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知识 > 什么是社群经济?有哪些特征?与粉丝经济的区别在哪?

什么是社群经济?有哪些特征?与粉丝经济的区别在哪?

1、社群经济

1974年美国学者布尔斯廷提出的消费社群的概念,可以看成是社群经济概念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普遍认同的社群经济主要指的是互联网社群经济,网络社群实际上就是通过网络技术为纽带集结的虚拟社群,以互联网和品牌作为集结的凝聚力,在网络世界达成相互多向的联系并产生互动。本质上来看,互联网社群经济中的社群是一种有序的商业模式或商业组织,它通过传播媒介将互联网受众集结到一起,受众于此进行内容传递,信息交互共享,价值观的互相传播与互相影响等,在这一受众特性下,品牌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通路研宄设计出具备盈利功能的社群商业闭环,这一完整额体系就是社群经济。

2、社群经济的特征

(1)有突出的品牌灵魂人物

传统经济下消费者面对的是企业、是一群人;而社群经济下的粉丝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见领袖,并且可以跟他进行沟通、互动、交流。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另一个人的粉丝,是因为被这个人的某方面特质所吸引。所以社群经济时代中,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必需为这个平台打造一个突出的核心灵魂人物,让个性的灵魂人物成为品牌的代言人,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现今社群经济中的品牌灵魂人物,多以品牌创始人为主,比如提到阿里巴巴会想到马云,提到腾讯会想到马化腾,提到小米就会想到雷军等。所以社群经济就是一个做品牌人格的经济体系。

(2)有互动的买卖关系

传统经济中买卖双方的关系是固定的,消费者不会参与到产品的研发销售过程。而社群经济提倡的就是互动的买卖关系。传统商业中企业生产产品,消费者按需购买,企业不会按特定卖家需求生产产品。而在社群经济中,粉丝的需求成为了产品的终极目标。社群经济其实就是社群粉丝之战,营销一切目的都转向了获取高质量的粉丝,拥有了粉丝就等于拥有财富,所以在社群经济中消费者不会成为一个旁观者。

(3)人脉关系链的营销体系

社群中的粉丝本身就是资源,是资源就可以拿出交换、变现。如果拥有的平台资源只供自己使用,那么这个平台发挥的影响力会很小,如果这个平台的资源,可以为平台里面的社群粉丝所有,那么这个平台就更有价值,就可以打造社群粉丝跟平台利益的共同体。社群经济就是把每一个粉丝都变成了传播的载体,粉丝社群是观众同时又是内容的传播者,这样的传播想象力可以无限的放大。如果分享内容的观众是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行业领袖,那么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是原来的10倍甚至100倍。通过人脉关系链的传播就是社群经济的营销特征。

3、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

(1)裂变式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为网民提供了交互型社交的平台,人与人的网络距离不断拉近,聚合变得不再困难,无数社群在网民的自发意识下形成。这就使信息在组织内容首先呈裂变式传播,进而由于层级等的不同开始圈层式裂变。于此同时,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外部传播也让信息得到跨界,信息得到指数型激增,从而实现“病毒式”营销传播。

(2)情感价值传播

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情感与价值认同是社群凝聚的核心纽带,通过内部的情感交流与内容交换,社群成员的价值不断趋同。通过在社群中不断参与互动,群内成员之间情感不断提升,联系日益紧密,社群内粘性不断加强,使社群蕴藏极大的商业价值。

(3)自组织协作传播

群体内的个体之间能够自发地进协作和组织的过程就是自组织,社群经济就是依靠自组织的协调和创作能力,成员自主生产、消费、传播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成员之间的互动机制,不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对商品进行创造和再生产。

4、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对比分析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社群经济是“去中心化”和“自组织”的,社群成员是其核心要素,成员由有共同兴趣、认知和价值观的人构成,成员之间以“多中心”且“中心快速迭代”的网状结构连接,通过成员之间高频度深层次的互动交流链接商业价值,以实现多方互惠互利,利益共创共享。而粉丝经济是“中心化”的,产品及品牌是其核心要素,众多粉丝围绕以“明星、网红以及名人专家”形成的品牌中心展开自上而下的单向互动,由主体承担信息发布与传递,粉丝之间缺乏互动沟通,以此实现某种产品的高强度消费或由品牌崇拜而产生的价值增值。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区别

推荐阅读:《社交电商传媒&见微传媒:2020社群电商消费人群洞察报告(39页).pdf

【研报】互联网行业专题跟踪:视频号完善微信内容社群与商业生态或将带来行业格局新变化-210202(28页).pdf

AdMaster:粉丝经济4.0时代白皮书(62页).pdf

本文由作者2200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联合国:有关欧盟分类法在核心银行业务中应用的建议(英文版)(96页).pdf
联合国:有关欧盟分类法在核心银行业务中应用的建议(英文版)(96页).pdf

“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是欧盟委员会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也是根据欧洲绿色协议巩固社会公平和欧洲繁荣的基本概念。鉴于金融业的变革力量,银行在为欧洲经济融资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银行负有特殊责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拥护也影响到了欧盟以外的国家。大多数公司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银行与企业的合

【研报】银行业: 如何看本轮银行股估值修复空间?-210307(25页).pdf
【研报】银行业: 如何看本轮银行股估值修复空间?-210307(25页).pdf

美股银行估值中枢高、周期属性强、风险快速出清。剔除金融危机时期,美股银行在 90 年 代-危机前、危机后至今的估值中枢分别达 2.2 倍、1.2 倍,长期维持高位。目前标普 500 银行指数 PB 达 1.3 倍,较 A 股银行溢价近 70%,优质个股 PB 甚至突破 2-3 倍。同时,美 股银行具有强周期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5(53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5(53页).pdf

目前已进入本轮经济复苏的中后期阶段,在低基数效应下,2021 年 GDP 将呈现 “前高后低”的“脉冲式”增长,但后续景气度是否可持续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2021 企业债务负担加大,在“稳货币、紧信用”格局下,企业现金流 压力可能抑制其内生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收缩,融资类信托 业务监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8(19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8(19页).pdf

资产端:表内信贷供需错位加大使得贷款利率存在上行动力,斜率不高,但不会因经济“脉冲式”复苏而作 出过激反应。负债端:稳存增存压力加大,核心负债成本承压,机构间不平衡加剧,股份制银行负债或面临系统性压力, 利率可能进一步上行。NIM:存贷款重定价因素导致一季度NIM阶段性小幅走低,环比收窄3-5BP,全年具有

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
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

货币政策方面,2020 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三农、中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不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截至 2020 年末,LPR 报价连续 8 个月维持不变,十年期国债收

【研报】银行业专题报告:银行资产负债行为手册透视多重约束下的银行资产配置变迁-210324(43页).pdf
【研报】银行业专题报告:银行资产负债行为手册透视多重约束下的银行资产配置变迁-210324(43页).pdf

货币通过央行+商行体系创造。货币供给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央 行的基础货币供给,二是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给过程有 三位参与者:央行、银行、非银行企业及居民,央行通过实施货币政 策控制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货币供应量。银行吸收存 款后用于信贷投放和投资,进行了多倍存款创造。社会公众对货币转

【研报】银行业基于银行视角:从金融数据管窥政策与经济-210328(30页).pdf
【研报】银行业基于银行视角:从金融数据管窥政策与经济-210328(30页).pdf

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 按照经验,企业的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基本都是2-3年的中期贷款 委托贷款中含有公积金贷款,但是具体比例未知。后面计算企业中长期融资时,我们简单将委托贷款全部计入企业中长期融资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央行估计值,并非真正的未贴现银票 不管贴现与否,都属于短期融资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采用央行

【研报】银行业2020年年报综述: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10401(18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0年年报综述: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10401(18页).pdf

盈利:4季度营收增速环比提升,减值大幅节约反哺利润,利润大幅转正。已披露年报的大行+股份行全年营收增速+5.1%,PPoP+5.7%,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至+0.5%,趋势较2、3季度持续改善。邮储、招行业绩增速较快,Q4大行业绩增速明显高于股份行。息差:LPR下行拖累定价,主动负债占比高的银行更具优势,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