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衣物洗涤剂
衣物洗涤剂是用来清洗衣物的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衣物清理护理市场有衣物洗涤剂、柔顺剂和洗衣助剂三个部分,而衣物洗涤剂占衣物护理市场的主要部分。
在衣物清洗过程中,衣物洗涤剂是主要发挥作用的产品,其中,洗衣助剂是用于配合和提升洗涤剂效果。柔顺剂是在洗衣过程结束后用来恢复衣物表面纤维的光滑性、延伸性及弹性,节约熨烫时间的产品。

不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欧美日市场,衣物洗涤剂都占以销售额计的衣物护理市场的主要部分,中国占比最高可达94%,欧美日市场平均占比也在60%左右。

2 洗衣机理是什么
洗衣机理主要是由衣物洗涤剂、水和机械力三要素相互配合发生作用。
平常我们衣物上的污垢产生于人体和外部环境,分为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种类型,洗涤剂能够去除亲油性的脂肪和蛋白质等污垢,机械力去除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污垢,如灰尘、碎米粒等;水溶解洗涤剂并且去除不易吸附在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污垢,如尿素等,三者相互配合,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衣物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其特点是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可以有效附着在亲油性的污垢表面,在亲水基的作用下将污垢由纤维拉向水中。

3 衣物洗涤剂产品对比: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衣凝珠
(1)肥皂:肥皂是历史悠久的条形洗涤剂。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肥皂配方——1份油和5份碱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洁剂。而公元2世纪时罗马人已开始原始肥皂的生产。早期的肥皂主要供给王宫贵族,但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廉价制取氢氧化钠成功,结束了从草木灰中制取碱的古老方法,氢氧化钠的大量普及,使得肥皂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洗衣用品。

(2)洗衣粉:洗衣粉是去污力强的粉状合成洗涤剂。它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石油中提炼出的四聚丙烯苯磺酸钠等化学物质,制造出了比肥皂去污能力更强的合成洗涤剂洗衣粉。随后又将具有软化硬水、提高洗涤剂去污效果的磷酸盐加入到洗衣粉配方之中,制成了含磷洗衣粉。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浓缩洗衣粉。洗衣粉的优势是去污力强、漂白作用好。
(3)洗衣液:洗衣液是一种易溶解、不伤手、易漂洗的液体洗涤剂。20世纪80年代,洗衣液诞生。洗衣液的优势是对水温没有限制,易溶解、无残留,采用中性配方,对皮肤的刺激较小。缺点是缺乏漂白剂,包装不环保。
(4)洗衣凝珠:专为机洗设计的珠状洗涤剂。洗衣凝珠最早是2001年宝洁公司推出的形态为固体的产品,本质上由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45%以上的超浓缩洗衣液及透明PVA水溶薄膜构成,专为机洗设计.洗衣凝珠的制备壁垒主要在水溶性膜。制备时,要使水溶性薄膜1)在含有少量水的配方中保持稳定,2)在洗涤过程中遇水时快速完全溶解;3)能防潮,耐受一定压力,以免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破损。
洗衣凝珠的优势是方便、定量包装不易造成浪费。劣势是因为外表颜色鲜艳,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导致儿童误食,同时不适用于手洗。
4 衣物洗涤剂国家标准
对于去污力,我国标准GB/T13171.1-2009、GB/T13171.2-2009以及QB/T1224-2012中均规定了洗衣粉或洗衣粉产品的去污力均不得小于标准洗衣粉或标准洗衣液的去污力,主要通过对JB-01(碳黑油污布)、JB-02(蛋白污布)、JB-03(皮脂污布)三种规定污布的去污力进行对比来评价产品的去污力。

目前衣物洗涤剂(洗衣粉、洗衣液)相关标准和法规涉及的环保指标主要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氮川三乙酸(NTA)及其盐、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我国的GB/T13171.1-2009、GB/T13171.2-2009、QB/T1224-2012、HJ458-2009中均规定不得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我国HJ458-2009中规定织物洗涤剂和护理剂产品中不得使用氮川三乙酸NTA及其盐。

来源:《2021年衣物洗涤机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及中国市场趋势研究报告(33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