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本身的生物物质或是生物效应对寄生虫、病原体、杂草、病害虫及其病虫害等进行防治的药剂,它主要有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药配方农药和特种农药四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属于非化学药剂,毒性比较低,具有生物降解性,适用于绿色农业。以下就来分析一下生物农药的不同方面特点。

首先,生物农药是使用有机物质或低毒性物质来控制虫害,与传统农药相比,具有无毒环保、低毒副作用等特点。这种农药抗虫能力强的特性,除了能有效抑制特定的有害虫之外,还可以减轻病害,防治病虫害,有效地降低农作物的损失。这就合理的节省了部分农药的使用量,从根本上减轻了环境的污染。
其次,生物农药具有自主免疫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有效抵抗病虫害和虫害,避免由病虫害造成的土壤污染,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这种药剂也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肥力的生成,激活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使得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率。
再者,生物农药具有降低农作物耐药性的功能。由于大部分生物农药的毒性比较低,往往较难使农作物形成耐药性,从而大大降低农作物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更好的保障着作物的产量。
最后,生物农药的灵敏性比较强,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相比传统农药,生物农药具有优越的特性,不仅仅针对具有毒性的病害虫,还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等其他有害植物的生长,从而减少农药残留量和毒性,使农作物产量尽可能的达到最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总之,生物农药具有低毒环保、低毒副作用、节省农药的用量、自主免疫功能、降低耐药性、良好的生物利用率等优点,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极大地促进农作物种植的一个重要贡献。
由于传统农药的使用在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生物农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农药环保性好,农药残余小,毒性低,抗虫能力强,对农作物及环境污染危害远小于传统农药。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生物农药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减少农药的毒性,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减少残留物质产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改善农药抗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生物农药有理由被更多地采用,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农药是一种以植物的成分为主的有机农药,是一种“无毒、无害、免噬护良好的农药”,它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侵害农作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更重要的是,它无毒、无害、免噬护,不会造成土壤及水源污染,是一种现代农业高效节约型、安全无害型的农药,具有特有的科技性特征,正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一、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
按《农药登记实施条例》规定: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生理或心理的特性和本身的生长发育特征来杀灭、抑制、控制害虫的药物,主要包括有机活性物质、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病毒及其他生物性制剂。可分为“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抗性类”及“植物提取物类”等。
二、生物农药的起源
国外的生物农药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已开始,以化学农药为基础的农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化学农药消费的升高和残留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社会对化学农药的安全性、可持续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1940年代末,印度所开发出来的“拟除虫菊”就开始成为一种替代化学农药的新产品,它是一种利用植物除害技术和两性抗性技术获得效果的生物农药,而这也是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农药。
三、生物农药的成分
一般来说,生物农药是以植物性有机物作为其原料,主要成分有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有机活性物质、病毒及其他生物制剂。其中,植物提取物是最常见的,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其中包括卤代烷酸、卤代烯酸、卤代烯烃、脱氢酶、苯酚及有机酸、素等,同时,植物提取物也是大量植物中分解物质的主要形式,这些物质有很强的致死作用,并具有强烈的驱虫作用。
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毒素或病原体来控制害虫的农药,其中毒素是一种天然的有毒物质,由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的细胞的消化激活产物,对害虫有致死性或致病性,但不对人体和其他有益生物造成危害。病毒类生物农药是利用特莱它病毒等病毒行为,来控制害虫和病虫害的农药。这类病毒分辨容易,抗药性小,有效防治很多种鸟兽害虫和病虫害。
有机活性物质是指以低分子量生物有机物为主要成分,主要是植物提取物中的有效物质,它们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特定的杀灭害虫的活性。有机活性物质分较细,以植物提取物、酶及其衍生物、植物抗性剂等为主,有效防治害虫且具有选择性,但是大多数无明显的留存作用。
四、生物农药的特点
(一)无毒、无害、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