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场地划分
1户外演出
(1)
实景演出。实景演出主要是以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为舞台或表演背景的演出。此类演出强调把旅游地特有的、真实的自然环境融入节目中,打破了传统框架式舞台带来的观演限制与演出空间限制,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作为国内首部大型实景演出的《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公演以来,便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自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实景演出编创热潮。200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景演出推出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比较著名的除了以导演张艺谋为代表创作的“印象”系列作品外,还有以梅帅元为代表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
(2)
广场演出。即设置在大型广场上进行的演出,根据广场地理属性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景区或景点广场演出和社区广场演出两种类型。景区或景点广场演出的演出地点相对固定,规模较大的主题公园、游乐园里一般都会设置,如深圳世界之窗设置在“世界广场”的大型晚会、迪士尼乐园的游行表演等。社区广场演出一般是与节庆结合的庆演,表演地点较前者来说不崮定,如上海旅游节的场地散布与多伦路文化街、南京路步行街、衡山路休闲街等多个地点。
2室内演出
(1) 专业剧场演出。此类演出开展于旅游目的地的专业剧场中。如《宋城千古情》等。
(2)
宴饮场所演出。这类演出多出现于如茶馆、酒吧等专业的演艺餐厅。北京的《北京之夜》和西安的《唐宫乐舞》都是此类演出的代表,法国巴黎的红磨坊也属于此类,其著名的康康舞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游客关注。
(二)按照移动性划分
1.驻场式。驻场式演出即具备长期固定表演场所的演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演艺都属于驻场式演出,尤其是围绕旅游地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而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也属于此类演出。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丽江的《印象·丽江》等。上海的《时空之旅》虽然演出场地设置在上海马戏城外,但因其长期固定的演出场地,也属于驻场式演出。
2.巡演式。与驻场式演出相反,巡演式演出通常采用巡回演出的方式来展示演艺产品,因此其演出场所并不固定。《云南映象》一方面开展了国内巡演,另一方面又将演出场地拓展到海外,进行海外巡演。在扩大节目本身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
3.驻场与巡演结合式。顾名思义,就是具备驻场与巡演两种形式的演出。其中嵩山少林的《少林雄风》较为著名:此节目在本地旅游景点演出时,还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进行巡演,更大范围地传播了本地文化特色。
(三) 按照演出内容划分
1.百戏杂技类。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舞台要求度低是此类演出具备的天然优势。主要表演形式含括马戏、杂技、魔术、木偶、武术、特技等,多以小型演出的形式被景区景点采用,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如《吴桥杂技》《少林雄风》等。
2.戏曲文艺类。目前,受到现代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戏曲元素因无法迎合当代人的审美,发展现状堪忧。多数剧团、剧院备受上座率的困扰,步履维艰。目前,广泛被熟知的有北京长安大戏院、梨园剧场及湖广会馆的旅游京剧等。
3.民俗歌舞类。此类演出擅长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民俗文化,以此令旅游者切身体会不同文化间的空间差异及时代差异。演出内容可取材于民俗的各个方面:饮食如茶艺;礼俗如婚嫁;生活如狩猎、祭祀等[1]。
(四)按照演出方式可以分为主题公园类、实景类、剧场旅游类等三大类。
1.主题公园旅游演艺:依托于主题公园,通常为小型主题公园+演艺剧场的形式,多实行一票制。游客既可以观看剧场演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又可以在主题公园景区内游玩,延长停留时间,实现二次消费。剧场演出摆脱了天气因素的限制,可以实现旺季一天多场演出。
2.实景旅游演艺:依托传统自然景区打造室外演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舞台背景,演出规模宏大,但缺点是易受天气因素影响;演出多为夜场,演出场次受时间限制。
3.剧场旅游演艺:依托于旅游城市,多为当地政府参与投资的名片性产品,演出形式以歌舞、马戏为主,更注重对当地旅游形象宣传效果,对经济效益追求放在其次。往往存在缺少专业的演艺管理人才,节目更新创作不及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