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机构:资助机构:编写机构: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资助机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腾讯公益平台 南都公益基金会研究团队:江苇杭 陈翠倩 肖 帆顾问团队:陈 任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郭晋川 北京病痛.
2024 年国际护士节年国际护士节 2 主要撰稿人:David Stewart,副首席护理官。撰稿人:Dr Gillian Adynski,Dr Katherine Bertoni,Howard Catton,Dr Mickey Chopra,Dr Damien Contandriopoulos,Stephen Duckett,Gaetan Lafortune,Dr Jeremy Lauer,Amanda McClelland,Dr Jack Needleman,Colin Parish,Dr Geordan Shannon,Dr Joanne Spetz,Dr Roy A.Thompson,Dr Laura M.Wagner.编辑:Lindsey Williamson 保留所有权利,包括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权利。未经国际护士会明确书面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影印或任何其他方式)、在检索系统中存储、传播或出售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在注明来源的情况下,可以未经授权复制文中的简短摘录(300字以下)。2024年国际护士会(ICN)版权所有,地址:3,place JeanMarteau,1201 Geneva,Switzerland.ISBN:978-92-95124-34-9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4 执行概要执行概要.5 引言引言.9 呼吁重新认识护理的价值呼吁重新认识护理的价值.9 第第 1 章:投资护理行业章:投资护理行业创造体面工作岗位及消除贫困的关键途径,尤其对于妇女和女童创造体面工作岗位及消除贫困的关键途径,尤其对于妇女和女童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12 第第 2 章:投资护理行业,以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并推进全民健康覆盖章:投资护理行业,以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并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和基本服务和基本服务.15 第第 3 章:投资护理行业,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和效力章:投资护理行业,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和效力.17 第第 4 章:投资护理行业,以增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章:投资护理行业,以增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22 第第 5 章:未来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挑战章:未来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挑战需针对充分发挥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规需针对充分发挥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规划划.25 第第 6 章:护士实现重要的社会目标章:护士实现重要的社会目标但谁来关爱护士呢?但谁来关爱护士呢?.27 第第 7 章:对护士的投资与保障章:对护士的投资与保障健康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健康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32 第第 8 章:医院里护士流动率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章:医院里护士流动率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全球视角全球视角.36 第第 9 章:通过对护理实施战略性投资来发掘长期护理的经济效益章:通过对护理实施战略性投资来发掘长期护理的经济效益.39 第第 10 章:重视医院护理服务章:重视医院护理服务.41 第第 11 章:衡量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经济效益章:衡量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经济效益.45 第第 12 章: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是强化卫生系统的关键章: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是强化卫生系统的关键.48 结论与结论与 ICN的行动号召的行动号召.5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3 4 前言前言 护士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专业人员,无论是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受益于护士对全民卫生保健所作贡献的社区,皆深知这一点。然而,除了专业且富有同情心的护理服务之外,护士的全部价值往往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大多数政府的卫生系统缺乏足够的护士,也无法满足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人人理应免费享有的基本福利所需要的新注册护士数量。在今年的国际护士节报告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中,我们请护理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揭示了护理对各地社会的真实、全部价值。他们确认了一个我们已经了解的事实:投资于护理工作、教育和领导力会产生优越的投资回报,即每投入一美元都能获得数倍的收益。遗憾的是,反之亦然:当投资不足时,卫生保健系统会瘫痪,人民会因生病而无法工作,最终导致国家的经济难以兴旺发达。全球有众多案例表明,接受过额外培训、受过高等教育并且能在执业范围内自主开展工作的护士,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甚至更为优质的照护。为了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带来上述社会效益,需要为护士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确保他们有足够多的同事,并获得全面的帮助和指导以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全球护理人才的短缺正在阻碍世界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全民健康,还阻碍了全民富裕。政府应从大局出发,先对护理行业进行投资,才会有后续的回报。我强烈呼吁所有护士利用这份报告来提升他们对决策者、用人单位和政界人士的影响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从护士的专业能力以及后续的经济回报中获益。Dr Pamela F.Cipriano 国际护士会 主席 5 执行概要执行概要 如今,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45 亿人)得不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此外,低质量的护理服务会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某些国家,这类死亡在所有死亡中比例高达 15%,其中大多是可以避免的(WHO,2020a)。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出于保障人权的必要性,在经济层面上也有巨大的激励。每年,全球 GDP 会因人民健康状况不佳而下降 15%(Remes 等,2020年)。随着各国对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经济体进行重建和强化,对护理行业进行战略投资正在成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经济韧性的关键途径。这份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IND)报告揭示了护理的经济效力,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提升护理行业的地位,来推动卫生保健服务、经济发展、和平和社会福祉方面的变革性进步。关键见解关键见解 健康状况不佳导致的全球健康状况不佳导致的全球 GDP损失高达损失高达 15%,比新冠肺炎的预期损失高两到五倍(Remes 等,2020)。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仅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每年因医疗护理质量不佳而造成的生产力损失就高达 1.41.6 万亿美元(WHO,2020a)。发挥初级卫生保健发挥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护士的潜力护士的潜力,为全民健康覆盖(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UHC)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到 2030 年有望拯救多达 6000 万人的生命,并将全球预期寿命延长 3.7 岁(WHO,2023a)。每投入每投入 1 美元用于改善卫生保健美元用于改善卫生保健,经济回报有望达到经济回报有望达到 24 美元美元。强化卫生系统所耗费的成本可以被生产力的提升所抵消(Remes 等,2020 年)。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投资,可以确保人们在恰当的时候获得所需的护理,助力人们实现最高可达到的健康水平并过上充实的生活。延迟接受卫生保健服务可以导致生产力损失、增加护理费用并对健康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创造体面的护理岗位有助于消除贫困并解决全球劳动力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创造体面的护理岗位有助于消除贫困并解决全球劳动力性别不平等的问题。改善护理行业的薪酬、工作条件和职业晋升机会可以赋权于女性,为她们提供体面的工作,使其摆脱贫困。这有助于弥合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难以消除的性别薪酬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某些国家,受过护理专业高等(学位)教育的女性的潜在收入增长率为 323.4%(Wodon 等人,2018 年)。为了达到为了达到 80%的的 UHC 全球有效覆盖率全球有效覆盖率,对护理劳动力的投资至对护理劳动力的投资至关重要关重要。目前,全球有 2900 万名护士,占所有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 50%。有证据表明(Haakenstad 等人,2022 年),为了实现UHC 有效覆盖,全球需要新增 3060 万名护士(即每 10,000 人中要有 70.6 名护士)。要达到 90%的 UHC 有效覆盖率,每 10,000人中需要有 114.5 名护士,即新增近近 6000 万名护士万名护士(Haakenstad 等人,2022 年)。确定投资的优先次序确定投资的优先次序,使高级执业护士等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执业能力使高级执业护士等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执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卫生系统有助于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和效力的效率和效力。有 76%的医生和 79%的护士表示,他们的技能超出了所在岗位的日常工作需求。考虑到培养医生和护士成本高昂且耗时较长,这种情况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本浪费(OECD,2019a)。规划未来方向、投资于护士的工作环境、配备充足的护士人员并允许护士在其执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主权,有助于以最低的成本建立最有效的卫生系统,同时还能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护士的安全确保护士的安全是是建立可持续建立可持续、有韧性的卫生系统有韧性的卫生系统的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卫生保健工作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九倍,给卫生系统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每一名护士感染新冠肺炎,相关损失可达 30,000 美元(见第 7 章)。护士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他们应该被视为全球卫生系统的中流砥柱。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并保持劳动力稳定,还必须遏制各种环境中日益增加的针对护士和其他卫生工作者的暴力行为。投资于护理行业会产生连带效应投资于护理行业会产生连带效应,最终造就更健康的社会最终造就更健康的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护理不仅是卫生保健系统的支柱,也是维持社会整体功能的基石。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前的水平相比,各国平均需要增拨相当于 GDP 1.4%的资金,用于改善其卫生系统。至少一半的投资应侧重于教育、招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应对全球卫生挑战(OECD,2023b)。McKinsey(Remes 等人,2020)(见第 4 章)的一项研究发现,“到 2040 年,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可使全球 GDP增加 12万亿美元,即增长 8%,相当于每年多增长 0.4%。”其中大部分的经济收益源自劳动力规模的扩大和健康水平的提升。投资于安全护理可以节省资金投资于安全护理可以节省资金。平均而言,在高收入国家,每 10 次住院就有 1 次发生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在这些国家,由于护理不当所产生的伤害治疗费用约占卫生总支出的 13%,相当于每年投资可以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的生产力,表现为:1.良好的健康状况 2.促进经济增长 3.创造就业机会 4.在其他领域获得生产性收益 在中低收入国家,卫生保健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率估计为 10:1(Asamani 等,2022 年)。WHO呼吁各国增加初级卫生保健支出,且增幅至少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以填补明显的覆盖缺口并实现 2015年商定的各项卫生目标。6 6060 亿美元,略高于 OECD 成员国 GDP 总和的 1%。投资于卫生保健所带来的显著回报主要体现在预防感染、血栓(静脉血栓栓塞)、压疮和跌倒等方面。保证安全的人员配置以及合理组合具备不同技能的护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专注预防这些危害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例如,每花费 1美元用于预防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投资回报可达 7 美元(Slawomirski 和 Kazinga,2022 年)。护士有助于实现和平护士有助于实现和平。如果人们身体健康、具备工作能力、感到生活充实、参与社会生活、并且获得他人的重视和尊重,紧张与冲突的前兆就会相应地减少。护理工作可减少不平等现象、增进人权保障并促进社会正义,有助于实现和平(见第 6 章)。实现高质量的 UHC并从中获得经济社会效益,紧密依赖于对护理劳动力的赋权和扩充。通过优先投资护理行业,社会能够朝着一个更健康、更繁荣的国际共同体迈进一大步。本 IND 报告汇集了顶尖专家提出的众多经济论据,现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紧密相关的关键主题:1.创造体面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公益做出贡献。2.建设人才队伍,实现 UHC。3.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卫生系统的效力和效率。4.投资卫生保健,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建议建议:ICN 大力倡导实施ICN 变革章程中概述的 10 项政策行动。二维码 7 关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建议关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建议 1.创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 刺激投资,创造体面的护理岗位 采取紧急行动以刺激护理劳动力扩充,并解决导致卫生劳动力市场严重失灵的系统性问题,包括为发展优质护理岗位分配资源和资金。此类行动强调,在卫生保健行业内创造薪酬公平、工作条件安全、具备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受人尊重的护理岗位非常重要。其目的在于确保护理工作既收益丰厚又具有可持续性,以此吸引并留住技术娴熟的护士,最终达到改善卫生保健成果和强化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的目的。2.优化角色和职责优化角色和职责 投资适宜数量的护士,使其具备适宜的技能,并在合适的地点工作 确保配备的人员足以满足卫生保健需求,使护士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以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各种卫生保健环境中有效部署护士,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对患者护理和卫生系统的影响。这样的举措旨在提高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效率。3.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组织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组织 促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供高质量、可负担、以人为本的综合护理服务,尤其关注服务水平不足的地区。对当前的卫生保健系统进行改革,重点关注整个护理过程,而不应局限于医院。这包括充分发挥护士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以及提供全面的、可负担、可及的医院外(尤其在初级和流动式护理机构)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的重点在于确保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服务,同时特别关注服务水平不足的社区。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卫生保健系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减少人们对医院护理的依赖。4.教育和技能培养教育和技能培养 扩展并增加获得优质教育和持续职业发展的机会,确保护士具备的能力能够满足社区不断变化的卫生需求,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投资于护理教育,以改善并增加护士获得优质教育和持续学习的机会。其目的在于使护士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有效应对当前与未来人口面临的卫生挑战,并确保他们能够依据执业范围和所受教育发挥最大能力。5.健康和福祉健康和福祉 执行专为确保和加强护士身体、心理及情绪健康而制定的策略。积极制定并执行促进护士整体健康的政策和做法、营造有益的工作环境,以此确保护士的健康和福祉。这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压力管理策略、人身安全保障以及情绪健康方案。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护士职业和个人发展的卫生保健环境,从而优化患者护理质量并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可持续性。6.资源和设备资源和设备 为护士分配能满足其职责所需的资源。分配必要的实物和技术资产,为护士提供适当的资源和设备支持,使他们能够提供最佳的卫生保健服务。这包括防护服、医疗器械、高效的病历管理系统等各类支持。其目的在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失误和职业危害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患者健康,有助于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其职业发展。7.危机和人道主义环境危机和人道主义环境 确保护士在所有环境中的安全和安保,包括危机和人道主义援助环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护士在高压工作环境(包括应对冲突、自然灾害或流行病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保护,避免遭受身体伤害、心理压力及职业危害。通过优先保护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护士,卫生保健系统可以保证护理和支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维护这些基本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心理韧性和福祉。8 巨大代价巨大代价 健康状况不佳及卫生系统不完善的代价极高健康状况不佳及卫生系统不完善的代价极高:45 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6000 万人因健康状况不佳且无法获得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而丧生。GDP 下降 15%,是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的损失的25 倍 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损失 1.41.6 万亿美元的生产力 为节省资金而投资为节省资金而投资 投资护理行业是实现以下目标的一项重要策略投资护理行业是实现以下目标的一项重要策略:实现有效实现有效 UHC 获得安全、可负担、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 延长全球预期寿命延长全球预期寿命 3.7 岁 高回报高回报 投资护理行业和护士的好处投资护理行业和护士的好处: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提高劳动力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强化卫生保健系统,这对于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消除贫困、促进性别平等 促进社会团结、和平与繁荣 这份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旨在重塑人们对护理价值的认识,强化卫生系统,最终带来更加繁荣的经济和社会。ICN 呼吁全球卫生领导人和决策者采取行动呼吁全球卫生领导人和决策者采取行动 赋权于护士赋权于护士:支持制定全面的政策,让护士能够依据所受的教育和培训发挥最大能力。鼓励护士进一步发挥领导作用并参与政策制定。投资于教育和劳动力发展投资于教育和劳动力发展:增加护理教育经费,为护理行业创造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改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条件: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包括配备充足的人员、提供资源获取渠道、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提供心理健康和福祉支持。公正的认可和待遇公正的认可和待遇:确保护士获得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反映其技能、责任和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通过开展提高公众意识的活动并让护士参与决策,凸显护士对健康和福祉所做的贡献。护士占卫生保健劳动力的近护士占卫生保健劳动力的近50%。每投入每投入 1 美元用于改善卫生美元用于改善卫生保健保健,投资回报有望达到投资回报有望达到24 美元美元。更强大的卫生系统意味着更好的人口健康状态,更健康的人口会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在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卫生劳动力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回报率可以达到回报率可以达到 1:101:10 9 引言引言 这份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报告汇集了世界各地顶尖学者针对护理的影响力和经济效力提出的证据。尽管护士们早知护理行业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所处社会的重要价值,但本报告多方取证印证了这一本能认知:为护理行业注资绝不是一笔损失而是对各地社会的和平以及社会、心理和经济稳定性的一笔投资。呼吁重新认识护理的价值呼吁重新认识护理的价值 以纪念 2024年 5月 12日国际护士节(IND)为契机,重塑并提升护理行业在全球卫生保健中的地位。今年的IND 报告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它还呼吁每个人实质性地转变对护理行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份题为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的报告通过实例展现了护士尚未被充分发掘的潜力以及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价值。转变观念转变观念 在经历新冠肺炎大流行、经济挑战和金融危机之后,各个行业都面临着预算削减和资源分配紧缩的问题。卫生保健和护理也不例外。护理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基石,但它为卫生保健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仍未得到认可。人们经常把投资护理行业误解为是对资源的消耗,看不到它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作用。这种观点降低了卫生保健的质量,也忽视了审慎护理投资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回报。这份报告旨在促成一场观念上的革新,彰显护士们每日为经济和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呼吁人们认识到,投资护理行业实际上是投资我们共同的未来。本着这一目标,这份 IND 报告旨在展示对护理行业进行战略投资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本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强调了护理行业在财政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弥合知识鸿沟弥合知识鸿沟 如今,我们对于护理的实际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认知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学术文献中,也根深蒂固于社会意识之中。决策者、卫生保健领导人和社区往往难以认识到投资护理行业能够带来深远的回报,尤其是在金融动荡时期。把握时机把握时机 目前正值行动关键时刻,因为全球正密切关注卫生保健事宜。世界各地的护士都有机会推动这场至关重要的讨论走向主流,并倡导重新审视现有的政策和观念。这是一个转变定向思维的契机,即从削减成本转变为通过投资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不仅仅是一份报告;这是一场赋权于护理行业并提升其地位的运动,旨在重塑各地卫生保健系统乃至社会的未来。关于本报告关于本报告“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这一主题传达了强有力的信息,凸显了社区整体福祉与致力于服务社区的护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主题可细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福祉与护理相互依存福祉与护理相互依存 卫生保健的范畴远不止急救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诊断检查;从根本上来说,卫生保健的目的是助力人们实现最高可达到的健康水平,而护士则处于提供相关照护的最前沿。如果我们注重健康,并且致力于建设一个没有疾病、强调福祉的社会,那么护士的作用不可或缺。2.经济影响经济影响 10 重视护士不仅是道德需求,也是经济需求。事实证明,对护理劳动力的投资能够从多个方面带来丰厚的回报,包括改善患者结局、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涉及患者安全的差错。如果低估护理行业的价值、不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会造成卫生保健系统效率低下,从长远来看代价更高。3.卫生保健的质量卫生保健的质量 护士全面参与从患者评估、治疗到治疗后评价的每一步。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成正比。为了提供最具价值、最经济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以确保护士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失误,同时让患者获得最佳结局。4.社区和公共卫生社区和公共卫生 护士往往在社区卫生项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是公共卫生行动的支柱,也是减轻社会疾病负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公共卫生堪比一笔珍贵的财富,那么护士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所作的贡献理应得到认可。5.危机管理危机管理 在危机时期,无论面对的是流行病、自然灾害还是金融衰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在这些时期,护士们都工作在维护卫生保健系统和社区稳定的最前沿。因此,重视护理行业绝非一项一次性的举措:只有长期投资才能确保社会在危难时期得到保障。6.全面的卫生保健方法全面的卫生保健方法 现代卫生保健愈发注重其全面性,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还着眼于心理、情感和社会福祉。护士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提供这样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不局限于医疗层面,还与患者进行人性化的交流沟通。7.政策和治理领导政策和治理领导 各级决策时必须认识到护理的实际经济价值,这会影响到资源的分配方式、卫生保健目标的制定以及卫生保健计划成败的衡量标准。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应局限于临床护理能力,还应拓展至卫生及其他领域的决策、研究和领导能力。所有会对卫生保健产生影响的立法和治理举措,都应倾听并考虑护理行业的意见。8.护士与和平护士与和平 显然,护理工作与和平息息相关。护士不仅能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健康状况不佳的根本原因,还能识别出可能引发冲突的风险因素。护士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最受信任的专业人员,全球有 2800 万名护士恪守职业道德准则为患者提供服务。护士在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同时,还能洞察与之相关的其他诸多问题,如政治冲突、家庭破裂、失业、贫困以及心理健康危机。这些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失序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健康状况不佳,还可能在个人生活、社区乃至社会层面引发紧张和冲突,激化分歧,进而滋生怨恨、冲突和隔阂。鉴于护士在社区中处于值得信赖的地位,他们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让人们团结在一起、搭建沟通的桥梁并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这些都是促进和平和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基础。ICN 发起的“护士促和平运动”就是展示护士如何推动全球和平的一个实例。经济学家和卫生专家提出的关键见解会成为激发护士热情的火花,鼓舞他们创造未来,在这个未来里,护理行业不仅得到认可,甚至被推崇为推动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投资护理投资护理-实现繁荣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促进和平”之链之链“投资护理-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之链(图 1)揭示了有效的护理投资是如何超越卫生保健范畴,成为改善患者结局、繁荣社区、构建更强大的社会和更健康的经济的基础的。图中揭示了审慎投资护理行业带来一系列社会效益的整个过程,这些效益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团结、和平及经济增长,因为有效的护理投资是构建一个韧性、繁荣社会的基石。为实施如此全面的方法,政府和决策者需要采取以下关键行动:让护士能够依据自身技能、所受教育和执业范围发挥最大能力;组建一支人员充足、技能多样的劳动力队伍;确保所有社区,无论处于何地,都能获得护理服务;建立健全的教育和职业发展途径;允许护士进入领导层;提供持续职业发展的机会;为实现最佳患者护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11 图图 1:“投资护理投资护理-实现繁荣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促进和平”之链之链:加强卫生保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加强卫生保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2 第第 1 章章:投资护理行业投资护理行业创造体面工作创造体面工作岗位及消除贫困的关键途径岗位及消除贫困的关键途径,尤其对于妇尤其对于妇女和女童具有重要意义女和女童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行业,尤其是护理领域,不仅能提供持续增长的就业机会,它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对于妇女和女童而言尤其如此。卫生和社会行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而其他行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消除性别差距和重新审视护理价值的契机,这对于女性脱贫至关重要。从 2020 年至 2030 年,卫生保健工作者需求量的平均增长率预计为 29%,是预计人口增长率(9.7%)的三倍(Boniol 等人,2022)。卫生工作者,包括大量护士,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遇机遇 护理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消除贫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妇女和女童而言尤其如此。该行业对护士需求巨大,预计将出现 3000 万个新的职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Haakenstadt 等人,2022 年)。这一预期的激增现象是由若干因素引起的,包括:护士短缺,无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演变的疾病模式;对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大约 90%的护士是女性,这凸显了该行业对全球劳动力性别平等的潜在影响力。消除性别差距消除性别差距 目前,护理经济领域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距。76%的无偿护理工作以及大多数薪酬低、不受重视的护理工作都是由女性承担。投资护理行业并拓宽护理经济对于缩小这些性别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改善护理行业的薪酬、工作条件和职业晋升机会可以赋权于女性,为她们提供体面的工作,使其摆脱贫困。经济影响经济影响 投资卫生行业(尤其是护理)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刺激更广泛的经济增长(见图 2)。护士和其他卫生工作者将他们的收入用于各行各业,会产生惠及整体经济的连带效应。例如,据估计,留过学的护士向中低收入国家的汇款达 540 亿美元。完善护理制度,对无偿的护理工作予以认可并重新分配,有助于显著缩小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距,这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eorgieva,Sayeh&Sahay,2022 年)指出,“在性别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仅仅通过缩小女性在劳动力参与方面的差距,就能使经济产出平均提高 35%。”图图 2:护理劳动力与汇款护理劳动力与汇款 76%的无偿护理工作由女性承担;而有偿护理工作存在薪酬低的问题。(WEF,2023年)13 为护理工作提供体面的薪水为护理工作提供体面的薪水:呼吁公平的薪酬和工作条件呼吁公平的薪酬和工作条件 护士和助产士是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常面临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最终造成职业倦怠、人员短缺以及护理质量下降。过度工作的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其中不少国家称护士的工作时间过长,即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48 小时。尽管工作时长的要求非常严苛,但轮班时间长并不意味着薪酬高。事实上,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基层工作者(包括护士和助产士)都非常担心低薪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ILO)对 31 个国家的分析表明,无论是在低收入还是高收入环境中,低薪是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ILO,2023 年)。对 49 个国家的月收入数据进行审查时发现,在 34 个国家中,护士和助产士的收入低于高技能人才的平均工资,在近一半的国家中,护士和助产士的收入低于卫生行业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ILO,2023 年)。这种薪酬差距凸显了建立公平的薪资结构的紧迫性。解决护士和助产士工作过度和报酬过低的问题,对于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公平的薪资和体面的工作条件不仅是留住和吸引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关键因素,也是对他们为社会福祉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认可。创造体面工作的战略手段创造体面工作的战略手段 1.加强对护理教育和劳动力的投资加强对护理教育和劳动力的投资:增加护理教育经费以及创造更多的护理岗位,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2.重视护理工作重视护理工作:正确评价护士的工作,包括提供公平的报酬以及认可他们在卫生保健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公平的工资和体面的工作条件是留住和吸引护士的关键因素。ICN 络呼吁支持并践行1977 年 ILO护理人员公约(第 149 号)及其建议书(第 157 号)的原则,重点关注全球护士和助产士的福利。3.护理工作中的性别平等护理工作中的性别平等:政策必须旨在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性别差距,包括为无偿护理工作提供更充分的支持,同时创造更公平的有偿护理岗位。4.改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条件: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可以使护理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职业选择。5.行业间合作行业间合作:加强卫生行业与教育、运输和基础设施等其他经济行业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投资的经济效益。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14 投资护理行业对于经济复苏和增长至关重要,它是构建一个健康、公平社会的基石,也是一条可行的脱贫途径,对于妇女和女孩而言尤其如此。对护理进行长期投资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卫生保健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图图 3:投资护理的潜在社会效益:投资护理的潜在社会效益(改编自 Wodon 等人,2018 年)15 第第 2 章章:投资护理行业投资护理行业,以提高护理服务以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并推进全民健康覆盖的可及性并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和基本服务和基本服务 投资护理行业是提升卫生保健可及性和推进全民健康覆盖(UHC)的战略手段。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密度与健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充分证明(Haakenstad 等人,2022 年;Liu 和 Eggleston,2022 年),护士和助产士密度越高,健康结果越好,包括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降低。增加护士人数直接有助于扩大服务范围,这对于实现 UHC 至关重要。护理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护理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 护士处于护理患者的第一线,承担着满足广泛卫生保健需求的基础服务工作。通过增加护士人数,卫生保健系统可以:扩大初级保健扩大初级保健:护士往往是卫生系统的第一联系人,在初级保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增加护士人数能够确保更多的换着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改善妇幼保健改善妇幼保健:护士在妇幼卫生保健中至关重要。护士密度增加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幼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改善慢性病管理改善慢性病管理:慢性病患者需要持续的护理服务,而护士完全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护理服务,以此改善管理效果和患者结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凸显了一支强大的护理队伍在管理卫生危机和降低过高死亡率方面的重要性。对护士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保护不足,结果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占卫生保健总支出的 2%8%(见第 xx 页)护理与全民健康覆盖护理与全民健康覆盖 UHC 的目的是确保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保健服务,并且不会因此陷入经济困难。护士对于实现 UHC 至关重要,原因如下:可及性可及性:护士往往在社区内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卫生保健的地理上可及性,尤其是在农村或服务水平不足的地区。全面性全面性:护士承担着广泛的角色和职责,这使他们能够提供广泛的服务,有助于实现全面的 UHC。成本效益成本效益:与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相比,护士提供的许多干预措施更具成本效益,这对于 UHC 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预防保健预防保健:护士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宣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都是 UHC 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护理工作以提高改善护理工作以提高 UHC 的策略的策略 提倡提倡将护理作为卫生系统规划和决策的核心。这包括强调护士在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倡导提升优质护理和助产服务的可及性。制定制定、执行并资助执行并资助国家护理劳动力计划,目标是实现未来护士供应的自给自足。调整资源,组建一支强大的护理队伍,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扭转失业状况和留住人才。当发生国际移徙时,确保移徙过程遵循道德原则、保持透明度且受到监督,保障输出国和接收国的平等互利,同时尊重护士个人的权利。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劳动力规划和监测。投资投资高质量、经认证的护理教育计划,培养更多新护士并促进现有护士的职业发展。设计一套周全的课程,使护士毕业时具备适当的技能、能力和信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区卫生需求。建立从全科护士、专科护士到高级护士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护理在 UHC 中的地位。护士密度每增加 1%,出生时预期寿命将提高 0.02%,65 岁时预期寿命将提高 0.08%(Liu和 Eggleston,2022年)。预期寿命(或成人存活率)每延长一岁,相当于经济增长提高 2.4%(Ridhwan等人,2022年)。在 2019 年,为了达到 80%的 UHC有效覆盖率,每 10,000 人中至少要有 70.6 名护士。目前全球护士缺口为 3060万人(Haakenstad 等人,2022年)。要达到 90%的 UHC有效覆盖率,每10,000人中需要有 114.5名护士,即新增近 6000 万名护士(Haakenstad等人,2022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20 年,全球 GDP下滑了 3.4%,即超过 2 万亿美元(Dyvik,2024年)。16 优化优化护理劳动力数据。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包含国家护理劳动力详细信息的数据库,并进行维护。应规定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国家和全球护理劳动力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护士在改善卫生保健服务和扩大 UHC服务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有明确证据表明,加大对护理劳动力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为了实现与卫生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必须优先扩大护理队伍。这类投资不仅是卫生行业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社会经济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实现UHC 和全面提高全球卫生韧性至关重要。17 第第 3 章章:投资护理行业投资护理行业,提高卫生系统的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和效力效率和效力 卫生系统是大多数国家的一项重要支出,需要进行战略性重组,实现以价值为基础的卫生保健,确保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健康结果(Lewis 等人,2023 年)。这种重组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为患者和社区实现最佳结果。提高卫生系统效率和效力的关键策略包括为护士营造有益的工作环境,以及制定有利于护士有效开展工作的政策和规程(Buchan&Catton,2023 年)。充足的人员配备和获得必要资源对于护士提供优质护理极为关键,有助于降低患者预后不良产生的长期成本。此外,允许护士充分发挥其执业能力有助于避免珍贵的人力资本被闲置浪费,尤其是以女性为主题的职业,但她们的技能通常未得到充分利用。(ILO,2023 年)。提高效率和患者安全提高效率和患者安全 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和效力,尤其是在患者安全和健康结果方面。如果卫生系统负担过重、资源不足,则可能会发生理应避免的失误,在初级和门诊保健中给患者带来伤害,并因效率低下而产生不必要的支出和不良的健康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持续专业发展、优化人员配置、技能搭配以及领导角色的投资,卫生系统能够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能够大幅降低可预防事故的伤害及死亡率(见表 1)。高级执业护士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力,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无需依赖医生监督,从而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卫生保健成本。确保护士能够获取必要资源并在健康与福祉上获得支持,能够显著增强卫生保健服务的安全性、效率和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人力资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 世界银行的人力资本指数(HCI)用于衡量个体基于其教育和健康状态所能对社会做出的贡献(Pennings,2020 年)。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积累的经验、接受的教育以及发展的技能,都会增加其人力资本。护士需要获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而高级执业护士则需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深入的技能培养。当护士找不到工作、由于条件恶劣而辞职或转行,或者所掌握的技能未能得到充分运用时,他们的人力资本就会浪费。通常情况下,因为劳动市场对女性技能的低估,女性的人力资本使用率往往低于男性(Pennings,2020 年)。机遇机遇 通过为护士提供充足的工作资源以便他们出色地完成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潜能,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护理质量。政府和卫生系统应当合理投资,确保有适当的护理人员配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使护士们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此外,他们还应出台政策,支持护士依据自身的技能、受过的培训和教育,实现更加独立的工作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在最节省成本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济影响经济影响 护士的流失率维持在 15.1%至 36%之间(Roche 等人,2015 年;ICN,2021a;Nelson-Brantley、Park 和Bergquist-Beringer,2018 年),这给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估计每年每名护士流失造成的成本为 36,918 美元或更高(Roche 等人,2015 年;Jones,2005 年;Kim,2016 年;North 等人,2013 年;Ruiz、Perroca 和 Jeric,2016 年)。(见第 8 章)。同时,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会导致病患死亡率升高,不仅带来了悲剧性的结果,而且还会增加成本(Lasater 等人,2021 年)。在对 87 家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每名护士至少负责 4 名患者,则可挽救 1595 条生命,并且预计可节省 1.17 亿美元的成本,平均每家医院大约能节省 134 万美元(Lasater 等人,2021 年)。许多护士(尤其是高级执业护士)所在的岗位只需要运用其在教育和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一小部分知识和技能。这造成了每年高达数百万美元的人力资本损失。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执业护士能够充分发挥其职在 OECD成员国中,有 76%的医生和79%的护士表示,他们的技能超出了所在岗位的日常工作需求。考虑到培养医生和护士耗时较长,这种情况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OECD,2019a)。18 业技能,则不必为医生支付监督其工作的费用,这样一来,每年可以为美国节省高达 455 亿美元的公共卫生支出,同时保持相同的健康治疗效果(Zangaro,2019 年)。图图 4:优化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所带来的成本节省优化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所带来的成本节省 (Lasater 等人,2021)19 表表 1:护理对全球重大健康挑战的影响护理对全球重大健康挑战的影响 问题 可能的战略投资 结果 57 个国家无法提供 80%的基本妇幼保健服务(WHO 和 UNICEF,2018 年)加大护理教育投资 改善妇幼保健服务,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研究发现,接受护士-家庭伙伴计划服务的家庭比未接受此类护理访视的家庭拥有三倍的积极成效(护士-家庭伙伴关系,2014年)。在高收入国家,有 5800 万人居住在初级卫生保健(PHC)人力不足的地区(WHO 和 UNICEF,2018 年)。实施政策,加强服务不足地区的护士招聘和留任。提升公众获取 PHC 服务的机会,从而改善整体人口健康状况。例如,执业护士提升了包含最弱势群体在内的人们获取 PHC 服务的机会(Htay 和 Whitehead,2021 年)。2017年,欧盟国家若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卫生保健干预措施,本可以避免高达100万例的病患早逝(OECD,2021年)。投资于护士主导的预防和干预方案。通过有效管理和预防慢性病减少早逝病例。护士主导的服务模式使住院率降低了 2%-9%,再入院率降低了 15%-51%(Davis 等人,2021年)。2018年,26%来自OECD和欧洲国家的慢性病患者未接受任何推荐检查(OECD,2019a)。加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和护理协调中的作用。提高对治疗指南的依从性,改善慢性病管理。“过渡管理不善会损害健康并增加成本。研究人员估计,护理协调不当(包括护理过渡的管理不力)导致了 250 亿至 450 亿美元的浪费性支出。”(Burton,2016 年)。制定并实施护士主导的患者参与与教育计划。护理协调有助于更早开始治疗或启动治疗计划,缩短诊断时间,降低入院率并减少就诊次数。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卫生保健成本(Budde等人,2021 年)。75%的医生和护士报告称,他们的技能水平超出了日常工作和履行职责所需的水平(OECD,2020年)。重新定义护士角色,以充分发挥护士的全部专业技能并引入高级执业护士。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更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人员的技能。拥有更多高级执业护士对患者、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整体效率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高级执业护士提升了现有劳动力资源的价值(Aiken 等人,2021a)。40%的患者在初级和门诊卫生保健服务中遭受过伤害(Kuriakose等人,2001 年;Michel 等人,2017 年)。在初级保健环境中实施护士主导的安全和质量改进举措。减少初级和门诊护理中患者的受伤害率。技能组合、人员配备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与患者安全直接相关(McHugh 等人,2021 年)。医院 15%的支出用于伤害造成直接后果所需的额外检查和干预治疗(OECD,2019b)。投资于关于循证实践和患者安全的护士教育。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干预治疗,降低卫生保健成本,并提高患者安全性。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因护理质量低下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500 万。卫生保健质量低下是导致中低收入国家所有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 84%的心血管疾病死亡、81%的疫苗可预防疾病死亡、61%的新生儿疾病死亡,以及 50%的孕产妇、道路伤害、结核病、HIV和其他传染病死亡(Kruk 等人,2018 年)。加强卫生系统内的护理领导力和治理,以提升护理质量。在中低收入国家,由于护理质量的明显提升,死亡率显著下降。护士人数每增加 1%可使新生儿和 65 岁人群的预期寿命分别提升 0.02%和0.08%(Liu 和 Egglestone,2022年)。12%的可预防患者伤害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患者死亡,这主要与药物事故、治疗管理以及创伤加强药理学、治疗管理和手术安全方面的护理能力。减少可预防的伤害、残疾和死亡,提高总体患者安全性(McHugh 等人,2021 年;Aiken 等人,2021b)20 性临床手术有关(Panagioti 等人,2019 年)。每 10 名患者中就有 1 名在护理期间因安全疏忽而继续遭受伤害。由于伤害造成的健康负担估计每年为 6400 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这个数字与HIV/AIDS 所造成的健康负担相当(Slawomirski 和 Klazinga,2022年)。投资于具有所需技能组合的员工,提升人员配置水平,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由不安全护理引起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不仅限于直接影响,它们还会显著地妨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从社会支付意愿的角度来看,这些社会成本估计每年在 1 万亿至 2 万亿美元之间。此外,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消除患者伤害每年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0.7%以上(Slawomirski 和Klazinga,2022 年)。治疗在护理期间受到伤害的患者的直接成本很高,接近卫生支出的 13%。换算成货币,大约相当于每年 6060 亿美元,略超出OECD国家经济总产出的 1%。这凸显了患者伤害对卫生保健系统的巨大财务影响(Slawomirski和Klazinga,2022 年)。投资于优质的护理服务,并监控护理敏感指标。在临床环境中,最有力的证据支持旨在降低患者伤害的策略,投入的经济成本主要用于解决感染、静脉血栓栓塞(VTE)、压疮和跌倒。专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特定类型的伤害可以带来最高的投资回报。例如,在预防卫生保健相关感染的既定方法上每花费一美元,可以产生相当于初始投资七倍的回报(Slawomirski 和 Klazinga,2022年)。在压力过大的卫生保健环境中,暴力侵害卫生工作者、职业倦怠和肌肉骨骼疾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人员的严重短缺,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些挑战不仅会导致更高的员工缺勤率和流失率,还可能危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卫生工作者健康状况不佳对经济的影响预计约占卫生支出的 2%(Klazinga,2022年)。保护护士的健康和安全。改善工作人员的福祉本身就很有价值,同时它还能减少因职业伤害引起的成本,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估计高达卫生总支出的 13%)(Klazinga,2022年)。提升卫生系统效率和效果的战略手段提升卫生系统效率和效果的战略手段 1.通过对监管体系进行强化和现代化升级,并投资于先进的护理实践以及护士主导的医疗护理模式,使护士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重新定位和整合卫生系统,以便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初级保健的促进与预防护理、社区护理以及以家庭为基础、以个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2.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护士工作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并享有应有的权利,从而改善其健康、增进其福祉水平。建立制度,确保稳妥的人员配置水平。确保在工作场所为护士提供保护措施,防止其遭受暴力和危害,并贯彻执行国际劳工标准,保障护士在安全、健康且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中工作,同时保护其身心健康。3.推动实施护士招聘和留任战略,以应对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提升护士的薪资待遇,确保他们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和福利,并营造积极的执业环境,以便更好地倾听护士的意见,同时为他们提供安全、有效和高效地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为跨职业生涯路径的专业治理、认可和发展活动提供资金支持。4.确保护士能够获得高效、安全地提供高质量护理所需的基本资源。确保护士拥有提供循证护理所需的资源,比如能够使用高速互联网以及查询参考指南。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地方政府和临床机构为共同应对糖尿病恶化达成的合作地方政府和临床机构为共同应对糖尿病恶化达成的合作。(日本护理协会日本护理协会)在日本,针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模式的改变,日本护理协会和佐贺县政府发起了一项旨在预防糖尿病恶化的合作倡议。这项倡议是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遏制糖尿病项目”的一部分,建立了一个涵盖县级卫生福利部门、公共卫生中心、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全面网络体系,侧重于培训护士在不同的医疗环境中实现护理协调。“糖尿病协调护士发展与支持项目”旨在培训护士,协助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从专科医院顺利过渡至初级保健机构,保证治疗和糖尿病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这一合作模式带来了显著的健康效益,其中包括因糖尿病肾病需接受透析的新发病例数明显减少(从2012年的每年150人降至2021年的95人),以及患者开始接受透析的年龄延迟。21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护理领域的投资对确保卫生系统的有效运行而言至关重要。护士是提供高价值、高成本效益护理的关键。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投资于护士的工作环境,并允许护士在其执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主权,有助于卫生系统以最低的成本高效运行,同时还能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2 第第 4 章章:投资护理行业投资护理行业,以增进社区和整以增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 卫生行业与经济行业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如需维持经济体系的稳健和不断发展,民众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护理是卫生系统的核心领域,也是构建稳健经济的关键。护士们正在努力消除医疗领域的不平等现象,为全体公民打造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社会,以此促进经济与社会繁荣发展。“投资护理-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之链的最终要素强调提升社会和经济福祉。虽然推动全人类的共同繁荣是我们的夙愿,但我们有时却会忽略健康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投资护理-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之链强调了强大的护理队伍与全人类的健康、和平和活力之间的重要联系。护理护理、人口健康与经济发展人口健康与经济发展 较高的护理与助产人员比例与多个关键的人口健康结果相关,包括延长预期寿命、降低母婴死亡率以及改善其他人口健康结果(Haakenstad等人,2022年;Liu和 Eggleston,2022年)。护理带来的社会效益远不止于改善健康结果;若要完全领会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并认识到,通过护理提升人口健康,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稳健发展。简言之,人群健康是经济健康的象征。麦肯锡全球研究所(Remes 等人,2020)的一份报告发现,“到 2040年,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可使全球 GDP 增加 12 万亿美元,即增长 8%,相当于每年多增长 0.4%。”其中大部分的经济收益源自劳动力规模的扩大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图图 5:不同地区健康水平提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地区健康水平提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在不同地区,健康水平提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各国潜在疾病负担和劳动市场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Remes 等人,2020 年)。23 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 对护理领域(尤其是社区和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投资,增进了社会福祉,而儿童照护是这一进程的基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发展,为其取得学术成就和未来经济稳定奠定基础。这项投资有望帮助我们的后代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增加收入。此外,投资于护理是消除贫穷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关键。事实证明,护士主导的家访等计划能有效提升携幼家庭的健康水平和经济独立能力。解决从婴儿期产生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有助于预防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最终减少贫穷对教育和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加州社会服务部,2018 年)强调了这些投资带来的广泛益处,其影响不止于健康状态的改善,还能显著减少公共财政支出。贫困儿童经常因孕产妇产前护理不足和长期的经济困境而出现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情感和行为上的挑战。幼儿时期的贫穷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无法摆脱贫困、辍学以及过早为人父母。然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可以打破的。多年的研究(加州社会服务部,2018 年)证明,以护理为主导的干预措施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如减少早产、加强儿童健康和入学准备,以及减少虐待儿童和青少年犯罪事件。这些计划不仅能带来直接的健康益处,还有助于大幅度节省医疗、儿童福利、特殊教育和刑事司法系统等方面的支出。与其他卫生保健领域一样,如果在养老领域进行适当的投资,将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资源短缺、人员配备不足和员工技能缺乏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侵犯人权事件增加、护理质量不达标、健康状况恶化和卫生保健支出飞涨。澳大利亚皇家老年护理委员会在其研究结果中就提供了一则鲜明的案例。这项调查揭示了该领域存在严重效率低下和各种短板问题。澳大利亚医学协会(2021 年)在回应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时指出,对长期护理领域进行投资,尤其是保证有充足且具备相应技能的护理人员,并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将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成本。他们估计,通过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治疗,能节省约 210亿澳元的支出。这一数字突出表明,通过对养老领域进行战略投资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卫生保健支出,还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养老领域配备充足且具备相应技能的护理人员、并应用成熟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确保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种做法可减少医疗系统的压力,帮助维护老年弱势群体的权利、增进其福祉。澳大利亚养老领域的案例凸显了一则广泛适用的真理:投资于长期护理,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和护理实践方面,不仅是道德上的当务之急,而且是经济上的明智之举。这些投资将改变养老行业的格局,改善部分最弱势群体的健康结果,并促进卫生保健资源的高效利用。增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增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 1.在整个卫生保健服务行业,优先投资于人员配置,确保人员充足、配置稳妥,尤其是在初级和社区卫生保健领域。这项投资对确保卫生保健机构配备完善的设备和充足的专业人员,以满足不同护理环境中患者的不同需求而言至关重要。2.认可并重视护士的技能、知识、特质和专长。尊重并促进护士作为卫生专业人员、科学家、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的作用。让护士参与影响各级卫生保健系统的决策。推动和投资于尊重护理行业并认识到护士是高质量卫生系统关键推动者的文化发展。3.在所有卫生保健机构和政府决策层任命护士长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加强整个卫生系统的护理领导力,并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和维持这种领导力。4.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和尊重人权、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以护理道德为卫生系统设计和服务的核心,以便所有人都能获得公平、非歧视、以人为本和基于权利的卫生保健服务,且不会因此承担财务风险。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投资护理-实现繁荣-促进和平”之链描述了着重为护理人员提供充足资源的广泛影响。尽管仅考虑这类投资带来的直接益处(如员工增加带来单位业绩的提升)可能颇具吸引力,但其还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投资“每投入 1 美元用于改善卫生保健,经济回报有望达到 24 美元。在高收入国家,提升卫生保健生产力足以抵消实施成本。低收入国家仍然需要在卫生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资。”(Remes等人,2020 年)24 于护理行业会产生连带效应,最终造就更健康的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祉。护理不仅是卫生保健系统的支柱,也是维持社会整体功能的基石。25 第第 5 章章:未来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挑战未来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挑战需针对充分发挥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需针对充分发挥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规划能进行规划 Stephen Duckett 博士博士,澳大利亚员佐勋章获得者澳大利亚员佐勋章获得者,哲学博士哲学博士,科学博士科学博士,澳大利亚社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卫生和医学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卫生和医学科学院院士,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荣誉企业教授荣誉企业教授,墨尔本墨尔本大学人口与全球健康学院全科医学系大学人口与全球健康学院全科医学系 卫生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转变模式。目前往往是各自为政的模式:比如针对老年护理和医院护理分别进行规划,但实际上同一批卫生工作者均可在这两个领域工作;或者为某一特定专业进行规划,而未来的趋势是由多学科团队提供护理(Sutton 等人,2023;Weston,2022)。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参照的通常还是十年或二十年前的卫生系统,而不是为未来十年或二十年的系统做准备。也往往是根据前几代人的工作方式而制定规划,却忽视了新一代卫生工作者已经改变的愿景、动力和优先事项(Stevanin 等人,2018)。人工智能对循证实践可能起到的变革作用几乎未受到关注。过去几十年间,卫生政策的说辞一直未变,描绘着一个大为不同的未来患者将受到更全面的管理,接受更连贯的护理,将不再因共病复杂辗转于多位“单科专家”(只擅长处理整个复杂人体的一部分的专业人员)之间。遗憾的是,实际上几乎没有发生如上所述的变化,但“新芽”正在萌发。以往在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方面的问题,以及政策言辞与现实之间的不匹配,体现在人力资源改革的政策惰性上,特别是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最多的卫生专业护理专业的作用方面(Duckett,2005)。尽管护士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诊断”的权力通常只属于有医学资质的人,尽管其他专业人员同样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问题做出判断,同样可以清楚解释诊断测试或图像报告,同样可以充分理解护理路径中的选择,且同样能识别不符合标准路径的患者并做出相应调整。某一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得到提高但其角色没有相应改变时就会出现角色瘫痪的现象,而遗憾的是,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技能过剩,即卫生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六分之五以上的卫生专业人员表示他们具备处理更具挑战性工作任务的技能;护士的这一比例略低,但仍高达 79%(Schoenstein&Lafortune,2016)。拥有硕士学位的护士报告技能过剩的可能性是拥有学士或副学士学位的护士的近两倍。尽管存在技能过剩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护士以及其他专业人员认为他们需要额外的培训来完成一些工作。虽然护士在决定患者是否满足出院条件方面仍然受阻(Pethybridge,2004),但往往是护士最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及其出院的临床出院条件。在初级保健环境中,医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了其熟悉且病症单一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可由初级保健护士进行适当管理治疗(Duckett,Breadon&Farmer,2014;Duckett,Breadon&Ginnivan,2013)。于是专业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迅速累积。虽然这一成本难以量化(Goryakin,Griffiths&Maben,2011;Caird 等人,2010;Chan 等人,2018;Lopatina 等人,2017;Marshall 等人,2015),但医生和护士的平均薪酬天差地别,这意味着,假设生产率相同,用后者取代前者将对员工满意度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白金汉郡医疗保健信托基金提供白金汉郡医疗保健信托基金提供 xi新颖的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管造影服务新颖的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管造影服务。白金汉郡医疗保健信托基金的心脏日间病房和导管实验室引入了血管造影护士这一角色,这代表着一种变革性的方法,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缩短心脏导管实验室服务的等待时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2018)。在过去,心脏病专家往往身兼数职,却是唯一执行血管造影的专业人员。顾问护士发现了变革的机会:通过培训护士进行某些低风险血管造影,医疗服务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26 血管造影护士接受了两年的额外学习,能够进行血管造影并管理自己的工作量,无需让患者等待,同时使心脏病专家得到解放。实施过程非常彻底,包括赔偿、法律考量以及信托基金委员会的批准。对300例血管造影进行质量审查确保了新做法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资源利用率,这一创新角色的影响力得到证明。这项由护士主导的倡议挑战了卫生保健领域的传统角色,为信托基金护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卫生政策面临的挑战之一体现为:卫生保健团队中的工作者各司其职,在恰当的场景中每次都能及时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这不单单涉及医学、护理或专职医疗,而是关乎团队协作。也不仅仅涉及提供医疗服务本身,还包括促进自我管理等医疗服务。这种挑战凸显了包括护理在内所有医疗专业未来将会面临一个更复杂的局面。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艰巨任务提供一个使卫生专业人员的事业能蒸蒸日上、使护士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能在卫生保健团队中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的政策环境。对不同的护士而言,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将会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护士以专家身份开展工作,同时仍在给予一贯提供的全面护理。政策方面的挑战,是确保所有护士拥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为确保这一转变顺利实现,护理行业必须避免出现困扰医生行业的那种不良的等级制度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即专业化程度越高,地位越高,而且“权利争夺”盛行。毫无疑问,20世纪医学的专业化使患者获益良多,但20世纪末出现的过度专业化可能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一个例子。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到单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沟通问题会更多,患者的整体需求可能会被忽略。护理工作需继续重视整体观,强调关注患者的整体、与患者的沟通,以及观察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以发现重要线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护士的技能呢?需为护士发展其技能提供支持,如为护士在就业过程中获得资格认证提供机会,且教育体系认可这些资格认证。用人单位必须定期评估工作场所,以确保员工的角色能体现代教育、培训以及员工所拥有的技能(经合组织,2018)。用人单位需确保护士能够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会受到角色瘫痪、专业间妒羡和权力争夺战的阻碍。支付薪酬者必须确保技术熟练的护士获得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相同的报酬,如此一来,新的业务模式才能在护理行业变得可行。护士需要收集并发布有关他们正在处理的工作的信息,以证明充分发挥其执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广受患者和卫生工作者的欢迎,且是安全有效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认识到护理和其他卫生专业在不断发展,并确保以往的局限不会不合时宜地制约当前的发展。这些局限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往往作为权力保护的一部分而保留下来,阻碍了护理行业新角色的发展,不利于高效护理患者。其他卫生专业人员需要欣然接受这些变化。医疗需求在不断增加,未来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那么当前新岗位的设立不会对任何卫生专业构成威胁。所有专业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均需改变,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和共同领导。为满足未来的医疗需求,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为帮助患者做出贡献。要想高效地满足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继续沿用旧有的僵化做法和工作方式在未来是行不通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津巴布韦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津巴布韦应对非传染性疾病:从无国界医生从无国界医生(MSF)护士主导模式中得到的启发护士主导模式中得到的启发。为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危机,MSF组织与津巴布韦卫生部合作,在奇平加区实施了护士主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治疗模式。该项目于2016年启动,借鉴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成功,强调医疗服务权力分散,并倡导将干预工作委托给护士。尽管面临药物可用性和系统超负荷等挑战,该项目仍有效地将糖尿病和高血压护理整合到现有服务中,展示了护士主导模式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可行性(WHO,2020b)。该项目在11家医疗机构中开展,提供全面护理,其特点是简化方案、卫生工作者指导以及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相结合。尽管存在药物需求量大等难题,但适应性战略和权力下放方案成功克服了挑战。这种将NCD护理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相结合的做法帮助津巴布韦成功解决了HIV和NCD所造成的双重负担,为中低收入国家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启示。27 第第 6 章章:护士实现重要的社会目标护士实现重要的社会目标但但谁来关爱护士呢谁来关爱护士呢?Geordan Shannon,哲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荣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皇家妇产科学院医学学士(荣誉),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健康研究所讲师,性别与全球健康中心和全球健康经济学中心 Jeremy Lauer,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哲学博士,经济学家,思克莱德大学教授,联合健康未来组织 护理行业处于多个重要社会目标的交汇点。虽然护理工作能给提供或接受护理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但这项工作对社会的价值通常未得到充分阐述。COVID-19 的爆发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即涉及健康、民生、和平、公平和环境等领域的多重危机在不断升级。COVID-19 凸显了护理的重要性,但也暴露出护理的价值被低估的程度。恶劣的工作条件、报酬低、暴力以及健康风险已经对护理人员队伍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于是,经验丰富的护士从该行业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卫生人力资源的短缺(ICN,2021b);护士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群体(Lazenby,2020),占全球卫生人力资源的一半以上(WHO,2020b),也占到当前全球卫生工作者数量缺口的一半以上(WHO,2022)。2023 年 10 月 25 日新西兰前卫生署署长 Ashley Bloomfield 博士在新西兰奥克兰指出,在少数情况下,“在过去五年里,地区卫生委员会雇用的护士数量增长近 23%.自 2017 年以来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增长了35%,注册护士的最高级别工资增长了43%”(Bloomfield,2023)。此类情况属于“例外验证规律”,因为即使在极少数出现积极趋势的地区,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护理和其他形式的护理工作充当“减震器”,在经济危机和其他危机发生时缓解冲击(Jones,2020)。这些工作通常由女性承担,尤其是那些遭受多种形式边缘化的女性(Wenham,2020)。这项工作通常不提供足够的报酬或社会保障(Flor 等人,2022)。护士提供了 80%以上的实践护理,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中流砥柱(Kennedy,2019)。国际护士会意识到“护理需求普遍存在”(ICN,2021c)。本章内容试图改变模式,将护理工作定义为建设良好社会服务的一类工作(Lazenby,2020),而不仅仅是在危机出现时才具有价值的一类工作。本篇文章将打破常规,概述护理工作如何成为建设最佳社会范例的基础:建设一个繁荣、稳健、安全、公平和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世卫组织全民健康经济委员会呼吁从根本上重新考量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以支持而非破坏人类和地球健康(WHO,2023b)。为促进人类和生态福祉,同时解决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公平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正在被重新制定(福祉经济联盟,2022)。由于护理行业处于各种社会目标重叠的交汇点,因此,与护理相关的政策和举措应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便能够同时且经济有效地实现理想中的未来。也就是说,认识到当前卫生和护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非但不会使我们停滞不前,反而会更加激励我们采取果断的、以目标为导向的行动。护理工作为实现以人类健康和地球为核心的重要社会目标提供支持。与许多形式的卫生和保健工作一样,护理工作在家庭、社区和机构中开展,有的是有偿的,有的是无偿的。了解不同形式的护理工作有助于全面认识护理工作对社会的价值。图图 6:28 护理促进健康护理促进健康 如果没有护士,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核心卫生系统的核心职能将难以履行。卫生系统为改善人口健康、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和多样化(WHO,2017)、增强全球安全、增强社会凝聚力以及促进社会创新提供支持(未来全球健康风险框架委员会和国家医学院秘书处,2016)。在全球范围内,护理和助产专业人员的密度与健康状况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体现为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 COVID-19 超额死亡率均下降,且预期寿命延长(图7)(Lui 和 Eggleston,2022)。护士与 UHC 也是相辅相成的:护士密度和助产士密度与 UHC 覆盖率之间呈正相关(图 8)。图图 7:护士和助产士的密度与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护士和助产士的密度与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 图图 8:全国护理和助产服务的密度与全国护理和助产服务的密度与 UHC 覆盖率之间的关系覆盖率之间的关系 29 护理支持经济繁荣护理支持经济繁荣 护士促进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则源于人口健康和生产率的提高。虽然经济增长是反映社会经济目标的一个广泛用语,但有必要拓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外的指标来衡量社会进步。与此紧密相关的是,护士不仅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有可能促进经济繁荣和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尽管如此,从市场角度衡量,护士确实对劳动力生产率产生了可衡量的影响。联合健康未来为世卫组织卫生人力部进行了一项未发表的分析,结果表明,护士密度越大,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增长得越快。有趣的是,在医生中未发现这一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性别平等方面有待进步的国家,护士带来的生产率正向差异有所减弱,表明性别不平等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这一点不足为奇。护理促进性别平等护理促进性别平等 由于护理行业女性占比较大,护士面临的性别平等挑战既反映了卫生人力所面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可能加剧这一问题(Morgan 等人,2016)。例如性别职业隔离(WHO,2019)、性别薪酬差距(WHO,2022b),以及性别暴力和其他危害职业发展的问题(Addati 等人,2018)。因此,护理也为在卫生系统内外实现性别平等目标提供了一条影响最显著的途径。在卫生系统内,护理劳动力的性别平衡也许是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影响因素。例如,为世卫组织最近发布的公平共享健康与护理报告进行的一项横断面分析(WHO,2024)表明,在国家层面上,女性护士占比越大,人口健康状况越好,比如表现为预期寿命增加、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在卫生系统外,护士还促进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平目标。首先,护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之一,护理就业是体面工作的主要来源。体面工作指安全有保障,报酬公平、从业者尊严和权利得到维护的高质量就业(国际劳工组织,2024)。其次,护理就业能提供优先的入职和职业发展机会(WHO,2017a)。第三,当女性卫生保健工作者获得可观报酬时,有证据表明她们会将其获得的报酬重新投资于其家庭和社区,促进了实现代际公平和更广泛的社区凝聚力(克林顿全球倡议,未注明日期)。第四,护理工作可缓解主要由女性承担无酬照护工作的局面,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参与的主要障碍之一。即将为世卫组织开展的工作表明,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可用性和薪酬条件的改善,与女性从事无偿护理的总体水平的降低以及男女之间无偿护理的性别平衡的改善相关。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消除劳动力参与的性别阻碍(如无偿护理),实现劳动市场的性别平等,有可能每年为社会带来高达28亿美元的价值(Woetzel 等人,2015)。30 护理促进公平护理促进公平 虽然身处冲突前线的护士会经历巨大的考验,但护理工作可以通过培养“重视他人内在价值和尊严的关系”(Srof,Lagerwey&Liechty,2023)以及维护涉及全人类的社会契约来建设和平(Lazenby,2020)。有观点认为,“护理专业从根本上平等对待所有人,打破了界限。因此,护理专业使人们遵守一个无界的社会契约”(Lazenby,2020)。护士在国内外异地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随之形成的跨国“护理链”和护士汇款遍布整个世界(Orozco,2009)。虽然护理工作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广为人知的护理行业却诞生于冲突前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为伤员卫生保健系统化所做的努力成为了现代机构护理实践的蓝本(Wooton&Davidson,2023)。护士继续站在全球冲突的前线(Wooton&Davidson,2023)。冲突对许多护士来说具有双重影响,护士们以专业身份应对冲突的同时,自身也经常受到影响。例如,在也门战争期间(2014 年至今),护士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一边肩负着重担提供卫生保健工作(Elnakib 等人,2021),这本身就是多起攻击事件的目标(McKernan,2020),一边还要应对在危机地区安全生活的挑战。在乌克兰战争中,护士们背井离乡,但仍坚守岗位,为受战事影响的人们提供重要的卫生保健服务(WHO,2023c)。在加沙,2023 年 10 月 7 日至 11 月19日期间,包括 73名护士和助产士在内的 229名卫生保健工作者不幸殉职(卫生保健工作者观察巴勒斯坦,2023)。在冲突发生期间,国际护士团体直接或间接地在人道主义应援网络内进行动员,利用政治宣传和其他动员方式来反对冲突。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贩运儿童问题护士主导联盟贩运儿童问题护士主导联盟:打击人口贩运的公共卫生途径打击人口贩运的公共卫生途径。由美国全国儿科执业护士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s,NAPNAPA)弱势青少年合作伙伴(Partners for Vulnerable Youth,NNPVY)发起的“贩运儿童问题联盟”(Alliance for Children in Trafficking,ACT)采用护士主导的模式设法解决全球人口贩运问题。ACT处理人口贩运问题的途径从刑事司法转变为公共卫生,旨在增强卫生保健系统对人口贩运的意识及识别能力。在标准制定、复制和传播方面,ACT与23个组织协作,为1万多名临床医生提供培训,并助力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人口贩运应对指南。尽管过去在专业培训方面存在不足,ACT仍对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有关识别和援助人口贩运受害者的教育。该计划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家论坛上有限的护理视角以及卫生保健系统对该计划的抵制,但护理行业给予的信任有助于该计划被接受。该计划凸显了护理组织在应对公共卫生威胁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出了在处理诸如人口贩运等复杂问题时持续宣传和政策参与的必要性。护理促进地球健康护理促进地球健康 在人类破坏和气候危机的双重作用下,地球上的生命维持系统有大厦将倾之势,危及人类健康。护理工作在倡导地球健康的同时,能直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欧洲护士协会联合会,2022)。此外,有观点认为,依照护理伦理,护士在道义上有义务尊重和爱护地球这一生命体(Lazenby,2020)。ICN 伦理守则承认护士对于地球健康的重要性,呼吁护士“开展合作和实践,以维护、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并意识到环境退化(如气候变化)对健康造成的影响”(ICN,2021c)。护理促进地球健康的可行方法包括推进地球健康研究、倡导地球健康政策和行动、在社区和临床实践中引领变革,以及开展地球健康相关教育(Glauberman 等人,2023)。在卫生设施层面,护士可以采用系统性方法直接支持“健康医院、健康地球、健康人类”倡议,使护理环境更加绿色环保(WHO,2009)。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将卫生保健废物转化为拯救生命的资源将卫生保健废物转化为拯救生命的资源。Claire Lane护士创立了澳大利亚“节约物资”组织,旨在解决医院中的医疗废物问题。Claire Lane发现,干净、未使用的医疗用品因为各种无关紧要的原因被丢弃,于是她将这些用品转送至有需要的社区,防止可用废物被填埋。该组织已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柬埔寨和斐济等国提供了价值500万澳元的物资。值得一提的是,该组织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了一个妇产科,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在斐济分发了1万瓶手部消毒剂。该组织每年帮助减少20吨医疗废物,造福于环境和社区。在澳大利亚,该组织为野生动物慈善机构提供帮助、针对街头流落人员的需求向卫生保健慈善机构提供必需品,并协助大学开展临床模拟培训。通过与布里斯班各大医院合作,“节约物资”组织成功将医疗资源重新用于满足不同需求,对全球健康、环境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那么那么,谁谁来来关爱护士呢关爱护士呢?令人担忧的是,无条件护理这一社会契约作为护士专业的基石正在不断受到政治选择、私有化、难以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资金缺乏的损害。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引发护理危机:提供护理的个人和组织受到损害和 31 削弱,而与此同时,对护理存在需求的情形愈发恶劣,例如困于多重危机之下的不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联合国妇女署,2021)。护理工作遭受到全局各方的道德绑架,他们既离不开护理工作,却又视之理所应当,同时还造成了难以持续的境况。扭转这一局面并非不可实现,而且对地球及全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关爱护士的政策杠杆包括:通过调动国内资源等方式,加大对卫生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扩大全民健康覆盖、改善初级保健以及培养卫生人力资源。通过保障工作环境安全、保证薪酬条件合理、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和骚扰、保证合同条款恰当、工人代表充足、集体谈判和就业机会、提供社会保障以及保障家庭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确保所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实现体面劳动(WHO,2022c)。通过完善立法、提高薪酬透明度、保证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保障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来缩小薪酬差距。通过对无偿护理工作进行辨识、削减并重新分配,加强劳动权利的保护和反歧视法的执行,提供充足的、男女同等的家事假,确保安全和免费的家庭生育计划,以及增强护士在决策中的主导地位来消除劳动参与的壁垒。收集涵盖各种形式和各种背景的高质量的、广泛的护理工作数据。32 第第 7 章章:对护士的投资与保障对护士的投资与保障健康的健康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Amanda McClelland,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硕士,护理学士,注册护士,“决心拯救生命”组织高级副总裁 Mickey Chopra 博士博士(世界银行),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哲学博士,世界银行健康、营养与人口实践全球服务方案项目负责人 在世界各地,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是第一要务。许多高风险行业已经采取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时的生命安全。但对于卫生保健工作,情况有所不同。人们反而期望护士等卫生工作者能无私奉献,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保护患者和卫生工作者所服务的社区。但这种选择并不正确卫生工作者不应该需要在关爱自己和关爱患者之间抉择,且任何迫使卫生工作者在如今做出如此抉择的情况都是完全不可理喻的。这种选择在传染病暴发期间最为突出,近年来许多令人心痛的例子广为人知。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夺走了数百名为遏制病毒传播而奋战的卫生工作者的生命。COVID-19 大流行仅在暴发第一年就导致 10 万多名卫生工作者丧生,其中近一半是护士。在这些事例以及其他类似的事件中,最初人们热衷于“歌颂一线英雄”,但一切很快又恢复常态,人们再次期望卫生工作者能在危险情况下继续工作。这些事件在让卫生保健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庭感到痛心的同时,也给卫生系统带来了财政压力,对患者护理以及卫生工作者的招聘产生了影响。世界银行和“决心拯救生命”组织(Resolve to Save Lives)的联合研究(Wang 等人,2023)首次利用新冠肺炎大流行第一年的数据计算了卫生工作者感染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卫生工作者感染所造成的惊人损失卫生工作者感染所造成的惊人损失 肯尼亚、哥伦比亚、斯威士兰和南非疫情第一年卫生保健工作者感染 SARS-CoV-2 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报告对五个研究地点中三个国家(哥伦比亚、埃斯瓦蒂尼、肯尼亚)和南非两个省(西开普省和夸祖卢-纳塔尔省)卫生工作者感染 COVID-19 病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计。在估算实际经济损失时,不仅要考虑个人损失,也要将卫生工作者感染对卫生系统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计算在内,这一点十分重要。该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估算了 COVID-19 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1)卫生工作者初次感染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2)病毒从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传播至普通人群引发后者发生继发性感染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3)卫生服务中断导致孕产妇和儿童非 COVID-19 原因超额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图 9)。图图 9:途径途径(Wang 等人,2023)33 我们的研究表明,卫生工作者的COVID-19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近10倍。其中四个研究地点中的卫生工作者死亡率较高。在所有研究地点中,COVID-19患者接触者的感染死亡率是卫生工作者的515倍。图图10:感染率感染率(Wang 等人,2023)每个地区的损失都高达数百万美元,有时甚至数亿美元。除哥伦比亚外,其余三个地区每名卫生保健工作者总损失均超过 3 万美元,因为哥伦比亚的卫生系统相对更完善,所以卫生工作者将 COVID-19 病毒传播给密切接触者的风险较低。总经济负担占年度卫生总支出的比例约为 2%(哥伦比亚)至 8%(南非新西开普省)。图图 11:每名卫生工作者感染损失每名卫生工作者感染损失(Wang 等人,2023)34 卫生工作者因感染而殉职令人悲痛,但是了解其造成的惊人经济损失确实能提高人们对 COVID-19 的真正影响的认识,并且警醒人们重视干预措施。最后,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促使国家决策者和全球卫生社区不再陷入恐慌和忽视的循环赞颂卫生工作者为“英雄”后又迅速将他们忘记并努力建设一支韧性十足且受到充分保护的卫生人力队伍。卫生工作者感染 COVID-19 病毒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需要实施更多的感染预防和控制(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IPC)措施,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具有复原力的卫生系统。现在是各国(尤其是在基线能力可能较低的低收入国家)开始投资并优先考虑卫生系统复原力的关键时刻。虽然卫生工作者原发性感染和死亡造成巨大损失,但病毒继续传播和母婴卫生服务中断所造成的损失更大。母亲和儿童的超额死亡使数十年来为降低死亡率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并从根本上破坏了护患关系。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母亲和儿童是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采取明确措施保障他们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损失可能被低估了。感染和死亡数往往被少报,这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带来了挑战。卫生工作者的感染和死亡可能造成卫生人力损失等长期影响。如果将其他原因所致的超额死亡纳入考虑,经济损失将大大增加。这表明需要密切监测卫生工作者的感染和死亡情况,并且在评估卫生工作者感染相关的经济损失时要将考虑范围扩大,而不单单只关注卫生工作者本身。如何保障前线工作者的安全如何保障前线工作者的安全 总之,我们的研究显示,可预防的卫生工作者感染和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过大,难以承受。为保护卫生工作者,需要采取 IPC 措施预防感染,设法解决薪酬问题,加强对卫生工作者的照护,并重新树立护士在全球卫生系统中的作用形象。IPC 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WHO,2022d,WHO,2022e))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可在疫情暴发期间和平息之后用于挽救生命(Luangasanatip 等人,2018)。因此,各国都必须建立并持续实施全面的全国 IPC 计划,将 IPC 纳入各级卫生系统。与此同时,工资水平也是促使护士离开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到异地就业,甚至转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过去十年间,在一些最受关注的疫情暴发期间,许多护士数月无薪,这都是不可原谅的事实,且根本原因在于性别(Raven et al,2018)。此外,还需要持续为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度被忽视的心理支持。经济分析表明,护士并非可有可无:护士是全球卫生系统的中流砥柱。护士在全球卫生系统的各个层面从床旁护理、医院管理到政策制定护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需要得到认可和支持,这样我们才能要求进行 35 必需的变革,以保障护士专业。在下一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前,我们希望讨论的话题已经从“需要保护护士和其他卫生工作者”转变为“通过各种计划和干预措施持续确保护士的安全”。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护士在缅甸危机中的适应力护士在缅甸危机中的适应力。在2022年2月1日缅甸发生军事政变后,公民不服从运动(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CDM)中的护士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不断面临逮捕、酷刑和死亡的威胁,一百多名护士和医生还是不顾一切在动乱中持续提供护理服务。一名护士陈述:“我们不是政客、士兵或战斗机飞行员;我们是护士,只想照护我们的患者。”不幸的是,军政府士兵指控一名护士从事犯罪活动,导致这名护士被捕、遭受酷刑,最终于2022年6月被活活烧死。现在,许多护士都在逃亡,到邻国寻求避难。军方对卫生保健服务的破坏造成了严重后果,儿童死于容易治疗的疾病,免疫工作也被忽视。哪怕困难重重,在缅甸的护士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凸显了国际社会为卫生保健工作者,尤其是处于最极端和最恶劣环境中工作者提供支持的迫切需要。36 第第 8 章章:医院里护士流动率的经济和非经医院里护士流动率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济影响全球视角全球视角 Gillian Adynski and David Stewart,医院管理硕士,护理学士,注册护士,国际护士会副护士长 引言引言 2023 年年中,在芬兰对护士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以评估其幸福感、工作量以及转行倾向(赫尔辛基时报,2023)。每月都有 42%的参与者表示考虑离开护理领域,而令人震惊的是,82%的护士长考虑退出护理专业。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薪酬不足、工作量居高不下以及工作环境频繁变化。护士流动问题(表现为护士调岗或转行)仍然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Winter 等人(2020)、Tang 和Hudson(2019)以及 ICN(2019)近期的研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其对卫生保健系统的重大影响。必须承认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护士流动可以为团队带来新视角和创新,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并提高团队运作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巨大挑战,护士流动会带来巨大的新员工招聘和培训成本,也使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力流失。护士流动包括护士自愿和被迫的院内调岗和转行(Park 等人,2014)。各国的年流动率差距很大:澳大利亚为15.1%(Roche 等人,2015),埃及为 25%(ICN,2021a),美国为 27.65%(Nelson-Brantley 等人,2018),英国为36%(ICN,2021a)以及以色列为 23%(Kerzman 等人,2020)。从经济成本层面来看,护士流动会产生直接和间接成本,影响深远。直接成本包括与招聘、指导和培训新员工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同样具有影响,包括职位空缺期间生产力的损失以及新聘护士达到完全熟练程度所需的时间。护士流动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普遍对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经济压力。经验丰富的护士的流失也会损耗知识资本。这些护士掌握着关于患者护理、医院规程和高效工作流程的宝贵隐性知识。他们离职不仅意味着技能流失,也意味着指导能力的流失。专业知识的流失会导致整体护理质量下降,增加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高流动率会造成工作者短缺,给留任的工作者带来额外压力,并可能导致工作倦怠、人员流动加剧的恶性循环。这不仅会使现有工作者的工作量增加,还会对他们的士气和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工作环境恶化。虽然高流动率的非经济影响难以量化,但它同样非常重要。高流动率会扰乱工作团队的工作流程。当新成员加入团队时,现有的工作者往往需要适应变化,并对新加入的工作者进行指导。未离职的护士受到的心理影响也很明显:他们可能会感受到工作要求变多,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下降、出现心理问题,以及幸福感下降,这些都会导致护士流动率进一步上升。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护士流动的后果同样令人担忧。护士流动率高与患者满意度下降、患者跌倒率升高和医疗错误增加相关。护理服务的连贯性遭到破坏,有助于治疗的护患关系也常常受到损害。意大利一项关于护士离职意向和护患工作量对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显示,“护士离职意向每增加 10%,护患工作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住院患者死亡率就会分别增加 14%(优势比:1.14;95%置信区间:1.021.27)和 3.4%(优势比:1.03;95%置信区间:1.001.06)。”(Catania 等人,2024)这些广泛的影响显然说明招聘和留任问题并不仅仅是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卫生保健政策和实践的基本考虑因素。招聘更多护士和降低高流动率的策略通常侧重于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以及为护士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提供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对这些策略进行详细探讨,为卫生保健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提供指导。37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斐济的护理工作者流动危机斐济的护理工作者流动危机:挑战和战略要务挑战和战略要务。(斐济护理协会主席斐济护理协会主席 Alisi Talatoka Vudiniabola)斐济同诸多太平洋岛国(Pacific Island Countries,PICs)一样,正在努力应对严峻的卫生保健挑战:卫生工作者出现工作倦怠以及护士到国外寻求发展机会,导致护士流动率居高不下。斐济的主要转诊医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护士辞职,反映了整个地区的趋势。仅在2022年,就有800名护士辞职,护士人数减少了五分之一以上。截至2024年,前线护士的人数将减少至2003年的水平,留下大约有1650个护理职位空缺。实际上,许多医院现有的注册护士职位占比不足40%。这对卫生保健服务的稳定性和质量构成了威胁,因为护士的数量占PICs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服务工作者的745。急需采取行动应对这一危机。虽然世卫组织全球守则不鼓励面临护士短缺的国家积极招聘护士,但实施有针对性的战略至关重要。透明的职业发展途径、完善的工作条件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留住卫生保健工作者。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斐济和其他面临类似情况的PICs的卫生保健系统将面临岌岌可危的未来,其人民的福祉将会受到影响。为提高护士留任率,可根据几个关键类别制定投资战略。每个类别都包含与护理专业人员的福祉和满意度息息相关的要素,从这些方面进行战略性投资可提高护士留任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可制定的策略包括弹性工作时间、适当的假期和休假政策以及对家庭需求的支持。在这些方面进行投资能改善护理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而这正是护士非常看重的一点。提供托儿服务、灵活的轮班制和宽松的紧急家事假的机构往往能成功留住护理工作者。这些投资的投资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体现在护士缺勤率的下降以及工作参与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环境工作环境:领导层的积极回应、工作满意度、工作量、自主性、最低限度的干扰、充足的人力配备、高质量的患者护理以及优质资源的获取等因素至关重要。值得投资的方面包括提高护理人力配备比例、提供更优质的设备、提供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的支持性环境(如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这些投资的 ROI 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以及人员流动成本降低。工作条件工作条件:工作条件包括薪酬、组织文化、管理层和领导层素质,以及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为改善薪酬待遇和培养支持性组织文化而进行的投资尤其有效。改善工作条件的 ROI 体现在人员留任率升高,这有助于节省招聘和培训的成本,以及建设更稳定的人力队伍,从而推动健康状况的改善。专业背景专业背景:护士的公众形象、劳动力市场情况、工作保障、个人满意度、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晋升潜力都是关键因素。投资于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助于留住护士。其 ROI包括患者护理得到改善、创新增多、工作流程得到改进,以及使医疗机构拥有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卓越声誉。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了解护理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和教育水平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助于为留住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例如,提供兼职岗位或职业间歇期可能对那些已经组建家庭的年轻护士或正在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护士具有吸引力。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制定投资战略所带来的 ROI 是拥有更加多样化和适应性更强的护理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需求(Almalki等人,2012)。投资于这些战略不仅能提高护士的留任率,还有助于提高卫生保健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其 ROI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包括无形的效益,如改善护士的精神面貌、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投资于护士管理者投资于护士管理者:卫生保健领域的成本节省战略卫生保健领域的成本节省战略 Press Ganey机构对护士领导者(尤其是护士管理者)的发展进行了研究(Warshawsky,2023)。研究发现卫生保健机构经常面临护士流动率高的问题,尤其是当护士未经适当教育就被提拔至管理岗位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该问题使许多护士管理者(通常只拥有不到四年的领导经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承担新的职责。这些管理者对于领导一线护理工作者至关重要,他们若缺乏管理技能会导致团队表现和满意度下降。但是投资于护士管理者能显著改善护士的工作表现和患者的转归情况。表现出色的护士管理者不仅能推动提高护士留任率,降低人员流动率,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这种改善表现为病区内患者跌倒、血流感染和尿路感染的减少。在经济上也节省了大量成本。对于一个拥有50名护士的病区来说,有效的护士管理估计可节省83.7万美元,同时还能大大降低患者护理并发症相关成本。本案例说明,卫生保健机构亟需优先考虑并投资于对护士管理者领导力的全面培训,并强调这种投资不仅有益,而且对高质量的患者护理和资金可持续性都至关重要。图图 12:提高护士留任率的关键投资领域提高护士留任率的关键投资领域 38 39 第第 9 章章:通过对护理实施战略性投资来发通过对护理实施战略性投资来发掘长期护理的经济效益掘长期护理的经济效益 Joanne Spetz,哲学博士,美国护理学院研究员,教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卫生政策研究所 Roy A.Thompson,哲学博士,护理学硕士,注册护士,博士后研究员,密苏里大学 Laura M.Wagner,哲学博士,注册护士,美国护理学院研究员,教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护理学院 人口迅速老龄化给全球长期护理(long-term care,LTC)系统带来巨大压力。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正在步入老年阶段(WHO,2015)。据估计,2022 年将有 1.42 亿老年人需要得到护理以满足其基本需求(WHO,2022f),预计2015至2030年间,需要护理的人数将增加1亿(ILO,2019)。各国的老年人口增长率将有所不同,预期寿命延长的国家将面临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局面,包括中国(经合组织,2023a)、拉丁美洲各国以及加勒比海地区(泛美卫生组织,2019)。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家庭、邻居和朋友都会照顾老年人,但人口老龄化正正一步步增加对优质 LTC 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日益增长,将给全球各国卫生保健系统和预算造成压力,且需要招聘和培训更多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以满足老年人各不相同的护理需求。护士是 LTC 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LTC 护士为面临着复杂健康挑战的居住者或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情感支持以及建议和帮助。这种富有同情心的工作方式有助于改善 LTC 居住者的福祉和尊严。采用提倡领导和合作的创新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 LTC 居住者的健康状况。在 LTC 机构中,由护士主导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对糖尿病和痴呆症等疾病的管理,从而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护理机构降低成本。由护士主导实施护理方案和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和临床效益,主要体现在避免产生住院费用方面(Grabowski,OMalley&Barhydt,2007)。NTERCARE 是一项调查护士主导型干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训练护士领导者实施计划,使瑞士养老院居住者的住院次数减少(Bartakova 等人,2022);护理质量的改善给整个卫生系统带来了积极的经济回报。此外,加强对护理机构中注册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培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纽约一项以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为重点的培训计划报告,在净成本降低的同时,患者跌倒率也显著下降(Teresi等人,2013)。在 LTC 中配备足够数量的注册护士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改善 LTC 的护士人力配备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并最终降低居住者的护理成本。在国际上,包括在加拿大(Boscart 等人,2018)、韩国(Shin&Hyun,2015)、中国(Kwong 等人,2009)和美国(Shin&Bae,2012),每名居住者护理时数越长,注册护士和助理护士的照护质量就越高。LTC 机构的护士人力配备越充足,居住者跌倒的情况就越少、暴力倾向也会减少、活动范围缩小的情况也会变少。增加注册护士的数量能使居住者获益,包括降低压力性损伤、感染和疼痛的发生率(Jutkowitz 等人,2023;Perruchoud 等人,2021)。相反,护士数量不稳定会导致急诊室就诊率升高、居住者行动不便以及居住者日常生活所需护理增加(Mukamel 等人,2023)。改善居住者的健康状况可以节省大量成本;一项聚焦于压力性损伤、住院和尿路感染的经济分析发现,增加每日注册护士照护每名居住者的时间能为社会带来净经济效益(Horn,2008;Dorr等人,2005)。通过优化 LTC 护理人力配备和知识储备,LTC 机构可以实现成本效益,同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使患者和卫生保健系统同时受益。护士在社区照顾老年人,而不是将他们转移至 LTC 机构和医院,可以帮助改善 LTC 居住者的健康状况并降低成本(Tappenden 等人,2012)。在荷兰的 Buurtzorg 计划,即“邻里照护”计划中,每小时护士护理的成本高于传统护理方式,但分析表明,这些专业护士完成护理所需的时间更短,因此能节省费用。这种模式已被全球采纳,老年人对这种模式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高,使用医院急诊服务的可能性也较小。同样,在美国的 CAPABLE 计划中,护士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干预措施,通过关注在疼痛、用药、抑郁和身体功能方面的目标,使患者能居家,从而减少了入院和入住疗养院的次数,节省了开销(Szanton 等人,2021)。以提高薪酬的方式直接投资于 LTC 护理工作者与护理质量得到改善之间存在关联,但矛盾的是,这也会产生经济效益。研究报告显示,助理护士得到较高的小时薪酬与疗养院质量评级之间呈正相关(Allan&Vadedan,40 2023),且薪酬越高,护士流动率就越低(Sharma&Xu,2022)。支持提高工作者工资的政策(如最低工资),与每名居住者获得的日护理时间之间存在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工资增多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长期护理工作(McHenry&Mellor,2022;Sharma&Xu,2022)。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如果考虑到较低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所减少的成本,那么疗养院中注册护士的平均任期越长,净支出就越低(Uchida-Nakakoji 等人,2016)。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虽然一些社区和居住护理模式正在兴起,但他们提供的护理服务具有局限性(WHO,2017b)。需要对包括护士和辅助工作者在内的人力发展进行投资,以为面临经济负担的家庭照顾老年人提供支持(Essuman 等人,2018)。对护理工作进行投资不仅有利于维护护理职业的尊严,同时也是一项合理的经济决策。护士是不可或缺的护理工作者,也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财政可持续性和高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些投资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使护士增加对老年学和使护士增加对老年学和 LTC 的了解的了解。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的方法以支持老年人实现最佳健康状况,这样可以降低下游成本,使服务对象和卫生系统都获益。政府和卫生保健系统应加强对老年护理教育的资助。增加增加 LTC 中的护士数量中的护士数量。大量研究表明,稳定地聘用足够数量的注册护士和助理护士以及优化护士与患者的比例非常重要。这将改善护理质量,并通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住院时间和保护 LTC 机构居住者的尊严来产生经济效益(Oosterveld-Vlug 等人,2013)。支持护士领导力和研究支持护士领导力和研究。投资与护理领导力发展计划可以增强护士的能力,促使发生能提高 LTC 质量的实践变革,并推动开发创新的、具有成本效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提 LTC 护士的工资护士的工资。在全球范围内,在 LTC 机构的护士的工资均低于在医院工作的护士。这对护士和 LTC 机构中的患者都不利,并导致解决护士流动率高和护理质量下降问题的成本增加。发展和扩大以护士为主导的跨学科护理模式发展和扩大以护士为主导的跨学科护理模式。鼓励护士开展跨学科合作,可增强护理协作,改善患者结局,并防止因护理分散而产生不必要的开支。为确保 LTC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者、卫生保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必须考虑投资的深远影响。这些投资将会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使高质量 LTC 与护理服务与经济收益密不可分,并为老龄化人口带来更好的健康前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魁北克六家长期护理机构中执业护士的成本效益魁北克六家长期护理机构中执业护士的成本效益。随着全球老年人口激增,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前所未有。预计至2050年,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翻一番,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是护理需求增长最快的人群(WHO,2015)。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情况反映了这一趋势,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显著增加。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因此重新评估了长期护理机构的护理质量以及机构中患者的安全情况。在魁北克省,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将执业护士引进六家机构,重点关注与减少执业护士敏感事件(nurse practitioner sensitive events,NPSE)相关的成本节省分析。研究结果引人注目:执业护士的存在降低了跌倒和压疮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时间以及短期转院的需求,所有这些减少了190万至330万加元的成本(Tchouaket,Kilpatrick&Jabbour,2020)。所有这些结果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强调了扩大执业护士在长期护理中的时间范围所带来的成本效益。41 第第 10 章章:重视医院护理服务重视医院护理服务 Jack Needleman,哲学博士,美国护理学院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菲尔丁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网络十分复杂,范围广阔,从社区水平的初级保健和预防服务到拥有复杂技术的医院所提供的高度专业化三级卫生保健服务。这些服务需要广泛而多样的人力资源,包括医生、护士以及技术人员、社区卫生工作者、传统医士等其他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和工作者。护士几乎是所有医疗机构的核心人员,尤其是在医院,他们负责评估患者、提供有序护理、协调患者获得其他护理,并提供患者教育和支持等活动。但是护士的贡献和所提供服务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其中一个原因是护士被视作人事类别或成本中心。然而,将护理视为医院的核心服务更为合适。患者接受住院治疗,而不是在门诊接受治疗,是因为他们需要护理服务,而且这种需求还包括通宵护理和多日护理。医院就是按照提供护理服务进行配置的。护理服务非常复杂,在许多医院,护理服务是按成本或人员计算的最大服务。该服务所提供的患者护理包括:提供医嘱药物和护理、评估和监测患者状态并在需要时启动适当的干预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患者教育、与其他服务部门协调护理、身体护理和日常生活活动协助,以及协助患者和家属为出院做好准备(Kitson 等人,2014;Needleman 等人,2006)。这些服务中最复杂以及需要大量知识、教育和培训的服务由专业护士或注册护士提供。这些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必须与病区内其他工作者提供的护理相协调,包括持证职业护士、护士辅助工作者和办事员,以及医生、药剂师、治疗师、营养师和其他为护理病区患者提供护理或其他服务的工作者。要成功提供这些服务,对专业护士的认知和管理要求都很高(Ebright 等人,2003;Sitterding等人,2012)。许多国家已经在积极努力将治疗转移到门诊部(通常也安排专业护士在门诊部提供护理),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或安排患者在院外康复。这些努力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护理敏锐度;住院患者对专业护士和护理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有更高的需求。在中低收入国家,护士和医生的短缺加剧了在住院环境中对护士的期望。医生的短缺导致通常由医生执行的任务(包括诊断和开处方)普遍转移给了护士。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这种任务转移是有效的,能在有限的预算内提高卫生系统的有效产能,世卫组织发布了一系列建议以确保转移至护士和其他非医生工作者的护理是安全且有效的(WHO,2008)。这种任务转移进一步增强了护士和护理服务在提供住院护理服务方面的核心作用(Munga 等人,2012)。将护理定为核心服务而不是人事类别,可能会增加护理服务的价值,从而引发如何评估该服务的价值以及这种评估应如何影响为护理服务提供的资源的问题。在经济方面,护理服务的价值通常由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衡量。但对于医院照护和护理服务,这可能不是一个有用的指标,因为许多支付系统模糊了护士所提供的服务及护士对患者护理及患者结局的价值。在许多国家,医院的资金来自包罗万象的政府预算,有时来自公共资源,有时来自保险资金。这些预算可以围绕提供服务的充分性的粗略衡量标准进行商定,但通常“全面”预算会逐年滚动,根据通货膨胀或预期数量变化进行微小调整,而不评估医院内任何特定服务的预算是否充足。在以保险为工具购买医疗服务的国家和系统中观察到除全面预算以外的两种基本支付方式。第一种是按入院次数或天数付款,有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但不为特定服务付款。美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医疗系统就是这种支付形式的一个例子。在该系统中,不会对特定服务进行支付分配或归属,不论是护理、放射医疗、实验室或手术室服务。第二个系统是对个人服务或医疗物资的付款,如药品、实验室服务、手术室时间等。护理服务的费用通常包含在每日房间费用中,包括食品、亚麻制品和家政服务,并根据病房或病区类型(如内科、外科、降压病房、重症监护室)进行区分。这些病房类型的差异不仅在于患者类型和服务需求强度的不同,而且在于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护理水平的不同。但这样区分掩盖了一个事实,即病房类型反映了护理服务为这些病房中的患者 42 提供的护士人力配备和组织水平。将护理归入包括医疗用品和未经训练的工作者在内的病房类别,其本身就贬低了专业护士及其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一些国家讨论了如何提高这些病房护理服务的关注度,从而使其更受重视。例如,在美国,一个私人组织的护士报销委员会正在努力促进医院支付系统的变革,以改进目前的护理服务估价和支付模式(护士报销委员会,2024)。委员会正在讨论的备选方案包括对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费率进行划分,以将护理部分与其他护理部分区分开来;在按服务收费制度中,对护理服务单独收费,可以是根据病区类型平均收费,也可以是根据患者病情收费。虽然这些努力和其他类似努力可能使护理服务更加受关注,但公共预算资金的存在和整体护理的保险报销将继续使消费者无法决定护理服务的购买程度或护理服务的可接受价格或估值。如果价格或支付水平不是评估护理价值的有用指标,那么还有什么其他可用的指标呢?一种方法是首先明确护理服务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期望来衡量护理绩效。如果把有效的、高价值的护理服务定义为:及时提供有序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及其家属为出院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患者安全,避免患者在医院受到伤害或发生差错;对正常疾病过程或护理失误引起的不良并发症进行适当、及时的治疗;高效率地提供护理服务,避免延误,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能否将此定义能作为护理价值的定义,能否用此定义来衡量护理质量,评估护理服务的人力配备和人力组织是否能够确保安全、适当和高效的护理?有关护理经济学的文献从特定角度开始尝试对此进行评估。由于医院的住院服务或住院部的运转离不开护士,因此没有人试图从零基线来评估护理服务的价值。相反,各个机构的领导层会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机构的收益和预算预测,以及专业护士和其他待聘人员的可用性来为具体的病区配备护士。初步的专业判断可能包括对价值的评估或对人力配备充足的要素的判断。这些计划可能会根据监管或评审要求进行修改。可负担性和人力资源的可及性会进一步影响对既定的人力配备水平的决策。观察发现,各家医院在价值判断和实际观察到的人力配备水平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利用各机构在人力配备方面的差异来衡量边际价值,特别是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在护士人力配备水平较低的机构中增加护士数量会带来什么好处?这项研究中使用的衡量标准非常广泛,包括患者的总死亡数或可避免的并发症或医院获得性并发症(通常称为抢救失败)造成的患者死亡数、各种感染、休克和心脏骤停的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住院时间和每次入院的总费用。对住院时间的分析发现,医院获得性并发症的治疗天数仅是延长的住院时间的一部分,这表明护理的延误或出院准备的延误是造成各医院患者住院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其成为衡量护理效率和质量的标准。这项研究采用患者层面的风险调整模型对风险调整率、住院时间或成本的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该模型考虑了可能影响结果的患者层面因素、可能影响护理风险、成本或住院时间的机构指标(如教学状况或技术水平),以及描述护理服务的指标(包括人力配备水平和技能组合)。各个研究用于描述护理服务的指标有所不同,但均包括每例患者获得的专业人员/注册护士护理时间、专业护士和护理辅助人员等所有护理人员为每例患者提供的护理总时数、专业护士提供的护理时数的比例、分配给每名护士的患者平均人数,以及专业护士和辅助人员为每名患者提供的实际护理时数与目标护理时数的偏差。目标护理时数有时由正式系统提供,该系统收集患者个人数据,并使用专有系统估算患者所需的护理时数,或根据对患者护理需求的整体评估对患者进行评分,或使用病区平均护理时数或中位护理时数作为非正式标准。这项研究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包括美国、欧洲、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所研究的一系列结果和环境方面,以及在对护士人力配备和病区组织的广泛衡量方面,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结果应被认为是可靠的(Dall 等人,2009)。这些研究结果的重点是,在护理时间较短、每名患者获得的专业护士护理时间较短、专业护士或注册护士占护理工作者比例较低的医院中,不良事件更多以及住院时间更长。这些研究结果隐含意义是,无论人力配备水平较高的医院的人力配备水平是否足以保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护理服务,都有相当多的医院可以通过提高每名病人的专业护理时数来改善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护理服务。价值问题是,提高专业护理时间所增加的成本,是否能通过减少不良事件和减少入院次数而节省成本,以及通过更好的护理为患者带来的额外价值来证明。有几项精心设计和实施的研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成本节约问题(Needleman 等人,2006,Dall 等人,2009,Martsolf 等人,2014,Griffiths 等人,2016)。Griffiths 及其同事的系统综述总结了评估改善人力配备的成本及成本效益的研究(Griffiths 等人,2021)。有关使用辅助护理人员或训练不足的护士替代专业护士或注册护士,降低技能组合,从而节省成本或抵消成本的研究结果清晰明了。这些人力配备和组织方面策略降低了成本,但住院时间延长和发生不良事件所产生的成本超过了节省的成本。医院在裁员时会亏损。43 关于每名患者的护理时数,特别是专业护士或注册护士的护理时数,增加护理时数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和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某些事件或支出所节省的成本差别很大,有些研究发现可以节省净成本,有些研究发现只能弥补部分产生的成本(约为增加护理时数成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仅考虑医院的净成本并不能体现降低死亡率、受伤风险或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的价值。Griffiths 及其同事根据九项研究的数据对成本和成本效益进行了综述,以估算未发现完全弥补成本的研究中每挽救一名患者的净成本(Griffiths 等人,2023)。估算的结果差异很大,但估算中值为每挽救一名患者需花费 21016 美元,刚好在成本效益研究可接受成本的标准范围之内。将重点放在死亡率上也使护理的价值被低估,因为这样忽略了患者所重视的避免感染和及时出院所产生的额外价值。一系列研究显示出充分的证据表明,确保安全、可靠和高效护理的护理人力配备水平可以为患者带来与成本相配甚至更高的价值。既然如此,如何确定适当的人力配备水平,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实现这一目标呢?第一个挑战是根据未来患者的预测数量以及每个医院病区患者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确定基线人力配备水平,以实现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护理。有几种机制可以做到这一点。人力配备水平较高、疗效较好的医院的人力配备水平和模式可作为充足人力配备的基准或参照点。一些商业或公共人力配备框架和方案已被采用。爱尔兰卫生筹资机构采用了“安全护士人力配备和技能组合框架”,该框架被描述为“一种系统的、三角验证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方法,用于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依赖性确定护士人力配备水平(包括护士和卫生保健助理角色)和技能组合”(爱尔兰政府,2024)。人力配备模型依赖于商业人力配备预测系统 TrendCare 的改编版,该系统应用患者级别信息对特定病区和轮班所需小时数进行护理强度加权估算。其他已采用的系统使用明确的标准对患者进行人工分类,然后使用标准化的估计值来估算每个分类中的患者所需的护士配备小时数,从而估算出特定病区和轮班所需的护士配备小时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更安全的护理方式”就是这类系统的一个例子。采用这类系统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护理模式。由于这些系统在估算护理时数时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因此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轮班人力配备水平,以反映专业护士的教育程度和经验水平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可能会对经验较少的护士在一个轮班中需要护理的患者的数量产生影响。需要对已经采用的人力配备标准进行监测,以确保这些标准能够实现安全、可靠和高效护理的目标,即确保护理服务能够提供患者所期望的价值。监测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近乎实时的评估,以审查轮班水平的人力配备是否充足,还需要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运行监测系统,以评估基本的人力配备模式是否充足。为这一模式提出的衡量标准包括:住院时间和延迟出院、不良事件,尤其是警示事件,如未能在 30 分钟内提供所需的止痛药物,以及护士轮班报告护理遗漏或护理延迟,或轮班时为满足患者需求而需要付出异常多的精力。初步设计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系统、根据当地的工作量和护理模式对系统进行微调,以及实施监测制度,都需要借助专业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在确保人力配备水平能够为患者提供价值并保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护理方面,还面临着另外两个挑战。其一是建立能够灵活调配护士、额外增加护士的系统,以应对患者数量的增加、病区患者的病情异常严重或值班护士的缺勤。有几种模式可实现这一目标。一种是按高于预期目标的水平配备人员,实质上是建立一个缓冲区,以吸收逐班增加的工作量(Griffiths等人,2021)。其二是建立一个可在短时间内调用的护士库,可以是来自其他病区、接受过多个病区交叉培训并可根据患者数量变化进行调班的护士库,或是医院聘用的、按需随时调班的护士库,抑或由与医院建立了持续合作关系的外部机构所提供的可随时调用的护士库。选择何种方案将取决于预算和管理能力,以及社区中是否有护士承担这些角色。确保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护理服务所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公平合理地将患者分配给护士。TrendCare 或NHS“更安全的护理方式”等系统强调,特定病区和班次中个别患者的护理危急程度可能各不相同。鉴于初级护理模式是护理工作的主流模式,即在每个班次中,每名护士被指定负责一组患者,目的是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满足所分配患者的需求,分配任务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护士的经验。工作量相等的公平分配可能会导致一名护士负责两三名病情较重的患者,而另一名护士则负责五六名病情较轻的患者。部分护理模式正在摆脱严格的主要护理模式,如虚拟护士轮班、无固定患者分配的流动护士以及其他护理模式。需要对这些模式进行试验和充分测试,以确保它们在提供高质量、高价值护理服务方面同样有效,并且需要对组织护理服务组织和估算所需护理时数的系统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新的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在医院中最为广泛,护理工作繁重复杂,对每位护士的认知和管理要求都很高。研究表明,为了安全、可靠、高效地提供护理服务,也就是为了向住院患者提供他们期望的护理服务,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需 44 要得到充足的时间、培训和辅助。制定预算需促进达到适当的人力配备水平,各组织需要采取护理服务管理策略,有效分配护理服务资源,并允许灵活调整,以适应每日和每班在患者数量、患者病情以及护士缺勤方面的变化。各组织还需要对护理进行监测,以确定所护理是否未达到患者应享有的水平。45 。第第 11 章章:衡量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衡量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Damien Contandriopoulos,理学硕士,哲学博士,维多利亚大学教授 Katherine Bertoni,护理学硕士,执业护士,认证糖尿病卫教人员,哲学博士候选人,维多利亚大学教学副教授 引言引言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医生即将短缺的预测对北美造成了负面影响。对即将到来的医疗危机的担忧促使全球卫生保健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第一批执业护士(nurse practioner,NP)计划应运而生,由护士领导的新诊所开始营业,更广泛的意义是,护士正在恢复其在初级保健服务前线的核心地位(WHO,2020)。到 20 世纪 70 年代,源源不断的科学研究(Flynn,1974,Chambers 等人,1977)描述和评估了护士在提供初级保健服务中的关键作用。在过去二十年里,初级保健已成为卫生保健系统的中流砥柱(Starfield,2005)并转变为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在新的初级保健团队中,护士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专业人员。“护士密集型”一词被用来描述以护士为核心的初级保健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为护士构成了医生主导型(Delamaire&Lafortune,2010,Loussouarn 等人,2019)和护士主导型(Laurant 等人,2009,Martinez-Gonzalez 等人,2014)多学科团队的一部分。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一直呼吁未来的研究要重点关注这些新模式的成本效益和效率,以进一步推动护士密集型模式的升级。多年来,有确切证据支持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安全性、质量和可取性 ADDIN EN.CITE。另一方面,护士主导型初级保健对经济的影响仍未充分探究(Checa等人,2022,Laurant等人,2009,Martnez-Gonzlez 等人,2015,Randall 等人,2017,Tsiachristas 等人,2015,McMenamin 等人,2023)。衡量节余衡量节余: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世卫组织在其2020 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2020)中呼吁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或扩大护士在提供初级保健方面的作用。这项呼吁和国际研究保持一致(Delamaire&Lafortune,2010,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等人,2021),这些研究表明,在初级保健领域中增加护士数量并扩大护士的执业范围,可直接或通过降低对急症护理部门的需求来提高护理可及性,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成本(Newhouse 等人,2011,Randall 等人,2017)。但是,要衡量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经济效益,在概念或方法层面都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挑战。首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增加初级保健领域中护士的数量以及扩大护士的职责范围。其一是由护士替代其他专业人员,常被称作“任务转移”(Martnez-Gonzlez 等人,2015)或“技能组合”的优化(Kernick&Scott,2002)。另一种方式是扩大初级保健服务整体规模或引入新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护士主导型护理模式中,护士可以替代医生。增加以护士为基础的初级保健服务可提高护理可及性并满足尚未得到满足的护理需求。有据可查的有关增加新服务的实例包括英国国家医疗体系早期 46 尝试引入护士当天电话咨询服务(Campbell 等人,2014),还包括在初级保健团队中设置护士个案管理师的角色,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护理(Checa 等人,2022,Crowe 等人,2019)。经济分析师必须确定,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型是否会因人员替代或补充而对服务效率产生影响。但是,现实中人员替代和补充之间的区别通常并不明显。例如,新开设的以执业护士为主导的初级保健诊所接收新患者,既可以将其视作替代由护士替代医生来提供服务,也可以将其视为补充由护士带来新的服务,以满足以前未得到满足的患者护理需求(Contandriopoulos 等人,2023a)。同样,这样的诊所可以在提供额外服务的同时,提高护理的可及性,并减少急诊室就诊,这将成为人员替代的形式之一(Chambers 等人,1977,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等人,2021)。在现有医疗诊所转变为跨专业模式的情况下,将替代和补充相结合尤为重要且十分复杂(Loussouarn 等人,2019)。成本成本、产出及结果产出及结果 新型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与其产生的结果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因此评估这些模式的成本和效益十分困难。一些非常可靠的研究将护士提供护理(通常是执业护士)的成本和医生提供护理的成本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普遍报告二者的成本差不多(Delamaire&Lafortune,2010,Liu 等人,2020,Hollinghurst 等人,2006,Venning 等人,2000)或者护士主导型服务的成本略低(Dierick-van Daele 等人,2010,Fall 等人,1997,Anthony 等人,2019,Perloff 等人,2016,Roblin 等人,2004)。遗憾的是,成本节省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薪酬低于医生。医生薪酬过高而护士薪酬过低并不可行。人员替代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评估护士护理与医生护理之间的可比性。总之,系统分析发现,医生提供护理与护士提供护理所产生的可衡量的临床结果相当(Clarke等 人,2004,Dierick-van Daele 等 人,2009,Fall 等 人,1997,Horrocks 等人,2002,Kinnersley 等人,2000,Laurant 等人,2018,Bonsall&Cheater,2008,McMenamin 等人,2023,Mundinger 等人,2000),但是患者对护士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较高(Clarke 等人,2004,Fall 等人,1997,Horrocks 等人,2002,Kinnersley 等人,2000,Laurant 等人,2018,Martinez-Gonzalez 等人,2014,Randall等人,2017,Shum等人,2000,Venning 等人,2000)。这里的挑战在于,头对头的成本比较只适用于尚可替代的服务,而实际提供的护理依然不同。打个比方,橙子的价格对决定买多少苹果没什么帮助。虽然引入新服务所增加的成本可能可以和健康福祉的长期收益相抵消,但短期成本必然会增加(Chambers 等人,1977 年)。尽管如此,人们在经济评估中的重点仍普遍完全集中在直接成本上(Chambers 等人,1977 年;Fall 等人,1997 年)。理想情况下,评估中既应包括直接成本(如护士工资),也应包括间接成本(与住院、诊断、处方、转诊等相关的费用)。研究还应从投资回报率的视角来审视提供预防性护理可能带来的长期储蓄,预防性护理最终能让人们避免在以后使用更昂贵的服务。(Chambers 等人,1977 年;Benmarhnia 等人,2017年;Brousselle 等人,2016 年)。但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如何说明难以衡量的因素,例如个人和社区的福祉与健康。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等多项指标旨在为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更全面的衡量标准。该领域的一些研究凭借这些指标来评估护士密集型护理模式(Checa 等人,2022 年;Ndosi 等人,2014 年),结果好坏参半。政策行动的必要性政策行动的必要性 在评估护士主导初级保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时,一项主要挑战在于评估最终结果(Marmot,2007 年;Brousselle 等人,2016 年)。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都是产出,如每次就诊、每例患者或每次发作的平均成本,而很少关注最终结果(Evans 等人,2010 年;Kernick 和 Scott,2002 年)。我们认为,研究目标应该是设计能够为人们及其社区带来切实最佳结果的初级保健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寻求提供服务的短期最廉价选择(Benmarhnia 等人,2017 年;Brousselle 等人,2016 年)。2020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推出了一种新模式,即由护士主导的初级保健诊所。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护理体验,并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积极影响(Contandriopoulos等人,2023a)。研究还显示,与传统模式(即由医生提供类似的护理服务)相比,该模式的成本效益略高(Contandriopoulos 等人,2023b)。47 在获得进一步证据之前推迟这些模型的广泛采用不是明智之举。现有证据已经强有力地表明,加强初级保健护理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合理选择,值得探索。然而,这样做的降本增效程度完全取决于多种相互交织的因素、特定模式的有效性及其设计方式。WHO 呼吁(WHO,2020 年)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并重点关注更健康人群和社区的护理可及性和质量,而我们对采用更多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经济效益证据的分析与之相符。现有证据表明,让更多的护士提供更广泛的初级保健服务可以有效且高效地让更多人能够得到高质量护理。通过设计,护士密集型模式可以比纯医学模式更具成本效益。实施护士密集型初级保健模式的投资回报分析应包括避免疾病和改善福祉等更长期的影响。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开创卫生保健改革开创卫生保健改革以色列执业护士取得的进展以色列执业护士取得的进展。(Shoshy Goldberg博士、Hilla Fighel博士、Rivka Hazan-Hazoref博士)由于迫切需要满足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激增的需求,以色列的卫生保健系统已经开始转型,将执业护士(NPs)纳入了系统。以色列卫生部认识到,护士是一种优质资源,如果授予护士更大的权力和行动范围,那他们便可以在卫生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护士的从业范围扩大,这是对执业护士提供专业和高质量护理的独特能力的认可。这一战略举措认可了执业护士在提供专业护理、增强服务可得性和针对患者需求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法方面的独特贡献。最近对药剂师条例的修正赋予了执业护士出具初始药物处方的权力,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举措,将执业护士定位为独立的临床医生,并减轻了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这一变革于2024年8月正式开始,以色列全国约700名执业护士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根据技术进步和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努力扩大他们的实践范围。这一举措反映了以色列致力于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卫生保健模式,并为全球示范了如何通过战略规划和立法支持成功地将执业护士整合到国家卫生保健系统中。48 第第 12 章章: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是强化卫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是强化卫生系统的关键生系统的关键 Gaetan Lafortune,OECD卫生司高级经济学家 摘要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通货膨胀加剧和生活成本危机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护士收入的关注,人们担心工资可能不足以吸引并留住医院、养老院或社区的护士。2023 年健康状况一览显示,2021 年 OECD 成员国医院护士的平均工资比所有全职员工的平均工资高出 20%,但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国家,护士的收入比工薪阶层平均水平高出 50%,而在其他国家,护士的收入低于全国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虽然在过去十年中,一些 OECD 成员国的护士实际工资大幅增加,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工资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OECD,2023a)。确保护士的工资增长至少跟得上通货膨胀,并且和具有类似教育和培训水平的其他专业工作者的工资同步,对于保持护理行业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引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许多 OECD 成员国卫生工作人员面临的严重挑战,揭示了其人手不足、承受压力大且价值被低估的情况。卫生工作人员短缺是各国有效应对疫情能力所面临的最大限制因素,其影响甚至超过了设备或医院床位的限制。因为卫生系统和长期护理系统迅速饱和,卫生工作人员短缺是决定封锁程度和经济社会活动中断程度的因素之一。在疫情期间,护士及其他卫生和长期护理工作者表现出了非凡的奉献精神和韧性,在医院和养老院提供一线服务,但许多人在疫情后感到身心俱疲。重视一线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特别是护士和卫生保健助理,对于避免疫情后卫生工作者和长期护理人员的大规模流失至关重要。正如 OECD 报告准备好迎接下一次危机了吗?投资于卫生系统的韧性所指出的,我们需要加大投资,加强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为应对类似规模的其他卫生危机做好准备。OECD 估计,与疫情前(2019 年)水平相比,OECD 成员国平均需要动用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约 1.4%的额外资金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以加强卫生系统。这些投资中至少有一半应分配给培训、招聘和改善劳动力的工作条件,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和压力(OECD,2023b)。虽然工作条件的多个方面影响了护士的招聘和留存,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但工资是决定这一职业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工资可能会影响年轻人是否报读护理教育项目、毕业后是否寻找护士工作,以及之后是否继续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定。然而,总体而言,护士的工资也是医院和其他卫生保健机构的一项重大成本,因为护士是几乎所有 OECD 成员国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卫生工作者类别。因此,我们需要取得一个巧妙的平衡:一方面要确保该职业有足够的经济吸引力,避免人员短缺;另一方面要保持成本可负担,维持卫生系统的财政可持续性。本章介绍了 OECD 最新护士工资数据收集的主要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收集各国护士工资的可比数据具有挑战性,原因有很多,包括现有数据来源可能不涵盖所有类型的护士(例如,可能仅涵盖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护士),可能不涵盖所有收入来源(例如,可能缺失 2020 年和 2021 年的任何 COVID-19 奖金收入),并且可能同时包括全职和兼职人员。方框 1 总结了 OECD 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一些主要数据可比性局限。49 方框方框 1.护士工资数据可比性的定义和局限护士工资数据可比性的定义和局限 OECD 根据平均年度总收入收集护士工资数据,其中包括员工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和所得税。大多数国家的数据仅包括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但在加拿大等国家,数据涵盖了在其他机构中工作的护士。在葡萄牙等国家,数据仅涵盖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护士。个体经营的护士通常不包括在内。该数据在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智利、爱尔兰和美国)仅涵盖注册护士,但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士)也涵盖较低级别的护士(导致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护士工资被低估)。尽管各国对全职工作者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国家的数据统计的是全职护士。一些国家的数据不包括加班费等额外收入,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包括在疫情期间的任何 COVID-19 奖金,有少数国家例外。非正式支付在一些国家可能占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但未予以报告。在在 OECD 成员国成员国,护士的收入比工薪阶层平均水平高出约护士的收入比工薪阶层平均水平高出约 20%,但各国之间存但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显著差异。2021 年,OECD 成员国医院护士的工资平均比全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高出 20%。然而,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智利、捷克共和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和卢森堡,2021 年医院护士的收入至少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 50%。在斯洛文尼亚,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疫情第二年纳入了 COVID-19 奖金。而在瑞士、英国、芬兰和拉脱维亚,护士的收入低于工薪阶层平均水平(图 13)。图图 13:2021 年年(或最近一年或最近一年)OECD 成员国医院护士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率成员国医院护士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率(OECD,2023C)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和智利的数据仅包括注册护士(导致工资被高估)。澳大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新西兰和瑞士的数据包括资格和收入较低的“助理专业”护士。葡萄牙的数据仅包括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公共部门)工作的医院护士。基于 35 个国家数据,如果一个国家护士的工资是工薪阶层平均工资的 0.9 倍,那么该国护士的工资需要增加11%才能达到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水平(假设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保持不变),增加 33%才能达到 2021 年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即工薪阶层平均工资的 1.2 倍。即使考虑到生活成本的差异即使考虑到生活成本的差异,OECD 成员国的护士工资也相差四倍成员国的护士工资也相差四倍。2023 年健康状况一览还以共同货币(美元)为基础,并依据购买力水平差异进行调整,对各国护士的工资进行了比较,以反映各国护士的相对经济福祉,并了解是否存在任何经济激励因素,促使护士考虑移居到另一个 OECD 成员国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图 14 显示,2021 年卢森堡护士的收入至少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护士的四倍(不过这两个国家的最新数据仅统计了 2018 年的情况)。总体而言,在 OECD 国家中,中欧和东欧1.81.71.71.5 1.51.5 1.51.41.4 1.41.41.41.31.31.21.2 1.2 1.21.21.21.1 1.11.11.11.11.11.01.01.0 1.01.01.00.90.9 0.90.90.511.52各国与平均薪资的比率 50 国家的护士工资水平最低,这至少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护士选择移民到其他欧盟国家。过去十年,其中许多国家已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工资。图图 14:2021 年年(或最近一年或最近一年)医院护士工资医院护士工资,美元购买力平价美元购买力平价(OECD,2023C)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和智利的数据仅包括注册护士(导致工资被高估)。澳大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新西兰和瑞士的数据包括资格和收入较低的“助理专业”护士。葡萄牙的数据仅包括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公共部门)工作的医院护士。过去十年来过去十年来,一些一些 OECD 成员国的护士工资大幅增加成员国的护士工资大幅增加,但另一些国家则没有但另一些国家则没有。在疫情爆发前的十年中,大多数 OECD 成员国护士的实际工资都有所增加,工薪阶层的工资也是如此。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捷克等许多中东欧国家的护士工资增长率尤为强劲。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这些国家的护士工资按实际价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 4-5%,从而缩小了与其他欧盟国家的差距。2010 年至2019 年期间,土耳其、冰岛和智利的护士也获得了大幅涨薪(图 15)。相比之下,2010 年至 2019 年期间,几个南欧国家(如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芬兰和英国的护士工资实际下降。在英国,2010 年至 2019 年期间护理收入按名义价值计算有所增加,但按实际价值计算下降了 3%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在 2011/12 年至 2017/18 年实施的公共部门工资政策。为了更好地对一线卫生工作者在疫情前两年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一些国家的护士在 2020 年和 2021 年获得了按实际价值计算的大幅加薪,特别是在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继续缩小与其他欧盟国家的差距。希腊护士的实际工资也大幅增加,至少部分抵消了过去 10 年的减少。然而,在2020年和2021年,一些国家护士的实际工资增长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因为不断上升的高通胀侵蚀了工资增长。护士并不是唯一一类受这一现象影响的职业。在许多国家,2021 年所有人的平均实际工资都跟不上通胀。2022 年的初步证据表明,在 24 个 OECD 成员国中,2022 年医护人员实际工资增长的跌幅在所有行业中最大,但这些结果并不仅适用于护士(OECD,2023d)。51 图图 15:2010-2019 年和年和 2019-2021 年年(或最近几年或最近几年)医院护士工资的平均年增长率医院护士工资的平均年增长率(实际值实际值)(OECD,2023C)最新的增长率仅涵盖 2019-2020 年。数据仅包括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医院护士。结论结论 要提高卫生系统抵御未来冲击的韧性,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持续压力,关键在于对卫生工作者,特别是护士进行投资。为了吸引足够数量的新护士并留住现有护士,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回报。尽管主要由于通胀上升,一些 OECD 成员国的护士实际工资增长在疫情之后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但一些国家在疫情前后都采取了措施提高护士工资。显然,护士并不是疫情后购买力停滞或下降的唯一一种职业。2022年,OECD成员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名义工资增长滞后于通货膨胀,从而导致实际工资下降。虽然 2024年和 2025 年的通货膨胀率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根据 2023 年 11 月的OECD 经济展望(OECD,2023e),大多数 OECD 成员国的通胀率预计将逐步下降。这应有助于恢复护士的实际工资增长,尽管与其他职业相比,这可能不足以提高护士职业的吸引力。改善工资和工作条件对于吸引和留住护士至关重要。免责声明:本章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 OECD 或其成员国的观点。作者对任何错误承担全部责任。12.0-1.46.7-1.89.111.30.515.41.117.31.4-1.43.91.20.9-0.61.11.31.5-1.2-1.30.90.52.61.20.62.60.10.90.8-1.05.7-5051015202010-192019-21 52 结论与结论与 ICN 的行动号召的行动号召 当我们思考本报告中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的见解时,很明显护理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临床范围。护士在推动全球社会的卫生成果和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在是全球承认护理不仅是一种专业,更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必要投资的时候了。这份报告强调了护理工作对卫生系统、经济体以及我们共同期待的和平世界产生的不可否认的影响。然而,认识到这种影响只是第一步。现在需要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承诺进行可行的变革,以支持和扩大护理人员队伍。护理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支柱,有助于改善卫生成果、节省经济开支和建立更稳定的社会。这一重新认识护理价值的呼吁是及时的,同时迫在眉睫。在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日益增多的暴力冲突和流行病等全球卫生挑战之际,护士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了获得更加健康的未来,我们必须投资于护理队伍和护士教育,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确保更好的工作条件,并在各级卫生保健和政策制定中认可护士的贡献。通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总体卫生保健费用,护理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证明了这一职业的价值。护士不仅仅是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也是教育工作者、领导者,是个人和社区健康与福祉的倡导者。卫生保健的未来与护理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支持护理人员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ICN 呼吁全球卫生领导人和决策者采取行动呼吁全球卫生领导人和决策者采取行动 赋权于护士赋权于护士:支持制定全面的政策,让护士能够依据所受的教育和培训发挥最大能力。鼓励护士进一步发挥领导作用并参与政策制定。投资于教育和劳动力发展投资于教育和劳动力发展:增加护理教育经费,为护理行业创造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改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条件: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包括配备充足的人员、提供资源获取渠道、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提供心理健康和福祉支持。公正的认可和待遇公正的认可和待遇:确保护士获得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反映其技能、责任和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通过开展提高公众意识的活动并让护士参与决策,凸显护士对健康和福祉所做的贡献。根据这些建议采取行动使护士能够加强卫生保健系统,推动经济增长,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并增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与福祉。目前正值行动关键时刻,让我们投资于护理事业,进而投资于全球社会的健康与繁荣。5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Addati,L.,et al.(2018).Care work and care jobs for the future of decent work.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ILO).Aiken,L.H.,et al.(2021a).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Chile:a multilevel cross-sectional study.Lancet Glob Health,9,e1145-e1153.Aiken,L.H.,et al.(2021b).Value of nurse practitioner inpatient hospital staffing.Med Care,59,857-863.Allan,S.&Vadean,F.(2023).The Impact of wages on care home quality in England.The Gerontologist.2023 Oct 17;63(9):1428-1436.Almalki,M.J.,Fitzgerald,G.&Clark,M.(201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work lif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nurses in Saudi Arabia.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2,314.Anthony,B.F.,et al.(2019).General medical services by non-medical health professionals: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review of economic evaluations in primary care.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69,E304-E313.Asamani J.A.,et al.(2022).Investing in the health workforce:fiscal space analysis of 20 countries in East and Southern Africa,2021-2026.BMJ Glob Health.2022 Jun;7(Suppl 1):e008416.doi:10.1136/bmjgh-2021-008416.PMID:35772807;PMCID:PMC9247660.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2021).Putting health care back into aged care Online.AMA.Available:https:/.au/sites/default/files/2021-04/130421 - Report - Putting health care back into aged care.pdf Accessed 1 February 2024.Bakhshi,M.,et al.(2023).The economics of nurse migration:tracking the costs and contributions of immigrant nurses in the United States.Online Report.Available:www.cgfns.org/eonm23 Bartakova,J.,et al.(2022).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nurse-led care model from the nursing home perspective focusing on residents hospitalisations.Bmc Geriatrics,22,496.Benmarhnia,T.,et al.(2017).Investing in a healthy lifestyle strategy:is it worth i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62,3-13.Bloomfield,A.(2023).Closing Address at Healthcare Leadership Symposium:Inform,Inspire and Feel Valued.Healthcare Leadership Symposium,2023 Auckland,New Zealand.Boniol,M.,et al.(2022).The global health workforce stock and distribution in 2020 and 2030:a threat to equity and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BMJ Glob Health,7.Bonsall,K.&Cheater,F.M.(2008).What is the impact of advanced primary care nursing roles on patients,nurses and their colleagues?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45,1090-1102.Boscart,V.M.,et al.(2018).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taffing hours and quality of care indicators in long-term care.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8,1-7.Brousselle,A.,Benmarhnia,T.&Benhadj,L.(2016).What ar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us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to defend public health programs?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3,135-138.Budde,H.,et al.(2021).The role of patient navigators in ambulatory care: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1,1-1166.Buchan,J.and Catton,H.(2023).Recover to Rebuild:Investing in the nursing workforce for health system effectiveness.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Available:https:/www.icn.ch/sites/default/files/2023-07/ICN_Recover-to-Rebuild_report_EN.pdf.Accessed:26 March 2024.Burton,R.A.(2016).Health policy brief:improving care transitions.Caird,J.,et al.(2010).The socioeconomic value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London:EPPI Centre,Institute of Education.California Lifti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out of Poverty Task Force(2018).The Lifti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Out of Poverty Task Force Report Online.Available:https:/www.endchildpovertyca.org/wp-54 content/uploads/2018/11/AB1520-Child-Poverty-Task-Force-Report-and-Recommendations-FINAL.pdf Accessed 1 February 2024.Campbell,J.L.P.,et al.(2014).Telephone triage for management of same-day consultation requests in general practice(the ESTEEM trial):a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nd cost-consequence analysis.The Lancet(British edition),384,1859-1868.Catania,G.,et al.(2024).Nurses intention to leave,nurse workload and in-hospital patient mortality in Italy:A descriptive and regression study.Health Policy,Vol.143,May 2024,105032.Available at:Nurses intention to leave,nurse workload and in-hospital patient mortality in Italy:A descriptive and regression study.-ScienceDirect.Accessed:27 March 2024.Chambers,L.W.,et al.(1977).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impact of the family practice nurse on volume,quality,and cost of rural health services.Medical care,15,971-981.Chan,R.J.,et al.(2018).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of nurse-led services in the ambulatory care setting: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81,61-80.Checa,C.,et al.(2022).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ase Management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ttended in Primary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19,13823.Clarke,A.,et al.(2004).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cost-effectivenes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 practitioners in primary care.In:Fulop,N.,Allen,P.,Clarke,A.&Black,N.(eds.)Studying the Organisation and Delivery of Health Services.Routledge.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n.d.).Empowering girls&women.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Available:https:/www.un.org/en/ecosoc/phlntrpy/notes/clinton.pdf.Accessed 16 February 2024.Commission for Nurse Reimbursement(2024).Commission for Nurse Reimbursement:Home Online.Available:https:/ 16 February 2024.Commission on a Global Health Risk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Secretariat(2016).The Neglected Dimension of Global Security:A Framework to Counter Infectious Disease Crise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US)Contandriopoulos,D.,et al.(2023a).Prepost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British Columbia nurse practitioner primary care clinics on patient health and care experience.BMJ-Open,13,e072812.Contandriopoulos,D.,et al.(2023b).Economic Evaluation of BCs Nurse-Practitioner Primary Care Clinics.Victoria(Canada):Research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British Columbia Ministry of Health.Contandriopoulos,D.,et al.(2018).Analyse des impacts de la remuneration des medecins sur leur pratique et la performance du systeme de sante au Quebec.Rapport de recherche produit dans le cadre de laction concertee intitulee Regards sur les modes de remuneration des medecins financee par le Commissaire a la sante et au bien-etre.,Montreal,http:/www.frqsc.gouv.qc.ca/documents/11326/448958/2015_D.Contandriopoulos_remun-med_rapport-annexes.pdf/ff739688-c91e-488e-b556-fb0dda7c1efb.Crowe,M.,et al.(2019).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models of diabetes care:A 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93,119-128.Dall,T.M.,et al.(2009).The economic value of professional nursing.Medical care,97-104.Davis,K.M.,et al.(2021).Effectiveness of nurse-led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achieving an outcome of continuity of care at the primary-secondary healthcare interface: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Int J Nurs Stud,121,103986.Delamaire,M.-L.&Lafortune,G.(2010).Les pratiques infirmires avances:Une description et valuation des expriences dans 12 pays dvelopps.Documents de travail de lOCDE sur la sante No.54.Paris: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Dierick-Van Daele,A.T.M.,et al.(2010).Economic evalu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s versus GPs in treating common conditions.Br J Gen Pract,60,e28-35.55 Dierick-Van Daele,A.T.M.,et al.(2009).Nurse practitioners substitut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65,391-401.Dorr,D.A.,Horn,S.D.&Smout,R.J.(2005).Cost analysis of nursing home registered nurse staffing tim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53,840-845.Duckett,S.(2005).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health workforce restructure.ANZ Health Policy,2,Available: skills in hospitals:better jobs,more care,Melbourne,Vic.,Grattan Institute.Duckett,S.,Breadon,P.&Ginnivan,L.(2013).Access all areas:new solutions for GP shortages in rural Australia,Melbourne,Vic.,Grattan Institute.Dyvik,E.(2024).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on the global economy-Statistics&Facts Online.Statista.Available:https:/ Accessed 8 February 2024.Ebright,P.R.,et al.(2003).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registered nurse work in acute care settings.JONA: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33,630-638.Elnakib,S.,et al.(2021).Providing care under extreme adversity:the impact of the Yemen conflict on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 of health workers.Social Science&Medicine,272,113751.Essuman,A.,Agyemang,F.A.&Mate-Kole,C.C.(2018).Long-term care for older adults in Africa:Whither no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19,728-730.European Federat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s(2022).Nursing Planetary Health.European Federat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s.Evans,R.G.,Barer,M.L.&Schneider,D.G.(2010).Pharaoh and the prospects for productivity in HHR.Health Policy,5,17-26.Fall,M.,et al.(1997).An evaluation of a nurse-led care service in primary care:benefits and costs.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47,699-703.Flor,L.S.,et al.(2022).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gender equality on health,social,and economic indicator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data from March 2020,to September,2021.The Lancet,399,2381-2397.Flynn,B.C.(1974).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e clinicians service delivery.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64,604-611.Georgieva,K.,Sayeh,A.M.,&Sahay,R.(2022).How to Close Gender Gaps and Grow the Global Economy.IMF Blog.8 September 202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vailable: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2/09/08/how-to-close-gender-gaps-and-grow-the-global-economy.Accessed:26 March 2024.Glauberman,G.,Bray,M.&Freeman,K.(2023).Planetary health and nursing:a call to action.Hawaii Journal of Health&Social Welfare,82,120.Goryakin,Y.,Griffiths,P.&Maben,J.(2011).Economic evaluation of nurse staffing and nurse substitution in health care:A scoping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48,501-512.Government of Ireland(2024).Framework for Safe Nurse Staffing and Skill Mix Online.Ireland:Government of Ireland.Available:https:/www.gov.ie/en/campaigns/25860-framework-for-safe-nurse-staffing-and-skill-mix/Accessed 16 February 2024.Grabowski,D.C.,OMalley,A.J.&Barhydt,N.R.(2007).The costs and potential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nursing home hospitalizations.Health affairs,26,1753-1761.Griffiths,P.(2016).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outcomes: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vidence to inform policy and practice.A review and discussion paper based on evidence reviewed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Safe Staffing guideline development.Int J Nurs Stud,63,213-225.56 Griffiths,P.,et al.(2023).Cost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improved nurse staffing levels and skill mix in acute hospitals: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04601.Griffiths,P.,et al.(2021).Beyond ratios-flexible and resilient nurse staffing options to deliver cost-effective hospital care and address staff shortages:A simulation and economic modelling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17,103901.Haakenstad,A.,et al.(2022).Measu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for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1990 to 2019: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The Lancet,399,2129-2154.Hansen-Turton,T.,Ritter,A.&Torgan,R.(2008).Insurers contracting policies on nurse practitioners as primary care providers:two years later.Policy,politics&nursing practice,9,241-248.Healthcare Worker Watch-Palestine(2023)X.20 November.Available:Healthcare Workers Watch-Palestine(HCWWatch)/X()Helsinki Times(2023).Tehy survey:Nursing leadership experiencing high turnover due to staffing shortage,workload,and low pay Online.Helsinki:Helsinki Times.Available:https:/www.helsinkitimes.fi/finland/finland-news/domestic/23556-tehy-survey-nursing-leadership-experiencing-high-turnover-due-to-staffing-shortage-workload-and-low-pay.html Accessed 4 January 2024.Hollinghurst,S.,et al.(2006).Comparing the cost of nurse practitioners and GPs in primary care:modelling economic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56,530-535.Horn,S.D.(2008).The business case for nursing in long-term care.Policy,Politics,&Nursing Practice,9,88-93.Horrocks,S.,Anderson,E.&Salisbury,C.(2002).Systematic review of whether nurse practitioners working in primary care can provide equivalent care to doctors.BMJ,324,819-823.Htay,M.&Whitehead,D.(2021).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ole of advanced nurse practitioners compared to physician-led or usual care: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Advances,3,100034.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2019).ICN International Workforce Forum calls for urgent action from governments to address global nursing shortage Online.Geneva:ICN.Available:https:/www.icn.ch/news/icn-international-workforce-forum-calls-urgent-action-governments-address-global-nursing#:text=Geneva, Switzerland; 4 March 2019,nurses who care for them Accessed 8 January 2024.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2021a).The Global Nursing shortage and Nurse Retention Online.Geneva:ICN.Available:https:/www.icn.ch/sites/default/files/inline-files/ICN Policy Brief_Nurse Shortage and Retention.pdf Accessed 21 November 2021.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2021b).COVID-19 pandemic one year on:ICN warns of exodus of experienced nurses compounding current shortages.Press release Available:https:/www.icn.ch/news/covid-19-pandemic-one-year-icn-warns-exodus-experienced-nurses-compounding-current-shortages.Accessed 4 March 2024.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2021c).The ICN Code of Ethics for Nurses.ICN:Geneva,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2019).New job opportunities in an ageing society.1st Meeting of the G20 Employment Working Group,Tokyo,Japan,2019.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2023).Nurses and midwives:overworked,underpaid,undervalued?Online.Geneva:ILO.Available:https:/ilostat.ilo.org/nurses-and-midwives-overworked-underpaid-undervalued/Accessed 8 February 2024.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24).Decent work.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Avalable:https:/www.ilo.org/global/topics/decent-work/lang-en/index.htm Jones,C.B.(2005).The costs of nurse turnover,part 2:application of the nursing turnover cost calculation methodology.JONA: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35,41-49.Jones,R.(2020).Women are on the frontlines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National Geographic.57 Jutkowitz,E.,et al.(2023).Effects of nurse staffing on resident outcomes in nursing homes:A systematic revie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4,75-81.e11.Kennedy,A.(2019).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why nurses ar so important for UHC.UHC 2030.Available:https:/www.uhc2030.org/news-and-events/news/partner-insights/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why-nurses-are-so-important-for-uhc-555297/#:text=Without nurses, without investing in,in my mind about that.Kernick,D.&Scott,A.(2002).Economic approaches to doctor/nurse skill mix:problems,pitfalls,and partial solutions.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52,42-6.Kerzman,H.,et al.(2020).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 attitudes of hospital nurses who leave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stay.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8,1364-1371.Kim,M.(2016).Nurse turnover costs:A medium-sized hospital case.AJMAHS,6,41-49.Kinnersley,P.,et al.(2000).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nurse practitioner versus general practitioner care for patients requesting“same day”consultations in primary care.BMJ,320,1043.Kitson,A.L.,Muntlin Athlin,.&,Conroy,T.(2014).Anything but basic:nursings challenge in meeting patients fundamental care needs.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46,331-339.Klazinga,N.(2022).The economics of patient safety:safety in the workplace Online.Pairs:OECD.Available: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patient-safety/wpsd/2021globalconference/niekkl-1.pdf?sfvrsn=1b6716e0_13 Accessed 2 February 2024.Kruk,M.E.,et al.(2018).Mortality due to low-quality health systems in the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era: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menable deaths in 137 countries.Lancet,392,2203-2212.Kuriakose,R.,et al.(2020).Patient safety in primary and outpatient health care.J Family Med Prim Care,9,7-11.Kwong,E.W.Y.,et al.(2009).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in older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influencing factor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65,2608-2620.Lasater,K.B.,et al.(2021).Patient outcomes and cost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safe nurse staffing legislation:an observational study.BMJ Open,11,e052899.Laurant,M.,et al.(2009).The impact of nonphysician clinicians do the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health care services?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66,36S-89S.Laurant,M.,et al.(2018).Nurses as substitutes for doctors in primary care.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Art.No.:CD001271.Lazenby,M.(2020).Toward a Better World: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Nurs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Lewis,C.,et al.(2023).Value-based care:What is it,and why its needed.Explainer.Commonwealth Fund,7 February 2023.Available:https:/monwealthfund.org/publications/explainer/2023/feb/value-based-care-what-it-is-why-its-needed.Accessed:26 March 2024.Liu,C.F.,et al.(2020).Outcomes of primary care delivery by nurse practitioners:Utilization,cost,and quality of care.Health Serv Res,55,178-189.Liu,J.&Eggleston,K.(2022a).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workforce and health outcomes:a cross-country econometric study.Soc Indic Res,163,609-632.Lopatina,E.,et al.(2017).Economic evalu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 and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s:A methodological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72,71-82.Loussouarn,C.,et al.(2019).Impact de lexprimentation de coopration entre mdecin gnraliste et infirmire Asale sur lactivit des mdecins.Revue deconomie politique,129,489-524.Luangasanatip,N.,et al.(2018).Cost-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workers in middle-income hospital settings:a model-based analysis.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100,165-175.Marmot,M.(2007).Achieving health equity:from root causes to fair outcomes.Lancet,370,1153-1163.58 Marshall,D.A.,et al.(2015).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evaluations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 and nurse practitioner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st-effectiveness.NursingPlus Open,1,11-17.Martnez-Gonzlez,N.A.,et al.(2014).Substitution of physicians by nurses in primary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4,214-214.Martnez-Gonzlez,N.A.,et al.(2015).Task-Shifting from physicians to nurses in primary care and its impact on resource utiliz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72,395-418.Martsolf,G.R.,et al.(2014).Examining the value of inpatient nurse staffing:an assessment of quality and patient care costs.Medical care,52,982-988.McGregor,W.,et al.(2008).Impact of the 2004 GMS contract on practice nurses:a qualitative study.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58,711-719.McHenry,P.&Mellor,J.M.(2022).The impact of recent state and local minimum wage increases on nursing facility employment.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43,345-368.McHugh,M.D.,et al.(2021).Effects of nurse-to-patient ratio legislation on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readmissions,and length of stay:a prospective study in a panel of hospitals.Lancet,397,1905-1913.McKernan,B.2020.Health workers targeted at least 120 times in Yemen conflict report.The Guardian.McMenamin,A.,et al.(2023).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related to nurse practitioner-delivered primary care for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Michel,P.,et al.(2017).Patient safety incidents are common in primary care:A national prospective active incident reporting survey.PLoS One,12,e0165455.Morgan,R.,et al.(2016).How to do(or not to do)gender analysis in health systems research.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31,1069-1078.Morilla-Herrera,J.C.,et al.(2016).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les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in older peop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53,290-307.Mukamel,D.B.,et al.(2023).Association of staffing instability with quality of nursing home care.JAMA Network Open,6,e2250389-e2250389.Mundinger,M.O.,et al.(2000).Primary care outcomes in patients treated by nurse practitioners or physicians:a randomized trial.JAMA,283,59-68.Munga,M.A.,et al.(2012).Experienc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task shifting in underserved remote settings:the case of Kongwa district,central Tanzania.BMC international health and human rights,12,1-12.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and Medicin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of Nursing 20202030;(2021).The role of nurses in improving health care access and quality.The Future of Nursing 2020-2030:Charting a path to achieve healht equity.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USA).Ndosi,M.,et al.(2014).The outcom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nurse-led care in people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73,1975.Needleman,J.,et al.(2006).Nurse staffing in hospitals:is there a business case for quality?Health Affairs,25,204-211.Nelson-Brantley,H.V.,Park,S.H.&Bergquist-Beringer,S.(2018).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rs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associated with lower unit-level RN turnover.JONA: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48,31-37.Newhouse,R.P.,et al.(2011).Advanced practice nurse outcomes 1990-2008:a systematic review.Nurs Econ,29,230-50;quiz 251.NHS England(2018).Introduction of a new Nurse Angiographer role to reduce Catheter Laboratory waits.Available:https:/www.england.nhs.uk/atlas_case_study/introduction-of-a-new-nurse-angiographer-role-to-reduce-catheter-laboratory-waits/.Accessed 6 March 2024.59 North,N.,et al.(2013).Nurse turnover in New Zealand:cost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taffing practises and patient outcomes.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1,419-428.Nurse-Family Partnerships(2014).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outcomes Online.Colorado.Available:https:/www.nursefamilypartnership.org/wp-content/uploads/2020/03/NFP-Maternal-and-Child-Health-Outcomes.pdf Accessed 2 February 2024.OECD(ed.)(2018).Feasibility study on health workforce skills assessment:Supporting health workers achieve person-centred care,Paris:OECD.OECD(2019a).Realis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Online.Paris:OECD.Available:https:/www.oecd.org/health/health-systems/OECD-Policy-Brief-Primary-Health-Care-May-2019.pdf Accessed 18 October 2023.OECD(2019b).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 safety in primary and ambulatory care,Flying blind.Paris:OECD.OECD(2020).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OECD Health Policy Studies,OECD Publishing,Paris.OECD(2021).Strengthening the frontline:How primary health care helps health systems adapt dur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Paris:OECD.OECD(2023a).Health at a Glance 2023:OECD Indicators.Available:https:/www.oecd.org/health/health-at-a-glance/OECD(2023b).Ready for the Next Crisis?Investing in Health System Resilience,OECD Health Policy Studies,OECD Publishing,Paris.Available:https:/www.oecd.org/publications/ready-for-the-next-crisis-investing-in-health-system-resilience-1e53cf80-en.htm OECD(2023c).OECD Health Statistics 2023.Available:https:/www.oecd.org/health/health-data.htm.Accessed 5 March 2024 OECD(2023d).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23.Available:https:/www.oecd-ilibrary.org/employment/oecd-employment-outlook-2023_08785bba-en.Accessed 5 March 2024 OECD(2023e).OECD Economic Outlook,November 2023.Available:https:/www.oecd.org/economic-outlook/november-2023/.Accessed 5 March 2024 Osterveld-Vlug,M.G.,et al.(2013).Nursing home staffs views on residents dignity: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3,1-9.Orozco,A.P.(2009).Global Care Chains.Gender,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eries.Working Paper 2.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2019).Number of older adults with long-term care needs wll triple by 2050,PAHO warns.Press release Available:https:/www.paho.org/en/news/1-1-2019-number-older-adults-long-term-care-needs-will-triple-2050-paho-warns Accessed 5 March 2024 Panagioti,M.,et al.(2019).Prevalence,severity,and nature of preventable patient harm across medical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MJ,366,l4185.Park,S.H.,et al.(2014).Concurrent and lagged effects of registered nurse turnover and staffing on unitacquired pressure ulcers.Health Services Research,49,1205-1225.Pennings,S.(2020).The Utilization-Adjusted Human Capital Index.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9375.World Bank,Washington,DC.Perloff,J.,Desroches,C.M.&Buerhaus,P.(2016).Comparing the Cost of Care Provided to Medicare Beneficiaries Assigned to Primary Care Nurse Practitioners and Physicians.Health services research,51,1407-1423.Perruchoud,E.,et al.(2021).The Impact of Nursing Staffs Working Conditions on the Quality of Care Received by Older Adults in Long-Term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al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Geriatrics,7,6.60 Pethybridge,J.(2004).How team working influences discharge planning from hospital:a study of four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in an acute hospital in England.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18,29-41.Randall,S.,et al.(2017).Impact of community based nurse-led clinics on patient outcomes,patient satisfaction,patient access and cost effectiveness: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73,24-33.Raven,J.,Wurie,H.&Witter,S.(2018).Health workers experiences of coping with the Ebola epidemic in Sierra Leones health system:a qualitative study.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8,1-9.Remes,J.,et al.(2020).Prioritizing health:A prescription for prosperity.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Ridhwan,M.M.,et al.(2022).The effect of health on economic growth: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Empirical economics,63,3211-3251.Roblin,D.W.,et al.(2004).Use of midlevel practitioners to achieve labor cost savings in the primary care practice of an MCO.Health services research,39,607-626.Roche,M.A.,et al.(2015).The rate and cost of nurse turnover in Australia.Collegian,22,353-358.Rodgers,Y.,et al.(2020).Migrant women&remittances:exploring the data from selected countries.UN Women.Ruiz,P.B.D.O.,Perroca,M.G.&Jeric,M.D.C.(2016).Cost of nursing turnover in a Teaching Hospital.Revista da Escola de Enfermagem da USP,50,101-108.Saikia,D.(2018).Nursing shortages in the rural public health sector of India.Wrasn prachk n l sangkhom=Journal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udies,26,101-118.Schoenstein,M.,Ono,T.&Lafortune,G.(2016).Skills use and skills mismatch in the health sector: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can be done?In:OECD(ed.)Health Workforce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Paris:OECD.Sharma,H.&Xu,L.(2022).Association between wages and nursing staff turnover in Iowa nursing homes.Innovation in Aging,6,igac004.Shin,J.H.&Bae,S.-H.(2012).Nurse staffing,quality of care,and quality of life in US nursing homes,19962011:an integrative review.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38,46-53.Shin,J.H.&Hyun,T.K.(2015).Nurse staffing and quality of care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 in Korea.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47,555-564.Shum,C.,et al.(2000).Nurs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inor illnesses in general practice: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BMJ,320,1038-1043.Sitterding,M.C.,et al.(2012).Understanding situation awareness in nursing work:A hybrid concept analysis.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35,77-92.Slawomirski,L.&Klazinga,N.(2022).The economics of patient safety:From analysis to action.Paris:OECD.Srof,B.J.,Lagerwey,M.&Liechty,J.(2023).Nurses lived experience of peacebuilding.Nursing inquiry,30,e12591.Starfield,B.,Yushi,L.&Macinko,J.(2005).Contribution of primary care to health systems and health.The Milbank Quarterly,83,457-502.Stevanin,S.,et al.(2018).Workplace-related gen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urses:A mixed-method systematic 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74,1245-1263.Sutton,C.,et al.(2023).Strategic workforce planning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A scoping review.Health Policy,132,104827.Szanton,S.L.,et al.(2021).CAPABLE program improves disability in multiple randomized t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69,3631-3640.Tang,J.H.&Hudson,P.(2019).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Nurse retention for nurse managers.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45,11-19.61 Tappenden,P.,et al.(2012).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home-based,nurse-led health promotion for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Winchester,England),16,1.Tchouaket,E.,Kilpatrick,K.&Jabbour,M.(2020).Effectiveness for introducing nurse practitioners in six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Qubec,Canada:A cost-savings analysis.Nursing Outlook,Vo.68,Issue 5,P611-625.Teresi,J.A.,et al.(2013).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educ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in nursing homes:Effects on falls,quality-of-life and societal cos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50,448-463.Tsiachristas,A.,et al.(2015).Costs and effects of new professional roles:Evidence from a literature review.Health policy(Amsterdam),119,1176-1187.Uchida-Nakakoji,M.,et al.(2016).Economic evaluation of registered nurse tenure on nursing home resident outcomes.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9,89-95.UN Women(2013).Managing labour migration in ASEAN:concerns for women migrant workers.Bangkok:UN Women.Available:http:/asiapacific.unwomen.org/media/field office eseasia/docs/publications/2013/managing labour migration in asean concerns for women migrant workers.pdf.UN Women(2021).Beyond COVID-19:A feminist plan for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justice.New York:UN Women.Venning,P.,et al.(2000).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cost effectivenes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 practitioners in primary care.BMJ,320,1048-53.Wang,H.et al.(2023).The economic burden of SARS-CoV-2 infection amongst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pandemic in Kenya,Colombia,Eswatini,and South Africa.Washington,DC:World Bank.Warshawsky,N.(2023).Investing in nurse leader development:Enhancing efficiency,quality,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Press Ganey.26 June 2023.Available:https:/ Wellbeing Economy Alliance(2022).For an economy in service of life.Available:https:/weall.org/Wenham,C.(2020).The gendered impact of the COVID-19 crisis and post-crisis period.Commissioned by the Policy Department for Citizens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Affairs Directorate-General for Internal Policies,European Parliament.Weston,M.J.(2022).Strategic planning for a very different nursing workforce.Nurse Leader,20,152-160.Winter,V.,Schreygg,J.&Thiel,A.(2020).Hospital staff shortages:Environmental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satisfaction.Health Policy,124,380-388.Wodon,Q.,et al.(2018).Missed opportunities:the high cost of not educating girls Online.Washington,DC:World Bank.Available:http:/ Accessed 7 February 2023.Woetzel,J.,et al.(2015).How advancing womens equality can add$12 trillion to global growth.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Wootton,M.&Davidson,L.(2023).Responding to global emergencies:what has the role of nurses been and what can it be in the future?Clinics in Integrated Care,20,10016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Task Shifting:rational redistribution of tasks among health workforce teams:Global Recommendations and Guidelines,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Healthy hospitals,healthy planet,healthy people.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in health care settings.WHO Discussion Draft.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a).Health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n evidence base.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b).Towards long-term care systems in sub-Saharan Africa:WHO series on long-term care.Geneva:WHO.6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Delivered by women,led by men:A gender and equity analysis of the global health and social workforce.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a).Quality Health Services.cited 2024 2 February;Available from: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quality-health-servic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b).State of the worlds nursing 2020:investing in education,jobs and leadership.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a).Nursing and midwifery.Available: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ursing-and-midwifer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b).The gender pay gap in the health and care sector:a global analysis in the time of COVID-19.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c).Global health and care workers compact:final draft for Member State review.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d).Global report on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e).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UHC).Available: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universal-health-coverage#tab=tab_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f).Long-term care Q&A.Available.https:/www.who.int/europe/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long-term-car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3a).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cited 2024 22 February;Available from: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universal-health-coverage-(uhc)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3b).Health for all:transforming economies to deliver what matters:final report of the WHO Council on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for All.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3c).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stay human”:the story of a Ukrainian nurse from Kharkiv caring for patients amid the war.Geneva: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4).Fair share for health and care:gender and the undervaluation of health and care work.Geneva:WHO.Available: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82854.Accessed 25 March 202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CEF)(2018).A vision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toward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Geneva:WHO.Zangaro,G.(2019).The economic cost and impacts of scope of practice restrictions on nurse practitioners.Nursing Economics,37,273-283.
?2023-2024报告电子版艾社康未来健康2023-2024?01第一章 政策与行业发展一、政策框架 (一)制度框架形成的基本脉络 (二)制度体系构成的划分标准二、发展现状 (一)法定保障制度趋于成熟定型,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二)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瓶颈期,创新探索有待突破 (三)慈善捐赠发展处于机遇期,潜能亟待完全发挥03030506061316引言0102第二章 问题与挑战一、制度性问题 (一)法定保障制度的持续性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支付性 (三)慈善医疗救助的规范化二、实践中的挑战 (一)法定保障制度服务和待遇的平衡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供给和需求错配 (三)慈善医疗救助探索与成效的不足191920212222242403第三章 创新案例一、政府主导的法定医疗保障 (一)浙江省共富型医保体系建设 (二)辅助生殖医疗保障二、市场主导的补充医疗保险 (一)上海商业健康保险设计与推广多方数据合作 (二)“关爱脑健康”阿尔兹海默专病保险 (三)“咳喘保”少儿呼吸系统专病保险 (四)琴澳保险系列产品助力澳门新街坊 (五)“恒星计划”-肿瘤电场治疗疗法多方共付 (六)乳腺癌创新药品的多元支付 (七)血友病患者捷程共赋项目三、社会力量支持的慈善救助 (一)上海信托“上善公益”(二)总工会“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公益项目”(三)爱佑慈善基金会儿童医疗救助272729303031333435363839394041致谢写作团队参考文献 (三)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公众参与度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保险普及率三、强筋壮骨:提升慈善医疗救助的效率 (一)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 (二)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救助效率 (三)优化救助对象的选择和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4646464647474749505104第四章 未来发展建议一、固本培元:强化政府主导的法定保障制度 (一)完善筹资机制,确保基金可持续 (二)优化保障待遇,合理控制支出水平 (三)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基金运行效率 (四)加大医疗投入,推动资源均衡配置二、守正创新: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 (一)促进产品开发,满足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行业稳定性44444444454545452023-2024?2023-2024?2024年是新医改开展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我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第三十个年头。自1994年开始实施现代医疗保障体系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建立了涵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医疗救助等制度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要持续地健全与完善,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当前,我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从基本多层向多元多层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不仅仅关注于管理层面的改革,更重视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权责清晰的“协同式”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各主体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和供给方转变为监督者和引导者,市场和社会力量则在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中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性。本报告基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参与主体的不同,从政府主导的法定医疗保障、市场主导的商业健康险以及社会力量主导的慈善医疗三个维度,回顾了2023年以来的发展现状、剖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整理了部分实践案例、最终给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通过分析与讨论,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持续改革和健康发展。2023-2024?2023-2024?一、政策框架(一)制度框架形成的基本脉络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两江试点”1994年,国务院决定率先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1,由此开启了我国职工医保制度的路径探索,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后续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看,“两江试点”也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从之前具有明显福利化特征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向更加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方向转变。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试点之初所确定的主要制度框架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刻下的深深烙印。从制度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试点明确了医保改革的目标是保障干部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从同时强调社会横向共济和个人纵向积累的角度出发,确立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安排,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大额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则用于日常的小额医疗支出2;从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考虑,对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3;从经济可行性和公众接受度方面考虑,提出建立医疗费用的控制和监督机制,以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以及提高职工对新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满意度4。当然,在制度本身得以延续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制度设计背后潜在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早在1996年的一份关于“两江试点”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出了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以及制度体系的完善得以逐步消解,例如资金筹集困难以及社会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等;而诸如个人账户基金沉淀较多以及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不发达造成保险层次单一等问题则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完全解决5。从“两江试点”的调查报告中不难发现,尽管最初试点针对的是城镇职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但政府以及学界都已经认识到依靠单一的保障制度难以充分满足全社会的医疗需求,而且会对社会医疗保险造成过大的压力5。也正是基于国家主导的社会医疗保险无法完全满足全人群健康需求这一判断,“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念逐渐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6。根据国内学者对1992年十四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国家卫生部门卫生健康规划、中央有关健康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的相关表述进行文本分析的结果6,2001年“十五”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要实现“多元化”,2006年的“十一五”计划则首次明确了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但这一时期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城乡救助在内的各项制度尚在建立或试点阶段,所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尚未完全成形,因此之后一段时间内,“多层次2023-2024?2023-2024?医疗保障体系”并未在中央文件中被普遍地提及。转折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出台,在这一指导中国未来二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蓝图中,明确提出了要“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提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了解释;尽管这一解释还稍显模糊,但对其基本的框架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之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念频繁出现在各个重要的文件当中。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 2020 5号)中正式明确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是“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7。至此,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框架正式确立。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将在这一框架下逐步完善,各层级的保障制度也将在不断健全自身保障能力的同时,提升制度间的衔接与协同。表 1.重要文件中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关的文字表述1992199720012002200620072011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十五”计划十六大报告“十一五”计划十七大报告“十二五”规划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文件名称年份关键表述建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制度体系构成的划分标准尽管中央文件对于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所包含的制度以及各自的定位有了基本的界定,但这一界定仍偏宏观,太过宏观的界定也就导致划分依据的模糊。在实际执行中,由于不同制度在行政管理、实际作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执行者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现有的学术研究来看,对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二、发展现状(一)法定保障制度趋于成熟定型,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确立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要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12。按照目前的改革进度,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在筹资标准、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基金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制度体系本身日趋成熟。1.筹资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主要面向在职员工及退休人员,而居民医保覆盖未参加职工医保或其他规定保障的全体城乡居民。这两项制度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规定的比例共同缴纳,居民医保则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23-2024?2023-2024?数据来源:龚曦和王红波.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念厘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201220162016201620172020202120212022十八大报告“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文件名称年份关键表述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从制度的主体角度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政府主导或负责的法定医疗保障、第二层是市场主导的商业健康险,第三层则是社会力量主导的慈善医疗。2.从资金的来源角度同样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确保覆盖公平的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单位或政府补贴的过渡性补充医保,第三层次是个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8。除了以上几种划分方式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表述,例如直接按照政策文件中的提法将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险、慈善医疗与医疗互助等进行罗列,或用二分法将其概括为基本医保与补充医保或法定医保与非法定医保两个层次。这两种简单直接的划分方式要么忽视了部分制度之间的共性,显得过于复杂无序,要么忽略了部分制度间的差异性,显得太过简单粗暴。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而在国家治理框架下逐步成型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更加强调有效治理,强调共建、共治和共享。国家医保局官方对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进行解读时就将其高度概括为“多层次、重治理、强服务”9。治理这一概念区别于管理的主要特点在于更加强调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下,通过各方的协商建立共同的价值认同进行决策10,11。考虑到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各保障制度由不同的主体主导,这些主体的性质和特征直接影响制度的定位和运作特点。因此,本报告选择以制度主体为划分依据,分别就政府主导的法定保障制度、市场主导的商业健康险、以及社会力量主导的慈善救助进行详细论述。2.共济保障属性增强职工医保“统账结合”的模式在试点之初就暴露出了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较多、共济属性不强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出“小病大治、小病住院”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随着个人账户累计结余的逐年积累,这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也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改革。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重大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减少个人账户资金的沉淀,并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提升制度的共济效果。国务院要求各省在2021年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可设置三年左右的过渡期,逐步实现改革目标14。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思路是推动职工医保的门诊保障由个人账户承担的“个人积累式”向统筹基金承担的“社会互助共济式”转变。具体到执行层面,一是通过改变个人账户资金计入方式逐步减少资金沉淀,二是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确保不会影响个人享受的保障待遇水平。个人账户资金计入方式的改变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3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351.35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16.8%;支出6097.95亿元,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了7.3%。考虑到享受普通门急诊待遇的人次增加(较前一年增加4.2亿人次,增幅23.9%)的影响,个人账户支出的增幅并不显著。但2023年个人账户的当年结存为253.39亿元,较2022年大幅下降了87%,基本达到了当年的收支均衡,明显减少了个人账户的累积效应。相较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实际人均筹资额增幅较小,但由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度较高,政府对居民医保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在2016年启动“两保合一”(原有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与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后,政府每年都会提高对居民医保补贴额度的最低标准,以求实现更高保障水平上的公平性。2023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 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64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80元1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将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70元13,预计个人缴费标准也会同步调增30元。2023-2024?2023-2024?图 1.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表 2.2018-2024年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社康分析注:职工医保人均筹资计算过程中未剔除退休人员,因此实际人均筹资金额应该更高、增幅也更大数据来源: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艾社康分析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明确“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个人缴费为预估政府补贴(元/人/年)年份3478.94049.24273.24812.64565.85364.75737.16168.3626.5647.1763.4836.8896.4964.11029.91087.8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490520550580个人缴费(元/人/年)220250280320筹资标准(元/人/年)710770830900筹资标准增幅(%)-8.57.88.4政府补贴:个人缴费2.23:12.08:11.96:11.81:1政府补贴(元/人/年)年份2022年2023年2024年610640670个人缴费(元/人/年)350380410筹资标准(元/人/年)96010201080筹资标准增幅(%)6.76.35.9政府补贴:个人缴费1.74:11.68:11.63:13.支付标准改革有序推进医保支付标准是参保人员使用医保项目时,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基准。在支付标准内的部分由参保人和医保基金按比例分担,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由参保人自付。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初,医保支付标准就被认为是医保局重要的政策工具,也是关系到支付方式改革、药品目录调整以及药品招采等微观职能的重要政策联接点16。尽管医保支付标准的改革尚未通过专项文件明确展开,但事实上这项改革工作已经融入到了医保目录调整、带量采购、高值耗材医保支付等多项持续开展的改革任务中。根据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要同步确定支付标准;独家药品通过准入谈判的方式确定支付标准;非独家药品中,集采中选药品,按照集采有关规定确定支付标准;其他非独家药品根据准入竞价等方式确定支付标准17,表明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与医保目录调整的紧密联系。2023年6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 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启动新一轮的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新方案虽然小幅调整评审方式和具体规则,但维持了品种总体的稳定性及准入条件和流程的连贯性。7月21日,国家医保局公布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及 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18,继2022年首次明确医保目录内独家药品续约采取简化准入模式与路径之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简易续约规则。自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来,截至2023年底,医保目录已完成6轮调整,累计新纳入药品744个,同时淘汰了395个疗效不确切、易滥用以及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19。在集采方面,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 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向公众提供高效、经济合理的医药服务。第八批和第九批国家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分别在3月和11月开标,通过“一主双备”的供应模式进一步保障了急需药品供应,同时要求中选企业在非主供、非备供的地区按不能高于中选价格的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进行挂网,进一步规范了挂网价格。医保支付标准也适用于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尽管与药品相比,医用耗材以及医疗服务项目的管理尚未实现全国统一。2023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 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通用名管理较为成熟的耗材类别,将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目录,并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范围。该通知具体明确了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并加强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支付管理的联动。此外也规定了逐步将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管理范围。为了推动支付政策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通知要求逐步淘汰单纯依据费用水平分段支付、一刀切的定额或限额支付等较为粗放的支付政策。各统筹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价格或费用较高的医用耗材设定先行自付比例,并鼓励各省探索制定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可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对个人账户资金计入方式进行改革,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通过共济的方式逐步提高参保人的保障待遇。2023年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 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医保部门要积极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优化申请条件、完善服务流程,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更好地为参保人提供门诊统筹用药保障15。根据文件要求,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起付线、报销比例以及支付限额等,可以按照当地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待遇标准执行。基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考虑,通常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待遇标准要高于二三级医疗机构,因此这一要求也在引导参保人更多地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占用。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3年职工参保人员享受药店购药医保待遇的人次数达到23亿。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管理以及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都是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提升了社会共济的水平,而在“社会大共济”的基础之上,各地又进一步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拓展至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增加了“家庭小共济”的功能。参保职工除了可以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和零售药店购药发生的费用外,还可以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为其配偶、父母、子女支付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2023-2024?2023-2024?图 2.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当年结余资金数据来源:历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0841116165017141948253174720661214254336024928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个人账户当年结余(亿元)统筹基金账户当年结余(亿元)2023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基金监管能力建设,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并对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导致医保基金出现重大风险隐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责任20。3月份,国家医保局发布了 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了飞行检查的遵循原则、启动条件、组织方式、检查要求、检查程序及问题处理等内容,为规范飞行检查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也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印发了 骨科高值医用耗材专项检查工作指南(2023版)等三项指南,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引。4月份,国家医保局联同其他五部门发布了 关于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聚焦于重点领域和行为,如骨科、血透、心内等,强化了对重点药品耗材、虚假就医、药品倒卖等重点骗保行为的监管,强调利用大数据加强监管和部门间协同的必要性,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 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医保基金使用的常态化监管,聚焦整治重点,严厉打击医保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并首次将统筹药店纳入飞检范围,以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规范使用。9月份,国家医保局又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到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必须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并确保数据准确上传到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此措施旨在通过全面推进智能审核工作,规范定点医药机构的服务行为,加强协议处理与行政监管的衔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的无缝连接。通过这些连续的努力和措施,国家医保局显著提升了医保基金的监管能力和效率,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以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截至2023年4月,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41.5万家次,处理162.9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805亿元21。4.支付方式改革试点进入收官2019年,国家医保局开始将部分工作重心放在支付方式改革上,启动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推进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工作。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分组、医保基金四个“全面覆盖”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要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2024年将是收官之年,在2023年底应当有70%的统筹区开展相应的试点工作。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的信息,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超9成统筹地区开展了DRG和DIP付费。25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在已经启动改革的统筹地区,按DRG和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住院医保基金超过7成。2023年完成的2022年度清算数据显示,在101个国家试点城市中,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参保人个人负担较2021年减少约215亿元。5.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速自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被多次提及并尝试,但一直进展缓慢、收效甚微。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相继对医保目录、支付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医疗服务价格也被视为下一个重点改革的领域,同时也被视为医保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最新一轮的医疗服务价格大规模调整始于2021年,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项目编制规范、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整体界定,随后遴选赣州、苏州、厦门、唐山、乐山五个城市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计划开展3-5年经验探索,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截至2023年底,首批5个试点城市已经按照新机制平稳实施两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首批5个试点城市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有效的反馈。各试点城市通过建立总量调控机制,有效控制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总体水平。同时建立了监测评估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试点运行情况来看,5个试点城市的调价方案已全部落地实施,总体运行平稳,医疗机构反映良好。新的价格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且得到了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进入2024年后,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选择在内蒙古、浙江、四川3个省份开展全省试点,这也意味着这项改革工作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快速的推进。6.基金监管力度加强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为首要任务,强调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并联合多部门通过飞行检查、专项治理、日常监管等手段,推动形成了医保基金监管的高压态势。进入2023年后,随着与基金监管相关的专项文件密集发布,监管工作在法治化、常态化、精细化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并对医保基金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2024?2023-2024?图 3.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文件发布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官方网站、艾社康整理(二)商业健康险发展进入瓶颈期,创新探索有待突破2020年,原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其他12个部委共同发布了 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银保监发 2020 4号),提出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成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商业健康保险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整个行业似乎雄心勃勃。但四年之后的今天,如果仍然以2025年为限,商业健康险的规模距离2万亿的目标相去甚远,行业的增速在经历了2021年的突然失速后,仍然没能走出低迷。1.保费规模增长趋缓,进入平台期2023,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九千亿元,达到9035亿元,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逐渐改善的社会经济情况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但商业健康险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进入低增长水平的稳定发展期。2023年财产险公司短期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752亿元,同比增长10.89%,但商业健康险的整体保费收入较2022年仅增长4.41%。这是自2021年后,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低于5%,并显著低于寿险和财产险的增长水平23。以上六个方面的进展,都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石,在保障能力方面的提升。此外,基本医疗保险在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方面也有显著进步。2023年6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 关于实施医保服务十六项便民措施的通知,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涵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信息查询、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等方面。这些措施的核心是简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间,并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医保服务的精细化和效率。以异地就医为例,到2023年底,全国所有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端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的线上备案。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成功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次达到804.22万,较2022年增长159.48。在异地就医备案的基础上,备案人可享受的待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以往通常异地就医备案后只能在备案地享受医保待遇,现在备案有效期内参保人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此外,可进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数量也显著增加。截至2023年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8.23万家,全国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9.39万家,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5.8万家,跨省联网定点零售药店数量为35.24万家,分别较2022年增长31.26%、118.6%、305.59%和55.79%。备案程序的简化和可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加,直接为参保人异地就医带来了便利。2023年,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8亿人次,减少个人垫付185.48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263.36%、295.9%;其中全国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31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33.52亿元,分别较2022年增长12.34倍、12.97倍。相较2012年到2020年间,商业健康险借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等明星产品的推出和迭代,实现了年均32%的高速增长。尽管近几年“惠民保”的出现提升了民众对于商业健康险的认知度,但相较于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的体量较小,且面临着一定的可持续性风险,并没有为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增长带来持续的动力。2021年后商业健康险增速不断下滑,并逐渐趋于稳定24。2023-2024?2023-2024?图 4.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增长情况(2012-2023年)图 5.各险种保费收入增长率(2012-2023年)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管局官方网站、艾社康分析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管局官方网站、艾社康分析862.81123.51587.22410.44033.24386.65444.17066.08172.78447.08652.99034.524.70.2A.3Q.9g.3%8.8$.1).8.7%3.4%2.4%4.4%0.0.0 .00.0.0P.0.0p.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健康险保费(亿元)增长率(%)7.0.8%4.4%-10.0%0.0.0 .00.0.0P.0.0p.0.0 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财产险寿险健康险(三)慈善捐赠发展处于机遇期,潜能亟待完全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于2016年实施,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在这期间,中国医疗慈善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的补充层,为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疾病负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持续支持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随着中国整体医疗格局的改变与经济的发展,医疗慈善的潜力和作用愈发凸显。2024年初,全国人大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正草案),新版 慈善法 将于2024年9月施行。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慈善促进举措,募捐制度变得更加透明,责任划分更清晰,同时新增了应急慈善专章,明确了慈善信托受托人的地位和要求,对个人网络求助活动也实施了更严格的规范。这些更新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慈善事业、营造良好慈善社会氛围的坚定支持。当前,我国医疗慈善事业发展正值机遇期。根据2023年发布的 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30,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400家专门从事医疗卫生项目的慈善组织,这些组织与非医疗救助性慈善组织中的医疗救助项目、网络大病个人求助项目共同构成了我国医疗慈善捐赠的活动生态。2023年慈善项目进展简报 显示,在去年所有公募慈善项目中,医疗卫生领域的项目数量占比13.87%(4902个),仅次于教育领域(5578个,15.79%)。而医疗卫生领域的项目收入和支出最多(收入315.07亿,支出245.52亿),支出金额是教育类项目的3.4倍31。当法定医疗保障臻于健全时,因贫富差异而存在的慈善医疗就完成了其使命。但目前,我国尚未建成高水平的法定医疗保障体系,仍需要充分发展慈善医疗捐赠,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疾病负担问题、填补法定医保的不足。1.有效补充政府民生重要举措医疗慈善捐赠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3年我国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3.7亿和9.6亿,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4.6%和68.12,意味着七成医保参保人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足70%。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其脆弱的经济状况可能迅速恶化,从而面临因病致贫或返贫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慈善作为一种“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机制,在法定医保涵盖不足的地方发挥出了重要的社会力量,缓解低收入人群家庭的沉重负担,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相协同。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基金会成立三十年来,累计公益收入和支出分别超过123.2亿元和113.2亿元,重点保障最易受损群体,持续响应“医疗资源下沉”“健康扶贫”“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等重要扶贫政策主张33。再例如2023年资金收入排名第一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初保),持续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是让全社会所有人都能获得并负担得起医疗服务34。这些项目重点都与国家脱贫攻坚的总体战略相重合,为扶贫工程贡献了重要力量,有效补充了政府的健康扶贫各项举措。2.赔付规模逐步增加但仍然有限商业健康险赔付率自2017年起持续增加,据业内统计,剔除异常数据后2023年短期健康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约为42.9%。其中,近六成险企的综合赔付率同比增长。参考国际数据和业内观点,50%-80%的综合赔付率是短期健康险业务发展比较健康的区间,能够平衡投保人赔付和产品持续经营的需求。但我国多数险企的赔付数据未能达到这一标准,2023年仅有24家险企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赔付率在50%-80%之间,19家险企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赔付率超过80%,其余险企的赔付情况都有待改善,个别险企甚至出现赔付率畸低或赔付率数据波动非常大等问题26。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商业健康险的赔付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商业健康险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保障作用仍然有限。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2023年在论坛上展示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健康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约5%,远低于全球22%的平均水平27。3.医疗险发展优于重疾险我国医疗险的产品数量和丰富程度近年来一直远超疾病险,仅考虑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参考中国保险协会人身保险产品信息库截至2024年7月的数据,在售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中医疗保险有2145款,超出疾病保险(1397款)约54(。与此同时,2023年医疗险的规模保费也达到4300亿元,首次超越规模保费回落到4000亿元水平的重疾险29。考虑到重疾险的销售相较医疗险更贴近寿险,对个险代理人的需求较高,未来扩展的空间有限,而医疗险更多依赖在线平台进行科普教育和销售,发展较快。预计未来医疗险对重疾险的冲击将会持续,或将发展成为健康险行业的第一大险种。4.政策端持续推出利好措施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推广和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为推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共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医保局起草了 关于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协议(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21年银保监会印发 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推进大病保险信息系统与基本医保信息系统对接后,管理部门再次推动商业保险行业与医疗保障部门的信息对接,为未来提供更合理、个性化的商业保险产品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持。针对当前商业健康保险民众认知和信任度低致使保障水平偏低、高风险人群参保困难等挑战,监管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 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多年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惠及既往症、纳税人子女等更多人群;针对试点发现的现实问题对此前限制的最低保额、简单赔付率下限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并强化事后回溯分析,确保相关产品的合理定价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根据保险不同销售阶段的特点加以行为管理规制,加强保险行业销售行为规范性,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对商业保险的信任度。2023-2024?2023-2024?2.救济涉及金额高、针对性强根据 2023年慈善项目进展简报,在所有慈善项目中,涉及特定病种人群的项目数量(不含儿童相关项目)排名第六,占全部项目数量的6.77%;但其收入与支出居于首位(收入262.12亿,支出196.3亿),支出接近所有其他类项目的总和。这表明慈善医疗捐赠的款物较多地流向了重大疾病人群,提供了针对性的帮扶和支持。具体来看,医疗领域涉及金额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企通过慈善机构的患者援助项目进行赠药,尤其是医保目录外的高值药品。2016年至2020年,我国累计开展168个患者援助项目,累计援助额约996亿元35。举例来说,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近10年来实物捐赠总额占总捐赠量的八成左右,主要来自医药企业的药品捐赠。药企药品捐赠一般针对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罕见病等低收入家庭的患者,为其减免部分或全部昂贵的药费,延续生命的同时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医疗领域善款金额较高的原因之二是现金捐款,这些款项主要用于困难群体的大病救助,大多流入贫困地区,用于经政策性救助后负担仍然较重的低收入患者家庭34。在欠发达地区,现金资助是最直接、最即时的资助方式,广泛存在于乡村振兴项目中30。由于与政府政策的协同效应,通过社会筹款所聚集的资金也能达到相当的规模。3.网络筹款求助作用不容忽视大病网络众筹经过了十年蓬勃发展,至今已有超过6亿居民参与过大病网络筹款项目的资金募集与捐款活动,累计筹款金额近900亿元36。网络筹款项目在为个人筹集善款的同时,还激发了公众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借助网络平台,慈善文化也能够扩散至传统慈善所不能及的场域37。尽管疫情以来,我国单年网络筹款规模有所下降(2023年筹款规模为五年来最低,预计2024年有所回升)、项目目标金额达到率不理想(10%用户能够筹集到全部目标金额,平均单次筹款可完成目标金额的17.2%)38,但作为新型慈善模式,其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仍能对医疗互助产生正向影响,有利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多元化发展。2024新修版 慈善法 中增加了网络筹款确保求助人信息真实性、求助平台规范性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打造网络筹款的健康生态。2023-2024?一、制度性问题(一)法定保障制度的持续性在目前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的法定保障制度既是主体,也是根基。法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既关系到医疗保障水平的稳定预期,也会扩展至其他领域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确保法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便显得至关重要。简单而言,只要确保基金的收入水平一直高于支出水平,就可以保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26405.8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663.7亿元39,分别相当于约27.3个月和8.8个月的基金储备。从结余总量来看,短期内全国整体出现医保基金穿底的风险较小,但实际上由于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筹资水平长期存在差距,且目前医保统筹层次仍然以市级统筹为主,并没有建立全国范围内或省际范围内的基金调剂制度,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面临的持续性风险存在制度差异,不同省份、地市之间的持续性风险也存在地区差异。1.筹资来源的稳定性法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首先依赖于筹资的稳定性。目前我国的法定保障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主要的筹资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其中职工医保的筹资来源为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二者分别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在经济环境良好、就业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职工医保的筹资压力较小,但仍然可能存在波动;如果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意愿和能力则都有可能下降,进而影响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居民医保的筹资来自政府拨款和个人缴费。居民医保的筹资以政府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为主,鼓励集体、单位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给予扶或者资助,政府补助在筹资中占较大比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缴费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财政压力的增加。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和财政压力的增加,政府财政拨款的稳定性也会受到挑战。为了减轻重大疾病对城乡居民的冲击和影响,在居民医保的基础上建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居民大病保险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筹资来源,而是采取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拨的方式建立基金池,这一方面使得居民大病保险高度依赖于居民医保的筹资,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重了居民医保筹资的压力。尽管目前法定保障制度趋于成熟定型、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慈善捐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论是单个制度还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体,都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疗保障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也影响了广大民众的医疗服务体验和满意度。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本章将从制度性问题和实践中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2023-2024?2023-2024?2.筹资机制的合理性筹资来源不稳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在于筹资机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如前文所述,目前不同的保险制度下,人群的缴费责任是不一致的。职工医保方面职工按照工资收入水平缴费、退休人员不缴费、居民按照每年定额标准缴费。基本医保基金的收入结构显示,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增长依赖于工资增长,而居民医保的筹资80%以上来源于各级财政投入。这使得基金收入增长高度依赖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存在保障能力下降的风险40。现行的筹资机制主要依赖于劳动人口的缴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这对筹资机制提出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居民医保的筹资机制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采用定额且等额的筹资方式,容易导致高收入群体相对较少缴费而中低收入群体却要承担较重的缴费负担,从而引发纵向不公平。(二)商业健康保险的支付性商业健康保险能够充分发挥其补充保障的作用,必须基于保险产品对参保人保障需求的满足以及获得感的提升。这种保障需求的满足和获得感的提升,对于增强公众对商业保险产品的信任感和依赖性至关重要。只有当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商业健康保险带来的实际好处,才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意愿,从而推动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然而,当前商业健康保险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的不足、数据共享机制的缺失以及与其他医疗保障层次的衔接问题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风险控制和市场扩展等关键环节,进而影响到保险产品的可支付性和公众的接受度。1.政府部门的定位与作用有待进一步厘清银保监会的角色定位为监管机构,因此在商业健康险的管理方面以风险控制为主,不可避免地会对创新探索持有相对保守的态度,这也导致其对行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踩刹车”。在缺乏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背景下,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受限。当前,保险公司在与医药产业、医疗机构等探索创新支付方案和发展新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时,面临着缺乏政策指导和合规界限不清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各方的合作意愿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商业健康保险与医院、药企、康复机构及社保体系的合作上,由于不能密切协作,企业难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就医需求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进而影响了产品研发和风险控制的效率。2.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医疗数据共享机制的不完善是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大障碍。详尽的医疗行为和费用数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极为重要,它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精准预测疾病的发生率、医疗服务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费用,进而进行精确的产品定价和风险评估。理想情况下,通过与医保和商保数据的有序共享,保险公司能够利用时效性数据反馈调整保费,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支持新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定价。二、实践中的挑战(一)法定保障制度服务和待遇的平衡1.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的平衡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障的待遇水平也在过去三十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待遇水平的提升在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支出压力。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和控制医保基金支出之间找到平衡是基本医疗保险长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019年以来,医保药品目录中纳入的药品数量逐年增加,最新版的药品目录中收载的药品数量已经突破3000种,较2019年增幅达到16.8%。尤其是近年来创新药品通过国家谈判方式被更多地纳入到医保目录中,尽管受到公众以及制药行业的欢迎,但也带来了医保药品目录扩容是否会导致医保基金承压的担忧。2023-2024?2023-2024?然而,当前我国保险行业与医疗保障体系及卫生服务体系在数据共享方面的联通性仍显不足。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探索。大多数保险公司因缺乏足够的基础医疗数据,不得不依靠自身有限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精算,这种做法不仅缺乏时效性,而且数据的单一来源也大大限制了其风险管理的精确度。这导致了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往往选择提高保费、增设健康筛查等措施来排除高风险群体,以确保产品的运营安全。这种保守的定价策略和严格的入保标准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过于狭窄,免责条款繁多,最终导致产品的实际保障功能大打折扣。过高的保费和有限的保障范围也使得这些保险产品超出了普通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购保意愿,降低了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3.与其他保障层次未形成有效衔接商业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理应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显示,商业健康险与其他保障层次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险之间的责任范围,无论在覆盖的疾病类型还是服务范围上,均未明确划分。这种不明确的界定使得商业健康险难以有效补充基本医保的不足,其潜在的保障功能不能被完全发挥。其次,不同地区政府在推广普惠性保险产品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缺乏对商业健康险的支持,而其他地区的政府参与过深,这种深度介入有时会模糊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而要么削弱了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要么阻碍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自然发展。这种差异性也影响了保险产品的普及,阻碍了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有序运行。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覆盖各保障层次的统一管理或协同机制,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城市普惠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之间存在功能重叠,有时甚至挤压了纯商业运作的保险市场份额。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健康竞争,也限制了商业保险产品创新和多样化的可能。(三)慈善医疗救助的规范化慈善医疗救助在现有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只是各种补充性质的保障制度中的一小部分,其规模和体量也远不如商业健康保险。但是,在中国现阶段基本医保还无法做到完全涵盖所有国民的健康需求及开销的状态下,慈善医疗救助仍有潜在作用能够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1.尚未完成巩衔阶段慈善捐赠的角色转变在我国,慈善医疗一直扮演着扶贫济困的角色,尤其是成系统的慈善组织与政府职能高度重合30,持续为低收入困难群体解决医疗费用负担问题。有报告显示,我国近43%的医疗捐赠都来源于对贫困地区的现金捐赠,主要用于补贴低收入患者的医疗费用。贫困地区的医疗慈善项目是民间响应国家扶贫行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获捐款长期针对贫困人群的捐赠兜底、有效支持着各级政府消除贫困的政策目标34。然而,随着我国在2021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当前正处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慈善医疗救助的角色也需要及时调整,从单一的急救支援转向更多关注包括预防筛查、心理健康、特殊人群照护等领域,这些都是传统政府项目较难涉及的范畴。目前的慈善捐赠虽然与政府措施高度协同,但尚未在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中找到新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解决眼前的紧迫问题,缺乏长远的结构性改革。2.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丰富性欠缺慈善医疗救助发挥较好的补充效果,依赖于稳定、丰富的资金来源。目前,慈善医疗救助的资金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企业赞助和政府补贴,这些资金来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社会捐赠受经济环境和公众慈善意识的影响较大,企业赞助则依赖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社会责任感,政府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保障,但通常受限于政府的财政状况和政策优先级的变化,难以保证长期稳定的资金流。此外,目前慈善医疗的资金来源尚有挖掘空间。例如慈善金融是同时追求财务回报和社会价值的资本配置活动4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尚未在广泛的公众中形成完整的认知。从实践情况来看,高净值人群对于公益慈善的兴趣与需求都较为充足,往往能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如果能将金融资产以慈善为目的进行有效管理,并积极探索慈善金融的多种可能性,那么慈善医疗捐赠的格局可能经历重要的变革。3.行业透明度和项目执行效率不足慈善医疗救助的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率影响着捐赠方的捐赠意愿,从而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随着社会对透明度的要求日益增高,慈善组织的运作细节越来越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尽管许多慈善机构努力维持透明和高效的运作,但仍有报道指出一些组织存在管理松懈、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不仅损害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也减少了公众的捐赠热情。此外,慈善机构在执行具体救助项目时,有时未能精确对接受助人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当、救助门槛不合理。项目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资金和资源未能达到预期的救助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救助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专业的人员配备,救助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慈善行业的质疑。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出进一步的讨论,即现代医疗技术进步对医疗费用上涨及医保制度发展的影响。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5G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更高的成本,进一步推高整体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应该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产生的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纳入,都是未来医疗保障制度发展需要持续面对的难题。2.医疗服务供需的动态平衡与医疗保障制度支出增长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提出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这需要构建一个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在内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以促进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并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老年健康服务所产生的费用需要有人买单,基本医保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支付方。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3年在职职工住院率为11.93%,退休人员住院率为49.02%;职工医保参保人员的在职退休比为2.71:1,但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比为1:1.3239,意味着平均每位退休人员发生地点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3.58倍。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地加剧、慢性病患病率随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供需的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快速地增加老年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和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促进医疗服务供需的动态平衡,将会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2023-2024?2023-2024?图 6.历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收载的药品数量(2019-2023年)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官方网站(二)商业健康保险的供给和需求错配1.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能力不足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当前市场上在售产品类型仍然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民众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虽然保险公司在创新产品设计上受到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和基础数据有限等制度性因素影响,精算设计和风险控制较难,但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原因还在于保险公司开发个性化产品的意愿不足,大多数新产品仅仅是对市场上畅销产品的模仿。当前市场上的疾病险以重疾险为主,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医疗险产品在责任设计上也缺少亮点、创新不足,长期产品缺乏,一年期及一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82B。即便是有地方政府指导的“惠民保”,保障内容也大多雷同,往往未根据当地高发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精准的设计。在运营理念方面,现有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与健康管理尚未形成有效融合。目前的服务模式仍然主要依赖事后赔付,所提供的健康管理多为住院及就医的附加权益,更多地起到营销的作用,而非真正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国际经验表明,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覆盖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风险和复发率,还能有效减少治疗费用和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实现双赢。然而,我国在病前和病中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显不足,多数保险公司侧重于赔付而非核心的健康管理。这导致了医疗费用控制的低效率和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不少健康险产品长期亏损,持续性受到质疑。2.公众的认知和购买意愿不强烈尽管疫情提升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政府鼓励的“惠民保”也取得了不错的覆盖率,但公众购买“惠民保”主要出于对政府的信任和其普惠的价格。对于惠民保以外的商业健康险,民众的认知和需求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民众对保险的认知不足,仍保留着对保险及保险代理人的传统观念,导致对商业健康险的信任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保险产品虽然在保费与保额之间提供较高的杠杆作用,但其提供的健康服务较为有限。如果民众在未经历理赔的情况下感受到的保障效果不显著,其续保意愿将显著下降。相较发达国家平均达到约55%的商业健康险覆盖率43,我国的商保覆盖率较低,即使在中高收入人群中,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也不尽人意。据 中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和保险保障白皮书 的调研显示,中高净值家庭中拥有商业健康险的比例仅为12%,在非中高净值家庭中这一比例更是低至3D,这也反映出尽管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和接受度仍面临巨大挑战。(三)慈善医疗救助探索与成效的不足1.重视程度和理论探索不足如上文所说,目前医疗慈善发展处于机遇期,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慈善捐助事业如何有效衔接医保其他层级,以及如何与政府部门高效协作,亟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机制创新,建立良好的机制、示范与平台,建立政府和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密切的合作机制45。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关注法定医疗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而对慈善医疗救助的探讨相对不足。这种缺乏重视限制了慈132214261486158616981321137413741381139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西药中成药2023-2024?(二)商业健康保险的供给和需求错配1.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能力不足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当前市场上在售产品类型仍然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民众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虽然保险公司在创新产品设计上受到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和基础数据有限等制度性因素影响,精算设计和风险控制较难,但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原因还在于保险公司开发个性化产品的意愿不足,大多数新产品仅仅是对市场上畅销产品的模仿。当前市场上的疾病险以重疾险为主,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医疗险产品在责任设计上也缺少亮点、创新不足,长期产品缺乏,一年期及一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82B。即便是有地方政府指导的“惠民保”,保障内容也大多雷同,往往未根据当地高发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精准的设计。在运营理念方面,现有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与健康管理尚未形成有效融合。目前的服务模式仍然主要依赖事后赔付,所提供的健康管理多为住院及就医的附加权益,更多地起到营销的作用,而非真正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国际经验表明,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覆盖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风险和复发率,还能有效减少治疗费用和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实现双赢。然而,我国在病前和病中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显不足,多数保险公司侧重于赔付而非核心的健康管理。这导致了医疗费用控制的低效率和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不少健康险产品长期亏损,持续性受到质疑。2.公众的认知和购买意愿不强烈尽管疫情提升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政府鼓励的“惠民保”也取得了不错的覆盖率,但公众购买“惠民保”主要出于对政府的信任和其普惠的价格。对于惠民保以外的商业健康险,民众的认知和需求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民众对保险的认知不足,仍保留着对保险及保险代理人的传统观念,导致对商业健康险的信任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保险产品虽然在保费与保额之间提供较高的杠杆作用,但其提供的健康服务较为有限。如果民众在未经历理赔的情况下感受到的保障效果不显著,其续保意愿将显著下降。相较发达国家平均达到约55%的商业健康险覆盖率43,我国的商保覆盖率较低,即使在中高收入人群中,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也不尽人意。据 中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和保险保障白皮书 的调研显示,中高净值家庭中拥有商业健康险的比例仅为12%,在非中高净值家庭中这一比例更是低至3D,这也反映出尽管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和接受度仍面临巨大挑战。(三)慈善医疗救助探索与成效的不足1.重视程度和理论探索不足如上文所说,目前医疗慈善发展处于机遇期,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慈善捐助事业如何有效衔接医保其他层级,以及如何与政府部门高效协作,亟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机制创新,建立良好的机制、示范与平台,建立政府和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密切的合作机制45。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关注法定医疗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而对慈善医疗救助的探讨相对不足。这种缺乏重视限制了慈善医疗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未能形成广泛的理论共识和强大的社会支持氛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慈善医疗的发展46。2.捐赠效果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在实践中,尽管慈善资金大量用于医疗救助,但难以完全满足受助者面对重疾时的庞大医疗开销。因为与教育、扶贫、环保等项目相比,需要帮扶的个体往往面临重大疾病,需要的医疗支出总量巨大,即便能够获得救助,对于达到治疗效果来说也可能杯水车薪。这导致很多救助项目的效果难以满足部分捐赠人的预期,对于持续的大额捐款吸引力不足。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个人网络筹款,尽管网络慈善参与人次众多,但捐赠规模毕竟有限,若把悲痛暴露于公众却仍无法达到目标金额,对于捐赠人和受助人来讲都是较大的打击。与此同时,捐赠效果与现实需求的不匹配在某些情况下也表现为捐款过剩。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承载大额捐款的能力有限,无法高效执行巨额捐款,有可能辜负公众的期待和信任,进而打击了捐赠的热情。?一、政府主导的法定医疗保障(一)浙江省共富型医保体系建设1.案例概述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探索解决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医疗保险统筹、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浙江省随后印发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定了28个试点市县,到2023年已扩展至93个。医保系统以共同富裕为指导思想,创立“共富型”医保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山区海岛县和边远地区的医疗保障服务,致力于提高欠发达地区与城市的健康水平47。2.创新要点1)思维转向,着重防范因病致贫返贫2022年,浙江省印发 浙江省构建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实施方案(20222025年),旨在健全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夯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综合保障。温州市在2021和2022年先后出台 “医保纾困携手共富”实施方案 和 关于深化“医保纾困”改革 强化“一困一老一小”医疗保障的实施方案,2023年进一步针对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展开专项保障试点。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向着共富型医保体系推进。围绕“发展型”向“共富型”(越来越聚焦相对低收入群体)的医保思路转向,温州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困难家庭和家有“一老一小”的相对低收入家庭重点关注,多渠道筹资给予城乡居民医保临时性参保补助;建立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化解困难家庭的高额医疗费用;利用数据平台监测相对低收入家庭,主动发现、接入、帮扶。金华市在2023年成为试点城市推行家庭型医保改革,推动“个人型”医保向“家庭型”转变。首先从三个维度定位有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家庭和“扩中”家庭:通过“智慧医保”信息系统分析家庭成员参保及经济情况;通过个人医疗费用与家庭数据比对,获取自负医疗费用超过12万元且收入不足10万元的家庭信息,剔除非功能性治疗等不适合医保支付的医疗支出,增设固定资产等审核内容,精准定位对象家庭;自动申请、社区发现、入户核查。认定对象家庭后,再从三个方面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医保模式:家庭的大病保险起付线和封顶线共济,家庭成员累计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后全员均可报销医疗费,三口之家减负幅度最高可达60%;拓宽职工医保个账资金为直系亲属缴纳保费,实现一人缴纳,全家受益;巩固困难家庭参保补助,优先将百岁老人和“三孩”纳入基本医保资助参保48。通过有针对性采取参保补助补偿、自负医疗费用封顶等改革举措,有效减轻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支出负担。2)加深长护险探索,加强老年人医疗护理保障2016年,浙江省,先后在宁波市、桐庐县、嘉兴市、义乌市、温州市等地启动长护险试点。2022年出台的关于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拓展了医疗护理服务的保障边界。2024年浙江在全省推行政策性长护险,并进一步探索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嘉兴市于2023年建立以设区市为单位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市级统筹新模式,以“政策统一、统收统支、责任分担”为原则,调动各地基金收支管理积极性。通过养老服务补贴项目制等形式,统一服务及支付标准,重度失能人员可选择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居家上门三种照料方式,使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在医疗之外也能得到全方位的照护,避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49。3.实践效果在构建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方面,温州市2023年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和高额医疗费用化解率均达到100%;通过“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近3年投入的2700万元化解了859名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50;“温州医保纾困”改革做法入选全国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评分全国第一。金华市“家庭型医疗保障政策”全市政策覆盖94.09万户,总人数达180.95万,总金额2.44亿元51。全市3万余户困难家庭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预计从80%提高至85%,90余万户“扩中”家庭住院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从70%提高至75R。在长护险方面,温州市从市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起步,逐步扩面至全市职工,2023年底覆盖至市区城乡居民,累计参保366.8万人,支付资金2438.8万元,帮助1万多名重度失能人员人均减负超2万元。截至2023年底,嘉兴市长护险基金累计结余10.59亿元,可支付能力达33个月。全市定点机构发展到211家,其中医疗机构83家,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人数超过25人53。不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实际执行中,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都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各个参与方仍在努力地尝试探索。这些探索或许还不足以为整个行业带来质变,但持续不断地积累总会带来一些改变。我们延续了按照参与主体分类的标准,分别从政府主导的法定医疗保障、市场主导的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力量支持的慈善救助三个方向选取部分有一定创新亮点的实践案例予以呈现,希望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在挑选案例时,我们考虑了各案例的创新性,例如如何运用新技术和数据整合来改进服务交付和政策实施。同时也关注了这些案例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扩大保险覆盖面以及防止因病致贫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此外,案例的选择还基于其可复制性和对其他地区的启发性,以推广有效的医疗保障策略和实践。2023-2024?2023-2024?二、市场主导的补充医疗保险(一)上海商业健康保险设计与推广多方数据合作1.案例概述因缺少数据支撑而无法对保险产品进行精准定价一直是制约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曾在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课题报告 中指出,缺乏与医疗服务方的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目前,商业保险产品设计主要依赖保险公司内部数据,往往数据量较小且缺乏普适性,导致难以准确估算疾病发生率及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只得通过限制承保人群和产品责任、提高定价等方式规避风险。为了提升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保险交易所等部门联合推动了多方数据合作。2.创新要点1)建设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助力商业保险产品设计2024年1月,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医保中心、中保科联三方共同启动了上海市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商业保险),探索医疗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的互联互通。脱敏后的医保数据,经过数据汇聚、清洗、模型构建,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精准的出险和费用估算,增强了保险公司拓展承保人群和产品责任的信心。以基于医保大数据合作研发的创新商业险产品“沪儿保”为例,该产品是少年儿童定制版城市普惠险,面向出生28天至17周岁的未成年人,紧密衔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特定高额药品及质子重离子医疗费用保障。“沪儿保”延续了“沪惠保”普惠且保障人群广的特点,根据年龄定价,最低550元(13至17周岁青年),最高880元(28天至5岁儿童);在保障人群方面,既往症可保可赔付,赔付比例不变但医保范围内和范围外的免赔额都从1000元上升至2万元61。相较保障全人群的“沪惠保”,“沪儿保”针对少年儿童的医疗需求情况,调整了保险责任,将门、急诊医疗也加入保障范围,为全市的少年儿童提供更具针对性、使用概率更高的普惠保障服务。(二)辅助生殖医疗保障1.案例概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初婚年龄也随之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平均生育年龄的持续升高。2020年,我国女性初育年龄已经达到27.2岁54,一线城市的生育年龄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年龄的增长直接影响生育能力,不孕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35岁后不孕不育的发生率将达到40U。受这一因素影响,我国整体不孕率从2007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18V。尽管“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的重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已有10个省市自治区将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2.创新要点1)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疗保障辅助生殖治疗价格昂贵,即便是价格最低的第一代试管婴儿,一个治疗周期也普遍需要3-5万元;第三代试管婴儿每周期的治疗费用则高达8-10万元;半数左右的患者还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治疗才能够成功。高昂的费用致使不少经济条件不足的家庭无法获得辅助生殖治疗57。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卫健委在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 关于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的部分,提出各地可以综合考虑地方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和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目前已有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东、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58。根据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各地的具体医保支付情况稍有不同。多数省市在设立相关辅助医疗服务项目并给予指导定价的基础上,将9-10项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范围,部分医保基金承受能力更强的地区则提供了范围更广的保障。例如北京市共将16个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除医保外,北京的普惠健康保也提供部分生殖药品折扣权益。2)整合辅助生殖医疗项目,调整定价方式为规范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2023年国家医保局印发 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各地原本不同的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截至2024年5月,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3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59。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各地对指导价采取不同的规定,广西、青海等地区实行固定指导价;而上海采取最高收费标准限价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政府指导价的实施,不仅帮助患者清晰地了解治疗项目和费用价格,还促成了相关服务的费用下降,大幅减轻患者负担。在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各地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例如,内蒙古对部分辅助生殖项目实行最高限价,参考“组织/体液/细胞冷冻项目”的价格调整,由此前“每管每次1300元,按照实际冷冻管数收费”,调整为2023-2024?2023-2024?“以一管为基价,每增加一管加收1300元,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3900元”,在价格调整后内蒙古辅助生殖项目费用平均降幅达20%。湖南的核心辅助生殖服务项目也都经历了幅度明显的降价,平均降价幅度为14.3%,部分项目降幅达到30。而江西通过项目间比价、学科间比价及地域间比价等方式,科学制定项目价格,“取卵术”从1500元下调至1000元,“胚胎移植”从1600元下调至1000元。3.实践效果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并在政府指导下调整价格、提高价格透明度,能够提升相关患者的生育积极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自相关省、市、自治区落地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以来,极大地减轻了不孕患者的生育负担。以较早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广西为例,政策实施5个月,医保基金支出约1.14亿元,报销比例59.13%,约5.58万人享受到报销待遇。相关政策明显调动了有生育治疗需求群体的积极性,辅助生殖机构门诊量达60.77万次,同比增长35.64%。2)支持保险码平台建设2022年末,在上海银保监局的组织推动下,上海保交所、中国银保信、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建设上海保险码平台。公众可以通过“随申办”APP及小程序,或在微信、支付宝小程序中获取平台服务。目前,平台已经上线“一码通查”、“一码通保”、“一码通赔”等功能:“一码通保”:提供各类普惠保险产品的一键购买,目前已有多款普惠保险产品试点上线,覆盖医疗、重疾、护理等险种。2023年10月后,平台新设医保个账专区,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部分产品还支持个账资金为家人投保。“一码通赔”:出险的上海市民可以通过“沪惠保”理赔服务系统,完成理赔申请、进度查询、材料补充上传等操作。同时,经个人授权,平台能够自动获取出险日一个月内的医保电子诊疗数据,无需提供就诊发票、诊断证明等影像材料,就可以实现“免材快赔”。整体来看,保险码平台有效整合金融监管、政府部门、保险市场等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保险服务平台,通过集中运营管理有效提升普惠保险服务效率,增强了居民满意度,有效推动普惠保险市场发展。3.实践效果截至2024年1月,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与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设计开发了专属少儿保险“沪儿保”、中高端人群保险“沪享保”、空白保障补充“沪补保”等商业健康险产品,最早上市的“沪儿保”已吸引数万家长为孩子投保62。保险公司也对医保大数据在设计孵化产品、提升理赔服务满意度方面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保险码平台建设2年以来,已完成两期项目,上线40余款产品,其中9款产品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包含普惠型医疗险、中端医疗保险、防癌险、特药保障、齿科保险等多个细分品类。截至2023年末个人账户相关保险产品累计覆盖近90万人次,活化医保个人账户资金4.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2000亿元63。(二)“关爱脑健康”阿尔兹海默专病保险1.案例概述根据2020年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507万例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兹海默病患者983万人。有较大风险进展为阿尔兹海默病等认知症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数量更是多达3877万人。阿尔兹海默病不仅导致认知、行为、精神问题,还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且治疗成本高昂。2015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整体年治疗费用达1677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8872亿美元64,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面对这一状况,保险业推出了多款阿尔兹海默症专病保险产品,旨在通过商业保险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支付压力。其中2023年推出的“关爱脑健康”阿尔茨海默病专病保险,打造了“早筛-干预-住院照护-住院赔付-居家康复护理”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闭环解决方案,促进阿尔兹海默病的防治工作开展。2.创新要点1)扩大保障范围,带病体可投保 与同类阿尔茨海默专病保险以筛查预防为核心不同,“关爱脑健康”是国内首款允许已确诊患者投保的产品,尚未确诊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有社保人群均可投保,首次投保的年龄区间为30-80周岁,基本涵盖了可能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所有人群。被保人在60天等待期满后初次确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所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可在医保报销后额外赔付30%-50%。若患者此前的阿尔兹海默症评估非高风险,则可将赔付比例进一步升级至70%。2)提供基于专业量表和AI技术的全面筛查以阿尔兹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症通常起病隐匿,患者的大脑功能被缓慢的破坏,逐步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人格、性格和精神障碍等问题。如果能够早发现、早干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人数可以减少30%,病程可以延缓5年,发病率降低50e。“关爱脑健康”为被保险人配备了两项筛查权益。首先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定记忆、语言、执行功能、计算能力等认知领域,适用于阿尔兹海默病初筛且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也具有较高敏感性。其次引入AI眼底筛查技术,通过拍摄眼底视网膜照片,结合认知症风险预测模型,评估阿尔兹海默病等认知症的发病风险。产品也同时提供脑健康康复训练等干预服务优惠权益,打造从早筛到干预,再到住院报销的服务链条。3)提供住院期间和住院后的康养服务为了减轻患者家庭的护理压力,“关爱脑健康”还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了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护理服务,以及养老社区的入住优惠和特定居家医疗和照护服务优惠66。在对护理需求最高的住院方面,提供一次不超过10天的一对一专属住院护工,服务内容包含日常饮食照护、安全维护、排泄照护、安全用药、个人卫生维护等。此外,为了监督护工的服务完成情况并根据患者实情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关爱脑健康”还提供了一次专业健康顾问在住院期间的探视。出院后,“关爱脑健康”也准备了个性化居家康复建议指导书、医师远程康复指导、复诊医学陪诊服务权益,从而支持患者家属提升护理严重阿尔兹海默病老人的能力。3.实践效果“关爱脑健康”率先引入了AI技术协助疾病筛查,传统量表配合创新AI技术的尝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两项技术的配合,不仅能够通过基于理论的分析量表提高筛查的准确性,也有助于利用大数据模型尽可能广泛地识别出风险人群。目前我国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率、治疗率以及公众知晓率都偏低,2023年,国家卫健委印发 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指出要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提高老年痴呆就诊率,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减少或减缓老年痴呆发生。“关爱脑健康”提供的筛查服务通过线上开展、便利性强,提升了参保人的参与意愿,有助于我国的阿尔兹海默症防控工作推进。这一专病保险也被评为“2023医疗服务年度创新优秀案例”。2023-2024?2023-2024?(三)“咳喘保”少儿呼吸系统专病保险1.案例概述哮喘是我国少儿呼吸系统高发疾病,患儿会反复出现咳嗽、气促、喘息、胸闷等症状,相关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尤其是凌晨发作或加剧,影响患儿休息,对儿童的精神状态与生长发育产生极大影响。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近30年发表的中国哮喘监测城市儿童患病率的分析,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约为2.6g,但由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最低为0.5%,最高为9.82%,因此整体患病率可能更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60%的哮喘患儿在青春期症状可以消失,12%-35%的患儿则会在成年后再次出现症状68。然而,成年哮喘的高患病率表明许多儿童哮喘并未得到有效控制69,这与哮喘治疗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较低有密切关系。为助力推动诊疗现状改善,保障更多哮喘患儿的治疗,2023年保险行业联合相关药品器械企业,推出面向儿童呼吸系统的专病健康险“咳喘保”。2.创新要点1)拓宽保障人群,允许带病投保 “咳喘保”允许带病参保,1-17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儿童均可投保。保险期内因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等器官出现病变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时,可报销使用特定药品和医疗器械所发生的费用,保证患儿能够获得雾化等专业化治疗,降低疾病对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同时,患儿家庭还可以通过7*24小时的全病程管理、健康档案管理、主动回访、线上视频/图文问诊等在线医疗服务,加强相关疾病的管理。初次出现中度或严重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严重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度或严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还可申请绿色通道,并获得最高10万元的住院费用报销。2)居家雾化治疗,提升治疗便捷性雾化治疗因其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且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用的治疗方式。当前全国已建成16000多家儿童雾化室,但往返医院进行雾化治疗的便捷性较差,且在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咳喘保”为患儿提供1500元的院线同款品牌手持雾化器报销,以及相关呼吸雾化药品的费用报销,其中包含进口原研药,方便患儿在确诊后居家开展雾化治疗。3.实践效果“咳喘保”在此前业内推出哮喘专病险保障住院和药品费用的基础上,拓宽了保障人群和保障范围,将因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等器官出现病变而导致咳嗽、咳痰、气急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也纳入了保障范围,为更多存在呼吸系统问题的慢病患者增强了保障。同时,通过引入药械和平台资源打造的“医 药 械 险”生态圈,提供原研药品和雾化器械,全方位地支持了哮喘等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和长期防治。(四)琴澳保险系列产品助力澳门新街坊1.案例概述随着2019国务院年印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文件提出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并探索澳门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险直接适用。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发布,提出推进“澳门新街坊”建设。“澳门新街坊”位于横琴深度合作区,距离横琴口岸仅五公里,已于2023年竣工,供澳门居民购买入住。2023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支持内地与澳门保险机构联合研发针对合作区居民的商业医疗、养老等特色保险产品。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横琴人寿携手中兴保险经纪,率先打造了一系列面向澳门居民的保险产品,解决澳门居民在横琴就医的保障问题,深化澳门与合作区在保险领域的合作。2.创新要点1)减轻就医负担,平衡保障待遇“横琴琴澳Easy More门急诊医疗险”,是为横琴合作区工作和生活的澳门居民定制开发的保险产品,旨在减轻澳门居民在内地的就医负担70。这款产品的最高投保年龄为80周岁,无需等待期,并覆盖既往症责任,不设起付线,一年保险期间内提供累计10000元的全额报销保障。并通过快速的理赔审核确保跨地区就医的澳门居民获得及时和充分的医疗支持71。2)关注恶性肿瘤,终身重疾保障“横琴爱家保防癌疾病保险计划”是另一款系列产品,针对广东地区高发的癌种,提供全程保障,并匹配了多场景肿瘤治疗服务方案。最高投保年龄80周岁,缴费期限灵活,适合全家投保,产品年缴费超过一定额度后可享受家庭重疾就医绿通关爱服务、入组国家卫健委专项全流程医学管理服务、合作区先进肿瘤治疗综合解决方案等专属增值服务72。3.实践效果截至2024年4月,Easy More门急诊医疗险累计完成536人次理赔,并赢得澳门居民的广泛好评71。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正式封关运作,澳门居民对内地医疗保险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加。琴澳保险系列产品的创新和实践已成为推动区域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的重要一环,展示了区域合作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的实际成效。2023-2024?2023-2024?(五)“恒星计划”-肿瘤电场治疗疗法多方共付1.案例概述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五年病死率在所有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和胰腺癌。疾病进展迅速,患者复发率高达100%,使其成为神经外科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2020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用于治疗新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上市申请,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利用特定电场频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作为15年来首个在中国内地上市的新发胶质母细胞瘤创新疗法,爱普盾开创了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新方式,为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国内脑胶质瘤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和疗效,2019年8月1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爱普盾创新医疗器械资格认定。为了提升创新治疗方案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恒星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包括国内首个院外治疗用租赁创新医疗器械、首个针对创新医疗器械开展的患者援助项目“爱普新生肿瘤电场治疗患者援助项目”、国内首个提供金融分期的创新医疗器械。爱普盾也被纳入多款城市定制普惠健康险和商业健康险中,也是首个被纳入城市普惠险的创新医疗器械。2.创新要点1)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支付体系“恒星计划”通过整合政府、商业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平台等社会各界的资源,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支付体系。首先在商业保险领域,政府、药企、商业保险公司及保险科技平台等积极探讨沟通,构建起商业保险领域的合作生态圈,提升爱普盾在商业保险领域的可及性,推动惠民保及商业医疗险将爱普盾纳入保障范围。此外药企、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平台合作打造了患者全治疗周期的金融分期服务及单病种带病保险项目,提高创新疗法的可及性,惠及更多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多重并举的多元化创新支付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了患者的信心,更是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到65%的目标提供了助力。2)积极参与慈善援助,进一步减轻患者压力“恒星计划”还积极响应慈善基金会的号召,支持基金会搭建慈善援助平台,为困难患者提供慈善援助,帮助更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更早获得及时有效的标准治疗。3)打造患者专业化全程服务与管理该计划还联动第三方影像中心和院外智疗中心为患者定位病灶,生成定制化电场贴片报告。同时还组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拥有专业护理背景的器械支持DSS团队,为患者提供属地化的专人服务,并且定期下载使用数据、通过日志分析加强患者依从性管理。(六)乳腺癌创新药品的多元支付1.案例概述乳腺癌是中国女性中发病率位列第二的高发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导致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存与健康73。数据显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年,其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面临严峻挑战74。在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中,约20%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75,这一亚型的患者呈现疾病进展更快、更易复发和转移、更易出现耐药性、死亡风险更高等特点。尽管国内已有治疗乳腺癌的药品上市并纳入医保,但对于抗HER-2治疗后复发或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亟需新型治疗药品提升患者临床获益。同时,对于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由于HER-2表达水平较低,在既往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判定为HER-2阴性进行治疗76,传统的抗HER-2靶向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77。为了提升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及可负担性,让更多患者从新型突破性治疗药品中获益,阿斯利康携手第一三共制药,基于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的突破性疗效和临床亟需性,实现了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在多款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列名纳入,并围绕乳腺癌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探索多元化的支付体系。同时,通过支持规范化输注中心的建设,提升患者规范化用药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再鼎医药支持慈善基金会举办“每一秒都值得守护”的患者线下分享沙龙,以倡导脑胶质瘤患者勇敢面对疾病为主旨,通过人文、艺术、医学、音乐等话题,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抗癌信心,享受美好人生。2023年,在再鼎医药支持下推出了脑胶质瘤患者“每一秒都值得守护星愿计划”。慈善基金会为患者实现心中念想已久的心愿,以影像方式全程记录,希望通过积极、正能量的故事内容,帮助全国胶质瘤患者家庭建立乐观、积极的治疗心态,一起走出家门,迎接崭新生活。3.实践效果在商业保险领域,截止到2024年7月,爱普盾已纳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等全国100余个惠民保项目,覆盖全国25个省200余个城市、总覆盖投保人群超过9000余万人。同时,爱普盾还被纳入到众多商业医疗险的保障目录内,如平安健康E生保、友邦守护希望特药器械医疗险、中信保诚安心特药全面版等,总覆盖人群超300万人。在创新支付领域,截止到2024年7月,已有超300位患者获得了金融分期的服务帮助,同时还有超600位患者加入了单病种保险的保障方案中,累计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300余万元。自2021年起,“每一秒都值得守护”患者线下分享沙龙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福州、重庆、杭州、南京等地举办,患者及家庭参与数累计200余位。“每一秒都值得守护星愿计划”推出以来,已帮助19位患者完成了心愿,让患者与患者之间构筑起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互帮互助共同抵御疾病。2023-2024?2023-2024?(七)血友病患者捷程共赋项目1.案例概述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VIII(FVIII)或凝血因子IX(FIX)基因缺陷引起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终生容易发生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2.73/10万95,至2022年登记在册的患者约4万人。血友病是终生伴随的疾病,因此患者需要终生用药。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有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友病患者的预防治疗率仅为16,远低于全球60%的平均水平,因治疗不足导致的成年患者致残率高达70。为响应国家对于推动创新支付和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号召,推动国内血友病领域诊疗公平性,探索血友病领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多方共付,助力血友病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降低经济负担,进一步提升诊疗可及性。经多方努力,“捷程共赋”商业健康保险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通过更多元的保障形式最大化提升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在通过便捷的操作路径,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诊疗与费用负担,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就医与用药保障。2.创新要点1)全程无纸化操作,患者体验更便捷满足入组条件的血友病患者扫码关注“惠安心”公众号进入捷程共赋项目模块,按要求拍照上传相关材料的照片提交入组申请,入组成功后,即可享有日常用药、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专项检查等保障权益。同样,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照片提交理赔申请即可,无需邮寄纸质件。2.创新要点1)打造多元支付体系提升保障水平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基于其在晚期乳腺癌的突破性临床获益、以及可填补临床亟需及空白的产品特性,被纳入不同类型的健康保险产品,塑造了不同产品保障责任叠加的多元化支付体系,实现并提升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自2023年6月商业上市以来,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已列名超过80个省市的“惠民保”,包含北京、上海、福建、湖南、海南、贵州、成都、长沙、无锡等多个省级、地市级“惠民保”的特药目录。其中超过70个省市的“惠民保”可为有既往症的带病体患者提供保障,报销比例在20%-60%不等,个别惠民保特药的最高报销比例可高达80 x。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患者用药保障,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也因其的临床亟需被纳入多款带病体专病保险产品,如:宸汐健康与多个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爱汝无忧”、“粉红卫士”、“粉红守护”、“乳安康”等乳腺癌带病体保险纳入了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以进一步为符合晚期乳腺癌适应症及理赔条件的带病体患者提供叠加保障。根据不同商保产品的保障责任及赔付类型,投保患者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所产生的药品费用可享受10-50万一次性给付或100%特药费用报销的保障,在“惠民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保障水平79。目前已有投保患者从中获益,在接受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同时,通过带病体保险解决了治疗可支付性问题,有效的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顾虑。2)精准保障带病人群随着单抗、小分子靶向药、新型的抗体偶联药品的上市和可及,早期及晚期前线乳腺癌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与提升,但晚期后线患者的治疗获益及用药保障仍需进一步提升80-94。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通过纳入的多省市的“惠民保”及多款带病体商业保险实现了带病体患者的精准保障,突破了既往商业保险中带病体患者“只投不保”的困境,切实为有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保障。3)打通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的“最后一公里”新型抗肿瘤药物如抗体偶联药物的问世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如何保证患者使用此类需输注的生物制剂的便捷性以及长期用药依从性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3年,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学术指导、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日间诊疗规范化输注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阿斯利康等多家单位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到规范化输注中心的建设当中,截至目前已参加输注规范化培训,并完成规范化输注中心授牌认证的医疗机构累计超过200家。规范化输注对于解决肿瘤患者的复杂输注需求及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都至关重要,而规范化输注中心的建立,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输注服务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患者输注前、中、后疾病宣教的时机,赋能患者相关的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治疗手段、不良反应管理等权威信息,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抗癌信心,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让原来患者在医院短时间节点的医疗服务模式,扩展成长时间和全病程的患者管理和诊疗模式。3.实践效果1)为带病人群保险保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凭借其突破性临床疗效及临床亟需性,被纳入多地惠民保及多个带病体商业保险,探索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保障体系,有效地借助并发挥了“惠民保”、特药保险、专病保险的作用,并在不同保险计划之间进行保障责任叠加,为晚期乳腺癌带病体参保人群提供了较既往单一保险更加全面且有效的保障,也为带病人群的保险产品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思路。2)同时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院内外输注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合作及探索多元化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晚期乳腺患者规范化输注用药的“最后一公里”及长期治疗的经济性问题,衔接并打通了药物治疗的可及性及可支付性,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可及和可负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策略方向。3)切实提升了晚期乳腺癌患病人群的保障水平自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多元化保障体系建立以来,已有超80多个地市的晚期乳腺癌投保人通过“惠民保”受益,乳腺癌带病体专病险也开始惠及晚期乳腺癌治疗患者,切实帮助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用的上,用的起”具有突破性疗效的新型抗肿瘤药品,为患者及家庭带来希望。2023-2024?2023-2024?三、社会力量支持的慈善救助(一)上海信托“上善公益”1.案例概述信托是一种法律安排,指的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98。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开展慈善活动99。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是并行的两大慈善途径,对促进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100。近年来,财富管理信托迅速发展,信托公司将慈善信托作为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101。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共有49家机构开展了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新成立372个公益慈善信托产品。上海信托积极探索以信托架构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模式,通过参与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多种慈善活动,打造了“上善公益”品牌。2.创新要点1)资源整合与赋能上海信托利用其在金融服务行业的权威地位和上海市的区位优势,与多家公立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二)总工会“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公益项目”1.案例概述目前我国职工的主要医疗保障形式是基本医疗保险,辅以职工医疗互助以及自愿购买的“惠民保”和其他商业健康保险。这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工患病时的经济压力,但在面对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时,仍然存在保障不足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新就业形态的灵活就业人群,通常难以被职工医疗互助覆盖,部分“惠民保”也不够友好,因此难以获得充分的保障。针对这一现状,总工会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丰富职工普惠型特药保障产品,减轻重大疾病可能对职工家庭造成的经济冲击。2.创新要点1)衔接职工医保和互助的普惠保障“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面向在职职工、退休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职工的父母、配偶、子女,提供癌症、罕见病等特定药品的费用保障。具体的保障包含针对医保目录内外国内药品、海外特定药品、细胞免疫疗法等提供最高300万的报销,其中包括120万元一针的CAR-T疗法、50种海外药品以及5种海外器械。既往症人群也能够获得30%的报销。2)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推广该项目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已入组患者到医院正常就诊并开具处方后,无需提前预约,到指定的付费窗口或一站式项目药房购药时,无需经过先自费相应款项后提交报销申请的流程,而是可以直接减免相应的保险金。一站式模式通过线下定点合作药房/医院进行材料审核及药品一站式结算,免除了预约等待和复杂的报销程序,使患者能够即刻享受到经济支持,省心省力。3.实践效果1)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项目全程采用无纸化的操作和直接支付的简化理赔流程将理赔支付的时效缩短至1-3个工作日入组,使入组患者获得了更流畅的报销体验。结合项目创新的“直赔模式”与“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血友病患者诊疗与用药的短期经济支出与长期经济负担。2)提升诊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捷程共赋项目在为诸多行动不便的血友病患者和陪伴照顾的家人提供便利,帮助更多血友病患者及家庭得到切实获益的同时,进一步助推了我国血友病规范诊疗体系建设,提升血友病规范诊疗水平。项目计划在20个省/市开设近200家一站式医院及药房,并预期在全国范围内使3000名患者获益。截至2023年,本项目设置的“一站式医院及药房”达到310家,覆盖全国23个省份150个城市。期间项目成功入组的患者达3114位,成功理赔的患者达2703位,因本项目获益的患者广泛分布全国27个省份189个城市。2023-2024?2023-2024?关系,为“上善公益”医疗帮扶类慈善项目提供广泛的医疗联络网与专家资源。其帮扶的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江西、安徽、云南;帮扶的领域覆盖重症急救、心血管内科、中医适宜技术、肿瘤术后康复、多学科义诊。通过组织医护人员到沪培训、短期跟岗进修或线上培训,在中西部当地开展义诊、健康宣讲、论坛等活动,不断赋能中西部地区的一线医护人员,提升当地医疗质量和水平102。2)医疗援助与帮扶除了提升医护人员的能力外,“上善公益”还直接对贫困地区或特殊人群进行医疗援助。不仅资助手术费用、医疗包、医疗设备,还支持当地卫生中心建设,支持医护人员奖助金发放、科研项目开展等。2016年 慈善法 颁布后,“上善公益”与浦发银行合作,设计了“放眼看世界”困难家庭儿童眼健康公益手术项目慈善信托,资助上海、重庆、昆明、遵义等地困难家庭的斜视儿童和重症眼疾儿童实施免费手术,该项目也成为上海市民政局首批备案的慈善信托产品之一103。3.实践效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信托支持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医护人员到上海实地培训、跟岗进修、线上培训以及专家赴欠发达地区指导的医护人员人数达到550人次;“肿瘤康复促进工作者赋能培训”项目参与学员超过500人次;组织专家团队到江西开展义诊教学等活动,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约700人次;乡村医院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覆盖西藏和青海地区;对患有眼疾、糖尿病等的儿童提供手术费用资助及医疗救助包,受益儿童超过1000人次。(三)爱佑慈善基金会儿童医疗救助1.案例概述目前,我国儿童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为儿童的医疗保障和医疗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爱佑慈善基金会是2004年 基金会管理条例 颁布后成立的第一家民间慈善基金会,是儿童救助领域最重要的慈善力量之一。通过在儿童医疗领域多年的深耕与积累,基金会形成了一套“医疗救助 医疗行业支持 人文医疗”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持续为大病患儿家庭提供有效救助。2.创新要点1)由点到面的迭代与优化爱佑慈善基金会最初以先心病为切入点,设立“爱佑童心”项目,与国内领先的医院合作,将捐赠款直接用于支付定点医院的手术费用。同时联合政府部门、定点医院、捐赠人搭建救助网络,汇集资源、形成合力,提升救助的可持续性。在救助过程中,基金会发现救助流程中医院存在标准不一、管理能力不达标等问题,通过动态调整定点医院名单,对流程进行标准化,使救助更加高效,并将标准化救助流程与高效的管理方法,拓展应用到了血液病、肿瘤、出生缺陷等其他病种的医疗救助项目中,成为了一套可复制的模式。在实施单病种救助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国儿科医疗水平地方差异大、儿科医生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基金会又从患儿个案救助拓宽到医务人员能力建设方面,通过组织培训进修、支持科研创新等方式,提升异地就医多、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医生的诊疗水平,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对于罕见病,“保障卡”提供最高50万元的报销。除了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特药之外,辅助生殖药品也能得到部分保障。同时,“保障卡”还提供重疾门诊绿通、癌症早筛、癌症基因检测优惠、就医陪诊及院内/上门护理等健康管理服务。2)针对特殊人群推出慈善补贴措施为确保“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能够惠及所有职工,帮助落实解决职工家庭癌症治疗费用高昂的现实问题,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还同步开展了“职工家庭健康保险保障公益项目”,提供10万份保障卡捐赠和500万份公益帮扶券,符合标准的家庭以及有困难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都可以免费领取保障卡,同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通过单位统一组织申办的职工提供20%的保费补贴。3.实践效果目前湖南、陕西、福建、西藏等地的工会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确保广大职工能够充分了解并受益于“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而“职工家庭健康保险保障公益项目”的捐赠和公益帮扶券也通过12家平台头部企业和地方工会随“送清凉”等慰问活动和公益活动进行发放。例如在福建,通过厦门翔安区总工会的组织协调,联合当地保险公司和服务企业为130余名快递员捐赠了“职工家庭防癌抗癌保障卡”,提升了他们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104。2023-2024?2023-2024?2)人文关怀与社会医疗干预的整合经过多年个案救助、医护人员水平提升项目的积累,爱佑慈善基金会进一步致力于寻找系统性、可持续的社会医疗问题解决方案,将人文关怀、区域医疗干预、早期筛查和义诊等尝试和已有项目相整合,在标准化项目中寻求多样化的可能性。例如通过患儿活动空间 社工服务 志愿者支持的项目模式,减轻患儿的治疗痛苦与创伤,使慈善项目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救助,更是符合我国经济与文明进展的人文医疗。3)数字化建设与透明度提升从个案救助时期,爱佑基金会就非常重视数字化建设与数据收集,经过“办公自动化流程在线化业务数字化基金会数据化”的不断优化,已全面实现筹款、业务管理与反馈流程全部以数据的形式在线反馈,把数据的颗粒度细化到每一位捐赠人与受助人。近年来,基金会也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管理,让每一份捐赠都有明确的流向、使用明细与救助结果,提升项目透明度、维护捐赠人的信任。2022年,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合作,设立首个在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移动支付端打通救助申请、服务签收、救助费用支出、救助费用决算全流程的公益项目,从申请、治疗、结算到信息归档全流程同步基金会数据平台,透明、高效地实现患儿家庭救助。3.实践效果截至2023年底,爱佑慈善基金会累计救助超过83000名困难家庭大病患儿,培训了1300多名基层儿科医务工作者,为81000人次的患者家庭提供了住院期间的医务社工服务,养护了17000余名病患孤儿105。“爱佑童心”项目在2023年荣获 亚洲银行家“中国年度慈善项目”奖项,并被评为界面新闻年度透明慈善公益基金会106。?一、固本培元:强化政府主导的法定保障制度(一)完善筹资机制,确保基金可持续基本医保的稳定可持续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为此,建议政府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的筹资机制。首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探索通过社会捐赠、商业保险补充筹资等方式,增加基金的收入来源。同时,推动企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增加缴费比例,设立专项基金,以应对未来的经济波动。其次,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群的收入差异,设定差异化的缴费标准,确保筹资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高收入群体缴费与实际收入挂钩的机制,增加基金的弹性收入。此外,可以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财政补贴,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平衡区域间的医保待遇差异。(二)优化保障待遇,合理控制支出水平建议在提升医保待遇水平的同时,科学设定医疗保障范围,合理控制医保基金支出。首先,应优先保障重大疾病和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保基金能够有效覆盖最需要的医疗服务。同时,在目前已有的对医保目录进行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基金承受能力确定支付范围和比例,加大药品调出的力度,避免过度扩展医保覆盖面。其次,应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管理,严格控制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支出。例如,可以通过制定医疗服务规范,建立对过度医疗的处罚机制,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合理治疗,规范用药和检查行为,从而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此外,政府可以推广仿制药的使用,降低药品费用,并鼓励使用性价比高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从而进一步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三)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基金运行效率建议政府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并提升基金运行效率。首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医保基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基金监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通过加强对基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和审计,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基金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其次,持续完善医保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基金使用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基金的运行状况,提前预警基金风险,确保基金使用的高效性和透明度。此外,政府应建立医保基金使用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同时,设立基金使用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增强基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最后,对于医保基金的违规使用行为,政府应设立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追责、罚款、取消基金使用资格等。2023-2024?二、守正创新: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一)促进产品开发,满足多层次需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并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和健康需求的消费者,建议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保险产品。首先,针对不同收入群体设计差异化的保险产品。例如,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可以推出保费较低、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产品;而对于高收入群体,则可以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保障的产品。此外,保险公司应关注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开发定制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他们在医疗保障上的特殊需求。其次,通过与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开发集预防、治疗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型保险产品。例如,为保险客户提供定期体检、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服务等增值服务,不仅提高客户的健康水平,同时降低未来的医疗费用和理赔成本。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长期护理保险、重疾险、意外险等多种产品,丰富产品线,覆盖客户不同的风险保障需求。最后,政府应在政策层面给予创新型保险产品的支持,如加强税收优惠的力度,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等,鼓励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和推广。(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行业稳定性建议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因重大疾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赔付风险,提升行业的整体稳定性。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精准预测和评估潜在赔付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其次,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再保险市场,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以减少自身的风险暴露。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联合行业内其他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应对大规模赔付事件。通过行业合作,可以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共同分担赔付责任,增强整个行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后,政府应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推动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定期开展行业风险评估,督促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确保行业的稳定运行。三、强筋壮骨:提升慈善医疗救助的效率(一)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为确保慈善医疗救助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多元化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定期分配财政预算或彩票公益金来支持慈善医疗救助项目,确保救助资金的持续流入。其次,激励企业通过捐赠或慈善信托等方式参与到慈善医疗救助中来。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或荣誉奖励,鼓励企业投入,同时将企业的慈善行为纳入其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此外,政府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共同设立救助基金,支持慈善医疗项目。为提高公众的慈善参与度,可以通过组织慈善日、慈善义卖等活动,增强社会各界对慈善活动的认知和支持。此外,建立一个透明的捐赠资金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公开资金流向,增强公众对慈善资金使用的信任。(四)加大医疗投入,推动资源均衡配置建议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医疗服务公平性。首先,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和资源倾斜,特别是在设备、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增加医疗设备的供应、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对于复杂和重大疾病,再转诊至上级医院,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医疗人才下乡计划、远程医疗和医疗技术支持等方式,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与欠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疗人才到欠发达地区服务,如提供薪资补贴、晋升机会等激励措施,缓解欠发达地区医疗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公众参与度建议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推动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首先,建立客户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保险公司可以为每位客户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记录其健康状况、疾病史和用药情况,并根据客户的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如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的健康水平,也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理赔风险。其次,可以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增加客户的参与度。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推广普及快速理赔通道,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效率。最后,保险公司应注重客户服务的质量管理,定期收集客户反馈,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例如,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机制等方式,了解客户的服务体验,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流程。(四)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保险普及率建议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商业健康保险,分担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压力。首先,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参保人和企业更多优惠,鼓励参保。其次,政府应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性和优势。例如,可以通过公共媒体、社区宣传等渠道,广泛宣传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和增值服务,提升公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增强企业员工的健康保障水平。例如,可以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中,将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商业健康保险。最后,政府可以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与法定医保挂钩,形成互补机制。2023-2024?2023-2024?(二)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救助效率为确保慈善资金的有效利用并增强公众信任,建议慈善机构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救助的操作效率。首先,慈善机构应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公众发布详细的资金使用报告和救助成果。例如,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公布详尽的捐赠收入、支出明细以及救助案例,让社会各界能够实时监督和评估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效果。其次,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独立的资金审计,定期发布审计结果,以增强资金管理的公信力。这一措施能确保捐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此外,通过信息化手段,慈善机构应建立一套高效的资金追踪和管理系统,对捐赠资金的每一个环节从收款、分配到最终使用进行详尽的记录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按照既定目的高效使用。为提高救助的响应速度和效率,慈善机构应优化救助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并在必要时设立紧急救助通道,以便快速处理突发医疗需求,确保资金能及时到位,帮助到需要紧急救助的患者。最后,慈善机构需要定期评估救助项目的实际效果。通过对受助者的回访和反馈收集,机构可以调整和改善救助策略和程序,确保救助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三)优化救助对象的选择和管理建议慈善机构优化救助对象的选择和管理机制,确保慈善资源能够精准到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首先,慈善机构应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来选择救助对象,确保选择过程的公平性和正义性。这些标准应涵盖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负担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多个维度,确保资源优先支持那些最为困难和急需帮助的患者。其次,慈善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利用数据共享和联合评估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例如,建立与医院和医保部门的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访问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支付能力信息,从而提高救助对象选择的准确性。此外,慈善机构应设立多层次的救助审核机制,确保救助对象的评审过程公开、透明。通过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等方式,对救助申请进行多方评审,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建立救助对象数据库,实时记录和跟踪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救助金额和救助效果。最后,定期对受助者进行回访,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了解救助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并据此优化救助方案。(四)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为确保慈善医疗救助在法律框架下规范运行,保护捐赠者和受助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建立一个全面的法律保障系统。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慈善医疗救助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慈善活动的法律地位及操作规范。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慈善机构的成立、运作、资金管理及信息公开等方面,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慈善机构的资金使用和救助效果,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以维护慈善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应通过法律手段保护2023-2024?2023-2024?捐赠者和受助者的权益。明确捐赠者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在捐赠过程中的反馈权,确保他们对资金的使用有充足的知情权和监督能力。政府还应为受助者提供法律支持,保护他们在救助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权益损失。增强慈善领域的法律教育也是推动法律保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布宣传手册、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普及慈善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建议设立慈善纠纷调解中心,为捐赠者、受助者及慈善机构提供快速解决纠纷的途径,从而确保各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2023-2024?2023-2024?本项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中关村卓益慢病防治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发起,艾社康团队完成案例集的整理和撰写。本次案例集能够集结成册,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提供的案例素材支持。尽管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政府仍然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推动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众多的行业参与者也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本报告旨在反映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存在的挑战与未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努力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体系的优化和公平性的提高。仍然沿用去年案例集中的一段话:“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每个人都注定无法置身事外;“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本案例集中的部分案例由项目团队根据国内各类报道资料及专家建议整理而成,其中的数据可能存在滞后性,观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最后,感谢所有关注并支持本项目的各位,您的关心和建议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我们也期待与您共同探讨和推动中国医疗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再次表达我们深深的感谢。?李安迪艾社康(上海)研究咨询高级项目分析师,参与ASK Health Asia的研究和咨询工作。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在医疗卫生领域拥有法律、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多元化专业背景,以及学校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经验,致力于消除歧视和促进弱势群体的健康公平。参与撰写过SBS、CAH、血液性罕见病等患者生存质量报告,持续进行罕见疾病和其他医疗服务领域的研究。王雪屏艾社康(上海)研究咨询高级项目经理,参与ASK Health Asia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个病种以及罕见病医疗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康养老等。她先后就读于上海纽约大学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拥有社会科学加数据分析的复合学历背景。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协调人与研究机构、基金会、患者组织、企业等开展合作,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福建省罕见病患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调查报告,补充保障形式慈善捐赠与医疗互助: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等。贾凌霄艾社康(上海)知识管理副总监,主要负责ASK Health Asia的知识管理与研究工作,并参与卫生服务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相关的咨询项目。先后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与复旦大学,拥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背景,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加入艾社康之前,曾在医药市场研究机构、大型保险公司任职,从事医药、医疗保障相关的政策研究与战略研究工作。在艾社康工作期间负责或参与了与卫生服务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刘畅艾社康亚洲(ASK Health Asia)创始人及 CEO,香港中文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兼职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医学研究生院卫生服务和政策系和老龄健康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并在美国布朗大学老年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工作,研究美国和中国的长期照护和养老政策,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和政府报告。参与并撰写了有关新加坡年度卫生健康系统发展的文章、编写了 Affordable Excellence 一书的后记,并与 William Haseltine 博士合作编写了 A City for All Ages 一书。2023-2024?2023-2024?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Pub.L.No.国 函 1994 116号(1994).https:/ 究,1997,(12):10-13.DOI:10.14055/ki.33-1056/f.1997.12.004.3.易中平.“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两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简介.”(1995).4.吕清.“扬长避短 稳步推进对借鉴镇江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经验的思考.”(1996).5.郑浔.关于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调查报告.经济研究参考,期 G1(1996年):3446.https:/ 研究,2024,17(02):1-8.7.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8.俞卫.新发展阶段全面提升我国医疗保险体系质量的思路与建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4):122-127.DOI:10.16619/ki.rmltxsqy.2021.14.014.9.国家医保局详解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多层次 重治理 强服务.https:/ ce/2021-09/30/content_5640421.htm10.王刚,宋锴业.治理理论的本质及其实现逻辑J.求实,2017,(03):50-65.11.丁志刚.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J.学术界,2014,(02):65-72 307.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21 36号),2021年9月29日.http:/ 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https:/ tent/2021/content_5605104.htm15.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https:/www.nh 6:8082.见于 2024年8月7日.https:/ name=CJFDLAST2019&filename=ZSHB201906051.17.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 https:/ tent_5532409.htm18.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及 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 的公告 https:/www.nh 2023 17号(2023).https:/ ce/202306/content_6885608.htm.22.全国医疗保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第五十九期)https:/www.nhsa.gov .cn/art/2024/1/29/art_114_12032.html23.赵玲.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智研产业百科词条【335】商业健康险.2024.智研咨询.https:/www.so 剔除异常数据后平均约为42.9%.2024.https:/ tent_508196.html30.王海漪.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M/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郑功成,申曙光.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141-164.31.2023年慈善项目进展简报.2024.善道数字.https:/ DA3ICPEw32.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 tent_6964551.htm.33.中国慈善医疗发展报告 发布暨慈善医疗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https:/ jQXsWaYL1ilCQfteYA34.中国社会慈善公益指南 医疗卫生35.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 2023年中国肿瘤患者援助专项白皮书.https:/ JDCc36.中国大病网络众筹用户调研报告.https:/ https:/ ba94d808b0b13abd84ae495.htm38.中国大病网络众筹用户调研报告.https:/ tent_6964551.htm.2023-2024?2023-2024?40.董克用,郭珉江,赵斌.“健康中国”目标下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1):2-8.41.安国俊:慈善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42.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商业健康险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及借鉴研究.2023.http:/cpri.chi 书.2022.https:/www.e- /2023/5/31/art_1554467_60133379.html48.金华市财政局.2024.聚焦更精准更可感 筑起“家庭型”医疗屏障.https:/ /2024/5/10/art_1578779_59640488.html50.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我市打造“共富型”医疗保障体系.https:/ /6/13/art_1217829_59247682.html51.浙江省卫生健康委.2024.浙江省综合医改2023年度“十佳典型案例”名单来啦!.https:/ 我国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 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 https:/ _17762.html55.Zhou Z,Zheng D,Wu H,Li R,Xu S,Kang Y,Cao Y,Chen X,Zhu Y,Xu S,Chen ZJ,Mol BW,Qiao J.Epidem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China:a population-based study.BJOG.2018 Mar;125(4):432-441.doi:10.1111/1471-0528.14966.Epub 2017 Dec 28.PMID:29030908.56.乔杰.2021.从生存到繁荣的伟大征程柳叶刀中国妇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的关键信息与未来愿景.57.王亚赛,卫瑶,陈良贤.2022.数据明查中国每6对夫妇就有1对无法生育?这是误解.https:/ /art/2024/5/31/art_14_12835.html59.张萍,郑怡哲.2024.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央视新闻.https:/content - =feeds_default&track_id=2005ED35-E745-4F23-B960-EE781BDC1614_738826620280&share_to =wechat60.周倜,冷兰玉,郭娟.2024.【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辅助生殖术降价,更多家庭拥抱新希望.https:/ hai/view/pages/common/ItemDetail.html?docId=1148721&itemId=99564.任汝静,殷鹏,王志会,齐金蕾,汤然,王金涛,黄强,李建平,谢心怡,胡勇博,崔诗爽,余小萍,朱圆,刘馨 雅,朱怡康,林绍慧,王怡然,黄延焱,胡以松,王学锋,王鸿利,褚敬申,王颖,李春波,周脉耕,王刚,代表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编写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04):317-337 doi:10.16150/j.1671-2870.2021.04.00165.央视新闻.2021.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千万 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https:/ QuBuT-Qjtxvu1mTVIEXA67.书文,李梦龙,李子昂,等.中国哮喘监测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Meta分析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08):875-883.DOI:10.3760/112150-20191015-0078868.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儿科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百问百答 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7):491-513.DOI:10.3760/101070-20210310-00289.69.Huang K,Yang T,Xu J,Yang L,Zhao J,Zhang X,Bai C,Kang J,Ran P,Shen H,Wen F,Chen Y,Sun T,Shan G,Lin Y,Xu G,Wu S,Wang C,Wang R,Shi Z,Xu Y,Ye X,Song Y,Wang Q,Zhou Y,Li W,Ding L,Wan C,Yao W,Guo Y,Xiao F,Lu Y,Peng X,Zhang B,Xiao D,Wang Z,Chen Z,Bu X,Zhang H,Zhang X,An L,Zhang S,Zhu J,Cao Z,Zhan Q,Yang Y,Liang L,Tong X,Dai H,Cao B,Wu T,Chung KF,He J,Wang C;China Pulmonary Health(CPH)Study Group.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Lancet.2019 Aug 3;394 (10196):407-418.doi:10.1016/S0140-6736(19)31147-X.Epub 2019 Jun 20.PMID:31230828.70.横琴人寿.2024.横琴速度!横琴琴澳EASY MORE门急诊医疗险完成首单理赔.https:/ More门急诊医疗险.https:/ vD2wU4TGAyAqchK-W1A73.Han,Bingfeng,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22.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2024).74.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7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2023-2024?2023-2024?76.郭晴,张剑.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02):181-190.DOI:10.19401/ki.1007-3639.2023.02.012.77.王雪儿,王永胜.精准医疗时代从乳腺癌分子分型探讨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23(12):1073-1082.DOI:10.19401/ki.1007-3639.2023.12.002.78.各地惠民保公开信息整理79.根据带病体商业保险公开信息整理80.Xu,Binghe,et al.Pyrotinib or lapatinib plus capecitabine for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OEBE):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2020):1003-1003.81.Urruticoechea,Ander,et al.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trastuzumab plus capecitabine with or without pertuzumab in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ho experienced disease progression during or after trastuzum ab-based therap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5.26(2017):3030-3038.82.Verma S et.al.N Engl J Med.2012,367(19):1783-91.83.Geyer CE,et al.N Engl J Med.2006 Dec 28;355(26):2733-43.84.Murthy,Rashmi K.,et al.Tucatinib,trastuzumab,and capecitabine for HER2-positive metastat ic breast cancer.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7(2020):597-609.85.CDE公示德曲妥珠单抗(JXSS2200011)上市技术审评报告86.Twelves,C.J.,et al.181P Efficacy of eribulin mesylate in HER2-low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Results from a pooled analysis of two phase III studies.Annals of Oncology 33(2022):S210-S211.Bardia A,et al.N Engl J Med 2021;384(16):1529-1541.87.Park,Yeon Hee,et al.Palbociclib plus exemestane with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versus capecitabine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KCSG-BR15-10):a multicentre,open-label,randomised,phase 2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 20.12(2019):1750-1759.88.Chen Y,et al.Int J Cancer.2020 Dec 15;147(12):3490-3499.89.Zhang,Jian,et al.A phase II trial of biweekly vinorelbine and oxaliplatin in second-or third-line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Cancer biology&therapy 16.2(2015):225-232.90.Pellegrino,Benedetta,et al.A review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breast cancer.Seminars in oncology.Vol.48.No.3.WB Saunders,2021.91.Winer,Eric P.,et al.Pembrolizumab versus investigator-choice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KEYNOTE-119):a randomised,open-label,phase 3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 22.4(2021):499-511.92.Adams,Sylvia,et al.Atezolizumab plus nab-pacli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ith 2-year survival follow-up:a phase 1b clinical trial.JAMA oncology 5.3(2019):334-342.93.Anders,Carey K.,et al.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priming dose of cyclophosphamide prior to pembrolizumab to treat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10.2(2022).94.Rugo,Hope S.,et al.Outcomes in clinically relevant patient subgroups from the EMBRACA study:talazoparib vs physician s choice standard-of-care chemotherapy.JNCI cancer spec trum 4.1(2020):pkz085.95.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5):364-370.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5.002.96.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Report on the Annual Global Survey 2018.Montreal: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 ia,2018.97.Zhang L,Li H,Zhao H,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12patients with haemophilia and related disorders in a single Chinese institute J.Haemophilia,2003,9(6):696-702.DOI:10.1046/j.1351-8216.2003.00826.x.98.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https:/ tent_5055467.htm.100.王丽.2022.浅析慈善信托的几种模式.https:/ /53c5d420c90883d1.aspx101.2023年信托业报告(KPMG)102.中国证券报.2024.打造“上善公益”品牌,上海信托持续做好医疗帮扶慈善事业.http:/ /ks7p1gIVez7K3Q73zO0rqw106.爱佑荣获2023透明基金会、2023【臻善奖】、2023年财富与社会奖项.https:/ /jUzPIE1u2sETqpbIFHt8Lw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 版)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 3月前前 言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 号)要求,保证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在专家研讨、专题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对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 版)(以下简称操作手册(2023 版)进行部分修订,形成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 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修订背景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各省和各医院提出的意见建议、文件更新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手册,优化细化操作手册指标解释及文字表述,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精准、有效的参考依据。二、修订原则(一)稳定性。(一)稳定性。延续操作手册(2023 版)中明确的绩效考核范围、指标架构和顺序。指标名称、指标属性、计算公式、指标来源和指标导向等内容基本不变。(二)统一性。(二)统一性。为规范数据采集,统一指标说明、指标意义和相同数据的统计口径。(三)准确性。(三)准确性。确认有关指标定义、指标说明和指标意义中涉及的数字、年份、内容、依据和脚注等,以最新政策文件和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保证权威性和准确性。(四)简洁性。(四)简洁性。修订文字表述,将需要阐明的概念以脚注形式标注,使“指标说明”更直接清晰,便于使用者查找核对。三、修订内容(一)(一)增加指标考核内容。增加指标考核内容。指标 4 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新增延伸指标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指标 15 资产负债率新增延伸指标流动比率。(二)(二)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将最新规范性文件作为指标统计依据,加入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 年)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2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医政发202322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等文件。涉及指标 3、4、11、16、19、25、26、27共 8个指标。(三三)进一步进一步明确指标内涵。明确指标内涵。根据专家意见和政策要求细化指标说明,涉及指标 3、4、25 共 3 个;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和政策要求更新脚注,涉及指标 4、17、20。为使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实施动态监测,针对各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对考核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的,需提供说明材料。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考核的定量指标数据在既往基础上增加 2023 年度数据。各地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数据质控,提升数据质量,不断探索运用数据质量作为系数对指标结果进行调整的应用机制。用于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术目录、三级手术目录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操作手册,协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高质量开展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特别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登录需各公立医院完成实名认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系统登录及相关操作。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另行制定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 3月目目 录录一、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框架.1二、医疗质量相关指标.4(一)功能定位(指标(一)功能定位(指标 1-3).4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4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7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9(二)质量安全(指标(二)质量安全(指标 4-5).11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14(三)合理用药(指标(三)合理用药(指标 6-10).1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6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19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24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27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9(四)医疗服务(指标(四)医疗服务(指标 11-13).31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31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3413.平均住院日.38三、运营效率相关指标.40(五)收支结构(指标(五)收支结构(指标 14-19).4014.医疗盈余率.4015.资产负债率.4316.人员经费占比.451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47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491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53(六)费用控制(指标(六)费用控制(指标 20-22).5620.医疗收入增幅.5621.次均费用增幅.59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62四、持续发展相关指标.65(七)人员结构(指标(七)人员结构(指标 23-24).6523.医护比.65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67(八)学科建设(指标(八)学科建设(指标 25-26).70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7026.专科能力建设.73五、满意度评价相关指标.77(九)患者满意度(指标(九)患者满意度(指标 27).7727.患者满意度.77(十)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十)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 28).7928.医务人员满意度.79六、附件.81附件 1 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81附件 2 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82附件 3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自评报告.85附件 4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系统/平台.89附件 5 指标解释联系人.901一、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框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包含一级指标 4个、二级指标 10 个、三级指标 28 个(均为定量指标),其中国家监测指标 21个。一、医疗质量一、医疗质量(一)功能定位(一)功能定位定量指标:定量指标:1-31-3(二)质量安全(二)质量安全定量指标:定量指标:4-54-5(三)合理用药(三)合理用药(四)医疗服务(四)医疗服务定量指标:定量指标:6-106-10定量指标:定量指标:11-1311-13位二、运营效率二、运营效率(五)收支结构(五)收支结构定量指标:定量指标:14-1914-19(六)费用控制(六)费用控制定量指标:定量指标:20-2220-22三、持续发展三、持续发展(七)人员结构(七)人员结构定量指标:定量指标:23-2423-24(八)学科建设(八)学科建设定量指标:定量指标:25-2625-26四、满意度评价四、满意度评价(九)患者满意度(九)患者满意度定量指标:定量指标:2828(十)医务人员满意度(十)医务人员满意度定量指标:定量指标:27272二级指标及指标导向一览表二级指标及指标导向一览表序号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来源指标来源指标导向指标导向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病案首页逐步提高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病案首页逐步提高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病案首页逐步提高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案首页逐步降低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病案首页逐步降低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医院填报逐步降低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省级招采平台逐步提高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医院填报逐步提高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医院填报监测比较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医院填报监测比较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国家卫生健康委逐步提高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省级卫生健康委逐步提高13平均住院日病案首页监测比较14医疗盈余率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15资产负债率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16人员经费占比财务年报表逐步提高1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包括门 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3序号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来源指标来源指标导向指标导向诊、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1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财务年报表逐步提高20医疗收入增幅财务年报表监测比较21次均费用增幅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财务年报表逐步降低23医护比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监测比较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逐步提高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医院填报逐步提高26专科能力病案首页监测比较27患者满意度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逐步提高28医务人员满意度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逐步提高注:1.指标中加“”的为国家监测指标。2.指标导向指该指标应当发生变化的趋势,供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指标分值时使用,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基准值或合理基准区间。4二、医疗质量相关指标医疗质量指标部分,共有二级指标 4 个,三级指标13个,其中 8 个国家监测指标,均为定量指标。(一)功能定位一)功能定位(指标指标 1-3)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手术1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手术以人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即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术者,按 1 人统计。总数为手术和介入治疗2人数累加求和。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 号)规定,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或治疗疾病为目的,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2 介入治疗即不切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包括:心血管疾病介入、综合介入、外周血管、神经血管介入。5(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即出院人数,指考核年度内所有住院后出院患者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3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3)手术和介入治疗统计按照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的目录实施。【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2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 号)和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 号)等文件均对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功能和任务做了相应规定,承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诊疗服务。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含介入治疗)患者的数量和质量与医院综合诊疗技术能力(规模、人员、设备、设施等)、临床管理流程、有限资源的效率和效益相关。住院患者手术占比情况可以反映二3 统计界定原则是(1)“死亡”:包括已办住院手续后死亡者、未办理住院手续而实际上已收容入院的死亡者。(2)“其他”:指正常分娩和未产出院者、未治和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者、无并发症的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出院者。6级医院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 号)指出,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其中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7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以人数为单位进行统计,即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微创手术者,按 1 人统计。(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4为手术和介入治疗人数累加求和。(3)本年度纳入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术目录,结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和大数据统计结果形成,由国家统一制定,仅用于国家4 本考核年度中,应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微创手术目录涉及的所有条目均纳入本指标的分母计算。8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并嵌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微创手术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更注重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合理选择微创技术适应症、控制相关技术风险,促进微创技术发展。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 号)中,推荐县级医院住院患者微创手术比例20%。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 号)要求,县级医院提升微创等技术能力。【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9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施行三级手术5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计算方法】方法】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三级手术人数为出院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三级手术(含介入治疗)的人数。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术或介入者,按 1人统计。(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为手术和介入治疗人数累加求和。(3)纳入本次考核的三级手术(含介入治疗)目录结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和大数据统计结果形成,由国家统一制定,用于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5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参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2218 号)。10效考核,并嵌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4)绩效考核手术目录仅用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作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分级管理的依据。【指标意义】【指标意义】通过考核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衡量医院实施难度较大手术的情况,以体现二级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11(二)质量安全二)质量安全(指标指标 4-5)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择期手术6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患者出院后非计划重返再住院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为择期手术和择期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统计住院病案首页中出6 择期手术指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的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不影响治疗效果,允许术前充分准备或观察,再选择时机实施手术。7 手术并发症指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本年度仅统计择期手术后,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的人数,包括:手术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脓毒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生理/代谢紊乱、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手术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手术后急性肾衰竭等。参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231 号)。12院诊断符合“手术并发症诊断相关名称”且该诊断入院病情为“无”(代码为 4)的病例。同一患者在同一次住院发生多个入院病情为“无”的择期手术(含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按 1人统计。(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指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和择期介入治疗人数累加求和。(3)本年度考核的手术并发症仅统计择期手术后,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的人数。(4)本年度考核手术名称和编码参阅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汇总版)。(5)延伸指标: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出院后 31 日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人次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其中,分子为 31 日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出院人次数;分母为出院人数,不包括死亡、非医嘱离院及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其他医疗照顾等。【指标意义】【指标意义】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也是患者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医疗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57 号)对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出明确要求:(1)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2)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3)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同时提出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有重大手术并发症的案例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术后质量管理,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2 号)要求通过专项行动,降低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消除手术质量安全隐患。到 2025 年末,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不高于 7.5。【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14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运用 DRG8分组器测算产生低风险组9病例,其死亡率是该组死亡的病例数占低风险组全部病例数量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低低风险风险组组病例病例死亡死亡率率=低风险组死亡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低风险组死亡例数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患者死亡人数之和。(2)分母:低风险组病例数指考核年度低风险组出院人数之和。(3)利用各 DRG 病例的住院患者病死率对不同 DRG 进行死亡风险分级。8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以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年龄、性别、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出院转归和住院时间等信息为关键变量,将临床诊疗过程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似的出院患者归类到同一个诊断相关组(DRG)。9 低风险组:该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其死亡风险则称为低风险的 DRG,即一旦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相关度低,而与临床诊治管理过程相关度更高。通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衡量医院对住院患者所提供服务的安全和质量。15住院患者基于住院患者基于 DRG 死亡风险死亡风险分级及分级及评分评分分组分组评分评分分值描述分值描述无0 分表示归属于该 DRG的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低风险组1 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注:因考核指标的分母是住院患者,而非全人口,故用病死率来表述死亡患者所占比例更准确。中低风险组2 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负一倍标准差之间。中高风险组3 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高风险组4 分表示住院患者病死率高于正一倍标准差。【指标意义】【指标意义】体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 DRG 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16(三)合理用药三)合理用药(指标指标 6-1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DDD【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通过成人抗菌药物的平均日剂量(Defined DailyDoses,DDDs10)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11(累计 DDD 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仅考核住院患者在院期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不包括住院患者出院带药。(2)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即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10 WHO 在 1969 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 指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11 指同期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实际消耗量。17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3)由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校正。【指标意义】【指标意义】DDDs 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某抗菌药物 DDDs 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53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 84 号)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使用抗菌药的处方开展评价,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 号)要求加强合理用药,至 2017 年底前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18发201542 号)规定,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 40DDDs,口腔医院不超过 40DDDs,肿瘤医院不超过 30DDDs,儿童医院不超过 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精神病医院不超过 5DDDs,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不超过 40DDDs。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 号)要求,合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73 号)指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19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基本药物12采购金额数占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基本基本药物采购药物采购金额金额占比占比=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 1: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 2: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门诊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同期门诊使用药品品种数量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 3: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同期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为本年度考核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指医12 基本药物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的药品(含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进行统计,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 部分。20院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的金额总和。按照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831号)的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进行统计;分母为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为医院同期使用的全部药品金额总和。(2)延伸指标 1:分子指在本考核年度医院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依据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进行统计,即考核年度医院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分母指在本考核年度医院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依据同期医院使用药品品种总数进行统计,即同期医院使用的全部药品品种总数。分子、分母均按照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831 号)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进行统计。(3)延伸指标 2:考核年度门诊患者处方中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占同期门诊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的比例。其中,分子为门诊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按全部门诊处方中累计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统计。分母为门诊使用药品品种数量,按同期全部门诊处方累计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统计,不包括急诊患者、健康体检者、及未开具药物处方患者。21(4)延伸指标 3: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嘱中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占同期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的比例。其中,分子为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按全部出院患者住院医嘱中累计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统计。分母为住院使用药品品种数量,按同期全部出院患者住院医嘱中累计使用药品品种数量统计13,不包括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未使用药物者。(5)本年度统计的基本药物不包括仅作为药物溶媒使用的葡萄糖、氯化钠等溶液14。(6)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药饮片统计难度较大,因此本考核年度在计算本指标时,暂不统计中药饮片。本原则适用于指标 7及其延伸指标。【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 号)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对国家基本药物要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强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以省为单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13 临时医嘱按条目累计计算,长期医嘱按照药品执行的品种数累计计算。14 用于溶媒使用药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中的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50ml、500ml、1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ml、250ml、500ml)和 5%、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250ml、500ml、1000ml)。22比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量。公立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合理配备基本药物,保障临床基本用药需求。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应对基本药物进行标注,提示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医生优先使用。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45 号)要求,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做好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以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为基础,推进实行统一的药品供应目录,实施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医改发20193 号)再一次强调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推动优化用药结构。加强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同一通用名未中选药品、中选药品可替代品种的配备使用监测。2020 年 6 月底前,制定实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公布监测情况,推进实施医师约谈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7 号)要求通过加强用药监管和考核、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目录和药品处方集等措施,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提升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并及时调整国家23基本药物目录,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 90%、80%、60%,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 X”(“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用药模式,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采购、使用等全流程管理,推动落实“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要求,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 号)要求,合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省级招采平台(本年度由医院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省级招采部门。24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15中选药品金额数占同期医院同种药品采购金额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国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金额占比比=中标药品采购金额数同期采购同种药品金额总数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中选药品采购完成品种数中选药品品种总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中标药品采购金额指考核年度医院采购的由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金额数之和。(2)分母:同期采购同种药品金额总数指包含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药品在内的所有同种药品采购金额之和。(3)延伸指标:分子统计内容为集采购销协议截止时间15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参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 号)。25在本考核年度 1 月 1日-12 月 31日内,统计完整集采协议周期内医院完成的中选药品带量购销协议用量的品种数。分母为同期医院应完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带量购销协议用量的品种数。(4)本年度该指标仅考核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医院。【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 号)提出,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临床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77 号)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要配备和合理使用中选药品,切实保证用量。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医保发201956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配备26使用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89 号)指出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区域范围从“4 7”个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03 号)要求,合理用药考核的重点内容应当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配备使用情况;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合理用药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其中延伸指标请医院依据省级招采平台显示的情况进行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省级医保部门。27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同期药品总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重点监控重点监控药品药品收入收入占比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同期药品总收入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重点监控药品16收入指按照国家公布的 20种药品17(见附件 1)统计的收入之和。(2)分母:同期药品总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药品收入。【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 号)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在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基础上,制定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16 国家监控重点药品是为了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明确要求,也是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举措。第一批共 20 种药品。17 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参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 号)。28药品目录并公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药品临床使用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加强药品临床使用监测和绩效考核。重点将纳入目录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各医疗机构要建立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目录内药品临床应用的全程管理。【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29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18收入占同期卫生材料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重点监控高重点监控高值医用值医用耗材收入耗材收入占比占比=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同期卫生材料收入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本年度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指按照国家公布的 18种耗材19(见附件 2)统计的收入之和。(2)分母:同期卫生材料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卫生材料收入。【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7 号)要求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关于印18 高值医用耗材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19 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目录参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 号)。30发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3 号)要求,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明确治理范围,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 号)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适当增加品种,形成省级清单,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定医疗机构清单。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943号)有关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并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31(四)医疗服务四)医疗服务(指标指标 11-13)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级别【指标定义】【指标定义】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从系统功能实现、有效应用范围、数据质量三个维度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及相关临床系统的应用水平进行评价。【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标准评估。具体计算方法:满足每一级别要求的基本项、选择项实现的个数,且基本项的有效应用范围超过 80%、数据质量指数超过0.5;选择项的有效应用范围超过 50%、数据质量指数超过 0.5。同时满足以上要求和前序级别的所有要求,即为达到该级别。【指标说明】【指标说明】按照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079 号)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 08 共 9 个等级,10个角色,39个评价项目。32(1)9 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各个局部系统的要求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电子病历系统的要求。0 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1 级:独立医疗信息系统建立2 级:医疗信息部门内部交换3 级:部门间数据交换4 级:全院信息共享,初级医疗决策支持5 级:统一数据管理,中级医疗决策支持6 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7 级:医疗安全质量管控,区域医疗信息共享8 级:健康信息整合,医疗安全质量持续提升(2)10 个角色:病房医师、病房护士、门诊医师、检查科室、检验处理、治疗信息处理、医疗保障、病历管理、电子病历基础、信息利用。(3)39 个评价项目:病房医嘱处理、病房检验申请、病房检验报告、病房检查申请、病房检查报告、病房病历记录、病人管理与评估、医嘱执行、护理记录、处方书写、门诊检验申请、门诊检验报告、门诊检查申请、门诊检查报告、门诊病历记录、申请与预约、检查记录、检查报告、检查图像、标本处理、检验结果记录、报告生成、一般治疗记录、手术预约与33登记、麻醉信息、监护数据、血液准备、配血与用血、门诊药品调剂、病房药品配置、病历质量控制、电子病历文档应用、病历数据存储、电子认证与签名、基础设施与安全管控、系统灾难恢复体系、临床数据整合、医疗质量控制、知识获取及管理。【指标意义】【指标意义】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评估电子病历应用对医院管理各环节的实际作用与效果,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要求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 号)要求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34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参加和通过省级(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情况。由两部分组成:(1)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考核年度医院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医院实验室已开展且同时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2)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考核年度医院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医院实验室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实验室已开展且同时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 1005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实验室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分子 1:本年度考核的室间质评项目参加数指医院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检验项目数。分子 2:本年度考核的室间质评项目合格数指医院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检验项目数。(2)分母分母 1:同期医院实验室已开展且同时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指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与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项目中重叠的项目数。分母 2:同期医院参加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3)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统计如图所示:36【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 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 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08号)要求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和管理,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室间质评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20,体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同质性,同时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提供科学依据。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要求各地实现医学检验、20 参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 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37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 号)要求,公立医院通过国家级、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的项目数和通过率持续提升,不断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和检查资料共享。【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省级卫生健康委。【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3813.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天【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平均每个出院患者占用的住院床日数,亦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平均住院平均住院日日=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指考核年度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2)分母:同期出院患者人数指同期出院人数,即考核年度内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39【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疗服务能力,集中体现运行效率、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综合性指标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 号)、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 号)要求,加强对平均住院日的监控,将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列为监测指标,并要求该指标值逐步降低。【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40三、运营效率相关指标运营效率指标部分,共有二级指标 2 个,三级指标 9 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 8 个,均为定量指标。(五)收支结构五)收支结构(指标指标 14-19)14.医疗盈余率医疗盈余率【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医疗盈余占同期医疗活动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医疗盈余率医疗盈余率=医疗盈余同期医疗活动收入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医疗盈余是反映医院考核年度医疗活动相关收入扣除医疗活动相关费用后的净额。不包括具有限定用途的项目资金盈余。医疗盈余=“财政拨款收入”下“财政基本拨款收入” “事业收入”下“医疗收入”及“非同级财政拨款”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投资收益” “捐赠收入” “利息收入”41 “租金收入” “其他收入”“业务活动费用”下“财政基本拨款经费”和“其他经费”“单位管理费用”项目下“财政基本拨款经费”和“其他经费”“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2)分母:同期医疗活动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下“财政基本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下“医疗收入”及“非同级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3)医疗盈余与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725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医院执行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24号)一致。【指标意义】【指标意义】通过监测医院医疗盈余率,了解医院运营状况,引导医院坚持公益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42【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4315.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负债合计与同期资产合计的比值。【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同期资产合计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负债合计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受托代理负债。(2)分母:资产合计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受托代理资产。(3)延伸指标:流动比率用于考核年度医院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分子: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 1年内(含 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分母: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 1年内(含 144年)偿还的债务,包括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引导医院合理控制流动负债规模,降低医院运行潜在风险。【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反映医院资产中借贷筹资的比重,引导医院避免盲目负债扩张或经营,降低医院运行潜在风险。【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4516.人员经费占比人员经费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人员经费占同期医疗活动费用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人员经费占比人员经费占比=人员经费同期医疗活动费用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人员经费包括医院全部人员发生的费用(不含财政项目拨款经费和科教经费中人员发生的费用)。(2)分母:医疗活动费用包括业务活动费用(不含财政项目拨款经费和科教经费)、单位管理费用(不含财政项目拨款经费和科教经费)、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3)财政项目拨款经费和科教经费支付的人员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人员费用不在本指标计算范围内。【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提出,建立起维护公益性、46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探索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4717.万元收入能耗占万元收入能耗占比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吨标煤/万元【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总能耗与同期总收入的比值,即每万元收入消耗的吨标煤数量。【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万元收入能耗占比万元收入能耗占比=总能耗同期总收入 100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总能耗指考核年度医院发生的水、电、气、热等能耗折算为吨标煤后之和21。(2)分母:同期总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等全部收入。21 电:1 千瓦时0.122910-3吨标准煤、煤炭:1 吨0.7143 吨标准煤、煤气:1 立方米0.571410-3吨标准煤、天然气:1 立方米1.3310-3吨标准煤、汽油:1 吨=1.4714 吨标准煤、煤油:1 吨=1.4714 吨标准煤、柴油:1 吨=1.4571吨标准煤、燃料油:1 吨=1.4286吨标准煤、外购热力:1 百万千焦=0.0341 吨标准煤(按供热面积结算热力的单位:1 个供暖季按面积每 1 平方米0.0310 吨标煤)、水:1 吨=0.085710-3吨标准煤,液化石油气:1 吨=1.7143 吨标准煤,焦炭:1 吨=0.9714 吨标准煤48【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 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272 号)提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将日常业务管理与严控一般性支出、节约资源成本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管、同评价,确保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引导医院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合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49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构成:(1)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考核年度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占门诊收入的比例。(2)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考核年度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占住院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门诊收入 100%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住院收入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医保基金回款率医保基金回款率=从医保基金收到的款项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 100P【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分子 1: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22指医院为医保患者提供门急诊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中,应由医疗保险机构直接支付的部分。分子 2: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指医院为医保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中,应由医疗保险机构直接支付的部分。(2)分母分母 1:门诊收入指医院开展门急诊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急诊、健康体检收入等。分母 2:住院收入指医院开展住院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3)“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可用于医院自身纵向比较,而不在医院之间进行比较评价。(4)个别未签署门诊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专科医院不参与此项指标考核。22 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考核年度的“门诊/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不包括医保机构拨付的往年款项。51(5)延伸指标:医保基金回款率。为了分析、反映医疗保险机构向医院支付医保患者医药费用的回款情况,增设此项延伸指标。考虑到各地医保结算情况以及信息化程度的差异,此项指标不区分门急诊和住院。从医保基金收到的款项按会计年度(财务报表年度)统计,以当年实际收到的医保基金返款数进行填报。【指标意义】【指标意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656 号)要求,加快推进医保统筹,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支付方式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公立医院改革、价格改革等各方联动,同步推进医疗、医药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要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规范医52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该指标和延伸指标分别反映医院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中,医保患者费用占比情况以及医保基金对医院的回款情况,体现医保相关制度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5319.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收入比例【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疗服务收入(不包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同期医疗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同期医疗收入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医疗服务收入包括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等。不包括药品、耗材(即卫生材料)、检查检验收入。(2)分母:医疗收入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和结算差额。(3)由于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校正。54【指标意义】【指标意义】该指标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 号)明确要求,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通过推进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降低费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从侧面反映医院所在地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性,尤其是取消药品加成和卫生材料加成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要求,稳妥有序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加快审核55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医改发20212 号)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合理增长机制、以大型公立医院为重点,加强医疗服务、药品、检查检验等费用增长监测,将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纳入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评价指标、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均衡有序发展,将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纳入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引导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药品和耗材不合理使用,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健全服务购买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56(六)费用控制六)费用控制(指标指标 20-22)2320.医疗收入增幅医疗收入增幅【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医疗收入增幅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构成:(1)门诊收入增幅:考核年度门诊收入与上一年度同期门诊收入之差占上一年度门诊收入的比例。(2)住院收入增幅:考核年度住院收入与上一年度同期住院收入之差占上一年度住院收入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门诊收入增幅门诊收入增幅=(本年度门诊收入上一年度门诊收入)上一年度门诊收入 100%住院收入增幅住院收入增幅=(本年度住院收入上一年度住院收入)上一年度住院收入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 100# 针对各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对考核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的,需提供说明材料。57【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医疗收入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和结算差额。(2)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用于反映剔除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罕见病用药收入,长期处方24产生的药品收入,以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谈判类药物25收入后的医疗收入增幅情况。具体剔除方式详见填报模板。【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医疗收入增幅用于反映医院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 号)及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722 号)要求,到2017 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 10%以下,到 2020 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9 号)要求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引24 本手册中关于长期处方的界定,均依据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117 号)。25 本手册中关于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谈判类药物的统计,均依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 年)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58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117 号)规定长期处方产生的药品费用不纳入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考核。【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5921.次均费用增幅次均费用增幅【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次均费用(即次均医药费用)增幅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构成:(1)门诊次均费用增幅:考核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与上一年同期次均医药费用之差占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的比例。(2)住院次均费用增幅: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与上一年同期次均医药费用之差占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增幅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 100%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数6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增幅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医药费用 100%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幅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 100%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出院患者住院费用出院人次数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幅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医药费用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分子 1: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指门诊患者平均每次就诊的医药费用,简称门诊次均费用。分子 2:门诊收入指医院开展门急诊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急诊、健康体检收入等。分子 3: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指出院患者平均每次住院的医药费用,简称住院次均费用。61(2)分母分母 1:门诊人次数为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健康体检人次数等。分母 2:出院人次数指出院人数。(3)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用于反映剔除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罕见病用药收入,长期处方产生的药品收入,以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谈判类药物收入后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情况。具体剔除方式详见填报模板。(4)由于整体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校正。【指标意义】【指标意义】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是衡量患者费用负担水平及其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包含门诊次均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参见指标 20。【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62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构成:(1)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考核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与上一年同期次均药品费用之差占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的比例。(2)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与上一年同期次均药品费用之差占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100%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药品收入门诊人次数63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 100%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100%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出院患者药品费用出院人次数延伸指标: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住院次均药品费用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分子 1: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指考核年度门诊患者平均每次就诊药费,简称门诊次均药费。分子 2: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指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平均每次住院的药品费用,简称住院次均药品费用。(2)分母分母 1:门诊人次数为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包括门诊、64急诊、健康体检人次数等。分母 2:出院人次数指出院人数。(3)延伸指标:剔除有关项后的门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用于反映剔除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罕见病用药收入,长期处方产生的药品收入,以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谈判类药物收入后的门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情况。具体剔除方式详见填报模板。【指标意义】【指标意义】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是衡量患者药品费用负担水平及其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包含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参见指标 20。【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财务年报表。【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65四、持续发展相关指标持续发展指标部分,共有二级指标 2 个,三级指标 4 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 3 个,均为定量指标。(七)人员结构七)人员结构(指标指标 23-24)23.医护比医护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比值(1:X)【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与全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之比。【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医护比医护比=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全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考核年度医院注册医师(助理医师)总数,即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26(简称电子化注册系统)显示已激活状态并在册的医师总数。(2)分母:医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即国家医疗机构、26 参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8 号)。66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显示已激活状态并在册的护士总数。(3)注册医师(助理医师)以主要执业机构27进行统计。(4)注册医师以及注册护士不区分注册人员的岗位(是否临床岗位)和性质(是否在职员工),只要在注册系统中显示已激活状态并在册的医师、护士,均在统计范围内。【指标意义】【指标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要求,2030 年目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0,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4.7 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 1:2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到 2025 年,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3.8人。【指标导向】【指标导向】监测比较。【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27 参阅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 13 号)。67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数量分别占全院同期医师总数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麻醉医师占比麻醉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麻醉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儿科医师占比儿科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儿科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重症医师占比重症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重症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病理医师占比病理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病理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中医医师占比中医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中医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延伸指标:延伸指标: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占比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占比=医院注册的感染性疾病科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 100h【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考核年度医院注册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和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助理医师)的数量,即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简称电子化注册系统)显示已激活状态并在册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和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的数量。(2)分母:全院同期医师总数指考核年度医院注册医师(助理医师)总数,即电子化注册系统显示已激活状态并在册的医师总数。(3)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和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数量可通过电子化注册系统查询、统计。上述专业医师均需要在系统中完成注册激活且在医院执业;其中麻醉、病理和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还需维护在岗医师所在科室信息。(4)注册医师(助理医师)以主要执业机构进行统计。(5)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和未变更主要执业机构的进修人员,均不列入统计范围。【指标意义】【指标意义】了解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六个专业医师人才现况。落实“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中七项主要任务之69一就是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儿科、病理、麻醉、重症医学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指出要突出特色,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加强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学)科人才培养和建设,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70(八)学科八)学科建设建设(指标指标 25-26)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百分比(%)【指标定义】【指标定义】考核年度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占医院当年总经费的比例。【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医院当年总经费 100%人人才培养才培养经费投入经费投入=院校医学教学经费投入 毕业后医学教育经费投入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包括:人员经费,指医院使用自有资金为培训学员开设的各类培训、考核所产生的课时费、评审费、劳务费等,为优秀师资及培训学员提供的教学相关奖励经费,以及为非本单位培训学员(包括医学生、外单位委派和面向社会招收的住院医师、助理全科医生、外单位委派来院进修人员等,不含本单位来源的住院医师职工和本单位委派至其他单位进修的职工)提供的工资奖金71或生活补助;差旅费及培训费,指医院使用自有资金用于支持各类师资参加培训班、教学会议所产生的差旅费及培训费,不包含教师参加的学术会议;会议费,指医院使用自有资金用于举办各类教学相关会议所产生的会议费,不包含学术会议;设备费及材料费,指医院使用自有资金为教学培训而购置的各类设备及材料,不包含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而购置的设备及材料;教学条件建设费,指医院使用自有资金为改善医院教学空间如临床技能中心、教室、培训对象宿舍等投入的建设经费;其他支出,指为教学培训而投入的印刷费、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办公费、交通费、邮电费等。以上经费均为考核年度实际结算数(非预算数)。(2)分母:医院当年总经费即费用合计,包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及其他费用。(3)经费只填报总数,无须单列。费用明细可在备注中说明。(4)经费统计按自然年度计算,即从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31日止。72【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 号)明确提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适合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政策,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建立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第三方评估。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人发202227 号)强调要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加大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投入和补助。【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医院填报。【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省级卫生健康委。7326.专科能力建设专科能力建设【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人、天、元、%【指标定义】【指标定义】专科能力建设评价通过基于专科特定病种28的医疗服务相关评价指标29实施,包括:(1)病种例数:考核年度各专科所纳入具有代表性病种的出院人数之和,计量单位:人。(2)平均住院日:考核年度所纳入病种的平均住院时间,计量单位:天。(3)次均费用:考核年度所纳入病种的出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计量单位:元。(4)病死率:考核年度所纳入病种的患者死亡人数占同期同病种出院人数的比例,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某病种例数某病种例数=符合纳入条件的某病种出院人数累加求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某病种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同病种总出院人数28 专科特定病种根据二级公立医院上报的病案首页数据测算结果确定。29 因本年度考核相关数据仅由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提供,故仅限于对所纳入的病种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四项结果性指标进行监测。74次均费用次均费用=某病种总出院费用同期同病种总出院人数病死率病死率=某病种死亡人数同期同病种总出院人数 100%【指标说明】【指标说明】(1)分子分子 1:某病种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指考核年度某病种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和。分子:某病种总出院费用指考核年度某病种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与诊疗有关的所有费用之和。分子:某病种死亡人数指考核年度某病种出院病案首页中离院方式为“死亡”(代码为 5)的人数之和。(2)分母:所有指标均为某病种同期总出院人数。(3)所有病种或手术名称及编码均以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2.0(2022 汇总版)和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为基准。【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基于病种质量管理是一种标准化的、以病种(或手术)为单位而进行的医疗质量管理,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具有相同疾病(或手术)诊断名称的一类75患者运用相同指标进行医院间比较,可反映各医院诊疗能力、技术水平和费用等的差异性。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 号)要求,县级医院提升专科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地方病的诊疗能力;重点加强儿科、精神科、老年病专业、康复医学科、传染性疾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建设,并将急诊科与院前急救体系有效衔接,提升急危患者抢救与转运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医政发202322 号)强调进一步强化各地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制度和政策保障,探索建立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和产出考核评估机制,以优化专科组织形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实现我国临床专科能力持续提升。【指标导向【指标导向】(1)相同病种例数:监测比较。(2)相同病种平均住院日:逐步降低。(3)相同病种次均费用:监测比较。76(4)相同病种病死率:逐步降低。【指标来源】【指标来源】病案首页。【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77五、满意度评价相关指标满意度评价指标部分,共有二级指标 2个,三级指标 2 个,均为定量指标和国家监测指标。(九)患者满意度九)患者满意度(指标指标 27)27.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分值【指标定义】【指标定义】患者在就诊期间对医疗服务怀有的期望与其对医疗服务的实际感知的一致性程度。包括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指标说明】【指标说明】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挂号体验、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隐私保护、环境与标识等。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出入院手续和信息、疼痛管理、用药沟通、环境与标识、饭菜质量、对亲友态度等。78满意度评价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组成部分,仅考察医院可控可改进的部分(医院本身的绩效),不包括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但医院不可控的部分,比如服务价格。【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 号)、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 号)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满意度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849 号)要求,医院应当制订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着力构建患者满意度调查长效工作机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 号)要求,建立健全满意度管理制度。落实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 号)要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79(十)医务人员满意度十)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指标 28)28.医务人员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属性】【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分值【指标定义】【指标定义】医务人员满意度指医务人员对其所从事工作的总体态度。【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得分。【指标说明】【指标说明】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等。【指标意义】【指标意义】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 号)、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 号)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院满意度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849 号)要求,医院应及时了解医务人员感受,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减少人员频繁流动等问题,使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80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 号)要求,建立健全满意度管理制度。【指标导向】【指标导向】逐步提高。【指标来源】【指标来源】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指标解释】【指标解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81六、附件附件 1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序号序号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1神经节苷脂2脑苷肌肽3奥拉西坦4磷酸肌酸钠5小牛血清去蛋白6前列地尔7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8复合辅酶9丹参川芎嗪10转化糖电解质11鼠神经生长因子12胸腺五肽13核糖核酸14依达拉奉15骨肽16脑蛋白水解物17核糖核酸18长春西汀19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马来酸桂哌齐特82附件 2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重点治理清单治理清单序号序号耗材名称耗材名称描述描述品名举例品名举例1单/多部件金属骨固定器械及附件由一个或多个金属部件及金属紧固装置组成。一般采用纯钛及钛合金、不锈钢、钴铬钼等材料制成。金属锁定接骨板、金属非锁定接骨板、金属锁定接骨螺钉等2导丝引导导管或扩张器插入血管并定位的柔性器械。硬导丝、软头导丝、肾动脉导丝等3耳内假体采用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和/或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鼓室成形术假体、镫骨成形术假体、通风管4颌面部赝复及修复重建材料及制品由硅橡胶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组成。硅橡胶颌面赝复材料、树脂颌面赝复材料5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由多种骨板和连接螺钉等组成。一般采用纯钛、钛合金等材料制成。颈椎前路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可吸收颈椎前路钉板系统6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由有止血功能的可降解吸收材料制成。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胶原蛋白海绵、胶原海绵、可吸收止血明胶海绵7髋关节假体由髋臼部件和股骨部件组成。髋关节假体系统、髋臼假体83序号序号耗材名称耗材名称描述描述品名举例品名举例8颅骨矫形器械由外壳、填充材料/垫和固定装置组成。一般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婴儿颅骨矫形固定器、颅骨成形术材料形成模具9刨骨器骨科手术配套工具。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非无菌提供。刨骨器10球囊扩张导管由导管管体、球囊、不透射线标记、接头等结构组成。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PTCA导管、PTA 导管11托槽采用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制成。通常带有槽沟、结扎翼,部分带有牵引钩。正畸金属托槽、正畸树脂托槽、正畸陶瓷托槽12吻合器(带钉)由吻合器或缝合器和钉仓(带钉)组成。吻合器、切割吻合器、内窥镜吻合器13血管支架由支架和/或输送系统组成。支架一般采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维持或恢复血管管腔的完整性,保持血管管腔通畅。冠状动脉支架、外周动脉支架、肝内门体静脉支架14阴茎假体由液囊、液泵阀与圆柱体组成。阴茎支撑体15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由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和附件组成。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植入式骶神经刺激器84序号序号耗材名称耗材名称描述描述品名举例品名举例16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由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和扭矩扳手组成。通过检测室性心动过速和颤动,并经由电极向心脏施加心律转复/除颤脉冲对其进行纠正。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17植入式药物输注设备由输注泵植入体、鞘内导管、附件组成。植入式药物泵18椎体成形导引系统由引导丝定位、扩张套管、高精度钻、工作套管等组成。椎体成形导向系统、椎体成形导引系统、椎体成形术器械85附件 3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自评报告(参考提纲)一、医院基本情况医院提供考核年度与数据分析密切相关的主要信息,如医院性质、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编制人数、合同制人数、医药护技人数,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和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的占比等。二、考核指标自评情况(一)简述医院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如何组织实施。(二)对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分析医院管理工作亮点,指标结果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等。三、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建议通过自评,针对绩效考核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下一步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建议。附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统计表86附表附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统计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统计表(更新年份更新年份)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指标性质性质指标结果指标结果自评自评得分得分2023 年年 2022 年年 2021 年年一、一、医疗质量医疗质量(一)功能定位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定量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定量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定量(二)质量安全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定量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定量(三)合理用药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定量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定量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定量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定量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定量87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指标性质性质指标结果指标结果自评自评得分得分2023 年年 2022 年年 2021 年年(四)医疗服务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定量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定量13.平均住院日定量二、二、运营效率运营效率(五)收支结构14.医疗盈余率定量15.资产负债率定量16.人员经费占比定量1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定量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定量1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定量(六)费用控制20.医疗收入增幅定量21.次均费用增幅定量88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指标性质性质指标结果指标结果自评自评得分得分2023 年年 2022 年年 2021 年年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定量三、三、持续发展持续发展(七)人员结构23.医护比定量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定量(八)学科建设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定量26.专科能力定量四、四、满意度评满意度评价价(九)患者满意度27.患者满意度定量(十)医务人员满意度28.医务人员满意度定量总分总分注:每个指标均以 10 分为满分,总分应当为 280 分。“”线对应的指标,只需填写自评得分,不需填报数值。89附件 4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系统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报系统/平台平台(更新平台、电话更新平台、电话)上报系统上报系统/平台名称平台名称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三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序号上报网址上报网址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4000-030-686400 6008 8121-5、13、26http:/智慧医院分级评价平台智慧医院分级评价平台010-81138605010-8113860911http:/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电子化注册信息系统电子化注册信息系统1831118282423-24https:/ 5指标解释联系人指标解释联系人单位单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指标序号指标序号国家病案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病案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010-6915189314、13、26国家国家 DRG 质控中心质控中心010-833669595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研究所010-81138605010-8113860911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电子化注册系统183111828242324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010-68791185010-68791681省级卫生健康委省级卫生健康委请联系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委负责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
RDPAC 数字医疗合规分项指南: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医疗卫生组织的互动RDPAC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Sub-Guidance:Interactions with HCPs&HCOs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R&D-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ommittee(RDPAC)2023 年 12 月引言I.数字化渠道特有的合规考虑因素1.数字化活动相关法规和规则2.第三方数字平台管理3.信息安全、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技术II.具体场景指导1.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虚拟医学教育活动2.数字化医患互动项目3.与相关协会的数字化互动项目4.与互联网医院的互动5.与电商平台及电商零售药店的互动6.运营数字医疗产品7.使用社交媒体工具附件0102020204050506070809101012Introduction I.Compliance Considerations Specific to Digital Channels1.Specificregulationsandrulesrelatingtodigitalactivities2.Managementofthird-partydigitalplatforms3.Informationsecurity,dataprivacyandcybersecuritytechnologyII.Specific Scenario Guidance 1.VirtualmedicalinteractionprogramswithHCPs2.DigitalHCP-patientinteractionprograms3.Interactionwithassociationsondigitalprograms4.InteractionwithInternethospitals5.Interactionwithe-commerceplatformsande-commerceretailpharmacies6.Operatingdigitaltherapeutic(DTx)products7.UseofsocialmediatoolsAppendix目录Table of Contents 0201 数字化渠道特有的合规考虑因素Compliance Considerations Specific to Digital Channels11.数字化活动相关法规和规则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工具在医药行业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与数字化活动相关的法规和规则,例如与互联网诊疗、网售药品、互联网广告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规和规则。会员公司在计划并实施涉及在数字场景中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医疗卫生组织进行互动的项目时,应严格遵守这些特定法规。2.第三方数字平台管理会员公司在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医疗卫生组织互动时,可能需要与各类第三方数字平台接触或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在线会议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健康管理平台、互联网医院、电商平台、电商零售药店等。1.Specific regulations and rules relating to digital activitiesWith the emergence and wide use of digital tool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veloped several regulations and rules related to digital activities,such as those related to Interne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ale of medicines on the Internet,Internet advertising,as well as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data security and cybersecurity.Member companies should strictly adhere to these specific regulations when contemp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rograms that involve interactions with HCPs and HCOs in digital settings.2.Management of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I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HCPs and HCOs,member companies may need to engage or collaborate with various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online conference platforms,social media platforms,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s,Internet hospitals,e-commerce platforms,e-commerce retail pharmacies,etc.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发布的RDPAC数字医疗合规指南(“数字医疗指南”)为会员公司在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中使用数字化工具提供了高度概括、不具约束力的指导。根据数字医疗指南的原则,RDPAC 现发布本RDPAC 数字医疗合规分项指南: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医疗卫生组织的互动(本“分项指南”),旨在为数字场景中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医疗卫生组织的互动提供具体指导。本分项指南的目的是为会员公司提供不具约束力的指导,以供会员公司在考虑通过数字化渠道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医疗卫生组织开展互动活动的合规问题时参考。本分项指南应依据数字医疗指南的精神,并始终遵守适用法律、法规、RDPAC 行业行为准则(2022 年修订版)(“RDPAC准则”)的一般性原则及相关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行业标准进行解读。还应注意的是,鉴于会员公司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本分项指南仅就某些相对广泛使用的做法提供一般性指导。会员公司可根据本分项指南所载原则,自行酌定适用于各类情景的实施细则,也可根据各自公司的具体考量,酌情采用比本分项指南更为严格的规定。The RDPAC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Guidance(the“Digital Health Guidance”),published on June 30,2023,provides high-level,non-binding guidance to member companies regarding the use of digital tools i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HCPs”),pati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under the Digital Health Guidance,the RDPAC now issues this RDPAC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Sub-Guidance:Interactions with HCPs&HCOs(this“Sub-Guidance”),aiming to provide specific guidance on interactions with HCPs and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HCOs”)in digital settings.The purpose of this Sub-Guidance is to serve as a non-binding resource for member companies when considering their interaction activities with HCPs and HCOs through digital channels.This Sub-Guidance should be read in the spirit of the Digital Health Guidance and always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regulations,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DPAC Code of Practice 2022(the“RDPAC Code”)and other applicable industry standards.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member companies have varying practices in the use of digital tools,and this Sub-Guidance only provides general guidance on certain relatively widely-used practices.Member companies have the freedom and discretion in determ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for various scenario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this Sub-Guidance,and in adopting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this Sub-Guidance,as they deem appropriate in light of their companies specific considerations.引言Introduction 0403 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roperly manage the compliance risks arising from using such platforms.Particularly,when engaging or collaborating with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roperly assess the compliance and execution risks of the program,and on that basis perform an adequate and effective pre-collaboration due diligence review on the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 as well as the key subcontractors and vendors that such platform uses for the program.It is recommended that such due diligence review should cover,at a minimum,the relevant entities registration status and qualifications,past penalties and negative press report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compliance control system,whether they agree to comply with the member companys complianc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when applicable,and whether they agree to cooperate with the member companys compliance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when needed.With respect to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making payments to HCPs(e.g.,Internet hospitals,e-commerce retail pharmacies,etc.),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conduct due diligence on such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 HCP compensation model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such models potential undue influence on HCP prescribing decisions.Member companies may cooperate with various digital platform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nternet hospitals,e-commerce platforms,online pharmacies,etc.,for the purpose of conducting reasonable data analysis and utilization.However,member companies are not allowed to collect any drug prescription amount data for unjustifiable commercial purposes.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sider developing a robust compliance monitoring and risk-based audit plan for third-party digital platforms,and conduct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audits accordingly.会员公司应妥善管理因使用此类平台而产生的合规风险。特别是在与第三方数字平台接触或合作时,会员公司应适当评估相关合作项目的合规及执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方数字平台以及该平台在项目中使用的主要分包商及服务商进行充分、有效的合作前尽职调查。我们建议此类尽职调查应至少涵盖相关实体的注册状态及资质、既往受处罚及负面新闻报道情况、其合规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其是否同意在适用的情况下遵守会员公司的合规标准及要求,以及其是否同意在需要时配合会员公司的合规监控及审计。对于可能参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付款的第三方数字平台(例如互联网医院、电商零售药店等),我们鼓励会员公司对此类第三方数字平台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支付报酬的模式进行尽职调查,尤其应关注此类模式是否可能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处方决定产生不当影响。会员公司可出于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利用之目的与各类数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医院、电商平台、网上药店等)进行合作。但是,会员公司不得出于不正当商业目的收集任何药品处方量数据。此外,会员公司应考虑制定健全的合规监控及基于风险的审计计划,对第三方数字平台进行有效监控及审计。3.信息安全、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技术会员公司通过数字化渠道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互动时,可能会有收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个人信息的合法且合理的需要,例如用于用户注册和身份验证等目的。在开展此类活动之前,会员公司应考虑相关数字平台的资质和技术标准,及其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在处理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收集的个人信息时,会员公司应遵守适用的数据保护及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各类国家标准及指导原则。特别是,如果会员公司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个人信息的使用将涉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用户画像,则用户画像的使用不应识别到特定个人,除非是为实现个人信息主体已提供特别授权和同意的使用目的所必需。会员公司不得使用用户画像推送药品广告或其他商业广告。我们建议会员公司在使用数字平台(例如举行虚拟会议)时,实施相关流程对与会者身份属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确认。对于第三方活动,会员公司应考虑与活动主办者(例如医疗卫生组织)合作,尽合理努力确保只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才能访问活动资料(尤其是包含药品信息的资料)。3.Information security,data privacy and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When interacting with HCPs through digital channels,member companies may have legitimate and reasonable needs to coll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from HCPs for purposes such as user regist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Before performing such activitie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sider the qualification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he digital platforms and their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When proces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HCP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mply with applicable data protection and privacy laws and regulations,as well as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Particularly,if the use of HCP personal information by member companies involves HCPs user portrait,such use of user portrait should not identify specific individuals,except to the extent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use for which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subject has provided specific authorization and consent.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use user portrait to deliver drug advertisements or other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When using digital platforms(e.g.,conducting virtual meetings),member companies are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a process to confirm participants status as HCPs or non-HCPs.For third-party event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sider working with the event owner(e.g.,an HCO)to make reasonable efforts to restrict access to event materials(particularly materials containing drug information)to HCPs only.0605 2.数字化医患互动项目 数字化医患互动项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虚拟患者教育项目以及移动应用程序或微信小程序上的虚拟“问答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开展数字化医患互动项目,会员公司均应确保此类互动内容公平、全面且中立,仅限于非推广性质的科学和疾病认知内容,且互动不会造成医患关系中的利益冲突风险。与患者分享信息不应构成诊疗活动,不应以推广产品为目的,也不应包括可能会不当影响患者用药及治疗决定的产品相关信息。会员公司应确保参与医患互动项目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具备与项目主题相关的适当资质、知识及经验,并熟悉在线互动的技术和形式。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支付的任何服务费均必须基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真实且合法的服务,并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原则。为确保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不构成非法诊疗活动,会员公司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方法监控交流互动内容,例如标准化下拉式短语回复和禁用自由文本回复。2.Digital HCP-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Digital HCP-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 can take various forms,such as virtual 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s and virtual“Q&A rooms”on mobile apps or WeChat mini-programs.Regardless of the form of digital HCP-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of such interaction is fair,balanced and neutral,and is limited to non-promotional scientific and disease awareness content,and the interactions do not pose a risk of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HCP-patient relationship.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patients should not constitu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tivities,should not be product promotion driven and should not include product-related information that could inappropriately influence patients drug use and medical treatment decision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HCPs participating in HCP-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 have appropriate qualifications,knowledge,and experience with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rogram,and are familiar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format of online interactions.Any payment of service fees to HCPs must be based on HCPs genuine and legitimate services and comply with the FMV principle.To ensure tha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HCPs and patients do not constitute unlaw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tivitie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sider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methods to monitor the content of interactions,such as standardized drop-down response phrases and prohibition of free text responses.1.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虚拟医学教育活动会员公司可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加公司组织的虚拟项目和第三方主办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活动。会员公司可根据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资质、经验及教育需求,考量项目/活动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个人的价值,从而作出是否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加此类活动的决定。原则上,对于第三方组织的虚拟医学互动项目,会员公司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加此类项目的支持一般应仅限于承担项目注册费,提供的支持不应涵盖任何差旅、住宿及餐饮费。此外,我们鼓励会员公司确保制定相关流程,对公司组织的虚拟项目的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验证。任何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支付的、与其在线提供讲者服务相关的讲者费均应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原则,且会员公司应建立适当的公平市场价值评估机制。1.Virtual medic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HCPsMember companies may support HCPs to attend virtual company-organized programs and third-party HCP events.Member companies may make decisions on HCP attendance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of the programs/events to individual HCPs depending on their expertise,qualifications,experience,and educational needs.In principle,for virtual medical interaction programs organized by third-parties,a member companys support of HCP attendance should typically be limited to program registration fees only,and should not include any cost for travel,accommodation and meals.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ensure that a process is in place to conduct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on attendees for company-organized virtual programs.Any payment of speaker fees to HCPs in connection with online speaking servic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Fair Market Value(“FMV”)principle,and 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FMV mechanism.具体场景指导Specific Scenario Guidance2 0807 4.与互联网医院的互动我们建议会员公司在与互联网医院开展任何互动项目前,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应涵盖:项目目的、招募或聘请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与该项目的理由(如适用)、根据该项目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转移价值的情况、是否存在任何反垄断或不正当竞争问题、是否存在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参与该项目的患者产生不当影响的风险,以及是否存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对疾病和/或产品相关内容进行不当宣传或广告的风险。特别是,为有效管理反腐败/反贿赂风险,我们鼓励会员公司在开展互动项目前,对互联网医院进行背景调查、法律与合规尽职调查及业务尽职调查。我们建议尽职调查的重点是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医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支付报酬的模式,包括相关做法。一般情况下,互联网医院可就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真实、合法服务,例如在线诊疗、在线健康管理、在线咨询等,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支付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原则的服务费。但原则上,不论是在会员公司的互动项目中或其他项目中,如果某互联网医院在确定应支付给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服务费时,完全或部分以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药品处方量为依据,则会员公司不应与该互联网医院合作。4.Interaction with Internet hospitalsPrior to commencing any interaction program with Internet hospitals,member companies are recommended to conduct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entire program,including an assessment of the purpose of the initiative,the rationale for recruiting or involving HCPs(if applicable),the transfer of value to HCPs under the program,any antitrust or unfair competition issues,the risk of undue influence on HCPs or patients of the program and the risk of improper promotion or advertising of the disease and/or product-related content on such platforms.In particular,to effectively manage anti-corruption/anti-bribery risks,before carrying out the interaction program,a member company is encouraged to conduct background check,legal and compliance due diligence review and business due diligence review on the Internet hospital.It is recommended that such due diligence review focuses on the business model and profit model of the Internet hospital,as well as the Internet hospitals HCP compensation model including relevant practices.Generally,Internet hospitals can pay HCPs for their genuine and legitimate services,such as on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nline health management,online consultation,etc.,in compliance with the FMV principle.In principle,a member company should not collaborate with an Internet hospital that uses drug prescription amount,either fully or partially,when determining the service fees to be paid to HCPs,whether within the member companys interaction program or in other programs.在开展数字化医患互动项目时,会员公司还应确保遵守不良事件收集及报告义务,并可事先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了解如何正确收集并处理不良事件信息。3.与相关协会的数字化互动项目与相关协会的数字化互动项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合作开发数字化患者护理系统,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用于患者管理。此类项目的目的及重点应该是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或教育信息,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或通过提供疾病或护理知识使患者受益。会员公司不应将数字化项目作为工具,不当影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处方决定。为确保遵守上述原则,会员公司应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及管理措施,我们建议这些措施应涵盖:以合规方式收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患者信息,使用合格的第三方和第三方管理,以及记录留存规定。会员公司应对合作协会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和审计。此外,我们鼓励会员公司要求合作协会在聘用第三方服务商之前,首先完成对该等服务商的尽职调查,并要求合作协会对其聘用的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监控和审计。为核实付款情况,会员公司可考虑要求合作协会提供与第三方服务商的费用结算报告及付款证明发票。When carrying out digital HCP-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also ensure their compliance with adverse event(“AE”)collection and reporting obligations,and may organize adequate prior trainings to HCPs on the proper collection and handling of AE information.3.Interaction with associations on digital programs Digit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associations may take various forms,such as co-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patient care system that could be used by HCPs for patient management.The purpose and focus of digit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associations should be to provide scientific or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o HCP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patient care,and/or to benefit patient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disease or care knowledg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use the digital program as a tool to unduly influence the prescription decisions of HCPs.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above principle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have appropriate controls and governance in place,which is recommended to cover compliant collection of HCP or patient information,use of qualified third-parties and third-party management,and record retention requirement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erform proper due diligence and audits on the collaborating associations.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require collaborating associations to conduct due diligence on the third-party vendors used by the associations before engagement,and require the associations to conduct monitoring and audit on third-party vendors that they engage.For payment verification purposes,member companies may consider requiring associations to provide fee settlement reports and supporting invoices with their third-party vendors.1009 6.运营数字医疗产品数字医疗产品(DTx)是用于预防、管理及治疗健康问题的软件类产品。此类产品受限于一系列特定的监管注册要求。数字医疗产品可在互联网医院使用或处方,或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会员公司应确保数字医疗产品的经销与推广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准入规则以及电商平台上传与下载规则。会员公司应对其数字医疗产品的任何推广活动或推广材料进行仔细审查,确保符合宣传和广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政策及标准操作程序。7.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作为一般原则,会员公司应对由会员公司或代表会员公司行事的第三方发起、冠名和/或赞助的,通过数字化渠道(包括社交媒体)传播的所有内容负责。会员公司不得利用社交媒体或数字化渠道(例如网站、网络研讨会、播客、博客、微信官方账号、微博账号等)对药品进行不当宣传或发布广告。因此,会员公司应考虑建立并实施适当、健全的的审查机制,确保在社交媒体或数字化渠道上发布的内容均真实、无误导、全面、及时、准确,且符合药品宣传及广告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的规定。6.Operating digital therapeutic(DTx)productsDigital therapeutics(“DTx”)are software-based products for the prevention,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alth conditions.They are subject to a set of specific regulatory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DTx products may be used or prescribed on Internet hospitals,or purchased through e-commerce platform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motion of DTx products are in compliance with GSP-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hospital listing rules,and e-commerce platform upload and download rules.Any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r promotional materials for the DTx products should be carefully reviewed by member companie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promotion and advertising laws,regulations and company policies and SOPs.7.Use of social media toolsAs a general principle,member compan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ll content disseminated via digital channels including social media,when the content is initiated,branded,and/or sponsored by the member company or a third party acting on its behalf.A member company must not use social media or digital channels(e.g.,websites,webinars,podcasts,blogs,WeChat official account,Weibo account,etc.)to engage in improper promotion or advertising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Therefor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sider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an adequate and robust review mechanism to ensure content published on social media or digital channels is truthful,non-misleading,balanced,current,and accurate,and complies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s,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on the promotion and advertising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5.与电商平台及电商零售药店的互动同样,我们鼓励会员公司在与电商平台和/或电商零售药店开展任何互动项目前,对拟议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审评,尤其应注意价格控制风险以及关联医院及药店之间的跨渠道干预风险。此外,由于电商平台及电商零售药店可能会与患者和公众有实质直接互动,在评估具体互动项目时,会员公司应特别注意将在电商渠道上发布的材料。特别是,我们建议会员公司审查电商平台和/或电商零售药店编制的材料,确保互联网零售药店发布的材料中不含有超适应症信息,不具有虚假或误导性,且不属于非法药品、医疗器械或医疗广告。5.Interaction with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e-commerce retail pharmaciesSimilarly,prior to commencing any interaction program with e-commerce platforms and/or e-commerce retail pharmacies,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conduct a thorough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program,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rice control risk and the risk of cross-channel interference among affiliated hospitals and pharmacies.In addition,because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retail pharmacies may have substantial direct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when evaluating a specific interaction program,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s that will be posted on e-commerce channels.In particular,member companies are recommended to review the materials developed by the e-commerce platforms and/or retail pharmacies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materials posted on online retail pharmacies does not contain off-label information,is not false or misleading and is not illegal drug,device or medical treatment advertisement.1211 雅培艾伯维艾尔建美学爱而开安进爱施健安斯泰来阿斯利康百特拜耳渤健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凯西中外制药第一三共卫材礼来爱的发制药辉凌医药匈牙利吉瑞大药厂吉利德科学葛兰素史克赫尔森益普生杨森协和麒麟利奥制药灵北美纳里尼默克默沙东萌蒂中国诺华诺和诺德欧加隆辉瑞罗氏赛诺菲参天制药施维雅住友制药武田梯瓦制药优时比制药赞邦RDPAC 会员公司(更新日期:2023 年 3 月)附件Appendix作为利用社交媒体的一类新型数字化项目,会员公司可与某一领域或行业的媒体人物(“网红”)或特定问题专家(“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合作。由于网红和数字平台意见领袖有能力接触到大量受众,会员公司可以聘请他们提供顾问及咨询服务,包括创建、共同创建并发布数字化内容。会员公司与网红及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合作时,须对合作项目进行仔细评估,包括评估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医疗卫生组织、患者及公众产生不当影响的风险,以及此类数字化内容可能被视为不当宣传或非法药品广告的风险。此外,我们建议会员公司仔细评估与网红及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包括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签订的合同,确保此类人士提供的服务是善意服务或满足合法需求,并且向他们提供的任何补偿或报酬都是适当且合理的,不会构成不当影响或利益冲突的风险。因此,我们鼓励会员公司制定根据公平市场价值计算网红和数字平台意见领袖的服务费费率的方法,以确保付费的透明度及一致性。As a new type of digital program using social media,member companies may collaborate with online influencers who are media figures within an area or sector,or digital opinion leaders who are experts on specific issues.Because of their capabilities of reaching to a large group of audience,member companies may engage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 as consultants and advisors for services,including creation and co-creation and posting of digital content.Engaging with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 requires careful evaluation,including assessment of the risks of undue influence on HCPs,HCOs,pati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and risks that such digital content could be perceived as improper promotion or illegal advertise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are recommended to carefully assess engagements with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both HCPs and non-HCPs)to ensure that the services provided constitute bona fide services or serve a legitimate need and that any compensation or remuneration provided to them is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and would not pose a risk of undue influence or conflict of interest.In this regard,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FMV rates for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 to ensure transparency and consistency.13 RDPAC Member Companies(Updated in March 2023)Abbott AbbVieAllerganALKAmgenAspenAstellas AstraZenecaBaxterBayerBiogenBoehringer IngelheimBristol Myers SquibbChiesiChugaiDaiichi SankyoEisaiEli LillyEthypharmFerringGedeon RichterGilead SciencesGSKHelsinnIpsenJanssenKyowa KirinLEO PharmaLundbeckMenariniMerck MSDMundipharmaNovartisNovo NordiskOrganonPfizerRocheSanofiSantenServier Sumitomo PharmaTakedaTevaUCBZambon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R&D-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ommittee(RDPAC)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8 号亮马河大厦 1 座 506Rm 506,Office Bldg 1,Landmark Tower,No.8 North Dongsanhuan Rd.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004,P.R.ChinaTel: 86(10)6590 7696Fax: 86(10)6590 7697Email:infordpac.orgwww.rdpac.org
RDPAC 数字医疗合规分项指南:与患者及患者组织的互动RDPAC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Sub-Guidance: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Patient Organizations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R&D-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ommittee(RDPAC)2023 年 12 月引言I.互动原则1.非推广性质2.科学、公正且客观的信息传播3.服务报酬4.合理的招待5.患者互动项目:使患者受益6.无诊疗活动7.独立性及隐私8.患者安全;履行药物警戒义务II.具体场景指导1.面向患者的虚拟互动项目2.与患者组织的数字化互动项目01020203030404050506060608Introduction I.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1.Non-promotionalinnature2.Scientific,fairandobjectiveinformationcommunication3.Remunerationforservices4.Reasonablehospitalities5.Patientinteractionprograms:benefitingpatients6.Nodiagnosisandtreatmentactivities7.Independenceandprivacy8.Patientsafety;fulfilmentofpharmacovigilanceobligationsII.Specific Scenario Guidance 1.Virtualinteractionprogramswithpatients2.Interactionwithpatientorganizationsondigitalprograms目录Table of Contents 014 RDPAC 认识到与患者和患者组织的互动对了解患者的经历与认知,帮助塑造并推动未来医疗发展,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造福个人及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RDPAC数字医疗合规指南(“数字医疗指南”)的原则,RDPAC 现发布本数字医疗合规分项指南:与患者及患者组织的互动(本“分项指南”),为会员公司设计并实施通过数字化渠道与患者(在适用的情况下包括护理人员)和患者组织的互动,提供不具约束力的指导。我们同时鼓励会员公司将本分项指南的一般原则用于线下场景中与患者和患者组织的互动。本分项指南应依据数字医疗指南进行解读,会员公司应始终遵守RDPAC 行业行为准则(2022年修订版)(“RDPAC准则”)开展相关活动。此外,在开展相关活动时,会员公司还必须遵守适用于这些活动的所有中国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管理、反不正当竞争、反贿赂与反腐败、广告和商业宣传、数据保护及药物警戒报告相关法律法规。The RDPAC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ng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to understand their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to help shape and develop the future of healthcare,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for the benefit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s a whole.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under the RDPAC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Guidance(the“Digital Health Guidance”),the RDPAC now issues this Digital Health Compliance Sub-Guidance: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Patient Organizations(this“Sub-Guidance”),aiming to serve as a non-binding resource for member companies wh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including caregivers where applicable)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through digital channels.Member companies are also encouraged to use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is Sub-Guidance for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that take place in off-line settings.This Sub-Guidance should be re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gital Health Guidance,and 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duct relevant activities alway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DPAC Code of Practice 2022(the“RDPAC Code”).In addition,when conducting relevant activities,member companies must comply with all the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such activities,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drug administration,anti-unfair competition,anti-bribery and anti-corruption,advertisement and commercial promotion,data protection and pharmacovigilance reporting.引言Introduction3.远程医疗;远程药物递送4.患者支持项目;患者援助项目5.与数字平台意见领袖的合作6.遵守药物警戒规定附件08091112133.Telemedicine;remotedrugdelivery4.Patientsupportprograms;patientassistanceprograms5.Collaborationwithdigitalopinionleaders6.PharmacovigilancecomplianceAppendix 0302 互动原则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11.非推广性质会员公司必须按照专业及道德规范要求与患者和患者组织开展互动。会员公司不得利用此类互动宣传或推荐任何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或医疗服务。会员公司不应利用此类互动不当影响患者的意见,或向患者输送不当利益。会员公司应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落实上述要求。1.Non-promotional in natureMember companies must conduct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professionally and ethically.Member companies must not use such interactions to promote or recommend any pharmaceutical product,medical device product or medical servic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use such interactions to unduly influence the opinions of patients,or to funnel improper benefits to patient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appropriate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requirements.For clarity,this Sub-Guidance is focused on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outside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For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seek guidance primarily from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not this Sub-Guidance.为明确起见,本分项指南的侧重点是为临床研发过程之外与患者和患者组织的互动提供指导。对于临床研发过程中的互动,会员公司应主要从相关法律法规,而非本分项指南寻求指导。2.Scientific,fair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Member companies may have a reasonable need to communicate medical,scientific and disease information to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ir disease awareness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patient care,and may conduct such activities as long as such activities may advance such purpos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conduct these activities for the direct purpose of increasing product sales.For this purpose,information communicated must be scientific,fair and balanced,accurate and non-misleading,and should not be communicated in a promotional manner that emphasizes the superiority of a particular product.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under any circumstances,communicate information,whether promotional or non-promotional,about off-label uses of their products to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3.Remuneration for services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associations may engage the services of individual patients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type of service,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required.For such services,member companies may renumerate such patients for the service they have provided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expertise and time.Such engagements must b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pplicable to any contracted services:presence of a legitimate need,service fee payment based on the services Fair Market Value(“FMV”),execution of a written agreement,etc.2.科学、公正且客观的信息传播会员公司可能有向患者和患者组织传播医学、科学和疾病信息的合理需要,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并且,在相关活动可以促进实现上述目的的前提下,会员公司可开展此类信息传播活动。但会员公司不应以增加产品销量为直接目的开展此类活动。为此,传播的信息必须科学、公正、全面、准确且不具有误导性,且不应以强调某一特定产品优越性的推广方式进行传播。在任何情况下,会员公司均不应向患者和患者组织传播有关会员公司产品的超适应症用途的信息,不论该等信息是否具有推广性质。3.服务报酬制药公司和相关协会可根据具体情况、所需服务类型、所须经验及专长知识,聘请患者个人提供相关服务。对于此类服务,会员公司可根据该等患者的经验、专长知识及服务时间,向其支付服务报酬。此类聘请必须遵守适用于任何合约服务的一般原则:存在合法需求、根据服务的公平市场价值支付服务费、签署书面协议等。0504 6.N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tivitiesAs a general principl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engage in diagnostic or treatment activities when interacting with patients.When a member company receives inquiries from patients or the general public seek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diagnosis or treatment,the company must always advise the patients to consult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HCP)for further information.7.Independence and privacy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duct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on the basis of integrity and mutual respect,the patient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and full transparency.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use such interactions to interfere with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The independence of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 must be respected.The RDPAC Code provides that“no member company may require that it be the sole funder of the patient organization or any of its programs”.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avoid situations where only one company provides all financial support to a program organized by a patient organizat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respect the privacy rights of patients,and appropriately manage and protect personal information.Patient privacy and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atient medical information are paramount,and should be prot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6.无诊疗活动作为一般原则,会员公司在与患者互动时不应开展任何诊断或治疗活动。如果会员公司收到患者或公众寻求关于诊断或治疗信息的问询,会员公司必须始终建议患者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咨询,以获取进一步信息。7.独立性及隐私会员公司应在诚信及相互尊重、患者自愿参与和完全透明的基础上与患者和患者组织开展互动。会员公司不应利用此类互动干扰医患关系。患者和患者组织的独立性必须受到尊重。RDPAC 准则规定,“任何会员公司不得要求成为患者组织或其任何项目的独家资助者”。我们鼓励会员公司避免造成只有一家公司为患者组织主办的项目提供全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会员公司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妥善管理并保护个人信息。患者隐私和患者医疗信息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4.合理的招待会员公司在与患者和患者组织互动时,可提供或支付相应的适当招待或招待费用,但前提是此类招待:应附属于互动项目的主要目的;仅提供给互动项目的参与者;且 根据当地标准判断,应当是中等适度且合理的招待。在评估向患者提供招待是否适当时,会员公司应参考RDPAC 准则第 7.1.3、第7.1.4、第 7.1.5 和第 7.6 条关于适当的地点和住宿、招待、娱乐和礼品限制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并在适当的情况下执行该等规定。原则上,对于面向患者或患者组织的虚拟互动项目,会员公司不应提供或支付招待或招待费用,例如任何旅行、住宿、餐饮和茶点费。5.患者互动项目:使患者受益与患者或患者组织的任何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医疗系统及全社会实现更好的医疗成果。因此,会员公司通过患者互动项目提供的任何患者支持(不论是经济还是实物支持)的目的,都应该是使患者受益,而非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其他人受益。4.Reasonable hospitalitiesMember companies may provide or pay for hospitalitie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provided that such hospitalities are:incidental to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program;provided only to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action program;and moderate and reasonable by local standard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refer to Section 7.1.3,7.1.4,7.1.5 and 7.6 of the RDPAC Code regarding appropriate venue and accommodation,limits on hospitality,entertainment and gifts and other requirements when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roviding hospitalities to patients,and implement these requirements where appropriate.In principle,for virtu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patients or patient organizations,a member company should not provide or pay for hospitalities,such as any cost for travel,accommodation,meals and refreshments.5.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benefiting patientsThe ultimate goal of any interaction with patients or patient organizations is to achieve better outcomes for patients,healthcare systems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Therefore,any patient support,whether financial or in-kind,provided through member companies 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 should be for the benefit of patients,not HCPs or others.0706 会员公司和相关协会可在患者互动项目中聘请患者作为讲者或专题讨论组成员,向他们支付适当报酬,并为其承担合理的相关费用。会员公司和相关协会还可聘请患者提供咨询及顾问服务,包括邀请其参加顾问会议或市场调研项目。会员公司可根据患者的经验,决定是否聘请特定患者作为分享病例的讲者,但分享的信息不应包括对特定产品的宣传或认可。任何向患者支付的、与其在线提供讲者服务相关的讲者费均应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原则,且会员公司应建立适当的公平市场价值评估机制。患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参加此类项目,会员公司不应选择参加此类项目的患者或干预患者的参与决定或治疗决定。一般而言,在虚拟患者互动项目中,会员公司不应提供或支付任何形式的招待或礼品。此外,会员公司应确保患者互动项目中的交流内容(例如在线问答或在线健康问卷)不构成非法诊疗活动。会员公司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标准化短语回复和禁用评论弹幕。Member companies and associations may engage patients as speakers or panelists in 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remunerate them properly,and to bear associated expenses that are reasonable.Member companies and associations may also engage patients to provide consulting and advisory services,includ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advisory meetings or market research projects.Member companies may make decisions on engaging specific patients as speakers for case sharing on the basis of their experience,but such sharing should not include promotion or endorsement of a specific product.Any payment of speaker fees to patients in connection with online speaking servic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FMV principle,and 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FMV mechanism.Patients may voluntarily decide on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programs,and 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select the patient attendees or interfer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decisions or treatment decisions of individual patients.For virtual 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as a general rule,member companies should not provide or pay for hospitalities or gifts of any kind.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communications in 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e.g.,online Q&A or online health questionnaires)do not constitute unlaw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tivitie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implement appropriate method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such as standardized response phrases and prohibitions on pop-up comments.8.患者安全;履行药物警戒义务患者互动项目的架构应确保通过药物警戒程序和控制措施维护患者安全。在与患者和患者组织开展互动活动时,会员公司必须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中关于药物警戒责任的规定。8.Patient safety;fulfilment of pharmacovigilance obligations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 should be structured to ensure that patient safety is maintained through pharmacovigilance procedures and controls.When conducting interaction activities with patients and patient organizations,member companies must ensure compliance with pharmacovigilance-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as set forth in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1.面向患者的虚拟互动项目会员公司可组织虚拟患者互动项目,或支持第三方的虚拟患者项目。这些项目可包括通过数字化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认知、疾病筛查、疾病预防和疾病管理教育。在任何情况下,这些项目的目的都不应是宣传特定的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或医疗服务。1.Virtu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patientsMember companies may organize virtual patient interaction programs,or support third-parties virtual patient events.These programs may include health management,disease awareness,disease screening,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sease management education to patients via digital platforms.In all circumstances,the purpose of these programs should not be to promote a specific pharmaceutical product,medical device product,or medical service.具体场景指导Specific Scenario Guidance 2 0908 在开展远程医疗或远程药物递送项目前,会员公司应对拟议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审评,尤其应注意是否存在对患者的治疗或医疗决定产生不当影响的风险,及项目中使用的材料是否会造成广告及宣传风险。此外,会员公司还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保密权和数据完整性不受损害。为此,此类项目须征得患者的适当知情同意,确保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充分解释有关远程医疗或远程药物递送项目的所有必要信息,包括项目的运作方式、局限性、可供选择的适当替代方案、隐私保护、可能发生的技术故障及其潜在后果等。4.患者支持项目;患者援助项目会员公司提供的患者支持项目和患者援助项目(统称“患者项目”)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涉及的产品、疗法、疾病状态的性质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的相关规定。患者项目(不论是传统项目或数字化项目)的目的可能包括疾病管理教育、健康指导、药品说明及协助家庭用药等。Prior to initiating telemedicine or remote drug delivery program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duct a thorough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program,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isk of undue influence on patients treatment or medical decisions,as well as the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al risk of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such programs.In addit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patient confidentiality and data integrity are not compromised.In this regard,proper informed consent by patients is required,which should ensure that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telemedicine or remote drug delivery programs be explained fully to the patient in a clear and understandable manner,including how the program works,its limitations,suitable alternatives available,privacy protection,the possibility of technological failure and its potential consequence,etc.4.Patient support programs;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sPatient support programs and 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s(collectively“Patient Programs”)offered by member compan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variances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involved products,therapies,disease states,and requirements of applicable laws,regulations and codes of practice.A Patient Program,whether traditional or digital,may serve the purposes of,among others,disease management education,wellbeing advice,pharmaceutical product instructions,assisting with hom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etc.2.与患者组织的数字化互动项目RDPAC 准则第 11 条的规定适用于与患者组织的互动,该条规定为会员公司提供了应遵守的最低标准。在数字化场景中,与患者组织的数字化互动项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合作开发可供患者用于健康管理的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此类项目的目的及重点应该是分享知识,促进患者组织达成其使命。为确保患者组织的独立性及对患者组织使命的适当支持,在开展相关数字化互动项目前,会员公司应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对合作患者组织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在评估为患者组织数字化项目提供支持是否适当时,会员公司应参考 RDPAC准则第 10 条中规定的原则,并在相关情况下适用这些原则。3.远程医疗;远程药物递送会员公司可与互联网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医疗项目,与电商平台和电商零售药店合作开展远程药物递送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会员公司可与患者进行特定互动或沟通,例如协助患者登记、向患者提供相关购药信息等。2.Interaction with patient organizations on digital programsInteractions with patient organizations are governed by Article 11 of the RDPAC Code,which has provided the minimum standards for member companies.In digital scenarios,digital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patient organizations may take various forms,such as co-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at patients may use for health management.The purpose and focus of such interaction programs with patient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to enable knowledge sharing and to advance the mission of patient groups.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atient organization and appropriate support of the organizations miss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onduct an overall risk-based assessment of the program and perform appropriate due diligence on the collaborating patient organization prior to carrying out a digital interaction program.Member companies should refer to Section 10 of the RDPAC Code when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upporting digital patient organization programs and apply those principles where relevant.3.Telemedicine;remote drug delivery Member companies may collaborate with Internet hospitals for telemedicine programs,and with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e-commerce retail pharmacies for remote drug delivery programs.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programs,member companies may conduct certain interactions or communications with patients,such as assisting with patient registration,providing patients with relevant drug-purchase information,etc.1110 患者项目应通过药物警戒程序和控制措施,在架构上确保维护患者安全。5.与数字平台意见领袖的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营销和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类新型数字化项目,在此类项目中,制药及医疗公司与网红和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包括患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合作开发并分享内容。与网红和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合作,尤其是与患者合作,须谨慎评估。会员公司应仔细评估此类项目对患者和公众产生不当影响的风险,以及此类数字化内容可能被视为不当宣传或非法药品、医疗或医疗机构广告的风险。作为一般原则,患者文章或视频中的内容应属于个人经历分享或疾病知识教育,而不是对任何特定药品的推荐或宣传。鉴于以上要求,我们鼓励会员公司制定相关程序,对将由患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进行发布前审查。Patient Programs should be structured to ensure that patient safety is maintained through pharmacovigilance procedures and controls.5.Collaboration with digital opinion leadersIn recent years,because of the booming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hort-form video industry in China,a new type of digital program has emerged,where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care companies work with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including patients)in content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such as WeChat,Weibo,Douyin,Zhihu,etc.).Engaging online influencers and digital opinion leaders,particularly engaging patients,requires careful evaluation.Member companies should carefully assess the risks of undue influence on pati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as well as the risk that such digital content could be perceived as improper promotion or illegal advertising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medical treatments,or medical institutions.As a general principle,the content of patients articles or videos should be personal story sharing or disease knowledge education,rather than recommending or promoting any specific pharmaceutical products.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 requirements,member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establish a procedure to review the contents that will be used by the patients before publishing such content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会员公司在设计并实施患者项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患者项目不应用于向包括患者在内的公众推广药品,也不得含有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任何形式的诱导,使其处方任何药品。患者项目不得干扰医患关系。患者项目的任何内容或组成部分均不应损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独立治疗选择或医疗决定。患者项目应根据患者的需求设计。会员公司应通过征求患者群体意见等方式,适当评估并确认患者对项目的需求。会员公司应为患者项目制定明确合理的患者入组标准,并应在项目实施期间,将这些标准告知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利益相关方。在聘请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患者项目提供服务时,会员公司应确保受聘方具备必要的资质。患者的保密权及隐私权应始终受到保护,在任何可能收集、使用或转移患者数据的情形中,均应采取适当的隐私保护措施。Member companie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wh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atient Programs:The Patient Program should not be used to promot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to the general public,including patients,and also may not include any type of inducement for HCPs to prescribe any pharmaceutical product.The Patient Program must not interfere with the HCP-patient relationship.Any component or part of the Patient Program should not compromise independent treatment choices or medical decision of HCPs and patients.The Patient Program should be designed on basis of the needs of the patient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roperly assess and confirm the patient needs for the programs through means such as soliciting comments from the patient community.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clear and reasonable patient enrollment criteria for the Patient Program.Those criteria should be communicated to HCPs and stakeholders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program.When engaging third party services providers or HCP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a Patient Program,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they have the necessary qualification.Patient confidentiality and privacy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ll times,and adequate privacy practices should be exercised in connection with any potential collection,use or transfer of patient data.1312 雅培艾伯维艾尔建美学爱而开安进爱施健安斯泰来阿斯利康百特拜耳渤健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凯西中外制药第一三共卫材礼来爱的发制药辉凌医药匈牙利吉瑞大药厂吉利德科学葛兰素史克赫尔森益普生杨森协和麒麟利奥制药灵北美纳里尼默克默沙东萌蒂中国诺华诺和诺德欧加隆辉瑞罗氏赛诺菲参天制药施维雅住友制药武田梯瓦制药优时比制药赞邦RDPAC会员公司(更新日期:2023 年 3 月)附件Appendix此外,向网红或数字平台意见领袖支付的任何款项必须是对其提供的真实服务的报酬,且支付额必须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原则。6.遵守药物警戒规定药物警戒制度是医疗服务及合理用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正确报告不良事件,会员公司应根据其产品、其产品的患者群体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群体的特点,开发不良事件报告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开展数字化患者互动活动时,会员公司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的收集和报告义务。为此,会员公司应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关于药物警戒原则、报告程序、及时报告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使用会员公司的数字化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适当教育及培训。In addition,any payment to such online influencers or digital opinion leaders must be compensation for their genuine services,and the amount of the payment must comply with the FMV principle.6.Pharmacovigilance compliance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ealthcare and reasonable use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To ensure proper reporting of adverse events by HCPs,pati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develop digital solutions for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that correspond to the features of their products and their products patient groups and HCP groups.When conducting digital patient interaction activities,member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compliance with adverse event collection and reporting obligations as set forth in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To achieve this goal,member companies should provide appropri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HCPs and patients on pharmacovigilance principles,reporting procedures,the importance of timely reporting,as well as how to use the companies digital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14 RDPAC Member Companies(Updated in March 2023)Abbott AbbVieAllerganALKAmgenAspenAstellas AstraZenecaBaxterBayerBiogenBoehringer IngelheimBristol Myers SquibbChiesiChugaiDaiichi SankyoEisaiEli LillyEthypharmFerringGedeon RichterGilead SciencesGSKHelsinnIpsenJanssenKyowa KirinLEO PharmaLundbeckMenariniMerck MSDMundipharmaNovartisNovo NordiskOrganonPfizerRocheSanofiSantenServier Sumitomo PharmaTakedaTevaUCBZambon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ChinaAssociationofEnterprisewithForeignInvestmentR&D-BasedPharmaceuticalAssociationCommittee(RDPAC)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8 号亮马河大厦 1 座 506Rm 506,Office Bldg 1,Landmark Tower,No.8 North Dongsanhuan Rd.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004,P.R.ChinaTel: 86(10)6590 7696Fax: 86(10)6590 7697Email:infordpac.orgwww.rdpac.org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1/2626 Table_Page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证券研究报告 药用玻璃药用玻璃行业行业 中硼硅药玻中期高景气,行业龙头持续受益中硼硅药玻中期高景气,行业龙头持续受益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需求趋势:一致性评价需求趋势: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驱动中硼硅药玻市场快速扩容带量采购驱动中硼硅药玻市场快速扩容。药用玻璃是指直接用于接触各类药物制剂的包装玻璃,是注射剂和口服液体制剂最重要的包装材料,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钠钙、低硼硅、中硼硅、高硼硅玻璃,中硼硅性能优异、性价比高;按生产工艺分为模制瓶、管制瓶。我国药用玻璃行业总量相对稳定,一致性评价 集采政策驱动之下产业结构优化,药玻材质逐渐由钠钙升级为中硼硅。近年来集采常态化、注射剂集采占比提升,中硼硅渗透加速,据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当前渗透率在 10%左右,25-30 年有望提升至 30-40%,测算 2024-2030 年需求量、市场空间复合增速分别为 19%/30%,赛道高景气前景值得期待。由于中硼硅玻璃包材价值量更高(较钠钙/低硼硅单位价值量可能提升 5-10 倍),相关企业收入和业绩成长空间料有显著提升。供给格局:三重要素筑高壁垒,龙头优势易守难攻。供给格局:三重要素筑高壁垒,龙头优势易守难攻。三大要素筑高药玻行业壁垒,一是技术壁垒高(技术难度和专业度高,并且技术升级的失败率也很高,头部名单稳定),进一步影响市场认可度、成本管控及高端差异化能力;二是客户渠道易守难攻(安全属性、客户粘性大,强者恒强的关键);三是资金壁垒高,中硼硅药玻产线建设资金投入更高,约为低硼硅的 5 倍以上。技术难易是药玻各细分板块集中度最关键的因素,模制瓶格局好于管制瓶,中硼硅格局好于钠钙/低硼硅(中硼硅模制瓶格局最优)。普通模制瓶山东药玻市占率达 80% ,中硼硅模制瓶山东药玻几乎一家独大;普通拉管陆续有国产厂家突破,中硼硅拉管仍然由海外厂商垄断,后端制瓶环节参与主体较多,格局分散。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建议关注力诺特玻。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建议关注力诺特玻。山东药玻是模制瓶赛道绝对龙头,2004 年起持续深耕中硼硅模制瓶细分领域,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与高端差异化能力筑高护城河,拳头产品中硼硅模制瓶料将充分享受行业扩容红利,在未来几年会贡献主要销量和盈利弹性(确定性更强);另外,预灌封、玻璃瓶出海业务亦可视为中期期权,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力诺特玻是中硼硅管制瓶头部企业,管瓶产能扩张保持强度,并且其中硼硅模制瓶 5 月转“A”,获批量供应资格。行业市场空间充裕,中硼硅药玻供需有望长期维持良好关系,建议积极关注力诺特玻。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进度低于预期;新产能投放或销售低于预期;上游成本大幅上涨。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持有持有 前次评级 持有 报告日期 2024-09-06 相对市场表现相对市场表现 分析师:分析师:谢璐 SAC 执证号:S0260514080004 SFC CE No.BMB592 021-38003688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玻璃玻纤行业:成长与周期的嵌套 2024-08-04 联系人:黄雪茹 021-38003843 -40%-32%-24%-16%-8%0/2311/2301/2404/2406/2409/24玻璃玻纤沪深300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2/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表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表 股票简称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股票代码 货币货币 最新最新 最近最近 评级评级 合理价值合理价值 EPS(元元)PE(x)EV/EBITDA(x)ROE(%)收盘价收盘价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元(元/股)股)2024E 2025E 2024E 2025E 2024E 2025E 2024E 2025E 山东药玻 600529.SH CNY 25.43 2024/09/05 买入 29.46 1.47 1.80 17.30 14.13 11.88 10.04 11.10 11.60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备注:表中估值指标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 aVbUeUcWbUeZdXbZaQbP7NnPpPnPsOfQnNxOiNoOuN9PrRwPMYsQoMNZsRrQ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3/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目录索引目录索引 一、需求趋势: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驱动中硼硅药玻市场快速扩容.6(一)材料概况:性能优异的药用包材,中硼硅药玻综合性价比好.6(二)产业趋势: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政策驱动,中硼硅药玻有望持续高景气.9 二、供给格局:三重要素筑高壁垒,龙头优势易守难攻.14(一)行业格局:模制瓶高度集中格局更优,管制瓶制瓶环节竞争激烈.14(二)生产角度:技术及品控能力是底层竞争力,进一步影响市场认可度、成本管控及高端差异化能力.16(三)销售角度:客户粘性强,龙头领先优势易守难攻.20(四)资金角度:中硼硅药玻产线建设资金投入更高,约为低硼硅的 5 倍以上.22 三、投资建议.23 四、风险提示.24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4/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图表索引图表索引 图 1:药用玻璃各品种市场需求(单位:亿支).8 图 2:国内药用玻璃市场规模.8 图 3: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 关联审批对药用玻璃行业的影响.9 图 4: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背景及技术要求.10 图 5:一致性评价通过数量情况.11 图 6:带量集采中标数量情况.11 图 7:集采注射剂采用中硼硅玻璃包装的比例.11 图 8:集采使用的中硼硅各类型药瓶及占比.11 图 9:同等工艺下中硼硅药用玻璃单价对比.13 图 10:正川股份主要产品销售情况(单位:亿支).13 图 11:力诺特玻主要产品销售情况(单位:亿支).13 图 12:长期来看,低质药用玻璃碱性溶出量较高.16 图 13:模制瓶吹吹法 vs 压吹法制造工艺.17 图 14:丹纳法拉管成型示意图.18 图 15:维洛法拉管成型示意图.18 图 16:2018-21H1 力诺特玻进口海外中硼硅玻管均价约 15-20 元/kg,国产管价格仍有差距.19 图 17:各类药用玻璃毛利率.20 图 18:中、低硼硅玻璃管及玻璃瓶单价.20 图 19:关联审批审批制度下,药企和药包材企业粘性加强,头部药包材企业优势扩大.21 图 20:模制瓶生产工艺流程.22 图 21:国内重质纯碱价格走势.23 图 22:国内动力煤价格走势.23 图 23:山东药玻 PE-band(ttm).24 图 24:力诺特玻 PE-band(ttm).24 表 1:四类药用玻璃成分及性能.6 表 2:模制瓶/管制瓶主要品类介绍.7 表 3:各批次国家药品集采时间轴.11 表 4: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年需求量测算.12 表 5:中硼硅模制瓶各厂商登记备案状态.14 表 6:国内中硼硅玻管参与者.15 表 7:国际中硼硅玻管参与者.15 表 8:注册管理 vs 共同审评审批制度对于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变化.21 表 9:药用玻璃投资项目情况.22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5/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表 10:力诺特玻原材料采购价格.23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6/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一、一、需求需求趋势:一致性评价趋势: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驱动中硼硅药玻带量采购驱动中硼硅药玻市场市场快速扩容快速扩容(一)(一)材料概况:性能优异的药用包材,中硼硅药玻综合性价比好材料概况:性能优异的药用包材,中硼硅药玻综合性价比好 药用玻璃是直接用于接触各类药物制剂的包装玻璃,具有光洁性、阻隔性、化学稳定性、耐温性、高度密封性等优良性质,是我国应用最早、覆盖面最广的药用包材之一,尤其是药品类的注射剂和口服液体制剂最重要的包装材料。药玻关键性能包含耐水性、耐热性(热膨胀系数)药玻关键性能包含耐水性、耐热性(热膨胀系数),耐水性指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玻璃析出碱的量,析出碱的量越少,材质越稳定,对水性药物影响越小;耐热性指玻璃抗热冲击的性能,热膨胀系数越高越容易产生炸裂纹、破碎和玻璃屑。药用玻璃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按化学成分和性能分类、按制造工艺和用途分类。药玻的药玻的B2O3含量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含硼量越高,化学稳定性越好,同时技术工艺含量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含硼量越高,化学稳定性越好,同时技术工艺要求也越高;中硼硅玻璃综合性价比较好。要求也越高;中硼硅玻璃综合性价比较好。根据化学成分和性能高低,药用玻璃分为4类,分别是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一般而言,一定区间范围内药用玻璃含硼量越高,其耐水、耐热性能越好。高硼硅玻璃高硼硅玻璃的B2O3含量大于等于12%,抗热、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很高,但成型难度、生产成本最高,国际应用较少,常用于日用耐热玻璃器具、实验室玻璃仪器以及特殊药品包装。中硼中硼硅玻璃硅玻璃的B2O3含量大于等于8%,技术工艺要求、生产成本相对高,物化性能优异,综合来看性价比较好,已成为当前国际主流的药玻材料;低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的B2O3含量大于等于5%,是我国1960s自主研发的品种,生产成本低、化学性质一般,适用于化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药品。钠钙玻璃钠钙玻璃的B2O3含量小于5%,耐水性及抗热冲击性能差。我国药用玻璃以低硼硅与钠钙为主。表表1:四类药用玻璃成分及性能:四类药用玻璃成分及性能 化学组成及性能化学组成及性能 玻璃类型玻璃类型 高硼硅玻璃高硼硅玻璃 中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 低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 钠钙玻璃钠钙玻璃 B2O3(%)12 8 5 4h)、澄清网难、易分层、B2O3易挥发等特点。(1)配方与熔化的两难。配方与熔化的两难。中硼硅玻璃组分中的Al2O3在抑制玻璃分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造成玻璃液难熔,Al2O3的熔化温度高达2045,超出一般熔窑熔化温度(1580-1620)接近500;而B2O3熔点仅为450,在熔窑的1580-1620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919/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的熔化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强烈的挥发现象,挥发量占其使用含量的15%-20%甚至更高。熔化温度过高,B2O3挥发十分剧烈,如熔化温度不高,Al2O3又不容易熔化,不利于能耗控制,对企业的配方优化、工艺控温要求极高。(2)B2O3易挥发。易挥发。在熔窑工作温度下B2O3不可避免发生挥发,一是会造成实际成分相较设计组成发生较大改变,降低药玻的理化性能、质量,也消耗原料浪费成本;二是硼挥发极易侵蚀耐火材料,缩短熔窑的使用寿命,对熔窑设计提出考验。(3)易分层。易分层。外观条纹缺陷难克服。Al2O3密度为4.0g/cm3,比中硼硅药用玻璃平均密度2.4g/cm高60%以上,玻璃液易发生分层情况,很容易形成玻璃条纹缺陷,导致废品率较高。(4)澄清难。澄清难。澄清即排出可见气泡的过程,气泡存在会极大影响玻璃的均一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及透光性。中硼硅玻璃液气泡个数多、气泡熔占比(气泡面积与熔化面积的比例)高,气泡上升速率低,澄清相对困难。除使用澄清剂外,熔制过程中对温度的精密控制及调整对气泡的消除极为重要,提高熔融温度有利于消除熔体中的大气泡,降低熔融温度可促进熔体对气体的溶解吸收,有利于消除小气泡。总而言之,药用玻璃各细分领域均有一定技术壁垒,厂商大批量、长期、品质稳定总而言之,药用玻璃各细分领域均有一定技术壁垒,厂商大批量、长期、品质稳定的供货能力影响市场认可度。的供货能力影响市场认可度。以技术难度最高的中硼硅玻璃管为例,国内多家企业进行相关产业探索,但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市场认可度一般,国产中硼硅玻管价格也远低于进口玻管。据行业头部企业凯盛君恒的环评报告数据,其中硼硅玻璃管采用丹纳法制备,良率水平约80%;国内其余厂家良率水平还有待突破,现阶段仍处于60-75%水平(vs 肖特等海外领先企业90% ),主要差距表现在尺寸精度、表面缺陷、微观均匀性等问题上。例如国产厂家四星玻璃(曾在新三板上市),2006年曾公告生产中性硼硅玻璃管,直到2008年才成功量产,至今品质距离进口管仍有较大差距,也未能实现大批量供应。图图16:2018-21H1力诺特玻进口海外中硼硅玻管均价约力诺特玻进口海外中硼硅玻管均价约15-20元元/kg,国产管价,国产管价格仍有差距格仍有差距 数据来源: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注:其他厂家主要为凯盛君恒等国产厂家 0510152025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月康宁玻璃德国肖特日本NEG其他厂家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020/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从价值量的角度,中硼硅药用玻璃管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低硼硅药用玻璃管低从价值量的角度,中硼硅药用玻璃管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低硼硅药用玻璃管低硼硅药用玻璃瓶。硼硅药用玻璃瓶。参考药用玻璃上市公司历史盈利情况,中硼硅拉管环节毛利率预计在40-60%区间,中硼硅模制瓶预计50%(山东药玻全部模制瓶口径毛利率约40%),中硼硅管制瓶环节毛利率30-40%,低硼硅玻璃管估计约20%(力诺特玻外销量较少,成本偏高),低硼硅管制瓶10%左右。据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中硼硅玻璃管、瓶的单价约为同等规格低硼硅产品的3倍。价值量高低一定程度上侧面印证了各品类的技术含量。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药玻模制瓶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高端管制瓶,还有模制瓶一家独大下公司定价能力更强,以及公司长期深耕模制工艺,具备较高良率、控本以及高端差异化等阿尔法能力的因素。图图17:各类药用玻璃毛利率:各类药用玻璃毛利率 图图 18:中、低硼硅玻璃管及玻璃瓶单价:中、低硼硅玻璃管及玻璃瓶单价 数据来源: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山东药玻财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三)(三)销售角度:客户粘性强,龙头领先优势易守难攻销售角度:客户粘性强,龙头领先优势易守难攻 药包材具有高安全性特征,关联审批背景下药包材具有高安全性特征,关联审批背景下客户粘性强,替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强,替换成本高。药用玻璃作为药包材其质量控制和与药品的相容性影响用药安全,我国药包材行业2019年开始正式步入关联审评审批制(之前是注册审批管理制),即药包材与原料药、药用辅料实行关联审批,制剂企业需对原辅包材质量负责,也就是在药品安全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对其而言,上游药包材企业的产品质量、声誉、综合实力等因素变得更为重要。并且,制药企业与药包材供应商需要进行现场考察、36个月的稳定性相容性实验 系列研究验证工作、注册审批(申报时间624个月)等一系列流程才能达成量产合作,时间成本高;此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背景下,企业做一致性评价投入费用及时间成本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下游药企会更倾向于选择规模大、供货品质稳定、服务能力强、硬件优良、有品牌优势的药包材企业建立牢固、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旦选定后也轻易不会更换,意味着客户粘性强,行业加速优胜劣汰,马太效应逐步显现。没有做过药包材的企业缺少客户基础和相关审批注册文件,渠道开发周期长,争取份额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20%0 1720182019202021H120212022中硼硅管制瓶(力诺)低硼硅管制瓶(力诺)低硼硅药用玻璃管(力诺)模制瓶(药玻)0.000.100.200.300.00.51.01.52.02017 2018 2019 2020 21H1 2021 2022 23Q1中硼硅玻璃管(万元/吨)低硼硅玻璃管(万元/吨)中硼硅管制瓶(元/支,右轴)低硼硅管制瓶(元/支,右轴)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121/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表表8:注册管理:注册管理vs共同审评审批制度对于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变化共同审评审批制度对于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变化 项目项目 注册管理注册管理 共同审评审批共同审评审批 监管机构监管机构 负责对药包材的审评审批及日常监督管理,注册证是监管机构对药包材企业的认可“背书”药品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对其选择的药包材负责。监管机构负责对终端药品的监管,如果其配套的药包材出了问题,首先问责药品企业 审评机构审评机构 独立审评药包材,在审评过程中主要目的考虑药包材是否符合当前的法规监管要求,不考虑使用药品情况及特性,审评结论仅能证明药包材符合法规 从药品整体出发,结合药品特性来综合审评药包材,更为全面把握药包材对于药品的适应性 药品企业药品企业 仅仅需要关注药包材是否有注册证,注册证是供应商审计最为关键的因素 承担药包材质量检查的主要责任人,在药品上市前就要选择好合适的药包材,得到相关药包材登记号,药品申报才能受理。药包材生产企业与药品生产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药包材企业药包材企业 根据独立审评的特点,主要集中于考虑包材法规和包材特性,不多考虑目标药品的特性 需要了解目标药品的特性,开发适合药品的药包材 数据来源:华兰股份招股说明书,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图19:关联审批审批制度下,药企和药包材企业粘性加强,头部药包材企业优势扩大:关联审批审批制度下,药企和药包材企业粘性加强,头部药包材企业优势扩大 数据来源: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米内网,药智数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222/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四)(四)资金角度:中硼硅药玻产线建设资金投入更高,约为低硼硅的资金角度:中硼硅药玻产线建设资金投入更高,约为低硼硅的 5 倍倍以上以上 中硼硅药玻产线中硼硅药玻产线建造建造投资额较高。投资额较高。据山东药玻、力诺特玻资金投向公告,中硼硅药玻产线投资额较高,单位投资额约为10,000元/吨以上,约为低硼硅药玻产线的5倍以上,对比之下传统浮法玻璃单位投资额约为4,000元/吨。中硼硅药玻产线建设资金投入较高,主因一是多采用进口生产设备,以满足中硼硅玻璃液熔制的苛刻环境,保障产品品质,二是拉管环节料道搅拌器、旋转管等为增强抗侵蚀性需要包覆大规模的贵金属铂铑合金,而单条产线铂铑合金投入约3,0005,000万元,从而抬高投资成本。并且,窑炉设备也需要定期维护修理,据山东药玻公告,每年修理支出约900元/吨产能。表表9:药用玻璃投资项目情况:药用玻璃投资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万元)投资金额(万元)年产产能(亿支)年产产能(亿支)单位投资额单位投资额 山东药玻山东药玻 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项目 120,000 40 亿支 3,000 万元/亿支 年产 5.6 亿只预灌封注射器扩产改造项目 93,000 5.6 亿支 16,607 万元/亿支 力诺特玻力诺特玻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扩产项目 33,145 16 亿支 2,071 万元/亿支 高硼硅玻璃生产技改项目 20,810 2.33 万吨 8,931 元/吨 轻量薄壁高档药用玻璃瓶项目 3,295 0.51 万吨 6,484 元/吨 全电智能药用玻璃生产线项目(低硼硅)1,675 0.80 万吨 2,087 元/吨 M2 轻量化药用模制玻璃瓶(类)项目 6,242 1.12 万吨 5,552 元/吨 轻量药用模制玻璃瓶(类)产业化项目 64,187 4.66 万吨 13,781 元/吨 旗滨集团旗滨集团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项目 78,000 3.00 万吨 26,000 元/吨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生产线项目(二期)23,267 1.20 万吨 19,400 元/吨 数据来源:山东药玻定向增发可行性分析报告,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力诺特玻资金投向公告,力诺特玻可转债说明书,旗滨集团投资公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图20:模制瓶生产工艺流程:模制瓶生产工艺流程 图图2:管制瓶生产工艺流程:管制瓶生产工艺流程 数据来源:SGD 公司官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SGD 公司官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323/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三、投资建议三、投资建议 中硼硅药用玻璃行业是稀缺的确定性成长赛道,供给端技术中硼硅药用玻璃行业是稀缺的确定性成长赛道,供给端技术 渠道渠道 资金三大要素筑资金三大要素筑高壁垒,龙头优势易守难攻,短期成本端主要原燃料中枢下移贡献盈利弹性,建议高壁垒,龙头优势易守难攻,短期成本端主要原燃料中枢下移贡献盈利弹性,建议积极关注。积极关注。如前所述,需求侧,我国药用玻璃行业稳中有增,一致性评价常态化、注射剂过评药品放量已成产业趋势,驱动中硼硅渗透率加速提升,当前渗透率在10%左右,25-30年有望提升至30-40%,未来几年需求量、市场空间复合增速分别为19%/30%,渗透提升高景气前景值得期待,由于中硼硅玻璃包材价值量更高(较钠钙/低硼硅单品价值量可能提升5-10倍),相关企业收入和业绩成长空间料有显著提升。供给侧,中性硼硅药用玻璃赛道技术壁垒高、客户渠道易守难攻、资金投入大,尤其是中硼硅模制瓶细分赛道参与者不多,格局更优,龙头优势长期可持续。成本端,硼砂/硼酸/纯碱/煤炭等药用玻璃主要成本分项22-23年位于相对高位,24年以来价格均有不同幅度回落,成本压力边际缓解,其中纯碱主要下游需求增幅显著低于供给增速,全年价格中枢大概率下行,年内企业利润率向上弹性有望逐渐释放。表表10:力诺特玻原材料采购价格:力诺特玻原材料采购价格 名称名称 采购均价采购均价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4Q1 较较 2023 年变化年变化 电电 单位:元/度 0.57 0.57 0.58 0.58 0.59 0.67 0.67 0.61-9.0%天然气天然气 单位:元/方 2.29 2.48 2.51 2.2 2.55 2.9 3.23 3.27 1.2%硼砂硼砂 单位:元/千克 3.29 3.02 3.14 2.99 3.05 4.21 4.87 4.57-6.2%硼酸硼酸 单位:元/千克 4.37 3.99 4.01 3.85 4.02 6.46 7.38 5.96-19.2%石英砂石英砂 单位:元/千克 0.39 0.4 0.49 0.51 0.53 0.55 0.51 0.5-2.0%数据来源:力诺特玻招股说明书,力诺特玻信用评级报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图21:国内重质纯碱价格走势:国内重质纯碱价格走势 图图 22:国内动力煤价格走势:国内动力煤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iF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iF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建议关注力诺特玻。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建议关注力诺特玻。山东药玻是模制瓶赛道绝对龙头,2004年起持续深耕中硼硅模制瓶细分领域,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与高端差异化能力筑高护城河,拳头产品中硼硅模制瓶料将充分享受行业扩容红利,在未来几年会贡献主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2023/102024/012024/042024/07重质纯碱价格(元/吨)500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2023/102024/012024/042024/07煤炭价格(元/吨)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424/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要销量和盈利弹性(确定性更强);另外,预灌封、玻璃瓶出海业务亦可视为中期期权,继续重点推荐山东药玻。力诺特玻是中硼硅管制瓶头部企业,管瓶产能扩张保持强度,同时其中硼硅模制瓶5月转“A”,获批量供应资格。行业市场空间充裕,供需有望长期维持良好关系,建议关注力诺特玻。图图23:山东药玻山东药玻PE-band(ttm)图图 24:力诺特玻力诺特玻 PE-band(ttm)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四、风险提示四、风险提示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进度低于预期: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进度低于预期:中性硼硅玻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执行力度,若一致性评价等相关政策执行力度小,可能存在影响中硼硅市场容量的风险。新产能投放或销售低于预期:新产能投放或销售低于预期:行业内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产能投放及销售情况若低于预期,可能存在影响行业成长前景的风险。上游成本大幅上涨:上游成本大幅上涨:若未来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纯碱、石英砂等以及能源煤炭的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存在影响公司业绩的风险。515253545556575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2024/062024/09收盘价44x37x31x24x17x51015202530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2023/052023/072023/092023/112024/012024/032024/052024/07收盘价49x43x37x31x25x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525/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广发建材行业研究小组广发建材行业研究小组 谢 璐:首席分析师,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2012 年进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张 乾:资深分析师,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20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陈 伟 豪:高级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2022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黄 雪 茹: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2023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广发证券广发证券行业投资评级说明行业投资评级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10%以上。持有: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的变动幅度介于-10% 10%。卖出: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大盘10%以上。广发证券广发证券公司投资评级说明公司投资评级说明 买入: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5%-15%。持有: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的变动幅度介于-5% 5%。卖出:预期未来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大盘5%以上。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广州市 深圳市 北京市 上海市 香港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马场路26 号广发证券大厦47 楼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1 号太平金融大厦 31 层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 2 号月坛大厦 18层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泉北路 429 号泰康保险大厦 37 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 81号广发大厦 27 楼 邮政编码 510627 518026 100045 200120-客服邮箱 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声明声明 本报告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制作,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为“广发证券”。本报告的分销依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由广发证券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具有相关合法合规经营资质的子公司/经营机构完成。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接受中国证监会监管,负责本报告于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分销。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具备香港证监会批复的就证券提供意见(4 号牌照)的牌照,接受香港证监会监管,负责本报告于中国香港地区的分销。本报告署名研究人员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分析师资质信息和香港证监会批复的牌照信息已于署名研究人员姓名处披露。重要重要声明声明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的公司寻求或正在建立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因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而对本报告的独立性产生影响。投资者不应仅依据本报告内容作出任何投资决策。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者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署名研究人员、联系人(以下均简称“研究人员”)针对本报告中相关公司或证券的研究分析内容,在此声明:(1)本报告的全部分析结论、研究观点均精确反映研究人员于本报告发出当日的关于相关公司或证券的所有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广发证券的立场;(2)研究人员的部分或全部的报酬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均不会与本报告所述特定分析结论、研究观点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研究人员制作本报告的报酬标准依据研究质量、客户评价、工作量等多种因素确定,其影响因素亦包括广发证券的整体经营收入,该等经 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存潜利益冲突而对独性产生影响不仅依据内容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626/2626 Table_PageText 深度分析|玻璃玻纤 营收入部分来源于广发证券的投资银行类业务。本报告仅面向经广发证券授权使用的客户/特定合作机构发送,不对外公开发布,只有接收人才可以使用,且对于接收人而言具有保密义务。广发证券并不因相关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收到或阅读本报告而视其为广发证券的客户。在特定国家或地区传播或者发布本报告可能违反当地法律,广发证券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以允许于该等国家或地区传播或者分销本报告。本报告所提及证券可能不被允许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内出售。请注意,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能会波动,因此投资回报可能会有所变化,过去的业绩并不保证未来的表现。本报告的内容、观点或建议并未考虑任何个别客户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特殊需求,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发送给某客户是基于该客户被认为有能力独立评估投资风险、独立行使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相应风险。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如有需要,应先咨询专业意见。广发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广发证券的立场。广发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员或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其客户或自营交易部门提供与本报告观点相反的市场评论或交易策略,广发证券的自营交易部门亦可能会有与本报告观点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投资策略。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无需另行通告。广发证券或其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相关董事、高级职员、分析师和员工可能拥有本报告所提及证券的权益。在阅读本报告时,收件人应了解相关的权益披露(若有)。本研究报告可能包括和/或描述/呈列期货合约价格的事实历史信息(“信息”)。请注意此信息仅供用作组成我们的研究方法/分析中的部分论点/依据/证据,以支持我们对所述相关行业/公司的观点的结论。在任何情况下,它并不(明示或暗示)与香港证监会第5 类受规管活动(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有关联或构成此活动。权益披露权益披露(1)广发证券(香港)跟本研究报告所述公司在过去12 个月内并没有任何投资银行业务的关系。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部门:企服研究五组2024 iResearch Inc.中国医疗瘦身产业洞察白皮书享“瘦”轻盈健康2摘要ABSTRACT 研究意义中国瘦身需求人群的规模之大,令人瞩目。根据疾控中心数据,接近50%的国人面临超重及肥胖问题,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多种健康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于健康瘦身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报告旨在提供对医疗瘦身行业的深入洞察,分析市场发展情况,了解用户的瘦身行为特点,以期为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等各类主体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内容报告从行业背景、人群洞察、行业现状顺次深入,全面客观地完成了对医疗瘦身行业整体情况的梳理总结。行业背景:报告从健康瘦身概念进行探索,医疗瘦身行业是健康瘦身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加之人群讨论“瘦身”话题的量级空前,民众对于科学有效的长期瘦身管理手段呼声强烈。人群洞察:通过对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2005位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报告深入了解大众的身体情况、超重原因、瘦身手段、瘦身消费行为、医疗瘦身手段以及未来瘦身手段期待等,为产业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行业现状:本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医疗瘦身产业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医疗瘦身药物模式、医疗瘦身手术模式和医疗瘦身管理模式,其中医疗瘦身管理模式通过完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向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瘦身服务。研究展望随着中国社会对于瘦身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瘦身产业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艾瑞趋势预测如下:1)政策支撑叠加科学瘦身管理服务,医疗瘦身管理迎来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2)用户重视效果与安全双重保障,以此驱动医疗瘦身服务趋于显著和持久;3)医疗瘦身行业将逐步成为瘦身到维稳再到健体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3目 录CONTENTS01伏脉千里:医疗瘦身行业背景总览Overview02言为心声:中国医疗瘦身人群洞察User insights03洞若观火:医疗瘦身国内模式解析Market development04风起云涌:医疗瘦身行业趋势探讨Development trend4伏脉千里:医疗瘦身行业背景总览01Overview5 2024.9 iResearch Inc 超重及肥胖危害BMI 脂肪性肝病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BMI正常肥胖36.9B.46.9.8%超重16.9#.0.3 .71.30.7I.0%国人超重与肥胖情况不容忽视:近50%的国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同时研究表明,这已成为多种健康并发症的显著风险因素国人超重及肥胖的现状与危害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慢性病和风险因素监测(CCDRFS)、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中国糖尿病学会(CDS)、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柳叶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临界值分类BMI(kg/m2)腰围(cm)WHO中国IDFCDS超重25.0-29.924.0-27.9肥胖30.028.0中心性肥胖男:90.0女:80.0男:90.0女:85.0国人肥胖现状超重肥胖人群差异:16.44.3%女性 超重 27.7%肥胖 9.4%性别差异:超重 41.1%肥胖 18.2%男性 6 2024.9 iResearch Inc 健康瘦身解决方案医疗瘦身:基于医疗知识和技术,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满足人群的健康瘦身需求健康瘦身解决方案探索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本次主要研究范畴健康瘦身是指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方法消耗体内多余脂肪,达到瘦身效果。营养均衡综合体脂率、腰臀比和体重衡量效果全方位管理个性化手段健康瘦身三大手段运动瘦身 定义: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瘦身目的,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等 特点:有利于提升体能与整体健康,但可能难以坚持,导致身体损伤 商业瘦身 定义:通过非医疗机构的服务和产品进行瘦身,比如减肥会所、瘦身产品等 特点:通常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针对性和长效性 医疗瘦身 定义:依靠专业的医疗手段进行瘦身,比如药物、手术、细胞技术和规范化管理等 特点:依据专业的医学诊断,有针对性个性方案,但通常费用较高,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设备支持医疗瘦身医疗瘦身药物类医疗瘦身手术类医疗瘦身管理类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吸收或增加能量消耗,从而达到瘦身效果,这通常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义 方便:无需手术,服药较为简单便捷 快速见效:可能短时间内看到效果 非侵入性:相比手术,药物治疗风险较小优点 副作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依赖性:可能导致药物依赖与停药反弹 效果因人而异:不同个体效果可能不尽相同缺点通过外科手术减少体内脂肪或限制食物摄入量达到瘦身目的。常见瘦身手术包括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和胃切除手术等定义 显著效果:重度肥胖者手术能显著减少体重 长期效果:手术后的瘦身效果通常较为持久 改善健康:能显著改善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优点 高风险:手术存在并发症等风险 费用高:瘦身手术费用通常较高 需要恢复期:术后需要恢复和适应期缺点综合利用医疗知识和技术,从基础代谢、激素调节等多方面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瘦身计划,帮助患者逐步瘦身并保持健康体重定义 全面性: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方法科学且全面 个性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瘦身方案 可持续性: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长期维持体重优点 需长期坚持:需要较强的自律性和坚持力,进行长期管理和监控,因此长期坚持是最主要的难点缺点7 2024.9 iResearch Inc 行业驱动因素-政策端宏观政策持续推进,积极引导医疗减肥行业向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体重是衡量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超重与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事实上,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并非是国家首次从宏观层面关注公众的体重健康,在“健康中国行动”“国民营养计划”等行动方案中,都提到过体重异常,并将其列入重点解决的范畴。在宏观呼吁健康瘦身的同时,医疗瘦身的服务供给端也在不断规范化发展,诊所备案制为医疗瘦身类诊所“解绑”,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瘦身手术不断完善监管,这都为我国医疗瘦身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医疗瘦身发展的主要政策及要点来源:国务院、卫健委、人民网、健康时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自2024年起力争三年左右实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2024.06,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 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 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 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宏观定调供给保障政策总览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合理膳食行动与全民健康行动,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国民营养计划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2023.11,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 超重/肥胖是热量摄入多于消耗造成的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减重需控制饮食,增加身体活动;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可帮助有效减重。2022.12,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开办诊所不再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设置审批,直接办理诊所执业备案;取消对诊所执业的许可准入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场所:开办医疗瘦身类诊所限制减少、有本可依规范:瘦身药物、手术逐步规范 2024.0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诺和诺德研发生产的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上市;2023.02,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的“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制定医疗机构基本条件、手术量及手术类型等评审标准,为通过考核符合标准的医院予以受证。8 2024.9 iResearch Inc 0 20 40 60 0501001502002503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行业驱动因素-需求端瘦身类话题讨论量级空前,针对专业且定向化的医疗瘦身科普呼声强烈社交媒体中,瘦身类话题高达百亿的浏览量足以证明人群对于瘦身需求覆盖范围之广,触达用户之深。从小红书话题笔记和浏览次数能够看出,用户的瘦身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自我鼓励 控制饮食打卡 锻炼身体日记成为了瘦身类话题的社交货币,抖音中关于瘦身的热门内容,除了分享瘦身经验,明星减肥成功的案例同样引爆了瘦身相关的话题讨论。庞大讨论量较多聚焦于食谱和运动,内容也鱼龙混杂,对于健康瘦身和医疗瘦身等讨论量级相对较低,用户人群需要更多专业定向科普性质的市场教育。小红书瘦身类话题浏览量和笔记篇数来源:小红书:统计时间截至2023.7.23,抖音:统计时间范围2023.7.21-2024.7.21,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减肥#减脂#减肥减脂吃什么#健身#瘦腿#瘦肚子#瘦身#健康瘦身#减肥食谱分享#燃脂#减重#肥胖#瘦腰#瘦身日记#快速瘦身#话题浏览量(亿次)发布笔记篇数(万篇)笔记发布均值:839.3万篇话题浏览量均值:66.7亿篇抖音瘦身类热门内容瘦身运动明星效应减脂代餐瘦身:#减肥瘦身健身操#减肥:#贾玲减肥100斤#减脂:#减脂餐食谱一日三餐#热门话题TOP3搜索指数:单日1596万搜索指数:单日133万搜索指数:单日1808万瘦身类话题笔记多为瘦身食谱和运动规划两方面#产后瘦身#医疗属性、定向化的瘦身讨论量级初具规模但相对较少,用户对相关话题专业科普程度呼声强烈9 2024.9 iResearch Inc 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医疗瘦身行业起步较晚但奋起直追,需求拉动下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医疗瘦身行业在国外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方面,2004年开展首例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标志着中国在瘦身手术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在后续不断发展;2010年次世代医疗瘦身开始引入中国市场,提供特定的瘦身解决方案;2024年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国内获批,中国的医疗瘦身行业生态不断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国内外医疗瘦身行业发展历程时间发展程度萌芽起步(1960-2000)探索实践(2000-2010)应用深化(2010-2024e)需求爆发(2024e及以后)1960年Roche公司推出利他林(Ritalin),其食欲抑制副作用引起关注1999年Roche公司奥利司他(Orlistat)美国上市,成为首个通过减少脂肪吸收来帮助瘦身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2001年Allergan获得Lap-Band(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在美国的批准2000年康宝莱在中国推出其瘦身产品2004年上海仁济医院开展首例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010年次世代医疗瘦身开始引入中国市场,融合本土需求,提供针对中国女性特定的瘦身解决方案2012年Arena 推出盐酸氯卡色林(Lorcaserin),获FDA批准2014年Novo Nordisk推出利拉鲁肽(Saxenda),用于治疗肥胖2015年次世代医疗瘦身在中国应用了国家级FMT(功能性磁疗技术),极大提升了疗效2022年全国瘦身手术量超过3万例,中国成为手术量排名第四的国家和地区2017年Novo Nordisk开发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024年Novo Nordisk推出升级版的GLP-1类药物诺和盈,在中国获得NMPA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国内国外1990s日本次世代医疗瘦身成立,针对体质和个体化差异,给予客户专业瘦身服务2005年次世代医疗瘦身的技术在日本获得了多项冠军认证10 2024.9 iResearch Inc 合作医疗机构大型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的瘦身部门/科室。这些部门通常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瘦身服务,提供手术和非手术多种瘦身方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瘦身、营养和运动指导等。这些公司通常会结合多种健康管理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达到瘦身目的。日本医疗瘦身模式及启示高效体系、预防意识与多样化模式促成了日本医疗瘦身行业的良好环境日本医疗瘦身行业的发展得益于高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强烈的预防与保健意识以及庞大且稳步增长的市场规模。通过医疗诊所、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医疗机构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多样化商业模式,日本成功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瘦身需求。这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借鉴经验,医疗诊所模式通过专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确保了高效和安全,中国可以引入这种专业化的服务,结合先进技术,搭配个性化的瘦身服务,进而提高瘦身效果。日本医疗瘦身行业发展情况来源:日本人口统计报告、日本医疗瘦身市场研究报告、日本医疗保健体系研究、厚生劳动省、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日本医疗瘦身行业背景 2023年,日本健康保险覆盖率达到99.9%,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为瘦身医疗提供广泛基础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医疗服务网络之一,每1000人拥有13.1名医生和13.4张病床,能够很好满足医疗瘦身相关需求高效的医疗保健体系 日本的瘦身行业市场规模每年达到数千亿日元,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3年日本瘦身市场规模约3000亿日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5%的年增长率继续扩大 日本减肥手术市场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以12%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广阔的市场规模与空间 日本人非常注重预防医疗,超70%的日本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日本人注重体重管理,据调查,40岁至74岁男性中约30%被怀疑患有代谢综合症,因此日本从2008年开始通过筛查和生活习惯改善指导,帮助民众管理体重和健康强烈的预防与保健意识得益于良好土壤,日本医疗瘦身快速发展日本医疗瘦身商业模式医疗诊所模式专注于医疗级的体重管理和瘦身服务,通过专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瘦身方案。这些诊所通常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确保瘦身的效果和安全性。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线上咨询和线下治疗相结合,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和体验。这种模式不仅方便用户获取瘦身建议和指导,还能通过线下的实际治疗和跟踪,确保瘦身效果。典型企业:次世代医疗瘦身源自日本20年技术积累,以专业医疗检测与专科医生支持为基础,结合国际前沿技术,例如FMT技术和细胞技术,为日本明星、政要提供瘦身服务,成为日本极受欢迎的医疗瘦身统合疗法。经验与借鉴 专业性医疗支持:结合专业医疗检测与专科医生支持,确保健康有效的瘦身方案;个性化诊疗方案:瘦身方案应根据身体的不同规律而定,因人而异,一客一解,一客一方,进行差异化瘦身。11言为心声:中国医疗瘦身人群洞察02User insights12 2024.9 iResearch Inc 调研说明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本次用户调研通过艾瑞iClick在线调研社区收集样本,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瘦身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超重原因、医疗瘦身人群的消费行为、各项满意度以及未来产品及服务期待。01 研究目的及内容02 调研样本说明调研概况描述样本来源艾瑞iClick在线调研平台调研时间2024.08调研对象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覆盖地区全国地区样本数量2005定量样本:问卷发放后通过甄别筛选出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共收到样本2104份,剔除不合理样本99份,共计收集有效样本2005份,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670份、二线城市667份、三线城市668份。13 2024.9 iResearch Inc 总体人群画像本次调研对象女性群体居多,年龄多在26-40岁之间,个人月收入多在5001-15000元之间,约四成人群认为理想瘦身年龄应从25-29岁开始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的性别是?请问您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请问您目前的个人月收入及家庭月收入大约是?请问您现在的工作职位是?请问您目前的婚姻状况是?您认为控制体型或瘦身应从什么年龄段开始进行?u约四成(40.1%)的用户认为瘦身应从25-29岁开始u25.1%的用户则认为,瘦身应从1824岁开始瘦身年龄u83.8%的用户月收入在5001-15000元之间u约七成(68.9%)的用户家庭月收入15000-50000元之间收入状况u本次调研对象以女性占比较大,占比60.35%u用户年龄段分别是80后、90后、00后,其中年龄多在26-40岁之间,用户比重为81.9%性别&年龄u48.9%的用户是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其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9.43%u用户中已婚者居多,占比81.5%职业&人生状态本次调研总体人群画像14 2024.9 iResearch Inc 精细人群画像-品味优雅妈妈品味优雅妈妈具有较高消费能力,在二、三线城市占比较大,喜好线下逛街购物,线上观看短视频及影视作品,瘦身为了改善体型和收获健康品味优雅妈妈26-40岁年龄城市线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28.85.75.5%家庭月收入10000元及以下10001-15000元15001-20000元20001-50000元50001元以上线下娱乐TOP5线上娱乐TOP5逛街购物51.7%朋友聚会46.3%户外健身45.2%室内健身41.6%逛公园或本地景点34.9%社交聊天58.5%看短视频54.6%看影视作品50.3%浏览分享生活43.3%获取咨询新闻39.1000元以下3001-10000元13.8Y.7001-25000元20.8%5.8%000元以上TOP1改善体型外观47.5%TOP246.5%TOP340.7%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获得自信一年内在瘦身领域投入金钱瘦身的主要目的TOP3样本:已婚有子女的的26-40岁女性样本N=757,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请问您现在的工作职位是?请问您目前的家庭月收入大约是?请问您线上/线下娱乐方式是?过去一年中,您一共在瘦身领域投入了多少钱?您瘦身的主要目的是?占比较大15 2024.9 iResearch Inc 精细人群画像-活力悦己青年 活力悦己青年多分布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喜好线下朋友聚会,线上浏览分享生活,有及时控制体型和瘦身意识,瘦身一定程度是悦己行为活力悦己青年18-30岁年龄性别1924岁2529岁1218岁线下娱乐TOP5线上娱乐TOP5朋友聚会46.1%逛街购物42.1%户外健身39.1%室内健身37.2%逛公园或本地景点31.2%社交聊天 56.7%看短视频53.7%浏览分享生活44.5%看影视作品44.2%网络购物37.3000元以下3001-10000元32.0G.5001-25000元15.2%5.2%000元以上TOP1改善体型外观46.7%TOP244.0%TOP342.8%为了获得自信为了身体健康一年内在瘦身领域投入金钱瘦身的主要目的TOP361.88.2%男女城市线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3.93.23.1%样本:认为开始瘦身年龄段应该是在30岁之前的18-30岁人群样本N=67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的性别是?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请问您现在的工作职位是?请问您的最高学历是?请问您线上/线下娱乐方式是?过去一年中,您一共在瘦身领域投入了多少钱?您瘦身的主要目的是?您认为控制体型或瘦身应从什么年龄段开始进行?占比较大占比较大开始控制体型或瘦身的年龄段该人群普遍具有及时控制体型和瘦身的意识16 2024.9 iResearch Inc 精细人群画像-成熟精英中产成熟精英中产个人收入普遍较高,主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平时注重健身锻炼身体,经常线上浏览资讯新闻,一部分瘦身原因源自工作需要成熟精英中产31-45岁年龄性别城市线线下娱乐TOP5线上娱乐TOP5室内健身40.8%户外健身40.6%朋友聚会40.1%逛街购物36.9%逛公园或本地景点31.2%社交聊天 47.4%看短视频44.5%看影视作品44.3%获取资讯新闻36.9%浏览分享生活35.9%TOP1改善体型外观47.9%TOP243.0%TOP332.5%为了身体健康工作需要一年内在瘦身领域投入金钱瘦身的主要目的TOP357.2B.8%男女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5.98.4%.7%个人月收入10001-15000元15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3001-10000元9.9B.6001-25000元37.9%9.5%000元以上样本:个人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31-45岁样本N=409,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的性别是?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请问您目前的个人月收入大约是?请问您线上/线下娱乐方式是?过去一年中,您一共在瘦身领域投入了多少钱?您瘦身的主要目的是?占比较大占比较大占比较大17专业口腔护理品牌人群的身体情况和娱乐活动如何?人群的超重原因是什么?18 2024.9 iResearch Inc 人群身体情况近七成“不胖”人群认为自己“胖”,“过度减肥”仍是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民众亟待普及科学的健康瘦身观念人群BMI分布【普及科学的健康瘦身观】BMI指数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之一 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体质指数等,其中BMI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 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如果BMI指数及其他标准均为正常值,那判定自己超重或则肥胖则有失偏颇其中BMI指数显示为“过轻”和“正常”的人群中18.5BMIBMI人群占比18.5BMI24.024.0BMI28.0BMI28.0过轻正常超重肥胖1.4!.9C.23.5g.2%认为自己偏重或者非常重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胖”,“减肥”是我的每日To Do List亟需普及科学的健康瘦身观念中国WHO过轻BMI18.5BMI18.5正常18.5BMI24.018.5BMI25.0超重24.0BMI28.025.0BMI30.0肥胖BMI18.5BMI18.5中国及WHO对肥胖的定义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的身高是多少?请问您的体重是多少?您认为自己的体重属于什么程度?19 2024.9 iResearch Inc 人群娱乐活动采取瘦身手段的人群在线下娱乐和线上娱乐中都凸显出明显的社交倾向,也因此对于个人形象、身材方面的管理更为看重线上娱乐线下娱乐16.1.3.7 .7#.7$.0$.4%.5&.5.50.12.18.8A.1C.3D.7%逛街购物朋友聚会户外健身室内健身逛公园或本地景点氛围消遣游戏消遣看演出看赛事兴趣培训及体验18.0 .6!.4!.71.11.84.34.86.5B.3F.7R.3U.8%社交聊天看短视频阅读电子书记录、分享生活听网络音乐看影视作品获取资讯新闻看直播网络购物线上学习逛展览馆参与社区活动极限运动俱乐部/会所活动美容按摩看电影网络电台/广播云旅游打游戏瘦身需求人群线下和线上 娱 乐TOP比重选项均为高社交属性的娱乐活动瘦身人群娱乐活动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线下娱乐活动有哪些?请问您线上娱乐活动有哪些?20 2024.9 iResearch Inc 水果摄入极少蔬菜摄入极少经常外出就餐经常吃的过多过饱经常饮酒摄入精白米、精白面经常吃膨化食品过量食用肉食经常喝饮料经常吃甜品、零食人群超重原因-饮食和运动饮食不佳和缺乏运动占比均超过五成,成为超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运动和饮食都是缺一不可的关键因素饮食和运动56.7%缺乏锻炼53.6%饮食习惯不佳人群超重的主要原因占比-饮食和运动Q:请问您近期运动频次是怎样的?Q:请问您平均每次运动花费时间是?Q:请问您的饮食有哪些不良习惯?饮食口味饮食习惯饮食品类经常吃腌制品或较咸的食品饮食油性大经常吃油炸烧烤等炸物40.49.5%.14.30.3.0$.29.58.33.42.1.7.1%不运动每月1次及以下 每月2-3次每周1次每周2-3次每周3次以上7.9%2.2.1.1.6.2分钟以下10-20分钟21-30分钟31-40分钟26.35.3&.5%4.8分钟以上7.2%四成的人群运动达到每周2-3次,瘦身需求人群对于运动重视程度较高61.8%瘦身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表明,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超过六成的人群运动时间为2040分钟1.过食性肥胖是肥胖的主要类型:过量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2.其次是喜欢吃甜食:研究表明随着食糖量的增加,体重超标的人的比例会逐步上升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认为自己超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的饮食有哪些不良习惯?您近期运动频次是怎样的?您平均每次运动的花费时间是?21 2024.9 iResearch Inc 人群超重原因-生活、睡眠、情绪考察人群超重原因,接近四成人群受到睡眠问题困扰,在生活及情绪问题方面,都有一半比重的人群面临工作压力大等烦恼生活、睡眠、情绪问题46.3%睡眠时间不规律睡眠时间短经常入睡难中途易醒梦多醒来仍感疲倦打鼾磨牙腿动40.33.90.2).5.6.5%生活特殊时期38.9%睡眠问题27.5%情绪问题人群超重的主要原因占比-生活及情绪人群49.8%感到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经常感到愤怒经常感到沮丧35.7&.3.7.9%面临家庭问题32.9%面临家庭问题32.0%面临经济压力24.2%面临情感问题50.2%面临工作问题40.7%面临社交问题NO.1NO.2NO.3NO.4NO.5NO.6Q:请问您生活处于怎样的特殊时期?p 科学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与肥胖呈正相关p 瘦身人群在生活特殊时期、情绪两方面存在一半的人数比重面临工作难题p 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通常睡眠时间不规律,并且睡眠时间不充足Q:您近期睡眠有过哪些问题?Q:您是否有以下感觉?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认为自己超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是否有以下感觉?请问您近期睡眠有过哪些问题?请问您生活处于怎样特殊时期?22 2024.9 iResearch Inc 人群超重原因-疾病、身体情况深挖人群超重原因,约有一成比重的人群认为自己超重来自遗传因素,脂肪肝与肥胖关联性最强,服用激素类药物影响不容小觑身体情况和疾病4.3%患有相关疾病10.3%遗传因素6.0%身体特殊时期人群超重的主要原因占比-身体情况和疾病29.2%一年内进行过手术10.8%处于哺乳期38.3%服用激素类药物32.5%月经紊乱NO.1NO.2NO.3NO.4Q:请问您身体处于怎样的特殊时期?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高)高血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1.2(.2.5.9.9%Q:您是否患有以下的疾病?肥胖与脂肪肝的关联性最强:研究表明,在众多代谢心血管危险因素中,肥胖与脂肪肝的关联性最强 全球44.4%的成人有脂肪肝,其中中国北部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超过五成p 肥胖在很大程度上可遗传,并且已知受到多基因影响,已发现一千多种独立的基因突变与肥胖有关。p 尽管存在肥胖的高遗传风险,但个人能够通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保持正常体重来预防肥胖相关疾病。因此,无论遗传背景如何,都应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约有一成用户认为自己超重来自遗传服用激素类药物人群比重接近4成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认为自己超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是否患有以下的疾病?请问您生活处于怎样特殊时期?来源:Prevalence of liver steatosis and fibrosi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various high-risk populations:a nationwide study with 5.7 million adults in China23专业口腔护理品牌人群的瘦身手段体现在哪里?在瘦身相关消费行为如何?24 2024.9 iResearch Inc 了解渠道人群了解瘦身手段主要来自线上及线下渠道,其中线上渠道占比接近80%,短视频、内容分享、在线社交是了解瘦身手段的重要方式人群手段的了解渠道次世代媒体投放渠道矩阵本地生活平台 美团与大众点评:具有广泛用户基础,可通过平台上的店铺和用户点评展示服务。短视频平台 抖音:作为一个以短视频为主的平台,非常适合展示瘦身手段和教程。内容分享平台/社交平台 微信公众号/微博:利用微信和微博的社交特性,通过知识分享和KOL吸引和保持目标客户。小红书:作为年轻用户的主要平台之一,能够直观展示瘦身效果图和用户分享的理想选择。知乎:知乎用户一般注重内容质量和实际效果,是问答及长文分享的好平台。18.0.7 .4 .8.4#.6$.7.1.7(.20.04.4%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内容分享平台(微博、知乎)在线社交(微信、QQ)专业运动健康APP(keep)专业瘦身公司官媒了解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购物平台(淘宝、京东)视频内容平台(B站、优酷)本地生活平台(美团、大众)门户网站新闻咨询平台地图软件(高德、腾讯)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家人/同学/朋友/同事推荐医生/医疗机构科普或建议报纸/杂志/书籍等纸媒电视27.7#.1.7.3%线下渠道21.0%线上渠道79.0%短视频平台、内容分享平台、在线社交平台是线上渠道用户的Top3选择人群采取的瘦身手段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瘦身知识/教程/场所?25 2024.9 iResearch Inc 瘦身手段在瘦身人群中,采取饮食和运动手段的占比最多,其中饮食手段中,节食是人群最常用的做法,然而缺少科学定制饮食,容易导致瘦身失败瘦身用户采取的瘦身手段总览是什么阻挡了你瘦身的脚步?人群主要采取了哪些瘦身手段饮食降低热量摄入41.5%选择品类代餐24.2%自主自主改善睡眠习惯和质量38.5%自主减少工作或学习压力28.8%使用健康应用程序跟踪瘦身进度15.2%商业购买营养膳食补充剂24.5%购买减肥茶/代餐21.3%购买瘦身贴、瘦身霜等辅助瘦身14.4%购买可穿戴设备辅以健康监测软件12.7%前往减肥会所瘦身10.4%运动增加运动/锻炼频次41.3.2%购买健身器材或前往健身房瘦身21.1%前往室内室外付费运动场所运动18.1%医疗前往机构进行医疗机构检测、诊断、治疗、维护等34.5%服用口服药物17.6%使用注射类药物8.5%进行过抽脂手术7.3%进行过胃束带/胃旁路手术6.0%采用冷冻溶脂/激光/射频等手段瘦身4.6%2.3.3 .7.85.08.02.7F.6P.8%做功课或者咨询机构专家,结合以上措施,合理搭配饮食生酮饮食(高脂肪饮食等)地中海饮食(蔬菜/全谷物等)素食(不食用肉类)代餐(代餐奶昔等)高蛋白饮食不吃主食低卡路里饮食节食/控制饮食摄入降低热量摄入选择品类代餐大多数人群缺乏专业的饮食指导由于消费者缺少专业搭配食谱和习惯,很容易导致瘦身失败,从而产生挫败感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为了控制体型做过哪些努力?您在调整/控制饮食主要采用了哪些措施?人群在调整/控制饮食采用的措施26 2024.9 iResearch Inc 王女士,34岁身高168cm;体重69.0kg;BMI20.4生活方式:不运动,食高盐高糖、冷饮目标:瘦手臂目标区域近半数用户为瘦全身而付出行动,局部塑型同样是用户瘦身的重要需求,其中瘦肚子的人群占比达到三成以上 调研结果显示,将近半数用户表示采取瘦身措施主要是为了瘦全身,其次,瘦肚子的用户占比也达到34.8%。瘦身用户的瘦身区域选择与客户案例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瘦身的主要目标区域是哪里?x瘦全身49.6%瘦肚子34.8%瘦腿部16.4%瘦臀部15.3%瘦背部13.9%瘦手臂13.8%瘦肩颈11.0%瘦脸部10.7%瘦身区域次世代瘦身案例瘦身案例69.0kg减重-3.2kg减重-5.0kg72.8kg减重-10.4kg66.5kg瘦全身瘦肚子瘦手臂瘦身成效 次世代医疗在医疗瘦身管理领域拥有独到的见解与产品服务,以下为机构一些瘦身成功案例。刘女士,32岁身高165cm;体重72.8kg;BMI26.7生活方式:不吃早餐,不爱吃水果蔬菜目标:瘦全身肠菌型肥胖(遗传性肥胖)调理辛女士,40岁身高165cm;体重66.5kg;BMI20.4生活方式:三餐不规律目标:瘦肚子27 2024.9 iResearch Inc 投入金额最高占比的用户一年瘦身总开销在5001-10000元这一区间,一线及新一线90后女性成为瘦身消费主力军调研结果显示,在瘦身总开销上,最多用户过去一年的花费在5001-10000元之间,这当中,相比于男性(33.8%),女性占比相对偏高,达34.9%。瘦身用户的总开销情况及人群特征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过去一年中,您一共在瘦身领域投入了多少钱?(包括所有瘦身方式)请问您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请问您目前的个人月收入大约是?3.9.5#.53.8.4%7.9%3.8.0$.94.9.3%9.200元以内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10001-20001元20000元以上男性开销女性开销最高占比的用户瘦身总开销在5001-10000元之间5001-10000元没有支出任何费用100000元以上34.4%一线及新一线城市37.9%城市线TOP1:在开销5001-10000元之间的群体中年龄段TOP1:90后占比58.8%,成为消费主力月收入区间TOP1:月收入5001-10000元人群占比76.2%,成为消费主力28 2024.9 iResearch Inc 瘦身效果及原因七成用户达到瘦身效果,“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是现存最大阻碍针对过去一年采取的瘦身手段,69.9%的用户认为自己基本达到了瘦身效果。对于自己采取的瘦身手段,71.0%用户都表示会推荐,其中前往机构进行医疗瘦身检测、诊断、治疗、维护等这一措施推荐度最高。在瘦身的阻碍方面,“管不住嘴”和“迈不开腿”成为通往苗条路上的最大绊脚石。瘦身用户对于自身手段的满意度及瘦身阻碍分析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以上这些努力是否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您是否推荐您采用的瘦身方式?您认为瘦身过程最大阻碍是什么?没达成且更重了,2.0%达成效果并维持体型,13.5%达成了一部分,56.4%达成但后续体重反弹,19.2%无变化,8.3%没达成且产生负面影响,0.6%你的努力达到瘦身效果了吗?你推荐自己的瘦身手段吗?整体推荐度是什么阻挡了你瘦身的脚步?前往机构进行医疗瘦身检测、诊断、治疗、维护等服用口服药物降低热量摄入推荐度TOP3管不住嘴控制不住饮食35.3%迈不开腿坚持不下去24.2%太懒、不想动20.6%工作很累,不想动20.4%觉得运动太痛苦19.7%没有搭子没有专业人士指导19.9%很孤独,没有人陪同/鼓励15.4%商业属性忧虑担心遇到不守信用的瘦身商家13.8%不喜欢过度的营销/推销手段12.0%寻求机构的的尝试成本过高11.5%效果存疑选择的瘦身方式见效太慢20.2%瘦身效果短期有效,体重反弹很快19.3%不知道哪些方法能有效17.1%担心瘦身产品或服务的副作用17.0) 2024.9 iResearch Inc 行业乱象三成用户经历过产品质量问题、价格不透明及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近年来,中国瘦身行业发展迅速,但市场乱象频发。根据调研结果,广告虚假宣传是较为常见的乱象,33.0%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此类问题,主要表现为夸大产品及服务功效(57.4%)、使用不实用户评价或案例(47.6%)以及隐藏可能的副作用或风险(48.5%)。此外,33.5%的受访者遇到过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市场上存在不少劣质瘦身产品,成分不明,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中国瘦身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亟需加强监管和自律。广告宣传需真实透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需严格把控,服务手段需规范化,价格需透明合理,机构资质需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国瘦身行业市场乱象分析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是否经历过瘦身行业相关市场乱象?您认为瘦身行业中【广告虚假宣传】宣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3人中就约有1人经历过广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33.5%价格不透明或漫天要价33.3%广告虚假宣传33.0%机构资质不明28.3%服务手段不规范27.8%#瘦身市场乱象#夸大产品及服务功效使用不实用户评价或案例隐藏可能的副作用或风险30 2024.9 iResearch Inc 瘦身期待用户最期望拥有专业的瘦身指导,希望获得更加有效安全的瘦身支持调研显示,39.0%用户期待有更加见效的瘦身产品及服务,对于未来瘦身手段的期待中,个性化支持占比36.4%。通过专业的健康饮食、医疗方案等指导,用户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饮食计划和医疗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考虑到用户的身体和健康状况,还会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进行调整,从而确保瘦身过程既科学有效,又能持久坚持。用户需要的瘦身支持以及未来期待调研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在瘦身过程中,最需要哪些支持或帮助?您对瘦身手段还有哪些期待?26.3.31.1&.5.800.1&.0).42.37.1%健身设备和设施专业医疗设备辅助瘦身饮食和运动记录应用瘦身同伴的互动与支持自我激励与鼓励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专业医疗指导和评估提供长期的的瘦身管理合理的运动计划专业的健康饮食建议#瘦身支持#专业指导情感支持工具资源有更加见效的产品及服务39.0%瘦身产品及服务安全无副作用37.1%针对个人特点/需求提供个性化瘦身支持36.4%通过更加智能的技术辅助管理瘦身34.5%以预防为先,及早干预体重32.6%#瘦身未来期待#31专业口腔护理品牌人群采取了怎样的医疗瘦身手段?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2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药物概览45.1%的人群选择使用奥利司他,线下是最主要的药物购买渠道使用医疗瘦身药物人群基本分析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药物的用户N=293,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主要使用以下哪个医疗瘦身药物?您选择接受医疗瘦身药物主要原因是什么?选择医疗瘦身药物时,哪些因素最影响您的决策?您通常在哪些渠道购买医疗瘦身药物?特别说明:本页提及药品类型、关注因素、购买渠道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用药指导,如需购药,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使用医疗瘦身药物人群基本分析26.1%的瘦身人群采取过医疗瘦身药物的方式进行瘦身。奥利司他45.1%TOP1二甲双胍30.7%TOP2司美格鲁肽10.6%TOP3药物类型服用原因关注因素37.5%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31.4%医生/医疗机构的推荐30.0%用户评价和反馈28.0%药物的效果27.6%具备完整的药物资质认证26.3%药物的价格购买渠道33.4%存在健康问题,医生建议需要服药为了拥有更好的身材和体型39.9%商业瘦身参差补齐,寻求医疗级瘦身手段28.3%不满意运动饮食等常规减肥方法的效果23.21.7%快速减肥的需求与手术略有不同,瘦身药物的关注因素增加了用户评价与价格两个维度,可以看出,近期部分人通过小红书等种草了司美格鲁肽,但仍在考虑效果或价格等因素。线下医院药房52.6%线下零售药店47.1%线上电商平台42.0%在线药店31.7%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3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药物使用频次及金额多数用户规律性的每周使用瘦身药物,近半数人群年均消费在3001-50000元之间医疗瘦身药物的使用频率及消费金额统计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药物的用户N=293,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使用的瘦身药物频率是怎样的?您在医疗瘦身药物上的每年消费金额大约是多少?请问您目前的个人月收入大约是?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特别说明:本页提及药品使用次数、消费金额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用药指导,如需购药,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0.3.4b.1 .1%每月及以上每月使用每周使用每天使用 超过60%人群每周服用减肥药物,人群药物使用情况基本规律。药物使用频率药物消费金额1000元以下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4.1).7I.8.7%2.7%个人月收入2.7p.5&.8%5千元以下5千-1万元1万元以上二线城市56.1%城市线TOP1二线城市、月收入在5千-1万元的群体更倾向于使用医疗瘦身药物。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4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药物担忧超八成用户认为药物说明较为清晰,使用药物后胃肠道反应最为明显根据问卷调研结果,81.2%的用户表示瘦身药物在副作用告知方面较为清晰。然而,仍有相当比例的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21.8%)、头晕/头疼(15.7%)、皮肤松弛(15.0%)等。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大多数用户对药物副作用有清晰的认知,但实际使用中仍需关注个体差异和潜在风险,理性选择和使用减肥药物。医疗瘦身药物副作用情况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药物的用户N=293,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服用瘦身药物后是否有以下情况?您认为瘦身药物在标签说明、副作用告知和使用指导方面做得如何?特别说明:本页提及药品副作用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用药指导,如需购药,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2.8%9.60.60.00.0.0.7.7.1!.8%以上情况都没有肌肉流失代谢紊乱营养吸收问题心情不好皮肤松弛头晕/头疼睡眠不佳药物依赖胃肠道反应服用瘦身药物后是否有以下情况?的用户表示瘦身药物在副作用告知等方面较为清晰小贴士:了解“司美格鲁肽脸”什么是“司美格鲁肽脸”?“司美格鲁肽脸”是指由于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快速瘦身后,面部皮肤松弛、凹陷的现象。形成原因:“这种现象与肌肉和脂肪流失有关。”上海某知名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层证实,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抑制食欲并延缓胃排空,从而帮助瘦身。然而,这种快速瘦身不仅减少了脂肪,还可能导致肌肉和皮下脂肪的流失,出现眼周凹陷、皮肤松弛、下颌轮廓改变等现象。药物减肥应遵从专家医生建议:逐步瘦身: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轻不良反应。配合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减少肌肉流失,增强整体健康。咨询医生:在使用任何减肥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可能的风险。理性选择,健康瘦身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5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药物评价超七成人群对瘦身药物效果满意,最多用户选择对体重进行长期管理在使用瘦身药物的用户中,满意度各有不同。调研数据显示,72.0%的用户对药物效果非常满意,其中火爆“减肥圈”的司美格鲁肽用户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总体来看,16.0%的用户在使用这些药物后选择停止服用或更换其他药物,但有35.2%用户选择通过长期专业的医疗瘦身管理来瘦身/维持体型。由此可见,瘦身的症结就在“长期”二字。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成功瘦身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还要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否则用“贵”的减肥药物,“大”的减肥手术,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药物的用户N=293,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对使用医疗瘦身药物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服药之后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特别说明:本页提及药品使用次数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用药指导,如需购药,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医疗瘦身药物满意度及评价药物效果不好,停止服用或者换一类药物通过长期专业的医疗瘦身管理来瘦身/维持体型进行自我饮食调节和运动瘦身/维持体型药物效果很好,后续不需要进行其他任何瘦身手段用药之后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我对司美格鲁肽效果非常满意“使用司美格鲁肽后,我的体重明显下降了,几乎每周都能看到变化。每周只需注射一次,方便又有效,真的是减肥的好帮手!”我觉得奥利司他效果感觉一般“奥利司他的效果还可以,但副作用比较明显。服用后经常会有油性大便和腹泻的情况,虽然体重有所减轻,但这些副作用让我有些困扰。”我不太满意司美格鲁肽的瘦身效果“我对司美格鲁肽的期待很高,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停药后体重迅速反弹,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长期使用负担较大。”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6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手术概览42.3%的人群选择进行抽脂手术,手术效果和持久性是其最关注的因素医疗瘦身手术人群基本分析样本:进行过医疗瘦身手术的用户N=159,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接受的瘦身手术类型是什么?您选择接受医疗瘦身手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在选择医疗瘦身手术时,最关注哪些方面?您在医疗瘦身手术中总共投入了多少钱?特别说明:本页提及手术类型、原因、花费、关注因素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手术推荐与指导,如需手术,请前往专业机构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医疗瘦身手术人群基本分析17.9%的瘦身人群采取过医疗瘦身手术的方式进行瘦身。抽脂手术42.3%TOP1冷冻溶脂25.2%TOP2胃束带手术22.6%TOP3手术类型手术原因37.1%存在健康问题,医生建议需要手术治疗快速减肥的需求不满意运动饮食等常规减肥方法的效果寻求医疗级瘦身手段38.4.7%.8%关注因素36.5%瘦身手术的效果和持久性34.0%医疗机构牌照资质30.2%瘦身术后的恢复时间和护理29.6%医疗机构的声誉和评价28.9%瘦身手术的安全性27.0%医生的资质和经验25.2%瘦身手术的费用和保险报销10000元以下10001-15000元15001-20000元20001-25000元25001-30000元30000元以上10.7$.5#.3.6%8.8.1%手术花费效果为王资质为先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7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手术评价医疗瘦身手术满意度超80%,术后仍需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体重管理调研结果显示,医疗瘦身手术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2.4%,40.3%用户表示手术后情况良好,无副作用等负面影响。在谈及术后措施时,值得注意的是,64.8%的受访者通过进行自我饮食调节和运动来瘦身/维持体型。这表明,虽然手术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的体重管理仍需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瘦身手术满意度及评价样本:进行过医疗瘦身手术的用户N=159,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在医疗瘦身手术后是否有以下情况?您对医疗瘦身手术评价是?您认为手术之后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特别说明:本页提及术后情况、术后措施等仅作为用户调研研究成果展示,不作为手术推荐与指导,如需手术,请前往专业机构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手术用户表示对医疗瘦身手术的效果满意40.3%8.80.6.7.0.6 .1%以上情况都没有术后并发症体重反弹过快恢复期较长术后阻碍进食或进食量少身体部位凹陷或骨骼突出手术导致的皮肤松弛#术后情况#40.3%用户表示医疗瘦身手术术后情况良好,无副作用或并发症等,整体手术满意度高手术效果不好,需要进行补充手术或修复手术进行自我饮食调节和运动来瘦身/维持体型手术效果很好,后续不需要进行其他任何瘦身手段通过长期专业的医疗瘦身管理来瘦身/维持体型手术之后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8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人群基本画像80/90后,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并可以获得5千元以上的个人月收入,注重自身因素的群体,多为医疗瘦身管理的消费客群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的性别是?请问您的最高学历是?请问您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请问您目前的个人月收入大约是?您想要瘦身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医疗瘦身管理”的人群画像医疗瘦身管理,34.5%其他手段,65.5%使用医疗瘦身管理人群占比男女分布较为平均,差异不明显性别男46.1%女53.9%1.1%8.6.9%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高学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医疗瘦身管理城市等级受大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多集中于城市线较高的地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45.9%二线城市31.5%三线城市22.5%年龄26岁以上的人群更乐于尝试医疗瘦身管理的新型手段9.4S.56.5-25岁26-35岁36-45岁个人月收入个人月收入高于5千元的人群更可以接受医疗瘦身管理服务5.5i.5%.0%5千元以下5千-1万元1万元以上瘦身原因TOP3大多人由于体型、健康等自身因素接受医疗瘦身管理服务46.2D.9A.5%改善体型外观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获得自信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39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原因及决策因素长周期陪伴与专业保障成为消费者选择医疗瘦身管理的关键因素调研结果显示,选择接受医疗瘦身管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健康问题与专业性方面。36.1%的受访者表示因个人毅力不足而寻求专业长周期陪伴,35.2%则表示存在健康问题并在医生建议下选择,33.6%表示担心手术或服药的副作用,选择较温和的方法。这表明,医疗瘦身管理以其长期陪伴、专业保障、疗效温和等特点,收获一批客户群体。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选择接受医疗瘦身管理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问您前往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消费的决策因素是什么?医疗瘦身管理的选择原因36.1%自己毅力不够,需要专业性长周期瘦身陪伴33.2%存在健康问题,医生建议需要控制体重35.2%认为商业瘦身产品服务参差补齐,寻求医疗级瘦身手段担心手术或服药的副作用,选择较温和的方法33.6%不满意运动饮食等常规减肥方法的效果33.01.1%为了拥有更好的身材和体型1.FMT(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原理:通过移植健康供体肠道菌群到接受者肠道中,以恢复或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达到多种健康效益。瘦身案例:李女士一直对抗肥胖,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效果不理想。通过接受FMT治疗,她体重显著下降,同时她感到精力充沛,皮肤也改善了许多。次世代独特技术举例2.清肠氧疗原理:通过肠道微生态重建、分段清洗技术、改善菌群平衡等达到改善肠道内环境的效果。瘦身案例:王先生采用清肠氧疗作为其减肥计划的一部分,结合饮食和运动,相较于只靠饮食运动,他的减肥效果更加明显且持久。次世代在进行治疗前均会进行严格保障。例如,肠道菌群移植前严格筛选无健康隐患的供体;在清肠氧疗前对用户进行专业的健康评估,以保证安全与疗效。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0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决策因素口碑评价是第一大决策因素,团队、服务的专业性也受到消费者重视调研结果显示,在决策因素中,机构口碑与评价(28.8%)、医疗团队资质(28.6%)以及个性化服务(28.4%)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要素。这表明,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瘦身服务时,更倾向于考虑口碑评价与专业保障。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选择接受医疗瘦身管理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问您前往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消费的决策因素是什么?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消费决策因素口碑评价28.8%团队资质28.6%机构环境26.8%个性服务28.4%机构牌照27.7%服务价格26.4%服务质量26.3%线上医疗25.7%交通位置23.2%次世代机构相应维度概览#口碑评价:评分高,评价好#团队资质次世代拥有专科医生、营养师、运动指导等专业团队,能够形成多方支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个性服务五步瘦体定制方案:专业体检-个性化诊断-实施治疗-效果监测-长期维护#机构环境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1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类型及时间近七成用户参与医疗减重服务,主要聚焦1-2个项目,且一般为长周期医疗瘦身管理服务项目与周期情况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在医疗瘦身机构中主要参与了哪类项目(大类)?你在医疗瘦身管理项目参与流程有哪些?您参与了几个医疗瘦身服务项目?您参与的医疗瘦身服务项目流程时间多长?69.6.7%细体减重消费者以减重项目为主,19.7%的人群同时参与减重与细体两大项目43.8%全面检测、评估身体指标41.6%长期维护(预防反弹,制定长期健康管理计划)39.5%效果监测(持续监测效果并调整医疗瘦身方案)37.9%实施治疗(采用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前沿医学技术)36.1%个性化诊断(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瘦身方案)#参与类型与流程#其中仅0.4%表示参与过以上所有服务流程#参与项目数量#1个2个3个4个及以上45.06.7.9%5.4%#参与项目周期#一次性1-3周1-2月1季度1.3.44.6 .5%半年1年及以上12.9.3%参与项目数量:81.7%人群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参与了医疗瘦身管理机构的1-2个项目,其中参与1个项目的人群最多,达到45.0%;参与项目周期:超三成人群参与项目的周期集中在1-2个月。综合来说,用户的消费特征为,集中某一项目,持续参与以取得成效。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2 2024.9 iResearch Inc 83.0%医疗瘦身管理消费频次及金额八成以上用户医疗瘦身管理年消费区间集中在3001-15000元之间医疗瘦身管理用户消费区间特点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在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消费平均单个项目的总计金额大约是多少?您在医疗瘦身管理机构一年的消费金额大约多少?请问您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请问您目前居住在哪个城市?79.2%0.5%3.0%4.3.5H.4.1%7.5%1.6%000元以上20001-25000元15001-20000元10001-15000元5001-10000元3001-5000元1000-3000元1000元以下年消费金额单个项目花费1.4.3F.32.9%3.2000元以上5001-10000元3001-5000元1000-3000元1000元以下年龄/单项目花费1000元以下1001-5000元5000元以上00后3.6.5%8.9后2.3v.3!.4后4.6.1.3%城市线/单项目花费1000元以下1001-5000元5000元以上一线及新一线3.0y.9.0%二线2.8w.3.9%三线4.2.0.8%年龄/年消费3000元以下3001-15000元15000元以上00后12.5.7%1.8后4.9.8.4后14.8.1%4.1%城市线/年消费3000元以下3001-15000元15000元以上一线及新一线9.5.1%6.4%二线8.5.4%9.1%三线9.2.7%9.2%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3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整体满意度75.2%人群对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持满意态度,行业瘦身成功案例丰富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满意度调研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对医疗瘦身机构服务整体满意程度如何?调研结果显示,在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的用户群体中,75.2%的瘦身人群对其持满意态度,其中,表达非常满意的人群占比11.8%。除此之外,仅有1.6%用户表示非常不满意,可见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的用户客群满意度较高,粘性较好。作为日式医疗瘦身管理企业,次世代医疗瘦身诊所服务了许多减重、细体、孕康等不同瘦身需求人群,并得到了良好的客户反馈。0.0 .0.0.0.0%非常不满意 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1.6%5.4.8c.4.8%整体满意度75.2%#成功案例#减重原始数据:身高175cm 体重91.1kg BMI 29.759岁男性 4s店经理 成功减重-13.5kg减重效果:用户评价:在次世代医疗瘦身诊所,3个月我减重了27斤,肚子小了很多,生活也方便了。细体原始数据:身高165cm 体重53.5kg BMI 19.725岁女性 公务员 成功减重-5.0kg减重效果:用户评价:腰部没赘肉了,腰臀比更好看了,体重下降了10斤,还会在次世代继续进行身材管理。孕康原始数据:身高166cm 体重67.0kg BMI 24.334岁女性 医生 成功减重-5.1kg减重效果:用户评价:生完孩子胖了34斤,在次世代调理了一个疗程,轻松瘦了10.2斤,后期也没有反弹。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4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细分满意度90后群体的整体满意度最高,达到80.8%,各年龄段人群对“医疗团队专业性”满意度均高于整体满意度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细分满意度调研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现在处在哪个年龄段?您对医疗瘦身机构各项维度满意程度如何?您对医疗瘦身机构服务整体满意程度如何?00后90后80后提供全生命周期瘦身健康管理服务66.1r.7r.4%项目效果显著,达到瘦身心理预期71.4i.2q.4%技术先进,瘦身设备科技含量高73.2r.4c.3%医疗机构资质俱全,规范性高69.6s.1p.9%服务及产品价的性价比较高78.6r.7i.4%产品成分无害,安全性高67.9r.1p.9%医疗团队服务专业85.7.3.8%医疗机构环境宜人73.2p.5s.5%整体满意度76.8.8e.8%整体满意度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5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续费消费者对医疗瘦身管理服务的持续付费意愿较强,行业的市场基础夯实调研数据显示,医疗瘦身管理机构的客户续费意愿达到67.1%,续费人群中38.0%用户是朋友或家人推荐,认为值得续费,37.2%用户认为希望能够通过机构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瘦身管理服务;不续费人群中最大的原因则是机构价格过高。这一结论表明,大多数用户对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愿意继续投资于长期身材管理。这一高续费率反映了瘦身管理机构在客户满意度和长期价值方面的成功,显示出其在维持客户忠诚度和持久关系方面的有效性,但同时应注意适当调整服务价格以挽留用户。续费32.9g.1%不续费#愿意续费的原因#不续费的考量因素#价格41.3%价格过高或性价比不高整体续费率态度28.8%服务态度不好或专业性不高效果37.0%瘦身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手段25.0%更换其他医疗瘦身手段机构25.0%更换了其他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改善6.5%已经达到瘦身效果,可自行控制口碑38.0%朋友或家人推荐,认为值得续费服务37.2%希望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瘦身管理服务服务体验好,信任该医疗瘦身机构价格34.6%套餐优惠或续费优惠吸引机构35.6%医疗瘦身管理续费意愿及原因调查效果34.0%瘦身效果显著,希望继续改善体型身材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如果医疗瘦身周期结束,是否选择续费?请问驱动您续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问您为什么不续费?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6 2024.9 iResearch Inc 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期待全生命周期服务排名首位,专业资质认证次之,定制化服务需求突出在未来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期待方面,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将提供全生命周期瘦身管理服务放在首位,具备相关的专业资质和认证也是必要条件,同时对全面化、定制化等服务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这反映出消费者对医疗瘦身管理机构在服务能力提升与资质认可上的高度关注,并且希望获得更全面和个性化的瘦身服务,以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个人偏好。机构应着眼于提升产品与服务效果,并提供个性化的瘦身方案,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与期望。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未来期待33.0%机构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瘦身管理服务31.3%具备相关的专业资质和认证30.4%服务更加定制化28.6%机构能提供全面健康指导28.6%提升机构环境舒适度27.7%精进医疗技术及设备提升瘦身效果27.5%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25.9%服务流程更加简便快捷环境资质服务效果样本:使用过医疗瘦身管理手段的用户N=560,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请问您对未来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有哪些期待?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47洞若观火:医疗瘦身国内模式解析03Market development48 2024.9 iResearch Inc 人群瘦身调研总结医疗瘦身手段效果突出,获得用户青睐,逐渐成为健康瘦身的优选根据前序章节的用户调研数据,在采取运动、商业和医疗瘦身措施的群体中,医疗瘦身的推荐度位居榜首,总体推荐度高达82.1%。紧随其后的是运动瘦身,推荐度为69.4%,而商业瘦身的推荐度则为60.1%,相对较低。尽管在接受医疗瘦身手术和药物治疗的用户中,有部分人存在了一定不良反应,但在瘦身效果上,医疗瘦身手段的有效率达到了80.0%。因此,医疗瘦身在用户评价中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健康瘦身方式。健康瘦身三大手段对比64.1c.9.0.5.8.1P.6R.2a.9%运动商业医疗达成了一部分瘦身效果达成效果,并维持体型取得瘦身效果Q:请问您采用瘦身手段是否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医疗瘦身手段的瘦身效果在用户中评价最高,其中达成效果的人群占比18.1%,达成了一部分效果的人群占比61.9%,总体达成效果高达80.0%。#运动瘦身#商业瘦身#医疗瘦身#商业乱象:37.5%的用户认为商业瘦身价格不透明或者漫天要价,36.2%的用户认为商业瘦身广告虚假宣传 不良反应:21.8%的医疗瘦身药物用户存在胃肠道反应,20.1%的医疗手术用户存在手术导致的皮肤松弛的情况 难以坚持:20.6%的用户觉得自己太懒了,不想动,19.7%的用户觉得运动太痛苦 推荐度:14.4%的用户非常推荐运动瘦身,55.0%的用户比较推荐此项手段 推荐度:9.2%的用户非常推荐商业瘦身,50.9%的用户比较推荐此项手段 推荐度:17.0%的用户非常推荐医疗瘦身,65.1%的用户比较推荐此项手段样本:过去一年采取过瘦身手段用户N=2005,于2024年8月通过艾瑞调研获得。注释:您是否推荐您采用的瘦身方式?您认为瘦身过程最大阻碍是什么?您是否经历过瘦身行业相关市场乱象?以上这些努力是否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您在医疗瘦身手术后是否有以下情况?您服用瘦身药物后是否有以下情况?49 2024.9 iResearch Inc 产业链及产业图谱分析行业参与者百花齐放,不同角度入局玩家正逐步丰富医疗瘦身服务生态医疗瘦身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中游服务提供商(包括制药公司、医疗机构和瘦身管理公司),以及下游用户。上游供应商提供药物成分、手术材料和瘦身设备;中游服务提供商研发、生产和销售减肥药物,提供减肥手术和综合瘦身管理服务;下游用户通过药店、医院或瘦身管理机构获取药物和服务,以实现健康瘦身和体型管理目标。中国医疗瘦身产业链结构与产业图谱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原料供应商手术设备生产商相关设备供应商提供药物所需原料提供手术设备,如腹腔镜等提供体脂测量仪、健身器材等设备医疗瘦身服务提供方 医疗瘦身药物 医疗瘦身手术 医疗瘦身管理生态合作伙伴技术支持饮食营养保健食品互联网医疗药店合作智能硬件健身机构.提供技术、产品与服务合作调用收费广大瘦身用户成品直供医疗瘦身解决方案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提供瘦身药物药品零售瘦身手术专业瘦身手术50 2024.9 iResearch Inc 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纳曲酮/安非他酮复方制剂利拉鲁肽注射剂司美格鲁肽注射剂贝那鲁肽注射液中国2001年获批,2007年批准为非处方药未获批未获批国内生物类似药2023年7月上市2024年6月上市2023年7月上市美国1999年获批2012年获批2014年获批原研药2014年获批2021年获批未获批运作模式-医疗瘦身药物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上市,瘦身药物不断发展升级肥胖一直是公众所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仅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产生和维持临床显著的体重减轻是具有挑战性的。瘦身药物有助于保持体重和健康,并通过抑制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来减少肥胖。近年来,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帮助人们实现了效果更好、更持久的减肥。2024年6月25日,诺和诺德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并正式进入市场。中国医疗瘦身药物市场概览来源:FDA、中国药监局、Srivastava、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特别说明:本页提及药品药品种类、临床对比仅作为资料、文献等的梳理与展示,不作为用药推荐与指导,如需购药,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2%4.6%5.0%5.2%6.8.5%奥利司他利拉鲁肽3.0mg纳曲酮/安非他酮复方制剂芬特明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司美格鲁肽2.4mg(FDA官方文件,2021)(Gadda等,2011)(Aronne等,2013)(Greenway等,2014)(FDA官方文件,2014)(Aronne等,2013)2.4mg每周一次,用药52周7.5mg芬特明 46mg托吡酯,用药1年15mg每日用药,28周最大剂量用药,56周10mg每天2次,1年120mg每天3次,1年主要体重管理药物临床减重百分比对比(剔除安慰剂效应)升级趋势日用利拉鲁肽-周用司美格鲁肽-月用AMG133,长效化药物简化治疗过程,增强成功率。使用长效化通过特殊的药物递送技术,口服药物可以在胃肠道中稳定存在并有效吸收,从而替代注射剂型,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剂型便捷化随着对肥胖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双靶点药物得到发展,多靶点药物正在研究中,期望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达到更显著的减重和代谢改善效果。追求优效化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51 2024.9 iResearch Inc 手术机制运作模式-医疗瘦身手术手术以袖状胃切除术为主,渗透率低,需求提升有望拉动其持续增长目前主流的瘦身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等。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2023年中国共开展瘦身手术3.72万台,其中以袖状胃切除术为主,占比超过80.0%。瘦身手术数量在过去几年增速较快,但与基数庞大的肥胖人群相比,瘦身手术的渗透率仍较低,究其原因,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肥胖成人,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目前公众的接受程度仍较低。依托于庞大的肥胖人口,我国瘦身手术量不断增长,未来行业增长空间广阔。中国医疗瘦身手术市场概览来源: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特别说明:本页提及手术机制与数量仅作为资料、文献等的梳理与展示,不作为手术推荐与指导,如需手术,请前往专业机构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数量6092 6340 8942 10575 11700 14087 25028 30071 37249 16.3%4.1A.0.3.6 .4w.7 .1#.9 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瘦身手术数量(台)增长率(%)袖状胃切除手术会切掉8成的胃体积,因此会降低食量,同时 减 少 刺 激 食 欲 的 荷 尔 蒙Ghrelin分泌量,食欲降低。袖状胃切除手术 重点内容: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手术优点: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胃旁路手术胃旁路手术特征为:将胃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截断小肠,重新排列小肠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降低吸收。重点内容: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手术优点:瘦身效果明显,治疗效果望长期保持。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52 2024.9 iResearch Inc 运作模式-医疗瘦身管理聚焦减重与细体两大场景,为客户精准定制方案,引领健康瘦身观念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旨在为客户提供全面、个性化的瘦身解决方案,其中次世代作为首家结合日本医疗瘦身管理理念的医疗瘦身管理机构,以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主要分为两大核心瘦身场景:减重与细体。在减重场景中,医疗瘦身管理机构运用医学检测技术,精准识别客户体重增加的根本原因,例如激素型肥胖等,并“对症下药”,为客户定制专属瘦身方案,旨在达到明显的减重效果;在细体场景下,客户对身材美学高度重视,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提供定制化的细体疗程方案,旨在塑造客户理想的体型,同时在肉眼可见的体型变化中,实现整体体重的有效控制。这两大场景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医疗瘦身管理行业的发展。医疗瘦身管理两大场景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激素型肥胖代谢型肥胖隐型肥胖肠菌型肥胖生活方式型肥胖面部与肩颈腰腹臀腿其他局部打造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促进代谢和热量消耗来实现体重的减少 安全、快速、高效,对中度至重度肥胖患者尤其有效特点需要明确自身增重原因,并寻求效果好的瘦身方式的客群客户特征12个疗程后有明显的减重成果:瘦身515kg效果作用机制 侧重于体型雕塑和身体紧致,减少局部脂肪和强化肌肉线条精准、持久、自然,适配希望优化体型比例的客户特点对身体局部外形不满意,希望获得局部体型塑造定制方案的客群客户特征12个疗程后有明显的细体成果:腰围腹围各减少15cm(瘦腰)效果减重场景细体场景个性方案个性方案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53 2024.9 iResearch Inc 运作模式-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管理机构提供完备的服务,以达到精准治疗,根除肥胖的目的医疗瘦身管理机构致力于提供科学、有效的医疗瘦身方案全流程服务,包括初步体检、个性化诊断、实施治疗、效果监测以及长期维护,采用全流程的科学管理,确保每位客户都能实现其理想的健康目标。机构依托前沿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客户提供精准且高效的瘦身治疗服务,不仅仅关注体重的减少,而是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解决肥胖的根源,改善客户的体质。次世代作为医疗瘦身管理典型企业,通过长期有效的管理方案,将健康瘦身与塑造美丽、塑造美丽与年轻状态相结合,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健康瘦身管理服务。医疗瘦身管理服务流程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详细咨询:了解客户的健康状况、瘦身需求。专业体检:包括血液检测、身体成分分析等。执行瘦身方案:使用相应设备和技术进行治疗。监控指标:持续监测客户的体脂率、腰臀比等关键指标,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定期复查:定期检测客户的健康指标,评估治疗效果。方案调整:根据复查结果,适时调整瘦身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长期健康管理: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帮助客户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预防反弹:制定饮食、运动等日常管理方案,防止体重反弹。分析结果:专业资质医生解读体检报告。制定方案:根据客户健康数据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减重或细体方案。0102030405生命仓时光机脂肪热熔仪脂肪冷冻仪通过结合生物反馈、光疗和其他现代技术,帮助用户在一个密闭而舒适的仓体中,达到瘦身和健康管理的目标。一种通过高科技手段精细加热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分解和代谢,从而达到减脂目的的设备。一种通过低温冷冻脂肪细胞,促使脂肪细胞自然凋亡并由身体代谢排出,从而达到减脂目的的非侵入性技术。专业体检个性化诊断实施治疗效果监测长期维护FMT技术FMT(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是目前在医学和健康管理领域中非常前沿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到接受者的肠道中,以恢复或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多种健康效益。清肠氧疗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肠道健康维护和治病的医疗技术,通过结合清毒和给药功能,有效改善肠道内环境。仪器技术支持健康营养方案:提供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服务流程中为客户提供科学的健康营养方案。专业团队支持:专业资质医生、营养师和运动指导团队协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药物54风起云涌:医疗瘦身行业趋势探讨04Development trend55 2024.9 iResearch Inc 行业发展趋势(1/3)政策支撑叠加科学瘦身管理服务,医疗瘦身管理迎来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疾控中心数据,国人超重及肥胖比例已接近50%。2024年颁布的三年“体重管理年”活动,更是将体重管理上升到全民高度。基于庞大的人群基数和重视程度加深,艾瑞认为医疗瘦身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到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88.1亿元。“体重管理年”活动强调广泛建立支持性环境,全民参与体重管理,这与医疗瘦身管理的产品与服务完全契合;与此同时,医疗瘦身管理以其安全性、高效性、温和性等特点,收获医疗瘦身人群青睐。因此艾瑞判断,2024-2027年间,医疗瘦身管理作为新兴市场,在政策的三年带动及自身的优秀表现下,将迎来广大的客户群体,2027年市场空间将增加至202.4亿元。将视野拉长至2030年,科学瘦身意识逐步普及,医疗瘦身管理以其长周期陪伴、科学体重管理理念,将吸引超重及肥胖人群之外的全体民众参与身材管理,其市场天花板进一步抬升,2030年有望达到649.4亿元,标志着医疗瘦身管理行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医疗瘦身行业市场空间预估202320272030 医疗瘦身管理市场空间56.11088.157.6医疗瘦身行业市场空间(亿元)医疗瘦身药物市场空间医疗瘦身手术市场空间28.9129.126.0309.61.2医疗瘦身药物医疗瘦身管理医疗瘦身手术202.42023-2030年CAGR:42.5 23-2030年CAGR:23.8 23-2030年CAGR:146.1d9.4随着GLP-1等药物的风靡,艾瑞预计医疗瘦身药物使用人数将不断增加,2023年使用医疗瘦身药物占整体超重和肥胖人群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体重管理年”政策支撑叠加服务安全、高效,医疗瘦身管理作为新兴事物迎来飞速增长期医疗瘦身行业市场空间(亿元)随着市场教育普及和手术接受度提升,艾瑞预计医疗瘦身手术台数将以较高的增长率逐年增长民众瘦身刚需奠定了医疗瘦身管理的市场基础;在此之外,其长周期、专业性和科学管理等特性将吸引更多民众,非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日常身材管理成为潜在需求,其市场天花板进一步抬升,市场空间稳步增长注释:报告所列规模数据和预测数据均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已包含四舍五入的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卫健委、疾控中心、柳叶刀、专家访谈、艾瑞iClick在线调研平台、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建模测算及绘制。56 2024.9 iResearch Inc 瘦身行业上半场方法:市场充斥着各种瘦身方法,如节食、运动、减肥产品。节食运动瘦身产品(减肥贴、燃脂裤等)效果: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可能见效,但效果往往难以持久;安全:部分手段与产品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许多减肥产品缺乏科学验证,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瘦身行业下半场短期效果 安全性低 商业属性 潜在风险长期效果 安全性高 医疗属性 健康保障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瘦身逐渐成为主流,包括药物治疗、瘦身手术和专业的医疗瘦身管理等。药物治疗瘦身手术医疗瘦身管理更有效:这些方法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能够提供更为显著和持久的瘦身效果;更安全:医疗瘦身具有科学验证、专业指导、严格监管、持续监控等特征,不仅能有效瘦身,还能在整个过程中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行业发展趋势(2/3)用户重视效果与安全双重保障,以此驱动医疗瘦身服务趋于显著和持久调研显示,效果(39.0%)和安全性(37.1%)成为用户选择瘦身方法的首要需求,这也带动了瘦身行业的持续发展。相比于商业瘦身的效果不确定性,进入瘦身下半场的医疗瘦身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双重保障。医疗瘦身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瘦身手术和专业的医疗瘦身管理等,这些方法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能够提供更为显著和持久的瘦身效果,同时通过科学验证、专业指导、严格监管、持续监控和综合治疗,能够在整个过程中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满足人们对效果和安全性的双重需求。用户医疗瘦身需求变迁趋势来源:用户调研、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在选择瘦身方法时,我最看重的是效果。我希望能找到一种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显著瘦身的方案,让我看到真实的变化。在选择瘦身方法时,安全性是我最关心的。我希望找到一种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的方案,确保整个过程是安全可靠的。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不能为了瘦身而冒任何风险。安全定制效果智能预防效果(39.0%)、安全(37.1%)成为用户首要需求。57 2024.9 iResearch Inc 行业发展趋势(3/3)医疗瘦身行业将逐步成为瘦身到维稳到健体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医疗瘦身行业正逐步演化出一套由治疗到预防,由手段单一到联合治疗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与健康管理理念不谋而合,瘦身同样需要终生监测与治疗,即“未胖先防,已胖防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瘦身行业将更加重视预防策略,通过加强公众市场教育,提高公众对肥胖预防的认知和重视。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加,医疗瘦身行业将采用多手段联合的方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不仅意味着跨学科的合作,以提高瘦身效果,更意味着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医疗瘦身行业将成为全方位、陪伴式的解决方案,涵盖用户瘦身到维稳再到健体的全周期每一个阶段。医疗瘦身全生命流程解决方案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个性化方案:根据客户健康数据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瘦身方案 长期随访:坚持瘦身后长期随访,必要时需要持续的医疗级监测,防止副作用及反弹瘦身健体通过一系列手段达到减重或细体的瘦身目的由单一到联合由单一到联合由治疗到预防 多手段联合跨学科合作 全周期管理 预防为主饮食调整运动手段药物控制医疗管理医学营养学运动学多学科合作提供全方位瘦身服务维稳由治疗到预防达到瘦身目的后维持体重及体型,避免反弹及其他副作用在瘦身取得成效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市场教育 健康医疗瘦身观的形成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升人们对肥胖及其危害的认识,唤醒群众预防肥胖的健康意识 健康生活: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等)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预防肥胖 终生监测:瘦身需要终生监测与治疗,未来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即“未胖先防,已胖防病”,避免或延缓肥胖的发生博主科普瘦身案例分享瘦身健康节目用户互动行业论坛健康讲座打通医疗瘦身宣传渠道代谢手术多种手段结合提高瘦身效果58BUSINESS COOPERATION业务合作官网企 业 微 信新 浪 微 博微 信 公 众 号400-026-联系我们59LEGAL STATEMENT版权声明本报告为艾瑞数智旗下品牌艾瑞咨询制作,其版权归属艾瑞咨询,没有经过艾瑞咨询的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或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免责条款本报告中行业数据及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公司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行业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并且结合艾瑞监测产品数据,通过艾瑞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企业数据主要为访谈获得,艾瑞咨询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尽最大努力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任何建议。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基本参考。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声明THANKS艾 瑞 咨 询 为 商 业 决 策 赋 能
第 1 页 共 41 页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本文件由 CMAC中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白皮书编委会基于成员现有工作状况和经验整理及撰写,仅供行业交流和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联系邮箱:。如需转发,请提前与工作组取得联系,联系邮箱同上。第 3 页 共 41 页目录目录第一章 医学信息概述第一章 医学信息概述.1一、医学信息.1二、医学信息专业人员.1三、医学信息团队及其职能.2四、制药企业的客户咨询.4五、相关法规要求.5六、总结.5第二章工作范畴第二章工作范畴.7第一节 医学咨询.7一、医学咨询回复一般流程.7二、医学咨询的数字化发展趋势.8第二节 咨询回复内容生成.10一、回复类型.10二、标准回复文档管理.10第三节 医学洞察.12一、医学洞察定义及识别.12二、医学信息团队识别医学洞察.13三、医学洞察的重要性.14第四节 医学信息助力新产品上市.15一、上市前阶段.15二、获批上市阶段.16三、上市后阶段.17四、结语.18第五节 推广材料.19一、推广材料审核的目的.19二、推广材料审核的范畴.19三、定义.19第六节 数智沟通.22一、医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挑战.22二、数智化创新的趋势与影响.22三、数智化创新在医学服务中的应用.24第七节 面向患者的信息服务.27一、与患者沟通的原则.27二、患者内容制作.27三、倾听患者声音,传递患者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29四、提升患者体验.30第三章 行业合作与发展第三章 行业合作与发展.31一、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行业合作的基本原则.31二、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机会.31三、国外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联盟现状.32四、中国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的合作与发展.33第四章职能未来第四章职能未来.34一、在不确定性中变革是新常态.34二、超越运营思维,关注价值创造.34三、推动医学信息作为战略资产的发展.35四、未来已来,医学信息的未来就是现在.35致谢致谢.36第 1 页 共 36 页第一章 医学信息概述第一章 医学信息概述一、医学信息一、医学信息医学信息是指与医学相关的各种数据、知识和信息,如医学研究的成果、临床实践的经验和指南、患者的健康信息、药品的研发和使用信息等。医学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医学文献、研究报告、临床试验数据、病历资料、医学图像等。医学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如学术期刊、医学数据库、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等。医学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医学研究、临床决策和医疗实践的影响。医学信息可以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HCP)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从而制定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它也可以提供临床试验数据和药品研发信息,支持新药的开发和使用。此外,医学信息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医疗管理等领域,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二、医学信息专业人员二、医学信息专业人员为了支持安全有效的用药,非营利性组织“制药公司透明医学信息合作组织”(ThePharma Collaboration for Transparent Medical Information,phactMI)于 2014 年 12月成立。phactMI是制药公司医学信息领导者的合作组织,致力于从医学信息的角度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phactMI制定并于 2015 年发布了“医学信息实践规范”(COP),定义了三个基本要素:临床和药学专业背景,医学回复科学且中立,质量标准。该 COP 还引入了术语“医学信息科学技能”来描述医学信息专业人所需的专业知识。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应接受的医学信息科学技能培训包括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即研究设计、统计方法和临床药品/器械培训)、信息整合和医学编辑。这些使得医学信息专业人员能够批判性评价科学文献,制定医学回复,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提出问询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以助力他们制定最佳临床决策1。医学信息专业人员主要负责接收和回应制药公司药品信息的主动问询。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回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主动提出的信息需求基本上遵循五个步骤:定义问题、研究主题、评价证据、综合回答和分享答案。这个过程与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问题、实验、分析/解释和结果的发表或交流)相似2,可以用其首字母的缩略词 DRESS 来总结。遵循 DRESS 方法,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可以高效地响应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需求,从而为最佳临床决策提供支持。对 DRESS 方法的详细描述如下3:Define:医学信息专业人员通过定义问题开始这一过程,这通常需要具备专业背景知识。第 2 页 共 36 页Research:明确定义问题之后是搜索生物医学文献,研究该主题的相关数据。这需要非常精通检索策略制定,利用不同的数据库就给定的主题进行检索。Evaluate:完成检索后是评价证据,医学信息专业人员使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评价临床数据。基于他们对文献的了解和专业判断,以可用的最高水平证据回复询问。Synthesize:评估证据之后是创建回复内容。通常需要基于问询人身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公众等)以及回复渠道。Share:最后一步是以清晰、准确、中立和简明的方式向问询者分享回复内容。三、医学信息团队及其职能三、医学信息团队及其职能对于制药行业来说,医学信息职能的相关服务可追溯到 1950 年代。当制药企业的药品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时,人们需要从所属公司了解准确、最新的药品信息,来帮助人们合理的使用药品。事实上,法规已经要求制药企业为所属公司的药品针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科学服务。4比如在 FDA 以及欧盟的指导性文件中,已经提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需要建立针对各自药品的科学信息服务。这其中也涉及具体的指引,比如应确保处方者应该能够获取客观、中立的科学信息,针对性的问题回复不应属于推广行为等等。基于法规的要求,良好的医学信息服务,还能有力的建立客户信任以及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声誉,甚至可能形成有特色的竞争优势。5医学信息团队(Medical Information,MI)由医学信息专业人员组成,是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和利用医学信息资源的团队。它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信息职能部门,特别是跨国制药企业的医学信息团队,主要承担的职责就是基于严谨的系统、流程、医学资源为客户提供针对各自药品的客观、准确、科学的问题回复。这种回复具有非推广性质,有助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也有利于患者的健康获益。对国内 15 家主要制药企业医学信息团队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 1.1。可见医学信息团队在答复客户问询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1、提供医学咨询和解答客户问题1、提供医学咨询和解答客户问题:医学信息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医学问询回复。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咨询需求,提供对应的相关医学知识和信息,帮助客户理解药品和疾病,以及治疗方案,支持药品的合理使用。2、收集和整理医学信息2、收集和整理医学信息:医学信息团队负责收集和整理与医学相关的各种数据、知识和信息。他们可以通过访问学术期刊、医学数据库、临床试验数据等渠道,获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临床实践指南和企业内部存档的药品信息等。3、评估和筛选医学信息3、评估和筛选医学信息:医学信息团队会对收集到的医学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其准确、可靠和适用于客户的需求。他们会考虑信息的来源、研究方法、样本量大小、结果可靠性等因素,评估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第 3 页 共 36 页4、维护医学信息系统:4、维护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团队负责维护和更新医学信息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他们可以负责建立和管理医学信息数据库,以便客户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医学信息。5、提供医学文献和参考资料5、提供医学文献和参考资料:医学信息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医学文献和参考资料,以支持临床决策的制定和医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临床指南、病例报告等,帮助客户获取最新的诊疗经验信息。6、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6、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部分医学信息团队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分享和支持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包括医学资料的审核、内(外)部的医学培训、“数智沟通”项目、医生及患者教育项目等。7、收集医学洞察和支持新产品上市准备:7、收集医学洞察和支持新产品上市准备: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以及进行各种医学信息活动时,医学信息团队可以收集医学洞察提升产品的质量或者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也可以为新产品上市准备工作提供医学信息支持。表 1.1 国内 15 家主要制药企业医学信息团队工作职责调研结果回复 HCP 医学咨询14(93.3%)支持内部同事提交的 HCP 咨询14(93.3%)定期向内部利益相关者推送 MI 时讯14(93.3%)开发和维护药品或疾病的核心信息13(86.7%)制作科学回复文档13(86.7%)为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培训12(80.0%)定期向内部利益相关者分享 MI 客户12(80.0%)处理患者来电9(60.0%)设立医学或 MI 会议展台8(53.3%)向外部 HCP 推送最新的科学信息7(46.7%)审核非推广材料5(33.3%)为外部 HCP 提供培训4(26.7%)第 4 页 共 36 页审核推广材料4(26.7%)负责或参与医生教育项目2(13.3%)负责或参与患者教育项目1(6.7%)总的来说,医学信息团队在处理客户咨询方面承担着相当于机构门户的角色。他们接收客户咨询,通过收集、整理和评估医学信息并生成答复内容,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医学知识,促进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应用。他们也将接收到的产品质量、医保报销、价格以及购买途径等非医学相关咨询转发给相应团队处理。除此之外,医学信息团队的工作通常也涉及基于互动生成客户洞察、支持产品上市、审核医学材料、开展“数智沟通”及患者支持项目等。四、制药企业的客户咨询四、制药企业的客户咨询制药企业的客户咨询是指患者、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其他相关人员向制药企业咨询有关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信息、使用方法、功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医学问询。客户咨询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信息咨询:1、产品信息咨询:客户可能会向制药企业咨询有关特定药品或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包括药品的适应症、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2、产品质量投诉或咨询2、产品质量投诉或咨询:客户可能会报告产品质量问题,发起质量投诉,或者咨询产品的包装,来源,原材料信息等质量相关问题。3、不良反应上报和安全性咨询3、不良反应上报和安全性咨询:客户可能会报告不良反应,或咨询关于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及用药监测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了解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4、临床应用咨询:4、临床应用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可能会向制药企业咨询关于药品的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数据、临床试验进展等方面的问题,以支持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制定。5、药物相互作用咨询5、药物相互作用咨询:客户可能会咨询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以了解某种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联合使用是否安全。6、药物价格和报销问题咨询6、药物价格和报销问题咨询:客户可能会向制药企业咨询关于药物价格、医保政策、报销情况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了解药物的经济性情况。第 5 页 共 36 页五、相关法规要求五、相关法规要求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三十五条、药品零售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等药学服务的管理”。第一百七十五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收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二百六十九条、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因此制药企业通过设立医学信息团队和(或)产品咨询热线,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投诉的接收渠道,也用于接收和回复客户咨询,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信息,确保客户能够安全有效地正确使用药品或医疗器械。国内 15 家主要制药企业呼叫中心设置情况如表 1.2。表 1.2 国内 15 家主要制药企业呼叫中心设置情况调研结果没有,由医学信息团队负责处理来电5(33.3%)有,外包呼叫中心5(33.3%)有,内部呼叫中心2(13.3%)有,其他部门负责呼叫中心3(20.0%)六、总结六、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的获取和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医学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使得医学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更加方便和安全。医学信息团队提供药品信息服务,助力医疗决策,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也帮助患者合理使用公司药品,给患者健康带来获益。因此,医学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制药企业的中一个重要领域。本章参考文献:1phactMI Medical Information Code of Practice The Pharma Collaboration forTransparent Medical Information:phacMI.Medical Information Code of Practice|phactMI.Accessed 21 December 2023第 6 页 共 36 页2Britanica TEoE.Scientific method:Encyclopedia Britannica.Scientific method|Definition,Steps,&Application|Britannica.Accessed 21 December 20233Albano,D.,Pragga,F.,Rai,R.et al.The Medical Information Scientific Process:Define,Research,Evaluate,Synthesize,and Share(DRESS).Ther Innov Regul Sci,56,405414(2022).https:/doi.org/10.1007/s43441-021-00366-w4Robyn E Rennick,Ana Barrias et al.To Surf or not to surf?Accessing Reliable,Accurate Medical Information.J Gen Pract 2019.5John P.Griffin.The textbook of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7th edition 2013本章作者甘我挺第 7 页 共 36 页第二章工作范畴第二章工作范畴第一节 医学咨询第一节 医学咨询在当今制药行业中,制药公司被认为是其药品及其所覆盖的治疗领域的主要信息资源,也被监管机构允许就咨询者主动提出的、特定的咨询进行回复。医学咨询回复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客观、公正、准确、完整的咨询回复,为咨询者提供所需科学信息,助力临床决策,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制药公司的医学信息团队在医学咨询回复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着包括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在内的外部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医学咨询回复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一、医学咨询回复一般流程一、医学咨询回复一般流程1、接收医学咨询1、接收医学咨询流程的第一步是接收来自包括医疗卫生专业人士(HCP)、患者在内的客户的咨询。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由客户自发进行提问,包括电话热线、电子邮件、在线聊天或专门的医学信息平台。对于 HCP 也可能通过公司的销售或者医学部其他职能部门同事代替咨询者转交提问。这一环节设计应当确保提问渠道易触达,提问的步骤简便、易用,以便 HCP 能够轻松提出问题。医学信息团队在接收医学咨询的过程中确保问题的具体性,避免由于问题过于宽泛而无法给与准确、针对性的回复。同时,医学信息团队作为咨询接收方,应当关注不良事件和/或产品投诉的描述,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公司相关流程上报相关事件。2、信息搜集与整理2、信息搜集与整理在收到医学咨询后,医学信息团队将展开信息搜集的工作。这可能涉及查阅内部数据库、最新研究文献和其他可靠信息来源。目前许多医学信息团队会制作药品相关的标准回复内容以保证针对同一类型问题有公司统一回复。因此建议以此类标准内容作为优选回复。如果没有标准回复内容可用,则建议准备定制化的内容进行回复。可以利用公开可获取的数据,但需注意遵循国家法规,版权保护、隐私限制、数据禁运及数据保护等相关规定,以确保回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为了更好地定制回复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3、回复内容准备3、回复内容准备第 8 页 共 36 页医学信息团队负责在汇总信息后产出高质量回复内容,确保信息准确客观、科学严谨,同时需注意回复的内容或描述仅限于对科学数据的事实性汇总回顾,不提供任何观点或结论性陈述。对于来自 HCP 的医学咨询,在回复内容的适当位置建议添加提示及声明,例如仅供个人学习,不用于商业推广等。对于来自包括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内的消费者的药品咨询,回复内容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提供官方、可信赖来源的信息。如果药品为处方药,应提示咨询者遵医嘱用药。4、回复内容发送4、回复内容发送回复准备就绪后,通过预先设定的回复渠道将内容发送给客户。在这一步骤中,及时性至关重要,以确保客户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5、跟踪与反馈5、跟踪与反馈在提供回复后,建议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通过跟踪回复的使用情况和提问者的反馈,医学信息团队可以不断改进回复的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个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描述,以避免信息传递中的误差和延误。二、医学咨询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二、医学咨询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时代,客户对于医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信息的形式和获取渠道方面正逐渐发生着的变化。客户需要更简洁、精炼的回答,同时也希望在方便的时间、以他们偏好的方式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包括电话、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医学信息服务在迎合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方面面临挑战,其中医学咨询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呈现出多个趋势,这些趋势对医学咨询回复的管理和实践正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线咨询平台的兴起: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咨询平台变得越来越流行。医学咨询逐渐从传统的书面回复或电话回复转向在线平台,例如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实时的交流途径。数据分析和智能回复: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医学咨询回复能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工具和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数据,为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回复提供支持。虚拟医学咨询助手:虚拟助手和聊天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咨询的回复可以更加自动化。这些虚拟助手可以处理常见问题,提供基本信息或标准的医学回复,释放医学信息人员的部分精力,让他们更专注于内容策略、科学洞见等复杂的业务。同时,MI 的信息提供也不再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客户可以全天互动获取所需的信息。第 9 页 共 36 页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内部分享时应当注意隐私保护,符合公司合规要求。与此同时,数字化医学咨询平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患者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得到安全储存和传输,以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法律。本节作者叶苑菁第 10 页 共 36 页第二节 咨询回复内容生成第二节 咨询回复内容生成医学信息咨询回复内容由医学信息团队或医学部等相应职能开发,用于回复来自内部和外部客户自发的医学信息咨询。外部客户包括 HCP、患者、公众等。一、回复类型一、回复类型1、标准回复文档1、标准回复文档常见问题回复文档(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FAQ):内容一般来源于药品说明书/处方信息,较为简短,主要用于回复患者及公众关于药品信息的咨询,例如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储藏条件等。科学回复文档(Scientific Response Document,SRD):内容一般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指南共识、公司内部药品信息文档等,主要用于回复 HCP 关于药品及临床应用的某些特定专业主题的咨询。2、定制化回复2、定制化回复在没有标准回复文档提供的情况下,可基于 HCP 的具体问题搜索相关中英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 等)、临床研究数据库、科学大会官方网站等,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等提供定制化回复。二、二、标准回复文档管理标准回复文档管理1、流程管理1、流程管理可参考“第一章 医学信息概述“中提到的 DRESS 方法,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标准回复文档管理。确定主题:一般依据已有的标准回复文档使用情况、历史高频问题、客户反馈、新产品/适应症上市计划等,确定需要创建或更新的标准回复文档主题。创建内容:搜索最新的相关信息,确保按照科学、客观、准确、平衡的原则撰写,标明参考来源,并保持更新(例如及时反映说明书更新、安全信息更新、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发表等)。如果内容来自总部或公司其他国家的科学回复文档,应注意根据本地说明书进行修改,添加本地数据或指南、本地法律法规声明等。同时确保遵守版权规定。审批:确保在使用前获得必要审批人的审查和批准,例如医学信息、医学部、注册部、药物安全、质量部等。第 11 页 共 36 页周期管理:设置文档的有效期(例如 12 个月),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并对文档通过系统或其他方式合理存档管理。2、质量管理2、质量管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文档使用率、客户满意度等。3、未来创新3、未来创新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更加用户友好、回答更快速准确的内容。本节作者 黄燕芳第 12 页 共 36 页第三节 医学洞察第三节 医学洞察一、医学洞察定义及识别一、医学洞察定义及识别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及公众等向制药公司提出医学问询等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信息团队会接收到大量的客户需求信息,进而建立起稳定的医学信息数据库。这就为识别需求缺口及医学洞察进而提升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很好的机会。1、医学洞察的定义1、医学洞察的定义一项在phactMITM的31家成员公司中进行的调查研究1对医学洞察进行了很好的定义。该研究旨在了解制药行业如何识别医学洞察,以及医学信息团队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根据针对医学洞察定义和来源的基本调查制作出词云图(如图 2.1)。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问卷,深入探讨如何识别医学洞察并采取后续行动,以及如何分享和交流医学洞察。根据调查结果将医学洞察定义为“对信息趋势背后的原因的更深入理解,进而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行动”。这个定义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医学洞察不仅仅是数据,更是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二是医学洞察并非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因为有的医学洞察是确证性的,无需采取进一步措施。图 2.1 医学洞察定义的词云图第 13 页 共 36 页2、医学洞察的识别2、医学洞察的识别医学洞察的识别可以由制药公司内部各种职能部门进行,通常有医学信息、医学沟通、患者安全等部门。多数情况下,这项工作在各个部门内独立完成,并来源于其特定数据库。但值得强调的是,医学洞察的识别不是,也不应该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为了确定有深度且有意义的医学洞察,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二、医学信息团队识别医学洞察二、医学信息团队识别医学洞察医学信息团队是一个面向客户的职能部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等客户向制药公司索取药品相关信息的常规渠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接收到大量的客户需求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还为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在识别市场空白和获取医学洞察方面,医学信息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工作不仅关乎药品信息的传递,更是对医学知识和客户需求深入理解和挖掘的过程。1、源于咨询客户的医学洞察1、源于咨询客户的医学洞察医学信息团队主要是在处理客户咨询的过程中通过汇总分析客户咨询来获得医学洞察,这一过程可以总结为连接医药企业内外部的两个闭环:一是接收医学咨询,按法规要求识别和上报不良事件及产品投诉,然后搜集、整理和评估相关医学资料,制备 FAQ 和标准回复文档等咨询答复内容,并及时、准确、客观地答复客户,形成客户咨询的接收和答复闭环。二是汇总医学咨询记录,分析客户需求,识别潜在的需求,生成医学洞察,通过反哺实现产品的改善提升,进而分析之后接收到的医学咨询以评估成效,使医学洞察的收集和使用形成闭环。2、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医学洞察2、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医学洞察医学信息团队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医学洞察,例如:医学信息团队可以通过搭建“数智沟通”等数字项目,医生及患者教育项目等客户支持互动平台,在互动交流中收集医学洞察。由于来自不同的客户群体,这些医学洞察对来自咨询客户的医学洞察形成了很好的补充。除了从客户群体中收集医学洞察,医学信息团队在处理医学信息材料的过程中也可以去识别和收集医学洞察,例如来自医学前沿信息的医学洞察,以及在进行文献监测、竞品分析等医学信息处理工作时获得的医学洞察。第 14 页 共 36 页三、医学洞察的重要性三、医学洞察的重要性收集有关客户问询、偏好和需求的医学洞察对制药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这些医学洞察可以助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做出治疗决策,为其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积极影响,使患者的健康获益。1、可直接应用于1、可直接应用于 MI 功能。功能。如识别客户的潜在信息需求,进而创建或更新对应的标准回复文档或 FAQ 等医学材料。2、可给更广泛的医学事务职能赋能。2、可给更广泛的医学事务职能赋能。包括为医学沟通团队的重点方向提供参考,也可能带来新的临床研究启发,或者为完善现有研究设计提供信息。3、可能会产生超出医学事务范围的影响。3、可能会产生超出医学事务范围的影响。如进一步稳定性研究的需求,市场研究的导向,以及市场需求缺口的识别进而扩大获益人群等。本节参考文献:1 Cadogan,A.A.,Lau,J.,Wnorowski,S.et al.Defining Insights.Ther Innov RegulSci 57,12291237(2023).https:/doi.org/10.1007/s43441-023-00554-w本节作者甘我挺第 15 页 共 36 页第四节 医学信息助力新产品上市第四节 医学信息助力新产品上市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攀升,每一个经历重重考验、最终突出重围得以获批上市的药物,都被寄予厚望,我们期待新的药物可以改变治疗格局,为医生提供新的武器,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于制药公司,当然也期待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投入到后续管线的研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近年医疗市场的政策和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审批加速、创新药井喷、医保扩容、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等一系列组合拳的刺激下,药品的生命周期也呈现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景象:创新药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以及更早被纳入医保,带来销售额的快速攀升;但一致性评价、高质量仿制药的冲击以及带量采购,又会引起更陡峭的专利悬崖(图 2.2)。在专利悬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让新产品的上升曲线前移,更早地实现更高增长,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控的最优策略。对于医学信息团队(Medical Information,MI),在这一变革中如何适应形势、更好地服务内外部客户,引领改变,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图 2.2药品生命周期的改变一、上市前阶段一、上市前阶段当前,整个制药行业对于新产品的规划都在提前,从研发到临床,从医学到市场,从工厂到渠道,从销售到准入,很多岗位在新产品获批前三年就已设立。所以 MI 也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可参考的时间点,尽早布局。1、咨询回复/回复文档准备1、咨询回复/回复文档准备在新产品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前,MI 也经常会接收到一些关于该产品的相关问询,尤其是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和同类最优(Best in Class)的产品,以及一些在临床研究中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结局的产品。在这一阶段,患者的咨询一般主要是关于药品预期的获批/上市时间、拟批准适应症、价格、如何获取、如何入组临床第 16 页 共 36 页研究等;医生主要关注该药品的核心临床研究数据。此外,对于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港澳地区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我国也在博鳌和大湾区进行了先行先试,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更早获得尚未在国内正式完全批准的药物,所以也不排除某些医生和患者已经有了该产品的使用经验,更深入地咨询该药品的用法用量、特殊人群使用、不良事件管理等问题。MI 需要基于客户需求甚至预判客户需求,制作相关标准回复文档,高质高效地回复客户咨询。2、客户洞察2、客户洞察基于以上咨询,MI 可以制作客户洞察(Customer Insight)报告,将收到的客户咨询进行汇总、分析,并分享给对应的内部合作伙伴。为了提高报告的数据量以及含金量,我们还可以汇总全球的医学信息客户互动数据,相信会更有参考价值。3、学术会议展台3、学术会议展台MI 与医学部在学术会议上可以设立独立的医学展台,有别于商业展台,医学展台在合规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展示公司后续产品线,包含未上市的产品,以科学交流为主,需避免推广嫌疑,比如在研产品概览、作用机制海报、作用机制视频等等。4、疾病教育4、疾病教育一些新产品触碰到公司首次涉及的治疗领域,或者是全球首创的产品,抑或是一个对公众和医生而言非常陌生的疾病,比如罕见病,在这些情形下,疾病教育至关重要。MI 可以基于已有的内外部电子平台,制作和推送疾病知识,培育沃土,以便新产品上市后的茁壮成长,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5、内部协作5、内部协作成功的新产品上市,离不开内部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和密切协同,新产品上市几乎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区别在于各部门进入有早有晚。在新产品上市前三年,公司内部专职支持该产品的岗位非常稀少,尽早与内部合作伙伴的互动,更能体现 MI 工作的主动性、重要性,也更容易被认可。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其他可考虑的一些工作包括:药品文献监测、指南更新、竞品分析、职能介绍、电子平台介绍、工作计划分享等。二、获批上市阶段二、获批上市阶段新产品获批后,MI 会进入到一段非常紧张、繁忙的阶段,例如咨询处理系统中部署新产品、回复急剧涌入的咨询、制作及更新标准回复文档、及时地分享客户洞察报告、持续制作疾病教育内容等,这些工作在新产品获批后仍将持续,并且数量更大,由于这些内容在前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另有如下事项可以在此阶段启动。第 17 页 共 36 页1、MI 内部培训1、MI 内部培训为了保证新产品的咨询得到专业的回复,在产品获批后,产品负责人有必要基于最新的说明书以及产品资料对整个 MI 团队进行一次系统的产品培训,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回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产品负责人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医学部的产品培训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2、电子平台2、电子平台新产品获批后,其产品说明书、标准回复文档、疾病知识、临床指南、领域进展等既往制作的材料,均可以部署在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患者的电子平台上,实现 7*24h服务。也可以继续制作更多的精品内容,让这些科学、准确的内容得到广泛、高效的暴露,并且易访易用,切实地服务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最终帮助患者合理用药。3、产品知识库3、产品知识库此阶段大量销售同事陆续上岗,MI 可以与医学部合作,打造产品知识库,汇总并及时更新产品核心研究、常见问答、领域进展、指南共识、竞品信息、行业动态等,用专业赋能销售。4、深厚的友谊来自不断的自我介绍4、深厚的友谊来自不断的自我介绍随着各职能同事的扩增,很多新加入的同事对 MI 这一职能可能比较陌生,MI 可以主动安排面向内部销售、医学、市场等部门同事的职能介绍、资源介绍,为未来的紧密合作夯实基础。三、上市后阶段三、上市后阶段经历过新产品上市前阶段的早期筹备、获批上市阶段的繁忙与阵痛,我们基本实现了新产品内容与平台的“从无到有”,进入到相对平稳的上市后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考虑“从有到优”,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创新。既往的工作仍将继续,新的突破也需考量。1、内容创新1、内容创新未来已来,随着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迅猛发展,尤其是 ChatGPT 类大模型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利用 AI 撰写医学内容、创作医学图片和医学视频已经成为现实,这将极大地提升创作效率,降低制作门槛。另外,关于 MI 内容,在传统的文字版标准回复文档以及疾病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适应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形式,包括图文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第 18 页 共 36 页式、结构化导航格式、适用于短信/微信聊天的简短文字格式等,也可多种形式进行组合,让客户自行选择。2、渠道创新2、渠道创新关于 MI 渠道,除了公司自运营平台,也可拓展至外部第三方平台,以及各种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这里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合规因素,需要与法律、合规同事探讨可行的方案。3、3、内部协作内部协作新产品上市后,随着各职能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新产品逐步获得了更丰富的医学证据、更广泛的客户覆盖、更深入的品牌认可、更多元的沟通平台,这些都会对 MI 的内容与平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与内部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尤为重要,确保MI 的内容科学准确、更新及时,平台交叉互联、资源整合,实现齐头并进,避免闭门造车,最终沦为信息孤岛。图 2.3医学信息新产品支持概览四、结语四、结语新产品、新征程、新希望!在新产品上市过程中,医学信息基于自身专业技能,秉承尽早介入的原则,借助多渠道医学沟通平台,在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的互动中传递产品信息,助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做出最佳临床决策,帮助患者合理使用药品;对内全方位合作,反馈客户声音。期待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绽放精彩。本节作者 张国强第 19 页 共 36 页第五节 推广材料一、推广材料审核的目的第五节 推广材料一、推广材料审核的目的传达有关药品和疾病的信息是制药企业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反映了公司合规标准以及行为准则。为了帮助确保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其他客户提供的材料(即推广材料)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这些材料需要接受审核。审核团队通常由来自医学、法律和监管职能的人员组成(如适用)。在审核过程中,每位负责审核的人员以合作的方式工作,以帮助确保满足业务需求同时满足:临床和科学信息的准确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如:RDPAC 行业行为准则)遵守公司政策二、推广材料审核的范畴二、推广材料审核的范畴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医疗卫生组织、患者组织和患者之间的医学互动交流,以及药品的推广活动中所用的材料:涉及到疾病和/或药品,以推广或教育为目的,针对医学专业人士、公众/患者、以及销售培训的材料。为促进科学交流或对受众进行有关临床、医学或科学重要性的医学教育,而非为了促进药物或疫苗的销售或使用,无商业影响、非推广使用且以事实、准确和平衡的方式传达临床、医学或科学信息的材料属于非推广性的材料不属于该范畴。亦不适用于针对为回答针对某个药品的具体医学问询而进行的往来函件及其附随的非推广类信息资料。三、定义三、定义“推广”指由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互联网,以促进其药品的处方、推荐、供应、用于病人或为病人自用等为目的的,针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所进行的或组织、赞助的任何行为或活动。推广目的是传达真实、准确和平衡的信息,以便进一步销售或正确使用符合药品获批适应症的药物或疫苗“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指医疗、牙科、药剂或护理领域中的专业人员,或其他任何在其专业活动中可能开具药品处方或推荐、采购、供应药品或将药品用于病人的人员。第 20 页 共 36 页“医疗卫生组织”指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任何专业活动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医学协会、医师协会和医院协会行业协会慈善基金会1、审核的一般原则1、审核的一般原则这些指南提供了基本的材料审核框架和原则参考,具体请遵守各公司的相关要求:药品信息推广应与中国药品主管部门批准的药品信息相一致。材料推广信息应当清楚、易理解、准确、客观、公正、和高度完整。材料不应通过曲解、夸大、过分强调、忽视、或其他方式误导他人。材料审核始终遵守公司的价值观和标准,以及行业行为准则(如:RDPAC)。一般应避免使用诸如“安全”、“无副作用”之类的描述性用语,如需使用也须有充分的科学论证。材料必须符合公司政策。药品信息推广应与中国药品主管部门批准的药品信息相一致。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所有材料均有规定的有效期。所有审核决定/批准须记录在适当的系统中,方便追溯审查。当材料不再与当下提供的信息一致(例如,在药品说明书更新情况下)或医学科学、法律实践或两者均不支持材料传达的信息时,取消材料批准。材料中提及的药品推广信息、数据及表述均需要证据支持(为确保信息解读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推荐完整表述引用证据的临床研究设计和主要研究终点并附相关的参考文献)强烈建议使用高质量的已发表的参考文献来创建和支持推广材料,必要时进行医学评估是否合适引用。第 21 页 共 36 页材料中应包括处方信息概要,包括已经批准的一项或多项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对禁忌症提示和副作用的简要说明。2、医学审核人的职责2、医学审核人的职责负责医学审核的人员必须有足够知识有相应的资质,并遵守相关的审核标准(SOP)、公司政策和法律法规。职责包括:1在帮助项目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提供以下医学审核建议:材料与适当的获批药品说明书一致,并以公平、科学、均衡的方式呈现;材料声明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惯例要求;材料不是虚假的或具有误导性的。2材料声明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惯例要求:确保选定的安全性信息或获批的简要药品信息概要是审查过程的一部分,并酌情纳入材料中。确保选定的安全性信息或获批的简要药品信息概要是审查过程的一部分,并酌情纳入材料中。负责(与业务和法规部门一起)遵守法规和公司政策和标准。将真实世界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患者安全性问题/医学适当性的评价。确认临床研究解读的准确性、科学有效性和质量。如果内容的目的或意图出现问题或冲突,联系相应的法律和合规同事进行进一步审核。根据医学相关性,对提交已审核/延期审核的超过有效期使用的材料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批准本节作者 乔丽云第 22 页 共 36 页第六节 数智沟通一、医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挑战第六节 数智沟通一、医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挑战医学信息服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向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相关医学知识、临床指南、药物信息、学术文献和研究数据等服务。它旨在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支持临床决策和医学教育。医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在于:1、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1、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医学信息服务通过整理、解读和传播医学知识,可以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医疗信息,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决策;2、促进药物合理使用:2、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医学信息服务可以向医生提供药物的临床指南、研究数据和药物信息,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适应症,从而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3、支持临床决策和管理:3、支持临床决策和管理:医学信息服务可以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南、药物交互作用、药物副作用等信息,帮助医生做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临床决策的质量和效果;4、促进医学教育与持续专业发展:4、促进医学教育与持续专业发展:医学信息服务可以提供学术会议、培训活动和专家咨询等机会,帮助医生和药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增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专业能力;5、促进科学研究与创新:5、促进科学研究与创新:医学信息服务可以收集和整理医学文献、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经验,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创新。但医学信息服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量庞大、数据质量不一、技术更新快以及竞争压力等。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可能解决相关的部分挑战。目前社交媒体已成为患者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主要数字医疗信息源之一,改变了公众如何访问医疗信息并告知其寻求健康的行为,毫无疑问,COVID-19 大流行加速了数字化转型,并使医学信息服务处于前沿地位。二、数智化创新的趋势与影响二、数智化创新的趋势与影响由于医学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性以及与内外客户连接的桥梁作用,其可能从支持的角色进一步过渡到战略领导角色(如图 2.4)所示。第 23 页 共 36 页图 2.4 制药行业医学服务的演变数字化创新能力仍然需要与跨部门的密切配合。其关键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广泛的领域: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互动、外部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数据生成和应用。1、加强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HCP)的互动,并拓宽合作广度1、加强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HCP)的互动,并拓宽合作广度医务工作需要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医学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包括与数字化创新和具有影响力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付费方和患者组织的合作交流。利用根据个体需求和偏好的数据分析进行定制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数字工具将取代许多现今的面对面交互,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学术互动。2、加强外部合作伙伴关系2、加强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医务工作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如学术机构、患者团体和政府机构等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合作,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工具,提高医学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效率,以及实现更好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3、数据生成和应用3、数据生成和应用医学信息服务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数据的生成和应用,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真实世界证据和健康经济学数据等。这将有助于支持决策制定和优化医疗实践。有意义的数据生成,特别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成为医学事务未来职责的核心。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结合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有望促进改善预后和诊断模型。可用数据将呈指数增长。通过“大数据”,可以推动预测、发现比较有效性研究,以应对患者人群的复杂性。利用新工具和新技术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从而推动临床实践的变革。这些第 24 页 共 36 页是未来 10 年医学信息服务的关键战略目标(如图 2.5),旨在推动医学知识的交流和应用,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体验。图 2.5 未来 10 年医学信息服务的关键策略目标三、数智化创新在医学服务中的应用三、数智化创新在医学服务中的应用数智化将是唯一可扩展的医学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大规模患者群体中不理想的医疗服务水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学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医学数据,并提供个性化的医学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同时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推荐和健康管理建议。推动数智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以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学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建立在线知识库、学术交流平台和在线培训系统,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方便的医学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到 2030 年,对大规模患者群体而言,数智化参与将是能够可量化地减少低效医疗服务的唯一可扩展解决方案。麦肯锡 2022 年对美国医生的一项尚未发布调查发现,超过 1/4 的医生希望未来几年减少面对面接触,增加与制药公司的数字化交流。60%的受访者表示,整合制药公司跨渠道的互动对他们的体验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年中,大多数医学团队已开始建立新的数字渠道、内容格式和方法,以针对不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群体定制参与方式;然而,似乎没有任何组织能够提供一体化体验所需的渠道协调(图 2.6)。商业机构在利用分析了解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偏好并为其提供定制参与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我们可以合规地利用一些数据和分析,但还需要开发专门的模块来衡量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教育、临床决策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第 25 页 共 36 页为了实现该目的,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生成和应用1、数据生成和应用实现渠道和内容卓越,需要为每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量身定制其内容。通过数字化渠道可能能够提取和整合所有可用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行为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咨询委员会洞察、医学网站数据、医疗记录、索赔数据、参加大会和社交媒体。2、拓展和协调渠道2、拓展和协调渠道我们习惯通过传统渠道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交流互动、协同合作,但大部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会在工作时间内外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估计有 14%的时间每天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超过 4 个小时,42%的时间超过 2 个小时。未来,通过数智化沟通可在各种渠道和议题上实现无缝、协调和合规的互动体验,将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术信息。3、过渡到新的内容格式3、过渡到新的内容格式为了传递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医生的注意力并传达持久的学术信息,我们可以创建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并开发新的格式和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以加强关键概念、提高记忆。通过动态数据可视化快速吸引并保持注意力。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并具有强大的应用,包括引用已发表的文章、试验数据和现有医学内容开发新的音频、图像、文本、模拟和视频等。实现内容、渠道和客户数据协调参与的完整旅程并不是现有能力的小幅升级,而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转型之旅。往数智化方向发展可以重塑或取代传统的医学事务的部分工作角色,以及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互动方式。最重要的是,可能在整个组织中实现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第 26 页 共 36 页图 2.6 内容、渠道、数据精准协调驱动的个体化客户互动模式本节参考文献:1 Li YB,Wang XQ,Lin XL,Hajli M.Seeking and shar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 socialmedia:a net valence model and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Technol Forecast Soc Change2018;126:28-402Daniel F,etc.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MedicalAffairs Sparked by the Pandemic:Insights and Learnings from COVID19 Era and Beyond.PharmaceuticalMedicine.2022;36:1103McKinsey&Company.Avision for medical affairs 2030:Five priorities forleaders to accelerate patient impact(2023)4 Hulsen T,Jamuar SS,MoodyAR,et al.From big data to precision medicine.FrontMed.2019;6:3434.本节作者 乔丽云第 27 页 共 36 页第七节 面向患者的信息服务一、与患者沟通的原则第七节 面向患者的信息服务一、与患者沟通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是医学信息团队的核心价值之一。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患者正确理解药品信息,合理使用药品,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和疾病信息服务,赋能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来,最终造福患者。医学信息团队在为患者解答关于药品的咨询问题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与患者以友好、平等的方式沟通公正客观非推广性质不涉及特定患者的诊断、治疗建议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提供可信赖来源的信息。二、患者内容制作二、患者内容制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接触到药品说明书,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患者设计的药品说明书。患者理解说明书的专业术语、统计数据时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医学信息团队所制作的患者内容,正是要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药品信息,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患者的教育背景千差万别,制作患者内容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特点。这里就需要了解健康素养的理念。1、健康素养定义及核心能力1、健康素养定义及核心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健康素养是一种通过日常活动、社会交往和跨世代积累的个人知识和能力,它使个体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评价、应用信息和服务,从而促进和维护自身和周围人的健康。这种个人知识和技能可由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可及性来调节1。根据健康素养的定义,良好的健康素养需要具有访问、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这四种核心能力,如图 2.6 所示。这些能力中的每一项都代表着健康素养的一个关键维度2。健康素养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做出与疾病相关的决策时尤为重要。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预防第 28 页 共 36 页疾病,而且有助于在疾病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使人们能够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进而改善疾病预后。图 2.6健康素养的核心能力基于对健康素养核心能力的理解,在创建患者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通俗易懂,还要考虑这些内容对于患者来说是否易于获取,是否对患者有帮助,进而激发患者为促进和维护健康而采取行动。2、患者内容创建的步骤、指导原则和工具2、患者内容创建的步骤、指导原则和工具对于为特定患者群制作内容,有如下推荐步骤:图 2.7 创建患者内容的步骤推荐各国卫生机构或行业协会在面向患者的内容创建方面制定了相关指导原则,以确保内容具有可读性、易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受众的范围。以下列举了数家知名机构发布的指导原则:第 29 页 共 36 页 FDA.Federal Plain Language Guidelines.https:/www.plainlanguage.gov/guidelines/US CDC.Simply put:a guide for creating easy-to understand materials.https:/www.cdc.gov/healthliteracy/pdf/Simply_Put.pdf NIH.Clear&Simple:Developing Effective Print Materials for Low-literacy Audiences.https:/www.nih.gov/institutes-nih/nih-office-director/office-communications-public-liaison/clear-communication/clear-simple EMA.Guideline on readability of the labelling and package leaflet of medicinal product for human use.https:/ec.europa.eu/health/sites/default/files/files/eudralex/vol-2/c/2009_01_12_readability_guideline_final_en.pdf Bristol-Myers Squibb.The universal patient language 2017.https:/www.upl.org患者内容评估工具: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The Patient Education MaterialsAssessment Tool(PEMAT)and Users Guide https:/www.ahrq.gov/health-literacy/patient-education/pemat-p.htm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Materialshttp:/aspiruslibrary.org/literacy/SAM.pdf 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Hibbard et al.2005https:/ Consumer Health Activation Index(CHAI).Wolf et al.2018https:/ 30 页 共 36 页疾病旅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建议将这种患者洞察-反馈-评估-行动的跨部门互动周期化、制度化。四、提升患者体验四、提升患者体验无论是电话、邮件等传统渠道,还是网站、社交媒体等数字渠道,对于医学信息服务建议设置满意度调查或是其他类型的评估问卷,确保有渠道直接收集患者反馈,为分析、评估服务质量提供量化数据,以便目标设定时作为基线值参考,不断优化医学信息服务。定期分析患者反馈和投诉,能让我们了解患者在接受医学信息服务时,存在哪些痛点和尚未满足的需求,便于我们找到改进的方向并及时调整。此外,企业中可能有多个面向患者的职能部门,面向患者的职能介绍、需求转交、响应速度、对于患者预期的管理等细节都会直接影响患者体验,甚至影响公司声誉。相关部门之间要加深理解与合作,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共同打造高效、顺畅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提升患者体验,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患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本节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 EB/OL.(1998-06-16).2024-02-06.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50161/9789240038349-eng.pdf?sequence=12 Srensen K,Van den Broucke S,Fullam J,et al.Health literacy and public health:asystematic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definitions and models J.BMC Public Health,2012,12:80.本节作者谈澍第 31 页 共 36 页第三章 行业合作与发展第三章 行业合作与发展一、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行业合作的基本原则一、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行业合作的基本原则制药公司在给人们带来创新药品或治疗方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的回复医生和患者针对药品相关的各种问题,帮助医疗决策以及安全合理的药品使用。达成该目的的过程不应以药品推广为目的,需要遵循客观、准确、科学的原则。基于这样的目标和原则,全球制药企业的医学信息职能不断发展、演进,开发各公司相应的客户沟通渠道、内容生成流程、质控标准,并持续收集、分析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过程中,公司间医学信息团队的合作也应运而生,并不断锚定新的客户所面临的问题、业务合作及职能发展机会,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推动着医学信息职能的发展。二、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机会二、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机会几十年来,在制药公司医学信息团队提供客户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行业本身,还是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公司的医学信息职能大多面临着共同的挑战。首先,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变迁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伴随着大量的信息,在药品使用的过程中更是伴随药品信息需求激增。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交流模式的演进,人们所能获得信息也良莠不齐。即便是耳熟能详的专业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也会伴随各种各样的信息偏倚,比如描述错误、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一致等等1。这些无疑会影响人们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进而影响药品的合理使用以及相关的治疗结局。制药公司医学信息团队基于已发表的专业信息、以循证、科学的原则撰写回复内容,是人们可信赖的药品信息来源。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寻求药品信息时,却很少会想到制药公司的医学信息服务。在提升医学信息服务,达成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如何让人们知道、理解并找到制药行业的医学信息服务,是行业医学信息客户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生处方、患者使用药品往往来自多个公司,获取信息时需要找到不同公司的联系方式,并获取相应的药品信息,整体过程比较复杂。行业医学信息团队间如能合作,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各公司共建药品信息,为人们提供跨公司、多领域、多产品的一站式信息平台,将会显著的提升客户体验,让人们更容易的获取高质量的药品信息,助力疾病治疗、管理。制药公司的医学信息服务涵盖了药品信息管理、内容生成、传递、客户体验、数字化提升、价值彰显、团队发展等各个环节,不同公司的医学信息团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个性化的宝贵经验。如何能够建立合作模式、平台,并分享、交流、合作,共同提第 32 页 共 36 页升医学信息客户服务的流程,客户服务、科学标准,扩大医学信息职能的影响力,共促患者健康,也是行业医学信息团队间携手发展的重要机会和方向。三、国外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联盟现状三、国外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合作联盟现状基于这些背景,最近十年,国外的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展了相关合作,并建立相关的合作联盟。其中相对较早的包括美国的 PhactMI(Pharma Collaboration for TransparentMedical Information)2,欧洲的 MILE(Medical Information Leaders in Europe)3,以及基于制药行业学会、协会中的医学信息工作组如澳大利亚 ARCS,巴西的 Sindusfarma、日本制药工业协会等。目前医学信息行业联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访问便捷、准确、客观和最新的药品信息,支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工作,促进药品安全、合理的使用。PhactMI 是几年前由几家跨国制药企业的医学信息部门的负责人牵头成立的非盈利组织。目前,成员来自 34 家跨国制药企业。PhactMI 建立了针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网站(图 3.1),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获取成员公司的药品信息,无需分别访问各自公司网站。这个平台有机的连接了成员公司之间的沟通、合作,一方面提升了各公司医学信息服务的暴露,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了更便捷、可信赖、创新的信息解决方案。同时,成员公司也在合作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提高。除外服务平台建设,PhactMI在提升工作标准方面也在不断的推动,其中包括发布行业医学信息工作规范及标准,以及阶段性的发表学术文章,涉及到行业的标准、调研、客户洞察、价值呈现以及最佳业务案例等等,全方位推动医学信息职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模式,PhactMI 也在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和行业相关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职能发展,影响外部环境,持续提升制药公司药品信息服务,促进患者健康。基于 PhactMI 的模式,欧洲的 MILE(Medical Information Leaders in Europe)成立于最近 5 年,目前成员公司 28 家,也在快速的发展中(图 3.2)。核心工作也包括建立跨公司、跨欧洲国家的药品信息服务平台,发表医学信息职能的工作标准、合作模式等等。基于美国、欧洲的合作模式,目前,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各主要的市场,也都在参考同样的模式,推进着医学信息职能间的合作和发展。图 3.1PhactMI 官方网站第 33 页 共 36 页图 3.2 MILE 官方网站四、四、中国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的合作与发展中国跨国制药企业医学信息职能的合作与发展在中国,跨国制药企业的医学信息职能的建立也有 20 多年了。行业间医学信息团队的常规交流主要起步于 7、8 年前。基于 CMAC 平台,十多家跨国制药企业的医学信息团队分享针对医学信息工作各方面的工作包括系统管理,内容生成,客户洞察,数智沟通,人员发展、行业调研等各方面的内容。基于这些成功的经验交流,最终形成了CMAC 医学信息的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目标和国外的行业合作联盟类似,致力于分享、提升、合作,共同成长,助力医疗决策,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的使用药品。伴随国内外医学信息职能间合作的同步推进,制药行业的医学信息职能不断发展,融合、壮大,并逐渐被人们认知、使用,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成为可信赖的信息资源,让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随心的访问到客观、准确、科学的药品信息,助力药品的合理使用,促进患者健康。本章参考文献:1Randhawa AS,Babalola O,Henney Z,et al.A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among 11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f misinformation in commonly used online drug informationcompendia.Ann Pharmacother.2016 May;50(5):3529.doi:10.1177/1060028016635196.2https:/www.phactmi.org3https:/www.mile-association.org本章作者王旭晖第 34 页 共 36 页第四章职能未来第四章职能未来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在中国发展的 20 余年,在各个公司的职能和发展参差不齐。如本书前面章节所述,医学信息的主要职能是医学咨询回复和咨询回复内容生成。在基本职能基础上,不同公司的医学信息部门还会不同程度担任支持产品上市、分享客户洞察、审批推广材料、搭建和管理数智沟通渠道、支持患者活动等职责。然而,由于需求和发展的不平衡,不是每个公司都有专职的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即使有专职的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其担任的职责也很难全面覆盖本书前面阐述的所有职能。站在新的起点,前路依旧任重道远。互联网和数字化已在众多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医疗健康领域也不例外。在供给侧,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准医疗、3D 打印、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正逐步应用在医疗服务中,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和优化质量。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爆炸式增长的推动下,数字创新不断加速,开启了技术的下一个篇章。在需求侧,科技不断改变患者对医疗的期望,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得到更高效、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医学信息职能部门没有时间一步步的实现职能的迭代,而是需要结合快速变化的环境,超越传统职责,扮演更具战略性的角色。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团队领导者需要结合公司策略和团队优势,快速成长为公司策略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在不确定性中变革是新常态一、在不确定性中变革是新常态医学信息职能部门需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传统要求,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外部压力,如监管力度的加强、医疗信息复杂性的增加、传播渠道偏好的改变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尽管 COVID-19 大流行对全球的主要威胁已经减弱,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制药公司发展仍必须应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经济逆风到地缘政治不稳定,再到中国医疗反腐的快速推进,医学信息和交流的服务模式已经在悄然转变。在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中,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在不确定性中变革已然是新常态。二、超越运营思维,关注价值创造二、超越运营思维,关注价值创造尽管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在支持患者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治疗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医学信息专业人员仍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得到价值认可。医学信息团队往往被视为 一次性 响应服务。要想成为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一步就是要提供超出现有工作的价值。例如,了解和分享患者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出特定医学信息请求的原因,找到客户需求与公司提供给客户的资料之间的认知差距。这是成为整个组织的洞察引擎并向领导层和更广泛的医疗界展示价值的一种方式。在客户习惯于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通过短信或在线消息获得答案的世界里,仅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呼叫中心可能是不够的。医学信息专业人员需要转向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第 35 页 共 36 页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考虑到所负责的信息数量和多样性不断增加,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必须整理复杂、不准确以及最新的信息,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变量,并以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快速吸收和理解的方式传达这些信息。我们已经看到有的公司在开发通信渠道,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回应客户,其中包括聊天机器人等自动化工具,专注于快速回复简单的问题。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客户体验至关重要。医学信息职能部门要引领变革,需要了解客户问题背后的 为什么。如果只期望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地提供答案,而不去了解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失去了通过主动与客户互动获取宝贵见解的机会。医学信息部门要想发展并真正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就必须更多地了解利益相关者提出问题的原因,并认识到互动的价值。三、推动医学信息作为战略资产的发展三、推动医学信息作为战略资产的发展展望未来,医学信息职能部门的发展首要任务包括更好地培训团队、提高流程效率和拥抱技术。团队需要增加科学知识和理解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治疗环境和迎接更复杂的药物。综合而言,需要为医学信息专业人员设计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沟通能力、语言技能、影响技能、情感共鸣、领导特质、商业敏锐度和信息学,提高医学信息职能部门在医学事务组织中的地位。并且,团队必须开始聘用技术含量更高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医学信息职务,以支持更具挑战性的客户医学信息服务需求。数字和技术素养也至关重要。医学信息职能部门的医疗技术素养对于帮助客户适应聊天机器人,甚至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上的未来人类化身至关重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也能帮助快速识别和共享相关医疗信息,提高了速度和准确性,使医学信息职能部门能够将更多时间花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活动上。然而,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它们必须得到一个流程的支持,这个流程需要具有医学专业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人工干预,以理解数据和识别信息。现在是时候对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投资,以支持更好地识别和收集可操作的见解。同时,医学信息职能部门还需要更加注重从信息互动中提取新的见解,系统地向公司证明医学信息的价值。这些对医学信息职能的长期成功非常重要。四、未来已来,医学信息的未来就是现在四、未来已来,医学信息的未来就是现在综上,大变革时代,医学信息职能部门需要突破内外部客户对这一角色的传统认识,继续发掘自身优势,快速应对变化,提升医学信息团队在公司的策略价值体现,从而真正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医学信息职能部门首先必须实现这一转变,并从心底里相信这一点,才能将这一大胆的未来变为现实。本章作者 李静第 36 页 共 36 页特别鸣谢 CMAC中国医学信息白皮书编委会(按姓氏拼音排序)甘我挺 黄燕芳 李静 乔丽云 谈澍 王旭晖 叶苑菁 张国强特别鸣谢 CMAC中国医学信息白皮书工作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伏雨 李英英 刘婵 马悦 汪湛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20222031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 经系统疾病跨部 门全球行动计划 Intersectoral global action plan on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222031ISBN 978-92-4-007995-3(网络版)ISBN 978-92-4-007996-0(印刷版)世界卫生组织 2023年保留部分版权。本作品可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间组织(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许可协议下使用。根据该许可协议条款,可为非商业目的复制、重新分发和改写本作品,但须按以下说明妥善引用。在对本作品进行任何使用时,均不得暗示世卫组织认可任何特定组织、产品或服务。不允许使用世卫组织的标识。如果改写本作品,则必须根据相同或同等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对改写后的作品发放许可。如果对本作品进行翻译,则应与建议的引用格式一道添加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不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翻译,世卫组织不对此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始英文版本为应遵守的正本”。与许可协议下出现的争端有关的任何调解应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解规则进行(http:/www.wipo.int/amc/en/mediation/rules/)。建议的引用格式。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 经系统疾病跨部 门全球行动计划 Intersectoral global action plan on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222031。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许可协议:CC BY-NC-SA 3.0 IGO。在版编目(CIP)数据。在版编目数据可查阅http:/apps.who.int/iris/。销售、版权和许可。购买世卫组织出版物,参见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book-orders。提交商业使用请求和查询版权及许可情况,参见https:/www.who.int/zh/copyright。第三方材料。如果希望重新使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像等,应自行决定这种重新使用是否需要获得许可,并相应从版权所有方获取这一许可。因侵犯本作品中任何属于第三方所有的内容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使用者承担。一般免责声明。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卫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关于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卫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司或产品更好。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均冠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世卫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卫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Photos credits:Cover Unsplash/Terry Boynton.Page viii Unsplash/Jixiao Huang.Page 5 Unsplash/Eye For Ebony.Page 6 Unsplash/Nathan Anderson.Page 9 Unsplash/Joice Kelly.Page 27 Unsplash/William Krause.Page 39 Unsplash/Dragon Pan.Layout by Caf.art.briv总干事前言.vii背景.1全球形势概述.2范围.4愿景.7目标.7战略目标.8指导原则.10战略目标1: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121.1 宣传.131.2 政策、计划和立法.141.3 筹资.16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182.1 照护途径.182.2 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卫生产品.222.3 卫生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培训和支助.232.4 对照护人员的支助.25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283.1 在生命全程促进健康行为.283.2 传染病控制.313.3 预防头部/脊柱创伤和相关残疾.323.4 降低环境风险.343.5 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最佳大脑发育.36Contentsv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404.1 对研究进行投资.414.2 数据和信息系统.43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 .445.1 获取癫痫服务.445.2 癫痫患者的参与及对其的支持.475.3 癫痫作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切入点.48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50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54vi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总干事前言每年,中风、癫痫和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900万人死亡,因此被列入全球主要死亡和残疾原因。边缘化人口和生活在卫生系统薄弱社区的人群尤其脆弱。而污名和歧视会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负担,可能阻碍各种生活机会,增加贫困风险,并导致难以获得护理。其实,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且相关治疗和研究正在取得很大进展。2022年根据世界卫生大会的要求制定了 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为将这些进步带到卫生系统和社区提供了蓝图,以便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多方利益攸关者,包括有实际经验的人、政府、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人员和私营部门等参与了 行动计划 的制定工作。各方都提供了敏锐的见解,指出了为应对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该 行动计划 构想了若干旨在改变现状的战略领域。其中包括在卫生系统内优先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并加强其治理;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服务;制定和实施关于促进和预防的战略;促进研究和创新,同时加强信息系统;以及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十项全球具体目标将有助于衡量实现 行动计划 目标的进展情况。该计划范围宏大,旨在解决长期忽视神经系统疾病的问题。会员国、国家和国际伙伴以及世卫组织必须共同努力,实现 行动计划 的愿景,即在世界各地保证:在生命全程重视、促进和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避免过早死亡和发病;以及使受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人享有平等权利、机会、尊重和自主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viiviii背景1.2020年11月,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A73.10号决议,除其他外,决议要求世卫组织总干事与会员国协商,制定一项十年期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以促进和支持在多个部门采取全面和协调一致的应对行动。2.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旨在增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获得照护和治疗的机会,同时预防新病例并促进生命全程的大脑健康和发育。它寻求支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福祉和参与,同时降低相关死亡率、发病率和残疾率,促进人权并通过跨学科和跨部门方法解决污名化和歧视问题。3.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是在先前的全球决议、决定、报告和承诺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关于全球癫痫负担和为应对其卫生、社会和公众知识影响在国家层面采取协调行动的必要性的WHA68.20号决议。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共享多种预防性、药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办法。这种战略和办法的共享(即协同作用)为加快和加强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服务和支持提供了宝贵切入点。1全球形势概述1 1990-2016年全球、区域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负担: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柳叶刀神经病学。2019;18(5):459480.doi:10.1016/S1474-4422(18)30499-X。另见 2020年全球卫生估计:2000-2019年国家和区域各级按原因、年龄、性别分列的疾病负担。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2 1990-2016年195个国家和地区五岁以下儿童发育障碍情况: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柳叶刀。2018;6(10):E100E1121.doi:10.1016/S2214-109X(18)30309-7。3 癫痫: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4 J Olesen 1、A Gustavsson、M Svensson、H-U Wittchen、B Jnsson、CDBE2010研究小组等。欧洲脑部疾病的经济成本。欧洲神经病学杂志。2012;19(1):155162.doi:10.1111/j.1468-1331.2011.03590.x。5 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状况报告。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6 癫痫: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4.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残疾调整生命年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造成900万人死亡。2016年,导致神经系统残疾调整生命年的五大因素分别是中风(42.2%)、偏头痛(16.3%)、痴呆症(10.4%)、脑膜炎(7.9%)和癫痫(4.9%)1。2016年,全球有529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发育障碍,其中95%的儿童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5.神经系统疾病所致高负担因严重的卫生不公平而有所加剧。举例而言,5000万名癫痫患者中,有近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多数低收入国家的治疗缺口超过75%,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治疗缺口超过50%3。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对妇女、老年人、贫困人口、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影响格外严重。妇女也常常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影响,如痴呆症、偏头痛和多发性硬化症。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土著居民、少数族裔、境内流离失所者或无国籍者、难民和移民也极有可能患有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残疾。6.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成本增加,也造成经济生产力下降。2010年,仅欧洲而言,脑部疾病产生的成本估计为7980亿欧元4。2019年,痴呆症产生的全球社会总成本估计为1.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5%5。7.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是可预防的,包括全球25%的癫痫病例负担6。众所周知,包括环境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在内的很多决定因素会影响到早期的大脑发育和生命全程的大脑健康。早期大脑发育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教育、社会联系和支持、健康饮食、睡眠和身体活动等组成部分。8.在世界范围内,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患者继续遭受歧视和侵犯人权行为。因此,基于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 以及其他相关国际和区域人权文书的人权观点是编制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的基础。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9.支持确立适当的卫生系统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实施适当的政策和立法框架至关重要,相关工作应旨在促进高质量照护,提供财政和社会保障福利(包括防止因自付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并确保尊重和实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权利。旨在应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应对措施应坚决以健康方针的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为基础。10.卫生系统尚未对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作出充分应对。虽然有约70%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但他们的需求很少得到认可,只有28%的低收入国家报告说它们有专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政策8。目前,专门从事神经系统卫生工作的卫生工作者人数并不足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治疗缺口。低收入国家的神经病学人力(定义为成人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和儿童神经科医生的总人数)中位数为每十万人0.1名医生,相比而言,高收入国家为每十万人7.1名医生9。7 Feigin VL、Vos T、Nichols E、Owolabi MO、Carroll WM、Dichgans M等人。神经系统疾病的全球负担:将证据转化为政策。柳叶刀神经病学。2020 Mar;19(3):255-265.doi:10.1016/S1474-4422(19)30411-9。8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国家资源地图集,第二版。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国家资源地图集,第二版。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10 世卫组织神经病学与COVID-19科学简报(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Sci-Brief-Neurology-2021.1,2022年4月6日访问)。11.正在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突显了神经病学与全球公共卫生的相关性及其在更广泛的全球卫生对话中的重要意义。服务中断、无法获得药物、疫苗接种规划中断以及精神卫生问题增加等都加重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负担。更直白而言,COVID-19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既存在于COVID-19的急性期,也存在于COVID-19后遗症之中。某些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是COVID-19导致住院和死亡的一个风险因素,对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10。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为在整个大流行期间及之后采取全面应对措施应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3范围11 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清单和全球承诺见https:/www.who.int/news/item/12-01-2022-draft-intersectoral-global-action-plan-on-epilepsy-and-other-neurological-disorders-2022-2031(2022年4月6日访问)。12 全球具体目标和指标摘要可查阅:https:/www.who.int/news/item/12-01-2022-draft-intersectoral-global-action-plan-on-epilepsy-and-other-neurological-disorders-2022-2031(2022年2月28日访问)。12.“神经系统疾病”一词意指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癫痫、头痛症(包括偏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痴呆和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神经感染/神经免疫疾病(包括脑膜炎、艾滋病毒、神经囊虫病、脑疟疾和多发性硬化症)、神经肌肉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萎缩症和重症肌无力)、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以及神经系统癌症。虽然有些神经系统疾病非常罕见,但它们仍会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13.根据世卫组织的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功能和残疾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与环境因素在生命全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考虑医疗、个人、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时,需采取一种整体方法。14.要想满足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需求,首先要增进了解和提高认识,并解决污名化和歧视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福祉,并有碍于寻求卫生保健。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没有采用注重处理具体疾病的结构,而是采用了以人为本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预防、诊断、治疗和照护综合框架。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有赖于在生命全程促进和发展大脑最佳健康状态。大脑处于良好健康状态时,每个人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发挥其潜力并优化其认知、心理、神经生理和行为反应。15.公共卫生的其他相关领域或学科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并会对其产生影响,如精神卫生、暴力、伤害、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以及环境卫生等。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在世卫组织的其他战略、行动计划或世界卫生大会决议中也有涉及。此外,神经系统疾病也与卫生系统和全民健康覆盖存在战略联系,包括从健康促进到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的全方位基本卫生服务。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符合2030年议程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它采取了一种生命全程方法,承认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生殖健康和老龄化与大脑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6.将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与其他全球承诺11相联系体现了世卫组织对关注人民健康所受影响以及以协调一致的综合方式开展工作的反应能力。17.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提出了愿景、目标、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以及其行动领域和具体目标。它还就会员国、世卫组织秘书处以及国际和国内伙伴应采取的行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虽然有待实现的具体目标是为全球确立的,但每个会员国都可以在顾及本国国情和挑战的情况下,以这些具体目标为指导,制定自己的国家具体目标12。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56愿景18.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的愿景是建设一个具有以下特点的世界:在生命全程重视、促进和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避免过早死亡和发病;并且 受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人及其照护人员能够在享有平等权利、机会、尊重和自主权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目标19.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的目标是减少神经系统疾病的污名化、影响和负担,包括相关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残疾,并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的生活质量。20.为实现上述愿景和目标,应尽可能加强对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照护,同时利用切入点和协同作用,为所有人实现最佳结果。7战略目标21.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有以下战略目标: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以及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23541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9指导原则22.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依赖于以下六项指导原则。以人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和全民健康覆盖所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都应该参与并能够公平获取广泛的促进性、预防性、诊断、治疗、康复、姑息治疗和社会照护服务以及基本、有效、安全、负担得起的优质药品和其他卫生产品,而不受歧视,也没有陷入经济困境的风险。a贯穿生命全程的综合照护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照护对于实现更好的促进、预防和管理结果至关重要。考虑到神经系统疾病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疾病之间存在多重病症问题,而且这些疾病往往与可预防的常见风险因素相关联,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综合照护尤其重要。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照护需要与其他现有服务和规划保持高度一致,符合 以人为本的综合卫生服务框架1,并考虑到生命全程各个阶段的卫生和社会照护需求。1 见文件A69/39;另见 以人为本的综合卫生服务框架(https:/www.who.int/teams/integrated-health-services/clinical-services-and-systems/service-organizations-and-integration,2022年4月25日访问)。bc)循证政策和实践科学证据和/或最佳实践有助于为预防和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制定具有成本效益、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这包括现有知识、现实世界、基于实践的证据、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偏好、基于文化的经验以及将新证据转化为政策和实践,以期找到治愈或改善病情的疗法、实现有效预防和实行创新照护模。c1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跨部门行动全面和协调一致地应对神经系统疾病要求所有利益攸关方建立伙伴关系并开展合作。要实现这种合作,必须有政府层面的领导,明确划分利益攸关方之间的角色和职责,有包括公私伙伴关系在内的创新协调机制,让卫生、社会服务、教育、环境、金融、就业、司法和住房等所有相关部门参与进来,并与民间社会、学术界、私营部门行为者和代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协会建立伙伴关系。增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权能并使其参与进来应促进、优先考虑并保护受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人员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和教育需求及自由。应通过照护规划和服务提供以及政策和立法制定、规划实施、宣传、研究、监测和评价领域的参与和协商机制,增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其照护人员、本地社区及代表他们的组织的权能。性别、公平和人权在全系统范围内将性别观点纳入采用公共卫生方法应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所有工作的主流,这一点对于创建包容、公平和健康的社会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能够普遍获得干预措施以及重点关注包括移民、儿童、妇女、老年人、贫困人口和生活在紧急环境中的人在内的最弱势群体对于实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权利以及减少污名化和歧视至关重要。实施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时,必须明确解决各国国情所致差异,并减少不平等。def11指导原则战略目标1: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23.为了改善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照护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需要在全民健康覆盖和人权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广泛的公共卫生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理时,需确保建立战略政策框架,并通过有效的监督、监管和问责机制予以支持。24.需要在社会各阶层,包括政府代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解决缺乏知识和认识的问题,以改变阻碍实现积极脑健康结果的主要结构和态度障碍,减少污名化和歧视,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人权,并改善其照护服务和生活质量。25.有效的宣传可以影响政治承诺并调动资源,以支持将神经系统疾病列为政策重点,包括与实现更广泛国际承诺(如 2030年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残疾人权利公约 所述各项承诺)的工作建立相互联系。26.将神经系统疾病纳入卫生部门内外的相关循证国家政策、立法和指南的主流,包括纳入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对于满足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多方面需求非常重要。27.卫生筹资是卫生系统的核心职能,可以推动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取得进展。它涉及制定和实施政策,以确保有效的卫生系统治理和服务安排,包括通过增加收入、汇集资金和购买服务(如向卫生服务提供者分配资源)等方式,以期支持获取及时、负担得起、具有适应力且优质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服务、支持和治疗。1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全球具体目标1.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调整或更新现有国家政策、战略、计划或框架,以纳入神经系统疾病。全球具体目标1.2:到2031年,100%的国家有至少一项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提高认识活动或宣传规划在正常运行。战略目标1的全球具体目标1.1 宣传28.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大脑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并使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的第一步,是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照护、减少污名化和歧视、防止侵犯行为以及促进人权所必需的。宣传还包括提高公众和政治层面对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和影响的认识以及传播循证干预措施,包括促进大脑健康及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29.包括提高公众认识运动在内的有效宣传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反映各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此外,还需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参与所有宣传工作的核心部分,以实现预期的健康和社会成果。提高公众认识运动应包括关于促进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信息,并应是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而设计。30.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让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如宣传专家、卫生专业人员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制定提高认识规划,以便在生命全程增进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了解,促进大脑健康,并预防和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确定求医行为面临的障碍。(b)建立国家和区域合作、知识转化和交流机制,以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疾病负担,以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基于证据的促进性、预防、管理和照护服务的情况及相关服务的获取情况。(c)领导和协调跨部门宣传战略,以便在生命全程减少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弱势群体)的污名化和歧视,并促进其人权。将这些战略纳入更广泛的健康促进战略,如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灵活的教育和工作环境。13战略目标1: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31.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通过有意义的结构性机制,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参与世卫组织自身进程中就涉及他们的问题进行的决策并将其纳入决策之中。(b)为减少污名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宣传工具,以帮助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决策者认识到有必要将神经系统疾病列为工作重点并将其纳入各项政策和计划。(c)通过提供召集平台,生成和利用循证信息和最佳实践以及将生活体验纳入决策过程,向会员国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使所有年龄组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都切实参与进来。32.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与其他利益攸关方合作,倡导提高神经系统疾病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其他全球承诺中的可见度,并倡导通过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在生命全程和卫生保健系统内采取综合对策的必要性的认识,将神经系统疾病列为政策议程的重点。(b)支持开展宣传工作,以保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人权,纠正弱势群体在获取神经系统服务方面面临的不平等,并减少污名化和歧视。确保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平等地纳入更广泛的社区活动,以促进文化、社会和公民参与,并增强其自主性。(c)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协会和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者、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行为者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开展对话提供一个平台,同时,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参与进来,并确保性别均衡的代表性。让交通、教育、司法、金融和就业等不同部门参与宣传工作,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2 政策、计划和立法33.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根据国际人权标准制定全面的跨部门政策、计划和立法可以加强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理,并确保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处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复杂需求。34.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产生证据的技术专家、制定、调整和实施政策、计划、指南和立法的政策制定者和规划管理人员以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照护和服务的卫生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对于促进制定和执行跨部门循证政策和计划至关重要。35.鉴于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很多机会将神经系统疾病纳入这些学科的政策和计划,例如在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精神卫生、孕产妇、儿童和青少年健康、老龄化和残疾等领域。36.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癫痫患者)生活的立法往往已经过时,无法保护和促进其人权。必须更新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关的所有法律,例如与教育、就业和妇女权利有关的法律,并确保其更具包容性。1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37.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根据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特定环境证据,制定或审查、更新、加强和实施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政策、计划和立法,既可将其作为单独文书,也可将其纳入计划针对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残疾和面向所有年龄段的其他相关照护领域开展的其他跨部门行动。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协商,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和立法,以促进和保护其权利并防止污名化和歧视。(b)建立资源分配监测和问责机制,包括在卫生部(或同等机构)内设立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归口单位、小组或职能部门。(c)审查残疾和其他相关政策和法律,使其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具包容性,具体办法包括审查获得残疾福利的标准;提供资金支持残疾人就业;建立配额制度促进积极招聘;利用管理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就业条例和劳动法,使工作环境更加无障碍;加强旨在通过公正申诉程序处理与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侵犯人权和歧视行为有关的申诉和投诉的机制。38.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向会员国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技术支持、工具和指导,以便:(a)分享知识和循证最佳实践,为制定、加强、实施和评价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的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政策、计划和立法提供信息,以期采取跨部门综合措施应对神经系统疾病问题;(b)加强解决申诉和投诉的问责机制和战略,以应对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关的侵犯人权行为和歧视,例如在就业、受教育机会、驾驶、生育和妇女权利等领域;(c)通过立法,以确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能够普遍获得财政、社会和残疾福利;(d)协助制定各种机制,积极鼓励并支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规划和融资服务的各个方面;以及(e)在世卫组织各区域和国家办事处的帮助下,在各个级别为会员国实施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提供持续监测、指导和技术支持。15战略目标1: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a)积极动员各部门利益攸关方参与进来,为制定和实施循证政策、计划和立法提供信息,同时明确关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人权问题,并防止污名化和歧视。(b)支持创建和加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护人员的协会和组织,并促进它们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政策的执行伙伴,与其他组织开展合作。(c)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的协会及其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者与政府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对话,以确保将 残疾人权利公约 的各项原则如赋权、参与和包容等纳入立法,进而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患者的健康。39.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1.3 筹资40.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成本增加,经济生产力下降,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得到补救。卫生和社会照护费用以及收入减少或没有收入等问题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面临巨大经济困难;加之所有国家都缺乏全民健康保险,而且用于应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投资和资源有限,情况变得更为复杂。41.需要有获得适当资金支持的政策和规划来确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能够获得预防、诊断、治疗和照护服务,并减少卫生和社会照护自付费用对经济状况的影响。这项投资将由神经系统残疾相关费用的减少额来抵消,并最终减少政府的长期费用。42.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支持在于生命全程采取综合应对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国内预算拨款、高效合理的资源利用、自愿创新融资机制及包括多边、双边、资金统筹和公私伙伴关系在内的其他手段,为旨在预防和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的政策、计划和规划提供可持续的资金。(b)编制和/或利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和经济负担的最新数据,以及关于投资的经济证据基础和推广干预措施的预计成本,以便就预算问题做出与国家负担规模相称的知情决定并优化分配稀缺资源。(c)建立包括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和社会保障福利在内的财政和社会保障机制,以解决与获取卫生保健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如交通费用),并帮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获得负担得起的照护服务。1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43.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促进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合作和知识交流,以加强对投资神经系统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的了解。(b)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工具和指导,加强其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跨部门资源规划、预算编制和支出监测的国家能力。(c)根据支持政府选择的其他现有投资论证方法,为拉动国家投资以应对神经系统疾病并促进、照护和保护大脑健康的结构化方法提供指导。44.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支持会员国调动可持续财政资源并确定资源分配方面的功能缺失,以支持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政策、规划和服务的实施、监测和评价。(b)支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参加与国际筹资机制相关的决策过程。(c)支持发展国际援助基金等创新筹资模式,以补贴和资助诊疗费用,并抵消转诊相关费用,如用于旅行、专家服务和干预措施的费用。(d)支持卫生保健系统中的问责制和资源使用效率,以优化配置稀缺资源,并在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下,提高质量和效率。17战略目标1:提高政策优先次序并加强治理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45.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发病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需要跨部门协同努力,通过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或风险人群提供公平获得有效卫生保健及基于社区的社会、教育和职业干预措施和服务的机会,满足其需求。46.将神经系统疾病照护纳入初级、二级和三级卫生保健以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照护人员和家人提供基本药物、诊断工具、培训和支持等行动符合全民健康覆盖、2030年议程 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项原则。47.为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福祉和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减少住院和昂贵的干预措施并防止过早死亡和残疾,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卫生系统,采用以人为本且协调一致的照护方法,并致力于确保长期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2.1 照护途径48.发展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跨学科照护需要采用基于循证规程和实践的指南,按照护阶段进行安排并采用生命全程方法。49.服务和照护途径,包括获得优质紧急照护的机会,需要能够对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并应包容弱势群体,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个人、儿童、老年人、受家庭暴力和性别暴力影响的人、囚犯、难民、流离失所人口以及移民、土著人口和取决于各国具体情况的其他群体。50.照护途径应面向从孕期到幼儿期再到老年人照护的生命全程的每个阶段。这包括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适应向成年过渡的各项挑战期间,继续为其提供照护服务。1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全球具体目标2.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将神经系统疾病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福利计划中。全球具体目标2.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在初级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所需的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战略目标2的全球具体目标51.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人体机能,往往会降低他们的行动能力、沟通能力、认知功能和自我照护能力,这就要求进行康复训练。然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只有16%的国家报告称其拥有专门的神经康复服务,只有17%的国家报告称其拥有能提供神经康复服务的普通康复机构1。52.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需求复杂、依赖性强、发病率高,一系列协调一致的卫生和社会照护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旨在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如姑息治疗;社会心理、精神和高级照1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国家资源地图集,第二版。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护计划支持;以及旨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53.在可能的情况下,照护途径应包括治疗肿瘤、癫痫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时所需的神经外科手术设施。54.可利用数字卫生解决方案优化照护工作的连续性,因为这些方案可以促进服务提供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之间的进一步信息共享,并允许通过远程医疗进行远程咨询。19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55.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在全民健康覆盖范围内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展贯穿生命全程的、协调一致的循证卫生和社会服务途径,以使其能够在有需要时获得优质照护。这包括在卫生和社会照护系统的多个层面进行整合,使用跨学科照护团队、服务目录和医疗健康记录以及转诊机制。特别是:增加公平获得急性(紧急)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优质照护服务的机会;加强初级、二级和三级卫生保健中的照护服务,包括医疗和外科设施;在其他照护服务提供者如传统治疗师的参与下,发展社区神经系统疾病服务,并促进自我照护;以及 通过转诊和随访等方式,促进服务提供者与卫生系统各级之间的照护服务的连续性,同时确保初级保健服务得到医院专家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并有有效的转诊和逆向转诊机制。(b)制定战略,通过以下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并加强公共、私人和非政府行为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在卫生和社会部门实施针对具体情况、贯穿从诊断到生命终结各个阶段的创新和一体化照护模式;在卫生和社会照护领域推广、实施和扩展数字卫生解决方案和技术;以及 建立跨学科卫生和社会照护团队和网络,开展卫生和社会照护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c)审查现有相关服务,例如关于精神卫生、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免疫接种和其他相关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规划的服务,以确定整合神经系统疾病和非神经系统共病预防、早期诊断和管理工作的机会。(d)通过加强从专业化住院环境到社区康复服务的各级卫生系统,促进公平获取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残疾的康复服务。(e)发展新的和/或加强现有的服务、指导和规程,以支持实施早期姑息治疗协调和转诊机制,同时确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公平获得姑息治疗服务。(f)积极确定和向神经系统疾病高风险人群或难以获得服务的人群(如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个人、老年人和取决于各国国情的其他人2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a)积极动员各部门的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参与进来,为发展和实施贯穿全程(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的跨部门和跨学科照护协调及神经系统疾病综合照护途径提供信息。(b)与相关多边和区域机构、代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组织及其他民间社会组织合作,促进知识交流和对话,以审查和更新发生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后加强卫生服务的工作。(c)收集证据并开发工具,以支持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综合照护的规划。(d)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iSupport2等方便用户使用并获得技术支持的循证信息和培训工具和/或建立国家无障碍信息帮助热线和网站,促进采取行动,以支持和鼓励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护人员获得神经系统疾病照护和服务。2 用于痴呆症的iSupport。痴呆症患者护理人员培训和支持手册。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群)提供适当的照护和支持,并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少年进入成年期的过程中,增进儿科和成人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综合照护服务之间的连续性。(g)与人道主义行为者合作,将支助需求纳入突发事件防范计划,以使原本患有或因突发事件(如创伤)罹患神经系统疾病者能够获得安全的支持性服务。(h)增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权能,以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提供可访问的循证信息,包括关于从检测和诊断到治疗(包括自我照护)的各种途径及照护服务获取情况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就可满足其需求的照护服务做出知情选择和决定。55.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56.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向会员国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以确定可能进行干预的重点领域,并将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其风险因素和共病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纳入卫生系统和全民健康覆盖福利计划。(c)为会员国记录和分享贯穿生命全程的循证照护标准的最佳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服务提供和跨学科照护协调,并强调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包括共病管理)、康复和姑息治疗。(d)提供技术援助和政策指导,以支持突发事件防范,并使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能够获得安全的支持性服务。57.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21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2.2 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卫生产品58.药品、诊断工具以及辅助技术、生物产品及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其他卫生产品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以及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59.基本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很多人来说,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可以减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药物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都非常有限。60.借助医疗设备,包括成像和体外诊断工具(如神经成像、腰椎穿刺和显微镜检查),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减缓疾病进展来降低发病率。即使有有效的诊断工具,但如果可用的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有限,可能也会负担不起或无法使用这些工具。61.辅助技术使人们能够过上健康、有生产能力、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并减少对正规卫生和支助服务、长期照护和照护人员工作的需求。由于成本高、缺乏认识、可得性、训练有素的人员、政策和资金等因素,需要辅助器具的人很少能有机会获得此类产品。为增加最有需要的人获得辅助器具的机会,应在全民健康覆盖范围内,在各级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初级保健机构提供这些产品。6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和分子的快速生产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病症作出了示范。应确定目前在获得治疗和购买能力方面面临的阻碍,以铺平道路并消除障碍,使未来和即将推出的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可以获得并负担得起。63.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在世卫组织 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世卫组织 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管理重点医疗器械清单、世卫组织 癌症管理重点医疗器械清单 和世卫组织 重点辅助器具清单 的指导下,促进在国家基本药物清单中纳入、更新和提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有效、安全、负担得起的优质药品和卫生产品,同时纳入获得受管制药物的机会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滥用风险。确定各类人群(包括在紧急情况下)在获取上述物品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系统地消除这些障碍的策略。(b)酌情通过质量保证、优惠注册程序、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替代品、使用国际非专利名称以及财政奖励等措施,促进适当、透明和可持续地使用基本药物,以预防和管理神经系统疾病。优化对卫生专业人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培训,包括通过采用循证策略解决共病的治疗、不良事件和药物相互作用(如多重用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c)在世卫组织 基本体外诊断工具标准清单 的指导下,助力提供、获取和使用适当的相关诊断工具,例如显微镜检查、电生理学、基因检测和神经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改善基础设施,培训技术人员和卫生保健工作者使用这些技术。2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d)建立透明的监管框架、资源和能力,以确保卫生产品和诊断工具如生物治疗、基因检测、移植前基因检测及助听器、轮椅和假肢等辅助器具符合质量、安全和伦理标准。(e)提高人道主义紧急情况期间用于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的救命药物和卫生产品的可得性。63.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64.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加快行动并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增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公平获取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卫生产品的机会,包括通过在全球一级制定规范和标准、针对特定背景的循证监管指导、基于标准的良好采购和制造规范以及技术、立法和监管培训。(b)更新世卫组织 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世卫组织 基本体外诊断工具标准清单、世卫组织 重点医疗器械清单、世卫组织 重点辅助器具清单 和其他相关文件,以确保它们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并确保为及时实施有效治疗和使用诊断工具提供途径。65.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鼓励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参与各种活动,促进为增进获取负担得起、安全、有效且优质的药品、诊断工具和神经成像等其他卫生产品的机会而做出的努力。(b)支持全球、区域、政府间、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加强监管和采购程序(包括通过集中采购、创新卫生筹资机制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促进获取和适当使用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卫生产品。(c)鼓励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参与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卫生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实施过程。2.3 卫生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培训和支助66.实现更好的健康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充足的神经病学人力(如成人神经科医生、儿童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其他卫生保健提供者,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以及在初级卫生保健一级提供服务并接受过识别和管理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培训的合格卫生工作者。67.需要对酌情包括社会照护工作者、接受过神经系统疾病培训的康复专家、(电生理学、成像、实验室)技术人员、药剂师、生物医学工程师、社区卫生工作者、家人、照护人员和传统治疗师在内的跨学科人力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支持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降低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23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68.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寻找并运用适合具体环境的证据,以:根据人口特征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情况及痴呆症、中风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资源充足的规划和政策,以满足今后对卫生人力的预计需求;并 向受过神经系统疾病培训的卫生工作者和社会照护工作者提供充分的补偿和奖励,以使其前往缺医少药的地区工作,并促使他们留在这些地区。(b)加强卫生和社会照护人力的能力,以快速识别和应对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常见的共病和可治疗疾病,如传染病、缺氧缺血性围产期脑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白内障和非传染性疾病。这些举措应侧重于酌情根据各自的角色,提高现有人力的能力,如专家和包括相关辅助卫生专业人员在内的普通人员,并应包括:为普通和专业卫生和社会照护工作者实施各种模式的培训规划(如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电子学习课程),以提供文化上适当且以人权为导向的循证神经系统疾病照护服务,包括通过解决所有人在生命全程中遇到的污名化和歧视问题;通过加强研究生培训和与各医学协会合作,提高对从事大脑健康相关工作的吸引力的认识,发展神经病学人力的职业轨迹;扩大现有教育课程,并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照护工作,提供继续教育;扩展神经病学人力的作用,以包含监督和支持一般卫生工作者提供神经病学干预措施;发挥社区卫生工作者的潜力,并通过有效的培训、支助和监督,加强与传统治疗师等其他非正规照护服务提供者的合作;以及 确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酌情参与培训工作的规划、开展和实施。(c)支持卫生和社会照护工作者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移动电话技术等信息和通信技术实施和扩展服务,以便将神经系统疾病照护服务扩展到偏远和资源匮乏地区并支持居家服务。2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69.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在监测和收集最佳可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卫生人力市场方法,利用适当工具,为会员国提供支持,以便将神经系统疾病照护需求纳入卫生工作者的日常规划。制定计划时需考虑的因素应包括确定服务缺口、神经系统疾病照护工作培训要求、该领域内卫生和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以及高级神经系统疾病照护培训。(b)通过促进、加强和编制指导文件和工具,以及应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照护工作所需的基于能力的培训模式,支持会员国建设包括非正规照护服务提供者在内的卫生和社会照护人力的能力。70.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促进交流关于最佳实践的信息,传播卫生工作者培养和培训方面的研究结果,以支持国家在神经系统疾病预防、管理和患者照护方面的工作。(b)支持实施针对普通和专业卫生保健工作者的能力建设规划(包括培训和教育),以识别神经系统疾病和提供循证干预措施,进而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照护。(c)支持国家主管部门发展适当的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卫生人员的机构能力,以加强卫生系统和扩大优质服务。2.4 对照护人员的支助71.神经系统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着深远影响。由于属于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的照护服务,而这种服务大多由非正规照护人员提供。72.照护人员可以按照他们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关系及其对照护的投入情况来定义。很多照护人员是亲属,但亲密的朋友或志愿者也可能会承担照顾责任。照护人员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实际”照护和支助服务,并在安排终身照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3.照护人员面临的挑战包括压力、角色紧张、经济负担、社会隔离以及失去照护对象时的痛苦。角色和挑战可能会因照护人员的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别,在照护儿童、青少年或老年人时,也会有所不同。74.照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影响到照护人员自身的健康、福祉和社会关系。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行动计划 确定了支助照护人员需采取的关键行动,这些行动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25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a)通过采取与 残疾人权利公约 相一致的跨部门方法,支持会员国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照护人员开发和评估循证信息、数据、培训规划和暂托服务。(b)利用世卫组织的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iSupport、mDementia3、发育障碍或发育迟缓儿童照护人员技能培训规划及其他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资源,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照护人员获得负担得起的循证资源提供便利,以增进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情绪压力,并改善应对能力、自我效能和健康状况。3 保持健康,保持移动。关于如何实施mDementia的手册。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75.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建立机制,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参与照护计划编制、决策和法律审查,并消除他们参与这些活动的障碍,同时关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的愿望和偏好。(b)提供关于社区可用资源的无障碍循证信息,如培训规划、暂托照护、心理健康服务以及根据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照护人员的需求定制的其他资源。(c)在社区神经系统疾病照护框架内,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为卫生和社会照护人员提供关于识别和减轻照护人员压力的培训规划。(d)发展或加强旨在保护照护人员的机制,例如通过实施社会和财政福利(如养老金、休假或弹性工作制)以及旨在减少污名化和歧视并为照护人员除照料者以外的其他角色提供支持的政策和立法。76.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77.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照护工作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包括有必要保护照护人员免受歧视、支持他们在整个疾病进展期持续提供照护服务的能力以及促进其自我宣传。(b)从世卫组织的iSupport和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等现有资源开始,协助实施针对照护人员和家庭的文化敏感、针对具体情况且以人为本的培训规划,以便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整个进展期促进福祉并增强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2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27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78.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减少可变风险因素和加强保护性因素,包括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79.促进生命全程的最佳大脑发育要从孕前、孕期、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它与健康老龄化相关,并鼓励健康行为、充足的营养、传染病防治、预防头部和脊柱创伤以及减少接触暴力和环境污染物。80.全民健康覆盖是促进大脑健康和福祉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一个重要因素包括通过采取协调一致的跨部门应对措施,以对性别敏感1“同一健康”。常见问题解答。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one-health,2021年12月1日访问)。2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方式,处理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应与包括土著人民在内的当地居民合作,探索尊重当地习俗和价值观且文化上适当的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81.采用“同一健康”1办法应对神经系统疾病,设计和实施规划、政策、立法和研究,并在公共卫生、动植物健康和环境等多个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将有助于通过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实现更好的健康结果。3.1 在生命全程促进健康行为82.在生命全程促进和强调大脑健康包括关注健康行为。痴呆症和中风等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缺乏身体活动、饮食不均衡、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等行为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关系。83.了解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风险因素可为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并促使制定更好的疾病修饰策略。84.吸烟是与中风、痴呆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行为风险因素。据估计,2010年,二手烟草烟雾导致了4%的全球中风负担2。2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全球具体目标3.1到2031年,80%的国家将至少有一项关于在生命全程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跨部门规划在正常运行。全球具体目标3.2已实现下列文件中确定的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全球具体目标: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以及 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战略目标3的全球具体目标85.有害使用酒精,如大量饮酒,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小脑变性、神经病变、肌病、震颤性谵妄和硫胺素缺乏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而导致韦尼克脑病或科尔萨科夫综合征。它还会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暴力、跌倒以及相关的脑损伤和脊髓损伤。86.良好的睡眠卫生是实现儿童和成人的整体健康和福祉所必需的。睡眠不规律可能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因为其基础疾病而出现睡眠障碍3。3 全球睡眠与健康项目。项目概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87.改变行为风险因素可以加强作出更健康选择和遵循健康行为模式的能力,从而促进良好的大脑健康并减轻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例如,对帕金森病等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而言,锻炼和定期身体活动可带来社会、精神和大脑健康方面的益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身体功能并减轻照顾人员的负担。29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88.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根据 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世卫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及世卫组织关于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症风险的指南,通过推进健康行为战略,如促进戒烟和停止过度饮酒、接种疫苗及增加身体活动,支持那些已被证明可降低生命全程的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的行动。应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其照护人员和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开展这些行动。(b)依照世卫组织 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 和 2030年议程 所述,制定、实施并监测资源充足的全民战略,促进健康营养和饮食。(c)鼓励城市规划提供更多接触体育、教育、交通和休闲/娱乐中的身体活动的机会,以促进活动并提供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的替代方案。89.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全球、区域和国家能力和实力,以便: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非传染性疾病间关联的认识;并 通过为具有成本效益且协调一致的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制定循证指南和将世卫组织相关指南纳入国家卫生规划进程和发展议程,实施减少和控制神经系统疾病可变风险因素的战略。(a)通过推广健康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促进健康城市倡议、对健康敏感的城市开发以及社会和环境保护,加强、分享并传播证据,以支持旨在减少神经系统疾病潜在可变风险因素的政策干预措施。90.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推广包容各年龄段、对性别问题有敏感认识且以公平为基础的人口大脑健康战略并将其纳入主流,以支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实施健康行为。(b)根据世卫组织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及其他相关战略,促进有关循证最佳实践的知识交流,以支持被证明可降低生命全程的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的行动。3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3.2 传染病控制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家畜研究所。预防下一次大流行:人畜共患疾病和如何打破传播链。肯尼亚内罗毕;2017年。5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91.脑膜炎、脑炎、神经囊虫病、疟疾、艾滋病毒、弓形虫病、脊灰、肠道病毒、梅毒和狂犬病等传染病为神经系统带来的后果提高了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最脆弱、最边缘化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可能导致需要包括康复在内的专门后续照护的终身后遗症(如视力和听力丧失、发育迟缓、认知或运动障碍)。然而,这些神经系统后果中,很多都是可以通过免疫规划和传染病控制来预防的。92.嗜神经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出现可能有几种原因,包括不可持续的农业集约化以及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和开发有所增加4。93.尽管全球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寨卡和SARS-CoV-2等流行病感染强调了一点,即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预防性措施,传染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例如,COVID-19大流行预计会影响到生命全程的大脑健康,会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急性期后阶段有广泛的相关神经系统表现。94.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导文件,如世卫组织 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世卫组织 猪肉绦虫所致神经囊虫病管理指南和 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实施传染病管理、消灭/根除/防治和免疫接种规划。按照世卫组织关于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的指导文件5所述,在卫生和农业部门内部纳入防治其他常见和可治疗的神经感染疾病(如脑炎)的方法及其各自的治疗方案。(b)支持并促进为神经系统感染提供快速和负担得起的诊断工具(如腰椎穿刺、显微镜检查、神经成像)。(c)与所有相关部门和利益攸关方合作,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发传染病的风险。需要在卫生部门内外进行密切协调并开展部门间行动,包括病媒控制、水和环境卫生、动物和环境卫生及教育等部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d)根据“同一健康”方法制定国家行动计划,以实施神经系统疾病干预措施,具体办法即制定一项协调一致的计划,概述利益攸关方对人、动物、食品和生态系统相关行动的责任,并对动物进行治疗,以防止神经感染病原体的传播,例如为预防狂犬病而对狗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e)促进疫苗接种运动,并分享相关知识,介绍疫苗接种作为一种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方法的有用性。31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3.3 预防头部/脊柱创伤和相关残疾6 1990-2016年全球、区域和国家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负担: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柳叶刀神经病学。2019;18(1):5687.doi:10.1016/S1474-4422(18)30415-0。7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97.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需要复杂而昂贵的医疗照护。2016年,全球新增创伤性脑损伤2700万例,新增脊髓损伤近100万例6。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所致创伤性脑损伤新发病例占比最大,而其他原因,如虐待儿童、亲密伴侣暴力和运动损伤等,也是可以预防的。98.每年有3700万次跌倒严重到需要就医,其中大多影响的是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特别是那些痴呆症、帕金森病或多发性硬化症等损害行走能力的共病患者7。99.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超速驾驶、饮酒或吸毒、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行人可见度不足、驾驶员分心或疲劳以及交通法规执行不力。100.很多运动相关损伤也会导致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重复性轻度颅脑损伤可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需要利用提高认识活动、法律和政策对体育专业人员、家长和运动员进行教育,并实施佩戴头盔或防护装置的政策,以防止部分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的发生。101.尽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病例很多,但神经外科和神经康复领域的服务、能力及训练有素的专家仍不到位,而这些对于防止长期残疾及为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幸存者提供后续照护至关重要。95.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工具和指导,以加强全球、区域和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并降低人畜共患传染病风险、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杀虫剂耐药性,包括通过制定动物或牲畜交易和养殖政策。(b)强调COVID-19大流行给神经系统带来的后果,并就其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以加强各国的应对措施,并改善各级卫生系统的服务提供。96.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根据 2030年议程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采用“同一健康”办法,促进多方利益攸关方在卫生部门内外开展合作。3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a)落实 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世界报告 中包含的以及全球道路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各项建议8。其中涵盖了道路安全管理、加强道路和机动性安全、加强车辆安全、加强道路使用者安全、提高对失事后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以及为受害者提供更长期的康复服务。(b)加强信息系统,收集关于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问题的规模及其影响。(c)促进加强接触性运动的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并对运动员、家长和教练进行强制性教育,使其了解与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相关的风险及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癫痫。(d)依照 老龄化与健康问题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 所述,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标准和有效干预措施,以消除老年人所面对的不安全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其中包括照明不良、地板湿滑、地毯松动以及床没有栏杆等。103.w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收集并传播证据和最佳实践,以预防或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包括通过实施 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全球计划 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b)为受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的长期认知或身体后果影响者的早期康复和支助工作提供指导、循证实践和技术支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防止歧视和污名化。104.建议国际和国内 伙伴采取的行动(a)促进多方利益攸关方开展合作,为造福所有道路使用者,特别是最弱势群体(例如行人及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者)的目的,提高对道路网络固有安全性和防护质量的认识,进而预防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b)鼓励知识共享,促进在全球、区域、政府间和国家层面加强关于安全驾驶和运动伤害的政策,并推动根据世卫组织的 头盔:供决策人员和从业人员使用的道路安全手册,促进各国为提高头盔使用率作出努力。8 确保道路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重点。全球道路安全委员会;2006年。102.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33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3.4 降低环境风险9 见 全球疾病负担比较。可视化中心。卫生计量和评估研究所;2021年(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compare/,2021年12月1日访问)。10 全球消除含铅涂料:各国应采取行动的原因和方式:政策简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1 化学品安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chemical-safety#tab=tab_1,2021年12月1日访问)。12 Ascherio A、Schwarzschild MA。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预防。柳叶刀神经病学。2016;15(12):12571272.doi:10.1016/S1474-4422(16)30230-7;Ascherio A、Chen H、Weisskopf MG、OReilly E、McCullough ML、Calle EE等人。杀虫剂暴露和帕金森病风险。神经病学年鉴。2006;60(2):197203.doi:10.1002/ana.20904。13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14 气候变化与健康。重要事实。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2021年12月1日访问)。15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105.接触环境和职业危害会直接影响大脑健康。例如,2019年,约5%的全球中风负担(以残疾调整生命年计)是由环境空气污染造成9。在世界各地,受工作和生活条件影响,脆弱社区更容易接触到环境毒素。106.毒素诱发的脑病,包括铅10、汞等重金属暴露及接触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会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11。107.帕金森病与在职业和非职业环境中接触杀虫剂有关12。此外,偏头痛可由强光、空气质量差和噪音等环境污染物引发13。108.气候变化是几个并发的全球环境变化之一,这些变化同时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神经系统状况,而且往往是以交互方式实现的。例如,寨卡、日本脑炎和西尼罗河疾病等媒介传播嗜神经病毒的传播受到气候条件、人口流动、森林砍伐、土地使用模式、生物多样性丧失、淡水表面形态和人类人口密度的共同影响14。109.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根据世卫组织关于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的指导文件,促进各相关部委(如环境、卫生、水和环境卫生)的联合协作,以便将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与注重健康的生活、工作和环境条件的战略联系起来15。特别是:通过监管和法律措施,加快全球逐步淘汰含铅涂料的进展;制定和实施跨部门健康促进和保护战略和规划,以限制接触杀虫剂及可导致神经毒性效应的三氯乙烯等其他高度优先化学品;以及 通过卫生主管部门、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解决汞和汞化合物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3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b)与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其他跨部门利益攸关方合作,将大脑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特有的环境决定因素纳入更广泛的缓解战略,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促进获得清洁空气(环境和家庭)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如减少化石燃料,推广更清洁的炉灶以及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108.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110.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支持会员国评估和实施适合其需求和能力的循证方案,以评估公共政策对健康的影响、证据生成情况以及关于空气污染、重金属、杀虫剂和工业溶剂等环境风险的指南,进而促进优化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111.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根据 2030年议程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宣传世卫组织关于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的指导文件,并强调气候变化对大脑健康的重要意义。(b)与利益攸关方开展合作,支持制定环境污染物国际标准(如排放量、二手烟雾和环境毒素水平),以帮助指导立法。(c)支持研究,以了解环境风险因素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促成作用,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环境中。35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3.5 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最佳大脑发育16 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助力儿童生存发展,改善健康,发掘潜能的指引框架。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17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环境风险所致疾病负担全球评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112.由于儿童的大脑会迅速发育并适应周围的环境、营养和刺激,生命的早期阶段,包括胎儿期和分娩期,是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可产生终生后遗症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机。113.优化成型阶段的大脑发育包括通过公共政策、规划和服务为养育照护16及家庭和育儿支持创造条件。这些措施有助于社区和照料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营养并保护其免受威胁。114.残疾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和全纳教育也被证明可以改善大脑健康状况。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应该能够在健康和安全的支持性环境中生活、学习和社交,远离污名化、歧视或欺凌。经历早期生活逆境,如虐待、忽视、战争或冲突经历、产妇营养不良(如缺乏叶酸或铁)、照料者健康状况不佳、物质使用、先天性感染(如TORCH综合征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分娩并发症等,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并对大脑健康产生终身影响。115.有一点非常明确,即某些环境污染物会对神经发育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空气污染、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属、家用油漆中的铅、海产品中的汞以及工作场所暴露和杀虫剂17。幼儿特别容易受到铅中毒的影响,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可能会导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行为问题以及受教育程度降低。116.身体活动可以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带来健康益处,因此,建议限制屏幕前娱乐(电视和电脑)等久坐行为和手机等数字通信行为。此外,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益处和大脑发育。3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117.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制定、资助和实施旨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及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战略,并侧重于早期干预和康复。(b)优化围产期和儿童卫生保健,包括旨在防止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分娩、新生儿重症监护、使用助产士、皮肤接触(袋鼠妈妈式照护)、母乳喂养、产妇精神卫生保健、充足的营养、免疫和儿童发育干预措施,以促进根据世卫组织的养育保育框架进行反应迅速的照料和早期学习。鼓励并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评估,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c)与相关国家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合作,根据 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 及世卫组织关于向儿童销售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一系列建议,制定、加强和监测母乳喂养政策和行动计划及国家食品和营养政策和行动计划18。(d)加快全面实施世卫组织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减少胎儿暴露、儿童接触二手烟雾和青少年吸烟。酌情制定和实施全面的跨部门国家政策和规划,以减少怀孕期间有害使用酒精,从而减少胎儿酒精谱系障碍等并发症。(e)促进青少年获得 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 中建议的干预措施,包括在人道主义和脆弱环境中。为旨在促进青少年大脑健康和发育的干预措施提供支持,并酌情建立对青少年友好的空间,以此作为对青少年保护、社会心理健康和非正规教育需求的第一反应。(f)制定资源充足的政策,以便在教育环境中更好地提供优质体育教育,包括提供在正式上学之前、期间和之后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城市中心的公园、树木和绿地可以改善局部空气质量,并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游乐场所。实施世卫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包括关于屏幕前娱乐时间的建议。(g)加强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健康和发育核心指标的监测机制,包括保护性因素和风险因素。18 关于终止婴幼儿食品不当促销形式的指导:实施手册。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37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a)通过以下方式,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工具和指导,并加强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大脑最佳发育的国家能力:加强卫生部和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力,制定、加强和实施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循证战略及相关跨部门资源规划,以优化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以及 汇编和分享与涉及幼儿和青少年发展问题的现有政策有关的知识和最佳实践,包括意在监测人权保护情况的操作规范和机制。119.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支持制定和实施全球、区域、国家和/或国家以下级别的儿童和青少年政策和规划,以解决虐待、忽视、孕产妇营养不良、照料者健康状况不佳、物质使用(如酗酒和吸烟)、先天性感染、分娩并发症和环境污染物等问题。118.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3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39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120.需要通过高质量的研究生成证据,以便为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政策、计划编制和规划提供信息。这些证据可以为有效服务、照护模式和治疗方案提供见解,并促进创新和公平获得卫生技术等各类产品,进而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减少风险、早期诊断、治疗、治愈潜力或照护。121.大脑和神经病学研究的复杂性要求加强研究环境中的协调工作,同时让多方利益攸关方参与进来,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并分配足够的资源。在这方面,营造一个可促进研究合作(包括数据共享)的环境,对于在低收入环境中减少重复、确定知识差距、快速创新和建设能力至关重要。122.应将实施研究(包括卫生系统评价)列为工作重点,以利用和推广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这种方法将有助于监测干预措施,并允许复制和调整成功的干预措施。123.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神经科学研究环境中的更好代表性还应承认各国的具体需求和地方需求,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管理策略。124.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切实参与进来,以更好地支持和指导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是研究议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125.可靠且易于获取的标准化数据是有效规划和确立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基础。然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重大数据差距不仅存在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存在于高收入国家。4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全球具体目标4.1到2031年,80%的国家会至少每三年一次,通过国家卫生数据和信息系统定期收集并报告一套神经系统疾病核心指标,。全球具体目标4.2到2031年,全球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产出将增加一倍。战略目标4的全球具体目标4.1 对研究进行投资126.要想降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对生物医学、临床、实施和转化研究进行持续投资至关重要,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照护提供信息,并创造出治愈更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127.所有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都必须植根于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并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参与度。128.在对神经病学研究进行投资的同时,应加强会员国与相关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并特别注重加强全球和区域合作。促进神经病学全球研究议程的工作将在减少冗余工作及重复研究和成本的同时,增加在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更好地照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方面取得有效进展的可能性。129.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建设研究基础设施,加强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并加强研究界、卫生专业人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促进神经病学研发,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30.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增加投资,改善研究治理,以此作为旨在解决神经系统疾病负担的国家应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有可能罹患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治疗方案、技术和创新。这种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工具、精准医疗、疾病监测和评估工具、辅助技术、药物及新的照护模式。(b)支持国家、区域和国际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合作,以生成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促进、预防、诊断、治疗和照护的新知识,并将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现有证据转化为行动。鼓励研究数据的共享和开放获取。(c)建设决策者在大脑健康领域的创新需求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强调国家研究机构优先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资金的重要性。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41(d)通过改善研究基础设施、设备和用品,加强研究和创新方面的国家机构能力,例如(包括为儿童)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新药的能力。(e)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其照护人员及代表他们的组织参与进来,并支持其积极参加从规划到实施的研究过程。130.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131.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通过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生物医学、临床、实施和转化研究领域内确定研究重点和设置议程,支持开展宣传工作,以增加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投资。(b)让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学术机构、研究组织和联盟参与进来,加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能力。(c)支持国际协调机制,促进全球神经病学研究工作的协调,并促进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定期沟通和信息交流,以实现研究界的全球互联。(d)为会员国开发新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工具、治疗方案和创新技术及机制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公平获取和实施,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环境中。132.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促进和动员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财政支持,参与确定工作重点,并帮助以方便用户的语言向决策者、公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和家人传播研究结果。(b)让研究界、卫生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部门参与促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工具和治疗方案的创新和开发,同时确保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可以公平和负担得起的方式获得这些产品。(c)支持各国努力加强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交流,包括开展机构能力建设和研究合作以及设立研究金和奖学金,以促进预防、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照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d)支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实施研究,以了解将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工作纳入广义临床保健的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有效战略。4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4.2 数据和信息系统133.提供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卫生和社会照护数据有助于确定服务提供方面的差距,增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获得照护服务的机会并改善相关协调工作,促进更好地了解和检测人口层面的变化和趋势。134.神经系统疾病的信息系统往往并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这使得获取数据以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照护人员的需求变得复杂。135.将数据收集系统地纳入人口层面的常规卫生信息系统,并根据一套核心衡量指标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定期监测,是采取循证行动改善服务和衡量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大脑健康规划实施进展的基础。136.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测纳入常规卫生信息系统和各级照护服务中,以确定、整理和例行报告按性别、年龄和其他公平衡量指标分列的核心数据,进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照护服务的提供及促进和预防战略,并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b)鼓励实施患者登记和监测规划,分析和发布关于神经系统疾病服务和有效治疗方案可得性的数据,并评估这些服务和方案的利用情况和覆盖范围。(c)支持收集数据及相互参照其他监测和问责机制,以在国家层面避免重复工作。137.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支持,以便 发展和/或改进国家数据收集系统,以加强神经系统疾病的数据收集工作;建设国家能力和资源,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数据并促进其使用;根据本行动计划、其他全球行动计划及世卫组织监测框架,制定一套核心指标和具体目标,以监测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成果。138.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支持会员国建立监测和信息系统及登记册,以获取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指标及患者成果衡量指标。(b)倡导并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护人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c)支持围绕数据收集、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最佳实践,在各国之间建立交流和对话平台。43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139.癫痫影响所有年龄、性别、种族和收入水平的人。贫困人口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承受着不成比例的疾病负担,这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140.在世界很多地方,由于对癫痫病的无知、误解和消极态度,癫痫患者及其家人遭到污名化和歧视。他们在教育、就业、婚姻和生育方面经常会遇到重大难题。1 癫痫: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141.癫痫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三倍。死亡和受伤的重要原因包括癫痫突发意外死亡、癫痫持续状态、烧伤、溺水和自杀。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超额死亡率较高,与无法享用卫生设施、治疗缺口大以及未能解决癫痫的潜在可预防病因有关。142.癫痫通常与包括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其他共病疾病同时存在,并可能因这些疾病而进一步恶化,因此,有必要采取协同方法来解决这些共存的疾病。5.1 获取癫痫服务143.癫痫是一种完全可治疗的疾病,如果能够获得适当的抗癫痫治疗,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以不再发作,其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已被列入世卫组织 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尽管如此,当前低收入国家的癫痫治疗缺口估计为75%,而且农村地区的缺口远大于城市地区1。144.巨大的治疗缺口可能是卫生保健系统能力下降、资源分配不公平以及不够重视癫痫照护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该缺口扩大的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短缺、获得抗癫痫药物的机会有限、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对癫痫病的管理缺乏了解和信心、误解及污名化。145.初级卫生保健为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解决癫痫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有政治意愿的情况下,通过将各种创新战略相结合,便可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将预防、诊断和治疗癫痫的工作纳入初级卫生服务,即使是在资源匮乏环境中亦是如此。4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全球具体目标5.1到2031年,各国癫痫服务覆盖率将在2021年现有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50%。全球具体目标5.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进和保护癫痫患者的人权。战略目标5的全球具体目标146.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发展和加强癫痫照护模式,推广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初级照护,并将其作为贯穿生命全程的综合卫生服务的核心。应建立强大且实用的转诊系统,并提供专家服务及针对难治性癫痫的照护服务。专家们可通过确认癫痫的诊断工具,为难治性癫痫提供照护以及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切除手术等途径,支持将癫痫照护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b)为初级卫生保健人力(包括设施、外联和社区卫生工作者、学校工作人员和急诊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癫痫诊断和管理方面培训和支持,并加强二级和三级卫生保健中的专业培训。(c)制定各种战略,促进社区的切实参与,以增加对癫痫服务的需求。(d)实施各项战略,使抗癫痫药物更加普及、更容易获得且更易负担,同时考虑到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的具体需要。战略方案包括:将基本抗癫痫药物列入国家基本药物清单和处方集;加强供应链和选择系统;增加采购和分销;以及 增加获得苯巴比妥等受管制药物的机会。(e)与其他全球倡议保持一致,通过促进安全怀孕和分娩,预防头部创伤以及控制神经囊虫病、脑膜炎、脑炎和疟疾等神经感染疾病等方式,改进照护服务,以预防围产期损伤等导致癫痫的常见病因,其中包括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风和创伤性脑损伤。45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f)为癫痫患者提供有关其疾病的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和益处,并提高对癫痫发作诱因、监测工作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照护的基本策略(例如,通过充足睡眠和规律进餐)的认识。(g)利用运行良好的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对癫痫服务的监测和评价,这些系统可生成可靠数据,并支持地方、国家和全球行为者利用信息改进决策和学习。应从多个来源收集数据,包括登记册和特定疾病报告系统、各种调查报告以及行政和临床数据集。146.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147.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编写和传播技术指导文件,通过解决政策、实施和研究方面的主要因素,缩小关键差距,并加强在全球和国家层面针对癫痫采取的行动。(b)为加强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癫痫部分的实施提供指导,包括更新后的建议,以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优质照护和循证干预措施。(c)支持会员国记录和分享提供循证癫痫服务和协调照护工作方面的最佳做法。148.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建立社区团队,为社区中的癫痫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家人提供支持,并加强与传统治疗师等补充和替代药物提供者合作的机制。(b)倡导在各级卫生保健系统,特别是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抗癫痫药物。(c)支持癫痫患者及其家人和照护人员获取服务,例如,可编制基于证据且方便用户使用的癫痫和可用服务相关信息和培训工具及/或在地方一级建立网站,提供信息和建议。(d)开展实施研究,包括传播经验教训,以加快推广旨在加强癫痫服务的成功战略。4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5.2 癫痫患者的参与及对其的支持149.无论资源状况如何,癫痫患者及其家人都会因为有关癫痫的误解和消极态度而遭受污名化和歧视,其中包括认为癫痫是恶灵附身的结果或是具有传染性。150.污名化导致侵犯人权和社会排斥。在某些情况下,癫痫患儿可能不被允许上学,而患有这种疾病的成人则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无法结婚。151.需要制定创新战略来加强国际努力和国家领导力,以支持针对癫痫患者的政策和法律,改善公众态度,减少污名化,同时充分尊重癫痫患者的人权。152.应增强癫痫患者、其照护人员和代表他们的组织的权能,并让其参与到有关癫痫的宣传、政策、计划制定、立法、服务提供、监测和研究工作当中。153.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鼓励将癫痫患者及其家人的意见和需求纳入相关卫生政策以及发展和加强支持其自主性服务的各个方面。需要确保高度重视性别、多样性和公平问题,以增强最弱势群体的权能。(b)制定或加强立法,以促进和保护癫痫患者的权利,并禁止在教育、就业、婚姻和计划生育、获得驾照和娱乐等方面歧视他们。通过建立各种机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独立机构,监测和评估与癫痫有关的各项政策和立法的执行情况,以确保符合 残疾人权利公约 的要求,从而加强问责制。(c)在社区服务提供者的有力领导和民间社会的参与下,促进社区联合倡议,以此作为扩大社区特有的癫痫倡议工作的一部分。(d)加强获取一系列以人为本、文化上适当且反应迅速的服务的机会,包括与地方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攸关方联络,以便提供信息,增强癫痫患者就其照护问题做出知情选择和决定的能力。154.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支持癫痫患者及其家人积极参与相关技术产品、规范和标准的开发和制定工作。(b)支持会员国发展关键能力,以有效参与涉及癫痫患者及其家人的参与式进程,并利用这些成果进行决策。155.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确保将癫痫患者纳入更广泛的社区活动中,并通过提高其自主性,促进文化、社会和公民参与。(b)支持面向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领袖和癫痫患者及其家人开展与癫痫有关的宣传工作和公众教育活动,以纠正误解,消除对癫痫患者的消极态度,并传播关于如何帮助癫痫发作者的知识。47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5.3 癫痫作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切入点2 癫痫: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3 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teams/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treatment-care/mental-health-gap-action-programme,2021年12月1日访问)。156.癫痫可由遗传或其他通常未知的原因造成,但也可能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后遗症。例如,中风、感染、脑肿瘤或创伤性脑损伤都可能引发癫痫。癫痫也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共存。例如,约19%的癫痫患者会出现偏头痛,约26%的成人癫痫患者和30-40%的癫痫患儿会出现智力障碍2。157.癫痫发作可能是感染、代谢失衡、脑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恶化或发生改变的信号。158.癫痫和大量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共享类似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类似的研究、药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法。159.完善的癫痫照护服务可为加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管理提供一次良机。因此,可将癫痫作为一个切入点,促进快速加强针对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服务和支持。开展癫痫治疗和照护工作时,应同时顾及根据国家重点确定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便为所有人实现最佳结果。这种方法可能适用于世界部分地区,在另外一些地区,或可将中风、痴呆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偏头痛和其他头痛症作为切入点。160.建议会员国采取的行动(a)引导卫生系统将现有的癫痫预防、诊断、治疗和照护服务扩展为共病管理,并以此作为各级保健服务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将针对癫痫的良好跨学科团队照护方法转移到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照护工作当中。(b)利用世卫组织的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3,加强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卫生工作者的能力,以使其技能超越癫痫照护工作的范畴而直达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共病的治疗。(c)充分利用脑电图、神经成像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及专业转诊服务(如手术)等癫痫诊断工具,以将设施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管理。(d)扩展为抗癫痫药物开发的采购系统,以增加获得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和优质药物的机会。4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161.秘书处应采取的行动(a)通过提供可供各国用于加强卫生人力能力的战略、进程和工具,支持会员国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照护服务纳入初级保健层面的常规癫痫服务。(b)促进和便利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最佳实践交流,为实施针对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照护模式提供信息。162.建议国际和国内伙伴采取的行动(a)启动国家网络建设,对行政人员、决策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进行游说,以便将共病(即身体和精神卫生疾病)照护工作作为癫痫治疗和照护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49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卫生系统1.联合国全民健康覆盖政治宣言(2019年)2.阿斯塔纳初级卫生保健宣言(2018年)3.关于获取基本药物的WHA67.22号决议(2014年)4.关于将姑息治疗作为生命全程的综合性治疗内容予以加强的WHA67.19号决议(2014年)5.卫生人力资源全球战略:卫生人力2030(2016年)6.关于增进获得辅助技术的WHA71.8号决议(2018年)7.关于卫生技术的WHA60.29号决议(2007年)8.2021-2030道路安全行动十年9.关于支持全民健康覆盖的急救系统:确保急病患者和伤者得到及时护理的WHA72.16号决议精神卫生、神经系统和药物滥用疾病10.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2010年)11.2013-203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12.关于泛自闭症障碍管理的综合性协调工作的WHA67.8号决议(2014年)13.关于涉及全球癫痫负担问题的WHA68.20号决议(2015年)14.2017-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行动计划(2017年)15.关于加紧行动以减少酒精有害使用的EB146(14)号决定(2020年)16.关于癫痫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行动的WHA73.10号决议(2020年)17.关于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神卫生防范和应对的EB148(3)号决定(2021年)5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非传染性疾病18.2013-203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19.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20.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政治宣言(2018年)21.康复2030:行动呼吁传染病22.2015年后结核病预防、治疗和控制全球战略和目标23.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战略:终结艾滋病(2016年)24.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25.关于脑膜炎预防和控制的EB146(6)号决定(2020年)被忽视的热带疾病26.关于被忽视的热带病的EB146/14号决定(2020年)27.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28.到2030年消除犬类传播狂犬病导致的人类死亡全球战略计划家庭和儿童健康29.2016-2030年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30.INSPIRE:消除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的七项策略(2016年)31.全球加快青少年健康行动(AA-HA!):支持国家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32.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助力儿童生存发展,改善健康,发掘潜能的指引框架(2018年)老龄化与健康33.老龄化与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年)和行动计划(2016-2020年)34.2021-2030年联合国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51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环境与气候变化35.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风险与应对(2003年)36.通过安全的和无害环境的废物管理增进健康(2010年)37.关于汞的水俣公约(2014年)38.关于接触汞和汞化合物带来的公共卫生影响:世卫组织和政府公共卫生部在落实 水俣公约 方面的作用的WHA67.11号决议(2014年)39.卫生部门为努力实现并超越2020年目标在中的作用(2016年)40.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全球环境风险疾病负担评估(2018年)41.世卫组织卫生、环境与气候变化全球战略:通过健康环境以可持续方式改善生活和福祉所需做出的改变(2019年)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42.关于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的EB148.R2号决议(2021年)人权4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44.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4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46.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年)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5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链接:1.https:/www.un.org/pga/73/wp-content/uploads/sites/53/2019/07/FINAL-draft-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Political-Declaration.pdf 2.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primary-health/declaration/gcphc-declaration.pdf 3.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 4.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A67_R19-ch.pdf 5.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0368/9789241511131-eng.pdf;jsessionid=ECEE59BA695E2DC5722FFFE3B2870841?sequence=16.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1/A71_R8-ch.pdf 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0/A60_R29-ch.pdf 8.https:/www.who.int/teams/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safety-and-mobility/decade-of-action-for-road-safety-2021-2030 9.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2/A72_R16-ch.pdf 1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99931 1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06021 12.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page=37 13.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8-REC1/A68_2015_REC1-ch.pdf 14.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global-action-plan-on-the-public-health-response-to-dementia-2017-2025#:text=The Global action plan on,dementia on communities and countries.15.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REC1/B146_REC1-ch.pdf#page=62 16.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3/A73_R10-ch.pdf 1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8-REC1/B148_REC1-ch.pdf#page=33 18.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06236 19.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99544 20.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1648984?ln=en 21.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rehabilitation-2030 22.https:/www.who.int/tb/post2015_TBstrategy.pdf?ua=1 23.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46178/WHO-HIV-2016.05-eng.pdf 24.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s/global-technical-strategy-for-malaria-2016-2030.pdf?sfvrsn=c82afcc_0 25.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B146(6)-ch.pdf 26.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B146_14-ch.pdf 27.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3209428.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28053 29.https:/www.un.org/youthenvoy/2020/12/the-global-strategy-for-womens-childrens-and-adolescents-health-2016-2030/#:text=The Global Strategy (2016-2030,not only survives, but thrives.30.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07717/9789245565352-chi.pdf?sequence=10&isAllowed=y 31.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5416/WHO-FWC-MCA-17.06-chi.pdf?sequence=5&isAllowed=y 32.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72603/9789241514064-eng.pdf?sequence=1&isAllowed=y 33.https:/www.who.int/ageing/GSAP-Summary-EN.pdf 34.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decade-of-healthy-ageing#:text=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of older people, their families, 35.https:/www.who.int/globalchange/publications/climchange.pdf 36.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5555/A63_R25-ch.pdf?sequence=1&isAllowed=y 37.https:/treaties.un.org/doc/Treaties/2013/10/20131010 11-16 AM/CTC-XXVII-17.pdf 38.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page=43 39.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252784 4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65196 41.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28403/A72(9)-ch.pdf?sequence=1&isAllowed=y 42.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8-REC1/B148_REC1-ch.pdf#page=21 43.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civil-and-political-rights 44.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rights 45.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convention-rights-child 46.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convention-rights-persons-disabilities 53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决议和全球承诺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1.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全球目标方面进展情况的各项指标是会员国充分监测其神经系统疾病政策和规划和满足其报告需求所需信息中的一部分。鉴于该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具有自愿性和全球性,该计划未必希望每个会员国都要实现所有具体目标,而是希望它们能够为共同实现这些目标做出不同的贡献。2.为每项战略目标确定的全球目标为会员国采取各项全球目标中可以衡量的集体行动和取得进展提供了依据,且不应妨碍制定更宏伟的国家目标,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实现全球目标的国家而言。3.如全球行动计划之战略目标4所述,秘书处将根据会员国请求向其提供指导、培训和技术援助,以发展用于收集神经卫生系统投入、活动和成果指标数据的国家信息系统。其目的是继续建设现有信息系统,而非创建新的或并行的信息系统。各国将利用现有精神卫生、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监测和问责机制来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 相关目标和指标方面的进展情况。4.“神经系统疾病”一词用于表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头痛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感染/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发育障碍、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以及神经系统癌症。导致全球残疾最多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中风、偏头痛、痴呆、脑膜炎和癫痫。5.在加速加强包括针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信息系统在内的各种服务方面,可以将癫痫作为的一个切入点。5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表1:全球目标清单11.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调整或更新现有国家政策、战略、计划或框架,以纳入神经系统疾病。1.2到2031年,100%的国家有至少一项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提高认识活动或宣传规划在正常运行。22.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将神经系统疾病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福利待遇之中。2.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在初级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所需的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33.1到2031年,80%的国家将至少有一项关于在生命全程中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跨部门规划在正常运行。3.2已实现下列文件中确定的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全球目标: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以及 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44.1到2031年,80%的国家会至少每三年一次,通过国家卫生数据和信息系统定期收集并报告一套神经系统疾病核心指标。4.2到2031年,全球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产出将增加一倍。55.1到2031年,各国癫痫服务覆盖率将在2021年现有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50%。5.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进和保护癫痫患者的人权。55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战略目标1:提高优先次序和加强治理全球目标#1.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调整或更新现有国家政策、战略、计划或框架,以纳入神经系统疾病指标-1.1.拥有已经过调整或更新以便涉及或纳入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在实施中的国家政策、战略、计划或框架。核实方法拥有由国家主管部门在答复中提供并经审查确认的实际可用的政策、战略、计划或框架。评论/假设/理由在一份专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立文件中有一套旨在降低人群中可能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负担的有条理的书面原则、目标或行动,或被纳入更广泛的健康或其他计划中。也可以针对癫痫或痴呆等具体神经系统疾病制定以特定环境的工作重点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或计划。同样,这些计划可以是独立的计划,也可以是将特定神经系统疾病纳入一般健康计划和(或)国家精神卫生计划。如果由卫生部(或同等机构)或议会批准/公布,则被视为有效。对于联邦制国家,本指标系指国内大多数州或省的政策/计划。神经系统疾病的政策或计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纳入其他一般健康或残疾政策或计划,例如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精神卫生、孕产妇、儿童和青少年健康、老龄化、残疾政策或计划。5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战略目标1:提高优先次序和加强治理全球目标#1.2.到2031年,100%的国家有至少一项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提高认识活动或宣传规划在正常运行。指标-1.2.拥有至少一项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提高认识活动或宣传规划在正常运行。核实方法由国家主管部门在答复中提供的、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一描述的、目前正在实施和正在运行的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提高认识或宣传运动清单。评论/假设/理由在过去一年里开展了旨在提高民众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了解和减少对患者的污名化和歧视的国家提高认识运动。提高认识运动可以是涵盖而且最好应该涵盖人口一级的普遍战略(例如大众媒体运动),也可以是针对地方确定的弱势群体(例如,社会经济弱势个人、儿童、老年人、身体和智力残疾者、受紧急情况影响的人、少数族裔群体)的战略。它们最好应该涉及包括预防和促进在内的跨领域问题。虽然可以设计为涵盖一种以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但各国可以将运动的重点侧重于癫痫等特定神经系统疾病。提高认识和宣传运动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准确地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减少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污名化和歧视,教育人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人权和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提高普通人群识别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的能力。正在运行被定义为具有以下组成部分:有专用的财政资源、规划管理、拥有有据可查的进展和影响证据。57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全球目标#2.1.到2031年,75%的国家已将神经系统疾病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福利待遇之中。指标-2.1.在全民健康覆盖福利待遇中拥有一套已经确定优先次序的、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据可依的优质基本卫生服务和支持。核实方法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在答复中提供并经审查确认的资料,拥有有据可查的全民健康覆盖重点福利待遇。评论/假设/理由全民健康覆盖重点福利待遇是通过一个考虑经济现实和社会偏好的审议过程确定的一套已经确定优先次序的有据可依的卫生干预措施、服务和规划,包括跨部门行动和财政政策。它明确规定了应为民众提供哪些应由财政负担的规划、服务和干预措施。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服务和支持包括涉及生命全程且由财政承担风险保障的以及促进性、预防性、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全民健康覆盖重点福利待遇应提供质量最好的、有效、高效、可获取、以患者为中心、公平和安全并得到公平和可持续融资安排支持的服务。干预措施必须由能够在受到监管的适当级别卫生系统和针对特定群体及时提供标准服务的合格服务提供者实施。本指标意在提供证据以证明全民健康覆盖重点福利待遇中包含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对癫痫等重点神经系统疾病专门作出明确的规定。58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战略目标2:提供有效、及时和反应迅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全球目标#2.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在初级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所需的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指标-2.2.国家报告在初级保健中拥有可以用于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核实方法报告可在初级保健机构可持续供应负担得起的一系列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相关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的国家比例。评论/假设/理由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是在正常运行的卫生系统中可以随时供应、数量充足、剂型适当、质量有保证且价格能够为个人和社会所承受的药物和技术。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清单也为公共部门的采购和供应提供指导。该指标意在提供一个篮子,以便能够密切反映用于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药物和基本技术。采用拟议的篮子是一种平衡的方法,能够对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示踪用药物和基本技术进行监测,同时确保能够进行切实可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纳入篮子的药物和基本技术旨在表明能够获得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和基本技术的情况,但不是一个完整和详尽的清单。抗癫痫发作的药物可以作为示踪用药物。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很大一部分的癫痫负担可以通过扩大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常规供应的方式来予以避免。59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全球目标#3.1.到2031年,80%的国家将至少有一项关于在生命全程中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跨部门规划在正常运行。指标-3.1.至少有一项关于在生命全程中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跨部门规划在正常运行。核实方法由国家主管部门在答复中提供的、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一描述的、目前正在实施和正在运行的关于大脑健康认识和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减少风险的规划清单。评论/假设/理由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包括全球25%的癫痫病例负担。应报告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存在涉及大脑健康促进和神经系统疾病预防或减少风险的跨部门规划。虽然可以设计为涵盖一种以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但各国可以将规划的重点侧重于癫痫等特定神经系统疾病。规划应在国家一级实施,最好既包括人口一级涵盖生命全程的普遍战略(如大众媒体运动),也包括针对地方确定的弱势群体(如社会经济弱势个人、儿童、老年人、受家庭暴力和性别暴力影响的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少数族裔)的战略。正在运行被定义为具有以下组成部分:有专用的财政资源、规划管理、拥有有据可查的进展和影响证据。60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全球目标#3.2.已实现下列文件中确定的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全球目标: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1;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2;以及 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3。指标-3.2.相关指标定义如下: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身体活动不足流行率相对降低10%。酌情在国家范围内将有害使用酒精的流行率相对降低至少10%。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上升趋势。高血压流行率相对降低25%,或者根据国情控制高血压流行率。将15岁以上人群目前使用烟草流行率相对降低30%。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所有国家保持或实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全程免疫的疫苗覆盖率。随着新疫苗和新证据的出现,更新或制定了关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B群链球菌疫苗的全球政策。1 世界卫生组织等。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www.who.intwww.who.intwww.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_form/en/index.html(2013)2 世界卫生组织。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2020年10月26日草案)。(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3 世界卫生组织。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61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指标-3.2.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在超过80%的国家建立了关于脑膜炎(包括潜在后遗症)的识别、诊断、转诊和治疗的培训规划,并将其纳入现有培训。80%的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关于细菌性脑膜炎治疗和护理的循证指南,并开发建议的工具。50%以上的国家已将针对脑膜炎长期患者的社区服务纳入现有的残疾包容行动。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95%的妇女将由熟练的接生人员负责接生,每位妇女及其新生儿都将得到有效的高质量和尊重的护理。在出生后经过彻底擦干和刺激后仍无自主呼吸的婴儿中,至少75%将通过面罩通气得到复苏;在稳定早产儿或体重不足2000克的婴儿中,至少75%将获得袋鼠妈妈护理法和其他支持性护理服务;在可能患有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生儿中,至少75%将接受抗生素治疗。90%的妇女和新生儿将在出生后两天内接受高质量的早期产后护理。核实方法按照 2013-203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的亡行动计划 的规定向世卫组织理事机构报告。评论/假设/理由相关指标的系列定义载于以下文件:2013-203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全球路线图;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战略目标3:实施促进和预防战略62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全球目标#4.1.到2031年,80%的国家会至少每三年一次,通过国家卫生数据和信息系统定期收集并报告一套神经系统疾病核心指标。指标-4.1.各国拥有正常运行的卫生数据和信息系统并正在定期收集和报告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套核心指标。核实方法可通过在系统一级(国家、国家以下级别或地方一级)对各种来源的患者登记、汇总数据或病历进行评估的方式来获得该指标。国家主管部门提供的答复。评论/假设/理由对卫生数据进行系统性监测和评价为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提供了证据,改善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获得照护服务的机会和加强了协调,并能更好地了解和发现人口一级的变化和趋势。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套核心指标包括与本行动计划特定目标相关的一些指标以及卫生和社会系统行动的其它基本指标(例如,培训和人力资源能力,以及服务的提供和利用)。数据应包括国家在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方面优先考虑的特定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信息。数据需要按性别和年龄组以及具体神经系统疾病(即癫痫)进行分类。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调查来补充常规信息系统的数据。世卫组织将收集、分析和报告数据,并将它们作为其 精神病学地图 的一部分。63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战略目标4: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信息系统全球目标#4.2.到2031年,全球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产出将增加一倍。指标-4.2.已发表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文章(定义为在索引期刊和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章)的数量。该指标衡量的是属于国内发表研究报告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产出。核实方法每三年集中进行一次按来源国、主题和研究类型进行分类的文献检索,并使用最近一个日历年的文献计量数据。评论/假设/理由本指标衡量的是属于国内发表研究报告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产出。每年在同行审议期刊和索引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正在进行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它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投入情况,并最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疾病结果产生影响。在可行的情况下,将针对癫痫、帕金森病等不同神经系统疾病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64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全球目标#5.1.到2031年,各国癫痫服务覆盖率将在2021年现有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50%。指标-5.1。在过去12个月内正在使用服务的癫痫患者的比例(%)。估算/计算方法癫痫服务覆盖率的计算方式为:用接受规定服务的人数除以需要这种干预的人口数量。服务覆盖率=接受服务的人数x 100%痫患者人数分子:接受服务的癫痫患者数量,数据来源为常规信息系统或一个国家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地理区域卫生机构的基线调查和追踪调查。分母:样本人群中癫痫患者的总数,数据来源为国家调查,或者如果没有国家调查,则基于次区域流行率估计数。65用于评估在实现 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规定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的指标评论/假设/理由所有神经系统疾病都需要对服务覆盖率进行估计,但这里仅限于将癫痫作为一项示踪指标,以便能够开展测量工作。卫生机构包括初级保健中心、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它们可以通过门诊或住院服务提供社会照护和支持以及社会心理和(或)药物治疗。为了限制评估工作量,在必要时,各国可将调查范围仅限于医院和夜间机构(由于去掉了初级保健和其它服务提供者,在准确性方面会有一些损失)。各国可以选择使用住户调查和采取级联方法来评估有效覆盖率,以提供关于经过诊断的癫痫患者百分比信息;经诊断患有癫痫且能够获得适当、负担得起、安全的抗癫痫发作药物的人口百分比;以及已经接受治疗且癫痫发作已得到适当控制的癫痫患者百分比。全球目标#5.2.到2031年,80%的国家将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进和保护癫痫患者的人权。指标-5.2.已经制定与国际和区域人权文书一致的本国癫痫立法。估算/核实方法与癫痫相关的立法已开始实施,并且确认符合国际和区域人权标准。评论/假设/理由确认现有立法符合国际和区域人权标准,特别是在教育、就业、驾驶、婚姻和生育方面,以解决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对于联邦制国家,本指标系指国内大多数州或省的法律。这些法律可以是独立的法律,也可以被纳入其它一般健康或者残疾法律。人权标准将以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为基础,并且包括与教育、就业、驾驶、婚姻和生育有关的条款。战略目标5:加强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癫痫6620222031 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Brain Health UnitDepartment of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venue Appia 20CH-1211 Geneva 27SwitzerlandEmail:brainhealthwho.intWebsite: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brain-health
16 AUGUST 2024|REPORT口腔护理产品创新年度分析报告,口腔护理产品创新年度分析报告,2024年年品牌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口腔微生态和专业牙科护理兴趣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不断演变的需求以及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兴趣。Georgia Stafford,Beauty&Personal Care Analyst1Prepared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Table of Contents欧洲、中东与非洲.6欧洲:创新不可或缺.7数据 1:欧洲:口腔护理新品(按新品类型区分),2019-2024年.8欧洲:新一代天然产品.10数据 2:欧洲:带有天然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11中东与非洲.13亚太地区.14亚洲:持久性势头强劲.15亚洲:含有益生菌的新品滋养口腔微生态.17数据 3:亚洲:带有益生菌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18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速效配方受到瞩目.20美洲.21北美:高端化趋势.22数据 4:北美:口腔护理产品价格(美元),2019-2024年.23北美:消费者仔细审视产品成分表.25数据 5:北美:含有羟基磷灰石的口腔护理新品,2019-2024年.26拉丁美洲:环保创新.28数据 6:拉丁美洲:带有环保包装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28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欧洲、中东与非洲:重新上市产品与天然成分主导欧洲、中东与非洲:重新上市产品与天然成分主导天然成分的趋势并未消退,但品牌有机会从阿育吠陀疗法中获得灵感,从而实现差异化从阿育吠陀疗法中获得灵感,从而实现差异化。欧洲新品发布数量也在下降,因此品牌需要创新需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颖产品的需求。亚太地区:关注活性成分和持久性亚太地区:关注活性成分和持久性消费者了解口腔微生态对整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因此对含有益生元和益生菌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兴对含有益生元和益生菌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兴趣趣增加。亚洲口腔护理品牌通过创新持久宣称持久宣称,满足消费者希望最大程度地使其口腔护理流程发挥影响的愿望。美洲:高端化与怀疑情绪的冲撞美洲:高端化与怀疑情绪的冲撞由于北美消费者优先考虑口腔健康,并愿意为价格昂贵的产品斥资愿意为价格昂贵的产品斥资,从而避免开销更大的专业牙科护理服务,口腔护理行业正在迈向高端化。为了证明价格合理,品牌需要证明其在常见宣称之外的价值证明其在常见宣称之外的价值,并考虑与牙医合作以提升可信度。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我们在本次回顾中选出的最具创新性的新产品天然精油天然精油Ringana Fresh牙齿精油(Ringana Fresh Tooth Oil)拥抱油漱法(即将油含在嘴里漱口),其配方含有天然成分(如麦卢卡油、红没药醇和姜黄精粹),可促进伤口愈合、对抗炎症和细菌。牙齿科技牙齿科技NVR上扬益生菌酵素牙膏含有益生菌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态并清新口气。这款牙膏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以保持成分有效性。美容与口腔护理相结合美容与口腔护理相结合Moon牙齿美白与唇部提亮膏(Moon Teeth Whitener&Lip Brightener)将美容产品与口腔护理相结合。这款双头牙齿美白/唇彩产品含有抗氧化复合成分,可轻柔美白牙齿,并利用维生素E来滋润唇部。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其他创新性新产品小众成分小众成分Vay Spilanthes漱口水(Vay Spilanthes Mouthwash)是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仅推出的4款含有金纽扣一种被认为有助于缓解口腔干燥的亚马逊花类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之一。针对针对“设计控设计控”消费者消费者Mittel Doctor最佳印刷色牙刷(Mittel Doctor Best Medium Toothbrush)与彩通(Pantone)合作推出主打2024年彩通代表色柔和桃色(Peach Fuzz)的牙刷,面向“设计控”口腔护理用户。本地化本地化Ola Cycle by Ola Bamboo加拿大软枫木牙刷(Ola Cycle by OlaBamboo Soft Canadian Maple Wood Toothbrush)是首款完全由加拿大制造业废弃物制成的牙刷。这款牙刷的手柄可生物降解。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欧洲、中东与非洲欧洲、中东与非洲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欧洲:创新不可或缺尝试新产品尝试新产品30%的芬兰成年人*在截至2024年3月的过去3个月内购买了一种他们以前没试过的新美容/护理产品行业动态变化使创新成为必要推出新产品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消费者数据也证实了人们对新品的兴趣,但口腔护理品类未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品牌一直关注重新推出更优品牌一直关注重新推出更优惠的产品惠的产品。然而,开发全新的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AI(人工智能)缩小了(人工智能)缩小了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间的差距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间的差距,因为其算法有助于产品创新,并能够帮助打造营销推广活动。AI的出现也缩短了新品研发周期,因为AI可以快速整合分析海量数据。新品研发方式的改变表明,大品牌和小品牌都需要通过能满足消费者新品通过能满足消费者新品兴趣的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差异化兴趣的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差异化。品牌可从其他美容个护品类其他美容个护品类(即面部护肤品类)中汲取产品形态灵感,并利用AI来探索具有口腔护理功效的新兴成分。*取自英敏特全球消费者调研基于:基于:芬兰:1,000名16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来源:来源:凯度受访者样本库/英敏特,2024年3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对新颖的需求由于品牌倾向于推出重新上市和新包装产品品牌倾向于推出重新上市和新包装产品,新产品在欧洲口腔护理品类中愈发不常见。这有助于真正的创新(包括产品形态、宣称或成分创新)轻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口腔护理品类的新品牌可利用成分透明度或经牙医认可的宣称,来建立可信度利用成分透明度或经牙医认可的宣称,来建立可信度。在新品中的占比(%)欧洲:口腔护理新品(按新品类型区分),2019-2024年4040403939393434343434343434341919192121212727272929292222228 8 88 8 89 9 9111111191919新产品新包装重新上市01020304050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9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新颖产品可吸引消费者品牌通过新颖的包装和产品形态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为欧洲口腔护理品类带来颠覆式的改变。天然精油天然精油Ringana Fresh牙齿精油(Ringana Fresh Tooth Oil)拥抱油漱法,其配方含有天然成分(如麦卢卡油、红没药醇和姜黄精粹),可促进伤口愈合、对抗炎症和细菌。双相配方双相配方The Smilist微生态漱口水(The Smilist Microbiotic Mouthwash)采用双相配方,这种在面部护肤品类中更为常见的技术。该产品含有维生素、益生元和矿物质,能够中和口气并改善口腔健康。易于续装易于续装Compagnie de Provence兰西碧美白牙膏(Compagnie de ProvenceWhitening Toothpaste)采用可续装的玻璃瓶装,包装上突出了成分透明度,详细介绍氟、二氧化硅和绿茶精粹等成分的功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欧洲:新一代天然产品对化学成分的担忧对化学成分的担忧29%使用传统牙膏/凝胶的英国成年人担心这些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利用阿育吠陀成分来实现差异化消费者对口腔护理产品中含有的成分感到担忧对口腔护理产品中含有的成分感到担忧,品牌有机会利用天然成分来减轻消费者顾虑。然而,由于植物/草本宣称在口腔护理品类中较为常见,品牌可利用受到阿育吠陀概念启发的成分来实现差异化利用受到阿育吠陀概念启发的成分来实现差异化。阿育吠陀是一种数千年前起源于印度的传统整体医学体系,其概念包括使用草本疗法草本疗法和天然成分。使用阿育吠陀成分和传统在美容个护行业越来越常见,部分品牌(如Kama和Shanti)以阿育吠陀配方和品牌故事为核心。根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的数据,阿育吠陀刮舌疗法刮舌疗法已经成为一种正在增长的趋势,这证实了消费者对替代性口腔健康疗法的兴趣对替代性口腔健康疗法的兴趣。基于:基于:英国:1,714名过去3个月使用过传统牙膏/凝胶的互联网用户来源:来源:凯度受访者样本库(Kantar Profiles)/英敏特,2024年4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虽然仍属于小众趋势,但欧洲口腔护理新品中提及阿育吠陀的产品有所增长,这是出于品牌一直在寻求满足消费品牌一直在寻求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天然成分的需求者对功能性天然成分的需求。此类产品可吸引41%的德国成年人,他们认为全天然成分的牙膏与常规牙膏一样有效。除了阿育吠陀成分之外,品牌还可以采用整体疗法采用整体疗法,如刮舌和油漱油漱。这在阿育吠陀医学体系中已有几个世纪的实践历史,用于提升口腔健康和卫生。将阿育吠陀成分和相关疗法融入其口腔护理定位的品牌也可搭乘自我关爱和身心健康日益增长的趋势搭乘自我关爱和身心健康日益增长的趋势,并契合消契合消费者的可持续和道德采购的价值观费者的可持续和道德采购的价值观。在新品中的占比(%)欧洲:带有天然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2121212626262727272323232222221717170.30.30.30.40.40.40.50.50.50.20.20.20.40.40.41 1 1植物/草本阿育吠陀*2018年8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4年7月051015202530阿育吠陀宣称虽小众,但正在增长*产品描述包括阿育吠陀(Ayurveda)或阿育吠陀的(Ayurvedic)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8年8月-2024年7月(植物/草本、阿育吠陀/阿育吠陀的)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古老疗法激发新品创新品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利用阿育吠陀概念,部分品牌依靠古老的疗法,而其他品牌则进行更新。取得了认证取得了认证Dabur黑种草牙膏(Dabur Blackseed Toothpaste)含有具备清洁和防护功效的黑种草,该产品取得了匈牙利阿育吠陀医学基金会(TheHungarian Ayurveda Medical Foundation)的推荐。油漱法油漱法Georganics油漱法漱口水(Georganics Oil Pulling Mouthwash)借鉴了阿育吠陀传统的油漱法。该产品使用薄荷油作为抗菌剂,且仅含有4种其他成分。产品包装上带有COSMOS有机认证标志。使阿育吠陀现代化使阿育吠陀现代化Ayouthveda美白牙膏(Ayouthveda Whitening Toothpaste)将阿育吠陀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该产品宣称通过草药学来美白牙齿,也有助于预防蛀牙。Zerolla油漱漱口水(ZerollaOil Pulling Mouthwash)品牌创新:Zerolla欧洲消费者有意识关注成分24%的英国牙膏用户会研究口腔护理产品中所用成分。这体现出了消费者对提高成分透明度的兴趣对提高成分透明度的兴趣。Zerolla是一个致力于使用天然成分致力于使用天然成分来提供口腔健康益处的英国品牌。该品牌的产品线包括牙膏(粉末或片剂形态)、漱口水含片、牙线和环保牙刷。Zerolla油漱漱口水借鉴了阿育吠陀传统,来改善口腔微生态借鉴了阿育吠陀传统,来改善口腔微生态。该品牌的网站展现了其使用的天然成分,包括源自桦树皮的木糖醇、薄荷精油和氟化钙。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将引起对口腔护理产品所用成分持谨引起对口腔护理产品所用成分持谨慎态度的消费者的共鸣慎态度的消费者的共鸣。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中东与非洲重点关注儿童口腔健康针对儿童的宣称正在增长,品牌正在打造能够吸引更年轻受众的口腔清洁产品。牙仙认证牙仙认证R.O.C.S青少年牙膏(R.O.C.S Junior Toothpaste)专为从乳牙到恒牙的换牙期儿童设计,并运用牙仙子童话,在包装上印有牙仙子的形象。该产品配方中含有山杨树皮双萃精华,用于预防炎症。适合新生儿适合新生儿Dreamz Plus齿龈清洁巾(Dreamz Plus Tooth&Gum Wipes)可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使用,以建立孩子的口腔清洁护理方案。这款湿巾可舒缓并清洁牙齿和牙龈。微生态友好微生态友好Curaprox儿童牙膏(Curaprox Kids Toothpaste)突出其产品是瑞士制造。该产品含有酵素来呵护口腔微生态,该品牌宣称酵素可增强口腔对蛀牙的天然防御。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亚太地区亚太地区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亚洲:持久性势头强劲太耗时间太耗时间27%的日本成年人表示,坚持良好的口腔护理流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持久宣称将助力便利特征坚持进行彻底的口腔护理流程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虽然部分消费者可能愿意坚持每天进行多次口腔护理流程,但效果持久的产品可减轻消费者的负效果持久的产品可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担,让他们每天只需集中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品牌可推出保护牙齿免受有害酸伤害以及清新口气的产品推出保护牙齿免受有害酸伤害以及清新口气的产品,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可能会促使消费者全天候对牙齿进行护理。一些传达全天候功效的宣称也在长期有益于消费者在长期有益于消费者。例如,一款产品能够滋养口腔微生态,避免口臭,同时也可以预防牙龈发炎等问题。提供类似提供类似双重功效的品牌将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双重功效的品牌将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基于:基于:日本:2,000名18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来源:来源:Rakuten Insight/英敏特,2023年9月持久宣称新品激增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9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在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带有持久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带有持久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占比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口腔护理新品中的“持久”可以表示多方面的功效多方面的功效,包括清新口气、敏感防护和美白。这些示例突出了持久宣称的多用之处,以及该宣称如何与已经引起消费者兴趣的现有宣称相结合现有宣称相结合,从而在多方面契合消费者的优先购买需求。为产品赋予以小时,甚至以周计量持久度计量持久度的品牌将脱颖而出。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9年8月-2024年7月持久效果的新品吸引消费者清新口气和牙齿防护方面的持久宣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持续保护口腔健康方面的保障。肽能量肽能量波普专研生物溶渍亮白牙膏使用活性抗菌肽,可提供12小时的抗菌防护。这款牙膏还能够亮白牙齿,并去除牙渍。消灭细菌消灭细菌无印良品茉莉清茶清新漱口水含有能减少口臭菌,12小时持久清新口气的酵素。这款漱口水还能有效抑制牙龈卟啉单细胞,即口腔致臭菌的生长。提供防护提供防护舒客专业修护速效抗敏牙膏宣称可提供8周持久抗敏防护,宣称能提供上述功效的修护配方一次起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亚洲:含有益生菌的新品滋养口腔微生态有益菌有益菌20%的印度成年人愿意为含有益生元/益生菌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支付更多费用消费者支持益生菌产品健康的口腔微生态对良好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微生态有助于预防牙预防牙龈疾病、口臭、蛀牙甚至呼吸道感染等问题龈疾病、口臭、蛀牙甚至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口腔状况不佳也与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相关。消费者对微生态健康概念有一定的熟悉度对微生态健康概念有一定的熟悉度,这要归功于他们对肠道微生态的了解。消费者对促进肠道健康的食品的兴趣,体现了他们的认知。品牌可通过在口腔护理新品中添加益生元和益生菌成分,来回应消费者对回应消费者对口腔微生态健康的兴趣口腔微生态健康的兴趣。这将有助于消费者获得即时的功效,如口气清新,以及持久功效,因为这些成分有助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口腔健康问有助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口腔健康问题题。基于:基于:印度:3,0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来源:来源:益普索观察/英敏特,2024年1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含有乳酸菌的新品研发增长品牌通过带有益生菌宣称益生菌宣称的新品来回应消费者对口腔微生态的兴趣。部分口腔护理品牌已经开始回应消费者对口腔微生态的兴趣,推出了带有益生菌宣称的新品。为了提升这些产品的吸引力,品牌可使用帮助消费者了解健康口腔微生态的重要意义的包装信息。品牌可使用帮助消费者了解健康口腔微生态的重要意义的包装信息。在新品中的占比(%)亚洲:带有益生菌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1 1 11 1 13 3 36 6 65 5 51010102018年8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4年7月024681012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8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为微生态买单品牌帮助消费者滋养口腔微生态,并提供其他特定功效,如清新口气。随身携带随身携带东方甄选益生菌抗糖漱口水采用单独小袋装漱口水的形态,随时随地都能轻松进行口腔护理。该产品含有乳酸菌和葡萄糖酶,以平衡口腔微生态。专利的力量专利的力量微笑盒子维生素牙膏使用专利抑菌剂成分来清新口气。同时,专利益生菌菌粉成分助力维稳口腔微生态。牙齿科技牙齿科技NVR上扬益生菌酵素牙膏含有益生菌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态并清新口气。这款牙膏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以保持成分有效性。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速效配方受到瞩目澳新消费者追求速度在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口腔护理新品中的省时/快速宣称有所增长,品牌满足追求快速起效的消费者需求。清新口气清新口气高露洁MaxFresh西瓜薄荷漱口水(Colgate MaxFresh Watermelon MintMouthwash)宣称可即刻清新口气,并维持长达24小时的效果。这款漱口水不含酒精,且具有西瓜薄荷口味。针对牙齿敏感针对牙齿敏感高露洁抗敏专家牙膏(Colgate Sensitive Pro-Relief Toothpaste)采用Pro-Argin科技,即时舒缓敏感,并阻断可能造成敏感的微细管道。全面起效全面起效White Glo美白牙膏(White Glo Whitening Toothpaste)可快速带来可见效果,其对牙釉质安全的配方可预防蛀牙和龋齿,保障牙齿健康、牙龈健康并清新口气。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美洲美洲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北美:高端化趋势对口腔护理的投入对口腔护理的投入69%的美国口腔护理产品用户更愿意为专业级/高端产品斥资高端口腔护理产品吸引消费者口腔健康是北美地区成年消费者优先考虑的事项,这体现在他们为高端产为高端产品付费的意愿品付费的意愿之中。高端产品的吸引力因牙医预约成本高昂而得到了增强,促使消费者为家用预防性牙科护理产品进行投资为家用预防性牙科护理产品进行投资。为了证明高定价的合理性证明高定价的合理性,品牌可突出美白、强健牙齿和清新口气等消费消费者优先关注的功效者优先关注的功效,同时与牙科医生合作,以证明其专业性。考虑到牙齿美白的价格高昂,品牌还可以将居家和牙医诊所美白之间的界将居家和牙医诊所美白之间的界限融合限融合,将美白产品与专业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基于:基于:美国:1,963名使用口腔护理产品的18岁以上互联网用户来源:来源:凯度受访者样本库(Kantar Profiles)/英敏特,2024年6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口腔护理产品价格上涨在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北美低于北美低于11.74美元的口腔护理新品占比相比上一年有所减少美元的口腔护理新品占比相比上一年有所减少,且该品类出现了一大批高档新品。价格越高,美白宣称美白宣称也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普遍,33%的11.74美元以下的新品带有美白宣称,而该比例在22.75-33.74美元的新品当中升至85%。高端品牌关注消费者对在美容方面的优先考虑因素关注消费者对在美容方面的优先考虑因素,并通过居家和牙科诊所美白产品/服务双管齐下进行角逐。在新品中的占比(%)北美:口腔护理产品价格(美元),2019-2024年7676761313132 2 20 0 07676761717172 2 20 0 07777771515152 2 20 0 07474741717173 3 30 0 06767672121219 9 91 1 1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4年7月0.75-11.74美元11.75-22.74美元22.75-33.74美元33.75美元以上0102030405060708090由于四舍五入,合计可能不等于100%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9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鼓励消费者对口腔护理产品进行投资品牌通过牙医研发配方宣称,并模糊口腔护理、保健和美容之间的界限,来证明高端定价的合理性。牙医认证牙医认证Quikee Supersmile快速牙齿美白清洁膏(Quikee Supersmile InstantWhite Clean Teeth)随时随地提供牙齿美白和清新口气的功效。该品牌由被称为牙科美容之父的欧文斯米格尔(Irwin Smigel)医生创立。美容与口腔护理相结合美容与口腔护理相结合Moon牙齿美白与唇部提亮膏(Moon Teeth Whitener&Lip Brightener)将美容产品与口腔护理相结合。这款双头牙齿美白/唇彩产品含有抗氧化复合成分,可轻柔美白牙齿,并利用维生素E来滋润唇部。天然替代品天然替代品ORL漱口水(ORL Mouthwash)含有有机木糖醇作为氟的替代成分,可帮助对抗蛀牙且清新口气,而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牙龈炎。该产品旨在维持口腔pH值稳定。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Auraglow美白增强凝胶(Auraglow Whitening GelBooster)品牌革新:AuraglowAuraglow的明星产品是价格实惠的价格实惠的LED冷光牙齿美白套装冷光牙齿美白套装,可搭配不同强度的凝胶产品使用。该品牌还推出过牙齿美白笔产品。2024年,该品牌扩大了其产品系列扩大了其产品系列,推出了Auraglow美白增强凝胶。这款可以每天使用的产品通过居家美白护理,可有效维持在牙科诊所做的牙齿通过居家美白护理,可有效维持在牙科诊所做的牙齿美白的效果美白的效果,也可以单独使用。该产品可以添加到牙膏中进行使用,其9%的过氧化氢配方有助于清洁牙渍并美白牙齿。该品牌在其网站上承诺,每天使用两次该产品,其效果可维承诺,每天使用两次该产品,其效果可维持持6个月个月,从而证明其高端价位的合理性。增强剂的产品形态在口腔护理品类中相对较新增强剂的产品形态在口腔护理品类中相对较新,能够吸引优先考虑拥有美观、洁白牙齿的消费者。北美:消费者仔细审视产品成分表纯净口腔护理产品纯净口腔护理产品27%的美国纯净美容消费者认为,纯净的口腔护理产品是他们最重要的购买品类吸引具有成分意识的消费者北美成年消费者具有成分意识成分意识,69%的消费者在截至2023年9月的一年中购买了他们认为是“纯净”的口腔护理产品;相比其他美容及个人护理品类,纯净美容消费者更优先考虑“纯净”的口腔护理产品。这种态度可能来自于天然/有机博主、社交媒体帖子甚至品牌自身传播的有关氟化物成分的传播的有关氟化物成分的恐慌恐慌。儿童时期长期摄入过多氟化物可能会导致氟牙症等问题儿童时期长期摄入过多氟化物可能会导致氟牙症等问题,体现在牙齿上会出现细纹或斑纹。高剂量氟化物也可能引起呕吐感高剂量氟化物也可能引起呕吐感或氟骨症,一些研究认为氟化物与特定的神经行为问题有关,但相关证据尚有争议。然而,平均平均氟化物摄入量导致并不会造成上述后果氟化物摄入量导致并不会造成上述后果。尽管如此,部分消费者对氟化物持谨慎态度,为氟化物替代品创造了机遇。基于:基于:美国:1,371名过去12个月使用过纯净口腔护理产品的18岁以上互联网用户来源:来源:凯度受访者样本库/英敏特,2023年9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探索氟化物替代品羟基磷灰石通常被口腔护理品牌作为氟化物替代品氟化物替代品进行推广。这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矿物质。当用于牙膏时,该成分可促进牙齿再矿化、强化牙釉质,并有促进牙齿再矿化、强化牙釉质,并有助于填补牙隐裂助于填补牙隐裂,从而缓解牙齿敏感。该成分主要由Bite和Terra&Co等小型口腔护理品牌小型口腔护理品牌使用,其卖点基于产品不含有争议的成分。在新品中的占比(%)北美:含有羟基磷灰石的口腔护理新品,2019-2024年0.420.420.422.62.62.61.31.31.33.83.83.84.44.44.40246810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9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对羟基磷灰石的兴趣品牌在包装上强调很少使用的羟基磷灰石的功效,为消费者提供该成分的功效保障。对氟化物的担忧对氟化物的担忧Bite天然美白固体牙膏块(Bite Naturally Whitening Toothpaste Bits)宣称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是一种无毒的氟化物替代品,来吸引对氟化物持谨慎态度的人群。这款固体牙膏片剂采用无塑料包装。强调功效强调功效Terra&Co.完美黑色牙膏(Terra&Co.Brilliant Black Toothpaste)包装上带有经临床验证和无毒等宣称。该产品包装上还强调羟基磷灰石有助于防止牙釉质侵蚀。双重成分双重成分PerioSciences AO美白护理专业牙膏(PerioSciences AO White CareProToothpaste)使用氟化钠和羟基磷灰石双重成分,作为家中和专业牙齿美白服务后续护理产品。该产品宣称可对抗蛀牙并强韧牙齿。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拉丁美洲:环保创新虽然增长见顶,但环保包装宣称在拉丁美洲口腔护理新品中仍较为常见环保包装宣称在拉丁美洲口腔护理新品中仍较为常见。这反映出品牌一直在回应消费者对可持消费者对可持续的兴趣续的兴趣。事实上,32%的巴西个人卫生用品用户将环保包装列为前三大优先购买因素之一。随着环保包装宣称越来越普遍,品牌可通过较为少见的环保宣称来打造区分度,在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心目中打造区分度,在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心目中脱颖而出脱颖而出。例如,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拉丁美洲口腔护理新品中的可降解、可续装和碳中和宣称分别只占1.9%、0.8%和0.3%。在新品中的占比(%)拉丁美洲:带有环保包装宣称的口腔护理新品,2018-2024年9 9 9101010121212222222272727272727510152025302018年8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4年7月环保宣称在拉丁美洲持续增长来源:来源: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2018年8月-2024年7月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利用小众环保宣称打造区分度品牌通过可回收包装宣称之外的可生物降解和可续装等小众环保宣称,来打造区分度。替换装替换装BambooSmile清新天然牙膏替换装(BambooSmile Fresh NaturalToothpaste Refill)的塑料含量低于传统牙膏包装,并且是截至2024年7月的一年中拉丁美洲唯一推出的牙膏替换装。B Corp认证认证Positiv.a儿童天然牙膏(Positiv.a Childrens Natural Dental Gel)宣称是巴西首款使用PCR(消费后回收)塑料制成的牙膏管。该产品包装也可回收,并展现了品牌的B Corp(共益企业)认证。可生物降解可生物降解Bam Boo!Lifestyle可生物降解儿童牙刷(Bam Boo!LifestyleBiodegradable Toothbrush for Kids)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手柄,且外包装可回收。认识英敏特专家Georgia StaffordBeauty&Personal Care AnalystGeorgia joined Mintel in 2022,writing UK reports for the Beauty,Personal care and OTC categories.Before joining Mintel,Georgiastudi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arning a BA from the University ofBirmingham.During her studies,she gain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of research method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阅读该专家的更多内容阅读该专家的更多内容|联系我们联系我们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市场调研由英敏特发布。消费者研究由英敏特独家委托,由持证市场调查机构进行。(请参阅“研究方法”)。使用条款及细则使用条款及细则本文件的使用和/或拷贝须遵守英敏特条款,具体请见http:/ 7778 7155美国 1(312)932 0600澳大利亚 61(0)2 8284 8100中国 86(21)6386 6609印度 91 22 4090 7217日本 81(3)6228 6595新加坡 65(0)6 818 9850https:/ for 2024 Mintel Group Ltd.All Rights Reserved.Confidential to Mintel.
医疗服务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医疗服务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分析师|陆伏崴 S0800522120002 邮箱地址:联系人|吕晔邮箱地址: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2024年8月26日CONTENTS目录CONTENTS目录目录0301行业复盘和驱动因素分析行业复盘和驱动因素分析风险提示产业链分析和重点公司介绍02eZbUdXaYfYfYfVbZbR9R6MtRoOpNrNiNnNzRiNsQsNbRrRyRuOpMoNvPpMvN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3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走势复盘: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走势复盘:资料来源:wind,中国医药创新会,中美聚焦,西部证券研发中心-50%0P00 0%0%医药生物(申万)医疗服务(申万)2018年1月2日2024年8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跌幅22.08%,申万医疗服务指数跌幅25.89%。2018年1月-2021年7月,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药明康德等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医院快速扩张阶段、全球疫情带来大量研发外包订单。2021.7月-至今,疫情后国内外订单有所回落、美国参议院版生物安全法案对国内医疗研发外包公司禁止草案等因素,带来板块估值回调;2023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医院诊疗服务业绩增速放缓。2018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和申万医疗服务指数涨跌幅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和申万医疗服务指数涨跌幅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4医疗服务行业市场估值复盘:医疗服务行业市场估值复盘: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医药生物(申万)医疗服务(申万)2018年1月-2020年8月,医药生物和医疗服务估值PE(TTM)呈上升趋势。科创板融资、医药高景气度,医疗服务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0年9月-至今,疫情后海外订单有所回落,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下行,部分公司业绩增速放缓,带来板块估值回调。2018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和申万医疗服务指数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和申万医疗服务指数PE(TTM)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5医疗服务行业驱动因素:医院医疗服务行业驱动因素:医院/门店通过并购门店通过并购、新建复制扩张新建复制扩张“需求端需求端供给端供给端驱动因素驱动因素品牌力:品牌力:名医坐诊、优质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能力:管理能力:药械精细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效率营运能力:营运能力:产业链议价供给:供给:医保控费,规模效应使单体门诊艰难,向头部集中需求:需求: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成本:成本:医保控费,探索自费;产业链规模采购优势维持稳维持稳定价格定价格体系体系三优公司三优公司门店复制门店复制扩张扩张量增价稳量增价稳关注健康: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关注度提升人口老龄:60岁以上老人占比提升,疾病康复需求增加新生儿减少:优生优育,对质量要求更高政策支持:国家鼓励民办医疗,医保支付公立医院:普惠医疗、保障基本看病需求;大病、疑难杂症民营医院:大专科、小医院,补充医疗、优质服务、康复理疗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西部证券研发中心并购、新开各业务结构当地竞争格局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城市购买力医生资源门诊布局医院/门诊数量“门店扩张门店扩张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6核心观点:政策支持民办医疗,老龄化对医疗需求迫切核心观点:政策支持民办医疗,老龄化对医疗需求迫切 政策鼓励:政策鼓励:国家政策支持民办医疗机构,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优质医疗服务:优质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提供普惠、保本医疗,专科民营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享受溢价;患者分流:患者分流:身体不适的患者、免去公立医院的冗长等待,愿意溢价支付享受贴心服务。建议关注:建议关注:品牌力、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荐:锦欣生殖、海吉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三博脑科学、固生堂。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导致的消费疲软风险;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竞争加剧带来的业绩不及预期风险;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导致的消费疲软风险;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竞争加剧带来的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资料来源: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7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资料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中国政府官网,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日期日期发文机构发文机构法规名称法规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00.09.0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我国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时,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明其性质,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医疗机构投资来源、经营性质等有关分类界定的规定予以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2006.09.0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2011.09.21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疗机构可就其医疗实践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登记病床数目、治疗科室、人员、物业、设备以及其内部规则及法规的完善性)分为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于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经营业务三年后,医院可选择申请等级划分,取得等级划分确认证书。2022.03.29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所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以执业。2016.07.2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鼓励社会办医,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分配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数量和地点的限制。2016.11.01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强调了医疗行业有关组织机构的职责;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恪守职责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责,加强医疗部门建设、提高各部门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指控组织开展工作,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及质量监管;强化医院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保障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同时对医疗质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问题及时预警、改进;医疗机构应当注重安全风险防范,对不良事件即使报告;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根据规定采取积极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通报处理;强调落实执行医疗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2017.04.01 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的具体细则。表表1:关于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的主要法律法规关于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的主要法律法规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8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资料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中国政府官网,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日期日期发文机构发文机构法规名称法规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18.06.15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优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规范营利性医疗机构命名,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除三级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举办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仅在执业登记时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8.07.17国家卫健委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制定了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执业规则和监管措施;将进一步规范、促进医疗机构拓展医疗服务空间、服务时间及辐射面的广度。2018.10.01国务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2018.11.01国家卫健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列表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2020.06.01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国家鼓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2021.08.0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健全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促进评价与使用相结合,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9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及社会办医资料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中国政府官网,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日期日期发文机构发文机构法规名称法规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22.02.01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平急结合、医防协同、区域协作、医养 结合、中西医并重、多元发展,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 衡布局,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和县 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发展接续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2023.02.2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乡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员素质和结构明显优化,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有效解决。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2023.03.2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23.07.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23.12.30中国卫健委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乡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CONTENTS目录CONTENTS目录目录0301行业复盘和驱动因素分析风险提示产业链分析和重点公司介绍产业链分析和重点公司介绍02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11眼科医疗服务产业链:眼科医疗服务产业链: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咸阳爱尔眼科医院,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眼科疾病:眼表、眼底。民营眼科主营业务:屈光、视光、白内障 公立眼科主营业务:眼表、白内障、眼底 三大致盲: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 眼科医疗服务:爱尔、华厦、普瑞、朝聚、希玛、光正、何氏、德视佳 眼科器械:高视、爱博、欧普、昊海 眼科AI:鹰瞳科技 眼科药物:兴齐、兆科、欧康、康弘、极目 近视防控:阿托品、离焦镜、OK镜、哺光仪 海外巨头:蔡司、爱尔康、库珀、博士伦、参天图图1:眼球解剖图:眼球解剖图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12眼科市场规模:民营主导,民营增速高于公立眼科市场规模:民营主导,民营增速高于公立资料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普瑞眼科财报,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灼识咨询,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国家卫健委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6亿,全国人口近视发生率增至47.1%。中国眼科市场规模:眼科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07亿元增长至2019年1037亿元,2015-2019年CAGR为19.6%;预计2025年增长至2522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7.5%,其中公立和民营CAGR分别为15.76%和20.01%。图图2: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2015-2025E)(亿元)(亿元)189.3225.5264.4332.7401.6443.1534.9644.2773924.51102.8317.8380.4448.5538.6635.8682.6802.2935.91082.71243.41418.7507.1605.9712.9871.31037.41125.71337.11580.11855.72167.92521.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5201620172018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民营公立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13眼科专科医护人员:中国人均远低于欧美眼科专科医护人员:中国人均远低于欧美图图4:2015-2020中国中国眼科专科医院人员情况(人)眼科专科医院人员情况(人)2015 年中国眼科医生数量约 26.4/每百万人,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 114.1 人,美国为 54.7 人,英国为 46.4 人。足够医师数量是保障医疗水平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眼科专科医院医生较为稀缺,难以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中国眼科治疗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至2019年,我国眼科医生数量约为33/每百万人,日本升至127人,美国72人,欧洲56人。资料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普瑞眼科招股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景纬视,西部证券研发中心112821321315431187742247827143302737664870299321190814024168451902018946219152536330682365024398849293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127725633020406080100120140日本美国欧洲中国图图3:2019年各地区国家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量对比(人)年各地区国家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量对比(人)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招股书,各公司财报,wind,市值截止时间2024.8.23,西部证券研发中心14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竞争格局: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竞争格局:爱尔眼科爱尔眼科华厦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朝聚眼科希玛医疗希玛医疗何氏眼科何氏眼科德视佳德视佳光正眼科光正眼科市值(亿元/亿港元)929146472029311516成立年份20032004200619882012200919932001人员数量36,718761349182597327334553791688医务人员数量23,9352301264814281000 1877/门店数量(家)总计881家,其中中国内地750家、中国香港8家、美国1家、欧洲108家、东南亚14家医院:57视光中心:60(目标:120家医院 200家视光中心)运营27家连锁眼科专科医院,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及十余个省会城市医院:31视光中心:2970所机构:香港42家,内地28家(含在建)三级机构:3二级机构:35初级机构:6432间诊所:包括德国17家,丹麦5家,中国9家,英国1家医院:14视光中心:3覆盖区域全国/欧美/东南亚华东为主,广西、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全国布局,西南为主占24%,华东占19%,西北16%内蒙为主,浙北、苏北、河北、山西香港,北上广深、昆明等城市主要在辽宁省,北京、重庆、上海、海南德国为主,丹麦、英国、中国 华东,上海表表2:眼科医疗机构对比:眼科医疗机构对比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爱尔眼科财报,爱尔眼科年度社会责任报告,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15爱尔眼科:眼科医疗服务龙头爱尔眼科:眼科医疗服务龙头,全球布局全球布局图图6:爱尔眼科历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爱尔眼科历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百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256家,门诊部183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36,715.67 万元,同比增长 26.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335,887.15 万元,同比增长 33.07%;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医疗网络横跨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服务全球近30亿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爱尔眼科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范围内共有 881 家。其中,中国内地 750家(包括上市公司旗下 439 家,产业并购基金旗下 311 家),中国香港 8 家,美国 1 家,欧洲 108 家,东南亚 14 家。图图5:公司全球布局:公司全球布局2,402 3,166 4,000 5,963 8,009 9,990 11,912 15,001 16,110 20,367 309 428 557 743 1,009 1,379 1,724 2,323 2,524 3,359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收入归母净利润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爱尔眼科财报,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16爱尔眼科:医疗服务为主爱尔眼科:医疗服务为主,业务结构多元化业务结构多元化图图7 7:公司各项业务收入(亿元):公司各项业务收入(亿元)2015-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持续占据主导位置,因业务范围拓展,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整体逐年下降,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2015年减少11.08pct。视光服务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增加至24.35%。其他病种收入占比持续攀升,由2015年的0.25%提升至2023年的6.96%。25.1730.6046.1358.8270.9483.28101.62108.74139.356.388.7211.7214.7719.3024.5433.7837.7949.6002040608010012014016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医疗服务视光服务其他病种项目其他业务图图8 8: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占比: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占比79.50v.50w.36s.44q.01i.91g.74g.50h.42 .15!.80.65.44.32 .60.52#.46$.35%0 0Pp0 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医疗服务视光服务其他病种项目其他业务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牙博士招股书,世卫组织,卫健委,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西部证券研发中心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种植和正畸服务占比高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种植和正畸服务占比高17图图9:中国口腔服务行业分类市场规模(十亿元):中国口腔服务行业分类市场规模(十亿元)种植和正畸是口腔服务领域的高端服务,其价格远高于一般服务,且该等服务不属于公共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属于消费型服务。每名患者其他口腔服务的大部分可以医保报销。16 21 27 33 41 43 55 68 80 92 106 120 135 151 170 191 24 29 35 42 51 55 63 71 81 94 108 124 142 162 184 208 52 58 65 72 80 65 76 88 92 96 100 106 111 117 123 128 92 108 127 149 172 163 193 228 253 282 314 349 388 430 476 526 01002003004005006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种植服务正畸服务综合口腔服务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牙博士招股书,灼识谘询,西部证券研发中心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民营服务为主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民营服务为主18图图10:中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亿元):中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亿元)民营口腔服务市场规模大于公立口腔服务市场规模,2015-2030年民营复合年增长率为12.3%,公立为8.2%。民营牙科机构发展速度高于公立机构,体现在机构数量及患者就诊人次方面。民营占比约2/3。部分民营口腔机构已获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作为公共医疗服务的补充。在顶尖专家、专业人士、先进医疗设备的支持下,民营牙科机构能够提供更佳的客户体验。同时民营机构可填补一线城市及更多本地地区的医疗服务空缺,从而有助于提升口腔服务的渗透率。496 609 750 921 1,101 884 1,106 1,342 1,527 1,739 1,980 2,243 2,541 2,869 3,229 3,626 427 473 515 564 619 744 827 937 1,005 1,084 1,163 1,251 1,339 1,433 1,533 1,636 923 1,082 1,265 1,485 1,720 1,628 1,933 2,279 2,532 2,823 3,143 3,494 3,880 4,302 4,762 5,262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民营口腔服务公立口腔服务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财报,各公司招股书,西部证券研发中心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竞争格局: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竞争格局:19表表3:三个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公司基本情况:三个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公司基本情况口腔医疗服务消费者多为中产以上阶层,集中在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通策通策推出高中低价口腔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口腔医疗服务,通策正在逐渐减少低端服务,提高毛利率,市场占有率高、有一定品牌优势销售费用率低,医保收入远高于同行。牙博士牙博士以正畸种植牙服务为主,毛利率高,单个牙医/牙医利用率高,盈亏平衡/投资回收期时间短,医生分成比例高,推广阶段销售费用率高。瑞尔集团瑞尔集团致力于中高端客户,全国核心城市基本有布局,医生口碑获客。通策通策牙博士牙博士瑞尔瑞尔瑞泰瑞泰成立年份成立年份1995年成立,2006年上市201019992012医生数量医生数量2133401(2021年)972医疗机构数量医疗机构数量84364974牙椅数量牙椅数量3000477(2021年)15692023年净利润(亿元)年净利润(亿元)5.781.20(2021年)0.132023年营收(亿元)年营收(亿元)28.4710.74(2021年)7.859.61战略战略总院 分院中高端连锁诊所高端连锁诊所总院 分院覆盖区域覆盖区域浙江为主,省外扩张江苏为主,华东地区省外扩张一线城市(7个)一线 核心二线城市(15个城市)门店位置门店位置城区繁华地段黄金商业地段 甲级写字楼人口密集的住宅区消费人群消费人群不区分中高端客户富裕患者中产阶级医生体系医生体系医生合伙人、团队诊疗等模式博士团队专家诊疗老带新,四手牙医(1牙医配1指定护士),牙医团队平均有10.2年行业经验;合伙人牙医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资料来源:通策医疗关于全资子公司杭州口腔医院集团与蒲公英投资咨询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蒲公英计划暨关联交易的公告,通策医疗财报,西部证券研发中心通策医疗:合伙人扩张模式通策医疗:合伙人扩张模式,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助力公司长期发展20图图12:蒲公英口腔医院股权结构举例:蒲公英口腔医院股权结构举例图图11:蒲公英口腔门诊股权结构举例:蒲公英口腔门诊股权结构举例通策医疗通策医疗作为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是国内口腔医疗服务龙头,自2006 年借壳上市以来,专注口腔医疗 18 年,目前旗下共有 84 家医疗机构和 2133 名医生,营业面积超过 25 万平方米,开设牙椅 3000 台,致力于打造有使命感、将医学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集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型口腔医疗集团。2023 年,口腔医疗门诊量达到 335.33 万人次,实现总营业收入 28.4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00 亿元,同比下降 8.72%。医生是医院的核心人力资源,公司一方面通过蒲公英计划让骨干医生参股蒲公英分院,与公司形成事业发展合伙人,有效激励医生发展。另一方面,年轻医生伴随着口腔区域集团和各分院的发展壮大,既有专业上向专家方向发展的成长路径,又有团队长、科主任、分院院级领导等职业方向的发展平台。杭口集团柯桥口腔医院项目51%陈建治9%蒲公英合伙图图1313:省外口腔医院股权结构举例:省外口腔医院股权结构举例浙江通策口腔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牙科医院有限公司南京牙科医院有限公司90%诸暨嬴湖创造投资合伙企业杭口集团德清口腔医院项目51%杨炎忠34%蒲公英合伙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21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快、癌症发病宗数增加,2015-2019年我国医疗机构肿瘤服务收入保持了12.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25年将达到7003亿元。细分来看,公立医院占据了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民营医院收入增速较快;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肿瘤医疗服务收入可达4153亿元。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2019年每百万人口肿瘤科室营运床位中,三线城市每百万人口仅有147张,低于一线和二线城市。216.7 243.0 270.4 302.0 336.7 364.6 404.7 448.0 494.6 544.6 598.0 14.7 18.4 22.7 28.1 34.4 41.0 49.7 59.9 71.9 86.0 102.3 0%5 %0002003004005006007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公立医院yoy民营医院yoy129.3 146.7 166.2 188.1 213.0 234.5 263.6 296.6 332.6 372.0 415.3 63.0 71.0 79.6 89.1 99.4 108.7 121.8 135.1 150.1 166.5 184.2 39.1 43.7 47.3 52.8 58.6 62.5 69.1 76.2 83.8 92.1 100.8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三线及其他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197180147050100150200250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床位图图1414:中国公立及民营医院肿瘤医疗服务收入(十亿元):中国公立及民营医院肿瘤医疗服务收入(十亿元)图图1515:中国肿瘤医院的肿瘤医疗服务收入(十亿):中国肿瘤医院的肿瘤医疗服务收入(十亿)图图1616:中国各类城市每百万人口肿瘤科室营运床位数目(张):中国各类城市每百万人口肿瘤科室营运床位数目(张)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弗若斯特沙利文、海吉亚医疗招股书、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22海吉亚:肿瘤科为核心海吉亚:肿瘤科为核心海吉亚医疗是一家以肿瘤科肿瘤科为核心的医疗集团。自2009年开展业务以来,海吉亚通过内生性增长、战略收购及与医院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了覆盖中国多省市的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及放疗中心网络。截至2023年年报日期,海吉亚经营或管理16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旗下医院遍布中国八个省的十三个城市。此外,还向24家第三方医院合作伙伴就其放疗中心提供服务。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海吉亚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陀螺旋转式钻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可用于治疗头部及体部肿瘤。2019-2023年,肿瘤业务营业收入由5.0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78亿元;非肿瘤业务收入由2019年的5.85以元增长至2023年的22.98亿元。501 665 1,100 1,438 1,778 585 736 1,215 1,757 2,298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92020202120222023肿瘤业务非肿瘤业务图图1717:海吉亚医疗历年业务收入结构(百万元:海吉亚医疗历年业务收入结构(百万元)资料来源:海吉亚医疗财报,海吉亚官网,西部证券研发中心46.13 47.47 47.51 45.01 43.62 53.87 52.53 52.49 54.99 56.38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2020202120222023肿瘤业务占比(%)非肿瘤业务占比(%)图图1818:海吉亚医疗历年业务收入结构(:海吉亚医疗历年业务收入结构(%)请仔细阅读尾部的免责声明23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资料来源:锦欣生殖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不孕症患病率预计将从2018年的16.0%增加到2023年的18.2%,除了全球不孕症的其他因素外,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工作与生活平衡不良以及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美国不育症患病率将从2018年的16.0%上升至2023年的17.9%,主要是由于首次生育平均年龄、肥胖率及不健康压力水平上升。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为7.0%,相比于美国的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