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是最常见的、最古老的会计方法之一,它是会计记录的基础,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

一、历史渊源
借贷记账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双重记账法,最早的时候只有“借”一种会计记账法,指的是经营管理单位从他处借入一种物品或价值,有时也称为“借来账”,也叫做“外来账”。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古代会计记账法在借贷记账法中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只有直到明清时代,借贷记账法转变为单记账法,被用于记录商业活动的所有数量和金额,以及把这些记载应用于公司的账目。明清时期,王荥成立借贷记账法会计表格印章,被传统会计学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二、关系与分类
借贷记账法是由会计原理推导而来的,它是一种会计记账原则,是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是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一般而言,借贷记账法可以把事物的借方和贷方分开,记录收支的科目,记录不同次级(可以是科目,分类帐,科目,科目明细帐等),确定比例,把事务的所有相关信息记录在会计账簿上。在实践中,借贷记账法可以分为两类,即“贷方加借方”和“借方减贷方”。
三、具体实施
借贷记账法的实施细节,主要指记账,包括会计账簿、记账内容和记账次序三部分。
(1)会计账簿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账簿,主要是会计账簿和凭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以及临时账户等。
(2)记账内容
借贷记账法记账的内容包括对会计事务的记录和反映,记录中应该涉及到收支的科目,不同次级(可以是科目,分类帐,科目,科目明细帐等)的金额和收入成本,确定利润和损失等,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记录。
(3)记账次序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会计记账的原则,它的记账次序是必须遵循先借后贷的原则的。记账时,应以具体会计科目为基础,将记录的内容 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记在借方和贷方的栏目里,并且借贷金额要相等。
四、主要特点
借贷记账法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它是古老的记账方法,自古至今,基本上没有改变;
(2)它以借贷口数的方式对账务进行了登记,将会计情况交代清楚,形象地反映了账务总体状况;
(3)它可以将账务对象的相关信息直接记录在会计账簿上,易于把握会计事务发生的原因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