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的重要战略性行业。那么,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分类有哪些?技术原理是?本文将具体介绍。

1.新能源汽车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通知》规定,新能源汽车是指运用了新型动力系统,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有区别于节能汽车,按照上述通知规定,节能汽车的概念是动力系统为内燃机,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则是一些特殊燃料,再结合动力控制系统以及驱动设备技术最终形成为一辆新动力汽车。
2.新能源汽车分类
目前,通常对于新能源汽车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为纯电动汽车,是指主要依靠蓄电池产生的电力驱动汽车,优点主要是由于电力发电不会排出有害气体,所以无污染且噪音较小。缺点主要是电池方面,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易受天气所影响,续航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们长途的需求。
其二为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在依靠蓄电池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套内燃机装置,是同时具备电动机和发动机的汽车。相当于在纯电动汽车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善,既继承了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减少尾气对于环境的污染,又通过外部充电模式改善了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弱的问题,增加了行驶里程。根据电能和燃油的做功程度分配,混合动力汽车再可划分为以下四种:轻度混合动力汽车、中度混合动力汽车、重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但缺点是在能耗和成本上面费用较大。
其三为燃料电池汽车,是通过燃烧物和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优点是由于能量转换率大于内燃机的三倍,导致具有较强的发电能力,但成本也相对高昂很多且配套设施较为不健全。
3.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
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转换传统汽车的外部能源,同时添加新的能源。并且,转换汽车动力驱动与动力传输的模式,加之转换系统驱动所产生的能量,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就是针对汽车内部的动力传输进行改变,以新能源汽车的原理为依据,将汽车的驱动从整体划分为内部驱动与外部驱动两个部分。内部驱动指的是汽车的动力驱动。传统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驱动设备是内燃机,通过燃烧石化能源产生热能驱动活塞的方法,将热能转化为动能,从而驱动汽车行驶。而新能源汽车则主要是通过电动机驱动,能源主要来自外部充入汽车电池的电能。同时,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就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综合了两种动力系统的汽车。
除了内部驱动存在巨大差异之外,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汽车的操控程序。新能源汽车目前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要使用电机进行驱动,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而随着汽车各种自我监测设备与自我调节设备的多样化与智能化,电动机作为主要或辅助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会更加适应新能源的智能化操控系统,最终实现汽车操控的自动化。相比内燃机,电动机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因此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汽车操控的自动化扩展,以此即可实现对汽车运行操控系统与动力操控系统的有效监测。这是一种智能化的操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同时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能效比。
以上梳理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技术原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本文由@2200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新能源汽车密集涨价,2022新能源汽车最新涨价情况一览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分析
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行业-220627(37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