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管理层寄语2.0 披露亮点3.0 服务国家战略 可持续发展共塑新质生产力 凝心聚力 加速全球气候行动 履行承诺 展现大国担当 AI 与 ESG 双轮驱动 联想探索人本智能新未来 4.0 强化气.
1.A股碳披露表现2.H股碳披露表现3.小结1.年报披露缺失2.信披系统披露缺失1.信披系统披露缺失回复情况2.年报披露不足回复情况1.增设信息公开渠道2.建立健全碳披露制度3.企业应加强社会沟通4.
前言2023年是实现上海市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年,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在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指导下,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在原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
由共识迈向行动加速企业自然风险管理进程2023年中国企业CDP自然信息披露报告2024年6月135791 1113151921252729313337394143172335目 录摘要.1一、全球:自.
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联合研究工作组 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联合研究工作组 中国环境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成都大学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研究背景与意义评价体系构建城市指数呈现社会评价反馈研究发现与结论提升建议结束语研究背景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作出了一系列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大部署。2019年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为随后的政策部署奠定基础。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贯穿了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营商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软实力”,需要从“两个环境”入手,推动城市竞争力全面提升。随着生态文明思想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逐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力也逐渐上升。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调共进,统筹兼顾,明确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提升该地区的营商环境竞争力至关重要。图1 中国营商环境国家政策发展(2019-20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营商评价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可以揭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实现强竞争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即是重要理论观点“两山论”和重大战略部署“三新一高”的成果应用,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指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即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将两山理论与城市发展实践相结合,是指导城市工作的重要维度与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高效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提升,助推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可以促使城市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结合与转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研究意义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是“两山论”在城市范围应用的重要实践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而是转向了以生态环境、文化、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有利于引导各级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可以更好地为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做理论支撑。对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减少部分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集中的问题提供建议,助力推动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和均衡,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可以促使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提高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强制度、管理和服务的衔接,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营商环境的协同推进,为城市塑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支撑措施。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是支撑城市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指引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发展,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注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推动生产力在质上的新飞跃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开展生态环境营商评价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环境,能加快高层次产业、人才、资本的聚集,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培育提供了沃土,进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通过生态环境营商评价使得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够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从而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可持续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图2 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报告以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法理基础、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政策实施部署和要求为主要依据,结合国内外权威环保治理&低碳建设榜单,通过召开多轮多次研讨会,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了更准确、客观、权威的反应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营商环境改善的关系,本报告结合前几届的研究基础与国内外政策趋势,进一步优化评价内容与方法。新增对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面向不同群体的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各地先进的生态环保营商做法,获取真实的社会反馈评价,以此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与创新性。2024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社会宏观、政务服务、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绿色发展)、11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图2)。其中,社会宏观主要评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务服务、市场和法治环境主要评估政府部门工作对营商环境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主要评估城市环境保护、低碳建设等绿色发展情况。评价体系构建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研究”系列中,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为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主要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则为第二年发布,两个报告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大胆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逻辑,为城市建设治理、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本年度联合研究工作组新发布2024 年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聚焦环保低碳发展内容,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元主体视角创新探索生态环境建设与营商竞争力的相关性。希望通过综合考虑社会评价反馈的方式,进一步映射各城市生态环保工作对营商竞争力的双向作用,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报告与其余二者研究报告在评价逻辑上总体相同,评价方式在原报告评价基础上进行融合优化,保证彼此关联并且有所创新。关键词“关联”与“创新”本报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体系,对环保投入、产业发展、环境执法监管、城市低碳建设、生态环境状况等众多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和融合,基于原报告筛选了部分特征指标开展讨论与分析,最终形成了“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指标体系。本指数计算同样采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通过分析各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的作用力,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再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来计算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综合得分。工作组制定了严格的数据收集与筛查机制。在搜集过程中对每个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方式均进行了记录备份,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客观、可溯源。收集完成后多次对数据进行复查与分析。本报告结合前几届的研究基础与国内外政策趋势,在单一指标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评价机制,即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在了解各地先进的生态环保营商做法的同时,获取最真实的社会观感、企业反馈与公众想法,尽可能的听到多元主体的声音。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数据搜集过程中对每个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方式均进行了记录备份,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可溯源性;数据搜集完成后对源数据进行多次核对与复查,确保最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从整体表现看来,我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化差异特征。综合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各个维度均齐头并进、发展态势良好,且大多集中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其余省会城市;普通地市通常受经济实力、资源优势、政策支持等因素限制,即使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整体综合评价同其他城市仍存在根本性差距,导致营商竞争力排名较为靠后。图3-1 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评价城市2024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通过参考中国百强城市、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百强城市、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城市以及以往系列报告研究等,选取了100座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即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省市、17个其他省会城市和54个地级市(图3-1)。研究工作组制定了严格的数据收集与筛查机制,数据来源按照统计年鉴政府官网协会组织新闻媒体报道的优先顺序进行,获取方式包含政府公开信息采集、实地调研、政府发函问卷、电话咨询、邮件询问等。城市指数呈现由于城市2023统计年鉴更新至2022年数据,部分指标参考2022年度数据。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图3-3 政务服务排名前十城市3.1 四大维度呈现深圳市政务服务得分排名第一,其次是福州、青岛、北京、重庆,位列前五,随后紧跟着是武汉、上海、苏州、杭州和天津。这些城市坚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探索排污许可和环评“两证合一”、实施环评审批承诺清单、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等方面积极落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3.1.1 政务服务图3-4 市场环境排名前十城市深圳、北京、无锡在市场环境得分排名前三,其次是上海、杭州、厦门、成都,东莞、苏州、重庆紧随其后。从整体来看,东部城市的市场环境得分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城市经济发展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其中,各城市该项得分差距主要反映在环保产业投入、绿色支出上,排名靠前的城市通常综合运用财政补贴、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绿色采购等方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环保投资和产业、高水平科技供给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营商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1.2 市场环境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图3-5 法治环境排名前十城市北京在法治环境得分最高,优势显著;其次为无锡、成都、长沙、武汉、济南,位列第二至第六;随后紧跟深圳、天津、广州和南京。各个城市总体差距不大,通过积极完善法治建设,注重法治公开透明、政府廉洁度、执法公正,保障企业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落实相关法律条例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为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1.3 法治环境图3-6 绿色发展排名前十城市福州在绿色发展得分最高,其次为上海、重庆、深圳、北京,分别排名第二至第五,青岛、海口、厦门、昆明、武汉紧随其后。绿色发展排名前十的城市普遍优势在于将环境保护与低碳建设协同发展,例如在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使用情况、环保&低碳建设荣誉等方面持续创新争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助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各城市应当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以“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提升。3.1.4 绿色发展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图3-7 直辖市一级指标对比3.2 不同级别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一级指标对比通过不同城市级别对比可以发现,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均较高且差距较小,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地级市受经济实力影响,四个维度表现差距最大;排名前十的地级市各项指标总分略有逊色,但作为各省实力较强市竞争激烈,存在差异较小。图3-8 副省级城市一级指标对比图3-9 其他省会城市一级指标对比图3-10 普通地级市一级指标对比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社会评价反馈4.1 政府调研问卷 本年度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新增政府调研问卷评价方法,工作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模型法对所有反馈问卷进行综合评判,评价范围包含环境监察和执法管理水平、环保审批流程便利程度、政企沟通服务水平、生态环境低碳建设、案例评估五部分。问卷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南京、上海、深圳、马鞍山、青岛、潍坊、杭州、苏州、北京、重庆;排名十至二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济南、盐城、佛山、温州、合肥、无锡、宁波、太原、咸宁、厦门。图4-1-1 政府调研问卷得分排名前二十城市4.1.1 问卷反馈政府调研问卷数据情况说明:n 本年度联合研究工作组向100个评价城市发放调研问卷,共收到80余封问卷回函。各城市积极参与,反馈良好,绝大多数生态环境局重视当地生态环境服务、建设和治理工作。n 其中,约83%的城市达到评价基础,问卷内容填报完整,案例提供详细;约16%的城市未达到评价基础,内容填报略有缺失;少数城市未提供相关案例证明。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运用科技智能管理手段,探索“非现场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新模式4.1.2 城市优秀案例2021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南京市非现场执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非现场执法可以通过行政管理相对人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设置的“电子技术监控设备”采集数据、开展行政执法活动。2023年制定南京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全面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实施后,今年全市现场执法次数同比下降39.8%,问题发现率同比提高9%,在实时全面、高效便捷、无事不扰间找到平衡,成效显著。南京智慧监管平台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荣获“优秀案例”奖,获得“2023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提名。以“区域环评”为抓手推进环评制度改革2022年,在立法基础上,深圳印发了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形成了“1 3”文件为支撑的区域环评制度体系,明确“划定评价单元-开展科学评价-提出管理清单”的实施路径,推动区域环评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深圳市区域环评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全市(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开展和正在开展区域环评面积达1438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72%。2023年1月,区域环评改革荣获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宝安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荣获2022年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2022年深圳区级营商环境改革优秀案例两项荣誉。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启用,开启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新模式为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协助企业做好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搭建了“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将263个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项,转变为若干二维码,员工扫码即可实现环境管理内容自查自纠,及时排除环境管理问题苗头隐患。该自查自纠服务平台集成在苏州生态环境局官网及官方公众号中,并依据排污许可证信息为企业自动创建管理账号,企业用户可通过微信直接登录系统并扫码检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据悉,该平台为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全国首创,正面向全市企业免费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11月,7600多家企业已注册和使用了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共设置了1.4万个自查自纠二维码,一个多月时间共自查自纠800多个环境管理异常情况。环评“模块化”自主填报系统,打造环评“ChatGPT”为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城管局启动了建设项目环评“模块化”改革试点工作,并创建了环评“模块化”填报系统。该系统内置250余张表单、2200余个内置“模块”,对环评报告内容实现全覆盖,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在相应的“模块”中选择相关信息,即可生成符合要求的环评报告。系统全面植入了集中存储、分类管理和智能运算的功能模块,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评价结果自动计算、多人报告协同编辑、质量协同审查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环评报告编制效率,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和疏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023年,已完成研发实验室、动物医院、医院、道路四个行业的改革工作,单个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将由30天最短压缩至1天。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图4-1-2 企业关于“生态环境执法”的反馈4.2 企业与公众评价本年度工作组通过公众号扩散等形式发放了一批面向企业和公众的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等方面的想法与建议。截至搜集时间截止,共收到近千份网络问卷,反响良好。有34%的企业认为所在城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存在“你查一遍 我查一遍”多头执法现象;22%的企业认为存在运动式专项治理时的“一刀切”执法问题;16%的企业认为存在执法机关委托社会机构上门检查执法的问题。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方面反响较大有59%的企业表示生态环境部门经常组织开展环护知识科普、法制宣传等活动;29%的企业表示偶尔开展相关活动;约12%的企业表示不太清楚该情况。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企业组织开展环护知识科普、法制宣传等活动情况良好图4-1-3 企业关于“环保活动开展情况”的反馈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约60%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状况反弹是由于长效机制执行不到位造成的;除此之外,近一半的公众认为居民或经营单位长期乱排乱倒、执法单位监督不到位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40%的居民认为清理治理不及时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社会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状况反弹因素”的反响较大图4-1-4 公众关于“环境污染反弹”的反馈关于市民是否了解所在城市上线的类似“碳普惠”、“碳账本”、“碳足迹”的应用APP或小程序,39%的市民表示不太了解;30%的市民表示当地有上线相关APP,但并未下载参与;17%的市民表示已经下载参与。社会公众绿色低碳理念普及率不高且了解较少图4-1-5 关于公众是否参与低碳行动情况反馈由于问卷调研范围和时间限制,可能存在覆盖信息不完全等情况,数据仅供参考。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研究发现与结论5.1 生态环境建设对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具体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生态环境建设较好的城市从制度构建、产业投资、人员聚集、招引力度、国际合作、舆论民意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表现力;反过来,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全方面考量城市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通过指数计算表明,绿色发展指数(包含空气质量、人均绿地面积、单位GDP能耗、生态环保低碳荣誉等相关指标)与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指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5-1)。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应当积极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5.2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通过指数结果看出,绿色发展指数总体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包含GDP增长率、人均GDP等相关指标)的上升而增加(图5-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证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是互补互融的关系,绿水青山能够作为金图5-1 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综合指数与绿色发展指标相关性图5-2 城市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指标相关性山银山的基础,为创造金山银山提供条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直接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不断“产出”金山银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气、聚集财气,就能够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5.3 环境服务质量与产业发展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分析表明,城市环境服务质量和效率、产业发展环境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有直接影响。人才、科技、教育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涵盖了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人才素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而环境服务系统越完善,产业发展越迅速,人口聚集度越高,城市发展进步也越快。一个具有良好生态服务质量的城市,不仅能为城市树立“人居社会”的品牌,吸纳大量人口、企业资源,而且也可以间接提高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5.4 生态营商竞争力与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打造相辅相成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打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环境,进而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与科技创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产业落地,同时产业也愿意结合城市禀赋开展创新研发工作;不断优化的生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了人才的人居舒适感,这让他们愿意研发,从而助推城市发掘和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图5-3 综合指数与政务服务、市场环境的相关性图5-4 综合指数与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相关性综合指数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提升建议优化顶层设计,加强营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对促进营商环境的认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让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赋能加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多项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保领域的监管机制,建立以GDP和GEP双统筹协同管理的机制,将生态建设的各项考核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充分展现以绿色GDP发展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同时完善生态环保执法的适应性机制,坚持宽严相济,对于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主动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探索实施容错机制,审慎采取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措施,营造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明确改善环境质量、拓展环境容量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的构建,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拓展环境容量,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良好的环境质量和充足的环境容量拥有“双招双引”的潜力,能够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产业、人才和资本的聚集,助推城市发掘和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因此,一要持续深入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二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底线,统筹产城人发展需求,合理规划资源环境容量;注重保护和修复山体资源、优化水环境建设,加快对原生态资源保护。三要贯彻“生态集约、低效整合”理念,做到“兼并重组、整合集聚、征迁退出、转型发展”,拓展环境容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挪出增量。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生态环境建设能够充分激发城市品牌效应,应当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城市、韧性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无废城市、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等品牌的建设工作。通过品牌构建树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社会”,吸纳优质人口资源、企业资源,提高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城市发展活力。重视环境建设品牌作用对城市营商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改革与模式创新在制度模式上改革创新一批“放管服”措施,以更高规格、高水平提升城市营商竞争力。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以高效环评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转变监管理念,打造非现场监管执法新模式,有效实现对监管对象风险把控,合理并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生态环保部门的监管效能。探索项目环评“区域化”、“模块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环评报告编制效率,缩短环评审批时间。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探索采用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做好污染治理相关管理,及时排除环境管理问题隐患。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方式向服务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政府和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引导和服务职能,不断探索推进环保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改革。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环保服务效率,推动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执法监管,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以及互联网、无人机、走航车、用电用能监控等多种方式,开展远程执法,实现智慧监管;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构建环保领域信息化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环保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整合不必要的环保方面的申办程序,通过“多证合一”的模式,优化企业办事流程。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社会公众是低碳发展最主要的参与者和最终的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公有性决定了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社会公众有序、有效、适度地参与低碳发展,对我国践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户端播放音频、视频等互动型“融合媒介”来进行宣传,使社会公众更容易深度了解相关低碳发展的内容,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加强文化建设,开拓文化途径,在学校、社区、政府与企业等社会单元展开相关的文化理念宣传,以营造低碳文化环境与氛围,将低碳文化融入其日常运行中,形成低碳文化意识,培植低碳文化范式;建立“政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强化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激发社会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绿色低碳宣传,提升公众低碳社会建设参与度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结束语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而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报告所构建的生态环保竞争力评价体系,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力求科学、真实地反映各城市的现实。而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和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评价主题的吻合度以及指标本身的差异性和可比性,更要考虑到评价目标对象各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业界有一句话叫“指标永远在路上”,即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完善与调整。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研究项目的开展,是在我国乃至全球经济、产业转型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估各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重点不在于所评价的城市得分多少,更不在于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的排名先后,而在于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指标的综合研究对相关规律的较为准确的揭示,对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关键性因子和作用机制的获得。期望因此能以客观的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指标评价行动引起全社会对生态环保工作和具体工作内容、方式的高度重视,从而推动全国城市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4 中国百座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研究报告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GREEN PARTNERSHIP OF INDUSTRIAL PARKSRESEARCH ON CARB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RESEARCH ON CARB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2024年6月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双碳”背景下,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高度集中区域,已成为我国控碳减碳的重要靶点。碳数据管理是研究分析工业园区碳减排重点和制定降碳具体措施的重要基础。目前,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规范,亟待夯实相关制度流程,指导园区精准度量减碳成效,科学评估部门要素,推动低碳发展。本报告梳理了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针对现行体系的不足有目的地开展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在清晰界定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和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以下简称“CO”)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核算、汇总、报告、核证,综合形成碳总量和强度数据,进一步提升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的实操性。2目 录CONTENTS01 前言附件1:园区碳数据补充调查表 附件2:专有名词解释研究背景与目标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02 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体系 核算体系 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 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03 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 园区碳数据管理机制 范围和目标确定 方法学、规范及程序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核算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报告和数据管理0105080911131418202127283036222325161.前言1.1 研究背景与目标01国家“双碳”政策陆续出台,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9月,我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愿景。2021年9月,“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后,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双碳”目标的支撑,推动建立不同层面的统计核算规则及细化方案相继发布,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等目标,提出包括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2021.0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2022.10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 标识认证制度建设。2024.01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 三、试点内容(七)碳排放管理提高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等基础能力,参与碳排放相关标准制定,优化项目准入管理,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2023.0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2021.10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22.12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撑完善企业、行业、区域等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体系,逐步提升全流程、全产业链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水平,打造推广“工业互联网 绿色低碳”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2022.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能耗双 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 持续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夯实能源活动碳排放数据基础,筑牢碳排放双控工作基础。2023.11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22.08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 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鼓励各地区参照国家和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按照数据可得、方法可行、结果可比的原则,制定省级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2022.040304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与降碳耦合度不高区内企业降碳动力不足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双碳”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基础设施亟待绿色升级等方面的挑战。企业碳减排意识不足,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产品升级资金不足,对园区管委会的能力建设、扶持政策出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02工业园区落实“双碳”战略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逐渐凸显。工业园区是工业生产活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高度集中区域,研究表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1%,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0102数据甄别尚待规范,碳家底不明晰评价考核缺乏标准体系指导工业园区在统计体系中并非独立统计单元,碳排放源复杂,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口径及可得性存在差异。缺乏园区层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范围界定、标准和清单编制指导,基础能源碳排放计量能力薄弱。11 郭阳,吕一铮,严坤等.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49-58.“双碳”政策转变下工业园区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03 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园区而言,一套行之有效且操作便捷的碳数据采集、核算及上报体系将推动不同工业园区碳数据统计、核算和认证的统一,确保碳数据量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科学评估部门和要素,精准识别碳边界的有效途径 碳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现行体系中涵盖不全的建筑、交通、服务业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绿电/绿证等要素展开识别补充,为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分类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了解碳结构、精准识别边界内重点源/汇。底数清、决策明,园区开展碳数据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精准度量减碳成效,支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抓手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统一规范体系制度,开展碳排放管理的基本工具 碳数据管理体系是有效开展园区各项碳减排工作的基础,也是科学制定政策、评估考核工作进展的依据,有利于摸清碳家底,系统掌握碳数据总体情况,科学分析碳排放形势,有效评估碳减排成效。梳理分析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核算、管理、评价)的有利基础、问题和症结,为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框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结合制度构建,为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落地提供有力支撑。现行体系梳理推导统计监测碳排放量的合理方法,初步设计一套园区碳数据信息补充调查表。方法设计围绕落实碳数据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为园区实现“双碳”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制度041231.2 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05定义本报告所述的碳数据,主要是指用于量化CO 排放、移除、抵消的基础数据。目的碳数据管理有助于:1)增强园区CO 量化的完整性;2)提高CO 量化、监测、报告、验证和确认的可信度、一致性和透明度;3)通过碳减排、移除和抵消,促进碳管理战略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4)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园区在碳数据方面的绩效和进展。22206主体 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园区管委会)作为碳数据管理的主管机构,负责碳数据管理体系制度的整体实施,包括对碳数据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系统推进、跟踪考核和体系改进。园区管委会应明确对区内企业的职责权限,以企业为单位开展碳数据管理。流程 本报告的碳数据管理体系详细说明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园区碳数据的流程和要求,包括确定碳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统计、数据核算及数据管理,涵盖数据内部审核以及园区主管机构在核验流程中的职责要求和指导。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体系:核算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归口管理尺度多样质量管理试点创建部门和要素方法和指导落实和上报来源和基准度其他现 行 体 系 梳 理CURRENT SYSTEM REVIEW现行体系的不足数 据 管理0307数 据 统 计 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1.总量数据1.能源活动2.工业生产过程2.强度数据1.数据质量检验2.数据核查3.数据不确定性分析3.农业4.废弃物处理5.信息项1.现有统计报表数据2.碳数据补充收集调查(仅针对?数据管理)碳信用绿电/绿证FRAMEWORK OF PARK CARB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确定碳数据管理边界确定碳数据管理目标数据收集1.数据产生过程管理2.数据记录和存档3.计量监测设备管理1.实测值2.缺省值1.碳排放源核算2.碳移除、抵消核算居民生活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交通运输业企业/服务业企业1.2.01数 据 核 算 02数据汇总排放因子确定核算方法选择数据过程管理数据质控和不确定性分析图1-1 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范围以工业园区实际管辖范围为准,包括四至范围内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废弃物处理。此外,碳信用(CCER、碳汇等)和绿电/绿证,可作为信息项进行统计,两者都可实现环境权益价值。工业园区温室气体种类分为CO 及非CO 温室气体(CH4、N2O、HFCs、PFCs、SF6等),本报告仅针对CO 数据管理进行制度设计。图1-2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示意图1.3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08222SF62.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09 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各项体系对于园区层面碳数据管理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梳理分析现行制度体系的有利基础、问题和症结,以优化补充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框架设计。2.1 统计体系依据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分类归纳现有统计体系碳数据来源及落实情况。统计1核算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2管理3评价410领域分部门统计数据来源落实情况碳排放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工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205-1)表、能源加工转换与回收利用(205-2)表、环统基101表规上工业企业按要求填报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园区无能源平衡表规上工业企业按要求填报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地区能源平衡表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表地区能源平衡表企业大多未落实填报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205-5表、JT320表地区能源平衡表企业大多未落实填报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205-5表地区能源平衡表电力公司按要求统计填报燃气公司按要求统计全社会用电量P407表燃气公司统计省级、部分市级层面按要求统计填报地区能源平衡表企业大多未统计,地方主管部门数据可得性较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相关表格废弃物处理工业企业按要求填报205-1表(城市生活垃圾)表2-1 现有统计体系碳数据来源及落实情况信息项碳信用绿电/绿证国内绿证国际绿证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填报情况待落实地热能开发利用情况地方主管部门(发改、能源)统计风电、光伏等备案装机容量省级电力交易中心暂无统计渠道,企业自主上报国内绿电交易量国际绿证交易量国内绿电消费凭证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国内绿电交易量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利用省市林业部门按上级要求落实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质发电等并网运行情况表电网公司按要求统计填报123CARBON ACCOUNTING112.2 核算体系碳核算是掌握排放特征、制定减排政策、评价降碳效果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国家、省份、城市、园区、企业等层面已有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核算标准或指南。总体来说,不同尺度下碳核算标准/指南各有侧重,核算气体不一,核算边界多变,核算内容多样,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减排量的考虑尚有待完善。碳核算掌握排放特征制定减排政策评价降碳效果主体标准/指南名称发布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温室气体种类园区适用性核算类别国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地理边界排放因子法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重点核算区域内的直接排放,未考虑间接排放CO2、CH4、N2O、HFCs、PFCs、SF6省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地理边界排放因子法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间接排放只有电力,忽略了热力CO2、CH4、N2O、HFCs、PFCs、SF6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行政边界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核算边界不全,缺乏净调入/调出热力碳核算CO2、CH4、N2O、HFCs、PFCs、SF6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中国生态学学会园区实际管辖范围排放因子法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调入调出电力、热力具备碳排放核算适用性,未考虑碳移除、碳抵消等方面CO2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管理职权边界排放因子法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间接排放、碳吸收区分不同园区类型,将绿电/绿证扣减、碳吸收考虑在内CO2、CH4、N2O、HFCs、PFCs、SF6、NF3城市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行政边界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法固定能源活动、交通、废弃物、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世界资源研究所、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地方政府环境行动理事会未考虑能源用作原材料用途的固碳量CO2、CH4、N2O、HFCs、PFCs、SF6、NF3(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四至范围内的生产活动)ICLEI温室气体排放方法学议定书地方政府环境行动理事会(ICLEI)组织边界行政边界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CO2、CH4、N2O、HFCs、PFCs、SF6(团标)(团标)(团标)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与减排(书籍)袁增伟、张玲、武慧君著地理边界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废弃物处置详细介绍了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核算方法CO2、CH4、N2O、HFCs、PFCs、SF6CO2、CH4、N2O、HFCs、PFCs、SF6CO2、CH4、N2O、HFCs、PFCs、SF6CO2、CH4、N2O、HFCs、PFCs、SF6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化学计量法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工艺排放、无组织排放、电力热力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适用于园区内企业范围一、范围二的碳排放核算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上游(摇篮到大门)、下游排放因子法直接测量法15个类别适用于园区内企业范围三的碳排园区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排放设施排放因子法物质平衡法排放因子法物质平衡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边界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等适用于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排放因子法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污染末端治理过程排放、电力热力排放、其他特殊排放适用于工业园区、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管理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职权边界排放因子法直接排放(锅炉等设备、燃料燃烧、工艺过程、车辆运输、无组织气体、废弃提供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管理方法学指导CO2、CH4、N2O、HFCs、PFCs、SF6CO2、CH4、N2O、HFCs、PFCs、SF6组织边界测量法和建模法直接排放和移除、能源间接排放、运输间接排放、组织使用产品的间接排放、与使用本组织产品相关的间接排放、其他来源的间接排放ISO 14064-1:第一部分 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适用于园区内企业的碳排放核算CO2、CH4、N2O、HFCs、PFCs、SF6、NF3(基于控制权和基于股权比例)(温室气体排放并考核温室气体减排绩效的企业)(报告)(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国家生态环境部发电设施化石燃料燃烧、购入使用电力适用于园区内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核算CO2排放因子法运营边界: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表2-2 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汇总表12组织边界股权比例法控制权法财务控制运营控制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报告有关重要环节建立碳市场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目前适用于发电行业企业碳数据质量管理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 2021491号)表2-3 现行碳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列表文件名称发布主体涵盖内容适用性国务院重点排放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使用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排放单位报送的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目前适用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监管及数据质量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32.3 管理体系 对于碳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上位法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规定了建立全国碳市场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监管。重点排放单位应严格落实各类数据监测与获取要求,结合现有测量能力和条件,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与全流程质量管理。部分文件强调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效率。14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对监测条件进行评估建立健全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建立报告内部审核制度适用于12个行业的核算与报告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系列标准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数据质量管理要求排放报告存证要求适用于发电行业企业碳数据质量管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适用于企业对能源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的质量管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中国生态学学会核算工作质量管理(加强能源的计量和统计、建立数据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信息化能力建设)适用于园区核算环节的数据质量管理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团标)文件名称发布主体涵盖内容适用性2.4 评价体系 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各部委单独或联合推动的园区示范试点创建和评价工作。对于评价体系中的碳指标,大多试点园区仅针对工业领域碳排放展开评价。但从完整性、科学性而言,碳数据应涵盖园区范围内所有主要的排放活动过程,从兼容性而言,园区应兼顾省市、国家层面规则,尽可能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开展核算评价。表2-4 中国工业园区各类示范试点创建和评价指标情况15类别文件出台部委评估维度碳指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涉及经济、产业共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公开5大版块,共32个指标(含可选)只针对工业领域碳排放展开评价测算评价指标所需的相关数据,应尽量从法定统计渠道或统计文件中获取;无法获取的,园区管理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统计工作机制原环境保护部 商务部 科学技术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环发2015 167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其他指标5大版块数据由园区自行填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及能耗下降率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和基础设施低碳化4大版块数据由园区自行填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 2013 408号)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数据可得性总体指标设定针对工业领域碳排放展开评价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运行管理6大版块,共31个指标(含可选)数据由园区自行填报,由专业第三方进行核准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业园区评价要求绿色工业园区针对工业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年均消减率展开评价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交通领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绿色低碳创新6大板块数据由园区自行填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 1409号)碳达峰试点园区参考指标针对工业领域碳排放展开评价指标特性162.5 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现行碳相关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结合园区在行政体制、产业结构、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梳理出现行体系对于园区层面开展碳数据管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结合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开展合理的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设计已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碳数据管理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力作用,对于促进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7表2-5 现行体系对于园区层面开展碳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类别问题梳理具体分析共性特性部门和要素评价考核体系大多针对工业领域,其他部门(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统计不全,园区层面数据可得性存在问题涵盖部门不全园区层面大多只有风电、光伏、水电、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备案装机容量统计,可再生能源实际发电量、实际上网电量统计能力不足可再生能源统计缺失园区层面国际绿证、国内绿证、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等类别、数量不详,统计基础较差绿电/绿证统计缺失方法和指导现有核算标准多样,各有利弊,尚未有针对园区层面开展碳排放核算的官方顶层标准文件出台核算标准多样化园区实际管辖边界与统计核算边界常存在不明晰、不统一的问题,在数据统计范围、口径方面存在差异核算边界问题来源和精准度重点碳排放企业的实测值在区域核算里是否采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区碳核算的准确性实测值和缺省值企业上报相关能源消费数据佐证材料不足,仅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评考核需提供重点企业碳核查报告核证能力有限落实和上报规模以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重点服务业企业缺少标的,对象不明,大多未落实数据填报企业落实力度不足园区“千园千面”,大多数国家级经开区有统计直报数据端口,可对区内企业上报能源数据进行审核查验,省级园区大多没有相关端口,数据直接可得性较差上报审核权限问题现有各项标准/指南排放因子多样,依行业、地域等因素有所区别;部分能源品种如电力排放因子更新滞后排放因子问题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园区层面大多未统计相关数据,需针对特定行业企业进行数据收集或开展现场调研取数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可得性问题原材料投入的固碳率情况不一、含碳调出物产出情况需开展调研收数并将固碳量予以扣减原材料扣减问题连续碳排放在线监测(CEMS)落实推进慢在线监测能力不足现行能源统计体系中交通运输部门一般只包含交通营运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大量的社会交通用能统计在居民生活、服务业和工业等领域,准确核算交通领域碳排放涉及相关领域油品数据的抽提和整合非营运交通统计问题现行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中,建筑业主要为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割汇杂在工业和服务业中,应明确概念,避免重复计算排放因子问题建筑领域183.1 园区碳数据管理机制 碳数据管理自上而下形成“地方政府工业园区实体”三级管理机制。在协调各方互动、推动项目进展、提供战略指导方面,牵头单位或协调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园区内部,相关方主要包括园区管理部门、企业等。碳数据管理机制与MRV体系有效兼顾、融合,这个过程能有效监测、报告和核证涵盖实体的排放量。园区碳数据管理是一个周期性工作,需建立跟踪管理、动态更新机制,以适应可能发生变化的涵盖范围和目标。3.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22 郭阳,吕一铮,严坤等.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49-58.19图3-1 园区碳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工作规划#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省政府工业园区碳排放/信息项工业园区与企业范围和目标确定能力建设第三方核查数据审查碳减排行动工作制度方法学、规范及程序地方发改委市政府目标识别和筛选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数据收集排放核算报告及数据管理#工作流程(MRV体系)跟 踪 管 理 动 态 更 新203.2 范围和目标确定园区内“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能源活动的CO 排放。工业生产过程的CO 排放。居民生活能源活动的CO 排放。园区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产生的碳信用及绿电/绿证作为信息项进行统计。22221国家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统计调查制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征求意见稿)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3.3 方法学、规范及程序 清晰的方法学、数据报送程序、核证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是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本制度方法学、规范及程序主要参考如下制度、标准制定。表3-1 园区碳数据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具体要求数据收集绿电/绿证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和净购入热力/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通过规上工业能源统计报表获取相关数据企业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3)收集填报工业企业碳排放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4)收集填报建筑业企业碳排放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4)收集填报交通运输业企业碳排放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4)收集填报服务业协调电力公司、燃气公司收集电力、热力消费数据居民生活区内企业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2)收集填报绿电/绿证对于不同部门,依照“3.5数据核算”展开计算汇总数据(可再生能源利用、绿电/绿证暂作为信息项,不在碳排放总量中予以扣除)区内企业依照补充数据表(附件1-1)收集填报可再生能源223.4 工作流程园区碳数据管理工作流程如下表所示。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计量监测能力建设维护存档能力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数据内部审核制度建设统计核算信息化能力建设报告和数据管理督促各调查单位按时上报落实审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协调主要利益相关方获取数据第三方核证233.5 数据收集 在现行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情,以不给园区企业增加重复工作量为原则,设计一套针对规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部门的补充数据表。各类补充数据统计报表见附件1。各调查单位严格按照补充数据统计报表规定的调查内容、上报时间独立进行数据填报、收集、整理工作。活动水平数据获得的优先顺序为:企业自身的统计记录、能源计量表、统计数据、行业报告等。部分活动水平数据可按照下表列举的来源收集和采信。对于连续运营的大型工业点源,优先推荐使用连续在线监测系统(CEMS)进行直接测量。24表3-2 各调查单位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碳排放源类型排放活动示例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固定/移动燃烧源011.设备监测或计量数据;2.采购部门能源供货单、购货发票、缴费凭证;3.财务部门财务成本报表,涉及能源、动力帐 等部分;4.节能(能源)部门的能源消耗台账。煤、油、气等燃料消耗量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02031.设备监测或计量数据;2.采购部门原料供货单、购货发票、台账;3.财务部门财务成本报表,涉及原材料等部分;4.生产部门原料消耗、产品产量的统计台账和 报表;5.仓储部门进厂物资过磅单、仓库物资实物账、盘存表及有关产成品入库帐等。1.设备监测或计量数据;2.采购部门能源供货单、购货发票、缴费凭证;3.财务部门财务成本报表,涉及能源、动力帐 等部分;4.节能(能源)、部门能源消耗台账;5.绿色电力消费凭证、绿色电力证书购买数量、交易结算依据等。熟料总产量、电石渣生产的熟料产量水泥生产生石灰产量生石灰生产购入电力、热力热力消耗量外购热力电力消耗量外购电力041.设备监测或计量数据;2.销售部门送货单、销售发票、收费凭证、台账;3.财务部门电费/热力结算单、结算发票、结算 银行转账证明;4.生产部门产品产量的统计台账;5.节能(能源)部门电力、热力能源计量设备记录。6.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结算依据等。输出电力、热力热力消耗量输出热力电力消耗量输出电力生石灰使用量、电石产量电石生产白云石使用量白云石煅烧石灰石使用量石灰石煅烧石灰石使用量氧化铝生产石灰石、白云石、炼钢的生铁、废钢、废铁使用量,炼钢的钢材、废钢的产量钢铁生产活动水平数据种类(包括但不限于)25对于规上工业企业,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购入的电力、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扣除输出的电力、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1计算。3.6 数据核算 在园区已有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补充数据表,对园区内各实体碳数据展开核算。对于碳排放因子,应立足园区实情,实测在先,缺省在后。26规上工业对于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以及居民生活,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购入的电力、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式2计算。园区主管机构将各领域碳数据核算汇总后,结合园区规上工业经济指标、用地面积指标等年度统计值,可进一步展开园区CO 总量数据和强度数据分析。E燃烧E过程E= 购入电E 购入热E 输出电E-输出热式1E-非工业/居民生活E非工业/居民生活E燃烧E=购入电E 购入热E 式2规上工业规上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式中: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分化石燃料品种核算相加所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分不同工艺类型含碳原料、辅料、材料投入含碳量扣减含碳调出物调出含碳量,核算相加所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消费对应的排放量,购入的绿色电力暂作为信息项,不在核算中进行扣除,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消费对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对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对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以及居民生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23.6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各调查单位应全面加强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源、获取时间、记录格式、统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记录和存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27 定期对数据记录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制定落实管控措施,确保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平衡性,数据追溯的一致性。各调查单位应建立碳数据质量保证和控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恰当的边界1识别信息误差和遗漏2对准确性进行常规评估3恰当的排放因子4确定碳数据管理执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5碳排放情况记录与归档6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的管理7定期进行审查,以评估质量和识别改进之处9确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8表3-3 报告和数据管理程序关于报告审查的程序规章结合MRV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节点报送佐证材料上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数据报告内部管理评审的流程和时间表报告所涉及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至少保存五年,确保相关排放问题可被追溯维护和存档结合MRV管理体系,核证机构须在所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风险(源/汇识别、量化方法、数据整合等)进行评估提交第三方核查报告第三方核证报送数据整理分析后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第三方核查报告进行比对,核实数据准确性经核实如确属调查对象填报错误的,应及时退回至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核实后进行修改并重新上报对于报送虚假信息、未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情况或者不配合监管工作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数据审查3.7 报告和数据管理 园区应加强各调查单位碳数据报告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数据收集、数据整合与处理、数据报告、维护和存档、第三方核证、数据审查制度,明确碳数据管理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28结合MRV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证等环境权益统计建立数据内部台账管理制度,台账应明确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及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信息报告和数据管理步骤数据收集推荐程序和流程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数据核算工作原始数据与最终数据的转换核对加强碳数据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数据整合、处理及存储方式数据整合与处理29 碳数据管理体系推行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园区管理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主要利益相关方(如第三方核证机构),三方的能力建设对于碳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01园区管理层面为牵头部门安排足够多的人员,并进行管理、报告、分析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发数据在线收集系统、平台开发统计、核算工具,提供数据填报模板02企业层面开展碳数据方法学、数据填报等程序方面的培训开展数据监测、收集、统计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开展碳足迹核算提高企业对碳减排、绿证等方面的认识鼓励透明和公开03利益相关方层面引入行业层面相关专家智库进行指导和评估提供资金,及时为园区和企业开展碳数据管理方面的培训针对核证能力,制定培训计划,筛选第三方核证机构,或建立监管机构30附件1:园区碳数据补充调查表附件1-1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统计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甲乙21热力太阳能供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百万千焦生物质能供热百万千焦地热能供热百万千焦其他能源供热百万千焦电力水电水电设备容量万千瓦水电发电量万千瓦时水电上网电量万千瓦时水电利用小时小时陆上风电小时海上风电小时光伏发电风电 风电设备容量万千瓦陆上风电万千瓦海上风电万千瓦 光伏发电设备容量万千瓦集中电站万千瓦分布式万千瓦风电发电量万千瓦时陆上风电万千瓦时光伏发电量万千瓦时集中电站万千瓦时海上风电万千瓦时风电利用小时小时31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电量集中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小时集中电站 分布式光热发电光热发电容量万千瓦光热发电量万千瓦时万千瓦时光热上网电量小时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万千瓦时光热发电利用小时 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万千瓦 其他生物质发电上网电量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万千瓦时沼气发电万千瓦时其他万千瓦时其他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万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小时小时小时生物质发电利用小时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 垃圾焚烧发电小时小时沼气发电小时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32说明:1.统计范围:园区内全部水电厂、风电场、光伏发电项目、光热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等。2.报送单位:园区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企业。3.本表为年报,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10日前。地热能发电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地热能发电量其他电力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万千瓦万千瓦时万千瓦时报出日期:填表人: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 其他小时33说明:1.统计范围: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及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2.本表为年报,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10日前。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填表人:附件1-2 绿电/绿证购买统计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甲乙21绿证国内绿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张国际绿证张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RECs)张 Guarantees of Origins(GO)张张张张张 I-RECAPX TIGRsNorth American Renewables Registry(NAR)Tradable Instrument for Global Renewables(Tigrs)绿电绿色电力消费凭证消纳电量万千瓦时34说明:1.统计范围: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2.本表为年报,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10日前。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填表人:附件1-3 工业生产过程含碳原料、辅料、材料及调出物统计表类型名称数量(t)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含碳原料、辅料、材料投入含碳调出物产出数量(t)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名称甲乙丙4231水泥生产生石灰生产钢铁生产电石生产石灰石煅烧白云石煅烧氧化铝生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35附件1-4 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耗统计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说明:1.统计范围: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2.本表为年报,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10日前。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填表人:能源名称计量单位本年度累计上年度累计甲乙21无烟煤原煤吨吨一般烟煤吨焦炭吨燃料油柴油吨吨液化石油气吨吨吨吨热力百万千焦电力万千瓦时焦炉煤气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汽油煤油碳数据:用于量化CO 排放、移除、抵消的基础数据。碳移除:指从大气中移除CO 并长期储存在地质、陆地或海洋库里或产品中的人为活动。它包括现有或潜在的人为增强生物或地球化学的汇或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但不包括那些不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带来的自然的CO 吸收。碳抵消:一些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积极减排的同时也迫切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从边界外其他地区获得碳信用,称为碳抵消。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主要指企业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化石燃料在氧化燃料过程中产生的CO 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指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CO 排放,如含碳原料、辅料、材料在用作生产原料、助熔剂、脱硫剂或其他用途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 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排放:指消费的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 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排放:指输出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 排放。活动数据:导致CO 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例如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购入使用电量等。排放因子: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CO 排放系数,例如每单位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CO 排放量、每单位调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CO 排放量等。低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低位热值。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36附件2:专有名词解释222222222222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GREEN PARTNERSHIP OF INDUSTRIAL PARKSRESEARCH ON CARBON DATA MANAGEMENT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
2035 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之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包容性发展RESILIENTINCLUSIVELOW-CARBON01020607101617202829333639目录12345引言参考文献中国能源低碳转型须兼顾韧性和包容性发展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碳中和背景下促进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转型的包容性发展总结与建议2.1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机遇和挑战2.2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3.1 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重要性3.2 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韧性发 展的措施4.1 能源低碳转型践行包容性的重要性4.2 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践行包容性发 展的措施LOW-CARBON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指导委员会:高世楫 何建坤 韩文科 江 亿 李善同王金南 王 毅 薛 澜 周大地 张建宇总顾问:胡秀莲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退休)陈 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 莎 北京工业大学执行团队:刘 宇 中国科学院段宏波 中科院大学朱 磊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丛建辉 山西大学高 霁 CEMF 课题组成员裘 盈 CEMF 课题组成员李卓然 CEMF 课题组成员赵 贝 CEMF 课题组成员彭昀玥 CEMF 课题组成员杜沫儒 CEMF 课题组成员01引言巴黎协定 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长期目标,即要把全球平均温升幅度控制在较工业化钱水平的 2 C 之内,并为把温升幅度控制在 1.5 C 以下努力。研究发现,如果以温升幅度控制 1.5 C 之内为目标进行情景模拟,全球需要在 2050 年到 2060 年实现净零排放,如果要实现 2 C 的温升幅度控制目标,则需要在 2070 年后进入净零排放1。2020 年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双碳”战略的关键。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能源行业及其延伸产业链和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美丽中国”蓝图加快实现的重要方式。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仅是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更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2035 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展望 2035 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2035 年远景规划,决定着中国是否能在 2030 年前完成两个重要的国际承诺目标,即碳达峰目标和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既定的(SDG)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只有短短 30 年时间。碳达峰之后,碳中和的轨迹如何也将在 2035 年给出初步答案。因此,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的第三期项目以“2035 美丽中国”为主题,以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最大化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综合效益、推进多目标协同发展为目标,展开了能源、经济、环境跨领域的系统模型研究。2035 美丽中国系列报告将整合并总结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旨在为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路径,为多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本报告作为系列报告的第一期报告,将聚焦在中国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全球变暖等因素都将可能增加能源转型需要面对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能源转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的能源转型必须是一个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的过程。02本章要点1中国经济体量大、能源强度高、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首位。这些特性使得中国的减排之路任重而道远。能源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只有具备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特点的能源转型,才能保证能源转型的可持续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帮助中国稳步实现气候目标。中国能源低碳转型须兼顾韧性和包容性发展03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2022 年 4 月 4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2:减缓气候变化2。报告指出,在实现 1.5 度温升目标的概率高于 50%的情景下,需要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在 2025 年前达到峰值,2030 年相比2019年减排43%,2050年减排84%。要控制全球变暖,就需要能源部门进行变革性转型。能源转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同时,IPCC 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如果全球温升水平在未来几十年或之后暂时超过 1.5 度,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风险3。其中,气候变化给能源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带来的极大威胁是人类社会将要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当前,许多气候风险减缓措施优先应对当前和近期的气候风险,而挤压了转型适应的机会。因此,亟需全面、有效和创新的应对措施产生协同作用,减少在适应和减缓行动之间的取舍,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其中,近 9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来自能源系统,因此能源行业的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4。同时,能源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能源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因此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能源的低碳转型还对实现 2035 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路径的最新研究结果,中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大幅度提升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也需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超过 75%,通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核电、以及化石燃料发电,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措施可使电力系统更早实现碳净零排放,为其他部门的碳减排提供能源支撑。能源低碳转型意味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能源供应部门和能源使用部门都需要深刻了解这些潜在的变化,并为此做好准备,并积极采取应对行动。能源系统需要能够对低碳能源政策及其调整做出及时反馈,并提升其应对由市场与机制变化所导致的能源价格变动的能力。当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体转变成非化石能源为主体时,能源系统将面对的风险不仅限于自然环境风险的加强,还有因气候变化而进一步加剧的极端天气给产能效率、产量甚至是供应输配设施带来的风险。因此,能源系统只有在实现低碳转型的同时,基于对未来风险的全面预判,提升系统的韧性以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才能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且稳定的保障。具备高韧性的能源系统可在面临各种风险干扰的前、中、后期,有计划地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维持其核心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负面影响、快速复建和通过对于未来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感知和适应加强系统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能源转型同时伴随整个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能源产业的萎缩、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增长以及能源转型不可避免地对行业内和行业外不同的治理主体和利益相关方产生影响,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人群。在转型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受到的影响在类型、程度和范围上都不尽相同。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兼顾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层次的差异性,行业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社会个体和群体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合理分担能源转型带来的成本,合理分配因能源转型产生的收益,践行包容性发展,实现共赢。因此,能源系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双碳”目标下能源的低碳转型路径研究虽多,但转型过程中韧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能源系统在转型过程中以低碳为单一目标,就可能忽视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威胁短期和长期的能源安全。对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来说,低碳转型过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能源低碳转型没有兼顾包容性发展,则可能引起社会经济的局部发展不平衡,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特点的能源转型,才能助力中国稳步实现“双碳”目标,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为 2035 年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实保障。04图 1: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包容性0506本章要点能源系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在当前形势下,为实现气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同发展和共赢,中国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需要合理规划和把控能源结构调整的节奏,因地制宜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智能化能源系统的建设,并积极带动与配合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全面转型。中国实现 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需要在中短期内实现由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提高能源效率和终端电气化率,并需要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和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和碳汇的支持。煤炭消费在未来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并且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需达到 75%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 90%以上,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到 60%到90%之间。研究证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以同步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并且尽早的深度减排有利于减小中长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代价和难度。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2072.1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继巴黎协定确立了“将全球平均地表地表温升控制在相比工业化前水平 2以内、并努力控制在 1.5以内”的目标之后,为实现气候治理目标,多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并开展行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 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 100 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73%源于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中38%来自能源供给部门,35%来自建筑、交通、工业等终端能源消费部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许多国家制定了以能源转型为基础,产业政策为落脚点的减排路线图6。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加快能源转型的决心和力度空前。但是俄乌冲突、中美战略博弈升级等新形势下国际地缘政治与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出现愈渐频繁,都给能源转型带来众多新的挑战与要求。能源安全被各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短期难以摆脱,可再生能源的实施面临考验,能源转型进程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不过,能源危机也将成为加速能源转型进程的推动力,因为只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和电力来源清洁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才能避免受制于化石能源资源的能源危机再次发生。日本已屡次强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在正式发布的第六版能源基本计划中,首次提出“最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从此前的22%-24%提高到 36%-38%。而受俄乌冲突影响,德国将原定到 2040 年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至 2035 年,但是由于目前所面临的较大能源缺口和价格压力,德国不得不考虑延迟煤电和核电的退出时限,同时计划投入数十亿欧元的资金加快天然气储备、重启燃煤发电替代天然气发电,以及鼓励工业界减少对天然气的使用。中国的资源禀赋形势是富煤、贫油、少气,因此,煤炭一直是国家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渐增加,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占比不断下降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必要发展趋势。目前,新能源的发展受发展规模和经济性等因素约束尚未能满足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且国际新形势给大量进口油气资源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若对能源替代的节奏把控不当将引起能源短缺危机。因此,煤炭等化石能源需在转型初期通过技术和运用模式的更新实现清洁、高效、低碳的利用,从而作为支持能源,保障能源系统安全、平稳的转型。在由传统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的转型过程中,各种能源的定位及接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比例新能源和海量负荷的双重随机性与波动性,给电网功率平衡和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挑战。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具备智能调节能源供需的能力,减小传统能源系统在能源调度上遇到的问题,并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水平。然而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是电力装机容量巨大,输电基础设施规模大幅扩张,对配电基础建设需求高。建立这样的新型电力系统,无论是发电,还是储能、转化、消纳、输出等,技术上都有大量需要攻克的关键环节。想要高质量、快速地完善大规模、跨地区输配系统的构建需要加强对于能源转型的重视、提供低碳技术及其产业链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并推进智能化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为能源系统转型提供动力,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推动由高耗能产业向低排放产业的产业结构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在此过程中需逐渐摒弃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所带来的资源优势。而中国长久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造成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路径的锁定效应,产业转型面临一定困难。同时,现阶段低碳技术应用成本仍较高,大量传统能源产业面临投资缩水、产能缩减、成本增加等问题。转型初期对绿色低碳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在转型后期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这也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重要方向。有力的政策规划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也将激发能源产业的活力,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和动力。LOW-CARBON08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都将产生影响。能源转型的社会经济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可能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阻力。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产能缩减、就业减少等问题可能带来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新挑战。另外,我国位于全球气候敏感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且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水平和所受气候影响均具有差异性。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发挥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效应,需要深入研究和合理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时需要同时考虑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与地区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能源、生态、经济共赢模式,探索如“光伏 ”等综合发展模式。中国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南以支持各行各业实现高效减排。其中,“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指出,中国实现能源低碳转型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7。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基础上,规划同时提出能源系统转型需同时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能源系统运行安全水平、加强应急安全管控、合理配置能源资源、统筹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水平、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并加强能源治理制度建设。图 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2012-20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09图 3: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措施102.2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做了路径研究分析。基于各研究团队采用的不同模型机理和对”双碳“情景的不同假设,模拟出的”双碳“路径也有一定差异性。其中,影响路径的因素包括所用模型对能源系统中不同模块间相互关系的刻画、研究团队对排放边界的定义(是否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等)、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等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判断、对能源市场的预期、对技术发展前景和负排放技术的应用规模,以及支撑能源转型的政策力度等假设。尽管各研究成果之间小有出入,但大部分研究结论均指出,不同部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存在差异。同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需要在中短期内实现由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提高终端电气化率,并需要 CCS 和负排放技术等应用和碳汇的支持。碳中和路径的具体特征包括: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呈指数增长趋势,并在达峰后的 10 到 20 年内成为主体能源。实现碳中和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一般在 75%以上。煤炭消费目前已经大体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消费总量不会再有大幅上涨,并且在 2030 年后开始大幅下降。在实现碳达峰之前,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会普遍出现小幅上涨,以替代煤炭。在经济发展背景下,能源需求量仍将呈上涨趋势,而短期内单靠可再生能源增量难以满足能源需求。电力系统需要通过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的电源结构、CCS 和负排放技术的应用以尽早实现净零,为其他终端部门的碳减排提供低碳的能源支撑。2060 年前,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90%左右,且在运行的火电机组均安装 CCS 技术。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需要大幅提升,将在 2060 年从目前的 27%左右提高到 60%到 90%之间。工业和交通部门在2060年前实现碳排放净零挑战较大,需要提高能效和电气化率、利用低碳能源和CCS技术。能源转型、碳减排有可能会促进经济发展。很多研究表明,减排将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也有情景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零碳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增加技术出口,明显减少能源进口的支出,增加绿氢出口的收益,降低电力价格,加上零碳工艺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实现转型和减排促进经济发展的正面效果。图 4:“双碳”路径比较图*数据来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8991011911此外,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国际局势和市场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确保我国“十四五”期间的能源安全,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而以上综述的研究报告大多没有对最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最新出台的政策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新形势下,国际能源市场对能源价格产生影响、国家为防止“拉闸限电”事件再次发生提出煤炭低价保供政策、针对火电和可再生电力做出投资规划、以及为强调煤炭“兜底保障”提出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南。其中,国家对于“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煤炭、天然气、石油的产量提出了目标,并且在“1 N”政策体系下对于工业、城乡建筑和交通领域的产业结构转变、能耗下降和技术革新等层面出台了新的实施意见指南。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模型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鉴于国家在近期内连续出台多条、多种政策,有关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转型路径的情景研究应关注这些政策和形势对相应时段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图 5: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路线图中国实现碳中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针对碳中和实现路径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转型需要高强度的电能替代、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升。在高强度政策组合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并不矛盾,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整体处于可控范围,可以协同实现减碳和人均 GDP 增长目标。整体上看,实现碳中和的经济代价呈前期波动小,后期波动大的趋势。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的达峰和尽早的深度减排将减小中长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代价和难度。我国在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双碳”目标实现。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仍需完成“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和 2035 年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旨兼顾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在约束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前提下,我国对于能效提升、能源生产总量、电气化率、非化石能源发展、储能和负排放技术以及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等提出了具体指标和实施措施。其中,非化石能源相关政策主要作用于能源供给侧,通过替代能源系统中传统化石能源来减少排放。能效提升和电气化率政策主要作用于消费端,通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提升电力占终端能源比例来实现减排。碳定价政策则会影响能源供给和需求双侧,通过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成本,减少供需两侧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和相关排放。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以 2020 年为基准年,2060 年为目标年,应用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政策的减排与经济影响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对国内外碳中和政策的梳理,并参考我国近期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指标,研究团队将政策分为四类:碳定价政策、能效提升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和提升电能替代政策。其中,碳定价政策以碳税的形式体现二氧化碳排放价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下,促使可再生能源系统成本下降。四个政策情景共同的趋势都是减排越多,经济代价越大。其中,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单位减排经济代价最低,提升电能替代政策的单位减排经济代价最大。图 6:单一减排政策成本效益分析12图 6 展示了四类能源政策情景的减排效果及其对 GDP 的影响。同时,情景分析也模拟了政策组合情景的减排效果及其对 GDP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政策组合情景下,我国 2030、2035 和 2060 年的 GDP相较于基准情景累计负面影响分别在 0.11%、0.96%、3.0%以内,相当于我国从 2020 年到 2060 年的平均GDP 增速从基准情景的每年 3.55%下降到 3.46%,整体经济损失较小。由于可再生能源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减碳的同时,其产业链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经济发展,部分抵消其他政策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组合政策中,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强度的提升可以更大幅度减缓整体经济损失。研究结果也显示,低强度可再生能源政策和高强度能效政策组合情景的经济损失最大,高强度可再生能源政策和低强度能效政策组合情景的经济损失最小,前者损失是后者的 4 倍。总体而言,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经济代价处于可控范围。同时,基于我国2035“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我国需要在“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并且在 2035 年实现人均收入翻倍。研究结果显示,在碳中和路径下,2025 年我国人均 GDP 约为 1.4 万美元,可以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2035 年我国人均 GDP 约为 2.1 万美元,可以实现相比于 2020 年(1.0 万美元)人均 GDP 翻番的目标;2060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约 4.5 万美元水平。综合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来说,实现“双碳”目标的经济代价均可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不同阶段减排的经济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现减排前期经济代价波动小、后期经济代价波动大的趋势。在以减缓气候变化为目标,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和能源系统安全平稳转型为目的的前提下,推动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的达峰和尽早的深度减排将减小中长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图 7:单一减排政策成本效益分析1314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排放大国,能源结构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同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在过去10年均居世界首位,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愈发重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呈快速上涨趋势。“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更有力的发展规划,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大助力。现阶段中国对于实现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考量大多聚焦于转型将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可能带来的能源缺口和不稳定等问题。然而,目前已出台的诸多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相关政策指南和战略方针均缺乏对于中长期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考量,对中长期转型将面临的挑战考虑不够充分。同时,基于不同省份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形势的不同,在国家层面的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不同地区将面临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挑战。而现有政策并没有针对地区差异性而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南,对转型包容性的考虑还存在不足。1516本章要点能源的低碳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能源系统韧性的加强将为能源低碳转型的平稳和可持续推进提供重要保障。能源低碳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强能源系统的韧性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低碳转型需要能源系统及相关产业在短期内实现变革性转型,如此快速的改变为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气候变化、政策改变、技术革新等因素都可能加剧能源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推动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需要系统性地构建转型框架,全面加强能源系统在面临风险的准备期、感知期、应对期、和恢复期中的韧性,提升能源系统上下游各个环节及其他相关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其中,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是实现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关键,且众多减排措施有助于强化低碳和韧性发展的协同效益。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3173.1 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重要性能源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型 能源系统主要面临自然环境、政策与市场、基础设施三个层面的风险。能源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局限于单一类别,这些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扩大损害的范围和加深影响的程度12,13,14。能源系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能源低碳转型涉及能源结构调整,电力系统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众多复杂的变化。能源系统一旦面临风险将会给上下游众多部门、产业、人群带来次生灾害。一个具备韧性的能源系统应有预知风险并做出反应的能力,在受到干扰时快速、灵活应对的能力,以及在干扰结束后快速恢复并适应未来风险格局的能力。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全面充分的考虑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这对保障能源安全、支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低碳转型持续有效的推进极其重要。自然环境的变化可以给能源系统的各个环节带来风险。比如说,高温天气会降低火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的效率以及电力输配线路的效率和其输配容量。因此,极端天气的发生也可能破坏受影响地区的能源设施。能源系统对水资源的依赖性仅次于农业生产部门,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源系统用水也可能因为农业用水的优先性而被挤占。政策和市场的改变都可能给能源系统带来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引发对于某些技术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带来资产搁置或能源缺口问题。国际能源市场一旦受到冲击就会导致能源价格的波动,甚至对国内能源供应造成威胁。例如今年受俄乌局势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中国能源市场也受到波及。在基础设施层面,从能源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任意设施出现故障或受损都可能给能源系统带来风险。例如数字化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容易因受到恶意攻击而损坏。同时,能源系统中大规模间接性电源的接入或短时间内超大电力负荷都可能给电网的基础设施带来风险,导致能源系统下游能源供应不足,甚至系统整体瘫痪。图 8:能源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型RESILIENT这些风险不一定单独出现,很有可能通过和其他风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连锁反应,加大风险带来的伤害。比如,由自然环境的变化或恶意破坏所导致的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受损将造成地区能源供需不平衡,并对能源市场造成冲击,给其他地区带来负面影响。而能源系统受到冲击的同时,不仅系统的性能会受到影响,也更容易受到其他风险的威胁,恶意破坏者可能趁机对系统进行二次攻击,带来更大的伤害。18能源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将重塑风险格局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一些措施将给能源系统带来新的风险,在能源系统转型过程中若不提前做出合理的规划,有可能加大这些风险的严重性。气候变化将加剧上述风险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且加大这些风险同时发生和跨类别演变的可能性与破坏力。此外,未来全球升温程度将影响气候变化风险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5。由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是能源系统实现低碳转型的必要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中国对于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增加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然而,可再生能源不可控、不稳定、不连续的特性将使能源系统整体更易受自然环境风险的影响。随着世界各国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相关供应链将发生改变,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风险。长期来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上游的稀有金属将面临供应紧张的问题,给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带来供应端的风险。资源贸易和国际能源市场的改变将导致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给能源供应带来更大的威胁。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的禀赋分布不同,构建跨地区关联的大型输配系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这加强了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但也增加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性,让系统更容易因受到外界干扰而大规模瘫痪。随着气候变化的问题持续加剧,未来风险的格局和强度也会发生改变。IPCC 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程度比此前预期的更严重,影响范围更广,并且未来风险的严重性将受全球升温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说,未来升温越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更容易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在气候变化前景下,极端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将更频繁、伤害力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同时,短期内的高升温将带来海平面上升等中短期内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沿海地区基础设施的安全。长期来看,因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能源系统效率降低、受损和水资源短缺等风险将给能源系统带来更大的威胁。面临以上风险,准备不足或应对方式考虑不全面将带来进一步的次生灾害。19 如果决策者不提前考量气候变化对未来趋势的影响和低碳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尽早对转型战略进行规划并制定应对这些风险的合理解决方案,就很有可能在灾害发生时迫于时间压力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并且,如果低碳转型战略中没有综合考虑风险演变的可能性和能源系统与周边产业部门的相互关系,将加大风险的伤害性,甚至带来新的风险。2022 年 8 月中旬,长江流域省份地区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长江多处水位创历史新低,已达到轻度以上干旱标准,预测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夏季本应是长江的汛期,却因持续高温和降雨量的异常减少导致“汛期反枯”的现象。8 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与同期相比减少 60%以上,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一些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大型水库已经开始放水以减少干旱灾害。持续性极端高温导致南方省市用电需求上涨,但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水力发电出力不足,已有多个省市为此陆续出台限电政策。四川作为我国“西电东输”的第一大省,80%的电力供应来自水电,却在长江的汛期因水资源短缺而开始限电。四川达州电力集团表示,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周边地区已出现较大的供电缺口。为应对高峰期电网负荷过大、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已经采取工业用户停产及有序限电等措施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如果无法缓解供电压力,有关部门将对辖区内居民用户实行有序限电16。此外,四川电力供应的短缺牵动了整个长江流域,包括川渝地区,乃至武汉和上海的用电情况。武汉的长江灯光秀关机,上海外滩也暂停照明,整个南方地区进入省电模式。图 9: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对风险格局的影响203.2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韧性发展的措施在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加强能源系统的韧性,并不仅是指系统受到冲击时,应对并快速恢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能源系统判断风险的能力,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冲击之后进一步提升应对能力。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具备高韧性的能源系统在风险发生的准备阶段就需主动制定多种可行的替代方案,并创造缓冲期,在系统受到威胁时快速启动备用方案进行替代或留出充分的时间来应对。提升系统的感知力可以加强能源系统提前预知风险的能力,快速检测系统现状,迅速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升快速确定合理的应对方式的能力。应对风险需要能源系统的各个环节在受到干扰的初期就作出有效的反应,快速适应和转变运行方式,以加速恢复其核心机能,最大程度减小损害。系统性地构建能源转型韧性发展框架能源系统面临着新的风险格局,这使得系统性地构建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框架迫在眉睫。这个框架将为全面提升能源系统在应对风险的准备、感知、应对和恢复过程中的韧性提供重要支撑17。准备应对感知适应气候变化、低碳转型、国际局势、市场趋势加剧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强能源系统的韧性需要尽早评估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对已知风险影响的程度,并找出可能带来的新风险。通过前瞻性规划,保证能源系统的各个环节都为未来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提升感知风险的能力,合理制定快速响应措施,并通过对干扰的学习和适应进行调整,以加速走出干扰期,建立长期具备适应性的能源系统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避免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损失扩大。提升能源系统的感知力首先需要对中长期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在转型初期就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未来趋势对已知风险的影响程度,并找出其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因素。同时,系统需迅速拟出应对未来风险的方案并对其进行压力测试,做出优化,以确保应对方式的合理性,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此外,在预知风险和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全面考量能源系统上游供应链对系统的影响和系统对下游产业链的作用,以最大程度削弱系统所受的威胁并防止危害的扩散。通过增加备用能源创造缓冲期是准备环节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可以加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抵御能力。当极端事件威胁到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时,充足的备用能源可以填补能源空缺,保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比如,当电网主体出现故障时,一个集中式和分布式共存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将分布式能源基地切换到独立运行模式为周边区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此外,加强各区域和部门的关联是另一种准备方式。在能源系统复杂的网络框架中,一个环节或一个地区所受的风险很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分。因此,加强各部分之间沟通、管理、协调的能力有助于能源系统在面对局部干扰时,与其他部分合作策划出综合、合理的应对方式。在干扰出现的初期,根据以往应对干扰的经验来增强系统自身韧性可以起到风险防御的作用。而在已经受到干扰的阶段,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供应端和需求端的灵活性、和子系统独立于能源系统整体的分割性可以让能源系统通过快速调整运行模式、分割受影响地区,将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当系统进入到恢复阶段时,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对于风险提前的感知有助于系统快速修复、优化运行模式和提升性能,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干扰。21提高一个能源系统的韧性需要加强其保障能源供应充足、持续、稳定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可靠性,reliability),快速应对能源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灵活性,flexibility),子系统独立运行于能源系统的能力(分割性,modularity),根据现有和预期的变化学习和调整的能力(适应性,adaptivity)18。图 10: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过程中加强能源系统韧性的策略能源生产和供应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下游各个环节。增加备用能源、提升能源多样性和推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并存的能源供应模式可以减小能源系统受外界干扰的冲击,保证稳定和持续的能源供应。加强多区域、部门、产业间的协作关系可以有效加强能源系统风险防范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在局部地区受到干扰时通过多维度协作快速应对的能力。通过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光储直柔等技术实现交通用能、建筑用能、和电网的综合管理,这将有效提高各部门运行的安全性,减少可能面临的风险。能源系统低碳转型需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并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在大量间接性、波动性、不可控性强的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系统时,要加强能源供应端的灵活性,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需求端负荷进行柔性处理,提升其需求侧响应能力可以加强供需两端的适配度,从而减小供需不平衡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加强能源系统快速应对供需波动和不确定性的能力,降低能源系统受极端事件的冲击程度。在跨区输配体系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可以在能源系统主体受到威胁时,快速切换运行方式为独立于主体运行,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或将系统受损降到最低,加快系统恢复速度并减少复建成本。系统的适应性体现在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能源生产供应到加工转换、传输和终端需求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前为潜在风向和不确定性做出准备,尽早感知风险的来临。在受到干扰时快速、有效地应对,并提高其应对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利益方需基于对过去所受危害、将来变化趋势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积极规划合理的发展策略。总而言之,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在未来对不同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系统的冲击需要前瞻性的综合规划,协调能源系统产业链各个环节,系统性地构建能源系统韧性发展框架。构建韧性框架首先需要对于中长期气候影响进行分析,在转型初期就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气候变化将对已知风险的影响程度,并找出其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因素。之后,政策制定者需要结合已有风险和未来的变化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综合规划应对策略,对于转型策略、风险防御、设施加强等方面做出指导,尽早开始能源系统韧性的加强,提升能源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少未来复建需求。此外,在风险发生后,要对风险特性进行学习,这有助于机能恢复和在复建过程中适应环境的改变以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系统性地构建能源转型韧性发展框架,需要摸清能源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分割性和适应性对于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影响,以及从能源生产到加工转换、从能源输配到终端消纳等每个环节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22图 11:韧性能源系统蓝图(以电力系统为例)23图 12:电力系统韧性提高的作用为实现低碳转型目标,我国在 2021 年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承诺: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 80%。这意味着在我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将担任越来越核心的角色。作为能源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韧性对于能源系统的整体韧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电力系统的韧性若得不到加强,能源转型就无法实现韧性发展。随着电气化水平的提高,能源系统的供给端和用能终端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在提高电气化率的同时,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可以保障其他如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大发电能源多元化和调度性可以减少系统对少数能源的依赖,有利于加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面临间接性能源所带来的不稳定和不可控性问题。因此,储能技术将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鉴于大规模储能技术目前成本过高,在电力系统转型初期,煤电可以发挥其稳定及持续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的时候,提供可靠的电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大规模电力输配系统可以增加电网连接性,有助于通过长距离电力输配平衡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强度的差异性。系统规划多资源的时空协同调度有利于电力系统在受到冲击时,快速、有序地防御和控制损害,增强系统灵活应对冲击的能力。构建分布式微电网可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分割性,保障系统受到冲击的时候分布式系统通过快速调节运行模型对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电力。同时,增加发电端灵活性电源和加强用能端的负荷柔性也可以增强电网灵活性,有利于电网保持电源和负荷的动态平衡。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是实现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关键在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过程中,实现传统火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多元化电源供应结构,应用集中式、分布式、移动式等综合电源供应模式和储能技术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24极端天气情景下如何提升电力系统的韧性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3.8 亿千瓦,其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持续以超过 15%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并不足以满足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尽管目前我国发电设施总体产能过剩,但是局部地区仍然暴露出严重的电力供需矛盾。受干旱和无风等极端天气因素制约,水电和风电出力不足,2021 全年共有十余个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缺问题,2022 年夏天,南方地区也普遍受长期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面临电力短缺的困境。在极端天气情景下,为保障电力系统的韧性、低碳转型,我国需要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期保留足够的煤电起到调峰调频的作用,并建设大规模输电系统支撑跨地区电力输送,同时在各地区根据其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从极端天气事件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影响角度分析了电力系统韧性转型的途径,刻画了极端天气对于风电和光电发电能力的影响。当在长时间尺度上考虑时,风、光发电大概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会导致短期内风、光发电能力的波动性更强。图 13:中国 2000 年到 2016 年平均每日每小时风电、光伏发电出力(以东北地区为例)2000.1.1-2016.12.31 小时级历史数据计算;实线为平均每日每小时发电出力;虚线为在 25 个极端天气情景下每日每小时发电出力25研究成果显示,极端天气增加了电力系统对于灵活性电源的需求,以保障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时有足够的稳定电源补足电力缺口。而在储能技术未能大规模应用之前,火电兜底保障的角色不可或缺。同时,在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可靠的大规模跨区输电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逐渐稳定,华东、华北、华中、广东将形成四大能源消费中心。但这些地区发电资源短缺,需要大量的外调电力,而我国西部、晋蒙西以及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将形成三大能源生产中心。实现我国韧性电力低碳转型需要在 2035 年左右基本完成跨区传输体系构建,形成西部、晋蒙西和东北地区为华东、华北、华中和广东提供电力的主要布局。此外,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分地区发电装机结构也将有所不同。其中,东北地区风力资源充足,有利于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在西南、南部和华中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太阳能资源在晋蒙西、西部、东部和中部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图 14:极端天气情景下 2035 年电力系统输配电格局 26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与韧性提升的协同发展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部分减排措施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分割性和适应性推动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同时,能源系统韧性的提高将有助于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能效提升通过减少能源需求,从而减少排放并降低系统复建成本19。分布式能源基地、热电联产机组和储能设备可以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减少对化石能源需求的同时,加强能源系统的分割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系统应对不可控风险,将负面影响最小化,快速复建20。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同时加强跨区关联输配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加能源多样性和平衡地区资源禀赋差异性,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的可靠性21。此外,多部门综合规划可以提高能源供应和需求端两侧的配适度,在支撑终端部门电气化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通过提高终端能源品种多样性、运用移动式储能技术和柔性负荷处理,降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电气化率、大规模输配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表 1 给出了协同支撑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与加强韧性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能源系统转型可能面临一些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强的问题,需要长远规划以保障能源系统的平稳转型和韧性发展。提早对未来风险格局进行评估并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增强能源系统本身和相关产业灵活适应的能力,提升系统在面临风险时的恢复力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系统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在应对资源禀赋约束、能源结构调整、电力系统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改变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变化时,能源系统韧性的提高有助于能源系统安全、平稳地进行低碳转型。表 1:协同支撑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与加强韧性的主要措施2728本章要点能源低碳转型事关国计民生,其影响将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可能由于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采取不同的能源转型路径,从而导致不同的转型结果。具备包容性的能源转型为能源低碳转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供重要保障。实现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差异化的能源转型计划,制定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计划,寻找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尽早做好化石能源有序退出的规划,落实关联产业转型升级等安排;充分预计能源转型对不同人群可能产生的冲击,制定完善的社会保护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确保转型成本的公平分担和收益的公平分配;完善尾矿库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探索矿区土地开发综合模式;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建设的决策过程,推动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采取多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方式,建立透明和包容的决策执行机制;建立人群、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长期跟踪机制,做好资料和数据的记录与保存,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转型的包容性发展4294.1 能源低碳转型践行包容性的重要性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同时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保障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帮助缓解贫困问题。世界银行表示,社会包容性是指为全体民众创造平等的机会并应对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体系。联合国环境署将包容性绿色经济定义为低碳、高效和清洁生产。它的包容性基于共享、循环、协作、团结、复原力、机会和相互依赖22。包容性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之一。虽然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对包容性的统一定义,但秉承“以人为本,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理念是被广泛认可的。具备包容性的能源转型,意味着能源转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平合理地分担转型成本和分配转型收益,通过转型为区域经济多样化发展带来新动能,为增强行业的竞争力提供机会,创造多样的就业发展和培训机会,兼顾能源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能源转型不仅是能源系统的问题,更是一场社会经济系统性的变革。它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振兴、产业升级、工人再培训再就业等多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议题,也因此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政府、能源行业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能源产业的从业人员、依赖于能源产业生产生活的广大人群等。而这些主体在经济效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诉求。因此他们会基于自己的利益诉求、所受的影响和所处位置,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做出不同的选择,进而影响能源转型的进程和结果。只有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包容性发展,才能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消除成本和收益的分配不均给能源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能源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阻力。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能源和产业结构不同,能源转型对不同地区造成的经济影响会有显著的差异。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巨大的能源转型成本可能会大比例落在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传统能源产业依赖性大的地区。高碳排放区域的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强。对这些地区来说,能源转型意味着要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并放弃自身资源禀赋带来的优势,所以,这些地区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难度将更高。而可再生能源潜力大的省份,可以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获得红利,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带动新的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能源转型经济代价较高的地区,和可以从转型过程中获得红利的地区,在能源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必然出现差别,进而导致有些地区相关部门对传统化石能源退出的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有序推进。INCLUSIVE30能源低碳转型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碳价和电力投资政策情景下,经济发达且普遍依靠外调能源的省份减排潜力较小,同时经济所受影响较小;化石能源依赖性强和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普遍减排潜力较大,但是对化石能源依赖强又不具备充沛的可再生资源的地区减排的经济代价较大。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另一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不同碳中和路径下,省份和地区减排潜力与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在通过不同强度碳价政策和电力投资政策促进能源转型的情景下,政策力度越大,减排效果越显著,但政策对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全国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大概在-3%,-9%之间,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接近-6%。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普遍对于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较少且可再生资源短缺,总体上减排潜力较低,不同政策情景所带来的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大多在-4%左右。同时,可再生能源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如:四川、云南)减排潜力也总体较弱,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绝对值低于 4%。相比之下,减排潜力最高的省份(如:贵州、湖南、山西)具备充沛的可再生资源,但同时对化石能源依赖性较强,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可接近-8%。黄河流域九省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普遍较高,减排潜力也偏高,九省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绝对值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山西、河南等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较高的省份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绝对值超过 7%。同时,以宁夏和内蒙古为首的非化石能源禀赋较好的省份平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率也在-7%左右。因此,在此研究模拟的几个政策情景下,黄河流域九省总体具备较高的减排潜力,且减排贡献程度最高的省份大多对于化石能源依赖性强且能源系统效率较低,或者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较好,具备丰厚的开发潜力。碳中和路径下,不同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样存在巨大差异(图15)。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因本身减排潜力相对较小,并对外调能源依赖性强,受到的经济冲击普遍较弱。部分地区的经济即使在政策实施初期受到负影响,也因其恢复力较强,可较早适应并消化这些负影响,实现经济的回弹。然而,化石能源依赖性较强且不具备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的地区受政策冲击普遍比较大,区域经济失衡状况加剧。如何平衡各区域能源转型的成本和利益是实现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的关键之一。图 15:A.各地区相对基准情景的累计碳排放变化率 B.2060 年不同政策下各地区累计 GDP 变化率(贴现率 5%)A 图B 图31 不同行业和企业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格局和机遇是不同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下降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如果不提前规划化石能源退出的节奏并针对其影响做好预案,让所有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清晰了解、做好准备,那么大到全产业链,小到产业链上的某个企业,甚至是为行业提供服务的其他企业,都可能因此而承担更多的资产损失。能源转型对于如交通、建筑等排放密集型产业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到相关的供应链。但同时,可再生能源和新的能源技术应用,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比如,分布式发电技术让部分能源消费者和企业摇身成为电力生产者,带来新的经济收益。如果能源转型的成本全部让一部分行业承担,而收益落在其他行业,这将增加转型的阻力。因此,具备包容性的能源转型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协作才能实现。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不同人群在转型的不同阶段所受影响各有不同。一方面,传统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从业人员,在需求下滑、能源结构清洁化、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等诸多因素叠加的背景下,面临着失业的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 2013 年到 2022 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从业人员减少近 270 万人,与化石能源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业务也将缩减,间接导致周边居民面临失业和收入缩水等问题,而这些人群的家庭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努力,适应转型带来的生产方式改变以及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2021 年可再生能源就业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约 468 万人,领跑世界。同时,可再生能源相关工作岗位带来的职业危害相比煤炭行业小很多23。但是,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就业机会和因能源转型而失业的人员并不匹配。首先,新的就业机会和失业人群空间分布可能并不匹配。其次,新的就业机会所需技能和失业人员的技能储备可能不匹配,这将涉及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谁来承担的问题。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能源价格上涨和能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对民众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也是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挑战。在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时,如果不能加强能源系统的韧性,那么当煤炭等传统能源出现价格上涨,供应紧张的现象,或者风光水电受到极端气候影响出力不足的情况,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要为之付出更多的代价。2021 年下半年,煤炭价格高企,供给偏紧不仅影响下游的电力供应,导致多地限电生产,也影响了北方地区普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采暖供热。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还需要关注在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加快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助于缓解一直以来煤炭开采、利用环节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公众身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化石能源退出后,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和再利用是能源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虽然可再生能源属于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能源,但是离实现完全“环境友好”尚存一些挑战。可再生能源的爆发式增长,将大幅增加供应链上锂、钴、镍、铜等稀有金属的开采,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风光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往往也是生态功能脆弱区所在的区域,开发建设需要避免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亟需具备高韧性的能源系统来支持,减少电力系统消纳容量的限制,防止弃风弃光现象的反复出现,避免可再生能源成为资源浪费的产业。图 16:能源转型对区域、行业和人群的影响32实现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能源基地,在中国的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流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稀土、铌、钼等 8 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 32%以上,沿黄河九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 80%。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黄河九省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形势、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各省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此外黄河流域九省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从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来看,宁夏、内蒙古、山西、甘肃和青海在全国各省中排名前十,减排压力巨大。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沿黄河九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21 年黄河流域人均GDP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9%左右,且全流域九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经济对化石能源依赖性高,因此减排对于这些省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会有更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相比之下,如青海、四川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相对快速地实现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转型,并且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经济增长。黄河流域化石能源富集省区煤炭从业人员的再就业一直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山西省煤炭行业平均用工人数达到 83.1 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 4.37%;陕西省煤炭行业平均用工人数约为16.9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0.82%;内蒙古煤炭行业平均用工人数约为 18.09 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 1.36$。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 2021 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甘肃省关停了位于平凉市和酒泉市 5 个共 9.9 万千瓦煤电机组,山西淘汰了 10个共 51.2 万千瓦煤电机组,山东积极响应关停了141 个共 213.75 万千瓦的煤电机组。黄河其他省份均有相应行动。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是促进图 17:黄河九省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能源结构优化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经之路,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煤炭工人的就业和生计产生重大影响。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的矛盾存在已久。长期来看,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将有利于缓解这些矛盾,并带来积极的环境效益。但是,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处理这些矛盾刻不容缓。坚持生态优先,加速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破解煤炭开采和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将矿区的生态修复作为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黄河流域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对于黄河流域的能源转型来说,包容性发展就是统筹好黄河流域的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的问题。黄河流域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将成为能源富集地区转型的典型案例。32334.2 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践行包容性发展的措施推动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需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受冲击的对象,从顶层机制设计、政策工具实施、统筹多方参与等方面都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措施建议包括: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能源转型计划和地区经济多样化发展计划,寻找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地区不需要在能源转型上实现完全的同步,能够统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计划才是可持续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宏观层面建立能源转型利益协调机制和实施方案,帮扶对化石能源依赖性大的地区,以此来找到地区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新动能,避免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尽早做好化石能源有序退出的规划,引导和扶持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化石能源企业和行业全产业链都应未雨绸缪,妥善做好未来转型的安排,避免在被迫转型的时候慌不择路。即使是现在仍然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企业,也应开拓新的投资领域,例如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新的能源技术。当可再生能源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以后,政策支持的方向也要适时进行调整考虑转向其他受冲击的行业,引导和扶持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充分预计能源转型对不同人群可能产生的冲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护措施的覆盖范围,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全面识别能源转型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秉持“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原则,规划出全面的转型方案和应对策略,尽量避免转型期间的岗位削减和新增就业之间的潜在失衡,减少对个人和家庭造成的干扰。具体措施包括:帮助因能源转型而失业的工人转入新岗位;增加政府对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劳动力培训和其它劳动力相关项目以及对社区层面项目的投资;建立透明的求职通道,确保失业人群能获取再就业机会。同时,扩展社会保护面,以帮助依赖化石能源的工人和社区安全、平稳地度过转型期。明确能源转型所需成本和可获得的收益,利用利益协调机制,确保转型成本的公平分担和转型收益的公平分配。能源转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为实现各方有效参与,转型本身的实施也应保持公正,保障能源转型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共享。在能源转型初期就应按人群、行业和区域的分类明确能源转型所需的成本和能获得的收益,进一步定义并公平分担转型成本,推动并促进制定公平分配转型效益的架构,使受制于化石燃料的个人、行业和区域能从转型中受益25。完善尾矿库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探索矿区土地开发综合模式。尾矿库的环境污染缓慢释放,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危害严重,尾矿库的治理不仅需要有事故应急方案,更需要有长效防治的机制。尾矿库治理耗时长、治理成本高,但创新的矿区土地综合利用模式可以创造收益和新的增长点,减少治理成本的负担,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做好可再生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建设的决策过程,推动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建设的决策过程,需要关注相关金属采矿业的环境风险和建设过程中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对废弃后处理处置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有合理的预期,并制定应对方案,才能推动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的绿色和“环境友好”发展。此外,做好可再生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可以缓解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空间需求激增和土地供给不足的矛盾,避免不同用地之间的不良竞争。建立透明和包容的决策执行机制,采取涵盖政府、私营部门、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公民社会等全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方式26。除了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保障之外,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可以带来重要建议和额外资金,用于支持开发具备包容性的新型经济模型。投资者和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能源转型对就业、民生和社会的影响,将包容性发展纳入投资流程、决策和信息披露中。只有保障政府、行业和社区人群之间消息通畅,积极收集反馈意见,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决策,才能共同设计实现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的解决方案。34图 18: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的政策框架政策制定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的效果,针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关注能源转型中不同人群、行业和区域在不同阶段所受影响,并对此提供相应的对策。建立长期的人群、社会和区域发展跟踪机制,做好资料和数据的记录与保存,确保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阶段都能拥有获得政策保障的渠道。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构建中国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案例集,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宝贵的案例参考和学习机会。能源转型的包容性发展是复杂的课题,横跨能源、社会、经济和环境多个系统。中国在如煤炭工人再就业等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经验,但是还有更多落地落实的问题等待解决。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示范项目,构建包容性发展案例集将给未来的政策制定、地区实施提供更多的智慧。能源低碳转型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只有具备包容性的能源转型才能让这场变革中相关的地区、行业和人群积极参与这场变革,减少转型的阻力,保证转型过程的推进和转型结果的达成。35山西能源转型就业问题及就业政策分析根据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对山西省能源转型的路径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山西省在 2017-2035年期间将由于能源转型导致全社会就业人数缩减近 10%,造成 30.5 万劳动力就业的净挤出。表 2 展示了山西省重点部门及行业的就业挤出人数。未来山西省劳动力数量下降和跨区域转移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同时,山西省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人数届时将达 15 万人,但仍难以弥补原煤炭、电力行业的就业缺口。此外,新兴的第三产业可以吸纳部分失业人口,部分劳动力将加速向东、南等其他区域的低碳行业转移。表 2:2017-2035 山西重点部门就业挤出人数预测数据来源: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山西省在煤炭钢铁行业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2016 年,山西省人社厅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详细规划了内部安置、外部分流、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培训转岗、内部退养、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多种分流安置方式,在坚持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突出了政府部门的帮扶作用。除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和省配合奖补资金外,山西还将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 22 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对外转移就业、职工创业就业等。数据显示,2016 年,山西煤炭钢铁去产能共涉及 25 座煤矿和 1 户钢铁企业,共需要安置职工 31662 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山西已安置职工 31586 人,安置率 99.76。能源转型带来的就业问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度推进,就业问题的波及面将扩大,复杂度也将提高。补偿、保护、扶持和发展政策与机制的制定,以及政策机制的落实落地,需要更加全面、细致和长效。山西实现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仍任重道远。36让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三者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能源转型的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公众等充分理解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广泛参与到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本章要点总结与建议537在气候变化、国际局势、市场趋势、经济复苏的复杂影响之下,能源转型实现韧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性将愈加显现。韧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不仅将对能源转型是否能稳定可持续地推进、气候目标是否可以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将直接影响能源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否可以兼顾并获得共赢。让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三者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新形势下能源转型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的实现,有许多的挑战需要克服,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报告力图探讨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识别存在的问题,给出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和解决方案的思路,但并不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能源转型的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公众等充分理解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广泛参与到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图 19:能源转型低碳、韧性、包容性的相互影响38图 20:实现能源系统低碳、韧性、包容性协同发展的关键措施建立三者协同发展的清晰路线图;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适应性的能源转型策略,平衡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长短期利益;将韧性和包容性发展的要素纳入能源转型相关规划中;系统性地构建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框架;充分挖掘并发挥能源低碳发展、韧性发展能源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能源系统新风险格局的研究,综合全球变暖对能源系统的直接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目标通过国际局势、市场趋势、政策响应带来的间接影响,评估各类风险的危害等级,包括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制定风险应对长期战略;建立能源转型包容性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能源转型考核指标;发挥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对能源转型成本和利益的协调作用;完善社会保护政策和长效保障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向弱势群体倾斜;将可再生能源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双碳”目标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探索各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形式,尽快推广成功实践。为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本报告建议相关决策部门和决策支撑机构尽快开展以下工作:39参考文献1.Rogelj,J.,Shindell,D.,Jiang,K.,Fifita,S.,Forster,P.,Ginzburg,V.,.&Zickfeld,K.(2018).Mitigation pathways compatible with 1.5 C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Global warming of 1.5 C(pp.93-174).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IPCC.(2022).Climate Change 2022: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P.R.Shukla,J.Skea,R.Slade,A.Al Khourdajie,R.van Diemen,D.McCollum,M.Pathak,S.Some,P.Vyas,R.Fradera,M.Belkacemi,A.Hasija,G.Lisboa,S.Luz,J.Malley,(e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 and New York,NY,USA.doi:10.1017/97810091579263.IPCC.(2022).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O.Prtner,D.C.Roberts,M.Tignor,E.S.Poloczanska,K.Mintenbeck,A.Alegra,M.Craig,S.Langsdorf,S.Lschke,V.Mller,A.Okem,B.Rama(e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 and New York,NY,USA,3056 pp.,doi:10.1017/9781009325844.4.IEA.(2021).China has a clear pathway to build a more sustainable,secure and Inclusive Energy Future-News.IEA.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 https:/www.iea.org/news/china-has-a-clear-pathway-to-build-a-more-sustainable-secure-and-inclusive-energy-future 5.Zandt,F.(2021).The Road to Net Zero.Statista.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 https:/ Mean Business Coalition.(n.d.).Energy:Policies.Climate Policy Tracker.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s:/climatepolicytracker.org/industries/energy/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 能 源 局.(2022).“十四五”现代能源体 系 规 划.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s:/ 8.Wei,Y.,Yu,B.,Tang,B.,Liu,L.,Liao,H.,Chen,J.,Sun,F.,An,R.,Wu,Y.,Tan,J.,Zou,Y.,&Zhao,Z.(2022).Roadmap for Achieving China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Pathway.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4(4),13-26.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2.11659.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2).读懂碳中和:中国 2020-2050 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集团.10.王利宁,彭天铎,向征艰,戴家权,&黄伟隆.(2021).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路径分析.国际石油经济(1),7.11.European Commission,&Joint Research Centre(JRC).(2021).Global Energy and Climate Outlook 2021:Advancing towards climate neutrality.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data.europa.eu/89h/067e2ab2-d086-4f19-972e-5c46473f5efb 12.Jasinas,J.,Lund,P.D.,&Mikkola,J.(2021).Energy system resilience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150,pp.111476.https:/doi.org/10.1016/j.asej.2021.09.01713.World Energy Council.(2016).The road to resilience:Financing resilient energy infrastructure.Retrieved August 30,2022,from:https:/www.worldenergy.org/assets/downloads/The-road-to-resilience_Financing-resilient-energy-infrastructure_Report.pdf 14.Marchese,D.,Reynolds,E.,Bates,M.E.,Morgan,H.,Clark,S.S.,&Linkov,I.(2018).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613,pp.1275-1283.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7.09.08615.See 316.证券时报.(2022).最高级别预警,连发 6 天!长江多处水位创新低,出现“汛期反枯”;四川达州发布居民用电限电预告.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s:/ 17.Brende,B.,&Sternfels,B.(2022,June 7).Resilience for sustainable,inclusive growth.McKinsey&Company.Retrieved August 30,2022,from:https:/ 18.See 9,1019.Carmichael,C.&Jungclaus,M.(2018,June 6).A Resilience Strategy Based on Energy Efficiency Delivers Five Core Values.Rocky Mountain Institute.Retrieved August 30,2022,from:https:/rmi.org/a-resilience-strategy-based-on-energy-efficiency-delivers-five-core-values20.Liu,G.,Jiang,T.,Ollis,T.B.,Li,X.,Li,F.,&Tomsovic,K.(2020).Resilient distribution system leverag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microgrids:A review.IET 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2(4),pp.289-304.doi:10.1049/iet-esi.2019.013421.REN21.(2020,June 3).Is Renewable Energy the Definition of Resilience?Retrieved August 30,2022,from:https:/ Green Economy:Policies and Practice.Dubai,Shanghai:Zayed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Tongji University.23.李军.(2015).煤炭消费减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有多大?控煤可获得明显健康收益.中国环境报,2015-04-14.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 August 23,2022,from: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programupdate-coaltf-20211223/煤炭资讯更新简报-第一期.pdf/at_download/file 25.IRENA.(2018).全球能源转型:2050 路线图.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阿布扎比(ISBN 978-92-9260-059-4).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https:/www.irena.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18/Apr/IRENA_Global_Energy_Transformation_2018_summary_ZH.pdf?la=en&hash=29BB6BF6762815FDE6AB505F47C057E369A340F826.Voegele,J.,Puliti,R.,&Murthi,M.(2021).A just transition away from coal:Vital for people and planet.World Bank Blogs.Retrieved August 23,2022,from https:/blogs.worldbank.org/voice7s/just-transition-away-coal-vital-people-and-planet 27.山西多措并举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二十 _ 滚动新闻 _ 中国政府网.(2017).Retrieved September 5,2022,from http:/
加速低碳转型赋能2035美丽中国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二目录1234引言 0102参考文献51低碳转型对推进 2035 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和主要措施06低碳转型助力 2035 美丽中国建设18结论和建议492.1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情景分析2.2 中国重点部门减排潜力和主要措施2.2.1 电力部门2.2.2 工业部门2.2.3 交通部门2.2.4 建筑部门2.3 能源低碳转型蕴含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070808101214151.1 低碳转型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协同效益1.2 低碳转型的多重效应,助力美丽中国建设03053.1 能源供应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3.2 工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3.3 建筑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3.4 交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3.5 农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3.6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202630364044指导委员会:高世楫 何建坤 韩文科 江 亿 李善同王金南 王 毅 薛 澜 周大地 张建宇总技术顾问:胡秀莲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退休)执行团队:刘 宇 周 胜 胡 珊 朱 磊陈 莎 蔡闻佳 贾 锋 张新民王雪成 高 霁 裘 盈 李卓然 郭 豪 薛珂洋 赵 贝 高 越合作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定源排放与控制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能源模型论坛EDF 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01引言气候变化在对森林、水资源、海洋与海岸带等自然领域产生明显影响的同时,与国民收入、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人口迁移、人类健康、政治冲突、犯罪等社会经济元素也存在密切关系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在保证现有生存空间和环境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并大幅降低经济损失。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台风、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严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挑战,严重威胁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 气候变化 2021:自然科学基础 指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未来几个世纪到几千年内是不可逆转的。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风险将成为新常态2。低碳转型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国陆续发布本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政策,致力于 巴黎协定 温升目标的实现。截至 2023 年 4 月18 日,已有覆盖全球 88%排放、92%GDP 和 85%人口的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3,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63 个国家和地区已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其法律体系或战略政策4,低碳转型已然成为全球发展大势。低碳转型与环境污染治理、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可以协同防治环境污染,提升环境质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绿色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研究和实践证明,低碳转型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正向发展的协同效益,反之此协同效益也将助力低碳转型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的提升。党的二十大已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现有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已不能涵盖美丽中国的全部内涵,要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对气候变化三个重要维度的建设,落实 2035 美丽中国目标。2035 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 年也是中国在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SDGs)目标两个重要的国际承诺后进一步迈向碳中和的第一个五年节点。由此,2035 年将是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成果初步呈现期,也是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中和路径的趋势崭露期。“2035 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二加速低碳转型,赋能 2035 美丽中国”中,中国能源模型论 坛(CEMF)专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以 2035 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展望政策情景、碳中和情景、加速碳中和情景、深度减排情景等多种不同情景下中国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之后进一步减排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轨迹,研判提出中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四大重点排放部门实现低碳转型的重点举措和关键技术建议,并对其相应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报告还分享了来自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加速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提升环境质量与健康、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案例,基于路径模拟和案例分析,探索部门低碳转型如何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并从内涵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试点示范等方面如何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021低碳转型对推进 2035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本章要点随着气候危机的日渐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中国的低碳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加速低碳转型的进程变得尤为重要。低碳转型是经济增长由“规模和速度型”向“高质量和高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机遇,其效益不仅体现在 GDP 的增长,更多体现在就业、生态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有序有效地推进气候行动,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多赢”,从而高质、高效、高速地推进中国的气候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基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应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重点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这三个重要维度,系统、全面地推进与落实。这将有效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并贡献于2030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SDG)的推进和中国 2035 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加速低碳转型将助力中国实现 2035 美丽中国目标,为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应继续保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将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系统稳步推进各部门双碳工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达成低碳转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同共赢。03近年世界各地暴雨洪水、高温干旱等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强、拉长,对森林、水资源、海洋与海岸带等自然领域产生明显影响的同时,与国民收入、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人口迁移、人类健康、政治冲突、犯罪等社会经济元素也存在密切关系5。2015 年 巴黎协定6确立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2018 年 IPCC 发布 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7,表明与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2相比,限制在 1.5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益处。根据 IPCC 在 2023年发布的 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 20238,当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 1.1左右,全球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眼前的危机,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深层次的生存发展挑战。联合国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并表示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与其他 16 个包括生命健康、水体洁净、产业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息息相关9。2020 年 9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加速推进低碳转型,最大限度减少洪涝和干旱等气候风险,降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治理体系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10。但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立足长远、统筹考虑其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关系,系统布局,有序推进。积极推进低碳转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在保证现有生存空间和环境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并大幅降低经济损失,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协同效益:1.1 低碳转型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协同效益 低碳转型虽可能导致短期经济效益的波动,但将带来更长期、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 年10 月发布 世界经济展望,分析了世界各地区预算中性政策情景下实现 2030 年前碳排放量减少 25%对短期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 2022-2030 年间经济增长平均每年降低 0.05-0.20 个百分点11。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 指出,若气候变化得不到有效缓解,最早在 2030 年即可能导致中国 GDP 损失约 0.5-2.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研究表明,到 2050 年低碳增长“决定性”转型将对 G20 国家的 GDP 平均产生 2.8%的净积极效益(净益),如果再计入规避气候风险等积极影响,到 2050 年其带来的 GDP 净益将高达 4.7。低碳转型进程的延缓不仅将使得中国在未来面临更频繁、强度更大的气候风险,更将导致中国需采取更大的政策力度、付出更高的转型成本以实现相同的脱碳目标,反之,积极有序的低碳转型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随之带来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以及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低碳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是相辅相成的。2018 年国务院发布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经过 3 年努力,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21 年 1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2021 年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2022 年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清华大学关于 PM2.5 的一项研究表明,以 2020 年为基准年(全国 PM2.5 浓度平均 33%),现有政策治理路径下 2060 年 PM2.5浓度将降至 25%,2030 年碳达峰路径下浓度将降至 20%,2028 年碳达峰路径下浓度将降至18%,2060 年碳中和路径下浓度将略高于 8。低碳转型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能够协同显著降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环境质量,并将降低人类健康风险和整体社会治理成本,蕴含着巨大的环境、健康和经济效益。04图 1.低碳转型助力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低碳转型是经济增长由“规模和速度型”向“高质量和高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机遇,其效益不仅体现在 GDP 的增长,更多体现在就业、生态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有序有效地推进气候行动,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多赢”,从而高质、高效、高速地推进中国的气候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之间的协同效益也将有助于保持国家发展长期宏观战略的定力,减少中间过程的震荡和反复,提升社会各界对低碳转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05图 2.2035 美丽中国建设三个重要维度2012 年11月 8 日,党的十八大报告14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2020 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及实施方案15,以美丽中国目标为导向,从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五个维度出发,设置 22 项具体指标,促进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保护,引导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16。2022 年 10 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17中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的定位,提出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韧性、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因此,现有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18已不能完整阐述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部内涵。本报告认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应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重点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这三个重要维度,系统、全面地推进与落实。维度一:环境质量与健康,主要包括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人居整洁四个方面,通过水、气、土的综合污染防治,提升整体环境质量,提供人类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维度二:生态保护与修复,从人居生态良好和自然生态良好两方面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和稳定性。推进城乡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质人居生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维度三:应对气候变化,涵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通过减缓举措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提升气候韧性以应对实际发生和未来预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加速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优先事项之一19,同时也将助力美丽中国三个重要维度的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有效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为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贡献于2030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SDG)的推进和中国 2035 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中国应继续保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将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系统稳步推进各部门双碳工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达成低碳转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同共赢。1.2 低碳转型的多重效应,助力美丽中国建设062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和主要措施本章要点2035 年是中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年份,也是实现“30前”碳达峰后进入深度减排的关键节点,还是迈向“60 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起点,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研究团队的情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可通过更高强度地提升能效和电能替代率,控制高耗能产业产品产量和单耗,驱动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最早可在 2023-2025 年间实现碳达峰,并在 2035 年碳排放较政策情景峰值可减少26%到 50%,继而在 2050-2060 年间实现碳中和目标。CEMF 研究结果还显示电力和工业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同时,减排行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将显著降低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命健康危害、基础设施损坏和农业生产变化等系列的影响,带来远高于其经济成本的外部收益,并且减排力度越大,净收益也越高。目前中国已经将可持续发展融入长期发展规划,逐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因此,在减排综合影响评估中,不应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而应将社会、环境、健康等隐性收益共同纳入评估体系,从而全面准确测算碳中和的综合协同效益。072.1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情景分析在落实中国在 巴黎协定 下提出的 NDC 目标、国务院印发的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中的顶层设计及分解目标,并进一步强化落实国内相关政策、延续当前能源转型趋势的政策情景下,CEMF 研究团队使用 LEAP 模型模拟的情景结果显示,中国将在 2030 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峰值为 110.98 亿吨,2035 年减少至102.16 亿吨,并在 2060 年回落到 55.18 亿吨,约为峰值的一半。同时,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随经济发展持续上涨至 2035 年,达到 64 亿吨标准煤,并在 2060 年下降至 56 亿吨标煤。其中,2035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32%,煤炭 40%,石油 14%,天然气 13%。而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三种情景下,中国最早可在 2023-2025 年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峰值在 100-104.7 亿吨之间,在 2035 年实现碳排放较政策情景峰值减少 26%-50%,继而在 2050-2060 年间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在 2030-2035 年间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在 2035 年达到 42%-55%之间,在 2060 年上涨到 85%-93%之间。具体路径如下:在碳中和情景下,以 2060 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中国需通过强化节能政策的落实,控制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产品产量在 2025 年达到峰值,在 2025 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峰值为 104.7 亿吨。2035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 60 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消费总量的 42%,煤炭 34%,石油 12%,天然气 11%。同时,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于 2035年降至 80.2 亿吨,较政策情景排放峰值减排约 26%。在碳中和情景下,实现 2060 年碳中和目标需要终端部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减少煤炭消费量占比,提升电气化水平,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加速碳中和情景响应了中国在 COP27 大会上强调的“3060 年前”双碳目标,通过进一步强化落实能效提升、降低主要产品产量与单耗降低能源需求总量,减少能源需求。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进一步提升终端用能电能替代比例,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系统成本、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并通过碳价政策驱动煤炭等化石能源退出,驱动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在 2030 年左右达峰,峰值为 57.5 亿吨标准煤,并在 2035 年下降至 56.5 亿吨标煤。加速碳中和情景下,中国在 2025 年前实现碳达峰,峰值约为 100 亿吨,至 2035 年排放总量降至 64.7 亿吨,较政策情景排放峰值降低约 42%,并提前在 2055 年实现碳中和。2060 年,中国进入负排放阶段。届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至 50 亿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 85%,煤炭、石油、天然气各占 5%。深度减排情景在加速碳中和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更高强度地落实能效和电能替代率的提升,并控制高耗能产业产品产量和单耗,力争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在 2020-2025 年前期实现达峰,峰值在 100 亿吨左右。深度减排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在 2030 年达峰,峰值为 55.8 亿吨标煤,并在 2060 年下降至 49 亿吨。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在 2035 年达到55%,2060 年达到 93%。在化石能源需求量的快速退出和非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幅增长的驱动下,2035 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 55.37 亿吨,较政策情景排放峰值降低约 50%,并提前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通过能源载体连接供应端与消费端,涵盖一次能源供应、能源加工转换、终端能源使用等环节,其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总排放的近 80%。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空间,能源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增长。据统计,2022 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 54.1 亿吨标煤20,排放二氧化碳约 121 亿吨21,而早在 2020 年 9月,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需在未来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达到峰值,并在达峰后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实现碳中和。推动高可再生、高电气化、高韧性的能源系统转型,实现能源生产与供给体系的绿色、低碳、高效、安全发展,是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2035 年是中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年份,也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进入深度减排阶段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年份,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意义,2035 远景规划将为进一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 2060 碳中和长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专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2035 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对中国的减排路径,不同情景下的技术与政策内涵,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图 3.中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路径情景分析综述082.2 中国重点部门减排潜力和主要措施2.2.1 电力部门根据 CEMF 情景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减排潜力最大的是电力和工业部门。不同强度的碳中和情景下,2035 年,电力部门减排潜力占总量的 40%到 49%,工业部门则占 32%到 39%。2060 年,分别占 48%到 53%和 31%到 33%。以加速碳中和情景为例,与政策情景相比,2035 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为 37.45 亿吨。其中,电力和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分别占总减排潜力的 47%和 34%。2060 年,总减排潜力为 45.18 亿吨,电力和工业部门减排分别贡献占 50%和 32%。电力部门实现能源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包括优化发电能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电力技术创新等。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工业部门主要依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用能低碳和加快技术创新融合等措施实现低碳转型。交通和建筑部门虽然减排潜力相对较小,但科学合理的转型举措将大幅提升社会生活水平,降低环境污染。交通部门需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用能低碳、形成绿色出行模式和促进技术融合发展等举措减排;建筑部门则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乡建设、提升建筑节能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和推广低碳前沿技术等举措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的绿色低碳转型。各部门具体减排举措如下: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优先领域,其实现能源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路径和措施包括:优化发电能源结构。碳达峰前,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建设核电。到 2035 年,有序替代煤炭发电,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和减量利用,大部分新增电力需求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到 2060 年,煤电等化石能源发电转为系统调节性电源,其发电的供电煤耗需达到 250 克标煤/千瓦时,这可以充分发挥其托底保供作用并提高系统灵活性,还能大幅提升发电效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需提升至 74-90%,电力需求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以电力和氢能替代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应用于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实现消费端的低碳化甚至零碳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前,加快建设跨区电力传输体系,重点关注由内蒙、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等主要电力生产基地向华东、华北、华南和华中等主要电力消费中心的传输通道建设。到 2035 年,积极发展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多能互补和分布式的智能韧性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大范围清洁电力的优化配置,结合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和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到 2060 年,实现“新能源 储能”智能化韧性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力技术创新。碳达峰前,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发电效率,持续增加风光发电和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关注储能和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创新研发进展。到 2035 年,开展电化学储能和 CCUS 试点工作,给更低成本和更安全的电化学储能和 CCUS 技术创造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基础;强化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到2060 年,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化学储能设施,CCUS 稳定实现年减排 10-15 亿吨二氧化碳。图 4.部门减排潜力(以加速碳中和情景为例)09为了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在现有的技术支撑和资源禀赋形势下,未来中国电力系统主要有三类低碳电力技术作为支撑:一类是传统化石能源发电 CCS 技术,第二类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 储能技术,还有一类就是核电技术。这三类技术在支撑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中各具优势,但也存在困难和挑战。核电是一种可大规模利用的零排放清洁能源,技术较为成熟。它进行电力生产既不受环境影响,也不向环境中排放 CO2和其他污染物,可在不改变当前电网架构前提下,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是当今世界仅次于水电(占比 16%)的第二大低碳电力来源。然而,对核能安全性的考虑,影响了中国未来对核能在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定位,特别是核电在未来电力结构中的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CEMF 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 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同时兼顾到“美丽中国”目标,核能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核电在电力部门深度减排的路径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核电规模和核电占比将逐渐增加。2020 年,装机规模 5000 万千瓦,发电规模 3662 亿千瓦时,核电占比 5%。到 2035 年,装机规模增加到 1.0-1.5 亿千瓦,发电规模 8000-10000 亿千瓦时,核电占比 7.5-10%。到 2060 年,装机规模 2.5-5.0 亿千瓦,发电规模 2.0-3.2 万亿千瓦时(pWh),核电占比 10-20%。与燃煤发电相比,燃煤发电因子为 0.8177tCO2/MWh(2022 年电力部门配额分配基准值),核电在电力部门的减排贡献:2020 年为 3 亿 tCO2,2035 年为 6.5-8.2 tCO2,2060 年为 16.4-26.2tCO2。电力部门减排技术场景-核能图 5.核电供应及占比102.2.2 工业部门作为减排重点领域,工业部门实现能源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措施包括: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碳达峰前,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严控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水泥、有色和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促进高耗能行业产量尽快达峰。到 2035 年,工业领域各行业广泛开展低碳改造,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 2060 年,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产业低碳化更新迭代,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用能低碳。碳达峰前,在钢铁、建材、化工和有色等重点行业发展清洁高效低碳的替代能源,广泛开展节能低碳改造。到 2035 年,持续提升电气化率,推广用“煤/石油/天然气氢电”取代煤炭的工艺过程。到 2060 年,普遍应用电力和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工业各行业的电气化率提升至 72%以上,在技术成熟领域推广无碳新工艺。加快技术创新融合。碳达峰前,通过开发推广低碳新工艺和新技术、回收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研发推广替代原料和燃料和配置低成本的 CCUS 技术等节能降碳技术来降低产品单位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数字化碳管理体系试点,打造数字化的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到 2035 年,扩大低碳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及CCUS 等负碳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清洁低碳原料和燃料的广泛替代;提升工业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操控水平。到 2060 年,在继续开展低碳高效的生产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在钢铁、建材、化工和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中难以实现原料和燃料替代的生产过程中,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攻关,实现 CCUS 等负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完成工业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大数据、5G、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和区块链等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助力能效提升,大幅降低碳排放。11氢能是清洁和高效的零碳二次能源,拥有较强的跨空间储能能力,它是实现能源系统乃至整个工业部门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可以使钢铁化工等难以电气化的行业实现大规模脱碳生产:在合成氨和甲醇生产中,氢气作为原料,在石油精炼过程中进行加氢生产轻质油品,同时脱除包括硫在内的杂质,用氢气代替炼焦还原铁矿石进行钢铁生产,可以大幅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尽管目前氢能生产成本较高,但考虑技术进步、规模扩大、技术学习曲线和政策驱动等因素,到 2040 年前后,绿氢生产成本在考虑碳税的基础上有望低于化石能源制氢,有较大的市场潜力。CEMF 研究结果显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氢能规模将从目前的 3300 万吨增加到 6000-6500 万吨,占终端能源比例 7%左右,其中绿氢比例 7-10%。2020 年,以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为主;到 2035 年,低碳制氢逐渐增加;到 2060年,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网电制氢、核能制氢和 CCS 等低碳/零碳制氢技术。绿氢(风电、光伏、生物质、核能、网电按照绿电比例折算)在 2020 年为 0%;到 2035 年,在三种情景下分别增加到 7%-10%;到 2060 年,分别增加到45-60%左右。由于气候政策力度的大幅度增加,非绿氢比重大幅度增加,化石能源中的 CCS 制氢等低碳技术也得到大幅度推广。煤制氢 CO2排放因子为 20 吨 CO2/吨 H2,与之相比,2035 年绿氢规模 600-800 万吨,对应减排贡献为 1.2-1.6亿吨 CO2。到 2060 年,绿氢规模为 5000-8000 万吨,对应减排贡献 10-16 亿吨 CO2。工业部门减排技术场景-氢能图 6.氢能生产量和绿氢比例12 2.2.3 交通部门交通部门实现能源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主要路径措施包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碳达峰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和集约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畅通重要航段和运输通道,补齐内河航运短板,提升内河航运干支联动能力,加速“公转水”进程。到 2035 年,初步建成低碳高效的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铁路和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明显提升,分别增加 10 亿吨货和 19 亿吨货运量,交通运输通达和通畅性显著提高;优化客运和货运组织,整合运输资源,引导客货运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各种运输方式的减排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到 2060 年,资源节约和衔接高效的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稳定运行,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并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绿色运输方式居于主导地位,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势和组合效率显著提升,实现“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能够增加 25 亿吨和 35 亿吨货运量。推进交通用能低碳。碳达峰前,积极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创建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建设方便高效和快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以及安全和连续的慢行交通体系,鼓励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发展“自动驾驶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模式,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以人为本、便捷舒适、集约低碳”的绿色出行体系,新建 2000km BRT 线路,新建 4000km轨道交通(地铁)里程,共享出行占比达到 15%,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 6000 万人次。到 2060 年,全面形成便捷优质的绿色出行体系,BRT 线路增长到 7000km,新建轨道交通(地铁)里程增长到 15000km,共享出行占比达到 50%,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 7000 万人次。形成绿色出行模式。碳达峰前,积极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创建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建设方便高效和快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以及安全和连续的慢行交通体系,鼓励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发展“自动驾驶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模式,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以人为本、便捷舒适、集约低碳”的绿色出行体系,新建 2000km BRT 线路,新建 4000km轨道交通(地铁)里程,共享出行占比达到 15%,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 6000 万人次。到 2060 年,全面形成便捷优质的绿色出行体系,BRT 线路增长到 7000km,新建轨道交通(地铁)里程增长到 15000km,共享出行占比达到 50%,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 7000 万人次。促进技术融合发展。碳达峰前,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的快速融合,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发挥技术减排的支撑作用;无人驾驶技术逐步应用在城市普通公交、消防车、物流车、出租车、智慧高速、景区无人摆渡和清扫等不同类型车辆上。到 2035 年,L4 级高级自动驾驶能在有限情景下应用,网络货运普及超过 50%的货运车辆。到 2060 年,完全自动驾驶逐步应用,网络货运基本普及全部货运车辆。1314 2.2.4 建筑部门建筑部门实现能源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主要路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碳达峰前,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低碳转型,系统谋划城乡建设,控制建筑规模增长;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手段,避免大拆大建。到 2035 年,不断完善建筑管理制度,使建筑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提升建筑节能水平。碳达峰前,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运行能效;加强绿色低碳建材、节能低碳技术和绿色建造方式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建造和施工管理。到 2035 年,加快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低碳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推广建筑运行能效监测。到2060 年,实现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实施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绩效评估。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碳达峰前,调整供暖系统的用能结构,提高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比例,持续推动北方供暖清洁化;重点控制建筑燃气和燃煤消耗,推进新建建筑和农村用能的电气化,停止推广农村“煤改气”,开展既有建筑电气化改造试点工作。到 2035 年,全面执行新建建筑的全电气化设计,加速推进既有建筑的电气化改造。到 2060 年,加快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现建筑供暖能源主要由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满足,提升建筑用电和采暖零碳化水平,基本实现建筑全电气化运行。推广低碳前沿技术。碳达峰前,推进光储直柔建筑试点,在全国建成 20-30 亿平方米光储直柔建筑;在农村地区推广屋顶光伏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系统建设,每年在全国建成 5000 个村级示范工程。到 2035 年,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光储直柔建筑,完成超过 5 万个农村新型能源系统改造工程。到 2060 年,新建城镇建筑全部采用光储直柔系统,实现每年 5 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光储直柔改造;配合电力系统淘汰火电进程,建设跨季节蓄热工程,回收热电厂和工业低品位余热,不断完善“产消调蓄一体化”城镇供热系统,实现北方城镇地区的零碳供热,并大幅提升供热系统可靠性。152.3 能源低碳转型蕴含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据统计,2012 年至 2021 年,中国以年均 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 6.5%的经济增长22,已经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长部分脱钩。同时,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衍生出生命健康、环境质量、生态服务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外部效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参考以上 LEAP 模型研究中的加速碳中和情景下的减排路径,使用 CGE 模型模拟了碳中和与加速碳中和情景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量化减排的外部效益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将受到更为严重甚至不可逆的影响。2022 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 中国国别与气候发展报告 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和旱灾等自然灾害及其引致的农业单产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均直接损失达到 0.5 万亿元,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剧,预计未来 GDP 损失在 0.5%-2.3%之间。根据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团队使用 CGE 的模拟结果估算,这意味着中国 2020 年到 2060 年 40 年将累计损失 71.9 万亿元。而根据政策情景结果,碳中和情景下 2060 年 GDP 累计损失约 80.6 万亿元,加速碳中和情景下 GDP 损失约为 114.7 万亿元。其中,碳中和情景下经济净损失为 8.7 万亿元,加速碳中和情景经济净损失为 42.8 万亿元i。与 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23不同,气候变化的成本也可以通过碳的社会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SCC)来衡量。SCC 主要是通过气候风险的评估,测算了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损失,量化了社会应该为避免未来气候变化和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支付的成本,从成本收益角度看,也代表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效益。相较于国别报告而言,SCC 将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命健康危害、基础设施损坏、农业生产变化等系列影响也纳入测算范围,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对气候变化影响进行全面评估。2022 年未来资源研究所(RFF)发布的研究报告24显示,2020 年二氧化碳的社会成本为$185/tCO2。相较政策情景,2060 年碳中和情景与加速碳中和情景累计减排分别为 1321 和 1805 亿吨CO2。采用$185/tCO2测算ii,碳中和情景与加速碳中和情景将分别产生 169 和 230 万亿元的外部收益iii,远高于经济发展单方面的代价。结合模型测算的经济代价,2060 年碳中和情景下净收益为 160 万亿元,加速碳中和情景下净收益为 187 万亿元。比较减排的经济成本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外部收益发现,碳中和情景和深度减排情景下减排可以带来净收益,并且减排力度越大,减排收益也越高。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讲,对于分部门投资而言,在碳中和情景与加速碳中和情景下,化石能源行业和化石能源发电行业的投资和回报率相较政策情景均出现大幅下降,2060 年碳中和情景下化石能源部门回报率下降 81%,投资下降 14%(0.39千亿元),化石能源发电部门回报率下降 66%,投资下降 7%(0.13 千亿元),而加速碳中和情景下化石能源部门回报率下降 88%,投资相对下降 19%(0.54 千亿元),化石能源发电部门回报率下降 73%,投资下降 3%(0.06 千亿元)。与此相反,以可再生能源为首的非化石能源行业投资大幅增长,2060 年碳中和情景下清洁能源发电回报率增长 42%,投资相对增长24%(1.06 千亿元),加速碳中和情景下回报率增长 30%,投资增长 27%(1.2 千亿元)。由此可见,加速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中国实现气候目标,也可以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缓解经济成本。图 7.2035 年和 2060 年分部门投资额变化i.数值为 2020 年人民币当年价,按 3%折现率计算ii.数值为 2020 年人民币当年价,按 3%折现率计算iii.按 1 美元=6.9 元人民币计算分分16图 8.中国碳中和路线图(以加速碳中和情景为例)通过比较以上气候变化损失指标,可以发现一方面,从经济视角看,减排行动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整体经济代价,但也将对能源结构、交通系统、产业发展、土地使用方式等经济系统带来结构性变化,从而为中国经济绿色、韧性增长提供更广阔的机会。另一方面,减排行动还将通过削弱气候变化风险和负面影响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与经济收益相比,一定程度上,来自外部的收益更加显著。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减排行动还将通过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气候灾害、缓解环境退化、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式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效益。中国目前已经将可持续发展融入长期发展规划,逐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因此在减排综合影响评估中,不应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而应将社会、环境、健康等隐性收益共同纳入评估体系,从而全面准确测算碳中和的综合协同效益。根据中科院的相关研究25,到 2060 年中国陆地和生态系统固碳和吸收碳的潜力在 23-25 亿吨,此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也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生态退化缓解、丰富生物多样性,衍生出诸多环境效益。中国应继续保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定力,将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系统稳步推进各部门双碳工作,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实现低碳转型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同共赢。17183低碳转型助力 2035美丽中国建设本章要点在诸多低碳转型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也给人居和自然生态环境领域带来包括污染物减少和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等环境效益,有利于协同实现 2035 美丽中国建设中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与健康的目标。从各部门的具体减排举措来看:能源供应端的低碳转型将有效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量和水安全,提升土壤质量,赋能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工业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将通过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来助力污染防治工作,并有助于保护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对空气和水污染的防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保障土壤安全做出一定的贡献,提升人居生态环境格局,最终赋能实现整洁良好的人居环境。交通部门低碳转型将通过减少空气和水污染,优化城市人居质量和环境来赋能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农业部门和生态系统的各类低碳转型措施也与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通过大力降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赋能人居环境整洁的实现以及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本报告收录了各部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低碳转型实践案例,探索低碳转型如何协同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夯实基础。报告中的案例涵盖了能源供应、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态系统各领域不同利益相关方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许多低碳转型措施可以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在自然生态环境领域带来包括污染物减少、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等环境效益,最终赋能人居生态环境良好,协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环境质量和健康等 2035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减排措施来看,能源供应端的低碳转型将有效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量和水安全,提升土壤质量,进而赋能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此外,工业部门的绿色和低碳转型也能够通过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物排放,助力污染防治工作,并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在终端用能部门方面,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在减缓空气和水污染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土壤安全,提升人居生态环境格局,最终实现整洁良好的人居环境。交通部门同样作为终端用能端,其低碳转型将通过减少空气和水污染,优化城市人居质量和环境来赋能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除此之外,农业部门和生态系统的各类低碳转型措施也与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这两个部门的低碳转型措施可以大力降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时也可以赋能实现整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提升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各部门的减排措施在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环境质量和健康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这种协同效应将助力中国实现 2035 美丽中国目标,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本章节通过多项研究进展及实践案例具体分析了低碳转型与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具体展现了低碳转型赋能美丽中国的多方成果和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案例紧密衔接低碳转型措施,首先分析了减排潜力最大的能源系统,以能源低碳转型路径的研究为开章,紧跟着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路径分析,详细阐释了对能源转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意义。案例随之扩展到终端用能部门,分析了包括建筑、农业和工业等部门的实际低碳转型道路,及其如何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达成。案例范围大到全国的电力系统分析、囊括了位于黄河流域面临水安全问题的能源输出大省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高度依赖煤炭的河南省鹤壁市、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模范的山东青岛中德生态园区及山东明水经开区,小到成功完成生态修复的房山区废弃矿井、安徽潘一矿区、和正向可持续性低碳农业发展的山东劲牛企业和济南佳宝乳业养牛场。案例中的主体包括了地方政府、国际团队、科研团队和企业,不同主体在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协同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科研团队从学术层面研究并探索低碳转型路径和其对 2035 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贡献;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国际合作来带动低碳转型;企业层面通过自发探索并尝试可持续发展模式自下而上推动转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阐释了低碳转型是如何多方面和多层次地赋能美丽中国目标。图 9.低碳转型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关性19203.1 能源供应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逐步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和燃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转型成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提升发电效率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其带来的空气污染。修复废弃矿井可减少其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粉尘污染及有害气体扩散。发展低碳替代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需求,继而减少其开采、加工和伴随的水系破坏与水体污染。修复废弃矿井可避免矿井水污染地表水。减少燃煤发电和提高发电效率能减少发电过程中用水,缓解能源行业水需求与其他用途水的竞争关系,加强全社会的水安全。2005-2015 年采取的优化燃煤发电机组、关停小火电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燃煤发电效率,使发电煤耗从原来的 356.4 克标准煤每千瓦时降到了 315.4 克标准煤每千瓦时,避免了这期间4.9百万吨二氧化硫,2.2百万吨氮氧化物和 0.1百万吨 PM2.5 的排放26。以山西为例,每开采1吨煤将合计破坏地下水资源 2.48 立方米,而每年因煤炭开采而破坏的地下水资源达到十几亿立方米27。油气开采同样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部分非常规油藏压裂一口井耗水可达几万方,用水量占到西部油气田用水总量的 80%以上28。空气水体21 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可以同步减少开采过程中重金属对周边土壤的污染,并降低煤矸石山对耕地良田的侵占。修复废弃矿井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缓解化石能源开采对周边土壤的污染。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可减轻水土流失。修复和再利用废弃矿井建成绿地可提高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指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能源系统能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升电力可及性,为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厕所等基础设施提供电力。19872020 年,中国因煤矿开采产生损毁土地 2700.12 万亩。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大量极度退化的损毁土地,使区域碳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矿区碳固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29。截至 2021 年底,中国修复矿山土地约 49.6 万公顷,新增绿地超过 1600 万公顷,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贡献31。当光伏组件铺设于屋顶,并且吸收率高于 65%、转化效率达到 30%时,就能使城市温度降低 2 3,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空气污染,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适宜健康的人居环境30。电力生产结构的变化和燃煤发电技术革新,使新疆电力生产的单位水足迹由 2012 年的 4.2610-3立方米每千瓦时下降到 2017 年的 3.0810-3立方米每千瓦时,且 2017-2050 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使新疆电力生产单位水足迹下降753。减少发电行业的水足迹,可以降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供应受水资源不确定性的约束。据中电联统计分析,中国在 2006-2021 年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约 215.1 亿吨。其中,非化石能源发展减排贡献率为 56.7%,降低供电煤耗减排贡献率为 41.32。土壤人居整洁自然生态气候变化减缓 修复废弃矿井既能减少温室气体逃逸,又能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及利用、发展低碳替代能源、提高发电效率在减污降碳的同时,也能缓解有限的能源资源与因气候变化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帮助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修复废弃矿井能减少其中的温室气体逃逸 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及利用、发展低碳替代能源、提高发电效率可实现减污降碳气候变化适应?从水体污染物去除的角度来看,与 2020 年相比,2060 年各情景下陕西省能源行业废水排放中总磷、总氮和氨氮排放量最多可减少 2.06 吨、205.89 吨和 10.29 吨。根据水体富营养化、酸化和淡水生态毒性三大水环境影响潜值的评价结果,Gec 情景下的水环境影响潜值持续增加,增幅为 7.82%。而其余四种情景均为下降态势,其中 Halve 情景的降幅最大,为26.19%;Ger 情景的降幅最小,为 4.12%;BAU 和 Lec 情景的降幅分别为 7.17%和 5.33%。从分地区的角度来看,陕西省能源行业水环境影响潜值排名靠前的地区都是能源行业产值较高地区,2035 年和 2060 年水环境影响潜值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榆林市和咸阳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例如,在电力行业中,风力和光伏发电在燃料的提取、加工和运输、发电厂的运营、发电厂的建造和退役以及废物管理等生命周期阶段的水环境影响潜值显著小于火力发电。它们的单位发电酸化潜值仅为煤电的 3.9%和 8.8%,单位发电水体富营养化潜值仅为煤电的 2.5%和 6.6%。综上所述,相比于火力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发电厂运营阶段和全生命周期阶段在降低水环境的影响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对这两种发电方式的大规模应用将带来较好的节能减排和节水降污的协同效益。因此,陕西省能源行业应充分利用本地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积极探索使用新能源或者采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从源头对行业用水与污染排放进行控制,降低行业废水酸化、水体富营养化、淡水生态毒性等环境影响潜值,从而减轻对水量和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图 11.2035 年和 2060 年陕西省分地区能源行业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23地理:全国|低碳方式: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美丽中国目标:空气清新和人居整洁|利益相关方:科研 来源:蔡闻佳,张诗卉等(清华大学)图 12.2030 年和 2050 年 NDC 情景相较于基准情景的 PM2.5 浓度变化碳中和目标下,存在两种具有相同排放轨迹但不同技术路径的实现方式,一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RE-LED),另一种是以负排放技术为主导(NET-LED)。在 RE-LED 路径中,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 86%,生物质联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 5%(687TWh),负排放抵消量占 4%(23Gt);而在 NET-LED 路径中,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 63%,BECCS 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 11%(1294TWh),负排放抵消量占 15%(77Gt)。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低碳能源转型,这将使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尽管改进末端控制措施的贡献不容忽视,但仅仅依赖这些措施并不能帮助中国所有省份达到 2005 年世卫组织 10g/m3的指导标准。在 RE-LED 和 NET-LED 情景中,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步淘汰,到 2060 年发电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几乎为零,但在其他行业仍然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差异。在 2035 年前,两种碳中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没有差异(全国人口加权平均 PM2.5 浓度为 18.70g/m3),碳中和路径都将极大地促进空气质量的提升。但通过比较发现,在 2060 年最严格末端控制措施下,RE-LED 和 NET-LED 情景的全国人口加权平均 PM2.5 浓度分别为 6.10 和 9.57g/m3。在 RE-LED 情景中,几乎所有省份都可以达到 2005 年世卫组织 10g/m3的指导标准,但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赋能环境健康 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也是碳减排的关键领域。电力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而且对环境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看,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提升空气质量,进而支撑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不同路径的研究和分析,电力系统实现 NDC目标(CO2排放强度到 2030 年需要比 2010 年的排放量低约 40%)与基准情景相比,到 2030 年除西北部外的其他区域的 SO2将减少18-89%,NOx将减少 2878%,同时全国人口加权平均PM2.5 浓度约下降 50%。在仅考虑电力系统减排的情况下,全国就已经有 83%的区域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过渡阶段III 目标(35g/m3),并且避免 19962 例过早死亡,这将极大地提高空气质量并推动美丽中国的进程34。24图13.不同气候目标和空气污染控制情景下 2035 年(A)和 2060 年(B)的人口加权平均 PM2.5浓度和人均预期寿命损失NET-LED 情景中仅有不到 2/3 的省份可以达到。因此,在相同的末端控制措施下,走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碳中和路径更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与参考情景相比,2060 年人均预期寿命损失最低 0.88(NET-MFR 中最低估计值)下降到最高 2.80 年(RE-CLE 中最高估计值),这几乎相当于中国过去预期寿命增长的 5-10 年(2005-15 年或 2010-15 年)。从 NET-LED 转向 RE-LED 路径(0.471.19 年)的公共卫生收益甚至大于从 NDC 情景到碳中和情景(0.440.85 年)。总之,此研究再次表明了选择适当的碳减排途径的重要性。在减排的同时,能够促进空气清新目标的实现,并为公共健康保驾护航,这对于美丽中国目标的达成具有深远意义35。25iv.(reference-CLE(无碳减排制约与现有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reference-MFR(无碳减排制约与最强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NDC-CLE(国家自主贡献下现有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NDC-MFR(国家自主贡献下最强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RE-CLE(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有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RE-MFR(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最强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NET-CLE(碳中和目标下负排放技术为主导的现有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NET-MFR(碳中和目标下负排放技术为主导的最强大气污染控制力度路径)263.2 工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加速生产工艺的低碳绿色改造、降低重点行业的单位耗能、提升工业电气化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循环利用余热余压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投入生产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及利废建材,减少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工业原材料及其隐含的污染排放。2013 至 2017 年间,落后产能淘汰使得全国 PM2.5 平均浓度下降了2.8 微克/立方米36。2020 年,水泥行业退出落后产能合计约 1892万吨;水泥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呈逐年下降,“十三五”期间氮氧化物降低约28%,颗粒物降低约 167。工业部门降低重点行业的单位耗能、提升能源生产效率、加速生产工艺的低碳绿色改造,循环利用水、废弃物和余热余压等资源可减少投入生产的水资源,同时减少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工业生产的能效提升将同时降低化石燃料需求,从而减少化石能源开采,间接减轻能源开采加工带来的水污染。通过创新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再生利用废水、降低单位产品水耗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自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从 2009 年的234.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181.6亿立方米,占全国废水总排放量的比例也从约40%下降到 23.558。然而,201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仍为世界先进水平的 2 倍,为45.6 平方米39。空气水体27 工业废弃物及利废建材的回收再利用,将减少废弃物的填埋处置,防止因废弃物的不当填埋而造成的土壤污染及土地挤占。降低重点行业的单耗将减少生产原材料的投入及使用,从而减少上游原材料的开采,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同时,循环利用废弃物,及如余热余压等工业生产资源可以防止这些废弃资源威胁生态环境及其附带的生态服务,通过降低对生态的威胁提升生态环境指数。通过节约集约带来的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可减小现有资源对生产需求的限制,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及生产效率,综合利用废弃物及各种生产资源将减少工业原材料的投入,减少上游的碳排放,形成绿色产业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类型。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重金属污染造成粮食减产超过1000多万吨,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造成相对应的经济损失达到 200多亿40。中国许多城市利用市郊设置垃圾堆场,侵占了大量的农田。据估算,每堆积一万吨渣约须占地 1亩,2021 年全国工业固废累计堆存量超过 600亿吨,占地超过 200 万公顷,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41,42。利用再制造产品较制造 新件可节材 70%-80D,大量减小工业制造受气候变化背景下有限资源的约束。在水泥生产的熟料煅烧环节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物替代石灰石等高载碳原料,每综合利用1 吨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0.85 吨;用废钢替代天然铁矿石用于钢铁冶炼可大幅缩短原有的公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每生产 1 吨钢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6 吨;利用再制造产品相较制造新件可减少 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43。土壤自然生态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地理:青岛中德生态园|低碳方式:生态体系标准建立|美丽中国目标:全覆盖|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和国际合作来源:贾锋、宋培培、李磊、井涌泉(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青岛中德生态园标准先行打造“美丽”园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是青岛的重点功能区之一,园区现有中德生态园和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合作平台,承担建设青岛与德国、日本“国际客厅”的职能。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约有12.8 平方公里位于园区。经山东省和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中德生态园管委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由西海岸经济新区管委代管。中德生态园于 2010 年 7 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约,2011 年 12 月开工奠基,2013 年 7 月启动建设。秉承“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到 2021 年底累计实现 20 家世界 500 强项目、3000 多家国内外企业在园区内落户发展,形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引领性产业体系。以高标准要求引领生态建设发展,对标联合国2030 发展目标,首个功能区生态指标 2030 体系已经通过专家评审,纳入商务部制定的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合作生态园工作参考指南,发布全球首个自贸区绿色指标体系,园区还获得亚洲首个德国 DGNB 区域认证。中德生态园坚持以标准立园,做到标准先行。在园区建设之初,率先借鉴德国莱茵模式和 DGNB 可持续建筑经验,编制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 40 项内容的指标体系1.0,其中 6 项指标为该园首次提出。40 项内容的指标体系涵盖了能源、水资源、土壤、空气、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为园区打造了“低碳发展,生态友好”的蓝图。园区初步制定了“2027 年碳达峰,2050 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并在青岛中德生态园 20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2025 年,园区单位 GDP 碳排放强度 170tCO2/百万美元,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20%;分布式能源供能比例 60%。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园区突出多源利用,以泛能网为平台建立区域内能源智能化管理与交易,突出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水源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燃气等清洁能源的分布式能源一体化利用,实现冷、热、电三联供。创新能源利用模式,园区遵循“高能高用、低能低用、削峰填谷互补保障”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混配系统和独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能源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优化输配系统。针对水资源,青岛中德生态园 20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明确要求:2025 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6 立方米/万元;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 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75%。在具体实践中,中德生态园从园区起步阶段就编制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规划和专项研究,将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控制指标专项规划进行控制。加强园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河道生态防护,自然净化水质,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和泄洪通道等。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湿地、坑塘、河坝,并对原有湿地进行雨水利用和改造美化,结合地形及水流方向,在景观水系中设置蓄水坝体,以形成大面积水域,营造滨水景观。由此建成的山王河湿地公园、汉德 D-zone 和山龙河改造项目,成为园区雨水收集净化的“雨水花园”,同时还能发挥出巨大的景观效应,成为园区及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空气质量方面,青岛中德生态园 20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明确要求:2025 年,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 310 天/年。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完善区域协调管理和园区内部管理两大方面,包括污染排放源的源头控制、末端管理和土地利用相关三个层面,涉及的污染源包括工商业生产、热电联供、交通、扬尘等方面,并强化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土壤安全也是园区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青岛中德生态园 20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明确要求:2025 年,土壤污染净增加量为零。首先,园区要根据规划区的自然本底特征和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其次,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并强化了检测机制,针对园区土壤环境因素,委托专业资质机构,自 2014 年起连续开展环境指标监测,共布设监测点位 65 个,科学确定环境承载能力,强化空间布局管控。青岛中德生态园区通过高标准的生态指标体系,实现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并成功践行了低碳、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美丽中国指标。这体现了“整体规划,标准先行”的重要性,并彰显了低碳、应对气候变化、水、空气、土壤、人居环境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是可以通过具有大局观的统筹而实现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为未来的新园区发展提供了优秀模板,而且急需转型升级的老园区亦可发掘其有可借鉴之处。28地理:山东明水经开区|低碳方式:传统工业园区低碳转型|美丽中国目标:水体洁净、人居生态良好、气候变化减缓|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和企业 来源:山东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明水老牌工业园区绿色转型促进环境与经济效益并行明水经开区坐落于济南章丘,于 1992 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东连淄博、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黄河下游流域沿黄工业园区之一。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经开区最初以发展传统制造业为主,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伴随着传统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扭转园区内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境况,对紧临黄河的明水经开区来说刻不容缓。作为沿黄重点合规园区,明水经开区在十余年前就意识到了产业转型升级所能带来的潜在红利,从“十二五”时期便开始积极进行布局。2012 年,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随即开始布局产业转型。2016 年,章丘撤市设区后,为加快融入济南主城区,明水经开区将转型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并着手于污染防护治理以及生态保护。2020 年以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战略出台后,明水经开区的转型更加关注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领域。基于更明确的政策导向,明水开发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发展实际加快绿色低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汽车、食品医药包装、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六条产业链,推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十余年的转型改革进程中,为应对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等生态问题,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将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工作并线推进,协同发展创新技术与数字经济,探索出一条颇具代表性的老牌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2022 年,明水经开区新建企业环评率达 10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 4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 9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园区内企业通过绿色技术改造、建设新能源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等工作,带动了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以明泉集团为例,集团转型升级后,开启氮肥退城进园技改提升项目,淘汰落后工艺,打造“绿色、高效、高端”的产业生态圈。改造后煤炭用量将减少 21.5 万吨/年,综合能耗(当量值)将节约 20.63 万吨标准煤/年。同时,园区的绿色转型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绿色发展。例如,中国重汽表示在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排放压力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园区绿色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园区整体的环境,促进使用清洁能源,并实现余热余压的的综合利用。改善园区传统用能模式有利于节省企业能源费用成本,减少污染排放。除此之外,转型也加快了园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时淘汰高耗能产能,强化生产过程资源节约,并利用绿色能源技术,推动了光伏项目的建设,打造绿色工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娃哈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园区的转型促进了企业设备升级,提升设备生产效率并降低设备损耗,提高企业产品产量,倒逼企业发展成为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企业。由于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指标给企业绿色发展带来了高成本的压力,明水经开区为帮助企业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提供了资金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持。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逐步形成环境与经济效益并行不悖的发展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耗举措,多方共识之下,推动企业与园区共赢共生的良性循环。29303.3 建筑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建设大规模跨季节储热系统替代如散煤燃烧等高排放供暖方式可以减少建筑内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并减轻空气污染。从用能终端方面来讲,建筑用能全面电气化,并利用如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提供低碳电力,在满足终端用能的同时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建筑节能和低碳绿色改造能直接减少电能使用,从而减少能源供应端火电生产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发展绿色建筑也将减少水泥钢筋的使用,增加低碳建材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赋能实现空气清新目标。建筑内烧散煤取暖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1吨散煤燃烧的排放相当于 5-10 吨电厂燃煤排放的污染物45。2013 年,京津冀地区散煤排放占到同期环境统计烟尘总排放量的 23.2,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 15.2,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 4.446。京津冀地区每年散煤消费量超过4000万吨,占区域总耗煤量的10,但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贡献超过 50%,其中,散煤燃烧对大气中 PM2.5 的年均贡献约为 7.2-9.2 微克/立方米47。而京津冀地区 90%以上的散煤用于生活采暖,如果能通过其他能源替代掉这部分散煤燃烧,京津冀地区 PM2.5 年均浓度可下降 8 微克/立方米左右48。空气31 发展绿色建筑将大力推崇建材的循环利用,减少建材固废的产生以及其填埋处理,从间接上减少建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及土地的占用。发展绿色建筑使住户生活环境宜居便利的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建筑电气化与分布式能源可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厕所等基础设施提供电力来处理生活污水及垃圾,提升社会整体卫生和健康水平,打造整洁的人居环境。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主要通过节能和优化用能结构实现,可以削弱化石燃料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需求来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和发展绿色零碳热源,有助于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能源短缺。建筑全面电气化并配以分布式微网,这能保障频繁极端天气下的持续供电以满足住户需求,让建筑和住户共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1 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 500 吨至600 吨,而拆除 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 7000 吨至1.2 万吨建筑垃圾。目前中国大量建筑垃圾并没有得到良性利用,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填埋、抛撒、堆放建筑垃圾还容易造成空气、土壤和水污染。截止 2020 年,中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总资源利用量不足1亿吨,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Q。据测算,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 20 亿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 8 倍左右,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 40R。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 13.9 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 41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08 亿吨53。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也提升到 6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累计完成散煤替代 2500 万户左右,削减散煤约 5000 万吨,据测算,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 9200 万吨54。推广“光储直柔”建筑可改善建筑性能,提高建筑气候韧性。经测算,中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其年发电量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用电的 30%,有利于建筑在气候风险中为住户提供一定的可靠电力55。土壤 发展零碳热源、提升供暖能效可减少供应端使用化石能源直接燃烧供暖,一方面将节减化石燃料产热相关的水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则将减少产热过程中带来的水污染。从建筑运营角度来讲,通过建筑电气化和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两项措施的结合可在电网断电时为住户提供清洁用水。修建绿色建筑及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低碳和绿色改造可减少建筑运行期间的水资源浪费,以此来降低对洁净水的占用,通过高效用水保障洁净水资源及其水安全。通过节能低碳绿色改造(建筑保温水平提高使得需热量降低)、提高高效热源方式占比和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等措施,使北方城镇建筑供暖能耗强度却呈现下降趋势,从 2001年的 23kgce/m2,降低到 2020 年的 13.7kgce/m2 49,减少避免了产热过程中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也避免了开采更多化石能源带来的水污染。装配式住宅的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均可较传统现浇住宅实现减碳,每平方米可节水 20.5P。水体人居整洁 发展绿色建筑将协调人、建筑和环境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增加绿化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改善建筑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人居生态地理:鹤壁市|低碳方式:建筑采暖低碳改造|美丽中国目标:空气清新|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来源:刘雨婷,杜展霞,陈莎(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张新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鹤壁市行业低碳转型和清洁低碳采暖保障空气清新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和平原面积约各占一半,全市总人口 164.96 万人,城镇化率达58.76%。因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以第二产业为主且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 2017 年,原煤作为鹤壁市主要工业能源消费品种,占比高达 93%以上。同时,该地区生产总值为 832.59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 544.22 万吨标准煤,单位 GDP 能耗为 0.65 吨标准煤(按当年价计算),高于同年的河南省单位 GDP能耗(0.51 吨标准煤),也高于同年的国家单位 GDP 能耗(0.55 吨标准煤)。根据鹤壁市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分析,鹤壁市单位 GDP 能耗较高,工业企业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较低。由此可知,原煤是鹤壁市主要工业能源消费品种,燃煤排放是 PM2.5 和 NOx 污染的主要来源。鹤壁市处在南北方采暖划界过渡区域,2017 年 6月成功入选首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农村取暖方式和居住环境转变,印发了 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和 鹤壁市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规划(2017-2020)。在城区和县城都遵循“集中供热为主,分散采暖为辅”的原则,实现清洁热源的全覆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形成“低温空气源热风机为主,成型生物质取暖为辅”的模式,实施热源的清洁化改造。同时,保证“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和“新建建筑施行绿色农房标准”同举,从而实现取暖清洁化和建筑能耗降低双保障。(1)集中供热清洁化改造成果。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实现鹤壁市清洁取暖全覆盖,积极发挥现有的热源效能,不断推进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集中供热方式。截至 2020年 6 月,鹤壁市发展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 2474.26 万 m2。其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 1417.26 万 m2,余热回收利用集中供热发展 650 万 m2,地源热泵集中供热发展 407 万 m2,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发展 123 万 m2。(2)热源端清洁化改造成果。推进农村低温空气源安装。在清洁取暖的实施过程中,确定了“电取暖、煤清零”技术路径,积极推进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安装工程,全市安装低温空气源热风机13.13 万户,约 17.37 万台,采暖面积达 2100 万 m2,占清洁取暖农村热源侧实施改造面积的 86%,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安装低温空气源热风机监测仪,对 90 户低温空气源热风机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在 2019 到 2020 年的供暖季,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单位面积日均耗电量平均值为 0.368kWh。低温空气源热风机采用高效的新环保冷媒,以电力作动力,代替煤炭取暖,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同时也减少了其他污染物的排放。(3)用户端建筑能效提升成果。至 2020 年 5 月,鹤壁市“热源侧”清洁取暖改造面积总计为 4508.65 万 m2,改造户数29.7 万户;“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 662 万 m2,改造户数4.87 万户。铺设农村燃气管道 378.41km,新接农村用户 6.4万户,累计改造农村电网 575 个村庄,涉及 22.1 万户,使供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32图 14.鹤壁市供热方式占比从2017到2020年,鹤壁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转型工作和能源使用的节能增效工作,在城区和县城发展集中供热,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进行热源端清洁化改造和建筑端用户能效提升。其中,鹤壁市通过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建设,不断完善集中供热设施的基础建设,每年节约能源104.65 万吉焦,节约标准煤 3.85 万吨,减排 CO210.2 万吨、SO2770.8 吨、NOx269.8 吨和烟尘 578.1吨;部分农村地区通过安装低温空气源项目,每年替代燃煤 35.9万吨标准煤,减排 CO294.1万吨,SO20.72 万吨,NOx0.25 万吨。鹤壁市的清洁取暖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共节约或替代 39.75 万吨标准煤,减排 CO2104.3 万吨、NOx0.28 万吨,为供暖季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做出重要贡献,进一步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图 16.2018 年 1月-2022 年 9月空气质量状况图图 17.2018-2020 年污染物排放量及浓度分布图在开展清洁取暖行动的同时,鹤壁市还完成了火电和水泥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排查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散煤行为,推进全市范围的散煤动态清零。多项行动联合开展下来,鹤壁市夯实了蓝天保卫战的成果。鹤壁市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在 2019 年后有所减少,其中,鹤壁 2018 年空气质量的三项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增”;2019 年 PM2.5、PM10、优良天数三项指数综合得分 50.38,位列全省第 6 名;2020 年 PM2.5、PM10下降 6.6%和 7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 37天(图 16),NOx和 SO2的排放量下降明显,较 2018 年分别下降 26.04%和 28.12%(图 17)。鹤壁市地方政府通过低碳取暖改造和减少行业煤炭使用等低碳转型措施,促进了地方空气质量的改善,为美丽中国空气清新目标作出了贡献。33图 15.清洁取暖试点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地理:青岛中德生态园|低碳方式:被动房设计|美丽中国目标:气候变化适应|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和国际合作来源:王宝琪、贾锋、宋培培、李磊、井涌泉(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德生态园低碳被动房设计增强建筑气候适应能力 被动房与中国常规建筑相比节约率达 8090%,符合国家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从 2014 年开始,中德生态园就引入了德国先进的被动房技术,深耕低碳和零碳领域的建筑技术体系建设,并且针对国内现状,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建筑领域“双碳”发展之路。“被动房技术中心”项目于 2015 年 3 月开工建设,2016 年 9 月投入使用,集合建筑本体节能提升、设备系统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复合利用等技术手段,配置楼宇控制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运营进行全程把控,为全国建筑低碳技术的升级开创了先河。由于建筑本体节能措施包含了卓越的保温系统和性能良好的被动式气密性外门窗,还配以无热桥设计和围护结构高气密性,可以减少室内外空气对流引起的室温变化;且可再生能源冷热源机组设备和空调风系统具有防冻保护功能,对于极端的高温和极冷天气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本项目 2017 年的发电量为 34016 kWh,占全年总能耗的 7%;2018 年发电量为 35888kWh,占全年总能耗的 9%;2019 年发电量为 34655kWh,占全年总能耗的 8%;2020 年发电量为 37952kWh,占全年总能耗的 9%。34图 18.光伏历年发电量下图展示了被动房技术中心 2016-2020 年度的室内温度情况。即便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冷热源机组设备和空调风系统具有防冻保护功能),被动房中心近四年的全年室内温度维持在 2026()范围内。制冷季平均温度在 25左右,供暖季温度在 22左右。每个功能季的室内温度的波动范围在 2以内,能维持良好的舒适性。根据模拟结果,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一次能耗 130 万 KWh,节约运行费用 55 万元。同时减少碳排放664 吨,与现行的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比,其综合节能率高达 66%。截至 2021 年,被动房技术中心作为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的示范项目已运营 4 年。运行管理团队运用能耗监测系统,长期对其能耗及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并定期对外发布能耗报告,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运行模式,确保本项目的低碳运行。2016 至 2020 年,此项目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耗电量为 30kWh/(ma)左右,在满足高度舒适度的前提下,每年能节省电的费用约 55 万元,4 年累计减少碳排放约 1000 吨。本项目推动了近零能耗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在中国的示范推广,同时也促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近零能耗技术标准的逐步建立和实施。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能耗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348002 万吨标准煤,建筑能耗为 116000 万吨标准煤。目前,中国 95%的建筑为高能耗建筑,而被动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传统能耗的减量化和气候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最低成本创造最为舒适的建筑环境。如果按照被动房标准实现 85%节能目标,每年保守估计能节省约100000 万吨标准煤,其中运营阶段节省约 70000 万吨标准煤。若以 2018 年青岛市住宅竣工面积1624 万为例,如果全部按被动房住宅标准建设,相比现行的 65%节能标准,可节约用电 7.5 亿kWh,减少碳排放 60 万吨,节约能源费 4.1 亿元。因此,大力推广被动房,对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缓解城市区域大气污染和节约社会成本有重要意义。35图 19.2016 年 10 月-2020 年 9月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363.4 交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交通领域燃油车效率的提升,将通过降低单位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单位颗粒物的排放。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如氢能蓄电池等在铁路和公路货运等领域的应用,将通过替代传统燃油车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降低颗粒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增加公共交通普及率、建设自行车道等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将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能从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通过风电电解水制氢的绿氢燃料电池车相比燃油车能实现 85%的 NOx 减排和明显的 PM10 减排。2015-2020 年间,除了交通结构调整措施,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车油路一体化“等末端治理措施,使中国交通部门造成的 PM2.5 浓度下降 23V。且如果近几十年来中国没有采取机动车减排的措施的话,1998 年至-2015 年机动车的排放会是实际排放的 2-3 倍57。空气37 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低碳燃料和提高燃油效率可减少燃料对空气及人体的影响,促进建立良好健康的人居环境。将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纳入交通运输结构的规划与建筑中,适应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潜力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在满足城镇和农村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可实现交通低碳转型赋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清洁燃料的使用、燃油效率的提高及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实现减污降碳。2021 年,全国机动车四项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为1557.7 万吨58。绿氢燃料电池车相比燃油车能够减少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达 50%以上,通过风电电解水制氢的氢燃料电池车能实现 84%的碳减排59。使用绿色低碳水运燃料可以减少排入水体里的污染物,提升近海水质,赋能水体洁净目标。水体人居整洁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利于进行更合理和全面的城市规划,为城市绿地提供土地资源,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来实现宜居的人居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人居生态地理:厦门市|低碳方式:绿色交通|美丽中国目标:空气清新|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来源:王雪成(交通科学研究院)科技赋能引领厦门市城市交通迈向“近零碳”发展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在 2018 年正式出炉,旨在实施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三类污染物协同控制,狠抓臭氧、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治理,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交通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厦门机动车数量逐渐增加。厦门市车管所的数据显示,2022 年厦门市机动车报牌 189650 辆。其中乘用车报牌 128825 辆,同比 2021 年增长13.43%。因此在 方案 中,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和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成为了重点措施之一。厦门交通系统始终把绿色交通作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美好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事项来推进,通过建设低碳基础设施、推广绿色出行、发展绿色货运模式和创新交通智慧运行等措施,推动交通领域低碳绿色发展,为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贡献力量。(1)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生态品质,全面实现交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的生态绿色公路,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积极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这不仅能保障施工质量安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翔安大桥等项目采用快速装配式现浇箱梁支架体系,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海上作业风险;厦门大桥加固改造、溪东路等项目应用了“绳锯切割”、“透水混凝土”和“新型泥浆处理”等绿色工艺技术;翔安大桥等项目应用 BIM 和物联网相关技术,搭建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成本。为了助推公路建设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厦门市环岛路是中国第一条依海而建的道路,其美化率、绿化率与干净度位居全国海滨城市之首。(2)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围绕绿色出行和便捷出行目标,着力打造公交都市。2017 年底厦门实现了轨道交通零的突破,目前已开通运营轨道 1、2、3 号线,里程 98 公里,实现三向跨岛,同时在建 4 号线、6 号线、3 号线延伸段这 3 条线路。同时持续强化公交与地铁衔接,深化智能系统应用,推出城际公交、网约公交和微循环公交等产品,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开通 13 条“公交快递融合”线路,有力支持边远山区乡村经济发展。依托“互联网 ”,推进智慧新业态发展,打造网约车规范管理的全国标杆城市。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 70.43%。图 20.采用装配式施工的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38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的清洁化,逐步打造纯电动公共交通供需运营系统。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和网约车全部为新能源车。截止 2022 年底,全市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比率达 86.5%,全市出租车中新能源车比率达 51%(其他均为清洁能源车辆),网约车中新能源车比率达 75%。同时,加快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更新,加大新能源配送车辆推广力度。目前新能源配送车辆保有量达 13163 辆,较去年同比增长 118%,占比约 9.4%。(3)大力开展绿色航港建设厦门港作为厦门市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一直致力于开展绿色航港建设。2017 年,厦门市辖区港口的169 台集装箱轮胎式龙门起重机(RTG)全部完成“油改电”技术升级,据测算,升级后的港区吊装单箱能耗下降 57%以上,年减少燃油消耗约 6939 吨,减少 CO2排放 21930 吨。建成全国第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远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远海码头、海润码头等多个码头完成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建设应用工作。据测算,改用岸电后,仅嘉庚号船舶一年可减少燃油消耗逾 300吨,减排 CO2951 吨、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逾 5 吨。未来 3 年,厦门港将实现邮轮及集装箱码头岸电应用全覆盖。装箱卡车“油改气”岛内港区已全部完成改造,岛外港区已完成 72%的高污染车辆国标准改造60。(4)推进交通智慧高效运行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大力推动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从方便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游客公共出行需求和提升公共出行品质出发,以建设“全数据驱动型公交”为目标,打造“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在满足“企业控本增效、乘客便捷安全、政府减负可控”等三方共同需求上,着力破解百姓出行难题,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和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厦门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建设更高水平、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厦门市开展绿色交通以来,实现年节约能源 13820.54 吨标准煤,替代燃料量 18941.37 吨标准油,减少 CO2排放79552.54 吨61。2016 年,厦门市获得了全国首批优秀“绿色交通城市”称号;2019 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局荣获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公益性奖励中华环境奖。此外,交通的绿色转型带来的是直观的空气质量改善。2020 年 1-11月,厦门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改善 0.43(1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 2.4 个百分点,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五降”62。综合来看,交通绿色转型为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图 21.厦门 5G 自动驾驶公共交通线路图 22.厦门智慧快递分拣系统39403.5 农业低碳转型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合理使用化肥,减少不必要的含氨氮化肥施用量,可以减轻肥料里的氨逸散到大气中,与其他无机物质反应形成空气中的细颗粒污染物。合理处理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避免直接焚烧或露天堆放废弃物释放的有害污染物逃逸到大气。华北平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氨排放贡献了这些地区 8-11%的 PM2.5 浓度63。中国通过实施秸秆焚烧禁令,全国 PM2.5 总排放量下降了46.9d。空气 保护性耕作、农作物秸秆还田及渔业综合养殖等固碳技术将有效加强土壤蓄水能力,提升水体空间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需求,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管理技术将通过废弃物厌氧消化、粪肥深施还田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水污染。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可减少洁净水的浪费,并保障其水安全。2020 年中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56.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而单方水的 GDP 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1/265。水体41 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结合免耕播种等农业固碳技术及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减少对土壤的扰动,降低对土壤的侵蚀,并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污染。优化耕作方式,采取如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及其对土壤安全的威胁。合理处理包括如农膜在内的农业废弃物等也有助于增加农膜回收率,降低其对土壤潜在的污染。合理处理秸秆可提升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将有效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及威胁,改善生态平衡的状态。保护性耕作等固碳技术,以及旱耕湿整等稻田甲烷减排技术可以通过增密控水栽培和加强土壤蓄水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水土保持率。农业固碳及减排等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污染,这将有利于生态质量的优化。同时,农田及牧地系统的生态质量改善也将增加这两大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处理和利用农业废弃物能避免随意丢弃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优化耕作方式和发展农业固碳技术等改善土壤质量的措施,实现从现有的农业模式到气候智慧型农业的转变,可增强作物生产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固碳和减排措施将减少农业部门的排放。采用可持续的农业耕作方式并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有利于能稳定农田的碳储量,增加土壤碳库,降低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超过 1.33 亿公顷,有效减少了化肥施用量66。因为中国对于秸秆焚烧的限制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水稻秸秆还田比例从 2000 年不足 25%,分别提升到2010 年的 39.7%、36.4%,提升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67。“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等系列攻坚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 86.7%和 80h。2021 年,在全国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0551万亩,同步发展 2825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增强了农业系统气候韧性72。自 2005 年以来,中国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措施,使化肥利用率提高了 5%,累计减少施用量 1000 多万吨,同时还实现了6%的粮食增产;2015 年以来,中国化肥用量开始负增长。与 2015 年相比,2019 年氮、磷和钾肥分别下降了18%、19%和 13%,总计共带来 56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70。此外,在中国年产生的 6 亿吨秸秆中,露天焚烧的粮食秸秆约有 0.94 吨,会带来 1070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1。土壤中国通过修复退化草地、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工程,2011-2018 年,使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 28%下降到10.2%,全国草原植被综合盖度从 51%提高到 55.7%,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逐步恢复69。人居整洁自然生态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地理:山东劲牛集团-济南佳宝乳业养牛场|低碳方式:农业低碳转型|美丽中国目标:土壤安全|利益相关方:企业来源:高越,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济南佳宝乳业养牛场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提高土壤肥力随着中国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脱节,畜禽粪污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没有足够的土地消纳,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与此同时,连年的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水体污染,也威胁着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于畜禽粪污来说再为适合不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畜禽粪污的科学处理和利用一直被各个部门所提倡。以粪污肥料化利用为例,化肥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特别是氮肥,其生产加工严重依赖于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尿素是氮肥的主要品种,其能源组成的 60%来源于煤炭,25%来源于天然气,其余 15%来源于重油。用有机化肥替代高耗能化肥,可以减少农业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业的污染和环境压力,改善种植业的土壤状况,提高作物品质,这是农业低碳转型的重要环节。然而,要想使畜禽粪污从养殖业的“废”变为种植业的“宝”,还要避免不合理施用带来的“二次伤害”,其中所涉及的技术环节和推广模式十分复杂。养殖主体作为控制面源污染政策的执行对象,首先面临着建造和购置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高额投入和后续运营成本,但相关的激励、补贴或补偿措施有限。其次,虽然养殖场粪污的排放管控十分严格,但后续处理及农户还田等环节的监管少有涉及。而规模化养殖的粪污产生量大,传统粪便堆放自然发酵的方式效率较低,且有机肥腐熟质量和养分含量难以保证。如果种植户盲目用于还田,那么不但无法发挥肥力,反而可能对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上述的种种现状对粪便腐熟技术、有机肥标准化和农田施用方法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济南的佳宝乳业养牛场,山东劲牛集团的发酵罐提供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新思路。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建立合作,一起研究适合不同有机物的微生物菌剂,劲牛集团设计了“发酵罐 微生物菌剂 配套肥料”的技术路线:零成本收集生产废料作为原材料,经微生物发酵及添加菌种再加工,就能变废为宝,生产出市场需求紧俏的生物有机肥,可以用于农户就地还田或由劲牛集团代为销售。以佳宝示范基地为例,该模式年处理动物粪污 30 万立方,至今已累计处理粪污 100 万立方,加工成的生物有机肥已销往全国。生物有机肥兼具了肥料的营养属性和微生物的活性,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降低了有机肥的价格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同时,由于其就地取材的性质,可以使许多原本不合理利用的资源得到优化,如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畜禽粪便、厕所粪污、生活湿垃圾等。这能降低农田土壤改良的经济成本,减少农药及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种植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4243443.6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 2035 美丽中国目标 通过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复湿地、保护海岸带的蓝碳生态系统等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可增加绿化来阻挡、过滤、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1 公顷以树木为主的绿地,每年可吸附或阻挡沙尘12 吨;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 720 千克的二氧化硫;1 公顷梓树林可吸收 140 千克的氯气73。空气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修复退化陆地生态系统、保育海岸带的蓝碳生态系统都将整体提升绿化率,净化水质,提升水土保持率,增加水源涵养能力,保证水安全。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开展陆海统筹的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和综合整治,优化调整林地、湿地、耕地等碳汇潜在土地布局,使 2019 年片区海域水质接近 I 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恢复74。水体45 保护修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有利于保持水土,消减污染物,改善土壤的健康状况。通过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等方法的生态修复也能提高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复退化林草和湿地生态系统有助于增添城镇绿地及其附带的生态服务,为人居生态良好提供坚实基础。保育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则能改善滨海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修复退化林草生态可以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增加湿地保护率,保育海岸带的蓝碳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这些基于自然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优化生态格局、强化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胁迫,从而提高生态质量指数。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可以提升生态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及韧性。江西省寻乌县废弃矿山的综合治理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段修复了废弃稀土矿山 14 平方公里,使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降低了90%,且使治理前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的土壤转变为百余种草灌乔植物适应生长的土地,植被覆盖率由10.2%提高至 95u。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且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储碳、涵养水源、固土等生态功能持续改善,气候韧性稳步增强81;20112018 年,全国草原植被综合盖度从 51%提高到 55.7%,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 28%下降到10.2%,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82。土壤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开展陆海统筹的土地综合整治,使 2019 年该片区内生态用地面积增加 2.3 倍,建成了100公顷城市绿地公园和89公顷湿地公园,极大改善了当地人居生态环境76。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自 2000 年来增长了4.83%,达到 23.04w。“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31万平方公里,到 2021 年底,水土保持率达到 72x;修复退化湿地 46.74 万公顷,新增湿地面积 20.26 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 50%以上;整治修复岸线 1200 公里,滨海湿地 2.3 万公顷,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得到有效保护79。自然生态 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可以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通过吸收碳排放来减少净碳排放。2001-2010 年间,生态修复项目为目标区域生态系统增加年碳汇量 0.74 亿吨,相当于中国所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年碳汇的 255%,可抵消当年中国碳排放量的 5%左右80。人居生态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地理: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矿区|低碳方式:矿井生态修复|美丽中国目标: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自然生态良好|利益相关方:政府和企业来源:资源中国房山区废弃矿井生态修复重焕生机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矿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拓展区,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区域内森林植被损毁、水土流失、采空塌陷等问题突出,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野生动植物物种急剧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影响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确定的“生态修复、生态涵养”的区域功能定位,2006 年至 2010 年,史家营乡用 5 年时间将全乡范围内的 142 座煤矿全部关闭,结束了当地的千年煤炭开采史;从 2010 年起,该乡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对曹家坊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并引入市场主体来参与发展生态产业。曹家坊矿区通过多项措施为矿井生态修复提供了所需资金,并通过科学的办法全面修复了矿区水体和生态,提升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具体来说,曹家坊村通过明晰产权,激发市场主体修复生态和发展产业的动力,以此为矿井修复的项目吸引到了投资。为更好地推动曹家坊矿区的修复和保护,利用原有荒山、矿业用地、林地等发展替代产业,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曹家坊村于 2011 年按照 70 年的承包期,将矿区所在的后沟区域 4700 余亩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统一流转给开展矿区生态修复的北京百瑞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现矿区修复项目建设权、林地经营权、产业项目开发权的“三权合一”。通过明晰产权、明确修复范围和厘清收益归属,有效调动了市场主体投资矿山生态修复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此外,曹家坊矿区采取了“地形地貌整治 植被恢复”的模式,科学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为固定山体和防治地质灾害,在矿区内开展了客土回填矿坑、边坡修复、鱼鳞坑围堰等生态修复措施,修建了4000 余米的行洪渠,确保生态修复区域的安全。同时矿区还关注到了水环境修复,煤矿关闭后,区域内地下水不再因人工采煤活动而泄露,地下水位逐年增高;通过水土保持和自然净化等措施,区域内泉水日渐充沛,恢复了山泉自流、河水自然流淌的自然环境。为了恢复植被,种植了近 10万株元宝枫、榆叶梅、金枝国槐等树种,在边坡地带种植草皮,使原来满目疮痍的矿山区域逐步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色,为替代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在多项措施下,曹家坊矿区森林覆盖率由 2009 年的 46.9%提高到 2019 年的 69.6%,林木绿化率由 2009 年的 61.8%提高到 2019 年的 89.4%,草地增加了 3.21 万平方米,多年断流的山泉在 2015 年恢复了自流,且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 2010 年的 275 天增加到 2019 年的“全年全部优良”,空气质量从“污染”级别改善为 PM2.5 平均浓度 31 微克/立方米的优质状态,相较 2010 年,PM2.5 平均浓度下降了 18%。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白鹭、野鸭、野鸡等野生鸟类和野兔、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重现并在此觅食栖息。曹家坊矿区现有鸟类 33 科 99 种,植物 100 科 370 属 654 种,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图 23.曹家坊矿区现状(来源:资源中国)46地理:安徽潘一矿采煤沉陷地|低碳方式:矿井生态修复|美丽中国目标:自然生态 良好|利益相关方:企业来源:东辰生态园安徽潘一矿采煤沉陷地治理建成多功能生态园淮南矿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总面积约 3000 平方千米。该矿区地处华东地区的安徽省北部,在淮河中下游,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区腹地。矿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多年来煤炭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开采,这里的煤炭资源枯竭,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采煤塌陷区。土地沉陷问题已经对当地的人居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潘一矿是淮南矿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煤矿,为一矿两井,于 1983 年投产,核定生产能力500 万吨/年,其东井于 2012 年投产,核定生产能力 100 万吨/年,目前已于 2018 年逐步关闭。潘一矿煤层气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属高瓦斯突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11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22.4 m3/t,抽放率约为 42%。地下抽采的瓦斯气已实现民用。该采煤塌陷区地表沉陷,水深 2-3 米,同时矿区内煤矸石资源丰富。2009 年,针对潘一矿区内的采煤沉陷地,淮南矿业集团与东辰创大公司合作进行治理与生态开发。两家公司采用互助互利的方式,在优先考虑生态原则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将煤矸石排放与潘一矿采煤塌陷区修复同步进行。一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堆弃的煤矸石可用于东辰创大公司进行沉陷地的填埋和加固,而东辰创大公司投资资金对采煤塌陷区先修复后再开发,帮助淮南矿业集团实现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根据采煤塌陷地土地性质,将潘一矿采煤塌陷区划分成塌陷塘和塌陷滩涂地,采用了不同的修复方案:浅水塌陷塘围网水产养殖并种植观赏水生植物;深水塌陷塘网箱水产养殖并配备垂钓设施。塌陷滩涂地经煤矸石填埋后,覆土造地,建造养殖场或种植树木,打造绿化生态景观。此外,对塌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同时,为响应国家号召,园区内发展光伏发电,逐步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园区。潘一矿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项目共投资 5280 万元,治理面积 3000 亩。经过十年的植被复垦治理,已经由采煤塌陷地建设成具有湿地生态、果木种植、家禽养殖和休闲度假功能的东辰生态园,2015 年该生态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风景区。潘一矿采煤塌陷区的企业合作治理模式和生态开发效果,为其他矿区塌陷地的治理和生态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748结论和建议4本章要点气候变化将加剧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不可逆的风险,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刻不容缓。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就能源相关的低碳转型路径开展了不同情景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加速低碳转型使中国有望在2035 年实现更高强度的减排,并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基于不同减排路径的成本效益分析,越激进的低碳转型情景其环境和气候效益越大,且减排所带来的广泛效益远大于经济成本。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点内容,加速低碳转型还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协同效益,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推进加速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协同发展,本报告建议相关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支撑机构、相关行业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从加强低碳转型与美丽中国建设在顶层设计和专项政策中的衔接;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发挥协同效应;完善美丽中国建设进展跟踪评估机制,敦促目标落实;促进具有协同效应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关注技术创新;开展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与模式的试点示范,探索应用潜力等几个方面展开工作。49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加速低碳转型进程。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就能源相关低碳转型路径开展不同情景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加速低碳转型可以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甚至部分情景将在2060 年进入负排放阶段,其中电力和工业领域的减排潜力最大。电力部门的主要减排措施包括优化发电能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电力技术创新等,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主要来自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用能低碳和加快技术创新融合等措施。低碳转型需要带动投资从化石能源相关行业到绿色、低碳能源和技术等相关行业的转移。尽管加速低碳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但不同减排路径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越激进的低碳转型情景其环境和气候效益越大,且减排所带来的广泛效益远大于经济成本。部分低碳转型措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缓解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进民生福祉,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此外,应对气候变化还需重视适应气候变化手段以应对实际发生和未来预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党的二十大已将“降碳”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美丽中国建设,重新审视美丽中国的定义,并行推进行政和市场手段,将以加速低碳转型和加强气候韧性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指标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建设进展推进的重要抓手,配合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等具体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合力共建美丽中国。为推进加速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协同发展,本报告建议相关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支撑机构、相关行业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开展以下相关工作:加强低碳转型与美丽中国建设在顶层设计和专项政策中的衔接党的二十大更新明确了 2035 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基于此内涵完善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低碳转型的重要角色定位,统筹考虑降碳涉及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生态等各重点领域部门及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与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以绿色低碳的视角审视各领域部门的资源利用方式,以优化升级的思维审视全生命周期的转型关键节点,加强低碳转型与美丽中国建设在总体战略和专项政策中的衔接和推进,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完善行政手段的同时,关注市场调节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拓宽绿色投融资渠道,为市场参与提供政策信号和指引,吸纳社会资金,结合市场电价、碳交易、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已有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收获多重投资效益。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发挥协同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同发展,助力 2035 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美丽中国建设进展,引导各领域、各地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是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有序推进和最终实现的有力抓手。从指标体系入手,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美丽中国建设统筹考虑,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中考虑“气候变化减缓”和“气候变化适应”两类气候变化应对相关评估指标,通过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的减缓气候变化从能源结构、产业转型、生活消费等方面推进全社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以提升气候韧性为目的的适应气候变化从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农、林、水、海洋)、人体健康等方面显著降低由气候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降低政策成本,助力美丽中国建设。50完善美丽中国建设进展跟踪评估机制,敦促目标落实促进具有协同效应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关注技术创新开展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与模式的试点示范,探索应用潜力定期开展进展评估是保障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中国从 2020 年陆续发布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 和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导美丽中国建设,2023 年是第一次进展评估节点,但目前尚未有相关工作启动,且美丽中国内涵相较 2020 年已有较大变化。根据美丽中国建设的最新内涵,研究完善并更新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配套发布进展评估数据统计边界、核算方法学和定量/定性评估标准,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科技等客观事实变化定期进行阶段性调整,提升评估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公正性;深化进展评估工作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协同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领域搭建数据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进展动态监测,提高数据透明度;尽快开展第一次美丽中国建设进展评估,并对外公布评估结果,推进各领域、各地区建设进程,同时发现不同领域和地区目标落实的优势劣势,明确进一步建设方向和重点。本报告中大量研究与实践证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生态等领域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可协同实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经济增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技术创新是低碳转型的关键,前瞻部署并推动形成一系列低碳、零碳、负碳等渐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将有力支撑全社会系统转型,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的布局应用,将引领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迭代式升级,深层次驱动低碳转型。融合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通信等学科和行业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跨学科、系统化推进低碳转型的信息分析工具和前沿技术创新,发现降碳协同推进减污、扩绿、增长的新模式、新业态。强化关键渐进性技术创新,并为颠覆性技术突破留下足够空间,通过不同时间段、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安排,合力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步伐。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实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对于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的方向、路径和技术,尤其是核能、氢能、储能、CCUS、新型电力系统等新兴战略性、关键颠覆性技术和模式,还存在一些认识不清晰、观点不统一的情况。通过在国家重点战略区域、不同协同条件省市、各类产业园区和行业企业因地制宜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示范工程、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等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探索能够实现降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温室气体排放与增强基础设施韧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质量与健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绿色包容性增长协同增效的前沿的、不确定的、综合性的创新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总结积累协同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发现当前新技术、新模式的薄弱点,不断完善不同空间尺度、不同部门行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和模式创新体系,在实践中提升应用成熟度,以点带面,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51参考文献1.李承政,李旭辉,顾海英.气候变化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国际实证研究新进展 J.阅江学刊,2021,13(05):29-50 120-121.DOI:10.13878/ki.yjxk.20210908.001.2.郑艳,庄贵阳.碳中和目标下应协力加强气候适应工作 J.中国发展观察,2022(02):53-57.3.Net zero tracker:Welcome.Net Zero Tracker|Welcome.(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 zero scorecard.Energy&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 Nations.(n.d.).巴黎协定|气候行动|联合国.United Nations.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un.org/zh/climatechange/paris-agreement7.Global warming of 1.5 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sites/2/2019/06/SR15_Headline-statements.pdf8.AR6 synthesis report:Climate change 2023.IPCC.(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ipcc.ch/report/sixth-assessment-report-cycle/9.Climate action-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climate-action/10.Renwei,C.(2022,January 25).研究报告.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lceg-20210711-zh11.2022 年 10 月 世界经济展望:应对生活成本危机.IMF.(2022,October 11).Retrieved April19,2023,from 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2/10/11/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212.Aligning policies for a low carbon economy synthesis.(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oecd.org/environment/cc/aligning-policies-for-a-low-carbon-economy-synthesis-english.pdf13.贺克斌.100亿吨减碳任务怎样实现?首先要从这五个方面出发.https:/ April 19,2023,from http:/ April 19,2023,from:https:/ 9).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_ 滚动新闻 _中国政府网.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 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 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undp.org/zh/china20.张兴华.(2023,February 28).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_ 部门政务 _中国政府网.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 emissions in 2022 analysis.IEA.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iea.org/reports/co2-emissions-in-202222.清华校友解振华荣获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 清华新闻网.(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 Bank Group.(2022,November 8).China Country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Report.World Bank.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china/publication/china-country-climate-and-development-report24.Issue 211:Planning for a net-zero economy.Resources for the Future.(n.d.).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s:/www.resources.org/print-issues/issue-211-planning-for-a-net-zero-economy/25.于 贵 瑞,郝天 象,朱 剑 兴.中国 碳 达 峰、碳中和 行 动 方 略之 探 讨 J.中国 科 学 院 院刊,2022,37(04):423-434.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121001.26.Wu,R.,Liu,F.,Tong,D.,Zheng,Y.,Lei,Y.,Hong,C.,Zhang,Q.(2019).Air Quality and health benefits of China s emission control policies o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during 20052020.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14(9),094016.doi:10.1088/1748-9326/ab3bae 27.滕飞.煤炭真实成本,如此之大?J.环境经济,2015,No.135,No.136(Z1):24-25.28.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0,December 15).专家:高度重视西部化石能源开发用水难题.Retrieved from http:/ 29.杨博宇,白中科.碳中和背景下煤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进展及其减排对策 J.中国矿业,2021,30(5):1-9.30.谭琦璐.“双碳”背景下 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技术形式与生态环境影响 J.中国能源,2022,44(02):13-22.31.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2022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中国32.中国电力行企业联合会.(2022,July 7).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22 电力绿色发展.Retrieved from https:/ 33.闫书琪,李素梅,吕鹤,等,基于混合 LCA 的新疆地区电力生产水足迹分析及碳中和目标下的变化.气侯变化研究进展,2022,18(3):294-304.DOI:10.12006/.issn.1673-1719.2021.27434.Cai W,Hui J,Wang C,et al.The Lancet Countdown on PM 2.5 pollution-related health impacts of Chinas projected carbon dioxide mitigation in th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ector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a modelling study.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8;2(4):e151-e61.35.Zhang S,An K,Li J,et al.Incorporating health co-benefits into technology pathways to a chieve Chinas 2060 carbon neutrality goal:a modelling study.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1;5(11):e808-e17.36.Zhang,Q.,Zheng,Y.,Tong,D.,Shao,M.,Wang,S.,Zhang,Y.,Hao,J.(2019a).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6(49),24463-24469.https:/doi.org/10.1073/pnas.1907956116 37.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May 10).重点工业领域如何减污降碳?行业专家来支招.Retrieved from https:/ 38.张统,李志颖,董春宏等.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给水排水,2020,56(10):1-3 18.DOI:10.13789/ki.wwe1964.2020.10.001.39.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2022).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40.尹 金珠,荆瑞英.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J.资源 节约与环保,2020(06):8.DOI:10.16317/ki.12-1377/x.2020.06.008.41.深圳市生态局.(2020,June 28).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五大危害.Retrieved from http:/ 14).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效显著.Retrieved from http:/ 4345.国家应急广播网.(2016,October 21).散煤相当于数倍电厂燃煤排放 煤炭去污路径存争议.Retrieved from http:/ 7).京津冀需重点治理农村散烧煤.Retrieved from https:/ 47.人民日报.(2017,December 9).治理散煤污染,思路要广一点.Retrieved from http:/ 48.见 4749.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22).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22(公共建筑专题)50.每日财报.(2021,February 4).从“碳中和”政策中洞察装配式建筑机遇.Retrieved from https:/ 24).我国建筑垃圾产量日趋严重但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专家建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须专项立法.Retrieved from http:/ 9).我国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Retrieved from https:/ 白皮书(全文).Retrieved from http:/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1,July 9).实现“碳中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Retrieved from https:/ 56.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2022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中国57.Wang,H.,He,X.,Liang,X.,Choma,E.F.,Liu,Y.,Shan,L.,.&Evans,J.S.(2020).Health benefits of on-road transportation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7(41),25370-25377.58.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 年).Retrieved from https:/ J.中国能源,2022,44(02):13-22.60.厦门,一座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来自厦门市建设绿色和谐交通的最新报告 人民网.(2018,March 9).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 6062.厦门:吹响攻坚号角 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战 _ 鹭岛聚焦 _ 厦门 _ 新闻中心 _ 台海网.(2020,December 8).Retrieved April 19,2023,from http:/ assessment of ammonia emissions on inorganic aerosols in East China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technique.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45(21),9293-9300.64.Huang,L.,Zhu,Y.,Wang,Q.,Zhu,A.,Liu,Z.,Wang,Y.,.&Li,L.(2021).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straw burning bans in China:Emissions,air quality,and health impact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789,147935.65.张茹,楼晨笛,张泽天,等.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54(1):69-82.doi:10.15961/j.jsuese.202100739 66.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2022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中国 67.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2022).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6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March 26).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就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答记者问.Retrieved from http:/ 年).Retrieved from https:/ J.科学,2021,73(06):8-12 4.71.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2022).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72.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生 态 环 境 部.(2022).中 国 应 对 气候 变 化 的 政 策 与 行 动 2022 年 度报告.Retrieved from https:/ 73.江苏自然资源.(2021,April 15).植树造林是优化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Retrieved from http:/ 74.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2,August 17).碳汇生态产品基本构架及其价值实现.Retrieved from http:/ 25).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7)丨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Retrieved from https:/ 74 77.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2022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中国7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January 31).水土流失防治步入快车道.Retrieved from https:/ 7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2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白皮书(全文).Retrieved from http:/ 15).发展研究|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考和建议.Retrieved from https:/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Retrieved from https:/
2035美丽黄河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的(WEFE)纽带关系协同管理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070810121618202427333739414549目录12345摘要参考文献WEFE 纽带关系的重要性黄河流域 WEFE 的时空格局WEFE 与安全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下的WEFE政策协同和权衡如何加强 WEFE 协同治理2.1 严重资源型缺水2.2 重要的能源基地2.3 中国重要的粮仓2.4 脆弱的多样生态系统3.1 WEFE 与水安全3.2 WEFE 与能源安全3.3 WEFE 与粮食安全3.4 WEFE 与生态安全4.1 WEFE 政策目标梳理与交叉影响分析4.2 妥善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和权衡作用有利于促进能源系 统绿色低碳转型4.3 开源节流与统筹调度推动水资源管理向绿色低碳转型4.4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可以有效助力 粮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4.5 生态碳汇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潜力巨大5.1 促进政策协同的方法5.2 加强纽带关系协同管理的重要政策建议指导委员会:高世楫 何建坤 韩文科 江 亿 李善同王金南 王 毅 薛 澜 周大地 张建宇执行团队:姜鲁光 刘汝亮 姚 霖 黄少中 王永生 秦天玲 高 霁 裘 盈 甘奕维 赵 贝 薛珂洋 孙嘉宝 彭昀玥 合作单位: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EDF 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0102061426445201摘要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状况决定了黄河流域是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典型区域。保障黄河流域的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是对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甚至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远景目标都至关重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黄河流域的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WEFE Nexus)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加速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帮助其持续承担能源基地和粮食基地的重要角色来说,加强纽带关系的系统性管理、各部门政策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都是十分关键。黄河流域纽带关系的协同管理也将为全球综合应对气候、能源、粮食与自然生态系统等多个议题提供中国智慧。本报告梳理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以及现行关系下的政策目标,发现了这些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由此可见,这四大系统之间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协同增效的坚实基础。因此,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协同具备巨大的潜力,而如何规避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各系统间的权衡关系是纽带优化的重点和难点。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是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能源系统的政策目标与其他政策目标之间存在许多协同和权衡作用。其中,煤炭的开采利用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清洁利用,还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负担。相较于煤炭的开采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更加友好,但也可能因为选址和运营不当而对水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能源、生态和粮食系统在用地上的矛盾也较为明显。水资源不仅是纽带关系中的灵魂,也是黄河流域最突出的矛盾点。黄河流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推进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水系统的碳减排。但是,水资源的开采、运输、处理和再利用过程中的碳减排空间还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一方面,在现有水系统的政策目标中,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促进水系统的碳减排。另一方面,增加非常规的水源利用可能会导致水系统的用能增加,加大水系统低碳转型的难度。因此,需要额外关注水和能的纽带关系,大力发展低碳水处理技术,降低取水、水处理、水运输和污水废水处理中的碳排放,全面推进水系统的低碳转型。由于粮食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COP27 发起了促进粮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倡 议(Food and Agriculture for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 FAST)。全球粮食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30%,其低碳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在眉睫。现有的粮食系统政策目标的重心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粮食系统的低碳化发展最为相关的仅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强农业的固碳能力,而这两个政策目标与其他系统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政策目标的协同作用,建立韧性的粮食系统,推进粮食系统的低碳转型,将为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开拓新的空间。生态碳汇对“中和”碳排放的贡献巨大1,能为黄河流域的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生态碳汇与水系统的政策目标之间互相加强的正向影响出现较多,这体现了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政策目标的和谐与协同的特点。生态碳汇与粮食系统中的政策目标可以同时服务于彼此,而两大系统间唯一需要权衡的地方在于用地空间可能会相互挤占。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本报告提供了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四大方向:提升部门意识和行动能力:鼓励各部门系统学习水-能-粮-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关系,全面认识黄河水-能-粮-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和约束关系,提升问题同质化的能力,增强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展格局观和跨议题协调性;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抓紧开展顶层设计。要完善流域管理体系、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河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合防治、联合执法,并加强黄河环境保护的统一督察和监督执法机制;提供经济/金融支持:加强投资者与政府间的信息共享,撬动社会资本,探索如水基金、生态补偿等创新项目筹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黄河流域 WEFE 协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提高环保项目融资能力;加强管理方法和工具应用: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搭建黄河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统一集中展示、调度指挥与决策支持的平台,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与应用。同时,在研究 WEFE 纽带关系、识别各系统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和权衡作用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在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下,优化纽带关系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协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防治,加快低碳转型。通过“以水定产”和“水污染防治”,倒逼能源系统向节水和清洁转型;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农业和工业园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转型的协同发展;抓紧开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行动;协同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低碳转型和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面,加强对生态安全、气候减缓和适应等多目标的协同。比如,提升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以及推进废弃矿井的生态修复;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参与生态修复。同时,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有效发挥其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协同作用;通过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加强水-能-粮-生态纽带关系的统筹管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统筹安排各类空间与产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管制,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注重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致性,保证上下层规划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与地方规划方案的落实。02031WEFE纽带关系的重要性图 1:2019 年全国分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碳强度(数据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2019 年全国分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Mt CO2)2019 年全国分省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t/万元)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吉林贵州山东广西陕西天津安徽江西河南海南江苏云南湖南河北上海四川重庆福建浙江广东北京2022 年 11 月 20 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落幕。从上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会议(COP26)到本次会议(COP27)之间的一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乌冲突导致通货膨胀急剧上升,能源、食品以及供应链安全成为政治议程中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的决议在经过 40 个小时的“加时赛”后终于面世。此决议的主要条款包括:设立专门的基金,主要帮助脆弱国家应对气候灾难的损失和损害;重申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 摄氏度的目标,以及全球需要在 20 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 2030 年排放减半等。“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在序言中还强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全面和协同的方式应对相互关联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危机;承认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了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认识到保护、养护和恢复水系统和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能在提供气候适应效益和共同效益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 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该报告反映了从 2020 年提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来,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进展,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推动其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黄河九省区 2019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34.6%,其中,山东、内蒙古、山西、河南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省,宁夏、内蒙古、山西、甘肃和青海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名列前十,都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此外,黄河流域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高,面临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0405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水-能源-粮食”的纽带关系框架下,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提出了“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WEFE)纽带关系的研究方法。纽带关系研究是一种整合不同领域自然资源和多部门协同治理的方法,其中的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不可分割,对某一个领域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会影响其他几个领域。WEFE纽带关系的多目标协同治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包括 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2(零饥饿)、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 SDG15(陆地生物)。由于其协同多目标的特点,WEFE 纽带关系可以适用于流域治理。纽带关系可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效益和潜在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指导决策的制定过程。在纽带关系的研究方法提出后,WEFE 纽带关系作为流域治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的“能源流域”,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一直以来,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农业发展、城镇化等社会经济活动推动着人类对水、能源、粮食的需求增长,然而流域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将进一步导致冲突,威胁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状况,决定了黄河流域是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Ecosystem Nexus,WEFE Nexus)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典型区域。推动纽带关系的协同管理,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不仅对实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甚至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给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要求,而加强纽带关系的协同管理也能有效助力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黄河流域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都将面临更多的危机。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过程,为减轻水资源的压力带来了机遇。而新能源发展的用地需求与农业用地的保障、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解决的新课题。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从而带来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开采利用、污水处理、粮食生产和化肥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将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可以为黄河流域的碳减排提供巨大的潜力。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的协同管理,将有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水资源系统、能源体系、农业生产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为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021 年 10 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之后,国家和黄河流域各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流域治理、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保障。因此,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需要各部门之间更高效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本报告基于 WEFE 系统框 架(图 2),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评估黄河流域水-能-粮-生态各系统政策响应的一致性,并提供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工具帮助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各部门、各层级间的交流与协作,改善政策响应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政策间的协同效应,同时平衡各部门间的目标,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建议。图 2:2035 美丽黄河项目概念框架WEFE NexusWaterEnergyFoodEcological专 栏0607黄河流域 WEFE 的时空格局2黄河全长 5464km,流经九省区,流域面积 79.5 万平方公里,多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2019 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142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7.7%,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534.8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人均用水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2。而且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 80%,远超一般流域 40%的生态警戒线3。同时,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记录,黄河流域内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兰州以上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29.6%,水资源总量占全流域的 47.3%,而兰州至河口镇地区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21.7%,水资源总量仅占全流域的 5%。黄河流域年内降水的季节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 6-10 月份,全流域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55.6%4。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仅占全国的 2%,却需要承纳全国 6%的废污水和 7%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导致部分干支流受到严重的污染5。2020 年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中显示,黄河流域总体水质良好,I-III 类水质断面占 84.7%,无劣五类水质,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次于长江、珠江流域,但优于松花江、淮河、辽河及海河流域。黄河支流水质比干流差,主要支流 I-III 类水质断面占比为 80.1%,干流水质均在 II 类及以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再加上水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合理,难以持续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水资源与社会生活、产业发展供需矛盾突出6,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社会长期发展中将演变为严重的水安全问题。为了解决黄淮海流域缺水的问题,缓解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的现象,中国规划了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了三条调水线路,最终调水规模为每年 448 亿立方米,总长度达 4350 公里,其中仅东线一期就从长江至东平湖段设立了 13 个梯级泵站,总装机容量为 36.62 万千瓦7。图 3: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图 5:2020 黄河流域九省份行业用水比例(数据来源:2020 年各省水资源公报)图 4:2020 年流域供水区分省取水量 单位:(亿 m3)图 6:2020 年流域断面水质比例(数据来源:2020 年各省水资源公报)2.1 严重资源型缺水0809图 7:黄河九省区 2019 年一次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占比 图 10:黄河流域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分布图(图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图 9:2019 年黄河九省区能源消费结构占比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量占比 2019 年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图 8:2020 年黄河九省区单位 GDP 能耗图 11:2020 年各地区水电发电量占比(数据来源:中国水电网)2.2 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的能源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量大、开采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拥有多个能源生产基地,形成了“上游水电、中游煤炭、下游石油”的格局,被称为“能源流域”8。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 年黄河九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 25.7 亿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 16.1 亿吨,分别占全国的 64.63%和 33.03%,其中煤炭生产量占比达 80.54%,消费占比约为 64.1%。从能源结构上来看,黄河流域对煤炭的依赖度高,它仍是黄河流域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和消费产品。同时,黄河流域人均能源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 GDP 能耗达 0.95,约为全国的两倍9。从能耗上来看,低质低效的问题在黄河流域十分突出。相对于全国 0.49 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单位 GDP 能耗,除四川和河南以外,黄河流域其他各省能耗明显过高,其中宁夏以 2.18 吨标准煤/万元成为黄河流域能耗最高省份。整体来看,这意味着黄河流域仍处于高能源消耗且低经济回报的发展模式。黄河流域因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巨大。在风力发电方面,内蒙古西部是中国 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之一;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的 19 个光伏发电领跑基地,有一半以上位于或紧邻黄河流域。虽然风电、光电装机呈分散式分布,装机总量不高,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2017 年,流域内风电装机总量占全国风电的比重的 20.1%,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 24.8。2020 年,流域九省风能发电量占全国的 44.87%,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的 47.76%。在水力发电方面,黄河上游水量丰富,地势陡峭险峻,形成了较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上游水电发电量约占全流域的 93%。黄河流域中上游的煤炭资源富集,不仅持续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还促进了产煤省区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已探明煤产地(或井田)685 处,保有储量 4492 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 46.5%,有 12 个探明储量超过 100 亿吨的大煤田,其中包含九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在现有的煤化工产业中,100%的煤制油、85%的煤制烯烃、50%的甲醇制烯烃项目,均位于黄河流域。除了中上游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外,黄河下游地区还是煤炭利用的集中区域,黄河流域九省每年共约 21 亿吨的煤炭生产量中有近一半的煤炭和部分煤炭电力还供给流域外的省份。黄河流域中下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十三五”以来累计探明储量达到 1.93 亿吨,原油产量占全国同期陆上的五分之一。其中,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地处豫鲁两省,天然气储量大,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382 亿立方米。黄河流域九省全国其他省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1.430.450.410.440.520.580.651.030.901.472.182.502.001.501.000.500.00全国平均0.4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10112.3 中国重要的粮仓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潜力大,九省区共有耕地面积为6.67亿亩,属于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11。黄河流域耕地面积约为 2.3 亿亩,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和黄淮海平原是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划定的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而且黄淮海平原是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划定的优化发展区。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约为 3700 万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省份,但流域外引黄用水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的分配矛盾。图 12:黄河九省区 2020 年粮食产量占比图 15:黄河九省区耕地资源分布图图 13:黄河九省区 2020 年粮食播种面积内蒙古耕地水田旱地山东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河南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苹果为主,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河谷盆地12。2020 年,九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35.63%。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1 年的数据,四川、内蒙古、河南、山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为黄河九省区的 81.6%,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29.07%。下游的黄淮海平原是小麦和玉米的重要生产功能区、大豆的补充生产保护区,同时汾河和渭河流域也是重要的玉米生产功能区13。图 14:黄河九省区 2020 年农田灌溉水利系数12132.4 脆弱的多样生态系统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显著,中上游地区属于半干旱与干旱气候,下游地区为半湿润气候。同时,黄河流域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广泛,包含森林、荒漠、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此外,黄河流域地跨中国五大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荒漠区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目前,黄河九省区共有自然保护区 5525万公顷,占九省国土总面积的 15.4%,其中近 93%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布在上游,中游和下游仅各占 4%和 3%。黄河九省区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2 个,有 98 个分布在上游地区。其中,青海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共计 2177 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30%,划定生态红线面积占全省的 40.7%。内蒙古自然保护区面积为 1295 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 11%,划定生态红线面积占全区的 50.5%。从生态红线面积来看,上游五省共划定 1.15 亿公顷,约占五省国土面积的 40%。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存在极大的地域差异。首先,上中游地区的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受地形、降水等自然因素和砍伐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上游冰川、冻土及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导致其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并且由于农牧交错区的生态脆弱和土地退化,荒漠化、沙漠化等问题非常突出。其次,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扩张风险依然较大14。而下游土壤的盐碱化严重,且受中上游地区水沙量减少的影响,下游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河口湿地呈现萎缩态势、生物多样性降低,恢复难度极大。目前,黄河流域已建立水生生物和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 58处,其中 18 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8 处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图 17:2019 年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图 16:黄河流域湖泊湿地空间分布图园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图 18: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黄河流域多样的生态系统支撑着大量生物的栖息生存,但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破碎化,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威胁。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研究报告显示,黄河流域省区(不含四川)的 8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评估区域国土面积的 3%,覆盖了全国陆地 26%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14%的重点保护植物物种,涵盖了区域 32%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以及青海湖、黄河三角洲等 6 处国际重要湿地。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在水生生物方面有鱼类 130 种、底栖动物 38 种(属)、水生植物 40 余种、浮游生物 333 种(属),流域内分布有秦岭细鳞鲑、水獭、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根据 2016年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黄河流域 143 种鱼类中有 4 种极危物种、10 种濒危物种、10 种易危物种,受威胁等级的物种占评估鱼类总数的 16.78%。3&2h2占评估区域国土面积覆盖全国陆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覆盖全国陆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涵盖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国际重要湿地黄河流域省区(不含四川)国家自然保护区个处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强度高。据统计,黄河流域单位 GDP 建设用地大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倍,受地形、水资源等限制,中上游多数可利用的土地无法承载规模性的开发建设活动,流域内城市的国土开发强度高,尤其是下游地区的国土开发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部分地区已严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15。研究表明,1980-2015 年黄河流域的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35 年间增加了1.1万平方千米16,这进一步加剧了用地紧张的态势。1514黄河流域的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纽带关系,因此加强四个系统之间的协同治理,需要先厘清和梳理这些具体的关系。图 19 列举了两两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本章在深入分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这些纽带关系如何影响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协同保障。图 19: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的纽带关系WEFE与安全保障31617从WEFE 纽带关系的水系统图中可以看出(图 20),生态系统的状态影响着整个水文过程,而保障生态用水是维持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在开采、运输、利用和处理水资源等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源。反之,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也需要消耗水资源。此外,粮食的生产、加工和消费也对水资源有很大的需求。能源开采与利用、粮食生产与消费等过程都会产生废水和污水,若处理不当,则会进入水系统和生态系统,参与系统循环,从而导致结构失调、功能紊乱等系统退化的问题。依据 UNWater 水机制提出的水安全定义,水安全的关键要素包括四个部分:有足够符合水质要求的水,满足经济活动和发展的用水需求;饮用水得到保障,水污染得到控制;人类和自然依赖的淡水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可以为人类的福祉持续提供服务;人类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得到提升17。图 21显示了能源、粮食和生态三个系统对水系统的影响,以及它们和水安全的关系(水生态系统相关的第三个安全要素归纳入生态安全),由此可以看出,纽带关系的有效管理是保障黄河流域水安全的重要支撑。3.1 WEFE 与水安全图 20:WEFE 纽带关系下的水系统图图 21:WEFE 纽带关系与水安全 1819WEFE 纽带关系中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为黄河流域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同时也承纳了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保障。粮食的生产和供应需要消费能源,而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利于能源的多样化发展,但是,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图 22)自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安全“这一概念18提出后,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发展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从以供应和价格为核心逐渐发展成多维度的安全内涵。各种区域的能源安全评价也采用了综合性和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世界能源理事会以能源的三维指数(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来评估各国能源系统绩效19;美国商会全球能源研究所提出的美国能源安全风险指数,从地缘政治、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四个维度,综合考虑了9 大类 37个指标20。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目标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的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提出了在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占比和能效方面的三个具体目标:7.1 到 2030 年,确保人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的现代能源服务。7.2 到 2030 年,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例。7.3 到 2030 年,全球能效改善率提高一倍。2020 年 4 月10 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能源法)首次提出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黄河流域的能源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 23 解析了水系统、粮食系统和生态系统对能源系统的影响,以及它们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此处能源安全包含三部分重要含义:3.2 WEFE 与能源安全图 22:WEFE 纽带关系下的能源系统图图 23:WEFE 纽带关系与能源安全 有足够的能源供应,保障社会发展需求;可再生能源在流域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20213.3 WEFE 与粮食安全1996 年,FAO 将粮食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社会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健康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要”,具体包括了充足的粮食供应、获得粮食的机会、粮食的稳定性及利用。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概念已经在传统的供给、需求、市场和储备等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目标。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二个目标是“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这个具体目标覆盖了粮食的供应充足、粮食的安全和营养、农业生产力、平等和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基因多样性管理、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市场措施等多个方面。2020 年,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 2020 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 从粮食负担能力、可获得性、品质与安全以及粮食自然资源/复原力等四个维度对 113 个国家进行了粮食安全的评估。结合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新内涵和新目标,崔明明等人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这 5 个维度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了评价。图 25 解析了能源系统、水系统和生态系统对粮食系统的影响,以及这些关系与粮食安全(主要指保障高质量耕地和草地、建立高效率低污染的可持续农业模式)之间的关系。图 24:纽带关系下的粮食系统图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图 25:Nexus 纽带系统与粮食安全 黄河流域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纽带关系(图 24)中,粮食生产受到各方面资源的限制和影响。生态系统为粮食生产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农牧业的发展会挤占生态空间、加重水土流失、引发面源污染等问题。种植业对于水资源的依赖度非常高,农业用水在黄河流域整体用水中的占比高达 60%以上,匮乏的水资源成为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此外,农牧业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的过程都会耗能,导致能源开采与消费间接影响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22233.4 WEFE 与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指从生态系统自身安全出发,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所需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健康程度2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的相互作用原理22,生态安全体现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包含了生态系统作为栖息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重要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结构上主要关注保护地体系的建立,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功能上侧重保护如水土保持、土壤发育和养分平衡的功能。广义上,生态安全是在讨论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否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人类在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方面的福祉23。此外,生态安全还应重点关注典型生态脆弱区和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尤其是荒漠地区。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了到 2030 年荒漠化土地和山地生态系统的目标:15.3 到 2030 年,防治荒漠化,恢复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荒漠化、干旱和洪涝影响的土地,努力建立一个不再出现土地退化的世界。15.4 到 2030 年,保护山地生态系统,包括其生物多样性,以便加强山地生态系统的能力,使其能够带来对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益处。生态环境部关于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中规定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胁迫 4 个一级指标,下设 11 个二级指标、18 个三级指标24。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从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的 10 个类别中的 24 个绩效指标对国家和地区进行评估,其中与生态安全相关的绩效指标包括保护区面积、物种保护、栖息地、森林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减少等。图 27 解析了黄河流域纽带关系与生态安全(以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持两大因素为重点)之间的联系。图 26:纽带关系下的生态系统图图 27:Nexus 纽带关系与生态安全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联系密切,生态系统影响水文过程,还能提供水源涵养与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等服务功能,反之,水资源为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湿地、河流等供给生态用水。生态系统为能源生产提供矿产资源、能源作物和土地,而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原油的开采占用大面积土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对生态也有一定的影响,水电开发会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粮食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灌溉,这会提取大量水资源导致生态水文平衡的变化,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会造成面源污染,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会引起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实际上,针对生态安全评价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中,生态良好的目标选取了5 个指标: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水土保持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25专 栏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于气象观测、土地利用和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阐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流域和典型区域尺度,揭示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的安全度及耦合协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黄河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协同安全度。结果表明,2000-2019 年,子系统协同安全度均呈上升趋势,压力子系统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状态和响应子系统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综合协同安全度不断上升,整体呈现为下游 中游 下游,其中,2000-2010 年为“南高北低”格局,2011-2019 年为“东高西低”格局。从分省情况来看,宁夏、内蒙古受水资源制约,导致压力子系统协调安全度较低;甘肃、青海受粮食制约,状态子系统协同安全度较低;青海、宁夏受水、能源、粮食的共同制约,各子系统协调安全度均较低。(2)从生产、消费、效益角度,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水、能源和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 年,水、能源和粮食子系统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省际差异逐渐增大,整体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的空间格局;从分省来看,青海和四川的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最高,内蒙古和山东的能源子系统发展水平最高,内蒙古、河南和山东的粮食子系统发展水平最高;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调水平整体较低,由濒临失调转向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水-粮食子系统、水-能源子系统、能源-粮食子系统协调水平均呈现增加趋势。(3)选取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作为典型区域,分别进行水-粮食耦合和水-能-粮耦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黄淮海平原地区主要粮食播种面积、耗水量和产量分别增长了28%、21%和 57%;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相对于未调整情景下节约了15.71亿 m3 的水资源,其中,新乡市的节水量最高;水-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地市间差异有所缩小。汾渭平原主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耗水量、粮食产量分别增长了-9.44%、-12.52%和 19%;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相对于未调整情景下节约了1.47 亿 m3 的水资源,其中,晋中市节水量最高;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耦合协调度波动增长,临汾市和三门峡市相对较高,吕梁市和晋中市较低。242627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下的WEFE政策协同和权衡44.1 WEFE 政策目标梳理与交叉影响分析表1: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Stead 等25将政策协同设定为政策共治关系中的最高级别,而他们认为政策共治关系中的较低级别是政策合作(Cooperation),即建立不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关系,以便于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其次是协作(Coordination),即不同政策之间相互执行且无冲突;而最高级别的政策协同(Integration),则要求不同政策在追求自身目标的同时,进行相应调整和取舍从而实现不同政策之间的共同目标,导向同一的现实结果26。Underdal27将政策协同(Intergration)阐释为“政 策的影响被视为决策前提,这些影响被整合到整体评估中,并将所有政策级别和所有参与其执行的政府机构联合起来”。政策的交叉影响分析工具可以识别政策与政策之间潜在的矛盾和协同,进而帮助决策者改善政策制定实现协同增效。根据 Nilsson28和 Weitz29等人的分析,政策的交叉影响分析可以应用于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间的协同研究。本报告整理了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由不同的部门制定,每个政策文件与纽带关系也有一定的差别(见表 1)。通过分析和梳理这些政策文件,本报告筛选出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紧密相关的重要政策目标(表 2)以及和这些政策目标紧密相关的 SDGs 目标。这些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复杂的互馈关系,涵盖了协同和权衡作用。从协同作用来说,其中的一个政策目标的进展可以借助其他目标来实现,充分发挥跨部门和跨目标的政策协同效应,这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权衡作用方面,一个政策目标和另一个政策目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换言之,一个政策目标的进展可能会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因此,权衡作用需要进行协调,并在一定情况下进行优化和改革。图 28 显示了这些政策目标交叉影响分析的结果。蓝色表示施加影响方的政策目标对受影响方的政策目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可能是正向的、促进的、甚至是加强的。橙色表示施加影响方的政策目标对受影响方的政策目标产生权衡作用,有可能是抑制的、矛盾的、或者抵销的。灰色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施加影响方的政策目标对受影响方的政策目标产生的作用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28293031表 2:筛选后的黄河流域 WEFE 纽带关系政策目标32图 28:黄河流域 WEFE 纽带关系政策交叉影响分析结果图 29:纽带关系政策目标关联程度(纵坐标为关联出现次数)33能源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水资源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素,与此同时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单一系统内政策愈渐完善,然而对于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共治还需进一步加强,以达到最大限度提升政策正面效应,及时规避负面效应的目标。整体来看,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的各个政策目标之间相互的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图 28 和图 29),体现了四大系统之间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协同增效的良好基础。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协同应对具备巨大的潜力。尤其是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政策目标之间体现了高度的融洽性。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都在全球水循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等也仰仗着水系统而生存。生态系统的政策目标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水和净化水等服务。而水系统政策目标的实施将为生态系统提供更丰富和更洁净的水体,多方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增效也将加强它们的气候适应能力,促进水和生态系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的各系统政策目标之间的权衡之处则指明了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方向。其中权衡之处多体现在能源系统和其他三个系统之间,而这些权衡关系的处理是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纽带关系优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识别这些权衡之处,进而采取科学办法应对,才能使水-能-粮-生态系统政策在实施时减少牵绊,协同增效,达到 1 12 的效果。3435首先,煤炭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来维持,水资源配置将部分向煤炭生产倾斜,这会增加水资源供应压力并加大水资源配置难度(W1)。其次,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若煤炭用水的需求愈渐增大,农业用水可能会被挤占而最终影响农业生产效率(F5)。水资源的持续过度开采可能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到进一步破坏,尤其是对湿地的影响显著(EC2)。地下水的超采,会导致植被干枯和生态退化,加重水土流失的风险(EC3)。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黄河水源的涵养能力(EC4)。同时,煤炭生产导致的水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W4),且矿井废水如处理不慎而渗透到地下水或者附近水体,可能会污染生活饮用水(W5),并限制和影响水体的自净功能(W6)。因此,能源产业带来的水污染将不利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EC2)。由于露天开采会剥离排土,井工开采导致地表沉陷和裂缝,这都将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阻碍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并引发景观生态的变化,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EC2,EC3,EC5,EC7)。矿井带来的土壤污染也是地下水被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W4,W5,W6)。因为植被破坏将削弱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EC4),进而影响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和水资源的配置(W1)。同时,煤炭开采带来的废气排放,会危害大气环境(EC6)。这里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甲烷作为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此外,气候变化将使水资源系统和粮食系统更加脆弱,带来更多风险(W8,F8)。4.2 妥善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和权衡作用有利于促进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是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能源系统的政策目标,尤其是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E1)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E2,E3,E4,E5),与其他政策目标之间存在许多协同和权衡作用。比如,煤炭的开采利用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清洁利用,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担;相较于煤炭开采利用而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更加友好,但也可能因为选址和运营不当,而对水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能源、生态和粮食系统用地的竞争关系存在已久,在 WEFE 中可以看出,权衡作用颇多。加速黄河流域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加快化石能源的退出,可以减少能源产业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对水环境的破坏。同时,必须慎重考虑新能源的开发选址,加强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通过统筹能源系统、生态系统和粮食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缓和用地矛盾。煤炭开采是高耗水行业,且严重威胁水环境质量。煤炭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会对依靠其涵养的水系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间接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图 31:其他系统政策目标对 E1(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合理控制化石能源开发强度)的影响图 30:E1(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合理控制化石能源开发强度)对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W1)、用水效率控制(W2)、水功能区限制纳污(W4,W5))不仅严格约束着煤炭开发的生产用水,抑制耗水高的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对煤炭产业带来的水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约束煤炭产业对淡水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和大气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生态系统的政策目标将制约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产业的发展。对于粮食系统而言,严守耕地红线是抑制煤炭产业无序扩张的重要政策,划定为耕地的土地将绝不允许煤炭产业踏足,这也是在地理位置上约束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在煤炭开采影响着水、生态和粮食系统政策目标时,这三个系统的相关政策目标也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3637图 34:E4(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和抽水蓄能)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图 32:E2(大力发展风电)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图 33:E3(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能源用地、粮食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在大力发展风电(E2)、太阳能发电(E3)、水电与抽水蓄能(E4)时,选址需要考虑是否侵占到耕地(F1)或者自然保护区(EC1)。与此同时,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EC2)造成一定影响。比如,一家位于南非世界遗产地附近的风力发电场近期被吊销开发许可,原因是它影响到周边区域鸟类的活动。因此,这些类似的问题需要被谨慎对待30。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水、生态和粮食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具体考虑其选址来判断具体的影响,与此同时,生态和粮食系统的相关政策目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约束作用十分明显。开发水电和抽水蓄能具有防洪、供水、供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功能(W1,W7)。水能资源开发也可以产生绿色电力,与传统能源相比,这能避免一些污染问题和矿物燃料的资源短缺问题。然而,水能资源的开发改变了河流的流量及流量的变化过程,对下游的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水库建设淹没陆地、林地、耕地、森林和植被,改变了原有的栖息地31(EC2,EC3)。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水能的开发更加直接地关系到水系统、能源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也需要更完善的追踪系统来监测和衡量其影响。相较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目标,开发水电和抽水蓄能的情况会更具复杂性。农村屋顶光伏是新能源用地难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双碳目标促使了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而光伏的修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给在城市空间中规划光伏建造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农村地区凭借其建筑屋顶面积大的优势,有更多潜力为安装光伏提供空间。通过在农村地区发展以分布式微网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系统,能助力全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实现。从 2006 年起,通过规划生态工程,山西芮城政府便致力于把芮城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县”,使芮城实现了从“黄”到“绿”的转变。十四年后,作为“光储直柔”技术试点的芮城,再次将能源转型作为重点来编制完成 芮城县碳中和示范县整体规划32。芮城县内无燃煤、燃油、全部依靠外购,不过其风光资源禀赋良好。芮城县 2020 年的用电量已经小于其风光发电量,但县内仍有大量化石能源消耗。此外,因为是农业大县,芮城县每年可收集的小麦和玉米秸秆都在 60 万吨以上,能够就地获取丰富的生物质资源33。芮城拥有得天独厚的非化石能源优势,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使其水、能源、粮食生态间的关系不存在显著冲突,并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进一步将能源转型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及深度减排规划的考量范围。芮城整体规划提出:未来芮城可充分发挥产粮大县的优势,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E5),建立 35 万 kW 生物质电厂,并建设以其余热为热源的中心城区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F6),加强能源与粮食间的协同关系,助力电力零碳(E9)的实现。同时,利用其丰富的风光及空间资源,大力发展风光电(E2、E3),使本地可再生电实现自给自足,由此来减少外购化石能源对芮城范围外 WEFE 系统协同的不良影响。此外,改造部分引黄灌溉系统,实现可灌溉和可抽水蓄能的双功能的水资源系统(E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W2),强化农业与粮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F8),加强水、能源、粮食间的协同效应。图 35:芮城屋顶光伏专 栏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39384.3 开源节流与统筹调度推动水资源管理向绿色低碳转型水资源不仅是纽带关系中的灵魂,也是黄河流域矛盾最突出的地方。由于黄河流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因此大力推进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非常有利于水系统的碳减排。但是在开采、运输、处理和再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碳减排空间还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污水处理的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 2%左右34。水系统政策目标中,优化水资源配置(W1)和提高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W2)有利于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推动水系统的碳减排。然而,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W3)可能导致水系统用能增加,会加大水系统低碳转型的难度。因此,需要额外关注水资源和能源的纽带关系,大力发展低碳水处理技术,降低水资源从开采到用水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推进水系统的低碳转型。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减少用水端的用量并提高效率,也能在降低取水端水耗的同时,倒逼能源产业的转型,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对生态的保护与补偿。多目标统筹调配水资源(W1),降低用水单位对供水侧的需求,这些对增加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侧(W3)和提升水资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W8)有着双向促进的作用;更加严格的取水审批,不断降低各个环节的取水、用水和耗水量,有效提升用水效率,能倒逼能源产业的布局更加合理,尤其是高耗水的化石能源产业(E1、E7),从而推动耗水量相对低的能源产业的发展(E4);水资源的统筹调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节能灌溉技术的普及(F5),以此来增加水源涵养,促进流域生态系统性保护(EC2、EC4),改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EC3),并增加草场(F4),最终形成相互促进,互利多赢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合理调配水资源能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但保证能源安全和煤炭的托底功能可能会作为更优先的目标,导致水资源的大量取用(E1),长期来看,也可能导致其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E3、E4)。图 36:W1(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图 37:W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农业和城市供水)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与此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工业、农业和城市供水,W2),也将有助于降低用水环节的能耗和和碳排放,这对于社会的能效提升(E6)大有益处;而能效提升(E6)的政策目标范围也包括水系统的能效提升,可以反向激励水资源的利用来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提高效率(W2)。开采利用化石能源会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提高化石能源的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有利于推动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向清洁高效发展(E7);同时,清洁高效地开采利用化石能源(E7)意味着其用水量和水污染都会相对减少,对工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农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W2)有利于农业向节约集约用水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F5),这两项政策目标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日渐紧张,为了强化农业与粮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F8),发展节水农业是必经之路,这将鼓励进一步提高农业上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用水浪费的情况。增加非常规水源的利用(W3)是应对水资源紧张的措施之一。然而,污水处理会造成能源消耗,在投放药剂和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泵耗能也是碳排放的来源,这和节能减碳的政策目标(E9)会互相牵制。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F6,EC5)和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W3)体现了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离不开对农业废水的处理,而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例如渔业养殖尾水的处理利用,是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排放的,这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有裨益。在黄河流域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EC7)中,废弃矿井废水是主要治理对象之一,并且处理和再利用废弃矿井的废水也是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的途径之一,这两者可以达到互相加强和协同发展的效益。图 38:W3(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相互影响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41黄河流域宁夏地区水资源与碳平衡的关系及能源转型路径建议在探寻宁夏地区可能的能源转型路径时需要以立足能源禀赋,加快实现电力清洁化和能源电力化,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和推进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主要战略。宁夏地区可能的能源转型路径主要有:(1)面向双碳目标的水土资源调配优化水土资源调配,保障生态需水与生态用地,增加碳汇;优化水电开发与调度,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协同风-光-电互补和水-能源-粮食耦合关系,支撑非化石能源体系的构建。(2)建立水效和能效双控机制深入推进节水(节能与节污);降低引提水、供水和再生水处理过程 中的能源消耗,改进能源供给模式;研制水利新材料,减少水泥、钢铁等大宗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行水效和能效的双控机制。(3)行业碳减排的水量约束进一步太阳能、风能发等清洁能源开发;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 示范区示建设,探索能源与化工等高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成本的新能源和储能技术,加大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 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图 39:F5(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系统政策目标间的影响图 40:F7(增强农业固碳能力)对生态系统政策目标的影响4.4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可以有效助力粮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由于粮食系统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COP27发起了促进粮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倡议(Food and Agriculture for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 FAST)。同时,粮食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30%,亟需实现其低碳化发展。现有粮食系统政策目标的重心是保障粮食安全,因此与粮食系统低碳化发展最为相关的,仅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F5)和增强农业固碳能力(F7)。通过分析发现这两个政策目标与其他系统之间均为协同关系,其中,粮食系统低碳转型政策与水系统间的双向协同性最强,生态系统其次,而与能源系统之间仅为单向协同关系。由此可知,充分利用水系统和生态系统政策目标的协同作用,建立和推进粮食系统的韧性发展与低碳转型,都将为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F5)与其他三个系统之间都存在正影响,而且与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多呈相互加强的状态,这体现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水系统间的关联是非常强的。具体而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W1)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W2),以此来提升生态系统蓄水防洪及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从而提高水资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W8)。与此同时,水系统的这三个政策目标又可以反过来迫使农业生产效率加强(F5),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从生态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系统的政策目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产生单方面的积极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EC2)、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EC5)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及土壤质量,以此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E5)将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料,给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粮食生产加工活动提供额外的补给能源,通过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及满足农业必要的能源需求,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理可知,提高能源系统效率(E6)将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为农业生产加工活动高效进行提供必须的能源,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固碳能力(F7)作为粮食系统另一个重要的低碳减排措施,与生态系统有单向正关联。增强农业碳汇,可以帮助提升生物多样性(EC2)目标的实现,并为提升生态系统整体碳汇能力(EC8)作出贡献。专 栏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4043宁夏贺兰县光明渔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协同治理光明渔村地处黄河上游,坐落在作为宁夏重要水产养殖县的贺兰县。虽然贺兰县养殖资源丰富,但仍存在传统的粗放式的养殖方式,所以其尾水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及排入黄河的水质36。再加上宁夏的黄河上游农业用水负荷较大,引黄灌区渔业养殖和稻田种植退水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退水进而给黄河干流水体安全带来隐患。因此,WEFE纽带关系中水、粮食、生态要素存在冲突。秉承双碳政策中减污降碳的宗旨,在水资源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贺兰县光明渔村积极寻找高效用水并能兼顾高质量渔业发展的道路。为此,光明渔村与宁夏农科院合作开展了循环用水项目,使用泵抽出养鱼用的富营养化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到稻田里灌溉水稻,为其提供充足养分,而稻田作为湿地能发挥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作用,以此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实现了水稻的优质高产,解决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稻种植面源污染的问题。这种“稻渔共生”生态循环的综合种养模式,缓解了水、粮食间的竞争关系。同时,水产养殖尾水的降污处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平衡亦有益处。通过这些措施,光明渔村2600 亩水稻用水量减少了 30-40%,化肥用量减少了 30%,每公顷土壤固碳量提高了 260 千克碳。除了600 公斤水稻的收益,亩产值新增生态种养受益 1000-2000 元。不仅实现了稻渔综合种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水产品产量增加 15.1%,稻田灌溉节约水资源 20%,还降低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稻种植面源污染,综合亩增效益稳定在 500 至1000 元。光明渔村生动地展示了如何通过高效利用资源技术实现水、粮食和生态之间的协同效应。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利用,有利于实现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W2)、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W3)、提高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W6)的水系统政策目标,并且间接的达到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W4)的目的。对于粮食系统而言,光明渔村在节水的同时,提高了水稻和渔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F5)政策目标的达成;而对污水的循环、处理和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F6),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并且增强了农业减排固碳能力(F7)。而生态系统也同样受益,重点体现在提升黄河上游源区及重要水源补给地水源涵养能力(EC4),以及加强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EC5)。正如 WEFE 中所体现的,对标水系统的政策目标不仅仅能为水系统带来好处,同时也能反馈到粮食系统和生态系统,实现保障粮食用水供应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目的,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图 41:光明渔村稻渔空间424.5 生态碳汇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潜力巨大在其他系统努力实现低碳转型的同时,生态系统通过固碳来减少净碳排放的能力也被逐渐认可和发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因此,通过分析 WEFE 纽带关系,可以锁定生态碳汇和其他系统政策目标的协同之处并予以加强,并且发现其中的权衡之处进而加以调和,这些都对加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及进一步支持黄河流域的全面低碳转型意义非凡。在黄河流域,生态碳汇(EC8)协同水和粮食系统,吸收并储存碳的能力可以为低碳发展做出贡献。生态碳汇与水系统的系统政策目标之间互相加强的正向影响出现较多,体现了两大系统之间政策目标的和谐与协同的特点。生态碳汇与粮食系统中政策目标可以同时服务于对方政策目标,然而,两大系统间唯一需要权衡的地方在于用地可能相互挤占。生态碳汇与水系统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为增汇而采取的提升森林覆盖率、修复草原和湿地等行动,这也有助于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从而对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W6)、调蓄功能(W7)和水资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W8)等政策目标产生正向促进的作用。这些行动也有助于提升陆地生态系统截留污染的能力,进而对水污染防止(W4)和加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W5)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生态碳汇与粮食系统间也关联紧密,比如,粮食系统政策目标中的严格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F3)与治理退化草原(F4)是旨在保护修复草原生态系统,这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EC2)、缓解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EC3)、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EC4),并且改善黄河流域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EC9)以及增加其碳储量(EC8)。此外,增强生态碳汇的政策会推动草原的保护和修复(F3 和 F4),这意味着增强生态系统整体碳汇将会反过来加强粮食系统政策的实施,体现了生态系统与粮食系统双向互惠的优点。最后,增加生态碳汇(EC8)带来的植被优化管理,可能为生物质能利用(E5)提供新的机会。生态碳汇(EC8)和粮食系统之间唯一的权衡点集中在严守耕地红线(F1),因为生态体系如森林、湿地与耕地用地之间存在潜在竞争关系,所以如何避免耕地增加挤兑生态用地、侵占生态红线,或耕地红线受到突破等类似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图 42:EC8(增强生态碳汇)与其他系统政策目标间的影响专 栏抑制加强正负向都有45可持续土地管理助力增强生态碳汇及其协同效应自 2014 年 9 月起,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山区森林和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项目在吉尔吉斯斯坦实施。通过改善林业和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该项目主要从重新造林、自然再生森林,以及运用气候智慧型农业管理等方面来改善土地。该项目旨在促进可持续森林和土地管理,从而提高健康的森林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并减少森林和牧场使用者之间的冲突。首先,在森林方面,此项目在试点地引入了创新的恢复森林和可持续管理森林的措施,并增强了相关决策机构对监测固碳量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该项目还加强了当地森林、牧场、水资源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及管理能力。在农业的维度,此项目通过研究调查当地农田和牧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一本指定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指南手册,并从中择取合适的措施在吉尔吉斯斯坦各地区的农田里建立的示范点中进行实施。手册中的措施包括:通过轮作、使用植被覆盖等方式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在退化的土地上使用生物肥料;综合恢复土地以提升土壤肥力来应对气候变化;采用现代灌溉节水系统等等。该项目预计将做到:1.改善 10907 公顷农田的管理,从而每年增加 58530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储存;2.恢复20000公顷的牧场以每年增加62099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储存37。在此案例中,通过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及农业生态系统,该项目增加了生态碳汇并加强了其附带的生态系统服务,这体现了水、粮食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关系,实现了多目标共治的理念。同时,此案例中协调森林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方法,也给缓解生态碳汇与耕地间的权衡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启示。44专 栏4647如何加强WEFE协同治理5Underdal(1980)确定了要达成政策协同应满足的三个标准:全面性在时间、空间、参与者和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全面考虑更广泛的政策后果;整合从整体角度评估政策备选方案;一致性政策渗透到所有政策层面和所有政府机构。根据对政策协同、合作和协作的众多关键文献的回顾,Stead 和 Meijers(2009)对政策整合的主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类。本报告针对黄河流域的具体情况,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提升意识、完善制度和机制、提供经济/金融支持、加强管理方法和工具应用四个方法来促进政策的协同和整合。此外,基于黄河流域 WEFE 政策目标的协同和权衡分析,本报告建议黄河流域在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下,需要重点关注:提升部门意识和行动能力5.1 促进政策协同的方法加大针对多目标协同的综合性量化评估模型的研发力度。建立多部门以及不同尺度的数据共享平台,鼓励各部门系统学习水-能-粮-生态之间协同和约束关系,进而在问题定义、专业意识形态、兴趣和方法这些方面逐渐趋同,形成传达“大局”和识别跨领域问题的能力。了解其他部门的需求并达成这些需求是兼容的共识,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效率,并逐渐达成各部门政策具有一致性和整合性的共同目的。同时,提升各部门科学执法能力,鼓励各部门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 NGO 等组织沟通交流,了解流域管理前瞻创新科技与方法。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绿色发展的活动。协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防治,加快低碳转型;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能源转型和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水-能-粮-生态纽带关系协同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黄河流域是纽带关系中矛盾较为突出的典型流域。目前,黄河流域采取流域管理,行政区管理和河长制管理三元并存的监管模式,其中行政区管理又涉及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诸多部门,流域上、中、下游不同行政区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导致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长期呈现“九龙治水”的碎片化管理模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划纲要的指导和建议是,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部门发展规划、战略环评的过程中,利用已有机制和平台更多地鼓励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增进多部门沟通和协作,这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并且避免资源竞争造成的负面效应。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前提是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全流域重大规划政策,协调解决跨区域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省级层面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动员和推进实施。市县层面按照部署逐项落实到位。要完善流域管理体系、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以及河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合防治和执法,并加强黄河环境保护的统一督察和建立好监督执法机制,实施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统筹上、中、下游,左右岸,强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和执法,增强生态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有效性、权威性。提供经济/金融支持加强管理方法和工具应用黄河流域亟需能源低碳转型,尤其是当下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修复将成为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因流域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投入治理的资金也有所差异,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项目的投资、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投资都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加强投资者与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大力推行环保 PPP 与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如水基金、生态补偿等创新项目筹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高环保项目融资能力。将广泛的行业纳入绿色金融支持对象中,例如为流域管理提供管理工具包和网络平台的科技公司,积极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及相关行业等等。通过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各行各业积极参与黄河保护行动中,减轻环保项目的资金负担与压力,提高环保项目的经济性。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以此为重点管理方法之一,对黄河流域多项指标进行监控并评估。黄河流域需要统一、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水生生物监测,也需要生态流量实施、自然岸线保有率、物种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以此标准体系作为基础来囊括水系统、生态系统、粮食系统和能源系统中需要重点管控的对象,全方位统筹各系统发展的方向。同时,构建流域智慧管理技术体系。运用物联网、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和工具,提升水文气象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水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自然灾害等资料信息分属不同部门,虽然签订了数据共享协议,但在某些数据共享的具体操作层面还不够通畅,需要保障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应用。因此,需要 搭建黄河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集中展示、调度指挥与决策支持的平台,从而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整合共享平台鼓励多方参与保障政策实施在欧盟地平线 2020(Horizon 2020)研究和创新框架计划的支持下,欧盟制定了地中海地区的研究和创新伙伴关系计划(Partnership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Mediteran Area,PRIMA)。PRIMA 基于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WEFE)的纽带关系,通过提供农业、粮食和水系统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应对在气候风险的威胁下地中海地区水资源、农业和粮食安全方面的各种挑战,并推动该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保障地区协同安全,提升其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健康和繁荣,促进其经济增长和稳定。PRIMA 的具体目标包括:1.推动相关的国家研究和创新计划进入实施阶段。2.通过建立知识分享平台,集合财政资源,鼓励所有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实施中来。3.加强研究和创新的筹资能力,以及所有参与方包括中小企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研究中心的执行能力。在PRIMA计划的支持下,地中海地区创建了协同自然生态系统社会解决方案平台(Nexus Nature Ecosystem Society Solution,NEXUS-NESS)和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等平台机制,以此来加强纽带管理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协同自然生态系统社会解决方案平台旨在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开展水-能-粮-生态系统资产计划,推动自然资源的公平和可持续分配,保障协同安全。NEXUS-NESS 旨在将自然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和数字模型(WATNEEDS 和 FREEWAT)推广应用到业务领域。该项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意大利、西班牙、埃及和突尼斯的四个地区建立 Nexus 生态系统实验室(Nexus Ecosystem Labs)试点,以促进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的创新。科研部门、工业部门、公共管理部门和公众可以通过多利益相关方合作平台广泛参与该项目,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实现良性和持续的协同合作,为技术和文化的变革创造坚实的基础。研发人员还将测试和解决纽带关系相关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障碍,并向利益相关方和公众展示资源管理的技术、行为及文化方式。为了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创新技术的应用,PRIMA 建立了地中海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管理的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实践社区的目标是为填补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差距提供解决方案,主要方式包括采纳社区成员的观点、鼓励社区参与、促进在社区层面落实以及优化纽带关系协同管理的方案,并且还会围绕具体的试点展示和分享地区的经验,从而在基层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实施。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将和各利益相关者一起工作,以确保创新的纽带关系解决方案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并反馈到未来的决策过程中。实践社区是由 PRIMA 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研究和创新总局、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和 UfM 秘书处组成的 Nexus CoP 核心小组(NCoP Core Group)来进行指导。图 46:协同自然生态系统社会解决方案平台机制概括专 栏来源:Prima484951莱茵河上游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政策制定及实施助力多目标协同山西柳林:突破技术壁垒迎甲烷治理投资新机遇莱茵河上游地跨德国和法国,流域沿岸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河流两岸联系密切,合作紧密。莱茵河上游地区能源转型及其相关的能源结构的转变,会导致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中以土地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之间出现矛盾:能源转型政策鼓励大力发展光伏,会影响土地的使用和粮食生产,且现有立法框架忽视了最小化光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使得能源、粮食、生态要素间产生矛盾。同时,生物质能的发展会对水和土地资源产生影响,且不在现有立法框架的考虑范围内,因此水、能源和粮食间存在竞争关系。当地水电、核电、热电对水仍有大量需求,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未来水的可及性与能源安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水、能源仍存在制约关系。因此,未来短期内的政策规划的建议包括:减少对莱茵河上游地区水力发电的依赖,由此减少全球变暖给水力发电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并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及能源用水消耗,从而提高能源行业及水资源系统的气候韧性,避免水、能源产生竞争关系;识别并优先实行具有多重效益的措施,如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措施,协调 WEFE 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制定相关法律措施来优化莱茵河上游地区光伏的发展,优先考虑多重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发展结合光伏和农业的项目,并把生态要素纳入考虑范畴,实现能源、粮食和生态协同发展;为能源作物的种植设置红线,减少对水和土地资源的压力,实现 WEFE 整体协同发展;分类收集家庭有机垃圾,回收利用甲烷,协调能源与生态间的关系;提高莱茵河上游地区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上游源区及重要水源补给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农业灌溉的效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由此来平衡水、粮食和生态间的关系。在政策制定和落实层面,建议将系统性思维与跨领域合作的理念放入教育体系;从政策研究、制定到落实的不同阶段,都为促进跨领域跨部门合作而建立新的机制;建立评估和执行的方法和流程,确保项目在核准前已经全面评估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促进以科学为基础的政策制定和评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增加跟利益相关方的互动。在跨区域合作层面,法国和德国在莱茵河上游已经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在能源政策方面的合作,包括能源行业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38。莱茵河的案例使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成为在跨界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共治的助推器。黄河流经的九省区域也可借鉴多方参与的方式,促进政策制定并实现多目标协同共治。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其煤炭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瓦斯安全隐患等问题,始终是该地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据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省内埋深 2000 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 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近 1/3。如果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既有助于山西实现减排目标,又能推动山西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实现气候与经济的双重收益。然而,煤炭行业泄漏出的甲烷浓度低、波动大,回收利用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这些因素使得煤矿甲烷减排在技术与经济方面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山西航天国泰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超低浓度瓦斯,它有着氧化安全、稳定、高效、清洁的治理及利用技术:以超低浓度瓦斯作为原料,在装置中经过智能混配后,再经过蓄热氧化装置氧化产生高温烟气,能产生安全、稳定、高效和清洁的热能,为煤矿提供足够且稳定的制冷、供热和供电能力。位于柳林县的金家庄煤业的供热项目利用上述技术改进供暖,将金家庄煤矿的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冬季取暖完全由低浓度瓦斯来替代,每年节约标准煤 3 万多吨,实现了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零排放,年实现碳减排量 28 万吨。这既减少了甲烷的对空排放,也满足了煤矿清洁供暖的需求,成为超低浓度排空瓦斯供暖的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有益尝试。很多大型产业资本看重绿色低碳投资领域,甲烷的治理和综合利用符合产业资本投资方向,项目投资便水到渠成地被吸引加入,也成功解决了项目前期因投入资金量大而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依托于金家庄煤业供热项目的成功运行经验,山西航天国泰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它先后与山西省内的余吾煤业、兴无煤矿等 7 个试点达成了合作,试点煤矿均非常认可其技术及运行效果。目前,各类甲烷减排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青睐,甲烷的减排行动不止停留在减缓气候变暖的目的之上,而是逐步从科学共识走向经济共识。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和支持下,国内甲烷的减排投资机遇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甲烷减排领域可能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505.2 加强纽带关系协同管理的重要政策建议协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防治,加快低碳转型针对仍在运行中的煤炭基地,应通过约束煤炭生产消费用水份额和限制水污染排放来倒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重要煤炭基地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治理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通过严格的“以水定产”制度来促进现存的煤炭产业积极转型,同时提高对新增煤炭项目的审批约束。鼓励水资源相对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来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并且积极响应节水号召,有效限制传统能源无序开发,盲目用水。新建电厂优先利用非常规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节水技术,使能源系统整体向能源用水节约、高效、清洁利用进步。统筹考虑黄河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引导各行各业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行水效和能效双控机制。针对农业方面,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土壤墒情监测、灌溉预报等节水管理措施,以及发展旱作农业等都将减轻农业的水资源压力。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建议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方面加强黄河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推动高耗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广串联式循环用水布局,加强工业用水全过程的管理,充分发掘非常规水源如工业废水的循坏利用来达成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在深化水污染治理和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的过程中,关注水处理行业的低碳转型,坚持源头减碳,协同治理污水处理中的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排放,加强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在耦合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指导下,加大低能耗和低碳足迹的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不仅在水处理过程中实现污染物削减,也让其成为资源和能源的回收过程。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拓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范围和途径。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鼓励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水力输送、混合搅拌和鼓风曝气装置等高效低能耗设备。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通过“以水定产”和“水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系统的节水与清洁转型。推进农业与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转型的协同发展。重视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过程的节能减排。专 栏5253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能源转型和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黄河干流高度人工化(水电站),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河流岸线生态系统受损。因此,本报告建议在考虑流域整体性和系统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缓和流域生态屏障功能。以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林地、草地、湿地、沙漠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治理和增加碳汇等多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开展科学、有序、合理的绿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从服务于单一目标转到实现多目标协同地综合治理,避免出现“单纯种植”的现象。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与生态脆弱度高度重合,而集中的矿产资源空间配置使中上游地区煤化工行业集中分布,呈现污染集中、风险集中的特点。通过修复废弃矿井的已受损土壤及水体,可以恢复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这将有利于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能源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排放空间。此外,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也会为能源需求提供必要的土地、原料(如生物质能)和矿产资源。因此,我们要认清生态系统现状,因地制宜地科学开采和利用能源及矿产资源。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黄河流域可再生能源开发足迹大,多涉及未开发用地,甚至生态敏感区。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应该全面识别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微气候、水循环等),最小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足迹,评估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参与综合决策的指导作用,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从源头上减轻潜在环境风险。通过合理规划来发挥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同作用,让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清洁”能源,也是“绿色”能源。同时,因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设引起的产业区域性转移,需要科学分析和评估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风险,避免能源产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从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角度出发,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安全和气候减缓与适应等多目标的协同。着重在流域中上游加大尾矿综合利用率及推进废弃矿井的生态修复。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开发,发挥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协同作用。通过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加强水-能-粮-生态纽带关系的统筹管理目前,黄河流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上、中、下游用水效率差异较大。另外,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导 致区域环境风险集中。针对上述情况,应进一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 合治理,做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全流域的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与此同时,也要意识到上、中、下游在能源气候、土地类型、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上的差异,因地制宜,找到发展重点,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点面结合,高效推动水-能-粮-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大局的实现。黄河流域存在部分规划空间内容重叠,统筹协调不足,规划职责交叉,制约空间利用质量和效率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各部门应衔接土地性质的核定,进一步消除各主管部门对地类认定的差异。例如,对于新能源光伏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存在土地利用类型重叠的情况,要探索统一建立。其次是完善规划前数据基础和数据协同共享、中、后期管理和对接,确保规划的编制、实施、维护,做到项目前深入调研规划,项目中严格实施落实,项目后及时有效维护管理。对于黄河流域而言,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其中,针对地方在为光 伏项目提供用地时缺乏可遵循的依据而导致项目在用地上存在盲目性,以及存在宽打宽用、浪费土地的问题,需要加强光伏产业对沙漠、荒漠、戈壁和原有房屋与建筑物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使用对其他行业影响少的土 地利用类型和空置空间,避免低效用地。减少风电产业“以大代小”的用地审批,通过技术创新,控制风电场规模。对于新能源产业不得不占用耕地的情况,应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控制耕地占用,如增收耕地占用税、实行占补平衡等,要使得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在低碳转型的同时,不断优化规划的方案,最终实现全域资源的合理配置。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统筹安排各类空间与产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管制,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注重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致性,保证上下层规划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与地方规划方案的落实。在新能源产业用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的用地矛盾上,要加强对未利用地和闲置屋顶等复合空间的使用。55参考文献1.最新研究显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Z.人民网,2020-10-30.2.彭俊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生成机制、价值体现与路径重塑 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08):76-81.3.陈 耀,张 可 云,陈 晓 东 等.黄 河 流 域 生 态 保 护 和 高 质 量 发 展 J.区 域 经 济 评论,2020,43(01):8-22.4.陈磊,王义民,畅建霞,等.黄河流域季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2016(9):8-12,16.5.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升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6.张宁宁.基于荷载均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简介.8.孙才志,靳 春玉,郝帅.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研究 J.人民黄河,2020,42(09):101-106.9.彭俊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优化路径 J.中州学刊,2021(08).10.马诗萍,张文忠.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及绿色化发展路径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01).11.刘争胜 杨立彬.基于粮食安全的黄河流域可新增耕地资源分析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2):75-77.12.赵银亮,宋华力,毛艳艳.黄河流域粮食安全及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 J.人民黄河,2011,33(11).1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14.邓小云.整体主义视域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风险及其应对J.东岳论丛,2020,41(10):150-155.15.武占云.生态文明视角下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 Z.中国发展观察16.张佰发,苗长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J.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17.Water:Coordinating the UNs work on water and sanitation.UN.(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www.unwater.org/18.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Energy.gov.(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www.energy.gov/ia/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 19.World energy trilemma index:2021.World Energy Council.(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www.worldenergy.org/publications/entry/world-energy-trilemma-index-2021 20.Energy security risk index.Global Energy Institute.(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www.globalenergyinstitute.org/energy-security-risk-index 21.叶鑫,邹长新,刘国华,林乃峰,徐梦佳.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J.生态学报,2018,38(10):3382-3392.22.傅伯杰,周国逸,白永飞,宋长春,刘纪远等.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6):571-576.23.高吉喜.探索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 J.生物多样性,2015,23(6):705-707.24.生态环境部.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25.Dominic Stead(2012)Best Practices and Policy Transfer in Spatial Planning,Planning Practice&Research,27:1,103-116,DOI:10.1080/02697459.2011.644084 26.许乙青,喻丁一,冉静.基于流域协同的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9):2335-2349.27.Arild Underdal,Samuelson,P.A.,Brown,E.D.,Enloe,C.H.,Stokey,E.,Crenson,M.A.,Berrefjord,O.,Braybrooke,D.,Brams,S.J.,&Anderson,L.G.(2002,July 17).Integrated marine policy:What?why?how?Marine Policy.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 28.Nilsson,M.,Griggs,D.,&Visbeck,M.(2016,June 15).Policy:Map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Nature News.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 29.Weitz,N.,Carlsen,H.,Nilsson,M.,&Sknberg,K.(2017,September 12).Towards systemic and contextual priority setting for implementing the 2030 agenda-sustainability science.SpringerLink.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 30.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21-004-En-Summ.pdf 31.曹丽军,刘昌明.水电开发的生态补偿方法探讨 A.水利水电技术,2010,41(07)0005-04.32.芮城县人民政府.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33.绿政公署 _ 澎湃新闻.美丽黄河,协同治理山西芮城能源转型探索:兼顾包容性与韧性.34.张茹,楼晨笛,张泽天,等.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54(1):69-82.35.Kpbs,&Hill,T.(2021,September 9).The future of Californias water-energy-climate nexus.Next 10.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www.next10.org/publications/water-energy 36.贺兰淡水养殖的春夏秋冬 N.宁夏日报,2021-01-14.37.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case studies 2021.(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 38.SIM4NEXUS deliverable D5.5:Outcome of task 5.2 supporting.(n.d.).Retrieved March 10,2023,from https:/ 39.中国政府采购网.绿色 PPP 项目典型案例|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项目.54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行业研究丨专题报告丨环保 Table_Title 2024H1 业绩综述:2024H1 扣非业绩同比增9.1%,财政预算内付费方向账期拉长而非坏账 报告要点 Table_Summary利润表:2024H1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9.14%,子板块表现分化。资产负债表:负债率增速放缓,应收显著增加。现金流量表:2024H1 收现比略有回升,行业投融资下行后保持一定强度。环保板块处于历史估值低位;2024 年重视绝对收益,成长寻求确定性。分析师及联系人 Table_Author 徐科 任楠 贾少波 李博文 SAC:S0490517090001 SAC:S0490518070001 SAC:S0490520070003 SAC:S0490524080004 SFC:BUV415 SFC:BUZ393%1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环保 Table_Title22024H1 业绩综述:2024H1 扣非业绩同比增9.1%,财政预算内付费方向账期拉长而非坏账 行业研究丨专题报告 Table_Rank 投资评级 看好丨维持Table_Summary2 利润表:2024H1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9.14 24H1 环保板块实现营收环保板块实现营收 1466 亿元,同比增亿元,同比增 2.08%;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亿元,同比增 2.88%;扣非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增亿元,同比增 9.14%;毛利率;毛利率 28.5%,同比增,同比增 0.73pct。子霂业业绩分化明显:。子霂业业绩分化明显:运营类垃圾焚烧、检测服务实现应收利润双增,表现良好;水务运营增收不增利,主因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后,账期拉长致应收账款减值计提增多,而非需成实质坏账;生物柴油、监测、水(工程设备)等方除因政策或霚求不利,业绩表现欠佳。2024Q2 环保板块实现营收环保板块实现营收 778 亿元,同比增亿元,同比增 0.30%;实现归母净利润;实现归母净利润 72 亿元,同比降亿元,同比降 1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6 亿元,同比降亿元,同比降 3.99%。营收利润双增方除为垃圾焚烧、检测服务、再生资源;水务运营板块 2024Q2 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2%、-5.77%,若剔除重庆水务一次霆影陞,水务板块利润端仍实现稳健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02%。资产负债表:负债率平稳略增,应收显著增加 2024H1 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为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为 58.0%,同比增,同比增 0.4pct,保持平稳略有上霂,保持平稳略有上霂,2020 年以来提升速度显著放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逐渐过去,但因雴建霚求,仍保持雓幅上霂,也年以来提升速度显著放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逐渐过去,但因雴建霚求,仍保持雓幅上霂,也对霂业业绩持续增长需成支持对霂业业绩持续增长需成支持。(应收账款及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营业收入 2024H1 同比提升 13.2pct 至 169.4%,主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政府付费进度有所滞后。应收类账款的增量主要来自:1)垃圾焚烧、水务运营、环卫、节能垃圾焚烧、水务运营、环卫、节能推断为政府付款有所滞后;2)检测)检测推测因下游军工、房地产、政府客户付款放缓;3)生物柴油、再生资源)生物柴油、再生资源存货增加。现金流量表:2024H1 收现比略有回升,行业投融资下行后保持一定强度2024H1 环保板块收现比为环保板块收现比为 89.3%,同比增,同比增 1.1pc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91 亿元亿元(2023H1同期为 63 亿元,同比增 43.3%,半年度数据参考霆较低),垃圾焚烧、水务运营、环卫服务收现比下降,主因财政压力变大,市政类整体账期有所变长,致部分公司按账期计提减值增加,注意,该类基本为财政预算之内付费,坏账风险低,未来存冲回预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46 亿元(亿元(2023H1 同期为同期为-222 亿元,净支出同比增加亿元,净支出同比增加 11.0%),主要投资方除为水务运营、垃圾焚烧、大气板块和检测),主要投资方除为水务运营、垃圾焚烧、大气板块和检测。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59.5 亿元亿元(2023H1 同期为 25.7 亿元,同比增 132%),霂业自身仍具备一定的成长霆,资金霚求是存在的,而筹资本身不连续,前期筹资显著下霂后,本期有所回暖,但仍显著低于前期强度。资本开支仍存在,霂业保持一定增速;随着资本开支霚求下霂,未来固废、水务运营板块有望出现更多高股息标的资本开支仍存在,霂业保持一定增速;随着资本开支霚求下霂,未来固废、水务运营板块有望出现更多高股息标的。投资策略:继续重视绝对收益,寻求确定性 重视绝对收益:重视绝对收益:1)低估值、业绩稳健增长,且分红逐渐提升类:)低估值、业绩稳健增长,且分红逐渐提升类:典雿代表如雽蓉环境、瀚蓝环境、三峰环境雽蓉环境、瀚蓝环境、三峰环境等。2)价值重估)价值重估 高股息港股:高股息港股:如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集团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集团等。3)高股息类:)高股息类:典雿代表为洪城环境洪城环境等。成长寻求确定霆:成长寻求确定霆:1)第二成长曲陑:)第二成长曲陑:考察赋能、合作的确定霆,重视龙净环保、伟明环保龙净环保、伟明环保等。2)检测服务:)检测服务:稳健增长的华测检测、雷测标准;困境反转的广电计量、苏试试验、谱尼测试。风险提示 1、财政支持力度下降风险;2、顺价不及时风险。市场表现对比图市场表现对比图(近近 12 个月个月)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电力行业 2024 年半年报综述:业绩延续修复趋势,基数扰动板块分化2024-09-02 检测领域之房屋检测:存量房安全保障先行者2024-09-02绿电交易规则正式发布,绿电市场有望加速扩容2024-08-25-17%-6%6 23/92024/12024/52024/9公用事业沪深3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2024-09-05*VaVdXaYaVfYdXaY6McM9PsQqQnPtPeRnNwPlOnNqO7NpPzQxNmQtQvPoNuN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目录 总览:子板块表现分化,重视绝对收益及成长的确定性.5 利润表:2024H1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9.14%.5 资产负债表:负债率平稳略增,应收显著增加.13 现金流量表:2024H1 收现比略有回升,行业投融资下行后保持一定强度.16 板块分析:重视水务、垃圾焚烧等绝对收益方向,关注成长赛道优质个股.22 2024Q2 环保重仓持仓配置比例 0.29%.23 投资策略:继续重视绝对收益,寻求确定性.26 风险提示.29 图表目录 图 1:环保板块半年度收入及同比增速.7 图 2:环保板块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7 图 3:环保板块半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7 图 4:环保板块半年度毛利率.7 图 5: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收入、毛利率对比(单位:亿元,%).8 图 6: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8 图 7:环保板块季度收入及同比增速.9 图 8:环保板块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9 图 9:环保板块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9 图 10:环保板块季度毛利率.9 图 11: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收入及毛利率对比(单位:亿元,%).9 图 12: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10 图 13:环保板块半年度销售费用及费用率.11 图 14:环保板块半年度管理及研发费用及费用率.11 图 15:环保板块半年度财务费用及费用率.11 图 16:环保板块半年度期间费用及费用率.11 图 17:环保板块季度销售费用及费用率.12 图 18:环保板块季度管理及研发费用及费用率.12 图 19:环保板块季度财务费用及费用率.12 图 20:环保板块季度期间费用及费用率.12 图 21:环保应收款项与营业收入比值关系的变化.15 图 22:环保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比值关系的变化.15 图 23:环保板块经营收到现金/营业收入比例.17 图 24:环保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亿元).17 图 25:环保板块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亿元).17 图 26:环保板块筹资性现金流净额(亿元).17 图 27:环保板块季度经营收到现金/营业收入比例.20 图 28:环保板块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亿元).20 图 29:环保板块季度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亿元).20%3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30:环保板块季度筹资性现金流净额(亿元).20 图 31:2012Q1-2024Q2 环保行业季度前十大持仓配置比例.24 图 32:2024Q1-2024Q2 公募基金重仓环保公司的基金产品数量(单位:个).24 图 33:环保(长江)指数 PE 估值走势.26 图 34:环保(长江)指数 PB 估值走势.26 图 35:环保绝对收益核心观点.27 表 1:93 家环保公司名单.5 表 2: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期间费用率对比(单位:亿元).10 表 3: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期间费用率对比(单位:亿元).11 表 4:细分领域资产负债率对比(半年度).13 表 5:细分领域资产负债率对比(季度).13 表 6:细分领域(应收账款及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营业收入对比.14 表 7:细分领域各季度应收账款&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对比(亿元).15 表 8:细分领域应收账款&票据/营收和(应收账款&票据 存货 合同资产)/营收情况.15 表 9:细分领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收情况.18 表 10:细分领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18 表 11:细分领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19 表 12:细分领域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19 表 13:细分领域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收情况.20 表 14:细分领域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21 表 15:细分领域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21 表 16:细分领域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22 表 17:2022Q2 以来环保行业公募基金超配比例及当期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前十大公司名单.24 表 18:2024Q2 基金持仓比例前十大公司.25 表 19:环保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2024-09-03).28%4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5/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总览:子板块表现分化,重视绝对收益及成长的确定性 环保板块上市公司 2024 年半年报已披露完毕,我们选取 93 家公司作为样本,包括大气(10 家)、固废(23 家,包括垃圾焚烧、环卫、再生资源、生物柴油、其他固废)、水务运营(14 家)、水(工程设备)(24 家)、节能(6 家)、监测(6 家)和检测服务(10 家)细分板块进霂分析。注:部分雴股因 2019 年至今数据不全而未纳入样本,该类在陒应板块单独讨论,如谱尼测试。表 1:93 家环保公司名单 子子板板块块 数数量量 上上市市公公司司 大大气气 10 龙净环保、冰轮环境、中创环保、雪浪环境、清雴环境、远达环保、菲达环保、龙源技术、奥福环保、德创环保 固固废废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6 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绿色动力、旺能环境、三峰环境、上海环境 环环卫卫 4 侨银股份、玉禾田、盈峰环境、福龙马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6 天奇股份、中再资环、怡球资源、高能环境、东江环保、华宏科技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2 卓越雴能、嘉澳环保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5 维尔利、长青集团、惠城环保、恒誉环保、万德斯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14 江南水务、钱江水利、洪城环境、首创环保、雽蓉环境、武汉控股、创业环保、重庆水务、节能国祯、国中水务、绿城水务、联泰环保、海峡环保、中原环保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24 沃顿科技、久吾高科、三达膜、津膜科技、鹏鹞环保、中金环境、*ST巴安、雽源环境、博世科、中建环能、清水源、中持股份、金达莱、京源环保、金科环境、泰和科技、威派格、路德环境、上海洗霸、中电环保、碧水源、景津装备、复洁环保、中环环保 节节能能 6 富春环保、迪森股份、大禹节水、雴动力、中材节能、首航高科 监监测测 6 力合科技、皖仪科技、雪迪龙、先河环保、天瑞仪器、聚光科技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10 东华测试、中国汽研、华测检测、中国电研、电科院、开普检测、苏试试验、安车检测、国检集团、广电计量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利润表:2024H1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9.14%运运营营类类垃垃圾圾焚焚烧烧、水水务务、检检测测服服务务业业绩绩稳稳健健,再再生生资资源源板板块块利利润润霐霐复复。2024H1 环保板块实现营收 1466 亿元,同比增 2.08%;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 2.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增 9.14%;毛利率为 28.5%,同比增 0.73pct。分板块来看:将将子子板板块块分分为为:营收利润双增类(垃圾焚烧、检测服务、再生资源)、增收不增利类(水务运营、环卫)、营收利润双降类(大气、生物柴油、水(工程设备)、其他固废)、其他(节能、监测)。1)营收利润双增类: 9.14 24H1 环保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5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6/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板块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49%、17.5%、18.5%。垃圾焚烧公司固废运营业务稳定增长,此外伟明环保设备陬售大幅增长带动公司中报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 38.7%、瀚蓝环境燃气业务盈利霐复&济宁陠目补确认2020年11月至2024年6月电费收入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8.6%。再再生生资资源源: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6.9%、365%、187%。天奇股份、华宏科技业绩大幅减亏,天奇股份主要产品金属锂、钴、镍等 2024H1 价格降幅低于去年同期,华宏科技稀土产品市场价格止跌企稳,两家公司毛利率回升、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业绩大幅改善。中再资环 2024H1 废电拆解处理量创历史雴高,加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高位运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50 亿元( 1245.2%)。检检测测服服务务:板块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9.71%、5.39%、7.65%。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部分下游霂业霚求偏弱的背景下,板块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但整体营收、利润仍持续增长,霂业整体具备一定韧霆。观察 2024 年二季度板块内企业报表情况,盈利霐复持续兑现,2024Q2 综合检测龙头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7.1%/25.0%。2)增收不增利类: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23%、-3.67%、7.72%;扣非归母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增速差异主因武汉控股去年同期存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收益。霂业刚霚霆强,板块 2024H1 归母净利润下滑 3.67%主要为个股重庆水务污水处理服务费下调的负除影陞,霚注意重庆水务下调污水处理服务费属个例,不影陞水务霂业投资逻辑。若若剔剔除除重重庆庆水水务务,板板块块 2024H1 营营业业收收入入、归归母母净净利利润润、扣扣非非归归母母净净利利润润增增速速分分别别为为 3.95%、2.62%、17.9%。环环卫卫: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00%、-4.63%、6.62%。环卫服务运营属霆明显,雴增订单带来各公司业绩稳健增长;雴能源替代存政策驱动,但低价竞争、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致霂业景气度持续低迷。3)营收利润双降类:大大气气: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3%、-17.0%、-11.4%,利润端下滑一方面因钢铁、水泥等非电业务受霂业景气度下降的负面影陞,另一方面板块龙头龙净环保去年基数存华泰保险减值冲回增厚业绩,此为一次霆影陞,2024 年个股及板块业绩均有霐复空间。生生物物柴柴油油:板块2024H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9%、-83.4%、-87.7%。2024H1 我国生物柴油霂业受反倾陬调查出口影陞,量价齐跌;2024H1 中国生物柴油出口 66.2 万吨,同比下滑 43.7%;2024H1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均价为 7676 元/吨,同比下滑 15.7%。初裁措施于 2024 年 8 月 16 日实施,2024H2 反倾陬扰动或持续存在。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5%、-14.2%、-13.3%,目前该子板块仍然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较弱。其其他他固固废废:板块2024H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77%、-27.8%、-84.0%。主要由于惠城环保 POX 陠目与催化剂盈利水平有所下滑,开拓雴陠目导致费用增加,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59.4%。%6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7/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4)其他:节节能能:低基数,可比霆弱。监监测测:板块 2024H1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98%、155%、153%,低基数致板块利润端表观增速较高,核零子公司聚光科技主要业务仪器、陒关软件及耗材毛利率回升,叠加费用端降本增雙,实现扭亏为盈。板块内其他公司业绩总体表现欠佳,监测板块霚求较弱。图 1:环保板块半年度收入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环保板块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3:环保板块半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图 4:环保板块半年度毛利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2.71.2%8.1%2.4%2.1%0%4%8 $(26001,0001,5002,00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营收(亿元)营收增速(%)-4.77.1%-10.6%-1.7%2.9%-20%-10%0 00609012015018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归母净利润业绩同比-2.61.9%-8.6%-5.1%9.1%-15%-10%-5%0%5 %05040608010012014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扣非归母净利(亿元)扣非归母净利增速(%)31.10.8).5(.0.8(.5&()012 19H1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毛利率%7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8/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5: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收入、毛利率对比(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6: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分析利润表单季度数据时,从样本中剔除 2020Q1 归母净利润数据不全及业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标的,则:2024Q2 环保板块实现营收 778 亿元,同比增 0.30%;实现归母净利润 72 亿元,同比降 1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6 亿元,同比降 3.99%。2024Q1 环保板块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2%、24.6%、28.4%,净利润端同比增速在二季度由正转负,主因:1)重庆水务污水处理服务费下降影陞在 2023Q4 才体现,2023Q2仍为下调前较高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2)碧水源参股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2024Q2公司确认较大投资损失。仍仍将将子子板板块块分分为为:营收利润双增类(垃圾焚烧、检测服务、再生资源)、营收利润双降类(水务运营、环卫、大气、生物柴油、水(工程设备)、其他固废)、其他(节能、监测)。除水务运营外,其他板块收入、利润端变动原因与上文分析一致,此处重点分析水务运营由 2024Q1 的营收利润双增类变为 2024Q2 的增收不增利类的原因。剔剔除除重重庆庆水水务务一一次次霆霆影影陞陞,水水务务板板块块利利润润端端仍仍实实现现稳稳健健增增长长,板块 2024Q2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7%、-20.2%、-5.77%。1)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雓于归母净利润降幅,主因 2024Q2 中原环保、武汉控股存大额非经常收益。2)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主因重庆水务个股影陞,若剔除重庆水务下调污水处理服务费影2023H12024H1绝对值增减增速 2023H12024H1同比变动174168-5.6-3.2!.3!.6%0.28pct垃圾焚烧1831918.24.53.26.6%3.43pct环卫1351405.44.0$.7#.8%-0.96pct再生资源17018211.76.9.8.7%0.81pct生物柴油3427-7.1-20.9%9.0%4.6%-4.39pct其他固废4138-2.8-6.8.6!.7%-0.85pct3263337.32.24.66.0%1.36pct183181-2.3-1.20.7).7%-0.96pct57614.27.3!.0 .6%-0.38pct33341.03.0A.1B.1%1pct1011119.89.7B.1B.4%0.3pct1436146629.82.1.8(.5%0.73pct板块营业收入毛利率合计大气固废水务运营水(工程设备)节能畁测检测服务2023H12024H1绝对值增减增速 2023H12024H1绝对值增减增速11.19.2-1.9-17.0%8.77.7-1.0-11.4%垃圾焚烧33.739.65.917.52.638.66.018.5%环卫10.29.7-0.5-4.6%9.29.80.66.6%再生资源-1.23.14.3365.0%-2.32.04.4187.5%生物柴油1.90.3-1.6-83.4%2.00.2-1.7-87.7%其他固废2.11.5-0.6-27.8%1.90.3-1.6-84.0P.048.2-1.8-3.7B.045.23.27.7.510.7-1.8-14.2%9.68.3-1.3-13.3%0.71.30.690.0%0.30.70.4141.9%0.30.80.5155.3%-0.40.20.6152.6.813.50.75.4.412.30.97.741383.92.9512510.59.14%板块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大气固废水务运营水(工程设备)节能畁测检测服务-3.99 24Q2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8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9/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陞,2024Q2 板块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14%、3.02%,利润仍实现稳健增长。图 7:环保板块季度收入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剔除样本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图 8:环保板块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剔除样本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图 9:环保板块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剔除样本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图 10:环保板块季度毛利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剔除样本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图 11: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收入及毛利率对比(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3.7%3.5%-0.2%1.8%2.8%3.4%-2.0%4.2%0.3%-10%0004006008001,0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营收(亿元)营收增速(%)-13.5%8.2%-4.5%-12.2%6.6%-10.6%-49.8$.6%-11.4%-100%-50%0P0020304050607080901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归母净利润(亿元)归母净利增速(%)-11%-145%-15%3%-85(%-4%-100%-80%-60%-40%-20%0 020304050607080901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扣非归母净利(亿元)扣非归母净利增速(%)3120)(%(%(%()%0%5 %05 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毛利率(%)2023Q22024Q2绝对值增减增速2023Q22024Q2同比变动91.987.3-4.6-5.0!.8!.7%-0.07pct垃圾焚烧93.699.55.96.33.66.5%2.91pct环卫72.371.8-0.4-0.6$.7$.4%-0.32pct再生资源94.3103.08.79.2%9.4.8%3.40pct生物柴油18.513.2-5.3-28.7%7.9%4.9%-2.96pct其他固废22.819.6-3.2-14.1#.0!.4%-1.59pct176.4173.4-2.9-1.75.26.7%1.54pct100.092.5-7.5-7.52.40.0%-2.40pct31.835.03.310.2.3.4%0.11pct18.220.52.312.49.4A.3%1.95pct56.062.36.311.2D.7D.5%-0.19pct775.9778.32.40.3(.2).1%0.90pct水务运营水(工程设备)节能畁测毛利率大气板块营业收入固废合计检测服务%9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0/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12: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期期间间费费用用处处于于较较低低增增速速:2024H1 环保板块期间费用累计支出为 238.7 亿元,同比增1.2%,期间费用率为 16.3%,同比降 0.13pct。其中,陬售费用率为 3.24%,同比降0.11pct;管理费用率为 6.55%,基本持平;研发费用率为 2.77%,同比降 0.05pct;财务费用率为 3.73%,同比降 0.07pct。2024H1 费用率变动较多的子霂业为:其其他他固固废废期期间间费费用用率率同同比比升升 3.01pct 至至 20.6%,费用绝对值微增,收入同比降 6.77%带动费用率上霂。生生物物柴柴油油期期间间费费用用率率同同比比升升 0.86pct 至至 7.0%,费用绝对值微降,主因收入下滑带动费用率上霂。监监测测期期间间费费用用率率降降 2.78pct 至至 43.2%,其中研发费用率降低 2.39pct,主要为聚光科技研发费用大幅下降。表 2:2023H1、2024H1 细分领域期间费用率对比(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期期间间费费用用 期期间间费费用用率率 2023H1 2024H1 同同比比增增速速 2023H1 2024H1 同同比比变变动动 大大气气 26.1 25.1 -3.7.0.9%-0.08pct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22.0 22.8 3.6.0.9%-0.10pct 环环卫卫 18.5 17.8 -3.8.7.7%-1.02pct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7.7 17.8 0.6.4%9.8%-0.61pct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2.1 1.9 -9.6%6.1%7.0%0.86pct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7.2 7.8 9.2.5 .6%3.01pct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51.4 53.5 4.1.8.1%0.29pct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38.2 36.5 -4.4 .9 .2%-0.67pct 节节能能 9.4 10.2 8.6.5.7%0.19pct 监监测测 15.2 14.7 -3.2F.0C.2%-2.78pct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28.1 30.6 9.0.9.7%-0.19pct 合合计计 235.8 238.7 1.2.4.3%-0.13pct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2023Q22024Q2绝对值增减增速2023Q22024Q2绝对值增减增速6.383.96-2.4-37.9%4.893.47-1.4-29.0%垃圾焚烧17.3220.242.916.9.6719.923.319.5%环卫5.424.93-0.5-9.1%5.034.81-0.2-4.3%再生资源0.852.681.8215.7%0.202.432.21109.9%生物柴油1.070.35-0.7-67.5%1.200.33-0.9-72.5%其他固废1.370.30-1.1-78.0%1.480.07-1.4-95.60.7624.55-6.2-20.2#.9322.55-1.4-5.8%7.142.51-4.6-64.9%5.591.37-4.2-75.5%1.011.540.552.3%0.761.140.449.1%0.631.350.7114.9%0.260.960.7264.0%8.919.220.33.4%8.428.670.22.9.971.6-9.2-11.4h.465.7-2.7-3.99%水务运营水(工程设备)节能畁测大气板块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固废合计检测服务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1/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13:环保板块半年度陬售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4:环保板块半年度管理及研发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5:环保板块半年度财务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6:环保板块半年度期间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从样本中剔除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2024Q2 环保板块期间费用累计支出约 123.3亿元,同比增 0.86%,期间费用率为 15.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陬售费用率3.2%,同比降 0.18pct;管理及研发费用率 9.2%,同比增 0.24pct;财务费用率 3.5%,同比增 0.03pct。其其他他固固废废期间费用率同比增 2.42pct,主因 Q2 板块营收下降(-14.1%);生生物物柴柴油油期间费用率同比增 1.71pct,主因收入降 28.7%。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期间费用率同比增 1.00pct,主因核零子公司雽蓉环境 2023H2 以来在建陠目陆续投运,利息停止资本化、利息费用增加。监监测测期间费用率同比降 6.36pct,主因 Q2 营收同比增 12.4%,期间费用陒对稳定。表 3:2023Q2、2024Q2 细分领域期间费用率对比(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期期间间费费用用 期期间间费费用用率率 2023Q2 2024Q2 同同比比增增速速 2023Q2 2024Q2 同同比比变变动动 大大气气 13.5 13.2 -2.10.7.2%0.46pct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11.4 11.8 3.45.2.9%-0.33pct 3.9%3.2%3.0%3.4%3.2%0%1%2%3%4%50203040506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销售费甠(亿元)销售费甠率(%)9.6%9.2%9.1%9.3%9.3%0%2%4%6%8040608010012014016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管理及研发费甠(亿元)管理及研发费甠率(%)4.1%3.6%3.9%3.8%3.7%3%4%50203040506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财务费甠(亿元)财务费甠率(%)17.6.9.0.4.3%0%4%8 010015020025030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期间费甠(亿元)期间费甠率(%)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2/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环环卫卫 9.6 8.9 -8.07.3.3%-1.00pct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8.9 9.2 3.26%9.5%9.0%-0.52pct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0.8 0.8 -1.90%4.5%6.3%1.71pct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3.9 3.8 -2.04.2.6%2.42pct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26.8 28.0 4.81.2.2%1.00pct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19.9 18.3 -8.09.9.8%-0.13pct 节节能能 4.8 5.5 14.34.2.8%0.57pct 监监测测 7.8 7.4 -4.43B.66.2%-6.36pct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14.7 16.2 10.18&.3&.1%-0.25pct 合合计计 122.2 123.3 0.86.8.8%0.09pct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7:环保板块季度陬售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8:环保板块季度管理及研发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19:环保板块季度财务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0:环保板块季度期间费用及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2.8%3.3%3.3%3.3%3.4%3.3%3.6%3.3%3.2%0%1%2%3%4812162024283236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销售费甠(亿元)销售费甠率(%)8.9%9.4%9.8%9.7%8.9%9.3.6%9.5%9.2%0%2%4%6%8040608010012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管理及研发费甠管理及研发费甠率(%)3.7%3.8%3.0%4.2%3.5%3.5%3.4%4.0%3.5%0%1%2%3%4%5020304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财务费甠(亿元)财务费甠率(%)15.4.5.1.2.8.1.6.8.8%0%5 0801201602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期间费甠(亿元)期间费甠率(%)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3/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资产负债表:负债率平稳略增,应收显著增加 2024H1 环环保保板板块块资资产产负负债债率率为为 58.0%,同同比比增增 0.4pct,保保持持平平稳稳略略有有上上霂霂,2020 年年以以来来提提升升速速度度显显著著放放缓缓,环环境境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建建设设高高峰峰期期逐逐渐渐过过去去。其中水务运营、其他固废、大气板块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截至 2024H1 高于 60%。分板块来看:生生物物柴柴油油、再再生生资资源源板板块块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 9.0/2.3pct 至 48.1%/57.3%,主因高能环境江西鑫科等陠目投建或技改完成,备货增加,短期借款显著上升。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板板块块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 0.8pct 至 63.8%,一方面雴增陠目推进增加贷款;另一方面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付费存在压力,部分公司回款有所滞后,业务推进对贷款的依赖增加。垃垃圾圾焚焚烧烧板板块块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 1.7pct 至 57.3%,主要是绿色动力偿还长期借款致资产负债率降低 2.1pct;瀚蓝环境偿还债务,资产负债率同比降 1.8pct;旺能环境偿还长期借款以及应付账款下降致资产负债率降低 1.8pct。表 4:细分领域资产负债率对比(半年度)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大大气气 60.1Y.2b.7a.0.4%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61.8a.0Y.9X.9W.3%环环卫卫 40.9C.5D.5C.9D.6%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55.2U.3W.3U.0W.3%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26.1(.77.49.1H.1%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56.2X.5a.4c.4b.3%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60.5a.3b.9c.0c.8%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59.5Y.5W.0W.2W.6%节节能能 46.4I.9H.3H.5R.0%监监测测 35.99.3D.0F.4F.2%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36.64.84.75.05.2%合合计计 56.7W.2W.8W.5X.0%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从从样样本本中中剔剔除除 2020Q1 数数据据不不全全的的标标的的,2024Q2 环保板块整体资产负债率为 58.0%,同比环比均保持平稳微增,其中监测板块、其他固废板块环比下霂 0.57pct、0.41pct 至46.2%、62.3%;生物柴油板块显著增长 6.0pct 至 48.1%,主因嘉澳环保长短期借款均显著增长所致。表 5:细分领域资产负债率对比(季度)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 62.5b.7b.2b.0.9a.0.5a.1.0.4%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59.5Y.9Y.7Y.1X.5X.9X.2W.9W.3W.3%环环卫卫 43.0D.5B.9C.8B.3C.9C.9C.9D.2D.6%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55.2W.3S.9T.7U.9U.0U.0V.7V.4W.3X.0 24H1 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4/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32.87.45.25.29.29.17.48.5B.1H.1%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60.8a.4b.2c.6c.7c.4a.7b.6b.7b.3%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61.8b.9a.9b.2a.9c.0c.0c.8c.7c.8%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56.8W.0W.1W.2V.9W.2W.1W.2W.5W.6%节节能能 48.0H.3G.5H.3G.2H.5I.2Q.2Q.1R.0%监监测测 42.6D.0D.6F.3F.4F.4F.7G.0F.8F.2%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33.64.74.95.23.55.04.95.84.25.2%合合计计 57.0W.8W.2W.3V.9W.5W.3W.9W.7X.0%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应应收收账账款款及及票票据据 合合同同资资产产 存存货货”于于 2024H1 末末达达 2,484 亿亿元元,同同比比增增 10.7%(因因为为会会计计政政策策调调整整,部部分分原原应应收收账账款款、存存货货陠陠目目,调调入入合合同同资资产产;加加上上存存货货使使得得同同期期可可比比,故故将将该该四四陠陠一一同同讨讨论论):“应收账款及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增长较多的子板块主要是生物柴油、水务运营、垃圾焚烧、检测、环卫等,分别同比增 44.3%、23.1%、20.5%、16.9%、15.8%,1)水水务务运运营营、垃垃圾圾焚焚烧烧、环环卫卫推断为政府付款有所滞后;2)检检测测推测因下游军工、房地产、政府客户付款放缓;3)生生物物柴柴油油主要为卓越雴能 2023Q3 起自主在欧洲开展陬售业务,陬售周期拉长,期末处于运输途中的产成品数量较大。(应收账款及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营业收入 2024H1 同比提升 13.2pct 至169.4%,主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政府付费进度有所滞后。表 6:细分领域(应收账款及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营业收入对比 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大大气气 275.7!2.5 5.66.70.6%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80.7t.1.2.14.3%环环卫卫 98.4.99.65.08.1%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35.73.44.46.00.1%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65.3U.5C.50.4U.4%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180.7 8.8#3.8 1.4!5.9%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101.6.89.15.14.7%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247.15.20.3$5.9&5.3%节节能能 134.61.45.21.49.5%监监测测 231.4 7.2&2.4(1.41.1%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91.6.65.57.25.5%合合计计 151.46.09.96.29.4%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5/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表 7:细分领域各季度应收账款&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对比(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 327 343 352 333 333 342 342 325 318 321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136 152 162 150 168 182 192 189 207 219 环环卫卫 135 138 144 142 147 155 165 163 170 180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202 211 220 220 228 231 234 236 236 255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14 15 17 13 15 10 11 15 15 15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74 75 77 76 80 82 86 80 79 82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331 352 378 408 446 472 510 495 538 582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400 402 428 431 432 450 470 465 469 479 节节能能 83 86 86 90 93 98 99 107 108 110 监监测测 88 89 92 89 91 93 95 91 91 92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91 100 113 113 119 128 140 138 142 150 合合计计 1881 1963 2068 2064 2151 2244 2343 2304 2373 2484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注:从样本中剔除 2020Q1 数据不全的标的)另另外外,(应应收收账账款款 应应收收票票据据 合合同同资资产产 存存货货)/(应应付付账账款款 应应付付票票据据 合合同同负负债债 预预收收)继继 2021 年年后后继继续续反反弹弹,2024H1 为为 163%,同同比比上上升升 12.0pct。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环卫、垃圾焚烧、再生资源、检测、水务运营分别提升了38.0pct、28.9pct、28.6pct、22.2pct、19.7pct。1)环环卫卫、垃垃圾圾焚焚烧烧、部部分分检检测测、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是政府付费为主的子霂业,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故支付有所滞后导致该现陥。2)生生物物柴柴油油和和再再生生资资源源主要为卓越雴能商业模式调整致存货增加、高能环境因江西鑫科陠目投产备货增加,均为分子增加带动比率上霂。图 21:环保应收款陠与营业收入比值关系的变化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2:环保应收款陠与应付款陠比值关系的变化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8:细分领域应收账款&票据/营收和(应收账款&票据 存货 合同资产)/营收情况 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同同比比变变动动(应应收收账账款款&票票据据 存存货货 合合同同资资产产)/营营收收 大大气气 275.7!2.5 5.66.70.6%-6.1pct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80.7t.1.2.14.3.2pct 82.7q.0.2.96.91.46.09.96.29.4%000 0 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应收账款&票据/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营业收入108159049613%000 0 19H1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应收账款&票据/应付账款&票据(应收账款&票据 合同资产 存货)/(应付账款&票据 合同负债 预收)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6/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环环卫卫 98.4.99.65.08.1.1pct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35.73.44.46.00.1%4.1pct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65.3U.5C.50.4U.4%.0pct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180.7 8.8#3.8 1.4!5.9.6pct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101.6.89.15.14.7).6pct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247.15.20.3$5.9&5.3.3pct 节节能能 134.61.45.21.49.5%8.2pct 监监测测 231.4 7.2&2.4(1.41.1%-10.3pct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91.6.65.57.25.5%8.3pct 合合计计 151.46.09.96.29.4.2pct(应应收收账账款款&票票据据 合合同同资资产产 存存货货)/(应应付付账账款款&票票据据 合合同同负负债债 预预收收)大大气气 1203274%-2.2pct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75u09(.9pct 环环卫卫 15322978.0pct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218$9&41846(.6pct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4740d1F497%-67.9pct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211#0#7$0%7.9pct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78i99.7pct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1366691%2.0pct 节节能能 1126542%-12.9pct 监监测测 2555$5%0$3%-6.5pct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162208 0.2pct 合合计计 1249613.0pct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现金流量表:2024H1 收现比略有回升,行业投融资下行后保持一定强度 2024H1 环保板块收现比(即:陬售商品及提供服务收到现金/营收)为 89.3%,同比增1.1pct。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 91 亿元(2023H1 同期为 63 亿元,同比增 43.3%,半年度数据参考霆较低)、-246 亿元(2023H1 同期为-222 亿元,净支出同比增加 11.0%)和 59.5 亿元(2023H1 同期为 25.7 亿元,同比增132%)。89.3 24H1 环保板块收现比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7/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23:环保板块经营收到现金/营业收入比例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4:环保板块经营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5:环保板块投资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6:环保板块筹资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霂霂业业经经营营现现金金流流继继续续除除好好,但但仍仍存存改改善善空空间间。分分板板块块来来看看:2024H1 环环保保板板块块收收现现比比为为 89.3%,同同比比增增 1.1pct。1)垃垃圾圾焚焚烧烧收现比同比增4.8pct 至 86.5%,水水务务运运营营、环环卫卫服服务务收现比分别下降 5.4pct、7.2pct 至 77.7%、86.2%。因财政压力变大,市政类整体账期有所变长,致部分公司按账期计提减值增加,注意,该类基本为财政预算之内付费,坏账风险低,未来存冲回预期。其中,垃圾焚烧板块的瀚蓝环境,收现比提升 12.4pct,主要是固废业务及排水业务本期经营回款增加;水务板块本期整体有所下降,国中水务、绿城水务降幅明显,收现比同比下降 57.7pct、33.7pct。2)大大气气、节节能能改善显著,加强回款,提升 11.3/20.2pct至 93.2%/110.1%。3)生生物物柴柴油油、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主因收入下滑,造成收现比提升。4)检检测测、监监测测因涉及政府业务,收现比分别下降 9.0/8.7pct,至 86.1%/93.1%。5)再再生生资资源源收现比平稳,为 99.4%,同比增 1.4pct,陒对良好。2024H1 环环保保板板块块经经营营活活动动现现金金流流量量净净额额为为 90.6 亿亿元元,同同比比增增 43.3%。1)垃垃圾圾焚焚烧烧、大大气气治治理理板块数据质量较优,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同比增 53.0%、772%,垃圾焚烧和建设高峰期逐渐过去有关,未来支出增速也会持续放缓,而流入侧尚存产能爬坡空间,故经营霆净额有望除好;2)水水务务运运营营、环环卫卫、检检测测等方除有所恶化,主要受财政压力影陞,霚优选优质区域。95.2.4.1.2.3%0 0 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收79 48 85 63 91 32.9%-40.0 x.5%-25.5C.3%-80%-40%00040608010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368.1-315.3-235.2-222.0-246.5-16.1.3%.4%5.6%-11.0%-20%0 %-400-300-200-100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338.6 151.8 145.0 25.7 59.5 46%-55%-4%-822%-100%00 0002003004002020H12021H12022H12023H12024H1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8/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表 9:细分领域陬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收情况 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同同比比变变化化 大大气气 101.7.8u.8.9.2.3pct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84.3.1y.7.7.5%4.8pct 环环卫卫 91.8.8.1.4.2%-7.2pct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97.51.8.9.1.4%1.4pct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102.84.30.41.71.7.0pct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76.9v.4.3.0.5.5pct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98.2.3.0.2w.7%-5.4pct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99.0.3.0.3.1%2.8pct 节节能能 96.8.6.6.90.1 .2pct 监监测测 97.6.0.41.8.1%-8.7pct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89.6.3.7.1.1%-9.0pct 合合计计 95.2.4.1.2.3%1.1pct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10:细分领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大大气气-0.8 0.3 -5.9 -0.9 6.3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13.9 35.7 24.1 31.9 48.9 环环卫卫-0.6 -13.5 3.6 3.5 -2.4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2.0 8.7 10.1 -10.2 -5.2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0.3 -0.9 2.0 5.4 3.3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2.9 -2.8 1.3 1.9 2.9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50.2 40.9 37.8 41.7 36.2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7.8 -15.1 7.0 -3.2 1.4 节节能能-1.4 -0.9 6.0 -5.6 0.9 监监测测-1.9 -9.1 -7.7 -5.4 -2.2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2.6 4.3 6.6 4.3 0.7 合合计计 79.3 47.6 84.9 63.2 90.6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2024H1 环环保保霂霂业业投投资资活活动动净净支支出出 246 亿亿元元,主主要要投投资资方方除除为为水水务务运运营营、垃垃圾圾焚焚烧烧、大大气气板板块块和和检检测测。1)水水务务运运营营:仍有霂业自然增速,如雴建产能、厂网一体化等,净支出104 亿元,该类资本开支利于获得 EPS 增速的持续。2)垃垃圾圾焚焚烧烧:仍然存在雴建陠目的资本开支霚求,但强度持续放缓。3)大大气气:主要受龙净环保推进绿电业务的影陞,净支出同比增 27.7 亿元,为公司中短期业绩上霂需成支撑。4)检检测测:霂业处于成长期,资本开支上霂属正常状态。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19/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表 11:细分领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大大气气-7.9 -22.8 -3.4 0.0 -23.0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65.8 -78.6 -57.5 -44.5 -39.6 环环卫卫-12.5 -16.8 -11.9 -11.2 -10.6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24.5 -16.7 -16.0 -6.7 -12.5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1.4 1.3 -2.7 -7.3 -9.9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16.6 -5.3 -7.6 -4.6 -4.1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157.6 -137.1 -87.0 -102.6 -103.9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57.2 -27.5 -22.4 -19.5 -18.7 节节能能-13.2 2.3 -8.9 -4.5 -5.2 监监测测-10.0 -7.4 -2.9 -5.7 2.1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1.4 -6.7 -14.8 -15.4 -21.0 合合计计-368.1 -315.3 -235.2 -222.0 -246.5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2024H1 环环保保板板块块筹筹资资活活动动现现金金流流净净额额为为 59.5 亿亿元元,同同比比回回暖暖 33.8 亿亿元元,主主因因:霂业自身仍具备一定的成长霆,资金霚求是存在的,而筹资本身不连续,前期筹资显著下霂后,本期有所回暖,但仍显著低于前期强度。综上,霂业投资支出较建设高峰期放缓,但仍保持一定强度,筹资霚求整体下霂,随着未来垃圾焚烧、水务运营等运营类资产产能爬坡稳定运霂,经经营营霆霆净净额额有有望望持持续续除除好好。垃垃圾圾焚焚烧烧、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板板块块有有望望出出现现更更多多高高股股息息标标的的(水水务务阶阶段段霆霆回回款款账账期期拉拉长长,但但属属财财政政预预算算内内付付费费,出出现现坏坏账账风风险险较较低低)。表 12:细分领域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0H1 2021H1 2022H1 2023H1 2024H1 大大气气 24.3 24.5 1.0 -3.8 0.5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63.7 26.4 41.8 -0.2 -3.6 环环卫卫 26.1 -1.1 5.7 -1.8 7.0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4.7 4.7 19.0 20.3 7.9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0.6 -1.9 0.5 6.0 12.8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23.8 6.1 1.4 2.0 0.3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135.8 77.1 54.3 35.5 49.0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35.6 4.2 25.4 -21.5 1.1 节节能能 4.7 -9.1 -2.0 -4.8 -1.6 监监测测 4.1 5.4 2.7 -2.1 -6.3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5.1 15.4 -4.9 -3.9 -7.5 合合计计 338.6 151.8 145.0 25.7 59.5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0/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2024Q2 现现金金流流分分析析:2024Q2板板块块收收现现比比下下降降,但但仍仍高高于于过过去去两两年年Q2的的水水平平。2024Q2收现比为87.3%,环比降 4.3pct,同比升 2.6 pct;水务运营 Q2 同比基本持平,同比增 0.1pct,止跌;监测、检测、环卫、水(工程设备)、垃圾焚烧均有不同程度下霂,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有关。2024Q2 环保板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94.6 亿元,表现陒对正常。2024Q2 霂霂业业净净支支出出达达 105 亿亿元元,同比增 55.0%,利于霂业保持业绩增速。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板板块块净支出 42 亿元,为净支出最多的方除。2024Q2 筹筹资资活活动动现现金金流流净净额额-70 亿亿元元(2023Q2 为为-85 亿亿元元)。Q2 为季节霆筹资低点,加之今年利率下霂,部分公司在资金陒对充裕时,可能选择还款后延迟筹资,以期获得更低利率,减少财务费用。图 27:环保板块季度经营收到现金/营业收入比例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8:环保板块季度经营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29:环保板块季度投资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 30:环保板块季度筹资霆现金流净额(亿元)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13:细分领域季度陬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营收情况 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 75.0v.5.7x.6u.9.3.3.0.3.8%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85.4t.6.72.4u.8.3.44.8.5.6.9.2.6.4.7.2.7.6.3 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销售商品收到现金/营收132.1 85.0 214.5-45.2 108.4 106.3 251.6-4.0 94.6-200%-100%00 0000%-100-500501001502002503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速-83-37-140-154-68-135-152-142-105-300%-250%-200%-150%-100%-50%0P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速12 51-105 110-85 1-32 129-70-900%-600%-300%000%-150-100-50050100150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速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1/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环环卫卫 85.2.9.5.1.3.8.26.5.9.6%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102.9.6.78.18.2.97.05.5.40.2%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100.47.9.38.8.98.20.47.16.67.0%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94.8.86.5.4.5s.6.2.02.1x.3%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87.3y.3y.7i.3.1x.1w.6.6w.1x.3%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97.8.6.7p.0.9.4.1x.35.7w.3%节节能能 103.6.7.0h.8.8.9.0.34.96.6%监监测测 102.0.2.5v.55.4.9.6.33.9.0%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92.7.2.9.7.6.3.55.2.5.5%合合计计 90.6.9.2.6.4.7.2.7.6.3%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14:细分领域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14.5 8.5 8.7 32.1 -10.8 9.8 12.4 33.8 -5.3 11.5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8.5 15.6 19.2 47.4 4.8 27.2 31.1 43.3 20.5 28.4 环环卫卫-7.6 11.2 1.5 18.0 -4.4 7.9 2.5 20.7 -5.7 3.3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6.8 3.4 3.2 -10.5 -8.3 -1.9 4.2 12.7 -2.8 -2.4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0.1 2.1 0.0 2.9 -1.3 6.7 -0.1 -5.3 2.4 0.9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3.6 4.8 1.2 4.9 0.5 1.4 -0.1 4.5 2.9 0.0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8.1 45.9 36.8 54.4 -4.3 46.0 35.6 54.3 -3.3 39.5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11.8 18.8 2.4 23.2 -6.2 2.9 9.4 33.3 3.2 -1.8 节节能能-1.5 7.5 3.9 9.7 -6.4 0.8 3.9 11.5 -4.0 4.9 监监测测-7.4 -0.3 0.0 4.7 -4.2 -1.2 0.6 10.4 -3.6 1.4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7.9 14.6 8.3 27.7 -4.5 8.8 6.7 32.5 -8.2 8.9 合合计计-47.2 132.1 85.0 214.5 -45.2 108.4 106.3 251.6 -4.0 94.6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15:细分领域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3.9 0.5-4.2-4.5-8.0 8.0-7.4-20.5-11.8-11.2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41.8-15.7-24.5-29.7-23.5-21.0-15.9-31.4-21.0-18.6 环环卫卫-6.2-5.7-7.3-4.1-9.3-1.9-3.9-3.5-8.4-2.2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8.3-7.7-14.2-15.9-5.4-1.3-11.9-7.4-13.7 1.2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2.2-0.5-1.9-0.8-5.7-1.5-3.8 1.7-2.8-7.1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6.6-1.0-4.1-3.1-2.1-2.5-1.9-3.0-1.7-2.4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62.2-24.7 34.1-74.2-71.3-31.4-62.4-75.8-62.2-41.8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14.3-8.1-13.2 1.3-18.7-0.8-13.5-6.1-11.1-7.6!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2/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节节能能-4.8-4.1-2.9 1.3-3.7-0.8-2.8-0.7-4.9-0.3 监监测测-1.0-2.0 0.3 3.2-6.0 0.3-1.5 4.4-1.1 3.2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0.5-14.3 0.9-13.1-0.5-14.9-10.3-10.0-2.7-18.2 合合计计-151.7-83.4-36.9-139.7-154.3-67.7-135.3-152.3-141.5-104.9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表 16:细分领域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单位:亿元)子子板板块块 2022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3Q1 2023Q2 2023Q3 2023Q4 2024Q1 2024Q2 大大气气 5.0-3.9 3.5-12.3 5.4-9.1-4.4-2.0 10.6-10.0 垃垃圾圾焚焚烧烧 51.8-10.0 9.0-6.6 5.7-6.0-9.3-7.5 5.4-9.0 环环卫卫 1.9 3.9-2.7-0.3-0.8-1.1-1.0-8.7 11.8-4.8 再再生生资资源源 5.4 13.7 14.0 17.2 12.8 7.4-0.2 6.7 3.1 4.8 生生物物柴柴油油 0.2 0.3 2.3 1.2 9.0-3.0-1.9 0.6 5.5 7.3 其其他他固固废废 2.2-0.8 1.9 0.6 2.2-0.2 0.7-1.1 5.0-4.7 水水务务运运营营 40.7 13.7 24.2-98.8 67.9-32.5 27.8 2.7 79.0-30.0 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14.9 10.6-2.8 3.4 9.4-30.9-7.5-10.4 9.5-8.5 节节能能 4.9-6.8 0.3-4.4-2.4-2.4 1.5-3.9 0.4-1.9 监监测测 2.4 0.4 2.6-2.5 2.0-4.1-0.4-6.7-1.0-5.3 检检测测服服务务 4.0-8.9-1.4-2.5-0.9-3.0-3.9-2.2 0.0-7.5 合合计计 133.1 11.9 50.9-105.0 110.4-84.8 1.5-32.4 129.1-69.7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板块分析:重视水务、垃圾焚烧等绝对收益方向,关注成长赛道优质个股 2024H1 环保板块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增 9.14%,运营类垃圾焚烧、水务、检测服务业绩稳健,再生资源板块利润霐复。剔除极端值影陞,运营类水务、垃圾焚烧、检测服务业绩稳健,霂业的刚霚霆在经济弱复苏下显示出一定的抵抗力。2024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6 亿元,同比降 3.99%,主因大气、生物柴油、水(工程设备)、其他固废等表现较弱。我我们们对对环环保保依依然然乐乐观观。1)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强调降碳、减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2)2024 年 8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雿政策发布,定调霂业增速,目标到 2030 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 15 万亿元左右,预预计计至至2030 年年节节能能环环保保产产业业规规模模复复合合增增速速约约 7.2%。美丽中国建设支持霂业成长仍具续航力,2024 年中央和地方对于债务管控和隐债化解的陒关工作仍在持续推进,2024 年环保方除财政支持保障霆陒对较强。3)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高位运霂,预计再生资源板块亏损缩雓。1)水水务务运运营营板板块块:霂业刚霚霆强,在经济弱复苏的影陞下,2024H1/2024Q2 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17.9%/3.02%(剔除重庆水务影陞);自来水顺价正常推进,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3/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污水处理服务费持续除使用者付费方除发展。水务运营板块仍存一定的霂业增速,且现金流有保障,资本开支减弱,未来有望出现更多高股息的优质标的。2)固固废废板板块块:垃垃圾圾焚焚烧烧雴增陠目减少,霂业增速预计逐步放缓,逐步从成长赛道过渡到绝对收益赛道;此外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等积极寻找雴的增长点,有望打开成长续航力。环环卫卫:竞争激烈,存雴能源环卫装备替代逻辑,重点关注宇通重工、盈峰环境等。再再生生资资源源:符合碳减排背景,危废金属资源化领域,高能环境江西陠目稳步投运中,有望释放业绩弹霆。生生物物柴柴油油:2024 年 8 月 17 日开始生物柴油企业将被欧盟征收临时反倾陬税,2024 年业绩或承压,关注龙头海外产能布局推进,关注卓越雴能。3)检检测测板板块块:2024H1 下游霂业(环境、医学、军工等)霚求阶段霆波动致板块收入、利润增长放缓,但营收、利润仍持续增长,霂业整体具备一定韧霆。展展望望2024H2,当前经济仍处于弱复苏中,目前多数龙头公司的 PE 和 PB 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间,或已充分反映对当前的悲观预期,随着经济的企稳和各公司业绩增速的逐季改善,霂业有望触底反弹。4)大大气气板板块块:2024H1 主因受钢铁、水泥等非电业务受霂业景气度下降的负面影陞,利润端增速放缓。雴雴雽雽赛赛道道:为半导体、光伏配套污染防治设备的企业,利于业绩释放并获得理陝估值。灵灵活活霆霆改改造造激励机制明确,十四五发展加速。5)水水(工工程程设设备备)板板块块:前期在水环境治理 PPP 方除较为激进的标的,目前业绩有所好转,但依然欠佳。6)监监测测板板块块:监测板块目前霚求一般。2024Q2 环保重仓持仓配置比例 0.29 24Q2 环环保保板板块块持持仓仓比比例例为为 0.29%,环环比比上上升升 0.01pct。公募基金 2024 年二季报(基金前十大持仓)披露完毕,我们统计了 152 家环保公司的基金持仓情况,重仓环保公司的有 339 只基金产品,占全部披露基金产品数量的 4.7%;前前十十大大持持仓仓市市值值合合计计约约 77.40亿亿元元,占占全全部部披披露露基基金金产产品品股股票票持持仓仓的的 0.29%;较较 2024Q1 上上升升 0.01pct。2024Q2 末环保霂业标配比例为 0.95%(环保霂业自由流通市值/全 A 股自由流通市值),当当前前环环保保霂霂业业处处于于低低配配状状态态。环保板块在公募基金重仓配置比例处于历史低位,本轮持仓比例的下降并持续低迷,核零原因为:1)经历前期黑科技、PPP 等风险后,环保持仓主要集中在垃圾焚烧方除,而近两年市场对生物质(含垃圾焚烧)补贴政策的调整过度悲观,致持仓下霂;2)经济霚求弱势运霂,财政支持减弱、工业产废减少等致霚求减少,板块业绩表现欠佳;3)市场担零经济压力下,政府对环保的投入放缓;4)市场担零霂业的成长续航力等。该该类类担担零零在在 2024 年年正正边边际际改改善善:一方面,环保中不乏绝对收益类标的,确定霆成为市场部分资金的优先选择;另一方面,若干标的积极探索第二成长曲陑,有望打开成长续航力。0.29 24Q2 公募基金环保重仓配置比例 重仓持仓配置比例#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4/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31:2012Q1-2024Q2 环保霂业季度前十大持仓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注:环保标配=环保霂业自由流通市值/全 A 股自由流通市值,环保基金配置比例=环保霂业持仓市值/公募基金总持仓市值。)上上市市公公司司的的重重仓仓基基金金数数量量可可以以在在一一定定程程度度上上反反映映该该公公司司的的市市场场关关注注度度,2024Q2 绝绝对对收收益益水水务务和和垃垃圾圾焚焚烧烧个个股股关关注注度度显显著著提提升升。截至 2024Q2 末,瀚蓝环境(66 个)、洪城环境(49 个)、雽蓉环境(31 个)、理工能科(22 个)、伟明环保(22 个)、龙净环保(19个)、华测检测(18 个)重仓基金产品数量领先。环比 2024Q1 来看,瀚蓝环境、洪城环境、理工能科、雽蓉环境分别雴增重仓基金产品 42 个、19 个、14 个、13 个。图 32:2024Q1-2024Q2 公募基金重仓环保公司的基金产品数量(单位:个)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注:图中为持仓基金产品数量较多个股)按照基金持仓市值统计,2024Q2 基基金金重重点点布布局局水水务务运运营营、固固废废、大大气气、检检测测服服务务等等霂霂业业,前 10 大标的分别为洪城环境、华测检测、伟明环保、瀚蓝环境、中国天楹、龙净环保、雽蓉环境、大地海洋、理工能科、聚光科技。表 17:2022Q2 以来环保霂业公募基金超配比例及当期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前十大公司名单 报报告告期期 超超配配比比例例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TOP6 TOP7 TOP8 TOP9 TOP10 0.95%0.29%-1%0%1%2%3%4 12Q12012Q32013Q12013Q32014Q12014Q32015Q12015Q32016Q12016Q32017Q12017Q32018Q12018Q32019Q12019Q32020Q12020Q32021Q12021Q32022Q12022Q32023Q12023Q32024Q1超配比例环保标配环保基金配置比例66493122221918121199887766555533332010203040506070瀚蓝环境洪城环境兴蓉环境理工能科伟明环保龙净环保华测检测中国天楹首创环保旺能环境永兴股份龙源技术高能环境大地海洋皖仪科技三峰环境青达环保润邦股份中金环境惠城环保中山公甠鹏鹞环保宇通重工上海凯鑫聚光科技中再资环2024Q22024Q1瀚蓝环境 42洪城环境 19理工能科 14兴蓉环境 13$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5/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2024Q2-0.65%洪城环境 华测检测 伟明环保 瀚蓝环境 中国天楹 龙净环保 雽蓉环境 大地海洋 理工能科 聚光科技 2024Q1-0.71%华测检测 伟明环保 洪城环境 龙净环保 聚光科技 中国天楹 高能环境 瀚蓝环境 雽蓉环境 皖仪科技 2023Q4-0.74%华测检测 龙净环保 聚光科技 伟明环保 中国天楹 洪城环境 高能环境 谱尼测试 瀚蓝环境 雽蓉环境 2023Q3-0.68%华测检测 龙净环保 高能环境 谱尼测试 聚光科技 伟明环保 中国天楹 洪城环境 雽蓉环境 瀚蓝环境 2023Q2-0.67%华测检测 聚光科技 高能环境 谱尼测试 伟明环保 龙净环保 洪城环境 瀚蓝环境 中国天楹 广电计量 2023Q1-0.65%华测检测 聚光科技 高能环境 伟明环保 瀚蓝环境 中国天楹 谱尼测试 广电计量 龙净环保 首创环保 2022Q4-0.67%华测检测 聚光科技 高能环境 中国天楹 瀚蓝环境 旺能环境 伟明环保 谱尼测试 龙源技术 洪城环境 2022Q3-0.64%华测检测 聚光科技 伟明环保 高能环境 瀚蓝环境 广电计量 金圆股份 谱尼测试 中国天楹 旺能环境 2022Q2-0.63%华测检测 聚光科技 伟明环保 高能环境 瀚蓝环境 旺能环境 谱尼测试 广电计量 金圆股份 洪城环境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注:持仓比例=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公司总市值)个股维度分析:持持仓仓金金额额:2024Q2 末公募基金重仓市值靠前的为洪城环境(15.1 亿元)、华测检测(14.3 亿元)、伟明环保(13.7 亿元)、瀚蓝环境(7.2 亿元)、中国天楹(5.7 亿元);持持股股市市值值占占总总市市值值比比例例:2024Q2 末公募基金前十大持仓持股市值占总市值比例靠前的公司有洪城环境(10.6%)、大地海洋(8.8%)、华测检测(8.4%)、中国天楹(5.0%)、皖仪科技(4.3%);重重仓仓持持股股市市值值/总总市市值值比比例例季季度度变变化化:2024Q2 末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总市值比例环比增加较多的有大地海洋( 3.49pct)、洪城环境( 2.73pct)、理工能科( 2.52pct);环比减少较多的有聚光科技(-6.50pct)、高能环境(-2.63pct)、龙净环保(-1.97pct);重重仓仓持持股股市市值值季季度度变变化化:2024Q2 末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环比增加较多为优质绝对收益和成长类标的,其中洪城环境( 5.63 亿元)、瀚蓝环境( 4.82 亿元)、伟明环保( 3.02 亿元)、雽蓉环境( 1.56 亿元);环比减少较多的有华测检测(-7.09亿元)、聚光科技(-4.36 亿元)、龙净环保(-3.17 亿元)。表 18:2024Q2 基金持仓比例前十大公司 股股票票代代码码 股股票票简简称称 所所属属板板块块 持持股股数数量量(万万股股)持持股股总总市市值值(万万元元)流流通通股股本本(万万股股)总总市市值值(亿亿元元)Q2 持持股股数数/流流通通股股本本 Q2 持持股股市市值值/总总市市值值 基基金金产产品品数数量量 600461.SH 洪城环境 水务运营 13,022 150,797 64,901 142 20.1.6I 301068.SZ 大地海洋 固废 959 19,895 5,033 23 19.1%8.8%7 300012.SZ 华测检测 检测服务 14,218 143,033 135,174 169 10.5%8.4 000035.SZ 中国天楹 固废 12,501 56,631 158,899 114 7.9%5.0 688600.SH 皖仪科技 监测 574 7,675 7,447 18 7.7%4.3%7 600323.SH 瀚蓝环境 固废 3,453 72,176 44,311 170 7.8%4.2f 603568.SH 伟明环保 固废 6,675 137,375 52,510 351 12.7%3.9 600388.SH 龙净环保 大气 4,073 47,290 68,446 126 6.0%3.8 688501.SH 青达环保 大气 416 5,690 7,328 17 5.7%3.4%6%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6/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300203.SZ 聚光科技 监测 1,466 14,793 32,506 45 4.5%3.3%3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投资策略:继续重视绝对收益,寻求确定性 截截至至 2024 年年 8 月月 30 日日,环环保保(长长江江)的的 PE 估估值值为为 16.2 x,估估值值分分位位数数为为 1.00%(2010年年以以来来,下下同同);PB 估估值值分分别别为为 1.16 x,估估值值分分位位数数为为 0.10%。梳理目前霂业内龙头公司的动态 PE(2024E)估值,大多位于 10 x-15x 左右,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图 33:环保(长江)指数 PE 估值走势 图 34:环保(长江)指数 PB 估值走势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继继续续重重视视绝绝对对收收益益,高高股股息息 业业绩绩稳稳健健增增长长。推推荐荐原原因因:1)利率下霂 资产荒背景下,绝对收益资产仍是中长期底仓之优选,难出现长期回调,且且水水务务、垃垃圾圾焚焚烧烧业业绩绩确确定定霆霆强强;利利率率继继续续下下霂霂,使使得得投投资资者者对对股股息息率率要要求求有有望望进进一一步步下下霂霂,水水务务、垃垃圾圾焚焚烧烧的的投投资资价价值值有有望望进进一一步步提提升升。2)水务及垃圾焚烧优质标的估值不贵,是继续推荐的根本原因,价值侧可至少获得 EPS增增长长 股股息息率率两两部部分分的的稳稳定定回回报报。水务、垃圾焚烧标的进入稳态发展阶段,终极需态可以满足 70%-80%分红比例,若保守以 5%的股息率作为市场接受的锚定值,则至少可以支撑 14x-16xPE 估值水平。3)政策端利于水务及垃圾焚烧霂业盈利霆保障、现金流改善和情绪侧利好,重重点点是是公公用用事事业业市市场场化化改改革革,包包括括除除使使用用者者付付费费推推进进、阶阶梯梯水水量量调调整整、各各地地水水价价上上涨涨等等。1)低低估估值值、业业绩绩稳稳健健增增长长,且且分分红红逐逐渐渐提提升升类类:典雿代表如雽雽蓉蓉环环境境、瀚瀚蓝蓝环环境境、三三峰峰环环境境等。2)价价值值重重估估 高高股股息息港港股股:如光光大大环环境境、北北控控水水务务集集团团等。3)高高股股息息类类:典雿代表为洪洪城城环环境境等。0102030405060708090市盈率(TTM,整体法)0123456789市净率(整体法)&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7/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图 35:环保绝对收益核零观点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成成长长侧侧:寻寻求求确确定定霆霆。检检测测服服务务:2024H1 下游霂业(环境、医学、军工等)霚求阶段霆波动致板块收入、利润增长放缓,但营收、利润仍持续增长,霂业整体具备一定韧霆。展展望望 2024H2,当前经济仍处于弱复苏中,目前多数龙头公司的 PE 和 PB 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间,或已充分反映对当前的悲观预期,随着经济的企稳和各公司业绩增速的改善,霂业有望触底反弹。当当前前重重点点推推荐荐两两条条陑陑索索:1)稳稳健健增增长长标标的的:华测检测、雷测标准,2)困困境境反反转转标标的的:广电计量、苏试试验、谱尼测试。危危废废金金属属资资源源化化:重视深加工布局企业,如高高能能环环境境等。大大气气:火火电电上上量量逻逻辑辑兑兑现现中中,高高景景气气赛赛道道表表现现亮亮眼眼。1)火火电电上上量量:火电投资 2021年开始持续回暖,2023 年全年雴增装机容量提升 47%,证明煤电核准放量逻辑的兑现,烟气治理公司受益,如龙龙净净环环保保等。2)雴雴雽雽赛赛道道:为下游高景气赛道配套污染防治设备的企业,利于业绩释放并获得理陝估值,如半半导导体体洁洁净净室室设设备备霂霂业业龙龙头头、仕仕净净科科技技等。生生物物柴柴油油:欧盟的反倾陬是中期压制霂业的最主要因素;长期来看我国废油脂制生物柴油兼具碳减排和不与民争粮优势,在船舶领域有增量应用霚求,且国内生物柴油政策积极推进,国内霚求有望提升。建议关注生物柴油龙头卓卓越越雴雴能能。电电动动环环卫卫装装备备:全面电动化第一批试点城市落地,推动全国雴能源环卫装备渗透率提升,关注宇宇通通重重工工、盈盈峰峰环环境境和福福龙龙马马的投资机会。CCUS:CCUS 陠目具备盈利霆:1)CO2驱油陠目:具有经济霆,原油价格是关键;2)钢渣固碳陠目:霐正单价后盈利霆降低,产品可助建材厂商降本增雙;3)降碳收益可对 CCUS 陠目经济霆进一步赋能。大环境利率下行 资产荒水务、垃圾焚烧绝对收益核心逻辑高股息、稳健成长、价值重估自身价值估值不贵,持有可获得EPS增长 股息率两部分收益行业政策政策端利于水务及垃圾焚烧的行业盈利性保障、现金流改善和带来情绪侧利好,重点是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包括向使用者付费推进、阶梯水量调整、各地水价和垃圾处理费上涨等。大环境促绝对收益的相对价值进一步提升。利率继续下行:1)截至2024年7月27日,十年期国债已较年初下降0.37pct;2)2024年7月25日,六大国有行宣布调降存款挂牌利率,2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bp。全A业绩下行:全A股2024H1合计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5%/-3.2%,低于2023年全年同比增速(1.7%/1.5%)。虽已显著上涨,但估值仍不贵是继续推荐的根本原因:终极形态可达70%-80%分红比例,可支撑14x-16xPE,优质标的2024年PE在10 x-12.5x,不存在价值侧估值大幅下行风险。价值侧可至少获得EPS增长 股息率两部分收益:EPS稳健增长:1)供给端无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风险;2)价格端存调整机制;3)需求结构上居民占比高;4)长期历史数据验证具备业绩、盈利性的稳定性;5)供水、污水、垃圾焚烧行业增速约在2%-4%复合增速水平。股息率:分红具备持续性;且行业基建高峰期已过,进入提高分红比例阶段,2023年报得证实。-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8/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第第二二成成长长曲曲陑陑:不少标的布局高弹霆赛道,额外考察赋能、合作的确定霆,有望于2024 年有望贡献利润增量的有龙龙净净环环保保、伟伟明明环环保保等。表 19:环保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2024-09-03)公公司司简简称称 总总市市值值(亿亿元元)归归母母净净利利润润(百百万万元元)PE PB(MRQ)2023A 2024E 2025E 2026E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瀚蓝环境 161 1,430 1,693 2,177 2,321 11.3 9.5 7.4 6.9 1.28 三峰环境 134 1,166 1283 1409 1523 11.5 10.5 9.5 8.8 1.25 伟明环保 311 2,048 2,824 3,553 4,132 15.2 11.0 8.8 7.5 2.62 永雽股份 115 735 851 1005 1180 15.7 13.6 11.5 9.8 1.14 光大环境 222 4,429 4,096 4,351 4,556 5.0 5.4 5.1 4.9 0.44 高能环境 73 505 856 992 1,167 14.5 8.5 7.4 6.3 0.76 浙富控股 146 1,026 907 1,004 1,358 14.2 16.1 14.6 10.8 1.34 英科再生 49 196 287 347 421 25.2 17.2 14.2 11.7 2.10 路德环境 11 27 29 38 59 39.7 36.5 27.8 18.1 1.20 卓越雴能 24 79 5 76 144 30.9 502.9 32.1 16.8 0.88 宇通重工 53 218 221 253 310 24.4 24.1 21.0 17.2 2.28 盈峰环境 122 498 695 811 932 24.4 17.5 15.0 13.0 0.71 玉禾田 46 521 618 703 790 8.9 7.5 6.6 5.9 1.20 龙净环保 122 87 1,081 1,401 1,706 23.9 11.3 8.7 7.1 1.58 青达环保 14 90 139 178 204 16.6 10.3 8.1 7.1 1.63 赛恩斯 23 1,843 202 219 237 25.0 11.2 10.3 9.5 2.23 洪城环境 118 108 1,137 1,196 1,256 10.9 10.3 9.8 9.4 1.41 雽蓉环境 194 910 2,033 2,250 2,471 10.5 9.5 8.6 7.8 1.13 谱尼测试 35 199 10 170 247 44.1 455.7 27.9 19.2 1.08 华测检测 175 257 1,013 1,108 1,214 19.2 17.2 15.7 14.4 2.71 广电计量 77 314 288 380 482 38.5 26.7 20.2 15.9 2.10 国检集团 50 164 271 297 344 19.3 18.3 16.7 14.4 2.69 苏试试验 54 655 321 370 433 17.3 17.0 14.7 12.6 2.13 雷测标准 29-243 180 204 230 17.5 15.9 14.0 12.4 2.62 冰轮环境 62 741 650 719 799 9.4 9.5 8.6 7.7 1.09 亿华通-U 49-243 -271 -160 -82 -20.0-17.9-30-60 1.67 华光环能 80 741 677 749 791 10.8 11.8 11 10 0.95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注:三峰环境、永雽股份、青达环保盈利预测为 Wind 一致预期。)(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9/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风险提示 1、财政支持力度下降风险: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政府在水务等方除的支付存在拖延,可能存在财政支持力度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2、顺价不及时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药剂、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可能,而环保国企数量众多,可能霚要发挥社会责任,而存在顺价滞后而压制利润释放的风险。)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0/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投资评级说明 行业评级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霂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看 好:陒对表现优于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 中 霆:陒对表现与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持平 看 淡:陒对表现弱于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 公司评级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公司的涨跌幅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买 入: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涨幅大于 10%增 持: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涨幅在 5%之间 中 霆: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减 持:陒对同期陒关证券市场代表霆指数涨幅雓于-5%无投资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霆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陒陒关关证证券券市市场场代代表表霆霆指指数数说说明明:A 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基准;雴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雟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陕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办公地址 Table_Contact上海 武汉 Add/虹口区雴建路 200 号国华金融中零 B 栋 22、23 层 P.C/(200080)Add/武汉市江汉区淮海路 88 号长江证券大厦 37 楼 P.C/(430015)北京 深圳 Add/西城区金融街 33 号通泰大厦 15 层 P.C/(100032)Add/深圳市福田区中零四路 1 号嘉里建设广场 3 期 36 楼 P.C/(518048)0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31/31 行业研究|专题报告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作者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不将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特此声明。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附属机构(以下简称长江证券或本公司)制作,由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发霂。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霟可的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霟可证编号为:10060000。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雟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书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的作者震名旁。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长江证券经纪(陕港)有限公司在陕港地区发霂。长江证券经纪(陕港)有限公司具有陕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核准的“就证券提供意见”业务资格(第四类牌照的受监管活动),中央编号为:AXY608。本报告作者所持陕港证监会牌照的中央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的作者震名旁。其他声明 本报告并非针对或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霟该报告发送、发布的人员。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的雷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雛雷息的准确霆和完整霆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雷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建议并未考虑报告接收人在财务状况、投资目的、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报告接收者应当独立评估本报告所含雷息,基于自身投资目标、霚求、市场机会、风险及其他因素自主做出决策并自霂承担投资风险。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作者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霆判断。报告中的雷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研究报告并不构成本公司对购入、购买或认购证券的邀请或要约。本公司有可能会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进霂投资银霂业务或投资服务等其他业务(例如:配售代理、牵头经办人、保荐人、承陬商或自营投资)。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不适用于所有投资者,且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情况、目标或霚要,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建议或策略。投资者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依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并在霚要时咨询专业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以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雷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所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附属机构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雷息保持在最雴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雷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需下做出霐改,投资者应当自霂关注陒应的更雴或霐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意除收件人使用。未经书面霟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需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给其他机构及/或人士(无论整份和部分)。如引用霝注明出处为本公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霂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霐改。刊载或者转发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证券研究报告的风险。本公司不为转发人及/或其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载明的内容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除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保留一切权利。1
碳排放核算报告2023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关于本报告0102本报告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或“公司”)发布的第 3 份碳排放核算报告。本报告对公司自身生产运营及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披露。组织边界:本报告的组织边界确定及数据合并方法采用运营控制权法,涵盖公司对其运营政策及措施拥有控制权或有重大影响的所有生产电池的公司及子公司(具体信息如表 1 所示),与宁德时代“零碳战略”中核心运营范围一致。2023 年度,宁德时代累计投产运营 18 家生产电池的公司及子公司,涵盖范围较上一年度新增宜春时代、贵州时代、时代长安、厦门新能安 4 家子公司。其中,公司优先选择 15 家稳定运营且具备认证资格,同时对整体排放产生显著影响的公司及子公司作为核查主体,委托第三方依据 ISO 14064-3:2019 对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开展独立核查。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企业,宁德时代深植零碳基因,在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时,持续加速零碳进程,力争在碳中和的征程中打造“时代”样板,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零碳转型提供“时代”经验。2023年,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公司“零碳战略”,宣布“到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到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基于“零碳战略”及对应行动规划,宁德时代制定“零碳”设计、“零碳”工厂、“零碳”供应、“零碳”制造、“零碳”电力及循环生态六大“零碳”专项,全方位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截至报告发布前,宁德时代共有 9 家电池生产基地实现对 2023 年温室气体排放的中和,并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的 PAS 2060:2014 碳中和认证证书。报告边界:本报告的报告边界为上述组织边界内,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输入能源的间接(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发生在价值链中的其他间接(范围三)实质性温室气体排放。其中,针对范围三(即 ISO 14064-1:2018 中所划分的类别 3 类别 6)温室气体排放,公司基于实质性的评估标准,并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业务关系、数据可得性和披露成本,选取其中所划分的的类别 3 和类别 4 进行核算和披露。未来,宁德时代将逐步完善披露类别。本报告中核算数据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类别与对应的具体排放源信息如表2 所示。1 此处“宁德时代*”对应实体为宁德时代宁德工厂,包括湖东、湖西、Z 三个电池生产基地,与本报告主体相区分,下同。表 1 组织边界内的公司及子公司表 2 核算的温室气体排放类别及对应排放源报告范围温室气体排放类别(参考ISO 14064-1:2018)主要排放源类别 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天然气、柴油的固定燃烧;汽油、柴油的移动燃烧;制冷剂、灭火器填充物等的逸散;工厂化粪池的 CH4泄漏类别 2:来自输入能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外购电力;外购蒸汽类别 3:运输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上游运输和配送;下游运输和配送;商务旅行;员工通勤类别 4:组织使用的产品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运营中产生的废物;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未包括在范围一或范围二中);外购商品和服务关于本报告本报告所涉数据对应的时间范围为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时间范围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关于本报告序号公司或子公司名称简称ISO 14064核查声明PAS 2060核查声明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1是是2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时代是否3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是是4宜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春时代是是5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时代是是6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上汽是否7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一汽是否8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广汽是是9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时代是是10成都市新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津时代是是11瑞庭时代(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庭时代是否0102序号公司或子公司名称简称ISO 14064核查声明PAS 2060核查声明12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庆时代是是13时代吉利(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吉利(四川)是是14福鼎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鼎时代是否15宁德蕉城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蕉城时代是否16德国时代新能源科技(图林根)有限公司图林根时代否否17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长安否否18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新能安否否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关于本报告0304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关于本报告0304第三方核查依据:为进一步提升本报告所涉数据的可信度,公司委托第三方依据温室气体 第 3 部分:温室气体声明核查与审定的规范及指南(ISO 14064-3:2019)对 15 家稳定运营且具备认证资格,同时对公司整体排放产生显著影响的公司及子公司(详见表 1)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开展独立核查。经测算,上述 15 家公司及子公司的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宁德时代核心运营范围对应排放总量的比例约为 97%。公司已获得的温室气体核查声明详见本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部分。核算过程中涉及的 GWP 值均参考 IPCC 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选取。排放因子2及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3的选取:公司综合考量排放因子来源的明确性和公信力、针对排放量化方法和活动数据的适用性以及时效性,按照“实测值或测算值-参考值”的优次顺序选择尽可能精确、可靠、及时的排放因子进行核算。排放因子的来源及参考依据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 2021 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2024);UK Government GHG Conversion Factors for Company Reporting(2022);生态环境部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2);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015);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01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其他从供应商或客户处直接获取的以及相关外部数据库(如 GaBi)给出的排放因子。核算及报告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报告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温室气体 第 1 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 14064-1:2018)以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修订版)(GHG Protocol)。排放量化方法:根据 ISO 14064-1:2018 中对量化方法“准确性、频繁性、及时性、完整性、可控性、真实性”的要求,并结合数据的实际可得性和获取成本,我们采用排放因子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活动数据的获取:公司依照核算及报告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和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并按照“原始数据-二次数据-替代数据”的优次顺序选用尽可能精确、可靠的活动数据进行核算。本报告中核算所涉主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如表 3 所示。表 3 核算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及对应活动数据来源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数据来源类别 1天然气、柴油的固定燃烧各基地燃料消耗清单汽油、柴油的移动燃烧各基地自有车辆加油登记表制冷剂、灭火器填充物等的逸散制冷剂、填充物等的填充/使用量统计数据工厂化粪池的 CH4泄漏工厂化粪池的 BOD 产生量数据类别 2外购电力电力采购发票、I-REC 证书、绿电交易凭证外购蒸汽蒸汽采购发票类别 3上游运输和配送物流供应商提供的运输数据下游运输和配送内部系统的出货运输量数据商务旅行差旅系统、行程单等员工通勤员工通勤调查问卷类别 4运营中产生的废物固废台账、内部系统的废弃物相关数据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未包括在范围一或范围二中)天然气、电力、蒸汽等的采购发票外购商品和服务ERP 系统采购量数据核算标准与核查依据2 排放因子,全称为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actor,GHG emission factor),表示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3 GWP,表示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影响相关联的系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0506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类别单位2023年度排放量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765,338.97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1,477,835.08范围一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2,243,174.05表 4 组织边界内 2023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44 2024 年,宁德时代对组织边界内 15 家公司及子公司开展独立核查,部分范围一、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较宁德时代 2023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有所调整,核查后组织边界内范围一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 2023 年度 ESG 报告中的对应数据增加约 6.62%。本报告组织边界内的公司及子公司(表 1)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细分占比如下所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按范围划分的排放占比范围一排放范围二排放按公司及子公司划分的排放占比664%福鼎时代时代上汽宁德时代*蕉城时代时代一汽四川时代江苏时代瑞庆时代宜春时代图林根时代新津时代厦门新能安瑞庭时代时代广汽时代长安青海时代贵州时代0.5.7%7.0%2.2.9%7.8%0.9%7.1%1.0%1.0%0.9%4.9%1.1.5.8%0.7%0.9%0.2%时代吉利(四川)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0708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其中,宁德时代*、青海时代、江苏时代、宜春时代、贵州时代、时代上汽、时代一汽、时代广汽、四川时代、新津时代、瑞庭时代、时代吉利(四川)、福鼎时代、蕉城时代、瑞庆时代 15 家公司及子公司的范围一、范围二及实质性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经过第三方独立核查。经核查的公司及子公司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31 日的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细分占比如下所示。温室气体排放类别单位2023年度排放量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750,421.15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1,433,716.04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40,705,473.66范围一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2,184,137.19 间接(范围二 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42,139,189.70范围一 范围二 范围三温室气体总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42,889,610.85表 5 已核查的 15 家公司及子公司 2023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5“其它”包含移动燃烧的直接排放、逸散排放、商务旅行、员工通勤、运营中产生的废物、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未包括在范围一或范围二中)。95.0.1%3.3%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外购的商品和服务上游/下游运输和配送外购电力的间接排放固定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外购能源的间接排放其他按范围划分的排放占比按排放源类别划分的排放5占比1.7%2.5%2.4%1.6%0.8%1.6%按公司及子公司划分的排放占比宁德时代*四川时代江苏时代福鼎时代时代上汽瑞庆时代时代一汽蕉城时代宜春时代时代广汽新津时代瑞庭时代青海时代贵州时代35.7%0.9.3%2.0%0.1%5.6%4.7%1.9.5%1.2%1.1%4.8%1.8%5.6%3.8%时代吉利(四川)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0910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ISO 14064 温室气体核查声明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1112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1314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1516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1718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1920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2122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2324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PAS 2060 达成碳中和宣告核证声明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2526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2728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2930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附录:第三方核查信息3132宁德时代 2023 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公司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新港路 2 号,352100公司网址:总机电话: 86 593-2583668传 真: 86 593-2583667
白皮书白皮书 功率转换技术在绿氢生产中的重要性 版本:v1.0 修订日期 2024/07 2 2024/07 目录 摘要摘要 3 3 全球氢能市场全球氢能市场 4 4 电解水电解水 5 5 电解槽设备系统要求电解槽设备系统要求 6 6 电源拓扑电源拓扑 8 8 英飞凌解决方案英飞凌解决方案 13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616 3 2024/07 摘要 全球对绿色氢气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一些研究预测,到 2050 年,生产绿色氢气所需的电力需求将达到 4500 千兆瓦,而现在(2023 年)的电力需求约为 25 千兆瓦。绿色氢气将减少以氢气为原料的现有工业的碳足迹,而新型能源储存和运输方法的开发也将推动这一指数级增长。目前,大多数氢气生产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因此是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重要来源。使氢气生产实现碳中和的环境、政治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电解水在未来的制氢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将影响能源系统的构建方式。目前,电解水法的氢气产量仅占全球氢气产量的 2%左右。电解水法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工艺输入,从而产生绿色氢气。电解水需要高水平且稳定的直流电流,因此,在任何电解制氢设备中,电能转换系统都至关重要。绿色电解厂必须能够直接或通过电网使用来自风力发电场或太阳能阵列的电力。它还必须能够将这些不同能量来源的输入转化为稳定的电气特性输出,以经济的方式产生氢气。本文先简要探讨了推动氢气市场增长的系数,然后重点介绍了电解所需的电能转换系统(PCS)。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电解设备布局,以及交流-直流和直流-交流电源转换的拓扑结构。作为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英飞凌全面的产品组合为 PCS 设计人员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本文最后将概述英飞凌的产品和能力。4 2024/07 全球氢能市场 为工业用途供应氢气是全球一项主要的全球业务,自 1975 年以来,需求量增长了三倍 1,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然而,今天的氢气生产几乎完全依赖化石燃料。它消耗了全球球约 6%的天然气和 2%的煤 1。目前,全球制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为每年 8.3 亿吨,相当于英国和印度尼西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再加上对氢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电平排放与全球为限制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格格不入。因此,重点在于氢气生产的去碳化。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的一份报告描述了绿色氢能如何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商业支持。报告的结论是,现在正是扩大绿色氢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合适时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最近都宣布了扩大绿色氢气生产设施的计划,目标是到 2030 年达到 155 千兆瓦/年的总生产能力。预计到 2050 年,全球 60%至 80%的氢气供应将实现脱碳。电解水是绿色氢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将可再生能源源整合进氢气生产设施的电力需求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到 2050 年将达到 4500 千兆瓦(见图 1)。图 1 满足巴黎气候协定 2规定的碳中和绿色制氢需求所需的装机电力。2023Global warming by 1.8C scenario 202521107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28Electrical power demand(GW)20302040205052884529544408 5 2024/07 电解水 电解法利用电能将水电解成氢和氧,从而产生氢气。该过程需要高质量的直流电(DC)。理论上,假设没有能量损失,至少需要 32.9 千瓦时的电能才能分裂出足够的水分子来产生 1 千克氢气 3。电解槽通常包含以下组件:阳极和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正极和负极 在电极间导通离子的电解质,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加快反应速度的催化剂 防止电极上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混合的分离器 电源或氢能转换器,提供电解所需的电能 根据所使用的电解质类型,电解槽主要有三种类型:碱性碱性:这种电解器使用碱性溶液,是最常见的电解器。它们以经久耐用、成本低而著称。然而,与其他类型的电解槽相比,它们的效率较低 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PEMPEM):这些设备使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效率高、响应时序快、设计紧凑。不过,这些电解槽比碱性电解槽昂贵,因为它们使用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 固体氧化物固体氧化物:这些电解槽使用固体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与 PEM 电解槽相比,它们的效率高,但需要较高的工作温度,响应时间也较慢 虽然绿色氢气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潜力已被充分认识,但与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相比,其成本很高。这一点,以及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都是刺激绿色氢能广泛应用需要应对的一些挑战。降低成本的工作重点是提高电解槽、电力转换系统和压缩机等单个部件的效率,以及通过建设更大规模的工厂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由于电解槽是绿色产品制氢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见图 2),其性能和效率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将非常重要。图 2 电解氢-未来能源系统的一部分 3 电解槽厂可以吸收现有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的多余能量,从而提高这些系统的利用率。这将为运营商提供另一个网络平衡杠杆,从而缓解电网压力。如图 2 所示,绿色氢气可用于各行各业:作为冶金、水泥、供热、化工和农业等高能耗重工业的燃料或能源载体(以氨或甲醇合成为基础)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为牵引车、商用车和农用车(CAV)、全电动汽车以及商用和民用建筑等广泛应用产生电能 作为燃气发电厂的发电燃料,替代天然气的使用,并减少他们的碳足迹 作为一种季节性能源储存媒介,未来可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 开发高效、绿色、可规模化运行的制氢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为电解过程高效提供优质电能的 PCS。近年来,人们对功率转换进行了大量研究。下一节,我们将研究考虑在 PCS 中部署的主要转换拓扑。6 2024/07 电解槽设备系统要求 如上一节所述,电解需要高水平的直流电(DC),由绿色制氢装置的 PCS 提供。绿色制氢装置的 PCS 提供。PCS 将来自电网或风能应用的交流电或来自直流电网(太阳能或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流转换为满足电解槽需求的输出(见图 3)。这种转换器的设计极大地影响着绿色制氢装置的整体效率、可靠性和开销。下一节将讨论可能的转换器拓扑结构。图 3 PCS 是 P2H 工厂的关键组成部分 5 潜在的 PCS 系统必须满足多种要求,大致分为电解槽电解单元要求和电网连接要求。电解槽电解单元要求 恒定直流电(DC)是电解槽的基本功率要求。为达到最大利用率,必须在常数负载下运行。电解槽的启动和斜坡下降需要时序。根据技术的不同,时间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如今的趋势是缩短反应时序,以便在不需要电池缓冲器的情况下更好地与可再生能源整数结合。电解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随着电解槽的老化,它的工作电压有上升的趋势。电解单元电池产生的氢气数量取决于流过它的电流。由于电解槽中的各种老化机制,随着电解槽的老化,产生相同氢气(相同电流)所需的电压会增加。因此,为电解单元供电的 PCS 必须能够在其使用寿命内提高输出电压。理想情况下,它还应具有稳健的电流控制功能,以便与设备的平衡装置整合。这将确保处理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机和泵在限制范围内运行。Electrolyzer stack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Solar farmWind energyMV AC GridDC PowerAC Power 7 2024/07 电解槽可在多种条件下运行,取决于多种系数,包括电厂布局和电解单元技术。没有一种 PCS 适用于所有情况。设备设计人员可在以下一般运行范围内确定对 PCS 的要求:输出电压 400 至 1500 VDC。由于寄生电流的原因,碱性技术的最大电压有限(约 800 VDC)。而 PEM 技术则没有这种限制,它正朝着更高的电压方向发展,以提高损耗性能和降低金属开销。输出功率单位装置 20 千瓦至 30 兆瓦。为了降低氢气的平准化成本(LCoH),应优先选择额定功率较高的大型系统。较大的系统由较小的单位/装置并联而成。电流纹波:1 兆瓦)、交流耦合应用。英飞凌提供各种适用于大功率、大电流整流器的晶闸管。此外,还包括一系列平板型相控晶闸管和模块。功率圆盘可双面冷却,具有出色的电流密度和可靠性。英飞凌提供带 111 毫米圆盘的预制风冷堆栈和带 120 毫米圆盘的 5 兆瓦水冷堆栈。预制堆栈和模块化机柜设计可简化整流器设计,缩短上市时间。T3841N18 就是用于高能量设计的大电流晶闸管的一个例子。图 13:T3841N18,平板型晶闸管 11 10 kW250 1000 kW100 250 kW1-5 MW10 100 kWActive front end rectifier 20 MW5 20 MWDiode rectifierThyristor rectifierPrimePACKXHPMulti-phase DC/DCTRENCHSTOP7Easy 1B/2BEasy CoolSiCIHVIHVGate driver solutionsEiceDRIVERCoolSiCMOSFET Easy CoolSiCEasy 1B/2BTRENCHSTOP7Easy 3B/4B62mmEconoDUALXHPPrimePACKIHVPower BlockPower discPower discPower stackPower discPower stack62mmEconoDUALEasy 3B/4BCoolSiCMOSFET Power BlockPower discXHP 14 2024/07 IGBT IGBT 可用于 AFE、MMC、交错降压和 DAB 拓扑。英飞凌广泛的 IGBT 产品包括一系列封装,从小功率(分立和 Easy)到中等功率(EconoDUAL 和 62mm)和高功率(PrimePACK、IHV)。电解应用通常需要大直流电流,英飞凌在每个封装中都提供大电流模块。例如,IKY140N120CH7 采用基于 IGBT7 技术的 TO-247PLUS 封装,电流为 140 A;FF800R12KE7 采用类似技术,电流为 800 A,采用标准 62mm 封装。对于 AFE 拓扑结构,较大的二极管是有益的,因为转换器是作为整流器运行的。在此,英飞凌提供增强二极管模块,如针对整流进行优化的 FF1700XTRIE5D。对于接近低电压指令规定的 1500 VDC 极限的解决方案,英飞凌凭借 FF1800R23IE7 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图 14:IKY140N120CH7,140 A in a tiny TO-247PLUS 12 图 15:FF800R12KE7,标准大电流 62mm 封装 13 图 16:PrimePACK3 封装。FF1700XTR17IE5D,用于整流的增强型二极管。FF1800R23IE7、2.3 kV 模块,用于 1500 V 直流母线电压 14 SiC MOSFET SiC MOSFET 对于 DAB 和高开关频率应用尤其具有吸引力。英飞凌的产品组合包括各种 SiC MOSFET。它已经涵盖了1500 VDC 的细分市场,并提供各种封装的 2kV SiC 模块例如,IMYH200R012M1H 只有 12 m,采用专为 1500 VDC 应用设计的 TO-247-4-PLUS-HCC 封装。在更标准的封装(如 62 毫米)中,英飞凌的产品系列包括 1.2 KV 电压的 2 m FF2MR12KM1H 和 2 kV 电压的 3 m FF3MR20KM1H。15 2024/07 英飞凌还提供 FF2000XTR33T2M1,这是一款 3.3kV 2 m SiC,采用低电感 XHP2 封装。该模块具有独特的 3 s 短路耐受能力。图 17:IMYH200R012M1H,12 m in 专用于 1500 VDC 应用的 TO-247-4-PLUS-HCC 封装。专为 1500 VDC 应用而设计15 图 18:采用标准 62 毫米封装的 CoolSiC。FF2MR12KM1H 和 FF3MR20KM1H16 毫无疑问,随着全世界都在寻求可靠和安全的能源,同时也有助于减少重工业的碳足迹,对氢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为了防止排放量不可持续地增加,氢气的生产必须越来越多地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为此,需要对电解水能力进行大量投资。有效的功率转换对于电解的效率和成本效益至关重要。英飞凌凭借其专业技术和广泛的功率半导体产品组合,成为 P2H 基础设施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16 2024/07 参考文献 国际能源机构:氢能的未来-抓住今天的机遇,2019-06 出版;https:/ IHS Markit、标准普尔全球:氢能与可再生天然气论坛-发电季度报告-2022 年第四季度 Stack Exchange Inc:水电解计算,检索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电解氢,检索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绿色氢气 Efficient electrolysis through comprehensive power conversion solution,last update 2023-06-12;https:/ Netztransparenz.de:4-TSO position paper on Fault-Ride-Through and modelling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lyser facilities,retrieved 2024-04-19;https:/ztransparenz.de/xspproxy/api/staticfiles/ntp-relaunch/dokumente/ber uns/studien und positionspapiere/frt-anforderungen/4-unb-papier_zu_elektrolyse_frt_anforderungen.pdf VDE:用户装置与特高压电网(TAR 特高压)连接和运行的技术要求;VDE-AR-N 4130 Corrigendum 1:2018-11 的英文译文,2020-10 发布;https:/www.vde-verlag.de/standards/download-free-translation/E100595/Infineon Technologies AG绿色氢气 Efficient electrolysis through comprehensive power conversion solution,last update 2023-06-12;https:/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绿色氢气 Efficient electrolysis through comprehensive power conversion solution,last update 2023-06-12;https:/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T3841N18TOF VT 1800 V 相控晶闸管盘,检索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 IKY140N120CH7 1200 V,140 A IGBT with anti-parallel diode in TO-247PLUS 4pin package,retrieved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FF800R12KE7 1200 V、800 A 双 IGBT 模块,检索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FF1700XTR17IE5D 1700 V、1700 A 双 IGBT 模块,检索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 IMYH200R012M1H CoolSiC 2000 V SiC Trench MOSFET in TO-247PLUS-4-HCC package,retrieved 2024-04-19;https:/ Technologies AGFF3MR20KM1H 62 mm CoolSiC MOSFET 半桥模块 2000 V,检索日期 2024-04-19;https:/ Am Campeon 1-15,85579 Neubiberg 德国 20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All Rights Reserved.Public 修订日期 2024/07 保持联系!保持联系!请注意!本文件仅供参考,此处提供的任何信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视为对我们产品的任何功能、条件和/或质量或任何特定用途适用性的保证、担保或描述。关于我们产品的技术规格,请您参考我们提供的相关产品数据表。我们的客户及其技术部门必须评估我们的产品是否适合预期应用。我们保留随时更改本文件和/或其中所提供信息的权利。其他信息 有关技术、产品、产品应用、交货条款和条件及/或价格的详细信息,请就近联系英飞凌科技办事处()。警告 由于技术要求,我们的产品可能含有危险物质。如需了解该等物质的类型,请向离您最近的英飞凌科技办公室接洽。除非在英飞凌科技授权代表签署的书面文件中得到我们的明确批准,否则我们的产品不得用于任何危及生命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核、军事、生命攸关的应用或产品故障或使用产品的任何后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任何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
【东吴环保公用东吴环保公用】市场化改革系列深度市场化改革系列深度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 环保工程及服务证券分析师:袁理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1080001联系邮箱:证券分析师:任逸轩、陈孜文研究助理:谷玥日期:2024年8月30日2痛点:行业发展与价格机制现状的深刻矛盾,市场化机制亟待建立!痛点:行业发展与价格机制现状的深刻矛盾,市场化机制亟待建立!结论:促进可持续成长结论:促进可持续成长 估值天花板大幅打开估值天花板大幅打开 鼓励超额收益鼓励超额收益水务:水务:供水提价增厚盈利,污水顺价改善现金流模式理顺,价格改革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固废:固废:C端付费理顺改善现金流,企业经营存超额收益长期有,驱动价值重估燃气燃气:价格改革推进盈利机制理顺,1.8倍气量空间释放,估值存翻倍空间电力:电力:电改深化理顺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投资回报模式,激发活力驱动长期成长&盈利恢复稳定估值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资源价值回归资源价值回归财政缺口财政缺口交叉补贴交叉补贴提振盈利提振盈利的长期可的长期可持续性持续性改善改善现金流现金流促成长促成长水务水务供水市场化调价供水市场化调价污水处理费顺价污水处理费顺价固废固废垃圾处理费顺价垃圾处理费顺价燃气燃气天然气价格联动天然气价格联动提估值提估值市场化改革动因市场化改革动因市场化改革影响市场化改革影响电力电力用户侧传导用户侧传导电力市场推进电力市场推进鼓励鼓励超额收益超额收益AlphaAlpha价值凸显价值凸显【水务水务】洪城环洪城环境、兴蓉环境、中国境、兴蓉环境、中国水务水务【固废固废】光大环光大环境、三峰环境、瀚蓝境、三峰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环境、绿色动力【燃气燃气】昆仑能昆仑能源、新奥股份、蓝天源、新奥股份、蓝天燃气、九丰能源燃气、九丰能源【电力电力】中广核电中广核电力、中国核电、长江力、中国核电、长江电力电力aVaVfVcW9W8XaYaY9P9R7NoMrRoMqMiNoOuNkPpPpN7NrRvMxNmNqNvPnNnR3要素价格改革情况跟踪要素价格改革情况跟踪燃气:2022-2024M7,全国地级市完成54%(156城)居民顺价,平均调价幅度 0.21元/方。23年完成顺价93城,同比 158%;24M1-7完成顺价27城。2022-2024M7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居民天然气价调整数量&幅度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居民天然气价最近一次调整时间(个,截至2024年7月底)供水:2022-2024M6,发布供水提价的地级市45个,占比16%,23年供水提价城市16个(同比-3个),24M1-6供水提价城市10个。广州市发布水价听证方案并召开听证会,调价在即。污水:2022-2024M6,污水顺价地级市26个,占比9%,23年污水顺价城市12个(同比持平),24M1-6污水顺价城市2个。2018-2024M6地级市及以上城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数量162321271916100102030供水提价城市数量(个)27222019131120102030污水顺价城市数量(个)2018-2024M6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数量0.21 156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0.100.130.160.190.220.25提价幅度(元/方)调价城市个数(个,右轴)5821230174036932702040608010020152017201920212023调价城市数量(个)4供水供水燃气燃气供电供电污水污水涨价涨价顺价顺价国补不退坡国补不退坡国补退坡国补退坡当前单价(元/m、元/kwh)2.352.700.53当前处理费单价(元/吨)2.237070涨幅25%7 %C端平均收费标准(元/吨)0.9700涨幅(元/m、元/kwh)0.590.200.11完全顺价涨幅(元/吨)1.2670112调整后单价(元/m、元/kwh)2.942.900.64顺价后收费标准(元/吨)2.2370112企业增收测算企业增收测算财政减支测算财政减支测算年用量(亿m)80161013524年处理量(亿吨)7383.113.11企业增收企业增收(亿元亿元)47147112212214341434顺价节约财政支出顺价节约财政支出(亿元亿元)930930218218348348C C端支付压力测算端支付压力测算C C端支付压力测算端支付压力测算人均用量(m/日、kwh/日)0.190.272.63人均产量(吨/日)0.160.0010.001人均年用量(m/年、kwh/年)68100959人均产量(吨/年)570.340.34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518215182151821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518215182151821当前支出当前支出(元元/年年)159159270270508508当前支出当前支出(元元/年年)56560 00 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31%0.52%0.9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11%0.00%0.00%当前支出合计(元/年)当前支出合计(元/年)5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11%涨价增量支出涨价增量支出(元元/年年)40402020102102顺价增量支出顺价增量支出(元元/年年)7272242438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08%0.04%0.2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14%0.05%0.07%涨价增量支出合计(元/年)顺价增量支出合计(元/年)9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19%涨价后支出涨价后支出(元元/年年)198198290290610610涨价后支出涨价后支出(元元/年年)128128242438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38%0.56%1.1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25%0.05%0.07%涨价增量支出合计(元/年)涨价增量支出合计(元/年)15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29%2.1210.3171.8199固废固废961100.19%0.2121660.29%0.32%要素价格改革影响量化测算要素价格改革影响量化测算数据来源:财政部,住建部,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表:公用要素市场化改革对应企业增收表:公用要素市场化改革对应企业增收&财政减支财政减支&C&C端付费压力测算端付费压力测算5要素价格改革影响量化测算要素价格改革影响量化测算7168188216467160860123531768164634802,0004,0006,0008,0001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当前C/B端负担(亿元)当前G端负担(亿元)市场化后C/B端负担(亿元)1434 471 122 93034805001,0001,5002,000企业增收(亿元)财政减支(亿元)公用要素市场化增量支出对应涨幅:燃气供电供水污水固废公用要素市场化改革人均增量支出:燃气固废供水污水供电当前和公用要素市场化后C/B端与G端负担水平公用要素市场化后预计企业增收2026亿元&政府减支1278亿元20 24 38 40 72 102 0.04%0.05%0.07%0.08%0.14%0.20%0.00%0.10%0.20%0.300406080100120左轴:市场化增量支出(元/年)右轴:市场化增量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270 508 159 56 00290 610 198 128 24 38 7 %0%0 00000200300400500600700当前人均支出(元/年)市场化后支出(元/年)涨幅数据来源:财政部,住建部,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6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估值翻倍以上固废:固废:资本开支下降,资本开支下降,C C端付费理顺端付费理顺 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燃气:成本回落燃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ROEROE翻倍分红提升翻倍分红提升目目 录录7水务水务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观点: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估值翻倍以上!价格改革的动因:价格改革的动因:1 1)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资源价值低估:资源价值低估: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5%,我国水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4,北京、上海和广州家庭水费支出占城市家庭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26%,约为纽约、伦敦、东京家庭的1/4。资产盈资产盈利下行,依赖国家补贴:利下行,依赖国家补贴: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动,使资产回归合理盈利水平。通胀环境利于提价:通胀环境利于提价:长期维度美国水价显著跑赢CPI,中国略跑赢,2021年以来基础水价显著跑输CPI 0.6pct,期待“均值回归”。2 2)财政缺口)财政缺口&国企增值:国企增值:部分区域供水价格和成本长期倒挂且差距持续拉大,依靠国家补贴;污水处理费财政负担率约50%,污水顺价有助缓解财政压力。水务市场国企占据主导地位,价格改革提升国有资产质量。3 3)解决交叉补贴:)解决交叉补贴:当前我国居民第一阶梯基础水价均值约2.1元/m,非居民水价约3.2元/m,存在交叉补贴。广州听证会中居民端涨幅相对较高的方案获票多,水价改革体现公平负担原则,减少工商业对居民端的交叉补贴。价格改革的影响:价格改革的影响:驱动长期成长驱动长期成长对标美国水业,价格市场化驱动稳定对标美国水业,价格市场化驱动稳定ROEROE下的下的1212年复合年复合10%成长:成长:美国水业净利润从2011年的3.10亿美元提至2023年的9.44亿美元,ROE稳定在10%左右与国内相当。水价市场化有利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撬动新增投资,驱动成长落地。供水和污水处理量价逆周期,直饮水(35年运营2000亿空间,较供水运营翻倍翻倍) 厂网一体化(理论2.7万亿投资空间,是污水处理厂空间的2 2 倍倍)提供广阔空间。驱动价值重估驱动价值重估对标海外估值存翻倍以上空间:对标海外估值存翻倍以上空间:美国水价市场化且调价通畅,使用者付费现金流好,美国水业每股股息稳定10%增长,分红比例维持60%左右,美国水业PE(TTM)为29倍(估值日期:2024/8/25),对标海外国内水务板块估值存翻倍以上空间。价改影响测算:价改影响测算:1 1)居民端:提价顺价支付难度小。)居民端:提价顺价支付难度小。若自来水提价20-30%,人均增量支出2.74.02.74.0元元/月月,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0.060.09%;污水完全顺价后人均增量支出4.74.7元元/月月,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0.11%。2 2)企)企业端:提振盈利业端:提振盈利&改善现金流。改善现金流。假设洪城/兴蓉/重水/瀚蓝供水均价提升25%,提价幅度为0.61/0.57/0.68/0.53元/吨,所得税率按15%,供水提价在2023年基础上盈利弹性分别为19%/28%/33%/14%/28%/33%/14%。水价市场化改革水价市场化改革 污水顺价,驱动长期成长及价值重估污水顺价,驱动长期成长及价值重估价格改革:水价市场化增强盈利稳定性,污水顺价促商业模式价格改革:水价市场化增强盈利稳定性,污水顺价促商业模式B/CB/C端理顺端理顺图:图:水务产业链梳理水务产业链梳理供水收益来源:供水收益来源:收入来自终端用户水费,水价调整受政府管制,供水资产现金流优质但盈利承压。污水收益来源污水收益来源:回报机制包括1)政府支付新建项目的可用性付费;2)运营期间根据污水处理量,满足污水处理成本及合理利润需要的污水处理费;3)运营期间维持污水管网可用性的管网运维费。总体来看,部分来自使用者付费,部分来自可行性缺口补助,BOT协议盈利有保障,但涉及G端支付,财政压力加大背景下现金流承压。图:图:PPPPPP项目回报机制项目回报机制项目项目收入收入来源来源收入形式收入形式适用项目类型适用项目类型使用者付费 消费者最终由消费者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经营性项目(燃气、自来水)可行性缺口补助消费者&政府由政府以财政补助、股本投入、优 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 予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经济补助准经营性项目(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政府付费政府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可用性付费、使用量付费和绩效服务费非经营性项目(市政道路、环境治理等)数据来源:E20,东吴证券研究所89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资源价值:价格应体现水资源稀缺程度资源价值:价格应体现水资源稀缺程度中国为水资源短缺国家:中国为水资源短缺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5%,约为美国的1/5。我国居民水费支出占收入比重低,未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和稀缺程度:我国居民水费支出占收入比重低,未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和稀缺程度:我国水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4。根据国内外大城市居民生活水价对比研究,纽约、伦敦、东京家庭水费支出占城市家庭收入的比例介于0.70%1.34%,平均为1.00%1.00%;北京、上海和广州家庭水费支出占城市家庭收入的比例介于0.21%0.32%,平均为0.26%0.26%。图:图:3636个重点城市第一阶梯终端水价情况(截至个重点城市第一阶梯终端水价情况(截至20232023年底)年底)图:不同国家的阶梯水价设计图:不同国家的阶梯水价设计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水价统计不含代收的垃圾处理费)0123456石家庄北京天津长春郑州济南昆明上海西安深圳重庆青岛西宁呼和浩特宁波哈尔滨福州银川沈阳太原乌鲁木齐大连厦门南京成都南昌广州杭州合肥贵阳海口兰州南宁长沙武汉拉萨第一阶梯水价(元/吨)污水处理费(元/吨)平均值10296633CA68QHHBE 0P 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供水毛利率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图:图:洪城环境供水毛利率随着调价节点周期性波动洪城环境供水毛利率随着调价节点周期性波动图:图:洪城环境洪城环境20182018-20232023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2012-2014年生活用水价格同比数据存在部分缺失,剔除处理7%1%5%-5%-1%-8%-5%-2%1%4%7%0.00.10.20.30.40.50.6折旧摊销人工能源原材料其他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8-2023复增(右轴)图:图:重庆水务重庆水务20182018-20232023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5%3%3%8%8%0%1%2%3%4%5%6%7%8%9%0.00.20.40.60.81.0折旧摊销人工电耗药剂其他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8-2023复增(右轴)0%2%3%5%-4%-2%0%2%4%6%0.00.10.20.30.40.5折旧摊销人工原材料能源及其他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8-2023复增(右轴)图:图:兴蓉环境兴蓉环境20182018-20232023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年自来水吨水分项成本变化成本逐年上行,若调价滞后,资产盈利长期无法保障,将阻碍行业发展。成本逐年上行,若调价滞后,资产盈利长期无法保障,将阻碍行业发展。供水成本主要由折旧摊销、人工、电费、药剂等构成,逐年处于上行趋势,自来水价格受政府管制,一定周期内恒定不变,盈利逐渐下行。新办法施行水价实现市场化,水务资产回报稳定价值重估。新办法施行水价实现市场化,水务资产回报稳定价值重估。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管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核定用水价格。准许收益率:准许收益率:权益资产收益率权益资产收益率*(1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 债务资本收益债务资本收益*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其中权益资产收益率不高于10年期国债 400bp,债务资本收益率按LPR确定。明确明确供水价格供水价格监管周期监管周期为为3 3年年,回报市场化同时确定性增强。回报市场化同时确定性增强。数据来源:城镇供水管理办法,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图:图: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定价流程定价流程准许成本 准许收益 税金准许收入准许收入取水量(1-自用水率)(1-漏损率)核定供水量核定供水量供水企业供水企业平均水价平均水价水价制定水价制定阶梯价格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两部制水价11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水价调价案例测算:参考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水价调价案例测算:参考重庆市自来水公司20232023年年ROAROA为为2 2.1%1%,水价调整带来翻倍利润弹性,水价调整带来翻倍利润弹性水价调价测算:水价调价测算:2023年重庆水务全资子公司重庆市自来水公司的ROA水平为2.14%,参考2024年5月3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新管理办法要求算得,供水企业准许收益率为5.58%。假设ROA水平达到准许收益率,自来水均价需从2.74元/m调增0.58元/m至3.32元/m,调增幅度21%,调价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弹性为28%。表:重庆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调价弹性测算表:重庆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调价弹性测算注1:重庆市自来水公司为重庆水务全资子公司,主要在重庆市主城区范围内从事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注2:假设上市公司供水板块调价幅度与重庆市自来水公司调价幅度保持一致,去测算上市公司业绩弹性数据来源:重庆水务2023年报,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表:重庆水务上市公司供水调价业绩弹性测算表:重庆水务上市公司供水调价业绩弹性测算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资产盈利:动态调价覆盖成本端变化指标指标20232023年年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总资产(亿元)60.76净资产(亿元)41.74营业收入(亿元)11.66净利润(亿元)1.30ROE3.11%ROA2.14%资产负债率31%所得税税率15%新管理办法下准许收益率(参照2024/5/31数据)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400bp6.32%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95%政策要求的准许收益率5.58%5.58%水价调价测算达到政策标准带来的利润弹性161%重庆主城区自来水均价(元/吨)2.74水价调增幅度21%水价调增数额(元/吨)0.58调整后自来水平均单价(元/吨)3.32指标指标20232023年年重庆水务-自来水销售收入(亿元)17.04重庆水务-自来水售水量(亿吨)6.23重庆水务-自来水均价(元/吨)2.73重庆水务-归母净利润(亿元)10.89水价调整幅度21%水价调整带来的利润增量(亿元)3.05重庆水务利润弹性2813合理价值回归合理价值回归通胀视角:从通胀视角:从CPICPI角度看水价均值回归趋势角度看水价均值回归趋势图:图:中国中国3636城市城市CPI&CPI&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变动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变动(%)(%)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时间区间:2007M6-2024M3)注:2012-2014年生活用水价格同比数据存在部分缺失,剔除处理图:图:中国中国3636城市城市CPICPI&居民生活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变动(变动(%)-5.00.05.010.015.02007-062008-022008-102009-062010-022010-102011-062012-022012-102013-062014-022014-102015-062016-022016-102017-062018-022018-102019-062020-022020-102021-062022-022022-102023-062024-0236城市服务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不含污水处理费、水价附加等-同比中国:36大中城市:CPI:当月同比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月度同比均值CPI当月同比均值-5.00.05.010.015.02007-062008-022008-102009-062010-022010-102011-062012-022012-102013-062014-022014-102015-062016-022016-102017-062018-022018-102019-062020-022020-102021-062022-022022-102023-062024-02中国:36城市:服务价格:污水处理费:居民生活用水-同比中国:36大中城市:CPI:当月同比污水处理费价格月度同比均值CPI当月同比均值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2012-2014年生活用水价格同比数据存在部分缺失,剔除处理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86-011987-071989-011990-071992-011993-071995-011996-071998-011999-072001-012002-072004-012005-072007-012008-072010-012011-072013-012014-072016-012017-072019-012020-072022-012023-07美国:CPI(1982-84年=100)美国:CPI:水和下水道维护:季调(1982-84年=100)-5.00.05.010.02007-062008-022008-102009-062010-022010-102011-062012-022012-102013-062014-022014-102015-062016-022016-102017-062018-022018-102019-062020-022020-102021-062022-022022-102023-06美国:CPI同比美国:CPI:水和下水道维护:季调同比美国:CPI同比:均值美国:CPI:水和下水道维护:季调同比:均值图:图:全全美美CPI&CPI&水和下水道维护水和下水道维护CPI(1982CPI(1982-8484年年=100)=100)图:图:全美全美CPI&CPI&水和下水道维护水和下水道维护CPICPI变动变动(%)(%)低通胀环境利于调价:低通胀环境利于调价:长期维度美国水价显著跑赢CPI,中国略跑赢,2021年以来基础水价显著跑输CPI0.6pct,期待“均值回归”;当前低通胀环境下,水价适当调整可防止通缩。1420222022年我国污水处理财政负担率约年我国污水处理财政负担率约5656%。2022年全国污水处理费收入716亿元,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量738亿m,A股8家污水处理上市公司2022年污水处理服务费均价为2 2.2323元元/m/m,以此作为全国污水处理费单价测算得,2022年全国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需求约1646亿元。污水处理由政府承担兜底责任,以财政资金弥补服务费缺口,除去前端污水处理费收入后政府需补贴930亿元,财政负担率约56%。污水顺价:污水顺价:截至2022年底,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用水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平均1 1.0303元元/m/m,与企业收取的污水处理服务费水平相比,存在翻倍提升空间。数据来源:财政部,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财政缺口财政缺口污水处理政府负担率过半,顺价缓解财政压力污水处理政府负担率过半,顺价缓解财政压力256 370 474 539 603 615 711 716 0.60%0.79%0.77%0.71%0.71%0.66%0.73%0.92%0.00%0.20%0.40%0.60%0.80%1.00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污水处理费收入(亿元)占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例图:图:20152015-20222022年全国污水处理费收入持续提升年全国污水处理费收入持续提升图:图:20222022-20232023年年A A股上市公司污水处理费单价股上市公司污水处理费单价20222022年年20232023年年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量(亿(亿mm)污水处理收入污水处理收入(亿元)(亿元)单价单价(元(元/m/m)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量(亿(亿mm)污水处理收入污水处理收入(亿元)(亿元)单价单价(元(元/m/m)首创环保29.94 60.02 2.00 29.95 60.81 2.03 重庆水务14.79 42.55 2.88 16.65 38.28 2.30 兴蓉环境11.96 26.58 2.22 12.61 30.24 2.40 洪城环境11.51 22.93 1.99 11.61 23.98 2.06 中原环保4.84 11.49 2.37 9.44 21.01 2.23 瀚蓝环境2.58 6.00 2.32 2.55 7.20 2.83 国中水务1.34 2.12 1.58 1.22 1.90 1.56 江南水务0.09 0.25 2.68 0.10 0.26 2.55 合计合计77.05 77.05 171.94 171.94 2.23 2.23 84.14 84.14 183.68 183.68 2.18 2.18 15交叉补贴交叉补贴减少工商业对居民的交叉补贴,体现公平负担原则减少工商业对居民的交叉补贴,体现公平负担原则我国水价交叉补贴长期存在:我国水价交叉补贴长期存在:我们统计截至2024Q1,我国地级市居民第一阶梯水价均值约2.1元/m,非居民水价约3.2元/m(不含污水处理费)。对比海外,美国水业供水均价:居民商业工业。广州听证方案中居民端涨幅相对较高的方案获票多:广州听证方案中居民端涨幅相对较高的方案获票多:方案一综合统筹各方利益,体现价格管理办法中的公平负担原则,对于工业、商业用户水价征收更为友好,有利于营商环境的建设。方案一:居民第一阶梯涨至2.60元/吨( 0.62元/吨,涨幅31%),非居涨至4.56元/吨( 1.10元/吨,涨幅32%)方案二:居民第一阶梯涨至2.46元/吨( 0.48元/吨,涨幅24%),非居涨至4.81元/吨( 1.35元/吨,涨幅39%)表:广州市中心城区水价听证方案(单位:元表:广州市中心城区水价听证方案(单位:元/m/m)数据来源:公开新闻,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美国水业供水均价(分用户类型):美国水业供水均价(分用户类型)0.00.51.01.52.02.53.03.54.0202120222023居民(美元/吨)商业(美元/吨)工业(美元/吨)消防服务、公共和其他(美元/吨)综合供水单价(美元/吨)数据来源:美国水业年报,东吴证券研究所(按1加仑水=0.003785吨水进行换算)海外成熟市场:美国水价市场化海外成熟市场:美国水价市场化&及时调价保障盈利稳定性,生产者付费制商业模式优及时调价保障盈利稳定性,生产者付费制商业模式优美国供水价格市场化,调价通畅:美国供水价格市场化,调价通畅:目标收入=计价基准()允许回报率允许回报率 (运营成本 其他税费),其中允许回报率允许回报率()=)=加权权益回报率加权权益回报率 加权债务成本。加权债务成本。水务项目预期资本开支、成本增加可向用户传导。企业提交调价申请后即召开听证会,消费者和水务企业通过听证会确定调价结果。整个调价流程耗时2-3 个月或一年及以上。生产者付费制,商业模式生产者付费制,商业模式to B/Cto B/C:根据国外供水行业管理模式研究,美国用于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的资金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来自国内的用户和纳税人,只有 2%2%的收入来自于联邦和各州的拨款。计价基准公司在运资产价值减去预付工程费用、资助建设捐款、递延所得税在运资产包含未来的资本开支(CAPEX)假设允许回报率通过控制权益回报率来控制允许回报率落在合理范围运营成本由各类运营维护费用(O&M Expense)组成其他费用包括各类税收、累计折旧和摊销等表:美国水价目标收入考量因素表:美国水价目标收入考量因素数据来源:AWK,东吴证券研究所对标海外对标海外价格驱动成长价格驱动成长&估值估值16173.103.58 3.694.234.76 4.684.265.676.217.0912.638.29.444%-60%-40%-20%0 01015202530354045营业收入(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营收yoy净利yoy对标海外对标海外价格驱动成长价格驱动成长&估值估值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242024/8 8/2525美国水业美国水业PEPE(TTMTTM)均值为均值为2929倍倍。美国水业美国水业ROEROE与与A A股水务运营公司相当股水务运营公司相当,且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且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估值差异核心在于:价格市场化驱动稳定价格市场化驱动稳定ROEROE下的下的1212年年3 3倍成长:倍成长:美国水业净利润从20112011年的年的3 3.1010亿美元亿美元提至20232023年的年的9 9.4444亿美元亿美元,美国水价市场化且调价通畅,2011-2023年美国水业供水量复增-0.6%,供水均价复增4.5%,水价提升未显著体现在ROE提升上,而是用于对新增资本开支的覆盖上,水价市场化驱动长期成长。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水业净利润复增年美国水业净利润复增10%注:按1加仑水=0.003785吨水进行换算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年美国水业供水均价持续上行美国水业供水均价持续上行0.01.02.03.04.05.00102030405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左轴:PE(TTM)右轴:PB(MRQ)图:图:20112011-20242024H1H1美国水业美国水业PEPE估值介于估值介于2020-4040倍倍图:图:成熟运营期成熟运营期A A股水务运营企业股水务运营企业ROEROE均值与美国水业接近均值与美国水业接近0%2%4%6%8 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A股水务运营公司ROE(平均)美国水业ROE(平均)4%-5%0%-1%0%0%-1%-2%1%0%-3%0%4%5%5%3%-2%0%7%4%4%5%-6%-4%-2%0%2%4%6%846810121416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计费供水量(亿吨)供水单价(美元/吨)供水量yoy供水单价yoy188%9%8%-60%-40%-20%0 02345678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每股派息(美元/股)每股收益-基本(美元/股)每股派息yoy每股收益yoy对标海外对标海外价格驱动成长价格驱动成长&估值估值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高分红:高分红:美国水业每股派息保持10%左右稳定增长,2023年美国水业分红比例58%,A股水务运营板块分红比例40%。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年A A股水务运营板块股水务运营板块&美国水业净现比美国水业净现比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水业每股派息年美国水业每股派息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水业分红比例基本维持年美国水业分红比例基本维持60%左右左右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水业资本性支出持续上行年美国水业资本性支出持续上行9.78 9.86 10.45 10.3412.6713.9515.116.7317.5819.2818.7324.227.34-20-15-10-505101520253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亿美元)资本性支出(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亿美元)2.61 2.67 2.43 2.59 2.48 2.73 3.40 2.44 2.23 2.01 1.14 1.35 1.99 0.00.51.01.52.02.53.03.54.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A股水务运营板块净现比美国水业净现比38DCEDSCQFB97RHTSQWiXXV5XX%0 0Pp 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A股水务运营板块分红比例美国水业政策支持政策支持 用水安全用水安全 消费升级,共同驱动饮用水深度处置新空间!消费升级,共同驱动饮用水深度处置新空间!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提升现有的饮用水标准。2022年3月,更严格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布,自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用水安全:用水安全:我国水体水质不佳,地表水中可用于水源地的比例为83.5%,而在地下水中这一数字仅为13.6%。水源地水质整体达标率保持在92%,主要超标污染物种类呈现增加趋势。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净水器销量保持平稳上升。图:图:20202020年管网末梢水总超标次数为年管网末梢水总超标次数为 4118 4118 次次1112357 25 2779 9325 1719 22 24 28 31 31 3870 84 99226254502524216271574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亚氯酸盐四氯化碳硒铅镉 氯酸盐砷 铬(六价)三氯甲烷氟化物硝酸盐臭和味锌 色度氯化物氨氮铝 溶解性总固体铁 耗氧量pH锰肉眼可见物总硬度浑浊度硫酸盐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二氧化氯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超标次数/次数据来源:城乡统计年鉴,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直饮水经济性测算直饮水经济性测算管网直饮水管网直饮水桶装水桶装水净水器净水器前期支出前期支出(元(元/户)户)接驳费:10001000元元饮水机:198198元元(美的MYR718S-X)净水器:23992399元元(小米S1 800G)直饮水直饮水使用成本使用成本(元(元/户户/年)年)直饮水水量(吨直饮水水量(吨/户户/年):年):2.742.74(假设户均人数3人,人均日用水2.5L,用水天数365天)水价:300300元元/吨吨(参考中国水务直饮水项目定价)水价:13681368元元/吨吨(参考农夫山泉50L桶装水水价)水价:2.32.3元元/吨吨(参考发改委公布自来水价)耗材:606606元元/年年(参考小米净水器配件价格)合计:822822元元合计:34253425元元合计:612612元元直饮水直饮水综合成本综合成本(元(元/户户/年)年)8898893773377310921092数据来源:京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成长成长1:直饮水运营较市政供水提供翻倍空间:直饮水运营较市政供水提供翻倍空间1920我们预计我们预计20352035年直饮水售水市场空间年直饮水售水市场空间20302030亿元,亿元,20212021-20352035年复增年复增20 %直饮水售水市场:预计直饮水售水市场:预计20352035年市场空间年市场空间20302030亿元人民币,亿元人民币,20212021-20352035年复增年复增20 %。情景假设:情景假设:假设直饮水只覆盖居民饮用水部分饮用水部分(占用水量的占用水量的2%2%)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饮用水消费中桶装水占比19.7%、净水器过滤水占比29.0%。保守假设直饮水主要替代桶装水及净水器过滤水,市场渗透率达市场渗透率达50P%供水质量越差供水质量越差&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将首先迎来直饮水的覆盖测算逻辑:测算逻辑:【各地区直饮水占比*各城市用水人口*各地人均生活用水量*直饮水价格】*市场渗透率结论:结论:预计2025/2030/2035年直饮水售水空间分别为769/1459/2030亿元,2021-2035年CAGR约20%。图:图:我们预计我们预计20352035年直饮水售水市场年直饮水售水市场空间空间2 2030030亿元亿元图:图:20172017年中国饮用水结构年中国饮用水结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俄亥俄州立大学,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45.1.7%4.3).0%1.8%白开水桶装水瓶装水净水器过滤水其他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130 271 424 589 769 888 1016 1153 1301 1459 1557 1663 1776 1898 2030 0 00001,0001,5002,0002,500市场空间(亿元):覆盖饮用水(20%)&市场渗透率50%市场空间yoy成长成长1:直饮水运营较市政供水提供翻倍空间:直饮水运营较市政供水提供翻倍空间图:图:2022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提至年城镇污水处理率提至98%图:图:20222022年城市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差值超过年城市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差值超过29)%,部分区域差值超过,部分区域差值超过50P%,我国污水收集体系仍需完善,我国污水收集体系仍需完善图:图:2022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692.69亿亿m/m/日,日,20162016-20222022复增复增5.1%5.1%污水处理能力稳步增长,污水收集体系仍需完善污水处理能力稳步增长,污水收集体系仍需完善数据来源:E20,东吴证券研究所0.00.51.01.52.02.53.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亿m/日)城镇其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亿m/日)0 0Pp0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城镇污水年排放量(亿m)城镇污水年处理量(亿m)城镇污水处理率98 98 98 99 98 98 98 98 97 98 97 98 98 99 98 99 100 98 98 99 99 99 98 96 99 99 97 97 98 96 99 98 100 70 89 82 82 71 77 63 73 68 91 75 74 62 61 50 72 77 56 59 72 55 56 63 53 55 65 27 81 75 64 77 82 65 2030405060708090100110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成长成长2:管网投资强度为处理厂的:管网投资强度为处理厂的2 倍,厂网一体化空间广阔倍,厂网一体化空间广阔2122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投资标的投资标的投资总额投资总额(亿元)(亿元)模式模式特许经营期特许经营期项目资本金内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部收益率对应污水处理厂对应污水处理厂规模(万规模(万m/m/日)日)总投资总投资/污水厂产能污水厂产能 万元万元/(m/m/日)日)南昌市进贤县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项目进贤县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约220公里的污水管网、180公里的雨水管网、21公里的沟槽箱涵,资产评估价值为70,452.14万元7TOT30年9.54%9.54%(税后)61.17 崇仁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一期项目(BOT)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范围内污水主干管管道新建约 17.59km;2)对范围内110余处公建、小区、城中村等排水单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总面积约 145.13ha,同步完成该区域内道路雨污分流改造;3)配套智慧水务工程。4.6BOT30年(含2年建设期)8.34%8.34%(税后,按自有资金30%测算,折现率6%)31.53 南昌市安义县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项目安义县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约142公里的雨、污水管网。资产评估价值为45,492.0154万元4.5TOT30年10.73.73%(税后)31.5南昌县污水处理厂扩容及配套管网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本项目包括存量项目与新建项目。1)存量项目包含:南昌县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6万m3/d。2)新建项目包含三个部分:(1)扩建4万吨/日污水处理厂。(2)新建市政污水管网约83.7km,完成现状莲塘、银三角片区管网清淤、检测和修复。(3)完成莲塘、银三角片区范围内排水单元达标创建。21.86 TOT/BOT30年/6 4/污水管网理论配套空间测算:污水管网理论配套空间测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单位投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单位投资:参考洪城环境厂网一体化项目投资强度,1m/1m/日日污水处理产能对应管网投资约1.31.3万元万元,污水处理厂单位投资约3000-5000元/(m/日),管网投资强度更大。理论空间测算:理论空间测算: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69亿m/日,参考洪城环境厂网一体化项目投资强度,保守按1m/日污水处理产能对应管网投资1万元测算,污水管网配套投资空间约2.692.69万亿元万亿元。管网年化投资需求测算:管网年化投资需求测算:202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度同比提升1.5pct至70%,对应当年新增管网约5万公里,单公里造价单公里造价200200-300300万元万元,总投资约10001500亿元。从当前70%到目标值73%后续难度逐步加大,预计预计20242024-20262026每年提升每年提升1%1%,年化投资,年化投资10001000亿元亿元。图:图:20232023年洪城环境厂网一体化项目年洪城环境厂网一体化项目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成长成长2:管网投资强度为处理厂的:管网投资强度为处理厂的2 倍,厂网一体化空间广阔倍,厂网一体化空间广阔23提价对居民端影响:自来水提价提价对居民端影响:自来水提价2020-300%,居民增量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居民增量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0.060.09%0.060.09%供水提价测算:供水提价测算:参照2023年12月36个大中城市第一阶梯居民生活用水2.35元/吨,假设上调幅度为200%,即涨幅0.470.71元/吨。根据住建部披露,2022年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5升/日,我们测算,提价后人提价后人均自来水费增量支出为均自来水费增量支出为32483248元元/年,对应年,对应2.74.02.74.0元元/月月,占202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0.06%0.09%0.06%0.09%。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一阶梯居民生活用水(元/m用水量)2.352.352022年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日)185185城市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吨/年)6868自来水费支出-原方案(元/年)159159自来水提价幅度200%自来水涨幅(元/吨)0.470.71自来水费提价增量支出(元/年)32 32 48 48 自来水费支出-提价后(元/年)190 206 202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51821 51821 提价增量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06%0.06%0.09%0.09%提价后自来水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37%0.40%表:自来水提价负担测算表:自来水提价负担测算数据来源:住建部,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对居民端对居民端影响测算影响测算供水提价供水提价&污水顺价支付难度小污水顺价支付难度小污水顺价测算:污水处理费顺价增量支出污水顺价测算:污水处理费顺价增量支出4.74.7元元/人人/月,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月,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仅0.11%0.11%污水处理费完全顺价至污水处理费完全顺价至C C端支付难度小。端支付难度小。参照2023年A股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平均单价为每立方米污水2.18元,2023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用水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为每立方米用水量1.02元,根据住建部披露,2022年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5升/日,考虑85%的折污系数。我们测算,城市人均生活污水产生量57.40吨/年,完全顺价下人均污水处理费支出为125元/年,占202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0.24%,顺价增量支顺价增量支出为出为5656元元/年,对应年,对应4.74.7元元/月,占月,占20232023年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仅年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仅0.11%0.11%,支付压力与顺价难度小。表:污水处理服务费顺价至表:污水处理服务费顺价至C C端调价测算端调价测算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23年A股公司污水服务费均价(元/m污水量)2.182023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用水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元/m用水量)1.022022年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日)185城市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吨/年)67.53折污系数0.85城市人均年生活污水产量(吨/年)57.40 污水处理费支出-原方案(元/年)68.88 污水处理费支出-完全顺价(元/年)125 污水处理费支出-顺价增量(元/年)56202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51821 完全顺价下污水处理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24%顺价增量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11%对居民端对居民端影响测算影响测算供水提价供水提价&污水顺价支付难度小污水顺价支付难度小24提价对企业端影响:假设洪城提价对企业端影响:假设洪城/兴蓉兴蓉/重水重水/瀚蓝均提价瀚蓝均提价25%,有望增厚公司收益,有望增厚公司收益1433%供水提价增厚企业盈利:供水提价增厚企业盈利:参照近期核心城市(广州市 31%、上海浦东 17%)调价幅度,假设洪城环境、兴蓉环境、重庆水务、瀚蓝环境供水均价提升25%,提价幅度分别为0.61、0.57、0.68、0.53元/吨,所得税率均按15%计算,供水提价在2023年基础上有望带来19%、28%、33%、14%的盈利弹性。主要供水区域主要供水区域20232023年年供水营收供水营收(亿元)(亿元)供水营收供水营收占比占比20232023年年供水量供水量(亿吨)(亿吨)20232023年年供水均价供水均价(元(元/吨)吨)涨幅涨幅提价幅度提价幅度(元(元/吨)吨)所得税所得税率率净利增量净利增量(亿元)(亿元)20232023年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亿元)提价提价弹性弹性洪城环境江西南昌9.66 12%3.96 2.44 25%0.61 15%2.05 10.83 19%兴蓉环境四川成都24.43 30.68 2.29 25%0.57 15%5.19 18.43 28%重庆水务重庆17.04 23%6.23 2.73 25%0.68 15%3.62 10.89 33%瀚蓝环境 广东佛山南海区9.63 8%4.56 2.11 25%0.53 15%2.05 14.30 14%表:自来水提价对上市公司盈利弹性测算表:自来水提价对上市公司盈利弹性测算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对企业端对企业端影响测算影响测算供水提价增厚公司盈利供水提价增厚公司盈利25稳健增长稳健增长 高分红高分红 价格改革,关注水务优质运营资产价值重估价格改革,关注水务优质运营资产价值重估重点推荐:重点推荐:【洪城环境洪城环境】高分红兼具稳定增长,厂网一体化 直饮水打开增量空间,承诺2021-2026年分红比例不低于50%,我们预计2024年内生增速7%。【兴蓉环境兴蓉环境】掌握成都优质水务资产,产能扩张 污水提价带来业绩增量,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21%。建造高峰过后资本开支可控,分红具备提升潜力。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洪城环境、兴蓉环境盈利预测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其余均为wind一致预期)表:水务运营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估值日期:表:水务运营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估值日期:2024/8/252024/8/25)投资建议投资建议代码代码公司公司总市值总市值(亿元)(亿元)分红情况分红情况成长性成长性估值估值20232023年年分红比例分红比例20232023年年股息率股息率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yoyyoyPEPE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323-2626复增复增2023A2023A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600461.SH 洪城环境13450.02%4.03.8311.6312.2512.8915%7%5%5%6.411.611.010.4000598.SZ 兴蓉环境23227.53%2.19.4322.2423.8925.9114!%7%8.610.49.78.9601158.SH 重庆水务23874.52%3.41.8911.9813.1514.22-43%8%9!.919.918.116.7600008.SH 首创环保20745.70%3.55.0617.5219.2720.71-49%9%7%9.911.810.710.0000544.SZ 中原环保7020.40%2.51%8.6011.0612.2913.39101)%9%8.16.35.75.2000685.SZ 中山公用10730.35%2.76%9.6711.3212.6414.16-10.09.48.47.5601199.SH 江南水务5030.08%1.94%3.23/15%/15.5/261 1)价格改革进展不及预期:)价格改革进展不及预期:价格改革推进需同时考虑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若供水提价和污水顺价实施不畅,水务资产盈利稳定性及现金流情况将受到影响。2 2)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在建项目逐步投运带来的运营增量,若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投运时间节点延后,会影响公司业绩增量的释放节奏。3 3)应收账期延长风险:)应收账期延长风险:若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兑付时间延长,将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时带来应收减值风险拖累盈利。风险提示风险提示2728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估值翻倍以上固废:资本开支下降,固废:资本开支下降,C C端付费理顺端付费理顺 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燃气:成本回落燃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ROEROE翻倍分红提升翻倍分红提升目目 录录29固废固废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观点:C C端付费改善现金流,长期存超额收益,驱动价值重估端付费改善现金流,长期存超额收益,驱动价值重估公用事业中最低估,价格改革促模式公用事业中最低估,价格改革促模式C C端理顺,现金流改善端理顺,现金流改善 超额收益驱动价值重估超额收益驱动价值重估价格改革的动因:缓解财政压力。价格改革的动因:缓解财政压力。垃圾处理费及电费补贴依赖政府支付,亟需建立前端垃圾收费制度。我们测算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理费完全顺价至C端人均年支出38元,仅占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0.08%。价格改革的影响:理顺商业模式、改善现金流、提振估值。价格改革的影响:理顺商业模式、改善现金流、提振估值。固废在国内公用事业中最低估,海外固废企业较水务享估值溢价,差异在于现金流与固废在国内公用事业中最低估,海外固废企业较水务享估值溢价,差异在于现金流与ROEROE!1 1)国内:固废较水)国内:固废较水务燃气折价。务燃气折价。水务、燃气现金流资产经历了估值上行,目前固废在公用事业类资产中估值最低,A股瀚蓝环境、三峰环境、旺能环境等24年PE估值811倍左右;港股光大环境24年PE 5倍,PB 0.5倍(对应2024/8/25)。2 2)海外:海外:WMWM估值高于美国水业,丰厚自由现金流估值高于美国水业,丰厚自由现金流 高高ROEROE享有估值溢价。享有估值溢价。美国废物管理PE(TTM)为33倍,高于美国水业PE(TTM)29倍(对应2024/8/25),源于现金流:现金流:成熟运营期维持正向自由现金流,C端付费现金流保障度高;ROEROE:2018-2023年WM ROE均值28%A股固废板块ROE均值13%美国水业ROE均值10%。价格改革价格改革垃圾收费政策推进,商业模式垃圾收费政策推进,商业模式C C端理顺,促现金流长期改善。端理顺,促现金流长期改善。国补退坡背景下处理费加速上行,政策鼓励进一步顺价至居民端,C端付费有利于增强固废资产现金流回报的确定性。当前处于当前处于ROEROE与估值低点!随着资本开支下降与估值低点!随着资本开支下降 经营效率提升,经营效率提升,ROEROE与估值有望见底回升!与估值有望见底回升!20232023年年A A股固废板块平均股固废板块平均ROEROE为为10.79.79%,PBPB均值为均值为1.351.35,处于低点。,处于低点。2018-2021年板块ROE在14%左右,PB维持2.5左右。2022年以来板块ROE显著下降主要系建造收益下滑、新项目爬坡较慢等因素。板块资本开支资本开支/总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从2019年的高点0.180.18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0.060.06。【资本开支下降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增厚自由现金流增厚】行业建造高峰已过,资本开支下降,2023年A股垃圾焚烧企业自由现金流全自由现金流全面转正面转正,行业龙头光大环境预计2024年迎转正。【经营效率提升经营效率提升做出超额收益做出超额收益】1 1)提吨发:提吨发:垃圾焚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吨上网从2015年274度/吨提至2023年339度/吨,2015-2023年复增3%。吨上网每提升10度,增收增收4 4元,增利元,增利3 3元元,较基准模型利润弹性约5%5%。2 2)改供改供热:热:蒸汽价格150元/吨时,单吨垃圾供热较发电增收增收4242-105105元元,利润弹性约505P5%,且现金流好。稳健增长:稳健增长:2011-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营收复合增长4%,净利润复合增长8%。维持正向自由现金流:维持正向自由现金流:美国废物管理净现比基本维持2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增厚,资本开支可控。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净利润复增年美国废物管理净利润复增8 8%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13年净现比数据异常,剔除进行比较)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维持正向自由现金流年美国废物管理维持正向自由现金流海外商业模式成熟,高盈利海外商业模式成熟,高盈利 高分红带来市值估值双升高分红带来市值估值双升图:图:A A股垃圾焚烧板块股垃圾焚烧板块&美国废物管理净现比美国废物管理净现比-15%-8824%-42We%-1%-13%-10!#%3%8%-200%0 00000000000100150200250营业收入(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营收yoy净利yoy11 8 12 12 13 16 17 19 21 18 24 19 18 0510152025303540455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亿美元)资本性支出(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亿美元)72qssturruuvxyfhprtvx 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资产负债率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资产负债率年美国废物管理资产负债率0.00.51.01.52.02.53.03.5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A股垃圾焚烧板块净现比美国废物管理净现比3010%9&3gTb9BSbUIP%0 0 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A股垃圾焚烧板块分红比例美国废物管理海外海外优质运营企业高盈利优质运营企业高盈利 稳定运营期高分红,股价估值双升。稳定运营期高分红,股价估值双升。美国废物管理公司(WM)2018-2023年ROE均值为28%,2018-2023年分红比例平均保持50%左右,PE(TTM)维持增长态势,2024H1美国废物管理PE均值为34倍。海外C端付费商业模式成熟,优质运营企业高盈利 稳定运营期高分红,带来市值估值双升。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垃圾焚烧行业进入稳定运营期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叠加商业模式理顺,长期估值有望提升,且优质企业可获得超额收益享有估值溢价。图:图:美国废物管理每股派息美国废物管理每股派息20112011-20232023复增复增6%6%图:图:20112011-2024H12024H1美国废物管理美国废物管理PEPE估值持续上行估值持续上行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13年WM分红比例数据异常,剔除进行比较)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分红比例年美国废物管理分红比例图:图:20112011-20232023年美国废物管理年美国废物管理ROEROE(平均)高于(平均)高于A A股垃圾焚烧板块股垃圾焚烧板块海外商业模式成熟,高盈利海外商业模式成熟,高盈利 高分红带来市值估值双升高分红带来市值估值双升-14%-8833%-41g%1%-12%-10%5%-200%0 000000000023456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每股派息(美元/股)每股收益-基本(美元/股)每股派息yoy每股收益yoy0246810121401020304050左轴:PE(TTM)右轴:PB(MRQ)0%5 %05 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A股垃圾焚烧公司ROE(平均)美国废物管理ROE(平均)313268trYps%0 0Pp 1820192020202120222023运营收入占比398911458$ !%0 0P 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 2024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34.6&.51.4%-3.6%7.3%9.9.5%-10%-5%0%5 %050203040506070809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 2024Q1垃圾焚烧板块归母净利(亿元)yoy14%W%1%2%7%4%0 0P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收入(亿元)营收yoy垃圾焚烧建造高峰已过,运营收入占比提升,建造下滑影响逐步消化垃圾焚烧建造高峰已过,运营收入占比提升,建造下滑影响逐步消化固废建造高峰已过固废建造高峰已过,随着建造收入下滑随着建造收入下滑,20222022年固废板块利润同比下降年固废板块利润同比下降,运营收益稳健运营收益稳健,20232023年板块收入利年板块收入利润呈正增长润呈正增长,建造影响逐步消化建造影响逐步消化。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营业收入垃圾焚烧板块营业收入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归母净利润垃圾焚烧板块归母净利润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利润率垃圾焚烧板块利润率图:图:20182018-20232023年垃圾焚烧板块运营收入占比年垃圾焚烧板块运营收入占比建造高峰已过,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建造高峰已过,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2021年起根据会计准则14号文确认PPP项目建造收入建造收入下滑建造收入下滑建造影响逐步消化建造影响逐步消化确认建造收入后确认建造收入后表观利润率下滑表观利润率下滑建造收益下滑建造收益下滑21年新增确认年新增确认建造收入,运建造收入,运营占比下滑营占比下滑建造影响逐步消化建造影响逐步消化注:垃圾焚烧板块成分股选取:上海环境、圣元环保、伟明环保、军信股份、绿色动力、瀚蓝环境、三峰环境、旺能环境、永兴股份,永兴股份数据包含2019年及以后。由于瀚蓝环境、上海环境部分年份未区分固废建造收入,故计算运营收入占比时剔除。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年发布政策明确年发布政策明确21年新开工项目竞价上网年新开工项目竞价上网33-160-140-120-100-80-60-40-200204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 2024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亿元)11518522918813810930260501001502002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 2024Q1垃圾焚烧板块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亿元)56 73 85 86 121 136 10 29 26%0A%-139%-50%0P00 0%0040608010012014016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3Q1 2024Q1垃圾焚烧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亿元)yoy垃圾焚烧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全面转正垃圾焚烧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全面转正20212021年以来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持续下降年以来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持续下降,20232023年年 A A股股9 9家垃圾焚烧上市企业自由现金流家垃圾焚烧上市企业自由现金流(以经营性净现以经营性净现金流金流-资本开支衡量资本开支衡量)实现全面转正实现全面转正。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垃圾焚烧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注:垃圾焚烧板块成分股选取:上海环境、圣元环保、伟明环保、军信股份、绿色动力、瀚蓝环境、三峰环境、旺能环境、永兴股份。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182018-2024Q12024Q1垃圾焚烧板块自由现金流垃圾焚烧板块自由现金流2021年起根据会计准则14号文PPP建设中部分支出列支为经营现金流出2022-2024Q1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向上净额同比向上图:图:20172017-2024Q12024Q1垃圾焚烧各企业自由现金流(亿元)垃圾焚烧各企业自由现金流(亿元)建造高峰已过,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建造高峰已过,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20172017201820182019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2023 2023Q12023Q1 2024Q12024Q1三峰环境-7.26-11.50-10.84-15.32-8.482.595.72-0.615.08永兴股份/-10.52-34.09-35.99-8.614.701.98-1.41瀚蓝环境4.78-2.48-23.30-16.09-11.25-19.724.34-7.16-1.15上海环境-0.10-19.03-23.31-34.35-14.187.753.27-4.50-1.55军信股份-5.010.82-2.54-4.58-1.003.933.000.641.65绿色动力-6.02-11.03-20.50-13.69-10.76-0.262.56-1.320.81旺能环境-1.64-10.39-16.04-7.08-1.47-1.162.56-1.51-0.29伟明环保2.24-3.23-3.46-9.45-11.69-0.600.52-3.38-2.69圣元环保-3.13-2.31-1.51-9.51-7.23-0.730.40-1.11-0.2634当前处于当前处于ROEROE与估值低点,随着资本开支下降与估值低点,随着资本开支下降 经营效率提升,经营效率提升,ROEROE与估值有望见底回升与估值有望见底回升当前处于当前处于ROEROE和和PBPB低点:低点:2018-2021年板块ROE在14%左右,PB维持2.5左右。2022年以来板块ROE显著下降主要系建造收益下滑、新项目爬坡较慢等因素,2023年板块平均ROE为10.79%,PB为1.35,处于低点。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总资产的比例从2019年的高点0.18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0.06。随着资本开支的下降、运营项目产能爬坡及运营提效做出超额收益,ROE和PB有望见底回升。当前处于当前处于ROEROE与与PBPB低点,随资本开支下降低点,随资本开支下降 经营提效有望回升经营提效有望回升注:垃圾焚烧板块成分股选取:上海环境、圣元环保、伟明环保、军信股份、绿色动力、瀚蓝环境、三峰环境、旺能环境、永兴股份,永兴股份数据包含2019年及以后;PB为上市公司对应每年年底的PB均值。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182018-20232023年垃圾焚烧板块年垃圾焚烧板块ROEROE与与PB PB 14.65.35.31.70.25.79%2.602.492.522.571.571.350.00.51.01.52.02.53.00%2%4%6%8 1820192020202120222023A股垃圾焚烧板块ROE(平均)A股垃圾焚烧企业PB均值图:图:20182018-20232023年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年垃圾焚烧板块资本开支/总资产总资产0.16 0.18 0.16 0.11 0.07 0.06 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资本开支/总资产35行业出清,垃圾处理费中标均价见底回升,行业出清,垃圾处理费中标均价见底回升,20202020年新政明确年新政明确20212021年新开工项目国补退坡,处理费加速上行。年新开工项目国补退坡,处理费加速上行。1 1)规模:)规模:2020年行业新增开标项目处理规模5.84万吨/日,同比下降60%,2021-2023年持续下滑,且市场下沉,单体项目规模下降。2 2)单价:)单价:2012-2016 年行业竞争加剧,平均垃圾处理费下滑,最低价下探至 2016 年的55 元/吨;20172017年起逐步年起逐步回升,低价中标现象减少,行业出清走向良性发展;回升,低价中标现象减少,行业出清走向良性发展;2021年后处理费加速上行至2023年达119119元元/吨吨。一方面,垃圾处置标准和要求提升,推动单价上行;另一方面,2020年发布政策要求自自 2021/1/12021/1/1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项目实行竞价上网核准的项目实行竞价上网,由于电费存在不确定性,垃圾处理费提升可进一步保障项目收益。图:图:20202020年以来垃圾焚烧市场新增招投标规模下降年以来垃圾焚烧市场新增招投标规模下降图:垃圾焚烧平均处理费水平逐年提升图:垃圾焚烧平均处理费水平逐年提升增量市场:增量市场:20202020年以来招投标规模持续下降,行业出清垃圾处理费见底回升年以来招投标规模持续下降,行业出清垃圾处理费见底回升数据来源:北极星环保网,中国环联,东吴证券研究所55656770779094119506563658602040608010012014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平均垃圾处理费(元/吨)平均单吨投资(万元/吨)“十四五”垃圾焚烧产能增速放缓,行业出清强者恒强“十四五”垃圾焚烧产能增速放缓,行业出清强者恒强0369121502040608010012014016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左轴:累计开标数量(个)右轴:新增焚烧产能(万吨/日)垃圾焚烧发电收入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理费和上网电费垃圾焚烧发电收入主要来源于垃圾处理费和上网电费竞价上网竞价上网&垃圾收费推进,促商业模式垃圾收费推进,促商业模式C端理顺现金流改善端理顺现金流改善垃圾焚烧存量项目发电补贴为国补垃圾焚烧存量项目发电补贴为国补 省补两级分摊,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省补两级分摊,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 280 Kwh/吨,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 0.65 元/Kwh(含税);其余上网电量执行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实行两级分摊:当地省级电网负担0.1 元/Kwh,电网企业通过销售电价予以疏导;其余部分纳入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图:垃圾焚烧收入结构拆分图:垃圾焚烧收入结构拆分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0.15*280=42元/吨(占比15.2%)0.1*280=28元/吨(占比10.1%)0.4*340=136元/吨(占比49.3%)注:吨上网按340度/吨计算,垃圾处理费按70元/吨计算。单吨垃圾运营收入276元/吨70元(占比25.4%)206元(占比74.6%)36 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理费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理费上涨部分上涨部分顺价至顺价至C C端人均年支出端人均年支出1414元元,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0.03%0.03%。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理费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理费完全顺价完全顺价至至C C端人均年支出端人均年支出3838元元,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0.08%0.08%。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表:垃圾焚烧电价补贴或将退坡传导至表:垃圾焚烧电价补贴或将退坡传导至C C端的敏感性分析端的敏感性分析竞价上网竞价上网&垃圾收费推进,促商业模式垃圾收费推进,促商业模式C端理顺现金流改善端理顺现金流改善基准模型基准模型乐观中性悲观省补0.1元退坡退坡前电价退坡前电价补贴退坡补贴退坡0.050.05元元/度度补贴退坡补贴退坡0.100.10元元/度度补贴退坡补贴退坡0.150.15元元/度度退坡退坡0.250.25元元/度度垃圾处理量(吨/日)10001000100010001000年运行天数(天)330330330330330垃圾处理单价(元/吨)7070707070垃圾处理费收入(万元垃圾处理费收入(万元/年)年)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2310处理费收入占比26()15%单位垃圾发电上网量(度/吨)320320320320320上网电价(元/度)-280度/吨以内0.650.60.550.50.4上网发电收入(万元上网发电收入(万元/年)年)6534653460726072561056105148514842244224电费收入占比74rqie%收入合计(万元收入合计(万元/年)年)8844884483828382792079207458745865346534可变成本(万元)18001800180018001800固定成本(万元)25002500250025002500毛利(万元)45444082362031582234毛利率毛利率51.38Q.38H.70H.70E.71E.71B.34B.344.194.19%相较于基准模型毛利率变化-2.68%-2.99%-3.36%-8.15%期间费用17691769176917691769税前利润(万元)2775231318511389465所得税率25.00%.00%.00%.00%.00%净利润净利润20812081173517351388138810421042349349相较于基准模型净利润变化-17%-20%-25%-67%净利率净利率23.53#.53 .70 .70.53.53.97.97%5.34%5.34%相较于基准模型净利率变化-2.84%-3.17%-3.56%-8.63%恢复至原有毛利率处理费上升幅度(元恢复至原有毛利率处理费上升幅度(元/吨)吨)1414282842427070恢复至原毛利率所需处理费总额(元恢复至原毛利率所需处理费总额(元/吨)吨)707084849898112112140140处理费增幅处理费增幅200 22年城镇人口(万人)9207192071920719207192071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49283492834928349283492832022年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31150311503115031150311502022年城镇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吨/人年)0.34 0.34 0.34 0.34 0.34 补贴退坡顺价至补贴退坡顺价至C C端人均处理费增幅(元端人均处理费增幅(元/年)年)5 5 9 9 14 14 24 24 人均处理费增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人均处理费增幅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01%0.01%0.02%0.02%0.03%0.03%0.05%0.05%人均垃圾处理费(元人均垃圾处理费(元/年)年)24 24 28 28 33 33 38 38 47 47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10%0.107超发超发&供热等可实现超额收益,对冲国补退坡影响供热等可实现超额收益,对冲国补退坡影响垃圾焚烧行业吨发垃圾焚烧行业吨发&吨上网水平持续提升,优质区域性公司表现突出吨上网水平持续提升,优质区域性公司表现突出525397 392 374 367 366 351 344 34401002003004005006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451445344 331 326 322 315 290 289282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吨发:吨发:9家垃圾焚烧上市公司吨发电量均值从2015年的341度/吨提升至2023年的385度/吨。2021-2023年行业平均吨发呈下行趋势,主要系1 1)供热)供热量提升:按量提升:按1 1吨蒸汽发电量吨蒸汽发电量200200度,还原后度,还原后20232023年吨年吨发为发为392392度度/吨吨;2)部分新投产县域、小型化项目拖累。吨上网:吨上网:10家垃圾焚烧上市公司吨上网电量均值从2015年的274度/吨提升至2023年的339度/吨,2015-2023年复增3%。单吨垃圾上网电量每提升10度,增收4元,增利3元,较基准模型利润弹性约5%。图图: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吨发电量(度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吨发电量(度/吨)吨)图图: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吨上网电量(度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吨上网电量(度/吨)吨)2041 340 362 353 358 384 391 388 385 397 394 392 274 280 303 314 319 332 331 337 339 0 0P 025030035040045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平均厂用电率吨发平均值(度/吨)吨发平均值-还原供热(度/吨)吨上网平均值(度/吨)图图: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平均吨发和吨上网垃圾焚烧上市企业平均吨发和吨上网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38超发超发&供热等可实现超额收益,对冲国补退坡影响供热等可实现超额收益,对冲国补退坡影响垃圾焚烧行业供热兴起,盈利垃圾焚烧行业供热兴起,盈利&现金流双受益现金流双受益 供热提升收益,市场化交易改善现金流。供热提升收益,市场化交易改善现金流。发电改供热增收测算:假设单吨垃圾产生蒸汽量介于1.62.5吨(因垃圾热值、燃烧效率而异),单吨蒸汽发电量200度,暂不考虑供热带来管道建设、销售费用等成本端影响。当蒸汽价格为150元/吨时,单吨垃圾供热收入介于240375元,较发发电收入高42105元,较基准模型利润弹性约505%。表表:垃圾焚烧发电改供热增收测算垃圾焚烧发电改供热增收测算蒸汽售价(元蒸汽售价(元/吨)吨)150150200200单吨垃圾产生蒸汽量(吨)1.622.51.622.5单吨蒸汽发电量(度/吨)200200200200200200单吨垃圾发电量(度/吨)320400500320400500单吨垃圾上网发电收入(元/吨)198230270198230270单吨垃圾出售蒸汽收入(元/吨)240300375320400500供热增收(元/吨)4270105122170230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图图:垃圾焚烧企业发电供热比垃圾焚烧企业发电供热比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注:按1吨蒸汽=200度电换算,发电供热比=供热对应电量/上网电量注:光大环境未披露环保能源板块供热量11210410411179431414560024.94%8.53%8.46%5.62%3.27%2.20%0.73%0.51%0.35%0.26%0.00%0.00%0 00406080100120对外供蒸汽量(万吨)发电供热比39行业进入稳定运行期,自由现金流转正,关注分红提升、超额收益、模式理顺带来的价值重估行业进入稳定运行期,自由现金流转正,关注分红提升、超额收益、模式理顺带来的价值重估重点推荐:重点推荐:【光大环境光大环境】固废龙头运营增长主导业绩稳定,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逻辑兑现中,预计2024年自由现金流将迎来转正,2017年以来公司分红比例维持30%左右,20232023年股息率年股息率6.0%6.0%,PB 0.47PB 0.47,对应,对应20242024年年PE PE 5 5倍倍;【三峰环境三峰环境】设备龙头的Alpha:运营优势明显,合作苏伊士设备出海提速!国补确认弹性大现金流价值低估,对应2024年PE 11倍。【瀚蓝瀚蓝环境环境】固废稳健燃气盈利修复,规划2024-2026年每股现金分红金额同比增长不低于10%,拟私有化粤丰环保,增厚盈利拟私有化粤丰环保,增厚盈利&可可持续现金流持续现金流。【绿色动力绿色动力】固废运营提质增效空间大,现金流增厚存分红提升潜力,港股绿动动力环保股息率(TTM)6.0%。(估值日期:2024/8/25)建议关注:建议关注:【军信股份军信股份】掌握长沙优质固废资产,2022-2023年分红比例70 %,2023年股息率6.5%。【永兴股份永兴股份】占据广州垃圾焚烧发电市场,项目效益突出&现金流优质,承诺2023-2025年度分红比例不低于60%。(估值日期:2024/8/25)表:固废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估值日期:表:固废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估值日期:2024/8/252024/8/25)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注:光大环境、三峰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伟明环保盈利预测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其余均来自wind一致预期垃圾焚烧:垃圾焚烧:自由现金流转正,高分红自由现金流转正,高分红 超额收益享估值溢价超额收益享估值溢价代码代码公司公司总市值总市值(亿元)(亿元)分红情况分红情况成长性成长性估值估值20232023年年分红比例分红比例对应对应20232023年年股息率股息率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yoyyoyPEPE2023A2023A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 2023A2023A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2323-2626复增复增2023A2023A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0257.HK光大环境22530.51%5.99D.2944.6845.6446.97-4%1%2%3%2%5.15.04.94.8301109.SZ 军信股份5771.81%6.50%5.145.466.176.5610%6%6%8.010.49.28.7002034.SZ 旺能环境5635.71%3.80%6.037.188.028.67-16%8%9.47.97.06.5601033.SH 永兴股份12263.69%3.82%7.359.0010.6412.533#.713.611.59.8601827.SH 三峰环境14733.81%2.68.6613.2114.9516.812.611.19.88.7600323.SH 瀚蓝环境17427.38%2.25.3015.7117.1418.6225%9%9%9.211.110.29.4601330.SH 绿色动力7633.22%2.77%6.296.677.167.68-16%6%7%7%7.011.310.69.8000885.SZ 城发环境7215.05%2.24.7511.0711.8112.622%3%7%7%5%6.76.56.15.7603568.SH 伟明环保31220.67%1.36 .4827.7436.1245.142450%0.211.38.66.9401 1)新建项目收益率下降:)新建项目收益率下降:当前行业新增项目多为县域下沉市场项目,单体规模小,项目收益率可能低于一二线城市大项目水平。部分项目可能面临超前建设,初期垃圾量不足的情况。2 2)国补退坡)国补退坡/到期风险:到期风险:若国补退坡或者补贴到期后,垃圾处理费未能及时调整,项目将面临收益率下滑的风险。3 3)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垃圾焚烧企业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逻辑的兑现,除了资本开支保持下行之外,还有赖于垃圾处理费和电费的及时回收,若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处理费回款放缓,国补拖欠延长,将影响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风险提示风险提示4142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估值翻倍以上固废:资本开支下降,固废:资本开支下降,C C端付费理顺端付费理顺 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燃气:成本回落燃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ROEROE翻倍分红提升翻倍分红提升目目 录录43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我国天然气行业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领域。1 1、上游:、上游:主要涉及国内天然气(含常规天然气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等,具有资金投入大、技术密集、风险高等特点。另外,PNG进口和LNG进口构成国内天然气供应的重要补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0%。2 2、中游、中游主要涉及天然气输送领域,核心资产包括管网资产(干线管网、省内管道等),进口LNG相关的船舶和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以及天然气储气设施等。中游资产定价机制透明,管道按照。中游资产定价机制透明,管道按照8%/7%8%/7%的有效资产收益率进行运费定价。的有效资产收益率进行运费定价。3 3、下游、下游包括工业燃料、城镇燃气、化工原料、燃气发电、交通燃料等。20232023年下游结构中城市燃气占年下游结构中城市燃气占333%、工业燃料用、工业燃料用气占气占42B%、发电用气占、发电用气占17%、化工用气占、化工用气占8%8%。城市燃气板块定价受到政府管控,采用非市场化定价方式,各地政府会分别。城市燃气板块定价受到政府管控,采用非市场化定价方式,各地政府会分别制定其中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制定其中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其中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的比例约为其中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的比例约为1:31:3。城市燃气公司拥有末端入户管网资产的所有权。城市燃气公司拥有末端入户管网资产的所有权及运营权,城燃公司通过管网进行配气并收取配气费,配气费按照税后全投资收益率及运营权,城燃公司通过管网进行配气并收取配气费,配气费按照税后全投资收益率7%7%进行定价。进行定价。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化工用气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用气价格随市场供需情况变动。燃气:成本回落燃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图:我国天然气全产业链及定价机制图:我国天然气全产业链及定价机制配送气量配送气量配配气气价价格格准许总收入准许总收入。准许成本的核定原则上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本监审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供销差率(含损耗)原则上不超过 5%,三年内降低至不超过 4%有效资产有效资产准许准许收益率收益率准许收益率:准许收益率:税后全投资收益率,按不超过7%确定;有效资产:有效资产:由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和营运资本组成准许成本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准许收益税费税费其他业务收支净额其他业务收支净额企业使用与配气业务相关的资产和人力从事工程安装施工、燃气销售等其他业务活动的收支净额应对最低配送气量作出限制性规定,避免因过度超前建设等原因造成配气价格过高校核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 年图:配气费核定方式图:配气费核定方式43城燃三要素:气量、价差、接驳趋势城燃三要素:气量、价差、接驳趋势工程业务:接驳工程业务:接驳新业务拓展新业务拓展城城市市燃燃气气稳定运营:天然气销稳定运营:天然气销售售居民居民工商业工商业销气量销气量价差价差接驳量接驳量接驳费接驳费居民居民工商业工商业新房建设新房建设旧房改造旧房改造新房建设新房建设旧房改造旧房改造综合能源综合能源增值业务增值业务2023边际变化边际变化用气量修复用气量修复 单位:亿方单位:亿方展望展望顺价政策下居民价差修复顺价政策下居民价差修复单位:元单位:元/方方 2023年顺价政策逐步落地,2024年全年顺年全年顺价价&气源成本压力缓解,价差进一步提升。气源成本压力缓解,价差进一步提升。在城燃项目7%的全投资收益率标准下,期待远期城燃价差提升至价差提升至0.6-0.7元元/方方。降费使得终端价格可控量增复苏可持续。双碳目标指引下,203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达到总量达到15%。测算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为7203亿方,2023-2030年复合增速年复合增速9.0%,行业持续增长。城市燃气项目接驳费约2500元/户 乡镇气代煤接驳费约3000元/户-500501001502010-022010-062010-102011-032011-072011-112012-042012-082012-122013-052013-092014-022014-062014-102015-032015-072015-112016-042016-082016-122017-052017-092018-022018-062018-102019-032019-072019-112020-042020-082020-122021-052021-092022-022022-062022-102023-032023-072023-11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中国: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 受地产周期影响,新房接驳(与竣工面积高度相关)下滑,2023年龙头公司接驳量平均下滑15.3%,城燃公司转向发力旧房改造。关注有区域增量或者下沉增量、可以对冲地产周期的公司。关注有区域增量或者下沉增量、可以对冲地产周期的公司。注:数据为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昆仑能源、中国燃气的2023各领域用气量之和。数据来源:国家管网集团,发改委,Wind,各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1631.48393972030500010000201320232030ECAGR 9.2GR 9.0%房产地新开工、销售、竣工、投资变动情况房产地新开工、销售、竣工、投资变动情况单位:单位:V0 147 235 607 161 249 8.4%9.2%5.6%0%5001000工业商业居民20222023yoy0.530.510.500.520.300.400.500.600.7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昆仑能源中国燃气新奥能源441.41.61.82.0-15-10-5051015202013-012013-072014-012014-072015-012015-072016-012016-072017-012017-072018-012018-072019-012019-07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中国:36大中城市:CPI:当月同比中国:大中城市:管道燃气价格同比中国:36大中城市:CPI:当月同比均值(右轴)中国:大中城市:管道燃气价格当月同比均值(右轴)图:中国图:中国3636城市城市CPI&CPI&用气价格变动用气价格变动(%)(%)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动因价格改革动因1 1:资源价值亟待回归资源价值亟待回归!气价跑输通胀气价跑输通胀、城燃盈利承压发展受制约城燃盈利承压发展受制约气价跑输气价跑输CPICPI:长期维度美国民用气价显著跑赢CPI 0.26pct,中国2013年以来气价跑输CPI 0.22pct,期待“均值回归”。城燃未达政策准许城燃未达政策准许7 7%收益率:收益率:2021-2022年海内外气源成本上升,城市燃气销售端价格受到政府管控居民用气顺价不畅;2022年五大龙头公司价差均值为0.48元/方,与2020年相比下滑20%;收益率未达政策规定的7%收益率。图:剔除接驳后与图:剔除接驳后与ROA7%ROA7%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更大图:图:20192019-2024E2024E五大龙头公司城燃价差(元五大龙头公司城燃价差(元/方)方)注:新奥披露的数据为含税价差,为了数据可比,转换为不含税价差进行比较。数据来源:各公司公告,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50%3.66%2.03%6.00%6.31%0%1%2%3%4%5%6%7%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新奥能源昆仑能源2023年ROA(剔除接驳)0.530.510.500.520.300.350.400.450.500.550.600.65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昆仑能源中国燃气新奥能源01234-60-40-200204060801987-051990-051993-051996-051999-052002-052005-052008-052011-052014-052017-052020-052023-05美国:CPI:季调:月同比美国:CPI:公共事业(管道)燃气服务:季调:月同比美国:CPI:季调:月同比均值(右轴)美国:CPI:公共事业(管道)燃气服务:季调:月同比均值(右轴)图:美国图:美国CPI&CPI&居民用气价格变动居民用气价格变动(%)(%)45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动因价格改革动因2 2:存在交叉补贴问题存在交叉补贴问题,价格建立机制待理顺价格建立机制待理顺2021年居民用气占到我国整体消费量的20%以下,但用气价格(2.7元/方,2024/5/17价格)却显著低于用气占比71%的工业用气(3.8元/方,2024/5/17价格)。当前民用气价偏低,交叉补贴问题待解决。2024年2月,美国居民气价为工业气价的2.8倍,已理顺价格关系。2024年中石油气源定价合同中居民和非居民已并轨,交叉补贴问题有望解决。0.00.51.01.52.02.53.03.54.04.5民用天然气价(元/立方米)工业天然气价(元/立方米)01234567美国天然气:民用价美国天然气:商业价美国天然气:工业价14&%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居民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工业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商业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发电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其他16q%3%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居民生活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工业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其他图:中国天然气图:中国天然气20212021年消费结构年消费结构&分类别气价(元分类别气价(元/方)方)图:图:美国天然气美国天然气20232023年消费结构年消费结构&分类别气价(元分类别气价(元/方)方)数据来源:各公司公告,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46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影响价格改革影响1 1: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促促1 1.8 8倍气量空间释放倍气量空间释放。价差:顺价落地价差:顺价落地&气源成本压力缓解气源成本压力缓解,价差修复价差修复。2023年气源端(2023售气平均经营利润0.16元/方,同比 0.11元/方)、城燃端(2023价差同比 0.02-0.04元/方至0.50-0.52元/方)盈利能力均有修复迹象,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盈利理顺;20222024年7月,全国共有156个(占比54%)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居民用气的顺价,提价幅度为0.21元/方。2024年预计气源成本压力缓解,毛差顺利恢复。参考参考ROAROA7 7%的标准的标准,合理价差为合理价差为0 0.6 6元元/方方 ,价差存价差存2020%提升空间提升空间。对比国外案例,顺价政策在美国获得良好实践,通过将ROE控制在一定范围实现价差稳定。顺价顺价对龙头城燃利润弹性为对龙头城燃利润弹性为2020 3030%。图:图:20222022-2024M72024M7居民调价情况居民调价情况数据来源:各地政府网站,各公司公告,Wind,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转型发展趋势,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ONE GasONE Gas公司运输费公司运输费&价差保持稳定价差保持稳定0.370.310.310.310.370.500.160.150.140.120.170.300.210.160.170.190.200.200.0170.0180.0180.0180.0180.0190.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0.100.200.300.400.5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天然气销售单价(美元/立方米)天然气采购成本(美元/立方米)天然气销售价差(美元/立方米)运输费(美元/立方米,右轴)0.21 156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0.100.130.160.190.220.25提价幅度(元/方)调价城市个数(个,右轴)470.02.04.06.08.010.012.02014/7/292015/1/292015/7/292016/1/292016/7/292017/1/292017/7/292018/1/292018/7/292019/1/292019/7/292020/1/292020/7/292021/1/292021/7/292022/1/292022/7/292023/1/292023/7/292024/1/29气价(元/5500kcal)油价(元/5500kcal)煤价(元/5500kcal)1069118111981332 1379157815331760 591670640664 281297292288 10.5%1.4.2.4%-2.9.8.4%-4.5%3.8%5.8%-1.7%-1.3%-10%-5%0%5001000150020002020202120222023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城市燃气yoy工业燃料yoy发电yoy化工yoy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影响价格改革影响1 1: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促促1 1.8 8倍气量空间释放倍气量空间释放。气量:回报稳定回升促企业成长气量:回报稳定回升促企业成长,同时气价回落有望催生需求同时气价回落有望催生需求。海外气价回落成本压力缓解 经济复苏,2023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900亿方,同增7.2%( 9.9pct)。2024M16气油比(JKM与布伦特单位热值价格比)均值0.7,较14-23均值0.87回落20%;气煤比(JKM与动力煤的单位热值价格比)均值1.8,较14-23均值2.2回落18%,同等热值下天然气碳排放仅为煤炭的33%,为石油的63%,考虑清洁价值,天然气利用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图:图:20202020-20232023年各领域消费量(亿方)年各领域消费量(亿方)数据来源:各地政府网站,各公司公告,Wind,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转型发展趋势,东吴证券研究所图:不同能源单位热值价格图:不同能源单位热值价格图:不同能源经济性对比图:不同能源经济性对比按照中国碳价按照中国碳价50元元/吨吨按照欧洲碳价按照欧洲碳价300元元/吨吨按照中国碳价按照中国碳价50元元/吨吨按照欧洲碳价按照欧洲碳价300元元/吨吨二氧化碳排放(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千克/GJ)天然气71.7382.1469.652.0812.4941.64石油100.21116.7996.893.3219.9066.33煤44.3675.6538.106.2637.55125.16清洁成本(元清洁成本(元/GJ)总成本(元总成本(元/GJ)能源名称能源名称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元(元/GJ)注:5500 kcal=0.023GJ,能源价格使用2024年前六个月均值,中国碳价50元/吨、欧洲碳价300元/吨。481631.4839397203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320232030ECAGR 9.2GR 9.0%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影响价格改革影响1 1: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稳定盈利机制保障投资回报确定性,促促1 1.8 8倍气量空间释放倍气量空间释放。气量:回报稳定回升促企业成长气量:回报稳定回升促企业成长,同时气价回落有望催生需求同时气价回落有望催生需求。2026/2028年与2023年相比LNG液化能力增幅22%/40%,增加的液化能力占到2023年供给的3.6%/6.6%,释放出口流动性,全球供给宽松,气价回落有望催生需求长期增长。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工业天然气渗透率/燃气发电占总发电量比分别为65%/7%/4%,对标海外有提升空间,预计天然气一次能源占比由23年8.6%逐步提升至30年15%,需求复增9.0%。图:天然气行业消费量空间(亿方)图:天然气行业消费量空间(亿方)数据来源:各地政府网站,各公司公告,Wind,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转型发展趋势,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232023-2030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复合增速为年天然气消费量复合增速为9.0%9.0%注:假设能源消费总量,2024-2026年每年增加0.6亿吨标准煤,2026-2029年每年增加0.2亿吨标准煤;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4-2027年每年增加0.8pct,2027-2030年每年增加1.1pct2016201620172017201820182019201920202020202120212022202220232023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 2027E2027E 2028E2028E 2029E2029E 2030E2030E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44.145.647.248.749.852.454.157.658.258.258.858.859.459.459.659.659.859.860.060.060.160.1能源消费总量yoy3.2%3.5%3.3%2.2%5.2%3.2%6.6%1.0%1.0%1.0%0.3%0.3%0.3%0.1%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6.1%6.9%7.6%8.0%8.4%8.9%8.5%8.6%9.4%9.4.2.2.0.0.8.8.9.9.0.0.0.0%天然气消费量(亿吨标准煤)2.73.13.63.94.24.74.64.95.46.06.57.07.78.49.0天然气消费量(亿方)天然气消费量(亿方)207820782394239428172817306030603340334037263726366336633939393943524352477347735201520156005600614561456693669372037203天然气消费量yoy15.2.7%8.6%9.2.6%-1.7%7.5.5%9.7%9.0%7.7%9.7%8.9%7.6.536.657.244.143.301020304050607020242025202620272028尼日利亚墨西哥美国毛里塔尼亚-塞内加马来西亚卡塔尔加蓬加拿大刚果俄罗斯澳大利亚总计图:图:2024E2024E-2028E2028E年全球新增年全球新增LNGLNG液化能力(百万吨液化能力(百万吨/年)年)22.79.9%3.3%0%5 %05E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全球燃气发电量占比美国燃气发电量占比中国燃气发电量占比0 0Pp0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城燃用气(亿方)城市化率:美国(%)城市化率:中国(%)城市化率:韩国(%)城市化率:日本(%)0%5 %0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中国工业用气量(亿方)美国工业天然气渗透率(%)中国工业天然气渗透率(%)图:图:20102010-20232023年城镇化率及我国城燃用气量年城镇化率及我国城燃用气量图:图:19991999-20222022年世界年世界&美国美国&我国气电发电量占比我国气电发电量占比图:图:20102010-20232023年工业用气及天然气渗透率年工业用气及天然气渗透率49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价格改革影响价格改革影响2 2:驱动现金流价值重估驱动现金流价值重估,估值存提升空间估值存提升空间。2021-2023年燃气板块自由现金流占归母净利润55.8%、板块分红率42.6%,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分红率尚有13.2pct提升空间;20252025年完全顺价后利润将提升年完全顺价后利润将提升2525%左右左右(与与20232023年相比年相比)、假设资本开支保持不变假设资本开支保持不变,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归母净利归母净利润将进一步提升至润将进一步提升至7878%,分红能力进一步增强分红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标长江电力对标长江电力,燃气龙头燃气龙头PBPB-ROEROE比值偏低比值偏低,估值存提升空间;龙头估值存提升空间;龙头城燃普遍未达政策规定的城燃普遍未达政策规定的7 7%收益率收益率,配气费存在提升空间配气费存在提升空间,ROAROA存翻倍空间存翻倍空间。美国天然气已进入低速发展时期,2013-2023年消费量复增2.2%,行业内公司十年平均估值22X;对标海外对标海外,国内燃气板块估值存提升空间国内燃气板块估值存提升空间。图:对标长江电力,城燃龙头估值普遍偏低(估值日期:图:对标长江电力,城燃龙头估值普遍偏低(估值日期:2024/8/232024/8/23)注:选取申万燃气板块涉及下游的公司。中油燃气未披露2023资本性支出,在计算时已剔除。此外,剔除了财年以3/31为截至日的中国天然气和中国燃气。昆仑能源2021年出售管道资产获得非持续经营净利润,净现比已剔除该因素影响。数据来源:各地政府网站,各公司公告,Wind,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转型发展趋势,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162016-20232023天然气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天然气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图:图:20162016-20232023天然气板块净现比情况天然气板块净现比情况图:图:20162016-20232023天然气板块资本开支情况天然气板块资本开支情况图:图:20162016-20232023天然气板块公司自由现金流天然气板块公司自由现金流41145952260968066871981925.3.5.8.6.7%-1.9%7.6.0%-5%0%5 %00040060080010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yoy2.151.741.941.881.791.381.611.600.000.501.001.502.002.50净现比37042040142047051852557614.4.5%-4.5%4.8.9.3%1.3%9.8%-10%-5%0%5 00200300400500600700资本性支出(亿元)yoy4239122189211150194243050100150200250300自由现金流(亿元)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新奥股份新奥能源昆仑能源长江电力-0.400.100.601.101.602.102.603.103.60010203040PB2023年剔除接驳的年剔除接驳的ROE(%)50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内的顺价政策合理,即通过将收益率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调节终端定价,从而稳定城燃公司价差,且这一方法在美国ONE Gas公司进行了良好实践。国外气价回落,国内成本压力缓解促进需求提升;城燃板块价差将继续修复,顺价推进提估值。1 1)受益顺价政策受益顺价政策,价差提升价差提升。建议关注:【昆仑能源】【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深圳燃气】。2 2)高股息现金流资产高股息现金流资产。重点推荐:股息率ttm6.0%【蓝天燃气】,2024年股息率5.7%【新奥股份】(估值日期2024/8/23)。3 3)拥有海气资源拥有海气资源,具备成本优势具备成本优势。重点推荐:【九丰能源】【新奥股份】。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极端天气、国际局势变化、安全经营风险表:表:盈利预测表(估值日期盈利预测表(估值日期2024/8/232024/8/23)注:昆仑能源、蓝天燃气、新奥股份、九丰能源盈利预测来自东吴证券研究所,其他公司盈利预测来自Wind一致预期。汇率按照1港元=0.92元人民币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202220232024E2025E2026E三年三年CAGR20232024E2025E2026E52.2856.8261.0665.6070.60-77.3%8.7%7.5%7.4%7.6X.6568.1671.0277.4484.25-24.4.2%4.2%9.0%8.8v.6242.9331.8542.6247.82-26.9%-44.0%-25.83.8.2G.3352.2456.4561.8767.94-26.0.4%8.1%9.6%9.8%9.6515.7515.8117.1817.94-23.0c.2%0.4%8.7%4.4.2214.4017.1919.3021.48-9.7.8.4.3.3%5.926.066.546.897.0840.7%2.4%7.9%5.4%2.8X.4470.9160.4373.0082.7042.5!.3%-14.8 .8.3.9013.0615.1817.4320.3575.9.8.2.8.8%8.2516%人民币12.8611.079.64605090.SH九丰能源26.43168人民币人民币7.959.337.735.2913.91600803.SH新奥股份18.21564人民币人民币5%人民币16.2415.06605368.SH蓝天燃气14.18986.82人民币13.2511.099.888.885.65601139.SH深圳燃气6.63191人民币14%4%港元6.436.415.9010.219.301083.HK港华智慧能源2.91101港元港元9%港元12.0911.191193.HK华润燃气27.36328.3711.288.437.510384.HK中国燃气6.61359港元4%港元人民币8.177.847.196.612688.HK新奥能源53.5605港元7%8%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货币单位货币单位PE0135.HK昆仑能源7.26629港元股票代码股票代码/简称简称股价股价(元(元/股、港元股、港元/股)股)市值市值(亿元、亿港元)(亿元、亿港元)股价&市值股价&市值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归母净利润(亿元、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亿元、亿港元)/yoy8.19人民币10.189.478.825146.6G.8R.8R.4H.8V.2C.4D.5.2A.37.70.9%8.4%6.5%5.6%4.7%2.8%2.0.1.5%0 0Pp0 1820192020202120222023销售及分销气体燃料及相关产品燃气接驳加气站设计及建筑服务综合服务图:华润燃气分类业绩结构图:华润燃气分类业绩结构69.8f.4(.0).1%5.7%2.4%-20%0 0 222023天然气销售LPG销售LNG加工与储运勘探与生产公司总部图:昆仑能源税后利润结构图:昆仑能源税后利润结构图:中国燃气分部利润结构图:中国燃气分部利润结构图:新奥能源毛利结构图:新奥能源毛利结构图:港华智慧能源分类业绩结构图:港华智慧能源分类业绩结构47.0H.8S.49.8%-4.6%4.6%4.1%6.7%-20%0 0 222023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驳可再生能源延伸业务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301BDG5!6$%0 0Pp0 18/192019/202020/212021/222022/232023/24其他增值服务液化石油气工程建设燃气接驳管道燃气销售50.3R.6C.9.9B.2%1.5%2.9%2.6.4%7.63.0&.51.6.7.3%4.2%7.3%9.7%9.9.3.2.6.0.6.3%0 0Pp0 192020202120222023增值服务中国智慧家庭业务综合能源销售及服务安装业务52从用气结构来看,2023年五大龙头城燃公司居民用气占比分别为中国燃气37%、华润燃气24%、港华智慧能源19%、新奥能源21%、昆仑能源约12%。从风险角度考虑,2023年五大龙头城燃公司接驳利润占比分别为中国燃气20%、华润燃气31%、港华智慧能源40%、新奥能源19%、昆仑能源约10%。图:五大龙头城燃零售气量以及居民用气结构图:五大龙头城燃零售气量以及居民用气结构图:五大龙头城燃接驳利润占比图:五大龙头城燃接驳利润占比天然气:成本回落天然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注:昆仑能源2021年出售管道资产获得非持续经营净利润,计算时已剔除该因素影响。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净现比图:净现比图:自由现金流图:自由现金流/归母净利归母净利(3.0)(2.0)(1.0)0.01.02.03.020192020202120222023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401 %0%5 %05E%港华智慧能源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新奥能源昆仑能源2023年接驳利润占比235 388 251 132 303 37$!%0%5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新奥能源港华智慧能源昆仑能源2023年零售气量(亿方)2023年居民用气结构0.00.51.01.52.02.520192020202120222023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53公司在2008年前主要从事境内外油气勘探开发;2009年实施战略转型,将国内天然气终端销售与综合利用作为新发展方向;2012年起,对中国石油天然气下游业务进行持续重组;2021年出售部分中游资产,专注下游。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石油香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全资附属公司)持有公司54.38%股份,股东背景保障公司稳健发展,发挥资源调配优势。昆仑能源:中石油之子风鹏正举,随战略产业转移腾飞昆仑能源:中石油之子风鹏正举,随战略产业转移腾飞战略转型打造城燃龙头,中石油股东背景保障公司稳健发展战略转型打造城燃龙头,中石油股东背景保障公司稳健发展2023年公司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和定期存款构成,速动比率达到1.62,显著高于行业龙头均值(0.70)。如果公司加强资金利用效率,将速动比率回归行业均值,2023年ROE可提至14.3%,提升幅度5.3pct。期待公司流动资产投向优质资产,期待公司流动资产投向优质资产,ROEROE(摊薄)有望提升(摊薄)有望提升5.3%5.3%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油气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变动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气量:气量:项目主要布局国家工业转移承接区域,工业用气快速增长带动公司整体气量。2018-2023年,公司零售气量五年复增16.0%,远高于全国(7.1%)。分用户类型来看,工业用户销气量五年复增25.98%,带动整体销气量快速增长;2023年工业/商业/居民用气量占比分别为69.4%/9.7%/12.2%。工业气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公司战略布局,按照公司官网的最新披露,西北、东北地区用户合计占比50.8%。2020年起国家鼓励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大力度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带动公司用气量持续高增。价差:价差:股东给予良好气源保障,价差维持稳定。2018-2023年,昆仑能源进销价差始终保持在0.5元/方左右的水平。2022年天然气价格高位运行,公司进销价差仍保持稳定。中石油控股中石油控股&布局国家工业转移承接区域,燃气销售主业价稳量增布局国家工业转移承接区域,燃气销售主业价稳量增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61.06/65.60/70.60亿元,同比 7.5%/ 7.4%/ 7.6%;分红率2023年42.2%,2025年提升至45%,股息增速约为10%。当前PE9.5/8.8/8.2倍(估值日期2024/8/23)。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54新奥股份:龙头一体化城燃,零售稳增直销打开空间,特别派息强化股东回馈新奥股份:龙头一体化城燃,零售稳增直销打开空间,特别派息强化股东回馈国内龙头城燃,零售稳增直销打开空间国内龙头城燃,零售稳增直销打开空间风险提示风险提示1 1)天然气直销:天然气直销:2023年,公司直销气核心利润 56.2%达34.14亿元;气量增加 44.0%至 50.50 亿方,系公司平台交易气业务快速开拓所致。2 2)天然气零售:天然气零售:公司零售气量减少 3.1%至 251.4 亿方,民生气量稳健增长,同增 3.8%至 53.48 亿方;工业气量受电厂影响下滑,工商业气量同降 4.4%至 194.86 亿方,与 2023 中报相比降幅收窄;加气站气量-25.1%至 3.11 亿方。零售气毛差 0.55 元/方,同比提高 0.02 元/方。零售气业务逐步恢复,天然气采购成本持续下降的同时为客户降本。国家推动资源价格向终端市场传导国家推动资源价格向终端市场传导,顺价机顺价机制越发完善制越发完善,价格传导进一步理顺价格传导进一步理顺。能源替代趋势下,天然气行业需求稳步增长,2022-2030 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复增 5.8%。公司分别在2020、2022年完成新奥能源(2011-2021年业绩CAGR20%)、舟山LNG接收站90%资产注入,实现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1 1)气源:气源:国际 国内双资源池,持续优化。与中石油签署国内长协 392 亿方(十年);与国际资源商签订长协助力直销气发展,2023 年新签海外长协 280万吨,累计签署超 1000 万吨。2 2)储运:储运:加大运输&储气布局。公司拥有国际运力 10 艘,舟山三期项目预计在 2025 年 9 月投产,建成投用后接收站实际处理能力可超过 1000 万吨/年,直销气业务全面快速开展。3 3)客户:客户:顺价机制继续推进,2023 年公司零售气价差 0.02 元/方,随顺价政策逐步落地,价差有望进一步修复。一体化布局助公司稳健发展一体化布局助公司稳健发展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一体化城燃,零售稳增直销打开空间,特别派息强化股东回馈。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0.43/73.00/82.70 亿元,同比14.77%/ 20.78%/ 13.29%,EPS 1.95/2.36/2.67 元,对应 PE 9.3/7.7/6.8倍(估值日期 2024/8/23),维持“买入”评级。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安全经营风险,汇率波动特别派息强化股东回馈,回购股份助力长远发展特别派息强化股东回馈,回购股份助力长远发展公司拟使用人民币3.6-6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分红规划 特别派息(新能矿业100%股权出售交易取得的投资收益)强化股东回馈,公司2024-2025年每股分红将不低于1.03/1.14元,对应股息率5.7%/6.3%(估值日期2024/8/23),投资价值提升。55据我们统计,20222024M7,全国共有 54%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居民的顺价,提价幅度为 0.21 元每方,我们认为顺价将继续推进,城燃公司价差回升。从河南省的顺价情况来看,仅许昌市落地了顺价制度,自2023 年9 月 1 日起,居民用气一档和二档标准分别上调 0.19 元/立方米和 0.24元/立方米。河南顺价政策继续推进,期待公司所在的驻马店市、新乡市、长葛市和新郑市落地顺价政策,居民价差回升。蓝天燃气:河南中下游一体化城燃盈利稳定,近三年分红率不低于蓝天燃气:河南中下游一体化城燃盈利稳定,近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0p%拥有长输管道稀缺资产,内生增长稳健拥有长输管道稀缺资产,内生增长稳健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公司拥有4条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主干线连通,并连接中石化、山西煤层气等气源,全长 477.02 公里,输气能力25.7亿方;同时公司还拥有2条地方输配支线以及3980.77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公司年输气量稳定在17亿方左右,多年来始终居河南首位,两项主营业务“管道 城燃”双轮驱动,中下游一体化盈利稳定。上游气源价格波动,天然气政策变化2021年上市以来分红率60%,2023年11月16日,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3-2025年),2023-2025分红比例不低于70%。实际2023年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股利 0.85 元(含税),分红比例达97.13%,股息率ttm 6.0%(估值日期 2024/8/23),高分红有望维持,彰显安全边际。分红比例底线提升至分红比例底线提升至70p%,安全边际增强,安全边际增强河南省天然气顺价逐步推进,下游居民价差有望修复;公司承诺 2023-2025 年分红比例不低于 70%,2023 年分红比例达 97.13%,股息率ttm 6.0%(估值日期 2024/8/23),彰显安全边际。我们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6.5/6.9/7.1 亿元,同比增速 7.9%/5.4%/2.6%,当前市值对应 2024-2026年 P/E 15.1/14.3/14.0X(估值日期 2024/8/23),维持“买入”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各地天然气顺价政策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受益居民价差回升各地天然气顺价政策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受益居民价差回升561 1)LNGLNG业务:业务:2022年公司已完成华油中蓝(公司持股28%)、森泰能源(公司持股100%)两大陆气资源重组,实现陆气资源的整合,资源配置能力及顺价能力提升。海气方面,上游资源端公司与马石油和ENI签订LNG长约采购合同并且依托自有船运优势灵活获取现货资源,中游公司拥有华南区域唯一民营LNG接收站、自有LNG/LPG运输船、槽车等中游资产,下游积极拓展工商业、电厂客户实现终端销售。单吨LNG毛利稳定,在2023年中报和三季报持续得到验证。2 2)LPGLPG业务:业务:历史销量与价差稳定,在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周边及化工原料用气市场。九丰能源:能源主业稳健扩张,特气从资源到终端成长加速九丰能源:能源主业稳健扩张,特气从资源到终端成长加速“一主“清洁能源,一体化布局价差稳定“一主“清洁能源,一体化布局价差稳定1 1)能源物流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依托LNG船舶、接收站等核心资产,提供物流服务并结算服务费。目前公司自主控制4艘LNG船舶(3艘自有/1艘在建),4艘LPG船舶(2艘租赁/2艘在建),全部投运后年周转能力达400-500万吨;接收站可实现LNG/LPG年周转能力150/150万吨。2 2)能源作)能源作业服务:业服务:在天然气井周边投资建设整套天然气分离、净化、液化整套装置及附属设施,并长期运营获取稳定的服务收益。2023前三季度能源服务作业量约27万吨;积极推动川西名山首期20万吨LNG能服项目。2023年8月,公司取得河南中能70%股权,河南中能及其关联企业目前在运营超过80口天然气井,能源作业服务拓展到井下能源服务。“两翼”能源服务,获取稳定服务盈利“两翼”能源服务,获取稳定服务盈利 产能扩张产能扩张1 1)氦气:)氦气:公司利用LNG生产过程中BOG气体对天然气伴生氦气的自然提浓作用,收集LNG生产过程伴生的氦气。公司已拥有LNG年产能近70万吨,截至2023H1,公司高纯度氦气设计产能为36万方/年;2 2)氢气:)氢气:公司完成对正拓气体重组并取得其70%股权,有效提升公司制氢技术实力和氢气运营管理能力。公司近期收购艾尔希项目,为公司首个零售气站项目。近期公告投资建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为公司首个现场制气项目,特气领域拓展到航空、航天。“两翼”特种气体,从资源到终端发展加速“两翼”特种气体,从资源到终端发展加速清洁能源主业稳定发展;能源服务&特种气体纳入核心主业,一主两翼格局打开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5.2/17.4/20.4亿元,同比增长16%/15%/17%,对应2024-2026年PE11/10/8x(2024/8/23),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气价剧烈波动,天然气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盈利预测、投资评级、风险提示盈利预测、投资评级、风险提示57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天然气消费量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如未来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将对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如遇极端天气,各地气价可能会产生较大变动,对国外转口业务以及国内天然气供应商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城燃终端价格调整仍存在时滞,对当期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长时间维度来看影响可控。国际局势变化:国际局势变化:如国际局势变动进而出现针对天然气的能源制裁等情况,将对全球天然气供需产生扰动,各地气价可能会产生较大变动,对国外转口业务以及国内天然气供应商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城燃终端价格调整仍存在时滞,对当期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长时间维度来看影响可控。安全经营风险:安全经营风险:天然气易燃易爆,如在储配过程中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将对业内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5859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滞后3030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年的公用要素改革启航!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水务:价格改革不仅是弹性,驱动长期成长&估值翻倍以上估值翻倍以上固废:资本开支下降,固废:资本开支下降,C C端付费理顺端付费理顺 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超额收益,重估空间开启燃气:成本回落燃气:成本回落 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顺价推进,促空间提估值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核电:核电:未来能源具备稀缺长期成长性,长期ROEROE翻倍分红提升翻倍分红提升目目 录录60电改痛点电改痛点电力稳定:电力稳定:新能源装机高增,电源与负荷复杂化,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稳定需确保解决。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源网负储各环节迎发展变革,投资回报模式仍需理顺。电改痛因电改痛因通过电价变动传递成本变动滞后:通过电价变动传递成本变动滞后: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化带来系统成本长期提升,若不能及时向用户侧传导,交叉补贴长期存在,电力系统内零和博弈。通过电力市场调整供需能力有限:通过电力市场调整供需能力有限:电力商品属性未通过电力市场全部得到反应,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能力有限,阻碍电力以及新能源整体产业发展。电改影响:不仅是涨价更是真实反应各环节价值电改影响:不仅是涨价更是真实反应各环节价值对用电价格拆分:用电价格=上网电价 输配电费 线损费用 系统运行费用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上网电价反映能量价值、绿色价值:上网电价反映能量价值、绿色价值:各电源电能量价值得以市场化反应(中长期,现货),绿色价值通过绿电及绿证供需得到溢价输配电费反映中游资产合理回报:输配电费反映中游资产合理回报:激发输配电资产投资活力系统运行费用反应调节价值、容量价值等:系统运行费用反应调节价值、容量价值等:激励参与调峰调频,投资保障容量充裕性,消纳成本与电力安全稳定价值向用户实现传导电源各寻其位价值兑现,从防御到长期成长,估值天花板打开电源各寻其位价值兑现,从防御到长期成长,估值天花板打开重点利好:水电水电(最稀缺低成本 低碳电源);核电核电(未来基荷电源确定性成长);火电火电(电量价值 容量价值 灵活性价值;绿电绿电(高成长主力 绿色价值);抽蓄和虚拟电池负荷集合商等抽蓄和虚拟电池负荷集合商等。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电力需求超预期下降,改革进度不及预期等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要素价格改革的重要一环要素价格改革的重要一环6061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成长确定,双寡格局成长确定,双寡格局新型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清洁、发电成本低且稳定。未来有望接力火电,成为发电主力电源。空间广阔:空间广阔:截至2023/12/31,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核电装机占比1.9%/发电量占比4.9%。核电常态化核准预计“十五五”仍维持年核准8台 。四代核电、核聚变,技术变革推动长期成长。在手项目支持确定成长:在手项目支持确定成长:2024年8月国常会核准11台新机组,2022-2024年已连续三年核准10台 。考虑2024年新核准,核电运营商确定性成长再提速。至2030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在运规模弹性87%/67%/67%,2023-2030年装机容量CAGR9.3%/7.6GR9.3%/7.6%。双寡头稳定格局:双寡头稳定格局: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双寡头运营规模领先,格局稳固。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收入由电量增长驱动,电价稳定。收入由电量增长驱动,电价稳定。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提升趋势下,核电电价依然有支撑。毛利率/净利率稳定。折旧:折旧:单项成本占比最高(30-40%),投资成本下降&运营出折旧期,成本优化盈利提升。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费用优化,财务费用率已看到下降趋势。燃料成本:燃料成本:长协锁定价格,核燃料成本总体稳定。不一样的观点之一:项目进入投运期,不一样的观点之一:项目进入投运期,ROEROE即将进入上行通道即将进入上行通道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ROE分别为12%/9%,普遍低于单个成熟项目(ROE维持20% ),主要系资本开支期上市公司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低于单个项目。资本开支增速放缓,装机容量在加速增长,ROE进入上行通道,我们预计我们预计20272027年有望看到年有望看到ROEROE提升。提升。不一样的观点之二: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价值彰显不一样的观点之二: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价值彰显我们预计2027-2029年核电行业达到资本开支顶峰并维持稳定,自由现金流逐渐向好。随着资本开支逐步见顶,自由现金流持续转好,核电公司分红比例有望继续提升。我们预计最快我们预计最快20282028年有望看到自由现金流转正。年有望看到自由现金流转正。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重点推荐核电运营商双寡头【中国广核中国广核/H/H中广核电力中广核电力】和【中国核电中国核电】。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电价波动、项目投建不及预期、核电机组安全运行风险等62目录目录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63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高效利用原子能转化电能核电高效利用原子能转化电能 核电利用铀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核电利用铀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在核裂变过程中,中子撞击铀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力。核电站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核电站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核岛中的大型设备主要包括蒸发器、稳压器、主泵等,是核电站的核心装置;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组及二回路其他辅助系统,与常规火电厂类似。图: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岛及常规岛)图: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岛及常规岛)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东吴证券研究所64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核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面临能源“不可能三角”,核电成为基荷电源。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面临能源“不可能三角”,核电成为基荷电源。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直面挑战能源行业“安全稳定”、“清洁低碳”、“经济可行”的不可能三角。核电稳定稳定性高性高(不受燃料、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足够清洁足够清洁(度电碳排放与风光同一水平)、发电成本低且稳定发电成本低且稳定(度电上网成本仅高于水电)。核电有望接力火电,成为发电主力电源。图:核电较好满足清洁图:核电较好满足清洁 稳定稳定 经济的要求经济的要求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东吴证券研究所65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装机占比核电装机占比1.9%/1.9%/发电量占比发电量占比4.9%4.9%核电装机逐步加速,空间广阔。核电装机逐步加速,空间广阔。截至2023/12/31,中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核电装机规模达到0.57GW,占比仅1.9%,2023年中国核电发电量4333亿千瓦时,占比约4.9%。图:图:20102010-20232023年中国电源发电量结构与累计装机结构年中国电源发电量结构与累计装机结构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东吴证券研究所80yuutssrqqpp%1%1%2%2%2%3%4%4%5%5%6%7%8%9%1%1%1%2%2%2%3%3%2%2%2%2%2%3%4%4%4%5%5%5%5%5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2016-2020 2020-2023合计5.8%6.3%核电14.5%5.8%光伏37.8.4%风电18.4%.0%水电3.7%-2.1%火电4.7%0.7GR类型71igfdbYWURH! %5%6%7%9%9%9%0%1%2%3%5%7%9!%1%1%1%2%2%2%2%2%2%2%2%2101520253035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2016-2020 2020-2023合计7.4%9.9%核电10.4%4.5%光伏35.04.0%风电17.4.2%水电2.8.2%火电4.1%3.7GR类型66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美国核能发电多年维稳,中国核电发展空间广阔美国核能发电多年维稳,中国核电发展空间广阔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发电国,约占全球核能发电量的30%。过去二十年中,美国核能发电呈现出稳定状态,占美国总发电量约20%,每年保持8000小时以上的高利用小时数。图:中国图:中国 vs vs 美国按电源划分的历史发电量(美国按电源划分的历史发电量(TWhTWh)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吴证券研究所67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图:中国核电厂分布示意图(截至图:中国核电厂分布示意图(截至20222022年年1212月月2222日)日)数据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东吴证券研究所68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 核电进入常态化审批。核电进入常态化审批。2019年核电核准复苏,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用“积极”描述核电发展。2022年9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2),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22022-20242024连续连续3 3年核准年核准1010台及以上,“安全积极有序积极发展核电”趋势确定台及以上,“安全积极有序积极发展核电”趋势确定。2023年12月29日国常会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与浙江金七门核电共4台机组。这是继2023年7月石头岛、宁德、徐大堡合计6台机组核准后,2023年内第二次核准核电项目。2024年8月,核电行业再获11台(含1台四代核电)核准。2022202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核准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核准1010台以上,核准提速台以上,核准提速 四代核电推进。四代核电推进。图:图:20082008-20242024年中国核电核准机组数量年中国核电核准机组数量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东吴证券研究所1466386451010110246810121416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102010十二十二五规划:五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20112011福岛核泄漏:福岛核泄漏:国务院: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之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20122012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11-20202020年年):):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20152015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安全发展核电安全发展核电20162016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建设水电、核电等重大项目20172017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92019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核电机组核准工作复苏核电机组核准工作复苏20212021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有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序发展核电20222022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在确保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沟核电项目建设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沟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7000万千瓦左右万千瓦左右69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十五五”期间,中国核电预计仍维持常态化核准。“十五五”期间,中国核电预计仍维持常态化核准。参考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2),2030年、203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分别可达8%、10%,在合理的利用小时数假设背景下,2030、2035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25GW/180GW,按照单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5年建设6年并网假设,预计“十五五”中国平均每年核准核电机组仍需要维持8台以上。图:中国核电发电量与装机规模预测图:中国核电发电量与装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东吴证券研究所70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核电常态化核准保障确定性成长,行业即将进入投产加速期 20242024年行业再获年行业再获1111台新机组核准台新机组核准,运营商成长再提升。,运营商成长再提升。考虑2024年核准项目都于2030年并网:1 1)中国核电)中国核电至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从41324132万千瓦万千瓦提升至44394439万千瓦万千瓦,2030年较2023年装机弹性将从74t%提升至提升至87%,2023-2030年装机容量CAGR将从8.2%8.2%提升至提升至9.3%9.3%。2 2)中国广核)中国广核至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含联营)从43784378万千瓦万千瓦提升至51135113万千瓦万千瓦,装机容量(不含联营)从34653465万千瓦万千瓦提升至42004200万千瓦万千瓦,2030年较2023年装机容量(含联营)弹性将从43C%提升至提升至67g%,2023-2030年装机容量(含联营)CAGR将从5.3%5.3%提升至提升至7.6%7.6%。图:图:20182018-20302030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装机规模及装机规模预测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装机规模及装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190919112023225523752375249626172756326335093759443924312714271428262938305631743294353537763896437851130%6%5%0%5%5%5%8%7%0%4%4%4%4%4%7%7%3%0%2%4%6%8 ,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装机规模:中国核电(万千瓦)装机规模:中国广核(万千瓦)装机规模YOY:中国核电装机规模YOY:中国广核71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技术成长显著,四代核电技术突破开辟新纪元技术成长显著,四代核电技术突破开辟新纪元 我国在核电技术的发展上取得显著进步,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在核电技术的发展上取得显著进步,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领域,已经开发出如CAP1000、华龙一号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全球核电市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融合了中核和中广核的技术优势,不仅具备高安全性和高效能,还增强了经济性和适应性。目前已出口至巴基斯坦,提升了中国核电的国际影响力。图:各国成熟核电机组技术对比图:各国成熟核电机组技术对比数据来源:中国核电官方网站,中国广核官方网站,东吴证券研究所特性特性AP1000AP1000VVER-1200VVER-1200EPREPRCAP1000CAP1000ACPR1000ACPR1000ACP1000ACP1000华龙一号华龙一号CAP1400CAP1400开发公司美国西屋公司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法国法马通 西门子国电投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中核集团 中广核集团国电投反应堆类型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压水堆技术代际三代二代 三代三代三代三代三代三代电功率1150 MWe1200 MWe1650 MWe1250 MWe1000 MWe1000 MWe1150 MWe1400 MWe核燃料装载量157组163组241组157组157组157组177组193组安全特性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动安全系统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 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 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安全系统开发时间2000年代初2010年代1990年代末2007年2000年代初2010年代初2010年代初2010年代初主要市场美国、中国俄罗斯、东欧、亚洲 欧洲、亚洲、中东中国中国中国、海外中国、巴基斯坦中国、海外技术特色非能动安全设计 成熟技术,稳定性高 大容量,设计复杂基于AP1000改进基于CPR1000基础,CPR1000基于法国M310自主研发改进综合ACP1000和ACPR1000基于AP1000改进最新进展三门、海阳田湾台山海阳、三门阳江、红沿河福清福清、巴基斯坦卡拉奇石岛湾(在建)72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技术成长显著,四代核电技术突破开辟新纪元技术成长显著,四代核电技术突破开辟新纪元 四代核电主要包括六种堆型。国际核能界对核能应用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防止核扩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01年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eneration IV International Forum,GIF)成立并制定了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发展目标,将气冷快堆、铅冷快堆、熔盐堆、钠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六种堆型作为未来研究重点。图:第四代核能技术六种主推堆型图:第四代核能技术六种主推堆型数据来源:GIF 官方网站,东吴证券研究所73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格局稳固,核电双寡头运营格局稳固,核电双寡头运营 核电运营双寡头格局,新核准项目较为平均。核电运营双寡头格局,新核准项目较为平均。目前中国具有大型核电站业主身份的只有四家公司,分别是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以及华能集团。存量项目运营来看,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双寡头运营规模领先。新核准项目获取来看,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较为平均,领先于国电投与华能集团。数据来源:政府网站,东吴证券研究所中国核电41.6%中广核41.8%中广核/国家电投11.8%国电投4.4%华能集团0.4%图: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截至图: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截至2023/12/312023/12/31)图:图:20152015-20242024年新核准核电机梳理(单位:台)年新核准核电机梳理(单位:台)42544324222422246024681012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中核集团国电投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74目录目录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75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优质长久期资产优质长久期资产,经营要素稳定经营要素稳定 核电前期开发周期长,投资重,项目核电前期开发周期长,投资重,项目建成并网发电经营稳定盈利优异。建成并网发电经营稳定盈利优异。核电项目建设期通常为5年,运营期随技术进步有所延长,二代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三代机组设计寿命60年。海外核电核电站的延寿已成为常见做法,部分已二次延寿至80年。2021年,中国核电最早的二代核电秦山一核1号CP300机组成功延寿,运营寿命从30年延至50年。在满足法规、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下,核电资产长期运营。核电收入利润稳定。核电收入利润稳定。从生产经营要素来看,电量端鼓励应发尽发,高利用小时数保障上网电量,电价端市场化与标杆电价(部分项目一厂一价)并行,综合上网电价有支撑,成本端折旧占比高,折旧期满利润释放,核燃料成本通过长协锁定整体稳定。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收入收入上网电价市场化交易电价标杆电价与一厂一价上网电量发电量厂用电率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其他增值税退税收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营业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约40%)核燃料成本(约21%)人员成本(约12%)乏燃料处理费(约10%)电厂运维成本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图:核电项目收入、成本、费用要素构成图:核电项目收入、成本、费用要素构成76核电运营商收入增长主要由电量驱动,电价稳定核电运营商收入增长主要由电量驱动,电价稳定 梳理2019-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两大寡头核电运营商收入数据可以发现,2019-2023年核电售电收入稳定提升,且收入增速整体与上网电量增速基本同步。核电平均上网电价由保障部分的核准机组定价与市场化交易部分的市场竞价组成,2019-2023年综合电价稳步提升。图:图:20192019-20232023年中国核电核电售电收入拆分年中国核电核电售电收入拆分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45548956663463516%7%0%0%5 0020030040050060070020192020202120222023核电售电收入(亿元)YOY1270 1381 1617 1732 1745 16%9%7%1%0%5 001,0001,5002,00020192020202120222023上网电量(亿KWh)电量YOY0.4050.4000.3950.4140.4110%-1%-1%5%-1%-4%-2%0%2%4%6%0.000.100.200.300.400.5020192020202120222023综合上网电价(元/KWh)电价YOY52855558758162515%5%6%-1%8%-5%0%5 E050055060065020192020202120222023核电售电收入(亿元)YOY1482 1558 1639 1565 167115%5%5%-5%7%-10%-5%0%5 %1,350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20192020202120222023上网电量(亿KWh)电量YOY0.4020.4030.4050.4200.4230%0%1%4%1%-1%0%1%2%3%4%0.000.100.200.300.400.5020192020202120222023综合上网电价(元/KWh)电价YOY图:图:20192019-20232023年中国广核核电售电收入拆分年中国广核核电售电收入拆分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77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 核电上网电价定价机制可分为两个阶段。核电上网电价定价机制可分为两个阶段。1)2013年以前:一厂一价,按成本 利润定价;2)2013年以后:对新投产项目实行核电标杆(0.43/千瓦时)与燃煤标杆电价孰低政策,但2013年以前项目按照原有规则。承担核电技术引进、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设备国产化任务的首台或首批核电机组或示范工程可在核电标杆电价基础上适当提高。数据来源:政府网站,东吴证券研究所图:中国核电定价机制演变图:中国核电定价机制演变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78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 核电应发尽发,政策保障消纳。核电应发尽发,政策保障消纳。2016年国家能源局明确核电优先上网,属于一类优先,保障电量消纳,此后政策持续出台将核电机组发电量纳入优先发电计划,核电基本在应发尽发状态。核电消纳具有政策性强支撑。数据来源:政府网站,东吴证券研究所图:核电优先消纳相关政策图:核电优先消纳相关政策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79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 沿海布局,用电需求旺盛。沿海布局,用电需求旺盛。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在运在建机组覆盖区域主要包括江苏(中国核电)、广东(中国广核)、广西(中国广核)、浙江(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福建(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辽宁(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核电项目布局沿海省份,区域用电需求旺盛,进一步支撑核电消纳。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图:图:20132013-20232023核电项目所在主要区域用电量同比增速核电项目所在主要区域用电量同比增速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5%0%5 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全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80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 鼓励核电参与市场化,市场化比例持续提升。鼓励核电参与市场化,市场化比例持续提升。除去保障性电量按照核电机组核准电价上网,部分核电电量通过上网竞价模式消纳。机组所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会划定当年的交易量或交易比例的方式,以此确定核电市场化交易量。核电综合上网电价有支撑。核电综合上网电价有支撑。2019年以来,缺电、高燃料成本等多重因素推动火电电价上行,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有部分受益。2024年江苏核电市场化交易结果进行测算,江苏核电参与市场化电量比例从2023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55%,市场化电价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核准电价,江苏项目综合上网电价预计持平。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项目项目2023年2023年2024年2024年上网电量(亿度)488488其中:田湾1、2#161161 田湾3、4、5、6#327327市场化电量(亿度)220270其中:田湾1、2#7389 田湾3、4、5、6#147181核准电价(元/度)其中:田湾1、2#0.4390.439 田湾3、4、5、6#0.3910.391市场化电价(元/度)0.4620.446较基准上浮18.1.2%综合电价综合电价0.4320.4320.4290.429综合电价变动综合电价变动0.0000.000-0.003-0.003综合电价变动(%)综合电价变动(%)-0.64%-0.64%电量电量电价电价图:图:20192019-20232023核电市场化交易比例及江苏核电核电市场化交易比例及江苏核电市场化交易方案对比测算市场化交易方案对比测算81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图:20192019-20242024年不同省份的市场化交易方案年不同省份的市场化交易方案省份省份/年份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浙江-秦山一期、二期(1、2机)、二期(3、4机)、三期、方家山、三门核电参与普通直接交易比例为50%、50%、50%、40%、50%和0,享有优先发电权。秦山二期(1、2机)、二期(3、4机)、三期、方家山、三门核电参与普通直接交易比例为50%、50%、40%、50%和0,享有优先发电权。秦山一期全年市场化比例50%,三门核电占10%,秦山二期、三期、方家山核电分别占送浙落地电量的50%、40%和50%。秦山一期全年市场化比例50%,三门核电占10%,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公司(二期、三期、方家山)等省外来电市场化交易电量参照2022年实际比例执行。秦山核电(一期)、三门核电的优先发电电量用于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不变。秦山核电(二期、三期、方家山)用于平衡电网代理购电和兜底售电用户需求。江苏-核电全年市场交易电量不低于120亿千瓦时。核电全年交易电量不低于180亿千瓦时,其中年度交易电量不超140亿千瓦时。核电年度交易电量不低于160亿千瓦时。核电全年市场交易电量不低于220亿千瓦时(1-2机组不低于20亿千瓦时),其中年度交易电量不低于180亿千瓦时。核电全年市场交易电量270亿千瓦时左右,1-2机组不低于70亿千瓦时。福建核电全年市场电量暂按200亿千瓦时左右。核电全年市场电量暂按220亿千瓦时左右。核电全年市场电量暂按275亿千瓦时。核电全部上网电量(除华龙一号)参与市场交易,华龙一号机组用于优先购电外的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核电全部上网电量(除华龙一号)参与市场交易,约620亿千瓦时。约640亿千瓦时,预计参与清洁能源挂牌交易300亿千瓦时,参与双边协商交易70亿千瓦时。广东-岭澳核电2号机组8亿千瓦时、阳江核电2号机组12亿千瓦时市场化电量上限。岭澳核电、岭东核电和阳江核电共计10台机组共安排不超过112.93亿千瓦时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岭澳、阳江核电年度市场化电量约195亿千瓦时,其中中长期电量应不低于90%。岭澳、阳江核电年度市场化电量约195亿千瓦时。广西核电年度长协交易规模55亿千瓦时。-防城港1号、2号机组全部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核电发电企业全电量进入市场,交易规模160亿千瓦时。红沙核电1、2、3号机组全电量进入市场,4号机组暂不入市。辽宁-核电预计上网电量315亿千瓦时,基数上网电量145亿千瓦时。市场化中电供暖交易电量6亿千瓦时,外送电量不少于2019年。辽宁红沿河核电预计上网电量363亿千瓦时(含调试电量),基数上网电量155亿千瓦时(不含调试电量),其余参与市场化交易。-优先发电以外的上网电量,全部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电供暖交易电量6-7亿千瓦时。82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核电电价有支撑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核电各项目核准电价与区域燃煤基准电价图:核电各项目核准电价与区域燃煤基准电价省份省份核电机组核电机组核准定价核准定价(元/KWh)(元/KWh)燃煤基准电价燃煤基准电价(元/KWh)(元/KWh)核准相比核准相比燃煤基准燃煤基准基准价上浮20%基准价上浮20%后较核准电价后较核准电价(元/KWh)(元/KWh)基准价下浮20%基准价下浮20%后较核准电价后较核准电价(元/KWh)(元/KWh)秦山一核0.406-2%0.093-0.073方家山核电0.4150%0.083-0.083秦山二核1/2#0.400-4%0.099-0.068秦山二核3/4#0.4150%0.083-0.083秦山三核0.4488%0.050-0.116三门核电0.4201%0.078-0.0881%1%0.0810.081-0.085-0.085田湾1/2#0.43912%0.030-0.126田湾3/4/5/6#0.3910%0.078-0.0786%6%0.0540.054-0.102-0.102福清1#0.4156%0.057-0.101福清2#0.3920%0.080-0.077福清3#0.359-9%0.113-0.044福清4#0.378-4%0.094-0.063福清5/6#0.3930%0.079-0.079宁德1/2#0.4156%0.057-0.101宁德3#0.3920%0.080-0.077宁德4#0.359-9%0.113-0.044-1%-1%0.0840.084-0.073-0.073大亚湾1/2#0.406-10%0.138-0.043岭澳1/2#0.414-9%0.129-0.052岭东1/2#0.415-8%0.128-0.053阳江1-6#0.415-8%0.128-0.053台山1/2#0.435-4%0.109-0.073-8%-8%0.1270.127-0.055-0.055广西广西防城港1/2#0.4060.421-3%0.099-0.434红沿河1-4#0.3822%0.068-0.082红沿河5/6#0.3750%0.075-0.0751%1%0.0710.071-0.079-0.079辽宁辽宁0.375平均平均福建福建0.393平均平均广东广东0.453平均平均浙江浙江0.415平均平均江苏江苏0.391平均平均83运营毛利运营毛利&净利稳定,关注折旧、财务费用、燃料成本净利稳定,关注折旧、财务费用、燃料成本 利润率提升,单位盈利稳定。利润率提升,单位盈利稳定。梳理2018-2023年,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利润率与费用率情况,我们发现:1 1)2018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核电收入毛利率整体稳定,中国核电销售毛利率高于中国广核,主要系中国广核收入中所含建设安装和设计服务等其他非售电业务毛利率低,拉低整体毛利率所致。2 2)财务费用是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期间费用的主要构成。2018年以来,两家公司财务费用率持续下降。3 3)中国核电净利率持续提升,中国广核略有下降,我们预计主要系收入结构和部分机组大修影响利用小时数所致。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42BEDFE!#&BBDCEC%0 0P 1820192020202120222023销售毛利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销售净利率核电售电毛利率44B7336%8%8%3$!IGFDFF%0 0P 1820192020202120222023销售毛利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销售净利率核电售电毛利率图:图:20182018-20232023中国核电利润率、费用率情况中国核电利润率、费用率情况图:图:20182018-20232023中国广核利润率、费用率情况中国广核利润率、费用率情况84关注折旧、财务费用、燃料成本等核心关键因素关注折旧、财务费用、燃料成本等核心关键因素 通过对比梳理2018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成本费用数据。我们认为核心需要关注:1 1)折旧:单项成本占比最高,投资成本下降折旧:单项成本占比最高,投资成本下降&运营出折旧期,成本优化盈利提升。运营出折旧期,成本优化盈利提升。折旧于营业成本中占比在30%-40%。一方面核电建设、设备制造持续降本带动投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二代核电、三代核电运营期40年、60年,根据相关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公告,二代核电、三代核电综合折旧期分别约为25年、35年,折旧期满利润释放。2 2)财务费用:费用优化,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费用优化,财务费用率已看到下降趋势。率已看到下降趋势。核电项目长期借款通常为15年,还本付息完成盈利释放。3 3)燃料成本:)燃料成本:长协锁定价格长协锁定价格。核燃料成本总体保持稳定,公司通过签署长期协议锁定核燃料的采购价格。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图:20182018-2023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入利润分析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入利润分析85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 折旧与财务费用:投资成本下降明显。折旧与财务费用:投资成本下降明显。三代堆技术自主化程度提升,2021年华龙一号首堆福清5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88%,核电机组国产化比例提升,能够避免高昂的进口设备费用,使工程造价进一步降低。核电机组批量化的建设过程中,生产技能的提高、管理经验的积累、供应链与生产设施的改善将使生产率提高。投资成本下降,驱动新建项目折旧摊销下投资成本下降,驱动新建项目折旧摊销下降,盈利稳定提升。降,盈利稳定提升。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三代堆单千瓦造价(万元图:三代堆单千瓦造价(万元/千瓦)千瓦)86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数据来源:华龙一号核电工程造价及控制措施研究,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华龙一号与图:华龙一号与AP1000AP1000、EPREPR及二代加机型工程造价对比及二代加机型工程造价对比元/kW元/kW比例比例(%)(%)元/kW元/kW比例比例(%)(%)元/kW元/kW比例比例(%)(%)元/kW元/kW比例比例(%)(%)建筑工程费239615.3273014.8293617.4164613.8设备购置费603638.6680136.9584834.7467239.3安装工程费199112.713567.4178410.6146912.3工程其他费246115.7424023388323.0194116.32/3首炉核燃料费6324.16363.46684.05424.6基本预备费7955.15663.14012.43803.2扣减国内增值税-916-5.9-767-4.2-248-1.5-534-4.5工程基础价工程基础价133951339585.685.6155621556284.484.4152721527290.690.6101161011685.085.0价差预备费260.21710.91821.1240.2工程固定价工程固定价134211342185.885.8157331573385.385.3154541545491.791.7101401014085.285.2建设期贷款利息221514.2270514.714068.3175514.8工程建成价工程建成价1563615636100100184381843810010016860168601001001189511895100100工程或费用名称工程或费用名称华龙一号华龙一号AP1000AP1000EPREPR二代加二代加87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 折旧与财务费用:还本付息折旧与财务费用:还本付息 折旧期满利润释放明显。折旧期满利润释放明显。我们搭建二代核电、三代核电单项目模型,讨论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情况。其中,1 1)还本付息期:)还本付息期:财务费用持续下降,同时受益税收优惠,项目盈利较好;2 2)单折旧期:)单折旧期:还本付息完毕已无财务费用,同时受益税收优惠结束,项目盈利相较于还本付息期有所下降;3 3)利润释放期:)利润释放期:折旧完毕项目利润完全释放,提升明显。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度电盈利测算图: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度电盈利测算88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图:三代核电(装机规模图:三代核电(装机规模100100万千瓦)全生命周期净利润测算万千瓦)全生命周期净利润测算02468101214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建设期建设期T TT 4T 4还本付息还本付息 折旧期折旧期T 5T 5T 20T 20单折旧期单折旧期T 21T 21T 40T 40利润释放期利润释放期T 41T 41T 65T 65建设建设5 5年:年:不贡献利润运营前运营前5 5年:年:还本付息财务费用持续下降运营前运营前6 6年:年: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运营前运营前1 1-5 5年:年:增值税退税75%运营前运营前6 6-1010年:年:增值税退税70%运营前运营前1111-1515年:年:增值税退税55%运营运营1616-3535年:年:还本付息期满无财务费用所得税、增值税税收优惠结束运营运营3535-6060年:年:折旧期满,利润释放 折旧与财务费用:还本付息折旧与财务费用:还本付息 折旧期满利润释放明显。折旧期满利润释放明显。我们搭建二代核电、三代核电单项目模型,讨论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情况。其中,1 1)还本付息期:)还本付息期:财务费用持续下降,同时受益税收优惠,项目盈利较好;2 2)单折旧期:)单折旧期:还本付息完毕已无财务费用,同时受益税收优惠结束,项目盈利相较于还本付息期有所下降;3 3)利润释放期:)利润释放期:折旧完毕项目利润完全释放,提升明显。89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 燃料成本:集团支持,长协锁定价格。燃料成本:集团支持,长协锁定价格。中国核燃料采购仅集中在少数实体,天然铀进口及贸易主要由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投下属公司参与,商用铀转化及浓缩及核组件加工只由中核集团下属少数公司参与。1)中国核电天然铀采购自母公司中核集团,采购模式为先购买天然铀,再委托加工成核燃料组件。为保障原料价格稳定,中国核电对整个核燃料供应链采取签订10年长协模式,本年度采购价格与之前一段时间内现货和长协的价格挂钩。2)中国广核同样通过签署长期协议锁定核燃料的采购价格,核燃料采购成本天然铀占比约为49%,浓缩及转化占比约占33%,组件加工约占17%。图:核燃料采购集中于少数实体图:核燃料采购集中于少数实体90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成本下降&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燃料成本可控,度电盈利稳定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 燃料成本:集团支持,长协锁定价格。燃料成本:集团支持,长协锁定价格。2013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度电核燃料成本总体保持稳定。图:图:20132013-20232023年全球天然铀实际市场价格以及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度电燃料成本年全球天然铀实际市场价格以及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度电燃料成本0.0550.0530.0510.0560.0520.0480.0440.0440.0420.0450.0470.0560.0580.0570.0540.0510.0510.0530.05000.010.020.030.040.050.060.0701020304050607080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M1M3M5M7M9M11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左轴全球:实际市场价格:铀(美元/磅)右轴中国核电:度电燃料材料成本(元/KWh)右轴中国广核:度电燃料材料成本(元/KWh)91目录目录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92项目进入投运期,项目进入投运期,ROEROE进入提升通道进入提升通道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 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ROE分别为12%/9%,普遍低于单个项目公司。我们发现,1 1)稳)稳定项目定项目ROEROE维持维持20 %以上:以上:成熟运营机组ROE可维持在20%以上;2 2)机组投运并网带动)机组投运并网带动ROEROE提升:提升:在建工程转固爬坡迅速,转固次年迎来ROE从11%快速提升至20%以上。相较于成熟项目,上市公司仍处于资本开支期,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低于单个项目。考虑即将进入项目加速投运期,核电运营商ROE已经进入提升通道。图:图:20232023年中国核电、参控股子公司年中国核电、参控股子公司ROEROE情况梳理情况梳理图:图:20232023年中国广核、参控股子公司年中国广核、参控股子公司ROEROE情况梳理情况梳理93项目进入投运期,项目进入投运期,ROEROE进入提升通道进入提升通道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图:图:20202020-2023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与参控股核电项目子公司杜邦分析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与参控股核电项目子公司杜邦分析94预计预计20272027年中国核电年中国核电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 考虑装机容量增速和净利润存在正比关系、资本开支增速和股东权益存在反比关系,ROE分别与装机容量增速/资本开支增速成正/反比。经我们测算,随着中国核电的资本开支增速放缓,装机容量在2026年开始加速增长,可以判断ROE从2027年开始进入上行通道。图:图:ROEROE变动的情景假设变动的情景假设图:图:20242024-2030203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YoY&YoY&资本开支资本开支YoYYoY95预计预计20272027年中国核电年中国核电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 核电运营商仍处于资本开核电运营商仍处于资本开支高峰期,重资产特征尤支高峰期,重资产特征尤其明显。其明显。核电运营商非流动资产占比普遍在80%-85%之间,并且非流动资产主要来自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截至2023/12/31,中国核电固固定资产(占比定资产(占比51Q%)与在)与在建工程(占比建工程(占比28(%)合计占总资产比例达79y%;中国广核固定资产(占比固定资产(占比59Y%)与在建工程(占比)与在建工程(占比14%)合计占总资本比例达73s%。重资产特征明显,随着项目投运在建工程转固,核电运营商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资产周转率提升趋势明显。50%,111140%,104839%,110041%,123720%,63624%,83023%,89019%,78822%,101528%,153635%,78943%,111945%,128243%,130965%,211359%,205058%,223161%,251158%,269051%,276910%,22413%,34411%,31111%,33111%,34112%,42214%,52014%,57814%,65813%,68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22%,34647%,127038%,108732%,115320%,74610%,39212%,47414%,57617%,68314%,56338%,58826%,68837%,104845%,159157%,210966%,257063%,248560%,239857%,232859%,246727%,42117%,45215%,43616%,55915%,55416%,61916%,63217%,68017%,70518%,72801,0002,0003,0004,0005,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图:图:20142014年以来中国核电资产构成(占比,亿元)年以来中国核电资产构成(占比,亿元)图:图:20142014年以来中国广核资产构成(占比,亿元)年以来中国广核资产构成(占比,亿元)96目录目录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97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核电售电收入与电网结算,运营商一般跨月结收电费,即本月对上月发电收入进行结算,应收账款规模随投运规模扩张同步扩张,但没有回款风险。梳理2014年以来核电运营商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我们发现公司收现比基本维持在1.1至1.2之间,净现比中国核电(2.5至3.0)表现优于中国广核(2.0左右),主要系公司业务结构所致。中国广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核电站建设工期较长,影响现金流表现。中国广核主营业务全部来自售电收入,无工程业务影响现金流表现更佳。此外,中国核电售电收入中包括核电售电与新能源售电,剔除新能源补贴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核电售电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极佳。图:图:20142014-20232023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现比和净现比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现比和净现比1.11.21.11.21.11.11.11.11.11.11.11.01.21.21.21.11.11.11.11.21.92.42.32.52.73.12.82.52.92.21.61.01.82.12.12.12.02.22.11.90.00.51.01.52.02.53.03.5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收现比:中国核电收现比:中国广核净现比:中国核电净现比:中国广核应收账款按账龄占比应收账款按账龄占比中国广核中国广核中国核电(未剔除中国核电(未剔除新能源补贴影响)新能源补贴影响)中国核电(剔除新中国核电(剔除新能源补贴影响)能源补贴影响)1年以内68hRR%1至2年25%0%0%2至3年6%1%3至4年0%9%0%4至5年0%6%0%5年以上1%1%0%合计10000%图:图:2023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98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图:中国核电营业收入占比(图:中国核电营业收入占比(20232023年)年)销售电力(核电 新能源),98%其他业务,2%销售电力(核电 新能源),99%其他业务,1%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21.68%提供劳务,1.77%销售电力(核电),75.73%其他,0.82%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1%提供劳务,2%销售电力(核电),97%其他,1%图:中国核电毛利占比(图:中国核电毛利占比(20232023年)年)图:中国广核营业收入占比(图:中国广核营业收入占比(20232023年)年)图:中国广核毛利占比(图:中国广核毛利占比(20232023年)年)99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表现极佳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核电售电收入与电网结算,运营商一般跨月结收电费,即本月对上月发电收入进行结算,应收账款规模随投运规模扩张同步扩张,但没有回款风险。梳理2014年以来核电运营商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我们发现公司收现比基本维持在1.1至1.2之间,净现比中国核电(2.5至3.0)表现优于中国广核(2.0左右),主要系公司业务结构所致。中国广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核电站建设工期较长,影响现金流表现。中国广核主营业务全部来自售电收入,无工程业务影响现金流表现更佳。此外,中国核电售电收入中包括核电售电与新能源售电,剔除新能源补贴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核电售电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极佳。图:图:20142014-20232023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现比和净现比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收现比和净现比1.11.21.11.21.11.11.11.11.11.11.11.01.21.21.21.11.11.11.11.21.92.42.32.52.73.12.82.52.92.21.61.01.82.12.12.12.02.22.11.90.00.51.01.52.02.53.03.5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收现比:中国核电收现比:中国广核净现比:中国核电净现比:中国广核应收账款按账龄占比应收账款按账龄占比中国广核中国广核中国核电(未剔除中国核电(未剔除新能源补贴影响)新能源补贴影响)中国核电(剔除新中国核电(剔除新能源补贴影响)能源补贴影响)1年以内68hRR%1至2年25%0%0%2至3年6%1%3至4年0%9%0%4至5年0%6%0%5年以上1%1%0%合计10000%图:图:20232023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100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资本开支预计资本开支预计20272027-20292029年见顶,新项目维持高回报价值创造。年见顶,新项目维持高回报价值创造。参考中国核电田湾3、4号机组在建工程科目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项目投资期5年,每年资金投入节奏整体比较平均。我们按照1)核准后第二年开建,2)建设期5年,3)建设期每年投资一致;4)开建年与建成年当年资本开支为建设期资本开支一半,进行测算。假设2024年起,中国核电行业每年核准8台机组,我们预计2027-2029年达到行业资本开支顶峰约1600亿,此后资本开支维持稳定。新投项目ROE高于运营商当前ROE,新项目ROIC水平优异,项目投入持续创造价值。图:“田湾图:“田湾3 3、4 4号机组”在建工程科目变动(亿元)号机组”在建工程科目变动(亿元)图:三代核电项目资本开支节奏假设图:三代核电项目资本开支节奏假设624162805712.973-210-374621031652453021050(500)(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H12018在建工程:本期增加金额转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期末余额0 19 38 38 38 38 19-192 0 19 58 96 134 173 0(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核准年建设第1年 建设第2年 建设第3年 建设第4年 建设第5年建成年在建工程:本期增加金额转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01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我们预计中国核电行业我们预计中国核电行业资本开支资本开支20272027-20292029年见顶,新项目维持高回报价值创造。年见顶,新项目维持高回报价值创造。图:图:20242024-20352035年中国核电行业核准、投运、在运项目数量预测年中国核电行业核准、投运、在运项目数量预测图:图:20242024-20352035中国核电行业资本开支测算中国核电行业资本开支测算576167738091991071151231311392466711888888020406080100120140160024681012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2035E右轴在运项目(台)左轴当年投运项目(台)左轴当年核准项目(台)114513881508159716461598153615361534153615361536364246485051484848484848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2035E左轴行业资本开支(亿元)右轴当年在建项目(台)102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中国核电资本开支:中国核电资本开支:随着中国核电在建核电项目积累公司每年资本开支持续上行,2020年中国核电以交易对价21.11亿元现金收购中核集团持有的中核汇能100%股权,积极布局风电、光伏绿电运营,带来新增资本开支。2022年起,中国核电自由现金流开始转负。我们预计2024年起:1 1)每年核)每年核准准4 4台台,开工4台,核电相关资本开支将在20302030年年达到高点,高点资本开支约774774亿元亿元;2 2)每年核准)每年核准3 3台台,开工3台,核电相关资本开支将在20262026年年达到高点,高点资本开支约650650亿元亿元;3 3)每年核准)每年核准2 2台台,开工2台,核电相关资本开支将在20262026年年达到高点,高点资本开支约631631亿元亿元。图:图:20142014-20232023年中国核电现金流情况与资本开支测算年中国核电现金流情况与资本开支测算23826623923523224623925150567101237724369517018519923426131135646743102004006008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亿元)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142-96-53-3621572105-38-240(300)(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自由现金流(亿元)45755866967869376477476876776876876845755865062059763060157657557657657645755863156350149642938438438438438402004006008001,000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2035E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4台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3台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2台103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资本开支上行,新项目维持高回报创造价值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中国广核中国广核资本开支:资本开支:中广核集团部分核电项目在项目获取与建设期由集团持有,由中国广核建设,中广核集团承诺在核电机组正式开工的5年内将资产注入中国广核。历次资产注入,交易对价在PB1.0至1.2之间较为合理公允。上市公司不承担所有集团核电项目的投资建设,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规模更加可控。2018年以来中国广核自由现金流持续为正。随着核电项目常态化核准,我们预计中国广核的资本开支仍会有提升,预计每年核准每年核准4/3/24/3/2台台,开工4/3/2台,核电相关资本开支将在2030/2029/20292030/2029/2029年年达到高点,高点资本开支约806/634/499806/634/499亿元亿元。此外,我们预计在2024、2025年会有集团惠州核电、三澳核电的资产继续注入。图:图:20142014-20232023年中国广核现金流情况与资本开支测算年中国广核现金流情况与资本开支测算12518017919216615713514411814296305520000011083168269284306302349314331.201002003004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亿元)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15-193-4122115149167205195189(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自由现金流(亿元)13122741955465176880676876776876876813122740049655563463457657557657657613122738143945949946138438438438438402004006008001,000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2035E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4台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3台资本开支预测(亿元)核准2台104分红:核电运营商具备充沛的现金流,公司分红金额稳步提升分红:核电运营商具备充沛的现金流,公司分红金额稳步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 中国核电提到“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30%”,中国广核提到“2021-2025年分红比例将在2020年的42.25%基础上保持适度增长。”我们预计随着行业资本开支及公司资本开支逐步见顶,自由现金流持续转好,核电公司分红比例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图:上市以来中国核电分红金额及分红比例图:上市以来中国核电分红金额及分红比例图:上市以来中国广核分红金额及分红比例图:上市以来中国广核分红金额及分红比例14.017.117.418.7 19.022.728.332.136.837899A856502468B020304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分红金额(亿元)分红比例38.440.442.443.947.541BDDD89ABCDE02030405020192020202120222023分红金额(亿元)分红比例105预计自由现金流转正后,公司分红比例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预计自由现金流转正后,公司分红比例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图:图:20242024-20352035年中国核电年中国核电FCFFFCFF测算测算(亿元)(亿元)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7E2027E2028E2028E2029E2029E2030E2030E2031E2031E2032E2032E2033E2033E2034E2034E2035E2035E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4114125125136136143143158158169169186186193193198198203203208208214214YOY8%8%5%7%4%3%2%2%3%息前税后利润(NOPAT)273301326351387414453474492508525544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448448497497544544590590647647690690754754792792824824854854884884914914资本开支706809744684623623562450453456459462FCFFFCFF-258-258-312-312-201-201-93-9324246868192192342342371371398398425425452452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4114125125136136143143158158169169186186198198208208217217227227238238YOY8%8%5%7%6%5%4%4%5%息前税后利润(NOPAT)273301326351387414453483509534559587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448448497497544544590590647647690690754754807807854854899899944944988988资本开支706809764741719757734644647653657662FCFFFCFF-258-258-312-312-220-220-151-151-72-72-66-661919164164206206246246287287327327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4114125125136136143143158158169169186186203203218218233233247247263263YOY8%8%5%7%9%7%7%6%7%息前税后利润(NOPAT)273301326351387414453492528562596634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4484484974975445445905906476476906907547548238238858859469461007100710671067资本开支706809783799815891907837842849855861FCFFFCFF-258-258-312-312-239-239-208-208-168-168-201-201-153-153-14-1443439797152152206206核准2台核准2台核准3台核准3台核准4台核准4台106预计自由现金流转正后,公司分红比例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预计自由现金流转正后,公司分红比例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图:图:20242024-20352035年中国广核年中国广核FCFFFCFF测算测算(亿元)(亿元)2024E2024E2025E2025E2026E2026E2027E2027E2028E2028E2029E2029E2030E2030E2031E2031E2032E2032E2033E2033E2034E2034E2035E2035E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8118123123132132144144155155169169200200213213221221229229238238249249YOY11%4%7%9%7%9%7%4%4%4%4%息前税后利润(NOPAT)237247265296319348403430448467487510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341341356356382382421421447447485485562562605605635635664664694694723723资本开支342313427488510556527453456459501465FCFFFCFF-1-14343-45-45-67-67-63-63-71-713636152152179179205205193193258258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8118123123132132144144155155169169200200219219234234248248263263280280YOY11%4%7%9%7%9%7%6%6%6%息前税后利润(NOPAT)237247265296319348403440468497527560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341341356356382382421421447447485485562562621621665665710710756756799799资本开支342313447546606691700647650656699665FCFFFCFF-1-14343-64-64-125-125-159-159-206-206-137-137-26-26151554545656134134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18118123123132132145145155155169169200200226226246246267267288288311311YOY11%4%7%6%9%9%8%8%8%息前税后利润(NOPAT)237247265298319348403450488527567610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NOPAT 非现金调整-营运资本净增加341341356356382382423423447447485485562562636636696696756756817817875875资本开支342313466603702825872840845852897864FCFFFCFF-1-14343-83-83-181-181-255-255-340-340-310-310-204-204-149-149-96-96-81-811111核准2台核准2台核准3台核准3台核准4台核准4台107目录目录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未来能源享确定性成长,竞争格局稳定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经营要素稳定,长久期资产盈利提升资本开支即将见顶,资本开支即将见顶,ROEROE进入上行通道进入上行通道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潜力释放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108中国核电:中国核电开拓者,项目充足成长强劲中国核电:中国核电开拓者,项目充足成长强劲背靠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开拓者。背靠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开拓者。公司2023/2024Q1实现营业收入750/180亿元,同比 5.2%/ 0.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31亿元,同比 17.9%/ 1.2%。2018-2023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5年CAGR分别达到13.8%/17.5%,维持稳定成长。2023年ROE(摊薄)11.7%,同增1.52pct。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购建固定无形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671亿元,同比 33%,资本开支加大支撑长期成长。2023年公司现金份额总额37亿元,分红率35%,公司股息率(TTM)为1.6%(估值日:2024/7/24)。核电:装机容量确定性成长核电:装机容量确定性成长74t%,即将进入加速投产期。,即将进入加速投产期。截至2023/12/31,公司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在建拟建1757万千瓦,贡献确定性规模成长74%。公司预计2024-2030年投运121/121/139/632/129/372/243万千瓦。核电进入常态化核准装机空间持续释放,公司在建项目充足,即将进入加速投产期。新能源:维持高增,拟发行新能源:维持高增,拟发行REITsREITs赋能发展。赋能发展。截至2024/3/31,公司在运风电光伏机组装机容量2134万千瓦(风电733万千瓦,光伏1401万千瓦),在建机组1426万千瓦(风电334万千瓦,光伏1092万千瓦),在建/在运规模67%。新能源运营子公司中核汇能拟推动风电、光伏并表类REITs 发行工作,发行规模不超过75 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底层资产的外部负债或并购其他新能源项目。REITs发行盘活底层资产,规模维持高增。电量匹配装机稳步提升,电价稳定。电量匹配装机稳步提升,电价稳定。2023年公司实现上网电量1974亿千瓦时,同比 5.6%,其中核电上网1745亿千瓦时,同比 0.7%,风电上网106亿千瓦时,同比 66.6%,光伏上网124亿千瓦时,同比 66.1%。2023年公司核电实现售电收入635亿元(同比 0.1%),综合上网电价(不含税)0.3637元/千瓦时(同减0.63%)。发电量匹配装机稳步提升,电价稳定。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上网电量993亿千瓦时,同比 4.7%,其中核电上网834亿千瓦时,同比-1.3%,新能源上网159亿千瓦时,同比 52.9%。2024H1核电电量受大修节奏影响略有下降,新能源规模增加电量提升。社保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资金就位成长确定。社保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资金就位成长确定。中国核电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140.00亿元,发行对象为控股股东中核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会,其中中核集团拟认购20亿元,社保拟认购120亿元,以现金全额认购,募集基金将用于合计8台核电机组,总投资达到1848亿元。资金就位撬动确定性成长,与社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优势整合共同发展。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14/125/136亿元,同增8%/10%/8%,2024-2026年PE 19/17/16倍(2024/8/23),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电力价格波动,装机进度不及预期,核电机组运行风险。109中国广核:核电双寡头,集团核电注入加速成长中国广核:核电双寡头,集团核电注入加速成长核电双寡头,集团全产业链布局。核电双寡头,集团全产业链布局。中国广核在运机组占53.6%,全国第一(截至2023/12/31)。背靠中广核集团优质央企,集团上游布局天然铀资源保障核燃料,中游上市平台配套核电工程设计、建设团队,下游机组部分由集团建设再注入,减轻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压力。2023年公司盈利强势回归。2023/2024Q1实现营业收入825/192亿元,同比 0%/ 5%,实现归母净利润107/36亿元,同比 8%/ 3%。2023年ROE(摊薄)9.47%,同增0.16pct。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购建固定无形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42亿元,同比 20%,资本开支加大支撑长期成长。2023年公司现金份额总额48亿元,分红率44%持续提升,公司股息率为1.9%(估值日:2024/7/26)。核电装机容量确定性成长核电装机容量确定性成长43C%,期待集团核电资产注入加速成长。,期待集团核电资产注入加速成长。截至2023/12/31,公司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057万千瓦(含联营),在建机组/待建机组841/484万千瓦,贡献确定性规模增长43%,2023-2030装机规模CAGR 5.3%。中广核电力作为中广核核能发电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中广核承诺最晚不迟于核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日之后的5年内,将核电项目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截至2023/12/31,上市公司来自集团委托管理的公司包括惠州核电与苍南核电,其中惠州1号、惠州2号、苍南1号、苍南2号预计分别将于2025/2026/2026/2027年投入运营,期待集团核电资产注入。从核电项目投产节奏来看,公司预计2024-2028年公司当年投产机组1/1/2/2/5台,稳定贡献业绩增量。电量匹配装机稳步提升,电价稳中略升。电量匹配装机稳步提升,电价稳中略升。2023年公司在运核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为2141亿千瓦时(含联营),同比 8%。2023年公司实现售电收入625亿元(同比 ),占比营收76%。综合上网电价(不含税)0.374元/千瓦时(同比 0.8%)。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上网电量约为1060亿千瓦时,同比 0.1%。项目恢复,区域布局优质。项目恢复,区域布局优质。1)台山恢复:解除亏损枷锁,重回增长轨道。2021-2023年公司利用小时数和业绩均受到台山核电停机检修影响,2021-2023台山项目公司分别亏损6.7/21.3/16.8亿元。2024年台山机组已恢复,扫除亏损阴霾,重新贡献盈利。2)区域优势:电量消纳旺盛,电价可攻可守。公司机组覆盖区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辽宁、浙江,区域用电增速普遍高于国内平均,供需紧张依靠外省输入,电力缺口和净输入电量排名前列,核电省内消纳有保障。核准电部分,核准电价普遍较高,盈利稳定可靠,市场电部分,2023年公司市场电占比提升至55.3%。广东、广西、浙江等沿海省份供需偏紧,电价有支撑。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荷电源长期确定性成长,核电双寡头投产加速。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18/123/133亿元,2024-2026PE分别21/20/19倍(2024/8/23),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电力价格波动,装机进度不及预期,核电机组运行风险。110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电力市场价格波动:核电运营商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比例逐步提升,若阶段内电价发生变化,将影响运营商收入及盈利水平。新项目投运不及预期:新项目投运不及预期:核电运营商运营规模成长驱动来自新项目核准、建设、投运以及项目收并购,若受政策变动、项目建设节奏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投运进度放缓,将影响运营商的成长性。核电机组运行风险:核电机组运行风险:头部核电运营商核电运营能力领先,但核能发展行业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若在运核电项目发生运营风险,将影响运营商在运项目的正常运行以及新项目的获取与建设进度。111免责声明免责声明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 股市场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 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北交所基准指数为北证50指数),具体如下: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如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等,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东吴证券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邮政编码:215021传真:(0512)62938527112东吴证券 财富家园112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中国交通运输相关能源排放因子和温室气体 排放强度值简述 2024 年 06 月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1 目录 摘要.2 1.简介.3 件编制的.3 基础和范围(依据 GLEC 框架 3.0 的定义).3 数据格式.4 2.计算方法.4 3.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4 主要数据来源.4 差距分析.5 4.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6 主要数据来源.6 差距分析.7 5.未来更新计划.7 参考文献.8 表格 表 1:本文件(中国的默认数据)与 GLEC 3.0 框架基础的对比.3 表 2: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4 表 3: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6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2 摘要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下称“本文件”)遵循 ISO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版本的基本要求,提供了第一版中国交通运输从“油井到车轮”(WTW)的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基于运输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文件对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默认值的计算方法、数据来源、数据结果以及与 GLEC 3.0 要求的差距进行了简要说明。此文件由智慧货运中心中国办公室(Smart Freight Centre China)组织开发。本文件提供的默认数据表可被视为 GLEC 框架 3.0 第 3 部分(数据)模块 1(排放因子)和模块 2(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的补充材料。正如 GLEC 框架 3.0 所述,作为企业迈向包容性、高质量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第一步,GLEC 默认数据是我们提供可靠估算的最佳尝试,当新的可参考的数据出现时,本文件将保持继续更新。我们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引用默认值。我们尽量采用接近真实的机动车能耗数据,官方公布的能源低位发热量、燃烧效率、电量消耗的综合能耗碳排放数据,以及 IPCC 公布的碳含量默认值等,以符合ISO14083 谨慎适中的原则。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3 1.简介 文件编制目的 本文件旨在提供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的现状。ISO 140831 和 GLEC 框架 3.02 中已有欧洲和北美的默认值,这些值是从 Ecoinvent、GREET、HBEFA、SmartWay 等模型和项目数据更新而来的。由于中国物流相关排放量占世界物流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使用当地默认值并遵循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的要求,是企业在中国进行物流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趋势。本文件基于 GLEC 框架 3.0 原则,为企业提供一套尽可能准确的本地数据。本文件符合以下原则:n 计算和数据收集方法遵循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n 本文件作为 GLEC 框架 3.0 的附件,其中提供的所有默认值都应用作原始数据不可得时的最后手段,或作为未来基于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的起点。这是作为企业迈向包容性、高质量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第一步。基础和范围(依据 GLEC 框架 3.0 的定义)默认数据开发遵循 GLEC 框架 3.0 中定义的四个“基础”(或“原则”),下表对比了中国默认数据对GLEC 3.0 原则的应用情况。GLEC 框架 3.0 的基础 本文件覆盖 1 涵盖运输链中的所有模式 道路运输。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应使用 GLEC 3.0 中的默认数据。2 包含所有 IPCC 温室气体和气候污染物 CO2、CH4 和 N2O(根据 IPCC AR6 GWP100 转换为 CO2e)3 涵盖所有能源的全生命周期(WTW)排放 覆盖TTW(下游,运营阶段的排放)以及WTT(上游,能源供应阶段的排放)。但WTT排放的计算参考了欧洲转换系数1,将TTW扩算到 WTW。4 与关键的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GLEC 框架 3.0,ISO14083,GHGP,2006 IPCC 指南,IPCC AR6,WB/T 1135-2023,国家发改委文件(如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4)。表 1:本文件(中国的默认数据)与 GLEC 3.0 框架基础的对比 1 请注意,这里的欧洲转换系数并不是“真正欧洲本土数据”,而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广泛数据收集,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化石燃料的生产、提炼和运输都发生在欧洲以外。将欧洲 WTT 纳入其中的原因更多地与包括甲烷泄漏在内和与 IPCC AR6 调整保持一致相关。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4 数据格式 默认数据的格式与 GLEC 3.0 框架第 3 节模块 1 和模块 2 的表格相同。2.计算方法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包括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能效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能源排放因子分为能源供应阶段(WTT)排放因子和运行阶段(TTW)排放因子,全生命周期(WTW)排放因子为二者之和。对于柴油、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燃料排放因子的计算主要考虑了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CH4 和N2O 的排放。对应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主要根据相关官方和 IPCC 默认值进行计算得到。车辆运输过程(TTW)的 CO2 排放计算,主要根据不同分类车型的实际燃油效率(以 L/100km 计),叠加单车核定载荷、装载率和空驶率等参数,折算成活动水平的燃油效率(以 L/tkm 计),再根据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折算成车辆运输行驶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CH4 和 N2O 的排放根据 IPCC 的默认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并根据 IPCC AR5 中的 GWP100 转换为 CO2e。对于电力,排放因子采用官方文件公布的数据(以 CO2/kwh 计)。再叠加车辆运行电耗,单车核定载荷、装载率和空驶率等参数,折算成活动水平的排放强度(以 CO2/tkm 计)。车辆能源供给过程(WTT)排放的计算参考了欧洲转换系数,将 TTW 扩算到 WTW。3.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表 2: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主要数据来源 构成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算的参数来源于各种官方和行业研究机构共同认可的数据源,包括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1))5、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4、2006 年 IPCC 指南(2019 年升级版)6、GB/T 2589-2020(2021)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5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7,关于做好 20232025 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43 号)8,and IPCC AR69,WB/T 1135-2023(2023.7)10 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等。差距分析 1 WTT排放系数: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相关标准和指南中,一般只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TTW)的二氧化碳排放。我们根据 IPCC 的相关默认值,计算了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同时,在本文件中,我们使用 GLEC 框架 3.0 中的欧洲转换系数来把中国的 TTW 排放扩算到 WTW。GLEC 框架 3.0 中欧洲的 TTW:WTW 比率为(即燃油相关的下游排放在全生命周期排放中的占比):柴油 76.7%、汽油 75.8%、液化天然气 70.1%和液化石油气 74.3%。我们目前没有得到中国的包含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和其他上游非燃料相关排放(例如,资源开采、材料制造)11的排放因子数据。上述排放是需要包含在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框架范围内的。这是本文件在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因子部分,与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要求有差距的部分。2 中国电网排放系数:本文件采用的中国电网排放因子来源于中国官方公布的相关文件9,其只计算了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包含 ISO 14083 和 GLEC 框架 3.0 要求的其他温室气体。3 能源载体仅包括柴油、天然气和电力:目前,与中国道路货运交通相关的汽车的能源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柴油,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汽油,液化石油气(LPG),电力和氢能。在本文件中,我们仅提供柴油、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和电力的排放因子,因为中国道路运输车辆中,其他燃料类型所占份额很小。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6 4.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 表 3: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 主要数据来源 燃油效率和运输活动水平(里程、装载率和空驶率)主要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报告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reight Industry12。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计算及其参数数值主要遵循2006 年 IPCC 指南、GHGP 和 GLEC 框架,以及中国关于运输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国家级和行业标准,如国家发改委的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等。与计算相关的其他来源包括 WB/T 1135-2023(2023.7)10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和 IPCC AR69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7 差距分析 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默认值的计算尚未考虑计划路线之外的行程/偏离。未来的数值将会考虑到计划路线之外的行程/偏离,可以使用 5%的距离调整系数(DAF)在实际距离与最短可行距离(SFD)之间进行调整。我们预期在 GLEC 框架的下次更新之前重新审视此问题。这将是一个在北美、印度、中国和欧洲同时进行的全面适用的调整。5.未来更新计划 未来我们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更新:n 提升数值的符合性、一致性和准确性。未来我们将通过扩大涵盖中国企业和合作伙伴的样本范围,继续更新来源于文献、数据库和企业样本数据等方式,提升数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纳入更多中国开展的道路交通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内容,包括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和其他上游非燃料相关排放,提高能源供给范畴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的准确性和符合性。我们将继续收集例如制冷剂泄漏产生的氢氟碳化物的实际案例,努力补充此部分的中国默认值。n 扩展到其他运输方式。我们将在未来版本中逐步包括其他运输方式的默认数据,例如内河航运、国内铁路、国内航空。n 扩展到其他温室气体。我们将继续收集能源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的甲烷泄漏(例如天然气)以及其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n 丰富分场景的排放因子数据。在未来版本中,我们将继续搜集来自报告或合作伙伴的道路交通运输活动水平信息,持续更新装载率、空驶率等运输活动水平的数值,并努力按车辆类别、货物类型和场景进行分类,使之更接近行业实际运营情况。n 扩展到其他能源载体(如氢能)。中国物流企业,尤其是道路运输企业,正在非常积极地试点氢能卡车。氢能排放因子的值范围很广,取决于氢燃料制造的工艺和能源来源。未来的工作也将集中在这部分,以满足本地企业的计算和报告需求。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8 参考文献 1.ISO.ISO 14083:2023 Greenhouse gases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ising from transport chain operations.Published online 2023.2.Smart Freight Centre.GLEC Framework 3.0 Updated.;2023.Accessed April 13,2024.https:/smart-freight-centre- 3.NDRC.省 级 温 室 气 体 清 单 编 制 指 南(试 行).;2011.Accessed April 13,2024.http:/ 4.陆上交通运输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Accessed March 15,2023.https:/ 5.NSB.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2021).;2022.6.IPCC.2006 IPCC Guidelines:V2_3_Ch3_Mobile_Combustion.Pdf.;2006.Accessed June 9,2023.https:/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pdf/2_Volume2/V2_3_Ch3_Mobile_Combustion.pdf 7.SAMR,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GB-T 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021.8.MEE.关于做好 20232025 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43 号).Published 2023.Accessed March 26,2024.http:/ 9.IPCC.Sixth Assessment Report IPCC.Published 2023 2021.Accessed April 13,2024.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10.NDRC.报批稿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pdf.Published online 2023.11.IEA.Life Cycle Upstream Emission Factors 2023(Pilot Edition).IEA;2023.Accessed March 28,2024.https:/ 1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技术实验室.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reight Industry.;2019.Accessed April 29,2024.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Report/report-ctp-20201103/Preliminary-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n-freight-industry.pdf GLEC 框架 3.0 中国默认排放系数 v1.0 2024 年 6 月 9 加入我们 开启高效和零排放的全球物流和货运之旅!联系方式:智慧货运中心中国办公室 中国北京朝阳区望京悠乐汇 E 座 909 电话: 86 10 84766376 邮箱:infoChinasmartfreightcentre.org 网址:www.smartfreightcentre.org/
1物流排放核算与报告V3.0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物流排放核算与报告框架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 Council?2如果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全球升温2所带来的预期成本已经占据了全球GDP的11,更不用说其他预期的剧烈变化,如极端天气条件的增加、农地的损失等2。虽然我们仍有时间,但是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因此接下来几年显得至关重要。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改变我们组织供应链和物流的方式。我们必须避免不必要的运输和空载行程,优化现有运力,并利用最可持续的运输解决方案。提高运输系统排放源的透明度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该透明度,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GLEC)已经开发了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物流排放核算与报告框架(GLEC框架),提供对货物运输系统、运输链及运营的核算与报告的指导。这个框架于2016年首次发布,将全球领先的货物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概念集结在一起。为了应对行业要求,基于GLEC框架的ISO标准工作于2019年开始,旨在提供国际公认的方式方法,用于核算与报告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接下来3年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合作开发ISO 14083,该标准于2023年发布,题为温室气体排放运输链操作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和报告在ISO 14083:2023发布后,我们已将其中内容要求整合到GLEC框架中。整合后的结果是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GLEC框架(3.0版)。从GLEC框架(1.0版)和GLEC框架(2.0版)更新到目前的GLEC框架(3.0版),汇集了GLEC框架的步骤方法和ISO 14083的要求(请参见下一页的图1)。GLEC框架(3.0版)在为企业供应链和物流效率透明度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它为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一个符合ISO 14083标准且简单易用的计算方法,涵盖了包括运输本身和物流枢纽在内的排放,及其与之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在GLEC框架中,您将找到与ISO14083相关的参考。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认证认可流程。这将使企业为提高运输效率和可持续性所做出的努力更为被大众所知。前言货物运输和物流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根据国际运输论坛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对货物运输的需求预计将翻三番1。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减少运输相关的排放至关重要,需要全球协同努力。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物流排放核算与报告框架(简称GLEC框架)支持您通过努力和贡献达成这些目标。Introduction 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3前言近年来,许多企业为减少碳足迹、提高运输链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努力非常宝贵和重要,GLEC框架将GLEC的行业合作伙伴的意见纳入其中。我们感谢所有贡献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朋友。你们使GLEC框架变得更加完整。为了进一步加速变革,每一家企业都要分析其运输和物流的效率,并采取任何可能和必要的举措优化其运输系统的效率。特别是跨国企业和拥有全球品牌和供应链的企业,他们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作为货运服务的采购方或供应商,他们有能力改变我们组织物流和供应链的方式。他们可以通过报告碳排放、设定气候目标并与合作伙伴合作实现这些目标,成为行业领袖的角色。如果您之前采用过GLEC框架,您将在GLEC框架(3.0版)中找到一个单独的章节,其中详细介绍了其与GLEC框架(2.0版)相比的关键变化。如果您之前从未采用过GLEC框架,我们希望这份文件能帮助您提高物流效率并支持您为实现气候目标做出贡献。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告诉我们。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个交流物流碳排放核算、报告和减排经验的平台,请加入智慧货运中心(SFC)的GLEC项目。只有通过您的积极参与,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低排放货物运输体系。Alan LewisSFC 技术主任和ISO 14083的项目经理Verena Ehrler 第一作者、ISO 14083的工作组组长、法国ISEG管理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授Andrea SchnSFC 项目主任、Clean Air Transport、ISO 14083的国际委员会专家和作者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图1GLEC 框架(3.0版)的发展历程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 Framework4此外,我们要感谢全球的专家团队在ISO 14083的开发工作中作出宝贵贡献。还要感谢柏林的DIN团队,特别是ISO工作组秘书处的Angelina Patel、Mayan Rapaport、Lina Molitor和Wiebke Meister。关于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www.smartfreightcentre.org/en/global-logistics-emissions-council关于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是智慧货运中心(Smart Freight Centre)的一个项目,成立于2014年。GLEC是我们致力于推动物流温室气体排放普适、透明和一致计算与报告的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社群,GLEC致力于发现共同问题、消除障碍,让更多人了解减排在货物运输中的紧迫性。关于智慧货运中心www.smartfreightcentre.org智慧货运中心(Smart Freight Centre),简称SFC,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建立高效和零排放的货物运输行业。SFC汇集并与全球物流公司合作,推动行业行动,提升行业透明度以实现巴黎协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致谢GLEC框架的(3.0版)在基于GLEC框架(2.0版)的基础上,结合了ISO 14083温室气体运输链操作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和报告中的货物运输相关方法。这一成果得益于全球各地的SFC团队以及众多GLEC成员的贡献。作者感谢很多为这项工作提供建议和观点的贡献者,特别是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IML)的Jan-Philipp Jarmer和Kerstin Dobers,感谢他们在物流枢纽方面的工作,以及Giacomo Lozzi在运输方式和报告方面的工作,还要感谢德国邮政DHL集团的Patric Ptz和Noelle Frhlich,曾在DBSchenker工作的Adrian Wojnowski,以及SFC董事会的Sophie Punte,他们审核了内容并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议支持了这项工作。特别感谢Suzanne Greene,她与Alan Lewis共同撰写了GLEC框架(2.0版)。GLEC框架(2.0版)是ISO 14083的重要基础,GLEC框架(2.0版)的一些部分以及基本结构都可以在GLEC框架(3.0版)中找到。我们的目标是,以2015年为基准年,到2030年,100多家跨国企业将其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物流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减少30%,并在2050年前实现零排放。免责声明本出版物中表达的观点是智慧货运中心及其员工、顾问和管理层的观点,不一定反映智慧货运中心董事会的观点。智慧货运中心不保证本出版物中包含的数据的准确性,并不承担其使用所产生后果的责任。使用本出版物必须遵守当地法规。本出版物不取代任何监管要求。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5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150 领先的跨国企业已承诺采纳GLEC框架并加入SFC成员了解更多关于SFC community 和 我们的GLEC participants.6本文结构介绍 71.计算 132.排放结果的使用 553.数据 744.附件 125缩略语列表 154术语表 157作者Verena Ehrler、Alan Lewis,Andrea Schn、Giacomo Lozzi、Jan-Philipp Jarmer、Kerstin Dobers Smart Freight Centre.2023.本出版物可以在教育或非营利目的下以整体或部分形式进行复制,无需特别获得版权持有人的许可,但必须注明出处。智慧货运中心希望能收到引用本出版物作为信息来源的材料的副本。未经智慧货运中心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将本出版物用于再销售或任何其他商业用途。推荐引文Smart Freight Centre.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 Framework for Logistic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v3.0 edition,revised and updated(2023).ISBN 978-90-833629-0-8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7物流排放核算的介绍货运物流的气候影响预计到2050年,全球货物运输需求将翻三番,需求主要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推动。到2050年,即使在最乐观的情景下,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也将翻一番,达到270万亿吨公里。预计最高将达到近350万亿吨公里3。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全球货物运输的排放将增长一倍以上。物流业的气候影响巨大且在不断增长物流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海运和铁路运输是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商品(如钢铁、化肥和集装箱消费品)运输的重要方式;航空运输在运输高价值的产品和消费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运输是各地最常见的货物运输方式。所有这些运输方式都通过各种类型的运输枢纽相互连接,这些枢纽主要用于货物的存储、重新包装和分发。物流和运输行业对气候的影响折算成石油消耗,约占全球石油需求的约60。COVID-19大流行期间,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运输活动的减少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规模暂时减少。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其中36%与航空运输需求减少有关。与此同时,全球对低碳能源技术的需求(包括太阳能光伏和风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们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提高到20以上。4事实上,直到2021年,与运输相关的石油需求都低于疫情前水平,导致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减少6亿吨。此后,运输需求的增长趋势以及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恢复并持续增加。5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以实现气候目标。6不一定要这样更高效的运营实践(如货物集拼、运输模式改变和高效驾驶)具有降低排放的潜力,而无需进行资本投资。零排放和低排放的货物运输技术也越来越普遍,并具有降低碳排放的强大潜力,尤其是将可再生能源用于运输和物流枢纽的技术。脱碳政策可以加速行业行动,从而进一步减排。承诺跟踪和报告碳排放是确定我们物流需求的增长不一定意味着排放的增长。事实上,为了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相较于工业化前水平,全球的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政府、物流行业及其众多客户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低碳排放货物运输。是否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的关键步骤。8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图3每种运输方式对物流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程度不同2015-2025年,物流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将增加42,到2050年需要接近零排放!tCO2来源: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 Outlook 20219以下是GLEC框架简化物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一些要点:GLEC框架与行业标准协同GLEC框架与ISO 14083保持一致,并得到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的认可。它是向碳披露项目(CDP)报告物流排放以及根据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设定目标的推荐方法。GLEC框架适用于所有运输相关方涵盖整个运输链,该框架适用于货运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LSP)和货主,以及政府、投资者和绿色货运项目等排放信息的各种用户。它不仅适用于刚开始核算运输排放的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已经完全了解自身运营和供应链排放情况的企业。由于GLEC框架具有全球适用性,它还可以为运输碳核算法规等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指导。企业为什么使用 GLEC 框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买家、供应商、投资者、客户、政府以及更多相关方之间进行气候可持续性沟通的默认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温室气体排放使企业能够将总排放和排放强度作为运营和供应链规划以及目标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尽管如此,物流的碳核算仍然是一个相对新且复杂的领域。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简单且实用的方法,以便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机构都能够应用 GLEC框架便提供了这样的方法。GLEC框架可以帮助企业负责人作出决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可帮助企业负责人作出投资、采购和销售决策,评估不同情景的影响,预测减碳的投资回报战略,并跟踪决策实施后朝着气候目标的进展情况。这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节省财务支出,同时降低气候和健康影响。GLEC框架与绿色货运项目合作绿色货运项目在连接全球货主和货运企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核算和报告货物运输活动是供应链效率和可持续性努力的一部分,而GLEC框架与绿色货运项目合作有助于支持这一过程。GLEC框架与全球绿色货运项目(如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SmartWay、Clean Cargo、Lean&Green、Clean Air Transport、Sea CargoCharter、中国智慧货运货主联盟(Smart Freight Shippers Alliance China)和Programa de Logstica Verde等)的合作对于简化全球范围内的碳核算和减排至关重要。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10如何使用GLEC 框架GLEC框架提供清晰的指导,同时为适应特定情况的需求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它提供了整个运输链中从发货人到收货人的边界定义和数据获取要求的相关信息。使用它可以实现不同细化级别的运输链分析。它还详细规划了从基本的“必需”到非常高级的详细信息的报告要求,确保您可以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运输和物流服务中的提升潜力。GLEC框架引入了活动类别、运输活动类别(TOC)和枢纽活动类别(HOC)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具有相似特征的活动的组合。也是为识别TOC和HOC提供了一种工具,可以结构化您的运输服务(包括提供和使用的服务),并根据您的公司特定情况明确相关的排放强度。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第1部分第2节计算步骤。所呈现的GLEC框架侧重于最常见的情况,以使其易于使用。为了使应用更加易于理解,示例和企业特定的案例可在第3部分模块4中找到。因此,您可以使用本文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要求和方法。与此同时,排放核算工具的高级用户将找到ISO 14083的概念和要求的所有必要信息。为了方便查找,每个段落的末尾都引用了相关的ISO章节。GLEC框架(3.0版)与ISO 14083一致,将总体温室气体排放分为运输或枢纽活动的能源使用以及能源供给相关的排放。前者构成了“油箱到车轮”(TTW)排放。在适当的情况下也称为“油箱到尾流”排放,后者构成了“油井到油箱”(WTT)排放。“油箱到车轮”排放和“油井到油箱”排放合称“油井到车轮”(WTW)排放,如图4所示。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 交通运输链上的WTW GHG排放 交通运输链上的WTW排放 交通运输链上的所有运输活动产生的GHG排放交通运输链上的所有活动产生从”油箱到车轮“(TTW)的GHG排放交通运输链上的所有活动产生的从“油井到油箱”(WTT)GHG排放每个运输链要素(TCE)的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的GHG排放 每个运输链要 素(TCE)的枢纽运营活动 的能源供应 的GHG排放与GLEC框架(2.0版)相比,GLEC框架(3.0版)的变化包括:GLEC框架(3.0版)与其之前的版本一样,以运输链和运输链要素(TCEs)作为计算的起点。但是,分析和报告的视角略有变化。GLEC框架(2.0版)将物流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1、范围2和范围3),遵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提出的核算原则。范围1包括报告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直接排放;范围2包括报告企业购买的电力、热量和蒸汽的生产和分配的间接排放;范围3包括报告企业供应链的间接排放,如运输排放和产品使用的间接排放。图 4GHG“油井到车轮”(WTW)排放交通运输链上的所有枢纽运营活动产生的GHG排放11进一步的变化包括:o 添加了额外的运输模式(管道和缆车)。o 添加了枢纽设备能源供应的过程。o 添加了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拆除(将嵌入在排放因子内)。o 添加了车辆、管道、中转和(装卸)装备的启动和怠速。o 添加了管道的清洗/冲洗操作。o 添加了车辆和枢纽设备级别的能源载体的燃烧和/或泄漏。o 添加了车辆和枢纽使用的制冷剂的泄漏。o 修改了报告要求。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将排放分为三个范围,即范围1、范围2和范围3。ISO 14083避免了这种区分方式,因为这种区分方式被认为是商业驱动划分。相反,ISO 14083区分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更侧重于区分排放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而不是遵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范围分类。IntroductionGlobal Logistics Emissions Council如何使用 GLEC框架这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1(Scope 1)、范围2(Scope 2)和范围3(Scope3)不再是主要的划分。依据(见图5)范围 3范围 2电力排放报告企业购买的电力、热量和蒸汽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2排放是报告企业购买的用于其自己的物流站点、电动车辆或其他需要电力的资产的电力、热量和蒸汽的生产和运输过程所导致的间接排放。范围 1直接排放报告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产生的直接排放 范围1排放包括报告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所产生的直接排放。这包括购买的固体或液体燃料的燃烧,用于产生能量、热量或蒸汽,以供固定或移动设备(如车辆、船舶、飞机、机车、发电机)和/或与物流站点相关的建筑(如仓库)使用。供应链排放 货物从供应商运送到报告企业所产生的运输排放范围3排放是指来自报告企业供应链的间接排放。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从供应商到报告企业以及从报告企业到最终客户的运输排放。范围3还涵盖了在范围1中燃烧的燃料的生产和运输等活动。总的来说,温室气体协议规定了15个范围3排放类别,其中许多也有可能包括运输排放,例如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产生的排放。图 5核算范围在运输和物流枢纽运营中的车辆或设备的所有权对于排放的计算无决定性影响。决定排放属于哪个范围类别的关键因素是报告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运输服务提供商与其用户的关系是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报告来建立的。传统的范围3运输服务的使用方需要获得与所进行活动以及相关排放强度的信息,或者来自范围1和范围2运输服务提供者的易于计算的运输链排放数据。(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第2部分第1节“排放报告”)TOC和HOC以前统称为运输服务类别(TSCs),现在其概念已经更新并更加突出。TOC和HOC具有两个主要目的:提供计算排放强度值的边界,并为特定TCE分配碳排放强度值。这些TOC和HOC是具有相似性质和排放强度的运输或枢纽活动的集合。有关将运输或枢纽服务分类的指南可以在第1部分第4节“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和要求”中找到。每个提供运输服务的企业必须根据其特定情况构建TOC和HOC集合,最好与其主要客户的信息需求保持一致(有关TOC和HOC的更多信息,请参阅第1部分第3节”建立TOC或HOC排放强度因子的步骤”)。12GLEC框架的构成这篇文章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 涵盖了排放计算本身。它分为四节,第1节提供了GLEC框架的基础和原则概述;第2节引导您完成排放核算步骤;第3节解释了TOC和HOC的排放强度因子是如何确定的,第4节则提供了与每种运输模式和物流枢纽相关的额外信息。第二部分包含关于如何报告和使用计算结果的详细信息。这部分内容分为三节,第1节提供了有关报告和披露的信息,第2节讨论了碳排放如何用于决策和目标设定,第3节概述了进一步推进货运运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下一步发展目标。紧接着是第三部分,其中包含有关GHG排放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所有额外信息,包括实际案例。第3部分按模块划分,第1模块列出了燃料排放因子,第2模块列出了默认能效和二氧化碳强度因子,第3模块列出了制冷剂排放因子,第4模块包括计算示例。前三个部分中,每个部分的末尾都包含有关参考文献的信息。在第四部分,您会找到第5模块,该模块覆盖了有关“计算欧洲化工业行业运输和物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南,以及有关单位和转换因子、词汇表和缩写使用概述的更多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物流核算并不总是一个线性过程。您可能需要在各个部分之间来回查找,查看词汇表或查找数据收集指南,以了解某种特定模式的更多信息。随着新数据的出现,您可能会返回到框架中来对计算进行完善。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您要找的信息都在这里,如果未找到您需要的信息,请您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www.smartfreightcentre.org。13计算 1第1节GLEC框架的基础第2节计算步骤第3节建立TOC或HOC排放强度因子的步骤第4节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和要求参考文献i14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第1节GLEC框架的基础GLEC框架的基础是:1.涵盖运输链中的所有运营活动。2.包含所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规定的温室气体和气候污染物(截至2023年春季的最新数据)。3.涵盖了所有形式的燃料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排放。4.与所有重要的国际标准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项目保持一致。GLEC 框架的应用确保了与物流排放核算的基本的一致性。下一章将介绍该框架的基础(见图1)建立该方法的指导原则和边界。1包括所有IPCC规定的温室气体 与所有重要的国际标准和排放报告项目保持一致 涵盖了所有形式的燃料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排放GLEC 框架(3.0版)运输链图 1GLEC框架(3.0版)的基础15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计算基于TCEs的运输链排放GHG排放的计算始于识别运输链,每条运输链都始于货物离开托运人的地点,即货物的出发点,通常是发货人或托运人。并在货物到达收货人的地点结束,通常是货物的收货人,也被定义为货物上进行第一个非运输相关操作的地点。这些托运人和收货人也可以是批发商、零售商或中间商等。与ISO 14083一致,GLEC 框架会根据每个运输链计算温室气体排放。为了确保考虑空驶,计算相关排放时应该考虑车辆往返的情况,这也适用于排放的分配。因此,即使货物通常从托运人运送到收货人,其中包括了运输工具的必要回程。这确保了与运输操作相关的所有排放都包括在内。一家企业的货物运输和枢纽活动的碳排放足迹需要计算来自企业自身的运营、购买的能源和外包运营(范围1、范围2和范围3)以及在整个燃料/能源生命周期中的所有运输链的碳排放总和。这同时适用于承运商以及他们的客户。GLEC框架(3.0版)覆盖了所有上述部分。一旦识别了一条运输链,它将被细分为TCE(运输链要素)。TCE由单一运输工具运输或经由单一枢纽运输的货物定义。因此,每次更换车辆或枢纽都应被识别为一个独立的TCE,需要单独计算其GHG排放。每个TCE对应的GHG排放相加,将得到整条运输链的排放(见图3)。最后,计算一家公司物流供应链中所有运输链的排放之和,从而得到公司的总货运和物流排放。道路运输 道路运输 发货人收货人铁路运输 枢纽/铁路 站点 枢纽/铁路 站点 TCE1TCE2TCE3TCE4TCE51.涵盖运输链中的所有操作GLEC框架旨在覆盖整个运输链上的所有货物运输和枢纽活动。它覆盖了从国内到国际各个地方的运输活动。沿途的中转点(如港口或仓库,货物在这里进行转运、存储或重新包装)它们被归类为枢纽。此外,与ISO 14083的范围一致,GLEC框架(3.0版)还包括使用管道和缆车进行的货物运输(见图2)。图 2 GLEC框架(3.0版)涵盖的运输方式图 3一条运输链与其TCEs的例子航空缆车枢纽内陆水道 管道道路铁路海运16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黑碳黑碳是部分混合碳氢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颗粒物。在物流运输中经常依赖这种燃料,因此黑碳在这个领域很常见。它是一种短暂气候污染物,具有强烈的全球变暖潜力,并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GLEC框架为计算来自黑碳的排放提供了单独的方法,即“物流行业的黑碳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由智慧货运中心(SFC)、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的SmartWay团队共同开发的,作为GLEC框架(2.0版)的可选组成部分,并作为ISO 14083的可选附件(信息性附件)包含在内。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计算黑碳排放的方式,遵循GLEC框架相同的原则。想要了解更多请登录网站:https:/www.ccacoalition.org/en/resources/black-carbon-methodology-logistics-sector2.包含所有IPCC规定的温室气体和气候污染物我们不断学习温室气体与气候的相关性,温室气体列表因此定期更新。GLEC框架(3.0版)与ISO 14083,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SBTi和联合国IPCC中包含的当前温室气体列表完全一致。8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计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氧化碳占物流运营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部分,因此是用来计量排放的标准参照。CO2e是一种通用单位,用来表示各种温室气体根据它们的全球升温潜势(GWP)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因此,与ISO 14083一致,GLEC框架(3.0版)在整个流程中都使用CO2e。ISO 14083和GLEC框架(3.0版)中包含的温室气体包括:CO2 二氧化碳 CH4 甲烷 CFCs 氯氟烃 HFCs 氢氟碳化物 NF3 三氟化氮 N2O 一氧化二氮 PFCs 全氟化合物 SF6 六氟化硫 SO2F2 硫酰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销售产品的加工 资本商品企业自有车辆 企业设施设备 使用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 用于自身使用所购买的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运输&分销运输&分销运营产生的废物 已售产品的报废处理 商务出行 员工通勤 租赁资产范围 1直接 范围 2间接 范围 3间接 范围 3间接 租赁资产 特许经营投资销售产品的使用$上游活动下游活动报告活动图4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的范围1、范围2排放和范围3排放7CO2CH4N4OHFCsPFCsSF6企业(如LSP或货主)的排放是通过汇总被企业和其分包商使用的运输链的所有排放来计算的。范围1排放或范围3排放的划分取决于公司的角度。对于承运商来说,与运输相关的排放被视为范围1排放,但对于他们的客户(以及LSP或货主)来说,这些排放被纳入范围3排放中。ISO 参考文献:1.简介和3.定义,特别是3.1.25 中的运输链(TC)和 3.1.26 中的运输链要素(TCE)计算一个组织的三个范围的排放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关键目标之一是考虑一家企业的所有排放,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请参阅物流排放核算简介信息框核算范围)。为此,它区分了组织直接拥有的排放(范围1)(范围1),、间接拥有的排放(范围2)以及间接但非拥有的排放(范围3)。17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3.涵盖了所有形式的燃料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排放GLEC框架考虑了与运输活动相关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的能源或燃料供应所产生的排放。它包括所有运输活动相关的能源消耗,无论这种能源消耗是由燃烧、燃料泄漏还是制冷剂泄漏引起的。对于物流枢纽的运营活动,GLEC框架考虑了所有装卸、场内运输、中转以及(装卸)设备和设施,包括加热和温度控制。因此,GLEC框架包括以下内容:车辆运营过程;物流枢纽设备(包括叉车、托盘车等)的运营过程;车辆能源供应过程;物流枢纽设备能源供应过程;*车辆进行的所有满载和空载行程,包括偏离和/或超出路径的距离;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拆卸;*车辆、管道、中转和(卸)载设备的启动和怠速操作;*管道的清洗/冲洗操作;*车辆或物流枢纽设备层面的燃烧和/或燃料泄漏;*车辆和物流枢纽使用的制冷剂泄漏;*=GLEC框架(2.0版)以来的新增内容由于GLEC框架(3.0版)包括所有运输方式以及作为运输链一部分的任何枢纽,承包商和任何形式的分包商的能源消耗以及其燃烧和泄漏都包括在内。确保能源载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来源为了确保准确计算能源消耗数据的排放结果,应该使用可获得的或建议的(例如,国家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这可以确保包括由上游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源载体的排放。因此,在计算各个能源载体的消耗数据时,以下各种活动应被纳入考虑范围:o 对于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载体:能源基础设施的生产和拆卸;一次能源的提取或培育;化学加工;能源生产所有步骤中的能源运输和分配(包括管道)。o 对于电力:一次能源的提取、加工和运输;电力的生产;发电基础设施(如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力发电机)的制造;与电力传输和分配相关的电网损失。在排放计算中,不允许省略任何过程。尽管这是通用规则,但如有任何省略,必须在报告中明确说明并提供合理的证明。如果建议或最佳可获得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中未涵盖与能源来源的基础设施相关的生产活动和拆除活动,请在排放报告中明确注明。(请参阅第2部分第1节“排放报告”)。GLEC 框架(3.0版)和ISO 14083中的WTT排放被称为能源供应端排放,也称为”油井到油箱“排放,指的是“一种用于从运输燃料(如汽油、柴油、电力、天然气)的生产到燃料供应(在充电或加油站)期间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9TTW排放,也称为“油箱到车轮”排放,在GLEC框架(3.0版)中被称为运输运营活动排放,还包括枢纽运营活动排放。TTW是指一种从油箱(在充电站或加油站)到其排放点(在行驶时消耗燃料或电力)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9WTW排放或“从油井到车轮”排放是WTT排放和TTW排放的总和,它们一起组成了TCE的总排放。GLEC 框架(3.0版)与ISO 14083一样,都基于WTW概念,即包括了一个运输链及其组成要素的总排放。图 5 计算运输链上的WTW排放 18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计算燃料/能源全生命周期排放ISO 14083和GLEC框架(3.0版)要求对运输链的排放进行计算时要覆盖燃料/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这包括来自能源和燃料消耗的排放(TTW排放)以及它们的供应端的排放(WTT排放),两者合并在一起即为WTW排放(见图5)。因此,使用GLEC框架(3.0版)的企业需要在所有运输链的排放计算中包括燃料/能源使用的WTW排放,以便综合考虑运输活动和相关的能源供应端排放。替代能源的特殊考虑为了全面计算整个运输或枢纽活动的排放,碳排放计算必须包含能源供应端的排放(WTT排放)。然而,对于替代能源而言,这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要与如下两种情况相关:WTT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氢能和电力),或可以被固化在生物质中的TTW端的CO2排放(如生物燃料)。因此,随着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大,ISO 14083为如何纳入能源供应端的排放提供了指导。生物燃料由于生物燃料的生产方法因原料和相关过程不同而变化较大,因此不存在标准的公认的能源供应端(WTT)的排放强度值。生物燃料供应商将能够直接提供该值,包括生命周期数据库、政府机构和绿色货运项目。ISO 14083的附件列出了在计算上游过程和排放相关活动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常规燃料中的生物燃料常规燃料通常包括少量生物燃料,这可以从在GLEC 框架排放计算中相对低的不确定性体现出来。电力在计算电力消耗的排放时,必须考虑用于发电的能源来源。因此,根据用于发电的能源来源不同,采用特定的排放系数将电力使用转换为CO2e,其排放因子以每千瓦时(kWh)释放的CO2e质量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对交通系统进行电气化被认为是交通领域成功且有意义的减碳策略。为了监测电气化设备运营的排放情况,企业必须收集各国或地区的电力排放因子数据。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意味着一些国家的电力排放因子在迅速变化。因此,企业的数据库应定期更新。国际能源署(IEA)每年编制并发布国家电力排放因子的最新列表,我们建议企业使用该信息来源,该列表可以从IEA网站购买。IEA的电力排放因子包括以下数据:在电力生产期间产生的CO2排放,以g/kWh表示。在电力生产期间产生的甲烷(CH4)排放,以gCO2e/kWh表示 在电力生产期间产生的一氧化二氮(N2O)排放,以gCO2e/kWh表示 针对输配电损失引发的排放修正值,以gCO2/kWh表示 针对电力交易引发的排放进行的修正值,以gCO2/kWh表示为确保全生命周期(WTW)的计算原则,所有这些要素必须纳入国家电力排放值的计算中。ISO 14083的附录3中详细介绍了电力排放计算的考虑因素,特别是基于地理位置与基于市场的因素的差异。氢燃料电池本框架出版之际,氢燃料电池的WTT排放值尚未得到认可。请咨询生产商以获取有关氢气生产和运输碳排放的更多信息。1Chapter 1Foundations of the GLEC Framework194.与关键的国际标准与基本方法保持一致 制冷剂的生产和供应过程;废物产生;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层面相关的过程;车辆和运输或中转设备的制造过程(例如与车辆生产相关的GHG排放);车辆、中转和装卸设备的维护以及报废;用于车辆运输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内陆水路、铁路基础设施,或中转、装载、卸载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维护和拆除过程;位于中转站内的零售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功能与中转站的运输操作无关或不直接相关。运输方法参考GLEC框架(3.0版)航空缆车枢纽内陆水运管道铁路道路海运 规范/标准/体系ISO 14083温室气体排放体系1.0 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 范围2 指南 企业价值链(范围 3)核算和报告标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IPCC指南)SBTi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建议做法 1678(2022 版)10 和 RP 1726 202211SmartWay Air Cargo 工具12ISO 14083物流站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2.013货柜码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14SmartWay Barge Carrier 工具15内陆水运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16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有关船舶能效运营指数17ISO 14083EcoTransIT:方法论和数据2022版18SmartWay Rail Carrier 工具194.2 2022(Europe20)、SmartWay Road Carrier 工具21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有关船舶能效运营指数17货柜船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22(目前仅适用于货柜船运输领域)表1 与GLEC框架(3.0版)相一致的核算与报告方法注意:任何形式的碳抵消行动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结果均不包括在内。它们不属于运输链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一部分,也不符合追踪运输行业科学碳目标的要求,尽管它们可以被纳入企业的环境报告中。ISO 参考:5.2 系统边界,特别是 5.2.2 包括的过程,5.2.3 切割标准的应用,5.2.4 不包括的过程,5.2.5 可选的过程,附录J(规范性)温室气体排放因素的附加要求和指导。GLEC框架的核心是统一全球物流运营碳排放核算标准与方法。它建立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与由全球各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开展的绿色货运计划的实践和指南相协调。这有助于提高碳计算结果的兼容性和可比性,同时简化了数据收集和报告工作。表概述了GLEC 框架(3.0版)相一致的关键国际标准和方法。GLEC框架的排除内容排除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之外的运营活动包括:20第2节 计算步骤一家企业的货运和物流排放是运输链中的排放的累加,而运输链又包含多个运输链要素(TCE)。GLEC框架(3.0版)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从TCE开始。本章解释了每个TCE的排放计算步骤。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分为三个步骤(见图1):1.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2.通过确立相关的TOC和HOC,计算所属TCE的排放强度。3.通过将运输活动乘以排放强度值,计算TCE的排放量。1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计算TCE的排放强度计算TCE的排放圆1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步骤 这些步骤将在接下来的页面得到详细解释。1Chapter 2Calculationsteps21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有关运输活动水平的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以吨公里(tonne-kilometers或tkm)表示。因此,要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您需要确定运输的货物质量(通常也称为重量)和距离。货物质量以吨(t,1吨=1000千克)或千克(kg)表示。如果使用其他重量单位,必须在报告中进行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如果只知道运输货物的重量,并使用20英尺标准集装箱单位(TEUs)而不是使用千克或吨的情况下,可以假定每个标准箱的平均重量为10t。如果集装箱很轻,其平均质量可以按6t计,如果集装箱很重,其平均质量可以按14.5t计。对于特殊运输,例如包裹和邮政运营或其他集装箱化的特殊货物,可以应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此类不同方法需要明确记录(参见ISO 14083第5.4.2章节以获取详细信息)。运输活动的距离以千米为单位,从发货人到收货人。如果在报告中明确注明,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距离单位。运输活动的距离可以是最短可行距离(SFD)或大圆距离(GCD)(见下页文本框)。计算TCE的运输活动水平,得到的值以吨公里(tkm)表示,即1t货物移动1km,该单位提供了一种有用和一致的共同的基准,用于表达货物运输的效率。如同距离在一些简单的能效指标的意义一样,如“每加仑燃油的行驶里程”或者“百公里油耗”。通常难以获得运输货物的质量和距离的准确数据,主要是因为目前此概念使用范围还不够广。发货人可能无法从承运人那里获取这些信息,而承运人可能难以将其运输活动与实际能耗相关联。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获取货物质量数据在GLEC框架中,对货物运输量或货物处理量进行计量的基础是实际发货质量。计算TCE的排放强度计算TCE的排放在确定运输或物流枢纽操作的活动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并考虑各种因素。重量计算必须包括由发货人提供的产品和用于运输的包装,但不得包括承运人或LSP使用的额外包装或操作设备,如托盘等用于特定运输操作的容器。重量信息可以在运输管理系统(TMS)等提供的发票或提单中找到。ISO参考文献:5.4.2 货运运输计算TCE的活动水平1Chapter 2Calculationsteps在整个供应链中,重量可以作为统一的应用标准,因为它与运输活动排放计算的主要方法相符。虽然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体积、密度或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和报告,但其中统一的重量数据不可缺失,这样才可以确保多式联运供应链的一致性。22距离SFDSFD代表考虑了实际运输条件的两个地点之间的最短实际路线,例如运输工具的实际限制(例如重量和高度)、道路类型、地势和拥堵情况,并通常使用路线规划软件找到。对于大多数情况,推荐以上的计算方法。如果您愿意冒使用不适合您的运输工具类型或承担城市中心典型的拥堵情况的风险,那么它将不体现在SFD中。GCD GCD,又称为直接距离,是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运输领域。它是两个地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已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尽管这是一种有说服力的选择,可以用于统一多模式供应链中的距离测量,但目前在航空业之外并不被广泛了解或接受。实际距离校正因子(DAF)在没有最短可行距离(SFD)或直线距离(GCD)的情况下可以结合DAF使用实际距离。通常只有承运商才知道根据里程表读数或实际路线的实际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发货人或物流服务提供商无法获得其分包承运商行驶的实际距离。DAF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不同GHG排放计算元素之间的兼容性,特别是当排放强度是基于实际距离计算的,而最终用户只能获得基于SFD的运输活动时。ISO 参考文献:1.引言和3.定义,3.1.27 运输距离和 3.3.4 距离调整因子。TCE的运输活动(以吨公里为单位)运输物品1的质量(以吨为单位)运输物品1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XXX .图 2计算一个TCE的运输活动获取运输距离数据尽管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确定运输活动距离变得看似简单,但准确一致地量化距离仍是物流排放计量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许多货物经过多个运输阶段和模式,并由多家承运商承运。中间停靠站体现了承运商的运输网络,而不是最直接的路径。此外,路线可能会因天气、潮汐、建筑或交通状况而改变,而这些信息不一定被其他各方所知。在共享运输资源的情况下,这种复杂性更加凸显。货物通过共享运输工具进行运输,虽然可以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和效率,但这也可能导致货物的运输距离比最直接运输路径要长。GLEC框架基于运输链和TCE(请参阅第1节的运输链)。运输链的距离是从托运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的地点开始测量的,因此是从托运人处出发,以货物交给另一家承运人或收货人时结束。1Chapter 2Calculationsteps运输物品2的质量(以吨为单位)运输物品N的质量(以吨为单位)运输物品2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运输物品N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运输TCE的距离由单个运输工具承载的货物来定义(枢纽TCE距离为0),每次更换运输工具或枢纽都需要确定和计算一个单独的TCE。为了确保准确性,必须为每个TCE收集距离信息,这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估算的方式完成。GLEC框架内使用了三种常见的建立距离的方法:最短可行距离(SFD)、大圆距离(GCD)和由距离校正因子(DAF)校正的实际距离。每种运输模式的距离计算指南都在第4章节提供。一旦确定了每个TCE的运输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就可以计算运输活动,最好以“吨公里”为单位。这是通过将一份货物的重量(以吨为单位)与这份特定货物的运输活动距离(以公里为单位)相乘来完成的。最终的“吨公里”将重量和距离作为货物运输活动的度量标准。重要的是要单独计算每个TCE的每个货物运输活动。根据ISO 14083的规定,货物运输活动的单位是一个“可获取的一单或多单货物的集合从最初的托运人运输到最终的收货人。”将每个货物运输活动的“吨公里”相加,即可得到整个TCE的运输活动水平,如图2所示。23计算在物流枢纽中的运营活动产生的排放物流枢纽活动的量化是以从枢纽发出的货物吨位为基础进行的,也就是根据出站货物的重量进行量化。将包装材料包括在货物重量中在确定货物的重量时,始终应包括发货人提供的包装材料的重量。相反,有些重量不应包括运输或枢纽活动所需的包装材料中,例如托盘或容器的重量。但是,请注意,当运输空容器时,它们被视为货物。此时,空容器的重量等于运输和搬运该货物的质量。识别TCE的排放强度为了确定适用于特定TCE的排放强度,必须确定该TCE包含哪些TOC或HOC。TOC是具有相似特征的运输组合,HOC是在定义的周期内(通常是一年,除非另有规定并在相关报告中进行解释)有相似特征的枢纽组合。这些相似特征可以基于各种标准,如运输方式、行驶类型、所运送的货物类型、温控运输、特定贸易航线、所承载货物的性质或合同协议性质等(有关建立TOC特征的更多建议,请参阅第1部分第4节的各种运输模式特定章节)。运输很少针对单件货物进行,通常将其捆绑在一起,从而优化运输空间和时间。确定TOC和HOC有助于避免为每个单独的运输活动分别计算排放强度。运输12345总tkmkm质量(t)10404001060距离(km)1,0004003007001,200运输活动水平(tkm)10,00016,000120,0007,00072,000225,000吨公里(tkm)计算方法的演示1Chapter 2Calculationsteps计算TCE的排放强度计算TCE的排放计算TCE的活动水平TOC和HOC的细化程度可以根据所需分析和可用数据进行调整。(有关TOC和HOC的细化程度,请参阅下页信息框TOC和HOC颗粒度建议)。ISO 14083提供了一些示例,如下所示(也请参阅信息框关于TOC和HOC的颗粒度建议):单一行程中的单一运输工具的TOC 多个运输规划中单一运输工具的TOC 单一行程中特定类型运输工具的TOC 多个运输规划中特定类型运输工具的TOC 单一运输规划中一组指定运输工具的TOC 多个运输规划中一组指定运输工具的TOC 具有转运和/或仓储等相关服务的枢纽或节点基于TOC或HOC的排放强度值,然后可以计算单个TCE运输碳排放。这些特定TOC或HOC的排放强度可以使用原始数据计算,也可以进行使用模型数据,或者使用默认数据(请参见信息框“数据分类和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和模型数据才能代表所分析的运输活动和运输链的实际情况。默认数据只是实际情况的最佳近似值。使用默认数据会限制评估效果。241Chapter 2Calculationsteps考虑车队的构成 如果专门从事温控运输服务的运输企业使用一种40t的卡车车队,可能在其提供的服务中没有太大性能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可以建立整个车队的统一排放强度,即整个车队代表一个TOC(“单一类型运输工具在多个运输规划中的TOC”)。如果运输企业的车队由不同尺寸的车辆组成,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则需要相应调整车队分类(“多个运输规划中特定类型运输工具的TOC”)。这样的车辆组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集合,例如干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车辆,每个集合仍然包含多个运输规划,但每个运输规划的排放强度相似。如果服务不可比较且包含不同的排放强度的车辆,则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的TOC。关于TOC和HOC的颗粒度建议与所提供运输服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TOC和HOC定义保持一致。如果客户需要将不同承运商的排放相加,需要所有承运商都使用一致TOC和HOC的定义。某些客户需要单独的集合。如果客户希望了解更换运输服务的能源对排放的影响,那么需要从特定(一组)运输规划中相关车辆单独划分为一个TOC(或HOC)。这样,可以生成这些特定运输服务的信息,以便了解能源更换对排放的具体影响。这一点在内插项目中尤为重要。空运中的距离集合。空运的碳强度与空运距离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起飞和降落对航空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定义运输操作类别(TOC)时,必须考虑不同的距离集群,包括短途飞行和长途飞行。此外,飞机的尺寸(容量)和类型(货机与客机)也与碳强度相关,因此也需要在分析中予以考虑。最后,如果可持续航空燃料与特定机场或签约航班相关,那么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TOC定义,例如考虑“特定运输规划中的特定类型运输工具”,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运输活动不能在两个不同的TOC之间拆分。一方面,因为每个运输操作必须分配给一个特定的TOC。另一方面,一个TOC可以包括不同的能源驱动的载具,或者也可以包括不同运输要求的运输活动,例如柴油车辆运营和液化天然气(LNG)车辆运营可以合并在一个TOC中。为了提高透明度,允许存在以下类型的TOC:仅货物的TOC(一般情况)具有多温区运输工具的仅货物的TOC 同时包含客运与货运运输工具的TOC(如渡轮)任何其他情况的TOCTOC应反映车辆的整个往返行程。往返行程不需要立即返回起点,它可以包括起点和终点相同的一组连续行程。包括往返行程中的所有装载和空载行程,以平衡货量不对称运输流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代表运输服务采购方运输空集装箱或托盘,例如出于搬迁目的,它们将成为自己的运输货物。一个例外情况是当一辆车或一艘船的单程行程是被协议约定,且运输数据可以在运输运营商的运输网络中以及在运输服务采购方的系统中具体识别。管道运输由于其使用和基础设施的性质,不受往返行程概念的约束。HOC 因素。在识别HOC时,需要考虑影响规模、构成和运营特征等因素,例如:HOC中的枢纽操作数量和类型,如货物处理、装(卸)载、上(下)客、场内运输等;在HOC中的枢纽活动的性质和一致性,如电气化或非电气化;进场出场的运输模式及与多模式运输转换的相关性;维持货物状态或确保乘客健康与安全所必需的过程;货物搬运的性质,如托盘货物、集装箱货物、零散货物;与仓储运营相关的额外导致的能耗和排放的活动,如温度控制、重新包装等。枢纽活动不能分配给两个不同的HOC,每个枢纽活动必须分配给一个特定的HOC。一个枢纽可能执行属于不同HOC的枢纽活动(有关用于建立HOC的特征的更多建议,请参阅第1部分第4节“各种运输模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ISO 引用:7.量化行为,特别是7.1 通用,6.3 运输操作类别(TOC)和枢纽操作类别(HOC)6.3.2.1 将运输操作划分为TOC和6.3.3.1 将枢纽操作划分为HOC。2525原始数据二级数据 -模型数据 -默认数据原始数据数据。原始数据是“基于直接测量或计算得出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9运输或物流枢纽运营商应使用高质量的原始(实际)数据来计算其范围1排放。这也是物流服务采购方应该从运营商那里收集的用于计算范围3排放的数据类型。主要数据可能包括高度精确的信息,例如燃料收据或年度能源消耗支出,也可能是一年内车辆行驶的能源消耗或排放强度的汇总值。数据数据分类和质量和质量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数据类型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结果在提供信息、分析运输操作效率、追踪减排行动等方面的可用程度。因此,收集高质量、高一致的数据并指定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计算方法非常重要。有关收集高质量运输数据的具体指导可参考美国(US EPA)的SmartWay计划。23根据ISO 14083的规定,数据可以分为以下类别:二级数据数据。二级数据是所有原始数据以外的数据,它可分为模型数据和默认数据。模型数据数据。模型数据是指使用 考虑到运输业务或枢纽业务的原始数据和/或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参数 的模型建立的数据。10 企业和工具提供商利用有关货物托运类型、行程起点、终点和中间处理地点的现有信息,以及有关所用运输工具、负载率等的任何信息,建立能源消耗和排放模型。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取决于运输活动的详细程度、所做的假设以及模型的算法。一般来说,依赖默认数据而非原始数据做出的假设会增加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重要的是,要确保数据建模工具中嵌入的方法与 GLEC 框架保持一致。默认数据默认数据。如果没有其他数据,最后的办法是使用代表行业平均操作实践的默认数据。默认数据可提供排放量的总体指导,揭示潜在的热点,阐述了行业诉求,为提升数据准确性提供了优化数据的结构化方法,以提高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为了帮助那些刚刚开始进行高质量物流排放计算的企业,本框架第3部分第2模块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精度的默认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总体碳排放的指导。与供应商的沟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默认数据。有关车队、能源类型、温度控制、地形等的具体信息可以提高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明确说明所使用的默认数据的来源。GLEC框架希望在方法学方面实现最大程度的统一。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不仅依赖于合理的方法,还需要高质量的输入数据。所使用的数据类型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并决定结果在指导和跟踪减排行动中的可用性。因此,明确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计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建议企业考虑指定具有适当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计算过程中的输入数据和任何假设进行保证。第三方保证虽然不是必需的,但独立评估,可以建立外部对计算流程和/或声明结果的信心或信任。模型数据数据默认数据默认数据原始数据数据二级数据数据为了支持这一进程,SFC与GLEC成员和顾问合作,共同制定了与GLEC框架和ISO14083相配套的保证方案。该计划旨在为运输运营商、其客户以及保证提供商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用于评估有关GLEC框架的采用、实施以及计算结果方面的声明。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smartfreightcentre.org。ISO 参考文献:3.3.3 数据类别Calculation1stepsChapter 22626当对TCE的运输活动进行量化的距离类型与相关TOC的排放强度量化的距离类型不同时,需要使用DAF进行校正。计算TCE的排放要计算单个TCE的排放量,需要将运输活动或枢纽操作活动乘以相关TOC或H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由于运输操作TCE的排放计算通常需要通过DAF进行校正,因此在这最后一步中,运输活动和枢纽活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计算TCE的排放强度计算TCE的排放计算TCE的活动水平TCE的特定枢纽操作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TCE的特定枢纽操作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TCE的特定枢纽操作活动TCE的特定枢纽操作活动TCE相关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E相关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X X该TCE的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该TCE的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运输活动量运输活动量以以吨公里为单位 为单位 TCE和TOC运距校正系数(DAF)=X XX X针对枢纽运行活动的TCE:针对枢纽运行活动的TCE:对于运输活动的TCE:对于运输活动的TCE:相关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关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Calculation1Chapter 2steps2727运输链的温室气体运输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所有组成TCE的运输所有组成TCE的运输活动的总温室气体活动的总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所有构成TCE的所所有构成TCE的所有枢纽运营活动的有枢纽运营活动的总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运输链中运输活动运输链中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运输活动能运输活动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枢纽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整个运输链的所有枢整个运输链的所有枢纽活动的能源供纽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的运输活动TCE总的运输活动TCE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该TCE的运输活动该TCE的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该TCE运输活动的该TCE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能源供应的温室气= 枢纽枢纽运行的温室气体的温室气体排放该TCE特定枢纽运该TCE特定枢纽运行活动的温室气体行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 对于枢纽活动的TCE:对于枢纽活动的TCE:对于运输活动的TCE:对于运输活动的TCE:运输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两部分组成:能源供应部分和运营部分,这样就可以分别计算两部分的排放量。要获得TCE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需要将运营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供应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加。ISO 参考文献:10 运输 TCE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和 11 枢纽 TCE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将运输网络中的运输链加总运输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将组成运输链的每一个TCE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加计算得出的。将车辆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分配给每个运输链元素(TCE)的车辆能源供应、枢纽设备运营和分配给特定运输链元素的枢纽设备能源供应相加,得出总排放量。同样,如果要计算整个组织的排放量,则需要将构成运输网络的所有运输链加在一起。通过汇总不同的运输链和相关要素(即运输和枢纽 TCE),此类计算可用于企业报告或企业的特定子集。重要的是,首先要单独计算每个 TCE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ISO 参考文献:12 结果,包括 12.1 一个运输链和 12.2 一组运输链颜色和形状的编码颜色和形状的编码蓝色蓝色 -与运输相关的计算和数值 橙色橙色-与枢纽相关的计算和数值黄色黄色-与能源供应相关的计算和数值 绿色绿色 -与运输链相关的计算和数值灰色 灰色-其他所有颜色:灰色或白色计算结果与过程数据Calculation1Chapter 2steps该TCE运输活动的该TCE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体排放该TCE的运营活动该TCE的运营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气体排放2828第3节建立TOC或HOC排放强度的步骤建立TOC或HOC排放强度的步骤为计算 TCE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您需要确定相关的 TOC 或 HOC 排放强度(参见第3章“建立相关的TOC或HOC”)。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将温室气体排放与造成排放的运输或枢纽运营活动联系起来。它可以表示为:-运输每吨公里的 CO2e(或等效单位)-货运枢纽吞吐量中每吨吞吐量的CO2e(或等效单位)确定 TOC 或 HOC 的排放强度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TOC或HOC的活动数据。2.确定TOC或HOC的能源使用情况、相关排放因子,并计算温室气体排放。3.计算TOC或HOC的排放强度。TOC是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运输活动,而HOC是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枢纽运营活动。这些运营的定义通常基于一个日历年,除非在相关报告中有另行规定并进行了解释。建立TOC和HOC的排放强度有助于提高运营操作效率的透明度,使企业和相关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运输活动的环境影响。确定 TOC 或 HOC 排放强度的一般考虑因素确定 TOC 或 HOC 排放强度的一般考虑因素1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2929您可以使用以下形式的数据来确定 TOC 或 HOC的排放强度(另请参阅第1章第2节:信息框“数据分类和质量”):A.使用原始数据B.使用模型数据C.从默认值数据库中选择一个值D.从使用原始数据(A)或模型数据(B)的承运商那里收集数据为了提高运输链透明度,并获得反映TOC或HOC 具体效率和排放量的结果,您应尽可能使用原始数据(选项 A)。运输或枢纽运营商尤其应使用原始数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透明度。如果无法获得原始数据,则应优先使用模型数据(选项B),其优先度高于默认数据(选项 C)。由于并非总能获得原始数据,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起来使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在任何情况下,对于TOC或HOC及其使用目的而言,数据都必须具有代表性,并且尽可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确立 TOC或 HOC的活动数据确立 TOC或 HOC的活动数据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放强度一般方法一般方法仅限货运仅限货运多多温控区运输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计算排放强度的数据来源计算排放强度的数据来源A.使用A.使用原始数据使用原始数据时,必须执行以下步骤:1.需要识别所有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的运输和枢纽运营活动。2.必须建立这些运营活动的TOC和HOC。3.必须识别、量化每个TOC和HOC的每个温室气体源(能源消耗量、制冷剂泄漏等)相关的活动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所有温室气体源排放的总和等于TOC或HOC的温室气体排放。然后计算TOC或HOC的相应运输或枢纽运营活动,最终计算TOC或H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关于各种运输方式在TOC或HOC级别的详细量化操作,请参阅本章第4节“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以获取详细说明。B.使用模型计算数据用模型计算数据关于通过模型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详细信息,请参见第3部分第2模块 默认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C.从默认值数据库中选择一个值从默认值数据库中选择一个值在使用默认数据的情况下,所选择的数据必须与默认温室气体排放分类以及相关TOC或HOC的特征之间具有最接近的匹配。如果无法明确找到清晰的匹配项,必须充分记录用于填补差距的数据来源以及选择这些来源的原因。(参见第2章第1节“报告排放”)。D.从已使用从已使用原始数据(A)或数据(A)或模型数据数据(B)的(B)的承运商那里收集数那里收集数据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也可以从采用方案 A的承运商处收集,最好是使用原始数据,或者采用方案B,使用模型计算数据。ISO 参考文献:7.2 确定 TOC 或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特别是 7.2.3 使用一手数据计算、7.2.4 使用模式计算、7.2.5 从默认值数据库中选择一个值以及 7.2.6 从承运商处收集一个值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3030确立TOC的运输活动立TOC的运输活动通用方法通用方法为了确定TOC在给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排放强度,首先需要确定该TOC的运输活动,然后是生成排放强度。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TOC的运输活动:每个运输活动的货物重量与其特定的运输活动距离相乘将给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该TOC每批货物的上述乘积结果进行累加另见信息框 吨公里(tkm)计算方法的演示。确立TOC或HOC的活动数据立TOC或HOC的活动数据为为多种温度调节运输工具建立 TOC 运输活动建立 TOC 运输活动如果一个 TOC 有不同的温度区域,甚至在同一运输工具内也有不同的温度区域,则必须分别计算每种温度条件下的货运活动。因此,首先要计算每个温度条件下的货物运输活动,然后再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运输活动相加,得出特定 TOC 的运输活动。TCE的运输活动(tkm)TCE的运输活动(tkm)货物货物1的的重量货物1的运输活动距离货物货物2的的重量 货物货物n的的重量 货物2的运输活动距离货物n的运输活动距离=X XX XX X . . 确立 TOC或 HOC的活动数据一般方法确立 TOC或 HOC的活动数据一般方法多温控区运输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仅限货运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仅限货运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31313.对于每个子类别,需要将运输活动距离乘以该特定类型的实体数量,例如乘客数量乘以相关运输活动数据的数量。结果等于此特定类型实体的运输活动。4.最后,将所有类型实体的运输活动相加,形成综合运输的活动水平数值。ISO 参考文献:8.4计算TOC的运输活动,特别是 8.4.4、8.4.6 使用多温区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的运输活动,8.4.7 使用客运和货运(无论是否包括客运交通工具)的运输企业的运输活动。客货兼运情况下的某一特定实体的总运输活动水平特定实体单个单位的运输活动特定实体单个单位的运输活动特定实体的数量特定实体的数量=x x客货兼运情况下的所有实体的总运输活动水平实体B的总运输活动水平A A实体n的总运输活动水平= . . 确立客货兼运的TOC活动对于客货兼运的运输工具的TOC,无论是否包括客运交通工具,运输活动的计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需要确定 TOC 的每个相关子类别,例如乘客及其行李、汽车、摩托车、挂车、有货挂车。2.如果可能,这里也应使用乘客和车辆实际质量的原始数据。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您可以采用常规的乘客人均 100kg(包括行李)的等效值。同样,如果无法获得不同交通工具的具体质量,也可以使用默认值(详见第 1 章第4节 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确立一个 HOC 的运营活动立一个 HOC 的运营活动在确定 HOC 的排放强度时,采用的方法与 TOC 相似。特别关键的是要包括每种能源和制冷剂的总消耗量。如果有不同的枢纽运营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则必须分别精确量化这些枢纽运营活动的活动数据。一旦确定了单个枢纽运营活动的数据,将它们累加即得到整个 HOC 的活动数据。若枢纽包含不同的运营活动,可以区分不同的枢纽活动子类,例如,因不同温度的区域或因 HOC 内货物和乘客的混合运输。这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确定与特定子类操作相对应的枢纽活动数据;接着,计算每项这些活动的排放强度。第1部分第4节单个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 给出了为一个 HOC 分配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指导。注意:运输工具或装载单位(如冷藏集装箱)加注在制冷剂不属于枢纽排放,而被视为相应TOC的温室气体排放活动。ISO 参考文献:9.2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量化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实体A的总运输活动水平3232计算某一TOC 的特定运输操作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方法是将该TOC的运输活动的相关排放因子相乘。计算某一 TOC 的特定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端排放,方法是将该TOC的运输活动与其相关的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相乘:一旦计算了 TOC 所有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确定了 TOC 运输活动的所有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它们的总和构成了 TOC 的总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或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TOC 或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计算一种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时,必须确定该 TOC 属于以下两个类别之一:物流运输方式近乎相同,或者至少所有货物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在 TOC 中不包括客运。物流运输方式不同和/或在TOC 中包括客运。建立 TOC 或 HOC 的活动数据建立 TOC 或 HOC 的活动数据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一般方法一般方法仅限货运仅限货运多温控区运输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货运和客运相结合 某特定运输活动TOC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特定运输活动的tkm数值该特定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强度因子=x x特定 TOC 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定 TOC 运输活动的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特定运输活动能源供应端的温室气体强度因子=x x在第一种情况下,若所有货物运输的运输活动特征相似,可以对 TOC 所有操作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统一计算。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若货物通过不同的运输活动,或者在 TOC 中还包含了客运,您则需要针对每个特定的运输活动,也就是每个子类别,分别计算其排放。例如,若某次运输既包含温控运输又包含非温控运输,而在其他方面相似,那么您必须为 TOC 分别计算两种温室气体排放:一种是由非温控车辆运输产生,另一种则是由温控车辆运输产生。此外,对于渡轮运输,您还需分别计算客运和货物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ISO 参考文献:8.3 计算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TOC 运输活动TOC 运输活动环节的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总和TOC 总的温室气体排放TOC 总的温室气体排放TOC TOC 能源供应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该特定运输活动的tkm数值3333计算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样,在计算某一HOC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时,必须确定该HOC属于以下两个情况之一:对所有货物的枢纽运营活动基本相同或至少表现出相似的特性,且 HOC 中不包括客运。货物进行的枢纽运营活动不同(例如适用不同的温度条件)和/或客运是 HOC的一部分。特定HOC枢纽操作活动的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特定HOC枢纽操作活动的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该枢纽的活动水平数值该枢纽活动能源供应端的温室气体排排放因子=x x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HOC内进行的运营活动是同质的,可以同时计算HOC所有操作的排放。在第二种情况下,必须区分活动类型,并分别计算货物和乘客的排放。对于具有不同温控条件的枢纽运营活动,必须针对每种温度条件分别确定其温室气体排放和排放强度。ISO:9.3 HOC 排放量的计算一旦计算了HOC的所有枢纽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确定了HOC的所有这些枢纽活动的能源供应端温室气体排放,它们的总和构成了HOC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将特定枢纽的活动水平乘以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即可计算出枢纽运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确定与某一 HOC 的特定枢纽运营活动的能源供应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您需要将特定的枢纽运营活动水平乘以相关的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特定枢纽运行活动特定枢纽运行活动HOC的温室气体排C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放量该枢纽的活动水平的数值该枢纽活动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温室气体排放因子=x xHOC的总温室气体排放HOC的总温室气体排放HOC的所有枢纽HOC的所有枢纽活动的温室气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排放总和HOC枢纽活动HOC枢纽活动的能源供的能源供应端温室气温室气体排放总和体排放总和= 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3434计算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要确定某一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需要用该 TOC 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除以该 TOC 的运输活动总量:计算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计算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计算某一H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需要将HOC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除以HOC的总运营活动。计算结果以单位枢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TOC的温室气体TOC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该TOCOC下的运输活动的运输活动水平(以(以吨公里为单位)为单位)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HOC的温室气体HOC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总量温温控区域1 区域1 温温控区域2区域2温温控区域n 区域n 该HOC的HOC的所有枢纽活动活动总和该温区TOC的温该温区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室气体排放总量 该温区的运输活动该温区的运输活动= . . 与计算多温度条件运输工具的运输距离一样,您必须为每种温度条件分别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ISO 参考文献:8.5 计算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ISO参考文献:9.5 H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计算计算 TOC 或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 TOC 或 HOC 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建立TOC或HOC的活动数据建立TOC或HOC的活动数据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 TOC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一般方法一般方法仅限货运仅限货运多温控区运输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货运和客运相结合该温区TOC的温该温区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室气体排放总量 该温区TOC的该温区TOC的温室气体排放室气体排放总量该温区的运输活动该温区的运输活动该温区的运输活动该温区的运输活动1Chapter 3Steps for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TOC or a HOC35第4节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和枢纽的信息与要求1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i空空运全球影响全球影响全球航空业(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客运和货运)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贡献率约为1.9%。24航空运输与气候的独特关系在于,大部分排放发生在8000m至12000m的巡航高度。25IPCC指出,高空中的排放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有氮氧化物、甲烷、水蒸气和臭氧等,这些物质对气候变暖产生影响,并可能形成捕获地表热量的云层(辐射强迫)。26航空是排放强度最高的运输方式,其中大部分排放来自客运,而货运排放约占航空相关排放总量的19%。预计未来几年,航空将是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之一,到2040年的年增长率预计约为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至2017年期间,航空业的能效提高了17%。36通过采用更高效的机身设计、发动机技术,使用对生命周期影响较低的可再生燃料(通常称为SAFs),改进空中交通管理以及实施其他优化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航空货运的碳排放。然而,在缺乏根本性新型飞机发动机技术的情况下,实现航空业的完全去碳化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目前缺乏现成的解决方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提出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该计划旨在利用碳抵消机制来减轻航空业对气候的影响,直到新的低碳技术得以广泛应用。3265e%可持续航空燃料(SAF)13%新技术(电力和氢)3%3%基础设施和运营效率 19%抵消和碳捕获为了实现航空业2025年净零排放的目标,我们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包括最大限度地减少源头排放、采用碳抵消措施以及应用碳捕获技术。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的策略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的策略https:/www.iata.org/en/programs/environment/flynetzero/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图 1图 1包括航空运输TCE(TCE 3)在内的航空运输链的排放计算包括航空运输TCE(TCE 3)在内的航空运输链的排放计算示例运输链的排放=TCE1 TCE2 TCE3 TCE4 TCE5的总排放量示例运输链的排放=TCE1 TCE2 TCE3 TCE4 TCE5的总排放量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 发货人发货人收货人收货人空运 空运 机场航站楼 机场航站楼 机场航站楼 机场航站楼 TCE1TCE1TCE2TCE2TCE3TCE3TCE4TCE4TCE5TCE5范围范围GLEC框架全面覆盖了所有类型的飞机货物运输,不仅包括专门的货机,还涵盖了带有货舱的客机(“腹舱”)。在评估由航空货运产生的排放时,GLEC框架综合考虑了货运和客运飞机的完整飞行周期。这意味着,从飞机滑行、起飞、巡航到降落等各个飞行阶段,以及与货物装卸相关的所有活动,都被纳入考虑范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航空货运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并未将飞机制造过程中的排放以及航空公司或机场员工的排放纳入其中。此外,目前也尚未考虑航空燃料在高空燃烧可能带来的额外全球变暖影响。航空终端提供的服务(例如装载、卸载、清洁)产生的碳排放被归类在物流站点的排放范围内。运输运输活动类别 (TOCsTOCs)在航空货运的运输链中,航空运输通常是主要环节(见图1)。对于航空运输来说,构建合理的运输活动分类(TOCs)需要考虑距离因素,可以划分为短途(1500km)。同时,舱位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选择专用货机或带有腹舱货物的客机。定义航空运输TOCs的更细粒度级别可以是:单架飞机或单一型号的飞机在单一航班中:例如,一架B777-F执行法兰克福至纽约再返回法兰克福的航班。单架飞机或单一型号的飞机在多个航班中:例如,一架(或一组)B777-F飞行欧洲至北美洲之间的目的地。同型号飞机组合或混合型号飞机组合在单一航班中:例如,所有货运飞机或所有法兰克福至纽约再返回法兰克福的飞机。同型号飞机组合或混合型号飞机组合在多个航班中:例如,所有货运飞机或所有飞行欧洲至北美洲之间目的地的飞机。37研究方法一致性GLEC框架通过重量分配航空运输货物排放的方法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推荐的 RP 1678、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的SmartWay航空承运人合作伙伴工具以及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CORSIA计划完全兼容。IATA RP1678IATA RP16783333 和RP1726RP17263434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已更新其“货运排放计算指南”(IATA RP1678),并在2022年增加了“乘客二氧化碳标准方法”(IATA RP1726)。IATA的”基于网络的方法“与”运输活动类别(TOC)“方法一致。IATA允许根据重量或体积计算排放量;为了与GLEC框架保持一致,应使用重量计算。客运和腹舱之间的分配规则(IATARP1726)符合ISO 14083标准,且仅按重量平衡。CORSIACORSIA3232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CORSIA碳抵消和减排计划,采用“油井到车轮”(WTW)方法计算航空燃料的排放,并纳入其监测、报告和验证(MRV)程序中。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必须报告其航空燃料的碳强度。“CORSIA实际生命周期排放值计算方法”涵盖了所有与生物能源和化石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当量)。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图 2 2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油井到车轮油井到车轮(WTWWTW)排放强度的排放强度的示例长途短途WTW gCO2e/tkm01000500150020002500航空运输WTW排放强度的参考CORSIA计划要求航空公司根据标准计算方法报告其使用航空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该方法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的碳排放计算器,35并综合考虑了能源、飞机类型和飞行距离等多种因素。CORSIA的值必须从二氧化碳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CORSIA并未对化石煤油使用燃料生命周期做出具体规定。根据CORSIA的规定,航空公司需要购买经过批准的减排项目的碳信用,以抵消其超过2020年基线的任何排放。这项计划从2021年开始分阶段实施,首先是2021年至2026年的自愿参与阶段,然后是从2027年至2035年对大多数国家实施的强制参与阶段36。关于排放因子,您可以参考第3部分第1模块中北美和欧洲地区Jet A/A1燃料的指示因子。38空运计算要求空运计算要求货物质量货物质量请使用实际托运重量,而不是估算重量,比如计费重量等其他类型的重量。距离距离 每个飞行段的距离是以出发地机场和目的地机场之间的大圆距离(GCD)来测量的。如果在计算中使用实际距离,则必须应用距离调整因子(DAF)以避免低估。DAF应该使用关于调度、滑行和其他飞行过程的最佳可用数据进行计算,并需在报告中与提供的数值一并公开。若缺少具体的DAF信息,则应采用(GCD 95km)/GCD的比率。在此情境下,95km代表了由调度等因素导致的实际距离与运输活动距离之间的差异。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可以从国家航空信息出版物中公布的机场数据中获取,或使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数据。若航程中包含中途停靠,应分别计算每段航程的距离和相关排放,因为整个旅程中的每个航段都被视为一个TCE(运输链要素),然后将其相加以得出总和。携带腹舱货物的客机的运输活动携带腹舱货物的客机的运输活动 在主要功能是客运并在腹舱携带货物运输的运输活动类别(TOCs)情况下,应用ISO关于货物和乘客联合运输的规定计算运输活动(另见第3节计算步骤“确立客货兼运的TOC活动“。)要同时考虑货运和客运,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基于质量,使用包括行李在内的总乘客质量和实际货物质量分配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第二种选择仅适用于第一种选择所需数据不可用时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100Kg=1乘客当量的换算值,将货物质量转换为乘客当量,然后根据乘客和乘客当量的总数比例分配排放。可以使用已知的货物质量和运输活动距离计算排放强度。乘客质量包括每位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质量;货物质量包括货物本身的质量和发货公司提供的包装的质量。专门用于运输操作的任何额外运输包装、托盘或容器均不包括在内。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在进行范围3的计算时,确定飞行路径中是否存在中途停靠可能较为困难。若仅计算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而忽略中途停靠,将导致系统性地低估距离和排放。因此,您应尽可能获取每次旅程的航班号,这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尽管获取这些信息可能较为复杂。默认因子默认因子 GLEC框架提供了以下航空运输的能效和排放强度(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第3部分第2模块“默认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IATA行业整体平均值。-显示客机和货机的短途和长途相对应的数值,以及在航空运输性质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参考的平均值。如果航班包括中途停靠,您应该对每个航段的起点和终点应用适当的默认因子。能源来源能源来源 航空运输的能源来源被假设为是喷气燃料A(煤油)。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航空汽油,例如配备活塞发动机的飞机。如果有理由相信使用了其他能源,应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因子并记录这一变化。39在所有缆车中,运输单元的移动都是由拉动它的缆索或绳索产生的。这些缆索通常由电动机提供动力,而吊舱或桶可以固定在缆索上,或者根据系统的不同进行拆卸。缆车常用于多山或难以进入的地形。在城市地区,缆车系统被用于货运和客运,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哥伦比亚的麦德林或奥地利的格拉茨)。以格拉茨使用的双重用途系统为例,它产生了诸如交通联运、避免不必要的行程以及替代效应等协同效应。缆车站可以作为货物物流和乘客交通的多功能操作点。3.可逆双缆(往返式):这种系统使用两根相互平行的独立缆索。舱室或集装箱通过可拆卸载体连接到缆索上,缆索由位于缆车路线两端的电机驱动。研究方法的一致性在评估用于货物运输的缆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时,可以使用原始数据或模型数据。通常需要并使用这两者的结合。缆车运输计算要求缆车运输计算要求距离距离运输活动的距离应基于最短可行距离(SFD),通常不需要距离调整因子(DAF),因为舱室或桶的路线由绳索定义,且不可能发生偏离。当两个或更多的缆车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运输系统时,即使它们确保了连接车辆的行程连续性,该系统的每一部分仍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缆车。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缆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多种因素而异,如缆车系统的类型、用于给系统供电的能源来源以及运输的材料的体积和重量。如果缆车系统由电力驱动,而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能或太阳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显著低于使用化石燃料能源的系统。目前,关于缆车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用于货物运输或综合运输的缆车。因此,缆车的环境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评估,并充分考虑到每个系统的特定背景、能源来源和条件。缆车缆车全球影响全球影响缆车是一种用于运输人员、货物或两者结合的交通系统,以悬挂式空中索道或地面捆绑索道的形式存在。空中索道通常有吊舱或桶用于悬挂在缆索上运输乘客和货物,而地面索道则是装备有轮子或轨道的缆车系统或桶式系统。缆车是一种用于运输人员、货物或两者结合的交通系统,以悬挂式空中索道或地面捆绑索道的形式存在。空中索道通常有吊舱或桶用于悬挂在缆索上运输乘客和货物,而地面索道则是装备有轮子或轨道的缆车系统或桶式系统。范围范围本节内容适用于所有能源消耗并主要用于货物运输的缆车系统。无论缆车系统由多个车厢还是只由单个车厢组成,都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运输系统,包括其基础设施。那些虽然在缆索上移动,但不通过至少一根缆索传递运动的车辆,不属于缆车的定义范畴。同样,垂直电梯也不包括在缆车的定义范畴中。运输运输活动类别 类别(TOCsTOCs)架空缆车可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1.单向单缆系统:这种系统使用单根缆索在一个方向上运输货物。缆索由塔支撑并由位于缆车线路一端的电机驱动。货物被装载在固定抓手或可拆卸抓手的桶中,沿着缆索行进运输。2.单向双缆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两根缆索,通过抓手或载体将舱室或集装箱连接在其中一根缆索上。缆索由位于缆车路线两端的电机驱动,舱室或集装箱沿着缆索单向移动。这种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物料2S和物料3S两种变体,它们在舱室或集装箱与缆索的连接方式以及缆索本身的配置上有所不同。40企业对物流枢纽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运营排放会因运输方式、制冷需求和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物流枢纽排放的相对影响会因企业和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第一步就需要评估物流枢纽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提升透明度,并在此之后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以来关系。范围范围物流枢纽是连接运输段(在相应运输模式内部和之间)的节点、场所、设施、中心和仓库,或者是运输链的起点或终点42。物流枢纽包括仓库、集疏运中心、配送中心、交叉配送或微型仓库/城市枢纽,以及海运或内陆港口的码头、货运和多式联运终端或机场的货运终端。物流枢纽由自身的运输链要素组成。因此,物流枢纽排放的界限始于货物从进场的车辆或船只卸载下来,终止于货物被移交给接收方或重新装载到出场的车辆或船只上。根据ISO 14083,必须考虑转运过程,而货物存储或重新包装是可选的,与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及外部服务器提供商提供的数据服务器相关的排放也是如此。如果考虑了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仓储、重新包装、外部服务器提供商),则应相应地予以标注9。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GLEC框架将物流枢纽的排放视为枢纽卸载/装载或移动货物时使用的燃料和电力所产生的排放,以及用于温度控制设备的制冷剂直接损耗。这包括用于现场车辆、搬运货物的技术设备、照明、加热/冷却(设施和冷藏车)、称重站、现场服务器房和与枢纽货物运动相关的行政设施以及其他与货物相关活动的能源使用。此外,还包括用于现场车辆和机械(如起重机、吊车、叉车、运送员工的穿梭车、柴油发电机和对船舶的岸电)的能源供应的排放。物流枢纽排放不包括枢纽的进出场车辆使用的能源和制冷剂,这些属于相应的运输链要素。与基础设施、车辆和物料处理设备相关的上游排放不包括在内,也不包括由员工通勤和商务旅行引起的范围3排放。与自主移动货物相关的排放,例如在滚装(RoRo)码头中的情景,也不包括在物流枢纽的排放中。为了管理这种多样性,可以使用所谓的枢纽活动类别(HOCs)进行结构化,一方面,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细化,例如网络中单个枢纽或特定枢纽类型的HOC;另一方面,考虑到影响货物规模、商品构成和运营特性的因素。因此,任何单一枢纽的操作都应当在其整体系统的背景下加以考虑。最后,HOC是在定义时间内(最长一年)具有相似特征的枢纽运营的结构化汇总。物流枢纽全球影响全球影响物流枢纽是乘客和/或货物在运输链的不同运输操作之前、之后或期间,从一种车辆或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的地点。货物枢纽(也被称为物流枢纽)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枢纽是货物存储和搬运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运输方式交汇的地点。通常,物流枢纽位于人口密集区附近,这凸显了它们对气候和健康影响的重要性。鉴于物流枢纽在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中的核心作用,预计它们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增长。因此,除了运营方面,物流枢纽生命周期中的其他阶段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物流枢纽是分布在全球的多样化设施网络,它们整体对环境的影响尚未明确。据世界经济论坛估计,仅仓库和分拣设施的排放就占供应链排放的13939。针对国家的评估显示。针对国家的评估显示:在美国,仓库排放约占在美国,仓库排放约占交通运输排放的20%运输排放的20%;在英国,估计它们占11%至30%在英国,估计它们占11%至3040。在德国,大约15%的德国,大约15%的交通运输排放被归因于物流枢纽输排放被归因于物流枢纽4141。41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枢纽活动类别类别(HOCsHOCs)推荐的HOC分类基于9:过程:货物转运、乘客转运、客货联运、货物转运和存储。货物类型:平均/混合、集装箱或可更换车厢、托盘的散装/单件货物、干散货、液态散货、车辆运输等。条件:常温还是控制温度。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一致性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物流枢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提供了有关物流枢纽核算的详细指导40。该方法是与SFC和EcoTransIT World共同合作开发的,符合ISO 14083的要求,并为GLEC框架(3.0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物流枢纽计算要求物流枢纽计算要求货物货物重量物流枢纽的活动数据是基于累计年度吞吐量(单位:吨)计算的,该吞吐量是指离开枢纽的货物,即出站货物。追踪需要特殊处理的吨位数也可能有所帮助,例如温度控制(如冷却或加热)。这种区分可以帮助您更准确地分配排放。对于主要处理集装箱货物的枢纽,如果没有货物质量数据,可能需要将TEU(标准箱)转换为吨,可以使用10t/TEU的平均值进行转换。另外,如果适用的话,对于轻型货物可以使用6t/TEU进行转换,对于重型货物可以使用14.5t/TEU进行。对于邮件和包裹操作,如果对单个物品的重量无法获取,货物的计量可以以物品的数量为准。分配分配企业应尽可能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收集避免分配的情况。当多种具有不同特性的服务由一个枢纽完成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详细的枢纽运营活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考虑基于特定的物流特征来分配温室气体排放。当枢纽同时处理常温和冷藏货物时,要考虑冷却的能耗和制冷剂的泄漏,以便在这两种特性之间合理分配总排放量。在某些情况下,区分货物相关活动和非货物相关活动的电力和燃料消耗可能较为困难。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鼓励物流枢纽运营商根据最佳可用信息进行计算,并在报告时公开记录任何潜在的异常情况。对于由多个运营商共同运营的物流枢纽,应根据每个运营商各自的吞吐吨位单独计算排放量。如果无法进行单独的数据采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分配。所选的分配原则应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并应有据可查,例如,可使用货物量来分配用于特定功能区域照明的电力消耗。时间段时间段关于枢纽的运营数据,应将时间段聚合成最长为一年的周期。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季节性波动的影响,例如加热或照明引起的波动,或任何对长期趋势的短期影响。默认默认数据获取物流枢纽的默认值仍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在历史上一直难以取得进展。此外,物流枢纽在性质上极其多样化。集装箱码头与转运枢纽存在很大差异,即便在物流枢纽的每一个类别中,也可以找到非常不同的服务38。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通过广泛的行业研究和数据收集,借助REff工具43,推进了对物流枢纽平均排放强度值的理解。GLEC框架(3.0版)受益于他们的研究,为转运站点、仓库和码头提供了一套默认数据,考虑了常温货物以及温度控制货物的处理。默认数据包含在第3部分第2模块中。对于这些值,电力、热力或其他燃料和制冷剂已经使用相应的区域排放因子(如果有的话)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汇总。物流站点的数据来源于全球各地区,但仓库和转运站点的主要默认数据来源目前是欧洲。42在统计出版物中,内河运输的能源使用和排放数据通常与其他水运模式混合在一起,这使得单独查看其相关信息变得困难。然而,GLEC框架的默认值显示,根据所使用的船只类型,内河运输有潜力成为中长途运输的低能耗、低排放替代方案。通过采取慢速航行和优化物流操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内河运输的效率。近期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案包括能源高效的动力和推进系统、流线型船体和上部结构,以及生物柴油、电力或氢等替代能源。此外,一些尖端的推进技术(如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市场48。范围范围内河水路运输指的是沿着非海洋水域,如河流、湖泊、运河和河口的货物运输49。GLEC框架(.版)与ISO 14083一样,包括了所有类型的内河水路船只,如驳船、双推船、推进船队、油轮和集装箱船。同时,该框架也考虑了各种货物类型,包括干货和散货、集装箱货物,以及限重和限体积的普通货物。在内河运输中,必须考虑排放问题,这与船舶推进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维持货物状态和温度所需的能源密切相关。此外,所有与货物运输相关的排放,包括空载回程等,也应纳入考虑范围之内。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此外,任何从岸上供应的能源,尤其是电能,也应包括在船舶运营商的活动数据中。与用于装卸货物的建筑物和设备相关的排放归类为物流站点排放,并包括在HOC排放中。运输运输活动类别类别(TOCsTOCs)为了将排放强度相似的运输服务进行分类,建议根据内河货运的影响因素组合来构建TOCs,这些因素包括船舶大小类别、船舶配置、船舶状况和水路类型9:货货物类型类型船舶尺寸类别船舶尺寸类别内河内河航运全球影响全球影响内河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中占比相对较小。与公路运输相比,每吨公里的能耗约低50%,在能效方面与铁路运输相当。内河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中占比相对较小。与公路运输相比,每吨公里的能耗约低50%,在能效方面与铁路运输相当。内河运输因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以及在缓解道路拥堵方面的作用,被视为一个环保且高效的选择。除此之外,内河运输的安全性较高,特别是在运送危险品时,这一优势尤为明显。然而,尽管内河运输拥有这些优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它在运输量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增长缓慢,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不过,欧盟已经设定了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内河运输和近海航运量较2015年增加25%,到2050年更是要增加50%。这一宏伟目标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动对内河运输技术的更多投资45。干散货 液体散货 集装箱货物 质量限制的普通货物 体积限制的普通货物 50 m以下 50 m 到 80 m 80 m 到 110 m 110 m 到 135 m 135 m以上43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船舶配置船舶配置条件条件水道类型水道类型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一致性一般而言,内河运输排放核算遵循海事部门制定的规则。GLEC框架与国际海事组织(IMO)能源效率运行指数(EEOI)指南以及美国环保署(US EPA)SmartWay驳船运输工具的原则相一致。国际海事组织能源效率运行指数国际海事组织能源效率运行指数(IMO EEOIIMO EEOI)9 9内河运输计算要求内河运输计算要求货物质量货物质量距离距离默认默认值能源来源能源来源水流效应水流效应 单独船舶 护船船队 环境温度 可控温度 运河 河流 湖泊 国际海事组织能源效率运行指数(IMO EEOI)的排放结果以“油箱到车轮”CO2排放的形式表达;因此,必须加上“油井到油箱”排放,并将结果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以与GLEC框架保持一致。SmartWay驳船运输工具15 SmartWay的排放结果以“油箱到车轮”排放的形式表达;因此,必须加上“油井至油箱”排放,并将结果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基础,以与GLEC框架保持一致。特定运输企业的数据仅适用于少数在北美运营的企业。SmartWay强度值以当量吨英里为单位 能源消耗已经通过SmartWay提供的标准排放因子转换为CO2,可能需要从美制吨转换为公制吨,以确保报告的一致性。使用货物的实际重量。对于集装箱运输,可以使用TEU等替代货物重量(另见第1部分第2节“计算步骤”)。理想的距离数据取自船舶的航行日志。其他可能包括距离规划软件、远距离通讯数据或其他网络距离数据源。如果实际距离不可用,内河运输的距离应为考虑到内河水路网络的最短可行距离(SFD)或大圆距离(GCD)。内河水路网络中有限的路线选择使得实际距离与最短可行距离(SFD)之间的偏差机会很小。因此,无需应用距离调整因子(DAF)。使用合适的距离计算器可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内河水路的距离。使用第4部分中的单位转换因子可将(海里)英里转换为公里。智慧货运中心(Smart Freight Centre)和STC-Nestra与GLEC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经过行业审查的默认因子,这些因子能够精确地反映当今内河运输行业的实际虽情然况16。我们始终建议您使用运输企业的数据,但第3章第2模块中的默认值在收集和共享各种内河运输船型的一致数据方面确实更具优势。内河运输操作的默认能源来源为船用柴油。其他潜在的能源来源包括其他柴油、液化天然气(LNG)和生物柴油。如果通过了解运营情况,有理由相信使用了其他能源,请选择适当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因子,并记录此偏差。对于内河运输而言,水流方向(即顺流或逆流)对能源消耗可能有重要影响。任何排放的计算都应基于往返行程来平均影响,以确保覆盖整个运输操作的排放情况。44管道可以跨越非常长的距离运输大量货物,这使它们非常适合运输如石油、天然气和水等产品。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广泛使用管道,将原油、精炼石油产品和天然气从生产地运输到炼油厂和配送中心。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外,管道还在化学工业中用于运输氯气、氨气等化学品。评估管道运输的环境影响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建设和运营。研究表明,建设阶段对受影响区域的生态影响更大50。这是因为建设管道会干扰该区域,包括清除植被、挖掘、压实土壤和其他活动。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此外,由于管道通常沿直线建造,它们可能会影响具有不同自然和气候带,以及多样地质和水文特征的区域。然而,管道的运营也不是没有难点的。其中一个主要难点是确保管道的安全,这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以防止泄漏和其他事故。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的数据,2020年天然气管道的甲烷泄漏导致了大约2100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51。此外,建造和维护管道的成本较高,这可能会限制它们在某些地区的使用。管道管道运输全球影响全球影响管道运输通过一系列管道将介质(如液体、气体、液化气或浆料)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管道运输通过一系列管道将介质(如液体、气体、液化气或浆料)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管道作为货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环保的运输方式。它们由长钢管或塑料管构成,能够有效地在长距离内运输液体或气体,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管道既可以在地下,也可以在地面上,其直径可以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这取决于所运输产品的体积。范围范围 计算管道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基于管道网络内设备用于移动产品和维持相关压力水平所消耗的能源。此外,还必须考虑如法兰、阀门、接头和螺纹连接等处的直接逃逸温室气体排放。在对比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压缩、冷却或加热过程,以及相关的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生产现场或运输链内的转运点/码头,管道输送所需的介质的初始压缩和泵送不应纳入管道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中,而应通过HOC计算将其分配给相应的枢纽。当考虑涉及管道运输的运输链要素(TCE)时,建议根据一年内相关管道段或网络的所有操作和运输介质活动来定义管道的运输活动类别(TOC)。ISO 14083的系统范围要求在量化运输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运营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例如,除了考虑车辆和枢纽的运营过程外,还需要考虑为其提供能源的过程,包括燃烧或泄漏产生的排放。对于管道运输计算而言,这意味着还需要额外考虑如管道的启动、空转以及为管道维护所需的清洁和冲洗操作等过程。在泥浆管道运输中,货物质量的分配不应包含运输介质(如水)的重量。管道运输计算要求管道运输计算要求重量除了用重量表示货运数量外,您还可以使用其他参数(如体积)。距离距离运输活动的距离应考虑到管道网络的最短可行距离(SFD)或大圆距离(GCD)。在管道运输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距离调整因子(DAF),因为管道网络中可用的路线选择有限,实际距离与最短可行距离(SFD)之间的偏差很小。45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预计铁路货运在未来几年将会增长。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致力于通过各种策略减少铁路运输的碳足迹,如推动电气化的扩展和可持续运营、维护和建设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55。欧盟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铁路货运增长50%,到2050年翻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缓解主要道路网络的拥堵55。此外,他们旨在扩展铁路网络,以提高客运和货运的效率,并实施措施以减少铁路的燃料使用。然而,铁路货运市场(特别是在欧盟)可能会直接受到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那些未能在2022年和2023年确保足够能源采购的铁路货运运营商,可能会面临未来成本大幅上升的风险。这种增加的成本负担可能会迫使一些运营商退出市场,从而对将货物转向铁路运输所取得的进展构成威胁57。范围范围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其排放与用于驱动火车或其他铁路车辆运输货物的能源或电力密切相关。这包括由枢纽运营商系统提供的用于火车推进的能源。在GLEC框架(3.0版)中,还综合考虑了电力传输损失(已计入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以及由刹车能量再生重新注入电网所产生的能源。此外,枢纽边界内的任何内部运动所产生的排放也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它们被归类为物流枢纽排放,因此是HOC的一部分。运输运输活动类别(TOCs)类别(TOCs)铁路运输TOCs的结构应以下列各个影响因素的合理组合为基础。操作类型:操作类型:长途货物运输:-集装箱列车-单车运输-联运车 短途货物运输(支线服务)平均/混合 集装箱/可拆卸货箱 干散货 液体散货 汽车运输 半挂车 其他条件:条件:环境温度 可控温度铁路铁路全球影响全球影响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货运对全球排放的影响相对较低。2018年数据显示,铁路货运排放仅占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1%,而铁路客运排放占比为4%。在运营过程中,客运铁路的电气化率约为80%,而货运铁路约为50%,因此不产生运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然而,柴油在货运铁路的能源组合中占据更为突出的地位,2021年约占全球货运铁路总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为了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铁路货运行业正在积极采用新技术和运营实践,并得到一些国家的资金支持。电气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消除铁路运营的直接排放,从而显著减少排放。同时,生物燃料等可持续燃料的使用也在增加。此外,铁路网络的扩张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吸引力,包括建立高速铁路连接、轨道现代化和信号系统数字化等措施。货物种类:46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驱动:驱动:电力发动机:固定供电系统 车载电池储能 燃料电池储能 内燃机 其他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一致性除了ISO 14083外,GLEC框架(3.0版)也与国际铁路联盟(UIC)推荐的EcoTransIT World方法论相兼容。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SmartWay铁路运输工具以及美国地面运输委员会在联邦政府层面收集和发布的信息,提供了形式上兼容的另外的信息来源。EcoTransIT WorldEcoTransIT World5858 EcoTransIT World工具与“油井到车轮”(WTW)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价值链核算与报告标准中概述的排放范围相一致。EcoTransIT工具允许以CO2/CO2e和TTW/WTW的形式报告排放,但需要确保始终使用包含WTW和CO2e的计算值进行报告。EcoTransIT工具根据地区划分地理位置,以模拟电气化与柴油机车的水平,并充分考虑了在国家层面寻找电气化数据所面临的挑战。SmartWay SmartWay 铁路运输工具5959 SmartWay铁路运输工具无法提供针对不同承运商的二氧化碳强度因子,但它提供了代表北美运营商公司排放强度的年平均值,可能对确定基准点有用。铁路运输计算要求铁路运输计算要求货物货物重量 运输活动的计算应使用实际货物重量吨数。如果这不可用,可以基于货物的体积估算重量。对于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可以基于标准箱(TEU)估算。活动数据应根据标准货物运输规则,在货物运输链的运单级别进行计算。对于铁路运输,由于没有实测数据,平均装载因子的默认值尚未建立。EcoTransITWorld工具基于某些货物类型的净吨公里和毛吨公里(或付费吨公里)以及车厢重量和载荷能力的标准因子估算装载因子19。SmartWay铁路运输工具为北美提供平均铁路车厢容量数据59。距离距离 铁路运输活动应根据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基于最短可行距离(SFD)进行计算。如果您使用实际距离来计算运输活动,需要进一步分析任何可能的偏差,以确定正确的距离调整因子(DAF),考虑到铁路运输在路线选择上非常有限,任何偏离计划路线的情况很可能是出于特定原因。铁路运输距离可能难以确定。一些铁路运营商和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为客户提供铁路距离计算器。EcoTransITWorld工具的在线工具也可以免费用于计算铁路运输距离。关于火车头和能源的考虑关于火车头和能源的考虑 铁路运输最重要的区分因素是火车头使用电力还是柴油作为能源。在北美,柴油是最常见的能源,并且在实际条件未知的情况下作为默认的能源类型。关于火车长度、空载重量和容量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计算准确性。其他潜在的能源包括电力、液化天然气(LNG)和生物柴油。电气化程度因地区而异,在欧洲大陆尤为常见,但如果没有来自承运商的数据,确定电气化程度可能很困难。有关区域电气化的信息可以在国际铁路联盟(UIC)的铁路信息系统和分析(RAILISA)统计数据中找到60。EcoTransITWorld在其工具中模拟了区域电气化值58。如果火车是电力驱动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原始能源排放因子(如果已知)和/或电网排放因子,以便更准确地计算排放情况。47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货货物类型 干散货 液体散货 集装箱 托盘化货物 汽车 质量限制的普通货物(重型货物)容量限制普通货物(轻型货物)条件条件 环境温度 控制温度行程类型行程类型 点对点(长途)多点提货与配送合同类型 零担拼货 专线整车(租用)定义非常具体的运输活动类别(TOC)时,还需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例如地形、公路类型(高速公路、城市、农村)、车辆质量类别、车厢/拖车车身类型。在计算轴辐式网路的排放时,必须为网络的不同元素确定不同的TOC。例如,从起点到初始枢纽的运输是一个TOC,从最终枢纽到交付点的运输是另一个TOC,从枢纽到枢纽的干线运输又是另一个TOC。道路路运输全球影响全球影响在全球在全球交通排放方面,排放方面,道路交通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排放源,贡献了近四分之三的整体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排放源,贡献了近四分之三的整体交通排放排放6161。2021年,欧洲。2021年,欧洲道路货物运输量较2020年增长了6.5%货物运输量较2020年增长了6.5b62。然而,预计全球道路货运运输。然而,预计全球道路货运运输需求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非经合组织(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非经合组织(non-OECD)国家OECD)国家6363。目前,绝大多数公路货运车辆由柴油驱动,大规模转向电气化道路运输被认为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64。短途道路运输的电气化正成为一个普遍选择,而长途道路运输的电气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其规模在逐步扩大。效率提升的举措在降低道路运输的排放效果上显示出巨大潜力,车队排放和线路优化以及驾驶行为改善对提高能效而言简单易行。此外,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作可以通过并单集货来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排放。公路货运部门高度碎片化。在欧盟,超过90%的道路运输公司员工少于10人,大约85%的道路货运企业拥有的卡车不超过五辆65。同样,在美国,大多数公路运输企业(约91%)运营数量不超过6辆的卡车66。跨国货主企业和物流服务提供商(LSPs)可能需要与成百上千家公路运输企业签约,以满足其全球物流需求。这使得公路运输及其网络的效率优化和排放减少变得困难,尽管绿色货运项目有助于简化数据交换过程。范围范围道路运输指的是使用道路车辆在道路网络上从装载地到卸载地之间任何货物的运输过程。道路车辆是指任何用于公路行驶的车辆67。在GLEC框架下,道路运输排放仅指用于道路运输车辆运营及其车载系统(用于冷却的系统)的燃料和/或电力产生的排放,而与道路车辆制造、枢纽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排放则不包含在内67。运输运输活动类别类别(TOCsTOCs)道路货物运输的TOCs的结构应以下列各个影响因素的恰当组合为基础:48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一致性除了ISO 14083,GLEC框架还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的SmartWay 公路运输工具兼容。该工具收集并共享北美数千家公路运输企业的排放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与GLEC框架一起使用。SmartWaySmartWay公路运输工具9 9SmartWay公路运输工具的排放结果以“油箱到车轮”排放的形式表示,因此,必须加上从“油井到油箱”排放,并将结果转换为CO2e基础,以与GLEC框架保持一致。运输企业数据以平均CO2/吨英里表示,反映了企业车队的排放。运输企业排放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转换。可能需要从美制吨转换为公制吨,以确保报告结果的一致性。运输数据在SmartWay公路运输工具中以实际距离报告。有关将实际距离转换为计划距离的信息,请参阅下面的建议。道路运输计算要求运输计算要求货物货物重量和运输活动和运输活动对于运输活动的计算应使用实际货物重量。如果这不可用,可以基于货物的体积估算重量。对于集装箱运输,重量可以基于标准箱(TEU)使用标准转换因子估算。距离距离 道路运输活动应基于公路网络的最短可行距离(SFD)或大圆距离(GCD)计算。基于道路网络的SFD值通常可以通过路线规划软件或地图获得。如果实际距离被用作SFD或GCD的替代选项,例如为了避开收费公路或到达休息点,承运商需要相应地通知客户,理想情况下还应将此信息添加到报告中。使用实际距离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时,必须在最终排放计算中应用距离校正因子(DAF)校正偏差。该DAF应基于距离偏差的最准确信息,并应与运输的背景相关。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息,可以使用一般估计值代替DAF。当从用能运输方式转换到非用能运输方式时,例如用步行或自行车代替面包车/卡车运输邮件和包裹,在计算运输链的运输活动时仍然需要考虑运输活动的全部距离。时间阶段时间阶段 为了考虑季节性影响,常规运输操作的运营数据应汇总为一个日历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季节性波动和临时影响,并确定长期趋势。数据允许偏离年度汇总的一般规则,但必须记录并报告。由于道路运输操作的短期性和高频率,较短的汇总周期可能更有意义。当运输服务仅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提供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替代时间段。能源来源能源来源 柴油是大多数公路货物运输的假设能源类型,第3部分第2模块中提供的大多数默认排放强度都是以此为基础计算的。在排放计算中反映典型的国家生物燃料混合物是很重要的。其他潜在的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电力、氢气、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和汽油。多点提货与配送许多公路运输运营属于“多点提货与配送循环”,这涉及具有多个停靠点和不断变化装载率的拼车运输。对于这些形式的运输,特别是在城市配送中常见的,重要的是每单货物的整体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要确保基于该货物的运输活动占比。向可以基于不依赖于实际运输线路,仅为该订单装卸点之间的运输距离去估算运单占整个提货配送全程运输活动的比例,而且这个比例每天都会不同。邮政及包裹服务邮政及包裹服务邮政和包裹服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用于跟踪高价值个人物品的系统外,邮件和小包裹通常不会在这种大批量分发系统中进行跟踪。在这种情况下,按件计算排放量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方法。同样,您必须在报告中说明使用的方法,并详细解释该方法与常用方法的偏差。49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目前正在研发的海运新型能源,如电力、氢燃料电池、创新帆船系统、氨和生物燃料技术,看起来对减少排放和促进海运可持续性有很大帮助。然而,造船量仍然较低,目前减少排放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是实施慢速航行。将船舶的速度降低10%,排放量可以减少27q,72。全球集装箱贸易主要由前10大集装箱船运企业控制,它们共同占据着85%以上的市场份额73。与公路运输这样拥有众多分散参与者的行业不同,海运行业中几个关键参与者的集体行动具有推动重大变革和倡议的潜力,通过有效减少排放,促进行业内的可持续发展。范围范围海运是指货物全部或部分在海运船舶上的运输方式74。海运船舶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排水船壳构成的附体结构。普货船运输一般货物,而油轮专门运输液体货物,如石油。集装箱船是为运输标准化集装箱而设计的。散货船负责谷物、煤炭和铁矿石等商品的运输73。所有主要用于海洋货物运输的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计算都符合ISO14083标准。这些包括用于船舶推进动力的能源消耗以及维持货物特定状态(例如,冷却或温度控制)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无论何时,船只在港口或任何发生货物转移的地点的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应该计算在海运TCE中。这意味着从岸上获得的任何能源,特别是电能,如果存储并随后用于推进或维持货物所需状态,必须作为船舶运营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一部分纳入考虑。此外,在港口补充的与制冷剂泄漏相关的温室气体影响也需要纳入海上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另一方面,岸电应计入物流枢纽的计算中,除非与航运企业另有约定。海海运全球影响全球影响海运贸易额占全球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的80h68,其,其排放约占全球全球物流总排放的30%。随着海运需求的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加,在2012年至2018年间增长了10.1%,达到惊人的10.76亿吨30%。随着海运需求的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加,在2012年至2018年间增长了10.1%,达到惊人的10.76亿吨6969。尽管在COVID-19疫情期间面临暂时的停摆,。尽管在COVID-19疫情期间面临暂时的停摆,但目前已恢复增长趋势,在2020年至2021年间进一步增长了4.7%目前已恢复增长趋势,在2020年至2021年间进一步增长了4.7q71,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和,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和普货货船货船6969。全球船队平均使用年限的增长是一个日益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老旧船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目前,根据现有船只总量,船队的平均年龄为21.9年,基于投入运营的船只,计算则为11.5年。船主之所以犹豫是否投资新设备,归因于对未来技术进步、燃料成本效益、法规和碳定价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一代船只,能够使用最有效的燃料和无缝集成智能数字系统。50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运输运输活动类别类别(TOCsTOCs)为了将排放强度相似的运输服务聚集在一起,建议根据以下各个影响因素的恰当组合来构建海上运输TOCs:海运TOC特点:海运TOC特点:船舶类型:类型:散货船 化学品船 普货滚装船 液化气船 油轮 其他液体油轮 集装箱 车辆运输船运输条件:运输条件:环境温度与控制温度兼具 混合环境和温度控制服务类型:服务类型:班轮(按固定出发地和目的地)不定期船(非班轮)客货混运的TOC的特点:TOC的特点:船船舶类型:类型:轮渡(货运和客运结合)船舶尺寸:因船型不同而不同(参见ISO 14083表G.4)9服务类型:服务类型:班轮(按固定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租赁方法方法的一致性按照ISO 14083标准,我们按两种方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基于船舶的分类和基于服务的分类9。基于基于船舶的分类的分类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可以将货物类型、船舶类型、船舶大小类别以及货物状态(对于全温控船舶)等参数结合起来,形成基于船舶的分类的运输活动类别(TOC)。这种基于船舶的分类方法特别适用于合同运输,因为船舶及其特性在合同中已为合同双方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获取主要数据,因此优先使用它来计算海上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可以使用特定TOC的模型或默认数据。基于服务的分类基于服务的分类在运输服务用户不知道具体船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基于服务的分类。这通常适用于集装箱服务、滚装服务(Ro-Ro)或滚装客货服务(Ro-Pax)。在这些情况下,运输操作员通常可以提供基于现有航行计划的、代表特定运输服务的综合信息。除了ISO 14083之外,GLEC框架还与以下方法保持一致,并进行了修改。能源来源能源来源IMO能源效率业务指标能源效率业务指标1717 IMO涵盖所有形式的海上运输和货运,并为各种船舶类型和能源提供默认因子。IMO的数值必须换算成二氧化碳比例计算CO2e。IMO没有规定使用燃料的生命周期。Clean Cargo碳核算方法Clean Cargo碳核算方法2222 Clean Cargo仅适用于集装箱船,但将来可能会扩大适用范围。Clean Cargo的会员可获得每条贸易航线的运营商特定数据。海运计算要求海运计算要求船舶海运可以方便地获得具体船舶的信息,提高排放计算的准确性。与道路货运企业数量众多且市场分散不同,船舶有完善的目录记录和跟踪系统。通过IMO的全球综合船舶信息系统,每艘船舶的公共信息都是可获取的。Clean Cargo对于计算冷藏箱能源消耗有具体的指导。在海运供应链中,数字化和数据共享的持续进步使IMO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实际运输货物的信息。这有能力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并可能促进货运商和LSP改进供应链规划,因为基于运输企业和/或具体船舶信息的精确数据将是追踪海运部门减排目标进展的关键。一家企业希望用数据能够反映其在更先进的船运技术上进行投资或使用低硫能源或采取慢速航行实践。货物货物重量集装箱运输船上可被预定的的标准箱(TEU)舱位数量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海运中,TEU是常用的单位,而不是质量或重量。例如,Clean Cargo贸易航线的排放强度值以每TEU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也可以转换为吨位。如果每TEU的实际货物重量未知,可以使用每TEU 10吨的标准转换因子来进行计算。对于轻质货物,可以使用每TEU 6吨的转换因子;对于重质货物,可以使用每TEU 14.5吨的转换因子,并附上理由(参见第1部分第2节计算步骤“)。511Chapter 4Informa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transport modes and hubsi距离距离 计算海上运输的运输活动距离应使用最短可行距离(SFD)或大圆距离(GCD),具体取决于可获得的信息。有专门的海运距离计算器可用于准确结果计算。SFD可以通过在线港口到港口的计算器或国际发展与研究中心(CERDI)海运距离数据库等方式估算76。实际距离可以在船舶日志中找到。使用实际距离计算排放强度时,需要在随后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中应用距离校正因子(DAF)。DAF应基于最佳可用信息,并且应与运输实际场景相关。在没有具体的运营DAF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默认的全球值。Clean Cargo推荐值为1.15,因为实际海上集装箱运输距离平均比最短可行的港口到港口路线多出15%。最后,应使用附件中的单位转换为公里。考虑特定运输考虑特定运输模式参考反映TOCs特点的peq值如下:客运:客运:单个旅客(含行李):peq=1.0 小轿车:peq=1.3 公交车/长途客车:peq=10.0 移动住宅:peq=3.5 摩托车:peq=0.3货物运输:货物运输:由于每个TCE 必须在汇总到运输链之前单独计算,因此对于具有多个航段的旅程,您还必须分别计算每个航段或要素的温室气体排放,然后再进行汇总。对于高频率、常规、可重复或短期运输,运营商通常会聚合一年内发生的运输操作的运营数据。对于散货运输的租船业务,需要量化并报告特定航次,因为单个航次的数据是可识别的。当运输混合温控托运货物时,将其视为单一的运输活动类别(TOC),并根据运送货物所需能源的份额和用于在所需范围内维持温控的能源,将温室气体排放分配到常温和温控托运货物之间。对于混合客运和货运共存的情况,通常是针对滚装客货渡轮,视为单一的TOC,并使用乘客当量(peq)估算排放的分配。这些乘客当量是基于质量和体积的等效组合计算得出的,以提供合理的结果。小型货车:peq=1.3 中小型货车:peq=3.5 非非铰接式卡车:peq=10 铰接式卡车:peq=18 拖车:peq=14521ITF(2021):ITF Transport Outlook 2021:Freight transport:Bold action can decarbonise movement of goods;on 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0c13b23d-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0c13b23d-en#section-d1e21904;last viewed 10/05/20232 Swiss Re Institute(2021):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no action not an option;on https:/ viewed 11/05/2023 3 ITF(2021):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ITF Transport Outlook 20214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21):Global Energy Review:CO2 Emissions in 2020;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ovid-19 on global CO2 emissions;on https:/www.iea.org/articles/global-energy-review-co2-emissions-in-2020;last viewed 14/05/2023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22):Global CO2 emissions rebounded to their highest level in history in 2021;on https:/www.iea.org/news/global-co2-emissions-rebounded-to-their-highest-level-in-history-in-2021;last viewed 14/05/20236 Canadell,P.et al.(2021):Weve made progress to curb global emissions.But its a fraction of whats needed;The Conversation,03/03/2021;on:https:/ viewed 14/05/20237 GHG Protocol:Corporate Value Chain(Scope 3)Standard on:https:/ghgprotocol.org/corporate-value-chain-scope-3-standard;last accessed 17/07/20238 Definition used by the EC European Alternative Fuels Observatory;on https:/alternative-fuels-observatory.ec.europa.eu/;last accessed 17/07/2023 9 ISO 14083:2023 Greenhouse gases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ising fromtransport chain operations(2023)10 IATA(2022):Recommended Practice 1678 for Cargo CO2 Emissions Measurement Methodology;https:/www.iata.org/en/programs/cargo/sustainability/carbon-footprint/;last accessed 13/05/202311 IATA(2022a):Recommended Practice 1726 Passenger CO2 Calculation Methodology,https:/www.iata.org/contentassets/139d686fa8f34c4ba7a41f7ba3e026e7/iata-rp-1726_passenger-co2.pdf;last accessed 10/09/2023 12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martWay Air Carriers:Tools and Resources;https:/www.epa.gov/smartway/smartway-air-carriers-tools-and-resources;last accessed 17/07/2023 13 Dobers,K.,Jarmer,J.-P.(2023):Guide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t Logistics Hubs.14 EU Ports European Economic Interest Group:Guidance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ootprinting for Container Terminals(2023);https:/www.feport.eu/images/downloads/EEEG_GHG_Footprinting_Guidance Version_2.0.pdf;last accessed 17/07/2023.Last viewed 17/07/2315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martWay Barge Carrier:Tools and Resources https:/www.epa.gov/smartway/smartway-barge-carrier-tools-and-resources;last accessed 17/07/2023 16 Smart Freight Centre&STC-NESTRA(2018):GHG Emissions Factors for Inland Waterways Transport;https:/smart-freight-centre- accessed 10/09/2023 17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Voluntary Use of the Ship Energy Efficiency OperationalIndicator(2009);https:/gmn.imo.org/wp-content/uploads/2017/05/Circ-684-EEOI-Guidelines.pdf;last accessed 17/07/2023 18 EcoTransIT:Methodology;https:/www.ecotransit.world/en/methodology/;last accessed 17/07/202319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martWay Rail Carrier Tools and Resources;https:/www.epa.gov/smartway/smartway-rail-carrier-tools-and-resources;last accessed 17/07/202320 HBEFA 4.2(2022)on https:/ visited 10/09/202321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martWay Truck Carrier Partner Resources;https:/www.epa.gov/smartway/smartway-truck-carrier-partner-resources;last accessed 17/07/202322 Clean Cargo Working Group(2015).Clean Cargo Working Group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Methodology.https:/smart-freight-centre- accessed 22/08/2023 23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13).SmartWay Transport Partnership:Driving Data Integrity in Transportation Supply Chains;on https:/www.epa.gov/sites/default/files/2016-05/documents/smartway_transport_partnership_best_practices_in_data_quality_assurance_and_quality_control_.pdf last accessed 17/07/202324 Ritchie H.(2020):Sector by sector:where do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ome from?https:/ourworldindata.org/ghg-emissions-by-sector25 Dessens,O.,Khler,M.O.,Rogers,H.L.,Jones,R.L.&Pyle,J.A.Aviation and Climate Change.Transp.Policy 34,1420(2014).26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louds and Aerosols.In: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3).27 Graver,B.,Zhang,K.,&Rutherford,D.(2019).CO2 emissions from commercial aviation,2018.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lean Transportation.Retrieved at:https:/theicct.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ICCT_CO2-commercl-aviation-2018_20190918.pdf;last accessed 22/08/2023参考参考文献15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8 IATA(2022):Global Outlook for Air Transport Times of Turbulence;on 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line-industry-economic-performance-june-2022-report/;last viewed on 10/09/202329 Air Transport Action Group.(2019).Fact sheet#3 Tracking aviation efficiency.Retrieved from https:/aviationbenefits.org/media/166506/fact-sheet_3_tracking-aviation-efficiency.pdf30 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Reaching Zero Carbon Emissions from Aviation.(2018).Retrieved at https:/www.energy-transitions.org/publications/mission-possible;last accessed 17/07/20233131 European Commission.(2021).Flightpath to 2050:An Aviation Strategy for Europe.32 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CORSIA)by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sation(ICAO);on 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RSIA/pages/default.aspx;last viewed on 10/09/202333 IATA(2022).Recommended Practice 1678 for Cargo CO2 Emissions Measurement Methodology.https:/www.iata.org/en/programs/cargo/sustainability/carbon-footprint;last accessed 13 May 2023)34 IATA(2022).Recommended Practice 1726 Per-Passenger CO2 Calculation Methodology.https:/www.iata.org/contentassets/139d686fa8f34c4ba7a41f7ba3e026e7/iata-rp-1726_passenger-co2.pdf;last accessed 19 March 2023 35 ICAO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or: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Carbonoffset/Pages/default.aspx;last accessed 17/07/202336 Resolution A41-22: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continuing ICAO polic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CORSIA).Retrieved at: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RSIA/Documents/Resolution_A41-22CORSIA.pdf;last accessed 17/07/202337 Trummer,W.et al.(2018):New ropeway system for Smart Urban Mobility&Logistics in the City of Graz.In Proceedings of the Transport Research Arena 2018:A Digital Era for Transport,Vienna,Austria,1619 April 2018.https:/pure.tugraz.at/ws/portalfiles/portal/18089766/TRA2018_10696_Trummer.pdf;last accessed 28/04/202338 Dobers,K.,Perotti.S.,Wilmsmeier,G.,Mauer,G.,Jarmer,J.-P.,Spaggiari,L.,Hering,M.,Romano,S.&Skalski,M.(2022):Sustainable logistics hubs: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 one sustainability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Proceedings of the Transport Research Arena(TRA)Conference.39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09):Supply Chain Decarbonization:The Rol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in Reducing Supply Chain Carbon Emissions.40 McKinnon,A.C.(2018):Decarbonizing Logistics:Distributing goods in a low carbon world.Kogan Page41 Rdiger,D.,Dobers,K.,Ehrler,V.C.&Lewis,A.(2017):Carbon footprinting of warehouses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as part of road freight transport chains.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Road Freight Transport.Cambridge.42 Dobers,K.,Jarmer,J.-P.(2023):Guide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t Logistics Hubs.43 Reff Assessment Tool:Resource Efficiency at Logistics Sites.Fraunhofer IML.Available at:https:/reff.iml.fraunhofer.de/;last accessed 17/07/202344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2020):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0.https:/unctad.org/publication/review-maritime-transport-2020;last accessed 28 April 202345 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Sustainable and Smart Mobility Strategy putting European transport on track for the future,COM(2020)789.https:/transport.ec.europa.eu/system/files/2021-04/2021-mobility-strategy-and-action-plan.pdf;last accessed 28 April 202346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17):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47 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2018).Reaching Zero Carbon Emissions from Shipping.48 The Business:Inland Water Transport Global Market Report;https:/ accessed 17/07/202349 UNECE,ITF and Eurostat(2019).Glossary for Transport Statistics.https:/unece.org/transport/publications/glossary-transport-statistics;last accessed 23 April 202350 Tomareva,I.A.,et al.(2017).Impact of Pipeline Construction on Air Environment.IOP Conf.Ser.:Mater.Sci.Eng.262 012168: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57-899X/262/1/012168;last accessed 13 May 202351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20).2011-2020 Greenhouse Gas Reporting Program Sector Profile: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Systems.https:/www.epa.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1-10/subpart_w_2020_sector_profile.pdf;last accessed 13 May 202352 SLOCAT(2023):SLOCAT Transport,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Global Status Report;3rd Edition;on https:/tcc- accessed 17/07/202353 IEA(2022),Rail.Retrieved at:https:/www.iea.org/reports/rail;last accessed 17/07/202354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 ITF(2023),ITF Transport Outlook 2023,OECD Publishing,Paris,https:/doi.org/10.1787/b6cc9ad5-en;last accessed 17/07/202355 United State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22)Rail Climate Considerations.https:/railroads.dot.gov/rail-network-development/environment/rail-climate-considerations;last accessed 17/07/202356 European Commission(2020),European Sustainable and Smart Mobility Strategy.Retrieved at: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20DC0789;last accessed 17/07/202357 ERFA(2022),High energy prices could reverse intermodal shift,says ERFA.Retrieved at:https:/erfarail.eu/news/press-release-development-of-energy-prices-threaten-competitive-rail-freight-market;last accessed 17/07/20235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8 EcoTransIT World Initiative(EWI).(2022).Environmental Methodology and Data Update 2022.https:/www.ecotransit.world/wp-content/uploads/20220908_Methodology_Report_Update_2022_Website.pdf;last accessed 22/08/202359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18 SmartWay Rail Carrier Partner Tool:Technical Documentation.(2018)60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2021).RAI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nalyses:UIC Statistics.https:/uic.org/support-activities/statistics/;last accessed 22/08/2023 6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2).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https:/ accessed 25 May 2023 62 Eurostat(2022):Road freight transport statistics;Data extracted in September 2022 https:/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title=Road_freight_transport_statistics#EU_road_freight_transportincreased_sharply_in_2021;last accessed 17/07/202363 OECD ILibrary:ITF Transport Outlook(2021):Freight transport:Bold action can decarbonise movement of goods;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0c13b23d-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0c13b23d-en#section-d1e21904;last accessed 17/07/2023 64 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2018):Reaching Zero Carbon Emissions from Heavy Road Transport.Retrieved at:https:/www.energy-transitions.org/publications/mission-possible;last accessed 17/07/202365 European Commission.(2017).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SWD/2017/0184.https:/eur 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17SC0186;last accessed 17/07/202366 Federal Motor Carrier Safety Administration.(2021).Motor Carri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CMIS)data snapshot:Carrier demographics.https:/ accessed 17/07/202367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Eurostat Illustrated Glossary for Transport Statistics:4th Edition(2009)68 UNCTAD(2022).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https:/unctad.org/rmt2022;last accessed 22/08/202369 IMO(2020),Fourth IMO GHG Study 2020,IMO,London.Retrieved at:https:/wwwcdn.imo.org/localresources/en/OurWork/Environment/Documents/Fourth IMO GHG Study 2020 - Full report and annexes.pdf;last accessed 17/07/202370 IRENA(2019),Navigating the way to a renewable future:Solutions to decarbonise shipping,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Abu Dhabi.Retrieved at: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19/Sep/Navigating-the-way-to-a-renewable-future;last accessed 17/07/202371 Transport&Environment(2023):What is the impact of shipping on climate change?;https:/www.transportenvironment.org/challenges/ships/greenhouse-gases/;last accessed 17/07/202372 Ammar,Nader R.(201):Energy-and cost-efficiency analysi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using slow steaming of ships:case study RO-RO cargo vessel,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13(8),868-876.Retrieved at:https:/ accessed 17/07/202373 Shipfinex(2023):Shipping Industry: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for 2023;https:/ accessed 17/07/202374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Eurostat:(2009):Illustrated Glossary for Transport Statistics:4th edition.https:/ec.europa.eu/eurostat/web/products-manuals-and-guidelines/-/ks-ra-10-028;last accessed 17/07/202375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 IMO(2023):Global Integrated Shipping Information System https:/gisis.imo.org/Public/Default.aspx;last accessed 17/07/202376 Bertoli,S.,Goujon,M.&Santoni,O.The CERDI-Seadistance Database.(2017).Retrieved at:https:/shs.hal.science/halshs-01288748/file/2016.07.pdf;last accessed 17/07/2023552排放结果的使用第1节报告排放第节报告之外第节展望与全球普及之路参考文献562章节1报告排放与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同样重要的是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它是一个组织宣传其温室气体减排努力和成果的工具,目的是提供透明和准确的信息。温室气体核算报告还有助于投资者、客户和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绩效。21.基本原则概述智慧货运中心(SFC)、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GLE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和碳透明伙伴关系(PACT)详细探讨了形成透明且有意义的排放报告的可能性、要求和实施方法。1 GLEC框架(3.0版)包括了SFC与其合作伙伴组织之间多年合作过程中确定的见解和需求。GLEC 框架(3.0版)第 2 章以更简洁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符合ISO 14083标准的排放标准报告的建议。2希望遵守 GLEC 框架的企业必须至少报告本章所列的最低要素。然而,如果企业有更多愿意分享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可以参考其他报告框架,如端到端指南、温室气体核算体系3、碳披露项目4和科学碳目标倡议5的指南。以下各节中列出的报告要求均是指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报告。通常情况下,为达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内部报告将需要包含更为详尽的细节和规格信息。请注意,尽管碳抵消可能作为组织整体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的一部分进行购买,但它们不是GLEC框架(3.0版)中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和报告的一部分。抵消是对排放的理论性补偿,但不是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部分,因此不包括在ISO 14083中。Chapter 1emissionsReporting 57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销售产品的 加工 资本商品企业自有车辆 企业设施设备 使用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 用于自身使用所购买的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 运输、分销运输、分销运营产生的废物 已售产品的报废处理 商务出行 员工通勤 租赁资产 范围 1直接 范围 2间接 范围 3间接 范围 2间接 租赁资产特许经营投资销售产品的 使用$上游活动下游活动报告活动报告:基础知识排放报告中应使用两个关键绩效指标(KPIs):一个指标是总温室气体排放值,它以绝对值显示总体影响的规模另一个指标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它将排放与运输活动(对于运输运营商或服务提供商)或产品数量(对于制造商或零售商)联系在一起,将这些值相互关联即可确定排放。若要实现巴黎协定为交通部门设定的目标,就必须逐步减少总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排放总排放(或绝对排放)对于报告和追踪组织每年的总体排放非常重要。通常以千克或吨为单位,按二氧化碳当量折算,在定义的时间范围内表示。图1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3,范围 1排放、范围2排放和范围3排放排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油井到油箱”(WTT)排放,在 GLEC 框架(3.0版)和ISO 14083 中被称为能源供应端温室气体排放。“油箱到车轮”(TTW)排放,也称为“油箱到尾流”排放;在GLEC框架(3.0版)和ISO14083中被称为交通运营端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两者加在一起构成了“油井到车轮”排放,也称为WTW排放,它们构成了整个TCE的排放。GLEC框架(3.0版)与ISO14083类似,基于WTW 概念,即包括整个运输链和其元素的全部排放(详见第1章第1节)。在计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时,还有另一种方法,该方法通常与报告单位的范围相关,包括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和范围3排放。这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用来对排放进行分类的一个基本概念(详见引言和第1章第1节)。GLEC 框架(3.0 版)和 ISO14083 中考虑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范围内。然而,根据组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排放的呈现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不可能进行直接比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考虑来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所有组织的相关排放,区分了组织直接拥有的排放(范围1排放)、间接拥有的排放(范围2排放)以及间接的价值链排放(范围3排放)。3从物流服务提供商(LSP)的角度来看,他们自己运营的运输资产和枢纽的排放被归类为范围1排放(用于操作燃料相关排放),或范围2排放(用于与电力相关的排放)与能源供应相关的排放包括在范围3排放的类别3(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中,而外包运输的操作和能源供应排放则包括在范围3排放的类别4(上游运输和分销)中。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排放都包括在范围3排放的类别4中。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CO2CH4N2OHFCsPFCsSF658排放强度排放强度是获取有关物流运输和运输运营效率的KPI。排放强度度量标准提供了一个数值,用于跟踪、分析和制定减少排放的策略。它还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途径,可以在业务增长的情况下保证效率。例如,一家不断扩张业务的企业可能会出现总排放量增加的情况,但同时降低排放强度,这表明相对于业务增长而言,其效率有所提高。通常情况下,报告总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值的KPI组合始终是了解运输效率和可持续性改进程度的最佳方式,例如,在报告总排放量的同时报告基于吨公里的排放强度KPI。排放强度值作为一个基础数据,为运输企业提供了向客户和利益相关方传达其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减排目标进展情况的有效手段。例如,当运营商投资于新型电动卡车或整合货物以减少部分负载时,能源效率将得以提升,从而使得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强度相应下降。图 2计算运输活动类别的排放强度(TOCs)图 3计算枢纽活动类别的排放强度(HOCs)枢纽运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特定枢纽运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特定枢纽运营 活动水平水平=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特定运输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特定运输活动 水平(tkm)=颗粒度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颗粒度指的是数据报告或分析的详细程度,即数据被拆分成更小或更具体组件的程度。例如,在报告运输和枢纽的温室气体排放时,颗粒度可指报告不同运输方式、枢纽类型或特定运输或枢纽服务排放的详细程度。颗粒度高意味着报告的排放量非常具体详细,而颗粒度低则意味着报告所有的排放量较为笼统。选择颗粒度的标准取决于报告的目标,以及支持决策或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所需的详细程度。通常,较高的颗粒度能提供更深入的见解,有助于做出更精确的决策,而较低的颗粒度则可能使报告和分析更加简洁易懂,便于管理和沟通。2.报告基本要求报告的基本要求对于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透明度和高质量,以及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可比性和兼容性是必要的。因此,在发布报告或数据时必须满足这些要求。符合 ISO 14083 标准所有计算和报告都要完全符合GLEC框架(3.0版)。如果要符合ISO14083标准,报告中需要明确提及这些计算结果是根据ISO14083:2023 确定的2。所有报告应避免与ISO14083和GLEC框架(3.0版)中规定的计算程序存在差异、遗漏或偏差。如果无法避免,则必须在报告中予以强调和说明,并描述其影响。透明度要求确保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靠、有用非常重要,而提供辅助信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些辅助信息必须便于所有用户获取和理解。它应清晰解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及任何被遗漏的温室气体来源、运输和枢纽运营,并对遗漏原因进行合理解释。此外,报告还需要详细描述如何实施运输和枢纽操作,以及理解该方法所需的任何其他信息。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59准确性和数据质量为确保透明度,排放报告应结构清晰,必须解释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ISO14083要求透明地报告计算中使用的模型数据或默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份报告应说明所使用数据的质量,指出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和二级数据的比例2。对于二级数据,报告应区分模型数据和默认数据的比例2。如果使用了模型数据,报告必须说明所使用的模型类型和参数。如果作为模型输入的不同TOC参数(如车辆大小类别、装载率和街道类别/地形)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和二级数据的比例不同,报告应说明每个参数的数据类型的平衡情况。此外,报告应说明每个模型是否包含以下参数2。使用基于能源或基于活动水平的模型。车辆相关:车辆类型和车队构成、能源构成、车辆配置(车身类型和空车质量、发动机类型、发动机排放等级、车辆使用的能量载体、能量载体所占比例)。操作:货物类型(货物要求/特点、使用特定集装箱类型、以吨表示的平均负荷系数、服务类型(如整车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等)、空车行驶的程度)。行程特点:包括中途停靠点的路线(路线特点、位置特点、直达/途径位置/多次收发货 点)、行车周期(道路类型、城市/混合/远程、停车频率、速度曲线、地形)、适用的地理区域、洋流/流速、逆流/顺流或侧风和风速等参数。在使用默认排放强度时,报告必须指定默认数据的来源并证明其使用合理性。报告的频率和格式报告应至少每年编制一次,若情况需要,如在变革过程中或评估不同发展方案时,应更频繁地编制。同时,报告必须明确标注所涵盖的具体时间段。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受众,可以使用不同的报告格式。ISO14083建议的基本报告格式涵盖了有关运输链的数据、总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及每种运输方式和枢纽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下文进一步介绍。根据报告格式的不同,可能需要在报告中包括额外的要素。2对于更全面的报告,组织可以选择遵循智慧货运中心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 End-to-End guide1、GHG Protocol、3 CDP4 或SBTi5。这些框架格式在ISO报告之外提供额外的报告要素(另见信息框“其他标准”的额外报告要求)。建议组织从基本报告开始,随着在可持续性努力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的成熟,逐步编写更全面的报告。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根据实际问题,报告可以采用单一长报告的形式,或者采用简短报告,并附有另外提供的其他信息的方式2。单一长报告提供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面和详细分析,对于需要更深入了解组织或服务提供者排放情况的利益相关方非常有用。另一种选择是采用简短报告,并附有另外提供的其他信息,这样可以为需要快速了解组织或服务提供者排放情况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更容易理解的温室气体排放摘要。报告的形式和范围应基于组织或服务提供者的目标、报告的预期受众和目的,以及实际考虑因素,如数据可用性。3.报告层次在计算完成后,可以使用结果来报告和声明排放。ISO 14083提供了两种报告层次的选项:2 组织层次报告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组织层次报告组织层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由整个组织或其明确界定的部分所使用或提供的运输和枢纽运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报告格式既适用于经营其使用的所有运输服务的组织,也适用于购买大量运输服务,并希望报告其整个运输链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组织。它可以用于整个组织或其中之一部分,如业务单位、利润中心、运营的地理区域、子公司等。组织层次报告需要对组织使用的所有运输方式和运营服务的排放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包括燃料的使用、供应以及所有相关的排放。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60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基本信息:21.所涵盖运输链的识别;2.所涵盖运输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绝对值,包括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3.所涵盖运输链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包括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明确指明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4.报告中包括所涵盖运输链的每种运输方式、每个枢纽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5.每种运输方式、每个枢纽运营的运输链要素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包括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6.参考文献,说明所有相关辅助信息的出处。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的报告,适用于希望报告其向服务用户提供的一组特定运输或枢纽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服务提供商。该报告层次需要所提供的特定服务相关的排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可以适用于单个运输链要素,也可以适用于一组构成部分或整个运输链的运输链要素。在确定报告所涵盖的运输或枢纽服务时,既可以列出所有服务,也可以具体说明提供和使用这些服务的时间段。报告要求与组织层次的报告类似,并必须包括以下基本信息:21.所涵盖运输链要素或运输链的识别;2.所涵盖运输链要素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绝对值,包括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3.所涵盖运输链要素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包括所有相关的能源供应排放,明确指明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4.参考文献,说明所有相关辅助信息的出处;5.报告所涵盖的运输活动,包括所使用的距离类型的具体说明;6.报告中所涵盖的枢纽活动;7.与所有车辆运营和枢纽运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8.运输运营和枢纽运营的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及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或者使用的任何其他货物运输活动单位(TEU的数量);9.每种运输方式、每个枢纽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运输活动和/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此外,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应包括以下细节,以提高透明度、促进可持续运营的效率2:按枢纽和运输服务划分:所有提供的信息需要按其与枢纽或运输服务的关系进行划分。将运营和能源供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开:报告必须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分为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报告应提供按能源载体分解的温室气体排放。按运输方式和枢纽分割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时,必须提供整个组织的平均排放强度以及每种运输方式和每个枢纽的排放强度。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时,应明确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如何将类似的行程或物流站点进行分组,并确定合适的颗粒度。这样做有助于确保即便存在空载行程,也能将所有产生的排放全面纳入计算。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61下表总结了ISO14083对于在组织层次和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要求和建议要求:2参考ISO 14083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种运输方式和每个枢纽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每种运输方式的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指明支持信息的位置引用报告频率数据质量对偏离标准流程的情况进行说明强烈建议提供附加细节组织层次报告组织经营或使用的全部或部分运输链必需必需必需,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必需必需,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必需至少每年一次,涵盖在12个月期间执行或购买的所有运营数据类型的说明(原始数据或二级数据,模型数据或默认值)必需,包括对偏离的解释和产生影响的说明按运输方式和枢纽位置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细分 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解成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载体的温室气体排放细分运输或枢纽服务层次报告所涵盖的TCE或运输链的识别必需必需必需,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必需必需,明确指定所使用的运输活动距离类型必需至少每年一次,涵盖在12个月期间执行或购买的所有运营数据类型的说明(原始数据或二级数据,模型数据或默认值)必需,包括对偏离的解释和产生影响的说明按运输方式和枢纽位置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细分 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解成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供应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载体的温室气体排放细分4.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综合的和特定模式的物流温室气体同比减排量。以下列出并解释了GLEC原则下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绝对排放减少 相对排放减少在没有可用的运输活动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相对排放减少 每种运输方式的相对排放减少KPI:绝对排放减少这是一种简单的衡量排放减少的方法,即将前一年与总运输服务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并以吨为单位)减去当前年的总排放,得出差值。绝对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变化(YOY)?当前年度总排放-前一年总排放KPI的信息价值:它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为了实现气候目标,我们必须减少整体运输排放。信息价值的局限性:这个绝对结果不反映组织排放的相对减少,例如,如果一个组织业务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能源效率,那么尽管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绝对排放量可能保持不变。除了计算绝对排放的变化外,考虑相对排放的变化也非常重要。KPI:相对排放减少为了确定结构性减少或避免物流排放,必须将排放与报告实体的实际运输活动(吨公里)或枢纽运营活动联系起来。这对于运输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尤为重要。如果当前年度的相对数值(排放强度)低于前一年,则表明物流过程中的结构性排放减少或在总活动增长的情况下避免了排放。为了计算相对排放的变化,必须执行以下步骤:1.获取前一年的排放强度数值(折算每吨公里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2.获取本年度的总运输活动(以吨公里为单位)3.将前一年的排放强度值乘以本年度的总运输活动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报告要求识别运输链/服务在符合ISO 14083标准之外,遵循GLEC原则跟踪减排情况624.计算本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绝对值(折算每吨公里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5.从本年度的实际排放中减去第3步中计算得到的值。结果就是以tCO2e为单位的相对排放变化。KPI的信息价值:通过计算前一年的排放强度值与本年度总运输活动的乘积,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本年度排放强度保持不变,那么预计会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如果相对排放变化为负值,这表明当前年度的排放强度低于前一年。相对排放变化的值表示与前一年相比,当前年度活动中避免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相对排放变化的值为正值,表明排放强度增加。相对排放变化的值表示与排放强度保持不变时,额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与前一年相比,当前年度的活动中额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意味着排放量增加,与排放强度的增加相关。信息价值的局限性:这个相对值传达了组织特定的能源效率改善或排放强度降低,但为了实现整体气候目标,还需要减少总的运输排放。因此,计算绝对排放和相对排放都是重要的。KPI:在没有可用的运输活动实测数据的情况下,相对减少基于活动数据的排放强度与运输运营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联度最高。同时,它也有助于运输服务购买者了解所购运输服务的效率。如果货主无法获取准确运输活动数据,可以采用其他指标(如每吨产品的排放、每吨销售产品的排放,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计算排放强度,进而考虑业务活动的变化。这一过程与之前解释的方法类似,即通过将本年度的业务活动数据与前一年的排放强度相乘,计算出本年度的理论基线,并将其与当前年度的总排放量进行比较。不鼓励使用营业额作为替代指标,因为它与实际物流活动的关联度较低,正如近年来物流服务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也证明了这一点。KPI的信息价值:通过采用运输货物量等数值来计算排放的年度变化,以替代对运输活动的计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指定时期内实际排放强度的发展趋势。如果供应链重组正在进行,这种方法可能特别有益,因为供应链的缩短或延长对指标没有影响(已从指标中去除了公里数)。然而,这仍然是一个近似值,特别是当涉及货币价值时,通货膨胀和货币价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信息价值的局限性:计算得出的值仍然需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综合考量,因为它可能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采用财务方法时(如汇率变动、货物价值波动、市场可用性变化引发的运输价格变动等)。KPI:分不同运输方式的排放可以运用相似的方法追踪各种运输方式所减少的排放,这需要利用特定于每种运输方式的排放强度和运输活动数据。以下是道路运输的一个示例。按运输方式进行分析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额外关键绩效指标(KPI),它可以使运输效率的发展变得透明。这个KPI是通过使用特定于每种运输方式或每个中转站的排放强度和运输活动数据进行计算的。与相对排放的KPI相比,计算方法保持不变:以道路运输为例,前一年的排放强度乘以当前年度的道路特定运输活动。在下一步中,将这个乘积从当前年度的道路运输相关排放中减去。这两个值之间的差异即代表道路运输排放的变化。以TCO2e为单位的相对排放的变化前一年的排放强度=X以TCO2e为单位的当前年度的总运输排放当前年度的总运输活动(以tkm为单位)道路运输的相对排放变化(每吨公里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前一年的道路排放强度=X 本年度的总道路运输(每tkm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本年度的总道路运输活动(以tkm为单位)2Chapter 1Reporting emissions63KPI的信息值: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区分不同运输方式排放强度的发展情况。例如,可以确定铁路运输的排放强度是否有所改善,而公路运输的排放强度是否有所恶化。然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例如交通拥堵加剧)。因此,这种分析将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