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
目前来说,应急物流的配送中心的选址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配送中心选址主要是风险预防性选址。其主要目的是在提前预见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急物流方案,当灾害发生的时侯能够快速反应紧急启动。这种类的选址一旦确定,将会成为永久性的固定设施。能够长久稳定的提供相关服务。第二种类型的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服务于地震、洪水、公关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当灾害发生时,为了用于应急物流所进行的选址作业。此种类型的选址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在救援活动完成之后就会被撤销。单个应急物流选址;多个应急物流选址;带有时间窗的应急物流选址是当前应急物流的选址三种主要类型。同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上述三种情况的求解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其相关的求解模型有P—中值模型、P-中心模型和集合覆盖模型。P-中值模型是在一堆待选的施点中确定P个设施点的位置,以最短距离为目标函数,距离是指服务客户的配送中心到该客户的距离;P-中心模型是在一堆待选的设施点中确定P个设施点,使每个设施点的平均距离差最小;集合覆盖模型的要求是在少量设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覆盖需求点,以所有设施点的定位成本之和达到最小目建立相关标函数;最大覆盖模型的要求是在设施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使得设施点能尽可能的服务更多的需求点。
(2)应急物资调度
一般在灾害救援活动的初期,由于之前没有做事先的准备,这就使得短时间内所能筹集到的救援物资十分有限,因此,在救援活动刚开始的初期,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快速的把用于救灾活动的应急救援物资运送到受灾地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高效合理的利用救援物资,避免社会救援物资的浪费也是救援活动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通过相关论文研究可以知道,应急物资调度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多配送中心协同的应急物资调度;有时间窗的应急物资调度;物资连续不间断的应急物资调度;多种应急物资组合运输的调度。
(3)应急物流运输路线规划
当地震,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为了保证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把救援物资送到灾区,相关周密的研究和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究,制定出最合理的救援方案,保障应急物流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传统的常规物流的运输路线选择,一般就是在确定的静态环境下进行物流决策,这样可以保证所搭建的应急物流系统是能够稳定运行和不受外界影响。同时常规物流的时间特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其不确定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地震震区的二次余震会使应急物资运输路网和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而使应急物流系统的部分瘫痪,严重时可以造成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瘫痪。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在构建应急物流运输路网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综上所述,由于救援活动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何在满足各种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同时考虑配送中心有可能失效的情况下,规划出合理的应急物资运输路线,使得即使在应急物流配送中心失效的情况下也能使应急物流救援系统遭受的损失最小,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应急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应急物流运输路网上的重要节点,对保障应急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急物流配送中心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应急物资的运输路线的规划和制定。因此,在考虑配送中心失效的条件下对应急物资运输路线进行的合理规划,以此确保应急物流救援系统正常的运转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6]
参考资料:
[1]王潇迪.考虑物资优先级的应急物流定位-路径问题(LRP)研究
[2]刘倩宇.考虑优先级的应急物流选址—路径多目标优化研究
[3]李海洋.基于GIS的京津冀协同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研究
[4]蔡世远.面向突发事件的地区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5]郑成功.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及实现机制研究
[6]徐绅.考虑配送中心失效的应急物流选址-路径研究
本文由@Y-L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应急物流相关报告:
同济大学:加快韧性物流运输体系的构建(2022)(43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