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有哪些?
(1)中心校拷贝资源模式
对于没有互联网条件也没有卫星接收设备的教学点,配备的设备有教学触控--体机、计算机、钢制讲台、VGA
分配器、摄像头、话简耳麦,还包括一个1T存量的移动硬盘(内含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点可以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中心校的装备科的协助下,利用硬盘中的数字教育资源或者将硬盘中的数字教育资源拷贝到本地计算机磁盘中进行教学。
(2)卫星数据接收模式
教学点通过卫星设备接收数字教育资源的装备包括:接收设备、内置计算机的机顶盒、平板电视或电子白板和投影仪、摄像头计算机1台。卫星设备接收模式的特点有:具有自恢复功能,方便维护、具有鼠标和遥控器功能、可以接收和播放多种格式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段、不同语种发送不同资源、接收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节目、有条件的可直接接入互联网、接收新闻、为农服务等多种综合信息、可以方便扩展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等。这种配置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没有互联网访问的教学点和中心校进行资源的下载和浏览等问题。
(3)互联网模式
教学点接入了互联宽带网或者光纤网,就可以登录“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站,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在线教学、学习和各学科资源下载。配置的相关设备配备有教学触控一体机、计算机、钢制讲台、VGA分配器、摄像头、话简耳麦。这种资源配置模式对网络速度、计算机硬件要求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

2、数字教育特征介绍
(1)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设计、开发、应用、评价与反馈,资源建设的特点主要包括增强可视化效果、支持多方互动化、支持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利用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重点在增强用户体验、开展个性化教学等方面,数字教育平台需要在这几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利用其优势满足用户需求。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教育资源
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技术的重大变革往往会颠覆或改变社会各个领域的固定发展模式,数字教育资源在技术推进下不断发展与变化,最终成为当前的形态。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了环境,人工智能技术为数字教育资源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支持,如大数据技术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个性精准提供了工具。
(3)多方合作的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伴随着政府、学校、企业的各方参与和合作,积极探索更加符合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与发展的合作模式是当前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突破口。下面分别以美国和中国的合作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3、数字教育发展趋势
(1)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的关键,是国家政策积极引导的重点方向,了解其建设发展趋势有助于考察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发展背景,并进一步分析其发展方向。
(2)数字教育遇到的问题提出“关注国际教育思想的转变、关注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特点、关注资源管理的新型发展趋势、遵循统一资源技术标准和建立资源评审机制”"五点建设对策,说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已从基础的数量累积转向对资源本身的重视,如资源开发的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标准、评审机制等。
(3)新形势的数字资源平台充分运用在线教育的优势,高效模拟课堂教学,为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体验”,数字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从理论发展的宏观层面逐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微观层面,众多研究者开始充分开展数字教育资源的教育教学实验与实证研究。
(4)国内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正逐年增多,且随着时代背景、研究视角、理论深度等方面的变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从“追求设备”到“关注资源开发”,从“借鉴其他领域理论”到“注重新兴技术的融合”,研究者们对数字教育资源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双向并举,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增添更多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亿欧智库:2021智慧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新基建重构智慧教育生态(50页).pdf
2021年希望教育公司成长空间与高等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30页).pdf
安永: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32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