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对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市场的灵活性;那么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有哪些不一样?其发展又经历了哪些历程呢?下面的文章将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
私营经济是资产归内地公民私人所有并由其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私营企业是私营经济主的经济主体。
如果从我国“内地”公民既是投资主体又是经营主体最狭义的角度,可以将民营经济界定为仅指“私有经济”,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但最狭义的民营经济,即“私有经济”包括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因此,在范围上并不等于“私营经济”,更不等于“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民营经济不能与非公有制经济划等号。国内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部范围,而广义的民营经济包括但不只包括非公有经济,无疑是大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的。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1)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1年):1982年法律允许了个体经济在法律范围内的存在。党的十二大明确要引导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新增的关于私营经济的规定,正式在法律当中承认了其地位.
(2)迅速发展阶段(1992-2001年):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正轨。1993年6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详细介绍了民营科技型企业所包含的范围;1997年党的十五大更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地位的提高,强调要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
(3)科学发展阶段(2002-2011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指出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社会身份是很重要的。2004年,首届获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中,表彰了全国一百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这从侧面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4)发展新阶段(2012年至今):201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会议中高度肯定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理性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方向。
以上就是有关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以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全部内容,可见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方针有着密切联系,而民营经济一直以来在我国都有着重要地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介绍
33项措施稳经济!最新部署来了,2022稳经济具体措施一览
数字经济包括哪些行业?发展痛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