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部上海市杨浦区国权北路1600号湾谷科技园A5座13楼中国分公司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二路线市众创示范街区A104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强社区宝山时代大厦8楼808室美国分公司13 Orchard Road,Suite 108,Lake Forest,CA 92630欧洲分公司Tenorweg 6,3363LN,Sliedrecht,The Netherlands电话:400-6367-888邮箱:网址: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3D打印技术与教育科研白皮书3D打印白皮书CONTENTS目 录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挑战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建议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与投资增加国内政府和教育机构对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政策层面的支持促进了教育机构采购3D打印设备和服务,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了解3D打印技术原理,学习三维建模的方法和使用3D打印机的方法,了解3D打印的限制条件,学习产品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打印简单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多种打印方式与打印材料的3D打印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10月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国内教育领域发布的政策文件示意1123450103080913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01新增专业名称: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编码:0130类别:机械类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2018年4月新增专业名称: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类别:加工制造类对应职业(岗位):模具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模具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2019年1月拟新增职业信息: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L(6-20-99-00)定义:从事增材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及生产操作和运行管理的人员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2020年5月2021年2月新增专业名称:增材制造工程专业代码:080217T专业类:机械类门类:工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新增职业名称: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评价:推行社会化评价,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获证人员信息纳入人才统计范围,获证人员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向社会公示2022年6月2023年3月职业名称: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编码:2-02-38-11职业定义:从事增材制造技术、装备、产品研发、设计并指导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方向:增材制造技术开发、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2K-12教育中的应用场景3D 打印技术在 K-12(从幼儿园到 12 年级)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创新应用场景,这些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主要在科学实验教学、数学与几何教学、历史与社会学、艺术与设计、工程技术教育、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应用。学校层面开设增材制造专业数量和学校数量递增为满足市场对3D打印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特此开设“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本科学校特此开设“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开设这两个专业的学校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很多学校没有特此开设这两个专业,但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上延伸了3D打印方向,融入了3D打印课程,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多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03开设增材制造专业的高职和本科学校数量 截止2024年8月 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02人体器官、细胞结构、杠杆平衡装置、磁场演示装置、分子结构模型等科学实验教学立方体、球体、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二次函数模型、相交线等数学与几何教学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兵马俑、河流、山川、沙漠、城市规划等历史与地理教学鞋子、雕塑、珠宝、建筑、文创玩具等艺术与设计教学工程技术教育齿轮、轴承、机械臂、飞机、桥梁、汽车零部件等个性化学习个性化的机器人、立体拼图、奖杯、触觉字母块、盲文学习模型等13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8月1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增材制造技术专业31837173418专业名称: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代码:460112专业修业年限:三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材制造模型设计、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面向:面向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职业,增材制造产品设计、生产,增材制造技术推广服务和增材制造装备制造等岗位(群)专业名称:增材制造工程专业代码:080217T专业修业年限:四年职业面向:能够在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设备维护、工程技术研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案例故事:Raise3D助力英国博顿学校创新教学在博顿学校,一个历史悠久的教育圣地,Aaron Winstanley老师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段创新的旅程。他们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将古老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当Raise3D E2打印机首次进入博顿学校的课堂,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E2以其工业级的打印质量和稳定性,迅速赢得了师生们的青睐。Aaron老师发现,这台打印机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安装过程异常简单,这为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学生们通过E2的独立双喷头系统,实现了从单色到双色的飞跃,他们的设计想法得以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展现。从三年级孩子们手中的双色圣甲虫,到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个性化钥匙圈,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个性。E2的高效和稳定性,让Aaron老师在教学计划中更加自如。无论是简单的模型还是复杂的设计,E2都能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完成打印任务。而RaiseCloud的远程管理系统,更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iPad远程监控打印过程,这种数字化的体验,让学生们对科技的魔力有了更深的认识。Raise3D E2打印机在博顿学校的使用,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工具的升级,它更是一个教育创新的典范。它激发了学生们对科技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个故事,或许能启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引入这样的创新工具,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内的3D打印中心拥有多台、多技术的3D打印设备,满足机器人社团、专业课题、毕业设计等的需求,同时积极对外拓展创新服务类型,帮助在校学生实现小的校内创业项目。扫码观看案例详情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场景3D打印技术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它不仅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在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应用。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场景3D打印技术在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样化,几乎涵盖了所有工程、科学、艺术和设计领域,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还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与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在专业教学、工程教育、科研项目、创新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应用。05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04开设专业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专业教学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工程结构模型、产品原型、实验装置、定制教学辅助工具等工程教育利用3D打印技术推进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工程等科研项目的进度等科研项目利用3D打印技术锻炼参与国内外创新设计比赛,例如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系列赛等创新竞赛校企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成果转化等开设专业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专业教学建立双创基地或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等创新创业利用3D打印技术锻炼职业技能竞赛的中的所需技能,例如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赛项、快速原型制作与逆向工程技术赛项等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例如共同研发新型3D打印设备、材料、工艺等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利用3D打印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快速打印救援工具、开发环保餐具、开发文创产品等案例故事:Raise3D助力昌吉职院技能大赛圆满举办2023年5月5日,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昌吉州选拔赛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赛。在增材制造(设备操作)赛项的赛场上,学生们正紧张而兴奋地操作着Raise3D提供的先进3D打印设备。学院党委书记陶敏自豪地介绍,学校紧跟市场步伐,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以实训为桥梁,连接课堂与产业,培养适应自治区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人才。Raise3D的设备不仅在技能大赛中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成为了学院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石。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技术专家的现场指导,加上Raise3D设备的稳定性和高精度,让学生们在增材制造赛项中展现出色的表现。这些设备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学生们通往职业成功的通行证。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正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为新疆乃至全国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技术精英。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某职业院校的增材制造实训基地(规划设计稿)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上海交通大学杀出重围并最终捧杯。碳纤维增强3D打印是这个赛季Raise3D为多个赛队提供的超级秘密武器。此次Raise3D复志科技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交龙战队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谈谈使用Raise3D打印机和碳纤增强材料的打印的心得体会。交大武老师(以下简称为武老师):“今年的交龙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从复活赛打上来的,一路杀进决赛拿到冠军。大家会觉得交龙今年走的很稳,其实也不是看到的这样逆袭而上,一帆风顺的。”“比如今年比赛中机械臂工程车,当时的时候,是自旋开启陀螺的功能做防御,但是工程的底盘的传动带断裂,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造成摔倒,那场相当于没工程,是很难打的。”“但我们今年是有备用车,虽然赛队机器也会出现问题,但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我们有两套技术方案,有两辆工程,一套机械臂,一套XY三点的运行方式,包括英雄主力有一台摩擦轮非常稳定,还有一台非常新的“弹弓”,用复合弓的弹性材料去发射大弹丸。”“另外,我们的零件获取相对比较容易,目前有3台Raise3D E2CF碳纤维打印机,可以打印多种复合材料,还有许多其他桌面级的3D打印机,给战队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问:今年交大进了国赛,会师在死亡之组,可以先介绍下战队的情况和3D打印在队内的大致使用情况?扫描二维码下载原型特刊案例故事: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0706科研机构中的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制造业,由于3D打印技术的跨学科特性、创新性、应用广泛性以及对材料科学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共同推动了该领域学术论文的大量发表。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案例故事: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柔性可穿戴项目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最近发布的柔性可穿戴论文在Science发表后引起轰动。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可拉伸纤维泵,它能够将动力源巧妙地集成到纺织品中,为软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携性和舒适性。这一突破的背后,是Raise3D E2高精度3D打印机的贡献。E2的IDEX独立双喷头系统,不仅支持硬料与软料的组合打印,还能实现不同材料的完美融合,包括TPU、TPE、PVA等软性耗材,极大地扩展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E2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得科研团队能够快速、精确地构建出复杂的纤维泵结构,这些结构在毫米级别上展现了惊人的精度和功能性。而其高至300的打印温度,更是让各种特性材料的打印成为可能。武老师:“针对相对复杂的三维零件,实际上我们有普通PLA、E2CF的碳纤维增强尼龙和铝合金机加工这三个选项,现在我们复盘从整个比赛周期来看,PLA零件大概占了30%,20%是增强尼龙,剩下的一半是机加工。”“三者的关系来说,刚开始做原型的时候先用PLA打,成本低,比如和哈工大深圳校区一样,我们的飞镖也是用3D打印来做的,大部分用PLA,因为我们认为飞镖就是一个一次性的零件,所以要保证它的使用成本,我们每次打非常多来用。”“除了飞镖这种一次性的零件以外,其他零件定型以后,再用E2CF制作功能零件,测试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性能的时候,我们再安排CNC的加工外协。”问:目前学校学生如何使用3D打印?现在比赛里面有什么典型的应用场景么?武老师:“E2CF在我们的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具备轻量化特性的立体结构件。以步兵机器人为例,其四个角落的滑环保护键是一个空间的立体结构,能够很好地保护传感器。如果采用传统的铝件机加工方式,成本会很高且重。但为了满足对刚性兼顾韧性的需求,就会选择E2CF。”“在之前进行的测试中,我们比较了E2CF和PLA打印出的两个块状体或两个平面状的物体在碰撞或敲击后的表现,发现E2CF打印出的综合性能确实比PLA要好很多。因此,对于需要较高强度的地方,我们都会选择E2CF来进行打印。”问:学校配置了桌面碳纤维打印设备E2CF,使用下来感觉如何?武老师:“我最认可的是复志的整个生态系统,特别是RaiseCloud,RaiseCloud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方式,它可以让一个团队共享视野,同时绑定和监测多台打印机,谁用哪台机器执行了什么打印任务?项目处于什么状态?都可以在线上随时进行查看。”“RaiseCloud也能自动对打印机、学生工单、打印项目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就像在我们这个团队账号下,目前能看到已经打印了116盘零件。”问:相比其他品牌的FDM/FFF的3D打印机,您觉得Raise3D给你们学生使用上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中国知网3D打印文献数量领先其他工业技术3D打印数控机床可穿戴工业机器人高分子材料文献数量7740075800478004530030100扫码观看案例详情3D打印飞镖本体 上交步兵机器人Raise3D RaiseCloud交龙战队使用Raise3D E2CF打印零件 3D打印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涉及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特性促进了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推动了创新研究的发展。跨学科的融合性3D打印技术在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如新型3D打印合金GRX-810的开发,这种材料展现出比现有高温合金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技术的创新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建筑、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的广泛性3D打印技术能够制造出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这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3D打印中尤为明显,它推动了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发展。解决传统制造难题推动材料科学发展3D打印技术在材料制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如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优异疲劳性能的钛合金材料。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展现出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如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建筑废料和提高材料利用率。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09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挑战08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 4教学场地建设如何平衡金属3D打印中的风险和科学创新精神3D 打印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场地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要求,主要为:从拉瓦锡到居里夫人,再到现在的SpaceX公司,在科学研究创新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特别对于行业尖端的金属3D打印而言,粉末燃爆的风险一直存在,一次简单的操作疏忽,造成的可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相较于企业,学校的专业多、学生培训时间较短、安全生产意识较淡,因此学校金属打印实验室管理相比企业难度更大。许多学校采购的金属3D打印机要么极少使用,要么仅仅开放给粉末冶金专业等几个专业,并且仅限研究生使用。这也是学校目前的无奈之举。引入新设备新技术太花钱了,财务压力是真的大啊!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挑战3面对科技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融入 3D 打印技术已成为学校及教育机构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教育界正见证着 3D 打印技术普及的浪潮,然而,应用实践暴露了一系列挑战,诸如资源错配导致的浪费、教学质量滑坡、教师动力受阻、学生兴趣减退及财务预算紧缩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亟待解决。在长远视角下,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策略,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3D打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确保 3D 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能够高效且持续发挥作用,为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aise3D的MetalFuse桌面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以其不使用粉末,而使用聚合物和金属粉末混合的FDM/FFF线材的方式,打印过程和普通消费级FDM打印过程相同,生坯打印时注意保持通风即可;后脱脂烧结的方式和传统陶瓷烧制工艺接近。解决了粉末金属打印的风险,同时为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学习提供了理想的金属3D打印设备选择。挑战点技术是很好,但师生得费老大劲去学,学起来太难了!现有材料种类性能不够,想要些特殊的材料都不知道怎么做!3D打印好是好,但听说会排放有害物,还会爆炸,太担心了!把3D打印新技术塞进老课程里,费心费力,不好融合啊!也没个成熟的3D打印人才培养体系告诉我们怎么做,教不好没法交代啊!预算有限的情况,选性价比高的设备,租赁或共享设备,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点校企共建培训课程,师生参与实际项目,企业工程师技术培训。校企共同研发新型3D打印材料,拓宽材料采购渠道,改进现有材料的特性。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设备,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操作规范,加强个人防护。开发跨学科的课程模块,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制定符合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人培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开设跨学科课程。使用面积合理、功能分区、通风和采光条件良好等。空间规划消防设备完善、紧急出口畅通、个人防护装备齐全、监控系统完好运行等。安全设施高速网络稳定接入、网络带宽足够、无线与有线网络覆盖等。网络配置绿色采购设备与材料、材料存储安全、废弃物安全处置、废料回收等。环保标准温度和湿度适宜、噪音控制良好等。环境要求电力供应电源稳定、电路布局合理、配置备用电源、用电负荷与余量充足等。上海发生的 9.14 效净化箱较大爆炸事故,造成 3 死 1 伤,事故是操作人员不锈钢粉末更换为铝合金粉末时候的不规范导致。解决方案:Raise3D的MetalFuse桌面金属3D打印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11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10如何选择设备和配置解决方案也是当下经济下行,预算缩减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设备选择时,既要结合当下的 AI 等技术发展趋势;又要考虑性价比和政策环境变化对于产品售后风险,并且能实际提升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我们的子公司志瞳科技会提供包括数字建模、多种 3D 打印设备的全套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您可以扫描添加我们的售前技术人员微信,索取适合您的方案。Raise3D 的金珉德博士应交大学创中心邀请带来一场技术培训,深入探讨了碳纤维 3D 打印技术,从 3D 打印工艺的概览到行业前沿应用,再到碳纤等增强材料的特性分析,金博士的讲座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知识,更分享了宝贵的打印技巧。主讲人:Raise3D 复志科技,金珉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 校内课软硬件配置3D 打印技术教学环境中的软硬件配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主要为:教学资源建设3D 打印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要求,主要为:配置应紧密围绕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需求,确保所选设备和软件能够支持教学内容的实现。教学目标导向设备和软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便随着教学内容和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升级。灵活性与扩展性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操作简便,材料环保,有良好的废气、废料处理措施。安全性与环保既要考虑设备的实用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能,也要适当引入先进设备,让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实用性与先进性并重经济性与性价比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追求性价比最优,确保投入产出比合理。覆盖3D打印技术的全流程、满足不同年级和专业的教学需求等。知识体系完整易于数字化存储和在线访问、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兼容播放和阅读等。数字化呈现内容真实准确,符合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等。内容准确版权合规遵守版权法律、获得相应授权等。定期更新、跟踪技术进步和教学反馈等。持续更新扫码观看完整视频教学资源:碳纤维3D打印技术Raise3D 的 ideaMaker 切片软件,是其自主研发的数据处理软件,为 3D打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Raise3D 在 B 站所开设的系列讲座,能帮助学生和老师们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 ideaMaker 如何简化切片流程,提高打印效率,并解锁其特色功能,如智能支撑生成和材料特性优化。这些线上免费的培训资料,减少了老师的备课和教案上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得新的青年教师能够很快地掌握这些工具和资料。教学资源:Raise3D ideaMaker软件在线培训视频扫码观看完整视频识码添加企微咨询方案详情解决方案:数字文创双创基地建设方案项目及挑战:四川某职业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有优秀创意设计能力,但传统的展示方式较为老旧,而使用新兴VR等技术,又不能简单直观地展示呈现其设计想法。解决方案:我们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专业之间交叉学科较多,不同学院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同时根据后疫情时期,逐步恢复四川文旅快速发展的政策需求。为学校定制数字文创双创基地解决方案,推荐引入高精度DF2光固化打印解决方案,用于打印高精度的红蜡文创模玩和翻模首饰珠宝;利用Pro3 Plus 3D打印机进行大尺寸的雕塑模型,及铸造模芯的制作。同时整合产业,为学校老师/学生提供面向这些应用场景的技术培训,并开发专项校企课程。同时,通过链接Raise3D自身的客户群体,为学校引入产业项目,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建议133D打印技术教学环境的要素构成12师资团队建设3D 打印技术教学环境中的师资团队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与步骤,主要为:管理评价体系3D 打印技术教学环境中的管理评价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与要求,主要为: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建议5学校引入 3D 打印技术后,可以组织和参与多种活动来促进技术的应用与学习,例如参与科技活动周、举办3D 打印成果展示与分享会、举办 3D 打印技术科普讲座和体验活动、举办 3D 打印创意设计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不仅能充分利用 3D 打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推动科技创新教育的进步。安全与健康标准设备操作流程规范、材料安全、工作环境安全等。质量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检测、设备维护与校准等。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内容的科学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等。师资团队管理教师技能认证、绩效考核机制、团队文化、持续发展等。资源管理设备耗材动态监管、应急管理体系、资源优化配置等。活动案例:Raise3D在天津大学新技术体验周的闪耀明确岗位需求和选拔标准、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能力测试与评估、综合评价与决策、试用期考察等。人才招聘与选拔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开放沟通渠道、增强透明度和信任感、评价机制公平合理、尊重多样性与包容性等。增强团队凝聚力搭建合作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学术交流与讲座、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机制基础理论培训、实操技能培训、跨学科融合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发展工作坊讲座等。专业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公平的考核体系、明确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反馈、差异化激励措施、职业发展指导等。活动案例:Raise3D在陕西科技活动周的卓越展现2023年5月24日,陕西省科技活动周在长安大学的盛大启动,标志着一场科学与创新的盛宴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教授的出席,为这场盛会增添了学术的厚重。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的授牌仪式,更是对科普教育基地的肯定与鼓励。在这场科技与教育的盛会中,Raise3D作为3D打印技术的代表,受邀参与了3D打印智能建造活动。携带着先进的设备与精美的展件,Raise3D在科普展示区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兰壮丽副书记和朱杰君副校长在聆听Raise3D的3D打印技术讲解时,对这项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Raise3D的参与,不仅为科技活动周增添了创新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教育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制造方式,为工程设计、原型制作、教育实践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参与陕西省科技活动周,Raise3D展现了其在3D打印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实力。它不仅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3D打印技术的机会,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向往和追求。Raise3D通过实际的展示和讲解,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3D打印技术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在参与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天津大学第五届新技术体验周的舞台上,Raise3D的3D打印技术悄然成为众多创新亮点中的一颗璀璨明星。这场以把握数字科技,赋能未来学习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吸引了校内外的领导和师生,更汇聚了对科技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心灵。在Raise3D的展区,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围观着一台台精密的3D打印机,目睹数字模型逐渐变成实体作品,这一过程仿佛是未来制造业的缩影,让他们对创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体验周中的科技沙龙和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在这里,Raise3D的3D打印技术不仅是一个展示对象,更成为了学生们探索和实践的媒介,它在无声中传递了一个信息:创新和实践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双翼。天津大学通过这次体验周,向参与者展示了一个理念教育与科技的结合能够开启无限可能。Raise3D的参与,以其技术的力量,为这一理念提供了生动的注脚。它的存在,虽不张扬,却以一种几乎察觉不到的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刻体会到了3D打印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
数智时代AI 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挑战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2024 年 8 月1目录目录第一章:技术革新与行业机遇.11.新的浪潮.12.AI 科技革命与教育的进化.13.网梯“灵豆”AI 教育应用基座.3第二章:AI 的落地需要与业务痛点结合,避免技术“自嗨”.51.AI 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51.1 让 AI“主动”给学习者建议.61.2 用 AI 构筑启发式学习环境.72.AI 助教让老师的教研负担大幅降低.103.1 老师需要适应 AI 辅助教研.103.2 AI 可以渗透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113.AI 可以做管理决策的“副驾驶”.123.1 让 AI 识别数据资产风险并预警.133.2 让 AI 监测教学纪律与学术伦理.133.3 让 AI 辅助行政审批事务.14第三章:AI 和教育行业融合的未来挑战与展望.151.带来的挑战.151.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51.2 技术与资源限制.161.3 技术伦理与安全管理.161.4 算法黑箱、算法偏见与公平性.161.5 教师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适应能力.171.6 教育内容与技术整合的挑战.172.未来展望.182.1 教育专有大模型的能力提升.182.2 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教学能力建设.182.3 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合理关切得到满足.182.4 AI 为内核的数智化教育时代,技术祛魅回归教育本质.19第四章:结语.191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受法律并受法律保护保护。转载转载、摘编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应注明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应注明“来源来源:北京网梯科技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有限公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司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1第一章:技术革新与行业机遇第一章:技术革新与行业机遇1.1.新的浪潮新的浪潮“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拥抱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拥抱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术,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强调了 AI 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教育行业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人才,根本在教育根本在教育;人工智能是一把金钥匙人工智能是一把金钥匙,它正深刻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和中国教育的未来走向和发展地影响着世界和中国教育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日前举办的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表示。这一观点进一步阐释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重要影响,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202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并要求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其中包含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教育。4 月,教育部公布首批 18 个“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7 月,怀部长再次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政策层面整体利好我国 AI 教育的发展。市场层面,2023 年在线教育规模约 2600 亿,其中 AI 贡献规模约 7%,至 2027 年,AI 的贡献率将攀升至 15%以上。同时资本市场,对于 AI 教育的相关投资逐步回暖,投资轮次也愈加丰富,为大量AI 在教育领域落地的产品和服务的出现提供了优良的市场和融资环境。技术层面,AI 教育垂类大模型陆续出现,在民营机构率先领跑,国家队增加投入的大背景下,国产大模型的底层能力、开放程度和成本优势不断提高,AI 教育产品和服务所依赖的技术环境也愈加成熟,相关产品和服务正疯狂涌现,呈现垂直领域渗透率高、细分场景覆盖面广的态势。AI 正在教育领域掀起巨大的革新浪潮,为从业者带来颠覆性创新、突破性发展的全新机遇!2.2.AIAI 科技革命与教育的进化科技革命与教育的进化和业内各个组织和相关专家的观点一致,网梯认为人工智能是继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人工智能革命。其核心是技术进步再一次大规模解放人类生产力和创造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2图:四次工业革命来源:网梯科技我们认为,在线教育的演进是有规律的,整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源”阶段,这个阶段行业上下游都在做一件事数字资源的积累。第二阶段是“流程”做业务流程的闭环,教学和教务管理在这个阶段成为教育从业者的工作重心,各类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是此阶段的产物。第三个阶段则是“社群”,社群化学习环境,教育服务商在此阶段开始在新的平台或者产品上搭建社群,建立学习共同体,依托社群力量满足共性需要,解决共性问题;明星学员、知识分享者及 KOL是本阶段的增长引擎;翻转课堂、MOOC 社区、社群培训、行业高阶论坛都是该阶段教育服务的主流形式。第四个阶段则是个性化,行业需要关注并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需求,追求实现“因材施教”。3图:在线教育四个进化阶段来源:网梯科技网梯科技深耕教育行业 24 年,一直是先进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的先行者,我们认为此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下 AI 能力的巨大进步,将重塑上述在线教育的四个阶段。即在资源建设、教学教务流程信息化、社群化学习环境打造、个性化服务四个阶段均带来显著改变。AI 将在个性化教学、教研备课、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带来海量的场景应用及服务,形成 AI 时代的全流程教育教学新范式即“数智化”教育。3.3.网梯网梯“灵豆灵豆”AIAI 教育应用基座教育应用基座以上我们阐述了 AI 对于教育的四个进化阶段带来的巨大赋能加持,因为各类 AI 教育应用和服务的出现使得个性化教学、服务于教育成效本身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教研备课、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成为可能,由点及面,由场景拓展至整个教育体系,正促成以智能为基座的全新全流程教育教学范式。本节我们将视野从 AI 教育各类产品和服务暂时移开,向下收束,继续探讨,他们所依赖的更底层的基座部分。自大模型出现以来,以 GPTS、Kimi 、Coze 等模型场景化应用聚合平台先后出现。我们惊奇地发4现,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从数万 AI 应用中寻找合适的服务或应用才可做到。为了便捷和省心出现的 AI 场景应用,因为数量本身过多,带来选择困难。结合海量的第三方 API、工作流服务等,让拥有更强能力的 AI 智能体或应用服务的打造变得复杂且低效。网梯作为教育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一直致力于用前沿技术提高教育智能化水平,让每个客户及终端用户都能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全新教育体验。对于上述痛点,网梯创建了“灵豆”AI 教育应用基座,将大模型基础对话能力、大模型基础上衍生的各种垂直领域场景应用、工作流程引擎、第三方应用 API 针对教育场景进行了精选和整合,使得技术原理复杂但用户体验更佳、用户使用门槛更低的具备多维度能力的 AI 应用的构建变得简单、专业、高效。未来教育细分场景的产品应用将会更加专业和聚焦,与此同时各类细分场景应用如何高效地实现系统化聚合,真正变成好用易用的产品或服务本身,将会是教育软硬件行业企业研发能力的分水岭。对各类 AI 工具的组合衔接、低成本调度、以及与业务痛点深度耦合的硬编码开发,将成为 AI 时代,一家技术类应用开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背景下,网梯科技打造了自己的 AIGC 产品基座:灵豆。灵豆是对技术团队的一次赋能,是让 AI 编程人员可以高效的,围绕大模型 提示工程 智能体 知识库框架,展开业务、视觉、交互体验维度的,产品开发与深度定制的,代码开发底座与资源调度中台。灵豆用一个统一的封装策略,把多模态大模型、各种工具引擎(搜素、office、PDF、图像编辑等),与分层自定义的行业知识库相结合,根据用户的业务场景,进行模型选型与工作流组合,最终给出尽可能贴合用户需求与业务场景的答案。5图:网梯 AIGC 产品基座-灵豆来源:网梯科技第二章:第二章:AIAI 的落地需要与业务痛点结合,避免技术的落地需要与业务痛点结合,避免技术“自嗨自嗨”1.1.AIAI 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焦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其独特的需求定制学习计划,还能通过实时分析和反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步。各类 AI 加持的全新形态的智能辅导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反馈。以此为代表的相关新技术在数学、科学等各学科中广泛应用,通过与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器等教育教学工具进一步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特、深入、安全的学习、模拟、实操训练,并获得针对性的评估反馈,直至掌握学习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限于一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还对残障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工具。语音识别和生成技术帮助视力障碍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人工智能驱动的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促进教育普惠和教育公平。6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主导或辅助生成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全链条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满足教育的个性化和高频迭代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因人工智能的介入而发生变革,从“满堂灌”走向“智适应”,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1.1 让让 AIAI“主动主动”给学习者建议给学习者建议智能辅导系统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反馈的教学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步。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AI 加持的学生工作室,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构建出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模型,这些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强项和弱点,还能预测学习趋势,为学生规划最优学习路径。选课引导: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员的兴趣、基础水平及培训目标,为每位学员推荐最适合其个人发展的课程列表,这些课程不仅覆盖基础知识,还涉及进阶技能和专业方向,确保学员能够系统地提升自我。智能培养计划:根据学员已选课程和历史学习数据,AI 可以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考试测验、心得报告等,确保学习进度与效果,结合学员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优化学习路径,推荐最佳学习顺序,确保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促进最大化的学习成效。离开学生工作室,AI 助教类产品和应用,因其可嵌入各类教学场景因而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网梯科技的 AI 学习辅助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定位至上次离开的位置,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AI 学习助手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未完成的作业或即将到来的考试。7图:AI 学生工作室来源:网梯科技AI 学习助手还支持在线答疑,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 可以构建实时问答系统,学生可以直接向系统提问,AI 即时提供答案或相关解释,同时还支持将 AI 系统与学校的知识库、教材、课程资料等进行整合,确保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和最新的;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AI 学习助手可以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进一步阅读材料或相似问题的解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2 用用 AIAI 构筑启发式学习环境构筑启发式学习环境AI 驱动的探索性学习环境通过提供开放式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这一环境的构造,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和专业且多角色的教师团队,AI 助手的引入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多角色胜任的 AI 助手能够通过跟踪个人学习记录,推荐相关课程和资源,支持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学习和发展。AI 助手无视时空环境限制,随时可交互,无人际关系依赖的特性,更适合作为终身学习的老师、助教、学伴。网梯科技的 AI 问答系统基于知识库上传的文件和直播内容,利用 AI 能力,让机器人帮助用户答疑解惑,支持应用在学生看录课、看直播和学习教材等多个环节,既能解答本场直播相关的学习问题,8也可以发散性地扩展学习。图:AI 助手的智能问答功能来源:网梯科技AI 助手代表的自然语言智能交互学习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允许学生以日常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系统首先解析问题,识别关键信息和查询意图,然后在知识库中搜索引用相关信息,结合模型的分析、提炼、推理等专业能力,生成合适的回答。不会让学生被困在严谨准确但是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概念海洋中不知所措。1.2.1让教学素材让教学素材“活起来活起来”视频智能总结功能根据视频字幕快速提取视频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帮助学员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使学员更清晰地理解视频内容,并且通过重复观看总结来加深记忆。AI 技术的应用在视频学习领域为学员提供了显著的时间节省和效率提升。通过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快速提炼视频中的关键信息和要点,使用户无需观看完整视频即可迅速掌握核心内容。这种高效的9信息摘要不仅辅助学生快速回顾和巩固课程重点,而且增强了他们与视频内容的互动性,学员可以轻松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学习。直播及会议场景中,AI 的引入,用于内容总结提炼,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它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实时地分析直播内容和聊天区的互动,精准地捕捉到课堂中的关键信息和讨论要点,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撑服务。在课后复习阶段,它根据提取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复习计划,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系统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荐相应的课后学习资料和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智能化的课后服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1.2.2AIAI 批改作业已经非常接近人类教师批改作业已经非常接近人类教师AI 批阅功能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和高效率的评分解决方案。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标准化测试和客观题进行评分,同时对于主观题,通过深入的语义分析,AI 能够理解学生答案的内容,与标准答案进行匹配,并给出合理的分值和个性化反馈。AI 批阅的一致性和公正性确保了评分的透明度,减少了人为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此外,它还能处理大规模的试卷,释放教师的时间,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课程设计和学生指导。图:AI 批阅及写评语来源:网梯科技102.2.AIAI 助教让老师的教研负担大幅降低助教让老师的教研负担大幅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可追溯至 20 世纪中期,但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教研与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的深入应用,则是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2017 年 7 月 20 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充分显示了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规划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与课程内容建设的新篇章。早期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集中在机械化、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等方面,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的变迁、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等方面。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智能化教学和作业批改,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能通过数据智能挖掘为教学设计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精准教学。余胜泉认为,未来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共存的时代,人类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当然,人工智能在教师教研备课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难以迅速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现有课程内容与智能教育素养之间存在脱节。人工智能的情感缺陷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减弱,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成长等。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 AI 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教研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从技术萌芽到全面应用,再到面临新挑战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教师教研与课程内容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3.1 老师需要适应老师需要适应 AIAI 辅助教研辅助教研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者。未来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共存的时代,人工智能教师可能扮演多个角色,如助教、分析师和教练等。尽管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上,如专家系统和智能导学等,完全可以胜任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或许会变为“人工智能教师”的系统管理员,只需维持系统正常运转。例如,基于大模型的通用人工智能面对部分细分领域可能并无法完全胜任教师角色,此时传统专业教师的价值在于可介入和提前管理一个或多个人工智能教师的知识、情商和专业技能水平,以拓展其能力,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辅导需要。AI 时代,教师需要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提升自己,同时也要保持对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尊重,引导学生建立信息意识。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人工智能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师11的“明智”,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立判断力受到削弱。AI 助教的广泛引入,使得在线教育学习场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再因为时空距离和成本分担为题而难以建立或者维系。AI 助教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师,而且 AI 助教在处理个性化的问题上显得更有耐心也更全面。各类教育软件产品中,教师的概念被分解成了多个角色,讲课教师、辅导教师等每个角色都可以由 AI 来承担。有学者提出,AI 时代,教师应从繁杂的教学任务和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构建“他-我”双向共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责任、关怀与人格感召,从而促进师生主体性的共同发展。3.2 AIAI 可以渗透可以渗透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课程内容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和优化机遇。人工智能通过智能生成、个性化推荐、科学评估等方式,为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2.1教学教学素材素材的的“初稿初稿”应该用应该用 AIAI 来做来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程内容生成方面表现出色。它通过人机互动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学习内容和资源,具有生成性、不确定性和丰富性等特点。这种智能生成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课程编制与纸质教材出版模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灵活、贴近学生需求。知识图谱和 AI 能力的结合,可实现备课环节基础素材内容的智能生成。同时在视频、音频或动画等“元素材”的生成上,数字人结合 LLM 课程脚本生成、PPT 制作、公式识别、概念图生成等能力,可对传统的课程制作进行效率颠覆。据网梯人工智能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AI 加持下,一门课程制作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成本节省 80%以上。图:AI 时代的智能课程建设流程12来源:网梯科技在教师构建题库环节,AI 出题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自动生成多样化的练习题目,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学科,AI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并提取图片中的公式到题目中,提高出题的效率和准确性。AI 出题系统通过灵活的出题模式极大地简化了教师构建题库的过程,提高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AI 出题系统通过采用智能算法,实现了出题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满足了从基础到高级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需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定制题目的难度和风格,以实现真正个性化的教学体验。2.2.2教学设计的教学设计的“终稿终稿”应该由应该由 AIAI 把关把关在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环节,AI 智能审核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识别教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当性。AI 智能审核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识别上传内容中是否包含涉黄、违禁、广告、欺诈等各类风险内容,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同时,智能审核技术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鉴别,确保审核结果更加准确、全面,从而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内容质量智能审核平台的工作原理。即首先对这些文件进行一系列视频截帧、语音识别、文本切割等预处理,随即进入“智能审核”阶段,该阶段包括 NLP 自然语言处理、图片识别、内容鉴黄鉴暴、风控安全组件等 AI 评判环节,各自得出结论。最后,所有这些结论都会汇聚到一个“审核结果”节点,根据这个节点的状态,整个流程可能会结束,或者进入人工复审或等待确认的环节。3.3.AIAI 可以做管理决策的可以做管理决策的“副驾驶副驾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教学管理中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潜力。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治理,丰富了教育管理工具,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治理带来重大契机,为创新教育治理理念和方式,支撑教育决策科学化、教育管理精准化、教育服务便捷化,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向。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智能技术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提出建设智能工具如人口预测、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系统,以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此外,学校在智能管理、智能评教、数智教材和 AI X 课程等方面的探索,也显示了人工智能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人工智能不仅在资源分配上具有优势,还能通过普及 AI 教育和促进算法决策透明化来减少技术差距和信息不对称,增强各方对教育系统的信任感。在具体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务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包括课程安排、教学评估、学生成绩分析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监测等。13人工智能推动了教育生态的升级与未来学校的建设。未来学校将整合校外学习资源和线上学习场所,形成全新的育人环境。新技术如数字孪生促进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融合,使教育系统更好地与社会领域衔接,提供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创新人才成长场所。3.1 让让 AIAI 识别数据资产风险并预警识别数据资产风险并预警人工智能还能够精简教务管理者的日常事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帮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异常信息报警,业务风险预警,比如教培机构运营财务风险识别、教学质量波动风险识别、学生整体成绩下滑风险识别、平台用户情绪风险识别等等。管理人员借助人工智能迅速完成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便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决策和战略规划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管理者也可以托管 AI 助手让其辅助自动完成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并对业务风险和遗产信息做出智能预判和及时预警。图:培训管理系统融合 AI 助手的管理工作台来源:网梯科技3.2 让让 AIAI 监测监测教学纪律与学术伦理教学纪律与学术伦理在课堂教学评估方面,AI 技术显著提高了评估的精确性和实时性。网梯科技的睿学系统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考试行为及其他过程化指标。在课程进行中实现人脸认证和防挂课实时监测,教务管理者可以通过查看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也可基于此数据的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全面、精确地评估课堂教学质量,降低人力成本,并为教师课后提供精细化的教研支持。14图:课程空间课堂数据分析来源:网梯科技人脸识别及行为检测技术在校园安全、课堂管理、考试服务中逐渐普及。例如,网梯科技的考试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还能监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行为,帮助教务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考试纪律情况。在课堂场景中,除学生行为外,AI 还可以通过统计学生互动情况、发言频率、课堂表现等内容,识别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醒教师给予更多关注。3.3 让让 AIAI 辅助行政审批事务辅助行政审批事务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字化平台中,一般都有大量的申报、立项、材料提交等事务性审批工作,需要基于大量的填报字段、申报材料进行复核与审批工作。有了 AI 工具的加持,审批人员可以不用再对每一个填报字段进行逐条核对,而是让一个基于历史审批经验训练的 AI,基于给定的审批规范,结合当前项目的填报材料,直接帮助人类识别申报风险,以字段为单位逐条给出审批辅助意见。15图:AI 审批助手应用示例来源:网梯科技通过以上多种应用场景,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为教务管理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教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持,助力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第三章:第三章:AIAI 和教育行业融合的未来挑战与展望和教育行业融合的未来挑战与展望1.1.带来的挑战带来的挑战1.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学生数据被收集用于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在教育领域中,所累积的数据不仅涵盖了学生的基础个人信息,更涉及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如学习进度、学业成绩以及行为模式等敏感数据。这类信息具有高度的隐私性和敏感性,若不慎泄露或被恶意利用,将对学生个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可能对整体教育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对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过程进行更加透明、严格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赢得客户与用户的信任。161.2 技术与资源限制技术与资源限制人工智能的实施需要高处理能力和大量资源,当前大模型底层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尤其如此。对于资源有限的教育机构,高昂的算力基础设施成本可能会限制人工智能系统的可扩展性。学校和教育管理者需要通过优化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确保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在不同地区及学校间在技术条件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距,这导致偏远地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技术成本,从而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面临不同的境遇。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努力消除这种不平等,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克服技术势差的关键,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改善偏远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的技术基础设施。1.3 技术伦理与安全管理技术伦理与安全管理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伦理和技术应用的平衡问题也愈加重要。技术带来确定性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学生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降低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虽然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形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寻找、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人工智能 教育”场景下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因此,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处理好伦理道德、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风险,避免技术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需强调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参与者等提供伦理指引。并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确保教育的本质与育人目标不变。在推广人工智能的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伦理规范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1.4 算法黑箱、算法偏见与公平性算法黑箱、算法偏见与公平性算法的内部逻辑和决策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不透明和难以理解的,这导致很难检测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基于这些错误而作出的决策,可能对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算法是基于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决策的,如果这些数据本身存在偏见,那么算法很可能会继承并放大这些偏见,从而影响教育的严肃性与公平性。例如,不同背景的学生可能因算法的偏见而在评估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矫正算法偏见,促进算法决策透明化,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此同时,基于对人类学习方式的科学见解,许多高等教育机构正在实施“通用学习设计”为所17有人提供改进和优化教学的框架。除了按框架开展教与学外,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关注数字鸿沟,并保障残障学生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获得高质量、公平、无障碍的学习渠道。教育数字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技术实施成本、用户接受度、数据隐私和安全等挑战。推进教育数字化治理工作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施策,整合多方力量,创新推进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应对技术势差问题,政府也应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促进算法决策透明化,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1.5 教师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适应能力在“人工智能 教育”场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逐渐演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新技术,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在教学中的潜力与价值。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一系列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这种转变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接受与整合能力是一大挑战。教育管理者需要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人工智能。可以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开展前沿性、多维度、系列化的培训活动,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只有从国家法律的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产教融合等角度入手,不断创新策略,切实做好人工智能和教育管理领域的人才培养,激发两者的化学反应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原生动力。通过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体验。1.6 教育内容与技术整合的挑战教育内容与技术整合的挑战人工智能为教育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技术的挑战。教育者面临的是如何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育内容有效结合,以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人才,这不仅要求教育内容本身要反映最新的科技进展和社会需求,还要求教育者具备将 AI 技术融入教学设计的能力,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前瞻性。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有显著的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我们需要在技术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教育的本质。182.2.未来展望未来展望2.1 教育专有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教育专有大模型的能力提升通用大模型在专业场景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能力适配欠佳的状态。吴岩指出,人工智能对于教育而言不仅是一个策略性问题,更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教育部在 2023 年 3月启动实施了“LEAD 行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并推动师生一同创造教育领域的专有大模型“GEST”,旨在利用生成式 AI 模型为教育赋能。这些大模型将优先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 10 个学科推出垂直应用,并以教育专有大模型的整合来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质量。2.2 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教学能力建设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教学能力建设通过 AI 技术生成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题目,能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层面实现因材施教,满足教育的个性化和高频迭代需求。但是思维培养、人格塑造、交际能力建设等层面的个性化教育当前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未来 AI 教育的领域需要向这些方面拓展,以使得个性化教育更加全面。在“人工智能 教育”场景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能够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这种转变对传统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控力训练的缺乏使得个性化学习环境及服务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的差距。因此 AI 教育需要充分地考虑教育目标本身,不可走向更全面更自主更便捷但放任自学的“自由主义”方向,仍需强化“教”和“育”的属性,引导、鼓励受教育者达成目标。就 AI 帮助个性化教学能力层面,未来 AI 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是情感识别与支持。当前的人工智能在情感理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处于相对基础的阶段。AI 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面部表情分析等技术来识别和解析与情感相关的文本、声音和视觉信息。这些技术允许 AI系统识别出一些基本的情感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等。真正意义上“理解”人类情感远比这复杂。人类的情感丰富多样,且经常是多层次、微妙和情景依赖的,涉及到文化、个人经历、语境等诸多因素。目前的 AI 缺乏人类的主观体验(即意识)和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能力,因此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情感的细微差别和深层含义。期待未来 AI 在情感理解上获得更大突破,补足教育过程中 AI 作为教师角色和学习者无法充分共情的缺陷。2.3 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合理关切得到满足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合理关切得到满足基于 LLM(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原理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和超大规模算力,因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教育数据不仅涵盖学生的基础个人信息,还涉19及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业成绩和行为模式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将对学生的安全和教育系统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未来的基于 AI 能力的教育系统需要注重数据使用与规范管理相配合,结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进步、公众认知等多要素,满足客户及终端用户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合理关切需要。2.4 AIAI 为内核的数智化教育时代,技术祛魅回归教育本质为内核的数智化教育时代,技术祛魅回归教育本质在“人工智能 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技术祛魅与技术化归相结合的原则,以确保先进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教育的本质。技术祛魅意味着打破对人工智能的过度神秘化和盲目崇拜,正视其作为一种工具的本质。技术化归强调将人工智能技术恰当地融入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其成为提升教学效果、辅助教师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教师的角色或传统教育方式。未来的教育将在技术与人文、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人工智能与教育将继续进行更深度的融合,为教育带来真正的变革。第四章:结语第四章:结语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重塑教育观念和实践。正如玛格丽特博登所述,人工智能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改善了人类社会实践,还通过其概念和模型回答了有关人类的问题。这种双重作用不仅为教育提供了超越人类固有局限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和重构教育的意义、丰富教育的想象和促进教育的创新。在对学习者个性化教学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生成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题目,实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和高频迭代的需求。这种个性化教育产品的出现,使得教育不再是一个一刀切的过程,而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体验,有力解决了教育同质化和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在教师教研备课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快速分析教学数据,自动生成教案,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备课效率。人工智能高性能工具将教师从繁复的备课教案准备中解放出来,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管理方面,人工智能还能作为有力助手,辅助教育管理者完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管理问题,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让教师不会因为行政和教育管理事务而不堪重负,从而更有时间和精力研究、调整和重塑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教育系统的革新。与此同时,类似“灵豆”AI 基座的技术与服务正充分和教育进行整合,伴随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整个教学进程,随时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支持,成为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助的重要工具,为学习者和教学者在教育的大道上保驾护航。20尽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潜力巨大,我们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尊崇,可能会得出一切教育都必须智能化的危险结论,导致人工智能对教育进行主导或垄断。这不仅会减少教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还可能遮蔽教育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在技术赋能与思想“智化”之间找到平衡,确保人工智能真正为教育服务,而不是让教育沦为人工智能的附庸。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人工智能必将在教育领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可能性。1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甲 48 号盈都大厦 C 座 4 单元 3 层邮编:100098研发基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 5 号楼汉王大厦 2D邮编:100193电话:010-58731118网址:http:/邮箱:
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教育行业研究框架及观点更新教育行业研究框架及观点更新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姓名:朱芸资格编号:S1350524070001邮箱: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行业评级:看好(首次)行业评级:看好(首次)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社会服务|教育2024年9月4日 核心亮点:核心亮点:在新的监管背景下,系统梳理更新已有教育板块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中长看供需】,深入研究各细分板块政策和供需变化,形成鲜明配置观点。系统梳理“双减”和各细分行业政策变化前后,核心公司经营层面变化,建议关注教育板块业绩预计重回高成长的标的建议关注教育板块业绩预计重回高成长的标的。有别于市场的观点:有别于市场的观点:经营业绩释放分歧经营业绩释放分歧:教育板块,特别是“素质教育”板块公司,从招生数据、收入、递延收入等来看,都体现出来行业龙头公司整体修复速度较快,但从利润端数据来看,净利润率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市场出现一定分歧。我们认为,龙头公司利润端业绩的释放会随着经营和政策的稳态发展,而有所体现。收入端的高增表现已经体现了行业的景气度。当前,利润端造成的估值压制不可持续。后续业绩的释放有望带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戴维斯双击”。报告要点报告要点eZbUbZcW8X9WbZcW7N9R8OtRrRsQsOjMnNuNfQpPnQ8OoOxOMYpOsQxNrNtP报告要点报告要点核心框架:短期看政策核心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中长看供需政策端:2024年8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及促进教育和课外培训类消费。具体到各子版块,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不断,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民办高中学科类培训政策温和,鼓励扩大招生;职业教育监管扶持,鼓励企业进入加大供给;高教行业政策风险较小,当前稳就业趋势下高教扩招趋势明确。需求端: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601元,同比增长6.8%。从消费结构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达到11.2%,反应当下教育需求旺盛。据我们测算,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及高考报名人数分别预计将在2030/2035年达到高峰,中期来看教育高需求确定性较强。供给侧:受政策影响,行业供给端大幅出清。板块配置思路:素质教育培训板块配置思路:素质教育培训高中高中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培训素质教育培训:素质教育政策向好,叠加“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的大量出清供给侧大幅减少。我们测算素质教育市场2027年规模将达6060亿元,相比2022年将有翻倍空间,相比“双减”前学科类教育,素质教育市场更为庞大。当前龙头市占率尚低,看好存量机构进一步扩张。考虑到基本面收入业绩的确定性较强。建议关注【新东方】、【好未来】、【思考乐教育】、【卓越教育集团】。高中高中:政策变化导致行业进入存在壁垒,供给不足。而需求上保持景气,由于高考竞争愈加激烈,高考复读比例增加,部分省份对于公办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的相关规定使得复读需求流入民办高中及相关培训机构。建议关注【学大教育】、【天立国际控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刚需,催化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2016年-2021年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招录类考试培训学员人数CAGR分别为7.7%/8.1%,2026年参培人数有望分别达到4670/900万人次。职教行业空间广阔,各龙头赛道相异,良性发展。建议关注【中国东方教育】、【粉笔】、【传智教育】。民办高教民办高教:学额增长叠加生源优化,内生提量确定性较强,行业政策风险较小,主要关注公司分红及现金流。建议关注【中教控股】。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教育政策变化风险、行业招生不达预期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规模测算的风险。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教育政策复盘:教育政策复盘:2021“双减”落地,校外培训管控力度加大,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压减。“双减”工作目标旨在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双减双减”至今已三周年至今已三周年,校外减负成效显著校外减负成效显著,国家正视合理培训需求国家正视合理培训需求,注重非学科类培训作为教育有益补充注重非学科类培训作为教育有益补充。2024年教育部在年教育部在校外培训管理校外培训管理条例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提及应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再次提及应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促进教育和培训消费,明确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以以及及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务院,中国政府网,华源证券研究表表1:教育政策复盘:教育政策复盘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2018.12强调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提出学校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限制竞赛评优活动;校外培训机构要依规登记诚信经营、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旨在进一步优化校外培训环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务院2021.7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育部2022.12工作目标: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到2024年,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效显著,家庭支出负担有效减轻,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教育部2024.2第三条:校外培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公益性原则,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24.8第七条:教育和培训消费。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以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培训为例:以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培训为例:“双减双减”前前,行业高度分散行业高度分散,龙头集中度低龙头集中度低 :按营收口径测算,“双减”前(2019年)新东方、好未来K12线下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80/160亿元,根据我们测算K12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规模4257亿元来看,CR2尚不到10%。“双减双减”政策出台后政策出台后,教培行业供给端大幅出清教培行业供给端大幅出清,增量有限:增量有限:据中国人大网,2021年底前实现“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 100%。截至2022年10月,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已由原来的12.4万个缩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由原来的263个缩减至34个,压减率87%。由于校外机构牌照审批制,行业大型新参与者较少,龙头市场竞争结构持续优化。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华源证券研究图图1: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变化图图2: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变化1240004932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双减前截至2022年10月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单位:个)压减率压减率96&334050100150200250300双减前截至2022年10月义务教育阶段线上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单位:个)压减率压减率87%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当前教育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当前教育消费支出稳步增长,中期需求无需忧虑中期需求无需忧虑,长期人口结构存在隐患:长期人口结构存在隐患: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601元,同比增长6.8%。从消费结构看从消费结构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达到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达到11.2%,仅次于交通通仅次于交通通信信,反应当下教育需求旺盛反应当下教育需求旺盛。据我们测算据我们测算,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及高考报名人数分别预计将在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及高考报名人数分别预计将在2030/2035年达到高峰年达到高峰,中期来看教育高需求确定性较强中期来看教育高需求确定性较强。从从2016年开始年开始,我国出生人口同比持续减少我国出生人口同比持续减少,2023年新生人口仅有年新生人口仅有902万人万人。2016-2023年出生人口的持续降低将对年出生人口的持续降低将对2023-2030年小学适龄受年小学适龄受教育人数造成冲击教育人数造成冲击。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家统计局,iFind,华源证券研究0%5 %05EP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出生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图图3:1949-2023年出生人数及人口出生率情况年出生人数及人口出生率情况图图4:2015-2035E普通高中在校人数普通高中在校人数/高考报名人数高考报名人数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普通高中在校人数(万人)高考报名人数(万人)教育子版块划分与市场分布教育子版块划分与市场分布细分赛道划分:细分赛道划分:教育板块可划分为课内、课外两大领域。细分赛道分布:细分赛道分布:校内高教、高中主要在港股,校外线上/线下课外培训主要在美股,其他类别主要在A股。图图5:教育子版块划分及市场分布:教育子版块划分及市场分布资料来源:华源证券研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政策面: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全面转向素质教育政策面: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全面转向素质教育学科类培训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学科类培训监管红线逐渐清晰:2021.7-2022.6月“双减”配套政策密集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处于监管最严格阶段。期间一系列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在实行政府指导价、预收费监管、培训材料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校外培训广告管理、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规定,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资料来源:教育部等,华源证券研究表表2:双减期间,校外学科培训政策相应出台:双减期间,校外学科培训政策相应出台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2021.9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教育部2021.11关于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通知教育部等三部门2021.9关于选荐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的通知教育部2022.1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教育部2021.9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2022.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教育部2021.9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教育部等四部门2022.3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9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22.4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2021.10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教育部2022.5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2021.10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教育部、应急管理部2022.5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教育部2021.11关于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22.6政策面: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全面转向素质教育政策面: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全面转向素质教育国家对非学科培训的定位清晰:国家对非学科培训的定位清晰:2022年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为“到 2024 年,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效显著,家庭支出负担有效减轻,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国家对非学科培训的支持态度开始显现。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到“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素质教育培训政策端利好趋势较明确。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务院,华源证券研究表表3:近期国家对:近期国家对非学科培训的定位清晰非学科培训的定位清晰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育部2022.12工作目标: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到2024年,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效显著,家庭支出负担有效减轻,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教育部2024.2第三条:校外培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公益性原则,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24.8教育和培训消费: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市场规模:参培率提升,空间可期市场规模:参培率提升,空间可期20272027年年K K1212素质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素质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0606060亿元亿元,相比相比20222022年预计将有翻倍空间:年预计将有翻倍空间:整体市场规模=参培人数*客单价,客单价=报名科目数*单课程客单价,我们预计 2025-2027 年素质教育客单价分别为 11670/11904/12856元,人均报班数量增加使得人均客单价提升;参培人数提升主要为现素质教育课程承接部分学科类教育的培训内容,预计参培人数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5-2027 年素质教育参培人数分别为 4263/4502/4714 万人,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4976/5359/6060亿元。资料来源:教育部,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21魏易,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华源证券研究图图6:K12素质教育市场规模素质教育市场规模0%5 %0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市场空间(亿元)素质教育参培率行业趋势:素质教育市场快速赶超学科教育,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趋势:素质教育市场快速赶超学科教育,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素质教育市场相比学科类教育更为庞大:素质教育市场相比学科类教育更为庞大:据我们测算据我们测算,“双减双减”前学科类教育市场空间约为前学科类教育市场空间约为5600亿元亿元,而素质教育市场空间在而素质教育市场空间在2027年预计将赶上并超越至年预计将赶上并超越至6000亿元亿元,相比学科类教育相比学科类教育,素质教育市场更为庞大素质教育市场更为庞大,更具想象空间更具想象空间。当前素质教育市场集中度较低当前素质教育市场集中度较低,看好龙头加速扩张:看好龙头加速扩张:根据我们测算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新东方年新东方/好未来在素质教育行业的市占率分别约为好未来在素质教育行业的市占率分别约为1.0%/0.8%,相比其双减前学科教育巅峰市占率相比其双减前学科教育巅峰市占率4.8%/5.1%还有较大还有较大差距差距。我们看好头部企业充分发挥过去学科教育积累的网点及经验我们看好头部企业充分发挥过去学科教育积累的网点及经验,加速扩张加速扩张,龙头市占率突破可期龙头市占率突破可期。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21魏易,iFind,华源证券研究 表表4:学科教育及素质教育空间测算:学科教育及素质教育空间测算新东方: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强,素质教育转型势头强劲新东方: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强,素质教育转型势头强劲营收重回高增长营收重回高增长,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强:业绩修复确定性较强:FY2024公司实现营收/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4/3.81亿美元,业绩自“双减”转型后持续修复。与辉同行剥离的负面影响基本在25Q1消化完毕,公司多业务并行后续发展保持乐观预期,根据彭博一致预期新东方2025-2027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7/64.1/76.0亿美元,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7.26/9.37亿美元。素质教育业务需求旺盛素质教育业务需求旺盛,新开门店和强需求保证增长持续性新开门店和强需求保证增长持续性 :FY2024公司成人及大学生国内考试准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4%,素质教育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0.3%。学校及学习中心的总数增加至1025间,较上一季度增加门店114间,同比增长27%;全年增加门店277间,同比增长37%。出国留学受供需关系驱动出国留学受供需关系驱动,考培及咨询业务表现亮眼考培及咨询业务表现亮眼 :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咨询业务在2024年Q4 继续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分别同比增长17.7%和 17.3%。得益于留学业务在后疫情时代增长显著,预计出国留学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反弹。我们预计出国备考2025财年同比增长20%-25%,留学咨询业务同比增长15%。图图7:FY2019-2027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8:FY2019-2027Non-GAAP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资料来源:iFind,Bloomberg,华源证券研究4.114.840.00-10.462.593.815.036.377.34(15)(10)(5)0510Non-GAAP归母净利润(亿美元)30.9635.7942.7731.0529.9843.1453.4365.0474.20-40%-20%0 %0.0020.0040.0060.0080.00FY2019 FY2020 FY2021 FY2022 FY2023 FY2024 FY2025EFY2026EFY2027E营业总收入(亿美元)Yoy好未来:素质教育好未来:素质教育 智能设备,在线教育龙头再起智能设备,在线教育龙头再起 布局素质教育布局素质教育,引领引领K K1212教育全新征程教育全新征程 :作为K12在线教育龙头,“双减”后好未来积极转型,全面布局素质教育,升级人文、科学、编程等课程,推出设计创造、艺术表达等跨学科、重实践的素养课。深入研发教育大模型深入研发教育大模型,赋能学习机快速放量赋能学习机快速放量 :自2023年5月起,公司致力于研发MathGPT数学大模型,2023年底推出xPad2 Pro系列,获得AI赋能后高端产品销量快速攀升,同时登顶天猫学习机V榜及抖音智能学习机爆款榜。公司学习机第二曲线逐步稳固,看好AI赋能下公司学习机产品放量加速。双曲线发展带来业绩双曲线发展带来业绩“第二春第二春”,双减后首次转盈双减后首次转盈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公司教培业务遭受冲击,2024财年公司收入快速回暖,2025年一季度收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继续维持增长势头,营收达4.14亿美元,同比增长50.4%。得益于公司线下教育中心运营效率、留存率和利用率的提升,FY2024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0.85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资料来源:iFind,Bloomberg,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FY2025-2027营收及Non-GAAP归母净利润数据为彭博一致预期图图9:FY2019-2027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10:FY2019-2027Non-GAAP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25.6332.7344.9643.9110.2014.9020.8926.6538.11-100%-80%-60%-40%-20%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营业总收入(亿美元)yoy4.450.08-0.89-9.61-0.270.851.272.394.01(15)(10)(5)0510FY2019FY2020FY2021FY2022FY2023FY2024 FY2025E FY2026E FY2027ENon-GAAP归母净利润(亿美元)思考乐教育:聚焦华南市场,转型素质教育思考乐教育:聚焦华南市场,转型素质教育聚焦华南市场聚焦华南市场,转型素质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思考乐教育集团于2012年在深圳成立、2019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双减政策后,思考乐积极转型,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多种非学科的素养课程。2023年全年,公司来自素养课程的收益由2021年的1.96亿元增长至5.2亿元,相比于双减前以学业备考课程为主,2023年公司约91%的营收来自非学业素质课程及其他,约9%来自学业教育课程,素质教育板块收入和收入占比显著增长。寻求多元化发展机会寻求多元化发展机会,合约负债显著高增:合约负债显著高增:公司2023年加强公司旗下“乐学”品牌业务发展,再开拓包括美术、体育、绘画、表演、书法、科学素养、国学、逻辑思维及国际素养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机会,并于2023年底推出教育旅游业务及国际课程业务。2023年实现收入5.7亿元,同增41.9%;归母净利润0.86亿,同增58%;合约负债2.76亿元,同增52%。业绩表现亮眼,24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图图11: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12:2019-2026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7.117.498.324.025.718.4311.515.38-60%-40%-20%0 10152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0.950.49-0.270.541.081.742.383.24-200%-100%00 0000%-0.5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亿元)Yoy卓越教育集团:加速素质教育转型卓越教育集团:加速素质教育转型 ,AIAI赋能组织效力提升赋能组织效力提升 素质转型成果显著素质转型成果显著,合约负债同比高增合约负债同比高增 :公司积极应对教育政策变化,持续优化素质产品服务,转型后聚焦于文学、科学素质等核心素养的多个素质产品通过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非学科鉴定;针对孩子生长的“六力模型“,结合互动式和探究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推出的“鲲鹏少年生长营项目”,深受社会及学生高度认可,助力打造公司素质教育品牌形象。上半年公司合约负债4.58亿元,同比高增116.5%,我们认为全年来看合约负债有望延续高增速,上半年合约负债转化为收入保障全年业绩。AIAI赋能组织效力提升赋能组织效力提升,管理费用持续优化管理费用持续优化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与探索,获邀加入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成为协会的理事单位,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组织效能领域的应用。公司结合AI辅助的决策系统,实现更高效地进行校园管理,提高集团整体组织效率。24H1公司管理费用率为12.9%,同比减少2.26个百分点。业绩全年预期大幅增长:业绩全年预期大幅增长:考虑到公司素质教育转型成效显著,公司在加速非学科类营利性办学许可牌照获取的同时,多个素质教育产品市场表现反馈良好,全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5年收入分别为10.1、1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2.78亿元。图图13: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14: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18.3216.8818.994.914.8910.1417.9524.79-100%-50%0P00%0.0010.0020.003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 2025E 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1.361.30-3.250.560.911.762.783.74-400%-200%0 0%-4.00-2.000.002.004.006.0020192020202120222023 2024E 2025E 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政策面:监管相对温和,鼓励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政策面:监管相对温和,鼓励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民办高中政策相对温和:民办高中政策相对温和:保留了民办高中可以注册为营利性学校的权利,未禁止民办高中兼并收购、协议控制、以公允价值进行关联交易,教学安排、招生工作也更具自由度,较为强硬的压降民办教育占比的政策也只针对义务教育实施。鼓励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扩大招生规模:2023年7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司法部等,华源证券研究表表5:民办教育法规政策梳理:民办教育法规政策梳理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教育部2024.2第六条:开展校外培训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校外培训办学许可,具备法人条件。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23.7明确提出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即深入挖掘优质普高的校舍资源潜力,有序扩大优质普高招生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教育部2021.4(1)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不得举办、参与举办或者实际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2)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等2019.2提出“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司法部2018.8第十二条: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11第十九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需求端:短期人口无需担忧,复读需求值得关注需求端:短期人口无需担忧,复读需求值得关注短期内人口问题无需担忧短期内人口问题无需担忧,民办普通高中需求持续提升:民办普通高中需求持续提升:中国出生人数自2016年起持续走低,2023年出生人数仅为902万人,长期看人口结构问题或存隐患。但据我们测算,由于国内对学历和升学率追求只增不减,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及高考报名人数分别预计将在2030/2035年达到高峰,同时由于高考竞争愈加激烈,高考复读比例增加,部分省份对于公办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的相关规定使得复读需求流入民办高中及相关培训机构。资料来源:教育部,华源证券研究图图15:2015-2029E小学小学/初中升学率初中升学率/高考复读率情况高考复读率情况图图16:2015-2035E普通高中在校人数普通高中在校人数/高考报名人数高考报名人数95TUVWWWWXY.7.8.7.8.4%.7&.3).72.02.60.00.00.00.00.0%0 0Pp0 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小升初升学率普通高中升学率(剔除中职)高考复读率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普通高中在校人数(万人)高考报名人数(万人)供给端:格局分散,壁垒深厚供给端:格局分散,壁垒深厚民办高中竞争格局分散:民办高中竞争格局分散:按在校人数看,2023年天立国际、成实外教育、科德教育、枫叶教育在校人数分别为3.7/0.8/0.8/0.4万人,教育部口径2023年民办高中在校人数为547.8万人,天立国际、成实外教育、科德教育、枫叶教育市占率分别为0.7%/0.2%/0.1%/0.1%,行业呈高度分散特点。行业准入门槛高:行业准入门槛高:由于家长及学生关注升学率及成绩,而通过升学率来验证教学成果,至少也需要一届学生 3 年的周期,口碑从零累积较为困难。叠加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未来粗放的学位供给扩张模式将向优质学校学位扩容模式转型,新建民办高中的审批难度或将提高,随着民办教育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市场空间逐渐释放,存量头部品牌有望持续获益。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教育部,华源证券研究图图17:2023年天立国际、成实外教育、科德教育、枫叶教育在校人数年天立国际、成实外教育、科德教育、枫叶教育在校人数图图18:2023-2032E民办高中在校人数民办高中在校人数/民办教育渗透率民办教育渗透率19.5 .3!.1!.9.7#.5$.3%.1%.9&.0%0%5 %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民办高中在校生(万人)民办教育渗透率3.70.80.80.4011223344天立国际控股成实外教育科德教育枫叶教育高中入读人数(万人)高中学科教育市场:千亿规模,快速扩容高中学科教育市场:千亿规模,快速扩容“双减双减”前高中学科教育市场近千亿前高中学科教育市场近千亿,随参培率提升规模有望快速扩容:随参培率提升规模有望快速扩容:根据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21数据统计,高中学段参培率相对最低,人均支出显著提升。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参培率为24.4%,细分到学段上,高中参培率最低仅为18.1%;2018年全国参培的中小学生平均校外学科培训支出为 8438 元/年。人均支出随学段显著提升,高中阶段人均支出达 10200 元/年。据我们测算,双减前高中学科教育市场约为998亿元。我们认为,未来随高考复读需求的上升叠加高中阶段参培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容。资料来源: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21魏易,华源证券研究图图19:双减前高中学科教育市场空间近千亿:双减前高中学科教育市场空间近千亿630.6697.2742.8766.5824.4898.3998.016 %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市场空间(亿元)高中学科教育参培率学大教育:供给出清份额提升,全日制培训赋新动能学大教育:供给出清份额提升,全日制培训赋新动能高中学科培训供给侧出清高中学科培训供给侧出清,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双减”政策后学科类培训行业供给大幅出清,根据教育部2022年2月数据显示,线下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机构出清92%。公司在剥离K9业务后,考虑到存量牌照经营的监管现状,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全日制培训赋予新动能全日制培训赋予新动能,有助提升盈利中枢:有助提升盈利中枢:学大教育提供的全日制培训(含复读)业务,主要为中高考复读生、艺考生、普通高三学生提供封闭式的高考文化课全日制寄宿培训服务,已布局30余个基地,覆盖学生6000余人。全日制培训采用班课形式,每班20-25人同时上课,同一时间内培训场地和教师所能服务的学生数量远高于个性化辅导模式,人效及客单价相比个性化辅导更高,盈利能力更强。下游需求旺盛下游需求旺盛,业绩延续高增长:业绩延续高增长:2024H1公司预告实现24H1归母净利润预计1.3-1.9亿,同增46%-108%;扣非归母净利润1.2-1.7亿,同增21%-77%。业务进展顺利,全年业绩可期。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2024-2026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为iFind一致预期图图20: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21: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29.9224.3025.2917.9822.1328.3834.4641.50-40%-30%-20%-10%0 0%0.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0.140.44-5.360.111.542.513.424.35-1500%-1000%-500%0P00000%-6.00-4.00-2.000.002.004.006.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 2025E 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天立国际控股:高中业务稳定增长,托管业务极具潜力天立国际控股:高中业务稳定增长,托管业务极具潜力高中业务稳定增长高中业务稳定增长,校区网络持续扩张:校区网络持续扩张:FY2024H1天立国际实现营收16.45亿元,同比 73.8%,其中综合教育服务收入为8.51亿元,同比 64.4%,主要受高中生人数增加与疫后学生游学需求旺盛的驱动。2023-2024学年,公司自营校网内已有3.6万余高中生。公司主要于50所学校向学生提供综合教育服务。区域上既覆盖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有中西部低线城市,服务类型上提供传统高中教育,兼顾国际高中教育、艺考、复读等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托管业务具备增长潜力托管业务具备增长潜力,公司业务持续拓宽:公司业务持续拓宽:今年以来托管业务加速落地,截止到2024年6月公司新签托管学校5所,包括山东德州东城中学、云南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浙江衢州智造新城实验学校以及河北滦州海阳学校、奇石学校,共计签约托管学校14所。长期来看,各地方政府公办学校托管诉求旺盛,我们预计今年多还会有多个托管学校签约落地,公司托管业务增长极具潜力,未来有望赋予集团增长新动能。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2024-2026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为iFind一致预期图图22: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23: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9.1712.983.458.8423.0331.5345.9860.88-100%-50%0P00 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 2025E 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2.653.79-13.320.973.345.678.1711.27-500%-400%-300%-200%-100%00 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政策面:监管扶持,扩大供给政策面:监管扶持,扩大供给鼓励私人企业参与职业培训:鼓励私人企业参与职业培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重要性并驾齐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重要性并驾齐驱: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法案)通过,其中第三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第九条“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号召社会参与建立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政策扶持,深化职教改革:深化职教改革:2022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鼓励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资料来源: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华源证券研究表表6:职业培训法规政策梳理:职业培训法规政策梳理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2022.12指导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方向: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4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2019.2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教行业:就业刚需,市场广阔职教行业:就业刚需,市场广阔职教行业划分为学历和非学历培训:职教行业划分为学历和非学历培训: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毕业学生可以获得文凭,而非学历类以掌握就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并没有正式的学位或文凭。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提升竞争激烈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提升竞争激烈,催化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催化职业教育培训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2016年-2021年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招录类考试培训学员人数CAGR分别为7.7%/8.1%,2026年参培人数有望分别达到4670/900万人次,职教需求进一步上升。职教培训市场空间超万亿:职教培训市场空间超万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空间约为9097亿元,其中非学历/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分别为2670/6427亿元。到2026年,职教培训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至10979亿元,非学历/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分别达到3317/7662亿元。资料来源: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弗若斯特沙利文,华源证券研究图图24:2016-2026E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招录类考试培训学员人数情况招录类考试培训学员人数情况图图25:2016-2026E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空间(亿元)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空间(亿元)25.427.729.432.434.836.83941.143.244.946.74.255.44.85.86.26.87.48.18.590102030405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学员人数(百万人)招录类考试培训学员人数(百万人)1205138615241790202622152445267028933104331739624240451249175216559659946427684572567662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学历职业教育培训中国东方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龙头,招生形势稳步向好中国东方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龙头,招生形势稳步向好课程专业持续迭代课程专业持续迭代,学生就业率充分保障:学生就业率充分保障:公司旗下设立集团研究院,开展各专业模组研发、教材研发、认证业务实施及拓展、学历合作开发、以及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调研与研究。近年来,公司加快专业的更新迭代,并开设综合专业应对公办学校的竞争,如在新东方体系开展酒店管理、行政总厨、康养等课程;在新华电脑推出互联网会计、电商直播、电竞等专业。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设有“创就业服务中心”,全国200余所院校设有“创就业办”,构建全国性的就业保障资源网络,确保学生成功就业,2023年,新东方烹饪、新华电脑、万通汽车、欧米奇及欧曼谛长期课程毕业生的平均引荐就业率达95%。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招生形势稳步向好:招生形势稳步向好:2023年,公司新培训人次及新客户注册人数约15.29万人,同比增长13.8%。具体到各大品牌而言,招生均呈增长态势。新东方烹饪教育招生同比增长13.9%至5.84万人,欧米奇同比增长23.2%至1.44万人,美味学院同比增长9.8%至1万人;新华电脑同比增长1.5%至2.70万人;万通汽车同比增长18.5%至3.68万人;欧曼谛同比增长125.7%至3406人。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图图26: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27:2019-2026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39.0536.4941.4038.1939.7941.7446.0650.50-10%-5%0%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9.005.004.322.662.814.275.256.25-50%0P0%0.002.004.006.008.001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亿元)Yoy粉笔:线上公考培训龙头,粉笔:线上公考培训龙头,AIAI赋能提升经营效率赋能提升经营效率在线公考培训为核心在线公考培训为核心,下游需求日渐高涨:下游需求日渐高涨:粉笔的前身为猿辅导旗下公考项目部门,推出行业首款APP、首创在线公考培训课程、首创在线模考和在线题库。公司产品及课程涉及公考、事业单位、教资考试。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00万人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大使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工作受到更多应届生青睐,选拔类考试行业竞争加剧也使得参培意愿得以提升,公考培训行业需求旺盛。2024H1公司公告业绩预增营收不少于16.1亿元;净利润不少于2.5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27亿元,净利润及经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不少于212.9%/13.5%,公司业绩稳步向好。AIAI赋能助力高效学习赋能助力高效学习,经营效率不断提升:经营效率不断提升:基于在大语言模型(LLM)领域的深厚积累,粉笔自主研发了首个专注于公考行业的垂直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得益于在教研方面的长期积累,整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意图识别和向量数据库技术,粉笔推出了“AI智能老师”,提供可靠、准确且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在教师端:2021年2月份,一位粉笔精品班辅导老师同期可以服务40人左右,“AI智能老师”同期最高可服务150人,效率大幅提升。在学生端,在面试备考环节,AI面试点评将老师反馈工作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可用率在80%以上,同期使用量是人工点评的20多倍。AI赋能效果显著。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2024-2026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为iFind一致预期图图28: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29: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11.6021.3234.2928.1030.2135.1341.1747.80-40%-20%0 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1.54-4.84-20.46-20.871.895.076.638.42-600%-400%-200%0 0%-30.00-20.00-10.000.001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传智教育:鸿蒙课程需求快速释放,业绩有望边际改善传智教育:鸿蒙课程需求快速释放,业绩有望边际改善主营主营ITIT线下培训线下培训,下游行业需求转弱导致业绩承压:下游行业需求转弱导致业绩承压:公司线下短训产品包括学科JAVAEE、HTML&JS 前端、Python 大数据开发、产品经理、新媒体 短视频运营等多个以就业为目标的IT课程,业务占比超90%。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34亿元,同比减少33.5%,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减少91.2%。上游培训需求受下游IT企业招聘需求牵引,由于近两年IT行业调整人员有所收缩,导致公司主业承压。鸿蒙课程推出鸿蒙课程推出,关注增量需求关注增量需求,业绩有望边际改善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2023年华为发布HarmonyOS NEXT,与安卓系统完全脱钩,各大厂快速适配过程中,鸿蒙程序员需求或将快速增长。2024年1月,公司成为阿里云授权培训认证合作伙伴,同月,公司与华为签署了HarmonyOS人才生态体系服务合作协议,并于3月成为华为HarmonyOS认证级授权培训伙伴,针对鸿蒙应用开发公司单独成立新课程体系。在安卓鸿蒙不兼容的情况下,下游互联网公司对于掌握鸿蒙系统的IT人员需求正在增加,尤其是企业内程序员也将释放再培训需求。与科大讯飞合作与科大讯飞合作,挖掘大模型人才培训需求挖掘大模型人才培训需求 :长期来看,伴随ChatGPT的横空出世,大模型技术将持续对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技术变革,AIGC相关的岗位需求持续火热。政策端也在鼓励“全力推进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留存”,未来大模型人才培训需求有望给公司带来新增长。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2024-2026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为iFind一致预期图图30: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31: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9.246.46.648.035.346.347.548.54-40%-30%-20%-10%0 04681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1.80.650.771.810.161.181.61.97-200%0 0000.511.522.5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长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基本面:扩学额强化内生增长,基本面:扩学额强化内生增长,FY2FY24 4有望进入量价齐升新轨道有望进入量价齐升新轨道学额增长叠加生源优化学额增长叠加生源优化,内生提量确定性较强:内生提量确定性较强:从多家高教公司公布的23新学年招生情况来看,高等教育板块整体学额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专升本学额增长最为显著(中教控股同增70.1%;希教国际控股同增158%)。中国科培持续提升学费较高的本科学生占比,FY23本科层次新生招生人数提升22%,本科生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高等教育生均学费增长4.4%,生源结构优化推动生均学费进一步上升。多数头部高教公司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多数头部高教公司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毛利率有望筑底回升:毛利率有望筑底回升:2024H1,中教控股/中国科培/希教国际控股/新高教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32.8/8.7/20.4/13.1亿元,分别实现同增18.3%/10.4%/5.6%/13.8%。政策明确各地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我们预计24-25年底或为行业集中高投入期,随着各企业资本开支前奏放缓,毛利率下降趋势有望筑底回升。2024H1中教控股/中国科培/希教国际控股/新高教集团毛利率分别为:56.0%/60.8%/44.0%/39.8%多数头部高教公司在校人数稳健增长:多数头部高教公司在校人数稳健增长:2022/2023学年招生人数,中教控股/中国科培/希教国际控股/新高教集团在校人数分别实现同增26.9%/0.7%/20.9%/-0.4%,多数高教公司在校人数保持增长,新高教集团人数略有下滑主要系调整生源结构,持续提升本科生占比。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华源证券研究表表7:各公司:各公司21-23学年在校人数情况学年在校人数情况21/2221/22学年在校人数(人)学年在校人数(人)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2/2322/23学年在校人数(人)学年在校人数(人)同比增长同比增长中教控股240,00433.204,500 26.9%中国科培119,948 14.60,800 0.7%希教国际控股232,05919.3(0,453 20.9%新高教集团143,76414.40,535-0.4%政策面:稳就业趋势明朗,民办高教前景广阔政策面:稳就业趋势明朗,民办高教前景广阔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独立院校的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点。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提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造再学习的机会,已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五年及以上的高校有资格可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招收对象包括毕业三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及当年毕业生,学制为2年。2021年9月民促法落地,其中提及“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的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设立民办教育发展方面的基金会或者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在条例上并未对民办高教公司外延并购做限制,并且对公开、公平、公允的关联交易持开放态度,民办高教公司此前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已基本消除。我们认为,政策面上高教行业没有较大风险,叠加当前稳就业趋势下高校扩招趋势明确,民办高教有望进入量价齐升新轨道。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务院,华源证券研究表表8:高教政策梳理:高教政策梳理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内容要点内容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21.41)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的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2)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审批同意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授予资格。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奖励举办者等。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设立民办教育发展方面的基金会或者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教育部2020.5通知指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造再学习的机会,已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五年及以上的高校有资格可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招收对象包括毕业三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及当年毕业生,学制为2年。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教育部2020.5将独立院校的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点。各独立学院需在2020年底前制定转设方案,并实现一批独立学院的转设。高教行业:并购趋势减缓,主要关注分红高教行业:并购趋势减缓,主要关注分红“双减双减”后并购受阻:后并购受阻:高教行业各公司在“双减”后并购均处于停滞。中教控股:2020年收购海口经济学院及附属艺术学校60%的股权;2021年收购四川锦城学校51%的股权。中国科培:2019年12月31日,中国科培宣布以14.5亿元人民币收购哈尔滨石油学院100%权益;2021年7月16日,拟以最高5.5亿元人民币收购马鞍山学院100%权益,当前未并表。新高教集团:2020年上半年,收购河南学校剩余45%的股份;2021年4月,以6.74亿收购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希教国际控股:2016年9月,希望教育集团收购捷星慧旅70%权益,2019年,以7800万元进一步收购捷星慧旅30%权益及对应的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举办人权利;以1.6亿元收购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4亿元收购苏州托普职业技术学院/昆山技工学院;2020年3月,以1.4亿美元收购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服务供应商英迪集团。重点关注公司分红政策:重点关注公司分红政策:中教控股每年分红比例为不低于财年所赚取可供分配净利润的30%。2024年3月底,公司以现金方式分派2023财年末期股息和2024财年中期股息,总计派额约为2023财年经调整净利润的40%。新高教集团年度派息不低于财政年所赚取可供分配净利润的30%。2024年,公司维持以现金方式派发全年股息,派息比例为50%。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华源证券研究表表9:各公司分红情况:各公司分红情况中教控股中教控股中国科培中国科培新高教集团新高教集团希望教育希望教育分红政策分红政策分红比例为不低于财年所赚取可供分派净利润的30%。通常在三月底以现金方式分派截至上一财年末(8月31日)的末期股息,以及上一财年末至本财年中报(2月28日)的中期股息。除末期股息外,公司可不时宣派中期股息或特别股息。公司董事会会考虑包括财务业绩、现金流状况、未来营运等因素决定是否建议派发股息。年度派息不低于公司各财政年度所赚取可供分配利润的30%。通常以现金方式派发年度股息。公司董事会会考虑包括财务业绩、现金流状况、未来营运等因素决定是否建议派发股息及金额。中教控股:加大投入积极扩容,新入学人数显著增加中教控股:加大投入积极扩容,新入学人数显著增加国内高教集团龙头国内高教集团龙头,加大投入积极扩容:加大投入积极扩容:截至2024年2月28日,公司物业、校舍及设备资产为193.2亿元,上年同期为176.7亿元,同比增长9.3%;资本开支为20.3亿元,上年同期为12.2亿元,同比增长66.7%。资本开支主要用于兴建现有校区的新楼宇以及山东省及广东省扩建容量,公司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学校规模。高教业务稳健增长高教业务稳健增长,新入学人数显著增加:新入学人数显著增加:公司国内高等教育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日制新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8月31日,公司于中国的成员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约24.8万人,同比增长约7%,其中,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生约19.9万人,同比增长约13%。在2023/24学年,公司于中国的成员学校2023/24学年全日制注册新生人数达到约9.7万人,同增17%,其中,全日制高等教育注册新生人数达到约8.4万人,同比增长18%。2024H1公司国内市场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9.2%至31.79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为97%,国内业绩表现良好。资料来源:iFind,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2024-2026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为iFind一致预期图图32:2019-2026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图图33:2019-2026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变化19.5526.7836.8247.5656.1665.9574.7783.840 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营业总收入(亿元)Yoy5.936.3314.4418.4513.8021.3024.0627.04-50%0P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Yoy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核心研究框架: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2.素质教育培训:政策利好,翻倍空间3.高中学科教育:供给不足,需求上行4.职业教育:监管扶持,就业刚需5.民办高等教育:风险较小,关注分红6.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教育政策变化风险:教育政策变化风险:职业教育行业景气度于政策环境关联度较高职业教育行业景气度于政策环境关联度较高,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职业教育行业发展陆续出台产业扶持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职业教育行业发展陆续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政策,若政策后续存在重大变化及调整将对行业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若政策后续存在重大变化及调整将对行业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行业招生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招生不达预期风险:教育公司招生存在低预期的风险教育公司招生存在低预期的风险,从而造成业绩不及预期从而造成业绩不及预期。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若公司无法应对市场变化若公司无法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经营策略及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经营策略及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恶化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恶化。市场规模测算的风险:市场规模测算的风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假设条件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假设条件,若实际情况与假设存在较大偏差若实际情况与假设存在较大偏差,存在行业市场规模不及预期的存在行业市场规模不及预期的风险风险。附表附表表表10:重点公司估值表:重点公司估值表资料来源:iFind,Bloomberg,华源证券研究 备注:盈利预测中思考乐教育、卓越教育集团、新东方、中国东方教育来自华源,好未来来自彭博一致预期,其余均使用iFind一致预期总市值美股单位为亿美元,港股单位为亿港元,其他为亿元人民币,EPS单位美股为美元/股,其他为人民币元/股 代码公司股价总市值EPSPE2024/08/292024E2025E2026E2024E2025E2026EEDU.N新东方62.87108.293.043.854.44211614TAL.N好未来8.0348.70 0.140.270.54573015000526.SZ学大教育55.1668.002.122.823.57262015003032.SZ传智教育8.1432.800.280.390.482921171769.HK思考乐教育5.6932.100.270.380.541914103978.HK卓越教育集团2.7523.300.210.330.4412861773.HK天立国际控股4.2088.900.270.390.53141070667.HK中国东方教育2.3250.500.20.240.2911972469.HK粉笔2.6459.100.230.30.3710860839.HK中教控股4.20114.000.780.881.00554声明声明证券分析师声明证券分析师声明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报告表述的所有观点均准确反映了本人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本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的出具此报告,本人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不将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一般声明一般声明本报告是机密文件,仅供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签约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客户。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客户应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殊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属于非公开资料。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本公司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就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声明声明信息披露声明信息披露声明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公司将会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销售人员信息销售人员信息华东区销售代表李瑞雪华北区销售代表王梓乔华南区销售代表杨洋股票投资评级说明股票投资评级说明证券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证券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个月内,证券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证券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定义如下:买入(Buy):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Outperform):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中性(Neutral):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减持(Underperform):相对弱于市场表现5以下。行业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行业的投资评级: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个月内,行业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行业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定义如下:看好(Overweight):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中性(Neutral):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看淡(Underweight):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应阅读整篇报告,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本报告采用的基准指数:A 股市场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SCEI),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 500指数或者纳斯达克指数。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2022023 3 版)版)A Report on Chinese Applied Journals Evaluation(1st Edition)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研发研发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 版)编委会 主 编 杨思洛 白立华 王新波 赵蓉英 程 闯 童明坤 胡小洋 吴丽娟 副主编 刘 霞 何 汶 马 力 董 克 宋艳辉 编著者 李龙飞 张钧惠 杨翰霖 陈天庥 靳玉洁 郭家慧 丁 敏 周展伊 聂 颖 雷一璠 张 蕊 余鑫岩 邓皓文 周柃妍 陈语瞳 苏 严 唐昀涵 鲁思奇 指导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研发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 版)顾问委员会 邱均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深教授 刘永坚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数传集团董事长 张 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 叶继元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宋 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长 杨立英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伍军红 中国知网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苏金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许 洁 武汉大学教授 段乐川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邢 欣 北京大学馆员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概述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概述.1 一、评价背景与意义.1 二、评价目标与思路.2 三、评价特色与创新.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过程说明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过程说明.6 一、评价对象遴选.6 二、分类标准与处理.7 三、评价模型构建.8 四、数据来源及处理.13 五、评价方法设计.13 六、评价结果呈现.14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15 一、自然科学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16 二、社会科学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31 三、综合性交叉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35 1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 版)应用型期刊在科技进步、经济效益提升、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用型期刊评价更注重国家和行业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评价,与行业知识传播和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等紧密相关,直接关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数字出版智能服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 2023 年 3 月正式启动国内首次应用型期刊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等政府部门以及高职院校领导、期刊编辑和管理者等建立紧密联系,多次开展调研和座谈活动,吸纳多方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先后召开了 50 多次内部会议,就应用型期刊筛选与认定、领域划分、评价指标选择、权重分配、期刊信息征集、数据采集与处理、结果分析与呈现等进行了集中研究和讨论。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一年多的探究,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开展情况及评价结果如下。第一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概述 应用型期刊,是与理论型期刊相对的概念,其主要是内容定位以应用实践为主,关注和刊载以反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职业发展、行业进步或社会实践领域创新成果的期刊。本报告充分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契机,推进理论创新和评价改革,采用分类比较、多元评价方式,构建中国特色、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遴选应用型核心期刊,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一、一、评价评价背景背景与意义与意义 在全球化知识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强调期刊评价要“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坚持分类评价和多元评价”。应用型期刊在技术应用、行业实践及职业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然而,当前主流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引文等文献计量指标的整体性评价,2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偏重理论学术,对应用型期刊的关注与适应性不足,导致其价值与贡献被低估甚至边缘化。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期刊发展却与高职教育水平不匹配,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与评价机制,限制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还加剧了对高职院校及行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不公,不利于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及行业技术创新。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科学的发展。重视应用型期刊的评价和引导,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构建全面、系统、科学、客观的中国特色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营造开放创新、公正合理、健康协同的期刊评价生态,构建特色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涉及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是应用型期刊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期刊评价体系完善的现实需要,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应用技术知识传播的客观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应用型期刊的出版、传播及使用情况,更加准确地反映应用型期刊在科学发展与行业实践中的价值和贡献,激发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为优化期刊管理、科研项目评估及人才与机构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二、二、评价评价目标与思路目标与思路 总目标是研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具体目标包括: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各行业技术人才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态势与需求,推动面向应用实践领域核心期刊评价理论的新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全面收集应用实践类期刊的数据信息,系统评价各类应用型期刊,精准描绘各类核心期刊的学术画像并研发评价报告。本项目按照“现实需求现实需求理论支撑理论支撑方法模型方法模型应用实施应用实施报告研报告研发发”的思路展开,如图 1 所示。“现实需求”主要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及各行业技术人才的发展需求、应用型期刊的建设需求。“理论支撑”围绕应用型核心期刊的概念内涵、相互关系、形成机理、分类依据、评价原则、评价导向、评级标准等内容展开。“方法模型”则围绕数智技术的驱动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构建进行。“应用实施”依托于“资源技术”优势,从应用型期刊的遴选分类、数据采集、评价定级、期刊画像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报告研发”聚焦于研究报告的研发,为学界、业界、图书馆界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3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图 1 项目成果报告研究思路的总体框架 三三、评价评价特色与创新特色与创新 我们研发国内首个应用型期刊评价报告,坚持“四个突出”:1)突出需求导向,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应用型期刊建设目标,完善评价制度,着力解决评价中重数量指标、轻质量实效等现象。2)突出问题意识,针对存在的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指标表面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开展多层次差别化评价,提高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3)突出系统思维,统筹应用型期刊目标,加强周期性评价、后评价和过程回溯,提高评价专业化、科学化水平。4)突出中国特色,坚持自主创新评价,鼓励个性化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应用型期刊评价做出示范。(一)(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期刊评价目标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期刊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评价活动的灵魂与核心。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中华民族伟大复 4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兴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推动应用型期刊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期刊社会价值,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引导应用型期刊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成为评价的总目标。从经济社会层面出发,应用型期刊作为行业技术交流的核心平台,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技能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内容质量而非形式数量切入,对应用型期刊进行精准且系统的评价,成为评价的根本目标。转向教育层面,应用型期刊不仅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标尺,更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现实需求,力求评价结果真实、合理、公正,以此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这是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关键目标。(二)(二)特制期刊等级分类,完善学科分类标准特制期刊等级分类,完善学科分类标准 合理分类是科学评价的基础。对于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我们遵循“分类评价,同类比较”的基本原则,积极创新评价方式,持续优化配套制度、规范分类体系,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充分汲取现有期刊评价体系分类、图书分类法及学科分类标准的精髓,并着重参考职业教育专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更能凸显应用型期刊特性的分类体系,将应用型期刊细分为 21 个类别,彰显其应用实践特点,为实施分类评价和同类比较提供参考依据。在明确参评期刊所属类别的基础上实行分级评价。基于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按各期刊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依次分为权威、核心、扩展、入库 4 个等级。分类呈现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及应用型权威、核心期刊指南与画像,便于等级间和等级内的比较;定性和定量相辅,实现更科学、精准的分类评价。(三)(三)公开透明评价过程,建立融合评价机制公开透明评价过程,建立融合评价机制 全面公开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包括数据来源、采集和聚合方法、更新频率、存取方法、数据质量监控、验证方法等,从而保障数据和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和准确无误。鉴于单一的“量化”标准难以充分捕捉“质”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情况。定性评价中,我们探索公开专家或评审方信息,公布同行评议内容,欢迎期刊编辑、作者读者、社会公众对过程进行评论与反馈。定量评价中,注重公开计量指标的具体含义、统计方法及相应权重等。我们平衡“定量”与“定性”的关系,以精准简洁的量化数量为基础,深入挖掘质量和实效。我们着力重构定量定性相融合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过程的多主体参与。在期刊信息征集阶段,主动与期刊建立联系,广泛收集参评意向、分类归属、代表 5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性贡献、专家推荐等;在定量与定性评价阶段,鼓励专家、作者、读者、编辑、大众等多方主体参与,设置专项指标,并制定了领域专家定性评审等制度,以此加强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面向生态系统理论和价值共创理念,我们致力于推动应用型期刊评价形成共同体,交互式协作共建开放创新、健康协同的期刊评价生态。(四)(四)重视内容质量评价,突出其代表性贡献重视内容质量评价,突出其代表性贡献 在构建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时,我们将内容质量置于核心地位,认为传统量化指标仅能作为辅助,难以全面且直接地反映期刊的质量水平;新兴的替代计量指标,尽管为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但间接性本质决定了其无法完全替代内容质量评价的重要地位。为此,采取多维度、综合性评价策略,注重应用型期刊学术水平、实践价值、编辑水平、排版设计以及作者口碑等方面的表现,测度刊载科研成果的引领情况,以全面衡量应用型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应用型期刊在新闻出版、协会奖项、经济发展、社会公益等领域所展现的代表性贡献,是评价体系的特色之一。这些贡献,如获得项目支持、组织奖励、开设区域专栏以及积极参加捐赠等,不仅是期刊服务领域行业、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其独特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为更全面地反映这些特色价值,我们将社会服务纳入评价维度,系统收集内部多维、多元数据,力求实现外在指标与内在实效的有机统一;适当淡化对表面量化数据的过度依赖,突出具有独特贡献指标和文本案例数据,以更加深入、细致地刻画应用型期刊的真实面貌。(五)(五)构建特色评价体系,数智赋能期刊评价构建特色评价体系,数智赋能期刊评价 聚焦于应用型期刊的全程化知识服务流程,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应用型期刊评价 PCSR 模型,进而构建内容生产、知识传播、社会服务、声誉表现“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重视内容质量的卓越与代表性贡献的彰显,还强调评价指标的权威性、新颖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力求全面、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国应用型期刊。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融合全文内容分析,实现评价的数据多源化、指标的语义化、过程的开放化、结果的精准化、服务的智能化、角度的多维化、形式的实时化,是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的新发展。评价体系涉及 4 项一级指标、29 项二级指标,评价对象众多,数据规模较大且数据多源多样,人工采集难以实现。通过使用数据挖掘和爬虫技术等,实现部分评价指标数据及其详细信息的自动采集;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解析处理,评价效率得到大幅 6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提升,同时避免了大量无用信息的干扰。第二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过程说明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过程注重严谨性和客观性。广泛收集各类期刊名单,经过严格筛选与规范分类,形成应用型期刊入库名单,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与代表性。结合文献调研与专家座谈等途径,构建了应用型期刊评价 PCSR 模型与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多渠道信息征集与数据采集,确保评价数据真实可靠,并借助先进工具整理和处理数据。在此基础上,大规模邀请领域专家进行定性评审,对争议期刊进行审慎复议,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最终,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权威的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并编制发布评价研究报告,为学术界与实践界提供参考。评价的核心流程涵盖六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下。一、评价对象遴选一、评价对象遴选 应用型期刊是指以应用实践为主要内容定位,关注和刊载以反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职业发展、行业进步或社会实践领域创新成果的期刊。应用型期刊是与理论型期刊相对的概念,都属于学术期刊的范畴。本项目以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结果(5737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结果(693 种)、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6390 种)的期刊刊源为基础,对应用型期刊的遴选过程主要包括:“减减”:调查各刊在国内重要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包括 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2 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CSCD 来源期刊目录(20232024)以及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剔除了具有以下情况的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的研究层次被标记为“1”,即属于理论研究或基础研究的期刊;CSSCI 和 CSCD来源期刊目录中被标记为“C”或 RCCSE(第六版)被评为“A ”或“A”的期刊。该步骤共剔除了 2649 种期刊。待待“增增”:一是统计被影响因子年报、CSSCI、CSCD、北大核心、RCCSE(第六版)收录但不在应用型期刊名单上的期刊,同样按照上述“减”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二是统计研究层次被影响因子年报标记为“1”,同时主办单位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相关、从学院更名为大学的期刊,以尽可能全地覆盖全部应用型 7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期刊。“增增”:通过检查期刊的简介、刊载内容等判断待“增”期刊是否属于应用型期刊,少数不确定的期刊由多人共同商议进行判断,剔除了文学类、党建类、宗教类等刊物以及停刊或 2020 年后数据未更新的刊物,去重后共增加 78 种期刊。最终形成自拟应用型期刊名单(3872 种)。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向自拟应用型期刊名单中的每家期刊发起邀请,征求参评意向,并收集期刊向当地新闻出版局提交的期刊社会效益自评 相关数据、期刊所属类别、领域专家信息以及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建议等。自 2023 年 9 月 13 日正式启动期刊信息征集,采取邀请、自主申报、同行推荐等渠道展开信息征集工作,共收到 1484 家期刊的反馈,最后筛选出 1365 家应用型期刊作为本次期刊评价的评价刊源。二、二、分类标准与处理分类标准与处理 关于本次评价中期刊的分类,我们是在参考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由 62 个一级学科和 4 个综合学科类组成)、中国职业高等院校期刊AMI(由 3 个属性大类和 8 个学科类组成)、国家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等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为主要的分类依据,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将 1365 种应用型期刊分到 17 个行业大类中(19 个行业大类中有 2 个行业大类(即旅游行业、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的期刊规模太少,本版暂未设置这 2 个行业分类),同时增加 2 个综合大类,即自然科学综合应用和社会科学综合应用。主体领域涉及自然科学两个以上(含两个)类的应用型期刊纳入自然科学综合应用;主体领域涉及社会科学两个以上(含两个)类的应用型期刊纳入社会科学综合应用;主体领域同时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应用型期刊以刊载内容和定位为准纳入自然科学综合应用或社会科学综合应用。应用型期刊所属类别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先由期刊根据对自身的了解、定位、发展规划等自主选择参评类别,再由项目组成员对期刊自选类别进行人工核查。经统计,1365 种期刊中有 160 种期刊的所属类别经过了人工调整,调整主要参考期刊刊名信息、主办单位、期刊文章、中图分类、馆藏分类等。如畜牧兽医杂志由资源环境与安全类调整为农林牧渔类,精细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装备等由资源环境与安全类调整为生物与化工类,新疆石 8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油天然气 石油管材与仪器 陕西煤炭等由能源动力与材料类调整为资源环境与安全类,图书情报导刊由电子与信息类调整为文化艺术类,四川图书馆学报 高校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研究等由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调整为文化艺术类,矿产综合利用 海洋开发与管理 测井技术等由自然科学综合应用调整为资源环境与安全类,东北亚经济研究 国际石油经济 武汉金融等由社会科学综合应用调整为财经商贸类。本次评价共有 1365 种期刊参评,经期刊自选及人工核查,参评的应用型期刊在 19 个应用大类的数量分布如表 1 所示。表 1 1365 种应用型期刊的类别及各类期刊数量 类别类别 期刊数期刊数 类别类别 期刊数期刊数 农林牧渔 110 电子与信息 86 资源环境与安全 93 医药卫生 251 能源动力与材料 82 财经商贸 77 土木建筑 49 文化艺术 29 水利 21 新闻传播 17 装备制造 64 教育与体育 90 生物与化工 49 公安与司法 14 轻工纺织 20 自然科学综合应用 88 食品药品与粮食 18 社会科学综合应用 153 交通运输 54 三、评价模型构建三、评价模型构建(一)(一)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应用型期刊的知识服务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涵盖内容生产、知识传播、研讨和活动的组织,以及咨询和指导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专业且实用的知识,以助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成效。为全面分析应用型期刊的服务能力,我们从其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着手,深度把握服务链条的衔接与循环。根据生态隐喻,在期刊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中,期刊扮演着生产者角色,负责刊载内容的编辑加工,在满足需求、提供服务的驱动下,使其承载的知识资源在流动中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知识需求。根据基本的知识服务流程,应用型期刊的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如图 2 所示。9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图 2 应用型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 应用型期刊的全程化知识服务是指应用型期刊的服务主体以服务科学共同体、促进学术与行业交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提供高质量内容、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等多种渠道,积极发挥其效用来满足服务对象多元知识需求的一种全方位服务网络。应用型期刊的服务主体日益拓展,既保有传统的编辑部、期刊社、主办单位等,也出现依托期刊官网、集成数据库、新媒体平台等进行服务;服务对象较为宽泛,由科研工作者、行业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组成;服务内容主要涵盖生产、传播、应用、反馈四个方面,与其服务对象的需求链紧密贴合,形成知识服务的良性循环。(二)(二)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建立建立 应用型期刊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中,服务主体主要聚焦于服务对象多层次知识需求,各服务流程均体现应用型期刊的具体服务效果。综合不同服务主体、服务对象,以及多阶段服务效果,得到应用型期刊服务能力组成要素图,如图 3所示。10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图 3 应用型期刊服务能力组成要素 内容生产内容生产 应用型期刊的内容生产是其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也是葆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职业发展、行业实践等内容都是应用型期刊重点关注的方面,这些内容经过编校、加工、出版,成为知识传播和扩散的源头。没有高质量的内容,期刊将无法吸引读者和订阅,陷入服务对象流失的困境。内容生产能力可从编校差错情况、出版流程规范、发文量、发文类型等角度衡量。知识传播知识传播 知识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将生产的内容传递给读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实现期刊的影响和价值。传播方式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发行、在线阅读、社交媒体推广等。知识传播的效果通常是参考被服务对象所采纳和吸收的程度,如被引量、下载量、阅读量、收藏量、影响因子等。由于应用型期刊所刊载的内容很可能被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未能在引用关系中体现,过于倚重被引类指标将低估该类期刊的知识传播服务水平。社会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体现应用型期刊价值与贡献的重要方面,涉及实践指导、产学合作、公益活动等。应用型期刊的社会服务能力可结合服务方式和效果综合评价,如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实践和推广技术,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发挥交流平台作用,主办或承办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培训活动、讲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平台,如自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提高公众的内容可及性和可理解性;印刷与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声誉表现声誉表现 应用型期刊在服务对象心目中的认知、影响和地位等,是关键的评价内容。11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应用型期刊在服务过程中会产生来自作者、读者、审稿人、社会公众等群体的反馈,包括对期刊的理解、服务效果评价、意见建议等,有助于期刊不断改进内容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服务对象的声誉表现,对期刊具有重要意义,是吸引更多优质稿源、优秀审稿人和编委、订阅机构和读者的前提,关乎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综上,基于全程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和服务能力组成要素构建的应用型期刊评价 PCSR 模型如图 4 所示。图 4 应用型期刊评价 PCSR 模型(三)评价指标体系(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设计 基于应用型期刊评价 PCSR 模型,结合相关评价专家和期刊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3 版)最终构建的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2 所示,共有 4 项一级指标和 29 项二级指标(含 2 项总体性的定性评价)。表 2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权重权重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权重权重 说明说明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内容生产 0.20 应用论文占比 0.080 近 2 年期刊发表论文中应用类内容论文占比;近 5 年应用型教育机构发文占比,各占 50%自采,知网 编校差错情况 0.030 近 2 年期刊编校及印刷质量 以提交新闻出版局结果为准 编辑出版规范 0.040 统计当年期刊的投稿系统、论文规范、审稿制度等建设情况 自采,官网 期刊发文量 0.030 近 2 年期刊发文量 自采,知网、维普 开放获取情况 0.020 统计当年期刊的 OA 程度和速度 自采,官网(含第三方平台)知识传播 0.30 篇均总下载量 0.015 期刊所有论文篇均下载总量 自采,知网、万方 12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近年总下载量 0.030 期刊所有论文在统计当年 Web下载量 自采,知网 近年篇均下载量 0.045 期刊所有论文在统计当年篇均下载量 即年下载率 0.030 期刊当年发文篇均下载量 高下载论文量 0.030 期刊近 2 年发表论文下载量在同类前 1%的论文量 高被引论文量 0.015 期刊近 2 年发表论文被引量在同类前 1%的论文量 篇均总被引量 0.015 期刊所有论文篇均被引总量 自采,知网、万方、维普 近年总被引量 0.015 期刊所有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期刊、学位、会议论文引用量 自采,知网 近年篇均被引量 0.030 期刊所有论文在统计当年篇均被引量 两年影响因子 0.030 期刊前 2 年发表的论文篇均在统计当年被期刊、学位、会议论文引用 自采,知网、维普 即年指标 0.015 统计当年期刊论文篇均被期刊、学位、会议论文引用 H 指数 0.030 期刊有 H 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 H 次 自采,维普 社会服务 0.30 社会效益情况 0.060 近 2 年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总得分 以提交新闻出版局结果为准 公益行为 0.080 近 2 年期刊参与公益事业、活动筹办、科普宣传、捐赠等情况 代表性贡献 0.090 近 5 年期刊服务领域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期刊提供,自采 网站资源量 0.030 统计当年期刊自建网站的网页资源 自采,官网、百度、谷歌 网站外链情况 0.020 统计当年期刊自建网站的被链接量 社交媒体影响 0.020 统计当年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 自采,微信公众号平台、清博、新榜 声誉表现 0.20 社会评价情况 0.040 近 2 年期刊的社会美誉度、被媒体宣传报道情况 以提交新闻出版局结果为准 奖项荣誉情况 0.050 近 2 年期刊获得各级政府奖项及荣誉情况 读者作者评价 0.050 近 2 年读者或作者对期刊的网络评论情况 自采,各类网络学术论坛、期刊交流平台 行业专家评价 0.060 期刊管理运营专家评价 自采 13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领域专家评价 各领域专家的定性评估 自采,期刊推荐 顾问委员意见 整体定性评估 自采 注:“领域专家评价”“顾问委员意见”属于定性评价阶段,未纳入应用型期刊的定量评价。四四、数据来源及处理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是自采和期刊编辑部提供。(一)自采数据(一)自采数据 自采数据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采集数据,包括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平台,百度、谷歌等国内外主流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平台,期刊官网,网络学术论坛,期刊交流平台等提供的数据;二是社会调研数据,网络采集数据是基础,再结合人工判断和多轮实践进行打分,涉及编辑出版规范、开放获取情况、读者作者评价、行业专家评价等指标;三是第三方数据,包括知网 2021-2023 年公开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下简称“年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年度影响力报告(2022 版)、万方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21 版)以及清博、新榜等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数据。近年总下载量、即年下载率、近年总被引量、两年影响因子指标,取知网三年年报数据的均值,而近年篇均下载量、近年篇均被引量、即年指标则优先参考 2023 版年报,若未收录再参考 2022 版或 2021 版年报。对于未被年报收录的期刊,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数据。(二)应用型期刊编辑部协助提供的数据(二)应用型期刊编辑部协助提供的数据 应用型期刊编辑部填写信息征集系统,根据问卷信息提供相关材料,包括2021-2022 年向当地新闻出版局提交的期刊社会效益自评表相关数据、期刊所属类别、代表性贡献、推荐专家信息以及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建议等,涉及编校差错情况、社会效益情况、公益行为、代表性贡献、社会评价情况、奖项荣誉情况等指标。定量指标均取各年的均值,个别期刊因变更主办单位等特殊情况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则取相邻年份的数据。五、五、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方法设计 根据应用型期刊发展特征,本次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中始终坚持“同类比较”,一是编辑出版规范、开放获取情况、代表性贡献、读者作者评价、行业专家评价等指标得分均由相同的项目组成员或专家定性评分,以降低个体之间打分的差异性;二是高下载和高被引论文量与期刊所属类别直接相关,无论是同类的整体发文还是阈值设置;三是针对同一指标数据 14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跨平台现象,先进行平台内部的归一化处理,再取不同平台所得数据的均值;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类别期刊的各项指标得分采取功效系数法归一化处理,再按照指标权重进行汇总计算,形成综合得分。(二)定性评价(二)定性评价 参与本次定性评审的专家可分为三类,一是顾问专家,二是行业专家,三是领域专家。其中,顾问专家评审主要考查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以及结合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审专家意见确定最终评价结果;行业专家评审侧重于考查应用型期刊在管理运营方面的声誉表现,对应于“行业专家评价”指标;领域专家由期刊推荐,主要考虑定量总体排序的合理性以及一级指标得分与等级的合理性。本次评价邀请了近2000名领域专家结合自身认知对同类期刊进行横向比较,共收到包含具体调整建议的反馈 500 余份,内容主要以调整期刊等级和得分为主,另有少量期刊的增补和移除。由于部分评价指标时效性较强,增补期刊将面临数据采集区间不一致的问题,影响评价效果,也要考虑期刊的参评意愿。因此,暂不将建议增补期刊纳入本次评价,但作为下一次评价的邀请对象。对于有异议的少量期刊,结合领域专家意见,由项目组和顾问专家共同商议该刊的最终评价结果。六六、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呈现呈现 在应用型期刊评价中,按照布拉德福定律,以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为依据分为 4 个等级:权威、核心、扩展、入库。权威期刊取前 5%,核心期刊取前 5%,扩展期刊取前 25%,入库期刊取前 600%。各等级的期刊数量根据实际有细微调整,等级内按音序排序,不分排名先后。15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第三部分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 本次评价采用表 2 所示的“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将 1365 种应用型期刊分为 3 大行业和 19 个类别进行展示,评价结果总体分布如表 3 所示。核心期刊(含权威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包括扩展期刊和入库期刊)的数量分布同“二八定律”相吻合。表 3 应用型期刊评价中各等级期刊的数量分布 序号序号 行业行业 类别类别 权威权威 核心核心 扩展扩展 入库入库 1 自然科学行业 农林牧渔 5 23 38 44 2 资源环境与安全 4 19 35 35 3 能源动力与材料 4 16 29 33 4 土木建筑 2 10 17 20 5 水利 1 4 7 9 6 装备制造 3 13 24 24 7 生物与化工 2 10 17 20 8 轻工纺织 1 4 7 8 9 食品药品与粮食 1 4 6 7 10 交通运输 2 11 20 21 11 电子与信息 4 16 33 33 12 医药卫生 10 50 94 97 13 社会科学行业 财经商贸 4 15 28 30 14 文化艺术 1 6 10 12 15 新闻传播 1 4 6 6 16 教育与体育 4 19 33 34 17 公安与司法 1 3 5 5 18 综合性交叉行业 自然科学综合应用 4 18 32 34 19 社会科学综合应用 7 31 54 61 合计 61 276 497 531 16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一、一、自然科学行业自然科学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一一)农林牧渔农林牧渔类类(110 种)种):同级按刊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北方园艺 权威 2 热带农业科学 权威 3 饲料工业 权威 4 中国农机化学报 权威 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权威 6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核心 7 畜牧与饲料科学 核心 8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核心 9 黑龙江农业科学 核心 10 林业调查规划 核心 11 农产品加工 核心 12 农业科技管理 核心 13 山西农业科学 核心 14 饲料研究 核心 15 现代农业研究 核心 16 新疆农垦经济 核心 17 渔业研究 核心 18 中国茶叶 核心 19 中国城市林业 核心 20 中国果树 核心 21 中国南方果树 核心 22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核心 23 中国食用菌 核心 24 中国兽医杂志 核心 25 中国蔬菜 核心 26 中国种业 核心 27 自然保护地 核心 28 作物杂志 核心 29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扩展 30 北方农业学报 扩展 31 畜牧兽医杂志 扩展 32 大豆科技 扩展 33 大麦与谷类科学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34 东南园艺 扩展 35 福建农业科技 扩展 36 广西林业科学 扩展 37 果树资源学报 扩展 38 家禽科学 扩展 39 节水灌溉 扩展 40 林业科技通讯 扩展 41 林业资源管理 扩展 42 落叶果树 扩展 4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扩展 44 农业技术与装备 扩展 45 农业展望 扩展 46 森林防火 扩展 47 生物灾害科学 扩展 48 水产科技情报 扩展 49 饲料博览 扩展 50 台湾农业探索 扩展 51 特产研究 扩展 52 天津农业科学 扩展 53 现代畜牧兽医 扩展 54 现代农业科技 扩展 55 渔业现代化 扩展 56 长江蔬菜 扩展 57 植物医学 扩展 58 智慧农业导刊 扩展 59 中国瓜菜 扩展 60 中国果菜 扩展 61 中国马铃薯 扩展 62 中国棉花 扩展 63 中国奶牛 扩展 64 中国乳业 扩展 65 中国猪业 扩展 66 中南农业科技 扩展 17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67 安徽林业科技 入库 68 桉树科技 入库 69 防护林科技 入库 70 福建茶叶 入库 71 甘肃林业科技 入库 72 甘蔗糖业 入库 73 耕作与栽培 入库 74 广西糖业 入库 75 贵州农机化 入库 76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入库 77 黑龙江动物繁殖 入库 78 湖北植保 入库 79 湖南林业科技 入库 80 江苏林业科技 入库 81 粮食储藏 入库 82 辽宁农业科学 入库 83 林草政策研究 入库 84 林业科技情报 入库 85 宁夏农林科技 入库 86 农村科技 入库 87 农技服务 入库 88 农业科技通讯 入库 89 农业知识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90 热带农业工程 入库 91 山西林业科技 入库 92 上海农业科技 入库 93 食药用菌 入库 94 食用菌 入库 95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入库 96 世界竹藤通讯 入库 97 现代畜牧科技 入库 98 现代牧业 入库 99 亚热带农业研究 入库 100 浙江林业科技 入库 101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入库 102 中国茶叶加工 入库 103 中国畜禽种业 入库 104 中国动物保健 入库 105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入库 106 中国果业信息 入库 107 中国水土保持 入库 108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入库 109 种业导刊 入库 110 作物研究 入库 (二)(二)资源环境与安全资源环境与安全类类(93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工业水处理 权威 2 环境污染与防治 权威 3 煤田地质与勘探 权威 4 资源与产业 权威 5 安全、健康和环境 核心 6 北京测绘 核心 7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核心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8 地震研究 核心 9 工业用水与废水 核心 10 环境保护 核心 1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核心 12 环境生态学 核心 13 矿产综合利用 核心 14 矿冶工程 核心 18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5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 16 煤矿安全 核心 17 煤炭工程 核心 18 陕西煤炭 核心 19 世界石油工业 核心 20 天然气与石油 核心 21 中国矿业 核心 22 中国煤炭 核心 23 资源开发与市场 核心 24 爆破 扩展 25 测绘地理信息 扩展 26 测绘工程 扩展 27 测井技术 扩展 28 城市地质 扩展 29 工业安全与环保 扩展 30 海洋开发与管理 扩展 31 华东地质 扩展 32 环保科技 扩展 33 环境保护科学 扩展 34 环境监控与预警 扩展 35 环境科技 扩展 36 环境科学与管理 扩展 37 黄金 扩展 38 净水技术 扩展 39 矿产保护与利用 扩展 40 矿业工程研究 扩展 41 露天采矿技术 扩展 42 煤炭技术 扩展 43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扩展 44 气象科学 扩展 45 上海国土资源 扩展 46 湿地科学与管理 扩展 47 物探与化探 扩展 48 现代测绘 扩展 49 油气田环境保护 扩展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0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扩展 51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扩展 52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扩展 53 中国地质调查 扩展 54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扩展 55 中国锰业 扩展 56 自然资源情报 扩展 57 自然资源信息化 扩展 58 钻探工程 扩展 59 城市勘测 入库 60 当代石油石化 入库 61 地震科学进展 入库 62 地质与资源 入库 63 广东气象 入库 64 国土资源导刊 入库 65 核安全 入库 66 黑龙江环境通报 入库 67 华北地质 入库 68 环境影响评价 入库 69 环境与发展 入库 70 今日消防 入库 71 绿色矿冶 入库 72 煤矿爆破 入库 73 煤矿现代化 入库 74 内陆地震 入库 75 能源技术与管理 入库 76 气象科技进展 入库 77 山西煤炭 入库 78 陕西地质 入库 79 陕西气象 入库 80 石油地质与工程 入库 81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入库 82 石油管材与仪器 入库 83 石油矿场机械 入库 84 石油商技 入库 19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85 世界有色金属 入库 86 四川地震 入库 87 西部资源 入库 88 新疆石油天然气 入库 89 铀矿冶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90 中国安全生产 入库 91 中国环保产业 入库 92 中国金属通报 入库 93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入库 (三)(三)能源动力与材料能源动力与材料类类(82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电气传动 权威 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权威 3 热加工工艺 权威 4 综合智慧能源 权威 5 电池 核心 6 电瓷避雷器 核心 7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核心 8 东北电力技术 核心 9 非金属矿 核心 10 分布式能源 核心 11 广东电力 核心 12 节能技术 核心 13 南方能源建设 核心 14 钛工业进展 核心 15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核心 16 油气与新能源 核心 17 有色金属工程 核心 18 浙江电力 核心 19 中国粉体技术 核心 20 钻井液与完井液 核心 21 材料保护 扩展 22 材料开发与应用 扩展 23 材料研究与应用 扩展 24 电力科学与工程 扩展 25 电力学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6 电气工程学报 扩展 27 非常规油气 扩展 28 钢管 扩展 29 航空动力 扩展 30 火工品 扩展 31 火箭推进 扩展 32 家电科技 扩展 33 节能 扩展 34 连铸 扩展 35 煤质技术 扩展 36 内蒙古电力技术 扩展 37 轻金属 扩展 38 区域供热 扩展 39 山东电力技术 扩展 40 上海金属 扩展 41 湿法冶金 扩展 42 四川电力技术 扩展 43 橡胶工业 扩展 44 冶金能源 扩展 45 冶金自动化 扩展 46 硬质合金 扩展 47 有色金属加工 扩展 48 中国钼业 扩展 49 中国有色冶金 扩展 50 鞍钢技术 入库 51 柴油机 入库 20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2 车用发动机 入库 53 低温工程 入库 54 电池工业 入库 55 电线电缆 入库 56 东方汽轮机 入库 57 发电设备 入库 58 甘肃冶金 入库 59 合成润滑材料 入库 60 黑龙江电力 入库 61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入库 62 江西冶金 入库 63 金属制品 入库 64 炼铁 入库 65 录井工程 入库 66 轮胎工业 入库 67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68 能源研究与管理 入库 69 宁夏电力 入库 70 汽轮机技术 入库 71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入库 72 热力透平 入库 73 山西焦煤科技 入库 74 上海建材 入库 75 上海节能 入库 76 铁合金 入库 77 铜业工程 入库 78 无损探伤 入库 79 橡胶科技 入库 80 新疆钢铁 入库 81 有色设备 入库 82 制冷技术 入库 (四)(四)土木建筑土木建筑类类(49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华中建筑 权威 2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权威 3 广东园林 核心 4 建筑结构 核心 5 建筑遗产 核心 6 结构工程师 核心 7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核心 8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核心 9 新建筑 核心 10 新型建筑材料 核心 11 中国名城 核心 12 重庆建筑 核心 13 城市建筑空间 扩展 14 工程建设 扩展 15 工程建设与设计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6 工程与建设 扩展 17 广西城镇建设 扩展 18 建材发展导向 扩展 19 建材技术与应用 扩展 20 建设监理 扩展 21 建筑技艺 扩展 22 建筑节能(中英文)扩展 23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扩展 24 世界建筑 扩展 25 四川建材 扩展 26 小城镇建设 扩展 27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扩展 28 中外建筑 扩展 29 住宅科技 扩展 30 城镇供水 入库 21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31 工程勘察 入库 32 工程质量 入库 33 供水技术 入库 34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入库 35 建筑安全 入库 36 建筑电气 入库 37 建筑机械化 入库 38 建筑技术开发 入库 39 建筑设计管理 入库 40 建筑实践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41 路基工程 入库 42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入库 43 山西建筑 入库 44 石材 入库 4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入库 46 天津建设科技 入库 47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入库 48 园林 入库 49 中国电梯 入库 (五)(五)水利水利类类(21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中国防汛抗旱 权威 2 水电能源科学 核心 3 水电与抽水蓄能 核心 4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核心 5 西北水电 核心 6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7 吉林水利 扩展 8 人民珠江 扩展 9 水力发电 扩展 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扩展 11 水利信息化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2 长江技术经济 扩展 13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扩展 1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扩展 15 广西水利水电 入库 16 红水河 入库 17 山西水利 入库 18 陕西水利 入库 19 水利水电快报 入库 20 浙江水利科技 入库 21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入库(六)(六)装备制造装备制造类类(64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机床与液压 权威 2 中国舰船研究 权威 3 铸造 权威 4 电焊机 核心 5 电气技术 核心 6 钢铁钒钛 核心 7 航空工程进展 核心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8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核心 9 烧结球团 核心 10 压力容器 核心 11 制冷与空调 核心 12 制造技术与机床 核心 13 制造业自动化 核心 14 轴承 核心 22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5 铸造技术 核心 16 钻采工艺 核心 17 电气时代 扩展 18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扩展 19 风机技术 扩展 20 管道技术与设备 扩展 21 焊管 扩展 22 焊接 扩展 23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扩展 24 航空科学技术 扩展 25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扩展 26 机电工程技术 扩展 27 机电信息 扩展 28 机械 扩展 29 机械工程师 扩展 30 机械制造 扩展 31 模具工业 扩展 32 汽车电器 扩展 33 设备管理与维修 扩展 34 新技术新工艺 扩展 35 液压气动与密封 扩展 36 仪器仪表用户 扩展 37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扩展 38 重型机械 扩展 39 铸造设备与工艺 扩展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40 自动化与仪表 扩展 41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入库 42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入库 43 船舶与海洋工程 入库 44 大型铸锻件 入库 45 弹箭与制导学报 入库 46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入库 47 地质装备 入库 48 电气防爆 入库 49 电气技术与经济 入库 50 阀门 入库 51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入库 52 航天控制 入库 53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入库 54 金属加工(热加工)入库 55 轻工机械 入库 56 设备监理 入库 57 声学与电子工程 入库 58 水泵技术 入库 59 仪表技术 入库 60 宇航计测技术 入库 61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入库 62 中国重型装备 入库 63 铸造工程 入库 64 装备机械 入库(七)(七)生物与化工生物与化工类类(49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化工新型材料 权威 2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权威 3 当代化工 核心 4 工业催化 核心 5 化工机械 核心 6 化工矿物与加工 核心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7 化学试剂 核心 8 煤化工 核心 9 生物技术进展 核心 10 水泥 核心 11 应用化学 核心 12 有机硅材料 核心 23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3 低碳化学与化工 扩展 14 广州化学 扩展 15 合成橡胶工业 扩展 16 河南化工 扩展 17 化肥设计 扩展 18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扩展 19 磷肥与复肥 扩展 20 煤炭与化工 扩展 21 能源化工 扩展 22 日用化学品科学 扩展 23 石化技术与应用 扩展 24 石油化工自动化 扩展 25 塑料科技 扩展 26 云南化工 扩展 27 粘接 扩展 28 中国胶粘剂 扩展 29 中国涂料 扩展 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入库 31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32 分子科学学报 入库 33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入库 34 合成技术及应用 入库 35 化工装备技术 入库 36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入库 37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入库 38 精细石油化工 入库 39 流程工业 入库 40 上海化工 入库 41 上海染料 入库 42 上海涂料 入库 43 石油化工建设 入库 44 石油化工设备 入库 45 石油化工应用 入库 46 四川化工 入库 47 特种橡胶制品 入库 48 涂层与防护 入库 49 香料香精化妆品 入库 (八)(八)轻工纺织轻工纺织类类(20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林产工业 权威 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3 皮革科学与工程 核心 4 陶瓷学报 核心 5 现代纺织技术 核心 6 包装学报 扩展 7 产业用纺织品 扩展 8 电镀与涂饰 扩展 9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扩展 10 合成纤维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1 轻工标准与质量 扩展 12 中国陶瓷工业 扩展 13 玻璃搪瓷与眼镜 入库 14 国际纺织导报 入库 15 景德镇陶瓷 入库 16 天津造纸 入库 17 印刷杂志 入库 18 造纸技术与应用 入库 19 中国纤检 入库 20 中华纸业 入库 24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九)(九)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药品与粮食类类(18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中国调味品 权威 2 粮食科技与经济 核心 3 粮油食品科技 核心 4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核心 5 中国食品添加剂 核心 6 粮食与饲料工业 扩展 7 粮食与油脂 扩展 8 美食研究 扩展 9 食品与发酵科技 扩展 10 中国乳品工业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1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扩展 1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13 粮食加工 入库 14 轻工科技 入库 15 轻工学报 入库 16 食品科技 入库 17 食品与药品 入库 18 饮料工业 入库 (十)(十)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类类(54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汽车文摘 权威 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权威 3 船电技术 核心 4 公路工程 核心 5 公路交通技术 核心 6 机车电传动 核心 7 舰船科学技术 核心 8 交通节能与环保 核心 9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核心 10 世界桥梁 核心 11 铁道建筑技术 核心 12 铁路计算机应用 核心 13 邮政研究 核心 14 城市道桥与防洪 扩展 15 船舶 扩展 16 船舶物资与市场 扩展 17 船海工程 扩展 18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扩展 19 公路与汽运 扩展 20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扩展 2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2 交通企业管理 扩展 23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扩展 24 汽车工程师 扩展 25 汽车工程学报 扩展 26 汽车工艺与材料 扩展 27 汽车实用技术 扩展 28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扩展 29 时代汽车 扩展 30 水运工程 扩展 31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扩展 32 中国港湾建设 扩展 33 中国修船 扩展 34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入库 3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36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入库 37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入库 38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入库 39 湖南交通科技 入库 40 交通科技 入库 41 交通科学与工程 入库 42 交通与运输 入库 25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43 客车技术与研究 入库 44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入库 45 汽车与驾驶维修 入库 46 汽车与新动力 入库 47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48 山东交通科技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49 商用汽车 入库 50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入库 51 铁道通信信号 入库 52 铁路采购与物流 入库 53 智慧轨道交通 入库 54 综合运输 入库(十一)(十一)电子与信息电子与信息类类(86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电讯技术 权威 2 计算机系统应用 权威 3 图学学报 权威 4 物联网技术 权威 5 大数据 核心 6 电光与控制 核心 7 激光与红外 核心 8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核心 9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核心 10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核心 11 计算机与现代化 核心 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核心 13 全球定位系统 核心 14 软件导刊 核心 15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核心 16 无线电工程 核心 17 物联网学报 核心 18 现代雷达 核心 19 移动通信 核心 20 指挥控制与仿真 核心 21 半导体光电 扩展 22 电机与控制应用 扩展 23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扩展 24 电脑与信息技术 扩展 25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6 电子技术 扩展 27 电子科技 扩展 28 电子器件 扩展 29 电子元件与材料 扩展 30 电子制作 扩展 31 高技术通讯 扩展 32 光通信技术 扩展 33 光通信研究 扩展 34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35 集成技术 扩展 3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扩展 37 计算机时代 扩展 38 舰船电子对抗 扩展 39 雷达科学与技术 扩展 40 人工智能 扩展 41 数字技术与应用 扩展 42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扩展 43 通信技术 扩展 44 无线电通信技术 扩展 45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扩展 46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扩展 47 信息技术 扩展 48 邮电设计技术 扩展 49 长江信息通信 扩展 50 中兴通讯技术 扩展 26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1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扩展 52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扩展 53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扩展 54 安全与电磁兼容 入库 55 半导体技术 入库 56 导航定位学报 入库 57 电脑与电信 入库 58 电子工艺技术 入库 59 电子机械工程 入库 60 电子与封装 入库 61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入库 62 光电技术应用 入库 63 光电子技术 入库 64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入库 65 光学与光电技术 入库 66 广播与电视技术 入库 67 航天电子对抗 入库 68 火控雷达技术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69 集成电路应用 入库 70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入库 71 软件工程 入库 72 上海电气技术 入库 73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入库 74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入库 75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入库 76 通信与信息技术 入库 77 微电子学 入库 78 无线通信技术 入库 79 现代导航 入库 80 现代电视技术 入库 81 压电与声光 入库 82 遥测遥控 入库 83 应用激光 入库 84 影视制作 入库 85 真空电子技术 入库 86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入库(十二)(十二)医药卫生医药卫生类类(251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权威 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权威 3 山东中医杂志 权威 4 世界中医药 权威 5 医药导报 权威 6 中国现代中药 权威 7 中国医药 权威 8 中国职业医学 权威 9 中医药临床杂志 权威 10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权威 11 成都医学院学报 核心 12 肝胆胰外科杂志 核心 13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核心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4 河北中医 核心 15 华西医学 核心 16 基础医学教育 核心 17 健康研究 核心 18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核心 19 今日药学 核心 20 口腔疾病防治 核心 21 临床放射学杂志 核心 22 临床荟萃 核心 23 临床检验杂志 核心 24 临床肾脏病杂志 核心 25 全科护理 核心 26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核心 27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7 陕西医学杂志 核心 28 陕西中医 核心 29 实用骨科杂志 核心 3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核心 31 四川精神卫生 核心 32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核心 33 校园心理 核心 34 新医学 核心 35 药学研究 核心 36 医疗卫生装备 核心 37 医学新知 核心 38 医学信息学杂志 核心 39 医学研究杂志 核心 40 医学与社会 核心 41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核心 42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核心 4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核心 44 中国临床新医学 核心 45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核心 46 中国热带医学 核心 47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核心 48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核心 49 中国卫生资源 核心 50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核心 5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核心 52 中国医学伦理学 核心 53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核心 54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核心 5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核心 56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核心 57 中华高血压杂志 核心 58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核心 59 肿瘤预防与治疗 核心 60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核心 61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扩展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62 法医学杂志 扩展 63 风湿病与关节炎 扩展 64 腹部外科 扩展 65 肝脏 扩展 66 赣南医学院学报 扩展 67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扩展 68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扩展 69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扩展 70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扩展 71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扩展 72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扩展 73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扩展 74 河北中医药学报 扩展 75 华南预防医学 扩展 76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扩展 77 教育生物学杂志 扩展 78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扩展 79 介入放射学杂志 扩展 80 老年医学研究 扩展 81 临床骨科杂志 扩展 8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扩展 83 临床输血与检验 扩展 8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扩展 85 临床与病理杂志 扩展 86 皮肤病与性病 扩展 87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扩展 88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扩展 8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90 上海医学 扩展 91 上海医药 扩展 92 上海预防医学 扩展 93 上海针灸杂志 扩展 94 上海中医药杂志 扩展 95 生物医学转化 扩展 96 天津护理 扩展 28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97 卫生职业教育 扩展 9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扩展 99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扩展 100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扩展 101 心脏杂志 扩展 102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扩展 103 新中医 扩展 104 循证护理 扩展 105 眼科学报 扩展 10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扩展 107 药物生物技术 扩展 108 医学动物防制 扩展 1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扩展 110 医学研究与教育 扩展 111 浙江医学 扩展 112 职业与健康 扩展 113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扩展 114 中国当代医药 扩展 115 中国辐射卫生 扩展 116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扩展 117 中国基层医药 扩展 118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扩展 119 中国临床护理 扩展 120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扩展 121 中国临床研究 扩展 122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扩展 123 中国民间疗法 扩展 124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扩展 125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扩展 126 中国输血杂志 扩展 12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扩展 128 中国卫生 扩展 129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扩展 130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扩展 131 中国心血管杂志 扩展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扩展 133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扩展 134 中国药物评价 扩展 135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扩展 136 中国医疗设备 扩展 137 中国医药导刊 扩展 13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扩展 139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扩展 140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扩展 141 中国综合临床 扩展 142 中国卒中杂志 扩展 143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扩展 144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扩展 145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扩展 146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扩展 147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扩展 148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扩展 149 中华眼底病杂志 扩展 150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扩展 151 中医药文化 扩展 152 肿瘤防治研究 扩展 153 肿瘤学杂志 扩展 154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扩展 155 白血病淋巴瘤 入库 156 包头医学 入库 157 北京医学 入库 158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入库 159 滨州医学院学报 入库 160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入库 161 大医生 入库 162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入库 163 腹腔镜外科杂志 入库 164 甘肃医药 入库 165 肝癌电子杂志 入库 166 骨科 入库 29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67 广州医药 入库 168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入库 169 国际呼吸杂志 入库 170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入库 171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入库 172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入库 173 国际消化病杂志 入库 174 国际肿瘤学杂志 入库 175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入库 17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入库 177 吉林医学 入库 178 脊柱外科杂志 入库 179 济宁医学院学报 入库 180 精神医学杂志 入库 181 局解手术学杂志 入库 182 临床急诊杂志 入库 18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入库 184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入库 18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入库 18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入库 187 临床血液学杂志 入库 188 临床医学工程 入库 189 内科 入库 190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入库 191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入库 192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入库 193 社区医学杂志 入库 194 神经药理学报 入库 195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入库 196 生殖医学杂志 入库 197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入库 19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入库 199 实用心电学杂志 入库 200 实用医技杂志 入库 201 世界临床药物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02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入库 203 外科理论与实践 入库 204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入库 205 微创医学 入库 206 微生物与感染 入库 207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入库 208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入库 209 现代仪器与医疗 入库 210 心电与循环 入库 211 医药论坛杂志 入库 212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入库 213 右江医学 入库 214 预防医学论坛 入库 215 长治医学院学报 入库 216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入库 217 中国地方病防治 入库 218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入库 219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入库 220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入库 221 中国民康医学 入库 222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入库 223 中国卫生工程学 入库 224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入库 225 中国卫生人才 入库 226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入库 227 中国研究型医院 入库 228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入库 229 中国药师 入库 230 中国药物与临床 入库 231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入库 232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入库 233 中国医学装备 入库 234 中国医院统计 入库 235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入库 30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36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入库 237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入库 238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入库 23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入库 24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入库 241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入库 242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入库 243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44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入库 245 中外医学研究 入库 246 中医康复 入库 247 中医临床研究 入库 248 肿瘤基础与临床 入库 249 肿瘤研究与临床 入库 250 肿瘤影像学 入库 25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入库 31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二、社会科学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二、社会科学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一)(一)财经商贸财经商贸类类(77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当代金融研究 权威 2 调研世界 权威 3 金融与经济 权威 4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权威 5 财会通讯 核心 6 财务与会计 核心 7 东北亚经济研究 核心 8 金融发展研究 核心 9 林业经济 核心 10 农业经济与管理 核心 11 区域经济评论 核心 12 商业经济 核心 13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核心 14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核心 15 征信 核心 16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核心 17 中国金融 核心 18 中国林业经济 核心 19 中国商论 核心 20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21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22 财政科学 扩展 23 当代经济 扩展 24 国际石油经济 扩展 25 国际税收 扩展 26 海南金融 扩展 27 河北企业 扩展 28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扩展 29 环境经济研究 扩展 3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31 教育财会研究 扩展 32 金融经济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33 金融市场研究 扩展 34 开放导报 扩展 35 林业经济问题 扩展 36 企业管理 扩展 37 区域金融研究 扩展 38 人力资源 扩展 39 商场现代化 扩展 40 商展经济 扩展 41 武汉金融 扩展 42 现代商贸工业 扩展 43 现代商业 扩展 44 债券 扩展 45 中国市场 扩展 46 中国西部 扩展 47 中国医疗保险 扩展 48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49 财政监督 入库 50 产业创新研究 入库 51 当代农村财经 入库 52 公共财政研究 入库 53 管理会计研究 入库 54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入库 55 国际金融 入库 56 海关与经贸研究 入库 57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入库 58 经济发展研究 入库 59 经济研究参考 入库 60 科技与金融 入库 61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入库 62 农银学刊 入库 63 欧亚经济 入库 32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64 全球化 入库 65 上海经济 入库 66 上海商业 入库 67 时代经贸 入库 68 特区经济 入库 69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入库 70 新疆财经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71 沿海企业与科技 入库 72 中国经济报告 入库 73 中国税务 入库 74 中国物价 入库 75 中国渔业经济 入库 76 中国招标 入库 77 中国证券期货 入库(二)(二)文化艺术文化艺术类类(29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档案与建设 权威 2 创意设计源 核心 3 工业设计 核心 4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核心 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核心 6 图书馆研究 核心 7 浙江档案 核心 8 包装与设计 扩展 9 大舞台 扩展 10 当代动画 扩展 11 当代音乐 扩展 12 高校图书馆工作 扩展 13 工业工程设计 扩展 14 四川图书馆学报 扩展 15 天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6 文物鉴定与鉴赏 扩展 17 新阅读 扩展 18 北方音乐 入库 19 博物院 入库 20 大观 入库 21 人文天下 入库 22 色彩 入库 23 山东艺术 入库 24 上海艺术评论 入库 25 图书情报导刊 入库 26 艺术教育 入库 27 艺术科技 入库 28 音乐生活 入库 29 中国文化遗产 入库 (三)(三)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类类(17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青年记者 权威 2 东南传播 核心 3 教育传媒研究 核心 4 新媒体研究 核心 5 新闻世界 核心 6 出版与印刷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7 传媒论坛 扩展 8 对外传播 扩展 9 科技传播 扩展 10 新闻论坛 扩展 11 中国传媒科技 扩展 12 出版参考 入库 33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3 今传媒 入库 14 视听界 入库 15 数字出版研究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6 现代视听 入库 17 新闻研究导刊 入库 (四)(四)教育与体育教育与体育类类(90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权威 2 教学与管理 权威 3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权威 4 中国考试 权威 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核心 6 高等建筑教育 核心 7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核心 8 高教学刊 核心 9 教学研究 核心 10 教育与教学研究 核心 1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核心 12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核心 13 生物学教学 核心 14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核心 1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核心 16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17 职教通讯 核心 18 职业教育研究 核心 19 中国成人教育 核心 20 中小学管理 核心 21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核心 2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核心 2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核心 24 比较教育学报 扩展 25 成人教育 扩展 26 大学化学 扩展 27 纺织服装教育 扩展 28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9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扩展 30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扩展 31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扩展 32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扩展 33 化工高等教育 扩展 34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35 继续教育研究 扩展 36 教师教育论坛 扩展 37 辽宁体育科技 扩展 38 龙岩学院学报 扩展 39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扩展 40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扩展 41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2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43 实验教学与仪器 扩展 44 体育教育学刊 扩展 45 体育科研 扩展 46 体育研究与教育 扩展 47 武术研究 扩展 48 西部素质教育 扩展 49 现代教学 扩展 50 现代职业教育 扩展 51 英语学习 扩展 52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53 中国教育信息化 扩展 54 中国农业教育 扩展 55 中国数学教育 扩展 34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6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扩展 57 冰雪运动 入库 58 船舶职业教育 入库 59 创新与创业教育 入库 60 当代教育与文化 入库 61 高教论坛 入库 62 航海教育研究 入库 63 机械职业教育 入库 64 基础教育论坛 入库 6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入库 66 江苏高职教育 入库 67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入库 68 教育参考 入库 69 教育科学探索 入库 70 考试研究 入库 71 科教导刊 入库 72 两岸终身教育 入库 73 内蒙古电大学刊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74 少年儿童研究 入库 75 生活教育 入库 76 数学教学 入库 77 体育科学研究 入库 78 武当 入库 79 物理教学 入库 80 现代中小学教育 入库 81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入库 82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83 学周刊 入库 84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85 职教发展研究 入库 86 中国轻工教育 入库 87 中国校外教育 入库 8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入库 89 中小学教师培训 入库 90 中学数学教学 入库 (五)(五)公安与司法公安与司法类类(14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中国应用法学 权威 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核心 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核心 4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核心 5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扩展 6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扩展 7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8 刑事技术 扩展 9 中国司法鉴定 扩展 10 犯罪与改造研究 入库 11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入库 12 森林公安 入库 13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入库 14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入库 35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三、综合性交叉行业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一)(一)自然科学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综合应用类类(88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创新科技 权威 2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权威 3 科学技术与工程 权威 4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权威 5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核心 6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核心 7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8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核心 9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1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11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核心 12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核心 13 淮阴工学院学报 核心 14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核心 15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核心 16 山东科学 核心 17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核心 18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19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 20 燕山大学学报 核心 21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22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核心 23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24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扩展 25 大众标准化 扩展 26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扩展 27 甘肃科技 扩展 28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扩展 29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30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扩展 31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扩展 32 科技创新与应用 扩展 33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扩展 34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35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扩展 36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37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38 宁夏工程技术 扩展 39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扩展 40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扩展 41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42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扩展 43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4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扩展 45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扩展 46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47 应用科技 扩展 48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9 真空与低温 扩展 50 智能城市 扩展 51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52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扩展 53 中国科技术语 扩展 54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扩展 55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56 滨州学院学报 入库 57 测试技术学报 入库 36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8 防灾减灾学报 入库 59 高原科学研究 入库 60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入库 61 广西科学院学报 入库 6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入库 63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64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入库 65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66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入库 67 河南科学 入库 68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入库 69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70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入库 71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72 科技和产业 入库 73 空天防御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74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入库 75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76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77 企业科技与发展 入库 78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入库 79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入库 80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入库 81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入库 8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83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库 84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入库 85 真空 入库 86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87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入库 88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入库(二)(二)社会科学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综合应用类类(153 种)种):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同级按刊名音序排序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 城市观察 权威 2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权威 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权威 4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权威 5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权威 6 人口与社会 权威 7 医学与法学 权威 8 观察与思考 核心 9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10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核心 11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12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13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15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16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17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18 经营与管理 核心 19 科技创业月刊 核心 20 领导科学 核心 21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22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 23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24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25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26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核心 37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27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核心 2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 29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30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 3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3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 3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 34 宜宾学院学报 核心 35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 36 镇江高专学报 核心 37 中国发明与专利 核心 38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 39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0 办公室业务 扩展 41 残疾人研究 扩展 42 池州学院学报 扩展 43 当代中国与世界 扩展 44 发展研究 扩展 45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扩展 46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7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48 国有资产管理 扩展 4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50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扩展 5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52 合作经济与科技 扩展 53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54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55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扩展 56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扩展 57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58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扩展 59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扩展 6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61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扩展 62 景德镇学院学报 扩展 63 决策与信息 扩展 64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扩展 65 丽水学院学报 扩展 66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扩展 67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68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扩展 69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扩展 70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扩展 71 攀枝花学院学报 扩展 72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73 三明学院学报 扩展 74 山东工会论坛 扩展 75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扩展 76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扩展 77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扩展 78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79 思想政治课研究 扩展 8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扩展 8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扩展 82 唐都学刊 扩展 83 特区实践与理论 扩展 84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扩展 85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86 皖西学院学报 扩展 87 文化软实力 扩展 88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扩展 38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版)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89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扩展 90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扩展 91 中国生态旅游 扩展 9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扩展 93 安顺学院学报 入库 94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入库 95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96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97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入库 98 边疆经济与文化 入库 99 标准科学 入库 100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入库 10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库 102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03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04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入库 105 国际工程与劳务 入库 106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入库 10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入库 108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入库 109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库 110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入库 111 河西学院学报 入库 112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13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入库 114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入库 115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1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17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入库 118 荆楚学刊 入库 119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2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续表 序号 期刊名称 等级 121 科技广场 入库 122 科学与管理 入库 123 老区建设 入库 124 领导科学论坛 入库 125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26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入库 127 南洋资料译丛 入库 128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29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入库 130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入库 131 韶关学院学报 入库 13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33 台州学院学报 入库 13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35 天津电大学报 入库 136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入库 137 统计与管理 入库 13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3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40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入库 14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入库 142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入库 143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入库 144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入库 145 冶金经济与管理 入库 146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入库 147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入库 148 政工学刊 入库 149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入库 150 中国科技人才 入库 151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入库 15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入库 153 住宅产业 入库 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应用型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2023 版)Chinese Applied Core Chinese Applied Core JournalsJournals CACJCACJ 电话:027-68754477 Mail: 邮编:430072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 299 号
实施指南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 Making every school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implementation guidanceISBN(WHO)978-92-4-004725-9(网络版)ISBN(WHO)978-92-4-004726-6(印刷版)ISBN(UNESCO)978-92-3-500049-8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2023年保留部分版权。本作品可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间组织(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许可协议下使用。根据该许可协议条款,可为非商业目的复制、重新分发和改写本作品,但须按以下说明妥善引用。在对本作品进行任何使用时,均不得暗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任何特定组织、产品或服务。不允许使用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识。如果改写本作品,则必须根据相同或同等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对改写后的作品发放许可。如果对本作品进行翻译,则应与建议的引用格式一道添加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不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对此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始英文版本为应遵守的正本”。与许可协议下出现的争端有关的任何调解应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解规则(http:/www.wipo.int/amc/en/mediation/rules/)进行。建议的引用格式。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 Making every school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implementation guidance。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23年。许可协议:CC BY-NC-SA 3.0 IGO。在版编目(CIP)数据。在版编目数据可查阅http:/apps.who.int/iris/。销售、版权和许可。购买世卫组织出版物,参见http:/apps.who.int/bookorders。提交商业使用请求和查询版权及许可情况,参见https:/www.who.int/zh/copyright。第三方材料。如果希望重新使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像等,应自行决定这种重新使用是否需要获得许可,并相应从版权所有方获取这一许可。因侵犯本作品中任何属于第三方所有的内容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使用者承担。世卫组织照片。世卫组织的照片受版权保护,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在任何媒体上复制。要获得世卫组织照片的复制许可,请通过以下链接提出要求:http:/www.who.int/copyright。一般免责声明。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关于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司或产品更好。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均冠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世卫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卫组织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概要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教育机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要促进本机构师生和社区的健康发展并提升其福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紧密的联系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自25年前推出以来,健康促进学校(HPS)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不过,目前尚未出现一种完全嵌入式的可持续性HPS系统,而且很少有国家已经大规模实施并延续了该计划。在广泛研究全球范围内实施、维护、扩大健康促进学校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和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刊物,旨在指导全球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的调整和实施。对于参与识别、规划、资助、实施、监测、评估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各领域利益相关方而言,本刊物将说明以下内容:促进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具体措施 促进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方式方法 促进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参与群体为了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让我们从查阅本刊物起步,了解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建设健康促进学校关系到每一个人,各方都需要参与进来。概要iii目录序言 v致谢 vi缩略语与首字母缩略词 vii术语表 viii简介 1第 1 部分 实施周期 8第 2 部分 实施领域和策略 15第 3 部分 利益相关方分析和跟踪实施进展 30参考文献 34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37附录2.资源 74表 1.全球标准和标准声明 3表 2.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周期的五个步骤 11表3.全球指南在各国的应用 14表 4.实施领域的定义 17图 1.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系统 4图 2.实施指南的组成部分 7图 3.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周期概述 10图 4.绘制利益相关方影响图的工具 33iv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序言在世界各地,学校在提升学生及其家庭和社区的福祉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停课,这不仅给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造成约3.65亿小学生无法在学校用餐,同时大幅提升了学生出现压力、焦虑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些地区的学校停课数周以上,早婚、强迫结婚、早孕、童工和家暴事件就会增多。受教育权和健康权是核心人权,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比以往更重要的是,要将所有学校打造成促进健康、保障健康、培养健康的地方,要让学校能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并提升福祉,让学生能够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有如此,学校才能更具韧性,更能够确保教育和服务的持续性,而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计算能力。健康促进学校(HPS)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5年首次提出。不过,很少有国家大规模进行了落实,为了将健康促进持续融入教育系统而在制度层面进行必要调整的国家更是少之又少。2015年,HPS专家研究发现,系统性支持缺乏、资源有限、认识不统一和方法不一致,是HPS推广和落实面临的主要挑战。教育机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要促进本机构师生和社区的健康发展并提升其福祉。每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有制度化的政策、机制和资源,从而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健康并提升福祉,包括体现参与过程和社区包容性的教学课程和学校治理。而这需要教育机构调整策略,采用系统性方法将学校打造成健康促进学校并分配资源,从而让各级治理层具备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手段,有效实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健康、提升福祉的各项政策和项目。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 可以指导教育机构通过强化治理促进健康并提升福祉。这八项全球标准是在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另外一份配套材料 实施指南 则详细说明了13个实施领域、相关策略以及各国可以根据本国情况进行调整的通用流程。除此之外,案例研究展示了目前中低收入国家在学校健康促进方面的做法。应用这些全球标准,有助于促进全球19亿学龄儿童、青少年、教职工的健康和福祉,为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成年人和下一代创造红利。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谭德塞博士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奥德蕾阿祖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序言v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Valentina Baltag 和 Faten Ben Abdelaziz 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刘永峰和 Emilie Sidaner 负责协调本刊物的内容开发。本刊物主笔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青少年健康中心、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和皇家儿童医院的 Monika Raniti、Ruth Aston、Kristina Bennett、Ella Cehun、Cristina de Nicolas Izquierdo、Monika Fridgant、Susan M.Sawyer。同时,Monika Raniti 和 Susan M.Sawyer 供职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医学院儿科系;Ruth Aston 供职于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项目评估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内部工作组成员包括 Mervat Nessiem Gawrgyous、Regina Guthold、Laura Kann、Kid Kohl、Leanne Riley、David Ross、Scarlett Storr、Wilson Were、Juana Willumsen。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工作人员包括 Symplice Mbola-Mbassi(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Sonja Caffe、Gerarda Eijkmans、Maria Christina Franceschini、Fernanda Lanzagorta Cerecer(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处),Samar Elfeky、Jamela Al-Raiby(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Martin Weber、Vivian Barnekow(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Suvajee Good、Rajesh Mehta(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区域办事处),Riitta-Maija Hamalainen、Wendy Snowdon(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工作组成员包括 Jenelle Babble、Chris Castle、Christophe Cornu、Mary Guinn Delaney、Joanna Herat、Xavier Hospital、Patricia Machawira、Tigran Yepoy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和教育教席:Didier Jourdan(法国)。为本刊物做过贡献的专家还包括:Sally Beadle、Ariana Stahmer、Arushi Sing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部咨询组成员包括:Joyce Acolatse(加纳)、Habib Benzian(美国)、Chris Bonell(英国)、Orana Chandrasiri(泰国)、Anastasiya Dumcheva(乌克兰)、Adel M.A.Ebraheem(埃及)、Javier Gallego Dieguez(西班牙)、Sameh Hrairi(突尼斯)、Oshan Sharma Kattel(尼泊尔)、Otilie Lamberth(纳米比亚)、马迎华(中国)、Neha Sharma(印度)、Cheryl Walter(南非)、Mildred Wisile Xaba(斯威士兰)。联合国跨机构技术咨询组成员包括:Oya Zeren Afsar(联合国儿童基金会)、Michele Doura(世界粮食计划署)、Fatima Hachem(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Petra Tenhoope-Bender(联合国人口基金会)、Hege Wagan(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Maria Cristina Zucc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青少年健康中心咨询组成员包括:Israt Jahan Baki、Helen Butler、Andrea Krelle、Lisa Mundy、George Patton、Jon Quach、Nicola Reavley、Sachin Shinde;宣传专家是 Molly OSullivan。行政团队协助处理有关图表,其成员包括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的 Laura Griffith、Charmaine Sambathkumar 以及 Bill Reid、Creative Studio。Jean-Patrick Le Gall 组织开展了一场全球研讨活动并分析了结果。这项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Jean-Patrick Le Gall本人、青少年、青年、教师、校长、政府部门代表、各类组织(民间团体、私营部门、学术界)、援助机构。Luis Enrique Madge Rojas 和 Gersende Moyse 提供行政支持。儿童投资基金会和比尔及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致谢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所有为本刊物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感谢。vi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HPS HSSPISA UKSUNAIDSUNDPUNESCOUNFPAUNICEFUNRWA WASHWFPWHO健康促进学校健康学校策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经合组织)印度尼西亚学校健康方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 救济和工程处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缩略语与首字母缩略词缩略语与首字母缩略词vii领域(实施):在本实施指南中,每个专题声明描述了一个实施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一套相匹配的策略,这些策略是面向行动的声明,有助于在该领域进行实施。一些领域中,对该领域高质量实施进行了附加描述性陈述。能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释放、加强、创造、调整和保持能力以确定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过程。包括培训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改善系统,为应用新知识、实践新技能、提高绩效和确保可持续性创造条件。实践社区:“一群对某些事情有共同热情的人,他们知道这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并定期互动以学习更好的处理方法”(1)综合性(健康服务):针对一个社区的各类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服务的范围。理想情况下,综合性服务涵盖学生相关的所有健康领域,包括积极健康和发展、意外伤害、暴力、性与生殖健康(包括HIV)、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感觉功能、肢体残障、口腔健康、营养状况、身体活动、心理健康、药物滥用、自我伤害。本刊物中对“综合性”一词的使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健康服务指南的相关规定(2)。共同学校教育:通常关于生活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课外活动(如体育)的教学、学习和评估课程:“为设计、协调、规划教育或培训日程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估、学习资料、教师和培训者培训的说明”(3),旨在让学生能够“学到技能和知识并了解自身及其社区的健康和福祉”(4)。课程涵盖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全部体验,且包括规划和开发以及学生课外教育体验。.深度学习:一种学习方法,其中知识不仅被记忆和理解,而且被总结合成和应用(5)。差异化:教育工作者使用一系列教学技巧和课程调整来应对学生准备程度、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分布式学校领导力(又被称为“共享领导力”):学校社区各级领导层之间进行共享的协作式、相互依存型领导关系,包括在决策层面(6)教育成果:学校、教师及其他学校教职工希望学生实现的预期学习目标,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体验以及教育的教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影响,包括学业完成和就业(7)。评价能力建设:加强个人、组织、社区和网络的监测与评估能力,通过纳入评价以提高成果。治理:引导、管理、监测HPS活动和任务并对资源配置和目标实现进行问责时所依据的规定、机制、关系和流程。健康:“身体完全健康、心理完全健康、社会完全健康的一种状态,而非仅仅没有疾病和其他身体问题”(8)。健康教育:通过学习更多知识、激发积极性和提高健康素养帮助个人和社区促进健康的各种学习体验的集合,包括普及健康决定因素、个体风险因素、医疗制度相关信息,涉及支持参与免疫接种和体检项目、坚持服药、健康行为改变等行动的任务型交流,还涉及旨在培养可迁移的通用型健康技能的技能型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决策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包括发展有助于确定健康决定因素的知识和技能。术语表 viii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指在每日活动和社交过程中以及代际之间积累的个人知识和能力。组织结构和资源能够调节个人知识和能力,让人们能够获得、理解、评估、利用信息和服务,从而促进和保持自己及身边人的健康和福祉。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使人们能够加强对自身健康的控制并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不仅注重个人行为,而且面向各类社会环境干预”(8)。健康促进的范围和活动很全面且涉及多个层面。健康促进一般体现在群体、社区或人口的预防策略中,同时也体现在治疗、持续护理等个人方法中。健康促进教育系统:通过有意策划的行动,在以下各方面使健康促进制度化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管理、资源配置、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信息系统和绩效管理等。健康促进学校:不断为教学、学习、工作营造一种安全健康环境的学校(9)。这套全球标准和指标适用于任何全校参与的健康方法,即使没有使用“HPS”这一术语(例如,综合性学校健康、健康学习环境、健康学校等)。实施:为启动或落实某一计划(10)或方案而对一系列特定活动的组织实施。活动包括问题识别、预期结果确定、策划、监测与反馈、数据采集和使用、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合作(11)。特别是在学校,实施体现出教育系统的特征、实施者以及项目实施的组织背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12)。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估在完成活动、产出、结果、目的或目标方面取得的可度量的进展的变量(13,14)。指标对应着每个全球标准的组成要素。指标可以来源于各种数据,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例如,全球、国家、次国家、学校层面)进行采集和报告。各种类型的指标如下所示(15):投入指标:在项目活动实施中用来监测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硬件设施、设备以及运营政策的指标;过程指标:用于监测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活动的指标,包括活动内容和活动开展的情况;产出指标:用于监测服务准入、服务可用性、服务质量、服务安全方面各种过程的即时成效;成果指标:用于监测群体层面可度量的项目中期结果;影响指标:用于评估项目旨在产生影响的长期结果,包括死亡率和患病率的下降。在职教师:在学校注册并受聘为教师的教师。跨部门协作:在健康促进学校的情形中,为了实现教育和健康目标而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之间形成的有效、高效、可持续的工作关系(16)。知识转化:相关利益相关方合成、交流和应用知识,使全球和地方创新更加促进教育系统以及改善学生健康和福祉。本地社区:在学校附近生活或工作的人所形成的本地(地理上)社区以及在学校外部但与学校学生或教职工有联系的各类组织,包括地方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私营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青年组织、有组织的体育、艺术及其他文化活动的主办方等社区团体。逻辑模型:表示目的、目标、实施策略、活动及其预期效果之间关系的图形。家长:包括学生的父母、看护人、法定监护人。教育学: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教学风格、反馈和评估。职前教师:参加、学习初始教育准备课程,争取教师资格认证的学生。专业学习:教师和其他学校领导为改善个人和集体的专业实践而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体验,其效果通常通过学生学习、参与学习和福祉的提高来衡量。专业学习包括并能够提高学校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相关过程。术语表 ix资源:任何金融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或物质资源。学校教育:学术成就和学习的实践和行为,例如学习。学校:为小学和中学(初高中)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机构。学校社区:学校所有教职人员,包学校教师、学校领导(例如,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人员、其他工作人员(例如,行政工作人员、清洁人员、健康专业人士)、在学校工作的志愿者、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以及更大的家庭单位。学校健康服务:卫生保健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中小学学生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是现场提供(校内健康服务),也可以是在社区提供(学校对接的健康服务)。教育机构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方所在组织应在双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中对此类服务进行规定(17)。社会情感学习:学校课程和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儿童和成年人通过社会情感学习,可以获得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并予以有效应用,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有助于他们了解和管控情绪、设置并实现积极的目标、感受并展现同理心、建立并维护积极的关系、负责任地决策(18,19)。这种本身基于优势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利用自身资源更好地应对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利益相关方:与HPS(或类似概念)的实施存在利益关系或可能受其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学校相关人员,例如,学生及其父母、教师、行政人员、HPS协调人员和负责人。学校外部利益相关方包括本地健康服务供应商、相关企业主、联合国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相关非政府组织及其代表、区级/省级/国家级(部级)相关工作人员。标准: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的特点、结构、流程、预期进行明确的一种声明(20)。标准声明:对某项全球标准进行的总体性描述。次国家层面:州级、区域级、省级、市级、区级的政治行政单位。各国的学校治理等级可能有所不同。药物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或自我给药,可能包括酒精、咖啡因、烟草、大麻、类阿片、非处方药和其他合法和非法药物(21、22)。可持续性:某种计划实施的延续性或在特定情况下被制度化的程度(23)。福祉:一种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身潜力,能够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能够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24)。全校参与法:“一种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渗透到学校生活方方面面的方法”(3),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治理和学校合作、校园及设施管理。全校参与法是学校社区用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举止和福祉以及支持他们的各种条件的一种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的、协作式方法(25)。整体型政府:多个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为某一共同目标或解决方案协调开展的联合行动。x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学校 学校日益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和福祉的重要场所。学校促进学生取得长期教育成就,支持学生、父母、看护人以及本地社区的健康和福祉。健康和教育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远远超出了正规教育的范围(26)。支持学校促进学生健康,同时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巨大的好处。促进健康和福祉的全校参与法是指学校社区的所有成员致力于集体协作,支持学生在课堂之外和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学习行为和福祉(25)。简介简介1国际性证据体系(包括对干预措施的系统审查,从随机对照到非对照试验)表明,促进健康和福祉的全校参与法除了广泛促进儿童青少年、学校工作人员和本地社区的健康和福祉之外,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出勤率和在校率(27-30)。在学校改革的其他领域(例如包容性教育),也对全校参与法进行了测试,取得了类似的教育成果(27)。健康促进学校(HPS)是“一种为了给生活、学习、工作创造健康环境而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学校”(26),旨在利用全校参与法在学校社区促进健康并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开发学校的组织潜力,为保障健康和取得积极教育成果创造硬件条件、培养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27)。人们在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倡议和其他支持健康教育的全校参与法方面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人们普遍认识到,有必要在全世界深入、持续地实行健康促进学校政策(31-33)。为了确保该政策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健康促进教育系统,将健康促进纳入教育制度的所有职能,如教育过程及其内容的治理、资源分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信息系统和绩效管理。因此,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一项倡议,即“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并为健康促进学校制定和推广全球标准与指标(34)。其目的是支持政府部门和部委、学校工作人员、民间社会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实施该倡议。包括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在内的标准驱动型方法,旨在加强全校参与法,在全世界范围推动健康促进。这一联合国倡议响应了全球加速青少年健康行动:关于支持国家开展实施工作的指南意见(35)的建议,即“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支持健康教育的一些其他全球倡议加强了“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倡议,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策略(20142021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管理。这一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与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与指标同时制定(34)。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提供了一个愿景,即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可以提高学生和社区的健康、福祉和教育成果。这要求学校超越具体的健康主题和方案,采全校参与法来促进健康和福祉,其中学校的文化、条件和课程都有助于健康促进学校系统。表1列出了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八项全球标准。第1卷(34)中包括关于如何开发标准的更多信息。这些标准旨在支持在教育环境中的健康促进全校参与法。制定实施指南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表1.全球标准和标准声明八个全球标准旨在构成一个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如图1所示(更多细节见参考文献34)。15263748政府政策和资源整体型政府致力于将每所学校建设成健康促进学校,并投资于这项事业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在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层面上支持学生的健康与福祉学校政策和资源学校致力于采用全校参与法将自己打造成健康促进学校,并对这一做法进行投资学校社会情感环境学校可以提供安全、支持性的社会情感环境学校治理和领导力学校治理和领导力的全校参与模式,能够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提供支持学校物质环境学校可以提供健康、安全、包容的物质环境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学校与当地社区就建设健康促进学校对接与合作学校健康服务 所有学生都能够享受校内或学校所对接的综合性健康服务,满足其身体、情感、社会心理、教育方面的保健需求简介3图1.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系统正如在全球标准中所示,实施指南一般使用“健康促进学校”一词,以包括其他全校参与法,如全面的学校卫生和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学校等。与全球标准一样,本实施指南基于两项证据审查(31、32)、来自八个中低收入国家的一系列案例研究(36)以及与全球外部咨询小组和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团体的磋商。1.政府政策和资源2.学校政策和资源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5.学校课程8.学校健康服务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7.学校物质环境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的目的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的目的是协助国家、次国家(在相关情况下)和地方政府在制定、规划、资助和监督学校健康促进时持续采用全校参与法。这些方法使政府能够满足学生、家长、看护人、学校工作人员和本地社区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健康和福祉优先事项。该指南的目的是支持建立相应结构和机制,以采用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并将其纳入教育部门。因此,该指南提倡教育部门的领导力和跨部门协作,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和福祉。所述的实施领域、策略和实际经验教训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直接相关。因此,该指南旨在帮助相关政府官员决定采用和适用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的具体措施、方式方法和参与群体。该文件是对其他手册和指南的补充和完善,如欧洲健康学校的标准和指标(37);世界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儿基会和世界银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而合作的“将资源集中于有效学校健康”(FRESH)倡议的文件;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全球标准(20)。阅读本实施指南时,应结合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第一份刊物)和国别案例研究(第三份刊物)。目标读者因此,该指南的读者主要是政府中负责学校卫生和健康促进方案的政策制定、规划、资源分配和监督(如学校绩效审查)的人员,包括相关部委和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包括社会服务、住房、就业、农业和文化)以及所有部门的决策者。该指南是更适合国家、次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官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治理结构。例如,当管辖政府参与提供教育时,该指南可能特别适用于次国家各级官员。虽然学校员工和其他参与提供校本教育的人员不是主要目标读者,但这一指南也与学校领导相关;在学校层面实施健康促进学校还需要额外的技术材料(例如手册、工具)(例如,见附录 2 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手册)。简介5指导原则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列出了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共同特征,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下面几项原则。虽然健康促进学校的做法或设计因国家而异(36),但这些原则应反映在所有环境中。1.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在其设计、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必须要考虑到学校社区的所有成员,以确保在健康和教育成果方面取得公平进展。这一原则同时适用于不同学校之间(例如,农村学校学生的需求可能不同于城市或贫民窟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内部(例如,应考虑到下列人员的需求:弱势学生、残障学生、女孩以及在性别、性与生殖健康方面不符合主流或传统规范的学生和教职员工)。2.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的治理系统嵌入教育部门。治理由规则、机制、关系和流程组成,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和角色通过上述因素进行领导、管理、监督和问责,以说明分配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特定目标的实现情况。大规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方面的政治支持和认可,对治理而言是很必要的。全球标准表明,健康促进学校的持续实施需要在教育部门的许多层面(国家、次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合作治理。如果健康促进学校的治理由教育系统主导,将健康促进学校嵌入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如资源分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信息系统和绩效管理)将会更加容易。但治理系统还需要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的利益相关方团体内部和群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伙伴关系、协作和协调。3.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体现了一种全校参与法。全球标准表明,健康促进学校的范围比任何具体方案或干预措施都要广泛,尽管后者很重要。促进健康和福祉的全校参与法还需要支持性关系、安全、性别平等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以及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提供的更多学习机会。因此,与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设计、管理和运行也必须反映出全校参与的原则,其中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例如,方案和课程应通过学校政策加强,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中,并得到本地社区团体的合作支持。上述内容还应反映在课堂教案和学校课外教育活动中,通过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反思得到加强,理想情况下也能在地方或国家的学生成绩测试中得到反映。4.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全球标准反映了包括学生、家长和看护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也可能促进他们的健康与福祉。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女孩,有机会获得权力,成为变革的推动者,并在其家庭和本地社区倡导健康促进。学生积极、持续地参与健康促进,在学校发挥更广泛的领导力,可以对其终身学习、发展、健康和福祉产生积极影响。5.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具有迭代性和连续性。实施指南旨在指导所有学校通过迭代、过程驱动型方法将全球标准逐步嵌入健康促进学校。这种方法应该建立在已有的政策和策略基础上(36),当教育部将健康促进学校视为每所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时,这些政策和策略将得到支持。实施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周期,应对新出现的、当前的(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和基于学校背景的优先事项,最终将体现为可持续的健康和福祉促进工作,反映在学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学校整体风气中。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的应用领域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包含四个部分(图 2)。第 1 部分描述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具体措施;第 2 部分描述其方式方法(13 个实施领域和策略);第 3 部分描述其参与群体(实施利益相关方)。第 4 部分提供了一个资源库,包含已发布的清单、报告和工具,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以下部分描述了具体措施、方式方法和参与群体。13个实施领域和策略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31),如国别案例概述中的案例所示(36)。附录1详细说明了每个实施领域如何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保持一致,附录2列出了为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规划、设计、监督和评估提供信息的资源。具体措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要素和策略。方式方法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 周期。参与群体利益相关方分析,实施进度跟踪。健康促进学校的资源库实施指南图2.实施指南的组成部分简介7实施周期 第 1 部分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本部分描述了如何逐步调整和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实施周期是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持续、迭代实施而提出的。该周期与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领导相关。周期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国家政府官员和学校校长所遵循的实施步骤都是相似的,不同之处是学校校长是在学校层面实施各步骤,而国家政府官员是在国家层面实施各步骤。人们期望国家政府官员做出的政策决定能够有助于学校校长在学校层面实施这一周期。附录 2 提供了支持规划实施的更多资源,包括面向国家和学校的手册和指南的案例。实施周期有五个步骤(图 3)。实施周期 9 健康促进学校 实施周期图 3.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周期概述实施周期应以指导原则为基础。在整个健康促进学校实施过程中,该流程循环重复进行,建议改为:并且适用于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国家 (见表 3)(36)。该周期类似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学校采用的年度规划和策略审查周期。在实践中,将周期步骤的时间安排与年度规划或策略审查保持一致,将有助于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嵌入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图 3 展示了实施周期的五个步骤。表 2 说明了实施周期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需要开展的相关活动。参考全球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并建立实施团队。进行情况分析,以确定优先事项、目标和主要利益相关方。选择实施策略和指标,制定实施计划。监测实现目标的进度,并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国家、次国家和学校层面实施相关计划。154231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表 2.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周期的五个步骤 目的活动步骤 1 参考全球标准,建立团队确保对健康促进学校达成共识,并建立实施团队。开展全国情况介绍会,向来自教育和卫生部、相关政府机构和实施伙伴的学校健康协调人进行宣传和指导。查阅全球标准(34),确保卫生部、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各级政府部门对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指南有共同的理解。建立一个跨部门和多部门的利益相关方小组,代表参与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所有团体步骤 2 现况分析确定现有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和主要利益相关方,并为健康促进学校设定目的和目标。对现有的学校卫生健康和教育政策(可以是国家、次国家、地方或学校层级)进行情况分析,并将其与八项全球标准和当前背景(如新出现的或新的健康需求)进行比较。附录 2 介绍了参考全球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的工具。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国际或地区建议、政策和举措进行审查,并考虑是否有必要基于国情进行调整。绘制利益相关方分布图(见利益相关方分布图,第 30 页)。分析当前所开展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和做法有哪些优势、劣势,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以确定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可以在哪些领域加强健康和福祉政策和策略。将 13 个实施领域及其策略作为清单,来评估当前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和实践。附录 2 介绍了针对实施策略进行差距分析的工具。对分配给学校的所有用于健康和福祉方面的的可用人力资源、信息和财政资源等进行审查。审查目前教育和健康成果的监测和评估框架,以确定嵌入健康促进学校的机会。实施周期 11目的活动步骤 3 制定计划制定一项在国家、次国家和学校层级实施的计划,以加强健康促进学校系统。根据情况分析结果(步骤 2)在全国范围内调整全球标准,并获得正式认可。根据情况分析结果(步骤 2),选择实现健康促进学校优先事项和目标的策略(见实施领域和策略)。为健康促进学校确定短期(例如12-15 个月)和长期(例如为国家策略和计划提供信息)的优先事项和目标。与学生、家长、看护人、学校领导、学校员工和本地社区合作,通过逻辑模型或类似的工具,根据学校优先事项和目标,记录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情况。确定如何将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工作嵌入教育系统和学校进程,如国家教育策略、学校策略规划、学校理事会或治理委员会。估算预算,描述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责任,为健康促进学校设定时间表和目标(例如,申请资金,倡导地方政府追加预算)。制定或审查健康促进学校监测计划,包括指标、适当的收集工具和数据收集频率。应采用全球标准第 4 部分列出的指标(34)。宣传实施和监测计划。步骤 4 实施并监测计划与学校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合作实施该计划 通过该计划在各级(如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并记录实施过程中所需的调整(如通过一个动态逻辑模型)。如果健康促进学校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例如,在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方法方面没有经验),请确定已经采用健康促进学校的地区和学校,以便从最初的实施过程中学习。(各种实施场景见表 3。)通过该计划监测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情况,并定期分析监测数据,为进一步调整提供信息。收集所有利益相关方对实施情况的反馈,包括学校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1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目的活动步骤 5 评估和改进计划监控实施、审查、反思和分享经验教训,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审查和反思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并确定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与包括学校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分享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以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向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的利益相关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伙伴和协调小组、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发展伙伴宣传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工作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回到第 1 步,规划一个新的周期并持续实施,在教育部门将国家标准制度化。总之,本节提供了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的五个实施步骤。下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步骤3(审查当前活动和做法)和步骤4(制定实施计划)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分为13个领域)。实施周期 13表 3.全球指南在各国的应用 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方法的经验水平:没有经验或经验有限有一些经验有丰富经验假设案例该国没有关于学校卫生或健康促进学校的国家政策。在两个地区实施了一个由捐助者支持的项目,有三所小学和三所中学参加。该国有一项国家学校卫生健康政策,最近没有审查或更新。该政策在有限的几个区实施,每个区平均有 50%的学校参与。该国最近审查或更新了一项国家学校卫生健康政策。该政策已在所有地区实施,但实施质量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全球指南的具体应用 通过全球指南建立部门间政府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协调小组,以制定符合全球标准的国家学校卫生健康政策(例如健康促进学校国家标准)。制定与教育部门策略和业务规划周期相一致的 1-2 年实施计划。提高所有地区和学校对新政策的认识,并呼吁地区和学校对实施健康促进学校表达兴趣,无论它们是否有经验。支持早期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地区和学校提高能力,方式包括培训、开发操作手册和工具。在推广实施之前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全球指南审查过期或过时的政策,并制定符合全球标准的更新政策(例如健康促进学校国家标准)。加强政府部门间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提高所有地区和学校对最新政策的认识,并支持其实施。支持各区和学校的能力发展,包括培训、提供操作手册和工具。支持地区和学校开展前瞻性学习。重复迭代实施周期。利用全球指南对当前政策进行快速“差距分析”。如有必要,制定或更新并认可健康促进学校的国家标准,并通过更好地报告指标和目标来加强问责制。考虑加强各区的部门间政府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支持各区和学校的能力发展,包括培训、提供操作手册和工具。支持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前瞻性学习 重复迭代实施周期。1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领域和策略第 2 部分实施领域和策略15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计划基于八项全球标准的实施策略。在本部分中,建议的策略分为 13 个实施领域。这些策略按照大致的顺序,分阶段实施,其中一个策略支持下一个策略的实施。策略的选择应参考当前的做法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观、需求和优先事项,这些在“方式方法”中提到的实施周期中有所描述。表 4 中定义了 13 个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所有领域都符合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附录 1 描述了与全球标准的一致性、13 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每项策略的责任级别(国家、次国家、地方或学校)的详细情况。1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7投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维护学校基础设施,包括物质环境(例如校园内和校园周围的设施和空间),以及支持安全、健康的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的政策和做法。13监测与评估。设计、开发和共享相关实践,将这些实践用于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生成报告、宣传调查结果以及相应调整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包括能力发展活动)。10确保获得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提供学校内部的或学校所对接的全面健康服务,以支持学生、家庭和本地社区的健康、福祉和教育成果。8开发课程和相关资源,并确保其实施。开发、审查和实施课程(包括内容和教学法)和相关资源(例如评估工具、范例教案、视听材料),以增强所有学科领域(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动)对健康和福祉的促进。9确保教师获得培训和专业学习。制定和完善初始教师培训方案和在职专业学习,以遵守健康促进学校课程和相关标准(如有)。包括确保教师有机会参与外部机构提供的持续专业发展和认证。11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儿童青少年(学生)提供机会,使其自愿、有意义地参与其学校和本地社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启动、规划、实施和评估。让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参与进来。为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包括企业主,提供机会,让他们自愿、有意义地参与本地社区学校健康促进活动的规划、设计和评估中。121加强政府部门间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促进和实施教育部、卫生部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和内部的协调,以及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之间和内部的协调,以便在所有学校实施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体系。2制定或更新政策。制定或加强教育和卫生健康政策,在国家、次国家、地方和学校各级支持健康促进学校。3加强学校领导和治理实践。为在学校实施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建立治理系统,学校领导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系统应包括学生、民间社会组织,也可包括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机构和私营部门也可以参与。4分配资源。为实施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所有要素分配资源。这可能包括倡导和确定优先事项,以维持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治支持。5采取循证实践。基于循证原则规划和设计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目标和活动,包括为如何使用分配资源设计实施计划,并报告监测与评估系统的进展情况。6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以及在学校内部和学校与地方组织和企业之间,发展伙伴关系并持续合作,以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系统。表 4.实施领域的定义 实施领域和策略17下一部分定义和描述了 13 个实施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并利用文献和采用全校参与法开展学校健康工作的国别案例进行举例说明。这些例子说明了影响各实施领域的某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附录 1 提供的矩阵图展示了各实施领域和策略对八项全球标准的贡献。实施领域 1:加强政府部门间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说明:这一领域反映了所有相关结构、进程和活动,这些结构、进程和活动与关键的地方和国家政府部门、发展伙伴和联合国机构等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国家沟通和协调有关。这一领域的两项策略(见下文和附录1中的表A.1)旨在通过详细说明健康促进学校协调小组的结构、角色和责任来建立和保持协调。1.1 明确健康促进学校在所有相关部门(教育、卫生以及可能的社会服务、住房、农业、就业和文化)和各级政府中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角色和责任。1.2 建立一个多利益相关方委员会,以协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3.制定与所有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团体合作的运行结构和计划。为确保有效沟通,需要:将协调过程纳入计划;确定参与的个人;描述决策过程;在协调小组中反映整体型政府;将参与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所有其他组织的代表纳入进来。健康促进学校的国家政策或策略(见实施领域 2)可以对协调起到支持作用,通过说明协调的理由,以及提供确定政府内部和政府间利益相关方以及所有相关组织的方法,上述利益相关方应参与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实施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各利益相关方角色的协调和定义将取决于国家的政府形式以及教育和健康服务的组织结构。在一些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参与进来(38)。资料来源:2015-2023年国家健康促进策略计划。廷布:卫生部,健康促进司;2015.1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制定的策略支持其他实施领域。例如,在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中确定健康促进学校的目标将有助于实施领域 13(监测与评估)的开展。在采取分散式教育政策系统、有特定管辖区或州课程、或有地方性评估和教学标准的国家,“国家”教育政策可能必须修改为“国家和其他管辖区”政策(31、32)。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认识到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筹备和规划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最常报告的推动因素。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和卫生部门都认为健康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与学习同等重要时,将健康促进学校纳入教育政策的可能性也更大。健康和福祉是学习的基础。在国家教育政策中承认健康与学业成绩有内在联系,可以确保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教育和卫生部门或部委之间的共享领导力(和分布式领导力)确保了健康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共享领导力增加了国家教育政策将健康促进学校包括在内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两个部门之间建立合作的可能性。国际和国家层面健康促进学校相关专业知识支持政策制定。研究、专家建议和思维领导力将有助于把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国家教育政策。来源:参考文献 31 和 32 实施领域 2:制定或更新政策。说明:这一领域适用于制定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策或策略以及学校政策和计划的所有活动。政策和计划应包括明确的手段,以解决学校可以解决的健康和福祉方面的优先事项,包括全面性教育、预防和识别暴力和欺凌(特别是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月经健康、生活技能、营养和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如吸烟和缺乏运动。建立政府和非政府利益相关方委员会,在全国所有学校中进行健康促进学校的全国性协调,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实施策略(见实施策略 1.2)(31、32)。在政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七项实施策略(见附录 1 中的表 A.2 和下文)。这些策略反映了政策制定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以现有的学校健康和福祉教育政策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改,使其符合全球标准。2.1 明确和定义健康和教育需求,以及健康促进学校将会如何满足这些需求。2.2 审查现有的学校健康和福祉政策、策略和计划。2.3 咨询利益相关方,使其了解或更新政策。2.4 在政策中设定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目标、对象和工作模式。2.5 通过翻译和宣传知识,积极支持政策的采纳。2.6 审查和评估。实施领域和策略19实施领域 3:加强学校领导和治理实践。说明:该领域涉及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即健康促进学校的全校参与法和学校治理系统。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和治理的四项建议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3)涉及多层次领导和治理。例如,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层(包括中层)创建专业发展途径将确保全校参与法的治理系统制度化。3.1 明确一种有助于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和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校和当地社区成员以及次国家和国家政府代表都能够参与其中。3.2 确定并记录学生、学校和当地社区与健康促进学校相关的需求和优先事项,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3.3.在所有政策和计划中使用包容性语言,并确保健康促进学校的所有政策和计划都基于利益相关方的优先事项。3.4 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层创建专业发展途径,或将专业发展纳入其现有的角色。实施这一领域的四项策略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学校工作人员和当地社区、政府、发展伙伴和非政府组织(31、32)。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学校领导必须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的准备和规划,以确保在设计健康促进学校时考虑到当地学校和社区的需求和背景。这可能包括某一地区学生的具体健康需求以及应对这些需求的可用资源。学校领导可能包括中层领导(骨干教师、课程协调员)以及学校校长、治理委员会或理事会成员。学校必须拥有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包括对开发和实施这一计划的控制权,以及采用和提供这一计划的灵活性。在学校中支持健康促进学校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采纳这一计划并保证集体效能,这确保了全校参与法倡议的持续实施。来源:参考文献 31 和 32实施领域 4:分配资源。说明:资源分配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反映了为健康促进学校所有方面提供资源的多重决策过程、宣传和优先事项的确定。四项建议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4)反映了不同的资金分配方法。每一项策略都有助于建立一个灵活供资的国家模式,决策者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当地具体的健康和教育需求及优先事项进行调整。资金的灵活使用应基于以下指导方针:确保资源分配符合学生特点(例如性别),并对学校健康服务所需商品进行适当分配。资源共享可能是本地互联学校网络中资金分配的一个方面。2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4.1 审查和评估目前为健康促进学校分配的资源,包括工作人员、信息和基础设施。4.2 健康促进学校国家预算基于对可用资源(人力、信息、基础设施、财政)的审查,并使计划与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和目标保持一致。4.3 开发一个可行的、针对当地具体情况的模式,为教师进行健康促进学校的专业学习腾出时间。4.4 提供相应的机会,以赠款和其他机制的形式灵活使用国家的健康促进资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来使用。在“教师救济支持”策略中,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期间获得专业学习并参与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给教师学习时间和提供临时救济”的模式可能因国家而异,因为这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结构。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模式,但该模式应有助于确定对教师救济支助的性质和程度。证据审查(32)列出了几种资源分配方法:赠款或经济奖励,这往往会给予学校领导资金使用自主权。这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很有用,但不足以分配资源,也不支持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31)。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非政府组织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以及来自本地社区组织和企业或私营部门组织的捐赠或资助(例如企业社会责任)。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在学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专项资金(例如来自国家或地方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对于健康促进学校地方政策制定和机构嵌入的早期阶段非常重要。学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能力需要相关的组织支持,例如为课程规划和实施提供时间。实施的不利因素包括支持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的资源不足、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工作人员时间不足以及缺乏寻求外部支持的资源。获得外部健康促进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支持学校工作人员,帮助实施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并促进评估。卫生专业人员(如学校护士和辅导员)建立并持续提供学校健康服务和支持,对于许多健康促进学校倡议的实施和维持至关重要。来源:参考文献 31 和 32实施领域 5:采取循证实践。说明:该领域反映了在学校规划和设计健康促进学校的所有活动。这应基于研究和证据的收集和综合,以及基于学校实施的循证方法,如实践社区。与实施领域 1 一样,该领域是领域 7、8、10、11 和 12 的基础。这五项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5)为确定和设计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了循证方法,以解决能力发展的优先领域,如实践社区。实施领域和策略215.1 根据不同的地理、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收集和综合证据,为次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和计划中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设计提供信息。5.2 建立认证方案,正式认可学校为健康促进学校。5.3 对于有效的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和设计,委托或资助开展研究和评估。5.4 为学校社区和利益相关方(包括学生、民间社会组织和学校健康服务提供者)建立实践社区或信息共享网络,以共享数据(适当时)和经验(如实施策略),并提供反馈。5.5 开发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逻辑模型,例如,阐明目的、目标、投资、实施活动、结果和影响之间的关系。建议的策略反映了可以在国家、次国家或地方各级使用的方法,以指导学校在设计学校健康促进计划时做出循证决策,如国家认证或认可(39)。巴拉圭的实践经验在巴拉圭,健康学校策略是一个参与性过程,在地方、区域和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其他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下,考虑到每所学校的需求和潜力。健康学校策略首先由学校领导层和学校社区(包括学生)进行情景分析。然后,组建一个健康学校策略管理团队,成员包括教育界、卫生部门和其他社区成员的代表,如市政官员以及公共机构、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之后进行参与性评估,并为每所学校制定行动计划。最后,根据健康学校策略中定义的指标监控进度。为了获得“优质健康学校”的认证,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将核实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是否符合健康学校策略中规定的标准和指标。该标准表明,学校可以取得某些成果,但不评估是否取得了这些成果。学校决定是否将该策略作为一项学校计划付诸实施。认证是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处对学校成为“健康学校”的正式认可。目前,在 18 个地区有 280 所学校实施了健康学校策略;88 所学校获得认证,包括一所土著学校;八所学校被认证为健康学校。在米西奥内斯,即第一个试点试行健康学校策略的地区,有一所学校正在努力重新获得认证。巴拉圭还编写了一份管理指南,其中包括认证和认可指标。据报道,在过去的 24 年里,这促进了巴拉圭健康学校策略的发展,且现在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来源:参考文献362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领域 6: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说明:这一领域包括与学校和社区(如当地企业、健康服务机构)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运作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所有活动。正如 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 所反映的那样,要采用全校参与法,不同治理级别和不同部门的利益相关方团体内部和相互之间都需要建立伙伴关系。两项建议的策略(见下文和附录1中的表A.6)是为有条理、透明地建立伙伴关系所需的初步工作而提出的。这可能包括书面协议或计划。第二项策略反映了确保伙伴关系良好运作的活动,例如所有各方的共同承诺、审查和反思的机会,以及不时对伙伴关系的运作进行改进。6.1 正式记录伙伴关系,包括角色和责任、分配给伙伴关系活动的资源(例如会议、合作资金)和共同问责制。6.2 为伙伴关系的所有成员提供机会对合作进行定期反思和审查,以确保协作保持最新状态并与各方采用的健康促进学校设计保持一致。合作伙伴的示例包括信仰组织、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组织、地方企业和地方健康服务机构。伙伴关系的活动可能有助于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治理(例如作为董事会代表)或为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提供设施。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学校应通过有效、透明的沟通(例如公布健康促进学校策略计划)使社区参与进来。其中应该包括父母和看护人,他们可能首先需要被赋权才能做出贡献,特别是当高级别利益相关方,如部长级代表等在场的情况下。通过使外部伙伴参与规划和实施,可以促进社区伙伴关系。外部伙伴可能包括体育和娱乐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地方和国家政府以及地方企业。伙伴关系和协作应包括地方健康服务(例如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以及已经在协调地方倡议的其他服务。实施可以包括共同的议程;清晰、开放的沟通,有机会进行面对面沟通;部门之间的人际专业关系;将健康相关课程纳入教育课程的共同责任;了解教育中的健康问题,学校分发关于当地健康服务的信息。来源:参考文献31和32实施领域 7:投资学校基础设施。说明:这一领域涉及建设、改善和维护学校基础设施,以确保环境有利于健康和福祉。它包括促进性别平等的硬件设施(例如为女童设置单独的、安全的厕所)以及维持健康的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的政策和实践。这一领域的两个建议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7)明确说明了符合国际和国家指南和标准的学校基础设施要求。例如:清洁的饮用水、洗手用水和厕所用水;为女童提供独立、安全的厕所;适当的经期卫生设施;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获得教科书和其他相关的学习支持(如计算机);干净的教室、体育设施、操场和其他户外空间;避免阳光直射的绿色室外空间;适当的室内温度控制和获得新鲜空气;实施领域和策略23 食堂提供健康膳食,不提供不健康的零食和食品以及含糖饮料;学习资源、图书馆和其他文化相关资源(如乐器);当地(或国家,如适用)支持本地社区成员、组织和企业为建设和维护学校基础设施做出贡献;学校外等待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场所,或供当地社区的居民、家长或看护人接送学生的安全场所;委托当地艺术家或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到学校的艺术创作中来。7.1 确定国家对学校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及基础设施的要求。这些应符合或基于国际指南,例如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或多功能物质空间,这些空间可适应不断变化的限制条件,如管理新冠肺炎疫情。7.2 支持当地政府和学校领导维护或投资基础设施,并由本地社区组织和当地机构做出贡献(例如,委托当地艺术家开展工作,使家长、看护人和学生参与学校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的设计)。与大多数实施领域一样,建设、改善和维护学校基础设施对于提供教育至关重要。将健康促进学校纳入现有框架可以撬动更多的资源,也可以加强学校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对工作人员、学生和社区健康和福祉的贡献(31、32)。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应查明不支持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如缺乏室外绿地、体育活动空间不足、不健康的学校膳食、课间休息时间不足、缺乏与健康相关的教材或设施质量差。这些可能是对学生获得最佳的健康、福祉和学习成果的不利因素。来源:参考文献31和32实施领域 8:开发课程和相关资源,并确保其实施。说明:这一领域是指课程的开发,包括其内容、评估和教学法,以及在所有学科和内容领域促进健康和福祉的资源。课程应促进性别平等,并以健康和福祉为重点,以促进健康为宗旨,如生活技能和健康素养的培养。虽然这一领域提到促进健康和福祉是包括课堂环境在内的全校参与式课程的一部分(40),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教育是不必要的。相反,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课程的多种使用方式。例如,通过选择要阅读和分析的小说,可以在文学课中体现性别平等的教育内容。与学校基础设施一样,这一领域支持在个别课程以及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实施健康促进学校。虽然解决健康和福祉方面的具体问题很重要,如全面性教育(包括月经健康)、预防暴力和欺凌(特别是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营养和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包括缺乏运动、吸烟和不健康饮食)(41),但健康促进学校的一个内涵是,任何课程都只是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的一种手段。考虑到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课程应具有灵活性,以便快速整合相关的新内容,例如遵守公共卫生措施以减少接触。三项建议的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8)说明了学校以外的利益相关方团体直接参与的重要性,如教师培训机构(如专科学院、大学)、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为国家教育系统确定课程和评估标准的所有参与人员和机构。有的国家存在若干教育系统(如政府系统、独立系统),各自有着不同的课程和评估标准,这种情况下,健康促进学校应被纳入所有课程和评估标准。教师培训机构的参与特别有助于将健康促进学校融入教育系统。2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8.1 审查国家和(或)其他相关课程和评估程序,以确定健康促进学校可以增加或加强哪些课程和程序,以实现教育中的健康和福祉。8.2 准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评估工具示例、教案模板、教材以及学校-社区合作模式),并使教师和学校社区能够获得和使用这些资源。8.3 定期审查课程内容和资源,以确保其符合学生、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不断变化的需求、优先事项和偏好,并符合健康教育和更广泛福祉的国际标准。8.4 监控课程实施。爱尔兰的实践经验在爱尔兰,初中福祉指南(42)将福祉列为中学课程的科目,并将其融入其他所有的学校科目。小学可以利用各种课程内容,制定自己的福祉方案。该指南很详细,包括学校福祉方案以及评估和评价工具的案例。2018-2023 年福祉政策声明和实践框架(43)将福祉定义为应纳入每项学校政策和课程每一部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以此来支持课程开发。该框架为到 2023 年促进学校福祉设定了三个目标,并提供了四个领域的成功指标:文化和环境、课程(教学和学习)、政策和规划以及关系和伙伴。该框架还概述了学校、教育中心和政府在促进教育福祉方面的作用。它为核心要素提供了实施计划,如促进福祉的设计、资源分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基于研究的评估框架。实施领域 9:确保教师获得培训和专业学习。说明:使职前和在职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能够讲授课程并促进健康和福祉,该活动和过程与课程和相关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建议职前和在职教师接受培训和持续专业学习(见下文和附录1中的表 A.9)。教师的专业学习要求因国家而异。例如,一些国家资助在职教师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例如,苏格兰每年按比例资助 20 小时的专业学习);但是,所有教师和学校领导都需要专业学习,以可持续地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在一些国家,专业学习或持续的专业发展是由非政府机构组织的,这种模式应包括在专业学习的要求中。专业学习涉及的主题取决于课程和国家;但培训应包括健康和福祉方面的各种主题,包括生活技能、心理健康和性教育、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44)。除了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其他健康问题,如管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法。9.1 为在职教师设计特定的健康促进学校专业学习,或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此项工作。9.2 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嵌入学校健康内容和相关教学法(例如差异化教学)以进行深度学习。9.3 将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师范生的毕业标准和在职教师注册或认证的标准中。提出的这三项策略涵盖了针对健康促进学校专业学习的发展,一旦课程得到完善,相关资源得到开发,这将非常有用。其他策略涉及健康促进学校教师和领导的专业化。这一策略将取决于各国的教师队伍和职业路径结构。当有了教师的专业标准后,应将健康促进学校融入其中。这将使各国能够支持和监测教师和领导的专业成长,以持续在学校实施和支持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系统(32、34)。实施领域和策略25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可以调整,以适应学校的各类课程,反映学校不同的组织文化,而不会增加许多教师已经很重的工作量。关系或组织上的认可、对教师工作量的支持以及对时间限制的认识,其状况和质量对于政策改革至关重要。学校正式支持教师在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倡议中的作用,应考虑到他们在课程规划和实施中平衡健康和学业优先事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当地方环境没有充分理解、认可或支持这些活动时。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可以帮助教师考虑当地学校和社区的需求和背景,从而促进对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接纳和实施。来源:参考文献 31 和 32实施领域 10:确保获得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说明:获取到安全、优质、适应年龄、促进性别平等、满足学生具体需求的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是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和健康行为促进)。这些服务可以是基于学校的(实际上发生在学校),也可以是学校所对接的外部服务(例如,在学校之外的设施中提供的学校健康服务,或者由与学校行政部门有正式协议的提供者向其学生或其他学习者提供的健康服务)。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涵盖许多领域的一系列服务(见框)。什么是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涉及学生在所有相关领域的健康优先事项,包括:积极健康和发展、意外伤害、暴力、性与生殖健康(包括艾滋病毒)、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感觉功能、身体残障、口腔健康、营养、身体活动、心理健康、物质使用,或物质滥用和自我伤害。学校健康服务包括一系列广泛的服务和活动,包括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和筛查、预防性干预(例如免疫接种、大规模药物管理)、临床评估(酌情进行护理和/或转诊和支持)、健康服务管理和对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其他标准的支持等。为实施这一领域而建议的三项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A.10)与提供健康促进学校服务的可调整方面相关。关于综合学校健康服务的详细指导不久将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中提供,见附录 2 和参考文献 20、45、46。2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0.1 根据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和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正式协议,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该协议应明确包括为所有学校保健人员提供公平的资金、为持续的专业教育提供资源、与其他初级保健服务的协调和信息共享。10.2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应响应并配合健康促进学校的设计和活动(例如,健康服务人员在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时使用的健康促进信息应与其他学校工作人员使用的信息类似)。10.3 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校内健康服务的实施:委托开展研究,通过确保专业协会的成员资格以及提供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的培训或专业指导来支持全体学校卫生专业人员。10.4 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看护人的支持,使其了解、理解和获得学校健康服务。建议的策略旨在确保国家和学校的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计划中提及学校健康服务,以便通过学校健康服务解决优先的健康和营养需求,并确保为学校和本地社区成员提供服务和教育的卫生专业人员使用一致的关于健康和福祉的语言和信息。伙伴关系和合作(实施领域 6)是这些策略得以成功的保障,这一点也反映在以学校为基础和与学校相联系的健康服务特点中,如印度尼西亚案例所述。印度尼西亚的实践经验学校健康服务是学校健康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柱。每个初级保健中心是多达六所当地公立学校的联络点。每个初级保健中心都有一两名保健工作人员与学校持续合作,学校需要与初级保健中心的卫生工作者合作开展一些学校健康计划的活动,如定期健康筛查,其中包括健康体检和监测体重、身高。初级保健中心还负责在学校提供服务,如驱虫和分发碘胶囊。学校免疫计划也是一项由初级保健中心提供的与学校相关的健康服务。该计划被纳入学校健康计划基础设施,并提供破伤风增强剂,这是国家免疫策略的一部分。实际上,健康工作者通常在没有学校健康计划支持的情况下与学校直接合作。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6。另见参考文献 48。实施领域 11:让学生参与进来。说明:这一领域指的是与创造环境相关的所有活动、进程和政策。在这种环境中,儿童青少年感到自己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支持:有意义地参与规划、设计和评估健康促进学校以及更广泛的学校功能和运作。提出了两项实施策略(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11)。尽管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但理想情况下,学生从健康促进学校规划和设计的最早阶段就应该明确参与进来。参与该规划和设计时,应该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审查,并在必要时重新设计学校功能和运作的各个方面,如物质环境。11.1 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使他们有意义地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治理、设计、实施和评估。11.2 使学生加入学校理事会和治理委员会以及健康促进学校设计团队,并有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参加。实施领域和策略27儿童青少年尽早地、有意义地、包容性地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学校的功能和运作,可以使他们对健康促进学校树立主人翁意识,并促使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成为他们和社区的重要目标和优先事项。例如,健康促进学校的活动,如参与或领导社区宣传(如手部卫生)可以使他们成为变革的推动者,并确保他们的参与是有意义的、包容性的。无论健康促进学校的性质如何,儿童青少年都应通过在学校理事会和治理委员会中的学生代表,以及支持学生在健康促进学校的地方政府协调小组或委员会中代表其学校,参与到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评估,最好参与到活动的治理(31、32)。来自实践的经验教训 学生应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规划、决策和实施,这个过程能够体现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并且对学生充分赋权。包容性文化促进学生参与;缺乏包容性文化阻碍学生的融入和赋权。基于共同目标的积极的学校文化可以培养对学校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集体效能(学校工作人员联合起来的能力)的信念。积极的学校文化有利于通过全校参与法建立和保持人们在关系和组织方面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支持。这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融入,并有助于取得健康和教育成果。家长和看护人对学校健康促进的支持和参与促进更有意义的合作。将父母和看护人纳入健康促进倡议可以增加他们及其子女的知识。对学校社区的归属感可以影响父母和看护人对其子女上学的支持,并提升学生健康质量和教育成果。将学生话语权纳入健康促进学校,使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了解学校及其社区的需求和当地情况,从而使他们能够确定如何最好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促进学校行动。从学生那里收集的数据,尤其是重复收集的数据,也有助于对资源和资金做出决策。来源:参考文献 31 和 32实施领域 12:让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参与进来。说明:除学生外,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包括民间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设计、规划、评估和(理想情况下)治理。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接触不应有利益冲突。这一领域指的是与创造环境相关的所有活动、进程和政策,在这种环境中,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得到支持,并能够有意义地参与规划、设计和评估其学校和本地社区的健康促进学校系统(见下文和附录 1 中的表 A.12)。12.1 为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创造机会,使他们有意义地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治理、设计、实施和评估。12.2 使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代表加入学校理事会或治理委员会以及健康促进学校设计团队。使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例如青年团体、为儿童和成人提供非正式教育的社区学习中心)参与进来,对规划和设计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有很大好处。这也增加了父母和看护人因提高对健康的认识而为其子女创造健康家庭环境的可能性,并增加了本地社区促进基于学校的健康和福祉举措的可能性。这可能包括广泛接受获得以下方面的重要性:全面的性教育、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免疫接种、个人和家庭卫生习惯以及健康饮食。例如,虽然当地企业主的组织技能可能直接有助于其所在社区学校的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治理,但也可能间接促使他们审查自己的企业政策以更好地促进健康和福祉(49)。2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印度尼西亚的实践经验Oplan Kalusugan sa 是教育部关于学校健康和营养计划的政策指南。该政策要求学校动员家长和社区成员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学校健康和营养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教师、家长和社区成员,如地方组织和小企业主、学校校友甚至捐助者,都积极支持计划的实施。这一计划的实施得益于学校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地方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由学生代表和校友组成。该委员会代表社区,负责确定学校需求和规划未来计划。例如,在一项改善水和卫生设施的计划中,家长和社区也参与建造洗涤设施,并向难以获得清洁水的学校提供清洁水。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6 和 48实施领域13:监测与评估。说明最后一个实施领域,是开发一个用于收集、储存和分析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情况和影响的监测数据的系统。发展评估能力是开展优质实践的一个组成要素。这一领域的能力发展应根据所涉利益相关方的学习需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议的实施策略反映了三个实施领域;其范围取决于现有的健康和教育数据监测系统。这些策略涉及系统开发,而不是监测与评估。它们反映了持续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个有助于在国家甚至全球各部门之间分享数据和最佳实践的监测与评估系统逐步得以实现(见下文和附录1中的表A.13)。这项工作可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因为这两个组织提供了收集学校健康数据的标准化工具,也可以利用其他基于网络的监测工具。13.1 制定在地方、次国家和国家层面协调一致的方法,分享由健康促进学校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所提供的数据和知识;开发国家监测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情况的标准化工具;并能在适当考虑国家背景和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国际比较。13.2 为参与健康促进学校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测的所有人员提供评估方面的能力建设(例如数据收集和分析),并酌情为其提供质量改进方面的培训。13.3 引进可行的(可能是离线的)可互操作系统,用于收集和存储来自各级教育和/或卫生系统(如学校、学校健康服务、地方教育局以及教育和卫生部门)的监测数据。监测与评估系统不必是专门针对健康促进学校所开发,事实上最好的做法是使用现有的教育和卫生监测系统,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纳入对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监测。监测与评估对可持续的健康促进学校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健康促进学校系统应该根据监测和评估的证据不断发展和改进(49)。实施领域和策略29利益相关方分析和跟踪 实施进展第 3 部分3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塞内加尔的实践经验自 2000 年以来,卫生部和教育部之间的有效合作支持了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教育部学校医疗控制司负责协调学校健康倡议的设计、制定和实施工作,该司还负责学校健康促进决策,这些决策是作为倡议或方案组织的,涉及许多未被纳入全校参与法的健康主题。相关主题包括青少年性健康、营养教育和营养补充(学校食堂由另一个司管理)、传染病、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教师资源的开发。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卫生协调中心,并有监测和报告机制。监测大多限于特定健康主题的活动,通常是非政府组织开展的项目或活动。对合作的评估揭示了几个需要改进的领域。例如,在学校实施健康促进举措不是强制性的,而且实施率低、持续时间短且只是有选择性的实施。另一项改进是利用该区域已有的网络,将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其中,或作为健康促进学校的模式(如瓦加杜古伙伴关系(50),这是一个由来自九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宗教领袖、民间社会成员和青年组成的联盟,与捐助者合作,改善该区域的计划生育)。建立一个健康促进学校事宜全国协商论坛可以扩大目前的工作重点,将健康促进学校包括在内。塞内加尔认为学校的保健人员至关重要,教育部学校医疗控制司已批准为护士等保健人员提供资金。虽然该司承认卫生专业人员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同时提供可持续的全面健康服务,但缺乏资金仍然是这些活动的不利因素。作为国家策略规划和数据收集与监测系统化的一部分,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可以启动学校健康促进的变革。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6 和 50。实施利益相关方 Who?参与群体利益相关方分析,实施进度跟踪。这一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指南与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与指标同时制定(29)。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提供了一个愿景,即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可以提高学生和社区的健康、福祉和教育成果。这要求学校超越具体的健康主题和方案,采用全校参与法来促进健康和福祉,其中学校的文化、条件和课程都有助于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建立。表 1 列出了可持续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的八项全球标准。第 1 卷(29)中包括关于如何开发标准的更多信息。这些标准旨在支持在教育环境中通过全校参与法来促进健康。利益相关方分析和跟踪 实施进展31他们能影响谁?如何克服这个阻碍?谁能帮助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图 4 显示使用工具绘制利益相关方影响图颇具价值,该工具可用于分析利益相关方团体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以确定健康促进学校对该团体的影响程度以及该团体对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结果的影响程度(分别显示在图 4 中网格的 x 轴和 y 轴上)。一旦确定了利益相关方团体的影响,就可以确定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类型(如四个象限中的每个象限所示)。比如:对具有强大影响力但不受健康促进学校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采用的策略应尽量保持他们对健康促进学校的信心(例如,定期提供关于实施进展和影响的信息),以确保他们在其影响力范围内倡导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团体 B)。对具有强大影响力且受健康促进学校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应积极合作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对影响力较小且不受健康促进学校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可以对他们进行监测,当他们对健康促进学校表现出兴趣时,可以告知他们进展情况(利益相关方团体 A)。对影响力较小但受到健康促进学校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团体,应定期向其通报和咨询(利益相关方团体 C)。确定相关利益相关方是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往往是一个动态过程。例如,利益相关方团体的参与可能是周期性的,其中一些团体的参与程度不同,这取决于当前重点围绕哪些实施领域。在政策制定期间(实施领域 2),政府高级领导人可能大量积极参与,但一旦国家教育政策和协调小组成立,这种参与可能会变得更具协商性质。一些利益相关方承担着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系统相关的法定职责,例如审查学校的基础设施,这些利益相关方应该更持续地参与进来。其他可能定期参与的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利益相关方情况分析和回答以下问题来确定:谁是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以及如何实施)?谁对计划的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谁对健康促进学校在地方、次国家、国家或国际各级的实施感兴趣?谁有经验或能够帮助实现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工作的目的和目标?哪些主要利益相关方应参与健康促进学校规划?哪些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行动或不行动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做出贡献?哪些利益相关方可能会阻碍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为什么?3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改编自参考文献 53*团体内部的个人利益相关方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使用适当的方法吸引利益相关方(包括记录法)是健康促进学校实施计划的一部分(实施周期的步骤 3)。附录 2 提供了指导开展利益相关方分析的资源,包括对参与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的绘图方法和工具。图 4.绘制利益相关方影响图的工具*保持信心监控和响应协作随时通报情况利益相关方对于健康促进学校的结果产生多大影响?低高健康促进学校会对这个利益相关方产生多大影响?符号 利益相关方 A 利益相关方 B 利益相关方 C利益相关方分析和跟踪 实施进展331.Wegner-Trayner E,Wegner-Trayner B.Introduction to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and its uses.Blog post,15 April 2015(https:/wenger- V,Pachyna A,Hall J.Global overview of school health services:Data from 102 countries.Health Behav Policy Rev.2015;2(4):26883.3.Improving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the European Region and Central Asia.Haderslev: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2020(https:/www.schoolsforhealth.org/).4.St Leger L,Young I,Blanchard C,Perry M.Promoting health in schools from evidence to action.Saint Denis: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2010.5.Krathwohl DR.A revision of Bloom s taxonomy:An overview.Theory Pract.2002;41(4):2128.6.Hargreaves A,Fullan M.Professional capital:Transforming teaching in every school.New York City(NY):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5.7.Glossary of education reform.Student outcomes.Portland(ME):Great Schools Partnership;2014(https:/www.edglossary.org/student-outcomes/#:text=The term student outcomes typically,result from students being educated.&text=The terms learning outcome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are common synonyms).8.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WHO a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New York,19 June22 July 1946.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48(https:/www.who.int/about/who-we-ar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9.Global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s:Achieving health and education outcomes,report of a meeting,Bangkok,Thailan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10.Fixsen DL,Naoom SF,Blas KA,Friedman RM,Wallace F,Burns B,et al.Implementation research:A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FMHL Publication No.231).Tampa(FL):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Louis de la Parte Florida Mental Health Institute,National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Network;2005(http:/www.fpg.unc.edu/nirn/resources/publications/Monograph).11.Early childhood training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syste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2020(https:/childcareta.acf.hhs.gov/systemsbuilding/systems-guides/design-and-implementation/program-design-and-implementation-overview/importance).12.Samdal O,Rowling L.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e for implementation components of health-promoting schools.Health Educ.2011;1111(5):36790.13.Murray CJ.Towards good practice for health statistics:lessons from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health indicators.Lancet.2007;369(9564):86273.14.Salabarra-Pea Y,Apt BS,Walsh CM.Develop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07.15.Moller AB,Newby H,Hanson C,Morgan A,El Arifeen S,Chou D et al.Measures matter:A scoping review of maternal and newborn indicators.PLoS One.2018;13(10):e0204763.16.Kreisel W,von Schirnding Y.Intersectoral action for health:a cornerstone for health for all in the 21st century.World Health Stat Q.1998;51(1):758.17.Guideline on school health services.Geneva:WHO;2021.18.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Chicago(IL):The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2020(https:/casel.org/).19.Chatterjee Singh N,Duraiappah AK.Rethinking learning:A review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s for education systems.New Delhi:Mahatma Gandh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or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0.20.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ume 1:Standards and criteria.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83935).21.Lexicon of alcohol and drug term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4.22.Health topics:Substance abus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https:/www.who.int/topics/substance_abuse/en/).23.Peters DH,Tran NT,Adam T.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health.A practical guid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https:/www.who.int/alliance-hpsr/alliancehpsr_irpguide.pdf).参考文献3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24.Mental health:strengthening our respons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8(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strengthening-our-response).25.Community health manual policy school aged children,school health services in Western Australia.Perth:Government of Western Australia,Department of Health;2013.26.Jones JT,Furner M.WHO s global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Health promoting-schools:a healthy setting for living,learning and working.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8.27.Barry MM,Clarke AM,Jenkins R,Patel V.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people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BMC Public Health.2013;13:835.28.Griebler U,Rojatz D,Simovska V,Forster R.Effects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health promotion:a systematic review.Health Promot Int.2017;32(2):195206.29.Roberts J,Webster A.Includ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in schools:a whole school approach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Int J Inclusive Educ.2020.DOI:10.1080/13603116.2020.1712622.30.Vreeman RC,Carroll AE.A systematic review of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bullying.Arch Pediatrics Adolesc Med.2007;161(1):7888.31.A global review of policy,standards and guideline documentation for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32.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nablers and barriers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33.Herlitz L,MacIntyre H,Osborn T,Bonell C.The sustainability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schools:a systematic review.Implement Sci.2020;15(1):4.34.Making every school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Global standards and indicators for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and system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21.35.Global accelerated action for the health of adolescents(AA-HA!),guidance to support country implementation.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36.Making every school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Country case studie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21.37.Standards and indicators.Resources,materials and tools.Haderslev: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2020(https:/www.schoolsforhealth.org/resources/materials-and-tools/standards-indicators).38.WHO,UNICEF.WASH in schools:from steps to strides.How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contributes to sustainable gains.In:Fifth South Asian Conference on Sanitation,Kathmandu,Nepal,2224 October 2013.New Delhi:WHO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 East Asia;2013.39.Fernndez A,Escudero E.(2017)Gua de gestin del entorno escuelas saludables Healthy schools management guide.Ascencin: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Welfare,Directorate General of Health Promo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Directorate General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quity;2014.40.Patton GC,Glover S,Bond L,Butler H,Godfrey C,Pietro GD,et al.The Gatehouse Project: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Aust N Z J Psychiatry.2000;34(4):58693.41.Life skills education school handbook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approaches for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05020).42.Junior cycle wellbeing guidelines.Dublin:National Council for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2017(https:/ncca.ie/media/2487/wellbeingguidelines_forjunior_cycle.pdf).43.Wellbeing policy statement and framework for practice 20182023.Dubli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2019(https:/www.education.ie/en/Publications/Policy-Reports/wellbeing-policy-statement-and-framework-for-practice-20182023.pdf).44.Global Education Evidence Advisory Panel.Cost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mprove global learning:What does recent evidence tell us are“smart buys”for improving learning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20(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teachingandlearning/publication/cost-effective-approaches-to-improve-global-learning).45.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ume 2:Implementation guid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83935).利益相关方分析和跟踪 实施进展3546.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ume 3:Tools to conduct quality and coverage measurement surveys to collect data about compliance with the global standard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83935).47.Global evaluation of life skills education programmes.New York City(NY):UNICEF;2012(https:/evaluationreports.unicef.org/GetDocument?fileID=241).48.TeacherPH.2019 Oplan Kalusugan(OK sa DepEd)overview.Manila:Ministry of Health;2020(https:/ T,Forstater M,Monaghan P,Sillanpaa M.The stakeholder engagement manual.Volume 2:The practitioners handbook 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Accountability.Nairobi: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05.50.The Ouagadougou Partnership.Dakar;2015(https:/partenariatouaga.org/en/about-us/the-partnership/).3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本附录提供了利益相关方分析和监测实施进展的矩阵,与八个全球标准和质量领域保持一致。在实施周期的“步骤2:分析情况”、“步骤 3:制定计划”和“步骤 4:实施和监测 中,矩阵可以用作清单,并监测健康促进学校在实施全球标准方面的进展。表 A.1-A.13 可用作监测进展的核对清单,说明 13 个实施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如何与每一项全球标准和每一项标准中的质量要素保持一致。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37实施领域 1:加强政府部门间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1.1 明确健康促进学校在所有相关部门(教育、卫生以及可能的社会服务、住房、农业、就业和文化)和各级政府中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角色和责任。1.2 建立一个多方利益相关方委员会,以协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3 制定与所有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团体合作的运行结构和计划。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行动中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A.1.实施领域1:建议的策略和成果3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层面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2.4 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2 学校已经进行了足够的投资,并拥有足够的资源来促进安全、支持性的社会情感环境。7.学校物质环境7.2 有足够的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来维持安全的学校物质和虚拟环境。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39实施领域2:制定或更新政策。2.1 明确和定义健康 和 教 育 需 求,以及健康促进学校将会如何满足这些需求。2.2 审查现有的学校健康和福祉政策、策略和计划。2.3 咨询利益相关方,使其了解或更新政策。2.4 在政策中设定健康促进学校的目 的、目 标、对象和工作模式。2.5 通过翻译和宣传知识,积极 支持政策的采纳。2.6 审查和评估。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所有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表 A.2.实施领域 2:建议的策略和成果4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所有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层面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1 学校领导团队(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学校社区支持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1 学校政策为学校期望的社会情感环境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包括做出任何必要的改进和反馈。6.3 定期监测学校的社会情感环境,并采取改善和反馈行动,以确保提供积极的环境。7.学校物质环境7.1 学校政策确保学校社区所有成员拥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安全环境。7.3 对于安全、有保障、健康、包容的学校物质环境所需的标准和条例,定期监测其遵守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5 学校有规划和监测学校健康服务进展和绩效的系统,包括质量保证和遵守标准。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41实施领域 3:加强学校领导和治理实践。3.1 明确一种有助于实施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和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校和当地社区成员以及次国家和国家政府代表都能够参与其中。3.2 确定并记录学生、学校和当地社区与健康促进学校相关的需求和优先事项,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3.3.在所有政策和计划中使用包容性语言,并确保健康促进学校的所有政策和计划都基于利益相关方的优先事项。3.4 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层创建专业发展途径,或将专业发展纳入其现有的角色。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所有层面次国家和学校层面国家、次国家、地方和学校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表 A.3.实施领域 3:建议的策略和成果4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所有层面国家、次国家、地方和学校次国家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1 学校领导团队(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学校社区支持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 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4.3 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与学校和本地社区(包括家长和看护人)合作,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绩效。.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43产出(质量要素)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5.2 学校实施的课程涵盖学生健康、安全、营养和福祉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方面,以实现关键的教育和健康成果,并符合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政策。5.3 学校课程培养理解、价值观和态度,以支持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环境。5.4 学校课程中的课程和师生以及师师关系通过在学校社区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促进健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安全、体育活动、健康营养和福祉。5.5 向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素养培训和支持,并通过学习和教学策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方法。4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产出(质量要素)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1 学校政策为学校期望的社会情感环境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包括做出任何必要的改进和反馈。7.学校物质环境7.1 学校政策确保学校社区所有成员拥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安全环境。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2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3 学校健康服务是根据儿童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标准提供的(例如,及时、文化安全、文化敏感、适合年龄、促进性别平等、基于权利、基于证据)。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45实施领域 4:分配资源。4.1 审查和评估目前为健康促进学校分配的资源,包括人员、信息和基础设施。4.2 健康 促进学校国家预算基于对可用资源(人力、信息、基础设施、财政)的审查,并使计划与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和目标保持一致。4.3 开发一个可行的、针对当地具体情况的模式,为教师进行健康促进学校的专业学习腾出时间。4.4 提供相应的机会,以赠款和其他机制的形式灵活使用国家的健康促进资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来使用。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 A.4.实施领域4:建议的策略和成果4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3 学校拥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在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方面取得进展。2.4 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5.学校课程5.5 向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素养培训和支持,并通过学习和教学策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方法。7.学校物质环境7.2 有足够的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来维持安全的学校硬件和虚拟环境。8.学校健康服务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47实施领域5:采取循证实践。5.1 根 据 不 同 的 地理、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收集和综合证据,为次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和计划中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设计提供信息。5.2 建立认证方案,正式认可学校为健康促进学校。5.3 对于有效的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和设计,委托或资助开展研究和评估。5.4 为学校社区和利益相关方(包括学生、民间社会组织和学校健康服务提供者)建立实践社区或信息共享网络,以共享数据(适当时)和经验(如实施策略),并提供反馈。5.5 开发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逻辑模型,例如,阐明目标、目的、投资、实施活动、结果和影响之间的关系。.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全世界和国家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次国家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A.5.实施领域5:建议的策略和成果4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全世界和国家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次国家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2.4.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 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 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4.3 学校领导层成员与学校和社区进行合作,包括父母和看护人,共同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表现。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49产出(质量要素)5.学校课程5.2 学校实施的课程涵盖学生健康、安全、营养和福祉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方面,以实现关键的教育和健康成果,并符合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政策。5.3 学校课程培养理解、价值观和态度,以支持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环境。5.4 学校课程中的课程和学生-教师及教师-教师关系通过在学校社区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促进健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安全、体育活动、健康营养和福祉。5.6 定期规划和提供学校课程的内容,监测其进展和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促进学生健康和福祉。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1 学校政策为学校期望的社会情感环境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包括做出任何必要的改进和反馈。6.3 定期监测学校的社会情感环境,并采取改善和反馈行动,以确保提供积极的环境。5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全世界和国家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次国家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7.学校物质环境7.1 学校政策确保学校社区所有成员拥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安全环境。7.2 有足够的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来维持安全的学校物质和虚拟环境。7.3 对于安全、有保障、健康、包容的学校物质环境所需的标准和条例,定期监测其遵守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2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3 学校健康服务是根据儿童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标准提供的(例如,及时、文化安全、文化敏感、适合年龄、促进性别平等、基于权利、基于证据)。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8.5学校有规划和监测学校健康服务进展和绩效的系统,包括质量保证和遵守标准。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51实施领域 6: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6.1 正式记录伙伴关系,包括作用和责任、分配给伙伴关系活动的资源(例如会议、合作资金)和共同问责制。6.2 为伙伴关系的所有成员提供机会对合作进行定期反思和审查,以确保协作保持最新状态并与各方采用的健康促进学校设计保持一致。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2.学校政策和资源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表 A.6.实施领域 6:建议的策略和成果5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4.3 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与学校和本地社区(包括家长和看护人)合作,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绩效。5.学校课程5.4 学校课程中的课程和学生-教师及教师-教师关系通过在学校社区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促进健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安全、体育活动、健康营养和福祉。8.学校健康服务8.2 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53实施领域 7:投资学校基础设施。7.1 确定国家对学校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及基础设施的要求。这些应符合或基于国际指南,例如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或多功能物质空间,这些空间可适应不断变化的限制条件,如管理新冠肺炎疫情。7.2 支持当地政府和学校领导维护或投资基础设施,并由本地社区组织和当地机构做出贡献(例如,委托当地艺术家开展工作,使家长、看护人和学生参与学校物质和社会情感环境的设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 A.7.实施领域 7:建议的策略和成果5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全球、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4 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5.学校实施的课程涵盖学生健康、安全、营养和福祉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方面,以实现关键的教育和健康成果,并符合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政策。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55产出(质量要素)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3 定期监测学校的社会情感环境,并采取改善和反馈行动,以确保提供积极的环境。7.学校物质环境7.1 学校政策确保学校社区所有成员拥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安全环境。7.2 有足够的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来维持安全的学校硬件和虚拟环境。7.3 对于安全、有保障、健康、包容的学校物质环境所需的标准和条例,定期监测其遵守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8.学校健康服务8.2 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8.5 学校有规划和监测学校健康服务进展和绩效的系统,包括质量保证和遵守标准。5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领域 8:开发课程和资源,并确保其实施。8.1 审查国家和(或)其他相关课程和评估程序,以确定健康促进学校可以增加或加强哪些课程和程序,以实现教育中的健康和福祉。8.2 准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评估工具示例、教案模板、教材以及学校-社区合作模式),并使教师和学校社区能够获得和使用这些资源。8.3 定期审查课程内容和资源,以确保其符合学生、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不断变化的需求、优先事项和偏好,并符合健康教育和更广泛福祉的国际标准。8.4 监控课程实施。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 A.8.实施领域 8:建议的策略和成果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57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2.4 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1 学校领导团队(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学校社区支持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5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产出(质量要素)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 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4.3 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与学校和本地社区(包括家长和看护人)合作,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绩效。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5.2 学校实施的课程涵盖学生健康、安全、营养和福祉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方面,以实现关键的教育和健康成果,并符合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政策。5.3 学校课程培养理解、价值观和态度,以支持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环境。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59产出(质量要素)5.学校课程5.4 学校课程中的课程和学生-教师及教师-教师关系通过在学校社区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促进健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安全、体育活动、健康营养和福祉。5.5 向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素养培训和支持,并通过学习和教学策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方法。5.6 定期规划和提供学校课程的内容,监测其进展和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促进学生健康和福祉。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1 学校政策为学校期望的社会情感环境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包括做出任何必要的改进和反馈。7.学校物质环境7.1 学校政策确保学校社区所有成员拥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安全环境。7.3 对于安全、有保障、健康、包容的学校物质环境所需的标准和条例,定期监测其遵守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6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所有层面产出(质量要素)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2 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3 学校健康服务是根据儿童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标准提供的(例如,及时、文化安全、文化敏感、适合年龄、促进性别平等、基于权利、基于证据)。8.5 学校有规划和监测学校健康服务进展和绩效的系统,包括质量保证和遵守标准。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61实施领域 9:确保教师获得培训和专业学习。9.1 为在职教师设计特定的健康促进学校专业学习,或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此项工作。9.2 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嵌入学校健康内容和相关教学法(例如差异化教学法)以进行深度学习。9.3 将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师范生的毕业标准和在职教师注册或认证的标准中。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表 A.9.实施领域 9:建议的策略和成果6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5.5 开发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逻辑模型;例如,阐明目标、目的、投资、实施活动、结果和影响之间的关系。5.6 定期规划和提供学校课程的内容,监测其进展和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促进学生健康和福祉。8.学校健康服务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63实施领域 10:确保获得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10.1 根据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和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正式协议,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该协议应明确包括为所有学校保健人员提供公平的资金、为持续的专业教育提供资源、与其他初级保健服务的协调和信息共享。10.2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应响应并配合健康促进学校的设计和活动(例如,健康服务人员在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时使 用的健康促进信息应与其他学校工作人员使用的信息类似)。10.3 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校内健康服务的实施:委托开展研究,通过确保专业协会的成员资格以及提供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的培训或专业指导来支持全体学校卫生专业人员。10.4 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看护人的支持,使其了解,理解和获得学校健康服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4 有足够的人力、信息和财政资源使每所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表 A.10.实施领域 10:建议的策略和成果6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国家、次国家各级和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 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65产出(质量要素)5.学校课程5.4 学校课程中的课程和学生-教师及教师-教师关系通过在学校社区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促进健康、积极和健康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安全、体育活动、健康营养和福祉。8.学校健康服务8.1 提供综合性学校健康服务,这一点已纳入学校政策,并与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8.2 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3 学校健康服务是根据儿童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标准提供的(例如,及时、文化安全、文化敏感、适合年龄、促进性别平等、基于权利、基于证据)。8.4 对学校健康服务进行了专项投资(例如资源、培训、资金),包括学校营养和提供健康食品。8.5 学校有规划和监测学校健康服务进展和绩效的系统,包括质量保证和遵守标准。6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领域 11:让学生参与进来。11.1 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使他们有意义地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治理、设计、实施和评估。11.2 使学生加入学校理事会和治理委员会以及健康促进学校设计团队,并有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参加。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2.学校政策和资源2.1 学校有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和/或计划。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1 学校领导团队(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学校社区支持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表 A.11.实施领域 11:建议的策略和成果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67产出(质量要素)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 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5.学校课程5.1 学校员工知道和理解以下内容:学生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们可能影响学习和行为的方式。5.2 学校实施的课程涵盖学生健康、安全、营养和福祉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心理方面,以实现关键的教育和健康成果,并符合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政策。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3 定期监测学校的社会情感环境,并采取改善和反馈行动,以确保提供积极的环境。68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School7.学校物质环境7.3 对于安全、有保障、健康、包容的学校物质环境所需的标准和条例,定期监测其遵守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8.学校健康服务8.2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8.3 学校健康服务是根据儿童青少年优质健康服务标准提供的(例如,及时、文化安全、文化敏感、适合年龄、促进性别平等、基于权利、基于证据)。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69实施领域 12:让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参与进来。12.1 为父母、看护人和本地社区成员创造机会,使他们有意义地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治理、设计、实施和评估。12.2 使家长、看护人和本地社区代表加入学校理事会或治理委员会以及健康促进学校设计团队。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学校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2.学校政策和资源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1 学校领导团队(学校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为学校社区支持和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表 A.12.实施领域 12:建议的策略和成果70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次国家和学校学校产出(质量要素)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2 健康促进学校的学校领导是分布式的,由学校校长、主要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学校保健人员、学生、家长和看护人员组成。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1 学生、家长、看护人、法定监护人和家庭参与并协作开展与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的学校业务的所有方面。4.2学校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伙伴关系与健康促进学校本地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接触和合作。4.3 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与学校和本地社区(包括家长和看护人)合作,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绩效。8.学校健康服务8.2学校健康服务反映了学校和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可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其他新出现的需求。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71实施领域 13:监测与评估。13.1 制定在地方、次国家和国家层面协调一致的方法,分享由健康促进学校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所提供的数据和知识;开发国家监测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情况的标准化工具;并能在适当考虑国家背景和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国际比较。13.2 为参与健康促进学校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测的所有人员提供评估方面的能力建设(例如数据收集和分析),并酌情为其提供质量改进方面的培训。13.3 引进可行的(可能是离线的)可互操作系统,用于收集和存储来自各级教育和/或卫生系统(如学校、学校健康服务、地方教育局以及教育和卫生部门)的监测数据。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全世界和国家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1.政府政策和资源1.1 国家教育政策或策略认可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教育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为在全国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了一个框架。1.2 在各级卫生和其他部门的持续支持和贡献下,确立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健康促进学校的领导地位。.1.3 地方政府、社区和学校合作,并对健康促进学校做出正式承诺。1.5 在国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有一个规划、监测进展和业绩以及监督健康促进学校的系统。表 A.13.实施领域 13:建议的策略和成果72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责任级别(全球、国家、次国家、地方、学校)全世界和国家全世界、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国家和次国家层面产出(质量要素)2.学校政策和资源2.2 学校有一项政策和/或计划,用于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定期接触、沟通和协作。2.4 学校定期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资源的实施和绩效。3.学校治理和领导力3.3 健康促进学校领导者(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的个人)在领导力和健康促进学校方面获得在职专业学习机会。3.4 系统确保定期规划和监测以下内容:健康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的进展和绩效。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4.3 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与学校和本地社区(包括家长和看护人)合作,规划和监测健康促进学校伙伴关系的进展和绩效。5.学校课程5.5 向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素养培训和支持,并通过学习和教学策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方法。5.6 向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素养培训和支持,并通过学习和教学策略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方法。6.学校社会情感环境6.3 定期监测学校的社会情感环境,并采取改善和反馈行动,以确保提供积极的环境。附录 1.实施领域和全球标准 73指标Barnekow V,Bujis G,Clift S,Jensen BB,Paulus P,Rivett D et al.,Health-promoting schools:a resource for developing indicators.Copenhagen:International Planning Committee,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2006(https:/www.euro.who.int/_data/assets/pdf_file/0017/240344/E89735.pdf).Use measures,indicators or metrics.Melbourne:BetterEvaluation;2020(https:/www.betterevaluation.org/en/plan/describe/measures_indicators).Develop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20(https:/www.cdc.gov/std/Program/pupestd/Develop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pdf).Home-grown school feeding resource framework.Technical document.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20(http:/www.fao.org/documents/card/en/c/CA0957EN).Standards and Indicators.London: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2020(https:/www.nice.org.uk/standards-and-indicators).Social impact navigator,impact analysis.Berlin:Phineo;2017(http:/www.social-impact-navigator.org/system/about-us/).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dicators.Washington DC: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9(https:/www.usaid.gov/project-starter/program-cycle/cdcs/performance-monitoring-indicators).监测与评估Developing evaluation questions.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20(https:/www.cdc.gov/std/Program/pupestd/Developing Evaluation Questions.pdf).A framework for program evaluation.Atlanta(GA):Program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fice,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7(https:/www.cdc.gov/eval/framework/index.htm).What is CFIR?Ann Arbor(MI):CFIR Research Team Center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Research;2020(https:/cfirguide.org/).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guidance for school health programs.Focus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FRESH).Pari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14(https:/hivhealthclearinghouse.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FRESH_M&E_THEMATIC_INDICATORS.pdf).Lopez-Acevedo G,Krause P,Mackay K.Building better policies.The nuts and bolts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12(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680771468183894133/pdf/681660PUB0EPI004019020120Box367902B.pdf).Markiewicz A,Patrick I.Develop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rameworks.Melbourne:BetterEvaluation;2016(https:/www.betterevaluation.org/en/resources/guide/developing-monitoring-evaluation-framework-markiewicz-patrick).Quality standards for development evaluation.Paris:OEC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10(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9789264083905-en.pdf?expires=1595224678&id=id&accname=guest&checksum=0BA5CDEEFD1908F7CDDFFF6F-02346BA8).以下是与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相关的实施指南、规划和设计资源、学校卫生指南和评估框架清单,该清单全面但并非详尽。该列表中的许多资源提供了对本文件起到补充作用的具体细节。资源按主题进行分组。附录 2.资源库74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Round R,Marshall B Horton K.Planning for effective health promotion evaluation.Melbourne:Victor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2005.Evaluation guidelines.Nairobi: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19(http:/web.undp.org/evaluation/guideline/documents/PDF/UNDP_Evaluation_Guidelines.pdf).Norms and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New York City(NY):United Nations Evaluation Group;2016(http:/www.unevaluation.org/document/detail/1914).USAID educational policy program cycl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Washingon DC: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20(https:/www.usaid.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1865/USAID_Education_Policy_Program_Cycle_Implementation_and_Operational_Guidance_FINAL.pdf).健康促进学校规划、设计、指南和标准 以下资源支持健康促进学校或相关卫生健康倡议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管理,包括学校卫生指南、已知的有关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证据、以及规划和实施标准和国家指南。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mapping and engagement.AA1000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Riyadh:AccountAbility;2015:1724(https:/www.accountability.org/standards/_).School-aged health services.Perth: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Services;2020(https:/www.cahs.health.wa.gov.au/-/media/HSPs/CAHS/Documents/Community-Health/CHM/School-aged-health-services.pdf?thn=0).Bada E,Darlington E,Masson J,Santos RM,European standards and indicators for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Haderslev: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 Network Foundation;2019.A global review of policy,standards and guideline documentation for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Parents for healthy schools:A guide for getting parents involved from K12.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CHE competencies.Amherst(MA):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undated(https:/www.umass.edu/sphhs/sites/default/files/CHE Competencies.pdf).Wellbeing policy statement and framework for practice 20182023.Dubli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2019(https:/planipolis.iiep.unesco.org/sites/planipolis/files/ressources/ireland_wellbeing-policy-statement-and-framework-for-practice-2018-2023.pdf).Nutri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a planning guid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10(http:/www.fao.org/3/a0333e/a0333e00.htm).Gray G,Barnekow VR,Young I.Health-promoting schools:a practical resourc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s in school health,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2006.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health knowledge.Gerrards Cross:HealthKnowledge;2016(https:/www.healthknowledge.org.uk/public-health-textbook/organisation-management/5b-understanding-ofs/managing-internal-external-stakeholders).May be useful for assessing the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of stakeholders for various components of HPS implementation;contains information on determining whether stakeholder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volved and mapping them on a power or interest grid.Identifying stakeholders:key questions.Brussels:Civitas Vanguard;2009(https:/civitas.eu/sites/default/files/tools_for_stakeholder_analysis_and_participation_-_magda_toth_nagy_rec_.pdf)Achieving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uidelines to promote health in schools.France: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Education;2009.Ippolito-Shepherd J,Castellanos LM.Strengthening of the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regional initiative:Strategies and lines of action 20032012.Washington DC: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Americas;2003.Stakeholder analysis.Horsham:Mind Tools;2016(https:/ School health guideline_).School health guideline.Toronto: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Population and Public Health Division;2018(http:/www.health.gov.on.ca/en/pro/programs/publichealth/oph_standards/docs/protocols_guidelines/School_Health_Guideline_2018.pdf).Zimbabwe school health policy.Harare:Minist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Ministry of Health and 附录 2.资源库75Child Care;2018(https:/hivhealthclearinghouse.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zshp_final_signed_march_2018_reduced.pdf).Health promotion with schools:A policy for the health system.Sydney:Centre for Population Health;2000(https:/www.health.nsw.gov.au/heal/Pages/health-promotion-schools.aspx).Foundations for a healthy school.Toronto:Ontario Ministry for Education;2014(http:/www.edu.gov.on.ca/eng/parents/healthyschools.html).O Connel T,Venkatesh M,Bundy D.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sector response to school health,nutrition and HIV/AIDS in the Caribbean region:A rapid survey of 13 countries.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9.Preparing our youth for an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world:The OECD PISA global competence framework.Pari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https:/www.oecd.org/education/Global-competency-for-an-inclusive-world.pdf).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nablers and barriers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Safarjan E,Buijs G,Ruiter S.SHE online school manual:5 steps to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Haderslev: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2013(https:/www.schoolsforhealth.org/sites/default/files/editor/How to be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english-online-school-manual.pdf).Schools(Health Promotion and Nutrition)Scotland Act:Health promotion guidance for local authorities and schools.Edinburgh:Scottish Government;2008(https:/www.gov.scot/publications/schools-health-promotion-nutrition-scotland-act-health-promotion-guidance-local/).St Leger L,Young I,Blanchard C.Facilitating dialogue between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 sectors to advance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Paris: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2012.Krick T,Forstater M,Managhan P,Sillanpaa M.The stakeholder engagement manual(Stage 1).Vol.2.The practitioner s handbook 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AccounAbility,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Stakeholder Research Associates Canada Inc.;2005:2140(https:/ccednet-rcdec.ca/sites/ccednet-rcdec.ca/files/the_stakeholder_engagement_manual_-_volume_2.pdf).SABER School health.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school health policies in the Caribbean Community(CARICOM)and Dominica,Grenada,Guyana,Barbados,St Lucia and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12(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21544).UNICEF programme guidance for the second decade:Programming with and for adolescents.New York City(NY):United Nations Children s Fund;2018(https:/www.unicef.org/media/57336/file).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the school nutrition environment and services.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https:/www.cdc.gov/healthyschools/nutrition/pdf/School_Nutrition_Framework_508tagged.pdf).Checklist to support schools re-opening and preparation for COVID-19 resurgences or similar public health crise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Available from: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7467 European framework for quality standards in school health services and competences for school health professionals.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14.Global accelerated action for the health of adolescents(AA-HA!),guidance to support country implementation.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Guideline on school health service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Life skills education school handbook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Approaches for school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05020).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1:Standards and criteria.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83935).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2:Implementation guid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83935/9789241549332_vol2_eng.pdf?sequence=4).WHO,UNAIDS.Glob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a guide to implement a 76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standards-drive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adolescents.Vol.3:Tools to conduct quality and coverage measurement surveys to collect data about compliance with the global standard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83935/9789241549332_vol3_eng.pdf?sequence=5).Health promoting schools;experience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anila: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2017.Consultation on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Cairo: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2005.Cost-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mprove global learning:What does recent evidence tell us are“smart buys”for improving learning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20(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719211603835247448/pdf/Cost-Effective-Approaches-to-Improve-Global-Learning-What-Does-Recent-Evidence-Tell-Us-Are-Smart-Buys-for-Improving-Learning-in-Low-and-Middle-Income-Countries.pdf).评估工具An assessment tool to conduct“gap analysis”against global standards for health-promoting schools.School health profiles.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20(https:/www.cdc.gov/healthyyouth/data/profiles/index.htm).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alysis tool.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https:/www.cdc.gov/healthyschools/pecat/index.htm).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nalysis tool(HECAT).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9(https:/www.cdc.gov/healthyyouth/hecat/index.htm).School health index:A self-assessment and planning guide e-learning module.Atlanta(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8(https:/www.cdc.gov/healthyschools/professional_development/e-learning/shi.html).Rapid assessment and action planning proces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https:/www.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assessment/raapp/en/).附录 2.资源库77与以下机构合作: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healthpromotionwho.int
2024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修订版)CARE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留学就业洞察报告2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目 录T A B L E O F C O N T E N T SCHAPTER 01澳大利亚留学利好解读.51.1 环境宜居宜学.51.2 入学途径灵活.61.3 留学成本合适.61.4 优势专业众多.6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82.1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人数变化.82.2澳大利亚本科申请院校和专业选择趋势.82.3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路径选择.92.4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生入学方式及其占比.92.5 澳大利亚本科不同入学方式的申请要求.10澳大利亚硕士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123.1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123.2 澳大利亚硕士不同专业选择变化.133.4 澳大利亚不同录取方式硕士申请选择.143.3 澳大利亚不同学制硕士申请选择.143.5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要求.15CHAPTER 02CHAPTER 033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新西兰留学现状和变化趋势解读.174.1 新西兰留学现状和变化趋势.174.2 新西兰留学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184.3 新西兰留学专业选择特点和变化.194.4 新西兰主要留学城市介绍.204.5 新西兰留学不同申请阶段的升学路径.214.6 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申请要求.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回国就业基本情况.245.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就业基本情况.245.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实习经历.255.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动态.255.4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行业分布与行业招聘偏好.265.4.1 金融企业招聘偏好.275.4.2 IT 互联网企业招聘偏好.285.4.3 工程制造企业招聘偏好.285.4.4 教育行业企业招聘偏好.295.4.5 医疗护理企业招聘偏好.305.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情况.305.6 留学生回国求职就业建议.32CHAPTER 04CHAPTER 05澳大利亚留学利好解读1.1环境宜居宜学 1.2 入学途径灵活 1.3 留学成本合适1.4 优势专业众多 20245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1.1 环境宜居宜学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自然风光优美且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灾害天气少、生活环境适宜。国家本土划分为 6 个州和 2 个地区,有多所优质大学分布在各个地方,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求学深造。其中墨尔本、悉尼、珀斯、阿德莱德常年入选全球宜居城市。(数据来源:经济学人智库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澳大利亚留学利好解读01澳大利亚高校区域分布图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市,是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心,拥有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海港大桥。悉尼大学、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悉尼麦考瑞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大学都坐落于此,提供广泛的学术课程和研究机会。维多利亚州被称为“花园之州”,该州工业化程度高、农牧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强势。其首府墨尔本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迪肯大学等知名大学坐落于此,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在此就读深造。6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以旅游业、农业和矿业为主,其中旅游业尤其发达,大堡礁、黄金海岸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其首府布里斯班市拥有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优质学府。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接近全澳一半,整体经济稳健发展。南澳州坐拥澳大利亚第三古老、QS 排名前 90 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阿德莱德大学。大学以其研究成果著称,尤其在医学、生命科学和工程领域表现突出。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市)是澳大利亚通往亚洲的门户,和中国同一时区。这里是全球工业和商业的理想聚集地,城市经济发展繁荣。澳大利亚八大院校之一的西澳大学就坐落在珀斯市。大学多个学科在各个领域排名世界前一百,课程结构以确保学生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而设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塔斯马尼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南部,由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的小岛组成。塔州经济上以农业、林业和旅游业为主,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塔斯马尼亚大学坐落于该州首府,霍巴特市。首都领地堪培拉市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银行、酒店业和公共服务业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坐落在此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等优质学府一直以来吸引着很多学术成绩优异的求学者。北领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首府是达尔文是一个热带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包括国家公园、原住民艺术等,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等学校坐落于此。1.2 入学途径灵活大部分学校以学生的课程成绩为主要审理依据,不严格限制学生的背景院校。澳大利亚的大学大多以“先到先得制”为主,学生提交符合要求的学术成绩申请占位,语言成绩可以后补。重要的是,大部分学校专业不强制要求 GRE 或 GMAT 成绩。对于不同学术或学历背景的学生,澳大利亚的学校以每年多次的入学季、众多的语言桥梁课程和学术桥梁课程备受青睐。1.3 留学成本合适 留学时间成本较低。澳大利亚的本科通常是 3 年制,个别专业开设有本科荣誉学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申请再读一年荣誉,即为4年本科,此外,硕士课程1-2年,博士3-4年,整体来看澳大利亚留学时间成本较低。留学费用成本适中。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澳大利亚留学平均每年学费在RMB 15 万-25 万之间,如临床医学类等个别专业学费会相对更高。生活费则根据所在城市地区和个人消费习惯不同,平均每年 RMB 9 万-15 万左右。留学期间可灵活兼职。澳大利亚政府规定,持有合法学签的留学生可在当地合法兼职工作。本科硕士学历阶段每两周可工作 48 小时,假期不限时;博士学历阶段不限时工作。1.4 优势专业众多教育、药学、兽医、体育运动、IT、工程、护理、商科管理、经济、设计等多个学科均有许多澳大利亚院校位于世界前列,深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青睐。*数据来源:2024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U.S.News2024-2025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24 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2.1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人数变化2.2 澳大利亚本科申请院校和专业选择趋势2.3 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路径选择2.4 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生入学方式及其占比20248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2.1 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人数变化2019-2023 澳大利亚本科申请-申请人数 TOP 高校根据前途出国申请数据,2019-2023 年申请澳大利亚本科仍以八大院校为主,这 8 所高校不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术水平方面均处于澳大利亚领先、世界前列水平。2023 年,申请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是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和蒙纳士大学。这三所大学排名相近,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录取方式均为滚动录取,对国际申请人来说比较友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为全澳唯一一所国立大学,对留学申请人审核较为严格,并且是澳大利亚唯一一所执行所有专业全面择优录取原则的高等院校,因此申请的学生人数占比较低。墨尔本大学作为澳洲排名第一的大学,是目前八大院校中唯一不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的大学,因此申请的学生人数占比较低。2.2 澳大利亚本科申请院校和专业选择趋势在择校方面,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入读排名比较靠前的澳大利亚八大院校。4 年间选择入读澳大利亚八大院校的学生人数占比浮动于 70%-80%,结构上没有大幅度变化。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0220232022202120202019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蒙纳士大学其他院校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西澳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麦考瑞大学15%7%4%4%3%2%2%2 %7%4%4%3%2%2%2%7%4%4%3%2%2%2#%7%7%7%4%4%3%2%2%2%8%7%4%4%3%2%2%2% %5%0%*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9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在专业选择方面,申请入读商科、理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占比最高,其中,商科专业在 4 年期间一直处于最高比例。然而自 2021 年之后,申请商科专业的学生人数占比开始有所下降,2021 年前申请商科的人数占比高于 50%;2021 年后申请商科的人数跌破 50%,即更多的学生开始选择申请非商科类专业,这也使得人文社科的申请人数占比从 2020 年开始逐渐走高,从3.6%增长到11.2%(2021)、16.2%(2022)和11.2%(2023)。2.3 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申请路径选择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制为 3 年,本科阶段的升学路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直录、预科和国际大一。人文社科的申请人数占比11.2.2.2%3.6 20202120222023直 录包括高考分数直录、国际学历直录、高中平时成绩直录;需要申请者完成高中阶段的完整学习。预 科指未满足直录要求,在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前,先进行基础课程、语言等科目的学习,待通过后再进入本科大一阶段;申请者完成高二阶段的学习即可申请。国际大一适合于未满足直录要求的学生;先进入桥梁课程的学习,通常需要提前选择好专业方向并学习专业通识类课程;在完成且顺利通过后直接进入本科大二阶段的学习;需要申请者完成高中阶段的完整学习。2.4 澳大利亚本科留学生入学方式及其占比 2020 年申请澳大利亚本科的学生中,44%为直录、41%为预科、15%为国际大一快捷课程;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非直录的方式入学。2021 年申请澳大利亚本科的学生中,67%为直录、22%为预科、11%为国际大一快捷课程;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直录的方式入学;直录方式成为最主流的入学方式。2020-2023 年澳大利亚本科人文社科申请人数变化10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2.5 澳大利亚本科不同入学方式的申请要求直录 预科 国际大一202074xgDA 21202220232021-2023 年澳大利亚本科留学不同录取方式占比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 2022 年申请澳大利亚本科的学生中,78%为直录、13%为预科、10%为国际大一快捷课程;入学方式选择人数中占比最多的依然是直录本科。2023 年申请澳大利亚本科的学生中,74%为直录、16%为预科、11%为国际大一快捷课程;直录方式稳定成为较受欢迎的入学方式。直录语言要求澳大利亚本科直录的语言要求:大多为雅思总分 6.5,小分不低于 6.0。比如商科、工程等热门专业;部分专业,如护理、教育对于雅思的要求会相对高一些,通常要求雅思总分 7.0 分或 7.5 分,口语和听力不低于 8.0 分,阅读和写作不低于 7.0 分。预科语言要求预科通常分为延长、标准时长和加强,对于语言的要求分别为雅思总分 5.0 分、5.5 分、6.0 分。国际大一语言要求目前开设国际大一课程的四所院校为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士大学、西澳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根据不同课程时长对于语言的要求为雅思总分 5.5-6.0 分。澳大利亚硕士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3.1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 3.2 澳大利亚硕士不同专业选择变化3.3 澳大利亚不同学制硕士申请选择3.4 澳大利亚不同录取方式硕士申请选择3.5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要求 202412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3.1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八大院校 其他院校201720182020202220192021202326.40!.48.91.00.61 .00%9.00s.60 x.52.09.00.39.00.00 17-2023 年澳大利亚硕士申请-八大院校申请占比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澳大利亚研究生申请中,八大院校的申请依旧是中国学生的主流选择,占比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八大院校亮眼的世界排名。此外,最新发布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澳大利亚共 9 所大学进入前一百的排名,同时传统八大院校排名上升更为明显,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更是位列 QS 前 20,这也吸引了大批留学生的目光。相比之下,2022 年非八大院校的申请人数也有较高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学校提供的丰厚奖学金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福利待遇、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以及移民等利好政策的加持。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专业,这就使得更多同学对于澳大利亚非八大院校的关注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更多留学家庭更关注未来出口和高性价比。澳大利亚硕士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0313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 2021 2022 20232017-2023 年澳大利亚硕士申请-八大院校申请占比(表一)(表二)(表三)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澳大利亚大学的商学院在国际声誉、课程排名、就业认可度、毕业薪资等方面在国际范围内均占有较大优势,因此商科在 2023 年依旧是最热门的澳大利亚研究生申请专业。理科类专业在 2023 年异军突起,有着较大幅度涨幅。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随着国内考研难度的增加,许多理科类同学也将出国留学作为升学途径之一;第二,澳大利亚对于理科专业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辽阔,素有“矿车上的国家”之称,由矿产能源工业催生的相关采矿、石油天然气、土木、化学等工程行业十分繁荣,因此工程类一直以来是澳大利亚强势学科。此外,澳大利亚工程类专业还有行业 EA 认证(Engineers Australia,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澳大利亚工程类专业毕业后,不论是就业职位、就业薪资等都有着较大的优势。50.08G.507.00.28.80.31%8.87%7.80%9.76%7.98%9.30.24%7.98%9.30.24%商科工程类人文学科信息技术类理科类4.46%4.60%4.21%2.77%2.40%2.50%1.64%1.30%1.93%4.85%5.60%5.48%教育类法律类设计类传媒类8.87%7.80%9.76%7.98%9.30.24%7.98%0.10%0.25%7.98%9.30.24%其他医学护理农林类建筑类3.2 澳大利亚硕士不同专业选择变化14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根据前途出国澳大利亚申请数据显示,两年制的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在申请人数上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两年制授课型研究生最大的优势是在课程结束时可以申请 2 年的工作签证,该签证不限制名额也不限制学生的就读地区、所学专业及背景院校。此外,澳大利亚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接受跨专业申请,如商科、法律、传媒、教育、IT、护理、社工等诸多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自己本科的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未来意向从事的行业。不过通过近几年观察,3 年制的课程申请量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澳大利亚 3 年制的研究生具有很多特色专业,比如法律的 JD(Juris Doctor,职业法律博士)课程,如果学生想在澳大利亚从事律师工作,那么必须选择 3 年制的 JD 课程进行学习,毕业后可直接拿到法律相关认证,通过职业认证后,即可注册成为持牌律师在澳大利亚工作。另外部分大学三年制的工程专业也可以进行小方向的转换,也吸引了大批学生进行选择。3.4 澳大利亚不同录取方式硕士申请选择需入读语言班学习 直录学生20182019202120232020202226.10s.90).29p.71S.54F.46h.541.46.50r.502.50g.50 18-2023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学生录取方式占比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2019-2023 年澳大利亚硕士申请-不同学制选择分布2023 2022 2021 2020 20191 年1.5 年2 年2.5 年3 年4.20%8.60%6.22%9.00%8.00%9.98.50 .30.00.00%4.20%8.60%6.22%9.00%8.00%1.15%1.10%1.24%1.00%1.00%2.23%2.09%2.49%1.00%6.00%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3.3 澳大利亚不同学制硕士申请选择15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澳大利亚高校接受 IELTS、TOEFL、PTE 等作为英语水平的证明。根据前途出国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直录学生比例逐年递增,主要原因是国内学生已经开始具备提前规划意识,提早准备雅思学习及考试,其中 2022 年间雅思线下考试较少,导致 2023 年直录入学的学生占比小幅下降,但在 2021-2022 年期间诸多大学认可多种线上考试成绩方便学生入读,所以没有大幅下降。3.5 澳大利亚硕士申请要求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200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500本科在校成绩托福/雅思/GRE本科在校成绩托福/雅思/GRE本科在校成绩托福/雅思/GRE60%-95%绝大多数专业不需要GRE/GMAT少部分院校专业需提供(如墨尔本大学的M of Applied Econometrics/Commerce(Actuarial Science)/Economics/FinanceGRE320 /GMAT630 )雅思要求:6.5少部分专业要求 7.0 (如医学、护理、教育、翻译等)60%-75%绝大多数专业不需要GRE/GMAT少部分院校专业需提供(如悉尼科技大学MBA 专业 GMAT550 雅思要求:6.5少部分专业要求 7.0 (如医学、护理、教育、翻译等)60%-75%不需要 GRE/GMAT雅思要求:6.5少部分专业要求 7.0 (如医学、护理、教育、翻译等)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新西兰留学现状和趋势解读4.1 新西兰留学现状和变化趋势 4.2 新西兰留学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4.3 新西兰留学专业选择特点和变化4.4 新西兰主要留学城市介绍4.5 新西兰留学不同申请阶段的升学路径4.6 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申请要求 202417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4.1 新西兰留学现状和变化趋势从新西兰国际教育推广局公布的数据中显示,2020-2023 年间在新西兰教育机构注册的中国留学生总数的变化是:26015,22282,20050,21398;2020-2023 年间较 2019 年的 37349 相比下降明显。从留学阶段上看,高等教育(University)的就读人数变化并不显著,因为大学在特殊期间均提供网课的授课模式,但中小学、语言学校、私立教育机构、理工学院因为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入学人数下降明显。随着 2022 年底新西兰边境重新开放,新西兰留学热度呈上升趋势,2023 年中小学注册人数较 2022 年增长 65.73%。新西兰留学现状和变化趋势解读0420192020202120222023209q2312019-2023 年新西兰教育机构注册的中国留学生趋势和占比UniversitiesTe PukengaPETsEnglish language SchoolSchool1390017551476367114230190014502215146252230194829731452026702382125729734463046153195459397133734926015222922005021398数据来源:新西兰国际教育推广局18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2020-2023 年新西兰留学申请院校占比变化202020212022202333551%5%7%7%5%9%2%3%2%4%7%8%7%9%9%8%7%6%奥克兰大学 奥塔哥大学 梅西大学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怀卡托大学 坎特伯雷大学 林肯大学 奥克兰理工大学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4.2 新西兰留学院校选择特点和变化院校选择上,奥克兰大学在过去 4 年间受到中国高等教育留学生们的青睐,这得益于奥克兰大学较高的世界排名、地理位置以及专业方向开设的综合性;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和怀卡托大学的申请占比基本持平,位于首都地区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提供丰富的专业方向选择和灵活的语言课搭配方式,其在法律、语言文学、建筑设计、传媒、国际关系等领域有较高声誉;怀卡托大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成本较低、开设灵活的专升硕课程和丰富的奖学金计划,吸引不少留学预算有限学生的青睐;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均位于奥克兰地区,是很多希望在奥克兰学生生活,但没能进入奥克兰大学学习的第二选择,梅西大学开设有新西兰独家的兽医和飞行专业,其农业相关、食品科学、商科、设计等专业也非常受欢迎;作为新西兰最有活力的奥克兰理工大学,其优势专业包括但不限于运动相关、护理、教育等。19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2020-2023 年新西兰留学申请专业占比变化商科 理科 工程&建筑 人文社科 传媒 教育 护理 信息技术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4.3 新西兰留学专业选择特点和变化申请专业选择方面,商科大类方向申请占比虽然一直占比最大,但比例在逐年降低,虽然商科大类开设的专业方向全,院校选择多,但对于以留学作为通路,以就业和移民作为最终需求的申请者,选择多一门专业技能、实操性强的专业无疑是他们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文科和理科大类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申请增长后(2020-2022),在 2023年有小幅下降,学生转而申请就业实操性较高 IT/CS、教育 Teaching 和护理 Nursing 等专业方向,包括其他专业如工程、设计、传媒传播等专业,也是多点开花,更多的申请者是基于自身学历专业背景和毕业后的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不再盲目跟风。202020212022202350.74W.74Q.65C.46%5.18%3.54.92%7.80%8.15%8.38%7.61.35.37.25.25.49%2.96%0.32%0.66%3.69%5.00%6.13%9.60%7.51%3.0%8.38%2.31%6.17%2.96%2.90%5.96%3.510pP0 %0 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4.4 新西兰主要留学城市介绍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经济、城市基础建设、教育资源等丰富,低龄教育和高等教育选择多,一直以来都是留学新西兰群体的首选城市(全国32%的中小学位于奥克兰地区,新西兰八大院校3所位于奥克兰地区)。基督城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也是人口集中的地区,两所高等学府(坎特伯雷大学、林肯大学)均坐落在基督城,两所学校分别有22000 和3000 名学生就读,两所院校的优势专业方向有工程、商科、农林、食品科学、旅游管理等,21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同时基督城地区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众多国际留学生申请。汉密尔顿位于新西兰北岛中上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最大的城市奥克兰120公里左右,生活成本较低(房租仅是奥克兰地区的 50%-70%),2025QS 世界排名 235 的怀卡托大学位于市中心东北部,提供众多专业的学习选择(商科、护理、计算机、海洋科学、供应链管理等),近年来受到很多追求高性价比留学的学生青睐(距离奥克兰地区近,既能享受大城市的生活资源,又能享受汉密尔顿较低的生活开销)。首都惠灵顿位于新西兰北岛最南端,是个富有艺术气息的首府城市,选择就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会优先选择前往惠灵顿地区(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及梅西大学创意艺术学院所在地),首都地区安全性高,新西兰各政府及跨国企业总部均位于此地,总体物价略低于奥克兰。4.5 新西兰留学不同申请阶段的升学路径2020-2023 年间,新西兰留学申请总人数变化不大。从申请阶段来看,硕士直录的申请占比最大,常年保持在45%-55%之间,本预留学申请占比持续降低,(新西兰大学本硕申请中,奥克兰大学的申请量和入学数字最高,2019 年底奥克兰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故从 2020 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用符合要求的高考成绩申请奥克兰大学本科直录,相对申请奥克兰大学预科的学生数量则在减少);得益于新西兰最新的技术移民政策(博士学历可获得最高学历分 6 分),以及新西兰博士的高性价比留学特点的吸引,博士申请数量上涨了 1 倍。2020-2023 年新西兰留学申请层级变化中小学 本科预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其他数据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整理提供数据202020212022202343.46%7.80.35.49%7.51%6.17C.46%7.80.35.49%7.51%6.17Q.65Q.65%7.61.25%2.31%5.960pP0 %0P.74P.74W.74.25%2.96%2.96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4.6 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申请要求 新西兰常规本科入学的语言要求:雅思 6.0(5.5),托福 80,写作不低于 21,PTE50,单项不低于 42;特殊本科如工程(荣誉学士学位),健康科学,护理等专业,语言要求:雅思 6.5(6),托福 90,写作不低于 21,PTE58,单项不低于 50;特殊本科如教育,社工,语言要求:雅思 7(7),托福 98,写作不低于 27,PTE65 各单项不低于 65;新西兰常规硕士入学的语言要求是:雅思 6.5(6),托福 90,写作不低于 21,PTE58,单项不低于 50;特殊硕士专业如听力学,言语治疗,语言要求:雅思 7.5(7),托福 106 写作不低于 23,PTE 73,单项不低于 65。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现状和趋势解读5.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回国就业基本情况 5.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实习经历5.3 近一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动态5.4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行业分布与行业招聘偏好5.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情况5.6 留学生回国求职就业建议 202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行业分布与行业招聘偏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情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情况24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就业基本情况根据实习僧平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数据显示,注册用户最多的学生为 2022 届 20584 人,其次为 2021届 18100 人和 2023 届 17977 人,2024 届求职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人数占比,排名第四,为 13886 人。回国求职人数的变化,与海外就业政策和后疫情时代的求职心态变化息息相关。但是,根据现有数据,可以清晰看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对于求职规划的意识越来越前置,甚至 2027 届学生,已经开始关注就业动向。回国求职最多的澳大利亚院校为悉尼大学,占比达到整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总数的 27%;回国求职最多的新西兰院校为奥克兰大学,该院校是新西兰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和研究机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回国就业基本情况05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27 2026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707101651881388617977205841810011303743731871109410用户数2016-2027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用户数量变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外求职用户院校分布 TOP10数据来源:实习僧数据来源:实习僧29%6%3%2%2%2%悉尼大学 墨尔本大学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士大学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科技大学 奥克兰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阿德莱德大学25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实习经历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宝贵机会,并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验证和检验学习成果,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如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问题解决等,还能深入了解行业的运作方式和职场文化,有助于未来职业道路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归国就业的留学生中,有过实习经历学生占高达 63.1%,其中,约半数的学生实习段数为 1-2 段,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全职就业前的实习经历高达 5 段。从实习经历的企业级别来看,35%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有过名企或是 500 强的企业实习经历。5.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动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实习次数情况占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同阶段留学生学历分布和投递次数情况占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实习企业类型情况占比数据来源:实习僧数据来源:实习僧数据来源:实习僧参考来源:A 类及以上名企实习参考实习僧学业到就业雇主排名实习段数占比125.142.4010.03C.82Q.62%学历人数占比人均投递硕士69.89Y.74 本科29.83b.32 博士0.28#.68 类型占比A 类及以上名企实习21.90%财富 500 强实习13.12%根据 2023 年 2 月 2024 年 1 月期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行为,我们能够粗略总结出澳新海归求职的基本画像和倾向。由于海外留学生求职时间差问题,当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求职海归主力为 23 届和 24 届毕业生,且近70%的求职群体为硕士学历。从求职难易程度来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周期平均时长为 22.5 天,将近 85%的学生在一个月内找到工作。从求职就业城市来看,海归偏好的就业城市仍以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为主,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南京也是同学们的优先选择。26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不同毕业时间的求职留学生占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意向就业城市情况占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求职时长情况占比数据来源:实习僧数据来源:实习僧数据来源:实习僧意向就业城市人数占比上海23.21%北京13.64%深圳11.56%广州9.41%杭州7.02%成都4.23%南京4.10%苏州3.15%武汉2.58%长沙1.90%重庆1.45%厦门1.77%西安1.50%天津1.15%青岛0.93%求职时长占比1 个月内84.63# 个月7.88%半年内4.33%一年内3.16%5.4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求职行业分布与行业招聘偏好根据 2024 年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金融/咨询业、零售/快消行业是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欢迎的求职行业 TOP3,吸引了近 35%的归国求职留学生。与金融专业密切相关的商科类专业一直是澳新留学热门专业,薪资丰厚,就业前景好。同时,制造、医疗和教培行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留学生的欢迎。202420232025202220262021202734.474.474.474.474.474.474.47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生意向5.4.1 金融企业招聘偏好以下为金融、IT、工程制造、教育、医疗护理五大行业的头部企业用人标准及偏好,供参考。公司岗位用人偏好基本要求求职加分项毕马威三大业务板块(审计、税务及咨询业务)统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英文书写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申请香港地区的岗位,需要具备英文、粤语、普通话良好的读听说能力丰富的实习经历或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与应聘岗位相符合的专业证书德勤5大业务线(审计及鉴证、管理咨询、风险咨询、财务咨询、税务与商务咨询),24 个城市,2500 职位统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不限;优异的在校成绩与实践经历;良好的英文读听说能力,精通 offi ce 办公软件;较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成绩优异(GPA3.5 );丰富的实习经历或者校园实践活动中金公司多条业务线(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中金国际、研究、信息技术、职能管理)统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与申请职位相关专业,具有咨询、行研或者其他大型机构相关实习经历;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优异国内外顶尖高校硕士及以上毕业;熟练掌握各类金融终端数据库使用;复合专业背景中信银行总行及各分行,招聘管理培训生、业务管理岗、信息科技岗、客户经理岗、柜员岗,5000 职位统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一般应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同等级别及以上考试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相关实习经历中信证券总部八大业务部门及各分部培训生、全球清算中心总部一般要求为硕士以上,分部为统招本科以上学历;流利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优异的金融专业知识储备及在校成绩国内外顶尖高校毕业生(应聘总部);丰富的大型咨询、行业、投融资机构相关实习经历且实习时间较长(6 个月左右);数据来源:实习僧,统计周期 2023 年 2 月 2024 年 1 月互联网/游戏/软件 金融/经济/投资/财会 快消/百货/批发/零售 企业服务/咨询 汽车/机械/制造 电子/通信/硬件广告/传媒/公关/展览 医疗/健康/制药/生物教育/培训 房产/家居/物业/建筑14.07.31%9.90%9.58%9.07%6.80%6.56%6.30%4.85%4.55(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4.2 IT 互联网企业招聘偏好5.4.3 工程制造企业招聘偏好公司岗位用人偏好基本要求求职加分项微软微软 MCAPS、微软亚洲研究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可将英语作为日常的工作语言,快速学习能力及抗压能力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期刊或会议发表过论文;丰富的项目实践经历或被广泛利用的专利发明腾讯四大岗位类别(技术、设计、产品、市场/职能)本科及以上学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抗压能力强流利的英文读听说能力或擅长小语种;在知名大赛中获奖,丰富的项目实践经历;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大中型公司相关岗位实习经验滴滴九大岗位类别(工程、算法、机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运营、市场、职能),工作地点:北上广深、武汉、西安、成都、南京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基础优异的在校成绩(GPA3.5 );良好的英语读听说能力;在顶刊顶会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领域知名比赛中取得名次;相关互联网行业实习经历华为八大岗位类别(研发、财经、审计、法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销售、服务),全国各大省份中心城市可选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强的沟通及组织策划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英语听说读写流利,可作为工作语言;学生社团经历丰富;熟悉单板硬件开发与测试,具备应聘岗位领域相关经验者优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大职类(技术类、产品类、运营类、设计类、风险策略类、综合类),7 工作城市地点,技术类招聘占比超过 80%统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作为重要角色参与领域内有含金量的比赛并取得成绩;发表顶刊顶会,担当一作/并列/二作;重要专利发明;与应聘岗位相匹配的实习过程中跟随团队从0-1 搭建项目过程公司岗位用人偏好基本要求求职加分项宁德时代六大岗位类别(研发、计算机、供应链与运营、市场、集团职能、工程制造),60 职位选择统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英语要求四级以上,具备申请职位相关专业背景校内大型活动举办或社团经验;相关领域课题研究成果丰富或实习经历29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4.4 教育行业企业招聘偏好公司岗位用人偏好基本要求求职加分项好未来五大岗位类型(产品类、研发类、算法类、运营类、职能类),20 种岗位选择,理工类需求 1500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教育行业有一定的认知了解相关实习经历,海外相关背景优先新东方三类岗位类别(教师类、运营及其他类、管培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拥有丰富的校内外市场、策划、拓展等实践经验或实习者优先有教育培训、市场/销售等相关实习经历优先,有海外留学经历优先的实习生高途九大岗位类别可选(技术、产品、运营、市场、设计.),工作地点位于各省会中心城市,150 职位类别可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在线教育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具有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相关职位实习经验或者教育培训行业实习经历优先网易有道五大岗位类别(技术、教育、市场、产品/运营、其他),工作地点:北京、广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发表过顶会论文或在国际比赛拿到靠前名次者优先;有相关职位实习经历顺丰控股四大职位类别方向(管培、职能、经营管理、技术/研发),2000 岗位统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行业实习经历;各类大数据项目实践经历,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京东方8 大岗位类别(研发、工程、信息技术、市场、供应链、品质、医疗、职能),20 城市选择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校成绩优异,无不及格科目,英语能力较好(英语四级以上)与应聘岗位相关实习经验;或项目开发、实践经验优先海康威视10 大岗位类别(算法/网络完全/大数据类、器件电路类、软件/嵌入式类.)统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申请职位相关专业背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实际项目开发或参加竞赛经验者优先;在国际顶级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施耐德4 类岗位方向(培训生、商业、研发、供应链)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与申请职位相匹配的专业背景海外经历,相关实习经历;长期系统仿真项目实践经验,良好的英文表达能力续表30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4.5 医疗护理企业招聘偏好公司岗位用人偏好基本要求求职加分项艾昆纬医药科技研发解决方案及商务解决方案招聘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具有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背景,中英文听说读写流利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硕博同学,相关背景实习,数据分析能力强,精通 stata、R 等统计软件;能够使用CNKI,维普相关数据库优先迈瑞医疗六大职能类(营销族、研发族、技术支持族、质量族、供应链族、专业职能族),全国各省市中心城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熟练使用 office 办公软件操作,英语为工作语言具备小语种沟通能力,能熟练阅读研究英文文献;相关项目实践或科研经历优先恒瑞医药六大工作体系(研发、临床、营销、生产、职能),全国各大城市,250 职位选择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熟悉医药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能熟练查阅文献,进行实验操作;国际期刊发表过论文百济神州临床前研发、临床开发、技术运营、商业运营,全国各地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科研员职位面对硕士开放,研究员职位面向博士开放;英语可以作为工作语言拥有相关实习经历;丰富的细分领域科研实践经历药明康德两大平台、7 个部门(生物学业务平台、测试事业部、合全药业、研发化学服务部、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药明生基、药明津石),各大中心城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相关领域知识基础出色的文献检索阅读能力、英文读写能力;在实验室进行过长时间的项目操作;省级以上相关领域赛事中获得名次;权威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5.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情况海归博士作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在学术和研究领域备受认可。那么,在工业界求职过程中,海归博士的求职方向有哪些?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在求职的城市选择上,更青睐于新一线城市,并且以南方城市为主,上海、北京、厦门、深圳、杭州分别位列意向城市 TOP5;在求职岗位选择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的专业优势格外凸显,在互联网、制造业、医疗护理、金融、教育五大行业内百花齐放。薪资是反馈人才需求和流动的风向,根据招聘平台数据,澳新海归博士工业界就业的期望薪资平均为 20740 元/月。31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热门投递岗位名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归博士意向城市排名数据来源:实习僧,统计周期 2023 年 2 月 2024 年 1 月数据来源:实习僧,统计周期 2023 年 2 月 2024 年 1 月序号博士热门投递岗位名称1算法工程师2生物制药3人工智能4证券/基金/期货5后端开发6教师7投融资8市场/营销9数据分析师10产品经理11数据12化妆品研发13运营14助教15基金经理16投资经理17C/C 18行政19咨询调研20产品序号意向城市1上海2北京3厦门4深圳5杭州6苏州7成都8广州9重庆10合肥32202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留学就业洞察报告 REPORT5.6 留学生回国求职就业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及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以来,国内经济和产业的升级,也吸引着海外留学生回流。虽然国内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向好,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获得差异化求职优势,还是建议同学们在海外学习期间把握机会,丰富和拓宽自己未来的就业可能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具备这些素质的留学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通过上述方法,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留学经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就业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1.在校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加入学校的社团和组织,参与志愿活动,提升求职所需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软实力,并通过校园活动建立人脉,初步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路径。我们有一位同学,学习的是物理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对于物理行业并不感兴趣,并且未来志不在此。而读书期间,她所参与的心理咨询室的兼职,成为了她后来升学和工作的方向。2.学习跨学科技能在本专业基础上,辅修或者选修跨学科课程,如文商科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分析、模型搭建等,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交叉学科及专业,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得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可以在多个行业找到工作机会,在就业市场上往往更具吸引力。3.学习多种语言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参与全球化事务越来越多,掌握多种语言能够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对于小语种和多语言有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中。4.考取国际认证或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认证或职业资格证书,如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通常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评估,这有助于提升个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求职成功率,还可以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晋升机会。尤其对于跨专业求职来说,拥有行业资格证书,相当于拥有了在该行业求职的敲门砖。5.参与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参加实习实践,留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特定行业的运作方式、行业文化和职场要求,不仅有助于帮助留学生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更重要的是,留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和提升专业技能。6.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正在留学或者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除了以上几点建议,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求职市场中也非常重要。对于未来职业保持开放态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理工科的同学毕业后可以去研究所、高新技术企业做工程师、研究员等当然也可以去咨询公司或事务所做技术和战略咨询。同理,文商科的同学就业也已经不再局限于金融教育等传统领域,随着新能源、微电子、生物医药等企业出海,为跨文化学习背景的文商科同学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修订版)新东方前途出国就业中心新东方澳洲新西兰留学实习僧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发展报告(简洁版)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发展报告(简洁版)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团队2024 年 8 月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团队2024 年 8 月Th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Training of Basic Teaching Skills of pre-service teachers(Compact edition)目录目录报告主编胡小勇穆 肃参编成员宋东茂 张学波 张缨斌 刘阳 赵艺 王楚鸿 张臣 吴玫 刘晓红陈孝然 孙硕 刘雪旎 张誉尹 朱敏捷 覃宗杰 李何婷 伍希琳专家指导组(姓氏拼音排名)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明选江南大学顾小清华东师范大学郭炯西北师范大学马红亮陕西师范大学李芒北京师范大学刘革平西南大学乔爱玲首都师范大学宋冬生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学术委员会沈书生南京师范大学杨金勇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杨九民华中师范大学杨现民江苏师范大学郑燕林东北师范大学报告研制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业务支持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生院教师发展中心技术支持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编写团队编写团队目录目录序 言.2Preface.4一、背景趋势.7二、技术方案.8序 言.2Preface.4一、背景趋势.7二、技术方案.8(一)构建教学基本技能评价观测指标体系.9(二)研发教学基本技能的智能诊断实训系统.9(三)设计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场景和应用模式.10(四)保障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常态化实践.11三、应用模式.12三、应用模式.12(一)“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12(二)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13(三)数据支持下同伴结对的技能训练.14(四)画像及智能诊断支持下的能力持续发展.15四、未来展望.16四、未来展望.16(一)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价值与成效.16(二)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发展建议.23结语.25附录.26结语.25附录.26(一)报告研制单位:华南师范大学.26(二)报告研制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27(三)技术支持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28序 言序 言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组建高质量教师优质后备军的关键环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强调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师范生教育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尽管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师范生毕业走向教师岗位,但在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方面仍然存在教学法师资供给不足、技能训练过程粗放、诊断重结果轻过程等供给性、效能性和发展性难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作为推动科学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要素,为师范生培养创新、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华南师范大学作为湾区教师教育排头兵,高度重视“新师范”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创建了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携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本科生院、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上云用数赋智”思路,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通过评价指标构建、智能系统研发、应用模式设计、常态化实践保障、培养过程画像、协同培养机制建立等方式,研发出国内首套服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实训的智能系统,供给上设计了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模式,效能上构建了“四维度 18 项”的智能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上提出了智能实训分析方法。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成效显著。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实训试点覆盖了多专业和学段,受训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24 所院校和区域教师发展中心落地应用。这项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教科研课题、国家发明专利和学术论文等成果,并通过大会主题报告、科研论文发表、学术会议研讨、权威媒体报道等方式,得到师范院校同行和社会业界的关注肯定。未来,本团队将继续深耕“政产研学用”一体化,以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从系统升级、智慧生成、协同提质三方面推动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转型升级。本报告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组织实施撰写,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参与研发,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参编者为胡小勇、穆肃、宋东茂、张学波、张缨斌、刘阳、赵艺、王楚鸿、张臣、吴玫、刘晓红、陈孝然、孙硕、刘雪旎、张誉尹、朱敏捷、覃宗杰、李何婷、伍希琳。报告研制过程中得到了业界专家的指导,一并致谢。Preface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resource in education,and pre-service teachers are the vital source for the teaching workfor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is a criticalstep in building an outstanding teaching team for the new eraand forming a high-quality reserve force of teachers.Without asolid foundation,the ground will shake.The Ministry ofEducations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Workforc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emphasizes theimportance of fundamental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training ofteaching skills,and it has set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re-service teachers.As a leader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Bay Area,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new normal.Founded the countrys first educational artificial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and cooperated with the schoolsTeacherDevelopmentCenter,undergraduatecollege,andBeijing Zhongqing Modern Technology Co.,LTD.Based on theidea of Using data to empower intelligence on the cloud,jointlycarriedoutInnovative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help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basic skills training.By means of evaluation index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systemdevelopment,applicationmodedesign,normalpracticeguarantee,trainingprocessportrait,collaborativetrainingmechanism establishment,etc.,the first set of intelligent systemfo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basicteachingskillshasbeendevelopedinChina,andtheintellectual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basic teaching skills hasbeendesigned.Intermsofeffectiveness,theintelligent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our dimensions and 18 items isconstructed,and the intelligent practical training analysismethod is propose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s a pilot unit in theMinistry of Educations second batch of AI-assisted teacherworkforce construction initiatives,places great importance on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theNewNormalEducation.ItsInstitut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s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and Beijing Zhongqing ModernTechnology Co.,Ltd.,has jointly carried out innovative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s to assist in thetraining of fundamental teaching skill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loud computing,data usage,andintelligent empowerment.Through methods such as constructingevaluation indicators,developing intelligent systems,designingapplication models,ensuring regular practice,profiling thetraining process,and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trainingmechanism,they have jointly developed the first intelligent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for ass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fundamental teaching skill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The supplyaspect has designed an intelligent training model of GuidedLearningSelf-LearningIntelligent Learning,theefficiencyaspecthasconstructedanintelligenttraining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our Dimensions and 18 Items,and the development aspect has proposed intelligent traininganalysis methods.ThepracticeofAI-assistedtrainingoffundamentalteaching skill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results.The training with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overs multiple majors and all school levels,with significantimprovements in the basic teaching skills of the trained students.This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24 universities andregional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s nationwide,receiving highpraise.The AI-assisted training of pre-service teachers has led tothe formation of several high-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projects,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and academic papers.Through academic presentations,paper publications,academicconferences,and news reports,these achievements have gained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from society and industry.In the future,to integrate intelligent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our team will continue to delve into the integration ofgovernment,industry,research,education,and application inAI-assistedhigh-qualityteachertraining,drivingthedevelopmentandupgradingofintelligenttrainingforfundamental teaching skills in three aspects:system upgrades,intelligent generation,and collaborative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report was organized and written by the Institute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at 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with particip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s TeacherDevelopment Center an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IntelligentTraining Key Technologies and Scenario Demonstration Basefor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llaboration.BeijingZhongqing Modern Technology Co.,Ltd.provided technicalsupport.The main contributors include Hu Xiaoyong,Mu Su,Song Dongmao,Zhang Yingbin,Liu Yang,Zhang Xuebo,ZhaoYi,Wang Chuhongchu,Zhang Chen,Wu Mei,Liu Xiaohong,Chen Xiaoran,Sun Shuo,Liu Xuenyi,Zhang Yuyin,Zhu Minjie,Qin Zongjie,Li Heting,and Wu Xilin.Thanks for the guidanceof industry exper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port.7背景趋势一、背景趋势一、背景趋势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通知倡导以大数据、数字画像等创新师范生评价管理机制与培养方式。教学基本技能是师范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突出的疑难问题。(1)供给性难题:供给性难题:教学法师资供给短缺和配比严重不足,微格教学指导负担重,无法满足技能训练的规模化指导需求。(2)效能性难题:效能性难题:训练中缺少过程性数据分析和及时个性化诊断,学生难以将自身水平和培养目标动态对标,训练水平的精准化程度不高。(3)发展性难题:发展性难题: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改进和优化技能训练方式,亟需以新技术支撑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数据分析与评价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正在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重组与经济社会转型,而且在促进师范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方面也发挥着巨大潜力。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20238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上云用数赋智,创新教学基本技能智能训练上云用数赋智,创新教学基本技能智能训练。为加强我国师范院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凸显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创新研发了全国首个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分析系统:开展了师范生教学能力智能实训系统的应用场景搭建硬件环境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平台开发,并提出四类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模式,为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注入新动能。图 2-1 创新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训练解决思路图 2-1 创新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训练解决思路推进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推进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20189技术方案(一)构建教学基本技能评价观测指标体系(一)构建教学基本技能评价观测指标体系依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1994)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2.4学会教学具备教学基本技能”“3.4课程实施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要求,研制了四维 18项微技能的教学基本技能评价体系。表 2-1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评价观测指标体系表 2-1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评价观测指标体系(二)研发教学基本技能的智能诊断实训系统(二)研发教学基本技能的智能诊断实训系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画像及应用研究,利用多模态数据感知分析技术申请多项国家专利,校企合作研发了国内首套面向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的智能诊断及实训系统,系统模型包括理论基础层、数据获取层、挖掘分析层、实训应用层四层架构(图 2-2)。10技术方案图图 2-2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分析系统模型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分析系统模型(三)设计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场景和应用模式(三)设计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场景和应用模式基于智能诊断及训练系统,面向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诊断、管理等应用场景,构建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模式(图 2-3),包括:“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数据支持下同伴结对的技能训练、画像及智能诊断支持下的能力发展。图 2-3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模式图 2-3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模式11技术方案(四)保障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常态化实践(四)保障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常态化实践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常态化,主要从提高系统设备适应性与建立使用及运维相关管理规范两方面提供保障:一是以云服务端传输训练数据,应用环境覆盖微格教室、智能实训静音舱、智慧教室等空间(图 2-4)。二是提供智能实训指导手册、应用指南与管理规范(图 2-5)。图 2-4 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实训静音舱和模拟课堂环境图 2-4 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实训静音舱和模拟课堂环境图 2-5 保障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使用手册、应用指南与管理规范文件图 2-5 保障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使用手册、应用指南与管理规范文件12应用模式三、应用模式三、应用模式设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四类“智学”实训应用模式,为智能实训平台应用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指南。(一)“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一)“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要求师范生在微格智能实训室或智能实训静音舱等环境中展开自学训练,基于智能实训平台画像和诊断报告,反思并迭代锤炼,以提升各项教学基本技能。图 3-1“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图 3-1“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进行“一站式”自学训练通常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评估与基础第一阶段是技能评估与基础训练阶段;第二阶段是技能深化与实践准备阶段;第三阶段是系统学习与技能训练阶段;第二阶段是技能深化与实践准备阶段;第三阶段是系统学习与技能提升阶段;第四阶段是技能整合与教学实践。提升阶段;第四阶段是技能整合与教学实践。师范生需要在每个阶段开始和结“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202113应用模式束时,通过实训平台进行能力评估,以检测自学训练的效果,判断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已达到预期水平。评估后,师范生依据系统生成的报告进行反思,明确不足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图 3-2)。图 3-2“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模式应用流程图图 3-2“一站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自我训练模式应用流程图(二)智能诊断(二)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将智能实训平台的智能分析和教学法老师的专业指导相结合,汇聚“师机”协同合力来促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在该模式下,教学法老师具备双重角色:一是凭借自身深厚的教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学指导者。二是平台智能诊断结果的分析解读者。人-机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形成双师指导模式,为职前和职初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改进提供精准指导。“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应用流程如图 3-3 所示,分训练阶训练阶段、专业指导阶段、反思阶段和技能提升阶段,帮助段、专业指导阶段、反思阶段和技能提升阶段,帮助师范生根据系统生成的分析报告和老师指导改进个人教学基本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训空间和平台的支持下反复练习与迭代。14应用模式图 3-3 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应用流程图 3-3 智能诊断 教学法教师双师精准指导应用流程(三)数据支持下同伴结对的技能训练(三)数据支持下同伴结对的技能训练智能实训平台具有“实训小组”功能,为师范生提供同伴结对的训练与互学环境。通过“智能匹配与组队-共同学习与训练-AI 分析报告指导-在线讨论与互评-反馈可视化与跟踪”的同伴结对式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达成师范生互助、技能水平集体提升的目的。数据支持下同伴结对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应用的 5 环节,智能匹配与组队、共同学习与训练、AI 分析报告指导、在线讨论与互评和持续记录练习数据与跟进发展,如图 3-4 所示。图 3-4 数据支持的同伴结对技能训练模式图 3-4 数据支持的同伴结对技能训练模式15应用模式(四)画像及智能诊断支持下的能力持续发展(四)画像及智能诊断支持下的能力持续发展结合 AI 分析报告和数字画像的实训模式意在促进师范生能力持续提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平台对师范生的实训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后形成分析报告,整合学生历次训练数据,可生成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数字画像、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数字画像和学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数字画像,形成个人反思-专业同培-学校共促的教学基本技能持续发展路径。该模式能够从师范生个人、专业和学校三个层面,分别提供教学基本技能诊断与管理服务,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 AI 赋能学生个人-专业-学校一体化协同助训的训练方式。(图 3-5)。图 3-5 平台支持的人工智能诊断助学训练模式图 3-5 平台支持的人工智能诊断助学训练模式16未来展望四、未来展望四、未来展望(一)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价值与成效(一)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价值与成效教学基本技能,是师范生入职为师的必备基础性能力。针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难题,构建的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分析系统模型和国内首套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诊断及实训软硬件平台环境,支持了四类“智学”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实践,应用成效显著。1.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成效显著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实训覆盖多学科全学段,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广泛提升。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成效显著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实训覆盖多学科全学段,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广泛提升。实训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全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科学、思想政治、信息技术等 15 个学科(图 4-1)。系统服务学校 13 个学院师范生及研究生院部分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训练,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在访谈反馈:“系统可以录制教学视频并快速自动生成分析报告”“系统反馈较为智能和详细”“这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部分师范生在训练后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在“为了明天”师范生技能大赛等获得若干奖项。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开展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框架模型、技术方法、场景设计和数字画像,能够提升师范生实训效果。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开展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框架模型、技术方法、场景设计和数字画像,能够提升师范生实训效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团队17未来展望图 4-1 全学段不同学科实训示范资源图 4-1 全学段不同学科实训示范资源服务服务 2024 年粤港语言教师培训项目“普通话教学深造课程”的年粤港语言教师培训项目“普通话教学深造课程”的 12 位中国香港地区教师。位中国香港地区教师。来访教师们利用智能实训系统,对教学基本技能和普通话进行训练,通过智能实训数据分析及诊断,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与精准性报告,切实帮助香港教师学员提升教学技能,支持了粤港两地在教师教育领域相向而行的实践。支持了粤港两地在教师教育领域相向而行的实践。图 4-2 香港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普通话训练图 4-2 香港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普通话训练校外,已推广至校外,已推广至吉林师范大学、江口县江口中学、南京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等全国全国 24 所高校、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落地使用所高校、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落地使用(表 4-1)。18未来展望表 4-1 教学技能智能诊断与训练系统平台推广使用名单表 4-1 教学技能智能诊断与训练系统平台推广使用名单2.形成课题项目、发明专利、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多类学术成果第一,孵化形成课题项目、发明专利、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多类学术成果第一,孵化 4 项高水平教科研课题和项目。项高水平教科研课题和项目。如 2022 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画像及应用研究、2022 年度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众智行远”智能教研技术及应用实践共同体、2023 年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2023 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硕士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研究等。图图 4-2 教科研课题教科研课题第二,授权或受理共第二,授权或受理共 9 项国家方法类发明专利。项国家方法类发明专利。含基于教研数据的教师画像构建方法基于云服务的教学姿态及表情应用技能评估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等方法类发明专利共 9 项。19未来展望图图 4-3 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第三,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第三,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8 篇,其中CSSCI 期刊文章 6 篇,SSCI 期刊文章 2 篇,如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模型及应用研究(CSSCI)、Exploring the collective process of classroomdialogue using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technique(SSCI)等(表 4-2)。表表 4-2 部分相关学术论文部分相关学术论文20未来展望3.智能实训相关研发成果受到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好评智能实训相关研发成果受到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好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系列成果,通过学术主题报告、同行专家交流、新闻报道等方式,受到社会和业界关注好评。第一,研发成果在高等教育博览会和相关学术研讨会上展示。第一,研发成果在高等教育博览会和相关学术研讨会上展示。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相关研发成果亮相2023重庆(58、59届)、2024福州(61届)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研究院团队负责人应邀参会并作主题报告分享成果(图4-4),阐述了学校“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在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智能实训方面所做的原创性工作和系列技术研发成果,获与会人员普遍关注和好评。研发负责人在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23)、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2024)、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学术研讨会上进行分享,辐射在线人数累计超百万人次。又如研究院与学校教务处2023年共同承办“人工智能助推湾区新师范高质量建设”学术研讨会并举行“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系统”鉴定会,辐射粤港澳数十所高校,成果研发价值受到鉴定专家组好评(图4-5)。图 4-4 学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系列相关成果在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展示图 4-4 学校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系列相关成果在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展示图 4-5 人工智能助推湾区新师范高质量建设学术研讨会图 4-5 人工智能助推湾区新师范高质量建设学术研讨会21未来展望第二,大批领导和高校同行、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到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考察调研。第二,大批领导和高校同行、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到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考察调研。如2023年6月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实地考察指导,给出了好评;2023年12月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专家组莅临基地进行场景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2024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组团专程到访。近两年来基地共接待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各师范院校同行、各地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国专家和研究同行160余批次近2000人次参访(图4-6),得到广泛认可。图 4-6 国内业界同行调研与考察交流(部分)图 4-6 国内业界同行调研与考察交流(部分)第三,专家高度认同,认为填补了国内同类系统的空白。第三,专家高度认同,认为填补了国内同类系统的空白。以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宋东生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系统进行了鉴定:“该智能实训系统具备较好的功能性和稳定性,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智能实训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水平、提升22未来展望指导教师工作效率、大数据生成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兼具体系推进和规模化应用潜力,填补了国内同类系统的空白”(图4-7)。图图 4-7 鉴定书部分内容鉴定书部分内容第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创新示范性受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第四,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创新示范性受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相关成果被学习强国转载(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中国教育新闻网(“人工智能助推湾区新师范高质量建设”学术研讨会举办)、南方日报(华南师范大学打造五个“一体化”的“新师范”体系,用数字化智能化培养卓越教师)、羊城晚报(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华师探索师范生高质量培养创新)等报道(图4-8),充分展现了相关理论实践一体化融合工作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师范生高质量培养的重要示范作用。图图 4-8 相关探索及应用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相关探索及应用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23未来展望(二)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发展建议(二)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发展建议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组建高质量教师优质后备军的关键环节。2022 年以来,以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提升的创新研发与应用实践已取得了突出影响与成效。本团队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从系统升级、智慧生成、协同提质三方面深化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发展建议。图 4-9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发展建议图 4-9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发展建议1.从平台应用迈向系统升级下的技能与素养养成(从平台应用迈向系统升级下的技能与素养养成(1)标准引领: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学基本技能评价参数细化标准)标准引领: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学基本技能评价参数细化标准为提高平台教学基本技能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构建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分层分类教学基本技能评价参数细化标准,为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和数字素养的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数字画像”。(2)虚实共生:借助沉浸式实训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临场感)虚实共生:借助沉浸式实训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临场感后续可在数字人、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的支持下,为师范生提供沉浸式、具身化的课堂教学模拟场景,培养师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等,促进其全面养成未来从教为师所必备的素养。采集师范生的训练生理数据以加强对师范生技能和素养水平的智能感知。24未来展望2.从资源集成流转,迈向生成式智慧实训(从资源集成流转,迈向生成式智慧实训(1)探索师范生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库)探索师范生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库将积极探索师范生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第一,以区域为单位,政府主导、学校、企业、研究机构多方参与,设计开发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资源。第二,面向全国开展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的应用培训,并共享成效显著的应用模式与优质课例。第三,探索多样态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实现合作共赢。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搭建以师范生智能实训为纽带的跨校跨区域新师范合作。(2)研发专属多模态大模型,实现生成式智慧实训)研发专属多模态大模型,实现生成式智慧实训研发面向师范生培养的专属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扩展自然语言与其他模态数据的交互,执行诸如根据文字生成图片、观看视频并发表“观点”等任务。对大模型进行微调等训练优化,生成对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教学基本技能的分析,提升分析诊断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也能够缓解教学法教师专业化个性化指导精力不足的问题。3.从师范生个体发展,迈向群体协同提质(从师范生个体发展,迈向群体协同提质(1)构建协同互助机制,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共同体)构建协同互助机制,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共同体通过高校、教师发展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合作协同,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共同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扩大未来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服务规模、变革创新教学技能训练的场景、改变实训主体关系,以此推动师范生群体的规模化协同发展。(2)探索教学技能培养的最佳实践路径,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探索教学技能培养的最佳实践路径,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期待更多的学校参与应用平台,在数据脱敏后,综合分析结果可以呈现跨校,跨区域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情况及技能发展水平,为师范生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与策略,促进群体协同优化与整体提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共性问题与优秀案例,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25结语结语结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是打造卓越教师队伍,为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优秀合格后备军的关键环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对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学生而言,教学基本技能是职前教师今后能否站稳讲台,成为优秀教师的必备基础性能力。本团队在学校领导下,整合力量协同奋发,创新研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实训系统实践成效良好,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师范生技能素养提升,为构建高质量教师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实现教师智能化培养,教师培养部门需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共同深耕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持续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画像描绘的精细度与全面性,创新教学技能实训场景与人机协同指导模式,以数智化手段驱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26附录附录附录(一)报告研制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一)报告研制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后简称“华南师大”)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未来教师。学校以“新师范”建设为抓手,构建了“全口径、协同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强调全领域、全学段、全层次的教师培养,确保师范生具备广泛的教育视野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同时,学校注重跨学科融合,通过“通识教育 大类教育 专业教育”的层次性课程结构设置,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拥有覆盖全学段、多学科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还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具备宽广知识视野和扎实教学技能的师范生。通过“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确保每位师范生都能获得全面的教育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遍布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的180 所名优中小学组建了协同发展联盟,其中 72 所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新时代新征程,华南师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强国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教育强国总体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确立了“锚定一个目标、实施两步走战略、激活三大动力、构建八个一流体系”的“1238”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力争为广东和湾区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录图 1 华南师范大学附录图 1 华南师范大学27附录(二)报告研制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二)报告研制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凸显师范大学服务好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政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平台。在学校领导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研究院注重产研融合、成果转化,陆续校企共建了教师数字素养智能评测产学研基地、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乡村智能教育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产学研基地等原创应用场景群。附录图 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附录图 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在教师智能培养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智能教研环境设计与应用”实践共同体、国家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家科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尤其在高端教学成果培育方面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2018 年至今主持或指导合作区校累计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5 项。相关成果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附录图 3 研究院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附录图 3 研究院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28附录(三)技术支持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三)技术支持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基地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而成,围绕“师范生教学能力智能实训”主题,针对师范生培养中的难点、痛点和核心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开展师范生教学能力智能实训系统的应用场景搭建、硬件环境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平台开发。附录图 4 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实训静音舱和模拟课堂环境附录图 4 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实训静音舱和模拟课堂环境附录图 5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数据过程性分析结果附录图 5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数据过程性分析结果附录图 6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大数据看板附录图 6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大数据看板29附录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电话:18338930533(陈博士)电话:18911732192(刘博士)电话:18338930533(陈博士)电话:18911732192(刘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电话:020-85219761(崔老师)邮箱:gw_电话:020-85219761(崔老师)邮箱:gw_
2024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1.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4 1.1.日本人口结构对教育行业的影响.4 1.2.发展历程: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8 1.3.行业现状:小规模机构数量众多,学习塾花费波动上升.11 2.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的发展趋势育龙头的发展趋势.14 2.1.Benesse:综合教育服务龙头,顺应时代转型养老拓展增量.15 2.2.河合塾:广泛年龄段覆盖,提供综合性教育解决方案.17 2.3.KUMON:独创单一教材与自适应学习模式风靡海内外.19 3.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受益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受益.20 4.相关标的相关标的.23 4.1.新东方:短期利润受非教育业务扰动,聚焦教育主业兑现高增长.23 4.2.好未来:长期投入加大,教育科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4 4.3.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领军者,职教打开增量空间.26 4.4.科德教育:中职&复读业务稳健增长,参股 AI 芯片公司有望拉升估值.28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30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图 1: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4 图图 2: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日本人口结构变化.5 图图 3:K12 教育适龄人口教育适龄人口变化变化.5 图图 4:1948-2023 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6 图图 5: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7 图图 6: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7 图图 7:日本升入高中的学:日本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8 图图 8:日本学习塾:日本学习塾/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9 图图 9: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11 图图 10:2018 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12 图图 11: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12 图图 12:公立: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日元)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日元).13 图图 13:日本通塾学生数:日本通塾学生数.13 图图 14: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14 图图 15: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14 图图 16:Benesse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5 图图 17:Benesse 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16 图图 18:Benesse 净利润及净利润率净利润及净利润率.16 图图 19:Benesse 毛利率毛利率.16 fYeZbZcWeZ8XaYbZ7N8Q9PnPnNnPsOkPnNxPeRmNoQ9PpPuNvPsOwPwMnMoP 图图 20:2024 财年财年 Benesse 三大业务营收占比三大业务营收占比.16 图图 21: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18 图图 22:KUMON 全球业务分布全球业务分布.19 图图 23:KUMON 中国台湾教室加盟介绍中国台湾教室加盟介绍.19 图图 24:双减前:双减前 K12 教培机构规模分布教培机构规模分布.21 图图 25:双减前:双减前 K12 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21 图图 26: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3 图图 27: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23 图图 28: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24 图图 29: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24 图图 30: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24 图图 35: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5 图图 36: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25 图图 37: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毛利率、单季毛利率、Non-GAAP OP Margin 以及以及 Non-GAAP 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26 图图 38: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26 图图 31: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7 图图 32: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7 图图 33:教职工人数构成:教职工人数构成.27 图图 34:教职工学历分布:教职工学历分布.27 图图 39: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28 图图 40: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28 图图 41: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8 图图 42: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28 图图 43: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9 图图 44: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9 表表 1: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10 表表 2: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11 表表 3:倍乐生部分课程产品介绍:倍乐生部分课程产品介绍.17 表表 4:河合塾部分课程产品介绍:河合塾部分课程产品介绍.18 表表 5:KUMON 部分课程产品介绍部分课程产品介绍.20 表表 6: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22 1.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 1.1.日本人口结构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日本日本战后迎来两波生育高峰,此后出生人口战后迎来两波生育高峰,此后出生人口持续持续下滑。下滑。日本战后经济和文化迅速恢复,新出生人口出现了两波高峰,第一波出现在 1947-1949 年,三年间每年的出生人口都超过了 260 万;在 1971-1974 年,第二波生育高峰到来,这是第一波婴儿潮的孩子成年后进入生育期的结果,四年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过 200 万。但 1974 年之后新出生人口一路走低,1974-2023 年出生人口数从 203 万下降到 73 万,CAGR为-2.07%。全国的出生率在 1949 年之前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在 3%左右;1949 年之后,出生率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 1949 年的 3.3%下降到 2023 年的 0.6%,39 年来出生率降低了 2.7 pct。图图 1: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日本 e-Stat,东北证券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位列世界第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位列世界第一。日本由于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0-14 岁的青少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提高,1960-2023 年 0-14岁青少年人口比例从 29.5%下降到 11.5%,65 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从 5.8%提高到30.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日本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 20%,已步入“超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位列世界第一。图图 2: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东北证券 K12 教育适龄人口和中小学学生数自两波高峰后不断下滑。教育适龄人口和中小学学生数自两波高峰后不断下滑。战后 K12 教育适龄人口同样有两波高峰,分别在 1955-1965 年和 1980-1990 年间,对应着日本战后的两波生育高峰。1935-1955 年,59 岁人口数从 853 万增长到 1116 万,1955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对应着第一波婴儿潮开始进入小学;1935-1960 年,1014 岁人口数从 769万增长到 1113 万;1935-1965 年,15 岁19 岁人口数从 664 万增长到 1095 万。随着第二波婴儿潮的出生和成长,59 岁人口数、1014 岁人口数、1519 岁人口数相继在 1980 年、1985 年、1990 年达到第二波高峰;自此之后 K12 教育适龄人口一路下滑,1990-2022 年整体 519 岁人口数从 2600 万下降到 1577 万,CAGR 为-1.55%。图图 3:K12 教育适龄人口变化教育适龄人口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图图 4:1948-2023 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中小学学校数和学生数中小学学校数和学生数双下滑双下滑,私立学校数和学生数占比不断提高,私立学校数和学生数占比不断提高,学校总数,学校总数和和在在校生下滑的背后教育质量成果的追求校生下滑的背后教育质量成果的追求仍然仍然日益增强日益增强。进入 21 世纪,受出生人口持续下行的影响中小学的学校数量持续减少,2009-2023 年小学数量从 2.2 万家下降到1.9 万,CAGR 为-1.13%,初中数量从 1.1 万家下降到 1 万家,CAGR 为-0.63%,高中数量从 5183 家下降到 4791 家,CAGR 为-0.56%。与此情形相反的是,私立小学和私立数量均有所提升,2009-2023 年私立小学数量从 210 家增长到 244 家,占比从 0.94%提高到 1.29%,私立初中数量从 745 家增长到 781 家,占比从 6.86%提高到 7.85%;私立高中数量稳定在 1321 家左右,但是由于公立高中的减少,私立高中的占比从 2009 年的 25.49%提高到 2023 年的 27.57%。2009-2023 年私立小学的学生人数从 7.8 万增长到 8 万,占比从 1.11%提高到 1.32%;2009-2023 年私立初中的学生数从 26 万减少到 24.8 万,而公立初中学生数量下滑更快,私立初中学生数占比从 7.2%提高到 7.8%;2009-2023 年私立高中学生数有所波动,总体维持在 101 万人左右,而学生数占比持续提高,从 2009 年的 29.8%提高到 2023 年的 34.7%。图图 5: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图图 6: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初中升学率稳定初中升学率稳定高位高位,高中升学率持续提高,高中升学率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度在供需共同推动下实,高等教育普及度在供需共同推动下实现翻倍现翻倍。日本的教育制度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比例是 100%;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比例自 1984 年以来一直在小幅上涨,1984-2023 年从 94.1%增长到98.7%,39 年提高了 4.6 pct;高中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自 1984 年以来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1984-2023 年从 29.6%提高到 60.9%,提高了 31.3 pct,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翻了一倍。图图 7:日本升入高中的学:日本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1.2.发展历程: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结构和出生率趋势不可避免地影响教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结构和出生率趋势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培行业的适龄基数,培行业的适龄基数,在此进程中在此进程中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结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变迁,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变迁,现代现代学习塾(日本的校外补习班)学习塾(日本的校外补习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学习塾开始萌芽,多所著名教培机构相继诞生(学习塾开始萌芽,多所著名教培机构相继诞生(1945 年以前):年以前):江户时代,日本现代学习塾开始萌芽,为了推广平民识字教育,寺子屋开始出现,但整体规模较小。1872 年,日本颁布了学制,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初等教育开始快速发展。1887 年,日本政府确立了雇佣公务员制度,主要根据应聘者毕业学校和考试成绩的好坏实施选拔;但是此时期中高等教育入学率非常低,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为此,现代学习塾(校外补习机构)开始成立发展起来,其中三所日后非常著名的教培机构也诞生于此时代,1918 年骏台塾成立,1931 年 Z-KAI 成立,1933 年河合塾成立。然而在二战期间,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学习塾行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战后婴儿潮推动学习塾数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大爆发(战后婴儿潮推动学习塾数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大爆发(1946-2005 年):年):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学习塾再度发展成长起来。20 世纪60 年代左右,日本战后第一批婴儿潮成长起来,开始参加初高中升学考试,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抢夺下愈发稀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导致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目光转向了学习塾,学习塾的数量开始了快速增长。1977 年,日本开始推行“宽松教育”,教学内容减少了 200%;1989 年,文部科学省对中小学 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修订,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1998 年学习指导要领再次修订,引入“综合学习时间”科目,培养学生独自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2 年学校的学习内容减少约 3 成,上课时间减少约 1 成,同时全面实施中小学双休制。“宽松教育”的实施并没有真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引起了学习塾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学校宽 松的教学内容与激升学考试竞争难度不匹配,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学习塾补习,1981 年日本全国有 1.9 万家学习塾,1991 年这一数字是 4.6 万,10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 9.4%,此后学习塾数量也保持着较长时间的增长。脱脱离“宽松教育”学习塾规模回落,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离“宽松教育”学习塾规模回落,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2006 年至今):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日本连续几次在国际学生学习能力测试中排名下降,叠加社会各界对“宽松教育”的普遍质疑,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宽松教育对学习能力过度放松的问题,2008 年重新修订了 学习指导要领,完全脱离宽松教育,学习内容有所增加,2016 年文部科学省确定了“教育强劲化”方向,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为目标,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加。在脱离宽松教育的大背景下,叠加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和政府的强监管,学习塾数量开始回落,2009 年学习塾降为 5.0 万家。脱宽松政策出台后,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学习塾开始充当学校的合作者,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共同发展。图图 8:日本学习塾:日本学习塾/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 数据来源:教学与管理杂志,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学习塾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进而走向规范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法规学习塾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进而走向规范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法规的出台的出台,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监管的态度,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监管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塾的发展趋势影响着学习塾的发展趋势:无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学习塾野蛮无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学习塾野蛮生长生长无序发展:无序发展:二战之前,日本没有学习塾相关的法律法规,1949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社会教育法,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明确归类为社会教育,从法制层面肯定了提供校外教育的民间团体的地位和价值,但该法对“民间团体”的定义不明确,造成学习塾被排除在社会教育监管体系之外,这 也为之后学习塾行业的乱象埋下了隐患。20 世纪 60 年代后,学习塾数量大爆发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的混乱无序,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很多没有资质的机构和没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涌入这一行业,完全扰乱了这一行业的生态,“乱塾”现象日益严重。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双管齐下,学习塾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双管齐下,学习塾行业开始回归有序:行业开始回归有序:1986 年,通商产业省开始推动学习塾行业制定自律规则;1987 年学习塾自我管理规约形成,同年,文部科学省在加强学校学习指导的通知中,公开批评了学习塾,指出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校教育信赖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求全国各地区继续充实学校教育和改革入学考试制度,减少学生参加课后补习的情况;1988 年日本全国学习塾协会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对学习塾进行资质认证、审查以及对塾师进行考核认证。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习塾的运营进行了全方位的约束和监管,其中包括特定商业交易法 法人税法等经济法规,以及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去去宽松宽松化方向确立后化方向确立后,学习塾充当学校的合作者,学习塾充当学校的合作者,开始开始走向塾校融合:走向塾校融合:脱离宽松教育后,日本政府分别于 2006 年和 2013 年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对学习塾的存在价值给予了肯定,2018 年经济产业省联合文部科学省提出了“未来的教室”发展提案,对学习塾的教育发展目标、宗旨和形式等进行新的规划。学习塾逐步从学校教育的“干扰者”转变为“合作者”,与治理之前相比,学习塾与学校的合作取得快速发展,两者在教师培训、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改进和学校运营等方面持续进行深入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共生,共同推动日本教育行业的发展进步。表表 1: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 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自律规范 行业自律规范内容行业自律规范内容 学习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学习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 规定只有通过全部审查的学习塾才可获得“AAA 认定校”认证标志,成为业内典范;不合格者须进行整改,之后方可再次提出申请。认证的有效期限为两年,过期须重新申请审查。安心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安心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 对经营 3 个月以上的学习塾雇佣关系(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发放等)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认证的学习塾可获得协会颁发的“安心塾”认证标志,有效期两年。学习塾事业活动正当化的自主学习塾事业活动正当化的自主基准、自主基准实施细则基准、自主基准实施细则 对学习塾教授内容、授课形式、费用收取、塾师聘用等商业行为进行规范,明确禁止学习塾在广告中进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或在与消费者订立和解除合同时以迷惑性言语进行劝诱等行为。学习塾学生安全保障指南学习塾学生安全保障指南 在保护塾生上下课通勤途中的人身安全、提升学习塾教职人员安全素养、为塾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对学习塾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建议和运用示例。数据来源: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userid:93117,docid:172205,date:2024-08-19, 表表 2: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相关法律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特定商业交易法特定商业交易法 把学习塾纳入本法的适用对象 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法法、最低工资法 规定了学习塾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合同签订和最低工资等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规定了学习塾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泄露学生与其监护人的个人信息 教育基本法教育基本法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所有机会在任何场所学习 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 学校、家庭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学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民间企业三者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星期六教育活动”数据来源: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1.3.行业现状:小规模机构数量众多,学习塾花费波动上升 “宽松教育”造就学习塾数量爆发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学习塾数量爆发式增长,21 世纪行业进入成熟期。世纪行业进入成熟期。日本政府实施“宽松教育”以后,1981-1991 年的学习塾数量从 1.9 万家爆发式增长到 4.6 万家,CAGR 为 9.39%,2001 年学习塾数量超过 5 万家。进入 21 世纪以后,由于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双重制约,叠加 K12 教育适龄人口的下滑,学习塾数量有所下降,学习塾行业步入成熟发展时期,学习塾总数维持在 5 万家左右。学习塾行业集中度低,小规模机构众多。学习塾行业集中度低,小规模机构众多。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2018 年员工人数在 14 人的学习塾共有 2.7 万家,占全体学习塾的比例为 57.2%,员工人数不足 30人的学习塾比例为 97%,而大规模的补习机构非常少,员工人数超过 100 人的学习塾仅有 71 家。图图 9: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证券 图图 10:2018 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 数据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证券 小学生通塾率持续提高,初中生通塾率小学生通塾率持续提高,初中生通塾率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显示,小学生通塾率自 1985 年以来持续提高,1985-2007 年从 17%增长到 26%,提高了 9 pct;初中生通塾率则从 1985 年的 45%增长到 1993 年的 60%,而在脱宽松教育政策实施后,初中生通塾率 2007 年下降到 54%,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学习塾发展快,渗透率高,进入成熟期也较早,1993 年以来初中生通塾率稳定在 60%左右。图图 11: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东北证券 公立小学和初中人均学习塾费波动上涨,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稳定提升。公立小学和初中人均学习塾费波动上涨,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稳定提升。2004-2021 年,公立小学人均学习塾费从 5.8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825 元)增长到 8.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945 元),CAGR 为 2%;2004-2021 年公立初中人均学习塾费从 17.5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8523 元)增长到 25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2 万元),CAGR 为 2.1%;2004-2021 年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从 6.8 万日元(折合人民 币约 3312 元)增长到 12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844 元),CAGR 为 3.4%。图图 12: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万日元)日元)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通塾学生数持续增长,推动行业销售额和学费收入稳定增长。通塾学生数持续增长,推动行业销售额和学费收入稳定增长。2004-2021 年通塾学生数从 956 万增长到 1475 万,CAGR 为 2.6%,2021 年通塾人数达到顶峰 1475 万后,开始连续两年下降,但仍维持在 1400 万以上。2004 年以来日本学习塾行业的年销售额和学费收入持续增长,2004-2023 年销售额从 312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5 亿元)增长到 583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90 亿元),CAGR 为 3.34%;2004-2023 年学费收入从 288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增长到 5479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72 亿元),CAGR 为 3.44%。图图 13:日本通塾学生数:日本通塾学生数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图图 14: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全职讲师人数相对稳定,兼职讲师不断增长。全职讲师人数相对稳定,兼职讲师不断增长。2004-2011 年,全职讲师人数从 1.1 万增长到 1.5 万,CAGR 为 4.2%,此后人数稳定在 1.5 万左右;兼职讲师人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2019 年从 4.8 万增长到 8.5 万,CAGR 为 3.9%,而 2019-2020年间,兼职讲师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从8.5万增长到11.7万,同比提高37.9%,此后人数稳定在 12 万左右。图图 15: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2.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的发展是教育龙头的发展 趋势趋势 2.1.Benesse:综合教育服务龙头,顺应时代转型养老拓展增量 日本教育行业巨头,从教育切入养老。日本教育行业巨头,从教育切入养老。1955 年,倍乐生(Benesse)从出版业务起家,为初中生出版教辅材料和口袋书;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成功推出高中模拟考试业务和函授课程业务,函授课程迅速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此后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台湾,90 年代,倍乐生收购了 Berlitz International,布局国际化的语言培训业务,这一时期倍乐生还收购了贝立兹(Berlitz),开始了儿童保育业务;进入 21 世纪,倍乐生设立了护理公司,之后将经营老年人上门护理服务的 Shinkou-kai 和经营介护收费养老院的 bon Sejour 纳为子公司,重点发展老人护理业务。目前其业覆盖了幼儿到老年等多个年龄阶段,主要分为日本国内教育业务、养老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大学和在职者业务这三大板块。截至 2023 年,倍乐生已为超过 9000 所中小学提供教育软件服务,学习中心数量超过 2200 所,国内教育业务覆盖超过 910 万名学生,疗养院居民达到约 1.7 万人。图图 16:Benesse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东北证券 主营业务收入达顶后波动下降,净利润落差较大。主营业务收入达顶后波动下降,净利润落差较大。2006-2014 财年主营业务收入从3338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3 亿元)增长到 466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27 亿元),CAGR 为 4.3%,此后开始波动下降,2015-2023 财年主营业务收入从 463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26 亿元)下降到 4108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00 亿元),CAGR 为-1.3%。2006-2014 财年净利润相对稳定,维持在 100220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910.7 亿元)之间,2015 财年净利润转为负值,亏损达 107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2 亿元),2016 财年亏损 8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 亿元)亿元,此后净利润转正,2017-2024 财年净利润均不超过 130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6.3 亿元),难以恢复到 2014 财年之前。毛利率波动下滑,国内教育业务营收占比最大。毛利率波动下滑,国内教育业务营收占比最大。2006-2024 财年,公司毛利率从 50.5%下降到 43.7%,降低了 6.8 pct。集团将业务分为三大板块,2024 财年,国内教育业务贡献了 50.55%的营收,仍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老人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的营收占比达到了 33.92%,该业务是集团的重点发展业务和增长支柱,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和在职业培训业务营收贡献为 10.23%,其他业务为 5.3%。图图 17:Benesse 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 图图 18:Benesse 净利润及净利润率净利润及净利润率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图图 19:Benesse 毛利率毛利率 图图 20:2024 财年财年 Benesse 三大业务营收占比三大业务营收占比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注:Benesse 财年截至日为当年 3 月 31 日。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夯实现有教育业务,积极拓展夯实现有教育业务,积极拓展养老养老业务。业务。随着日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倍乐生集团积极寻求转型,在夯实公司现有教育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老人护理领域的业务发展。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人护理市场迎来爆发周期,老人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目前已成为倍乐生公司业绩的第二支柱,未来也将是公司收入的核心增长点。2020 年倍乐生集团宣布了中期经营计划,将利用在日本国内老人护理服务领域打下的基础,积极推进在中国市场的老年护理业务。创立将近 70 年的倍乐生公司是日本最早进入养老行业的企业之一,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专业养老机构,拥有 成熟且系统化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和体系化优势。表表 3:倍乐生:倍乐生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学报名费和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Shinkenzemi课程课程 无报名费;一次付费 12 个月的情况下,小学生每月学费 598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91 元),初中生每月学费为 699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40 元),高中生每月学费 104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07 元)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课程,包含超过 9 个科目的在线课程和英语水平测试准备;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以平板电脑为学习中心的方式,通过 AI 创造学习计划,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学习,另一种是纸笔学习方式,易于进行实际测验和检查,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儿童挑战课程儿童挑战课程 无报名费;一次支付 12 个月学费,每月学费为 246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20 元)课程中有符合儿童年龄和发育的丰富多彩的主题,从数形认知、生活习惯、语言表达、好奇心等领域出发,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情况和兴趣,给予孩子适合的发展主题。Udemy 学习学习平台平台 每门课程 13.99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00 元)包含 220000 门以上的在线视频课程,每月都有新内容发布,课程领域涉及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商务、摄影和音乐等等 Bee Studio 英英语教室语教室 家庭学校报名费 55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68 元),广场学校110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36元);学费根据学生学龄、课程选择情况而定 面向婴幼儿、小初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课程,根据儿童的学龄提供最适合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堂 视频实现重复学习。对于婴幼儿,创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耳朵”,对于小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等基础英语能力,对于初中和高中生,提升英语会话水平和表达能力。数据来源:倍乐生官网,东北证券 2.2.河合塾:广泛年龄段覆盖,提供综合性教育解决方案 河合塾的组织结构与规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补习班成长为日本大型综合河合塾的组织结构与规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补习班成长为日本大型综合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河合塾的前身创立于 1933 年,由英文学者河合逸治创立的“河合英学塾”,1955 年正式建立学校法人河合塾。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河合塾逐渐发展成为集教育、教育活动支援、教育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教育集团。集团内部设有多个部门,包括教育事业部门、学校面向教育活动支援部门以及教育研究开发部门,这些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推动集团的教育创新和社会价值创造。河合塾不断巩固日本国内规模领先的地位,并走向海外扩张。河合塾不断巩固日本国内规模领先的地位,并走向海外扩张。在规模方面,截至 2023年 3 月 31 日,河合塾集团累计学生数达到 10.7 万人,覆盖从幼儿到社会人的广泛年龄段,开设校舍及教室数超过 500 所,教员数达到 2004 人,员工总数超过 3000人。河合塾的教育服务与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积极布局海外扩张,例如在中国成立的上海阿尔晟河合塾科技有限公司,展现了其全球化的教育服务布局和产品创新。图图 21: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 数据来源:河合塾官网,东北证券 河合塾实现从婴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年龄段覆盖,同时拓展出版社及专门学校河合塾实现从婴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年龄段覆盖,同时拓展出版社及专门学校业务板块,提供综合性的教育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提供综合性的教育解决方案。河合塾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产品,不仅为 K12在读学生、毕业学生、海外留学生等多群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还涉足了语言教育和幼教领域,通过多样的课程体系满足需求。表表 4:河合塾:河合塾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报名费和学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MEPLO 报名费:初中生 2.2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075 元)、高中生 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MEPLO 是面向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东京大学预科班,基于河合塾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精准捕捉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趋势变动的学习和学术指导,除此之外,也会培养学生进入社会也有用的技能。高考部高考部 报名费:7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421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高考部是大学入学考试的预备学校,面向高中毕业生;该课程包括入学考试科目(英语、数学、日语、科学和公民)的准备、普通考试的准备、特定大学的准备、纠正指导和在线导师辅导。高中绿色课程高中绿色课程 报名费: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此课程为三个级别:针对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医学部医学系学生的“特别选拔”课程,针对前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困难大学的学生的“困难”课程,以及针对国立公立大学和GMARCH 等私立大学的“标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想申请的大学和学科,参加最适合他们的课程。除了常见的考试准备课程、综合和学校推荐选择准备课程、论文准备课程外,还有一些课程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选择,例如英语资格和认证考试准备以及使用 AI 教材的“Kawai Juku One”。医学预科学校医学预科学校 报名费:1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87 元);学费视年级和课程选择情况而定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术能力、进步和选择的学校为每个学生创建个性化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将确定学生的学术特点,并通过一对一的个人课程引导他们通过医学院的选拔。K-kai 报名费: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每个课时学费为 88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30 元)K-kai 是一门针对初中和高中生的课程,提供的科目是数学、信息科学和物理学,不一定以大学入学考试为最终目标,而是着眼于未来,开发创新课程,并在小班教学中提供详细的指导。数据来源:河合塾官网,东北证券 2.3.KUMON:独创单一教材与自适应学习模式风靡海内外 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要旨,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要旨,KUMON 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独创的标准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独创的标准化教研体系化教研体系赢得海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海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KUMON 即“公文式学习法”,创立于1958 年,依靠独创的阶梯式分级数学练习题起家,目前在日本国内拥有 1.5 万间教室、海外拥有 8200 间教室,业务遍布 60 多个国家,截至 2024 年 3 月学习人数达到 355 万(其中日本 132 万、海外 223 万)。与其他教培机构跨区域、跨文化扩张困难的现象不同,KUMON 不仅风靡日本,还走向海外成为了北美地区非常流行的课外补习方式,尤其受到北美亚裔家长的喜爱。KUMON 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培的“输入”式教育转而强调“输出”学习,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培的“输入”式教育转而强调“输出”学习,即通过即通过练习而非被动听课来提升学习效果,给予学生在学习进度、个性化需求方面较大的练习而非被动听课来提升学习效果,给予学生在学习进度、个性化需求方面较大的自由度自由度。KUMON 的核心教材是一整套分层细化的自创题库,从数学起家延申至其他学习领域,无论是国内拓展还是海外扩张使用的都是长期稳定的标准化教材。因此 KUMON 的核心卖点不在于教师的指导而在于监督和学习进度的把控,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和理解困难即退回前一档练习题,边做边理解。KUMON 的商业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低带来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加盟对于场地要求同样不高,公司为教师建立社群形成研讨的氛围,进一步降低了教研和培训成本,因而在创业之初存在较多家庭主妇加盟的门店。而 KUMON 的缺陷也同样鲜明,自适应题库并不以升学、应试为第一目标,更多的培养自学习惯和学习能力,所以一旦进入升学压力较大的学段或本身追求应试教育的家长和学生并不会选择 KUMON。近年来,为迎合技术发展趋势,KUMON 积极探索教育科技创新,不断拓展 AI 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实现更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图图 22:KUMON 全球全球业务业务分布分布 图图 23:KUMON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教室教室加盟介绍加盟介绍 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表表 5:KUMON 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学报名费和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算数和数学课算数和数学课程程 无报名费;东京和神奈川县:婴幼儿和小学生每月 77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75 元),初中生每月 88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29 元),高中生99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2元),上述地区以外的城市学费会更便宜 此课程培养学生自学高中数学的能力;它由若干教学材料组成,教材难度是逐步加强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并毫无困难地提升学习水平。该课程提供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课堂学习,学生每周两次到教室学习,第二种是在线和课堂学习,学生每周或每两周去一次教室,其余时间在家里使用 Zoom 等工具进行在线学习。Baby Kumon 每月 22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07元)面向 02 岁孩童的早教课程,课程目标是扩大孩子的爱好范围,通过语言交流培养学习基础;该课程每个月提供给孩子在家玩乐学习的教材,每月老师也会和孩子沟通一次,根据孩子的发展和性格提供建议。法语和德语学法语和德语学习课程习课程 无报名费;课堂学习:东京和神奈川县的高中及以上学生每月 99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2 元),其他区域935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55元);函授学习:高中及以上学生每月 1045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09元)课程提供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课堂学习,另一种是函授方式;学生使用法语和德语教材深入学习阅读和写作,并可以通过 CD 进行音频学习,巩固词汇和语法等基本技能,提高阅读能力。课程中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会针对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使用适合自己的教材提供建议。大脑训练课程大脑训练课程 报名费 5500 日元(折合人民币 268元);每月 198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96 元)此课程是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服务,它支持促进 50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大脑健康。它由教材、测量和信息三个要素组成,蕴含着公文的教材制作技术和脑科学知识,原创教材汇集了最新的脑科学知识和公文教育的专业知识,测量系统能够掌握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课程也会提供对大脑训练有用的会员专享信息。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3.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龙头发展受益受益 通过复盘日本教培行业发展通过复盘日本教培行业发展和各具特色的龙头崛起路径和各具特色的龙头崛起路径我们发现,日本历史上经历我们发现,日本历史上经历过过学习塾野蛮生长时期、学习塾野蛮生长时期、较长时间较长时间的“宽松教育”的“宽松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塾乱象,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塾乱象,而后而后政府的态度转变为合理规范地治理政府的态度转变为合理规范地治理、引导校塾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进而加快的是具、引导校塾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进而加快的是具备服务能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教育集团发展。备服务能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教育集团发展。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我国教培行业我国教培行业同样同样将将走向规范化、集中化,龙头机构受益。走向规范化、集中化,龙头机构受益。从“双减”后的政策方向看,合法合规的高质量教育培训、课后服务受到扶持和鼓从“双减”后的政策方向看,合法合规的高质量教育培训、课后服务受到扶持和鼓励。励。国务院 2024 年 8 月 3 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激发包括教育和培训消费在内的改善型消费活力,提出包括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 合作办学一系列举措。基于我们此前教育行业系列深度对监管政策的分析复盘,“双减”三年来的成果已有充分肯定认知,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优质的教育培训和课后服务将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明确校内教育的主导地位后,教培将走向健康发展。与与日本学习塾市场日本学习塾市场竞争格局竞争格局相仿相仿,国内教培市场,国内教培市场行业集中度低行业集中度低,大量的中小机构占,大量的中小机构占据下沉市场的一隅据下沉市场的一隅,尽管,尽管行业特性导致教培天然分散难有全国龙头形成垄断,但我行业特性导致教培天然分散难有全国龙头形成垄断,但我们仍然认为当前供需环境有助于龙头市占率的提升们仍然认为当前供需环境有助于龙头市占率的提升。双减政策出台前,国内教培市场中有 70%的机构都是个体老师和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营收规模都在百万左右,主要扎根于下沉市场,分布在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另外有 20%的机构是中小型的培训机构,营收规模在千万级,主要分布在邻近的几个城市中,互为犄角;全国头部机构和区域龙头则占据了剩下的 10%,营收规模都在亿级以上,教学网点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和省会城市,如新东方、学大教育、昂立教育等机构。图图 24:双减前:双减前 K12 教培机构规模分布教培机构规模分布 图图 25:双减前:双减前 K12 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北证券 行政审批标准行政审批标准逐渐逐渐明确,明确,严控培训严控培训机构条件和教师资质机构条件和教师资质,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意意味着行业难有新进入者杀出重围味着行业难有新进入者杀出重围,市场注定走向规模化、,市场注定走向规模化、规范化、规范化、集中化。集中化。2021 年双减政策后出台的新政策,越来越明确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标准,主要是对培训机构条件和教师身份和资质的要求,以此提高教培机构的准入门槛。一方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在培训场地条件、运营条件符合各地区制定的底线标准,跨区域经营的机构要符合多地监管标准,对培训机构收费、培训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也使得运营水平不足的潜在进入者难以进入或者进入后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资质的要求和从业人员身份的核查,同时也限制中小学老师的兼职,教师的招聘和培养对于规模化的教育集团来说具备显著优势。在当前机构广告投放受到限制、准入门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新进入机构难以形成规模化办学,“小黑班”缺乏成熟的教研体系支撑和完备的生源入口体系导致经营不稳定,最终受益的仍然是现有的龙头机构。表表 6: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 时间时间 相关文件相关文件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2021.07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1、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2、管控培训广告。严禁各媒体、各平台发布校外培训广告,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广告行为。2022.03 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 1、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从业人员须具备相应职业或能力证明 2、提升培训质量,建立关于培训材料及人员资质审查内部管理制度 3、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落实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场地、设施、消防等安全风险防范要求 4、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2022.12 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 1、对培训机构标准明确底线要求。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培训机构,制定相应类别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基本设置标准,对于开展多种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应同时符合所涉及各类业务的设置标准;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标准要在培训场所条件、师资条件、运营条件达到底线要求。2、准入程序趋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取得行政许可后,依法进行法人登记,跨区域开展业务的机构要取得每个区域的行政许可。3、加强收费和预收费监管。培训机构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收费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款管理,一次收费时间跨度不能超过三个月或者 60 课时,且金额不能超过 5000 元。4、培训时间限制。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冲突,不得过晚。2023.07 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 通过推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提升从业人员监管数字化水平,把好校外培训从业人员入口关,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各地主管部门已完成对入驻培训机构相关资质、资金、人员、材料、场地、课程等信息的审核备案。2024.02 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1、开展校外培训活动须相应办学许可。线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批,线上培训机构由省级教育部门审批。2、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及与实施培训活动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从业人员、经费、场地和设施、管理制度等条件 3、从事非学科类培训教学人员须取得相应专业资质;幼儿园、中小学在职教师、教研人员不得从事校外培训活动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务院,东北证券 4.相关相关标的标的 4.1.新东方:短期利润受非教育业务扰动,聚焦教育主业兑现高增长 新东方作为行业龙头教育业务经营充分验证行业景气度,文旅板块拓展增量,短期新东方作为行业龙头教育业务经营充分验证行业景气度,文旅板块拓展增量,短期东方甄选平台及组织架构调整带来扰动拖累不改公司优质基本面和中长期增长逻东方甄选平台及组织架构调整带来扰动拖累不改公司优质基本面和中长期增长逻辑。辑。新东方多年积淀的品牌口碑支撑业务转型和探索,传统出国考培、留学咨询、高中教培、成人及大学生国内考培业务持续巩固竞争力,教育属性新业务的转型兑现持续高双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同样接近双减前水平。2023 年新东方宣布进军文旅板块,是继东方甄选后的又一次全新创业启航,瞄准“银发经济”大有可为。教育主业景气度延续,教育属性新业务教育主业景气度延续,教育属性新业务维持高增速。维持高增速。分业务看,FY2024Q4 出国考培、出国咨询同增 17.7%、17.3%,成人及大学生国内考培业务同增 16.4%,教育新业务同增 50.3%,其中非学科辅导报名人次 87.5 万/ 39%,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在约 60 个城市中使用、活跃付费用户 18.8 万/ 90%。暑期旺季收入增长指引延续教育主业的景气度预期。教育业务加速扩张、文旅业务整合投入以及对薪酬奖励的提升影响短期利润率,短期扰动排除后预计主业盈利能力将有稳步修复。图图 26: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营业收入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及增速 图图 27: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图图 28: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非学科类辅导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报名人数 图图 29: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布局暑期旺季,布局暑期旺季,线下网点扩张加速。线下网点扩张加速。截至 FY2024Q4 季末,公司学校及学习中心数量达到 1025 间/同比 37%/恢复至双减前网点高峰的 61%(不考虑网点面积差异),环比净增 114 间,FY2023Q4/FY2024Q1/FY2024Q2/FY2024Q3 分别环比净增36/45/50/68 间,供给扩张持续提速。图图 30: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学校和学习中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东方甄选组织及股权变动落地后,新东方未来将更加聚焦当前高景气的教育主业。东方甄选组织及股权变动落地后,新东方未来将更加聚焦当前高景气的教育主业。考虑传统业务的持续修复及新业务的加速成长,预计 FY2025-FY2027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4.90/6.15/7.65 亿美元,Non-GAAP 经营利润为 6.38/8.27/10.45 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4.2.好未来:长期投入加大,教育科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好未来在好未来在业务转型后快速厘清方向,学习服务业务转型后快速厘清方向,学习服务 学习内容解决方案双线并行打造教学习内容解决方案双线并行打造教育科技集团。育科技集团。在布局学而思素养转型非学科辅导的进程中,得益于学而思品牌口碑,好未来迎来学习服务收入的快速回暖。同时,嫁接传统数学培优优势,好未来战略性布局 AI 领域,探索学习机 数学大模型,赋能相关教育智能硬件设备实现新一轮的增长,多季度连续实现学习机销售额的翻倍同比增长。收入增长超预期,线下教培需求旺盛收入增长超预期,线下教培需求旺盛,学习机,学习机新品迭代加速培养用户心智和品牌力。新品迭代加速培养用户心智和品牌力。财年开端收入增长亮眼,FY2025Q1 收入增长好于预期,主要受到学习服务需求韧性及学习机销售增长。Q1 线下教学点加速扩张目前已超过 400 个,公司基于暑期旺季的到来提前储备线下教学点扩张,预计暑期学习服务收入将得益于线下网点储备延续高双位数增长,线下续报率保持稳定超八成。二代学习机搭载 AI 大模型,开局表现亮眼,新品迭代款的推出有望持续带动收入端高增。公司 5 月推出首款学习机的迭代产品 xPad 经典版 2024,官方定价约为 4999 元,预计后续季度销售有望起量。图图 31: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及增速及增速 图图 32: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好未来好未来线下线下网点扩张匹配需求景气度网点扩张匹配需求景气度、拉动拉动学习服务业务学习服务业务收入兑现高增收入兑现高增,学习机业,学习机业务获得良好口碑、盈利能力逐步优化。务获得良好口碑、盈利能力逐步优化。但考虑后续涉及组织建设、产品打磨以及技术/运营/销售投入等构建长期能力的开支,成本费用端影响及后续盈利能力的波动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预计 FY2025FY2027 好未来归母净利润为 0.16/1.26/2.64 亿美元,Non-GAAP 归母净利润为 1.16/2.26/3.64 亿美元,维持“增持”评级。图图 33: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毛利率、单季毛利率、Non-GAAP OP Margin 以及以及 Non-GAAP 归母净归母净利率利率 图图 34: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销售费用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率和管理费用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4.3.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领军者,职教打开增量空间 个性化教育龙头,不断探索业务增量。个性化教育龙头,不断探索业务增量。学大教育作为深耕个性化教育 20 余年的教育集团,在 2021 年“双减”后剥离义务教育阶段教培业务经历了业务转型阵痛期,确立了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拓展探索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康融合的多业务综合性教育集团发展战略。2024 年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出任公司董事长,引领公司发展提振信心。分季度看,公司经营业绩存在逐季改善趋势。分季度看,公司经营业绩存在逐季改善趋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提速提速,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季度盈利。连续四季度盈利。“双减”政策发布后,公司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随着转型方向的确定,公司业绩较快的恢复。从单季度数据来看,2023 年起四个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4.5%、30.8%、32.1%、26.8%,增速均有较大提高,2024Q1 收入利润均超越“双减”前水平。图图 35: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单季营业收入及增及增速速 图图 36: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提质增效,员工与学习中心提质增效,员工与学习中心数量触底回升数量触底回升。在疫情与“双减”政策的冲击下,公司通过发展在线业务,同时精简员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线下学习中心以降低影响。2019-2022 年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 14098/11442/6713/4614,学习中心数量由 2019 年的 581 所下降至 2022 年底的近 270 所。2023 年教职工总人数上升至 6318 人,其中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员工比率有所上升,公司人才队伍储备不断夯实。图图 37:教职工人数构成:教职工人数构成 图图 38:教职工学历分布:教职工学历分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学大教育凭借多年品牌积淀和综合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优势,有望继续领跑高中学大教育凭借多年品牌积淀和综合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优势,有望继续领跑高中教培及复读市场,通过并购整合拓展职教赛道赋能中职学校承接学历类职教需求。教培及复读市场,通过并购整合拓展职教赛道赋能中职学校承接学历类职教需求。1)传统教培:个性化教育作为传统强势业务受益于供给端出清,学大教育线下网点稳步修复,业绩快速回暖。2)增量业务:至今学大教育已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四所中职学校,具备差异化特色的学校有望在学大集团赋能下承接日益增长的学历类职教需求,此外文化阅读等业务作为教育服务附加类产品助力公司综合化、多元化发展。4.4.科德教育:中职&复读业务稳健增长,参股 AI 芯片公司有望拉升估值 科德教育以油墨业务起家科德教育以油墨业务起家,收购龙门教育后布局教育赛道。,收购龙门教育后布局教育赛道。公司最初主营油墨业务,2017 年和 2020 年两次收购龙门教育股权实现 100%全资控股后更名科德教育,此后陆续收购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成立职业培训平台,不断深化教育业务布局。2021 年双减后剥离 K12 课外培训业务,形成了以中职、复读、普高、职业技能培训四类业务为主的教育板块布局,教育业务收入贡献占比达到 46%、毛利贡献占比达到 67%。完成完成 K12 教培业务剥离后收入利润承压,中职教培业务剥离后收入利润承压,中职&复读业务带来稳健增量复读业务带来稳健增量。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 2017 年之前相对稳定,2018 年开拓了教培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03%。由于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双重影响,科德教育 2021 归母净利润为-4.47 亿,但于次年实现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 亿元,2023 年盈利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归母净利率为 18%,达到历史高点。双减后,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都有所下降,公司费用控制能力得到提升,但公司研发投入不停,研发费用率持续增加。图图 39: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 图图 40: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图图 41: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 图图 42: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公司单季度经营公司单季度经营业绩持续业绩持续改善改善。2023Q3、2023Q4、2024Q1 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4%、2.4%、10.5%,增速有较大提高,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自 2022 年开始,公司连续 9个季度盈利,归母净利率持续提高,2024Q1 归母净利率达到 21.7%。图图 43: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速 图图 44: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参股参股 AI 芯片公司芯片公司中昊芯英,中昊芯英,其超预期业绩兑现有望拉升业绩及估值其超预期业绩兑现有望拉升业绩及估值。2023 年科德教育支付现金 1.3 亿元对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股权占比 8.38%,至 2024 年 4 月 25 日(公告披露日)中昊芯英引入其他资金科德教育股权比例稀释至 7.8%。中昊芯英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产品与系统软件解决方案。中昊芯英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85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3 万元,完成并大幅超过业绩承诺,伴随中国算力需求的持续发展,中昊芯英有望实现业绩及估值的提升。科德教育旗下龙门教育具备品牌口碑,此前业务剥离及行业供给震荡对公司经营发科德教育旗下龙门教育具备品牌口碑,此前业务剥离及行业供给震荡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扰动,目前已重回稳健增长轨道,展造成扰动,目前已重回稳健增长轨道,预计预计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将持续稳健爬坡;将持续稳健爬坡;同时公司在同时公司在 AI 算力领域公司持有具备稀缺性的核心资产股权算力领域公司持有具备稀缺性的核心资产股权。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4-08-15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1M 3M 12M 绝对收益-1%-16%-35%相对收益 4%-7%-21%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75 总市值(亿)3620 流通市值(亿)1780 市盈率(倍)34.22 市净率(倍)2.27 成分股总营收(亿)1396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90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47.09 相关报告 招录考试培训行业格局重塑,三足鼎立优势各异-20240704 至暗时刻已过,民办教育仍大有可为-20240516 困境反转,K12 教培龙头积极转型驱动增长 -20240210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李慧证券分析师:李慧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17110003 021-20361142 证券分析师:赵涵真证券分析师:赵涵真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3050002 021-20361142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日本教培日本教培行业行业复盘:复盘:学习塾百年变迁启示录学习塾百年变迁启示录-教育行业系列深度(四)教育行业系列深度(四)报告摘要:报告摘要:Table_Summary 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经历了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变迁,多次变迁,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学习塾学习塾已已步入规范化发步入规范化发展进程展进程、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上世纪 70 年代日本推行宽松教育并没有真正地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引发了学习塾数量激增,通塾率也持续提升;进入本世纪后,面临宽松教育带来的学习能力下降和学习塾乱象,2008年日本重新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标志着“去宽松化”的转变正式开始。在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双线并行演变发展下,学习塾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进而走向规范融合发展。经历多年行业起伏洗礼经历多年行业起伏洗礼,脱颖而出的是具备优脱颖而出的是具备优质服务能力的质服务能力的日本教育龙日本教育龙头头,跑出了各具特色的成长曲线,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跑出了各具特色的成长曲线,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的发展趋势。的发展趋势。1)Benesse:深耕幼教及远程教育等领域,在日本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顺应时代积极拓展养老产业布局;2)河合塾:作为日本发展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校外补习班之一,不仅实现了从幼儿到成人的多年龄段教育服务覆盖,在巩固国内领军地位的同时走向海外扩张;3)KUMON:独树一帜的自学模式风靡海内外,在日本国内拥有 1.5 万间教室,区别于传统教培的“输入”式教育转而强调“输出”学习,近年来持续拓展在线教育和 AI 教育板块实现差异化成长。镜鉴日本,走向规范化、集中化是强监管下的教培行业发展方向。镜鉴日本,走向规范化、集中化是强监管下的教培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复盘日本教培行业发展和各具特色的龙头崛起路径我们发现,经历学习塾乱象后政府的态度转变为合理规范地治理、引导校塾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进而加快的是具备服务能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教育集团发展。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教培强监管环境下,机构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小黑班”缺乏成熟的教研和销售体系支撑,我国教培行业同样走向规范化、集中化,龙头机构显著受益。教育消费具备刚需属性,当前供需格局下的新东方、好未来、学大教育、科德教育等教培龙头机构的经营扩张和业绩兑现受益于行业的景气度。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等。Table_CompanyFinance 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数据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行情数据截至(行情数据截至 2024/8/12)重点公司重点公司 现价现价 EPS PE 评级评级 FY2024 FY2025 FY2026 FY2024 FY2025 FY2026 新东方 53.35 0.19 0.30 0.37 42.63 23.04 18.37 买入 好未来 9.12-0.02 0.08 0.63-2,490.96 339.90 43.67 增持 注:2024 年数据新东方、好未来采用 FY2024 财年实际数据。-50%-40%-30%-20%-10%0 23/8 2023/11 2024/22024/5社会服务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目目 录录 1.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4 1.1.日本人口结构对教育行业的影响.4 1.2.发展历程: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8 1.3.行业现状:小规模机构数量众多,学习塾花费波动上升.11 2.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的发展趋势育龙头的发展趋势.14 2.1.Benesse:综合教育服务龙头,顺应时代转型养老拓展增量.15 2.2.河合塾:广泛年龄段覆盖,提供综合性教育解决方案.17 2.3.KUMON:独创单一教材与自适应学习模式风靡海内外.19 3.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受益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受益.20 4.相关标的相关标的.23 4.1.新东方:短期利润受非教育业务扰动,聚焦教育主业兑现高增长.23 4.2.好未来:长期投入加大,教育科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4 4.3.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领军者,职教打开增量空间.26 4.4.科德教育:中职&复读业务稳健增长,参股 AI 芯片公司有望拉升估值.28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30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图 1: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4 图图 2: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日本人口结构变化.5 图图 3:K12 教育适龄人口教育适龄人口变化变化.5 图图 4:1948-2023 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6 图图 5: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7 图图 6: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7 图图 7:日本升入高中的学:日本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8 图图 8:日本学习塾:日本学习塾/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9 图图 9: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11 图图 10:2018 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12 图图 11: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12 图图 12:公立: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日元)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日元).13 图图 13:日本通塾学生数:日本通塾学生数.13 图图 14: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14 图图 15: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14 图图 16:Benesse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5 图图 17:Benesse 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16 图图 18:Benesse 净利润及净利润率净利润及净利润率.16 图图 19:Benesse 毛利率毛利率.16 fYeZbZcWeZ8XaYbZ7N8Q9PnPnNnPsOkPnNxPeRmNoQ9PpPuNvPsOwPwMnMoP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20:2024 财年财年 Benesse 三大业务营收占比三大业务营收占比.16 图图 21: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18 图图 22:KUMON 全球业务分布全球业务分布.19 图图 23:KUMON 中国台湾教室加盟介绍中国台湾教室加盟介绍.19 图图 24:双减前:双减前 K12 教培机构规模分布教培机构规模分布.21 图图 25:双减前:双减前 K12 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21 图图 26: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3 图图 27: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23 图图 28: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24 图图 29: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24 图图 30: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24 图图 35: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5 图图 36: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25 图图 37: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毛利率、单季毛利率、Non-GAAP OP Margin 以及以及 Non-GAAP 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26 图图 38: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26 图图 31: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7 图图 32: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7 图图 33:教职工人数构成:教职工人数构成.27 图图 34:教职工学历分布:教职工学历分布.27 图图 39: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28 图图 40: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28 图图 41: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8 图图 42: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28 图图 43: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29 图图 44: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29 表表 1: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10 表表 2: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11 表表 3:倍乐生部分课程产品介绍:倍乐生部分课程产品介绍.17 表表 4:河合塾部分课程产品介绍:河合塾部分课程产品介绍.18 表表 5:KUMON 部分课程产品介绍部分课程产品介绍.20 表表 6: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2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4/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1.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日本教培市场发展复盘 1.1.日本人口结构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日本日本战后迎来两波生育高峰,此后出生人口战后迎来两波生育高峰,此后出生人口持续持续下滑。下滑。日本战后经济和文化迅速恢复,新出生人口出现了两波高峰,第一波出现在 1947-1949 年,三年间每年的出生人口都超过了 260 万;在 1971-1974 年,第二波生育高峰到来,这是第一波婴儿潮的孩子成年后进入生育期的结果,四年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过 200 万。但 1974 年之后新出生人口一路走低,1974-2023 年出生人口数从 203 万下降到 73 万,CAGR为-2.07%。全国的出生率在 1949 年之前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在 3%左右;1949 年之后,出生率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 1949 年的 3.3%下降到 2023 年的 0.6%,39 年来出生率降低了 2.7 pct。图图 1: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日本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日本 e-Stat,东北证券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位列世界第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位列世界第一。日本由于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0-14 岁的青少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提高,1960-2023 年 0-14岁青少年人口比例从 29.5%下降到 11.5%,65 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从 5.8%提高到30.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日本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 20%,已步入“超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位列世界第一。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5/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2: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东北证券 K12 教育适龄人口和中小学学生数自两波高峰后不断下滑。教育适龄人口和中小学学生数自两波高峰后不断下滑。战后 K12 教育适龄人口同样有两波高峰,分别在 1955-1965 年和 1980-1990 年间,对应着日本战后的两波生育高峰。1935-1955 年,59 岁人口数从 853 万增长到 1116 万,1955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对应着第一波婴儿潮开始进入小学;1935-1960 年,1014 岁人口数从 769万增长到 1113 万;1935-1965 年,15 岁19 岁人口数从 664 万增长到 1095 万。随着第二波婴儿潮的出生和成长,59 岁人口数、1014 岁人口数、1519 岁人口数相继在 1980 年、1985 年、1990 年达到第二波高峰;自此之后 K12 教育适龄人口一路下滑,1990-2022 年整体 519 岁人口数从 2600 万下降到 1577 万,CAGR 为-1.55%。图图 3:K12 教育适龄人口变化教育适龄人口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6/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4:1948-2023 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年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中小学学校数和学生数中小学学校数和学生数双下滑双下滑,私立学校数和学生数占比不断提高,私立学校数和学生数占比不断提高,学校总数,学校总数和和在在校生下滑的背后教育质量成果的追求校生下滑的背后教育质量成果的追求仍然仍然日益增强日益增强。进入 21 世纪,受出生人口持续下行的影响中小学的学校数量持续减少,2009-2023 年小学数量从 2.2 万家下降到1.9 万,CAGR 为-1.13%,初中数量从 1.1 万家下降到 1 万家,CAGR 为-0.63%,高中数量从 5183 家下降到 4791 家,CAGR 为-0.56%。与此情形相反的是,私立小学和私立数量均有所提升,2009-2023 年私立小学数量从 210 家增长到 244 家,占比从 0.94%提高到 1.29%,私立初中数量从 745 家增长到 781 家,占比从 6.86%提高到 7.85%;私立高中数量稳定在 1321 家左右,但是由于公立高中的减少,私立高中的占比从 2009 年的 25.49%提高到 2023 年的 27.57%。2009-2023 年私立小学的学生人数从 7.8 万增长到 8 万,占比从 1.11%提高到 1.32%;2009-2023 年私立初中的学生数从 26 万减少到 24.8 万,而公立初中学生数量下滑更快,私立初中学生数占比从 7.2%提高到 7.8%;2009-2023 年私立高中学生数有所波动,总体维持在 101 万人左右,而学生数占比持续提高,从 2009 年的 29.8%提高到 2023 年的 34.7%。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7/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5: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学校数量构成及私立占比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图图 6:日本小学:日本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高中在校生人数构成及私立占比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初中升学率稳定初中升学率稳定高位高位,高中升学率持续提高,高中升学率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度在供需共同推动下实,高等教育普及度在供需共同推动下实现翻倍现翻倍。日本的教育制度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比例是 100%;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比例自 1984 年以来一直在小幅上涨,1984-2023 年从 94.1%增长到98.7%,39 年提高了 4.6 pct;高中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自 1984 年以来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1984-2023 年从 29.6%提高到 60.9%,提高了 31.3 pct,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翻了一倍。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8/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7:日本升入高中的学:日本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生比例以及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比例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1.2.发展历程: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日本校内外教育走向融合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结构和出生率趋势不可避免地影响教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结构和出生率趋势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培行业的适龄基数,培行业的适龄基数,在此进程中在此进程中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日本教育行业及校外培训伴随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结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变迁,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变迁,现代现代学习塾(日本的校外补习班)学习塾(日本的校外补习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学习塾开始萌芽,多所著名教培机构相继诞生(学习塾开始萌芽,多所著名教培机构相继诞生(1945 年以前):年以前):江户时代,日本现代学习塾开始萌芽,为了推广平民识字教育,寺子屋开始出现,但整体规模较小。1872 年,日本颁布了学制,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初等教育开始快速发展。1887 年,日本政府确立了雇佣公务员制度,主要根据应聘者毕业学校和考试成绩的好坏实施选拔;但是此时期中高等教育入学率非常低,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为此,现代学习塾(校外补习机构)开始成立发展起来,其中三所日后非常著名的教培机构也诞生于此时代,1918 年骏台塾成立,1931 年 Z-KAI 成立,1933 年河合塾成立。然而在二战期间,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学习塾行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战后婴儿潮推动学习塾数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大爆发(战后婴儿潮推动学习塾数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大爆发(1946-2005 年):年):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学习塾再度发展成长起来。20 世纪60 年代左右,日本战后第一批婴儿潮成长起来,开始参加初高中升学考试,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抢夺下愈发稀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导致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目光转向了学习塾,学习塾的数量开始了快速增长。1977 年,日本开始推行“宽松教育”,教学内容减少了 200%;1989 年,文部科学省对中小学 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修订,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1998 年学习指导要领再次修订,引入“综合学习时间”科目,培养学生独自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2 年学校的学习内容减少约 3 成,上课时间减少约 1 成,同时全面实施中小学双休制。“宽松教育”的实施并没有真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引起了学习塾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学校宽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9/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松的教学内容与激升学考试竞争难度不匹配,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学习塾补习,1981 年日本全国有 1.9 万家学习塾,1991 年这一数字是 4.6 万,10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 9.4%,此后学习塾数量也保持着较长时间的增长。脱脱离“宽松教育”学习塾规模回落,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离“宽松教育”学习塾规模回落,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2006 年至今):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日本连续几次在国际学生学习能力测试中排名下降,叠加社会各界对“宽松教育”的普遍质疑,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宽松教育对学习能力过度放松的问题,2008 年重新修订了 学习指导要领,完全脱离宽松教育,学习内容有所增加,2016 年文部科学省确定了“教育强劲化”方向,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为目标,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加。在脱离宽松教育的大背景下,叠加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和政府的强监管,学习塾数量开始回落,2009 年学习塾降为 5.0 万家。脱宽松政策出台后,学习塾与学校逐步走向融合,学习塾开始充当学校的合作者,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共同发展。图图 8:日本学习塾:日本学习塾/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校外补习班市场演变 数据来源:教学与管理杂志,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学习塾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进而走向规范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法规学习塾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进而走向规范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法规的出台的出台,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监管的态度,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监管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塾的发展趋势影响着学习塾的发展趋势:无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学习塾野蛮无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学习塾野蛮生长生长无序发展:无序发展:二战之前,日本没有学习塾相关的法律法规,1949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社会教育法,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明确归类为社会教育,从法制层面肯定了提供校外教育的民间团体的地位和价值,但该法对“民间团体”的定义不明确,造成学习塾被排除在社会教育监管体系之外,这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0/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也为之后学习塾行业的乱象埋下了隐患。20 世纪 60 年代后,学习塾数量大爆发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的混乱无序,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很多没有资质的机构和没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涌入这一行业,完全扰乱了这一行业的生态,“乱塾”现象日益严重。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双管齐下,学习塾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双管齐下,学习塾行业开始回归有序:行业开始回归有序:1986 年,通商产业省开始推动学习塾行业制定自律规则;1987 年学习塾自我管理规约形成,同年,文部科学省在加强学校学习指导的通知中,公开批评了学习塾,指出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校教育信赖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求全国各地区继续充实学校教育和改革入学考试制度,减少学生参加课后补习的情况;1988 年日本全国学习塾协会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对学习塾进行资质认证、审查以及对塾师进行考核认证。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习塾的运营进行了全方位的约束和监管,其中包括特定商业交易法 法人税法等经济法规,以及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去去宽松宽松化方向确立后化方向确立后,学习塾充当学校的合作者,学习塾充当学校的合作者,开始开始走向塾校融合:走向塾校融合:脱离宽松教育后,日本政府分别于 2006 年和 2013 年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对学习塾的存在价值给予了肯定,2018 年经济产业省联合文部科学省提出了“未来的教室”发展提案,对学习塾的教育发展目标、宗旨和形式等进行新的规划。学习塾逐步从学校教育的“干扰者”转变为“合作者”,与治理之前相比,学习塾与学校的合作取得快速发展,两者在教师培训、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改进和学校运营等方面持续进行深入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共生,共同推动日本教育行业的发展进步。表表 1: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 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自律规范 行业自律规范内容行业自律规范内容 学习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学习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 规定只有通过全部审查的学习塾才可获得“AAA 认定校”认证标志,成为业内典范;不合格者须进行整改,之后方可再次提出申请。认证的有效期限为两年,过期须重新申请审查。安心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安心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 对经营 3 个月以上的学习塾雇佣关系(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发放等)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认证的学习塾可获得协会颁发的“安心塾”认证标志,有效期两年。学习塾事业活动正当化的自主学习塾事业活动正当化的自主基准、自主基准实施细则基准、自主基准实施细则 对学习塾教授内容、授课形式、费用收取、塾师聘用等商业行为进行规范,明确禁止学习塾在广告中进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或在与消费者订立和解除合同时以迷惑性言语进行劝诱等行为。学习塾学生安全保障指南学习塾学生安全保障指南 在保护塾生上下课通勤途中的人身安全、提升学习塾教职人员安全素养、为塾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对学习塾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建议和运用示例。数据来源: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1/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表表 2: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学习塾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相关法律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特定商业交易法特定商业交易法 把学习塾纳入本法的适用对象 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劳动基准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法法、最低工资法 规定了学习塾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合同签订和最低工资等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规定了学习塾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泄露学生与其监护人的个人信息 教育基本法教育基本法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所有机会在任何场所学习 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 学校、家庭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学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民间企业三者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星期六教育活动”数据来源:环球杂志,东北证券 1.3.行业现状:小规模机构数量众多,学习塾花费波动上升 “宽松教育”造就学习塾数量爆发式增长,“宽松教育”造就学习塾数量爆发式增长,21 世纪行业进入成熟期。世纪行业进入成熟期。日本政府实施“宽松教育”以后,1981-1991 年的学习塾数量从 1.9 万家爆发式增长到 4.6 万家,CAGR 为 9.39%,2001 年学习塾数量超过 5 万家。进入 21 世纪以后,由于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双重制约,叠加 K12 教育适龄人口的下滑,学习塾数量有所下降,学习塾行业步入成熟发展时期,学习塾总数维持在 5 万家左右。学习塾行业集中度低,小规模机构众多。学习塾行业集中度低,小规模机构众多。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2018 年员工人数在 14 人的学习塾共有 2.7 万家,占全体学习塾的比例为 57.2%,员工人数不足 30人的学习塾比例为 97%,而大规模的补习机构非常少,员工人数超过 100 人的学习塾仅有 71 家。图图 9: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日本学习塾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2/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10:2018 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年按员工规模分类的学习塾数量 数据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证券 小学生通塾率持续提高,初中生通塾率小学生通塾率持续提高,初中生通塾率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显示,小学生通塾率自 1985 年以来持续提高,1985-2007 年从 17%增长到 26%,提高了 9 pct;初中生通塾率则从 1985 年的 45%增长到 1993 年的 60%,而在脱宽松教育政策实施后,初中生通塾率 2007 年下降到 54%,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学习塾发展快,渗透率高,进入成熟期也较早,1993 年以来初中生通塾率稳定在 60%左右。图图 11: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日本小学和初中通塾率变化 数据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东北证券 公立小学和初中人均学习塾费波动上涨,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稳定提升。公立小学和初中人均学习塾费波动上涨,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稳定提升。2004-2021 年,公立小学人均学习塾费从 5.8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825 元)增长到 8.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945 元),CAGR 为 2%;2004-2021 年公立初中人均学习塾费从 17.5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8523 元)增长到 25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2 万元),CAGR 为 2.1%;2004-2021 年公立高中人均学习塾费从 6.8 万日元(折合人民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3/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币约 3312 元)增长到 12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844 元),CAGR 为 3.4%。图图 12: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公立教育学生人均学习塾费(万万日元)日元)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通塾学生数持续增长,推动行业销售额和学费收入稳定增长。通塾学生数持续增长,推动行业销售额和学费收入稳定增长。2004-2021 年通塾学生数从 956 万增长到 1475 万,CAGR 为 2.6%,2021 年通塾人数达到顶峰 1475 万后,开始连续两年下降,但仍维持在 1400 万以上。2004 年以来日本学习塾行业的年销售额和学费收入持续增长,2004-2023 年销售额从 312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5 亿元)增长到 583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90 亿元),CAGR 为 3.34%;2004-2023 年学费收入从 288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43 亿元)增长到 5479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72 亿元),CAGR 为 3.44%。图图 13:日本通塾学生数:日本通塾学生数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4/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14: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日本学习塾行业年销售额及学费收入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全职讲师人数相对稳定,兼职讲师不断增长。全职讲师人数相对稳定,兼职讲师不断增长。2004-2011 年,全职讲师人数从 1.1 万增长到 1.5 万,CAGR 为 4.2%,此后人数稳定在 1.5 万左右;兼职讲师人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2019 年从 4.8 万增长到 8.5 万,CAGR 为 3.9%,而 2019-2020年间,兼职讲师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从8.5万增长到11.7万,同比提高37.9%,此后人数稳定在 12 万左右。图图 15: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学习塾全职和兼职讲师数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东北证券 2.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日本龙头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多元化是教育龙头的发展是教育龙头的发展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5/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趋势趋势 2.1.Benesse:综合教育服务龙头,顺应时代转型养老拓展增量 日本教育行业巨头,从教育切入养老。日本教育行业巨头,从教育切入养老。1955 年,倍乐生(Benesse)从出版业务起家,为初中生出版教辅材料和口袋书;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成功推出高中模拟考试业务和函授课程业务,函授课程迅速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此后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台湾,90 年代,倍乐生收购了 Berlitz International,布局国际化的语言培训业务,这一时期倍乐生还收购了贝立兹(Berlitz),开始了儿童保育业务;进入 21 世纪,倍乐生设立了护理公司,之后将经营老年人上门护理服务的 Shinkou-kai 和经营介护收费养老院的 bon Sejour 纳为子公司,重点发展老人护理业务。目前其业覆盖了幼儿到老年等多个年龄阶段,主要分为日本国内教育业务、养老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大学和在职者业务这三大板块。截至 2023 年,倍乐生已为超过 9000 所中小学提供教育软件服务,学习中心数量超过 2200 所,国内教育业务覆盖超过 910 万名学生,疗养院居民达到约 1.7 万人。图图 16:Benesse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东北证券 主营业务收入达顶后波动下降,净利润落差较大。主营业务收入达顶后波动下降,净利润落差较大。2006-2014 财年主营业务收入从3338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3 亿元)增长到 4664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27 亿元),CAGR 为 4.3%,此后开始波动下降,2015-2023 财年主营业务收入从 463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26 亿元)下降到 4108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00 亿元),CAGR 为-1.3%。2006-2014 财年净利润相对稳定,维持在 100220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910.7 亿元)之间,2015 财年净利润转为负值,亏损达 107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2 亿元),2016 财年亏损 82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 亿元)亿元,此后净利润转正,2017-2024 财年净利润均不超过 130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6.3 亿元),难以恢复到 2014 财年之前。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6/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毛利率波动下滑,国内教育业务营收占比最大。毛利率波动下滑,国内教育业务营收占比最大。2006-2024 财年,公司毛利率从 50.5%下降到 43.7%,降低了 6.8 pct。集团将业务分为三大板块,2024 财年,国内教育业务贡献了 50.55%的营收,仍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老人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的营收占比达到了 33.92%,该业务是集团的重点发展业务和增长支柱,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和在职业培训业务营收贡献为 10.23%,其他业务为 5.3%。图图 17:Benesse 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 图图 18:Benesse 净利润及净利润率净利润及净利润率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图图 19:Benesse 毛利率毛利率 图图 20:2024 财年财年 Benesse 三大业务营收占比三大业务营收占比 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注:Benesse 财年截至日为当年 3 月 31 日。数据来源:彭博,东北证券 夯实现有教育业务,积极拓展夯实现有教育业务,积极拓展养老养老业务。业务。随着日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倍乐生集团积极寻求转型,在夯实公司现有教育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老人护理领域的业务发展。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人护理市场迎来爆发周期,老人护理和儿童保育业务目前已成为倍乐生公司业绩的第二支柱,未来也将是公司收入的核心增长点。2020 年倍乐生集团宣布了中期经营计划,将利用在日本国内老人护理服务领域打下的基础,积极推进在中国市场的老年护理业务。创立将近 70 年的倍乐生公司是日本最早进入养老行业的企业之一,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专业养老机构,拥有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7/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成熟且系统化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和体系化优势。表表 3:倍乐生:倍乐生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学报名费和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Shinkenzemi课程课程 无报名费;一次付费 12 个月的情况下,小学生每月学费 598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91 元),初中生每月学费为 699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40 元),高中生每月学费 104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07 元)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课程,包含超过 9 个科目的在线课程和英语水平测试准备;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以平板电脑为学习中心的方式,通过 AI 创造学习计划,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日常学习,另一种是纸笔学习方式,易于进行实际测验和检查,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儿童挑战课程儿童挑战课程 无报名费;一次支付 12 个月学费,每月学费为 246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20 元)课程中有符合儿童年龄和发育的丰富多彩的主题,从数形认知、生活习惯、语言表达、好奇心等领域出发,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情况和兴趣,给予孩子适合的发展主题。Udemy 学习学习平台平台 每门课程 13.99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00 元)包含 220000 门以上的在线视频课程,每月都有新内容发布,课程领域涉及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商务、摄影和音乐等等 Bee Studio 英英语教室语教室 家庭学校报名费 55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68 元),广场学校110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36元);学费根据学生学龄、课程选择情况而定 面向婴幼儿、小初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课程,根据儿童的学龄提供最适合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堂 视频实现重复学习。对于婴幼儿,创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耳朵”,对于小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等基础英语能力,对于初中和高中生,提升英语会话水平和表达能力。数据来源:倍乐生官网,东北证券 2.2.河合塾:广泛年龄段覆盖,提供综合性教育解决方案 河合塾的组织结构与规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补习班成长为日本大型综合河合塾的组织结构与规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补习班成长为日本大型综合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河合塾的前身创立于 1933 年,由英文学者河合逸治创立的“河合英学塾”,1955 年正式建立学校法人河合塾。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河合塾逐渐发展成为集教育、教育活动支援、教育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教育集团。集团内部设有多个部门,包括教育事业部门、学校面向教育活动支援部门以及教育研究开发部门,这些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推动集团的教育创新和社会价值创造。河合塾不断巩固日本国内规模领先的地位,并走向海外扩张。河合塾不断巩固日本国内规模领先的地位,并走向海外扩张。在规模方面,截至 2023年 3 月 31 日,河合塾集团累计学生数达到 10.7 万人,覆盖从幼儿到社会人的广泛年龄段,开设校舍及教室数超过 500 所,教员数达到 2004 人,员工总数超过 3000人。河合塾的教育服务与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积极布局海外扩张,例如在中国成立的上海阿尔晟河合塾科技有限公司,展现了其全球化的教育服务布局和产品创新。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8/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21: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河合塾官网招生页面 数据来源:河合塾官网,东北证券 河合塾实现从婴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年龄段覆盖,同时拓展出版社及专门学校河合塾实现从婴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年龄段覆盖,同时拓展出版社及专门学校业务板块,提供综合性的教育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提供综合性的教育解决方案。河合塾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产品,不仅为 K12在读学生、毕业学生、海外留学生等多群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还涉足了语言教育和幼教领域,通过多样的课程体系满足需求。表表 4:河合塾:河合塾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报名费和学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MEPLO 报名费:初中生 2.2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075 元)、高中生 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MEPLO 是面向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东京大学预科班,基于河合塾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精准捕捉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趋势变动的学习和学术指导,除此之外,也会培养学生进入社会也有用的技能。高考部高考部 报名费:7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421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高考部是大学入学考试的预备学校,面向高中毕业生;该课程包括入学考试科目(英语、数学、日语、科学和公民)的准备、普通考试的准备、特定大学的准备、纠正指导和在线导师辅导。高中绿色课程高中绿色课程 报名费: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学费随课程选择情况变化 此课程为三个级别:针对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医学部医学系学生的“特别选拔”课程,针对前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困难大学的学生的“困难”课程,以及针对国立公立大学和GMARCH 等私立大学的“标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想申请的大学和学科,参加最适合他们的课程。除了常见的考试准备课程、综合和学校推荐选择准备课程、论文准备课程外,还有一些课程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选择,例如英语资格和认证考试准备以及使用 AI 教材的“Kawai Juku One”。医学预科学校医学预科学校 报名费:1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87 元);学费视年级和课程选择情况而定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术能力、进步和选择的学校为每个学生创建个性化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将确定学生的学术特点,并通过一对一的个人课程引导他们通过医学院的选拔。K-kai 报名费:3.3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613 元);每个课时学费为 88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30 元)K-kai 是一门针对初中和高中生的课程,提供的科目是数学、信息科学和物理学,不一定以大学入学考试为最终目标,而是着眼于未来,开发创新课程,并在小班教学中提供详细的指导。数据来源:河合塾官网,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9/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2.3.KUMON:独创单一教材与自适应学习模式风靡海内外 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要旨,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要旨,KUMON 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独创的标准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独创的标准化教研体系化教研体系赢得海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海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KUMON 即“公文式学习法”,创立于1958 年,依靠独创的阶梯式分级数学练习题起家,目前在日本国内拥有 1.5 万间教室、海外拥有 8200 间教室,业务遍布 60 多个国家,截至 2024 年 3 月学习人数达到 355 万(其中日本 132 万、海外 223 万)。与其他教培机构跨区域、跨文化扩张困难的现象不同,KUMON 不仅风靡日本,还走向海外成为了北美地区非常流行的课外补习方式,尤其受到北美亚裔家长的喜爱。KUMON 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培的“输入”式教育转而强调“输出”学习,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培的“输入”式教育转而强调“输出”学习,即通过即通过练习而非被动听课来提升学习效果,给予学生在学习进度、个性化需求方面较大的练习而非被动听课来提升学习效果,给予学生在学习进度、个性化需求方面较大的自由度自由度。KUMON 的核心教材是一整套分层细化的自创题库,从数学起家延申至其他学习领域,无论是国内拓展还是海外扩张使用的都是长期稳定的标准化教材。因此 KUMON 的核心卖点不在于教师的指导而在于监督和学习进度的把控,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和理解困难即退回前一档练习题,边做边理解。KUMON 的商业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低带来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加盟对于场地要求同样不高,公司为教师建立社群形成研讨的氛围,进一步降低了教研和培训成本,因而在创业之初存在较多家庭主妇加盟的门店。而 KUMON 的缺陷也同样鲜明,自适应题库并不以升学、应试为第一目标,更多的培养自学习惯和学习能力,所以一旦进入升学压力较大的学段或本身追求应试教育的家长和学生并不会选择 KUMON。近年来,为迎合技术发展趋势,KUMON 积极探索教育科技创新,不断拓展 AI 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实现更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图图 22:KUMON 全球全球业务业务分布分布 图图 23:KUMON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教室教室加盟介绍加盟介绍 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0/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表表 5:KUMON 部分部分课程产品介绍课程产品介绍 产品类型产品类型 报名费和学报名费和学费费 产品产品简介简介 算数和数学课算数和数学课程程 无报名费;东京和神奈川县:婴幼儿和小学生每月 77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75 元),初中生每月 88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29 元),高中生99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2元),上述地区以外的城市学费会更便宜 此课程培养学生自学高中数学的能力;它由若干教学材料组成,教材难度是逐步加强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并毫无困难地提升学习水平。该课程提供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课堂学习,学生每周两次到教室学习,第二种是在线和课堂学习,学生每周或每两周去一次教室,其余时间在家里使用 Zoom 等工具进行在线学习。Baby Kumon 每月 22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107元)面向 02 岁孩童的早教课程,课程目标是扩大孩子的爱好范围,通过语言交流培养学习基础;该课程每个月提供给孩子在家玩乐学习的教材,每月老师也会和孩子沟通一次,根据孩子的发展和性格提供建议。法语和德语学法语和德语学习课程习课程 无报名费;课堂学习:东京和神奈川县的高中及以上学生每月 99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2 元),其他区域935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55元);函授学习:高中及以上学生每月 1045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509元)课程提供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课堂学习,另一种是函授方式;学生使用法语和德语教材深入学习阅读和写作,并可以通过 CD 进行音频学习,巩固词汇和语法等基本技能,提高阅读能力。课程中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会针对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使用适合自己的教材提供建议。大脑训练课程大脑训练课程 报名费 5500 日元(折合人民币 268元);每月 198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96 元)此课程是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服务,它支持促进 50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大脑健康。它由教材、测量和信息三个要素组成,蕴含着公文的教材制作技术和脑科学知识,原创教材汇集了最新的脑科学知识和公文教育的专业知识,测量系统能够掌握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课程也会提供对大脑训练有用的会员专享信息。数据来源:KUMON 官网,东北证券 3.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复盘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龙头发展,龙头发展受益受益 通过复盘日本教培行业发展通过复盘日本教培行业发展和各具特色的龙头崛起路径和各具特色的龙头崛起路径我们发现,日本历史上经历我们发现,日本历史上经历过过学习塾野蛮生长时期、学习塾野蛮生长时期、较长时间较长时间的“宽松教育”的“宽松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塾乱象,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塾乱象,而后而后政府的态度转变为合理规范地治理政府的态度转变为合理规范地治理、引导校塾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进而加快的是具、引导校塾融合发展互为补充,进而加快的是具备服务能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教育集团发展。备服务能力的规模化、集团化的教育集团发展。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我国教培行业我国教培行业同样同样将将走向规范化、集中化,龙头机构受益。走向规范化、集中化,龙头机构受益。从“双减”后的政策方向看,合法合规的高质量教育培训、课后服务受到扶持和鼓从“双减”后的政策方向看,合法合规的高质量教育培训、课后服务受到扶持和鼓励。励。国务院 2024 年 8 月 3 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激发包括教育和培训消费在内的改善型消费活力,提出包括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1/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合作办学一系列举措。基于我们此前教育行业系列深度对监管政策的分析复盘,“双减”三年来的成果已有充分肯定认知,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优质的教育培训和课后服务将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明确校内教育的主导地位后,教培将走向健康发展。与与日本学习塾市场日本学习塾市场竞争格局竞争格局相仿相仿,国内教培市场,国内教培市场行业集中度低行业集中度低,大量的中小机构占,大量的中小机构占据下沉市场的一隅据下沉市场的一隅,尽管,尽管行业特性导致教培天然分散难有全国龙头形成垄断,但我行业特性导致教培天然分散难有全国龙头形成垄断,但我们仍然认为当前供需环境有助于龙头市占率的提升们仍然认为当前供需环境有助于龙头市占率的提升。双减政策出台前,国内教培市场中有 70%的机构都是个体老师和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营收规模都在百万左右,主要扎根于下沉市场,分布在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另外有 20%的机构是中小型的培训机构,营收规模在千万级,主要分布在邻近的几个城市中,互为犄角;全国头部机构和区域龙头则占据了剩下的 10%,营收规模都在亿级以上,教学网点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和省会城市,如新东方、学大教育、昂立教育等机构。图图 24:双减前:双减前 K12 教培机构规模分布教培机构规模分布 图图 25:双减前:双减前 K12 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不同规模教培机构及代表品牌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北证券 行政审批标准行政审批标准逐渐逐渐明确,明确,严控培训严控培训机构条件和教师资质机构条件和教师资质,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意意味着行业难有新进入者杀出重围味着行业难有新进入者杀出重围,市场注定走向规模化、,市场注定走向规模化、规范化、规范化、集中化。集中化。2021 年双减政策后出台的新政策,越来越明确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标准,主要是对培训机构条件和教师身份和资质的要求,以此提高教培机构的准入门槛。一方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在培训场地条件、运营条件符合各地区制定的底线标准,跨区域经营的机构要符合多地监管标准,对培训机构收费、培训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也使得运营水平不足的潜在进入者难以进入或者进入后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资质的要求和从业人员身份的核查,同时也限制中小学老师的兼职,教师的招聘和培养对于规模化的教育集团来说具备显著优势。在当前机构广告投放受到限制、准入门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新进入机构难以形成规模化办学,“小黑班”缺乏成熟的教研体系支撑和完备的生源入口体系导致经营不稳定,最终受益的仍然是现有的龙头机构。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2/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表表 6: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提高教培机构准入门槛的政策 时间时间 相关文件相关文件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2021.07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1、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2、管控培训广告。严禁各媒体、各平台发布校外培训广告,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广告行为。2022.03 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 1、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从业人员须具备相应职业或能力证明 2、提升培训质量,建立关于培训材料及人员资质审查内部管理制度 3、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落实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场地、设施、消防等安全风险防范要求 4、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2022.12 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 1、对培训机构标准明确底线要求。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培训机构,制定相应类别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基本设置标准,对于开展多种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应同时符合所涉及各类业务的设置标准;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标准要在培训场所条件、师资条件、运营条件达到底线要求。2、准入程序趋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取得行政许可后,依法进行法人登记,跨区域开展业务的机构要取得每个区域的行政许可。3、加强收费和预收费监管。培训机构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收费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款管理,一次收费时间跨度不能超过三个月或者 60 课时,且金额不能超过 5000 元。4、培训时间限制。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冲突,不得过晚。2023.07 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 通过推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提升从业人员监管数字化水平,把好校外培训从业人员入口关,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各地主管部门已完成对入驻培训机构相关资质、资金、人员、材料、场地、课程等信息的审核备案。2024.02 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1、开展校外培训活动须相应办学许可。线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批,线上培训机构由省级教育部门审批。2、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及与实施培训活动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从业人员、经费、场地和设施、管理制度等条件 3、从事非学科类培训教学人员须取得相应专业资质;幼儿园、中小学在职教师、教研人员不得从事校外培训活动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务院,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3/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4.相关相关标的标的 4.1.新东方:短期利润受非教育业务扰动,聚焦教育主业兑现高增长 新东方作为行业龙头教育业务经营充分验证行业景气度,文旅板块拓展增量,短期新东方作为行业龙头教育业务经营充分验证行业景气度,文旅板块拓展增量,短期东方甄选平台及组织架构调整带来扰动拖累不改公司优质基本面和中长期增长逻东方甄选平台及组织架构调整带来扰动拖累不改公司优质基本面和中长期增长逻辑。辑。新东方多年积淀的品牌口碑支撑业务转型和探索,传统出国考培、留学咨询、高中教培、成人及大学生国内考培业务持续巩固竞争力,教育属性新业务的转型兑现持续高双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同样接近双减前水平。2023 年新东方宣布进军文旅板块,是继东方甄选后的又一次全新创业启航,瞄准“银发经济”大有可为。教育主业景气度延续,教育属性新业务教育主业景气度延续,教育属性新业务维持高增速。维持高增速。分业务看,FY2024Q4 出国考培、出国咨询同增 17.7%、17.3%,成人及大学生国内考培业务同增 16.4%,教育新业务同增 50.3%,其中非学科辅导报名人次 87.5 万/ 39%,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在约 60 个城市中使用、活跃付费用户 18.8 万/ 90%。暑期旺季收入增长指引延续教育主业的景气度预期。教育业务加速扩张、文旅业务整合投入以及对薪酬奖励的提升影响短期利润率,短期扰动排除后预计主业盈利能力将有稳步修复。图图 26: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营业收入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及增速 图图 27: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4/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28: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非学科类辅导非学科类辅导报名人数报名人数 图图 29:新东方新东方 FY2023Q1-FY2024Q4 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学习系统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设备活跃付费用户数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布局暑期旺季,布局暑期旺季,线下网点扩张加速。线下网点扩张加速。截至 FY2024Q4 季末,公司学校及学习中心数量达到 1025 间/同比 37%/恢复至双减前网点高峰的 61%(不考虑网点面积差异),环比净增 114 间,FY2023Q4/FY2024Q1/FY2024Q2/FY2024Q3 分别环比净增36/45/50/68 间,供给扩张持续提速。图图 30:新东方新东方 FY2021Q2-FY2024Q4 学校和学习中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心数量及环比净增加额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东方甄选组织及股权变动落地后,新东方未来将更加聚焦当前高景气的教育主业。东方甄选组织及股权变动落地后,新东方未来将更加聚焦当前高景气的教育主业。考虑传统业务的持续修复及新业务的加速成长,预计 FY2025-FY2027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4.90/6.15/7.65 亿美元,Non-GAAP 经营利润为 6.38/8.27/10.45 亿美元,维持“买入”评级。4.2.好未来:长期投入加大,教育科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5/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好未来在好未来在业务转型后快速厘清方向,学习服务业务转型后快速厘清方向,学习服务 学习内容解决方案双线并行打造教学习内容解决方案双线并行打造教育科技集团。育科技集团。在布局学而思素养转型非学科辅导的进程中,得益于学而思品牌口碑,好未来迎来学习服务收入的快速回暖。同时,嫁接传统数学培优优势,好未来战略性布局 AI 领域,探索学习机 数学大模型,赋能相关教育智能硬件设备实现新一轮的增长,多季度连续实现学习机销售额的翻倍同比增长。收入增长超预期,线下教培需求旺盛收入增长超预期,线下教培需求旺盛,学习机,学习机新品迭代加速培养用户心智和品牌力。新品迭代加速培养用户心智和品牌力。财年开端收入增长亮眼,FY2025Q1 收入增长好于预期,主要受到学习服务需求韧性及学习机销售增长。Q1 线下教学点加速扩张目前已超过 400 个,公司基于暑期旺季的到来提前储备线下教学点扩张,预计暑期学习服务收入将得益于线下网点储备延续高双位数增长,线下续报率保持稳定超八成。二代学习机搭载 AI 大模型,开局表现亮眼,新品迭代款的推出有望持续带动收入端高增。公司 5 月推出首款学习机的迭代产品 xPad 经典版 2024,官方定价约为 4999 元,预计后续季度销售有望起量。图图 31: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及增速及增速 图图 32: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单季 Non-GAAP 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好未来好未来线下线下网点扩张匹配需求景气度网点扩张匹配需求景气度、拉动拉动学习服务业务学习服务业务收入兑现高增收入兑现高增,学习机业,学习机业务获得良好口碑、盈利能力逐步优化。务获得良好口碑、盈利能力逐步优化。但考虑后续涉及组织建设、产品打磨以及技术/运营/销售投入等构建长期能力的开支,成本费用端影响及后续盈利能力的波动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预计 FY2025FY2027 好未来归母净利润为 0.16/1.26/2.64 亿美元,Non-GAAP 归母净利润为 1.16/2.26/3.64 亿美元,维持“增持”评级。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6/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33: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毛利率、单季毛利率、Non-GAAP OP Margin 以及以及 Non-GAAP 归母净归母净利率利率 图图 34:好未来好未来 FY2021Q2-FY2025Q1 单季销售费用单季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率和管理费用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4.3.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领军者,职教打开增量空间 个性化教育龙头,不断探索业务增量。个性化教育龙头,不断探索业务增量。学大教育作为深耕个性化教育 20 余年的教育集团,在 2021 年“双减”后剥离义务教育阶段教培业务经历了业务转型阵痛期,确立了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拓展探索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康融合的多业务综合性教育集团发展战略。2024 年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出任公司董事长,引领公司发展提振信心。分季度看,公司经营业绩存在逐季改善趋势。分季度看,公司经营业绩存在逐季改善趋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提速提速,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季度盈利。连续四季度盈利。“双减”政策发布后,公司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随着转型方向的确定,公司业绩较快的恢复。从单季度数据来看,2023 年起四个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4.5%、30.8%、32.1%、26.8%,增速均有较大提高,2024Q1 收入利润均超越“双减”前水平。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7/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图图 35: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单季营业收入及增及增速速 图图 36:学大教育学大教育 2021Q1-2024Q1 单季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提质增效,员工与学习中心提质增效,员工与学习中心数量触底回升数量触底回升。在疫情与“双减”政策的冲击下,公司通过发展在线业务,同时精简员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线下学习中心以降低影响。2019-2022 年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 14098/11442/6713/4614,学习中心数量由 2019 年的 581 所下降至 2022 年底的近 270 所。2023 年教职工总人数上升至 6318 人,其中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员工比率有所上升,公司人才队伍储备不断夯实。图图 37:教职工人数构成:教职工人数构成 图图 38:教职工学历分布:教职工学历分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学大教育凭借多年品牌积淀和综合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优势,有望继续领跑高中学大教育凭借多年品牌积淀和综合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优势,有望继续领跑高中教培及复读市场,通过并购整合拓展职教赛道赋能中职学校承接学历类职教需求。教培及复读市场,通过并购整合拓展职教赛道赋能中职学校承接学历类职教需求。1)传统教培:个性化教育作为传统强势业务受益于供给端出清,学大教育线下网点稳步修复,业绩快速回暖。2)增量业务:至今学大教育已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四所中职学校,具备差异化特色的学校有望在学大集团赋能下承接日益增长的学历类职教需求,此外文化阅读等业务作为教育服务附加类产品助力公司综合化、多元化发展。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8/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4.4.科德教育:中职&复读业务稳健增长,参股 AI 芯片公司有望拉升估值 科德教育以油墨业务起家科德教育以油墨业务起家,收购龙门教育后布局教育赛道。,收购龙门教育后布局教育赛道。公司最初主营油墨业务,2017 年和 2020 年两次收购龙门教育股权实现 100%全资控股后更名科德教育,此后陆续收购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成立职业培训平台,不断深化教育业务布局。2021 年双减后剥离 K12 课外培训业务,形成了以中职、复读、普高、职业技能培训四类业务为主的教育板块布局,教育业务收入贡献占比达到 46%、毛利贡献占比达到 67%。完成完成 K12 教培业务剥离后收入利润承压,中职教培业务剥离后收入利润承压,中职&复读业务带来稳健增量复读业务带来稳健增量。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 2017 年之前相对稳定,2018 年开拓了教培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03%。由于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双重影响,科德教育 2021 归母净利润为-4.47 亿,但于次年实现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 亿元,2023 年盈利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归母净利率为 18%,达到历史高点。双减后,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都有所下降,公司费用控制能力得到提升,但公司研发投入不停,研发费用率持续增加。图图 39: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营业总收入及增速 图图 40: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科德教育教培业务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图图 41: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 图图 42: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科德教育扣非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9/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公司单季度经营公司单季度经营业绩持续业绩持续改善改善。2023Q3、2023Q4、2024Q1 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4%、2.4%、10.5%,增速有较大提高,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自 2022 年开始,公司连续 9个季度盈利,归母净利率持续提高,2024Q1 归母净利率达到 21.7%。图图 43: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营业收入及增单季营业收入及增速速 图图 44:科德教育:科德教育 2020Q1-2024Q1 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单季归母净利润及归母净利率归母净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东北证券 参股参股 AI 芯片公司芯片公司中昊芯英,中昊芯英,其超预期业绩兑现有望拉升业绩及估值其超预期业绩兑现有望拉升业绩及估值。2023 年科德教育支付现金 1.3 亿元对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股权占比 8.38%,至 2024 年 4 月 25 日(公告披露日)中昊芯英引入其他资金科德教育股权比例稀释至 7.8%。中昊芯英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产品与系统软件解决方案。中昊芯英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85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3 万元,完成并大幅超过业绩承诺,伴随中国算力需求的持续发展,中昊芯英有望实现业绩及估值的提升。科德教育旗下龙门教育具备品牌口碑,此前业务剥离及行业供给震荡对公司经营发科德教育旗下龙门教育具备品牌口碑,此前业务剥离及行业供给震荡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扰动,目前已重回稳健增长轨道,展造成扰动,目前已重回稳健增长轨道,预计预计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西安育才、天津旅外、河南毛坦高中将持续稳健爬坡;将持续稳健爬坡;同时公司在同时公司在 AI 算力领域公司持有具备稀缺性的核心资产股权算力领域公司持有具备稀缺性的核心资产股权。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0/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考虑教培行业面临强监管趋势,当前市场不合规开展业务的“小黑班”众多,政策监管若进一步收紧可能带来龙头经营情况的扰动。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非学科辅导、学习机、文旅等新业务开展存在研发投入期,若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增长趋势及盈利水平。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趋势回暖可能吸引竞争者加入,抢占现有龙头的市场份额,来自公办中职学校、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以及来自百度、科大讯飞等其他行业技术公司推出的学习机竞争也尤为激烈。4)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或将带来付费意愿降低,课程续报率降低将影响收入和利润率。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1/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研究研究团队团队简介:简介:Table_Introduction 李慧:CFA,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金融硕士,厦门大学广告学/经济学双学士,现任东北证券社服组组长。曾任美国芝加哥扎克斯投资管理公司量化分析师,2015 年加入东北证券,深度覆盖社会服务行业,2019 年金牛奖研究团队第 3 名。赵涵真: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本科,2021 年加入东北证券,现任社会服务行业分析师。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本报告遵循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制作原则,所采用数据、资料的来源合法合规,文字阐述反映了作者的真实观点,报告结论未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投资投资评级说明评级说明 股票 投资 评级 说明 买入 未来 6 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越市场基准 15%以上。投资评级中所涉及的市场基准:A 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市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市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市场基准;美国市场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或标普 500 指数为市场基准。增持 未来 6 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越市场基准 5%至 15%之间。中性 未来 6 个月内,股价涨幅介于市场基准-5%至 5%之间。减持 未来 6 个月内,股价涨幅落后市场基准 5%至 15%之间。卖出 未来 6 个月内,股价涨幅落后市场基准 15%以上。行业 投资 评级 说明 优于大势 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超越市场基准。同步大势 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与市场基准持平。落后大势 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落后于市场基准。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2/3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重要声明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制作并仅向本公司客户发布,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不发生变化。本报告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证券买卖建议。本公司及其雇员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并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不进行披露;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本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称“该客户”)向第三方发送本报告,则由该客户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提醒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注意,本公司不对通过此种途径获得本报告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地址 邮编邮编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 6666 号 130119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 28 号恒奥中心 D 座 100033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 799 号 200127 中国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 1006 号诺德中心 34D 518038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黄埔大道西 122 号之二星辉中心 15 楼 51063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教育 2024 年 08 月 12 日 教育教育优于大市优于大市(维持维持)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 李旭东李旭东 资格编号:S0120524020002 邮箱: 市场表现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德邦研究所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1.教育行业专题:国内教育经费配置结构研究,2024.7.16 2.教育行业专题:国内各学段教育的人口基本面讨论,2024.6.20 3.招录市场需求强劲,华图中公扬帆起航,2024.4.2 教育行业专题:日本高等教育行业研教育行业专题:日本高等教育行业研究究 Table_Summary投资要点:投资要点:引言:引言:日本新生人口从日本新生人口从 1973 年年 203 万下滑至万下滑至 2022 年年 77 万人,已经持续近万人,已经持续近 50 年年之久,下滑幅度达之久,下滑幅度达 62%。18 岁人口从岁人口从 1992 年年 205 万万下滑下滑至至 2023 年年 110 万,下万,下滑幅度达滑幅度达 46.5%;然而同时段日本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仅下滑;然而同时段日本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仅下滑 22.0%,这得益于日,这得益于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提升(同期从本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提升(同期从 57.2%提升至提升至 84.0%)。若进一步观察其中)。若进一步观察其中结构,结构,2023 年本科不管在入学人数、在校生、学校数量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入年本科不管在入学人数、在校生、学校数量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入学率高达学率高达 57.7%。自上世纪。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本科入学率迎来加速提升(年代后,本科入学率迎来加速提升(1990 年仅为年仅为24.6%),并),并明显明显挤占了专科层次挤占了专科层次学校学校的入学率。的入学率。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学校形式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学校形式多样化多样化。日本教育体系与国内相似,同样为“6334”模式,即 6 年小学 3 年初中 3 年高中 4 年大学。在高等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日本有大学(本科)、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院等教育机关。其中大学(本科)则类似于国内的学士阶段,学制为 4 年;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类似于国内专科,学制在 2-3 年;大学院修士、博士则类似于国内硕士、博士。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四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四阶段阶段。制度确立期(制度确立期(19451959 年)年):日本二战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的主导下制定和实施的。急速发展期急速发展期(19601975):19551973 年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日本高等教育也随之迎来急速发展期。停滞调整期停滞调整期(19761990):强调针对大学发展的关注点应由量向质转变。二次扩张二次扩张期期(1990 年至今年至今):第二次生育潮使得应届考生人数激增,加之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崇的“有限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二次扩张期,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体发生了从政府向大学转变的根本性变化。日本新生人口趋势日本新生人口趋势。日本在二战后迎来第一次婴儿潮(1947-1949 年),1949 年新生人口达到 270 万人,其后 1971-1974 年迎来前一次的回声婴儿潮,1973 年新生人口达到 209 万人。此后新生人口持续下滑,至 2022 年仅有 77 万人。高高等教育等教育入学率大幅提升,入学率大幅提升,显著显著缓和人口下滑对入学人数缓和人口下滑对入学人数影响影响。日本日本 18 岁人口岁人口1992 年达到阶段峰值 204.9 万人,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则在 1993 年达到了118.1 万人的阶段性高峰。此后从变化幅度上来看:18 岁人口 1992-2023 年从204.9 万下降至 109.7 万,幅度为-46.5%;高等教育机构入学者人数 1993-2023 年从 118.1 万下降至 92.2 万,幅度为-22.0%,明显小于前者。主要得益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入学率的大幅提升(从 1992 年 57.2%提升至 2023 年 84.0%)。上世纪上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大学(本科)入学率加速提升,并驱动了高年代后,日本大学(本科)入学率加速提升,并驱动了高等教育整体入等教育整体入学率的提升,而同期专科性质的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则明显落后。学率的提升,而同期专科性质的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则明显落后。2023 年 84%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可拆分为:大学(本科)57.7%、专门学校 21.9%、短期大学 3.4%、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 1.0%;而 1990 年该值分别为 24.6%、16.9%、11.7%、0.5%。大学(本科):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私立大学占据主导。大学(本科):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私立大学占据主导。学校数量方面学校数量方面,2023 年日本大学(本科)共有 810 所,其中国、公、私立占比分别为 11%/13%/77%,多年来日本私立大学占比提升明显。在校生方面,在校生方面,2023 年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合计 294.6 万人,国、公、私立占比分别为 20%、6%、74%。大学(本科)数大学(本科)数量与在校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量与在校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短期大学:受人口趋势及四年制大学替代影响,学校短期大学:受人口趋势及四年制大学替代影响,学校&在校生数量持续下滑。在校生数量持续下滑。短期大学作为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机构发展而起,教育(34.9%)、家政学(18.2%)等-49%-39%-29%-20%-10%0 23-082023-122024-04教育沪深300 行业深度 教育 2/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匹配当时日本女性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数占比较高。2023 年在校生中,女性占比达87%,且常年维持较高比例。短期大学数量短期大学数量:从 1950 年 149 所增长至 1996 年最高时 598 所,此后一直下降至 2023 年 303 所。在校生数量:在校生数量:从 1950 年 1.51 万人增长至 1993 年最高时 53.03 万人,此后一直下降至 2023 年 8.67 万人。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较具规模,且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较具规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现大幅下滑。年代后未出现大幅下滑。1976 年日本创立专门学校,开设课程范围较短期大学更加广泛,较低的入学门槛和较短的学习周期吸引了大量的 18 岁青年报考,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职业人才。学学校数:校数:从 1976 年 683 所增长至 1998 年 3020 所,2023 年为 2693 所。在校生人在校生人数:数:从 1976 年 9.1 万人增长至 1993 年 70.2 万人,2023 年为 55.5 万人。此后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尽管有所回落,但减少幅度有限。结构上,私立学校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占比 94%)。高等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规模。高等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规模。高等专门学校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实行高等专门学校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由于初中毕业升入高等专门学校的人数体量过小,专业局限性明显,无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故高等专门学校自设立以来,学校数量以及在校生均未形成较大规模,2023 年分别为 58 所/5.7 万人。设立专门职业大学,改革职业教育。设立专门职业大学,改革职业教育。职教改革之日本经济社会背景:职教改革之日本经济社会背景:1)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兴衰周期缩短,需要强化职业人才终生学习能力;2)由于经济下行,终身雇佣就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过去各家公司争相开展的实务培训变得越来越少,导致了企业的职业教育能力下降;3)少子化趋势倒逼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要求。职教改革之日本高等教育背景:职教改革之日本高等教育背景:1)当前高等教育升学率已经较高,下一阶段需针对学生素质与需求对大学功能细化区分;2)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实习考察标准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离;3)企业有责任积极参与大学教育,共同培养具有应对复杂困难工作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4)传统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就读意愿低。2019 年 4 月 1 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订了后的学校教育法,其中通过法律确立通过法律确立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的设置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的设置,这是日本时隔 55 后(继 1964 年后)对高等教育体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通过改革,日本创建了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延长了高等职业学校学制年限,将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定位为专科将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定位为专科层次,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定位为本科层次层次,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定位为本科层次。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文中相关数据来源口径多样化导致的统计偏差;部分数据更新滞后;政文中相关数据来源口径多样化导致的统计偏差;部分数据更新滞后;政策变动风险策变动风险。9WeZdXaY9WfYcWaY8O8Q9PpNrRoMtPiNqQvNeRrQpM9PmMxONZnPsOxNsQmN 行业深度 教育 3/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日本高等教育:二战后发展历经四阶段,学校形式多样化.6 1.1.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学校形式多样化.6 1.2.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四阶段.7 2.高教入学率大幅提升,缓和人口下滑对入学人数影响.10 2.1.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下滑幅度,明显小于 18 岁适龄人口下滑.10 2.2.大学(本科)入学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学入学率被挤占.11 3.本科学校及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短期大学迎闭校潮.13 3.1.日本大学分为国、公、私立三种.13 3.2.大学(本科):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私立大学占据主导.14 3.3.短期大学:受人口趋势及四年制大学替代影响,学校&在校生数量持续下滑.16 3.4.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较具规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现大幅下滑.18 3.5.高等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规模较小.19 4.设立专门职业大学,改革职业教育.21 4.1.改革前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多种困境.21 4.2.设立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改革高等教育体系.22 5.风险提示.25 行业深度 教育 4/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1:2022 年日本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数量(所).6 图 2:日本高等教育体系.7 图 3:日本历年 GDP(现价,万亿日元).8 图 4:日本战后新生儿(万人).8 图 5:日本各种形式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率(%).9 图 6:日本历年新生儿及出生率.10 图 7: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万人).10 图 8: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分学校类型(万人).11 图 9: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占比:分学校类型.11 图 10: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率:分学校类型(%).12 图 11:日本历年大学(本科)升学率:分性别(%).12 图 12:日本大学(本科)学校数量:分国、公、私立(所).14 图 13:日本大学(本科)学校数量占比:分国、公、私立.14 图 14: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数量(万人):分国、公、私立.15 图 15: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数量占比:分国、公、私立.15 图 16:日本大学(本科)单学校平均容量(万人):分国、公、私立.16 图 17:日本短期大学部分专业人数占比(2023 年).16 图 18: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男女占比.17 图 19:日本短期大学数量(所).18 图 20: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人).18 图 21:日本专门学校数量(所).19 图 22:日本专门学校在校生(万人).19 图 23:历年高等专门学校数量(所).20 图 24:历年高等专门学校在校生数量(万人).20 图 25: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经济社会状况.21 图 26: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现状.22 图 27:日本高等院校职能分担设置构想.23 图 28:日本专门职业大学教育体系.24 表 1:日本大学(本科):国、公、私立.13 行业深度 教育 5/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 2:2021 日本各类大学(国、公、私立大学本科日间部)入学第一年平均缴纳金额(日元).13 表 3:2021 年日本各类大学(本科)四年合计学费缴纳金额(日元).14 表 4:部分知名度较高的短期大学.16 表 5:近年来日本新设专门职业大学.24 行业深度 教育 6/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日本高等教育:二战后发展历经四阶段,学校形式多样日本高等教育:二战后发展历经四阶段,学校形式多样化化 1.1.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学校形式多样化:学校形式多样化 日本教育体系与国内相似,同样为“6334”模式,即 6 年小学 3 年初中 3 年高中 4 年大学。在高等教育阶段,日本有大学(本科)、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院等教育机关。其中大学院修士、博士类似于国内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和博士,学制一般为 2年、3 年。大学(本科)则类似于国内的学士(Bachelor)阶段,学制为 4 年。日本与国内不同的为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等设置。日本与国内不同的为短期大学、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等设置。短期大学:短期大学:一般都以学习和传授专业性、实用性知识为主,重在能力培养,家政、文学、语言、艺术、教育及保健等学科占半数以上。短期大学为 2 年制,毕业后授予准学士(Associate degree)称号,可直接就业或者编入 4 年制的本科继续就读。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也以培养技能为主,但其培养范围相比短期大学更加广泛。专门学校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 1-4 年,多数为 2 年。1-3 年毕业后可以获得由日本文部科学相颁发的“专门士(Diploma)”称号,4 年毕业为“高等专门士”称号。学历与国内的大专属于同一层次。高等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尽管其带有高等两字,但其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实行实行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中坚技术者”。在 5 年的学习毕业后,高专毕业生可以拿到“准学士”学位,毕业后可以选择升入二年制的“专攻科”(专业课程)并在毕业后获得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士”学位,也可选择插班到普通大学三年级。图图 1:2022 年日本年日本各类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数量高等教育机构数量(所)(所)资料来源:日本留学信息网、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行业深度 教育 7/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2:日本日本高等高等教育体系教育体系 资料来源:嘉华世达国际教育,德邦研究所 1.2.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四阶段四阶段 在韩涛、胡楠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路径及其启示中,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制度确立期、急速发展期、停滞调整期和二次制度确立期、急速发展期、停滞调整期和二次扩张期扩张期。一、一、制度确立期制度确立期(19451959 年年):日本二战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日本二战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的主导下制定和实施的。的主导下制定和实施的。1947 年 3 月,日本政府在联合国占领军最高司令部美国顾问团的授意下,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其核心便是日本的学制改革,废除了原有的“六五三三”学制,即国民学校 6 年、中学5 年、大学预科 3 年、大学 3 年,改为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大学 4 年的“六三三四”学制,催生了“新制大学”的诞生。二、急速发展期急速发展期(19601975):19551973 年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日年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日本高等教育也随之迎来急速发展期。本高等教育也随之迎来急速发展期。加之人才市场的需求扩大与第一次生育潮的到来,1960 年代日本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高等教育升学率从 1960 年 10.3%提升至 1975 年 39%。同期私立大学规模快速扩张,私立大学在校生占比从 1960 年 64%提升至 1975 年 76%。行业深度 教育 8/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3:日本日本历年历年 GDP(现价,万亿日元现价,万亿日元)资料来源:wind,日本内阁府,德邦研究所 图图 4:日本战后新生儿(万人)日本战后新生儿(万人)资料来源:wind,日本统计局,德邦研究所 三、停滞调整期停滞调整期(19761990):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得到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带来了诸如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受教育机会不公平、大学分布地域不均、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恶化等严重问题。在 1976 年 3 月出台的“第一次高等教育计划”昭和五十年代前期高等教育计划(实施期间为 19761980 年)中,高等教育恳谈会首次明确提出对大学规模的抑制政策,并强调针对大学发展的关注点应由量应由量向质转变。向质转变。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即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计划进行“控量提质”。1975 年年 3 月日本高等教育恳谈会报告指出,针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月日本高等教育恳谈会报告指出,针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要有更加富有弹性的认识和制度设定要有更加富有弹性的认识和制度设定。于是教育目的更多样、受教育群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日本:GDP:现价270209770501001502002503001947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日本:出生数:总和(万人)行业深度 教育 9/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体更广泛、上课形式更自由的各类学校被冠上“专修学校”的名称。专修学校法也于 1976 年 1 月得以通过。这为日本高等教育形式上、内容上注入了很多新鲜元素,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进程。1976-1990 年,大学(本科)、短期大学入学率停滞不前,而新设立的专门学校入学率提升明显。图图 5:日本各种形式高等教育机构日本各种形式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率(入学率(%)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注;此图中计算入学率数据包括包括前几年高中阶段毕业的学生,下同)四、二次扩张期二次扩张期(1990 年至今年至今):第二次生育潮使得应届考生人数激增,加之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崇的“有限政府”政策的影响,日本高等教育政策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迎来大的变革。在二次扩张期,日本高等教育改在二次扩张期,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体发生了从政府向大学转变的根本性变化革的主体发生了从政府向大学转变的根本性变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聚焦全球化和国立大学法人化,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1984 年中曾根内阁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明确了以“制度缓和”和“自主化”“自主化”为核心的新时代教育政策,将教育改革的责任主体从政府、文部省转向了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要从计划性转变为竞争性、自主性。1991 年,大学审议会发布了针对平成 5 年以后的高等教育的计划性整备(实施期间为 19932000 年)。其中,对高等教育质量上多样化、充实化的追求仍未改变,但对高等教育规模的计划做出了调整,即不再像以往那样提出准确的“计划值”,而是通盘考虑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种做法体现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管控的放宽,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政府这种做法体现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管控的放宽,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政府已经放弃了对高等教育数量已经放弃了对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规划。、规模的规划。42.7 53.7 27.3 24.6 11.3 11.7 3.5 16.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大学(本科)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专门学校1976-1990年 行业深度 教育 10/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高教入学率大幅提升,高教入学率大幅提升,缓和缓和人口下滑对入学人数影响人口下滑对入学人数影响 2.1.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下滑幅度,明显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下滑幅度,明显小于小于 18 岁适龄人口下滑岁适龄人口下滑 新生儿:新生儿:日本在二战后迎来第一次婴儿潮(1947-1949 年),1949 年新生人口达到 270 万人,其后 1971-1974 年迎来前一次的回声婴儿潮,1973 年新生人口达到 209 万人。此后新生人口持续下滑,至 2022 年仅有 77 万人。期间出生率从 1947 年的 3.4%下滑至 2022 年的 0.6%。图图 6:日本历年新生儿及出生率日本历年新生儿及出生率 资料来源:wind,日本统计局,德邦研究所 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入学人数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入学人数:日本新生儿在 1973 年达到阶段性峰值 209.2 万后,18 岁人口(此处按日本文部科学省口径,为 3 年前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人数)1992 年达到阶段峰值 204.9 万人,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则在 1993 年达到了118.1 万人的阶段性高峰。从变化幅度上来看:从变化幅度上来看:18 岁人口 1992-2023 年从 204.9 万下降至 109.7 万,幅度为-46.5%;高等教育机构入学者人数 1993-2023 年从 118.1 万下降至 92.2 万,幅度为-22.0%,明显小于前者,或主要得益于入学率的提升。图图 7:历年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入学人数人数(万人)(万人)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wind,日本统计局,德邦研究所(注:此处 18 岁人口为 3 年前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人数)270209770%1%1%2%2%3%3%4%401001502002503001900190319061909191219151918192119241927193019331936193919421945194819511954195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2020日本:出生数:总和(万人)日本:出生率(右轴)204.9109.7118.192.2209.20.050.0100.0150.0200.0250.00.050.0100.0150.0200.0250.018岁人口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新生人口 行业深度 教育 11/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2.大学(本科)入学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学入学率被挤占大学(本科)入学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学入学率被挤占 分学校类型看分学校类型看:2023 年大学(本科)、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专门学校分别入学 63.3、3.7、1.1、24.1 万人,占比分别为 68.7%、4.1%、1.2%、26.1%。大学(本科)大学(本科)占比在 1990 年触及 45.7%的低点后,此后便呈现明显提升趋势;入学人数方面,大学(本科)整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 1955 年 13.2 万人至 2023 年 63.3 万人。而被挤占的主要为短期大学而被挤占的主要为短期大学,后者占比从 1990 年的 21.8%降至 2023 年 4.1%,同期入学人数从 23.5 万降至 3.7 万。专门学校专门学校自 1976 年设立后,入学人数快速增长,至 1992 年达到高点 36.5万人,占比达31.1%。此后人数缓慢下滑,2023年入学人数24.1万,占比为26.1%。图图 8:历年日本高等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分入学人数:分学校类型学校类型(万人)(万人)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9: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占比:分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占比:分学校类型学校类型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大学(本科)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专门学校0.0.0 .00.0.0P.0.0p.0.0.00.0%大学(本科)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专门学校 行业深度 教育 12/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升学率方面升学率方面:2023 年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升学率为 83.98%,1955 年该值仅为10.1%。分学校类型看,2023 年大学(本科)、专门学校、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入学率分别为 57.7%、21.9%、3.4%、1.0%。大学(本科)入学率方面,大学(本科)入学率方面,男、女有明显差距,但差距在持续缩窄。1975 年男、女大学(本科)入学率分别为41.0%/12.7%,到2023年则分别为60.7%/54.5%,女性本科升学率大幅提升。上世纪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大学(本科)入学率加速提升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大学(本科)入学率加速提升,并驱动,并驱动了高等教育整体入学率的提升,而同期专科性质的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则明显落了高等教育整体入学率的提升,而同期专科性质的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则明显落后。后。图图 10: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历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率入学率:分:分学校类型学校类型(%)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11:日本历年日本历年大学大学(本科)(本科)升学率升学率:分性别(:分性别(%)资料来源:wind,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15.5 50.0 84.0 57.7 3.4 1.0 21.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大学(本科)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第四年专门学校90年代后,大学(本科)入学率加速提升27.2 57.7 41.0 60.7 12.7 54.5 0.010.020.030.040.050.060.070.0日本:升学率:大学(本科)(包括前几年毕业的学生):总计日本:升学率:大学(本科)(包括前几年毕业的学生):男日本:升学率:大学(本科)(包括前几年毕业的学生):女 行业深度 教育 13/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本科学校本科学校及及在校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均均创新高创新高,短期大学迎闭校潮,短期大学迎闭校潮 3.1.日本大学分为国、公、私立三种日本大学分为国、公、私立三种 日本大学日本大学(本科)有国、公、私立三种。(本科)有国、公、私立三种。国立大学国立大学由中央政府设立,经费来自国库拨款,办学实力最强,如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由地方政府设立,经费来自地方财政,办学特点接近国立大学但略处下风,如大阪公立大学大学、静冈县立大学等;私立大学私立大学由民间财团设立,经费来自民间资本,由于经济上自负盈亏,其在专业设置上倾向于就业率,如早稻田大学、庆应私塾大学等。国、公、私立大学的设立都需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国家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监督。表表 1:日本大学(本科)日本大学(本科):国、公、私立:国、公、私立 设立机构设立机构 经费来源经费来源 办学特点办学特点 代表代表 监管监管 国立国立 日本中央政府 国库 专业设置比较倾向于研究性,以科研成果为宗旨来开设专业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等 都需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都要接受国家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公立公立 地方财政或政府 地方财政 较之于国立大学的总体研究水平来说,略微处于下风,但其专业设置也较倾向为学术性 大阪公立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横滨市立大学、静冈县立大学等 私立私立 民间财团 民间资本 自负盈亏,专业设置比较倾向于就业率 早稻田大学、上智大学、庆应私塾大学、国士馆大学等 资料来源:富士健康资讯微信公众号,东大时事微信公众号,留学规划帝,中国教育在线等,德邦研究所 日本大学学费构成:日本大学学费构成:入学前缴纳一次性的入学金入学金,和其后在读每年都须缴纳的授课费、设施维护费授课费、设施维护费等。如国立大学,如国立大学,文部科学省规定了标准金额,自 2005 年后日间课程的入学金是282000 日元,学费是 535800 日元;夜间课程的入学金是 141000 日元,学费是267900日元。此外,规定每所大学可以设置的学费金额不应超过标准金额的120%。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收费则明显高于国、公立大学,根据 2021 年数据,私立大学文、理科四年合计缴纳学费分别为 398 万、542 万日元,同期国、公立分别为 243 万、255 万日元。表表 2:2021 日本各类大学(日本各类大学(国、公、私立大学国、公、私立大学本科本科日间部日间部)入学第一年)入学第一年平均平均缴纳金额(日元)缴纳金额(日元)授课费授课费 入学金入学金 设施维护费设施维护费 合计合计 国立大学国立大学 53 万 5800 28 万 2000 据设施费、实习费、各会费决定 81 万 7800 公立大学公立大学 53 万 8633 39 万 3618 据设施费、实习费、各会费决定 93 万 2251 私立大学文科私立大学文科 78 万 5581 22 万 9997 15 万 1344 116 万 6922 私立大学理科私立大学理科 110 万 5616 25 万 4309 18 万 5038 154 万 4963 私立大学医齿科私立大学医齿科 286 万 7802 107 万 3083 88 万 1509 482 万 2394 资料来源:沪江日语,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行业深度 教育 14/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表 3:2021 年年日本各类大学(本科)日本各类大学(本科)四年合计四年合计学费学费缴纳金额(日元)缴纳金额(日元)授课费授课费 入学金入学金 设施维护费设施维护费 合计合计 国立大学国立大学 214 万 3200 28 万 2000 据设施费、实习费、各会费决定 242 万 5200 公立大学公立大学 215 万 4532 39 万 3618 据设施费、实习费、各会费决定 254 万 8150 私立大学文科私立大学文科 314 万 2324 22 万 9997 60 万 5376 397 万 7697 私立大学理科私立大学理科 442 万 2464 25 万 4309 74 万 0152 541 万 6925 私立大学医齿科私立大学医齿科 1720 万 6812 107 万 3083 528 万 9054 2356 万 8949 资料来源:沪江日语,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3.2.大学(本科):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私立大学占据主导大学(本科):学校与在校生数量均创新高,私立大学占据主导 私立大学数量最多,多年来增幅明显。私立大学数量最多,多年来增幅明显。2023 年日本大学(本科)共有 810 所,其中国、公、私立分别为 86/102/622 所,占比分别为 11%/13%/77%。而 1949 年三者数量分别为 68/18/92 所,1949 年以来日本私立大学数量增幅明显,而国立大学数量则仅增长 18 所。图图 12:日本大学(本科)日本大学(本科)学校数量:分国、公、私立学校数量:分国、公、私立(所)(所)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13:日本大学(本科)学校数量日本大学(本科)学校数量占比占比:分国、公、私立:分国、公、私立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6886181029262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0 0Pp0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行业深度 教育 15/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在校生方面,在校生方面,2023 年日本国、公、私立大学(本科)在校生分别有60.0/16.6/218.0 万人,占比分别为 20%、6%、74%。若以在校生数量/学校数量算出单学校平均容量单学校平均容量,则 2023 年国/公/私立学校该值分别为 0.70/0.16/0.35 万人。从趋势上看,国立大学单学校容量呈现明显提升趋势;公立学校保持相对稳定;私立学校在 1997-2009 年呈现下滑趋势,此后保持稳定。图图 14:日本大学(本科)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数量(万人)在校生数量(万人):分国、公、私立:分国、公、私立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15: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数量日本大学(本科)在校生数量占比占比:分国、公、私立:分国、公、私立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60.016.6218.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国立大学在校生公立大学在校生私立大学在校生0 0Pp0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国立大学在校生公立大学在校生私立大学在校生 行业深度 教育 16/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16:日本大学(本科)日本大学(本科)单学校平均容量(万人)单学校平均容量(万人):分国、公、私立:分国、公、私立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3.3.短期大学短期大学:受人口:受人口趋势趋势及及四年制大学四年制大学替代影响,学校替代影响,学校&在校生数量持在校生数量持续下滑续下滑 日本在昭和 25 年(1950 年)创设短期大学系统,短期大学原本是作为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机构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育(34.9%)、家政学(18.2%)等匹配日本女性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数占比较高。2023 年短期大学在校生中,女性占比达 87%,且常年维持较高比例。表表 4:部分知名度较高的短期大学部分知名度较高的短期大学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 拓殖大学短期大学 1965 以商业、生活文化、旅游、媒体、心理学等为主,同时也开设了日语和日本文化等传统文化课程。该校的旅游课程较为出名,其旅行社与航空公司等公司联合,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成城大学短期大学 1965 以有机食品、咖啡、甜点饮品等的学习与研究为特色,课程设置也涵盖了厨艺、食品质量管理、旅游管理等领域 立教女学院短期大学 1968 注重人文教育,设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心理学等相关科目 资料来源:留日规划帝,德邦研究所 图图 17:日本短期大学日本短期大学部分部分专业人数占比(专业人数占比(2023 年)年)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0.70 0.15 0.16 0.45 0.35 0.35 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34.9.2.6.0%8.0%5.0%2.5%1.0%0.9%0.0%5.0.0.0 .0%.00.05.0.0%教育家政学社会卫生人文艺术工业教养农业 行业深度 教育 17/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18: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男女占比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男女占比 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日本短期大学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日本短期大学数量和在校生人数自自上世纪上世纪 90 年代后持续下滑年代后持续下滑,受人口下滑受人口下滑及大学(本科)入学替代影响及大学(本科)入学替代影响。短期大学数量:短期大学数量:从 1950 年 149 所增长至 1996 年最高时 598 所,此后逐渐下降至 2023 年 303 所。在校生数量:在校生数量:从 1950 年 1.51 万人增长至 1993 年最高时 53.03 万人,此后逐渐下降至 2023 年 8.67 万人。一方面,日本 18 岁适龄人口自 1992 年见顶后逐渐下滑。另一方面,女性曾为短期大学主要生源,但更多女性选择就读于四年制大学。短期大学以“深入开展专门学艺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培养职业与实际生活所需的必要能力”为宗旨,虽然在学程短、地方学员易于报考与就读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日本社会结构和职业结构急剧变化,短期大学在与四年制大学或专修但日本社会结构和职业结构急剧变化,短期大学在与四年制大学或专修学校的竞争中,暴露出办学定位不明的问题,而专修学校比短期大学更具适应性。学校的竞争中,暴露出办学定位不明的问题,而专修学校比短期大学更具适应性。在图 11 中,我们看到女性在大学(本科)中升学率从 1992 年 17.3%大幅提升至 2023 年 54.5%,同期男性该比值从 35.2%提升至 60.7%,幅度明显小于前者。0 0Pp0%在校生(男)在校生(女)行业深度 教育 18/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19:日本短期大学数量(所)日本短期大学数量(所)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20: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人)日本短期大学在校生(人)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3.4.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较具规模,且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较具规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现大幅下滑年代后未出现大幅下滑 日本专修学校设置三类课程,日本专修学校设置三类课程,即专门课程、高等专修课程和一般课程,分别对应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类。专门课程分为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与社会福利、商业实务、服饰家政、文化教养等 8 个领域,以下我们仅考察开展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1975 年日本年日本修订修订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建立了职业学校制度,创设专修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开设各种职业课程,学制一年到三年。修满两年学业的毕业生可授予等同于短期大学的毕业文凭,即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较低的入学门槛和较短的学习周期吸引了大量的 18 岁青年报考,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职业人才。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专修学校成长迅速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专修学校成长迅速。学校数:从 1976 年 683 所增长15100200300400500600700国立公立私立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国立公立私立 行业深度 教育 19/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至 1998 年 3020 所。在校生人数:从 1976 年 9.1 万人增长至 1993 年 70.2 万人。此后尽管有所回落,但减少幅度相对有限。结构上,私立学校占据主导地位。图图 21:日本专门学校数量日本专门学校数量(所)(所)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22:日本专门学校在校生日本专门学校在校生(万人)(万人)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3.5.高等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学校及在校生规模较小学校及在校生规模较小 如在第一章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现状中介绍,高等专门学校招收的学生为初中高等专门学校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在 5 年的学习毕业后,高专毕业生可以拿到“准学士”学位,毕业后可以选择升入二年制的“专攻科”(专业课程)并在毕业后获得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士”学位,也可选择插班到普通大学三年级。但由于初中毕业升入高等专门学校的人数体量过小,专业局限性明显,无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故高等专门学校自设立以来,学校数量以及故高等专门学校自设立以来,学校数量以及46 152 164 158148134 87 11109825 95 145 163185212 201 202193186178612 1,561 2,019 2,3012,5012,674 2,674 2,7552,6082,6102507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6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2023国立公立私立0.41.52.02.43.03.32.92.72.62.42.18.328.234.948.165.458.564.455.556.156.353.4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76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2023国立公立私立 行业深度 教育 20/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在校生均未形成较大规模在校生均未形成较大规模,2023 年分别为 58 所/5.7 万人。图图 23:历年高等专门学校数量(所)历年高等专门学校数量(所)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图图 24:历年高等专门学校在校生数量(万人)历年高等专门学校在校生数量(万人)资料来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5810203040506070高等专门学校数5.71.02.03.04.05.06.07.0高等专门学校在校生 行业深度 教育 21/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设立设立专门职业大学专门职业大学,改革改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4.1.改革前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多种困境改革前的日本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多种困境 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就读意愿低。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就读意愿低。建立于 1975 年的职业学校制度是日本为了降低 4 年制大学的入学门槛而产生的差异性录取制度。这种录取方式为更多想读大学的青年人创造了机会。但是许多职业学校是从私立的小规模学校发展起来的,这类学校缺少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而显得出身不正,因此许多日本民众并不认可从这类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力,认为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学术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缺乏灵活就业的综合素质,只能选择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未来的择业方向单一。因此民众更倾向于进入选拔标准更高的大学去学习深造。职教改革之日本经济社会背景:职教改革之日本经济社会背景:1)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兴衰周期缩短,需要强化职业人才终生学习能力;2)由于经济下行,终身雇佣就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过去各家公司争相开展的实务培训变得越来越少,导致了企业的职业教育能力下降;3)少子化趋势倒逼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要求。职教改革之日本职教改革之日本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背景背景:1)当前高等教育升学率已经较高,下一阶段需针对学生素质与需求对大学功能细化区分;2)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实习考察标准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离;3)企业有责任积极参与大学教育,共同培养具有应对复杂困难工作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图图 25: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经济社会状况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经济社会状况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行业深度 教育 22/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26: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现状改革职业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现状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注:S 代表昭和纪年,例 S29 为昭和 29 年,H 为平成纪年;昭和、平成元年分别为 1926/1989 年)4.2.设立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设立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改革高等教育体系,改革高等教育体系 2019 年年 4 月月 1 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订后的学校教育法,其中通过法律确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订后的学校教育法,其中通过法律确立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的设置,并与普通大学、短期大学共同构立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的设置,并与普通大学、短期大学共同构成了新的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成了新的日本高等教育体系。这是日本时隔这是日本时隔 55 后(继后(继 1964 年后)对高等教育体年后)对高等教育体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将大学的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改革,日本创建了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延长了高等职业学校学制年限,将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定位为专科层次,将专门职业大学和将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定位为专科层次,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定位为本科层次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定位为本科层次。并且贯通了专修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与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之间的学历晋升通道,贯通了短期大学、专门职业大学、专门职业短期大学与专门职业大学研究生院之间的学历晋升通道。行业深度 教育 23/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27:日本高等院校职能分担设置构想日本高等院校职能分担设置构想 资料来源:芥末堆,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标准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标准:1)从教育课程的角度来看,专门职业大学的学生毕业要获得 124 个学分,其中社会实践至少 40 个学分,占所有学分的 1/3;2)从课程的内容来看,专门职业大学设置了四大类型的科目:基础课程、职业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3)从学生人数上来看,专门职业大学规定了一门课程同时上课的学生原则上在 40 人以下,以保证实践课的经验传授和学习效果;4)从教师配备情况来看,专门职业大学的专任教师 40%以上是“具有专业领域约 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具有高水平事务能力者。专门职业大学将学习和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短期大学更重视学生的专门职业大学将学习和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短期大学更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普通大学更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操作能力,普通大学更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2019 年,随着两所职业大学的建校开学,日本职业大学制度开始正式实施,专门职业大学具有以下特点:1)单科型。)单科型。这些新成立的职业大学基本上由专门学校发展而来,其所设科类建立在专门学校大都单科办学的基础之上;2)小规模。)小规模。职业大学的小规模不仅体现为科类单一,而且师生人数也偏少;3)私立为主。)私立为主。下表 15 所职业大学中,私立有 13 所,这与日本高校整体私立占比高的结构相似。行业深度 教育 24/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图 28:日本专门职业大学教育体系日本专门职业大学教育体系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德邦研究所 表表 5:近年来日本新设专门职业大学近年来日本新设专门职业大学 大学名大学名 内设学部内设学部 公、私立公、私立 建校时间建校时间 国际时尚专门职大学 国际时尚学部 私立 2019 年 高知康复专门职大学 康复学部 私立 2019 年 信息经营创新专门职大学 信息经营创新学部 私立 2020 年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 工科学部 私立 2020 年 东京保健医疗专门职大学 康复学部 私立 2020 年 开志专门职大学 事业创造学部 私立 2020 年 信息学部 动漫学部 静冈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 生产环境经营学部 公立 2020 年 琵琶湖康复专门职大学 康复学部 私立 2020 年 冈山医疗专门职大学 健康学部 私立 2020 年 金泽食管理专门职大学 食品服务管理学部 私立 2021 年 名古屋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 工科学部 私立 2021 年 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 工科学部 私立 2021 年 艺术文化观光专门职大学 艺术文化观光学部 公立 2021 年 和歌山康复专门职大学 健康学部 私立 2021 年 R 医疗专门职大学 康复学院 私立 2022 年 资料来源:胡建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新发展:创设职业大学制度,德邦研究所 行业深度 教育 25/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文中相关数据来源文中相关数据来源口径多样化导致的统计偏差口径多样化导致的统计偏差。文中引用了多种来源的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在统计口径上以及统计的准确性上存在差异。其中部分来源的数据经历了统计口径上的变化,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口径一致性的处理,但仍然可能忽视少数数据统计口径上的变化,从而导致数据源出现偏差,以及最终结论上的出入。部分数据更新滞后部分数据更新滞后。基于部分数据更新频率及获取能力上的限制,可能出现数据陈旧,未能及时反映实际现状的风险。基于此数据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政策政策变动变动风险。风险。日本教育行业同样受政策影响明显,当前的行业趋势可能因为政策的变化出现加速甚至扭转,从而影响相关结论未来适用性。行业深度 教育 26/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 分分析师析师与研究助理与研究助理简介简介 李旭东,德邦证券研究所社会服务和教育分析师,复旦大学金融硕士,中山大学金融学士,5 年商社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广发证券、安信证券,覆盖教育、酒店景区、餐饮、人力资源、会展等板块。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信 息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本人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 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 Table_RatingDescription 1.投资评级的比较和评级标准:投资评级的比较和评级标准:以报告发布后的 6 个月内的市场表现为比较标准,报告发布日后 6 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2.市场基准指数的比较标准:市场基准指数的比较标准:A 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证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类类 别别 评评 级级 说说 明明 股票投资评股票投资评级级 买入 相对强于市场表现 20%以上;增持 相对强于市场表现 5 %;中性 相对市场表现在-5% 5%之间波动;减持 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5%以下。行业投资评行业投资评级级 优于大市 预期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整体水平 10%以上;中性 预期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基准指数整体水平-10%与 10%之间;弱于大市 预期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基准指数整体水平 10%以下。法律声明法律声明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 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 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 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 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德邦证券及其 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德邦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 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 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德邦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德邦证券研究 所,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版)2024年7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章 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数字化学习第三章:数字化教学第四章: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第五章: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第六章:数字化支撑条件第七章:数字化体制机制第八章: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第一章 引言 本章概览引 言背景与意义方法与内容编制背景编制意义编制思路方法与工具调查对象结构与内容第一章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政府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提供依据为职业院校各行动主体开展教育数字化工作提供指导为相关企业和研究者参与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参考通过梳理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展、特色和困难,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导向与实践行动之间的差距,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和实践方案的研制提供依据。通过全面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最新状况和改革成效,为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各行动主体及时调整和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相关实践提供指导。通过系统分析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与实际需求,为相关企业以及研究者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服务提供参考。第一章 引言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学校问卷2,328份,教师问卷26,995份学生问卷476,562份样本主要来自中部和西部省份文本分析法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报告201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报告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四个报告文献研究法国外职业教育数字化相关研究文献,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教育部相关政策文本案例研究法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重大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包括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第一章 引言 数据处理方法第一章 引言 学校问卷结构第一章 引言 教师问卷结构第一章 引言 学生问卷结构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的职业院校分布方面 学校问卷2,989份高职本科院校123份,高职专科院校1565份,中职学校1301份 最终有效问卷2,328份高职本科院校84份,高职专科院校1195份,中职学校1049份覆盖1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的职业院校分布方面学校的入选计划情况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分布情况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分布方面参与调查教师的参与调查教师的来源分布来源分布情况情况教师问卷26,995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6831人,占比25.3%;河北省:6828人,占比25.29%;陕西省:4050人,占比15.01%;山西省:3006人,占比11.13%;河南省:2525人,占比9.3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84人,占比5.5%。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分布方面 参与调查教师的性别分布情况 参与调查教师的最高学位分布情况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分布方面 参与调查教师的职称分布情况 参与调查教师的教龄分布情况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学生所在学校的地区分布方面学生问卷476,562份 河北省:23.17%广西壮族自治区:18.69%陕西省:13.01%河南省:12.67%山西省:11.46%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学生的性别分布方面 高职本科:男生占比为48.23%,女生占比为51.77%;高职专科:男生占比为46.16%,女生占比为53.84%;中职:男生占比为51.23%,女生占比为48.77%。第一章 引言 在参与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方面 一年级学生占比为40.67%;二年级学生占比为37.78%;三年级学生占比为19.23%;四年级学生占比为0.99%;五年级学生占比为0.21%;六年级学生占比为1.12%本章概览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学生数字化设备、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学生信息化学习平台、工具等的掌握及使用情况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情况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与设备的使用体验学生信息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体验信息技术对课后学习的支持情况学生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本章概览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学生数字化设备、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学生学习中各类数字化设备使用情况数字化设备支持下各类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感受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总体感受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感受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感受学生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 学生数字化设备、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学生的个人智能终端设备是数字化学习和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教学和学习的实现方式,进而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程度和效果。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设备类型及使用情况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设备类型及使用情况手机仍然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设备,占比为92.16%,相较于2021年的94.23%有小幅度的下降。笔记本电脑作为学习设备的占比相较于2021年也有小幅度下降,从28.86%降到26.66%。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作为学习设备的占比均相对较为稳定,前者相对2021年有小幅度的下降(从18.92%降至18.63%),后者则是有小幅度的上升(从6.99%上升至8.21%)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数字化学习中数字设备的使用情况整体占比相对于2021年的报告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伴随着线下常规教学的恢复,学生对于数字化学习设备的使用需求相对减少。数字化设备支持下各类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数字化学习中开展的学习活动类型仍呈现出“一超多存”的势态。尽管占比最大的是运用多媒体(液晶屏)讲课的形式,但经常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也均占到总体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虚拟仿真实训活动的开展频率相较于2021年有所增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活动在解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三高三难”方面的有效性。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伴随着线下教学的有序恢复,技术支持下的师生间互动交流频率相对2021年有所降低(如借助电脑或手机进行提问或回答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师生、生生等直接面对面交互和沟通的恢复,对于数字技术的需求相对减少。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数字化学习中学生数字设备、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均呈现出“一超多存”的势态,个别类型使用情况较为突出。伴随着疫情结束后线下教学的恢复和有序推进,数字化设备支持下的师生沟通频率相对减少,而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工具和资源的开展和使用频率有所上升。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与2021年学生的数字设备、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相比,“一超多存”的情况有所削弱,这也反映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开展,数字化学习所依托的设备、工具及资源更具有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学生所能感知到的数字技术对于学习的支持作用会直接影响其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意愿,有助于形成策略以促进数字技术后续更好地支持学生学习,进而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课程学习提供的帮助相较于2021年,数字技术对于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作用从最强转到了次强,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是转到了次弱,而对于职业态度的养成和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的助力则是转到了最强。整体而言,数字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学生学习的体验感等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 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感受通过了解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感受,有助于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和改善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应用数字技术的意愿。本部分主要从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总体感受、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感受、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感受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平台或系统使用很方便(41.98%)和方便(34.14%),有22.14%的学生认为使用过的课程学习平台或系统的功能一般,仅有各自不足一个百分点的学生们认为学习平台或系统的功能不方便(0.82%),甚至是不想用(0.88%)。相较于2021年,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平台或系统的功能感受有小幅度地提升。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总体感受学生对使用过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系统功能的总体感受 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感受学生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80.44%)将小组讨论作为最喜欢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喜欢询问人工智能软件(Chat GPT等)的学生占比(21.78%)是最少的,对于投票互评(46.17%)、竞赛抢答(38.09%)、答疑(37.56%)、汇报展示(37.53%)等相对常规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表示喜欢的学生均在三分之一以上,而角色扮演(33.50%)、测验(31.86%)、辩论(30.76%)、一对一辅导(24.22%)这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受学生喜爱的程度相对较弱。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对数字化学习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感受学生数字化学习中课后疑问的解决方式通过与同学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后答疑的学生达到六成以上(64.00%),相较于2021年所报告的49.07%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当面询问老师来进行课后答疑的学生占比也从2021年的42.04%上涨到52.32%,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学生的占比相比2021年也有近十个百分点的提升。学生采用的课后答疑方式最少的是在课程学习平台中留言(43.45%)。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对数字化学习中课后疑问解决方式的感受有四成以上(45.96%)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学习中的课后疑问解决方式是很方便的,有三成以上(31.72%)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学习中课后疑问解决方式是方便的,有两成左右(20.6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各自不足一个百分点(0.98%)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学习中的课后疑问解决方式不方便的,甚至是不想用(0.73%)。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感受虚拟仿真实训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技能培养的典型场景,也是学生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调查学生对于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的感受,能够从学生的视角进一步检验虚拟仿真实训在职业教育技能训练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成效。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性以及整体感受两方面展开。学生对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性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均认可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在各个功用性的评估上仅有不超过7%的学生表示不认可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其中,均有半数以上的学习者认可虚拟仿真实训可以减小真实环境中实操的危险性(10.29%非常符合,37.92%比较符合)、增加每位同学技能训练的机会(10.00%非常符合,38.96%比较符合)以及提升学习趣味性(9.86%非常符合,38.66%比较符合)。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 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感受学生对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性的感受(归一化处理)学生对虚拟仿真实训的功用性的感知强度分为三个级别:学生对于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增加了每位同学技能训练的机会、提升了学习趣味性、减少了真实环境中实操的危险性三个维度的感知较强;学生对于虚拟仿真实训在助力于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功用感知水平一般;学生感知最弱的是虚拟仿真实训在可以看到真实情境中较难观摩到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再现真实工作环境、更容易完成真实情境中较难实施的任务等方面的功用性。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对虚拟仿真实训使用的整体感受(归一化处理)累计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虚拟仿真实训的整体感受为很好(6.57%)和好(27.10%);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训的使用感受一般(62.51%);极低比例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训的使用感受差(1.76%),甚至是很差(2.06%)。相较于2021年报告的整体感受的占比情况而言,很好(从8.77%下降至6.57%)、好(从32.03%下降至27.10%)、很差(从1.88%上升至2.06%)、差(从2.48%下降至1.43%)四者均有小幅度的下降,感受一般的占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54.84%上升到62.51%)。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感受了解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岗位实习的感受和反馈,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否切实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学生对数字技术支持的岗位实习的感受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对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功用性的感受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支持的岗位实习在各评估维度上的感受相对较好,均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较为符合相关描述,而在各个评估维度上,学生认为非常不符合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整体学生的一成左右。学生对数字技术支持的岗位实习的感受(归一化处理)学生感受最强的是数字技术支持的岗位实习能够有助于学校老师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能学习学校的课程;学生感受最弱的是数字技术支持的岗位为学生增加了解企业的机会。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感受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整体感受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学生对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功用性的感受 学生对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整体感受相对较好。对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整体感受相关描述表示非常符合的学生占总体学生比例相对于2021 年 有 超 过 一 倍 的 增 长(从 6.92%到16.18%),认为“不太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学生的占比基本持平,而认为“一般”的学生占比也有小幅度的下降。相较于2021年的情况,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支持下岗位实习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的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数字化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校园网络运行不稳定、不顺畅”“课程学习平台或相关软件工具使用不熟练”“课外在线学习无监督易开小差”学生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影响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因素第二章 数字化学习制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是否能提高学习能力、是否能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是否对课外拓展学习有帮助。影响因素 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作用最强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能力(1.00)、是否能够培养问题意识(0.95)、对课外拓展学习是否有帮助(0.94)、对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帮助程度(0.94)、是否能提高数字素养(0.93)作用强度为次强的影响因素为:是否有助于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0.71)作用次弱的影响因素包括:有用性(0.45)、易用性(0.45);最弱的影响因素则是获取资源的难度(0.00)影响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因素(归一化处理)本章概览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教学中数字技术应用情况职业院校数字化实训教学发展情况职业院校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岗位实习情况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现状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影响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情况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支持条件的现状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8.39%9.59.23%6.14.81.76.67.38.62.87.10%9.80.01.52%8.04.26.24.19.16.55.60.42.68.68.97.54.68.41.95.66.40.25 .69#.37.42.83!.59.26.56.93$.75%.32&.19&.58C.754.309.45P.69$.990.03%.262.06(.113.10%.20%0 0Pp0%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导学信息,告知教学计划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反思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签到、上课点名等活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资源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先前学习和预习情况进行诊断支持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提示进行自主探究应用在线讨论区等进行师生、生生间交流开展在线测试(包括随堂测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支持学生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反思不太使用偶尔使用一般有时使用经常使用 疫情后混合教学的常态化发展,使得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代表的众多数字技术持续、深入地浸润到职业院校教学场景。在了解职业院校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时,着重关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及特征。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前教学环节的支持情况01 在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前教学的支持方面,职业院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呈现课程导学信息,告知教学计划”,占比43.75%;“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反思”,占比 34.3%;“课前签到或上课点名”,占比39.45%。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43.759.454.30%0%5 %05E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导学信息,告知教学计划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签到、上课点名等活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对课中教学环节的支持情况0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资源:72.28%;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先前学习和预习情况进行诊断:52.25%;支持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提示进行自主探究:57.59%;应用在线讨论区等进行师生与生生间交流:48.19%;开展在线测试(包括随堂测验):56.80%。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后教学与交流环节的应用情况03 职业院校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后教学与交流,主要涉及: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占比53.42%;支持学生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占比59.29%;基 于 网 络 教 学 平 台 开 展 教 学 反 思 占 比51.78%;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生成的数据进行常态化学习分析以作出学习评价”(25.2%)的应用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方面。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53.42Y.29Q.78HPRTVX%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支持学生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反思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数字技术在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中的支持作用及程度04“您认为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好处有哪些”:“更有助于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86.9%“更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布”:85.21%“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积极性”:83.41%“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83.26%“更有助于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实施”:82.99%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1.37.185.98G.29%1.80.364.66F.87%1.70.533.71I.70%1.04.934.21R.68%1.19%1.455.09P.12%1.81.803.69H.48%2.33.813.59F.85%2.18.793.56G.06%2.16.553.69G.19%1.62.143.65I.34%0.00.00 .000.00.00P.00%不太赞同一般比较赞同非常赞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积极性更有助于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更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布更有助于自己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计划更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讨论更有助于开展个性化、分层教学更有助于开展基于任务/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实施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05 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评价,占比66.52%;作业评价,占比64.94%;在线考勤,占比60.58%;用于在线阶段性测试(随堂测验),占比16%教师用于课前诊断性评价,占比33.72%;不采用数字化教学评价方式,占比5.28%。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实训教学中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现状01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电子白板、交互式白板等),占比65.25%;网络教学平台,占比54.98%;投屏演示系统,占比53.61%;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平台,占比19.24%;VR/AR工具与软件,占比5.32%;人工智能工具,占比4.34%。职业院校数字化实训教学发展情况数字技术支持的实训教学情况65.25T.98S.61&.24!.87 .11.24.57%5.32%4.34%0.00.00 .000.00.00P.00.00p.00%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投屏演示系统视频摄像系统仿真实验软件即时视频录播系统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平台虚拟演播室VR/AR工具与软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作用发挥情况02 职业院校数字化实训教学发展情况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开展情况29.540.490.890.45).22(.560.99.00%.10&.55%.899.068.468.438.238.017.255.839.21.369.629.32$.16#.88#.93$.63%.85(.20&.16(.880.60).600.62%0 0Pp0%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技能熟练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直观体验真实工作场景与工作任务减少了危险性工作任务实操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实训教学的场地建设与设备采购成本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动态评价与展示有助于解决在真实实训教学情境中部分教学内容难观摩和难再现的问题非常少较少一般较多非常多(1)在学生发展层面,提升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与能力、提升学生技能熟练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被认为是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发挥效能的典型方面,且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为63.22%、62.34%、62.36%、62.86%;(2)在教学实施层面,降低传统实训教学的成本、有助于抽象知识的具象化、丰富了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型任务完成情况的动态评价与展示被认为是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发挥效能的典型方面,且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为61.99%、68.08%、70.96%、69.22%;(3)在连接真实工作世界方面,强化学生的真实工作场景体验、降低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开展实训教学的潜在危险以及有助于解决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部分教学内容难观摩和难再现的问题被认为是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发挥效能的典型方面,且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为63.86%、65.45%、69.94%。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66.8%的职业院校已建成支持岗位实习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这表明广大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支持岗位实习的数字化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但仍然有少部分院校可能由于意识态度、经费支持或者其他因素未建成支持岗位实习的数字化系统。职业院校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岗位实习情况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增加学生真实工作岗位体验、积累工作经验、助力学生由学校世界向真实工作世界过渡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数字技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个场景的渗入,职业院校的岗位实习也转向数字化。其中,支持岗位实习的数字化系统对岗位实习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程度相当于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于院校建设数字校园。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同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职业院校不同等级在线精品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情况(1)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面,35.09%的职业院校仍未在此方面获得建设成就;同时,已建成1-2门和3-5门的职业院校比例最大,分别为19.03%、21.26%;(2)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面,22.61%的职业院校仍未在此方面获得建设成就;同时,已建成1-2门和3-5门的职业院校比例最大,分别为20.25%、27.13%;(3)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面,26.03%的职业院校仍未在此方面获得建设成就;同时,已建成3-5门和6-10门的职业院校比例最大,分别为22.59%、18.69%。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尚未独立建设或是参与建设国家级与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业院校比例分别为38.27%、34.18%、28.42%、27.94%。具体而言:(1)在主持或联合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有19.07%的职业院校已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且占比最高;(2)在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有21.2%的职业院校已参与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且占比最高;(3)在主持或联合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有22.83%的职业院校已建成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且占比最高;(4)在参与建设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有22.18%的职业院校已参与建设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且占比最高。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分别有32.37%和44.71%的职业院校已立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期解决主要依赖物理空间开展实训教学而存在的“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痛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和现代化。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情况89.3%的职业院校实现了二级学院层面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93.69%的职业院校实现了学校范围内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86.77%的职业院校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86.3%的职业院校实现了校际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其中,37.89%的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层面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较高;41.15%的职业院校学校范围内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较高,32.65%的职业院校校企之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较高,32.47%的职业院校校际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较高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情况“学校经费限制”:62.84%;“激励政策不完善”:51.55%;“学校运行平台支撑不足”:50.99%。国家层面相关政策、规范、标准不完备,合作企业/单位参建能力有限,教师参建能力有限,教师参建的意识不足等对此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职业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情况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情况 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职业院校高质量教学生成的过程中,被认为最大的三个阻碍因素是:“资源在使用时有下载、版权等限制”:59.14%;“缺乏课程教学活动所需的配套资源”:54.47%;“已有资源描述不完备/不准确,难以搜索到适用于教学目标的资源”:46.36%;这一情形与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且前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程度有所强化,上升幅度分别达到5.44%、3.17%。资源在使用时有下载、版权等限制-59.14%缺乏课程教学活动所需的配套资源-54.47%已有资源描述不完备/不准确,难以搜索到适用于教学目标的资源-46.36%不同来源的资源难以整合到课程教学中-45.55%已有资源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43.02%制作适合自身教学所需的资源太花费时间和精力-43.02%学生在访问资源时不顺畅,不愿使用-33.40%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现状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现状分别有47.36%、42.96%、45.42%的职业院校教师表示对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很熟悉、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很丰富、资源质量很优质、提供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很好地反映了真实工作任务的特点、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更新很及时的职业院校教师比例分别达到60.15%、61.02%、53.71%、52.99%。分别有60.14%、54.48%、51.76%、56.19%的职业院校教师认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教学支撑效果很好、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好、有助于教师利用平台中的资源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且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帮助很大。32.31(.228.829.529.22).625.644.956.254.327.03.05.74!.33!.50 .91.80.07.05.23.45.15%0%5 %05E%我对平台很熟悉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平台平台的资源很丰富平台的资源质量很优质平台的资源的教学支撑效果很好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平台中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平台中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很好地反映了真实工作任务特点台中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更新很及时平台中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好我经常使用平台教师发展中心的资源来提升专业能力平台教师发展中心的资源对我专业能力提升的帮助很大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与次数的情况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影响有52.66%的教师参与过不同等级教学能力比赛,其中,45.88%的教师参与次数为1-3次,4.93%的教师参与次数为4-6次,有1.86%的教师参与次数达6次以上。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与级别的情况在有参赛经历的52.66%的教师中,最高参加过国家级的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占参与调查教师总数的4.09%,最高参加过省市级(含直辖市以及县级市)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达25.86%,仅参加过校级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有20.09%。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影响74.32h.61d.41W.74T.93G.80%0 0Pp%增强了数字化教学意识提高了技术与工具的教学应用能力提高了数字化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提高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提高了数字化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提高了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能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参与效果的感知情况认为有效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的教师达74.32%;认为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中数字化技术与工具的使用能力的教师达68.61%;认为有效提高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教师有64.41%。与2021年教师感知层面相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不仅在以上影响最显著的三个方面的认同度分别增加了9.22%、14.51%、5.71%。此外,对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能力、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以及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力的提升发挥的效能最为显著,且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较2021年分别上涨了29.44%、31.53%、34.7%。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供给情况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的情况97.46.55.67.01.03.99.14.96.01.45.91.360%课件制作技术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网上资源检索、下载与应用技能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应用网络安全应用专业教学工具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研究人工智能(ChatGPT等)的教学应用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地为教师提供有关课件制作技术:97.46%;数字化教学设计:97.55%;网上资源检索、下载与应用技能:97.67%;信息技术基本操作:98.01%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平台应用:98.03%网络安全应用:97.99%专用教学工具使用:98.1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97.96%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98.01%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97.45%数字化教学研究:96.91%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89.36%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的情况课件制作技术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网上资源检索、下载与应用技能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应用网络安全应用专业教学工具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研究人工智能(ChatGPT等)的教学应用未提供2.54%2.45%2.33%1.99%1.97%2.01%1.86%2.04%1.99%2.55%3.09.64%很弱1.96%2.01%2.00%1.91%1.78%1.84%1.84%1.77%1.73%2.07%2.35%5.00%弱4.73%5.09%5.01%4.53%4.74%4.44%4.57%4.69%4.06%5.34%5.73%9.98%一般46.24F.15E.59E.56E.65E.02E.91F.84E.60F.68G.37D.06%强29.35).28).480.360.340.800.33).441.07(.56.19.23%很强15.19.02.60.65.52.88.49.22.55.80.27.07%0%5 %05EP%职业院校各类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满意度情况除了人工智能(ChatGPT等)在教学中应用一方面的培训外,其他各类培训的满意度总体介于44%-47%之间。其中,培训满意度最高的三类培训分别为:“信息技术基本操作”:46.01%;“网络安全应用”:46.68%;“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培训:46.62%。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支持条件的现状在教师教学层面,数字化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不明显,本专业的同事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热情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数字化教学参与程度低也会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对此持“一般”和“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37.33%/20.45%、40.83%/21.07%、38.13%/28.59%。10.97.44%6.48 .07.93.03.83.01%8.12%9.83%9.75%8.69.07.85#.35.70.03.98&.18#.27 .27.04.59.84.05.93B.739.249.596.897.617.33.838.13.629.488.748.13A.22 .77.760.25.86.19.25.79 .30&.53#.72#.15%.27!.35%7.68%6.21.99%6.16%6.29%5.20%5.28%8.28.69.39.52.87.42%0 0Pp0%我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我不知道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我无法熟练操作网络教学平台或相关软件增加了工作负担数字化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不明显本专业的同事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热情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数字化教学参与程度低有关数字化教学开展的相关培训不足学校没有数字化教学改革相关的激励政策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软件、设备等不足数字化教学所需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不足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整体氛围不浓厚很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在学校支持层面,有关数字化教学开展的相关培训不足,学校没有相关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激励政策,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软件、设备等不足,数字化教学所需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不足,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氛围不浓厚,学校的数字化培训、政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以及氛围环境等不同层面的支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导致混合教学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持“一般”和“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40.62%/37.22%、39.48%/35.11%、38.74%/35.66%、38.13%/39.13%、41.22%/31.77%。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对可用于教学的新兴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态度从有关“职业院校教师对可用于教学的新兴信息技术的态度”的调查数据可知:35.37%的教师认为“我会等到有证据证明新技术是有价值的或者同行的推荐才会去使用,我不是第一个采用新技术的人,但我一般都是采用新技术的前一部分人”,24.6%的教师认为“我积极地寻找新的技术并且使用其中最好的技术,我一般是第一个使用新技术的人,我的同行一般根据我的建议采用”;同时,有5.55%的教师认为“虽然我认识到新技术对我的同事有价值,但我还是喜欢使用传统技术,即使要求我使用新的技术,我也还是会继续使用现有的技术”。35.37$.60.74.74%5.55%0%5 %05%我会等到有证据证明新技术是有价值的或者同行的推荐才会去使用,我不是第一个采用新技术的人,但我一般都是采用新技术的前一部分人我积极的寻找新的技术并且使用其中最好的技术,我一般是第一个使用新技术的人,我的同行一般根据我的建议采用我不断的采用各种新技术开展教学,有时在新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以前就使用我不一定反对新技术,但我很谨慎,只有在有必要的时候才采纳虽然我认识到新技术对我的同事有价值,但我还是喜欢使用传统技术,即使要求我使用新的技术,我也还是会继续使用现有的技术从纵向发展角度看,与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结果相比,持“我不断地采用各种新技术开展教学,有时在新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以前就使用”和“我积极地寻找新的技术并且使用其中最好的技术,我一般是第一个使用新技术的人,我的同行一般根据我的建议采用”态度的教师比例有所上涨,涨幅分别为1.04%和0.7%。同时,持“我会等到有证据证明新技术是有价值的或者同行的推荐才会去使用,我不是第一个采用新技术的人,但我一般都是采用新技术的前一部分人”态度教师比例有所下降,且降幅为2.13%。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对可用于教学的新兴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态度本次有关职业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28.3%的教师选择“非常关注”;44.03%的教师选择“比较关注”;24.12%的教师选择“一般”;3.55%的教师选择“完全不关注”或是“不太关注”。总体而言,职业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态度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关注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职业院校教师比例从2021年到2023年总体维持在72%-73%,但其中持“非常关注”态度的教师比例提升了6.3%。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工具的熟悉度现状教师数字化工具与软件的熟悉度社交通讯软件(QQ、微信等)、办公软件(Office等)、信息检索工具(百度、谷歌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交互式白板等)、数字资源下载与存储工具(百度网盘等)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最为熟悉的5种数字化工具。其中,认为自己对上述数字化工具“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教师占参与调查教师总数的比例依次为77.18%、75.57%、72.35%、67.84%、66.4%。从职业院校教师在此方面的纵向发展状况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对于VR/AR工具与软件、人工智能工具与软件的熟悉度呈现持续提高的势态,且2023年高职院校教师在这两方面的熟悉度较2021年调查结果分别提高了0.5%和4.95%;职业院校教师对社交通讯软件(QQ、微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交互式白板等)、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软件等)、数据分析工具(spss、stata、nvivo等)、专业工具软件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提升。以“非常熟悉”为描述指标,在以上四方面的增幅依次为1.98%、4.24%、2.36%、1.29%、2.23%。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院校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工具的应用现状教师数字化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在有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中哪些环节应用数字技术工具”的调查中,教师应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课程内容已成常态化发展趋势,且职业院校教师常态化应用率达到71.64%。教师常态化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资源的比率达到50.69%,紧随其后的是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导学信息、告知教学计划,且这一方面的常态化应用率达到43.75%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导学信息,告知教学计划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反思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签到、上课点名等活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资源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先前学习和预习情况进行诊断支持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提示进行自主探究应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与讲解课程内容基于VR/AR等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应用相关软件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应用在线讨论区等进行师生、生生间交流开展在线测试(包括随堂测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支持学生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反思不太使用8.39%9.59.23%6.14.81.76%3.46P.139.93.67.38.62.87.10%偶尔使用9.80.01.52%8.04.26.24%4.21%9.86.60.19.16.55.60.42%一般14.68.68.97.54.68.41%8.31.53.94.95.66.40.25 .69%有时使用23.37.42.83!.59.26.56.38.53.51.93$.75%.32&.19&.58%经常使用43.754.309.45P.69$.990.03q.64.96.02%.262.06(.113.10%.20%0 0Pp%教师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与2021年调查数据相比,不管是应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课程内容,还是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呈现课程资源、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课前签到与课上点名等方面的常态化应用率均有所下降,且降幅分别达到2.9%、4.18%、7.09%。在日常教学中不太使用以上两个方面技术的教师数量占参与调查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50.13%、39.93%,与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数据相比“不太使用”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且增幅分别达到6.45%、14.98%。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教师数字化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您面临哪些困难”时,“应用数字技术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数字化教学所需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不足”“有关数字化教学开展的相关培训不足”“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软件、设备等不足”以及“学校没有数字化教学改革相关的激励政策”被认为是最突出的五个困难,教师的赞同度依次为:42.23%、39.13%、37.22%、35.66%、35.11%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与202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不足、优质和适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旧凸显;此外,伴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应用,教师对于自身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所需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均产生了新的需求,也突显了职业院校在新时期强化新基建建设和推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应用现状教师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评价:66.52%;作业评价:64.94%;在线考勤:60.58%;在日常教学评价中不运用任何数字化技术工具:5.28%。有关基于数字技术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和技能训练结果评价的教师比例较2021年有所增长,且增幅为26.58%、17.43%。66.52d.94.58W.788.033.72.00%5.28%0 0Pp%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作业评价在线考勤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技能训练结果评价课前诊断性考试在线阶段性测试(随堂测试)不采用数字化教学评价方式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院校教师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影响因素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资源在使用时有下载、版权等限制”:59.14%;“缺乏课程教学活动所需的配套资源”:54.47%;“已有资源描述不完备/不准确,难以搜索到适用于教学目标的资源”:46.36%;这一调查结果与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结果一致,且前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程度有所强化,上升幅度分别达到5.44%、3.17%。59.14T.47F.36E.55C.02C.023.40%0 0Pp%资源在使用时有下载、版权等限制缺乏课程教学活动所需的配套资源已有资源描述不完备/不准确,难以搜索到适用于教学目标的资源不同来源的资源难以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已有资源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制作适合自身教学所需的资源太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访问资源时不顺畅,不愿使用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实训教学中教师数字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能力现状(左为2021年,右为2023年)教师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实训教学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有65.25%的教师使用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电子白板、交互式白板等),使用率高;54.98%的教师使用过网络学习平台,53.61%的教师使用过投屏演示系统;但是使用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平台、虚拟演播室、VR/AR工具与软件、人工智能工具等开展实训教学的教师比例较低,应用率依次为19.24%、11.57%、5.32%、4.34%。与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数据相比,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实训教学中教师数字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能力63.30X.50C.20&.60!.40%9.90.60.20.70%8.80.20%0 0P%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投屏演示系统视频摄像系统仿真实验软件即时视频录播系统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平台微格教室虚拟演播室工厂教室实训我不承担实习实训指导任务65.25T.98S.61&.24!.87 .11.24.57%5.32%4.34%0.00.00 .000.00.00P.00.00p.00%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投屏演示系统视频摄像系统仿真实验软件即时视频录播系统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平台虚拟演播室VR/AR工具与软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发展现状教师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实训教学能力“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68.08%;“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70.96%;“实现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动态评价与展示”:69.22%;“解决在真实实训教学情境中部分教学内容难观摩和难再现的问题”:69.94%。教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39.068.468.438.238.017.255.839.21.369.629.32$.16#.88#.93$.63%.85(.20&.16(.880.60).600.62%0%5 %05E%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技能熟练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直观体验真实工作场景与工作任务减少了危险性工作任务实操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实训教学的场地建设与设备采购成本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动态评价与展示有助于解决在真实实训教学情境中部分教学内容难观摩和难再现的问题非常少较少一般较多非常多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的动机特征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现状“想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和科研能力”:45.98%;“正好有契机就随缘参加了”:14.81%;“职称评审需要”:13.66%;“提升行业服务能力”:14.89%。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的参与动机此次调查结果与2021年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除了“想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和科研能力”依旧是核心原因外,“正好有契机就随缘参加了”“职称评审需要”以及“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增幅分别达到3.31%、3.26%、6.39%。此外,“学校考核要求”对于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在本次调查中略有下降。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情况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现状 教师参与率最高的数字化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有:“参加信息化教研培训/会议”:38.92%;“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30.48%;“参加数字化相关的技能大赛”:24.93%;参与率最低的三类活动为:“申报过数字化相关的课题”:9.06%;“有数字化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4.89%;“有数字化相关的专利授权”:4.87%。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情况在没参与过数字化教学研究的职业院校教师中,2023年这一指标的结果为35.04,比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数据有所增长,增幅将近15%。0.58%4.87%4.89%9.06%9.97.12.27$.930.485.048.92%0%5 %05E%其他有数字化相关的专利授权有数字化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申报过数字化教学相关的课题发表数字化教学相关的科研或教研论文为企业提供数字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技术改良研究活动参加数字化相关的技能大赛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没参加过参加数字化教研培训与会议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总体情况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课题的参与情况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现状有关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课题的参与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职业院校中,未参与任何科研项目的教师比例达62.47%,较2021年在此方面的发展数据增长了12.77%。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课题的参与情况2.07.82!.03%8.51b.47%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其他未参与伴随着2023年调查院校中中职学校比例的增加,强化了这一结果。同时,在教师参与的研究课题分布方面,校级课题参与比例最高,参与率达到21.03%;其次是参与省级与市级研究项目的比例,参与率为14.82%。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关注度的比较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关注度高于中职学校,在“非常关注”选项上,高职院校教师高于中职学校教师7.56%,在“比较关注”方面高出2.15%;同时,中职学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持“不太关注”和“一般”态度的教师比例分别高出高职院校教师1.46%和8.04%。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比较以参与此次调查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教师作为比较对象,通过比较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签到与上课点名等活动、应用在线讨论区等进行师生与生生间交流、开展在线测试(包括随堂测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支持学生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反思六个方面的应用率高职院校教师显著高于中职学校教师,且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率均值差分别达到0.96、0.68、0.70、0.67、0.63、0.51。在新兴数字技术的教学应用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和中职学校教师均呈现出低应用率的发展现状。如:在基于VR/AR等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和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应用率分别为2.3%和2.18%;在应用相关软件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和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应用率分别为2.74%和2.45%。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教学中数字技术教学支持功能感知的比较高职院校教师和中职学校教师对于数字技术的教学应用会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提升教学方式多样性、提高教学互动、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效用的认可度较高,且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中,对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积极效用的评价均超过了4分,尤其是在更有助于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更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更有助于多元化与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实施四个方面。同时,中高职教师在此方面的分化较低,总体对于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积极性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基于数字工具与设备开展教学评价的比较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在线考勤(75.19%)、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70.03%)、作业评价(73.16%)、学生学习情况评价(60.17%);对中职学校教师而言,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方面,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均超过了50%。与高职院校相比,中职学校教师在在线考勤和在线阶段性测试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率明显低于高职院校教师,且差值达到32.08%和10.74%。中职学校教师在技能训练结果评价方面数字技术应用比率高于高职院校教师1.58%,不采用数字化教学评价方式的教师比例也高于高职院校教师4.37%。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功能感知比较对中高职院校教师实训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应用效能的感知比较可以发现:高职和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对实训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用表示肯定;同时,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中,高职院校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各方面的积极功能的赞同度评分均超过了3.8,中职学校教师在此方面的评分均超过了3.7。其中,“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动态评价与展示”“解决在真实实训教学情境中部分教学内容难观摩和难再现的问题”“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这四个方面评分最高。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的比较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很丰富(3.83)、资源质量很优质(3.83)、资源的教学支撑效果很好(3.82)。中职学校教师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感受方面,呈现出与高职院校相同的特征,且对此的赞同度评分分别为3.69、3.72、3.71。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影响因素比较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除了学校设立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和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要求两个方面的影响程度均分低于3.7,其他方面的影响程度均分均高于3.7。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相较于高职院校教师,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评分均略低于高职院校教师评分,且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评分总体介于3.49-3.6。此外,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高职院校教师与中职学校教师在数字化教学影响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6.44。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中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比较分析中高职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面临的挑战在高职院校教师有关开展数字化教学面临挑战的评价中,评分最高的五个方面为: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有关数字化教学开展的相关培训不足;学校没有数字化教学改革相关的激励政策;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软件、设备等不足;数字化教学所需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不足。这五个方面的影响程度评分均超过了3,依次为3.21、3.09、3.02、3.02、3.11。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开展数字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超过3分的因素多于高职院校教师。其中,最显著的五个方面与高职院校教师具有一致性,影响程度评分依次为3.39、3.28、3.20、3.25、3.33。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是教师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在教师自身因素方面,具体包括: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愿、能力基础等。其次,在外在因素方面,具体包括: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设立、教师同事间的交流讨论、学校绩效考核、数字化教学所需硬件和软件条件、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氛围等。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愿职业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开展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搜索与应用能力学校设立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数字化程度任教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要求学校提供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氛围(领导倡导、学校政策强调等)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要求学校数字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非常小3.02%2.27%2.17%2.18%2.12%2.30%2.13%2.10%2.34%2.24%2.89%2.90%比较小4.36%4.42%4.07%3.84%3.80%4.47%4.32%4.13%4.25%4.13%4.74%4.16%一般37.939.838.907.48.35B.35.79A.41.149.86B.439.38%比较大34.745.335.214.854.902.893.883.904.834.822.503.54%非常大19.95.16.65!.65.83.99.88.47.44.95.45 .02%0%5 %05E%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在职业院校教师看来,影响其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因素最为显著的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愿和开展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基础。其次,“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开展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的能力”也是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内在影响因素中较为关键的方面,对以上3方面持赞同态度的教师分别为56.49%、54.86%、54.69%。同时,职业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搜索与应用能力也是影响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在因素。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影响因素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外在影响因素在教师看来,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氛围(如领导的倡导、学校政策的强调等)、具备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学校提供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被认为是影响程度最显著的三个方面,且对此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依次为:53.76%、53.56%、53.27%。此外,学校设立数字化教学改革项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数字化程度、任教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要求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外在影响因素中,职业院校教师认为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要求的影响程度最小(49.95%)。本章概览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情况面向学校管理者的数字化服务面向教师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数据治理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建设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作用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18个系统全部建成的院校比例为54.25%,其中:中职:47.9%高职:59.1%高职本科:65.5%一个系统都没有建设的院校比例为2.58%,其中无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院校比例为:中职:4.0%高职专科:1.3%高职本科:2.4 23年的建设情况略低于2021年水平,2021年调研的18个应用系统全部建成的院校比例为61%,一个系统都没有建成的院校比例为1.3%。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职业院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情况不同类型院校数字化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总体情况2021年职业院校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总体情况 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情况各个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频率均不高:企业兼职教师管理系统:30.58%合作企业管理系统:30.24%校企共享信息系统:26.07%职业技能竞赛支持平台:25.13%一站式服务大厅:23.24%科研管理系统:22.59%建设普及率:教务管理系统:70.62%学生管理系统:70.45%办公自动化系统:68.26%一卡通服务系统:68.13%财务管理系统:66.7 5%仍然有部分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比例较低:校企共享信息系统:59.92%合作企业管理系统:60.95%职业技能竞赛支持平台:60.95%建设普及率方面使用频率方面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2021年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2023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使 用 情 况 与2021年比较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或许与疫情结束后全面恢复线下教学和学习有较大的关联。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满意度职业院校管理者对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一般的有956人,占41.07%;对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满意的有784人,占33.68%;对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很满意的有381人,占16.37%;对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满意有120人,占5.15%;对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很不满意有87人,占3.74%。由此可见,虽然职业院校的数字化管理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管理者对学校提供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满意度 数字化服务 面向学校管理者的数字化服务认为数字化服务水平一般的占40.94%,953人;对数字化服务水平满意的占34.24%,797人;对学校数字化服务水平很满意的占16.19%,377人;对学校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满意的占4.90%,114人;对学校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很不满意的占3.74%,87人。总体而言,职业院校管理者对学校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满意度与数字化管理满意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虽然得到了大多数管理者较高的评价,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空间。管理者对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管理者对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数字化服务 面向教师的数字化服务有12.26%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提供在线办理外派学习与出国手续的服务有10.59%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发展画像与评价服务有8.86%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提供线上无纸化报销服务有6.90%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提供企业实践活动信息查询与维护的服务面向教师的数字化服务提供情况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数字化服务 面向教师的数字化服务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服务,认为效果好和很好的人数分别占37.65%和25.73%;其次是教研和培训服务,认为效果好和很好的人数分别占36.45%和22.60%;好评率最低的是人事信息服务和教师画像服务,好和不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7.01%和37.77%。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教师对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服务的满意度 数字化服务 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提供情况学生态度人数占比:学校未/不清楚是否提供一卡通系统:14.38%;学校未/提供自助打印系统:12.83%;学校未/不清楚是否提供后勤服务系统:10.18%;学校未/不清楚是否提供奖助贷管理系统:10.16%部分数字化服务依旧未全面提供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数字化服务 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学生对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的使用频率学生对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的使用频率奖助贷管理系统:19.15%后勤服务系统:15.9%一卡通系统:15.77%自助打印系统:15.73%经常使用各类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的学生比例均超过30%,其中,学生使用注册缴费系统的频率最高,达到42.77%。最常使用的数字化服务系统学校有但不使用的信息化服务系统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由此可见,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绝大部分学校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各类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但是仍然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阶段,离各类服务真正发挥作用仍有一定的距离。数字化服务 与2021年对比职业院校面向学生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及其使用频率较2021年的调查结果有明显提高。具体而言:“有,但不使用”这些系统的比例全部有所降低,其中“不使用”降实习系统、注册系统、奖助贷系统的学生比例降幅均超过8%;“偶尔使用”这些系统的比例也有所降低,其中注册缴费系统、自助打印系统、学校官方网站、校园信息系统的手机终端、一卡通系统,学生使用比例降幅均超过8%;“经常使用”这些系统的比例均有所提升,其中提升比例最高的是注册缴费系统、奖助贷管理系统、自助打印系统、实习系统和校园信息系统的手机终端,提升比例均超过10%。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提供情况(2021)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学生对数字化应用服务系统的使用频率(2021)数字化服务水平一般:42.45%数字化服务水平满意:33.05%数字化服务水平很满意:21.00%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满意:1.49%数字化服务水平很不满意:2.01%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提供的数字化服务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好评。数字化服务 学生对数字化服务的满意度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总体效果的评价 数据治理 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作用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面向教师的支持作用面向教师:提供个性化党性教育(37.93%)、教学评价(37.37%)、数字 资 源 建 设(36.73%)、教 学 设 计(36.13%)、教 师 画 像(26.16%)、教学干预(20.49%)等支持。面向学生:主要提供数字资源推荐(33.12%)、实习实训评价(31.14%)、实习实训过程支持(30.84%)、就业指导(30.46%)、学生画像(27.36%)、学生失联告警(16.49%)和资助帮扶(29.04%)等支持。面向学校:提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36.17%)、校园安全监控和预警(34.1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31.44%)、党员考核方式创新发展(31.10%)、校情分析(27.88%)、校企合作(27.62%)、绩效评价(26.85%)、学校专业结构调整(25.04%)、学校战略规划(24.48%)、资源优化配置(23.45%)、社会技术服务(22.16%)和校友联络(18.30%)等支持。第五章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面向学生的支持作用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面向学校的支持作用 本章概要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一数字化支撑条件数字化基础设施教育专网建设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覆盖率5G和Wi-Fi 6 覆盖情况校园网出口带宽公有云应用情况二数字化教学环境虚拟仿真实训教室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二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三建设情况学校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的等级保护情况二平安、绿色校园三建设情况平安校园建设与发展情况绿色校园建设与发展情况 数字化基础设施 学校接入省市级教育专网的情况已经接入省市级教育专网的学校占比:73.24%仅有近四分之一的学校尚未接入:26.76%后续需要继续推进教育部等六部门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动员尚未接入省市级教育专网的职业院校,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教育专网建设 校园有线网和无线网覆盖率 职业院校有线网和无线网覆盖情况有近六成的学校已实现校园有线网完全覆盖(57.77%)两成以上的学校已经实现部分覆盖(23.80%)有近十个百分点的学校正在建设有线网(8.12%)一成以上的学校尚未规划有线网建设(10.31%)近一半的职业院校已经实现校园无线网完全覆盖(49.66%)三成以上的学校已经部分覆盖无线网(30.11%)一成以上的学校正在无线网络的建设中(10.35%)不足一成学校尚未规划无线网建设(9.88%)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有线网覆盖情况无线网覆盖情况 数字化基础设施 5G 和 Wi-Fi 6 覆盖情况校园5G网络覆盖情况校园Wifi6网络覆盖情况近四成的学校实现了5G网络的完全覆盖:39.18%近三成的学校实现了部分覆盖:28.05%并且一成以上的学校正在建设之中:14.00%尚未规划5G网络建设的学校占比:18.77%半数以上的学校已经实现了Wi-Fi 6网络的部分覆盖:26.98%甚至是完全覆盖:27.79%Wi-Fi 6 网络建设中的学校占比:17.53%未规划Wi-Fi 6网络建设的学校占比:27.71%,比未规划5G网建设的学校多了将近一成。数字化基础设施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校园网出口带宽 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情况 21.05%的学校的网络出口带宽在50G以上 9.75%的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在20G-50G 14.99%的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在10G-20G 15.46%的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在5G-10G 22.51%的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在1G-5G 16.24%的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在1G以下 数字化基础设施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公有云应用情况公有云是第三方提供商通过公共Internet为学校提供的云服务。由于不需要进行初始IT基础设施投资就可以通过按需付费的方式享受IT服务,公有云可以使学校数字化门槛和IT成本都大幅降低,故而职业院校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应用情况可以作为观测和评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接近一半的学校应用了公有云(48.54%),尚有一半的学校尚未使用公有云服务(51.46%)。职业院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指导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学校公有云应用情况 数字化基础设施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数字化教学环境 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与使用情况已经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学校占比:64.48%尚未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学校占比:35.52%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室的专业覆盖率普遍较低有四成以上的学校覆盖率在0-30%(41.18%)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校覆盖率在31%-60%(24.91%)仅有10.05%的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的专业覆盖率在90%以上。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情况虚拟仿真实训室的专业覆盖率情况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网络安全防控体系 学校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的等级保护完成情况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已经完成学校门户网站等级保护备案且已通过测评(33.55%)有三成以上的学校已备案(34.54%)仅三成左右的学校处于未定级情况(23.58%)或未备案(8.33%)状态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平安、绿色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占 比 相 对 较 高 的 是 视 频 监 控 系 统(71.43%)、出 入 口 管 理 系 统(60.61%)的建设;车辆管理系统(54.98%)、智能安防综合管理平台(50.64%)的建设占比也相对较高,均占到总体学校数量的五成以上。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平安、绿色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与高职院校相比,中职院校的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相对较差。中职院校有近一成的学校(9.63%)未进行任何平安校园项目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占比不足五个百分点(4.22%)。中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情况对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将智能技术融入安防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58.72%),较中职院校占比(40.80%)高出了近两成;中职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字广播系统的建设(73.12%),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占比(43.94%)高出近三成;中职院校更加注重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58.53%),较高职院校的占比(42.46%)高出近十五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进行平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智能技术的融合,更加综合化、体系化,而中职院校更加注重传统的数字广播、视频监控、监控和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平安、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建设学校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绿 色 校 园 建 设 占 比 较 多 的 方 面 为 路 灯 与 照 明 管 控 系 统(46.56%)、公寓电预付费系统(39.26%)、电计量管理系统(36.86%)。另外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所调查的学校中,未建设数字化支持的绿色校园的学校占比在两成以上(21.01%)。这说明目前仍存在部分学校尚未意识到数字技术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第六章 数字化支撑条件 职业院校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的建设情况“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为建设普及率最高的组织机构,有71.13%的职业院校已建立。“数字化管理职能处室”:48.07%“数字化服务职能处室”:41.11%“数据管理委员会”:35.95%建设水平最低的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为“首席信息官(CIO)”,建设普及率仅为28.14%。职业院校数字化组织机构与岗位建设现状 职业院校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的建设情况在高职院校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74.14%“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行政职能处室”:64.69%“首席信息官(CIO)”:31.3%“数据管理委员会”:40.75%与2021年高职院校在前三方面的发展数据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回落势态,降幅分别达到15.47%、12.01%、2.12%。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数字化组织机构发展现状比较在中职学校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68.45%“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行政职能处室”:55.1%“首席信息官(CIO)”:24.59%“数据管理委员会”:29.36%与2021年中职学校在前三方面的发展数据相比,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行政职能处室”两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回落势态,降幅分别达到21.02%和15.08%;而“首席信息官”的设置比例有所增加,增幅达到3.54%。职业院校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 数字化工作主管领导的发展现状29.34%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工作由正校级领导主管,35.57%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工作由副校级领导主管,35.09%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主管。本次调查职业院校数字化工作主管领导与2021年时比较呈现的一个显著变化:正校级领导主管数字化工作的职业院校比例略有下降;同时,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主持数字化工作的职业院校比例有所上升,上升幅度将近3%。一方面反映了职业院校对数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数字化工作的复杂性和广覆盖面,需要通过“一把手”工程全面谋划、部署和推进数字化工作。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组织机构和岗位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数字化工作主管领导分布特征比较总体而言,数字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在中职学校表现更为显著,且由正校级领导主管数字化工作的比例高于高职院校将近七个百分点。高职院校中,30.46%的数字化工作由正校级领导主管,36.65%的高职院校数字化工作由副校级领导主管,32.89%的高职院校数字化工作由相关职能处室领导主管。中职学校中,37.34%的中职学校数字化工作由正校级领导主管,34.67%的中职学校数字化工作由副校级领导主管,27.98%的中职学校数字化工作由相关职能处室领导主管。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领导数字化领导力及提升机制 院校领导数字化领导力发展水平职业院校数字化主管领导认为数字化领导力最重要的三方面依次为:“了解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明了数字化对学校发展的意义”(62.97%)“理解学校数字化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的价值及两者的相互关系”(53.35%)“确定本校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规划”(54.98%)认为“依据数字化建设目标和规划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确保技术系统、组织保障体系和师生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及“在数字化实施的每个阶段审定评估意见,做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较为重要的人员比例分别为36.08%、28.35%、15.55%。与2021年相比,职业院校数字化主管领导在数字化领导力内涵的认知方面,认为“理解学校数字化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的价值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确定本校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依据数字化建设目标和规划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确保技术系统、组织保障体系和师生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均衡发展”“在数字化实施的每个阶段审定评估意见,做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被认为是数字化领导力重要内涵的比例较2021年分别上涨了41.1%、43.10%、33.08%、26.35%、13.55%。职业院校领导数字化领导力内涵的认知现状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职业院校数字化主管领导参与频率最高的培训是关于“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政策学习”、“数字化相关标准解读”、“数字化规划相关内容”等方面,培训参与率依次为58.81%、47.25%、47.64%、46.56%。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的供给呈现出相同的发展特征,在此四方面的上涨幅度分别达到2.87%、4.18%、8.16%、7.95%。职业院校领导数字化领导力及提升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机制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供给情况各类数字化领导力培训的满意度排序依次为“数字化素养”、“数字化相关标准解读”、“数字化规划相关内容”、“数字化政策”、“数字化调控相关内容”、“数字化绩效评估相关内容”,满意度依次为50.17%、46.95%、44.97%、43.73%、31.62%、28.87%。相较于2021年,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相关培训的满意度总体呈现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以上几方面满意度的增幅分别达到9.2%、14.9%、12.42%、10.69%、8.23%、5.97%。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满意度情况 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满意度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主管领导未来有关数字化领导力培训的需求,根据需求度依次为“数字化相关标准解读”(50.17%)、“数字化规划相关内容”(50%)、“数字化素养提升”(49.10%)、“数字化政策”(45.02%)、“数字化调控相关内容”(43.38%)、“数字化绩效评估相关内容”(37.89%)。与2021年相比:职业院校数字化主管领导越发强化了“数字化相关标准解读”、“数字素养”、“数字化规划相关内容”以及“数字化政策”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增幅分别达到15.02%、14.57%、12.25%、9.87%。职业院校领导数字化领导力及提升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需求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需求趋势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职业院校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含有数字化的相关内容和数字化标准与规范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当前职业院校建设水平最好的两个方面,建设率分别达到63.19%、58.98%。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与激励政策和“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两方面建设率均低于50%,分别为46.09%、39.26%。相较于2021年,此次调查职业院校在此四方面的发展数据均出现了下降势态,且降幅分别达到14.41%、7.73%、15.79%、16.56%。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整体发展现状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建设的整体情况63.19X.98F.099.26%0 0Pp%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有数字化的部分数字化标准或者规范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与激励政策学校“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67.2c.5I.2A.7X.44S.57A.285.46%0 0Pp%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有数字化的部分数字化标准或者规范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与激励政策学校“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高职高专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整体建设情况比较67.2%的高职院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包括数字化相关内容,63.51%的高职院校已编制数字化相关的标准与规范,49.21%的高职院校已有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与激励政策,以及41.67%的高职院校已编制“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与2021年相比,降幅依次达到10.56%、4.67%、13.51%、14.79X.44%的中职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包括数字化相关内容,53.57%的中职学校已编制数字化相关的标准与规范,41.28%的中职学校已有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与激励政策,以及35.46%的中职学校已编制“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数字化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涨幅达到6.2%;其他三方面降幅依次达到17%、9.6%、11.91%。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各项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职业院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准则建设与应用情况职业院校信息化支持人员岗位规范建设与应用情况在此次参与调查的职业院校中,有89.43%的职业院校已出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准则。在此准则实施过程中,20.45%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28.61%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有92.31%的职业院校已出台信息化支持人员岗位规范。在此规范实施过程中,20.96%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0.88%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各项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标准建设与实施情况职业院校信息化设备运行管理规章的建设与应用情况有92.65%的职业院校已出台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标准。在此标准运行过程中,21.78%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1.66%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93.64%的职业院校已出台信息化设备运行管理规章。在信息化设备运行管理规章的实施过程中,20.75%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3.68%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各项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职业院校信息化安全管理规章实施情况职业院校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的建设与应用情况94.59%的职业院校已出台信息化安全管理规章。在信息化安全管理规章的实施过程中,22.08%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3.25%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90.12%的职业院校已出台数据标准体系。在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的应用过程中,19.76%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0.41%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各项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职业院校应用服务建设准则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职业院校数据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应用情况90.08%的职业院校已出台应用服务建设准则。在应用服务建设准则的应用过程中,21.74%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29.38%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91.62%的职业院校已出台数据管理制度。在数据管理制度的应用过程中,19.76%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31.96%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 各项数字化规划与政策、标准与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应用情况88.23%的职业院校已出台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制度。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应用过程中,19.2%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非常好,29.38%的职业院校认为总体实施情况比较好。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经费保障机制 数字化专项经费计划发展现状职业院校将数字化经费列为专项经费的情况“贵校是否将数字化经费列为专项经费”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1.01%职业院校是通过制定数字化专项经费计划或是在相关规划中明确数字化建设经费的形式来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给予经费支持。与2021年相比,这一发展指标下降了8.99%。数字化专项经费投入现状职业院校数字化专项经费投入现状数字化经费投入占学校同期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5%以上的职业院校比例为14.52%,达到10%-15%的职业院校比例为14.09%,达到8%-10%的职业院校比例为23.88%,达到5%-8%的职业院校比例为23.07%,经费投入在5%以下的职业院校比例为24.44%。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经费保障机制 数字化专项经费计划发展现状职业院校各项数字化事务的经费投入情况“最近一年各项数字化事务的经费投入占学校数字化经费总投入的比例”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基础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超过数字化经费总投入50%的职业院校达到44.46%,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平台与数字资源与平台开发和购置费用和数字化运行与维护费用,且分别有42.15%和40.64%的职业院校在此方面的经费投入超过上一年数字化经费总投入的50%。尽管人员数字化能力培训费用、数字化研究及相关费用的投入比例在这几方面内容中总体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但与2021年“硬环境”与“软环境”投入显著分化的情形相比,此次职业院校各项数字化事务的投入相对均衡,由此也反映出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硬环境”与“软环境”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逐步彰显。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与合作机制 数字化研究机制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的内容分布情况当前已有83.38%的职业院校已设置了专门机构或是投入了专门人员开展有关数字化的研究。较2021年在此方面的调查数据而言,此次调查中院校的比例显著提升了10.36%。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数字化发展规划与战略、数字化规范与制度、人员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推进措施与改进建议、基于数字化的效果评价五个方面。其中,研究关注度最高的是人员数字化能力提升方面,占比55.63%。此外,分别有51.37%和50.69%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聚焦于数字化发展规划与战略和数字化规范与制度两个方面。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与合作机制 数字化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数字化建设研究合作机制发展情况 一方面,在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合作机制建设的过程中,60.52%的职业院校是通过与校外专家建立合作机制的形式,从而形成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混合化数字化研究与发展机制。另一方面,63.10%的职业院校已建立通过校企合作来推进数字化的常态交流机制。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此次调查中职业院校在这两方面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6.96%、14.38%。数字化建设校企合作推进机制发展情况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 职业院校数字化研究与合作机制 数字化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数字化研究与发展建设情况比较高职与中职在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常态交流机制方面比较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高职院校中,61.94%的高职院校已建立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数字化研究与发展机制,与之相比,中职学校仅有52.72%建立了这一发展机制。同时,69.62%的高职院校已建立通过校企合作来推进数字化的常态交流机制,与之相比,中职学校仅有54.53%建立了这一发展机制。第七章 数字化体制机制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数字时代的教育发展 从对数字技术的“认知”转向“应用”和“创新”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单点到整体生态型数字化资源分享和使用系统的构建 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 加强数字治理,完善数字化标准规范建立 促进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建立数字校园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化支撑条件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职业院校数字化体制机制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挑战1.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数字技术在学生学习中滞后性依旧存在学生对于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不足,自主性较差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模拟和呈现真实工作环境在教学中的融合的满意度不高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挑战2.数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面向技能培养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导向尚未完全形成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聚焦于知识与信息的传授方面,尚未过渡到面向技能培养规律、服务技能有效培养的数字技术教学应用新格局。优质性和适宜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场景适配性不足、无法基于自身教学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对现成的标准化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编辑与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技能教学目标实现的能力不足等均是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数字化教学发展尚未实现技术应用向模式创新的进阶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中存在明显的技术应用泛化与形式化以及教师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浅层次认知和简单化应用的特征,本质上还属于技术应用导向。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挑战3.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发展分化 与职业院校教师对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相比,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实践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支持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教育部于2022年10月和12月先后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和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但仍缺乏职业教育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标准,因此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仍缺乏规范引领。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挑战4.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缺乏类型特色,应用仍不充分数字化服务仍未覆盖师生基本需求,应用满意度有待加强数据治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变进程有待推进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挑战5.数字化支撑条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有近六成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运行不稳定、不顺畅”是数字化学习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职和高职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如5G、Wifi6的建设方面相对较差,相当比例的学校尚“未规划”相应建设。从职业院校的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情况来看,有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已经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训室,但是有四成以上的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对于专业的覆盖率低于三分之一,仅有一成的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的专业覆盖率在90%以上。从目前的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情况来看,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水平较弱。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虚拟仿真实训室效用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赋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与挑战6.职业院校数字化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数字化标准与规范的应用效益与协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驱动职业院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力有待强化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1.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数字时代的教育发展 建议职业院校从对数字化的被动适应转向主动迎接,从数字化作为教育教学的应急措施转向应用创新。教育应当继续探索教育方式变革,在提炼总结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时代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以及治理方式等。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2.从对数字技术的“认知”转向“应用”和“创新”“应用为王”师生能力提升加强学生和教师对数字技术,尤其是虚拟仿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能力的培训,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应用新型数字技术的机会,亲自体验和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在对数字技术灵活充分使用基础之上的创新。明确“应用为王”的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抓准“应用”的关键,实现从对数字技术的支持作用的认知层面积极向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模式转变,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3.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首先,数字化教学改革的主体应由技术主导转向人的主导,一切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引入与应用均是寻求对“人”的赋能,这也是扭转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开展过程中人围着技术转、技术应用主体的人总是被动性响应技术应用要求等现状的基本原则,这是数字化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的第一个不变的维度;其次,恪守技能培养的规律与特征,明确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底层逻辑仍是面向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行动教学导向,由“技术促进学科知识教学”走向“技术促进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这是数字化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的第二个不变的维度;最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数字技术的目标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核心的衡量指标是产业数字化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而非教育教学中技术元素的丰富程度与各类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设备的增长指数,这是数字化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的第三个不变的维度。加强新型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和ChatGPT等教学中的使用和融入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4.从单点到整体生态型数字化资源分享和使用系统的构建教师教学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即持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即促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转化为有助于数字素养、人机协作智能、“软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转型,即促使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传授和接受的单向教学互动走向双向互动和共同建构的师生互促共生活动;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即通过数字技术的全方位赋能,促使面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走向混合空间支持下,校企双场域实时切换与互动、数字孪生技术支持下真实工作情境营造与完整工作流程体验的工学交替、多模式协同应用、基于实践的知识构建的新样态;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扩展评价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由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向动态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转变。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5.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高阶数字化能力,满足数字时代人才发展需求提升教师新型技术应用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建议在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管理者,促使学习者成为能够在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对学习者主动性的培养。制订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持续提升教师数字时代教学创新的能力。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6.加强数字治理,完善数字化标准规范建立 职业院校应充分整合学校各部门现有系统及数据资源,以数据共享与应用为重点,以数据质量监控为抓手,推动各个业务系统迭代升级,不断提高数据质量。7.促进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应依据教育新基建的要求加快校园数字化支撑条件的建设,建立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形成以数字技术赋能的新兴教育资源系统,为优质数字资源的共享提供基础,促进偏远地区职业院校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推进教育公平。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确保每个地区的中等职业院校都有足够的资源来建设和更新其数字化基础设施。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8.建立数字校园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通过构建智能化学习平台,职业院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个人需求和能力。同时,通过优化校园管理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行政管理流程系统提高学生和教师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和事务办理的效率。其次,通过提升校园生活体验,如实现数字化预约服务和提供在线健康及心理支持,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后,强化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校园服务体系能够灵活适应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变化,持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职业院校可以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不断优化和创新,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借助物联网、3D建模、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来采集并处理地理信息、人员信息、监控数据、用水数据、用电数据等多模态数据,识别校园及其周边的危险因素,聚焦优化绿色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实现智慧校园运行,有效保障校园安全,并推动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推进策略谢谢阅读2024年7月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版)编制组策划指导:韩锡斌、罗志刚、王钧铭编写组:周潜、杨成明、李米雪、李梦、管秀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2024年7港中学图书馆中国知CC-BY-NC-ND 4.0开放获取联合编写目录目录 摘要.2 1.引言.2 2.全球开放获取格局:钻石开放获取的兴起.3 3.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学术交流的影响.6 3.1 研究活动的增加与强化.6 3.2 提升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驱动力.6 3.3 奖励和认可模式.8 3.4 对学术交流模式的影响.9 4.香港中文大学的方法和经验总结.10 4.1 利益相关者参与.11 4.2 治理与质量控制.12 4.3 挑战与机遇.13 5.中国知网技术发展以迎接钻石开放获取机遇.15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2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摘要摘要 香港的钻石开放获取(OA)巨型期刊项目是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知网(CNKI)深入讨论后的产物。该项目受到 UCL Open:Environment 等成功案例的启发,致力于构建一个发表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坚实平台。项目的研究主体不仅植根于粤港澳大湾区(岭南研究)的文化基础,还关注了与中国乃至全球紧密相关的当代挑战。随着开放获取出版在全球显著增长,各类模式促进学术内容的免费获取。钻石开放获取出版通过消除读者和作者在经济成本上的障碍,是一种更公平的出版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益于研究与开发的大量投入,中国的研究实力迅猛增长。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开放获取文章比例也在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被引研究者的数量已经翻番,体现了中国研究质量的提升。中国政策改革强调重质量而非数量,鼓励发表有代表性的论文,同时抑制了为发表论文提供金钱奖励的做法。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进一步支持在顶尖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该项目在数据安全、利益相关者参与和资金筹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然而,巨型出版、双语平台和钻石开放获取的广泛应用为项目带来了机遇。香港中文大学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效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旨在整合双语研究,并吸引非本校附属期刊的参与。为给钻石开放获取的发展机遇提供支持,中国知网(CNKI)提出了双语技术基础设施方案,该方案与现有系统的无缝集成并提供强大的托管服务。1.1.引言引言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旨在为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产出的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研究成果创建一个可靠且高知名度的发布平台。该项目以合理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影响力,满足世界上最大研究产出地区之一的研究需求。该项目源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知网的协作讨论,灵感来自于 UCL Open:Environment 等成功案例。项目的研究范围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岭南研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3 究)的文化基础,以及与中国乃至全球相关的当代挑战。平台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文化与社会 高密度社会科学 岭南文化研究 中国语文与语言学 文化遗产保护该项目旨在吸引资深学术领袖、致力于开放获取的青年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其他地区但寻求在中国乃至亚洲提升其研究成果知名度的作者。读者群体包括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者,以及对巨型期刊主题感兴趣的公众。该项目预计将在12 至 18 个月内-完成。本巨型期刊通过重新设定学术交流的权限,开创了一条创新道路。尽管存在挑战,钻石开放获取的方法可能会降低财务风险,项目初期需要启动资金。从长远来看,这一模式有望超越现有范式,提供更优的价值。2.2.全球开放获取格局:钻石开放获取的兴起全球开放获取格局:钻石开放获取的兴起自 21 世纪伊始,随着出版研究成果的成本不断攀升,对于研究及其出版物的开放获取需求日益增加(Bjrk,2017;Douglas,1990;Khoo,2019;Zhao 2014)。在过去二十年里,尽管全球各地区和学科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全球开放获取出版业仍实现了显著增长(Demeter,Jele&Major 2021;Ellers,Crowther&Harvey 2017)。这一举措得到了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图书馆从业者和出版商等学术界利益攸关者的大力支持。以下是几种开放获取出版的实践模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4 类型类型 描述描述 钻石开放获取学术作品在开放获取期刊或学术出版物中发表,允许人们立即查阅其最终出版版本。作者和读者都无需支付费用。与出版和同行评审的相关费用通常由机构或组织承担。此实践模式通常赋予作品如创作共用等开放获取许可,以便共享和再利用。金色开放获取 学术作品在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书籍或混合型期刊中发表。混合型期刊是以订阅为基础的期刊,但作者可以选择支付文章处理费(APC),使文章成为开放获取。学术作品的全文内容即时在出版商网站免费向公众提供。此实践模式通常赋予作品如创作共用等开放获取许可,说明他人应如何使用该作品。绿色开放获取学术作品的后印本或预印本版本在机构、特定学科的存储库或作者个人网站上公开。在版本、存储库和禁-禁止开放期(例如出版后 6-24 个月内),出版商通常对自存档有特殊政策限制。青铜开放获取学术作品在出版商的网站上免费向公众提供。但是,该作品没有指定授权信息,关于该实践模式的使用方法是不确定的。在传统的订阅模式中,只有支付订阅费用的用户才能查阅研究文献。金色开放获取这种出版模式令所有人在出版后可以免费和永久查阅最终版。在这种模式下,版权归作者所有,同时也扫清了大多数授权障碍。文章通常通过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或其他类似协议进行授权,以便共享和再利用。金色开放获取期刊一般收取文章处理费,这费用通常由机构或基金项目承担。这种模式通过向学术界提供免费和可靠的内容,增强了研究出版物的可见度、引用率和可获取性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5(Asai,2021;Kudelic,2024;Torres,Robinson&Moed,2019)。2018年,cOAlition S 发起的 S 计划是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为基础的项目,通过成员机构的广泛参与,而大获成功的国际开放获取倡议之一。其目标是自 2021 年起加速推动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出版物至全面和即时的开放获取。尽管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在推动学术研究的开放获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它确实面临着以下影响其有效性的挑战:经济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文章处理费将成为研究人员及其机构的长期经济负担。过渡期:过渡期:从订阅模式过渡到完全金色开放获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平与包容性:公平与包容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差异,文章处理费将阻碍后者的研究人员参与研究。混合型期刊:混合型期刊:一些商业出版商提供的是订阅及金色开放获取并行的模式,并非完全的金色开放获取。质量保证:质量保证:金色开放获取的学术标准取决于包括同行评审制度在内的质量保证过程。学科差异:学科差异: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多种研究需求至关重要。(Chakravorty,2022;Rizor&Holley,2014;Torres,Robinson&Moed,2019)金色开放获取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它没有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开放获取期刊。鉴于金色开放获取有所局限,钻石开放获取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方案,可能更能满足学术界的实际需求。钻石开放获取指的是学术文本(如专著、编辑文集和期刊文章)的出版、发行和保存过程中,都不向读者或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这是一种由社区驱动、学术主导和学术拥有的开放获取出版形式,消除了经济上的障碍。近年来,一些重要的钻石开放获取项目已经崭露头角,如欧洲的“开发机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以促进学术交流”(Developing Institutional Open Access Publishing Models to Advanc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DIAMAS)项目、美国的纳尔逊备忘录(Nelson Memo)和南美的“科学电子图书馆在线”(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SciELO)项目。DIAMAS 项目汇集了 23 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旨在通过为欧洲研究区(European Research Area,ERA)创建一个统一、高质量、可持续的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生态系统来促进钻石开放获取的发展。该项目为钻石出版领域制定共同标准、指导方针和实行模式(Science Europe,2024)。纳尔逊备忘录是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的阿隆德拉纳尔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6(Alodra Nelson)在 2022 年 8 月发布的,标题为确保免费、即时且公平地获取联邦资助的研究成果。该备忘录要求所有接受联邦资助的研究机构,必须确保其在同行评审的学术出版物上发表的研究,能够立即且免费向公众开放。(Nelson,2022)。为了提高南美和其他地区学术文献的可见性、可访问性和质量,SciELO 在1997 年的试点项目之后,于 1998 年在巴西正式启动(Marcondes&Sayao,2003)。SciELO 致力于推动原创著作、案例报告、技术报告、研究论文、国家期刊等学术内容的开放获取,並已成为促进南美乃至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的开放获取网络平台(Bulock,2019;Carvalho&Antonio,2023)。3.3.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学术交流的影响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学术交流的影响3.1 3.1 研究活动的增加与强化研究活动的增加与强化 2020 年,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了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Adams 等,2023)。同年,中国在 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期刊中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一(Adams,第 6 页)。根据 2023 年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国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领先全球(Woolston,2023)。自 2011 年以来,中国研究者发表的开放获取文章数量显著增长。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写的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第 28 页),从2011 年至 2021 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研究者发表的文章中有 31%是开放获取的。截至 2021 年,开放获取文章的比例达到了 37.8%,其中 86.4%为金色开放获取文章(第 29 页)。3.2 3.2 提升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驱动力提升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驱动力 被 WOS 评选为高被引学者的中国研究者数量从 2018 年到 2022 年翻了一番(Adams,第 12 页)。这一增长凸显了中国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质量上的提升。根据利用 Scopus 数据统计的 SCImago 期刊与国家排名来看,2023 年中国在所有类别的研究论文总数上领先全球。然而,在 H 指数方面,即一个国家至少有h 篇文章被引用了至少 h 次的指标,中国的 H 指数为 1333,落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H 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研究生产力和引用影响力的指标。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7 数据摘自 2023 年 SCImago 期刊与国家排名,覆盖所有学科领域、类别和地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在 2023 年产出的研究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中国的社会科学 H 指数为 343,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数据摘自 2023 年 SCImago 期刊与国家排名,覆盖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类别和全球所有地区。排名排名 国家国家 地区地区 文献数文献数量量 可引用文可引用文献数献数量量 总引用总引用次数次数 自引用自引用次数次数 每篇文献每篇文献引用次数引用次数 H H 指数指数 1 美国 北美 86,018 78,754 62,254 29,501 0.72 1030 2 中国 亚洲 43,230 41,987 48,834 30,469 1.13 343 3 英国 西欧 34,618 31,111 32,532 10,091 0.94 634 4 西班牙 西欧 20,287 19,037 12,496 4,130 0.62 313 5 德国 西欧 18,372 16,627 15,635 4,665 0.85 442 在艺术与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在 2023 年的研究论文产出量排名第五。中国在这一类别的 H 指数为 396,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排名排名 国家国家 地区地区 文献总数文献总数 可 引 用 文可 引 用 文献数量献数量 总 引 用 次总 引 用 次数数 自 引 用自 引 用次数次数 每篇文每篇文献引用献引用次数次数 H H 指数指数 1 中国 亚洲 1,043,131 1,018,423 1,094,503 768,786 1.05 1333 2 美国 北美 714,412 609,674 654,637 270,853 0.92 3051 3 印度 亚洲 306,647 269,183 252,299 113,231 0.82 858 4 英国 西欧 238,568 201,255 272,435 66,276 1.14 1928 5 德国 西欧 202,397 179,861 202,876 56,510 1.00 1690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8 数据摘自 2023 年 SCImago 期刊与国家排名,覆盖艺术与人文学科的所有学科类别和全球所有地区。排名排名 国家国家 地区地区 文献数文献数量量 可引用可引用文献数文献数量量 总总引用引用次数次数 自引用次自引用次数数 每篇文献每篇文献引用次数引用次数 H H 指数指数 1 美国 北美洲 26581 23704 14019 6339 0.53 1309 2 英国 西欧 13448 11877 8141 2618 0.61 698 3 西班牙 西欧 9332 8862 2981 1081 0.32 311 4 德国 西欧 7002 6269 4462 1298 0.64 592 5 中国 亚洲 6408 6162 4846 2712 0.76 396 国家科学委员会报告指出,2022 年中国在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产出量仅占其总研究产出的 1%,比美国的产出量 8%为小(国家科学委员会,第 15 页)。国际合作是衡量研究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指标。美国是中国研究者的主要国际合作伙伴(Adams,第 18 页)。尽管中国强调国内合作,然而,全球同行相比,其国际合作的参与程度较低(Adams,第 14 页)。2022 年,国际合作的全球平均比例为 23%,中国为 19%,并远低于美国的 40%,显著低于英国的 67%(国家科学委员会,第 31 页)。3.3 3.3 奖励和认可模式奖励和认可模式 2020 年,中国科学技术部和教育部对中国学术出版和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部门发布的 指导意见 要求改变以往对数量的过分关注的做法,特别是摒弃“唯论文”的做法和对科学引文索引(SCI)或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指标的过度依赖。新政策还反对为发表论文提供金钱奖励的做法(Xu,第 175 页)。此外,研究机构被禁止设定量化目标,例如在 SCI 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指导方针规定,科学研究者每年最多可提交五篇代表性论文进行评议,其中至少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9 三分之一必须在国内期刊上发表(Xu,第 175 页)。2020 年,为提升国内科学期刊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启动了 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鼓励研究人员在顶尖国际期刊以及被 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认可的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这为出版活动提供了财务支持,由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付文章处理费等支出。在 2022 年至 2025 年,国家科学进展期刊自向作者及其机构免收文章处理费正是其中一个例子。3.4 3.4 对学术交流模式的影响对学术交流模式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站在中国开放获取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以下主要平台的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2013 年创建,包括大约 2520 种学术期刊,超过 1400 万篇论文。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建于 2016 年,是发布国家科学论文预印本的平台。PubScholars 公益学术平台:可免费访问约 8000 万全文资源,其中包括超过 2100 万篇科技论文全文和超过 5800 万项专利全文。其他开放获取平台包括: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开放获取资源。维普开放获取期刊菲晓 CBOA大众对开放获取期刊的普遍仍抱持怀疑的态度,开放获取文章的使用频率并不像商业数据库中的文章那样频繁。开放获取平台正在快速发展,然而许多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研究人员和学术领袖普遍认为,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不高,甚至其中许多被认为是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学院(CAS)发布了 2024 年预警期刊名单,列出了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 24 种期刊。被纳入名单的原因包括人为操纵引用以及该期刊接受的中国作者比例异常高等。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0 公众对于开放获取平台的认知可能有限,这对其使用频率可能产生影响。为此,加大开放获取平台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引导用户行为的转变,还能有效提升开放获取出版物的知名度和权威性(Wang,第 22 页)。文章处理费高昂:中国开放获取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全球开放获取出版的文章处理费平均为约 1600 美元(约 11500 人民币)(Morrison,第 2 页)。然而大多数中国研究者(约 66%)普遍愿意支付的费用约为 5000 元人民币(约 700 美元),29%的人愿意支付 5000-10000 元人民币(约 700-1380 美元)作为文章处理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第 52 页)。全球平均文章处理费与中国研究者期望支付的金额之间存在差异,这表明高额成本可能会对中国研究者参与绿色、青铜或金色开放获取模式的可持续性构成挑战,而这些模式通常依赖作者或其机构支付文章处理费。另一方面,钻石开放获取不向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而是通过机构支持、资助或政府资金来覆盖成本。这种模式可能为开放获取出版提供了更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消除了研究人员在财务成本上的障碍,对于无力支付或不愿承担高额文章处理费的研究者而言更具吸引力。转型至钻石开放获取可促进开放获取出版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借开放获取促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研究推动全球发展开放获取倡议正成为开放研究生态系统中吸引国际合作的磁石。这一策略有望大幅提升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它为协同合作打好基石,在这条道路上,不仅可以共享知识,更在共享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构建和发展,促进了研究者们为创建一个更好、更明智的世界而共同努力。通过这种协作精神,开放获取的真正内涵得以体现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自由获取,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交流。4.4.香港中文大学的方法和经验总结香港中文大学的方法和经验总结香港中文大学(CUHK)自 1963 年建校以来,秉承融合传统与现代、连接中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1 国与西方的办学使命。在此理念指导下,中国语文与文化研究成为该校的研究重点,涉及从古代考古学到中医等多个学科领域。2014 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一步加深了香港中文大学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国内地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联系。香港中文大学实行双语教育,以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发布学术成果。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批专注于以中国文化为灵感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英文和双语期刊,这些期刊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和院系有着紧密关联。鉴于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的研究产出国之一,加上内地政策强调“文化自信”,这为受中国文化启发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巨型期刊项目旨在整合这一领域的双语研究成果,项目并不局限在香港中文大学,也覆盖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项目的核心宗旨是提供一个可靠、知名度高的平台,以合理的成本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可见度和影响力。巨型期刊的初步涵盖的研究主题如下:(a)文化与社会(b)高密度社会科学(c)岭南文化研究(d)中国语文与语言学(e)文化遗产保护4.1 4.1 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图书馆的所有项目都十分重要。识别当中的关键参与者并吸引其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及外部合作伙伴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在香港是较新的概念,因此在项目规划阶段,初步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对项目的建议,并将这些反馈交给图书馆团队进行深入讨论,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图书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借助其在出版和期刊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作为 15 种期刊的出版和发行机构),并成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此外,为了鼓励学者发表作品,对在平台上发表的作品给予认可或奖励是必不可少的。经过讨论,一些资深学术领袖和部分香港中文大学教职员原则上对该项目表示了支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2 持。在香港中文大学内部的讨论中,围绕巨型期刊的研究范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巨型期刊是否应该专注于推广香港中文大学的期刊和品牌,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吸引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有类似研究兴趣的更多研究机构参与。如果巨型期刊以机构命名,如“UCL Open”和“哈佛开放期刊计划”,则可能会降低非香港中文大学附属期刊的参与意愿。纳入非香港中文大学附属的期刊,将有助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和在其发表成果的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图书馆正在积极征求香港中文大学内地及大中华发展处、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意见与建议,并计划进一步了解香港政府资助委员会(UGC)资助的图书馆以及内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的潜在兴趣。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是建立钻石开放获取期刊的一个挑战,因此将现有期刊转型为巨型期刊可能是启动项目的一个实际途径。图书馆已经从与香港中文大学相关或相关的期刊中,挑选出了相关学科领域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对期刊本身来说,成为巨型期刊项目的一部分有几个潜在好处。首先,与仅在院系网站上发布相比,它能够为期刊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显眼的展示平台。其次,这些期刊大多尚未建立期刊管理系统,巨型期刊项目将提供一个更加稳定、更具吸引力、更符合专业标准的平台,服务于作者、同行评议者和编辑团队,这有助于提升期刊在学术界的声誉。在作者方面,为增强平台的权威性,我们可以邀请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而这些学者的职业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他们所发表的期刊的標題。尽管图书馆在元数据和引文计量学方面拥有专业知识,但在期刊管理及索引的后端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有不足。虽然存在如开放期刊系统(Open Journal Systems,OJS)和 Janeway 等提供免费开源解决方案,但由于巨型期刊在出版双语研究方面的特殊定位,一个能够同时支持英文和中文的平台显得格外关键。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平台,中国知网为钻石开放获取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建议。4.2 4.2 治理与质量控制治理与质量控制 在构建这一概念时,一个重要考量是期刊平台必须由学术界主导,这有效确保这一新兴出版渠道的学术出版活动由研究者掌控。确保发表的内容具有学术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3 义和创新性对于质量保证是至关重要的。期刊编辑将继续监督各个期刊的编辑和同行评审过程,同时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各参与方需贡献其所长以确保巨型期刊的整体质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将负责协调各方并进行战略规划;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将负责出版运营并进行市场推广;巨型期刊编辑委员会和资深学术利益相关者将指导巨型期刊的发展方向;出版合作伙伴将提供必要的后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入平台的期刊必须符合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2024)所规定的标准才能被纳入索引。此外,期刊应遵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核心指导原则和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OASPA)的行为准则。在此过程中,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可向期刊编辑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协助。遵守并维护这些标准有助于期刊在学术界保持良好的地位和声誉。4.3 4.3 挑战与机遇挑战与机遇 在讨论中发现,数据安全被确定为需要风险管理的关键领域之一,尤其是与中国内地的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有关的事项成为了主要关注点。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将数据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跨境转移到内地的可行性。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存储,巨型期刊的元数据和出版物应在非中国知网(CNKI)的系统中进行备份。由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在香港是相对新的出版模式,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以彰显其益处,以获取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初步支持。此外,我们还需要为巨型期刊筹集资金,以覆盖后端基础设施的初始建设成本,以及管理和印刷期刊、元数据和DOI 管理所需的人员成本。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推动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内地的开放获取出版向前发展。风险与成本管理风险与成本管理考虑到钻石开放获取平台在本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机构和商业伙伴正在探索能够控制风险并减少财务负担的的办法。作为初始策略,相比一次性全面推出的“大爆炸”模式,采取先行试点再逐步扩大的方法,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术用户群体,似乎更为合适。於早期采纳者而言,尤其是学术界的贡献者和潜在的作者,管理声誉风险和考虑时间限制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可扩展性是关键可扩展性是关键平台规模的扩大将直接提升出版效率,降低单篇文章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4 出版成本,并满足更高的技术标准。以传统的研究影响力评价指标为参照,若干针对学科特定开放获取巨型期刊的研究发现,得益于其产出的文章数量和引用频次,这些巨型期刊在与同领域传统期刊的引文计量参数对比中表现更为出色(Heneberg,2019;Li et al.,2023)。虽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科学相关的主题,但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期刊来说,其意义同样重大,因为它可能会促进一个积极的循环:更高的引用率吸引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确保高质量研究的传播-自从开放获取巨型期刊的诞生,巨型期刊成为发布研究成果的热门渠道,尤其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由于巨型期刊每年发布大量研究,而同行评审过程高速进行,评核集中在知识可靠度,而非创新度,这在学术界引起了讨论,质疑巨型期刊出版的研究质素。虽然这些质疑都是针对须缴付文章处理费的巨型期刊,品质监控确实是新晋学术平台的一大挑战。在此项目,我们团队将沿用旧有的同行评审做法,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编辑团队,确保研究成果的素质。作为一个学术主导的期刊,我们团队将收集不同研究成果,邀请学科专家组成编辑团队,为维持巨型期刊良好的同行评审制度及研究出品素质作出贡献。中国内地的钻石开放获取机遇中国内地的钻石开放获取机遇 自 2020 年起,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便致力于提升国内期刊质量,并将开放获取作为发展重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2022 年的报告,截至 2022,在该计划涵盖的 245 种期刊中,仅有 9%保持订阅制;34%实现了青铜开放获取(主要是中文期刊);25%为混合型期刊;17%为钻石开放获取;15%为金色开放获取。其中,金色和钻石开放获取期刊大多为英文期刊。报告特别指出,卓越行动计划支持的英文期刊正积极拥抱开放获取的趋势,而中文期刊在开放获取出版方面尚缺统一标准。此外,仅 179 种中国期刊被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英文期刊 123 种,中文期刊 39种,其余为双语期刊)。鉴于中国是全球研究产出大国,并且正致力于培育高质量的本土期刊,对于以中文或双语出版的期刊而言,遵循国际标准(如 DOAJ)的开放获取出版领域蕴藏着巨大潜力。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5 5.5.中国知网技术发展以迎接钻石开放获取机遇中国知网技术发展以迎接钻石开放获取机遇 开放科学提倡在科学研究过程的实现全流程的开放透明,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科学进步。学术图书馆在推动开放科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落实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基于在学术文献和知识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丰富经验,中国知网对学术传播和学术研究生态系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完全认同图书馆作为研究者的紧密伙伴,是“开放”行动中承担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二选择。中国知网在 NXD 数据库构建、结构化数据加工、出版资源管理、内容重组、多元发布、内容发现、知识挖掘、版权保护、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熟且先进的基础技术成果和应用软件系统,广泛应用到出版社、期刊编辑部、新闻媒体单位和互联网内容运营机构的数字化工程建设中。中国知网针对中国研发的实力,辨识了重大科技突破,图书馆可透过以下方面取得商业出版社的支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例如翻译和分析功能,在项目始初将其融入新建的平台。例如,中国知网充分利用海量中文研究语料库进行大模型训练,打造了自主可控、可信增强的中华知识大模型(华知大模型),有效解决现有大模型知识记忆错误、信息时效性不足、逻辑推理错乱和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大数据:大数据:经过多年开发,构建了一整套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加工处理技术和服务,支持对海量学术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收集、筛选、清洗、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使用。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有巨型期刊将提供投审稿系统、同行评审系统、论文查重系统、AIGC检测工具、智能审校工具、自动排版软件、精准推送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具,实现期刊出版流程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在巨型期刊建设方面,CNKI 可以为巨型开放获取期刊平台定制客化搭建服务。为确保任何新兴巨型期刊的发展,服务应照顾出版者、作者和研究人员学术出版的需求,一个稳固的平台应促进作者投稿、公开评审、快速出版和开放获取,並提供由投稿、审稿、发布、出版到传播推广的全流程服务,并可根据学术出版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数据管理、工作流搭建、平台定制及全球推广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Adams,et al.(2023).Global Research Report:Chinas research landscape.https:/doi.org/10.14322/isi.grr.chinas.research.landscape Alves,Tony.(27.10.2023)How Committed is China to Open Access and Open Science?HighWire https:/ 17 May 2024.Asai,S.(2021).An analysis of revising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for open access journals between 2018 and 2020.Learned Publishing,Vol.34 No.2,pp.137-143,doi:10.1002/leap.1334.Bjrk,B.C.(2017)Growth of hybrid open access,20092016.PeerJ 5,e3878.doi:10.7717/peerj.3878 Bulock,C.(2019).Open dialog:SciELOs approach to open access publishing.Serials Review,45(4),245-247.https:/doi.org/10.1080/00987913.2019.1690931 Carvalho,L.,&Antonio,B.,Jr.(2023).Parochialism and its meanings in the lati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s:Experiments with web of science and SciELO.Global Perspectives,4(1)doi.org/10.1525/gp.2023.88389 Chakravorty,N.,Sharma,C.S.,Molla,K.A.et al.(2022).Open Science:Challenges,Possible Solu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Proc.Indian Natl.Sci.Acad.88,456471.doi.org/10.1007/s43538-022-00104-2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ST).(2022).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China.https:/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7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Technical,and Medical Publishers.(2022)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China.Demeter,M.,Jele,A.&Major,Z.B.(2021).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A Comparative Empirical Analysis Over Seven World Regions and Nine Academic Disciplines.Pub Res Q 37,364383.https:/doi.org/10.1007/s12109-021-09814-9 Douglas,Kimberly.(1990).The Serials Crisis.The Serials Librarian 18,no.12(2 August 1990):11121.https:/doi.org/10.1300/J123v18n01_08 Ellers,J.,Crowther,T.W.,&Harvey,J.A.(2017).Gol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mega-journals:Developing countries pay the price of western premium academic output.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49(1),89.https:/ Fuchs,C.,and M.Sandoval.(2013).The Diamond Model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Why Policy Makers,Scholars,Universities,Libraries,Labour Unions and the Publishing World Need to Take Non-Commercial,Non-Profit Open Access Serious.TripleC:Communication,Capitalism&Critique 11,no.2(2013):42843.Greussing E,Kuballa S,Taddicken M,Schulze M,Mielke C and Haux R.(2020).Drivers and Obstacles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5:587465.https:/doi.org/10.3389/fcomm.2020.587465 Heneberg,P.The troubles of high-profile open access megajournals.Scientometrics 120,733746(2019).https:/doi.org/10.1007/s11192-019-03144-6 Hyland,K.(2023),Enter the dragon:China and global academic publishing.Learned Publishing,36:394-403.https:/doi.org/10.1002/leap.1545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8 Khoo,Shaun Yon-Seng.(2019).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Hyperinflation and Price Insensitivity:An Open Access Sequel to the Serials Crisis.LIBER Quarterly: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 29,no.1:118.https:/doi.org/10.18352/lq.10280 Kudeli,R.(2024).On the fast track to full gold open access.Ithaca:Retrieved from https:/ Li,J.,Long,Q.,Lu,X.et al.Citation beneficiaries of discipline-specific mega-journals:who and how much.Humanit Soc Sci Commun 10,541(2023).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3-02050-w Marcondes,C.H.,&Sayao,L.F.(2003).The SciELO Brazilian scientific journal gateway and open archives: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LO-Open ArchivesData Provider server.D-Lib Magazine,9(3).doi:10.1045/march2003-marcondes National Science Board.(2023).Publications Output:U.S.Trend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Science&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24.Morrison,Heather,et.al.(2021).Open access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2011 2021.https:/ruor.uottawa.ca/handle/10393/42327 Nelson,A.Memorandum for the Head of Executive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8/08-2022-OSTP-Public-Access-Memo.pdf Owens,B.(2024)Chinas research clout leads to growth in homegrown science publishing.Nature 630,S2-S4.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1596-2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19 Rizor,S.L.,&Holley,R.P.(2014).Open Access Goals Revisited:How Green and Gold Open Access Are Meeting(or Not)Their Original Goals.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45(4),321335.https:/doi.org/10.3138/JSP.45.4.01 Science Europe.Diamond Open Access.https:/www.scienceeurope.org/our-priorities/open-access/diamond-open-access SCImago,(n.d.).SJR 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 Portal.Retrieved 17 May 2024,from http:/ Torres-Salinas,D.,Robinson-Garca,N.,Moed,H.F.(2019).Disentangling Gold Open Access.In:Glnzel,W.,Moed,H.F.,Schmoch,U.,Thelwall,M.(eds)Springer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Springer Handbooks.Springer,Cham.doi.org/10.1007/978-3-030-02511-3_5 Wang,Kun-peng(2023).Investigatio,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net Full-text Access of CSSCI Source Journals.2023(3),Sichuan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17-22.Woolston,Chris.(15 June 2023).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 2023:China tops natural-science table.Nature.https:/ Xu,Xin.(2024).Research evaluation in China:policy,practice and prospects.Handbook of Meta-Research(edited by Oancea,Alis,et al)https:/doi.org/10.4337/9781839105722.00022 Zhao,L.(2014).Riding the Wave of Open Access:Providing Library Research Support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 Literacy.Australian Academic&Research Libraries 45,318.王昆鹏(2023).CSSCI 来源期刊互联网全文获取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2023(3),四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关于钻石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项目的思考 20 川图书馆学报 17-22.2024 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正式发布 https:/
AI 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 白皮书(白皮书(1.0 版)版)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二二四年七月二二四年七月 前前 言言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人工智能(AI)将重塑教育范式已成为共识,教育领域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汇聚卓越人才的高地,集成电路产业与数字教育、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对数智化技术的深刻运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趋势。AI 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白皮书包括以数字化开辟集成电路教育发展新赛道、以智能化破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挑战、以集成化赋能集成电路智慧教育新范式、以国际化形成集成电路融合开放新格局四部分内容,分析了智能时代集成电路教育变革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探讨了 AI 赋能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作用与路径。本白皮书由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撰写。衷心感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给予撰写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诚挚邀请行业人士关注本白皮书,共同探索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演进方向,促进 AI 融入集成电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携手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I 目目 录录 一、以数字化开辟集成电路教育发展新赛道.1(一)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突破口.1(二)拥抱智能时代,探索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3 1、人才需求和课程体系高度匹配.4 2、教育平台的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5 3、先进的“工程贯穿式”培养理念.5(三)加快数字变革,引领集成电路教育高质量发展.6 1、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6 2、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创新要素.7 二、以智能化破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挑战.11(一)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特点”.12 1、集成电路人才缺口明显,人才结构失衡.13 2、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14 3、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难度大,瓶颈突出.15 4、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迭代更新快.16(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聚焦”.17 1、聚焦集成电路全生态链人才供给.17 2、聚焦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等急需刚需.18 3、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18(三)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下功夫”.18 1、在“筑牢培养根基”上下功夫.18 2、在“构建培养格局”上下功夫.19 3、在“完善培养模式”上下功夫.20(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举措”.20 1、智能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20 2、加强师资队伍数智化教学水平建设.22 3、完善集成电路人才数智化培养机制.23 4、落实产教融合新思路.23 三、以集成化赋能集成电路智慧教育新范式.28(一)AI 赋能的集成化创新平台建设策略.30 1、适合用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特性.30 II 2、AI 赋能平台与生态的建设.31 3、AI 赋能新平台下的学生创新模式.37(二)理论知识的集成化重构.37 1、基于知识切片进行重构.38 2、利用虚实结合手段深化重构.40 3、开发线上微课和微实验助力重构.42 4、开展项目实践夯实重构效果.43 5、实现产学研相融合的绿色便捷通道.45(三)实验体系的数智化集成.46 1、实验内容和方法的革新.47 2、教学资源的数智化集成.48 3、教学过程的智能化集成.49 4、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数智化集成.50 5、评价体系的系统集成与完善.52(四)教学实施模式创新:“教-学-用”集成.53 1、集成电路教学内容的集成化.54 2、集成电路授课过程的集成化.55 3、集成电路师生互动的集成化.56 四、以国际化形成集成电路融合开放新格局.57(一)技术创新国际化.58 1、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背景.58 2、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现状.59 3、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影响.59 4、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60(二)产业链协同国际化.61 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国际化的重要性.61 2、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国际化的现状.62 3、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62 4、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63(三)市场拓展国际化.64 1、集成电路产业市场拓展国际化的重要意义.64 2、集成电路产业市场拓展国际化面临的挑战.65 3、集成电路产业市场拓展国际化的发展趋势.67(四)人才交流国际化.69 1、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交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69 III 2、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交流国际化的现状.70 3、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交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71(五)政策支持国际化.72 1、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国际化的重要性.72 2、集成电路产业国际经验借鉴.73 3、集成电路产业国内政策举措.74 4、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75 五、未来展望.76(一)教育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76(二)虚拟技术促进教育优质资源普惠共享.77(三)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育新范式.79(四)人工智能指引教育内容新方向.80 1 一、以数字化开辟集成电路教育发展新赛道一、以数字化开辟集成电路教育发展新赛道(一)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突破口(一)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突破口 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在全球网络与智能技术深入演进的大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成为普遍共识。各国纷纷将数字化作为创新教育、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谋划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如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德国数字教育倡议,法国“教育数字领地”项目等,不断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改进、师生素养提升、教育理念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数字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先手棋。2022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2 2024 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并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将中国数字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选择,为教育数字化全局性变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更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的战略途径。数字化能力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让人人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互动,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制定专属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果。数字化应用还为教育管理和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不断深化教育变革创新,将教育数字化视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建设成效显著,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面临从局部转型到全面转型乃至全局变革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开放、更高质量、更有韧性的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数字化跨越式发展,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3(二)拥抱智能时代,探索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二)拥抱智能时代,探索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集成电路是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之一,夯实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提出加强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十四五”规划也特别指出要加大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以满足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紧迫需求。探索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是抓住智能时代 AI 红利发展高质量集成电路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芯片技术迭代快、创新需求高、跨学科融合深,集成电路教育“产教脱节”“知识老化”“实践断层”等问题层出不穷。AI 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大挑战。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聚智”再“强芯”,打造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集成电路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探索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还是加快培养集成电路卓越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趋势。由于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集成电路数字教育突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数据这一新质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强化智能技术运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关键地位,成为实现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4 如图 1 所示,与传统集成电路教育模式相比,教育数字化的“聚智强芯之举”具有以下特点:图 1 教育数字化“聚智强芯之举”1、人才需求和课程体系高度匹配、人才需求和课程体系高度匹配 深入调研集成电路行业和教育需求,与产业内企业合作,分析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同时,评估高校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教学现状和学生技能水平,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这一步骤,明确当前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困境和痛点,确立数智化创新教育模式的目标和路线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工程实践环节,弥合学生当前学情和产业人才需求的巨大鸿沟,深入评估集成电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教育质量,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项目,确保人才需求与课程体系高度匹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5 2、教育平台的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教育平台的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电子教材、视频讲解、互动课件和虚拟实验。这种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打破时空界限,不仅使得学习内容更为灵活,还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最新技术同步。同时,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建议。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度、理解能力和兴趣点的分析,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反复练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这种虚拟实验不仅安全高效,还能弥补现实实验中设备和资源的不足。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也是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以自动安排课程、跟踪学生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效果,并提供实时反馈。与传统模式相比,数智化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有序。3、先进的“工程贯穿式”培养理念、先进的“工程贯穿式”培养理念 集成电路人才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经验的培养,这是目前高校教育最欠缺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数智化教育模式引入“工程贯穿式”培养理念,以真实的产业工程项目为牵引,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搭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框架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6 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课业导师,依托产业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产教融合工程师技术中心,推动校企资源双向流动,联合开展课程教学、实训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维度校企合作,充分整合、贯通集成电路创新实践育人资源,实现芯片设计、流片、封装和测试全产业链培养闭环,解决学生无流片经验这一“老大难”问题,打造高质量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三)加快数字变革,引领集成电路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加快数字变革,引领集成电路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我们将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1、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 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其发展对于各行业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通过数字化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培训专业人才,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增强实践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其一,数字化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更丰富和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体验,包括虚拟实验室、在线仿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成电路的复杂概念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效。7 其二,数字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时间和地点限制,为教学场景在时空上实现极大拓展,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共享。有助于解决不同地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学生平等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机会。其三,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材料科学等。数字化教育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其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力。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集成电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快数字化教育的变革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使教育内容和质量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2、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创新要素、加快数字化变革的创新要素 高校数字化改革和创新的新要素主要涵盖以下 6 个方面:图 2 数智化改革创新要素 8(1)数智化理念与管理 在高校中推广和实施数据驱动、智能化和技术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改善。教育数智化是人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对教育体系和教育者的理念、素养、能力、方式带来了变革,促使人们的思维认识、教育规划、教学方式、工作实践、教育文化等加速向数智化演进和深化,以数智化的认知和方式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数智化理念、环境、文化、导向等将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高等教育数智化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以数智化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数智化政策涉及学校业务管理数智化、教学投入与活动、教师与学生等方面。高校数智化管理涉及智慧校园建设、教学过程支持与教学管理、人财物管理等方面。通过数智化技术对教育体系进行全面赋能,推进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改革与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体系发展活力与学校治理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数智化管理的基本目标。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从学生信息、教学数据、科研成果等多方面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优化学校管理和决策过程。(2)智能化教学与学习环境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学习环境,可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智能 9 化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学习历史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内容推荐,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填补知识漏洞,强化已掌握的知识点。能够实时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及时提供反馈。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教师和学校提供定量和定性的教学评估依据。基于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兴趣偏好,智能化系统可以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籍、视频课程、在线练习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消化知识。智能化教学环境可以改善教学管理流程,如课程安排、作业分发和批改、学生进度跟踪等。这些系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使其更多时间专注于教学内容的提升和个性化指导。(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在高校教育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用于实验室模拟、实地考察、实践创新等方面,丰富学习体验并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通过 VR 技术模拟实验室操作,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工具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进展和需要帮助的信息,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利用VR、AR、视频会议等技术,实现更生动、更互动的教学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或者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参与跨地域的互动学习活动。10(4)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是利用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可及性和灵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课程,随时随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例如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在线课程、专业领域的教育内容等。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出发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课程,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支持。支持丰富的互动功能,包括各类实时讨论、在线小组项目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习方式不仅限于视频课程,还包括模拟实验、虚拟实境学习、在线测验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学习体验。(5)科研管理和创新孵化 高校科研管理和创新孵化是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旨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出、转化和应用以及促进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涉及到对学术研究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其目的是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加强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的转化。创新孵化可以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产品,支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研管理的有效组织和创新孵化的系统支持,高校能够更好地发挥科研优势,促进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和经济效益的实现。11(6)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高校在推进数智化改革时,在管理和使用大量教育数据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责任,需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政策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信息安全。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等设施,保护校内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黑客入侵。对于重要数据和敏感信息,高校应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设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根据用户角色和需要进行授权管理,避免未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敏感数据。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需要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保障措施,通过综合的措施保护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利,以确保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学校社区的安全和稳定。二、以智能化破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挑战二、以智能化破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半导体科技面临愈演愈烈的脱钩、扼制、断供等挑战,“卡脖子”技术背后凸显的是集成电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集成电路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技术门类,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重视核心技术创新,更要关注人才体系化供给。站在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如何在产业前沿培养并保持一支真正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12(一)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特点”(一)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特点”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 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它通过特定的工艺将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布线互连,集成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形成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这种集成方式极大地缩小了电路的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可靠性和性能。5G/6G 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高性能、低功耗集成电路的需求。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和技术挑战。为了应对技术瓶颈,中国正在加大投入进行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特别是在先进制程技术、封装测试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知识产权核(IP)等方面。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和关键设备、材料上仍然依赖进口,这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当前,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加快集成电路人才供给侧改革,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全面突破带来的人才“质”与“量”的迫切需求,是教育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综合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以及产业发展实需,我们发现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有四个显著特点:第一是“缺”。集成电路产业缺高端工程人才,缺优秀师资(尤其缺既有学术背景、又有产业经验的优秀导师),缺工程实 13 践,也缺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第二是“难”。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门槛高、产业投资大,导致学术畏难情绪也相对较高。第三是“杂”。集成电路产业细分领域繁多,这对产业的岗位目标能力提出了更加多元化要求。最后是“散”。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多学科交叉产业,需要更多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事业广度的跨学科人才。比如,设计行业需要懂数学、算法;制造行业需要懂物理;材料行业需要懂化学,等等。上述特点使得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挑战,探索新型数智化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必要性愈发凸显。1、集成电路人才缺口明显,人才结构失衡、集成电路人才缺口明显,人才结构失衡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受到中央和有关部委的重视,2020年国务院正式发布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专门强调了新时期集成电路发展的人才建设问题。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 聚焦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育机制体制和人才培育质量两方面内容。人才短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到 2024 年行业人才总规模将达到 79 万人左右,但依然有 23 万人左右的人才缺口。人才缺口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人才的层次和分布上也有不均衡的现象。虽然中国集成电路人才数量已经达到美国的两倍,但在高端研发和管理岗位上的人才仍然相对稀缺。缺口主要存在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各个环节,尤其是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的人才最为紧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设立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和质量上培养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总体上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正处于人才需求旺盛期,从业人才短缺问题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同时,半导体科学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技术经验和行业技术诀窍,而这些关键知识载体是产业内的各类技术人才。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内涵应该包含3个层次:基础人才、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基础人才指的是行业内掌握基本技能和隐形经验,从事基础流程的人才;创新人才指的是掌握大量的隐性知识和行业技术诀窍,能够推动产业渐进式创新的专业型或复合型人才;领军人才则指的是能够实现集成电路前沿技术“从0到1”的突破、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才,包含重大源头创新、原始理论创新、重大工艺路径创新等。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体系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缺乏具有行业经验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二是严重缺乏国际视野的产业领军人才。在半导体领域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方面,尚有不少优化空间。2、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是确保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在半导体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集成电路作为典型的交叉领域需要更多跨学科人才。目前我国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有三种方式,第一是高等教育,许多大学设有集成电路、微电子、电子工程、15 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提供本科到博士的教育,着重于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第二是职业教育,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学校提供了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集成电路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是终身学习与培训,行业内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至关重要。虽然这三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已经基本建立,但不同层级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脱节现象,难以高效融合构建起完备全产业链条人才培养体系。3、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难度大,瓶颈突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难度大,瓶颈突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首先获批的一级学科,其知识面覆盖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物理学、数学、化学、自动化、机械、电子学、材料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大部分理工科目和大量前沿发展领域,知识庞杂、跨度大且脉络性不强。这种交叉学科的特性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困难,对学生而言,学习强度大、难度高,极易出现难以适从的情况。目前我国高校培养芯片人才的实训环境缺乏,掌握国际前沿理论和技术并具备实战能力的师资资源稀缺,由于集成电路产业所涉及的工具和实践设备昂贵,院校相关软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且数量不足,而企业能够提供用于教学的资源较少,学生实操机会有限,特别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集成电路流片等实操训练,很难满足企业对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的实际要求。16 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双融”创新存在着瓶颈制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卡脖子问题凸显,集成电路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另一方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专业,与知识框架基本稳定的传统学科不同,由于颠覆性技术近年来的不断涌现,这些技术显示出对传统方案的替代潜力,需要被纳入专业知识体系中,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4、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迭代更新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迭代更新快 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高度竞争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它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戈登摩尔在1965 年提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虽然近年来这一速度有所放缓,但技术进步仍然显著。在工艺制程上,现代集成电路的制造已经进入到了纳米级精度,例如 5 纳米、3 纳米甚至更小的制程节点,这使得芯片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同时降低功耗和成本。每一次节点的变化都带来相关产业的迅速变化。在封装方面,先进封装技术如系统级封装、扇出型封装等,使得多个芯片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集成,增强性能并简化设计。为了克服平面微缩的物理极限,3D 堆叠技术开始应用,通过垂直堆叠多层电路来提高芯片密度和性能。在材料体系方面给,除了传统的硅材料,研 17 究人员正在探索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以及神经形态计算、量子计算等新架构,以期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领域。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推动了电子产品的创新,也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随着 5G/6G 通信、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医疗健康监测等新兴应用的兴起,集成电路产业还将持续快速迭代,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聚焦”(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聚焦”1、聚焦集成电路全生态链人才供给、聚焦集成电路全生态链人才供给 实现教科产要素从背靠背“整合”到手挽手“联合”。现阶段面向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 EDA 工具等多个领域,全生态链的人才培养供给非常关键,既懂设计应用又懂装备工艺的产线人才需求更为迫切,需要政府、产业、高校“三箭齐发”,加快组织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例如,深入推进包括政府主导的就业创业体系、产业主导的实操实训体系、高校主导的导师课程体系等全方位育人要素的共建共享,切实将“行业多主体”打造为“事业共同体”。18 2、聚焦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等急需刚需、聚焦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等急需刚需 实现从应试“破题”到主动式“破局”。需要充分认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把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最高追求。发挥学校知识育人、企业实践育人“双优势”,推动人才选拔关口、工程实践关口“双前移”,让工程人才在真实产业环境的大平台中锤炼真本领,在激烈市场竞争的真场景中解决真问题。3、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实现从“铆接”式合作到“焊接”式合作。一方面,要在“人”上谋创新。探索“旋转门”机制,打造更加灵活的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互聘模式,打造高质量“双导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在“评”上谋创新。优化入口评价,不拘一格选拔培养好苗子;改革出口评价,探索培养成效考核新办法。同时,还要在“管”上谋创新。这方面,我们要善于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上找经验,那就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要依托校企联合管理实体来组织运行,为打通校企人才培养壁垒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三)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下功夫”(三)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三个下功夫”1、在“筑牢培养根基”上下功夫、在“筑牢培养根基”上下功夫 筑牢培养的根基是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充分考虑集成电路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学校探索问题导向下的知识体系重组和交叉实践下的学科体系重构,保障集成电路学科相关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弱势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并打造特色学科,19 高校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凝练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向。并打造以优势学科,赋能新兴战略性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战略服务型学科生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研究方向布局上,需要立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交叉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层次上,探索本硕贯通、本硕博贯通,并提升和完善集成电路人才学段贯通式培养能力。通过学科布局,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培养模式更行等,形成坚实牢固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根基,助力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2、在“构建培养格局”上下功夫、在“构建培养格局”上下功夫 构建一个全面且高效的培养格局是确保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集成电路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领域,其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集成电路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电子工程领域,而是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广泛的交叉学科研究与应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是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理工科院校具有独特的多学科优势,同时与行业结合紧密的天然优势。培养集成电路人才,需要多学科,多学院共同打造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构建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各环节、服务集成电路领域多层次、覆盖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格局,与行业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等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20 3、在“完善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在“完善培养模式”上下功夫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教育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集成电路作为一门实践型的学科,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更新,在 AI 赋能下将工程实践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阶式提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成立企业与学校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共建平台等模式,学校与企业形成人才培养团队,团队共商、项目共谋、导师共聘和人才共育等多少形式,加强产教融合。将服务产业需求作为育人“选题”,依托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以及专业领域的科研平台,在有组织科研实践中开展“实网、实采、实操、实战、实检”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举措”(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四个举措”1、智能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智能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的智能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改革和优化教育和培训体系,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数字化转型在人才培养上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线学习平台 在线学习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的数字平台,这些平台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访问教育资源。利用 MOOCs(大型开放在线课程)、虚拟教室、在线研讨会和网络研讨会等,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教育资源。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 AI 算法推荐 21 适合每个学习者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内容。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为终身学习和全球知识共享创造了新的机遇。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共享,云协作工具支持团队项目和远程协作,使得学习更灵活化。(2)模拟与虚拟现实 集成电路应用性实战性要求高,尤其在集成电路制造上需要对硬件进行较大投入,实验成本高昂。并且学生在产线实习面临操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模拟可以基于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者是两者结合,通过模拟可有效分析实际操作的各项性能。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环境,让学生感觉已置身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可以提供安全、沉浸式的实践体验,为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提供逼真的技能培训环境。(3)数据分析与学习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学校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收集人才培养的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和进度,为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有力支撑。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作品等自动评价和反馈,提供全天候学习支持和解答疑问,根据学习者的进度和表现动态调整难度和内容。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升教师工作效率,促进教学改进。22(4)移动学习和持续教育 随着现在移动通讯的发展,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以提供随身携带的学习体验,便于碎片化学习。所配置的应用软件,能够整合学习资料和活动,方便随时访问和复习。在线认证课程和微证书,允许在职人员更新技能而不中断职业生涯,专业发展平台,提供集成电路行业特定的课程和职业发展路径。移动学习让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更趋于灵活化和持续化。2、加强师资队伍数智化教学水平建设、加强师资队伍数智化教学水平建设 随着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发展需求,兼具芯片专业知识以及丰富数字教学技能的师资队伍还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数智化教学水平建设有待加强。推动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工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集成电路教育教学,而是实现技术与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多个不同方面入手,包括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培训机制以及构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模拟软件、数据库和互动学习工具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教学的内容需要跟上快速变化的技术趋势,培养出的人才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23 3、完善集成电路人才数智化培养机制、完善集成电路人才数智化培养机制 通过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数智化机制的建设,可以提高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效果和就业质量。(1)增设数智化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智化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智化素养和技能。(2)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将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3)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本硕博贯通制培养模式,超常规加快培养能够胜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集成电路领域拔尖创新和领军人才。4、落实产教融合新思路、落实产教融合新思路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目标。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变革正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产教融合通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提升教学质量与实践平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及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可以推动集成电路数智化培养模式的改革。24 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当前高校培养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智化人才。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等权威报告,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需求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而高校的培养能力有限,产教融合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技术复杂、工程实践要求高等特点,仅靠高校自身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产教融合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如先进设备、真实项目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项目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学指导。产教融合推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攻关等活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迭代更新快,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产教融合通过引入最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动态,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同时,企业工程师的参与也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最新的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25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要求。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性举措。提出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 50 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培育 1 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强调要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在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2021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2022 年 3 月,中组部等九部委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推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2022 年 8 月,为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正式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通过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智能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集成电路人才教育的效率和灵活性,还促进了全球化视角下的知识共享和文化交流。然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教育体系、企业需求、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本身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度。26(1)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许多地区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地区或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更为明显,这通常会限制教育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影响到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技术设施和平台如果不足以支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比如网络带宽、云计算资源、虚拟实验室等,也会影响数字化教育的进程。在网络方面,缺乏可靠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会阻碍在线教学资源的访问和远程教育的实施,学生和教师可能无法实时参与在线课程或协作项目,计算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智能设备的短缺,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必要的工具进行数字化学习,缺乏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限制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频繁的停电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导致学习中断和数据丢失。为了实现集成电路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进和完善。(2)专项资金设立和投入 实施集成电路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包括软硬件升级、师资培训和实验课程开发等,这对于许多单位来说都是一大负担。硬件设备,如集成电路各类专门实验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电脑、移动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分析工具和安全软件等,云服务费用,如存储、计算能力和协作软件等。网络升级,包括宽带接入、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施等。移动设备管理和物联网(IoT)设备的 27 部署。具有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和再教育,数字化转型后办公业务流程以适应数字化操作,需要实施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以提高效率和协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如教学课件,实验案例等。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会限制教育机构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影响师资培训、内容开发和维护升级等方面。(3)教育理念和组织方法的革新 数字化转型通常伴随着组织结构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需要组织结构的协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引起的抵触情绪,增加转型难度。目前部分学校和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可能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包括决策流程、资源配置和团队协作等方面,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但这需要时间和努力,学校也需要根据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制定相关的数字化教育政策和长期规划,如果资源分配不当和项目执行效率低下会影响数字化转型进程。(4)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是我国的重要宝藏,保护这些人才的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可能会暴露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增加数据泄露的风险。虽然现在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比如加密技术,身份验证与授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定期的安全审计,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对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等。28 总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是势在必行,但是所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通力合作,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改进和扩展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更新和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和文化、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鼓励集成电路企业员工的进行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克服集成电路产业数字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三、以集成化赋能集成电路智慧教育新范式三、以集成化赋能集成电路智慧教育新范式 2024 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所作的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主题演讲中,通过“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这 3I 指明了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集成化”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中的含义,是指将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个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统一、协同、高效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具体来说,集成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集成:将不同的教育信息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管理效率。(2)资源集成:将分散的教育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数据等)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 29 取和利用。(3)技术集成:将不同的教育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进行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个性化。(4)应用集成:将不同的教育应用(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智慧校园等)进行整合,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的学习环境。集成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教育数据的互联互通,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2)提升教育效率:简化教育管理流程,提高教育服务质量。(3)促进教育创新:催生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4)扩大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个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发挥出数字化技术的最大效能,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结来说,“集成化”就是把教育数字化建设从分散走向统一,从割裂走向融合,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智能的教育生态系统。晶上集成电路实践教学平台(简称“晶上”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实践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化”在集成电路教育数字化的具体实践。“晶上”平台以智能通信特色的一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高校首个可提供晶圆级工艺能力的智慧开放式、集成化实践教学平台,推动课程入口、服务中台、工艺基座“三位一体”集成化建设,实现集成电路工程教育惟真惟实实践育人要求,支撑通信、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协同发展,提供产教融合创新支撑。30“晶上”平台将链接课程云入口和工艺线基座,以芯片实践实训为中心,根据用户定制化需求,集成从设计、制造到测试全过程教学的资源切片管理与服务,实现芯片定义实验、需求定义工艺,在产出个人专属芯片成果的同时,具备面向人才培养需求形成系列微实验、素材库、作业试题、测试报告等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一)(一)AI 赋能的集成化创新平台建设策略赋能的集成化创新平台建设策略 1、适合用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特性、适合用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特性(1)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这对于集成电路领域的知识传授、问题解答和文档编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多模态处理能力(如 GPT-4):GPT-4 等最新模型支持多模态输入和输出,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中,这可以用于解析复杂的电路图、芯片结构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GPT 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这可以用于辅助进行电路设计优化、版图设计优化等问题。(4)持续学习和适应性:GPT 模型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可以随着新数据的加入而不断提升性能。在集成电路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特性尤为重要。31 2、AI 赋能平台与生态的建设赋能平台与生态的建设 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演进。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培养出行业亟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摆在集成电路学科建设面前的重要命题。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大学教学改革时,需进行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培养范式和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构建集成电路学科的数智化创新教育平台和生态,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进行系统推进:图 3 数智化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策略(1)紧跟领域前沿、利用大模型进行课程知识体系重构 传统集成电路课程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例如当下先进集成电路技术节点已演进到 3 纳米及以下,而一般教材讲授的 CMOS 器件依以平面器件结构为主(即 22 纳米技术节点之前的工艺),对先进节点下各种量子效应涉及很少。而在数智化发展趋势下亟需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调整,增强其针对性和前瞻性。32 以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教育变革,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图谱与大模型双驱动的自适应学习方法可以用于探索“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作为知识库,存储并检索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标准等。利用大模型可以在全面梳理核心知识领域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梳理课间知识图谱,形成专业知识图谱,从而构建起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整体视图。学生可以通过与 GPT 模型的交互,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向 GPT 模型提问关于某个特定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或性能参数等问题,模型将基于其训练的数据和知识库,给出详细解答内容以及相关可参考的文献资料。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 GPT 模型来辅助讲解复杂的概念和原理,通过模型生成的图表、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与 GPT 模型的互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通过模型进行电路设计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33 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智能化实践案例,支持学员在培训老师和助教的监督和指导下,通过与大模型对话完成特定的集成电路教学科研和实验实践等任务,以提升师生学员的大模型数字素养,使其充分感受和理解大模型的能力边界(包括“幻觉”等内生缺陷),熟练掌握使用大模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方法。(2)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单纯依赖课堂讲授已经难以满足集成电路学科数智化发展的需要。建设集成电路全流程的工艺/设计/制造仿真实验平台,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一步。平台应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虚拟实践体验。通过设计仿真、工艺模拟、故障分析等丰富多样的实验训练,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集成电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支持远程实时实验,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实践教学的时空边界。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先进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测试和优化过程。学生可以在不接触实际硬件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进行电路设计、仿真验证和性能评估。例如,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学生可以利用 GPT 模型进行逻辑门电路的搭建、时序分析和故障排查等任务。通过模型的仿真功能,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电路的运行状态和输出结果,从而加深对电路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34(3)师资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教师是实施数智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主体。加强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提升技术应用能力,而是需要具备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等。首先要建立针对教师的系统培训机制,帮助他们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诊断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与行业专家开展深度合作,增强对前沿技术发展态势的洞见,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保持同步。其次,还应构建教学工作坊等,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在这里,资深教师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分享教学经验、共同研究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教学水平领先的师资队伍。此外,要建立校企双导师组考核评价体系,以非学科化的、强调工程能力的新标准来评价导师,扭转工科教师理科化、纯学术化、脱离工程实践、唯论文倾向,组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校企导师团队。(4)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 学科数智化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知识、又擅长实践创新的集成电路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35 构建“卓越工程师”、“集成电路科学家”等特色培养方案,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同时,还要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的机会。利用智能化、虚拟现实等手段,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画像,根据他们的特点优势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智能化,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创新型人才。数智人才培养需要厚植“数智土壤”,涵育“数智生态”。应积极推动数智技术赋能集成电路学科的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建设智慧教室与云课堂、虚拟全流程仿真平台等推动数智教学空间创新;通过开设数智训练营、主 辅/微专业等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紧跟产业前沿的动态集成电路知识图谱、数智化课程建设等推动教学资源迭代更新;针对国家集成电路部署的宏观战略要求,高校应以“校企联合”和“教研融合”的方式,共同支撑课程群及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畅通“产学研”合作,强化“育才方”与“用才方”的对接,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促进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广大学生得以在“零距离”的集成电路实验实习实践中了解前沿技术,增强“数智”技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创新型自适应学习系统,形成人才培养新范式。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生成符合不同难 36 度的测评练习题目,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难度分布来生成各种类型的题目,更准确地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基于学情诊断的微观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在线跟踪学习记录的知识状态,通过具有可解释性的知识追踪方法设计,获得学生对目标问题的知识掌握状态,实现学情诊断及自适应的教学资源推荐。表 1 创新机制与具体措施 创新机制创新机制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创新项目孵化 结合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孵化平台,鼓励学生提出并实施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项目。创客空间建立 平台设立集成电路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硬件设备、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可以自由实践和创新。创新竞赛设置 进一步组织更加多元化的集成电路相关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潜力。创新思维课程建立 在提供集成电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的线下和线上课程的同时,引入集成电路专业相关创新思维培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方法论和思维模式。创新成果展示 设立专门的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和创新成就。创新导师制度 设立具有集成电路学科特色的创新导师制度,邀请业界专家和学术导师担任学生创新项目的指导老师。创新在线讨论专区 通过设立集成电路学科在线讨论区和其他相关社区,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创新评价体系 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学习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37 总之,建设集成电路学科的数智化创新教育平台和生态,需要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生态建设等多个角度系统推进。通过这些举措的有机结合,我们必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集成电路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赋能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3、AI 赋能新平台下的学生创新模式赋能新平台下的学生创新模式 针对集成电路学科的数智化改革下的学生创新,可以在教育平台中引入包括创新项目孵化、创客空间建立、创新竞赛设置、创新思维课程建立、创新成果展示、创新导师制度、创新在线讨论专区、创新评价体系、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 9 项机制,如表 1所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数智化改革的教育平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集成电路学科领域的学生创新和成果转化。(二)理论知识的集成化重构(二)理论知识的集成化重构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在通信、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集成电路领域也不例外。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校亟需改革传统的集成电路课程体系,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教学,对集成电路领域的理论知识进行集成化重构。38 图 4“晶上”平台引入的体系重构与产学融合集成 “晶上”平台是实现理论知识集成化重构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平台,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字化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教学,例如仿真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帮助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和虚拟实践;还可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例如微课、慕课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此外,采用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快速的验证当堂的理论知识,快速的转化实践经验,这为加速引入产业界最新前沿的技术知识提供了绿色便捷通道,加速了理论知识的集成化重构。1、基于知识切片进行重构、基于知识切片进行重构 基于知识切片进行重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集成电路知识切片、进行重构规划、利用大模型实施重构和评估与反馈四大步骤。其中重构规划和实施重构过程均可以利用大模型的强大数据分析、组织、处理能力完成。39(1)理解集成电路知识切片 定义知识切片:知识切片通常指的是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或模块。在集成电路领域,这些切片可能包括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性能评估等不同的方面。分析切片内容:深入了解每个切片的具体内容、关键知识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电路设计切片可能包括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混合信号电路设计等子模块。(2)进行重构规划 确定重构目标:明确重构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例如,是为了优化知识体系的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便于知识共享还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教学或科研需求。设计重构方案:根据重构目标,设计具体的重构方案。这包括确定重构的范围、方法、步骤以及所需的资源等。(3)利用大模型实施重构 重新组织知识结构:按照新的逻辑或分类方式利用大模型的智能化能力重新组织知识切片。例如,可以根据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需求分析、电路设计、仿真验证、布局布线、制造测试等)来重新组织知识结构。整合与关联知识切片:在重新组织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注意各知识切片之间的整合与关联。在 GPT 模型中可以通过交叉引用、案例分析、综合应用等方式,加强各切片之间的联系和互动。40 更新与完善:在重构过程中,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中的旧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确保重构后的知识体系能够反映当前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4)评估与反馈 评估重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评估重构后的知识体系在易用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效果。收集反馈意见:广泛收集用户或专家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重构后知识体系的看法和建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