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所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被称之为有机食品。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才有着相关的苗头,虽然国家大力的鼓励和支持,但是我国的生态农业还存在着理论基础上不完备、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2.生态农业模式类型主要有哪些
生态农业模式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目前已形成的经典生态农业模式有:
(1)猪-沼-果 生态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
(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
(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主要涉及技术有: 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2)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这一生态模式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产。
(3)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最为常见的是池塘混养技术,是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的进行不同品种的生物养殖,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域的目的。
(4)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这一发展模式是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是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
(5)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以上就是有关于生态农业模式的定义及主要类型的全面梳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农业模式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什么是农业生态园?类型有哪些?怎么规划?
什么是智慧农业?内涵与特征介绍
什么是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哪?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