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给您带来最全最新各类数据研究报告
微观行业觉察——疫情下的行业生态演变
在感知大环境冷暖之后,企业应对疫情还需要系统全面地觉察对其所在行业的微观影响是什么,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发生了哪些变化、客户(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变化是什么?出现了哪些新兴产业的机遇?又有哪些威胁已在到来?各个行业龙头的态势是如何的?
供应链的动态趋势:全球供应链遭遇巨变,企业需考虑供应链安全问题
供应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全球产业链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些许闪失,全球供应链都会出现巨大的混乱。这种局面已经有苗头呈现,中国供应链跑不动而导致国际产线断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12家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损失最高的达到20亿元人民币,营收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6%。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安波首席财务官预测,在整个产业链因疫情而延长假期并停供后,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季度的产量将减少15%,全年将下滑3%。
国泰民安的时期,供应链问题更多体现的是效率的差异,而在不可抗力面前,供应链的问题则被放大,体现在众多企业的生死存亡。叠加以美国为首的抑制中国制造的国际力量,供应链不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失衡。
疫情打乱了企业正常复工,劳动成本依然体现在账面上,叠加财务成本增加的可能性,零售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大,供应链呈现四大转变趋势。
1.疫情下,零售可用数字供应链打通销售渠道
受疫情影响,一边是城市生鲜产品供不应求,另一边是农产品滞销陷入困境。打通一条从采收、加工、物流到销售的数字供应链是各大电商比拼的关键。
2.疫情下零售业催生共享员工、人才供应链共享
盒马首次开启了零售和餐饮互助的合作先河,吸纳了云海肴、青年餐厅等连锁餐饮的员工,以增加门店分拣配送能力。
3.应对疫情物资短缺,建立线上物资共享平台
销售不畅引起的库存增加,中小企业很可能因此倒闭。针对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快速上线了苏宁全球防疫物资共享平台。
4.新零售被加深影响,延伸物流配送、到家服务领域
零售业对民生呈现极大的保障功能,在重大危机面前的应对措施涉及到多个方面。尤其此次疫情之后,让企业开始关注到完整产业链的通畅与便捷性。
疫情对“外出”的限制,宅文化开始逐步蔓延流行,反过来会推进消费者对“非接触”类消费业态的认知和使用,并可能由此培育转化为长期的消费习惯。
消费零售产业的影响:疫情对餐饮娱乐冲击最大,家电需求有望反弹
结合非典影响和此次疫情特点,疫情期间,短期基本需求品类如粮油食品等保持相对稳定增速,而短期升级需求品类如餐饮、娱乐等大幅下跌,部分中长期升级需求如家电等出现消费递延情况,疫情之后有望迎来消费反弹。
然而疫情对餐饮行业、休闲娱乐行业的影响较大,且其需求有节日旺季特性,疫情后亦无法补偿。
2019年春节(2月4日至10日)期间全国零售及餐饮企业实现10,050亿元销售额,而2020年春节的疫情控制环境下,大量餐饮企业暂停营业致使旺季红利殆失。休闲娱乐行业特性决定了其“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以影院为例,2020年春节期间票房首日预售已经过亿元,市场预测票房有望接近70亿元,结果几乎损失春节销售。
在疫情的冲击下,消费零售企业短期面临现金流、经营成本的巨大压力,这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存量竞争下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强化龙头竞争优势。企业需要构建更强大的品牌、商品和消费者经营能力,加速布局高效、多元的渠道模式以及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关注公众号“三个皮匠”,获取最新行业报告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