退网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完备的老旧设备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体系。搭建绿色价值链与供应链搭建绿色价值链与供应链。鼓励数字科技企业搭建绿色价值链与产业链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支持数字科技企业在采购中加大对用能效率、绿色制造工艺、使用寿命等要求,引导供应企业加大绿色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供给,降低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水平。2.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参与绿色技术投融资参与绿色技术投融资。鼓励数字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投融资合作,建立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通过区块链可信交易、大数据交易撮合等多种方式,灵活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自建或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鼓励企业自建或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鼓励企业在自有场所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与绿色能源方案提供方合作就近消纳。支持数字科技企业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在产品生产基地广泛应用。-16-参与绿色电力消费与交易参与绿色电力消费与交易。鼓励数字科技企业通过双边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提升绿色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重点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数字科技企业激励机制,简化企业绿电购买流程,促进企业增加绿电消费。3.服务传统行业绿色发展服务传统行业绿色发展鼓励技术融合创新鼓励技术融合创新。鼓励数字科技企业主动融入传统行业企业绿色技改中,推动数字技术与减碳技术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垂直行业降碳技术方案应用开发,提升面向垂直行业绿色化转型的服务能力。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绿色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绿色发展。鼓励面向传统行业开放数字化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服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在运行成本控制、环保效益提高、能源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能力,降低中小企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成本投入。企业“净零行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碳中和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该企业通过自身碳盘查、制定目标和行动路线,积极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系统梳理范围 13 的碳排放源,依照国际公认的GHG Protocol 完整、扎实地完成碳排放盘查。提出“不晚于 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碳中和;不晚于 2030 年,实现 100%绿色电力碳中和目标;确定了节能提效、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碳抵消等三条碳中和执行路线”。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新能源技术创新-17-在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该企业深入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微电网、BIPV、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技术,已建和在建 IDC 园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 80 兆瓦,规划新能源与该企业数据中心建设联动并推动多个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先进技术应用创新,节约园区用电。(二)碳矿化封存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低碳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体系,该企业正在联合冰岛某公司,推动亚洲地区首个二氧化碳矿化封存技术试点项目在中国的落地。(三)减缓冰川消融技术该企业与“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团队合作,支持辐射制冷材料帮助减缓冰川消融的试点,拓展创新材料在气候适应上的应用。此外,该企业还在积极探索农业减排技术推广、数字化及传感技术赋能林业碳汇开发等多个技术领域的应用。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该企业密切关注碳中和创新技术的发展,为产、学、研各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通过科研资助、试点示范、商业模式创新,加速部署低碳技术的落地应用和商业化技术迭代。通过乡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为当地居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三、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三、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该部分重点面向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物流、建筑、绿色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九大领域,明确了数字技术赋能设施、技术、应用等重点环节的绿色化转型路径。(一)电力行业(一)电力行业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强化本地区统筹部署,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积极支持和促进电力供应低碳转型,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电力消费环节节能提效,以数字-18-化手段实现电力行业供给、输送、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绿色化升级。1.促进电力供应低碳转型促进电力供应低碳转型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发展新能源功率预测和主动支撑技术,加强新能源广域时空互补和全局优化调度,加大送受两端协同技术研究。加强新能源基地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弱送端系统调节支撑能力,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水平,促进新能源发电可靠并网及有序消纳。加快传统电源智能化升级加快传统电源智能化升级。加快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抽水蓄能调节电源智慧化水平,推进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和应用,助力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发电机组燃料综合效益优化和设备运行效率优化,充分发挥水电机组、火电机组等调节能力,充分释放灵活电源调节潜力。2.提升电力提升电力资源配置智能化水平资源配置智能化水平建建设智慧化调度体系设智慧化调度体系。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和新型主体对电力调度的新要求,加快新型调度控制技术应用,做好调度与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应用主配微网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强化分布式资源管控能力,提升配电网层面就地平衡能力和对主网的主动支撑能力。赋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赋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加强配电网调度智能化建设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逐步构建主配微网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优化分-19-布式新能源渗透率较高地区的保护控制策略,支持各类用户侧调节资源通过虚拟电厂、负荷聚合等方式参与市场。提高状态实时感知与故障处理能力,加强分级分层控制,强化分布式电源管控能力。发挥储能灵活调节作用发挥储能灵活调节作用。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对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等系统开展数据采集感知,加强多维度数据融合分析和模型构建,解决储能状态精准评估、安全与寿命预测、智能调度辅助决策难题,实现储能状态全掌控、调节能力边界清晰、与电网友好互动。提高储能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调控及诊断运维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作用。提升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水平提升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水平。持续推进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的透明度和即时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数据交互耦合,完善绿电、绿证与碳排放权核算与统计体系,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绿电绿证、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3.加快电力消费环节节能提效加快电力消费环节节能提效提升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需求侧协同能力。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库,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和价格机制,充分激发需求侧响应活力。结合电力保供、新能源发展等需求,利用当地源荷储资源,推动虚拟电厂建设。探索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探索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引导工业、商业、居民家庭等领域用电基础设施和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构建协作互-20-联、安全可控的智能用电融合基础设施。大力促进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创新,拓展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托管、负荷智能调控、节能管理等多样化智能化用能服务,引导用户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策略,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能。4.提升电力行业双化协同水平提升电力行业双化协同水平推动电力规划建设一体化协同推动电力规划建设一体化协同。推动能源资源、气候资源、国土空间、电力规划、项目规划等电力基础信息的数据共享,强化风、光、水、火、储以及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大数据分析能力,科学规划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开发布局、投产时序和消纳方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构筑能源电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筑能源电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电力装备智能传感与量测技术研发,提升面向海量终端的多传感协同感知、数据实时采集和精准计量监测水平。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呈现、仿真和决策,探索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在电力调控决策支撑方面的应用,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能力。加强融合本体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能源装备及系统保护技术研究,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能源数据融合应用推动能源数据融合应用。推动煤、油、气、电、水等能源数据的统一汇聚与共享应用,加强能源数据精准溯源、安全共享及多方协同技术研发,构建能源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应用机制,探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数据底座。拓展能源数据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源监管、经济调节、碳排放双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孵化能源数据增值服务产品。-21-某地工业中心绿色微电网案例一、一、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本案例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将光储充、暖通空调、气象预报、生产管理等系统接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源-网-荷-储”柔性精准调控,同时具备需求响应等功能。二二、主要做法主要做法(一)积极利用“绿源”,实现大比例新能源替代经过科学模拟测算,兼顾投资回报率和园区低碳水平,本案例部署了 12.3MWp 分布式光伏系统,包含 10.0MW 屋顶分布式光伏和 2.3MW 车棚光伏。(二)交/直流智能微电网,护航园区安全稳定生产本案例架构了“光、储、充、配电、升压、并网”全要素直流微电网系统,并设计离网运行的模式,当外网停电时,系统自动切换到离网运行模式,由储能系统保障 750V 直流母线重要负荷供电。(三)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智慧调节,柔性降荷通过与异构系统对接,可对接诸如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系统、空调暖通系统、照明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和数据,也可对接如虚拟电厂云平台、电力交易平台等其他平台;适配多种改造场景的同时保留原有操作习惯;应用冗余和校验机制,保证柔性调控的刚性执行。平台创新应用 AI 预测算法,可实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量情况的短、中、长期预测及对负荷功率的预测。其光伏预测算法、负载预测算法精准预测高达 90%以上。(四)需求侧响应示范,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作为园区负荷的调控中心,聚合峰谷电价、光伏发电、储能及负荷特性,满足需求侧的精准响应。通过与当地供电公司高度协同,结合储能特性,通过对负荷的无感柔性调控,可实现高达 20%负载的需求侧响应,支撑电力供需平衡,有力支持-22-当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五)5G 智慧配电,打造创新示范基地采用网络切片及 CPE 二层网络通信,以及通道优化等技术,保障配电通信的安全性、高可靠性、低延时性能。由此降低项目通信成本,并打造 5G 智慧配电基地,不断探索 5G 配电新场景。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一)采用灵活业务模式,加速低碳转型低碳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企业除了自有资产投资建设外,可选择灵活的业务模式。随着绿色金融发展,借助合同能源管理机构或服务商提供的专业技术和资源,可降低企业低碳转型的成本和风险,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从而加速企业的低碳转型。(二)推广创新技术应用,提高低碳水平当地工业中心交直流微网系统、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负荷侧无感调控,对园区能源安全,大比例绿电替代和就地消纳,以及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低碳转型应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多举措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突破。(三)智慧平台调控,实现无感快捷需求响应以智慧管理平台为基础构建交直流互联的园区绿色微电网,可通过多策略源网荷储精准柔性调控技术,动态平衡区域内的能源供需,更快更好实现与省市级需求响应平台协同控制,助力微电网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二)采矿行业(二)采矿行业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要鼓励行业企业综合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加强开采过程绿色化智慧控制,矿石绿色精益生产加工,绿色供应链建设,实现采矿行业全流程绿色化转型升级,助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3-1.加强加强开采过程绿色化智慧控制开采过程绿色化智慧控制积极开展数字积极开展数字勘探勘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矿山进行数字化还原,基于海量勘探数据,建立勘探大模型,为成矿预测和圈定找矿靶区提供智能化决策依据。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智慧探测设备,提升矿产资源的勘探效率和精度。建设智慧勘探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地质填图、智能地质矿产勘查与勘探等技术和系统,推动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资源量估算、矿体三维建模、矿山开采等勘查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动矿石推动矿石智慧采掘智慧采掘。开展矿山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示范,实现矿山高危作业少人化、无人化。综合利用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设备,进行采掘过程危险实时监控与预警响应。2.开展开展矿石矿石绿色绿色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加工加工推动数字化矿物分离与精炼推动数字化矿物分离与精炼。建设智慧选矿车间,对选矿生产各环节要素进行数字化、自动化和协同化管控。推广智能光电技术在矿种分选、精炼中的应用,通过高清扫描、精准识别及高速运算,快速捕捉并实时分析显示物料,深度识别微小而精细的杂质,实现更高的选矿产量和更好的产品质量。打造矿石加工智慧节能产线打造矿石加工智慧节能产线。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给矿、浓度、分级溢流粒度等方面进行自动化控制,在皮带机、压风机、渣浆泵等负载上采用智能变频控制,有效减少能源消耗。-24-3.打造矿产绿色智慧供应链打造矿产绿色智慧供应链推动矿产智慧物流推动矿产智慧物流应用应用。构建矿产“产运储销”产业链平台,加强矿产资源供需信息对接,实现“产得出、输得走、供得稳”。建设矿产运输物流服务平台,推动矿产运输“散改集”,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推动智能矿山运载机器人、无人驾驶电动矿卡等应用,提升露天矿产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开展矿产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开展矿产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加快完善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引导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排放量,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对矿产加工、运输等碳排放重点环节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5G 助力铁矿绿色高效生产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本案例利用 5G 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和海量连接的特性,实现井下通信、设备的全量感知、远程控制无人化和人员环境智能安全监控,以达到绿色生产、无人少人化、作业效率提升的目的,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创新推动矿下 5G 网络覆盖建设井下 5G 防爆基站、基站控制器、MEC、5G 防爆终端等5G 专网系统,结合多种矿企应用场景,首创实施了 NE 分流技术和5G 煤机装备定制网关。采用 5G UWB 融合基站的新形式,一次建设同时满足网络覆盖和定位要求,建设成本降低 30%,基站建设时间节约 5 人/天。(二)建设人员定位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实时监测矿工位置和工作状态,从而更好地安排资源和调度工作。通过优化矿工的分配和任务安排,减少不必要的-25-行走和等待时间,使工人调度效率提升 15%。(三)建设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对矿区大气、水、土壤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井下视频监控、能耗管理、环境监测的综合管理,在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生产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矿工生命安全。(四)井下无人运输系统利用 5G 高可靠性、实时性,推动井下运矿电机车的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实现井下运输及运输系统的定位、通信、管控、调度、导航、路径规划等,进一步优化运输路径,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通过井下无人电机车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生产运输效率预计可提高 200%,电机车运输班组人员减少 33%左右。同时,进一步优化矿山运作方式,实现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三)冶金行业(三)冶金行业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冶金行业双化协同实施路径,联合行业协会等机构,进一步通过强化生产过程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冶金环保治理和能耗监测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水平,实现冶金行业企业全过程的绿色化转型。1.强化生产过程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强化生产过程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冶炼工厂打造智能冶炼工厂。鼓励行业企业对冶炼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产线自动化率。加快开展成套国产化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工厂数字化、网络化、少人化。综合利用 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泛在感知互联的工厂运行环境,提升钢铁行业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以及-26-有色行业火法熔炼、余热锅炉、管道溶出、萃取分离等重点工序智能化控制水平。建设冶炼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冶炼大数据分析平台。鼓励开展冶炼工艺数据分析和优化,健全设备故障智能诊断、过程参数优化、生产流程优化、数字仿真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等功能。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布情况,支撑碳足迹变化趋势预测及碳排放路径规划。2.提升提升冶金冶金环保治理和能耗监测水平环保治理和能耗监测水平加强污染物数字化治理加强污染物数字化治理。建立环保智慧管控平台,对企业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和集中管理。综合利用物联网、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固废从产生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精细管控,提高废钢、废铁、煤尘、烟尘等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废水处理智能化管控水平,实现废水处理药剂的精准投加、自动搅拌等功能,提升废水处理效率。支持废水智能化调配技术、转底炉稳定运行优化提升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提高废水、固废复用率。推动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企业开展噪声排放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推动钢铁企业建立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发布机制。加强加强行业行业能源监测与能源监测与用能用能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建设能源管控系统,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强冶金行业能耗监控,实现多工序、多介质等不同维度之间的能源协同平衡与优化利用。支持采用智慧节能熔炼、热处理等设备,提高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水平。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27-用能结构,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建立钢铁工业能源动态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动力公辅集中控制、数字化操控、精细化管理及智能化管控、碳排放及碳减排管控一体化发展,提升与主工序生产的动态协同性,实现能源介质的柔性保供和用能效率提升。3.推动推动冶金全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冶金全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行业智慧循环体系构建促进行业智慧循环体系构建。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打造多元融合的再生资源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助力铸造废砂再生处理技术应用、废旧金属循环再生与利用等循环系统构建。构建覆盖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物流体系,加强产业链跨地区协同布局,减少中间产品物流量。探索数字化赋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的创新应用探索数字化赋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的创新应用。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产业实际,加快部署钢铁、铜铅锌冶炼等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准备工作。探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冶金行业碳排放数据自动化采集和分析能力,提高碳排放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智能可视化模型炼钢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传统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模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炼钢质量要求与生产需求。本案例面向钢铁冶金转炉炼钢工业场景下智能化生产需求,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转炉炼钢在线可视化平台数字孪生制造模式,实现钢铁冶金转炉炼钢在虚拟空间的数字映射、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开发核心功能应用-28-该案例作为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制造模式,搭建模拟实际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数字模型,采集并关联研发生产工艺与设备各个运行工况数据。(二)创新搭建关键模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网关实现数据采集,采用高精准数学计算模型,即使不依靠海量数据也能对工艺参数进行梳理、归类、分析,从而对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正,在没有副枪和炉气定碳等自动检测装置的条件下,实现“一键式”转炉智能化自动控制炼钢技术。该模型能够支撑铁水及废钢重量自动采集,通过网关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调试运维;当无铁水温度和成分条件时,模型可自主判断;吹炼过程实时预报并修正熔池 T、C、MgO 含量及炉渣碱度,实现吹炼过程可视化。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本案例对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能够探索工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有效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四)石化行业(四)石化行业在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部署下,行业协会等机构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构建石化绿色智慧生产体系,开展石化企业数字化安全绿色控制,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推进数字化赋能石化行业绿色化转型。1.打造打造绿色智慧生产体系绿色智慧生产体系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打造智能工厂,以 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产线运行参数,实现生产过程卡边操作,降低能耗,提升生产效益。结合智能产线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工厂、无人化工厂,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及安全环保管控水平提升。-29-优化石化生产用能模式优化石化生产用能模式。鼓励采用热泵、热夹点、热联合等技术,加强工艺余热、余压回收,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探索推动蒸汽驱动向电力驱动转变,开展企业供电系统适应性改造、石化发电机数字化节能技术改造。鼓励石化基地或大型园区开展核电供热、供电示范应用。2.开展数字化安全绿色控开展数字化安全绿色控制制加强行业能耗碳耗监测加强行业能耗碳耗监测。建立完善行业能耗碳耗监测机制,建立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行业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和评价工作。开展企业能耗碳耗数据精准监测,部署关键生产装置能耗监测设备,搭建工厂数字化节能平台,实现物料量和能耗量精准核定及生产效益实时监测,推动生产线动态调整。开展全流程开展全流程“三废三废”污染管控污染管控。加强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精准监控,建立污染排放预测预警及问题闭环管控机制,打造“源头过程末端成效”全流程污染危害识别管控。推动企业按照排污许可条例等要求,开展污染源自行监测,支撑企业污染源达标管控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建设投用尾气回收、烟气治理等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探索打造零污染现代产线。加强高危加工环节实时加强高危加工环节实时智能管控智能管控。建设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系统,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隐患实时监测预警、联动应急处置。部署气体报警仪,加强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推动各类监控设备集中管理,提升应急处置-30-能力。持续推动 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实现炼油化工装置潜在的泄漏点实时监测与及时修复。3.促进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联动与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联动与集聚发展。坚持炼化一体化、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联产发展方向,引导石化化工生产企业向化工园区转移,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及单位产品能耗。加强产业链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应用加强产业链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业务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打造生产执行、生产协同优化、储运物流自动化、能源管控等系统,构建智能炼化一体化产线。开展石化产业链供需数据监测,构建涵盖原油、化工新材料等上下游产品的供需一体化运营平台。耐火材料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平台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该案例通过搭建耐火材料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平台,创新研发耐火材料行业“六方四流”供应链双化协同系统,实现行业众多供应商、采购商间的资源共享、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诚信体系等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了企业间交易领域长期存在的账期问题,构建新型交易规则,重塑供应链价值体系,加速耐火材料行业双化协同升级发展。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打通供应链流程借助行业核心网站的生态聚合力和影响力,开发建设耐火材料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平台,该平台汇聚了“平台方、供应方、采购方、金融方、物流方、质检方”六方主体,打通了供-31-应方和采购方之间的“矿产、原料、制品、下游”四个流程,创新第三方专业供应链平台与大型企业平台“资源共享、互为促进”模式。与智能制造服务商深度合作,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典型方案。(二)注重供应链推广应用做精“由链到点”,加速行业及企业内部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将耐材行业成熟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向行业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带动更多企业由传统生产转向智能化、精细化生产,有效提升耐材行业运行效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快速带动耐材产业链整体进一步提质、降本、增效。(三)突出技术创新内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采用系统 MVC 三层结构,区分模型视图控制器,应用 Entity Framework 框架 C#语言,开发框架采用 SOA 面向服务框架,保证多态业务需求能以独立服务单独设计,单独接入整体平台,并且能最大限度满足第三方服务内容的接入,保证平台的可扩展性。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供应链企业间交易效率通过该平台提高 3 倍以上,采购成本降低 10 %,企业资金周转率提高 5 倍,显著降低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五)交通物流(五)交通物流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布局优化交通设施,提升路网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增强协作,将节能低碳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以建设智能化设施网络、加快交通运输装备数字化应用为支撑,以数字化手段全面促进货运物流、客运绿色化发展,助力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化转型。-32-1.建设高效智能化交通设施网络建设高效智能化交通设施网络加快智慧公路加快智慧公路、铁路铁路、民航民航、港口和港口和航道建设航道建设。加强公路建造、养护、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统筹,推动智慧收费站、零碳智慧服务区、低碳智慧隧道等建设。推进数字铁路建设,推动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高效衔接,提升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铁路新型列控系统应用,建设中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平台。加强国际枢纽海港 10 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感知网建设,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探索零碳智慧港口建设,完善航道测量设施和监测感知网络,加强对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重点通航建筑物的运行监测。建设智慧机场、智慧空管以及跨区域智能交通网络,通过应用连续下降运行/连续爬升运行、点融合系统、节油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灵活使用空域、缩短飞行距离等绿色飞行。完善交通运行监测体系完善交通运行监测体系。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加强对交通运行状态、交通运输调度、交通舆情等方面的综合监测、态势感知、预警预判等场景应用,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升交通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支撑。强化交通综合感知能力集约化建设,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和能源的多网协同、融合发展。2.加快加快交通交通运输装备运输装备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应用推动推动交通数字化便利化应用交通数字化便利化应用。鼓励精准化、低成本、环保型路网技术状况监测感知与路侧信息发布设施装备研发,-33-提升公路智能养护装备自动化水平。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特殊路段限速、限载、限高等重要标志数字化,为精准实时导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提供支撑。推动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和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道路货运、城市配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推广应用。探索具备全面感知与泛在互联能力的铁路智能装备技术,推进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高速列车智能运维平台建设,推动计划修向数字化精准预防修转变。推广部署智慧绿色综合能源场站。推广部署智慧绿色综合能源场站。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交通路网规划等,部署开展智慧绿色综合能源场站建设,加快推动部署智能超充、快充设施,提升智慧绿色综合能源场站保有量。支持公路服务区、社区、商圈等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鼓励高速公路、国省道百公里充换电站覆盖工程建设,推广“即充即走”“智能充换电”“临近车位共享”“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新模式。3.发展绿色智慧发展绿色智慧交通交通大力推广多式联运大力推广多式联运。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探索发展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大力发展“轨道运输 陆港 新能源重卡”相结合的“外集内配”货运方式,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研究完善联运单证与集装箱的电子标签赋码识别技术及信息汇集、共享、监测等功能,推动单证信息开放共享、运输全程智能跟踪与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铁路全过程“物流及服务”,提升差异化客户关系管理、多样化货运产品和物流金融等数字化-34-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国际货物联运,实现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数据共享。建设数字物流平台建设数字物流平台。规范发展无人配送、网络货运、共享物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建设数字物流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物流要素数字化,发展车联网/货联网、智能仓储、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推进物流枢纽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推进物流枢纽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发展智能立体仓储,推进智能输送分拣装卸设备推广应用,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标准化、集成化智能云仓,实现对仓库内物品的实时监控、智能分配、精准配送等。推进物流枢纽内车辆货物自动匹配和智能调度,减少无效行驶。引导绿色循环包装引导绿色循环包装。完善物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包装回收数字化应用,支持物流站点部署包装智能回收设施,提升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广一体化、多用途包装,做好包装二次利用和改造,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推进绿色智慧出行推进绿色智慧出行。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持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促进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融合,方便公众换乘,促进低碳出行。督促共享单车企业加大运维力度,提升共享单车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水平,更好满足市民骑行需求。提升 12306 客运综合智慧服务水平,构建一站式铁路全程畅行服务生态链。鼓励打造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整合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步行、-35-骑行、出租汽车、航空、铁路、长途大巴、自驾等全品类的交通出行信息资源,合理规划低碳路线,引导市民选择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自动驾驶智能重卡低碳运营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商用车在我国现有车辆中占比 12%左右,但二氧化碳的排放约占 50%。随着燃油、人力资源等物流成本的增长,物流领域运价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在该案例中,某企业自主研发全栈L3 和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与汽车产业紧密合作,为物流运输业务提供更绿色、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新一代 TaaS货运网络。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该案例重卡自动驾驶技术,采取以“全栈自研、面向量产”为思路的技术实施策略。(一)自研卡车自动驾驶系统以全栈自研 L4 级卡车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系统,通过算法、软件系统、计算平台和线控底盘集成,构建行业首个直接面向量产、全栈自研的卡车自动驾驶系统,完成了 L4 自动驾驶重卡的全无人驾驶测试。(二)形成从生产到上路运行的闭环应用打造全冗余线控底盘,在转向、制动、供电系统均有多重冗余设计,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生产 L3/L4 卡车车规级可覆盖 360 度感知的传感器硬件套装,建立面向 L3 卡车人机交互系统,健全网络安全设计方案,可应对 300 多个不同商用车应用场景下的潜在攻击路径,抵御各类恶意安全入侵。(三)打造重卡领域数据闭环平台该平台包括车云联动的双影子模式数据采集框架、自动化的数据标注和训练框架、高效的仿真平台,其智能数据系统不仅降低开-36-发成本,也能提高算法迭代速度,为快速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重卡的量产并真正投入常态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该案例自动驾驶技术使行业人力成本节省 20P%,油耗较普通重卡节省约 10%,可实现百公里节油约 2 升。目前,该案例已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 2100 吨,相当于约 20 万棵大树一年减碳量。(六)建筑行业(六)建筑行业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部门协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要加强协作,通过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协同发展基础,推动建筑全周期低碳化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强建筑与城市、交通、能源的协同发展。1.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协同协同发展基础发展基础完善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完善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数字智能应用开发者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国产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建筑产业集群。构建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数据枢纽体系,加强城市建筑数字化全过程统筹管理与服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情景分析,研判城市建筑管理与绿色发展的核心事务,预测政策与市场机制效果,为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城市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提供有力的宏观工具。推广建筑设计数字化。推广建筑设计数字化。构建城市空间一体化建设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城市建筑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新旧建筑自然和谐共融,加强城市存量建筑数字化。推-37-动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基于BIM 技术和协同设计平台,推动建筑工程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提升建筑设计阶段规范化管理水平。2.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推进绿色建材智能化应用推进绿色建材智能化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建材生产控制系统,实现建筑材料取样、送样、制样、分析、配料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管控。加快推广高温窑炉节能、环保和低碳化技术,推动窑炉智慧节能改造升级,推动水泥、玻璃等生产过程降碳。开展建筑原材料碳足迹核算,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模型,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支持建设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协同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实施绿色建造实施绿色建造和和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打造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模拟系统,对建造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对项目施工场地布置、机械选型、施工计划、资源计划、施工方案等内容做出智能决策,避免施工程序不合理、设备调用冲突、资源利用不合理。推动构建智能建造平台,对建造进度、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实行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领域电子证照制度,构建全国施工安全数字化监管“一张网”。加快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高空焊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加强建筑垃圾智慧管控,强化各方主体信用监管,规范建筑垃圾闭环处置,综-38-合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建筑运行加强建筑运行节能降碳节能降碳管理管理。完善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3.加快推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建筑建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培育培育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推动建筑工程实现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据融通,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打通绿色建筑认定信息、企业信贷、信用信息等数据,助力解决绿色建筑监管、企业融资对接等难题,形成市场化促进建筑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建设建设智能建造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研发安全耐久、节能低碳、性能优良的绿色建材,加快推进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等核心技术的迭代更新。加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研发智能建造装备,促进建筑机器人、智能机械装备、智能施工装备等产业发展壮大。数字技术赋能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本案例开发了基于 BIM 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平台和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直观看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并针对性提出降碳建议。-39-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基于 BIM 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平台通过对建筑构件碳排放计算的应用理论、测算方法、计量工具等进行研究,搭建了基于 BIM 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平台。平台采用超轻量化、超大 BIM 模型实时渲染,支持顶点/三角面片数超 10 亿,构件数超 100 万。(二)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搭建全省统一的建筑垃圾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的统筹、监督、管理,打造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的“两点一线”全方位数字化监管治理模式,全面提升行业监管效率,为城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基于 BIM 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平台能准确提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优化方案,精确预警建筑建造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环节与部件,从而实现从工厂构件制造到建造再到运维全过程中的碳中和。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循环经济发展,凸显“绿色建筑”价值,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置效率,助力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实现与环境和谐有序的共生共荣局面。(七)绿色智慧城市(七)绿色智慧城市各地市级政府部门要以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建筑、能源等多领域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全方位协同,依托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治理、生活和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提高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1.强化绿色智慧治理强化绿色智慧治理建设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40-化、照明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加快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推动智慧地下管线综合运营维护信息化升级,逐步实现地下管线各项运维参数信息的采集、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实现绿色、高效、安全运行。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碳排放监测网络,开展城市重点行业、产业、园区、重点用能单位等碳排放监测,提升城市能碳精准计量、调度优化能力,摸清城市碳家底。优化城市用能结构优化城市用能结构。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推动城市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以重点园区、社区为试点,融合低碳新能源、低碳储能、多能耦合、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通过“源网荷储”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区域内所有分布式能源、多能联供、储能设施、充电桩和其他可中断负荷等各类资源的可调可控,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推进智慧城市绿色高效运行管理推进智慧城市绿色高效运行管理。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对城市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巡检巡查、风险管理、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决策支持,实现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省市区县跨层级高效协同,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运行。鼓励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CIM 平台等城市智能中枢增强城市绿色高效运行管理功能,基于能耗、碳排放数据绘制碳排放强度地图,基于大模型分析开展碳排放、碳消除多元路径推演,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全-41-域全时生命体征监测。支持地方创新探索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形成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促进业务协同和上下联动。推进绿色政务服务推进绿色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采用“掌上办件”“手机亮证”等方式,减少提供纸质材料的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档案的查询利用效率,降低出行、纸张使用等碳排放。2.普及绿色智慧生活普及绿色智慧生活打造低碳生活社区打造低碳生活社区。建立社区微循环系统,提升社区水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等智能化管理水平。鼓励社区建设涵盖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充电桩等设施的智慧微网。推广社区电梯运行监控、照明感应、地下车库湿度监控、暖气自动调温、光伏调能等公共区域智能化物联感知布设。依托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门禁、停车、公共区域监测、公共设施监管、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生活等信息,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培育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培育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居民碳效码应用,建立健全碳效码相关优惠措施,倡导居民开展光伏利用、再生水应用、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共享用品、绿色装修等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提升数字技术在零售、医疗等服务业绿色-42-发展中的支持作用。支持企业设计可再生产品、绿色家具、绿色家电等产品,开展绿色消费宣传,推广绿色积分兑换等应用,向居民提供生活废旧物品回收优惠、回馈、交易等多元化服务。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3.发展绿色智慧发展绿色智慧产业产业加快推动城市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快推动城市产业绿色化转型。聚焦本地重点产业,应用大数据分析绘制绿色产业图谱,估算本地不同产业、不同环节减排潜力与成本,提出绿色化发展最优路径,实现智慧城市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城市和企业开放数字化绿色化场景创新需求,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绿色化技术试验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化节能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低碳示范企业。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项目,有效助力城市绿色智慧产业发展和示范企业建设。建设绿色智慧园区建设绿色智慧园区。以各地区重点园区为单位,鼓励开展绿色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建设。加强园区绿色生产和循环体系建设,引导园区企业开展集约化厂房、绿色智慧建筑、绿色无人工厂、低碳智慧产线、废物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建设应用。鼓励园区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手段构建绿色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系统部署园区级地面监测设备、移动巡检设备,搭建较为完善的园区碳排放监测系统,精确测算区域内排放情况,并利用排放扩散模型支持污染物溯源减污。-43-CIM 城市建设一体化平台赋能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本案例以智慧建管业务为切入,依托 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构建城区数字底座,通过 CIM 智慧建管、CIM 城市体检、CIM 示范街区等众多 CIM 业务场景落地,促进建设管理领域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升级,促进“无体检、不更新”的城市体检理念持久生效。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构建“133N”的总体框架以“数据全融合、业务全协同、过程全监管、场景全覆盖”为建设理念,以数字建管为切入,构建“133N”框架的 CIM 智慧城建一体化平台(即 1 套基础底座、3 大设施终端、3 类规范体系、N个智慧应用),大力推动城市“规、设、建、管”全流程智慧化发展,有力提升全区城建领域数字化绿色化治理能力。(二)打造城市“新基建”打造“城市物联感知、政务资源异地扩展和指挥调度中心”三位一体运营终端,提供算力、存储、安全防护等资源,实现从前端物联感知设备数据采集,到后端数据集汇总、分析、存储,最后解析发布于指挥调度中心,形成互联互通的终端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三)拓展 N 种 CIM 智慧应用场景将 CIM 基础平台与全区数字工地管理平台对接,实时掌控全区在建工地数量及状态,打通城建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运营的全流程。CIM 城市体检从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等维度,梳理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支撑城市的智慧化规划和精细化管理。CIM 示范街区汇聚,分析街区中各类基础设施感知运行数据,预警街区运行态势、治理情况服务状态,从而形成智慧化完整居住街区。CIM 数字房管实现小区空气质量和安防状态等动态管理,对居民反馈问题实现全程跟踪与监督,提升房屋-44-管理绿色低碳化的服务能力。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该平台建成后,预计节约数据融合治理人力投入 55%,节约项目成本 40%,将加速城市各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将有效降低城市能耗、净化城市空间、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八)现代农业(八)现代农业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现代农业双化协同政策部署,增强宣传推广力度,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要在建立健全农业绿色产品研发大数据体系基础上,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绿色种养模式,搭建数字化农业绿色供应链等应用,实现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绿色化转型。1.建设农业绿色产品研发大数据体系建设农业绿色产品研发大数据体系发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涵盖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种植类型等数据。支持开展水域、动植物数据实时监测,建设完善农业大数据体系。加强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标准化获取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数据。推动涉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加强农业大数据融合应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品种选育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品种选育。支持科研机构开发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复杂性状遗传算法和工具,开发组学大数据挖掘、植物基因组与大数据育种等技术研究,保存优质种子基因组。支持基于作物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及变异信息等大数据,开展作物基因组大数据育种分析,支撑水稻、旱地杂粮等作物的育种选材。-45-加强农业药剂与养殖饲料配方智能研发加强农业药剂与养殖饲料配方智能研发。基于农业大数据,构建动植物本体模型。以遥感、物联网等手段收集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土壤等信息,依托大数据研判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利用 AI 技术快速生成科学施药处方图。实时监测畜禽的生长情况和饲料摄入量,自动生成饲料配方报告,实现饲料精确调配。2.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绿色种养模式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绿色种养模式推广数字化种植模式推广数字化种植模式。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病虫害监控、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支持“少人农场”等现代化智能种植模式。鼓励利用物联网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设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控制单元按需供水、自动施肥,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及预警告警等功能。增强生产与消费匹配数据分析,减少储运、加工、销售等过程的浪费。推广数字化畜牧养殖模式推广数字化畜牧养殖模式。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推进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废气治理等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推动渔业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推动渔业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推进智慧水产养殖,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发展智慧渔场。推动捕捞业信息化建设,加强海洋渔业“北斗-46-应用提升”建设,推进基于北斗三号的新型北斗终端配备,建设渔业行业北斗服务中心;推动海洋渔业“宽带入海”建设,推进海洋渔船宽带卫星终端配备,建设海洋渔业行业宽带卫星地面主站和应用中心。鼓励对水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备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提升水产品仓储、加工、保鲜、冷链物流等信息感知能力。加快智能加快智能农机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装备研发及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智能、高效、绿色复式农机装备,以及混合动力拖拉机、设施电动作业装备、5G 氢燃料拖拉机等新能源农机装备,推广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智能测产等智能装备,加快北斗定位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在农机中的应用,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机化技术。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安全性能低的老旧拖拉机及收获机械等农机。加强农机装备粮食节损研究,降低收割过程粮食损耗。3.搭建数字化农业绿色供应链搭建数字化农业绿色供应链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农资供应与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农资供应与服务体系。支持联合农资生产、服务与流通企业力量,探索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智能化绿色化农资供应体系,推动农资供需方高效对接。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供给,发展农资配送、测土配肥、无人机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分析、预警,强化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匹配。搭建数字化绿色化农产品供应链搭建数字化绿色化农产品供应链。支持开展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管理,发挥互联网平台企业技术优势、规模优-47-势和资源优势,畅通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绿色包装技术研发。支持电商企业推广应用生物降解、植物纤维等农产品包装材料。智能全自动精准设施种植管理系统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该案例通过前端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结合作物生长模型和 AI 模式识别追溯系统,实现了作物全生命周期水、肥的全自动按需供给,有效解决了设施土壤退化问题。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构建多种作物生长和管理模型依托水、肥、作物、环境互馈调节机理,开发了番茄、辣椒、黄瓜、西甜瓜等多种作物生长模型;首创了基于浓度的养分精准管理策略模型,解决了智能装备欠缺决策参数的“卡脖子”问题。(二)创新智能化施肥技术应用发明了恒比例供肥装备与技术,实现了不同养分在根区分布空间与分布数量的精准调控,发展了精准高频灌溉施肥模式,解决了传统施肥时空不均匀的问题。(三)构建自动精准种植管理系统建立了基于原位监测的全自动精准管理系统,结合不同区域进行数据迭代升级,实现了作物全生命周期、全自动的水、肥、光、气、温按需精准供给,节省人工 30%以上、省水 60%以上,省肥50%以上,达到水肥资源零排放与作物高产、产品优质、资源高效、协调统一的效果,可对 16 个种植区域、16 种作物和多种栽培模式进行集群化管理。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该案例实现了作物模型肥料产品智能装备精准技术“四位一体”高效融合,通过产品物化和装备智能化,使精准技术高效落地。适用于种植规模大、管理人员缺乏的园区、水源匮乏地区、-48-沙漠、戈壁、盐碱地地区,能够有效节水、节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减少碳排放,减轻土壤板结。(九)生态环境治理(九)生态环境治理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要增强本地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发挥协会、高校和相关企业能力,强化跨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服务,以高水平的数字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助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1.增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增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能力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影像等为基础,结合地面生态监测站(样线/样方)、海洋生态监测站、无人机、无人艇、红外相机等,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大气、水、海洋、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要生态空间,涵盖森林、草原、湿地、重点湖库、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保护物种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梳理规范生态环境数据目录,进一步摸清数据底数,加强数据一本账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等业务数据库集成,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层级数据共-49-享机制,推动遥感数据、实地核查、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排污许可、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对相关业务系统的支持。创新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手段创新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手段。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资源评估模型、气候变化评估模型,精准支撑生态资源及气象业务决策。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一图统揽、一屏调度、一表纵观”,服务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与宏观决策。完善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指挥平台,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污水处理设施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于一体的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环境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全国危险废弃物全过程监管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数字化水平。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运用航空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开展生态监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监测数据开发利用与技术创新。2.强化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强化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支持各地与周边省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打造大气环境协同治理信息化示范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探索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平台。完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生态环境标准规范、数据资源、监测网络、云服务资源国际合作共建。持续深化全国水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推动各地区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城市黑臭水体-50-整治监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监管、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3.完善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服务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碳建立完善碳循环监测循环监测体系体系。构建生态系统碳汇和地质碳汇监测标准规范体系,提高碳循环监测数据质量及数据可比性。建立减排固碳统计核算体系,开展不同减排固碳措施的对比监测,科学评价实施效果。健全碳健全碳排放排放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支持产业园区搭建碳排放平台,利用监测设备收集园区能源使用数据,开展碳核算与管理。探索建设碳普惠平台,建立区域碳普惠运营管理机制、碳减排量消纳机制,提升公民和组织参与低碳行动的积极性。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探索打造碳汇项目数据库、项目核查验证机制、支付结算系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信息披露系统。加强数字技术在碳市场管理服务中的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在碳市场管理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应用。加强隐私计算的应用,保障碳市场各系统平台中的数据安全。加强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自动监控领域的研发应用,以数字化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核算精准化、科学化水平,打造可信碳市场。“天空地”一体化大气溯源防控体系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 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该案例通过构建区域城市“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立“溯源防控评估”区域污染防控应对闭环工作机制,为地区大气污-51-染防治工作做出科学研判和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二、主要做法二、主要做法(一)污染溯源:建立监测及预警模块从城市近地面常规监测向三维立体尺度的污染诊断监测延伸,开展多来源、多因子、多维度、多手段、多过程的“天空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溯源,摸清城市及周边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重点管控区域和污染源,为区域和城市大气精细化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和数据支撑。(二)污染防控:分析污染源对空气质量影响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采用现场调查和核算的方式,根据“天空地”大气一体化溯源结果对污染较重的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餐饮源等污染源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各类源对当地和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为环境管理部门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制定污染减排策略提供支持。(三)效果评估:实施一市一策减排效果评估利用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系统,开展减排措施效果评估,结合本地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量化减排措施。根据各类污染源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量化各类污染源的减排方案。及时评估地方管控成效,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分析、预警,便于地方及时做出反应,调整管控清单和管控措施,为动态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三、三、经验启示经验启示区域城市“天空地”大气一体化溯源方法已应用到实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全面建成“区域省级城市”三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平台基于 WebGIS、专题图等多种可视化表达,网格分辨率提升至 500 米级别,以城市降尺度气象场及小尺度污染源清单为输入数据,预测未来 72 小时污染源点源贡献。-52-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应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国家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等相关机构,以及行业企业,要重点提升双化协同基础能力,构建融合技术体系,发展融合产业体系。(一)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能力(一)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能力支持由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本地碳排放监测设施的部署,监督重点控排企业加强自身能耗监测控制,建立健全双化协同数据治理体系,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区域碳排放监测模型和标准制定方面的研发能力,共同推动双化协同基础能力提升。1.构建双化协同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双化协同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双化协同数据建立健全双化协同数据目录目录。行业主管部门对各地区重点领域双化协同基础数据建立主题编目,健全“目录数据系统”关联关系,形成各行业双化协同数据“一本账”。对照双化协同数据目录,按照各省、市政务数据平台汇聚机制进行双化协同数据归集。健全区域碳排放、用能单位能耗、新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化采集和规范化汇聚,为碳排放、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领域数据的国际互认奠定良好基础。鼓励建立双化协同数据源头治理体系,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双化协同数据标准,提升源头数据质量。开发双化协同数据应用开发双化协同数据应用。基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碳足迹模型,分批次建立绿色产品碳足迹标签,为碳关税背景下的-53-国际出口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开展科学合理的生态碳汇数据资源开发,有效助力地区碳库建设,布局生态碳汇资源运营等新业态。基于双化协同领域大模型,鼓励各类数据企业开发 V2G、多能互补、碳交易、循环经济等跨领域的场景应用。2.提升提升区域碳排放监测区域碳排放监测水平水平采取碳通量卫星动态观测采取碳通量卫星动态观测。发挥碳卫星数据全覆盖、无地形依赖等特性,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面向全国、各区域、各省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和碳源、碳汇定量监测。围绕省、市辖区内及周边区域碳排放、碳吸收的监测需求,充分提升大空间区域碳排放总量监测能力。支持支持部署部署移动巡检设施移动巡检设施。发挥移动监测设备碳源汇捕捉实时性高、针对性强等特性,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支持各地区城市级、区县、园区层级部署移动巡检设施,为中小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执法监管提供重要抓手。通过车载质谱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快速实现市域范围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通量监测。鼓励鼓励建设地基监测网络建设地基监测网络。引导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分布式高精度浓度监测站,在城市、区县和重点园区周边配套中低精度仪器,推进混搭型浓度监测网络优化升级。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强技术支撑,要结合温室气体标准气体配制、标校传递、国际溯源、观测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本地区地基监测设施的观测数据质量,提升区域碳排放、碳吸收情况的精准、持续监测能力。-54-3.提升提升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感知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感知能力能力提升终端精准管控能力提升终端精准管控能力。鼓励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从机械化统计迈向数字化感知转型,部署能源感知设备,实时感知用能用电情况、传输能耗数据,提升设备自我诊断、远程启停、能耗限定等能力。探索植入专用计量芯片等应用,逐步实现表计通信、费率时段管理、实时电价、远程管控等能力一体化展示,直观反映各表计的数据与预警等信息。搭建能源数据感知网络搭建能源数据感知网络。推进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办公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建筑等楼宇智慧化改造。统筹推进基于底层智能终端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电能“发、输、变、配、用”各环节衔接顺畅,“源、网、荷、储”多维度互动协调,“水、电、气、热”等多种能源类型紧密融合的区域能源体系建设。(二)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二)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通过明确双化协同的融合技术方向,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以跨行业合作方式共同推动双化协同标准体系建设,共同促进双化协同技术创新。1.创新双化协同的融合技术创新双化协同的融合技术数字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数字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围绕碳排放监测、碳核算、碳足迹等共性问题,推动碳中和脱碳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创新碳排放相关检测和监测的关键技术应用,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监测、评价与控制技术的科研攻关。-55-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节能降耗方面,推动服务器动态节能、基站设备器件节能、动态电源管理、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液体冷却等技术研发。资源集约化利用方面,推动绿色管理、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低功耗、低漏电集成电路生产、虚拟仿真制造、物料二次利用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电力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电力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着力点,推动新能源功率高精度预测技术研究,开展电力电子设备/集群精细化建模与高效仿真、更大规模和更高精度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电碳计量与核算、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聚合以及低成本可修复再生的新型储能电池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采矿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采矿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矿物勘探挖掘方面,推动数字化地质环境探测、油气层智能识别、矿产资源精准定位、煤矿 5G 无线通信、流态化智能开采、智能化无人快速掘进、露天开采无人化连续作业等技术研发。矿石生产加工方面,推动稀土材料绿色智能制备和高纯化、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和无人化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冶金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冶金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冶炼生产方面,开展富氢低碳冶炼数字化仿真模拟、电弧炉电极智能控制调节系统、连铸连轧过程控制智能化管控等绿色新技术攻关。通过工艺机理的模拟,了解和掌握新工艺、装备的关键参数,突破绿色化工艺关键机理。冶炼监测和管理方面,推动产能监测、污染行为诊断、冶炼(加工)生产管理、焊接质量追溯诊断、经营决策和加工虚拟仿真等技术研发。-56-数字赋能石化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石化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安环管理方面,推动泄漏检测与修复、生产安环智能监测、移动式 VOCs 及恶臭实时检测、甲烷泄露监测与优化等技术研发。安全绿色控制方面,推动“三废”排放污染治理、先进过程控制、高自控率高稳定性集散控制系统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交通建设方面,推动数字监测与数字孪生、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变换、交通自洽能源系统高效能与高弹性、空管和程序应用等技术研发。物流运输方面,推动运输工具燃料的电气化和非碳化装备、绿色智能包装、回收和循环利用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建筑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建筑行业绿色化转型技术。建筑材料研发方面,推动建筑材料溯源管理技术研发。建筑过程方面,推动数字化工程设计及数值模拟仿真、自主可控 BIM、综合光伏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基于北斗 AI 的自动化施工与控制等技术研发。建筑运行和能源管理方面,推动“光储直柔”建筑配电、建筑调适、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数字孪生维护、数字建筑档案管理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技术。促进数字孪生技术簇与城市碳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城市碳足迹感知和呈现方面,重点研发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数据融合、精准映射等技术,构建碳排放情况的实体区域信息模型。城市碳管理决策方面,重点推动碳源汇拟合、能源电力布局模拟、地区减排与区域发展最优路径推演等技术研发,助力决策者平衡降碳和发展。城市碳排放优化方面,重点研发智能-57-化控制与反馈技术,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碳排放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数字赋能现代农业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现代农业绿色化转型技术。农业投入品方面,推动绿色农药肥料农膜创制、减肥减药关键技术与设备等研发。绿色种养殖方面,推动智能节水灌溉、土壤墒情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物源头控制及末端治理、产品溯源等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方面,推动植保无人机多源信息融合智能作业、高穿透性、窄雾滴粒径谱施药技术研发,攻克农业机器人运动控制、位置感知、机械手控制等关键技术。智慧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方面,重点推动“表型 基因型”智能育种、农业专用传感器、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模型、动植物生长信息获取及生产调控机理模型等技术研发。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化转型技术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化转型技术。环境监测方面,推动“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感知网络、生态环境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研发。生态治理和修护方面,推动数字化支撑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技术、CCUS 超算解析技术创新。2.优化优化双化协同创新环境双化协同创新环境搭建双化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双化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双化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低碳发展、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新技术应用政策发布、申报及咨询解读服务。基于区域碳排放底数和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的碳排清单,建立区域碳治理看板,支撑地区节能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等决策应用。定期发布区域清洁能源、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等指标,为碳交易、碳排放管控提供大数据校核和决策支-58-撑服务。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发布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进程,提供第三方技术研发供需对接、解决方案交易撮合等服务。打造双化协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打造双化协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以数字科技企业为主体,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重点行业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模型算法、知识图谱、隐私计算能力,为监管部门提供碳数据监测、存证及上报上链技术支持。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地区碳数据分析、资源和能源管理,重点行业碳减排、双化协同技术改造升级,企业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等绿色发展需求提供共性技术赋能。成立双化协同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双化协同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以共建双化协同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搭建若干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等共建实验室。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共享科技创新基础资源、装备设施、实验数据、通用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已建立碳中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强化双化协同核心技术、重点应用等领域研究,突出学科前沿属性和融合特质,强化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钢铁、材料、环境、气象、生态等重点领域融合渗透。遴选双化协同科技研发项目遴选双化协同科技研发项目。建立双化协同技术研发目录,推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态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系统综合性科学研究。以行业企业双化协同需求为指引,持续丰富双化协同技术应用场景,采-59-取“揭榜挂帅”等手段开展双化协同科技项目遴选,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建立目录滚动更新机制。激发科研主体创新活力激发科研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科研院所考核管理机制,加大双化协同技术创新成效在考核评优中的比重,提高科研人员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兼职参与双化协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引导新能源、电力、钢铁、生态等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行业级双化协同实训基地,注重实践与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开展双化协同技术技能大赛,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制,提升双化协同从业者职业技术水平。3.建立建立双化协同技术标准双化协同技术标准加强双化协同标准组织合作加强双化协同标准组织合作。由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加强数字产业和行业领域标准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双化协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享最新双化协同相关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及时发布标准信息和技术文献,共同推动双化协同标准体系制定和更新。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建设双化协同标准体系建设双化协同标准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涵盖共性技术标准和行业融合专用标准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双化协同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要求,确定标准的分类和层次,建立统一的双化协同标准体系框架。出台一批双化协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行业双化协-60-同的基本质量要求和安全标准,推荐性标准为企业和行业协会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标准制定。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标准制定。以信息通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为标准研究和编制主体,探索数字产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开展绿色化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加快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通信基站能效标识、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再利用等数字产业绿色化标准的制定,提高数字产业的环境友好性。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标准制定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标准制定。以传统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组建标准研究和编制主体,推进智慧交通、新型电力系统、智慧矿山、先进制造、绿色建筑、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环境治理、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标准的研制。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绿色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三)数字化绿色化融合产业体系(三)数字化绿色化融合产业体系加快数字技术向重点行业深度拓展,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中培育双化协同的融合产业,注重发展双化协同产业集群,构建双化协同公共服务体系。1.培育双化协同的融合培育双化协同的融合产业产业数字新能源服务产业数字新能源服务产业。以大型电网企业为核心,互联网企业、能源设备企业、地方能源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建数字新能源产业生态。深化应用推广新能源云,持续优化完善服务功能,推进新能源设备厂商电站业主的互联互通,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61-展,打造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发展新能源智能调度新业态,开发源网荷储协同调控系统、“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调控系统,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集成与智慧管控、用能需求智能调控,精准匹配供需资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数字智慧风电产业数字智慧风电产业。围绕风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数字孪生 5G 风电场技术应用,加强风力、风向、轴承转速、温湿度、电压电流等核心环节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发展孪生监管与发电预测业务,全面提升风电产业智能化运维水平。面向海上风电场,加速近海 5G 基站覆盖,发展海上机器人、无人智能巡逻艇等配套产业,开展海上风场远程数据不间断传输和无人智能巡检等应用,保障海上风场安全可持续生产,助力风电产能持续升级。数字光伏产业数字光伏产业。发展 5G 工业互联网应用,优化光伏切片生产流程,规范单晶硅棒生产过程,提升叠层电池利用效率。推广电站 5G 无人巡检、积灰灵敏感知物联网、光伏电站精准天气预报等融合技术应用,完善光伏产业智能功率预测、智能场站运营等功能,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弃光造成的损失,全面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效能。基于 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光伏发电与储能的数据共享,实现光伏发输储配用全链条可视、可管、可控。智能网联智能网联 新能源新能源汽汽车融合产业车融合产业。鼓励电网企业联合充电企业、整车企业、数字科技企业等积极开展智能网联、车网融合等新技术研发,布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有序充电、大-62-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结合的“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探索构建车网融合平台,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与路侧设备、云平台等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与园区、楼宇建筑、家庭住宅等场景高效融合的双向充放电智能调度应用。鼓励发展双向充放电设施、储充/光储充一体站、换电站等设施应用,以数字化平台拓展双向充放电资源聚合、运营、服务等可持续商业模式,探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新型业务。数数字绿色新材料产业。字绿色新材料产业。培育数字化绿色新材料研发产业,发展数字化绿色新材料设计服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3D 打印技术快速进行模拟和优化设计。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建立材料性能预测模型,预测新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面向反应过程、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重点环节,发展数字化的绿色新材料生产管控服务,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监测材料制作过程的温度、压力、化学反应等参数,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减少废品率和生产成本。数字绿色石化产业数字绿色石化产业。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布局新能源化工产业链,加强副产氢循环利用,与科技企业联合建设精细化工产业数字实验室。搭建新能源化工产业链平台,支持行业企业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打造涵盖新能源供应、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材料生产的产业链平台。部署副产氢循环利用系统,支持行业企业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氯碱等化工生产过程中部署副产氢循环利用系统,以数字平台提升氢能产业链整-63-体协同水平,全面赋能加氢站、充装站,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产业场景应用。数字固碳产业数字固碳产业。培育数字化固碳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碳封存设备智能监测服务,利用传感器和工业互联网实时监测封存设施的温度、压力、泄漏率等参数状态和性能,支持固碳设备问题的自动预警与远程运维。发展碳封存设施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对封存设施历史运行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的故障概率和维修需求,提前做好维护计划。发展碳封存设备仿真优化服务,利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封存设施的性能优化,减少实际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封存效率和安全性。数字生态碳汇产业数字生态碳汇产业。发展生态碳汇监测与评估产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域碳源汇实测服务,对土壤、作物、森林等环境要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分析。集成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生态碳汇数据核算、表达以及碳源碳汇平衡拟合,为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生态增汇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优化碳汇项目的国土空间布局。智慧循环经济智慧循环经济。发展储能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产业,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推进智能化与精细化拆解,促进高值化利用。结合工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装备再制造、废料、废气余热等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建设“互联网 回收”“互联网 二手”市场,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发展城乡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一体化服务、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社-64-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服务,推动城乡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体系一体化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个人碳账户制度,以绿色积分换优惠等模式,引导居民培养低碳消费、资源回收、生活用品交易等绿色生活方式。2.发展双化协同产业集群发展双化协同产业集群建设双化协同产业基地。建设双化协同产业基地。引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速建设国家级双化协同产业基地,支持以产业园区管委会为主体建立双化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基地,推动双化协同产业高端化。打造双化协同产业链打造双化协同产业链。建设双化协同产业生态体系,鼓励科研及咨询机构发展双化协同规划设计、诊断咨询、评估认证等产业。推动数字科技企业与传统行业联合,研发行业双化协同解决方案,同步发展双化协同保险、网络安全等配套产业。引导相关资金向双化协同产业倾斜,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金融机构运用信贷、债券等产品,支持数字化、绿色化项目开发。壮大一批双化协同领军企业壮大一批双化协同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支持其牵头承担国家低碳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搭建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通过宣传推广、政策扶持等措施,提升双化协同领军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塑造一批行业转型标杆,支持领军企业向转型服务供应商发展。-65-提升中小企业双化协同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双化协同能力。支持双化协同领军企业建设双化协同产业能力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双化协同软件应用。由行业主管部门、双化协同产业园区推动建立一批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为中小企业与双化协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合作桥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利用双化协同创新理念开辟业务发展新赛道。3.构建双化协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双化协同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双化协同产业联盟与行业协会成立双化协同产业联盟与行业协会。支持双化协同工作起步早、经验多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联合中小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双化协同领域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面向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发挥双化协同产业联盟聚合资源能力,联合开展技术验证、标准制定、应用创新、国际交流等活动。丰富市场化双化协同解决方案服务丰富市场化双化协同解决方案服务。由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引导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领军企业通过成立子公司、专业事业部等方式,面向省、市县、园区不同层级,发展一批高水平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构建区域双化协同解决方案服务体系。面向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发展一批专业化、模块化的双化协同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以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双化协同知识产权服务完善双化协同知识产权服务。鼓励相关机构建设低碳技-66-术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提升低碳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依托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商标代理、著作权代理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完整的双化协同代理、法律、运营、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双化协同专利代理、品牌策划培育,开展知识产权诉讼代理、维权援助、调解,完善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交易经纪服务。加强双化协同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支持战略咨询、管理咨询、实务咨询等专业服务。搭建双化协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健全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评价、供需匹配、交易佣金、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等机制,提升绿色技术交易服务水平。培育双化协同检测认证服务培育双化协同检测认证服务。依托在 CNCA(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的认证机构,发展碳减排、碳清除、碳披露、碳中和等方面认证服务。面向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和登记过程,健全项目减排量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查服务。发展绿色低碳装备、绿色建材、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绿色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绿色化相关检测认证服务,完善绿色化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以双化协同作为重要手段,鼓励企业开展 ESG 评价相关工作,推动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67-附录:双化协同领域国家标准参考目录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1二、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一)绿色数据中心20232142-T-469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要求制定中220232141-T-469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管理指南制定中320214360-T-469绿色数据中心评价规范制定中420230193-T-469信息技术 数据中心设备和基础设施 第 1 部分:通用概念制定中520230195-T-469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6 部分:水资源使用效率制定中620230194-T-469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制定中720210716-T-604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用空气调节机组制定中820171055-T-339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制定中9GB/T 43331-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已发布10GB 40879-2021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发布11GB/T 37779-2019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已发布12GB/T 32910.1-2017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1 部分:术语已发布13GB/T 32910.2-2017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2 部分:关键性能指标设置要求已发布14GB/T 32910.3-2016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3 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已发布15GB/T 32910.4-2021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4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发布16GB/T 28827.4-2019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 4 部分:数据中心服务要求已发布172024-0312T-YD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评估和验收规范报批中18(二)绿色基站GB/T 29239-2020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基站已发布19GB/T 51417-2020电信钢塔架共建共享技术标准已发布20YD/T 3946-2021通信基站用蓄电池组共用管理设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已发布212023-1462T-YD5G 基站能效测试方法制定中22(三)电子信息GB/T 41505-2022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已发布23GB/T 33635-2017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已发布-68-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产品绿色制造管理 导则2420232557-T-469电工电子行业零碳工厂评价导则制定中2520232559-Z-469电子电器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制定中26GB/T 23686-2022环境意识设计 原则、要求与指导已发布27GB/Z 40824-2021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在电子电气产品领域应用指南已发布28GB/T 40579-202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通信系统及设备已发布29GB/T 40663-2021电工电子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南已发布30GB/T 32356-2015电子电气产品可再生利用设计导则已发布31GB/T 29770-2013电子电气产品制造商与回收处理企业间回收信息交换格式已发布32GB/T 23687-2009信息通信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环境意识设计导则已发布33GB/T 21474-2008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体系评价导则已发布3420220181-T-469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追溯及披露要求制定中3520204978-T-469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施指南制定中36GB/T 43145-2023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逆向物流已发布37GB/T 39256-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已发布38GB/T 39259-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物料清单要求已发布39GB/T 39257-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已发布40GB/T 39258-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已发布4120221470-T-604电子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物流系统 设计规范制定中4220214727-T-339绿色工业园区评价通则制定中43(四)数字科技企业低碳发展20173635-T-303企业碳排放管理信息披露要求与指南制定中4420193355-T-303工业低碳企业评价通则制定中-69-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45三、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一)电力行业GB/T 40601-2021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技术要求已发布46GB/T 40287-2021电力物联网信息通信总体架构已发布47GB/T 33607-2017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已发布48GB/T 33590.2-2017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第 2 部分:术语已发布4920214749-T-524智能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制定中5020214485-T-524智能光伏发电技术导则制定中5120221622-T-524光伏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规程制定中52GB/T 29782-2013电线电缆环境意识设计导则已发布53(二)采矿行业GB/T 37767-2019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已发布54GB/T 38669-2020物联网 矿山产线智能监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已发布5520232003-T-604移动式矿山机械设备智能化分级制定中5620192408-T-33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制定中5720230399-T-627煤矿智能化体系架构要求制定中58GB/T 43935-2024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已发布59(三)冶金行业GB/T 39180-2020循环经济评价 铜冶炼行业已发布6020220823-T-605钢铁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制定中6120232556-T-610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 XX部分:锌冶炼企业制定中6220232552-T-610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 XX部分:铜冶炼企业制定中6320232554-T-610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 XX部分:铅冶炼企业制定中64GB/T 38968-2020铜冶炼行业循环经济实践技术指南已发布65(四)石化行业GB/T 34165-2017油气输送管道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已发布66GB/T 39218-2020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已发布67GB/T 50609-2010石油化工工厂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已发布68GB/T 32039-2015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已发布69(五)交通物流GB/T 20607-2006智能运输系统 体系结构 服务已发布70GB/T 20839-2007智能运输系统 通用术语已发布71GB/T 26766-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已发布72GB/T 31455 系列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已发布7320232530-T-348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评估技术要求制定中7420232558-T-469物流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指南制定中75GB/T 41834-2022智慧物流服务指南已发布-70-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76GB/T 42809-2023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已发布77GB/T 17751-2021运输船舶能源利用监测评价方法已发布7820204959-T-469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路侧一体化协同控制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制定中79(六)建筑行业GB/T 39583-202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已发布8020232538-T-609建材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制定中81GB/T 38197-2019建筑施工机械绿色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已发布8220220465-T-333装配式建筑 钢结构 预制构件与节点通用技术条件制定中83GB/T 40399-20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用预制部品通用技术条件已发布8420231443-T-333民用建筑能效运行平台通用技术要求制定中85GB/T 32038-2015照明工程节能监测方法已发布8620230896-T-333智能照明系统应用技术要求制定中87GB/T 35972-2018供暖与空调系统节能调试方法已发布88GB/T 34606-2017建筑围护结构整体节能性能评价方法已发布89(七)绿色智慧城市20161931-T-424绿色城镇评价指标制定中90GB/T 44061-2024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智能基础设施已发布91GB/T 43442-2023智慧城市 城市智能服务体系构建指南已发布92GB/T 43048-2023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已发布93GB/T 43245-202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数据交换与共享指南已发布94GB/Z 42759-2023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分类指南已发布95GB/T 36620-2018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已发布96GB/T 41152-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导则已发布9720220589-T-434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基本要求制定中98GB/T 43558-2023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规范已发布-71-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99GB/T 40756-202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已发布100GB/T30428.1-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1部分:单元网格已发布101GB/T30428.2-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已发布102GB/T30428.3-201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3部分:地理编码已发布103GB/T30428.4-201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4部分:绩效评价已发布104GB/T30428.5-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5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已发布105GB/T30428.6-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6部分:验收已发布106GB/T30428.7-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已发布107GB/T30428.8-2020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8部分:立案、处置和结案已发布108(八)现代农业GB/T 43440-2023物联网 智慧农业数据传输技术应用指南已发布109GB/T 43443-2023物联网 智慧农业信息系统接口要求已发布11020220291-T-326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 第 1部分:大田种植制定中11120220289-T-326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 第 2部分:设施园艺制定中11220220292-T-326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 第 4部分:畜牧养殖制定中11320220290-T-326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 第 3部分:水产养殖制定中114GB/T 36346-2018信息技术 面向设施农业应用的传感器网络技术要求已发布115GB/T 37675-2019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 农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规范已发布11620180945-T-322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建设规范制定中117(九)生态环境治理20232569-T-418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制定中11820230476-T-432草原生态系统碳计量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制定中11920213502-T-306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制定中-72-序号序号对应对应章章对应对应节节标准编号标准编号/计划号计划号标准题名标准题名标准状态标准状态12020213360-T-469城市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指南制定中12120203829-T-418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制定中12220203830-T-418海草床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制定中12320203826-T-418珊瑚礁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制定中12420203827-T-418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制定中12520203835-T-418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制定中126GB/T 42642-2023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已发布127GB/T 42632-2023海洋生态环境水下有缆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已发布128GB/T 32740-2016自然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指南已发布129GB/T 24689.5-2009植物保护机械 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已发布130GB 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已发布13120220598-T-469信息技术 生态环境大数据 数据分类与代码制定中13220220601-T-469信息技术 生态环境大数据 系统框架制定中133GB/T 20533-2006生态科学数据元数据已发布13420232555-T-334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碳汇成效评估指南制定中13520220797-T-432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制定中136GB/T 5104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已发布13720220800-T-432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碳汇制定中138GB/T 41198-2021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已发布139GB/T 42797-2023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和地质封存管道输送系统已发布-73-标准参考文献:1.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 版)2.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3.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4.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2023 版)5.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6.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7.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 版)8.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 年)9.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 年)10.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年)
TE智库2023.122023灵活用工数字化价值与应用研究报告TE智库灵活用工,国计民生,第一支点已经逐步构建完成Part 1 背景TE智库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税收、合规结构优化国家要的经济要的供需协调社会要的合规的节流企业要的稳定的收入劳动者要的税收、数据监管要的灵活用工、灵活就业第一支点:政策调整与金税四期第二支点:数字化与灵活用工平衡多方诉求、协调多方资源 及时招到合适的人 数字化排班与管理 合规保障、员工保障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 及时获取收入与保障 降低税收风险 鉴证企业业务真实性 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灵活用工及其数字化转型成为了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支点TE智库政策是保障这一模式落实的调节剂,而基于数字化的监管则是保障各项落实的抓手。从约束变为支持,加快集聚数字经济人才,拓宽灵活就业供需匹配渠道。依法合理认定劳动新模式,推动其在重点领域的发展。就业政策鼓励: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推动医药研发、设计、业务运营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税收政策:多省颁布10万以下满足条件免除个人所得税上缴。顶层设计支持灵活用工依法合规的发展推进2023.1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准确把握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审判工作要求,依法合理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推动健全新业态用工综合治理机制。2022.0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推动医药研发、设计、业务运营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2022.01国务院办公厅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把服务就业的规模和质量等作为衡量行业发展成效的首要标准。2021.07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拓展灵活就业发展渠道,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增加非全日制工作机会。2021.03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推进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2020.0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对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统筹按照地区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或营业额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2020.01商务部等八部门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促进供需匹配对接。征管工具发票过去金税四期数据征管方式粗放型集约化征纳关系信息单向流通税收数据交互税务稽查双随机稽查机器分析 随时稽查 金税工程的建设不断地完善着税局的监管体系与能力,企业的税收环境几乎已经完全被税局所笼罩,中小企业财税合规的建设刻不容缓。规范市场相关机构,助力稳就业,促就业。政策与监管的第一支点已经逐步构筑完成基于数字化能力的金税四期,保障模式合规落地TE智库浙江:推动平台创新、资源共享,鼓励对中小企业开放,规范用工、社保,支持新就业形态,加强税收合规。北京:推动国际化服务发展,延长灵活就业社保政策,提高就业质量。上海:增强就业服务能力,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广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社会保险,促进现代人力资源服务。江苏:聚焦降低失业率和职业培训,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安徽:支持数字经济,培育新业态,为居家就业创造条件。甘肃:支持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继续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山东:延长社保补贴政策,鼓励多样化就业。辽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展小店经济。福建: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免费发布岗位信息,提供专业服务。Source:详细政策见附录湖北:推进零工驿站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湖南:支持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广西:便利市场主体登记,支持灵活用工人员注册个体工商户。贵州: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培育多元化就业需求,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建设零工市场,完善线上服务平台。数字经济从沿海地区开始普及,这与灵活用工政策的推广和普及程度密切相关。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灵活用工服务商。灵活用工政策的力度,也反映了数字经济在这部分地区的快速发展。政府在推广灵活用工政策时,力度可以分为:支持&鼓励派:广西,甘肃,湖南,贵州,广州,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推进&强化派:福建,湖北,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各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灵活用工模式平稳发展TE智库38.738.637.839.739.953.354.354.553.552.820182019202020212022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一直在进行:劳动年龄人口数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劳动者转向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的意愿强烈,如何优化劳动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扩散,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是实现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任务与发展的基础。灵活用工与数字化的结合正是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有利手段。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形态的同时也在逐渐替代危险性高、重复性高的岗位,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推动力,并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第三产业,因数字技术的赋能,推动了高端化、定制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数字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推动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转换明显,新的岗位不断出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越来越紧迫-6.0%-4.0%-2.0%0.0%2.0%4.0 182019202020212022中国不同产业就业人员增速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业人员Source:国家统计局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越来越紧迫,转换效率需要更快TE智库生产率提高 价格效应: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降,市场增加对产品的需求,产业规模扩大、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增加 收入效应:产出的增加,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激发劳动者的需求产业创新 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大量研发、管理、运营等高技能劳动力创造新岗位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新技术扩散 新技术的应用引发部分劳动部门用人减少,推动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劳动岗位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就业转移 数字经济的融合性,对其他行业起到关联带动作用,一个数字经济岗位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岗位需求增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力投入降低,减少劳动力的需求劳动需求减少智能技术落地 人力成本提升,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进入市场及创造岗位的积极性降低人机配合成为主流 降低机器设备的价格,相同的资本投资可以购买更多能够替代人力的设备 机器设备效能提升,机器运转所需的管理、运营、维护人员减少产业结构转型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对传统业态发生冲击,部分职业随着新业态的出现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如马车夫、话务员、制版工等)岗位需求转换替代效应传统经济数字经济组织形态静态动态线性网络化边界清晰无边界经营方式集中经营分散经营技能要求岗位“技能集”劳动关系固定合同网签、众包等数字经济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新业态需要更多新角色来支撑其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提升面临一定压力。然而,数字经济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选择。转岗和再就业过程中的挑战不可忽视,但关键在于新兴岗位与适配人才之间的匹配,以及劳动力自身对新岗位需求的适应能力。数字经济以知识经济为特征,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具备新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来支撑新业态的发展。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但这也为具备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机会。供需需要更协调,新业态需要更多的“新角色”来支撑创造效应更弹性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数字化:成为传统与数字经济的桥梁,创造与替代效应的纽带TE智库44)%9%4%3%5D&%6%3%2-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岁及以上新型灵活就业和传统就业求职者的年龄分布传统就业新型灵活就业Source:智联招聘,猎聘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45U%灵活用工工作意向愿意不愿意36C%5%24F%6%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新型灵活就业和传统就业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布传统就业新型灵活就业新时代的灵活用工应匹配新时代的劳动者灵活用工市场所涉岗位主要集中于生活类、职能类与专业类,其中服务业岗位占据主导。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求职人群倾向于从事蓝领工作,且该就业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21-25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尤为突出。目前,热门蓝领职业展现出更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高学历人群对新型灵活就业岗位的选择意向较高。中国人民大学数据显示:近期中国蓝领月度CIER指数的上涨,既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景气程度提升,也揭示了供需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凸显出资源配置的紧迫性。灵活就业覆盖面广,应更加协调人岗匹配度并保护各年龄段就业者权益TE智库灵活用工数字化解决的不是“小问题”Part 2 数字化TE智库劳动用工形式标准工时工作制用工传统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用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工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平台型用工弹性工作制灵活用工 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一种非标准雇佣关系或非劳动关系。与传统的标准雇佣关系不同,灵活用工强调的是雇主的用工状态更加灵活多样。具体来说,灵活用工可以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短期用工、业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众包、依附性自雇等方式。劳务派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民法民法、合同法 及其他民事法律民法,合同法新时代的灵活用工的定义与范畴灵活用工定义为一种区别于标准工时制用工的弹性用工模式,具体表现为劳动者时间和数量的灵活、用工方雇佣形式和管理方式灵活,服务商服务形态灵活。灵活用工把劳动关系变成劳务关系,把工资薪酬变成经营所得。现行劳动法是在工业经济大规模生产的环境下制定的,主要适用于科层制度的组织雇佣模式。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平台化、网络化组织的快速涌现,该法律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以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型就业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雇佣的创新特点。不过,在当前的二元分割法律体系中,这些新型就业形态在身份确认和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灵活用工的灵活性体现在了时间、空间、雇佣形式、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TE智库用工企业税务局灵工数字化服务商签订服务协议灵工人员签订服务协议委托代征协议资金流票据流代扣代缴个税税务扣缴报告提供服务电子服务协议税后报酬监管层: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保障税收和治理劳动者:收益最大化,价值多元化企业:合规合理的节流举措四流合一灵活用工数字化的应用范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将会发生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灵活用工将会起到“桥梁”的作用。第三产业的需求波动具有随机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需要更多的人力密集型、技能多样化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制造业)通常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在生产线和工厂环境中,也需要有特定的技能要求。灵活用工的根本目标是保证用工连续性和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确保企业可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迅速调整员工规模,以满足需求的波动,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TE智库人员数据年龄、学历、工作时长、个人能力排班数据考勤情况、业绩完成度、销售收入、工作流程票据/合同数据薪酬数据、合同数据、发票数据岗位分析模型人才能力模型薪酬绩效模型人力供需模型商保风控模型体系培训模型企业端招工快速精准用工高效管理业务安全合规监管机构降低税收风险确认企业真实业务保障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模型服务制造业零售业新经济行业建筑业行业应用客户灵活用工数字化厂商招聘数字化排班数字化薪税数字化管理数字自动化招聘自动化考勤自动化排班自动化算薪自动化结算自动化风控自动化匹配细分应用场景劳动力提供就业准时发薪权益保障用工和服务相融合的产品服务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Employment-as-a-Service基于数据 模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能力顺应用工市场对价值体现的改变,在企业服务市场渠道/资源型服务商向一体化服务商加快发展TE智库职能弹性数量弹性工时弹性薪酬弹性扩大工作设计和工作范围,使工作具有机动性,打通职位之间的边界运用临时人力或兼职人员以应付可预期的劳动需求波动,即时管理,滚动预测通过弹性分配正式员工工时来应对突发或不可预期的劳动需求波动弹性上下班时间、弹性工时、加班、补休等以绩效为基础,以报酬制度、利润分享等机制相结合抗周期性 降低企业人力成本:许多行业企业都面临季节性需求的变化,旺季需要大量劳动者,而淡季则需求减少。传统的长期雇佣模式在淡季会导致高人力成本。灵活用工平台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人力配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巨大的投入。与专业的灵活用工平台合作,如优秀青年这样的平台,可以便捷地处理员工薪酬发放和后续管理,从而显著降低企业的管理负担。降低社保成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往往面临社保公积金等事务的复杂性,导致HR运营效率受限。而灵活用工平台则能优化这一流程,降低相关成本。降低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快速成长期对于招聘量的要求;孕产期、身体疾病等特殊员工流动替补,对于短期临时替补员工的要求;0 0P%建立可供筛选的人才蓄水池政策法规风险规避编制、工资总额限制业务的变动或不确定性短期项目或季节性用工需求减轻自招压力降低用工成本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主要动机Source:天风证券研究所企业在灵活用工模式上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够“弹性”从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出发,解决“弹性”这一最大需求TE智库职能弹性:岗位快速调整匹配,提高效益和效率。数量&工时弹性:按需匹配用工数量,平滑波峰波谷薪“税”弹性:快速结算,降低合规风险,降低用工成本。灵活用工数字化智能分析职位内容,上岗门店分析企业私域零工,线上统一管理,建立私域人才库改变传统固定的薪酬结构,多样化的薪酬结构智能匹配岗位,确认用工意愿、需求等多维度画像激励零工主动抢单,积极接单。发布任务时,选择当前时间段空闲的零工人员定制电子工资单计算、申报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到岗清点优化企业用工结构建立以个人绩效为基础并结合利润分享制度的薪酬支付体系协助就业人员入职前培训Web端可查看各时段的任务,任务状态实时同步,任务根据状态分类,可快速掌握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不同区域(税制)切换人员管理组织管理个税管理&薪酬管理岗位招聘 试工报道集团化多主体信息管理实现多主体、多批次一键申报、缴纳入职跟踪 福利管理不占用企业人员编制和薪酬等级限制,根据客户实际业务需求弹性匹配服务模式薪酬模板数字化批量计算签订合同 政策咨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补充式用工、临时性用工及其它特殊用工需求基于数字化体系最大程度上发挥灵活用工“弹性”的特征灵活用工基于数字化能力具备了“弹性”能力,实现组织和流程的灵活性数字化技术在这一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的灵活用工平台,企业能够实现岗位快速调整匹配,提高效益和效率,并优化用工结构。这样的平台不仅支持按需匹配用工数量,平滑波峰和波谷,而且允许快速结算,将人才从“为我所有”转变为“为我所用”,降低用工成本。TE智库企业面临的痛点灵活就业人员的痛点地方政府和社保经办机构的痛点劳动者身份认定 招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候选人欺诈等问题 自由职业者存在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冒充他人作品的情况,导致知识产权纠纷 在没有雇主的情况下,个人不能充分了解政策 因雇主缺席而产生的业务办理负担 多个雇主造成的业务办理负担、跨区域流动造成的业务办理负担 与用人单位的批量登记注册参保人相比,识别参保个人的成本 在不同地点为同一个人开立多个账户的风险参保及信息变更 平台未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导致员工权益受损,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工作地点与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地理距离造成的业务办理负担 部分地区需多次前往计保机构以获得各类保险待遇 一些地方的不同险种之间没有实时共享参保数据 高流动性劳动者需要转移接续,带来额外工作量缴费 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向多个兼职员工发放工资,但由于平台未能按时缴纳社保等费用,导致企业面临罚款等风险 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平台雇佣了一批异地员工,但由于平台未及时为员工办理社保等手续,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受伤时无法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 劳动者个人承担的费用较高 收入不稳定导致缴费水平低目不可预测 无力缴费限制了缴费意愿 工作地点与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地理距离造成的业业务办理负担 线上处理的业务数量不足 一些贫困地区的信息系统落后待遇申领 没有雇主报告事故发生或准备退休 工作地点与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地理距离造成的业务办理负担 各省之间的信息互联程度已经比较低 大量跨省就业人员的参保数据无法实时共享,无法准确跟踪其保险和就业状况待遇支付 平台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部分员工未能及时收到工资等福利待遇 平台向多个临时工发放工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薪酬管理手段,导致部分员工对薪酬待遇存在异议 难以汇总缴费历史记录 当劳动者返回原籍地时,可能在及时领取待遇方面面临困难在灵活用工模式在合规层面仍然需要加强建设TE智库1.员工招聘风险:这包括招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候选人欺诈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招到的员工不符合要求或存在不良行为。2.合同风险: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如果合同条款不完整、权利义务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合同违约或争议。3.派遣用工风险:如果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存在派遣协议不规范、用工不合法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合规风险。4.业务真实性、财税风险及合理性风险:企业需要确保与灵活用工平台或中介机构合作,以确认业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如果与不正规的机构合作,可能会导致不合规凭证、补税款和处罚等问题。5.员工权益保护风险:灵活用工可能涉及到员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如果企业没有合理保障员工的权益,可能会导致员工不满、投诉和纠纷等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业务发展。智能派单,智能审核,线上培训 智能合同管理防漏洞。规范派遣协议管理、用工申请和审核等流程。全程可视化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派遣用工不规范、不合规等问题。鉴证,ocr自动校验 参保信息全程跟踪、反馈,收费项目清晰可控基于数字化的方式全方位解决合规问题为避免税务风险,在挑选灵活用工平台时亦应谨慎灵活用工模式下,企业除了最大限度保证业务流、合同流、资金流及发票流的互证统一外,为避免税务风险,在挑选灵活用工平台时亦应谨慎。主要考察以下几点:1.平台必须具备正规的委托代征资质。鉴于灵活用工平台涉及员工的薪资管理和税务筹划等敏感领域,企业在选择合作平台时务必谨慎。首要考察的是平台是否持有税务部门签署的委托代征协议,这能保证平台在处理税务事务时的合规性。同时,平台还应能为灵活用工者提供个税完税证明,确保其税务权益得到充分保障。2.技术支撑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企业在挑选灵活用工平台时,应选择已经通过国家版权局审核并获得软件著作权的平台。技术实力的确保是平台能否实现发包、接单、结算等核心功能的关键,只有满足这些功能要求,平台才能符合税务部门对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票据流的四流合一标准,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合规性和高效性。TE智库1.在线报税服务:平台能够通过与政府系统的连接,实现税务申报的自动化,从而简化流程、节省时间并降低相关成本。2.代缴税费支持:企业可以借助平台来完成税费的代缴,这样既能减轻财务压力,也能降低税务上的风险,同时提升处理税务事务的效率和精确度。3.账户管理功能:平台可以协助企业对银行账号、人力资源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进而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预警和响应机制:平台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审核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财务和税务问题,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减少经济损失。5.专业的会计和税务咨询:平台通常配备有专业的会计和税务咨询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复杂的税务和财务问题。6.透明交易和数据安全保障:平台提供一个透明的交易环境,确保所有操作的公正性。同时,平台也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企业需求提交:企业将用工需求提交给灵活用工服务商,明确需要招聘的人数、资质要求等信息批量招聘: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招聘大批数量的劳动力,在工作性质上相对相似,例如临时工、季节性工作或特定项目的工作服务商:负责招聘、员工入职、在职管理和离职。与员工签订用工协议,管理员工的日常事务薪资和税务管理:服务商负责管理员工的薪资和社会保险、税务等问题,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责任得到满足。成本结构:用人企业向服务商支付费用,包括员工的税前工资事务性服务的费用。支付一定比例的溢价,以及风险金,用于应对员工的雇主责任和劳动争议等风险溢价和风险金:溢价是用人企业为了获得灵活用工服务而支付的额外费用。风险金用于应对潜在的法律和劳动争议,它通常按一定比例收取基于数字化的方式解决薪税合规问题TE智库灵活用工服务商图谱灵活用工任务管理人才管理智能排班任务跟踪任务管理薪酬调查薪资管理系统HRMS/HRIS人才管理税务合规人才分析系统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外包成本规划职能弹性工时弹性数量弹性薪税弹性实践:灵活用工与数字化的火花03TE智库灵活用工数字化实践路径与典型案例Part 3 实践TE智库数字化实践,从被动选择到择时顺势全面数字化时代来临必定“择时顺势”治理1.基于数字化服务系统谋求从政府各部门分别主导的碎片化作业,到政府整体智慧治理,统一建设,实现整体效率优化提升的能力和转变2.打破过去依赖人和行政命令式的治理方式,向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协同式新型治理关系改变3.推动传统产业与治理之间的融合,通过大数据赋能,精准化企业在线服务成为政府机构数字化治理的关注点4.金税三期建设顺利完成并实施,税务治理数字化时代,全面监管下,企业与个人在相关“合规性”方面的要求空前提高5.央行数字货币推行备受瞩目,未来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将使得交易更加透明,使得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生活1.多中心的“分布式”商业兴起、数字消费“身边化”。直播带货,线下社区商业快速发展,流量入口多元化。2.数字化触点呈现大量交叉场景,内容主导的消费场景爆发,时间成为重点争抢资源产业1.新老基建协同向前发展,带来新的价值网络,形成鲸落效应,优质小企业一样可以分得一杯羹2.全域数据融合,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3.智能场景爆发,催生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4.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和生产各类场景国家专业的数字化升级产业急速的数字化迭代生活多元的数字化发展TE智库基于全局视野,厘清企业岗位配置与用工结构建立灵活用工资源库填补空缺劳动力高峰低谷高峰低谷高峰低谷根据业务特性,用工需求,来测量各时段工作量,绩效公司A工作量需求公司B工作量需求企业岗位配置与用工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用工结构不合理:全职员工过多或过少,或者某些岗位全职员工过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或紧缺。岗位配置不清晰:员工工职不明确,工作量不均衡,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全职与灵活用工员工配合不当:工作衔接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灵活用工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潮汐用工情况缺乏规划:企业缺乏对潮汐用工情况的规划,导致在业务高峰期和低谷期人员需求波动较大,管理难度增加。基于全局视野,厘清企业岗位配置与用工结构:分析业务需求: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绩效指标,为用工结构的设定提供依据。确定全职与灵活用工比例: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情况,确定全职员工和灵活用工员工的比例,以及各岗位的全职员工数量。建立灵活用工资源库:通过与灵活用工平台或中介合作,储备足够的灵活用工资源 制定潮汐用工规划: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制定潮汐用工规划,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以适应业务高峰期和低谷期的需求变化。持续优化和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持续优化和调整企业岗位配置与用工结构,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细分岗位,设定指标确定全职与灵活用工比例消除盈余在开始切入灵活用工模式时,企业需要先厘清自己的用工结构,员工的比例、岗位配置、配合方式等。TE智库优化资源配置,重构招用工流程,保障全流程合规03.保障全流程合规的措施:合规性审查:对招用工全流程进行合规性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合规性问题。法律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企业和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合同规范化:制定规范的劳动合同和派遣协议,明确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保险缴纳: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监督与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招用工流程的执行和合规性的监督。02.优化资源配置,重构招用工流程: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企业资源和业务需求的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和用工计划。重构招用工流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重新设计招用工流程,包括招聘、面试、录用、排班、考核、结算等环节。流程规范化:通过制定流程规范和标准,提高招用工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招聘效率低下等问题。引入新技术:通过引入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招用工流程的效率和灵活性。01.现有招用工流程存在的问题:流程不规范:现有的招用工流程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招聘效率低下等问题。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招用工流程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的变化。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导致资源浪费或紧缺的情况出现。合规性问题:招用工过程中存在合规性问题,如虚假招聘、社会保险等问题,给企业和员工带来风险。优化流程,规范用工TE智库新技术落地,精准把控人岗适配度1.制定人岗匹配计划:在制定用工计划时,应考虑员工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人岗匹配计划。基于业务特征的用工需求预测 基于用工需要自动统筹用工资源2.运用数据分析:基于过往用工数据匹配人岗,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需求,以及岗位的要求和特点。3.运用人工智能:自动推荐合适的岗位,提高招聘效率和满意度。4.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员工的工作经历、能力和绩效等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5.不断优化匹配度:通过不断优化匹配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不断优化人岗匹配度,通过准确匹配灵工与业务,直接解决业务效率问题TE智库组织人事排班考勤薪酬保险劳动力补充职位管理智能排班薪酬福利零工事务管理自动出考勤社保商保岗位外包权限表单灵活用工系统计件工资劳务派遣风险预警 打通各外部招聘平台平台型用工.内部推荐 内部借调 内部兼职通岗能力数字化管理,确保用工连续性通过数字化贯穿整个用工流程,重点是打通公司内各系统的壁垒。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突发情况出现的时候也能保障用工的连续性。考勤(连接各部门考勤机器)。排班(精确管控出勤时间,自动分析考勤异常,弹性出勤)。假期账本自动化管理,员工自行安排,与工资,出勤系统联合。计划型缺勤,灵活调用劳动力,规避员工不在岗工时浪费。人员编制的限制。尤其是外企在员工人数方面有严格限制,甚至前台的招聘数量都需公司高层审批。项目制运营的需要。当企业实施持续数月的项目时,例如SAP项目、财务项目、工厂项目时,一般会通过灵活用工模式减少人员和运营成本。否则,在项目之初,企业招聘一定数目的员工,而当项目结束时进行裁员,这对企业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季节性用工的需要。企业可通过灵活用工,根据淡旺季的业务需求灵活调配劳动力。这一点对于以季节性订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企业至关重要。女性“三期”员工造成的岗位空缺。这种空缺是临时性的,企业可以通过外部人才租赁,以解燃眉之急。例如,因“二胎”政策为企业带来更多“三期”的困惑,尤其是女性员工集中的部门,如一家著名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期”员工占比10%。企业无法通过增加现有员工工作量来完成工作,而灵活用工则可满足这种临时性的岗位空缺,帮助企业大大减轻用工压力和成本。政策因素带来的需要。2016年3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施行,用人单位的被派遣劳动者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企业用工风险增高,人力资源控制与优化要求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成本上升,日常处理大量员工入离职等事务的压力增大。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可以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新规的出台意味着那些能够在合规背景下,解决企业弹性用工需求的服务,将更受青睐,并将逐步取代“传统派遣”。企业面临用工风险:软件 服务平台 服务TE智库全流程风控,保障合规与员工权益发票管理记账报税费用管控企业薪税电子档案风险识别贯穿平台全链路发票查验资金共管预算规划个人所得税票证自动归集代开风控覆盖业务流程税控托管专户专款专用预算预警专项抵扣API组建调档税企连接开票接口四流一致风险评估发票识别平台、银行层层加锁实时监测API接口对接预警提示不受银行营业时间限制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运营安全 加密储存 加密传输 多级备份 数据脱敏 数据销毁 隐私要求 安全测试 场景分析 安全评估 持续迭代 24小时监控、响应 完整的程序流程 数据备份 安全知识普及企业安全端员工隐私端TE智库公司介绍众合云科集团(Zhonghe Group)是国内领先的HR SaaS科技企业,以“让每一份工作都有保障”为使命,针对标准劳动者、数字经济从业者等多种雇佣模式,依托一站式SaaS服务平台,科技驱动,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解决方案,让企业聚焦核心主业,让劳动者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众合云科集团旗下拥有101HR、51社保、HiWork、时在保险等品牌。目前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130 直营分公司,为36,000 企业客户,700 上市企业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直营服务,为1,500,000 企业标准劳动者、数字经济从业者提供工作保障。PEO专业雇主服务商众合云科SaaS应用层技术架构层公共资源层核心产品与服务优势标准劳动者数字经济从业者ASO人事职能服务智能社保SaaS数字众包解决方案HiWPEO专业雇主服务101HR.com数字工作室解决方案海握记账灵活配置方案端到端的服务软件系统开放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终端用户终端技术社群政策洞见Youka18年行业经验HRFUNCESIS200 全国属地化专家PEO专业雇主论坛业务模式技术组件薪酬管理雇员信息管理社会保险结算管理税务管理商业保险公积金员工服务自动化机器人用户授权管理智能硬件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识别与校验云计费模型连接300 公共资源社会保险税务管理公积金覆盖130 中国直营城市PEO专业雇主服务分级PRO 0PRO 5PRO 1PRO 2PRO 3PRO 4手工Manual专业Professional 手工处理 手工表格被动手工处理 动态参数 半自动表格合规基础专业化 三位一体 分布式雇佣合规高级专业化 服务流引擎 SaaS体验业务基础专业化 软件自动化 即时服务业务高级专业化 服务型SaaS 开放集成完全数字专业化软件辅助合规专业化服务型业务专业化SaaS全球用工解决方案HiWorkGTE智库某家居行业企业,2012年A股主板上市,拥有全球9大生产基地,在国内外业已拥有超5200家门店,全球员工超9000人,产品销往超50个国家和地区,为6000万家庭带来健康睡眠。应用背景介绍应用背景介绍架构设计架构设计典型应用典型应用痛点解决方案某家具行业企业分配任务包承接任务包数字经济众包解决方案临时促销人员营销流程数字化交易链路一体化临时促销任务管理难度大,亟需采用数字化系统进行统筹统管。营销流程事务性工作压力大,需要专业合规的营销解决方案。营销费用计算难度大,发放范围覆盖全国,时效性要求高。通过数字经济众包解决方案,众合云科承接客户企业营销任务,并分配给临时促销人员,以线上任务包的形式进行管理,以结果进行结算,让营销任务可控可查。依托一站式SaaS平台,实现了对线上任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达到交易链路一体化,减轻HR、财务等部门的事务性工作负担。基于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长期实践,目前支持300 通道收入发放,秒级到账,让临时促销人员便捷快速获得收入。降低任务管理难度减少事务性工作提升收入发放时效应用案例:某家居行业企业TE智库灵活用工数字化未来应用趋势Part 4 趋势TE智库区块链技术支持去中心化灵活用工平台 改善收入机会和财务控制去中心化平台有可能通过消除或大幅减少中介费用来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更好的收入机会。随着更多的钱直接进入自由职业者的口袋,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获得了更大的财务控制权。此外,去中心化平台可以实现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支付结构,确保自由职业者根据其时间和技能获得公平的报酬,并促进更加可持续的零工经济。增强安全性和隐私性去中心化平台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增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敏感的个人和财务信息被加密并分散存储,使黑客或恶意行为者更难以危害用户数据。这种级别的安全性增强了对平台的信任和信心,使自由职业者能够在工作时不必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滥用或收入受到损害。增强自主权并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去中心化平台通过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更多的工作自主权来增强他们的能力。通过消除对集中中介机构的需求,自由职业者可以参与直接客户交易、协商条款并保持对其专业关系的更大控制。这种独立性还鼓励创新和创造力,因为自由职业者不再受到中心化平台施加的规则和限制的约束。获得全球人才库和就业机会去中心化平台可以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接触全球客户和工作机会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专业视野和潜在收入。通过消除地理障碍,自由职业者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客户合作,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交流机会。这也有利于客户,他们可以通过传统的集中平台以外的方式利用多样化的高技能人才库。1.去信任交易 2.智能合约 3.代币化和激励机制去中心化平台的主要特征集中式零工经济平台因收费高、缺乏透明度以及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力失衡而受到批评。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这可能会导致收入减少、对工作的控制力减弱以及更容易受到剥削。这些平台往往充当中间人,控制信息流和交易,侵蚀工人的信任和自主权。进入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去中心化平台,为传统零工经济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替代方案。通过区块链,每笔交易都建立了信任,并且没有中介机构控制信息流。这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权和自主权,减少了遭受剥削的可能性并提高了收入潜力。TE智库人工智能支持更广的行业和业务覆盖多行业共享经济行业 传统行业多场景适用增值税率6%、9%、13%的多个灵工业务场景全流程事前预警 事中监控 事后复核全渠道PC和小程序用户端口,以及600 结算通道业务全覆盖智能风控循环人机协同:人工智能审核,提升防控精准度规则引擎决策引擎计算引擎流程机制监控预警评分体系监督改进拦截策略黑白灰风控名单人工智能模型迭代行为分析学习应用策略推荐覆盖更多行业的同时,监管也需提升精细化防控程度,持续升级,快速适应新行业。TE智库处理更复杂的场景,更快的调配资源1.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灵活用工数字化平台可以分析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匹配度,自动推荐最适合的人选,实现资源的快速调配。智能化匹配通过实时监控用工情况和市场动态,数字化平台可以及时调整资源分配,确保用工需求得到满足。实时监控与调整数字化平台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用工计划,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快速响应通过数字化平台,企业可以与员工、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协作与沟通数字化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包括用工数据、业绩数据和市场数据等,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改进业务模式。数据分析与优化灵活用工数字化实现了更复杂场景下的高效调配,还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洞察,助力企业做出更具战略性的决策数字化平台通过整合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使企业能够迅速应对变化多端的业务需求,处理更复杂的场景。包括实时的人才匹配系统,根据项目要求和员工技能自动进行匹配,提高灵活用工效率。通过数字化,企业能够更细致地管理雇佣合同、薪酬结构和工时记录,确保合规性。TE智库附录北京2023.04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十六)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深化共享经济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发展服务业态,为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和劳动者兼职、灵活就业提供优质服务。2022.06 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符合条件的给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4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引导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网络约车、快递送餐。上海2023.03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一是从灵活就业服务、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细化保障措施;二是针对新就业形态,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协商确定标准等内容;三是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第六十五条至第七十条)2021.05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增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就业重点对象的培训力度。广东2021.11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构建就业导向收入增长机制2021.01广东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灵活就业人员可到就业地办理就业登记,失业后可按规定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或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江苏2021.03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聚焦城镇调查失业率 5%左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800万人次等关键目标,以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为牵引,精准发力,持续用力。2021.09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在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方面,引导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劳动者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开发更多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安徽2021.09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线上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建设智慧零售等应用场景及数字社区、数字市场等载体,积极培育本地电商直播人才,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2022.03安徽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加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毒。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就业失业统计指标共享体系。TE智库附录浙江2021.1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16 部门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支持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就业方面。针对非全日制就业制度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坚持补齐短板,提出健全保洁绿化行业劳动定额和评价制度、建立市级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和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措施。2021.08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组织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湖北2021.11关于推进零工驿站建设的意见对各地推进零工驿站规范建设提出统一目标、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配备等”四统一要求,明确提出 2021年底前,全省各县市、区)至少建成 1家零工驿站,力争年度前建成120 家以上。2021.01关于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扩大非全日制就业。落实财政、金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对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家政服务、建筑装修等行业,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促进行业提质扩容。湖南2022.05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2022.01湖南省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就业困难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以及离校2 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可以按照标准享受一定期限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政策山西2021.05太原市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针对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参加失业保险且近三个月内登记失业的农民、城市灵活人员、低保边缘人口等,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2020.12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等行业发展。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甘肃2022.06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若干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继续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TE智库辽宁2022.05全力做好当前促进和扩大就业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经济”和平台经济。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广西2021.08关于做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促进灵活用工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支持灵活用工人员便捷注册个体工商户,开展一址多照”、企业名称即报即得等探索。山东2021.03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细则延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享受期限,对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职工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 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2020.11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扩大新就业形态规模。培育引进一批网络零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线上教育培训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带动增加灵活就业岗位。鼓励兼职就业、副业创新。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福建2022.06关于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工作的通知非本地户籍或未持有本地居住证的灵活就业人员,要求在就业地参加或接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出具身份证原件,并签署灵活就业参保承诺书。2021.09福建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2021年)把灵活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发布岗位供求信息。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专业化服务,各地可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附录TE智库TE智库数据驱动的产业研究工具及产业服务平台深度交流,欢迎私信TE小助手,加入TE官方交流群真实、专业、可信、有效TE指数网站:https:/
企业IT运维的发展阶段与挑战企业IT运维的战略方案案例研究企业IT数字化运维的未来趋势01020304目录CATALOGUE引言INTRODUCTION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IT运维管理作为支撑企业业务连续性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白皮书旨在深入探讨企业IT运维的背景、面临的挑战、战略部署以及运维管理。第一章:企业IT运维的发展阶段与挑战运维在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到1000亿的IT设备,这些设备会承载无数的服务,涵盖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电信、电力网络、政府等等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维要做的是保障业务能够可靠高速高效安全的运转,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收益和成本。一、IT运维趋势 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数据时代整体来看,IT运维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三方面的价值:通过更加精确的资源需求统计,帮助企业降低冗余的IT投入,从而带来直接的会计价值;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下,运维部门通过业务大数据分析能够指导业务部门的产品改良或创新,由此有望为企业带来业务创收,这部分价值也应当纳入管理层对运维部门成本效益的考量;此外,由运维创新带来的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形象,由此带来的品牌价值尽管无法估算,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意义。二、企业IT运维的价值三、IT运维现状IT运维挑战:随着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迅猛发展,给IT运维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四、IT运维的挑战IT运维需求:企业对IT运维提出新的需求运维视角 技术栈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于监控 各产品线频繁发布,各层面问题不断,传统的监控系统无法提供问题定位能力 多种类型的监控、告警不统一,反而引出额外的关注点五、IT运维的需求随着业务对IT运维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传统的被动救火式的IT运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无法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借助当前先进的技术,构建主动巡防式的IT监控与运维体系,能够提前预防并智能化处理系统的各类故障,才为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满足企业对IT的要求。因此,构建智能化、主动式的IT监控与运维能力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六、总结业务视角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望业务系统更加稳定、迭代更加快速 提供业务监控、告警能力,从而及时获取业务增长、业务异常情况 提供异常问题的全生命周期查看、跟踪,从而评估业务损失等后续改进措施研发视角 提供开箱即用的监控平台,不需要挤占研发成本 提供应用层面的监控能力,帮助研发团队提高业务平台质量 提供基于日志、链路的监控、告警能力,从而能无侵入的添加业务监控难点企业视角 提供统一的标准,用于衡量业务平台的质量,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规范 提供统一、开放、开箱即用的监控、告警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提高监控覆盖面,提升整体运维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第二章:企业IT运维的战略方案一、设计思路:通过体系化、自主化、智能化设计,助力IT运营降本增效构建统一IT运维管理体系,对基础设备、系统、业务进行统一运营管理,提供IT运维监控、业务可视化监控、业务端到端管理、应用质量保障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运维管理能力,促进中心IT运营降本增效。构建面向业务的数据驱动的主动式运维决策人员以数据驱动运营管理,辅助运营运维决策;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综合运营情况,提供统一运营管理视图,掌握运营态势。二、管理体系:构建面向业务的主动式统一运维管理体系通过监控运维人员组织、制度及工具的建设和完善,构建面向“设备-系统-业务”的主动式统一IT运营管理体系,保障各信息系统稳定性和业务的连续性,实现IT监控运维工作目标与组织业务目标的融合管理。运维目标:系统稳定性、数据完备性保障 业务目标:业务持续、稳定、高效运转 建设目标:实现IT运维工作目标与组织业务目标的融合管理三、建设目标:实现IT运维工作目标与组织业务目标的融合管理四、总体定位:利用大数据和可观测性技术,实现智能化IT监控与运维管理人员构建闭环运维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固话运维流程、实现运维流程电子化、移动化;全链路质量管控,业务服务实时监控与分析,保障业务服务稳定运行。运维人员对物理、逻辑、应用、业务资源的全面管理;实现对设备、数据、系统等统一监控运营保障;对日常运维操作通过编排,任务定制形成操作场景,实现自动化处理故障恢复Bonree ONE,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智能运维的一体化智能可观测性平台。通过博睿数据领先的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能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特性,真正实现全栈、全链路、全场景的智能可观测,故障根因定位和决策支持,显著提升IT运维的能力和效率,减少平均故障恢复时间 MTTR,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敏捷开发,支持智能运营,为企业数字化业务保驾护航。五、总体架构:以国内首个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为例六、核心优势Bonree ONE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七、功能特点第三章:案例研究长安汽车金融借助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Bonree ONE 提升智能告警收敛能力1.告警处理:在独立工具数据下的故障事件跨平台监控;2.告警信息统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告警信息统计挑战与运维管理成本高;3.数据优先级判别:告警数据无效告警数据过多,告警事件数据缺乏有效关联;4.故障处理:部分故障处理依赖经验和规则,影响根因定位效率,无法对业务系统、资源等实现统一全面可观测,提前预警。背景分析1.告警接入对接监控平台的告警事件,如基础资源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应用监控、APP监控、日志平台等,具备足够的扩展性,可以通过REST API自定义方式快速接入告警事件。2.告警标准化进行各类告警事件的标准化映射,将不同来源的告警信息,统一成相同的数据格式;针对不同的告警来源系统,可设置不同的映射规则,并可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管理与配置。3.告警屏蔽支持对指定异常事件的告警进行屏蔽,支持设置维护期间自定义时间及周期屏蔽告警。4.告警降噪收敛不仅支持跨告警源合并,能将多个跨源事件合并展示,还支持基于原始告警源与原始告警字段进行分组收敛并生成对应的告警,以及根据告警事件文本相似度、发生时间相关性以及智能关联场景进行收敛。5.智能异常检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历史数据中的正常行为模式,自动化建立正常数据的参考区间,并识别和判定数据中的异常行为模式,发现复杂单指标或多指标的异常波动。6.智能异常预测运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方法,学习历史数据中的规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并在异常时进行预警通知,以规避故障、进行资源规划、容量预测等上层业务,主动把控未来风险的发生。应用场景应用效果提高运维效率通过智能告警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告警事件的统一管理,通过AI检测、AI预测、根因分析能智能算法,大大降低了无效告警信息的干扰,减少运维人员处理告警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运维效率及运维质量。降低故障的业务影响智能告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各种因素,确保企业业务的稳定运行,避免因IT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降低故障对企业业务的影响和损失。7.智能根因分析基于业务指标的异常分析,同时进行下钻分析异常链路和告警数据,结合对业务指标、基础性能指标、监控告警的综合排查,简化运维人员排查故障的流程,提高故障解决的效率,直观准确地找出根因。提升业务稳定性通过对告警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IT系统的潜在问题和隐患,为运维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优化方向,从而不断提升企业IT运维水平,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提升运维自动化能力智能告警管理系统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与其他运维工具和平台集成,通过跨域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告警与工单、配置管理等运维流程的自动化衔接,提升运维自动化整体水平,促进运维团队的高效协作。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IT运维管理将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自动化工具和智能算法,运维人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干预的需求。例如,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和解决系统故障,智能算法可以帮助运维人员预测潜在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自动化与智能化第四章:企业IT数字化运维的未来趋势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将帮助运维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和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运维人员可以预测系统故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性能等。数据驱动决策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IT运维管理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未来,运维人员将更加关注系统的安全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企业的数据和客户隐私得到保护。安全与隐私保护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将对IT运维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云计算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帮助企业降低IT成本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虚拟化技术可以简化IT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云计算与虚拟化AIOps(人工智能运维)将更深入地融入IT运维管理中。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结合,AIOps将变得更加易于 使用,并有望成为一种更通用的数字业务管理功能。AIOps将能够自动化处理复杂的运维任务,如故障预测、自动化修复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随着企业IT环境的日益复杂,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整合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引入DevOps等理念和方法,企业可以实现软件开发、测试和运维之间的无缝协作,从而加速软件交付和部署的速度,提高业务响应能力。协作与整合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企业IT运维也将面临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通过采用绿色计算、能源效率优化等措施,企业可以降低IT运维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IT数字化运维的未来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发展、业务需求、市场环境等。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这些趋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可持续性与绿色发展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鸿基大厦9层扫一扫关注博睿数据扫一扫免费试用Bonree ONE400-680-808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视视觉觉 方方法法 决决策策层层 看看战战略略、找找目目标标 从企业经营战略,透视全价值链运营效率,以及各部门/事业部赛马,找到企业运营关键问题、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改善 管管理理层层 看看目目标标、找找问问题题 以大供应链角度,聚焦用户交付承诺目标,找到全线条协作断点、卡点,并以此牵引流程与协同优化,提高协同运营效率,提前消除风险 执执行行层层 看看问问题题、找找方方法法 聚焦各个岗位/环节问题,预先发现问题和风险,提前解决,改善自身环节的问题,保障每个订单准时、高质量交付。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检检验验管管理理 检检验验报报表表 投投诉诉&CAPA&CAPA 质质量量评评审审 其其他他 来料检验 中间体检验 成品检验 复验 缺陷分析 不合格率 计量分析 PPM 客户投诉 任务分配 纠正预防 报表统计 过程评审 样品评审 供应商评审 任务管理 器材管理 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 系系统统交交互互 ERP LIMS MES WMS 工工作作流流 审批 放行 审核 管管控控 预警 审计 文文档档 档案记录 资料 主主数数据据 物料 往来单位 54 55 产品类型 合规需求 业务特点 产品使用风险低 合规性要求简单,常规控制 类产品低 设备需要进行特殊控制,包 括特殊标签管理 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性能测 试,售后监控及服务 合规性要求最高的产品 产品通常用来直接应用于人体维系生命,需要持续跟踪产品使用状况,严格监控产品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潜在损害 大批量一次性使用产品 价格和产品敏感性产品 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产品差异 对折扣和渠道的管理复杂,类似消费类产品特点 产品生产批量小 通常产品比较复杂,有不同的定制生产需求 关键备件的管理和服务的管理比较重要 类似高科技产品特点 产品非常特殊,通常采用直接销售 非常严格合规要求,因此要求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成品使用跟踪,管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绷带、纱布 手术衣、检查手套等 血压计、助听器 心电图机、显微镜等 心脏起搏器 血管支架等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洞察全维度供应链数字化软件定义未来的网络安全2IBM Security 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可为您提供融合 AI 的技术和服务,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我们的现代化安全战略方法让您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创新,并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网络威胁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 如何提供帮助关于微软与 IBM 的合作伙伴关系微软和 IBM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全面的企业级威胁管理。我们提供相互协同的安全解决方案,让组织满怀信心地在微软云上加速迁移、现代化和业务转型。IBM 提供全面的云安全产品组合,包括用于协同和优化安全资源的战略与风险咨询、保护和实现数字信任的解决方案、威胁管理功能的实施和运营,以及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安全转型的开放式多云解决方案。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ibm.biz/msftsecurity1安全的数字供应链对于保障物理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物理操作日益依赖于数字控制。在选择供应商时,高管往往更注重成本,而忽视高成本的风险因素。直接和间接供应商通常未将常规的网络风险管理实施到位。AI 可以更好地整合网络和供应链运营,从而增强运营韧性。组织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善协作并降低供应商风险。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日趋融合。摘要2驾驭新风险时代过去,供应链主要是指物理供应链。而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也引入了新的、经常被低估的风险。尽管企业纷纷开始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但仍有许多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暴露在网络风险中。随着暗网网络犯罪市场日趋成熟,网络攻击者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犯罪即服务”生态系统中共享资源,这使得恶意人员更容易针对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1 他们通常会针对资源较少、漏洞较多的细分供应商进行攻击。2 换句话说,大型供应链网络中的大多数公司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3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第三方直接或间接互联,提供了通向关键系统的无数路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两年中,98%的受访组织至少有一家供应商遭遇过数据泄露。4 另一项研究表明,来自业务合作伙伴的数据泄露成本要比其他类型的数据泄露高出近 12%。5为了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因素如何影响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系统的发展,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IBV)与微软合作,针对全球各行业的 2,000 名安全和运营主管开展了一项调研(请参阅第 26 页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调研结果表明,高管对供应商风险和网络漏洞的认识令人担忧。尽管 74%的受访者表示供应链韧性对于其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只有 40%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系统正在扩大网络攻击面。而且,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组织正在通过优先的投资计划来建立安全、互联的供应链运营生态系统。3观点首要问题:什么是“供应链”?6 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一部分组织认为网络风险与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是相互依存的,而这部分组织遭遇的供应链中断明显较少。然而,由于分散的决策和薄弱的网络安全实践加剧了负面因素,许多组织都难以洞悉潜在威胁及其对运营的影响。本报告探讨了在调研中发现的三项关键网络风险管理挑战。针对每一项挑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机遇,即如何通过克服挑战来增强供应链韧性。每个部分还附有简明的行动方案,企业高管可以采取这些具体步骤,更有效地在其组织和生态系统中整合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管理。一部分组织认为网络风险与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是相互依存的,这部分组织遭遇的供应链中断明显减少。供应链是指产品开发和销售流程中的相关个人、组织、资源、活动和技术/IT 系统组成的网络。供应链涵盖从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原材料到产品最终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软件供应链则涵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接触代码的所有要素和所有人员,包括组件相关信息(如基础架构、硬件、操作系统、云服务)、代码编写人员以及代码的来源,如注册表、GitHub 存储库、代码库或其他开源项目。其中还包括可能对软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漏洞。4数字供应链运营和风险迅速激增供应商网络正在迅速扩展。本调研表明,受访组织拥有庞大的直接和间接供应商网络。根据所有行业受访高管的数据,每家组织平均拥有 1,284 家直接供应商。而如果计入间接供应商,则第三方供应商数量会大幅增加(见图 1)。近一半(48%)的受访者估计,间接供应商数量是直接供应商数量的五倍,即 6,420 家。这些直接和间接供应商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攻击面 相当于至少有 7,700 个潜在威胁向量可能进入组织。挑战一:规模庞大2,5687,70414,12426,964图 1不断扩大的供应商网络带来了庞大的攻击面,为入侵关键基础架构和运营提供了许多切入点。1 倍5 倍10 倍1,284直接供应商数量平均值(3%的受访者)(17%的受访者)(48%的受访者)(32%的受访者)直接供应商数量问:有多少直接供应商为贵组织的关键供应链提供支持?问:估计有多少间接(第 n 方)供应商为贵组织的直接供应商提供支持?20 倍直接供应商数量直接供应商数量直接供应商数量间接供应商总数等于直接 间接供应商数量等于5供应商网络如此庞大,使得组织预测潜在中断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更不用说协同有效的应对措施了。这将对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与供应商数量最少的组织相比,供应商数量最多的组织遇到的严重运营影响事件要多出 17%。这项分析考虑了多项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络事件、人才和原材料短缺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参见第 20 页的分析)。事实上,在高度互联的供应链环境中,网络事件往往会成为引发严重中断的导火索。尽管本调研表明,受访者并未遭受过通过供应商发起的大规模网络攻击,但 30%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三年中因第三方漏洞而遭受过攻击。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这一问题正变得日益普遍:41%的受访组织表示遭受过由第三方导致的重大网络事件。7这一现状给供应链应用和服务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过去三年中,针对各行业受访者调研的主要发现包括:近 40%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遭遇过需要采取非常措施来应对的网络安全事件,或对运营产生持久而实质性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超过一半(52%)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的供应链 IT 应用和服务曾遭遇重大或严重中断。与其他职能领域相比,IT 应用和服务中断对运营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展望未来,65%的受访者认为供应链中断可能发生在组织的 IT 基础架构中,另有 53%的受访者认为供应链中断可能发生在组织的 IT 应用和服务中(见图 2)。问:供应链中断最有可能发生在哪里?回答“可能”和“极有可能”的受访者百分比。问:哪些职能领域最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回答“影响中等”和“影响重大”的受访者百分比。500 0Pp%供应链中断产生巨大影响中断可能性很高分发运输制造订单管理采购寻源库存管理需求规划IT 应用和服务IT 基础架构图 2IT 相关职能是供应链中断最有可能发生且受影响最严重的领域。组织百分比组织百分比56机遇:利用“安全设计”方法增强网络和供应链韧性。鉴于广泛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组织需要采用一种新方法来保障供应链安全,即认识到内部和外部 IT 平台与服务之间的共同功能。许多供应链输入和输出都是使用通用基础架构来实现和交付的,这为组织带来了优势。如果将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管理视为相互关联的关系,则这两个维度的能力都会变得更加强大。这就像是一种 DNA 双螺旋结构,网络韧性和供应链韧性会相互增强。两者凝聚为一股合力,可改善效率、协同和价值创造;但同时也代表了两种相互依赖且并行发展的能力。提高可视性和治理能力对于组织内部,乃至整个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从更实际的层面来说,这种程度的整合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文化,从初始设计、采购材料、供应商、分销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网络风险管理、安全和韧性均处于重要地位。作为第一步,供应链和风险管理领导者可以效仿软件和硬件开发社区的做法,采用“安全设计”原则,也称为“左移”。这种方法将安全置于决策的最前沿,而不是事后再“亡羊补牢”。8 通过将“安全设计”应用于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可推动运营各方优先加强网络风险管理和协同治理实践。这有助于促进各职能部门以及整个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协作。这带来了诸多优势,例如能够尽早发现潜在漏洞、分享最佳实践,以及有助于协同应对威胁(参见第 8 页的案例研究:“汽车制造商采用全新的安全优先思维”)。网络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7这种方法有助于改善运营和业务成效。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分析,在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具有更高成熟度的组织实现了更出众的安全投资回报率(见图 3)。这两个维度的成熟度相互强化。与表示受到类似网络安全事件严重影响的其他组织相比,此类组织在过去三年中遭遇的网络事件要少 89%。行动:采用“安全设计”方法优先增强供应链运营的安全性。1.组建一个跨职能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团队,包括 IT、OT 和产品安全专家,负责审查当前的供应链流程和系统。2.编写一份供应商名单,并按关键性和风险暴露进行细分。安排团队识别所有潜在的薄弱环节,涵盖从供应商采购、物流到软件分销渠道的整个周期。3.然后,让团队合作设计和整合安全控制措施,以缓解已识别的风险。图 3更成功地整合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组织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投资回报率。供应链风险管理成熟度高23$%平均安全投资回报率(ROSI)低基于 IBM IBV 分析。71%ROSI 增幅7低高网络风险管理成熟度8全面的“安全设计”方法在整个运营流程中嵌入安全功能和控制从制造/OT 和企业/IT,到合理化互联产品供应商,再到员工招聘和培训实践。8案例研究汽车制造商采用全新的安全优先思维9 随着汽车日益依赖于软件,网络安全对于保障汽车安全至关重要。现代汽车包含超过 1.5 亿行代码,自然也就增加了网络攻击的几率。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种新的法规不断出台,包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 WP.29 法规和 ISO/SAE 21434 标准,旨在管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软件网络安全风险。10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要实现全面电动化和拓展智能互联汽车用户群的宏大目标,网络安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公司还发现加速提高网络安全成熟度已势在必行针对关键 IT 资产样本的风险量化评估表明,预计年损失超过 10 亿美元,这一惊人的金额可能会威胁到未来的运营和品牌形象。基于对 Microsoft Azure 基础架构和服务的长期投资,该公司与 IBM 合作开启了重塑网络安全性旅程从手动、被动的安全态势转变为主动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该流程采用一种全面的“安全设计”方法,在整个运营流程中嵌入安全功能并整合安全控制,从制造/OT 和企业/IT,到合理化互联产品供应商,再到企业的招聘和培训实践。对于这家 OEM 来说,这相当于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该公司不是在安全漏洞出现后才去修补,而是将安全作为连接车队与后端服务、供应商生态系统与工厂车间的基本要素,包括为其代码库做出贡献的软件供应商。11 转型路线图预计会在未来三年内将风险减少一半。9分散管理网络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的后果大多数组织的风险管理都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不过,重大风险通常具有跨职能的性质,因此不会遵循组织边界,尤其是管理物理和数字供应链的组织边界。尽管物理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都对收入有巨大的贡献(见图 4),但组织缺乏将两者风险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整体视图。70%的受访高管表示,物理风险和网络风险由组织的不同部门管理,因此可能会忽视或低估物理和数字威胁向量的共同风险。挑战二:管理分散图 4供应链大部分已经实现数字化。问:估计贵组织的收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和达成的比例:通过物理供应链、通过数字供应链以及通过两者的组合。2023 年。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总数不等于 100%。35%通过物理供应链34%通过结合两者30%通过数字供应链数字供应链占组织收入的近 2/3组织收入百分比10机遇:利用 AI 和自动化改善内部可视性和协同能力,从而推动外部成效。通过适当的治理,数字价值链可以提高可见性并推动有效协同,从而超越组织内的职能边界并增强整个供应商体系的能力。依托于云服务、物联网和 AI 等技术,互联互通的供应商体系可促进实时通信、协作、治理和数据共享。这些关键能力将推动整个供应链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协同,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规模。从更具体的层面来看,物理和数字风险以及整个物理和数字供应链的负责人员是谁?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这些职责分散在高管团队中(见图 5)。并没有一位高管能够全面掌控所有潜在风险。职位名称可能因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而异,但如果风险管理和供应链运营由传统职能部门来组织,则整个企业的协同就会很困难。对于难以与生态合作伙伴保持同步的组织来说,这是一项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许多组织来说,不同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 这为安全和供应链领导者带来了一项重大挑战。图 5风险和供应链职责分散在高管团队中,因此难以建立涵盖物理和数字领域的整体视图。物理数字物理 数字 风险供应链CEOCDOCIOCOOCISOCROCTOCSCO各领域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职位11-20!-301-40A-50Q-60%0-10%问:请指出负责物理风险、数字风险、物理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的最高级管理人员。1011问:贵组织在增强供应链韧性方面最优先的网络投资是什么?问:贵组织在增强供应链韧性方面最优先的投资是什么?最主要的 网络安全投资安全 AI 和自动化 53%威胁检测和事件响应 52%最主要的 供应链韧性投资54%AI 运营和数据集成图 6企业高管正在优先采用先进技术来增强运营韧性,从而改善协作。监管合规性 50%大多数(84%)受访组织表示在构建安全互联生态系统方面进行了中等程度到重大程度的投资;事实上,这些组织侧重于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善供应链和网络防御能力(见图 6)。在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安全和运营投资中,AI 位于优先级列表的榜首(请参阅第 15 页的“观点:生成式 AI 助力保障生态系统安全”)。11网络风险管理 48%安全分析/遥测 44%网络人才 42%数据安全、加密、完整性、治理 37%合作伙伴整合和 生态系统级别安全 10H%托管服务提供商43%IT 架构38%IT/IS 协同与治理38%变革型软件解决方案30%供应商采购实践28%基础架构平台和服务24%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12超过一半(54%)的受访组织表示正在运营中利用 AI 和数据集成,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可预测性和响应能力。受访高管还表示正在专注于构建更加现代化、可扩展且可靠的 IT 基础架构,相关的投资包括托管服务提供商(48%)和 IT 架构(43%)。云平台构建于标准设计模式和通用治理框架之上,因此有助于增强洞察、协作和自动化。在网络安全投资方面,安全 AI 和自动化(53%)位居第一,其次是威胁检测和事件响应(52%)。借助 AI 赋能的自动化,组织可以建立更具预防性和主动性的安全态势,同时改善洞察力、生产力和规模经济。12 而 AI 赋能的运营则有助于推动建设安全运营中心(SOC),并借助合作伙伴逐渐实现虚拟安全运营中心。但组织需要更多地关注更新其运营治理和支持实践,而不仅仅是投资新技术。现代运营模式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无缝扩展能力,以覆盖整个供应商体系并延伸到生态系统环境中。13 运用责任共担模式来管理供应链安全有助于每个供应链参与者为维护整体安全态势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做出贡献从价值链、供应链到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见图 7)。这样一来,供应商体系就成为了更强韧性的来源,而不是更大的风险。企业领导者正朝着这个方向砥砺前行:58%的受访高管认为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受访者还认识到让合作伙伴参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70%的受访高管表示,通过将合作伙伴整合到自身的风险和治理模型中,其组织增强了供应链韧性。现代运营模式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无缝扩展能力,以覆盖整个供应商体系并延伸到生态系统环境中。13价值链 供应链 生态系统规模x1x10 x100重点价值创造和效率协同和履行扩展能力和编排输入/输出已知且通常不变高容量、专用、定制动态;可按需扩展直接线性;通过有序组织来最大化增值活动单向;供应商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多向;标准化模式和治理意味着中间方可以增加价值设计独立但模块化单边;一方对一方,通常通过中间方多边;针对复杂的供应商关系进行优化方向速度、消除摩擦和浪费容量和韧性通过标准和治理来改进效率和态势管理风险遏制和缓解风险以防止破坏价值转移风险;供应商承担不确定性,但买方承担影响风险共担;尽可能分散不确定性和影响图 7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系统正在并行发展。1314行动:加强组织内部以及与供应商共同承担供应链安全责任的模式。1.召集高管团队共同明确期望,并分配资源来支持改进跨职能协作,从而增强供应链韧性。定义标准并设定协同、沟通和治理的期望。2.组建团队并指定流程负责人来调查在组织内和重要供应商中如何处理安全责任。定义标准、政策和相关控制措施来维持强大的安全态势,详细明确利益相关者、流程负责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期望。确定应如何管理这些职责,以及如何将疏忽转变为改进的来源。3.创建所有直接供应商的清单,并列出对内部和外部系统、服务和数据存储的访问权限。要求重要供应商为其直接供应商(您的第 n 方供应商)创建类似的依赖关系图。4.当部署新的供应商平台时,利用投标和采购流程来改进整个供应商体系的可见性、可追溯性和网络治理实践。通过应用责任共担模式来管理供应链安全,供应商就成为了更强韧性的来源,而不是更大的风险。15观点生成式 AI 助力保障生态系统安全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近期的一项调研,96%的受访美国高管表示,采用生成式 AI 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导致其组织出现安全漏洞。14 而这次最新调研的受访者则表现得更乐观。只有 39%的受访者预计生成式 AI 会对其运营安全性和韧性构成重大风险,而 52%的受访者认为生成式 AI 的好处将超过任何潜在风险(见图)。这项技术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也能为防御者提供更高级的功能来检测和应对攻击。15作为整体安全战略的一部分,生成式 AI 可以在增强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加快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实践、支持协同事件响应的模拟和规划、自动执行日常任务以减轻人为错误的影响,以及为供应链系统提供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出安全问题警报。随着能力日趋成熟,生成式 AI 将变得更加以行动为导向 编写和修正代码、检查代码库,以及帮助定义和监控安全策略与控制措施。一项研究表明,生成式 AI 将编写代码的完成时间缩短了 35%至 45%。16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5%)看到了生成式 AI 在变革供应链运营方面的潜力。在当前或未来 12 个月内,企业投资部署生成式 AI 的主要供应链用例包括提高运营效率,例如资源分配、风险管理(包括网络安全),以及增强可视性以改进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长期的目标则包括合规管理和物流,例如机器人、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共同推动网络安全和供应链运营转型高管们对生成式 AI 持乐观状态,但预期略为保守。问:考虑贵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关于生成式 AI 的陈述?62%生成式 AI 将变革网络风险和网络安全能力55%生成式 AI 将变革供应链运营52%生成式 AI 的好处超过风险45%生成式 AI 将变革我们的生态合作方法39%生成式 AI 对运营安全性和韧性构成重大风险1516许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安全实践较差如果供应链的安全性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那么不遵守组织安全准则的合作伙伴就会使整个供应链变得脆弱。然而,对于受访高管来说,安全实践并不是选择供应商的主要考虑因素。事实上,成本才是其首要决定因素,其重要性要比风险暴露、信息安全、监管合规和韧性等因素高出 23%(见图 8)。不过,采购成本上的任何财务节省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忽视供应商的安全实践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延迟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较低的风险和韧性可视性可能会推高运营支持成本,而在风险和韧性方面的投资则有助于降低这些成本(请参阅第 20 页的“观点:累积风险如何将组织置于险境”)。挑战三:最薄弱的环节图 8从长远来看,在选择供应商时优先考虑成本而不是风险和韧性因素可能会产生更高的成本。64%成本52%绩效49%灵活性45%品牌价值45%风险暴露44%监管合规42%服务质量40%互操作性40%信息安全35%韧性65UPE5%问:选择供应商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17即使在评估供应商风险时,只有约一半的受访者会将数据和信息安全纳入采购流程。这远低于品牌声誉和财务报告这两项主要因素,而这两者都无法提供真实可见的风险管理实践(见图 9)。问:贵组织如何评估潜在供应商的风险(定量)?问:贵组织如何评估潜在供应商的风险(定性)?定性定量图 9在评估供应商风险时,只有一半的受访者会考虑数据和信息安全。50P%0%声誉监管合规公司治理法律实践劳动力实践伦理和诚信实践遵守行业标准数据和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运营健康和安全因素外国所有权和影响关键供应商财务报告实践71XQQQPIFCB55ADASFT8w最令人担忧的是,受访组织表示其供应商对网络风险管理推荐实践的采用率较低(见图 10)。例如,只有略高于一半的受访组织表示会对其直接和间接供应商进行风险态势评估。尽管这是一项最常见的实践,它不过是改善组织整体风险态势的最低标准。在供应商引导方面,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使用了所有其他评估实践。量化风险暴露执行定期尽职调查评估供应商的关键依赖关系建立共同的补救/响应程序盘点关键资产/服务评估运营治理量化风险暴露评估软件来源评估采购实践和控制评估供应商潜在攻击面开展事件响应演练问:在您的直接供应商中,日常运营中采用了哪些领先实践?问:在您的间接供应商中,日常运营中采用了哪些领先实践?直接间接图 10理解供应商风险暴露:不成熟的网络风险评估实践会导致更大的下游漏洞。55GCA953200X925&FA(%00%019安全测试和验证执行临时代码完整性检查和审查 32%在预定义检查点进行代码审查 30%验证生成式 AI 输入和输出的完整性 30%测试各个软件组件的完整性 27%使用渗透测试查找漏洞 15%图 11受访者仍处于采用软件供应链安全最佳实践的早期阶段。问:您在组织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软件供应链安全?基础设施和软件管理标准化软件治理 37%理解开源组件的依赖关系 32%创建软件组件清单 29%要求提供软件物料清单(SBOM)27%实施静态或不可变的基础设施实践 20%访问控制和合规性实施持续合规实践 29%记录政策或控制中的疏漏 28%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实施软件质量控制 24%部署访问控制和最小权限原则 22%运营实践与原则实施持续监控功能 32%采用 DevSecOps 原则和实践 29%将运营韧性实践融入运营 24%我们调研的受访者在其软件供应链管理实践方面也反映出类似的不成熟水平。尽管采用了一些领先实践,但受访者仅处于其采用的早期阶段(见图 11)。我们以访问控制和合规措施为例。只有 22%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部署了访问控制和最小权限原则来保护软件供应链。IBM X-Force 威胁情报团队指出,这导致各种层出不穷的攻击方法都将软件供应链作为目标。最近的一项调研表明,使用有效凭证的攻击量同比大幅增长( 71%),这些凭证通过暗网销售,让攻击者从黑客攻击转向登录攻击。17 如果没有强大的风险文化来主动识别和管理供应商和软件漏洞,供应链韧性仍将无从谈起。20随着风险因素的增加,累积风险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影响运营的因素49EB95(%技术型人才的可用性贸易环境的变化疫情/健康影响获取资本第三方故障原材料短缺网络安全事件能源中断气候相关事件政治不确定性严重:中断对持续业务运营造成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显著:需要采取非常措施来应对,并对业务产生了显著影响问: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以下因素对运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表示产生“显著”或“严重”影响的受访者比例。韧性不能止于保持警惕。运营中断通常是由各种复杂、连续的风险所导致的,这些风险难以通过标准风险模型进行预测。过去五年的经验明确表明,风险是逐渐出现的,然后由于无法预见的多项因素而突然爆发,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造成严重破坏。18 比如,想象一下勒索软件攻击加上人才短缺,再加上灾难性的天气事件,然后一条航运路线堵塞,需要绕行很长一段距离。随着对数字服务的依赖日益增加,风险迅速扩展到 IT/IS 领域以外,从而扰乱核心运营和创收(见图)。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多项风险因素的显著影响,这意味着需要采取非常措施来应对相应风险。还有一小部分但为数不少的受访者表示遭遇了更为严重和持久的中断。20观点累积风险如何将组织置于险境21因严重影响因素而面临的预计收入风险组织规模低 1 风险因素平均 1 风险因素高 1 风险因素低 4 风险因素平均 4 风险因素高 4 风险因素平均年收入 1.2 亿至 8.38 亿美元3,700 万美元7,100 万美元1.256 亿美元1.605 亿美元2.746 亿美元4.133 亿美元平均年收入 8.38 亿至 52 亿美元1.517 亿美元2.91 亿美元5.158 亿美元4.729 亿美元8.093 亿美元12.2 亿美元平均年收入 52 亿至 161 亿美元6.486 亿美元12.4 亿美元22 亿美元29.9 亿美元51.1 亿美元76.9 亿美元平均年收入 161 亿至 2,025 亿美元23.4 亿美元44.9 亿美元79.6 亿美元85.9 亿美元147 亿美元221.2 亿美元多重严重风险危及大量收入未来十年,随着新型贸易关系的出现,供应链运营可能会发生巨变。即使组织从复杂的供应链转向安全、具有韧性的生态系统,也会出现各种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需要更加关注各种新的风险。19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怀疑运营受到显著影响的组织中有较高比例可能已经达到管理多重风险的能力极限。只要外加一点冲击,就可能令这些组织落入“严重运营影响”的类别,从而导致收入受到巨大影响。根据我们的分析,风险因素的增加可能会意外地迅速演变成一场毁灭性的大规模中断,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超过 75 的收入。基于受访者对上述每个风险因素对收入影响的估计,我们的分析表明,那些受到多重严重风险困扰的组织必须要面对令人担忧的收入风险:小型组织每年有 1.605 亿美元的收入面临风险,大型组织每年有超过 220 亿美元的收入面临风险。对于一些组织来说,当前的形势已经再糟糕不过了 高风险环境叠加经济不确定性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受访者表示,过去三年(2021 年至 2023 年期间),其组织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下降了 55%,利润下降了 49%。21注:“低”、“平均”和“高”基于受访者对特定事件影响运营的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对于被归类为“严重”的冲击,贵组织有多少百分比的收入面临风险?数字为四舍五入22机遇:为直接和间接供应商营造强大、共同的安全文化,增强整个供应商体系的韧性。未来,组织需要将安全意识作为文化基石,在整个运营环境中加强网络风险管理、安全和韧性。这意味着采取整体方法来管理供应链、网络安全生命周期和 IT/IS 支持生态系统。为了遏制风险和漏洞,组织应当在内部和供应商网络中采用零信任原则。这正是“安全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由于各种新的威胁向量可能会在运营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出现,因此组织应当着重采用端到端的网络风险和网络安全方法,涵盖从初始设计、材料采购、供应商选择、分销到最终用户运营支持的整个周期。我们的分析表明,这种转变始于加强组织自身对软件供应链管理最佳实践的采用,包括遵守最新法规,例如汽车行业采用的法规。20那些更有效采用这些实践的受访者正从强大的软件安全实践中获益。这些组织在其供应商体系中遇到运营中断的几率明显较低(见图 12)。其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高管必须通过适当的投资,支持业务合作伙增强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更广泛地采用供应商评估、选择和采购流程时,应纳入对安全漏洞控制以及风险相关绩效指标的评估,最好是侧重于严重性和潜在风险收入的指标。这可能还要采用新的软件质量和验证标准。21为了遏制风险和漏洞,组织应当在内部和供应商网络中采用零信任原则。2317161514131211=4.005.006.007.00 图 12对于软件安全实践更好的组织,其运营中断减少了 27%。基于 IBM IBV 分析。运营中断指数(y 轴)是根据一系列常见风险因素来衡量组织中断倾向的综合指标。x 轴代表软件供应链安全实践采用情况的综合得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软件供应链领先实践的采用程度越高。这对应于更低的运营中断发生率。运营中断指数更好的安全实践可减少运营中断减少 27.513.412.712.123软件供应链安全实践(综合得分)24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分析还表明,采购模式可能在运营韧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发现,对于中度依赖供应商的组织(即战略供应商关系占收入的 50%-75%),其运营中断发生率降低了 17%(见图 13)。25242322212019运营中断指数供应商依赖程度图 13一些组织在其供应商采购模式中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可将运营中断减少 17%。基于 IBM IBV 对“您如何描述贵组织的供应链采购模式?”这一问题的分析。运营中断指数(y 轴)是根据一系列常见风险因素来衡量组织中断倾向的综合指标。战略供应商的定义是“提供对于您的业务成功至关重要的商品或服务的公司”。正确的采购模式可以减少运营中断。17%差值24.223.520.023.7高度独立于供应商组织依赖战略供应商获得的收入少于 25%中度独立于供应商组织依赖战略供应商获得的收入达到 25%至 50%中度依赖于供应商 组织依赖战略供应商获得的收入达到 50%至 75%高度依赖于供应商组织依赖战略供应商获得的收入超过 75%我们怀疑这是因为中度依赖供应商的采购模式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折衷方案。组织可以通过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规模经济、标准化和治理,同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以避免供应商锁定或与极少供应商相关的风险集中。这种中度供应商依赖、共同投资和共担责任的完美平衡,构成了一个安全、互联的生态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许多组织来说,这或许是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最便捷途径。行动:将营造强大的安全文化列为第一优先要务。1.安排一场研讨会,为 IT/IS 员工和合作伙伴启动一项安全意识、行为和文化倡议。2.审查并更新现有政策,在其中纳入软件供应链最佳实践。制定并传达新的采购标准,并为各种领先实践实施安全控制措施,例如供应商安全评估、SBOM 治理、软件测试和代码质量审查等。3.查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US NIST)关于网络安全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框架,了解您的组织可以采用哪些领先实践。224.优先选择具有安全意识的供应商。首先,选择三家关键供应商并评估其核心安全实践(包括是否采用零信任架构)以及相关的绩效和服务水平。评估合同条款是否包含遵守安全标准或绩效阈值方面的内容。根据定期安全审计来持续监控合规情况。中度依赖供应商的组织正在有效分担责任他们是安全、互联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合作伙伴。26Kaivan Karimi 移动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制造与移动 OT 安全 M Campos 全球网络战略与风险执行合伙人网络安全服务,IBM C Drummond网络安全服务合伙人 IBM ConsultingBrett.D Parham全球安全研究负责人兼 CIO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Wilkins、Lily Patel、Kristin Biron、Sara Aboulhosn、Nagi Punyamurthula、Richard Hogan、Teresa Suarez、Allie Powell、Evelyn Anderson、Charles Chang、Liam Cleaver 和 Dimple Ahluwalia。相关报告CEO 生成式 AI 行动指南:网络安全CEO 生成式 AI 行动指南:网络安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3 年 11 月 https:/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2 年 8 月 https:/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2023 年 2 月 https:/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IBM IBV)成立二十年来,凭借 IBM 在商业、技术和社会交叉领域的独特地位,每年都会针对成千上万高管、消费者和专家展开调研、访谈和互动,将他们的观点综合成可信赖的、振奋人心和切实可行的洞察。需要 IBV 最新研究成果,请在 上注册以接收 IBV 的电子邮件通讯。您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IBMIBV,或 通 过 https:/ibm.co/ibv-linkedin 在 LinkedIn 上联系我们。访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官网,免费下载研究报告:https:/ 商业价值研究院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对 2,000 名负责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采购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的高管开展了一项调研。调研采用双盲方式,受访者并不知道是哪些组织正在开展这项调研,IBM 或微软也不知道各个受访者的身份。调研对象包括以下角色的高管(或其等同职位):主要负责生态系统战略的高级管理人员(CEO、总裁、首席战略官、首席运营官、总经理)、CISO、CIO、CTO、首席供应链官、首席风险官、首席采购官,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信息技术职能部门和供应链职能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副总裁或以上)。受访者来自 31 个国家的 16 个行业:银行业、公共部门、汽车业(OEM 和供应商)、化工和石油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电子产品、工业产品、消费品、能源和公用事业、金融市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支付方)、保险业、生命科学/制药、电信、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受访者的筛选标准如下:来自“正在很大程度上”实施安全供应链功能的组织,并且对其组织的供应链采购和方法“极其熟悉”。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安全实践与积极业务成效(例如增强运营韧性)之间的重要关系。某些情况下,回复结果会与类似项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数,然后一起进行分析,以理解更复杂的现象,如组织的运营中断倾向或软件供应链实践的综合影响。在估算组织面临的收入风险时,计算依据是归类为“严重”的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对财务影响。组织因多个风险因素而面临的财务风险暴露是通过以下计算方法得出的:将各个风险因素相加,然后根据组织的总收入估算财务影响。“平均”估算值基于属于指定收入四分位数分布范围的组织的平均值。“低”估算值是具有最小财务影响的各个风险因素的组合。“高”估算值是具有最大财务影响的各个风险因素的组合。281 Overby,Stephanie.“Cybercrime-as-a-Service:Commoditization Fuels Threat Surge.”Mimecast.April 18,2022.https:/ Disparities and Growing Threats Cloud Global Cybersecurity Outlook for 2024.”World Economic Forum news release.January 11,2024.https:/www.weforum.org/press/2024/01/wef24-global-cybersecurity-outlook-2024/3 Mills,Karen G.,Elisabeth B.Reynolds,and Morgane Herculano.“Small Businesses Play a Big Role in Supply-Chain Resilien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December 6,2022.https:/hbr.org/2022/12/small-businesses-play-a-big-role-in-supply-chain-resilience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and Fourth)Party Kind.Security Scorecard and Cyentia Institute.February 2023.https:/ Cost of a Data Breach Report 2023.IBM Security and the Ponemon Institute.July 2023.https:/ is a supply chain?”TechTarget.Accessed May 6,2024.https:/ is software supply chain security?”Red Hat.Accessed May 6,2024.https:/ 7“Widening Disparities and Growing Threats Cloud Global Cybersecurity Outlook for 2024.”World Economic Forum news release.January 11,2024.https:/www.weforum.org/press/2024/01/wef24-global-cybersecurity-outlook-2024/8“Shifting the Balance of Cybersecurity Risk: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for Security-by-Design and-Default.”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April 13,2023.https:/www.cisa.gov/sites/default/files/2023-04/principles_approaches_for_security-by-design-default_508_0.pdf9 IBM internal case study.10 Karimi,Kaivan.“The security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Microsoft blog.October 31,2023.https:/ the Car|Volume 1.MotorTrend BlackBerry.2023.https:/ Introduction.”UNE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website.https:/unece.org/wp29-introduction;ISO/SAE 21434:2021.Road vehicles:Cybersecurity engineering.ISO.August 2021.https:/www.iso.org/standard/70918.html11“Vehicle Manufacturers Need to Know Whats Inside Their Suppliers Code.”Argus.February 27,2022.https:/argus- Fisher,Lisa and Gerald Parham.AI and automation for cybersecurity:How leaders succeed by uniting technology and talent.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May 2022.https:/ibm.co/ai-cybersecurity13 Rajasekharan,Mahesh.“Need A Strategy For Driving Supply Chain Convergence?Think Ecosystem-First.”Forbes.August 29,2023.https:/ CEOs guide to generative AI:Cybersecurity.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October 2023.https:/ibm.co/ceo-generative-ai-cybersecurity15 Warren,Tom.“Microsoft and OpenAI say hackers are using ChatGPT to improve cyberattacks.”The Verge.February 14,2024.https:/ coding boost from AI.”McKinsey.July 21,2023.https:/ X-Force Threat Intelligence Index 2024.IBM Security.February 2024.https:/ RiskN:The Era of Exponential Risk.Moodys.2023.https:/ Ibid.20 Karimi,Kaivan.“The security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Microsoft blog.October 31,2023.https:/ is ASPICE?”APTIV.August 11,2022.https:/ Secures Supplier Ecosystem with Coding Standards.”EPSNews.September 7,2018.https:/ the Nations Cybersecurity:NISTs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e May 2021 Executive Order.”NIST.2021.https:/www.nist.gov/itl/executive-order-14028-improving-nations-cybersecurity;“Software Cybersecurity for Producers and Purchasers.”NIST.2022.https:/www.nist.gov/itl/executive-order-14028-improving-nations-cybersecurity/software-cybersecurity-producers-and备注和参考资料 29 Copyright IBM Corporation 2024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金和东路 20 号院 3 号楼 正大中心南塔 12 层 邮编:100020美国出品|2024 年 7 月IBM、IBM 徽标和 是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在世界各地司法辖区的注册商标。其他产品和服务名称可能是 IBM 或其他公司的商标。以下 Web 站点上的“Copyright and trademark information”部分中包含了 IBM 商标的最新列表: 可能随时对其进行更改。IBM 并不一定在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或地区提供所有产品或服务。本文档内的信息“按现状”提供,不附有任何种类的(无论是明示的还是默示的)保证,包括不附有关于适销性、适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任何保证以及非侵权的任何保证或条件。IBM 产品根据其提供时所依据的协议条款和条件获得保证。本报告的目的仅为提供通用指南。它并不旨在代替详尽的研究或专业判断依据。由于使用本出版物对任何企业或个人所造成的损失,IBM 概不负责。本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可能源自第三方,IBM 并未对其进行独立核实、验证或审查。此类数据的使用结果均为“按现状”提供,IBM 不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Microsoft 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标。PNKRGA15-ZHCN-03选对合作伙伴,驾驭多变的世界在 IBM,我们积极与客户协作,运用业务洞察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关于研究洞察研究洞察致力于为业务主管就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基于事实的战略洞察。洞察根据对自身主要研究调查的分析结果得出。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扫码关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 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4年8月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亚太)蓝皮蓝皮报告报告 (2022024 4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国际有、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和和华为技术有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前 言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下,中资出海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亚太乃及全球市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中资出海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中资出海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现状,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梳理了中资出海企业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并从通用和行业两个维度对出海企业数字化需求与场景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在通用维度,重点阐述了中资出海企业在网络通信、智慧园区、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办公、网络和信息安全、综合网络托管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在行业维度,针对制造业、能源行业、科技互联网、金融行业、零售商业、物流港口行业及智能建造行业等典型领域,探讨了行业典型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旨在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报告展望了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的未来趋势,提出了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助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道路,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本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撰写。由于研究时间、调研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本报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界批评指正。目目 录录 一、一、中资出海企业发展现状中资出海企业发展现状.1(一)中资企业出海发展趋势.1(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3 二、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与路径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与路径.4(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重要性.4(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路径.7 三、三、通用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通用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9(一)网络通信.9(二)智慧园区.17(三)数据中心.24(四)云服务.30(五)智慧办公.36(六)网络和信息安全.39(七)综合网络托管服务.42 四、四、行业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行业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44(一)制造业.44(二)能源行业.50(三)科技互联网.58(四)金融行业.62(五)零售商业.68(六)港口物流行业.74(七)智能建造行业.77 五、五、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发展展望展望与建议与建议.81(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展望.81(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议.82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 1 2019-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亿美元).1 图 2 中资企业出海各阶段数字化服务需求.7 图 3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产品体系参考架构.8 图 4 国际数据连接专线解决方案.10 图 5 虚拟专网解决方案.12 图 6 云连接解决方案.12 图 7 应用加速网络场景解决方案.13 图 8 物联网卡连接平台.14 图 9 车联网解决方案整体架构.15 图 10 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17 图 11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图.18 图 12 大型企业全光组网架构图.19 图 13 FTTR-B 网络架构图.20 图 14 智慧园区 WLAN 网络架构图.21 图 15 5G 局域专网三种建设模式.23 图 16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架构图.23 图 17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典型架构.26 图 18 数据中心集成化供电模块与传统供电架构对比.27 图 19 数据中心低碳节能解决方案全景图.29 图 20 定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示意图.29 图 21 多云管理平台示意图.31 图 22 私有云能力示意图.33 图 23 跨 DC/多云的数据分级存储示意图.34 图 24 企业大模型应用框架示意图.35 图 25 会议室预定场景解决方案.37 图 26 智能工位场景解决方案.38 图 27 边界安全解决方案.40 图 28 基于 EDR 的勒索防御.41 图 29 网络运维托管服务交付模型.43 图 30 网络运维托管服务范围.44 图 31 智慧工厂 IT/OT 融合示意图.46 图 32 工厂内网拓扑示意图.47 图 33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图.52 图 34 智慧矿山管理平台架构图.53 图 35 露天矿山移动专网建设示意图.53 图 36 井下矿山融合专网建设示意图.54 图 37 油罐车远程控制业务流程图.56 图 38 光伏逆变器及相关系统示意图.57 图 39 CDN 节点建设解决方案.59 图 40 云/数据中心节点建设解决方案.60 图 41 业务出海办公室一体化解决方案.61 图 42 全球游戏加速解决方案.62 图 43 金融数字化转型中技术的应用.64 图 44 金融数据中心低延迟互联示意图.64 图 45 金融混合云解决方案示意图.65 图 46 全球隐私中间号示意图.66 图 47 语音验证码/通知发送示意图.67 图 48 分支互联组网解决方案.70 图 49 智慧零售店铺解决方案.70 图 50 智慧 Wi-Fi 解决方案.71 图 51 CCTV 视频监控解决方案.71 图 52 云短信场景解决方案.72 图 53 港口场地巡检方案架构.75 图 54 港机远控系统架构.76 图 55 智慧仓储无人运输方式.76 图 56 智慧工地办公平台 BIM 管理页面.78 图 57 绿色施工管理页面示意图.79 图 58 智慧工地个人防护装备智能检测.80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 一、中资出海企业发展现状(一)(一)中资中资企业企业出海发展趋势出海发展趋势 1.中国对外投资持续活跃,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资企业纷纷将业务、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国际市场,寻求更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机会,形成企业“出海”浪潮。从投资流量上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达到 1631.2 亿美元,连续11 年位列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预计 2024 年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超过 6%,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2012 年以来,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 1.51 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在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累计缴纳各种税金 4432 亿美元,年均解决超过 200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来源:商务部 图 1 2019-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亿美元)1,369.1 1,537.1 1,788.2 1,631.2 1,729.1 1,832.8 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19-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亿美元)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 2.超七成投资流向亚洲,东南亚成为主要出海目的地 亚洲地区保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位。中国企业“出海”足迹遍布全球,60%以上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涉及三个以上大洲或地区,中国 2.9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4.66 万家,分布在全球 190 个国家(地区),其中在亚洲地区设立的中国企业数量占比接近 60%。近年来,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更多的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重返亚洲正在成为新的趋势。2023 年,流向亚洲的投资超过 120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30%,亚洲地区占据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东南亚成为中国企业拓展亚太业务的主要目的地。近十年,中国先后与东盟十国构建起“全面”或“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加之 2023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在良好的外交关系加持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在中国制造业优势逐渐扩大、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寻求工业升级、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目的地从欧美国家加速转向具有成本及地理位置优势和广阔市场规模的东南亚地区,2000 年至今,中国与东盟已连续四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东盟地区位列中国企业对亚洲地区投资第一位,近年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对外投资流量占比高达 11%,远高于欧盟和美国地区。3.出海业务全方位发展,“数字化企业出海”向“出海企业数字化”拓展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步伐,对外投资涵盖国民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 经济的全部行业。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企业出海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到技术驱动型、思维创新型、品牌先导性的升级之路。从投资结构上看,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以房地产、服装和矿业产业为主的“传统行业出海”向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以短视频、跨境电商、移动手游为代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以及金融、教培等高端服务业转变,同时各行业企业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出海业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二二)中资出海企业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ICT 产业生态欠缺难以满足价值提升需求。当前,数字化已成为出海企业实现海外业务模式创新和企业核心价值提升的重要前提。但企业在国际化布局时往往发现海外数字基建和数字化服务市场存在空白的情况,加之国内外基础电信企业的服务机制差异,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成本较高,企业数字化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及时响应。同时,在海外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环境下,当地政府及企业对数字化投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上,ICT 产业生态不够完善将导致出海企业部分数字化新业务、新模式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建立和价值提升。多样化数据安全和隐私监管要求为企业带来适配压力。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量,各国普遍加强了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确保所采用的数字技术和数据管理方案能够全面符合并严格遵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 循目标国家及地区的监管法规与标准。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属于高度专业化领域,各国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监管要求复杂多样,即便是同一区域国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中资出海企业在开展国际化运营时,相同的业务场景需应对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对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和数据流通带来较大挑战。海外数字化人才短缺增加业务拓展压力。近年来,海外市场专业数字化人才供求关系不平衡日益凸显,一方面,企业在海外市场本地化部署时,需要提前获取当地国情、商情和人情的全方位认知,然而兼具“全球化视野”和“本地化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部分海外市场还处于数字化发展初始阶段,存在本地员工数字化思维不足以及专业数字化服务团队缺乏的情况。因此,在国际化业务开展初期,出海企业必须投入更多人力资源,打造本地化运营团队和市场开拓团队以应对全球化发展面对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与路径(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重要性(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重要性 依托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中资出海企业能够更好实现由“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品牌出海”的转变,在全面推动全球化布局、本地化经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要能够灵活有效地应对海外市场复杂多变环境,这些都需要数字化手段的支撑。通过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中资出海企业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迅速适应并融入国际市场环境,快速找到并抓住新的增长点,显著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因此,对于计划出海或已经在海外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 运营的中资企业而言,积极拥抱数字化不仅是短期内取得商业成功的可选项,更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向全球高端价值链的迈进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提升中资出海企业业务开展及协同效率。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产线或服务流程,中资出海企业能够大幅提升经营精准度与效率,在减少人为错误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高品质和一致性,进而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资出海企业依托上下游各环节数据实时共享与交互,监控货物运输与库存情况及服务相关状态,增加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全过程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供应链无缝对接与高效运转,不仅大幅缩短消费者收到产品或享受服务的时间周期,而且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与物流策略,显著增强供应链抗风险韧性,促进海外市场需求的迅速响应。数字化助力中资出海企业实现管理决策模式创新。通过构建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中资出海企业能够将原本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人力资源、财务数据和物资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及合理调配,充分整合孤立的业务流和数据流,大幅优化各类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依托智慧管理理念的深度应用,中资出海企业对传统内控流程进行有效再造,提高全局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同时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滞后问题,保障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通过实时掌握世界各地分支机构的运营情况,实现对海外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与有效指挥调度,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无缝沟通与实时共享,能够有效促进跨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 地域项目团队的高效协作。数字化提高中资出海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服务水平。海外市场的动态多变与客户需求的差异性,要求中资出海企业必须拥有敏锐洞察和快速反应能力。依托数字化商业分析工具,中资出海企业能够实时追踪消费者购买习惯、竞争对手动向、行业政策变化等最新动态,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到关键市场信息,并通过线上即时反馈捕捉当地用户声音,实现深入剖析市场数据、准确预测市场趋势,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挖掘以精准把握消费者偏好,进而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市场预测模型与客户群画像,指导更符合市场期望的产品创新与服务调整策略,为不同地域客户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拓展线上营销推广渠道,从而迅速增加客户粘性、提升品牌知名度。通信与算力基础设施为中资企业海外生产运营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通过搭建专属数据通道、园区高速局域网、全球广域物联网,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一体化网络环境,不仅解决跨境数据交换规则复杂、传递效率低等问题,而且有效支持感知数据实时传输与工业自动化控制,保障内外部顺畅沟通。另一方面,打造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及灵活弹性的多云智算平台,能够助力中资出海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及资源配置的快速部署与调整,并保障企业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积极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客户隐私数据严格遵守当地数据保护法规要求,有效防止外界针对内网的攻击,降低遭受数据泄露或篡改的风险。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路径(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路径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需求伴随发展阶段逐步深化,呈现从基础通信转向综合数字化体系的趋势。中资企业成长为全球化企业的过程通常会历经初始期、扩张期、深化期、领先期等四个关键发展阶段,对数字化的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资企业在出海伊始,往往通过设立代表处来快速开拓海外市场,开展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业务,此时数字化需求主要集中在租用稳定线路上,以确保与国内外的顺畅沟通;当中资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子公司及工厂时,不仅需确保分支机构间信息流通和业务协同,而且应打造园区内部生产办公网以满足本地化制造与运营的需要;随着业务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扩展,中资企业将会搭建本土化的研发、供应、后期服务团队,对数字化的需求则更加多元化,构建云、IT、存储等基础设施并强化网络安全以支持本地业务稳定运行的需求日益凸显;在中资企业通过设立区域总部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协同后,则会需要建设高效且灵活的数据中心及云服务来有效支撑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图 2 中资企业出海各阶段数字化服务需求 中资出海企业在推进自身的数字发展进程时,与专业数字化解决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 方案服务商的合作至关重要。中资出海企业在选择数字化转型产品与服务时应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在基础连接、云算资源、原子能力、融合产品、解决方案等五个层面全面考察 ICT 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首先,中资出海企业需获取优质的网络连接服务,以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和通信的顺畅高效;其次,中资出海企业应选择提供弹性可扩展资源的云计算服务,以满足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再次,中资出海企业应关注核心数字化功能服务,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安全认证等,以强化企业的业务经营水平与创新能力;然后,中资出海企业需依托融合产品系列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整合,全面提升运营效率;最后,中资出海企业需从整体解决方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能够提供一站式多领域服务的信息化集成商,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协调。图 3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产品体系参考架构 综上,本报告将从通用和行业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中资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对数字化发展的典型需求,并提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建设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9 的参考解决方案。三、通用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一)(一)网络通信网络通信 1.网络通信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通信是出海企业最基本的 ICT 需求。同时,出海企业对网络通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其业务规模、运营模式、技术应用等因素。一是覆盖全球的网络范围需求。对于跨国企业或有远程办公需求的企业,企业通常需要连接总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的专用网络通道,以支持分布式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二是高速稳定的网络质量需求。对于开展数字化业务的出海企业,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是业务拓展的基础,同时需实现全区域人-人、人-物、物-物等场景无缝网络连接。三是安全合规的网络环境需求。企业的网络通信环境需严格构建遵守当地相关法律要求和行业规定,以应对海外经营过程中关于数据跨境传输、安全漏洞防范等监管要求。2.网络通信场景与解决方案 针对具有海外网络连接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包括企业专线服务、个人移动网络服务、物联网、车联网、数据中心互联服务等,助力企业实现更优越的网络性能和成本效益。(1)企业专线解决方案 企业专线解决方案包括国际数据连接场景、云连接场景和应用加速网络场景。其中国际数据连接场景分为 IEPL(国际以太网专线)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0/IPLC(国际私用出租线路)、MPLS VPN 专网。国际数据连接场景-IEPL/IPLC 专线:为满足企业点对点组网等需求,提供国际数据连接专线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具有支持端到端带宽、支持多种带宽和接口、支持 Q-in-Q 隧道、支持不同传输单元和网络传输协议互通、低时延、带宽保证等特点,适用于系统互连、IP语音及视频应用连接、点上云私有连接等企业应用场景。图 4 国际数据连接专线解决方案 IP 承载场景:IP 专线是企业网络连接的关键选择,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网络需求。首先,IP 专线提供高带宽和低延迟,确保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应用的高效运行。其次,其灵活性和动态带宽调整能力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优化网络资源,降低成本。IP 专线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直接互联网接入,适合需要跨地域连接和频繁访问公共网络资源的企业。此外,IP 专线提供服务质量保证(QoS),确保关键应用的网络性能,并且通常具有冗余和备份机制,提高网络的可靠性。OTN 承载场景:为满足金融、医疗、科教、大企业等网络性能和安全要求高的出海业务需求,提供 OTN(光传送网)高品质专线场景解决方案。OTN 作为 SDH/MSTP 传输数据类专线的下一代技术,该方案提供物理隔离、全程资源独享的高质量、大带宽、低时延、快速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1 接入、智能可视的精品组网专线和专网能力,具备泛在接入、稳定低时延、安全硬隔离、业务高可靠、高兼容性、算网感知、算网编排、任务式调度等特点。泛在接入:根据业务热点深度覆盖,满足 1Gbps 以下小颗粒业务调度以及 100Gbps 以上大颗粒业务波长级调度需求。稳定低时延:扁平化组网和稳定低时延的转发技术,实现端到端时延最优,并具备时延可视可控能力。安全硬隔离:具备波长/ODU/VC/OSU 大中小颗粒的硬转发能力,满足不同行业业务安全硬隔离的要求。业务高可靠:端到端管道具备静态 1 1 或者重路由的能力,提供 99.99%及以上可靠性。IP 专线和 OTN 专线各有其独特优势。IP 专线灵活性高、覆盖范围广、成本效益好,适合多业务承载和互联网接入需求。OTN 专线则提供超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和长距离传输,适合对数据安全和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企业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专线服务。国际数据连接场景-MPLS 虚拟专网:为满足企业多点跨境网络互连等需求,提供虚拟专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具有支持多种带宽和接口、网络升级简便、支持 CoS(数据流量分配)、提供 SLA(服务级别协议)、专业管控服务等优势,适用于系统互联、IP 语音及视频应用连接、点上云私有连接等企业应用场景。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2 图 5 虚拟专网解决方案 云连接场景:为满足企业客户连通云资源池、数据中心和办公地点的需求,提供云连接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采用 VPN(虚拟专网)、SDN(软件定义网络)、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IPSec(互联网安全协议)等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商预建立 NNI(网络间接口)以及中国授权的跨境连接通道,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多云连接和上云服务。该解决方案具有支持 L2 和 L3 连接、平均丢包率小于 0.5%、可用性大于 99.9%、线下交货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本地到中国云资源互连、跨区域多云互连及管理、本地到全球云资源互连等企业应用场景。图 6 云连接解决方案 应用加速网络场景:为满足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业、游戏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3 业、在线教育、企业 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各行业或应用的网络加速需求,提供应用加速网络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融合了路由优化、协议优化、链路优化以及数据优化等多种广域网优化技术,对客户的应用软件或服务进行整体加速和实时优化。加速节点之间采用全球骨干网络进行路径优化,与普通互联网通道相比,实现 20%-800%的链路提速及 15%-35%的抗网络丢包,具有类专线质量、交付周期快、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面向传输层以上协议(应用协议无关化),可显著提高动态数据回源的访问体验,满足网络的访问速度及稳定性。图 7 应用加速网络场景解决方案(2)个人移动网络服务解决方案 全球数据卡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海外商旅场景的上网需求,该解决方案提供实体 SIM(客户识别模块)、软 SIM、eSIM 等多种产品形态,用户可按需选择服务覆盖的国家和地区,适用于旅游服务、通信服务、电子商贸、连锁企业等各行业场景。优质的网络服务:与全球主流运营商合作,提供优质网络覆盖,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4 服务地区涵盖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良好客户体验:SIM 卡即插即用,支持 eSIM/实体卡/贴片卡等多种形态(3)物联网卡解决方案 面向企业跨境物联感知需求,针对本地网络或信号覆盖不良的情况,为客户提供通达全球,并可漫游至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一站式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 2G/3G/4G/NB-IoT 等多种连接类型,采用 APN(接入点名称)技术,实现企业对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同时打造物联网卡连接平台,实现与全球主流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的对接,可一站式管理不同平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资源,支持 SIM 信息检索、报告下载、管理规则设定、数据分析等功能,具有一站式资源对接、跨平台整合管理、高度定制化服务、灵活统一账务等平台特点。图 8 物联网卡连接平台(4)车联网解决方案 面向企业用户的车辆终端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需求,为车企客户提供高速、稳定、安全合规且支持灵活部署的车联网数据跨境传输服务解决方案,包括车机数据跨境传输和车辆状态监控管理等内容。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5 图 9 车联网解决方案整体架构 车机数据传输场景:该场景中,车辆终端收集到的车机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就近传输至本地运营商网关,车企需要建立运营商网关与自身后端车联网管理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获取有关数据,支持3G/4G/LTE/5G 等移动通信网络。同时,该解决方案根据数据类型提供三种传输场景,分别是第三方娱乐服务和流媒体数据类型的公网传输场景、车辆端数据上载的多点数据互传场景和重要及云端数据传输的点到点数据直连场景。车辆状态监控管理场景:该场景中,针对有本地语音传输需求以及紧急呼叫(E-Call)服务要求的出海目的地,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球的车辆状态监控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功能,一是短信车辆唤醒服务功能,基于全球物联网平台的短信收发功能,发起 APN 激活请求,进行分组数据连接,实现车辆的远程唤醒功能;二是 E-call 服务,在车辆发生严重事故时自动联系紧急服务,发送位置和传感器信息,为车辆带来快速援助。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6(5)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互联(DCI)解决方案为中资互联网、ICP 和中资企业的数据中心提供高质量且趋近无限带宽的连接,同时通过自建基础设施来控制成本。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的海量增长带来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倍增,实现有限的光纤资源、获得可靠的大容量传输是中资互联网、ICP 和中资企业关键需求。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超百 T 大带宽:应用 OTN 400G 单波速率,以及光层系统频谱资源拓展至 Super C120 L120,实现单纤 100T 容量,并结合 DC化 OTN 超大容量传输设备,单比特成本显著优化,单比特功耗显著降低。超低时延:部署 OXC(光交叉连接)实现多个 DC 间全光交换和一跳直达,可以实现亚太超低时延圈。超高可靠:OXC 的 3D Mesh(网格)架构,确保 DCI 网络全向无阻塞调度。Mesh 多路径组网结合光电混合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实现 6 个 9 的高可靠。智能调度:对网络在带宽、时延、可靠性等实现智能化管理;算、网资源一图可视,分钟级智能算路,差异化入算调度,并主动识别业务风险和资源调优,将全面提升算网协同效率,并保障算力业务的服务 SLA。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7 图 10 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二)智慧园区(二)智慧园区 1.智慧园区需求 企业自建园区作为业务开展的重要载体,其管理模式和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资出海企业在智慧园区方面的数字化需求如下:一是园区万物互联网络建设需求。为支持企业园区办公、物业、安全、环境等各场景数字化建设,园区需构建光纤网络、移动网络、物联网等多网并存的全覆盖网络环境,对园区各类数据进行感知和传输,并实现“人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二是园区综合数字管理平台建设需求。园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理基础设施,为实现全园区状态可视、可控、可管,通常需要构建园区综合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安全生产监测、应急指挥、企业服务及决策支持的全方位集成。三是园区运营与管理智能化需求。为提升园区的运营管理水平及用户体验,亟需推动智能化技术与园区管理、运营、服务等环节的深度融合,重点关注消防报警、安全监控、车辆管理、人员通行等方面,助力实现园区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2.智慧园区场景与解决方案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8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整体架构由“1 张融合网络 1 个智慧园区运营平台 N 个应用场景”组成,通过打造万兆光网、5G 专网、物联网、万兆 WLAN 在内的有线/无线集成网络,实现“多网融合、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同时基于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支持烟感报警、视频监控、人员通行、车辆管理等多个应用,实现“数据融合、状态可观、业务可管、事件可控”。图 11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图(1)园区光网络部署解决方案 大型企业全光组网场景:引入 OTN、PON(无源光网络)等光网络技术,采用点到多点无源分光二层架构,减少故障率并整体降低能耗,实现数据、语音、无线“一纤”承载,支持带宽持续升级,为用户提供架构极简、极速、低成本、绿色化的光网络体验。其中,OTN设备部署在园区骨干网,用于连接园区云基础设施、园区公共服务网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19 络和企业生产网络,还可实现不同园区的互联互通,以及园区到公有云/公共客户网络的连接;PON 设备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内网,用于承载企业的生产、监控和办公业务,覆盖企业信息管理网络与生产网络。图 12 大型企业全光组网架构图 小微企业全光组网场景:FTTR-B(光纤到房间)是面向小微企业内部的全光组网方案,通过 10G PON 或 50G PON 网络全面覆盖各区域,实现小微企业全域千兆至万兆的覆盖,具有超宽带、广覆盖、运维智能、部署便捷、绿色节能等特性,适用于餐饮酒店、学校机构、休闲娱乐、连锁零售、直播企业、泛宿舍、社区服务等各场景。FTTR-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0 B 的网络层由 FTTR-B 主设备、FTTR-B 从设备和室内光纤分布式网络三部分组成,以点到多点的光纤物理拓扑结构为基础,在中小企业接入点位置部署 FTTR-B 主设备并以其为中心,实现各区域高质量Wi-Fi 7 超千兆网络接入。图 13 FTTR-B 网络架构图(2)园区 WLAN 部署解决方案 全无线化是园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办公区将采用全 Wi-Fi 覆盖,工位不再提供有线网口,企业云桌面、云会议、4K 视频等大带宽业务将从有线网络迁移至无线网络,而 VR/AR、虚拟助手等新技术将直接基于无线网络部署,这些场景均对园区 WLAN(无线局域网络)部署提出更高的要求。园区 WLAN 解决方案依托云和 SDN基础设施,采用 Wi-Fi 7、Multi-GE、大数据和 AI 等技术,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一张超宽、极简、智能的园区无线局域网。一方面,针对普通室内、高密场馆、密集房间、室外等差异化接入场景,采用 Wi-Fi 7AP、高密 AP、分布式 Wi-Fi 等技术,实现高密度全覆盖的 WLAN 网络部署及用户接入体验保障。其中,Wi-Fi 7 基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1 于新发布的标准 Draft4.0,最高可实现 30Gbps 理论峰值速度,是 Wi-Fi 6 的 3 倍左右;随着 802.11ac 标准及产品的问世,通过多速率以太(Multi-GE)接入,满足无线终端接入速率超过 1Gbps 需求,并实现网络扁平化部署。另一方面,基于 SDN(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提供设备预配置、即插即用、网络业务自动发放、用户组规划和策略统一管理等能力,具有物理网络、虚拟网络、用户策略等自动化的特点,实现园区 WLAN 部署便捷,节约投资成本。此外,不仅可基于Telemetry 技术实现按照用户、应用、时间维度的数据可视,转变传统聚焦资源状态的监控方式,而且依托 AI 算法进行特征分析和基线运算,实现潜在故障识别和根因定位,并对终端漫游行为进行分析,识别不同终端差异化漫游特性,针对差异化的特性进行漫游引导,提高漫游成功率,全面提升用户 WLAN 接入体验。图 14 智慧园区 WLAN 网络架构图(3)园区 5G 专网部署解决方案 相比传统无线短距网络,5G 网络具备广覆盖、高可靠、超宽带、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2 低时延及海量连接等优势。由于行业应用对网络连接的需求各不相同,5G 网络引入了切片和 MEC(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可对不同业务的资源灵活按需配置,并与其他公网业务隔离,实现为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确定性 SLA 保障、高度安全的 5G 逻辑专网服务,极大地推动中资出海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因此,5G 局域专网能够为园区生产和办公过程中“人机物”提供最佳的联接和通信服务。目前 5G局域专网共有专网专用、公网专用和公网共用三种建设模式。专网专用模式:该模式通过专用基站、专用频率等资源提供高安全、高隔离的服务,按照 UPF(用户平面功能)设备的部署位置分为共享式和入驻式(运营商和企业)。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物理安全隔离度高,网络定制、带宽及时延等关键指标有保障,劣势是成本较高且需独立运维。公网专用模式:该模式为大型园区大型园区的主流方案。通过对本地公共网络进行单独网络隔离切片,为企业提供专属网络服务,以满足高上行带宽和超低延迟等应用需求。该模式基站为园区企业新建,但允许个人用户接入,保证用户面数据不出园。该模式优势是快速部署、低成本、逻辑隔离、同团队运维,劣势是无法保证延迟和可靠性。公网共用模式:该模式为中小型园区中小型园区主流方案。因部分小型园区无数据不出园要求,并且考虑 UPF 设备部署在园区成本较高,因此会采用多园区共享 UPF 设备的建设方案。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3 图 15 5G 局域专网三种建设模式 随着具有数据保密和生产安全诉求的高端用户规模的持续增加,园区 5G 网络逐步向专网专用模式发展,满足 4G/5G 同时接入,以及业务扩容、本地运维、自助运营等需求,适用于铁路、机场、电厂、核工业、钢铁、矿山及高端制造等各行业的中资出海企业用户。(4)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包含基础设施、集成平台、数据平台、能力平台、开放平台和展示平台等模块,支撑园区烟感报警、视频安防、人员通行、车辆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图 16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架构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4 烟感报警场景:根据园区物联网现状,联网型感烟报警器部署采用 OpenThread、Wi-Fi、NB-IoT 三种无线传输方式,保证与网关、路由器、基站之间的有效连接。其中,OpenThread 方案稳定性较强,终端的功耗压力较轻,网关的铺设成本较低;NB-IoT 方案基于现有运营商蜂窝组网,单基站可接入上万个终端设备,穿透能力相对较强;Wi-Fi 方案成本较低、售后服务便捷,支持固件在线升级。视频安防场景:在园区路面及边界部署固定枪机及移动执法仪,并通过 5G 网络回传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的 4K 超高清视频,支持多条路线自动巡防、目标跟踪定位、白天 夜间双光源拍摄等功能。通过对视频流进行 AI 分析及无感巡更等手段,实现区域入侵、通道占用、人群聚集及重点/陌生/高频人员的智能识别和预警功能。人员通行场景:支持面部识别、刷卡认证、二维码扫描等多种门禁开启方式,支持批量导入员工照片并配置通行规则,自动形成通行统计报表,批量授权和调整、访客权限回收等操作,严格限制相关人员在园区各建筑的进出范围和时间,大力确保园区内部安全。车辆管理场景:通过集成主流品牌厂家车牌识别设备,以及对停车场车辆信息(权限)的一站式管理和维护,支持出入管理、车位管理、缴费查询、空闲车位预约以及车牌的快速识别,提高停车场管理效率,全面打造园区内部无感车辆通行体验。(三三)数据中心数据中心 1.数据中心需求 中资出海企业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5 化的算力和云服务需求,需要国内 IDC 和云计算厂商在海外自建或者租赁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另一类是其他出海企业的边缘算力或者边缘数据中心需求,主要集中于出海的大型企业或者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金融类企业。两类出海企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均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估:一是需要具备高带宽的配套网络连接,能够实现本地环直连和对外的海陆缆直连,跨境电商、金融等行业对此尤为重视;二是承建商或者服务提供商具备遍布全球的资源,能够运营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并有足够的机架数量和覆盖地区;三是建设或者租赁的数据中心需要有成熟可靠的机房环境,比如数据中心专用大楼、高规格的安保措施、良好的空调制冷和不间断电源系统、7x24 小时的专业服务等;四是数据中心需要有完备的资质,比如 ISO/IEC、Uptime Institute 等相关认证。2.数据中心场景与解决方案 企业在建设或选择租赁数据中心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预算来评估具体要求,以确保数据中心能够稳定、高效地支持其业务运营。在自建数据中心场景下,综合考虑机房建筑、电力系统、空调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等解决方案之外,还要做好对当地市场、电力供应、工程交付能力等方面的调研,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在租赁机房或者机柜空间的场景下,需要综合考虑 IDC 服务商的机房建设标准、服务能力以及收费水平。(1)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6 安全可靠。一般要求供电系统的可用度99.999%。可维护性。供电系统应维护方便,节省维护成本,避免因人为维护或者管理不当而引发的系统故障。建设成本。要求建设成本尽量低,并且系统配置可扩容,以实现有效节省初期投资费用。图 17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典型架构 典型数据中心供电场景:常见的供电系统,要求两路来自不同上级变电站的市电源互为备份,并且机房设有专用柴油发电机系统作为备用电源系统,市电电源间、市电电源和柴油发电机间通过 ATS(自动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为数据中心内 UPS 电源、机房空调、照明等设备供电。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性,系统采用双母线的供电方式供电,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等 IT 设备高可靠性用电要求。双母线供电系统,有两套独立 UPS 供电系统(包含 UPS 配电系统),在任一套供电母线(供电系统)需要维护或故障等无法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另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7 一套供电母线仍能承担所有负载,保证机房业务供电,确保数据中心业务不受影响。在 UPS 输出到服务器等 IT 设备输入间,选用 PDM(电源列头柜)进行电源分配和供电管理,实现对每台机柜用电监控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管理性。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供电场景:随着数据中心单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单机柜功率密度不断增加,传统供配电系统逐渐显现出结构过于庞杂,安装以及运维难度大,交付周期长,能源损耗占比高,占地空间大等系列瓶颈。因此,供配电系统集成化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行业共识,通过一体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原本独立的供配电设备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一个供配电组件可以包含配电柜、UPS、馈线柜、监控设备等众多功能,为大型数据中心提供 MW 级的供、配、备电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一体化设计、高密部件集成,减少电力系统占地;通过预制化、去工程化,降低交付复杂度,缩短部署工期;通过智能管理特性,实现全链可视管理和预测性维护,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图 18 数据中心集成化供电模块与传统供电架构对比(2)数据中心低碳节能解决方案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8 数据中心低碳节能技术主要通过高效供电系统、PUE 仿真、AI 调优、先进制冷技术等技术实现。高效供电系统:采用一体化高效高密供配电架构,配电系统效率95%。PUE 仿真设计:基于多维度综合考量,从设备选型、布局规划到环境控制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定制化设计节能方案,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最大化资源利用,奠定低碳运行基础。AI 节能调优:利用 AI 算法智能调控 20 余项关键参数,在线优化,不干扰业务,且运行效果能够可视化直观呈现。通过 AI 节能调优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并消除能耗浪费,有效降低 PUE 值 8%-15%。全栈液冷技术:L1 和 L2 融合联动,构建高效液冷系统,精准控制散热,与传统的风冷技术相比,全栈液冷技术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低的能耗水平,能够满足高密度数据中心需求。增程式水冷方案:通过蓄放冷控制调节机制提高制冷效率,实现充分蓄冷与电力削峰填谷,有效降低电费支出。同时,该方案还支持光电、风电等绿色电力“储能”变“储冷”。同时,结合高温冷冻水技术,可有效提升制冷运行效率,减少碳排量。氟泵风冷:该技术能够智慧感知外界温度,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提升集群性能达 50%。同时,该方案部署快,加速投资回报,且具备应用负载感知全栈联动能力,可适应不同负载场景,动态节能效果最大提升 10%。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29 图 19 数据中心低碳节能解决方案全景图(3)定制化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需要快速开通业务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建设场景,可以选择模块化数据中心(室内场景)或集装箱 DC(室外场景)解决方案。利用模块化机房或者集装箱 DC 的形式,将机架、空调、配电、管控、布线、照明、防雷接地等设施设备统一集成,客户不用再单独面对上述工程界面,而统一在工厂预制完成。模块化数据中心设计和安装更加灵活,而且机房出柜率相对传统建筑可高出 10%。在其他方面具备较好基础的条件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可提升 10%以上,满足当地用能监管要求。图 20 定制化模块数据中心示意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0(四四)云服务云服务 1.云服务需求 通过“上云”与“赋智”,中资出海企业在全球化运营过程中能够实现云上大规模资源的灵活配置和高效利用,不仅根据当地业务需求快速扩展或缩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且利用弹性的资源分配,确保全球各地需求均得到满足。中资出海企业在云服务方面的需求如下:一是多云资源管理需求。统一管理 IT 资源,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及边缘云,确保业务连续灵活开展,平衡便捷性与安全性,实现云边网协同。二是 AI 能力部署需求。利用预建 AI 算法提升应用性能与响应速度,快速部署轻量化 AI 模型,通过云端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接入调用,优化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三是云原生应用部署需求。支持可云化产品的快速开发交付,提供 PaaS(平台即服务)化服务,以及 SaaS(软件即服务)化 OA(办公自动化系统)、ERP、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的统一管理,并实现灵活调整服务。中资出海企业在初创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云服务需求通常会经历显著的演变。初创期,企业倾向于选择公有云以快速部署业务、降低成本并享受弹性扩展的优势。随着业务增长,对计算、存储资源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等需求增加,企业可能转向多云或混合云策略,以平衡成本、性能和安全性。对于高度敏感的数据,企业往往考虑自建机房或迁移到私有云上以增强控制力。在成熟阶段,企业在自建数据中心及私有云的基础上,将追求高端全栈云服务,应用大数据、大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1 模型等云上能力以满足复杂的业务流程需求。2.云服务场景与解决方案(1)多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全球主流云服务提供商(CSP)资源,以良好的全球网络资源和 ICT 服务为后盾,结合备份、容灾、托管等配套方案,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可视、可订、可控的一站式云托管门户,可以在单一门户中轻松创建云账户,并通过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及多云服务的快速交付和便捷管理。图 21 多云管理平台示意图 该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多云集成:单点接入全球顶级云服务提供商,用户可以在单一门户中轻松创建云账户和云连接服务。快速配置:向上简单操作即可实现服务订购和集成,用户可以立即订购云连接服务和多云服务。易于管理:用户可以在平台中轻松管理服务,如云连接监控、应用加速网络管理、云资源扩容等。优化成本:提供比价、数据分析及指引、计费、报表等功能,实现成本比较和成本控制相关的需求。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2 统一账单:用户订购多云或其他服务时将提供合并账单,统一账单日期和格式,避免复杂的多账单付款。支付灵活: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和商业模式,如预付、后付,以及信用卡付款和发票账单等,并提供试用服务。(2)私有云解决方案 私有云解决方案是一种定制化部署方案,允许中资出海企业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自己的传统数据中心转换为云化环境,部署和管理云计算资源与服务,强调数据安全性、高性能与灵活性,确保企业数据隐私,满足特定业务需求,提高 IT 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计算:提供虚拟化技术,支持虚拟机和容器管理,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存储:提供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等多种存储类型,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网络:构建高性能、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支持虚拟专用网络和虚拟局域网等技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PaaS:提供大数据工具、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基础环境,方便用户开发、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安全: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措施,以保护用户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安全。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和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方便用户管理和操作整个私有云平台。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3 图 22 私有云能力示意图(3)公有云解决方案 在中资企业出海过程中,需要确保业务安全合规,进行全球化运营布局,构建本土化的生态系统,以及推动产品与当地市场的适配创新。为此,公有云服务商基于自身的安全合规实践、全球一张网覆盖能力、海外运营经验,以及丰富的全球生态资源,打造集安全合规保障、应用加速、智能本地化、全方位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云服务能力体系,面向中资出海企业提供全球一站式、一致性体验的云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开拓全球市场。公有云解决方案需满足包括技术、创新、供应链、人才等基础能力,以及全球合规经营、本土生态布局、海外部署运营、产品持续创新等运营能力,帮助中资出海企业实现业务快速上线、一点接入、全球可达。(4)多云数据分级存储 多云数据分级存储解决方案集成了先进 AI 算法与自动化工具,能够精准分级并高效管理中资出海企业数据。该解决方案支持构建跨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4 数据中心与多云平台的全球共享存储资源池,能够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重要性及存储需求等自动优化存储布局,确保热数据快速访问、温数据高效利用、冷数据经济存储。该解决方案支持数据在本地、备份系统、归档存储及多个云服务商之间的无缝迁移与自由流动,实现了跨云数据复制、迁移与备份的自动化处理。通过数据分级与备份复制技术,实现多云数据中心之间与不同类型数据存储之间基于策略的数据流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与数据特性,灵活选择或组合多种多云数据分级方案,如定制化的存储、迁移与备份恢复策略,在满足对数据安全、可用性与合规性的高标准要求的同时,降低企业 TCO(总拥有成本)。图 23 跨 DC/多云的数据分级存储示意图(5)云上 AI 大模型能力解决方案 公有云作为成本最低的 AI 大模型获取途径,中资出海企业按需付费即可基于最新的基础模型和开发套件构建适合自身的大模型。但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数据作为核心资产,还需要满足其“数据不出域”的合规要求,此时在混合云上打造大模型成为最佳选择。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5 企业将公有云训练好的基础大模型部署到本地,结合自有数据在本地进行小样本增量训练,兼顾安全和成本。其中,计算量大、能耗高的任务部署在中心云,如数据共享、AI 开发、训练和模型管理等开发业务;边缘计算受能耗和计算资源等限制,聚焦具体业务场景的计算任务,如 AI 推理类的运行态业务。此外,行业大模型的构建需要依赖大量算力资源,可以选择公有云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 AI算力服务,一般均支持 TensorFlow、PyTorch 和 MindSpore 等主流开发框架。除 AI 大模型的部署和使用外,依靠云端的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资源,主流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自主优化、生物识别、视频分析、语音处理、文字识别、市场预测等方面,均能够提供相关 AI 算法,提供高效的智能服务。图 24 企业大模型应用框架示意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6(五)智慧办公(五)智慧办公 1.智慧办公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出海企业传统办公方式面临成本压力上升、办公效率低下等挑战,驱使企业从传统的办公方式向“智慧型”办公体系转型。一是办公效率提升需求。出海企业在业务开展初期,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等因素,海外本地化业务快速部署对企业的办公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分布式办公管理需求。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布局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分支机构分散分布等因素会给企业带来集中管理困难及成本上升、异地员工实时协同办公受限等挑战。三是企业员工数字化办公需求。越来越多的海外员工能熟练使用信息化产品,同时十分注重办公体验。因此出海企业应对标国内一定规模企业,逐步向数字化、无纸化、绿色化的高效办公模式转变。2.智慧办公场景与解决方案 面向企业用户的智能化办公服务,提供一站式智能办公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出海企业多地办公区统一管理、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的综合需求,提升员工办公体验和效率,赋能企业高效和精确的管理能力。(1)会议服务解决方案 会议室预订场景:支持企业员工采用网页、手机 App 等方式安排和管理会议室,可实现会议室快速预订、特殊会议室审批流、通知提醒、会议展板、扫码签到等功能,并提供可视化管理后台,支持快速关闭/上线会议室、灵活变更预定规则、查看会议预订详情、多维度统计预订数据等内容,同时为普通员工、物业前台、系统管理员等不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7 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企业智慧屏场景:支持数字投屏码投屏、二维码投屏、NFC(近距离无线通信)一碰投屏、电脑、手机、PAD 等终端无线投屏的多种投屏方式、具有智能手写识别、智能取景、发言人跟踪、智能音幕、集成各类办公应用等功能,有效解决桌面线束杂乱、连接线接口不适配、投屏方式单一等企业痛点,全面提升投屏效率和办公体验,适用于企业会议室、经理室、开放办公区等各类场景。图 25 会议室预定场景解决方案(2)日常办公解决方案 实时扫描和打印场景:支持企业员工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实现高精度扫描、实时打印、提取文字和制作证照复印件,并提供智能裁剪、改“斜”归正、中英双语、表格提取、版面还原、离线扫描等功能。同时,通过定制水印、扫码取件、销毁式打印、文件存储多级加密等安全措施,不仅提升办公效率,还能有效应对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与集中管理成本挑战。智能访客场景: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全自助的访客服务流程,能够灵活对接门禁、一卡通、车牌识别等原有系统,自动配置访客出入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8 权限。该方案能够减少人工服务成本,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并有效解决办公环境中访客流程低效、安全挑战增加以及管理不便等问题,进而增强企业的科技形象。智能工位场景:使用标准化工位地图联动墨水屏的方式支持企业实现可视化的工位管理,可通过可视化的地图管理后台实时查看工位的使用情况、灵活变更工位配置等,同时进行工位利用率、容积率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并灵活授权各部门的配置管理权限,实现安全和便捷的管理方式,适用于办公区的空闲工位或流动工位等预订场景。多媒体投放场景:通过多媒体投放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显示终端的集中管理、统一投放的渠道,实现企业多地域多办公区的个性化管理,支持内容管理、多平台信息流融合、定制化模板及多种接入方式,有效解决企业多地设备管理困难、内容投放不便捷、节目播放不灵活等痛点,提升企业文化的宣传能力,为重要信息提供高效的传播渠道。图 26 智能工位场景解决方案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39(六六)网络和信息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 1.网络和信息安全需求 出海企业会遇到各类应用安全风险的挑战,包括数据泄露或滥用、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网页篡改、接口漏洞等信息安全风险。而且,不同国家的网络基础、合规要求以及网络安全环境都有差别,要求出海企业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出海企业安全以园区场景为核心:一一是数据防泄露需求,针对业务数据、经营数据等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因病毒入侵,恶意网站挂马等方式导致敏感数据被黑客窃取。二二是勒索病毒防御需求,从终端安全、网络准入、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层级构建纵深防御,提供办公安全保障,避免系统被勒索病毒攻击导致业务中断。三是合规安全保障需求,出海企业还需结合本地数据安全法,如泰国 PDPA 等要求,通过部署防火墙,EDR 等安全设备以及数据合规咨询服务等方式,完善企业数据安全制度,避免经济和企业声誉损失。2.网络和信息安全场景与解决方案(1)边界安全解决方案 园区网内外网需要隔离,内网需要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以避免安全威胁扩散;对外来流量进行病毒检测,防止病毒在企业园区网中进行传播。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0 图 27 边界安全解决方案 通过高性能边界防火墙,配合安全管理中心,可为园区网络提供互联网、分支边界安全防护、企业内部不同区域隔离、网络病毒防护等能力,保障企业内部业务安全。边界防护:边界访问控制安全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园区网防护来自Internet 的威胁,保障企业园区网内外与 Internet 隔离;通过将不同业务部门划分到不同的安全区域,建立良好的访问控制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阻止安全威胁的扩散;同时加强对企业核心资源以及高威胁区域的重点防护,能够保障这些区域免受病毒和黑客入侵的威胁。病毒防护:网络防病毒安全方案能够对园区网络中传输的流量进行检测(基于文件级的病毒扫描),保证完全扫描出病毒,从而彻底杀死病毒,阻止病毒在企业园区网中进行传播、破坏或窃取企业资源。当出现新的病毒时,防病毒引擎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新,及时杀死病毒,最大程度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失。(2)终端安全解决方案 出海企业不仅要关注边界防御,终端安全威胁也不容小觑,从近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1 几年现网安全运营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勒索、挖矿、蠕虫、窃密和远控木马依然活跃,并呈现出隐蔽性、多样性的特点。终端作为业务和数据的计算载体,是各类威胁锁定的最终目标。面对不断演进的新型网络威胁,以单向防御和管控为核心的终端安全已无力应对。为了应对复杂的网络威胁态势,企业需要构筑一套贯穿威胁攻击全链路的自防御体系,从可视、防御、检测和响应多个层面来建设一套纵深安全体系,兼顾时效和成本的平衡。2013 年 Gartner 首次提出 EDR(终端威胁检测与响应)的概念之后,该技术立即引起了安全界的广泛关注。EDR 集成了下一代 AV、行为分析、机器学习、诱骗、XDR(可扩展威胁检测与响应)大数据日志存储和分析、沙箱、威胁信息、网络安全联动和自动恢复响应等最先进的技术。它可以覆盖办公终端、服务器、虚拟机、云 Workload和容器等监控。EDR“小小”身材,可撬动端、网、云大安全。图 28 基于 EDR 的勒索防御 业界厂商提供的终端安全功能繁多,从业界实践总结中,以下几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2 个方面被认为是 EDR 产品的核心能力:防御和阻止安全威胁,包括已知恶意软件、无文件利用。具备行为分析能力,覆盖设备活动、应用程序、身份和用户数据,集成威胁信息能力,检测和预防未知威胁。在攻击被证实前,提供进一步事件调查和主动溯源能力,一方面确保日志可无损溯源,一方面兼顾存储和计算成本。具备攻击响应恢复能力,如恶意软件感染后文件恢复能力。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终端类型,并且支持多种部署模式,包括线下 On Premise、云端和混合部署。(七)(七)综合网络综合网络托管服务托管服务 1.综合网络托管需求 与国内相比,出海企业在网络和 IT 设施运维方面会遇到一定困难与挑战,面临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一是减少工作量。网络配置管理维护工作量大,配置更新和采集自动化程度低,配置数据的梳理、导入和更新需要大量人工成本。二是统一运维工具。运维工具烟囱化,企业运维系统多为单一场景或对象配置,难以扩展监控规模、范围,无法满足变化的运维管理场景和诉求。三是简化运维流程。流程独立,无法通过流程驱动运维系统和运维操作,导致工单响应缓慢,执行效率低下,降低了运维效率。四是统一日志管理。告警和日志管理困难,面对不同日志格式、日志源的复杂场景,需要搭建监控体系,实现有效日志关键字和日志汇聚告警,快速发现故障。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3 2.网络运维托管服务解决方案 网络运维托管服务解决方案聚焦全栈 ICT 基础架构,为企业提供基于多环境、一体化智能监控、应用中心化服务、多租户、分布式 ITSM工单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方案立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运营模式,帮助企业构建从烟囱到平台、从功能孤岛到融合协同的 IT 运维体系,全面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图 29 网络运维托管服务交付模型(1)网络运维托管服务范围 MSP(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提供广域网、局域网及云环境下网络设备、服务器、虚拟机等对象的性能监控、故障响应与恢复、服务经理支持等服务。MSP 的主要优势和价值在于降低企业自有团队运维成本、强化运维管理工具和手段、获得故障排除时限承诺以及提升全天候运维服务能力。网络运维托管服务涉及的可监控项目包括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硬件设备、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等。例如,对存储设备的状态及容量监控,包括可用性(是否在线),基本指标容量(磁盘、控制器、风扇、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4 电源、卷)等。图 30 网络运维托管服务范围(2)网络运营中心服务 MSP 通过建立自己的 NOC(网络运营中心)来实施管理服务。客户网络通过 WAN 与 MSP 的 NOC 相连,并使用加密技术保证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安全。通过 NOC,MSP 可以实现对服务企业网络进行远程管理、实时监控和以及相关统计。NOC 网络运营中心的主要能力如下:为企业客户提供 7x24 的 IT 基础架构监控管理服务,快速定位故障,秒级告警,并提供故障处理解决方案。成熟流程的工单系统,一对一服务,所有故障工单都有报告输出,为客户提供月报、季报或者年报。提供可视化的管理平台,支持客户随时查看 IT 资产,并可通过邮件短信/微信小程序、Web 等多方式查询信息。四、行业数字化需求与解决方案(一)制造业(一)制造业 1.制造业数字化需求 为深度贴合客户,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投建目标市场或周边地区工厂,设立研发、营销、售后等区域型分支机构,寻求更广阔的发展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5 空间。智能制造是工业 4.0 的核心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资制造业出海企业可借助数字化工具与人力、原材料等同的低成本优势,集成自动化制造设备,进一步实现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资制造业出海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具有以下需求。一是生产过程可视、可控需求。对各环节的设备状态和生产进度实施监控,使传统生产设备具备实时、远程数据采集能力,并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生产数据的深入挖掘及故障智能预测性诊断。二是生产线柔性化制造需求。为灵活应对海外市场变化及不同产品需求,应具备智能排产以快速变更产线的能力,即根据订单信息、设备状况、人员效率等多重因素,实现自身生产计划的高效调整和优化。三是业务快速上线需求。大量现场设备需能够快速联网及远程控制,为此应采取易于部署、管理的内部网络,并支持多网融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网络连接的需求,同时实现网络运维效率的充分提升。四是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提高需求。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需依托信息技术促进质量管理手段创新,为此应引入先进的智能检测技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精度,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各环节中产品存在的缺陷。五是内部物流效率提升需求。现代物流广泛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以避免人工干预,即通过对搬运车预设路径和指令,自主导航并完成物料和货物的搬运任务,进而提高搬运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搬运安全风险。2.制造业数字化场景和解决方案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包括工业设备、网络、平台、应用、服务五大关键部分。其中,自动化、智能化工业设备通过兼容不同协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6 议和接口且满足未来应用需求的内部承载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提供可视化的生产监控,而且支撑多项业务需求,如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及相关生产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等。此外,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服务,能够确保各场景解决方案的稳定运行。图 31 智慧工厂 IT/OT 融合示意图(1)工厂内部承载网解决方案 工厂园区内部承载网解决方案将工业光总线设备、工业 PON 设备分别部署在中资企业海外工厂的现场级、车间级/工厂级,构成一张工厂生产光网,同时实现与工业以太网、4G/5G、Wi-Fi 等网络技术融合组网,由下至上可分为 L0-L3 四层。L0 层和 L1 层为工厂的现场控制有线网络,用于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现场生产设备,以及各类仪器、传感器等对时延/抖动要求最高的传输场景。L0 层和 L1 层通过在主站 PLC 中内置光头端模组,在从站伺服、IO、工业相机等设备中内置光终端模组的方式,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7 采用星型结构光分配网络进行工业光总线组网,提供工业光总线用于现场级主站 PLC 之间,以及主站 PLC 与其他从站 PLC 之间互联,为用户带来带宽平滑演进、从站远距离接入、多从站接入、安全可靠等价值。L2 层和 L3 层提供车间/工厂分布式生产区域的有线和无线连接,承载“数采网”“能环网”“制造网”。其中,“数采网”主要采集设备和工艺数据、生产过程数据、质量数据;“能环网”用于视频监控、温湿度检测、照明、空调等环境参数的传输;“制造网”满足传感器、小型设备、AGV 等 AI 机器视觉场景的无线化高带宽回传需求。L2 层和 L3 层部署工业 PON 系统,即通过工业级接入网关(ONU)、汇聚网关(OLT)将设备数据、生产数据及时可靠地传输至企业信息网,同时采用统一规范标准实现不同类型的现场级生产终端、传感设备及生产控制系统之间的工业协议转换,具备满足车间级应用的带宽承载需求、支持复杂的工业场景应用、网络部署便捷、提供网络保障策略等优势。图 32 工厂内网拓扑示意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8 另外,工厂内部承载网解决方案提供 Wi-Fi 网络规划工具和网络组网规划,可分别基于实际场景(环境设置、区域设置、自动布放 AP、3D 信号仿真)生成配置,以及通过无线网络仿真直观感受覆盖效果,包括增强规划仿真图、信干噪比仿真图、物理层吞吐率仿真图、应用层吞吐率仿真图等。(2)工业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以某装备制造企业涉及的工业流程领域数字化改造为例,助力中资制造业出海企业达到“数字设备维护”“数字质量管理”“数字装配与加工”等全球灯塔网络单个工厂内部标准。生产设备运维场景:将各类生产设备运行数据采集上云,支持机床状态参数分析、机床效率分析与追溯、焊接班组管理、车间开工状态总览、焊接工艺管理等功能,实现保障产品质量稳定、透明化车间产能、优化生产管理,有效助力生产部、设备部、工艺部运营管理工作,解决生产瓶颈,提供设备综合效率,保障加工质量。工业智能质检场景:根据生产各环节需求定制化开发 AI 识别算法,使机舱内壁缺陷检测、PCBA 板插件检测、光伏电池片检测等多种检测过程更加智能和精确,解决工厂在来料检验、在制品/成品质检、包装检验时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检测而导致的准确度低、一致性差,存在较高的误检、漏检风险,以及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高精度流动定位场景:基于人员轨迹追踪、定位呼叫撤离、物品追溯、电子围栏等应用,一方面对焊、压、涂、总车间人员进行定位,支持自动考勤、轨迹追溯、巡检路径规划等,通过电子围栏避免人员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49 进入危险区域、保障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对物料、产品等进行定位,掌握高价值物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实时位置并开展运输调度管理。自动化物流运输场景:工厂内部引入集成 5G 模组的自动导引车(AGV),采用视觉 惯性导航等技术进行导航,支持运动控制、电源管理、安全防护等功能,通过云端调度系统内置的多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算法,充分应对生产低谷期和高峰期分别所需的快速转运与精细调度,全面提升物料与产品搬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生产效能优化场景:构建产能优化模型,结合动作时序甘特图、动作超时统计报表对线体工艺节拍进行全方面智能诊断分析,迅速定位瓶颈工位、瓶颈动作,并进一步进行靶向式分析,结合闭环长期反馈机制,实现产线成效和柔性生产能力提升,在不改变原有产线的基础上带来额外的效能收益。3.实践案例:某中资企业海外工厂 5G 专网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某中资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开设工厂,一方面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网络环境部署,并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快速调整网络布局,另一方面需要网络具备卓越性能及强大连接能力,支持生产数据实时处理、满足海量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保障数据端到端安全。经综合考虑,企业决定自建 5G 专网或由本地运营商承建 5G 专网。客户需求:本项目选择向当地运营商租赁频谱、该企业自建 5G园区专网的模式。该模式下,由本地运营商提供频谱租赁费用报价,该企业的供应商提供 5G 设备、安装工程、集成等费用的报价。此外,5G 专网初期包括所有的设备配置和修改及变更在内的工作委托由集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0 成商运维团队负责,后期则可转交至该企业的运维团队。解决方案:本项目按照“分层安全架构、统一安全管理、业务访问隔离、业务容灾备份、业务子网划分清晰”的规划思路,优先选择室内 PRRU(物理射频单元)与园区 5GC 平台等,采取标准的“基站核心网上层业务应用”3 层组网架构,并采取“1 1 主备架构”。此外,5G 覆盖的区域不再做 Wi-Fi 建网的重复投资。价值亮点:本项目涉及的工厂内部移动终端(PAD、PDA、移动PC 等)均支持 SIM 卡,AGV 配置 5G 模组,AI 高清质检设备支持Sim 卡或者通过 5G-CPE 中转,其他办公设备也可以通过 5G-CPE 转接 Wi-Fi。在业务规划方面,根据该企业实际的业务诉求,一期有效赋能无纸化办公、AGV 物流运输、产线/机器人/扫码枪数据采集等,二期主要在机器视觉 AI 质检、仓库巡检机器人、AR/VR 智能应用等方面发挥作用,后期将面向智慧园区应用(人员管理、综合安防、环境能耗)等方面开展应用。(二)(二)能源能源行业行业 1.能源业数字化需求 随着国际能源合作空间越发广阔以及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中资能源业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的跨国经营与开发利用,以实现关键资源储备国际化。中资能源业出海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具体有以下需求。一是开采作业降本增效需求。海外劳动力和能耗成本高昂,传统人工操作重复度高、易失误、设备待机时间长。因此,应结合自动化采掘、无人驾驶及智能调度等技术,代替人力作业,大幅提升相关资源获取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1 效率和运输速度。二是降低作业风险需求。以矿山为例,露天矿采空区易引发塌方、滑坡,井工矿则容易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和冲击地压。因此,应实时监测现场恶劣环境参数和设备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人员与财产安全隐患,对历史事故进行分析挖掘以得出原因与规律,为制定更科学的安全措施提供有效依据。三是生产数据价值深度挖掘需求。能源开采现场往往面临环网、Wi-Fi、4G/5G 等运维困难,各业务系统拆分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协议实现数字基础设施与作业设备的无缝对接,确保数据在 ICT 系统和 OT 系统间的高效流通,为生产数据互通、挖掘数据价值奠定基础。四是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海外政府通常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较强。因此,应在积极引入节能环保作业技术的同时,对开采现场能源消耗量和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充分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2.能源业数字化场景和解决方案(1)传统能源(矿山)数字化场景及解决方案 智能矿山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共分为四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终端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网络层通过打造 5G 专网,包括露天移动专网、井下融合专网,实现多网融合、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平台层通过打造智慧矿山管理平台,接入矿山设备并集成矿山各业务子系统,实现有效整合、集中管控,及时处理。指导和调节矿山各生产系统和环节运行;应用层通过高清视频监控、无人化采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2 掘、矿用机械远程控制、无人矿卡作业等多个应用场景,满足露天矿山、井下矿山的智能建设要求。图 33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图 智慧矿山管理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协议解析能力,支撑矿山生产现场各种设备、各种业务子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矿山主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统一主数据管理,沉淀企业标准数据资产,并且通过矿山建模工具、组态工具等,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适应矿山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此外基于矿山基础数据,结合 AI 智能算法,为矿企客户提供决策的辅助支撑。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3 图 34 智慧矿山管理平台架构图 露天矿山 5G 专网场景:重点对铲装和运输等采矿设备开展远程操作,实现采矿全流程的无人化作业,确保每个操作及时到达采矿设备,采矿设备则按照相关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其中,针对无人矿卡作业场景,基于边缘计算能力和矿山无人调度系统平台,实现矿卡的精准停靠、自主避障等自动驾驶控制和编组作业集群,有效解决矿区安全驾驶及工作效率等问题;针对矿用机械远程控制场景,通过作业现场部署的高清全景摄像头和采矿设备安装的视频监控终端,为远程控制台操作员提供如同在采矿设备本体上的作业视野。图 35 露天矿山移动专网建设示意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4 井下矿山 5G 专网场景:优先满足井下网络融合覆盖和基本通信需求,逐步发展 5G 井下高清视频、无人采掘等应用。其中,针对井下融合组网场景,综合采用 4G/5G、光纤环网、Wi-Fi 等多种技术,实现井下巷道各区域的无线覆盖,同时依托智能融合通信管控平台,实现井下语音、视频、数据的统一接入、调度、管理、联动,以及融合网络的统一管理;针对井下无人化采掘场景,在采掘机械上加装远程操控系统及配套的控制与视频传感器,基于远程控制操作台和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井下割煤机、刮板运输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针对5G 高清视频场景,配套自动除尘高清摄像头,实现井下综采、掘进工作面的多路高清视频监控回传,助力井下流程透明化。图 36 井下矿山融合专网建设示意图(2)传统能源(油气)数字化场景及解决方案 石油海上钻井平台 5G 专网应用场景:基于 5G 专网开展相关应用场景建设,包括远程操作控制、无人机、智能头盔、钻井平台机器人、4K CCTV 等。远程操作控制:对远海设施实现 7x24 小时远程操作控制,并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5 开展生产调度优化与实时数据监控管理,以及通过陆上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海上设施无人值守,降低运营和生产成本。无人机:通过远程巡检降低维护成本,降低登高作业风险,并提供高精度检测结果。智能头盔:将实时视频流用于远程辅助和技术指导,并支持远程文档检索和导航。钻井平台机器人:用于陆上远程监控和检查,降低操作人员在极端环境和重大事件中暴露风险。4K CCTV:提供高清实时视频流,并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实时智能,提高分析事件的精确性。油罐车远程控制场景:油罐车远程控制电子锁系统由系统平台、车载设备以及加油站识别标签三部分构成,其中系统平台部署在公司调度室,车载设备加装在运行油罐车体与外界所有可开启接口进行封闭(呼吸阀和油气回收装置外罩加固),识别标签主要安装于加油站。电子铅封:具有防爆、防破坏功能,结合 GPS 信号来实现铅封锁具在指定位置远程开闭,同时防止伪信号的输入,能够防破解,进而保证油品运输途中安全。管控软件:通过比对开闭锁具申请,实现远程管控,实时记录运行轨迹、开闭锁时间、位置、实际运距,并具有锁具自检功能,对锁具异常开闭实时报警。识别标签与车辆车载设备通信确认是否可以实施解封,防止车辆在加油站外面卸油。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6 图 37 油罐车远程控制业务流程图 此外,根据配送车辆当日计划装、卸油地,依据 GPS 坐标和装、卸油地上传识别代码或本地图片确定配送车辆位置,通过移动通讯信号传输申请和批准指令开启相应锁具,完成装、卸油作业后配送车辆发动机启动或移动,开启的锁具自动关闭。(3)新能源(光伏)数字化场景及解决方案 光伏电站管理平台场景:通过管理平台,将光伏电站系统中所有并网逆变器数据统一上传,使各方可以使用手机、PC 等终端设备实时查看发电系统运行情况,包括发电量、收益、CO2减排成效、设备运行状况及其他历史数据等。此外,光伏电站管理平台为用户和运营方提供数据查询功能,在用户侧,可以查询总用电量、光伏用电量和市电用电量等数据,并能通过网银接口在线缴纳电费;在运营方侧,可以通过平台查询电网售电信息、系统运行数据、故障信息、维护记录等。光伏电站统一运维场景:在该解决方案下,逆变站可实现故障率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7 低于 0.5%,可用度99.996%,年故障率0.5%,能够保障光伏电站运行稳定。在智能追踪算法方面,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高达99.839%,辐照发生变化时能够精准极速寻找并定位最大功率点,使光伏发电系统保持最优发电状态,逆变器发电量平均提升近 2%。在电弧防护方面,具备鉴衡 L4 级认证电弧防护能力,拥有 200 米的检测范围与 30A 的检测电流,能有效区分噪声与电弧特征,避免误报、漏报,有效防止直流电弧引发火灾。在安全性方面,依托智能组件控制器,出现异常情况时优化器能够快速关断,并一键启动运维关断,实现屋顶无电压,关断时间相对标准提升 2/3。图 38 光伏逆变器及相关系统示意图 3.实践案例:某印尼本土矿业 5G 专网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与客户需求:本项目客户为某印度尼西亚本土矿业公司,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矿,在矿区网络方面存在较大的难点和痛点。一方面,该公司想要保证矿卡(500 CPE 终端)能够访问私网服务器,而员工及外来用户(5000 )也能够在矿区内部访问互联网;另一方面,矿区位置偏远,在与外网断连情况下,该公司想要保证私网正常不受影响地运行。此外,目前矿区内部仅有 4G 频谱,该公司想要网络支持面向 5G 技术开展演进。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8 解决方案:本项目提供完整的专网解决方案,不仅支持 4G/5G 接入、2B2C 共享基站,并通过功能差异化路由,而且保证普通用户只能接入互联网,2B 用户则能够接入专网 UEG-L 以访问内网,此外入驻式轻量化 2U1 UEG-L,实现独立于公网运行、数据不出园,保障生产安全,同时通过共享大网网管,实现专网运维成本降低。价值亮点:通过本项目建设,推动该公司实现生产数字化,包括智能调度、油耗监控、疲劳驾驶监测等,其中合理调配矿卡工作任务,减少拥塞/排队,实现运输效率提升 60%和油耗节省 10%,进而有效支撑矿卡自动驾驶、EHS 安全管理、AI 预测性维护的生产智能。(三)(三)科技互联网科技互联网 1.科技互联网数字化需求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经历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内容输出、商业模式输出的迭代,在游戏、社交、短视频、跨境电商、应用工具等多个赛道都有亮眼表现。科技互联网行业海外数字化建设需求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业务快速开通需求。在互联网企业国际化布局初期,业务拓展常面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法律与政策等挑战。出海企业亟需寻找具有本地化思维同时能够提供一站式数字基建服务的团队,对于跨境电商、短视频、游戏竞技等对网络性能和安全要求更高的科技互联网企业会更加关注跨境网络连接、云网服务、数据中心等方面。二是跨境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需求。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安全泄露事件频发,各国在完善数据安全立法的同时,加大了对互联网企业违反数据安全法律行为的惩处力度。出海企业应选择具有全球项目管理经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59 验的数字化服务团队来协助合规风险排查和数据流动安全评估。2.科技互联网行业数字化场景与解决方案 为满足科技互联网出海企业快速开展业务需求,提供云网服务解决方案、业务出海办公室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游戏场景解决方案。(1)云网服务解决方案 云网服务解决方案包括 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互联网接入和云节点/数据中心建设等场景。CDN 服务场景:为提升互联网用户网络访问体验,为企业客户提供 CDN 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服务器节点,将内容缓存至用户最近的 CDN 节点,以提供更快速、稳定的内容传输服务,可有效解决海外业务中遇到的网络延迟、带宽限制等问题,提升用户访问体验和网站性能。图 39 CDN 节点建设解决方案 互联网接入场景:专为科技互联网企业设计,旨在满足网络转接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0 需求、优化客户互联网应用体验,以及提升网站与内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该方案提供大带宽、高质量的差异化互联网接入服务,具备全球转接/接入覆盖能力,支持多种带宽选项,并附带服务级别协议保障。此外,还包含固定及突发流量计费模式、流量清洗服务(Anti-DDoS)以及便捷的网上管理平台。云节点/数据中心建设场景:为满足科技互联网出海企业单一区域大量数据中心机架建设及综合布线服务和运维需求,为客户提供从前期调研到后期运维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提供需求地区数据中心、网络情况的调研、设备采购、本地清关和交付支持、属地化团队服务等,具有建设流程短、匹配业务快速发展、良好的运维服务等优势。图 40 云/数据中心节点建设解决方案(2)业务出海办公室一站式解决方案 为满足跨境电商、物流等科技互联网企业客户的海外办公室互联网和内部网络搭建、设备采购和维保等需求,提供合规的跨境网络服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1 务和配备完善的采购与交付团队,实现网络及设备及时安全交付,助力客户快速落地开展海外业务。一站式交付解决方案包括采购和仓储管理、全球物流和清关服务、场地工勘、现场交付、完工验收等内容。图 41 业务出海办公室一体化解决方案(3)游戏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 游戏场景解决方案包括高并发游戏数据库建设场景、战斗服弹性伸缩场景和游戏加速服务场景。战斗服弹性伸缩场景:通过接管游戏房间分配和销毁逻辑,结合公有云资源池的弹性伸缩能力,实现按实际用量计费,战斗服务器算力成本节省 35%以上。通过游戏客户端到游戏服务器的节点的实时测速,自动实现游戏客户端到战斗服的就近接入,资源调度能力大幅提升。游戏加速服务场景:通过支持全球统一域名接入、提供跨区访问的高速通道等加速方式,在加速区域(用户所在区域)与源站区域(服务器所在区域)之间创建高速通道,可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和丢包率,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2 保障网络的快速和稳定性,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图 42 全球游戏加速解决方案 3.实践案例:某互联网企业全球 CDN 节点建设项目 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某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需求是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超过 60 个 CDN 节点,涉及超过 20 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需给企业提供采购、送货、清关安装及交付等一站式服务,工期方面非常紧张,要求 CDN 业务实现及时交付和开通。定制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客户在全球超20个国家和地区共60余个CDN节点落地一站式需求。价值与优势:该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按约定时间及时完成交付,助力客户实现多国设备入口和清关安排等项目管理事宜,并提供业务节点日常管理维护的现场支撑服务,助力企业在最短时间实现海外 CDN 业务快速开展。(四)(四)金融行业金融行业 1.金融行业数字化需求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3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金融业紧密融合。出海金融机构纷纷制定金融科技战略规划,加大资源与人力投入,依靠金融科技实现获客、营销、产品创设、客户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全面升级。金融行业海外数字化建设需求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网络低时延需求。出海金融企业开展全球业务要求数据传输速度快、延迟低,以确保跨境交易、实时风险监控、高频交易等关键业务操作能够即时响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安全和隐私需求。金融行业的高度敏感性和跨境运营的复杂性,使得中资出海金融企业极为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为保证符合国内外严格的金融监管要求,需要开展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及合规性管理,确保客户信息、交易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三是提升业务体验需求。出海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高效办理业务的体验,比如优化移动端和在线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化客服与自助服务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精准度等,以此增强客户粘性,促进业务增长。2.金融行业数字化场景与解决方案 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建设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在信息技术层面进行架构演进与升级,通过构建安全稳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所需的算力、网络资源;二是将金融与科技进行融合,促进金融科技共性技术发展,利用 AICDE 等技术创新增强金融的服务能力;三是基于金融业务场景化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帮助金融机构开展个性化的客户互动,进行辅助决策或者业务经营等;四是构建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4 金融数字化生态,通过金融与各产业以及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共建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惠及普罗大众和整体经济。图 43 金融数字化转型中技术的应用(1)金融数据中心低延迟互联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总部与分部、营业网点至交易平台间互联,所承载的电子交易、行情数据、账务、认证文件等信息,需要运营商级别具备高安全、稳定低时延的专线;金融客户的办公效率和用户体验深受时延影响,更低的时延能为证券、期货等交易机构带来交易上的优势,尤其针对具有高频交易和高频结算需求的业务场景,更快的交易执行可带来更高的利润。图 44 金融数据中心低延迟互联示意图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5 方案特点,一是拥有跨境政策优势,符合相关规管要求;二是在海外主要金融中心拥有各类网络覆盖;三是在主要金融中心和交易所有直接 POP 点;四是拥有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2)金融混合云解决方案 金融混合云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灵活搭建包含公有云、私有云、物理架构的混合 IT 基础架构,满足业务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帮助用户实现跨云的系统部署,实现金融用户核心数据及生产系统运行在本地,前端应用及分发平台部署在云端的需求。该方案可提供 Zstack、华为云 Stack、VMware 等多种私有云平台集成服务,并能提供主流公有云服务的咨询与集成,结合物理裸机和云数据中心托管以及弹性混合云专线等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快速构建混合云基础架构,实现各类资源灵活调配。图 45 金融混合云解决方案示意图(3)隐私中间号通话解决方案 金融用户在通过金融 APP 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时,为金融用户和金融企业通话分配中间小号,金融用户通过拨打中间小号,联系到金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6 融企业,金融企业仅看到中间小号拨来的电话。对接 Cloud VolP 后台 API 接口以及全球号码资源,让企业实现全球各地通过中间号产品实现通话。双方互不可见真实号码,保护用户隐私,保护企业客户资源不流失。支持后台 API 对接,根据订单动态分配/取消关联当地中间小号。根据企业需求推送录音,满足企业抽检服务质量要求。根据企业需求拨打中间号,播放指定企业铃声。支持租用全球范围各个国家当地号码作为中间小号。图 46 全球隐私中间号示意图(4)金融信息通知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需要经常对客户发送信息通知,常见的场景有短信文本和语音电话两种场景。文本通知场景: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时,需要通过文本发送短信验证码、订单确认、服务激活、新服务通知等信息给用户,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7 需要一个集中式的短信平台发送业务短信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语音通知场景:企业在境外发送通知时,短信验证码因跨境、用户终端、运营商等因素,经常收不到短信,遗漏或错过重要信息,语音验证码/语音通知作为短信方式的补充方案,以电话方式通知当地用户,适用于将优先级很高的内容推送给需要提醒的用户,提升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后台 Web API 将用户在境外号码登录或注册 APP、官网门户等操作时产生的信息通知文本内容,自动转发至 Cloud SMS/VOIP(云短消息服务/网络电话)平台。对于文本内容,Cloud SMS 将直接通过其对应的网关进行发送;对于语音内容,Cloud VOIP 平台会将发送内容转化为语音,并通过电话外呼方式,使用户能够以接听电话的形式获取所需信息。此外,该方案还支持全球范围内租用各个国家当地的号码作为呼出号码,确保呼出服务能够覆盖全球各地,并支持超过 20 个国家/地区的语言。图 47 语音验证码/通知发送示意图 3.实践案例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8(1)某中资银行香港数据中心机房项目 客户需求与解决方案: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中国香港提出数据中心机房及管理服务需求。解决方案包括按客户要求提供独立区域机房、支持客户定期进行灾备测试、提供现场 ICT 支撑服务以及中港跨境专线。价值与优势:项目供应商结合自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优势,为客户提供包括专业顾问咨询、基础设施、现场服务以及配套网络产品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2)某中资金融客户境外私有云部署项目 客户需求与解决方案:中资金融客户需在欧洲短时间内部署私有云,项目按实施地点分三阶段,且每阶段仅有一个月交付时间。项目建设方在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的子公司协调配合,保质保量完成三个站点的服务器、网络以及虚拟化部署工作。价值与优势:项目建设方在全球拥有多个子公司,与当地 ICT 产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能够快速实现签约下单和供货交付。(五)(五)零售商业零售商业 1.零售商业数字化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零售行业企业更加注重客户参与度和体验感,采用智能技术逐步向“线上线下”的混合服务模式转型。零售行业海外数字化建设需求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海外智慧店铺快速部署需求。除网络基础设施完成部署外,出海企业通常期望缩短店铺部署时间,并希望采用数字技术融入“线上网店系统线下实体店”零售流程。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69 二是数字支付安全需求。跨境数字支付流程的复杂性和透明度,以及支付安全性问题对用户的服务体验提出挑战,企业亟需连接国内外支付差异、满足不同支付方式以及保障数字支付安全性的关键工具来应对跨境数字支付风险。三是海外市场数字化营销需求。在出海企业跨境零售业务发展初期,常面临供求信息不对称、国内外文化差异大、推广渠道不熟悉、可用数据获取难,以及成立跨境营销部门成本较高等问题,催生出企业对数字化营销的需求。2.零售商业数字化场景与解决方案(1)分支机构组网解决方案 面向海外有总部或分支机构的零售及其他行业用户,聚焦解决出海企业分支机构组网成本高、网络运维难、海外本地业务部署繁琐且安全风险高等痛点,采用电信运营企业 SD-WAN 专线方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合规的一站式跨境组网服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支持客户全球各地分支机构低成本、高质量的接入就近网关,具有跨境组网合规、降低部署成本与周期、可灵活调整网络结构和业务参数、分支状态可视、数据端到端隧道加密等特点,用户可借助国内信息通信企业全球高质量骨干网形成全球一张云网,满足全球快速灵活组网需求,适用于分支机构、总部、云端连接、数据中心、移动端等各类组网场景。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0 图 48 分支互联组网解决方案(2)智慧零售店铺解决方案 智慧零售店铺解决方案包括智慧 Wi-Fi、CCTV 视频监控系统、客户流量分析系统、智能支付系统、智能显示公告牌等场景。图 49 智慧零售店铺解决方案 智慧 Wi-Fi 场景:为出海企业解决无线网络部署、运营及维护无法及时响应、网络架构安全风险高、部署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从网络规划到运营维护的一站式零售店铺专用 Wi-Fi 解决方案,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网络架构,无线网络实现全面监控,适用于店内客户Wi-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1 Fi 连接、客户管理分析、Wi-Fi 营销等场景。图 50 智慧 Wi-Fi 解决方案 CCTV 视频监控场景:为零售店和大型超市等零售企业针对高清视频监控、基本功能回放和视频精确分析的需求提供的 CCTV 视频监控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CCTV 视频监控服务,适用于出入口、停车场、收银台、中控室、货架、库房、走廊等场景。图 51 CCTV 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顾客流量分析场景:为满足企业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精准营销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2 求,采用热力图、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顾客流量分析解决方案。智能 POS 应用场景:为支持具有营销管理和会员管理需求的营业规模中等或大型餐饮连锁店的快速发展,提供一站式智能 POS 解决方案。智能显示公告牌场景:为充分利用企业客户店铺空间展示优势,提供一站式智能广告发布解决方案,可支持店铺促销信息广告发布、空气质量与污染物分析、高速免费 Wi-Fi 等功能。(3)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云短信服务场景:云短信是一个基于应用程序接口的短信息平台,支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场景或工作流程在应用程序与个人(A2P)之间传递短信,以满足特定的工作流程需求,如验证码、订单确认、服务激活、警报、新服务通知等,具有连接简易、全球覆盖、灵活安全的网络连接、易于使用和维护、自助服务可用性等优势。图 52 云短信场景解决方案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3 3.实践案例(1)某跨国零售企业组网升级项目 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该客户是一家大型跨国零售企业,业务部署在不同的公有云平台,要求业务能够满足多个云端互连且海外站点、国内站点和国内云端实现相互访问,同时要实现主站点端到端的 SLA(服务等级协议)保证,不接受互联网访问。客户要求提供一种能够灵活控制网络流量的网络架构,并符合中国的网络监管要求。考虑以上因素,采用 SD-WAN、云连接和 IEPL(国际以太网专线)等技术为客户提供组网升级解决方案。价值与优势:价值与优势:该解决方案基于覆盖全球的骨干网络为客户提供低延迟、可操控的高质量网络,在重要节点部署 1 1 线路和 1 1 CPE 的主备架构(热备份、自动切换),并在最后一公里首次使用 IEPL,在全程中使用专用线路,以确保客户对 SLA 的要求。(2)某海外快递公司客户短信服务项目 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该客户是一家海外快递公司,需要向客户提供实时、按需的包裹信息,公司在马来西亚各地拥有 350 多个中转站,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按照企业需求,为客户提供 SMS(短消息服务)解决方案,每月至少提供 200 万条短信息,并提供服务验证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价值与优势:该解决方案以较低的成本优势提供高发送率的云短信服务,借助 SMS 平台,企业客户可在保持可持续收入模式的同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助力企业客户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并在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4 售前、售中和售后过程中提供了优质的客户服务。(六)(六)物流物流港口港口行行业业 1.物流港口行业数字化需求 智慧港口是港口建设趋势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中国出海港口企业将国内智慧港口的建设经验带到海外项目,实现当地港口的数字化高效运营。传统港口行业面临作业强度大、维护成本高、人员管理复杂、数据更新不及时、通信设施不稳定等多重挑战,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需求。搭建以 5G 光纤或波导管共存模式为主的通信网络,要求控制类通信单向时延低于 15ms,上行带宽达到 Gbps 级别,网络可用性大于等于 99.99%,业务数据一般不出园区,保证数据安全安心。二是业务可视化和数字化监管能力需求。通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方式,提升对设备、人员的可视化监管能力,保障作业安全。三是生产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采用港机远控、无人运输等新技术,实现生产运作的精细化、敏捷化,提升港口作业效率,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四是用能管理和绿色发展需求。提升港口用能监管和调度水平,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实现港口绿色可持续发展。中资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与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海外特别是亚太地区电商业务的持续增长,国内物流领军企业积极扩展海外快递物流业务。一般而言,物流行业的数字化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业务感知需求。实现业务感知和数据处理,收集运输、装卸、仓储等各环节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货物、车辆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5 仓库的实时信息。二是智能分析和优化决策需求。运用数字孪生、机器学习等手段分析模拟物流问题,在结合经验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质量等因素,制定最合理有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三是供需对接需求。建设货运物流平台,提供货运报价、磋商交易等功能,将零散的运输需求以及货运能力进行匹配对接,进而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盈利空间。2.物流港口行业数字化场景与解决方案(1)港口行业场地巡检解决方案 采用 5G 专网替代传统无人机自建通信和控制链路,通过平台超视距远程飞行控制,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回传、实时分析,用于港口和智慧园区的巡检类场景化应用。图 53 港口场地巡检方案架构(2)智慧港口港机远控解决方案 港机远控解决方案借助于 5G 网络、在线视频、传感器和控制技术,与码头管理系统(TOS)实时联动,可远程操作港机的起升、大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6 车、小车等机构,完成集装箱远程装卸作业。同时,基于超低时延高清视频系统和相关数据采集系统,具备数据搜集、分析、管理、故障诊断功能,实现对港机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监管。图 54 港机远控系统架构(3)智慧仓储无人运输解决方案 通过部署 AGV(自动导向车)、堆垛机、无人驾驶叉车等方式,实现仓储区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无人运输。一是取代人力枯燥或重复性高的操作工作,降低运营成本;二是系统可全天候无间断运作,提高生产作业效率;三是通过摄影机、距离或光源感应器,无人运输设备可避开场地行走人员,确保在操作环境范围内人员安全。图 55 智慧仓储无人运输方式 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7 3.实践案例:海外某智慧港口项目 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海外某港口在中资企业代理运营后,业务较之前的集装箱码头扩展至邮轮、轮渡、汽车货运、船务修理等其他方面的业务。中方运营企业基于国内 5G 示范港口建设经验,提出在当地建设 5G 智慧港口的需求。主要需求和建设内容有 5G 专网、港口云、智慧港口平台、港机远控、智能理货、智能安防、集群对讲、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等。价值与优势:项目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 5G 内网、无人机、机器人及智能平台的集成应用,实现了港口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应急处理。项目成果在智慧港口开放日活动中成功展示,获得了观众和客户的高度认可,标志着该港在向智慧港口转型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七)(七)智能建造智能建造行业行业 1.智能建造行业数字化需求 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能源、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遍布全球,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融合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出海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的效率与质量,以实现精细化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其数字化建设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需求,企业需要借助“智慧工地”方式完成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各关键要素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实时查看工程进度,合理安排资源供应,实现对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8 工程进度的主动控制与管理。三是提升安全监管能力需求,企业需要利用智能监控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分析工地视频、监控特种设备状态、定位和管理施工人员,从而有效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率。四是强化施工项目质量监管需求,企业需要利用智慧工地、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对项目关键质量节点进行可视化监督,通过视频监控、劳务实名制、特种设备传感器技术和方式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有效提高对项目的质量监管能力。2.智能建造行业数字化场景与解决方案(1)智慧工地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项目图档集中管理,便捷分发与共享。实现项目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权限管控与高效分发、可实现包含 BIM 模型在内的 50 余种工程文件在线预览及问题批注,施工单位内部交流与问题追踪高效便捷。图 56 智慧工地办公平台 BIM 管理页面 多方在线流程审批。满足图纸会审、文件签审、变更等各类跨方流程处理需求,并能通过短信提醒高效推进相关流程。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施工现场、外地出差随时随地查看图纸模型、技术资料等,拍照上传问题,及时任务处理。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79(2)绿色施工管理解决方案 实时环境数据监测。在工地关键区域部署高精度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 PM2.5、PM10、噪声、温湿度等,构建工地环境实时监测网络。环境治理曲线分析。自动生成环境治理曲线图,直观展示每日、每周、每月的环境变化趋势,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智能预警机制。设定环境指标阈值,监测数据超标时触发预警系统,通过 APP、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能源管理系统。分析能耗数据,识别能源浪费点,提出节能建议。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如自动调节灯光亮度、优化空调运行时间等,实现节能减排。图 57 绿色施工管理页面示意图(3)智慧工地人员安全解决方案 个人防护装备智能检测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检测工人配备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装备情况,发现有未正确穿戴或缺失防护装备的情况,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管理人员。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0 路障与危险区域智能监测与预警。在工地关键区域和潜在危险点部署高清智能摄像头与红外、雷达、振动等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障状态、车辆与人员情况,预防碰撞与坠落等安全事故。紧急求助与 SOS 一键报警系统。为每位工人配备便携式 SOS 紧急求助按钮或集成于智能穿戴设备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立即触发 SOS 警报。图 58 智慧工地个人防护装备智能检测 3.实践案例:海外某地铁工程智慧工地项目 项目简介:海外某地铁项目,路线总长约 23.96 公里,划分为 3个施工标段、6 个工区,沿线包括 16 座地铁车站;采用无人驾驶运营场景模式(UTO),地铁最大设计时速 80km/h,最大时速 100km/h,额定运营时速 42.5km/h。解决方案: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传感网络、远程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AI 人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打造“智慧工地云平台”。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1 五、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展望与建议(一)(一)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展望展望 数字化发展战略正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驱动力。当前,出海企业正面临海外市场环境的复杂挑战与数字技术带来的崭新机遇并存的局面。展望未来,数字化不仅是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也是实现业务本地化运营、优化客户体验的关键环节,更是连接国际市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桥梁,引领海外业务向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将品牌影响力与价值推向新高。海外同步推行数字化发展战略正逐步成为企业主流选择。随着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出海企业在对外投资、项目执行、运营管理等各环节中,正积极规划并整合数字技术的应用,确保业务自启动之初便融入数字化思维。基于对目标市场数字化环境的深入分析,企业灵活选择构建适应性强的新系统或移植国内成熟系统,以保持与全球行业趋势同步的数字化水平。同时,随着 ICT 解决方案模块化、标准化的成熟,其快速定制与调整能力增强,出海企业能更灵活地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打造专属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海外所需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成本与难度将持续降低。随着 ICT 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性能不断提升,云服务提供商加速全球数据中心与云资源布局,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降低了出海企业的网络接入与云服务成本,实现全球无缝连接。这不仅简化了部署流程,还提供了稳定、安全、灵活且可定制化的全球云服务选项,助力企业根据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2 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资源配置,规避重资产风险,将更多资源聚焦于业务拓展与创新。数字化与本土化融合将成为企业赢得当地支持与信任的重要途径。全球化发展成功经验表明,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立足扎根,必须由“走出去”战略转变为“走进去”策略,实现本地化运营和跨文化融合。企业需构建既懂当地市场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与本土数字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开发贴近本土需求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目标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在实现全球化战略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二)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发展建议建议 面向出海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在战略层面,中资出海企业需要充分认识自身所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增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从海外长期发展和企业全球化战略高度来规划制定数字化战略目标。在战术层面,企业要根据发展实际制定数字化路线方案,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明确并保障软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开发、运营运维等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数字化赋能出海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选择高标准技术和产品服务,奠定企业数字化发展基础。建议中资出海企业提高对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和服务,在选择海外企业数字化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时,要对服务商的资质与规模、国内外品牌形象、本地化服务水平、产品和服务能力范围、生态合作伙伴体系等因素进行全面考察,选择技术实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3 力强、产品质量可靠、安全保障高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引进和培养数字化相关人才,构建数字化创新发展组织。大型跨国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支持多语言学习的全球统一数字化培训平台,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的员工,提高团队整体数字化素养。中小型或者启动阶段的出海企业要更加注重数字技能培训,通过贴近业务的实训教程,提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另外,出海企业可按需设置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数据官(CDO),及时谋划成立内部数字化团队或部门,注重提升中外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确保当地数字化转型项目顺利实施。遵守国际和当地的法律法规,提高合规风险防范意识。目前,全球约 80%的国家已完成数据安全和隐私立法,相关法律应用也在纷纷落地,比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处罚金额最高可达 2000 万欧元。出海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和隐私保护合规建设,在数据收集、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交易等方面认真研究当地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健全企业内部合规组织、构建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隐私安全合规平台、购买专业咨询服务等方式,降低数据安全和合规风险。发挥 ICT 产业优势,更好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中资信息通信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海外基础设施布局,深入洞察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化数字产品和服务在海外落地,持续提升海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能力。同时,要根据优势互补中资出海企业数字化发展(亚太)蓝皮报告(2024 年)84 原则,加强合作伙伴体系构建,联合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营销售后等专业环节应用软件提供商,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包含数字化诊断咨询、实施培训、运营维护等环节在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积极融入当地产业生态,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中资出海企业应积极融入并引领当地产业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深入洞察产业发展方向,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共享资源与技术,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面对市场挑战。同时,中资信息通信出海企业应发挥自身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经验和优势,积极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服务和咨询服务,助力其提升数字化能力和产业水平,更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在实现双方共赢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产业与规划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 52 号号 邮编:邮编:100191 电话:电话:010-68033772 传真:传真:010-68033234 网址:网址:
中国数字化灵活用工劳动者分析报告2024 上半年目录 CONTENS前言04报告说明051、灵工画像特征总结062、性别、年龄、学历分析07一、灵工画像分析 3、灵工身份、区域分析084、出勤次数分析095、工时分析106、月均收入、各区域月均收入分析111、灵工权益保障总结122、日均工时、日均休息时长分析13二、灵工权益保障分析3、每小时收入、福利补贴分析144、培训情况、保障情况分析155、用户偏好调研分析161、各灵工群体数据概览17三、各灵工群体分析2、女性灵工画像分析18年龄、学历、身份、区域分析出勤次数、工时分析月收入、偏好分析1920213、学生灵工画像分析22年龄、学历、身份、区域分析出勤次数、工时分析月收入、偏好分析2324254、共享灵工画像分析26年龄、学历、身份、区域分析出勤次数、工时分析月收入、偏好分析2728295、高留存灵工画像分析30年龄、学历、身份、区域分析出勤次数、工时分析月收入、偏好分析313233近年来,通过平台信息技术,大量企业将复杂工作拆分成简单独立的任务或班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排班派单,劳动者在手机上即可进行抢班和打卡出勤,实现了数字化的灵活用工。这种全新的就业形态,帮助企业解决业务高峰用工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同时,更是发展出了大量新岗位,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加速社会各阶层劳动力的流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失业者提供过渡就业机会,也为大量有本职工作的劳动者提供额外收入。数字化灵活用工,已经成为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 的重要手段。灵工管家作为数字化灵活用工的先驱者,多年来坚定不移的推进数字化进程,沉淀了大量用工数据。了解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使用、各类政策的制定、灵活就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根据 2024 上半年在灵工管家数字化灵工平台真实的出勤数据以及问卷分析,产出此报告。前言 04数据来源样本量出勤人员78,754问卷数据6,213样本采集规则:2024 年 1 月 1 日-2024 年 6 月 30 日,在灵工管家平台经过实名认证,有 至少一次 完整考勤记录的灵活用工劳动者。涉及行业:中西餐、零售、茶饮、咖啡、酒店、文娱区域划分说明 根据百度词条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由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评选出来的城市分级结果,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其他。数据安全说明 企业之间数据隔离,确保各企业无法访问其他企业数据 系统内部传递的数据已全部经过脱敏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安全性。报告说明 制作团队:灵工管家用户体验中心 总负责人:金琦琦 联系邮箱:05出勤及薪资数据,具体表现为:1046.39 元每月平均工资9.21 次每月平均出勤62.65 小时每周平均出勤3.42 次23.05 小时女性比例更高更年轻学历更高学生比例高大城市占比高 灵工画像分析PART 1通过对近 8 万群体进行多维度分析,与其他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公开数据对比后,表现为:62.5%为女性77.1%小于 30 岁66.2%在大专及以上43.7%为大学生60.5%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06性别占比女62.5%男37.5 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 1.9%2.7%2.8%3.5%5.3%6.8.5D.3 .3%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 30.16.1.3.8%6.8%样本量:78754*年龄占比学历占比有学历信息的样本量:34193*样本量:78754*灵工画像分析从总体来看,62.5%灵工为女性用户,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7.1%。受教育程度较高,66.2%学历是大专及以上。据我国新就业形态、规范与对策研究所统计,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外卖骑手为 22.1%,网约车司机为 47.8%,家政服务员为 37.3%,网络主播为 44%。07退休工2%社会工54.8%学生工43.7%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其他 7.9.3.33.9&.6%灵工画像分析有身份信息的样本量:42562*身份占比区域占比样本量:78754*灵工的工作状态中,社会工占比 50%以上,学生工占比也高达 43.7%。新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占比达到 60.5%,这说明对于灵活用工模式,较发达的区域接受度相对较高。0822-33-44-55-66-77 1.7%8.0.6 .5.5$.9%5.9-44-66-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30 0.4%0.6%1.1%1.6%2.1%3.1%3.9%4.7%5.7%6.9%8.3.2.4.5 .9%2.6%周均出勤次数 3.42月均出勤次数 9.21灵工画像分析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2024 年上半年,灵工周平均出勤次数为 3.42 次,月平均出勤次数为 9.21次。若以周出勤频率去对比中国全职员工,约 26.3%的灵工在一周内出勤超 5 次,达到或超出全职员工的工作频次。灵工的周均出勤次数=(各灵工周均出勤次数)/灵工总数*09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 4.9%1.3%1.5%1.8%2.0%2.3%2.8%3.2%3.9%4.5%5.3%6.2%7.5%8.9.7.7.2%5.3%灵工画像分析510-1520-2530-3540 10.9%7.1%9.4.7.8.9.2.2%1.8%在工时纬度对比灵工与全职员工工作状态,以周进行统计:累计 10.9%的灵工达到或超出全职员工的周工作时长(40h)。以月进行统计:累计 4.9%的灵工达到或超出全职员工的月工作时长(以 170h 计算)。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灵工的周均工时=(各灵工周均工时)/灵工总数*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周均工时 23.05月均工时 62.65100 03.9%.4.6.4.9%7.4%1.3%0.2%实际的日均工时理想的日均工时(问卷调研)0-11-2210.3S.66.2%零工最理想的日均工作时长是7-8小时,企业可以按照灵工意愿度去调整每日工时。是否在系统设置了休息时长已设置休息时长的样本量:32430*日均休息时长(小时)灵工管家的实际考勤数据统计,灵工日均工作时长为 6.76 小时,53.1%灵工日均工时高于平均值,但灵工实际日均工作时长和灵工理想的日均工时还有一些出入。如下图:未设置58.8%已设置41.2%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日均工时(小时)6.76灵工权益保障13节假日三薪餐补(顿数或补贴)夜班补贴交通补贴团建活动0.0%1.2#.31.0B.0%实际福利用户理想的福利(问卷调研)10-1515-2020-2525-30302.3.81.40.9!.6%灵工对交通补贴和团建活动都有诉求,但是实际提供此类福利的岗位较少,企业们可以针对性进行调整。未设置65.2%已设置34.8%每小时收入(元)样本量:78754,区间统计前包含,后不包含*福利补贴已设置福利补贴样本量:27397*福利补贴分布当前大部分灵工获得时薪在 15-25 区间内,占比为 62.3%。时薪超 30 元的灵工占比较小,占 2.3%。灵工权益保障14保障情况灵工在参加工伤保险方面存在制度缺失,灵工管家平台为零工 100%投保商业保险-雇主责任险,其保障方向主要为:意外身故/身残赔偿、意外医疗、误工费、住院津贴、猝死责任险,最高可承保至 120w。培训不培训10.9.0r.7.4%实际状态理想状态(问卷调研)培训情况实际培训形式老带新线上培训门店集体培训岗前培训培训手册1.5%6.9.7.9X.0%从零工个人发展角度来看,零工实际参加过培训占比为 27.4%,但是近90%的零工希望有岗前培训。培训情况数据来源:6213问卷调研*实际培训内容服务技巧食品/饮品制作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销售技巧企业文化5.5%6.4.73.18.3%灵工权益保障15灵工做兼职的主要因素是为了赚点零花钱对薪资日结岗位的诉求较大,各城市热度超 569 万次0P0%赚点零花钱作时间灵活薪资结作氛围好能掌握技能发展兴趣爱好作内容简单11 !8F.5%在做兼职主要影响因素调研中,赚点零花钱以高比例位列第一,其次分别为兼职工作时间灵活、薪资日结等。目前兼职的灵工超9成认为工作压力较小。据灵工打卡平台催一催功能统计,灵工对日结岗位的诉求强烈,累计热度值超 569万次,热度值最高的 15 个城市如下:西安合肥青岛北京广州岳阳南通南宁宿州深圳贵阳长沙兰州昆明蚌埠7.07.87.88.28.68.68.810.311.112.014.515.417.620.521.0城市热度top15(单位万次)参与调研的灵工餐饮行业居多,但他们更想做咖啡/茶饮行业的兼职餐饮业咖啡/茶饮业商超酒店业体育/文娱业19%88$%9$C%实际行业希望从事的行业喜欢/感兴趣薪资相对较高工作内容轻松工作环境好同事氛围好其他4.3%8.4%9.1.8&.25.2%工作压力调研重度压力4%中度压力9%没有压力42.1%轻度压力44.5%灵工权益保障更喜欢咖啡/茶饮的原因16全部女性学生共享灵工高留存灵工样本占比100b.48C.7.56.6%女性占比62.480Y.4a.1e.86%高学历占比66.14h.37w.51q.4T.98%学生占比43.69B.8407.74!.27%周均出勤次数3.423.383.193.45.01工时23.0522.221.2120.9632.5月均出勤次数9.219.157.5610.1719.54工时62.6560.4650.4663.61127收入1046104088911352339高留存灵工:2024.1.1-2024.6.30 时间内出勤60次的灵工 共享灵工:2024.1.1-2024.6.30 时间内出勤门店数2的灵工 高学历: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各灵工群体分析PART 3进行精准的群体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招聘策略。17高学历占比学生占比周均月均次数工时次数工时收入女性灵工68.4B.8%3.3822.29.1560.461040全部66.1C.7%3.4223.059.2162.651046女性灵工在全部数字化灵工中,占比 62.48%女性群体在全职就业环境处于较弱势的状态。零工市场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包容、多元和灵活性高的的就业机会。充分了解女性灵工的画像与偏好,有助于提升女性的就业率、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女性灵工与全部数字化灵工对比后,显著特征如下:30 岁以上比例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更多18年龄占比学历占比身份占比一线 新一线 二线三线其他8.3.1.04.5&.0%区域占比退休工2%社会工54.9%学生工42.8%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33.35.1.6.5%7.5U2.3%3.5%3.5%4.1%5.9%7.0.1C.8.7%TGI:100TGI:148TGI:98TGI:100TGITGI:100TGI:100女性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女性样本量:49209*有学历信息的女性样本量:22064*女性样本量:49209*有身份信息的女性样本量:25786*19TGI:100TGI:10022-33-44-55-66-771.6%7.3.3 .3.8%.6%6.0U-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9.2%6.8%9.2.6.0.1.3.0%2.0%TGI:1002次2-44-66-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30 0.3%0.6%1.0%1.5%2.0%2.9%3.8%4.8%5.7%6.9%8.4.5.4.7 .8%2.6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3.9%1.2%1.4%1.7%1.9%2.3%2.8%3.3%4.0%4.6%5.4%6.3%7.6%9.1.0.9.3%5.6%TGI女性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女性灵工样本量:49209*TGI:100周均出勤次数周均工时月均出勤次数月均工时200%8$2P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400040001.37%1.24%2.23%3.71%6.01%9.85.28$.585.73%月收入区间分布TGI:100女性对比男性:30 岁以上的人相对更多,退休工比例更高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TGI女性对比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更高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33.35.1.6.5%7.5%女性学历分布男性学历分布20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2.3%3.5%3.5%4.1%5.9%7.0.1C.8.7%女性灵工男性灵工女性灵工分析21学生灵工在全部数字化灵工中,占比 43.69%学生灵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高的学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在高峰期快速补充人力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灵工的画像与偏好,有助于为企业储备潜在人才,并为企业注入活力与创意。学生灵工与全部数字化灵工对比后,显著特征如下:女性占比高学历占比周均月均次数工时次数工时收入学生59.4w.5%3.221.27.650.5889全部62.5f.1%3.423.19.262.71046工作受课业影响较大稳定性更低对工作体验追求较高积极性较高22年龄占比学历占比性别分布一线 新一线 二线三线其他9.5.42.9!.4%女性59.4%男性40.6%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39.97.6.0.9%0.6U0.0%0.0%0.0%0.0%0.0%0.0%1.7W.2A.2%TGI:100TGI:108TGI:95TGI区域占比学生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TGI:100TGI:100学生样本量:18697*有学历信息的学生样本量:10017*学生样本量:18697*学生样本量:18697*23TGI:100TGI:1002次2-44-66-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300.1%0.1%0.2%0.4%0.8%1.6%2.3%3.3%4.7%6.5%8.7.7.5.9$.3%3.1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1.0%0.6%0.8%1.2%1.4%1.8%2.1%2.8%3.5%4.4%5.4%6.7%8.4%9.7.6.5.6%6.6%TGI:10022-33-44-55-66-771.0%4.8.9!.2$.3(.4%6.5U-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6.4%6.6%9.4.3.6.6.2.8%2.2%TGI:100TGI学生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学生灵工样本量:18697*周均出勤次数周均工时月均出勤次数月均工时240 0PP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400040000.4%0.7%1.2%2.4%4.4%8.7.2.89.2%月收入区间分布TGI:100TGI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学生灵工受课业时间影响,相对其他灵工稳定性更低从2024年上半年出勤数据来看,学生灵工相对其他灵工群体,稳定性更低。另一数据显示,高留存灵工群体中的学生占比仅为 21.27%,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学生在兼职市场中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高。但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出勤量激增,这主要受学生课业时间安排的影响。学生灵工当前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和大三据调研显示,学生当前状态,高中/中专占比为2%,大一、大二、大三加起来占比约80%,大四占比仅为14.6%。大四学生需要考虑论文、实习、找工作等毕业问题,这些事情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高中在读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因此参与兼职的比例也相对较少。学生灵工参与活动与调研积极性更高,工作中非常重视体验据平台调研统计,有 75.7%的学生群体参与过灵工打卡发布的兼职活动或调研,在问及影响兼职的主要因素时,门店及团队工作氛围是仅次于薪资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学生灵工在兼职过程中对工作体验上有较高的追求。建议企业在招聘学生兼职时,可多关注学生群体的工作偏好,以丰富的活动或有趣的工作体验,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灵工。学生灵工分析25共享灵工出勤门店数2,占比 19.56%随着用工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灵工选择在多个门店进行出勤,上班的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同时满足自己的收入增加需求。这类群体与全部数字化灵工对比后,显著特征如下:女性占比高学历占比学生占比周均月均次数工时次数工时收入共享灵工61.1q.47.7%3.420.96 10.17 63.611135全部62.5f.1C.7%3.4223.059.2162.65104625-50岁比例高大城市占比高学历高月均供班次数多26一线 新一线 二线三线其他5.7%8.1.23.5%TGI:86退休工1%社会工61.0%学生工37.7%TGI:83TGI:111551.1%2.2%3.0%4.4%6.9%9.4.5B.0.7%性别分布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33.77.7.0.5%4.1a.18.9%TGI:104TGI:98TGI共享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共享灵工样本量:15405*年龄占比学历占比TGI:100TGI:100共享灵工样本量:15405*有学历信息共享样本量:7669*身份占比区域占比TGI:100有身份信息共享样本量:11649*共享灵工样本量:15405*男女2722-33-44-55-66-772.0%6.6.7!.4.3#.1%8.0U-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8.3%6.5%8.7.3.6.7.4.7%3.9%2次2-44-66-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300.7%0.4%0.9%1.8%2.5%4.0%5.1%5.6%6.9%8.1%9.1.5.9.5.4%3.8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4.3%0.3%0.3%0.4%2.1%2.7%3.2%3.8%4.6%4.7%5.5%6.4%7.0%8.5%9.5.5.4%7.4%TGI:100TGI:100TGI:100TGI:100TGI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共享灵工分析共享灵工样本量:15405*周均出勤次数周均工时月均出勤次数月均工时280 0P0.3.8.4.3.4.9%7.4%0.5%共享灵工期待的日均工时所有灵工期望的日均工时共享灵工分析29女性占比 高学历占比 学生占比周均月均次数工时次数工时收入高留存灵工65.9U.0!.3%5.0132.519.541272339全部62.5f.1C.7%3.4223.059.2162.651046高留存灵工出勤次数60,占比 16.60 岁以上比例高无全职工作比例高学生占比少学历偏低高留存灵工是灵工管家留存最高稳定性最高的群体,其工作状态类全职。通过了解该群体的画像与偏好,有助于企业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整体人力资源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高留存灵工与全部数字化灵工对比后,显著特征如下:30年龄占比学历占比TGI身份占比一线 新一线 二线三线其他5.2%9.8.01.07.0%区域占比退休工4%社会工75.6%学生工20.4%TGI:100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21.04.0.4.7.0U5.9%5.9%4.4%5.6%9.3.8.31.1%8.8%TGI:100TGI:100TGI:269TGI:49TGI:144性别分布TGI:91TGI:105高留存灵工分析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高留存样本量:7899*高留存灵工样本量:7899*有学历信息高留存样本量:3403*高留存灵工样本量:7899*有学历信息高留存样本量:3765*65.864.14%女男31TGI:10022-33-44-55-66-778.0$.65.6.8%8.9%0.2%0.0%TGI:10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25.3.5.5.5.4.1%5.3%0.4%0.0%TGI:100TGI:100TGI2次2-44-66-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2222-2424-2626-2828-3030 3.0%2.4%4.6%8.5.6.9.3.2.2%8.9%5.4%0.0%0.0%0.0%0.0%0.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19.0%5.7%6.4%7.0%6.3%7.0%7.4%7.4%7.8%7.4%6.1%5.4%4.2%2.2%0.7%0.2%0.0%0.0%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高留存灵工样本量:7889*高留存灵工分析周均出勤次数周均工时月均出勤次数月均工时320%4%8 P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4000400010.13%7.28.25.11.19.28%3.61%9.15%TGI:100高留存灵工社会工占比较高,其中超一半无全职工作该灵工群体社会工比例更高,学生比例更低。且60.2%社会工无全职工作。这侧面说明这类群体当前在全职工中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很多将兼职工作当成主要收入来源。长期做兼职的原因除了赚钱外,主要因为薪资日结、时间灵活在被问及长期做兼职的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增加收入,其次是薪资日结、工作时间灵活性。掌握一门技能与工作的氛围好。月收入区间分布TGITGI(Target Group Index):是用来衡量特定目标群体在某一行为或特征上的表现相对于整体人口的表现程度,TGI=(目标群体中某特征的比例/总体某特征的比例)*100*社会工学生工退休工2DU%2q%高留存灵工全部灵工社会工状态有全职工作39.8%无全职工作60.2%高留存灵工分析3334商务联系 裘经理 15267851682(微信同号)公司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 1380 号金之源大厦 11 层报告制作团队:灵工管家用户体验中心 交流学习可发送至邮箱: 主编:金琦琦 监制:张传江 报告编写:贲世蓝、陈柳源、顾博宇 数据分析:丁祥祥、朱银霞 问卷调研:贲世蓝
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释放数字化转型的力量2024提高盈利能力有57%的公司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实施提高了盈利能力,而在刚刚起步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仅为38%。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2页|https:/导言在未蓝云,我们致力于了解制造商如何开辟通往可持续性未来的道路,并战略性地加强他们的运营。因此,我们连续第四年与制造业专业人士合作,开展民意调查以了解他们对 2024 年及以后的计划。作为年度调查的一部分,我们询问了制造商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情况、2024 年的优先事项和可持续主要数据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分析了数字化实施的成熟度如何影响其业务的多个领域,如创收、盈利能力等。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制造商转型项目比那些没有规划或刚刚起步的项目实现的价值要大得多。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方面的主要发现。增加销售额48%已加强数字化实施的公司报告销售额有所增长,而尚未开始数字化实施的公司仅有10%报告销售额有所增长。生产力提升74%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制造商表示生产事得到了提高,相比之下,只有53%的人处于初始阶段。采用技术解决方案先进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软件来提高创收能力,如CPQ(配置价格、报价)软件(占52%,初学者占23%)558HtSR#%人工智能热情52%在数字化实施方面领先的公司对人工智能更感兴趣,而在刚刚起步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仅为21%。52!%投资重点先进企业优先考虑的投资项目包括供应链优化(2%)内部流程数字化(55%)和数字直销(33%)。与处于转型早期阶段的企业相比,这些企业的转型速度更快。723U%什么最能描述您的制造业?以下哪项最能说明您在贵公司的级别?38%个人出资人36%经理14%C级10%主任2%VP21%其他制造业19%机械制造业16%金属制品制造业11%食品制造业07%运输设备制造业18%其他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3页|https:/在过去的四年里,制造业的发展充满了挑战,每年都会遇到一系列独特的困难。疫情最初的冲击波造成的混乱波及全球供应链,迫使制造商迅速重新评估其运营战略。此外,制造商还面临着市场波动、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变化,这些都增加了复杂性、需要灵活的决策方法。变化是永恒不变的,制造商面临着数字化或眼睁睁地看着订单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抉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为制造商提供了一条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建立更敏捷、反应更迅速的生态系统的途径。调查发现,64%的受访者处于数字化早期阶段或已进入实施阶段数字化转型64%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4页|https:/您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如何?虽然众多制造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一部分公司(占17%)尚未开始数字化转型。生产商推迟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为落后者的潜在后果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整合逐渐成为生存代名词的时代,那些抵制这种不可避免的转变的公司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转型努力是如何改变企业的。1704%7%尚未开始规划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但尚未开始实施正处于实施的早期阶段我们已进入实施过程,计划明年继续实施我们对现在的状况感到满意,没有计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5页|https:/贵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计划如何改变了业务?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工流程提高盈利能力改进库存管理增加销售额改进产品的市场契合度以上都不是3148AU%对于制造商来说,面对如此多的变化,重要的是要看到其举措的实际效果。55%的受访者认为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这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商的影响。提高生产率往往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许多受访者的积极回应证明了采用新解决方案帮助团队减少工作量的战略意义。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对提高精度、效率和整体运营水平至关重要。41%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举措有助于实现流程自动化。这些措施提高了产品质量,而生成的实时数据则实现了数据驱动决策。其他17%1A%的受访者指出,数字化有助于实现流程自动化41%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6页|https:/延迟数字化转型可能会给制造商带来严重后果,先进的数字化实施所带来的益处的数据就证明了这一点:。提高盈利能力:先进的数字化实施与盈利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57%的公司从中受益,而早期阶段的受益比例为38%。延迟转型会阻碍流程优化、成本降低和收入最大化,从而影响盈利底线。销售额增加:采用先进数字技术的公司销售额显著增长(48%),而落后的公司仅增长10%。数字技术通过开拓新市场、简化流程和提升客户体验来推动销售。推迟转型有可能错失销售机会,并落后于竞争对手。提高生产率:与处于初级阶段的制造商(53%)相比,处于高级数字化阶段的制造商提高了生产率(74%)。数字化工具实现了任务自动化,优化了工作流程,增强了员工能力,从而提高了效率。延迟转型会降低生产力收益,阻碍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延迟转型会带来的后果先进的数字化实施与盈利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57%的企业从中受益,而早期阶段的受益企业为38%。提高盈利能力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7页|https:/578%自2020年以来,供应链一直是全球制造商面临的问题。61%的受访者指出,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供应链问题将成为重点,但很多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一位受访者指出了制造业的变化,由于供应链问题,制造业也变得举步维艰。2014年对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关注反映了制造业内部的一种认识,即一个精心策划、技术先进的供应链不仅是一种竞争优势,而且是实现以下目标的先决条件。正如强调投资重点的数据所示,推迟数字化转型会给制造商带来重大影响:供应链优化:先进企业优先考虑供应链优化,72%的企业强调其重要性。简化运营、降低成本、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优势。CPQ等数字技术可提供实时可视性,使制造商能够发现低效率问题并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延迟转型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交货时间延长和竞争力下降。内部流程数字化:内部流程数字化是先进企业的另一个重点,55%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投资。自动化、协作改进和数据驱动决策是核心。延迟转型会导致效率低下、数据孤岛和工作流程分散,从而阻碍业务灵活性和创新。数字直销:先进企业重视数字直销,33%的企业将投资放在首位。利用在线渠道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制造商可以与客户直接接触,扩大市场覆盖面,推动收入增长。延迟转型会限制制造商利用在线商务的能力,使其容易受到采用数字销售模式的竞争对手的冲击。贵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侧重于哪些领域?供应链产品销售仓库管理财务其他2HRXa%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8页|https:/极度兴奋有点兴奋略微兴夿既不激动也不担心略有担忧有点担忧6%极为担忧5%9!&%与许多行业一样,制造业也在深入研究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的人工智能革命。您对制造业中的人工智能有多兴奋或担忧?59%的受访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对人工智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奋。这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力的催化剂。他们预见,在未来,智能机器将优化流程、提高生产力,并促进尖端产品的开发。虽然受访者的兴奋程度很高,但也有20%的受访者对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其企业的生产流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这种细微的情感变化突出表明,必须负责任地引导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确保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在优势,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9页|https:/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0页|https:/竞争差距:与刚刚起步的公司(21%)相比,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公司(52%)对人工智能更感兴趣。这表明,人工智能将推动对销售成功至关重要的洞察力、效率和个性化体验,从而使落后者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错失良机:延迟采用人工智能意味着错失提高销售效率、改善预测和简化运营的机会。与采用人工智能驱动战略的竞争对手相比,这会导致收入损失和增长受阻。增长有限:人工智能驱动的销售解决方案可提供更深入的客户洞察、优化的定价和高效的销售流程。如果不采用人工智能,制造商就有可能阻碍其增长潜力,并在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方面落后。延迟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延迟采用人工智能,会对制造商造成严重影响与刚刚起步的公司(21%)相比,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公司(52%)对人工智能更感兴趣。竞争差距52!%经济前景的起伏不定给制造商带来了极具挑战性的决策环境,这一点从调查反馈中可见一斑。46%的受访者努力保持不变。这种一致性表明,这些公司致力于实现其数字化转型目标,并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取得进展。近期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对您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有何影响?2024年优先事项202425F%我们放慢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我们已经转移了工作重心但我们的努力仍在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我们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我们努力保持稳定25%的受访者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表明他们正在积极主动地迎接变革和创新。这种加速表明,企业更加致力于保持领先地位,并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增长和竞争优势。通过在转型计划中优先考虑速度和敏捷性,这些公司正在定位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新兴机遇。然而,对于那些在不确定性面前犹豫不决的人来说,一个值得警惕的故事出现了,因为放慢转型的步伐可能会被证明是一个危险的赌注。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彻底改变世界格局,那些勇往直前的企业将获得巨大优势。这突出表明,即使在动荡的经济形势下,也必须保持适应性和前进的动力。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1页|https:/在当前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您认为哪些关键投资举措最为重要?您认为哪些战略领域对保持竞争力和促进来年增长最为重要?降低成本仍是制造商在2024年促进增长的最重要领域。这是因为在经济可能出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正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降低风险。减少错误和返工对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财务效率、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尽量减少失误不仅能降低额外成本,还能确保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公司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增加了8%,优先考虑提高产品质量的制造商比例达到57%。自去年以来,该指数一直在不断上升,这表明行业的关注点正在发生关键性的转变。这一激增表明制造商进一步认识到产品质量与整体成功之间的直接关联。提高质量标准不仅符合客户的期望,也是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做出的战略性回应。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已成为制造商最关心的问题。62%的受访者继续强调供应链优化的重要性,这再次证明了供应链优化作为顶级投资领域的地位。制造商清楚地认识到优化的供应链不仅能抵御经济的不确定性,还能使他们获得持续的成功。25%合作伙伴/经销商销售25%数字直销62%供应链优化42%内部流程自动化23%客户自助销售19%减少人数57%提高产品质量43%推动销售与收入62%降低成本60%减少错误和返工42%缩短交货时间40%改进客户体验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2页|https:/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造商的首要任务。除了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外,可持续性还将通过降低成本和资源依赖性来推动经济复苏。采用可持续的做法符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提高了市场声誉。它可以降低与法规和供应链中断相关的风险,促进更稳健的业务模式。可持续性还能促进创新,提高运营效率,确保符合不断发展的环境标准。在一个要求负责任的世界里,制造商发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长期成功的关键驱动力。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对制造商的影响。可持续性规划69%的制造商认为可持续发展倡议对其 2024 年目标极为重要或非常重要69%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3页|https:/可持续发展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将继续在。69%的受访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或非常要。这反映出业界日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长期成功的战略需要。制造商正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实践对竞争力、遵守法规以及满足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群体的期望的影响。这一转变凸显了可持续发展在塑造制造业未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对您来说有多重要?202426C#%5%非常重要几乎不重要很重要一点也不重要有点重要3%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4页|https:/生产商在两股力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向可持续发展迈进:61%的生产商顺应了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的需求,寻求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与此同时,44%的企业受到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的驱动。这些法规设定了更高的标准,迫使制造商采用可持续的做法,而不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法规,而是一种战略需要。消费者的偏好和严格的法规交织在一起,凸显出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影响全球生产实践的现在和未来的关键因素。哪些因素促使贵组织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客户需求监管要求和立法供应商优先事项投资者需求执行局优先事项23%其他1#3%14Da%其他44%的驱动力来自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44%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5页|https:/可持续发展优势:先进企业(60%)与尚未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企业相比,准备更为充分开始数字化转型(37%)。拥抱数字化可以更好地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业务实践,改善环境足迹,降低成本,提高品牌声誉。错失良机:数字技术提供了监测能源消耗、优化资源使用和减少浪费的工具。推迟转型有可能错失提高可持续发展绩效、遵守法规和满足消费者期望的机会。竞争定位:可持续性已成为市场上的一个关键差异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和品牌忠诚度。制造商推迟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失去根据可持续发展属性区分产品的机会,影响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推迟数字化转型会给制造商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尚未开始数字化转型(37%)的企业相比,先进企业(60%)为可持续发展举措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可持续性优势607%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6页|https:/随着购买力向年轻化转变,在客户期望和监管要求的双重驱动下,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提高透明度的压力。因此,满足他们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55%的受访者发现,对环境影响数据的需求至少有所增加。在过去一年中,要求提供有关贵公司产品对环境或气候影响的信息有什么变化?显著增加保持不变增加略有减少略有增加12!%5%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7页|https:/为了满足对透明度的更高期望,客户越来越多地要求制造商提供具体的产出。碳足迹报告作为产品环境影响的关键指标,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于客户来说,这些信息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关注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贡献。同样重要的是提供全面的产品数据,使客户能够向自己的利益相关者报告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消费者和董事会。通过满足这些对详细报告的具体要求,制造商不仅能满足客户的期望,还能促进行业环境更加透明和负责。客户对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废物管理他们购买的产品的碳足迹使用可再生能源贵公司的节能工作环境来源供应链中的社会问题支持ESG 报告的数据323#5AF%其他22%3%这种转变为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创新和开发可持续产品的绝佳机会,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同时也释放了销售和利润的潜力。让我们来看看客户对可持续发展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8页|https:/您是否计划与客户分享产品对环境的影响?46%7%没有计划不,我们还没有开始估计影响,但计划这样做是的,我们已经在做了是的,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19页|https:/在我们即将结束连续第四次调查之际,我们从制造业专业人士那里收集到的见解生动地描绘了该行业迈向充满活力的未来的轨迹。我们的调查聚焦于数字化转型、2024年的优先事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捕捉到了当前的格局,还阐明了将塑造未来的战略和创新。随着制造商为迎接2024年的挑战做好准备,他们开始寻求解决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成本的解决方案。产品和客户需求的差异化是持续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未蓝云CPQ(配置、价格、报价)系统是您的战略盟友。作为业界领先的 CPQ 解决方案,未蓝云可帮助制造商有效驾驭错综复杂的产品变化,并满足动态的客户期望。随着工业格局的发展,未蓝云仍然是首选解决方案,为制造商提供在 2024 年复杂而苛刻的市场中蓬勃发展所需的敏捷性和精确性。立即访问 https:/ 或预约个性化演示,了解更多信息展望未来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20页|https:/扫码申请免费试用扫码了解更多信息未蓝科技是工业领域的云计算和工业AI智能公司,核心产品为面向制造业的 AI 柔性智造云工业软件(未蓝云)。未蓝云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大规模定制化工业数字引擎及开箱即用的AI 柔性智造云工业软件产品矩阵,助力客户打造销售端生成式AI设计、研发端快速改型、生产端柔性制造的一站式数字化能力,高效应对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定制、柔性制造、供应链制造协同等复杂云制造场景挑战,通过工业AI人工智能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未蓝云FUTRBLUE(AI 柔性智造云工业软件),基于模块化、矩阵化的产品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字线程底座,使得智能销售(AI-CPQ)、柔性研发(云PLM)和柔性制造(云MOM)三大业务环节的云工业软件组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自由组合搭建形成更为复杂和完整的三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1】基于工业AI生成式参数化设计的C2M大规模定制生产、【2】设计制造一体化、【3】供应链制造协同,使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电话:400-180-0951邮箱:网址:苏州公司: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软件产业园智慧谷C区10-402北京公司: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9号楼2层2177东莞分公司: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学府路1号8栋214室潍坊分公司:潍坊市寒亭区潍坊总部基地(东区)1栋2单元610制造业数字化现状调查|第21页|https:/扫码申请免费试用扫码了解更多信息扫码申请免费试用扫码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