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讨论“收益率曲线上的货币政策:央行为何能够影响长期实际利率?”.pdf

上传人: bu****ng 编号:714565 2025-06-18 19页 325.92KB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央银行如何在不影响通胀和产出的情况下影响长期实际利率。文章构建了一个考虑生命周期储蓄行为的FLANK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资产需求效应影响长期利率:降低利率会促使家庭为退休储蓄更多,从而降低消费。关键点如下: 1. FLANK模型引入退休储蓄动机,当利率下降时,退休收入降低,家庭会增加储蓄以应对。 2. 在一定参数校准下,生命周期效应与标准的新凯恩斯效应可相互抵消,使得利率变动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较小。 3. 参数分析表明,该结论对σ(替代弹性)、β(贴现因子)、μ(资产期限)和退休概率(δ1,δ2)的值敏感。 4.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文章探讨了不同人口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影响长期利率能力的影响。 核心数据:在校准基准下,利率变动对产出的总效应为1.2,其中资产需求效应为14.4,资产估值效应为-5.4,表明退休储蓄动机对利率变动反应强烈。
"长期利率受何影响?" - 揭秘央行如何在不影响通胀和产出的情况下影响长期实际利率。 "退休储蓄如何改变经济?" - 探讨生命周期中的储蓄行为如何成为货币政策影响长期利率的关键。 "老龄化影响利率吗?" - 分析不同人口结构变化下,货币政策如何适应并影响长期实际利率。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