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持续推动基层中彝医馆建设情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华县持续推动基层中彝医馆建设情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固 本 培 元 强 根 基 守 正 创 新 促 发 展基本情况南华县地处滇中腹地,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是滇东与滇西之间的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世界野生菌王国”县情中彝医药情况县级医疗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彝医馆”实现全覆盖,能应用6类以上中彝医药技术和方法提供诊疗服务.村卫生室121个121个村卫生室均建有“中彝医服务室”。有县级中医医师102人,其中乡镇中医医师40人;有彝医医师40人,其中专长医师22人;各村卫生室均配备了至少1
2、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主要做法:(一)硬件建设方面县级强龙头乡级建枢纽村级筑网底村 级乡级县级县级中彝医馆主要布局原则:主要做法:(一)硬件建设方面医共体建设下中彝医馆如何布局:1.“两馆三中心一科一室”立体化服务体系县中医院:名医馆11家乡镇卫生院:中彝医馆两馆县中医院:治未病暨灸法中心、国医康复中心县妇计中心:全省首家中彝医妇幼康复中心三中心县人民医院:中彝医科一科121家村卫生室:中彝医服务室一室主要做法:(一)硬件建设方面医共体建设下中彝医馆如何布局:2.彝医药文化建设:中彝医馆:统一外观标识(配彝文);县中医医院:建设中药植物园、文化长廊、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全县中彝医适宜
3、技术推广中心;3.积极推进中彝医服务向社区、农村延伸:在人群密集的西云社区建成中彝医康养中心 在辖区居民较多的34个村卫生室设立“中彝医阁”形成“社区10分钟、农村20分钟”中彝医药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中彝医药服务。主要做法:(一)硬件建设方面结合区域实际,配齐所需设备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7454.64万元(含省州补助3983.93万元),资金重点向偏远山区倾斜,确保每个中彝医馆功能完备。资金来源:上级补助、自筹和项目争取0101上级补助3983.93县级财政投入552.76自筹资金3516.95资金投入类别(万元)主要做法:(一)硬件建设方面 中彝医馆:平均面积不少于1
4、00平方米,实现“三室分离”(诊室、治疗室、药房)和配备针灸治疗床、中药熏蒸机等常见病诊疗设备 村卫生室:统一配备中彝药柜、TDP神灯、电针仪等基础设备,实现“村村有药柜、室室能理疗”。0202主要做法:(二)软件建设方面1.信息化赋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引入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和DeepSeek医疗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做法:(二)软件建设方面2.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实施中彝医药服务“1155”培训工程,组织乡村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线下中彝医理论学习和适宜技术培训4343人次,实现基层人员“应训尽训”。“1155”1155”培训工程,即:培训工程,即:乡村医
5、生乡村医生 会知100种中彝药饮片功效 会背诵100个中彝医药汤头歌诀 会识别50种当地常见中草药 会熟练掌握运用5种常用的适宜技术主要做法:(二)软件建设方面3.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分层分类考核机制,以“理论+实操+病例”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直至达标。4.“送出去”学习2024年选送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42名进修培训,进修内必须结对名老中医,签跟师协议,需掌握10个验方+5项技术,待考核合格者才能报销学习费用。主要做法:(二)软件建设方面5.“派下去”支援建立“县级专家组团驻点+医师巡回服务”机制,选派56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团驻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统筹45名医师巡回派驻
6、村卫生室。同步,建立“带徒弟”机制,下派医师必须带一名徒弟。主要做法:(三)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向中彝医药倾斜。48%70%0%20%40%60%80%改革前改革后在职在编人员经费补助县中医医院在职在编人员经费补助由48%提高到70%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中彝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彝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主要做法:(三)建立激励机制二是设立总医院发展运营经费,向基层倾斜。从医共体总医院每年可分配绩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