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是什么?
智慧景区的定义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围绕游客体验、游客需求以及景区管理,依据智慧旅游的要求,创新管理以及服务理念,实现景区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建成以游客为中心,信息管理为保障的景区。
从智慧景区的基本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游客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体验,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以广义角度来讲,智慧景区所指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升级。主要强调是经济与运营管理方面,指一种绿色生态的环保景区及旅游方式,在对服务质量水平予以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创造更高、更环保的经济价值。
狭义上智慧景区是信息化智慧旅游在景区方面的具体实践,更强调智能信息技术,具体是指运营过程具有智能化等特性,并通过互联网及智能媒介平台使游客和景区互通联系,帮助景区及游客获得更方便更全面的信息。智慧景区其目的是为了让游客与景区互联更为密切,使游客在了解景区,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也能让景区管理者更方便对景区进行管理和宣传。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智慧景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智慧传感设施
主要是指嵌入了传感设备的基础公共设施,与物联网结合向管理中心发送所需的数据,各种设施所需嵌入的传感器也不同,智慧景区建设主要的用到的传感器包括射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2、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景区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
3、信息管理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协助管理部分对景区进行管理,减少管理的复杂性,主要包括景区资源、环境监测,游客质量服务,景区产业联合,管理部门运营管理等几个部分。
平台常规系统包括:
1)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是将影像地图、地形、模型、GPS导航技术等包含三维信息的要素整合到平台上,实现一些GIS
功能,例如线路的导航、要素的定位等。
2)监控系统和电子门禁系统
主要是监控人员的行为、事件的立案,还有对景区资源的保护。
3)景区门户网站和订购系统
主要是对景区的景点信息、导览信息、衣食住行信息、风景文化信息等信息进行介绍,还有景区的购票操作和景区内产品的购买操作。
4)统计分析系统
主要是对景区内资源、客流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安排服务。比如游客的分布统计分析,可以根据高峰人流分布情况,及时的部署好相应的交通工具和其他安全设施配置,做好人群的疏散工作,缓解交通压力,确保游客安全;也可以根据游客分布调整资源分布,提高经济效益。
5)综合决策平台
综合决策平台是景区智慧化程度的体现,该平台建立在多个系统基础之上,通过数据管理与共享,数据分析和预测来处理应急事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该平台决策功能需要多方部门联合对事件进行分析,实时、全面的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以便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效果。

智慧景区国内发展现状
IBM公司于2009年发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智慧景区应运而生,我国便开始了对于这一景区模式的研究,并在2015年逐渐进入高潮阶段。
在提出“智慧景区”的理念后,国内各大景区便首先开始纷纷响应。
2010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首先提出建设“智慧九寨”,成为国内先例。自此开始,我国景区由大型景区也开始逐步向建成“智慧景区”进发。
根据国家旅游局于2012年召开的“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现场公布,“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在我国已经设置了22个。
在2014年,黄山风景名胜区等35家国内著名景点联名发起号召,成立了“中国智慧景区联盟”,在这些景区的带领下,我国大部分5A级以上景区已进行了向“景区智慧化”的改造升级,同时其它级别的景区也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加入改造,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2014“智慧景区”成为年度旅游宣传主题,全国建设热情持续高涨。宏观上来讲,信息采集工作全面铺开,智慧景区工程规模启动,配套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开发范围进一步拓宽,研制技能稳步提高,智能化导视系统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微观方面各地着力开发各类新媒体平台,陆续推出智慧景区导视网站推广性线上购物平台、专属于自己景区的个性化导视APP等,实现景区导视系统与各类新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融合。
推荐阅读:
《旅游综合行业专题报告:从山水画卷到数字世界景区运营第二空间打开景区IP价值重估启动-20220121(40页).pdf》
《迈点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品牌发展报告 (2020~2021)(4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