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路灯分类
根据杆体分类分为立杆式和壁挂式。
立杆式:智能一体化集成部署在灯杆底座,适用场景为道路、广场等。
壁挂式:智能模块采用分体设备盒/箱部署在路灯附件,适用场景为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地。
根据安装方式分类可分为固定式、滑槽式、机架式和旧杆改造式。
固定式:设备安装在指定位置,一次性安装完毕后灯杆位置无法改变。该安装模式适用于城市大面积布设功能需求较明确的高速公路及市区主干道沿线等场景。
滑槽式:杆体多以单杆或双杆铝制杆体为主,杆体设计包含多个滑槽,各类搭载设备可通过连接件灵活安置在滑槽上。
机架式:按需通过标准机架单元与安装背板灵活安装多种设备,该安装模式适用于工业园区等对功能模块有增减需求且对智慧路灯外观要求不高的区域。
旧杆改造式:在现有路灯基础上,将普通灯杆改造为达标的智慧路灯以节约能源及成本,多适用于城市旧改项目,为现阶段智慧路灯最主要的安装模式。

2.智慧路灯功能
智慧照明:内嵌LED灯具,具有灯控系统。
无线通信功能:具有4G、5G、NB-IoT和wifi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能够检测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风向、电磁辐射和光照强度等。
信息发布功能:拥有广告屏/牌、道旗、应急广播和多媒体交互屏等信息显示设备,能够发布信息。
能源功能:拥有汽车充电桩、USB充电口和无人机充电坞等。
智慧交通功能:能够装载交通信号灯、交通摄像头和路测单元RSU等。
公共安全功能:具有视频安防、一键报警和流量监控作用。

3.智慧路灯的发展历史
传统道路照明时期(1843年-1999年):1843年,中国上海街头出现第一盏煤油路灯,预示着中国传统街道照明时代的开端;1882年,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在上海外滩安装15盏电弧灯,并于同年7月对外供应照明用电;1993年,智慧城市理念兴起,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1999年,中国完成安装300万盏路灯,每年耗电约590亿度,中国进入道路照明快速发展时期,蕴藏巨大节能空间。
智慧路灯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2006年,欧盟发起LivingLab组织,鼓励采用新型信息通讯技术以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智慧城市概念兴起。
2015年,中国住建部与科技部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累计批准智慧城市试点达290个,大力发展智慧路灯、智慧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上,华为发布多级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城市路灯照明为切入口,进驻智能明领域。
智慧路灯发展历史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知识栏目。
信息来源
《头豹研究院:2020年中国智慧路灯行业概览(33页).pdf》
推荐阅读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白皮书:城市的智慧升级之路(35页).pdf》
《【公司研究】华体科技-公司深度:乘5G新基建风口智慧路灯扬帆起航-2020200624[26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