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2021年房地产未来框架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房地产业界认为,房地产业将向可持续、有弹性、宜居和负担得起的未来转型。城市和建筑的未来愿景基于四大支柱:宜居性、可持续性、弹性和可承受性。
报告提供了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提供了一套清晰的促成因素和案例研究示例,以帮助实现这一愿景。
一、全球房地产行业的兴起
房地产是占 10%全球GDP的主要投资资产类别。
过去十年,该行业价值空前增长(+3%复合年增长率),投资额不断上升(+14%复合年增长率),因为历史性的低利率、创纪录的“干粉”(储备)和不断增加的房地产证券化推动了大量投资。
据房地产服务公司JLL统计,商业地产交易量自2009年以来稳步增长,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交易量超过2007年(图1)。
2007-2020年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以及亚太地区的直接商业房地产交易量 图1

虽然投资者在2019年变得越来越谨慎,但该资产类别仍保持高度流动性,相对于优先主权债务的利差稳定,回报率稳健,证明了其弹性和稳定性。
二、房地产未来的框架——四大支柱
世界经济论坛对房地产未来提出了展望,未来的房地产是宜居的,可持续的,有弹性的和负担得起的。为了实现这一愿景,WEF创建了房地产未来框架,以提供行业转型的途径。
城市和建筑的未来愿景基于四大支柱:宜居性、可持续性、弹性和可承受性。它确定了推动变革的关键因素。房地产的未来前景如图2所示。
房地产未来框架 图2

1.宜居性
综合各种因素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发达的建筑和社区、以人为本的包容性设计(为所有年龄和能力的人设计)以及与房地产开发同步满足公民需求的社会、社区和娱乐设施。
宜居性包括空间和居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提高人类的体验。人们一天中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这使得建筑物有助于确保宜居性。研究表明,舒适的环境与生产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可持续性
建筑物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40%。到2030年,发达国家现有的建筑物存量将占建筑环境的80%,而在任何一年,只有一小部分建筑物(约1-2%)正在进行翻新。
为了实现净零碳目标,这就要求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如建筑开发、运营和退役)内减少碳排放。这将需要对旧建筑进行能源改造,虽然成本高昂,但有助于将取暖的能源需求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并通过改用可再生能源或脱碳电力来减少或消除二氧化碳排放。
3. 弹性
建设复原力的核心是通过减轻气候、金融和健康危机等不可预见的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以及保护社区的文化特性,使城市和建筑物以及居住在其中的人类能够抵御未来。
资产需要承受各种不可预测的冲击,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4. 可承受性
为个人和公司提供公平的优质生活和商业空间,对社会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空间成本以及位置成本可能会妨碍人们支付其他基本生活成本,从而威胁到他们的就业和基本人权。
本文由@云闲 原创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房地产未来框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