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传统围绕数据的生命周期,沿着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处理与销毁流程直接与数据或者数据库相关的产品外,安全领域还有一些产业与数据安全息息相关,具体包括数据安全治理、身份与访问管理(“零信任”体系)、隐私计算、云数据安全(SASE)等,他们为数据安全发展提供方法论和体系框架、引入新兴技术和应用场景,或成为未来数据安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数据安全治理:指从决策层到技术层,从管理制度到工具支撑,自上而下建立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保护生态,包含国家宏观治理和企业组织内部微观自治两个层面。其中企业组织内部自治旨在规范企业组织数据全生命周期处理流程,保证数据处理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除具体相关技术产品外,数据安全治理多以咨询服务的形式体现。
(2)身份与访问管理:主要指访问控制,即精选出来的一系列数据访问规则,主要包含身份验证与授权两个组成部分。身份验证是用于验证给定用户是否是其所声称的身份的一种技术,而授权技术是确定用户是否可以访问数据或执行其所尝试操作的技术。
(3)零信任:指一组以“信任从不被隐式授予,而是必须持续评估”为前提的概念和设计思想,而“零信任体系”是基于零信任的一种企业资源和数据安全端到端的保护方法,包含人和非人实体的身份标识、认证信息、问管理、操作运维、端点管控、运行环境和互连基础设施等内容。
(4)隐私计算:隐私计算体系通过融合多学科技术,使得两个或多个参与方可以在不泄漏各自数据的前提下进行联合计算,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多源数据跨域合作,推进数据融合价值的挖掘。目前主流的隐私计算技术路径包含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和可信计算三大方向。
(5)云数据安全:云数据安全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为把用户在数据安全上需要使用到的所有的能力抽象化,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以最简便的方式保证用户和开发者的数据安全;另一个层面为云内应用的数据安全,这包括存储数据的敏感内容发现、数据流动的监控和保护、以及数据内容的安全分析等。
(6)SASE:SecureAccessServiceEdg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是一个基于云化部署的网络和安全组件框架,包含了SD-WAN、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安全的web网关(SWG)、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防火墙即服务(FWaaS)和远程浏览器隔离(RBI)等一套技术。SASE将身份作为安全架构的中心,确保通常以云服务形式提供的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和机器对云和网络资源的安全访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