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制造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3D打印、激光设备等;产业链终有时是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通用设备,如:机床等;专用设备,如:木工机械等;仪器仪表,如:面板设备等;下游是自动化集成,如:汽车、家电、3C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及化工等。

2.智能制造发展历程
智能制造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截止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单机数控时代(20世纪50~60年代)
1952年,当时世界第一台数控基础在美国诞生,标志是制造业进入单机数控时代。
(2)“自动岛”时代(20世纪70年代)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工业应用的CAD系统开始形成,通用电气建成了自动化车间和自动化工厂,制造业进入“自动岛”时代。
(3)智能系统时代(20世纪80~90年代)
在80~90年代,伴随着大系统理论和物联网的兴起,丰田公司在1989年建立了“新ALC”系统,实现各工厂、各生产线、各工序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交换,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优化生产管理效率;
1990年,IBM公司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智能制造进入智能系统时代。
(4)智能网络时代(21世纪)
21世纪以来,感知技术、物联网、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继加入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流程的柔性和效率,2008年西门子将“数字化工厂”定义为企业核心战略,行业进入智能网络时代。

3.智能制造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对各行业渗透逐渐加深,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宽,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从1.3万亿元增长至2.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预计在政策持续加码,技术基础逐渐成熟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智能制造市场将有望实现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2020-2025年CAAGR为13.9%。

4.智能制造发展前景
(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提升空间大
据工信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统计,2019年度智能制造就绪率仅7.9%。2020年四季度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就绪率仅9.7%。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初步形成,但智能制造就业率仍不足10%,说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基础自动化阶段,工业企业整体关键工序数控化、管控集成化、供产销集成化能力依旧有待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存在提升空间。
(2)人才驱动智能制造发展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据《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预测,到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缺口数量将接近100万人。
为应对人才缺口,我国围绕设计人才、应用人才和服务人才三个方面发力培养智能制造相关的人才,同时吸引外部人才为我所用。这些人才将驱动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5.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被攻克
目前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跟国外有较大差距,如:设计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人机协作、精益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等,“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致力于攻克上述关键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升级。
(2)工业软件产品得到突破提升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5年,突破一批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一批行业专用软件,控制执行、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研发一批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新型软件。
(3)智能制造将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现阶段,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人,引进外资、技术、人才,加大外商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同时,鼓励智能制造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以上梳理了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及前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分析栏目。
推荐阅读:
PLEX:2022年智能制造行业现状报告(英文版)(32页).pdf
赛迪智库:智能制造行业政策白皮书(35页).pdf
霍尼韦尔:2021智能制造白皮书-卓越运营赋能制造企业(29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