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分析
据数据显示,2013-2019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将以年复合增率18.2%增长,从2012年的3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3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36.7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23年将达到613亿美元,预测期内(2018年—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0.9%。在软件的技术上,电力的增长需求,更多的政府措施,增加的投资,以及较高的输配电损耗都在推动全球智能电网市场。智能电网是传统电网的现代化版本。智能电网能够确保更安全可靠的供电。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将以输电升级为主导。此外,配电自动化领域将在智能电网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开放标准和缺乏互通性是全球智能电网市场正面临的若干障碍。智能电网市场被细分为高级计量基础设施、智能电网配电管理、智能电网管理、电网资产管理、变电站自动化、智能电网安全、计费和客户信息系统;在硬件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市场被分为智能电表;在服务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市场被细分为咨询,部署和集成、支持和维护。

2、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网自动化需求爆发。一方面,国电南瑞、四方股份、思源电气等电力二次设备企业的相关业务快速增长,收入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智能电网“基石”的智能电表大规模招标启动,2014年招标量达到9166万块,历史顶峰,2019年也达到了7391万块。国家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额也开始逐步提升。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投资额占比从6.19%提升至12.5%。
国内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输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配用电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研究也在积极探索之中。2007年,华东电网公司启动了以提升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为目的的智能互动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了高级调度中心和统一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试点工程。2008年,华北电网公司也开始进行智能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建设,致力于打造智能调度体系,搭建智能电网信息架构,研发清洁能源关键技术,为建设智能输电网奠定基础。上海市电力公司也相继开展了智能配电网研究,重点关注智能表计、配电自动化以及用户互动等方面。同时,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智能电网研究机构,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
2009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一系列有关智能电网的重要课题研究,通过积极探索国内外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动态,分析建设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技术婴求,调研中国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揭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制定了发展目标、技术框架体系与实施计划等。除此之外,
家电网晋东南-南阳.荆门lo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南方电网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入运行,实现了我国在具有长距离、大容量特征的特高压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构建了智能电网的坚强骨干网架,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9年5月21日,在北京召丌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化电网。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是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此同时,
家电网公司公布了规划试点、全面建设、引领提升三阶段的建设方案,确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3、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基本实现城镇化。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将全面拉开,我国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时代。
(1)立足国情,科学规划
我国是世界上水电资源最丰富、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而火电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电力负荷中心却在中东部地区。发展智能电网必须正确对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水电优势,处理好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类发电方式的关系。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本地发电与外电输送、电力供应与利用、电力企业与客户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加强统一协调规划,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突出特色,自主创新
发展智能电网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世界各国发展侧重点不同,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色,鼓励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坚强网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逐步实现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同时,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和电器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电气设备国产化,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3)规范管理,健全体系
为了保证未来的智能电网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智能调度和控制,提高决策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保障电网各个环节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电网。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ESIG:高水平可再生能源下的电网可靠性:保护与控制的再思考(英文版)(3页).pdf
【研报】公用事业行业:“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电网如何应对?
南方电网毕亚雄-南方区域海上风电发展趋势与展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