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险评估是什么
风险评估,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保险行业。之后历经发展不断完善,逐渐应用于企业、装置和设施安全评价。风险评估被用来评估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整体风险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为企业生产防控风险、消除隐患提供科学的建议。
风险评估亦称危险评估、安全评价,是指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各项风险会导致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并最终对这些风险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
2 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范、行业制度规范,罗列出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设备设施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及危害程度。根据评价对象特征将评价对象分割成若干子系统,制成表格,以访谈或评分的形式,逐项检查检查表所列项目。此方法简明易懂,容易掌握,但存在只能定性评价,不能定量分析的缺点。

(2)工作危害分析法。
选取生产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或者将生产活动按一定条件逐步分解,识别每一环节的风险,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通过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畸引。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步骤清晰,对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主观行为规范,作业环境存在的客观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3)专家调查法。
围绕某一个项目主体,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征询权威人士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多应用于数据采集较少或不便采集、不利于模型分析的情况,对专业性强、新技术条件应用项目的风险评估尤其适用。缺点是专家意见受限于各自研究领域,项目综合性评价效果误差较大。评价结果受认为主观因素影响。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用来评估生产经营活动中客观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将评估环境与参考环境进行对比,选取三个自变量,分别是危险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以及危险的严重程度(C),将作业环境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确定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历史经验对三个自变量进行打分,再计算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得分,以此划分危险性等级,进行风险评估。此方法多用于对作业环境的危险性评估,选取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评估者要求较高,不同的自变量打分,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偏差。
(5)层次分析法,又称1-9标度法。
由美国T.L.Saaty教授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最早应用于运筹学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借助专家或权威人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再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对计算出的各层风险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排序,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层次分析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多目标决策、定量信息匮乏的系统,是一种系统性分析方法。缺点是不能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仅能在现有方案基础上择优选择。当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权重指标难以确定,一致性检验不能通过。
(6)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对象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利用数学模糊理论对评价对象进行处理,对信息模糊、无法量化的目标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结果清晰,适用于解决非确定性问题。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量,通常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使用。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重要性并进行排序,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评价结果,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以上是关于风险评估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的分享,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风险投资?特征是?基本要素梳理
什么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哪些?
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