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绿电交易
2021年9月7日“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宣布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绿电交易指的是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一种中长期电力交易方式,它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目的是满足电力用户购买和消费绿色电力的需求,此外还会提供相应的消费认证。
绿色电力具有环境属性和降碳目标,开展绿电交易实际上在供给侧充分展示了其生态价值。而从需求方面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绿电交易的重要性,展现出较强的绿电交易意愿。

2.绿电交易特点
合同期限:绿电交易的电力合同长短不一,最长有五年,短的也有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
交易目的:(1)可跨省份进行交易,推动绿电的消纳,支持风电和光伏等绿色发电发展,让绿色电力带来的环境价值切实通过经济的收益体现;(2)为有意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或对绿色电力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市场化购买绿电的途径,通过市场化促进绿电的消费。
参与主体:(1)卖方:近期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为主,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企业,优先安排完全市场化上网的绿色电力。(2)买方:为有意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或对绿色电力有需求的用户,需要看地方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对企业绿电占比考核要求。、
交易价格:(1)国内:带绿色电力属性后的市场化交易电价比风光上网电价高3-5分/kwh。(2)国际:国际上一般是高2-5分钱的水平。
电证模式:国内是“证电统-”
模式,购买绿电的用户可以获得绿电缴费证明,下一步通过已经建立的绿证市场的完善,符合政策规定的绿电可以获得全国统一的绿证核发机构核发的绿证,电证合一。
补贴:绿证2017年有替代补贴的定位,风光项目如果出售绿证之后就不能拿到国家电价补贴。现在平价时代,大部分发电企业可以把保障性规模以内的享受补贴,保障之外的拿来做绿电市场化交易。

3.绿电交易机制
绿电交易机制分为非市场风光电和市场化风光电两部分。
非市场风光电的绿电交易由电网保障进行,目标用户是非市场用户。
市场化风光电的目标客户是市场化大用户和售电公司,保障小时数以内的补贴通过电网代收代售和客户的电价附加收益进行对冲;保障小时数以外的补贴通过电价附加收入的替代进行自愿退补;完全市场化且在绿电保障小时数以外的不带补贴。

4.2021年绿电交易情况
2021年9月7日:首批绿电试点交易启动。绿电交易以双边协商为主,成交价格不一,其中国网区域成交价格较当地中长期交易价格增加 0.03-0.05
元/千瓦时。
2021年11月11日:浙江交易中心促成大唐新能源与浙江银泰百货 3000 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在当地煤电基准价的基础上溢价约 0.061
元/kWh,溢价比例达到 15%。
2021年12月13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公布了 2022 年江苏电力市场年度交易结果。结果显示,2022 年年度交易共成交 1239 笔,总成交电量
2647.29 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466.69 元/兆瓦时。绿电交易成交电量 9.24 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462.88 元/MWh,较江苏的燃煤标杆电价高
0.072 元 /kWh,较此前的绿电溢价进一步增长。江苏电力市场年度交易量超 2600 亿千瓦时,成交量上涨 14.5%,价格较基准上涨 19.4%。
2021年12月25日:广东交易数据显示,2022 年度双边协商交易共成交 2541.64 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497.04
元/兆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成交电量 6.79 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513.89 元/兆瓦时,较广东的燃煤标杆电价高 0.061 元/kwh。广东交易量超
2500 亿千瓦时,价格较基准上涨 9.3%。

更多行业知识,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行业知识栏目。
信息来源
《芯能科技-首次覆盖报告:深耕工商业屋顶光伏核心业务稳定增长-220410(31页).pdf》
推荐阅读
《电气设备行业:完善能耗双控与绿电交易政策出台新能源发展中长期逻辑进一步理顺-210925(18页).pdf》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深度分析:绿电投资2022年度策略报告勾勒2025从装机规划、项目竞配、在建工程看绿电运营商长中短期发展-20220118(3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