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常用于能源、采矿、原材料、制造业等行业,是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目前业界对工业软件的界定还没有统一,但形成了“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成果”的共识。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1]对工业软件的简明定义为: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和复用。
根据鲸准《2021工业软件应用白皮书》[2],具体来说,工业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大脑的作用,促进生产制造各流程的优化:
传统的流程优化循环由三部分组成——执行部门(如生产流水线)、研发部门(如研发设计中心)和管理部门(如质量控制部门):管理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收集运作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反馈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改进工艺、优化流程,搭建新的生产模型;执行部门应用新模型,产生新的数据和问题。

工业软件则是在此循环的基础上加入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通过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工艺、流程、生产规律这些原本只由人类掌握的技术转化为算法,再将各种算法打包成一一个工业软件,帮助人类优化工业的各个环节。
工业软件涵盖范围广泛,就其本身而言,工业门类复杂,种类繁多,具有多种多样的分类维度和方式,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公认、使用的统一分类方式。主流的工业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国家标准:国标GB/T-36475-2018将工业软件(F类)分为工业总线、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仿真、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其他工业软件9大类。
F工业软件:在工业领域辅助进行工业设计、生产、通讯、控制的软件
F.1工业总线:偏嵌入式/硬件,用于将多个处理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包括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
F.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采用系统化工程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的软件
F.3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利用计算机对产品制造作业进行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软件
F.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对制造型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计划管理、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的活动、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进行总体优化组合的软件
F.5工业仿真:模拟将实体工业中的各个模块转化成数据整合到一个虚拟的体系中软件,模拟实现工业作业中的每一项工作和流程,并与之实现各种交互
F.6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F.7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支持产品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创建、管理、分发和使用
F.8产品数据管理(PDM):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事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软件
F.9其他工业软件:不属于上述类别的工业软件
(二)工信部运行局给出的分类2019年11月国家统计局批准工信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将工业软件划分为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业务管理类软件。
(1)产品研发设计类软件:用于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工作领域的能力和效率。包括3D虚拟仿真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过程工艺模拟软件等。
(2)生产控制类软件:用于提高制造过程的管控水平,改善生产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包括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运行管理(MOM)、产品数据管理(PDM)、操作员培训仿真系统(OTS)、调度优化系统(ORION)、先进控制系统(APC)等。
(3)业务管理类软件: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HEM)、企业资产管理(EAM)等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聚类分析方法工业软件按照生命周期的阶段或环节,大致划分为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和经营管理类软件。该分类为业内比较常见的工业软件分类方式,优点是简明易懂,缺点是集中于制造业,忽略了能源业和矿业的工业软件。
(1)研发设计类: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分析(CAE)、辅助工艺规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生产制造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数控(DNC)、集散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控控制系统(SCADA)、生产计划排产(APS)、环境管理体系(EMS)、制造执行系统(MES)等。
(2)运维服务类:资产性能管理(APM)、维护维修运行管理(MRO)、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
(3)经营管理类: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P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管理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HRM)、企业资产管理(EAM)、知识管理(KM)等
(四)按照工业软件基本功能的分类方法在《铸魂:软件定义制造》书中,作者按基本功能将工业软件分为工研软件(CAD、CAE等)、工制软件(CAM、MES、3D打印等)、工管软件、工维软件、工量软件、工试软件、工控软件等,分类较细,尚未得到业界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