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德勤:准备迎接碳约束时代(24页)(附下载地址)

德勤:准备迎接碳约束时代(24页)(附下载地址)

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给您带来最全最新各类数据研究报告


促销活动.jpg

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挑战下承受压力最大的国家。政府正积极推动中国向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全国电力碳市场的建立预示中国碳约束时代正式到来。政策制定者需要着力打好基础,设立合理的基准线、规则和规程,建立一个功能良好并可以为未来所用的机制。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如何在合规运营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原文来自皮匠网,关注“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分享最新行业报告

碳约束时代正式到来

全球碳排放权市场趋势

全球碳市场在体系规模、制度改革、碳价和新兴市场作用等方面呈现以下趋势:

碳交易体系持续扩展。目前全球共运行着21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已设立碳市场的司法管辖区GDP占全球比重超过50%,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一1。随着2017年底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碳市场所覆盖的全球碳排放份额增至2005年的三倍,达到总排放量的15%。2017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量增长5%,约为6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据世界银行估算,2017年全球碳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330亿美元2,收入主要来自配额拍卖、为履约合规义务所直接支付的费用和碳税收入。

主要体系不断改革以强化碳价信号。多个正在运行的碳市场正在制定改革措施以实现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包括加州碳市场、区域温室气体 倡议(RGGI)、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以及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 (NZ ETS),旨在强化碳价信号并为实现下一个十年的减排目标做好准备。随着已经运行的碳市场不断探索并完善其政策设计,碳定价由新兴政策工具向长效减排政策过渡。

碳价反弹呈现上涨趋势。欧盟准备推出“市场稳定储备”(MSR),将2014-2016年期间过剩的九亿吨碳盈余转入储备市场。在配额大幅减少的预期下,欧盟排放配额(EUA)碳价已从2017年5月的4.38欧元/吨上涨到今年8月的18.28欧元/吨,上涨幅度达到310%,并很可能将于今年年底达到25欧元/吨。韩国碳交易价格由2017年18美元/吨上涨为今年4月的20.66美元/吨;加利福

尼亚-魁北克碳排放交易体系碳价小幅增长到14.6美元/吨。碳定价具有极大的减排潜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SCS)、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ERI)、能源创新机构(Energy Innovation)进行的建模分析表明,到2030年,在实施碳定价(定价为63元/吨)的情况下,碳排放将比常规情景(business-as-usual reference scenario)减少27.49% 。

新兴国家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与成熟市场联动。目前全球大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已建成了包括全部或重点局部地域范围的碳交易市场,且各具特色。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可充分借鉴欧盟和美国等其它国家的经验

和特点,并结合自身国情,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互相借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成熟的碳市场和新兴碳市场的联动将成为建立全球碳市场的重要支撑点。

更多企业将碳成本价纳入战略规划。内部碳定价已成为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和发掘低碳经济转型新机遇的重要机制。根据碳信息披露项目(CDP) 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1,300多家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纳入内部碳定价机制。这个数字比2016年增长11%,是 2014年数字的将近10倍。而且,未来企业内部碳定价预计将在亚洲、拉美和北美地区快速普及。

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经历改革和重新启动之时,中国迎来碳约束时代的正式到来。尽管短期内,碳市场对电力企业运营影响有限,但未来电力企业未来将面临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竞争市场。届时,预计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组织电力生产和能源服务的方式也会根据电力市场和碳价格变动而调整,对成本和效益的重新评估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碳交易市场究竟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还是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取决于企业对对市场变化是否有所准备。行业领导力将由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来定义,未来的领军企业将向我们证明,企业可以在保持增长的同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1_页面_01.jpg

1_页面_02.jpg

1_页面_03.jpg

1_页面_04.jpg

1_页面_05.jpg

1_页面_06.jpg

1_页面_07.jpg

1_页面_08.jpg

1_页面_09.jpg

1_页面_10.jpg

1_页面_11.jpg

1_页面_12.jpg

1_页面_13.jpg

1_页面_14.jpg

1_页面_15.jpg

1_页面_16.jpg

1_页面_17.jpg

1_页面_18.jpg

1_页面_19.jpg




本文标签

本文由作者德勤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公司研究】八方股份-首次覆盖报告:后疫情时代电踏车需求向好中置电机龙头未来可期-20200715[15页].pdf
【公司研究】八方股份-首次覆盖报告:后疫情时代电踏车需求向好中置电机龙头未来可期-20200715[15页].pdf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0 年 7 月 15 日 八方股份(603489.SH) 电力设备新能源 后疫情时代电踏车需求向好,中置电机龙头未来可期 八方股份(603489.SH)首次覆盖报告 公司动态 八方股份主要生产电踏车的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是全球少数掌握力矩八方股份主要生产电踏车的电机及配套电气系

【研报】电子元器件行业2020年度投资策略报告:5G开启新时代电子有望大放异彩-20200106[55页].pdf
【研报】电子元器件行业2020年度投资策略报告:5G开启新时代电子有望大放异彩-20200106[55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 1 报告摘要报告摘要: 5 5G G商用商用将将带来换机潮,零部件升级带来换机潮,零部件升级+ +TWSTWS/VR/VR/ARAR等等新新应用应用驱动电子驱动电子进入进入新周期新周期 5G 手机在天线、射频、散热、电磁屏蔽、FPC 等方面迎来重大创新:5G 手机天 线升级,MIMO 应用需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欧洲电桩助力放量电车平价时代已至-20200329[24页].pdf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欧洲电桩助力放量电车平价时代已至-20200329[24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行 业业 研研 究究 行行 业业 深深 度度 研研 究究 报报 告告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 推荐推荐 ( ( 维持维持 ) 重点公司重点公司 重点公司 评级 宁德时代 审慎增持 恩捷股份 审慎增持 璞泰来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储能为何如此重要(—):从国家电网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说开去-20200429[27页].pdf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储能为何如此重要(—):从国家电网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说开去-20200429[27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业 研 究 行业点评 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 推荐推荐 ( ( 维持维持 ) 相关报告 【兴证电新 周报】 新能源进入政策兑现窗口, 关注终端需求变化2020-04-26 【兴证电新】充电桩的需求到 【兴证电新】充电桩的需求到底在哪里?底在哪里?20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特斯拉进化时代-20200123[28页].pdf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特斯拉进化时代-20200123[28页].pdf

证券证券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特斯拉特斯拉:进化时代进化时代 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霸榜”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霸榜” Model 3 2019 年销量创新高,登顶全球电动车之巅。销量之 外,以续航-电耗为主要评价标准,Model 3 表现出色。我们认为 公司产品强大竞争力源于其力求性能领先的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宁德时代从现金流量表质量看宁德时代-20200106[22页].pdf
【研报】电气设备行业:宁德时代从现金流量表质量看宁德时代-20200106[22页].pdf

1 证券研究报告 作者: 行业评级: 上次评级: 行业报告 |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 强于大市 强于大市 维持 2020年01月06日 (评级) 分析师 邹润芳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4 宁德时代:从现金流量表质量看宁德时代宁德时代:从现金流量表质量看宁德时代 行业深度研究 摘要 2 本

【研报】2021年电力设备及工业控制行业投资策略:电气设备迎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20201223(32页).pdf
【研报】2021年电力设备及工业控制行业投资策略:电气设备迎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20201223(32页).pdf

2020年12月23日电气设备迎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2021年电力设备及工业控制行业投资策略行业评级:看好添加标题95%核心观点21、数字化转型提速开启五年景气周期,传统企业利润改善为重要前瞻指标疫情正在加速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进度,十四五工控自动化行业增速有望达到8%以上,明年伴随国内及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消费

友盟+:2016年“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报告(42页).pdf
友盟+:2016年“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研究报告(42页).pdf

“互联网“互联网+ +”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时代电影市场研究 一份由“票房”引发的报告 前言 前言 2016年暑期档(6月至8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累计124.2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0万元。 自7月份以来,关于票房遇冷的热议不断,一直到8月24日,仍然不见有超越去年水平的迹象。 尽管票房最终以基本持平的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