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肝素类药物
肝素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肥大细胞内的黏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因首先从肝脏中发现而得名,现主要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与其他类天然多糖一样,肝素具有分子量分散及多重序列结构组成的微小异质性的特征,而且不同的提取来源和工艺也会产生不同的多糖链。
肝素类药物指肝素原料药和肝素制剂。肝素原料药是由肝素粗品经过洗涤、分离、纯化等进一步加工得到的,用于肝素制剂生产的原料。肝素制剂则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2.肝素类药物有哪些
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肝素可分为标准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相应肝素原料药可分为标准肝素原料药与低分子肝素原料药,肝素制剂可分为标准肝素制剂与低分子肝素制剂。
标准肝素的分子量普遍分布于3,000~30,000,分子量不均衡,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抗凝药物,因其对血小板影响小、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时有效性、安全性等都优于标准肝素。目前低分子肝素的主流制作方法有三种,分别为:(1)硝酸裂解法:多用于制备那曲肝素钙、达肝素钠;(2)β消除化学解聚法:多用于制备依诺肝素钠;(3)肝素酶消化法:多用于制备亭扎肝素。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分布于4,000~8,000之间,只有普通肝素的30%。不同解聚方法制成的不同品种低分子肝素因抗凝活性、分子结构、药物动力学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上不可相互替代。
3.肝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标准肝素制剂主要用于血液透析、导管术、体外循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理,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的治疗。标准肝素制剂具有易引起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现在临床上多被低分子肝素制剂取代,标准肝素制剂主要用作留置针封管液,以维持静脉导管通畅,减少拔管率。
低分子肝素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同时,在妇产科、生殖科等科室的抗凝血辅助治疗中作用日益突显。
低分子肝素制剂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小、抗凝效果更好,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用途。目前肝素制剂为全科用药,可作为医院各科室介入治疗前的抗凝血剂使用。肝素制剂还可作其他临床用途,如:治疗静脉曲张、神经性皮炎、冻疮、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等。

4.肝素类药物行业驱动因素
市场需求增加: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将推动肝素制剂等抗血栓用药的需求。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心血管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血栓性疾病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与新适应症不断增加,将会推动包括肝素类药物在内的全产业链的扩张。
认知程度加深:中国低分子肝素产品发展较为缓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用量较少,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全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念的推广,低分子肝素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而得益于普通民众抗凝观念的提升,肝素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将更加普及。
营销策略推动:随着肝素类药物企业逐渐完善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国肝素类药物市场不断扩展。
5.肝素类药物行业制约因素
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制药企业普遍研发投入较少,通常不足销售总额的5%。尽管以南京健友、烟台东诚等为代表的中国肝素制药领先企业逐年加大相关研发投入,依然无法与赛诺菲等世界级肝素制药企业相比,这类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可达年销售收入的15%~20%。
创新能力不足:目前药企制作的肝素类药物仍然以仿制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
原材料成本波动:肝素原料药受药企事件和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如2018年8月非洲猪瘟对2019-2020年肝素粗品有不利影响;肝素原料药市场供给量和价格的不稳定会给肝素制剂企业成本造成大幅波动。
中国肝素原料药出口均价,2011-2019 年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知识栏目。
数据来源
《头豹研究院:2019年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概览(40页).pdf》
推荐阅读
《【公司研究】东诚药业-立足肝素起航于核药-20200930(36页).pdf》
《【研报】肝素行业深度报告:供给修复静待花开-20201106(3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