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金融研究院: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1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金融研究院: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111页).pdf(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月20日自南财智库下载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统 筹:韩瑞芸策 划:周鹏峰、贺霞执笔人:唐婧编 辑:马春园校 对:黄志明数据分析师:SFC 数据中心01开篇语.02报告说明.03报告要点.04摘 要.06一、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11(一)新市民最需要哪些金融服务.12(二)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缺口.21二、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29(一)贷款余额.30(二)征信知识.35(三)贷款利率水平.40(四)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45(五)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50三、新市民的贷款主要渠道.55(一)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56(二)贷款信息的获取渠道.67(三)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因素.74四、新市
2、民的贷款意愿评估.81(一)理想的还款收入比.82(二)贷款信息授权.87(三)贷款过程出现的问题.96【附问卷】.103目录02作为宽信用主体,新市民群体规模大,金融需求旺盛,贡献潜力大,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培育新的经营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2022 年3 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
3、度。通知为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新市民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一幅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借此良机,我们推出了“新市民新金融”专题访谈系列,先后邀请了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银保监局局长及相关监管负责人分享各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创新特色与经验成效。同时,也正在采访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各代表性机构相关负责人,从机构视角看新市民金融。2022 年8 月29 日-9 月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发起了关于新市民贷款服务的问卷调查,从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新市民用户画像、新市民贷款主要渠道和新市民贷款意愿评估四个角度出发,力求准确描摹当下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特征,希望能够给予设计新市民金融
4、产品和服务的从业机构一些启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关注新市民金融领域,为广大读者做好相关金融知识和政策宣传,为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开篇语03报告样本范围报告样本覆盖广泛。从年龄看,有60 后、70 后、80 后、90 后、00 后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从职业看,不仅有个体户、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也有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民企职工;从收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都有涵盖;从学历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都有参与。报
5、告数据说明2022 年8 月29 日-9 月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推出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29 份,本次报告数据均源于对3529 份问卷结果的分析统计。报告发布形式本报告以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发布。电子版可在21 世纪经济报道、21 财经网、21 财经APP 购买查阅。联系方式21 世纪经济报道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 号时间国际8 号楼北楼19 层邮编:100028报告说明04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是受访新市民需求最高的三类金融服务。整体而言,新市民对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需求与年龄呈反向关系。作为风险敞口较大的人群
6、,新市民对保险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缺口最为显著,相比之下,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可能已经接近饱和。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超过1/3 的受访新市民表示目前没有贷款,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贷款余额在30万以下。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的贷款余额越大。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更加了解和重视个人征信。80%以上的受访新市民表示每个月可用于理财的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低于20%,反映出新市民的经济压力较大,较难实现财富的积累。7.4%的受访新市民不知道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通常来看收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