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是通过检测人体体液(血液、尿液和唾液等)并检测体液样本生物标志物,进行肿瘤分析的诊断技术。
2、液体活检发展历程
(1)1896-2000年【探索期】
1896年,澳大利亚医生Ashworth在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发现从实体肿瘤脱离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命名为CTC,1983年,Immunicon公司发明第一代采用磁珠捕获法的CTC检测技术。
(2)2001-2015年【初步发展阶段】
2004年,Immunicon公司的CTC检测系统Cell Search系统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
2014年,欧盟EMA批准ctDNA检测EGFR突变用于易瑞沙的伴随诊断,标志着ctDNA检测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3)2016至今【加速发展阶段】
2016年4月,FDA批准Epigenomics的EpiproColon技术用于大肠癌筛查;2018年1月,CDFA批准艾德生物的Super-ARMSR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用于临床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突变状态。

3、液体活检技术分类
根据检验的生物标志物不同,可将液体活检技术分为CTC检测、ctDNA检测、外泌体检测。
(1)CTC检测
CTC检测全称循环肿瘤细胞,可监测患者的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实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也可用于检测药物敏感性,从而指导个性化精准用药。
(2)ctDNA检测
是一种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的胞外DNA,ctDNA是肿瘤细胞向血液循环释放的突变DNA,ctDNA液体活检具有特异性,但半衰期较短。
特征性标记包括位点突变,核小体占有率及甲基化修饰差异;侧重肿瘤基因层面,其主要反映的是肿瘤的基因突变信息;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分析肿瘤细胞遗传信息的变化,从而指导、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外泌体检测
外泌体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大小均一的囊泡类小体,直径为30~100
nm,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含有核酸、蛋白质及RNA等多重生物分子,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预测患者复发风险和治疗效果。

来源:《头豹研究院:2019年中国液体活检行业深度研究报告(61页).pdf 》
推荐阅读:《【精选】2021年从技术角度看癌症早筛及液体活检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7页).pdf 》
《基因测序行业专题研究:基因检测的蓝海液体活检迅速崛起(19页).pdf 》
《【研报】医药行业NGS分子诊断行业深度报告:液体活检千亿级癌症检测蓝海-210421(67页).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