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分析 > 健身行业发展史,我国健身行业发展历史一览

健身行业发展史,我国健身行业发展历史一览


下面是我国健身行业发展历史梳理,就目前来说我国健身行业大致可以分成五大发展阶段,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步阶段、2000-2010年快速成长阶段、2010-2014年短期调整阶段、2015年至今二次成长阶段。

1、20世纪80年代萌芽阶段

行业需求:随着简·方达健美操进入中国,健身开始在城镇居民中普及,以器械训练及健美操为主要项目的健身房出现,但总体而言居民的健康意识较为薄弱。

发展特征:健身俱乐部的面积多为几百平米,健身项目选择有限,所需投资较小,多独立运营,尚未批量出现连锁健身俱乐部。

中国健身行业发展的历史

2、20世纪90年代起步阶段

行业需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开始增强,马华的健身操在中国迅速流行。1995年6月我国政府也相继推出《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及《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国民健身运动发展。

发展特征: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面积开始扩大,1,000平米以上的综合性健身房出现,90年代后期浩沙、威尔士、中航时尚等连锁健身俱乐部先行者相继成立,开始引入国外健身房模式。但整体来看健身俱乐部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为落后,经营规模有限。

3、2000-2010年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需求:经历过北京申奥成功、非典等事件,以及健身消费习惯的培育,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体育健身需求快速在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市场普及,带动行业快速增长。

发展特征:一兆韦德、英派斯、青鸟等连锁俱乐部纷纷成立,非连锁健身房、酒店附属健身房等也参与竞争,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力斯等国际俱乐部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时期健身俱乐部运营规模开始扩大,但同质化竞争严重,多采用收取会员年费模式粗放式发展。

4、2010-2014年短期调整阶段

行业需求:体育消费迎来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增速逐步下行,消费者对健身消费更为理性,且马拉松等其他赛事的火爆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行业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短期调整。

发展特征:供给端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增长遇到一定瓶颈,重规模不重服务的弊端显现,且租赁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部分俱乐部盈利能力下滑,俱乐部数量增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5、2015年至今二次成长阶段

行业需求:在需求觉醒及政策等因素推动下,健身需求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普及,此外新型健身俱乐部的出现降低了健身准入门槛,行业增速回升。

发展特征:教练工作室、新型俱乐部及互联网健身APP的涌现加剧了行业竞争,健身供给面临着升级,传统健身俱乐部也在探索优化商业模式实现长期发展。

新冠疫情背景下,传统线下健身受阻,线上/在线健身兴起。

我国健身行业发展历史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更多行业发展历程,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分析栏目了解。

本文由@-YANYI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民办学校发展史,中国民办学校发展历程一览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发展史一览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发展历史一览

美国加息历史回顾,美国历史加息时间表一览

本文由作者-YANYI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联合国:有关欧盟分类法在核心银行业务中应用的建议(英文版)(96页).pdf
联合国:有关欧盟分类法在核心银行业务中应用的建议(英文版)(96页).pdf

“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是欧盟委员会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也是根据欧洲绿色协议巩固社会公平和欧洲繁荣的基本概念。鉴于金融业的变革力量,银行在为欧洲经济融资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银行负有特殊责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拥护也影响到了欧盟以外的国家。大多数公司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银行与企业的合

【研报】银行业: 如何看本轮银行股估值修复空间?-210307(25页).pdf
【研报】银行业: 如何看本轮银行股估值修复空间?-210307(25页).pdf

美股银行估值中枢高、周期属性强、风险快速出清。剔除金融危机时期,美股银行在 90 年 代-危机前、危机后至今的估值中枢分别达 2.2 倍、1.2 倍,长期维持高位。目前标普 500 银行指数 PB 达 1.3 倍,较 A 股银行溢价近 70%,优质个股 PB 甚至突破 2-3 倍。同时,美 股银行具有强周期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5(53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5(53页).pdf

目前已进入本轮经济复苏的中后期阶段,在低基数效应下,2021 年 GDP 将呈现 “前高后低”的“脉冲式”增长,但后续景气度是否可持续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2021 企业债务负担加大,在“稳货币、紧信用”格局下,企业现金流 压力可能抑制其内生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收缩,融资类信托 业务监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8(19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1年春季投资策略:从区域分化视角看银行股投资逻辑-210308(19页).pdf

资产端:表内信贷供需错位加大使得贷款利率存在上行动力,斜率不高,但不会因经济“脉冲式”复苏而作 出过激反应。负债端:稳存增存压力加大,核心负债成本承压,机构间不平衡加剧,股份制银行负债或面临系统性压力, 利率可能进一步上行。NIM:存贷款重定价因素导致一季度NIM阶段性小幅走低,环比收窄3-5BP,全年具有

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
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0年度银行业运行(20页).pdf

货币政策方面,2020 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三农、中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不断加强预期管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截至 2020 年末,LPR 报价连续 8 个月维持不变,十年期国债收

【研报】银行业专题报告:银行资产负债行为手册透视多重约束下的银行资产配置变迁-210324(43页).pdf
【研报】银行业专题报告:银行资产负债行为手册透视多重约束下的银行资产配置变迁-210324(43页).pdf

货币通过央行+商行体系创造。货币供给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央 行的基础货币供给,二是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给过程有 三位参与者:央行、银行、非银行企业及居民,央行通过实施货币政 策控制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货币供应量。银行吸收存 款后用于信贷投放和投资,进行了多倍存款创造。社会公众对货币转

【研报】银行业基于银行视角:从金融数据管窥政策与经济-210328(30页).pdf
【研报】银行业基于银行视角:从金融数据管窥政策与经济-210328(30页).pdf

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 按照经验,企业的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基本都是2-3年的中期贷款 委托贷款中含有公积金贷款,但是具体比例未知。后面计算企业中长期融资时,我们简单将委托贷款全部计入企业中长期融资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央行估计值,并非真正的未贴现银票 不管贴现与否,都属于短期融资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采用央行

【研报】银行业2020年年报综述: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10401(18页).pdf
【研报】银行业2020年年报综述: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10401(18页).pdf

盈利:4季度营收增速环比提升,减值大幅节约反哺利润,利润大幅转正。已披露年报的大行+股份行全年营收增速+5.1%,PPoP+5.7%,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转正至+0.5%,趋势较2、3季度持续改善。邮储、招行业绩增速较快,Q4大行业绩增速明显高于股份行。息差:LPR下行拖累定价,主动负债占比高的银行更具优势,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