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则“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的消息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口余额呢?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意味着什么?
人口余额是什么?
人口余额指每个城市规划设定的未来常住人口规模目标和目前常住人口规模之间的差额。
大城市的“人口余额”告急,一些超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即将触及天花板。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透露未来十五年的人口规划上限。就当前发布相关规划的城市来看,相对来说,我国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北上广深的总体人口余额仅为411.59万人。
据“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北上广深的人口上限分别为2300万、2500万、2000万、1900万(《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900万人),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当前,剩下110万、12万、136万、114万的增长空间。

相对而言,二线城市的人口天花板设定的要高一些,余额相对充足。其中,成都2035年的人口天花板高达2400万,除此之外,苏州、武汉、杭州的人口天花板分别高达1700万-1800万、1660万、1500万,剩下规划空间基本上都在300万以上。
除此之外,沈阳作为东北城市的代表,沈阳2035年的人口天花板为1200万,剩余空间为290万,哈尔滨的人口天花板为1180万,剩余空间为179万。
当前,因为多数城市并没有公布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人口天花板还不能得知,但是,有一个共识是,人口规划增速较过去十年相比有所收缩。
当前全国人口基本面较过去大有不同。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意味着什么?
(1)四大一线城市的总体常住人口“余额”仅为411.59万人。各地的“抢人”力度会加大。
(2)相对于一线城市的“人口余额”不足,不少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还有较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推荐阅读
《【研报】人口系列专题报告之三:未来的人口变化会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
《【研报】人口序列专题报告之四: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产业发展机会? 》
《易车研究院:人口红利洞察报告2021版(1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