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4日,十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全面梳理排查虚拟货币“挖矿”项目,严禁新增项目投资建设。2021年10月8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率先全面排查虚拟货币“挖矿”行为。
以下内容源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通知,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以数据中心名义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全面排查我省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监测发现我省开展虚拟货币活动的矿池出口流量达136.77Mbps,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4502个,消耗算力资源超10PH/s,耗能26万度/天。
以省内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币为例,“挖矿”较多的地市有苏州、徐州、南京。从IP地址归属和性质看,归属党政机关、高校、企业被入侵利用开展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占比约21%。
下一步,省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态势分析,并进一步联合各相关部门,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处置体系,依法处置相关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配合做好违法虚拟货币交易的溯源与打击。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对于监测到的虚拟货币‘挖矿’相关数据将会做好进一步处置,以官方通报为准。”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接下来大概率陆续将会有更多的省份积极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清退虚拟货币挖矿等不合规行为,为了积极相应国家要求,维护金融安全,也为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江苏省是继9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以来,第一个率先部署排查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省份。
《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指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其他国家对虚拟货币的政策(最新)

文本由@-YANYI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能源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碳市场前瞻与影响分析-210719(44页).pdf 》
《前瞻产业研究院: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报告(50页).pdf 》
《国际能源机构:2021年全球能源报告(30页).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