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

目录

地缘经济是什么

地缘经济也可以称为“区域经济”、“地区经济”,它是指在地理位置邻近的基础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经贸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它涉及的主体有国家或地区、组织或企业等多种经济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跨国经济组织形式与区域性经济产业链。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地缘经济具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第一个维度是指临近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第二个维度是指次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关系;第三个维度是指由于陆地接壤形成的经贸关系,其中也包括基于水路所形成的地缘经济关系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的内涵

关于地缘经济的涵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即地缘经济学。是从地理区位和经济关系等方面来研究国际关系的理论。二是相邻国家间的经济行为。在相当程度上,由于相邻国家经济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更容易加强合作,也容易形成政府指导下的区域性的经济集团。三是地缘经济战略的研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间开始开展经济合作,通过自身的地缘优势来制定相应的地缘经济战略,拓展自身经济的发展空间。

地缘经济与传统的军事对抗有明显区别,其实质上是一种非零和经济,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二战以后,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经济合作,在战争的废墟中得以复苏。但我们也应看到,发达国家通常也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来达到控制弱小国家经济甚至是其国内政权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不对称的博弈,是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一种新手段。

地缘经济基本内容

(1)它研究经济和经济现象的时空关系、分布状态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

(2)它研究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

(3)它研究地理现象、地缘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

(4)它为当代各国大战略、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与文化的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5)它为研究区域、国家、社区和群体经济文化提供理论工具和思维方式。

地缘经济理论中,基本要素是地理因素。最活跃的要素是跨国公司,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域经济集团化。

地缘经济关系类型

地缘经济关系包含竞争型经济关系和互补型经济关系。由于各地区间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和相似性,就产生了两两地区之间不同的经济关系类型。两种地缘经济关系的具体含义如下:

(1)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指的是两两地区间的差异性超过了相似性,而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差别引起的。在这种经济关系状态下,利于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利于实现资本和资源等经济要素的互通,也即是地区间的互补型经济关系若能被有效利用的利用起来,则可以实现地区问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2)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指的是两两地区间的相似性超过了差异性,也就是在资源状况、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发面存在相似性。在这种经济关系状态下,极易产生地区间对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争夺,从而引发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但是,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引发区域间的竞争。以全球范围内己建立起来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为例,即使国家或地区间在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等发面有极大的相似性,若能把地缘经济要素正确利用起来,亦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相对优势,在竞争中求合作,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争夺资金、人才等等,从而使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以参与更大市场的竞争[1]

地缘经济的基本特点

(1)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1) 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

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

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2)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3)跨国公司是地缘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亚洲地缘经济范围

亚洲(Asia)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目前有大约42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复杂,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结构,也是世界热点地区,区域合作在亚洲方兴未艾,主要有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R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呈现出勃勃生机,亚洲区域内贸易额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尽管亚洲国家在领土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方面存在分歧和摩擦,但不可否认,亚洲经济合作已成为地区内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缘经济已成为影响亚洲地区的重要因素。

按照地理习惯划分,亚洲分为东亚、中亚、南亚、西亚。学术界关于亚洲地缘经济的范围,与地理上亚洲的概念稍有不同,由于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层次以及紧密程度有很大不同,因此,亚洲地缘经济的范围也有很大差别。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其与太平洋国家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研究亚洲地缘经济过程中,很多人实际上也将太平洋国家一起研究,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亚太地缘经济圈。对于亚太经济区的界定,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划分方式,社科院王逸舟认为,亚太概念可分为“大亚太”、“中亚太”和“小亚太”。“大亚太”包括西亚以外的亚洲整个部分。大洋洲和中南美洲部分,“中亚太”包括东北亚(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南亚、大洋洲和北美洲西部,“小亚太”指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即大、中亚太的核心部分[2]

参考资料:

[1]李颖慧.基于地缘经济关系的京津冀府间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16.

[2]聂明.论中国周边地缘经济战略[D].江西:南昌大学,2013.

相关报告:

鲸准:2021区域经济白皮书(23页).pdf

华南美国商会:2020 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81页).pdf

江苏银行-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同频共振相伴成长-210805(22页).pdf

商务部国贸经济合作研究院:RCEP对区域经济影响评估报告(48页).pdf

2021年宁波银行区域经济与业务模式分析报告(50页).pdf

【研报】区域经济与改革系列之一:“双循环”战略下崛起的成渝经济圈-20201017(21页).pdf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16页).pdf

亚开行:建立抵御未来疫情的能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区传染病风险融资解决方案(英文版)(50页).pdf

中国银行: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报告:疫情大考下长三角地区重要性进一步凸现(18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智慧林业
下一篇:绿色供应链

百科标签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