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货币政策方面,2020 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三农、中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不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截至 2020 年末,LPR 报价连续 8 个月维持不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年中呈现出巨大的 V 型反转,给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估值带来较大冲击。2020 年,银行业监管政策多方发力,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并未放松对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监管和风险的防范。一是通过政策指引,鼓励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本资源大力支持疫情防控、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重点区域发展。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
2、微企业和外贸企业累计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6.6 万亿元,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二是有序处置了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包括接管重整包商银行,有序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压降了房地产贷款增速,P2P 网贷机构基本全部归零,探索金融反垄断治理机制等处置成效。三是发布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约束了部分非金融企业利用制度漏洞向金融业盲目扩张,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初始比率设置,并定期评估和调整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规范在
3、线信贷业务和小微金融服务发展。展望 2021 年,考虑到积极政策对经济推动的滞后性和经济增长内生性的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在此背景下,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下降,政策将更注重平衡好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关系和结构上的精准调整,不会大幅收紧和转向。宏观大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变对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稳中偏紧的流动性约束也有利于稳定的净息差水平。银行监管方面,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银行日常检查将继续从严,问题银行处置将继续推进。另外,2021 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新老产品清理进入攻坚时期,非标资产的压缩也会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一定冲击。TLAC 监管对我国大行资本提出
4、更高要求,我国中小银行资本不足问题加剧,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商业银行法、中央银行法等逐步修订,意味着银行业整体监管框架将逐渐成型,将重塑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运营边际,促使不同类型银行专注主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截至 2020 年末,银保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为 31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1%,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 265.8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 83.3%,整个银行业资产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在不同类别银行中,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 10%、11.7%、11.2%、11.6%,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通过分析部分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也可以发现,区域、结构分化加剧也进一步拉大了银行间经营差异。首先,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进一步分化,地方性银行之间也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市场格局,且这一现象可能并非短期趋势。其次,营收同比显著大于净利润同比,体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幅度依然较大。政策导向下,拨备计提的大幅增加使得营收与净利润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带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