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农业特点
(1)覆盖区域的特殊性
农产品生产的区位特殊性的关键因素便是天然存在的自然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差异性。相对于特色农业产业而言,其不同于传统农业,特色农业中的地理条件及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门槛都比较高,符合这样的条件区域环境并不普遍存在,因而在规划布局时,特色农业比传统农业更加需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区位优势的特点在特色农业领域十分凸显。随着科技水平所带动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髙,农业生产的区位特殊性有所变化,但全局看并没有完全改变,不同区位的同一种农业产品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济阳县内芒果、杨桃等众多南方特有的水果在北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内试种成功,但其管理水平、品种品质和产量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差异。

(2)农产品品质的优越性
产品品质的优越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要求,这也是农业领域中的特色与传统定义的关键区分点,是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第一目标。发展特色农业是要讲宄实实在在的效益的,高质量是客户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以上条件,农业产品才会打出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可,农民才能实现高收益。例如宁夏中宁县被称作“中国枸杞之乡”,该地域所出产的枸杞不论是其外观的果形,还是吃起来的口感以及品种的皮薄肉厚的特点,皆受客户群体的追捧。
(3)农产品生产的高收益性
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农民获得感得到更好的满足,有更高的收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高效利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的收益,农民只有钱袋子装满,才会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的建设中去。以此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之产生专业化的农业生产队伍及销售群体,总之特色农业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例如济阳县垛石镇在鼓励种植番茄櫻桃开始之前,传统农民农户多以自产自销为主,种植规模小,产业优势也不明显。但随着产业结构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规划与调整,番茄樱桃价格随之升高,番茄櫻桃产业也随之壮大。
(4)农产品生产模式专业化
在农产品的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多个环节都必须存在合理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理论作为指导,构成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体系。推进特色农业生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贸商”完整的农业生产及深加工方向发展,依据特殊优势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更加成熟,从而又突出其比较优势。以此提高经济收益,产生良性的产业循环,带领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具有相对灵活性
特色农业产品绝非一成不变,它是不断变化的概念。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的变动,消费者认知及消费理念的变化,特色农业产品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其可持续发展性就成为发展特色农业要考虑的重中之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兼顾高品质就是发展特色农业所必须具备的。
2.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1)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方法,它使用工程技术在相对可控的条件下有效地生产动植物。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设施育种和设施食用菌等。
(2)互联网农业
本质是互联网+农业。从种植、养殖到销售都引进互联网。
(3)生态农业
循环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概念在农业中的应用。它致力于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通过生物的内部循环,实现了生物量的闭环循环,延长了农业生产链,整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风格”的整合。循环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
(4)精准农业
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还能高效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5)彩色农业
彩色农业有三种:
1)种植多彩的农作物,如花卉和彩色农作物。
2)同一作物的不同颜色,如彩色棉花。
3)不同颜色覆膜的农业类型。
(6)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主要是在南方丘陵地区,根据地势分布形成不同的种植区域,林业占了立体农业的一半以上。
(7)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桑树,种子甘蔗和果树种植在鱼塘的池塘底部。与鱼塘的组合称为桑吉鱼塘,甘蔗鱼塘和水果鱼塘。基塘相互促进,是桑集鱼塘中最典型的。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特色,集中在顺德、南海等城市。
(8)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观光。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功能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农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以上梳理了特色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模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本文由@2200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构成、功能梳理
什么是农业保险?作用有哪些?
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81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