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健康险?
根据综合定义,互联网健康险主要是指由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运营、管理服务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新监管方式等,以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是互联网技术与保险活动深度融合的产物。

互联网健康险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保险萌芽始于20世纪末。1997年,中国保险信息网(现中国保险网)成立,是中国首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的专业中文网站,也是中国保险行业最早的第三方网站。同年12月,新华人寿促成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保险单,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迈进互联网融合的大门。2000年开始,国内保险公司开始陆续建立官方网站,实现在线投保。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全面兴起,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互联网健康险也在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演进。总体来看,大体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创新期,现已迈入深化调整期:

互联网健康险特征
与传统健康保险相比,互联网健康险具有渠道多元化、产品个性化、运营高效化、服务增值化特征:
渠道多元化:打破线下代理人及中介主流模式,打造去中介化网络直销平台,实现保险线上直销,包括公众号、微信社群、朋友圈、社交视频网站等新型营销渠道;
产品个性化:传统保险公司基于大样本统计模型,通常根据用户年龄、普遍生活方式、财务状况等指标对保险产品进行开发售卖,并不能对用户差异化发展状况等进行准确预测,而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场景化、个性化特点,更加契合用户需求,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工具,实现对互联网健康险的智能化分析、处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场景推出个性化、定制化健康保险产品。
运营高效化: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连接优势,将客户洞见从抽样时代转变成全量数据分析时代,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平台,整合并极大提升了健康保险行业现有资源的运营效率。
服务增值化:注重用户体验和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围绕大健康增值服务不同流程环节,包括预约就医、导诊、在线咨询、远程诊疗、体检、慢病管理等,打通现有健康管理各模块相互分割的局面,实现“互联网+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全链条式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健康险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健康险构成
互联网健康险涉及政策法规、信息科技、传统保险企业、社会医疗服务资源等诸多领域。

发展现状
互联网健康险在近5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比重快速提升。互联网渠道已成为保险公司开展人身保险业务最重要的增量来源,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实现规模保费374.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58.8%,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比重为17.8%。从近几年数据来看,互联网健康险规模保费收入已由2016年的3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4.8亿元,年复合增速85.3%,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大幅提升。

同时,从互联网健康险在整个互联网人身险中的占比来看,互联网健康险占比也由2016年的1.8%迅速提升至2020年的17.8%。

内容来源:《2021互联网健康保险行业研究报告-41页(42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