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17ms

互联网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IEEE&清华大学:2025AI-RAN面向垂直行业的商业展望白皮书(41页).pdf

    AI-RAN 2025/09 AI-RAN 1 11141231,323 1.()1001932.9990773.1000844.IEEE P3398;AI-RAN20259 AI-RAN 2 1 .

    发布时间2025-09-15 4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东莞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第三批)(39页).pdf

    (第三批)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8月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第一批)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第二批)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第三批)智能工厂/车间“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发布时间2025-09-15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东莞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第二批)(39页).pdf

    (第二批)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交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2024年5月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交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第一批)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第二批.

    发布时间2025-09-15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联通研究院:2025空天地一体化光承载网络白皮书(51页).pdf

    空天地一体化光承载网络白皮书空天地一体化光承载网络白皮书(V1.0)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2025 年 9 月空天地一体化光承载网络白皮书 v1.0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

    发布时间2025-09-15 5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腾讯云:2025腾讯专有云企业版(TCE)高可用技术白皮书(34页).pdf

    高可用技术白皮书腾讯专有云公众号腾讯专有云PaaS平台(TCS)官网 腾讯专有云企业版(TCE)官网 TENCENT CLOUD ENTERPRISE版权声明商标声明本文档著作权归腾讯云计算(北京)有.

    发布时间2025-09-14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开源证券】传媒行业周报:继续布局游戏及AI应用-250914(17页).pdf

    行业周报行业周报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17 传媒传媒 2025 年 09 月 14 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国产 AI.

    发布时间2025-09-14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盛证券】传媒行业周报:MiniMax发布音乐生成模型Music 1.5,阿里通义千问发布Qwen3-Next-250913(11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周报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gszqdatemark 传媒传媒 MiniMax 发布音乐生成模型发布音乐生成模型 Music 1.5,阿里通义千问发布,阿.

    发布时间2025-09-14 1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原证券】传媒行业分析报告:传媒板块2025H1业绩综述:业绩增长显著,子板块分化明显-250910(31页).pdf

    第1页/共31页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请阅读最后一页各项声明 传媒传媒 分析师:乔琪分析师:乔琪 登记编码:登记编码:S0730520090001 021-50586985 传媒板块传.

    发布时间2025-09-10 3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江海证券】传媒行业:游戏行业关注度高,持续推荐-250908(4页).pdf

    江海证券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与本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存在业务关系,并且继续寻求发展这些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投资决策的唯.

    发布时间2025-09-09 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新华三:2025年NetStream技术白皮书(16页).pdf

    i NetStream 技术白皮书 Copyright 20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

    发布时间2025-09-09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联通:2025算网融合CDN技术研究白皮书(47页).pdf

    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技术研究白皮书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技术研究白皮书中国联通研究院2025 年 08 月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联通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目 录前 言.-1-联合编写单位:(排序不分先后).-2-编写组成员:(排序不分先后).-2-一、研究背景.-3-(一)互联网 2030.-3-(二)CDN 发展阶段.-5-(三)IPv6 规模部署.-7-二、中国联通 CDN.-10-(一)中国联通 CDN 发展现状与规划.-10-(二)边缘 CDN 简介和分类.-13-1.固网边缘 CDN.-14-2.移网边缘 CDN.-14-3.固移边缘 CDN.-14-(三)基于 BNC 的边缘 CDN.-15-三、算网融合 CDN 关键技术.-18-(一)SRv6 路由优化.-18-1.SRv6 简介.-19-2.SRv6 低时延加速通道.-20-(二)应用感知 CDN.-21-1.APN 简介.-22-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26-(三)统一传输协议.-32-1.QUIC 简介.-33-2.MoQ 简介.-35-四、总结与展望.-37-参考文献.-38-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前 言超高清 3D 直播、互动式 XR、云游戏等互联网新兴视频应用,对互联网的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内容传输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的广泛应用,而且对 CDN 的覆盖能力和交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DN 技术内涵日益丰富,已经发展成为融合了云原生、边缘计算、安全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型平台服务。算网融合是互联网 2030 的六大技术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新机遇。算网融合是流媒体传输网络的发展方向,通过算网融合可以赋能 CDN 高质量发展和应用,例如算网融合 CDN 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打造集计算、传输、安全、存储于一体的算网融合网络基础设施。结合中国联通 CDN 平台的建设成果,本白皮书对 CDN 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新兴视频应用所带来的新需求和新挑战进行了总结,并从如何发挥电信运营商网络优势的角度,对算网融合 CDN 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联合编写单位:联合编写单位:(排序不分先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云宙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联通建设发展部、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联通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编写组成员:编写组成员:(排序不分先后)曹畅、马跃睿、栾亚建、庞冉、潘俊斌、薛强、韩丰景、陈杲、何涛、王南、李子为、庞文刚、唐瑞、邹西山、林金怡、李翔、张学茹、朱琳、张玉桃、周钰、郭文艳、马嘉兴、石磊、冯强、白茂生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一)互联网(一)互联网 2030“互联网 2030”是产业界多家运营商、设备商、科研机构共同开启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与产业推进计划,其定义是基于网络层IPv6 技术演进、传输层 TCP/UDP 优化与新协议引入、链路层以太网技术增强、物理层光电技术升级和管控层智能化提升,以迭代演进方式构建的包含公众互联网与专用承载网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1。图 1 互联网 2030 愿景在该定义的基础上,面向 2030 年部署应用,考虑需求驱动,技术拉动,政策带动和产业联动,互联网 2030 白皮书提出了互联网2030 的典型场景和六大关键特征(如上图 1 所示):全域互联、绿色超宽、确定承载、算网融合、智能原生和内生安全。算网融合表示将打破网、算、数等要素之间的隔阂,实现算、数、智、安等多要素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4-与网络的有机融合,例如近年来国家提倡的“东视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算”等就是算网融合的典型代表: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数据、算法、算力等智能化基础元素,实现 Network forAI。算网融合已经被视为支撑国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能力底座,而且从国家顶层设计到产业生态布局,从技术标准研制到智能场景应用,算网融合作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的新锚点,业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2。例如阿里云提出通过算网融合,进行综合调度(包括算力和传输能力的调度)打造 MediaUni(GRTN),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流媒体分发服务3。互联网 2030 白皮书还指出沉浸式和交互式实时业务、XR/VR、云游戏等场景(如下图 2 所示)对差异化网络服务诉求逐渐增加,而且差异化连接逐渐发展成为动态的、非固定的常态需求,即新兴互联网业务需要基于业务特性的数据精细化传输需求。图 2 互联网新兴视频应用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5-以基于 AIGC(AI-Generated Content)为例,图片和视频自动生成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网业协同的能力,使应用能够更好地感知网络发生的变化,网络更好理解传输的内容:新兴的视频业务形态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业务和网络之间的协作,以及网络&业务的双向感知3。(二)(二)CDN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传统互联网提供“尽力而为”服务能力,而且保持业务和网络分离的特点,所以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采用“松耦合”的方式,即电信运营商负责建好互联网的底层网络,互联网公司负载开发应用和业务并直接跑在互联网上。这种“松耦合”的方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互联网应用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 CDN 是介于承载网与业务网之间并以覆盖网(Overlay Network)的形态存在,如下图 3 所示。图 3 CDN 与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关系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持续增加以及传输性能的持续提升,其承载的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6-内容和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随着交互式语音向着多人交互式视频应用转变,实时音视频数据的低延迟传输成为了媒体传输刚需。CDN 不仅需要应对视频低时延传输的挑战,而且需要对多媒体算力和分发能力进行综合调度,以实现对各种泛视频业务的统一承载,打破现有业务数据与网络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业务分发、网络调度和数据传输的深度融合,例如华为提出随着新型业务场景的不断涌现,媒体传输和分发技术(CDN)已经发展到“网业一体新阶段”4:CDN 节点下沉到运营商网络内,实现内容入网,网业协同,如下图 4 所示。图 4 CDN 发展的三个阶段但是在目前互联网尽力而为的模式下,仅仅依靠应用层的各种补偿方式,没有网络资源的配合,无法完全满足互联网应用愈趋移动化、泛在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网络诉求,包括超低时延、确定性时延、移动性、可靠性、租户专享隔离等特性要求5。CDN 作为一种覆盖网(Overlay Network),需 要 与 电 信 运 营 商 网 络(UnderlayNetwork)协同,实现算网融合和算网一体,例如中国移动已经提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7-出构建新一代 CDN 算力网络,创新性地将 CDN 与 SRv6 技术相结合,利用传送网“短边”,实现秒级调度周期选路,将路由调整期由业内应用层的 3 分钟降至 1 秒级,SRv6 技术动态加速时延降低200%2。(三)(三)IPv6 规模部署规模部署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是互联网基础协议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经之路。与 IPv4 相比,IPv6 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可以提高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具备更高安全性、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等,所以 IPv6 能够更好地满足 5G、工业互联网、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6。我国 IPv6 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IPv6 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 IPv6 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截至 2024 年 5 月,我国 IPv6 活跃用户这一数字已增长至 72.70%,我国 IPv6 活跃用户达到 7.94 亿。从网络流量看,移动网 IPv6 总流量占全网移动网总流量的64.56%7。随着 IPv6 的规模部署,云服务企业、CDN 企业也加快了 IPv6的改造进度。以阿里云 CDN 为例,从 2017 年起就启动了 IPv6 的改造,积极持续地在 IPv6 改造中投入相关研发资源,包括节点部署、节点网络架构改造、IPv6 功能支持、IPv6 调度能力完善、IPv6 全链路监控方案、IPv6 质量评测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动 IPv6 整体能力不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8-断向 IPv4 靠近,并率先通过由全球 IPv6 Forum 论坛发布的 IPv6Enabled CDN8。图 5 12 个典型 CDN 企业的 IPv6 支持率如上图 5 所示,截止 2024 年 5 月,通过对阿里云、腾讯云、网宿科技、金山云、百度云、华为云、京东云、白山云、七牛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字节跳动等 12 个典型 CDN 企业的 IPv6 支持率进行了测试,IPv6 节点改造占比为 96.14%7。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互联网 2030 将互联网代际划分为三代,如下图 6 所示:第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以 IPv4 为核心。第二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以 IPv6 为核心。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以 IPv6演进技术(IPv6 )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的新型网络为核心,是服务于全社会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1。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9-图 6 互联网 2030 的三代互联网IPv6 是在 IPv6 的基础上,添加了创新功能,包括以 IPv6 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 over IP Version 6 Data Plane,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和应用感知网络等协议为代表的协议创新,又包括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网络自愈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6。随着 IPv6 技术的大规模部署和体系架构创新,IP 网络首次具备Overlay 业务与 Underlay 承载的拉通,并以 Underlay 的方式真正贯穿端-管-云,实现端到端跨域协同的基础9。例如中国电信提出:网络加速技术是确保超低时延传输的重要保障,内容分发网络(CDN)可在网络层面加速视频传输,而 5G/6G、IPv6 等新型网络协议和技术则为超低时延传输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10。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0-二、中国联通 CDN二、中国联通 CDN(一)中国联通 CDN 发展现状与规划(一)中国联通 CDN 发展现状与规划云宙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宙时代)是中国联通与腾讯于 2023 年 4 月共同出资成立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内容分发网络(CDN)和边缘计算业务(MEC),支撑中国联通 CDN 网络的建设和平台的研发11。经过一年多的研发,2024 年 7 月 19 日在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云宙时代正式发布了新一代 CDN 自研产品,致力于构建“融合、智慧、安全”的网络高速公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如下图 7 所示12。图 7 中国联通 CDN 正式发布中国联通 CDN 节点充分利用了中国联通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CDN 节点部署在中国联通核心机房,采用直联城域网核心路由器进行上联,显著降低了网络接入时延。目前云宙时代已经建成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1-覆盖全国各省的 CDN 网络,已经服务了多个国内最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和主要的手机制造商。针对未来 4K/8K、VR/AR 等超高清应用推广,和人工智能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云宙时代计划未来三年将建成覆盖全国地级市的CDN 网络,以实现本地业务就近访问,并制定了中国联通智能 CDN三阶段的发展规划,如下图 8 所示。图 8 中国联通 CDN 发展路线 智能 CDN1.0 重点是建设数据中心 CDN,满足传统主流互联网业务的内容分发要求。智能CDN2.0重点充分利用中国联通已建成覆盖全国的MEC节点和正在推广的宽带核心网(Broad Network Core,BNC)网络演进方案,研发边缘 CDN 相关产品,满足超高清、低时延的视频类业务。智能 CDN3.0 目标是作为中国联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之一,推进研究AI边缘推理 CDN MEC等相关业务融合调度平台,满足实时生成内容的分发需求。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2-近年来,全球的互联网数据流量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其中视频业务是推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主力军。2025 年 6 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10.85 亿人,较 2024 年 12 月增长 1490 万人,占网民整体的 96.7。而且随着视频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以 4K/8K、VR/AR等业务为代表的极致清晰、极致鲜艳、极致流畅、超高清视频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发展,将对网络带来数 10 倍的带宽增长需求。4K 的分辨率为 3840X2160 是高清(1920 x1080)的 4 倍,经过 H.265 编码后,4K 视频的码率是高清视频的 210 倍,对带宽的需求为 22.5M75M。8K,VR 则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K 视频的带宽需求为 4K 的 4 倍,约为 90M300M,VR 则为 4K的 416 倍,会需要高效的传输效率,同时由于涉及多镜头内容拼接对于实时 VR 的显示要求又高,多流内容之间需要同步的传输,需要更高的传输质量监测和控制技术14。巨大的流量需求将会互联网内容运营商的带宽成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随着 4K/8K、AV/VR 超高清类视频的普及,以及基于高清视频作为输入输出的人工智能应用,这些流量给运营商骨干网络带来的压力难于通过部署在中心机房 CDN 缓解。为应上述挑战,云宙时代将肩负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赋予的 MEC 运营使命,在智能CDN2.0 阶段重点研发边缘 CDN 智能调度平台,通过推进 MEC 与BNC 资源在 CDN 应用,构建“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3-(二)边缘 CDN 简介和分类(二)边缘 CDN 简介和分类中国联通在 CUBE-CDN 中提出构建覆盖云端、网络边缘、雾端的服务能力,可提供固移融合的 CDN 业务,通过边缘能力开放、网络虚拟化、智能精准调度、P2P 终端服务等技术,构建云、边、雾的 CDN 三层架构14。其中,对于缓解骨干网的流量压力和优化网络时延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将 CDN 节点下沉至运营商网络边缘。部署在运营商边缘网络的 CDN,这里我们将其统称为边缘 CDN。边缘 CDN 为高带宽、低延时类业务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分发服务,边缘节点提供内容存储与缓存、局部负载均衡与调度等功能。适合于在边缘 CDN 进行分发的业务主要为有大流量、低时延要求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热点 4K/8K/VR/AR 视频;热点直播业务;动态CDN;物联网(IoT)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边缘 CDN 的总体网络架构如下图 9 所示:图 9 边缘 CDN 网络示意图针对服务的目标用户不同,我们可以将边缘 CDN 划分为三类,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4-包括固定网络边缘 CDN(简称固网边缘 CDN),移动网络边缘 CDN(简称移网边缘 CDN)和固移融合边缘 CDN(简称固移边缘 CDN):1.固网边缘 CDN1.固网边缘 CDN固网边缘 CDN 节点在传统架构下,一般部署在 SR/BNG 网络设备层,让 CDN 节点更贴近用户。2.移网边缘 CDN2.移网边缘 CDN移网边缘 CDN 可依托于 5G MEC 进行部署,节点一般部署在 5G 网络中的 MEC 平台上。目前 5G 公众 MEC 由于安全设计的考虑,多数节点未与互联网直接连接。部署 CDN 时,需要完成与互联网的连接。MEC 运行在物理平台或虚拟化平台上,承载和部署本地应用。在 MEC 的 IaaS 层通过裸金属、虚拟机、容器等形态部署移网边缘 CDN 节点。移网边缘 CDN 部署在 5G UPF 下一跳,是离移动用户距离最近的互联网设施之一,时延可控制在 10-20 毫秒,相较传统 CDN有较优的时延优势。3.固移边缘 CDN3.固移边缘 CDN固移边缘 CDN 同时为移动用户、固定用户服务,同时旁挂到固网 BNC 用户面和移动网 UPF 至互联网一侧,充分复用了 CDN的缓存和回源链路资源,在业务量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投资。实现固网边缘 CDN 与移网边缘 CDN 的融合,关键是要在网络侧的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5-进行统一的规划,完成固网和移网网络的互通。边缘 CDN 将在超高清视频、超低时延内容分发等场景下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联通正在与头部互联网公司联合推进基于BNC架构和MEC架构的固网边缘 CDN 研发和应用,下面我们进行详细介绍。(三)基于 BNC 的边缘 CDN(三)基于 BNC 的边缘 CDN中国联通对宽带网络架构进行重构,定义宽带核心网(BroadNetwork Core,BNC)的概念15,如下图 10 所示。BNC 通过转控分离、能力聚合、技术创新,实现从“宽带接入网关”业务接入管理向“宽带核心网”全面业务运营控制转变。将“光接入网 BNG 网络运营支撑”重构为端到端“宽带网络”,实现宽带网络端到端一体化运营16。图 10 宽带核心网(BNC)架构BNC 基于集约部署、分层解耦、通感一体等架构优势,可以提供多云多算多网联接存算网一体化服务。通过这些创新能力和 CDN的结合,可促进 CDN 通过节点下沉、智能调度和分级保障等能力增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6-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BNC 基于分层解耦能力为固网边缘 CDN 的边缘下沉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如图 11 所示,该架构通过打破传统 CDN 集中式节点部署的地理局限与资源约束,依托标准化接口与模块化部署方案,可实现边缘节点灵活部署,显著缩短内容分发的网络传输路径,从物理层层面降低端到端传输时延。同时,BNC 可以做为面向宽带网络的业务桥接点,在边缘位置拉通内容分发服务及业务节点,为 CDN 在高清视频、云游戏、直播等大带宽、低时延场景的应用提供了核心技术保障。图 11 宽带核心网(BNC)架构下的固网边缘 CDN基于 BNC 架构的边缘 CDN 可以进一步拓展智能调度能力。借助 BNC 协议创新的可编程字段扩展能力,CDN 系统可扩展负载均衡及智能调度参数维度,相较于传统 CDN 依赖“IP 地址-节点距离”的单一维度调度逻辑,BNC 架构通过协议层的创新设计与字段柔性扩展,可实现调度参数从“网络层”向“应用层、资源层、体验层”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7-的跨维度延伸,构建多维度、精细化的智能调度决策体系。如通过BNC 引入精确地理位置、路径拥塞程度等参数,助力 CDN 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网络状态与节点资源情况,有效解决传统调度中“就近非最优”“资源负载不均”“体验感知缺失”等问题;实现智能调度从“被动适配”转向“主动预测”。基于 BNC 架构的边缘 CDN 可以进一步拓展面向业务的分级保障能力。通过 BNC 提供的灵活协议扩展、网络资源动态调度能力及多技术融合适配能力,CDN 可构建面向复杂业务场景的分级保障体系。突破传统固定化 QoS(服务质量)保障模式的局限,精准匹配XR/VR、云游戏等新兴业务的差异化网络诉求,推动差异化连接从“静态配置”向“动态适配”演进。通过协议扩展驱动的保障等级定义与映射、联动网络切片、IPv6 演进等技术实现动态差异化路径调度;推动 CDN 从“内容分发”向“内容 网络”一体化服务升级,拓展了 CDN 的技术边界与服务场景。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8-三、算网融合 CDN 关键技术三、算网融合 CDN 关键技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下一代 CDN 应该向算网融合、云化部署的方向演进,必须具备超低时延、业务(应用)实时感知、按需灵活调度等能力。针对下一代 CDN 如何发展,我们提出了算网融合CDN 来实现 CDN 调度能力与网络 IPv6/SRv6 承载能力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服务,还提出了应用感知 CDN 的创新概念,希望打破传统CDN 业务数据与网络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业务分发、网络调度和数据传输的深度融合。最后从促进 AIGC 内容分发的角度,我们提出了未来算网融合 CDN 需要采用统一的视频传输标准来促进不同的AI 工具和服务提供方进行内容(数据)交付。下面分别从 SRv6 路由优化、应用感知 CDN 和统一传输协议三个方面对算网融合 CDN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说明。(一)(一)SRv6 路由优化路由优化为了在上述各种新兴视频业务中获得更强的互动业务体验,用户需要更低时延的视频传输服务,而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无法保障业务端到端低时延,从而催生出针对实时视频业务进行流量加速的新蓝海市场。目前国内互联网厂商一般从自建加速网络或者应用层传输协议优化这两个方面来提供加速产品,例如阿里云的全球加速产品GA(Global Accelerator)是依托于阿里云自建的遍布全球的高品质传输网络构建17。而国内各大互联网厂商推出的实时音视频传输网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19-络(RTN)则是架构在公共互联网上,采用 Google 开源的实时音视频开源框架 WebRTC 和软件定义网络的方式打造的 Overlay 网络18。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上述两类解决方案都属于 OTT(Over theTop)方式的解决方案,没有充分利用底层(物理)网络的功能(能力),无法通过精确感知底层网络链路状态实现中继节点之间的最优路由选择。对于实时性高的动态交换业务,单纯的 OTT 解决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新兴视频业务需求,必须依赖底层网络的网络功能或网络能力才能提供完整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包括利用底层网络切片来进行不同业务数据传输的逻辑隔离和提供有 QoS 保障的传输能力,以及利用低时延加速通道来进行互联网应用加速19。1.SRv6 简介1.SRv6 简介互联网 2030 从 IPv6 演讲技术的角度,指出:在提升承载能力方面,通过 IPv6 演进网络的基础承载协议 SRv6 和 BIERv6,为单播与组播业务提供灵活、按需、差异化的承载能力通过 IP 承载网络切片技术,提供带宽保障、安全隔离的专网承载能力;通过 SRv6 报文头压缩技术如 G-SRv6,提高了 SRv6 报文承载的效率与灵活性。在增强调度能力方面,通过服务功能链技术,对外提供可编程的业务功能SID,应用SRv6灵活可编程能力将服务节点与业务路径统一编排,达到路径、业务灵活编排,资源随需调度1。SRv6 改变了传统 IP 网络基于目的地址的寻路机制,可以基于源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0-路由选路或者指定路径等条件选路。SRv6 核心思想是将报文转发路径切割为不同的分段(Segment),并在路径起始点向报文中插入分段信息,中间节点按报文携带的分段信息转发。SRv6 实现网络端到端打通,可以在数据中心内部通过虚拟化平面进行部署,实现一跳入云。SRv6 协议详情请参考相关 IETF 标准20-21。基于 SRv6 的网络路径/质量/服务可编程能力,中国联通提出实现了指定的业务(CDN 回源)到 SRv6 低时延加速通道,详细说明如下。2.2.SRv6 低时延加速通道SRv6 低时延加速通道CDN 控制器通过算网平台来触发网络控制器来进行网络路径选择,不再只是基于网络拓扑、终端用户 IP 等信息进行传统的网络控制,而是可以结合 CDN 质量优化需求,进行 SRv6 Policy 路径优化,如下图 12 所示。图 12 CDN 回源优选链路 SRv6 Policy 保障以海外用户(如欧洲或者非洲用户)访问部署在中国的服务站点需要通过 CDN 进行回源为例(如下图 13 所示),CDN 边缘节点根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1-据源站及网络拓扑可选择两条回源路径,每条路径信息可以由SRH(即 Segment List)说明。限于白皮书篇幅有限,这里不进行细节描述,详细可以参考参考文献17。图 13 CDN 回源优选链路 SRv6 Policy 保障(二)应用感知(二)应用感知 CDNCDN 主要基于节点状态、内容分布、用户就近等一系列原则进行内容分发服务调度,与底层的物理网络是割裂互不感知的,本身就面临因为底层链路异常引起的用户业务中断和体验变差等挑战。而且随着未来更多类型业务的发展,更多的应用提出了基于业务特性的数据精细化传输需求。但是在传统互联网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下,单纯依靠应用层的各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2-种补偿方案,而没有底层网络的配合,无法彻底解决差异化服务问题22,所以我们提出了应用感知 CDN 的创新概念,打破传统 CDN 业务数据与网络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业务分发、网络调度和数据传输的深度融合,并基于 APN(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提出了一种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 的实现方法(框架),详细说明如下。1.APN 简介1.APN 简介APN(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感知应用的网络)是“IPv6 ”3.0 阶段的标志性技术,其利用 IPv6 扩展头将应用标识、应用状态、应用需求等应用信息传递给网络,网络根据这些应用信息,通过业务的部署和资源调整来保证应用的 SLA(Service LevelAgreement)要求。如果把一个 IPv6 报文比作快递包裹,那么 APN 网络中的快递单上不仅仅包含寄件人地址和收件人地址信息,还可以携带寄件客户和收件客户的 VIP 等级(网络中的用户分组)、包裹类型(网络中的应用业务分类)、客户对于物流运输时限和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网络中的时延、丢包等需求),如下图 14 所示。APN 应用信息的选项字段称为 APN Header。根据 IETFdraft-li-apn-header 草案的定义,APN Header 位于 IPv6 的 DOH(Destination Option Header,目的选项扩展头)中。应用信息的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3-详细的报文结构如下图 15 所示。图 14 APN 网络传输信息(来源:H3C23)图 15 携带应用信息的 IPv6 报文结构(来源:H3C23)应用信息的报文结构中包括:Next Header、Hdr Ext Len、OptData Len、APN Header、APN-ID-Type、Flags、APN-Para-Type、APN ID、Intent(optional)、APN-Para(Optional)。其中 APPID 长度可变,是 APN 的标识信息,由三部分组成:1.APP-Group-ID:应用组的标识。2.User-Group-ID:用户组的标识。3.Reserved: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4-预留字段。APN-Para 可以携带应用对于网络性能的需求参数。由于本白皮书内容不涉及具体的应用信息定义,所以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APN 协议细节说明请参考 IETF 标准24-25。根据 IETF APN 标准规范的定义,APN 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在网络中引入了 APN 区域(APN Domain)。APN 区域(APNDomain)是指携带了应用信息的报文所经过的所有网络设备的集合,在 APN 区域中包括以下几种设备角色(如下图 16 所示):图 16 APN 框架和关键模块(来源:IETF24)1.APN-Edge:APN 边缘设备,用于接入应用终端或应用服务器。应用终端或应用服务器不具备为报文添加应用信息的能力时,APN-Edge 可以通过 QoS 策略根据报文的五元组、外层 SVLAN 或内层 C-VLAN 等信息来标记报文的应用信息。当携带了应用信息的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5-报文离开 APN6 区域时,APN6 边缘设备用于删除报文中应用信息。2.APN-Head:APN 头端节点,APN-Head 到 APN-Endpoint之间应具备一组满足不同 SLA 需求的隧道。APN-Head 可以根据报文的应用信息,将流量引入到满足应用 SLA 需求的隧道中。APN-Edge 和 APN-Head 的功能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实现。3.APN-Midpoint:APN 中间节点,APN-Midpoint 为应用报文提供转发服务,并支持根据报文携带的应用信息提供 iFIT、SRv6SFC 等增值服务。4.APN-Endpoint:APN 尾节点,解封装应用报文的外层隧道封装。如果应用信息被复制到外层隧道封装中,则应用信息同时会被APN6 尾节点解封装,如果应用信息的携带位置不在外层隧道封装中,则 APN6 尾节点可以继续转发携带应用信息的 IPv6 报文。APN-Edge 和 APN-Endpoint 的功能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实现。5.APN-Controller:APN6 网络的控制器,主要用于统一规划和维护 APN ID、APN Parameters 等信息,定义并下发 APN ID 相关的转发策略和标记策略。对于APN-Edge,APN-Controller 下发APN ID的标记策略,建立应用报文的五元组、外层 SVLAN 或内层 C-VLAN 等信息和 APN ID 的映射关系。对于 APN-Head,APN-Controller 下发 APN ID 的转发策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6-略,建立转发路径和携带 APN ID 的报文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将指定 APN ID 的报文引入到合适的转发路径中转发。通过上述几种 APN 设备角色,APN 网络可以根据应用信息生成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1.应用端方案应用端方案应 用 信 息(即 APN Header,包 括 APN ID 和APNParameters 等)由应用终端或应用服务器生成,并封装在报文中。应用端方案要求终端设备可以感知不同应用,并且网络和应用由同一个组织管理和规划,网络设备可以信任应用端生成的应用信息;2.网络侧方案网络侧方案应用信息由网络中 APN 边缘设备生成,通过 APN6 边缘设备感知识别报文类型,并为报文封装应用信息。这种方案无需应用端支持,直接由网络运营商和行业网络管理者统一规划部署。本白皮书不涉及对 APN 应用信息和网络架构进行扩展,只是使用 APN 网络技术,而且采用 IETF APN 标准规范中定义的 APN 设备角色进行白皮书的内容说明,APN 的详细说明请参考23-25。2.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2.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APN 作为“IPv6 ”3.0 阶段的标志性技术,目前国内多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基于 IPv6 标识/APN 的应用感知网络局部试点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7-应用,打造基于应用的差异化互联网服务试点应用,例如华为利用APN 网络技术实现视频会议系统重保26:根据会议需求携带不同APN ID 标识会议信息,引流网络切片,实现一键式零卡顿会议体验,如下图 17 所示。图 17 APN6 在政府外网视频重保场景下的应用显然这种针对某个特定应用的 APN 定制模式并不适合推广到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上存在海量的应用,事实上不可能为每种应用“独立地”进行 APN 功能的扩展支持(例如分别为每款应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增加 APN 支持)。事实上每个应用也没有必要各自“独立地”去扩展开通 APN 功能,因为可以借鉴传统 CDN 对 IPv4 网络的使用模式,设计出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利用 CDN 来“统一地使能”APN 传输加速服务&功能,下面我们进行详细说明。业界的 CDN 系统一般采用两级服务器的网络架构来提供加速服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8-务,例如下图 18 所示云宙时代推出的中国联通 CDN 产品也是采用两级服务架构:CDN 节点类型为 SOC(Super Outer Center)和OC(Outer Center)两种,分别对应图19中的CDN Level 2和CDNLevel 1。图 18 中国联通 CDN 部署网络框架(来源:云宙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图 19 CDN 网络框架和服务流程图 19 中下层服务器(CDN Level 1)直接为用户提供加速服务,当用户请求出现缓存中没有命中(或者内容不可缓存时,例如低延迟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29-直播业务)时,下层服务器是到上层服务器回源,而不是直接回用户的源站(下面简称源站)回源。上层服务器(CDN Level 2)一方面可以对下层服务器提供加速服务,另一方面当其上的缓存也没有命中(或者内容不可缓存)时,先对收到的所有回源请求进行汇聚,将其中相同的回源请求整合为一个后进行回源,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源站的回源请求数量,减少了源站的服务压力。CDN 网络的访问服务过程中存在三个“Mile”:第一个是第一英里“First Mile”,表示从源站到 CDN 内容注入点(例如图 19 中的 CDN Level 2)的网络路程。这个网络区间的回源是 CDN 到源站的回源,后继简称“源站回源”;第二个是中间一英里“Middle Mile”,表示从 CDN 内容注入点到 CDN 服务节点(例如分别对应于 CDN Level 2 和 CDN Level 1)的网络路程。显然,中间一英里是 CDN 的“内部网络”,为了区别于“源站回源”,后继可以将该网络区间的回源称为“内部回源”;第三个是最后一英里(Last Mile),表示从 CDN 服务节点(例如图 19 中的 CDN Level 1)到用户的网络路程,是用户接受 CDN加速服务的“最后一英里”。显然最后一英里越短越好,表示提供服务的 CDN 服务器距离用户越近。我们提出基于 APN 网络技术来打造“应用感知 CDN”,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在上述 3 个“Mile”可以分别独立或者全部采用 APN 网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0-络技术来为应用提供网络承载服务,即对用户加速、内部回源和源站回源这三个业务流程之一(或者全部流程)可以选择采用 APN 网络来进行数据加速传输。首先,我们设定 CDN 所在的电信运营商网络环境已经有网络链路(全网络或者部分网段)支持 APN 网络。因为如果电信运营商网络本身还不支持 APN 网络,那么构筑在其上的 CDN(Overlaynetwork)是不可能“利用”APN 网络功能的。其次,由于 APN 网络可以根据应用信息生成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应用端方案和网络侧方案,区别仅仅在于应用信息由应用还是网络生成。我们设定 APN 网络是采用网络侧方案,而且上述三个 CDN 业务流程所在的网络分别独立地支持 APN 网络,即根据前面介绍的APN 区域定义,3 个“Mile”都有自己的 APN-Edge APN-Head和 APN-Endpoing APN-Edge,是各自独立的 APN 区域 1、2 和3,如下图 20 所示。图 20 应用感知 CDN 与 APN 网络(网络侧方案)的对应关系图最后,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 实现方法(系统架构如下图 21 所示),可以利用 CDN 为互联网应用“统一地”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1-提供 APN 网络技术提供差异化传输服务。与前述针对某个应用进行扩展的方式比较,本方法不仅不需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还继承了传统 CDN 进行内容分发的灵活性,可以推动海量应用规模使用 APN。图 21 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 系统架构&模块图限于篇幅,这里不对具体实现细节进行描述,只对应用感知 CDN与传统 CDN 的区别进行对比说明:对应传统 CDN,应用感知 CDN系统在两方面进行了扩展:第一,应用感知CDN 支持为第三方应用提供APN 网络加速服务,所以引入一个 APN 标识管理平台进行 APN ID 的统一生成和分配,保证 APN ID 具备唯一性和不可修改性和索引性等特征。基于 APN 标识管理平台和 CDN 管理平台(GSLB),围绕 APNID 打造 APN 标识管理体系,解决应用感知网络技术应用中应用标识唯一性和分配等问题:应用分配一个唯一的 APN ID,后继可以利用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2-该 APN ID 引流到切片或者差异化路径,实现该应用的传输差异化保障,从而有效地解决运营商网络管道精细化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二,APN ID 生成后,CDN 管理平台(GLSB)需要与运营商网络的网络控制器交互进行该加速应用的 APN 网络配置工作,包括基于 APN ID 编排转发路径,包括 APN ID 与网络隧道的匹配关系的生成,以及向网络路由器下发网络策略,以完成切片或者 SRv6 隧道等的部署等等。总之,基于 APN 的应用感知 CDN 解决方案可以利用 APN 网络能力来解决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运营中遇到的三大痛点:一是业务无法精确识别,二是用户体验无法实时评估,三是只能采用静态粗放式的QoS 保障方式。(三)统一传输协议(三)统一传输协议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GC 的兴起,视频内容生产效率百倍跃升,将带来超过 20%的流量增长:AI 结合 3D 类应用将革新用户体验,带来 10 倍以上的流量需求。新交互模式驱动实时视频交互,将诞生数以千万计的 AI 智能助理,消耗每年数亿 GB 的流量27。大模型的诞生对音视频内容创作主体和生产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内容创作主体不再仅仅限于用户,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将通过AIGC 来生成。而且随着 AIGC 时代的到来,视频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呈现全链路的分工将更加细化,需要统一的标准帮助不同工具、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3-服务提供方进行数据交互3。在应用层优化方面,新型传输协议是超低时延传输技术的基础,包括 WebRTC(Web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RT(SecureReliable Transport)和 QUIC 等新协议通过优化传输机制、支持多路复用、减少握手延迟等手段,极大缩短了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对于视频传输标准,则呈现明显的群雄割据局面,RTMP、HLS 等标准都是由各大互联网或者公有云公司制订,在互联网领域没有完全“统一”。下面将简单介绍和分析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出的新型传输标准 QUIC 和 MoQ,它们未来可以作为统一的视频传输标准来促进不同的 AI 工具和服务提供方进行数据交付。1.QUIC 简介1.QUIC 简介在过去几十年中,TCP 不断发展,例如新增了可靠数据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各种特性。但是,随着互联网成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TCP 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TCP 的主要限制包括:TCP 只定义了 40 个字节的可选位,目前已经没有用于新特性的位置;TCP 协议栈是在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任何 TCP 传输的更新都需要通过内容修改,导致基础设施更新缓慢;TCP 没有内置加密(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所以需要在 TCP 层之上进行相应的功能增。这种模式一方面直接导致安全连接建立需要更长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4-时间,另外通过 TCP 传输的数据包头没有被加密,存在安全隐患28。QUIC 是一种通用、安全、支持多路复用的传输层新型网络协议,其目的就是替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满足互联网发展的需要。QUIC 是谷歌(Google)公司于 2012 年提出,次年正式对外公布,并于 2015 年正式提交给 IETF 进行标准化。2021 年 5月,IETF 发布了第一版标准化的 QUIC 协议,命名为 RFC9000(Request For Comments)。2018 年,IETF 宣布,HTTP/3将弃用 TCP 协议,改用 QUIC 实现。QUIC 继承了 TCP 的特性,使用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作为底层传输协议,同时内置 TLS 加密。相对于 TCP 协议栈,QUIC是用户态的传输协议,所以不需要更新操作系统内核就可以对 QUIC传输属性进行修改。与此同时,QUIC 在实时协议上的一些标准化举措使其有可能代替在视频会议和云游戏中使用的实时通信协议(例如WebRTC)28。图 22 QUIC 传输协议承载“万物”QUIC 协议给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QUIC 协议相关的研究方向非常丰富,包括灵活性、多路径、拥塞控制和 QoE 等。QUIC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5-应用范围很广,如上图 22 所示,UDPover QUIC、DNS overQUIC、RTP over QUIC等的出现说明QUIC有一统传输层的趋势29。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向 QUIC 迁移,基于 TCP/UDP 的传输将演进为基于统一的新传输协议 QUIC,例如 QUIC 生态已经包括浏览器、各种互联网应用、服务器/CDN(包括 Akamai、Cloudflare、Fastly 等 CDN 厂商)、负载均衡器、编程语音等28。例如国内有电信运营商基于 QUIC 推出了一种新型云边端协同的上传加速方案:结合对网络能力和资源能力的认知,将上传过程中从客户端到 CDN 节点的一段通过 QUIC 协议提升上传速率,因为这一段网络的特点是弱网环境30。2.MoQ 简介2.MoQ 简介2022 年,IETF 成立一个针对 QUIC 上媒体传输(MoQ,Mediaover QUIC)的工作组,目的是创建一种新协议,支持流媒体服务的低时延和实时媒体会议的高扩展31。MoQ 可以利用了 QUIC 协议的诸多优势,包括 TCP 级的可靠性和原生支持 TLS 加密的,还利用了QUIC 协议的快速握手机制,大幅缩短首次传输延时,支持多路复用的特性显著提升了实时媒体数据传输效率31。MoQ 支持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发布/订阅网络,基于 MoQ 在低时延、高可扩展性等方面的特性,使该网络可以用于多种多媒体应用,包括物联网、推送通知、文本消息等32。MoQ 还支持在数据分发链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6-中安装媒体中继作为缓存机制,减少因为数据包丢失导致的重缓冲问题,宜家允许媒体数据通过多个中继流动,帮助“扇出”到更多下游用户。图 23 发布/订阅案例示意图CDN 可以从 MoQ 中受益:一方面中继层以 MoQ Transport的形式存在,其本身就是为 CDN 和大规模扇出设计的通用实时发布/订阅框架,如上图 23 所示;另一方面 MoQ 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单一的交付网络、协议和格式来支持上述多个业务场景。由于传统的实时媒体、点播和现场直播等业务涉及不同的流媒体协议和格式,所以CDN 需要分别部署单独的网络来进行内容交付。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MoQ 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 IETF MoQ 组工作33。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7-四、总结与展望四、总结与展望互联网已经经历了 PC(Personal Computer)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目前正在加速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对电信运营商而言,CDN虽然是一种覆盖网(Overlay Network),但是可以与底层网络(Underlay Network)协同,充分利用底层网络能力和服务,打造电信运营商独有的“智能媒体管道”。中国联通正在积极参与以互联网 2030 为阶段目标的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创新与关键技术研究,对于算网融合 CDN 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白皮书对于如何构筑算网融合CDN 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目的是充分利用 IPv6/IPv6 网络技术能力,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和生态成熟,为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绿色的数字未来。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互联网 2030 白皮书,中国联通研究院,2024 年2 中国移动孔令山:网算融合,构建新一代 CDN 算力网络,2024-06-20,C114 通信网,https:/ MediaUni面向未来的流媒体传输网络设计与实践,2023-08-13,51CTO博客,https:/ MWC 2024|华为武云骥:5.5G 智能分组核心网,迈向体验经营 新 时 代,2024-02-28,微 信-华 为 云 核 心网,https:/ 邬贺铨:IPv6 开创了网络技术的创新空间,2024-04-02,明阳研究院,http:/ 我国 IPv6 规模部署,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2024-06-20,微信-分布式云网,https:/ 中国 IPv6 发展状况白皮书(2024),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员会,2024-098 企业上云 IPv6 解决方案与应用白皮书(2024),阿里云,2024-09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39-9 网 络 5.0 业 务 网 架 构 研 究,CSDN 文 库,2024-10,https:/ 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2024),中国电信天翼视联,2024年11 云宙时代栾亚建:致力成为领先的 CDN 及边缘计算服务提供商,微信-分布式云网,2024-04-03,https:/ 重构边界,加速未来。一图读懂中国联通 CDN 产品发布会,启航智能服务无限可能,微信-分布式云网,2024-7-22,https:/ 第 5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5-07-21,https:/ 中国联通 CUBE-CDN 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2018-0615 中国联通携手华为发布宽带核心网 BNC 技术白皮书,为推动互联网 2030、实现数字网络强国贡献力量,C114 通信网,2024-7-22,https:/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40-16 宽带核心网(BNC)技术白皮书(2024),中国联通研究院,2024-0717 算网融合 CDN 关键技术分析和研究,信息通信技术,2024-08-1518 阿里云.首发!阿里云重磅发布云网络白皮书,开启云网络3.0 时代,https:/ 2022 年中国实时音视频行业研究报告,36Kr-艾瑞咨询,2024-06-20,https:/ IPv6(SRv6)NetworkProgramming,IETFRFC8986,2024-06-20,https:/www.rfc-editor.org/rfc/rfc898621 IPv6segment routingheader(SRH),IETF.RFC 8754,2024-06-20,https:/www.rfc-editor.org/rfc/rfc875422 IP 网络未来演进技术白皮书 4.0服务感知网络(SAN),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24-0923 H3C 算力网络技术专刊(2024 年),H3C,2024-12-17,https:/ IETF 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APN)Header.IETF,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41-2023-04-12,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draft-li-apn-header25 IETF 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APN)Framework.IETF,2023-04-03,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draft-li-apn-framework26 APN 技 术 及 用 户 案 例 介 绍,华 为,2022-10,https:/ 全高清成移动 AI 时代刚需,5G-A 奠定全场景业务腾飞基础,C114通信网,2024-07-02,https:/ QUIC 和互联网传输的未来,51CTO 博客,2024-06-20,https:/ 面向流媒体的确定时延传输:从 QUIC 出发,走向未来,51CTO博客,2024-06-20,https:/ 中国移动杨照:网云边端协同,赋能数智社会,边缘智算论坛,2024-04-18,https:/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42-31 探索媒体传输新纪元-MediaoverQUIC(MoQ),CSDN,2024-06-20,https:/ MoQ 深 入 浅 出,51CTO 博 客,2024-06-30,https:/ MediaoverQUIC(moq),IETF,2024-06-20,https:/datatracker.ietf.org/group/moq/about/中国联通算网融合 CDN 技术研究白皮书-43-战略决策的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战略决策的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战略决策的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战略决策的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态度、速度、气度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中国联通研究院根植于联通集团(中国联通直属二级机构),作为中国联通科技创新专业子公司,自2022 年起,挂牌成立中国网络安全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首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两院两中心”发展格局,开创了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中国联通研究院作为服务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的战略决策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担当,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业务,形成“态度、速度、气度、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企业文化,以下一代互联网、光网络、5G-A/6G、网络安全、数智网优、低空智能网联和新型智库研究七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坚持“四个聚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力量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着力实现价值创造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专精特新能力成色提升,争做通信行业科技创新主力军,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信赖、行业领先、集团倚重、员工自豪”现代化一流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是根植于联通集团(中国联通直属二级机构),服务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的战略决策参谋者、技术发展引领者、产业发展助推者,是原创技术策源地主力军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联通研究院以做深大联接、做强大计算、做活大数据、做优大应用、做精大安全为己任,按照4 1 X 研发布局,开展面向 C3 网络、大数据赋能运营、端网边业协同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前沿技术研发,承担高质量决策报告研究和专精特新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高端智库、代表行业产业的发言人、助推数字化转型的参谋部,多方位参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联通研究院现有员工近 700 人,平均年龄 36 岁,85%以上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以“三度三有”企业文化为根基,发展成为一支高素质、高活力、专业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才队伍。中国联通研究院根植于联通集团(中国联通直属二级机构),作为中国联通科技创新专业子公司,自2022 年起,挂牌成立中国网络安全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首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两院两中心”发展格局,开创了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中国联通研究院作为服务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的战略决策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担当,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业务,形成“态度、速度、气度、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企业文化,以下一代互联网、光网络、5G-A/6G、网络安全、数智网优、低空智能网联和新型智库研究七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坚持“四个聚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力量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着力实现价值创造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专精特新能力成色提升,争做通信行业科技创新主力军,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信赖、行业领先、集团倚重、员工自豪”现代化一流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是根植于联通集团(中国联通直属二级机构),服务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的战略决策参谋者、技术发展引领者、产业发展助推者,是原创技术策源地主力军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联通研究院以做深大联接、做强大计算、做活大数据、做优大应用、做精大安全为己任,按照4 1 X 研发布局,开展面向 C3 网络、大数据赋能运营、端网边业协同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前沿技术研发,承担高质量决策报告研究和专精特新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高端智库、代表行业产业的发言人、助推数字化转型的参谋部,多方位参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联通研究院现有员工近 700 人,平均年龄 36 岁,85%以上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以“三度三有”企业文化为根基,发展成为一支高素质、高活力、专业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才队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环东路 1 号电话:010-87926100邮编:10017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环东路 1 号电话:010-87926100邮编:100176

    发布时间2025-09-08 4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华源证券】传媒互联网行业周报:政策向上,关注游戏、影视IP、AI应用和体育产业发展-250907(19页).pdf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传媒传媒行业定期报告行业定期报告hyzqdatemark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

    发布时间2025-09-08 1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华鑫证券】传媒行业周报:以AI为支点撬动国产应用新增量可期-250907(21页).pdf

    20252025 年年 0909 月月 0707 日日 以以 AIAI 为支点撬动国产应用新增量可期为支点撬动国产应用新增量可期 传媒传媒行业周报行业周报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07 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盛证券】传媒行业周报:通义千问推出Qwen3-Max-Preview,腾讯混元世界模型上新-250907(10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周报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gszqdatemark 传媒传媒 通义千问推出通义千问推出 Qwen3-Max-Preview,腾讯混元世界模型上新,腾讯混.

    发布时间2025-09-07 1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开源证券】传媒行业周报:国产AI模型性能持续提升,关注国庆档新游/新影行业周报-250907(16页).pdf

    传媒传媒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16 传媒传媒 2025 年 09 月 07 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中报继续验证 AI.

    发布时间2025-09-07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帆软:2025数智领导力案例集(83页).pdf

    用数据驱动战略决策 /赋能业务增长 /塑造企业竞争力数字管理领导力精益运营管控力数字人才驱动力AI智能洞见力供应链协同力千行百业突破力扫码获取电子版数智领导力数智化时代,数据赋能企业价值创新20+让数.

    发布时间2025-09-05 8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电信:2025基于光电协同的智算网络技术白皮书(47页).pdf

    版权声明本书版权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及其合作单位所有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或是组织在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式引本书中的字、数据、图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等”。否则将违.

    发布时间2025-09-04 4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联通:2025年IPv6网络安全白皮书(34页).pdf

    IPv6 网络安全白皮书中国联通IPv6 网络安全白皮书中国联通IPv6 网络安全白皮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5 年 08 月IPv6 网络安全白.

    发布时间2025-09-02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元证券】传媒行业周报: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8月发放173款游戏版号-250902(14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14 行业研究|可选消费|媒体 证券研究报告 媒体行业周报、月报媒体行业周报、月报 2025 年 09 月 02 日 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5-09-02 1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华源证券】传媒互联网行业周报:阿里云业务加速,重视中报指引高景气度方向-250901(20页).pdf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传媒传媒行业定期报告行业定期报告hyzqdatemark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

    发布时间2025-09-01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5048条  共253
前往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