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人造石墨
人造石墨指的是把石墨化炭进行高温处理然后得到的石墨。在工业中,石油焦是人造石墨的主要来源,以沥青作为黏结剂,根据需要再加入其相应的材料,再对以上多种复合材料采取高温处理,进行高度石墨化。

2.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和联系
(1)制备方法和性能对比
天然石墨成本低、比容量和压实密度高,人造石墨在长循环、高温、高倍率上有优势。
成本:天然石墨一般无石墨化工序,成本更低。从二者生产流程来看,人造石墨需要进行石墨化工序,且高端产品需进行炭化,用电能耗比和碳排放较大,故人造生产成本高于天然石墨。
能量密度:天然石墨更有优势,但人造在逐渐逼近。核心指标看克容量(天然在355-370mAh/g,人造在280-365mAh/g)、压实密度(天然在1.6-1.8g/cc,人造在
1.4-1.7g/cc)、首次充放电效率(天然在 95%以上,人造在 92%以上)。
其他性能:天然石墨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锂离子在嵌入时速度十分缓慢,且由于材料各向异性较高,极易导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接触不充分,从而造成天然石墨倍率性能较差,但目前也在运用各种改性工序改进。
(2)晶体和组织结构
天然石墨的晶体发育较完善,天然鳞片石墨的石墨化度通常在98%以上,而天然微晶石墨的石墨化度通常在93%以下。人造石墨的晶体发育程度取决于原材料及热处理温度,一般来说,热处理温度越高,其石墨化程度也越高。目前工业生产的人造石墨,其石墨化程度通常低于90%。天然鳞片石墨是一种单晶体,组织结构较简单,仅存在结晶学上的缺陷(点缺陷、位错、层错等),宏观上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天然微晶石墨的晶粒较小,晶粒之间杂乱排列且存在杂质脱除后的孔洞,宏观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结构特征。人造石墨可看作是一种多相材料,包括石油焦或沥青焦等炭质颗
粒转化的石墨相、包覆在颗粒周围的煤沥青粘结剂转化的石墨相、颗粒堆积或煤沥青粘结剂经热处理后形成的气孔等。
(3)物理性质和物理形态
天然石墨通常以粉体形态存在,可以单独使用,但通常与其它材料复合后使用。人造石墨的形态较多,既有粉状,也有纤维状和块状,而狭义的人造石墨通常为块状,使用时需加工成一定形状。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既有共性,也存在性能上的差异。如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但对于相同纯度和粒度的石墨粉体来说,天然鳞片石墨的传热性能和导电性能最好、天然微晶石墨次之,人造石墨最低。石墨具有的较好的润滑性和一定的可塑性,天然鳞片石墨的晶体发育较完善,摩擦系数较小,润滑性最好,可塑性最高,而致密结晶状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次之,人造石墨较差。
以上就是有关于人造石墨的定义及其与天然石墨的区别与联系的全面梳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材料行业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网站。
推荐阅读
石墨电极是什么?用途和性能有哪些?生产厂家一览
什么是人造卫星?分类有哪些?原理介绍
《2021年负极行业石墨化市场供需格局研究报告(20页).pdf》
《璞泰来-人造石墨龙头膜材料新星-220408(16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