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
1、当事方行为
申报特许经营权应完成申报书或协议,经政府审批具有法律约束力,应由投资者主动或被动要求,按计划正式正式施行;
2、会计识别
根据《会计准则》第四十六号,特许经营权应当从发生购买/转让/获取时,会计识别。企业要识别什么是特许经营权,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特许经营权物应在会计记账时确认,只有能够提供持续经营和收益的特许经营权才能够被会计确认;
3、反映企业收益的变化
获得特许经营权前,企业可以通过营运,实现经营收益,获得特许经营权后,经营收益就可以获得及时增加,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权可以节约经营成本,降低风险,进一步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特许经营权会从会计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及估值,因此应予以准确的识别、确认和计量。
二、会计计量
1、准确估量特许经营权价值
特许经营权价值是企业实业价值增值、空间扩大、经济效益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实行,也是一种财务行为,特许经营权应采用准确估量特许经营权价值的会计方法,精确、准确地确定其价值;
2、估量特许经营权价值的会计方法
根据《可以重复使用资产会计处理指导原则》的办法,特许经营权的价值必须采用相对准确的计价估量方法,如:市场价法、成本法、预期收益法、折旧法等。
3、会计凸显特许经营权价值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第四十六号特许经营权》要求,“原特许经营权发生购买/转让/获取时应录入企业会计账簿,并以其原始价值体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通过准确的会计记录和计价估量,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特许经营权本身价值的变化。
三、结论
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的正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和准确性,且会影响企业财务评价结果,因此企业要尽量采用准确估量特许经营权价值的会计方法,及时、准确的确认特许经营权,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定义
特许经营权,指的是,特定企业向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实体出售产品或服务的权利。当特许经营权的初始支付被确认为长期资产时,它将部分或全部归入特许经营权的支出和资产负债表之中。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指的是根据会计准则,确定受让特许经营权是否可以作为长期资产,对该特许经营权的金额做出确认,有效地实现受让法律权利和义务所对应的财务报表账目记录和报告记录。
二、会计原则和测量标准
1.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政策的基础,其根源在于基本会计原则、收入原则、货币原则、实物原则、准确原则、完整原则、预算原则、公平原则、实践原则、保密原则等。这些原则要求按实际发生金额核算商业活动,并限制会计记账人在採用会计原则进行核算时自行制定新的原则或改变会计测量和确认已有原则。依据会计原则,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应简单、准确、及时地进行,对其确认的金额及初始成本的计量也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原则和相关标准。
2.确认标准
确认标准是特许经营权会计计量的基础,具体的标准内容受到会计准则的要求,一般包括加权平均工作量法、实体价格法、市场行为原则等。前者适用于能够实现加权平均单份费用的特许经营权受让。它要求受让方对特许经营权的确认金额和初始成本计量时,需要将受让特许经营权的所有成本统一分摊到该特许经营权确认的金额按受让份数进行加权平均。实体价格法则适用于受让方不能实现加权平均单份费用的特许经营权受让,它需要估量每份特许经营权的价格。市场行为原则则是要求受让特许经营权时,受让者采用其有限可能收货的行为,拟定由市场自发产生的特许经营权的适当价格。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过程
特许经营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除了根据会计原则以及作好确认标准和相关标准外,还必须仔细地按照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过程进行,以确保其有效地实现受让特许经营权法律权利和义务所对应的财务报表账目备案和报告的记录做出的确认。特许经营权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1)进行审计确认
首先要对受让方提供的支付手段以及所受让的特许经营权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合法性。
(2)定价
受让者根据确认标准,仔细计算出特许经营权受让金额,根据实际情况,仔细确定预计的价值,以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