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

目录

互联网保险是什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互联网保险定义为通过搜索引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对保险行业进行创新、重塑,将互联网的特色融入保险行业的一个新型产业。同时将现在中国现有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分为四大类:传统保险的互联网官网、中小型企业部分互联网、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非保险主题商业模式

2020年9月2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经营活动”。

2021年2月起实施的《业务监管办法》中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界定进一步确定为,保险机构依靠互联网订立合同、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定义所述的保险机构是包括互联网保险公司和相互保险组织在内的保险公司,而保险中介机构是除个人代理人外的保险代理人、保险公估人、保险经纪人。

互联网保险可以实现承保、保险信息咨询、投保、核保、交费、保单信息查询、续期交费、理赔、保全变更和给付保险金等保险业务全流程的网络化,同时,也是以互联网作为依托的新型保险营销模式。互联网保险不仅仅是将线下销售直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的经营活动,更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海量资源,配合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业务运营,并在协作、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下,连接着保险市场的各个主体,实现双方零距离交流,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行业立根之本的保险模式[1]

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模式

(1) 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在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该种模式是所有保险公司早期运用的模式,即保险公司在搭建自身的官网的基础上供应咨询服务、进项宣传营销等,通过互联网江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直接对接,目前保险公司开设自营官网的数量日益增多,例如中国人保等。

(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保险公司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庞大流量和用户来创建平台网店,以对互联网保险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并供应服务。其是在互联网购物持续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例如京东等。该种模式存在着见效快、成本低的特征。

(3)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该类公司指的是仅在互联网中供应服务以及营销保险产品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该类公司整个保险过程都是在互联网中完成,并不需要建设实体分支组织以及线下营销人员,存在着高效以及节约成本的优点。例如,我国首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就是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在2015年,国家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三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保险飞速发展的形式下,该类保险企业的数量必定会日益增多。

(4) 与专业的第三方保险销售网站合作,即专业中介代理模式,如慧择保险网和优保网等,这些第三方保险销售网站通常都具有网销保险执照,并且它们都同时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服务,便于消费者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其自身优势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为保险公司增加销量。

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类型

(1)互联网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以财产、物质为保险标的,对其进行投保,来减少发生风险时候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可保财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以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通常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例如飞机、卫星、电厂、大型工程、汽车、船舶、厂房、设备以及家庭财产保险等。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对于财产保险的保险条款中,保险责任是围绕标的可能发生的风险展开的,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财产保险就是车险

①互联网车险互联网车险,属于互联网财产险业务中较为成熟的一块业务。车险,即机动车辆保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而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互联网车险,即为互联网输入信息,取得报价,在线操作实现投保的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车险的一种模式。

②互联网非车险财产保险中被大家最广泛涉及的车险以外,还有许多以物质为标的的财产保险,比如农业保险,再比如近年来网上非常网红的“碎屏险”,都是属于财产险。碎屏险是以手机屏幕为标的,当被保的手机屏幕发生保险条款中保险责任的事项时,比如屏幕碎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给付投保人财物损失。再比如飞机、机器、设备等,也是可以作为标的,均属于财产保险中非车险。互联网非车险即通过互联网渠道方式,购买这些保险,省去了到保险公司服务网点,或者找代理人沟通的繁琐程序,便捷购买。

(2)互联网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即以人为保险标的,通过对人的生命、身体来投保,当发生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所覆盖的风险时,根据条款给付受益人。当人在遇到危险,或者发生意外、疾病等情况时,给付受益人保险金。保险责任包括身故责任、重大疾病责任、全残责任、住院责任等等。

①健康险

以健康险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有对于终身寿险的附加重大疾病保险,有一年一交的商业健康险,这些保险都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为标的,当出现了保险条款中覆盖的保险责任,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为受益人付款保险金。单位为员工投保的补充医疗险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类保险一般都是按年度缴费,交费后一年期有效,需要每年单独投保,一般包括住院给付、门急诊给付等,也会有特殊条款标注手术费用、化疗、门诊透析费用等。还有另外一类网红健康险,防癌险

②意外险

意外险也是以人作为保险标的,最常见的是航空意外险,即购买机票的时候大多都会一并勾选,仔细阅读即可看到该保险合同,一般是当飞机发生意外导致死亡或者全残的时候给付基本保额。除了航空意外险,还有上下学路上的意外险、驾驶员意外险、乘客意外险等等,也可以对非特定人群投保,即普通意外险,当被保人因为意外发生危害时,根据保险条款给付保险金等赔付。

③年金险

年金险现在涉及最多的场景就是“养老”和“育儿”。养老年金险,是以人为保险标的,投被保险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直系亲属,并可以指定受益人。投保开始之日起,可以按年、按月或一次性缴纳保险费,当达到每一年或者某一条件时,规律性的返还保费,提供生日保险金、特别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等保险金,也有分红型的保险会每年分红,形成保险红利。少儿年金险,大多是父母为孩子投保,在年纪小的时候按年缴纳保险费,当孩子达到18岁、20岁、22岁等条件时,给付大学教育基金、毕业创业金、结婚基金等保险金,其实原理与养老年金是一样的,都是年金型保险,以人为标的,通过前期缴纳保险费用的方式,实现后期的一个保险金返还形式,为后期形成稳定的基金链,从而实现补充养老金和上学教育金的形式。

④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于传承。定期寿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以人为标的,当被保险人发生身故或者全残时触发保险责任,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于受益人,受益人是投保人在投保时指定的,如无明确指定则为法定顺序。定期寿险一般选择一定的时间年限,或者指定被保险人的某一年龄,例如十年、二十年、60岁、65岁等。总结起来,定期寿险具有高杠杆的功效,杠杆越高,保费越贵,一般可为家庭费用主力负担者投保,保证在主力劳动者丧失劳动与赚钱能力时,家庭其他成员可以保证生活条件。在保险公司里,定期寿险多以财富传承作为出口,也可以和定期重大疾病保险绑定,例如客户购买了指定至65岁的重大疾病保险,并有满期生存金返还,假设在65周岁前发生身故,返还保险金额,这一部分返还的保险金额,是定期寿险责任。互联网定期寿险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的方式,达成定期寿险的成交与投保,这些一般是期限较短的定期寿险,并且可免去体检,即可实现在线便捷投保[2]

互联网保险技术与行业运用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方便快捷、按需分配方式获取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各类计算资源,并快速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所有的计算资源均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在较少的管理投入或与服务商交互的情况下供应和释放。借助云计算,散布在各类终端的信息整合工作更加便捷同时,依托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资源支持,对大量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检索、挖掘和应用成为可能,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在保险行业,除帮助保险企业解决IT技术投入问题,保险企业也可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原有保险运营保全等工作转移到线上开展,例如线上销售、在线理赔等业务已在很多保险企业中开始实施。未来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公司已有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保险企业将有可能实现更精准智能的前后线业务运营。

(2) 大数据

“大数据”一词最早见于1980年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所著《第三次浪潮》一书,在书中其将大数据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美国Gartner公司发现,大数据只有通过新的模式进行处理,才能实现在海量数据中发现、优化并筛选出高质量、可信赖、多样性的优质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有机会发现依靠传统手段无法发觉的痛点和焦点问题,帮助保险企业提前做好战略性的精准布局。

借助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对客户进行细致化的分类,使精准营销成为可能。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化定价和差异化产品,将成为保险行业市场风险管理与营销的利器;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加快对索赔请求的处理,降低失误率,提升保险行业收益管理。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人工智能开始进入科学家的视野。1956年,以约翰·麦卡锡和马文·明斯基为代表的学者,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人工智能是多领域科技融合的结果,主要涵盖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内容复杂,通过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脑的思维和判断能力,目的在于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中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相关应用较为成熟,在互联网保险发展早期应用较为普遍,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在保险产品营销、保险公司承保核保、产品费率、理赔与反欺诈等场景得到应用:例如在客户交互环节,通过建设智能客服机器人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在线问答服务;在核保、承保及理赔环节,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信息与风险特征,最终自动出具是否承保或理赔的决定。

(4) 区块链

2008年11月,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并于2009年1月发布第一版软件,挖掘出了创始区块。至此,区块链技术伴随比特币的兴起,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区块链技术实为诸多技术的创新组合应用模式。其相关技术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至80年代。伴随密码学、分布式计算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成熟,区块链才得以成为现实

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有效降低了其商业门槛,而共识机制则可降低合约执行成本,提升运行效率。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给众多行业和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3]

互联网保险平台有哪些

(1)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0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平台Top10,其中微保位居榜首,蚂蚁保险排名第二,轻松保严选位居第三。慧择网、水滴保险商城、京东保险、苏宁保险、携程保险、微易保险师、度小满保险依次位列第4-10名。

(2)保险公司自营平台:安心保险、众安保险、易安保险、泰康在线等等。

参考资料:

[1]陈鑫.互联网保险监管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1.

[2]武艺.互联网保险的政府监管--以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为例[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3]李延宏.P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1.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互联网保险研究报告:

保险行业:慧择保险聚焦长期险业务打造爆款定制产品领跑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市场-20210524(21页).pdf

众安在线深度报告:高成长的互联网保险领军者(37页).pdf

2021互联网健康保险行业研究报告-41页(42页).pdf

小米金融科技:用户画像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应用分析(17页).pdf

保险行业深度: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的投资逻辑-20210604(63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意见领袖
下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