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表示,假如上海等地不能够及时复工复产,那么,5月份之后,所有的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余承东表示,从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为上海等地的疫情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假如,此类情况继续持续,那么产业经济损失、代价将会很大。
据悉,华为当前正在售卖的是跟小康股份合作的AITO问界M5。3月5日,AITO问界M5在全国36个城市、100余家用户中心开启交付。作为AITO旗下的首个产品,华为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营销、售卖全方位参与。
目前,AITO问界M5主要在重庆两江工厂生产。
另外,华为对自身汽车业务的定位是 “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已经上市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
据此前信息披露,2021年,华为以1.88亿元竞得东莞松山湖2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专门用来作为智能汽车部件制造基地,此基地将会在2022年年第开工建设,建设周期3年。
另外,除去余承东之外,对汽车供应链表示担忧的还有何小鹏。
4月14日何小鹏(小鹏汽车CEO)发文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但是,何小鹏也表示“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李斌(蔚来汽车CEO)在此前就表示“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李斌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蔚来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
有相关人士表示,5月份很有可能是极限,余承东和何小鹏给出相似预警并不是巧合。
3月份开始,新能源板块和半导体板块就开始大跌,一般普遍认为是估值泡沫出清,给估值降温,但现在看来,市场对供应链问题显示了前瞻性,上海持续的疫情封锁状态,实际上已经令各行业承压,汽车制造是其中代价巨大的一个,这种压力会逐渐向社会民生各方面蔓延,各种信号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