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锁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智能锁行业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1999年(1.0时代):1.0时代为刷卡式电子锁及密码电子锁时代。极少数企业涉及智能锁的生产与研发,此阶段的密码电子锁价格高,制作工艺难,主要用于酒店等商用领域。此阶段酒店锁占据中国电子锁市场95%以上的市场份额,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处于模仿、借鉴欧美、日韩相关产品的阶段。
第二阶段:2000-2010年(2.0时代):2.0时代为智能指纹锁时代。中国超50%的企业脱离模仿、借鉴阶段,进入自主研发阶段,且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此阶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大量体量小、规模小的企业的产品实现量产,且开始运用指纹识别技术,2001年中国第一把民用指纹锁诞生。
2011-2016年(3.0时代):3.0时代为多生物识别及智能锁触网时代。中国智能锁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其中工程市场保持持续增长,产品功能更丰富,稳定性大幅度提升,且引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此阶段智能锁触网的深入形成网络效益,智能锁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成为3.0时代的标志。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5.0时代):5.0时代为人工智能加码智能锁时代。伴随着更多互联网企业、跨界龙头企业的入场,智能锁行业进入同质化阶段,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背景下,智能锁Al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此阶段智能锁行业将逐步淘汰缺乏研发实力以及缺乏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2.智能锁行业市场规模
据数据统计,2016-2020年中国智能锁行业市场规模从86.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了274.6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5%;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85.3亿元人民币,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6.3%。
市场驱动因素:
B端市场增长驱动:智能锁能够提高公寓、民宿和酒店的管理效率,降低其管理成本,使其管理更加快捷方便,随着智能锁信息的普及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长租短租行业开始使用智能锁。
政策利好与技术发展: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扶持使得智能电子锁市场发展快速;物联网、芯片、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突破也是电子智能锁市场发展的良好基础。
智能锁行业市场规模

3.智能锁行业发展痛点
缺乏统一标准:行业参与企业多,其中包括门锁厂商、互联网企业、跨界企业以及各类中小型民营企业,出现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现象,制约消费者对智能锁产品形成正确认识。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智能锁行业门槛较低,大部分小品牌企业为组装型企业;缺乏品质管控、核心技术以及研发团队,通过抄袭与模仿等模式促使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价格导致消费者接受低:截至2021年,主流智能门锁价格区间在2,500-4,000元,高价格阻碍消费者购买欲望,且智能锁厂商与门厂设计相互不贴合,安装人员上门调节推高了智能锁产品维护的成本。
售后服务能力不足:智能锁产品具备服务要求较高的特性,防盗门的厚度以及产品匹配性的差异使得服务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较高,由于产业的服务配套不完善,制约此行业发展。
安全可靠性有待提高:智能锁发展较依赖于技术,如物联网、电子加密、认证等技术,其中部分厂商无法确保云端服务的安全性,导致远程开锁功能受限,引发安全问题。
缺乏产品质量保证:中国中小型智能锁品牌缺乏产业链完整性,此类企业以工厂代理生产为主,生产过程缺乏严格把控,过度追求“量"忽略“质"的现象导致产品质量产生问题。
智能锁行业发展痛点

4.智能锁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个性化进行产品创新:2019年的数据统计中,排在智能锁用户关注点第四的就是款式;随着基础智能锁的市场逐渐饱和,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及社会消费主力向Z世代转变,智能锁的款式等个性化特征将会越来越被在意。
C端用户迎来增长期: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购物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锁线下市场低迷的同时,随着智能锁厂商开始注重打造产品的高性价进行互联网营销,网络售卖成为智能锁的重要销售渠道;而网络渠道的受众即家庭消费者也开始逐渐自主购买智能锁产品,预计未来3-5年智能门锁C端用户还会持续增长。
更多行业分析,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
数据来源
《头豹研究院:智能锁行业:2021年中国智能锁产业链及发展洞察(33页).pdf》
推荐阅读
《ICA联盟:2019中国智能锁应用与产业白皮书(89页)(景略咨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