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公司研究报告-从尼龙66产业链看中国化学己二睛项目前景-240808(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化学-公司研究报告-从尼龙66产业链看中国化学己二睛项目前景-240808(19页).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研究 2024 年 08 月 08 日 中国化学(中国化学(601117.SH)从尼龙从尼龙 66 产业链看中国化学己二睛项目前景产业链看中国化学己二睛项目前景 己二腈项目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尼龙己二腈项目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尼龙 66 国产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国产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尼龙-66(PA66)为使用量最大尼龙产品之一,具备强度高、耐磨性好、润滑性优良等优势,下游包括工程塑料、工业丝、民用丝等领域。己二腈作为 PA66 核心上游中间体,生产技术长期由海外巨头垄断(2022 年我国己二腈年消费量 38 万吨,
2、进口占比 74%)。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己二腈国产化突破,2019 年中国化学公告投资 100 亿建设天辰齐翔尼龙 66 新材料基地,其中一期包含 20 万吨己二腈装置,为我国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采用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大规模量产己二腈的项目,技术路线具备较好经济性,目前项目一期已经成功投产逐步提升负荷,突破海外技术垄断,有望加速国内尼龙 66 产业发展。供给格局:全球供给格局:全球 CR3 产能占比超产能占比超 80%,国产“丁二烯法”仅天辰齐翔投产,后续在建及规划产能较大,但释放节奏存在不确定性。,国产“丁二烯法”仅天辰齐翔投产,后续在建及规划产能较大,但释放节奏存在不确定性。截止 2023
3、 年末全球己二腈产能集中于 6 家公司,共计 236 万吨,其中英威达、奥升德、巴斯夫合计产能占全球 80%以上。为打通尼龙-66 产业链,我国多家化工龙头加快己二腈产能布局。其中已投产主要有天辰齐翔 20 万吨(丁二烯法,更具经济性路线)、华峰集团 20 万吨(己二酸法,成本较高)。此外国内还有 51 万吨产能在建、286 万吨规划产能,但由于丁二烯法壁垒较高,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可能遇到较多难题,技术消化需要时间,后续实际产能释放节奏存在不确定性。需求分析:己二腈国产化加速、成本下行带动需求分析:己二腈国产化加速、成本下行带动 PA66 应用拓宽。应用拓宽。受制于原材料价格较高及海外技术垄断
4、,我国 PA66 消费量总体稳定,2023 年约 65 万吨,需求未充分释放,后续随着己二腈国产化提速,成本有望明显下降,带动 PA66 价格下行,从而加速下游产业应用。1)工程塑料(占比)工程塑料(占比 59%):):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轻量化进程加速,尼龙 66 具备轻量化、耐热性、耐油性、阻燃性优势,可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电气系统、底盘系统等,“以塑替钢”应用空间广阔。2)合成纤维(占比)合成纤维(占比 41%):):尼龙 66 由于具备更高熔点及热变形温度,在纺丝领域拥有更大拉伸及压缩强度,在制成超细纤维和高强度服装面料更具优势,但受上游己二腈供给约束影响,当前
5、尼龙 66 在民用丝应用比例较低(13%),后续如若民用丝技术成功突破,有望部分替代尼龙 6 市场(2023 年我国 PA6/PA66 表观消费量 9:1、全球 7:3,PA6 民用丝占比 60%),进一步打开广阔成长空间。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建的尼龙-66 产能约 583 万吨(截止 2024 年 7 月已有产能 96 万吨),头部加速扩产,叠加下游应用领域拓宽,有望持续带动上游己二腈需求增长。中化己二腈项目进展顺利,满产后测算贡献利润可观。中化己二腈项目进展顺利,满产后测算贡献利润可观。今年以来公司己二腈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己二腈项目 45%负荷运行,近期公司自有技术丁二烯法制成己二胺
6、首次出口,标志着生产工艺受境外市场认可。2024 年以来 PA66 需求有所恢复,均价较 2023 全年上涨 5%,后续随着上游己二腈国产化提速、下游应用领域拓宽,PA66 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带动项目盈利改善。按 2.5 万元/吨己二胺价格测算,项目一期(20 万吨)/二期(50 万吨)满产后可贡献权益利润 6.9/17.2 亿。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截止 2024/8/5,公司 PE(TTM)7.93 倍,PB(LF)0.76 倍,分别位于上市以来的 5%/3%分位,估值仍处于历史最低区间。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0/69/80 亿元,同比增长 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