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微度假

微度假

目录

微度假是什么

“微度假”是城市居民以家庭形式或3-5人形式围绕城市选择1小时左右或2-3小时车程的乡村旅游景点,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进行2-3天或4-5天的旅行。“微度假”与远距离旅行不同,省去了繁琐的准备阶段,也不用将时间浪费在路上,既能亲近自然又放松自己,“微度假”是一种新潮流。选择“微度假”,就是先选择了休闲与舒适,“微”是为游客提供短路程与短时间高度舒适的休闲空间,能够释放自己解放天性;“度假”是真正的放下工作,放下烦恼,在短期度假中汲取正能量,放平心态,感受世界的美好。

马蜂窝认为“微度假”,顾名思义,重点在于“微”,主要体现在决策周期短、停留时间短、多以朋友、家庭、情侣等小团体为单位,多为体验或玩法驱动的一种旅游形式。此外,慢节奏、注重出行品质,追求深度体验也是微度假的显著特征。

微度假

微度假需求分析

(1)饮食需求

微度假游客以城市居民为主,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存在饮食单一的特点。在微度假中,游客注重食材的选择一一以无公害、无农药、无添加剂的绿色食品为主;制作养生餐品,即,注重饮食平衡搭配,增加粗粮在饮食中所占比例,坚持“低盐、低糖、低脂”的原则,增加高纤维蔬菜、减少大鱼、大肉;增加特色饮食,如地方小吃、特色糕点等。饮食是乡土文化的承载体,游客在享受绿色食品的同时,通过餐饮场所的建筑风格、装修特色寻找地域独特的乡土文化。美食的制作也是游客饮食体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农家大碗鱼、农家排骨、特色

糕点都可以将制作过程向游客展现。

(2)住宿需求

微度假住宿具有连锁酒店结合民宿客栈的特点。在景区适当引入连锁酒店、星级酒店保证景区的住宿品质。民宿客栈应学习连锁酒店、星级酒店的管理方式,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符号进行提炼,保留乡土特色和乡土文化。此外,提倡旅游开放公司对居民闲置房屋进行集体租赁、装修、改造,让更多居民在乡土中获利,也让更多游客有机会住在当地人家,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3)交通需求

微度假虽然具有时间灵活的特点,但是如果将过多时间浪费在车程上会给游客带来严重的疲劳感,降低了旅游品质,所以微度假旅行车程应控制在2小时为宜。游客可以以家庭为单元,通过高铁结合公共汽车或自驾游的方式到达景区,景区内部结合景点配设环保观光车或具有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花轿、马车等,给游客以耳目一新的体验感。

(4)游览需求

微度假游览需求分为自然游览需求和人文游览需求,其中自然游览需求包括对景区山川、河流、田地等特色自然资源进行游览,人文游览需求包括历史古迹、人文传说、名人典故等。除此之外,特色产业游览也是游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酿酒工艺、粮食画制作等。

(5)消费需求

在微度假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对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产品策划,首先、对旅游区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炼特色旅游产品,如,具有代表特色农副深加工产品、民间特色技艺等;其次,对旅游产品进行规范化生产,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最后,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明码标价,并对产品进行售后。

(6)娱乐需求

娱乐活动是微度假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按季节分为春季活动、夏季活动、秋季活动、冬季活动,其中春季活动以观赏大地复苏、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自然景观为主:夏天以爬山、漂流、户外拓展活动为主;秋天以果品采摘、露营、赏月为主;冬天以滑冰、滑雪等冬季运动,以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活动为主。在娱乐活动中,游客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放下工作压力,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放松身心,了解自我[1]

微度假主要模式

“微度假”模式是综合型乡村旅游,以休闲型、观光型、体验型为主。服务对象为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怀念乡村生活的人与考察人员。

(1)观光旅游:作为传统旅游方式是对乡村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进行游览,在微度假下改变单一的观赏,将娱乐活动融入其中,可满足游客视觉与精神双重体验。乡村自然风光中果园、麦田、河流等可融合赏花、采摘、露营、竞技及划船等活动,在与自然亲近下让娱乐充实心灵,从而忘却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劳累与烦躁。乡村人文景观中建筑、街巷等可融合展览、手工、茶艺、表演及售卖等活动,游客以此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深刻了解乡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

(2)休闲旅游:即选择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放松身心、调整心情。休闲养生则在休闲旅游基础上融入养生类活动,在游览休闲的同时疗养身体、调节心灵。乡村中的树林、湖泊、农田等可设置养生体验区,如潮润养肤、天然洗肺、水疗温泉等生态活动;乡村中的传统民居改造康养中心,安排专门的疗养师为不同游客制定专属的疗养项目。此外,可设置静养室并搭配禅修、瑜伽等活动用以平衡身心、收摄心神,抛却生活的烦躁、看清自己的内心。

(3)文化体验旅游:主要有农事、民俗及产业三类体验活动。在农事体验中游客与村民耕种、采摘、收割等共同劳作,深刻认识乡村生产方式,在与自然亲密接触中体验地域内乡土生活。民俗体验主要指乡村特色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比较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及中秋节等,乡村风俗如婚丧嫁娶活动仪式。在农村旅游发展中可充分发挥这些民俗活动优势,让游客与村民共同参与,穿着传统服饰、品尝特色美食、投入民间游艺以体验丰富的乡间民俗文化。产业体验主要指在农村旅游发展中融入的创意产业,如在乡土建筑中结合地域文化元素而打造的农家乐、民宿、书店、茶馆、手工作坊及活动中心等文化产业空间,游客在各项创意活动体验中可真切体会乡土文化的传承式发展[2]

微度假发展前景

(1)“微度假”与政府政策结合,“微度假”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发展将成为疫情期间或后期的主流,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十四五”旅游业发展是威胁也是机遇。随着国家对疫情良好的控制,国家与各地区对于旅游业线上线下也提出了很多方案与举措

(2)“微度假”与建筑特色结合,乡村“微度假”与城市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建筑,乡村民宿大多为传统古民居,传统民居的形成离不开村落自然条件与人民,建造时间大多都在百年左右甚至时间更为久远,承载了历史文化与乡土人情,主要以砖、木、石等为营建材料。而城市民宿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材料,砖、木、石则为装饰用料。在乡村“微度假”民宿设计中传统民居建筑为主体,以建筑特色为媒介进行活化与再利用。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初建筑一直只有实用的功能,是实用艺术的一种,随着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发展建筑通过建筑造型、内外空间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处理逐渐归于实用造型艺术类。

(3)“微度假”与产业特色结合,虽然大城市的污染与市民的压力日渐严重,但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消费观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市民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期望越来越强烈。有了以上因素的保障,乡村“微度假”发展日渐雏形,有很多村落民宿与产业特色融合成功转型成为村落特色,这对乡村“微度假”民宿与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乡村“微度假”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融合,乡村“微度假”发展已初具规模,类型多样覆盖面广泛,发展态势良好[3]

微度假数据分析

马蜂窝数据显示,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第三季度长线旅游热度有所下降,而微度假热度则上涨近250%。

80、90后在微度假“大军”中的占比总和超过80%,其中90-95年龄段的人群以27%的占比领跑各年龄段,可见年轻人已成为微度假的绝对主力。对于事业趋于稳定,具备一定经济基础,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群,微度假已成为他们后疫情时代出游的主要方式。

微度假

66%的用户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开启一段微度假,18.3%的用户则选择与爱人一同出游。比起一人独行,休闲、放松、深度体验等属性决定了微度假更适合与他人结伴,分享旅途中的见闻与感受。

马蜂窝数据显示,用户多样化的兴趣点让微度假的形式日趋丰富,29%的以“遛娃”为出行目的用户更关注亲子玩乐设施及项目,25%的用户偏好娱乐休闲,会因为一项特色体验,甚至是一个无边泳池安排一次出行,17%的用户则会为了寻觅美食专程踏上微度假的旅途。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更加关注运动与健康,以户外运动为目的的微度假用户占比高达23%,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此外,文化艺术也是微度假的热门体验项目[4]

微度假

参考资料:

[1]李文雅.基于微度假模式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宽城满族自治县南天门乡村旅游规划为例

[2]徐智祥.乡村微度假综合体设计研究——岚峪村石头聚落的设计振兴

[3]高海萍.乡村“微度假”民宿设计研究——以山东茶业口镇卧云铺村为例

[4]马蜂窝:2021微度假风行报告(27页).pdf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智慧政务
下一篇:家族办公室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