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8.2023 上海/中国罗兰贝格洞见031206030712040510111314全球及中国时尚行业五大趋势时尚产业的五大共性痛点中国时尚品牌的五大思考议题目录引言五大趋势引发的三大产业升级方向时尚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发展机遇数字化驱动下的产业提效与能力提升方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与技术发展现状五类时尚鞋服模式发展方向面向2035年,中国时尚品牌的发展趋势01.变革与时新:宏观环境与时尚突围03.品牌思与行:未来品牌升级与转型02.挑战与出路:产业格局与未来全景中国时尚产业作为全球引领者之一,在后疫情时代正处于全新的变革与发展阶段。面临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市场细分玩家增多、竞争愈发激烈的叠加挑战,如何进行升级与突围、如何借力数字化将效率与响应发挥到极致、如何谋求短期追逐热点与长期构建差异化壁垒的平衡布局等课题将成为企业未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方向。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3变革与时新:宏观环境与时尚突围过去十年,罗兰贝格深耕鞋服与时尚生活方式领域,近期深入分析了中国时尚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与发展现状,解构出支撑时尚产业向2035发展的三大必然升级方向。同时进一步探寻时尚产业的共性痛点在产业链与价值链交叉矩阵内我们看到,全球及中国时尚行业的五大趋势A?的具体表现,指出以数字化能力为基石的变革为中国时尚产业带来的机遇与突破路径,揭示了品牌在迎接未来挑战中所需思考的核心议题与突围方向。资料来源:罗兰贝格我们看到,全球及中国时尚行业呈现五大趋势:A 从“消费”时尚到“阅览”时尚:数字时尚单品与数字化驱动下的时尚体验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只能通过时尚单品拥有时尚品味的局限。从“跨界”联合到“无界”融合:价值要素的创新与重组无限度打破品牌的固有形象,为品牌焕新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从审美“升级”到审美“自由”:逃脱固定程式下的审美“绑架”,小众审美可大众化,大众审美可再分型。01 全球及中国时尚行业五大趋势 从“创意品牌”到“创意产业链”:过去由个别品牌的设计师创意主导的时尚趋势将转变为由创意产业链上游共同驱动。从“快”时尚到“敏感”时尚:时尚无所谓快与慢,企业制胜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保持灵敏嗅觉,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将会提速,企业决策更需敏捷,时尚风头的斗转星移更需要时新的沟通。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4 五大趋势引发的三大产业升级方向支撑 2035 未来时尚产业发展的三大必然升级方向:两个升级、一个解耦、极致柔性B?React-to-market3?Premiumization and renovation1?Decoupled2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五大趋势正引发时尚产业的深层变革。面向2035,时尚产业将向两个“升级”、一个“解耦”、极致柔性三大方向升级发展。B 品牌升级与生产要素升级(Premiumization and|Renovation)。在全球化逐渐深入的历程下,全球服装产业历经多次雁行转移,从起源国英国依次向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区转移。中国自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但在现今的后疫情时代正面临服装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挑战。为应对该挑战,中国服装产业需掌控核心生产要素、释放品牌价值,以锁定利润为产业升级关键。-纺织服装产业遵循“微笑曲线”,前端研发设计与后端品牌营销服务是附加值的集中环节,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从创意到设计实现的创新进程如火如荼,面料工艺科技不断突破,数字科技与AI也将加速服装产业链的提效整合、不断降低设计门槛 产业链解耦(Decoupled)。伴随细分垂类玩家的兴起,时尚产业分工逐渐专业化与多样化,未来将向高度成熟分工的行业(如美妆、食品)看齐。-品牌与供应链解耦降低了行业门槛,为新锐品牌的持续涌现与出圈创造了可能-时尚产业上游制造呈现专业化分工趋势,未来ODM将更加细分,实现更为灵活的企划与设计的解耦、设计与款式的解耦、期货与现货的解耦 极致的敏捷响应(React-to-market)。中国时尚企业未来需敏捷应对市场需求、人群演化与热点变换,锤炼自身获取极致的响应能力。-更“广”的需求端:时尚品牌的目标市场覆盖逐年拓展,未来企业将不得不考虑更广的国家与区域层面的需求响应与组合-更“作”的人群:粉尘化的信息触点不断加速消费者的多面性与多变性,导致对品牌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的精准需求把控要求更高-更“碎”的热点:热点爆发周期变短、供给方无论是制造热点还是跟随性创新都将不得不“与时俱进”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5将目光聚焦于时尚鞋服产业链,基于上下游差异化的行业发展现状与关键成功要素,面向2035的时尚产业升级发展为上下游各环节企业带来了特征鲜明、相互交织的发展机遇。C 时尚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发展机遇时尚鞋服产业链全景图:上游在原材料、工艺、面料创新,中游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下游基于消费需求的敏捷响应,都在驱动整个产业链的结构性调整C?,?8-10%?8%?10-15%?5-10%?15%?15%?12-15%?10%?(?)?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上游:包含原材料、纺纱织造、织布印染、面料制作环节。发展机遇以创新为主基调,其中囊括原材料创新、织造印染工艺创新与面料创新。原材料创新潜在方向有纤维改性、功能性创新与可持续纤维突破等。同时,由于纺纱织造、织布印染、面料制作已完全实现工业化生产,未来需向数字化驱动的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深入发展突破。中游:针对成衣制造环节。核心发展机遇为数字化驱动的智能制造与柔性生产。同时,由于成衣制造需顺应其下游品牌销售要求,未来需协同提升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捷响应能力。此外,在更广的需求趋势带动的规模提升下,成衣制造商需持续获取规模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并择机规划海外产能布局。下游:针对品牌商销售运营环节。核心发展机遇为加快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捷响应。同时响应两个“升级”,未来意愿规模发展的品牌商需两头抓,一方面提升自身体系化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同质整合实现多品牌布局,锚定全球化最终成长为国际性企业,形成强大品牌势能。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6挑战与出路:产业格局与未来全景时尚产业可谓是消费品大类中最为复杂的体系,从创意、到面料、再到单品的交付,其间错综复杂却互为关联,是“时尚哲学与系统工程学”。时尚产业几乎是诸多消费品中最为复杂的体系,从创意、到面料、再到单品的交付错综而互为关联,是“时尚哲学与系统工程学”D时尚产业五大共性痛点12345原材料纺纱织造织布印染面料制作洞察规划研发设计样品打样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经销销售市场营销产业链环节产业链环节价值链环节价值链环节大宗原料价格上涨及不稳定量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不稳定量规模成本优势的要求高成品率低且难提升与下游合作稳定性需求高面料创新尚处于观望摸索期面料/备料需求趋势难预测印染方案待持续优化降本降本降本|增效增收|增效成衣制造品牌商消费需求难预测打样货不对板,返工几率大,沟通效率低设计开发命中率(adoption rate)低,开发漏斗较大欲转型ODM而缺乏设计能力倚赖人工,质量/效率受限产品数据库不统一,甚至最基础的BOM缺失消费需求难以精准预测产销协同S&OP复杂度高及挑战大部分OEM/ODM尝试建立品牌缺经验品牌汰新频次高,建立品牌势能难增收|降本|增效增收|降本|增效1 21 22 4 51 21 2 42 4 54344443552协同非标效率供需平衡精准预测51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交叉考量产业链与价值链维度,我们可以看到时尚产业有五大共性痛点1.协同:缺乏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及系统对接2.非标:特殊情型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应对多元且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3.效率:高度倚赖人工,导致存在执行差异与高昂的学习成本4.供需平衡:需求端细分较多、呈现碎片化形态,与供给端注重可预测及规模化的需求间难以实现平衡5.精准预测:难以实现对需求的精准预测和通过即时反馈不断迭代决策 D 时尚产业的五大共性痛点我们针对五大共性痛点逐一分析,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矩阵交叉点发现不同场景的痛点表现形态不一而足,但整体呈现如下三大共性问题:上游更多需要降本与增效,中下游在此基础上增收地位更加凸显,成衣制造商与品牌商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规模跃升将成为重点课题。02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7针对性聚焦成衣制造商与品牌商,我们认为,以数字化能力为基石的时尚产业变革正悄然发生并将持续推进,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变革趋势下,未来成衣制造企业与品牌方均需针对外驱的极致敏捷需求与内向的极致数字敏感需求并行演进。E 数字化驱动下的产业提效与能力提升方向我们认为,以数字化能力为基石的时尚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并将持续,无论是成衣制造或品牌企业外驱极致敏捷需求与内向极致数字敏感需求并行演进E?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在价值链偏上游,极致敏捷响应的趋势下,小单快返成为常态,新供应链模式将提升全链路对数字化的依赖程度。-消费分化与媒介粉尘化向品牌商环节传导了供应链与数字化变革机遇与需求-因商务关系,品牌商与成衣制造商因规模稳定性与信任熟悉度等形成分层而居、长年合作的关系,品牌商对成衣制造商的数字化投资有传导影响在价值链偏下游,价值链环节的侧重、企业发展阶段与模式将同时纵向影响中长期的数字化投资与敏感度。-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差异核心痛点与挑战决定了不同的数字化投资侧重点,品牌企业看重产品到供应链管理到营销环节,成衣制造看重生产稳定性与成本优势-企业规模、发展阶段、决策模式与数字化基础亦是影响企业该阶段数字化投资意愿与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8与此同时,在过去“极致效率”与“极致柔性”两大成功业务模式框架内,数字化赋能将为时尚/创意产业各环节进一步提效协同与提升透明可追溯性带来希望。针对产业链上游,数字化可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经营与供应链追溯。在产业链中下游,数字化引领的多项工具、平台、硬件面向从洞察、设计、制造、销售的全价值链,为环节内企业突破带来了新的路径。F与此同时,在过去“极致效率”与“极致柔性”两大成功业务模式外,数字化赋能将为时尚/创意产业各环节进一步提效协同与透明可追溯提升带来希望F?AI?3D?/?CAD?/?&?资料来源:罗兰贝格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09举例来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模式”的品牌,如Gap、Nike/adidas、Uniqlo等,由于其具备产品属性偏向功能性、复购率相对高、可进行的预测准确性高、产品从概念到上市生命周期长等特点,更强调供应链的高效、低成本与可靠,数字化将助力其通向极致效率。同时针对以ZARA、SHEIN等采用“敏捷供应链模式”的快时尚品牌,其通过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强化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把控,实现多波次、小单量、多迭代的柔性供应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数字化将使其对各环节把控力更强,朝向极致柔性突破。数字化辅助下的决策能力提升将促使时尚鞋服行业由过去“供与需端匹配”的生意竞争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情况的“时尚创造机器”。G数字化辅助下的决策能力提升将促使时尚鞋服行业由过去“供需匹配”的生意竞争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情况的“时尚创造机器”G?(WHO)?(WHERE)?(HOW)?(WHAT)?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用户洞察(WHO):海量与颗粒度适中的全息数据洞察识别细分目标客群,实现价值洼地的挖掘与新时尚需求的再造 市场布局(WHERE):全渠道融合继续加速,DTC(用户直达)的定义将被重塑,合理布局全盘渠道的综合效率指数性突破 交互体验(HOW):超越用户期待,以未来零售视角塑造面向未来的卓越体验(futureretail excellence),把握用户的全旅程与触点管理及影响,激发更为长远与长期的用户终身价值(LTV)计划体系(WHAT):嗅觉更为敏锐的研发设计与创新叠加统领全局的供应链计划体系,结合市场感知快速反应并提升整体销售,确保全盘生意最大程度上的运筹帷幄 系统与工具:以系统工具应用直联前端消费者/客户与后端供应链管理,实现更成熟的生态合作及外包伙伴与共创协作 算力与算法:AI、云计算与大数据合力解决数据洞察与业务协作的算力与算法难点,建立适用于品牌企业自身决策模式的应用模型与定制场景 组织保障:打破组织壁垒,提升协作效率,实现更佳的资源整合、更高的业务协同、更主动的组织单元责任承担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10同时,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服务商切入并尝试改造生产与销售体系,打破产业链信息孤岛(设计开发与面料、与销售渠道、与制造商等),构建新增值空间H企划设计打样采购生产仓储营销销售配送售后逆向物流供应链全流程解决方案:依托算法、数据赋能供应链精益管理智慧生产:对接品牌、电商平台、工厂等鞋服行业参与者,构建全流程可视化生产平台智能设计:AI数据获取和选款平台,极大提升品牌设计效率企划设计设计打样采购生产销售生产仓储智慧工厂系统:以RFID、智能PAD、云监控、AGV小车等技术实现作业时间自动采集,工艺工序准确传递的高效订单生产排程协同鞋服3D版型设计和协同作业系统:通过云端随时调用数以万计的版型模型、面料数据,以3D模型建立虚拟样衣、样鞋,赋能设计师、版师、供应商、工厂的在线、跨区实时沟通协作时尚行业大数据SaaS工具:实时更新海内外电商平台、时装秀场和社交平台的鞋服图片和销售数据等信息;通过款式图样、数据、面料、风格、色彩、主题、客户评论等为品牌提供设计灵感和企划参考商品内容自动输出: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提供图片、视频的自动标注、排版、切割、导出、上货、搭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供应链预测与洞察: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的品类结构规划、销售计划、库存规划、补货、发货及生产计划销售供应链生产供应链销售营销某服装电商大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商鞋服3D数字化设计服务提供商服装柔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某服装行业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某数字供应链提供商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同时我们已经看到,有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的服务商正在切入供应链不同阶段,并尝试改造生产与销售体系,打破产业链信息孤岛(设计开发与面料、与销售渠道、与制造商等),构建新增值空间。H 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与技术发展现状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11然而,光有技术革新是不充分的。鞋服时尚的“行业秘诀”恰恰在于其精密性和传承性。尊重行业特点(包括所需的能力组合与资源禀赋)的同时,真正能够激发时尚产业数字化变革的不仅仅是技术开发与商业化,而是在“合适的业务模式中”学会驾驭数字化加速器。I数字化辅助下的决策能力提升将促使时尚鞋服行业将由过去“供与需端匹配”的生意竞争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情况的“时尚创造机器”I?(2022?0-1010-2020-50100 ?2)(2019-2025 CAGR%)?AI(?(NFC)5G?(XR:AR&VR)?(?)?(CAD)?loT?1)?(RFID)?=?(2019-2020)?AI?AI?AI?TAM(?)?1)含:通信技术(蓝牙/zigbee/nearlink)等与硬件技术(RFID传感器等);2)其他包含:隐私增强技术 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联邦计算/同态加密等)资料来源:罗兰贝格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12品牌思与行:未来品牌升级与转型针对上述市场宏观环境与产业全景格局,罗兰贝格总结提炼出了中国时尚品牌当下面临的如下五大主要思考议题。中国时尚品牌的五大思考议题031.摸索符合中国特色兼具全球视野的品牌进化论,帮助推动品牌/集团穿越周期2.回答品牌是谁的哲学问题,包括品牌资产的批判性继承与阶段性发展边界的定义3.厘清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渠道的关系,设计符合能力长板的组织与生态关系4.谋求长短相宜的远瞻与资源布局,在短期热点趋势与长期差异壁垒构建中适配投资5.在一代构筑企业经营底座与基因、二代传承与迭代未来业务模式的接班过程中完成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组合与发展韧性的检验与升级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13在罗兰贝格长期跟踪研究与服务的国内外时尚鞋服品牌案例中,我们提炼了正在发生并将继续演化的五类时尚鞋服模式发展方向。尽管不同领域的细分市场代表性头部品牌(基于细分行业TOP1-3表现、良好的业绩上行势头、较为健康与清晰的业务模式定位)在渠道类型与市场区域的布局(线上/线下、国内/全球布局)、商品SKU宽度及翻新度方面不尽相同,但总结而言呈现出五类模式方向:多品牌布局:通常围绕更细分的消费人群生活方式与活动场景 品牌全球化:更多地走向欧美、东南亚等机会市场的覆盖 垂类新锐品牌突破:常以创新品类开拓及新场景切入,辅佐以创新产品功能、设计或用户沟通等的差异能力突破 供应端或品牌端的平台模式:纵向向上或向下游供应链整合,进行供需两端的价值升级 五类时尚鞋服模式发展方向 跨境与海外平台模式:取决于具体所在的国家市场,在渠道/通路组合、本地化审美贴合与消费者沟通、数字化赋能及运营等方面通常具备较高的要求。罗兰贝格总结提炼中国时尚品牌当下面临的主要思考议题J渠道品牌K品牌IX品牌A品牌D品牌C品牌E品牌G品牌F品牌BY平台品牌J品牌HZ国际时尚巨头全球玩家电商模式玩家国内全渠道品牌基于渠道和SKU的典型品牌划分矩阵商家:3万商家3)孵化方向:覆盖家居、女装等17大品类3)中国区占比1)27.3%国内出海的跨境电商品牌/平台 着眼于欧美区域;依托Amazon、eBay、独立站等为主要渠道 通常以聚合多品牌进行流量运营多品牌布局孵化方向:户外、家居、母婴品牌:9大品牌3)孵化方向:快时尚全品类众多新兴品牌 创新理念且关注材质与设计 多元细分风格及场景拓延 垂直及创新品类赛道中国区占比1)3.1%亚洲区占比2)4.3%中国区占比1)16.9%中国区占比1)8.4%近几年销售额迅速下跌多品牌布局孵化方向:家居、女装、童装、专业运动等多品牌布局孵化方向:专业/时尚运动、户外多品牌布局孵化方向:童装、女装、内衣等快慢上新速度销售渠道线下线下线上线上2022年全球销售规模纷纷布局线下实体作为未来发展护城河全球玩家国际时尚巨头国内全渠道品牌资料来源:罗兰贝格1)2022年终端销售占比 2)该品牌未披露中国区终端销售数据,因此该数据为2022财年亚洲区营收占比 3)截至2023年8月然而,无论是哪种业务模式定位,时尚鞋服的未来玩家都将不得不回答1)用户价值主张是什么(CVP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2)可持续的利润模式(profit formula)靠什么3)关键所需的资源(人才、技术/产品、基础设施、信息、渠道、合作生态、品牌资产)有哪些4)关键业务流程如何构建 J2035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14面向2035年,时尚品牌的发展需锚定自身的特性与愿景,衡量不同路径的匹配度,顺应自身发展脉络均衡前进。未来伴随时尚行业逐步演进的竞争格局,中国将必定出现少数专业的多品牌经营集团,但同时由于产业链分工的专业化与多样化更为成熟,行业进入门槛被拉低,也将有更多的价值观单品牌出现。品牌方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需兼顾一“破”一“立”,勇于打“破”设计舒适区、不断产生时变的创意要素,同时保持品牌基因持久屹“立”不倒。针对从创意源头、消费者拥有、交付、服务的旅程中,需进行“实虚相生”的赋能与改造,零售实体回归将成为必然,数字/虚拟化交互也将继续发展,二者的共同演进将覆盖消费者体验旅程中线上加线下的全触点。品牌方在考量规模增长路径时,也将面临一“纵”一“横”的选择,是应纵向往产业上游进行资源整合提质增效?抑或横向拓展市场区域领域强化体验价值?是品牌需深入思索的核心课题。面向 2035 年时尚品牌的未来趋势研判K?/?/?VS.?VS.VS.资料来源:罗兰贝格罗兰贝格时尚消费品团队将持续探索时尚领域的前沿课题,专注于引领中国鞋服时尚与生活方式品牌的前瞻布局与内力夯实,致力于携手打造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性时尚品牌!面向2035年,中国时尚品牌的发展趋势 K欢迎您提出问题、评论与建议本报告仅为一般性建议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报告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报告信息而导致的损失负责。2023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版权所有.作者蒋云莺罗兰贝格副合伙人罗兰贝格项目经理孙飞帆、咨询顾问李昱坤对本报告亦有贡献。出版方罗兰贝格亚太总部地址: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1515号静安嘉里中心办公楼一座23楼,200040 86215298-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67年,是全球顶级咨询公司中唯一一家始于德国、源自欧洲的公司。我们拥有来自34个国家的3000名员工,并成功运作于国际各大主要市场。我们的51家分支机构位于全球主要商业中心。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由近320名合伙人共有的独立咨询机构。关于我们
2023年8月2023年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中期回顾及展望在战略投资、资产剥离和转型性交易的推动下,预计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的交易活动在2023年将继续保持稳定由于买家和卖家依旧能在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中找到机会,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IM&A)有望与2023年上半年一样,在今年下半年保持稳定的并购趋势。企业和增长预测继续受到地缘政治问题、对经济衰退的担忧、通货膨胀、能源成本和利率等因素影响。这使得交易双方开始回到交易的本质,并提高审慎程度以规避风险。面对市场的重重挑战,市场关注重新回到对投资组合和战略的评估。工业制造企业纷纷考虑通过收购以填补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战略差距,特别是在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同时,并购交易还会协助企业通过近岸外包来缓解供应链压力,实现ESG目标,推动价值创造机会。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IM&A领域的企业纷纷对投资组合展开评估,以决定是否剥离非核心资产,为下一步的战略和企业投资铺路。卖方希望优化投资组合以实现增长和盈利。战略性资产剥离为加强当前资本配置,并为投资者参与新的投资细分市场提供路径。“市场对交易的需求仍有待释放;由于市场充满挑战市场对交易的需求仍有待释放;由于市场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买卖双方间存在估值差距以及买卖双方间存在估值差距,交易活交易活动短期内仍将趋向稳定动短期内仍将趋向稳定。集中的战略收购和非核心资集中的战略收购和非核心资产剥离将使市场维持该稳定节奏产剥离将使市场维持该稳定节奏。”Michelle Ritchie普华永道全球工业制造和汽车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美国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2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A&D)商业航空航天业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并在2023年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而,由于高昂的燃料成本、持续存在的供应链危机、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压力倍增的ESG目标(特别是碳减排)行业增长速度有可能减缓。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商业航空航天企业尝试通过收购和对投资组合的战略性评估来应对上述挑战。同时部分企业寻求供应链垂直整合,以保障原材料和零部件供给,并提高利润率。也有企业正通过收购来提高研发能力并弥补技术差距。尽管地缘政治问题导致国防开支增加,但预计这不会立即对并购活动产生影响。长期来看,国防预算整体将保持稳定,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交易。例如,欧洲相对分散的防务建设可能将进行整合。然而,考虑到监管和国家安全,战略整合的潜力有限,尤其是涉及到欧洲以外的买家。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们预计无人驾驶、高超声速、网络和太空将继续作为重点领域,推动新的交易产生。一旦融资困难得到缓解,私募股权机构将开始动用大量待投资资金,推动并购市场反弹。金融投资者可能还会特别青睐投资组合公司附带的,符合政府预算重点的小型交易。我们还发现企业更倾向于中型收购,因为大型交易往往监管审查更为严格。能够产生强劲现金流和经常性合同收入的优质资产,其估值倍数预计也将保持在最高水平。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3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汽车汽车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全球汽车并购交易量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约4%。整体来看交易额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这其中包含一笔电动汽车巨额收购,即越快汽车(VinFast Auto)将通过SPAC赴美上市。剔除此项交易后,2023年上半年的交易额相比2022年下半年,下跌约40%这表明投资者逐渐转向小规模交易,且若融资困难未能缓解,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基于对数字化、软件和电气化发展的需求,汽车行业的战略重点将依旧聚焦于并购。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2023年上半年的并购活跃度受限,我们预计下半年汽车行业并购趋势并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但若经济形势趋于明朗,则仍有上行潜力。此外,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服务属性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初创公司和新兴企业有望获得主机厂的潜在投资。由于宏观经济因素降低了容错率,交易参与者在做战略决策时压力倍增。同时,伴随某些核心大宗商品和物流成本的高位回落,交易参与者也受益于利润波动性的降低。由于车企将从多方面适应电动化,包括投资于电动车和CASE(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资产,最大程度地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通过并购整合业务规模,因此今年下半年的交易量有望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迫于监管趋严和消费者需求,车企将通过收购来实现ESG和碳排放目标。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42023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重大交易概览排名排名交易交易时间时间标的公司标的公司投资方投资方交易金额交易金额(百万美元)(百万美元)交易交易方式方式名称名称国家国家细分赛道细分赛道名称名称国家国家细分赛道细分赛道12023-05-12VinFast Auto Ltd越南电动汽车Black Spade Acquisition Co中国香港金融业23,000 SPAC22023-01-31Lotus Technology Inc中国电动汽车L 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新加坡金融业5,400 SPAC32023-01-12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td中国电动汽车Apollo Future Mobility Group Limited中国汽车出行服务2,023 定向增发42023-02-27Uni-Select Inc加拿大汽车售后产品LKQ Corp美国汽车回收商2,100 股权收购52023-05-31Lucid Group Inc美国电动汽车Ayar Third Investment Co沙特阿拉伯PE/VC 1,800 定向增发62023-03-27Bestpath(Shanghai)IoT Technology Co Ltd中国氢燃料汽车Aquaron Acquisition Corp美国金融业1,200 SPAC72023-06-20NIO Inc中国电动汽车CYVN Holdings LLC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E/VC 739 股权收购82023-03-14Spotless Brands美国洗车平台Wafra Investment Advisory Group Inc美国PE/VC 600 股权收购92023-06-20Lookers PLC英国汽车经销商Alpha Auto Group加拿大汽车经销商588 股权收购102023-02-19SAS Autosystemtechnik GmbH&Co KG德国汽车制造Samvardhana Motherson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BV荷兰汽车内外饰577股权收购资料来源:Refinitiv(LSEG),普华永道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大交易,按披露交易金额排名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5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商业服务商业服务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商业服务领域并购交易预计仍将保有一定活跃度。其中,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子行业,例如外包服务、IT管理和专业服务(如会计师事务所、工程咨询、劳务服务等),并购活动可能更为活跃。我们预计投资者将继续青睐工程咨询服务特别是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因为此行业利润率可观且资本支出要求较低。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以及其他外包服务,为相关企业解决了熟练劳动力短缺问题,因而受到投资者关注。我们预计相关企业可能采用整合战略,将以前分散在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服务整合起来,以形成规模。私募股权机构有可能会参与较大规模的整合收购。对于技术服务领域,并购是行业活力的重要驱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有潜力为服务型企业引入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工业服务供应商将能够利用收集的数据(如检查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和/或优化资产管理,甚至作为软件解决方案单独出售。这也是许多工业服务企业实现增长的原因之一。ESG倡议的重要性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如果服务型公司支持整体价值主张并由此获得切实利益,如拥有支持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能力,此类公司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6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工程和建筑工程和建筑(E&C)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重重挑战,工程和建筑(E&C)领域在2023年上半年的交易活动有所放缓。2023年下半年,工程和建筑领域并购活动的复苏可能需要经济信心进一步增强和更稳定的融资环境。企业经验是影响能否取得正向交易结果的关键因素。不太熟悉工程建筑行业的私募基金买家需要对市场收缩风险展开评估,投资行为会表现得更为谨慎。而那些经验丰富,能够成功驾驭不确定性的投资者便可趁机抓住有吸引力的并购机会并促成交易。随着新兴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这种“窗口期”的机会也趋于减少。我们预计企业将进行投资组合的再评估,并剥离非核心资产,释放资金,为未来增长做足准备。待投资金充裕的基金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一些绝佳的私有化机会,如疫情后、在IPO浪潮中上市的某些公司便是投资者的收购目标。与长期建筑趋势(如能源效率、节省劳动力的解决方案和工程材料)契合的领域也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因为这些领域或将迎来高于市场的增长。公共部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对现代化的需求也可能为工程建筑市场带来新的交易。例如,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欧盟下一代”复苏计划都投入大笔资金(通过补助、税收减免、激励措施和其他融资)用于进一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能源转型,因此相关领域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7全球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业制造随着供应链、技术以及消费者和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工业制造企业必须拥抱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智能工厂能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但需要投资、时间和劳动力培训才能成功落地。针对那些拥有成熟技术的公司,如在数据分析、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有望在下半年推动转型并购活动。我们预计,企业将继续进行投资组合再评估,以剥离非核心资产,释放资本并实现战略目标。鉴于终端市场和消费者越发重视ESG,特别是气候相关的倡议,工业制造企业正继续聚焦于其ESG足迹。此外,我们预计交易后活动与过去相比将会更具战略性和变革性,因为买方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收购标的的价值创造潜力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向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扩张,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并购活动将继续聚焦于此。出境并购活动早在2023年初便迅速恢复,国有企业也在市场上愈发活跃。相反,入境的投资活动略显低迷,尤其是美国的基金投资者仍然保持审慎,他们对欧洲市场的投资机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虽然欧洲内部的并购活动已经放缓。“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的企业迫切想要收购战略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的企业迫切想要收购战略能力卓越的资产并对其运营和技术足迹进行改革能力卓越的资产并对其运营和技术足迹进行改革。ESG正在成为工业制造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杠杆正在成为工业制造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杠杆,特别是在欧洲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市场。”Nicola Anzivino普华永道全球工业制造和汽车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意大利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8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交易活动预计将在近期保持当前的节奏,之后随着全球市场的确定性增强,交易活动有望迎来增长,特别是在中型市场领域。这些交易活动包括以填补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战略差距为目的而进行的收购,为最大化资本配置而进行的资产剥离,以及大规模的转型性交易。商业服务交易和技术驱动型交易预计将继续产生高估值倍数和多方竞标。2023年下半年,融资环境的持续严峻可能会抑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大型交易的吸引力,大型IPO预计也很难赢得公开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此外,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可能为工业制造业的出入境交易机会带来负面影响。投资方们需要做好准备,制定完善的并购战略,利用交易机会,在市场回暖之时创造价值、实现持续成果。2023年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并购年中展望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9联络我们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叶伟奇叶伟奇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金军金军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路谷春路谷春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吴燕玲吴燕玲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合伙人 86(21)2323 PwC|全球并购趋势|工业制造、工程、商业服务与汽车行业10
2023年8月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并购趋势:中期回顾及展望目录医疗健康医疗健康行业行业1.整体趋势32.医疗健康行业全球并购趋势-细分赛道53.2023年医疗健康行业年中并购展望84.联系人102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趋势1.2023年下半年,并购仍将是医疗健康公司转型的关键助力“对于专业的医疗行业交易方,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于专业的医疗行业交易方,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的监管和宏观经济环境,他们将继续通过并购交对复杂的监管和宏观经济环境,他们将继续通过并购交易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和增长的目标,并实施企业战略主易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和增长的目标,并实施企业战略主导下的投资组合优化举措,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导下的投资组合优化举措,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Christian Moldt普华永道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德国制药和生命科学(PLS)以及医疗服务(HCS)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如我们在年初2023年并购趋势展望中所强调的,即使在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审查愈发严格,通过大宗交易实现转型变得越发困难的情况下,并购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是有力的转型工具。大型制药公司持续对中型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投资,以弥补研发管线中的空缺,而投资组合的评估和非核心资产的剥离仍然是重中之重。私募股权机构对于使用基金现金储备收购创新医疗资产的积极性高涨。由于当前全球市场经济形势面临挑战,且买卖双方在价格预期上一直存在差距,今年上半年的一部分潜在交易未能最终成交。但随着双方对估值预期的差距缩小,我们预计下半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交易活动将有所回暖。鉴于IPO退出的稀缺性,投资者目前更为青睐通过转让股权实现退出。此外,由于利率高企,融资困难,资产剥离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筹资机制。股价偏低的上市公司也同样容易受到资金充足的私募股权机构发起的私有化交易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为并购交易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医疗健康企业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品与服务,并需要积极招揽专业人才。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4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医疗健康行业全球并购趋势细分赛道2.制药和生命科学(制药和生命科学(PLS)由于许多畅销药品的专利将在2030年前到期,全球制药巨头们纷纷寻求并购机会(包括跨境交易),以填补药品研发管线并实现企业增长。2023年上半年部分大型交易因监管审查严格而推迟完成,因此交易方对潜在的企业转型类交易态度更为谨慎。大多数公司预计将通过收购更多中小型公司以缓解该类监管带来阻力。在利率升高,股价走低的压力下,企业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腾出并购资金愈发困难。特别是大型制药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待剥离资产并优化投资组合,从而确保业务专注领域与企业战略重点一致,以缓冲即将到来的专利到期问题。另外,行业头部的几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处理管理层继任问题,这可能会促使公司进行主动的投资组合优化评估,掀起资产处置和收购潮。私募股权公司持续关注合同研究机构(CRO)、合同开发和生产组织(CDMO)以及医疗科技公司。上市公司估值的下降为前述细分行业的私有化交易带来了机遇。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活动的关键主题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6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健康服务(HCS)医疗健康服务消费化趋势仍将持续。由于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VMS)公司以及保健品公司估值倍数较高,我们预计这些细分领域仍具投资吸引力。在高度分散的市场中,新剥离的单一经营非处方药专营企业和消费医疗企业将寻求通过并购快速实现转型、扩大产品组合。我们预计,私募股权机构将继续执行投资组合买入和建立策略(buy-and-build strategy1),扩大平台规模并提高成本效率。私人诊所、皮肤科、眼科、兽医护理和其他专科护理服务商和医疗服务集团在各地的市场格局分散,我们预计行业并购整合趋势仍将继续。近期在上述市场进行滚动兼并的投资者需要专注于业务整合和创造价值,以实现目标利润率,为未来退出做准备。对比新冠疫情期间,多数国家政府为医疗保健机构和医院提供的财政支持已大幅减少。同时,由于技术员工持续稀缺和工资高涨幅,医疗保健机构和医院运营商面临着运营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挑战。资金和盈利的双重压力,可能会促进重组交易和潜在纾困交易增长。注:1.买入和建立策略(buy-and-build strategy)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拥有成熟技术的平台公司及其成熟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和基础设施,通过平台能力并购新公司,扩大其自身业务。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活动的关键主题这些挑战进一步触发了市场对数字医疗解决方案的热情,因为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有助于释放医疗服务价值、简化运营流程、并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中心。远程医疗、健康科技和医疗数据分析公司资产仍具备较高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科技企业,他们一直以来都认同将科技解决方案应用于医疗健康市场以解决运营难题的广阔前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受市场关注度节节攀升,将大型语言模型与医疗科技相整合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希望加快探索出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从而加强病人参与度,增强诊疗支持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简化运营流程。我们预计全球医疗健康企业将通过并购,或建立合伙关系和战略联盟,获取技术能力以开发新的人工智能诊疗工具,如虚拟助理、医疗聊天机器人,他们能够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协助患者预约就诊。社会公益社会公益(Social Benefit)医疗健康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机会,能够满足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机构不断更新的标准,为应对全球社会挑战做出明确贡献。我们预计,更广泛的ESG因素将被纳入对商业模式的考量和尽职调查中。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72023年医疗健康行业年中并购展望3.2023年医疗健康行业年中并购展望交易双方估值预期差距缩小交易双方估值预期差距缩小、创新技术创新技术、业务转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业务转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23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有望加速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有望加速并购作为医疗健康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帮助企业创造长期价值,推动着业务转型并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尽管监管带来了限制,但是并购交易双方对估值的预期差距逐渐缩小,同时,为了应对战略和运营挑战,医疗健康企业追求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的解决方案。因此,医疗健康行业并购交易仍将保持活跃,并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加速发展。投资者应该为2023年下半年更为活跃的交易活动作好准备。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9联系人4.联络我们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叶伟奇叶伟奇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唐迅唐迅普华永道中国制药及生命健康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费颖费颖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服务合伙人 86(21)2323 李燕姝李燕姝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服务合伙人 86(10)6533 11PwC|全球并购趋势|医疗健康行业
世界经济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新2023年7月短期韧性与持久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7月12023年年7月月世界经济展望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更新短期韧性与持久挑战短期韧性与持久挑战全球经济增速预计.
2023年 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Global Leadership Forecast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过去几年来,商业环境的波云诡谲,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着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位领导者。然而,越是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越是要找到确定性。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拥有强大的人才梯队,都是企业应对重重挑战的关键所在。20多年来,DDI智睿咨询(以下简称DDI)始终致力于通过 全球领导力展望 助力企业睿观当下,预测 未来。在本次 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 调研中,我们试图继续去找寻和追踪在危机新常态下的领导力现状及未来趋势。通过数据,我们看到了企业板凳实力的薄弱,也看到领导者们对企业、对自身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在经历了这几年从新冠疫情到 离职潮,再到经济放缓的挑战后,领导者们已被持续不断的变化折腾得疲惫不堪,企业的板凳实力也依然岌岌可危。领导者们正在寻求一份可以和生活相辅相成的职业道路,他们期望上级主管和组织能够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路径中必不可少的支持。他们也在努力争取发展的机会,期盼得到客观且有价值的反馈。而企业关注领导者的成长,不仅对吸引和留任顶尖人才有益,并且对强大板凳实力,打造一支能够迅速转向、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的领导者队伍,也至关重要。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围绕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领导力的现状及未来,通过对中国2,547位领导者和302位HR专业人士调研数据的深入挖掘,结合并对标全球13,695位领导者和1,827位HR专业人士的调研数据,分析得出14项数据洞察(具体请参阅目录),共分为以下五大板块:1 领导者的核心挑战:在越发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业务与人才都是CEO关注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业务挑战最终还是要靠人,然而数据却显示,中国领导者信心不足。2 吸引及留任人才:要吸引和留任顶尖人才,员工的敬业度和幸福感不容忽视。在混合办公模式兴起的今天,它真的为领导者带来了更强的工作动力和更佳的工作体验了吗?3 打造未来人才:企业板凳实力多年来依然堪忧,如何从企业内部发现和培养未来人才?怎样通过打造未来人才厚实板凳深度?如何助力领导者快速成功起步?4 职场环境塑造:在领导者渴望成长,追求高质量体验的今天,组织内部的文化对他们影响深远。那些成功打造领导力文化、教练文化,并注重DEI文化的企业,已经看到了塑造良好的职场环境为企业迈向成功所带来的长期价值。5 HR的角色转变:近十年来,HR在企业内部的角色发生了何种变化?为因应更加诡谲的商业环境,助力企业的业务成功,HR自身能力又该如何迭代升级?报告中所呈现的14项研究洞察,始于描述当前商业议题的背景,配合视觉化关键数据,不仅分析说明了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意义及影响,还结合DDI半世纪来与时俱进累积的领先企业的实践,提供了可立即采取行动的建议。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您找到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也期待您能从中发现更多。强大领导梯队是企业制胜未来的关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DDI 全球领导力展望调研始于1999年,是领导力领域持续时间最久的系列调研之一,旨在助力企业、HR专业人士以及领导者,了解和探索当前及未来领导力领域的最佳实践。本次调研是 全球领导力展望 调研的第10届,整合了来自全球1,556家企业的13,695名领导者和1,827名HR专业人士的数据,覆盖50多个国家和24个主要行业。完整的受调研领导者人员统计细目如下图所示。关于 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 调研领导者统计(全球)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不仅总结提炼了人才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反映了对中国领导力现状与实践的洞察,更将中国的领导力趋势与全球对标。基于来自中国的2,547位领导者和302位HR专业人士的调研数据,报告针对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与领导力现状进行了解析,并提供了可供实践的建议。在报告中,研究数据包括中国与全球的领导者样本。全球领导者或HR的调研数据会通过标志【】来表示,而中国调研数据则用【】表示。希望本届调研报告,依然能够为您和您的企业带来独特的中国领导力洞见,助力企业增强在领导力及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关于 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 中国报告领导者统计(中国)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叶庭君(Mindy Yeh)叶庭君女士现任DDI亚洲区高级副总裁,负责DDI东南亚及大中华区的战略实施和运营管理。她满怀热情与愿景积极投身于领导力发展及人才管理咨询20多年,在人才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多年来提供客户的咨询服务包括:组织人才策略的规划、高管评鉴与发展、高潜人才库建制、人才评鉴及人才发展。为分享更先进的领导力知识与经验,近年来叶庭君女士多次发表关于领导力发展与选才等议题的文章,活跃于人力资源商业峰会及论坛演讲台,也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演讲人。韩冰莹(Icey Han)韩冰莹女士现任DDI大中华区数字化产品内容研发总监,负责数字化产品及测评内容的设计和研发。韩冰莹女士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十数年,既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及相关方法论、产品的研究和设计经验,兼具对HR业务实践的理解和对通用方法及流程的抽象洞察。她善于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结合企业实践,综合运用各种专业工具,通过分析、研讨等形式,帮助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识别并解决人才及组织发展方面的问题。郑皓觉(Vincent Zheng)郑皓觉先生现任DDI首席顾问,从事人力资本管理咨询、领导力发展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多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咨询顾问、高管教练和培训师。他擅长人才标准与能力模型建设、测评与反馈、高管教练、高潜选拔、行动学习、培训规划与执行等,基于对客户业务和需求深入了解,协助客户中高管客制领导力成功标准,通过线上线下测评进行对标,并以此架构领导力发展平台,规划并实施学习旅程、行动学习、个人发展计划、高管教练等,确保领导者行为转变,以为客户达成业务目标奠定强力基础。关于作者陆碧霞(Amanda Lu)陆碧霞女士现任DDI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负责管理和发展DDI大中华区的营运发展及人才管理,并提供客户在人才管理战略及执行实务上的咨询。陆碧霞女士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遴选和人才培训方面拥有20年以上的丰富工作经验,并曾服务于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银行业及保险业等。在加入DDI之前,她任职于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七年,担任首席人力官,负责建立及掌管全集团人才管理战略、人力资源平台、奖酬管理、绩效管理、招聘选才、战略人才发展等,表现卓越,赢得多个荣誉及奖项。姚德瑜(Jenny Yao)姚德瑜女士现任DDI全球董事顾问,拥有超过3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包括20多年乙方经验和10多年甲方经验。作为DDI全球仅有的五位董事顾问中唯一一位大中华区顾问,姚德瑜女士擅长人才发展体系的建立,包含以终为始的人才标准建立、测评、人才盘点,到后续的团体发展与个人发展,以及协助企业战略落地的转型方案。她是DDI高端、复杂项目的核心人物,也是企业高管常年的合作伙伴。林奕威(Mike Lin)林奕威先生现任DDI大中华区人才发展咨询总经理,负责线上线下培训产品研发、学习体验设计与优化、战略合作伙伴协作、顾问发展与培育等领域。林奕威先生在业务管理、学习发展及企业人力资本开发上拥有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与卓越成就,不仅针对国内当前商业环境与挑战进行深度调研并提出前沿的报告,更透过对市场与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规划及研发适合的发展解决方案;并借由他丰富的人才发展与管理实务经验及创新思维,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与解决方案。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领导者的核心挑战中国CEO的最大挑战:左手业务,右手人才吸引及留任人才提升敬业度:高度投入的领导者,成就高敬业度员工缓解职业倦怠:为领导者创造更多 情绪价值混合办公:理想很 丰满,现实很 骨感打造未来人才领导力质量:应有的战略高度被低估蓄力未来人才:厚实板凳深度,聚焦高潜人才领导力发展:发展重点与资源的错置领导者成功起步:快速转型的关键举措提升人才发展的效能:六大最佳实践让投资产生实际效益领导者的学习体验:他们需要多少,又得到了多少?职场环境塑造领导力形成组织文化:助力企业迈向长期成功教练文化:知行合一方能实现加成效应建构多元包容的文化:让DEI引领企业创造长期价值HR的角色转变HR的未来角色:成为 预期者,自身能力提升是关键目录C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中国CEO的最大挑战当被问及未来三年最为关注的挑战时,全球529位企业C层级高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与往年的调研结果类似,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以及 发展下一代领导者 仍然位列前两位,有超过半数的受访C层级高管均选择了这两项,足见企业内部的领导者和人才依然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虽然与往年一样,对于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仍然在各位C层级高管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另一个事实却更加吸引他们的目光,全球有45%的受访C层级高管选择了这项挑战,那就是:该如何维持员工的高敬业度?左手业务,右手人才超越主要竞争对手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放缓驾驭不确定性驱动产品创新维持员工的高敬业度数字化转型发展下一代领导者员工再培训或技能提升 CEO们面临的挑战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34cYG7G2B67E7!P%h%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企业中最关键的人才群体,他们的动向不免令人忧心比如,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和高潜领导者,可能会去竞争对手那里寻求更好的工作体验和职业机会,又或者他们可能会因为职业倦怠而暂时离开当前的工作岗位。除了人才挑战之外,数字化转型和驱动产品创新也颇受全球C层级高管的关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来优化运营,提升客户体验,并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来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企业而言也至关重要。与全球C层级高管相比,中国C层级高管所关心挑战的集中度更高排在前两位的挑战分别是超越主要竞争对手 以及 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均有超过60%的中国C层级高管选择这两个选项。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中国的C层级高管既关心该如何超越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又关注如何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以支撑企业战略的达成,可谓是左手业务,右手人才,尽皆挂心。什么让中国CEO夜不能寐?2022年度关键词(总结自多个媒体和研究机构)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稳持久危机通胀之苦哥布林模式希望危涨困难能源气候危机奥密克戎失望变时代转折战除此之外,正如左图2022年度关键词所示,时代的风起云涌也牵动着中国C层级高管的关注。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放缓和驾驭不确定性并列第三,均有47%的中国C层级高管选择了这两大选项。时代风起之时,在合适赛道上的企业都能随之起舞;然而,当时代的风停止或是乱舞时,就需要企业依靠自身的实力去搏击长空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C层级高管既关注业务,又关注人才的核心原因所在。当下不稳定的常态,不仅让C层级高管悬心,也必然会给所有领导者带来更多压力。本次调研中,我们也询问了领导者应对各项业务挑战的准备度。虽然中国领导者应对各项业务挑战的信心程度略高于全球领导者,但整体也都低于40%(如下页图所示)。在所有挑战中,中国领导者最没有信心应对的业务挑战是善用新兴技术取得成功,而对于其他几项与数字化时代密切相关的业务挑战,如在高度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运营和管理远程办公及分散程度更高的员工队伍等,中国领导者的信心程度也均排名靠后。与中国C层级高管最关注的各项挑战相对应的:在业务 方面,认为自身已经做好准备 对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大环境有所应对的中国领导者占比为31%,而认为自身已经做好准备在高度模糊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运营的中国领导者占比则仅为23%。在 人才 方面,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中国领导者占比为27%,而认为已经准备好为组织网罗合适能干的人才和在驱动利润增长的过程中避免员工产生职业倦怠 的中国领导者占比均仅为26%。应对业务挑战,中国领导者是否准备好了?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理解并积极应对客户多变的需求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不断创新迭代产品与服务对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大环境有所应对对快速发生的变化能做出预判并迅速回应避免因人才流失(如离职或退休)而造成的知识断层开发新产品/服务以提升市场份额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为组织网罗合适能干的人才在驱动利润增长的过程中避免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在高度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运营管理远程办公及分散程度更高的员工队伍在高度模糊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运营善用新兴技术取得成功(如AI、区块链等)领导者应对各项业务挑战的信心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5812!1!110& %#&9%来自上下和内外的压力,所带给中国领导者的挤压感,难免影响到领导者的信心程度,也使得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因此,中国领导者的状态就需要被关注,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那么,在哪些技能上向中国领导者提供支持,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心以应对挑战呢?针对中国C层级高管最关注的两项挑战超越主要竞争对手 以及 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我们分析了对相关挑战有信心的中国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相比,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最终发现:如右页右图所示,与其他领导者相比,有信心对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大环境有所应对的领导者,在 高度协作和结果导向上的表现明显更加优异。并且,他们在 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决策、留任人才 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右页左图所示,与其他领导者相比,对 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有信心的领导者,在辅导和发展他人方面的表现明显更加优异。此外,他们在留任人才、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高度协作、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哪些技能给中国领导者信心以应对挑战?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有信心 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差异最大的能力TOP 5能力差异值排名28&%345辅导和发展他人留任人才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高度协作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综上所述,为了支持中国领导者应对当前的关键业务挑战,在领导力的培养中,上文提到的这些能力都值得我们重点考虑。当然,为了确保对领导者的培养和支持能够落到实处,仅仅识别出挑战和能力还不够,以下要点也值得我们参考:争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为领导力的发展 铺平道路这需要我们清晰说明领导力对于企业战略落地的可能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也需要我们与高管和业务领导者结盟,共同设计、完成和评估所有与领导力相关行动的有效性,并鼓励他们自己成为教练、导师或支持者。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有信心 对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大环境有所应对的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差异最大的能力TOP 5能力差异值排名30&%345高度协作结果导向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决策留任人才 建立企业内部关于领导力的共同语言关键领导力的培养,往往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层级或某一个岗位,而是需要覆盖到企业的上下各个关键岗位,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内部对这些关键领导力的共识和理解,才是各位领导者熟练掌握并展现相应行为的基础。将对关键领导力的评估,贯穿到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许多企业在招聘或选拔领导者时,更加关注经验、背景和专业能力,而非领导力,这就可能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要真正帮助领导者提升关键领导技能以应对挑战,就需要联动企业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将追踪、评估和反馈融入到人才管理的日常中。行动聚焦:将对领导者的培养落到实处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提升敬业度敬业度代表了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程度。许多研究都向我们展示了近似的结论,那就是敬业度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次调研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员工敬业度水平高,那么企业入选最佳职场、最佳工作场所或最佳财务表现公司的可能性也会有所提升(如右页图所示)。与此同时,正如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中所提及的,员工敬业度是人才留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本次调研数据也显示:高度投入的领导者,成就高敬业度员工 敬业度影响人才留任意愿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5%7%敬业度高的领导者其他领导者计划明年离职的领导者占比期望通过跳槽获得晋升的领导者占比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敬业度高的领导者有意于明年内离开所在企业的占比为7%,而其他领导者的离任意愿则是这一比例的2倍。敬业度高的领导者期望跳槽去另一家公司,以求向更高层级迈进的占比为12%,而其他领导者的跳槽意愿则是这一比例的2倍多。但与之相应地,仅有35%的中国领导者在留任人才的领导技能方面感到有信心。因此,持续地激励和保留人才仍然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巨大挑战。那么,中国领导者的敬业度水平究竟如何?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呢?我们从调研中主要选取了四方面的表现,来对领导者的敬业度水平进行观察:意义:我认为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且目标明确。活力:工作使我充满活力。投入:我对自己在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十分投入。努力:在工作中,我寻求额外的方式为公司做出要求之外的贡献。如下图所示,虽然中国领导者在意义、活力、投入方面的自评都高于全球领导者,但是在努力方面的自评反而要低于全球领导者。由于自评具有主观性,并且可能会受到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因此绝对数值的对比并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但观察全球领导者和中国领导者在这四方面高低趋势的差异,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对于全球领导者而言,工作所带来的活力最为不足,因此也最值得关注。对于中国领导者而言,是否愿意寻求额外的方式为公司做出要求之外的贡献则值得关注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对于额外贡献的理解是否存在分歧。单纯从数字来看,中国领导者的敬业度水平高于全球领导者,但是自评敬业度高的中国领导者也仅在半数左右,这也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乐观的数字。当我们对比不同群体的敬业度水平时,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趋势:与领导者相比,个人贡献者的敬业度水平自评相对较低,差值达15%以上。在领导岗位的任职时长与敬业度自评存在一定中国领导者的敬业度水平如何?员工敬业度高的组织vs.其他组织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入选最佳职场/工作场所的可能性入选财务表现最佳企业(如财富500强)的可能性1.4X1.5X仅有35%的中国领导者在留任人才的领导技能方面感到有信心。35%领导者的敬业度表现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我认为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且目标明确工作使我充满活力我对自己在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十分投入在工作中,我寻求额外的方式为公司做出要求之外的贡献选择完全符合的领导者占比56DT7SPAC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组织和上级主管提供关键支持,带来高驱动力企业想要打造高敬业度,可以着手的方向非常之多,每个组织的情况和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也有所不同。此处从对中国整体数据的分析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参考方向。如果组织和上级主管能够向人才提供他们所需的关键支持,那么就有可能收获更高的敬业度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团队和组织带来更高的驱动力。观察右方图表可以发现:1.要保障敬业度水平,一些基础的支持是必须的,比如:向人才提供做好工作所需的信息和工具。2.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领导者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非常关注,不仅希望有机会获得关注和挑战既有的做事方式,并且也希望获得上级主管的辅导,并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高投入的领导者,才能成就高敬业度员工 不论是为人才提供基础的工作支持,还是向人才提供 成长与发展 的机会,领导者自身的投入都必不可少。那么,中国领导者在各个相关领导技能方面的准备度又如何呢?在下页图所列的能力中,与打造敬业度相关的能力有 授权委责、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有意义的工作相的正向关系任职时长10年以下的各个阶段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10年以上的敬业度水平自评则明显较10年以下更高。这可能给了我们两点值得注意的启示:个人贡献者的敬业度建设值得关注。虽然领导者对于组织非常重要,他们的高敬业度表现是好现象,但是领导者毕竟是少数,仅有领导者的高敬业度表现,并不足以支撑起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个人贡献者并不像领导者那样能够有机会从领导岗位中汲取更多的成就感,并且他们还往往占据组织中的大多数,因此个人贡献者的敬业度建设,就毋庸置疑值得我们关注了。长期的人才保留,对组织而言是有价值的。虽然业务节奏越变越快,人员流动速度的提升对于组织而言,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但长期忠诚的员工,更有可能表现得更加敬业,并且他们本身对于组织的业务背景和工作模式也更加熟悉,因此人才的保留依然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做。行动聚焦:打造敬业度,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关),同理心、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正向的工作环境相关),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辅导和发展人才、留任人才(个人价值感相关)。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上级主管的支持影响领导者的敬业度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为团队成员提供成长和发展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决策理由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有同理心地倾听且回应(理解他人的情绪)鼓励他人挑战既有的做事方式询问和关心我的身心健康选择上级主管总是或经常展现以下行为的领导者占比 与敬业度相关性TOP 3认可团队成员的成功给予团队成员高度信任,同时注意私密愿意公开分享自己工作之外的经验为团队成员提供获得关注的机会 提供改进所需的关键反馈69hhhgfecbI%组织提供的支持影响领导者的敬业度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我相信我的上级主管会做正确的事我能从上级主管这里获得我需要的反馈 我拥有做好工作所需的信息和工具我在企业内的晋升速度可以接受我有一份书面且近期更新的个人发展计划选择非常同意或同意的领导者占比 与敬业度相关性TOP 3我了解自己作为领导者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路径 我的上级主管真心关心我我的上级主管能有效地辅导我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我很容易就能在工作和个人生活的需求之间获得平衡95tr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1.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授权委责、辅导和发展他人、留任人才是中国领导者认为相对重要的能力,而同理心、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 却是中国领导者认为相对不太重要的能力。同理心 是许多人际与团队领导力背后的一种基础能力,而中国领导者却并不认为同理心这项能力需要关注,这实在值得我们反思。2.在上述这些与打造敬业度相关的能力上,都只有不到五成或大约五成的领导者认为自己能够很有效地展现这些能力,尤其是 留任人才 和 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 这两项能力更是领导者认为自己极不擅长的。DDI十几年间在中国所积累的评鉴数据也显示,中国领导者最擅长的是与业务相关的能力,例如结果导向、计划与组织 等。这些能力当然重要,但是与 人相关的能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人才世代的更迭更是给与 人相关的课题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因此领导者能力的迭代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正如 2021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中所提到的,以下这三大要素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升人才的敬业度:1.有意义的工作人才需要觉得工作是有意义且具有价值的。领导者需要能够做到如下几点来让人才体认到工作的意义:共同设定清晰的目标。明确团队的使命及价值。大胆授权,让人才能够自主,拥有决策权。2.正向的工作环境人才需要觉得在所处的工作环境当中是能够彼此信任,受到尊重,以及相互关怀支持的。要打造这样的环境,领导者需要做到如下几个要点:关心员工的福祉。能够同理他人并坦诚透明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及理由。明确对合作的期待,并以身作则地与他人协作。3.个人价值感人才需要觉得自己有独特的价值,要做到这点,领导者需要协助人才:得到能力的提升及发展。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知道自己未来可以有什么样的上升空间。自己的表现及能力都能获得认可。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打造高敬业度,中国领导者表现值得省思能力 同理心 结果导向 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 高度协作 授权委责 制定决策 辅导和发展他人 建立伙伴关系 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 影响他人 留任人才 战略思维 数字敏锐度 引领变革 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在该能力上当前表现非常有效的领导者占比有意义的工作相关正向的工作环境相关个人价值感相关认为未来三年发展该能力非常重要的领导者占比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缓解职业倦怠为领导者创造更多 情绪价值领导者的职业倦怠*风险正在增加。我们的调研数据表明,全球有72%的领导者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常常会感到精疲力尽,这一比例与2021年的65%相比有明显增长。而当我们将视线聚焦回中国领导者时,可以发现,虽然中国领导者的这一比例低于全球领导者,但也有近50%的中国领导者表示自己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感到精疲力尽。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领导者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可以发现,年轻世代的领导者中感到疲惫的占比更高,尤其是30岁以下的领导者中有53%常常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感到疲惫。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组数据解读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领导者对于工作的疲惫感有所下降因为在同一时间截面中,这些不同年龄段的领导者其实成长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因此也对工作和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期待。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期待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不同世代的期待不同()()()()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英 2022全球人才趋势报告 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世代对于身心健康文化的不同期待。相比之下,年轻世代的员工更加期待 身心健康 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因此也就可能对于 疲惫感 会更加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鼓吹 工作狂 文化和毫不节制的工作投入度,那么恐怕不仅难以激发出预期的绩效,反而可能因为疲惫感的加剧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进而带来更高的员工留任风险。职业倦怠可能会给个人带来身体、情绪和心理方面的种种影响;而对于组织而言,则可能会带来严峻的人才留任风险。如上图所示,在那些表示自己在每天倦怠带来留任风险工作结束后常常感到精疲力尽的中国领导者中,有19%表示期望跳槽以求发展,有12%表示他们有意在明年内离职,这两个数字明显高于其他领导者。除了自身正在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之外,对于如何应对自己所带领团队的职业倦怠,领导者们的信心也并不充足。当被问及 在处理哪些管理问题最为自信时,不论是全球领导者还是中国领导者,选择 帮助团队成员避免职业倦怠 的占比都排在末位仅有15%的全球领导者和7%的中国领导者表示,自己在处理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时充满信心(如下图所示)。应对倦怠,领导者信心不足针对不断增加的倦怠风险,我们结合数据提供以下几个建议作为参考:做好员工关怀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新世代员工对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有更多的期待。而我们的数据也反映了组织和上级主管对于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怀,有助于缓解其疲惫感(如下页图所示)。对比感到疲惫的员工和其他员工对于组织的感知,可以发现差别最大的三项描述中,排名第一的是 我们的组织致力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对比感到疲惫的员工和其他员工对于上级主管的感知,则可以发现差别最大的三项描述中,排名第一的也是 询问和关心我的身心健康。对于员工的关心和关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现。不少公司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监控数据以识别倦怠风向,采用灵活的办公时间,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压缩和重新安排会议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重要的是贴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让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和上级主管的重视,并且拥有健康、可持续的工作与生活。行动聚焦: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应对倦怠,领导者信心不足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数据全球数据 倦怠带来留任风险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期望通过跳槽获得晋升的领导者占比计划明年离职的领导者占比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营造包容的氛围引发倦怠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量的影响之外,工作环境的氛围也很重要。如果组织能够做出努力,减少工作环境中的负向行为,同时营造出一种多元包容的氛围,那么就将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并降低员工的疲惫感。分析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如上图所示),疲惫的员工和其他员工对于组织的感知中,差别最大的三项描述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均与 包容的氛围有关,即: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是我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组织从多元化的人才库中招聘和晋升。当组织按照过于单一的标准来选择和要求员工时,就必然给那些有所不同的员工造成压力,同时也难以发挥出不同类型人才的多元优势。而包容的文化和氛围,则能够帮助组织避免这种风险。组织还可以通过鼓励协作和平等对待等方式来包容多元人才,并最终转化为业务发展的成果。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感到疲惫的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 所在组织及上级主管表现的差值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快速的商业节奏,使得不少组织都非常追求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标准化、去个性化的诉求往往受到重视,而当这种诉求被用在人的身上时,就有可能带来一种风险,那就是对人的多样性的忽视,以及对人的不包容。以同理心为起点虽然组织层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很多,但实际工作中,对员工最能产生影响的,往往还是其上级主管。不论组织层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如果上级主管不能同理员工的状态,就很难发现员工疲惫或受到情绪困扰的情况;更遑论向员工提供支持,以应对倦怠了。分析调研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感到疲惫的员工和其他员工对于上级主管的感知中,差别最大的三项描述中,排名第二正是有同理心地倾听且回应(理解他人的情绪)。结合中国领导者对于自己同理心的评价来看,虽然与 2021年的调研类似,中国领导者依然对自己的同理心评价不错50%的领导者认为自身的同理心技能非常有成效,但该评价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在 2018全球领导力展望调研中,这一数字为66%。因此,对于领导者同理心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只有将领导者培训成有同理心的领导者,才能帮助员工及早地有效识别倦怠和应对倦怠。*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持续且长久的高工作压力情况下,因为自身的能力、资源、精力无法匹配工作本身的过度要求,而导致挫败感、身心疲溃,进入情绪衰竭的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4%4%4%6%7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混合办公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在线工具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办公模式的更多想象,以往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都有了被打破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办公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践更加灵活的办公模式。那么,目前新办公模式的普及性如何?而新的办公模式,又是否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为人才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和更强的工作动力呢?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全球领导者正处于混合办公或完全远程办公中,而这一比例在中国领导者中却还不到15%,大部分中国领导者仍然以办公室办公为主。仅有不到10%的中国领导者处于混合办公模式中,而处于完全的远程办公模式中的中国领导者占比则更低,尚不足5%。可见,新 办公模式在中国的普及性还远不及全球水平。理想很 丰满,现实很 骨感 中国企业偏好线下办公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线下办公,仍是主流中国数据全球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疫情期间,不少企业或自主或被动地采用了远程办公的方式来应对变化。但伴随疫情的结束,我们已经可以明显观察到,中国企业对于线下办公的偏好又再次凸显了出来;对于远程办公和灵活办公,企业的态度与全球相比,明显更为谨慎。与企业的谨慎态度不同,人才对于办公模式灵活性的偏好正在与日俱增。不过,不同世代的态度却有所不同年轻一代关注和寻求工作的灵活性,但他们的前辈却没有(如上图所示)。这就可能导致领导者和员工对于远程办公和灵活办公的看法出现割裂:领导者可能会更谨慎地看待这些新的办公模式,比如:担心影响团队成员间的真实关联,或是担心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员工则可能对这些新的办公模式充满期待,比如:期盼着更加灵活的时间分配,并在新的办公模式下获得同等的绩效成果和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各位领导者对这种割裂有所警醒,同时也需要企业关注到这种割裂的现状,并选择合适的策略以选择和调整办公模式。许多报告和研究都告诉我们,灵活办公的模式能够为员工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积极的工作行为。在远程办公 和 线下办公 这两种方式之间,混合办公似乎提供了一种更具有 平衡感 的灵活办公方式,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一种看起来更加灵活的选择。然而,混合办公真的能够两全其美吗?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如下图所示),与另外两种办公模式相比,混合办公的模式所带来的体验其实是最 艰难 的。当我们要求领导者对自己的工作体验和敬业行为进行评价时,处于混合办公模式下的领导者对自己的投入度、活力、额外贡献和工作生活平衡的评价都是最低的。而将三种办公模式放在一起对比时,领导者的评价更是全部呈现出了 线下办公完全远程办公混合办公 的模式。虽然数据结论与我们的预想多有不同,但是仔细分析也不难理解:我们预想混合办公可能融合其他两种办公模式的优点,但相反的是,混合办公实际上可能融合了其他两种办公模式的缺点既没有完全避免通勤的问题,又没有办法充分利用办公室的便利环境等。同时,混合办公模式还可能给领导者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处理不同事项、不同模式之间的平衡。工作和生活界限的模糊,可能使领导者更难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关系。并且,领导者还需要处理与分混合办公,两全其美?来源:领英 2022全球人才趋势报告 相对于公司发布的一般动态,提及灵活性的动态引发的参与度差异770%-5%-31%Z世代(25岁以下)千禧一代(2541岁)X世代(4257岁)婴儿潮一代(5876岁)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不同办公模式对工作体验和敬业行为的影响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虽然混合办公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在当今的工作环境中带来了更好的员工体验和敬业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模式已成大势所趋: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于工作灵活性的期待已经成为趋势;另一方面,企业的跨区域或跨国扩张,也使得远程办公成为跨时间或地域协作的有效方式。此外,技术进步和各种在线协作工具(如视频会议、实时共享文档等)的发展,也为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不论是为了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雇主品牌并长久地留住人才,还是为了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该如何顺应这一趋势,以做出有效的应对。通过关键领导行为促进员工投入要想很好地应对远程办公/混合办公,就需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我们分析了相关的领导行为,并发现其中四种行为对于激发员工的投入行为颇有成效:保持与员工间的相互信任 鼓励他人挑战原有方式 运用同理心倾听和回应(理解他人的情绪)为团队成员提供 被看见 的机会对于领导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团队的领导者来说,如果能够意识到以上这些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就会更有动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应对新的办公模式。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仅有25%的中国领导者有信心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同时,也只有25%的中国领导者准备好管理远程办公及分散程度更高的员工队伍。25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混合办公模式下,激发员工敬业度散在各处的团队成员保持联系并领导团队的挑战相较于线下办公,如何与团队成员商议时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也可能会给领导者带来更多的协调负担。应对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的大势,中国领导者的准备情况如何呢?当我们请中国领导者评价自己在各项领导技能上的表现时,仅有25%的中国领导者在 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 方面感到有信心,这一比例在所有领导技能中排名最末。当我们询问中国领导者是否为 管理远程办公及分散程度更高的员工队伍 做好准备时,也仅有25%的中国领导者表示自身已经做好了准备。这种信心不足的情况,可能与中国企业目前仍然以线下办公模式为主,导致领导者没有机会实践相关的领导技能有关;也可能与领导者们本身对于新办公模式的谨慎态度有关。但无论如何,要应对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模式的大势,我们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领导者准备好了吗?行动聚焦:大势所趋,如何更好应对?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力质量应有的战略高度被低估在疫情放开,经济情势不明朗的当下,所有企业都在思考着要如何突破。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企业更需要找到增长的路径。然而,是否拥有足够的领导力板凳深度及质量,代表着一家企业是否拥有强健的体质,来落地重要的战略路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及中国企业的HR对于企业关键领导岗位的板凳实力是否具备充足的信心。我们追踪了近十年的数据,发现不论是中国HR伙伴还是全球的HR伙伴,对于企业关键岗位继任梯队实力的信心都降到十年来的最低点。这也意味着现在的商业环境相较于以往一年比一年艰困,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对领导者所需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HR认为所在企业拥有强大板凳实力的占比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对领导者能力的信心低迷值得关注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对企业整体领导力水平作出高评价的 领导者占比那么,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们,对于自身的领导力质量评价如何呢?如左上图所示,追踪过去十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对于所在企业领导力水平做出高评价的领导者,至多不超过五成,到今年更是下滑至38%。当我们进一步分析各层级领导力的质量是否有差异时,我们发现,不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的领导者,对于各层级领导者的领导力质量评价,都随着领导层级的降低而下滑。如右上图所示,大家对于高层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最有信心,有51%的领导者对于企业高层的领导力质量评为 好 及以上,而仅有38%的领导者评价中层领导者的领导力质量为 好 及以上,29%的领导者评价基层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为 好 及以上。这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本身,对于基层及中层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皆不具信心。然而,一个企业要能够落地战略,难道只靠高层领导者就够了吗?高层领导者纵使能够制定明确的战略,但战略要能落地并高效执行,基层和中层领导者的能力万万不可断链。尤其当疫情过后,潮水退去,要打胜仗,靠的是企业强健的体质,而强健的体质,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各层级领导者的质量。所以,企业是时候必须全面提升领导者的能力素质了!并且,还要投资在我们以往忽视的基层及中层领导者身上!通过调研数据(如右图所示),我们看到,企业还是将最多的钱投入在能力水平已经很不错的高层领导者身上,这是一个需求及资源的错置,也提醒我们的HR伙伴们,需要对基层及中层领导者的能力提升进行重点投资。此外,本次调研也揭露了一个非常值得省思的问题:中国的CEO们,对于发展下一代领导者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全球领导者,仅有21%的中国CEO认为培养下一代的领导者是关键要务,而全球则有高达50%的CEO认为这是重中之重。如前所述,越来越困难的商业环境,对于领导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战略要能落地和高效执行,企业要突破困难,绝非只靠高层领导者或CEO本人就能达成,而是需要整个企业拥有强健的领导力体质。然而,这件关键要务却没有排上许多中国CEO的日程,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担忧的危险信号。被错置的资源和被忽视的中基层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对不同层级领导者水平作出高评价的 领导者占比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企业发展不同层级领导者的人均费用全球数据中国数据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各层级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提升,绝非一蹴而就,就如同打造强健的体质,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因此,身为HR,我们建议可以采取如下行动:提升CEO及高层领导者对提升未来人才质量的关注度我们可以善用各式数据及专家分享,唤醒高层领导者们对于提升各层级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关注度。人才培养体系化1.建立上下贯穿的各层级能力素质模型:依据企业战略,建立上下贯穿,能够清楚界定各层级领导者所需展现的行动,并且能相互呼应的能力素质模型,如:引领变革(高层)及拥抱变革(基层)。2.搭建体系化的培训体系:将各层级能力中,对未来相对重要且也可以通过培训养成的能力,安排在常规培训体系中,通过持续性的培养,建立各层级共通的语言及能力。3.选才制度不可断链:各层级能力中,对未来重要但比较不能通过培训养成的,如企业家精神、逻辑思维、成长型思维 等,需要在选人时就一步到位。有计划的高潜(梯队)培养1.各个领导层级都应该往下找高潜人才。2.评估高潜人才与更高一层(即将继任层级)所需能力的差距。3.聚焦地针对能力及经验的差距,团体发展及个人发展并重地加速养成高潜人才。唯有现在起步,才能够开始通过打造优质的领导人才,强健企业的体质。行动聚焦:从战略高度打造组织的强健体质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蓄力未来人才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领导力板凳深度及质量,代表着这家企业是否拥有强健的体质来落地重要的战略路径。参与这份调研的2,547位中国领导者表示,打造组织人才 是所有工作要务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只有41%的中国领导者对于自身 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 的能力有信心。此外,正如报告前文所述,参与调研的中国HR伙伴中,仅有8%(全球12%)认为他们所在的企业在未来三年拥有强大的继任梯队来满足关键领导岗位所需。企业究竟要如何培养未来人才,打造板凳深度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及早辨识及培养各层级的高潜人才。本次调研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现有的领导者中,有近一半(46%)都曾是公司的高潜人才。这也意味着,从内部养成领导者的成功机率是高的,因为从外部空降领导者的成功机率平均为33%。厚实板凳深度,聚焦高潜人才 领导者认为对组织最为重要业务事项TOP 6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及早辨识及培养高潜人才是关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此外,从调研数据中也可以发现,高潜人才不论在应对未来业务挑战,还是对自身能力的信心程度上,都高于非高潜人才。尤其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均高于高潜人才至少12%以上。通常,人们对于自身积累的信心多半来自于工作上不断得到他人的认可,或是不断克服挑战达成业务上的目标,所以这也间接印证,这些高潜人才的确在工作的实际能力及战功上,都高过于非高潜人才。也正因如此,一家企业如果能够及早辨识高潜,加以培养并留任,进而提升企业的板凳深度及质量,对于企业将能带来莫大的助益。从下图的全球数据来看,虽然全球企业的板凳深度在过去十年逐年下滑,但其中12%拥有足够板凳深度的企业,在方方面面的表现,包括留任人才、领导力质量和财务表现方面,都高过其他板凳深度相对不够好的企业。所以,不论是从领导者的角度,还是从HR的角度,怎么及早辨识高潜,厚实板凳深度,都成为了一个必须要更加重视的议题。46%的中国领导者均表示,自己曾是企业高潜人才中的一员。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46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板凳实力强大的企业各方面表现均优于 其他企业 如何辨识及培养高潜人才?1.明确领导潜力辨识标准:许多领导者在提名高潜时,多半只有两个依据:要么绩效很好,要么很 听话。然而,现在绩效好就代表到下一个岗位绩效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一位好销售,不见得会是一位优秀的销售领导。所以,当我们要辨识一个人是否拥有往上走的潜力时,完成绩效要求只是基本门槛。我们还必须要考量,一个人是否在过去的工作中展现如下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是能够判断一个人能够飞多高的前置指标:成就他人的行为 良好的互动协作能力 真诚可靠 良好的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应对模糊及不确定的能力 平衡结果与公司价值观2.多元数据评估潜力:在评估一个人时,需要仰赖真相三角:自我评估、他人(领导及同侪)的观察以及客观准确的工具评估(如下页图所示)。所以,当企业在选拔高潜人才时,我们要根据上述确定的标准,拉齐员工及主管对于这些标准的认知,教会他们如何从日常工作做出观察,选择合适的工具。之后,再汇整这些数据,对高潜人才的选拔做出客观的判断。3.培养高潜:针对高潜的培养需要团体发展与个人发展并重。在个人发展方面,需要针对高潜人才与即将继行动聚焦:高潜人才的辨识、培养及留任至关重要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中国有过半的高潜人才表示,最期待的发展方式就是发展性任务指派。53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真相三角任的层级的能力差距,制定个性化且能落地的个人发展计划。好的个人发展计划有几大要点:明确一个强项及一个待发展项:能力的发展等同于习惯的改变及养成,需要时间,所以一次不能发展太多能力。根据未来所需要的能力及现在能力水平的差距,建议选择一个可以善用的强项及一个要发展的弱项。明确应用机会:只有上课培训是不会改变习惯的,所以个人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到底有哪些工作中的任务、项目或是指派,能够锻炼人才需要善用或发展的能力。比如:如果要锻炼这个人的策略思维,只是安排相关培训和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指派产品上市计划、市场营销计划、制定销售策略等任务,来不断地锻炼这项能力。留任高潜的关键:他的领导企业花了如此多的金钱和时间培养高潜人才,当然希望他们能够留任。他们留任越久,企业获益越大。很多人都认为高潜人才的留任就是砸钱,当然,钱是最基本的保障因子。然而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会影响高潜的留任。我们对计划在一年内离开当前所在企业,以及想留在当前所在企业的高潜人才进行了分析,探索到底是哪些方面的差异,让他们做出不同选择?最终,我们发现了影响他们留任与否的前五大要素为(如左图所示):1.是否能够从上级主管处得到直接且有帮助的反馈2.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3.上级主管真正关心我4.相信上级主管会做正确的事5.上级主管能够辅导我成为更好的领导者由此可见,真正影响高潜人才留任的因素,就是他们的领导。他们的领导是否具备好的互动能力,发展下属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影响了高潜的留任。古语有云,强将手下无弱兵,正是这个道理。而如前文所述,平均只有约四成的中国领导者对自己在留任人才、辨识人才,以及发展人才方面有信心。这也意味着,当HR在进行领导力发展举措时,必须要把辨识、发展、留任人才,当作是领导力发展的重中之重!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影响高潜人才留任的关键因素 TOP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力发展发展重点与资源的错置企业每一年投入在领导力发展上的金钱高达平均将近13,000元/人,这些投资是否被投资在发展对的能力上?发展成效又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本次调研当中,我们请领导者针对各项能力对未来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该能力的熟练程度,进行了自评。同时,也请领导者告诉我们,他们是否接受过该方面的培训。在进行了三方的交叉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图所示):低估的需求 VS.错位的资源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当下企业的发展资源聚焦在何处?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V形蓝色的线表示该能力被领导者认为不重要但培训资源多,同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技能良好,包括 同理心、结果导向。倒V形红色的线,代表被领导者认为重要度高,但他们觉得自身在这些能力上做得不好,而企业在这些能力上投入的培训资源也相对较少,包括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留任人才、战略思维。橘色的线,代表企业在 辅导和发展他人 这项能力上,投注了最多的资源,但成效平平。黑色的直线,代表 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是领导者认为不重要的能力,他们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好,并且企业也没有投资太多培训资源在这方面。上述的发现有几点值得深思及探讨之处:中国的领导者明显低估了 同理心 在领导力方面的重要性,也同时高估了自己在这个能力上的表现。同理心 对于信任感的建立非常重要,而信任感高对于团队绩效、人才留任以及促进变革,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中国领导者对 同理心 的低估,也代表了领导者对领导角色的认知,依然停留在运用职位权力驱动团队的原始心态。从DDI的十年的评鉴大数据来看,同理心 恰恰是中国领导者做得最不好的行为之一。从培训资源的投入度来看,几乎所有教授沟通、协作、互动的培训,都会谈到同理心,然而,体现在领导者行为转变上的成效却不佳。所以,在同理心这一基本的行为上,领导者不需要更多的培训,而是需要更多实时的反馈,协助他们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展现同理心。解决人才相关议题很重要,但培训资源的投入不匹配。正如前文所述,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位列中国CEO关注议题的第二位,打造组织人才 是中国领导者认为最重要的议题,而我们的领导者们在面对人才相关议题所需的能力上,却相对薄弱,所得到的培训资源也相对较少。但好消息是,辨识人才、发展人才、留任人才等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养成的程度是高的。所以,HR在规划未来的培训举措时,需要大幅关注在人才辨识、培养及留任等相关的议题上。企业投资最多在 辅导和发展他人 能力上,但得到的成效却很有限。在所有能力中,领导者得到最多的培训就是辅导,这也是DDI课程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领导者们对自己的辅导能力评价一般,而下属对于领导者这项能力评价也很一般。从本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如下图所示),从上级主管处得到高质量辅导的人才,不论在职业发展路径被错配的资源不容忽视59%的中国领导者均认为打造组织人才,是所有业务事项中的重中之重。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59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上级主管的高质量辅导对领导者大有裨益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根据以上的调研数据发现,总体而言,HR伙伴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导正资源的错置:抓住 人才 这个重点,在精不在多在规划未来的培训举措时,围绕辨识人才、辅导人才、发展人才、留任人才进行规划。专注,才能带来成效。不能只有培训针对这些重要的能力,不能只有培训,因为只有培训不能带来行为改变。在设计整个行为改变的旅程中,必须要融入更多实操及反馈的活动,让领导者可以真正通过一连串的练习,真正改变行为。唯有如此,也才能让培训投资真正看到效果。培训前的评鉴和诊断可以带来自我洞察很多领导者都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他们也不觉得需要被培训。因此,在安排培训前,若能有一些工具,如360反馈,或是情境式能力测评(SCT),来协助领导者了解自己在这些能力上的优缺点,将能够更好地唤醒领导者的自我洞察,提升他们改变的意愿。的清晰度、所展现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留任度上,都远高过于那些不能从上级主管处得到高质量辅导的人才。而在调研中,47%的中国领导者(全球26%)都表示他们希望得到上级主管的辅导。这也意味着,虽然接受了那么多的辅导课程,中国领导者的辅导能力还是需要提升,而提升的方式不是通过再培训或再上课,而是通过进行更多真实案例讨论的翻转课堂以及实时的反馈。行动聚焦:导正资源的错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者成功起步即便企业建立了厚实的领导者板凳深度,但当这些高潜人才晋升成为领导者时,还是需要一些协助让他们能够成功起步,快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生产力。如下图所示,中国领导者平均要花3.7个月,才能适应新的领导岗位工作,并且晋升到的层级越高,需要的时间越久,因为工作挑战随着层级上升而增加。我们可以从下页图中晋升后的体验发现,大部分的中国领导者,不论在晋升后面临的工作难度、下属人数以及压力上,都大为增加(如下页图所示)。所以,如何协助好这些刚刚晋升的各层级领导者做好转型,让他们能够快速地发挥效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什么样的举措,能够加速领导者在下一个岗位的成功起步和快速转型。快速转型的关键举措 中国领导者的转型时间(单位:月)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领导者的转型窘境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力,能有效协助领导者在面临新的领导岗位时,成功起步,快速转型。指派教练或导师(不论是不是上级主管),都可以协助领导者转型。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转型期低于三个月的领导者,相较于转型期大于三个月的领导者,从上级主管处获得充分转型辅导的比例高出近6%。并且,转型期低于三个月的领导者,相较于转型期大于三个月的领导者,多出近5.2%被分配了正式的教练或导师(非上级主管),来协助其转型。所以,另一项能够帮助领导者成功起步和快速转型的举措,就是提供高质量的辅导,不论是来自上级主管或是其他人。从右图数据可以看到,在协助领导者成功转型的各项举措上,中国企业是做得比较前沿的,大部分的领导者在晋升初期,都获得了该有的协助。然而,在这些举措中,到底哪些举措真正能够帮助领导者在面临新的领导岗位时成功起步,快速转型呢?我们比较了转型期低于三个月的领导者,以及转型期大于三个月的领导者,在是否得到各项转型举措上的区别,最终发现:正式的评鉴诊断可以帮助领导者成功转型。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发现,转型期低于三个月的领导者,相较于转型期大于三个月的领导者,接受过正式评鉴来了解自己在更高层级所需的领导力上的优势能力及待发展能力的比例多出8.3%,此外,转型期低于三个月的领导者,相较于转型期大于三个月的领导者,接受过内部360反馈来了解自己的优势领导能力及待改善能力的比例也要高出6.5%。所以,上述数据告诉我们,应用工具协助领导者诊断自己在所需领导能力上的优势及待发展能成功起步仰赖组织提供支持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领导者转型后的感知 领导者成功转型仰赖组织提供的支持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正如前文所述,上述这些不论是诊断相关,还是发展相关的领导力转型举措,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有在进行。然而,如何做能够更为有效地真正帮助领导者在面临新的领导岗位挑战时,成功起步和加速转型呢?我们提供几个做法给大家参考:清晰的各层级领导能力模型不论是诊断还是发展,要诊断什么?发展什么?这些必须要非常明确。所以,各个层级需要有清晰的领导能力模型。以此为依据,才能聚焦地诊断出每个人该发展的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锻炼以养成这些能力。诊断与领导能力模型不断链针对能力模型,选择合适的诊断工具,可以是专业的评鉴中心、情境模拟、情境式测评,也可以是基于日常观察的360反馈。重点在于,用测评工具诊断出来的结果要让领导者及HR清晰地了解,在上述的领导能力模型上,自己的强项能力及待发展能力。反馈是关键不论采用何种诊断工具,为领导者提供一对一的反馈很重要。通过诊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弱项非常多,但是到底最急迫要发展什么能力对于现在的岗位最有帮助,必须要与领导者达成一致。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投入在自己的发展之中。正如通过体检获得了检查报告后,我们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报告给予咨询建议,这是类似的道理。明确的个人发展计划若要协助领导者成功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测评反馈。反馈虽然讨论出了该发展什么,然而至于要怎么发展,还是需要制定一个清晰且高质量的个人发展计划。正如前文所述,好的个人发展计划有以下几大要点:1.明确一个强项及一个待发展项:能力的发展等同于习惯的改变及养成,因此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一次不能发展太多的能力。要根据未来所需要的能力与现在能力水平的差距,选择一个可以善用的强项及一个要发展的弱项。2.明确应用机会:只安排上课培训无法改变习惯,因此个人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到底有那些工作中的任务、项目或是指派,能够锻炼人才需要善用或发展的能力。行动聚焦:如何让领导者转型举措更为有效?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提升人才发展的效能六大最佳实践让投资产生实际效益过去这几年经历的疫情,国家与区域之间的角力,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更为模糊的边界,留给了我们更加诡谲多变的商业环境。未来三年,领导者如何能够帮助组织看清方向、整合资源、推动变革、提升人效等议题将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深度解析了领导者当下与未来的关键技能,并找寻可以提升能力、促进人效的方案供企业参考。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请领导者对常见的14项能力的自身当前表现以及未来三年进一步发展该能力的重要性做出回应,从而分析出以下的需求矩阵,以指引我们的思考,并根据企业的状况与阶段来规划未来发展的侧重点。领导者技能提升的需求矩阵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哪些领导技能对未来成功至关重要?需要持续发展的技能辅导和发展他人授权委责高度协作制定决策结果导向未来三年发展的紧迫度当前能力缺口相对最不紧迫的技能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同理心最可能被忽略的技能数字敏锐度引领变革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最紧迫需要发展的技能战略思维留任人才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影响他人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最紧迫需要发展的技能为:战略思维、留任人才、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影响他人。需要持续发展的技能为:辅导和发展他人、授权委责、高度协作、制定决策、结果导向 。最可能被忽略的技能为:数字敏锐度、引领变革、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 。相对最不紧迫的技能为: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同理心。就最紧迫需要发展的能力而言,战略思维能协助领导者穿透迷雾看清战局;影响他人能有效促进任务完成,而 留任人才、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 这两项能力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至于其他三个领域虽然其紧迫性与能力缺口不如前者,但仍值得注意:例如,左上角的能力虽然目前缺口较小,但在调研中领导者们仍认为其在未来三年的提升极为重要,因此为其投了高票;再比如,辅导和发展他人、授权委责、高度协作 除了与提升团队战力完成任务有关外,也对发展与留任人才具有高度的影响性;在右下角中的能力虽未列入第一梯队,但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成为常态,数字敏锐度、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也成为对现今领导者新的挑战与要求。此外,左下方 创造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 近年也正逐渐成为潜在的热门议题。通过对上述列举的总计14项的常见能力的当前成效、三年内需提升的重要性、培训发展数量进行排序,我们发现,正如领导力发展:发展重点与资源的错置一文中所呈现的样貌,其中呈现倒V型的,如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留任人才、战略思维是那些当前成效相对低,重要性相对高,但所投入的培训资源却相对不足的能力。与之相对,呈现出V型的,如同理心、结果导向则是那些成熟度相对高,提升紧迫性相对低,而投入的培训资源相对大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当前的成熟度很可能与企业先前投入的发展资源息息相关。并且,关于 数字敏锐度、引领变革、领导虚拟团队或混合办公团队这几项能力,不论是在成效、重要性与培训资源上都敬陪末座。面对目前发展资源可能错置的现象,倘若在相对成熟的能力上保持高投入而未能在未来关键的能力上加大投资力度,是否能为组织换回最佳的回报?而有些重要不紧迫的能力培养则可能会被忽略。此外,也需要提醒的是,有许多能力并不易发展,如战略思维、制定决策 等,很难一蹴而就,需要资源的投入与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若无法用善用资源或未雨绸缪,在未来某一刻都可能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掣肘。资源真的用在刀刃上了吗?行动聚焦:提升人才发展效能的六大最佳实践当明确发展主题并将资源放在刀刃上,下一步就需要考虑如何让发展投资产生真实效益,即让人们能 学以致用,创造绩效!在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提供优质发展项目的企业其领导者能够学以致用的比例,比提供低质量发展项目的企业至高可以高出将近20%(如下页图所示)!而遗憾的是,平均而言,只有近1/5的领导者认为企业为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发展项目!为了提升发展后学以致用的成果,在多年的实战经验与深度积累后,DDI汇总提炼了六大最佳实践供各位参考: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结合评鉴与发展这样可以让领导者提升自我洞察,并依据个人需求设计发展路径。融合团体发展与自主学习设 计方 案 时 不仅 要 考虑 线 上 线下结 合,也 要 善用721 法则,促进学用转化。使用线上学习或自主学习时,也需要同步关注高效的运营,来调动学员间互动的积极性。创建同侪学习小组透过同侪学习小组,能够让小伙伴发展时更贴合工作场景,彼此碰撞,相互成就。操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精心规划每次学习小组的互动、讨论及引导,在保证学员的学习动力与参与度的同时,确保学习小组价值和学员的投入产出比。练习与反馈众所周知,学后必须练习,练习造就完美。而高频次的练习辅以精准反馈将能更好地促进行为转变和能力提升。练习后的反馈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人才及时调整。练习与反馈若都通过人力进行通常会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但若能善用技术与人工智能,将能以虚拟照进现实的方式来进行演练和提供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够规避在工作中练习的风险与代价,还能降本增效。应用追踪及反馈评估学以致用,需要通过持续的追踪和反馈方能成事。与此同时,透过追踪和收集到的数据,也能确保个人发展的落地,并衡量企业的投资成效。在目前的技术下,许多发展的学习与行为数据都能无痛获取,这将能助力企业更精准地掌握发展进度与评估成果。培养优质讲师或内部专家在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方案设计、深刻的知识输入与精准的反馈都有赖优秀的讲师与内部专家。外部专家虽好,但毕竟不如自家人能够及时响应,因此若能有足够的内部专家与讲师,将能更好地贴近学员需求,提升学用转化的效率。若能有效地运用上述六大最佳实践,将能大幅提升人才发展的效能。若想深入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最佳实践,敬请参阅DDI领导力发展启示录:实现人才发展成效的行动指南。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优质发展项目有助于领导者学以致用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者的学习体验在过去的十年中,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用户体验成为显学,这股风潮也席卷了培训与人才发展领域。之前,面对新世代的工作者,市场上对员工学习体验的讨论热度较高,但企业对于领导者的学习体验感却缺乏探究。因此,我们在过去的几届调研中,针对领导者如何评价其组织的发展计划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在上届与本届的调研中,全球均仅有约1/4(23%与26%)的领导者,评价所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领导力发展项目,这一结果也影响了领导者学以致用的比例。加之在后疫情时代,面对企业对人员发展与培训领域的预算缩减,脱岗培训时间减少,对业培一体及为业务赋能等要求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相关部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度的讨论,以期能为企业提供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他们需要多少,又得到了多少?领导者对企业提供的发展项目的评价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发展重点,做出有效的发展计划。调研数据也显示,相较于低质量的评鉴与诊断反馈,若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评鉴与诊断反馈,领导者在领导力发展活动后应用所学比例差异将高达20%。但可惜的是,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仅有21%的中国领导者认为 诊断领导力优势和发展需求的评鉴有其必要性。这可能是来自于对国内领导者对自我评价较高,或是企业所提供的领导力评鉴与诊断反馈质量不高有关仅24%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所提供的领导力评鉴与诊断反馈是高质量的。因此,在发展时不认为评鉴对自己有所助益,这也容易使得个人发展无法精确地展开,并导致后段的发展未必在正轨上,甚为可惜。面对商业社会的快速变迁,数字技术的飞跃进步,培训预算的缩减,以及脱岗培训时间的减少,未来发展资源持续往在线倾斜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目前多数企业都开始更多地采用线上培训,或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来实现人员发展。然而,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到,自主学习或社交学习的方式在领导者心目中都排名靠后,如下图所示,从调研数据中可以发现,虽然中国领导者对于面对面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仍有不小的期待(41%),但其余多数排名靠前的发展方式都更加集中在内外部的辅导(外部辅导/教练72%,上级主管辅导47%,正式导师31%,内部辅导30%)以及发展性任务指派上(51%)。这些都显示了领导者对于发展方式的期待不仅是更个性化,也更希望能与业务能更好地结合!然而遗憾的是,在上述如内部辅导(如非上级主管的辅导)、外部辅导/教练、正式的导师项目等发展方法上,仅有不到1/4的中国领导者认为所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方案与体验。这可能是由于外部专家具备专业,但无法完全贴近业务,或大部分的内部领导者、导师或教练虽然懂业务,但却缺乏专业辅导能力所导致。正确的领导力诊断与反馈是发展的源头,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表现不佳。领导者期待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发展,首先就要先对领导力的现状及长短板有正确的评估,才能更好地聚焦领导者期待更加个性化与贴近实务的发展领导者需要领导力诊断及反馈自主学习及社交互动尚有待提升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领导者期待的发展方式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打造企业教练文化在领导者培养的过程中,上级主管、教练或导师的辅导始终是人才发展最重要的助力,拥有多少优质的教练与导师几乎就决定了一个组织人才培养的速度。因此,提升领导者的教练技术与能力,并鼓励他们承担教练与导师的角色,将是提升学习体验与发展成效的最佳路径。当然,在打造内部人才库时,善用外部教练的参与,也是有助于领导者打开视野,加速成长的好方法。构建真一体化的评鉴与培训机制企业针对不同岗位多半都有胜任力模型,也会有相应的评鉴与发展机制。但在观察与实际的咨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多数企业在这三者之间由于应用多家供应商,因此也使得底层逻辑并未拉通,经常出现少林派的模型、武当派的测评,后续连接的是崆峒派的拼装发展这一现象,这也导致在评鉴与发展结合时无法有效对标,建立企业的统一语言,让领导者感到测训一体的价值等弊端。因此,建议企业能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真一体化的评鉴与培训机制。让测学练考用这几个环节除了能形成闭环外,还能前后串联,以便在测评后进行发展时能有的放矢、激发动机,并做到千人千面、学以致用的效果。塑造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塑造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时,建议同时考量五个维度以确保学习体验,包括:1.提供优质的发展元素,包括理论扎实、专业性高、实用性强、贴近时代且多样化的学习资源。2.重视学习体验与交付,包括生动有趣、形式新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3.充足的学习支持,包括及时的技术与答疑支持、精心设计的社群环境以及针对HR及内部专家的赋能支持以利企业内化等。4.良好的学习运营与成效评估,包括进度提醒、跟踪、报告与数据分析、成就与奖励机制等。5.善用技术与平台功能,包括拥有好的平台与界面设计、系统集成与数据保护措施等。最后,在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些能够提供优质发展体验的组织,不仅能有助于员工发展,提升人才密度,这些组织被认可为最佳雇主的可能性也是其他组织的 1.4倍。对内能提升员工敬业度与推荐度,对外也能增强雇主品牌价值,包括关注度、美誉度与吸引度等。一箭三雕,何乐不为?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领导者的学习偏好并且在学习偏好方式中,偏好独自进行线上学习的领导者的比例也仅约19%。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自主学习的孤独感高,海量资讯不易锁定,社交学习可能缺乏良好的设计,加之互动的伙伴可能良莠不齐而导致投入产出比有限等原因导致。因此,若企业未来期待学员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以及通过社交互动来提升学习成效,进而为企业在培训发展上降本增效,那么在上述这些领域中就还需要多加着力,方能成事。行动聚焦:如何打造优质的发展体验?能 够 提 供优 质发 展 体 验 的 组织,被认可为最佳雇主的可能性是其他组织的 1.4 倍。1.4 X全球数据中国数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力形成组织文化助力企业迈向长期成功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不同的企业阶段,需要不同的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一个人或团队对他人的影响力,能够引导、激励、协调和管理他人,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它可以意指领导者个人的个性特质、能力行为,甚或形成魅力,而一个组织中具备成熟领导能力的管理者多了,自然就能形成组织竞争的优势,也意味着可以用更成熟稳健的手法带领团队往前。所以,也有此一说:领导力的发挥可视为业务成功的领先指标。本文即以多年的调研及观察,协助企业有意识地提升领导力,同时透过体系化的方式形成组织文化。如下图所示,企业的领导力发展进程需要不断地适应不同的阶段和变化。领导者需要拥有不同的特质和技能,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会。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企业往往习惯性地延用过往的成功经验,而忽略了思考现有阶段的需求与领导力的现况是否存在差异。若错失了自我觉察的体悟,放任领导力发展自然形成,而不加以干预,会让企业发展形成阻碍而不自知。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能持续且自知地盘点诊断并关注领导力的现况,是重要而紧急的议题,是助力企业迈向长期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迈出领导力的第一步。领导者引领企业走向,继而指挥或影响员工支持并达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好的领导者由了解员工的需求、动机和目标,并透过适当的方式,协助员工达成自身的发展和组织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必须平衡人际与任务,不能只管事不管人。而互动是关注人的出发点,也是在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场景。作为领导者,无论是与其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还是对下属进行辅导和任务分配,都离不开与其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互动质量的高低,极大程度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所处的岗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表现。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邀请领导者用自己的话描述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上图的答复中,可以看出大家对领导者的期待是人际与任务两端兼具的,而关注人,又略高于事。大家最注重的是领导者的同理心,愿意理解对方,继而拥有好的互动能力,例如倾听、反馈、支持等。而从本次调研的另一组数据结果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员工难以忍受糟糕的互动技能,而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员工的留任意愿(如左图所示)。在当前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是企业最严竣的挑战之际,这一调研结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从历年的领导力评鉴数据看来,互动技能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领导者表现不佳的能力项之一,尤其是中基层领导者,在 影响他人、授权委责、辅导、促进变革、推动创新等各能力项中互动的技能均显示不足,这代表这部分的重视与养成度并不足够。近期爆红的AI新工具ChatGPT引发了各方瞩目,纷纷热议和探讨其未来的商业应用,也许有了AI的辅佐,我们在商业决策判断层面可以优化并提效许多,但它却永远取代不了人际互动产生的连结与信任。平衡人际与任务 是领导力的核心,而 互动 则是追求平衡的出发点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全球领导者眼中成功领导者的样貌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领导者互动能力影响员工留任意愿互动能力 大幅影响人才留任意愿回归初心,注重并发展领导力最内核的互动 技能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力的培养并不可能只通过领导力培训或点状的活动就可以奏效,它包含了一系列的举措与持续的推动,我们将之总结为以下几项重点:领导力标准需要与时俱进修订领导力标准,除了顾虑到及时性,还有最内核的互动技能,是一定不容偏废的要点。有标准,才有评鉴诊断的依据,才能知长短,形成发展的正确输入。体系化地进行领导力发展体系化建设始于各层级领导者的培育地图,透过各层级领导者新上任时获得所需的基础培训,再由盘点的结果指引培训资源的聚焦点,建议可以依据盘点结果在弱点项目上投注更多的关注。建设领导梯队接班与继任计划的完备,确保了整个领导团队的稳健运营;后备高潜的板凳深度则是组织长治久安的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企业一致追求的目标,对人才永续的关注度自然也日益提高,建设领导梯队就是明确的实践。形成领导力文化企业应当更加注重领导力优秀表现者的发掘与表扬,不仅仅只将目光锁定在业务达成上,而是领导行为与业绩结果并重。也可辅之以推广教练文化或鼓励人才发展的文化,让领导力可以延续与传承。上述罗列的要项众多,对企业而言绝非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将上述举措看作一张领导力的盘点表,盘点一下组织的现况,建设程度越高,就代表组织的领导力成熟度越好。相对而言,准备度不理想,也建议由一个切入点开始延展,从最关键的人才痛点开始,例如腰部力量薄弱,就从这群对象的领导力标准建立,加速选拔人才,建立教练文化等聚焦举措开始。领导力发展,是个永续工程,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行动聚焦:发展领导力是永续工程,必须持之以恒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教练文化2,5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当权主政者就如何治国理政提供咨询和建议,堪称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高管教练。记录孔子教育、教练思想的教育学专著 学记提倡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诘问式教练法异曲同工,旨在触动并解锁深度思考;而 学记中多次提到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则初步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协作交流的建构主义思想。后来,孔子的思想传承者荀子呼吁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早早把来自贤人、善知识、教练的辅导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教练、辅导、相互支持学习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在当代,DDI推崇领导力发展应奉行721这一最佳比例,其中20%与人学具有向外部、内部、上级、平级,乃至下级多维度求教、学习的丰富内涵。DDI2018全球领导力展望调研发现,与人学的发生比例不止20%,实际上接近30%!本次调研的数据继续验证了这一现象在领导者偏好的多种学习方法中,各种形式的教练辅导最受推崇!知行合一方能实现加成效应 中国领导者期待的发展方式排名TOP 6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备受推崇的教练辅导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如上页图所示,从中国领导者视角来看,排名靠前的六种学习方法受到至少三成以上领导者的青睐,而其中的四种与教练辅导直接相关,分别是来自外部的专业辅导、来自上级主管的辅导、来自导师的辅导和来自内部(非上级主管)的辅导。更具体来看,七成中国领导者渴望外部专业教练的辅导,五成则希望获得上级主管的直接辅导。那么,为何古今圣贤和现代众多领导者都如此推崇教练辅导和 与人学 呢?答案只有两个字:人性。教练、导师或上级视角孔子因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兼具 智 和 仁,因而后世被尊为圣人。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列为人生三乐之一,他认为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良好的辅导教育是得人心的关键。好的教练和领导者真诚坦率、谦逊好学,以他人福祉为先,信奉人本思想而非物质至上。他们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此相应,我们的调研发现,领导者是否 走心,是否真正关心员工是决定员工敬业度高低的关键(如下图所示),而上级主管能否定期与下属会面并辅导下属则是 走心 的关键表现之一。在前文提升敬业度:高度投入的领导者,成就高敬业度员工 一文中,我们发现,上级主管能否提供有效的辅导是员工敬业度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无独有偶,哈佛商业评论 2022年5月刊中 Designing Work That People Love 一文中也强调了上级主管与员工定期会面辅导的重要性:每周定期与上级主管会面的下属,其敬业度分数相对高77%,而未来半年主动离职的可能性相对低67%。更具体来看,DDI发布的研究报告领导力致胜全解析 中的数据显示,在诸多领导力技能中,倾听同理的走心模式最能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如上图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领导者往往自认为擅长同理,但事实上对同理心的理解并不到位,表达起来自然也就更难以到位了。员工或被辅导者视角1.好奇心和成长导向。爱因斯坦曾说: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荀子劝学篇 提到,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中国领导者一向以勤奋、刻苦、上进而著称,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进步;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2.倦怠而需要解法。在疫情、危机、动荡交领导者青睐教练辅导的原因 员工敬业度、留任度和敬业精神的驱动因素来源:DDI 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 调研 互动技能与工作表现的联系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织、极度内卷的BANI时代,领导者面临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如之前章节中所提到的,50%的中国领导者每天工作结束后都感到精疲力尽,不少人选择以 哥布林模式躺平,也有不少人选择跳槽以远离当前工作。在迷惘无助之中,他们需要解法,否则就会寻求解脱。然而据统计,仅有7%的领导者有信心能力帮助下属避免这种倦怠。这种时候,往往可以考虑外部专家或外部教练视角。比如,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健康教育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就提供了一种解法,那就是和压力做 朋友 如果把压力看作 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那么压力不会压垮你,你也大概率不会产生倦怠感。3.渴望互动和联结。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显示,领导者希望工作中有更多沟通交流,而非更多埋头做事。快乐竞争力一书介绍的赢得优势的七个积极心理学法则中,法则七是积累社会资本,因为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更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不仅会使领导者能量倍增,还能使他们更快从挫折中回血,从而感受到更大的成就感。毋庸置疑,领导者与上级主管的关系几乎算是最重要的工作关系了他们渴望与上级主管交流和沟通。如下图所示,从中国企业的实操来看,大部分中国企业也确实看到了教练辅导对企业未来的重要性。调研数据显示,85%的中国企业均有提供 辅导和发展他人 的相关培训,在所有领导技能中排名第一;然而,这项能力的培训效果却排名第七,在所有领导力技能中落差最大。并且,中国领导者对外部教练辅导和内部导师辅导的正面评价不高,是唯二有两成以上领导者体验最差的学习项目。这又是为什么?是 不会做,不想做,还是 不能做?差强人意的成效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行动聚焦:知行合一的未来客观来说,在全员ChatGPT的时代,不会做的概率接近于零,而不想做的概率大增。因为业绩压力导致急功近利,教练辅导文化这种短期看不到显著相关成效的战略举措,虽然大概率会在组织建设、梯队培养等主题中得到体现,但很少会被企业和高管层排到优先级的前列。这也进而带来了不能做的风险:一方面,领导者忙于处理其他业务优先事项,无暇顾及辅导、教练;另一方面,导师或教练项目和职业对话或定期一对一等流程机制,往往因为得不到足够重视或资源支持而难以推进。所以,中国企业和领导者不能只是口头重视,必须采取果断行动,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把教练辅导给企业运营所带来的加成效应发挥到极致。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倡导教练文化DDI白皮书 领导者七大要务 中,辅导和发展他人是领导者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在七大要务中名列第一。孔子曾说:不教而诛谓之虐。在你所在的企业中,大家如何看待绩效管理?如果仅仅是把绩效管理看作监督结果、考核奖惩的依据,而非一套帮助员工来达成绩效目标、提供达标方法的流程,那么这就是在不教而诛。倡导教练文化、导师文化或反馈文化,让领导者从内心深处认同辅导带教的重要性,进而他们才会自主采取行动。固化流程机制领先企业要求上下级之间定期展开辅导对话,并在全球系统中固化。这种对话通常要求:1)年初进行职业发展对话和发展计划设定对话;2)每月进行辅导对话;3)每半年进行复盘检视对话(团队成员全体参与)。下属不但可以系统梳理长远职业目标,还能就年度目标规划721式的学习提升。上级主管则推动了业务和员工能力共同提升,不但能够教学相长,也收获了诲人不倦的满满成就感。紧密挂钩业务通过行动学习(团体学习为主)或IDP(个人学习为主)等多种手段,将学习提升与实际业务议题紧密挂钩,由上级主管、资深导师、高管,乃至外部教练组成教练团定期指导,在推动大家达成业务目标的同时,提升能力,开阔眼界,促进协同。行动学习和IDP是721混合学习法则的最佳载体,因而也成效最佳。在DDI系统论述如何加速培养领导人才的专著Leaders Ready Now中,提及了催化人才成长的三种教练类型,行动学习或IDP导师以及教练所扮演的就是其中加速教练 的角色。引入外部视角领导者层级越高,越需要个性化、客制化、偏向于认知层面的辅导培养。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部教练的专业辅导会是内部辅导的有利补充。如前文调研数据显示,72%的中国领导者都期待得到外部专业教练的辅导带教。根据实际场景,这种专业教练可以扮演 Leaders Ready Now 一书中提到的反馈教练、加速教练或传统高管教练中的任一角色。社会心理学家亚当韦兹(Adam Waytz)在他的新作人性的力量(The Power of Human)中提到,在当下这样一个由科技定义的社会里,必须重拾人性的尊严,从而通过人性的力量塑造更美好的世界。无独有偶,道德经中的圣人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希望我们能够护念每位领导者的 袭明 发心,以生命点燃生命,薪火相传,让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建构多元包容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DEI(多元、平等与包容)是近期火红的企业议题,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关注度。许多主客观因素都使得企业必须关注此议题,同时DEI对创造企业长期价值也有持续性的影响。诸多因素中,包含了以下最常见的几种:实践企业的业务战略:当企业决定走全球化路线需要 走出去,或企业运用并购方式加速发展或转型,DEI就成为了必须满足的关键要素。它能够支持企业更好更快地扎根海外,与不同团队加速融合,而这些都是刻不容缓的议题。解决人才痛点:近年来,职场环境巨变,不同世代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面对的人才议题越来越多,各种人才断层、缺工、老龄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迫使企业需要往更多元开放的方向找人、用人与留人,否则满足不了企业运营的基本需求。让DEI引领企业创造长期价值 推行高质量DEI项目的企业展现性别及多元种族的占比差异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刺激组织的创新与创造动力:多元化的团队能够带来更好的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不同文化、背景、性别、种族、性取向等的员工能够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是想法和创意的来源。这几年,面对疫情险峻的商业竞争环境,创新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命脉,而多元的人才组合更能刺激组织发挥创意。增加市场与客户基础:在细分市场耕耘是众多企业深化竞争力的做法,只有拥有多元化的员工团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这些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公司形象,也满足法律与道德的要求:企业重视和尊重多元包容,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维持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而伴随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政府法规及社会责任的方面,也有更明确的规范,确保企业在其业务运营中考虑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吸引与保留多元化人才:注重DEI的企业文化将能形成好的闭环,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现代员工更加注重职场氛围,希望能够在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环境中工作,人才的稳定留任将可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担任领导者,还是进入高层领导圈,抑或是入选高潜人才库等方面,推行了DEI计划的企业在各组相关数据上都明显高于未关注此议题的企业。同时,板凳实力强大的企业,也能更好地践行性别与多元种族的平衡。上述这些数据显示了多数企业在DEI方面都还有成长的空间,而关注此议题的企业已通过有意识地平衡多样性,而展现了初步成效。如上图所示,在板凳 板凳实力强大的企业在性别与多元族群 占比上明显偏高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积极推行DEI计划的企业已具体展现性别及多元种族的占比差异实力这一数据的明显差距,更直接显示了注重人才发展与DE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能够引入或应用多元人才的企业,将有更宽广的用人选择,也更有机会洞察并响应市场及客户的需求。而造就组织的多样性,必须从觉察并破除长久存在的偏见开始,继而重新审视并调整选才、育才的标准与做法。如下页图所示,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的确看到了财务表现较佳或职场声誉表现较好的企业,在多元包容方面的重视及实践程度,相较一般企业都来得更好,尤其是招聘晋升、领导者的多元组合,以及文化价值观上的实践。这样的结果说明了落实DEI的确对企业的发展有实质的意义。通过这些数据,也可以思考从哪些领域切入以落实企业的DEI计划,包括:从多元化的人才库中招聘和晋升更多元的招聘来源,以及公平的晋升机会财务或职场声誉较佳企业更为关注DEI议题,也意味着DEI可助力企业成功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从组织的所有职能部门中加速发展领导者在各个职能部门任职都有可能成为高潜后备,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领导者们拥有多元化的人口背景领导团队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组合,包含年龄、性别与背景的多样性 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关注多元包容,同时有具体的宣贯做法 内部候选人与外部候选人被选拔为领导者的概率差不多或更高在选任领导者时兼顾内升与外找,两种不同的来源皆可能成为候选人企业在推动DEI计划时,往往会遇到比想象中更大的挑战,而问题的来源可能存在于组织的各个不同层级,也许对于基层领导者造成的压力会更大一些。缺乏多元化意识或存在着潜在的偏见:有些成员可能没有意识到多元化的价值,而长期的环境氛围也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导致他们不自觉地展现歧视行为,这会对整个团队的氛围和效能产生负面影响。文化差异,难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风格:当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进而因为不理解自然导致沟通和合作方面的困难。不同的成员可能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方式,这些都需要领导者设法平衡和管理,尤其是基层领导者可能会面对更多这一类型问题。语言及沟通的障碍:如果团队成员的母语或表达方式不同,沟通可能会有障碍。这可能会导致信息不明确或误解。基本的互动出了问题,就更难形成互信的合作默契。企业推动DEI的挑战不容忽视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财务表现最佳及最佳职场企业表现更重视DEI行动聚焦:开启企业DEI之路DEI是一项明确的优先事项,支持高质量的DEI实践,高层领导者是理所当然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如果高层领导者不支持DEI,那么在这方面获得进展的机会就很小。并且,这种支持必须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还必须伴随着将优质的DEI实践纳入组织日常运营和人才管理系统之中。瞄准DEI对组织最大的价值所在,找到发力点企业难以对缺乏效益的活动进行长期的关注与投资,DEI对组织的效益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巨大,有些更需要借助多元的人才来源来补足人才缺口或满足创新需求,有些可以通过性别或年龄层的多样性来更好地理解用户、客户,或者是员工的需求。洞察DEI与组织发展的关联性,是第一个突破点。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文化倡导与落地举措同时并行意识建立与具体实践同等重要。文化倡导最关键的是高层领导者的言传身教,并且也必须包含必要的培训与奖励;而落地举措则是将多元化的要求与做法切实纳入到招聘、晋升,或是高潜人才库的操作过程中。给予资源培养领导者需要的人际互动与辅导技能好的领导行为,尤其是同理心,能让多元化的人才感到有归属感、受到重视,并且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点。如前文所述,推动DEI的过程,中基层领导者才是落地最重要的执行者,他们的基础领导力成熟度也直接形成了多元包容环境的样貌。培训课程及鼓励应用固然重要,同时需要由高层领导者或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导,同理中基层领导者的困境与挑战,鼓励他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建立指标,长期跟进以衡量成功有了明确的方向,就需要确定指标,并持续优化。无论是性别、种族多元,还是年龄多样性,都可确立逐年往更合理方向迈进的指标,牵引长期的发展。DEI,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国内有许多知名企业,已努力多年,并有所成就。例如,华为历年来推出多项计划开发女性潜力,包括近期开展了 女性开发者计划,为全球女性开发者开设与技术创新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培训,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分享领先的技术和工具,并提供实验和演练的机会,提高女性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发挥女性的潜力,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再比如,海尔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曾推行 顾客至上、创新引领、人才为本 的企业文化,重视年龄多样性,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员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并且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同时海尔还推行 鲸鱼计划,鼓励企业中的 老鲸鱼 为年轻人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些标杆案例也因为长时间地关注人才多元化议题,而在创新领域收获了事业成功。这也说明了有能力落实多元人才战略的企业,终将形成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这也值得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伙伴深思与追求。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HR的未来角色面对劳动力脆弱的时代,HR伙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我们来看看HR角色的转变。自2014年来,我们根据以下三大角色分类追踪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组织内的角色定位:反应者:制定并确保员工遵守政策;回应业务需求;部署基本举措来管理人才。合作伙伴:与业务部门协同达成共同目标;与业务部门分享有关人才缺口的问题;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预期者:利用分析和数据提前预测人才需求,深入洞察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高水平的人才供给;提供人才质量与业务目标相关性的见解。成为 预期者,自身能力提升是关键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近十年HR的角色转变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每位HR专业人士都必须在每个职能角色中执行任务,然而在后疫情时代和BANI时代,这三种角色所占的比例有了明显变化:在中国,有高达67%的HR认为自己担当着 合作伙伴 的角色,较疫情前大幅提升了9%;而认为自己是 预期者的HR占比,维持了与疫情前的同样水平,仅有9%。这也反映出疫情期间,无论是对员工身心的关注,还是办公模式的改变,抑或是业务推进的不确定性,都促使HR需要为业务部门提供更紧密及时的支持。而过去三年中,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和经济变革的影响,科技的革新使得未来就业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加深了HR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的难度。根据2023年5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未来就业报告数据,近四分之一(23%)的工作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发生变化,其中新的工作机会将增长10.2%,而消失的工作岗位占比将达到12.3%。而根据DDI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HR认为未来五年发生变化最大的事项包括(如下图所示):工作模式弹性灵活远程办公的员工数量大幅上升和灵活用工模式的要求提高,给HR伙伴带来了更多挑战,包括:需要建立劳动力生态圈,以应对雇佣关系的改变;需要探索远程及混合办公的生产力模式;关注员工幸福指数需要不仅涵盖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和打造工作价值与意义驱动的组织文化,以促进员工的留任。生产力的再提升技能差距和难以吸引人才是企业转型的主要障碍,员工技能再培训的需求大幅提升,各行各业都切实需要开展员工培训,重塑职业技能。2023未来就业报告 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发现,2027年之前,60%的员工需要接受培训,但目前来看只有半数员工能够获得足够的培训机会。同时报告指出,每位员工平均约有44%的技能需要升级。领导力需要升级根据Gartner新近发布的 2023人力资源领导者五大优先要务的数据,24%的人力资源领导者表示,他们的领导力发展方法并未能够让领导者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那么,未来领导者需要哪未来职场变化驱动角色转变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HR认为未来五年发生变化最大的事项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让我们进一步分析,那些HR担任着 预期者 的企业特别聚焦在哪些人才管理举措上。如下图所示:预期者 在人才任用上与 反应者 最大的差异在于,外部选才时采用结构化面试流程,对候选者能力及文化契合度做好人才入口关的把关。此外,这些企业也会雇用多元人才扩大人才池,激发组 HR作为 预期者的企业与 反应者的企业的人才管理举措差异成为 预期者 的人才管理举措 领导者需要发展的五项技能目前仍需补足培训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些能力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如右图所示),有五大关键能力对未来领导者至关重要,分别是:识别并发展未来人才,战略思维,引领变革,制定决策,影响他人。专注于在这些关键领域对领导者进行发展的企业,不仅能够增强其应对挑战性环境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还能有效预防员工职业倦怠,并在高度模糊的环境中有效运作,在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掌握商机。虽然领导者认为这些技能对成功至关重要,但全球仅有12%的领导者认为自身在这五项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成效。更糟糕的是,仅有29%的领导者表示企业有提供这些关键技能相关的培训。这一问题若不尽早解决,领导力的差距可能会加剧未来几年的人才挑战。伴随着企业为更快速、更动荡、更数字化的未来做准备,HR在制定领导力和人才战略以支持组织迈向未来中的作用变得日益关键,HR成为 预期者 将为企业带来显著优势。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为各层级领导者提供高质量领导力 发展对财务表现有益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杰克韦尔奇曾说,当外在改变的速度超过内在改变速度之时,终点就在眼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HR伙伴要有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从自身开始的急迫感与使命感,清楚认知BANI时代下来自CEO、各层级领导者和员工对于HR的期待,将期待提升成为HR的使命与价值。面对变局,静观其变与局部改良已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唯有系统性地解剖问题、聚焦关键变量开展工作,方能拥有破局之策与转变之机。因此,我们建议,HR的能力升级可从以下三大维度入手:业务敏锐度:更好地了解外在环境变化,理解业务战略的内涵,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HR不仅要了解外在人才市场的变化与趋势,也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参与业务战略形成与拆解的过程,深度思考各层级领导者的角色与核心任务的改变,制定与业务战略相匹配的人才战略。数据敏锐度:建立以数据驱动的人才管理体系,利用人才数据提升人才管理决策质量没有衡量,就无法管理。HR要先思考选、育、用、留各项人事决策的标准与流程是否指向未来人才要求。并且,通过人才标签与行为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人才发展与评估系统的核心,进而利用人才数据提高人才决策质量。织创新与活力,以更好因应BANI时代的挑战。研究发现,多样化的企业领导力与更高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在继任管理方面,预期者 与 反应者 最大的差异在于,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战略,识别支撑未来业务增长所需领导者的数量与质量,利用系统机制流程对人才现状进行盘点,做好排兵布阵,实现领导者人才池多元化的目标,不仅有助于更多的创新,对于人才获取与保留,尤其是千禧一代和更年轻的员工尤为重要。在领导力发展项目上,预期者 会计划性地进行领导力发展项目设计,利用诊断工具更精准识别发展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发展;此外,为组织内各层级领导者都制定发展计划,对于战略落地推动形成更好的合力。根据DDI的研究,大多数企业将领导力发展项目重点放在首次担任经理的人身上或是某个层级上。然而,我们在整个研究中发现(如右图所示),企业为各个层级领导者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领导力发展,跨越各个层级打造具有凝聚力的领导文化,可以获得显着的优势,它们的财务回报越来越好。行动聚焦:HR能力升级的三大维度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 HR能力升级的三大维度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人才敏锐度:成为组织内部人才识别与发展的专家,辅助业务领导解决重要人才问题 HR行政工作将很快被科技取代已是不争的事实,HR的价值要体现在对组织内 人才资产 的鉴别与增值上,进而辅助各层级领导者成为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峻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压力给CEO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已经连续十年成为CEO夜不成眠的首要挑战。然而越是艰难的时期,越是彰显卓越领导力的时刻,也是绩优企业与绩差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期。当时代和期望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部门要更敏捷地推动组织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夯实领导梯队的板凳实力,以支持业务转型成长,并打造多元包容的组织文化及韧性,助力企业穿越市场周期,成就基业长青!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术语表领导层级:本调研报告中所提及的领导者的各个层级,具体涵盖:C层级高管:包括公司执行层高管、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管理、首席运营官等。高层领导者:包括处于制定政策位置的高管、高级副总、总裁等。中层领导者:包括基层领导者的上级管理层、部门负责人、副总等。基层领导者:包括经理、部门或团队负责人等。评鉴或评鉴中心:关于候选人对某一领导职位成熟度的综合信息来源。在本次调研中,评鉴以程度区分(如按复杂度和深度),但其中包含了类似的操作如与训练有素的角色扮演者进行媒体、客户、同侪和下属互动,电邮和语音信箱挑战以及业务分析和演示。除情境模拟练习之外,评鉴平台还包括前期工作、一次汇报面试、个性和认知方面的适职测试。能力或领导技能:两者在本文中交替使用,指一组不同的、可辨别的、且互相关联的领导行为,如培养人才、引领变革、影响力 等。BANI:美国未来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学者Jamais Cascio于2016年创建了新时代 的特 征 性概 念B A NI时代。他 用四个英 文单词 来概 括当今时代的特征,即Brittleness(脆弱性)、Anxiety(焦虑感)、Nonlinearity(非线性)、Incomprehensible(难以理解)。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行业农业汽车与运输建筑与地产零售医疗工业产品能源与资源金融与保险制造医药专业服务电信科技其他全球市场分布在一个国家运营跨国运营企业类别民营企业国企/央企跨国及合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全年营业收入$500万$500万 到$2,500万$2,500万 到$1亿$1亿 到$2.5亿$2.5亿 到$10亿$10亿 到$50亿$50亿 及以上员工人数1-100101-500501-1,0001,001-5,0005,001-10,00010,001-20,00020,001-50,00050,001-100,000100,000以上4%7%11%1%4%3%1%5%1%7%5h2W&%1%9(%9%5%8%8%6%附录:中国报告企业信息统计细目企业统计信息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领导者统计信息管理层级基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高层领导者C层级高管性别男性女性是否参加过高潜项目是否年龄25岁及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6岁-55岁56岁-60岁60岁以上577%5%1q)FT%出生年代Z世代千禧世代X世代婴儿潮世代1r&%1%15Q%1%0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Inc.,2023.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全球报告作者Stephanie Neal,M.A.,Rosey Rhyne,M.A.,Jazmine Boatman,Ph.D.,Bruce Watt,Ph.D.高级内容编辑 Beth Almes研究顾问 Adam Taylor,Verity Creedy,Liz Hogan图表设计Janet Wiard,Susan Ryan,Ben Shulman编辑Rachel Friedrick,Carly Barry,Helene Michael项目贡献者Beth Gillen,Laura-Nelle Hurst,Amy Nagler中国报告团队数据分析韩冰莹编辑张慧平面设计徐梓峪全球领导力展望 全球团队鸣谢
Ipsos|Global Trends无序新世界?驾驭多重危机2023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 Ipsos|Global Trends Ipsos|Global Trends欢迎您阅读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2 2这是益普索Ipsos有史以来完成的最雄心勃勃的全球趋势研究,覆盖50个市场、87%的全球经济体量和70%的全球人口,它既揭示了全球趋势的变化,也展现了趋势的连续性。2023年的一些重要发现:从2013年起,无论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还是遇到通胀危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一直在上升。这种担忧目前到达了一个平台期。与此同时,气候怀疑论依然存在。人们期待品牌和企业采取行动在大多数市场中,品牌和企业比政府更受信任。随着多数地区的生活在疫情后回到正轨,国际品牌的吸引力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亚洲和非洲尤其如此。尽管人们对数据隐私和大型科技公司的担忧仍然强烈,但对于数据的冷漠态度也在持续上升,人们认识到一些隐私的让渡是不可避免的。与之同时发生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随着元宇宙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闪现全球舞台,技术进步正在摧毁我们的生活。尽管民粹主义和本土主义正在衰退,但一些潜在因素实际工资增长停滞、“看不见未来”和持续的怀旧情怀仍在上升。大多数人预计政府在未来几年不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世界各地产生回响并给医疗系统带来更大压力(医疗系统正在因人口老龄化面对更大的需求)。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健康,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品牌和政治人物如何表现出同理心表明他们站在“你这边”仍然很重要。虽然大多数人对宏观环境持悲观态度,但他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前景仍然乐观得多这一点在亚洲尤其如此。正如我们发现的那样,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比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更大,这个世界在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最后,尽管存在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供应链的回流或“友岸外包”,但全球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全球化对他们的国家有好处这一趋势自2013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驾驭“不安的20年代”意味着细节很重要。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讨论了塑造未来十年的宏观影响因素,回顾了我们在2020年推出的趋势是如何演变的,并给出了如何应对和建立弹性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Billie Ing,益普索咨询Strategy 3趋势和洞见全球负责人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比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更大,这个世界在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Ipsos|Global Trends3 3目录2023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提供多种方式,帮助您驾驭未来问题。如果您时间有限,请阅读“摘要”。如果您想知道所有的细节内容,从而为您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那么请前往“宏观影响因素”部分,并继续阅读我们的趋势是如何演变的。想要更进一步?请联系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团队,了解更多关于您的政策领域、市场或赛道的信息以及相关影响和机会。请点击图片,跳转到本报告的相应章节 Ipsos|Global Trends4 4 Ipsos|Global Trends世界不是处于危机中,而是处于多重危机中我们正进入一个“无序新世界”。我们再不能只专注手边的大事,因为有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都会产生影响。进入2023年,我们从全球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便进入了渐渐逼近的金融危机、气候危机、俄乌战争(这导致了一场能源危机)和正由长期的不平等酝酿而成的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危机。最大的担忧:经济危机加剧了经济分化,引发了关于企业角色的更多问题。虽然在阿根廷这样的市场看起来有所不同(阿根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面临高通胀),但总体而言,全球最关注的问题是通胀(63%)和能源成本(49%)。我们看到一种趋势:从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股东价值,转向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代价。然而我们知道,受“有意义”驱动的购买往往被价格敏感性力压,那么当成本和“有意义”发生更大的冲突时,又会如何呢?我们看到的另一个转变是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的紧张加剧。要明确的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认为全球化对他们有好处(64%)。但是,尽管我们称赞全球化以及它对跨文化理解的推动和商品便利性的提升,我们却在政府层面看到了民族主义的盛行和防御的不断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仍然是强劲的力量,对生活在承受压力的社会中的人们充满吸引力。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内在现实和生存威胁:2022年,我们目睹了十场与气候相关的灾难,每场灾难的损失高达30亿美元。人们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人将责任明确地交给政府和制度,而另一些人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希望由品牌和政府站出来解决系统性问题。这些危机不会很快消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延续的世界秩序正在分崩离析:主导机构正在衰落,民众陷入冲突,反对派团体正在制造不和。5 5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多重危机不仅仅是你面临多个危机,而是多重危机作为一个整体,比单个危机的总和更加危险。Adam Tooze,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作家这是一个面临多重危机的世界6 6 Ipsos|Global Trends Ipsos|Global Trends人们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以及机构可以如何提供帮助:我们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共同的,尽管它们有时也会在我们自身内或我们的团体、国家和市场内部发生冲突,这引导我们提出一个终极问题:建立在我们所提及的希望和乐观之上,品牌、政府和个人如何才能携手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好消息也许尚未到来7 7在这种无序的大背景下,也有亮点可寻。虽然多重危机影响了人们的整体乐观水平只有31%的人对2023年的世界持乐观态度但人们对自己和个人生活仍保持着快乐和憧憬:至少58%的人说他们总体上感到快乐,59%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人们确实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事实上,世界上79%的人们认为品牌既可以盈利,也可以为正义的事业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负责任的品牌支付更多(63%),人们对气候的看法也基本一致:79%的人认为除非我们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在解决这些危机和帮助他人应对危机方面,企业、政府和个人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但信任的缺乏是一个障碍:72%的人担心政府和公共服务未来不会照顾大众,54%的人不信任企业领导人会说实话。3、一场我们需要解决的气候危机品牌可以依靠他们已经从消费者那里赢得的信任,通过行动对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1、一场经济危机正在冲击我们的钱包这是一个重新思考企业和系统的结构及意义的机会,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2、一次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国际品牌有处在一种强有力的独特地位:它们可以通过提供两个世界最好的东西来弥合全球和本地之间的差异。Ipsos|Global Trends8 8 Ipsos|Global Trends9 9我们已经发现了影响社会、市场和人的六种宏观影响因素。Ipsos|Global Trends人口老龄化科技无处不在沉浮的中产气候变化全球化平台期心理健康危机加剧社群迁移身临其境员工影响力变化更绿色的思维方式安全困境系统性健康失衡人生历程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代际财富差异过度开发宪政反思技术加持健康管理民族宗教更多元自动化加速通货膨胀影响地缘冲突加剧身份认同变化科技的代价不同价值主张根深蒂固的不平等1010六大全球宏观影响因素和关键主题宏观影响因素在广义层面上运作,对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产生深远的影响,波及各个社会、市场和人。技术加速不平等和机遇政治分裂社会变迁环境危机身心健康 Ipsos|Global Trends1111大多数国家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企业人才外流,同时也给经济和社会关怀项目带来压力。除非洲以外,世界各地的出生率都低于人口替代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比更高。与此同时,人口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流动。一些人因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也有一些人因政治环境和隶属关系而发生迁移。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的人生阶段和对成功的定义,如职业、金钱和家庭。人们结婚更晚,孩子更少。人口老龄化社群迁移人生历程许多国家在人口、种族和民族方面变得更加多样化。宗教和精神信仰的地缘联系减弱,在各国和各地区内部更加多样化。对性别、性向、种族和身份的传统定义变得更不受限和更加包容。科技的发展使得线上、线下呈现不同的人格成为可能,为不同时间和方式的身份认同赋予了流动性。民族宗教更多元身份认同变化到2050年,68%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2000年为47%)。社会变迁 Ipsos|Global Trends1212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在加快,其广泛性正引发担忧。全球范围内,十分之六的人可以接入互联网,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从元宇宙到虚拟现实(VR),一股创新浪潮正席卷而来。走在前端是非同质化通证(NFTs)、虚拟房地产、VR触觉设备和Web3技术,但消费者已经在购物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想象潜在商品在家中的样子。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正在重塑人们对先进计算机能力的期待。这个领域的创新将带来更新、更强大的功能和应用,但也会增加人们对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的期望。科技无处不在身临其境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零售商和制造商正更多地寻找可以支持员工或取代员工的自动化实现方式。从快餐店的点餐机到机器人客服,自动化形式多样且还将持续激增。许多人在抵制科技:Z世代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低于前几年,出现反科技行动,信息过载缩短了我们集体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自动化加速科技的代价2x自2015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中机器人与员工的比例(141:10000)翻了一番。技术加速 Ipsos|Global Trends1313中产阶级的收入在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力正在变小,亚太地区的中产阶级的支出将占全球中产阶级支出的大部分。在许多市场,财富不平等的情况日益加剧。雇员/雇主的动态关系正在转化。工会化在一些国家正在兴起,而在全球范围内,白领员工能够继续沿用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采用的混合工作时间表,并争取更大的灵活性。在同一年龄时,千禧一代的经济水平可能比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要低。婴儿潮一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经济水平,他们的情况将随着其退休和收入固定而发生转变;到2030年他们都会达到65岁以上。沉浮的中产员工影响力变化代际财富差异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威胁日益逼近,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很高。这对于美国和欧元区的冲击尤其明显。全球能源价格将继续影响经济和消费者支出。新的价值交换结构和模式正在出现并引发关注,包括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非同质化通证和加密货币,以及再生资本主义除了考虑股东,还开始考虑地球和人类。通货膨胀影响不同价值主张不平等和机遇在2023年,的世界将会陷入衰退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2023年1月1日 Ipsos|Global Trends1414人类已经感受到洪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天气的影响。接下来:关于由谁来控制日益减少的资源(如:水)的更多争议,对更强的适应性的需求,低碳化以及应对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威胁的其他措施。气候变化7月28日2022年地球超载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耗尽了地球所能再生的资源。环境危机即使在同一地理区域,不同的国家在低碳化和制定政策以限制环境影响方面也会处于不同的阶段。然而,政府和人们正更多地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和防止进一步的环境破坏。过度开发人口过剩和过度开发是人类的生存威胁,目前人类每年消耗地球可再生生态资源的150%。预计到2100年人口将增长到100亿,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情况将会变得更糟。更绿色的思维方式 Ipsos|Global Trends1515技术帮助人们找到了与他们持有相同想法的人,进而产生了更加狭隘的世界观。供应链中断和对弹性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间的常见话题。然而,全球性商业和沟通仍然富有价值。从大型科技企业无所不及的覆盖范围和渗透本质,到日益严重的全球网络攻击、商业勒索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威胁,数据安全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重要。全球化平台期安全困境由于女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之后退出劳动力队伍,实现男女薪酬平等在全球的进展放缓。更多的人认识到系统性的种族主义,而长期存在的不平等正在浮出水面并得到纠正。根深蒂固的不平等2023年数据泄露事件的预估平均损失500万美元政治分裂全球民众对当前的政治制度(无论是民主的、专制的还是其他的)都表现出不满。虚假信息对民主构成威胁。宪政反思即使在俄乌战争(欧洲二战后的第一场战争)开始前,冲突和暴力就在上升。内战、内乱和叛乱等持续的政治冲突扰乱了缅甸、埃塞俄比亚、伊朗和其他地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地缘冲突加剧 Ipsos|Global Trends1616新冠肺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压力、焦虑和抑郁的增加。疫情过后,人们对气候焦虑、健康焦虑和战争焦虑等话题越发担忧。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缩小预期寿命差距,各地的预期寿命都在增加,但仍然存在无数的不平等现象,继续根据特权、获得和使用医疗保健的机会来决定预期寿命。心理健康危机加剧系统性健康失衡从仿生学到基因组疗法,从可穿戴设备到被动式家庭健康监测,技术将继续在全球健康和幸福中发挥关键作用。处于最前沿的是再生医学:它捕捉身体的疗愈能力,并应用于各种情况。技术加持健康管理1/8的全球人口患有精神健康疾病身心健康 Ipsos|Global Trends1717 Ipsos|Global Trends1818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2019年,我们通过益普索趋势和前瞻专家团队的高级分析和洞察,对36个市场的370个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了36种全球价值观和12种趋势,并对这些趋势进行跟踪。自此,我们的年度全球趋势洞察围绕上述12大趋势(涵盖民粹主义、品牌建设、气候变化、技术、数据安全、政治和社会问题)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展开讨论。我们很高兴能够与您分享我们的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通过结合最新数据、本地信号、更新的宏观力量和一些启发性问题,探讨它们可能会为您(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非政府组织)带来什么。希望这些见解能够给您带来启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过去的一年里,与气候相关的灾害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关于谁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仍存在广泛的争议:一些消费者正做出转变,根据商品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购买决定;而另外一些消费者(特别是Z世代)则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政府、制度和企业。气候应对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1919 Ipsos|Global Trends对气候危机的关注受到重重压力20现状:80%的人认为,除非我们迅速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然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是不同的。那些对气候变化关注度最低的市场也许是对气候变化做出最大贡献的市场。在动员大众围绕气候变化采取行动时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气候问题从来不是人们的头等大事。总有一些事情,比如过去几年的新冠肺炎以及眼下的生活成本危机,会让人们觉得更加紧迫。然而,人们对环境正义集体需求的认识正在增长。例如,在弱势社区的人们无法获得洪水保险,而“美国森林平等分数”则揭示了边缘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绿色空间的历史性缺乏,这种缺失影响了居民的长期健康结果。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关于发展的争论是否应该允许发展中国家以曾经发达国家采取的方式增长?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满足他们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个人需求。许多人希望他们买的东西更可持续、包装更少。但是消费者并不总能做出取舍。我们不能期望消费者可以承担可持续性的成本,特别是在通胀上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发挥协作领导作用。80%的人认为,除非我们迅速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大量创新,比如减少排放、降低资源使用率与加大对资源的重复利用2121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在尼日利亚,由于荒漠化和洪水的泛滥,农民和牧民因可耕地问题发生冲突。(来源:英国广播公司)在美国属地波多黎各,多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飓风侵蚀了宝贵的海滩。(来源:纽约时报)在澳大利亚,每年都创下新的太阳能屋顶安装记录。几乎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太阳能电池板,该比例为世界最高。(来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罗马尼亚,在欧洲委员会的支持下,已经制定了从煤炭转向更可持续的电力计划。(来源:能源经济与财务分析研究所IEEFA)4不同价值主张3更绿色的思维方式5全球化平台期6宪政反思2过度开发1气候变化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2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印度尼西亚赞比亚越南危地马拉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秘鲁菲律宾南非巴拿马哥伦比亚泰国智利韩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印度土耳其波多黎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墨西哥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希腊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保加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意大利巴西法国英国阿根廷西班牙德国丹麦比利时罗马尼亚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美国瑞典以色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王国荷兰日本各国普遍对环境危机表示担忧除非我们迅速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3气候变化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人们共同的生活经历。所有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水平、工作和婚姻状况的人群对气候危机的关注程度都非常一致。这种罕见的一致性,为气候危机问题的相关参与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收入工作状态对环境危机的担忧在各人群中普遍存在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除非我们迅速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4在一些市场中,多年来对气候日益增长的担忧在2022年发生了逆转。对公众来说,眼前的经济问题比气候变化更为紧迫。但一些市场,对气候的担忧开始减弱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除非我们迅速改变习惯,否则我们将面临环境灾难。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在谈论环境问题时,即使是科学家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时也存在令人担忧的迹象,可能会出现对科学的抵制25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6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人仍然依赖危害气候的商品和服务。企业是否能创造出质量更好、不会很快被填埋而且价格合理的产品吗?个人行动无异杯水车薪,而仅依靠政府承诺和企业影响也是不够的。企业应如何与所有这些参与者一起,共同让气候问题发生改变?在一个生存受到威胁、未来不确定的世界里,每个企业都有存在的权利吗?在气候问题上取得进展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一致行动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考虑到幸福的多重含义,对健康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全面。人们开始审视健康与其他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以解决不平等问题。健康自觉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27 Ipsos|Global Trends2828现状:健康不再仅仅指身体健康。心理、情感、财务等其他方面的健康也成为了讨论的一部分,拓宽了人们对什么是“健康”的整体理解。同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的健康与周围的一切都是紧密相连的,包括当地环境和整个世界。这超越了肠道微生物群或家庭宏生态群,从我、我的世界和世界三个角度来审视健康。这推动了可持续性与健康之间的联系。然而,这种全面的、充满愿景的健康观主要见于富裕的消费者、地区和国家;对于经济上不太富裕的地区和人民,他们通常只能关注身体是否健康。另外,对人、政府、社会和企业结构性影响的更深入研究揭示了健康可受到的许多系统性影响例如,人们改变原有饮食习惯,转而食用更多加工食品,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增加。与空气质量和污染等环境因素相关的慢性疾病也在被探索,结果往往表明,系统性不平等正在对边缘化群体产生负面影响。80%的全球消费者对“我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付出更多努力”表示同意。86%的全球消费者对“我需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付出更多努力”表示同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9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在新加坡,人们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心理健康方面,与疫情之前相比,有更多的人去健身房锻炼。(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在比利时和世界各地,像达能这样的品牌正在强调,我们的食品既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也影响着地球的健康,将这两方面健康联系起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来源:达能)在法国,得益于一项促进替代交通工具新法律的实施,汽车广告现在鼓励观看者步行,而不是开车。(来源:资本)新西兰的经济严重依赖肉类出口,然而素食主义在那里的受欢迎程度是五年前的两倍。(来源:新西兰先驱报)4科技无处不在3人口老龄化5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6技术加持健康管理2系统性健康失衡1心理健康危机加剧品牌逐渐意识到推动和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机会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0%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赞比亚摩洛哥菲律宾波多黎各危地马拉中国肯尼亚巴拿马秘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南非墨西哥罗马尼亚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保加利亚巴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泰国韩国新加坡智利多米尼加共和国阿根廷马来西亚哥伦比亚土耳其印度越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王国巴基斯坦新西兰波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美国比利时德国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全球各个市场的消费者均愿意为身体健康付出更多的努力我需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付出更多努力。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全球平均值尼日利亚肯尼亚巴拿马赞比亚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菲律宾厄瓜多尔波多黎各中国南非新加坡秘鲁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巴西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摩洛哥哥伦比亚土耳其智利罗马尼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王国泰国印度新西兰波兰希腊巴基斯坦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丹麦西班牙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英国比利时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对许多人来说,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意%不同意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31我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付出更多努力。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2在大多数市场,身体健康仍然比心理健康更被看重。上图显示的是认可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且二者相差至少10个百分点的市场。在其他市场,差距要小得多。以下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占比差距最小的市场:肯尼亚:心理健康=94%,身体健康=92%巴拿马:心理健康=92%,身体健康=91%哥斯达黎加:心理健康=90%,身体健康=89%一些市场,仍然认为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我需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付出更多努力。我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付出更多努力。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数据显示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相差最大的十个市场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3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压力。即使是那些没有直接受到疫情最严重影响的人,他们的思想也一度被病毒所主导,以及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会给他们和他们所关心的人带来哪些影响。除了疫情,过去几年的经济不确定性、气候危机和全球地域冲突等负面因素,也让人们更加忧心忡忡。大约80%的人(来自各个年龄段)认为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多努力。对心理健康需求最迫切的是年轻人:35岁以下的人中,有40%强烈认为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更多的努力,而在55岁至74岁的人中,这个比例只有四分之一。虽然改善心理健康对所有年龄层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年轻人对此感受最强烈我需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付出更多努力。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4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或品牌如何为其客户和员工提供一种超越身体健康的、更全面的健康观?企业在进行创新、制定战略计划和寻找增长机会时,是否将健康和幸福的系统性驱动因素考虑在内?消费者经常不得不在“对我有益”和“对地球有益”之间做出选择:您如何帮助消费者找到两者间适当的平衡?寻找支持公众身心健康的方法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企业专注于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产品,并期待市场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正在迅速消失。如今,企业的这些行为更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开始提出一些更尖锐的问题,比如:“企业关心哪些问题?关心之余,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都付出了哪些切实的努力?企业是如何对待其员工的?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政策是什么?企业员工多样化程度如何,对工作方式有多包容?”同时消费者期待企业对这些问题做出有力的回答。这些问题的回答,将越来越多地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真实为王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3535 Ipsos|Global Trends真实性是一个需要品牌理解的重要概念,但这个概念越来越难定义36现状:在2022年这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真实性是一个重要但日益复杂的概念。真实性作为一种趋势,与我们发现的其他趋势相互作用。一个成功的品牌在以合适的价格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还需兼顾本土性、自然性、传统性、信任、同理心、一致性和目的性等元素。由于现代消费者越来越善于发现虚假和不真诚现象,仅仅将一个热门话题硬塞入最新的营销活动中是不够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够挑选重要的话题,并且对选中的话题提供支持。消费者期望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应该包括财政支持、开展活动、由代言人代言等形式的行动。消费者希望品牌选择正确的、对受众最有意义的、以及与品牌有着自然而非牵强联系的话题。这种对品牌活动的挑剔态度也体现在了渠道选择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熟练地进行网购,人们的期望值很高,对失误的容忍度却很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在确保能够节省时间和/或金钱、或者既省钱又省时间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网购。52%的人愿意为吸引他们的品牌形象支付额外费用。80%的人认为品牌可以兼顾公益事业和赚钱。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企业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同理心,来响应支持公平和重要问题的呼吁37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在智利,WOM手机广告活动以其“目空一切”的姿态而闻名。在一个广告中,他们说,“我们是一个有胆识的品牌,通话清晰,服务最佳。”(来源:bienpensado)在法国,Monoprix通过其“不远制造”活动提供当地生产商的一系列产品。(来源:“不二价”商店)在巴拿马,“为更多精彩而活”旅游活动采用独特的方式来宣传巴拿马,将重点放在巴拿马人自身,以及刺激和真实的体验。(来源:巴拿马旅游推广基金)3气候变化4心理健康危机加剧2宪政反思1系统性健康失衡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8%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尼日利亚印度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王国巴基斯坦赞比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肯尼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加利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南非摩洛哥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法国波兰德国英国丹麦美国罗马尼亚荷兰多米尼加共和国哥伦比亚瑞典秘鲁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加拿大阿根廷意大利巴拿马比利时危地马拉土耳其厄瓜多尔以色列日本波多黎各希腊哥斯达黎加我通常愿意为吸引我的品牌形象支付额外费用。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亚洲、中东和非洲人通常最看重品牌形象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9在全球许多市场,人们对品牌形象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我通常愿意为吸引我的品牌形象支付额外费用。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40人们对品牌真实性的担忧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高收入和/或高等教育人群中,愿意为“正确的”品牌形象支付额外费用的比例明显高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这是一个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衰退中反复出现的模式:在时局艰难、资金匮乏时期,购物者往往更难证明品牌理念(例如道德生产或环境影响)等所谓的“奢侈品”属性是合理的。这种模式表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一种经济驱动的回归基本的心态,但这可能意味着,要求高的客户将望商品看上去很值钱,但购买价格较低。品牌形象对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来说更为重要我通常愿意为吸引我的品牌形象支付额外费用。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41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否了解消费者认为的最重要的问题或公益事业是什么?这些问题或公益事业中,哪些最能与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传承产生共鸣?企业是否已经有所行动,而不是仅是说说而已?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品牌切实采取行动,而不是止步于想法。企业会对公益事业提供哪些实际支持?这将对企业的预算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企业已经具备了或者即将拥有一个很强的品牌理念,企业做好迎接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审查和阻力了吗?建立更牢固、更真实的客户关系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无论是在你和你的伴侣同意购买一个新沙发后弹出的精确的广告,还是为了方便阅读同事刚刚发来的一篇文章而迅速接受了网站上的默认cookie设置时,我们都会质疑到底是谁拥有我们的数据,他们在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到底有多在乎呢?或者更进一步说,他们愿意为此采取哪些行动?数据困境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42 Ipsos|Global Trends43现状:尽管类似黑客攻击、数据泄露、诈骗和在线操纵的新闻层出不穷,但人们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的习惯。全球大多数人都知道或者认为他们的数据正在被收集和使用,但他们不知道谁拥有这些数据、拥有这些数据的人用它做什么、以及应如何防止自己的数据被收集。另一种选择是完全不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服务,但这对那些注重隐私的人来说没有中间余地。尽管让用户授权使用某些功能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苹果(Apple)等品牌已经着手加强数据隐私,以突出自己品牌的差异化特征,并让消费者放心。除了消费者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担心外国政府和国家机构利用公民数据进行黑客攻击或煽动社会动乱。数据已经成为技术冷战的货币。这导致了保护主义法律的出现,来规定数据可以存储在哪里,甚至允许哪些技术提供商开展业务。随着最近全球范围内数据保护计划的激增,在如何跟踪消费者方面有了更多的透明度和选择,但情况还不完整。随着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没有cookie的世界之时,营销人员和数据公司将对其服务进行定位和发展,以保障业务照常进行。81%的人认为,在享受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未来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隐私。人们仍然愿意在一定范围内分享他们的数据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3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44标志在美国,一位TikToker通过“自愿性人肉搜索”,让人们透露自己的姓名和生日,以引起人们对社交媒体上轻易可搜到的私人信息的注意。(来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西班牙,一家名为beBee的商业和就业网站声称自己是第一个为用户数据付费的社交网络。(来源:beBee)在智利,一个名为Fundacin Datos Protegidos(数据保护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该组织发起了一项名为#NoDoyMiRUt(我不给出我的身份证号码)的活动,旨在防止企业和公司向客户索要身份证号码,然后再将其出售给其他人。(来源:数据保护基金会)4自动化加速5科技的代价2身临其境1科技无处不在围绕数据安全和数据作为个人资产的讨论越来越多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45在本研究所涵盖的几乎所有市场中,人们普遍认为个人隐私受到泄露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马来西亚和韩国两个市场对此的担忧超过了“不可避免”马来西亚:不可避免=73%,担忧=79%韩国:不可避免=67%,担忧=73%技术的力量能够做好事、改善生活的信念是隐私交易的一部分。虽然有人担心会泄露隐私,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1.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2&3.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80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各市场对隐私的关注程度差距悬殊人们太过于担心自己的网上隐私了。我不在意企业或政府了解我哪些信息。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净同意率%同意,%不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80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46全球平均值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保加利亚墨西哥菲律宾秘鲁罗马尼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哥伦比亚阿根廷哥斯达黎加越南马来西亚赞比亚智利新西兰肯尼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希腊丹麦波兰巴拿马意大利巴西新加坡以色列瑞典澳大利亚西班牙波多黎各土耳其韩国荷兰南非德国比利时法国尼日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47尽管印度对数据收集和滥用的担忧日益加剧,其次是美国,但在瑞典,这种担忧则保持稳定。在大多数市场,人们越来越多地觉得失去隐私是不可避免的,在瑞典等市场,这种感觉(过去曾一直低于其他市场)尤为明显。在印度,对于数据共享持无动于衷态度的人占比大幅增长。人们太过于担心自己的网上隐私了,我不在意企业或政府了解我哪些信息。在享受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未来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隐私。我担心我上网时被收集的个人信息会被本国政府作何使用。各市场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48值得思考的问题与客户共享数据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企业如何简单而有效地传达这一点?如果数据操作继续保持透明度,企业是否乐意让其客户了解该企业是如何工作的?有没有可能创造出无需客户选择就能运行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匿名处理并暂时保留数据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不能将访问私人数据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过去几十年来,技术变革和颠覆的速度之快,不容小觑。然而,多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想知道大型科技公司是否兑现了他们的承诺,我们需要共同做些什么来利用科技的潜力,并降低其带来的风险。技术维度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49 Ipsos|Global Trends50现状:尽管科技似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仍有相当多的行业和系统需要进行数字化。例如,政府网站的交互技术很少达到最佳。既然科技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了?”数字技术是否兑现了提高效率、改善连接和协作的承诺?这一点,社交媒体尤其受到质疑。现在许多用户选择“数字排毒”,一些人声称Instagram的时代即将结束,因为它变得更加商业化,并通过复制其他应用程序而不是自己创新来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说到变现,经过多年的增长,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回落。大规模裁员和削减支出给一个迄今几乎没有遭遇多大困难的行业带来打击。但这足以阻止人们对监管发出的更大呼声吗?在政府的批评者中,对外国技术涉及国家安全的担忧是司空见惯的。互联网最终会在东西方之间断裂吗?最后,我们不能不提到元宇宙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尽管我们并不太清楚它是什么,但它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它已经在我们身边了吗?它是公共关系的一个核心吗?或者,它会成为社会、市场和人们关注的下一个热门吗?71%的人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需要让人们相信新技术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疑问地采用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5151标志在瑞典,开放性金融服务,如Insurely,它可以访问您的财务数据,提供由AI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来源:Insurely)在美国,KitchenPal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管理其食物橱柜的清单,然后将其与食品清单同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浪费或过度购买。通过条形码扫描,还可以进行产品比较,并提出食谱建议。(来源:KitchenPal)在西班牙,国家邮政公司通过其6,011名农村邮务工人在家里提供许多在其办公室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例如支付电费、煤气费和电话费,以及支付和提取现金。(来源:YouTube)4自动化加速5科技的代价2身临其境1科技无处不在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似乎愈加无所不在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52虽然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许多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拥有太多的权力,技术进步正在摧毁他们的生活。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全球公众对科技的态度仍然不确定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53%同意%不同意在所有市场中,多数人都认识到了科技在生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全球平均值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非以色列新加坡中国韩国沙特阿拉伯王国新西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巴西澳大利亚摩洛哥日本马来西亚荷兰丹麦泰国波兰菲律宾美国希腊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加拿大保加利亚赞比亚阿根廷尼日利亚德国比利时哥斯达黎加瑞典秘鲁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智利巴基斯坦土耳其厄瓜多尔肯尼亚哥伦比亚波多黎各我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54全球平均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王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波多黎各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赞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巴拿马厄瓜多尔巴西墨西哥南非新西兰菲律宾韩国智利泰国危地马拉中国澳大利亚肯尼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多米尼加共和国比利时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越南土耳其罗马尼亚美国希腊保加利亚西班牙阿根廷波兰以色列丹麦日本意大利德国荷兰瑞典但是几乎所有市场的大多数人也对科技表示担忧我担心技术进步正摧毁我们的生活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意%不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55公众对技术进步的担忧明显增加显然,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科技(如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受访者占比在整个全球趋势洞察系列中一直居高不下,在一些市场甚至出现小幅上扬。然而在同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一些东西,虽然科技的力量非常强大,但在某种程度上正在破坏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担心技术进步正摧毁我们的生活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56虽然人们倾向于认为社会中的老年人对科技的影响感触最深,但事实正好相反:在25-34岁的人群中,有25%的人强烈认为技术进步正在摧毁他们的生活,而在55-74岁的人群中,只有15%支持这一观点。社交媒体在传播负面信息、产生疏离感、抑郁、焦虑和降低用户自尊方面的角色一直是大量研究的主题,这也可能是上述模式背后的驱动因素之一。我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担心技术进步正摧毁我们的生活对技术的担忧在年轻人中似乎更为普遍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41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确保技术创新为现实世界带来裨益57值得思考的问题观察一下科技都有哪些益处和害处。不能仅仅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来做某些事情,就说明我们应该利用科技。在网络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企业可以发挥什么作用?网络会变得更加有责任感、公平和安全吗?引进技术时,如何将重心放在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或体验上,而不是技术本身?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对于全球化的好处,世界各地仍存在分歧。不断崛起的旅游业、更密切的文化交流和廉价产品的兴起(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发达的国际供应链)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本地文化的削弱、生活方式的趋同化、消费主义的加剧、排放的增加以及栖息地的加速丧失等等,无一不是全球化重大影响下的产物。许多评论家认为我们已经达到全球化的顶峰,正在走向一个更注重保护主义政策、更短更安全的供应链、更加关注国家和本地社区的世界,这将创造一个更小、全球化程度更低的格局。全球化高峰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58 Ipsos|Global Trends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本地社区后,全球化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59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亚洲的廉价劳动力,加上相对便宜、可靠的全球航运,推动了消费主义,并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政府聚焦于利润更高的工业领域,制造商转向其他离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冲突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迫使制造商和零售商优先考虑供应的弹性和敏捷性,采用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等策略。与此同时,许多人意识到供应链稳定的好处(可靠性高、成本低、交货时间短、环境影响小),消费者也转而将注意力首先放在了本地市场。然而,人们对全球化的态度显然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在认为全球化“对我的国家有益”的前20个市场中,10个在亚洲,6个在拉丁美洲,3个在中东/非洲。只有一个市场(新西兰)不在这些新兴市场之内。对企业来说,由于需要平衡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不稳定的供应链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其结果就是通过近岸外包稳定供应,其中一个表现通常是为当地社区提供支持。66%的人认为全球化“对我的国家有益”。62%的人认为全球化“对我个人有好处”。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0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在全球范围内,达能对其业务进行了重组,成为一家“本地优先”的公司。其“本地优先”项目旨在尽可能靠近客户和地方。该项目预计到2023年将为集团节省10亿欧元的成本,其中包括削减20%的间接成本。(来源:FoodNavigator)苹果将部分iPhone 14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来源:The Guardian)安德玛制定了一项计划,以减少其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转而支持越南、约旦、菲律宾和印尼等国。(来源:LoveMoney)孩之宝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撤出中国的决定对我们来说“非常顺利”。(来源:CNBC)4沉浮的中产5通货膨胀影响6社群迁移2安全困境1全球化平台期3宪政反思企业仍在寻找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平衡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1总的来说,全球各地的人们对于更大的共同性、更广泛的全球流动性探索以及全球化概念持积极态度。当涉及到国际贸易时,人们表示出更多的矛盾心理,而在全球层面上,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平分秋色。越南、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是构成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外包市场,也是对全球化最积极的市场。只有三个市场对全球化态度消极的消费者多于持积极态度者。法国42%积极47%消极比利时42%积极43%消极希腊39%积极51%消极世界各地的人们认为他们是整体的一部分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2%同意%不同意除五个市场外,大多数人认为全球化是正面的全球平均值尼日利亚越南赞比亚肯尼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秘鲁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哥伦比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摩洛哥智利泰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阿根廷墨西哥新西兰厄瓜多尔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危地马拉英国以色列瑞典波多黎各丹麦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波兰土耳其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法国比利时希腊全球化对我的国家有益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全球平均值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王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巴拿马意大利南非厄瓜多尔尼日利亚新加坡西班牙韩国越南巴西罗马尼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德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英国比利时法国中国菲律宾波多黎各希腊美国波兰危地马拉澳大利亚荷兰肯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加拿大丹麦瑞典以色列赞比亚日本63约一半的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中的多数人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但也有部分市场情况正好相反我更像是一个世界公民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净同意率同意-不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4我认为国际品牌比本土品牌的产品更好过去一年,人们对全球品牌的认可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亚洲和拉美市场。本研究中所有市场都没有出现相反的趋势。某些国际品牌的减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地域冲突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压力)可能迫使人们不情愿地放弃某些类型的产品,或者使用他们认为质量不一样的本地品牌作为替代。变化:2021年至2022年 18% 15% 12% 12% 11% 11% 10% 10% 10%在过去一年,国际品牌回归明显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5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从全球性到本地性的连续统一体中,企业处于什么位置?这种定位是否可以或应该进行调整?企业供应链是否经过优化以保持短期的灵活性和长期的弹性?企业在离岸外包、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吗?企业是否采用多方外包服务来保障原材料供应?企业是否真的知道消费者更看重什么?是本地生产带来的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还是更全球化带来的更低成本?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寻找平衡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疫情是(我们希望是)一个罕见的事件。它本可以团结全世界对抗一个共同的敌人。相反,在预防措施和疫苗问题上,各种力量在许多国家的人们之间制造并扩大了隔阂。全球“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也暴露了在追求平等这一全球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出现的裂痕和分歧。在乌克兰战争中支持一方的国家,加上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都指向了一个新的无序世界,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一个分裂的世界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66 Ipsos|Global Trends尽管我们有许多相同的价值观,但分裂的感觉依然存在67现状:多重危机既是我们无序新世界的驱动力,也是其结果。从气候到人权、移民到财政政策、性别流动到数据隐私,以及围绕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学伦理等多方面存在分歧,这意味着很难通过建立联盟来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有时分界线很明显;有时新的派别在一个问题上以非传统的方式结盟,而在另一个问题上则相互争斗。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和工具也能将我们对立开来。每次我们登录的时候,大标题都会突出我们之间的分歧。与此同时,人们期待品牌在解决这些危机方面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实现个人目标。消费者想要与他们价值观相同的品牌。但在很多问题上,品牌要表明立场充满险阻,因此品牌很难做出顾客想要的有意义的改变因为并非所有顾客都想要同样的东西。然而从根本上说,我们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数据中看到这一点。我们陷入了对这些价值观的表达和实施中,但这也给予了我们希望,分裂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帮助我们团结起来。83%的人赞成应该由每个人制定自己的原则来指导自己做出决定。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不平等性和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可能造成分歧,但它们也创造了品牌可以发声的沃土68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荷兰禁止此前受到极右翼政党FvD的邀请的新冠肺炎疫苗阴谋论者David Icke入境。(来源:英国广播公司)在波兰,一个支持妇女权利的波兰珠宝品牌的2021年圣诞节广告活动被波兰公共电视台禁止但其富有影响力的创意作品赢得了艾菲奖。(来源:YouTube)4民族宗教更多元3宪政反思5沉浮的中产2社群迁移1地缘冲突加剧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69虽然大多数人信奉“彼此宽容”的原则,但这种做法会造成紧张和分歧在本次调研涵盖的50个市场中,关于身份和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和道德义务)制定自己的一套生活准则。人们多半觉得对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是宽容的,尽管在一些市场这一点并不确定。最高比例出现在:最低比例出现在:越南、印度尼西亚92%菲律宾、尼日利亚91%德国69%日本、摩洛哥70%印度尼西亚93%尼日利亚90%肯尼亚89%中国87%日本50%法国57%越南89%新西兰88%印度86%泰国、西班牙86%摩洛哥30%尼日利亚31%土耳其45%丹麦85%越南79%印度79%中国香港78%赞比亚33%土耳其38%以色列41%中国85%越南8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80%印度尼西亚、印度78%危地马拉26%日本34%波多黎各35%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80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0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意%不同意自决权利是全球共识全球平均值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菲律宾巴拿马韩国多米尼加共和国罗马尼亚泰国危地马拉南非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赞比亚墨西哥印度保加利亚秘鲁厄瓜多尔波多黎各哥斯达黎加西班牙智利肯尼亚希腊新西兰新加坡中国波兰巴基斯坦以色列哥伦比亚荷兰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根廷加拿大比利时巴西土耳其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王国英国瑞典法国日本摩洛哥德国每个人都应该制定自己的一套原则来指导自己做出决定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1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涉及到跨性别者的权利和自由时,文化差异仍然存在全球平均值越南新西兰印度泰国西班牙瑞典澳大利亚丹麦阿根廷荷兰智利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菲律宾英国哥伦比亚波多黎各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南非法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比利时希腊哥斯达黎加秘鲁厄瓜多尔波兰以色列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多美尼加共和国巴拿马危地马拉中国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保加利亚肯尼亚土耳其尼日利亚摩洛哥跨性别者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活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不同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2对身份认同的态度在各年龄段分布一致虽然人们倾向于认为最关心自己身份定义的是社会中最年轻的人,但对身份认同的态度在各年龄段分布相当一致。我们之前看到在涉及到跨性别权利时,各市场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各国不同年龄的人,对此有一些相似的想法,这表明如果没有年轻能量的驱使,这些看法在未来几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跨性别者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制定自己的一套原则来指导自己做出决定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80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消费者希望品牌明确立场,并帮助弥合分歧73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政府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企业/品牌能否在缓解社会紧张局势方面发挥作用?企业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并让其价值观与客户价值观一致?企业应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抵制?企业在维护和平、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成熟、冷静的辩论方面发挥了作用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我们发现从不惜一切代价为股东创造价值,转向更全面地理解资本主义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疫情、气候危机和生活成本危机的综合影响可能会推动人们重新考虑其个人目标和优先事项。资本主义的转折点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74 Ipsos|Global Trends对商业、经济和制度的审视,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出现75现状:过去,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实现增长。事实上,它一直被表述为允许更大的竞争和更大的创新,这反过来将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总体工资水平。资本主义也经常与民主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由的人民和市场将使最大数量的人受益但这些理想现在已被分离开来仔细审视。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商业、经济和制度,进而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探索考虑多个利益相关者需求和福祉的替代模式,而不仅仅是为所有者实现利润最大化。虽然活动家们可能希望资本主义终结,但更准确的预测可能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代质疑企业的经营方式及其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的伤害。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的生态代价,以及市场内部和各个市场之间的不平等对人类的影响。我们现在考虑资本主义的影响,探索有利于投资者的经济学,并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如“三重底线”,根据ESG指标重新调整企业目标。74%的人(世界范围内)认为他们的政府和公共服务在未来几年对人们的帮助少之又少。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3科技无处不在4员工影响力变化2宪政反思1气候变化压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科技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76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长期证券交易所要求各企业分享他们的长期战略和实践,并将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纳入考虑范畴。(来源:LTSE)在比利时,像比利时工人党(PVDA)/比利时劳动党(PTB)这样的极左政党因倡导更大程度的财富再分配而更受欢迎。(来源:比利时工人党PVDA)在法国,一个名为“谁是老板”的合作社允许成员选择其营销和创造的产品,并保证给予生产者公平报酬。(来源:Cest qui le patron)在美国,财富不平等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人们就“全民基本收入”展开辩论,以消除历史性和系统性的不平等。(来源:华盛顿邮报)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7有迹象表明,人们对财富、金钱和地位的态度正在重新调整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收入和财富的巨大差异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害的。相对而言,很少有人相信商界领袖会对他们说实话。虽然在一些新兴市场,人们确实感觉如此,但在大多数市场,人们的感觉完全相反。比例最高:比例最低:印度尼西亚90%韩国87%泰国86%赞比亚59%尼日利亚60%美国、厄瓜多尔62%尼日利亚86%巴基斯坦83%印度80%荷兰13%日本、瑞典29%印度78%印度尼西亚71%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王国70%保加利亚17%巴拿马、希腊19%波多黎各21%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8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王国越南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菲律宾赞比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南非新西兰丹麦西班牙摩洛哥肯尼亚哥伦比亚巴西荷兰秘鲁意大利墨西哥澳大利亚瑞典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德国英国韩国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智利危地马拉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加拿大厄瓜多尔法国罗马尼亚以色列波兰日本比利时土耳其波多黎各希腊巴拿马保加利亚新兴市场对商业领袖的信任度更高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我相信商界领袖说话的真实性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79年轻人更信任商业领袖,也更关注自己的事业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认为收入和财富的巨大差异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害的。然而,我们看到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信任商业领袖和相信事业有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方面存在年龄差距;在上述方面,年轻人比老年人更乐观。收入和财富的巨大差异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害的人生的成就感就是事业有成我相信商界领袖说话的真实性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0我尽量从负责任的品牌购买产品,即使这意味着要花更多钱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尼日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菲律宾赞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肯尼亚泰国韩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王国摩洛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来西亚秘鲁南非罗马尼亚巴西哥伦比亚巴拿马新加坡新西兰危地马拉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厄瓜多尔希腊智利波多黎各阿根廷波兰德国法国美国英国土耳其丹麦瑞典荷兰加拿大比利时以色列日本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许多人希望品牌帮助社会,消费者声称愿意支付更多作为支持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品牌如何在新的商业模式下茁壮成长?81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真的知道消费者看重什么吗?这比明确股东看重什么更重要吗?企业商业模式真的服务于利益相关者,或者社会吗?如何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影响纳入其中?企业的业务是由下一季度的回报而不是长期增长来定义的吗?如果是,企业将如何过渡到一个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不确定是唯一确定的东西。随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上升、供应链持续中断以及政府更迭,许多市场的人们正面临着经济不稳定。本已推动变革的金融不平等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恶化。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努力实现基于性别、种族、民族和宗教的平等占据了头条。人们从哪里可以找到信心?在不确定的气候下,他们如何对冲自己的赌注?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82 Ipsos|Global Trends83现状:许多国家的贫富差距在疫情之前已经增大,并随着通货膨胀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水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但现在许多市场的经济状况似乎有所好转。与此同时,人们每月的生活仍存在不确定性,经济衰退的前景也引发了额外的焦虑。从全球各地持续虐待少数族裔和宗教少数派,到性别不平等和系统性种族主义,更深层次的不平等比比皆是。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等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增加了不确定性,气候相关灾害日益恶化。尽管为根除新冠肺炎同心协力,但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干涉主义政府卷土重来。在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等战略性行业,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建立和捍卫本土领军企业。公民以各种方式努力应对这些短期和长期的不平等性和不确定性。在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做出重大决定,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无不渴望确定性和安全性。60%的人希望他们的国家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而不是现在的民选政府来治理。不确定性使人们和企业难以规划未来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4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在哥斯达黎加,持续的不平等将一位民粹主义经济学家和政治新人推上总统宝座。(来源:国家报)在巴拿马,救援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在处理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因为移民在前往北部国家的途中经过该国。(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波兰保守党政府的支持下出版的新高中教科书受到指责,许多人认为这是企图向年轻人强行灌输思想。(来源:布鲁塞尔时报)4民族宗教更多元3地缘冲突加剧5沉浮的中产6根深蒂固的不平等2系统性健康失衡1宪政反思不确定性和不平等性为谋求政治利益和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机会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5人们意识到世界仍然瞬息万变有一些证据表明,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变化后,现在一切都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在大多数市场,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瞬息万变。但尽管2019年迄今世界飞速变化,认为“世界瞬息万变”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例如在2019年,84%的韩国人对此表示赞同,而现在,这个比例为88%。在德国,2019年该比例为74%,现在是75%。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2019年,66%的瑞典人认为“世界瞬息万变”,现在持有该观点的只有61%。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中国韩国德国瑞典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6感觉社会变化过快常常与价值冲突、移民和领导力薄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世界上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正如下一页所示,持有这种看法的比例并没有增长,但仍然非常普遍。虽然人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显然也有很多担忧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国家有太多移民,或者社会中价值观不同的人越来越难以和平共处。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079-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7对社会变化的看法在世界各地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全球性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趋同的例子,但在社会变革方面,地方差异仍然非常显著。上图显示了某些态度在哪些市场最普遍以及在哪些市场最不普遍,由此可看出各个市场在涉及移民、价值观分化、民族主义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的差异水平。日本和瑞典等国家普遍拒绝传统性别角色的观念,认为自己的国家有太多移民,而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国家的人们明显感到世界变化太快,不符合他们的个人预期。赞比亚日本赞比亚波兰尼日利亚瑞典危地马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日本尼日利亚日本瑞典巴基斯坦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079-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88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度仍然很高,但这种信任已经受到损害。人们将向哪里寻求确定性和真相?企业如何确保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可信的?在面对劳动力和供应链问题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时,企业如何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不平等的加剧会导致政治行动吗?在一个两极分化、通货膨胀的世界里,企业如何为那些为公平公正而战的人提供支持?让人们感到稳定和受重视有助于他们应对不确定性和不平等性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如果此时此刻令人沮丧,人们会有两种逃避方式:回到更快乐、更简单的过去,或者试着向前看,期待情况会有好转。眼下,第二个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通往未来的道路非常不确定,充斥着潜在的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难题。因此,难怪世界各地、各个年龄层的人们都在过去中寻找慰藉。虽然怀旧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特征,但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情绪有增无减。怀旧的永恒魅力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89 Ipsos|Global Trends90现状:世界经济的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以及国家间冲突带来的现存国际威胁,都给当今世界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一些人认为生活已经今非昔比: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越来越多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了孩子们对童年的体验方式,这些人可能想让时光倒流。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变化是发展进步的标志。不同地区怀旧者和不怀旧者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但这显然不仅仅是地理问题。怀旧情绪在一些亚洲地区(例如印度)似乎更高,但在其他市场(例如韩国、中国、越南和日本)则非常低。怀旧的思维模式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对一些人来说,这仅仅意味着重拾美好的记忆;对其他人来说,过去的电视节目和音乐是对快乐时光的回忆。怀旧还有更重要的形式:有时,一个国家的现状与集体记忆中的过去形成对比,可能构成政治变革的基础。企业、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可以通过传递那些带给人们美好感觉的信息来利用怀旧情绪,也可以通过重新试验过去的产品形式/配方来对这种情绪加以利用。60%的人希望他们的国家回到“过去”的样子。当此时此刻令人沮丧时,人们会从过去寻找安慰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2地缘冲突加剧91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在法国,食品企业Sodebo的最新广告活动利用了对过去的怀旧情绪,将此作为该品牌对未来的愿景。(来源:Packshotmag)在智利,公众强烈要求重播1999年停播的肥皂剧咖啡贝蒂。(来源:Latercera)在马来西亚,外卖公司Foodpanda让家庭厨师以食物和怀旧相结合的方式来庆祝马来西亚成立日。(来源:Minimeinsights)随着人们对唱片购买(而不是下载)热情的高涨,一家新的黑胶压制厂在比利时开业。(来源:比利时广播电视公司VRT)4科技无处不在3过度开发5代际财富差异6通货膨胀影响1安全困境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为激活品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92%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印度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波多黎各南非泰国土耳其新加坡肯尼亚新西兰丹麦哥斯达黎加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危地马拉菲律宾秘鲁巴西美国比利时阿根廷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法国希腊英国巴拿马沙特阿拉伯王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保加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摩洛哥荷兰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兰德国哥伦比亚瑞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班牙日本越南中国韩国亚洲和非洲的怀旧情绪最强烈我希望我的国家回到过去的样子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93怀旧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或许有些市场比其他市场更乐于回忆过去。从全球来看,深情于过去的人数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去年的55%上升到今年的58%。这种现象似乎在拉丁美洲尤为普遍,在智利、阿根廷、秘鲁和巴西,怀旧情绪也有明显上升。总体而言,怀旧情绪在本研究的16个市场中有所上升(其中6个上升明显),在四个市场中持平或保持稳定,在两个亚洲市场中有所下降在菲律宾,怀旧情绪从去年的68%下降到今年的62%,而泰国的下降幅度更大(从82%下降到67%)。2022年与2021年的同比变化大幅增加:适度增加:稳定/无变化:降低:智利 18%哥伦比亚 9%美国 2%菲律宾-6%中国 15%英国 9%意大利 1%土耳其-9%阿根廷 13%德国 8%新加坡0%泰国-15%秘鲁 11%加拿大 7%法国0%巴西 11%印度 7%丹麦 10%墨西哥 6%罗马尼亚 5%印度尼西亚 5%澳大利亚 5%南非 5%怀旧情绪逐年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如此我希望我的国家回到过去的样子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41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94当今天的世界令人沮丧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通过回忆更快乐的时光来寻找安慰。老年人则有更多可以怀念的“旧时光”。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对“我希望我的国家回到过去的样子”这句话的认同最高和最低程度只相差8个百分点。在25-74岁年龄段,这个比例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有青少年和20岁出头的人占比较低,但他们中也有约52%的人渴望更快乐的时光。怀旧情绪影响到每个人我希望我的国家回到过去的样子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41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95值得思考的问题能否利用企业的历史,来讲述一个让顾客在精神上回到更好的时代的故事吗?企业有没有曾经淘汰但可被今天所用的任何产品、服务或营销和沟通活动?不要因为企业的目标受众是千禧一代或Z世代就拒绝将怀旧作为一种工具。他们也很可能有一段令他们怀念的不远的过去。帮助消费者找到他们过去感觉良好的快乐因子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的世界被迫缩小。每天的通勤、忙碌的社交生活或处理繁忙的事务等都不再存在。但就在社会似乎要重新开始的时候,生活成本危机和不可否认的气候危机这两股力量让社会备受掣肘。许多人现在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希望和雄心、以及他们的消费模式。他们对生活的定义比以前更小,但也更充实。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96 Ipsos|Global Trends97现状:忙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流动性带来的不止有机遇,还有威胁。对简单的渴望似乎是社会进步、中产阶级快速壮大、对个人发展的期望和物质需求(导致更长的工作时长)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对“我的生活可以更简单”认同比例最高的八个市场都在亚洲,而这一愿望1我我请问21111221123最不普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根据许多客观标准来看,今天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碌。睡眠已经成为新的健康愿望,而压力通常与病毒或细菌流行病联系在一起。生活的节奏和复杂性,以及我们无法集中的注意力,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衍生产业:以Wi-Fi连接差为优点的酒店,以及冥想和正念应用程序等,这些都是将忙碌生活的挑战转化为商业机会的一些方式。在封锁之初,许多国家的评论员开始猜测推行“更小的生活”,这可能会将世界的优先事项从消费主义和对“更多”的持续需求上转移开来。随着解封的到来,许多人都想弥补他们失去的所有时间,但一旦那种下意识的回归“大生活”的兴奋消退,品牌即有机会提醒这个世界,它曾经似乎一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73%的人希望放慢生活节奏忙碌、紧张的生活意味着人们需要闲暇时光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98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在波兰,Mudita生产极简风格的手机和时钟,提供精神健康支持、促进良好睡眠和解决信息过载的功能。(来源:Mudita)由于人们现在更喜欢避开游客拥挤的地方,自由行的趋势在印度尼西亚日益上升。(来源:VIVA旅行家)在澳大利亚,“Cuppa Time”是一种与朋友、家人和同事间更克制、更慢的社交方式。(来源:Cuppa Time)在比利时,非盈利协会Waerbeke希望通过其无声胜有声(Stilte Werkt)将“沉默”重新引入社会的各个方面。(来源:Waerbeke)4科技无处不在3过度开发5更绿色的思维方式6地缘冲突加剧2不同价值主张1社群迁移各品牌意识到大众对停工、平静、安静和极简主义的偏好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99过去的几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忙碌与失控。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强迫人们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时光,但这也减少了人们独处的时间。此外,虽然在封锁状态,人们从一个地方快速换到另一个地方的需要减少,但对许多人来说,并没有减少他们的时间匮乏感,因为在家工作导致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界限模糊,使人们很难在两者间转换。在2022年和2021年调查所涵盖的市场中,这三个追求简单的指标变化很小。比例最高:比例最低:尼日利亚92%肯尼亚88%香港87%泰国87%丹麦56%荷兰59%巴西、瑞典62%危地马拉91%哥斯达黎加90%厄瓜多尔、巴拿马、波多黎各89%印度尼西亚44%赞比亚47%丹麦58%马来西亚79%新加坡79%中国78%印度77%肯尼亚43%保加利亚45%德国47%亚洲和拉丁美洲非常追求简单生活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0我希望我的生活更简单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同意)简单仍然很重要中国南非德国巴西美国样本数:每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1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复杂,节奏太快。这种感觉在5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并不明显。同样,所有年龄段的大多数人都非常重视独处的时刻,尽管老年人的这种感觉明显较低。简单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尽管对独处的渴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2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的服务、产品、购买和内容渠道是否尽可能无冲突?它们是否需要消费者投入大量精神资源?企业如何平衡员工的工作、生活,同时降低成本和保持生产力?企业如何将营销推广的有效性做到最大化,同时仍然尊重消费者的放松和休息权利?避免让事情复杂化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虽然疫情需要政府层面的监督、立法和执法,但长期趋势是人们希望能够更直接地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并对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有更多的控制权。消费者,无论身在何处,无不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专家,并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多的控制权。医疗专业人员经过疫情的考验,需要得到公平的薪酬待遇。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103 Ipsos|Global Trends104现状:疫情给医疗保健领域带来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特别是发达市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加快了虚拟就诊的速度,让患者可以向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医生进行咨询。这种民主化消除了医疗服务的一些物理边界,从而增加了市场竞争。在后疫情时代,人口老龄化和等候名单变长,以及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些都是卫生保健系统正在努力应对的挑战。例如据民众反映,2023年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将再次成为英国最大的问题。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人们认识到了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对集体健康有多么重要,而他们得到的认可却又如此之低。与我们在其他工作场所看到的权力平衡变化大致相同,医疗工作者正在组织游行和罢工,以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报酬。人口的持续老龄化,为医疗保健系统和提供者带来更大的压力。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就如何监管、支付和提供医疗保健展开辩论。随着技术持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远程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支持的疾病早期检测方面将取得更大进步这对超负荷工作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更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83%的人(全球范围内)对“我希望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多的控制权”表示赞同。人们希望对自己的健康有控制权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5标志对这一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宏观因素主题Belle允许患者上传他们的皮肤照片,供美国执业医师查看并给出建议,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多的控制权。(来源:Belle.ai)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医疗旅游正在兴起,有证据表明人们对身体和精神健康越来越感兴趣。(来源:多米尼加共和国旅游协会ADT)新西兰成立了一个新的毛利人卫生局,该局将有权委托提供保健服务,监测毛利人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改善政策。(来源:Beehive)在韩国,人们正在就身体自主权与免除隔离的通行证问题展开辩论。此前的堕胎立法确认了妇女对自身身体决定权的基本权利。(来源:韩国联合通讯社YNA)西班牙的初创公司Ehumanife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远程获得专家的第二医疗意见。(来源:e27)4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3科技无处不在5员工影响力变化6技术加持健康管理2宪政反思1人口老龄化品牌和政府认识到让人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6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干预健康结果是必要的,但是全世界各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对自己的健康决策有更多的控制权。同样,大多数人也认为所有推荐的疫苗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都是有益的,并且最终所有的病症和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这些观点在各年龄组中非常一致。尽管人们普遍相信科学有能力解决重大健康问题,但人们仍然希望保持自己的控制权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7尽管人们普遍相信科学有能力解决重大健康问题,但人们仍然希望保持自己的控制权例如在巴西,2013年至2016年间,人们倾向于对健康有更多的控制,并认为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并且这种情况自那以后始终保持。自疫情暴发以来,人们总体上对疫苗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当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们的感受不一而同。我相信所有推荐的疫苗都对我和我的家人有益最终所有的病症和疾病都将被治愈我希望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多的控制权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各个市场每年500-1000名1675岁的成年人(美国和加拿大为1875岁)来源: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系列巴西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8%同意%不同意全勤平均值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肯尼亚危地马拉巴拿马南非波多黎各韩国摩洛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秘鲁中国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共和国新加坡墨西哥保加利亚赞比亚菲律宾印度罗马尼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马来西亚波兰希腊智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王国西班牙泰国阿根廷巴西新西兰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意大利法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德国对自己的健康有控制权是全球消费者的共同愿望我希望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多的控制权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09%同意%不同意全球平均值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王国秘鲁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来西亚泰国中国罗马尼亚智利肯尼亚阿根廷巴西摩洛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西班牙希腊韩国墨西哥保加利亚南非土耳其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以色列厄瓜多尔新加坡危地马拉巴拿马波兰意大利新西兰赞比亚哥斯达黎加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英国波多黎各比利时加拿大瑞典法国荷兰对科学的力量信任程度悬殊:一些欧洲人持有更大的怀疑态度(或更现实)最终所有的病症和疾病都将被治愈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说法?样本数: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50个市场对48579名16-7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线上采访来源: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筛选:市场:所有市场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品牌如何为医疗保健领域提供助力?110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康和幸福的界限已经模糊。企业如何在医疗行业之外提供帮助?企业所在行业会像医疗保健一样被系统和个人技术的进步所颠覆吗?品牌如何帮助满足患者和供应商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新需求?气候应对健康自觉真实为王数据困境技术维度全球化高峰一个分裂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转折点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怀旧的永恒魅力对简单和意义的追求医疗保健上的选择 Ipsos|Global Trends111111 Ipsos|Global Trends环境社会科技预计在2023年将有可能通过大脑植入来恢复失去的记忆112Source:Ipsos Global Predictions 2023 study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几年(2020年和2021年)之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觉得2022年情况有所好转。然而,短期和长期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全世界都在努力对2023年保持乐观;大多数人对经济状况、环境和世界安全表示担忧。益普索最近邀请了36个市场的的24000多名公民对过去的一年和未来的一年进行反思和展望,这已经是一个长达十年的年度传统。人们的回答表明其对2023年并不乐观:公众普遍预期经济、气候和科技等将面临新的挑战,并纷纷对世界安全表示担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危机,人们对此也会有更多的焦虑经济展望2023年经济形势预计将在2023年恶化。许多人预计以下因素将会上升79uth%对明年会比今年更好的乐观情绪已经从系十年来最低。对明年全球经济将比今年更强劲的乐观情绪已经从系十年来最低。77e%降至考虑到这些问题,不足为奇:价格通货膨胀利率失业世界安全认为2023年在世界某个地方的冲突中,很可能会使用核武器(比去年的34%有所上升)。在31个市场中,有25个市场认同该观点的比例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以上48aF%降至65WE%预计明年的极端天气事件会比今年多认为2023年将是他们国家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预计自然灾害会袭击他们国家的主要城市认为他们国家不会再有新冠肺炎封锁了60%这一比例从印度尼西亚的82%到中国的43%不等47%预计2023年将有一枚太空火箭发射到火星39%预计太空旅游服务月球之旅将于2023年启动27%Ipsos|Global Trends113“面对这些危机,各企业应更好地规划未来,并对积极和消极的结果进行预测和规划,以求立足。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帮您为未来做好准备。”Billie Ing,益普索Strategy 3全球趋势洞察总监 Ipsos|Global Trends 2023|Version 1|Public Ipsos|Global Trends114我们可以帮助您利用这些趋势:我们可以帮助您塑造未来:除这份公开报告之外,还可以与全球趋势团队讨论:深入分析趋势或特定市场的态度以及它们将如何变化为企业和主要市场量身定制的数据、重大变化等报告通过研讨会和活动将趋势应用到企业战略规划流程中通过益普索团队或直接通过我们的门户网站访问多达50个市场的数据将宏观因素及其支持数据注入企业洞察中针对特定市场的重点信息,为企业全球足迹和战略提供信息除了提供趋势信息,我们的趋势洞察咨询服务还包括:“未来”前瞻咨询,为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趋势跟踪,监控趋势演变和规模受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的启发,为企业定制趋势框架场景构建和视野扫描,与企业就准备工作进行协商全速创新,将趋势转化为增长平台,并进行概念开发每一次危机都可能是改善企业和人们生活的契机 Ipsos|Global Trends115115Jennifer BenderBillie IngMatt CarmichaelNick ChiarelliMike Clemence鸣谢Philip Ryan虽然本页显示了报告作者,但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非常感谢我们各地市场专家和营销团队;编辑、设计人员、校对人员、实地工作、运营和管理团队,以及我们的数据团队和益普索知识中心的同事。他们竭力创造了一个出色的益普索全球趋势洞察。请告诉我们您的想法,以及您希望在未的版本中看到的内容。全球趋势洞察团队G Ipsos|Global Trends116116 Ipsos|Global Trends117构思和分析益普索Strategy3趋势洞察专家利用益普索的变化理论(Theory of Change)来分析变化是如何发生(或不发生)的。撰稿来自50多个市场和益普索全球专家为分析和报告做出了贡献。本报告中的分析和内容是由益普索全球咨询和研究人员使用定性和定量技术构建领域Global Advisor每月对全球消费者的看法进行追踪在50个市场开展并协调调查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涵盖最广的版本!Ipsos|Global Trends118我们利用这一框架确定了2020年的12个趋势,并监测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宏观力量在广泛层面上发挥作用,可在一国之内和跨国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转变是我们一直在追踪的社会、市场和人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变化。标志是局部的变化,比如新产品的发布。益普索的变化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几个层面上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Ipsos|Global Trends技术细节市场益普索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涵盖50个市场,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丹麦、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法国、德国、英国、希腊、危地马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马来西亚、墨西哥、摩洛哥、荷兰、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菲律宾、波兰、波多黎各、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韩国、西班牙、瑞典、泰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越南和赞比亚。方法本次在大多数市场采用的线上调研,调研对象是阿根廷、加拿大、希腊、危地马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菲律宾、瑞典、泰国、美国、越南、新西兰、哥斯达黎加、智利、以色列、秘鲁、厄瓜多尔、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保加利亚和波多黎各16-75岁或18-75岁的成年人。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受访者年龄范围是21-75岁。但是在互联网渗透率较低的一些市场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赞比亚,采用了面对面访问的方法,而在肯尼亚,调查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在这些国家,参与者没有年龄上限,故而在巴基斯坦,覆盖范围为16岁以上的人,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赞比亚,覆盖范围为18岁以上的人。所有访问的实地工作都是在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之间进行的。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对结果进行加权,以确保样本的构成反映了成年人口的构成。全球总数据未按人口规模加权,而只是一个市场平均值。在互联网渗透率较高的成熟市场(超过60%的人上网),其调查结果可以作为工作年龄人口代表。在互联网渗透率较低的市场,调查结果应被视为城市化程度更高、更富裕和“互联”的人口的代表。调查日期2023年版(2022年9月至11月)2021年版(2021年8月至9月)2020年版(2020年9月)2019年版(2019年6月至7月)2016年版(2016年9月至10月)2013年版(2013年9月至10月)样本量2022年所有市场的总样本量为48541。在大多数市场,样本量约为1000。但在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以色列和赞比亚的样本量分别为500,而日本和巴基斯坦的样本量分别为2000。历史资料与2021年、2020年、2019年、2016年和2013年益普索全球趋势调查进行了比较。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每轮调查的方法和样本量都是相同的:通过益普索在线样本库系统采访了大约1000或500名成年人。119益普索2023年全球趋势洞察关于益普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可靠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以便做出自信的决定。在益普索,我们相信我们的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供应商,而是一个能够提供准确、相关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落地行动的合作伙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充满热情、乐于钻研的专家不仅提供最精确的测量数据,而且对数据加以解析,以帮助您真正理解社会、市场和人。为此,我们利用最好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并将安全、简单、快速和实用的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一切工作。这样我们的客户可以更快、更明智、更大胆地采取行动。成功终将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当你胸有成竹,你将胜券在握。Billie Ing,益普索Strategy 3全球趋势洞察总监G
撰稿人撰稿人 张张 斌斌 肖立晟肖立晟 杨子荣杨子荣 陆陆 婷婷 周学智周学智 徐奇渊徐奇渊 杨盼盼杨盼盼 吴立元吴立元 常殊昱常殊昱 栾栾 稀稀 陈陈 博博 陈逸豪陈逸豪 崔晓敏崔晓敏 熊婉婷熊婉婷 20202 23 3 年年 4 4 月月 2020 日日 20202 23 3 年第年第 1 1 季度季度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专题:美国专题:美国 欧洲欧洲 日本日本 东盟与韩国东盟与韩国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 中国中国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大宗商品大宗商品 外贸外贸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为您提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全球宏观经济研究组 顾问顾问 张宇燕 首席专家首席专家 张 斌 姚枝仲 团队成员团队成员 肖立晟 国际金融 曹永福 美国经济 杨子荣 美国经济 陆 婷 欧洲经济 冯维江 日本经济 周学智 日本经济 熊爱宗 金砖国家 吴立元 金砖国家 徐奇渊 中国经济 杨盼盼 东盟与韩国 常殊昱 国际金融 栾 稀 国际金融 李远芳 国际金融 陈 博 大宗商品 顾 弦 大宗商品 云 璐 大宗商品 陈逸豪 大宗商品 吴海英 对外贸易 崔晓敏 对外贸易 熊婉婷 宏观经济 夏广涛 外汇储备 刘沁璇 科研助理 联系人:刘沁璇 邮箱:电话:(86)10-85195775 通讯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 1543 房间(邮政编码:100732)免责声明:免责声明: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全球宏观经济研究组所有,未经本研究组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如有违反,本研究组保留法律追责权。II 目录目录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目录 美国美国:经济超预期背后的脆弱性:经济超预期背后的脆弱性.1 2023 年 1 季度,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预计 GDP 环比折年率为 2.5%左右。细分来看,美国制造业 PMI 继续萎缩,非制造业 PMI 反弹至荣枯线之上;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继续平稳增长;企业投资整体负增长;劳动力市场维持紧张;通胀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粘性。银行业危机短期或告一段落,但风险并未解除,且将明显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环境收紧,并拖累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美联储在 3 月加息 25bp,并进一步下调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尽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去年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后,表现出了超预期的韧性,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经济脆弱性正在上升,且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影响与滞后效应,经济衰退通常是非线性的。欧洲:迷雾中前行欧洲:迷雾中前行.8 2023 年第 1 季度,在服务业活动强劲复苏的带动下,欧元区综合 PMI 显著回升,但制造业受需求不足的影响,整体表现依旧疲弱,萎缩程度加剧。能源危机的缓解和能源价格的下降使欧元区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胀持续攀升,加剧了欧洲央行抗击通胀的压力,欧洲央行在银行业风波不断发酵之际依然选择了如期加息,增加了经济和金融前景的复杂性。面对多重不确定性的叠加和信贷紧缩风险的上升,欧元区企业投资趋于谨慎,消费者信心改善的势头放缓。不过,欧元区失业率保持稳定,贸易逆差持续回落,显示出一定的韧性。展望未来,欧元区经济受逆风影响的可能性有所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使该地区风险评估变得更加不确定,需密切保持关注。日本:金融市场迎来休整期日本:金融市场迎来休整期.15 2023 年第 1 季度,日本经济和金融市场整体表现稳定。日本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差,而服务业表现则相对较好。不过,从投资和消费的角度看,依然难言有明显恢复;但服务业的回暖也不支持日本经济整体在进一步明显下行的结论。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震荡对日本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整体不显著,日本央行也对第 2季度的购债计划进行了微调。日本的物价增速(CPI月同比)在第 1季度的 2月份达到 1981年以来的最高值,但预计未来将会回落。2022年备受关注的日本国债市场在 2023年第 1季度表现平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0.5%上限停留一段时间后,在全球银行业风险暴露时出现明显下跌,这对日本银行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市压力。4 月份日本央行总裁即将正式换任,如果全球金融市场继续保持相对稳定,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距离 0.5%一段距离的位置,那么不排除日本央行将在 4 月份的议息会议中扩大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东盟韩国:区域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金融稳定诉求上升东盟韩国:区域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金融稳定诉求上升.23 2023 年第 1 季度,区内前沿经济体 PMI 在荣枯线以下,显示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从月度 PMI 数据来看,东盟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但景气程度出现分化。区内前沿经济体新加坡、越南和韩国的 PMI 均在荣枯线之下。区内通胀中枢在去年的下半年显著抬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美欧银行业动荡对区内经济体有一定影响,区内部分货币因欧美银行业事件出现小幅贬值,区内股票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短期内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事件均因政府当局的快速出手而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继而对本区的负面影响有限。但是发达经济体退出 III 目录目录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货币宽松政策的路径变窄,在遏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二者间的矛盾加剧,未来不确定性仍大。在此背景下,区域金融安全网亟需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分化,通胀压力仍大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分化,通胀压力仍大.28 2023 年第 1 季度,金砖四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分化,印度经济延续稳健增长,巴西与南非经济缓慢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俄罗斯经济可能继续衰退。对外贸易方面,巴西、印度、俄罗斯贸易有所下滑,南非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出现分化,与巴西、南非、俄罗斯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与印度贸易显著下降。通胀方面,金砖国家均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巴西通胀压力相对较小,印度、俄罗斯通胀顽固性较强。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方面,金砖四国央行均放缓或停止加息,货币环境边际放松。金砖四国汇率与资本市场总体稳定。中国: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4 去年以来,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引起广泛关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讨论很容易引申到对于财政状况的判断。近年来,减税降费、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市场快速探底都抑制了政府的增收能力,减收压力下对于政府赤字和债务风险的担忧会更为突出。那么,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有无偿付风险?中国还有无必要继续举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往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土地市场出现重大变化又意味着什么?上述问题并不能孤立地回答,而是要基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观察和辩证施治。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脆弱性上升,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脆弱性上升,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41 2023 年 1 季度,美欧数家银行陆续爆发破产危机,全球金融脆弱性上升,黄金大涨,美联储加息节奏明显放缓。2月、3月,美联储分别加息25bp,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达到5%。美元继续贬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均有升值。全球股市继续回升,金融市场开始交易经济衰退预期,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均在 1季度后半段出现回调。主要央行多暂缓加息,但停止加息也未阻止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继续抬升。预计未来全球通胀、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在加息背景下,中小银行破产、资产违约等金融风险事件仍可能发生。继续关注部分经济体流动性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美债流动性枯竭风险。大宗商品市场:强预期落空和风险事件压制价格大宗商品市场:强预期落空和风险事件压制价格.53 2023 年 1 季度主要大宗商品普遍经历了先涨后回落的走势,和年初中国开放带来的利好预期及随后欧美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带来的压力有关。1季度 CEEM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0.3%,同比下降 6.0%。对价格形成较大拖累的是原油和煤炭等能源产品,其中原油价格下降11.3%,煤炭下跌 37.1%。在低库存和钢企乐观情绪推动下,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反弹,其中铁矿石显著反弹 22.3%。有色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伦铜价格季度环比上涨,但波幅较大;铝价微跌。玉米小麦联动下跌。大豆下跌 6.3%。外贸专题:进、出口增速逐月均有所回升外贸专题:进、出口增速逐月均有所回升.66 2023 年 1 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 0.5%,增速较上季度提高 7.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 7.1%,增速较上季度下降 0.5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 2047 亿美元,同比提高 509亿美元。1-2月,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为 297亿美元,同比提高 179亿美元,1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比重预估在 1.3%左右。出口同比增速逐月虽有改善,但订单指标显示后续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基期效应(包括春节效应)、需求放缓及供给冲击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 2023 年中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幅负增长,但降幅较年初有所改观。需警惕美欧加息至高位后,全球实际需求萎缩,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来我国贸易超预期下滑风险。IV 目录目录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 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 PMI(ISM).2 图表 2 美国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2 图表 3 美国新屋开工和企业库存周期.3 图表 4 美国对外贸易.3 图表 5 美国劳动力市场.4 图表 6 美国通货膨胀.5 图表 7 美国经济运行状况:高频数据.6 图表 8 PMI显著回升.9 图表 9 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10 图表 10 失业率保持稳定.10 图表 11 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逐渐停滞.11 图表 12 企业投资趋于谨慎.12 图表 13 贸易逆差小幅收窄.13 图表 14 制造业 PMI 和服务业 PMI走势出现差异.16 图表 15 消费同比增速依然为负,机械订单金额同比增速继续下降.16 图表 16 2023年第 1 季度日本商品贸易逆差状况未有改观.17 图表 17 CPI和 PPI同比增速出现拐头迹象.19 图表 18 股市整体平稳,日元对美元汇率震荡贬值.21 图表 19 10年期国债利率回落到相对“安全”的位置.21 图表 20 东盟六国与韩国第 1季度面临景气下行压力.24 图表 21 区内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25 图表 22 欧美银行事件影响区内部分货币对美元走势.25 图表 23 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26 图表 24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情况.32 图表 25 金砖国家数据概览.33 图表 26 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状况图.41 图表 27 全球金融市场主要指标变动.42 图表 28 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汇率波动幅度(2023年 1季度).43 V 目录目录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图表 29 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股市季内波动(2023年 1季度).44 图表 30 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股市季度涨跌幅(2023年 1 季度).45 图表 31 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平均汇率走势一览.45 图表 32 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走势一览.46 图表 33 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长期国债市场走势一览.47 图表 34 银行代客收付款分项结构.51 图表 35 1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53 图表 36 1季度能源商品下跌,黑色系上涨.53 图表 37 油价 1季度下探,2 季度反弹.54 图表 38 OPEC 产量回落并稳定在相对低位.54 图表 39 中国原油进口开始反弹,逐步走出萎缩区.56 图表 40 美国原油净进口持续低迷.56 图表 41 欧洲原油需求企稳.56 图表 42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大幅上涨后开始回落.56 图表 43 LME铜铝价格开启反弹,波动较大.58 图表 44 全球铜库存极低,中国季节性累库.58 图表 45 国际铁矿石价格上行后震荡.58 图表 46 国际钢价指数持续上涨.58 图表 47 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普跌.62 图表 48 CBOT农产品价格震荡下行.62 图表 49 预估 1季度全球贸易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67 图表 50 中国出口增速的地区和产品分布.68 图表 51 预估 1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69 图表 52 预计 1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环比回升、同比回落.69 图表 53 中国进口增速的贸易方式和产品分布.71 图表 54 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及服务贸易逆差.71 图表 55 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73 图表 56 中国外贸数据概览.74 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美国美国:经济超预期背后的脆弱性经济超预期背后的脆弱性 2023 年 1 季度,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预计 GDP 环比折年率为 2.5%左右。细分来看,美国制造业 PMI 继续萎缩,非制造业 PMI 反弹至荣枯线之上;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继续平稳增长;企业投资整体负增长;劳动力市场维持紧张;通胀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粘性。银行业危机短期或告一段落,但风险并未解除,且将明显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环境收紧,并拖累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美联储在 3 月加息 25bp,并进一步下调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尽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去年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后,表现出了超预期的韧性,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经济脆弱性正在上升,且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影响与滞后效应,经济衰退通常是非线性的。1 季度美国经济增季度美国经济增速维持正增长。速维持正增长。一、经济运行形势一、经济运行形势 PMI 分化,服务业改善推动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分化,服务业改善推动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1-3 月美国制造业 ISM 编撰的 PMI 分别为 47.4、47.7 和 46.3,不仅继续处于 50 荣枯线以下,且仍在下行趋势中;非制造业 PMI 分别为 55.5、55.1 和51.2,反弹至 50 荣枯线之上,但反弹动能有减弱迹象。这表明美国的制造业继续萎缩,服务业需求相对旺盛。不过,3 月 ISM 制造业 PMI与Markit制造业PMI相背离,Markit制造业PMI回升至49.2%。Markit调查对象是 600 余家私营制造企业,ISM 调查对象侧重于大型企业,这表明美国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分化。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趋于平稳。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趋于平稳。1 月至 2 月美国个人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6.4%和 6.2%,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 8.2%和7.6%,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增速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且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粘性,这对高通胀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美国 1月轻型车新车季调后年化销量达 1574万辆,同比增长4.9%;2月轻型车新车季调后年化销量达1490万辆,同比增长8.6%;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预计 2023 年轻型车新车销量为 1460 万辆。此外,美国零售销售额在 1月环比增长 3.2%,扭转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但在 2 月再次陷入-0.4%。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图表图表 1 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 PMI(ISM)图表图表 2 美国个人美国个人收入与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支出 房地产开工低位反弹,企业继续去库存。房地产开工低位反弹,企业继续去库存。疫情以来,低利率、财政纾困政策对于居民收入的补贴、以及疫情引发的居家办公需求是推动美国房地产投资和开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利率回升和房价上涨已显著阻碍了进一步购房需求。截至 2023 年 3 月 30 日的当周,30 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为 6.32%,显著高于疫情期间的低点和疫情前水平,但较去年 11月的峰值 7.08%有所回落。2023年 2月新屋开工的折年数为 145 万套,环比上涨 9.8%;与此同时,新屋销售有所反弹,折年数为64万套,环比上涨1.1%。此外,2月新屋销售价也有制造业非制造业4045505560657075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左轴)个人收入同比增速(右轴)-15-10-505101520253035-20-15-10-505101520253035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27月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所反弹,新屋销售价的中位数环比上涨2.7%。从趋势上来看,房地产投资属于下行趋势中的反弹,何时企稳后开启上行周期尚有待观察。图表图表 3 美国新屋开工和美国新屋开工和企业企业库存库存周期周期 图表图表 4 美国对外贸易美国对外贸易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库存周期中的加库存阶段平均持续时间为10-15 个月。受疫情对供给端影响,叠加需求旺盛,本轮库存周期从2020 年 4 季度开始,已超过 20 个月。2022 年 7 月美国企业库存同比增速达到峰值 18.5%,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并且步入去库存周期。从美国 PMI 的新订单指数来看,该指数仍处于萎缩区间,暗示美国企业去库存周期尚未结束,这也意味着企业去库存将继续拉动GDP增速下行。新屋开工数(左轴)-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千套制造%库存总额同比增速(右轴)-35-25-15-5515253545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进口出口%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贸易逆差小幅扩大。贸易逆差小幅扩大。2023 年 1 月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上升至13.5%,进口同比增速上升至 3.8%,贸易逆差小幅扩大至 687 亿美元。2月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 8.1%,进口同比增速回落至 0.7%,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至 705亿美元。与 2022年相比,2023年 1-2月美国进口的绝对金额明显下降,表明美国经济增速下行导致需求减弱。图表图表 5 美国劳动力市场美国劳动力市场 失业率维持在低位,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失业率维持在低位,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2023 年 3 月,美国失业率为 3.5%,较上月小幅下降 0.1 个百分点,且处于历史性低位;劳动参与率小幅回升至 62.6%,距离疫情前水平相差约 0.7 个百分点;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3.6万人。此外,2月美国职位空缺率回落至6%,离职率小幅回升至2.6%,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但紧张程度可能正在趋缓。2 月美国私人非农企业员工的平均时薪同比增速为 4.2%,尽管跑输通胀,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不过,美国的就业数据被高估。不过,美国的就业数据被高估。一是,美国真实失业率高于官方公布的水平。由于劳动参与率低于疫情前约 1 个百分点,美国真实失业率高出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约 1.5 个百分点。二是,美国新增就业的真实强劲程度低于官方公布水平。新增就业数据分为全日制工作与非全日制工作,实际上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新增就业主要来源于兼职岗位,全日制工作岗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2,000-1,500-1,000-50005001,0001,5002,0000246810121416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失%新增非农就业千人失业率 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通胀继续下降,但逐渐表现出粘性。通胀继续下降,但逐渐表现出粘性。2023年2月,美国CPI同比增速回落至 6%,核心 CPI 同比增速回落至 5.5%;CPI 环比上涨 0.6%,核心 CPI环比上涨 0.7%,这表明物价仍在上涨,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从 CPI分项来看,能源项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 5.2%,食品项同比增速回落至 9.5%,住宅项同比增速维持在 8.2%,交通运输项同比增速回落至 2.6%,娱乐项同比增速上涨至 5%。图表图表 6 美国通货膨胀美国通货膨胀 金融市场风险值得金融市场风险值得警惕。警惕。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2022 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曲线快速走平,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尤其是 10年期与 3个月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一方面,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前瞻性指标;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美国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着短端成本高于长端投资收益的困境,这可能加剧信贷条件紧缩。美元指数维持震荡。美元指数维持震荡。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及鹰派预期的支撑下,2022 年以来,美元指数强势上行。即便在通胀下行时,出于通胀预期管理的需要,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这使得美元指数被高估。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放缓,前期被高估的美元指数也出现明显回调。2022年 4季度美元指数快速回调。2023年以来,美元指数大致在 100-105 区间震荡。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已近尾声,美元指数缺乏持续上涨0.01.02.03.04.05.06.07.0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核心CPI核心PCE 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动能,但若近期银行危机持续蔓延,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快速上升,在短期内将有助于美元指数反弹。美股仍有下行压力。美股仍有下行压力。2023 年以来,美股出现明显程度的反弹。尽管在 3 月上旬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后快速回调,此后股价重新反弹。然而,考虑到美联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在“限制性”水平,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凸显,且银行危机可能导致信贷紧缩,未来美股仍有进一步下行压力。截至 3月 31日,标准普尔 500指数市盈率小幅上升至 23.52,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然而,当前的美股价格尚未对可能的经济衰退及其引发的企业利润下滑做出定价。如果 2023 年美国经济出现实质性衰退,美股可能迎来二次下跌。图表图表 7 美国经济运行状况:高频数据美国经济运行状况:高频数据 美联储加息接近尾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声。二、宏观政策分析二、宏观政策分析 美联储在美联储在 3月议息会议加息月议息会议加息 25bp。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 至 4.75-5%目标区间,这已经是美联储年内持续第 9 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 475 个基点。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按照原有计划,即每月被动缩减 600 亿美元国债和 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 MBS。点阵图显示,与去年 12 月预测相比,委员们对 2023 年末的利率预期中值维持5.1%,对 2024 年的利率预期中值为 4.3%。这意味着目前美联储内部对于年内降息预期较弱,更大可能会在 2024 年开启降息。-50-40-30-20-100102030-12-7-23813%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WEI指数(左轴)ECRI领先指标:增长年率(右轴)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美国专题美国专题 美联储对美联储对 2023 年经济增长前景更为不乐观。年经济增长前景更为不乐观。美联储小幅下调2023 年实际 GDP 增速 0.1 个百分点至 0.4%,但较明显地下调了 2024年实际 GDP 增速 0.4 个百分点至 1.2%;小幅下调 2023 年失业率预测0.1 个百分点至 4.5%,维持 2024 和 2025 年的失业率预测在 4.6%;上调2023年PCE同比增速预测0.2个百分点至3.3%,上调同期核心PCE同比增速 0.1 个百分点至 3.6%。美国经济韧性背后美国经济韧性背后具有脆弱性。具有脆弱性。三、美国经济形势小结与展望三、美国经济形势小结与展望 根据美国亚特兰大联储 GDPNow model在 4月 14日的估计,预计美国 1 季度 GDP 环比折年率为 2.5%。其中,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投资继续拖累经济增长。考虑到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以及美国家庭的超额储蓄仍有剩余,这意味着未来数月消费有望维持强劲,并继续支撑GDP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以及信贷条件紧缩,美国企业的投资可能延续低迷状态,并继续拖累GDP 增长。图表 7 展示了高频数据反映的美国经济运行状况,WEI 指数显示美国经济增速自 2020 年 4 月 25 日当周以来掉头向上,13 周移动平均也在 2020年 6月 27日以后扭转下跌趋势,ECRI领先指标则更早体现了此趋势。2023 年 1 季度,WEI 保持下行态势,表示美国经济同比增速下降。ECRI领先指标出现反弹,表明美国经济短期仍具韧性。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欧洲欧洲:迷雾中前行迷雾中前行 2023 年第 1 季度,在服务业活动强劲复苏的带动下,欧元区综合 PMI 显著回升,但制造业受需求不足的影响,整体表现依旧疲弱,萎缩程度加剧。能源危机的缓解和能源价格的下降使欧元区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胀持续攀升,加剧了欧洲央行抗击通胀的压力,欧洲央行在银行业风波不断发酵之际依然选择了如期加息,增加了经济和金融前景的复杂性。面对多重不确定性的叠加和信贷紧缩风险的上升,欧元区企业投资趋于谨慎,消费者信心改善的势头放缓。不过,欧元区失业率保持稳定,贸易逆差持续回落,显示出一定的韧性。展望未来,欧元区经济受逆风影响的可能性有所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使该地区风险评估变得更加不确定,需密切保持关注。PMI 显著回升。显著回升。一、经济运行态势一、经济运行态势 PMI 显著回升。显著回升。随着对能源供应的担忧消退,2023 年 1 季度欧元区 19 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著回升,从 1 月 50.3 逐月上行至 3 月的 54.1,致使 1 季度欧元区综合 PMI 平均值达到 52.1,较 2022年 4 季度 48.1 的平均值出现了大幅提升,表明欧元区经济整体出现好转趋势。不过,欧元区制造业似乎仍陷于困境之中。13 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经历了逐月下滑,从 1月的 48.8下降到 3月的 47.1,创 2022年 10月以来新低。相比之下,服务业 PMI 则表现亮眼,从 1 月的 50.8 攀升至 3 月的 55.6,远高于市场预期,创 10 个月来的新高。与 2022 年年底相比,欧元区旅游、工业服务、IT 和医疗保健行业近期出现了显著好转,这有可能是助推欧元区服务业活动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国家来看,3月德国综合PMI连续第 6个月上升,来到52.6,超出市场预期的 51和前值 50.7。推动德国综合 PMI上行的动力也来自于服务业,3 月德国服务业 PMI 为 53.9,大幅高于前值 50.9,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然而,德国制造业继续疲软,3月制造业进一步从 2月的 46.3 下降至 44.4,显著低于预期的 47,表明该领域的经济活动仍然缺乏动力。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法国方面,3月法国综合 PMI为 54,显示出自 2022 年 5月以来最强劲的改善。其中,制造业 PMI 从 2 月的 47.4 小幅上升至 47.7,服务业 PMI 则从 53.1 上升至 55.5,双双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压力下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从工业生产指数来看,经季节调整后 1 月欧元区工业产出环比上升 0.7%,高于预期的 0.4%。工业产出同比增长 0.9%,其中资本品的生产同比增长8.2%,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同比增长3.2%,而耐用消费品同比下降 0.6%,中间品下降 5.3%,能源产品下降 7.6%。图表图表 8 PMI 显著显著回升回升 总体通胀小幅回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攀升。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2023年3月份欧元区消费者调和价格指数(Harmonis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HICP)同比增长 6.9%,较 2 月的 8.5%进一步下降,低于市场预期的 7.1%。从分项来看,能源价格回落是促使 3 月欧元区整体通胀下行的主要原因,其价格同比下跌了 0.9%。除能源外,其他各分项价格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 15.4%,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 6.6%,服务价格上涨 5%,而在 2 月,这三项的同比涨幅分别为 15%、6.8%和 4.8%。从国别来看,3 月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通胀率分别为7.8%、6.6%、8.2%和 3.1%。爱沙尼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的通胀率则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30-20-100102030401020304050607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同比,%工业生产指数(右轴)PMI综合数据来源:欧央行、Markit;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欧元区核心 HICP 在 3 月同比上涨了 5.7%,创下新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核心通胀明显过高,欧洲央行要在中期内将通货膨胀率拉回 2%,仍有“工作要做”。图表图表 9 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总体通胀小幅回落,核心通胀继续攀升 图表图表 10 失业率保持失业率保持稳定稳定 失业率保持稳定。失业率保持稳定。失业率保持稳定。失业率保持稳定。2023 年 2 月欧元区 19 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为 6.6%,与 1 月持平,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 6.7%,较 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0.2个百分点。同时,根据欧盟统计局估计,2月欧元区失业人数约为 1114.2 万,较 1 月减少了 5.9 万人,较 2021 年 2 月减少了约 25.7万人。-20-1001020304050-2.00.02.04.06.08.010.012.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同比增速,%同比增速,%HICP核心HICPHICP:能源(右轴)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677889912131415161718192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青年失业率总失业率(右轴)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2 月欧元区 19 国青年失业率为 14.4%,同样与前一个月持平。2月欧元区青年失业人数为 228.3 万,比前一个月增加了 2000 人,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 12.5万人。图表图表 11 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逐渐停滞的改善逐渐停滞 消费者信心的改善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逐渐停滞。逐渐停滞。二、支出法二、支出法 GDP 分解分解 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逐渐停滞。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逐渐停滞。2023年1季度欧元区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势头逐渐停滞,3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了五个月以来首次下降,从 2 月的-19.1 小幅降至-19.2。不过,此次下降与市场预期持平,同时从历史数据来看,该数值仍处于近一年内的高位,表明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具有一定韧性。就主要成员国而言,德国消费者信心保持复苏态势,但复苏速度也有所放缓。2023 年 4 月德国 GFK 消费者信心指数为-29.5 点,经调整后环比升高 1.1 点,为连续第六个月环比上升。然而,与前几个月相比,这一势头明显下降。能源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收入前景好转是推动消费者信心上升的主要动力,该指标上升了 3 点至-24.3 点,录得自 2022年 5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两个分项指标中,消费者购买倾向指标环比增长 0.3 点到-17 点,消费者经济前景指标则终止连升四个月的势头,环比下降 2.3点至 3.7点。法国方面,3月法国 Insee综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 2月的 82小幅下跌至 81,是连续第 3个月的下降,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35-30-25-20-15-10-5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也远低于长期平均水平(100)。分析认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养老金改革引发的民众抗议和罢工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消费者信心。图表图表 12 企业投资趋于谨慎企业投资趋于谨慎 企业投资趋于谨企业投资趋于谨慎。慎。企业投资趋于谨慎。企业投资趋于谨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2023年1月,以原材料和人工短缺为理由限制生产投资的工业行业经理人数占比较 2022年 10 月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前者下降了 2.5 个百分点至 37.2%,后者下降了 2.3个百分点至 26.4%。然而,与供应链瓶颈缓解相对的,是经理人对需求不足的担忧,1 月认为需求不足限制了生产投资的工业经理人占比较 2022 年 10 月上升了 2.4 个百分点至 27.6%。与此同时,欧元区营建信心指数和工业信心指数也在下滑,3 月欧元区营建信心指数从 2 月的 1.6 下降到 1.0,工业信心指数则从 2 月的 0.4 下降到-0.2,这表明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欧元区企业在生产投资方面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2023 年 1 月欧元区固定资本投资有可能延续2022年第 4 季度较为疲弱的态势。贸易逆差小幅收贸易逆差小幅收窄。窄。贸易逆差小幅收窄。贸易逆差小幅收窄。受能源价格小幅回落的影响,欧元区货物贸易逆差连续收窄。2023年 1月,欧元区 19个国家与全球其他地区未经季节调整后的货物贸易逆差为 306 亿欧元,经季节调整后规模为 113亿欧元,较 2022 年 12 月的 134 亿欧元进一步下降。从进出口规模来看,欧元区 1 月经季节调整后的进口规模为 2529 亿欧元,环比下降-25-20-15-10-505101520256567697173757779818385q12018q3q12019q3q12020q3q12021q3q12022q3q12023%固定资本形成同比增速(右轴)产能利用率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1.8%,出口规模为 24158 亿欧元,环比下降 1.1%。1 月欧元区内部的货物贸易经季调后规模为 2292 亿欧元,较 2022 年 12 月的 2391 亿欧元小幅下降了 99亿欧元。图表图表 13 贸易逆差小幅收窄贸易逆差小幅收窄 欧 央 行 继 续 加欧 央 行 继 续 加息。息。三三、政策走势政策走势 欧央行继续加息。欧央行继续加息。2023 年 3 月 16 日,欧洲中央银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存款机制利率升至 3%,边际借贷利率升至 3.75%,主要再融资利率升至 3.5%。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 7 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第六次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胀,共计加息 350 个基点。此次加息正值银行业风暴向欧洲蔓延之际。随着金融稳定忧虑的上升,欧洲央行官员一反近期惯例,没有就 5 月份的下次政策会议给出指引。在一份声明中,欧洲央行表示,由于不确定性上升,利率的决定将更加依赖于数据(data dependent),管理委员会根据即将到来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潜在通胀的动态,以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力度而做出的通胀前景评估。这表明,未来欧央行会综合评估通胀和金融稳定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加息的幅度和时机的选择。英 国 获 准 加 入 全 面 与 进 步 跨 太 平 洋 伙 伴 关 系 协 定 英 国 获 准 加 入 全 面 与 进 步 跨 太 平 洋 伙 伴 关 系 协 定(CPTPP)。)。3 月 31 日,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称,英国已获准加入-40-30-20-100102030405060-50-40-30-20-1001020304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十亿欧元贸易差额进口同比增速出口同比增速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欧洲专题欧洲专题 英国获准加入全英国获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苏纳克表示,本月早些时候,经过在越南进行的最后一轮会谈,所有成员国最终都已批准英国的入盟申请。据悉,2023年 7月将召开部长级官员参加的 CPTPP委员会,会议将正式签署协定,之后各成员国在本国议会完成批准程序后,英国将最终入盟。这是 CPTPP 首次批准 11 个创始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加入。英国也成为第一个加入 CPTPP 的欧洲国家,这也成为英国自“脱欧”以来达成的最大的贸易协议。英国政府表示,随着本国的加入,CPTPP 成员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合计额将从 12%扩大至 15%,贸易总额将由6.6万亿美元扩大到 7.8万亿美元。经济前景趋于复经济前景趋于复杂。杂。四、经济形势展望四、经济形势展望 经济前景趋于复杂。经济前景趋于复杂。从 2023 年第 1 季度欧元区的一系列经济指标来看,欧元区经济前景喜忧参半,能源价格回落以及供应链瓶颈的缓解,使得欧元区在 2022 年末和 2023 年初的经济表现整体好于预期,避免了陷入衰退。服务业的强劲复苏则暂时掩盖了区内制造业需求疲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未能得到有效修复的状况。然而,欧元区经济状态尚不稳定。尽管就目前而言,由于欧洲银行普遍面临着较高的资本要求和监管强度,且资产对债券风险暴露相对较低,存款基础也更稳定,此轮银行业风波在欧洲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但这场风波在金融监管、风险管控、融资成本、投资者信心等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还是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导致欧元区整体金融环境收紧,进一步对欧洲经济顺利复苏构成障碍。与此同时,欧元区核心通胀还处于上升趋势之中,增加了欧洲央行抗击通胀的压力,欧洲央行不得不在多重不确定性中继续努力将通胀拉回目标水平,这将给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额外压力,使其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状况。1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日本:日本:金融市场迎来休整期金融市场迎来休整期 2023年第1季度,日本经济和金融市场整体表现稳定。日本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差,而服务业表现则相对较好。不过,从投资和消费的角度看,依然难言有明显恢复;但服务业的回暖也不支持日本经济整体在进一步明显下行的结论。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震荡对日本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整体不显著,日本央行也对第 2 季度的购债计划进行了微调。日本的物价增速(CPI 月同比)在第 1 季度的 2 月份达到 1981 年以来的最高值,但预计未来将会回落。2022年备受关注的日本国债市场在 2023年第 1季度表现平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0.5%上限停留一段时间后,在全球银行业风险暴露时出现明显下跌,这对日本银行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市压力。4 月份日本央行总裁即将正式换任,如果全球金融市场继续保持相对稳定,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距离 0.5%一段距离的位置,那么不排除日本央行将在 4 月份的议息会议中扩大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2023年第年第 1季度,季度,日本制造业趋冷,日本制造业趋冷,服务业转向温热。服务业转向温热。一一、经济呈现制造业冷服务业热的特征经济呈现制造业冷服务业热的特征 2023年第 1季度,日本经济状况呈现出制造业相对较冷,服务业相对较热的特征。1 月和 2 月,日本制造业 PMI 分别为 48.9 和 47.7,继续呈现出下降态势。其中,2 月份制造业 PMI 创下 2020 年 9 月以来的新低。与制造业 PMI 疲弱相反,日本服务业 PMI 表现相对较好。1到 3 月,日本服务业 PMI 分别为 52.3、54.0 和 54.2,呈现出明显的上涨态势。并且,3 月份的服务业 PMI 创下疫情以来的新高。在服务业PMI 的带动下,日本综合 PMI 继续上升。1 月到 3 月,日本综合 PMI分别为 50.7、51.1 和 51.9。截止到 3 月份,综合 PMI 已经连续 4 个月上升,并创下 2022 年 6月以来的新高。日本PMI的这一特征,与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类似,呈现出“制造业冷,服务业热”的特征。鉴于日本的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可以判定日本经济目前处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日本 2023 年 1 月份的失业率为 2.4%,依然较为稳定。2022 年第4 季度日本失业率的均值为 2.43%,2023年 1月有小幅向好。1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消费和投资较为疲消费和投资较为疲软。软。2023年 1月,日本二人以上家庭实际消费支出较上年同期降低了0.3%。不过,相较于 2022 年第 4 季度的-0.8%有所收敛。说明日本的消费依然不景气。不过,从环比角度看,1月份较 2022年 12月的实际消费金额增加了 2.7%(季节调整后)。不过,环比增速能否持续,以及是否能够体现在同比数据中,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图表图表 14 制造业制造业 PMI 和服务业和服务业 PMI 走势出现差异走势出现差异 图表图表 15 消费同比增速依然为负,机械订单金额同比增速继续下降消费同比增速依然为负,机械订单金额同比增速继续下降 在细项中,光热水道实际消费金额同比增加 5.3%,名义消费金额增加 21%,名义和实际增速都在各项目中较高。日本的服务业消费依旧处于反弹中。“教养娱乐”的消费金额实际同比增长 18.6%,名义增速则为 20.5%。“教养娱乐”的实际增速已经连续 10 个月为正。服务业PMI失业率(右轴)制造业PMI0.00.51.01.52.02.53.03.530354045505560Q12019Q2 Q3 Q4 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 Q12023%数据来源:Wind,日本厚生劳动省,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二人以上家庭消费总额实际同比机械订单-30%-20%-10%0 0P%Q12018Q2 Q3 Q4 Q12019Q2 Q3 Q4 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 Q12023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日本统计局,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注:二人以上家庭商品销售额同比实际增速为2023年1月份数据,机械订单总额同比为2023年1月数据。1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在消费金额减少的项目中,居住成本减少较多1 月份实际减少12.1%,名义减少 8.0%。日本居民在房价房租上涨、物价上涨的背景之下,居住成本日益增加,在居住方面的消费也总体下降。机械订单方面,2023 年 1 月实际增速骤降至-10.2%。而 2022 年第4 季度则为-1.0%。具体分部门来看,外需同比下降 11.3%。这表明全球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相较于外需而言,日本国内的机械订单较为稳定。其中,官公需同比增速为 5.4%;私人部门需求增加 12.0%,除船舶外的机械订单需求增加 12.0%,除船舶和电力之外的机械订单需求同比增加 9.5%。这也从侧面表明,日本国内对船舶和电力的投资相对较强。图表图表 16 2023 年第年第 1 季度日本商品贸易逆差状况未有改观季度日本商品贸易逆差状况未有改观 商品贸易继续呈现商品贸易继续呈现逆差。逆差。日本对外贸易逆差问题依然存在,出口面临明显压力。日本对外贸易逆差问题依然存在,出口面临明显压力。1 月和 2月,日本出口商品金额为 65506 亿日元和 76547 亿日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和6.48%。进口商品金额为100491亿日元和85524亿日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53%和8.25%。1月和2月日本商品贸易逆差分别为34986亿日元和 8977亿日元,2022年同期则为 22201亿日元和 7115亿日元。逆差较去年同期扩大明显。若以美元计价,2023年1月日本进口商品金额分别为76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 2.5%。出口商品金额为 497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0.0%,逆差为 2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 191亿美元的逆差明显扩大。进口-6,000,000-4,000,000-2,000,0000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1月20214月7月10月1月20224月7月10月1月20234月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净出口出口 1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日本出口商品金额大减,从目的地来看,在公布数据的 105 个国家(地区)中,出口增速同比为负的国家(地区)有 57 个,同比增速为正的国家(地区)有48个。并且,在出口增速下降的57个国家(地区)中,多为日本的主要出口对象国。例如,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增速为-27.7%,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增速为-27.5%,对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为-14.9%,对美国、德国、法国和韩国的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9%、-13.0%、-14.8%和-11.8%。分产品看,2023 年 2 月份,对日本商品出口增长贡献率较大的商品分别是“运输机械”、“原料制品”和“一般机械”,对出口增速贡献了 0.4 个百分点、0.3 个百分点和 3.1 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机械”项目中“汽车”出口增速对出口总额贡献了 3.1 个百分点;“原料制品”中的“钢铁”、“非铁金属”和“橡胶制品”的出口增长分别对全部出口商品金额增长均贡献了0.1个百分点。“一般机械”中,“建设用和矿山用机械”对商品出口增速贡献了 0.3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日本进口情况呈现出一定的企稳态势,但是出口情况则不理想。货币政策有所微货币政策有所微调,美国和欧洲银调,美国和欧洲银行业问题对日本金行业问题对日本金融市场存在影响,融市场存在影响,但不剧烈。但不剧烈。二、二、美国银行业危机导致日银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美国银行业危机导致日银货币政策出现微调 日本银行 3 月份会议中,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不大。整体依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会议中有关货币政策决议与此前一致。不过,突如其来的美国银行业震荡,令日本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微调。在 1 月 31 日公布的相关文件中,日本央行计划在1月到 3月份期间,每次购买 10年期以上 25年期以下的日本国债的金额区间为 2000 亿-4000 亿日元,5 年期以上 10 年期以下的日本国债金额的区间为 5750 亿日元7750 亿日元。3 月 31 日,日本央行公布的文件则显示,日本央行计划在 4 到 6 月间进行的债券操作额度有所变化。其中,每次购买 10 年期以上 25 年期以下的日本国债的金额区间为 1000 亿-5000 亿日元,5 年期以上 10 年期以下日本国债的金额为4750 亿日元到 8750 亿日元。1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日本央行对国债操作的上下限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表明日本央行对目前以及未来第 2 季度金融市场的担忧于是提高了购债金额上限,另一方面降低了购债金额的下限,也在向市场表明日本央行不想与目前全球主流央行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相悖。整体而言,目前是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空窗期,新旧日银总裁交接之际,货币政策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性不高。图表图表 17 CPI 和和 PPI 同比增速出现拐头迹象同比增速出现拐头迹象 通胀峰值可能已通胀峰值可能已现。现。2023年第1季度,日本CPI呈现出冲高回落的态势。1月和2月,日本 CPI 同比增速分别为 4.3%和 3.3%。其中 1 月份 CPI 同比增速创1981 年 7 月以来的新高。不过,2 月份日本 CPI 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降,预计 1 月份数据即是日本 CPI 同比增速的峰值。不过,剔除食品和能源的 CPI 同比增速则依然保持升势。1 月份日本提出能源和食品的 CPI 同比增加 3.2%,2 月份则升至 3.5%。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日本通胀较高的因素。1 月和 2 月,日本食品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7.3%和 7.5%。而能源相关的“电费、管道煤气费、水费”的同比增速则出现断崖下跌。1 月份同比增 18.6%,二月份则为-0.9%。综合来看,虽然食品项的通胀依然较为严重,但其他项目的增速有所放缓,预计 1月份日本通胀数据将成为本轮通胀的最高点。综合CPIPPI-4-20246810121月20204月7月 10月 1月20214月7月 10月 1月20224月7月 10月 1月20234月%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日本银行,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环比数据也显示出 2 月份日本的通胀问题有所缓解。季节调整后的 CPI 环比数据显示,2 月份综合 CPI 环比下跌 0.6%;扣除生鲜食品的 CPI环比下跌 0.7%,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的 CPI环比上升 0.4%。在具体项目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对 CPI 上涨贡献较大。其中“外食”(外出就餐)价格上涨 6.4%,对 CPI的上涨贡献了 0.3个百分点,例如“汉堡包”价格上涨了24.6%。“调理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3%,对 CPI 的上涨贡献了 0.29 个百分点,例如“炸鸡”价格同比上涨了11.7%。“生鲜鱼”价格上涨了 15.7%,对 CPI 的同比增速贡献了 0.19个百分点,例如“鱼”的价格同比上涨了 28.8%。其余如“居住”中的“设备修缮维持费”、“光热水道”中的“燃气费”,“家具家居用品”中的“耐用品”、“交通通信”中的“通信”费、“教养娱乐”中的“教养娱乐用品”都是明显拉高 CPI同比增速的项目。下降比较明显的是“光热水道”项中的“电费”,同比下降5.5%,对 CPI增速的贡献率为-0.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企业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速在 2023 年 2月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1月和2月日本国内企业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分别为 9.5%和 8.2%。2 月份 PPI 同比增速跌势明显,且环比增速呈现负值,为-0.4%。具体来看,能源类、原料类商品价格下跌较大。例如,“电力、城市天然气、自来水”价格下跌导致 PPI 环比增速下降 0.5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制品”环比价格下跌导致 PPI 环比增速减少0.1%。总之,从第 1 季度尤其是 2 月份的物价数据看,日本通胀压力边际缓解。期间金融市场虽有期间金融市场虽有一定明显波动,但一定明显波动,但整体稳定。整体稳定。三、三、股市稳中有涨,日元再度开始弱势,股市稳中有涨,日元再度开始弱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减弱上行压力减弱 东京日经225指数较为平稳,并呈现出一定的上涨。2023年1月,东京 225 指数开于 25834 点,3 月收于 28041 点,涨幅为 8.5%。美元/日元汇率呈现上涨态势。1 月初为 131.0 日元兑 1 美元。到 3 月末则为 2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132.9 日元可兑换 1 美元。期间日美汇率走势依然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有关。实际有效汇率方面,日元实际有效汇率 10 月份继续下跌,跌至57.26,但在 11 月有明显反弹,升至 58.44。图表图表 18 股市整体平稳,日元对美元汇率震荡贬值股市整体平稳,日元对美元汇率震荡贬值 图表图表 19 10 年期国债利率回落到相对“安全”的位置年期国债利率回落到相对“安全”的位置 日本日本 10 年期国债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减收益率上行压力减缓。缓。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来到 0.53%的高点。但随着美国银行业出现“爆雷”,以及随后个别欧洲的商业银行出现问题,市场对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松动,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国债利率大日经225指数美元兑日元汇率(右轴)实际有效汇率(右轴)5070901101301501701500017000190002100023000250002700029000310001月20194月 7月10月1月20204月 7月10月1月20214月 7月10月1月20224月 7月10月1月20234月数据来源:Wind,日本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注:日经225指数和美元兑日元汇率月度数据为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值。实际有效汇率为BIS公布的月度值,2023年第1季度数据截止到2023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0.000.100.200.300.400.500.6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日本银行,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日本专题日本专题 幅走低。日本国债尤其是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跟随下跌。截止到 3 月末,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来到 0.362%的位置。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价格下跌)的压力大大减小。如果美国和欧洲国债市场在现有位置保持稳定,预计日本银行 4月份议息会议中(4 月 28 日)有可能提高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上限至 0.75%。日本银行有可能在日本银行有可能在4月份调整月份调整 10年期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间。四、四、综合评述与展望综合评述与展望 综合来看,日本经济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呈现出不同的境况。制造业压力较大,非制造业则表现较好。相较于 2022年,2023 年第 1 季度,对日本经济来说是一个喘息窗口。股市企稳上涨,日美汇率大体稳定。国债收益率虽然一度上顶 0.5%的天花板,但 3 月份开始出现明显下跌。此外,日本的通胀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但呈现出好转的迹象。未来通胀率仍有下跌的空间。不过,通胀率下跌的速率和所能达到的位置值得关注。4 月,日本银行将正式迎来新总裁。4 月 28 日将是日本银行新任总裁的第一次议息会议。如果全球金融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日本10 年期国债利率能够维持在 0.35%附近,与 0.5%保持一定距离,那么不排除日本银行将在 4 月末调整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上下限。2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东盟韩国专题东盟韩国专题 东盟韩国:东盟韩国:区域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金融稳定诉求上升区域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金融稳定诉求上升 2023 年第 1 季度,区内前沿经济体 PMI 在荣枯线以下,显示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从月度 PMI 数据来看,东盟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但景气程度出现分化。区内前沿经济体新加坡、越南和韩国的PMI均在荣枯线之下。区内通胀中枢在去年的下半年显著抬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美欧银行业动荡对区内经济体有一定影响,区内部分货币因欧美银行业事件出现小幅贬值,区内股票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短期内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事件均因政府当局的快速出手而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继而对本区的负面影响有限。但是发达经济体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路径变窄,在遏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二者间的矛盾加剧,未来不确定性仍大。在此背景下,区域金融安全网亟需加强。2023年第年第1季度,季度,区内前沿经济体区内前沿经济体PMI 在荣枯线以在荣枯线以下,显示经济仍下,显示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面临下行压力。一、一、东盟六国和韩国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东盟六国和韩国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 2023 年第年第 1 季度,区内前沿经济体季度,区内前沿经济体 PMI 在荣枯线以下,显示经济在荣枯线以下,显示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仍面临下行压力。从月度 PMI 数据来看,东盟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但景气程度出现分化。其中区内以内需为主的大宗商品生产国印尼的 PMI 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平均为 51.5。受疫情政策放开的提振,区内旅游业占据重要位置的泰国和菲律宾 PMI 也在荣枯线之上,季度平均分别为 54.1 和 52.9。然而,区内的两个前沿经济体越南和韩国的PMI则在荣枯线之下,季均值分别为 48.8和 48.2,3月读数分别下降至47.7 和 47.6。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 PMI 也跌落荣枯线,平均为 49.9 和47.9。这反映出外部需求不景气对于区内的影响,特别是在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事件发生后,对于发达经济体是否会出现危机的担忧再度上升,预计区内各经济体在未来一段时间仍面临景气下行压力。区内通胀中枢在区内通胀中枢在去年的下半年显去年的下半年显著抬升,目前仍著抬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二、二、通货膨胀压力上升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区内通胀中枢在去年的下半年显著抬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区内通胀中枢在去年的下半年显著抬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目前的读数来看,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通货膨胀仍处在高位,且仍在上行态势中。新加坡的通胀屡创新高,今年 1 月和 2 月的通胀均达到 2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东盟韩国专题东盟韩国专题5.5%,食品、住宿、房屋租金以及消费税的调增是主要原因,新加坡金管局本轮已五次收紧货币政策,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持续升值。菲律宾的通货膨胀水平达到 8%,仍然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菲律宾央行在2 月加息 50个基点至 6%,后续进展将取决于通胀是否出现放缓态势。韩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 4.8%-4.9%的高位,但是伴随着对韩国经济放缓和金融稳定性的担忧,韩国央行按下了加息暂停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3.5%不变。区内其他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出现放缓,但是相较于一年前其水平仍处于高位。图表图表 20 东盟六国与韩国第东盟六国与韩国第 1 季度面临景气下行压力季度面临景气下行压力 三、三、欧美银行业事件对区内短期影响有限欧美银行业事件对区内短期影响有限 从上一节的景气情况来看,3 月份区内部分经济体的景气程度出现下降,反映欧美银行业事件对区内经济体有一定影响。本节将分析此背景下第 1 季度区内金融市场的情况。区内部分货币因区内部分货币因欧美银行业事件欧美银行业事件出现贬值。出现贬值。区内部分货币因欧美银行业事件出现小幅贬值。区内部分货币因欧美银行业事件出现小幅贬值。硅谷银行事件主要发生在 3 月 8-10 日期间,比较 3 月 10 日和 3 月 3 日区内主要经济体货币相对于美元的走势,可以看出,硅谷银行事件发生使得区内经济体货币承受一定压力,除越南盾外,其他货币均出现轻度贬值,相较于上周约贬值 0.5%-1%,韩元贬值较多,为 1.7%。这表明,尽管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在美国,但是美元仍呈现一定的避险货币特征,主要货币短期对其升值。随后还发生了瑞信银行被接管和收购的事件,从25303540455055604月20207月10月1月20214月 7月10月1月20224月 7月10月1月20234月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数据来源:CEIC,Markit,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5303540455055604月20207月10月1月20214月 7月10月1月20224月 7月10月1月20234月东盟韩国数据来源:CEIC,Markit,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东盟韩国专题东盟韩国专题2023 年第 1 季度末的相较于季初的情况来看,美欧银行业事件对区内货币的影响较小。第1季度,主要货币呈现升值态势,只有韩元显著贬值,贬值幅度为 2.4%,马来西亚林吉特有小幅贬值。总体来看,和2022年全年各主要货币(除新加坡元外)的大幅贬值不同,1季度欧美银行业的动荡暂未对区域的汇率和资本流动产生显著冲击。图表图表 21 区内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区内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图表 22 欧美银行事件影响区内部分货币对美元走势欧美银行事件影响区内部分货币对美元走势 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从硅谷银行当周区内主要股票市场的走势来看,除了越南之外,其他市场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202468101月20214月7月10月1月20224月7月10月1月20234月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韩国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韩国为核心CPI,其余为综合CPI。-10-8-6-4-20246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韩国2022年2023年Q13月10日相对于3日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数据说明:期末相较于期初的变化,负值代表该货币对美元贬值。2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东盟韩国专题东盟韩国专题区内股票市场出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动。跌,下跌幅度约为 0.5%-1.5%。幅度并不算大。从 2023 年第 1 季度的整体变动来看,主要东盟国家的股票指数有所下跌,但新加坡和越南小幅上涨,韩国股市上涨了 11.6%。相较于上一年的波动,特别是上年越南胡志明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分别下跌了 33.7%和 24.3%,第 1 季度的波动并不算大,反映出俄乌冲突当日,股票市场反应明显,区内东盟六国和韩国国内主要股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挫,其中菲律宾马尼拉指数、新加坡海峡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下行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一周以后,大部分股指均恢复冲突前水平,但新加坡海峡指数显著下行,较冲突之前下跌 4.9 个百分点。俄乌冲突一个月之后,菲律宾股票市场较冲突前下跌较多,其他股票市场没有明显的调整。印尼作为区内大宗商品出口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其汇率最为稳定,同时股票指数上涨 1.9%,为区内最高。图表图表 23 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内股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本区域金融稳定本区域金融稳定承压。承压。四、四、2023 年前景展望年前景展望 本区域金融稳定承压。本区域金融稳定承压。上一节分析表明,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事件均因政府当局的快速出手而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继而对本区的负面影响有限。但是发达经济体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路径变窄,在遏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二者间的矛盾加剧,未来不确定性仍大。加之此前因俄乌冲突带来的复苏放缓,经常账户顺-40-30-20-1001020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新加坡海峡指数泰国SET指数越南胡志明指数韩国综合指数3月10日相对于3日2023Q12022年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数据说明:期末相较于期初的变化,负值代表该货币对美元贬值。2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东盟韩国专题东盟韩国专题差缩窄,以及政策空间下降等因素叠加,这使得区内金融不稳定因素上升。本区内发达经济体韩国的金融状况不稳定,出口恶化,韩元贬值,亚洲区内另一发达经济体日本也面临着货币政策和国债利率调整压力。因此,区域金融不稳定状况值得进一步关注。区域金融安全网区域金融安全网亟需加强。亟需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亟需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亟需加强。目前,区内对于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呼声加强,各类型本币互换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诉求。区域内已有的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的可用性仍存在问题,其创设至今尚未被使用过。东盟 10 3 已经将强化区域安全网作为 2023-2027 年的工作重点,区内应加强在 10 3 框架下的区域金融合作。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 CMIM 改革,提升各成员使用 CMIM 工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提出新的流动性救援机制。除了应对流动性问题之外,可探讨在本区域内以本币出资形式建立促进地区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金,促进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稳定。2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分化,通胀压力仍大经济增长分化,通胀压力仍大 2023年第 1 季度,金砖四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分化,印度经济延续稳健增长,巴西与南非经济缓慢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俄罗斯经济可能继续衰退。对外贸易方面,巴西、印度、俄罗斯贸易有所下滑,南非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出现分化,与巴西、南非、俄罗斯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与印度贸易显著下降。通胀方面,金砖国家均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巴西通胀压力相对较小,印度、俄罗斯通胀顽固性较强。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方面,金砖四国央行均放缓或停止加息,货币环境边际放松。金砖四国汇率与资本市场总体稳定。俄罗斯经济收缩,俄罗斯经济收缩,劳动力紧缺,出口劳动力紧缺,出口大幅下滑大幅下滑,增长前,增长前景黯淡。景黯淡。一、金砖国家经济形势一、金砖国家经济形势 俄罗斯经济继续收缩,前景黯淡。俄罗斯经济继续收缩,前景黯淡。2022 年,俄罗斯经济增速为-2.1%,好于多数国际机构的预测。2023 年 1-2 月,俄罗斯综合 PMI 分别为 49.7和 53.1。制造业 PMI分别为 48.7和 53.1,服务业 PMI分别为52.6 和 53.6。2023 年 1 月失业率为 3.6%,达到历史低位,这可能反映了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人才外流与征兵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工业生产指数为 128.9,较 2022 年 4 季度显著下降。2023 年 1 月,俄罗斯出口大幅下滑 29.7%,从 2022 年 1 月的 459 亿美元降至 323 亿美元,进口同比下降 6.5%,贸易顺差大幅下降 58.8%,降至 91 亿美元。2022 年年底,西方对俄罗斯制裁能源出口进一步加码制裁,欧盟从俄罗斯原油进口大幅下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在 2023 年 1 月增加了近 30 万桶/日,达到 820 万桶/日,接近 2020 年 2 月创下的历史高位,但能源收入却同比下降了 36%。2023 年 4 月,IMF 最新报告预测,俄罗斯 2023年经济增速为 0.7,较 1月预测上调 3个百分点。俄罗斯通胀仍处高俄罗斯通胀仍处高位,汇率、财政压位,汇率、财政压力凸显。力凸显。俄罗斯俄罗斯通胀仍处高位,汇率、财政压力凸显。通胀仍处高位,汇率、财政压力凸显。2023 年 1-2 月,俄罗斯 CPI 同比增速分别为 11.8%和 11%,比 2022 年 12 月的 11.9%继续回落,但速度缓慢。自 2022 年 9 月后,俄央行没有再调整利率,一直维持 7.5%的关键利率。卢布汇率贬值至乌克兰危机前水平,俄罗斯股票市场基本稳定。2023 年以来,美元兑卢布汇率从 2022 年底的 70.34卢布/美元进一步贬值,3 月 28 日,达到 76.57 卢布/美元,回到乌克兰危机前水平,显示出卢布汇率较大的贬值压力。2023 年以来,俄罗斯 2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股票市场小幅波动,基本稳定。2022 年底,俄罗斯 RTS 指数为 970.60点;3 月 28 日,RTS 指数为 999.83 点。俄罗斯财政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2023 年 12 月,俄罗斯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 10%,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 25.7%,财政赤字达到 3.3万亿卢布,为 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2023 年 1、2 月,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5%和 25%,联邦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64%和 57%,1-2 月财政赤字共计 4.2 万亿卢布。总体来看,俄罗斯财政收入增速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财政支出增速大幅上升。如果这一状态持续下去,俄罗斯财政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巴西经济巴西经济继续缓慢继续缓慢复苏,但动能复苏,但动能有所有所减弱减弱。巴西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动能有所减弱。巴西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动能有所减弱。2022 年 4 季度,巴西实际 GDP 同比增速分别为 1.9%,环比增长-0.2%,三年平均增速为1.3%,均较 3 季度有所下降。其中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4.3%和 3.3%。2022 年全年,巴西实际 GDP 同比增速为 2.9%。2023年 1、2、3月,巴西制造业 PMI分别为 47.5、49.2和 47,较 2022年 4季度略有提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 PMI分别为 50.7、49.8和51.8,显著下降。根据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的调查数据,2022年4季度巴西失业率为 7.9%。2023年 1月,巴西失业率上升至 8.4%,结束了 2022 年的下降态势,处于较高水平,也证实巴西经济复苏动能较弱。以美元计价,2023年 1、2月,巴西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15.3%和-12.6%,进口增速分别为 3.5%和-6.1%,增速均显著下降,但净出口相对于 2022 年同期略有扩大。世界银行、IMF、OECD 对巴西 2023 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分别为 0.8%、1%和 1.2%。巴西通胀缓慢下巴西通胀缓慢下降,金融市场总体降,金融市场总体稳定。稳定。巴西通胀缓慢巴西通胀缓慢下降,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下降,金融市场总体稳定。2023 年 1、2 月,巴西CPI 同比增速分别为 5.77%和 5.6%,较 2022 年 4 季度继续下降,但速度缓慢。当前巴西通胀中较高的项目主要是食品饮料、服饰、健康保健与教育。总体来看,在央行高利率环境下,巴西通胀将波动下降。巴西央行 2022 年连续加息五次,累计加息 450 个基点,将隔夜利率升至 13.75%的高位,此后停止加息。2023 年以来,美元兑雷亚尔汇率基本稳定,一直在 5.1-5.4 巴西雷亚尔/美元之间小幅波动。2023年以来,3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巴西股市小幅下跌,BOVESPA 股票指数从 2022 年末的 109735 点跌至2023 年 3月 28日的 100507点。印度经济继续稳步印度经济继续稳步增长,货物贸易增增长,货物贸易增速下滑明显,服务速下滑明显,服务贸易仍强劲增长。贸易仍强劲增长。印度经济继续稳步增长。印度经济继续稳步增长。2022 年 4 季度,印度实际 GDP 同比增速为4.4%,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1%,其中消费同比增速为2.1%,增速显著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 8.3%,增长较为强劲。2022 年全年,印度实际经济增速为 6.7%。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统计,2023年 1、2、3 月印度失业率分别为 7.14%、7.45%和 7.8%,与 2022 年平均失业率 7.5%基本持平。这表明,印度劳动力市场还有较大恢复空间,且就业改善并不稳定。2023 年 1、2、3 月,印度制造业 PMI 分别为 55.4、55.3和 56.4,服务业 PMI分别为 57.2、59.4和 57.8,综合 PMI分别为 57.5、59 和 58.4,显示印度经济景气度较高。2023 年 1 月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为 41.3 亿美元。总体来看,印度经济仍在稳步增长。印度货物贸易增速显著下降,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增长。以美元计价,2023 年 1、2 月印度货物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6.6%与-8.8%,同比增速显著下降;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3.6 与-8.2%,大幅下滑,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减弱。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却保持强劲增长。根据印度商业与工业部的数据,印度 1、2 月服务业出口分别为 322.4 亿美元和291.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9.1%和 36.9%;服务业进口 157.6亿美元和 145.5 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9%和 12.2%。可以看出,印度货物贸易增速下滑,而服务贸易保持高增长。世界银行、IMF、OECD 对印度 2023 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分别为 6.6%、6.06%和 5.68%。印度通胀仍具顽固印度通胀仍具顽固性,央行继续小幅性,央行继续小幅加息。加息。印度通胀仍具顽固性,央行继续小幅收紧货币政策印度通胀仍具顽固性,央行继续小幅收紧货币政策。2023 年 1、2月,印度 CPI同比增长分别为 6.52%和 6.44%,结束了 2022年 4季度连续三个月的下降态势,较去年 4季度平均值 6.12%有所上升,高于印度央行设定的 2%-6%的通胀区间。从 CPI 具体项目来看,印度各类产品与服务呈现出普遍上涨的特征,谷物及制品、燃料及电力、服装、教育、个人护理、家居用品及服务等同比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住房价格同比仍未见顶,因而印度通胀具有较大的顽固性。据 IMF 预测,2023 年印度 CPI 同比增速将降至 5.1%。为应对通胀,2022 年印度央行 3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持续紧缩货币政策,分别于 5、6、8、9、12 月连续加息五次,累计加息 225 个基点。2023 年 2 月,印度央行再次小幅加息 25 个基点,将政策回购利率升至 6.5%的高位。2023 年以来,印度卢比汇率相当稳定,美元兑卢比汇率基本在 81-83 卢比/美元范围内小幅波动。2023 年 1-3月,印度股市小幅下跌,孟买敏感指数从 2022 年末的 61133.88 点降至57653.86 点,下跌 6%。南非经济恢复动能南非经济恢复动能依然不足。依然不足。南非经济恢复动能依然不足。南非经济恢复动能依然不足。2022 年 4 季度,南非实际 GDP 同比增长 0.92%,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3%,4 季度实际 GDP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其中私人消费同比增速为 2%。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4.6%,投资恢复较快,但仍未达到疫情前同期水平。2022年全年,南非 GDP 同比增速为 2%,实际 GDP 首次达到疫情前水平。2023 年 1、2 月,南非制造业 PMI 分别为 49.2 和 48.9,较 2022 年 4 季度显著下降,且落入收缩区间,显示南非经济景气度有所下降。2023 年 1 月,南非出口小幅增长,进口较快增长。以南非兰特计,2023 年 1 月南非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6.1%,进口金额同比增长 28.1%,贸易逆差达到 231亿南非兰特,为2020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世界银行、IMF、OECD对南非 2023 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分别为 1.4%、1.1%和 1.12%。南非劳动力市场微南非劳动力市场微弱改善,通胀略有弱改善,通胀略有回落,但压力仍回落,但压力仍大,央行继续加大,央行继续加息。息。南非劳动力市场微弱改善,通胀压力仍大。南非劳动力市场微弱改善,通胀压力仍大。2022 年 4 季度,南非失业率为 32.7%,较上季度下降 0.2 个百分点,劳动参与率上升 0.2 个百分点至58.5%,仍显著低于疫情前60%的水平。2023年1、2月,CPI同比增速分别为 7.19%和 7.34%,低于 2022年 12月的 7.5%,但显然回落速度缓慢,且仍处于高位。分项来看,食物饮料与交通同比增速均显著超过 10%,仍是当前南非通胀的主要拉动因素。IMF 预测,2023年南非 CPI 同比增速将降至 5.1%。出于对通胀压力、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的担忧,南非央行于 2022 年连续加息五次,累计加息 300 个基点,将回购利率升至 7%。2023 年 1 月,南非央行再次小幅加息 25 个基点,将回购利率升至 7.25%的高位。2023年 1-3月,美元兑兰特汇率从 2022年底的 16.98兰特/美元小幅贬值至 2023年 3月 27日的 18.29兰特/美元,贬值幅度为 7.7%。3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图表图表 24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情况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注:对进出口同比增长率进行了三月移动平均处理以减轻其波动性。中国与金砖国家贸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继续增长,与俄易继续增长,与俄罗斯、南非贸易较罗斯、南非贸易较快增长,对巴西、快增长,对巴西、印度贸易增长显著印度贸易增长显著放缓。放缓。二、金砖国家与中国贸易二、金砖国家与中国贸易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2 年 12 月、2023 年 1月、2 月,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 2.6%、3.7%和23.2%,扭转了 2022 年 9-11 月的增速放缓态势。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总额在中国总贸易中的比例分别为 8.5%、8.7%和 9.8%,持续增长,仅略低于 2022 年 8 月 9.9%的历史最高位。出口方面,中国对俄罗斯、南非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印度、巴西出口显著下降。2022 年 12 月、2023 年 1 月、2 月,中国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2.3%、-2.0%和-2.9%,对巴西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1.4%、-7.0%和-5.2%,对南非出-20%0 %2月4月6月8月10月 12月2月对俄罗斯出口自俄罗斯进口-20%0 %2月4月6月8月10月 12月2月对巴西出口自巴西进口-60%-40%-20%0 %2月4月6月8月10月 12月2月对印度出口自印度进口-40%-20%0 0%2月4月6月8月10月 12月2月对南非出口自南非进口 3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砖国家专题金砖国家专题 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12.8%、11.2%和 19.5%,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8.3%、9.6%和 32.7%。进口方面,中国自俄罗斯与巴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自印度和南非进口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大幅放缓。2022年 12 月、2023 年 1 月、2 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8.3%、22.8%和49.8%,延续了202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自巴西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25.7%、9.4%和 27.0%,较 6-8 月增速有所提升。自印度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31.1%、-26.5%和 2.6%,增速相比 9-11 月显著回升。自南非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5.2%、-22.8%、66.5%。图表图表 25 金砖国家数据概览金砖国家数据概览 实际 GDP 增速 CPI 同比增速(季度同比,%)(同比增速,%)2022Q2 2023Q3 2022Q4 2022M12 2022M1 2022M2 俄罗斯-4.1-3.7-11.9 11.8 11.0 巴西 3.7 3.6 1.9 5.8 5.8 5.6 印度 13.2 6.3 4.4 5.7 6.5 0.0 南非 0.3 4.2 0.9 7.5 7.2 7.3 汇率 制造业 PMI(月收盘价,perUSD)2023M1 2023M2 2023M3 2023M1 2023M2 2023M3 俄罗斯 69.5927 75.4323 77.0863 52.6 53.6 53.2 巴西 5.0987 5.2072 5.0798 47.5 49.2 47.0 印度 81.7387 82.6816 82.2169 55.4 55.3 56.4 南非 17.4258 18.4803 17.8139 49.2 48.9 49.0 出口 进口(同比增速,%)(同比增速,%)2022M12 2022M1 2022M2 2022M12 2022M1 2022M2 俄罗斯 0.0 0.0 0.0 0.0 0.0 0.0 巴西 7.8 15.3-12.6 6.8 3.5-6.1 印度-3.1 1.4 0.0-0.3-1.0 0.0 南非 4.2 6.1 7.9 25.1 27.9 5.8 中国出口 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同比增速,%)2022M12 2022M1 2022M2 2022M12 2022M1 2022M2 俄罗斯 8.3 9.5 32.7 8.3 22.8 49.8 巴西-21.4-6.9-5.2 25.6 9.4 27.0 印度 2.3-2.0-2.9-31.1-26.5 2.6 南非 12.8 11.2 19.5-25.2-22.8 66.5 数据来源:Wind,CEIC。3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中国:中国: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 去年以来,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引起广泛关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讨论很容易引申到对于财政状况的判断。近年来,减税降费、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市场快速探底都抑制了政府的增收能力,减收压力下对于政府赤字和债务风险的担忧会更为突出。那么,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有无偿付风险?中国还有无必要继续举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往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土地市场出现重大变化又意味着什么?上述问题并不能孤立地回答,而是要基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观察和辩证施治。我国政府持续负债我国政府持续负债的历史始于的历史始于 1980年代。年代。一、一、地方债务风险是流动性问题,不是偿付能力问题地方债务风险是流动性问题,不是偿付能力问题 公众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中国人直到住房商品化后才普遍对债务有了切身认知,至今不过 20 余年。而中国政府开始持续负债的时间也只不过比普通居民早了十多年。1981 年,在经历了 23 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时期后(1958-1980),我国恢复了国债发行。在最初,“所有人都以为 1981 年的国债发行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行为,不会第二次”(高坚,2009)2。但现实的发展超过了彼时所有人的想象,从那以后,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政府债务增长从未停歇国债开始持续发行;地方城投在 1998年“芜湖模式”后大规模举债承担了大部分政府建设职能,形成政府隐性债务;2014年省级政府获准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中国政府债务中最中国政府债务中最受关注的是地方政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府债务问题。截至 2022 年末,中国政府积累了约 60 万亿元的显性债务(中央国债约 25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 35 万亿元)。与政府关联密切的地方城投有息债务余额也有近 60万亿元,按照 IMF的估算比例(将 2/3的城投债务视为政府隐性债务),其中有 40 万亿元可视为政府隐性债务。所以,加总来看,中国政府的广义负债余额在 40 余年间从 0 增长到了100 万亿元量级,这自然会引发关于债务风险的担忧。其中,最受关 1 本文已经发表在财经杂志第 5 期,2023 年 3月 6 日。2 高坚.中国债券资本市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年.3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为 100 万亿元的广义政府债务中就有 75万亿元集中在地方层面。地方债务并不存在地方债务并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偿付能力问题。但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地方债务并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地方但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地方债务并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地方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流动性风险。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流动性风险。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在负有债务的同时,也持有更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根据国务院关于 2021 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1 年末,地方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206 万亿元,负债总额 130万亿(城投债务包括在内),整体资产负债率是 62.8%,资产负债水平较为健康。如果算上非金融央企和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国非金融国有资产总额超过 360 万亿。如果说基于政府与城投的密切关如果说基于政府与城投的密切关联,在计算政府债务时,要考虑政府对城投债务的偿还责任;那么在联,在计算政府债务时,要考虑政府对城投债务的偿还责任;那么在考虑偿付能力时,自然也要考虑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实际考虑偿付能力时,自然也要考虑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实际掌控情况。掌控情况。目前通过国有资产目前通过国有资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模式有五的主要模式有五类类。目前通过政府控制的国有资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模式有五类:(1)较为直接的“出租出售资产”模式;(2)“债转股”模式,引入资产管理公司(AMC)等债转股实施机构成为股东,实施机构解决债务问题后可通过债务国企或其股东回购股权、向第三方出售等方式退出;(3)国有债务主体出售股权“售股还债”模式,主要在国资体系内部进行,如贵州高速集团向茅台集团出售股权;(4)与国有金融机构协商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方式偿还债务;(5)资产证券化模式,主要有资产支持证券(ABS)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上述化解地方债务上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模式也面临风险的模式也面临问题问题。上述模式中,前两种方式均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售股还债”、与金融机构协商缓债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并积累金融风险。而 ABS 本质上属于要还本付息的债权类产品,地方国企发行 ABS 也被限制。对于 REITs 而言,这种被寄予厚望的基础设施融资新模式也面临实际困难(吴涛等,2021)1:一是在我国基建项目中,项目公司一般不完全拥有基础资产的所有权,所以原始权益人在发行 REITs 产 1 吴涛,唐德红,杨继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特征、困境与破解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5):28-41.3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品时,缺乏有效的基础资产;二是大部分基建项目无法满足稳定现金流的要求;三是存在重复征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国有险主要体现为国有资产缺乏流动性,资产缺乏流动性,为此需要推进改为此需要推进改革革。上述顾虑和障碍使得地方政府虽掌握庞大的国有资产,但却不能很方便地盘活国有资产降低债务风险。所以,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主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缺乏流动性。要体现在国有资产缺乏流动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基础上优化地方建设投资的融资模式。在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方面,国企改革要在剥离城投公益性项目的基础上推进其市场化改革,政府有责任运用各种工具化解公益性项目对应的债务;同时剥离公益性项目建设责任的后的城投公司应定位为普通国企,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深化国企改革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地方建设投资的新融资模式。一方面,缺乏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融资应通过政府信用直接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有一定现金流的项目可通过 REITs 等资产证券化途径获得资金。这需要为 REITs 发行提供更多优质的基础资产,并尽快就 REITs 发行进行专门的税收政策调整,解除税负重、重复纳税问题。二、二、中国投资效率较其他国家仍更高,基建投资仍有空间中国投资效率较其他国家仍更高,基建投资仍有空间 地方政府债务大部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需求产生。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投资效率在不断下降,基础设施可能也趋于饱和,不应该也不必要继续加强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空间。仍存在较大空间。其实我国的基础设施依然有较大投资空间。其实我国的基础设施依然有较大投资空间。在传统交通基建领域,根据 Statista的统计,截至 2021年中国大陆有 248座民用机场。而在 2020 年美国的公用机场就达到了 5217 个(另外还有 14702 个私人机场)。高铁建设在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国际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我国铁路总里程 2019 年为 6.8 万公里,而美国铁路里程高达 15万公里;我国 2019年公路总里程为 501万公里,同期美国为 664万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人口是美国的 4 倍有余、国土面积相当,但公路里程、铁路里程、机场数量仅为美国的 75%、50%不到、10%不到。市政基础建设也还有提升空间,停车场短缺、城市内涝是中国众 3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多城市发展中的普遍问题,与此相关的停车场建设、道路规划和地下管廊建设仍需加力。信息服务、新能源业态建设等“新基建”也还存在较大短板,这对创新升级也至关重要。总体上,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明显低于美国,投资效率方面完全总体上,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明显低于美国,投资效率方面完全有很大空间可以做得更好。有很大空间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如果优化基建投资的空间配置,基建投资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刘尚希、陆铭等学者都提出应根据人口流动的形势调整基建投资的方向。应加强对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基建投资,对人口流出区域的增量投资应当更加审慎,避免投资的浪费。目前中国投资效率目前中国投资效率可能依然处于较高可能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水平。当然也有人从宏观数据角度,批评中国的投资效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我们一直过于纠结投资效率的下降,这是纵向观察的角度。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与其他国家比较,目前中国的投资效率与其他国家比较,目前中国的投资效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投资效率可以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Incremental Capital Output Ratio,ICOR)来衡量,即新生产一个单位的 GDP,需要多少个单位的投资,该指标值越低,投资效率越高。过去 10 多年来中国的 ICOR 值在持续上升,这表明投资效率确实在不断下降。但是英国经济专家罗思义使用五年移动平均数据进行计算发现: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较,还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中国 ICOR 值均较低,这说明中国的投资效率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复制罗思义的方法进行了计算,结果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也验证了他的观察。地方政府承担事权地方政府承担事权过多。过多。三、三、政府债务的问题不在规模而在结构,应优化央地支出责政府债务的问题不在规模而在结构,应优化央地支出责任,改变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任,改变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 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积累了规模庞大的隐性债务,根本原因是地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积累了规模庞大的隐性债务,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承担保民生、保运转、稳增长等多项任务,趋近于无限责任。方政府承担保民生、保运转、稳增长等多项任务,趋近于无限责任。包括转移支付在内的预算内收入对于保障民生和政府运转都已经捉襟 3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见肘,当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提供公共品时,就不得不采用城投公司举债扩张的途径。当前基建融资结构当前基建融资结构收 益收 益-成 本 不 匹成 本 不 匹配。配。当前基建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变为了以城市市政服务为主的公共设施管理业。这意味着基建项目的潜在财务收益正在逐渐缩小。所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结构的最重要特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结构的最重要特点是低收益(甚至无收益)、缺乏现金流(甚至无现金流)的具有极高是低收益(甚至无收益)、缺乏现金流(甚至无现金流)的具有极高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市场化的高成本资金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市场化的高成本资金(盛中明、余永定、张明,2022)1。这种收益-成本不匹配的融资结构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越贵的钱用得越多”,提高基建融资成本。一是“越贵的钱用得越多”,提高基建融资成本。如果从基建的债务融资角度看,使用资金量规模从低到高,分别是国债、地方一般债、地方专项债、企业自筹的城投债、银行贷款。但这些融资来源的成本却基本是逐级提高。二是在稳定了名义政府债务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广义债务水平。二是在稳定了名义政府债务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广义债务水平。上述融资结构虽然降低了国债和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对 GDP 之比,即降低了政府的显性财政风险,但却提高了广义地方政府债务对 GDP 之比,即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这种融资结构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实现了从中央转移到地方的转移,但作为一个总体的中国经济的财政及相关金融风险水平并未降低。相反,由于这种融资结构的复杂性、不透明性、以及资金和管理成本的上升,总体而言,中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财政以及相关金融风险可能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关键应优化央地支关键应优化央地支出责任,改善基础出责任,改善基础设施融资结构。设施融资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应该优化中央和地方间的支出责任,改善为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应该优化中央和地方间的支出责任,改善基础设施融资结构。具体而言,应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尤其是中央一基础设施融资结构。具体而言,应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尤其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在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中的比例,在债务层面,就是要提高般公共预算在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中的比例,在债务层面,就是要提高政府显性债务尤其是国债对基建的直接支持。政府显性债务尤其是国债对基建的直接支持。这要求扩大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的发行规模(二者组成了官方赤字)。而考虑到地方政府的 1 盛中明,余永定,张明.如何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2022(25).3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财政压力,扩大的主要部分应该是国债。实际上,对于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背后都是国家整体信用,并无显著区别。且中国的国债市场还不够发达。增发国债既有利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也有利于深化中国的国债市场。土地财政在财政收土地财政在财政收支中具有重要地支中具有重要地位。位。四、四、土地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有特殊历史作用,地方财政土地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有特殊历史作用,地方财政转型不仅是寻找新收入来源,要从国民经济循环角度来思考转型不仅是寻找新收入来源,要从国民经济循环角度来思考“土地财政”在中国过去 20余年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观察“土地财政”可以从财政收支为起点,但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则需要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找到答案。在财政收支角度,政府综合财力的近 40%直接由房地产行业贡献。2020 年房地产业直接创税 2.5 万亿元,房屋建筑业税收 3396 亿元。估算 2020 年房地产用地(住宅 商服用地)土地出让收入估计为7.9 万亿元。综合税收和房地产用地出让收入(近 11 万亿),可计算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直接财力贡献度(占一般公共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计收入的比重)为 38.8%。土地财政撬动了国土地财政撬动了国民储蓄向投资的转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循环化和循环。国民经济循环角度,土地财政撬动了国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循国民经济循环角度,土地财政撬动了国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循环环。在过去,尤其是发挥了将国民储储蓄向基建投资转化的作用,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循环方式,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为:土地所有权国有和使用权市场转让制度的并行使得政府掌握了土地价值,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储蓄持续进入房地产领域使土地价值具备了稳定升值的预期,所以城投公司基于政府土地注资可以撬动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城市发展、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当前面临财政转型当前面临财政转型问题问题。但是,当近两年房地产市场快速探底后,土地收入锐减、土地预期价值减弱后,上述模式将受到极大考验。这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转型不仅是要寻找土地出让之外的新收入来源,而是要探索一个新模式,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土地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关键作用。4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中国专题中国专题 要从国民经济循环要从国民经济循环的高度来思考地方的高度来思考地方财政转型财政转型。要从国民经济循环的高度来思考地方财政的转型。要从国民经济循环的高度来思考地方财政的转型。其中的关键是要准确认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定位,在我国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地方政府应该更在注重消费性支出,加大对民生、教育和基础科创的支持力度。在改革开放之初直到 21 世纪初,我国面临的主要是投资不足问题,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各类市场才有增加投资的基础。所以,地方政府需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存量土地价值进行的综合融资、建设。要更加注重通过提要更加注重通过提高消费与科创能力高消费与科创能力来激发市场自身的来激发市场自身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消费和投资需求。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都指向消费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两者构成,居民消费与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性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共消费增长代表着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收入分配差距可以通过教育、医疗保障的均等化得以缩小,社保的健全也会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这都会促进居民消费。此外,政府在教育和科创基础领域的消费性支出也是塑造科创潜力的基础,是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当政府更加注重提高消费支出功能发挥自身作用时,通过土地价值直接促进投资的需求也会减弱。通过公共消费提振居民消费与科创实力后,会更容易激发市场自发的投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并不矛消费和投资并不矛盾,要从两者一致盾,要从两者一致性来看国民经济循性来看国民经济循环和财政转型。环和财政转型。当然,地方财政要从更多投资转向更多消费,这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我国在现阶段基建投资仍然大有空间、投资效率横向来看也仍处于较高水平。不过从经济结构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角度来看,财政也需要思考、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和投资两者关系并不矛盾,消费是投资的目的,消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消费事实上也是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打破消费、投资对立的观念,更多看到消费、投资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角度来思考地方财政的转型。4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全球金融市场: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脆弱性上升,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金融脆弱性上升,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 2023年 1季度,美欧数家银行陆续爆发破产危机,全球金融脆弱性上升,黄金大涨,美联储加息节奏明显放缓。2月、3月,美联储分别加息25bp,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达到5%。美元继续贬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均有升值。全球股市继续回升,金融市场开始交易经济衰退预期,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均在 1 季度后半段出现回调。主要央行多暂缓加息,但停止加息也未阻止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继续抬升。预计未来全球通胀、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在加息背景下,中小银行破产、资产违约等金融风险事件仍可能发生。继续关注部分经济体流动性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美债流动性枯竭风险。全球金融脆弱性全球金融脆弱性上升。上升。一、全球金融市场总体情况一、全球金融市场总体情况 2023 年年 1 季度,美欧数家银行陆续破产,美联储加息明显放缓,季度,美欧数家银行陆续破产,美联储加息明显放缓,风险资产和安全资产齐涨。风险资产和安全资产齐涨。1 季度,美欧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硅谷银行破产、瑞信集团被收购。受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加息明显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表示,最近的银行业动荡可能导致对家庭和企业的信贷供给收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但也重申了遏制通胀的决心。1 季度,美联储累计加息 50bp,鲍威尔在 3 月加息会议后透露出加息节奏将放缓的信号。美元贬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均有所升值。全球股市普遍回升,发达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受加息影响继续上升、价格继续下跌。受美元贬值和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影响,黄金价格环比大涨 9%。1 季度,原油下跌,铜价上涨。图表图表 26 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状况图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状况图 0102030405060708090-0.20.00.20.40.60.81.01.21.41.62020/03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12020/12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LIBOR:美元:3个月-美债收益率:3个月(%)VIX指数(%,右轴)数据来源: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阴影部分为2023年第1季度。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阴影部分为2023年第1季度。4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银行业风波尚未银行业风波尚未对金融市场流动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造成性和波动性造成持续冲击。持续冲击。受美联储流动性救助影响,受美联储流动性救助影响,VIX指数和指数和 TED利差均在利差均在 3月冲高后月冲高后回落。回落。1-2 月,美元流动性和美股市场整体表现平稳。3 月,受银行业破产风波影响,TED 利差由 0bp 附近迅速上升至 30bp 以上,美股波动性迅速上升。后随着美联储及时救助,设置新的流动性工具向风险银行提供流动性,通过货币互换满足全球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需求,美元流动性改善,TED 利差迅速回落,VIX 指数也下降至 20%的较低水平。图表图表 27 全球金融市场主要指标变动全球金融市场主要指标变动 注1:原始数据来源于汤森路透数据库,经笔者计算。债券价格的波动体现为价格的波动,而非收益率的变动,即价格下跌、利率上升。注 2:该表数据截至日为 2023 年 3 月 31 日,变动幅度均按季末值计算。因截止时间和计算方法差异,该表的数据与后文的图表数据可能存在相近不相同的情况。美元贬值,其他主美元贬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要经济体货币汇率多回升。多回升。二、全球金融分市场运行态势二、全球金融分市场运行态势 美元指数仍下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多升值。美元指数仍下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多升值。1 季度,美元季末较上季度贬值 0.9%,平均汇率回落较上季度贬值 4.34%。受美元贬值影响,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均温和升值。按季末值,人民币 1 季度升值 1.4%;按平均值,人民币季度升值 3.43%。发达经济体中,欧-0.9%-1.0%-4.8%-2.7%9.2%1.2.3%3.9%3.4%7.0%6.5%-0.6%7.0%2.4%5.9%7.6.1.8%6.5%2.0%1.4%4.3%-13.4%-10.4%-28.2%1.9%-8.3%-50.0%-47.2%-9.3%-7.0%-7.3%-2.3%-9.3%1.5%0.6%8.0%-13.6%-2.0%-7.4%-60%-50%-40%-30%-20%-10%0 %美元指数CRB现货指数:综合RJ/CRB商品价格指数原油黄金人民币美国国债10年期美国高收益企业债MSCI新兴市场MSCI发达市场MSCI全球中国国债10年期标普500伦敦富时100上证综指德国国债10年期意大利国债10年期欧元区STOXX50指数铜欧元日元年度同比季度环比 4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元、日元、英镑分别升值 2%、1%、2.8%,环比升值幅度小于 2022 年4 季度。新兴经济体中,东南亚经济体货币依然表现较佳。巴西、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货币贬值。图表图表 28 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汇率波动幅度(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汇率波动幅度(2023 年年 1 季度)季度)注:原始数据来源于 Wind 数据库,经笔者计算。数据截至日期为 2023 年 3 月 31 日。波动幅度根据相邻两季度的季末值计算,波幅为正表示本季度末汇率较上季末升值,波幅为负代表贬值。主要经济体股市主要经济体股市上涨。上涨。主要经济体股市上涨。主要经济体股市上涨。受发达经济体加息节奏放缓影响,主要经济体股市继续回升。标普500指数上涨3.5%,季内波幅达9.8%。上证综指上涨 6%,季内波幅达 7.7%。欧洲股市大幅上涨,法国 CAC40 指数、德国 DAX 指数分别上涨 8.8%、8.5%;季内波幅高达 11.8%、11.3%。东亚股市继续上涨,日本、韩国、中国股市分别上涨 4.1%、3.9%、6.1%。俄罗斯股市上涨2.5%,季内波幅达13%。印度和巴西股市下跌。1季度印度 sensex30指数下跌 5.2%,季内波幅 7.2%。巴西股市下跌 8.3%,季内波幅超过 16%。主要经济体加息主要经济体加息节奏放缓,但货节奏放缓,但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币市场利率中枢均在抬升。均在抬升。主要经济体加息节奏放缓,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普遍抬升。主要经济体加息节奏放缓,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普遍抬升。1 季度,美联储加息 50bp,欧央行加息 100bp。日本央行放宽收益率曲线控制的上下限,日本货币市场一度提升至 0.04%的正利率水平,但随后又回到负利率区间。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央行也减缓加息步伐,4月印度央行暂停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6.5%;3 月俄罗斯央行的基准利率也维持在 7.5%不变。1 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未调整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在利率走廊内宽幅波动。虽然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0.9%2.0%1.0%2.8%0.5%0.7%-9.6%-4.9%0.7%1.4%3.0%0.1%0.1%1.3%3.9%-3.0%1.3%0.8%-0.5%-18.0%-2.4%-20%-15%-10%-5%0%5%美元指数欧元日元英镑澳元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印度卢比人民币菲律宾比索越南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印尼卢比韩元新加坡元新台币港币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 4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取向不同,但总体来看,或受美欧银行危机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市场流动性还是均略有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均有所抬升。即便是政策利率并未调整的中国,1 季度 shibor 隔夜平均利率达到1.64%,较 4季度平均抬升约 35bp。图表图表 29 全球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股市股市季内波动(季内波动(2023 年年 1 季度)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后回调。上升后回调。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后回调。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后回调。由于主要央行仍在加息,美国、欧洲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继续上升。但美欧银行倒闭风波之后,美联储加息幅度明显放缓,市场衰退预期升温,美、欧主要经济体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季内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趋势性下行回调。其他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呈现出类似的走势,全球债券市场开始交易经济衰退预期。快 速 加 息 背 景快 速 加 息 背 景下,美欧银行业下,美欧银行业频发危机。频发危机。近期,美欧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美国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相继倒闭,第一共和银行也传出流动性危机,股价暴跌 80%;百年银行瑞士信贷负面新闻发酵,因挤兑和股东撤资风险上升被瑞银2000300040005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标普500波幅:9.76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法国CAC40波幅:11.81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德国DAX指数波幅:11.26000170001900021000230002500027000290003100033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日经225指数:11.3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韩国综合指数:11.96 002500300035004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上证综指波幅:7.74P0007000090000110000130000150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巴西IBOVESPA指数波幅:16.6901100160021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俄罗斯RTS指数波幅:12.98$0003400044000540006400074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印度sensex30指数波幅:7.23E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以 30亿美元的低价收购。除此以外,还出现了英国养老金爆雷、黑石集团遭遇挤兑、黑石集团 MBS 违约等事件。图表图表 30 全球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股市股市季度涨跌幅(季度涨跌幅(2023 年年 1 季度)季度)注:原始数据来自 Wind 数据库。波动涨跌幅根据相邻两季度的季末值计算。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图中红色柱为发达经济体,蓝色柱为新兴经济体。图表图表 31 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平均汇率走势一览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季度平均汇率走势一览 2023 年年 1 季度季度 2022 年年 4 季度季度 升值幅度升值幅度 主要发达经济体 美元指数 103.43 108.12-4.34%欧元 1.07 1.02 5.20%日元 132.34 141.36 6.38%英镑 1.22 1.18 2.97%澳元 0.68 0.66 3.67%金砖国家 巴西雷亚尔 5.20 5.26 1.13%卢布 72.82 62.54-16.43%南非兰特 17.76 17.61-0.83%印度卢比 82.22 82.19-0.04%人民币 6.85 7.09 3.42%东南亚 菲律宾比索 54.88 57.36 4.32%越南盾 23618.57 23631.51 0.05%马来西亚林吉特 4.39 4.57 3.97%泰铢 33.94 36.37 6.67%印尼卢比 15234.45 15571.52 2.16%东亚 韩元 1275.68 1356.53 5.96%新加坡元 1.33 1.39 4.13%新台币 30.41 31.35 3.01%港币 7.84 7.82-0.24%其他 阿根廷比索 192.68 162.51-18.56%土耳其里拉 18.87 18.61-1.40%注:原始数据来源于 Wind 数据库,经笔者计算。各指标季度数值为季内平均值,变动幅度则根据相邻两季度的平均值计算,其中,欧元汇率、英镑汇率、澳元汇率为间接标价法,其余均为直接标价法。-10%-5%0%5%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法国巴黎CAC40指数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日本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中国上证综指巴西IBOVESPA指数俄罗斯RTS指数印度Sensex30指数 4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这类金融风险事件爆发的根源基本可以归纳为利率快速上升背景下金融机构负债端流动性问题,资产端资产质量恶化(瑞信集团重要客户贷款违约)或流动性下降导致资产打折问题(比如硅谷银行持有的美债在利率上升时难以变现)。同时,需要格外关注到,这类倒闭银行的账面资本充足率在风险事件爆发前是充足的。这说明了,即便在巴塞尔协议三的约束下,银行满足账面上的监管要求,但在恐慌情绪渲染下,不排除银行乃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出现大规模挤兑风险和股东撤资风险,引发流动性危机和资本迅速下降可能,进而面临破产风险。图表图表 32 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走势一览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走势一览 注:同上。全球金融市场将全球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加剧调整。三、全球金融形势展望三、全球金融形势展望 通胀、利率预期不确定性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通胀、利率预期不确定性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2022年,受美联储加息影响,除美元指数以外,主要经济体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大幅度加息后,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离 2%的通胀目标仍有距离。近期美欧银行业频繁暴雷使得美联储加息节奏有所放缓,但在高通胀压力下,当前美国、欧洲0.00.51.01.52.02.53.03.54.04.55.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波幅:50基点-1.0-0.50.00.51.01.52.02.53.03.5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欧元Euribor波幅:106.2基点-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日元Tibor波幅:8.55基点1.01.21.41.61.82.02.22.42.62.83.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人民币Shibor波幅:96.4基点012345678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印度同业拆借利率波幅:96基点0.05.010.015.020.025.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俄罗斯隔夜拆借利率波幅:85基点 4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也难以放松金融条件,相关经济体衰退预期也将升温。美联储需要在高通胀、金融风险上升、衰退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目前美国上市企业盈利预期有较大幅度的下修风险,最终可能低于当前水平 15%-20%左右。面对高通胀、高金融风险、高衰退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频繁摇摆波动,全球风险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将会上升,主要金融市场将加剧调整。金融资产是经济主体用于借贷的主要抵押品,需要关注主要经济体资产价格下跌通过抵押品机制引发信贷收缩、流动性危机甚至金融危机的风险。图表图表 33 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全球主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长期国债市场走势一览长期国债市场走势一览 注:同上。在加息背景下,预计此类银行破产或资产违约的风险事件还会继在加息背景下,预计此类银行破产或资产违约的风险事件还会继续发生。续发生。银行挤兑风波暴发后,引发挤兑的因素并未消失。高通胀下,美联储难以放松金融条件,风险资产质量将继续恶化,企业、居-1.00.01.02.03.04.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德国(10年期)波幅:75基点0.00.10.20.30.40.50.6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日本(10年期)波幅:25.1基点-0.30.71.72.73.7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欧元区(10年期)波幅:77.3基点1.02.03.04.05.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美国(10年期)波幅:71基点2.02.53.03.5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中国(10年期)波幅:11.91基点1.52.53.54.55.5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韩国(5年期)波幅:81.1基点6.06.57.07.58.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印度(10年期)波幅:18.2基点9101112131415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巴西(10年期)波幅:130基点5101520253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土耳其(10年期)波幅:350基点 4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预计银行破产或预计银行破产或资产违约等金融资产违约等金融风险事件仍会发风险事件仍会发生。生。民贷款的违约可能性都在上升,美债安全资产的流动性枯竭、资产打折也难以解决,而负债端的流动性流失似乎在风波后愈演愈烈。一是伴随着名义利率不断上升,商业银行资产端质量继续下降。近两年,在高利率、疫情、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冲击下,银行部分客户盈利恶化、贷款违约概率上升。根据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局数据,2022 年下半年起,美国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呈现上升势头。美联储数据也显示,截至 2022 年 4季度,美国信用卡拖欠率已经连续 5 个季度持续上升;同时,美国居民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至 4%左右的历史低位。美国通胀仍处高位,美联储至多暂停加息,并不会轻易放松金融条件。高利率下,银行资产质量可能继续恶化。二是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较高的情况下,安全资产流动性迅速下降,部分银行在低利率时代的资产负债配置模式难以持续。在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时代,考虑到信用资产违约风险,部分中小银行资产端增配了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债券资产(比如美债)。美国金融部门资产端美债占比从 2007 年的 3.7%升至 2022 年 2 季度的 11.5%。但近几年受市场环境和监管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美债市场深度降低,经常面临流动性枯竭问题。在一些特殊时刻(如 2020年 3月疫情暴发之际、此次美联储激进加息过程中),机构过量抛售美债,美债市场流动性迅速下降,流动性溢价上升、市场价值明显打折。从 2021 年 7月至 2023 年 3 月,美债市值已经折损 4.2 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债总市值的 1/8 或可交易美债市值的 1/6。根据 NBER 的测算,美国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比账面价值低 2 万亿美元,按市价计算的银行资产较账面价值平均下降了 10%,部分甚至下降了 20%。美联储激进加息使得银行难以及时调整其资产负债配置,如果此时银行负债端面临流动性风险,资产端可能难以迅速足额变现以应对暂时的兑付需求,挤兑危机就会爆发并发酵蔓延。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恐慌情绪更容易得到传播和放大,同时鲜有国家的存款保险能够承诺全额担保,银行挤兑风险较十年前迅速上 4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升。此次美欧银行倒闭背后都离不开“负面信息迅速传播资产价格下跌/融资困难挤兑风险上升”的新型风险传染链条。根据 NBER 的预测,即使只有一半的无保险存款人决定提款,也有近 190 家银行面临潜在破产风险,可能有 3000亿美元的被保险存款面临风险。受美国多家银行关闭的影响,美国储户对银行业的信心出现动摇,开始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美联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截至 3月 15 日的一周时间里,美国银行存款总共流失近 1000亿美元,其中小型银行的存款总额流失 1200亿美元。美联储连续九次激进加息导致美欧银行业陷入危机,根据摩根大通的估算,从 2022年以来,美国“最薄弱”银行存款金额可能共计流失大约 1 万亿美元,其中约半数存款外流发生在美国硅谷银行被接管之后。关注美债流动性关注美债流动性枯竭风险。枯竭风险。美债流动性枯竭可能是美债流动性枯竭可能是 2023 年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年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一。美债流动性枯竭在 2008 年次贷危机、2012 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均有发生。美联储加息缩表过程中,美国国债价格波动上升,交易商做市能力骤降,美国国债市场可能面临流动性枯竭。2022年全年,美国债券型长期共同基金已流出资金 5235亿美元,远超 2021 年、2020 年货币宽松期间单年资金流入。在流动性逐渐萎缩的市场中,任何预期外的冲击都可能成为流动性危机的导火索。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枯竭,交易商为控制风险将减持企业债和海外债券,美国企业债和非美国家债券的风险溢价上升,相关主体可能面临再融资困难。若美国还面临通胀压力,美联储也难以出手救市,美债流动性枯竭蔓延为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的风险上升。欧洲债务风险依欧洲债务风险依然 是然 是 2023 年 的年 的“灰 犀 牛”事“灰 犀 牛”事件。件。欧洲债务风险依然是欧洲债务风险依然是2023年的年的“灰犀牛灰犀牛”事件。事件。在高通胀、高债务和加息的多重压力下,欧洲金融风险明显上升。当前欧元区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压力并不弱于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前夕,且成员间分化依然明显,希腊、意大利等债务压力相对更大。并且,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对俄罗斯主权债风险敞口较大。欧央行加息将使得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将更加突出。随着融资成本和风险溢价上升,欧洲边 5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缘国家再融资可能面临压力。虽然美联储加息放缓给予高风险经济体喘息空间,但由于欧洲地缘政治风险较高,且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溢价仍在高位,欧洲爆发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甚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1 季度银行代客涉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对外付外收入、对外付款同比、环比齐款同比、环比齐降,跨境收支呈降,跨境收支呈衰退式顺差。衰退式顺差。银行代客收付款银行代客收付款经常项目顺差较经常项目顺差较上 季 度 同 期 收上 季 度 同 期 收窄。其中货物贸窄。其中货物贸易 顺 差 继 续 下易 顺 差 继 续 下行,服务贸易和行,服务贸易和收入项由逆差转收入项由逆差转为顺差。为顺差。银 行 代 客 涉银 行 代 客 涉外收付款资本和外收付款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规金融项目逆差规模有所收窄,直模有所收窄,直接 投 资 持 续 逆接 投 资 持 续 逆差,证券投资和差,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由逆其他投资项由逆差转为顺差。差转为顺差。四、四、跨境收支总额、涉外收款、对外支出齐降跨境收支总额、涉外收款、对外支出齐降 2023 年 1 季度前两个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对外付款分别为9159.0 亿美元和 8845.5 亿美元,涉外收入同比下降 8.3%,对外付款同比下降6.5%,相比2022年4季度,涉外收入、对外支出呈下降趋势。跨境收支呈衰退性顺差,顺差金额为 313.5 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与支出总额为 1.8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7.4%,相比上一季度同期下降 5.4%。从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的分项看,2023 年 1 月、2 月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相比上季度同期收窄 37.0%,顺差规模为 352.4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 34.1%。从细项看,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下降,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收入项逆差有所收窄。1 季度前两个月,货物贸易顺差相比于上季度前两月下降 4.9%,至 617.8 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相比上季度同期扩大 134.7%,至 101.4 亿美元;收入项逆差为 163.9 亿美元,相对于 4季度前两月收窄 53%。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相比上季度同期有所收窄,1 季度前两个月的逆差规模为 60.6 亿 484 亿美元,相比于 4 季度降低 423.4 亿美元。从细项看,直接投资逆差扩大、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逆差转为顺差。其中,直接投资由上季度同期的 62亿美元的逆差增加至 143 亿美元,2022 年同期直接投资项下为顺差 202 亿美元;证券投资由上季度同期的 351亿逆差转为 74亿顺差;其他投资项逆差由上一季度前 2个月 71亿美元美元的逆差转为 7.9亿顺差。5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图表图表 34 银行代客收付款分项结构银行代客收付款分项结构-1000-500050010001500Q12018Q3Q12019Q3Q12020Q3Q12021Q3Q12022Q3M1&22023亿美元经常账户金融账户银行代客收付款差额数据来源:Wind。-1500-1000-500050010001500Q12018Q3Q12019Q3Q12020Q3Q12021Q3Q12022Q3M1&22023亿美元货物贸易服务初次和二次收入经常账户-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Q12018Q3Q12019Q3Q12020Q3Q12021Q3Q12022Q3M1&2亿美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金融账户 5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金融市场专题金融市场专题 银行结售汇呈小幅银行结售汇呈小幅顺差,银行结汇、顺差,银行结汇、售汇金额均在反售汇金额均在反弹,售汇金额上升弹,售汇金额上升更快。银行自身结更快。银行自身结售汇由顺转逆,银售汇由顺转逆,银行代客结售汇由逆行代客结售汇由逆差转为顺差。差转为顺差。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代客收付款逆差规代客收付款逆差规模继续扩大。模继续扩大。2023 年 1 月、2 月,银行结售汇呈小幅顺差,顺差规模为 6.3 亿美元。其中,银行结汇、售汇金额相对于上季度前两个月反弹,售汇规模增长更快。银行结汇总额为3558亿美元,售汇总额为3740亿美元。从交易主体来看,银行自身结售汇 1月、2月由上季度同期的顺差转为逆差,逆差规模为 16.4 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由逆差转为小幅顺差,顺差规模为 22.7 亿美元。在结售汇意愿方面,2023 年 1 季度前两个月结汇率(银行代客结汇占银行代客涉外总收入外币比率)相比上季度同期上升 2.2 个百分点,至 65.7%,售汇率下降 1.4 个百分点,至68.4%。境内银行代客收付款的人民币跨境收支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由上季度 377 亿美元的净流出规模转为 1 季度前两个月 78 亿美元的净流入规模。人民币业务计价的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由上季度同期的 3944 下降至 3937.7 亿美元,下降 0.2%,在银行代客涉外收总额中占比为43.0%,较上季度同期上升 1.1 个百分点;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代客支出由上季度同期的 4321 亿美元下降至 3859.6 亿美元,下降 10.7%,在涉外支出总额中占比为 43.6%,与上季度同期下降 1.4个百分点。5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1 CEEM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月度)综合计算前五大进口商品月平均价格,并根据中国进口量分配权重。5 种商品价格为OPEC一揽子石油价格、普氏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澳大利亚动力煤 FOB价格、钢材亚太地区远东市场综合到岸价以及美洲综合大豆价格。指数以 2012 年平均价格为基准。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强预期落空和风险事件压制价格强预期落空和风险事件压制价格 2023年 1季度主要大宗商品普遍经历了先涨后回落的走势,和年初中国开放带来的利好预期及随后欧美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带来的压力有关。1 季度 CEEM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0.3%,同比下降 6.0%。对价格形成较大拖累的是原油和煤炭等能源产品,其中原油价格下降11.3%,煤炭下跌 37.1%。在低库存和钢企乐观情绪推动下,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反弹,其中铁矿石显著反弹 22.3%。有色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伦铜价格季度环比上涨,但波幅较大;铝价微跌。玉米小麦联动下跌。大豆下跌 6.3%。1季度大宗商品普遍季度大宗商品普遍经历高预期、弱现经历高预期、弱现实的挑战,在预期实的挑战,在预期未兑现、风险显现未兑现、风险显现后价格下跌。后价格下跌。一、大宗商品总体价格走势一、大宗商品总体价格走势 2023 年 1 季度 CEEM 大宗商品价格1季度均价环比下跌 10.3%,连续第三个季度下跌,且跌幅扩大。除美联储坚定加息紧缩外,中国开放后复苏弱于预期、春节效应以及欧美金融业风险事件频发也使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原油价格当季下跌 11.3%,煤炭下跌 37.1%。受中国基建利好和房地产好转刺激的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反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普遍下跌。图表图表 35 1 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 图表图表 36 1 季度能源商品下跌,黑色系上涨季度能源商品下跌,黑色系上涨 305070901101301501月20161月20171月20181月20191月20201月20211月20221月2023CEEM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50-40-30-20-100102030石油铁矿石大豆钢材煤炭CEEM价格指数季度环比同比%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模拟实验室 5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原油原油 1 季度价格表季度价格表现显著弱于市场预现显著弱于市场预期,直到期,直到 2 季度初季度初才因才因 OPEC 减产反减产反弹。弹。二、主要大宗商品供求情况与价格走势二、主要大宗商品供求情况与价格走势 2023 年 1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约 82 美元,符合我们上季报 75 美元-90美元的预测,且季度的价格波动幅度基本落在该区间。总体来看,1 季度油价走势疲弱,在强预期弱现实的驱动下高开低走。季度初,在中国重新开放的刺激下,布伦特油价一度反弹至88 美元的高点,同时市场担忧欧盟对俄罗斯海运油品的全面禁运会大幅推高油价。但随后,由于中国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加上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美国释放战略储备推高原油库存水平,油价连续承压下行。俄罗斯尽管受到严重制裁,但通过转向非欧盟国家,仍然保持良好的出口水平,稳定了市场供给。另一方面,期货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流动性衰减,也导致油价疲弱。直到 2 季度初,OPEC 国家为了抵消衰退预期带来的价格压力,进一步减产,才使得油价反弹至 85美元上方。图表图表 37 油价油价 1 季度下探,季度下探,2 季度反弹季度反弹 图表图表 38 OPEC 产量回落并稳定在相对低位产量回落并稳定在相对低位 1 季度新兴市场增季度新兴市场增量需求被俄罗斯出量需求被俄罗斯出口转向所承接,成口转向所承接,成为市场价格最大的为市场价格最大的稳定器。稳定器。2023年初,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在中国开放的利好支持下,油价会大幅上涨。高盛等机构甚至给出了 100 美元的目标价格。除了中国开放以外,疫情导致的长达数年的油气开采投资滞后、OPEC 产量控制以及欧洲全面对俄罗斯原油禁运等因素,似乎都能支撑油价大幅上涨。-60-40-200204060801001201402018/42019/42020/42021/42022/42023/4布伦特原油WTIOPEC一揽子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000022000240002600028000300003200034000360001月20161月20171月20181月20191月20201月20211月20221月2023千桶/日产量:原油:欧佩克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5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在上份季报中,我们相对市场更为保守,认为油价虽然有支撑,但缺乏快速上涨的基础。事实上,1 季度油价不升反降,疲弱程度超出市场总体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弱于我们的预期。1 季度油价弱于预期的原因有多方面。季报所预期到的压力因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复苏程度虽然好于欧美,但原油需求反弹的增量被俄罗斯乃至沙特所承接。俄罗斯被全面禁运后更有动机通过中、印市场弥补财政损失,以支持战争的巨额开支。该部分原油价格相对低于市场价格。3 月份以来,俄罗斯在对中、印的支持下,原油出口已经反超乌克兰战争前水平。根据出口跟踪数据,目前中、印采购了俄罗斯 90%以上的原油产品,各自采购规模达到 150 万桶每日,完全替代甚至反超了制裁前欧盟的地位。其中印度的采购规模上升最快。2021年印度仅从俄罗斯采购其进口量 1%的原油,目前这一数字已上升至 51%。3月份采购规模一度飙升至 190万桶每日。另一方面,欧盟在自身经济疲弱、暖冬和新能源替代的支持下,降低了对俄罗斯的依赖,渡过能源赤字最艰难的时刻,带动 1 季度油价回落。过去的冬天是有记录以来欧洲第二温暖的冬天。季报未预期到的压力因素为,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未及预期,国际航班仍远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使得航空燃油需求处于低水平。美国和欧洲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的危机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波及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资金离开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具体而言,中国开放后整体需求稳健复苏,但幅度未及预期,且前期能源产品储备相对充足,导致煤炭、石油增量需求尚未完全体现,价格承压。同期叠加春节影响。1 季度煤炭价格下降近 40%侧面印证了该点。在终端需求上,工业制造作为最大的石油消费部门,虽然反弹势头良好,但仍需时间作用于上游。官方制造业 PMI中生产指数在 2 月份才回升至枯荣线上方。在交通运输这一消费部门中,中国 5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3月份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航班量仅恢复至 2019年同期 30%的水平,且新能源车销量强劲增长,边际上对油车使用持续替代。另一方面,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对市场总体风险偏好有影响。以美国交易的 WTI 期货为例,当前市场总持仓仅为 2021 年高点的 75%左右,且利率上升遏制了杠杆交易。在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交易氛围清淡。图表图表 39 中国原油进口开始反弹,逐步走出萎缩区中国原油进口开始反弹,逐步走出萎缩区 图表图表 40 美国原油净进口持续低迷美国原油净进口持续低迷 图表图表 41 欧洲原油需求企稳欧洲原油需求企稳 图表图表 42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大幅上涨后开始回落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大幅上涨后开始回落 当前全球油价供需水平处于高度敏感的时刻。1 季度油价在 3 月前窄幅震荡,反映出的并非风评浪静,而是市场在极端不明朗的情况-30-20-100102030401月20187月 1月20197月 1月20207月 1月20217月 1月20227月 1月2023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半年移动平均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月20187月 1月20197月 1月20207月 1月20217月 1月20227月 1月20237月千桶/日美国原油净进口需求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1月20187月 1月20197月 1月20207月 1月20217月 1月20227月欧洲原油需求量6个月移动平均千桶/日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10000-5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千桶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5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当前油价处于相对当前油价处于相对敏感的时刻,很容敏感的时刻,很容易对风险事件和边易对风险事件和边际变化做出高波动际变化做出高波动的反应。价格中枢的反应。价格中枢大概率上移,但依大概率上移,但依旧很难出现大幅飙旧很难出现大幅飙涨的局面。涨的局面。下处于观望状态。3 月后中国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和欧美银行业暴雷,成为现实,给予了方向上的清晰指引,油价迅速下降。但 4 月份后OPEC 减产又迅速抬升油价,市场开始考虑中国持续复苏和美联储立场软化的可能。这反映出的市场特点为,在流动性缩小的情况下,现实事件冲击对短期市场情绪有较大影响,后续波动性可能扩大。当前原油市场面临着几个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随着这类因素逐步明朗化,油价会在震荡中寻找新的均衡点。每个因素的明朗化会有对应的指标或标志性事件作为信号。第一,中国经济复苏节奏未明朗。我们认为复苏趋势不改,但节奏会拉长。市场不会如此前所预期带来报复性反弹。我们预计一旦国际航班显著恢复,会对油价形成刺激,带来一波上涨。如PMI生产指数持续保持在枯荣线上方,也会推动油价上涨。第二,俄罗斯出口未有明显缩减,甚至回到了乌克兰战争之前水平。该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战争形势未明,俄罗斯财政需求高企,而可出口客户群有限。和上季度预期相似,我们认为该因素是年内油价的稳定器。一旦俄乌战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达成和谈协议,短期内可能反而助推油价上涨。原因一是俄罗斯出口量已经回到战前水平,制裁短期内难以撤销,停战不意味着供给净增量。原因二是停战可能会提升风险偏好。第三,OPEC 减产和执行幅度未知,OPEC 的战略意图未明。2月份 OPEC 意外宣布减产 160 万桶,推升国际油价。实际上由于OPEC 未完全执行减产,在基准线的影响下,实际产量下降不会完全达到 160 万桶。但考虑到 OPEC 在俄罗斯退出欧洲市场以及美国页岩油开采率下降的背景下,市场影响力大大增强,OPEC 会通过产量控制对油价形成托底。第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衰退风险,但程度未明。发达国家面临衰退压力,且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未明,都对油价形成边际上最大的扰动。当前发达国家深度衰退的概率有限。如发达国家实现软着陆,或美联储立场走软,可对油价形成较强的刺激。58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从上述的分析可见,油价在边际上向上的概率更大,下限则由OPEC 产量决定。在该市场结构下,如年内不再有明显的风险事件,油价存在较强的托底,价格中枢会逐步上移。但我们仍然认为反弹幅度可控,全球经济现状、美国的高自给率和俄罗斯对中、印的能源支持均不支持油价大幅走高。图表图表 43 LME 铜铝价格开启反弹,波动较大铜铝价格开启反弹,波动较大 图表图表 44 全球铜库存极低,中国季节性累库全球铜库存极低,中国季节性累库 图表图表 45 国际铁矿石价格上行后震荡国际铁矿石价格上行后震荡 图表图表 46 国际钢价指数持续上涨国际钢价指数持续上涨 2023年年 1季度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剧烈。季度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剧烈。铜方面,2023年 1季度供需面略有改善,价格波动由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预期的影响。伦铜价格在 2023 年开年之处迅速上涨,1 月18 日达到达到 9436 美元/吨的高位;随后价格大幅度震荡回落,至 3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LME:现货结算价:铜LME:现货结算价:铝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伦敦LME纽约COMEX上海SHFE合计(包含中国保税区)中国保税区吨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050100150200250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美元/吨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9/32020/32021/32022/32023/3北美欧洲亚洲全球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59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1 季度金属价格波季度金属价格波动剧烈:有色金属动剧烈:有色金属受衰退预期和中国受衰退预期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扰动宏观经济环境扰动的影响,价格波动的影响,价格波动剧烈、震荡上行;剧烈、震荡上行;黑色金属价格走势黑色金属价格走势较强。宏观预期改较强。宏观预期改善对有色和黑色金善对有色和黑色金属价格曾给予较强属价格曾给予较强支撑,但银行业危支撑,但银行业危机诱发市场信心不机诱发市场信心不足。足。月 15 日触及 8525 美元/吨的低位,随后再度开启上涨趋势。3 月 31日,伦铜价格收 8935 美元/吨,季度环比上涨 6.5%。宏观层面,2023年 1 季度中国疫情管控措施出现调整,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后续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预期,使伦铜价格在中国春节前一周(1 月 18 日前)出现强势行情。1 月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就业数据和制造业 PMI数据表现亮眼,对伦铜价格形成支撑。但 2月以来,美欧央行加息过程持续,诱发银行业危机;中国 CPI 数据低于预期,经济复苏预期转化为现实的进程不断推进,使得伦铜价格长期下行。3 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5%,超出预期;美欧银行业危机使市场避险情绪加剧,增加铜价不确定性。供给端,1 月秘鲁政治局势动荡对铜产量的影响较强,对铜价起推动作用;后局势相对稳定,当前铜原材料供给相对稳定并稳步上升。需求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有所改善,2 月 28 日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上涨-5.7%,略好于预期;新能源车补贴在一定程度带动汽车消费,但补贴退坡后汽车需求或缩减;空调产量和洗衣机产量略有恢复。海外需求方面,美联储加息和银行业危机使得新屋销售下降;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或将有利于其汽车需求维持较高水平,带动需求。库存方面,1 季度,中国沪铜和保税区呈现季节性累库,但伦敦 LME 和纽约 COMEX 仍持续去库,延续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全球三大交易所总库存(不含中国保税区)报 33.31 万吨,相对 2022 年 4 季度大幅增加 13.98 万吨,其中LME 库存减少 2.42 万吨,COMEX库存减少 1.85万吨,SHFE 库存增加 8.73 万吨。全球库存(包括中国保税区)较 2022 年 4 季度增加15.94 万吨至 39.78 万吨,上涨主要由于中国市场的超季节性累库。国内铜上游产品,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价格指数 2 月上涨至 2165.12 美元/吨。与 12 月相比,铜矿进口数量上扬( 8.3%),进口金额持续攀升,总体上涨 19.6%;铜中游产品,诸如进口精炼铜及未锻造铜,均较上季度出现下降(-32%和-14.0%)。6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铝方面,LME 铝价 2023 年 1 季度波动激烈,与 2022年 4 季度相比微跌 1.0%;最高于 1月 18日触及 2636.0 美元/吨,后持续回落,至3 月 22 日的 2232.0 美元/吨;之后迅速反弹至季末的 2336.5 美元/吨。宏观维度,与铜价走势相近,经济复苏预期与兑现成为影响铝价走势的重要因素,硅谷银行、瑞信和德意志银行等银行业危机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蔓延,拖累铝价上行趋势。在供给端,中国贵州和云南继续实施限电停产,中国疫情放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导致铝价出现先涨后跌的走势;铝土产量随因疫情形势变化为出现环比增长,但 1 月、2 月铝土产量同比减少超 25%,部分企业因原料不足出现减产停产。在需求端,美国于 2 月下旬宣布对俄铝征收 200%的关税,中国进口量增加的预期使铝价再度承压;房地产行业复苏有所改善但速度缓慢,家电、汽车类消费在 2 月的表现差强人意,使得市场需求有限。2023 年 1季度,全球铝库存呈现出季节性累库趋势,后小幅去库。中国电解铝库在2023年1季度同样呈现出季节性累库后跟随小幅去库的趋势。国内铝上游产品,铝矿砂及其精矿进口价格指数在 1 季度出现波动,主要是由于政策提振导致 1 月进口价格上涨较快。具体而言,2 月价格指数上涨至 63.67 美元/吨,其中铝矿进口金额上涨幅度(11.40%)大于进口数量上涨幅度(7.4%)。铝中游产品 2 季度进口加总数量整体稳定,2 月未锻造铝及铝材进口数量出现减少,进口数量波动的原因主要在于氧化铝国内外价差的持续存在,国内氧化铝市场存在矿产不足、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的问题,使得各类企业选择暂停生产。1 季度国际铁矿石上涨后震荡,钢价持续上涨。季度国际铁矿石上涨后震荡,钢价持续上涨。普氏 62%铁矿石价格 1 季度上行后震荡,从季初 117.65 美元/吨逐步上涨至 133.1 美元/吨,季末收 128.00美元/吨,季度涨幅为 9.08%。供给端,1季度全球铁矿发运总量稳步增加,澳大利亚力拓在 1 月冲量明显,港口检修影响较小;巴西的矿产供给受降雨天气影响较小,发运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非主流铁矿供给国的发运持续增加,印度发运维持历史高位。中国发改委对铁矿石价格释放强监管预期,致使铁矿价格出现波 6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动。需求段,钢铁企业对我国经济复苏持相对乐观预期,1 季度末日均铁水产量 239.8 万吨,较季初日均产量增加 8.65%;钢厂高炉开工率、钢厂盈利率均呈现环比增长,故中国企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从港口库存来看,全球主要铁矿石库存量同比下跌 12.82%,环比上升 0.85%,较上季度末累库276.00万吨至 2.43亿吨:澳洲矿库累库幅度最大(3.13%),我国本季度环比累库幅为 2.09%,巴西环比去库幅度为 5.59%。我国依然是全球港口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为 1.35亿吨。从进口量来看,铁矿石及其精矿进口 1月和 2月分别为 1.036亿吨和 9059万吨,同比增长 7.2%,较 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 6.99%;进口金额同样出现提升,铁矿砂及精矿进口额度同比增长 8.90%,较 2021 年同期减少 21.3%。钢材方面,1 季度国际钢铁价格止跌上涨。1 季度海外市场中美国多项经济指标远超预期,欧美 PMI出现超预期复苏,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但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又在欧美的经济复苏前景上蒙上阴影。国内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具有一定韧性,在短期政策和强预期的共同刺激下对钢价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作用。1 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企业拿地热情相对改善,2月底,我国房地产企业共产生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增长 16.4%,房地产市场存在改善迹象。钢铁企业的库存维持快速去化的过程,部分省市钢铁出现累库现象,使得钢铁价格存在下行空间。需求端整体偏弱。全球国际钢铁价格指数在 1 季度持续上涨,由 1 月初的 253.30 点的低位,季末上涨至 329.80 点,季度环比上涨 30.20%。其中,北美季度上涨幅度最大(32.56%)、欧洲其次(15.88%),亚洲本季度钢铁价格指数环比出现小幅上涨(3.59%)。从世界粗钢产量来看,2023 年 1-2 月,向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报告的63个国家的世界粗钢产量为2.978亿吨,同比下跌 0.8%,其中亚洲和大洋洲上涨 3.00%。2023 年 1-2月,中国粗钢产量 168.7 万吨,同比增长 5.6%,是全球粗钢产量上涨的动力来源之一。对中国市场,本季度螺纹钢产量维持高位,季末周度产量为至 300.0万吨,与 2022年基本持平;热卷周产量本季度持续 6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4 季度国际国内农季度国际国内农产 品 价 格 存 在 联产 品 价 格 存 在 联动,需求不景气带动,需求不景气带动国内国际谷物价动国内国际谷物价格集体下行,气候格集体下行,气候因素对谷物价格存因素对谷物价格存在潜在支撑。在潜在支撑。4 季度国内外农产品价格走势相近,玉米小麦联动下跌。季度国内外农产品价格走势相近,玉米小麦联动下跌。4 季度美豆价格保持平稳,而国内豆粕现货价持续下跌。国际市场来看,1季度美豆价格持续在 1500.00 美分/蒲式耳价格附近波动,季度微跌0.94%。3 月美国农业部(USDA)对美豆调高出口期望,降低库存期望和压榨量期望。3 月 USDA 下调全球大豆库消比预期 0.16 个百分点至 26.95%。美豆压榨率的下降源自压榨技术的改进,导致压榨率水平的提升,用于压榨的大豆比率环比下降 0.01%。美国大豆出口于 2月显著超预期,导致 3 月出口预期增加 68 万吨至 5484 万吨,增加1.26%。美豆出口增加抵消压榨量减少累库效应,导致美国大豆库存预期环比下降 6.69%至 572 万吨,降至历史低点。美国国内大豆油需保持波动。螺纹钢周度需求季末增至 322 万吨,表明经济复苏进程仍在稳步推进。钢材需求方面,地产数据上,中国 2023年 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3669.25 亿元,同比下降 5.7%(前值-9.8%);1 房屋新开工住宅面积累计同比下降 9.4%,住宅待售面积增长 15.5%。制造业数据上,中国 3 月制造业 PMI 为 51.9%,比上月下降 0.7 个百分点,经济复苏现实仍有待观察;其中生产指数 54.6%,较上月回落 2.1 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由 2 月的 52.4%回落至 50.4%,再度向下接近荣枯线;3月,美国 Markit制造业 PMI初值 49.3,好于预期值 47;服务业 PMI初值 53.8,好于预期的 50.8,均显著高于 2月水平。但通胀的持续和银行业危机的程度将限制钢价反弹水平。图表图表 47 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普跌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普跌 图表图表 48 CBOT 农产品价格震荡下行农产品价格震荡下行 豆粕玉米小麦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2018/07 2019/07 2020/07 2021/07 2022/07 2023/07元/吨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大豆玉米小麦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8/72019/72020/72021/72022/72023/7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6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求非常强劲,出口量减少 2 亿磅。美国预计大豆季节平均价格维持在每蒲式耳 14.30 美元。全球产量和需求相对调低,贸易量调增,压榨量调低,库消比略降。产量方面,南美的干旱气候引起市场对阿根廷大豆减产的担忧,USDA 将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下调 800 万吨至 3300万吨,减产量近 20%。贸易量方面,美国和巴西的大豆出口量分别环比调增 1.26%和 0.76%,阿根廷、伊朗和土耳其的大豆进口预计出现增加,阿根廷大豆进口预计环比调增 16%。在全球压榨量方面,中国的大豆压榨量超预期减少 20 万吨,压榨厂开机率维持在 45.94%的较低水平。中国国内豆粕 1季度现货价格下跌 18.86%至 3859.14元/吨。这与中国下游养殖业严重亏损导致饲料需求量不足、油厂利润率低销售不畅、进口大豆到港等多重因素直接相关。1 季度玉米价格国内国际市场均呈现出震荡中的下跌趋势。国际市场来看,玉米价格呈现出多空交替但整体下跌的走势,自季初的672.25 美分/蒲式耳下跌至季末的 658.50 美分/蒲式耳,下跌 2.95%。全球玉米出口预期转弱,期末库存增加,3 月 USDA 上调全球玉米库消比预期 0.23个百分点,至 25.63%。在产量方面,2月和 3月初的高温影响美国和阿根廷的玉米播种。与 2 月相比,3 月将阿根廷玉米预估产量下调 14.89%,出口下调 20%。在需求方面,3月 USDA将全球对饲料的需求下调 0.3%,使得玉米库存预期上调 0.40%,增加 120 万吨,这主要与印度当前对种子的需求量增加相关。国际玉米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国自 3 月 21 日起大幅增加对美和巴西的玉米进口,对玉米价格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支撑。2022年,中国的玉米进口结构为美国进口占比 72%,乌克兰进口占比 26%。黑海谷物贸易协定的不确定性和玉米储备预期是中国加大玉米进口的驱动因素。对国内市场而言,玉米价格在 1 季度末受到小麦价格下跌、饲料等市场需求不足和谷物价格同国际联动增强的综合冲击,在季末出现小幅度下跌,收 2841.41 元/吨,季度小幅下跌 3.3%。1 季度小麦国内价格涨后回落,国际小麦价格出现显著下跌。国际市场来看,主要小麦产地的产量均出现较为显著的增加,USDA 分 6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别将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预期产量调增 17.14%、2.63%和0.97%,带动全球产量增加 514万吨至 7.889亿吨。小麦供给的增加引起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下跌,季度下跌 12.52%至 692 美分/蒲式耳。在需求方面,预计全球用量将增加 200 万吨,至 7.932 亿吨,主要原因是印度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量增加。预计整体来看,全球的高库存水平仍然将维持,USDA 小幅下调全球小麦库消比 0.36 个百分点至33.69%,贸易和需求量的增加将对小麦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持。国内市场方面,托市小麦投放、各级储备轮换、农户和基层粮点售粮以及贸易商销售等因素加速了小麦去库进程,加之 2022 年小麦增产,小麦的市场供给大量增加,导致小麦市场价跌至 2921.11 元/吨,1 季度环比下跌 9.2%。原油方面,原油方面,2 季度季度的波动风险显著上的波动风险显著上升,油价上行概率升,油价上行概率较大,我们仍然相较大,我们仍然相信油价不存在飙升信油价不存在飙升大幅超过大幅超过 100 美元美元的风险。的风险。金属方面,预计全金属方面,预计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球经济复苏预期的实现和金属矿产供实现和金属矿产供给的改善或令有色给的改善或令有色金 属 价 格 震 荡 调金 属 价 格 震 荡 调整,存 在 下 行 压整,存 在 下 行 压力,钢材价格不确力,钢材价格不确定性较大。定性较大。三、未来价格走势与风险三、未来价格走势与风险 原油方面,原油方面,1 季度市场预期较高,但油价反而走弱,多个需求端季度市场预期较高,但油价反而走弱,多个需求端因素对价格形成压制。一旦预期反转,油价上行反弹的概率较大。因素对价格形成压制。一旦预期反转,油价上行反弹的概率较大。如年内不再有明显的风险事件,油价存在较大的反弹动力,但我们仍然认为反弹幅度可控。2 季度油价波幅预计扩大,油价预期在 80-95 美元之间,相较于上季度小幅上调。整体油价波动性加剧的风险在提升。中期来看,全球上游开发投资不足使得 OPEC 对市场的影响力边际走强,市场担心需求复苏后短缺会加速价格上涨。但我们相信新能源的广泛利用会使主要需求国的对外依存度在长周期内下降。金属方面,未来价格走势主要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实际实现情金属方面,未来价格走势主要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实际实现情况、美欧银行业危机的蔓延情况和经济复苏状况。况、美欧银行业危机的蔓延情况和经济复苏状况。铜、铝方面,需求端,美欧经济缓慢复苏,制造业部门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通胀因素再起,房地产需求不足,银行业危机的潜在蔓延趋势使得其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中国经济复苏预期的兑现程度或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汽车和家电行业的增长或受拖累。在库存方面,铜铝库存仍处历史低点,中国节前累库完成后存在去库趋势。在供给方面,南美主要矿产区影响产量的政治因素逐渐消弭,铝供给相对稳定,存在供给宽裕的趋势。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能否兑现将成为影响2023年2季度铜铝价格 65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大宗商品市场专题大宗商品市场专题 农产品方面,全球农产品方面,全球大豆供需格局逐步大豆供需格局逐步收缩,玉米、小麦收缩,玉米、小麦供 需 或 将 继 续 改供 需 或 将 继 续 改善,大豆价格或将善,大豆价格或将出现提升,玉米、出现提升,玉米、小麦价格存在震荡小麦价格存在震荡波动空间。波动空间。的关键因素。预计2023年1季度有色金属价格将以震荡行情为主,存在较大下行压力。黑色金属方面,预计铁矿石供给方面的变化规律将不会发生变化,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而需求端仍将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程度相关。但在全球贸易承压,中国钢铁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面临较大压力,预期2023年2季度可能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钢材由于钢企整体利润偏低,市场下游需求经济程度并不乐观,加之 1 季度钢材价格在乐观预期的驱动下存在超额上涨,故市场中钢材具有减产可能性,钢材价格以震荡为主,存在下行空间;在钢材期货价格的政策相对稳定后钢材价格或将恢复上涨。农产品方面,主要关注天气对产物的影响、作物种植推进情况以农产品方面,主要关注天气对产物的影响、作物种植推进情况以及俄乌地缘冲突下港口运输等问题。及俄乌地缘冲突下港口运输等问题。大豆和玉米方面,美洲气候变化或将诱发粮食小幅减产,中国对大豆和玉米进口的需求或将对粮食价格实现一定的支撑,玉米和大豆价格均存在上涨空间;小麦方面,全球粮食具有增产趋势,或将进一步抑制小麦价格,使小麦价格进一步下降;小麦价格的下降或对玉米价格产生冲击。预计大豆价格将小幅改善,玉米和小麦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俄乌地缘关系对粮食贸易和化肥等原材料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存在。同时,粮食价格通胀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亦将对粮食价格形成一定作用。因此,预计2023年2季度粮价存在震荡空间,大豆价格或出现提升。66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外贸专题:进、出口增速逐月均有所回升外贸专题:进、出口增速逐月均有所回升1 2023 年 1 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 0.5%,增速较上季度提高 7.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 7.1%,增速较上季度下降 0.5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 2047 亿美元,同比提高 509 亿美元。1-2 月,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为 297 亿美元,同比提高 179 亿美元,1 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比重预估在 1.3%左右。出口同比增速逐月虽有改善,但订单指标显示后续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基期效应(包括春节效应)、需求放缓及供给冲击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 2023 年中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幅负增长,但降幅较年初有所改观。需警惕美欧加息至高位后,全球实际需求萎缩,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来我国贸易超预期下滑风险。预估预估 1 季度全球贸季度全球贸易 增 速 将 继 续 回易 增 速 将 继 续 回落。落。一、全球贸易一、全球贸易增速将继续回落增速将继续回落 预估预估 1 季度全球贸易增速将继续回落。季度全球贸易增速将继续回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2022 年 4 季度全球出口总额 5.6 万亿美元2,同比增速为-0.9%,较上季度继续下降 11.5个百分点。过去五年 CEEM中国外部需求指数(简称 CEEM-PMI3)与 3 个月移动平均的全球出口增速走势高度一致。当前,全球经济景气程度已跌破荣枯线且仍在下行,2023年 3月 CEEM-PMI指数降至 48.7,较 2021年 3月高点累计下降 9.1个单位。由此,2023年 1季度全球贸易增速也将继续回落。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年 1-3 月月 CEEM-PMI 指数呈现低位波动态势,指数呈现低位波动态势,显示外部经济景气度是否触底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增速也显示外部经济景气度是否触底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增速也可能尚未触及底部。可能尚未触及底部。1 本季报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而按贸易方式、产品和地区等分类的子项贸易数据则来自 CEIC 数据库。事实上,CEIC 数据库中的外贸数据也来自中国海关,但由于海关事后对已公布的贸易总额数据进行了修正,而 CEIC 并没有完全同步调整,导致二者略有不同;对于按贸易方式、产品和地区等分类的子项贸易数据,海关未披露修正后的数值,因此海关统计月报数据和 CEIC 数据库一致。总体上,两个数据来源中外贸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主要结论影响不大。2 除非特别注明,下文贸易数据单位为美元,增速为同比增速。按人民币和美元计价增速的差异来自于汇率变化。3 自 2022 年 1 月起,CEEM-PMI 指数中增加东盟 PMI,各经济体按照 2021 年贸易权重加权。为保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各国PMI 数据均来自 CEIC 数据库。67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图表图表 49 预估预估 1 季度全球贸易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季度全球贸易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 2、3 月出口增速较月出口增速较1月明显好转,其中月明显好转,其中3月 出 口 增 长月 出 口 增 长14.8%,拉动,拉动 1季度季度总体增速回正。总体增速回正。二、二、中国出口增速逐月好转,但结构分化明显中国出口增速逐月好转,但结构分化明显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 年 1 季度,以人民币计,中国出口总额 5.6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以美元计,出口总额 82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0.5%,较上季度增速提高 7.1 个百分点。2、3 月出口增速较 1 月明显好转,其中 3 月出口增长 14.8%,拉动 1 季度总体增速回正。基期效应(包括春节效应)、需求放缓及供给冲击是拖累出口增基期效应(包括春节效应)、需求放缓及供给冲击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2022 年下半年来,美欧经济增长动能放缓,消费结构从商品转向服务,全球货物贸易需求均受影响。1-3月,韩国、越南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同期回落,且出口表现甚至逊于我国。另一方面,防控政策优化后,疫情对我国供给扰动减弱,但供应链、生产及物流完全恢复尚需时日。1季度,对发达经济季度,对发达经济体 出 口 多 呈 现 负体 出 口 多 呈 现 负增,而对新兴经济增,而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回暖。体出口回暖。分地区看,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多呈现负增,而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回暖。1季度,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同比下降 17.0%和 7.2%,其中对美国出口降幅较上季度继续收窄 2.2 个百分点。对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发达地区出口也呈现较强下行压力。而对新兴经济国家出口仍有韧性。1 季度,对韩国、东盟、巴西、印度俄罗斯出口正增长,且增速较上季度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对东盟和俄罗斯出口增速分别较上季度继续提高 7.5和 27.9个百分点,反映新兴市场经济需求当前仍较为旺盛,美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增加。全球出口增速(3个月移动平均)CEEM-PMI(右)364146515661-30-20-10010203040501月20187月1月20197月1月20207月1月20217月1月20227月1月20237月数据来源:WTO、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h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出口回正主要来自出口回正主要来自一般贸易,加工贸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则 呈 现 较 强 拖易 则 呈 现 较 强 拖累。累。从贸易方式看,出口回正主要来自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则呈现较强拖累。1 1 季度,一般贸易增长 4.0%,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2.7%,二者增速分别较上季度回升7.8和4.5个百分点。从贡献率上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对1季度出口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 1882.4%、-2273.6%、491.2%。1 季度,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季度,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继续下降,较疫情前(继续下降,较疫情前(2019 年均值)已降低超过年均值)已降低超过 8 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图表图表 50 中国出口增速的地区和产品分布中国出口增速的地区和产品分布 1季度,机电产品和季度,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转、但仍品出口好转、但仍陷负增长。陷负增长。分产品看,1 季度,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转、但仍陷负增长。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并度过疫情高峰,1 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增速较上季度有所好转,同比增速分别回升至-0.8%和-15.9%。类似地,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其他产品(主要为农产品、矿产品、化学品及金属制品等)出口同比增速均较上季度明显回升2。其中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回暖主要来自 3月。从贡献率上看,1 季度,机电产品、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和其他产品出口对总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337.9%、-326.6%、764.5%。中国出口由外需和中国出口由外需和出 口 市 场 份 额 决出 口 市 场 份 额 决定。定。预估预估 1 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一方面,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滞后一期较上季度微降。3 2023 年 1 至 3 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 指数滞后一期先降后升,平均值为 49.2,较前 3 个月微降 0.1 个 1 2022年 4 季度,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 62.7%、22.3%、15.0%。2 2022 年 4 季度,机电产品、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 58.4%、17.3%、24.2%。3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滞后一期值,与来自 WTO 提供的不含中国的全球进口增速(外需增速)的相关系数为 0.80。-30-20-1001020304050总出口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中国台湾巴西其他 22年4季度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速2023年1季度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0-100102030405060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 Q12023出口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他产品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i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预估预估 1 季度外需增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速稳中略降。百分点。另一方面,新出口订单 PMI 指数环比虽有好转,但同比增速1在高基数下改善不明显。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归荣枯线以上,但3月再度跌至荣枯线附近,且大中小型企业出口订单均有回落,显示当前外需信心不稳。图表图表 51 预估预估 1 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季度外需增速稳中略降 注:全球进口名义增速(不含中国)根据 WTO 数据计算,其中 2023 年 1 月基于已披露数据国家计算,2-3 月为根据全球摩根大通 PMI 指数、新出口订单 PMI 指数、CEEM-PMI 指数得到的估计值。图表图表 52 预计预计 1 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环比回升、同比回落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环比回升、同比回落 注:外需和出口份额均基于主要出口伙伴数据计算。主要出口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巴西、加拿大、沙特和南非。2022年,中国对这些地区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 70%以上。2022年第2 季度以来,俄罗斯和沙特数据亦存在缺失,2023 年 1 季度外需和出口市场份额为估计值。1 由于 PMI 指数的统计口径为环比,因此需要先经过定基指数处理后再计算其同比变化。-40-30-20-100102030405060-100-80-60-40-20020401月20161月20171月20181月20191月20201月20211月20221月20231月2024%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增速(左轴)全球进口名义增速(不含中国)数据来源:WTO、中国海关、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数据来源:WTO、中国海关、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40-30-20-100102030405060394143454749515355571月20161月20171月20181月20191月20201月20211月20221月20231月2024%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滞后一期(左轴)全球进口名义增速(不含中国)数据来源:WTO、Wind、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30-20-10010203040500.00.51.01.52.02.53.03.54.04.55.0Q2Q3Q4Q12019Q2Q3Q4Q12020Q2Q3Q4Q12021Q2Q3Q4Q12022Q2Q3Q4Q12023万亿美元外需:主要出口伙伴进口额(左轴)外需增速(右轴)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0-15-10-505101520253002468101214161820Q2Q3Q4Q12019Q2Q3Q4Q12020Q2Q3Q4Q12021Q2Q3Q4Q12022Q2Q3Q4Q12023%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份额增速(右轴)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70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随着国内疫情政策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并度过疫情高优化并度过疫情高峰,峰,1季度中国出口季度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将有所好市场份额将有所好转,但低于去年同转,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期水平。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并度过疫情高峰,随着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并度过疫情高峰,1 季度中国出口市场份季度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将有所好转,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额将有所好转,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受新冠疫情及其应对政策、地缘政治冲击的影响,中国出口市场份额表现偏离历史规律1国内疫情严重时走低,海外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严重时走高。2022年4季度,国内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随着国内疫情度过高峰,疫情对我,国内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随着国内疫情度过高峰,疫情对我国出口影响逐步减弱,但由于海外供给补位、挤压我国外贸企业订国出口影响逐步减弱,但由于海外供给补位、挤压我国外贸企业订单,加之经济和政治因素下我国产业链转移压力和脱钩风险上升,单,加之经济和政治因素下我国产业链转移压力和脱钩风险上升,我国出口份额难以回归疫情期间的非常态高位,预计将在疫情前和我国出口份额难以回归疫情期间的非常态高位,预计将在疫情前和疫情期间水平寻找新的新稳态。疫情期间水平寻找新的新稳态。1季季度进口增速表现度进口增速表现不 佳 主 要 来 自不 佳 主 要 来 自 1月,月,2月进口增速回月进口增速回正,正,3月录得小幅负月录得小幅负增长,显示开年后增长,显示开年后国 内 需 求 逐 步 恢国 内 需 求 逐 步 恢复、但力度有限。复、但力度有限。1季度中国从部分贸季度中国从部分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改易伙伴进口增速改善。善。三、中国进口增速三、中国进口增速继续继续下降下降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 年 1 季度,以人民币计,中国进口总额 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0.2%;以美元计,进口总额 6171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较上季度增速下降 0.5个百分点。1季度进口增速表现不佳主要来自 1 月,2 月进口增速回正,3 月录得小幅负增长,显示开年后国内需求逐步恢复、但力度有限。分地区看,1 季度中国从部分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改善。除中国香港、巴西、俄罗斯外,中国从多数贸易伙伴进口仍呈现负增长,但从美国、欧盟、印度进口增速较上季度改善,而从日本、韩国、东盟、中国台湾进口增速继续恶化。自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来源地进自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来源地进口维持负增长,预示着我国与全球价值链紧密相关部分出口仍面临口维持负增长,预示着我国与全球价值链紧密相关部分出口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较大下行压力。而自俄罗斯和中国香港进口维持正增长,反映了乌自俄罗斯和中国香港进口维持正增长,反映了乌克兰危机下中俄贸易紧密性提升,以及国内疫情政策调整后内地与克兰危机下中俄贸易紧密性提升,以及国内疫情政策调整后内地与香港贸易快速回暖。香港贸易快速回暖。从贸易方式2看,1 季度,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继续回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继续回落,而其他贸易进口增速有所改善。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击及供落,而其他贸易进口增速有所改善。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击及供应安全考量对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仍呈现较大影应安全考量对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仍呈现较大影 1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季度指标在 2015年 3 至 4 季度上升到 14.8%的高位后进入窄幅波动期。2 2022年 4 季度,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 63.0%、16.5%和 20.5%。71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响。响。从贡献率上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对 1 季度进口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 37.6%、66.5%、-4.1%。图表图表 53 中国进口增速的贸易方式和产品分布中国进口增速的贸易方式和产品分布 注:2016 年 1 月中国海关将天然气纳入进口重点商品表中。因此,2016 年之前,煤-油-天然气产品同比增速为不包含天然气的进口同比变化。图表图表 54 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及服务贸易逆差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及服务贸易逆差 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是拖累技产品是拖累 1 季季度进口增长的最主度进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要原因。分产品1看,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进口增速继续回落,已降至-22%左右,是拖累 1 季度进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机电行业具有机电行业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当前该行业进口低迷主要与全球经济周期下行、明显的顺周期性,当前该行业进口低迷主要与全球经济周期下行、价值链分工活动低迷有关。价值链分工活动低迷有关。煤-油-天然气进口增速大幅回落至 1 2022 年 4 季度,农产品、铁矿-铜矿-铁材-铜材、煤-油-天然气、医药-肥料-塑料-橡胶、纸浆-锯材-纺织纤维纱线及制品、机电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依次为 9.0%、6.7%、19.5%、4.1%、1.8%、37.8%。-20-100102030405060Q4 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总进口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50-30-101030507090110Q4 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纸浆锯材纺织纤维纱线及制品铁矿铜矿铁材铜材医药肥料塑料橡胶煤油天然气机电产品农产品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0010001500200025003000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 Q12023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Q12020Q2 Q3 Q4 Q12021Q2 Q3 Q4 Q12022Q2 Q3 Q4M1-22023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数据来源:CEIC,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72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4.1%。相反,农产品、铁矿-铜矿-铁材-铜材、医药-肥料-塑料-橡胶、纸浆-锯材-纺织纤维纱线及制品进口增速不同程度改善,且除铁矿-铜矿-铁材-铜材外其他产品进口均呈现正增长。价格回落和需求偏价格回落和需求偏弱拖累大宗商品进弱拖累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口增长。价格因素对大宗商品进口的负面作用进一步凸显。1 季度,原油、钢铁、铜、铁矿石价格普遍回落,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9.8%、16.3%、10.6%、9.6%。而除铁矿砂和原油外,其他两类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也呈现负增,反映国内大宗商品消费需求仍然较弱。1 季度,铁矿砂和原油进口数量同比增长 9.7%和 6.7%,钢材、铜材进口量则分别下降 40.4%和 12.6%。货物贸易顺差同比货物贸易顺差同比提升,但服务贸易提升,但服务贸易逆 差 增 速 提 升 更逆 差 增 速 提 升 更快。快。四四、经常账户顺差仍在扩大但增幅放缓经常账户顺差仍在扩大但增幅放缓 1 季度,以人民币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为 14090 亿元,同比增速为43.9%;以美元计,顺差总额为2047亿美元,同比提高33.1%(上季度增速为-7.1%)。货物贸易顺差提高主要来自一般贸易,加工贸易顺差仅小幅回升。服务贸易逆差快速增加。1-2 月,服务贸易逆差为 297 亿美元,同比提高 151.7%,增速较上季度提高 65 个百分点。其中,境外旅行服务逆差为 274亿美元,同比提高 34.4%,较上季度提高 30.9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增幅仍高于服务贸易逆差,但增速显著低于后者,意味着当前经常账户顺差仍在扩大但增幅放缓。1季度,中国经常账季度,中国经常账户占户占 GDP 比重预估比重预估在在 1.3%左右。左右。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3年1-2月,以人民币计,货物和服务贸易贡献的经常账户盈余为 3428亿元。考虑到 2022年初次和二次收入赤字约为贸易盈余的 30%,同时 1 季度名义季度名义 GDP 同比增速预估同比增速预估为为6.0%,预计,预计1季度经常账户占比或在季度经常账户占比或在1.3%左右。左右。与此相比,2022年年 4 季度,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季度,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 GDP 的的 2.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对 GDP增长的贡献为增长的贡献为-1.2个百分点个百分点(按人民币不变价计),较去年同期下降 2.3个百分点。五、外贸展望五、外贸展望 订单指标显示后续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订单指标显示后续出口形势不容乐观。1-2 月出口多来自去年在手订单,而新增订单量较往年锐减。3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新出口订 73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订单指标显示后续订单指标显示后续出 口 形 势 不 容 乐出 口 形 势 不 容 乐观。预计观。预计 2023 年中年中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幅负增长。幅负增长。单指数再度跌至荣枯线附近,大中小型企业出口订单均有回落。外贸订单呈现明显的变短、变小趋势。新增订单中,半年甚至全年订单较少,小批量、滚动式订单增多。这意味 3-6月出口虽有望改善、但力度可能有限,下半年出口前景仍有待观察。预计预计 2023年中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幅负增长。年中国出口或将呈现小幅负增长。世贸组织(WTO)4月预测,2023年全球和亚洲出口量增速分别在年全球和亚洲出口量增速分别在 1.7%和和2.5%左右左右,较 2022年 10月预测有所上调。尽管全球 CPI同比增速仍在高位,但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二者共同作用下全球商品价格指数预计小幅上涨 2%左右。由此全球和亚洲名义出口增速预计在 4%-5%左右。2021-2022 年我国出口份额我国出口份额约为 15.1%,2023 年出口份额大概率回年出口份额大概率回落,回落幅度存在不确定性,中等偏乐观情况下,出口份额将拖累落,回落幅度存在不确定性,中等偏乐观情况下,出口份额将拖累增长增长6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023年出口额增速将在年出口额增速将在-1%到到-2%左右;悲观情况左右;悲观情况下,出口份额回落至下,出口份额回落至 2019 年水平,将拖累增长年水平,将拖累增长 13 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023年出口额增速将在年出口额增速将在-8%到到-9%左右。左右。从原因上看,外需变化是影响我国 2023 年出口走势的主要因素。基期效应对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存在一定支撑作用。需警惕美欧加息至高位后,全球实际需求萎缩,需警惕美欧加息至高位后,全球实际需求萎缩,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带来我国贸易超预期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带来我国贸易超预期下滑。下滑。图表图表 55 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 美国全球摩根大通中国35404550556065701月20187月 1月20197月 1月20207月 1月20217月 1月20227月 1月20237月欧元区日本英国33384348535863681月20187月 1月20197月 1月20207月 1月20217月 1月20227月 1月20237月 74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外外贸贸专题专题 图表图表 56 中国外贸数据概览中国外贸数据概览 1.外贸总体(美元同比/%、亿美元)(美元同比/%、亿美元)2022Q3 2022Q4 2023Q1 2020 2021 2022 出口 10.0-6.9 0.1 3.6 29.9 7.0 进口 0.6-6.7-6.2-1.1 30.1 1.0 出口额 9686 8986 8218 25904 33635 35921 进口额 7012 6673 6171 20567 26868 27144 货物贸易余额 2675 2313 2047 5337 6767 8777 2.地区出口(美元同比/%)(规模/亿美元)2022Q3 2022Q4 2023Q1 2022Q3 2022Q4 2023Q1 出口 10.0-6.9 0.1 5882 6355 3721 美国-2.0-19.2-17.0 1556 1332 1153 欧盟 13.2-12.5-7.2 1517 1325 1260 中国香港-15.6-21-9.8 763 824 621 日本 10.7-1.8-2.7 461 434 408 东盟 29.4 10.4 17.9 1548 1526 1391 俄罗斯 23.3 18.6 46.5 228 239 241 3.贸易方式(美元同比/%)(规模/亿美元)2022Q3 2022Q4 2023Q1 2022Q3 2022Q4 2023Q1 一般贸易出口 15-3.8 4 6159 5646 5353 加工贸易出口 3.5-17.2-12.7 2152 2005 1718 其他贸易出口 0.3-1.5 5 1396 1349 1148 一般贸易进口 2.5-3.2-3.6 4504 4206 4035 加工贸易进口-8.1-19.1-23.2 1184 1101 894 其他贸易进口 2.7-5.7 1.4 1364 1368 1239 数据来源:CEIC 数据库。
Powered by TCPDF(www.tcpdf.org)
2023年4月2022年,世界面临多重危机。旷日持久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COVID-19)、重大自然灾害、内乱和政治动荡以及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影响对食物系统的破坏仍在继续,而与此同时,俄乌战争和通货膨胀加剧了全球粮食和化肥危机。危机数量不断增加,多种危机的叠加影响日益加剧,饥饿人口和流离失所者数量不断攀升,促使人们呼吁重新思考粮食危机应对措施,从而为变革创造了一个真正的机会。现在正是在现有创新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制定更全面、更长期的粮食危机应对办法的适当时机。传统的危机应对措施侧重于人道主义和紧急食物援助,但需要更系统、更可持续的方法来应对更频繁、更复杂且更持久的危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已经可以利用许多工具来帮助他们预测、监测和应对危机,并进行管理,以实现长期的韧性和公平性。确定最具前景的方案,并将其纳入更持久的粮食危机应对措施,可以减少食物系统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了促进这一重要努力,2023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借鉴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多年来在减少饥饿和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妇女赋权(包括在危机期间)的政策和规划方面积累的大量证据。本报告的各专题章节探讨了更好地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区域章节探讨了近年来危机对世界六大区域的影响,以及这些发展动态预示着怎样的新挑战与机遇。食物系统和食物安全的脆弱性早在COVID-19疫情之前,食物系统就一直面临着威胁。十年前,全球发展进程开始陷入停滞,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倒退这是几十年来饥饿和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后的一个显著变化。2014年,全球有5.72亿营养不良人口这一数字为历史最低水平(图1)。但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7.68亿,其主要原因是冲突、COVID-19疫情、与天气有关的灾害以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疫情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大范围的劳动力短缺、粮食损失和运输瓶颈,影响了可供食用的粮食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全球经济开始从COVID-19疫情中复苏,食品、燃料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重新思考粮食危机应对措施摘要和化肥的价格飙升,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国际食品价格又上涨了32%,化肥价格上涨了两倍,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虽然这些价格后来有所下降,但以历史标准来看仍处于高位,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受到国内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困扰。由于这些多重危机的叠加影响,截至2022年,45个国家有多达2.05亿人经历了危机级别的重度食物不安全或更严重的情况,这一数字自2016年以来几乎翻了一番。这一系列因素也导致性别平等的成就倒退了30多年。对食物系统的冲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当这些冲击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重度食物不安全状况急剧恶化时,则被视为粮食危机。过去的经验表明,粮食危机很少是单纯由食物系统冲击引起的。脆弱性的长期根源,包括贫困、气候变化、治理不善、性别和社会不平等、对公共部门机构缺乏信任以及缺乏社会凝聚力,往往会进一步恶化这些危机,并加剧其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和相关自然灾害的威胁尤为突出。气候变化正在迅速加剧,对食物系统、农村生计和生态系统造成更广泛的压力,并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力的平均增长率。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正在对食物系统和人类生命产生毁灭性影响(图2),并可能会增加植物疾病、害虫和人畜共患病的风险。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IMPACT模型预测表明,与没有气候变化的情况相比,若气候变化一直持续下去,到2050年营养不良人口将增加多达7200万。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冲突和流离失所状况。2020年,约四分之三的国内流离失所者因灾害被迫迁移大多与天气事件有关。另外四分之一是因为冲突,例如最近已发布饥荒警告的索马里和也门。在众多地区,冲突和气候变化图120002020年间全世界营养不良发生率和人口数量资料来源: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IFA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FP(世界粮食计划署)及 WHO(世界卫生组织),2022 年世界食物安全和营养状况(罗马:FAO,2022 年)。营养不良人口数量营养不良发生率(百分比)18y65727.8a87689.8%8%6%80800700600500300400百分比百万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2都会导致危机局势,尤其是在叙利亚、阿富汗和南苏丹,这些国家的国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人数很高。2022年,在面临重度食物不安全的2亿多人口中,大多数生活在长期危机局势中,即以长期内乱和冲突、反复出现的天气冲击以及经济衰退或其任意组合为特征的局势。不平等的影响经济脆弱性最近的危机凸显了食物系统冲击对富裕阶层和贫困人口(包括国家及其弱势群体)影响的巨大差异。总体而言,在最近的许多冲击中,中低收入国家的情况更糟,原因是用于实施刺激措施和社会保障措施的预算有限,来自高收入国家的汇款减少,以及食品和农业投入品的进口费用迅速上升。在这些国家中,弱势群体是各种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些群体包括农村小农、城市贫困人口、无土地者、国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可能会因为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阶层等多重其他因素而变得更加脆弱。而其应对策略可能会影响食物和营养安全以及长期福祉。例如,贫困人口通常会转向更便宜、营养价值更低的主食。其他破坏性策略包括出售生产性资产,减少教育和医疗支出尤其是针对女童的教育和医疗支出。另一种应对措施是女孩早婚,这通常会造成持久伤害。移民,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健康影响,并对移民及其收容社区的生计和生产性资源供应构成挑战。然而,这种应对策略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帮助家庭摆脱危机,分散风险,拓展创收活动。图219002022年期间极端天气事件、干旱和洪水的趋势资料来源:数据来自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2023 年 1 月检索。https:/emdat.be/注:极端天气包括剧烈风暴、龙卷风、沙尘暴和极端温度等事件。25020015010050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干旱洪水极端天气事件事件数量3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环境中,食物系统冲击的影响最为严重,而目前有15亿人正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平均而言,在面临长期危机局势的国家中,有30%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这种情况可能会阻止他们适应冲击并从中恢复。被迫移民包括国内流离失所者和移民属于最脆弱群体。截至2022年,预计全球有1.03亿人被迫流离失所,其中大多数难民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且80%的难民面临重度食物不安全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性别与粮食危机由于结构性和规范性障碍限制了妇女的适应能力和有效应对能力,粮食危机对妇女的伤害尤为严重。与男性相比,冲击更严重地减少了女性获得食物和饮食多样性、家庭决策权、资产、医疗保健等服务和人身安全的机会,也加深了她们的时间贫困。这些脆弱性源于妇女获得资源、技术和服务的机会本就有限,也源于妇女获得能够帮助她们从危机应对政策和规划中受益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渠道本就有限。中低收入国家的农村妇女不仅在获得土地、水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源方面面临障碍,而且在获得农业生产和参与食物系统所需的辅助性资源、技术和服务方面也面临障碍。例如,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本会限制妇女获得技术(如现代农业投入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农业咨询服务和金融服务。粮食危机会扩大资源获取方面的性别差距,加重妇女的无偿照料工作负担,并加剧性别暴力。4全新更持久的应对措施在近期的粮食危机中,食物系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一系列有前景的方法已被证明可在实现其他发展目标的同时,促进食物系统的韧性。了解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重新思考前进的道路,并建立起有效的应对新危机的方法。如下方总结,本报告的各专题章节探讨了一些最具前景的政策、规划和工具,以更好地预测粮食危机并提前做好准备,在危机发生时予以应对,并建立更具韧性且更公平的食物系统。为危机做好准备早期预警系统,特别是与预见性行动相结合时,可以促进及时做出人道主义反应,并将援助与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早期预警系统。当重度食物不安全状况突然和显著增加时,早预警早行动系统可提醒政策制定者和国际人道主义机构注意所蕴含的粮食危机迹象,并就何时何地开展人道主义工作提供指导。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决于准确识别和跟踪不同的粮食危机情况;了解它们对不同的人群、部门和地区有何影响;以及解决人们和食物系统所面临的压力。多个系统已经在监测长期食物不安全和重度食物不安全以及全球农业食品市场的趋势,例如农产品和化肥价格的突然变化。这些信息非常有用,但理想情况下,应该对其进行整合和改进,以便更准确地制定应对措施。这将需5要填补监测和分析方面的空白,特别是了解和跟踪不同背景下多重危机的推动因素。还需要更好地整合现有系统,确保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及时收到潜在危机的明确预警信号,并在确定优先事项方面获得指导。此外,还需要确定新的程序,以便能够更快地识别和应对危机,特别是识别饥荒,因为出现饥荒时,及时应对最为重要。人道主义援助和预见性行动。绝大多数人道主义行动都是在危机发生后启动的,提供拯救生命的援助,但成本相对较高。在危机期间,在家庭耗尽储蓄或采取破坏性应对策略之前,以及在产生广泛影响之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至关重要。预见性行动框架通过提前分配资金、职责和物资,帮助在危机发生前做好准备和组织人道主义援助。这些框架,加上创新形式的人道主义援助,有望以较低成本缓解危机和支持长期发展努力。一旦被早期预警系统触发,预见性行动计划就能顺利实施,不会出现长时间延误。预见性行动需要能够说明风险、暴露和脆弱性的监测数据;向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并就如何应对提供建议;以及一个明确的决策支持系统,特别是在政府权力可能薄弱的脆弱环境中。其有效落实还取决于强有力的治理安排,这种安排可以确保适当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和部署。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预见性行动可以通过纳入注重营养的规划、利用地方采购以及支持地方机构和更持久的社会安全网,帮助将危机应对的重点转向长期的韧性和发展。这种方法可以在减轻食物系统冲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只占人道主义援助的一小部分。为促进此类项目的采用,需要更多数据和研究,以了解不同人道主义援助方法和预见性行动项目在保护食物和营养安全方面的有效性,尤其是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环境中。建设有韧性的食物系统增强对粮食危机的应对能力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这需要为弱势家庭建立6社会保障体系,并努力加强农业食品价值链,以确保食物供应并支持众多生计。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提供食物或现金援助的社会安全网项目,既可以在危机发生前增强应对能力,也可以促进危机后的恢复。灵活、能够应对冲击、有明确针对性的社会安全网项目最有效。在危机发生之前,社会安全网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积累资产,增加生产性投资,并使收入来源多样化。在危机期间,社会安全网可以防止对长期健康和生计构成风险的消极应对策略。近年来,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大幅扩大了社会安全网,但COVID-19疫情和最近的食品价格飙升表明,社会安全网在最贫穷国家的覆盖率很低,许多人尤其是城市贫困人口无法得到这些社会安全网的保护。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并能在危机发生时迅速扩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将这些“应对冲击”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早预警早行动系统和人道主义援助相结合,并创建统一的数字化精准导向系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扩大支持规模。此外,将社会保障与性别和气候目标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妇女权能,促进环境可持续性。鉴于扩大社会安全网项目的巨大需求,应探索新的方式来弥补成本,例如与绿色融资计划的整合,以及降低实施成本的方法,包括现金援助和移动支付。农业食品价值链。食物系统的成功运作依赖于农业食品价值链,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价值链在其结构和当地情况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冲击的影响和价值链反应。鉴于这些差异,根据不同的冲击类型、特定背景和价值链,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确定有针对性的危机应对措施,可能会更加有效。当商业环境促进灵活性以及技术和金融创新,政府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有针对性的援助时,农业食品价值链可以在危机期间支持生计和食物安全。COVID-19疫情的经验凸显了灵活性对所有类型的价值链及其参与者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地方,能够在疫情相关的限制措施下进行数字化并开发新的营销机制的食品相关企业都证明,它们比那些未进行数字化和开发新营销机制的企业更加顽强。私营部门参与者可以通过投资于改进和创新工具,如气候智能型农业和新形式的保险,来提高其企业的应对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创造能够7促进价值链创新的监管和商业环境来提供支持,并确保妇女所有的企业能够利用这些创新。政府还可以支持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价值链的多样化。在危机之前和危机期间,政府的监督有助于确保私人贸易的持续进行,并在需要时对其进行引导。支持最弱势群体并增强其权能增强最弱势群体,特别是妇女和被迫移民的应对能力,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减少其影响,加快复苏。因此,食物系统韧性必须包括大力关注改善生计和包容性。增强妇女权能。在危机局势中增强妇女权能尤为重要,因为她们承担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而且她们往往会以耗尽资产或牺牲饮食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增加公平的第一步是提高危机发生前和危机期间收集的按性别分列的数据的质量,包括妇女获得支持性项目的情况。电话调查等创新方法有助于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环境中收集数据。如果决策者掌握更具体的信息,就可以制定出能够更好地支持遭受负面影响的妇女的政策和规划。有效的应对政策和法律保护还需要考虑到妇女在参与食物系统时面临的障碍、家务负担以及遭受性别暴力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因素在危机期间都有可能增加。明确性别目标并跟踪进展情况对于在危机中促进性别平等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有效的注重性别差异的干预措施,包括现金援助、自助团体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和/或技术和职业培训等,可以帮助不同环境中的妇女建立应对冲击和危机的能力。此外,还必须努力增加妇女在其社区中的政治参与度和能动性。必须将妇女的声音纳入和平进程以及制定政策和规划决策的高级别环境中,从而改进危机应对措施,而不是削弱性别平等。这些应对政策可以增强妇女权能并为8其创造机会,同时还有助于应对危机的不利影响。此外,支持妇女获得手机等资源和技术,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危机。被迫移民。冲突、气候危机和经济危机往往导致人们被迫移民,给移民及其原籍社区和收容社区带来挑战和机遇。虽然被迫移民的人们往往面临高风险和食物不安全,但移民可以在改善个人生计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事实证明,被迫移民和难民为其收容社区的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向原籍社区汇款也能带来很多益处。因此,所有人都将受益于促进经济和社会融合的政策,如现金援助、培训项目以及工作和选择居住地的权利。然而,在资源和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被迫移民会给收容社区带来压力,因此需要努力限制来自原籍社区的移民数量,同时增强收容社区的接收能力。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发展组织可以通过创新的数据收集和研究,特别是关于非正常移民和妇女需求方面的数据,更好地解决被迫移民的根本原因。他们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和服务,制定扩大移民优势和降低移民危害的政策,来提升收容社区的接收能力。创新性方法具有巨大潜力,能够促使人道主义行动加速过渡到长期发展,例如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和气候行动目标,共同为和平、安全和可持续性提供支持。此外,还必须关注留守人口,因为他们往往缺乏移民所需的资源或社会网络,也最缺乏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为更好的危机应对措施奠定基础如果没有问责性治理及有效的制度、政策和规划,以及可靠的资金和监督来确保应对措施满足迫切需要并实现长期韧性,就无法提高国际和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9治理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危机推动因素,各层面的有效治理对于制定可持续、快速响应的早期预警、预见性行动和应对政策至关重要。制度和公共部门的激励措施必须支持政府问责制(即对公民需求和偏好的响应),并以公平、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这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确保预见性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社会保障以及对避免和应对冲击和危机至关重要的其他项目的有效部署、沟通和连续性。有效治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混乱,激励私营部门投资,提高应对能力。而且,有效治理可以提升信任,提高社会凝聚力,有助于避免内部冲突和未来危机。有许多大有可为的方法来实现有效治理。例如,通过为政府和市民搭建桥梁的信息通信技术等提升信息透明度以及信息的自由流动,可以让政府更加负责。改善政府官员和一线服务人员的激励环境,可以确保他们因向公民提供重要服务而获得聘用和晋升机会。教育和培训有助于保证将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声音纳入危机应对措施。国际和地方参与者均可使用研究工具来跟踪社会、经济和环境风险,并监测和评估危机应对政策。融资机制过去几年的发展导致各国政府对危机应对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2023年,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呼吁为人道主义援助和社会保障提供520亿美元的资金,这一数字自2012年来增加了461%。但2022年获得的资金仅为240亿美元。此外,各国政府被迫在用于应对多重危机的社会保障项目上花费了创纪录的资金,即使这些项目因为这些冲击而面临中断。建设富有韧性的食物系统的智能投资虽然成本高昂,但较之危机发生后才做出反应更具成本效益,也更有效。据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的财务杠杆估计,到2030年,每年将花费3000至4000亿美元来改革食物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韧性。其中部分投资可用于放宽中10低收入国家小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准入;这将为这些企业提供短期资金缓冲,让他们有机会长期投资于有助于增强韧性的技术和实践。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资金流应该转向更能应对危机的技术、实践和基础设施。在脆弱的环境中,可以扩大和部署基于预测的融资方案,加快应对速度。可通过改变用于农业补贴的6000多亿美元全球支出的用途来增加可用资金。可重新分配一些资金,激励各国采用更具可持续性的气候智能型做法,为实现生产力提高等传统目标和提高韧性等新目标而进行的农业研发提供投资。政策制定者还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推动私人投资转向危机预防和应对措施。通过创造有利环境以及激励有利于生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可以增加私营部门用于增强韧性的资金的金额和质量。对私营部门来说,可从促进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寻找商机,获得丰厚利润。最终,所有这些当前资金流的改变将防止未来在危机应对、经济动荡和生命损失方面付出更大的代价。结论食物系统不仅容易受到日趋复杂的多重冲击,而且与气候和环境服务、贸易和经济、基础设施、治理、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其他基础体系密切相关。这些系统的失误会造成食物系统的危机,反过来,食物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会导致环境退化、冲突、经济动荡以及贫困和不平等。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的灾难应对措施具有预见性、灵活性和包容性的应对措施,可以带来多重效益。构建和改善这些系统的过程应该基于高质量的证据:可靠的数据、最先进的工具以及政策分析和方案。这样的证据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捐助方、国际发展共同体和私营部门在需要时迅速行动。人类系统和自然界中日益增加的危机在未来几年不会减少现在是我们加紧努力制定更持久、更可持续的应对措施的时候了。11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一个没有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世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是CGIAR研究中心之一1201 Eye St,NW,Washington,DC 20005 USA|电话: 1-202-862-5600|传真: 1-202-862-5606|电邮:ifpricgiar.org 2023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本出版物须根据 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4.0版国际许可证(CC BY 4.0)进行使用。2023年报告概要XThe Road to Resilience:Rethinking Responses to Food CrisesJohan Swinnen and Katrina KosecXFood Crisis Risk Monitoring:Early Warning for Early ActionRob Vos,Arif Husain,Friederike Greb,Peter Lderach,andBrendanRiceXCrisis Resilience:Humanitarian Response andAnticipatory ActionSikandra Kurdi and Sandra RuckstuhlXAgrifood Value Chains:Building Resilient FoodSystemsBart Minten,Ben Belton,and Thomas ReardonXSocial Protection:Adaptive Safety Nets for Crisis RecoveryKalle HirvonenXGender:Promoting Equality in Fragile andConflict-Affected SettingsHazel Malapit and Lynn BrownXForced Migration:Fragility,Resilience,andPolicy ResponsesManuel A.Hernandez,Olivier Ecker,PeterLderach,andJean-Franois MaystadtXRegional DevelopmentsAfricaSamuel Benin,Wim Marivoet,Harriet Mawia,andJohnUlimwengu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Kibrom Abay,Xinshen Diao,David Laborde,and Mariam RaoufCentral AsiaKamiljon AkramovSouth AsiaAnjani Kumar and Shahidur RashidEast and Southeast AsiaKevin Chen,Yunyi Zhou,and Rui Mao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Eugenio Daz-Bonilla and Valeria Pieiro本年度报告全文(英语)可在线查阅:gfpr.ifpri.info该出版物基于经同行评审的报告2023 全球粮食政策报告:重新思考粮食危机应对措施,由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出版。图片来源:第 4 页Riccardo Mayer/S,hikrcn/S;第 5 页Bumble Dee/S,Abdul Majeed/European Union;第 6 页Dominic Chavez/World Bank;第 7 页Andre Nery/S;第 8 页ymphotos/S;第 9 页MartinMecnarowski/S;第 10 页fivepointsix/S.
智能世界,触手可及是机器,更是家人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人机协创97%的大企业将采用AI。超级视野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无摩擦沟通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16275G、云、IoT、AI的融合应用正在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它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地到来。华为展望2025年行业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预见触手可及的智能世界,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将从中获得新能力,挖掘新机会,创造无限可能。20252025十大趋势:智能世界,触手可及懂“我”道路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5G,加速而来全球58%的人口将享有5G服务。零搜索全球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共生经济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机器从事三高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数字治理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180ZB。3849510目录执行概要趋势一 是机器,更是家人 趋势二 超级视野趋势三 零搜索 趋势四 懂“我”道路 趋势五 机器从事三高趋势六 人机协创趋势七 无摩擦沟通 趋势八 共生经济趋势九 5G,加速而来趋势十 全球数字治理方法论指标定义执行概要执行概要智能世界触手可及当今,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已在悄然发生,并比你想象中更快地到来。4岁的孩子能向智能助手发出指令;小机器人能够深入检测地下管道,看见人类看不见的视野;复杂的按钮正在简化,你的家电开始与你对话;交通出行由“你看灯”,变成“灯看你”;生活在复杂雨林环境下的蜘蛛猴因为智能设备对声音的收集分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些都是我们当下正在发生的真实案例,它们所探索的方向以及背后的技术,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方向:智能世界正在朝每个普通人,每个大小企业,每个行业走来,并且它是触手可及的。为此,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旨在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数据,勾勒和阐述一个可触碰的智能世界,将如何赋予个人、企业、产业新的能力、新的机会、新的生活方式。我们试图通过10个趋势,一起探寻ICT技术应用的发力点,它们看似发生在今天,但已洞见了智能世界的发展轨迹。1执行概要随着材料科学、感知人工智能以及5G、云等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出现护理机器人、仿生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管家机器人等形态丰富的机器人,涌现在家政、教育、健康服务业,带给人类新的生活方式。GIV预测:到2025年,G8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每个养老院将配备10台护理机器人。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趋势一:是机器,更是家人护理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管家机器人陪伴机器人2执行概要护理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管家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在八国集团成员国,每个养老院将配备十台护理机器人200亿智能家居设备全球14%的家庭拥有智能家用机器人14 200 亿3执行概要以5G、AR/VR、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使能的超级视野,将帮助我们突破空间、表象、时间的局限,赋予人类新的能力。GIV预测:2025年,全球的VR/AR用户数将达3.37亿,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趋势二:超级视野突破距离突破表象突破时间突破模糊4执行概要突破表象突破模糊突破时间眼疾报告5G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全球的VR/AR用户将增长到3.37亿突破距离10%3.37 亿5执行概要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智能世界将简化搜索行为和搜索按钮,带来人类更为便捷的生活体验:从过去的你找信息,到信息主动找到你;未来,不需要通过点击按钮来表达你的需求,桌椅、家电、汽车将与你对话。趋势三:零搜索以我为中心的网络无按钮交互GIV预测:2025年,智能个人终端助理将覆盖全球90%的人口;全球将有4.7亿的智能音箱。故障零搜索6执行概要90%故障零搜索无按钮交互以我为中心的网络全球将有90%的人口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你好,智能世界7执行概要智能交通系统将把行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联接到统一的动态网络中,并能更有效地规划道路资源,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让零拥堵的交通、虚拟应急车道的规划成为可能。趋势四:懂“我”道路零拥堵城市虚拟应急车道GIV预测:2025年,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智慧交通系统需要处理海量的多维数据,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在计算方面带来巨大红利,20%的大型企业将有望从量子计算发展中获益。8执行概要虚拟应急车道智慧城市管理中心Cloud AI5GC-V2X蜂窝车联网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中零拥堵城市20%的大型企业都将有望从量子计算发展中获益20%9执行概要自动化和机器人,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可以从事处理高危险、高重复性和高精度的工作,无需休息,也不会犯错,将极大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如今,智能自动化在建筑业、制造业、医疗健康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趋势五:机器从事三高高危险工作高精度工作高重复工作GIV预测:2025年,每10000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10执行概要高危险工作高重复工作高精度工作180 320 268每10000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1031211执行概要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应用,将大幅度促进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试错型创新的成本得以降低;原创、求真的职业精神得以保障;人类的作品也因机器辅助得以丰富。趋势六:人机协创试错型创新AI启发创作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GIV预测:2025年,97%的大企业将采用AI,人机协创无所不在,创造更多价值。12执行概要试错型创新AI启发创作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20 10万10万原创模仿AIAINobel PrizeNobel Prize97%的大型企业将采用AI全球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达到61亿台97a 亿13执行概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与发展,企业与客户的沟通,跨语种的沟通都将可能变得无摩擦,因为精准的信息到达,人与人之间更容易理解、信任彼此。趋势七:无摩擦沟通GIV预测:2025年,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企业懂客户交流无国界包容性沟通客户懂企业14执行概要包容性沟通企业懂客户客户懂企业交流无国界?处方?全球联接设备将达到1,000亿台公司内部创建的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6%1,000 亿处方处方15执行概要无论身在何处、语言是否相通、文化是否相似,数字技术与智能能力逐渐以平台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各国企业都有机会在开放合作中,共享全球生态资源,共创高价值的智能商业模式,最终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趋势八:共生经济GIV预测:2025年,全球所有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而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技术推动包容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动合作共赢16执行概要技术推动包容性发展技术推动合作共赢相同的成本,更好的结果相同的成本更好的结果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全球100%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企业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017执行概要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需求正在驱动5G的加速商用,将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地到来。趋势九:5G,加速而来GIV预测:2025年,全球将部署650万基站,服务于28亿用户,58%的人口将享有5G服务。大带宽广联接低时延18执行概要广联接大带宽5G低时延全球将拥有28亿5G用户全球将拥有650万个5G基站58%的人口享有5G网络服务58( 亿650 万19执行概要触及智能世界,也遇到了新的阻力和挑战。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如何确保技术应用方向的正确性,如何保护个人、企业的隐私安全,如何避免全球数据财富分配不均的“马太效应”?新的规则、法律对于智能世界将意义重大。趋势十:全球数字治理GIV预测:2025年,全球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存储数据量高达180 ZB。全球统一标准的数字治理20执行概要标准化的数字治理以保护全球数字资产IOIO OOIOOI OIOOOIIIOO OIII OOOI IOIIIOOOIOIOIOIIIOO IOO III IOOO I OO OIII OOO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数据监管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180 ZB180ZB21执行概要方法论定量预测需要基于各指标历史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GIV2025采用了趋势模型外推和时间序列预测结合的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业务发展规律建立回归模型是首选;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不理想,则考虑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或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市场洞察预测回归分析建模方法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多项式回归华为判断GIV 定量预测&定性判断客户、伙伴调研访谈国际组织预测咨询公司预测业界厂家预测22执行概要GIV2025指标定义维度序号指标定义2025 年预测值数字化1V2X 技术渗透率搭载 V2X 技术的机动车占比V2X 定义:基于 3GPP 定义的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技术标准进行的通信,包括车车协同(V2V)、车路协同(V2I)和人车协同(V2P)等短距离通信以及车辆与应用服务器(V2N)之间的数据交换15%2VR/AR 个人用户数量头戴式 VR/AR 设备个人用户数量3.37 亿3企业 AR/VR 普及率在业务运营中应用 AR/VR 技术的企业占比10%4智能家居数量智能家居包括各类智能软件及智能安全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终端助理、智能摄像头、智能电灯、智能插座、智能锁等200 亿23执行概要维度序号指标定义2025 年预测值联网化5全球联接数量全球联网设备总数1000 亿6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全球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的人口数量62 亿75G 网络覆盖率居住在 5G 网络覆盖地区的全球人口占比58%8全球 5G 网络用户数量全球 5G 网络用户总数28 亿9全球 5G 基站数量全球部署的 5G 基站总数650 万24执行概要维度序号指标定义2025 年预测值智能化10全球年新增数据量全球全年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包括复制的数据180 ZB11企业数据利用率全球企业可用数据中被分析利用的数据量占比86企业云服务采用率采用云服务(包括 IaaS、PaaS、SaaS)的企业占比100企业应用云化率在云端部署的企业应用占比85数字化智能个人助理普及率使用 Cortana、Alexa、Siri 等聊天机器人或语音助手软件的用户在智能手机用户总数中的占比90全球家庭智能家用机器人使用率具有移动能力并搭载先进 AI 技术的家用机器人在全球家庭中的普及率,包括清洁机器人、烹饪机器人、跳舞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14G8 国家平均每个养老院配备的护理机器人数量G8 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平均每个养老院配备的护理机器人数量1017大企业应用 AI 的比率将 AI 技术应用于企业的业务、经营或管理等流程的企业占比97全球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制造业每一万名工人所配工业机器人数量103192025 年获益于量子计算的大企业占比2025 年获益于量子计算的大企业占比20%是机器,更是家人趋势一 是机器,更是家人趋势一护理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管家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是机器,更是家人GIV 预测,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说到机器人,你头脑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是孩子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或是我,机器人或终结者等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中险恶而危险的机器人?无论是怎样的画面,机器人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材料科学、感知人工智能以及5G、云等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到2025年,机器人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无论是家政、教育还是健康服务业,机器人都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高级,造福于人类社会。下面介绍几种影响现在和未来趋势的机器人。28是机器,更是家人护理机器人人口老龄化和医护人员不足是带动护理机器人需求量的两大主要趋势。全球老龄化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1。例如,欧洲有20%的人口在60岁以上1。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老龄化加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适龄工作人口减少,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增加。但医护人员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30年,全球医护人员的缺口将达到900万,其中东南亚和非洲的情况最为严重2。医护人员短缺将导致恶性循环:患者的平均医护人员减少意味着更多人可能在医院感染,病人的再入院率提高。此外,根据预测,未来家庭护工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对护工的需求,将远远高于供给。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多个国家都在加大护理机器人和相关应用的研究与投入。护理机器人在非临床环境下将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可穿戴设备或家居设备内嵌的传感器收集老年人的数据,以便进行预测性分析,预防和应对潜在健康问题。扮演“急救员”的角色,以毫秒级的速度响应心脏病、哮喘等突发性疾病,在“黄金六分钟的治疗时间内”实施救治,提高治疗效果3。自动或在医护人员的远程指导下提供身体检查等医疗服务。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结果,联系紧急服务机构前往患者家中实施救29是机器,更是家人治。据预测,这将降低50%的入院率4。将医疗数据传回诊所和医院,确保医护人员实时了解患者信息。作为自动药物分配器,可以为患者开处方、准确分配和提供粉末、液体或片状药物,确保患者可以在恰当的时间服用正确计量的药物。提供清洁服务,例如,利用紫外线灯和过氧化氢蒸汽在几分钟内对房间进行消毒5。避免患者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前往诊所或医院,浪费日益紧张的医疗资源。30是机器,更是家人仿生机器人谁不想跑得更快、看得更清楚、超越年龄的限制?哪个体力劳动者不希望避免在工作中受伤?人们对仿生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外骨骼机器人:以美国和英国为例,每年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摔倒的老年人分别占30%和50%,由此造成的经济成本十分惊人6。在英国,总经济成本为23亿美元,而在中国和美国,每个老年人摔倒的平均经济成本是3万美元6。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但摔倒可能导致我们的健康每况愈下,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力学、传感器、人工智能和移动计算技术,已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并且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能辅助老年人出行、为其提供保护,还能提高工业场景的安全性,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中风的患者正常行走。刚性外骨骼机器人的胫部和脚部所应用的算法可以根据佩戴者的情况辅助其行走。报告表明:当外骨骼机器人了解了佩戴者的步态后,其能效将提升24%7。义肢:智能化义肢比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具体。机器学习技术将大脑和义肢相连,自动将佩戴者的意图传递给义肢,使其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8。但机器学习并非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为了让义肢能够识别某一指令,佩戴者需要不断重复这一指令。目前的研究聚焦计算机人体骨骼肌仿真模型,以实现大脑和义肢的自然连接。31是机器,更是家人增强装置:视觉增强技术的进步将深受全球13亿视障人士的欢迎。中国研发的Eye See头盔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全方位扫描,可以感知三米以内的障碍物9。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通过识别标志上的文字以及年龄等与人相关的特征进一步为视障人士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智能地图和定位还能实时匹配用户的路线9。随着护理和仿生机器人的发展,它们将帮助解决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脆弱生理机能相关的诸多问题。Gartner预测,到2023年,美国急诊部门的人流量将减少2000万人次,慢性病患者将逐渐使用人工智能虚拟医护服务10。32是机器,更是家人陪伴机器人随着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包括人脸识别)等感知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能够根据日益复杂的决策树,与人类进行多轮、多层次对话,甚至通过语音语调的细微变化实时影响对话进程。简而言之,机器人不再是“恐怖谷”理论所描述的僵硬、恐怖形象,而是可以像朋友或知己一样陪人们聊天。人工智能语言学家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人工智能应用和经验呢?教育机器人:对于“数字元人”而言,首次与教育机器人接触的平均年龄在3岁以上,他们使用教育机器人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11。目前,玩具型智能机器人深受儿童喜爱,而这些机器人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到2025年,“爱因斯坦式”的智能导师将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为他们定制独特的学习计划,适配有效的学习方法。除了给试卷评分,人工智能机器人还能评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辅助教师利用分析技术发现各项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之前进行课前练习是否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营养的摄入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治疗机器人:机器正在健康领域帮助人类预测和治疗疾病12。人们正在研究仿生社交机器人,其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脑电图扫描仪和摄像机记录自闭症儿童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儿童的大脑信号。平均每68个孩子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13。此外,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干预可以向自闭症儿童传授社交技能和学术知识,包括如何识别情绪14。据WHO统计,全球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具有同理心并采用决策树算法的情绪智能机器人在协助患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发挥着重33是机器,更是家人要作用15。与人类医生不同,虚拟医生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我们已经让机器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控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16。比如一些新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流来监控用户心理健康,一旦发现用户有不良情绪,便会向其自定义的家人或朋友发送通知17。社交机器人:多项调查显示,除抑郁以外,孤独也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有孤独情绪的人增加了两倍。14%的英国人表示他们受到孤独情绪的困扰。而在日本,独居老人“孤独死”问题日益严重,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的利基市场“清理”行业18。许多公司都聚焦研发各类仿生陪伴机器人。人工智能在感知和认知方面的技术进步将使能机器人在其他场景的应用,提高决策树的复杂性,更敏锐地捕捉人类的情绪。机器人将成为用户的新家庭成员或伙伴,帮助他们消除孤独感。34是机器,更是家人管家机器人许多人都不喜欢做家务。在许多国家,家政人员都供不应求。在中国,家政人员缺口高达5000万19。而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雇佣家政人员是一种奢望。各类管家机器人的问世可以缓解巨大的市场压力。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只能提供基本的家政服务,如叠衣服、清洁扫除和拾取物品。然而,未来家政机器人可能会提供更复杂的服务,例如帮助家庭排查安全隐患。在火灾、煤气泄漏或入室盗窃等情况发生时,管家机器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发出预警;第一时间采取应对行动,如锁门、关闭供气系统或启动家用喷水灭火系统;使用内置摄像头通过云端将家庭布局图或视频发送给相关应急处理部门;防止紧急情况的误报。2017年,伦敦消防局受理了38,000次火灾误报,每次误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23英镑20。此外,每年有18万人死于烧伤,其中90%发生在家中21。未来,管家机器人能精准判断危险,准时准确地报警,极大地降低火灾误报率和发生率。目前,全球已有2亿个家庭配备了管家机器人22。通过不断了解家庭成员的个人偏好和使用习惯,这些管家机器人将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以及传感器和应用程序传送的指令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一系列居家服务。35是机器,更是家人小结越来越多功能丰富的机器人正为ICT行业创造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蓝海市场,为运营商、开发者、机器人公司、人工智能公司、个人、家庭以及健康和教育等垂直行业带来红利。个人机器人还有助于扩大社会包容性,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心理疾病患者等有可能被边缘化的群体带来便利。机器人还将为儿童提供有趣的启蒙教育,解放用户双手,让他们去做更多比家务活更有价值的事情。未来,机器人将不仅是机器本身,更是你的家人、朋友。GIV预测,到2025年:在八国集团成员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每个养老院将配有10台护理机器人。智能家居设备数目将会上升至200亿。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智能家用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即便在ICT行业,各个公司对机器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是如此。在GIV报告中,我们将机器人定义为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的机器:具有能与世界互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编程,可以执行一系列简单或复杂的操作;半自动或全自动。36是机器,更是家人智能家居设备数目将会上升至200亿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智能家用机器人在八国集团成员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每个养老院将配有10台护理机器人37是机器,更是家人相关引用1 UN.“Ageing”.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un.org/en/sections/issues-depth/ageing/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ursing and midwifery”,on February 23,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ursing-and-midwifery3 Nurse,“Will These Nurse Robots Take Your Job?Dont Freak Out JustYet.”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nurse.org/articles/nurse-robots-friend-or-foe/4 Tsai,Meng-Han et al.“Reducing High-Users Visits to the EmergencyDepartment by a Primary Care Intervention for the Uninsured:A Retrospective Study.”Inquiry:a journal of medical care organization,provision and financing.vol.55.Accessed April 29,20195 Rutala,William A.et al.“Disinfectants used for environmental disinfectionand new room decontamination techn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Volume 41,Issue 5,S36-S416 Chinese Nursing Association Shanxi Branch,“Chinese General PracticeNursing,Year 2010 Vol.8 No.9B”,Accessed April 29,20197Live Science,“Customizable SmartExoskeleton Learns from YourSteps”,on June 23,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Prosthetic Devices Create Natural Motion by PredictingMovement”,on May 23,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Blind Tech,“College Students Invent Smart Helmet for Blind Peopleto see obstacles and read out text”,on September 17,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Yun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Health,“Medicine and Pharmacy ofYunnan:Issue 3”,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OHU,“Gartner:Top Ten Technology Forecast for the Next FewYears”,on October 18,2018,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Direct,“Brain signal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38是机器,更是家人Disorder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a social robot”,on December 15,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Jiang,Fei et 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care:past,present andfuture.”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vol.2,4 230-243.21 Jun.2017,14 Elder,Jennifer Harrison et al.“Clinical impact of early diagnosis ofautism on the prognosis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vol.10 283-292.24 Aug.201715 Leyzberg,Dan&Scassellati,Brian&Spaulding,Samuel&Toneva,Mariya.(2012).“The Physical Presence of a Robot Tutor Increases Cognitive Learning Gain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HO,“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AccessedApril 29,2019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4610/WHO-MSD-MER-2017.2-eng.pdf17 Mind.me APP,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mind.me/18The Washington Post,“Cleaning Up After The Dead”,on January 24,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Sina Finance,“Huge ga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serviceindustries,schools with related major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in recruiting students”,on January 15,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London Fire Brigade,“Fire alarm system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london-fire.gov.uk/safety/the-workplace/automatic-fire-alarms/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urns”,on March 6,2019,Accessed onApril 29,2019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urns22 Numbers,“Alexa,why do you sound English?”,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超级视野趋势二突破表象突破模糊突破时间眼疾报告5G突破距离超级视野趋势二超级视野GIV 预测,到2025年,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你想与宽吻海豚一起游泳吗?想去畅游1778年的北京圆明园吗?在不久的将来,你将能足不出户,探索深邃的海洋和茫茫宇宙,触摸历史,打开你的“超级视野”。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5G网络覆盖率将达到58%。届时,5G、4K 、VR、AR和AI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能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超级视野”,它让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事物,提高各个垂直行业的生产力。“超级视野”能跨越距离、表象和时间,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利益。43 突破距离电力:目前,天然气资源占世界能源资源总量的22%,需求量每年增长1.6%1。天然气一般由陆地管道输送,绵延数千公里,往往要穿越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或恶劣复杂的地形,难免出现管道破损,造成天然气泄漏。在美国,年均管道事故近90次,导致1000万个家庭燃气供应不足2。管道上的一处破裂,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奔波几周甚至上月才能找到,而维修施工缺陷又进一步降低了管道维修的效率。维修施工缺陷是造成燃气管道事故的第三大原因。然而,“超级视野”让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到2025年,搭载着5G传输器和4K摄像头的管道巡检机器人将代替工程师监控和检查管道3。工程师坐在控制室里就能看到管道周围的环境,随意调转视角看清管道损坏的细节原因,进而给出判断,指挥管道机器人进行维修。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数量将达到4200台,市场价值超过4.9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7600万美元3。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道的直径最小为6英寸(150毫米),而污水管道外用混凝土衬砌的隧道直径长达30英尺(9米)4。因此,低压污水处理系统更倾向于在每个连接点使用小型研磨泵4。这样的设计导致人工难以检查细小管道是否存在腐蚀、变形和堵塞。但坚固、防水和防尘的机器人巡检车可以突破人类的极限,监控故障并进行小型检修5。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全自动无绳机器人可以搭载存储器模块,存储视频和图像,传输管道裂缝的高分辨率图像,并检测两个检修孔之间的故障位置和方向,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44超级视野4突破表象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30万的医护人员缺口,到2030年这一缺口将增加到900万6。而5G、VR、AR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全球医疗界带来了“超级视野”,让医疗资源跨越地理和经济差距,让每个人享受到更多、更平等的医疗服务。眼疾诊断:视力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大约有13亿人患有近视力或远视力障碍,轻微远视力障碍患者达1.885亿人,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患者达2.17亿人,另有3600万盲人7。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中的天然晶状体会变得混浊老化,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影响视力。在发病前,人类医生很难注意到人眼逐渐发生的变化。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可能发生的眼疾并得到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诊断50多种疾病,诊断精准度堪比人类医生8。一项测试表明,相比八名医生会诊,这套人工智能软件能在94%的场合给出相同的诊断结果8。为了避免误诊,人工智能机器人采用了一组算法,而非单一算法,因此任何一种算法的错误都会被其他算法推翻。根据诊断概率,该系统会对每个诊断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评分,并予以注解9。46超级视野6突破模糊随着数字成像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扭曲或碎片化的图像能够被转化为清晰的大师级作品。它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呢?人工智能成像技术可以还原被雨水浸湿或沾有污渍的图像、重像素化或低分辨率图像以及被某个元素遮盖的图像10。除了图像,这项技术也可用于还原视频。该技术不仅仅只是先进的图片编辑工具,还能催生可以像人一样分析周边环境的人工智能机器。例如,数字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在路况较差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行驶,极大地提高驾驶安全性。48超级视野突破时间建筑和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保存、欣赏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望。然而,目前我们保护历史文物的技术还不能帮助我们保护人类文明。据国际失踪艺术品记录组织(ALR)统计,全球每年失窃和丢失的文物高达1.2万件11。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因为一场大火酿造了人类的悲剧馆藏2000多万件文物的90%被燃为灰烬12。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失火,损毁严重,其标志性塔尖倒塌。时间也是建筑和艺术的敌人。虽然罗马斗兽场和雅典帕特农神庙依然庄严屹立、耐人回味,但它们俨然已不是建成之初的模样。“超级视野”已经成为挽回人类文明记忆的福音,可以让已经消失的历史古迹重现眼前。阿富汗1500年前建成的巴米扬大佛高53米,但在2001年被炸毁。技术人员利用AR技术和先进的3D激光投影仪(光通量为600,000流明,相当于30台电影放映机)使大佛得以11实景重现13。这项壮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功,而且精准还原了几个世纪以前创造的文化遗产。在欧洲,VR博物馆可以让更多人领略艺术的魅力14。荷兰艺术收藏家乔治克拉默(George Kremer)曾考虑在一家实体博物馆展出他收藏的74幅来自17世纪荷兰和佛兰德大师的画作,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场馆,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每年也只能接待900万到1000万游客。49于是,他利用VR技术创建了一个虚拟博物馆,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通过最低6.99美元的头戴式VR设备,更近距离地“接触”和360度观察这些画作,享受逼真体验的同时还节省了几千美元的现场参观费用15。“超级视野”跨越了时间的障碍,不仅让历史文化回归现代文明的怀抱,还能给旅游、文化和教育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在AI、VR、AR和5G等技术的加持下,智慧旅游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未来十年,VR市场将创造1.3万亿美元的营收16。50超级视野小结5G、AI、机器学习、VR和AR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打开了人们的“超级视野”,使人们的视野跨越时空障碍,突破壁垒,看到前所未见的事物,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已经看到的事物。GIV预测,2025年:全球的VR/AR用户将增长到3.37亿。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10全球的VR/AR用户将增长到3.37亿 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10%VR52超级视野相关引用1 IEA.World Energy Outlook.“Natural ga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iea.org/topics/naturalgas/2 China Gateway to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NACE:National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IMPACT.“Corrosion-a major disruption,2016”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www.ecorr.org/news/app_ca/2016-08-30/108371.html3 SOHU.“In 2025,the global output of robots for inspection ofsubstation equipment will reach 4,200”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WIKIPEDIA.Entry of“Sanitary sewer”.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nitary_sewer5 Knedlov,Jana&Blek,Ondej&Smek,David&Chalupa,Petr.(2017).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inspection robot for the sewage pipes.MATEC Web of Conferences.121.01006.10.1051/matecconf/201712101006.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Workers”.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who.int/whr/2006/06_chap1_en.pdf7 Huawei.“Interi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hitepaper of 5G”.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the benefits of industry digitisation”.AccessedApril 29,2019.h t t p s:/a s s e t s.k p m g/c o n t e n t/d a m/k p m g/u k/p d f/2017/02/vodafonewebaccess.pdf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lindness and vision impairment”.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lindness-and-visual-impairment10The Verge.“DeepMinds AI can detect over 50 eye diseases asaccurately as a doctor”.Accessed April 29,2019.53http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lobal Report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FastCompany.“This AI Turns Unrecognizable Pixelated Photos IntoCrystal-Clear Image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Havocscope.“Art Theft Cases and Crime Statistics”.AccessedApril 29,2019.https:/The Guardian.“Brazil National Museum:as much as 90%ofcollection destroyed in fir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XINHUANET.“Chinese high-tech makes the Bamiyan Buddhastatue in Afghanistan rebirth,2015”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Artnet.“The Newest Home for Rembrandt and the Dutch MastersIs Gorgeous Outer-Space Museum(Thanks to Virtual Reality),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Cloud VR Scenario White Paper”.Accessed April 29,2019.18 VRfocus.“New Study from Intel Finds 5G Networks Will Drive$1.3Trillion In Revenue By 202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零搜索趋势三故障零搜索无按钮交互以我为中心的网络你好,智能世界零搜索趋势三零搜索GIV 预测,到2025年,全球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当你打开搜索网站,想要查找信息的时候,你都遇到过哪些困扰?为了买到想要的产品,你都付出过哪些反反复复的努力?为了找到“知己”和自己的兴趣“圈子”,你要在APP上添加多少兴趣小组?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你是否需要经过复杂的排查程序,才能确保一切妥当?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62亿,因此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帮助企业基于人们的兴趣/喜好和个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人们不再需要花时间寻觅知己和兴趣小组,智能系统将通过零搜索向你推荐社交圈子和社交方式。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将嵌入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中,甚至你什么也不用说,就能了解你所需,创造零搜索的体验。58零搜索故障零搜索以往很多行业的维修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寻找故障设备、故障点,再留出技术上报和安排维修的时间,设备停运等待维修的状况时有出现,不仅效率低下,也会因为业务的中断而造成经济损失。智能设备的状况会自动甚至提前反馈到维修人员手机APP中,并自动推荐维修方案建议。“故障零搜索”正在通过设备自动反馈、预测性维修等方式,提高维修工作流程效率,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MRO(维修、修理和大修)的支出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11%1。Oliver Wyman报告称,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在MRO上花费了774亿美元2,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160亿美元3。预防或更好地为计划外维修做好准备,将减轻对航班正常运营的影响,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改善飞机周转和利用率。两种有效的方法是预测性维护(在发生故障之前识别潜在的故障)和更快的故障排除(识别故障根本原因)。59零搜索维修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试图发挥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的技术优势,打造新的维修工具。比如,机器学习来追踪维修和飞行记录,每几个小时识别循环出现的故障,进行优先级排序并判断走向,由此,提示飞机运维人员和维修工程师当前存在的潜在故障4。目前,对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可达70-80%,而准确性还将随更多次的飞机数据和分析会持续提高5。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我们可以解析维修手册和记录的内容,收集更多关于历史故障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案的数据。挖掘这些数据集将能够推出指导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快速排查最可能引发故障原因的模式。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节省75%的故障排除时间5。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看到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精确的故障、损坏和原因。这种零故障搜索系统将重塑航空公司的MRO体验,降低总体成本,降低事故风险,防止航班延误。此外,由于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填补飞机维修岗位,零搜索使他们从低端维修任务中解放出来,使新手有信心完成任务。过去,城市路灯维修工程师们主要依靠沿路驾驶车辆,定期对沿线路灯逐个排查。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了解问题所在,并安排上报,进行维修。可以说,这是在整个偌大的城市中依靠单薄的人力进行搜索,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还高。维修不及时,还可能造成行车危险。如今,技术人员不再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实地巡逻搜索,智能路灯根据灯泡使用的监测状态,及时甚至提前向技术人员发出维修需求、问题诊断、确切位置,这也是路灯维修的“零搜索”体验,在此帮助下,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维修费用节省50%6。无论是需要专业技能的高端装备维修行业,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维修,物联网和AI融合技术将进一步让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检索、筛选、排查、甄别等一系列故障搜索的行业,实现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双升,进而为企业效益“节流”。60零搜索无按钮交互随着语音技术、人脸和行为识别等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未来不需要通过点击按钮进行搜索和指令的操作,就能表达需求。这将给我们带来更为自然的交互体验。家电、汽车、机器都将与你进行对话,无缝获取你的需求,自动调整运作状态。比如,你不需要下达任何指令,手机已经在清晨告诉你,一周后是你朋友的生日,你需要在网上提前订购他喜欢的围巾7,同时,价格最合适的店铺链接也自动发到你的手机上。又或者,当你在开车过程中“犯困”时,你的汽车就会自动靠边停车,并向你推荐附近咖啡休息区的位置;当你导航到达目的地,踩刹车的同时,地图应用就为你推荐最近的停车场路线;当你回到家的时候,灯光、窗帘、空调、浴缸都因为你的一个开门动作,运转了起来,就像有一个贴心管家在吩咐家务。如今越来越多的“零搜索”正在逐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的孩子在上英语课,AI可以通过自动识别孩子的瞳孔和面部细微反应,来判断她理解知识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老师讲课的内容,实时做成教学报告自动发送到你的手机上,虽然这时候你可能在开会,没有办法陪她一起上课8;晚上你想独自一人坐某处看会儿书,不需要特地找到对应的灯光开关,只需要躺到椅子上把书翻开,或者一个轻轻的手势,这个适合阅读的角落便会亮起来;当你想在睡前泡个澡,临近睡眠时间,你只需要一个手势,或者一声口令,浴缸便会根据当天的气温,将水温自动调节成你习惯的温度。“无按钮交互”释放了人们的双手,让不同的生活需求所想及所得。人们将与身边的家居、汽车等物品,以及阅读、行车、教育等环境,更加自然、自由地融为一体,无按钮交互极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让生活更便捷。61零搜索以我为中心的网络零搜索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能识别一个真正的以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随着AI技术渗入旅行、沟通、订餐等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平台正在试着将更多的用户碎片数据进行整合,在用户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信息的联接。各式各样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交织成一张以“我”为中心的网络,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朋友、明星、艺术家或是想要去的展览、音乐会等,让“知己”、“兴趣圈”和“喜好的生活文化服务”实时、主动地呈现给用户。“以我为中的网络”是用户在各个社交互动平台数据拉通后的“新物种”。虽然目前数据还是比较分散,人们需要分别在不同平台中寻找所需要的服务。但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企业将认识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的价值,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将会从中诞生9,人们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分别搜索不同服务、不同社交圈子,这些信息将会以每个人的体验需求为中心,全面考虑到人的各类偏好、时间安排和其他基本信息,最终提供贴心服务的“零搜索”。62零搜索小结“信息零搜索”需要能承载在海量用户数据的算法,这些算法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持续增加的互联网人口将毋庸置疑提供更多的训练数据,以帮助AI优化推荐。无按钮交互和以我为中心的网络,通过使用复杂的智能技术组合来支撑多样性的用户场景,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数字体验。无处不在的联接意味着持续的数据流动,让人与物、物与物等海量联接设备实现“默认在线”;在智能终端及边缘计算的推动下,智能家居与智能网联车主动感应到用户需求,自动调整运作状态。GIV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90%的人口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互联网用户数将达62亿。63零搜索全球将有90%的人口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互联网用户数将达62亿64零搜索【1】Go-gulf,“How People Spend Their Time Onlin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go-Energy Is A Big And Rapidly Growing Problem For Data Center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Maintenance Cost Task Force,“AIRLINE MAINTENANCE COST EXECUTIVE COMMENTARY”,Nov.2018【4】Oliver Wyman,“GLOBAL FLEET&MRO MARKET FORECAST COMMENTARY 20182028”,2018【5】Oliver Wyman,“GLOBAL FLEET&MRO MARKET FORECAST COMMENTARY 20192029”,2019【6】ArtsTechnia,“More than an auto-pilot,AI charts its course in aviatio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Canaday,“Nothing Artificial About How AI Is Transforming MRO”,Aug 30,2018【8】TVILIGHT.Benefits of SkyLit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Intelligence in Mobile Applicatio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code-Qi,“5G As A User-Centric Network”.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www.5gsummit.org/docs/slides/Xiao-Feng-Qi-5GSummit-Princeton-05262015.pdf【11】ZDnet,“By 2025,nearly 30 percent of data generated will be real-time,IDC say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懂“我”道路趋势四虚拟应急车道智慧城市管理中心Cloud AI5G零拥堵城市懂“我”道路趋势四懂“我”道路GIV 预测,到2025年,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虚拟类游戏的头号玩家们,是否知道十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全球知名游戏模拟城市中,最受热捧的攻略是什么吗?很多人可能会说,应该是如何让城市天际线设计得既有未来感又很炫酷吧。事实上答案很简单,玩家搜寻最多的攻略是 如何让新建的每个十字路口不拥堵。的确,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现实世界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师们。道路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血管”,每一个路口的通畅程度都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着整座城市的运营效率、市民的生活成本以及宜居指数。那么,什么样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健康”的?对于生活在特大城市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指标包括:即使在高峰时段也不会出现交通拥堵;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快或更实惠的出行方式;道路不会因事故造成拥堵,针对应急车辆作出特殊安排,以便它们能够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清除路障并挽救生命。69懂“我”道路随着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城市交通网络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交通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城市也变得更加宜居。但要实现理想的交通状况,必须确保每条道路的畅通。因此,我们需要定制化道路,以实时满足居民需求。智能云中心、边缘计算以及无处不在的联接相结合,可以实时传输和分析人、车和城市道路产生的海量数据。复杂道路系统产生的数据经过智能分析中心的计算,可以立刻用于路线优化、信号灯调控和车辆安排。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智慧交通系统需要处理海量的多维数据,涉及的计算场景高度复杂,这将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在计算方面带来巨大红利,20%的大型企业将有望从量子计算的发展中获益。70懂“我”道路零拥堵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堵车发生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重。全球每人每天平均至少因堵车浪费15分钟。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是全球最拥堵的城市。2018年,平均每位波哥大司机因拥堵损失272小时(超过11天!)1。拥堵还会给城市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北京居民因拥堵造成的损失为30元/半小时2,而交通堵塞让美国司机每年损失千余美元3。除浪费时间和金钱外,拥堵还是大量城市噪音、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快速、便捷的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核心需求之一。他们希望能够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地到达目的地。为满足这一需求,基于AI算法的动态交通规划可以优化道路资源,而每个路口的智能信号灯可以为市民出行提供“一路绿灯”的畅通路线。除此之外,其他解决拥堵的突破口包括全局预测道路交通状况,以71懂“我”道路及针对特殊人群密集事件或大型活动提前规划线路,对城市交通进行动态、实时管理。智慧路灯:目前,单个路口的平均绿信比(一个交通灯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仅为0.224,因此亟需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策略,实现实时调整。深圳交警在早晚高峰经常拥堵的9个路口部署人工智能系统,使得平均车速提升了15%,平均节省司机约10分钟的时间5。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在因拥堵而饱受诟病的洛杉矶,通过给全市469平方英里内的4500个交通信号灯联网并实现同步控制,平均交通速度提高了16%6。随着智能联网汽车进一步普及,车辆之间、车与信号灯之间将实现互相通信,更多关键路口的信号灯优化速度将进一步大幅提升,驾驶员也将能够实时接收更好的行车线路。智能交通控制:对于临时修路、大型演唱会等特殊事件,如果不能预先规划线路,将形成严重的交通延误。例如,在里约奥运会前夕,因修路造成的交通延迟整体上升了51%7。根据相关报告,如果可以准确预测单一路口未来1小时的道路交通状况,这一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升50%到100%8。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实时分析多来源的数据,监控交通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拥堵9。交警可以据此在事件发生前安排预警,按需做好临时绕行安排。同时,还利用复杂交通协同环境下的智能算法,从城市道路全局出发,即时制定动态车道使用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采取措施。对于那些驶向问题区域的互联车辆,人工智能算法将为其提供交通分流和停车安排等信息。算法还会协助现场交警,优化附近车辆的路线和停车安排。在这类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北京最堵路段的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15.2%,并带动周边道路的平均延误时间减少10%-20。据InfoComm预计,到2021年,智能交通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00亿美元11。通过充分利用5G、车联网、物联网、量子计算及其他智能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帮助繁忙的都市居民缓解生活压力,减少出行支出和时间成本,并大幅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基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绿灯出行”的普及速度将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此外,顺畅的交通还将加快商品和服务流通,加速城市经济发展12。72懂“我”道路虚拟应急车道应急车道对居民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尽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十分严格,救援车辆还是经常被误入应急车道的汽车阻挡。同时,设置专用的应急车道会浪费宝贵的道路资源,因为大多数时候应急车道需要保持畅通,或只能承载少数车辆。城市需要更有效的应急交通机制,以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急车辆能够一路畅行,同时在没有紧急情况时也能保障道路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车道和路线的动态管理将使这一理想场景成为可能。将来,应急响应将由人机协同处理,而不是仅由人工管控。有了5G使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互联汽车,城市将不再需要专门的应急车道。相反,道路资源将按需分配,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的应急车辆一路畅通,以挽救生命并保护安全。73懂“我”道路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通过C-V2X等技术实现互联,车辆之间、车与交通信号灯,以及车与城市交通控制中心将可以相互通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中央系统将利用实时数据,立即为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生成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向所有相关车辆发出指令,以便让出一条临时应急车道。奥迪中国已经完成中国首例实际高速公路场景的人车路协同(V2X)测试,在前方紧急制动预警、前方事故预警、异常闯入物预警、自动变道、自动减速、自动紧急停车等高速公路场景中,奥迪L4级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根据车道实时状态,进行智能化车道变更。未来,L4级自动驾驶将得到普及,届时人工智能算法将分析全局道路状况,自动安排绕行、变道路线13,车辆之间会相互自动配合完成变道、合流、分流等交通疏导任务。据全球权威分析机构IHS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14,在减少交通事故的同时,还能降低约10%的油耗和20%的空气污染物15。74懂“我”道路小结零拥堵的交通管理系统和虚拟应急车道是“可定制化道路”概念的核心。它们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和安全城市解决方案的关键基础技术。这些系统将把行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连接到统一的动态网络中。通过动态规划,智能交通系统将能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资源,并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除了挽救生命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节省公共预算,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民和私营部门的时间成本,并能够减少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要实现以上愿景,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时空数据进行高维分析,而当前的计算架构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加大研发力度,以加快开发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GIV预测,到2025年:C-V2X蜂窝车联网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中。20%的大型企业都将有望从量子计算发展中获益。75懂“我”道路20%的大型企业都将有望从量子计算发展中获益。C-V2X蜂窝车联网将嵌入到全球15%的车辆中。76懂“我”道路1 Inrix 2018 Report of the Miles Global Traffic Scorecard.Accessed April29,2019.http:/Congestion Charge Policy Poll Analysis Report-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Accessed April 29,2019.3 Xinhuanet.Traffic Jams Cause One American Drivers to Lose MoreThan A Thousand Dollars a year”.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4 CSDN.“Zhejiang traffic forecast traffic jam with big data”.AccessedApril 29,2019.https:/SOHU.“BBS:what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have been created by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ZDnet.“Los Angeles synchronizes all traffic lights”.Accessed April29,2019.https:/BusinessInsider.“Traffic is emerging as another problem in Rio,andsome Olympics organizers reportedly regret giving the city the games”.Accessed April 29,2019.相关引用77懂“我”道路https:/LU.“Safe and Efficient Intersection Control of Connected andAutonomous Intersection Traffic”.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arxiv.org/pdf/1801.09361.pdf9 SOHU.“Huawei:Junhong He explained about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solution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HQPS.“BAT and Huawei compete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ield”.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EC.“The smart transportation market is expected to reach 220.76billion us dollars in 2021”.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eet,Matthias.(2011).Does Traffic Congestion Slow the Economy?.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6.391-404.10.1177/0885412211409754.13 ChinaZ.“Audi and huawei completed the first collaborative test ofthe actual highway scene in China”.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Meng,Jiang,&Yang.“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global autonomousdriving”.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5 Xiaomuchong.“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tailed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intelligent vehicles 2025”.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机器从事三高趋势五机器从事三高趋势五高危险工作高重复工作高精度工作180 320 26812机器从事三高GIV 预测,到2025年,每10000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机器人将会在工作场所多个岗位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高危险、高重复和高精度工作场景中。当前,全球每年平均有278万人在工作中丧生,其中387,500人(13.7%)是由于事故导致1。非致命事故的数量更高,每年高达3.74亿起1。使用机器人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让其聚焦在更有创造性、更增值的工作上,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82机器从事三高高危险工作紧急救援往往是危险和不可预测的,特别是在灾后的危险和不稳定的环境。一种新型、轻巧、灵活的机器人可以在救援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和狭小空间内操作,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执行救援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核泄漏: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三座反应堆瘫痪。装有4组履带式轮子和6个电动马达的Quince机器人在受灾区域穿行2。这款机器人配有的红外感应器同时也是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监测福岛幸存者的呼吸和体温。Quince机器人非常灵活,能够在不扰乱易挥发放射性燃料棒的情况下,搜寻受灾地区的每座大楼,进行辐射和温度测试。Quince配有远程控制钳子,可以探测福岛核反应堆底部疑似含有熔化核燃料的83机器从事三高碎片,协助规划清理工作。目前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需要花费40年和757亿美元才能拆除和清理设施3。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用于特定场景的新一代机器人不断涌现。Scorpion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可以卷起配备相机的手臂,来提供更宽的视角。这款机器人于2016年投入使用,用来从反应堆内部传递图像4。虽然Scorpion传递了有价值的数据,但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却以失败告终。然而,这次实践为如何设计强大、专用的机器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其迭代版本Sunfish能够成功地传递熔化反应堆的图像。机器人在应对灾难中势必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工程师将继续开发更多新形式的机器人来执行特定任务。消防:为了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全球每年有2500名消防人员因公殉职或负伤5。消防机器人在火灾、爆炸、燃气泄漏等事故救援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消防机器人能替代人类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隧道等各类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反馈。2018年,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部新型消防机器人,它们可以通过水的喷射推力,直接将水喷射至火场内灌救6。这款机器人还配备了光学镜头及红外线镜头,更好地帮助消防员了解火场中的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越南和老挝等国家每一万人才有一名消防员,机器人能有效缓解消防人员缺口7。84机器从事三高海洋灾难:海上救援同样棘手。一个名叫“Little RipperLifesaver”的无人机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发现遇险的游泳者以及诸如鲨鱼等威胁8。在一次训练任务中,无人机发现一名遇险的游泳者,并向操作员发出预警。仅用了70秒,无人机操作员就飞到了该游泳者身边,成功扔下背心营救9。以肉身拯救肉身的落后救援方式已无法确保成功开展搜寻和救援。随着更多机器人在危险环境下的使用,未来将会开发出更经济、更高效的机器人模型,就像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不断优化的机器人一样。机器人不仅仅从事简单的勘测侦察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像人类消防员一样给受困者提供食物补给,监测人体呼吸,进行环境监测等一系列复杂的作业。同样,机器人将在焊接、地下工作、水下勘探、管道清洁等高危险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85机器从事三高高重复工作机器人不会感到疲倦或无聊,相比人类更适合从事高重复性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高准确性,还因为他们不容易受伤。据估计,约50%的工伤是由反复性劳损造成的10。以下是一些高重复性、AI和机器人可以胜任的工作。警务:目前的计算机性能已超过人类,在各种光线、角度、遮挡、表情、年龄、模糊程度的情况下,都可以精准地比对并识别人脸。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警察不再依靠肉眼,在海量资料图片中寻找犯罪嫌疑人照片。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达到每秒比对10亿次,对犯罪分子的精确筛选率高达99。由此可以看出,机器人和人类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已拉开巨大的差距。这一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哪些直接收益呢?其中一个就是有助于降低失踪人口数量。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如果每年有800万儿童失踪,由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2023年全球失踪人口数86机器从事三高息。建筑工人可从中解脱出来,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除了节省时间外,AI还大幅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效率。金融服务:AI技术最容易落地的行业是金融业。AI可以实现自动化表单上传、错误审核等工作,将交易处理周期缩短80%,并减少50%的失误15。法律行业:AI能成为法官们的助手,协助他们快速、准确处理法律流程16。由于法律文件通常具有共同的结构化特征,包括当事人、应用法条、当庭质证、法庭观点、最后判决等,已经有公司在研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法条和法庭判决,并利用工具更快速、更准确地分析数据,有助于法官从预警报告中查阅并识别关键文档用于尽职调查。AI将减少大量外勤工作和高度用眼工作,让法官聚焦在最重要的文档上。量将会比2018年减少80。随着AI技术的发展,犯罪率也会下降。AI帮助警察通过99%以上的高识别精确度,快速筛选出犯罪分子,锁定其地理位置,追溯和跟踪其行动,实施抓捕。例如,在2018年,一名戴着面部识别眼镜的警察在中国郑州火车站,发现了一名海洛因走私犯13。建筑业:除了在面部识别和专利保护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AI在很多行业从事枯燥繁重且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帮助人类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建筑行业有一项常规的作业:数钢筋,这项工作非常费时。当钢筋运输车辆进入工地后,验收直条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计数的方式,数完一车钢筋要近半小时14。当钢筋进场称重时,AI可以迅速识别钢筋的种类、数量和粗细等信87机器从事三高高精度工作机器人比人类更擅长的第三个领域是高精度工作。语言学:麦肯锡最新一项数据表明,由于能够识别人类看不到的唇部细微变化和口型变化,计算机识别唇语的准确率为95%,这一结果远高于测试准确率仅为52%的唇语专家17。计算机的高唇语识别率不但可以辅助聋哑人士更加顺利地交流,也可以在特定场景下,例如刑事侦查中,为警方的侦破工作提供有益的协助。外科手术:由于人类的大脑有数以万计的神经元,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而机器人能帮助降低这一风险。比如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微创、精准、高效地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8。如今机器人能通过依靠多模态影像融合、精准的光学识别和导航定位技术,让脑手术更加安全,医生更容易掌控,并通过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来提升救治更多病人的机率。88机器从事三高中国的医院已实现使用机器人定位开颅摘除脑囊虫,治愈癫痫19。利用机器人完成定位,可以帮助医生显著提高寻找病灶的效率,减小患者创口直径,进而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我们已处在自动化手术的关键点。2016年,在一系列实验中,智能软组织自主机器(STAR)成功地将两段猪肠缝合在一起,比专业外科医生更精确20。运用先进的三维成像系统和超精准力度感应来实施缝合手术,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别20。据波士顿咨询测算,2016年全球医疗机器人销售额超70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占60%左右的市场21。制造:高精度部件需要人眼无法达到的精确度。工业机器人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其关节中的齿轮箱。也就是说,机器人手臂越大,其精度就越低。随着软件的发展,电子元件变得更小,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机器人的精度。每年,机器人为全球生产力贡献0.8至1.4个百分点,工业维护成本降低25。到2025年,预计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增长175%,市场规模达到338亿美元23。89机器从事三高小结自动化和机器人,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项技术将使我们能够专注于创造性的、知识型任务。智能机器人可以处理高危险、高重复和高精度任务,无需休息,也不会犯错,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安全性。如今,智能自动化在建筑业、制造业、医疗健康等领域中广泛应用。GIV预测,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将与制造业人员一起工作,每万名员工将配有103个机器人。90机器从事三高工业机器人将与制造业人员一起工作,每10000名员工将配有103个机器人。91机器从事三高1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ilo.org/global/topics/safety-and-health-at-work/lang-en/index.htm2 Techweb,“In the face of the earthquake,these high technologies may help,on August 9,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CNET,“For Fukushimas nuclear disaster,robots offer a sliver of hope”,on March 9,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PHYS.ORG,“Scorpion robot mission inside Fukushima reactor aborted”,on February 16,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phys.org/news/2017-02-scorpion-robot-mission-fukushima-reactor.html5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re and Rescue Services,“World Fire Statistics,on April 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ctif.org/sites/default/files/2019-04/CTIF_Report24_ERG.pdf6 Electronic Enthusiast Network Engineer,“Japan developed the DragonFirefighter fire-fighting robot,which can directly enter the fire and save”,on July 31,2018,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China Labour Bulletin,“In China,there is no firefighters trade union and it shows”,on August 19,2015,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clb.org.hk/en/content/china-there-no-firefighters-trade-union-and-it-shows8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Little Ripper Rescue drones next stage in the evolution of lifesaving technology,on January 21,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au/national/nsw/little-ripper-rescue-drones-next-stage-in-the-evolution-of-lifesaving-technology-20180121-h0llvr.html9 SOHU,“What is the best form of human and AI combination?,on March 11,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RSI Therapy,“RSI Statistic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www.rsi-SOHU,“Deep Wake technology face recognition speed reaches 3 billion times per second,2 seconds to compare global faces”,on April 8,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Trackimo,“Importa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Missing Persons”,on July 27,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The New York Times,“Inside Chinas Dystopian Dreams:A.I.,Shame and Lots of Cameras”,on July 8,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Sina Finance,“When Construction meets AI”,on January 15,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McKinsey&Company,“A future that works:Automati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in January 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LexisNexis,“Preparing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Legal Profession”,on January 15,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McKinsey&Company,“A new era of human-machine coexistence in 2017:automation,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on January 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ebsit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Haodf,“Rosa robot assisted intracranial electrode implantation system to make epilepsy localization more effectiv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Science Alert,”This New Surgical Robot Just Outperformed HumanSurgeons”,on May 5,2016,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SOHU,“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iggers four major scene revolutions”,on August 22,2017,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McKinsey&Company,“A future that works:Automati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in January 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99IT,“Loup Ventures:The global industrial robot market is expected to reach$33.8 billion by 2025”,on June 28,2017,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14人机协创趋势六人机协创趋势六试错型创新AI启发创作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20 10万10万原创模仿AIAINobel PrizeNobel Prize97人机协创GIV 预测,到2025年,97%的大企业将采用AI如果你是一名药物研究专家,你知道未来10年要用自己1060次徒劳试错,才可能发现一种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的新药1,你有勇气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投入该项目吗?还是特别希望有个得力“助手”,大大缩短筛选试验过程,你只要用几天时间就成功“邂逅”目标药物分子。如果你是一名采编记者,当看到你坚守的新闻阵地正在被低劣抄袭、同质化严重的快餐式“花边”搞得乌烟瘴气,你是否希望有个“新闻勇士”站出来,帮你快速把全部没有营养的抄袭内容甄别,并剔除出去,让每一位读者看到真实深刻且具有独到见解的资讯文章?如果你喜欢古典音乐,当你知道用手机就能“补齐”舒伯特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会不会瞬间点燃你的创作欲望?随着超级计算机和云上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些听起来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到2025年,将有97%的企业在服务和运营管理中采用AI。智能融合技术的行业渗透深度,直接决定了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高度。智能机器人和深度学习算法天生就是规律型、重复型等“有限规则游戏”的标准化选手,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帮助人类从消耗大量时间的繁复劳动中脱身,少走弯路,通过充分释放每个人特有的灵感,让未来集约高效的智能社会充满活力。人机协创试错型创新创新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一个科研团队需要反复试错,甚至要将全部成员的青春奉献在一个课题项目上,才可能获得创新成果。如今,基于海量高密度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加之无所不及的智能设备,不仅能大幅节省创新试验时间,提高创新成功率,还能让更多人加入创新,实现全社会的“创新量产”。不断试错在制药行业是普遍现象,具有药物特质的分子多达数万亿个,比太阳系中的原子数量还要多。为了找到RIP1蛋白(一种可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的蛋白,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抑制剂,英国葛兰素史克科学家需要先从77亿标记化合物库中找到3类活性最好的骨架2。据德勤报告显示,全球前12位生物制药巨头2018年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2%3。基于云端超级算力的人工智能平台大幅缩短了类药分子化合物成分的分析及筛选过程,一旦确定了有望攻克的靶向,引入云的超级算力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显著减少候选药物所需试验数量与错误量,并将相关研发成本降低60%,将药物的研发时间由原本的三年缩短至一年4。生物技术企业BenchSci的统计结论显示,2018年2月底,全球有16家制药公司以及60多家初创企业,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开发5。与此同时,对于包括药研专家4在内的所有科学家而言,人工智能的深入渗透将帮助他们逃离海量繁冗的反复试验,释放其基于深厚知识积累的洞察力和专业创新力,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全速跑”,尽早回馈社会。9899人机协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已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平台,而对点击率的狂热追求,让新闻资讯APP上的新闻开始以博眼球、标题党等方式出现。一些社交平台的新闻机构将某些吸引人的网络视频画面重新剪辑、拼接、改变视频码率等手段,配上吸引力十足的标题,炮制成“热搜”新闻,并打上原创标签。而机器甚至通过对若干“热词”的集合,快速生成一篇所谓的“原创新闻”,在社交网络上大肆传播。这些都与传统新闻机构对于新闻准确性和写作质量的要求背道而驰,打击了那些真正追新闻真实、原创的新闻工作者的信心,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效应,还可能导致读者因为越来越难获得真正高质量的资讯,而失去深刻思考的习惯和判断能力,最终没有人再关注真正的社会问题。幸运的是,AI技术能够有效识别不明来源的假新闻。杜克大学实验室目前有100多家活跃的事实核查网站。用户可以利用AI来查找“拼凑”或“二次加工”的新闻素材6。AI技术为每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提供保障,鼓舞记者坚持新闻真实性,追求深度报道,思考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让新闻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图表模型是作者思维创新的精华,遗憾的是,针对模型图表的造假和抄袭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忽视并侵害了原创者的创新时间成本。Science和Retraction Wat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因为篡改图表模型被撤回的论文,造成了高达10亿美元的损失7。而这一不正之风正在被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算法纠正,以科技的力量捍卫学术领域最宝贵、也是不可动摇的原创精神。2018年,雪城大学的机器学习团队开发出一套算法,能利用AI识别学术论文中的图像造假8。无论图表模型的图像是被旋转、调整大小、调整对比度或颜色,该团队的AI算法都能成功识别可能的重复或者抄袭情况,这不但可以打击学术剽窃的现象,还为研究者的不断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持保障。人机协创AI启发创作从事音乐、图像、文学创作的创意工作者和制作人,每天花费在基础素材挑选与积累的时间,平均占其创作时间的65%9。而随着智能应用软件在创作领域遍地开花,加之人人随身都携带的智能手机,每个普通人随时随地迸发的灵感可以在智能的帮助下,马上形成歌曲、文章、绘画等原创作品10。具有高价值的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大师或专业人士的特权,人人都是创意家,社会在“创新量产”的新鲜氛围中,不断释放发展活力。AI已经成为帮助用户以标准格式撰写电影或电视剧剧本的工具11。由于电视剧和电影剧本有一定的编排格式,一些新入行的作者并不知道如何创作剧本,尽管他们脑子里已经有了有趣的故事。AI算法在云平台运行,可以支持任何水平的用户,将他们的构思用最适合的架构展现。很多普通人的创作,通过智能平台,被专业的影视公司看中,并被购买,拍成了热播的电视和电影。AI不光可以让文学编剧领域产生创新裂变效应,它甚至可以让普通人都有机会完成更高难度的古典大师级创作。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加持下,AI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某一类型作品的共性或某一位作家的特点,智能推荐多个旋律段落,而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根据自己的艺术喜好选取旋律,跨时空“携手”作曲大师,将原本未完成的殿堂级经典创作完整,这也被称为“复古型创新”。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英年早逝,年仅31岁,遗憾的是,他在临终前有一支交响曲始终没有完成,就是著名的第八交响曲。2019年2月,华为在伦敦举行了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全球首发,让这首尘封两百多年的“完整作品”重见天日12。美国电影音乐作曲家Lucas Cantor通过智能手机的AI双神经处理单元,分析了舒伯特创作的90支曲目,以及早期影响舒伯特的作品,在手机端就能根据听到的乐曲完成一系列的旋律截取、改编,并利用AI加以润色,从而完成大量谱写创作,最终得到了“21世纪的第八交响曲”,曲调很明显可以听出舒伯特的个人风格。虽然这个第八交响曲版本不是当年舒伯特交出的答卷,但是AI技术的运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汲取历史的精华、吸收经典的基础之上,释放高质量创新能力,激发“复古型创新”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100人机协创小结101“云 AI”以及其他新技术(IoT、ICP、GIS、Big Data)共同构筑的数字平台和数字能力是每个企业智能升级的基础底座。GIV预测,2025年,全球100%的企业都将选择使用云服务;97%的大型企业将采用AI。无所不及的智能让创新不再有技术门槛,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人,也许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每个人的新奇想法转变为现实;智能手机芯片设计及制程的领先,摄像技术的演进,5G 及折叠机的率先推出,都将推动影响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华为GIV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达到61亿台,基本实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人机协创97%的大型企业将采用AI。全球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达到61亿台,基本实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AI102103人机协创1 MIT Technology Review,“GAN new drug exploration company,affirmed by AI bigwig,sets sights on the blockchain,on May 17,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US-China Drug Source,“How hard is it to find new drugs?onMarch 10,2016”.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Deloitte,“Pharma R&D returns continue to slide”.Accessed April29,2019.https:/NBCnews,“Why Big Pharma and biotech are betting big on AI onMarch 2,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InvestorAlley,“Buy These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ders inPharma”.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China Media Technology,“European and American news factverif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trend,on July 17,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RetractionWatch,“Retraction Watch of February 2019”.Accessed相关引用人机协创April 29,2019.https:/China Youth Daily,“US researchers develop new algorithms tocombat academic fraud,on January 26,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9 Industry data provided by Ogilvy.10 Tencent News,“Amazons new app helps users write scripts,whichcould be made into TV program,on November 21,2015”.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METRO,“Huawei used a smartphone to complete a 197-year-oldunfinished symphony”.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metro.co.uk/2019/02/07/huawei-used-smartphone-complete-197-year-old-unfinished-symphony-8462591/10410人机协创是机器,更是家人人机协创超级视野无摩擦沟通零搜索懂“我”道路机器从事三高共生经济5G,加速而来全球数字治理趋势一趋势六趋势二趋势七趋势三趋势四趋势五趋势八趋势九趋势十全球 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无摩擦沟通趋势七包容性沟通企业懂客户客户懂企业交流无国界?处方?处方处方无摩擦沟通趋势七无摩擦沟通GIV 预测,到2025年,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有一部名为领悟(Understand)的经典科幻小说,后来被拍摄成动作片超体(Lucy),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在故事中,主人公得到了一种可以拓展思维能力的药物。那么,当她发现自己具有超级智慧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立即去探索宇宙的根本真理和现实吗?不,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发明一种沟通方式: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沟通摩擦、信息错位和重复表达的全新语言。她甚至可以通过心灵感应进行交流,只需轻轻一瞥就可以交流思想。我们可以从科幻小说中受到启发。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贴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我们希望AI可以记录并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以往的投保情况,以及索赔问题,从而能够用心倾听和理解客户,并提供完美的个性化保险方案。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健康保险能根据我们的健康状况,提供适当的经济激励,让我们有动力去塑型并保持健康体魄。我们希望健身器材能够根据客户的支出预算和健康需求来设计,将个人的腿部和手臂数据与高质量的设计方案结合起来,从而生产出适合特定用户的健身器材。试想一下,如果为您提供服务的公司就像老朋友一样了解您,这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公司和客户能够以这种舒适的方式进行沟通,那108无摩擦沟通 么公司不就能获得惊人的优势和更多创新机会吗?现在试想一下,如果客户能够真正深入了解他们所选的公司,将会获得哪些好处?首先,客户不会被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所迷惑,相反,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产品的优缺点,并能根据个性化建议达成最优交易。这将有助于防止商家因打价格战而使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大打折扣。此外,在医疗领域,患者将不再担心无法理解药物标签上的医学术语,因为基于AI的比较网站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实时解读药物信息,甚至连老年人也能轻松理解。这种沟通方式可以为客户带来安全感,从而提升客户体验,并帮助公司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留住“长尾”客户,确保业务持续增长。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始逐步实现无边界沟通,使公司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借助智能技术,我们可以用当地语言问路或分享笑话,从而获得更愉快的旅行和社交体验。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和AI手语翻译设备,有听力或语言障碍的人也能参与社交活动、职场讨论和创意协作。这种包容性沟通将给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更大的推动力。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将提高到86%。届时,全球大型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攀升至97%。无摩擦沟通不仅会降低企业与客户间的沟通成本,还会减少整个社会的沟通错位现象,从而提高沟通效率。109无摩擦沟通企业懂客户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了这个怪圈,按自己“以为的”客户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其结果要么是引起用户的不满,要么索性无人问津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正在把握智能技术的新契机,积极孵化“更懂客户”的创新商业模式。随着数据收集范围从浅层的消费行为、社交行为等逐步完善到用户的情绪、个性偏好等深层信息,线上线下、职业、兴趣偏好和社交情绪等不同方面的用户信息,都在让用户画像更加具象化、生动逼真。这为AI算法发现“隐藏”在用户内心的真实需求,提供了多维度、高质量的数据原料。以健身行业为例。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购买最昂贵或最齐全的健身设备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糟糕的是,对那些受了伤的人来110无摩擦沟通说,标准设备可能根本就不适用。如果健身设备供应商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背景信息、健康水平和健身目标,他们就可以推荐更合适的设备,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设备。无论客户是想减肥还是想在伤后恢复体能,使用合适的设备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实现目标1。通过持续跟踪和进度监控,供应商可以与健身顾问合作,就客户未来的锻炼计划提供建议,从而进一步发挥供应商在客户健身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以制造业为例,OEM/ODM厂商可以通过AI实时分析销售数据,更合理地管理库存,减少囤货积压。这些厂商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独立品牌,提升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更“懂得”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生产出让上游品牌企业更加满意的产品,甚至还可能发现上游企业未曾发现的商机,进而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而对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公司而言,他们可以通过AI技术拉通自有、第三方社交平台及电商等多渠道用户数据,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消费模式和心理诉求,从而减少第三方“转述”的营销成本,提升品牌创值持久力。与此同时,更垂直细分、深入挖掘消费者各方面微观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创新型服务平台,也将如雨后春笋般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主体。111无摩擦沟通客户懂企业当客户试图与大型企业沟通时,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的信息没能有效传递。这种沟通所带来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往往会严重损害客户关系。尤其是企业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技术信息可能会让人敬而远之。试想一下,一位母亲刚刚匆忙地将她的小女儿送到医院,而这家医院可能资源不足,医生没有太多时间与家长坐下来慢慢交流,只能给他们一些技术性的指示:“我现在给她开一副针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药”。这位母亲将做何反应?医生所面对的群体不仅身体上患有疾病,而且精神上还因疾病感到焦虑和恐惧。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全球会发生那么多医患纠纷。这些医患纠纷每年会造成医疗运行效率降低6%,高达752无摩擦沟通他们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而不会出现用药混淆的情况4。在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往往不能有效指导患者如何获得最合适的医疗资源。公立医院经常需要排长队,而且医患关系紧张,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无法事先获得医疗资源的相关信息。由于患者无法根据医生的日程安排来提前做最优选择,他们往往不得不在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延误诊断和治疗。如果医疗服务采用高效的大数据系统,那么患者就能够清晰地了解所有可预约的医生和其他可用的医疗资源,并能掌握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信息。这有助于患者减少排队时间和重复检查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的医护工作者称他们曾因为沟通问题而受到肢体或语言攻击2。AI助手可以大大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AI助手可以用非专业术语解释医生开的处方,使患者更容易理解3。这将使患者更加了解他们面临的健康问题、相关风险、治疗计划,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这样,医患沟通可以更顺畅、更平和,患者不会因为复杂的术语而承受额外压力。收到医生提供的处方后,AI工具还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处方内容,确认药物是否适合患者,查看是否有其他替代疗法,并根据当前病情计算出合理的用药剂量4。对于年迈患者或其他需要支持的患者,AI工具可确保113无摩擦沟通疗服务体验。在美国,健康信息交换(HIE)系统为患者提供了数千家医院的全面信息,包括医生姓名、医疗条件、可用的服务,甚至还包括餐饮服务的质量5。利用这些信息,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并且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到202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将接近600亿美元6。患者在全面了解医院、医生和医药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选择,从而享受到全面、暖心且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这将成为精准医疗市场中最大的创新机会蓝海之一;医生少、患者多的资源失衡问题也会在智能化辅助下得到缓解,提高全社会医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让医生与患者无摩擦沟通,减轻患者或家属的焦虑,真正实现医者仁心。无摩擦沟通想象一下这种场景:在一间会议室,来自伦敦、里约热内卢、北京和东京的CEO们坐在桌旁,彼此语言各不相通,却要进行一场重要谈判。因此,现场需要配备各语种的口译员和速记员,这不仅会造成额外的成本,还会让会务安排更加复杂。更糟糕的是,会议中还可能出现传递错误信息和信息表达不清楚的情况。还有,要是与说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或豪萨语的人一起开会,沟通成功的机率能有多大?联合国口译员每人一次最多工作20分钟,然后交给搭档来支持。即使是一支成熟的口译团队,他们平均也只能传达60%的沟通内容7。各欧盟机构需要以二十多种语言输出各种内容。早在十年前,他们在口笔译方面的支出就已接近11.23亿欧元7。这笔内部管理费用约占欧盟全年预算的1%7。欧盟官方网站需要24种语言版本,所有欧盟软件也都必须如此7。仅为了保持各种版本之间的一致性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AI使能的翻译设备可以帮助说不同语言的人有效地进行交流8。人工和AI相结合可以使翻译团队提高服务质量:实现95%的准确率和0%的信息遗漏9。翻译工作的这种根本性转变,将使翻译更高效、更完整、也更准确。有些任务还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AI可以帮助维护网站和电子文档,无需人工输入10。实际上,在一些工作量较大的领域,可以利用AI确保多个不同文档保持一致性。在这方面,AI已经超越了人类。到2025年,消费者将能买到真正的自动翻译设备,并且AI口译还可以在重大国际会议或新闻活动中投入使用。对于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公司和组织而言,由于需要与世界各地说不同语言的人交流,跨越语言障碍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的电商、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都需要具备这种沟通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英语被当作通用语言,人人都能懂一点,但口音和言语习惯的差异仍然可能导致沟通困难。而内置专业领域知识的翻译设备能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设备将打破企业、慈善机构、政府和学术机构面临的沟通障碍,使每个人能规避沟通摩擦,专注于他们的重点工作。交流无国界115无摩擦沟通手语AI设备可以帮助聋哑人更方便地沟通,进一步构建包容性社会。上海约有23万聋哑人,其中12万人使用手语,但整个城市只有大约30名手语翻译11。StorySign是一款可以帮助聋哑儿童阅读的应用程序,该程序采用了图像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等AI技术12。当用户扫描故事书中的页面时,StorySign应用程序会显示卡通手语译员对文字做手语。目前,StorySign可以将文本翻译成10种不同的手语:英语(BSL)、爱尔兰语(ISL)、荷兰语(NGT)、佛兰德语(VGT)、意大利语(LSI)、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LSE和LSC)、法语(LSF)、葡萄牙语(LGP)、瑞士德语(DSGS)和德语(DGS)。将来还会增加其他语种。AI设备和软件可以让那些有语言或听力障碍的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但目前,听力障碍者对辅助设备的满意度在全球范围内仅为10,这表明该领域很大程度上未能满足用户需求,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智能设备的使用也是衡量社会包容性的一大标包容性沟通准。聋哑人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获取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机会,进行创新活动,为经济做出贡献,并从中受益。116无摩擦沟通小结无摩擦沟通使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清晰、更准确地了解客户。更重要的是,无摩擦沟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从而减少沟通错位或误解的情况。AI翻译设备将使沟通和业务跨越国界,让世界各地的公司扩大其全球业务布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吸引每个人参与经济发展,为每个人提供实现其独特价值的机会,并从智能经济中受益。AI是无摩擦沟通的使能技术。AI系统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更全面和多样化的数据集对其进行训练来不断改进。为了捕获、传输和交付大量的数据,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联接网络。GIV预测,到2025年,公司对其内部创建的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6%。全球联接设备将达到1,000亿台。117无摩擦沟通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全球联接设备将达1,000亿台118无摩擦沟通1 Ingram.“How Retailers Use Big Data for Product Customizatio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UK Ministry of Health.“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caring for globalvision”.Accessed April 29,2019.3 PBS.“The Algorithm Will See You Now:How AI is Helping DoctorsDiagnose and Treat Patient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pbs.org/wgbh/nova/article/how-ai-is-helping-doctors-diagnose-and-treat-patients/4 WoltersKluwer.“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harmacy:Are You Ready?.https:/Kierkegaard,P et al.“How could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termeet the needs of care practitioners?.”Applied clinical informatics vol.5,4 861-77.6 The World Precision Medicine(China)Summit 2016.Accessed April相关引用29,2019.7 QQnews.“Which of the 23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European Unionis mostly spoken?Why no Russia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Inverse.“Instant Translation Tech Spreads the Love”.AccessedApril 29,2019.https:/News Industry Report”.Accessed April 29,2019.10 Linklate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Shanghai Observer.“Let the hearing impaired enjoy equality,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Huawei.StorySign.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共生经济趋势八技术推动包容性发展技术推动合作共赢相同的成本更好的结果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共生经济 趋势八共生经济GIV 预测,到2025年,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如果我们将时钟拨到三、四十年前,“经济全球化”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商业标签,众多巨头本着加速扩张业务版图的目标,正式开启了全球合作的大门;让时间回到当下,前沿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让全球合作变成了一场所有国家、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有机会参与的跨地区、跨经济甚至跨“物种”的环球盛宴;无论身在何处,语言是否相通,文化是否相似,数字技术与智能能力逐渐以平台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深度广泛应用,各国企业都有机会在开放合作中,共享全球生态资源,共创高价值的智能商业模式,最终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平台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共生经济”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全球企业之间、企业与伙伴之间合作创造价值的123共生经济共同目标。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不再是具有责任感企业的唯一目标,仅仅以买卖为导向的渠道交易也不再是生态合作的理想模式。如何能够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通过营造共融发展的体系,让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和地区、所有消费者都能平等享受到智能的普惠红利?如何建立一个多边协同的商业合作生态,让所有客户、商业伙伴、产业链合作联盟,无论规模大小,都能共同分享ICT生态发展的新机会?这些已经成为智能社会需要科技企业回答的基本问题。124共生经济技术推动包容性发展虽然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和AI的发展,让大部分较为发达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缘状况各异,迄今为止依然有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因为各种原因,还无法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数字包容的概念试图从联接,到应用,再到技能,为所有企业和个人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技术,真正包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惠及更多群体与企业。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之外,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游牧民族,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在草原的蒙古包里,这使得互联网在蒙古偏远地区变得非常少见。事实上,蒙古85万个家庭中大约只有10万个家庭可以上网1。为解决这一问题,蒙古的一家ICT企业和某科技巨头于2017年推出了“Ger Internet”无线家庭宽带服务,解决蒙古偏远地区人口密度极低的农村无线网络连接问题1。一个名叫K u t a的八岁小男孩率先成为了该项技术的受益者。Kuta从小生活在蒙古包里,没有机会接触互联网等技术,“Ger Internet”的出现让他第一次有机会和自己远在韩国学习的哥哥视频通话。Kuta现在也开始使用网络学习和在线医疗咨询等服务,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蒙古,50,000多户边远家庭开始使用该项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互联网服务1。互联网的接通让农户们有机会收听天气预报和学习最新的125共生经济农业技术,极大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预计到2020年,“Ger Internet”技术将帮助30万户蒙古家庭实现无线宽带的连接,进行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1。技术普惠让科技原本难以覆盖到的民众也能平等地享受科技的便利,提高科技的使用率,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大部分孟加拉国的女性至今都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迅速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成为当务之急。但孟加拉的村庄严重缺乏教育课程资源和电脑等教学设备,与此同时,在农村建立多个培训中心,或是把这些孟加拉妇女带到城市去学习相关知识也难以实现。孟加拉国的信息通信技术部门与某科技公司合作了“数字培训巴士”项目,试图为边远地区的孟加拉国女性提供数字技能培训的机会2。这项为期三年的“数字培训巴士”使用六辆配备现代化培训设施的公共汽车,向孟加拉64个地区的24万名妇女传授关键的互联网使用常识和技巧2。该计划改变孟加拉国女性的生活,很多人已经能够使用互联网和移动银行等生活中常用的手机APP服务,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数字培训巴士”成功地帮助当地女性学习到必要的网络科技知识,让她们有机会和男性一起在科技领域学习,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确保她们在孟加拉国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技术普惠让性别差异不再成为问题,让所有人有机会平等地学习科技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普惠让科技超越了国界,使不同地区和经济状况的人群和家庭都有机会通过远程智慧教育学习知识,也是全球经济生态发展的内核动力,推动智能社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126共生经济技术推动合作共赢科技的进步不再着眼于单一企业或者个人的成功。如何把技术推向全球,让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或创新公司、个人以及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都能享受智能技术带来的红利或助力?这已经成为打造全球共生经济的首要目标。技术普惠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包容相对“弱小”的企业或个人,让他们在智能技术平台的帮助下,与大企业一样平等获得数字能力,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占全球企业90%的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机会3,但是相比行业巨头,他们在技术、资金等诸多方面具有天然的劣势,容易在全球产业链的合作中被忽视,或是抵挡不住激烈竞争,很快就被淘汰了。技术普惠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融合型数字能力和服务,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提升竞争力,与全球众多企业同场竞技。127共生经济态环境,共同拓展全新的产业合作机会,找到生态合作企业的新增长机会。鲜有涉足影视制作及电影工业领域的某科技企业近期就在“首部中国重工业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实现了突破。木星大红斑、风暴云层、沸腾着液氢和液氦的大洋以及上万台行星发动机这些观众大呼过瘾的震撼逼真“硬核”画面,其实背后需要电影特效制作团队进行大量云渲染工作来替代普通渲染。而专注于电影工业的特效公司原本的处理能力远远无法满足影片对于云渲染技术的要求。一部影片一秒钟24帧,普通渲染1帧需要半个小时,这么算下来一部电影的渲染时间需要数万小时4,花费几年的时间,这对于电影工业来讲根本属于天方夜谭。云时代下依靠单打独斗的企业已经难以取得成功,相反的,大数据、物联网、AI与云服务的发展让原本缺乏互动的商业实体产生联接,在多边效应的合作模式中共建共享生态系统的商业繁荣。华为ICT服务生态策略研究报告显示,72.2%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客户、ISV、渠道商等角色分工界限正在逐渐的被打破,更多生态成员以生态系统整体性发展为统一目标,采用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挑战。目前,ICT科技生态的发展模式正在从生态合作进一步演进为生态协同:通过开放的生态主动让利给伙伴,统筹资源,培养人才;鼓励更多企业通过与商业伙伴的协同合作,共建新的行业生128共生经济因此,该公司采用了其合作伙伴某科技公司的云平台服务,依靠海量资源、高存储以及快捷网络环境,让该特效公司不仅可以根据云渲染需求来自由发挥创作,以保证画面真实、流畅、震撼,并且还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渲染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专注于技术能力共享的生态,确实会携手伙伴深耕于创造产业价值,但很难让生态成员在商业上看到新机会,据ICT服务生态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商机共享已经成为未来35年内CXO级别合作伙伴最需要的生态支持;只有真正的商业开放与商机共享,才能为整个生态注入新的增长活力,让每个生态成员在业务增长中看到生态的独有永续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实现共生经济在商业合作领域的飞速发展。129共生经济雨林是大自然的交响乐队,但是由于非法采伐和偷猎,有很多动物因生态破坏而濒临灭绝,自然的交响乐正逐渐消失。哥斯达黎加的奥萨半岛是地球上雨林生态最丰富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一种有益于种子散播的珍贵动物蜘蛛猴,让它的数量保持均衡,不仅攸关整个生态的多样性,也牵动着雨林的生命。在前沿智能技术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Rainforest Connection(RFCx)尝试用智能手机、智能传感器、云上AI等一批前沿技术和设备来保护蜘蛛猴以及其所生存的雨林环境。雨林中的各种“声音”堪称RFCx保护生态物种和雨林环境的“声”命源。RFCx通过搭建内置智能手机和环境传感器的太阳能音频监控守护站(Guardians)5,来充当雨林深处的“耳朵”,它不但可以在高温、高湿度和无固定电源的复杂雨林环境中,清晰地侦测电锯伐木声,更可以辨识卡车和其他“潜在”的生态破坏声音,一经发现非法采伐或狩猎的可疑之声,便会实时通知生态保护“游侠”,指引他们到达事发地点;除此之外,在AI的帮助下,Guardians会将手机及传感设备传来的包括蜘蛛猴在内的珍贵动物的声音数据上传到云端,利用云端AI算法与预先收集好的20万个动物叫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辨别它们是否正面临危险、受伤、或者肚子饿等情况,及时上报给护林员处理。我们只有越了解动物,才越容易保护它们。智能科技在极端自然条件下的成功运用,让人们可以从珍贵动物的“声音”入手,利用云上AI的分析对比能力,更加深入了解它们的周围环境和生存状况,对它们进行实时保护。这样一来,条件恶劣的雨林环境将不再成为人们进行动物及环境保护的棘手地带,智能科技将协助人类在保护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130共生经济地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取得更高效的进展。131共生经济小结基于云平台打造的开放、多样、共赢的生态圈,是技术普惠的核心,也是全球共生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云技术的不但发展和完善,云已经成为未来企业最主要的创新基础和效率提升的手段。华为GIV预计,2025年,全球所有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而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85%。AI开发平台及AI的商业场景落地的行业合作生态,将会为更多行业、企业和开发者带来创新机会。随着行业数据的不断丰富,AI算法和学习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左膀右臂,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等各方面都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GIV预测,到2025年,97%的大公司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132共生经济全球100%的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97%的大公司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133共生经济1 Gary Maidment,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Investing in ICT toeliminate inequality,on September 3,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Technologies Co.,Ltd.“Providing ICT Training to 240,000Women in Bangladesh”.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OECD“Small Businesses,Job Creation and Growth:Facts,Obstacles and Best Practice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oecd.org/cfe/smes/2090740.pdf4 Huawei Cloud,“Wandering Earth set sail.Huawei Cloud teamswith Macrograph to produce Chinese hardcore science fiction movie”.https:/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Save the rainforest throughlistening”.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34共生经济是机器,更是家人人机协创超级视野无摩擦沟通零搜索懂“我”道路机器从事三高共生经济5G,加速而来全球数字治理趋势一趋势六趋势二趋势七趋势三趋势四趋势五趋势八趋势九趋势十全球 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5G,加速而来趋势九广联接大带宽5G低时延5G,加速而来趋势九5G,加速而来GIV 预测,到2025年,全球58%的人口将享有5G服务。5G与速度总是息息相关。截至目前,5G网络部署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而5G网速则更快:当你读完这句话时,你的5G终端设备已经下载了四部高清电影。如今,各大手机厂商摩拳擦掌,将在2019年推出40多款5G智能手机。然而,5G对我们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极速下载。如果说4G开启了人们的互联网生活,那么5G将成为历史转折点,改变人们的内容消费模式,颠覆各行各业和城市现状,并改变我们对“联接”的定义。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2025年,5G网络将覆盖世界人口的58%。“全天候实时在线”将成为人与万物的“默认状态”。智能云1385G,加速而来和云边协同技术将成为全社会运行的基础环境。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开发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应用。与此同时,全球企业的云部署比率将达到100%,云上开发的企业应用占比将达到85%。配备超大可折叠屏的5G终端将给游戏玩家和线上学习达人带来更多自由和便利。5G VR的新组合将让笨重的头戴设备和网络延迟引起的眩晕感成为历史。虚拟现实应用将飞速发展,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GIV预测,到2025年,VR/AR用户数将达到3.37亿人。国际电信联盟总结了5G标准的三大特点:广联接、大带宽和低时延1。5G将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峰值下行速率高达20 Gbps;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时延低至0.5毫秒;每平方公里可联接100万个设备1。这意味着5G将成为一张巨型网络,让一切人和事物都可以互联互通。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企业将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无线工厂将持续演进和发展,无人驾驶将从L0级到L5级演进(L5级代表完全自动驾驶)。与此同时,5G的大带宽优势将推动教育和远程医疗等行业变革。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将逐渐成为现实。广联接、大带宽、低时延的需求正在驱动各行各业加速5G部署。1395G,加速而来5G应用场景体育赛事直播:从前,负责英格兰足总杯直播的摄影师们需要提前到球场连夜做准备工作,包括调整灯光和机位,以及演练等。由于传统摄像机线缆太多,摄影师很难自由移动,导致拍摄视角受到限制,一个球场常常需要八九台摄像机。2018年,5G技术第一次用于现场赛事直播,上述问题得到了改善。在5G大带宽的帮助下,摄影师可远程控制现场灯光和机位。无线摄像机更是增加了摄影师的移动自由度,大大节约了设备支出。在5G的支持下,英国电信体育台参与直播演练的员工数减少了,成本大幅降低2。不仅如此,员工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提高。远程控制功能统一协调所有摄像资源,让摄影师们同时从多个视角拍摄球1405G,加速而来赛,为观众提供极致的画面和更多视角。无线摄像机和无人机也给观众带来实时的浸入式观赏体验。再试想一下:你是一位NBA球星的粉丝。他的主场球赛门票可能高达26,500美元3。如果你想坐在更靠前的位置,近距离看清楚你的偶像,那么门票的价格更是高达数十万美元。5G VR能让全世界的篮球粉丝享受现场“黄金”粉丝般的待遇,让你近距离看到偶像的每一次佯攻、传球甚至面部表情。你还能“坐在”贵宾席,与周围观众以及替补球员进行零距离现场互动 这一切只需要一台价值6.99美元的VR头戴设备,让VR用户可以身临其境观赏每场球赛3。加上5G网络的超低时延特性,用户可以享受到真正实时的观赏体验。5G大带宽服务以及VR和AR技术将给人们带来革命性的全新体验,1415G,加速而来尽情观赏沉浸式的实时高清画面。医疗:想象一下,一场心脏手术正在进行,而医学专家却不在手术室。2019年4月,中国南方某市医院的医生正主刀进行心脏腔镜手术,而在相隔400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4,顾问专家依靠5G传输的实时超高清手术画面对手术进行远程实时指导,指导现场医生进行切开等操作。华为X-Labs实验室研究表明,将5G技术用于无线医疗领域后,极度稀缺的专家资源可共享给任何患者,无论他们是在手术台上还是在病床上,这将帮助弥补全世界430万名医学专家和2,730万名护士人力的缺口5。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只有超高速的传输和超高的可靠性以及超低的时延,才能保证自动驾驶汽车快速响应复杂的路面情况。相对4G1425G,加速而来网络,5G传输速率提升了100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0 Gbps,而5G的时延低至1毫秒,只有4G的五十分之一,可保障车辆控制信号传输的端到端时延低于10毫秒5。这意味着在车速为90km/h的情况下,因时延造成的刹车误差仅为24厘米,这保证车辆即使在遇到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紧急制动来保障驾驶安全5。5G是车联网普及和自动驾驶成熟落地的关键因子,直接刺激V-2X通信高阶应用、车辆编队和远程驾驶的快速成熟和发展,进而为智能交通产业创造积极的发展前景。华为X-Labs预测,到2022年,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到1,450亿美元6;华为GIV 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联接的汽车将达到2亿辆。智慧城市:为打造智慧城市,需要全面整合并连接城市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基础设施、交通、政府、商业开发区和医院等,并将系统数据拉通和进行云上智能分析。随着联接数量以几何倍数增加,高速、可靠、高容量网络将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5G可以连接的终端数量理论值将达到百万级别,至少是4G网络的10倍以上。此外,5G可以保障城市子系统联接的可靠性,如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电网和智慧交通等子系统。5G网络将支撑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5G智能终端及边缘计算设备,实现全天候全面互联。截至2018年11月底,中国有超过5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7。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约合1.48万亿美元)7。未来五年,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8%,2022年达到25万亿元(约合3.7万亿美元)7。1435G,加速而来3G网络全球部署前后经历了10年(2001年2010年),4G网络部署也经历了5年时间(2009年2014年)8,而5G网络部署预计只需要3年时间(2019年2022年)就能覆盖全球亿万用户。在5G第一个版本标准R15冻结后的不到一年内,35个国家就发布了5G频谱。在第一轮5G商业部署中,全球运营商仅用了6个月就部署了10,000多个5G基站,而4G第一轮商业部署仅仅建了200个基站9。支持5G的相关终端设备也蓄势待发,和5G网络几乎同时准备就绪。现在全球有超过40种支持5G的终端设备10。出于对高速网络和全新体验的期待,民众对5G网络普及抱有很高的热情,但是5G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覆盖范围和带宽仍需要一个过程。自动驾驶和工业物联网等产业将在5G设备和无线服务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利用极简、强大和智能的5G网络,各行各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5G部署速度超过4G1445G,加速而来小结5G最大的影响力不止于在技术上的突破,而在于如何让更多行业实现升级,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和分享更智能的生活方式。观看高清视频直播将是大多数人最直观体验5G的方式。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拥有650万个5G基站和28亿5G用户,占全球人口比例的58%。每月用于视频观看的个人数据消耗量将提高到15GB,视频流量占个人数据流量的比例将高达88%。自动驾驶汽车和AR/VR设备,都将因为5G网络的广泛应用而最终步入千家万户。到2025年,15%的汽车将配备基于5G的V2X技术,而个人拥有的AR和VR设备将达到3.37亿部。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刺激全球云服务的发展和云上开发应用的快速成长。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铺开,不仅将带动5G手机快速增长,更会激发智慧生活体验市场大规模发展,其中包括芯片、电池、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家庭设备以及摄影服务。1455G,加速而来全球58%的人口将享有5G服务全球将拥有650万个5G基站和28亿5G用户5G5G1465G,加速而来1 ITU,“5G Basics,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itu.int/dms_pub/itu-t/opb/tut/T-TUT-IMT-2017-1-PDF-E.pdf2 Digital Sport,“BT Sport to broadcast EE Wembley Cup over new5G network,on November 24,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digitalsport.co/bt-sport-to-broadcast-ee-wembley-cup-over-new-5g-network3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Huawei Cloud VR Scenario ApplicationWhite Paper,in February 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4 Sina Technology,“Just now,China completed the first AI 5G heartsurgery”,on April 3,2019,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Huawei x X-lab Wireless Report”6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White Paper:Top Ten ApplicationScenarios in the 5G Era”,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7 Qianzha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Analysis of Chinas SmartCity Industry in 2018,on December 19,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Grudi Associates,“G Whiz”,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Global Times,“Huawei ships 10,000 5G base stations globally”,onNovember 21,2018,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White Paper:Top Ten ApplicationScenarios in the 5G Era”,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全球数字治理趋势十全球数字治理趋势十标准化的数字治理以保护全球数字资产IOIO OOIOOI OIOOOIIIOO OIII OOOI IOIIIOOOIOIOIOIIIOO IOO III IOOO I OO OIII OOO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数据监管全球数字治理GIV 预测,到2025年,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180 ZB除了现金、房产、股票等资产,你是否想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无形的“数据财富”?如今,每个人平均每秒产生的数据达到2MB,相当于一部小型纪录片1。这些新增数据在不断向生活各个角落渗透的同时,也保存在大大小小企业的数据库中。过去,它们的价值并没有被挖掘。但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前沿技术的依托,也变成了促进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底层资源之一。151全球数字治理谁控制数据?个人数据理应归个人所有,可由个人自由支配、自愿换取服务,甚至为自己创收盈利。遗憾的是,数据隐私保护和交易准则方面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大数据爆发和新技术迭代的速度,有关数据的归属、使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并获得相关立法的保护。因此,对数据加以治理、保证用户数据权益不受侵害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确定一个公平的数据交易准则,确保数据所有者和使用者实现利益分配平衡,各取所需。152全球数字治理数字治理数据的精细化是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基础。同样地,进一步深度挖掘更多用户的数据的价值,也是企业产生长尾效应、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行业内排名前200的App占据了整个行业全平台分发总量的55%,这反映了移动用户流量都在向这些App大量倾斜的现状2。现在全球数据财富的“马太效应”也已经显现。这些拥有巨额用户数据的数字帝国,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大型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是整个社会智能服务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开拓的先锋。如果大量用户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在数据决定算法优化程度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分配也会加剧失衡。与此同时,用户也会因为依赖少数几个数字帝国提供的高质量、广泛的智能服务,而减弱对自身数据的话语权。但个人数据归根到底是一种私有财产,每个人都享有个人数据的财产权,而不应只能选择几家服务商。用户在高质量智能服务方面的选择本就不多,而且他们自身数据的使用、流转情况又基本处于“黑匣子”中,没有人告知他们数据流转的规范、隐私数据的保护措施与秩序、数据维权标准等信息,因此用户会产生极大的焦虑与恐惧。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25%的互联网用户有过社交帐号、信用卡账户、社保号码等个人信息被盗的经历3。数据资源被滥用、隐私侵犯的案例屡见不鲜。86%的互联网用户因为恐惧而采取过“消除数字足迹”的自我保护措施3。153全球数字治理因此,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标准来保护个人的数字资产,使用一套公开透明并且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准,来维护数字秩序变得迫在眉睫。欧洲和美国已经有包括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内的30多部数据保护法律。GDPR于2018年5月25日在全欧盟生效,要求欧盟(EU)国家的所有企业必须执行有关用户数据保护的严格新规,保护欧盟公民免受隐私和数据泄露的影响,重塑欧盟的隐私处理和数据保护的方式4。GDPR扩大了用户个人数据的定义,要求企业必须将用户个人的IP地址或cookie数据等信息置于和其他机密数据相同的保护等级5。GDPR的重大变化和额外要求都已经对世界各地的企业,无论在何处经营,产生广泛影响。数据监管机构可以是第三方中立个人,也可以是受法律和社会监督的政府机构。数据保护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the“DPO”)作为企业内部出现的全新职位,将成为确保企业内部隐私合规方面的核心人物,来监督企业对GDPR的遵守情况,并担任相关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联络人6。DPO将依据全球数字产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做出新的监管决策和调整,平衡各方利益,消除用户对自身数据被滥用的恐惧。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将对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利用。随着个人以及机构逐步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数字世界的法律法规正在全球同步演进,它们大多以数据平权为目标,不断更新完善,保护所有人的个人数据权力。数字治理的进步不但给司法部门带来了新课题,也对所有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那些大量产生个人数据的行业和领域,例如大数据概念的发源地 医院、互联网和娱乐等行业,都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用户对数据使用的信任。这对整个行业的数据规范化使用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154全球数字治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个人对于自身数据的使用具有完全的自主决策权。但由于隐私保护的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我们担心自己的数据权益安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保证公平、全程透明的基础上,和值得信任的企业进行数据交易。这样可以让个人数据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可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越来越高质量的智能服务。当然,目前的数据交易过程并不完美。有些公司在新用户注册时,就告知用户并在用户同意之后再使用其相关数据,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但数据之后的流向、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其他用途等全数据流程并不透明。用户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数据被企业如何使用,是否被用于其他并未得到自己许可的领域。更严重的是,由于某些企业对用户数据的保护不够完善,导致用户信息被盗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用户对企业使用自身数据的不信任,从而阻碍良性的数据交易进程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个人数据一定是不可交易的吗?155全球数字治理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Attention merchant是互联网模式下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服务换取用户的关注,并据此获得数据,持续不断地对其加工、深度挖掘,从而创造可持续的财富7。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这的确可以催生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随着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不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用户数据的颗粒度将会更细腻。Attention merchant会为用户在任何地点提供更加“暖心”的个性化服务。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发现在一些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上(该平台一般包含视频、搜索、广告、邮箱、社交、电商等一系列服务),他们只是同意以个人数据换取该平台某一个个性化视频服务,并没有同意自己的数据被使用到其他业务模块。然而,当他们再次上网的时候,发现与前期浏览视频相关的广告出现在了屏幕上。这样“只说其一,隐藏一百”的数据交易“擦边球”,也同样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违反了数据交易公平、全流程透明且需双方达成一致的基本要求。数字业务不同于传统业务,已经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数字治理的标准、隐私保护的监管、数据交易的方式准则等等数字治理工作都需要国际层面的全方位合作,协同定标准并确保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严格遵守。各国政府、监管机构应该行动起来,制定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相关数据交易规范,共同推进全球数据交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帝国类企业应该以身作则,明确各个服务板块的数据交易边界,与消费者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中达成透明、一致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提供数字服务时要尊重各国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断强化行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数据问询意识,并合理平衡个人获取服务的需求与自愿进行数据交易,才能既保护好自身的隐私和权益,又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服务和便利。156全球数字治理157全球数字治理小结无处不在的联接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被重新分析利用,反过来继续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GIV预计,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180ZB,这将是2018年的5.5倍;能否在合规合法的环境下,获得用户的深层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对于数据的智能分析利用和转化能力,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GIV预计,2025年企业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6%。158全球数字治理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180 ZB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9全球数字治理1 David Reinsel、John Gantz and John Rydning,IDC,“Data Age2025,on March 2017”.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Qingmob,“Post-traffic era:The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marketis highly competitive,and user qu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quantity”,on December 28,2016,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Pew Research Center,“Anonymity,Privacy,and SecurityOnline”,on September 5,2013,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www.pewinternet.org/wp-content/uploads/sites/9/media/Files/Reports/2013/PIP_AnonymityOnline_090513.pdf4 AQNIU.com,“The clearest article to date that explains the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on January 22,相关引用2019,Accessed on April 29,2019http:/CNET,“What the GDPR means for Facebook,the EU andyou”,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ICO,“Data protection officers”,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ico.org.uk/for-organisations/guide-to-data-protection/g u i d e-t o-t h e-g e n e r a l-d a t a-p r o t e c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g d p r/accountability-and-governance/data-protection-officers/7 Inside Higher Ed,“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ttention Merchants”,on November 6,2016,Accessed April 29,2019https:/14%的家庭将拥有家用智能机器人。97%的大企业将采用 AI。采用 VR/AR 技术的企业将增长到 10%。企业的数据利用率将达86%。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到全球 15%的车辆。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服务。全球 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基于云技术的应用使用率将达到 85%。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103个机器人共同工作。全球年存储数据量高达 180ZB。全球数字治理?15
全球供应链的再思考高毅资产2023投资报告会卓利伟2023-03-171234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特殊性“逆全球化”与“去中国化”是否成立?供应链安全的四个方面各产业供应链的国际比较规模、效率、成本与迭代速度小结与思考目录21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特殊性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4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5Source: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1.资源国与生产、消费国的严重不匹配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6Source: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1.资源国与生产、消费国的严重不匹配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7Source:CICC,Perseverance Asset.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宏观变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非基督教文化的人口大国历史性完成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与历史上R国的巨大差别。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8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宏观变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非基督教文化的人口大国历史性完成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与历史上R国的巨大差别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9 中国的贸易份额仍有提升空间。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1 资源禀赋分布不均与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逆全球化”的成本非常巨大10Source:CICC,OECD,wind 全球从未如此高度耦合与相互依赖;大部分经济体高杠杆,发达国家高通胀,脱钩的宏观成本(经济的与政治的)无比巨大;有别于历史上的贸易,复杂产品更需要全球化的专业化分工。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2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1在其他要素具足的情况下,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化40年之后,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2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2 劳动人口与城市集群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2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3基础设施与重工业基础。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2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4Source:OECD,CICC基础设施与重化工业基础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3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5中国既是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也是全球第二大需求市场;出口中仍有1/3由国际公司贡献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3 中国供应链的超大规模性与网络效应尚无替代版本16Source:UN comtrade,CICC,PERSEVERANCE Asset中国供应链的周边融合程度更高;一带一路与全球投资持续增长。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4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投资均持续增长17Source:WIND,CICC,Perseverance Asset 外国来华与中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中国仍是全球最好的股权融资市场。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5“两头在外”决定了中国高度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18出口:机电装备与消费品为主;进口:初级产品、矿产与机电为主。2供应链安全的四个方面稀缺资源、重要基础设施、关键工业能力、科技创新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1 资源20大部分矿产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且集中度较高、品味持续下降;在大部分矿产资源上,中国(或大部分国家)高度依赖进口;资源国与生产国绝大部分不重合,必然需要大规模的全球贸易。资源国通常不是生产国资源国通常不是生产国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1 资源21Source:M网站 三个要点:稀缺性;分布不均且集中度较高;长期需求有增长;工业金属的能源属性提高;非有色矿产也值得重视;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类OPEC的可能性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2 重要基础设施22Source:Clarksons,申万宏源 深水港口的地理资源稀缺性;国内很强的基础,海外持续布局 造船等装备行业:LNG与VLCC全球造船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与日本全球造船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与日本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2 重要基础设施23Source:Maritime Economies,Clarksons,WIND,申万宏源国际海运的装备制造:运距越来越长,船越来越大;岸线泊位资源越来越稀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造船是一个造船是一个20年左右长周期的行业年左右长周期的行业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4 中国在绝大部分领域是消产大国。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5装备工业能力:除半导体、大飞机、机器人等领域,中国装备产值均在全球前列。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6Source:根据行业研究整理,Perseverance Asset.中国产业在一些较高壁垒的重要细分领域的全球份额不高,但逐步取得技术突破。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7中国产业在一些较高壁垒的重要细分领域的全球份额不高,但逐步取得技术突破。Source:根据行业研究整理,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8Source:艾瑞,GARTNER,SEMI,沙利文研究院,申万宏源 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视觉、工业软件、医疗大型设备、电子陶瓷、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国产化率明显提高。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3 关键工业能力29Source:CICC经历20年的积累,中国工业能力取得巨大的进步;完成从美、德到日韩,再到中国的产业转移。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4 前沿科学与技术创新30Source:中国政府网,Wind,CICC,Perseverance Asset新型举国体制:大国从来重视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的配合。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2.4 前沿科学与技术创新31 在半导体先进制程、材料与电子化学品、设备等领域,中国大陆仍与美、日、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有巨大差距;面临技术禁运的持续压力;国内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的重大变化。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各产业供应链的国际比较规模、效率、成本与迭代速度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1 中游制造业:重化工业基础与规模优势33Source:化工是一个典型的行业:资源属性,但越下游则对资源价格敏感性越下降,而对一体化能力越敏感;其背后是重化工业基础与工程师红利的作用;除初级产品与高壁垒电子化学品与部分高分子新材料,中国在大部分中游化工品的规模与成本优势显著领先全球;对港口岸线等大物流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环保与安全的要求很高。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1 中游制造业:重化工业基础与规模优势34化工:中国企业在一些重要产品上取得显著优势Source:根据行业研究整理,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1 中游制造业:重化工业基础与规模优势35化工:中国企业在一些重要产品上取得显著优势Source:根据行业研究整理,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2 普通耐用消费品:供应链网络、产品迭代速度与成本优势36家电:从代工到ODM与自主品牌;从设计、产品开发到生产,全球最大产能;消费电子化越来越明显;产品迭代速度要求更高;电商助力发展;产业集群与工程师红利是关键因素。全球产能布局的前提是本土强大的供应链控制能力。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2 普通耐用消费品:供应链网络效应与规模成本优势37Source:相关上市公司招股书;CICC家电:同样是供应链很长的复杂产品,供应链配套与专业化分工是规模、成本优势与迭代速度的关键。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2 普通耐用消费品:供应链网络效应与规模成本优势38Source:上市公司公告;调研信息整理 白电、扫地机*、电动工具行业不同公司与产地盈利与成本结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2 普通耐用消费品:供应链网络效应与规模成本优势39Source:上市公司财报家电:上市公司在效率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家电:上市公司在效率上取得巨大的进步。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3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最后环节的转移40Source:CICC,产业调研.纺织服装:纺织品持续增长,成衣环节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伴随是面辅料出口增速加快;相对短链、人工成本占比高(约30%)。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4 新能源产业:长链、垂直一体化与快速迭代41Source:Wind,光伏相关协会,Perseverance Asset光伏:在材料、装备、硅片、电池等环境全面领先;各国环境全产业链持续技术进步与工艺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花了20年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4 新能源产业:长链、垂直一体化与快速迭代42 光伏产业的成本优势:Source:Wind,光伏相关协会,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4 新能源产业:长链、垂直一体化与快速迭代43 锂电产业各环节中国产能占比:Source:Wind,产业链调研,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4 新能源产业:长链、垂直一体化与快速迭代44 锂电产业各环节中国产能成本优势Source:Wind,产业链调研,Perseverance Asset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5 硬科技制造45Source: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整理,互联网半导体制程:台积电全球产能效率比较;美国产能投资效率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1/4;需要技术与研发人员极高的劳动纪律要求。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1.6 药物创新产业:高级科技人才的研发效率46药物开发是一个从科学发现、科研管理、临床开发到精益生产、销售管理的漫长过程,对过程效率与成功率的要求极高;研发与临床开发的部分外包是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红利。药物开发是一个漫长过程,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6 药物创新产业:高级科技人才的研发效率47Source:公司公开材料,调研整理,Bloomberg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3.6 药物创新产业:高级科技人才的研发效率48小分子药物生产需要上游强大的基础化工与精细化工的基础。4小结与思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4.1 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可能趋势50关于全球,如何从“乱纪元”到“新秩序”: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内部面临长期较多挑战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与重塑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贸易摩擦、技术禁运与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重建与备份,都会转化为发达国家的通胀;各国可能无法承担长期冲突的巨大的经济与政治成本;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非常困难;3.从WTO框架下的高度耦合与相互依赖,到更多的双边、多边或区域协议;4.更多考虑多元、区域化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的备份;大国周边与资源国受益:东南亚、东欧、埃及、墨西哥,非洲,南美;5.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长期的供应链安全可能是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因素;6.重建WTO秩序?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4.1 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可能趋势51关于中国:基础扎实、全面开放合作、努力补短板1.上游资源的缺乏与下游需求的拓展(两头在外)决定了政策的全面开放;2.地理资源、庞大的工程师与产业工人红利、完善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与重化工业基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市场等要素同时成立,受益于超大规模性与供应链的网络效应,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非常可持续;3.中美关系越复杂,对外开放与全面合作的力度将越大;4.1)初级产品、2)劳动力成本或能源成本占比高的产品的相对优势趋向于缩小;5.供应链长期的国际地位相当程度上反过来取决于外交策略,2022年下半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引用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未经高毅资产许可请勿对外展示转发。4.2 对投资的思考521.中国在相当多领域的工业能力的国际比较优势仍在相当长时间仍十分可靠,国际贸易份额仍可能进一步提升;2.对上游资源、重要基础设施(及其相关装备制造业)的长期重要性可能被忽视;3.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去通胀的产品则大概率不会受影响;争夺技术高地的产品发展路径更为曲折,但国产化的长期空间也更大;4.中国在补足前沿技术短板方面是一个长期过程,重视长期目标与中短期效果可能的落差;5.“潜龙在渊”:企业家决策考虑的期限更可能超过大国的政治周期;观察全球大企业长期布局的逻辑。用时间成就价值与信任共同成长
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节选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综述与展望 5虚拟医疗服务 6数字化转型 11可持续性 19联系我们 26尾注 27目录新冠疫情永久改变了全球医疗行业,它不仅加快了新技术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对可持续性和韧性的关注;同时,它还加剧了现有的劳动力挑战和医疗公平性方面的全球差距。全球70%以上的人口都已接种至少一针新冠疫苗,医疗行业现在面临着决定其在2023年及以后发展路径的关键问题。未来一年,医疗机构、医疗行业其他参与者、政府和监管机构必须思考如何:借助疫情期间的虚拟医疗服务经验,增加问诊渠道并提高诊疗质量 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减少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同时改善患者护理服务 减少碳排量,从而帮助减轻影响公众健康的一些环境危害 通过重新划定工作范围、更多地采用远程工作并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支持,缓解医护人员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 未雨绸缪,为可能的大流行病、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更好地准备设施设备、供应链和合作关系新冠疫情尚未退出全球舞台,但公共健康专家愈加认为它正成为一种地方性或长期性流行病,就像流感。这意味着该病毒虽然还存在,但更易于管理和预测。虽然2022年底全球每天都报道几十万例新增感染,甚至还有几百例死亡,但新疫苗已显著降低了新冠病毒的死亡率。2022年期间,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公布任何属于“需关注变种”的新菌株。医疗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应保持警惕并灵活应对新冠病毒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感染高峰和低谷。同时,新冠疫情也教会医护人员如何适应远程办公、虚拟问诊以及医疗用品、人员和服务的短缺。事实上,长期持续的新冠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医疗行业可以借机进行彻底改革,充分利用疫情前就已出现的新兴趋势,例如消费者偏好转变、患者行为变化和科技飞速发展;并持续探索临床创新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其中像远程医疗等在疫情期间已被成功地广泛应用。如果医疗行业抓住这些机遇,定能变革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体验并改变医院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工作方式,同时减少医疗不公现象并加强灵活性。在本期2023展望中,我们将介绍对这一转型至关重要的五大关键领域,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专业人士引领转型。综述与展望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虚拟医疗服务6虚拟医疗服务新冠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医疗模式可持续性的新担忧,尤其是对按服务付费(fee-for-service)体制。就其性质而言,按服务付费意味着等着病人生病,这对医疗支付方可能会比较昂贵,对患者也不利。这场疫情就迅速击垮了这一模式。同时,此次疫情也证实远程互动可以在日常护理以及潜在的下一次健康危机中改善患者医护服务以及降低医疗成本。虚拟医疗服务包括加强医疗协调和患者教育的技术以及远程医疗和居家护理整合数字技术,以应对医疗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医疗公平性、医疗成本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此外,它还能变革全球的医疗服务模式。更重要的是,由于新冠疫情,医疗机构和公众出于必要,对虚拟医疗的兴趣度和接受度也被加速提高,心理健康就是很好的例证。疫情促使许多心理健康治疗转移到虚拟场景中进行,许多患者也更青睐这种方法。在未来,互联互通的体系以及在线数据收集将加强医疗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治疗将变得更加精确,复杂度更低,侵入性更小,成本也更低。对于这一医疗新未来的投资早已开始。根据对医疗行业首席信息官和技术高管的调研,由于医疗机构越发关注医疗结果和价值,2022年虚拟医疗支出预计将增长39%。虽然近年来患者对于虚拟医疗工具的兴趣不断增加,但一些医生仍不确定如何在临床环境中充分使用该技术,还有些医生担心会失去面对面护理和医患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人际连接。但这些都极易解决,虚拟医疗能够传达、定制、加快和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只有在护理过程中保留人为因素,虚拟医疗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患者必须将其视为对护理的补充完善,而非缺乏人际互动的阻碍。实现这种平衡需要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投入。4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虚拟医疗服务7虚拟医疗的潜力虚拟医疗服务不仅仅是实现视频问诊或电话会议预约,它能补充甚至替代面对面服务。其首要目标是拓宽患者和医生对于关键医疗服务的获取渠道、改善临床结果、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加强护理协调、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个护理流程的效率。这些包括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直接互动(直接面向患者的医护)以及技术,例如远程中风治疗、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专家咨询,其中医疗机构之间可共享信息(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的转诊)。5拥抱虚拟医疗的第一步就是使用电子病历(EHR),它能提供更全面的人口群体以及个人健康状况。但是,医疗行业必须在此基础上采用更多的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并推动创新。虚拟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及预防护理,帮助他们预防疾病。除完善服务和保障患者健康之外,虚拟医疗解决方案还能解决医疗行业面临的部分艰巨挑战,包括:医疗公平性:虚拟医疗可以为弱势群体和未享受到基本服务的群体提供更公平的诊断和治疗机会。医疗成本:实施远程监测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或扭转不断增加的医疗成本。环境影响:虚拟场景可以减少对于一次性产品的需求。虚拟医疗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情况,同时提供最佳护理方案。它无需转运患者,因此能减少相关废弃物和污染。劳动力:借助虚拟医疗,医术超群的临床医生和专家可以注重治疗,摆脱行政职责,从而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造福更广大的患者群体。从短期看,虚拟医疗可以解决临床医生职业倦怠。通过远程办公,医生可以居家诊断并治疗许多病例,有效减少工作相关的压力;从长期看,医院可以通过远程的临床和非临床员工提供医护服务。监管:虚拟医疗和新兴技术可以改善监管结果,例如监管机构在新冠疫情期间使用的疫苗监控。同时,医疗设施的数字化以及向电子病历的转变也面临着更严密的审查。在美国,数据存储供应商必须具备特定级别的速度和响应能力。其他一些国家则要求患者数据必须储存在境内。虚拟医疗的优势医疗虚拟化既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性质,又吸引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大型医疗机构一直投资于小型医疗公司,例如,Mayo Clinic以及Kaiser Permanente向居家医疗风投公司Medically Home Group投资了1.1亿美元。6与此同时,虚拟医疗也吸引了科技和零售巨头的目光。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Best Buy于2021年11月向虚拟护理解决方案提供商Current Health注资4亿美元;7 苹果公司8 与Zimmer Biomet合作开发远程传感器,通过智能电话和智能手表追踪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情况。9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医疗技术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和联网设备走进临床流程,医疗成本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字医疗技术可以将急诊室利用率降低9%,患者住院率降低17%,可为每位患者每月节约共641美元。10此外,技术也能帮助解决重症监护医生短缺的问题。例如,日本昭和大学医院正通过按需、双向的视听通讯连接e-ICU与远程护理中心,便于患者的床边护理团队与e-ICU临床团队进行磋商。11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虚拟医疗服务82021年,德勤与印度哈里亚纳邦的卡纳尔地区合作,通过“扩展医院病房”计划,为农村地区表现出新冠肺炎轻微症状的患者提供虚拟的家庭护理设施,以减轻卫生系统的负担。12技术也能创造更大的灵活性。患者和医疗机构可选择结合医院治疗和居家护理的混合服务模式。在创新的初级护理模式下,由临床医生和两到三名医疗助理组成的高级医疗团队亲自问诊,便于医疗机构更有效地部署临床医生资源。在早期应用中,患者、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13在家庭护理已经成熟的瑞士,医疗机构正在试验下一代远程护理:居家医疗。在这种模式下,先前通常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可在家中接受治疗。通过可穿戴传感器和设备,患者可得到全天候的监测和指导,医生借助远程医疗技术与患者沟通,专业护理人员也会在需要时上门护理。居家医疗技术也能补充现有的治疗手段。以仍必须在传统医院进行的大手术为例(见图1),该项服务允许患者在大手术后进行居家恢复,改善了患者的治愈流程,降低了医疗机构的长期护理成本。14 整个流程由药房、保险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完成。居家医疗是标准家庭护理的延伸,患有需住院治疗疾病的患者可在其家中接受治疗。这种去中心化模式以患者为核心,需要医院、医生、药房和保险公司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通过传感器/可穿戴设备进行全天候监测居家医疗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医疗保险公司合作与医院医生进行远程医疗交流 由专门的护理人员上门探视图1:居家医疗资料来源:德勤分析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虚拟医疗服务9居家监测系统能够缓解全球老龄化人口带来的大量需求。例如,将智能手表等技术与远程传感器和监控器相连接,可以让老龄人口居家养老,减少急诊室就诊,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医护质量。因此,全球远程监测设备市场有望从2021年的约30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01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18.9%。15到2024年,德勤预测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及医疗人员接受度的提升,全球消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攀升至约4.4亿台。其中包括面向一般消费者的智能手表以及面向患者的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通常称为智能贴片),可以经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后购买,也可以自行购买。16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服务是虚拟医疗的首要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成为主要消费群体。17 患者可以借助移动应用帮助管理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或者将其与传统疗法结合使用,例如通过线上聊天、视频或电话等渠道获得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支持,以及在这些应用的引导下做出行为改变,比如练习正念和冥想,提升总体幸福感。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接近20,000个心理健康应用,许多开发人员正与其他线上服务和应用合作开发新产品,例如Snapchat和Bumble,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18德勤预测,全球在移动心理健康应用上的支出每年将激增32%,从2019年前10个月的2.03亿美元到2020年同期增至2.69亿美元,并将继续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见图2)。1950040030020010002032019202020212022269372491图2:2019至2022年全球心理健康和保健移动应用支出(百万美元)注:2021年和2022年支出为预测数据。资料来源:SensorTower,Mobile Wellness Market Trends 2021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虚拟医疗服务10实施虚拟医疗医疗行业在完全接受虚拟医疗之前,必须更好地评估总体人口健康情况,并加强机构之间的协作以快速构建并分享数据。由于之前尚未对牵头人选政府机构、保险公司或私营企业达成统一,这一关键步骤被延误了。此外,医疗机构必须做出必要投资,并确定这些投资的额外收入。如果虚拟医疗将变革医疗服务方式,临床医生的参与必不可少。虚拟医疗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代表全新的交互式、综合性、拓展性医疗服务方法。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数字化技术,尤其是虚拟医疗,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医疗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实现持续的高度信任,特别是在种族和民族多样化的人群中。医疗机构可与社区组织合作确保医疗服务满足当地人群的需求,从而加强对虚拟医疗的信任。虚拟医疗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样化人口的需求,并依靠可触及这些群体的服务渠道。20在未来,这些新兴技术将被纳入分级诊疗体系,各个层级将解决不同的医疗问题。医疗机构的难题评估医疗机构目前在应用虚拟医疗方面所处的阶段,对于构建预测工具来定义和投资以资助未来能力至关重要。高管们必须思考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如何充分与电子病历公司整合?虚拟医疗需求如何与患者病历以及患者和临床医生的经验相结合?患者是否选择了正确策略?如果患者不来复诊怎么办?是否能通过第二诊疗意见来扩大内部医护服务?医疗行业领先机构在采用虚拟医疗服务时应考虑的问题虚拟医疗服务不是传统医疗的替代,相反,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服务新方法。在采用虚拟医疗时,医疗机构应考虑以下步骤:培训、支持并协助医生在虚拟医疗过程中注入人为因素 重新思考现有医护模式并评估如何优先进行虚拟医疗投资以发展未来护理模式 确保虚拟医疗能够满足所有患者群体的需求,并为他们所使用 全面了解接收和提供医护的人道体验,运用完善的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技术应用和医护实施团队,遵循细致的变更管理计划 让医生、患者和其他医护团队成员参与,珍视他们的付出,同时设计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虚拟医疗服务和工作流程 考虑可能影响医护模式的监管和政策问题,倡导灵活的虚拟医疗设计,支持相关的充分报销11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使全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患者人数激增,医疗需求上涨,医疗劳动力短缺以及供应链紧张。医疗机构必须采用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克服这些挑战。先前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等方面反应迟缓的医疗机构正加速采用这些新技术,以期降低成本,高效处理变化的需求模式,解决临床医生短缺并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医疗危机。与此同时,全球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疾病,每四个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并且75%以上的医疗消费者希望得到个性化护理,这些都加重了医疗系统的负担。1护理成本也不容小觑,在2010到2030年的20年间,全球仅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产出累计损失预计将达到16.3万亿美元。2但医疗能力仍受限于分散的出资和报销、过时的治疗模式、过度的行政管理、流程效率低下和医疗劳动力短缺。由于行政管理冗杂、定价失败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差,美国25%的医疗保健支出(共计9,350亿美元)没有物尽其用。3此外,有42%的医生反映超负荷工作,到2035年,全球医护人员缺口将达到1,210万。4 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转向采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德勤美国消费者调研指出,在过去五年,患者对于虚拟和数字医疗工具的需求稳步增长,但医生的采用率却参差不齐(见图1)。有些人不确定如何在临床环境中充分发挥虚拟医疗的作用,而另一些人则担心会失去面对面医护中不可或缺的人际连接。512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注:专业护理机构(SNF);可穿戴设备(从健身、睡眠质量、基本心率活动和其他消费者健康追踪设备中被动收集数据);医生之间的虚拟咨询(医生之间借助虚拟通讯工具或门户相互咨询患者情况);患者报告结果(患者通过数字应用或短信主动提交相关数据)。2018年受访人数为624人;2020年受访人数为660人。您在主要工作场景中使用以下哪些虚拟医疗方式?(选择所有适用选项)图1:视频问诊的采用率上升,但其他虚拟医疗方式的应用停滞不前资料来源:德勤在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开展的美国医生调研。视频问诊通过数字化应用或短信与患者交流使用能够回答患者常见问题的聊天机器人或虚拟助手医生之间的虚拟咨询患者通过数字化应用报告结果在其他机构或部门(如ICU或SNF)进行远程患者监测 居家远程监测患者将患者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纳入患者的医疗记录14g0#%N/AN/A20%N/A11%6%6%6%5%4%N/AN/A4 182020202213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也带来一线机遇让此前很难被患者或临床医生接受的数字化和远程医疗加速发展。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在开发虚拟咨询框架方面停滞不前,但由于疫情造成医护人员短缺以及脱欧工作限制等因素,终于取得了进展。到2023年,英国将透过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每10万人口提供40到50张虚拟病床。6尽管世界许多地区已经解除封控和其他限制,远程医疗的应用仍维持在疫情前水平。例如,Kaiser Permanente发现其在疫情前已有15%的美国会员使用虚拟顾问,在疫情爆发期间达到80%的峰值,现在仍有约35%的会员在使用虚拟顾问。在欧洲与亚洲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欧洲议会近期宣布EU4Health健康计划,鼓励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和远程医疗。沙特阿拉伯正推广相关体系,使偏远地区的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与初级保健中心和医院建立联系。7对于心理健康等专业领域,虚拟医疗由于其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医生和患者的良好体验而大受欢迎。89%的心理健康就诊采用虚拟方式进行。经妥善设计的虚拟服务模式能够提供与面对面问诊同等的临床疗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以及更高的患者满意度。许多国家的患者已经习惯于管理自己的治疗途径。家庭新冠试剂以及疫苗接种安排和报告的广泛使用,也使许多人对其他类型的自测诊断和疾病筛查更加放心。在后疫情时代,40%以上的患者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远程医疗(见图2)。8这一需求将鼓励医疗机构投资于数字化转型,为患者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和偏好的个性化服务。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可以使患者实现自行选择与操控,改善医疗服务,增加问诊渠道,实现更快速高效的管理,并降低成本。当新冠疫情缓解后,您倾向于选择以下哪种方式进行问诊?图2:去年曾接受过虚拟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将继续采用虚拟或混合模式解决未来的部分医疗需求。资料来源: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第三版完全虚拟大部分面对面完全面对面大部分虚拟虚拟与面诊各一半不知道/不适用8%6$%4%慢性/持续性疾病检查新症状和问题检查27)%5%8!%紧急问题检查50%5%7$%定期全身检查(例如每年体检)50%注:受访者为去年(作为患者或者陪伴患者)参加过至少一次虚拟问诊的人员。14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洞悉数字化转型深度许多国家在采用电子病历方面取得进展。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计划在2025年前将电子病历推广至国内所有医院和社区诊所。9虽然这样做能够强化数字架构,但也带来互操作性的挑战例如,如何将关联医院的系统相互连接,并扩展至初级保健中心等外部机构。再者,电子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并不一致。非结构化数据或“脏数据”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大多数机构采用标准数据集,构建数据“湖”来整合数据,并使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获取重要见解。尽管如此,在许多国家,重要医疗信息仍然使用纸质媒介记录,通常通过传真、邮件、社交软件或患者随身携带以进行共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使用健康信息交换(HIEs)系统,以交换电子医疗信息。新的支付和报销方式加大了对护理协调的关注。例如,健康信息交换系统能够帮助医疗机构避免不必要的再次入院和错误用药,改善诊断结果,减少重复测试。10信息交换是标准化技术,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建立高效联系,并使医疗服务覆盖多个医疗途径、医疗场景和地理区域。芬兰已设立区域内电子病历共享流程。爱沙尼亚作为实施数字医疗的典范,其医疗数字化历程已达12年,99%以上的医疗数据已实现电子化。爱沙尼亚居民能够通过线上门户访问他们的医疗记录,普遍使用视频咨询和电子处方。患者无需亲自就诊就能更新处方,而且也不必前往药房,大多数处方药品能够直接送至患者家中。11同时,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呼吁在2024年前建立全国性的可互操作医疗IT生态系统,提供跨产品和机构的卫生数据,使数据接收方更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数据。该系统旨在降低成本、改善人口健康、推动创新,并赋能消费者。后续将对其进行持续更新,让消费者能够与其所选的医疗机构安全地分享信息。12迁移上云财务压力是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能够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将系统转移到新的数字平台需要资金投入,这将拖慢云解决方案的采用。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利润压力推动了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进程,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为维持利润水平,新技术的采用却受到限制。相应地,定价方式正在转变为以订阅或使用为基础,并从资本支出转变为运营支出。例如,德勤与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使用云上第三方数据,创建高效、稳定、安全的医疗数据生态系统,以改善人口健康、完善报销流程并提供其他真实世界洞察。13尽管如此,大多数医疗行业高管均认可数字化带来的长期益处。一项针对6个国家内近400名医疗行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能在一年内将IT基础设施迁移上云,96%的受访者计划在三年内达成该目标。14数字化的焦点大多都偏向运营层面,尤其是医疗的管理和服务,然而,技术(特别是自动化)的采用也正在降低成本,完善临床编码、计费、调度、工资支出和采购等后台流程。15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加速云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旨在加强业务运营并推动更多消费者进入数字领域进行互动。这一趋势迫使大型电子病历供应商将其产品和服务迁移上云,并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2022年6月,甲骨文公司完成了对塞纳公司(Cerner)的收购,计划在美国乃至全球医院和卫生系统市场扩展其云业务。甲骨文公司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新一代信息,从而改善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医疗机构的行政工作量,保护患者隐私并降低成本。152021年12月,CVS Health和微软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帮助消费者改善健康状况。该合作旨在助力CVS Health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数据的定制体验。2021年,信诺公司(Cigna)与Majesco合作以加速其数字化转型。2022年7月,信诺公司开始使用Majesco旗下L&A Group的云平台补充其现有的健康解决方案组合。16此外,还有许多风投机构、私募股权公司和医疗机构正在投资初创平台。2021年,全球医疗技术投资高达440亿美元,是上一年的两倍(见图3)。17大型科技平台公司能够通过对现有系统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帮助医院和医疗系统提高效率并快速扩张,运用平台解决医疗公平性问题。18图3.医疗技术投资持续以空前速度增长1.11.52.14.14.74.65.87.414.029.18.2医疗技术风投基金(十亿美元)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资料来源:德勤对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 Database的分析。16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然而,迁移上云将引发环保担忧。有预测显示,云计算所产生的碳排放已超过航空业一个数据中心的耗能相当于5万个家庭的耗能。19公司在评估其间接排放或范围3排放时,也必须衡量其合作伙伴、供应商、供货商和其他第三方的碳排放。AWS、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都已推出工具,助力客户评估并减轻其碳排放。20德勤正与国际医院联合会协作,为医疗机构开发可评估碳排放的仪表盘,目前已发布可持续性加速器工具的测试版本。请参阅本报告的“可持续性”章节,以了解更多关于该工具的信息。新兴技术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区块链和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可服用设备)等新兴技术能够实时、持续地为我们提供健康和环境相关数据,它们重新定义了医疗行业的未来。医疗公司能够利用这些创新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定制治疗方案,预测风险或恶化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得到大众认可并不断发展,它整合了患者门户、远程诊疗、移动医疗、视频会议和远程患者监测。目前,患者可频繁使用门户网站挂号,并通过智能手机接收检查结果。远程医疗应用有望在未来5到10年内继续扩展。几乎半数的消费者表示其在2021年至少参加过一次虚拟问诊。尽管许多消费者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新冠肺炎感染,但他们发现虚拟问诊确实更为便捷,比如能够根据自身日常安排灵活选择预约时间。使用虚拟预约问诊的消费者中,有92%表示满意,48%表示非常满意。21医疗机构整合人工智能与云上储存的电子病历等数据,开发主动持续的医护系统以保障消费者健康,而非在消费者已患病时再进行偶发性医疗服务。由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卫生体系(Johns Hopkins Health System)新近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搜索医疗记录和临床记录,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出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该卫生系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该智能工具的使用,患者死于脓毒症的可能性降低了20%。22AI4HealthCro(一家总部位于克罗地亚的非营利性公私联营企业)正在为欧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据估计,这项技术每年将节省多达1,944个工时,挽救多达40.3万人的生命,并降低高达2,124亿欧元的医疗成本。23并非所有的身体症状或问题都需要当面咨询医生。人工智能拓宽了患者获取医疗服务的途径。通过自动化渠道(例如呼叫中心、短信、聊天机器人、视频咨询等),算法能够为患者进行诊断并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和支持。Kaiser Permanente表示,75%的医疗咨询能够通过远程渠道得到一次性解决。疫情期间,对巴西圣保罗某个紧急医护中心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注册系统平均减少12分钟的等待时间,每年为员工节省2,500多个工时。24人工智能正被用于改善疾病诊断,提高预测医学的准确性。谷歌旗下DeepMind Health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识别患有晚期肾衰竭风险的因素,并提前48小时进行预测。整体看来,该算法的准确率为55.8%,在需要透析的严重情况下,其准确率甚至高达90.2%。25虽然新兴咨询和治疗渠道能增加病人就诊的机会、全天候运作并减少临床团队超负荷的工作量,详细的检查和落实仍然至关重要。数据质量差、取值点数量少,以及缺乏技术专业人员,都会影响远程医疗体验。此外,这些渠道必须同步,让患者能够在自由切换渠道时,持续更新和维护医疗记录。远程医疗也存在风险,新技术往往是分散实施,没有在医疗机构内部或患者就医过程中予以整合。2617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使用可穿戴技术监测慢性健康状况、跟踪生命体征、睡眠质量和用药情况的医疗机构表示这项技术非常实用。然而,为规模化地采用,临床医生必须就警报参数、临床治理安排、高效工作流程以及有效的设备和数据报销模式达成一致。数据准确性和隐私,以及网络威胁,亦将妨碍医疗机构采取可穿戴技术。27图2.消费者使用智能手表等健身追踪器测量活动和健康指标您如何使用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进行锻炼?您使用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监测以下哪些健康指标?记录每日步数激励锻炼(提醒/徽章)测速和测距(GPS)存储训练数据管理体重衡量表现规划训练安排实施训练计划提供定制化的指导6461(%9%脉率热量和营养心脏健康(心电图)睡眠质量和时长呼吸速率血氧含量(SPO2)体温压力值59B90$!%注:受访者为拥有智能手表和/或健身追踪器并将其用于锻炼监测的消费者。资料来源: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第三版18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时应考虑的问题医疗机构应解决以下问题,为未来5到10年内即将到来的变革性技术做好准备:数字化前门作为数字参与的元点,数字化前门由多渠道通信平台组成,包括网络门户、移动应用和SMS消息,让各利益相关者能够访问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和类似服务。自主监测使用视频和传感器技术对患者进行监测,并部署人工智能和行为分析工具提供实时建议并及时进行医疗干预。数字化临床会诊运用临床方案、算法和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半自动化互动,以评估症状、开具处方等,通过使用基于证据的临床知识,减少临床医生的直接参与。数字化健康平台医疗机构能够通过基于云平台和服务解决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有价值、便捷的虚拟医护服务。19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是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对全球的清洁空气、安全饮用水、充足食物供应和安全住所均有极大影响。2000年至2016年,全球范围内暴露在极端高温下的人口增加了约1.25亿。热浪给卫生和紧急服务、水和能源供应以及交通运输造成压力。如果极端高温导致作物或牲畜死亡,粮食和生计安全也可能受到损害。1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到2050年期间,气温上升将导致全球25万人因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中暑而死亡。2此外,碳排放的增加将引发气候和环境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当干旱、野火、恶劣天气、空气污染、极端高温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频繁出现,过敏反应、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亦将增加(见图1)。全球90%以上的人口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全球每年死于环境影响的人数高达1,300万。3碳排放的增加还威胁到健康公平和心理健康。4例如,心理障碍入院治疗的比率增加与热浪有关。可持续性20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预计到2030年,每年应对公共卫生风险的成本将高达20亿至40亿美元。5更糟糕的是,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的居民往往财务上无法支持举家搬迁或应对气候变暖的后果。医疗体系应提升其韧性和可持续性以应对气候威胁。医疗机构必须做好准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提供医疗服务,在天气相关疾病爆发时确保药物供应,并采取措施减少浪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虽然该类疾病的治疗由医疗机构负责,但医务人员也受到了影响。极端天气会导致停电、洪涝和其他阻碍患者就诊的状况,从而扰乱医院和医疗设施的运作。此外,医务人员比一般群众能更强烈地感知气候变化引发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公众对医疗设施的需求上升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6与此同时,医疗行业正在审查业务运营,重新评估流程,并规划目标以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历史之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显示,在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中,过去九年都榜上有名。图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常见健康风险 资料来源:德勤对科学研究和IPCC报告的分析气 候 风 险健 康 影 响野火海平面上升极端高温恶劣天气空气污染干旱呼吸道疾病如过敏哮喘传染病如病媒传播疾病、疟疾、新冠肺炎神经系统疾病 如神经元迁徙异常、焦虑、抑郁、痴呆胃肠道疾病如营养不良、腹泻多系统疾病如中暑、心脏病发作、心绞痛21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医疗行业近70%的碳排放都来自于涵盖药品以及医院设备的供应链。由于这些碳排放通常是由第三方造成,且排放过程涉及化学品、医疗设备和食品,因此难以得到解决。8尽管碳排放仍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医疗机构还在寻找减少废弃物和推动可持续性的方法。仅在美国,医院每年产生的废弃物就接近600万吨。9新冠疫情也强调了废弃物的问题。个人防护用品(PPE)的广泛使用让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堪重负。由于生物危害品处理袋的匮乏,约三分之一的个人防护用品无法得到安全地装袋或储存。全球医疗行业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产生了近9,600万吨废弃物包括2.8万多吨无害废弃物和6.7万吨医用废弃物。10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和疾病爆发能够轻易阻断供应链,影响医疗用品的供应。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供应短缺,临床医生不得不重复使用口罩和病号服,且常依赖于未经充分测试的方案,因此建立可持续化供应链更加刻不容缓。11图2.美国医疗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8%-10%,医疗行业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资料来源:德勤分析医疗行业碳排放持续上升全球医疗行业有责任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健康后果,但该行业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如果将全球医疗行业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5%(见图2)。7碳 排 放 来 源对 行 业 的 影 响来自涵盖药品以及医院设备的供应链71%来自购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制冷、制热12%直接来自医疗设施和医疗相关交通工具17%基础设施破坏影响对于能源和医疗服务的获取 公共设施 交通 通信系统供应链中断将导致患者、医疗机构、生产商所需物品出现短缺 医疗设备 药品 医疗用品更加复杂的医疗需求由作为新的合并症的气候而引发 成本增加 加重人类疾病22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实施回收和废弃物管理项目,在可行的情况下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代替一次性材料,并尽可能地选择本地供应商,以尽量减少供应中断的情况。例如,Cleveland Clinic从当地可持续供应商采购30%的食物,并就环境可持续性对采购和供应商进行评估。该医院还期望在2027年之前将其产生的所有无害废弃物转移出垃圾填埋场。Intermountain Healthcare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托盘和药篮建立了闭环产品服务系统;还整合了运送和车队业务,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碳足迹。13目前,供应链问题是碳排放和可持续性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医疗设施及其能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小觑。在美国,医院的用水量约占商业用水总量的7%,能耗约占商业建筑总能耗的10%,每年成本达80亿美元。14,15一些医院采用了绿色建筑标准,安装太阳能发电器,提高能效或签订可再生能源购买协议。例如,Kaiser Permanente提高建筑能效,加装太阳能发电器,并签订可再生能源长期购电协议(PPA),在2020年成为美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医疗机构。16其他医疗机构则着眼于能源消耗以外的变革。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使用七氟醚等麻醉药取代地氟醚,减少了1,200吨温室气体排放。17地氟醚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3,700多倍,而七氟醚的仅为二氧化碳的350倍。18同样,雾化吸入剂的碳排放量是干粉吸入器的10到37倍,目前约占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碳排放的3.9%。NHS的研究人员发现,干粉吸入器的使用将减少5.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19医疗机构还在寻找改进医疗服务的方式(如虚拟医疗),以减少救护车和私家车的碳排放,并保护敏感体质的患者免受空气污染物和过敏原的影响(见图3)。2021年,据CommonSpirit Health报告,新冠疫情期间,该机构接待了150万次虚拟问诊,减少了170万加仑的燃料消耗和约1.5万吨的碳排放。2023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图3.缓解运营风险和碳排放的策略资料来源:德勤对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 Database的分析缓解转型适应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制药公司及医疗科技公司低碳城市企划:设计基于社区的医护中心,以减少或消除高碳排放运输低碳生产:改变生产流程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排放,探索并实施能够降低运营碳排放的减排技术虚拟和数字化医疗服务激励计划:通过签订基于价值的合同条款,激励医疗机构使用虚拟问诊和远程监测回收和废弃物管理:安全高效回收医疗废弃物回收和废弃物管理:安全高效回收医疗废弃物,降低生产所需的物料和能耗评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性标准:与医疗机构网络签订合同,鼓励制定机构内部的可持续性和减排标准设计可持续再利用的包装:与药企合作,减少药品流通过程中使用的塑料包装,并制定包装回收/再利用计划混合经营模式:设计混合经营模式,平衡当面问诊和虚拟问诊,以及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降低患者出行需求并减少物理足迹虚拟和数字化医疗服务:增加虚拟问诊和远程监测的渠道以降低运输碳排放 保持健康健康人民,健康社区获得医护健康星球24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缺乏政策支持政策制定者已开始支持着手解决医疗排放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COP26医疗计划中,45个国家已经承诺将减少医疗卫生相关的碳排放,使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其中14个参与国目标在2050年或之前实现净零排放。212010年至今,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已减少30%的碳排放,并承诺到2040年实现直接排放净清零。222022年,它率先将净零排放写入立法,是其他医疗机构效仿的榜样。23它还开创了追踪间接排放并制定减排计划的先例,例如使用虚拟医疗来减少救护车的使用。虽然部分国家的医疗系统支持气候行动,但仅有少数遵循协调一致的计划。如果没有政策或法规支持,即使有研究作为支撑,医疗系统也无法快速制定相关策略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近期,澳大利亚皇家医师学院汲取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经验,呼吁制定相关政策,包括设立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专项基金以支持研究和创新,制定气候风险评估和本土灾难应急计划,并承诺在204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医疗系统净零排放。24在2022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美国有关机构宣布将就采购要求进行合作,以降低两国医疗供应链对于气候的影响。25然而,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确定上述举措的优先级,目前仍缺乏全面政策来处理已经遭受气候风险的居民所受到的严重影响。由于政策要求涵盖范围不够广泛,医疗公司和机构正在自行制定路线。一些医疗行业领先机构正在推行实现减排和提高可持续性的内部政策,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能更好地实施。例如,麻省总医院成立了环境与健康中心,这是首个基于卫生机构的中心,旨在将可持续性融入医院各个层面。26增强全球医疗系统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随着气候风险增加,医疗机构在面对财务压力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气候变化对灾难应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确保药品能够送达受影响地区以及缓解气温上升对劳动力的影响。25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德勤就各个维度均提出深思熟虑的建议,助力医疗机构:评估目前定位优势;了解低、中、高成熟度的含义;追踪进展;参照国际基准与同级别医院进行比较;与其他机构分享信息并开展合作,以快速学习;开发全球统一的进度描述和测量方法;提供可靠的认证数据。追踪可持续性方面的进展德勤与Geneva Sustainability Center和国际医院联合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医疗行业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开发了可持续性加速器工具,助力医疗行业领先机构追踪其在公平提供低碳和灵活医疗服务方面的进展。该工具涵盖三个维度(1)环境影响,(2)健康、公平及幸福,(3)领导力及治理(见图4)。1)环境影响 减少机构和生态系统的碳排放 建立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韧性 通过运营服务和临床实践实现低碳医疗转型2)健康、公平及幸福 评估社区医疗的薄弱环节以更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 公平地提供健康和防护服务,助力公民身心健康幸福 提防患疾并积极对健康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施加影响3)领导力及治理 落实相关结构和实践,促进领导问责制和报告制度 吸引并助力员工参与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与社区和利益相关者协作图4:可持续性加速器工具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联系我们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领导团队简思华领导合伙人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 虞扬审计及鉴证领导合伙人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 杨晟财务咨询领导合伙人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 肖琨管理咨询领导合伙人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祝世谦风险咨询领导合伙人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孙晓臻管理咨询副领导合伙人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 赵益民 税务咨询领导合伙人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 2627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尾注1.Asif Dhar,“2022 Outlook for Health Care and Life Sciences,”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January 27,2022,https:/2.Neal Batra,David Betts,and Steve Davis,“Forces of change,”Deloitte Insights,April 30,2019,https:/Singh,“2022 CIO Agenda:A Healthcare Providers Perspective,”Gartner,https:/emtemp.gcom.cloud/ngw/globalassets/en/information-technology/documents/2022-cio-agenda-cuts/2022-cio-agenda-ebook-healthcare.pdf 4.Bill Fera,Ken Abrams,Urvi Shah,and Hemnabh Varia,“Tapping virtual healths full potential,”Deloitte Insights,Setpember 8,2022,https:/5.“Telemedicine vs.Virtual Care:Defining the Difference,”Teladoc Health,https:/Million Round of Funding,”Medically Home Group,January 10,2022,https:/Landi,“Best Buy shelled out$400M for Current Health as it ramps up health strategy,”Fierce Healthcare,November 29,2021,https:/Globals 2023 Global Health Care Outlook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and has not been authorized,sponsored,or otherwise approved by Apple Inc.”9.“Zimmer Biomet and Apple Collaborate to Launch Major Clinical Study Detailing Patient Experience and Improving Joint Replacement Journey,”Zimmer Biomet,October 15,2018,https:/10.“Does digital health work?”Wellframe,https:/Sturman,“Philips launches a tele-intensive care eICU programme in Japan,”Healthcare,May 17,2020,https:/healthcare-12.“Deloitte and Haryana Government launch innovative initiative to expand the hospital ward in Haryana,”Deloitte press release,May 24,2021,https:/13.Victoria Bailey,“Virtual Care Visit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Engagement Levels,”mHealth Intelligence,July 12,2021,https:/14.“Hospital at Home A model with a future,”Deloitte,https:/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s Market Size,Share&COVID-19 Impact Analysis,”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February 2022,https:/Loucks,Duncan Stewart,Ariane Bucaille,and Gillian Crossan,“Wearable technology in health care:Getting better all the tim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17.Kenny Walter,“Mental Health at the Forefront During COVID-19 Pandemic,”HCP Live,April 25,2020,https:/18.Brooke Auxier,Ariane Bucaille,and Kevin Westcott,“Mental health goes mobile:The mental health app market will keep on growing,”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Nelson and Julius Tapper,“Can equity-centered design narrow the digital health divide?”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April 5,2022,https:/虚拟医疗服务28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数字化转型1.The survey of more than 1,000 the US consumers by Redpoint Global in 20192.“Global governance toolkit for digital mental health,”Deloitte,March 18,2021,https:/H.Shrank,Teresa L.Rogstad,and Natasha Parekh,“Waste in the US Health Care Syst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October 7,2019,https:/4.Medscape conducted a survey in 2021 covering more than 12,000 physicians across 29 specialties5.Bill Fera,Ken Abrams,Urvi Shah,and Hemnabh Varia,“Tapping virtual healths full potential,”Deloite Insights,September 8,2022,https:/for success:virtual wards including hospitals at home,”AT Today,April 25,2022,https:/attoday.co.uk/important-guidance-for-ics-leads-on-implementing-successful-virtual-wards/7.Robert Pearl and Brian Wayling,“The Telehealth Era Is Just Beginning,”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2022,https:/hbr.org/2022/05/the-telehealth-era-is-just-beginning8.McKinsey conducted a survey covering more than 1,000 physicians in the US in 20219.Lindsay Clark,“UK govt promises to sink billions into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or England,”The Register,June 30,2022,https:/is HIE?”HealthIT.gov,The US.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ttps:/www.healthit.gov/topic/health-it-and-health-information-exchange-basics/what-hie 11.Amy Lewin,“Inside Estonias pioneering digital health service,”Sifted,July 8,2020,https:/sifted.eu/articles/estonia-digital-health/12.“Connecting Health and Care for the Nation:A 10-Year Vision to Achieve an Interoperable Health IT Infrastructure,”The US.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2-3,https:/www.healthit.gov/sites/default/files/ONC10yearInteroperabilityConceptPaper.pdf 13.“Deloitte Working With Amazon Web Services to Create New Health Ecosystems Through Data,”Deloitte,November 14,2019,https:/14.The Accenture Digital Health Technology Vision surveyed 399 healthcare executives across six countries to learn from their perspectives15.Heather Landi,“Oracle closes$28B deal to buy EHR giant Cerner,”Fierce Healthcare,June 7,2022,https:/R.ODonnell,“Cigna Selects Majesco L&A Group Core Suite to Acceler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Insurance Innovation Reporter,May 25,2021,https:/Year-End Insights Report:$44B Raised Globally in Health Innovation,Doubling Year Over Year,”StartUp Health,January 7,2022,https:/healthtransformer.co/2021-year-end-insights-report-44b-raised-globally-in-health-innovation-doubling-year-over-year-90b19ff4a8a618.Simon Grisby,Peter Micca,Boris Kheyn-Kheyfets,and Christine Chang,“New business models in health care:Building platform-enabled ecosystems,”Deloitte Insights,February 24,2022,https:/Gonzalez Monserrate,“The Staggering Ecological Impacts of Computation and the Cloud,”The MIT Press Reader,https:/thereader.mitpress.mit.edu/the-staggering-ecological-impacts-of-computation-and-the-cloud/20.Donna Goodison,“How the Big Three cloud providers are helping customers manage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Protocol,July 25,2022,https:/the new digital life: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3rd edition,Deloitte Insights,17,https:/Chebrolu,“AI is an increasingly critical tool,health leaders say”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August 25,2022,https:/Jia Bin,Adler Araujo Ribeiro Melo,Jos Guilherme Moraes Franco da Rocha,Renata Pivi de Almeida,Vilson Cobello Junior,Fernando Liebhart Maia,Elizabeth de Faria,Antonio Jos Pereira,Linamara Rizzo Battistella,and Suzane Kioko Ono,“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Waiting Time for Medical Care in an Urgent Care Service for COVID-19: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MIR Formative Research,January 2,2022,https:/formative.jmir.org/2022/2/e2901225.Starre Vartan,“AI Can Predict Kidney Failure Days in Advance,”Scientific American,July 31,2019,https:/Bhatt,“Is digital the answer to better health,happier staff?”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July 12,2022.https:/bit.ly/3uzJw6l27.Stacy Weiner,“The growing threat of ransomware attacks on hospitals,”AAMC.org,July 20,2021,https:/www.aamc.org/news-insights/growing-threat-ransomware-attacks-hospitals 29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28.Becky Sullivan,“Hackers disrupt payroll for thousands of employers including hospitals,”NPR,January 15 2022,https:/www.npr.org/2022/01/15/1072846933/kronos-hack-lawsuits.29.Joe Tidy,“NHS IT supplier held to ransom by hackers,”BBC News,August 11,2022,https:/Golden,Jesse Goldhammer,Jay Parekh,and Diana Kearns-Manolatos,“Earning digital trust:Where to invest today and tomorrow,”Deloitte Insights,February 16,2022,https:/31.Asha Barbaschow,“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Health using blockchain for medical research records,”ZDNet,May 20,2018,https:/Clawson,“Broken Records-UK Entrepreneurs See Blockchain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atient Data Problem,”Forbes,August 31,2018,https:/the Digital Republic Secured by Blockchain,”PwC,https:/34.Apple Health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pple Inc.35.https:/36.“Mastering the new digital life: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3rd edition,Deloitte Insights,18,https:/Loucks,Duncan Stewart,Ariane Bucaille,and Gillian Crossan,“Wearable technology in health care:Getting better all the tim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30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可持续性1.“Heatwave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heatwaves#tab=tab_1 2.“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ctober 30,202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 3.“World Health Day 20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pril 7,2022,https:/www.who.int/campaigns/world-health-day/20224.Neal Batra,Dr.Elizabeth Baca,Michael Joseph Johnson,Jay Sekhon,and Wendy Gerhardt,“Why climate resilience is key to building the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of the future,”Deloitte Insights,April 4,2022,https:/5.“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ctober 30,202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6.“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Our Health and Health Systems,”The Commonwealth Fund,May 4,2022,https:/monwealthfund.org/publications/explainer/2022/may/impact-climate-change-our-health-and-health-systems 7.Batra,Deloitte Insights https:/8.Shira Stein,“Hospitals Confront Their Climate Achilles Heel:Supply Chains,”Bloomberg Law,June 7,2022,https:/9.“US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Market to Attain USD 5.25 Billion by 2027;Grim Effects of Clinical Waste on Nature and Human Safety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Market Growth Throughout 2020-2027,”Global Newsire,November 19,2020,https:/10.“WHO report|Global analysis of health care wast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Health Care Without Harm,February 2,2022,https:/noharm-global.org/WHO-COVID-waste 11.Shira Stein,“Hospitals Confront Their Climate Achilles Heel:Supply Chains,”Bloomberg Law,June 7,2022,https:/12.Ying Fang,Greg Orekhov,Zachary F.Lerner,“A Move Toward Sustainability in Health Care,”IEEE Pulse,February 12,2022,https:/www.embs.org/pulse/articles/a-move-toward-sustainability-in-health-care/13.“Intermountain Healthcare Case Study,”Utah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https:/deq.utah.gov/sbeap/intermountain-healthcare-ihc-case-study 14.“Water,”Practice Greenhealth,https:/practicegreenhealth.org/topics/water/water 15.M.J.Eckelman et al.,“Health care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damage in the United States:An update:Study examines health care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damage in the United States,”Health Affairs,vol.39,no.12,pp.20712079,2020.https:/16.“How Kaiser Permanente is driving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sustainability forward 4 Qs answered,”Beckers Hospital Review,April 22,2022,https:/17.Patrick Boyle,“Hospitals take creative steps to reduce carbon footprint,”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July 28,2022,https:/www.aamc.org/news-insights/hospitals-take-creative-steps-reduce-carbon-footprint 18.Ariel Wittenberg,“New front in climate fight:Hospital operating rooms,”E&E News,September 15,2021,https:/20.Dave Muoio,“Shift to virtual care during COVID-19 saved 1.7M gallons of fuel,15K tons of CO2 emissions:CommonSpirit Health,”Fierce Healthcare,April 23,2021,https:/21.“COP26 Health Programm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cop26-health-programme 22.“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NHS England,https:/www.england.nhs.uk/greenernhs/national-ambition/national-commitments/23.“Delivering a 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 England,https:/www.england.nhs.uk/greenernhs/publication/delivering-a-net-zero-national-health-service/24.“Climate Change and Australias Healthcare Systems,”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Physicians,https:/www.racp.edu.au/docs/default-source/advocacy-library/climate-change-and-australias-healthcare-systems-a-review-of-literature-policy-and-practice.pdf?sfvrsn=efe8c61a_4 25.Elisabeth Mahase,“COP27:Countries agree loss and damage fund to help poorer countries hit by climate disasters,”BMJ,November 21.2022,https:/26.“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https:/www.massgeneral.org/environment-and-health 关于德勤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共同拥有,始终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我们的办公室遍布中国30个城市,现有超过2万名专业人才,向客户提供审计及鉴证、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咨询、税务与商务咨询等全球领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我们诚信为本,坚守质量,勇于创新,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智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称“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业,业精于勤”。德勤专业网络的成员机构遍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为宗旨,为资本市场增强公众信任,为客户转型升级赋能,为人才激活迎接未来的能力,为更繁荣的经济、更公平的社会和可持续的世界而开拓前行。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员所网络和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德勤有限公司(又称“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相互之间不因第三方而承担任何责任或约束对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仅对自身行为承担责任,而对相互的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户提供服务。德勤亚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担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员所。德勤亚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员及其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在亚太地区超过100个城市提供专业服务。请参阅http:/
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主讲人Head of Research,Hydrogen Market China 86 180 5964 7566 王少铭 MARCO WANG?Global Market Outlook forHydrogen Fuel Cell Heavy-duty Vehicles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2重型车辆电气化势在必行,氢能将成为关键技术选择Hydrogen Becom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Electrify Heavy-duty Vehicles全球各大市场对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的布局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 in the World全球各大市场的加氢站布局与展望Global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Landscape and outlook 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 2030Global FCEV Market Outlook 2020-2030 氢燃料电池的其他重载应用:氢燃料列车有望助力非电气化铁路脱碳Other Heavy-duty Application:Hydrogen to decarbonize non-electrified railway?Contents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领?Hydrogen Becom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Electrify Heavy-duty Vehicles3重型车辆排放贡献显著,推动重型车辆电气化是交通领域脱碳的重点欧盟:重型车辆脱碳法规的提案目标-2030年减排45%,2040年90%中国:“双碳”目标下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多个政策通过规定新能源车辆占比/置换补贴等方式推动公共领域商用车电动化美国:2020年推出清洁卡车法规-制造商需要逐年提高零排放卡车占比相比起乘用车和轻型车,重型车辆电气化遇到一系列挑战全球多国将低碳氢能视为未来全球低碳能源结构中的一环,发布了氢战略与规划蓝图,提出产能目标交通是氢能重要的下游应用,燃料电池将成为重型交通脱碳的关键技术选择,将氢与燃料电池应用于长途重型车辆被写入大部分政府的战略和规划中Source:CARB.Note:“Truck”refers to all vehicles above 8500 lb.GVWROverview Map of the Countries Activities towards Developing a Hydrogen StrategySource:World Energy Council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领?Hydrogen Becom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Electrify Heavy-duty Vehicles4更高的有效负载和续航里程,低温环境下性能不衰退氢气的可储存和可携带性,缓解电网压力,满足离网场景的脱碳需求公共领域和长途货运的零排放需求可以得到有效满足作为第二个相对成熟的零排放方案,有效推广将降低未来对于锂资源依赖性氢气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将具有运营成本优势,使燃料电池重卡具有全生命周期成本经济性.成熟的绿氢供应链将有助于实现全产业链零排放,有效解决气候问题氢能重型车辆的优势和市场驱动力H2s Advantage and Market Driver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Source:IEACurrent And Announced Zero Emission HDV Models By Segment,Release Year And Powertrain In Major Markets,2020-2023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EU5从城市环卫车开始示范推广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西北欧地区的小规模示范项目布局燃料电池重卡用于物流配送现代氢燃料电池重卡在瑞士和德国开启商业化推广未来:多个政府资助项目和合作联盟正在布局燃料电池重卡在欧洲的投放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欧洲层面的HECTOR和REVIVE项目已经开始在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典、德国等欧洲多地部署燃料电池环卫车,车辆由E-trucks Europe提供。在德国,市政环卫车是近几年NIP框架下的氢能市场激活资金投入中占比最高的车型。西北欧地区的示范项目布局燃料电池重卡用于物流配送,投放在比利时、挪威、荷兰和德国等地。车辆供应商:VDL,Scania等;运营商:Colruyt,ASKO等。?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EU6从城市环卫车开始示范推广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在瑞士已经投入了约50辆燃料电池重卡,以租赁方式交付用户,计划在2025年前部署1600辆;德国是现代计划的下一个欧洲市场,预计投放27辆燃料电池重卡;第一辆去年已交付;多个项目正在布局燃料电池重卡在欧洲的投放:H2Haul项目获得欧盟1200万欧元的资助,计划在德国、比利时、法国和瑞士部署16辆燃料电池重卡;此外有多个相关联盟和项目在比利时、奥地利和挪威等地计划部署燃料电池重卡和相关基础设施。?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EU7现代氢能重卡在瑞士和德国开启商业化推广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82020年丰田肯沃斯燃料电池重卡在加州洛杉矶港投入示范应用现代氢燃料电池重卡即将批量投入加州地区未来:零排放法规和政府资助推动燃料电池重卡在美国的渗透,多个厂商开始布局北美市场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US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丰田肯沃斯燃料电池重卡在加州洛杉矶港投入示范应用运营商包括丰田物流服务、UPS、TTSI和SCE(物流公司)。项目成本约8200万美金,含加氢站建设,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资助4100万美金。?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USA9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现代氢燃料电池重卡即将投入加州地区2023年,NorCAL项目将在北加州地区部署30辆现代氢能重卡,计划运营6年。项目成本约4000万美元,含加氢站建设,加州清洁空气委员会和加州能源委员会资助了2200万。10零排放法规和政府投资项目推动燃料电池重卡在美国的渗透清洁卡车法规(ACT)从销售端规定了零排放卡车的份额,当局正在引入清洁车队法规(ACF),该法规旨在从购买端控制零排放卡车的比例。DOE 将投资1.27亿美元通过SuperTruck3项目推动中重型车辆电气化,通用、戴姆勒、Paccar和福特都将开发并示范燃料电池中重型卡车。燃料电池重卡在加州可以通过HVIP获得24万美金的赠款支持。多个厂商开始布局北美市场Nikola计划2023年正式交付氢燃料电池重卡Tre FCEV。Quantron计划在2024年向美国TMP物流集团交付氢燃料电池重卡。戴姆勒北美将和康明斯合作推动燃料电池卡车在北美的发展。?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US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112021年开始测试性投入氢燃料电池垃圾收集车:在昌原市部署第一辆现代氢燃料电池垃圾车,项目运营一年。2022年示范投放5辆现代氢能重卡用于货运物流:公私合作的示范项目,投放在仁川和蔚山地区。近年来,韩国政府开始提高对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购置补贴;2022年,韩国国土部开始对氢能卡车提供燃料补贴。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South Kore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12近年来,韩国政府开始提高对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购置补贴:对氢能汽车的补贴计划从2021年开始纳入商用车,其中卡车2亿韩元/辆;2022年提高到2亿5000万韩元/辆,并新增了对环卫车的补贴7亿2000万韩元/辆。(现代氢能重卡价格约6亿-7亿韩元)。2022年韩国国土部开始对氢能卡车提供燃料补贴,每公斤4100韩元(约50%零售价)。2023年氢能卡车普及目标大幅提高(货运卡车6-100;环卫车4-120),补贴标准不变,而韩国环境部对大中型纯电卡车补贴方案未获国会通过。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South Kore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13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重型货车成为主要推广车型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2022年燃料电池重型货车销量强势增长,同比2021年增长超200%?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Chin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半挂牵引车和自卸车是近两年销量最高的两种燃料电池重型货车车型2022年有25家主机厂实现燃料电池重型货车终端销量,前五厂家占比72%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The Deployment of FC HD truck-Chin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Global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Landscape and outlook15Country20212021-20252025-2030After 2030SourceChina200n700 by 2025n1000 by 2025n2000 by 2030n3000-5000 by 2035nAccumulative total of municipal H2 plansnSinopecs planJapan160n320 by 2025n900-1000 by 2030nH2 RoadmapSouth Korea95n660 by 2030n1200 by 2040n2000 by 2050nH2 RoadmapnH2 Economy Implementation Basic PlanGermany100n200 by 2030(cars&trucks,NRW only)n300 by 2030nNRW H2 RoadmapnH2 Mobillitys expansion plan France40n100 by 2023n400-1000 by 2028nHydrogen Deployment Plan UK20n40 by 2023n80 by 2025nAccelerate H2:A H2 mobility strategy for the early 2020s-UK H2 Mobility ConsortiumNetherland11n50 by 2025nGovernment Strategy on HydrogenDenmark6n19 by end 2023n100-200 by 2025n500-1000 by 2050nEverfuels plan nA H2 Adventure in Denmark-Sanne stergaardNielsenSpain5n100-150 by 2030nHydrogen Roadmap SpainUSA90n200 by 2025n1000 by 2030n200 by 2035(HD only)nFCET-A Vision for Freight Movement in CalifornianThe California FC RevolutionnCA Governors executive order B-48-18Others60nCzech:15 by 2025nSweden:30 by 2023nNorway:15 by 2023nBelgium:20 by 2030nPortugal:50-100 by 2030nHungary:20 by 2030nGovernment plan(CZ,BE,PT,HU)nEverfuels plan(SE,NO)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16202120252030截止2021年底,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5万辆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在2021年的销量达17600辆绝大部分仍是乘用车2025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021年的三倍2025年底全球预计保有2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越乘用车2025-2030期间预计达到55%的年复合增长率2030年的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预计达到60万辆,保有量预计达到160万辆商用车将占据主流,燃料电池重卡销量将超过乘用车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2020-2030Global FCEV Market Outlook 2020-2030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领?领?FCCV will exceed FCPV China will lead the global FCEV market soon由于商用车的布局和发展,中国将在2025年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领头羊乘用车占比85%,韩国最高,美国和日本紧随其后商用车占到15%,中国占绝大部分,小部分来自欧洲;所有细分领域渗透率 后补贴时代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2021-2030,预计用于重型商用车的燃料电池电堆成本将下降73%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其?领?Heavy-duty trucks dominate the future FCEV market 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19德国首个运营氢燃料电池火车的国家.2018 2 列阿尔斯通氢能火车在北部地区试运行 2022 14 列阿尔斯通氢能火车运行在100%氢能列车线路 2023 阿尔斯通预计交付27 列氢能火车(2019年的订单)2024 西门子预计交付 7列氢能火车(H2goesRail,13.74M)意大利和法国 20232025 阿尔斯通预计交付10列以上氢能火车英国 2020-Porterbrook 和伯明翰大学合作项目交付英国第一列氢能火车(HydroFLEX)西班牙 2023 商业化运行Talgo氢能列车Vittal-One(正在测试)美国 2025 Stadler 预计在加州交付第一列氢能火车日本 2022 JR East 预计开始试运行氢能火车印度 2023 Medha Servo和国铁公司签约,计划推出第一列氢能火车Vande Metro氢能火车 Trains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领?Other Heavy-duty Application:Hydrogen to decarbonize non-electrified railway 氢燃料电池客运列车(火车和城轨)已经在欧洲和中国投入运行,预计欧洲未来将引领氢能火车布局,预计2030年欧洲将占据全球氢能火车市场的60%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20中国第一个运行氢能城轨的国家 2017 在唐山试运行氢能城轨 2019 佛山5列氢能城轨开始商业运营 2022-上海临港投入运营氢能轨道胶轮车韩国 2023 Hyundai Rotem开始在蔚山试运行氢能城轨 2024 氢能城轨预计开始投入量产中国 2021 中车下线2辆氢能机车 2022 中车获得氢能机车南美出口订单北美 2021-Caterpillar,BNSF 和Chevron开始氢能机车示范项目 2022 Canadian Pacific开发的氢能机车进行测试氢能城轨 H2 Trams氢能机车 H2 Locomotives数据基于于公开资料和Interact Analysis对于全球氢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领?领?Other Heavy-duty Application:Hydrogen to decarbonize non-electrified railway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Interact Analysis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从生产自动化,到仓储物流,再到成品运输我们的研究覆盖整个自动化产业链。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和仓储自动化新能源商用车?Bringing value to the entire value chain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Custom reports,tailored to you基于内部专家对全行业的深刻把握,结合您的具体需求,为您量身定制100%专享报告收并购尽职调查客户及竞争对手研究市场及战略规划支持市场规模及预测白皮书及网络研讨会市场准入与拓展确定研究思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了解客户痛点明确您的目标与挑战调取标准报告数据奠定项目基础内部专家解析形成深刻洞见访谈产业链核心人士整合多方观点围绕客户目标,提出战略分析和建议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We work with som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respected companies on the planet仓储自动化供应商DEMATICHoneywellKrberSSI SCHAEFERTGW仓储技术Boston DynamicsFetch RoboticsGeek RooticsLocus RoboticsTeradyneZebra Technologies咨询公司BCGMcKinseyRoland Berger工业自动化ABB博世三菱电机Rockwell AutomationSchneider ElectricSiemens工业机器人ABBEpsonOmronUniversal Robots零部件供应商Analog DevicesHEREInfineon TechnologiesNational InstrumentsSICK AG商用车BallardBoschCaterpillar CNHCumminsCVG-Commercial Vehicles GroupDanaDanfossDeutzKUBOTA CorporationManitouToyota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Commercial Vehicle Research土方设备物料搬运采矿设备农业机械客车卡车动力总成系统非道路车辆道路车辆混动&电动货车及客车叉车其他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非道路设备用液压系统电动动力总成系统价格&架构电动货车&客车动力总成系统价格&架构电动货车&客车动力总成系统零部件 APAC电动货车&客车动力总成系统零部件 EMEA&Americas非道路设备电动化总成系统价格&架构各车种市场体量 预测联系我们我们在英国,美国和中国设有办事处已成为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北安普顿Waterside House,Station Rd.,Irthlingborough,NorthamptonshireNN9 5QFUnited Kingdom电话: 44(0)1933 654 245邮箱:奥斯丁4111 Medical Pky,Suite 200AustinTX 78756United States电话: 1 512 598 0087邮箱:上海上海中心大厦 29楼 2976室银城中路501号浦东新区中国 200120电话: 86(0)21 3893 2558邮箱:微信公众号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Confidential.2023 Interact Analysis.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报告 1 2023 年全球年全球信用信用风险八大风险八大展望展望(下篇(下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2023 年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谈判的难度依旧较大,地缘政治博弈或再度占据国际政治舞台,全球能源规则、经贸规则以及军事规则等方面或面临重新制定和洗牌 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之前,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转向渐进收紧的方式 虽然欧美国家经济韧性较强,但仍会面临“浅度衰退”的可能,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绽放经济活力,印度或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23 年全球风险资产或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现,其中部分亚洲国家股市有望呈现向好复苏态势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存在一定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2023 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受成本高企影响再融资难度较大,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 国际政经格局的重塑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或对亚洲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较大冲击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领 ESG 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 联合资信 主权部 研究报告 2 一、一、哪些国家哪些国家可能可能会会出现出现主权主权信用信用违约?违约?1.如果两党迟迟未能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如果两党迟迟未能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在今年美国在今年 6 月月或或面临面临技术性违约技术性违约风险;欧盟债务压力依旧沉重,但风险;欧盟债务压力依旧沉重,但再次爆发欧洲危机的可能性较再次爆发欧洲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小 美国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财政部无限度举债而设立的债务天花板,自1940 年有纪录统计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共上调 104 次,平均每 9 个月上调一次,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频频通过财政扩张的方式救市,导致政府多次面临“政府关门”、“财政悬崖”以及技术性违约的风险。美国在疫情期间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带动其债务快速攀升至 31.4 万亿美元(1 月 19 日),再次触及美国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自当天起采取特别措施,启动“暂停发行债券期”,同时暂停为公务员退休和残疾基金以及邮政退休人员健康福利基金注入新资金,并将 6 月 5 日设定为避免联邦政府债务违约的最终期限。如果两党迟迟未能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债务上限的违约日(X 日)将会在 6 月初到来,届时美国财政部将会用尽举债空间且无力偿付现有负债,美国政府或将出现技术性违约,对美国整体信用体系和资本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欧洲作为地缘政治冲突的中心,受到疫情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双重冲击,欧盟复苏基金和欧盟能源计划等都推动欧元区政府债务相当于 GDP 的比值直逼 100%的水平。2023 年随着欧盟的能源危机问题有所缓解,欧洲央行引入了反金融碎片化工具(TPI)来防范市场动荡和欧元区借贷成本的无序扩大,发生主权信用违约的风险较小。其中,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的 5 年期信用违约互换利差较小,再次爆发欧洲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英国受其债务成本走高、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政府公信力走低等因素影响,债务压力较为突出。2.美联储强势加息放大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经济脆弱性美联储强势加息放大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经济脆弱性,进一步削弱进一步削弱以以美元计价外债占比较高的新兴经济体的偿债能力美元计价外债占比较高的新兴经济体的偿债能力 美联储强势加息放大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经济脆弱性。一方面,加息引发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如匈牙利福林、土耳其里拉和印度卢比等在 2022 年大幅贬值,印度等国更是消耗其外汇储备以支撑汇率。国际资本的加速外流也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动荡,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显示,2022 年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仅 337亿美元,远低于 2021 年的 3,796 亿美元,降幅达 90%。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经济基本面的收缩将传导至新兴经济体,导致其经济修复放缓,新兴经济体央行跟进加息的举措反过来也会抑制自身的经济增长,再加上发达经济体基于自身安全实施的供应链回迁和投资筛选制度阻碍了直接投资的流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动能随之减弱。美联储强势加息带动偿债成本走高,特别是对于以美元计价外债占比较高的新兴 研究报告 3 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都将进一步削弱新兴经济体的偿债能力。具体来看,一是俄乌冲突引发的一系列地缘政治角力重塑了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政治化的贸易和投资将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带来阻力,削弱各国的偿债能力。二是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粘性较大,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借贷成本在短期内保持高位,借贷难度加大,导致主权国家的债务偿付风险走高。三是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占比较高,利率抬升直接带动融资成本走高,美元走强也会增加外债偿付成本,尤其是对于以阿根廷为代表外汇储备较为匮乏的国家,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相应大幅抬升。数据来源:Word Bank,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1 部分部分新兴经济体外币新兴经济体外币债务债务/外债总额的外债总额的比值比值 3.中中低收入经济体抵御低收入经济体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能力很很差,差,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下,愈发暴露出这些国家的脆弱性,爆发愈发暴露出这些国家的脆弱性,爆发主权债务违约主权债务违约的的风险风险大幅攀升大幅攀升 中低收入经济体受其经济结构单一、政局稳定性较差以及自身融资能力受限等因素影响,往往需要通过发行高利率债券来支撑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其陷入政府债务困境。债务困境反过来又会削弱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减少需求和供给,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形成恶性循环。具体来看,2022 年中低收入经济体如老挝和苏里南等的政府债务较 GDP 的比值出现大幅攀升,债务压力明显增大;而苏丹等国的政府债务较 GDP 的比值则已超过 180%,债务负担很高;斯里兰卡更是直接爆发了主权债务违约,造成经济社会动荡。美联储启动强势加息之后,中低收入经济体如苏里南和老挝等国的利息支出占GDP 的比重出现明显攀升,面临一定付息挑战。蒙古、萨尔瓦多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外汇储备对其政府外债的覆盖率不足 30%,其中埃及的覆盖率更是从疫情前的近 80.3 97.3 96.5 94.4 87.5 77.8 69.8 64.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阿根廷菲律宾土耳其智利匈牙利巴西印度墨西哥(%)研究报告 4 降至 30%左右,而巴基斯坦的覆盖率已降至 10%左右,偿付能力显著恶化。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萨尔瓦多和埃塞俄比亚等中低收入经济体的 5 年期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已达到 1,000 个基点以上,蒙古的信用利差也超过 200 个基点。信用利差走扩也会引发部分经济体,如萨尔瓦多和巴基斯坦等国以美元计价的债券遭到抛售,债券收益率走高,反向加剧其债务风险。展望 2023 年,中低收入经济体如安哥拉、巴基斯坦和蒙古等国将面临一定的外债到期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需求走低和供给的不确定性都将放大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资源依赖型的中低收入经济体如蒙古、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的经常账户收入将受到明显扰动,偿债能力有所削弱。数据来源:Bloomberg、IMF,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2 部分部分中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政府政府外债的覆盖率外债的覆盖率 综上所述,美联储强势加息导致新兴经济体的外部风险敞口大幅走扩,严重削弱其债务偿付实力。中低收入经济体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很差,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愈发暴露出这些国家的脆弱性,爆发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幅攀升。二、二、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是否会爆发违约潮?美国高收益债市场是否会爆发违约潮?1.2022 年以来美国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有所走高,但仍低于年以来美国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有所走高,但仍低于 2020 年新冠疫年新冠疫情情暴发暴发后的情况,违约风险敞口相对可控且爆发系统性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后的情况,违约风险敞口相对可控且爆发系统性违约的可能性较小 2022 年美联储连续 7 次密集加息 425 个 BP,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 4.254.50%区间,导致各期限美债收益率走高至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美债收益率走高直接向其他债券市场主体传导,尤其是美国的高收益企业债,在美债流动性收紧后,高收益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一路走高,并在 7 月一度触及 6%的年内高位,创 2020 年 6月美债流动性危机以来新高。这说明美联储加息所引发的传导效应已经对美国高收益28.9 30.1 10.1 39.2 30.2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蒙古萨尔瓦多巴基斯坦苏里南埃及 研究报告 5 债券的融资成本造成显著压力,尤其是对于新冠疫情后为补充流动性而持续加杠杆的企业,自身偿付实力较弱,再加上债券融资成本的上扬,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违约敞口也将进一步走扩。从历史数据来看,2022 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约5%)远不及 2020 年 3 月美债流动性危机(超过 10%)以及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超过 20%)的表现。尤其是 2023 年以来,美国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由 8.73%下降至 7.90%,降幅达到 83 个 BP,近期所面临的违约风险敞口相对可控,爆发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数据来源:Bloomberg,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2.1 19972022 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年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 2.疫情期间为补充流动性增量发行的债券信用资质较差,是等级下调的主力,疫情期间为补充流动性增量发行的债券信用资质较差,是等级下调的主力,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等级下调幅度相对合理可控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等级下调幅度相对合理可控 新冠疫情暴发后,受困企业为补充流动性促成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量激增,2020年和 2021 年的发行规模分别高达 4,115 亿美元和 4,774 亿美元,但 2022 年受发行成本上涨影响大幅下降至 1,278.4 亿美元。2020 和 2021 年发行主体的融资需求主要为补充流动性,对发行利率敏感性较强,而 2022 年发行主体对发行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强。截至 2022 年末,美国高收益债存量规模约为 2 万亿美元,投资级企业债约为 7.8万亿美元,其中 3.6 万亿美元被评为 BBB 级,距离高收益垃圾债一步之遥。美国投资级债券中 3.6 万亿美元的 BBB 级别债券在经济下行期极易变成“堕落天使”,成为潜在的垃圾债券增量,因此也导致了 2022 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大幅下调债券等级。2022 年惠誉、标普以及穆迪分别下调 117 只、329 只以及 156 只债券等级,调整数量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等级下调幅度相对合理可控。0.005.0010.0015.0020.0025.00美国:企业债利差:美银美国高收益企业债期权调整利差(%)研究报告 6 数据来源:Bloomberg,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2.2 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 3.2023 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受成本高企影响再融资难度较大,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受成本高企影响再融资难度较大,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 从债券到期情况看,从 2023 年开始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期,2023 年和 2024 年的到期规模分别高达 700 亿美元和 1,007 亿美元,尤其是 20252029 年兑付规模在 2,0002,500 亿美元,存在较大的偿债压力。债券到期意味着企业需要大量现金来支付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的流动性不足,需要借助再融资偿还债务。正如 2022 年美联储强势加息导致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同比缩量超过 70%,考虑到2023 年借新还旧的成本依旧较高,美国高收益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再融资风险,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在 2024 年转向降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大,届时高收益债券的利息成本将会有所回落,且再融资需求有望得到一定满足,对缓解高收益债券的兑付压力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预计美国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将有所回落。数据来源:Bloomberg,联合资信整理 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BBB级债券发行规模BBB规模/高收益规模(右轴)(亿美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0年2031年以后(亿美元)研究报告 7 图图 2.3 2022 年以后美国高收益债券到期情况年以后美国高收益债券到期情况 综上所述,2022 年美联储加息所引发的传导效应已经对美国高收益债券的融资成本造成显著压力,尤其是对于新冠疫情后为补充流动性而持续加杠杆的企业,自身偿付实力较弱,再加上债券融资成本的上扬,美国高收益企业债的违约敞口也将进一步走扩。2023 年在美国经济衰退压力增大以及美联储现有货币政策或将延续的背景下,融资成本高企对企业的债务偿付实力造成挑战,高收益债券的违约风险明显走高,但违约影响低于疫情暴发后的情况,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三、三、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将会如何重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将会如何重构?1.国际政经格局的重塑导致全球供应链国际政经格局的重塑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重构,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或或对对亚洲亚洲的产业“雁阵模式”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造成较大较大冲击冲击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经历了三轮冲击:一是 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各国为防控疫情而停工停产,经济停顿造成企业减产和库存消耗,全球供应链趋于紧张。二是 2021 年全球需求端强劲复苏,但供给端却出现低库存、弱生产、交通物流受阻等问题,导致全球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三是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对全球能源、原材料以及食品等供给直接中断,对全球供应链造成较大扰动。展望 2023 年,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希望加强核心技术保护并加速供应链回迁,保护主义将会对全球现有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冲击,同时会影响技术所围绕的全球上下游供应链。美国方面,美国自 2018 年通过“美国优先”、关税保护、制造业回流等举措开启逆全球化节奏,美国政府相继发布多项行政法令与政策,对其在制造业、国防工业等重点领域的供应链安全、对国外依赖程度以及具体应对策略等进行了全面评估,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2022 年拜登政府实行更为严格的供应链转移计划,8 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包括高额补贴在内的大量激励措施,以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应用,这一方案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欧洲方面,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加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能源,致使能源缺口扩大并快速传导至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物流仓储等多个环节,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关闭工厂、缩减规模、或转移产能,2022 年欧洲将制造业和供应商转移到本土市场或附近市场的公司数量比 2021 年增加了 1 倍多,研究报告 8 欧盟被迫走上“去工业化”道路。但从中长期看,欧洲国家政府会通过鼓励“欧盟制造”、发挥气候变化以及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亚洲方面,东亚地区从传统的由日本作为“头雁”的“雁阵式”产业体系,演变为以中国为主要供需价值链核心的网络拓扑结构式产业体系,中国在地区间的作用愈发凸显。而在中美“脱钩”以及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美国与一些亚太国家签署“印太经济框架”,意图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世界经济秩序,导致部分在华中低端产业向“雁阵模式”下端(如印度、越南等国)迁移。整体看,虽然短时间内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和粘性难以替代,但如果中美“脱钩”成为常态化,未来全球供应链存在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加速回流欧美,以及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具有人口红利国家迁移的风险。2.本轮全球产业链的重塑伴随着供应链条缩短、贸易碎片化发展以及第四次工本轮全球产业链的重塑伴随着供应链条缩短、贸易碎片化发展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特征业革命等特征,高新技术的突变高新技术的突变促进促进人类工业革命的迭代人类工业革命的迭代,全球产业链垂直全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 本轮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全球供应链向近岸化、多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以 FDI 为主要推动力、以出口导向政策为配套政策的传统“雁阵模式”型产业转移,自美国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新的趋势。世界商品贸易占 GDP 的比重由 2008 年的 51.1%波动下跌至 2020 年的 42.0%,该比例不断下降预示着全球供应链扩张程度有所收窄,再加上新技术壁垒使得后发经济体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难度增加,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链条呈现缩短趋势。目前,很多跨国公司正在寻找应对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方法,通过近岸化、多元化、科技化或供给回流来调整供应链,以夯实供应链韧性。二是贸易保护将会令全球供应链向碎片化发展。在地缘政治持续发酵、各国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升级以及通胀压力依旧持续的背景下,2023 年全球贸易及供应链向碎片化发展。根据 WTO 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报告,2022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 3.5%,但 2023 年预计仅增长 1%,较此前的预估值 3.4%大幅下滑。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风险和挑战,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增长。三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高端供应链的进入壁垒将更高更难。本轮供应链变化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辅相成,前三次工业革命均伴随着向外扩张,利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因此逐步形成了全球供应链条。高新技术的突变促进人类工业革命的迭代,本次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得传统制造环节的劳动力成本作用降低,技术、数据等要素的权重提高,全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研究报告 9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3.1 全球商品贸易占比及全球商品贸易占比及 FDI 同比变化同比变化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希望加强核心技术保护并加速供应链回迁,保护主义将会对全球现有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冲击,而本轮全球产业链的重塑伴随着供应链条缩短、贸易碎片化发展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特征,高新技术的突变促进人类工业革命的迭代,全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四、四、ESG 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的作用如何如何?1.ESG 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愈发显著 聚焦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要素的 ESG 投资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在 ESG 投资理念上已形成较为一致的原则和指引,企业 ESG 绩效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国际大型投资者在配置资本时,偏向于支持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对象。虽然全球逐步发展为“全民免疫”的抗疫模式,但鉴于病毒株的不断变异,不断涌现的感染高峰令全球经济发展和医疗承受压力均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上地震、洪水、严寒、高温等极端自然灾害,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仍将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ESG 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愈发显著。2022 年全球 ESG 债券发行规模达到 5,343 亿美元,占全球债券市场的比重为5.8%,在去年高基数效应下回落约 2.8 个百分点。其中,超主权国家发行规模下降较为明显,而亚洲 ESG 债券市场则表现较为突出,2022 年亚洲市场 ESG 债券在总体债券发行量当中的占比达到了 27.6%,主要是得益于中国 ESG 债券市场的强劲增长。-60.00-40.00-20.000.0020.0040.0060.0080.00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商品贸易:占GDP比重:全球FDI流量:全球:同比(%)研究报告 10 2022 年主权国家和政府机构是 ESG 债券市场非常活跃的发行人群体,前三个季度一共有超过 40 家主权和政府机构发行了不同货币不同种类的 ESG 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创纪录的 2,870 亿美元左右,体现了政府机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力。数据来源:Bloomberg,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4.1 全球全球 ESG 债券发行规模债券发行规模 2.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领 ESG 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主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要增长动力 全球 ESG 债券市场以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为主体。2022 年欧洲 ESG 债券市场占全球比重高达 32%,欧洲是全球 ESG 债券市场的主力。尽管面临“漂绿”问题和监管环境趋严的压力,欧洲 ESG 债券在俄乌冲突、高通胀、持续加息、经济衰退担忧等风险因子持续演绎的背景仍然吸引资金持续净流入,同期传统债券则面临资金持续净流出的压力。气候问题在美国的政策议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政策助推美国 ESG 债券市场增长提速,2022 年美洲 ESG 债券市场份额为 10%。2022 年亚洲 ESG 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占比走高至 28%。但亚太地区内部有所分化,日本市场转为资金净流出,中国市场仍然受到资金青睐。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 ESG债券市场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国际指数公司对中国 ESG 市场的覆盖产品也在增加。随着跨境投资市场的扩大,预计未来全球 ESG 债券市场有望形成欧盟、美国、中国引领发展的多元格局。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亿美元)研究报告 11 注:内圈为 2021 年,外圈为 2022 年 数据来源:Bloomberg,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4.2 全球全球 ESG 债券发行债券发行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当前,新兴经济体 ESG 债券市场发展进程较为缓慢,ESG 债券标准、技术上的“争议”和“质疑”导致国际资金主要流入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债券发行人集中在中国、韩国等少数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诺减少碳排放,近来国际投资者对新兴经济体 ESG 主题债券的兴趣也有所上升。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发展 ESG 债券市场,增加用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不仅需要调动国内资金,也需要利用国际资源。在此背景下,引导国际资本,尤其是私人资本转向新兴经济体,成为这些国家扩大 ESG 债券市场规模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所述,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主基调,ESG 因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也将愈发显著。349%4%92(%超国家组织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亚洲地区其他地区 研究报告 12 联系人联系人 投资人服务投资人服务 010-85679696-8759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专项研究】变革与重构:2022 年全球信用风险熵增研究【专项研究】全球哪些经济体将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著作权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研究报告的,联合资信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联合资信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联合评级于发布本研究报告当期的判断,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使用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研究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联合评级对使用本研究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研究报告 1 2023 年全球年全球信用信用风险八大风险八大展望展望(上篇)上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2023 年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谈判的难度依旧较大,地缘政治博弈或再度占据国际政治舞台,全球能源规则、经贸规则以及军事规则等方面或面临重新制定和洗牌 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之前,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转向渐进收紧的方式 虽然欧美国家经济韧性较强,但仍会面临“浅度衰退”的可能,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绽放经济活力,印度或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23 年全球风险资产或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现,其中部分亚洲国家股市有望呈现向好复苏态势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存在一定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2023 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受成本高企影响再融资难度较大,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 国际政经格局的重塑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或对亚洲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较大冲击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领 ESG 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 联合资信 主权部 研究报告 2 一、一、俄乌冲突俄乌冲突的后续演变将会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的后续演变将会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哪些哪些影响?影响?1.从俄罗斯角度看,在各种压力下俄罗斯可能会“破釜沉舟”并与欧美展开多从俄罗斯角度看,在各种压力下俄罗斯可能会“破釜沉舟”并与欧美展开多领域的摩擦与对抗领域的摩擦与对抗 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闪电战”控制乌克兰,然后打压北约东扩的步伐。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随即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制裁,根据全球制裁跟踪数据库 Castellum 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的数量超过1 万项,成为全球受经济制裁数量最多的国家。欧美国家通过对乌援助以及对俄制裁的方式将俄乌冲突演变为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俄罗斯也因此深陷战争泥沼。首先,欧美通过金融制裁进行釜底抽薪,严重削弱俄罗斯的自救能力;其次,欧美通过能源制裁和军事制裁,削弱俄罗斯的核心优势并将其拖入持久战;最后,欧美通过科技和贸易制裁,破坏俄罗斯的全球供应链,从长远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约一年时间,俄罗斯深层次的结构性隐患逐步暴露,包括应对军事行动和制裁所带来的财政压力、贸易禁运下的进口替代问题以及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停滞等。再者,随着“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北约加强对俄周边的军事布控等事件冲击着俄罗斯的安全“红线”,因此在各种压力下俄罗斯可能会“破釜沉舟”并与欧美展开多领域的摩擦与对抗。数据来源:Castellum,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1 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被制裁情况(截止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被制裁情况(截止 2023 年年 1 月末月末)2.从其他大国角度看,从其他大国角度看,美国或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支持以及对俄全面制裁,欧洲美国或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支持以及对俄全面制裁,欧洲与俄罗斯过去“斗而不破”的局面正逐步演化为双方在军事、能源以及经济与俄罗斯过去“斗而不破”的局面正逐步演化为双方在军事、能源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硬脱钩”,中国将在推动俄乌和谈的道路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等领域的“全面硬脱钩”,中国将在推动俄乌和谈的道路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短期内俄乌冲突走向和谈的难度依然较大但短期内俄乌冲突走向和谈的难度依然较大 拜登政府主张全球再平衡战略,试图借助乌克兰这枚棋子加大对俄罗斯的孤立和英国英国,1,414 瑞士瑞士,1,612 美国美国,1,826 加拿大加拿大,1,528 欧盟欧盟,1,389 法国法国,1,323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36 各国对俄各国对俄制裁数量制裁数量俄罗斯俄罗斯,10,026 伊朗,451 白俄罗斯,366 缅甸,347 朝鲜,82 叙利亚,50 尼瓜多尔,40 刚果布,35 海地,21 也门,19 2022年全球主年全球主要受制裁国家要受制裁国家 研究报告 3 打压。一方面,美国借助乌克兰希望收回克里米亚及顿巴斯地区的诉求,鼓动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加强对乌军事援助,将美国军事管控范围延伸至黑海关键要塞,进一步挑战俄罗斯的防御边界并挤压和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美国拉拢欧洲盟友共同对抗俄罗斯,强化对欧盟的军事控制,加强欧盟国家对美安全依赖,并以此为抓手重整欧盟和北约,保护美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因此,俄乌冲突是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长期矛盾的集中引爆和地缘政治博弈较量的鲜明体现。再加上临近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拜登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乌克兰牌”转移国内矛盾并提升美国的国际维和形象,以赢得选民支持。目前,地缘政治发展走势基本符合美国预期,美国或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支持以及对俄全面制裁,短期内俄乌冲突走向和谈的难度依然较大。长期以来俄罗斯与欧洲各国互相依存,欧洲对俄能源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较为依赖,俄罗斯则在芯片、电子零部件以及军备制造等方面对欧洲高度技术依赖,因此欧洲和俄罗斯长期处于“斗而不破”的平衡局面。俄乌冲突爆发对欧洲本土的国防和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增长造成直接冲击,除了引发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以外,甚至导致长期以来作为中立国的芬兰和瑞典逐步倾向于加入北约、德国由不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军事武器到现在的提供坦克装备等转变,表明欧洲与俄罗斯过去“斗而不破”的局面正逐步演化为双方在军事、能源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硬脱钩”。同时,“全面硬脱钩”的反噬作用或削弱欧洲部分国家的政治凝聚力,比如,法国总统大选中“亲俄派”勒庞的支持率进一步走高,在议会选举中马克龙所在政党失去了占据议会大多数席位的优势;爱沙尼亚联合政府因对俄立场不同导致矛盾持续激化,最终联合政府走向解散;匈牙利多次反对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欧盟则以改革不充分为由冻结匈牙利价值 220 亿欧元的拨款。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并于近期接连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呼吁俄乌双方尽快停火并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问题。但在当前形势下,俄乌双方还没有为和谈做好准备,欧美国家的立场也与此相悖,俄乌冲突走向和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中国将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或将引发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升级,乃至于对整个世界政经格局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持续同俄罗斯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抵御西方的压制,共同维护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综上所述,2023 年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谈判的难度依旧较大,地缘政治博弈或再度占据国际政治舞台,全球能源规则、经贸规则以及军事规则等方面或面临重新制定和洗牌。研究报告 4 二、二、欧美欧美日央行日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会有转折吗?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会有转折吗?1.在通胀尚未完全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控制之前,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之前,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宽松,美联储更希望通过,美联储更希望通过经济“软着落”的方式处理加息节奏与通胀控制之间的博弈经济“软着落”的方式处理加息节奏与通胀控制之间的博弈 展望 2023 年,各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且基于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供应链紧张而造成的供给侧通胀大概率将会持续。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美国M2 季调规模仍然高达约 21 万亿美元,远超疫情暴发前的 16 万亿美元,意味着美国的货币流动性仍然处于偏高水平,2023 年美联储大概率会从货币供给端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回收多余流动性。虽然从 2022 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通胀的高点已过,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美国 2023 年 1 月的 CPI 同比增幅虽回落至 6.4%,但环比增幅有所回升,且距离美联储 2%的长期通胀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其中食品、能源以及交通服务等价格均出现了回弹趋势,说明美联储的通胀控制存在一定反复,基于基础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依旧粘性较大,因此美联储有必要继续紧缩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胀反弹。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2.1 2022 年以来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表现美国就业市场表现 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未来走势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供不应求的情况,尤其是 2023 年 1 月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 51.7 万人,是市场预期的三倍,就业市场表现强劲成为支撑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又一重要因素。但从长期看,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愈发突出,目前美国劳动市场主要是商业服务业、贸易运输、建筑等行业的人才招聘供不应求,带动非农就业指标和失业率表现良好;但科技行业以及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一定降温趋势,部分公司出现大规模裁员行动,对未来美国就业市场形成一定打压。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需要兼顾控制通胀与保护就业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在通胀尚未完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020406080100120140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非农职位空缺数(右轴)(万人)(万人)研究报告 5 全可控之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另一方面,美联储会预防过分加息对就业和经济产生的抑制作用,故而采取相对温和的节奏。整体看,预计 2023 年美联储将继续通过温和的方式逐步吸收前期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年内继续加息 34 次,逐步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 5.5%左右,通过“软着落”的方式处理加息节奏与通胀控制之间的博弈。2.欧盟的能源危机威胁并未彻底解除欧盟的能源危机威胁并未彻底解除,预计欧洲央行在预计欧洲央行在 2023 年上半年会延续年上半年会延续单次单次 50 个个 BP 的强势加息举措,的强势加息举措,下半年则有可能放缓加息下半年则有可能放缓加息节奏节奏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与俄罗斯在金融、科技、能源等各个领域展开“硬脱钩”,尤其是欧盟约 4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于俄罗斯,欧盟对俄天然气高度依赖,加强能源制裁令欧盟陷入能源危机。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 TTF 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近 193 欧元/兆瓦时的历史新高。受此影响,欧盟调和 CPI 中能源价格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上涨超过 25%,带动欧盟调和 CPI 同比增幅飙升至 11.5%(2022 年 10 月),创 1997 年欧盟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为此,欧洲央行自 2022 年 7月起开启强势加息节奏,将基准利率由 0%上调至 3%,创 2008 年以来新高。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2.2 2020 年以来年以来欧盟调和欧盟调和 CPI 变化变化情况情况 自 2022 年 11 月起,在能源价格回落的驱动因素下,欧元区调和 CPI 连续回落,并于 2023 年 1 月下降至 8.5%,创 2022 年 5 月以来新低。但欧盟的通胀压力依旧高企且较美国更为突出。一方面,欧盟的能源危机威胁并未彻底解除。目前,欧盟已经对俄罗斯采取了三轮石油制裁,制裁项目逐步升级至石油产品限价机制及禁止通过海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202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12020-12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调和CPI当月同比(右轴)调和CPI:能源调和CPI:食物,包括酒精和烟草调和CPI:住房服务(%)研究报告 6 运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制裁措施。欧盟国家竭尽全力对俄罗斯实施能源替代,已经累计花费约 8,000 亿欧元财政支出用于应对能源危机,但欧盟为寻找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转向其他国家谋求多元化能源进口,提高了中东、非洲、美国等石油出口国和土耳其等能源管道过路国的要价能力和话语权,实际增加了欧盟能源支出和负担,而且欧盟能源对外依赖性依旧较高。如果 2023 年能源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将会对欧盟通胀造成持续性冲击。另一方面,欧盟目前的通胀呈现结构性扩散。能源是百价之基,对生产和消费产生传导影响,欧盟未来依旧面临食品、工业、住房等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压力,因此短期内欧盟的通胀粘性较强,通胀压力依旧顽固。预计欧洲央行在 2023年上半年会延续单次 50 个 BP 的强势加息举措,如果下半年通胀压力得到明显改善则有可能放缓加息节奏。3.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转向转向渐进收紧的渐进收紧的方式方式 日本央行自 2016 年 2 月起一直将政策目标利率维持在-0.1%的负利率不变,即便是 2022 年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强势加息,日本央行也一直奉行货币宽松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主要是因为日本央行一直秉持“安倍经济学”的逻辑,通过“三箭齐发”让日本经济摆脱“通缩心态”并重回经济增长态势。但日本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流动性过剩抬高日本通胀压力,2023 年 1 月日本 CPI 增幅飙升至 4.3%,创 1981 年 7 月以来新高,通胀高企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存在一定“滞胀”风险;二是日美利差严重倒挂,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以及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愈发显著,加剧日本的外资流出压力,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飙升至150 以上,日元较年初贬值超 45%,汇价跌至 32 年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2.3 2020 年以来年以来各期限日美利差及日元汇率走势各期限日美利差及日元汇率走势 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600-500-400-300-200-10001年期日美利差5年期日美利差10年期日美利差美元兑日元(右轴)(BP)研究报告 7 为缓解日本流动性通胀、释放汇率贬值压力、增加日本债券市场流动性,日本央行采取一系列抵御措施。一方面,日本央行通过抛售美债来稳定日元汇率,2022 年 8月日本持有美债规模下降至 11,998 亿美元,创 2019 年 12 月以来新低。另一方面,日本央行通过修改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来缓解通胀压力,2022 年 12 月日本央行宣布将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从 0.25%上调至 0.5%左右,并宣布放宽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收益率从0.25%到0.5%左右,将长期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一倍。虽然日本央行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短期内发生货币政策急速转弯的可能性较低,而中长期日本货币政策有回归正常化的必要,预计日本央行将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综上所述,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之前,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2023 年仍然会继续保持相对温和的加息节奏。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转向渐进收紧的方式。三、三、哪些国家可能会陷入经济衰退?哪些国家可能会陷入经济衰退?哪些哪些国家国家会一枝独秀会一枝独秀?1.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韧性较强,经济韧性较强,2023 年年经济经济大幅大幅衰退衰退的的风险风险有望得到有望得到缓解,缓解,但仍会面临但仍会面临“浅度衰退”“浅度衰退”的可能的可能 2023 年美国经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上半年,美国消费、投资和贸易三驾马车的短期增长趋势依然会保持惯性而显现出一定经济韧性,劳动力市场因供求偏紧而为经济提供“缓冲垫”,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放开也为美国外贸动能延续提供一定支撑,预计上半年美国经济衰退压力较小。但下半年,通胀与加息依旧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的主要动因,高利率和高通胀将会对生产和消费产生持续性压力。一方面,2022 年居民服务消费代替商品消费(含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成为拉动个人消费的主要来源,但自下半年起环比增速一直下行,截至 12 月末服务消费的环比增速已经下降至 0%,表明消费动力增长疲软。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趋缓以及家庭净储蓄率降至 2008 年以来新低,说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存在较大压力,尤其是通胀压力持续将会加重居民的消费负担,而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走软存在一定时滞,预计 2023年下半年将逐步显现。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收紧以及通胀压力犹存令美国企业经营发展存在较大障碍,2023 年 1 月美国中小企业乐观指数细项中增加库存、经济向好预期、实际销售走高预期、信贷形势预期以及盈利趋势均为负值,较去年同期各指标纷纷走弱。美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约 50%的就业和 75%的税收,中小企业的收缩将会在612 月反映在美国经济表现上。考虑到消费增长趋缓以及通胀压缩制造业盈利空间等问题愈发显现,美国经济下半年存在“浅度衰退”可能,预计全年经济增速降至 1%研究报告 8 左右。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3.1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变化环比变化 图图 3.2 美国美国中小企业乐观指数中小企业乐观指数 受高输入性通胀、欧洲央行强势加息以及居民游行示威扩大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3 年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显著。虽然欧盟的通胀压力有所回落,但能源成本和消费者价格依旧居高不下,2023 年上半年欧洲央行或继续采取较为强势的加息节奏,金融环境继续收紧将对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造成较大压力,欧盟制造业 PMI 自 2022 年 7 月以来连续 7 个月跌破荣枯线,2023 年 1 月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22.2,预计部分欧盟国家将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欧盟各国坚持推进能源替代以及增长对美贸易,因能源供给不足而导致强制性减产的概率有所下降,经济抗风险韧性得到一定彰显,预计 2023 年部分国家的经济衰退将相对温和,欧盟全年经济增速将降至 0.5%左右。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3.3 欧盟欧盟 PMI 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3.00-2.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60.00-40.00-20.000.0020.0040.0060.00增加就业计划资本支出计划增加库存计划经济向好预期实际销售走高预期当前库存当前职位空缺信贷形势预期扩张机遇盈利趋势2022-012023-01-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制造业PMI服务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 研究报告 9 2.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绽放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绽放经济经济活力,活力,印度印度或或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印度在 2022 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的第五大经济体,2022 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高达 4.1%、13.5%和 6.3%,经济呈现强势复苏态势。印度经济强势增长主要依托于人口红利和深度参与国际供应链,随着 2023 年印度人口攀升至全球第一,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印度提供了廉价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同时借助中美之间经济“脱钩”和中国产业链升级的机会,吸引了全球大量产业向印度转移。此外,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举措,包括鼓励科技驱动和知识驱动型经济发展,财政预算优先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增长和金融部门等领域,提高个人所得税免税上限并降低税率,变动征税豁免细则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出口并推动国内制造业发展。预计 2023 年印度经济增速将在 7%左右,或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除了印度以外,“资源导向型国家”凭借自身资源充足的禀赋优势,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成为最大赢家。以沙特为例,2022 年二季度沙特经济逆势增长并超过 12%,沙特全指更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幅上涨超过 110%(截至 2022 年 5 月),领跑全球股市表现。考虑到全球原油供给依旧缺乏弹性、地缘政治动荡对能源供给端造成扰动以及中印等国需求显著复苏,预计 2023 年全球能源依旧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但与2022 年的高油价水平相比或将存在较大差距,预计 2023 年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较去年有所回落。“雁阵模式”向下转移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存在一定短期替代机遇。以越南为例,在欧美以及中国等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积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吸引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等行业外商投资建厂,目前“越南制造”已驰名全球,有助于加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此外,越南作为东南亚人口第三大国,具有一定人口红利优势,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有助于提振消费市场,预计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 2023 年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部分部分国家国家因战争、汇率危机、自身较为脆弱等原因,存在较大的经济衰退风因战争、汇率危机、自身较为脆弱等原因,存在较大的经济衰退风险险 部分国家可能会因为不同原因在 2023 年陷入经济衰退。一是因战争影响而产生的经济衰退。受欧美史无前例的全面制裁影响,俄罗斯的金融、能源以及军事等领域受到全面制约,2022 年俄罗斯经济增速约下降 2.5%。但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保障,2023 年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幅度有望收窄,预计经济将萎缩 1%左右。二是因汇率危机等风险传导至国内而产生的经济衰退。土耳其因美联储加息后带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放大了土耳其里拉的本币脆弱性,本币兑美元汇率较年初下 研究报告 10 跌超过 40%,本币贬值叠加天然气价格飙升,2022 年土耳其 CPI 平均增幅将近 72%,创 1998 年以来新高,经济陷入恶性通胀困境。2023 年 2 月土耳其发生两次特大地震,对经济造成直接冲击,预计 2023 年经济存在较大的衰退风险。三是因自身较为脆弱且抗风险能力较差而产生的经济衰退。巴基斯坦因高度依赖能源和食品的进口,俄乌冲突后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带动巴基斯坦陷入严重的输入性通胀,面临粮食危机、恶性通胀、汇率贬值以及外贸无力偿付等困境。再加上政局动荡和恐怖袭击蔓延,巴基斯坦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综上所述,世界经济正处于后新冠疫情时代,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有所缓解,但考虑到全球通胀压力仍较为顽固、紧缩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以及俄乌冲突前景不明或继续拖累欧洲地缘政治风险升级,2023 年全球经济或趋向碎片化发展,虽然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但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不容小觑,预计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下滑至 23%左右。四、四、全球主要全球主要大类资产表现大类资产表现如何如何?亚洲金融市场能否回暖?亚洲金融市场能否回暖?1.在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下行压力走高走高、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活力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活力强劲强劲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2023 年年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预计预计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现现 2022 年,在美联储加息“灰犀牛”和俄乌冲突“黑天鹅”的叠加影响下,全球多数大类资产表现疲软。一是战争和加息风险令全球股票市场严重承压。MSCI 全球股票指数全年跌幅高达 17.8%,MSCI 发达市场指数跌幅为 17.8%,MSCI 新兴市场指数跌幅为 18.1%。具体来看,美联储加息释放出美国股市前期积累的泡沫,标普 500 指数年内跌幅逼近 20%;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影响,MSCI 欧洲指数下跌超 11%。二是在加息和通胀压力走高的背景下,多国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年内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 225 个 BP,长期美债收益率是国际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价格基准,其波动对借贷成本和全球债券市场均产生重要影响,欧元区 10 年期公债收益率年内走高 268 个 BP,英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 380 个 BP。三是美元指数“一骑绝尘”,其他多数非美货币纷纷走跌。2022 年 3 月美联储开启强势加息节奏,越发强化了美元的避险属性优势,美元指数一度上涨接近 20%,甚至突破 110的重要关口。受此影响其他多数非美货币纷纷承压,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以及日元成为年初至今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其中阿根廷比索和土耳其里拉年内跌幅一度超过 25%。四是俄乌冲突爆发带动以油气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受俄乌冲突升级以及全球原油供不应求等因素影响,IPE 布油收盘价年内一度逼近 130 美元/桶,创 研究报告 11 2008 年以来新高。投资者避险情绪走高推升黄金价格,COMEX 黄金收盘价一度突破2,000 美元/盎司,仅次于疫情暴发时的历史高点。表表 4.1 20222023 年年全球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大类资产表现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注:2023 年数据区间为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2 月 7 日;债券市场为区间数据变动百分比 在欧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走高、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活力强劲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2023 年国际金融市场预计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现。2023 年1 月全球股票市场表现良好,MSCI 全球股票指数开年至今已上涨 7.16%,一扫此前低迷,主要是受益于地缘冲突影响消化、海外通胀逐步回落、货币紧缩力度放缓等因素,国际股票市场整体环境有所改善。在缺乏强势加息助推、欧美经济下行预期担忧日益加重的情况下,2023 年欧美国债收益率或呈现“先升后降”之势,由于短期国债资产类别资产类别名称名称2022年年2023年年MSCI全球-17.847.16MSCI发达市场-17.818.08MSCI欧洲-11.387.29标普500指数-19.957.68富时100指数-0.714.38DAX指数-13.099.54CAC40指数-10.307.97日经225指数-10.957.35MSCI新兴市场-18.115.60MSCI中国-21.544.88韩国综合指数-25.1711.54越南VN30指数-35.522.12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2.921.23泰国SET指数0.220.02阿联酋DFM综合股票指数4.322.22孟买Sensex30指数2.80-0.70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2.25-0.12欧元区公债收益率:10年2.68-0.10英国国债收益率:10年3.80-0.36美元指数7.56-0.28英镑兑美元-10.260.19欧元兑美元-5.260.43美元兑人民币9.17-2.48美元兑日元13.700.52美元兑巴西雷亚尔-6.60-5.38COMEX黄金1.602.31IPE布油8.973.10LME3个月铝-15.275.87NYMEX原油5.951.64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债券市场 研究报告 12 收益率对即时消息和市场预期调整更为敏感,年内波动幅度预计比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更大。2023 年全球央行强势加息的节奏大概率会有所调整,对美元强势表现的支撑有所下降,同时美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对美元走势也造成一定抑制。但不排除有俄乌冲突升级的黑天鹅事件,美元的避险属性依旧具有较大优势。两种作用或加剧美元的双向波动,其他非美货币有望波动回升。2023 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短期波动走势,考虑到欧盟继续对俄罗斯实施第三轮能源制裁以及俄罗斯为反制欧美针对其实施的限价措施宣布减产,使能源市场供给进一步趋紧。需求端则受欧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复苏态势向好的综合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表现。供求两端力量的相互博弈,或加剧国际油价的双向波动。2.基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和印度有望继续高速增长的基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和印度有望继续高速增长的向好向好预期预期,近近期期亚洲金融市场亚洲金融市场估值及风险偏好估值及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有望得到支撑支撑,迎来边际修复和复苏,迎来边际修复和复苏,但仍但仍存在估值的波动存在估值的波动 2022 年亚洲金融市场在多重压力之下整体表现低迷,MSCI 亚洲(除日本)指数年内大幅下跌超 17%,成为 2008 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亚洲各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呈现出较大差异,股票市场方面,越南 VN30 指数年内下跌超 35%,成为本年度表现最差的亚洲股市,韩国和日本股市同样跌幅较大,印尼、泰国和阿联酋股市整体小幅收涨。与整体走势相反,土耳其股市大幅上涨近 190%,成为全球市场表现最好的股市。2023 年,美国通胀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美联储或将放缓加息节奏,减缓了亚洲国家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基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和印度有望继续高速增长的预期,亚洲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较好,亚洲股市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对亚洲股市的估值及风险偏好形成有力支撑。债券市场方面,市场看好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使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债券资产重拾吸引力。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2023 年 1 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高达 657 亿美元,是去年全年净流入量的两倍有余,流入中国以外新兴市场债券市场的资金(446 亿美元)更是创下 2018 年以来单月新高。亚洲债市有望迎来经济复苏和货币宽松顺周期的宏观基本面,尤其是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趋于温和后,对美信用利差有望趋稳,亚洲债券市场或将迎来边际修复。汇率市场方面,在 2022 年强势美元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本币贬值压力增大,例如,全年日元贬值幅度达到 13.7%,韩元大幅下跌近 7%,增大了外国投资者的汇率风险和管理成本。2023 年支撑亚洲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回暖的影响因素较为一致。美联储或将放缓加息节奏,减缓了亚洲国家资金外流压力,降低了国际投资持有亚洲货币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将增强 研究报告 13 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对亚洲国家汇率形成一定支撑。人民币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在经济将强力反弹以及需求大幅回升的市场乐观预期下预计将进入升值区间,年内或有所走强。综上所述,2023 年受益于地缘冲突影响消化、海外通胀逐步回落、货币紧缩力度放缓等因素,国际金融市场整体环境有望改善。亚洲金融市场基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和印度有望继续高速增长的向好预期,有望迎来边际修复和向好复苏,但仍存在一定估值波动风险。研究报告 14 联系人联系人 投资人服务投资人服务 010-85679696-8759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专项研究】变革与重构:2022 年全球信用风险熵增研究【专项研究】全球哪些经济体将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著作权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研究报告的,联合资信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联合资信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联合评级于发布本研究报告当期的判断,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使用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研究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联合评级对使用本研究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2023年2月全球并购行业趋势-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2目录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1.整体趋势回顾32.细分领域并购趋势及展望73.联系人11整体趋势回顾1.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42023年全球并购趋势展望: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市场过去一年,并购交易市场涌现了许多涉及不同行业或细分领域的跨行业业务融合交易,如化工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项目,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收购电力零售商,汽车主机厂积极向关键矿物开发商寻求承购关键矿产资源等。我们预计,在增强产业链及供应链韧性的背景下,业务融合及产业链一体化的大趋势有望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为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并购市场引入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将增加市场复杂度。“随着各公司不断调整其资产组合以应对其在战略能源转型“随着各公司不断调整其资产组合以应对其在战略能源转型中的机遇与需求,整个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产业链中的机遇与需求,整个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产业链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Wim Blom普华永道全球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澳大利亚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能源转型与供应链安全将继续驱动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能源转型与供应链安全将继续驱动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EU&R)行业并购活动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的同时也行业并购活动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的同时也将增加并购交易市场的复杂程度将增加并购交易市场的复杂程度2022年,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交易量和平均交易额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们相信在2023年乃至可预见的未来,能源转型仍会是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的关注重点。因此我们预计,并购交易和其他资本市场活动的资金投入仍将持续走高。随着市场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方面),供应链安全已成为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和工业企业管理层开展并购交易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如今,传统的债务融资的成本高涨且愈发难以获得。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则有助于能源、公共事业和资源行业企业夯实资本实力,加之一些替代性融资方式如信贷基金的出现,减轻了并购交易活动参与者对传统银行借款融资的依赖,使其得以持续参与并购交易活动。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5并购热点以下领域或将成为未来六至十二个月的并购热点:生物燃料:生物燃料:随着国际石油公司(IOCs)通过收购可再生天然气业务,加快布局生物燃料领域,以期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生物燃料产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关键矿产:关键矿产:行业内头部玩家将继续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同时我们预计工业企业也将与关键矿产资源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以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国际石油公司上游资产:国际石油公司上游资产:国际石油公司将继续加大上游投资组合的调整力度,加速实现碳减排目标进程,国家石油公司(NOCs)则有望从上述资产剥离交易中获益。新能源汽车投资:新能源汽车投资: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从电池组件到充电桩运营商等)的价值回报具有高度确定性,整个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投资规模预计将继续激增。表后发电、储能及能源解决方案:表后发电、储能及能源解决方案:受能源和基础设施资产估值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和数字化共享能源平台等技术发展的推动,我们预计上述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美国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年通胀削减法案(IRA):):IRA改变了美国能源转型投资的“游戏规则”。我们认为,虽然美元的持续走强可能会使对美投资面临更多挑战,但该法案的出台则会加速投资者将投资重心从其他国家向美国转移。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62022年下半年并购趋势2021至2022年,能源、公共事业和资源市场能源、公共事业和资源市场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17%和37%,与全球整体市场趋势基本一致。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乌克兰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为2022年的并购交易市场带来了更高的不确定性。尽管环境充满挑战,2022年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电力与公共事业部门的并购活动仍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相同水平;受限于亚太地区和EMEA地区的交易量较低,采矿与金属板块并购活动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相较于交易数量,大型交易的减少导致平均交易规模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例如交易额超过50亿美元的大型交易数量自2021年的19笔降幅过半,至2022年仅发生9笔。2018-2022年能源、公共事业和资源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年能源、公共事业和资源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资料来源:Refinitiv、Dealogic及普华永道分析关于数据关于数据我们根据行业公认来源提供的数据对交易并购趋势进行讨论。具体来说,本文引用了Refinitiv于2023年1月【2】日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交易金额和数量信息(不包括传闻和撤回的交易)。补充信息来自Dealogic和我们的独立研究。本文包括Dealogic授权使用的数据。Dealogic保留并保留此类许可数据的所有权。我们对原始信息进行了一些调整,以保证与普华永道的行业分析口径保持一致。交易额(美元十亿)交易量化工油气采矿与金属电力与公共事业总交易额总交易额(大宗交易除外)细分领域并购趋势及展望2.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8全球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领域并购趋势采矿与金属采矿与金属供应链安全仍是推动整个行业并购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矿产资源开发商正进一步考虑与其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谋求协同效应。随着各国家和地区政府对供应链本土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力图在保障内供的情况下降低关键矿产的进口依赖,行业内企业也将通过并购交易活动积极进行行业整合。碳减排目标将继续推动全球市场对关键矿产的需求,但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会使得并购交易流程更为复杂和漫长。铜、锂等动力电池专用矿产将继续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不仅会继续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还将着重于并购交易将对其投资组合产生的协同作用。我们预计,工业企业也将与关键矿产资源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以通过参股持股或订立稳定合作承购协议来确保企业所需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石油与天然气石油与天然气中短期内的市场不确定性(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源转型进程、暴利税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可能会创造一种更倾向中小型补强型并购交易(而非风险更大、更具转型意义的交易)的市场环境。在实施能源转型和多元化战略的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中,我们认为油气业务产生的强劲现金流能够不断为低碳投资机会(如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生物燃料和氢能)提供资金支持。国际石油公司的贸易与零售业务将在传统油气业务和低碳投资组合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我们预计在这一领域会有更多并购活动发生,油气和低碳领域的投资有望加码。随着国际石油公司继续剥离非核心油气资产,我们预计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凭证和剥离战略方面的审查力度会更加严格。例如,若甲烷排放和燃烧问题得不到解决,金融投资者将更难获得资产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国有石油公司将成为收购此类资产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已实施暴利税的国家或地区,运营商需重新考虑未来的资本增长与扩张计划。因此,我们预计交易重心可能会转向在油气业务方面财政制度较为稳定的国家或地区。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9全球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领域并购趋势电力与公共事业电力与公共事业目前,大型公共事业单位正在逐步推进优化投资组合的战略目标,主要表现为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以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并将资本重新配置到能源安全、脱碳和能源转型相关领域。能源系统的电气化可能为电力与公共事业板块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价值创造机会:表后发电及储能系统,以及集成其他电力资产(如热泵等)的能力;供暖脱气解决方案相关投资,包括电子锅炉和热泵,以及区域供暖和工业余热利用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剥离天然气输配资产,以规避资产滞留;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者正在寻找氢能相关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中游产业(如氢能重卡的氢气供应);随着电力系统复杂度和规模不断提升,输电或配电网络运营商的投资将有所增加;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投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电网拥塞,从而使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链(主要从亚洲)向欧洲和美国转移。我们预计,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将继续收购更多光伏和风能项目,力图实现其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由于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令资本市场情绪承压,化工行业的并购活动在2023年初预计会相对缓和。融资成本上升、通货膨胀、能源价格波动以及原材料供应中断都将使化工行业的并购环境更具挑战性,尤其是在欧洲的冬季,能源成本高企和天然气供应短缺为部分企业的盈利状况和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短期内并购交易活动可能会存在一定阻力,化工行业仍有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我们预计2023年化工产品行业的并购活动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持续关注碳减排与碳循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和ESG要求。公司做出客观并购决策和战略管理投资组合的速度将决定其在高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的优势;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是价值创造的关键。普华永道一项关于资产剥离的新研究发现,进行积极投资组合管理的公司将比业内同行产生更高的超额收益。近期投资趋势表明化工行业尤其如此,行业内企业已开始进行重大的投资组合转型,增长率和利润率较高、投资周期较短的资产成为投资重点。;某些地区的贸易和生产活动可能会继续中断,因此供应链韧性将继续成为投资焦点,从而推动2023年并购交易活动;对于那些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的公司而言,估值适当、资本充裕的并购目标更具吸引力。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102023年并购趋势展望: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市场在目前地缘政治不稳定和能源转型的全球大环境下,供应链安全对于价值创造和价值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头部玩家将持续积极对其投资组合进行优化(例如,将上游材料供应商纳入其资产组合,以确保供应链稳定性、提高价格确定性并直接监督其产品的ESG来源),为企业自身及其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联系人3.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联络我们12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叶伟奇叶伟奇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黎大汉黎大汉普华永道中国电力与公共事业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2991 翟黎明翟黎明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公共事业及矿产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郑焕钊郑焕钊普华永道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52 2289 聂晓华聂晓华普华永道中国矿产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PwC|全球并购趋势|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 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未经普华永道允许不得分发。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中国成员机构,有时也指普华永道网络。详情请进入
全球并购行业趋势-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2023年2月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2目录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整体趋势观察32.2022年并购交易市场回顾63.2023年并购趋势展望114.联系人16整体趋势观察1.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42023年全球并购趋势展望:科技、媒体及通信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可能影响着投资交易金额,特别是对侧重于收入增长和客户获取的高增长企业(这类企业在TMT行业中更为普遍),以及融资难度较大的大型交易。未来几个月中,现金充裕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以美元计价的投资者,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机会,进行更多的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这些迹象表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机会型并购交易,合资企业(JV)、合伙企业以及其他有助于促成交易的新方案安排将有所增加。“我们正处于“我们正处于TMT并购交易的动荡时期。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并购交易的动荡时期。成功的投资者需要积极贯彻执行其交易投资理念以创造回报。这就要求投资者积极贯彻执行其交易投资理念以创造回报。这就要求投资者在交易前需制定坚实的价值创造计划,并在交易后将计划有在交易前需制定坚实的价值创造计划,并在交易后将计划有效落地。”效落地。”Barry Jaber普华永道全球科技及通信行业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英国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鉴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资本约束和战略性与机会性并购交易将成鉴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资本约束和战略性与机会性并购交易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科技、媒体及通信(为未来一段时间科技、媒体及通信(TMT)行业的共同主题。)行业的共同主题。一直以来,TMT并购活动以长期结构性增长驱动力为支撑,即数字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不断地创新求变。但同时,利率上行、通胀加剧、需求前景调整、地缘政治局势趋紧、供应链中断与监管力度收紧等因素影响着CEO和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在2023年或将更加谨慎,投资交易活动的开展或面临更多的障碍与挑战,尤其是可能受到更严格监管审查的大型交易。尽管如此,我们预计战略交易及优质目标企业相关交易仍将发生。我们理解,成功投资者将充分利用当前的经济环境,物色那些急需资金支持或能够提供增值平台/技术的并购目标。在交易价格的预期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在投资者寻求弥合买卖双方交易价值认知缺口时或将出现创新性的交易结构。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5并购交易热点展望我们预计,如下领域或将成为2023年的并购热点。软件交易持续活跃软件交易持续活跃我们预计,软件交易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其中私募股权(PE)投资者将成为主要贡献者。继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约贡献了软件交易数量中的50%后,由于赛道业务模式具有吸引力,加之收入可预测、利润率高和现金转换强劲等优势,我们预计,2023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软件公司的投资交易量将继续增长。此外,软件赛道领先企业也将拓展新技术领域,进军新市场。通信运营趋于扁平化通信运营趋于扁平化由于电信运营商寻求将数字化基础设施货币化变现,传统垂直整合型运营商模式也将与时俱进趋于扁平化。跨国运营商集团在各个市场进行的积极投资组合管理与优化将继续为行业资本性支出和下一代网络部署提供资金支持。根据这些趋势,我们预计,2023年通信运营领域并购交易将聚焦铁塔公司(TowerCo)、光纤、物联网(IoT)和数据中心等。元宇宙未来可期元宇宙未来可期我们预计,对元宇宙未来成功抱有强烈信念且资本充足的公司将抓住机会抢占行业先发优势,引领行业并购交易趋势。尽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元宇宙提供了一种创新方式来支持企业定位其品牌和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赢得未来!随着元宇宙不断成熟完善,我们期待看到压缩技术、制图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进步,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推动商业发展。电子游戏备受关注电子游戏备受关注尽管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提升对游戏行业的关注,监管审查的加强可能会为大型交易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但我们预计,2023年投资者对视频游戏领域的并购交易兴趣度仍会增加。游戏行业的忠实用户群和原创知识产权给企业通过订阅、广告和应用内购买等形式创造了盈利变现途径。此外,伴随着半导体、元宇宙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游戏领域将对投资者具有长期吸引力。2022年并购交易回顾2.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7TMT行业仍然是2022年并购交易市场中最活跃的并购领域2022年,TMT行业在全球并购交易市场继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贡献约四分之一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利率上升、经济衰退迹象、监管趋严,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使投资者情绪降温,特别是在科技行业。因此,与创纪录的2021年相比,2022年TMT行业并购交易市场相对疲软。总体而言,2022年TMT行业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了21%和36%,但与疫情以前的2019年相比,则仍增长了25%和38%。2022年,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言,TMT行业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TMT行业的并购活跃度高于其他行业。2018-2022年科技、媒体及通信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年科技、媒体及通信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资料来源:Refinitiv、Dealogic及普华永道分析总交易额总交易额(大宗交易除外)媒体和娱乐通信科技“数字领域继续迭代出新,不断推出提升用户体验的平台和“数字领域继续迭代出新,不断推出提升用户体验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企业将顺势择机而动,开展行业投资并购以巩固解决方案。企业将顺势择机而动,开展行业投资并购以巩固其战略地位,而这将推动其战略地位,而这将推动2023年行业并购交易持续增长。”年行业并购交易持续增长。”Bart Spiegel普华永道全球媒体及娱乐行业并购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美国交易量交易额(百万美元)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我们根据行业公认来源提供的数据对交易并购趋势进行讨论。具体来说,本文引用了Refinitiv于2023年1月2日发布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交易金额和数量信息(不包括传闻和撤回的交易)。补充信息来自Dealogic与普华永道的分析研究。本文包括Dealogic授权使用的数据。Dealogic保留并保留此类许可数据的所有权。我们对原始信息进行了一些调整,以保证与普华永道的行业分析口径保持一致。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82022年私募股权机构的参与活跃度持续提升无论是作为直接买家、通过投资组合收购的间接买家、抑或是作为卖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的交易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加。2018年,涉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约占三分之一,至2022年则增长至一半以上。私募股权机构参与率(私募股权机构参与率(2018年与年与2022年)年)资料来源:Refinitiv、Dealogic及普华永道分析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TMT行业)所有行业(含TMT行业)交易数量交易数量交易金额交易金额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TMT行业)所有行业(含TMT行业)占比情况%占比情况%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9软件行业仍然是TMT行业中最关键的并购交易赛道2022年年TMT行业各细分赛道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概览行业各细分赛道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概览资料来源:Refinitiv、Dealogic及普华永道分析交易数量(占比)交易数量(占比)交易数量(实际数)交易数量(实际数)交易金额(占比)交易金额(占比)交易金额(十亿美元)交易金额(十亿美元)交易额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及其设备互联网硬件设备其他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及其设备互联网硬件设备其他2022 年,软件赛道并购交易约占技术交易活动的三分之二,占交易价值的四分之三。尽管软件赛道的整体交易数量和金额从 2021 年开始下降,但该赛道的并购交易的活跃度仍高于新冠疫情以前的水平。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02023年并购交易市场影响因素现金为王现金为王利率上升和股票价格低迷给企业使用两大关键资本杠杆带来阻碍。鉴于由此产生的资金成本更高,许多投资者正在改变交易策略,更加注重现金的调配与部署。过去,市场调整时为持有备用现金的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估值达成交易,有利于投资者更好的获得长期股东价值。我们预计,在这种资本受限的环境下,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的公司将在并购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回归本源回归本源在估值下降、利率上升,以及上市登陆主要资本市场机会减少的大环境下,基本面表现强劲的公司作为并购目标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投资者将注意力从过往缺乏盈利表现的大型平台,转移至具有强劲经常性收入流和更高利润率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因此,我们预计,投资者对利润率较高的中型规模的软件即服务(SaaS)公司的关注将进一步提高,持续推动整个行业的并购投资活动。监管环境影响全球市场监管环境影响全球市场2023年,监管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或使并购交易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具体而言,美国的反垄断法和数据隐私法、欧洲的反垄断法、不断增加的ESG要求以及西方与中国紧张的关系都可能影响着并购交易活动的开展。在欧洲,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议程阻止了媒体等行业的对等合并,而这些行业中,整合被视为提升与国际领先对手展开竞争的关键。此外,对大型科技企业、数据隐私以及ESG的审查力度在不断加大,表明了投资者在制定交易策略时越来越有必要重点考虑监管环境的影响。2023年并购趋势展望3.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2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领域并购趋势(1/3)技术技术软件:软件:软件赛道并购交易将继续主导TMT行业的并购交易市场。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者发起的并购占软件交易的50%以上。由于软件赛道公司的商业模式能够创造预测性强且不断增长的收入,同时具有高利润率和强大的创收能力,以上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将带动这一比例继续增长。软件企业也将继续推动技术的迭代出新,进军新市场。伴随着公司董事会信心的增强,现金充裕的公司将会把握上市公司估值偏低的机遇择机而动,大额交易或将大量发生。信息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安全、开发运维(DevOps)、软件开发、数字转型和低代码将成为2023年这一赛道并购交易的5大关键主题。随着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安全风险持续增加,这些细分市场的增长速度和利润率或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人才短缺将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通过并购交易实现规模效应以提升关键领域的能力。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亦将通过托管服务和转售SaaS解决方案不断扩大经常性收入,提升自己对包括私募股权机构在内投资者的吸引力。半导体半导体:受市场监管环境趋严影响,2023年半导体市场的并购交易可能会有所下滑。出于反垄断和国家安全的考虑,数笔重大交易未能达成,比如美国英伟达(Nvidia)收购英国ARM公司、中国赛微电子(Sai MicroElectronics)收购德国Elmos半导体技术公司的交易均以失败告终。在美国芯片法案和FABS法案的推动下,美国半导体公司加大投资美国境内的制造设施,以加强美国在半导体研究、设计和制造等环节的能力,但这可能会抑制跨境大宗交易。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半导体企业或将面临更为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然而,芯片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可能会促使产品和服务对芯片高度依赖的非半导体企业考虑通过收购以在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和供应等领域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互联网互联网: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Twitter)后,互联网行业交易在2023年可能会渐趋低迷。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因素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不仅减少企业广告收入,还可能给订阅用户增长带来下行压力。此外,数据隐私、儿童安全和竞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成本和限制。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3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领域并购趋势(2/3)媒体媒体媒体业在过去一年经历了行业整合,但2023年很可能会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对于聚焦盈利能力的主要参与者来说,资本的约束已成为其核心专注点。在此前市场资本饱和期间,企业主要将资金投向内容运营与用户增长。2023年,投资者将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决定资本支出,专注于更审慎的内容支出、减少用户流失,以及适时推出基于广告的视频点播内容(AVOD)。体育直播体育直播:从团队销售到广告,客户对体育直播的需求一直是并购交易的驱动力。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中,丹佛野马(Denver Broncos)以创纪录的价格售出,为其他即将售出的知名体育球队的初步估价提供了“奖杯”资产可以产生的独特价值的示例。同时,对体育博彩、数据分析和直播内容权的持续关注亦使得“体育直播”成为并购交易市场的活跃赛道之一。电影电影:与媒体行业的其他领域相比,影院上座率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逐步从疫情的影响恢复过来。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有围绕着电影行业所形成的既定的制作发行秩序,打断了原有的整个生产制作流程,减少了即将上映的电影片源。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增长和替代性发行策略的使用,电影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恢复到疫情前的影院上座率可能继续滞后。这些流程与制度上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并购时代,特别是派拉蒙法案于2020年底终止后。广告:广告:受全球新冠疫情和AVOD服务出现的影响,不断变化的广告市场将继续推动广告技术、市场参与和效果测量领域的创新。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持续涌现的新技术引人注目,对想要提升市场地位的大型企业十分具有吸引力。保持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突破个人“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s)将成为这一赛道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将通过并购交易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以实现上述目标。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4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领域并购趋势(3/3)通信通信行业整合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仍是通信领域的重要主题。在移动通信领域,多方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刺激了网络能力方面的资本部署与调整。在“移动到移动”(M2M)整合方面,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都是潜在市场。鉴于运营商希望利用其“固定转移动”(F2M)综合业务模式,从网络、客户和预期协同效应中获益,因此也有可能出现“固定转移动”(F2M)整合,比如在欧洲地区。由于运营商希望在竞争环境中达到一定规模并实现产品推广目标,高度分散的光纤网络市场将经历整合。陷入困境或资本获取限制等因素可能加速铁塔公司整合,尤其是在估值进一步走低的情况下。业务剥离:业务剥离:鉴于较高融资成本和巨大资本支出需求,电信运营商将继续剥离非核心和重资产部门,从而获得现金以实现去杠杆化。由于战略收购方的估值下滑、融资成本上升,针对移动信号铁塔和数据中心的剥离业务将继续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成熟有线电视公司(CableCos)或将谨慎行事,通过与低成本资本提供者组建合资企业来加速业务发展、降低风险并减少光纤到户(FTTP)业务的现金需求。总的来说,电信公司会通过剥离分拆实现非核心物联网、媒体/内容、广告和B2B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变现。技术融合技术融合:电信运营商将通过以能力为导向的并购活动向高增长收入业务转移,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和云计算等领域都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于美国市场,随着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和订阅用户人数规模趋于平稳,电信运营商和宽带供应商将互相介入至对方业务领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宽带供应商希望将移动服务捆绑销售,而电信运营商则向家庭提供固定无线接入(FWA)服务,这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补强型交易(如用户界面和后台基础设施领域)虽然不会成为并购交易重点关注领域,但对于确保为消费者和B2B解决方案赋能的底层技术来说必不可少,该类交易在2023年亦值得关注。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52023年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领域并购交易趋势为提升各细分赛道竞争力,TMT行业不断推进和设计新技术、新平台和新解决方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对这种趋势已有领会,并将继续活跃于并购交易市场,这对于他们的投资战略和投资组合具有增值效益。同时,有些企业可能会选择“静观其变”,但资产负债表表现良好且有资本融资渠道的企业将择机行动,收购增量资产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并助力企业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实现跨行业的长期、稳健增长。联系人4.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17联系我们鲍海峰鲍海峰普华永道中国TMT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叶伟奇叶伟奇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叶美萍叶美萍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服务合伙人 86(755)8261 吴可吴可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服务合伙人 86(10)6533 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 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未经普华永道允许不得分发。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中国成员机构,有时也指普华永道网络。详情请进入
2022年全球并购行业趋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2023年年2月月PwC|全球并购趋势22023年全球并购趋势展望:全球并购整体情况普华永道第26期全球CEO调研报告显示,并购活动在不利经济环境下仍具有吸引力:虽然73%的企业高管对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但60%的企业高管仍打算在2023年要通过并购,去应对潜在经济挑战和市场波动。除满足业务增长需求外,我们认为企业决策者仍将继续通过并购加速实现数字化以及ESG转型。过去几年,技术领域一直是并购热点,但激烈的竞争和过高的估值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然而其对数字资产和数字化能力的渴求却从未磨灭。除提升技术能力以及ESG转型外,企业还致力于对标竞争对手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重新找准定位,补足短板,适应新市场,全方位进行自我更新。“在当前的环境下选择并购转型会有一定压力。但借助正确的在当前的环境下选择并购转型会有一定压力。但借助正确的战略、适当的方案,有胆识的企业可通过并购在很长一段时战略、适当的方案,有胆识的企业可通过并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拉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期内拉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Brian Levy普华永道全球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美国扫描二维码查阅英文版全文黎明前的黑暗黎明前的黑暗不确定性和动荡的市场环境使并购市场趋于放缓,但这也正是估值下降孕育机会的时机。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近期交易情况,我们对并购交易市场保持乐观,2023年或有不错的交易机会。2022年全年交易量虽较2021年(近期高点65,000笔交易)有所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高出9%。对于心态和资金均准备充分的企业而言,现在正处于并购的黄金时刻。企业可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转型,重塑业务模式,助力可持续发展。短期来看,2023年初的经济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各国央行为遏制突破历史高位的通胀而进行的持续加息。加之急躁的投资者还在消化2022年发生的全球股市暴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供应链中断和监管趋严等不利因素,导致企业对并购望而却步。然而,经济低迷期的并购交易往往最终大获成功,使投资方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甚至更快速的增长。在企业估值的重新调整、交易竞争压力减小以及不良资产进入市场的当下,我们认为企业决策者和董事会应将并购作为企业战略之一。事实上,部分企业已着手开展收购,挖掘交易机会,为超越竞争对手奠定坚实的基础。PwC|全球并购趋势3全球并购热情重返疫前水平(1/2)2021年,全球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到2022年,两项数据同比分别下降17%和37%-这一水平仍高于2020年疫情前的水平。随着经济不利因素增多,并购市场在2022年开始下降,各季度的并购交易接连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下半年的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25%和51%。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并购市场表现差异较大,投资者正积极转向新的市场寻找增长机会,具体情况如下: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与2021年相比,2022年亚太地区的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23%和33%,其中中国的降幅较大,受中国新冠疫情和出口需求疲软的影响,国内并购市场运行放缓。进入亚洲市场挖掘投资机遇的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对于投资者而言,印度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其并购交易额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投资高地,仅次于中国。2018-2022年全球并购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资料来源:Refinitiv、普华永道分析交易数量(笔)交易金额(十亿美元)剔除超大交易后交易金额(十亿美元)PwC|全球并购趋势4全球并购热情重返疫前水平(2/2)欧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尽管能源成本上升及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了并购市场,但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并购表现仍优于亚太及美洲地区。较之2021年,2022年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了12%和37%。2022年共达成2万笔并购交易,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仍高出17%。美洲地区:美洲地区:与2021年相比,受宏观经济、政府监管和地缘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2022年并购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17%和40%。交易额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大宗交易(交易额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几近减半,从2021年的81笔降至2022年的42笔。2022年下半年交易额更是下跌迅猛,仅达成16笔大宗交易,而上半年则为26笔。PwC|全球并购趋势5克服并购阻力(1/3)我们曾在2022年度的年中报告中提供了帮助决策者消除利益相关者疑虑并赢得其信任以完成并购交易的部分建议,包括编写有说服力的并购企划案、关注长期发展优势、扩大尽调范围、积极把握企业估值降低的机会。然而一些决策者在讨论并购机会时的第一反应可能仍是犹豫,因为宏观经济风险和衰退的担忧使之感到不安,但他们需要意识到战略性并购将成为持续增长和转型的有力杠杆。近40%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如果他们的公司不进行转型,在今后的十年将无法持续发展。这凸显了在应对众多短期挑战的同时,重塑未来业务的必要性。如果首席执行官们不及时行动,他们可能会错过有吸引力的机会而失去股东的信任。正因如此,尤其对于企业而言,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然而很难预测并购转型多久才能改变他们所在行业的游戏规则,并带来持续的结果。当前的市场环境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但同时也为并购创造了一个充满潜在机遇的环境。那么,决策者该如何应对呢?加快战略加快战略评估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和投资组合优化-在经济不确定时期,企业需对业务进行战略评估。经营决策者应根据核心战略重新评估其投资组合,调整对非核心业务或低增长领域的投资力度。企业剥离业务可腾出资金用于再投资高增长领域,而被剥离的业务又将为其他投资者提供收购机会。继通用电气、3M、葛兰素史克、XPO物流和强生近期已剥离或已宣布将剥离部分业务后,大型企业集团在战略评估后可能纷纷效仿这一做法,以实现灵活运营,优化资本配置。优化提案优化提案,构建转型构建转型-经营决策者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转型至关重要,但通过企业内部发展能否自然实现转型目标,变化速度是否满足增速要求?并购是应对增速要求的一种方案。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并购:这次并购能否带来新产品、新市场、新客户?能否加速数字化转型,并给竞争对手施压?是否有利于公司的长期战略定位?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并购有望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战略属性,可帮助取得谨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PwC|全球并购趋势6克服并购阻力(2/3)创新融资方式创新融资方式 当前贷款这个融资渠道存在高成本、高门槛的问题,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仍可创造性地融到资金,最终完成并购。私募基金就是典型的此类创新投资者。据我们所知,有些私募基金在近几个月内就巧妙地灵活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为重要的并购交易筹资,如定期贷款、卖方票据、纯股权融资、财团交易或少数股权投资。例如,英国沃达丰集团近期与长期投资者GIP和KKR达成共同控制沃达丰欧洲基站业务的合作,实现融资目标。对于其他企业,展现业务优势和ESG方面的优势将有助于其为并购交易筹够资金,或成为价值创造来源,帮助企业获取利率优惠、政府激励或税收抵免。合理利用估值洼地合理利用估值洼地-如果当前不利经济形势延续至2023年,业务重组和不良资产收购的机会可能会大幅增加。风投基金开始走谨慎路线后,部分初创企业融资失败,或因无法获得额外融资而不得不寻求被收购。加之国际IPO市场预冷,这可能会为投资者,尤其是企业投资者创造并购机会,驱动企业投资或收购具有创新业务模式和前沿技术、数字业务等能力且更具估值优势的企业。上市公司的估值调整可能会促成更多的并购交易,如上市公司私有化。私营企业的估值调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随着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转换,预计并购市场将逐渐活跃起来。在新市场寻求增长在新市场寻求增长-通胀、加息、经济衰退担忧等因素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不一。例如,印度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外。2022年,印度经济逆势增长,并购交易同比增长16%,交易额上涨35%,突破历史新高。反观中美英等国家,并购交易量甚至降至两位数。能够到其他市场挖掘增长机遇的投资者更有可能获得高回报。此外,由于美元走强,汇率因素可能导致国际市场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对以美元计价的投资者而言。优先考虑人才战略优先考虑人才战略-普华永道经调研后发现,专业化、稀缺性和竞争等因素正在重塑人才战略。由于员工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如今所有交易都不能低估人员因素。在面临人才短缺和通胀压力时,如何招聘、激励并留住人才,以及员工薪酬福利对企业未来成本的影响,这些都是尽调的重要内容,值得仔细考虑。除了传统的招聘策略,企业可能还需要“收购”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以推动快速增长。无论哪种人才策略都需要与员工进行真诚沟通,获得其信任,以确保并购交易顺利完成。PwC|全球并购趋势7克服并购阻力(3/3)并购尽调过程中进行情景建模并购尽调过程中进行情景建模-对不同的情景进行建模是合理调整预期、确保达成度的关键。通胀、经济衰退(或增速放缓)、汇率波动以及ESG因素均增加了估值、建模和编写企划案的难度。建模时,需考虑进行大量的敏感性分析,对情景假设进行压力测试,并为预期和意外事件制定应对计划。探寻多种价值创造来源探寻多种价值创造来源-如果经营决策者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并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探寻潜在的可能性,以下方法将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提供更多价值创造的来源:采用全新的数字商业模式和分销渠道从云转型向更有创新性、灵活性、运营高效性的平台模式转变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重塑供应链注重合作与生态系统建立在运营模式中考虑税收效率“迈入迈入2023年,我认为有很多理由对并购市场持乐观态度。随年,我认为有很多理由对并购市场持乐观态度。随着企业优化其投资组合的深入,企业持续思考战略并购如何着企业优化其投资组合的深入,企业持续思考战略并购如何有助于推动增长和转型,经营决策者将坚定地将并购交易列有助于推动增长和转型,经营决策者将坚定地将并购交易列入议程。入议程。”Malcolm Lloyd普华永道全球交易业务主管合伙人,西班牙PwC|全球并购趋势8重塑并购市场并购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不一。部分企业因有效的并购战略而获得巨大优势,而其他企业则因为策略不当而面临巨大挑战。有鉴于此,不同的企业在2023年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企业:企业:资金充足且有增长雄心的企业将占据并购市场的有利地位。若其业务与并购标的有协同效应,将更占优势。我们看到资产剥离交易显著增加,并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一些企业正面临缩表的压力,很多企业已意识到敏捷运营的重要性,可利用这段时间重新评估并优化投资组合,以从中受益。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过去几年,私募基金投入并购的资金已破纪录,约占2022年并购交易额的40%以上,显著地驱动了整个并购市场活力。私募基金将寻找新的并购标的并将专注于为其投资组合公司创造价值,这将进一步促进优化整合。私募融资仍在有序进行,目前全球私募基金的备用资金规模约为2.4万亿美元。然而,高利率和杠杆融资市场不济等因素一定程度降低了私募基金的收购热情,但预计这一趋势不会持续太久。如前文所述,私募基金不会长期观望,他们将探索其他融资方式来为重要的并购交易筹资。成熟的私募基金将努力维持其投资计划,同时保持机动性,以便在价值创造机会来临时果断采取行动。部分大型私募基金已筹集信贷基金,在严峻的融资形势面前为其带来竞争优势。SPAC:SPAC在2022年遭遇巨大阻碍,难以顺利完成并购,很多项目最终可能流产。2021年,SPAC共进行600多次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超过1440亿美元资金,而在2022年仅进行了85次首次公开募股,筹集的资金规模仅120亿美元左右,出现大幅下降。由于美国证交会新颁布的规定、SPAC上市后表现不佳以及难以获得私募基金投资(PIPE)等因素,证券赎回率创历史新高,并购交易数量下降,甚至部分事先约定的SPAC交易被终止。信贷基金和私营市场资本:信贷基金和私营市场资本:因银行开始限制高风险行业敞口,预计部分业务将被信贷基金承接,这些资金将成为保证杠杆融资市场流动性的关键,为并购打下坚实的基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当下投资者趋于放弃高风险项目,因此预计初创公司将因难以获得进一步的融资而面临资金压力。这可能会为企业和私募基金提供难得的收购机会。PwC|全球并购趋势92023年并购市场展望我们预计2023年将会是并购交易的良机,转型与并购交易将成为企业经营决策者们价值创造战略的重点。然而,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仍时刻萦绕在决策者的脑中,市场将高度关注美联储何时发出停止加息的信号,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降低经济不确定性,为并购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面对多重挑战,并购将是企业决策者们重塑业务、促进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PwC联络我们10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叶伟奇叶伟奇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李明李明普华永道中国中部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刘晏来刘晏来普华永道中国北部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6(10)6533 施道伟施道伟普华永道中国南部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852 2289 PwC|全球并购趋势|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2022年半年报 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未经普华永道允许不得分发。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中国成员机构,有时也指普华永道网络。详情请进入
2023?(?)?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2Sensor Tower?/?2022?App Store?Google Play?2023?2027?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3?02-?/?04-?10-?16-?22-?28-?SECTION ONE?(?)?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50?300?600?900?1200?F?F?F?F?FApple StoreGoogle Play?2022?867?2021?2%?Google Play?Apple Store?2023?900?2027?1100?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2027?: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60?300?600?900?1200?F?F?F?F?FApple StoreGoogle Play?2018?2022?478?2021?14%?2023?滑?550?2027?1000?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2023?-2027?: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7?2018?2022?32?110%?67?5?Amazon?Shopee?SHEIN?创?2022?59?2018?53%?2027?95?-?300?600?900?1200?F?F?F?F?F?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2027?: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82018?TikTok?YouTube?Disney ?创?2022?25%?2018?39?2022?118?-?0?300?600?900?1200?F?F?F?F?F?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2023?-2027?: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9?2022?408?47%?193?-?F?%?%?%?%?%?%?%?%?%?%?%?%?%?%?%?%?%?%?%?%?%?%?%?%?%?%?F?%?%?%?%?%?%?%?%?%?%?%?%?%?%?%?%?%?%?%?%?%?%?%?%?%?%?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1?0?50?100?150?F?2022?22%?118?2023?140?2018?3?2022?81?6%?2023?2019?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Sensor Tower?0?25?50?75?100?F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2?2022?2022?43?28%?2023?50?-?F?%?%?%?%?%?%?%?%?%?%?%?%?%?%?%?%?%?%?%?%?%?%?%?%?%?%?F?%?%?%?%?%?%?%?%?%?%?%?%?%?%?%?%?%?%?%?%?%?%?%?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32022?Top?TikTok YouTube Disney ?HBO Max?LINE?QQ?Net?ix 0?20?40?2022?Top?2022?10?7?2022?TikTok?60%?35?YouTube?2.4?Disney ?12?HBO Max?50%?6?7?9?QQ?2022?-?%?%?%?%?%-1%-1%-8%?%-6$%?%?%?: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42022?Top?TikTok Spotify Net?ix YouTube Amazon Prime Video Disney StarMaker InShot MX Player YouTube Kids?4?8?2022?Top?TikTok?StarMaker?TikTok?5?2022?7.3?2021?Spotify?31%?3?2?StarMaker?44%?好?好?K? ?2022?-?%-?%?%?%?%9%-23D%?%-9%-6%?%-?%?:Sensor 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315说明:RPD(Revenue Per Download)指移动应平均单次下载收 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应图标应名称订阅应内购告TikTokYouTubeDisney HBO Max腾讯视频爱奇艺LINEQQ乐Netflix2022?Top?LINE?2022?iOS?RPD?172?134.2?全球社交应市场趋势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7?2022?63?2023?70?8%?67?2023?2019?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Sensor Tower?0?25?50?75?F?0?25?50?75?F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18?2022?30%?2022?20?2023?24?2022?14%?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2023?:Sensor Tower?0?5?10?15?20?25?F?(?)?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1?TwitterTwitterMessengerMeta Platforms23451SnapchatSnap23451TinderMatch GroupBumbleBumble HoldingLinkedinMicrosoftBigo Live?TwitchTwitch Interactive23456WhatsApp MessengerMeta PlatformsVKVK.comSharechatShareChat789106MessengerMeta PlatformsTwitterTwitterPinterestPinterestStarMakerSKYLINE INTERACTIVEDiscordDiscord789106LINENAVER CorpHingeMatch GroupGrindrGrindr LLCDiscordDiscordFacebookMeta Platforms7891019?2022?MAU?Top?FacebookMeta PlatformsInstagramMeta PlatformsSnapchatSnapTelegramTelegramInstagramMeta PlatformsFacebookMeta PlatformsTelegramTelegramWhatsApp MessengerMeta PlatformsMAU?2022?12?MAU(Monthly Active Users)?:Sensor Tower?2022?(MAU)?5?Meta Platforms?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 Messenger?10?Tinder?Bumble?Hinge?Grindr?2022?1?2?7?8?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1Locket WidgetLocket Labs23451LinkedinMicrosoftBumbleBumble HoldingTinderMatch GroupHingeMatch GroupGrindrGrindr LLC23456FacebookMeta PlatformsSnapchatSnapzenlySnapnoteit widgeticonic heartsWhatsApp MessengerMeta Platforms789106SnapchatSnap?ZhihuPandaliveLive Tech Global LimitedDiscordDiscordLivly IslandCocone78910?2022?Top?InstagramMeta PlatformsBeRealBeRealStarMakerSKYLINE INTERACTIVENGLDeepMoji?2022?12?:Sensor Tower?同?BeReal?Z?创?2022?7500?2?NGL?Not Gonna Lie?Locket Widget?noteit widget?5?9?Cocone?Livly Island?2022?10?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321?2022?Top?Apple Store?Grindr?:Sensor Tower?&?(?)?(%)?%?%?%?&?(?)?Grindr?LGBTQ ?Grindr?凭?16?34?Grindr?75%?2022?11?18?Grindr?1?Sensor Tower?2022?12?Grindr?5.5?7000?Top?全球产应市场趋势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23?2019?2022?2022?33?2023?40?2021?2022?61?2023?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2023?:Sensor Tower?0?10?20?30?40?F?0?25?50?75?F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24?%?%?%?%?%?%?%?%?%?%?%?%?2022?2022?15?45%?12.8?6%?5%?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IAP?(?)?Sensor Tower?App Store?Google Play?Google Play?:Sensor Tower?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1Microsoft TeamsMicrosoftGoogle MeetGoogleSHAREitSHAREit Technologies23451Microsoft OneDriveMicrosoft23456TeraboxFLEXTECHGoogle ChromeGoogleOpera MiniOpera Software ASA789106Microsoft WordMicrosoftAdobe Acrobat ReaderAdobeCamScannerINTSIG InformationGoogle DriveGoogleNordVPNNordVPN7891025?Canva?2022?Top?ZoomZoomCanvaCanvaGmailGoogleBraveBrave SoftwareGoogle OneGoogleDropboxDropbox?CanvaCanva?Sensor Tower?2022?App Store?Google Play?IAP?Google Meet?Google Meet(original)?:Sensor Tower?创?Zoom?2022?10?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5?2022?Top?Google One?13?Canva?2022?2?3?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26?2020?Zoom?3?2019?40?Google Meet?2022?2022?Zoom?4000?2022?7000?2?4?6?Q?Q?Q?Q?Q?Q?Q?Q?Q?Q?Q?Q?Q?Zoom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Skype?说明:数据为2022年全球下载量Top5视频会议应下载量?Google Meet?Google Meet(original)?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272022?Google One?13?2022?2022?1.2?Google One?Google Drive?100GB?劲?1.99?/?应图标应名称订阅应内购热内购项及价格2022年应收(美元)Google One100GB:$1.99/(美国)DropboxDropbox Plus:83/(中国)百度盘动续费超级会员:25/(中国)Microsoft OneDriveMicrosoft 365 个版:40/(中国)Google Drive100GB:$1.99/(美国)?5?10?15?说明:Sensor Tower统计的收数据为2022年App Store和Google Play应商店中的IAP预估值,数据不包括告变现收以及第三安卓市场的收,也不包括户通过企业官直接付产的收。注:热内购项及其价格在不同市场有所差异,Google One和Google Drive为美国市场数据,其余为中国市场数据。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应总览 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2022?14%?478?2023?2022?2022?22%?118?2023?2018?3?2022?2022?28?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29?App Store?99%Sensor Tower是家领先可靠的企业移动市场洞察咨询服务平台,旨在向全球的企业、发商和开发者 们提供移动应在全球市场的综合数据表现、户使情况以及告营销趋势等多企业级服务。Sensor Tower 简介?API?App Store?Google Play?5%?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Sensor Tower?Store Intelligence?&?App Intelligence 应情报 Ad Intelligence 告情报 Usage Intelligence 使情报 App Teardown 应拆解 Consumer Intelligence 户情报 30?DAU/MAU?SDK?SDK?2022 Sensor Tow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Sensor Tower?Sensor Tower?凭?sensortower-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32SensorTower?Sensor Tower?L O N D O NS A N F R A N C I S C OK O R E AC H I N A?:sensortower-?Sensor Tower Copyright Reserved 202233?2261 Market Street#4331 San Francisco,CA 94114 USAOur Offices501 Santa Monica Blvd#301,Santa Monica,CA 90401 USANorth America3rd Floor,Hend House 233 Shaftesbury Ave London WC2H 8EE United KingdomEMEANN Building,1-7-7 Jinnan,Shibuya-ku,Tokyo 150-0041 JapanJapan38F,CTF Finance Centre,No.6 Zhujiang Dong Road,Tianhe District,Guangzhou,510623 ChinaChinaGuanghua Ocean International Center,10 Jintong Rd(W.),Tower AB,7/F,Chaoyang,Beijing,100020 China66 Chungmin-ro Songpa-gu,Seoul Republic of KoreaKorea135 Madison Avenue New York,NY 10016 USA
Working Paper No.202216 Jan.4,2023 本文已发表于拉丁美洲研究2022 年第 6 期 任琳:彭博: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公共产品供需再平衡的 中国方案【摘摘要要】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研究框架,探讨全球发展赤字的表现与根源,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在缓解发展赤字方面的作用。全球发展赤字主要源于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需失衡,表现为霸权国工具化治理实践,致使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领导缺位;发展机制面临有效性危机,发展公共产品供给陷入效率困境;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缺失,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普惠赤字。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实现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再平衡,有助于弥合全球发展赤字,包括引领大国协作重建治理合法性、推动机制合作提升治理有效性,以及强化国家能力提高治理普惠性。与此同时,全球发展倡议在助力区域发展治理方面同样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体现在推动不同相关地区在器物公共产品、制度公共产品和理念公共产品等三类公共产品实现再平衡。例如,共建中拉发展共同体既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全球意义,又结合 2 了当地的发展实际体现出区域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全球发展倡议 发展赤字 公共产品 供需平衡 中拉发展共同体 2022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发展赤字是触发诸多全球问题的原发性因素,表现为全球发展总体不充分、全球发展空间不平衡、全球发展动能不充足和全球发展援助不完善与全球发展环境不理想。为了更为有效应对“四大赤字”特别是发展赤字,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明确提出中国愿意为其他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其他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为世界各国提供多元的合作模式、丰富的公共产品以及可资参考的发展经验。2021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并提出了包含六项主要原则的全球发展倡议:一是坚持发展优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普惠包容;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坚持行动导向。2022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 3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深入阐述国际社会团结战胜疫情的正确方向、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治本之策、弥合发展鸿沟的现实路径、国家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其中,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全球发展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2022 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 G20 峰会时再次强调,“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一一、现实需求现实需求:公共产品供需失衡公共产品供需失衡 当前,在大国博弈日益升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乌克兰危机久拖未决,以及全球通胀高位运行等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发展合作领域正处于系统性危机中。发展赤字源于发展领域的治理赤字,发展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多层次与多维度出现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霸权国“工具化”相关治理实践、现行国际发展机制陷入合法性与有效性危机。此外,发展治理没有触及国内治理之根源,部分欠发展经济体乃至发达经济体国家人民的获得感普遍缺失。(一)霸权国“工具化”治理实践,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缺位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降,以东升西降为特征的国际权力转移进程愈发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根据澳大利亚智库洛 4 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发布的 2020 年“亚洲实力指数”报告显示,尽管美国的地位持续领先,但其在八项指标中的七项均有所下降。相较于两年前(2018 年)领先中国 10 分的情况,美国对中国的总体领先在 2020 年缩小了一半,这表明美国远非无可争议的单极强国,其参与发展治理的能力与意愿皆有不足之嫌。为了缓解权力转移带来的压力,并加强与中国的竞争力度,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均采取了工具化全球治理的策略。尽管两届政府选择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体现了美国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与意愿的降低。特朗普政府时期,作为现行秩序霸权国的美国面临无力承担高额治理成本的情境,大行“以退为进”的对外战略,以“退出/威胁退出”政策谋求对国际秩序的重构,通过降低美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权力资源消耗,以期阻碍乃至逆转其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巴黎气候协定,以及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尽管一改前任“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模式,却代之以全球治理“集团化”、“阵营化”的对外战略,亦是对全球治理平台工具化使用的一种表现。拜登政府“心口不一”,一方面强调摒弃“新冷战”思维,另一方面却大力推动建立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治理“小集团”,采取“武器化”全球治理的策略,对中国施行战略“规锁”与压制,严重割裂了全球治理的整体力量,加剧了大国间的信任赤字。美国将全球治理“私物化”的行为与其现行秩序主导国的地位严重不符,不可避 5 免地阻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识的形成,进一步恶化治理赤字的状况,特别是使得发展产品供给出现缺失的情况,从而导致全球治理出现严重的“供给需求”失衡的局面。(二)治理机制面临有效性危机,公共产品供给面临效率困境 国际制度既具有中性功能,又具有权力的非中性。二战后,现行全球发展治理秩序建立在一系列由部分发达国家主导创设的国际机制之上,包括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等。这些国际机制在全球发展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霸权国出于权力竞争目的工具化地使用某些治理平台,加剧了现行国际发展机制的排他性与非中性特征。新冠疫情的持续流行、屡创纪录的全球高通胀和乌克兰危机的久拖不决等,进一步削弱了这些国际机制对国际公共发展产品的有效供给。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 议程”)是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于 2015 年一致通过的,指导国际和国家发展行动的整体框架,由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169 项具体目标和 231 项独特指标构成。2030 议程将平等和不歧视原则作为核心,承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和“首先尽力帮助落在最后面的人”。然而,在诸多负面客观因素的冲击下,2030 议程正面临着难以达成的风 6 险。经合组织发布的2021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融资展望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30 议程充满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融资面临崩溃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可用资源面临压力。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与国际救援委员会(IRC)联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脆弱性、危机和不让任何人掉队报告也表明,只有 35%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实现 SDG 目标的正常轨道上,而脆弱国家则仅有 18%步入了正轨。这意味着 2030 议程将大概率无法实现,这样将不仅损害国际社会的信誉,并将导致数百万人非必要地死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21 年 8 月批准了约 6500 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方案,大幅增加了该组织的发展治理的资源供给,但是,由于全球对其储备资金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此次分配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储备资金供需失衡的问题。IMF 表示,当前全球 60%的国家面临严重的债务困境,其债务负担普遍超过其 GDP 的 50%。此外,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贸易机制,世界贸易组织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谈判协商未能实现规则的现代化,争端解决机制事实上倒退回关贸总协定(GATT)时代;二是贸易政策监督机制的失效,中美贸易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在世贸组织规则之外进行管理。处于危机中的世贸组织无法继续有效供给贸易争端解决的公共产品,将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与全球发展的进程。(三)各类国家治理压力加大,发展公共产品供给赤字 近年来,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人类发展指数 30 年 7 来首次下降,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缺乏获得感。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世界各国动用大量公共财政资源与社会资源,可用于发展治理的资源减少。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国家中表现非常明显。发展资源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对原本缺乏发展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发展治理稍有起色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因此出现了大量返贫现象。2021 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罗马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预备会议上表示,2020 年全球有多大 8.11 亿人面临饥饿,比 2019 年增加了 1.61 亿人。发展赤字并非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专利”,“落后”和“被遗弃”的故事同样是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回避的叙事主题。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内治理不充分、收入差距和发展鸿沟不断加剧,导致国内出现功能信任危机、制度信任危机与价值信任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皮尤研究中心 2019 年在美英两国开展了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者认为全球化力量使他们失去方向、关闭行业,以及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这些被世界遗忘与被社会抛弃的故事,逐渐强化了相关民众的疏离感和失落感,滋生出西方世界民粹主义兴起的土壤:美国选民为特朗普及其“美国优先”愿景投票、英国民众在“夺回控制权”口号的引领下实现了“脱欧”、法国“国民阵线”支持率显著上升,以及德国“选择党”的兴起等。发达国家参与发展治理的意愿下降,发展公共产品供给愈加不足。在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助推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主义立场再次回归,一种新 8 的危险共识正在这些国家中迅速形成,即“是时候去全球化了”。这种共识认为,更好的发展方式应当是严格控制边界、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在关键技术上追求自给自足,以及不顾全球贸易规则对竞争对手施加贸易制裁等。这种认知已经并将严重削弱发达国家供给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加剧全球治理赤字,甚至可能导致全球发展赤字走向积重难返的地步。二二、理论意义理论意义:全球公共产品供需再平全球公共产品供需再平衡衡 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对发展产品供需失衡的再平衡,为弥合全球发展赤字提供充分有效的公共产品。2021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即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2021 年 10 月,外交部发布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阐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理念、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行动指南等,全球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最后各类阐释研究报告不断涌现。2022 年 6 月,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全球发展报告,对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与挑战,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原则、路径和进展,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等进行了系统阐述。2022 年 7 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从关键词读懂“全球发展倡议”研究报告,全面系统梳理 9 了全球发展倡议的形成脉络、核心要义和重点领域。这些政策宣示与研究报告,为全球发展倡议明确了指导性原则,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具体而言,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一)培育大国共识培育大国共识,做大发展蛋糕做大发展蛋糕 大国是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力量,对全球治理的推进与完善具有关键作用,正所谓“大国合,则全球治理兴;大国分,则全球治理衰”。在霸权国通过治理秩序的“集团化”分裂全球治理的整体力量,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意愿日趋下降之际,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呼吁弥合大国间的信任赤字,共同提供全球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缓解全球发展领域的治理赤字。作为知识型全球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塑造大国在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领域的共识。首先,全球发展倡议将坚持发展优先作为该倡议的首要内涵,呼吁世界主要经济体肩负起人类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针对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问题,全球发展倡议为加强大国合作提出了一条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即“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并通过弘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强调主要发达国家应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把控好本国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 10 造成更加严重的冲击。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以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对冲某些大国执念的以零和博弈为特征的相对收益思想,即通过积极对接反映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联合国 2030 议程,淡化大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推动大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全球发展倡议坚持行动导向。通过科学识别和推动2030 年议程中政治色彩较低领域的合作,化解狭隘的现实主义逻辑,推动大国以合作冲破隔阂与藩篱。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创新驱动,强调要缓解当下大国间的信任赤字和日益激烈的零和的技术竞争,为大国合作创造增量空间,推动大国关系朝着正向竞合的方向发展。不同于霸权国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对我施行“小院高墙”政策等行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各国通过国际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谋求高质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与发达国家遵循“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逻辑、竭力争夺有限的存量发展资源的基本逻辑不同,全球发展倡议更加重视各国共享知识资源与技术进步红利,加强合作科研、共同开发,为实现全球均衡发展提供新动能,通过把发展 赵若祯,张贵洪:全球发展倡议对接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涵、动力与路径,载湖北社会科学,2022 年第 6 期,第 19-30 页。11 的蛋糕做大,携手各国共同实现跨越发展。(二)推动多边合作进程,破解发展治理效率困境 全球发展倡议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重视中国与联合国发展机构的合作,依托或对接现有各类发展机制和平台。全球发展倡议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明确了与国际社会加强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以及互联互通等一系列重点领域的合作。在国际制度竞争加剧、全球治理赤字加剧的大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为提振国际发展领域的制度对接与机制合作提供了“桥梁与枢纽”。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全球发展倡议重视与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目标、原则、实施路径上进行多维度的对接。2022 年 9 月,中国宣布“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将为落实 2030 年议程采取七大方面的举措:发布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推进“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推进“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启动制定“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以及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 1 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截至 2022 年11 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逾 60 国。我们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制定务实合作清单,设立开放式项目库,明确倡议推进路线图,同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 12 进这一倡议,为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此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将成为实现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抓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政策与 2030 议程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内在联系,其所产生的利润有助于帮助缩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巨大资金缺口。当下,全球发展倡议已经得到了包括东盟、太平洋岛国、非洲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以及中亚五国等的大力支持,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联合声明与宣言,初步建立了与这些地区发展战略和区域机制的对接。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现行全球发展治理体系改革,为实现全球发展治理的蓝图目标提供新动能。一方面,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致坚持对既有发展机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革,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进而增强这些现行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例如,在中国与新兴国家合力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在 2010 年和 2022 年分别通过了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改革方案(投票权)和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另一方面,中国不断探索与全球发展融资新机制,是对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完善的又一贡献。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亚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三)治理能力提升的智力支持,确保公共产品惠及全体人民 13 全球发展倡议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在全球发展倡议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为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谋求发展可供参考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有助于缓解其内部治理产品“供给需求”失衡的状态,推动这些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中国坚持认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为此,中国加大减贫力度,提升脆弱国家的减贫能力;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部分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加强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等。通过这些举措,中国致力于让“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的共识逐步深入人心,为全球发展描绘了充满希望的愿景,即让发展成果为民所享,在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坚持普惠包容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目标的主要路径,中国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整合有助于实现全球普惠性发展的各方力量,坚持尽己所能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国际发展资源。2022 年 1 月,中国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提供 5000 万美元,旨在为减贫与粮食安全等国际发展 14 领域提供增量资源。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其经济带来的冲击,截至 2022 年 3 月,中国已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约 22 亿新冠肺炎疫苗,有助于缓解这些国家在抗击疫情上的资源压力,从而将有限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建设之中。面对大变局,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三、三、助力区域发展治理助力区域发展治理:以共以共建建“中国中国拉美拉美”发展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为例例 全球发展倡议落地拉美地区,具体表现为双方共同构建“中国拉美”发展共同体的一系列努力。2021 年 12 月 3 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向会议发表视频致辞,为推进新时代中拉关系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拉都面临着推动疫后复苏、实现人民幸福的时代新课题。欢迎拉方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同中方一道,共克时艰、共创基于,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双方发布了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合作文件,明确了“政治与安全合作”、“经济务实合作”、“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社会人文合作”、“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事务与次区域、区域间合作”等六大重点合作领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15 欢迎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认为这是继“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方提出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将为包括拉美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带来新机遇。具体而言,全球发展倡议将有助于从器物、制度与理念三个维度帮助拉美地区实现公共发展产品的供需再平衡,为共建“中国拉美”发展共同体提供强劲动力。(一)器物公共产品的再平衡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乌克兰危机和供应链中断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遇到了巨大阻碍,使得拉美地区面临严重的器物公共产品失衡问题。2022 年年初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顾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频繁加息以应对国内的高通胀,导致拉美主要经济体本币汇率下跌,进口成本不断攀升,输入性通胀日益严重。2022 年 8 月,阿根廷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至 69.5%,该国 7 月份的通胀率达到 7.4%,创 20 年来新高;墨西哥通胀率更是超过了 8%,为 2000 年以来的最高值。此外,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等拉美国家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胀情况。拉美各国经济结构高度外向,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极易受到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本币的贬值和资本的外流,提升了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最近许多分析纷纷关注,拉美部分国家(特别是小微型发展中国家)是否可能成为继斯里兰卡之后倒掉的第二块多米诺骨牌。截至 2022 年 4 月,秘鲁美元债券已经仅次于斯里兰卡的全球表现第二差的债券,年内跌幅已超过 16 10%。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外债负债率已突破 50%,远远高于 20%的国际安全线水平。拉美国家正面临重蹈上世纪 80 年代“失去的十年”覆辙的风险。与某些发达国家通过“转嫁”矛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寻求真正实现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诉求。基础设施投融资是中国为构建“中拉发展共同体”提供的一个关键的器物公共产品,有助于实现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供需的再平衡。拉美地区长期面临“基建赤字”,各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处于较低水平,严重阻碍了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深入,拉美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该地区的中资企业已经超过 2700 家。在 2005年至 2020 年的 15 年时间里,中国在拉美地区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多达 138个,投资总额超过 940 亿美元,并且为地区各国带来了总共约 60 万个就业岗位。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二年,西方国家的公司已经开始撤出拉美地区,而同一年中国在该地区的并购交易额达 59 亿美元,新“绿地”投资总额为 6.46 亿美元,为缓解拉美的债务负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二十国集团提议,要求扩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范围,旨在使众多承受债务负担的国家(包括拉美国家)能够获得及时援助,这意味中国正尝试在解决拉美地区债务负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17 与此同时,贸易关系是中国为构建“中拉发展共同体”提供的又一个重要的器物公共产品。中拉贸易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潜力。2021 年,中国与拉美地区贸易总额突破 4500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41.1%,占“一带一路”倡议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其中,拉美对华出口 2225.82亿美元,中国对拉出口约 2290.09 亿美元,双边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中拉贸易结构展现出较强的平衡性。除贸易总额增幅大和贸易结构平衡性强之外,中拉贸易同样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特征。例如,产自拉美地区的柑橘、蓝莓等水果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而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手机和小家电等在拉美各国的市场中也占优较大份额。此外,在通信、物流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中拉在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已经开始给众多拉美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并将具有愈发宽广的发展空间。(二)制度公共产品的再平衡 近年来,美国工具化地塑造或使用拉美区域治理机制的做法,不断削弱拉美地区合作的制度合法性,使该地区面临愈发严峻的制度公共产品失衡问题。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频繁利用“退出/威胁退出”策略改制地区合作机制,以服务其自身利益及全球战略而非地区人民的福祉。2020 年 7 月,在美国地强力推动下美墨加协定(USMCA)正式生效,取代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该协定在内外两个方面均体现了美国工具化地区机制的意图。首先,美墨加协定对内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美国通过“极 18 限施压”方式主导该协定的签订,进一步提高了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并冠之以“21 世纪最高标准的贸易协定”。然而,自生效两年以来,该协定风波不断。2022 年 1 月,加墨两国作为投诉方计划联合反对美国对协定中汽车原产地规则的解释,称美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保护主义会损害加墨两国的相关产业利益,正如墨西哥前高级谈判代表质疑该协定“给了美国一个征收关税和关闭市场的工具”。其次,该协定对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破坏成因国与区域外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排他性特别表现在,协定第 32 章中引入了“毒丸条款”,规定若美墨加三国中任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则其他协议伙伴有权在 6 个月后退出该协定,并代之以新的双边协议。外界普遍认为“毒丸条款”指向中国的意图较为明显,也是美国不顾贸易伙伴利益、将区域贸易协定从属于中美大国博弈的典型案例。与美国将本国利益凌驾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利益之上的做法不同,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重视拉美国家的发展诉求,特别强调将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与地区各国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对接,积极为实现拉美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公共产品。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得到了拉美地区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拉“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 年 5 月,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拉美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并表示愿同拉方加强合作,在 19“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共同发展。巴拿马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自那之后,中国又与智利、秘鲁、厄瓜多尔、苏里南、圭亚那、玻利维亚、乌拉圭、尼加拉瓜,以及阿根廷等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特别是地区大国阿根廷的加入,为拉美其他主要经济体提供了积极样板。此外,由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和巴拉圭四国组成并覆盖 3 亿人口的南方共同市场,于 2019 年 9 月在北京成立其商会中国代表处,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与中国在基础设施、物流运输和经贸投资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倡议创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国际制度,为拉美各国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制度合作平台。以亚投行为例,自 2014 年成立以来,该国际组织已经吸收了诸多亚洲以外国家,其中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拉美主要经济体。2020 年 11 月,亚投行批准了首个面向拉美地区(厄瓜多尔)的 5000 万美元融资,目的是抵消该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而导致的中小微企业(MSME)面临的流动性限制。这笔贷款不仅吸引了阿根廷、巴西、智利、乌拉圭等拉美地区成员国,也引起了尚未加入该组织的拉美国家的广泛兴趣,例如玻利维亚、秘鲁和委内瑞拉。在 2021 年召开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上,与会国共同制定了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特别强调各国应加强在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框架下的合作,为加快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 20 制度性动能。(三)理念公共产品的再平衡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门罗主义”外交思想死灰复燃。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在 2019 年发表评论称:“门罗主义依然存在,而且生机勃勃”,这反映了美国许多人坚信其对拉美“后院”仍然具有绝对领导甚至主宰的权利。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大行以“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理念为指导的对拉政策,导致该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理念公共产品失衡问题。美国并未对拉美各国具有差异性的发展背景给予充分的承认与尊重。长期以来,美国较少诚心去理解墨西哥、加勒比国家、哥伦比亚和巴西等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而往往采用简单二元叙事描绘该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忽视该地区的复杂性。其次,美国仍然试图以其主观意识决定西半球的优先事项,对拉美国家指手画脚,而非与之建立平等对话。出于区域霸权的思考逻辑,美国习惯性忽视拉美各国对自己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想法,不愿倾听地区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的声音。美国前驻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大使麦金利指出,拜登在上台执政的第一年内没有与巴西和哥伦比亚等拉美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进行接触,从而错失了彼此在面临共同挑战上建立共同立场的有利时机。最后,美国对拉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愈发浓烈,在该地区大行意识形态分裂之举。美国试图将其全球维度的地缘政治关切转移到地区维度,特别要求拉美各国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2022 年 6 月,美国将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 21 等排除在第九届美洲峰会之外的做法,遭到了多个国家的批评。拉美多国与中国加强经济联系的合理诉求与务实态度,却被美国视为对地区的重大威胁。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做法在拉美遭到普遍抵制,例如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地区主要国家在乌克兰危机期间,拒绝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展开制裁。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为拉美地区发展提供了亟需的理念公共产品。首先,全球发展倡议坚持普惠包容的原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有助于中拉发展合作遵循“因地制宜”的方针,充分考量地区的复杂性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存在的差异性,着力解决地区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全球发展倡议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国致力于加强与拉美主要经济体的对话沟通和政策协调,构建平等均衡的中拉发展伙伴关系,推动中国与拉美各国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最后,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不以意识形态作为选择发展伙伴的标尺,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寻求建立排他性的小圈子,不将大国博弈凌驾于地区发展之上。更重要的是,在新冠疫情持续流行和全球经济不断下行的情况下,全球发展倡议坚持行动导向的理念,与某些发达国家不负责任的具有负面溢出效应的经济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已宣布未来三年内再提供 30 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22 四、四、结论结论 当前,疫情反复、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危机叠加冲击,全球治理面临严峻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其中,发展赤字是引发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原发性因素,因此发展也成为解决问题、实现全球治理均衡的金钥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霸权国工具化地使用治理平台、发展机制面临有效性危机与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缺失等,是导致全球发展赤字的主要成因。习近平主席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铲除“四大赤字”根源的根本所在。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以发展合作为切入点,破解当下的诸多难题。然而,由于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叠加影响,发展领域内的赤字程度近年来有增无减。当下而言,在全球和区域层面有效筹集发展公共产品,皆亟需培育大国共识、加强多边合作与提升治理能力。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行动导向”等六大原则。倡议提出以来,取得了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收获了诸多重要成果。就其全球意义而言,全球发展倡议以引领大国协作重建治理合法性、推动机制合作提升治理有效性、强化国家能力提高治理普惠性为主要发力点,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汇聚所有国家合力,着力弥合全球发展鸿沟,构建 23 更加均衡有效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就其区域意义而言,全球发展倡议通过推动不同地区在器物公共产品、制度公共产品和理念公共产品等方面实现再平衡,为区域发展治理提供强劲动力。共建“中国拉美发展共同体”,正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全球意义与区域意义交汇之典范,为世界和拉美提供了持久有效的发展动力,为世界其他地区有效应对全球发展赤字发挥了牵引和示范效应。
德勤: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报告(30页).pdf
Forrester:新冠疫情的总体经济影响(英文版)(22页).pdf
麦肯锡:2020-全球时尚业态报告(新冠疫情更新版)-24页.pdf
普华永道:2022年全球并购行业趋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能源、公共事业和矿产(13页).pdf
DDI: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中国报告(59页).pdf
Interact Analysis: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全球市场展望 -重型交通峰会(2023)(27页).pdf
【研报】电力设备行业: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前瞻疫情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危与机-20200622[16页].pdf
2020全球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需求影响评估分析产业研究报告(28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