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目录

乡村旅游是什么

一般而言,旅游被世界观光组织定义为:游客到达或停留非日常生活的环境区域不多于一年,在此条件下可以进行各种休闲或其他目的的一种旅游组合。乡村旅游就是以当地的乡镇社区为主要目的地,以当地农村特殊风光、乡村民俗活动、乡村风情等传统乡村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其吸引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等旅游需要的一种综合性方式。在法国,这种与乡村进行了紧密融入的旅游称之为“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旅游”。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一个普遍界限定义就是:以当地农民群众为其经营主体,以当地农民拥有的耕地、庭院、经济农产品和当地的资源作为其特色,以为当地游客提供服务为其经营方式和手段的一种乡村家族经营模式。

从乡村地理上的视角来说,乡村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空间上的概念,与城市地区相对,它是泛指那些以农业、生产工艺为主的当地劳动人民生活的地点。乡村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包括乡野风光等各类自然资源以及具有文化特征的乡村建筑、社区聚落、民风民俗习惯、传统文化、饮食习惯、乡村景观及其他农事与传统活动。乡村旅游的特色就是乡村旅游具有乡土属性和以及独特的区位特征,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游客真正体验得到与其他乡村地区、城市地区不同的传统与生活习惯。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征

乡村文化旅游主要特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由于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广泛和丰富,乡村本身既既具有其美丽自然风光,又同时具有其历史人文景观;它们本身既是一种新型农业旅游资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旅游资源。

(2) 目前我国的民族乡村文化旅游因其地域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既有南北各类典型乡村的旅游区别,又不仅包括东部山地和丘陵平原的各类乡村旅游区别,也同时包括其他汉族、少数民族的乡村区别

(3) 由于乡村旅游的活动时间地点具有很强的自然季节性,乡村居民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生产或者经营的旅游活动主要是具有春夏秋冬四个旅游季节之分,造成了旅游的淡旺季。

(4) 充分考虑到当地游客对于各种乡村观光旅游文化行为的社会参与性,乡村观光旅游不但只是单纯的一种观光旅游文化活动,而且它还包含了农民劳作、垂钓、划船、饲料产品采摘、加工等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文化活动,游客在此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

(5) 农村乡土传统文化工艺产品乡村具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由于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文化生产源远流长,乡村的农民劳作生活方式比较多样,乡村的传统民俗生活习惯、传统民俗节庆、民族传统文艺等各种乡土传统民俗文化历史事件都十分丰富,这些均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村历史和浓厚乡土传统文化氛围。

(6) 为了维护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乡村文化景观本身就是一种人类长期以来为了有效适应和保护促进自然而不断设计和努力创造的和谐自然及其他的文化景观。既基本保留着我国原有的民族乡村文化自然生态风貌,又同时带有浓郁的民族乡土文化风情,使得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发展具有了更加贴近祖国大自然,返璞归真及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三大特色。

乡村旅游的功能

经济的重要功能,帮助于加快发展城镇农村农业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市场生产和批发销售优质绿色农产品,增加广大城镇乡村农民劳动就业的工作机会,提高广大城镇农民的经济受益率。游憩为了给广大游客自身提供一个健康绿色、休闲的自然生活文化活动场所和休憩空间,开展了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行,享受和感到美丽的江南乡野自然风光和深情感悟热爱大自然。文化功能,发展在地独特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促进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与民俗风俗的保护和传承,并发展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在地乡村文化特点.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1)“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模式是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相关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在城乡结合、农工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产与生活结合基础上,实现乡村的再造与复兴。

(2)“共享农庄”模式

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经济为支撑,互联网为技术支持,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鸟”群体需求为市场支撑,以私人定制服务为核心,联合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力量,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3)“农业观光”模式

围绕农业生产空间,利用田园景观,融入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观光型农业旅游园。

(4)“大地景观”模式

用艺术的手法提升农田的景观。经过品种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等环节,通过种植小麦、油菜花、玉米、向日葵、玫瑰花、菊花等形成艺术景观,最终形成特色图案,以此吸引游客,游客通过高空步道或高空观光塔进行观赏。

(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推进产业园的建设工作提出“提质、扩面、强基”3个关键词,进一步深化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和意义。如新地标规划的广西中恒中药材产业园、广东国际兰花产业园、广东佛山加州鲈鱼产业园、广东阳春澳洲坚果产业园、广东郁南无核黄皮产业园、广东翁源肉鸡产业园等,聚焦三产融合,对于推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6)“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模式

以“创客”驱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创客是以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为主要群体,在乡村地区从事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通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打造乡村旅游新形式、新产品,形成新业态。

(7)“主题特色民宿”模式

民宿不止是住宿,而是乡野间一个微型的旅居、度假目的地。民宿具有乡村生活的微缩、人文情怀的归宿、风格各异的主题、入乡随俗的服务等特点,给人宿于乡村、隐于田园、归于慢生活的体验。如国内著名的莫干山民宿。

(8)“幸福慢村”模式

幸福慢村是以绿色慢生活为宗旨的田园生活方式,是以整村开发及村民+新村民的质量为支撑的乡村建设模式

(9)“乡村度假庄园”模式

乡村度假庄园是深度田园生活体验的高级乡村度假形态。乡村庄园和乡村酒店在国外兴起较早。英国典型的乡村庄园,以田园诗般的城堡和村落著称。法国的香草庄园,因芳香浪漫而闻名世界。乡村庄园是以田园养生度假生活为突出特点的高端度假业态,是都市居民的追求,成为引领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重要产品。

(10)“乡村营地”模式

在构建“快进慢游”体系背景下,要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集成,让游客慢下来,观光度假转型。慢游配套服务分散在交通网上的各个观光或服务节点,包括不同级别的营地和驿站服务节点。自驾游盛行的当下,完善的小交通及特色化服务将成为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5年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多次涉及到乡村旅游相关内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三项内容。

2019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包括北京古北口村、浙江余村、贵州云舍村、四川战旗村在内的320个乡村入选。

近些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速,市场不断繁荣。《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15.1亿人,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疫情之后,乡村旅游也是逆势成为率先复苏的旅游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数据,乡村旅游环比增长达148.8%。国家战略指引下,国内各地依托政策扶持、企业跟进和资本投入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市场。2021上半年,国内大环境趋于好转,国内乡村游市场也呈现稳步复苏态势。2021年1-5月乡村游客规模累计达到86,653.7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55.5%。旅游行业整体进入景气通道,行业普遍看好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

参考资料:

石玥.基于旅游体验的乡村文化服务设计研究——以逢简村为例[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21.

乡村旅游相关报告:

巨量引擎: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振兴乡村-2021年文旅行业专题报告(25页).pdf

极数:2021年旅游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研究报告(44页).pdf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中国乡村振兴旅游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49页).pdf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1)(330页).pdf

人民大学:家庭微型经济融资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82页).pdf

环保行业乡村振兴专题系列报告(环保篇):美好乡土生态宜居-220119(20页).pdf

SFC&;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白皮书(2021)(77页).pdf

中商产业研究院: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44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