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推进下的数字化诊疗发展
中国数字化医疗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的探索是未来的主要挑战。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加速了医疗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疫情促进了医患诊疗行为的变化,提高了互联网医疗的信任度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度。
疫情推动数字化医疗:疫情期间人们被迫居家隔离,数字化医疗更加方便的在线服务,多科室的医生资源,以及避免了院内感染风险等优势逐渐凸显。
短期影响
医药电商销量增加消费者减少外出购物,医药电商的口罩等防疫物资、日常用药及家庭用医疗器械等销量均大幅增长。
网上医疗服务需求爆发:在居家隔离、医疗资源紧张的疫情期间,出于降低院内感染几率的考虑,患者对于网上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
长期影响
医患诊疗行为发生改变:疫情催生了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患者的消费习惯带来了持续长久的影响。线上问诊、买药的行为将在未来更多地融入患者的生活。
患者对数字化医疗的信任加深:患者过往普遍存在对线上医疗的不信任感,疫情期间患者对于线上医疗便捷、及时的服务体验将加深数字化医疗的信任,同时该信任将通过未来服务的不断完善而深化。
政策不断完善:疫情期间,数字化医疗体系的优势不断凸显。国家多个部门均发布了多项有关政策,未来将持续助力数字化医疗的发展。
医疗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缓解中国医疗资源与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逐渐增长的需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增加医疗保健的整体需求
• 65岁或以上的人数已超过11.9%
• 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78.4%患有慢性病
人们越来越积极地寻求高质量的医疗保健
• 随着认识的提高,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迅速增加
• 人们对零散的一般医疗保健不满意,渴望获得更多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并愿意为更高的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限的供应
医疗服务供应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核心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中,但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超出了预期,导致对个别患者的关注不足
医疗保险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 医疗保险支出在2018年增长了11.5%,而收入仅增长了8.7%
• 自付费用占所有费用的28.7%,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避免贫困的20%门槛
点击下载报告:毕马威:疫情推进下的数字化诊疗发展(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